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知识与能力训练(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6 15:01:3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课?鸦片战争;知识要点;走私鸦片?林则徐?1839?虎门?1840?鸦片;基础训练;1.B(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2.A(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为扭;3.C(从题干销毁鸦片一词中可以看出,此题考查的;4.D(此题考查鸦片大量输入中国的时期;5.D(

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课?鸦片战争

知识要点

走私鸦片?林则徐?1839?虎门?1840?鸦片战争?1842?香港岛?广州?厦门 福州?宁波?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

基础训练

1.B(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课本对此也有表述。)

2.A(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注意题目中所问的直接目的。)

3.C(从题干销毁鸦片一词中可以看出,此题考查的是虎门销烟,故选C项。)

4.D(此题考查鸦片大量输入中国的时期。鸦片作为吸食的毒品,始于明清时期,因此排除前三项。清朝时期,英国向中国走私的鸦片数量急剧增长,吸食鸦片并因此酿成悲剧的人越来越多,符合陈澧诗文中描述的情景,故选D项。)

5.D(此题考查鸦片对中国的危害,但需要结合材料加以选择。只要能对林则徐的话作简单的理解即可,①③项内容在林则徐的话中没有明确提及。)

6.A(此题考查道光帝禁烟的目的。解题时需要对林则徐的话作深入理解。林则徐所提及的无兵御敌、白银外流等,实际上已经直接危及清政府的统治。道光帝正是从维护统治的需要出发,才决定禁烟。)

7.A(此题考查虎门销烟的年代。1839年,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声势浩大,大快人心。其余三项中人物为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中牺牲的英雄,因此不选。)

8.C(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于是以鸦片为诱饵,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从英国战后与中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也可以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在于打开中国市场,与中国通商。)

9.C(①项说法有误,道光帝虽然战和不定,但并未一味求和,故排除①,直接选C项。)

10.D(此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地位。A、B两项为中国古代不同民族政权间的条约,C项为清朝康熙年间(属中国古代)与沙俄订立的平等条约,可见此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此题

?? 中,若知近代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开始,亦可以从时代界定上直接排除前三项。)

11.D(此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A项中割让的应为香港岛;B项中应为2100万(银)元;C项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应无南京。故选D项。)

12.C(此题考查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A、B两项较为容易排除。C项五口通商最能表明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D项有较高的辨识难度,但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大量增加通商口岸数量却无关税方面的进一步要求,或今天中国已全方位开放但不必与任何国家商议关税等史实可印证其错误。)

13.D(此题考查《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A项为虎门销烟的年份;B项为鸦片战争开始的年份;C项为鸦片战争期间,较容易排除。)

14.B(此题考查《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一内容。A项香港包含香港岛(1842年割让)、九龙半岛(其南部1860年割让)和新界(1898年租借)三个部分,因此不能选择。C、D两项比较容易排除。)

15.D(鸦片战争起,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的国家主权开始逐步丧失,这些意味着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故选D项。)

16.问题一:不利(弱势、入超、逆差等皆可)地位。向中国走私鸦片。

问题二:说明英国蓄意借口禁烟运动发动战争(或表明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导火索)。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就算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也会找其他的借口发动战争。

17.问题一:五口通商(或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和割香港岛给英国。侵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启近代割让土地的恶例。

问题二:关税须与英国商定,牺牲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问题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拓展与探究

(略)

第??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知识要点

1856?1860?1860?英法联军?瑷珲条约?外兴安岭?黑龙江?北京条约?乌苏里江 库页岛?巴尔喀什湖?改订条约?洋枪队?华尔?慈溪战役

基础训练

1.B(火烧圆明园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事件。A项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C、D两项属于甲午中日战争。)

??

2.A(此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及战争期间的历史。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提到的研究年代包含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且从A项的书名及研究的年代下限可以看出,该书涉及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故选A项。)

3.D(此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位的皇帝为咸丰帝,故选D项。)

4.C(此题考查火烧圆明园的凶手,并暗含考查部分历史事件的时间。A项中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所以合理。B项中1858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外兴安岭被割让,所以合理。D项中咸丰帝于1860年从北京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所以合理。C项火烧圆明园为英法联军所为,且太平军根本没有打进北京进入圆明园,故选C项。)

5.B(此题考查抢劫圆明园的罪魁祸首。对圆明园抢劫焚毁系英法联军所为,故选C项。)

6.C(此题考查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从材料中看出,英法强调市场的新增和推广,是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权益而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其余几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7.D(此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渊源背景。从材料可以看出,俄国意图占领中国领土,早已突破《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双方边界,故A项错误。黑龙江、库页岛等为中国东北地区,故B项错误。俄国所勘察的范围已经到达中国境内,故C项错误。)

8.B(此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的战争罪行。俄国在战争期间趁火打劫,侵占中国东北、西北100万平方千米以上的领土。)

9.D(此题考查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详细事实。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从1858年的《瑷珲条约》开始,俄国大量侵占中国领土,为中国制造了重大边患。)

10.C(此题考查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史实。题干中“北部边疆”、“接壤”等词可锁定答案。)

11.B(此题考查洋枪队的情况。1862年,华尔被太平军打死。)

12.C(此题考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洋鬼”即表明非湘军、淮军,而是由外国人统领并参与组成的洋枪队,其首领华尔、戈登均为洋人。)

13.D(此题考查太平军面对中外联合绞杀的情况。1860年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中外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太平军,故A项正确。从材料来看,“助攻太平”即指列强希望协助清政府,故B项正确。“外人所获权利甚多”即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更多权利,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才帮助清政府,故C项正确。)

14.C(此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的启示。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

15.B(此题综合考查对近代抗争史的理解。④岳飞抗金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纷争,不能算作对外抗击侵略。)

16.问题一:鸦片战争。英国。

问题二: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例如签订《天津条约》(或《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火

??

烧圆明园等)。

问题三: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增加通商口岸,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问题四:正确。以材料

一、材料三为例,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17.问题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和法国。

问题二: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赞同,表现了竞买者的爱国热情,有利于文物回归等;或不赞同,因为兽首的主权属于中国,中国应积极追回等。

问题三:说明今天中国的国力日益强盛。有利于中法两国关系的发展。

拓展与探究

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第??课?收复新疆

知识要点

阿古柏?1871?伊犁?西北?东南?左宗棠?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乌鲁木齐 1878?曾纪泽?伊犁?1884?行省

基础训练 1.C(此题综合考查历代对新疆的管理。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唐设安西都护府,清朝前期设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设立行省。)

2.B(此题考查清末新疆问题的背景。从地理位置上看,新疆距离俄国及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较近,所以被纳入这两国的争夺范围。)

3.D(此题考查新疆问题的肇始原因。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

4.A(此题考查浩罕国侵入新疆的具体情况。浩罕国位于喀什噶尔西侧,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首先进入喀什噶尔。)

5.C(此题考查伊犁问题的由来。1871年,趁着阿古柏侵入新疆之际,俄国直接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6.D(此题考查收复新疆的将领。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著名将领为左宗棠。)

7.C(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其余选项亦可排除:左宗棠认为应塞防海防并??

举,故A项错误;伊犁是用外交手段夺回,故B项错误;在新疆设立行省是左宗棠的建议,决策须由清政府下达,不能视为左宗棠的个人功劳,故D项错误。)

8.D(此题考查收复伊犁的史实。伊犁曾被俄国出兵占领,曾纪泽以外交谈判方式要回,符合材料中所述,故选D项。)

9.B(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材料中“西域”即指新疆,“抬棺死战”的事迹亦为左宗棠所为,故选B项。)

10.C(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间。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故选C项。)

11.B(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详细史实。①领导虎门销烟的是林则徐,故A项排除。④武力收复伊犁说法错误,伊犁是曾纪泽用外交手段要回,C、D两项排除。)

12.D(此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详细史实。面对新疆被占,左宗棠的观点是要加强塞防,收回新疆,故A项错误。收复新疆,左宗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故B项错误。收复新疆过程中,左宗棠并没有进攻俄国,故C项错误。)

13.问题一:主张放弃新疆,重点筹划东南海防。

问题二:主张塞防与海防并重。武力收复新疆。

问题三:鸦片战争失败(或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等)。加强国防建设,在国防建设中,陆地和海洋并重。

拓展与探究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左宗棠一生有功有过。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过错,但他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开展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要点

189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北洋舰队?邓世昌?旅顺?威海卫?全军覆没?马关条约 1895?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开设工厂?大大加深

基础训练

1.B(此题综合考查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及黄海海战性质的理解。其他选项比较容易排除。)

2.D(此题考查对日本的了解。按当时中国人的眼光,并从方位上及国际知名度看,当时的日本的确为东方的小国。)

3.D(此题考查对邓世昌事迹的掌握。邓世昌应为黄海海战中牺牲殉国。)

4.A(此题考查对邓世昌事迹的掌握。邓世昌等所属的应为北洋水师。当时无北海舰队一说。C、D项方位上明显不对。)

5.B(此题考查对邓世昌事迹的掌握;6.C(此题考查对《马关条约》史实的掌握;7.D(此题考查对甲午战争史实的掌握;8.D(此题考查签订《马关条约》的时间;9.C(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10.D(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11.A(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12.C(此题考查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13.B(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14.C(此

------------------

5.B(此题考查对邓世昌事迹的掌握。邓世昌任致远舰管带,黄海海战中有冲向日舰的壮举。) 6.C(此题考查对《马关条约》史实的掌握。马关,日本又称下关,是甲午战败后中日缔结条约的地方,该条约因此称为《马关条约》。)

7.D(此题考查对甲午战争史实的掌握。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几十年心血毁于一旦,于是有此感叹。前三项所列时期,中国尚无海军。)

8.D(此题考查签订《马关条约》的时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一年后作者写此诗,故选D项。)

9.C(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较易选出。)

10.D(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其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一条,代表了新时期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其余三项均与《南京条约》无方向性差异,故选D项。)

11.A(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故选A。)

12.C(此题考查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甲午战争期间,慈禧太后大办寿宴,不仅挪用军费贻误战机,更有为个人诞辰草率了事力求速和的嫌疑。其余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13.B(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且由于条件苛刻,以至于列强均认为中国软弱可欺,瓜分的野心陡然增长。因为面临被瓜分的可能,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④项为《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影响,故排除。)

14.C(此题考查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此口号为义军将领徐骧临终前所喊,故选C项。)

15.C(此题考查台湾被割让的情况。其中“出议和”指签订《马关条约》,“台人”指台湾人民。故选C项。)

16.问题一:A处。(旅顺)大屠杀。

问题二:《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和台湾。

问题三: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瓜分中国,中国出现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拓展与探究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具体分析如下:

1.割地:《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丧失国家领土主权。

2.赔款: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加开通商口岸: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的财富。

4.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列强侵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挠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日本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发展自己,很快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从此,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侵略中国的道路。

??

第??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知识要点

义和团运动?1900?八国联军?1901?辛丑条约?4.5亿?反帝?大沽炮台?东交民巷 统治中国?完全沦为

基础训练

1.D(此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从“1900年”可知选D项。)

2.C(此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从“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可知选C项。)

3.C(此题考查《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为20世纪的开始,故选C项。)

4.D(此题考查对“辛丑”一词的理解。“辛丑”用作干支纪年,其余条约名称均涉及地名,故选D项。)

5.A(此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较易选出,选A项。)

6.D(此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从“1900年”可知选D项。) 7.B(此题考查几次侵略战争的主要地点,其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进入北京,而圆明园亦在北京,故选B项。)

8.D(此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项。)

9.D(此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故选D项。)

10.A(此题考查对《辛丑条约》影响的理解。《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符合漫画中的含义,故选A项。)

11.C(此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故选C项。)

12.B(此题考查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瓦德西为八国联军统帅,故选B项。)

13.D(此题考查对《辛丑条约》内容和影响的理解。土长官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内容对应,故选D项。)

14.C(此题考查几次侵华战争的有关史实。1895年,应为甲午战争结束,或签订《马关条约》,故选C项。)

15.B(此题考查对几次条约影响的理解。用排除法可知选B项。)

16.问题一:八国联军侵华。北京。

问题二:否。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军队中包含印度来的士兵不足为奇。镇压和报复义和团的反帝斗争。 问题三:焚烧城市、抢劫财物。

17.问题一:八国联军。瓦德西。《辛丑条约》。

问题二:4.5亿两白银。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

??

问题三: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瓦德西站在侵略者的立场,《瓦德西拳乱笔记》所表达的观点是侵略者利益的体现。但该书对于了解和研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有选择、有甄别地使用。

思考二:瓦德西认为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斗志,中华民族充满生机。列强取代清政府,瓜分并直接统治中国,难度相当大,是万不得已的下策。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课?洋务运动

知识要点

19 60 90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强兵富国 摆脱困境 维护清朝统治 自强近代军事工业 求富 民用工业 南洋 北洋 福建 新式学堂 封建统治者 自救 富强近代化 科学技术近代企业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 促进

基础训练

1.B(解题关键词是向“西方学习”以及时间“19世纪60年代”,只有洋务运动符合)

2.B(课本P.?28)?

