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对比手法的作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6 06:05:0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对比的写作手法

蚂蚁与蚱蜢

我小的时候,大人总是让我背诵拉封丹写的一些寓言,每一篇寓言的寓意他们都仔细地给我讲解。在我背过的寓言中有一篇叫做《蚂蚁与蚱蜢》。这篇故事的写作目的是让青年人懂得,在我们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勤勉总是得到奖赏,而游手好闲才受到惩罚——这诚然是个有益的教训。这篇绝妙的寓言(我很抱歉,我现在要讲的,客气一点说,是尽人皆知的,但实际情况却不尽然),讲的是蚂蚁在夏季终日繁忙为冬天储备食物,而蚱蜢却坐在草叶上,朝着太阳悠然歌唱。冬天来到了,蚂蚁舒舒服服,囤流仓满,而蚱蜢却没吃没喝,腹内空空。它来到蚂蚁身边,乞讨一点食物。蚂蚁给予的回答就是那句经典性的话:

“你夏天干什么去了?”

“实在抱歉,我唱歌了。我白天晚上都唱过去了。”

“你唱歌啦,好哇,那么你去跳舞吧。”这样的教训,我从来不大信服。倒不是因为我性格偏颇,而是因为童年时代逻辑推理能力很差,是非观念模糊。我同情蚱蜢,有一段时间,只要见到蚂蚁就把它一脚踩死。我这种任性的举动目的在于表示我对谨小慎微和人情常理的不满。后来我发现这种举动倒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有一天我见到乔治·拉姆齐独自一人在饭馆吃饭。这时我不禁又想起那篇寓言来。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个人像乔治那样满面愁容、闷闷不乐呢。他的眼睛直呆呆地望着远处,仿佛全世界的重担都落在他一人肩上。我真为他难过。我立刻猜到又是他那倒霉的弟弟给他找麻烦了。我走到他面前,伸出手。

“你好!”我说。

“有点不痛快。”他回答说。

“又是汤姆闹的?”

他叹了口气说:

“对了,又是他。”

“你怎么还不跟他一刀两断?你为他费尽了心机,现在你该知道他已经没救了。”

我想家家有一部难念的经。二十年来汤姆正是他们家的这部经。他刚开始步人生活时还满不错的——做了买卖,结了婚,有了两个孩子。拉姆齐一家名望很高,人们满以为汤姆·拉姆齐会做出一番有益而体面的事业。可是,一天汤姆突如其来宣布他不喜欢工作,也不适于结婚。他愿意独自一人逍遥自在。他不听任何人的规劝,离开了自己的妻子,离开了办公室。他有一点钱,就在欧洲各国的首都度过了两年愉快的生活。他的所作所为不断传到亲戚的耳中,他们都大为震惊。汤姆当然玩得很高兴。可是大家不禁摇摇头说,看他把钱花光了怎么办。答案很快就揭晓了——借债。他很有魔力,而且什么都不在乎。我从来没有见过有谁比他更容易借到钱。他从朋友那里得到源源不断的收入,并且很容易交到朋友。他常说花钱买柴米油盐没什么意思,要想花钱找痛快那就得购买奢侈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依靠哥哥乔治。在他哥哥身上,他用不着施展什么手段。乔治很正经,不吃他花言巧语那一套。乔治是个正人君子。有一两次他轻信了汤姆要改邪归正的诺言,给了他一大笔钱,希望他能悔过自新。汤姆用这些钱买了一辆汽车和一些非常精致的珠宝。后来实际情况叫乔治看出,他弟弟再也不会回到正路上来,他就同他一刀两断了。没想到从此以后汤姆居然恬不知耻地讹诈起他的哥哥来。一位有身分地位的律师发现自己的弟弟在自己常去的饭店里站在酒吧柜台后面给客人配鸡,尾酒,或者在自己的俱乐部外面坐在出租汽车司机位置上等候顾客,总觉得十分不光彩,汤姆说在酒吧间里伺候人或开出租汽车完全是高尚的职业,但是如果乔治肯借给他几百英镑,为了全家的名誉,他也未尝不可以放弃这种职业。乔治只好照借无误。

一次,汤姆险些进了监狱。乔治心里非常不安。他去了解这件丑事的详情。汤姆确实做得太过分了一些。他狂妄、轻率、自私,但这是他第一次干不正当的事情。要是他被检举,肯定会被判刑的。然而怎能让自己惟一的弟弟坐牢呢?受汤姆诈骗的人名叫克朗肖,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他一定要把此事提交法庭。他说汤姆是个恶棍,应该受到惩罚。乔治费了很大事,破费了五百英镑才算把事情平息下来。谁料汤姆和克朗肖一道把支票兑现,立即同去赌城蒙特卡罗痛痛快快玩了一个月。事后乔治听说这件事,气得要死。我从来没见过他生过这样大的气。

二十年来,汤姆赛马赌博,参加舞会,同漂亮的女人鬼混,在最豪华的饭馆吃吃喝喝。他总是穿戴华丽,风度翩翩。他已经四十六岁了,但人们总以为他最多不过三十五岁。他为人极有风趣’。虽然谁都知道他的人品并不好,可是同他交往却是一种乐趣。他兴致勃勃,精神饱满,魔力惊人。为了生存的需要,他定期向我借钱,我从来不惜做出贡献。每次我借钱给他五十英镑,总感到我是欠了他的人情。汤姆·拉姆齐认识所有的人,所有的人也都认识汤姆·拉姆齐。谁也不赞成他,但又都禁不住喜欢他。

可怜的乔治比他这位游手好闲的弟弟仅大一岁,看样子却像个六十岁的老头子。二十五年来,他每年的假期从来不超过两个星期。他每天早晨九点半就来到办公室,下午六点以前从不离开。他正直、勤奋、品格端正。他有个好妻子,他对她很忠实,连思想上也从来没有过非分的念头。他有四个女儿。对她们他可称得上是最好的父亲。他下决心积蓄三分之一的收入,计划五十五岁退休,搬到乡村小住宅去。在那里他打算栽种花草,打一打高尔夫球。他的一生白璧无瑕。他很高兴自己上了年纪,因为汤姆同样也上了年纪。他搓着手说:“汤姆年轻漂亮的时候,一切都好办。可是他比我只小一岁。再过四年他就五十岁了。到那时候他日子就不好过啦。而我到五十岁时就存下三万英镑了。二十五年来,我总说汤姆最后非要倒霉不可。我们倒要看看他到时怎么办。我们要看看到底是勤劳还是懒惰能得到善报。”

可怜的乔治,我同情他。现在我坐在他身旁,很想知道汤姆干了什么败坏名声的事情。乔治显然受到很大震惊。

“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他问我。

我估计也许发生了最糟糕的事情。说不定汤姆最终还是落到了警察手中。乔治几乎连话也不会说了。

“你不会否认我一生是勤劳、正派、可敬、正直的吧?我一辈子勤勉节俭,期望退休后从储蓄的一点金边股票中得到微薄收入。我始终在上帝为我安排的生活环境中履行自己的职责。”

“确实。”

“你也不能否认汤姆是个懒惰、平庸、放荡无耻的家伙吧?如果还有一点正义存在,他就该进贫民收容所。”

“的确。”

乔治的脸涨得通红。

“几个星期前,他同一个年龄够得上做他母亲的女人订了婚。现在这个女人死了,把所有的一切都留给了汤姆。——五十万英镑,一艘快艇,一所房子在伦敦,另外一所在乡下。”

乔治·拉姆齐握紧拳头敲打着桌子。

“真不公平,我跟你说,真不公平,他妈的,真不公平。”

我看了看乔治愤怒的面孔,忍不住放声大笑。我坐在椅子里摇来摇去,几乎跌在地板上。乔治永远也没有宽恕我。可是汤姆却经常请我到他坐落在“五月市”的豪华住宅去享用 美餐。如果他偶尔找我借上几个钱,那仅是出于习惯势力,最多也不过二十先令。

蟹爪兰和仙人掌

窗台上,一盆蟹爪兰开花了。

几十朵红色的花,翘着花瓣吐着金蕊,垂挂在翠绿的顶端,看上去就像一柄小花伞。 它时常获得主人的夸奖:“看。咱们的蟹爪兰开得多迷人,多漂亮!”

蟹爪兰听到夸奖,得意洋洋。当它看见支撑着自己的是一株仙人掌时,立刻变得十分沮丧。

“多丑陋的仙人掌啊!”它说,“平平扁扁的,就像个鞋底子!表皮也老化了,变黄了。还长了一身黑色的刺。主人为什么把我嫁接在仙人掌的身上呢?这可真像人们常说的,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仙人掌听到了蟹爪兰的埋怨,便说:“美丽的蟹爪兰啊。自从主人把你嫁接到我身上,我就时时刻刻向你输送水分和养料,你才能生长开花——这如同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汁啊!难道婴儿长大了,就可以忘记母亲的恩惠吗?”

“可是,”蟹爪兰嚷着,说,“你也太丑了!丑得我都替你害羞……” 仙人掌说:请看看你身边的仙人掌,它丑吗?

“窗台上,放着另一盆仙人掌,它没有嫁接蟹爪兰,自己享用着从土壤里吸收的养料和水分,因此,茎片肥厚、碧绿,还绽开着一朵朵花儿,那花儿根部是粉红色的,面上渐渐变成金黄色,犹如绚丽的朝霞。“啊!”蟹爪兰又惊奇又羡慕,“原来仙人掌也能开出这么美丽的花儿!”

仙人掌说:“可我因为养有着你、支撑着你,永远不会开花了。但我心甘情愿——哪个做母亲的不愿把自己的美丽。全部献给孩子呢?”

《史记》:刘邦:大丈夫生当如此。

项羽:有朝一日,必当取而代之!

浙江杭州西湖岳坟

青山有幸埋忠骨 正邪自古同冰炭 白铁无辜铸佞臣 毁誉于今判伪真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便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句一:写遍身罗绮者,意在 与自己身为养蚕人的粗布做对比,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生活,与有钱人的不劳而获,奢侈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实际是社会贫富悬殊的揭露!!

推荐第2篇:对比写作手法训练[推荐]

对比写作手法”题型训练

阳光的疤痕

①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阳光。这阳光是那么真切,离开乡村多年,只要一想起,背上仍残留着一种阳光暴晒留下的辣痛。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捂得发烫,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②从5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么动物的利爪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黝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③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过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④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稻谷。他背上的汗水和那个少年的我的脸上的汗水淋漓的流在我多年之后的记忆中。

⑤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水淋漓地流出,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淡淡的盐渍。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做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其实自从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远离乡村的我,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过的痛苦。我们的乡村当时长的最多的是苦楝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空间的。土生土长的农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

⑥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感觉。但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动作,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压倒”。热原来也有“重量”,久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⑦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像板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⑧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⑨我的手机械地动着。

⑩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

⑾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有异样的体会。农人爱惜米粒,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⑿那一天夜里,我从噩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又痛,只好趴在床上,任冷汗从额上、背上淋漓流出。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下子就明白了,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在我通红的背上。

⒀几天后,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父亲知道这件事,淡淡地说,这小子,娇嫩了些。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块铁,再毒的阳光就不会再伤害到我了。

⒁这段少年时的经历,我记忆甚深。阳光在我身上、心上打下的烙印,会深刻地影响我的一生。阳光制造的疤痕好了,留下的不是伤痛。

1 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黝黑( )②潺潺()③盐渍( )④干涸() ....

2“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捂得发烫,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此段文字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3在耕种中,文中作者多处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他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4分)

4怎样理解“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一段的含义。 (4分)

5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4分)

6“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块铁,再毒的阳光就不会再伤害到我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7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读全文,说说“阳光的疤痕”对“我”有着怎样的深刻影响。(4分)

答案:1 yǒu chán zì hé

2围绕“景物描写。选取夏日典型的景物细致描写,烘托出早晨阳光的威力,为后文写我与父亲在烈日下劳作进行环境渲染。”回答,意思对即可。 3对比。围绕“通过对比,突出了父亲吃苦耐劳坚强的品质,也表现了我在经受锻炼前脆弱,怕吃苦的一面。”回答,意思对即可。 4围绕“作者当时并不适应这种地地道道的农民的生活方式,不愿追随父亲的脚步,去做一个每天在土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他想摆脱这种艰辛的生活,唯恐自己的命运会和父亲一样。因此感到恐慌和悲哀。”回答,意思对即可。 5围绕“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一天中不同时段的阳光热度和烙在皮肤上的感觉,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劳动的艰辛。”回答,意思对即可。

6围绕“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脆弱娇嫩的反省、羞愧 ,表达了要向父亲学习,像他那样磨练自己,学会坚强的心迹。”回答,意思对即可。

7围绕“炎热的阳光像铸炼钢铁的熔炉,汗水是淬火的水,当初艰辛的生活,让我学会热爱劳动,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懂得了在苦难中磨练自己,才会使自己变得坚强,最终成才。”回答,意思对即可。

推荐第3篇:仿写作文练习对比手法

仿写练习:(学用对比,先抑后扬写法,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小事)

风,无声,吹绿了大地;爱,无言,滋润了心田。、曾经认为,父亲是个感情迟钝的人。

小时候放风筝,陪我的是我的母亲,捡风筝的是我的父亲。

学习骑自行车,扶起摔倒的我的是母亲,站在一旁喊着让我爬起来继续的是父亲

小时候闯了祸,打我的是我的父亲,给我上药的是我的母亲。

举办生日聚会,陪我吹蜡烛的,是我的母亲。替我吹气球的,是我的父亲,

手指感染,上医院摘除坏指甲时微微颤抖地攥着我且反复告诉我别害怕的,是母亲,被我紧紧攥着且一声不吭的,是我的父亲。莫非是父亲不会表达感情,还是……我开始用心去寻找答案。每次,我的自行车出了小毛病,第二天,它却被修好了,并且被擦得锃亮,事后,才知道是父亲做的。每次考试前一天早上,我的写字台上都会摆好削好的铅笔,事后,才知道,是父亲做的。每次当我为突然的跳闸而气愤时,电视屏幕总会刷地一亮,我知道,是父亲做的。每次我放学回家,几乎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我知道,是父亲做的。

写字台上整理好的卷子,是父亲摆的。 床头上那心爱的闹表,是父亲修好的。 小屋墙上的印记,是父亲抹没的。 猛地,我察觉到:不是父亲“迟钝”,而是我的愚笨,是我没有体会到那沉默背后迸发出来的温暖啊!光无声,照亮了大地;爱无言,温暖了心田。

父爱,无言。

作业:仿写上文,要求600字。

推荐第4篇:用对比手法写一段话

用对比手法写一段话

1、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依着我。她总是在寂静的夜晚默默地为大地添上一抹光亮,让在外的人们能够看清回家的路,她也总会给人们的心头添上一抹温馨之感。

2、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药吃了对身体有益,但也有副做用。读书是有益的,但也有糟粕。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

3、我喜欢乘公交,因为我不想再给地球加一分重担——积少是会成多的。但我更喜欢骑单车,不管沿路的风景是否美丽魅人,最起码这是我亲眼看到的,路途的抉择也是我亲自选的,行走的速度、距离„„都是我的决定!!就好像人生一般,如果乘公交,可以让爱我的人们放心,我愿意;但我更喜欢骑单车。

4、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现在就是一棵等着吸收营养的小苗,只有读书,丰富课外知识,才能吸收营养,长成参天大树。当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但开卷只是在有益的条件下,而不是随便什么书都可以。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备有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可以置人于死地。这不是开卷未必有益吗?

