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7 09:09:3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2010年,韩国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军事实弹演习,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战士的综合素质,你知道还有什么目的?(对不友好的国家示威,以起到震慑作用), 苏轼也曾经组织了一次武装演习,不过他的目的却是提高民众保卫祖国的意识和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这次演习的盛况和作者的感想。

一、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 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

2、出猎的装束是怎样的?出猎的场面是怎样的?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3、那么,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作者希望能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4、对,那么,这首词的风格怎样呢?

豪放派:语言 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 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婉约派:语言 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 以情感为题材。 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今天一起来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显示学习方法

请同学们读一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屏幕显示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三分诗七分吟”, 反复朗诵是解读经典著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

如此看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突出在一个字上,是什么字? (学生读)我们突出在“读”字

三、读题。

突出一个“读”,读什么?首先读题。

1、“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2、“密州出猎”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出猎和出猎的地点:密州。

3、出城打猎,不同于一般的消遣式的打猎

四、读作者,

学法指导:“知人论世”是解读经典的有效途径,走进作者、了解特定的写作背景才能走近作品所塑造的人物,走进经典世界。

1、作者是谁?苏轼。

2、你了解苏轼吗?你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回答、补充 补充资料: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共享文名,合称“三苏”。政治上,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饱尝艰辛。但他生性豁达乐观,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五、读课文。

下面最重要的是读什么?

(一)初读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发(fā)、骑(jì)、为(wèi)

2、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 ——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昂扬的语调,奔放的气势

3、个别试读——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

(二)读懂词意

1、下面请同学们先自己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然后在班上提出,我们共同探讨解决。好,现在开始。 (讨论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合作解决)

2、请两位学生分别说上下阙的意思。

3、理解了词意,请你说一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壮观 打猎的雄壮 豪放

4、场面很壮观,语言有气势,下面,我们再次一起读这首词,读出气势来。(学生齐读)

(三)领悟情感

听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风格豪放的作品在语言上的气势。我们学古诗词,不仅要感受它的语言,更要感受诗词的内涵。

学法指导: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

请判断哪个字是这首词的文眼,(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

1、“少年狂”的“狂”字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苏轼生性豪放,不受拘束的姿态。

2、那么“狂”又表现在哪里?他怎么狂呢? ——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千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郎”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作者已经“鬓微霜”了,还想驰骋疆场,报效祖国。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牵黄擎苍:姿态 信心:亲射虎 锦帽貂裘:着装 狂 忠心:遣冯唐 倾城千骑:行为 决心:射天狼

3、分析典故

A、“遣冯唐”和“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表达了为国效力的决心和爱国的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希望被重用的愿望。 B、为什么这两句话就能让你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呢?

提示:,“遣冯唐”和“射天狼”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射天狼?

射天狼就是赶走外来侵犯的敌人,这里的“天狼”就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

G、这是一个典故,天狼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敌人来了就把他们射走,这就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H、爱国感情就这样表现出来了。那么“遣冯唐”呢?

“遣冯唐”就是作者希望冯唐一样的人来赦免他的罪,使他能够象魏项一样为国立功。 魏尚因为打仗时多报了杀敌的数字而获罪,后来冯唐持节云中赦免他的罪,重新重用他。作者当时做太守,希望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4、下面,我们带着这种热情、豪放的感情来朗诵。

朗读指导:

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全体同学朗诵)

5、指导背诵

下面欣赏标准的朗诵,感受词的美。 生听录音: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豪放美

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有没有信心? (学生背诵)

六、读材料

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

1.大江:长江 2.淘:冲洗

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中郎将时年仅24岁,称为“周郎”

? 4.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古代儒将的装束。 ? 5.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 6.樽:古代盛酒的器具。7.酹:古人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思考:《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又表现在何处? 描绘壮丽之景:长江的非凡气势

刻画豪迈之人:肯定周瑜的关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 抒发壮志豪情。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词人在豪放词篇中表现出其昂扬的风姿,豪迈的气概,是一名响当当的汉子。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

就在创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妻子,便写下了被陈师道夸赞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起欣赏,并结合对苏轼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思量:想念。

2、纵使:即使

3、“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4、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5、小轩窗:有窗的小室。

6、明月夜,短松冈: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点拨:

①齐读《十年生死两茫茫》 ②抒写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③这首词显得委婉,含蓄,细腻柔美,抒写了作者的儿女情。

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兼顾的矛盾体;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七、总结课堂

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比较这首词与《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异同 板书设计: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牵黄擎苍:姿态 信心:亲射虎 锦帽貂裘:着装 狂 忠心:遣冯唐 倾城千骑:行为 决心:射天狼

古诗词有效教学——朗读

唐诗宋词,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情感深沉。然而,初中的学生却由于缺乏生活体验,更不会知人论世,不能很好地体会诗词中的深沉情感。如何有效地开展古诗词教学一成为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张基石老师认为应该“以读来促品,以品来达悟。”我觉得朗读肯定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诗词教学方式。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第一篇。政治上,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饱尝艰辛。但他生性豁达乐观,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他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词人在上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阙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三分诗七分吟”, 反复朗诵是解读经典著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有效地欣赏词的韵味,感受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立功报国的愿望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我试图引导学生读题、读人、读文,争取读通,读懂,读透。

读题,即读懂标题,标题是诗词内涵的第一表现,诗歌的标题往往富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因此,认真研读诗词的题目,往往能得到有关诗词内涵和情感的暗示。比如读这首词的标题《江城子·密州出猎》,首先要把词牌名和题目区分开来,其次要读出事件和地点,第三,要读出“出猎”与“打猎” 之别,这样才能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词的内涵做好准备。

读人, “知人论世”是解读经典的有效途径,走进作者、了解特定的写作背景才能走近作品所塑造的人物,走进经典世界。了解作者的经历、心态以及创作风格,有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诗人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及所处的时代,往往决定了词作的情感和内涵。如这首词,学生了解当时作者的处境,以及他气势磅礴词风,和壮志未酬又不乏乐观旷达的胸襟;才会明白“何日遣冯唐”的内涵,才能理解作者“射天狼”的豪情。就更便于他们准确地分析、把握词作的感情。

读文,理解文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因此,我把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读通,读懂,读透。

读通,扫清词中出现的文字障碍,辨析多音字,这样才能准确流畅地进行朗读。并为下面的理解打下基础。这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自己轻声地读,注意找出自己觉得比较难或者不确定的字音,学生普遍会找到两个多音字:发(fā)、骑(jì)。然后,通过词性分析,明确读音,再联系之前所学,使学生加深印象,在此基础上准确流畅地齐读,初步感知文本。 读懂,疏通理解词意,为探究词作内涵做准备。我安排学生先自己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然后在班上提出,共同探讨解决。学生们出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同桌间交流对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记,提出问题进行解决。比如,学生提出“聊”的意思,应理解为“勉强、姑且”,同时就了解了作者的豪气,“为报”是“为了报答”还是“替我通报”,到底是作者还是将士们“锦帽貂裘”,学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最终,我们根据词要表达的豪情,明确了正确的理解。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场面的壮观,语言的气势,因此再次朗读时,效果要好得多。

读透,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这首词中最能体现豪情的是一个“狂”字,如何让学生能深刻理解此人的狂放状态和意气风发的豪情,我组织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从词中找出体现豪情的语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领悟,逐步体会到了作者的豪迈之意及其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再读一读,就更能读出豪情,读出气势。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细读古诗词,找准切入点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感,这是提高古诗文有效教学的关键。同时,读出韵味,诵读出精神,读出语感、情感、美感和好感,这些更为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长河落日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一.教学目标:

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营造氛围,体会情感。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课件)

(豪放、豁达、浪漫、幽默)

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先讲一个故事。(课件)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二)教师范读。

(三)学生读。

(激发情感。)

(四)课文分析

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

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

“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是不是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下面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课件)

1.“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2.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学生活动)

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太残忍了,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

(学生活动)还是“相顾无言”好。为什么?

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啊。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

下阕五句愈是生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愈是使人酸鼻。因为这一切只是梦啊,了无痕迹的春梦啊。如果真能够执手相看泪眼,也是好的啊。就这样执手到永远,站成两尊塑像。然而,只是梦啊。

板书:梦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且慢,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团圆“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月残人残同病相怜,月圆人更残。

“料得年年肠断处”年年,每一年,如果说作者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走过十年,注定这辈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围城了。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苦苦寻觅而不得的情况下才会张开了“梦”的翅膀寻觅理想的天堂。有哪些梦?表现了什么?

李白为了“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

可以斥责他们白日做梦。但是这一点小小的安慰不应该给他们吗?

回到苏轼。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着迷他“我欲乘风归去”欣赏他“扣舷长啸”追随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

(学生活动)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可谓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可是写出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啊。

齐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学生活动)

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雨后的 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短松冈”

推荐第2篇:苏轼《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初识苏轼)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个人,此人年少读书时——“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后却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但他面对不堪的命运,却高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板书课题、作者】,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

二、

读词以入境

1.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余光中)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这么说,一起读。

词是一定要读的。我们先一起来读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师:题目是“江城子”吗?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师:谁在密州出猎? 师:你怎么知道?

师:哦,你们已主动地在读词的内容了。那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粗步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可以讨论一下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3.推荐读。生评价。

4.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5.师:苏轼有知音在同学们中呀。的确,苏轼自己也说:一起读“②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①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所说的“自是一家”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哪一家?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6.范读。听的时候仔细体味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三、品词以入味

怎么读好词人的豪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说,一起读:“朗诵创作的过程,就是词语感受的过程。”的确,在诗歌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个词,却有着极重的分量、极大的张力。

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狂” 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别的字?哪些词句体现了“狂”,谈谈你们的理解?