3.C(课本P.?28)

4.B(课本P.?28)

5.B(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近代民用工业)

6.C(江南制造总局属于近代军事工业)

7.B(课本P.?29)

8.B(课本P.?

29、30)??

9.C(解题关键词“对中国富强的认识有了新的进步”,洋务运动在兴办军事工业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原料、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因而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

10.C(课本P.?30)?? 11.A(主要原因应从目的来考虑,故选A)???

12.B(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3.B(结合题目,说这番话的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比西方先进,只有科技比西方落后,因此只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只有洋务派符合题意)?

14.B(只有李鸿章参加了题目全部相关活动)??? ??

15.问题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奕、左宗棠、张之洞;“自强、求富”。问题二:?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问题三:?(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2)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挽救民族危亡,不能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革新人们头脑中的旧思想(言之有理即可)。

16.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拓展与探究

要点提示: 思考一:(1)原因:适应中外交涉和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培养新式人才;洋务派推动等。(2)作用:学习美国先进的科技与思想;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美两国互相了解。

(3)说明清政府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留美幼童思想西化违背清政府的初衷;赔款使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思考二: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著名将领丁日昌;中华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等。

第??课?戊戌变法

知识要点

《马关条约》 康有为 梁启超 公车上书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 强学会 百日维新 光绪 1898年 维新人士 私人 新式学堂 军队 慈禧 光绪帝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基础训练

1.C(“公车上书”与《马关条约》签订有关,而《马关条约》是甲午战争后签订的

2.A(同第1题)

3.C(课本P.?32)

4.C(课本P.?33) 5.D(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

6.B(课本P.?33) 7.B???

8.D(课本P.?33)???

9.D(农民阶级没有参与这次改革)??

10.D(经济方面的措施最能体现)???

11.B(北大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

12.D(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逃往国外)???

13.C(A选项是新文化运动后期,B选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D选项与洋务运动有关)???

14.D(维新变法与洋务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要求在政治制度上也学习西方)???

15.A(C、D选项明显错误,B选项与洋务运动有关)

16.问题一:(1)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3)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问题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问题三:?(1)“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创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变法,后改名为《中外纪闻》;(3)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

拓展与探究

提示:

思考一:(1)支持。理由: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认可,洋务运动根本无法实行;变法思想宣传和变法的主张,最初并没有遭到慈禧太后的强烈反对。(其他言之合理的说法也可)

(2)反对。理由:变法旨在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触犯了封建统治,慈禧太后作为封建地主阶级顽固派,秉持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态度。(其他言之合理的说法也可)

思考二:慈禧的话说明清朝大权掌握在以她为核心的顽固派手里,维新派依靠了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措施如一纸空文,无法实施,导致了百日维新的失败。

第??课?辛亥革命

知识要点

兴中会 1905 东京 中国同盟会 清朝 君主专制 民主共和国 土地制度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 1912年 孙中山 中华民国 清朝 封建帝制 民主共和 半殖民地半封建 袁世凯

基础训练

1.C(课本P.?36)

2.D(课本P.?36)

3.D(课本P.?37)

4.D(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5.B(课本P.?38)

6.B(戊戌变法1898年,同盟会成立1905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月1日)

7.C(孙中山在我国最早领导民主革命,因而得名);8.C(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9.C(三粒纽扣代表三民主义);10.C(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11.C(材料反映的是清王朝灭亡以及社会生活的一;12.A(材料提到的是辛亥革命,推翻的是清王朝);13.C(中华民国是我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它的成;14.A(B不对,民主共和制并没有完全确

7.C(孙中山在我国最早领导民主革命,因而得名)?? 8.C(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9.C(三粒纽扣代表三民主义) 10.C(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11.C(材料反映的是清王朝灭亡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些变化,与辛亥革命有关)??? 12.A(材料提到的是辛亥革命,推翻的是清王朝) 13.C(中华民国是我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它的成立是“创举”)??? 14.A(B不对,民主共和制并没有完全确立;C不对,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人民没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D不对,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B(当时的世界潮流就是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争取民主自由) 16.问题一:辛亥革命;领导人物:孙中山;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问题二:破旧: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立新:建立中华民国。

问题三:成功之处: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

拓展与探究 提示: 思考一:三洲田的地理位置优越,退可守;靠近香港,本地人民较早受西方思想影响,革命有群众基础。

思考二:因为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以来,首次正式开始的武装起义,旨在推翻清政府统治,唤醒了国人的革命精神,影响较大。

第??课?新文化运动 知识要点

袁世凯? 《青年杂志》 《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民主 科学 民主 独裁专制 科学 迷信盲从 新道德 旧道德 新文学 旧文学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新青年》 思想解放 民主 科学 马克思主义 肯定 否定

基础训练

1.C(课本P.?40) 2.B(自强求福为洋务运动口号;扶清灭洋为义和团运动口号) 3.B(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A(同上。毛泽东是中共创始人之一)??? 5.B(课本P.?41)??? 6.A(课本P.?41) 7.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事情,后者不能成为前者的因素)??? 8.C(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的是民主和科学) 9.B(课本P.?41)?? 10.D(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与新文化运动有关)? 11.A(辛亥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一致)??? 12.C(《新青年》杂志提倡民主和科学) 13.A(洋务运动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制度,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14.D(A项与新文化运动无关,B项与维新变法运动有关,C项与辛亥革命有关) 15.问题一:图1反映了袁世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图2反映了当时很多国民都存在封建忠君的旧思想。

问题二:“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民主与独裁专制对立,科学与迷信盲从对立。

16.问题一: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问题二: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对待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在尊重这些文化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提示:不是,1912年2月清帝已经退位,清王朝结束。 思考二:提示: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知识要点

巴黎和会 1919年5月4日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 上海 毛泽东 董必武?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领导工人运动 陈独秀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基础训练 1.C(课本P.?46) 2.B(课本P.?46) 3.C(外争主权体现了反帝,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封建)? 4.C(课本P.?47) 5.B(废除二十一条和收回山东权益没有实现) 6.C(课本P.?47,A项为新文化运动;B项说法不正确,五四运动时尚未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项前面半句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有关,后面半句则与1953年三大改造完成有关) 7.C(题干中的“青岛问题之力争”体现外争主权,“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体现的是反封建) 8.B(题干中“青岛回归、国贼罢黜”都指向五四运动)??? 9.D(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是1912年)??? 10.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11.C(课本P.?47,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12.D(制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 13.D(课本P.?48)?? 14.B(课本P.?49) 15.D(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16.A(课本P.?49) 17.A(该图为中共“一大”嘉兴南湖游船会址) 18.问题一:五四运动;反映了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问题二:性质是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9.问题一: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诞生。

问题二: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依据:中国国情,即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提示:地处偏僻乡村,不易被敌人发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努力等。

思考二:提示:前者中心任务是领导农民运动;后者是领导工人运动。奋斗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第课?北伐战争 知识要点

蒋介石 周恩来 军事政治人才 国民革命军 军阀统治 统一中国 吴佩孚 孙传芳??张作霖 叶挺 汀泗桥 贺胜桥 武汉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1.B(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A(课本P.?50) 3.A(图片展示的黄埔军校的大门,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运动对应) 4.B(黄埔军校在广州) 5.B(A、C项是国民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6.A(与材料中的关键词“国民革命”搭配最合适的是北伐战争) 7.A(课本P.?51) 8.C(A项与辛亥革命有关;B项与抗日战争有关;D项与新中国成立有关)?? 9.C(课本P.?52)?? 10.D(课本P.?53)??? 11.A(张作霖的军队没有消灭)?? 12.B(课本P.?52)??? 13.C(孙中山1925年逝世,北伐1926年开始)??? 14.D(④与新文化运动有关)??? 15.C(孙中山逝世时,国民革命运动正在进行中)? 16.问题一: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问题二: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17.问题一:北伐战争。主要讨伐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问题二: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 拓展与探究

提示:(1)黄埔军校创立时的总理为孙中山(孙文),他于1925年3月14日去世,故在第一期学生的毕业证书有孙文的印章,而在第二期学生毕业证书却没有。(2)黄埔军校是国共首次合作的产物,所以有“斧头(工人的象征)”、“镰刀(农民的象征)”的图案,后来被去掉说明政治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成为后来国共合作破裂的征兆。

第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知识要点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 贺龙 朱德 南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朱德 毛泽东 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创建人民军队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B(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运动有关) 2.A(题意所指与八一南昌起义有关) 3.A(课本P.?54) 4.D(④项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有关) 5.A(课本P.?54) 6.B(解题关键词是“秋收”) 7.B(课本P.?55)??? 8.C(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都是在城市里进行武装起义,但由于城市里敌人力量比较强大,因此后来都转移到农村) 9.D(课本P.?55)??? 10.A(课本P.?56)?? 11.B(1928年6月中共领导的军队已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12.C(与所有关键词都相关的只有南昌起义)??? 13.B(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革命道路)??? 14.C(解析与13题一样)? 15.C(“孵出小鸡”是指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16.问题: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7.问题一:中共“一大”;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问题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提示:叶挺、周恩来、刘伯承、朱德、贺龙

思考二:提示:(1)北伐战争期间,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被称为“铁军”,为消灭吴佩孚主力作出了巨大贡献;(2)南昌起义中,叶挺是起义的主要指挥者之一,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新时期,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

第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知识要点

1934年10月 瑞金 1935年 遵义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红军 中国革命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赤水??金沙江 大渡河 泸定桥 吴起镇 1936年10月 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转危为安

推荐第2篇:知识与能力

)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及三要素

2、培养学生复述故事和概括情节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如何查找与文章有关资料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欣赏小说的基本步骤

3、让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作品中展现的多姿多彩的中学生生活

2、理解贾里“伟人计划”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1、导入

每个人在小时候对自己的未来总有各种美丽的梦想。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梦想。(生答)老师也简单说说自己心中的一个小秘密。(略)

可以这样说,“寒窗苦读十年载,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样的想法在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曾有过。有一个叫贾里的初一男生甚至把当伟人作为自己的明确目标。

贾里是谁?你认识吗?(生答:是课文《伟人细胞》中的主人公。)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贾里究竟有没有实现他的“伟人梦”呢?

2、展示课题、作者

3、作家作品:

(展示秦文君的图片)

大家了解作者吗?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生答)

如果我们想了解作者,而课本上又未作介绍,或介绍得不多,我们该怎么办?(生答:查资料)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查找资料?(生答:教辅资料、图书馆、上网等等)

老师这里有些有关秦文君和《男生贾里》的网址,如果同学们想更多地了解作者,可以课后上网查询。

Book.ayinfo.ha.cn

4、确定本堂课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小说。你们平常喜欢看小说吗?(生答:喜欢)那么,小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简要举倒说明。(生答)

(板书:人物、情节、语言、写作手法、深刻主题……)

学一篇小说,应该掌握的内容的确很多。由于一堂课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堂课,我们就选择其中几项作为讨论重点,学有的内容留待下堂课再讨论。

(学生讨论、明确教学目标:人物、情节、主题)

5、通读全文,熟悉情节:

同学们通过预习了解故事情节了吗?(生答:了解)

那怎样才能让老师、同学们知道你已经了解了故事情节呢?(生答:复述故事)

好,文章一共写了几个故事?请分组讨论、准备复述。

(学生讨论,小组推荐代表复述)

故事复述完了,你认为哪位同学复述得最好?

(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归纳复述要领:情节完整、语言简练生动)

下面,同学们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几个故事的内容。(学生讨论、概括板书)

6、质疑与探究:

在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的过程,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不能理解的问题呢?(学生自提、互答)

老师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难题,请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

问题:

(1)课文开始的一段摘自贾里日记的话能不能删去?

(2)大家都比较喜欢贾里这个人物,三次失败的打击对贾里来说似乎核残酷了,你看能不能少写一两次失败?

(3)贾里想当伟人,遗憾的是三次“轰轰烈烈”的伟人计划都失败了,而他认为“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让他成了学校的“今日明星”。所以他最后说:“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4)你喜欢贾里吗?你认为贾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身上到底有没有“伟人细胞”?

