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2 12:05:4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传统小故事

中国传统小故事1: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中国传统小故事2: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中国传统小故事3: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中国传统小故事4: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中国传统小故事30篇

(一)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推荐第2篇:中国传统礼仪

中国传统礼仪

展羽 2009-02-26 19:55

丧礼

有关历代帝王的丧礼,历代文献有极丰富的记载,从秦朝至清朝,皇帝及皇室成员的丧葬情况,越来越复杂和排场,礼典备载,汗牛充栋。限于篇幅,只选择封建社会晚期的两个王朝——明、清时期的帝王丧葬之礼,作一典型进行说明和归纳,用以代表整个封建时期的帝王丧礼情况。 明代皇帝丧礼,又称为大丧礼。整个治丧过程,可分为遗诏、部议和仪注三大部分。

清朝的皇帝丧仪,基本上沿袭了明制,但又结合了满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和古代典礼中的制度。 皇帝驾崩的当天,将卤簿、大驾全部设齐。

大殓后,将大行皇帝的梓宫放在乾清官王、贝勒、贝子、公、公主、福晋等高级贵族人员各自回家进行斋戒,政府各部院大臣和官员要到本衙门宿舍中集体住宿斋戒,不许回家。至于散闲官员,则齐集于午门斋戒住宿。 斋戒期满以后, 王以下文武官员不准作乐,禁止丧服嫁娶活动。在京的军民百姓要在二十七天中摘冠缨、服素缟,一个月内不准嫁娶,一百天内不准作乐(即任何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指文艺表演),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二十七天不准搞祈祷和报祭。服未除前,文件票拟用蓝笔,文件一律用蓝色油墨印刷。京城自大丧之日始,各寺、观鸣钟三万次。 第二天,要在**前举行颁遗诏仪式。

葬礼

远古时代,殡葬极为简易,陵无坟丘建制。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先祖的葬地也就在人们的头脑中泯灭了。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做出贡献的许多英雄人物,则根据传说附会建筑许多纪念性的陵墓和陵庙,如河南推田的大吴(伏羲)陵、陕西黄陵的黄帝陵、湖南{需阝}县的炎帝陵、山东曲阜的少昊陵、河北高阳的颛顼陵、山西临汾的尧陵湖南宁远的舜陵、浙江绍兴的禹陵等等,帝王陵墓的出现,大约在战国中期。但由于当时诸侯割据争雄,人力物力分散,陵墓都较狭小,未见有陵园建筑。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陵在今陕西临潼,原名“丽山”或“骊山”,前后修建了四十年,这种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为帝王修筑宏伟陵墓,以体现封建皇权威严的做法,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只有元代皇帝死后深埋,然后纵使万马奔腾,消灭地面上的一切痕迹,使确切葬处成为永久的秘密,这是遵照蒙古习俗,当系例外。此外,唐代埋葬帝王多因山为陵,不另起大型坟堆,高大的封土堆原本是山的象征,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还可考见或保存的帝王后妃陵墓尚多,比较著名的有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文帝霸陵、汉武帝茂陵、汉光武帝原陵、蜀先主刘备惠陵、北魏文明太后永固陵、文景帝修安陵、梁武帝修陵、陈宣帝显宁陵、隋炀帝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唐玄宗泰陵、杨贵妃墓、前蜀高祖永陵、南唐二陵、北宋八陵、南宋六陵、辽太祖祖陵、西夏王陵、金太祖陵、成吉思汗陵、明中都皇陵、明太祖孝陵、明成祖长陵、明神宗定陵明思宗思陵、清初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乾隆容妃墓、光绪珍妃墓等。

觐见礼

1.诸侯朝觐仪。两汉时,同姓诸侯王来朝,天子往往以家人之礼相待,甚至宴饮言谈时都不太讲究君臣礼数。以后晋武帝泰始年间始规定,诸侯王每三岁一朝,朝礼皆执璧。 2.百官朝见仪。

其一,臣下见君长之礼,为稽首,顿首五拜。意思是先拜手稽首,再四拜一叩头成礼。百官见东宫太子或亲王时,行稽首四拜礼。

其二,在京的文武百官如遇告假或出使,都要来皇宫辞行。

其三,国家重臣,特别是那些方面大员来京朝见,鸿胪寺应优先立即带其进见皇帝。 其四,文官四品以上以及翰林院学士、尚宝司、六科部给事中、武官公侯伯都督以及附马、仪宾、锦衣卫指挥等官,患病超过三日者,都要身着公服到午门外行朝见礼。若大臣中有蒙皇上遣医调治、并赐物慰问以及大臣考满有赐者均在行礼后还得面谢皇帝。

其五,文武百官出入朝门时,各照品秩高低表示逊敬。凡一品以下的官员遇着公、侯、驸马等人,应加以敬礼,立要旁立,行则后从;凡三四品官见到一品官的时候,应行逊礼,走和站立都必须在一品官的身后;五品以下的官员仿此类推。除有宣召,一律不许出现僭越失礼的现象。

其六,百官入朝门时,必须拱手端行,威仪整肃,不许私下与人客套寒暄与行礼,不准喧哗、吐痰以及一切不敬行为。入朝后,皇帝升座以后,任何人不得出声、谈笑、指指点点、东张西望。

其七,百官入朝行礼和退朝下班时,一律按文官在东、武官在西的原则,不许径直穿越御道东西行走。如在奉天门或午门行朝礼,有正当理由必须东西横向行走者,也务必要退到金水桥以南,才能通过。

其八,大臣入朝,不管是立还是坐,不许面朝南方。违者以僭逆论罪。 其九,臣下百官,任何人不淮在皇宫中道和五道上行走。

其十,所有正殿正门的中三道台阶,除皇帝一人外,任何人不得行走践踏。 其十一,百官朝参时,遇有皇帝圣谕教训时,必须专心致志,拱听分明。 其十二,与皇帝会面,有时也蒙赐坐。

其十三,被赐坐的官员们,如遇有另外的官员向皇帝奏事时,必须起立,等奏事完毕才能重新落座,不许倨坐失仪。

还有太子见皇帝,有皇帝见太上皇和太后,有皇后、妃嫔见皇帝,有宫中侍从婢朴见主子等各种见面礼仪不胜枚举。

婚礼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分述如次: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在国外,结婚二十五年做银婚礼。结婚五十年做金婚礼。这些都是婚礼的追忆仪式了 .

颁诏仪与上表仪

1)颁诏仪。颁布诏令,包括皇帝或太后等发布法令和文浩时的仪式。帝王诏令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传位诏、即位诏、改元诏、加冠诏、出阁诏、赐确诏、礼仪诏、巡幸诏、南郊诏、北郊诏、封掸诏、谒庙诏、附庙诏、附葬诏、赠诏、痊复诏、籍田诏、贬责诏、废黜诏、降黜诏、遗诏、上尊号诏、里太子纳妃诏、命皇太子监国语、皇长子降生诏、召皇太子临朋听政诏、出宫人诏、罪己诏、复辟诏、退位诏等等。各种诏令均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如传位诏是皇位继承性质的诏书,是指皇帝在生前将皇位传给新君时所颁布的诏书;即位诏则是皇王即位时向天下臣民颁布的文书,又叫“即位册文”。诏书的内容各不相同,此处不拟一一陈述,只是将颁布诏书的一些共同的仪式作一简单介绍。 明代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首次制定颁诏仪。在奉天殿设立御座,在殿东设一宝案,殿内有乐队,准备演奏中和韵乐,大乐则在午门和承天门外。承天门上设宣读案,面朝西南方向。清晨,校尉擎着云盖,站在殿内帘前,百官朝服在承天门外立班,公、侯则立于午门外,俱东西相向。皇帝身着皮弃服,升殿。其仪如朝仪。礼部官捧着诏书来到案前,加盖国望,将诏书置于云盖中。校尉举着云盖;由殿东门出去。门外大乐齐奏,举诏的校尉由奉天门到金水桥南的午门外,公侯作前导,迎至承天门上。礼官鸣赞,唱排班,文武官各就位,乐声再起,全体四拜,乐止。宣读官和展读官升案,称“有制”,众官闻声齐刷刷跪下。礼部官捧诏书交给宣读官,宣读完毕后,将诏书交礼部官放在云盖中。司仪官赞道:“俯伏。”众官俯伏行礼;叫“平身!”方起身复原位,四拜,乐止。文武百官又舞蹈,三呼万岁,又四拜。仪礼司宣布:“礼毕!皇帝乃起驾离殿,礼部官把诏书捧着,交给使者,百官乃告退。 明亮靖六年(1527年)对颁诏仪进行了若干修改。由鸿炉官设宝案,锦衣卫设云盖盘于奉天殿里的东侧,另在承天门上设一云盘,在午门外设一彩桥,宣读案也设在承天门上。百官人丹探侍立,皇帝冕服升坐,翰林院官员捧诏书在御座前东部立。百官入班,四拜,出至承天门外。颁诏仪式正式开始,翰林院官将诏书授予礼部官,礼部官将诏书捧置云盘案上,云盖由校尉举着,一行人从殿东门出,至午门外将诏书放在彩轿内。公、侯、伯三品以上官为前导。迎诏至承天门上,宣读赞拜,则与洪武年间的仪式一样了。宣读完毕,礼部官捧诏书授锦衣卫官,放在云匣中,用彩绳把云匣绑在龙竿,从承天门上降下。门下的礼部官接过降下的诏书,放在龙亭内,敲锣打鼓地护送到礼部,交给使者颁行。

