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品读经典(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4 15:06:3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品读

品读《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①[投]这里指赠送。②[木桃]就是桃子。③[报]回赠。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5.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8.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 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①[幽谷]深谷。 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推荐第2篇:品读亲情

品读亲情

亲情是什么?懵懂的我我迷茫地追寻着答案。

一转眼就到了今年的母亲节。还记得去年,我送给了妈妈好几支康乃馨,不知为什么这就能让妈妈高兴了两天。那这次我一定要让妈妈更高兴。我这样想着,拿出一张崭新的卡纸,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把它剪成一个盒子的形状。以三下五除二的速度,那精致的小礼盒,竟不到十分钟就做完了。

做完小礼盒,我精心选择了一个蓝色的包装纸,往上粘了几个立体图片,又画了点花纹。但是我看了又看,把贺卡在手中摆弄,总觉得有些不特别,但又想不出来缺点什么。突然,我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了花瓶里插的康乃馨。有了!就用它!我连忙拔出一只,用胶带绑在了贺卡的封面上。这带鲜花的贺卡真是与众不同啊!我转念一想,普普通通送出实在太没趣了,应该制定一个A计划,让妈妈意想不到。羽扇轻扇,“计”上心来。

晚上,妈妈回到家,我故弄玄虚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什么节日啊?”妈妈装作不知道:“什么节日啊?”我回答说:“母——亲——节!”妈妈这才说:“是啊,今天是母亲节,你有什么表示吗?”这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于是我坏笑地说:“今天我太忙了,我没准备礼物。”果然,妈妈一扭头看报纸去了。我心想:妈妈还不知道这是一个惊喜的前奏。于是我继续实行A计划。

到了七点多,我装作邮递员的声音,敲了敲门,说:“你们家有一个包裹!”我假装开了门,对邮递员说:“什么包裹呀?”我假装接过包裹,大步跨进屋里。妈妈殊不知是礼物,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封。“!”妈妈尖叫了一声,又马上对我高兴地说:“谢谢儿子,你长大了,懂得感恩了。”我看见妈妈说这一席话的同时眼眶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啊,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我对妈妈的一片亲情,亲情无需华丽的辞藻就可以表现出来,而我明白了礼物不在于轻重,只要有自己的一片真情在里面就胜于一切。这时,我眼前浮现出妈妈奉献给我的那无私而纯洁的爱。那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事,如今历历在目,滴滴在心。我回忆起了我与妈妈在一起的那些快乐的时光。我想,那就应该是妈妈对我的亲情之所在吧。

望着妈妈,我能感觉到她全身上下都萦绕着幸福。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亲情的伟大。 故事以母亲对我的夸赞收束,但是亲情却不会结束。亲情是双向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如果留意却触手可及。在母亲节这个祥和的夜晚,我就与妈妈一起在品读亲情,同时也品出了幸福的味道。

推荐第3篇:品读人生

品读人生

人生是什么?

有人说它像一本厚厚的书,等着你去书写,也等着人们去阅读;

有人说它像一场易醒的梦,转瞬即逝,其间的一切如镜花水月,亦幻亦空; 我说人生就像一次旅程,等待着你去探索,也等待着你去完成……

人生的旅程不是简简单单的北京到上海,因为这旅程上只有单程的车,没有了回来的路;这旅程又不是始终不变的铁轨,它时而平坦,时而泥泞,时而又是歧途;相同的是起点和终点,不同的是旅程的平淡无奇或精彩纷呈。

有的人踏上的是人生的专列,坚实的路基,平行的钢轨,如风的速度,却让你忽略了沿途精彩的风景。

有的人却选择了步行,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领略那沿途的风景,才能拥有那美丽的心情。

苏轼面对仕途的坎坷步履从容坚定,他没有辜负那娇人的明月,如水的月光下舞动着他陶醉的清影;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那豪放的诗篇,更是那面对逆境时的旷达心境。

爱迪生也选择了步行,他的路更是荆棘丛生,一千多次的失败并未让他停止前行,他知道,荆棘背后也许就是美丽的风景,最终他走过了这块荆棘,点亮了那盏不灭的灯。

居里夫人欣赏了旅程中独好的风景,钋让她第一次获得了诺奖,面对成功,她不肯停止,继续探索,发现了更为珍贵的镭,这使她二获殊荣。

哦,原来,人生就是学会面对坎坷与不幸,有一颗旷达的心境;人生就是要学会面对痛苦与失败,有一盏明亮的路灯;人生更是要学会面对成功与喜悦,有一平常的心情!

人生像一次旅程,既然我们不能选择起点和终点,那我们何不去用美丽的心情在意那沿途的风景,这同样是一次完美的旅程。

推荐第4篇:品读 作文

品读自然

喜欢聆听自然的声音,喜欢独自一人与自然相拥,喜欢感受自然的美丽,喜欢简简单单的自然,喜欢自然的

那份静谧,喜欢品读自然!

品读自然,便是品她那份旷远。

记得有年夏天随姑姑去往天台山避暑。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驶向山顶,透过车窗往外看,真是一幅绝美的景象:绿色的山峦层层叠叠,云朵在山腰上流动,山上长满了奇形怪状的松柏,阳光打在树叶上,金光闪闪。山脚下还流淌着一条小河,河水潺潺,鱼戏河间。

真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人置身于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心胸似乎也比以前开阔了。

品读自然,便是品她那份恬适。

屋后有一大片树林,林中树木葱葱,且都是高大而笔直白杨。站在树林中,根本看不见阳光。夏季,喜欢在树与树间系上一条秋千,独坐其上,欣赏鸟儿的共鸣曲,捕捉每一缕透过树叶缝的阳光。感觉别有一番情趣。品读自然,便是品她那份诗意。

梧桐飘落,给大地铺上了一条金黄色的地毯。好想赤脚踩上去,感受梧桐叶与脚接触的感觉。可是我又不忍心破坏这么美丽的景致,于是走过去拾起一片梧桐叶,把它放在了我的心里。

品读自然,便是品她那份晶莹。

下雪了,雪花纷纷扬扬,好似一个个身着素衣的精灵,在天地之间忘我的舞蹈。雪花一片一片,伸出双手,想承接那份晶莹,却发现,在与我的手接触的那一霎那,他就融化了,才明白,晶莹的雪是不能触摸的,因为她代表了大自然的圣洁。

品读自然,心,便多了一份宽容;品读自然,梦,便多了一份宁静;品读自然,魂,便多了一份晶莹。(抒情性哲理散文)

品读人生

人生如一本厚厚的大书,等待着人们亲手去书写,也等待着人们细细去阅读、去品味。

人生这本书可能不像小说那样情节跌宕起伏,不像散文那样优美深刻,也不像诗歌那样抽象晦涩,它的内容只是些平凡的人和事,甚至平淡得如一杯白开水。但只要你细细品读,这杯“白开水”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品读人生,要先学会品读他人。人生中的每一位朋友,师长,甚至是每一位过客,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于是,孔子从师于不同的学者,如郯子,苌弘等,甚至从两小儿辩日小事中了解到看问题角度不同所得的答案也不同的道理。曹怀东、朱熹平两位教授从前人的研究中获得启发,最终证明了“世界七大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只要善于品读,每个人都能给人启迪,哪怕是广场上卖唱的乞丐,也能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品读他人,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学习。

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爱迪生品读那一千多次失败,最终成功地发明电灯;越王勾践品读丧国的失败与苦涩,卧薪尝胆,一举灭吴,一雪前辱;兰斯•阿姆斯特朗品读癌症的痛苦,却变得更加坚强,不仅战胜了病魔,更回到了深爱的自行车赛场。失败与痛苦是一种磨砺,一种考验,让真金在火炼中焕发光彩,让凤凰在浴火中涅槃。品读失败与痛苦,不仅是品读失败的教训,更是一种敢于面对的勇气。品读失败与痛苦,是一种面对是一种感悟。

品读人生,还要学习品读成功与喜悦。人生道路中既有荆棘也有鲜花,品读成功与喜悦,是让人学会珍惜,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时,也让人学会进取,不止步,不满足,向更高的高峰发起冲击。现代人生活条件大有改善,幸福感却大幅降低,为什么?因为现代人忘记了品读喜悦,忘记了珍惜幸福。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后,在获得诺贝尔奖嘉奖后,既珍惜这一成就,又不肯停步不前,而是继续探索,发现了更为珍贵的镭,二度获得诺贝尔奖。她品读了成功,并正确认识了成功,才有了更大的成就。品读成功与喜悦,是一种品味,更是一种超越。品读人生,是从他人身上汲取营养。品读人生,是从失败中获取教训。

品读人生,是在成功中学会珍惜。人生之书,需要我们亲手去书写,更需要我们细细品读。其中的每一句笑容与泪水,每一句成功与失败,都会在反复品读中不断润色,不断美化,成为颗颗璀璨的珍珠,成为我们毕生的宝藏。

半命题作文《品读----》评讲

一、存在问题:

1、题目太大,品读肤浅。(如:谈自然、谈社会、谈人生,泛泛而谈,学生的思考能力有限,要善于化大为

小。)

2、选材狭窄,缺乏新意。

3、记叙太空,描写太少。(多是概述转述,缺少细节描写,无法让人身临其境,缺少感情变化过程,一览无余。)

4、只重形式,不重内涵。(题记、小标题的运用,形式不错,但不注重内容,泛泛而谈)

二、提升要点

(一)、补题切入点应小,抓住细节,写深写透。如:飞蛾、小草、蚂蚁、一个橘子、栀子花、门前的那棵小树、爸爸做的菜、李清照等等。

学生佳作:

品读一个橘子

“快去写作业,看电视能把成绩看上来„„..”爸爸对我一向很严格。

一个夏季的夜晚,气压低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在燥热的房间内伴着微弱的灯光,在书山题海中跋涉。豆大的汗珠从我的脸颊上滚落下来,真想去尝尝那放入冰箱内已久的橘子,可一想到爸爸那钢刀般锋利的眼神,我又不得伸回原来想脱离房间的双腿„„„.

“橘子放在这里,想吃自己拿”,望着爸爸踉踉跄跄的身影,我便知道他是酒喝多了,平时当我不在家时,他喝多了,第一件事就是睡觉,这使我陷入了沉思„„.