5、少年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我”第一次和他见面,闰土“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二十年后,“我”回到故乡,再见闰土时,他“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旧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6、普通的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都力求踏踏实实地把知识传递下去,采用明白易懂的语言,甚至反复讲解,直至学生用勉强的表情说“我懂了”。可是我们看古时候老子是怎样教学生的?孔子向老子请教,老子什么都没说,只是伸伸舌头,孔子就能领悟,得出以柔克刚的道理,这玄之又玄的教学方法在今天看来非常不可思议,可为什么教学效果这样好呢?恐怕还是名师高徒的关系。

7、旧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是通过廉价劳动力,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

8、近日新闻报道了美国少年泰勒·威尔森的事迹,14岁建核聚变反应堆,19岁登上科技、娱乐、设计大会,即TED大会的演讲台。可见,孩子的创造力是从小培养的,我们的国家若能及早转变教育模式,也是能够培养出同样杰出的少年科学家的。

9、和蜂鸟相比,啄木鸟的个头就大多了,啄木鸟不但在体型上比蜂鸟占据优势,在养儿育女方面也比蜂鸟得到的益处多蜂鸟每天不辞辛苦,四处采蜜,也最多只能喂抱2只雏鸟,而啄木鸟只需要在自己的鸟窝前用它那斧锯般的嘴在树木之间桌来桌去,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食物了。

10、不知什么时候,草钻出了土地,花,也含苞欲放了,花园的空气一下变的十分清新。远处,一只大雁从天空飞过,仿佛在给人们报春。近处,一朵嫩黄的迎春花慢慢的绽开,飘出淡雅的清香,闻起来沁人心脾,香飘十里,仿佛是一个春天的礼物。

推荐第5篇:诗歌鉴赏之 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

1、能鉴赏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

2、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3、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重难点: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梳理探究训练 教学过程

导入

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请作简析。

《越中览古》一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

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

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

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一、知识结构梳理:(10分钟)

高考考纲

1、考纲要求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点解释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设题方式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1 方法探寻

典例精析1: 阅读此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yè管弦。

采用对比的手法。 (步骤一)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朱门贵族的愤慨。(步骤三)

二、新知探究:(15分钟)

探究学习1: 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步骤二)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步骤三)

探究学习2:

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吴融的这首《华清宫》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 ”,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令人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 ,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 ”,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 ,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 ,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

2

李约《过华清宫 》

首句就直斥玄宗皇帝:作为一国之君,玄宗皇帝耽于享乐,追求淫逸,反把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

第二句用“一曲霓裳”一笔带过唐玄宗、杨贵妃二人沉醉于歌舞的享受生活。“四海兵”三字,是唐玄宗、杨贵妃二人耽于享乐、追求淫逸所酿成的苦果: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盛唐走向了衰微。这与杜牧的“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君王以“万机”为轻,却以享乐为重,酿成亡国之大祸必在情理之中,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三、四两句是诗人目睹华清宫的景象:帝妃早已升天作古,只有四季“长生”的树木,见证了华清宫的兴衰。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答: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对照、映衬)手法。

第一首宫内宫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而两首诗体现的都是对玄宗皇帝沉迷声色而误国的讽刺与鞭挞。

三、方法总结,综合提高 (5分钟)

点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诗句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评效果(具有什么样的效果,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思路: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几句写„ „ ,后几句写„ „。前后(或者两者)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深刻地揭示了(写出了)什么样的( 思想内容),表达了(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四、基础训练

(8分钟)

问:本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 的幌子。

答: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五、练习作业:(2分钟)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读长恨辞

[宋]李觏gòu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将士之死并不动心,而对宠妃杨贵妃之死哀恸万分,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的批判与谴责的分量。

2、课外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登科后

唐 • 孟郊

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①龌龊wò chuò: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思考:请你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诗开头两句对比,将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与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对比,用“不足夸”“思无涯”直抒心情,表现了作者金榜题名后内心说不尽的畅快。

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用夸张手法,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推荐第6篇:浅析李清照词的对比手法

浅析李清照词的对比手法

〔内容提要〕: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尤其长于词。且她是一位在词作中较多地使用对比手法的词作家。对比是清照词创作的一大特色。有往昔的幸福生活与今之凄凉孤独生活的对比;有闲愁、相思之愁与颠沛流离的浓愁的对比;有婉约风格与豪放风格的对比等。利用这些对比手法使有限的篇幅蕴涵更广阔的生活画面,更能寄寓和寄托自己更丰富的更为复杂的内心感情波澜,表达一种“今不如昔”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李清照 词 对比手法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今属山东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亦能文。她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自宋至今,称誉者不计其数。自有文学史以来,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渐高: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李格非女清照„„„亦以倚声有名。”胡适《国语文学史》称:“李易安乃是宋代一个女文豪。”在灿若繁星的作家群中,李清照是一颗闪烁着奇异光彩的明星。她的词有很高的造诣,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陈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深远,被称为宋词婉约之宗。尤其是她词中的对比手法,使有限的篇幅蕴涵更广阔的生活画面,寄寓自己更丰富更复杂的感情波澜,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和叹国破家亡、感时伤世的愁苦,并以此表达一种“今不如昔”的情感。

对比是两种事物之间的相比较,是诗词中最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在古代的作品中并不少见,使用对比手法的也大有人在。但像李清照这样大量、密集地使用的却并不多,李清照将这种传统手法予以翻新,她将对比运用于全篇的艺术构思中。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对比手法使有限的篇幅蕴涵更广阔的生活内容和画面,寄寓内容,大半是她个人的生活情趣和身世感伤。她总是选择身边的人、事、景作为对比对象,用或空灵,或凝重的鲜活的笔触,由小见大,由外表见内心,由细节见一生。分析一下她的词作,不难发现,她的词作中多方面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一、前后期泾渭分明的生活,是清照词中对比手法的创作源泉与底蕴。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时任北宋后期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亦能文。这样

的书香门第之家无疑会给李清照较早的文化熏陶和良好的家庭影响,为她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她的家庭气氛也比较宽松开明,因而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也奠定了她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李清照自幼聪慧,少女时代就已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并初步崭露了过人的文学才华。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因此她的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以后又嫁得如意郎君赵明诚,伉俪相得,拥有一段甜蜜、温馨的夫妻恩爱生活。公元l127年,李清照44岁时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兵荒马乱之中,赵明诚与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量未能带走的书籍文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烬。平静、幸福安稳的闺房、书斋生活结束了,赵明诚也不幸病逝。国破、家亡、夫死、无子,再嫁又遇人不淑,打击接踵而至。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子而言,在李清照的心目中,国破家亡之痛、思乡怀旧之情、感叹身世之悲、飘零转徙之苦,每一样都令他心碎,这一切成了她词中对比手法的创作源泉与底蕴,于是在她的词作中不断出现离乱后悲苦心情和之前幸福美满生活的对照。

二、年少及婚后词作觅闲愁、抒相思之愁苦与饱受颠沛流离生活后的浓愁的对比。

李清照年少时的生活是甜蜜的,幸福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对青春的留恋,有时也会无端生出许多闲愁,像《如梦令》“昨夜雨疏见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照词》第3页)昨夜骤然袭来的风雨,无疑使女词人极其敏感、多情的心灵经受了一番折磨。她知道春天的脚步已经走远,最娇艳的花朵也要面临凋落的命运了。她惜春、伤春,为这些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感伤不已,只有借酒浇愁(实际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是对青春的留恋和惋惜)。一觉醒来发问,正显示出心事:经受一夜风雨的摧残之后,海棠花的命运如何。有趣的是,卷帘人和女词人的对话,形成心理、性格上的绝妙对照。女词人的敏感、细腻、多情的心灵与卷帘侍女的憨实、淡漠、毫不在意也形成了对照。

李清照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婚后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旋又出仕,年轻的李清照在离别期间,写下的很多抒发相思之情的优美词作。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红藕香残、西楼月满、花飘水流、雁群南飞,自然界这些无情

物无不牵动她的情肠,深挚极了,对丈夫的深厚爱情永远也无法磨灭(此情无计可消除),纵使愁眉稍展,也依然缭绕心头。她不言不语,只是凝眸沉思,任内心被情感啃噬。《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清照词》第14页)将消魂相思写朴素得朴素而深刻,完全显露出女性真实的情操来。

《临江仙》中“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清照词》第114页)整首词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情感抒发的深沉,都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反映词人年老无依,在*岁月里,颠沛流离,作客异乡,当春归大地之时,触景生情,抒发感旧伤今的悲凄之情。 词作上片写春归大地,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飘零。“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下片写对往昔生活的追怀、眷恋与如今飘零异地、悲凄伤感相对比,写出一位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形象。

李清照南渡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纵观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作,一曲《声声慢》将词人迭遭丧乱,受尽磨难以后的生活景况及其内心深处的绝望哀愁,孤独无依表现得淋漓尽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清照词》第101页)这首词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词人在一个秋日里,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境,这实际也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曲折然而又典型地概括了词人南渡以后飘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悲哀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悲伤和忧郁。词中所表现的“愁”情,显然是个人不幸与国家沦亡交织在一起而迸发出的国愁家恨,这种“国愁家恨”与词人南渡前那种“离愁别恨”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包含着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内容,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李清照南渡后正是在这种愁苦和悲愤中度过余生。

三、词作中往昔之快乐幸福生活与今之凄凉孤寂生活的对比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清照词》第1页)描写了

作者回忆自己曾经游览溪亭时的情景,表现了她开朗乐观、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写得活泼秀丽,语新意隽。《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清照词》第14页)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读之令人凄怆欲绝。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再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清照词》第14页)被称为“幽细凄清,声情双绝”。此作写重阳佳节夫妻不得团聚的离愁别绪,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感情极其真挚。这一时期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靖康之变,既给她带来亡国灾难,又使她痛失丈夫。以一位孤独嫠妇的身份,飘泊在江南客地,怎会不使她倍增凄清孤寂的情怀?在她作于后期的词中,只消举出两句,就可概括其后半生的凄苦情怀,一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二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读了此等词句,其心情之痛楚,情怀之凄凉,完全力透纸背了。

最突出的对比表现在她的《永遇乐》中。“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清照词》第106页)该词由今写入,由今而昔,由昔而今,立足现实,多层次的反复对比,抒发词人深沉凄怆的家国身世之感。上阙几句都是正反对照:夕阳西下的美景与人在异乡的感慨;浓浓春意与春意几许的疑惑;融合天气与岂无风雨的忧虑;词人在正面描写美好的自然景色后,用反问的语气描写相反的情绪,显出词人黯淡的心情。下阙有过去插戴满头与今日“风鬟雾鬓”外貌的对比;昔日“偏重三五”与今日“怕见夜间出去”情绪的对比;昔日朋侣香车宝马欢度元宵的热闹于今日:“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寂寞的对比;上阕写元宵节的情景,开头连用两

个问句,将眼前的美好景色与词人隐秘的内心紧密相联。佳节来临,天上日丽云碧,地下柳浓梅艳,可词人心里却是许多的迷惘。这是屡遭厄运、饱经风霜的人特有的心,置身表面上热闹繁华的临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下阕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自己不仅有闲暇游乐的时间,更有闲暇游乐的心情,“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去让自己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那是怎样的荣耀!怎样的风光!“来相召,香车宝马”,过去的玩伴依旧兴致不减,但词人变了,却是“谢他酒朋诗侣”,“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没有了游玩的愿望,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灵也衰老了。词人内心失落到了如此“事事休”的漠然境地。通过“盛日”和“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动作、心态将不同的时期词人不同的遭遇、内心感受表现出来。词作结尾却又再生波澜。“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借别人的欢笑,衬托作者的悲凉,以乐写衰,愈见其哀。与“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出一辙,心的向往刚刚升起,忽而又猛然跌落。其含蕴丰富,更耐人咀嚼。一篇词作之中,有今昔时代的对比,有今昔行为的对比,有今昔心情的对比,有自己与他人的对比,有自己身与心的对比,如此丰富复杂的内涵,通过词人娓娓道来,词面上看似平静其实蕴涵着翻腾的波澜!通篇对比,意象鲜明,不言哀而自哀,不言悲而自悲。词人只是如叙家常地娓娓道来,让读者从鲜明的意象对比中领略她那动荡不已的内心世界。

李清照一生的际遇就是一种强烈鲜明的对比,如《如梦令》中天真单纯的佳女(卷帘人)与“浓睡不消残酒”的主人形成对比,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多愁善感和细腻多情;《永遇乐》通过良辰佳节个人处境和情绪前后截然相反的对比,传达出作者思慕昔日家园与忧愤目前时局的心情。她又将虚实融为一体,进行对比,使时空高度浓缩。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词人将“天气”、“衣”、“情怀”与往昔比较,目下为实,从前为虚,实虚参照,形成对比,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情绪。

四、词作中柔美的婉约风格与豪放风格的对比

李清照被称为婉约词之宗,词作多表现出柔美、清新、自然的婉约风格,但其中也不乏有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风格的词作。《渔家傲· 记梦》正是这种风格

的表现。“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磋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想像奇特,意境雄阔,气质豪放,充盈着一种浪漫激情和理想光辉,与以往李清照词的精巧、玲珑意境、温婉、柔丽词风和含蓄、内向气质形成绝妙的对照,表现出李清照性格气质的另一重要侧面,即奔放、雄奇、超世脱俗的性格气质。这首词以整个宇宙为场景,展开一幅奋飞万里、奔向理想的人生进取图景。意象飞动(云涛、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动、九万里长风、大鹏飞腾),给人一种奔放不羁的快感和解脱感。李清照不仅具有女性的细腻柔丽,还具有一般女性所寡有的贞刚气质。她的词是温婉中有遒逸之气,旖旎中透出刚健、洒脱、俊爽之气。在这首词中,她像庄子笔下的大鹏那样想要超越一切,腾飞万里,直扑未来的理想境界。

浙江金华有南北朝时因沈约曾题《八咏诗》而得名的一座名楼,李清照避难于此,登楼遥望这残存的半壁江山,不禁临风感慨写出《题八咏楼》 “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我们单看这气势,这哪里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啊,倒像一个亟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一个忧国伤时的臣子。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逖闻鸡起舞,想到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国家政治前途之忧、民族之痛啊!

婉约与豪放,充分体现了李清照的个性特点。婉约的风格,使她能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而豪放的风格增加了她诗词思想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

细读李清照之词作,有一种隽永的美,一种空灵文笔下的忆往昔、逸兴壮思、泛舟碧波的隽永的美,亦有凝重文笔下的国破家亡的离恨。几多甜蜜,几多凄苦,

李清照走完了她的人生。这位著名的女词人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她不朽的创作艺术,是北宋文学史乃至整个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清照词》(点校)古敏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10出版。

2、《唐宋词鉴赏词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出版。

3、李汉超主编,《李清照词赏析》,辽宁大学中文系,1982年4月版。

4、张晶 《心灵的歌吟——宋代词人的感情世界》,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5、《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济南社科所编,中华书局 , 1984年5月第1版 。 参考论文:

1、张月琴《物是人非,欲语泪流--论李清照词作的对比艺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3))

2、周秀怡《典赡婉丽并擅场: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探微》(《佛山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3、韩慧玲《李清照词艺术特色再论》(《滨州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

4、陈在东、阎秀平《清新峻爽李易安:李清照词风新探》(《临沂师专学报》1997年第5期)

5、李建国《论易安词柔中寓刚的艺术表现》(《贵州 社会 科学 》1999年第1期)

推荐第7篇:古典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山东省平原一中 刘新菊

内容提要: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古典诗歌中有很多表现百姓苦难生活的伟大诗人往往是采取对比手法,这种手法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关键词:古典诗歌 对比手法

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将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在古典诗歌中有很多表现百姓苦难生活的伟大诗人往往是采取对比手法,这种手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稍作总结,现略举几例:

一、为谁辛苦为谁甜

辛苦吟

于濆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投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国家肥。

前四句表现了下层人民的饥寒。亲自耕种、亲手织布的男儿妇女应该吃得饱、穿得暖,而实际却相反,情理与实际形成强烈的对比。后四句表现上层社会的靡费。“我”希望燕赵的美女都变成面目丑陋而德行贤惠的嫫母,那么她们的笑就不可能再那样值钱,也就再不至于有一笑千金的挥霍现象了。这样于家于国有利,都会好起来。前后对比深刻表现了封建社会衣食两方面的不合理现象。

而《橡媪叹》(皮日休):“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统治者。他没有把统治者同古圣先贤进行比较,而是同被人唾骂的田成子进行比较。连田成子都不如,意思更深了一层。

《伤田家》(聂夷中):“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其中“绮罗筵”和“逃亡屋”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两极分化的尖锐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

《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官仓里的老鼠被养 得又肥又大,而前方守卫边疆的战士和后方终年辛劳的老百姓却依然在挨饿。诗人以强烈的对比一下子把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矛盾展现在读者面前,将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主题十分鲜明。

二、为他人作嫁衣裳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一、二句描写贫者生活。陶者烧窑制造砖瓦,几乎烧尽了门前的陶土,可他们却只能住在土阶茅茨式的简陋小屋里,他们屋上并无片瓦。“陶尽土”道出了陶者付出的艰辛劳动,“无片瓦”写他们的艰辛付出并没有得到回报。

三、四句描写富者的生活,那些十指不沾泥的富家贵族,并不参加任何劳动,更不用说制瓦这样的苦活了,但住的却是高楼大厦,游玩的却是翠馆红亭,屋瓦象鱼鳞一样排列的整整齐齐。“不沾泥”说明他们不参加劳动,“居大厦”说明他们不劳而获。

全诗有三组对比。从全诗来看是贫者与富者的对比;从局部看一是贫者付出的劳动与毫无回报的对比,二是富者没有付出劳动和生活优裕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道出了劳动人民劳而无获的辛酸,辛辣地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和《陶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张俞的《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诗中的“蚕妇”是一个以养蚕为生,身居僻乡,不曾见过世面的劳动妇女。前两句写她入城市与归来。昨日,她到城里去了一次。很容易想象“入城”途中她该有多么激动、兴奋,但归来后却泪水涟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差呢?后面两句道出了原委:原来她在城里看到了那些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们,他们竟没有一个是辛辛苦苦的养蚕人!她内心受到了强烈刺激,难怪会扑簌簌落下了眼泪。

全诗有两处对比,一是情绪的对比。这一强烈的情绪反差在一“入”一“归”中含蓄而巧妙地表现出来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二是“蚕妇”与“罗绮者”的对比。可以想象“蚕妇”浑身的牛衣苎麻,暗淡无色,自惭形秽;“富人”浑身的绫罗绸缎,珠光宝气,趾高气昂。全诗立意既深,构思也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晚唐诗人杜牧《蚕妇》诗:“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取材同一角度,也用鲜明的对比表现主题,与张俞的诗堪称“姊妹篇”。

三、几家欢乐几家愁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写的是观看祈雨时的感慨,通过大旱之年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首句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

2 蚕业,“生烟”则是写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看“土”;树上无叶,只能看“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第二句写祈雨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节目,看上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却是焦急的。诗的最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外一种场面: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但却“恐天阴”,仅仅怕丝竹受潮。诗歌前后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一方面犹恐不雨,一方面却犹恐春阴;一方面是沉重生计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面却是无聊的荒嬉与闲愁。作者用对比手法,使讽刺意味更为曲折、委婉,耐人寻味。

与《观祈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水浒》民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内心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只不过是民歌对比的形式更为直截了当,而《观祈雨》的对比手法比较委婉、含蓄罢了。

四、吹尽黄沙始到金

浪淘沙九首(其六)

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前两句写淘金妇女艰辛的劳动,后两句指出了权贵们所占用的黄金,正是劳动者经千辛万苦从沙中浪底淘漉而来。前后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不合理的现状:劳动者创造了世间的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劳动者却可以无限地占有劳动者的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地同情劳动人民的主题。

在古典诗歌中,象这样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有很多。但是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白居易就是这样为数不多的诗人中的一位。

如《观刈麦》,前十二句描写割麦者的辛勤劳碌;中间八句描写拾麦者痛苦的生活,最后六句写诗人自己深深的自责,将自己的舒适和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同样在《村居苦寒》中他也把自己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地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感慨。作为封建士大夫,在那个时代却能主动地去和农民对比实在是难能可贵!