上面介绍的是颁诏仪式,那迎接诏书有什么仪式呢?洪武年间对这一环节也有礼文规定。凡遣使开读诏敕,接诏的部门要备好龙亭,仪仗、鼓乐,出墙郭迎接。送诏书的使者下马,奉诏书放在龙亭中,向南而立,接诏部门的官员穿好朝服行五拜礼。然后,众官员及乐队为前导,使者上马

随龙亭后,一起来到公廨衙门。众官先进门,按文东武西的原则在大厅排立好,候龙亭进门。龙亭一到,行四拜礼。使者进屋后,从龙亭中把诏书交给展读宫,展读宫跪着接过,走到开读案前宣读诏书。读罢,将诏书棒

还朝使,仍故人龙亭中。众官四拜,舞蹈山呼,又四拜而礼毕。该部门首 长走到龙亭前,跪问皇躬万福,朝廷使者鞠躬答道:“圣躬万福。”众官退 散,换下朝服,穿官服出来会见和招待使者,见面时双方行两拜礼。

凡是朝廷使者送达诏书的途中,无论是官员、士兵,还是百姓,遇见后应立即在路旁俯伏,等送诏队伍过后,方能起身。

以上是颁诏接诏仪式之大概。皇帝下达的命令,除诏书外,还有其他形式,如救符、丹符、制喻、手诏等,这些文件的传达,多数不公开进行,所以也就没有大张旗鼓的仪式了。 清代,诏书先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后改为满、汉两种文字。在太和殿内设黄盖、云盘、诏案、黄案;在午门外备龙亭、香亭;在**上的楼雉口中预制一个朵云金风,东部筑一座宣诏台。内阁学士捧诏加印国玺,铺于黄案。皇帝入太和殿,王公大臣行礼毕,由大学士捧诏书交给殿槽下的礼部尚书,尚书跪接,陈设在丹陛的诏案上。行礼后,将诏书放入云盘,盖上黄盖,礼部宫举着云盘从中路出太和门,百官从行到午门外,将云盘放入龙亭。龙亭来到**外的桥南,取出云盘放在高台的黄案上,文武官按品级排队向北站立,宣读宫走上宣诏台朝西立,众官跪听宣诏先宣读满文,后读汉文,读罢,众官行三跪九叩礼。奉诏官用朵云装上诏书,系以彩绳,从**楼上的金风口中吊降下来,礼部官在城楼下接过朵云诏书,仍放进龙亭。拱卫龙亭出大清门,去礼部。礼部尚书率属下望阙(宫廷)列拜香案,行迎接诏书礼。礼部迎到诏书后,用黄字誊抄付印,颁行各省 。

2)上表仪。这里所谓上表,不仅包括表,还有笺、奏章、疏、封事、题本、书、牒等文种。关于各种文体的写法和体裁,属于文章学或文体学的探讨范围,此处只就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向天子或太后进上言论时的一些礼仪,作一描述,至于上奏的不同文体格式,只是在涉及礼仪内容时附带说明。我们鉴于明朝的礼仪具有上承唐宋,下启满清的特点,它的典章制度富有极显著的汉民族封建王朝的典型意义,放下面仍以明朝上表仪式为例,加以概述。 宋朝的群臣上表仪,大致情况是:守宫设次于朝堂,文官在东,武官在西,相对为首;设中书令位于群臣之北。礼部官举表案入,引中书令出列,就南面而立。礼部郎中将表交给中书令,中书令奉表上奏皇帝。凡遇大朝仪时,宰相率文武群臣和诸军将校、各国部落首领、道士和尚、民间耆老等到东上阁门去拜表,知表官将表跪交宰相,宰相再跪交给阁门使,阁门使交给通进司,通进司交给皇帝。宋代群臣上表时,必须有一名要臣作为“表首”,即上表的领头人,有的认为太子三师应为表首,有的则认为表首理当仆射充任,最后决定以仆射为表首,因为他是百僚师长,百官之本。

明朝上表,分多种形式,有进表笺仪,进玉牒仪,进书仪,上贺表仪,上谢恩表仪等等,十分详细具体。首先谈谈进表笺仪。

明初定制,凡王府遇正旦、冬至、圣诞等三大节,先期作好陈设准备,准备就绪后,藩王冕服就位四拜,到香案前跪下,进表后,复位,四拜,三舞蹈,三呼万岁,再四拜。其属官也穿朝服,随班行礼。如果是进皇后表,除不舞蹈、山呼卜仪式相同;如进皇太子表,王穿皮弁服,行人拜礼。

各衙门,百官上表笺,只有规定,无仪式,洪武间定,进表前一天,在衙门、公廨附近街道结彩,官员在本衙门内斋休宿歇。进表当日清晨,在庭中设一龙亭,在露台设仪仗和鼓乐,龙亭前放一张表笺案,案前设一香案,龙亭东为进表笺官之位。鼓初严,各官穿好朝服,次严,首长到香案前,盖官印于表上,把表置于表案,然后退立幕次。鼓三严,各官入班,四拜,首长到香案前,赞官叫“跪”,众官皆跪,一执事官将表笺跪交首长,首长跪交给进表官,进表官跪接过来,放入龙亭中。首长回位,各官四拜,三舞蹈,三呼,四拜。锣鼓前引,仪仗队其次,鼓乐再后,百官跟着,百官之后是进 表官和龙亭。来到郊外,把龙亭面朝南,仪仗鼓乐如前面所述的排列,文武官侍立,首长从龙亭中取出表笺,交给进表官,进表官在马上接过表,策 马奔京师皇宫而去,众官返回。

明朝规定了进表上表的数量、上达程序和日期等。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皇帝生日,京城以外五品以上衙门,只进表文一道;正旦、冬至、上皇帝表文、中宫笺、东宫笺文各一道。地方省一级衙门,其表笺遣使

送交礼部。各州的表笺先交给府,各府再上交布政司,布政司最后再送礼 部,礼部将全国各地进的表笺,作一分类目录,向皇宫帝、后、太子们汇报, 并呈上所有的表笺。

中国人使筷子的十二种使用忌讳----来学习一下使用筷子的礼仪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但这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二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1 三长两短:

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 www.daodoc.com

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2 仙人指路:

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3 品箸留声:

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

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4 击盏敲盅: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5 执箸巡城: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6 迷箸刨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7 泪箸遗珠:

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8 颠倒乾坤: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9 定海神针:

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

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

10 当众上香:

则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北京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11 交叉十字:

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为北京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是不行的。

12 落地惊神:

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因为北京人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但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将起筷子,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 以上所说的十二种筷子的禁忌,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应当注意的,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和古老的城市,通过对一双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够让人们看到他那深厚的文化积淀.

常用的礼貌用词:

中国的语言复杂,表达内容丰富。比如:初次相见称“久仰”;久别相遇道“久违”;征询意见用“指教”;请求指点用“赐教”;借助帮忙说“劳驾”;表示欠意说“包涵”;伴朋随友称“奉陪”;等客会友称“恭候”;宾朋登门叫“光临”;看望客人叫“拜访”;聚友先离为“失陪”;劝止送行为“留步”,等等。

吉详语、吉详物、吉利数:

吉祥话有:“恭贺新喜”、“万事如意”、“一路顺风”、“健康长寿”等。吉详物有“苹果”,平平安安之意;“寿桃”,健康长寿之意;鱼,富裕、富富有余、年年有余之意等。有意将“福”字倒贴,即福“到”了,寓意著幸福即将到来。 中国有句俗话“好事成双”,一般都以双数为吉利的数字,如“6”,表示“六六大顺”之意。这还因“6”与“禄”发音近似,有钱财、有福气的表示。对单数中的“9”数也很赞赏。这是因为“9”是个位数中的最高之数,人们称之为“天数”,其象征著极高、极广、极大、极深之意。又因“9”与“久”谐音,有长久、永久的预示,所以也被人们誉为吉祥之数。

传统礼节:

中国古老的传统礼节有作揖、鞠躬和跪拜等,在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仍在流传。古时人们相见,互相问好,平辈间拱手作揖,互道寒暄。晚辈见长辈,行鞠躬礼,长辈点头示意答礼。在一些隆重的场合,如祭祀、祝寿、拜年,双方地位或辈分悬殊时,有时都要行跪拜之礼。妇女与亲属、熟人见面,双手手指相扣,放于在左腰侧,弯腿屈身,互道“万福”。万福礼,作为传统的女性礼节,我国史书很早就有记载,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呼,但动作基本相同。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古人眼中,男女有别是礼的基础,男子阳刚之美,女子以阴柔为美。信奉佛教的人要施“双手合十”之礼。藏族同胞以敬献哈达为最高礼节。

几种基本的传统礼节动作: 抱拳:

其实并不属于正规礼仪,通常为江湖豪杰见面时打的招呼。在21世纪的今天,抱拳可以出现在武术的打招呼方式中。动作非常简单, 两臂端起,双手握成拳状,身体不动,手也不用动。

拱手:

顾名思义, 拱手就是摇动手的意思。 基本手型与抱拳一样,抱手于胸前,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但小臂却在不断摇动。

作揖:

是标准的常礼,其要领是:左手微握,右手握在左手上,上臂和下臂成120~110度角,肩膀角度为45度,然后保持住,弯腰略低头,弯腰形成110度就是作揖。

鞠躬:

对人表示恭敬的礼俗。一定要行90度,稍微哈腰或不到90度感觉都很失礼。 如果要礼拜的话,鞠躬完后便顺势下跪,然后跪在地上再弯腰行拜礼, 但手臂的姿势一直保持不动。

我们这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人们见面时岂能没有礼节性的表示呢?当然,人们可以以目致意,以点头打招呼或握手问候。如果觉得这样似乎还不够热情,那么,中华民族传统式的抱拳、拱手与作揖,不妨一试。