2.我们先从词的上阕中来研读。一起读,注意把握词的豪放风格。

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别的字?哪些词句体现了“狂”?谈谈你的理解。来,我们先在四人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再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当然也完全可以把你们的不同意见或困惑提出来,因为问题同样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思考。注意要作好记录。

3.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讨论也很积极,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 “狂在哪里”,当然也可以是疑难问题或不同意见。

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这是从哪个方面来写太守出猎的?装备(齐全)。▲你用自己的话帮我们再现一下太守当时的装备: 只见苏轼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帽,身穿貂皮衣。

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 ②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干骑卷平冈”。 ▲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当时的画面。

成千的骑士情绪高昂,浩浩荡荡,纵马奔驰,疾风一般,腾空越野,马下是尘土飞扬。

▲ “卷”能不能换成“过”或者“扫”?不能,体现不出人马之多、速度之快,无法体现出恢弘的气势。 朗读指导:“卷”字重读,我们给“卷”字画上着重符号。

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 ③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 ▲我不解的是,这样的出猎在当时也算不上稀奇,怎么竟然能够吸引全城的百姓都来观看,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呢?让百姓倾城相随的会是一位怎样的太守呢?

受百姓衷心爱戴的太守。很对。有了解苏轼政绩的同学吗?苏轼一生勤政爱民,每到一处,皆为百姓拥护爱戴。在任杭州通判时,疏浚运河,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苏堤。

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

④自比孙郎(豪气冲天):“亲射虎,看孙郎”。 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词人活用这个典故,暗示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暗示了自己也和孙权一样有雄才大略,表达了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意气奋发。

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

▲朗读指导:所以这里要读出满满的自豪和自信。和上句连起来叫同学们齐读。 ⑤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 有认为不狂的吗?或者认为有语句不能完全体现出“狂”的吗?

▲“聊”是什么意思?

★ 有点无奈和落寞,因为苏轼年纪已大,而且只能姑且、暂且发一回少年般的狂气。 这英雄少年只能暂时做一回。

其实当时苏轼年纪不老,三十九岁,人生正当年,他却自称“老夫”,你体味到了什么? 苏轼勤政爱民,在外在形象上确实已是两鬓斑白;更重要的是,由于身陷北宋当时的新旧党争之中,长期不受重用,让苏轼感到自己仿佛已经老了。 ▲有没有补充意见? 朗读指导:这一句的重音应该放在哪里?“少年狂”。并且要读得激扬一点。而“老夫聊发”语速和音量读呢?缓慢、低沉。读这一句的时候情感应是丰富的:

前四个字是缓慢、低沉的,要包含淡淡的无奈和不受重用的积郁;后三个字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张狂,要读得铿锵有力。

集体朗读这一句

4.总结上阕:

师:集体有感情地朗读上阕。

师:在上阕中,词人给我们展示的其实是一幅什么图?

那能在这幅出猎图的前面用点修饰语吗?这是怎样一幅出猎图?意气风发

气势磅礴 【确实是气势磅礴。那下阕又是一幅什么图呢?

加上适当的想象,用现代文将你认为最有特色的画面描摹出来。】

四、论词以识人 因何而狂?

但老夫为何会放浪形骸(意气风发、气势磅礴)地在这次出猎中作一回少年英雄呢?让他有这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我们来看下阕。

1.一起把下阕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让老夫有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有哪些么?请你结合词句谈谈。

【让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怀?】【从哪里体现出来】

①“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但又有什么关系!因老当益壮而狂!这句话要读出老当益壮的气概来,重音要落在哪几个词上?我请同学来读。【“开张”何意 又何妨 重读,作下记号】

这种老当益壮的豪情是苏轼人生态度的主基调之一,我们在课堂的开始也提到过,还记得吗?一起背一背。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会”是什么意思?是定将的意思。▲那要读得坚定有力。 那我一定要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句中的“挽”、“望”、“射”这三个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词人因雄心壮志而狂的感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我们的朗读在这里也到达最高亢。一起读。

③但这是实际已经发生事的吗?不是,是想象。如果要实现得有一个什么前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难道他们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吗?我们一起看206页的注解⑤,有一个字你若留意了,就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自比为魏尚。 “迁”字。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要读出什么样的意味来?这句要读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淡淡的悲哀。这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文人典型的壮志难酬的无奈。

但这句话中更多的情感是什么?是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 2.知识链接:

苏轼这位天纵大才,一生凄凉,历典八州,颠沛流离于大半个中国。可我们很难把这种命系江湖的流浪汉式的生活看做是一种惩处,我们可从从他给朋友李常信中见得一斑。 (集体读)“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于笑生死之际。” 且不论贬谪,在“生死之际”苏轼都能“笑谈”,究竟是什么撑起了这个英雄的豪放和洒脱? “道理”“忠义”的信念。换句话说,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对理想、抱负的追求成为他一生的精神支柱。燃烧于苏轼慷慨激昂的诗词中的,正是他那颗豪迈旷达的心灵。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不断地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一位中国古代优秀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行与操守。

这一句的整体情感和上阕的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在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一句时,应用向下的低沉而又不失希望的语调来读。范读,跟读。 3.总结下阕

如果说词的上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出猎图的话,那么下阕其实为我们刻画了一幅什么图?

赤胆忠诚的报国图(杀敌图)

4.我们一起完整地朗读全词,再次感受苏轼的狂举豪情。注意词的风格,把握词人在情感上细微变化。

五、悟词以入心

1.时下的我们,浮躁张扬,信仰缺失,是不是可以从苏东坡的坎坷人生中得到一点什么有益的启示?请以“苏轼,我想对你说

”的句式说说你对他的理解。先写一写【视时间机动安排】。

2.苏轼毫无疑问是阳春白雪,但他却在下里巴人中也能找到知音。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将全词吟诵出来,个别句子记不住的,可以看一下书本。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注意节奏、语气语调。

4.全体起立,并背诵。

五、结束语

师:同学们,文字可以有限,但精神是无限的。只要赤壁下的长江永远地奔流,苏轼的文章,连同他的品格、气度、精神就将永远存留于中华民族的史册之中! 最后我们用一小段文字来结束我们师生的这次观苏轼密州出猎之旅。

苏轼的狂,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狂热的期待!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是一种明亮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推荐第3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东沟中学

主讲人:何潮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次的艺术风格和豪放词派。 2.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词人和写作背景。

2.诵读诗歌,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

3.通过质疑和讨论提升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跨越时空,和古人对话,理解古人的情思,学习他们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敢于献身的传统精神和求真求美的创作态度。

教学重点

1. 品味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2. 理解词人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

2.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此的感悟、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法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讨论——质疑——点拨法 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仔细看画面,观察画中人物的年龄、身份,引发大家的兴趣,猜想任务的行踪,导出标题《江城子 密州出猎》。(大屏幕出示图片和标题)

二、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出示相关图片)

1.苏轼简介 请同学一起朗读屏幕简介,然后知名同学补充。 2.写作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

教师强调:这是一首出猎词,是被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语气、节奏。请同学用一两个词语来谈谈听读感受。

2.学生练习朗读(大屏幕展示节奏划分),进一步感知全文。

四、研读苏轼的《江城子》 (出示全词)

1.请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词句,理解诗意,题为此中的意蕴。

a.学生同桌间互相讨论,注意强调的字、词、句。请同学回答上片内容,教师补充:少年狂、卷、千骑、倾城、亲射虎,提示词人年龄。(出示《出猎图》) b.请同学朗读上片。

c.请同学回答下片内容,后教师补充:胸胆、开张、持节、会、遣冯唐、射天狼 ,提示上下篇的联系为由“狂”而“豪”。

d.明确:词的上片描绘了热烈的出猎场面,下片抒发了豪放之情、报国之志。 e.学生齐读下片。

2.多媒体出示“典故”,请同学们思考它们的用意,明确: a.亲射虎,看孙郎:出自《三国志》,词人的意思是他要想当年的孙权一样弯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展示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史记》记载,汉文帝时采纳了冯唐的建议,派冯唐持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 c.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晋书》说是“主侵略”,这里借指西夏军队,苏轼借此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讨论探究,形象分析 (多媒体出示讨论问题) 请同学讨论: (1) 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 2) 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

(3) 请用“读了__,我仿佛看到了一位__”的句式表达你对人物的理解。 教师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保家卫国、弯弓劲射、征战沙场;上片写“狂”、下片写“豪”;例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爱国报国”。

五.小结 (出示幻灯片)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请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词,更进一步感受诗词的魅力。

六.拓展

以本词为例,概括说明豪放词风。(出示幻灯片)

学生思考后明确:豪放、雄壮、刚强、爱国的英雄气。学生言之成理即可,不必要求统一。 让学生在了解豪放词风的基础上朗读全词,强调力量和气势。要求学生课后背诵。

七、作业布置 (展示幻灯片)

1.课后搜集苏轼的词作,更进一步题为豪放词风。2.搜集爱国词句。

八.板书设计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威武雄壮的出猎图

豪放之词

豪放不羁的英雄志

爱国之心

推荐第4篇:江城子 密州出猎改

教案(详细)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个人,此人年少读书时——“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后却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面对兄弟分离,他高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

二朗读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词是一定要读的。我们先一起来读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提问:1.题目是江城子吗?