请同学们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共同明确:

(1)日记反映了贾里关于自我“伟人素质”的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矛盾。如果说故事是他的行为,那么日记反映了他的思想。(板书:思想 行为 )

正因为有这种思想才有下面的行为,行为也反映了他的思想。

(2)不能。第一次失败:贾里认为伟人就应该“旗帜鲜明,有恨有爱,轰轰烈烈”,于是错误地把与邱士力之间的同学矛盾上升到筹我矛盾。第二次失败:贾里想学习拿破仑、马拉多纳,认为伟人应该“肩膀又宽又平,体现出矮个的风度”,于是决定报名参加健美班。第三次失败:贾里从介绍伟人少年时的一本书中得知,“伟人从小就出手不凡,走在潮流前头”,而现在的潮流就是“勤工俭学”,于是决定“去大工厂打工”。三次失败,角度各不相同。(板书:角度不同)

(3)贾里想当伟人,这个目标本身并不错。但是贾里之所以想当伟人,是想“一鸣惊人”,炫耀自己,这种动机就不纯正。(动机不纯)况且,他错误处理了同学关系,错误认为伟人应该与身材有关,以赶时髦、追潮流为伟人成才之路。那么,他的“伟人计划”的失败就是必然的。(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处理同学矛盾,怎样看待身材与伟人的关系)。

他之所以成为“今日明星”,正是他肯牺牲个人利益,脚踏实地做好了小事。正如贾里爸爸所说:“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

(板书:脚踏实地、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举例:雷锋、徐虎……)

(4)贾里的优点:天真幼稚,自信心强,有远大的理想,乐于牺牲个人利益,本性善良……

贾里的缺点:喜欢炫耀,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对伟人的认识简单化……

7、随堂练习:

经过三次痛苦的失败,又取得了一次意外的成功,此时贾里心里充满了酸甜酸苦辣。如果你是贾里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请从自己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中挑一句送给他,好吗?(也可加入自己的话)

请用这样的语气:

贾里,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思考、练习写作)

参考:贾里,古人云:“一层不扫,何以扫天下?”还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吧,你总有一天能成为真正的伟人!

8、拓展活动:

贾里的初一生活算是暂告了一个段落,他的初二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还有“伟人计划”吗?还会遇到怎样的烦恼呢?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设想一下贾里今后的生活。

把“自主”真正还给孩子

——《伟人细胞》教后感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

种学习方式的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

曾记得,一些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面对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严峻形势,早就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口号,这在当时引发了一次颠覆性的教育革命。但是,现实生活中考、高考的压力,又使我们有些教师不得不仍然采用“满堂灌”、“题海战术”来对付。因而,我们的中小学教学中也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素质教育喊得热热闹闹,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其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就在于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兴趣强,则动力足;兴趣弱,则动力少。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以为,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自主学习的酸甜苦辣,这应该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学《伟人细胞》的案例来谈谈。

一、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这是一次面对北京通县七十多位校长来通考察的公开课。在上课之前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我就采取和同学们共同商讨的办法,问他们最想学习哪篇课文,结果80%的学生都选择了《伟人细胞》。这其实也难怪,秦文君的小说《男生贾里》贴近中学生生活,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生动有趣,自然受到学生们的大力“追捧”。我于是顺势和同学们共同确定了教学内容。也正因为这篇课文是同学们自己挑选的,所以他们对老师布置的有关预习、搜集资料的作业显得热情空前的高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激发。这就为下面上好这一堂课作了有力的铺垫。

二、自主确立学习目标

以往,教学目标大都由教师确定。这样做往往有两个弊端:一是由于教学设计与实际课堂教学存在差距:一是由于教学设计与实际课堂教学存在差距,许多教师设想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有效地实现,这就使得教学目标的设置在很多时候就成了一种“形式”。二是由于教学目标由教师单独确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主动参与,因而也就削弱了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教学《伟人细胞》时,我从体裁入手,由于学生平常都比较喜欢看小说,

故而请他们自己说说看完一篇小说后留下印象最深的方面。小说的体裁特点决定了小说吸引读者主要靠的就是:个性鲜明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等等。比如说《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面目不同”,《项链》中的情节曲折,尤其是结尾出人意料,发人深省。在学生纷纷畅谈自己独特的体验后,教师因势利导,和学生就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共同确定本课教学目标。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

三、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很多时候,学生感到十分困惑的是如何自主地阅读、理解文章。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特别注意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想要了解作者,可以通过教辅资料、图书馆、网络等各种途径查询有关资料。尤其是在现在科技发达、网络盛行的社会中,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这种方法是必须的。再比如说,怎样才能了解故事的大概呢?那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如何复述故事、概括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再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来明确要点。

四、主动质疑,合作探究

实际上,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后,能不能提出问题,问题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进入文本”的程度。所以,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伟人细胞》的教学设计中,我设置了“质疑与探究”的过程。首先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简单的问题由学生互答,稍有困难的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然后,教师再提出几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讨论。(因为这两种问题带有互补性,所以如果这两个步骤中有相同的问题,也就更节省了时间)我提出的四个问题大都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既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有利于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这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更多的应该以一个平等的发言者的身份出现。如果学生敢说敢议,教师就应该把自己完全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共同探索、喜忧与共。这种愉快、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觉得是自己主动要学,从而也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五、自主创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在本课设计上,我设置了一个随堂练习和一个拓展活动。一是请学生假设作为贾里的好朋友送给他一句安慰的话,一是想象像贾里这样一个人在今后将会遇到怎样的生活,要完成好这两个练习,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深入理解文本,要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另一方面要必须有较强的创造与想象能力。而且,这样的练习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课程资源作了更深的开发。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越来越高涨,他们的天空才会越来越广阔!

推荐第3篇:《琵琶行》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教学教案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上的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邽(陕西谓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和七律《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谕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三.能力检测

1.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湓(pãn)浦口

水浆迸(bâng)

呕哑(ōu yā)

悯(mǐn)然

b、贾(jiǎ)人

轻拢慢捻(niǎn)

嘲哳(zhāo zhā)

荻(dí)花

c、恬(tián)然

声声思(sì)

钿(diàn)头银篦(bì)

铁骑(jì)

d、六幺(yāo)

虾蟆(há mā)陵

转徒(xǐ)

铮铮(zhēng zhēng)

2.与例句中红色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①凡六百一十六言(

a、气度不凡

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c、(项脊)轩凡四遭火 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②命曰《琵琶行》(

a、遂命酒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民不堪命矣

d、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信口雌黄

d、余固笑而不信也

④六百一十六言(

a、七言律诗

b、自言本是京城女

c、东船西舫悄无言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3.朗读时节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d、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4.《琵琶行》一诗中的音乐描写是十分出色的。根据要求,按课文原句填空。

①诗中描写琵琶女被请过船来,最初弹奏根据自己心绪选定的曲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接着描写她弹奏琵琶名曲《霓裳》和《六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这16句中,______句描写第一个乐段,乐曲柔和而清脆;______句描写第二个乐段,乐曲由愉悦转入停顿;________句描写第三个乐段,乐曲进入热烈而紧张的尾声。

5.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①~④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①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湓(pãn)浦口

琵琶(pá)

b、贾(jiǎ)人

遂(suì)命酒

c、悯(mǐn)然

转徒(xǐ)

d、恬(tián)然

迁谪(zhã)

②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语

a.明年秋(

b.铮铮然有京都声(

c.穆曹二善才(

)d.年长色衰(

e.委身为贾人妇(

)f.使快弹数曲(

g.曲罢悯然(

)h.因为长句(

j.凡六百一十六言(

)(

③比较下列两组句中红色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听其声

┏遂命酒

┗问其人

┗命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④\"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附答案

1、b

2、①c ②d ③c ④a

3、b

4、

①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②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回弦一声如裂帛。

③3~6 7~10 13~16

5、

①b

②a.第二年 b.铿锵脆亮 c.原为琵琶高手的姓名,后代指精通琵琶的人。d.姿色 e.托身,这里指出嫁。 f.畅快 g.忧郁的样子 h.于是作了 j.总共 字

③b

④c

泪的随想 高二(5)刘佳雪

走在已渐渐安静的大街上,无聊地打量已远离了白天喧嚣的城市。突然身后响起了一个稚嫩的童音:\"妈妈,一滴眼泪多少钱?\"

心,就在那一瞬间被搅乱。童言无忌--我们总爱这么说,可是那一句不假思索的话语竟令我久久无法释怀--从来没有认真思索过泪的价值,只是一味地感到那是一个至纯至美的词汇,无法说清它,因为那每一滴晶莹的液体中都包蕴了一份无价的感动与一份永恒的追忆;亦

推荐第4篇:知识与能力训练单元自测七答案

一、破绽 穿梭 媳妇 辉煌 手疾眼快

敛声屏气 放诞无礼 转悲为喜 打量

二、衔接

搜索

露馅 熔岩

街道

收缩

火焰 溶解

三、

1、半信半疑

2、天衣无缝

3、精神抖擞

4、妙不可言

四、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

瞪口呆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

头哈腰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

重心长

五、

1、在

2、我

3、这里

六、③

七、

1、见课本17

5、176页。

2、见课本176页。

3、十分生气 比喻 略

4、将军没有想到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被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动 军礼表达了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和哀悼

推荐第5篇:深圳七下生物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扬帆教育

2015-3-5 《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2015年春季)

2015-3-5

2015-3-5

2015-3-5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基础练习

单选题:1.B 2.C 3.C 4.B 5.D 6.B 7.B 8.B 9.A 10.D 11.B 12.C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AD 14.BD 填空题:

15.(1)浸湿 鱼的鳃可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湿润的棉花中的水,便于鱼的气体交换以维持鱼的生命活动 (2)毛细血管 静脉 (3)① ② 毛细血管分布广,管径小,所以流速最慢。 拓展练习

16.(1)静脉 薄 慢 静脉瓣 (2)② (3)血红蛋白 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和氧分离 17.D

2015-3-5

2015-3-5

2015-3-5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015-3-5

2015-3-5

单元测试

(二)

(第四单元

2015-3-5 (3)骨骼肌、骨和关节 (4)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5)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 50.(1)第一处是第Ⅱ步,应在两个缸中加入同样水质的水,如加入池塘水。第二处是第Ⅳ步,要加入一定量的蝌蚪,而不是一只。 (2)因为甲状腺激素是实验变量,所以两个缸中必须不同,以便于对照。 (3)A缸中的蝌蚪先变成青蛙;而B缸中的蝌蚪变成青蛙的时间较长。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 51.(1)大城市肺癌死亡率最高,农村最低。

(2)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快,空气污染也比较严重。可以从工业污染、吸烟、交通发展、汽车尾气与粉尘、生活垃圾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52.(1)在良好的生态系统中生产的食品 (2)无污染

53.(1)环境污染。⑵造成鱼虾死亡,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⑶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意思对即可)

54.(1)A (2)生物防治 不污染环境,节省农药经费 55.(1)净化空气。

(2)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保护植物,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2015七下生物知识与能力训练

推荐第6篇: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熟背):

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词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桑代克)、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教育的功能:

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 ,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地域结构。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社会生产力与教育: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发展: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教育与社会文化: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递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孟子、高尔顿、霍尔 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

多因素论(辐合论):施太伦

中学生的生理特征:

外形剧烈变化;身体机能巨变;大脑显著增长;性的发育与成熟。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主导)。

(五)教育制度:

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制:英国、法国 单轨制:美国 分支制:前苏联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的学制

1902年,颁布未执行“壬寅学制”。

1903年,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建立新式学校;

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壬子奎丑”,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

1951年,新中国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1958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2010年6月2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020年)》,21世纪第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义务教育的特点:

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六)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包含: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中学课程

(一)课程类型:

按课程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按学生的学习要求角度划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按课程呈现方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二)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论: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奈勒 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

(三)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三维课程目标:认知与技能、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学教学(超级重要)

(一)教学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的基本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表现在:认识对象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和实践性; 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有领导的认识;认识方式的简捷性。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五)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教学法; 探究活动法;情感陶冶法

(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

上课(明确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和批改; 课外辅导;

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八)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分组教学、特朗普制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一)感觉

感觉的特性: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补偿、联觉

(二)知觉

知觉的特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

(三)注意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包: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四)记忆

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艾宾浩斯曲线)

遗忘的理论: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同化说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学习程度、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知识的保持:

深度加工记忆材料;进行组块化编码; 有效运用记忆术;合理进行复习

(五)思维

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

按照思维凭借物来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按照思维的指向性来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 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来分: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是感觉的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单向思维,思维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主要特征:守恒概念的出现。另一特征:去自我为中心主义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特征: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六)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成败归因理论:韦纳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设置榜样;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主要学生的归因倾向。

(七)学习迁移

迁移的分类:

按迁移的结果:正迁移和负迁移 按迁移的方向: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按迁移的内容: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按迁移的抽象和概括水平: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学习迁移的理论

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 概括化理论:贾德 关系转换论:苛勒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八)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分类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九)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联结-试误说;学习规律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消退;惩罚。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学习过程;强化

认知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罗杰斯(学习观、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

推荐第7篇: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中学段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与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中学教育教学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的实践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以促进陕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中学段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教育学;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师专业化发展。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教育学概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学;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本质;学校的产生;古代学校;近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制;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含义;当代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方针。

学校教育功能的含义;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经济功能、现代化功能、政治功能、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教师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

反思与教师反思;教学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研究;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校本教研。

(2)分析与应用

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中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幼儿教育段的保教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指导、幼儿园课程、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的实践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以促进陕西省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专业化发展。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一)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学前教育基本概念:广义的学前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 学前教育的特点:非义务性,启蒙性,直接经验性,保教结合; 学前教育的任务:0-3岁早教机构的任务,幼儿园的保教任务; 学前教育的原则: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与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我国学前教育的有关法规和条例:教育法体系中的基本法规,《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学习学前教育学 的方法。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广义的和狭义的学前教育基本概念;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儿童、教