推荐第3篇:礼仪小故事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张良拾鞋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江泽民尊师的故事

顾毓琇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文学家。顾毓琇为世人所知,还在于他当过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老师。1945年,顾在担任上海市教育局长兼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时,江泽民选读过他教的微积分课。据说此后,虽物移星转,沧海桑田,师徒二人不断通信,相互题词。1996年,江泽民曾在给顾毓琇的信中题诗:“重教尊师新天地,艰辛攻读忆华年。”顾毓琇则对友人提起江泽民:“我现在的年纪是过一天算一天了,希望他能到美国来,我还能见一面,就算今生见不到他了,也没关系,因为对国事我也放心了。”

1997年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江泽民曾专程到费城顾毓琇的家中探望恩师;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时,江泽民又与顾毓琇在纽约共进午餐,畅谈2小时。

李嘉诚怎样教育自己的儿子

李泽楷是香港巨商李嘉诚的次子,33岁就跻身香港豪富之列。他注定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然而李嘉诚在教子方面很有见解,他说:“沙地里长出的树,要拔起它,你说有多难啊!” 李泽楷年幼时,李嘉诚常带他到报纸档口,看一个边卖报纸边做功课的小女孩,告诉他,像你有这样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孩子并不多,所以你要好好利用,而不是挥霍。 星期天,李嘉诚又带儿子去乘电车。看到电车缓缓驶来,车站上长长的队伍就开始蠢蠢欲动,车还没有停稳,人们就蜂拥而上,年幼的李泽楷很快被挤了出去,李嘉诚没有理会儿子,自己挤上了车。当李泽楷望着父亲,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刚才大家都要拼命地往上冲,往上挤,因为不挤不冲就坐不上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他这样,有父亲的车可以坐。

八、九岁时,李嘉诚常常让两个儿子参加自己的董事会,稚气未脱的孩子怎么受得了冗长枯燥的会议,有时还会被大人们面红耳赤的争吵吓得哇哇大哭。而李嘉诚却对家人们说:“他们现在虽然年纪小不懂事,但是我想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父辈创业的艰难,如果现在放松了对他们的早期教育,将来他们就成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

最好的报酬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于是弗莱明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出来。

隔天,有一辆新奇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从茅草屋的门走进来,绅士说:“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的回答说:“是。”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且得到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谁救活他呢?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只有一套礼貌

一次,一位普通的英国青年,很偶然地遇上了旅途休息中的英国女王,虽然事出猝然,但他却举止极其优雅得体,平淡从容。事后,旁人问他怎么能在遇见女王时那么老练平静,他笑道,我对任何人都只有一套礼貌。

一般人总是把礼貌礼仪作为社交活动中的一种需要,一种方式,他们可以在与宾客相处时彬彬有礼,送走客人后马上又露出粗俗可鄙的本来面目,这种礼仪方式与其说是礼貌,倒不如说是一种表演,表演毕竟有它的局限性,一是逼真程度总归有限,要么太过火,要么不到位,多少总有一些勉强;二是表演总需要准备,在一些意料不到的场合,反应不过来,手忙脚乱,这种礼仪难免错位乱套;三是表演得太久了,自己也未免不太舒服,难以持久。而如果像这位英国青年一样,将礼仪作为一种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的修养,“对任何人都只有一套礼貌”,那么,他对人处世的优雅从容就像呼吸一样从容自然了,这已不是一种外在的技巧方式,而是一种内在的气质涵养。

真正的礼仪修养是发源于内心,与外界的区别并无特殊的相应关系。一个对富人优雅得体,对穷人却粗鲁无礼的人,归根结底,也只是一个表演着的人。一个人在春风得意时风雅迷人,在遭受挫折时便失态粗俗的人,功力也还未到境界。

不少修养丛书之类,往往将礼仪修养概括为多少种技巧多少种窍门,这未免多少有点“误导”之嫌了。书卷气也好,贵族风度也罢,各种人的修养礼仪都不是由技巧累积起来的,而是一种长久经验与熏陶的顺乎自然的结果。正如俗话所说的,也许一年就能出一个暴发户,但是也许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的确如此。

洛克菲勒家族的家教

在纽约港繁忙的曼哈顿码头上,人们可以看到一位英俊的年轻人,上身打着赤膊,汗流浃背,他一边用毛巾擦去面部的汗水,一边认真地开动吊车把集装箱从货轮上卸下。这位年轻人工作卖力、认真是码头工人一致公认的,老板特别喜欢他,给他的奖金也最高。

当这座码头的老板——美国东部财团西凯尔公司董事长的千金来到码头寻找这位年轻人时,人们才知道他是美国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小洛克菲勒·哈里,他家的资产近百亿美元,他的祖父是世界著名富豪,洛克菲勒财团的董事长。码头工人问他:“你家的财富能养活大半个纽约市的人,跑到这苦地方来凑什么热闹?”哈里笑着说:“吃自己的饭特别香,你们为养家糊口,我为了挣够下学期的学费。洛克菲勒家族有个家规:孩子长到18岁以后,经济上自理。我父亲在年轻时比我更苦,他当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为了交付昂贵的学费,每到假期都到密西西比河的货轮上当水手,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这样才读完大学。祖父虽有钱,他从不伸手,这是家规。” 洛克菲勒家教之严,在美国富豪中是著名的。他要求子女做到“富而不污”、“富而有义”、“富而有志”这三条。他们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贫穷和饥寒,磨难和委屈,让他们明白金钱来之不易,从小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有钱过点“少年穷”,这样才能使他们成年以后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强者独立的人格迎接生活的挑战。

来自台湾的一个“致富故事”

有一个人去请教某富翁如何致富,富翁说:“请您等一下,故事很长,我把电灯关了再说。”这个人马上心领神会地说:“谢谢您,我知道您如何致富了。”

在一些有钱人看来,若要致富就必须从每一个细小的地方节省资源,不浪费就是致富的基础。“台湾首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办公桌是由几张会议桌拼凑而成的,座椅原本是一把用了十几年的铁椅子,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才换上了新椅子。有人总结说,鸿海赚钱的秘诀就在一个“省”字。上班时间,公司走廊的灯间隔着亮;午餐时分,用餐者的办公室的灯一律熄灭。会议室的墙上基本没什么装饰,地上用的也是最便宜的地毯。为此,郭台铭常被朋友取笑“没品位”,但他说:“我现在有什么东西买不起?可是如果我真去搞品位,股东们就要担心了。”

一个留学生的自述

不怕别人笑话,出国之前,我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真正意义,虽然这句诗我上小学就会背;可是当我在异乡尝到饥饿却发现没有东西吃的滋味,我知道粮食的可贵。以前,我老是问我妈拿零用钱,还不高兴嫌我妈给的少;可是当我一个暑假打两份工,月底拿到那张薄薄的薪水支票,看到好不容易到手的钱又被砍掉大截纳税,我知道这个世界赚钱不容易。去商店买东西,提着篮子逛一圈,咬咬牙又把东西放回原处,因为我知道我的妈妈要赚八块钱才能让我在这里用一块,她要比以前辛苦八倍去工作才能供得起让我在这里读书。我宁愿花一小时走到唐人街买张电话卡,也要省下3块坐地铁的钱。一块钱巴不得掰成两块来用,因为我知道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每次我妈跟我打电话,她都是照例要问“你开不开心” ?我的回答照例都是“开心,很好,不用担心”,我妈就会说“开心就好”。这样的对白起码每周末就要重复一次,可我从不觉得单调,因为我觉得好高兴能听到我妈的声音。

推荐第4篇:礼仪小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委屈奖的来历

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 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以尊重换尊重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文明礼仪的楷模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又是文明礼貌的楷模。他认为:随地吐痰、留长指甲、不刷牙等陋习,都是违反文明礼貌的行为,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不相称的。他提倡“诚忠形外”,注意“一举一动之微”的文明。

朱德尊师

1957年初,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和周围的观众愉快地交流,这时,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搀扶下走进礼堂,朱德见老人来了,急忙起身向前,立正行军礼,礼毕又亲切地叫了一声“叶老师”,然后,朱德又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自己才坐下。原来,这位老人叫叶成林,是朱德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

名人的文明礼仪故事--风趣的陈毅

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与会者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周总理的朴素生活

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 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推荐第5篇:礼仪小故事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走着走着,他越来越迷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一把挡在老伯伯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XX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庙。这时候,他寻思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礼仪小故事:粗鲁的小老鼠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

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我身边的礼仪小故事

“语言美,春风化雨润心田”。 说话文明,举止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说,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体贴的眼神,是显得那么得微不足道,可是却意义深远!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果然不错!平时,我们遇见老师,主动说一声“老师好”,这么一句普通而又简洁的话,足以让他把你铭记在心,让他有了一天的好心情。同样在与别人相处中,我们得“善于宽容”、“善于安慰”、“善于体贴和关心”他人。

正如我们班的同学一样,常常使用“请”、“你好”、“没关系”等一些有礼貌的日常用语。让每位同学彼此之间都用诚恳、友好的态度待人;用热情、大方的举止处事;用善于宽容的方式对待他人……使我们这个文明班级,在校园中尽情绽放!让这个美丽的校园充满了“爱的温馨”!