突然一个抢眼的橘子两字钻入我的眼中,我刻意得看了报纸,原来是一个“让爱重来”节目的铁杆观众的心声:“我喜欢橘子,它蕴涵着我妈妈对我的爱„„..”我若有所思的将这篇文章读完。

此时,我的思绪被窗台上的一盘橘子所震慑住了,仿佛回到从前,爸爸为我剥橘子皮的画面呈现在我脑海中,他生怕橘子汁溅入我的眼睛,不时的背对着我,慢慢的“撕下”橘子上的“丝绸”,回想起那一幕,真叫我忐忑不安。

今天,我亲自动手剥橘子,刚扯掉一块橘子皮,它的乳汁便溅入我的眼睛中,我揉了揉眼睛,一股强制性的力量催促我继续,当我扯完那些皮时,一幅“丝绸”般粗糙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我慢慢地将一瓤橘子放入口中,这时,我才真正知道„„„

其实,父亲的爱正如这个为人不屑一顾的橘子,他真正所隐含的汁液流露在这个橘子的橘瓤中,只不过为自己披上了一套像是“丝绸”的皮外衣。

简评:细节刻画、以橘子为依托,既是品橘子实为品读父亲、父爱。衔接自然。

(二)、“千古文章意为高。”它的深刻是作文得分关键。考场高分作文大多是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作文,考生或阐述对生活的感悟,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独到的见解;而那些得分较低的考生作文,内容则显得空洞贫乏,缺少实实在在的内涵,仅仅是凑一些字数,敷衍成一篇非常乏味的“政治式论述题”。因此考生在写作文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阅历,运用自己的眼光去深入思考、提炼作文的主题,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展示自己的思想境界,写出一篇实实在在的文章,切不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更不可架空文章。

品读是了解、是感悟、是超越。启示我们应从品读的过程中得到感悟,而这独到的感悟就是立意。就是中心。就是深刻。

作文的结尾更要注意锤炼语言并再扣主题,如能用画龙点睛式的句子突出中心或升华中心,则效果更好,应尽量避免使用“所以”“因此”一类的字眼作总结,因为这样很容易让人觉得你不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回答问答题。

推荐第5篇:品读简爱

一、品读简爱,感受经典

一直都想看很多书,看很多名著,同时我又不止一次的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书就会成为名著,成为经典?虽然我知道之所以必有其道理,但是我浅薄的思想总是不足以体会其道理。归根结底,我根本就没有真正的阅读过经典名著,更不用说是细读了。更可悲的是,在我这次读《简爱》,直到作者处身于洛武德学校时,我还兴奋的以为自己发现了夏洛蒂和妹妹艾米丽经历的巧合。到后来我才意识到只是自己曾看过这本书,关于巧合,完全是在他们姐妹关系的基础上意淫出来的,我根本就没有看过《呼啸山庄》。 说这些只是想陈述一件事情:我简直就是文学方面的蠢才,怀着一腔热血鼓舞着我那毫无文学细胞的头脑。但是我还是想写点什么,做点总结,哪怕是怀有偏见的,但至少证明我思考过,更表明我在超越自己。

曾经看到过一句书评,说是《简爱》的精华在于简爱和罗彻斯特先生的对话。这句书评让我在看书的过程中更留心于他们的对话,但是由于文学造诣有限,还不曾体会其精华之处,只是觉得看他们的对白是很美的阅读享受,我只能想到一些词来形容:唯美,优雅,真实,个性,煽情。可以想象一下他们坐在炉火旁边抑或悠闲地漫步在小树林里,进行着心与心的对白,唯美;谈话间都吐露出双方的个性;“我的百灵鸟,在我听来,世上所有的音乐全部集中在我的简的舌头上,只有他在唱我才能感受到阳光。”爱的礼赞,总是那么煽情! 通篇看来,精彩的部分在于后面,从遇到罗彻斯特开始,也正是这个时候,简爱的人生开始有了色彩。之前更多的是惨痛,让我们见识到简爱对命运的不屈,她倔强的脾性,她不断的努力。这部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彭斯,她对命运的服从,对自己遭遇的坦然,让我有点震惊,她只是一个小姑娘。那是一颗多么强大的心,才能忍受承担着一切不公与灾难。再谈后半部分,我所认为的精华之处也出于此:作者的内心独白。对罗彻斯特的好感,内心的躁动,爱与恨的交织以及思念的独白,让人感觉很真实,陈述的很细腻。你完全可以想象的出简爱的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就像你经历过一样。有的确实是经历过,只是不曾那么细腻的表达出来。有个词叫共鸣,也有个词叫感同身受,很符合我体会坐着内心独白的心情。总之,我自认为用“细腻真实”来评价简爱所写下的内心世界是最让我能感觉到自己还有点文学细胞的词汇。在这一部分中,同样也出现了一个让我不得不提的任务,也正是这些人物给小说增添了不少味道:圣约翰。我至今无法理解圣约翰的思想,感觉他是个很怪的人。从一开始到最后,我对他的了解在不停地变化,比简爱所感受到的捉摸不透更费解。慢慢地我只能理解为他是个他是个有着崇高目标的圣人,为了他的目标,为了他的事业,他宁愿舍却七情六欲,就像简爱所说的“他是个善良又伟大的人,可他在一心追求自己伟大目标的同时,却丝毫不容情的忘记了小人物的感情和要求了”。在他看来,痛和苦才能是生活的必须品;在我看来,他也绝不是个享乐主义者。

小说中还有个美丽之处,那就是一幅幅的风景画。顺着作者的文字,慢慢地想象着画面,绝对是一件心灵的享受。你会突然觉得大自然好美,身边的每个风景也很美。这不紧激发起我对身边事物的好感,如果我也像简爱一样悠闲地散散步,赏花赏草,听风看月,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品味生活享受乐趣。

无可否认,这是一本爱情小说,我觉得简爱和罗彻斯特的爱并不亚于梁山伯和祝英台,罗密欧和朱丽叶。我都无法想像在他们眼里,爱是个怎样的情感。想想我目睹的爱情,要么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要么就是空虚寂寞时的解脱,要么好点的话轰轰烈烈爱上几个月、几年,就算最终走到最会也会趋于平淡;就算是彼此分离了,时间也会愈合感情的伤痛。

维多利亚时代的基督色彩。。。

朴实平淡的语言。。。

大片的文字中偶尔蹦出的触动我们心弦的句子。。。 我想这么多足以是《简爱》成为一部经典!

二、触动我心弦的九牛一毛

我眼望着这个美人儿简直感到惊异,我全心全意对他表示赞美。大自然一定怀着偏爱之情创造了她,忘了她通常那种小气的后母般的薄赐,而对这位宝贝给予了外婆似的厚礼。

我甚至看出别人这样坦率地跟他讲到一个他认为不能触及的话题——听到他被这样毫无顾忌地谈论着——已是他开始感到一种新的乐趣,一种意想不到的宽慰。跟有话直说的人相比,沉默寡言的人往往更加真正需要坦率地谈论他们的感触和悲伤。。看上去最为严厉的禁欲主义者毕竟也是人,而大胆善意地闯入他们心灵中沉默的大海,往往是施给他们做好的恩惠。

这故事你听起来大概会觉得有点陈词滥调,不过陈旧的细节通过新的嘴里说出来,往往会有几分新鲜感。

我不知道怎样才是适中的办法。当我跟和我自己截然相反的专断、严格的性格打交道时,在绝对服从和坚决反抗之间,我一生从来不知道有什么适中的办法。我总是老老实实地奉行一种办法,一直到终于爆发,有时甚至还像火山般猛烈爆发到一下奉行另一种办法为止。 不管我什么时候说话,在他听来我的话音中总含着那句话的意味,而他给我的每一句回答,也就总带着那句话的回响。

我现在被他几乎也跟以前一样被另一个人以另一种方式,同样地死死缠着不放。两次我都做了傻子。第一次如果屈服了,会是原则上的错误;而这次如果屈服了,那就是判断上的错误了。这是如今我透过时间这个默默不言的中介才这么想的,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傻。

弱者要想去跟这强者一起前进是愚蠢的。 延长疑虑,也就是延长希望。

推荐第6篇:品读生活

生活如水,如花,如雨,如棋,如茶、、、、、、

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选择了人生;

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我们选择了拥抱与品味。

隽永的小品如潺潺小溪边生长的无名小花,零星的、散落的,但却是芳香的、天然的浓郁的、悠长的。

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明媚;享受空气,清新;享受历练,深邃。

阅读,是一种情怀——关照自然,渴望倾听,亲近生命,走进心灵。

阅读,是一种幸福——自然中的小草、大树,人类中的快意与波澜,都会闪烁唉的火花、情的充溢,都会流露出笑的宽慰、苦的涩味。庄子的超脱,陶潜的隐逸,岳飞的壮怀,路遥的奋力,都会给你一颗澄澈之心、平静之心、充沛之心、向上之心。

阅读,使你如风,掠过千山万水,黄河黄山,长江长城;使你如燕,翔过绿色、蓝色与黄色的家园,领略西双版纳与大兴安岭,倾听雅鲁藏布与喜嘛拉雅。

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国色天香与暗香悠然也是不同的境界;联想人生的旷达与况味,即使“天不下雨,天不刮风”,也潇洒也坦然;咀嚼平凡而伟大的生活,蚂蚁有蚂蚁的生活,大象有大象的生活,白鹤有白鹤的生活,豪壮是大海的生活,而优雅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羡慕,一种感悟,一种自励,一种特别的收获与境遇。欣赏那一封普通的家书,你想到了简陋却温馨的故乡;欣赏那一次浅浅的微笑,冲淡了你多少愁苦与无奈;欣赏那一束淡淡的康乃馨,清雅而悠扬的纯香,充满了多少思念与幸福情愫。

那盛开的向日葵会告诉你,那飞舞的蝴蝶会告诉你,那故乡的胡同会告诉你,那那沃尔顿的商业法则会告诉你、、、、、、

告诉你——

阳光是一种语言,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

珍珠是一颗星星,要历经一场极可怕且极漫长的梦;

昙花似一位睡眼惺忪的少女,开在黑夜与月亮一比皎洁。

告诉你——

清苦的日本,节衣缩食是为尚志勤学;

德国宽阔的公路上,飞速的汽车突然刹车,是为了捡起一块香蕉皮;

居里夫人发现镭,她推却了国家赠一予10万美元的奖赏,曾这样说:“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属于全人类的”。

有人说,打开你喜爱的书,就走进了心灵,开始了对话与交流。我要说,交流如一杯香茗,悠香而淡远;对话如两人对酌,会心的微笑与眼神的灵犀,冲淡了一天的劳累与紧张,让你走进历史的隧道与时间的定格,倾听、交换、领悟、寄托、类比,或许更多。

请打开智慧与力量的大门,亲吻那带着新鲜露珠,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吧!拥抱那闪烁着睿智火花、充满青春气息的人生大树吧!

推荐第7篇:细细品读

细细品读,胜过千言万语

人生很简单也很复杂,关键看你自己的选择是什么,想要活的好你就需要懂得人生的智慧,以下这些有关于人生的哲理送给你,让这些语句在人生的旅途上祝您一臂之力!

1.想要走得快,就独自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快与远,都是我们的追求。追求快中的独立,追求快中的坚强,给自己留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追求远中的欢声笑语,追求远中的结伴同行,便不会有孤单。即便是失败了,那也无所谓,失败了,总是搏了一回,不后悔。

2.不要以别人的标准作为自己的目标,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最适合你。不要将最贴心的人视若当然,请珍惜他们,如同对待你的生命。不要因为沉湎过去,或憧憬未来而使时间从指缝中溜走;过好今天、把握当下,你便精彩了生命的每一天。

3.一块荒地上,草长得最快,然后慢慢地灌木会长出来,再后来是各种杂树,草和灌木因为没有阳光就消失了。很久后松树就会从杂树下长出来,慢慢超过杂树,最终千百年挺立。人也一样,有些人像草、灌木和杂树,表面长得很快,却不持久,有些人成长很慢,但却像松树,成长了就是大才。扩展阅读《低调做人,你会更加稳健;高调做事,你会更加优秀》

4.弯曲懂得弯曲,是为了不折断正直;有时候,适当的弯曲是一种理智;现实中,弯曲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学会弯曲,是为了顺势而为之;有时候,适当的弯曲是一种超脱;生活中,弯曲体现了忍让的艺术。敢于弯曲,是为了更坚定的站立;有时候,适当的弯曲是一种境界;事实上,弯曲能破解烦人的难题。

5.人,最不能忘记的,是在你困难时拉你一把的人;最不能结交的,是在你失败时藐视你的人;最不能相信的,是在你成功时吹捧你的人;最不能抛弃的,是和你同创业共患难的人;最不能爱的,是不看重你人格的人。

6.为人处世要行之有度,见好就收,贪婪会把你送向坟墓;给人留足面子,帮人挽回面子;得饶人处且饶人,赶尽杀绝没好处;保留意见,过分争执无益于自己;再好的关系也要亲密有间;把握开玩笑的尺度,不要幽默过了头。

7.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准确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8.多和自己竞争,没有必要嫉妒别人,也没必要羡慕别人。很多人都是由于羡慕别人,而始终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越是这样,越是会把自己掉进一个深渊。你要相信,只要你去做,你也可以的。为自己的每一次进步而开心(事是不分大与小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反复做,争取做到最好)

9.不与别人盲目攀比,自己就会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标定得太高,自己就会欢乐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自己就会远离痛苦,不是时时苛求自己,就会活的自在,不每每吹毛求疵,自己就会轻轻松松。活得太累就会痛苦不堪,知足常乐!