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学前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的特点(非义务性、启蒙性、直接经验性和保教结合)及其含义;幼儿园的保教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打好基础);《幼儿园管理条例》的宗旨,并了解该条例的主要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含义,并了解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知识观和儿童观,了解该纲要的主要结构与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与特殊原则;《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基本精神。

(2)分析与应用

能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说明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与特殊原则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能够举例说明我国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条例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能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说明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1.考核知识点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及应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基本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及其矫正。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与意义;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测验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基本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2)分析与应用

初步掌握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测验法在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流派的理论解释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能够依据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进行教育教学;依据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矫正不良情绪、培养积极情感;初步掌握对各年龄段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有效策略;初步掌握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矫正的方法。

(三)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 1.考核知识点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意义与功能,种类与内容;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设计与指导。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活动,外出活动,亲子活动,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的内含与特点(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幼儿自由活动,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的意义与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自由活动节日活动,外出活动,亲子活动,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的分类、种类和内容构成(一日生活常规的内容,节日活动的分类,外出活动的种类,亲子活动的种类,幼儿园环境的构成);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与环境创设的组织与指导(一日常规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自由活动,节日活动,春秋游活动,外出参观与实践活动,亲子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原则,经济性原则。

(2)分析与应用

结合实际分析评价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了解组织幼儿自由活动的步骤和方法;能够设计、组织与指导幼儿园节日庆祝活动,并撰写活动方案;能够策划、组织与指导幼儿园各种外出活动,并撰写活动方案;能够策划、组织与指导幼儿园亲子活动,并撰写活动方案;结合实际创设并评价幼儿园室内外环境。

(四)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指导 1.考核知识点

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和特征;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学前儿童游戏的功能;学前儿童游戏的条件;学前儿童各类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不同学者关于学前儿童游戏分类的观点;学前儿童游戏的功能和条件。

(2)应用与分析

能够分析创设儿童游戏需要的条件,包括游戏的时间、游戏的环境与材料、儿童的自主参与等;设计与组织各类游戏活动,包括儿童游戏的水平的分析与预设,儿童游戏的观察,儿童游戏的指导等。

(五)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1.考核知识点 学前教育课程的内涵、结构形态和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典型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功能与方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学前教育课程的内涵、结构形态和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原理;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典型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涵、特点、功能与方法;幼儿园的领域活动的含义、特点及其功能,领域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理论知识(包括领域活动大纲的编制与内容的把握,领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领等);幼儿园的主题活动的含义、特点及其功能;主题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理论知识(包括主题的选择与开发,主题活动的设计,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主题活动的展开与指导,主题活动的观察反思与调整,开展单元主题活动的注意事项等);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的含义、特点及其功能,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理论知识(包括活动区设置的基本要求,活动区的种类及其设置,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领,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的注意事项等),区域活动与游戏、集中教育活动、主题教育的关系。

(2)分析与应用

能够根据需要制定幼儿园课程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周)计划、一日活动计划;能够制定各年龄班的各类具体教学活动计划(包括领域教学活动方案、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区域活动方案等);分析、判断与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实际案例。

三、推荐学习的教材

郑健成主编《学前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七次印刷。 陈帼眉主编《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主要考核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教师道德与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教师道德与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的理解和掌握,对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综合理解能力的要求,以促进陕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第一编 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历史观 2.考核要求(识记部分)

(1)哲学的概念(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5)物质的概念(6)运动的概念(7)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8)静止的概念(9)规律的概念和属性(10)联系及其属性(11)发展的概念(12)新事物和旧事物(13)质和量(14)矛盾的概念及其属性(15)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16)范畴的概念(17)现象和本质(18)内容和形式(19)原因和结果(20)必然性和偶然性(21)可能性和现实性(22)实践及其特点(23)实践的基本形式(2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5)真理和谬误(26)历史观的概念(2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28)生产方式的概念(2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31)阶级、国家、革命的概念(32)人民群众的概念(33)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概念

理解部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作用(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7)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9)质量互变规律(10)否定之否定规律(11)对立统一规律(1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7)认识的发展过程(18)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19)真理和谬误的关系(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2)社会意识的构成(2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2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2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6)杰出人物的作用(27)人的本质(28)人生价值 (29)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1.考核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哲学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 2.考核要求(识记部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3)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6)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7)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理解部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3)实事求是的含义(4)群众路线的含义(5)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6)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7)《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意义(8)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10)近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 (14)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1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16)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17)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20)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方式(2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质 (23)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24)毛泽东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和方法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考核知识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2.考核要求(识记部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四项基本原则(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6)我国的分配制度(7)“三步走”的发展战略(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9)“三个有利于”标准(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市场经济的含义(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13)现阶段的共同理想(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点(15)我国的教育方针 (16)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8)“一国两制”的特定含义(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20)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2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2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2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理解部分(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关系(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3)坚持改革开放的意义(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5)“三步走”战略第三个阶段的划分(6)科教兴国战略(7)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8)区域经济协调发展(9)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10)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11)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断的意义(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1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18)坚持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19)“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21)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2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4)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25)又好又快发展(26)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和意义(27)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28)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内涵(29)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关系(30)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

第二编 教师道德与教育法

第一章 职业道德 1.考核知识点

道德的内涵、功能 职业道德内涵、特点、体现方面、意义与作用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基本特征、核心、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特点、基本原则、基本规范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职业的含义(2)道德的内涵(3)职业道德的内涵(4)教师职业的含义(5)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理解部分(1)职业道德的特点(2)职业道德的体现方面(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5)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6)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第二章 教育法

1.考核知识点 (教育法的原则 依法治校 教育法律责任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 政府的教育职权 义务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政府教育权 教师 学生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教育法的概念和原则(2)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保障的含义(3)依法治校的含义(4)教育权的含义、构成(5)受教育权的含义、内容(6)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7)义务教育阶段政府教育职权的主要内容(8)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的概念

理解部分(1)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行政、民事、刑事三种法律责任的主体和主要内容(2)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家庭教育权各自内容及其关系(3)受教育权的性质及其主要内容(4不同级别的政府教育部门职权的主要内容(5)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6)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的主要内容(7)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

第三编 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 第一章 中国文学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中国文学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诗经》的来源、名称演变及“诗六艺”(2)“楚辞”的名称源流及屈原的代表作品(3)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概念(4)词的名称、分类、特点及流派(5)元曲的基本知识(6)散文的分类、基本特征(7)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发展的两大阶段(8)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9)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10)话本小说的概念(11)章回小说的概念(12)新闻的概念(13)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14)《论语》的作者、文学特点(15)老子及《老子》概况(16)庄子及《庄子》概况(17)《史记》的作者、编籑体例(18)《汉书》的作者、体例(19)建安文学的时间断限(20)“三曹”诗歌与“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美学风格(21)“初唐四杰”(2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中的名句(2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24)王维《山居秋暝》的名句(25)中国诗史上的“双子星座” 李白、杜甫(26)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27)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28)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29)李商隐无题诗的作意及风格特点(30)苏轼的生平与创作(31)“易安体”的风格特点(32)辛弃疾及其爱国词(3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4)“唐宋八大家” 及其代表作品(35)“元曲四大家”(36)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品(37)“曲状元”马致远及其代表作品(38)明代“四大奇书”(39)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40)《红楼梦》的作者、书名、版本情况(41)《儒林外史》的作者、思想内容(42)鲁迅生平与创作概况(43)茅盾的《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44)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子夜》,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形象(45)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46)冰心的代表作品及其作品“爱的哲学”、“母爱”、“童真”的主旋律(47)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作家叶圣陶,有童话集《稻草人》(48)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背影》、《荷塘月色》(49)郭沫若的诗集《女神》的内容与文学史意义(50)创造社的主要成员(51)新月派的代表诗人(52)文学研究会与人生派文学(53)梁实秋散文代表作品《雅舍小品》(54)林语堂“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55)田汉话剧的代表作品(56)老舍的创作简况及其主要作品(57)曹禺的戏剧代表作品(58)夏衍的戏剧代表作《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59)张天翼小说的代表作品《华威先生》(60)张恨水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品(61)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反映“土地改革”的小说(62)鸳鸯蝴蝶派的游戏、消遣的文学思潮及主要代表作家(63)赵树理与山药蛋派(64)孙犁与荷花淀派(65)贺敬之与新歌剧《白毛女》(66)艾青诗歌“土地”与“太阳”主题意象(67)梁斌《红旗谱》、柳青《创业史》、杨沫《青春之歌》的主要人物形象(68)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69)“伤痕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70)“改革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71)“反思小说”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72)“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家与作品

理解部分(1)《诗经》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2)《诗经》的艺术特征(3)“楚辞”的文体特点(4)唐诗的题材、创作方法、基本形式(5)现代散文的表现形式(6)小说的文体重心、小说的本质特点(7)网络小说的概念及特点8)言情小说的概念及特点(9)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的文体特点(10)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体制演变(11)《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12)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含义(13)《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14)《汉书》简况(15)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及风格特点(16)“初唐四杰”对唐诗的形成与发展的贡献(17)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特点(18)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19)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及“诗史”性质(20)“元白体“的语言特点(21)李贺诗歌的代表作品与“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22)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23)杜牧的咏史诗的特点(24)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地位和贡献(25)《红楼梦》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地位(26)《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7)《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28)茅盾代表作《子夜》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29)茅盾抗战时期的散文名篇《风景谈》、《白杨礼赞》(30)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文体意义(31)巴金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32)冰心、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33)徐志摩诗歌创作概况及新月诗派的理论与创作(34)林语堂、梁实秋与三四十年代的闲适小品文创作(35)老舍小说的京味文学特色(36)《雷雨》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意义(37)《雷雨》和《日出》中的主要人物形象(38)张天翼讽刺小说艺术特色(39)张恨水通俗小说的创作特点(40)贺敬之诗歌中的“时代精神”(41)艾青的重要诗集以及对中国新诗发展的重要贡献(42)“山药蛋派”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43)赵树理的“农民作家”的称号及大众化的风格特色(44)“战士诗人”郭小川及其代表作品(45)《红旗谱》的民族风格(46)陈忠实《白鹿原》的史诗风格(47)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48)王安忆创作简况及其代表作品(49)张贤亮的哲理反思小说及其代表作品(50)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章 外国文学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学 早期基督教文学 阿拉伯文学 中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古希腊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成就(2)荷马史诗 (3)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4)亚里斯多德的《诗学》(5)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6)中世纪文学的时间界限、基本类型(7)但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8)但丁与《神曲》(9)古典主义文学的时间界限(10)莫里哀及其代表作品(11)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薄伽丘及其代表作品(12)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13)英国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及著名喜剧(14)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塞万提斯与其名作《堂吉诃德》(15)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6)歌德、席勒及其代表作品(17)雨果、缪塞、大仲马、小仲马等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8)俄国浪漫主义作家普希金及其代表作品(19)匈牙利浪漫主义作家裴多菲的主要作品(2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出自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21)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时间及主要艺术特征(22)果戈理的主要代表作品(2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罪与罚》(24)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代表作品(25)契诃夫的主要代表作品(26)福楼拜的主要作品(27)《红与黑》中于连形象(28)《人间喜剧》的作品分类和基本内容(29)狄更斯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30)勃朗特三姊妹及其代表作品(31)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32)欧·亨利的主要作品(33)杰克·伦敦的主要作品(34)欧仁·鲍狄埃与《国际歌》(35)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36)肖洛霍夫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37)罗曼·罗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38)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部分(1)希腊神话的内容特点(2)基督教文学的经典之作《新约》(3)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一千零一夜》(4)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5)《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6)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7)《伪君子》与古典主义戏剧(8)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9)《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及对封建教会的批判(10)《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11)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12)《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吝啬鬼形象(13)卢梭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新爱洛伊丝》(14)卢梭讨论教育的哲理小说《爱弥尔》(15)卢梭《忏悔录》对自我的大胆袒露(16)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17)《浮士德》的情节、结构与题材特点(18)浮士德形象及其思想内涵(19)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20)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21)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浪漫主义小说的典型特征(22)雨果60年代的四部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23)缪塞的《世纪儿的忏悔》中“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24)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小人物”形象(25)果戈理短篇小说“小人物”的主题(26)果戈理《死魂灵》的思想意义(27)果戈理喜剧《钦差大臣》对沙俄官僚制度的揭露(28)《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29)列夫·托尔斯泰的史诗体小说《战争与和平》(30)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31)《红与黑》在心理描写上的成就(32)司汤达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33)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及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34)狄更斯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思想内容(35)萨克雷的代表作品《名利场》(36)简·爱形象和罗切斯特形象及其意义(37)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38)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苦难的历程》(39)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青年近卫军》(40)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品(41)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品(42)西奥多·德莱赛的代表作品(43)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第三章 中国历史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中国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社会 中国现当代社会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母系氏族公社(2)半坡遗址(3)河姆渡遗址(4)父系氏族公社(5)龙山文化(6)大汶口文化(7)禅让制(8)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9)夏历(10)夏朝灭亡(11)商朝建立(12)青铜器(13)甲骨文(14)牧野之战(15)商朝灭亡(16)西周建立(17)礼乐制度(18)宗法制度(19)周平王东迁(20)春秋五霸(21)战国七雄(22)秦的统一(23)大泽乡起义(24)秦朝灭亡(25)楚汉战争(26)刘邦建立汉朝(27)文景之治(28)张骞出使西域(29)丝绸之路(30)东汉建立(31)光武中兴(32)黄巾大起义(33)《周髀算经》(34)《九章算术》(35)《神农本草经》(36)《黄帝内经》(37)造纸术38)蔡候纸(39)秦始皇兵马俑(40)官渡之战(41)赤壁之战(42)司马炎建立西晋(43)司马睿建立东晋(44)五胡十六国(45)淝水之战(46)南朝(47)北朝(48)北魏孝文帝改革(49)圆周率(50)大明历(51)《齐民要术》(52)《水经注》(53)莫高窟(54)云岗石窟(55)龙门石窟(56)曹不兴(57)王羲之(58)魏碑(59)杨坚建立隋朝(60)隋炀帝(61)唐太宗(62)“贞观之治”(63)武则天(64)唐玄宗(65)“开元盛世”(66)“安史之乱”(67)黄巢起义(68)朱温废唐(69)赵州桥(70)南禅寺(71)佛光寺(72)《诸病源侯论》(73)“药王”孙思邈(74)《唐新本草》(75)“昭陵六骏”(76)颜真卿(77)柳公权(78)张旭(79)怀素(80)五代十国(81)耶律阿保机(82)陈桥兵变(83)元昊84)女真族(85)北宋灭亡(86)南宋建立(87)“绍兴和议”(88)成吉思汗(89)忽必烈(90)行省制度(91)活字印刷术(92)《梦溪笔谈》(93)水运仪像台(94)《授时历》(95)明朝的建立(96)明成祖(97)努尔哈赤(98)大清建立(99)李自成农民起义(100)清军入关(101)《本草纲目》(102)《农政全书》(103)《天工开物》(104)《徐霞客游记》(105)故宫(106)林则徐(107)虎门销烟(108)鸦片战争(109)《中英南京条约》(110)洪秀全(111)金田起义(121)《天朝田亩制度》(122)曾国藩(123)左宗棠(124)李鸿章(125)张之洞(126)洋务运动的口号(127)邓世昌(128)丁汝昌(129)威海卫战役(130)《马关条约》内容(131)维新运动(132)康有为(133)梁启超(134)谭嗣同(135)“公车上书”(136)“戊戌六君子”(137)义和团(138)朱红灯(139)平原大捷(140)八国联军(141)《辛丑条约》(142)同盟会(143)孙中山(144)三民主义(145)辛亥革命(146)中华民国(147)清朝灭亡(148)袁世凯(149)二次革命(150)宋教仁(151)黄兴(152)袁世凯复辟帝制(153)护国运动(154)直系(155)皖系(156)奉系(157)新文化运动(158)《青年杂志》(159)新文化运动的口号(160)五四运动(161)共产主义小组(16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63)陈独秀(164)中共三大(165)国民党“一大”(166)新三民主义(167)北伐战争(168)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69)汪精卫“七一五”反共政变(170)南昌起义(171)八七会议(172)秋收起义(173)井冈山根据地(174)苏维埃共和国(175)长征(176)“九·一八”事变(177)“伪满洲国”(178)西安事变(179)“七七事变”(180)八路军(181)新四军(182)叶挺、皖南事变(183)平型关大捷184)南京大屠杀(185)重庆谈判;《双十协定》(186)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87)国民党统治覆灭(18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0)抗美援朝战争(191)镇压反革命(19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3)三大改造(194)“一五”计划(195)中共八大(196)《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7)《五一六通知》(198)“九一三”事件(199)尼克松访华(200)《中美联合公报》(201)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202)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203)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4)唐山大地震(205)“**事件”(206)粉碎“四人邦”(20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208)中共十二大(209)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210)汶川大地震(211)第二十九届奥运会(212)两岸“三通”