推荐第6篇:礼仪小故事

1.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2.孟子休妻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一生的成就,与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是一位集慈爱、严格、智慧于一身的伟大的母亲,早在孟子幼年时候,便位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孟子成年娶妻后,孟母仍不断利用处理家庭生活的琐事等去启发、教育他,帮助他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格。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

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3.名片的失误

某公司新建的办公大楼需要添置一系列的办公家具,价值数百万元。公司的总经理已做了决定,向A公司购买这批办公用具。

这天,A公司的销售部负责人打电话来,要上门拜访这位总经理。总经理打算,等对方来了,就在订单上盖章,定下这笔生意。

不料对方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2个小时,原来对方听说这家公司的员工宿舍也要在近期内落成,希望员工宿舍需要的家具也能向A公司购买。为了谈这件事,销售负责人还带来了一大堆的资料,摆满了台面。总经理没料到对方会提前到访,刚好手边又有事,便请秘书让对方等一会。这位销售员等了不到半小时,就开始不耐烦了,一边收拾起资料一边说:“我还是改天再来拜访吧。”

这时,总经理发现对方在收拾资料准备离开时,将自己刚才递上的名片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对方却并没发觉,走时还无意从名片上踩了过去。但这个不小心的失误,却令总经理改变了初衷,A公司不仅没有机会与对方商谈员工宿舍的设备购买,连几乎到手的数百万元办公用具的生意也告吹了。

A公司销售部负责人的失误,看似很小,其实是巨大而不可原谅的失误。名片在商业交际中是一个人的化身,是名片主人“自我的延伸”。弄丢了对方的名片已经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更何况还踩上一脚,顿时让这位总经理产生反感。再加上对方没有按预约的时间到访,不曾提前通知,又没有等待的耐心和诚意,丢失了这笔生意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4、邀舞缘何被拒绝

小张是一位很帅气的小伙子,穿着很讲时髦。一次,他买了一件很漂亮的大衣,正好周末本单位举行舞会,他便来到会场,只见人们都在翩翩起舞,小张兴致很浓,便邀请一位在座位里休息的女士跳舞,那位女士看了他一眼,很礼貌地拒绝了他,接着小张又邀请了两位女士跳舞,结果均被拒绝。这时,一位朋友来到小张身边,拍拍他说:“小张,不能穿着大衣邀请女士跳舞,这是不礼貌的。”小张这才明白刚才为什么被拒绝。 5.被拒绝的生日蛋糕

有一位先生为一位外国朋友订做生日蛋糕。他来到一家酒店的餐厅,对服务小姐说:“小姐,您好,我要为我的一为外国朋友订一份生日蛋糕,同时打一份贺卡,你看可以吗?”小姐接过订单一看,忙说:“对不起,请问先生,您的朋友是小姐还是太太?”这位先生也不清楚这位外国朋友结婚没有,从来没有打听过,他为难地抓了抓后脑勺想想说:“小姐?太太?一大把岁数了,太太。”生日蛋糕做好后,服务员小姐按地址到酒店客房送生日蛋糕,敲门,一女子开门,服务员小姐有礼貌地说:“请问,您是怀特太太吗?”女子愣了愣,不高兴地说:“错了!”服务员小姐丈二和尚摸 不着头脑,抬头看看门牌号,再回去打个电话问那位先生,没错,房间号码没错。再敲一遍,开门,“没错,怀特太太,这是您的蛋糕”。那女子大声说:“告诉你错了,这里只有怀特小姐,没有怀特太太。”啪一声,门被大力关上,蛋糕掉地。

这个故事,就是因为错误的称呼所造成的。在西方,特别是女子,很重视正确的称呼。如果搞错了,引起对方的不快,往往好事就变成坏事。 6.小红的心事

小红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姑娘,性格开朗,大方,对人坦诚,喜欢帮助别人,心中装不下事情,特别是自己的一些事情总喜欢说与同事听,刚开始同事都很喜欢她,但时间长了,都开始躲着她,她很不理解,索性调到了别一个单位,可过了一段时间,又出现了相同的情况。小红非常苦恼,为什么我对别人那么真诚,别人会对我不喜欢呢? 7.被“抖掉”的合同

有一位美国华桥,到国内洽谈合资业务,洽谈了好几次,最后一次来之前,他曾对朋友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洽谈了,我要跟他们的最高领导谈,谈得好,就可以拍板。”过了两个星期,他又回到了美国,朋友问:“谈成了吗?”他说:“没谈成。”朋友问其原因,他回答:“对方很有诚意,进行得也很好,就是跟我谈判的这个领导坐在我的对面,当他跟我谈判时,不时地抖着他的双腿,我觉得还没有跟他合作,我的财都被他抖掉了。” 8.景泰蓝食筷

在一家涉外宾馆的中餐厅里,正是中午时分,用餐的客人很多,服务小姐忙碌地在餐台间穿梭着。

有一桌的客人中有好几位外宾,其中一位外宾在用完餐后,顺手将自己用过的一双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放入了随身带的皮包里。服务小姐在一旁将此景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转入后堂,不一会儿,捧着一只绣有精致花案的绸面小匣,走到这位外宾身边说:“先生,您好,我们发现你在用餐时,对我国传统的工艺品——景泰蓝食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简直爱不释手。为了表达我们对您如此欣赏中国工艺品的感谢,餐厅经理决定将您用过的这双景泰蓝食筷赠送给您,这是与之配套的锦盒,请笑纳。”

这位外宾见此状,听此言,自然明白自己刚才的举动已被服务小姐尽收眼底,颇为惭愧。只好解释说,自己多喝了一点,无意间误将食筷放入了包中,感激之余,更执意表示希望能出钱购下这双景泰蓝食筷,作为此行的纪念。餐厅经理亦顺水推舟,按最优惠的价格,记入了主人的账上。

聪明的服务小姐既没有让餐厅受损失,也没有令客人难堪,圆满地解决了事情,并收到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9.难道这就是五星级的服务

一天上午,某公司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多功能会议厅召开会议。其间,该公司职员李小姐来到商务中心发传真,发完后李小姐要求借打一个电话给总公司,询问传真稿件是否清晰。

“这里没有外线电话”。商务中心的服务员说。

“没有外线电话稿件怎么传真出去的呢?”李小姐不悦地反问。 服务员:“我们的外线电话不免费服务。” “我已预付了20元传真费了。”李小姐生气地说。 服务员:“我收了你的传真费,并没有收你的电话费啊?!更何况你的传真费也不够。” 李小姐说:“啊,还不够?到底你要收多少呢?开个收据我看一看。” “我们传真收费的标准是:市内港币10元/页;服务费港币5元;3分钟通话费港币2元。您传真了两页应收港币27元,再以1:1.08的比价折合成人民币,我们要实收人民币29.16元。”服务员立即开具了传真和电话的收据。

李小姐问:“传真收费还是电话收费是根据什么规定的?“ 这是我们酒店的规定。”服务员出口便说。李小姐:“请您出示书面规定。” “这不就是价目表嘛。”服务员不耐烦地回答说。李小姐:“你的态度怎么这样?” “您的态度也不见得比我好呀。”服务员反唇相讥。

推荐第7篇:礼仪小故事

礼仪小故事

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讲究礼仪的故事。众人皆知的“孔融让梨”,说的是孔融虽然年幼,就知礼让;“张良拾鞋”,说的是能为一位老人到桥下拾鞋,并且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上。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都教育人们要以礼待人。我国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的教育。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要求他的学生衣冠整齐,坐有坐的姿势,走有走的样子,为人处事彬彬有礼。有句名言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日常生活,也有许多礼貌。一位叫小林的学生在马路边等汽车,一位清洁阿姨打扫站台时不小心把垃圾扫到了小林的白球鞋上。阿姨连忙说:“对不起。”小林说:“没关系,姨,您辛苦了,是我应该让您。”这仅仅的几个字,对不起,没关系就化解了一场吵闹。这些字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周恩来总理是世界公认的最有礼仪风度的领导人和外交家。曾认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里写到:“周恩来的外貌给人的印象是:仪态亲切,非常直率,镇定自若,而又十分热情。”凡是与周总理接触过的中外人士无不为他的礼仪风度所倾倒.确实,礼貌是教养的主要标志。礼貌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和教养水平,而且能反映出一个城市,一个团体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来。

粗鲁的小老鼠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 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想一想,你有过小老鼠这样的举动或心理吗?

垃 圾 回 家 记

有一天,我和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到了楼梯口,我发现墙角有一袋垃圾,这时候,楼上的胡奶奶正好走下来,一开始,她没有注意到墙角的垃圾,因为她的眼睛不太好,这时又迎面走来了一位叔叔,胡奶奶回头瞄了他一眼,这才发现了墙角的垃圾,于是转身走回到原地,捡起那袋垃圾,走到垃圾桶面前,“扑通”扔了进去。这袋垃圾回到了应该属于它的地方,胡奶奶也悄然离去。看着胡奶奶离去的身影,我的心里十分后悔,为什么我没有去捡那袋垃圾呢?

大家好!我是二(1)班的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小鼹鼠请客》。

春天来了,小花朵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动物王国家家户户都在装修新房:小燕子从田野里衔来了新鲜的泥土,在屋檐下造着新房;小青蛙找了个向阳的土坡,忙着挖洞呢。

小鼹鼠也在忙着买地板和瓷砖,他要把房子装潢装潢。先把旧的地板挖掉,再把新的地板装好,然后放上一些美丽的鲜花,装上崭新的窗帘,他的新房子修得可漂亮啦!他想,我应该把最要好的朋友请来,一块儿庆祝庆祝。于是,他向鹦鹉、小山羊、小松鼠和小白兔发出了请帖:“明天早上,请你们到我家里来参观我的新房子吧,我在家里等着你们!”

到了第二天,小鼹鼠在家里耐心地等待着。不知为什么,只有小白兔按时来到了鼹鼠家,这使小鼹鼠非常失望。他伸着脑袋向屋外张望,希望有更多的客人到他家来做客,却把站在他家里的小白兔给忘记掉了,也没有叫他请坐,也没有叫他喝茶。

小鼹鼠自言自语地说:“唉——没想到,该来的没有来!”