10.决定你能站多高、走多远的,是你思想的高度与深度。多些逆向思维,摆脱教条的束缚;多些批判思维,突破桎梏的封锁;多些换位思维,避免自我为中心;多些系统思维,消除片面误区;多些形象思维,凡事不要太枯燥;多些逻辑思维,事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多些简单思维,你简单世界才简单。

11.决定你能站多高、走多远的,是你思想的高度与深度。多些逆向思维,摆脱教条的束缚;多些批判思维,突破桎梏的封锁;多些换位思维,避免自我为中心;多些系统思维,消除片面误区;多些形象思维,凡事不要太枯燥;多些逻辑思维,事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多些简单思维,你简单世界才简单。

12.羡慕别人的人,若仅停留在羡慕上,就永远只有羡慕别人的份儿。学会羡慕自己,不自傲,而后知道感恩,最终赢取成功。学会羡慕自己,你才更容易珍惜拥有的。学会羡慕自己,其实也就是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适合自己生活的才是最好。

13.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

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准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14.得意时要看淡,失意时要看开。得意时,不忘形,宜淡然;失意时,不变形,宜泰然。成功时,不轻狂,宜超越;失败时,不灰心,宜立志。不论得意失意,切莫大意;不论成功失败,切莫止步。志得意满时,需要的是淡然,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失意落魄时,需要的是泰然,给自己觅一条出路。

15.人人都有弱点,不能成大事者总是固守自己的弱点,一生都不会发生重大转变;能成大事者总是善于从自己的弱点上开刀,去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力超强的人,一个连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纠正的人,只能是失败者。

16.昨天很重要,它构建了我们的记忆;明天很重要,它让我们有了憧憬和梦想。但最重要的,还是今天,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一切。人生苦短,我们要告诉自己:怀着积极心态过好每一个今天;学会给心灵疗伤,不要躲藏在昨天的阴影中;做该做的事,明天自然会来。

17.没做过错事,就不会知道什么叫做对;没有经历错的人,就不会懂得分辨哪种人才是值得珍惜的;没有遇上那些肮脏的人或事,就无法学会珍惜那些弥足珍贵的。感谢那些一直以来陪伴纠缠的挫折与不快,让我们懂得光明的所在!

18.世间的事情既复杂又简单,你自己简单,世界就简单。活得潇洒、辉煌就要承受痛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或多面性,对和错有时候真难以说清,你自己喜欢的,很可能正是别人所厌恶和唾弃的。世界和自然不以你自己的意愿而发展或毁灭。

19.人最大的困难是认识自己,最容易的也是认识自己。很多时候,我们认不清自己,只因为我们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错误的位置,给了自己一个错觉。所以,不怕前路坎坷,只怕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20.人生没有草稿,写完今天的这张就不可能再有同样的另一张。平常的日子总被我们当做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纸张还有很多”。实际上,生活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每一笔下去都无法再涂改,我们每天写下的“草稿”,都成为了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

21.同时追两只兔子的人,一只也不会逮到。不要贪图无所不有,否则你将一无所有;不要试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不要企图无所不能,否则你将一无所能。

22.人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舍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虚荣,舍不得掌声。我们永远以为最好的日子是会很长很长的,不必那么快离开。就在我们心软和缺乏勇气的时候,最好的日子毫不留情地逝去了。

23.凡是走过的路,都会留下痕迹。时间就像一块橡皮擦,可以轻易抹去你曾经那些有心无心错过的事情,但它却不能擦去那些因过错而烙在你心头的印痕。错过与过错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不要因为错过的事情而耿耿于怀,也不要因为过错而郁郁寡欢,人生本来短暂,没必要再把时间浪费在过去的事情上。

24.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远虑是无穷尽的,不要让远虑成为近忧。人生路上有无数的驿站可以歇脚,有的包袱可以等到该背的时候再去背,用不着把所有的包袱都背在今天的背上。我们不是超人,精力总是有限的,不要试图在今天解决明天的所有问题。

25.一个人把自己看得太高,就会被别人看低;一个人把自己看得低一点,就会被别人看高和尊重。故意抬高自己是一种心虚,故意贬低自己也会矫揉造作。平和的神情、真诚的态度和不在意别人眼中是否贵贱的肚量,是祥和生活的保证。

26.做一件事情,不管有多难,会不会有结果,这些都不重要,即使失败了也无可厚非,关键是你有没有勇气解脱束缚的手脚,有没有胆量勇敢地面对。很多时候,我们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无前的决心和魄力。不要在事情开始的时候畏首畏尾,不要在事情进行的时候瞻

前顾后,唯有如此,一切才皆有可能。

27.越是当你滔滔不绝的时候,你的愚蠢越会暴露无疑。越是当你洗耳恭听的时候,你的智慧越会快乐生长。聆听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方;聆听是沟通双方,尊重对方的桥梁;聆听是抛弃错误,远离懊悔的法宝。沉默能省去许多烦恼,倾听是最大的智慧。学会倾听,你会发现世界也在跟着你笑。

28.每当疲惫的时候,那就停下脚步,遥想追逐的远方,汲取力量再上路;每当困惑的时候,那就停下脚步,梳理纷乱的思绪,驱走迷茫再上路;每当痛苦的时候,那就停下脚步,抚摸流血的伤口,擦干眼泪再上路;每当放弃的时候,那就停下脚步,作出艰难的取舍,振奋精神再上路。我们停下脚步,其实只为走得更远。

29.当人的情绪处于低潮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要学会转移注意力。有些事情既然已经成为事实,就尝试着去接受,去面对。一个人不可能改变世界,世界也不会因你而改变,所能做的,就是适应世界,不钻牛角尖,不要和别人攀比。你的生活,应该有你自己的精彩。

30.活在当下,把握每次的机会,因机会稍纵即逝,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路!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开心的事,看埸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推荐第8篇:品读张爱玲

前番整理电脑里的书,发现了不知何年何月保存下来的,埋藏在一堆乱七八糟网络杂评里的,傅雷先生的《论张爱玲女士的小说》。顺手打开,细细的再读了一遍,随着傅雷先生的精彩评点,记忆被一寸一寸的唤醒了,十多年前初读张爱玲的种种困惑,迷恋,懵懂以及对那三十年代华美画卷之后的千疮百孔的社会的害怕,都活了过来。



于是把这篇文章发给了妈妈,次日收到妈妈的回信,原来她和我一样觉得《金锁记》最好,也一样曾经对曹七巧的“黄金的枷”感到毛骨悚然,只是十多年前,和妈妈一起看她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张爱玲全集时,我还太小,不能和她讨论分享,因此我从来都未曾了解过妈妈对于张爱玲的小说的看法。



被傅雷先生的评论,重又勾起了好奇心的我,在网上下载了张爱玲全集,连着在PDA上看了几个晚上,以前没能看懂,感到莫名其妙的部分,算是明白了。张爱玲是善用隐笔的,就像金锁记里写的那样。“赵嬷嬷翻了了身,吱吱格格牵动了全身的骨节,她唉了一声道:“你们懂得什么!””一句话所隐藏的,当时的我是不懂的!倒是可惜了张女士的作品。 

再读张爱玲,有一种惆怅,一种凄凉的感觉萦绕在心头,无论是沉香屑的隐隐透出的繁华将尽,还是倾城之恋里字里行间浸满的无奈,还是金锁记里种种心机算计的可怕,都免不了沾染上三十年代上海的空虚与堕落。花间晚照,或许可以用来比拟张女士的作品吧。 

张爱玲虽然不能和奥斯汀在文学史上相提并论,然而她们的共同特点却不少,她们都擅长在狭窄的生活环境里描写人,在男婚女嫁这个狭窄的题目上大做文章。心思细腻的女作家们善于观察细节,善于用显微镜写作,她们可能写不出波澜壮阔的史诗,然而描写生活,她们比同时代的男作家们要技高一筹。



扯了半天,连自己也不知道在扯什么了,最后,就张爱玲的几部作品发发感慨吧。 

一 金锁记

很多人或许以为张爱玲的代表作是倾城之恋,然而,事实上,金锁记这部作品更胜一筹。张爱玲作为一个古老贵族家庭的末世女公子,其经历,其见闻更有助于她描写这样的古老家庭内的人物。就像巴尔扎克总想写哲学分析小说总不成功,反倒是他自己看不上眼的“巴黎风俗场景”和“外省风俗场景”大受欢迎,不过是因为后者他更熟悉,写起来更真实罢了。文学,固然可以有虚构,然而离了真实的土壤,不过也是无能为力的安泰罢了。 

金锁记里,我觉得最好的场景是这一段:



“世舫回过头去,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脸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团龙宫织缎袍,双手捧着大红热水袋,身旁夹峙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门外日色昏黄,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一级一级上去,通入没有光的所在。世舫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人——无缘无故的,他只是毛骨悚然。长白介绍道:“这就是家母。”



世舫挪开椅子站起来,鞠了一躬。七巧将手搭在一个佣妇的胳膊上,款款走了进来,客套了几句,坐下来便敬酒让菜。长白道:“妹妹呢?来了客,也不帮着张罗张罗。”七巧道:“她再抽两筒就下来了。”世舫吃了一惊,睁眼望着她。”



当时看的时候,只觉得莫名其妙,还有些隐约的害怕,如今算是明白了,原来这位母亲是在刻意破坏自己女儿的婚姻,在她未婚夫面前诋毁自己女儿的形象。天下竟有如是之母亲! 

以“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开头;以“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落幕。短短的中篇小说里,出现了妯娌,姑嫂,母女,婆媳,母子,嫡庶,情人,岳婿之间种种冲突,一切冲突又都是围绕着曹七巧这个典型人物展开,安排得一丝不乱,实在使人不得不佩服张爱玲女士的笔力!