理解部分(1)西周礼乐制度和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休养生息政策(3)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5)“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6)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7)明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8)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9)太平天国和历代农民起义的异同(10)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2)维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对后世的影响(1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4)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5)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1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7)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及意义(18)南昌起义的影响(19)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21)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初期国内主要矛盾(2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一国两治”

第四章 世界历史基本常识

1.考核知识点(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当代史)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世界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埃及(2)四大文明古国(3)古巴比伦王国(4)居鲁士、大流士、雅利安人、阿育王(5)印度“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迈锡尼文明(6)《伊利亚特》、《奥德赛》(7)议事会、人民大会(8)斯巴达国家、雅典国家、亚历山大帝国(9)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毕达哥拉斯、阿那克萨哥拉、阿基米德、阿里斯托库、厄拉托斯提尼、屋大维(10)斯巴达克起义(11)基督教(12)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法(13)阿庇亚大道(14)克洛维、查理曼、“神圣罗马帝国”、英吉利王国(15)日本统

一、“大化革新”(16)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古兰经》(17)拉齐斯、《医典》、穆罕默德·伊本·穆萨、奥斯曼(18)十字军东征(19)文艺复兴(20)圈地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导火线、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光荣革命、《权力法案》、君主立宪制(21)英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瓦特、富尔敦、史蒂芬孙(22)美国独立战争原因、来克星顿枪声、乔治·华盛顿、《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独立、美国内战、林肯、《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3)法国三个等级、三级会议、《人权宣言》、雾月政变、七月革命(24)莫斯科公国、伊凡四世扩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沙皇俄国扩张(25)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巴黎公社(26)明治维新的内容、明治维新的影响(27)俾斯麦、威廉一世统

一、加富尔、加里波第(28)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彼得格勒起义(29)十月革命(30)《凡尔赛和约》(31)共产国际(32)第一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3)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4)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35)开罗会议、《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波斯坦会议、《波斯坦公告》、德国投降、日本投降(36)联合国(37)《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美苏争霸(3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9)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40)亚洲金融风暴(41)美国“9·11”事件(42)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

理解部分(1)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影响(2)伊斯兰教的影响(3)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5)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6)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7)法国革命的意义(8)《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9)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10)海湾战争的影响;美国“9·11”事件的影响

第五章 写作

1.考核知识点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通知的概念(2)通知的特点(3)通知的文体结构(4)通报的概念(5)通报的特点(6)通报的文体结构(7)决定的概念(8)决定的特点(9)决定的文体结构(10)批复的概念(11)批复的特点(12)批复的文体结构(13)请示的概念(14)请示的特点(15)请示的文体结构(16)报告的概念(17)报告的特点(18)报告的文体结构(19)函的概念(20)函的特点(21)函的文体结构(22)会议纪要的概念(23)会议纪要的特点(24)会议纪要的文体结构(25)学术论文的涵义(26)学术论文的特点(27)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28)学术论文的结构(29)教案的涵义(30)教案的作用(31)教案的编写原则(32)教案的编写内容

理解部分(1)通知与通报特点异同(2)通知与通报文体结构异同(3)决定与批复的文体结构区别(4)批复的撰写要求(5)比较请示与报告文体结构区别(6)报告的种类:工作报告、总结报告、调查报告(7)比较函与会议纪要的文体结构异同(8)学术论文的特点:学术性、科学性、理论性、独创性、规范性、易读性(9)学术论文的分类标准:按研究的学科、按研究的内容、按写作目的(10)论文前置部分内容: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11)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引文、注释、参考文献(12)论文的逻辑结构:开头、中间、结尾(13)论文的基本逻辑形式:序论、本论、结论(14)论文开头可出现的四种不同侧重点(15)论文结尾的可出现的四种不听侧重点(16)论文段落要求(17)论文层次强化的方法(18)教案与教学活动的关系(19)教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差异性、艺术性、操作性、变化性(20)教案编写的步骤

第四编 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 自然与高科技常识

1.考核知识点(天文地理 生物化学 数学物理 计算机与智能技术 信息与通信技术 生命科学与能源科学技术 新材料科学与先进制造技术 现代交通与航空航天技术 科技丰碑人物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热带气旋的概念(2)沙尘暴的概念(3)寒潮的含义(4)大气压的含义(5)泥石流的概念(6)洪水的概念(7)火山的含义(8)地震的含义、地震的类型及划分标准(9)海啸的含义(10)能源的概念(11)太阳能的含义(12)微生物、细菌的概念(13)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含义(14)食物链的含义(15)化学变化的定义(16)化合物的定义、分类(17)有机化合物的定义(18)无机化合物的定义(19)糖类的定义(20)糖类主要代表物质: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21)蛋白质的定义、蛋白质的变性反应(22)石油的基本组成(23)酸的定义(24)碱的定义(25)盐的定义(26)电解质的定义(27)盐类的水解(28)溶解度的定义(29)勾股定理的内容(30)平均数的含义(31)算术的含义(32)最优化问题(33)物理学: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变化;能量守恒定律;国际单位制(34)力学:力学的研究对象;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35)电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电压;电阻;生活用电(36)电磁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现象(37)光学:紫外线;红外线(38)软件、程序、文档概念(39)计算机病毒定义、分类(40)防火墙定义(41)局域网的定义、功能及组成(42)因特网定义及特点(43)万维网(WWW)概念(44)互联网概念(45)电子商务的定义、特征(46)电子货币的定义、特点(47)电子政务的定义(48)智能机器人的定义及作用(49)智慧家居的定义(50)智慧大厦的定义、组成(51)数字水印的定义、特点(52)数字指纹的定义、作用(53)蓝牙技术的定义、特点(54)IP电话的定义、特点(55)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主要组成部分(56)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57)染色体的含义(58)转基因食品、干细胞的概念(59)基因工程、试管婴儿、生物克隆技术的含义及其研究进展(60)生物科学的进展,如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DNA的双螺旋结构、克隆羊等(61)能源的概念(62)太阳能的含义(63)材料:材料分类;新材料及其特点(64)纳米:纳米及纳米技术;纳米材料(65)激光加工及特点;激光存储技术及特点(66)高速公路的定义、分级(67)高速铁路的定义(68)高速列车的定义(69)动车组的定义、组成(70)通用飞机的定义、用途(71)大飞机的的定义(72)人造地球卫星的定义、可进行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国家(73)宇宙飞船的定义 (74)毕升的主要发明75)蔡伦的主要发明76)李时珍的主要著作77)华罗庚的主要研究领域(78)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的重要意义(79)祖冲之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80)爱迪生的主要发明(81)伏特的主要发明(82)法拉第的主要发现(83)欧几里得的主要著作(84)阿基米德的主要著作(85)哥白尼的科学贡献86)伽利略科学实验的意义

理解部分(1)龙卷风的特点(2)龙卷风与热带气旋的区别3)寒潮的形成4)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区别5)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区别6)地球的形成,地球大气的组成,地球的运动方式及其地理意义7)泥石流的特征,我国泥石流的分布(8)洪水对人类的影响9)火山喷发的影响,地球上的两个最大的火山活动带10)海啸的危害(11)生物与细菌的基本特性,生物界组成,微生物的存在,细菌的应用 (12)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区别(13)食物链的组成(14)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主要以糖类、淀粉、蛋白质为主)及其功能(15)化学变化的判断(16)淀粉的产生、主要功能及其在常见主要粮食作物中的含量(17)蛋白质的存在、生命作用;(18)石油性状(物理、化学性质),石油的形成(19)酸的基本性质;碱的基本性质20)理解酸、碱、盐三者的相互联系(2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食盐的组成(22)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23)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的区别(24)糖类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25)蛋白质变性反应的应用(高温灭菌,牛奶解重金属离子中毒等)(26)理解作为战略资源,石油的在化工、能源、医药等方面的重要用途(27)溶液pH值---氢离子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简单计算28)电离方程式(29)强酸、弱酸及强碱、弱碱的判断30)中和反应的含义及其实质31)离子反应方程式(32)可溶性盐溶液的导电性原理(33)溶质、溶剂、溶液、悬浊液、胶体、饱和溶液的含义(34)有关溶解度的基本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35)从海水中提纯食盐的基本原理(36)代数与算术的区别(37)平面几何以及平面几何的基本公理(38)立体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本公理(39)解析几何以及创立解析几何的意义(40)力学:物体的平衡;物体运动与所受力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41)电学:电路及其连接;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42)光学: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43)软件的作用(44)文档的作用(45)计算机病毒传播方式、危害性(46)防火墙的作用、对信息安全监视和防卫所用的基本方法(47)互联网、因特网、万维网三者的关系(48)电子商务的分类(49)电子政务的作用(50)智能机器人的三大要素(51)数字水印的作用(52)IP电话的简单工作原理(53)DNA的结构与功能(54)基因和染色体的组成特点及区别(55)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及人类基因组的组成(56)DNA重组技术及克隆技术的应用(57)干细胞的类型及其区别(58)能源的分类(59)太阳能的直接利用方式及基本原理,太阳能的间接利用方式及基本原理,我国风力发电的开发利用条件(60)地热能的特点、形成、分布,我国地热资源的特点(61)氢能(62)高速铁路的时速要求 (63)高速列车的发展64)中国动车的发展(65)中国通用飞机的发展(66)大飞机的发展(67)应用卫星的作用68)宇宙飞船的构型(69)钱学森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贡献(70)袁隆平主要从事的工作及他的工作意义(71)王选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72)牛顿对科学的主要贡献以及他的著作对物理学的重大意义(73)爱因斯坦及建立相对论的意义(74)富兰克林的主要发现和主要发明