小白兔不高兴了,他想:原来,小鼹鼠认为我是不该来的呀!那我还是走吧! 小鼹鼠看见小白兔要走,可真的着急了:“小白兔,你别走,你也是我的好朋友啊!”可是小白兔已经生气了,怎么留也留不住。

正在这时,小山羊,小鹦鹉和小松鼠也来到了小鼹鼠的家。小鼹鼠没有拦住小由兔,心中十分懊恼,他摊开双手说:“唉——没想到,不该走的却走了!” 小山羊、小松鼠和小松鼠都惊呆了,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原来我们都是该走的呀!三个小伙伴连个招呼都没有打,悄悄地离开了小鼹鼠的家。 家中又只剩下小鼹鼠一个。桌上的饭菜都凉了,连动都没有动,小鼹鼠好伤心呀!

小朋友,小鼹鼠一心一意想要请他的好朋友来他家做客,为什么到最后却一个朋友也没有请到呢?都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对客人说话才有礼貌呀!你可不要像他一样哦!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小猪发脾气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我是二(

)班的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小猪发脾气》。

小猪胖胖在外婆家认识了很多朋友,有小兔、小羊和小鸭。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分别的时候,小猪胖胖说:“认识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可真高兴。要不明天,你们大家一起到我家玩,好吗?”朋友们高兴地说:“好的,我们一定去!”

第二天,小兔、小羊和小鸭手拉着手,一起来到小猪胖胖的家。刚要敲门,忽然听到胖胖正在大吵大闹:“妈妈,我的蛋糕呢?我肚子饿了,我要吃蛋糕!”

“好乖乖,昨天你表弟把蛋糕吃了,明天我再给你买。”

“不行!不行!那是我的蛋糕,你凭什么给他吃!”

“胖胖呀,表弟是客人,妈妈拿蛋糕招待客人是应该的呀!”

“我不管,我不管,你赔我蛋糕!你赔我蛋糕!”小猪挥着小拳头,“咚咚咚”地打在妈妈身上。

“妈妈并没错,你不该发脾气。”妈妈生气了。

“就发,就发脾气,你不赔蛋糕,我就闹!哇——哇——”小猪胖胖大哭大闹。小兔从门缝里偷偷地往里面瞧,只见胖胖正在地上打滚呢,玩具被他撒了一地,桌子凳子弄得乱七八糟的,身上的衣服也搞得黑一块白一块,脏死了。哎!这个胖胖,可真不懂事!看着看着,小鸭、小羊和小兔都皱起了眉头。

笃!笃!笃!小鸭在敲门。

小猪见了朋友,连忙擦干眼泪,从地上爬了起来说:“你们真准时,咱们一起玩吧!”小猪说完就想去拿玩具。

“猪妈妈,您好!”朋友们先有礼貌地向猪妈妈打过招呼,然后一齐对小猪胖胖说:“对不起,胖胖,我们是来和你告别的。又不讲道理、又不尊敬妈妈的孩子,也不会尊重朋友的。我们可不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你还是自己玩吧!”说完,他们扭过头,手拉手一蹦一跳地走了。

小猪胖胖看着朋友们远去的背影,眨巴眨巴眼睛,脸红了。他转过身子,低着头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喜欢有礼貌的小兔、小鸭和小羊呢,还是喜欢乱发脾气的小猪?你在家里是不是也曾经像小猪胖胖一样,不讲道理,对爸爸妈妈乱发脾气呢?如果是这样,那你也是一个不尊敬长辈的人,你可要赶快改正过来哦!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推荐第8篇:礼仪小故事

礼仪小故事之10个商务礼仪故事

1、陈阿土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 MORNING SIR”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 SIR”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2、表演大师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3、鹦鹉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4、金人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5、辞职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

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6、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7、老虎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 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没有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8、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9、骆驼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 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 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现在没人用。一个好的心态+一本成功的教材+一个无限的舞台=成

功。每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10、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

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 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

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

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

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

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

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

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推荐第9篇:礼仪小故事

文明礼貌小故事

一、不讲文明礼貌的孔雀

在一个动物园里居住着很多很多的动物,有孔雀、水牛、象、绵羊、狗、猫等。其中有一只孔雀很美丽,它不讲文明礼貌,骄傲自大,整天在别的动物面前炫耀自己,说自己怎样美丽,又怎样聪明。别的动物有困难,它从不乐意帮助,有时候还讽刺人家是笨蛋。所以动物们都很讨厌它,也不和它一起玩。

有一天早上,孔雀出去玩,它走呀走呀,忽然迷路了。正当它焦急时,看见对面有头老水牛正在吃草,它便昂首挺胸地走到水牛旁边,展开它那美丽的尾巴,然后问:“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老水牛没有理它,孔雀以为它听不见,又问了一句,“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老水牛还是不看它一眼,它又接着大声地叫,“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喂!听没听见?我在问你呢!”这时老水牛转过身来瞟了它一眼,没吭声,又转过身去吃草了。它看见水牛不理它,就甩着尾巴走了。它走着走着,来到一棵大树旁,看见绵羊和一只狗在树底下玩,它又甩着尾巴走过去问:“喂!问你们两个,到附近公园怎么走?”绵羊和狗也不理它,它以为它们玩得太开心听不见,又大声地问,“喂!到附近公园怎么走?”它们俩连看都没看它一眼,继续在那儿玩。孔雀只好走了,它走着走着,来到一个池塘边,看见一只大象在吃草。这时从远处走来一只猫。猫走到大象旁边,问:“大象爷爷,请问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大象转过头来,微笑着说:“小猫真懂礼貌。喏,就顺这路走到尽头,再向左拐就到了。”小猫向大象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孔雀在旁边想:为什么这只小猫一问它们就回答?为什么它们不告诉我?不行,我也去问问看!它走到大象面前,问:“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大象不理它,于是它便大声地说,“为什么你肯告诉小猫,却不告诉我呢?”大象转过身来微笑地说:“你一出口就是‘喂’这喂那的,到底问谁呀?刚才你不是看见了吗?人家那么有礼貌。你呀,尽会炫耀自己,别怪人家说你,你应该懂得讲礼貌啦!”

孔雀听了大象的话,脸上发烧,低下头,说:“谢谢您的教导,我会改正的。”从那以后,孔雀再也不骄傲,再也不在别的动物面前炫耀自己了。

孔雀每次向别人打招呼时都很礼貌,动物们也和它一起玩了。

二、小猴学礼貌

小猴,没有礼貌。老师来了,他不问好;撞到了小兔。他不道歉;碰见老人,他不让路„„猴妈妈很生气,他对小猴子说:“你怎么不学着讲礼貌呢?”学礼貌多麻烦,拿钱多省事。小猴对妈妈说:“给我一些钱,我去买礼貌。”听后妈妈哭笑不得。仔细一想,就给了我一些钱。小猴拿着钱,高高兴兴低潮街上跑去„„来到第一家商店,小猴大喊:“喂,这儿买礼貌吗?”没人回答。来到比二家商店,小猴大叫:“喂,这儿买礼貌吗?”没人回答。一家、两家„„小猴跑了三十三家商店,都没有买到礼貌。只剩最后一家商店了,山羊伯伯开的。山羊伯伯平时对小猴很好,小猴很敬重他。小猴想,山羊伯伯肯帮忙,我一定能买到礼貌。他看见山羊伯伯很忙,就等了一会儿。“山羊伯伯,您这有礼貌卖吗?”小猴轻轻问。山羊伯伯笑了:“傻孩子,礼貌是买不到的,只能学到。”小猴没有买到礼貌,低着头走回来,他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没有买到礼貌。”听后妈妈乐呵呵地端出饭菜:“肚子饿了吧?快吃。“小猴早已饿极了,他大口大口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心想:“还是妈妈好,我要谢谢她。”“谢谢妈妈!一句很有礼貌的话从小猴嘴里飞出来。听后妈妈笑了:“孩子,你没有买到礼貌,但你学到了。”

三、程门立雪的故事

在北宋时期,有一个非常好学的青年,他的名字叫杨时。

杨时从小就很聪明,读书很用功,他常对别人说:“学习对我来说像吃饭一样,是我内心的需要„„所以不能放松。”

一天,杨时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就与好友游酢相约去请教老师程颐。当他们赶到老师家时,正好赶上老师午睡。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们就站在院子里静静等候。

不巧,那天下起鹅毛大雪。他们站在外面,身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花。当老师一觉醒来,推门看见他们时,地面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双深深的雪坑。

四、让座的故事

“哪个乘客请让座一下。”星期六,我和妈妈去张情姐姐家。去她家必须乘747公交车。一位老奶奶上来了,可车上没有空位子。售货员喊得嗓子都快喊哑了,还是没人让位子。这时妈妈抱着我站了起来,扶着老奶奶说:“您坐!”老奶奶笑嘻嘻地说:“谢谢,你真是个好人!”

我看着这一切,随口吐了口香糖,不以为然地说:“为什么?我没座位了!”妈妈转头瞪了我一眼,我不敢吭声了,但心里还不服气。

“下面是终点站,请全部下车。”

我牵着妈妈的手,走下车。“哎哟”我突然觉得有一个东西粘在我脚底下,很紧,我用力拨出,但还是粘在我的脚上。

“怎么了?”妈妈关切的问。“刚刚我说让座不好,它不让我下车了。”车上顿时传来一阵笑声,可是又“嗖”的一下没了。我问妈妈:“他们为什么不笑了?”妈妈说:“因为他们也不让座,他们想了一下,笑声没了。”她看了一下我脚底,“原来是口香糖作怪!”妈妈抽出餐巾纸,把口香糖扔到垃圾桶。

“谁这么缺德?”我生气地说,可又想到我刚刚吐了口香糖,脸刷得一下红了。妈妈问我怎么了,我转了一个话题:“妈妈,你为什么让给老奶奶坐?”妈妈笑了:“你听过‘孔融让梨’吗?孔融会让梨,我们呢?”听完这句话,我点了点头。

看样子,做人讲文明,懂礼貌,否则下一个遭殃的就是你了!