附: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无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推荐第8篇:纵横对比,衬托形象——学习对比手法

纵横对比,衬托形象

——学习对比的手法

一、教学目标

1、教学要求

(1)积累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对比衬托的方法。

(2)实践运用。指导学生课堂练笔,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

2、教学重点

学习对比衬托的技法,让人物形象更鲜明,让作文的主旨更鲜明。

3、教学难点

学用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彰显主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创意

本文的教学创意在于 :首先导入掲题,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对比衬托的定义。然后借鉴所学课文,让学生感知对比衬托手法的妙处。再让学生以《我的同学》进行写作训练。

三、教学过程

(一)讲述对比手法。1.举例:《范进中举》中的对比:

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训斥他,他只能“唯唯连声”,称“岳父见教的是”,辱骂得他“摸门不着”,也不敢吭声。二人表现为一恭一倨。范进中举后,胡屠户慷慨地送肉送钱,称范进“贤婿老爷”,当众夸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处处小心,处处奉承。二人表现为一尊一卑。充分表现了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不堪的势利市侩的丑恶嘴脸。

2.揭示对比手法的定义: 对比手法: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对照起来进行描写,以衬托出主要人、物的特点。

3.举例《故乡》中的对比:

少年闰土活泼可爱、思想自由、心地善良;成年闰土在传统道德的束缚下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变得麻木了。“多子、饥荒、苛税”的折磨和“兵、匪、官、绅”的压榨,二十年后,他变了: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穿一件极簿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们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作品运用对比的方法,从外貌、动作、语态、衣着等方面传神地刻画出中年闰土木偶式的形象。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生动表现了闰土在超负荷的重压下精神上的麻木和生活上的贫困。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农民在经济和政治的压迫下喘不过气来,封建礼教和迷信更在他们的精神上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使他们麻木,使他们默然地忍受。对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提出了控诉。

文中还刻画了杨二嫂这个小市民形象。二十多年前她是“擦着白粉”的“豆腐西施”。二十多年后,她变成了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从“豆腐西施”到“细脚伶仃的圆规”的对比,记录了杨二嫂生活的衰变和命运的不幸,杨二嫂前后生活的对比,反映了社会对她的冲击和折磨。

同时闰土与杨二嫂两个典型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闰土的崇敬与同情;杨二嫂的尖刻自私衬托了闰土的憨厚朴实。而且通过与闰土的对比和映衬,深化着作品的主题:一个如此精明、小气、爱占便宜的小市民落到了这种地步,那么像闰土这类善良、忠厚老实的贫苦农民,其生活的命运就更加不然了,这就更加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4.揭示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

对比手法的作用:使人物性格更为突出;可使人辨是非,明真伪,识好坏,促进人冷静的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使文章主旨更鲜明,从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5.对比手法的种类:

(1)纵比:对同一个人在时间上作先后的对比。

①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穿一件极簿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们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从“豆腐西施”到“细脚伶仃的圆规”的对比,记录了杨二嫂生活的衰变和命运的不幸,杨二嫂前后生活的对比,反映了社会对她的冲击和折磨。

(2)横比:对几个不同的人在空间上作不同的对比。

闰土与杨二嫂两个典型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闰土的崇敬与同情;杨二嫂的尖刻自私衬托了闰土的憨厚朴实。而且通过与闰土的对比和映衬,深化着作品的主题:一个如此精明、小气、爱占便宜的小市民落到了这种地步,那么像闰土这类善良、忠厚老实的贫苦农民,其生活的命运就更加不然了,这就更加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二)领悟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生阅读优秀习作,领悟文中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

1.班级的差生

“刷、刷、刷”,像在战场上应战似的,同学们小心翼翼地低头在答卷。

考场中,一位是蓝兰,她那黝黑的脸子沁出了一层细细密密的汗,那握笔的手也微微地发抖。她发狠似的紧紧咬住嘴唇,似乎想咬出一个哪怕得分最小的答案来,但……

另一位是班里成绩最优异的杨君君同学,此刻,她早已经答完了试卷上所有的题目。这张试卷对于她来说,好像是太容易了一点。她瞥了一下手表,知道离收卷时间还有二十几分钟。于是,她便无聊地看看这个同学,望望那个同学。蓦地,杨君君得意洋洋的目光停落在蓝兰的身上,她欣赏似的打量着蓝兰,总觉得蓝兰是班级里的后进生,而且脑子又不聪明。这感觉,使君君想起了……

前几天,数学老师为了使同学们更有把握地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来,特地在黑板上抄了许多难题。

当老师疲惫地伸出沾满粉笔灰和挂满汗水的手要洗时,竟发现了那洗手盆里没有一点水,毛巾也被孤独地冷落在一边。老师不禁责问:

“今天谁值日?怎么不打水?”

值日?打水?噢!为了这复习,考试,再复习,考试的事儿,同学们已经无法腾出时间,也不愿来理这些“闲事”了。

但杨君君心中十分清楚。今天是自己值日,她望了望黑板上那密密麻麻的练习题,又瞟了一眼那个洗手盆,心中着实踌躇了一会:抄练习题,还是浪费时间去打水?

正在杨君君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蓝兰已经放下笔,默默地走过去,双手捧着洗手盆,向门外迈去……

杨君君回过神来,又默默地望着这个差生——蓝兰时,心中猛地一动赶紧撕下一页白纸,迅速而仔细地抄下几个得分最多的题目,然后看准了监考老师转身之际,将白纸捏成一团,准确地扔向低着头,苦苦思考的蓝兰……

收卷时间终于到了,杨君君第一个交上了卷纸,将要迈出教室的时候她又一次有意无意地瞄了蓝兰一眼。恰巧,蓝兰这时也抬起头,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杨君君。她苦笑了一下,也匆匆地交上了卷子。

教室外,蓝兰看到的是一张张喜悦又轻松的脸蛋,听到的是一片“唧唧喳喳”的笑语。 “唉!”蓝兰无声地叹了一口气,默默地走出了这与自己无缘的地方。 “蓝兰,等一下!”杨君君跟上了她,说,“你怎么啦?天天愁眉苦脸的?” 蓝兰诚挚地、轻轻地说:“君君,我总觉得你缺少了点什么。” “缺少了什么?”君君奇怪地问。

蓝兰塞给君君一张纸,说:“也许你看了这个以后,你会明白的。”接着,便朝前走去了。 君君狐疑地打开纸一看,原来是自己在考试时扔给蓝兰的那张纸,只见背面写了几行工整又大的字:

“对不起,我不能做‘小偷’。我相信,我能补得上成绩。希望你做个名副其实的‘优生’!”

君君好像明白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不明白,她决定追上蓝兰问个清楚。但她在跑的过程中,像喝醉的人迎面淋了冷水似的,她终于赶上蓝兰……

瞧!她们的眼眶中都含着晶莹的泪珠,两双手紧紧地相握在一起,似乎都想从对方寻找什么似的……

一个是品德优学习差的蓝兰,一个是学习优思想表现一般的君君,性格互补,这是人物的对比。由前面的“互不理解”到“两双手紧紧地相握在一起,似乎都想从对方寻找什么似的”,这是前后事件的对比。

2.生活告诉我坦诚

“收废纸!……”门外传来了一阵清脆的叫声。我透过窗,望了望堆积在后院墙角边的废纸,脑里便出现了一个念头:这些废纸放着也白占了地,倒不如卖了,还可以卖些钱来。

于是,我叫住了那收废纸的老妇人,打过招呼,我便到后院去取废纸。我抱起废纸刚要走,忽然发觉这些十分轻,卖不了几个钱。有什么办法在短时间内使纸加重呢?正在这时,一不留神,放在上面的一张废纸滑了下来,掉进了我身旁的一只水桶里,只见,这纸一碰到水,就像见了神仙,快速地吸着水。不到一会儿,纸就全湿了。捡起这废纸时,纸却比刚才沉了许多。对!书上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纸能吸水,可以使纸的份量增加……我何不?

说干就干。我把一部分纸扔进水桶里,浸湿。为了避免收废纸的人怀疑,怕不要纸。我还从中耍了个小聪明,将废纸按两张干夹一张湿的顺序摆放好。这下,可真是棒极了!纸一下子重了好几倍,我抱也抱不动,结果还是拖着出去。

老妇人仍旧不慌不忙地帮我把废纸用绳捆好,用秤称。她似乎对我没有丝毫的怀疑。称完后,也就随手往车上一放,装置好。

嘿!三十斤,五元钱。我高兴地露出一种得意的笑。我拿了钱,便想进屋,心里正暗暗庆幸我这成功的杰作。

“小妹妹!等等……”真是做贼心虚,我愣了一下,不好,难道她知道我的阴谋吗? “小妹妹,这是你的钱吗?”她打断了我的思绪。幸亏老天爷开恩!我喘了一口气,回过头,望了望她,又望了望她手中的那张“工农兵”,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刚才我拖纸到这儿时,不留神把爸爸给我买书的钱掉了。

我接过钱,脸上火辣辣的。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向她说明的事情的原委,请求退钱。老妇人却笑了笑,说:“没关系,我回家晒晒。”说完,便又拉起了车。

“收废纸了!收废纸了!……”这熟悉的声音又响了。 文章中写“我”的“贪财”,将废纸浸水出售,而“老妇人”却不介意,说“回家晒晒”,以“我”的“劣”衬托“老妇人”的“优”,这是反衬法。

(三)作文训练题: 《我的同学》

要求:1.以班级同学通过艺术加工,运用对比手法来同学的美好品质。2.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人物。

3.情感真挚,反映自己对赞美、感激。4.字数达650。

(四)优秀习作:

我的同学

八(2)班 白淑娜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现在的我们都变了,没有小学的纯洁,没有小学的天真,也没有了小学的快乐;大家都变了,可是,就是有一个人,不愿承认大家和自己变了,她确实没变,你还是你,和小时候一样,白晶。

寝室里,我们懒散的坐着吃面,作业带回来却随意丢在桌子,大声的谈论着今天发生的趣事,而在这片“繁华喧闹”的世界中,却有一个宁静的角落。白晶坐在一个小板凳上,腿上摆着一本数学书,认真的看着,仿佛书就是他的全部。她的额头不宽,头发扎成马尾辫,显得很清纯,几缕发丝调皮的窜到她面前,挡住了她的视线,白晶又把它拔到脑后,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投下一片阴影。在白炽灯灯光照耀下,她仿佛坠入凡间的精灵。

她显得和我们是那样格格不入,一个像喧闹的街道,一个像是宁静的山村。她这是什么意思,数学是我们几个中是最行的,却还在看数学书。受嫉妒心理作怪,我跑去把她的书扯掉了。“在寝室不用装好学生,而且,你的数学是我们几个中最行的,你这是在告诉我们有多差,还是说你想告诉我们你有多行?”我想我那时的神情一定凶,很可怕。

“我……我没有什么意思。只是今天数学老师讲的课我有点不太懂而已,所以想拿回来看看,不是你想的那样。”她急忙站起身来解释。“以后我会合伙的。”

“不不不,你还是好好学习吧,不要和我们这种人走的太近比较好。”她还想再说什么,我却走了。最后是陈舒畅出来打的圆场,这个闹剧才结束。

第二天早上,我是超后悔昨天抽筋和白晶吵,想想自己和她吵的原因,不就是因为自己嫉妒她学习好吗?最重要的是,她和小时候一样,她没有变,而我和陈舒畅却变了。正当我想的出神时,一个手突然从我背后伸出来,拉住我的肩膀。

“早上好啊!”是白晶的声音。

“一大早的,突然蹦出来吓死我了。”我拍了拍胸口。见我这么夸张,她一脸好笑,我和她相视一笑。一笑泯恩仇。

“昨天对不起啊,看你学习那么好,又上进,自己不上进,就感觉……,唉。”我不由地耷拉下脑袋,等着她发落我。“额,昨天的事咱就不提了,我们成绩都不大好,以后一起努力吧!我们的青春错过了就永远补不回来了,要抓住现在的时光。”

真没有想到我的同学竟是这样的宽容人,这样的真诚待人。我感激地握住她的手,向前走去。

谢谢你的宽容,你的体谅,你的上进,这些都影响着我。人生的道路上,能遇见你这样好的同学,我很庆幸。

评语:

小作者在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同学的勤奋、纯洁、宽容。开头就把小时候的我们和现在的我们的性格变化和同学白晶的不变进行对比;接着写晚自习后我们组喧闹的环境中玩耍,而白晶在宁静中学习,突出白晶的勤奋;再写我们的嫉妒讽刺和白晶的忍让宽容进行对比;最后写白晶真诚劝说。这对比手法更突出同学的品质高尚,从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我势利的同学

八(2)班 李乐

我的同学,有一双贼溜溜的小眼睛,一副眼镜挂在鼻梁上,典型的四眼仔,看到他这个样子就不是什么好人。他有一个特別匹配的名字一任四利,往往我们都会喊他四(势)利眼。我们这样喊他也是有原因的,他不敢去招惹那些坏的学生,別人说什么他就是什么,但他却去欺负那些老实憨厚的人。

五月的一天,上完体育课后,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大家都纷纷买冰镇饮料去喝,跑了几圈太累了不想下去,正好,我前面的任四利他没去上体育课又不累也要下去买,我便求他:“任四利,你也下去买的喝吗?顺便帮我带一瓶,我给钱……”话都没让我说完,就打断了我还朝我骂道:“你是脚有病呢?还是哪里残疾,有手有脚不会自己下去买。”说完还送了个白眼给我,我的气不打一处来,不买就不买,至于骂人吗?

“任四利,给我过来买几瓶饮料上来。”渣霸学生朝他喊道,只见任四利飞快地朝他们跑去,像一只乖乘乖的小狗等待主人的吩咐,那些人给他10元要他买5瓶饮料上来,可是钱并不够,我以为任四利会找他们要,没想到,他犹豫了片刻就飞快地跑去了,不够的钱任四利会自己贴吗?

这让我不禁回想起:“前几天,他们让任四利去买东西,不给钱,结果任四利找他们要钱,他们不给,反而把他推倒在地,可能是因为这个吧!可是我并为此感到一丝怜悯之情,也许有一半是因为他不跟我买,还有一半是因为他狗眼看人低,去跟他们买饮料。

“哐”一声响,打破了我的回忆,只见他笨拙的抱着几瓶饮料向后走去,一数,5瓶饮料是怎么买回来的,肯定是自己贴钱买的,他一瓶一瓶的放在桌上,弯着身子赔着笑地对着他们,迟迟不肯走开,直到他们要他走,他才慢慢离开,还不忘说:“有什么事再叫我。”

瞧!这就是我的“势利眼”同学,一个欺软怕硬的同学,一个没有骨气的同学。 评语:

文中先介绍人物后,就总写了任四利对同学的不同态度,再重点写任四利在一次体育课后,对我求他买水他不肯,反遭辱骂,而对渣霸同学倒贴钱还毕恭毕敬地卖力,鲜明地对比突出了他是一个没有骨气、欺软怕硬的势利眼。文中语言犀利,讽刺性强。

四、作文训练题:《差别》

以这次运动会的有关事,如,报名的积极与消极,参加的积极与消极,比赛时的拼搏与怕累,集体项目的逃避与积极担当。也可插叙这位同学平时学习和待人的行为。

差 距

九(4)班 徐欢

“放飞梦想,征战赛场……”,我校正在举办令人激动的一年一度运动会。我班的成员都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地走过主席台;而我却借个矮的优势,慢悠悠的无精打采的躲在队伍中间,也不喊口号,反而还拉着一旁的同学笑嘻嘻地讲话。

开幕式完毕后,运动员开始征战赛场,非运动员在赛场旁给运动健将们加油助威。而我,早就跑到一个僻静的角落躲起来玩。我看着一旁激烈的比赛情景,想到刚刚自己找他们去玩,竟然没有一个愿意的。说什么自己虽然不是运动员,不能为班级争光,但是可以做后援,可以为他们参赛的人买水呀,加油。哼,虚伪!