第二章 环境保护 1.考核知识点(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分类(2)生态系统的概念(3)生态系统平衡的含义(4)生物圈的含义5)生物多样性的含义6)濒危物种的含义7)草原的含义 (8)臭氧与臭氧层的含义及其变化(9)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等的含义及成因10)水土流失的含义及成因(11)温室效应的含义及成因(12)地球变暖的原因(13)酸雨的含义及成因(14)土地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15)绿色消费的含义和特征(16)绿色食品的含义及标识(17)清洁生产的定义(18)世界环境日

理解部分(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生态系统的功能3)生态系统平衡的特点,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4)森林,森林生物群落的特点、作用,地球森林植被发展状况(5)生物圈的组成、特点,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6)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7)濒危物种的保护意义及保护途径(8)世界草原的分布及利用状况(9)草原与草甸的区别(10)土地荒漠化的危害(1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四种负效应及其原因(12)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含义及实施(13)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及特点(14)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内容15)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相关文件

第五编 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 第一章 事业单位概况

1.考核知识点(事业单位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概况 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与目的以及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聘用制度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制度)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事业单位的概念;事业单位的功能特征和活动特征(2)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概况(尤其注意教育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

3)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概念;解聘辞聘制度的概念;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概念;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和类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考核等次和考核标准

理解部分(1)事业单位的作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2)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和目的;衡量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标准(3)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内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4)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的意义;解聘与辞聘的区别;事业单位建立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的意义(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目的、方法、程序和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二章 陕西省省情

1.考核知识点(陕西省自然概况 陕西省工业和农业、交通、人口与民族 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 陕西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当前陕西省行政区划 陕西现代文学艺术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概况、历史发展与经济状况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行政区划与人口、交通 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的概况 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百县行活动 陕西开展“教育强县(市、区)”活动 陕西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1)陕西省地理位置;陕西省地形地貌;陕西省主要山脉与河流 (2)陕西省气候特征;陕西省环境状况;陕西省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3)陕西省的工业与农业;陕西省的交通、人口与民族4)陕、秦、三秦称谓的由来;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线索;陕西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当前陕西省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5)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的概况;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理解部分(1)陕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陕西自古帝王都;陕西是天然历史博物馆;陕西是革命的圣地;陕西文化积淀深厚;陕西的特色鲜明民俗文化;陕西民间艺术的内容与特点2)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概况、历史发展与经济概况;十市一区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行政区划与人口、交通(3)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百县行活动;陕西开展“教育强县(市、区)”活动;陕西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三、推荐学习的教材

陕西省公开招聘教师专用教材编写组《陕西省公开招聘教师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综合知识(2012版)》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

关于考核内容与命题考试的说明

一、关于考核要求和内容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规定了考试的主要范围及其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应试人员能够把握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更加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有关教材;同时,也使考试命题的范围更加明确,以便更准确的设计试题的知识能力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三个学段考核的基本内容中,按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两个层次规定了应试人员应达到的能力发展要求。两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的等级关系,其涵义是:

识记与理解:要求熟知各部分内容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识记是初级层次的要求。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内涵,把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分析与应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与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运用,可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两级具体要求。简单运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运用,要求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应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命题考试的说明

(一)本次基础知识笔试分为“专业科目”和“综合知识”两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专业科目”考试按中学教师(含职业高中学段)、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三个学段组织命题,考核要求分为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综合知识”考试不分学段组织命题,考核要求只分为识记与理解。

(二)各学段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学段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范围、考核要求和考核内容进行,试题覆盖到各范围的内容,并适当突出主要内容,以体现本学科内容的重点。

(二)“专业科目”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与理解占50%,分析与应用占50%,在内容上侧重对学科实践能力的测试。“综合知识”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50%,理解占50%,在内容上侧重对综合知识理解能力的测试。

(三)本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

推荐第8篇: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能力: 1.苏格拉底

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自知其无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2.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3.亚里士多德著作《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每一个公民”不包括奴隶。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4.昆体良。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是古罗马的《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

5.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史上的哥自尼”,提倡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学科的标志。

一、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二.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第三,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为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比如《世界图解》。

6.卢梭法国,代表作是《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7.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8.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他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要素教育理论,研究了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定了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基础,由此被称为“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9.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一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他主张绅士教育。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轻视国民教育,认为普通的学校里集中了“教养不良、品行恶劣、成分复杂”的儿童,有害于绅士的培养,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

10.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赫尔巴特最著名的是其“四段教学法”,即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步进行。后来他的学生将其发展成“五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应用。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11.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无目的论;学校即社会,“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胡适是杜威的弟子之一也是其实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忠实信徒,并于20世纪初将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传入中国。

12.斯宾塞,英国实证主义者,反对思辨,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

1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

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查》、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特别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论述了在前苏联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问题。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则总结了前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该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3.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潮的典型代表。

他认为,要解救中国,就要“多在平民教育上下功夫”,

14.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15.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以总结教育教学理论最优化而著称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由两篇文章构成,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样示范法 2.儿童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岁

3.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取决于人们认知过程的心境状态

4.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修养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座右铭)、慎独

5.中国近代学制: 1902年)公布壬寅学制(第一个,但未实施);1904—1912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第一个实施的)。辛亥革命后,1912—1913年公布“壬子·癸丑学制。1922年施行“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到80年代中期,大部分地区在新的形势下恢复了“六三三”学制。

6.存储时间大概在0.5秒之内的记忆为瞬时记忆或感觉记忆

7.教会学生利用组块的方法可以扩大短时记忆容量,也叫操作记忆、工作记忆,1min之内 8.课堂内容组织方式: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9.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0.没考好归因考试太难,属于外部稳定归因 11.为出国而刻苦学习外语,属于外在近景动机

1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为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心理学之父

13.老师授课时的板书字体颜色和语音语速是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抑扬顿挫、轻重有致则是吸引有意注意 14.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

15.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是气质 16.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一)宗教本位论

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二)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三)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等。 (四)“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它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基本内涵或基本精神: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17.18.19.20.中国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的是京师同文馆 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

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并存 体现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是发扬积极因素与客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21.22.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成为学校教育制度

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则中思维能力,而忽视知识传授 23.针对现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要求有差异,应贯彻的德育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24.25.26.27.28.29.30.31.根据A>B,B>C能推算出A>C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班级讨论网络谣言危害,形成拒绝网络谣言共识,属于群体约定 解决难题后的喜悦感属于理智感

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 中学的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给数字赋予意义来记忆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

理性情绪疗法中的不合理信念: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认为前途无望) 32.考试失败,觉得自己努力不够,决定继续努力,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属于:行为补偿 33.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或预言的重要性

34.教育目的的理论44: 社会本位论(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 35.教育与社会发展20: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相互制约,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36.教育与人的发展26: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实际出发;不平衡性-在关键期施以相应教育,互补性-长善救失;差异性-因材施教

37.课程理论63:学科中心课程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活动中心课程论(杜威),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金蒂斯,布迪厄) 38.教学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检查与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39.教学原则94: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量力性,因材施教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40.教学过程基本规律84: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41.学习动机理论128: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目标理论,归因理论(韦纳),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4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32: 增加学习内容的吸引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满足学生内在需要(难度适当的作业-满足感与价值感),学习者信念(正确的归因-努力归因,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师的反馈(及时,具体,多种反馈形式),目标导向与创环境设(掌握目标,合作性的课堂机构) 43.迁移理论136: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概括化理论(贾德),关系转换理论(苛勒),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 44.学习策略144: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寻求资源策略 45.学习理论148: 4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48: 47.人格系统的结构:知情意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心理特征系统,自我调控系统

48.人格的特征186: 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生物性 49.人格的影响因素187:遗传与心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家庭,自我因素

50.人格理论189: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自我本我超我,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自我统一性与角色混乱-青春期

51.中学生心理辅导212:个体辅导—行为改变技术: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团体辅导-- 52.德育原则:244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统一,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统一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疏导性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指导性原则

53.德育途径246: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班主任工作 54.德育方法247: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指导实践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个人修养法/自我教育法

55.品德发展理论227: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他律,可逆性阶段/自律,公正阶段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道德水平: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道德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道德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56.1949年泰勒的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为”目标模式”

57.罗森塔尔效应强调教师期望对学生的作用

58.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知识加工,教学设计,主题沟通,教学组织,评价反思

推荐第9篇:教育知识与能力

辨析题:教师问题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遵循这些原则教学,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友好的良好关系才能有效地教学。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尊敬家长,团结协作,其意义就在于化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其次,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2(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3)贯彻启发性原则还应注意:①建立教学相长的平等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②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挚情感、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形式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④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1)明确教学目的。(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5)组织好教学活动。6)布置好课外作业。3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2)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的方法: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4面对课堂吵闹现象应有的基本态度: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威结构转变。 5学生犯错后的表现1)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一道找原因,启发勇于讲清事实,承认错误。当他们承认错误后,原谅并给与改正机会。(2)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有一点点改正,即使改得不彻底,教师也应给予鼓励。(3)学生犯了错误,教师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和批评也不能漠然视之。必须认真对待,把错误作为一个契机,当成进行教育的一次机会。6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第一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第二

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

7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亦非常重要。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自有意识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善待学生,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德育问题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净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学习策略:1)复习策略:在遗忘尚未产生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①复习的时间:应及和系统复习;②复习的方式:适度过度学习;③复习的方法:要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2)组织策略: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地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3)运用摘录、画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学习心理问题: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社会实践。2)遗传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3)环境决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简答题: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备课即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设计教法。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三兰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布鲁纳为什么特别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1)理解了基本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2)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3)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地迁移应用。(4)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5)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人本主义流派意义学习的概念以及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一个AX会有意义地学习他认为与保持或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而这种相关性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速度和效果。(3)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4)强调要注重在做中学。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纲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由班杜拉等人于l967年建立。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因此,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5)处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教师专业化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根本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1)学科专业素养,指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

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的优良个性品质有:热情慷慨、乐于助人、公平客观等。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1)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简述《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共同之处:①态度与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②态度与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个方面构成。(2)区别之处: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②二者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程序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小的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许多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与上一步间的难度要方便学生顺利地学习。(2)积极反应:学生对每个知识项目的问题都要作出反应。(3)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强化。(4)低错误率: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反应。(5)自定步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进度,而不必要求每个学生同对同步学习同一知识项目。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中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能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推荐第10篇: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块八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一、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可以分为广义的课外活动和狭义的课外活动。

广义的课外活动包括除学校教育中正式的课程以外的校内外各种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外活动就是指学校内的课外活动。

(二)、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1、科技活动——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2、学科活动

3、文体活动

4、课外阅读活动——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

5、社会活动

(三)、课外活动的特点

1、自愿参与

2、自主活动

3、形式多样

4、内容开放

(四)、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1、群众性活动——它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2、小组活动——课外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3、个人活动

(五)、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二、协调学生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一)、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协调方式

1、互相访问

研究性家庭访问;常规性访问;家长访问学校;家长访问班主任。

2、通信联系

3、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校与家长联系主要且高效的途径。家长座谈会包括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类型,其中较多的是召开班级的家长座谈会。

4、建立家长委员会

5、开办家长学校

(二)、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调方式

1、学校的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工作。

2、加强学校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3、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4、聘请校外辅导员。他们所在单位具有较高的声望、有专长、关心教育、热爱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育能力。

三、教师心理

(一)、教师角色的构成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管理者角色

4、示范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二)、教师职业角色具有逻辑性和形成的主要条件

1、全面正确认识教师职业

2、树立学习榜样

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三)、教师的心理特征

1、教师的认知特征

主要包括观察力特征、思维特征和注意力特征。 ①观察力特征。善于观察学生是教师教育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教师的观察力具备客观性,敏锐性,精细性。

②思维特征。思维能力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志。教师思维能力具有逻辑性和创造性。 ③注意力特征。

2、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人格特征主要包括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和领导方式。

①情感品质。教师的情感品质包括教师的爱和教师的期待。教师的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②意志品质。

③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专断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比较理想的领导方式。

(四)、教师的成长心理

1、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并不是每个教师的发展都会经历三个阶段。

2、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理论

①新手阶段

②熟练新手阶段 2-3年

③胜任阶段 这是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3-4年

④业务精干阶段 ⑤专家阶段

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观摩的形式有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两种。 ②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也成为微型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

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③教学决策训练。

④反思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即反思性实践,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建立在对教学的道德责任以及技术性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分析基础上。

四、教师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余国良认为,教师心理健康应有以下标准:

1、认同教师角色,能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教学工作中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正确的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4、具有教育独创性。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的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1、教师职业角色问题

2、抑郁

3、付出与获取的反差造成心理矛盾。

4、交际不适。

(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1、传统文化观念的压力

2、激烈的角色冲突

3、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

4、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殊性及我国教育现状。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1、改变认知