2.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 3.合作解决疑难字词;

4.再次自由朗读诗歌,试想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5.苏轼自己也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所说的“自是一家”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哪一家?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7.同学们请找一找,那些动词,表现了豪放的气势? 8.齐读,读出豪迈之气

三赏析

引入:明人曹臣所编《舌华录》载,苏轼一日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一婢女应声道:“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婢女答道:“满腹智慧。”苏轼也以为不够恰当。爱妾朝云回答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表示认可。

1.能否给“不合时宜”找一找近义词。另类、观点跟不上时代

2.从此词的上阕中,可以看出苏轼的不合时宜吗? 备:老夫不应该狂,而自己却要发发少年人的豪情壮志: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具体分析: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这是从哪个方面来写太守的豪情壮志?装备(齐全)。▲你用自己的话帮我们再现一下太守当时的装备: 只见苏轼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帽,身穿貂皮衣。 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 ②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干骑卷平冈”。 ▲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当时的画面。 成千的骑士情绪高昂,浩浩荡荡,纵马奔驰,疾风一般,腾空越野,马下是尘土飞扬。

▲ “卷”能不能换成“过”或者“扫”?不能,体现不出人马之多、速度之快,无法体现出恢弘的气势。 朗读指导:“卷”字重读,我们给“卷”字画上着重符号。

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 ③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 ▲我不解的是,这样的出猎在当时也算不上稀奇,怎么竟然能够吸引全城的百姓都来观看,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呢?让百姓倾城相随的会是一位怎样的太守呢? 受百姓衷心爱戴的太守。很对。有了解苏轼政绩的同学吗?苏轼一生勤政爱民,每到一处,皆为百姓拥护爱戴。在任杭州通判时,疏浚运河,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苏堤。 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

④自比孙郎(豪气冲天):“亲射虎,看孙郎”。 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词人活用这个典故,暗示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暗示了自己也和孙权一样有雄才大略,表达了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意气奋发。 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 ▲朗读指导:所以这里要读出满满的自豪和自信。和上句连起来叫同学们齐读。

3.背景补充:一开始,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开始实施新政,苏轼上书批评王安石的新法,建议神宗不要“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结果触怒王安石,被诬告,于是自请离京,出任杭州通判。后来,当司马光决定废除新法时,苏轼又唱起反调,说“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新法与旧法各有利弊,且推行多年,即使要废除新法,也需循序渐进,不可骤然废之。于是,苏轼又开始不断遭到“保守派”的攻击陷害,两年后不得不再次离开政治斗争的漩涡,出任杭州知州。 师引导:封建王朝遵从儒家思想,因而存在这样一群人,虽有很强的能力,但是或因权臣弄权,或因时运不济,不能一展才华。这些人在官场中的因为坚持原则,善恶分明,所以容易得罪人;因为不阿权贵,不结党营私,所以经常被贬官。因而,在其他官员看来,他们是不合时宜。 5.提问:同学想象一下,如果你们有他们这样的经历,会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呢?

失望、不满、悲观还是坚持理想、豁达 6.我们一起走进看下阕,苏轼是什么样的心态?

(1)有种期待,向朝廷表达:朝廷能重用他,给他机会。 (2)这个机会是什么?想干嘛?是想个人飞黄腾达吗? 不是,报效国家,驱逐外敌,建功立业。 补充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背景: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 A.“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怎样的能力?

能把弓拉成圆形,臂力惊人,武艺高强,用武艺高强来代指作者自身能力卓越; B.“天狼”指什么?喻指辽和西夏。位置分别在北宋的北部和西部。 表达了作者驱逐外敌、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的爱国主义情怀。 7.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于笑生死之际” (豪迈旷达的心灵)

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不断地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一位中国古代优秀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行与操守。

四拓展延伸,悟词入心

请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文字。

推荐第5篇: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

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钟卫国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 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 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 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 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 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 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 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 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6.联系学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四、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六、布置作业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后记:训练1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做到;训练2只要求有能力有兴趣者完成即可。)

推荐第6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感受这首词语言、情感的豪放之美。 2.品味字词,赏析语言,并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深刻内涵。

3.学会甄别资料,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深刻内涵,学会甄别、运用资料,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课前下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结合苏轼600字的生平资料,用一句话介绍苏轼。)从你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你们运用资料、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很强。希望大家在本节课能够充分运用手中的资料来解决问题、理解课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走进苏轼的世界。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呢?(学生自由发言)

苏轼自己对这首词很得意,于是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封信——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

明确:通过这封信让学生了解苏轼词雄壮、豪放的特点,为指导初读课文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

指导朗读——

要求:①读准字音,口腔打开,做到字正腔圆。②把握节奏,落实重音。

三、品读课文,体会苏轼之“狂”

(一)品读上阕,分析苏轼的“形狂” 1.分析“狂”的内涵

提问: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狂)什么是“狂”呢?(出示《古汉语常用字典》对“狂”的解释,让学生选择。)

狂:①狂妄,傲慢。②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③发疯。④失去常态,狂乱。

过渡:明代屠隆说:“善狂者心狂而形不狂,不善狂者形狂而心不狂。”“形狂”指人的外在表现,即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等异于常人;而“心狂”则是内在的,指人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等与众不同。词的上阕侧重表现“形狂”,下阕侧重表现“心狂”,这首词中出现的是“少年狂”,少年狂其实就是年少轻狂,是不成熟、不稳重的表现。下面我们齐读上阕,看看成熟稳重的“老夫”苏轼有哪些“少年”“轻狂”的表现。 2.分析词中苏轼的“少年狂”

预设:

①行为之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明确:苏轼打猎把猎狗和苍鹰这样凶猛的动物带在身边,来显示他的勇猛。特别是“牵”和“擎”表明,他没有让猎狗和苍鹰去发现猎物,而是把它们带在自己身边,很明显是为了炫耀。另外,苏轼的穿着打扮很抢眼,很张扬,带着“千骑”,场面盛大、招摇。这些确实都是“轻狂”的表现。

(学生自由发言的同时品味字词,比如“卷”能否换成“到”“过”“扫”?并适时指导朗读。)

②语气之狂:“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明确:这三句话主要让学生体会苏轼自比孙权的口气之“狂”。同时引导学生辨别不同资料对“报”的理解。

为了酬答满城的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胡云翼选注《宋词选》)

快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看我像当年孙郎那样,亲自弯弓射虎吧。(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

明确:这两则资料中,“报”分别被理解为“酬答”和“告诉”。而“告诉”更适合这首词的理解,因为前者射虎是为了酬答百姓的围观,而后者是苏轼告诉全城的人去看他像孙权当年那样射虎打猎,后者更能体现他的“少年轻狂”。

(指导学生从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朗读上阕)

方法小结:我们在运用资料的过程中,遇到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时,要根据词的情感基调来判断,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取舍。

(二)品读下阕,分析苏轼的“心狂”

1.比较阅读“酒酣胸胆尚开张”和“鬓微霜,又何妨”,看哪句更能体现苏轼之狂。

明确:前句中“尚开张”的“尚”是“尚且、还”的意思,说话的底气明显不足。而“又何妨”一句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地表现出了他对“鬓微霜”的不在乎,因此后者更能表现苏轼不服老的狂气。

(指导学生从语速、语调、重音方面朗读“鬓微霜,又何妨”一句。) 2.结合资料,探究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中苏轼到底是自比冯唐还是自比魏尚。

作者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胡云翼选注《宋词选》)

持节二句:注家向来以为东坡是以魏尚自许,未切,实是自比冯唐……苏轼自比冯唐,一以老,二以筹边远略也。(徐永年、曹慕樊《东坡选集》)

提示:让学生从苏轼、冯唐、魏尚三人的生平、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词的情感基调来讨论,看哪种观点更适合这首词的理解。

明确:冯唐一生屡遭贬官,到老都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魏尚虽然被贬官,但后来又重新得到重用,而且把云中郡治理得很好,令匈奴人忌惮不己。而此时的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排挤出京城,因此他更希望能够出现一个冯唐那样的人持着朝廷的符节使自己能够像魏尚一样重新得到重用。在宋辽边界之争中,宋国最终割地七百里给辽国,所以,苏轼也希望自己像魏尚一样平息边界之争。这些都表现出他的抱负远大,是他“心狂”的表现。因此,苏轼自比魏尚更加合理。

方法小结:对同一问题存在分歧、甚至对立的资料,除了从词的情感基调进行判断外,还要结合人物生平以及时代背景,仔细研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运用资料,理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雕弓”的内涵。

出示资料:

天狼星是大犬座中的一颗最亮星,在天赤道以南。通过计算,在北京地区,天狼星的最高高度是33度。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在密州,北宋的密州是现在的山东诸城,其地理纬度是36度,那么天狼星在密州所见到的最高高度是37度。因此,密州看天狼星,只能在东南和西南,是绝不会出现在西北方向的。(刘海波《苏东坡看到天狼星吗?——谈天球赤道坐标系》)

提问:天狼星应该出现在苏轼的东南或西南方向,可他为什么要“西北望,射天狼”呢?在学生困惑时出示资料,引导学生讨论——

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弧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于狼。(《晋书-天文志》)

明确:雕弓非实指,而是指天上的“弧矢”星座,即天弓。我们似乎看到苏轼化身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拉动了那把“天弓”,射向了控制侵略的“天狼星”。于是,天下太平!这一举动正是他报效祖国的“心狂”的生动表现。

(三)结合资料,体会苏轼的“进取之狂”

投影出示:

有人说:“苏轼既有报国之志,应奔赴沙场,而苏轼却只‘发少年狂’而无行动;为官者,应勤政爱民,而苏轼却打猎消遣。因此,苏轼之狂,是不思进取,是消极之狂,不可取也!”