我不屑的摇摇头,嘴角裂开一抹嘲讽的笑,好不容易有一天的时间放松心情了,却不知道去休息一下,反而到处折腾自己,你又不是运动员,何必去凑这个热闹呢?我端了一个板凳坐在阴凉的位子,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着旁边的同学打游戏。原来也还有人和我一样会享受啦。

“徐欢,王……王好,要跳高了,我……我们去给他加油吧!她第一次参加比赛,肯定有些有些紧张的。”刚刚跑完400米的韩子怡气喘吁吁的跑过来,脸颊红扑扑的,两鬓的发丝也被汗水浸湿了,说话也断断续续的。

嗯,不想去,无聊。我摇摇头说。“走啦!王好肯定需要我们的鼓励的。毕竟我们是她最好的朋友呀。”她笑了笑,拉起我的手说:“走呀。”

我皱了皱眉,不情愿地站起来,“别人比赛,你去掺和,多无聊啊。”“怎么会,我们虽然不是运动员,但是我们在给他们加油时,她也会很高兴啊,毕竟我们是九(4)班的一份子啊。”我听她这么说,只好跟着她去赛场看王好比赛了。

“加油,加油,你们最棒……”苏晓,我在终点等你!”

我刚一到赛场,震耳欲聋的呐喊助威声顿时充斥着我的耳膜,我看着场外一个个歇斯底里喊加油的人,他们的表情像六月的天变化无常,一会儿高兴挥舞这双手 ,一会儿激动地跳起来击掌,一会儿一脸惋惜地叹气。哎,不懂 。

我站在韩子怡身边,看着她先给王好大大的拥抱,说:“不要紧张,我想你是最棒的哦!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加油!”接着和她击了击掌,表示鼓励。我就站在一旁,象征性地说了一声加油后 ,就神游去了。

“王好,加油!”我被这一声惊呼打断了思绪,我抬起头,看着韩子怡正站着一动不动,屏息凝视看王好跳高,随后便一脸骄傲,自豪的跳起来:“哇,太棒了!”然后和王好来了个大大的拥抱,并竖起大拇指说,真棒!王好笑着说了声谢谢后,就去准备下一轮的比赛了。

“一场比赛,至于吗?”我不解地问道。

“这可是关于我们九(4)班的名誉,而且,王好是我的朋友,我当然为他助威啦。我们不能为班级拿多少分,但我们可以做好后勤工作,积极的奉献自己的力量,毕竟我们也是班里的成员啊。”韩子怡一脸严肃地开导,

太阳的余晖撒在他的身上,为她渡了一层金色。,她眼中透露出坚定,神圣地光芒。连周围的的小树似乎也被她认真的态度打动了,都挺起自己的腰杆,打气精神来,摇晃着自己的身子,给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们加油。

我惭愧地低下头,是啊,我也是班里的一员,怎么可以对这一切熟视无睹呢?韩子怡不仅成绩比我好,而且思想也比我高尚。她身材也不高,并且偏胖,但仍参加了400米和800米的比赛,一跑完就来为同学加油,没想到和她的差距这么大。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仅是试卷上鲜红的分数,而且还在于人心灵的高尚程度与道德品质的好坏,我应该努力缩小这类差距。

我也开始为我班运动员加油,在呐喊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运动健将在比赛中的拼搏精神,体会到了在他们拿到名次的喜悦。原来,融入集体是一件如此令人快乐的事。

九(4)班 曾爽

那一天运动会,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天,有一个个小,但很高大的身影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下午的广播体操,跳绳,50米迎面接力。其中我最深刻的就是50米迎面接力中的两道身影——彭哲,夏小莉,让我理解了学生的差距不能光看成绩。

事情当时是这样的。

在50米接力快开始时,老师到运动场上清点人数,而夏小莉迟迟没到。夏小莉是一个个高腿长的女生,是一个短跑的猛将,这次比赛我们都寄予厚望,指望她能压住阵脚。关键是怎么掉线呢?王老师一脸焦急,气得直跺脚,额头上青筋突出,牛眼睁的老大,嘴里还絮絮叨叨的说:“当时报名的时候还说的好好的,参加50米接力的人到这里集合。正当要比赛了,全部人等她一个。还说什么上厕所,要人去找又没有。一定是去玩了。”我们都感到惊讶,夏小莉临阵脱逃,要误比赛大事,该当何罪!

要知道没有足够的人数是会被视为弃权的。如果真的弃权了别人班会怎么笑话我们班,会说我们班连比赛的勇气都没有。老师想要别的女生顶上,可跑的快的同学都参加了,跑的慢的又不行。

就在这个时候,彭哲好像看出了事态的严重性,从人群里走出来,犹豫一下说:“我虽是男生,但个小,可以顶替吗?”

听到这话,我们把目光注视彭哲,只见他是身材较为矮小的小男孩,浓浓的月牙眉,眼睛边有颗黑痣。王老师可能认为他个子偏小,腿也不长,所以跑不快,还是个男生,可又确实是人数不够,犹豫了一下说:“好,那你试试吧!”

比赛前,负责点人数的老师可能也是认为,他虽是个男生,可个小腿短跑不过女生,因此同意了。

就这样,我们以21个男生,9个女生阵容上阵了。

比赛开始了,前面九名女生比其他班跑的相差不大,我们最担心彭哲个小,会跑不过女生。可彭哲真正上场,让我们刮目相看,为之一振。只见他右手稳稳地接棒,身轻如燕的冲出队伍;高昂着头,双臂迅速摆动,如小蜜蜂扇动翅膀。双腿猛蹬,右脚还没着地,左脚就跨出,如猎豹突奔。很快超了其他班女生上十米。我们先是呐喊加油,后是欢呼叫好。

正是有了彭哲的迅跑,将其他班落下了一大截,才为我们的取胜奠定了基础。加上后面又有李乐、江鹏等猛将冲刺,我们终于获得了第一名。

彭哲的这次热心帮忙,不但解决了老师的燃眉之急,又使他成为了我们班的“大英雄”。而为了玩而不去参赛的夏小莉成了“罪人”。

回想平时。

彭哲他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品德好,朋友多,集体活动都有他,还不怕吃苦,不占别人的小便宜。

而夏小莉是一个和彭哲相反的同学。她学习成绩好,求上进。但集体活动或扫地等体力活时,都看不到她的人。

想到这些,彭哲似乎更符合“优秀学生”这个定义吧!

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是有差距的,但要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走向“完美”,就像彭哲那样有关爱集体,敢于担当,勇于拼搏的美好品德。

推荐第9篇:教案 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教学设计

授课人:万琼知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审核(签字):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一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形象,我们近一步学习“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二、学情分析

1、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2、八年级的学生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仍局限在单一个体的描摹上,对采用一些与之相对、相异或与之差别很大的人物作对比的描写方法还较为陌生,没有概念上的认识,更是很少运用于写作中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对比手法”的 概念;

2、掌握“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魅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在赏析、探究和尝试中逐步感受对比手法的特点及优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发现对比,在对比刻画人物形象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

感受对比刻画人物手法的魅力,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对比”的重要性。

五、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及文学作品实例分析探究,从而有效地掌握这一刻画人物的手法。

六、教学过程、导入

(播放电影《人在囧途—泰囧》片段,2分钟)

刚才的电影片段大家笑过之后,一定对王宝强饰演的“王宝”角色印象深刻吧。那么,如果我让大家写作文刻画这一人物形象,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写呢?

(一方面集中学生注意力,一方面复习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

今天呢,老师再来教大家一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让你们笔下的人物更为生动,个性鲜明,更有感染力。 图组一:曾志伟和姚明的身高对比 图组二:骑行西藏的帅小伙之前和之后对比 大家发现了什么呢?(引出对比概念。)

、整体感知

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清晰地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精细讲解

第一种: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 例一:

《班有奇葩,不少怪咖》

呈现两种不同写法,让同学们分析哪种写法更好。(两个人物动作、语言上对比描写,表现出不同个性,从而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天鹅兄”形象。)

结论:通过与周围其他人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

例二:《我敬佩的一个人》

我敬佩的人是谁呢?为什么敬佩她?运用了什么手法呀?(通过与戴帽子阿姨的对比,表现对书店卖书的阿姨的赞扬,她很有耐心。) 结论:通过与周围其他人对比,在对比中包含作者对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的态度、褒贬。

小试身手:请大家写一个人与人之间对比的片段刻画一个人物。(老师给一定提示,写完后点评一两个学生。)

第二种:人物自身的对比

1、横向对比 下面我们看两个例子 例一:《两个婷婷》

如果只写家里的婷婷,或者只写学校里的婷婷你觉得好吗?(把自己在家里的表现一览无余的表达出来了,与小作者在学校里的表现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显现出婷婷的不同的两面,更为真实可爱的一个形象。) 例二:

①妈妈每次去看奶奶都会带很多营养品。

②妈妈每次去看奶奶都会带很多营养品,但是却很少随意为自己添置一件衣服。 哪一种写法好呢?为什么?(更加体现出一个生活节俭的妈妈对奶奶的孝顺) 结论:通过对同一人物不同方面的对比,更加丰富形象,或者更加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某一品质。

2、纵向对比

例一:小伙骑行西藏前后对比照引爆笑

小伙子自爆骑行西藏前后对比照,引来网友嘲笑,同时呀,大家也纷纷为他点赞,为什么?(正是通过一个“高富帅”形象到“穷屌丝”形象变化的对比,形象鲜明地表现出小伙子骑行西藏精神的可贵。) 例二: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对比

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是对中年闰土生活困苦、麻木的同情,为什么还要写少年时的闰土呢?

结论:通过对同一人物前后变化的的对比刻画,形成巨大反差,突出表现人物性格思想特征,以及包含作者对人物形象改变前或者改变后的思考和态度。 小试身手:请同学们写一个人物自身的对比片段。(老师给一定提示,写完后点评一两个学生。)

第三种:环境与人的对比 《卖火柴的小女孩》

结论:通过环境描写与人物处境形成巨大反差,鲜明对比,突出人物处境的优越或者不幸。

小试身手:请同学们试着写一个环境与人处境形成对比的片段。(老师给一定提示,写完后点评一两个学生。)

、归纳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概括地说:我们单一的描写一个人物,常常感到单薄和无力,如果采用一些与之相对、相异或与之差别很大的人物作对比的描写和阐述,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凸现出来了,表达的感情倾向也更强化了。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通过互相对比,互相映照,互相衬托,从而使人物形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2、运用对比描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a) 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是勉强凑合,要看运用的材料适不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或者需不需要采用对比。即:明确运用对比手法的目的。 b) 两个人对比时,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人,后写一个人,互不相干,而是要围绕中心事件来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c) 对比手法往往是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结合起来使用的。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去写一篇小作文刻画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字数在500字以内。要求运用我们今天讲到的对比手法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能体现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优势。

推荐第10篇:对比作文

1) 要求论述两个对立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1.有一些人认为。。。 2.另一些人认为。。。3.我的看法。。。 The topic of ①-----------------(主题)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recently.There are two sides of opinions of it.Some people say A is heir favorite.They hold their view for the reason of②-----------------(支持A的理由一)What is more, ③-------------理由二).Moreover,④---------------(理由三).

While others think that B is a better choice in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Firstly,-----------------(支持B的理由一).Secondly (besides),⑥------------------(理由二).Thirdly (finally),⑦------------------(理由三).

From my point of view, I think ⑧----------------(我的观点).The reason is that⑨--------------------(原因).As a matter of fact, 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explain my choice.For me, the former is surely a wise choice .2) 给出一个观点,要求考生反对这一观点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①----------------(观点一).For example, they think②-----------------(举例说明).And it will bring them③-----------------(为他们带来的好处).In my opinion, I never think this reason can be the point.For one thing,④-------------(我不同意该看法的理由一).For another thing,⑤-----------------(反对的理由之二). Form all what I have said, I agree to the thought that⑥------------------(我对文章所讨论主题的看法). 一.对比选择型作文模板

1. 模板一

1.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on…1.开门见山直入主体,表明对某事人们的不同看法。

2.Some people perfer,….2.表明一部分人的看法。 3.Others tend to, ….3.另一部分的看法。

4.As to me, I agree with /to… 4.作者的看法。

5.Of course,….5.承认自己不赞同的看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6.For example,…6.举例说明支持第五句。 7.But,…7 转折指出这种观点的不足。

8.The following reasons can account for my preference… 8 启下句过度到下段具体阐述自己所支持的观点的理由。

9.The main reason is….9.支持观点的理由一。

10.A good example to illustrate is… 10.举例说明理由一。 11.For another,…11.理由二。 12.From the foregoing,… 12.总结全文,从长远看来。

2002年6月真题:Is a test of spoken English neceary?

A test of spoken English will be included as an optional component of the College English Test (CET).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it.Some prefer to have such a test.Others tend to decline any kind of test of spoken English.As to me, I agree with the first statement.

Of course, a test of spoken English is very difficult to handle and the test time is not long enough to fully display participants’ ability to spoken in English.For example, if a candidate draws a topic which he of she is not familiar with, it’s hard to show his or her command of spoken English.But without such a test, some people may not have motivation to practise spoken English.The following reasons can account for my preference.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such a test enhances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 of the importance of spoken English.A good example to illustrate is that several rs ago, college students only streed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ignoring to building up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For another, a certificate of such a test will make job-hunting easier.From the foregoing, I think a test of spoken English is of neceity.

2. 模板二

1.There is no complete agreement among people as to ——1.开门见山直入主体,表明对某事人们的不同看法。

2.Some people consider,… 2.表明一部分人的看法。 3.However, others think, ….3.另一部分的看法。

4.Some people may say …4.观点一的理由。

5.They hold this opinion because…. 5.深入阐述观点一的理由。 6.However, others believe…6.观点二的理由。 7.They argue that,…7 深入阐述观点二的理由。 8.Personally,I am in favor of the…

8 我的看法。

9.Firstly,….9.个人看法依据

10.Secondly,…10.个人看法依据二。11.Most important of all …11.个人看法依据三。

12.Taking above-mentioned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we/I may reasonably conclude that …12.总结全文。

3. 模板三

1.When asked about…,different people will offer different opinions.1.开门见山直入主体,表明对某事人们的不同看法。

2.Some people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2.提出观点一。 3.In their opinion, ….3.观点一的理由一。 4.Besides …4.观点一的理由二

5.However, others hold… 5.提出观点二。.6.They maintain…6.观点二的理由一。 7.And…7观点二的理由二。

8.Weighing up these arguments, I am for… 8 我的观点。

9.For one thing…9.个人观点理由一。.10.For anther,…10.个人观点理由二。 11.For instance,…11.举例说明。

12.Therefore, as stated above… 12.综上所述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Is a test of spoken neceary?

A test of spoken English will be included as an optional component of the College English Test (CET).When talking about it, different people will offer different opinions.Some people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take a test of spoken English.In their opinion, it is good chance for them to test their spoken English.Besides, it also make them kn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spoken English.

However, others hold that a test of spoken English is unneceary in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s.They maintain that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of spoken English is not for testing but for daily use.And they think it is hard to manage such a subjective test.

Weighing up these two arguments, I am for the first point of view.For one thing, spoken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For another, a test of spoken English can guide and supervise students to make conversation practice.For instance, when choosing books and other materials, students can pick them according to the bands of the test they want to take.Therefore, as stated above, the first point of view can hold water.