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错误的学生观,错误的人才观。

②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2、自我调适

①情绪控制。首先,客观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适度。其次,要能变换角度看问题。再次,与人相处心理换位。

②合理宣泄 ③学会放松

五、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①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②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③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④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⑤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谈话法。

①观察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外部表现。

②谈话法。谈话法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方法。谈话法则是通过学生的心理话,有意识、主动的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活动。此外,班主任还应注意利用非正式的谈话形式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ⅰ 确立目标。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指全班同学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级各项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的总概括。

ⅱ 建立班委会。建立班委会应遵循四个原则:民主性原则,用其所长原则,教育与锻炼相兼的原则,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ⅲ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ⅳ 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班级活动范围广、形式多,其中最主要的、经常开展的班级活动有教学活动、主题性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等。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①优秀生的教育工作。优秀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特别是中学生,可塑性大,不稳定性突出,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可能性大。需做到以下两点:加强理想教育;客观评价。

②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后进生通常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有品德不良行为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按类型划分,后进生主要有四类: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纪律差的后进生;学习成绩和纪律都差的双差后进生;学习或纪律时好时差的准后进生。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要注意三点:以爱动其心,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

4、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①、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②、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③、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5、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呢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操作评定的一般步骤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总结,是班级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班主任工作达到预定目的的重要保证。班主任工作总结是班级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六、课堂纪律

(一)课堂纪律的类型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课堂结构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讲学结构。

1、课堂情境结构

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

2、课堂教学结构

A教学实践的合理利用。学生在课堂行为的活动可以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

B 课程表的编制 C 教学过程的规划

(三)课堂问题行为

1、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划分为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两种。

外向性问题行为,即学生品行方面的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容易被察觉、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主要包括攻击性行为、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故意惹人主义的行为以及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

内向性问题行为,即学生人格方面的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不易被教师察觉的、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的行为。主要包括为注意力涣散行为,对课堂活动的回避行为,对课业不负责任的行为以及抗拒课堂的行为。

2、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A 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具体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观与敬业精神。 B 学生的身心因素。具体包括学生的生理障碍与心理缺失、倾向性。

C 环境的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处理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引导和促进学生端正学生态度,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逐渐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但是当学生的问题行为已经发生时,应对行为主体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因此,不管是对于个体的 行为还是对于团体的问题行为,教师都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式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管理。

a 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b 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c 对于课业给予精确的指导 d 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e 协调同伴间的人际关系 f 建立家校联系

g 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七、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的原则

1、重视课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

2、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2、教师的领导风格

3、班级的状况。班级规模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

4、学生对教师的定型期望。所谓定型期望,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职业和职务类型的人在行为表现、动机和意向方面存在某种固定的期望。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期望是教师长期交往方式和一般行为的结果。

(三)课堂气氛的类型

1、课堂气氛的类型

课堂气氛通过知觉水平、思维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注意状态等指标反映出来。根据上述情况在课堂中的不同情况,可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性、消极性和对抗性(学生不认真听课故意捣乱)三种。

2、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教师的领导方式(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课堂气氛最好)、教师的威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3、良好课堂气氛创设的条件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这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③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 ④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八、班集体

(一)、班集体的概念和特征

1、班集体的概念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2、班集体的特征

① 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② 健全的组织系统。班集体中健全的组织系统构成班集体的核心,通过这个核心的 ③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④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班集体的形成主要包括班集体组建,班集体骨干力量的形成和班集体的发展

成熟三个基本阶段。

1、班集体组建阶段 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班主任是班集体建立的核心力量。班集体创建阶段的关键是要使学生形成对班级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班风,为班集体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班集体骨干力量的形成阶段。

班集体内部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学生干部骨干力量的培养就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3、班集体的发展成熟阶段。全班同学都能团结在班委会的组织下,这是班级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三)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教育活动主要由日常性教育活动和阶段性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模块七 中学德育

一、中学社会教育

(一)、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的基本途径如下所示:

1、建立生存教育的保障机制

建立生存教育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重视生存教育;加强生存教育的师资培训;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网络。

2、改革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主阵地。

(二)、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的基本途径有:

1、充分挖掘地方教育资源

2、在各学科中渗透生活教育

3、让生活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三)、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

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1、学科教育

2、专题教育

3、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安全教育

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是家庭和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安全教育的意义: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2、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是向全社会普及安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可以培养社会及专业的后备安全防范队伍。安全教育的基本途径:

1、切实提高对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突出重点、注意提高教育实效。

4、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5、争取相关部门协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五)、升学就业指导

升学就业指导的意义

1、改变学生盲目被动的升学选择

2、为学生提供职业选择 升学就业指导的基本途径:

1、升学指导

升学指导是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进行过程中须注意思想指导;复习指导;心理指导三个方面的工作。

2、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包括就业意识指导;就业准备指导和就业具体指导三个方面。

第11篇:教育知识与能力

1.简述课程的作用

(1)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

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

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依据。(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

依据。

2.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是儿童、社会、学科三大方面。(1)社会经济政治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影响着学校课程的门类、广度深度、方向、内容。(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影响着课程开发。(3)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身心特点,影响课程的编排方法。(4)课程理论对课程开发期理论指导的作用。

3.学科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有:第一,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第二,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第三,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强调吧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学科课程有优势也有不足,不足主要是考虑学生心理和兴趣不够。

4.活动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活动课程是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有:第一,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第二,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第三,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活动课程的主要优点是重视课程要适应学生的兴趣、需要,注意教材的心理组织,能够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很有效果。其缺点主要是学生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利于传递人类文化经验。

5.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和内容结构。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6.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作了明确阐述:第一,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7.简述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① 情绪的自主性。中学生的情绪自主表现为更强的自我依靠、主动性、对同伴压力的抗拒

力,对自己的决定和活动的责任感。②情绪活动的丰富性。逐渐形成了自尊、自信、自我自负等,以及由同班交往带来的多种情绪体验,情绪表达带上了文饰性、内隐性、及委婉的特点。③情绪体验的跌宕性。情绪起伏不定、动荡多变、来得急而强烈、去的快而迅速。④情绪变化的两极性。第一,复杂与简单共同。第二,强与弱共存。第三,波动和稳定共存。第四,微妙的隐蔽性。

8.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人格的作用是什么?

影响人格的因素有遗传与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人格的形成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交互作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一,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对人格的形成产生着影响;其二,社会环境、教育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联系对人格的形成产生着影响;其三,客观环境、人、行为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对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四,各种对人格的形成产生着作用的因素,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

9.假如你是一名初三教师,发现班上有学生早恋了,你将如何处理?

向学生解释这种现象出现的合理性,并予以交往的知道,引导学生自然、适度交往。进行中学生青春期的性教育:(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心理的变化。(2)更新观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10.请简要说明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① 抑郁症。一种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

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②恐惧症。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的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种的。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③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症状,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中学生常见的障碍性心理问题是考试焦虑症。④强迫症。指病人在意识上反复出现不能控制的观念、思想、恐惧、冲动和疑虑。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⑤网络成瘾。对以网络为载体的内容及形式发生过度迷恋,进而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以及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的状态。

11.心理辅导的概念

心理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

12.简要说明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概念。

该方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她认为人的非理性的生活态度导致心理失调。

这种疗法对于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的解释集中表现在它的“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当事人在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的信念,即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C代表当事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理性疗法认为,当事人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B是情绪和行为C的直接原因,而诱发事件A只是情绪和行为的间接原因。艾利斯把信念区分为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引起情绪、行为失调的是非理性信念。

理性情绪疗法的关键是找出非理性信念。用积极、现实的合理信念替代绝对化的非理性信念是调节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关键。在理性情绪疗法中一般采用下列步骤来实施这一改变过程。

(1) 确认产生烦恼的事件

(2) 回顾事件发生时自己的每一个念头,看看它们是如何影响自己的,从中找出不合理

信念。

(3) 用积极、现实的陈述抵抗不合理、消极的信念。

13.请简述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中学生平时比较常见的障碍性心理问题。考试焦虑是在应试情境的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的,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紧张不安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一般有三种反应:

第一, 认知上以担忧不安为特征的、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所形成的意识体验。 第二, 生理上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性反应,如心率加快、呼吸加

剧、胃肠不适、多汗、尿频、头痛、失眠等。

第三, 行为上通过防御或逃避所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行为方式,如在考场上惶恐不安,多余

动作增加,或胡乱答完试卷,早早离开考场。

14.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建设班级体的基本策略包括:

一.班级目标建设。具体做到:第一,渐进,第二,有恒。第三,多样。

二.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以班委会、团支部和小组长为主的班级骨干的选任与培养。

三.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应做到,第一善于及时强化;第二,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吸

引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第三,充分利用舆论阵地;第四,树立榜样典型。

四.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首先,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和评价非正式群体。其次,重视非

正式群体的领袖人物。

15.家校协调的常用方式有哪些?

家校协调的方式主要包括:

(1) 家访。家访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使双方感情融洽,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达成共识,也有利于双方对学生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相互配合,携手对孩子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

(2) 班级家长会。这是一种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

教师直接面对面地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

(3) 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组织学生家长学习进修的教育机构。

(4) 家长沙龙与家长委员会。是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

学者为咨询指导,只爱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

(5) 班级网络。建立班级网页,不仅为家校的充分、及时沟通,提供了便利与保证;而

且,也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16.影响教师人际沟通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教师人际沟通的的因素有:

(1) 坦诚。包括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表露三层含义。

(2) 关怀。关怀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要有实际行动。

(3) 信赖。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信任,不互相猜忌。

(4) 同理。符合以下三个要素:①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彼此能共鸣。②不失客观立场。

③能把了解传达给对方知道。

(5) 尊重。①处理问题时宜对事不对人。②应以商量、合作的方式与对方说话。

第12篇:消防知识与能力

消防知识与能力

一、熟记消防“四个能力”

1、检查整改火灾隐患能力。

2、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3、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4、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能力。

二、熟记“三近原则”

1、就近灭火

2、就近报警

3、就近疏散

三、熟记“四懂四会”

四懂: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

懂预防火灾措施 懂灭火方法 懂逃生方法

四会:

会报警 会使用消防器材 会扑救初期火灾 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第13篇: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生物起源说19世纪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

4.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5.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学记》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 7.苏格拉底“产婆术” 8.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 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 10.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教育著作,“模仿-理论-练习”

创立阶段教育思想

11.英国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12.捷克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泛智教育” 13.法国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14.德国康德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教授 15.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16.英国洛克提出“白板说”绅士教育

17.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学之父”他将伦理学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强调教师权威;提出“四阶段教学”;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18.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提出五部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19.中国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师从杜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20.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21.苏联凯洛夫《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2.苏联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对流浪儿违法者改造有杰出贡献,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23.中国 杨贤江以李浩吾化名编写《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第 一 页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24.苏联赞可夫《教育与发展》,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育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5.美国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学习法 26.德国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

27.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28.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29.美国本杰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30.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影响人发展因素理论 内发论(遗传) 31.孟子,性善论

32.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33.威尔逊,“基因复制”

34.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 3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 36.高尔顿,“优生学”的代表人物 外铄论(环境) 37.荀子,性恶论 38.洛克,白板说

39.华生,给我一打婴儿 40.斯金纳,继承华生

教育目的

41.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42.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尔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43.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斯福,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4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文化本位论

45.生活本位论:教育准备生活说 斯宾塞(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教育适应生活说 杜威

第二章 中学课程 课程类型

46.杜威 活动课程的代表 《经验与教育》提出“连带学习” 47.克伯屈 “附属学习”

学科中心课程论

48.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 代表理论:要素主义,结构主义 活动中心课程论

49.代表人物:杜威以及学生克伯屈

第 二 页 社会中心课程论

50.社会改造主义代表:布拉梅尔德 批判理论代表 金帝斯,布厄迪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51.目标评价模式:“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美国泰勒 5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美国斯克里文 53.CIPP评价模式

课程开发的模式

54.目标模式:美国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四段论” 泰勒原理 55.过程模式:英国 斯腾豪斯《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56.情景模式:英国 劳顿 “文化分析”

第三章 中学教学

教学任务

57.形势教育:英国洛克 瑞士 裴斯泰洛齐 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58.实质教育:德国赫尔巴特 英国 斯宾塞 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教学方法

59.探究-研讨法 美国兰本达 60.纲要图示教学法:沙塔洛夫

61.暗示教学法:保加利亚 乔治·洛扎诺夫 也叫 格奥尔基·洛扎诺夫 62.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

63.美国布鲁纳 倡导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 研究法

教学组织形式

64.捷克 163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班级授课制 我国最早1862 京师同文馆 65.美国 克伯屈 1918 设计教学法 66.美国 柏克赫斯 1920 道尔顿值

67.特朗普制 “灵活的课程表” 美国 伊德·特朗 20世纪50年代

第四章 中学生心理

学习动机

68.奥苏泊尔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好奇) 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地位奖励) 附属内驱力(家长老师赞赏)

69.耶克斯和多德森 倒U型曲线

70.行为主义强化理论 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强化促进学习给奖励给惩罚 71.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有需要有动机