明确:苏轼被排挤出京城,失去了宋神宗的信任。他虽有报国之志,却得不到朝廷重用。因此,“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从词中“老夫”“聊”“尚”这些字也可看出一二。苏轼虽被排挤,受冷遇,但他依然为百姓着想,他在杭州和密州时,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政绩突出。因此,苏轼打猎时故意表现出与年龄和身份不相符的“狂”气,是向朝廷证明:自己虽然快四十岁了,虽然是文官,但仍有少年的狂气,可以像武官那样奔赴沙场,英勇杀敌!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被朝廷重用,为国效力!孔子说:“狂者进取。”韩愈说:“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所以,苏轼的狂是进取之狂,他的志是报国之志!

四、课堂小结

其实,苏轼的“狂”是极度自信的外在表现,是他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进行的自我调整,是进取之狂。这是苏轼作为天才文人不可或缺的一种气质,是苏轼在个性上的独立张扬,在行为上的越矩放纵,是他不同于世俗浊流的精神外现。正是这样的进取之狂才滋养了苏轼这样才华横溢而又不得志的失意文人,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苏轼。

推荐第7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代出猎的壮观场景,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式。

2、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范围内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感知全文内容,以激情朗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2、难点:词中用典的意义。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刚钹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他那横空出世般的亘古旷达。他,就是开创我国豪放派词风的诗人——苏轼!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曾接触到几篇与苏轼相关的文章,请作回忆( 《水调歌头》《浣溪沙》《核舟记》《记承天寺夜游》。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如蔷薇之于猛虎。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二)、温故知新,简介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文体小常识

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学生思考)

婉约派:语言 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 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语言 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 以情感为题材。

(四)、文本解析 初读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2.小组合作,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 3.小组推选代表概述词意,可以合作完善。

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 , 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

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5.个别试读——听录音——配乐齐读 二读品析 感受豪放:

1.请再读本文从内容上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

——狂 2.狂在何处,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种狂?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举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3、典故:(补充背景,出示地图,帮助理解词人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 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4、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的表达报国之心。 三读吟诵 再现豪放 :

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 ,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对照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研读

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如果说《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有表现在何处?

——雄奇壮丽的景色、如画的江山、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一切都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2.词人在豪放词篇中表现出其昂扬的风姿,豪迈的气概,是一名响当当的汉子。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 就在创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被陈师道夸赞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起欣赏,并结合对苏轼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我心目中的苏轼)例如: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六、练习、布置作业( 背诵)

推荐第8篇:江城子 密州出猎 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 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 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 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 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 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 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 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 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6.联系学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四、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六、布置作业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后记:训练1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做到;训练2只要求有能力有兴趣者完成即可。)

一般格式

[教学目标]

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目标,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既要符合课程和教材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目标要切实可行,可操作、可检测。

[教学重点]

不仅要有知识内容的重点,还要有学生技能发展的重点。

[教学难点]

要着重分析学生在知识构建和方法内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教学方法]

不求统一的模式,不求统一的方法,但要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注重激励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倡导教学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这部分是教案设计的重点,必须写得具体。完成时可从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或学生接受知识的认知过程来展开,也可综合这两条主线优化设计。

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把以问题作线索来组织教学作为过程设计的重要策略。

教学过程不仅要有知识的内容和呈现的程序,还要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认真选择能够体现“减负”与增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方法。

要重视组织学生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以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评价。活动的安排要明确。

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练习的设计,并安排当堂训练,以便检测目标的达成度。练习后要及时评价,反馈矫正。练习的难度要有层次,对难度大的要给出标识。要以“低起点、多反馈、段段清”的策略,加强基础训练。课堂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加强个别辅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过程后期师生共同进行小结与评价。教学过程还可结合具体内容适时地组织学生反思和质疑,以进一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布置作业]

应控制数量,控制难度;作业的内容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作业的题型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能力,务必使重要的知识点、能力点得到充分地落实。(转载)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徐克伟 教学目标:

1、感受苏轼词中的豪放气势。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词的语言和感悟词的意境。

3、认识词人面对生活变化所持的态度,在感悟中同词人心灵交融,使

学生多一份宝贵的情感经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写“出猎”场景时,是如何体现“少年狂”的?

难点: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词的语言和词作中反映的作者的精神状

态。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他的一首词作。对苏轼的词,有评价称:“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

近苏轼。

二、教学过程:

(一)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1.苏轼是北宋词坛的革新大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糜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公元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熙宁七年(1074年)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

太守。

2.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早去常山祁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这首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欢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宋词的简单知识。词牌,词分上下阙。

(二)文本研读:

初读文本,疏通文意

1.学生散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考查几个注释,看看学生的预习情况。

3.全班齐声朗读,教师适当点评。

品析语言,理解文意

主问题:作者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是如何表现“少年狂”的?这反映

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状态? 1.上片哪些语句体现了“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当时的场景,例如:我仿佛看(听)见了……..)

(读法指导“牵”“擎”“卷”重读)

“为报倾城随太守”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

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想象的场景,例如:有的百姓......有的百姓......)

(读法指导“倾城”重读)

“亲射虎,看孙郎”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词的上片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

态之“狂”。

在这一段教学中,注重对语言的分析,读法的指导,让学生读出

豪放之情。

2.结合下片和典故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

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

(读法指导:“又何妨”重读,此处“?”的读法)

(宝刀未老)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

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背景介绍,典故)

(读法指导:此处“?”的读法,读出作者情感的起伏)

(爱国,报国)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

雄心壮志。

(射天狼的具体含义,读法指导:“射天狼”重读)

(杀敌报国,报国之志)

词的下片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情感起伏。

“狂”态毕露于外 (外、实写) “狂”心寄予其中。(内、虚写)

三、作业

结合文本,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

(100字左右)

总结: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板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雄 姿 狂 阵 容

气 势

词风豪放 老当益壮 豪 报效国家

杀敌报国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

教学的遗憾

我的第一次雨花区赛课之行,在共青团路中学的初二(3)班。准备的文本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

课前我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了使我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为课堂所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文中能体现„狂‟的语句有哪些,结合下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从作品的语言和作家的情感两方面入手完成教学。接下来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

得与失:

得:首先在对文本的语言分析这一环节,疏通文字以后,我做了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上片对出猎的壮阔场面进行了大量描写,也是最直观体现作者“狂”态的。我让学生想象词的上片中壮阔的出猎场面,用“我看见了……,“我听见了……”这样的话语,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想象力,让空洞的文字变得生动,更好地为下片体会作者的感情做准备。其次在读法的指导上,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我对字的重音,句子的节奏,整首词作朗读时所应把握的感情做出了适当的指导,让朗读教学落到实处,学生课前和课中的朗读明显有进步,能读出整首作品的豪放之情。 失:这一节课中,也有遗憾。对学生所答问题的指导上,我做得还不够。当有一个学生说“文中的苏轼不想当文将想当武将”时,我只是问身边的学生“这个同学的理解准确吗?”而没有因势利导,给出一个更让她信服的答案,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学生理解,苏轼虽然是一个文官,可也拥有一颗杀敌报国的雄心,正好贴合了文中苏轼的志向啊。这也提醒了我,面对不同的学情,老师向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自己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这也督促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灵活地对待教学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一次赛课我的行程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相信它会是我教师之路的一个新的起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多上好

课,让遗憾变少,精彩变多。

推荐第9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实录)

《江城子密州出猎》课堂教学实录

舟山市南海实验初中 鲍红瑛(上课时间11月8日上午)

师:昨天同学们留给我最深的影响是你们是自信的集体,今天我们也一定可以快乐自信地交流?对不对呀?对不对呀?今天一起去认识一个人,年少时“”,长大后却“”,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四海为家,但却高唱“此心”,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生:苏轼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诗词如果不朗诵,它就失去了生命,让我们一起将他赋予生命。今天我们先做好第一步先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学生齐读。

师:字音很准确,语速和情感还要慢慢提高。看标题,你从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看出了什么?说说看。

生:他的词牌名是江城子,地点是在密州,事件是打猎。

师:你知道词牌名,还知道了地点和事件,那我想问词的题目在哪? 生:密州

师:谁在密州出猎?重要集中在词的哪个部分?上阕还是下阕?我们先一起把上阕读一读? 就在同学们朗读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苏轼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身旁。 苏轼在哪里呀?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用现代汉语向我们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生:(学生翻译上阕)

师:你射杀了猛虎?你拿出杀猛虎的气略了吗?谁愿意来挑战一下? 生:(又一学生更富有情感地翻译上阕)

师:两位同学都在用自己的情感在触摸苏轼?这是一位怎样的苏轼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太守呢?可以跟我们交流一下吗?

生:我看到的苏轼是一位豪放狂妄有远大抱负,希望为国献身的形象。 师:哪里看出来的? 生:老夫聊发少年狂。

师:觉得自己读得豪放吗?再读一读? 生朗读。

师:我们在为他加加劲,再一起读一读。哪几个字尤其要读出来?怎样的狂?哪一类年龄一样的狂。 生再读。

师:你们正值少年,一起来读一读,再自信一点。 生再读。

师:你还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苏轼?

生:是英勇的人。带领的随从也很英勇。千骑卷平岗, 师:随从是怎么英勇的?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卷中看出来的 师:那么应该怎么读?一起来读一读。浩浩荡荡,是千骑,气势要读出来。从中还看到了怎样的苏轼?

生:受人爱戴的,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师:苏轼在杭州曾留下过为民造福的痕迹,是哪个地方? 生:苏堤。

师:哪个词体现了受人爱戴? 生:倾城 生齐读。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豪情满怀的人。因为他要射杀猛虎。 师:男生一起亲射虎,看孙郎, 男生读。

师:全班一起,预备起。还看到了是一位怎样的太守?