第11篇:浅析白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比手法

浅析白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比手法

吴灵灵

内容摘要: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社会底层人民深苦痛疾的壮丽诗篇。也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位,有“诗王”之称。他一生留下近三千篇诗作,以讽喻诗最为著名。讽喻诗中大量运用对比手法绘物抒情,使作者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个人观点更为鲜明突出。主要可分为阶级对比,作者与他人的对比,自身前后阶段对比以及其他对比等。

关键词:白居易 讽喻诗 对比手法 劳动人民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十一二岁时,因避战乱而迁居越中,后又往徐州、襄阳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二十九岁中进士,三十岁登拔翠科。三十五岁应制举。历任周至尉。翰林学士,右拾遗,太子左赞善大夫。晚年官至太子少傅,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又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 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他的政治理想是贞观之治,在这一时期,他怀着极高的热情参政,“有阙必规,有违必谏”(《初授拾遗献书》),屡次上书,指陈时政,倡言蠲(juān)租税、绝进奉、放宫女、抑宦官,在皇帝面前折廷诤。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大量讽喻诗,锋芒所向,权豪贵近为之色变。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

1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在诗人流传下来的一百七十余首讽喻诗中,诗人大量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比导出题旨,于对比中体现爱憎的感情。我就诗人讽喻诗中的阶级对比、诗人与他人的对比、诗人前后阶段理想观念对比以及其他对比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阶级对比

白居易在他的讽喻诗中往往先尽情描摹达官贵人们的糜烂生活,而在诗的末尾忽然出人意料地突起一个对立面。在《重赋》一诗中,诗人详尽的描写了被贪吏们破坏的两税法给农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而贪吏们“随月献至尊”的羡余物却“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诗人借老农之口发出了“夺我身上衣,买尔眼前恩”的愤怒呼喊。《伤宅》所写富贵者的奢侈,恰与《重赋》形成鲜明的对照。“一堂费百万,郁郁起轻烟。洞房温且高,寒署不能干。„„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缭绫》中也以“丝细缲多女手疼,札札千声不盈尺”写出农妇的艰辛,而对照以富贵者的浪费:“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蹋泥无惜心。” 《红地毯》写宣州太守为了取得皇帝的宠信,每年都要勒逼宣州人民编织大量的丝毯向朝廷进贡,诗人在结尾激愤地写道:“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在《采地黄者》一诗中更反映了农民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没有“口食”,而地主的马却有“残粟”,就是余粮:“愿易马残粟,救此苦

2 饥肠!”愿意用马的食品,来换农民的口食。所以诗人曾得出结论说:“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苦辛!”对农民的深厚同情使诗人在《杜陵叟》中爆发出这样的怒吼:“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这是农民的反抗,也是诗人的鞭挞。这些诗作,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压迫与剥削的事实。诗人尖锐地指责那些在下层百姓的困苦之上还要加上一层困苦的贪吏、宦官,希望权势者能有所觉醒。

《轻肥》则将矛头指向宦官集团的那些内臣,大夫,将军。“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fú)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léi)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qú)州人食人!”这首诗是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之一,题目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作者将其概括为“轻肥”二字,用以形容奢靡的生活。

全诗按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宦官走马赴宴。接下来六句为第二部分,写赴宴的场面。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写江南的大旱。前两部分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宦官的骄横神气及其豪奢的生活。第一部分重在写人,“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骄横的意气能够充满道路,马鞍的光亮可以照耀灰尘,这自然会吸引路人的目光,并使人发出“借问何为者”的疑问,得到的答案“是内臣”。巧妙的一问一答点明了骑马人的身份。内臣亦即宦官,伺候皇 3 帝的奴才,怎么能够这样神气十足呢?原来这些人都佩戴着朱绂、紫绶,已经掌握了军政大权,所以才如此骄横。“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交代了内臣所去的地方,诗歌也自然地进入了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从神态、装束、身份等方面落笔,把人物外貌及其心里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部分着重写物。作者客观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场丰盛的酒宴:上好的美酒、各样的珍馐、鲜美的水果、稀有的海鲜。虽然没有对内臣们饮酒作乐的场面做正面描写,但是他们大吃大喝、大腹便便的丑态已经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把他们酒足饭饱之后心满意足的神态描绘出来,与开篇“意气骄满路”一句交相呼应。

诗歌的前两部分用繁笔把内臣饮宴行乐的生活暴露得淋漓尽致,第三部分却只有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把天差地别的两种生活并列在一起,这是两个宛如天壤之别的阶层:一方脑满肠肥,花天酒地,另一方则天灾人祸竟至“人食人”,不发一句议论,却把受灾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现得触目惊心,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种繁简结合、前后对比的手法,使整首诗结构富于变化,腾挪跌宕的气势分外强烈。

二、作者与他人的对比

《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希夏日长”的辛勤农夫,“家田输税尽,拾些充饥肠”的贫妇人,《菜地黄者》中“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的百姓,都具体真实地表现了农民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生活。《村居苦寒》写隆冬季节,作者和“布絮不蔽身”“愁坐夜待晨”

4 的无衣民的对比。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见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垅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这首诗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从“八年十二月”至“农者尤苦辛”为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诗人描写了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冬季,生活贫困的农民缺少御寒衣物、夜不能眠的痛苦。在第二部分中,诗人为自己不必种地劳动,却能紧闭家门、穿裘衣、盖绸被以躲避严寒而深感愧疚和不安,并产生了“自问是何人”的深刻思考。

在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是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诗人深切同情不幸的农民,对自己的温饱有余深感惭愧,并由此产生了“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的可贵思想。

三、自身对比和其他对比

《卖炭翁》作者指责宫中黄衣使者盘剥掠夺百姓,不问青红皂白抢走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这首诗借卖炭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 “卖炭”再到炭被抢走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扰民害民,宦官强取豪夺的野蛮行径。其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

5 寒”两句尤为精譬。先用“可怜”二字倾注无限同情,继以一“忧”一“愿”来写卖炭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细微复杂的心理活动,再用卖炭翁身上需要“暖”,而内心却愿天“冷”这一冷暖的对比充分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贫困生活。

《宿紫阁山北村》这首诗,就是作者在《与元九书》中所说的使“握军要者切齿”的那一篇,写于元和五年(810),诗人当时正在长安担任左拾遗。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持刀斧,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本诗布局巧妙,前四句写游览名胜、主客欢饮的愉快场面,同后十六句所描写的强取豪夺的丑恶场面构成强烈对比。对受害者和害人者的描写也是层层深入:受害者先喜,后惧,终恨;害人者起先是没有交代身份的“暴卒”,而后亮出“采造家”、“神策军”的身份,最后,诗人指出他们的头领是“中尉”,“承恩”二字矛头更是直指皇帝。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诗,兼济之

6 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喻诗的创作而发的。元和十年夏,藩镇叛乱,力主讨伐藩镇的宰相武元衡遭暗杀。白居易义愤填膺,拍案而起,第一个上疏请求限期缉拿凶手,却被宰相韦贯之等诬以“越职言事”的罪名。与白居易素有嫌 隙之辈也趁机诽谤,说白居易的母亲本系看花是失足坠井而死,白居易却作《赏花》《新井》二诗,实在有违名教,这使得白居易当年就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后又被追贬为江州司马,这一沉重的打击,不仅是白居易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他的理想彻底的从“志在兼济”转为了“独善其身”。可以说以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前是白居易政治上最得意的时期,“兼济天下”是他的主导思想。后期特别是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后,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 ”。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

7 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唐代是我国诗歌取得最大成就的历史时期,李白和杜甫如日月丽,照耀着盛唐诗坛,他们与盛唐其他著名诗人形成了第一次高潮。安史之乱后,唐代由盛而衰,进入了中唐时期,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诗人则如群星灿烂,形成了第二次高潮。这一时期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冲融浑浩、雄丽高华的盛唐之音消失了。诗人们无论从个人遭际抒发不平之鸣,或是注目社会,反映人民的苦难,大都正视自我,正视现实。其观察与体验更为深刻,题材内容更为广阔。如果没有中唐诗人的艰辛创造唐诗就不能成其大,成其广。而白居易无疑是中唐诗坛一颗璀灿的明星,他不仅仅表现在他流传下来诗篇的数量上,更因为他在艺术创作上显示了自己的特色,白居易以一个政治家的犀利眼光与一个诗人的敏锐感受,把当时的许多弊端都揭露出来,表现于诗歌。诗人有意识的观察现实,用诗反映社会问题,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与人道主义精神,使有助于朝政的革新与世道的改正。 讽喻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以上列举的这些作品只是白居易讽喻诗的一部分,但都运用了对比手法,鲜明的对比,凸显了社会的极端不公,凸显了矛盾的极端尖锐。正是因为这些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8 使得白居易的讽喻诗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袁行霈、罗宗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罗宗强、陈洪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诗经典大全集》杨芳云编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零一二年二月五日

第12篇:浅析白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比手法

浅析白居易讽喻诗中的对比手法

摘要:白居易讽喻诗大量采用对比,主要分为阶级对比,作者与他人的对比,其他对比。用对比绘物抒情,使得事物的特征更为鲜明突出。

关键词:白居易 讽喻诗 对比手法 劳动人民

诗歌发展到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成百上千的诗人在那一时期先后出现,他们以各有特色的诗篇,从多方面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在众多诗人之中,白居易便是杰出的代表之一。这不仅仅表现在他流传下来诗篇的数量上,更因为他在艺术创作上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在诗人流传下来的一百七十余首讽喻诗中,诗人大量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比导出题旨,于对比中体现爱憎的感情。我就诗人讽喻诗中的阶级对比、诗人与他人的对比、其他对比这是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阶级对比

白居易在他的讽喻诗中往往先尽情描摹达官贵人们的糜烂生活,而在诗的末尾忽然出人意料地突起一个对立面。

在《重赋》一诗中,诗人详尽的描写了被贪吏们破坏的两税法给农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而贪吏们“随月献至尊”的羡余物却“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诗人借老农之口发出了“夺我身上衣,买尔眼前恩”的愤怒呼喊。《伤宅》所写富贵者的奢侈,恰与《重赋》形成鲜明的对

照。“一堂费百万,郁郁起轻烟。洞房温且高,寒署不能干。„„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缭绫》中也以“丝细缲多女手疼,札札千声不盈尺”写出农妇的艰辛,而对照以富贵者的浪费:“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蹋泥无惜心。”这些诗作,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压迫与剥削的事实。作为一种解救,诗人希望权势者能有所节制,因而他尖锐地指责那些在下层百姓的困苦之上还要加上一层困苦的贪吏、宦官。《轻肥》则将矛头指向宦官集团的那些内臣,大夫,将军。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这首诗是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之一,题目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作者将其概括为“轻肥”二字,用以形容奢靡的生活。

全诗按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宦官走马赴宴。接下来六句为第二部分,写赴宴的场面。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写江南的大旱。

前两部分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宦官的骄横神气及其豪奢的生活。第一部分重在写人,“意气骄满路,俺妈光照尘”,骄横的意气能够充满道路,马鞍的光亮可以照耀灰尘,这自然会吸引路人的目光,并使人发出“借问何为者”的疑问,得到的答案“是内臣”。巧妙的一问一答点明了骑马人的身份。内臣亦即宦官,伺候皇帝的奴才,怎

么能够这样神气十足呢?原来这些人都佩戴着朱绂、紫绶,已经掌握了军政大权,所以才如此骄横。“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交代了内臣所去的地方,诗歌也自然地进入了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从神态、装束、身份等方面落笔,把人物外貌及其心里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着重写物。作者客观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场丰盛的酒宴:上好的美酒、各样的珍馐、鲜美的水果、稀有的海鲜。虽然没有对内臣们饮酒作乐的场面做正面描写,但是他们大吃大喝、大腹便便的丑态已经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把他们酒足饭饱之后心满意足的神态描绘出来,与开篇“意气骄满路”一句交相呼应。

诗歌的前两部分用繁笔把内臣饮宴行乐的生活暴露得淋漓尽致,第三部分却只有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把天差地别的两种生活并列在一起,这是两个宛如天壤之别的阶层:一方脑满肠肥,花天酒地,另一方则天灾人祸竟至“人食人”,不发一句议论,却把受灾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现得触目惊心,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种繁简结合、前后对比的手法,使整首诗结构富于变化,腾挪跌宕的气势分外强烈。

二、作者与他人的对比

《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希夏日长”的辛勤农夫,“家田输税尽,拾些充饥肠”的贫妇人,《菜地黄者》中“愿易写贱粟”救此苦饥肠‘的百姓,都具体真实地表现了农民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

生活。《村居苦寒》写隆冬季节,作者和“布絮不蔽身”“愁坐夜待晨”的无衣民的对比。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见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垅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这首诗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从“八年十二月”至“农者尤苦辛”为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诗人描写了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冬季,生活贫困的农民缺少御寒衣物、夜不能眠的痛苦。在第二部分中,诗人为自己不必种地劳动,却能紧闭家门、穿裘衣、盖绸被以躲避严寒而深感愧疚和不安,并产生了“自问是何人”的深刻思考。

在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是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诗人深切同情不幸的农民,对自己的温饱有余深感惭愧,并由此产生了“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的可贵思想。

三、其他对比

《宿紫阁山北村》这首诗,就是作者在《与元九书》中所说的使“握军要者切齿”的那一篇,写于元和五年(810),诗人当时正在长安担任左拾遗。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持刀斧,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本诗布局巧妙,前四句写游览名胜、主客欢饮的愉快场面,同后十六句所描写的强取豪夺的丑恶场面构成强烈对比。对受害者和害人者的描写也是层层深入:受害者先喜,后惧,终恨;害人者起先是没有交代身份的“暴卒”,而后亮出“采造家”、“神策军”的身份,最后,诗人指出他们的头领是“中尉”,“承恩”二字矛头更是直指皇帝。

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这些作品只是白居易讽喻诗的一部分,但都运用了对比手法,鲜明的对比,凸显了社会的极端不公,凸显了矛盾的极端尖锐。正是因为这些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使得白居易的讽喻诗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袁行霈、罗宗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

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罗宗强、陈洪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诗经典大全集》杨芳云编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3篇:浅析《台北人》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浅析《台北人》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学1052蔡汝丹200512101201

摘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台北人》一书开篇,白先勇先生就引录了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逝境迁,今夕相异,怆然之感犹生。

由十四篇短篇小说构成的《台北人》,各篇写作技巧不同,篇幅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为一流的短篇小说。十四篇小说串联成一体,小说幅面变广,把社会的“众生相”呈现在读者面前。细读《台北人》,您会发现书中溢满了一种时逝境迁的感慨。书中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多位台北人的生活状况。在《台北人》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成立以后的种种历史印记:辛亥革命(《梁父吟》),五四运动(《冬夜》),北伐(《岁除》、《梁父吟》),抗日(《岁除》、《秋思》),国共内战(《一把青》)。夏志清先生曾在《白先勇论》一文中说道:“《台北人》甚至可以说是部民国史,因为《梁父吟》中的主角在辛亥革命时就有一度显赫的历史。”《台北人》通过对比手法,在读者面前重现了那段历史给人们带来的种种难以磨灭的印记,伴随着这一历史的,是人们那时逝境迁的感慨。

关键词:时逝境迁对比民国史

《台北人》的主人公生活在台北、但大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台北人。他们出生在中国大陆,国共战争国民党战败之后,正值青年或壮年时期的他们跟随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这一小岛上,他们都有一段难忘的“过去”,这一充满美好回忆的“过去”直接影响着他们现在的生活。书中通过对比的手法把他们这一“时逝境迁、今夕相异”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民国时期的那一段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正如书中第一篇《永远的尹雪艳》中的主人公尹雪艳所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谁又能保得住一辈子享荣华,受富贵呢?”

一、自身对比看境迁

那一段战乱,改写了很多人的人生。很多人走上了偏离他们原本生活轨道的另一条道路。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去,对他们来说已经是那么的遥远,如今他们只能从那回忆中去寻找往日的快乐。

《岁除》一篇的主人公赖鸣升民国二十七年在成都当骑兵连长,那时的他年轻、俊俏,魅力十足,连他们的营长姨太太都主动投怀送抱;正值壮年的他还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台儿庄战役,经历了死里逃生的险况。如今的他只是荣民医院厨房里的买办,满身载满战争的伤痕,“胸膛右边赫然印着一个碗口大,殷红发亮 1

的圆疤,整个乳房被剜掉了,塌下去成了一个坑塘”。岁月也在他身上刻满痕迹,他寸把长的短发“已经花到了顶盖”,“黝黑的皮面上,密密麻麻,尽是苍斑,笑起来时,一脸的皱纹水波似的一圈压着一圈”。为了娶了一位寡妇做妻子,他把自己原打算用来搞点小本生意的三万多块退役金全部奉送了出去,但是新妇过门三天就“逃得鬼影子不见半个”,并把他的东西拐得精光,连一床破棉被也不放过。战争与时间,把他带离到另一个生活的轨道。过去的意气风发,如今仿如隔世。

王雄(《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也是典型受战争所累的“台北人”。他本在湖南乡下种田,母亲从隔壁村庄给他买来一个十岁的小妹子做老婆。他十八岁时,有一天挑谷子上城卖,一出村子就被人截去打日军,国共内战国民党战败以后,正在国民党军队内服兵役的王雄随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从此,他便与他的老母亲以及他的小未婚妻两地分离。他无法寻到当年的小妹子,于是他把他对小妹子的全部爱转移在与小妹子相似的他雇主的女儿丽儿身上,他成了小丽儿最好的玩伴。丽儿喜欢杜鹃花,王雄便在园子里亲手栽种了成百株杜鹃花,并认真打理;丽儿喜欢骑马,他愿意当马给丽儿骑;因为要接送丽儿上学,他经常把他那辆三轮车“擦得亮亮的,而且在车头上插满了一些五颜六色的绒球儿,花纸铰的凤凰儿,小风车轮子,装饰得像凤辇宫车一般”,而且每次出去接送丽儿时,他“总把自己收拾得头干脸净的,即使是大热天,也穿戴得体体面面”。当丽儿逐渐长大,接受俗世的价值观念,她慢慢地脱离王雄。她因王雄只是一个仆佣而变得看不起他,练习英文时指着王雄说“You are a dog”;又因他长相丑陋(“像一头大猩猩”),怕被人笑话而拒绝王雄的保护。丽儿的远去使王雄变得格外沉默,他追求“灵”的美好希望已经落空,最后,他在强奸了女佣喜妹后投海自杀。他总还希望,那一片海能带他回到他的故乡„„