记得后来张爱玲还把金锁记拓展开来,写成了一部长篇,然而,再好的鸡汤冲了太多的水也会变淡,这或许是她后一部作品失败的原因吧。



二 倾城之恋

其实不想说什么,这不是我喜欢的作品,同样的题材,若换了奥斯汀,想必会有趣的多。把婚姻当作职业经营,这一点,后者的笔下,已经有了出色得多的范例,相形之下,白流苏的形象未免黯然失色。依我之见,沉香屑第一炉香其实还更好一些。



三 心经

之所以提到这部作品,纯粹是因为其中描写了恋父情结这一禁忌题材。如果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文化最排斥同性恋者的话,那么最在乎长幼,辈分的东方文化则对乱伦避之唯恐不及。亚历山大大帝这部电影忠实的刻画了亚历山大和赫菲斯提昂以及一个男宠的同性恋关系就在希腊吃上了官司,同样,在东方文化里,很难找到如同希腊神话那样的乱伦情节,我们曾经是一个连伏羲女娲兄妹为婚的神话都要避忌的民族,怎么可能指望我们会有《俄狄浦斯王》那样的作品出现呢?



难得的是,张爱玲居然敢写,而且写得还居然不错,虽然心经曾经被很多人非议,然而我想说的是,既然存在恋父情结,那描写它有什么罪过呢?仅仅因为它亵渎了我们心目中神圣的父母子女之爱?



再读张爱玲,一种繁华事尽落香尘的感觉始终存在。张爱玲本人的经历,也恰恰是她作品最好的注解。不想再扯什么了,引几句词来结尾吧。

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推荐第9篇:经典品读

学习习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

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班级:信硕1705

学号:1700856

姓名:刘哲

学习习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精神心得体会

2016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21日上午10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起了国内外强烈反响,全国上下都在学习。

讲话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即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一次开创新局面的伟大远征。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尽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会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六个必须和六个启示,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以这些为指导,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坚定信念,努力投身到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纪念是为了前进。今天我们纪念长征,就要砥砺初心,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长征是一曲革命理想主义,乐观主义的高歌,红军将士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纪念长征就是为了要继承前人的事业,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一、充分认识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

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这就是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二、认真理解“四种伟大远征”

1、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信念的胜利。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长征向全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2、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没有这种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团结,中国革命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

3、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4、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它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中心,推动一大批革命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革命的火种在神州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有力推动了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三、深刻领会长征精神的五种内涵

一是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二是伟大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三是伟大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四是伟大长征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五是伟大长征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必须做到“六个必须”

一是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引我们的理想、坚定我们的信仰,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二是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完善和改进,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变方向,更不是要丢掉我们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三是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我们要凝聚起全体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四是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

在新的长征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心一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不断把完成总任务的历史进程推向前进。

五是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们要紧紧扭住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和备战打仗不放松,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努力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

六是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同志都要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我们党永远同人民在一起、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新长征路上虽然没有围追堵截、雪山草地、急流险滩。但是,前进的路上依然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依然布满了危险和陷阱,战胜前进道路中的艰难险阻,迫切需要当下的年轻人一定要保持历史定力,不忘红色本质,拿出锐意进取,敢作敢当的魄力和勇气,永远怀着长征般的战略思维。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秉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用坚定信仰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用不断创新去化解工作中的矛盾,用一心为民赢得群众的信赖,那么,我相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指日可待。

不老长征,青春常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衷心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衷心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长征路上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推荐第10篇:品读经典

品读经典

阅读是人类的一个文明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阅读可以使我们睿智豁达,从而拥有深奥的思想、崇高的境界和伟大的灵魂。阅读可以让我们改

变人生的轨迹,找到成功的捷径,使我们的人生波澜起伏,宽广深远。何为经典?经典就是在外在价值的诱惑和滋扰下,始终保持一种内在的尺度,始终有一种精神充实。每一部真正被称为经典的作品都是至高无上的,在这里,阅读是一种仰视,是一种虔诚的心态。经典的作品常常蕴涵着思维方式的革命和观念体系的更新,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经典具有许多共性的宝贵品质——优雅、圣洁、悲悯、庄重和意境等等。阅读必须是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阅读文化大师们的经典名篇,就如同我们自己在与大师们面对面的交谈,让我们得到真正的启示和质朴的震撼,使我们能够在生命的短暂与存在的永恒之间铸造自我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关注真正的价值和拥有真实的生活。经典名著导读的目的是引发读者对名著本身的兴趣,如果读者能够从导读中体会到著作本身的魅力,然后去阅读原著,那么,经典的魅力会在我们的精神和人格

上产生一种超越、一种支撑和一种理性的沉淀。

让我们阅读经典,在那些历久弥新的文字里体会别样的人生,接受一份来自岁

月的脉脉关怀。

每年四月有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月份,聊聊读书尤其是读经典这一话题,自然会韵味无穷。一般来讲,读书有三个方面功能:一是实用功能,为了做好工作,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知识;二是修身功能,得到思想上的收获和精神上的启迪;三是休闲功能,没有明确目的,也没有功利要求,随遇而读,放松身心。在我看来,品读经典,则主要是发挥读书的修身功能。

一、什么是经典

在古代,经典两个字是分开使用的。“经”字,在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看来,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意思是说,“经”是永恒的道理。“典”字,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两者合一为大本大册的书。“经”与“典”合在一起,就是关于永恒道理的书籍。因此,经典是最好的书,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当然,对于经典,有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两种认识,价值理性侧重从精神层面看待经典,认为经典是关于善和美的学问;工具理性则是

从知识层面看待经典,认为经典是关于真的学问。一般所说的经典,是价值理性意义上的经典,是围绕人的问题,讨论研究精神和思想的书籍。品读这些书籍,就是读人、读人生、读社会、读智慧。

经典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人的灵魂和心灵的知识。人是万物之灵,精神是人类独有的品格,因而经典要关注人的生存和尊严,追问人生价值,思考人类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要展示理想信念。人在严酷的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斗争中,总有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憧憬,这种向往与憧憬上升为意识形态,就是理想信念。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都是属于理想信念范畴。经典要认识社会规律。这种认识系统化,就是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经典要提出价值标准。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需要有价值引领和判断,否则就会没有是非、没有原则,就会出现无序和混乱。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规范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关系的作用。经典要强调道德修身。如果说,价值标准是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互动的依据,那么,道德修身则是人与自身、人与内心互动的依据,这一依据的核心就是善良,与人为善,善待他人。经典要体悟美的内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崇尚美、追求美,是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概言之,经典就是关于理想信念、思想精髓、价值标准、道德修身和美的书籍。

经典的主要载体是哲学、历史和文艺作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所有历史都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记载,因为一切文学都是人学。所以,哲学、历史和文艺作品是人类精神追求和思想升华的主要载体,人类精神和思想也主要内含在哲学、历史和文艺作品之中。阅读经典,就是要学哲学,看历史,品读和欣赏文艺作品。在哲学书籍中,我们遨游在思辨的王国,感受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乐趣。在历史书籍中,我们与历史人物一起呼吸,探寻他们的活动踪迹,体悟他们的心路历程。在文艺作品中,我们可以喜怒哀乐,可以爱、可以恨,在爱中追求善与美,在恨中鞭挞丑与恶。

经典的主要特征是时间久远和多数人认同。魏晋南北朝时期曾流行骈体文,过于讲究对仗工整而没有内容。唐初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一改骈体文风,注重内容,倡导新的文体,这导致了当时许多文人的不解和非议。杜甫对此评价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历史正如杜甫的判断,那些反对的文人及其作品没有流传下来,骈体文也没有再恢复,而王杨卢骆倡导的文体则成为唐诗高峰的前奏曲。由此可见,经典不是流行,也不是时髦。流行与时髦可以喧嚣一时,但很快就会灰飞烟灭。经典却会像江河一样,万古长流;像美酒一样,时间越久越醇美。经典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要得到多数人的认同。这个多数人不是同一时代的多数人,因为同一时代多数人认同的或许就是流行和时髦,而是历史上的多数人。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说:“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

二、为什么读经典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专门写了一本书叫《为什么要读经典》,并举出了十几条理由加以论证。这似乎比较复杂,简单地说,品读经典,就是为了学做人、思做事,做人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事要敬畏职业操守。

首先要读经典,学做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提是要修身,也就是做人。倡导读经典,主要不是为了学到知识,而是为了学做人,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既有联系,又有差别。联系是指两者本质是一致的;差异则表现为人文精神是不读经典也可能具备的,这是人性善的自然流露。“*”期间,很多领导干部被打成“走资派”,知识分子被打成“臭老九”,他们被放逐到农村,农民群众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们,并且给了他们人性的温暖、人道的关怀。其中很多农民是不识字的,但他们有人文精神。而人文素养则必须通过品读经典才能培育,这是人性善的自觉表现,是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也就是说,每一次品读经典,都有助于培育和提高人文素养。经典培育的人文素养,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一种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一种带着宽容来看待世界的心灵。这样的人文素养要求我们既要做好一个社会人,其所履行的社会价值是正直、善良、诚信、宽容等优秀品质;又要做一个好公民,其所履行的社会价值是法治精神、平等意识、自由理念、理性自觉和科学态度。

同时要读经典,思做事。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都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完成这一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就是做事。做人与做事是密切联系的,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做事是做人的平台。如果从做人的角度分析,读经典是为了培育人文素养,那么,从做事的角度分析,读经典是为了培育职业操守。严格意义上说,职业操守也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把两者分开,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倡导读经典,就是要求更好地做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读经典,能够帮助我们树立理想信念。只有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才能牢固树立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而有了理想信念,领导干部才会像孙中山先生所讲的,是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读经典,能够帮助我们办事出于公心。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经典中告诉我们,国家机关有一项很重要的职能就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无论那一类国家,都会提出公平正义的要求。领导干部执掌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应出以公心,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民造福、为党分忧。读经典,能够帮助我们善于识人用人。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识人用人。而读诸葛亮的《出师表》,知道什么是“忠”;读李密的《陈情表》,知道什么是“孝”,就可以在选人用人中正确地研判一个人的品格,以便选好用准干部。读经典,能够帮助我们清正廉洁自律。领导干部有权,但不能以权谋私,更不能贪腐,确保权力不受腐蚀,这是基本的职业操守。通过品读经典,有助于领导干部坚守廉洁从政的道德底线。

三、怎样读经典

读经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普遍的读法,主要是学习、理解经典中的精神、

思想、道理和智慧,进而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完善人格。另一种是专家的读法,主要是研究,为了有新的发现,新的求证。绝大多数人读经典,都属于普遍的范围,是为了学习践行经典中的精神和思想。因此,要坚持读原著,而不要单纯地读那些注释经典的书,因为任何一本讨论另一本的书,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有些注释不正确的书,还可能把我们引入歧途。那么,怎样读经典,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呢?