生:勇敢自信。左牵黄,右擎苍。因为身边都是很危险的动物,但他却敢带出来,可见勇敢。 师:除此之外,外在形象上也很威武。一起来读一读。我们看到了一位英勇,受百姓爱戴的太守,我们一起把上阕读一下。 生齐读。

师:我有疑问,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苏轼当年39岁,正值当年啊,为什么称自己为老夫呢?如果老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少年,我们继续品味,再读下阕。这里苏轼向我们展露了怎样的内心情怀?

生:酒酣熊胆尚开张说出了豪气冲天,老当益壮。 师:你读一读,什么标点符号? 生:感叹号

师:我们也学过一首诗写出了苏轼的老当益壮,背一背。 生齐背。

师:你还看到了怎样的苏轼?

生:持报效朝廷,为国家尽自己力量的迫切。 师:那个字最明显体现出来? 生:谴。

师:你问皇上什么时候派遣你,对吧?所以重点词是那个? 生:何日。 生读。

师:有迫切,期盼,还有其他吗? 生:无奈。

师:你来读一读,再体验一下,还有其他情感吗? 生:乐观,旷达。被贬官但还没放弃。 师:还有吗?

生:万丈雄心从未消失的本色, 师:你预习很充分,你能从自己的理解去说说吗? 生:还看出苏轼很急切。

师:读好这句话,你就离苏轼很近了,再读一读,有无奈,厚重一点,有不灭的壮志。后面再慢点,心痛。慢了,但是力量不能弱,不是说壮心不改吗?有感觉了,离苏轼很近了。还看到了怎样的苏轼?

生:西北望,射天狼。看出了一位渴望杀敌报国,有着强烈愿望的苏轼,也看出了爱国。 师:哪里看出了爱国? 生:西夏军队进扰。

师:天狼是西夏军队,所以看出了他的爱国,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读读看。哪个字看出了力量和决心, 生:会

师:会要读好。把力量决心凝聚在这,拿出决心来。三个字再响亮一点,敌人已经倒地了,生齐读。

师:你来做苏轼,我做宋神宗。你用词中的话来回答我。 师:苏轼,你此次见我,究竟要做什么呀? 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师:苏轼,你好像都没准备好,再说一遍我听听,可是你已经老了,不再年轻。 生:鬓微霜,又何妨?

师:忠心可佳,但要从长计议,你失望吗?你难过吗?你暂且回去吧? 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师:此句与上一句话相呼应,哪句话? 生:老夫聊发少年狂,

师:39岁的苏轼,为什么称自己为老夫呀? 生:因为内心沧桑

师:那为什么向少年一样呢? 生:借酒抒发。

师:英雄不再年轻,但豪情不灭,哪怕是这样一次普通的出猎,其实我为的不是出猎,而是要抒发我内心憋得慌的豪情壮志。这次是悲哀吗?壮烈吗?悲壮吗?悲应该是哀伤的,但他悲而能壮,你知道他是什么派吗?他用人格在写词,那怕挫折再多,也„„,这点在给朋友的信中就体现出来了。 齐读幻灯片内容, 师:读出了什么? 生:忠义

师:对谁的忠?谁的义? 生:国家忠,百姓义。

师:我们的语速应该再慢点,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再慢一点,厚重一点。 生齐读。 师:我们有两句话还是没读好,苏轼的情还是没读好。师示范读老夫聊发少年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千骑卷平岗。

师:用你的心去触摸一下苏轼的心,再读读看。 学生齐读。

师:苏轼就要离我们而去了,但他说有一个字是我们的灵魂,化身。哪个字? 生:狂。

师:那么就以狂人苏轼,你

的形式来写一句话。这个内容我们课下来进行。

推荐第10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公开课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范围内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感知全文内容,以激情朗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2、难点:词中用典的意义。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认识一个人,此人年少读书时—“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后却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但他面对不堪的命运时却高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人是?(苏轼) 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 密州出猎》(板书课题),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

(二)、你所知道到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 请同学齐读课题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这首词的题目,读了题目你觉得这首词可能会写些什么?

(四)、美美的读 初读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 2.齐读这首词韵脚

划分节奏,边打拍子边读 3.师配乐范读

(五 )美美的品 感受豪放:

1、以小组形式学习,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

2、评读上片

刻画了一副怎样的出猎壮观场面?除了苏轼还提到了谁?重点赏析“千骑卷平冈”读出豪迈的气势,以读悟情

3、品味下片 典故:(补充背景帮助理解词人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 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找出下片典型句子,让学生以读悟情

4、联系当前局势,点名我们也要像苏轼一样保卫我们的疆土(钓鱼岛)

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本文有几狂?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举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读吟诵 再现豪放 :

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 ,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对照板书,尝试背诵)

(五)、美美的赏

全班配乐朗读诗词,点明不仅可以读还能唱,师范唱,师生合唱 六拓展延伸

一首豪放词,一副壮阔画,一杯酣畅酒,一腔报国情!继密州出猎之后,苏轼又写出了许多经典之作,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等,。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继续学习,感谢同学们,下课。

第11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听课评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听课评析 孙永芳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听了九年级语文教师莫丽萍、陈生年、齐迎春三位教师的同课异构课——《江城子.密州出猎》,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收获颇多。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学习心得: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授课教师的课件多采用幻灯片,课件内容丰富,设计的引人入胜,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比如,莫丽萍老师在授课中让学生以自己的观点来谈苏轼这首词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情感和语言。比如:陈生年老师在授课中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文中积极昂扬的情感倾向。

最后,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这几位老师的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她们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 “这个地方你再读一遍,

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通过此次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

第12篇:江城子 密州出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江城子·密州出猎

1、理解词和内容与思想;

2、体会词人所抒发的情怀;教学重点:

理解词和内容与思想;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名句,引入《江城子.密州出猎》。

2、让学生指出词牌名与词题。

三、作者及作品介绍

1、作者:苏轼,即苏东坡,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多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同时,他善绘画,喜作枯木怪石。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情,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诗文、书、画却名垂后世。

2、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八年(1075)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四、朗读理解词意

1、播放示范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结合课下注释再读理解词意;少年狂:少年人的狂放。

锦帽貂裘:锦缎帽子、貂皮大衣。 卷平冈:席卷平坦山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为了报答全城百姓随同我。 又何妨:又有什么妨碍? 持节云中:手持符节来到云中。

4、教师指导理解词意;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我年纪已经不轻,却还想显示出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色猎犬,右臂架着捕猎的苍鹰。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千骑竞逐,像一阵狂飙卷过平原山冈。替我告知全城的人,随我出城打猎,看我如同当年孙权那样亲自射杀猛虎。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喝足了酒,胸襟还开阔,胆子也还壮。两鬓添些白发,对我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使臣冯唐,手持符节来到云中郡,重新起用魏尚?将会把雕花的良弓拉得像圆月一样,朝瞄准西北的目标,射杀天狼。

五、品读赏析

1、上阕赏析。

(1)本词的词眼是什么?上阕中作者的狂放姿态体现在哪些方面?

“狂”

太守出猎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

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

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2)上阕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表现了作者的“威风凛凛”。

(3)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表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千骑卷平冈”

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4)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有什么目的?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2、下阕赏析

(1)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2)他豪壮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太守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勾勒出了一位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杀场的英雄形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3、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1)赏析“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指孙权,这里借用孙权骑马射虎的典故,表现词人自己的豪情狂态。

(2)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此句词人以西汉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用典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的愿望。

(3)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此句中的“天狼”原指“天狼星”,这里指侵犯北宋的辽和西夏。

4、本词中太守的形象是怎样的?

本词作者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5、本词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6、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狩猎、打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杀敌为国的豪情壮志。

六、巩固练习(中考链接)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密州出猎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含义: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作用: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4、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5、①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描写(叙事);下阕重在抒情。

②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决心。

第13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 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 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 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2)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 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 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 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 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6.联系学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四、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六、布置作业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后记:训练1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做到;训练2只要求有能力有兴趣者完成即可。

第14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代出猎的壮观场景,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式。

2、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范围内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感知全文内容,以激情朗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2、难点:词中用典的意义。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刚钹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他那横空出世般的亘古旷达。他,就是开创我国豪放派词风的诗人——苏轼!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二)、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读清节奏

3、读出自己的理解

你认为朗读本词需要注入自己什么样的感情?好,那请你试着读一读。

(三)、找学生,读课文

注意字音和红色标注的用意(用典)

典故: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 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四)、听读课文

那我们来一起感受一下那种场面,那种感情。

(五)、读品析 感受豪放:

1.请再读本文从内容上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感情? ——狂 2.狂在何处,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种狂?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举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的英姿,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3、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的表达报国之心。

4、苏轼的诗词中多次出现“狂”“疏狂”等词,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吧

• 《念奴娇》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 《十拍子》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 《满庭芳》座中有狂客,恼乱离愁;

师:是不是不带“狂”字的词就没有这种狂了呢? 《水调歌头》《念奴娇 赤壁怀古》

所以,我们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狂”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狂妄呢? 我么一起探讨一下,苏东坡所谓“狂”的真谛吧! 苏轼的“狂”是豪放并非指真正“狂” 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

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学生思考)

婉约派:语言 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 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

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语言 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 以情感为题材。

(六)、读吟诵 再现豪放 :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 ,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尝试背诵)

(七)、总结: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百家讲坛康震教授说他是一位人见人爱的 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不亏为文学与文艺界的天才。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一个崭新的苏轼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第15篇: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执教者:柳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冼莉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词字音,掌握节奏。2.掌握本词大意,理解词中情感。

3.背诵本词,并复习背诵初中阶段主旨相似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以“走进作者”导入新课

二、初读音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再读词意:读出画面,概括词意

四、品读情感:把握词眼,品悟情感

五、诵读词作:尝试,交流,展示

六、拓展延伸(练习):背一背初中阶段学过的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相同主题的诗歌。

七、总结:

《江城子〃密州出猎》此一词可叹为——

一首豪放词,一幅壮阔图; 一杯畅饮酒,一腔报国情!