时间的流逝,也使每一个人美好的过去一去不复返。吴经理(《永远的尹雪艳》)以前在上海当过银行的总经理,是百乐门的座上常客,意气风发;去到台北后,他却赋闲在家,在一家铁工厂挂个顾问的名义。时间也在他身上烙下痕迹,如今的他“头发全白了,而且患着严重的风湿,走起路来十分蹒跚,眼睛又害沙眼,眼毛倒插,常年淌着眼泪,眼圈已经开始溃烂,露出粉红的肉来”。金大班(《金大班》)年轻时貌美如花,众多男子为之着迷倾囊,但是女人终就敌不过岁月,她为了嫁作商人妇,拉面皮、扯眉毛,脸上没剩下一块肉没受过罪,每次和陈老头儿出去时“披枷带锁,上法场似的,勒肚子束腰,假屁股假奶,大七月里,绑得那一身的家私”。朴公(《梁父吟》)昔日是一位勇猛的将军,如今和人下棋时竟然“朦然睡去”;华夫人(《秋思》)如今每次梳头都会发现白发;教主(《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以前是红遍半边天的巨星,现在却是犯风化案的罪犯„„

时逝境迁,每一个人都敌不过时间。

二、身份相异处境似

无论您昔日身份地位有多高,金银财富有多少,在岁月面前,您还是要低头。无论您是军官还是士兵,无论您是贵妇还是歌女,在时间面前,每个人都一样。人会变老,境会变迁。时逝境迁,每一个人都阻止不了。

《冬夜》中的余钦磊和吴柱国教授,年轻时都是热血沸腾的爱国青年,他们领头打驻日公使,叠罗汉爬进卖国求荣的政府官员曹汝霖家里去。余教授是第一个爬进去的学生,把鞋子都挤掉了,“打着一双赤足,满院子乱跑,一边放火”;吴教授扛大旗领队游行,跟警察打架,把眼镜也打掉了。如今的他们,却不得不向生活低头。吴教授为了应付美国大学,为了保住饭碗,为了升级,隔两年挤出一本著作;余教授 一直想方设法出国以改变现在生活的窘况„„

默片时代,教主(《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是红遍半边天的巨星,他俊俏硬朗。但是,有声片子一出来,他便没落了,因为他是南方人,不会说国语。如今的他“一头花白的头发,蓬得一绺一绺的,在风里直打颤”,皱纹“好像是用一把尖刀使狠劲划出来的,三条,端端正正,深得发了黑,横在他那宽耸的额上”,“他的背项已经佝垂了,一径裹着他那件人字呢灰旧的秋褛,走起来,飘飘曳曳,透着无限衰飒的意味”,那双眼睛“如同古墓里的长明灯一般,一径焚着那不肯消灭的火焰”。他倾家荡产,捧红姜青,但姜青却为情自焚。他精神崩溃,在街上追缠一个长相标致的男学生,问他要不要当明星,把男学生搂到怀里,嘴里又是《洛阳桥》又是《白马公子》的咕哝着。最后被警察以风化罪逮捕入狱。今夕之处境令读者感慨不已。

昔日风光不再,时逝境迁,怅然之感怎能不生?贵妇(《秋思》的华夫人)也敌不过时间,白发无可掩饰;红歌女(《金大班》的金大班)终要为嫁做人妇而费尽心思;勇猛的将军(《国葬》的李浩然将军)纵然不肯服老(七十多岁还是要去爬山打猎)也要认老(去打野猪,爬山滑了一跤,摔断了腿)„„

三、身份相似境况异

面对变迁的现实,人们或者选择坦然面对,或者选择黯然放弃。选择的不同,决定着您人生的相异。

师娘(《一把青》)与朱青(《一把青》)都是空军太太,两个人都经历了丧夫之痛,但两人十几年后相遇时的生活状况完全相异。师娘虽然也让岁月“洒了一头霜”,但本质上,性格上却前后一致,她自始是一位好心肠而且富有人情味、同情心的平凡女人。她早就认清了空军太太必担的风险,并且学会打麻将、织毛衣等方式来“自卫”,她能够不受大伤地接受命运的打击。朱青的丈夫郭轸在国共内战中身亡后,朱青从纯洁朴素变得矫作世俗、麻木不仁。过去的朱青到师娘

家做客时“穿着一身半新旧直统子的蓝布长衫,襟上掖了一块白绸子手绢儿。头发也没有烫,抿得整整齐齐的垂在耳后。脚上穿了一双带绊的黑皮鞋,一双白色的短统袜子倒是干干净净的”;现在的朱青“衣着分外妖娆”,“穿了一身透明紫纱洒金片的旗袍„„一扭,全身的金锁片便闪闪发光起来”,她的头发“蓬得像只大鸟窝似的”,脚上“一双高跟鞋足有三寸高”。过去的朱青是“一个十八九岁颇为单瘦的黄花闺女”,她的眉眼间“蕴着一脉令人见之忘俗的水秀”,现在的朱青腰身“变得异常丰圆起来,皮色也细致多了,脸上画得十分入时,本来生就一双水盈盈的眼睛„„露着许多风情似的”。过去的朱青在感情中度日,敏感多愁,当她获知丈夫郭轸在徐州出事的消息时,她“抱了郭轸一套制服,往村外跑去,一边跑一边嚎哭,口口声声要去找郭轸。有人拦她,他便乱踢乱打,刚跑出村口,便一头撞在一根铁电线杆上,额头上碰了一个大洞”。师娘给她灌姜汤时,“她的一张脸像是划破了的鱼皮肚,一块白,一块红,血汗斑斑。她的眼睛睁得老大,目光却是散涣的。她没有哭泣,可是两片发青的嘴唇却一直开合着,喉头不断发出一阵阵尖细的声音,好像一只瞎耗子被人踩得发出吱吱的惨叫来一般”。之后她在床上病了许久,若非好心的师娘细心照顾,恐怕她也无法活在人间的了;现在的朱青麻木不仁,游戏人间,耽溺于声色之乐,情人小顾刚失事身亡,她却能照着日常习惯卷头发、涂蔻丹,还有心情炖糖醋蹄子,炒麻婆豆腐,并平淡无奇、像叙述一件日常琐事向师娘提了一下小顾身亡之事。

同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海龟派,《思旧赋》中的少爷适应不了国外的生活与价值观,变成了痴呆;《梁父吟》中的孟家骥却能完全适应国外的生活,并连中国人的人情礼俗都忘掉了。他们身份相似,但是境况完全相异,归根究底,是因为抉择的不同。

在《台北人》一书中,白先勇先生通过出神入化的对比手法,通过人物自身、身份相异的人及身份相似的人的处境的比较,展现了那一段忧患重重的时代的历史。时逝境迁,那一种感慨值得每一个人用心体会。

参考书目:白先勇《台北人》,花城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第14篇:对比手法的运用(用《匆匆》教学)

1101020228吴丽

对比手法的运用 —————用《匆匆》教学

导入语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匆匆》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学习。我们已经对里面的生字词和课文的大致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朱自清先生用生动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珍惜时间,这节课我们将来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去领略散文的语言艺术。

一、回味课文

听录音,回味上节课讲的内容。

二、具体讲解对比的运用和作用。

首先大家再读一下第一自然段,感觉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出时间的匆匆呢?【ppt】: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我们今天讲对比手法的运用。首先大家看一下什么叫对比手法(ppt: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看到了吗,首先他的前提是什么?生答:“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对,前提首先要把双方来进行比较对不对?生答对。那么 这个双方有什么特点呢?生答“具有明显差异,和矛盾”嗯,十分不错,那我们再来具体分析这个句子首先对立的双方有哪些?生答燕子,柳树,桃花。另一面呢,生答:我们的日子。好的,那么他们对立的东西是什么呢?生:燕子,柳树,桃花都可再生,二我们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ppt桃花,燕子,杨柳【可再回】——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这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呢,课文明明想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为什么前面却说这么多其他的东西呢?如果我们把它去掉,你们觉得怎么样,你更喜欢哪一句?(ppt: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时间匆匆,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参考答案:

1、第一句用燕子,柳树,桃花可再来,和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更加突出了时间的珍贵,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2、我觉得第二句好,因为他直接就告诉我们时间很重要。

3、用对比手法好,更加突出了日子的特点,而且使文章也读起来更美。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以前学的课文里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吧。(ppt: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2、鲸是特别大的动物。)从这个句子中你可以看到对比的作用呢?

嗯,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老师总结了两点对比的作用(ppt:

1、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2、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趁热打铁,加强训练。

刚刚我们已经了解了对比手法的作用,下面我们来试试运用一下,练一练吧 【训练设计一】:运用对比的手法来造一个简单的句子,要求突出对比双方的特征。 老师给出例子。

【Ppt】:

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晴天能使人心情开朗,阴天能使人心情压抑

【训练设计二】:我们刚才都知道要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用对比,而且对比也有两种方法,相反的方面和相同的方面。下面就请同学们选取一种来用对比来写一下吧。记住,要突出你要描写的特点。(Ppt:用相反和相同两种方法来写一个人的特征。Eg:这个人真高,比姚明还高。(相同的方面)这个人真高,在有些人眼里,他就是珠穆朗玛峰。(相反的方面) 【作业】: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冬天和夏天的不同,选取一种特征。如温度,景色。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写作手法那就是对比,要想突出一个事物的特征,就用对比试试看,希望大家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第15篇:运用象征手法作文

运用象征手法作文

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会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作为构思现代技巧之一,象征手法的作用有哪些呢?

一、主题升华。

升华主题,是写作过程中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提高主旨意义的重要一环。唐代孙樵在《与友人论文书》中说:“辞必高然后为奇,意必深然后为工。”只有主题深刻,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引导读者领略美的旨趣。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一例。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联想,把对白杨树的描写赞扬引申到北方农民身上,进而用白杨树来象征我们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意志”。这样,就通过象征的手法,把对白杨树的赞美变成了对一种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二、含蓄现美。

象征和含蓄是分不开的。象征给予人们的启示意义,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形象所暗示是意义,即黑格尔所说的“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比如描写和平鸽,作者用意不在鸽子本身,而在于它所暗示的和平的意义。含蓄,富有暗示性、朦胧性和多义性,意在言外,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适宜用象征手法呢?

一种情况是,生活里有些事情比较复杂而又有深刻的意义,但一时又不易讲清楚,这时不妨用象征手法。比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作者以松树为象征,通过它要求于人的甚少而贡献给人的很多这一特点,生动地阐明了共产主义的高尚风格。文章深入浅出,寄意深远。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意思不便明说,于是便采用象征手法。如鲁迅的小说《药》,结尾处写到夏瑜坟上的花圈,就是作者当时不直说的内容:虽然夏瑜死了,但自有怀念他的同志会接替他把斗争继续下去。夏瑜坟上添个花圈,象征革命的力量是扼杀不了的。这是鲁迅有意识地“听将令”的结果。

由此可见,作文构思技巧中的象征能深入浅出地表达精深的意蕴,常常能收到饶有意味的审美效果。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能使你的文章意味深长。

那运用象征有哪些要求呢?

一、立意要明确。有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名篇1样,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二、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的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开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来。茅盾正是着力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型,从树的干、枝、叶、皮、高度等方面塑造了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形象,并赋予人格化的内涵,才从中提炼出“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屈不挠”等性格品质,再由此联想开去,揭示主题的。

三、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正是由于“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华北平原上的健儿”等本体对象同样表现出了和白杨树一样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英勇无畏”的精神,白扬树才象征了北方的抗日军民,尤其象征了“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附录:

象征手法分类解析汇总 【花木的象征意义】

花木,千姿百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

1、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2、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3、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4、以菊象征不畏风霜。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它不畏风霜的高尚品格更为人们所称道。

5、以牡丹象征富贵。牡丹花朵硕大,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人们视其为富贵荣华的象征。

6、以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7、以荷花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8、以折桂象征荣耀。据神话传说,月亮中有一桂花树。过去称应试及条为“蟾宫折桂”,比喻十分荣耀。福建地区的古越人还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9、以桃李代表门生。人们常以“桃李满园”、“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某名师的门生众多。

10、以桑梓代故乡。《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11、以垂柳表示依恋。《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柳与留谐音,因而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

12、以杏象征幸福。因为杏与“幸”谐音,表示“有幸”,杏与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时因为杏花非常美丽,常用以象征美丽的少女;杏仁则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语常说“柳叶眉,杏仁眼。”

13、以桃象征长寿。桃是最常见的长寿象征,给老人祝寿便用寿桃。一些人在厅堂中常挂着一幅画有三个桃和五只蝙蝠的面,表示“三桃五福”。

14、以水仙象征来年好运。“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春节(旧历年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好运的一个合适的标志。

15、以枫叶象征鸿运。枫叶不仅至秋呈红色,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而且因为“枫”与“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许多图画中,画着一头猴子栖在树上,树上有一个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颜色的象征意义】

1、红色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得到上司宠信的叫“红人”,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给人发奖金叫“送红包”等;它还象征美丽、漂亮,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或“红装”,把艳妆女子称为“红袖”,指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等。

2、白色

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红色相反,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在中国古代的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西方是刑天杀神,主萧杀之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义、处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它也象征失败、愚蠢、无利可得,如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是打着“白旗”表示投降,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叫做“白忙”、“白费力”、“白干”等,它还象征奸邪、阴险,如“唱白脸”、“白脸”奸雄;最后,它还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白身”,把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称作“白面书生”等。

3、黑色古代黑色为天玄,原来在中国文化里只有沉重的神秘之感,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它的象征意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显得较为复杂。一方面它象征严肃、正义,如民间传说中的“黑脸”包公,传统京剧中的张飞、李逵等人的黑色脸谱;另一方面它又由于其本身的黑暗无光给人以阴险、毒辣和恐怖的感觉。它象征邪恶、反动,如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不可告人的丑恶内情是“黑幕”,反动集团的成员是“黑帮”、“黑手”,把统治者为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名单称为“黑名单”,它又表示犯罪、违法,如称干盗匪行径叫“走黑道”,称杀人劫货、干不法勾当的客店叫做“黑店”,违禁的货物交易叫“黑货”、“黑市”,用贪赃受贿等非法手段得来的钱叫“黑钱”等。

第16篇:初中作文写作手法

初中作文写作手法: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来源:考试大 【考试大:你最佳的考试选择】 2012 年 11 月 1 日 从 1999 年到 2005 年,话题作文呈现从传统话题形式向多样化形式转变的趋势,高考 作文命题在坚持开放性的大前提下,寻求“开放”与“限制”的最佳交叉点,既给考生以充分 的写作空间,又设定一个合理的规定维度。在后话题作文时代,兼顾“限制”与“开放”的新 命题形式,亟需我们的关注和研究,今年南通市四县联考的作文题目就是这种题型。南通 四县市 2006 届高三联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放以来,为了加强对外交流,国家十分重视外语教学,在中小学 普遍开设外语课,大学生要通过外语

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外语 考试,评职称也要考外语 材料二:据报道,某大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有时收到某些大学生的简历,发现语句 凌乱,明显受英语语序的影响。特别是现在的一些本科生,写出的汉字甚至不如十年前的 小学生,而且错字百出。 材料三:2005 年 12 月 13 日《文汇报》报道,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中心的专家告诉记 者,每年的英语高级口译考试,总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中文功底太差而落第。由于中文修 养的薄弱,闹出了许多“没文化”的笑话。 材料四:目前,海外的“中国热”、“汉语热”持续升温。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多达 3000 万左右,有 100 多个国家的 2300 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 对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感受、思考和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不要写 成诗歌)。题目自拟。 这是一篇给材料型的话题作文,它既类似于材料作文,要求文章的主旨从材料得出; 但在文体、立意方面又具有开放性,类似于话题作文。有人将这种提供材料,自定文体、立意的作文题型,称为“材料型话题作文”。由于行文主旨是建立在读解材料的基础上,所 以考生在审题、立意方面难度增加。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考生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有以 下几种。 问题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有些考生阅读材料时浮光掠影,仓促间确立的主旨往往与材料大相径庭。比如有考生 大谈“不能忘本”,“不能舍本逐末”,“要分清主次”等,还有考生进一步引申,把行文主旨 确定为“吸收他人的优点与保持自己的长处必须同时做好,你才能成功”。 “一叶障目,不 见泰山”,文章观点完全悖离了材料主旨。 问题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有的考生把观点定为“基础很重要”,显然是因为阅读视野仅限于第三则材料中的“每年 的英语高级口译考试,总有相当

问题三:信马由缰,越轨翻车

这类作文能从语言写起,但写着写着就偏离到另外的事情上去了。比如,先提出问题——学习英语,我们不能忘了母语;接着分析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结晶,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有责任学好汉语;再接下去分析如果民族不发达,它的语言就不会受到重视,认为语言的地位与本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先让国家富强。在写作中“信马由缰”,导致“越轨翻车”。

其实,这种命题形式在2005年上海市和湖北省的高考作文题中就已经出现。由于行文以意为先,如果对材料的主旨理解错误,那么全盘皆输。尽管“一审定分数”也招致一些非议,但这种命题形式的优点毋庸置疑。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在于审题立意,它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我们可以分三步走:

一、读懂材料内涵

话题作文中材料仅仅对构思起提示和引导作用,而材料型话题作文中材料却是确定话题或立意的凭借,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反复阅读。抓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可以快速、准确立意。

如果材料是叙述性的,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抓关键词:“什么(对象) 时、空 怎么样(结果)”。这四则材料的共同叙述“对象”是英语(外语)和汉语(母语),从“时、空”的角度考虑,涉及到中国(国内)与外国(海外)。英语在中国受到重视,而汉语却在中国遭遇冷落,在海外持续升温。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准确把握住材料的重心,不至于偏离靶心。

如果材料是论述性的,如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的材料:“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我们可以先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而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

二、看清写作要求

材料型话题作文题目一般包含材料和写作要求两部分,由于材料占据主要地位,所以不少考生往往只关注材料,而忽略写作要求。其实,写作要求直接体现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它对考生的思维方向起重要的引导作用。根据写作要求规定的思维方向,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评论式、感悟式、联想式三类

1、评论式

南通四县市联考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对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感受、思考和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对上述现象”,有了这个限制,在分析评论时我们必须紧扣这种语言现象分析评论,靠船下稿,即事明理,由果溯因或由因导果。尽管没有严格的文体限定,但能满足这种写作要求的,议论文无疑是最佳文体。

2、联想式

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目的要求是“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种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只要行文主旨与材料相契合即可。在行文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展开联想,结合“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等方面的体验构思行文。

3、引申式

2005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的写作要求是“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这就需要首先“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然后由此引申开去,重点谈当今的文化对你成长所形成的影响。

三、确定最佳立意

一则材料引发的感悟往往是多元的,而如果在立意时不假思索地选取,很可能会失之偏颇。如何确定最佳立意?