一要经常读经典。做人做事,培育人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相伴终身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经常读经典、终身读经典。在经常品读经典中接受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为人处世和一言一行,就像春风化雨那样,不知不觉地在塑造着我们的人格。而且,不同的经典从不同的方面阐述同一思想、同一道理,这也要求我们经常读经典,广泛涉猎,加深对经典中的精神和思想的理解,更好地指导我们做人做事。鲁迅先生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要经常读经典、广泛读经典。

二要反复读经典。经常读经典,是强调广泛性,让经典对我们的人生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反复读经典,则是强调专一性,就是要对一部经典读许多遍,真正读懂弄通其内涵和意义,并自觉地运用于人生实践。经常读经典与反复读经典虽有差异,实则互补。毛主席是反复读经典的范例,他把《共产党宣言》读了十几遍,《红楼梦》也读了许多遍,而“二十四史”更是伴随他一生。提倡反复读经典,是因为经典之为经典,是不可能读一遍就能全面领会和正确把握的,而只能是“好书不厌百回读,个中滋味只自知”。更重要的是,对于同一经典,年轻时的理解与年纪大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年轻时可能只是字面上的理解,而年纪大时的理解,则带着岁月的风霜和人生的历练。这也要求我们反复读经典,不断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要交流读经典。一个人对经典的理解总是有局限性的。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同志之间、朋友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并能在观点碰撞中产生思想火花。同时,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读经典的体会也不尽相同,互相交流读经典,可以使我们学习得更加深入,理解得更加完整。交流切磋,既是品读经典的好习惯、好方法,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交流读经典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两人之间是小范围的交流,读书会、研讨会是一种集体交流,现在是信息时代,还可以上网交流或在线交流。

陆游有诗云:“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从这首诗可知,古人大概也是读书时间不够,而现代人欠读书的债可能更多。因此,要在节假日、在八小时之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读书,用于经常读经典、反复读经典、交流读经典,从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完善我们的人格,使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操守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观书有感》赏析

本文选自《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现在属江西省)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问渠〔渠:它,指水塘。〕那〔那:同“哪”,怎么。〕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

为〔为:因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

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11篇:品读自我

1、品读自我

小草不因自己弱小而自卑,因为它相信终有一天大地会绿草如茵;寒梅不因自己渺小而孤独,因为它相信只要勇于绽放就会成为山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小鸟不因自己弱小而自卑,因为它相信只要有大鹏展翅的信念,终会“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我绝不因自己平凡而堕落,我相信这世界需要我。我虽渺小,但我很重要。我们要学会品读自我,因为你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品读自我,在田园风光。

你可曾记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钟情于山水之间,他或许就是这大自然的一粒尘埃,但因为品读自我,审视自己的人生路,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调,他与自然相拥,与田园之景为伴,他在风光秀丽的田园中品读自我。

品读自我,在月下美景。

你又可曾记得,那豁达不羁,不慕权贵的青莲居士?当倾国倾城的贵妃为他研磨,当不可一世的高力士为他脱靴的那一刻,他似乎懂了,他想要的生活不是这样的,于是他放弃了高官厚禄,重新品读自我,他想过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平凡人,但是要让人生更加精彩,于是在花前月下,饮酒赋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的一生是旷达的,他带着对自我的品读,对人生的思考,在月光美景之下,吟唱出了千古佳作。

品读自我,在山光水色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把情感寄托山水风光,道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品读自我,思考过去,没人能明了他内心的情感,他带着对自我的品读,有游玩于山水之间,著成《醉翁亭记》。他懂得自己随渺小,但是却很重要,他对自我的品读高于他对事业的追求。所以,我们时刻品读自我。

我们要记住;不要因为渺小,就自甘平庸,因为我们还很重要。这世界需要你,需要你去品读自我,创造新天地。

没人明了此处的风景是为谁而存在,没人明了此处的船只为谁而停,或许你就是那风景中的一个!品读自我,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品读自我,你的无悔选择!

2、为我而世界造

即使我只是一粒尘埃,我也会汇聚成为沙滩,沙隆,大漠„„

即使我只是一只雏雁,我也会翱翔蓝天,感受万物的壮美。

即使我只是一颗流星,我也会在划破夜空时照耀大地。

——题记

回眸仰望,她已成就一段千古传奇,她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神话,以一个女子的担当指点江山,改写了女子不如男的流传,开创了大唐的又一盛世。即使面对“狐媚偏能惑主”的辱骂也没有触动她心中的向往,即便在那样一个极

度男尊女卑的社会,她依然点亮了自我,高高地坐在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任天地唯他主宰。从一个渺小的女子到成为一代女皇,她将世界为我而造抒写的透彻淋漓。

梦游天姥,放白鹿于青崖间在他的生命中定格。他放浪不羁,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将谁人放在眼里?让杨贵妃研磨的是他,让高力士脱靴的是他,在皇权大如天的年代不听从皇命的还是他。威威大唐中,他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他的我行我素,世界以他为主的性格却将他推到了大唐史诗上的巅峰,成为最耀眼的一颗星,一直发光,发亮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大地之中,我们又算得了什么?

还记得星光大道上那个一直微笑着的盲人女孩吗?还记得弹奏《梦中的婚礼》的断臂男孩吗?还记得母亲那句:“我的孩子真棒!”的话语吗?我们都记得,流水的冲痕不会淡化我们,反而让我们看到其实我们并不渺小。相信世界为我而造,相信你的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中华浩浩荡荡五千年,我们看到司马迁的背影,看到屈原在汨罗江畔缓缓而行,看到了苏武、文天祥、杜甫、鲁迅„„那么多那么多生来渺小却成就伟大的人。

泛黄的书页蒸腾了千年的墨香,点一缕烛光,品一杯香茗,细细咀嚼这书的味道,原来我们并不渺小。

点亮人生,你不渺小,我不渺小,世界为我们而造。我们为世界创造精彩!

3、品读自我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是渺小的,就像一粒尘埃,芸芸众生中,我轻如鸿毛,微不足道。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是重要的,就像架梁之椽,茫茫天地之间,我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捧一杯香茗,躺一架摇椅,心香伴随着馨香,静下心来,品读自我„„

一、渺小的自我

我似黄土高原的一粒沙,和同伴相依为命,我是黄土的一个分子,爱着我的母亲,我的家。

我若滔滔长江的一滴水,积小流以成江海,我是平凡的,过着平凡人的流淌生活,快乐着,喜悦着。

我如高山的一块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静静的站立着,等待游人的观赏,不是观赏我,而是我们。

二、独一无二的我

我就是我,一个不可替代的我,有优点又有缺点。

孟佩杰的孝令我叹服,贫困中,他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驱散种种不幸;在艰苦中,他无怨无悔,她的孝心布满每个细节,两千多个日子里,她笑靥如花。

我没有孟佩杰的伟大,但我会为疲惫的妈妈捶背擦汗,我用我独特的孝向妈妈诠释我的爱,她懂。

我就是这样一个有孝心、爱心、进取心的女孩。品读自我,原来我既是渺小的又是重要的。

品读自我,原来我是世界的一小分子;品读自我,原来这个世界需要我。 想起了最美妈妈吴菊萍,当小小的孩子处于危难之中,她毫不犹豫的托住了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她不高大,但足以让我们仰望;她是渺小的,可足以让我们崇拜。

哦,原来渺小和高大可以转化!

品读自我,我愿成为天空的一颗星,虽为一颗,但足以点亮苍穹! 品读自我,唱响人生!

4、世界由尘埃所造

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你是一粒尘埃,世界也是因你的存在而存在的。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一张上面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事实如此,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的去创造世界。

曾经的市侩,不被人所敬重,甚至被人唾骂,然而他却能成就帝业,逼项羽自尽,巩固自己的政权,曾经的一粒尘埃,没有放弃过自己,自信自强,抓住了机会,一举成功。有谁敢说他以前不是一粒尘埃呢?我们需要仔细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坚信自我。

一则寓言故事,一个瞎子和一个拐子同时困在了火场,这时拐子爬上瞎子身上说:“我做你的眼睛,你做我的腿”,就这样,他们逃过了火场,耳聪目明。所以,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世界由尘埃所造,不要小看了你自己。

坏了一个马蹄,失了一匹马;死了一个将军,丢了一场胜战,从而失了整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看似微小的东西却在时刻起着重要的作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功亏一篑,这一句句古训不时徘徊在我们耳边。

爱迪生晚年刚愎自用,大力阻止交流电的发展,甚至嘲笑交流电只能做电椅杀人,殊不知当今社会,交流电正在发挥着意想不到的功能。不要排斥其他事物,组成这个世界的每个部分都有其作用,哪怕它也很微小。

流星因为短暂而美丽,划过黑寂的夜空,释放出那一闪而逝的光芒,虽然微弱,但却没有人敢忽视它。人生犹如流星,充满了传奇与精彩,而是不是一闪而过,别人决定不了,靠的只有你自己,如果可以,流星也能成为永恒。

相信自己,哪怕只是一粒尘埃,混沌的世界不正是由你所造吗?

5、渺小却很重要

红烛燃起一段不朽的往事,沉香撩起一份亘古的情怀,纵然我没有火焰的绚丽,我会执着的点燃生命的火焰,绽放自己的美丽。

——题记

虽然我只是一粒尘埃,但经过蚌的磨损也可以变成一颗明亮的珍珠;虽然我只是一条小溪,但也可以滋润一方土地;虽然我只是一棵小树,也可以为烈日下的行人提供凉爽。

我就是这样的渺小,但我却可以创造辉煌。

司马迁受尽极刑无愠色,出狱后仍坚持创作,最终成绩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佳作,为后人所赞赏,如果没有司马迁,我们可能无法欣赏到如此好的《史记》。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终成名将,带兵杀敌,保卫国家,为人所敬仰。若韩信受辱后不再为君主卖命,或许无法成就汉室伟业。

李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起初追求功名,希望为百姓办实事,但却被统治者要求写一些云为衣裳花想容的文章时,他毅然辞官去过青崖放白鹿,于轩辕台观雪的生活,为我们创作了许多清新飘逸的名诗佳句,被誉为诗仙,当之无愧,若李白一心想做官,中国或许会缺少一颗星光灿烂的明星,或许中国人无法感受到他的飘逸洒脱。

是的,我很渺小,但也可以很伟大,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名普通人,但举手投足间,凡人也变得不平凡。

最美妈妈吴菊萍因救不小心从楼上摔下来的妞妞而受伤,她为此不能亲自为两个月大的孩子喂奶,此时这个平凡的妈妈在人们心中变得伟大,如果没有她或许妞妞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孟佩杰,一个渺小的身躯却担负起照顾整个家和瘫痪在床的养母的重担,在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享受童年生活的时候,她却像一个大人一样一边忙于学习,一边赚钱养家,此时的她变得很伟大。

是啊,我们很渺小,但我们也可以燃烧自己的生命,让其绚丽夺目,绽放光彩。

6、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也算是给生命一个交待。

——题记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如是说。

点,没有长度、高度、宽度,但它却可以创造出线、面、体,没错,小小的点就是这样了不起。

其实,点很像你。的确,你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你又是那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包括你。所以,认

识你自己吧!

3岁女童照顾截瘫父亲,让你震惊,让你感动。3岁的孩子稚嫩,脆弱,渺小的如同一个点,站在人群中,可能会被人海吞噬。她彷徨啊,但在父亲面前,3岁的女童,成熟,坚强,强大得如同“迪加”,照顾父亲,给予父亲活下去的力量。

“断臂王子”刘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绽放梦想。你激动,你开始敬畏生命。在所有健全人面前,刘伟残缺渺小的如同一个点,需要人们的关心,可在钢琴面前,刘伟健全,用双脚将每一个琴键征服,把自己的梦想奏响。

百万富翁高逸峰一夜破产,富豪沦为“包子铺”老板,你叹息,但你为他重新开始而高兴,在妻子面前,高逸峰脆弱,渺小,落魄的他不能再给妻子依靠,可在挫折面前,他拼搏,他不服输,他靠自己的双手保护他们的家,他使自已继续成为妻子的依靠。他们幸福,很知足。

你看,每个人都是处在渺小与强大的统一体之中。你渺小时,你要积蓄力量,把自己变强大;你强大时,不要忘记自己曾“渺小”过。

人生变幻莫测,没有定数,认识你自己,固然很重要。不论成败,你都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你虽渺小,但你却独特,相信你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你娇妻的依靠,或者你成为一个家的保护者。

认识你自己吧,我借你一双慧眼,虽然你只是一个点,但是,当线与线有了交集,就会出现你存在的痕迹。

第12篇:品读鲁迅

品读鲁迅

鲁迅,我是敬之甚也!