八、附录:《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一七年一月十三日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

柳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冼莉

借着语文阅读导学课题研究的东风,有幸在同行面前展现了自已的教学设计。课后的讨论,让我对自已的课有了许多新发现与启示,而众多同行的点拨指正,更让我此次“出猎”,收获颇多。

环节虽然环环相扣,但诗歌毕竟是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过多的理性思维必然会冲淡课堂的情感流,最后使得学词却少了几多的词意与诗味。如果这堂课能在几处细节做这样的修改,或许会让学生既学到赏词的方法,又能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猎获更多的豪放之气,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情感与理性的双赢。

明确教学的对象与目的,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这一堂课是针对初三年级的以词为教材的阅读示范导学课。既然受众是初三的学生就应注重教学的深度及积累归纳。为此教学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从“文如其人,依文解意,据情品文,人如其文”的思路去读赏一首词。同时在品析中引导学生复习品析诗词的角度,而在“典故”这一方法的品味中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往所学的关于自比于古代圣贤的诗、词、文,同时联系实际生活中对明星的追捧,引导学生体会这自比后的自信与坚决。

关于阅读示范导学和理解。在课前只简单的认识到文本与教师的示范价值。而在课后,却发现学生也有相当的示范价值存在。在课堂的许多环节可以让学生示范,然后再来讨论修改,再进一步的示范。既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对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课前仅仅认识到示范就是让学生学的习能有模仿的对象,课后讨论后认识到定位与时机也相当重要。面对众多的材料,教师应对这一材料所拥有的示范价值要有了解,更要对这一材料及方法所能达到的效果有个清醒的定位。

二○一七年一月十三日

第16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 课前我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了使我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为课堂所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我设计了初读正音、听读名义、赏读析词、悟读词眼几个环节,试图以“狂”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感悟作者出猎时的狂态和想要为国效力的狂心。通过学生描述一幅幅画面来感受形象与情感。接下来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得:首先在对文本的语言分析这一环节,疏通文字以后,我做了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上片对出猎的壮阔场面进行了大量描写,也是最直观体现作者“狂”态的。我让学生想象词的上片中壮阔的出猎场面,用“我看见了„„,“我听见了„„”这样的话语,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想象力,让空洞的文字变得生动,更好地为下片体会作者的感情做准备。其次在读法的指导上,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我对字的重音,句子的节奏,整首词作朗读时所应把握的感情做出了适当的指导,让朗读教学落到实处,学生课前和课中的朗读明显有进步,能读出整首作品的豪放之情。 失:这一节课中,也有遗憾。比如在听读明义的环节上,没有留有时间为学生答疑,使得下面环节的描述画面有些困难,这些都是因为前一环节的处理不到位,还没有弄懂词义。对学生所答问题的指导上,我做得还不够。没有因势利导,这也提醒了我,面对不同的学情,老师向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自己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还应当注意教学的评价语言。这也督促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灵活地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对于课堂流程中对于是否要出示苏轼另一首词,以江城子为词调的婉约词,是否要出示,让学生感知的时间不够充分,使得这一环节显得有些突兀,与全文基调不符合,这也是一个大遗憾。由此,我也知道,课堂教学中的取舍很重要。 这一次公开教学已经结束,但是相信它会是我教师之路的一个新的起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多上好课,让遗憾变少,精彩变多。

第17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柳永的《蝶恋花》、晏殊的《浣溪沙》、李之仪的《卜算子》、李清照的《如梦令》,你能概括这些词在语言风格和表现主题上的共性吗?

曲折委婉,情意绵长

2、当一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至于缺乏新意时,它要么选择改变,要么只能接受消亡。当词的发展面对这一十字路口时,是哪一位文学家指明了词发展的道路呢?

补充: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3、苏轼“新”在哪里?“向上一路”是怎样的一路?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信通过学习,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豪放词的朗读方法

1、从标题来看,这首词在表现的内容方面,与之前柳永、晏殊等人的词有怎样的不同?标题中的“江城子”与“密州出猎”分别是什么?

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阁情愁,而是表现出猎这一男性化的事件,体现的是男子的豪情。

2、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在朗读的时候与之前所学的词在朗读方法上应有哪些不同?

音量大、吐字饱满、语调高亢、断句果断不拖沓、有英雄气概„„

3、补充材料: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 “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4、以小组朗读评比的形式,强调豪放派作品的朗读气势,在朗读中感受苏词豪放的特点

三、感性体验苏轼的“狂”

1、在朗读苏轼这首词、体会“豪放”的风格特点时,应重点抓住词中哪一个字来体会苏轼当时的情怀?读出“狂”的感受。

2、这首词中苏轼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左牵黄,右擎苍”——对自己威风形象的得意之情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声势浩大

“卷”描绘出千骑席卷山林、人欢马叫、竞逐争奔的浩大声势。

第18篇:《江城子_密州出猎》教学反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反思

借着语文阅读导学课题研究的东风,有幸在同行面前展现了自已的教学设计。课后的讨论,让我对自已的课有了许多新发现与启示,而众多同行的点拨指正,更让我此次“出猎”,收获颇多。 首先从教学流程来看,本堂课在“文如其人,依文解情(应改为“意”),据情品文,人如其文”的整体框架的引导下,让学生粗略了解苏轼其人后,在朗读及对照注释的译读中了解文章所写的事、景、情,以达到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依据文章的内容与情感,再细细的鉴赏品味文中的词、句和段,最后再细致立体的了解苏轼这个人。

环节虽然环环相扣,但诗歌毕竟是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过多的理性思维必然会冲淡课堂的情感流,最后使得学词却少了几多的词意与诗味。如果这堂课能在几处细节做这样的修改,或许会让学生既学到赏词的方法,又能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猎获更多的豪放之气,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情感与理性的双赢。

第一,朗读环节。词本来就是用来唱的文体,吟诵应为其基本的学习手段,当然也是基本的教学手段。本堂课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再齐读,老师点拨后,学生再齐读课文,接着引用 南宋 俞文豹 《吹剑续录》中“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及苏轼《与鲜于子骏简》中“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两段文句,让学生感受体会后,再来齐读。因为不理想,教师又示范朗读一次,再由学生自由训练,最后再让学生个别示范。这细致而充分的朗读,在理解文意与示范朗读方面是有益处的。但细想来,却又有大缺陷。首先这样的朗读过分集中,使得本来书生朗朗的课堂,只在此时热闹了一时,却并未贯穿始终。这使得朗读的效益大减,只起到理解文意与为读而读的作用。如果这一时的朗读能够在整堂课上细水长流,那么他的效能既可帮助理解文意,又可加深词句的赏析印象,更能体会词的意境与情感。其次这样的朗读指导过于强硬,无论是教师关于高低、轻重、快慢的指导,还是“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和“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的出现,都非学生自己的情感体悟,而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即便学生能够读出一点感觉,也决非来自他们真实的体会。如果在学生自由朗读后,不是齐读,而是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在表达自己的体会后再来指导。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示范作用,又引导学生在初步的了解与体会后再来朗读,那样的读才是有效的朗读。

第二,品读环节。品读是对词的语言、情感受及词作者的形象进行深入理解的过程,这样的分析是为了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深切的体悟词境、词情。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依文解意,了解词作写了什么景,什么情,什么事,让后让学生据情品文,找一找“哪些句,哪些词值得我们品味赏析?”接着给了学生一个赏析指导,让学生从“表达感受,品味情感,描绘画面,概括形象,分析手法等。”方面对词与句进行赏析。同时给了学生一个示范赏析,即“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写出了“狂热,有少年的豪迈气概”。学生接着 依图索骥,对文本进行赏析,之后进行交流、补充及深入。课后想来,这样的环节设计,虽然步步为营,学生有法可依,但学生所找到的是做题的感觉,训练了方法,却少了情感的感受。如果这一环节能先让学生就自己感受最多的一句加以赏析,并说说是从哪个方面加以赏析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最后归纳出赏析诗词可从哪些方面入手。这样以学生的感受为先导,

其次从教学所使用的材料来看,本堂课引入了诸多材料,如南宋 俞文豹 《吹剑续录》的“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苏轼《与鲜于子骏简》中的“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等四则材料,虽然各材料都有其恰当的应用,但过多的恰当应用也就变成了不恰当,因而可以再作适当的精选,使材料的运用不仅恰当,而且达到适度、适时,以期更大效益的发挥作用。如关于朗读的材料,可以精简为一则;关于东坡词的整体评价也只选一则即可。总之在精不在多。这次公开课后,让我对于所引材料的运用有了新的想发,对一则材料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应用,达到不同的使用目的。以南宋俞文豹 《吹剑续录》的“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为例,在本堂课中,仅仅作为指导学学生朗读的材料出现。其实,它也是对苏轼词的评价与赏析,课上完全可从品味词的角度分析,引导学生从读的方式,从自我的感受去品味词,也可让学生仿照此种方式去品析诗词。