五、不讲文明的小白兔

今天上午,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又蹦蹦跳跳地出来了。它刚出家门,就碰见小猫咪了,小猫咪手里拿了两根雪糕,给了小白兔一根。小白兔很有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小猫咪。”两个好朋友一边吃着雪糕,一边说着笑话。

过了一会儿,小猫咪吃完了它那根雪糕,小猫咪面前有一个垃圾桶,小猫咪就跑过去把雪糕棍扔进垃圾桶。小白兔也吃完了雪糕,可它却随手把雪糕棍扔到了外面。小猫咪说:“小白兔,你应该把雪糕棍扔到垃圾桶里面。”小白兔说:“没有关系。”小猫咪生气地说:“我不跟你玩了。”小白兔说:“为什么?”小猫咪说:“因为我不跟不讲文明的人玩。”就这样,小白兔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

小朋友们,一定要讲文明哦!千万不要学小白兔,要学小猫咪。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

六、不懂礼貌的小熊猫咪咪

小熊猫咪咪是家里的小霸王。有一天,黑熊嘟嘟来咪咪家里玩。嘟嘟很客气地说:“咪咪好,阿姨好,叔叔好!”咪咪说:“我不好。”咪咪的妈妈,也就是方方说:“我很好,谢谢你,小嘟嘟。”咪咪的爸爸,也就是大大说:“我也一样。”

妈妈给嘟嘟一个香蕉,被咪咪抢过去,爸爸给嘟嘟玩具,也一样被咪咪从手中夺过去。嘟嘟一看,来咪咪家作客,结果不能吃、不能玩,一气之下走了。

从此以后,再没小朋友上咪咪家作客,也再没小朋友和他玩,因此他很孤单。这时,嘟嘟过来对他说:“咪咪,如果你不那么任性的话,谁都会和你玩的。”咪咪说:“真的?那我不任性了,你跟我玩吧!” 嘟嘟说:“好的。”果真,从此以后,咪咪不再任性了,许多小朋友也回到了他的身边。

推荐第10篇:礼仪小故事

太和幼儿园礼仪小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

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

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委屈奖的来历

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 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以尊重换尊重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文明礼仪的楷模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又是文明礼貌的楷模。他认为:随地吐痰、留长指甲、不刷牙等陋习,都是违反文明礼貌的行为,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不相称的。他提倡“诚忠形外”,注意“一举一动之微”的文明。

朱德尊师

1957年初,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

德同志和周围的观众愉快地交流,这时,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搀扶下走进礼堂,朱德见老人来了,急忙起身向前,立正行军礼,礼毕又亲切地叫了一声“叶老师”,然后,朱德又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自己才坐下。原来,这位老人叫叶成林,是朱德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

名人的文明礼仪故事--风趣的陈毅

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与会者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

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周总理的朴素生活

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 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第11篇:中国传统礼仪情景剧

人物: 主持人 情侣、老大爷老大娘, 时髦女郎,军人,孕妇

场景一

舞台上中间二张长凳并排成一条长椅,旁边竖有一块牌子:候车室。如有条件可以制作一面窗户和墙作舞台表演区域的背景。 [灯光启,女主持人身穿风衣,大方、自信地走上场。主持人:观众朋友们,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在接下来的系列片断中,我们每个人在公共场所中表现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折射出我们的文明意识和道德水平—— [面光切:主持人退场。(火车鸣笛声,隆隆地驶入站台,由远至近)

旁白:车站播音员的声音(画外)旅客们,由衢州开往北京520次列车进站进1道,请旅客们携带好自己的行李剪票进站……(重复一次)

旁白: [说话间,一对年青的情侣手挽着手,亲昵地有说有笑地上场,他们一边笑,一边旋转着舞步般轻盈地绕着长椅,最后开心地坐在长椅上。然后,从包里取出卤食,鸡爪,花生等,一边吃一边扔下方便面的袋子、剥果皮等,毫不顾忌。十分亲昵你一口我一口喂食,吃完后,将剩下倒地。随后,男士斜倚靠在女士身上,双脚放在椅上,把位挤占得满满的。 这时,一对老年夫妇肩背包袱相互搀扶着上场,左右环顾却找不着座。老人走到这对年青人面前几次欲言又止,最后

大爷说:小同志—— 年青人:抬头看看,不屑。 大爷:小同志——能让一让嘛?

旁白:抬头看看,抬头看看,然后,双脚高抬起。嘴角哼出: 年青人:哼! 旁白: [大爷看看,无奈地——这时大娘发出咳嗽声。大爷于是上前, 大爷:小同志,能让一下吗?她、她有…… 年青人:碰我干什么?你有毛病呀?…… 大爷:是、是有毛病,她有毛病——

年青人:有毛病?有毛病到这里来干什么?有毛病到医院去喽,我看你真当有毛病…… 旁白:说罢,俩人继续调笑!无助又无奈——只好佝偻着身子,相互依偎地站在一旁…… 主持人上场:见状十分生气地走到他们面前,大声道:喂,你们的东西丢了,刚才小偷把你们的东西拿跑了……

年青人:(站起)什么?小偷?他们跑哪去了? 主持人:往那去了,快去追呀

旁白: [俩人连忙追去。这时,主持人走到老年人身边,(给音乐)关切地说:大爷大娘,来,你们这里坐!然后扶着大娘坐下,取出水给他们喝,照顾,询问……

年青人上场看到主持人:喂,你骗我干什么?我什么东西都没丢……

主持人走向前:是啊,东西丢了不要紧,做人的良心和品德不能丢呀。敬老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东西我们可千万不能丢,你们也会老,你们也会需要社会的关爱。

旁白:年青人(男士)还想争辩),女士拉了他一把,有些愧疚地对着他一扭头。小伙子看看这里望望那里,有点无措,鞠了一躬道:

年青人:对不起。然后对着女青年的方向:小丽小丽,——追去!

主持人:其实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在道德实践中我们每个人必须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场景二 主持人:你看,天下雨了,我们的候车室里又会发生什么呢?

旁白:[切光,一个军人坐在长椅上 [现场传来闪电、下雨声……) [一时髦女郎急匆匆上前,跺脚,抖衣服上的水渍,然后对着军人摔雨伞,看书的军人抬头看到,并没说什么! [时髦女郎:看看座位,再看看手中的雨伞,然后走到军人面前,把湿漉漉的雨伞放在椅子上,看看座位不够,道:

时髦女郎:兵哥哥?

旁白:军人抬头看看后,欠欠身子让出了一点座。时髦女郎马上坐下,随后理头发,水花溅到军人的身上,自己毫无歉意!然后打开包拿出零食,又吃香蕉又嗑瓜子。香蕉皮扔在地下,用脚下踢得远远的,瓜子壳乱吐—— [这时,一个孕妇扶着腰慢慢上场,到了椅子前看看有人,便走到放雨伞的位置前,道:

孕妇:大姐,这时有人吗? 时髦女郎:没人

孕妇:那——我可以坐下吗?

时髦女郎:(有些不快)让你坐?那我的雨伞放哪? 孕妇:这……可我的身子不方便呀。

时髦女郎:不方便?不方便还出来干什么? 孕妇:你——。

时髦女郎:干嘛?看看军人,然后哼唱道: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旁白:一边唱一边看着军人,声调怪怪的,表情异样! [军人有所悟,便拄起拐杖,站起对孕妇道:

军人:同志,来,你坐—— [时髦女郎和孕妇(看到这一幕表情不同): 孕妇:这!不行,还是你坐吧。 时髦女郎:嗯—— 旁白:有些将信将疑。道:

时髦女郎:现在假的东西多着呢,没事,你就坐吧!

军人:你——(生气)

孕妇:你,这怎么可以这样说?

时髦女郎:我怎么啦?我是帮你要座位,你却说我,真是好心没好报——有本事,你不坐,哼!

旁白:(正在这时,传来火车进站的播音,女郎站起: 时髦女郎:不和你们一般见识。

旁白:欲走,正好踩在香蕉皮上,摔倒在地,军人没有扶她而是扶孕妇坐下。 (主持人上,扶起时髦女郎) 主持人:摔伤了吗? 时髦女郎:啊哟啊哟地哼,还好还好,要是摔成残废那才惨呢。

主持人:那到未必,其实生活中,有些人身体虽然残废了,但他的心灵却很健全;可有些人,身体虽然健全但心灵却不那么健康,你说那个更好一些呢?……

时髦女郎:……啊哟,啊哟地下场。

主持人: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身体是健全的,但却残疾了;有些人身体虽然残疾,但他却是健康的。希望我们在生活中既要拥有一副健康的躯体,又要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文明礼仪看是一件小事,却是折射人文、社会、思想、素质、道德的大事,我们撷取的这小小候车室的几个片断,目的是想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小小候车室,社会大舞台;谁的素质高,就能演得好.

第12篇:中国传统礼仪知识

中国传统礼仪知识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择要介绍: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会十分看重。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

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第13篇:唱歌礼仪小故事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唱歌礼仪小故事,供大家阅读!