说起鲁迅先生,声名早已如雷贯耳,他是我心中的伟人,是英雄。他是浙江的名人,甚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就连绍兴那样一座古城小镇,也因为鲁迅先生而四处散发着文化的气息。说鲁迅,不得不提“三味书屋”,它从小的时候就进入我的世界,虽然是通过语文课本,但还是那么吸引着我。现在,游览“三味书屋”的游客摩肩接踵而至,与其说是来看屋,不如说是来看人。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对于鲁迅先生,我最早的印象莫不过他晓得“珍惜时间”,还有他刻的那个“早”字。鲁迅先生说过:“节约时间,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使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于是他就总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去用在工作上。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号人物,一点都不过分,他有能力。尽管他的自然寿命只有56岁,但若按建功立业而论,按他所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他不知高寿几何!

后来, 我开始阅读鲁迅先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作品总是那种独树一帜的风格。面对于众多底层遭受欺凌的小人物同胞们,鲁迅先生内心交织着多种情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甚至可以认为,激进的抗挣就是作为革命者的鲁迅的号召,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一个伟大作家的基调。无论是从《祝福》,还是《孔已己》,还是《阿Q正传》,悲天悯人的情怀更像是这些小说杰出的理由。家中窃贼固然令人痛恨、使人愤然,但是,当窃贼遭遇众人好不留情的惨痛殴打时,会不会也有心肠一软的时刻?痛恨之外还会不会增添其他情愫呢?而在现在的作品中似乎真的很难发现有这样的矛盾,人物的内心像总是一条笔直的通行道,他们旋风般情节,轰轰烈烈的收尾结局„„这样的差别大概就是鲁迅作品之所以经典的原因了吧,其实有怎么能和鲁迅先生相比?差别太大了,不是文章功底,只是内心世界!

其实,说到鲁迅,不得不说他的婚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可能不曾阅读也曾耳闻,将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形象的概括为是一种“吃人”的文化,并说那些吃人把“妹子”吃掉了,大概是在指中国传统文化压抑、牺牲了广大妇女们的权利。而当鲁迅先生面临自己的婚姻生活,情景又会是如何呢?

自己不喜欢的女子成亲,鲁迅先生终生冷落他的结发妻子,如把她打入了“冷宫”,甚至剥我总在想鲁迅先生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去接受母亲的“礼物”,跟母亲包办的夺了这位名媒正取侍奉婆婆终身的女子做母亲的权利。她是有丈夫的活寡妇。而与鲁迅恋爱而在一起的许广平也是始终没有身份,不妻亦不妾,让人不禁要问,声称“仁义道德”的鲁迅,反对“吃掉了妹子”的鲁迅,自己岂不是不仁不义地“吃掉”了妻子。

为饱受着压迫的地位卑微中国妇女鸣不平、写出了《祝福》这样出色文章的大才子鲁迅,在对待自己的结发妻子的问题上,又有多少平等和仁爱精神可言?难道鲁迅先生妻子真实的命运会比他笔下的祥林嫂更幸运吗?读过许广平写的有关鲁迅家庭回忆录后,看到鲁迅先生在家庭中冷漠和不尽人情的一面后,不难理解,一个多在租界向敌人掏出“匕首”和“投枪”的“民族脊梁”,自己内心大概也难免伤痕累累,动辄郁闷不安,所以我释然了,鲁迅先生做到的是舍小家护大家,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啊。

鲁迅毋庸置疑是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巨匠。我们只能静静的去研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读他的文章总能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一些情感,透过他的文章,

我们感受到一种朴素的情感;拜读他的文章,听到在我们内心能够引起轰然共鸣的声音;研读他的文章,我们会为他昂扬的斗志,深邃地思想,热烈的激情所深深感染;品过他的文章,我们总会陷入无尽的遐思之中。多年来,大家都一直想用准确地言语来诠释这位巨人般的文学巨匠,可是我认为,任何缥缈的言语和浮华的词句都无法表达鲁迅的伟绩——真正的功德不是用来填充书页的,而应是人们心灵真正空虚与无助的时候,有一种依靠与慰藉。

于是,我又不得不说到高中时的一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全文以鲁迅先生的感情作为线索,写的起伏跌宕,让我们时而去感受珍君,时而悲愤激昂,几种复杂的情感连贯起来,悼念、揭露、赞扬、激励,我们彻底愤怒了,她一个“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热血青年,但却竟然就这样去了!鲁迅先生将自己愤慨与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入看似平淡的叙述之中,我们在悲愤之余不得不感叹其构思之精巧,安排之得当,真可谓是匠心独运,无不叹为观止啊。

鲁迅先生的爱国之情,透过这篇文章文章,我们可以体会到隐藏在表面事物下其更加强烈的爱国情感——一种失落却充满希冀的感情。鲁迅先生“不惮用最坏的眼光看待国人”,我们知道督政府的态度已经让这位报国心切的爱国之士的热血失掉了一半,而国人的麻木却让人怎么不心痛?鲁迅先生更加失望与无助,以至怀疑自己不是“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人”。中国人在那个年代,可谓看在眼里的奴性颓废,残酷专制,革命的曲高和寡,像砂纸般打磨着鲁迅先生的意志,同时也像恶魔般蚕食着所有当时民众的心。一切都禁锢在近乎窒息的密室中,一切希望变得渺茫,一切反抗变得徒劳,一切都被笼罩在苍白的恐怖之中——因而,先生为此而悲哀失落。

时代秒杀世人,但总有清醒的人,踪影不愿屈服的人,于是我们看到在鲁迅先生心中,仍有奔涌的热血,仍有还有蓬勃的激情!通过对刘和珍的赞扬,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对革命的希望,即便它视微末的。鲁迅先生明白,黑暗的天空中即使泛出一丝明意,也会给人们以无限的憧憬与支持;白色恐怖中即便存在一点反抗,也会引起重大的变革。

先生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滴的积累足以引爆在沉默中蓄势的爆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因而鲁迅先生心中,永远充斥着对革命胜利的热切的企盼。

毋庸置疑,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而优秀的民族作家,无论那个时代的鲁迅,都是高大、犀利、受人尊敬的形象,而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稳固的地位,也是有基础和理由的。

时势造就英雄。生活在和平而幸福年代的我们,可能无论怎么去感受,也不会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那时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但是我们可以从鲁迅先生的手中接过那份爱国热情,将鲁迅先生心中的那份赤诚永远的传递下去,将先生坚守的的那种永不屈服的精神传递下去,也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传递下去,并为之努力拼搏„„

第13篇:品读三国演义

品读《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就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在不同的时期品读这本书,定会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小学的时候,我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目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我还学到了不少的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

在中学的时候,我看的是文字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目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侠义的关云长;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阿斗„„

现在的我再品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逐鹿中原。一开始,曹操军力最弱,而刘备正在寄人篱下,孙权还未登上政治舞台,但后来曹、刘、孙后来却成气候,三分天下。这中间除了运气,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到政治、经济、帝王之术,小到做人的变通与圆滑,无不凝聚着智慧之光。一个不懂得应变做人的人肯定也谈不上建树,以关羽之神勇,尚有败走麦城的一天;以诸葛亮之明智,也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

遗憾。做人难,做个成功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纵观真正的成功者,他们遵循的原则是: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有了这个做人之根本,一个人才可能在纷繁的世界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看曹操、刘备的成功,他们文不如众多之名士,计不如谋臣,武不如战将,却能鼎足而立,指点江山。揭开他们成功的面纱,我们发现,支撑他们成功的内核是一种成熟机变的“为人之道”、“为官之道”、“为友之道 ”和让人雾里看花的“权变之术”,他们处事、为人的方法因为睿智精妙,而成了传世的谋略。

三国是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我们从中能学到的东西实在太多。细细品读,反复回味,细数风云变幻,英雄豪杰,定能受益匪浅。

第14篇:品读感悟

品读感悟

爱是化解仇恨的最佳武器,能融化世界上最冷酷的心,能遮掩一切过错;爱是上帝赐给人最珍贵的礼物,使人不再受到怨恨的捆绑,而能享受心灵真正的自由。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一个人要有主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才不会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不要活在别人的舆论中,要靠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脑袋思考。

没有想象就不会有所作为,不积极去规划自己的未来,你的一生应此也就会被限制住。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不会激发冲天的干劲;没有宏伟的报负,就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了远大的理想,脚踏实地地去干,就一定惠获得成功。

心灵的真诚是人性最为宝贵的底色。自然真情的流露,最为真挚。只有真情,才是最感人的。真诚的付出定会有丰硕的回报。真诚相对,则会有如沐春风,如啜佳茗,如晤故人之感。权势、金钱、武力不是万能的,它们也有苍白无力的时候。

打开不同的窗,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善良的人之所以生活得更简单、更轻松、更快乐,因为善良的人从来不会背负任何死心与贪婪的包袱。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只要心从希望,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自己才是一支箭,

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他的都只能是自己。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连结在半空中。他的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他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的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得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创造的。

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就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自信、执著、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虽然屡遭挫折,却能够坚强地百折不挠地挺住,这就是成功的秘密。

第15篇:品读庄子

品读庄子

人们常说,孔子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大道理,而庄子交给我们如何生活的小道理。

古往今来的历史上,很多人都执迷于孔子的大道理,因为于个人意义而言他大都积极向上,利于传统意义上人生的发展,不仅讲求个人奋斗,博学多才,也培养人良好的德行。从小到大所以我们按照儒家的很多学说去生活,不断的奋斗与前进,即使再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依然不放过自己。因为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我们觉得这种每日的辛勤我们都觉得是必须的。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会很努力的考取好成绩,工作的时候会很努力的争取好职称,按照这种轨迹生活了一辈子,不想落于人后,结果是我们身心都很累。

无论哪个时代,我们的肉体和灵魂就像风筝一样被生活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所束缚着,潜在却又无形,最终浑然不觉直到身心力竭。所以生活中很有必要去读一些庄子的哲学加以调节,吸纳百家之优而前行是真正的智慧。

于丹读《庄子》,是属于她的理解;老师课堂上传授的庄子学说,也是汇百家的庄子学说之可取之处来客观的将给我们听。所有的知识只有我们自己阅读,自己理解,并且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才是属于自己的。鉴于庄子的思想体系已经有历史包括现今那么多名人志士去整理和参谋,我在此就不做班门弄斧之事了。一一黏贴复制的机械过程在此省略,我想大体说一下自己对于庄子的直观感受。庄子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通达与浪漫。庄子名篇《逍遥游》,古代汉语这门课中为了考试艰涩的读完了,在里面,庄子没有嘲笑鼠目寸光,没有歌颂宏图大志。万物讲求自然本性,讲求平等,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因而说不上哪种生活方式更为优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大鹏鸟像小雀一样在树林间扑腾,那是滑稽可笑。小雀如果像大鹏鸟一样背负青天而图南冥也一样可笑。而人更应懂得逍遥于世的道理。 做人要豁达,才能通达。不为外界物质所束缚,不为自己内心世界所束缚,反落得逍遥自在。每次想到这里,心里的担子反而轻松了很多。