1、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

只有对材料进行宏观上的理解、整体上的把握,才不会偏离主旨。阅读视野不应局限于一棵树木,而应该是整片树林。如果是多则材料,可以运用代入法进行验证,将初步确定的立意分别代入每则材料。比如南通四县市联考作文的立意我们确定为:“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不能忽视母语的学习。”可以将这个主旨分别代入四则材料,会发现这四则材料均能服从该论点。

2、必须符合材料中隐含的情感倾向

材料的叙述中往往隐含着命题人的情感倾向,这是确定最佳立意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抓评价性关键词的方式,挖掘出材料中隐含的情感倾向。

评述性的关键词是体现观点认知和感情倾向的词语。譬如第一则材料中的“十分重视”、第二则材料中的“语句凌乱”“甚至”“错字百出”、第三则材料部的“太差”“薄弱”“闹出”“笑话”、第四则材料中的“持续升温”,这些词语隐含的情感倾向是否定国内重英轻汉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最佳立意的确定水到渠成。

第17篇:作文创新手法五种

作文创新手法五种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创新作文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使他们写出有创意的佳作。

一、拟题的创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文如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瞬间便能吸引读者,出奇制胜。请看下列作文题目:

1、以数字、字母为题: 《1―2―3》以数字为题;《“W”的联想》以字母为题。

2、巧用修辞:《我渴望老师的“阳光”》运用比喻手法;《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运用对比手法。

二、选材的创新。选材的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思维,在材料上立异标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1、思维出新:比如《良师》这个题目,不少考生都把“师”定格为“人”,如果把“师”定格为一句话、一个暗示、一个微笑或一次心灵的颤动,不就能使阅卷者获得更深刻的感受吗?

2、道理出新:比如《5+2=0》这个题目,题目本身就足够吸引人的了,“5+2”怎么可能会等于“0”呢?原来,这是一名考生对教育现状的思考。五天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积极的影响,抵不过两天周末期间社会及电视节目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当学生周一返校时,上周的一切教育已返归为“0”。

三、立意的创新。立意要善于“独辟蹊径”。在立意角度上,如能变换视角,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或故事新编、借古讽今,或老话重谈而逆向立意,或着眼于材料的局部与起因等等,多角度思考,习作便会因个性鲜明而令读者耳目一新。方法主要有三种。

1、反向立意:反向立意,即转换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的见解说“不”。如某地中考以“雪”为话题作文,不少考生赞美雪银白纯洁,是一种高尚品质的象征,但有一位考生大胆抨击了雪善于掩盖,善于粉饰的虚伪,因其观点独特而又阐述得有理有据,在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很高的分数。

2、高远立意:要想获得高分,要用一种高远的立意使题旨得到深化与发展,从而占据了思想上的制高点。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儿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忽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以爷爷的不被“关心”呼唤社会对老人的“关心”。由于在立意上突破了常规,此文获得了满分。

四、体例的创新。文体犹如文章的服装,读者不喜欢看千篇1律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更钟情于如书信体、日记体、庭审式、剧本式、证明式、病历式、合同式、网络聊天式、广告式等。这些独特的文体给阅卷老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产生“一见钟情”的精神享受,高分就非你莫属了。

1.合同式:合同是一种很严谨的应用文,作者把生活中不符合发展规律的事情拟成合同,产生啼笑皆非的效果。《家庭教育合同》一文以合同的形式再现了当代中学生的枯燥乏味、不堪重负的学习生活状况,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当今学校教育应试化和家庭教育单一化的弊端。因为体例创新,此文成为临场作文的佼佼者。

2.访谈式:如有位学生写《对“课堂”的采访》,把课堂拟人化,用专访的形式对它进行采访,一问一答,对话本身有很强的穿透力,活灵活现地描摹出那入木三分的课堂景象。

五、语言的创新。好的语言在文章中犹如空中蹁跹的蝶影,直接影响着文章的魅力。能否优化作文语言,对于考场作文来说,俨然是成败的关键,其方法技巧如下:

1、情感化技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将真情灌注到字里行间,方能击人心扉,扣人心弦。如《黑白债》这篇作文,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寄托了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2、细节化技巧:真情实感离不开典型生动的细节。例如:考生在“我喜欢童年的竹林”里写道:伸出手,扶住竹杆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落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新意。

3、人格化技巧:人格化技巧要求把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让它们活起来,用生命之气息感染人,拉近人心。如作家刘亮程对乡野感情人格化的表达:我一回头,身后的花全开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这一滩草惹笑了。人格化的语言技巧将平淡之事、平常之事幻化成神奇。

陈向红,教师,现居江苏东台。

第18篇:借景抒情手法作文运用

作文专题研究:“借景抒情”

一、

理解“借景抒情”

1、指名读“借景抒情”。

2、这个词听说过吗?什么叫借景抒情?(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感情。

3、借景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很多诗人作家在诗文里面都有借景抒情的运用。

二、

古人借景抒情

1、读诗句,看这里借什么景抒什么情?(借月亮抒思乡情)

诗人为什么会看着月亮而产生思乡情呢?(因为中秋月圆时正是万家团聚时)

再读诗句,这里借什么景抒什么情?(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人的悲欢离合之情)

小结:可见描写的这个景物和要抒发的感情之间有相似之处。 板书:

景物 ↓ 相似 情感

再看这两句诗是借景的什么特点抒发怎样的感情?

2、总结:其实在诗人的眼里还有很多景物都可以借来抒情,比如说柳树、荷花、梅花„„

三、

课本中的借景抒情

1、其实在我们学习过的很多课文中也有借景抒情的内容。

2、看这句话,是《最后的姿势》课文的第二小节,作者写这个天空有什么意图?

“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一场灾难的发生,将会令人心情沉痛)

3、再看这几句话,也都在文章前面,有什么效果? 总结并板书: 渲染气氛

4、不仅在文章开头有借景抒情的描写,在结尾也有,自由读一读,作者借景色的描写想抒发怎样的感情?

(借对茉莉花香的描写表达父母之间的真爱,家庭的幸福温暖笼罩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借白桦树的号叫控诉社会的残忍、冷漠„„) 总结板书: 点明主题

5、借景抒情写法的运用不仅仅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中间也会出现,也都具有一定的表达作用。

四、

学习《爱之链》中的借景抒情

1、学习借景抒情,就不得不讲一讲我们这学期学过的一篇课文——《爱之链》。打开书,读一读,找到文中两处写景的文字。

2、读第一小节,写了哪些景物?(破公路、破汽车、破天气„„) 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写这样一个环境?(为了写出乔伊凄凉的内心)

3、课文中还有一处环境描写,谁来读一读?

4、为什么不写成“餐馆里的窗台上摆着一盆花,叶儿如碧玉,花儿如白钻,墙上挂着一幅油墨画。”呢?这样不更美吗?

(他们生活艰难、内心凄凉。)

5、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读一读,如果在小说的结尾处加上一段环境描写,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6、现在请你们写一段符合人物心情的环境描写,以“清晨,乔伊醒过来„„”开头,要用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7、学生写作。

8、交流。

五、

作文

题目:让我_________的一件事 要求:

请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能恰当地穿插几处景物描写,达到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作用。

指导:你准备填什么?准备写些什么景物来抒发感情?

附板书设计:

借景抒情

景物 渲染气氛 ↓ 相似

情感 点明主题

第19篇:作文对比训练

作文对比训练

作文对比训练

一、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中的专用语,指的是在过弯道的时候超越其他人。弯道是每个车手都要面对的。相对于直道,弯道的困难大。在过弯道的时候,本来落后的可能超越,本来领先的可能被超越。 现在,“弯道超越”有了新的意义,它被广泛地适用于金融、政治等领域。弯道也有了特殊的意义,指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只要把握好了这一时刻,就能超越对手,超越自己。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佳作点评

直面“弯道”挑战

弯道,是机遇与挑战的并存;弯道,是现实与理想的集结,弯道,是成功与失败的博弈。 弯道,意味着我们应当“不放弃、不抛弃”,不懈努力,超越局限。走好人生的“弯道”,便是敢于直面挑战,勇于超越自我的人生智慧。

史铁生曾在《给盲童朋友》中写道: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局限的过程。这便是命运,任何人都一样,在这个过程,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史铁生遇到了人生的弯道。当他意识到他的梦想,被残缺的身体所限制,人生的所有光彩仿佛都与他无关,他消极过,他彷徨过。但,最终他选择加足马力,藐视痛苦,在人生的这个“弯道”上,史铁生以一次完美的超越赢得了这场比赛,获得了他独有的幸福。试想,如果史铁生在面对人生的“弯道”时没有直面挑战,而是选择了畏缩不前,那么他终将被对手超越,也无法在人生的跑道上比出自己的精彩。

一个成功的人即使在人生的“弯道”处遇到强劲对手也一样可以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超越梦想。 著名导演李安在小的时候就立志要当一个导演,他努力学习,学成后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多年都没一丝骄人的成绩,他的人生走进了关键的“弯道”——是继续坚守还是放弃理想?李安毅然选择了前者。纵然赛道上高手云集,李安硬是凭不屈不挠的意志在积蓄能量,终于一部《卧虎藏龙》横空出世,昭示了李安的成功。走在人生的“弯道”处,越是竞争激烈,越要不懈坚持,李安就凭他的“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赢在人生的“弯道”中。

行走在“弯道”处,“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人都会迎来人生的艳阳天。人如此,我们的国家也如此,行走在发展的“弯道”处,团结同心,勇往直前,不断地缔造成功。在“汶川地震”的弯道处,我们化悲痛为力量,见证了“大灾显大爱,大难见真情”,凝聚了华夏的炎黄子孙,铸成了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在“奶粉事件”的弯道处,我们不遮掩,不恐慌,从“源”上堵,在“结”上解,食品安全意识得以前所未有的内化;在“经济危机”的弯道处,我们化“危”为“机”,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自主创新,走上一条高耗低效的经济振兴之路。在“弯道”处,直面挑战,“弯道”就是一条阳光大道。

走好“弯道”是智慧,是历练;走好“弯道”是坚持,是超越。勇于直面“弯道”,迎接挑战,相信明年春色倍醉人。

【点评】

文章开头提出直面“弯道”挑战的信念“不放弃、不抛弃”,选取史铁生和李安的例子予以佐证,一是逆境中的“弯道”,一是顺境中的“弯道”,之后延伸至国家的“弯道”,强化主题。这篇文章有着很好的标本意义:考生在基本写作能力具备的前提下,拓宽视野,注重厚积,写好一篇文章就在情理之中。文章的选材是最大的亮点:源于文本的“史铁生”、源于积累的“李安”和源于社会生活的“热点”。足见,写好文章,生活处处是素材。

三、病文诊断

把握机遇,不断超越

“当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准备好了。”这是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的校训。只有在不断抓住一个个关键机遇的人才会受到成功的青睐。

当南非第一位总统曼德拉就职后,世界的目光齐齐投向南非,记者们蜂拥而至,曼德拉表示他暂时不想接受任何来访。记者群中发出了失望的叹息声,他们无法采访到第一手资料了。这时,人群中挤出来一位小伙子,他用土著语向曼德拉表示祝贺,曼德拉很好奇,他很奇怪这个黄皮肤的亚洲人怎么会说当地的土著语,于是主动上前和他握手。这时年轻人从怀抱中掏出了话筒,开始采访曼德拉。他就是胡一虎,是第一位采访曼德拉的记者,也是唯一一位采访曼德拉的亚洲记者。人们为胡一虎的机智而赞叹不已,他及时抓住了机遇,使他所在的公司赢得了第一手资料,从而越超了其他传媒。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抓住机遇,更要善于发现机遇。大师梅兰芳在一次演出《霸王别姬》时曾被人当场指责,他并不计较,而是千方百计打听老人住址并登门拜访,他的谦虚和热爱艺术的精神感动了老人。老人终于指出:“虞姬是个美人,但你所的剑法却是男人用的。”梅兰芳醍醐灌顶,他更加努力的工作,将其艺术生涯推上了最高峰,从而奠定了他在京剧中至今无人可攻的崇高地位。

只有在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不畏种种风险与挑战,抓住了种种机遇,才能超越对手,超越自我。就像在赛车运动中,弯道相对于直道其变数多、困难大。但有的车手会在弯道中落后,而有的车手会利用弯道超越对手。

一曲《今夜无人入睡》让保罗誉满全球,他原本只是个普通的手机销售员,但他一直有一个明星梦,他数次努力数次失败,终于有一天,他在“英国有天才”的选秀节目中对歌曲的完美演绎震惊了全世界。

无需胆怯,不要徘徊。善于发现机遇并且敢于抓住,表现真正的自我,这是我们的选择,尝试过,我们不会后悔!

【点评】

这篇文章被专家判为42分,我觉得高了,原因在于文章不是很切题,只抓住了材料的一个方面,实现超越,应要抓住机会;材料的另一面是弯道处,机会与挑战并存。所以第一个升格的地方:论述部分应紧扣“在弯道处抓住机会实现超越”这点展开;第二升格的地方:“胡一虎采访曼德拉”的素材选用不当,胡一虎凭借创意的问好打动了曼德拉,与“弯道”何干。

四、议论性散文开头示范 例1:常识,易知而难行。为何?仔细思索过后,便发现有太多的主客观因素在干扰我们。(2009 年广东高考:《常识,为何易知而难行》)

分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考生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单刀直入,让急于知道你的文章是

否符合题意的阅卷教师吃一颗“定心丸”。开篇就从三种味道的不同构筑起一种全新的思想境界,视角独特,放射出强大的思考力。

点拨:

(1)这是高考优秀议论文采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即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与全文的中心论点保持

一致方向, 不是亮出观点, 就是导出观点。

(2)写作前要认真思考,提炼出引领全文主题的开头。

(3)语言要精练,简洁明了,要有一种使阅卷老师一望便知全文重点的效果。

例2: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生命的血雨,

洒满了奋斗的泪泉。”也许花开得艳丽迷人,会出乎人们的意料,然而当你看到花儿所付出的牺牲后,你便会觉得一切尽在情理之中。(2005全国高考:《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分析:考生引用冰心的名言开头,既顺势引出“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这一话题,又彰显出作者

良好的文化素养,一箭双雕,美不胜收。另除引用名言除了引用名言警句,还可以是诗词、歌词等。

点拨:

(1)增加可信度,增强感染力,言约意丰,以势夺人。

(2)可引用诗词、名言警句、熟语、广告、歌词等等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

(3)要贴切得体,切忌张冠李戴,出现常识性错误。: 例3:古人多以“三”为大,大在何处?大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虔诚,大在孔子“三人行,必

有我师”的谦虚,更重要的则是大在“三省其身”的谦恭和谨慎。古人如此,今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到了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三省其身”的道德修养。(2007湖北《自省》) 高考作文开头围绕主题设问,或有问有答,能开启思绪,引人深思,突出主题。在作文之前,我们不妨用几分钟精心构思,用设问置疑的悬念导入,这样容易抓住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吸引人们阅读,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例4:一棵小树,自会长入云端,请不要拔苗助长;一个蚕蛹,自会破壳而出,请不要剪破蛹壳;

一个花蕊,自会绽放魅力,请不要拨开花蕊;大自然的一切,都有其规律,没有人能凭自己的意志去改变它,因为大道合乎自然。(2008全国Ⅱ卷《大道合乎自然》)

分析:文势流畅,节奏明快, 文意指向清晰可见。这些整齐的排比句式,有三个优势:其一,是 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其二,语言整齐,富有文采;其三,文章富有气势,扣题简洁明快。所以,语言形象,才华出众,绝妙!