唱歌礼仪小故事一

中午放学回到家,小华按按门铃,奇怪,怎么没人开门呢?他用钥匙开了门,发现爸爸、妈妈不在家,桌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华,奶奶得了重感冒,我们陪她去医院了,一会儿就回来。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带着奶奶回来了,小华赶快过去搀扶奶奶,关切地问道:“奶奶,您好点儿吗?您先在床上躺一会儿,我去给您倒杯水。”奶奶微笑着夸奖小华:“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吃中饭了,小华主动地帮着盛饭,端菜,啊!今天有糖醋排骨,这可是小华最爱吃的菜了,他把这盘菜端到了奶奶跟前,奶奶说:“这是专门为你做的”。小华说:“您是长辈,该您先吃。”奶奶高兴地笑了。妈妈不停地往小华碗中夹排骨,小华说:“妈妈,老师说,素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有利于健康,而且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妈妈听了,对爸爸说:“咱家的小华懂的真是越来越多了。”

唱歌礼仪小故事二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唱歌礼仪小故事三

有一天,吃完饭,明明提出要洗碗时,爸爸妈妈担心明明太矮,碗没洗净,衣服倒洗脏了。爸爸则戏言说你会洗碗,妈妈要“失业”了。争论归争论,但明明的积极性要保护这一点爸爸妈妈却是一致的。于是,他们帮明明搬来小凳子,放在水槽前,再给明明套上袖套,围上围裙,一切准备就绪,将一叠油腻的脏碗交给了明明。还没等妈妈嘱咐他“当心”,只听得一声清脆的“哗啦”声,碗打碎了。第二天,买来10只碗,明明主动提出还是由他来洗碗,这回,碗倒是洗得干干净净,可是袖套、毛衣、棉毛衫及围裙上都是水。爸爸妈妈花了好长时间,才把明明的衣服洗净。但是爸爸妈妈没有抱怨,没有批评,而是表扬了明明。明明一高兴,一连洗了好几天的碗。

同学们,其实你们是很能干的,只是爸爸妈妈没有给你们机会罢了。或许,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还小,将来长大了自然会做家务;或许,还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余的都是小事,不必刻意培养。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要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唱歌礼仪小故事四

小猴子,没有礼貌。老师来了,他不问好;撞到了小兔,他不道歉;碰见老人,他也不让路……

猴妈妈很生气,他对小猴子说:“你怎么不学着讲礼貌呢?”

”学礼貌多麻烦,拿钱买多省事。“小猴子对妈妈说:“给我一些钱,我去买礼貌。”妈妈听后哭笑不得, 仔细一想,就给了小猴子一些钱。

小猴子拿着钱,高高兴兴地向街上跑去……

来到第一家商店,小猴子大喊:“喂,这儿卖礼貌吗?”没人回答。

来到第二家商店,小猴子大叫:“喂,这儿卖礼貌吗?”没人回答。

一家、两家……小猴子跑了三十三家商店,都没有买到礼貌。

只剩最后一家商店了,是山羊伯伯开的。山羊伯伯平时对小猴子很好,小猴子很尊敬他。小猴子想,山羊伯伯一定会帮忙,我这次一定能买到礼貌。

他看见山羊伯伯很忙,就等了一会儿。

“山羊伯伯,您这卖礼貌吗?”小猴子轻轻问。

山羊伯伯笑了:“傻孩子,礼貌是买不到的,只能学到。”小猴子没有买到礼貌,低着头走回了家。

他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对不起,我没有买到礼貌。”

妈妈听后乐呵呵地端出饭菜对小猴子说:“肚子饿了吧?快吃。“

小猴子早已饿极了,他大口大口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心想:“还是妈妈好,我要谢谢她。

“谢谢妈妈!”一句很有礼貌的话从小猴子嘴里飞出来。

妈妈听后笑了:“孩子,你没有买到礼貌,但你学到了礼貌呀!”

第14篇:古今礼仪小故事

引导语: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古今礼仪小故事,欢迎阅读!

古今礼仪小故事一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古今礼仪小故事二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了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一下子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先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古今礼仪小故事三

公元前 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而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了,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古今礼仪小故事四

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就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是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

杨香,年十四岁。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古今礼仪小故事五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一生的成就,与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是一位集慈爱、严格、智慧于一身的伟大的母亲,早在孟子幼年时候,便位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孟子成年娶妻后,孟母仍不断利用处理家庭生活的琐事等去启发、教育他,帮助他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格。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

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

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

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古今礼仪小故事六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第15篇:礼仪道德小故事

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礼仪道德小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范文一: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君主,奋起反抗,把齐国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君主,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君主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君主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君主,君主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君主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君主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闵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闵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打得一败涂地,齐闵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闵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君主 。

范文二:

刘备三请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范文三:

廉蔺交欢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第16篇:身边礼仪小故事

导语: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小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身边礼仪小故事,欢迎借鉴!

一、目光与人品

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进午餐。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我对此感到很气愤,我感到自我受到了侮辱。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更重要。他并没有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二、老太太与“配偶”

有位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时问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吗?”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来。旁边有人解释说:“他是问您有老伴吗?”老太太这才恍然大悟。

三、仅仅因为一口痰吗?

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天色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

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

四、老田鸡“退二线”

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了。”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触犯了老局长的自尊,顿觉尴尬万分。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你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气氛才有点缓和。

五、这里没师傅,只有大夫

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用手捂着自我的左下腹跑到医务室,对坐诊的大夫说:“师傅,我肚子疼。”坐诊的医生说:“这里只有大夫,没有师傅。找师傅请到学生食堂。”学生的脸红到了耳根。

六、电话里的女高音

某杂技团计划于下月赴美国演出,该团团长刘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请示,于是他拨通了文化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可是电话响了足足有半分多钟时间,不见有人接听。刘明正纳闷着,突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女高音:“什么事啊?”刘明一愣,以为自我拨错了电话:“请问是文化局吗?”“废话,你不知道自我往哪儿打的电话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团的,请问王局长在吗?”“你是谁啊?”对方没好气地盘问。刘明心里直犯嘀咕:“我叫刘明,是杂技团的团长。”

“刘明?你跟我们局长什么关系?”

“关系?”刘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和王局长没有私人关系,我只想请示一下我们团出国演出的事。”“出国演出?王局长不在,你改天再来电话吧。”没等刘明再说什么,对方就“啪”地挂断了电话。

刘明感觉像是被人戏弄了一番,拿着电话半天没回过神来。

七、参观

南方某市五年前与国外的一座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值五周年之际,该市被邀请前去参观。为了此次出国参观能顺利进行,该市指派一位副市长专门负责组织这项参观活动。

这位副市长很有经验。他首先提出参观人员名单,并对全体参观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参观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对全体参观者进行了分工,把领队、接洽、翻译、食宿、安全等工作落实到个人,同时也把提问、记录、录音、拍照等任务分配到人。

最后,他还请礼仪专家给全体团员讲授出国参观的礼仪规范,对团员的着装、交际应酬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该团出国参观结束后,外国朋友对团员在参观时的表现十分赞赏。

八、请向国徽敬礼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一名黑人少校军人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士兵见对方是黑人,就没有敬礼。当他掠身而过,忽然听到背后一个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请等一下。”黑人军人对他说:“士兵,你刚才拒绝向我敬礼,我并不介意。但你必须明白,我是美国总统任命的陆军少校,这顶军帽上的国徽代表着美国的光荣和伟大。你可以看低我,但必须尊敬它。现在我把帽子摘下来,请你向国徽敬礼。”士兵终于向军人行了礼。这位黑人就是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将军的本杰明·戴维斯。

九、如此吃相

在与自我的同事一道外出参加一次宴会时,财政局干事姜克美因为举止有失检点,从而招致了大家的非议。

姜克美当时在宴会上为了吃得畅快,在开始用餐之后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减轻自我身上的“负担”。他先是松开自我的领带,接下来又解开领扣、松开腰带、卷起袖管,到了最后,竟然又悄悄地脱去自我的鞋子。尤其令人感到不快的是,姜克美在吃东西时,总爱有意无意地咂巴其滋味,吃得訇然做响,并且其响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高过一浪”。

姜克美在宴会上的此番作为,不仅令他身边的人瞠目结舌,而且也叫他的同事们无地自容。大家就此纷纷指责姜克美:丢了自我的人,丢了单位的人,也丢了大家的人。

十、拜访

张林是市外办的一名干事,有一次,领导让他负责与来本市参观访问的某国代表团进行联络。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张林决定专程前去对方下榻的饭店拜访对方。

为了避免出现得仓促,他先用电话与对方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并且告之自我将停留的时间长度。随后,他对自我的仪容、仪表进行了修饰,并准备了一些本市的风光明信片作为礼物。

届时,张林如约而至,进门后,他主动向对方问好并与对方握手为礼,随后做了简要的自我介绍,并双手递上自我的名片与礼品。简单寒暄后,他便直奔主题,表明自我的来意,详谈完后便握手告辞。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张林上述表现符合拜会的常规礼仪,展示了他训练有素的交际风采。

第17篇:儿童礼仪小故事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本文为大家整理了儿童礼仪小故事,仅供参考!

儿童礼仪小故事: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儿童礼仪小故事: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儿童礼仪小故事: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应该懂得谦让礼仪 ,并且从年幼的时候就应该做到,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常识。

儿童礼仪小故事: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第18篇:礼仪幼儿小故事

导语:孩子在一天一天的长大,妈咪应该在这时给孩子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让宝宝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礼仪幼儿小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礼仪幼儿小故事(1)

猪爸爸、猪妈妈高高心心地带着猪宝宝搬进了新家。狐狸是小猪家的邻居。第一天,狐狸妈妈来到小猪家:“猪妈妈,你家有电吹风吗?借我用一下。”猪妈妈热情地说:“有啊!等一下,我去给你拿。”狐狸妈妈拿起电吹风就走。到了晚上,猪妈妈自己要用电吹风,可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狐狸妈妈还没有还呢 !