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不同的,不能从一而论的。人就是一个万花筒,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同样是看一件事情,例如学校的学管会查卫生,有的人看到的是他对自己的督促作用,而有的人看到的是学校的苛刻。甚至就一个人而言,他不同人生阶段看同一件事情也是观点大不相同的,例如爱情,例如名分和荣誉。一个聪明的人,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的看点这个世界。庄子教授我们要用一种大胸襟,大境界审视世间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与世界水乳交融的境界。心有多辽阔,所望及的时间就有多辽阔。而一个愚钝不堪的人,永远会止步不前,他看到的都是丑陋的,负面的,狭小的世界,所以不会活的开心,活的豁达。这里让我不由联想到性恶论的观点,所以说人需要后期的学习和努力,才能不断修正自己,不断前进。

庄子的“外化而内不化”用运动而非静止的观点去看世界,非常具有哲学深蕴。他要求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调整自己,同时要保持自己内心呢的原则,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用现在最洋气的词语,就是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在动态中寻找平衡,切不可做一个与时代脱节的人。我还记得前两年有一组非常流行的时代杂志的封面,意蕴非常。能登上时代杂志的大多国际名人或者伟大的人物或各界的成功人士,而他们又有细节的区分,有的人time二字印在人物之前,有的印在之后,是走在时代之前与跟随时代前行的人物。可见,一个成功的人,定不能落于时代之后的,或同步前进,或超行于前的,而他们,内心都坚定着自己的原则。

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并且觉得这对社会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我们不是独立于这个社会而存在的人,人际交往与交流本身就包含了很多处世的哲学,参与社会生活,可以展现自己的想法与他人,是一个分享的快乐的过程。如果一味的封闭自我,就会产生很多自己解不开的困惑,就如乱麻一样越缠越乱,有时候会产生内心的疾困甚至发生想不开的事情。这个事情在今年发生的最明显的事件就是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的事情。不得不说,每天机械的劳动,没有娱乐生活,人际圈子狭窄,人就会想不开,就会极端。他们或许其中每个人都大都懂得儒家的养浩然之气,做正直的人这些从小就知道的大道理,他们都脚踏实地的谋生,但他们断然未看庄子所说的这些小道理,没有合理的调节好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悲剧。除此之外,我们在社会原则的大流中不能迷失自己的个人原则。很多大学生抱着理想度过艰难的高考考上大学,怀揣自己的梦想学了自己所钟爱的专业。例如医生,例如律师,例如等等很多,他们走向社会后发现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般景象,有些社会的阴暗影响了他们,或许能坚持梦想两年,五年,但十年后再看,很多人都仅仅是怀揣着谋生为基本点,被利益推动着前进的麻木不仁的人。热爱生命的医生被行业潜规则变成了残杀生命的恶魔,怀揣公平新年的律师变成了收受贿赂的恶魔。他们再也回不去了。还有很多人过分看重社会对自己的看法和需求,忽略自己本心的要求, 放弃大学所学的专业去从事了完全没有关系的职业。最终成了普通岗位上一名为了生存而生活的人,没有快乐,没有情绪的起伏,生活让他们的世界麻木到色彩全无,可悲可叹。

庄子有很多思想值得我们说道,在此我就不一一论述,只提取了几点说一下自己的小感悟。在他的思想他的观点中,没有浓厚的说教意味,却流露出来一种自足的精神力量让我倍感清新和振奋。让我觉得更容易接受,形象生动更容易让我以之转化为我自己的精神财富。

第16篇:品读校训

“品读校训 感悟青春”主题校训征文编号:

最美青春,我们一起成长

作 者 姓 名 : 高云霞

单 位: 沈阳师范大学

院(系)专业: 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小学教育系 寝(宅)电话: 无

手 机: 15940172390

E - mail : 1185191764@qq.com

我们年轻,二十几岁的大好时光,我们从祖国的大江南北聚会在这魅丽的沈阳师范大学。最美的青春年华里,我们和沈师一同成长,更加成熟,更加优秀,为承接祖国新一轮发展做好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尽我们最大的力量。

在这里我们信心满满的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征程,在沈师六十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这一群年轻一代的沈师人紧紧围绕着沈师“博学厚德尚美健行”的校训,励志前行,力求“今天我们以沈师而骄傲,明天沈师因我们自豪”,为了不辱沈阳师范大学这六个字,坚持以我就是沈师形象的理念来要求自己,时时刻刻不忘沈师人的责任。

沈阳师范大学六十年来五易校址六更校名,风采不减,风风雨雨实属不易,这是在一代又一代沈师人共同的努力下,在党和国家的帮扶支持下才取得的光辉成就。在前人打下的良好基础之下我们后辈人更应该继续努力,为把沈师打造成国家有名,省属一流的高等院校而努力前行。

在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沈阳师范大学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积淀并形成了“博学厚德 尚美健行”的校训,传承和发扬了“自强不息 创业创新”的沈师精神。秉持着校训的精神,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结合中外优秀教育经验,将中外优秀文化有机结合,经过励精图治、开拓进取、辛勤耕耘,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日益提升、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学校现占地面积1928亩,拥有专任教师1645人,其中特聘教授13人,教授242人、副教授590人。学校现有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戏剧艺术学院等22个二级学院和12个校属馆部中心,并拥有我国在中东地区的第一所孔子学院——沈阳师范大学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现有本科专业5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授权点57个,是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教育硕士三个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单位,是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单位,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受单位。具有国家及省级重点基地6个;省级重点学科及共建重点学科4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综合性实验室12个。设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古生物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昆虫研究所等各类研究机构33个。

我现在是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一名普通学生,自09年入校以来,通过日常学习和一些院级校级的活动中深切的体会到我校教书育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栋梁之才的属性特征。仅以我自身为例,虽然,我校已向综合性院校发展,但仍然注重师范专业的发展,注重培养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培养教师口语,教师书法,心理学,教育学,课程设计等多方面的能力。为此我们不仅有这方面的课程要求,更是开展了未来教师协会,书法协会,莘情家教中心,代理家长等一系列社团和活动。

我校注重培养一种良好的学风获得广博的知识,坚持“博学”,我校南生活区通往教学楼的路上就树有孔子圣像,尊崇其博学和治学理念,我校教学楼就名为“博文楼”体现了我校旨在此楼培养博学之人的精神。

我校重视高尚道德品德的品德,秉承“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坚持“厚德”更加注重学生大学期间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所谓“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我校深刻理解这一观点,为把我们培养成新一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努力,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义务家教中心等组织就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迅速发展起来。

我校按照马克思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思想,意在确立一种崇尚美,追求美,构建和谐的价值取向。注重“尚美”我认为人人都应该树立起一种对美的追求,不光是学音乐美术的艺术类要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对美的追求,你看我们学校的整体建筑就能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和谐之美,我们良好的校园环境,茵茵绿草,何尝不是一种自然之美。

我校认为“天行健,君以自强不息”,是意在形成一种自强不息的行为方式。坚持“健行”。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校勤工助学中心发展壮大起来,注重培养大学生自强的精神。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自立,自强。

2011年5月21日,我们沈阳师范大学将迎来60周年华诞。六十年一甲子的发展,我们凝结成“博学厚德尚美健行”的校训精华。现在为了明天的沈师更加辉煌,作为新一代沈师人的我们会更加努力前行。

附录:

学校 沈阳师范大学 校训 博学 厚德 尚美 健行 校训释义:

“博学”出自对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引申,意在培育一种良好学风获得广博知识。“厚德”出自《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在培养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尚美”是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思想的贯彻,意在确立一种崇尚美,追求美,构建和谐的价值取向。“健行”出自《易经.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在形成一种自强不息的行为方式。

从文化意义上看:体现了中外优秀文化的有机结合。从内在含义上看: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从逻辑关系上看:体现了通过知识理性“博学”走向实践理性“厚德”的自觉与升华,体现了“知”(“博学厚德”)与“行”(“尚美健行”)的统一,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

第17篇:品读陶渊明

品读陶渊明

宁寂山林,草色凋敝。远处绿树含烟,亦真亦幻;近处花儿馨香,亦浓亦淡。

----------题记

品读着这一幅幅绵长的画卷,犹如走进一条条历史的长廊,停下征程的脚步,静静地独自一人,细细品读着古香古色的精髓。

南山下·痛饮·惬意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你徜徉在\"欲辩已忘言\"的生活之中,你朝暮与斜陽和飞鸟相伴,你悠然采菊于篱下……此中的真意,我想也只有你能了解。豪爽洒脱的饮上一壶美酒,品味着它的酣醇。醉了,累了,倦了,倚在篱前,伴着菊花的幽幽清香,小憩一下。醒来后望着耸立在雾霭中的南山,嘴角那一抹惬意的笑,正是你宁静安逸生活的真实写照。感受着最后一抹暖暖的斜陽洒在我身上,轻嗅着菊花的清雅幽香,体味着这田园生活的淡泊美好,这一刻,我读懂了你。

品读陶渊明,品读这惬意的生活,多么美好!

田地里·劳动·努力

天边轻轻划过一道孤线,太陽挣脱了地平线的眷恋,毅然投向天空的怀抱,此时,你已通过草木丛生的狭道,来到地里打理着令你失落的荒秽,你如此的努力,却也只能是徒劳,到头来,还是一片\"草盛豆苗稀\",仅此而已。头顶的月亮高高挂起,你伴着蟋蟀的长鸣向那破旧的木屋走去。我看着皎洁的月光照着你辛勤的汗水,丝丝微风轻指着豆苗,体味着劳动生活的美好,这一刻,我读懂了你。

品读陶渊明,品读这努力的劳动,多么辛苦!

桃源中·梦寻·和谐

萦萦白烟袅散,光影洒入弯曲狭长的幽谷。你一定驻足过这里,不然,怎可能描绘出那样多姿的盛景?青石板上,桃花源依稀留下的足迹,早已在风尘中化作尘埃渺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和谐令人憧憬;\"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和谐令人追随……感受着男耕女织素颜浅笑的怡然,看着\"春来遍是桃花水\"的美丽,体味着你心中所期盼的桃源幽梦,这一刻,我读懂了你。

品读陶渊明,品读这和谐之景,多么纯净!

也许,会有人嘲笑陶渊明的清高,然而,他的灵魂却有如凤凰涅槃在灰烬中重生,并永垂不朽!

第18篇:品读自然

品读自然

放眼自然,处处有着迷人的色彩,第一丝清风拂过,是万木吐翠的春,这是

一个细腻的季节;第一屡阳光洒下,是鱼跃荷开的夏,这是一入清爽的季节;第

一片金黄铺开,是五谷丰登的秋,这是一个寂寞的季节;第一瓣雪花飘下,是凛

冽萧条的冬,这是一个温馨的季节。自然,

将我的世界装扮得格外美丽。 我喜欢聆听自然的声音,喜欢独自一人与自然相

拥,喜欢感受自然的美丽,喜欢简简单单的自然,喜欢自然的那份静谧,喜欢品

读自然!