点拨:(1)排比内容要有内在逻辑性;

(2)排比内容一定要扣到观点。

(3)排比只是一种表达形式,并非不可用;但不能只是形式。

例5:生命犹如一列疾驰的列车,常识则是其车轨。生命脱离了常识,就如列车脱离轨道,免不

了受伤,更甚者,列车再也不能行驰。(2009广东高考《生命之轨》)

点拨:

(1)深入浅出,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2)用比喻开头,尤其是里一连串比喻句开头,新颖别致优美。

(3)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且存在相似点。

五、个性化写作例文

不朽的昭君

你的人生本是宽阔的直道,不甘平庸的你更是拐出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弯道。从此,你的人生焕发异样光彩。———题记

或许是上天的无意安排,或许是上天有意要考验你,将你出生在群山万壑之中。那,又何妨?你天生丽质、智慧过人,琴棋书画,样样学,样样通,为的就是要不同凡人,为的就是拐好人生的每一弯道。于是,我们看到绝世才貌的你,小小年龄就美名远扬。

当别人还在家中研习女红的时候,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一个弯口:登上雕花龙凤船,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来到长安。

当别人争先贿赂画工毛延寿时,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二个弯口:绝不贿赂画工,保持自己特立独行的禀性。尽管画布上的你平添了几颗黑痣。

面对和亲,当后宫嫔妃争着躲避时,你又一次拐出了人生第三个弯道:挺身而出,甘愿当和亲的使者。

三个弯道,你已将同时期,同时代的女子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三个弯道,你的人生已达到了新的境界。

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不知不觉,浩浩荡荡的和亲队伍已驶过了塞外,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怀抒发心中澎湃。凛冽的寒风吹乱了你的秀发,更吹乱了你绵长的思绪。抱起心爱的琵琶,一曲思念,离别之歌悠远响起。大雁低飞,聆听你的心语;明月高照,欢送你的离去。诗人用“千载琵琶作胡语,奉命怨恨曲中论”来写你。我想你不会是这样的,除去淡淡的离别之苦,的则是会心一笑,因为你看到了“城门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的场景。

塞外的风不再凛冽,征夫不再抱怨,怨妇不再流泪,他们破涕而笑,无数的家庭结束了不眠之夜。塞外的草长得更茂盛,塞外的羊群长得更加肥壮,塞外的天更高,大雁飞得更高,叫的更响……

昭君,你用智慧拐好了自己人生,更拐好了大汉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宁。

美哉,那绝世的容貌;惊哉,那柔弱的双肩竟能扛住一个王朝的兴旺。

不朽的昭君。

【简评】读过2002年优秀高考作文《昭君的选择》,差点抹煞了今年的这篇好作文。同样以“昭君出塞”为底子,但所不同的是这篇作文是通过第二人称形式,围绕作文材料中的“弯道超越”,仿佛在和“昭君”探讨人生,赞美昭君的超人智慧和抓住的历史机遇的超凡能力,走好了人生中几个重要的关键点。

文章不仅仅是扣题准确巧妙,联想丰富自然,内容别开生面,广阔的历史背景中,一道道绚丽的风景,在凄美的意境中任我们去体验,去感悟。更不必说语言生动优美,结构完整,细节生动的渲染,仿佛作者对着这千古美人的面仰慕、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又仿佛是自己最亲密的家人一般,带着无比的骄傲在向别人夸耀。尤其是作者行文的张弛有度的驾驭能力,牵引着读者和他一样仰慕赞美的心。

文章化用典故及古诗文名句,信手拈来而又巧妙融会,充分展现了作者语言表达的文采和文化积淀的厚实,堪称一篇美文。当然,稍显不足的是结尾的文字似乎有点匆忙了些。

荐荐荐荐贫高满分诚穷

作信与

富生文高有作

中高文(3000

中作作素字

) 荐高中800字作文精选 [1500字]

第20篇:对比法作文

对比法:

对比手法是作文重要的写作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对不同人、事、物的对比描写或说明,以突出其各自的特色,或者将同一人、事、物在不同时空和境况下的情景进行对照,以彰显其变化。在行文中恰当使用对比的手法,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厚实,形象生动而鲜明,中心明确而集中。

班级的差生

“刷、刷、刷”,像在战场上应战似的,同学们小心翼翼地低头在答卷。

考场中,坐着两位具有鲜明对比的学生:

一位是蓝兰,她那黝黑的脸子沁出了一层细细密密的汗,那握笔的手也微微地发抖。她发狠似的紧紧咬住嘴唇,似乎想咬出一个哪怕得分最小的答案来,但……

另一位是班里成绩最优异的杨君君同学,此刻,她早已经答完了试卷上所有的题目。这张试卷对于她来说,好像是太容易了一点。她瞥了一下手表,知道离收卷时间还有二十几分钟。于是,她便无聊地看看这个同学,望望那个同

学。蓦地,杨君君得意洋洋的目光停落在蓝兰的身上,她欣赏似的打量着蓝兰,总觉得蓝兰是班级里的后进生,而且脑子又不聪明。这感觉,使君君想起了……

前几天,数学老师为了使同学们更有把握地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来,特地在黑板上抄了许多难题。

当老师疲惫地伸出沾满粉笔灰和挂满汗水的手要洗时,竟发现了那洗手盆里没有一点水,毛巾也被孤独地冷落在一边。老师不禁责问:

“今天谁值日?怎么不打水?”

值日?打水?噢!为了这复习,考试,再复习,考试的事儿,同学们已经无法腾出时间,也不愿来理这些“闲事”了。

但杨君君心中十分清楚。今天是自己值日,她望了望黑板上那密密麻麻的练习题,又瞟了一眼那个洗手盆,心中着实踌躇了一会:抄练习题,还是浪费时间去打水?

正在杨君君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蓝兰已经放下笔,默默地走过去,双手捧着洗手盆,向门外迈去……

杨君君回过神来,又默默地望着这个差生——蓝兰时,心中猛地一动赶紧撕下一页白纸,迅速而仔细地抄下几个得分最多的题目,然后看准了监考老师转身之际,将白纸捏成一团,准确地扔向低着头,苦苦思考的蓝兰……

收卷时间终于到了,杨君君第一个交上了卷纸,将要迈出教室的时候她又一次有意无意地瞄了蓝兰一眼。恰巧,蓝兰这时也抬起头,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杨君君。她苦笑了一下,也匆匆地交上了卷子。

教室外,蓝兰看到的是一张张喜悦又轻松的脸蛋,听到的是一片“唧唧喳喳”的笑语。

“唉!”蓝兰无声地叹了一口气,默默地走出了这与自己无缘的地方。 “蓝兰,等一下!”杨君君跟上了她,说,“你怎么啦?天天愁眉苦脸的?”

蓝兰诚挚地、轻轻地说:“君君,我总觉得你缺少了点什么。”

“缺少了什么?”君君奇怪地问。

蓝兰塞给君君一张纸,说:“也许你看了这个以后,你会明白的。”接着,便朝前走去了。

君君狐疑地打开纸一看,原来是自己在考试时扔给蓝兰的那张纸,只见背面写了几行工整又大的字:

“对不起,我不能做‘小偷’。我相信,我能补得上成绩。希望你做个名副其实的‘优生’!”

君君好像明白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不明白,她决定追上蓝兰问个清楚。但她在跑的过程中,像喝醉的人迎面淋了冷水似的,她终于赶上蓝兰……

瞧!她们的眼眶中都含着晶莹的泪珠,两双手紧紧地相握在一起,似乎都想从对方寻找什么似的……

简评: 一个是品德优学习差的蓝兰,一个是学习优思想表现一般的君君,性格互补,这是人物的对比。由前面的“互不理解”到“两双手紧紧地相握在一起,似乎都想从对方寻找什么似的”,这是前后事件的对比。

例文二

丑 娘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

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曲,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帐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

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往往需要以后才能得到公正的解释。 到60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

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语所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要那干什么呢?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

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么,我发现屋里空荡荡的,看着爹和弟弟的眼睛又红又肿,我一问才知道娘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爹

说是娘病重时交待他叫不让我们知道的,要不会冲了我们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了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当到了娘的床前收拾她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过的,唯见一块红绸布包放在她平时靠头的那一面,我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的儿媳妇的,看着看着,我觉得膝头一阵酸涩,扑通一声跌跪在地上,我和爱人的眼泪如泉涌般直落下来。

我想起了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的娘一定是最最漂亮的吧!

简评: 《丑娘》的中心是表现“丑娘”外表的“丑”和“丑娘”内心母爱的“美”,所以作者紧扣娘“丑”的特点来展开全篇。这个“丑”首先来自“村里人”的眼光标准,从“丑媳妇”到“丑娘”;来自上学后我对“丑”的“委屈”的印象,“黑黑的肤色”、“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其次丑娘自己对“丑”的认同和承受,“总是像欠帐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的胸前”,这都是生活中种种不真切的表象。为了表现“丑娘”内心母爱的“美”,作者主要描写了丑娘的行动:“满满的一袋鸡蛋”、送别儿子上学时脸颊上“大滴大滴的泪水”、“针脚细腻结实”的“毛边布鞋”、自己病重时也交待不让儿子知道,生怕冲了儿子的“喜”……这样,将 “丑娘”外表的“丑”和“丑娘”内心母爱的“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丑娘”无私的母爱。全文是把 “丑娘”外表的“丑”和“丑娘”一系列行动所展现出的“美” 并列在一起进行了对比,共同表现了“丑娘”对“我”无私的母爱。

三、衬托法:正衬

一件难忘的事

郑宁和我搭着肩膀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时,一张断了一只脚的椅子又挡住了我们的去向。忽然,一个同学走过来,用脚一扫,这已难以站稳的瘸脚椅便四脚朝天了。

这张椅子是有一天一个实习老师来听课时带来的,后来没有谁把它送还给教务处。天长日久,椅子上的灰尘慢慢地积起来,以后又不知谁弄断了它的脚,从此它受尽了我们全班同学的折磨。

我看到这瘸脚椅子翻了,不禁高兴起来,前几天,学校正表扬一批同学学习雷锋做好事,我正愁找不到好事呢!对,把它扶起来,让同学们知道我也是九十年代的活雷锋,也让老师夸奖一下。于是我抢上去端椅子,生怕郑宁抢走了我的好事。当我放下椅子时,我希望郑宁尽快去告诉老师,但郑宁没有这样做,我暗地里责怪他,还决心下次他做好事也不告诉老师,使他受不了表扬。

下午第三节课后,我瞟了他一眼,独自儿下楼活动,郑宁没出来,我也不叫他,和其他同学快活地玩着。半个小时后,我玩得筋疲力尽,准备上楼拿书包回家。一进教室,出乎我的意料,郑宁还在,而且在修椅子。他看见我,微笑地说:“等一下,我把椅子修好了,咱们一起走。”说着,他丁丁当当地又敲了起来。

我暗自责备自己怎么这么爱虚荣?做好事是为了表扬……椅子的缺陷就要修好了,可我心灵的缺陷呢?我两腮隐隐约约地感到发热了。

我连忙上前帮他一起修好了椅子,而且悄悄地把椅子送到了教务处,两人搭着肩膀有说有笑地回家了。我想:明天谁也不知这椅子是谁修好的,老师也不会表扬我们,但我心里觉得非常踏实。 评析:

文章中的“我”做好事,品德很好;而“郑宁”比“我”想得更周到,品德比“我”更好;这是正衬法。

四、衬托法:反衬

生活告诉我坦诚

“收废纸!……”门外传来了一阵清脆的叫声。我透过窗,望了望堆积在后院墙角边的废纸,脑里便出现了一个念头:这些废纸放着也白占了地,倒不如卖了,还可以卖些钱来。

于是,我叫住了那收废纸的老妇人,打过招呼,我便到后院去取废纸。我抱起废纸刚要走,忽然发觉这些十分轻,卖不了几个钱。有什么办法在短时间内使纸加重呢?正在这时,一不留神,放在上面的一张废纸滑了下来,掉进了我身旁的一只水桶里,只见,这纸一碰到水,就像见了神仙,快速地吸着水。不到一会儿,纸就全湿了。捡起这废纸时,纸却比刚才沉了许多。对!书上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纸能吸水,可以使纸的份量增加……我何不?

说干就干。我把一部分纸扔进水桶里,浸湿。为了避免收废纸的人怀疑,怕不要纸。我还从中耍了个小聪明,将废纸按两张干夹一张湿的顺序摆放好。这下,可真是棒极了!纸一下子重了好几倍,我抱也抱不动,结果还是拖着出去。

老妇人仍旧不慌不忙地帮我把废纸用绳捆好,用秤称。她似乎对我没有丝毫的怀疑。称完后,也就随手往车上一放,装置好。

嘿!三十斤,五元钱。我高兴地露出一种得意的笑。我拿了钱,便想进屋,心里正暗暗庆幸我这成功的杰作。

“小妹妹!等等……”真是做贼心虚,我愣了一下,不好,难道她知道我的阴谋吗?

“小妹妹,这是你的钱吗?”她打断了我的思绪。幸亏老天爷开恩!我喘了一口气,回过头,望了望她,又望了望她手中的那张“工农兵”,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刚才我拖纸到这儿时,不留神把爸爸给我买书的钱掉了。

我接过钱,脸上火辣辣的。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向她说明的事情的原委,请求退钱。老妇人却笑了笑,说:“没关系,我回家晒晒。”说完,便又拉起了车。

“收废纸了!收废纸了!……”这熟悉的声音又响了。 评析:

文章中写“我”的“贪财”,将废纸浸水出售,而“老妇人”却不介意,说“回家晒晒”,以“我”的“劣”衬托“老妇人”的“优”,这是反衬法。

五、衬托法:欲扬先抑

抑扬法包括“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我们平时常见的是“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中的“扬”,是指褒扬;“抑”,指贬低。所谓“欲扬先抑”,就是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或物,却不从他(它)的优点落笔,而是先贬抑他(它),从其不足处写起。用这种手法,形成波澜,使情节富于变化,从而使所写人或物的优点得以突出,同时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事例分析: 班 主 任

那天是9月1日,是我去七年级报到的日子。当我第一次看见她——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白明芳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厌恶。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她的长相我不喜欢。心想:这副“尊容”的老师,课肯定也教得不好吧?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上了一周的课。

这一周的课下来,我发现白老师“毛病”很多:普通话不标准,作业要求太严格,一周写的作文太多„„天哪,我都要被她这些毛病折磨疯了!而让我对她讨厌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因为那天下午的一件事。

我们正上着自习课,班里闹哄哄的,好多人在说话。后面的同学向我借改正液,之后好一会儿没还,我正好要用,转身伸手问她要。这时,白老师走了进来,班上全都安静了下来。正当我明白发生了什么时,白老师那两道“X”光已经照到了我,并第一个点了我的名:“王昱单,站起来,你在说什么?”面色严肃,目光冷峻,让我的后背直发毛。心想,“我怎么就这么背啊,那么多人老师只批评我一个,太不公平了!”再后来,白老师让我写了700字的检讨!

使我对她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是那次月考。第三次月考时,我正好分在了白老师监考的考场,心里叫苦不迭,好在白老师没有太注意我,否则„„考英语时,我的卷子很快就答完了,可我的胃部开始隐隐作疼,后来越来越痛。于是,我趴在桌子上,一只手捂着胃。我不知道自己当时的表情是怎样,总之白老师注意到了我。

她快步走过来,关切地问我:“王昱单,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老师,我胃疼。”我有气无力地回答。

“哦,那你先交卷吧,去我办公室坐一下,好吗?”她的目光充满了柔和。

“不了,白老师,我要把这次考试考完,不然我的名次就落后了。”

“那……你坚持一下,我去帮你倒杯水。”说完,白老师就匆匆去了办公室。

旁边的学生注视着我,议论纷纷:“怎么碰上个这么好的老师啊!”“嗯,就是,对学生太关心了!”

不一会儿,白老师端了一杯水回来了。“王昱单,你先把 这杯水喝了,过一会儿要是还不舒服,你就先交卷吧。”“嗯„„”她关心、爱护的目光让我感到了温暖。

这件事,让我转变了对白老师的看法。

此后,我越来越感觉到,白老师先前的“毛病”,实际是对我们好——普通话有时不标准,她会把某些字音强调一下,易于我们记住;作业要求太严格,是为加强平时积累,提高成绩;一周的作文太多,是为锻炼我们的写作水平。

因为理解了白老师,所以我也越来越爱戴她,敬重她。她的语文课上得真的很好,讲解认真,思路清晰,字词扎实,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要不是她的严格要求,我今天不会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虽然我现在不在白老师班了,但是我永远感谢她,感谢她对我的教育,感谢她教会了我这么多! 评析

《班主任》开头写对班主任白老师充满了厌恶,既不喜欢老师的长相,也不喜欢她的课堂,这是对白老师的贬抑。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让“我”明白白老师先前的“毛病”,实际上都是为了我们好,这些所谓的“毛病”,正是她对学生负责的表现。由此,“我”才认识到白老师的可贵品质,进而深深喜欢上了老师。赞美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爱,这是文章要表现的中心,但文章开头却写尽了白老师的不足,这就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对比手法的作文
《对比手法的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