最后从教学的设计过程来看。这次的教学设计,让我下列问题有了更深的感受。

其一,明确教学的对象与目的,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这一堂课是针对初三年级的以词为教材的阅读示范导学课。既然受众是初三的学生就应注重教学的深度及积累归纳。为此教学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从“文如其人,依文解意,据情品文,人如其文”的思路去读赏一首词。同时在品析中引导学生复习品析诗词的角度,而在“典故”这一方法的品味中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往所学的关于自比于古代圣贤的诗、词、文,同时联系实际生活中对明星的追捧,引导学生体会这自比后的自信与坚决。而针对阅读示范导学这一目的,努力发掘可示范的材料,方法和对像,因此有了众名人经典的评价赏析范例。当然,自己课前对示范概念的理解也还是狭隘的,以为只有已有的经典才可示范,而课后才发现,只要能引导学生有所得的都可用以示范。

其二,关于阅读示范导学和理解。在课前只简单的认识到文本与教师的示范价值。而在课后,却发现学生也有相当的示范价值存在。在课堂的许多环节可以让学生示范,然后再来讨论修改,再进一步的示范。既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对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课前仅仅认识到示范就是让学生学的习能有模仿的对象,课后讨论后认识到定位与时机也相当重要。面对众多的材料,教师应对这一材料所拥有的示范价值要有了解,更要对这一材料及方法所能达到的效果有个清醒的定位。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本意只在让学生了解东坡词的特点,但这一则材料更可让学生学一学前人是如何评价一首词的,用怎样的句式与手法更能将词的特点准确而生动的表达出来。而这则材如出现在整首词学完之后,如果出现在学生了解文意之后,引导学生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将“出猎”入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这也是豪放词的一大特色。那么这一文本的应用价值会更高。

第19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1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实录

执教:东莞市华侨中学

毛秀蓉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幅画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屏幕展示出猎图)

生1:是一个出猎的场面。

师:对,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

生2: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

师:出猎的装束是怎样的?

生3:上千人。

师:是装束,装束是指什么呢?是指穿着,同学们,老师今天的装束怎样?

生4:锦帽貂裘。

师:对,我的装束有点像“锦帽貂裘”。那么,这篇课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是一篇散文,还是一首诗,还是一首词?

生5:是一首词。

师:对,那么,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6:表达了作者希望能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今天一起来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请同学们读一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屏幕显示学习目标)

(学生读)

师:如此看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突出在一个字上,是什么字?

生7:是“感”字。

师:“感”是在怎样的基础上而感知呢?

生8:是“读”字。

师:对,突出一个“读”,读什么?首先读题。

生:江城子·密州出猎

师:题目是“江城子”吗?

生9:不对,“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师: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

生:对。

师:对,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是的,“江城子”是什么?

生:是词牌名。

师:“密州出猎”是什么?

生:是题目。

师:“密州出猎”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生10:出猎的地点。

师:在哪里?

生:密州。

师:对,它告诉我们出猎和出猎的地点。好,下面我们来读作者,作者是谁?

生:苏轼。

师:你了解苏轼吗?你了解多少?好,你了解多少就说多少。

生11:我了解的苏轼,他的字是子瞻,号是东坡,是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生12:苏轼是古代的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的诗词都代表了他的成就。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13:他是我国古代有着多种艺术才能和革新创造精神的作家,对后代影响很大,同时,在政治、思想、创作等方面的影响都相当不凡。

师:对,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那么,有谁知道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吗?

生14:他的每首词都是挥洒自如,风格豪放的。

师:掌声鼓励。苏轼,号东坡居士,他的词创立了豪放一派。他生性豁达、乐观。本词是作者迁到密州做太守出猎时有感而作。好,下面最重要的是读什么?

生:读课文。

师:对,下面我们来读课文。我想先请同学们推荐一个同学来朗诵好不好?(一女同学举手)好!这位同学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太好了,我最喜欢这样的学生了。先掌声鼓励。

(一女生朗诵)

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掌声。好,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读音准确,声音洪亮,断句准确。我希望学习这一课后,会有更大的提高。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谢谢!下面分成四人一小组,先自己默读一遍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或者其他不懂的知识作记号,先在小组提出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在班上提出,我们共同探讨解决。好,现在开始。

(讨论)

师:好!同学们,刚才讨论的时候,我巡视了一下,同学们有很多问题是吗?

生:是!

师:好!请把话筒传下去,谁要提问就传给谁。

生15:题目的“密州出猎”为什么要用“出”,而不用“打”呢?

师:谁来说说?没关系的,说错了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探讨嘛,是吗?

生16:因为他当时还没有想到“打”,只是想到“出”。这首词只是凭感觉而写下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生17:因为当时作者是同同僚一同出去打猎的,所以“出”好。

生18:因为,题目是密州,不是打出来的,而是“出”出来的。

生19:因为,这是描写一次打猎的壮观的场面。

师:好,我想补充一下。词特别讲究练字,这与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点出入。“打”是口头语,而“出”是书面语。还有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因为打猎要走出城,所以用“出”,我觉得这也有道理。下面我们转入另一问题的讨论。

生20:这里写的是出猎的场面,场面有“点”和“面”。这里的“点”和“面”分别是什么?

生21: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点;“千骑卷平岗”是面。

师:我想请刚才提问的那位同学解释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点”和“面”的呢?

生20:面包括了点,点就是面……不是,点是在面之中。

师:好,我解释一下,“点”就是集中在一个具体的东西上,“面”是指整个场面。那么,在第一段中,哪一些是点,哪一些是面呢?

生21:作者出猎时的服装就是点,作者和他的同僚出猎时的浩大的场面是面。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掌声鼓励。好,请转入第三个问题,

生22:“少年狂”的“狂”字表现了什么?

生2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生24:表现了苏轼生性豪放,不受拘束的姿态。

师:哪位同学说的更准确?

生:第二个。

师:对,这个“狂”字表现了什么?

生:潇洒、豪放。

师:那么“狂”又表现在哪里?他怎么狂呢?

生25:作者想得到重用,让他报效祖国。

师:这是不是豪放?报国大志,难道不“豪”吗?这是想的狂。做的狂不狂?

生26:作者已经“鬓微霜”了,还想驰骋疆场,一马平川,报效祖国。

师:狂不狂?

生:狂!

师:还有没有?

生27:千骑卷平岗。

师:这是什么狂?

生27:这是场面狂。

师:对,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还是“狂”的感觉。好,还有哪些问题?

生28:“遣冯唐”和“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生29:表达了为国效力的决心和爱国的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希望被重用的愿望。

师:说得非常好,但是,我还是要你解释为什么这两句话就能让你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呢?

生29:我想请同学们帮忙。

师:谁帮忙?

生30:我来帮忙。……

师:我提示一下,“遣冯唐”和“射天狼”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射天狼?

生30:射天狼就是赶走外来侵犯的敌人,这里的“天狼”就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

师:对,这是一个典故,天狼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敌人来了就把他们射走,这就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生:对了,爱国感情就这样表现出来了。那么“遣冯唐”呢?

生31:冯唐就是……

生32:“遣冯唐”就是作者希望冯唐一样的人来赦免他的罪,使他能够象魏项一样为国立功。

师:大家说呢?

生:对!

师:在这我要问清楚,到底是赦免谁的罪?是作者当时有罪吗?

生:不是。

师:对,是作者希望象魏项那样,因为当时他因为打仗时多报了杀敌的数字而获罪,后来冯唐持节云中赦免他的罪,重新重用他。作者当时做太守,希望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到更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的,更重要的地方去。好再问下一个问题。

生33:为什么作者要聊发少年狂?

生34:因为作者当时才38岁,并没有老,这样写是对他的豪情的衬托,另一方面是写出了他壮志未酬的感叹。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是的,还是那句话,就是希望更能报效祖国。

生35:“亲射虎,看孙郎”暗示了什么?

生36:暗示自己富有雄才大略。

师:像谁那样?

生:像孙权那样。

师:好,时间关系,我们一起探讨的问题到这里,同学们还有许多问题,可以课后一起去探讨。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设计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

1、作者牵黄、擎苍、骑马、射虎等动作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

2、词里出现了哪些人名?作者借他们来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3、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朗诵?其实刚才同学们所提的问题都涉及到了。

(讨论)

师:好,谁来回答这些问题,请举手。

生37:写出了作者当时精神非常饱满、英勇、豪放,给人的感觉是气态非凡。

师:她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下一题。

生38:出现了孙郎和冯唐两个人名,作者借他们来抒发自己的雄才大略,爱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生39:第一段用激昂的,强壮的语调来读,第二段用惋惜的,悲伤的感情来读。

生40:第一段用激昂、强壮的语调读,第二段用更强烈的,豪放的感情来朗诵。

师:对,后面抒发了作者要报效祖国的愿望,应该语气更坚定,同样是豪放的感情来朗诵,而且比上一段更有气势。整首词给人的感觉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是什么?

生:豪放。

师:对,豪放。怎么豪放呢,从词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

生41: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42:西北望,射天狼。

师:还有没有?

生4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生44: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老师总结)

师:好,同学们,我们就用这种热情、豪放的感情来朗诵。

(全体同学朗诵)

师:你们的朗诵把我也感染了,我也想朗诵,要不要?

生:要!

(老师朗诵)

师:谢谢!老师朗诵还不够好,个别发音不够标准。下面请欣赏标准的朗诵,感受诗词的美。

(听录音)

师:感受到美吗?

生:美。

师:什么美?

生:豪放美。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背诵,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背诵是有方法的,你看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什么?

生:写出猎。

师:下片呢?

生:抒情。

师:不管上片还是下片都表现了什么?

生:豪放!

师:好,大家一起来背诵。

(学生背诵)

师: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好,大家的背诵与刚才的录音的朗诵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45:录音的朗诵更有感情,我们的朗诵较平淡。

生46:“千骑卷平岗”的“骑”应读什么音呢?