品读自然,便是品她那份旷远。每当我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就会涌出许多感

觉。我用心去领会自然,即使是一块石头,一棵小草,我也会觉出它们的美丽所

在。我爱陡峭的山峰,秀颀的树木、漫山的野花、蜿蜒的河流、活泼的小动物……

我爱大自然里一切美好的事物。初春,走进大自然,

满眼尽是绿。远处的树木枝叶叠加,显出浓绿的颜色。像是画家饱蘸了颜料涂抹

的一般。

记得有年夏天去往某山。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驶向山顶,透过车窗往外

看,真是一幅绝美的景象:绿色的山峦层层叠叠,山上长满了奇形怪状的松柏。

山脚下还流淌着一条小河,河水潺潺,鱼戏河间。

真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人置身于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心胸似乎也比以前开

阔了。

屋后有一大片树林,林中树木葱葱,且都是高大而笔直白杨。站在树林中,

几乎看不见阳光。

十月中旬,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天是那样的瓦蓝,阳光是那样的明媚,炎热只剩下余威,使人感到无尽的气爽和

惬意。田野上,金灿灿的稻谷,像是一片汪洋大海;它们又像是在高歌:“我们

成熟了,我们成熟了!”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梗,像是羞红脸的孩子。品读自然,便是品她那份晶莹。

下雪了,雪花纷纷扬扬,好似一个个身着素衣的精灵,在天地之间忘我的舞

蹈。雪花一片一片,伸出双手,想承接那份晶莹,却发现,在与我的手接触的那

一霎那,他就融化了,才明白,晶莹的雪是不能触摸的;

品读自然,多了一份宁静;

品读自然,多了一份晶莹。

自然,像一条无比绚烂的彩虹,生活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自然像一支悠

扬委婉的乐曲,生活像一片蔚蓝浩瀚的大海。不管生活是酸、是甜、是苦、是咸,

看一看美丽的大自然,我的生活便充满了情趣。

细细品味自然,我发现一切是如此色彩斑斓;细细感悟生活,我发现世界是如此

美丽。

第19篇:品读三国

品读三国,首先最让我震撼的当属三大巨头的用人之道了,无论当代还是三国时代人才就是效率,人才就是财富。

在古代的战争时代,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就得知道领导就是一种英雄之旅,不断追求人文素养、宗教关怀、历史意识,分享爱心、鼓舞信心,迈向未来与希望,领导就是希望的化身。我们首先看看曹操的求才之能曹操求才若渴、唯才是用,“你能翻多大的跟斗,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在联军讨伐董卓与袁绍对话时,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可见曹操对人才问题的重视与认识。曹操刚起步的时候,就得到了家族的有利支持,夏侯氏的夏侯敦、夏侯渊;曹氏的曹仁、曹洪,曹真和曹休也不远来投奔。

最初之际,曹操仅有小快根据地,兵微将寡,而曹操出身于为世人所不齿的宦官家族;为了充分发现、利用人才,曹操在自己队伍中发掘人才的同时打破当时的门第观念,提拔重用出身于社会下层的文人武士,争取中小地主阶层的支持,并尽量利用投降过来的敌方人才。曹操的人才中,从老兵中提拔于禁、乐进、典韦等将领,从敌方投降过来人才中起用张辽、徐晃、张邰、陈琳、贾诩等人,从地方豪强中起用李典、李通、许褚、藏霸等,从东汉政府中小官吏中提拔荀文若、荀攸、王郎等,从普通士人中起用郭嘉、程昱、刘晔等。这些人才都是曹家大厦的顶梁柱,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在三大巨头中相对实力较弱的孙权呢?

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一个分摊压力,下放权力的高手。孙权的用人谋略十分高明,所重用之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都立下了非凡之功劳;周瑜在赤壁大破曹军大军,鲁肃一直为江东战略上的主心骨,吕蒙奇袭荆洲,取回了孙权一直梦寐以求的南郡,陆逊火烧连营,同时击破魏蜀多次进攻。这些人都为孙氏政权的巩固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善于减压的领导善抓大事,放大权,并勇于与属下分享权力,进退与共。在这方面,三国时代的吴主孙权堪称表率。

最令我佩服的当属刘备,在感情上的投入,不能不说是用人的高境界!这一点对于我们的人力资源专业,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刘备最善于作感情投资,以笼络人心,使自己的中坚团队牢而不破。通过“桃园三结义”使关张二人死心塌地,建安五年,曹操攻打袁绍,擒获了关羽,曹操对关羽渴募已久,便以礼相待,关怀备至,封为偏将军,赏赤免宝马,而关羽却“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还是弃曹奔刘,曹操想挖关公跳槽而未果;“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又使孔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当阳长阪坡,刘备被曹操大军追杀,弃妻丢子仓皇逃命,赵云杀入曹军多个来回,最后救出刘阿斗,刘备却顺手将阿斗摔于地上,说“为汝孺子惜失吾一员大将”,此情此景,谁不为感动?

他在选人上不重多,而在精,要求所用之人都在某些方面具卓越之能力,能独当一面,横扫千军。孔明及“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选人才时,他能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请诸葛

孔明出山,“隆中对”奠定了立国纲领,已成为尊重人才之美谈,也应成为我们企业招聘时注意的重点。他还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存在种族地域歧视。当时西凉不属中原,但收服马超后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通过一系列人力资本组合,刘备组建了他的创业团队。开始了攻城掠地,创建了割据西域的蜀国。

由此看来,这三大巨头在用人方面不可不谓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

那么在说说管理策略,我觉得在此相当值得一提的当属刘备的管理了,极其符合管理学原理中的目标管理理论。

首先,在所有的行动之前,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最高目标——“伸大义于天下”。 这个最高目标对自己和团队都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刘备创业历经坎坷,成败起伏,但他始终明白自己的最高目标“伸大义于天下”,即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在确定目标时注重目标的现实性,确定之后对目标进行分段实践。 刘备按照“隆中对策”的规划分阶段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高目标的实现是需要分阶段进行,这样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有的企业家目标远大,在自我把握上却是好高骛远,把目标定位在很高的起点上,这样是很不现实的。目标分阶段实现的理论是指既有最高目标,也有分阶段目标,这样才比较现实,而且更有利于最高目标的实现。

刘备的最高目标也是分阶段实现的,他在“隆中对策”中对最高目标作了三个阶段的划分,使最高目标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最高目

标总是令人激动,令人热血沸腾,但是从创业到最高目标的实现必然是需要时间的,甚至这个时间还是相对漫长的,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能不能始终保持一种状态,这非常具有挑战性。

分阶段目标的实现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自己更多的信心和鼓舞。 生活和创业就像一场战斗,任何人都有可能暂时失去勇气,这是人性的弱点。如果一个人在创业路上艰辛跋涉了十年还没有达到目标,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暂时失去前进的勇气,如果暂时失去勇气的次数多了,就有可能永远失去勇气。所以在目标管理上要做一个分阶段的划分,分阶段目标的不断实现会给我们信心,会鼓舞我们士气倍增,可以减少失去勇气的概率,昂扬我们的斗志,始终目视前方,向着最终目标努力。

分阶段目标的科学划分,还可以避免自己好高骛远,超越现实做出不当的决策和行动。有的人目标很远大,总是说要做百年企业,低于十万的业务是不做......等等,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的今天还是有的。我们的目标管理要借鉴和学习刘备的最高目标绝不动摇,分阶段合理划分阶段目标,依据自己企业现有的资源,合理划分阶段目标虽然具有挑战性,但是经过努力实现目标,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这也是刘备的目标管理给我们的启迪。

刘备在三国战乱时期之所以能长时间占据优势地位,一定与他的领导才能有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感召力。

关羽作战失利之后被曹操收降了,曹操爱才,为了让关羽跟随他,对他非常仁厚。首先给了关羽一匹赤兔马,赤兔马如同今天世界上一部最有名的豪车之一,给关羽房子、车子、金钱、美女等不计其数,每天到五星级酒店吃饭,这是曹操针对人性的若干设计。今天,如果我们去一家企业做事,董事长提供给我们诸多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

关羽走了。不是因为刘备更有钱,而是“义”的感召把关羽召回来的,刘备知道关羽被曹操收降之后,他非常有信心,他写了一封信给关羽,“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先提过去的事情,有一点责备的口气,然后笔锋一转写到:“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怀着一种赴死之心,刘备把这样的一封信,托人带到了关羽那里,关羽看信后大哭,知道了兄长的下落,态度非常明确,“安肯图富贵而背旧盟乎”,毅然辞别曹操。因为他们之间有约定,如果知道刘备的下落曹操要放关羽走,曹操爱才,舍不得让他走,就回避,每天不见他,最后关羽“挂印封金”,把曹操从汉献帝那里拿来的汉授金印挂在房梁上,库存里的金银珠宝全部封存在那里,只要了一匹赤兔马,叩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最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若不是他们曾经的“桃园结义”,若不是刘备身上如同大哥一般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说不定关羽归降,历史还真要改写了!领导才能和领导素质上,还真要好好跟刘备学学。放在今日的任何一个企业,领导者的感召力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说完刘备再谈谈曹操,管理雪中,要说曹操让我佩服的地方,那就不得不说说他在决策之道——善于纳谏了。

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北方霸权在官渡相持,旷日持久,不能取胜,信心已经有点动摇了。在官渡他的人马没有袁绍多,这一仗打的很艰苦,相持了几个月,粮草将尽,后勤供应上很难保障,这种情况再打下去很艰苦,有退兵之心。于是写信回许都问荀彧,荀彧洞察了战场的态势,给了曹操明确的意见:“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

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 ”首先荀彧说明了决断的重要性,也让曹操对自己的建议的重视,这是一个战略高度的决断,如果错误,我们就可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指出袁绍的人马虽然多,但是他不善于用人,都是乌合之众,不足以惧怕,给曹操信心,我们可以战胜;另外,从战场的态势分析,我们人虽然少,但是我们扼住了官渡的咽喉要道,再坚持下去事情会发生转机,是我们出奇制胜的机会。曹操听取了他的建议,坚守之后,等来了火烧乌巢扭转战局的时机。

现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当下属给我们提供一种建议的时候,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能不能采纳下属正确的意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自古就有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由此看来,纳谏对于一个决策十分重要,决策者通过听取多方人士如技术工人、专家等的意见,让决策的失误率达到最小,给予公司发展以最大利益才是上上之策啊!

在激励管理理论中,曹操刘备皆有可褒之处,如曹操的计策:胜马超褒奖文武、获胜凯旋赏谏者等。刘备在赵子龙救遗孤后对他升官的奖励。这些都是各路大将效忠的一个重要因素。

读《三国演义》很有味道,要说赢家,魏蜀吴三国都不是赢家。最先完蛋的是蜀国,最后亡国的是吴国,最终三国归晋。从管理学角度看,蜀国、吴国是被兼并,在品味曹操、刘备、孙权的驭人之道后,我想启发远远大于故事本身。

以上,便是鄙人读完三国以后的薄见。

第20篇:品读《爱莲说》

品读《爱莲说》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菊花喻隐士,以牡丹喻富贵,以莲花喻君子。并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很多,而陶渊明独喜爱菊花,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则独独喜爱莲花—因莲花不受环境的影响,始终不枝不蔓,亭亭净植,清香益远。还说:喜欢菊花的人,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就是说,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称得上隐士的人;喜欢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就是说,想我这样真正的君子,现在世上也不多了;而喜欢牡丹的人,应该有很多了!就是说,世人绝大多数喜欢富贵。通篇写法,以花喻人,以人来评说社会风气。

品读经典
《品读经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