第二天,狐狸爸爸来到小猪家:“猪爸爸,你家有剃须刀吗?借我用一下。”猪爸爸热情地说:“有啊!等一下,我去给你拿。”狐狸爸爸拿起剃须刀就走。到了晚上,猪爸爸自己要用剃须刀,可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狐狸爸爸还没有还呢!

第三天,小狐狸来到小猪家:“小猪,你家有奥特曼的碟片吗?借我看一下。”小猪热情地说:“有啊!等一下,我去给你拿。”小狐狸拿起碟片就走。到了晚上,小猪自己要看碟片,可怎么也找不到。原来小狐狸还没有还呢!

一天天过去了,小猪家借给狐狸家的东西越来越多。可狐狸一家总是忘记把东西还给小猪家。吓得猪爸爸、猪妈妈只好带着猪宝宝又搬家。

礼仪幼儿小故事(2)

小兔的表姐从城里赶来到小兔家做客,表姐非常富有,他告诉小兔说城里非常繁华漂亮,让小兔跟它一起搬到城里去住,小兔想“换个环境生活也好。”于是便答应了。这天一大早,小兔就开始打包行李,小兔拿起床边照片,这是他和好朋友松鼠一起照的,看……照片里的笑容多甜啊!

打开衣柜,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是生日的时候,蜘蛛小姐为我连夜赶织的礼物,是那么的漂亮。

到桌子旁,看到漂亮的餐桌,想起当时小猴、小羊、小狐狸、大家一起努力帮自己做桌子,桌子上七彩的颜色,是大家一起刷上去的,当时的欢笑声现在还记忆犹新。

拎起行李,走出家门,小兔不舍得回头张望着,平时朋友们在自己家里一起开心的玩耍,吃东西,那是多么的快乐啊!现在想想都会不自觉的笑出声音来,想到这里,小兔发现,既然有这么多的回忆和幸福我为什么还要离开呢!它舍不得离开大家和森林。

小兔决定不走了,这时,伙伴们听说小兔要离开急忙赶来,听到小兔说不走了,大家都非常开心,又像往常一样快乐的玩耍。

礼仪幼儿小故事(3)

小狐狸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心地非常善良,这天,妈妈领着小狐狸去乡下外婆家,小狐狸乘着大客车,大客车里很多的人,小狐狸开心的依偎在妈妈怀里。

大客车停下,又有人上来了,人越来越多,很快座位就被占满了,这时山羊奶奶和狗先生上了车,可是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了,山羊奶奶因为腿脚不方便,被身后的狗先生抢了个先,狗先生不打算让座。

小狐狸从座位上跳起来对山羊奶奶说:“奶奶,我把座位让给你,请坐到这里来吧!”

说着便把山羊奶奶扶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山羊奶奶夸奖小狐狸说:“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车上的叔叔阿姨们都夸小狐狸是个礼貌的孩子,旁边的狗先生不好意思的把头低下。

狐狸妈妈开心的把小狐狸抱在怀里,说:“真是个好孩子!”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小狐狸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呢?大家也要向小狐狸学习,做个让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19篇:礼仪知识小故事

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礼仪知识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礼仪知识小故事一】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在那个时候,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了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礼仪知识小故事二】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 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之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礼仪知识小故事三】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在做太子的时候,博士桓荣作为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礼仪知识小故事四】孟子休妻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一生的成就,与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是一位集慈爱、严格、智慧于一身的伟大的母亲,早在孟子幼年时候,便位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孟子成年娶妻后,孟母仍不断利用处理家庭生活的琐事等去启发、教育他,帮助他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格。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

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

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

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礼仪知识小故事五】杨香扼虎救亲

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

杨香,年十四岁。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礼仪知识小故事六】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第20篇:职场礼仪小故事

你重视职场礼仪吗?对于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来说,怎样才能让他人感受到你专业的职场素质,扬子人才网小编就来通过小故事教你看清职场礼仪的重要性。

职场礼仪小故事

1989年5月,在戈尔巴乔夫访华前夕,邓爷爷曾指示外交部,他与戈尔巴乔夫会见时“只握手,不拥抱”,这不仅是对外交礼节的一种示意,更是对两国未来关系的定位。尼克松总统在回忆自己首次访华在机场与周总理见面时也说:“当我从飞机舷梯上走下来时,决心伸出我的手,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据基辛格回忆,当时尼克松为了突出这个“握手”的镜头,还特意要求包括基辛格在内的所有随行人员都留在专机上,等他和周恩来完成这个“历史性的握手”后,才允许他们走下飞机。

可以有朋友觉得握手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礼仪也不就是从细小中体现的文明吗?用礼仪去规范工作中的言谈举止,才能赢得他人尊重,才能在战场般的社会稳步前进。

既然职场礼仪如此重要,那么步入职场工作的你,有该注意哪些职场礼仪呢?小编建议:

一、个人形象很关键

在工作中最直接体现职场礼仪的就是个人的仪容仪表,一位注重礼仪的雇员应该是精神抖擞、有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整体端庄大方的。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这会很影响别人尤其是领导对你的印象。

其次是服饰的选择,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一般来说,应在适合的场合穿适合的衣服,搭配得体为好,工作中尽量不穿休闲装。

二、言谈举止需注意

职场中说话绝对算的上一门艺术,“会说话”的人到哪都吃得开,当然,这里的会说话不是指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懂得用礼貌用语是对对方极大的尊重。说话时尽量用敬语,态度一定要诚恳,语速、音量要适中。平时的说话多使用日常的敬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称呼别人“您”而不说“你”。要努力养成使敬语的习惯,这样,说话办事时几个经常性的敬语会让对方感觉跟你说话很舒服,自然愿意与你交谈。

俗话说,站有站姿坐有坐姿,在工作中正是最好的体现。走路时左摇右晃,站立时东倒西歪,说话时哈欠连天„、这些不仅暴露了你的弱点也会让对方格外反感。

三、初次见面讲究多

初次与人见面免不了握手,握手是非常中式的见面礼方式。与他人握手时,一定要目视对方,切不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另外也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这样非常不尊敬对方。一般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保持在3秒以内,并且不能坐着握手,这是对他人的尊重、礼貌。握手的顺序也应尊重长者,女士优先。

鞠躬礼在我国用的不是很多,一般适用大场合,它是对他人的敬佩的体现,当然,婚礼时的三鞠躬除外。鞠躬时要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也显得自己非常绅士。鞠躬前要礼貌地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站得直立、不能戴帽子,嘴里也不能吃任何东西,更不能说与之无关的话。

职场小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职场礼仪的重要性,不管你基层员工,还是管理层两道,都需要注意上文这些职场礼仪,成为一名优秀的雇员。

小张是某公司的员工,某天正好去财务处窗口领工资。在等候额时候,他随手把手中捏着的一张无法报销的票据揉成一团扔在了地上。其他部门的同事看见了,心里说:那个部门的人素质真差。恰巧此时有位顾客来财务处交定金,他看到小张把纸团仍在地上,心里想:这个公司的员工如此行事,她们做得到东西质量能会好吗?售后服务会有保障吗?还是先别交定金了吧,回去再斟酌斟酌。生产部门的经理陪着几位外商参观公司,正好路过这里,地上的纸团没有逃过大家的眼睛,结果外商指着那纸团问老板:这样的员工能做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吗?本来不废吹灰之力便能扔到垃圾桶里的小纸团,导致公司失去了数百万的订单。 分析:如果你是老板,你将会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在商务场合中,你的行为举止不仅代表着你本人,还代表着你为之工作的部门、你的部门所属的公司、你的公司所属的集团,甚至代表你的集团所属的地区以及我们的国家。

有一天,我到了一个地方去了,就说起孩子来,关心下一代,家长之天性,有个女同志年纪跟我差不多,四五十岁,她说:我的孩子要报大学了,不知道报什么专业好?旁边的一位同志知道我是在学校工作,就把话题往我这引,问她家里是男孩还是女孩? 是女孩!

这个同志就说:女孩还是报师范好,现在当大学老师,又体面又有稳定的收入,而且将来还可以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有寒暑假,这对女人比较好。

那个女同志就讲:我们家孩子才不想当老师呢,当教授有什么意思,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还说了一些其他难听的话。

过了一会她就问我:你在什么地方高就? 我说:我就是那越教越瘦的。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家女主人忘记介绍了,其实她要先跟我们说说话,张三李四的那就不至于失礼了,因此,礼貌和礼仪有时候不能缺。

案例三:我上大学的时候,七八个人住一个宿舍,大学开学头一天,七个人准时报到,第八个人从四川来的,来晚了。好不容易睡着了,学校怕我们淘气,把电闸给拉了,拉了闸之后,大概凌晨两三点钟,这个四川兄弟来了,好不容易找到门,开灯,灯不亮,他就自己嘟嘟,讲了四川话:老子床在哪里?老子床在哪里?,他乱摸把我们都摸醒了,还当我们老子,我们就不高兴,我们在黑暗里窥视他,都不吭气。他后来急了:龟儿子,你们说话啊,结果“龟儿子”就联合起来把“老子”给打了一顿。当然年轻人淘,也不是真打他,反正挺不高兴了,就是骂骂咧咧的给了他几下。时间长了才知道他有点冤,因为四川话当地方言土语里什么老子、龟儿子,跟北京话什么哥们,兄弟姐妹差不多,没有什么装你大人,装你长辈的意思,也没有把你当成晚辈贬低或讽刺的意思。

分析:我们现代社会发达,生产力发达,交际圈扩大,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是我们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上面的案例就是没有有效的沟通的结果。现代人交际圈子大了,有时候不讲交往的艺术会很麻烦。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