师:对,我解释一下,这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jì”。下面请看屏幕,回去思考:你读了这首词想到了什么?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

【教学后记】非常有幸代表东莞市参加了广东省2003年“行知杯”初中中青年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获一等奖。我上课的篇目是《江城子·密州出猎》,授课对象是茂名市第十六中学初一的学生。

这节课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启发。如果说有“闪光点”,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以诵读为主。初一的学生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有一定的难度,诵读是最好的方法。读题,读作者,读课文,读注释,通过多次的“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语感,了解词的思想感情。

二、

质疑探究。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先在小组里提出,小组探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分析解决,老师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

讨论延伸。由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进作者所营造的意境里,品味这首词的美。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诵和背诵课文。

根据新课标精神,改革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学模式,实行民主、开放、以生为本的教学,让学生“走出灌注”。以上几点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习劲头高涨,与老师配合得较好,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朗诵、背诵。

2、感知、品味)。

这更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教好古诗文,一定要透切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教学活动,利用最佳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对古诗文的教学才有促进作用。

当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上课时情绪比较紧张,普通话不够标准,对这首词还理解得不够透切等。比如,一学生提问:“为什么文题用“密州出猎”而不用“密州打猎”?一个同学回答是因为作者当时想到“出”,没有想到“打”;另一个同学回答是因为他们打猎要走出城里的原因。我的补充回答是:同意第二个同学的说法,还有一个原因是“打猎”是口头语,而“出猎”是书面语。这显然是不到位的牵强的回答。造成这原因是因为对古诗文知识积累不多,理解不够透切。这警示我赶快广泛阅读古诗文,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这次竞赛,更使我感到自己的不足。“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会更加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点评】

古诗词教学必须坚持诵读为主、整体感知为主、积累为主。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古诗词

教学如何才能既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又符合古诗词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呢?毛秀蓉老师《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课作了有益的探索,表现出三个特点:

一、因“放”而活。这堂课开放性很强,老师没有预先设置套路,引生入瓮,而是让学生在自己预习教学内容与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质疑,在自主阅读中生成问题,教师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这对教师来说,具有挑战性,但本堂课的生命力正在于此。在理解词的主旨和典故这一教学中心环节里,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活而不乱。这正是课程标准倡导的。

二、因“合”而深。这里的“合”,侧重于合作学习,即学生带着疑问到小组里进行讨论、研究,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有效地解决问题。毛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并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整堂课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氛围中展开。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师生之间的探讨和谐自然,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说教者。由于“合作”,对诗歌的挖掘较有深度,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在“诵读”这一环节中,教师持合作的态度的“示范”,通过取长补短,师生共同进步。

三、因“引”而高。诗言志,词言情。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领会词中的“情”,就可以达到诗歌教学的最高目标。课堂教学中,毛教师十分善于引导,把学生导向重难点,抓住词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领会词的意境。《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只有70字,但字字珠玑,意境深远。毛教师通过背景引导、诵读引导、词眼引导、典故引导,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从感性的层次到理性的高度认识了苏轼的报国之志,从而落实三个维度目标。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异地借班,现场作课,难免有不足之处,主要是:(1)导入比较拖沓,整堂课显得前松后紧,以至关键性问题和背诵的任务未能很好地落实;(2)嚼得太碎,过分纠缠一些细节,重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对全词整体感知不足;(3)诵读缺乏足够的指导,未能充分引导学生感受词的美。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河清)

第20篇:252《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

武邑县职教中心九年级(上)·教案·刘世斌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武邑职教中心

刘世斌

教学目标: 5.师:苏轼有知音在同学们中呀。的确,苏轼自己也说:一起读“②近却颇作小词,虽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①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所说的“自是一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家”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哪一家?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情 范读。听的时候仔细体味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过程】

三、品词以入味—— 感性体验苏轼的“狂”

一、诗词导入(初识苏轼) 怎么读好词人的豪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说:“朗诵创作的过程,就是词语感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个人,此人年少读书时——“闭门书史丛,少受的过程。”的确,在诗歌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个词,却有着极重的分量、极大的张力。 有凌云志”;工作后却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但他面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狂”。 对不堪的命运,却高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别的字?哪些词句体现了“狂”,谈谈你们的理解?

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2.我们先从词的上阕中来研读。一起读,注意把握词的豪放风格。 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板书课题、作来,我们先在四人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再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当然也完全可以把你们者】,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 的不同意见或困惑提出来,因为问题同样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思考。注意要作好记录。

二、读词以入境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1.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余光中) 看孙郎。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这么说,一起读。

词是一定要读的。我们先一起来读题——《江3.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讨论也很积极,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 “狂在哪里”,城子.密州出猎》 当然也可以是疑难问题或不同意见。

⑴从标题来看,这首词在表现的内容方面,与之前柳永、晏殊等人的词有怎样的不同?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这是从哪个方面来写太守出猎的?对自己威风形标题中的“江城子”与“密州出猎”分别是什么? 象的得意之情。▲你用自己的话帮我们再现一下太守当时的装备: 只见苏轼左手牵黄狗,右师:题目是“江城子”吗? 手擎猎鹰,头戴锦绣帽,身穿貂皮衣。

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狂在对自己威风形象的得意之情! 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阁情愁,而是表现出猎这一男性化的事件,体现的是男子的豪②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干骑卷平冈”。 ▲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当时的画面。

成情。 千的骑士情绪高昂,浩浩荡荡,纵马奔驰,疾风一般,腾空越野,马下是尘土飞扬。

⑵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在朗读的时候与之前所学的词在朗读方法上应有哪些不▲“卷”能不能换成“过”或者“扫”?不能,体现不出人马之多、速度之快,无法体同? 现出恢弘的气势。 朗读指导:“卷”字重读,我们给“卷”字画上着重符号。

音量大、吐字饱满、语调高亢、断句果断不拖沓、有英雄气概…… 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 ⑶补充材料: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③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 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 “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我不解的是,这样的出猎在当时也算不上稀奇,怎么竟然能够吸引全城的百姓都来观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看,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呢?让百姓倾城相随的会是一位怎样的太守呢? 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受百姓衷心爱戴的太守。很对。有了解苏轼政绩的同学吗?苏轼一生勤政爱民,每到一处,⑷以小组朗读评比的形式,强调豪放派作品的朗读气势,在朗读中感受苏词豪放的特点。 皆为百姓拥护爱戴。在任杭州通判时,疏浚运河,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可以讨论一下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苏堤。 语调来读更合适。 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

3.推荐读。生评价。 ④自比孙郎(英雄气概):“亲射虎,看孙郎”。 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4.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词人活用这个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B.“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7.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倾城____”。

8、这首词巧用典故的句子:亲射虎,看孙郎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一问1分,)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11、在词中作者运用冯唐的典故,用意是( B)

A.希望君王听从己见,废除新法。

B.希望君王能重新启用他,赋予大任。

C.希望运用冯唐的力量,让打猎更顺利。

D.希望君王能够将冯唐派遣至己处。

1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报国志向的句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2分) 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1分)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1分)

1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这首词把打猎习武与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联系起来,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15、全词抒发了作者 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____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16、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2分) A.“江城子”为词牌名。

B.上阕首句中的“老夫”为作者自称。

C.词的结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这首《江城子》和晏殊的《浣溪沙》都是豪放词。

17、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18、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

武邑县职教中心九年级(上)·教案·刘世斌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19、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各种版本,超级搞笑的 上联:老夫聊发少年狂,治肾亏,不含糖 下联:十年生死两茫茫、勤洗洗,更健康

老夫聊发少年狂,治肾亏,不含糖。锦帽貂裘,千骑用康王。为报倾城随太守,三百年,九芝堂。酒酣胸胆尚开张,西瓜霜,喜之郎。持节云中,三金葡萄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阿迪王。

嫖娼就去新东方,床位多,技术强。

老夫聊发少年狂,弹弹弹,今麦郎。锦帽貂裘,千骑用霸王。为报倾城随太守,欧莱雅,资生堂。酒酣胸胆尚开张,爱生活,爱拉芳。持节云中,双汇火腿肠。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自然堂。

十年生死两茫茫,馬化騰,太无良。

千里孤坟,恨爹不成刚。

纵使相逢应不识,喜洋洋,灰太狼。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月月,正梳妆。

我勒个去,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不给力,真伪娘.

老夫聊发少年狂,帆布鞋,格子裳。安妮宝贝,四十五忧伤。为报倾城随太守,左绮贞,右曹方。酒酣胸胆尚开张,芝华士,惹心伤。素颜纯净,似是故人访。会挽雕弓如满月,行凤凰,走丽江。

老夫聊发少年狂,喜羊羊,灰太狼。锦帽貂裘,短笛大魔王。为报纱织俏女王,圣斗士,五小强。 酒酣胸胆尚开张,恒源祥,羊羊羊。师徒西游,三藏美猴王。会挽雕弓如满月,机器猫,小叮当。

老夫聊发少年狂,混包抢,挂机狼。各种副本,一小时散场。为报策划年终奖,当黑商,整小强。往往24小时未开张,誓更黑,改价忙。系统提示,又赚三银五铜昂。混包惊喜得兔子,一打开,牛魔王。

老夫聊发少年狂,白天累,晚上忙,拼了狗命,挣钱为姑娘。为将爱进行到底,情人节,大床房,她却叫我别着忙。要上床,先买房,房都没有,那叫耍流氓。哥们偏是外地人,限购车,限购房

窗含西岭千秋雪 太太乐 能补血

上联:老夫聊发少年狂,治肾亏,不含糖 下联:少女怀春夜里慌,求包养,求开房。 横批:什么世道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