72.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 阿特金森 趋向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 73.成败归因理论 维纳

第 三 页 学习迁移

74.形式训练说 沃尔夫

75.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和伍德奥斯

76.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 贾德 水下击靶 77.关系转换理论 苛勒 小鸡啄米实验 78.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伯尔

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79.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迷笼 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再尝试”形成的

80.巴罗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狗消化腺 获得与消退 刺激泛化和分化

8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 惩罚 消退

8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2)认知学习理论

83.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8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85.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课堂教学原则 先行组织者策略

86.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 罗杰斯 87.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88.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8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感知运动阶段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 任务外界都是有生命的 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单性思维 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 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 多向思维 思维可逆转 长度 体积 重量面积守恒概念 去自我中心主义;形式运算阶段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90.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观 内化学说 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之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第 四 页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91.詹姆士-兰格理论 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 92.坎农-巴德学说 情绪产生中心在中枢神经的丘脑

9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94.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对生理状态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95.拉扎勒的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96.伊扎德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以人格系统为基础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97.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 口腔期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器 98.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婴儿期 儿童早期 学前期 学龄期 青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晚期

99.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共同特质 南北方人 个人特质

100.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个别特质 共同特质 表面特质 根源特质

第 五 页

第14篇:九年级语文《唐诗四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唐诗四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学习要点】

一、了解各首诗的内容,了解诗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二、了解各首诗中名句的深刻含义。

三、背诵这四首诗。【背景知识】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学家。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后在虢州做参军,不久因罪除名。25岁到海南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有《王子安集》。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东长青)做司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得宰相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后迁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因张九龄受贬,王维也受排挤。这年春天奉使出塞,在凉州住了一段时间。开元二十七年从凉州返回长安,任殿中侍御史。开元末至安禄山叛乱前,曾先后在终南山、辋川隐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被俘,被迫授伪职。叛乱平息后,受降官处分。乾元二年(759年)迁中书舍人,后转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对自然美有锐敏的感受和细致的观察力。他的诗独具特色,无论是政治诗、边塞诗,还是山水诗,都达到较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有《王右丞集》,存诗400多首。

常建(生卒年不详),长安(今属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曾任盱眙(xūyí)(今江苏盱眙)尉,一生仕途很不得志,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常建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平淡自然。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论常建的诗:“高才无贵仕,诚哉是言。曩刘祯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照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至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例数十句,并可称警策。然一篇尽善者:„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属思既苦,词亦警绝,潘岳虽云能叙悲怨,未见如此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中进士及第,又中博学宏辞,授太子校书,后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掌书记,调补渭南主簿,升监察御史。顺宗即位,预政治革新,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宪宗废新政,贬革新派,出为朗州司马。十年后召回长安,以诗忤当道,复出为连州刺史。穆宗朝为夔州、和州刺史。文宗时官主客郎中分司东都、集贤学士、礼部郎中,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武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其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以针砭时弊,抒写情怀。 【重点字词】

1、读准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城阙(què) 宦游(huàn) 歧路(qí) 禅房(chán)

万籁(lài) 钟磬(qìng)

2、理解下列词语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天下,即全中国。

无为:无须,不要。

歧路:岔路,指分手的路口。

沾巾:沾湿袖巾,意思是哭。

孤烟直:指边塞报警信号的燧烟直上。

万籁:指各种声响。 【重点解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当时作者在京城长安,他的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州任县尉,王勃写了这首诗送行。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作者出于对友人的依恋和关心,借描绘两个地方的形势与风貌,点出秦蜀两地相隔千里,在展现的雄浑开阔的境界之中隐含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

三、四两句是劝慰勉励友人,不作哀伤之别,也是自慰,既蕴涵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出他旷达、爽朗的胸怀。

五、六两句写在四海之内有了知心朋友,就是远在天边,也还是近邻一样亲近,息息相通。人远,但心近,表现了朋友间不拘形迹的真挚感情。诗人以宽阔的胸怀为杜少府宽解,勉励他勇敢地踏上征途。这种与朋友的送别之情怀远远超出了世俗之常情。

诗的最后两句写不要在分别的时候,像儿女般啼哭,让眼泪沾湿了袖巾。这是进一步劝慰友人别后不要悲伤,这也是诗人自己情怀的吐露,更显得情深意长。

这首诗写了与友人分别时的离情别意,作者一反缠绵凄婉的离别感伤的情调,以宽阔的胸怀,开朗的格调,表达了友人之间美好深厚的感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送别诗中的绝唱。

诗中景、情、理浑然一体,这是本诗的突出特点。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要求第

三、

四、

五、六句对仗,本诗符合这个要求,但又有其灵活性。律诗要求双句押韵,本诗的第一句也押韵。押韵的地方是“秦”、“津”、“人”、“邻”、“巾”。

这首五言律诗是王勃在长安生活时期所作的,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诗中不作寻常的伤别语,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特别是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首联即事写景,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杜少府“之任”的处所,其中已隐含惜别的意思,气象雄浑开阔,为全诗奠定了乐观开朗的基调。颔联在点出“离别”二字后,忽然又转到“宦游”上来,意思是都是“宦游”之人,别中送别尤其可悲。颈联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说理以言情,作者将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的朋友声息相通,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在近邻一样。这是进一步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最后两句是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不要学儿女之态,更显得情深意长。

使至塞上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单车”,写其轻车简从,言慰问使团规模不大。此二句原本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紧承前句,描绘塞外景色,以征蓬归雁作比,侧重表现行程的艰苦遥远。“征蓬”,这里以征蓬喻其万里行程;写归雁,是说南雁北飞回归故地,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比喻通俗自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典型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微带苍茫的感觉。这两句形象地状写了大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精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欣赏。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结尾二句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全诗善于捕捉典型景物作精心刻画,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达到了精心锤炼与自然质朴的交融统一。后人称王维“诗中有画”,于此诗可见一斑。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评诗的话,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王维这首诗高妙的艺术境界。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首五律是诗人仕途失意后,游历虞山破山寺时所写的一首山水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代读者赞赏的名句。“竹径通幽处”,有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的幽深、清寂。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寂静、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声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这首诗以凝练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这时白居易也因病免苏州刺史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遇。在一次宴会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相赠,对他20余年形同流放的生涯深表同情;刘禹锡即兴写了这首诗回赠他。这首以赠答形式写成的政治抒情诗,不仅抒写了诗人长期被贬谪遭迫害的痛苦与愤慨,更突出地表现了他在逆境中坚持理想、奋发向上的昂扬情绪和不计个人沉沦的乐观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23年犹如弃置在道旁一样。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直接抒发诗人长期被贬边荒的愤慨。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这些地方古代都很荒凉。二十三年,这里历数被朝廷抛弃贬谪的年限,极写时间之长,遭遇之不幸,诗人愤懑之情不言自明。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连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表达他对长期遭贬后世事变化的感慨。“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的好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非常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好友嵇康和吕安,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亡友,从侧面表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巧妙地借用这个典故,以表达他对亡友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士的怀念。“烂柯人”,即传说中的王质。《述异记》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小孩在下棋。他在一旁观看,棋终,王质的斧柄已朽烂了。等他回到村里,同时的人都已死光,再也无人认识他,原来他已离家100年了。这句大意是说,离乡23年,回到洛阳,恐怕一切都陌生了,难免有王质离家百年归来之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人以高屋建瓴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的奋发昂扬、充满勃勃生机的艺术境界。这两句诗用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和自然界的变化作比,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新旧交替、新陈代谢这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抒写了诗人坦荡而又开阔的胸襟。这里,诗人敢于把自己比作“沉舟”“病树”,同时由衷地赞美千帆竞渡,后来居上的进取精神,赞美万木争春,欣欣向荣的大好春光。这种积极的精神,豁达的胸襟,无疑是他坚定的政治信念在诗中的艺术再现。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结尾点明对友人盛情的酬答。“一曲”,指白居易的赠诗。这首赠诗,对刘禹锡的被贬深表同情和惋惜,情调较为低沉。刘禹锡对白居易的关切表示感谢,但同时又表示自己决不“借酒浇愁”,而是要借酒振奋精神,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了一种坚韧、乐观的精神。读来使人荡气回肠,感奋不已。

这首诗叙事简洁,用典贴切,比喻生动形象,诗情起伏跌宕,思想含蓄深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形象活脱,设喻新颖,通过具体形象的景物表达抽象的哲理,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研讨与练习】

一、说说下列诗句的本意,再谈谈你由这些诗句所引发的联想。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此题旨在让我们理解诗句的本意,并引发我们的联想。

【参考答案】

1、本意:四海之内有了知心朋友,就是远在天边,也还是和近邻一样亲近,息息相通。

感受(提示):人远,但心近,表现了朋友间不拘形迹的真挚感情。

2、本意: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荣。

感受(提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新陈代谢的哲理。人即使是处境困难,也要相信未来,振奋精神,万不可委靡颓唐。

二、说说下列诗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力求说得生动形象,绘声绘色。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此题旨在加深我们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

1、茫茫无边的沙漠,远处笔直独起的一股燧烟。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黄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

2、“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它不但艺术地再现了诗人踏过竹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观念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那种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答题时要尽量避免简单的诗句翻译。

三、背诵这四首诗。

略。 【有关资料】 诗作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诗意散译

险要的关中秦地辅卫着长安城楼,

风尘烟雾中远望着迷蒙的岷江五个渡口。 和你分别时心中都充满着离情别意,

因为我们同是出外做官远游他乡的人。

四海之内定会有知心的朋友,

即使远在天边海角也犹如近邻。

不要站在分手的道口上,

让儿女情长的泪水沾湿自己的袖巾。

(二)赏析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达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歧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儿女情长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瘃,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公司出版社1988年版)

使至塞上

(一)诗意散译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二)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摸”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诗意散译

清晨来到这座古老的寺庙,

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耸的树林。

竹丛中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

禅房周围的花草更加显得葱郁幽深。

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鸟自由地欢唱,

清澈的潭水倒影让人心地空灵。 万物声响此刻全都沉寂了,

空中偶尔传来钟磬的余音。

(二)赏析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人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悠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诗意散译

蜀地的高山楚国的江水这环境多么荒凉,

我被贬到这里消磨了二十三年大好时光。

吟诵起思旧赋引起我无数次把老友回想,

如今重见家园恰像隔一个世纪才返家乡。

沉没江底的船边无数新帆驶过破浪远航,

枯木朽株的前面万木欣欣向荣百花竞放。

此刻听到你把关心我的诗句在席间吟唱,

饮下你斟满的这杯美酒我斗志更加昂扬。

(二)赏析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被召回京,路经扬州,与友人白居易(乐天)相遇。白居易有感于刘禹锡的不幸遭遇,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七律,表示对刘禹锡怀才不遇的同情。刘禹锡读后就写了这首诗回答。在酬答白居易的盛情安慰中,对自己23年来的贬谪生活,和故友丧亡,世事沧桑,发出了深沉的感慨;但又觉得将从此而迎来光明的未来和繁荣的前景,表达了作者的达观精神。

诗一开头就写:“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说,我被抛弃在巴山楚水这荒远凄凉的地方,度过了23年的漫长岁月。先点明作者被贬谪的地点和时间。

刘禹锡于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远州,直到这一次从和州刺史被召回京,一共在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县)、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等荒僻之地做司马、刺史达23年之久。这两句就是他这段贬谪生活的写照。上句极写其贬谪地区的荒远,境况的凄凉。这里是以“巴山楚水”来概括他被贬谪的地方的。“巴山”,指今四川一带;“楚水”,指今湖南、湖北一带。作者之所以举巴山楚水以概其余,是有其用意的。因为这些地方在当时都很荒僻;同时,巴地多山,且峻险可怖,“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楚地多水,洞庭曾为屈原放逐行吟之地。所以,这么一写,就更容易引起读者以这种联想而形象地反映出它的荒凉寂寞的情景了。下句写他不为朝廷器重,被贬远州,默默无为地度过了23年。这一句饱含着作者无限辛酸的眼泪,像他这样一个有才能、有政治抱负的人,却让他白白地虚度时光,其内心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其实,这在字里行间也已有所流露,所谓“弃置身”,就是含有此意。刘禹锡在连州等地任职,不能说“弃置”不用,他所以这样说,无疑是对朝廷不予重用,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言。这句话,粗看平淡,实则寓有深意的。

刘禹锡是因参加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的。同时被贬的有所谓“二王八司马”。这次,他被召北归,前时旧友已丧亡殆尽,一切景象全非,恍如隔世,这就不能不使他发出:“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慨叹了。怀念往日朋友,只有空吟《思旧赋》;回到故乡,自己反而像是陌生的隔世人。这里,“闻笛赋”,是指向秀的《思旧赋》。上句通过“闻笛赋”这一典故,寓意深刻地抒发了作者对已故朋友的怀念。嵇康的被杀,与王叔文的被杀、柳宗元等的被贬致死何异?不是很耐人寻味的吗?毫无疑问,这一典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统治者迫害他的旧友的不满,体现了他仍坚持其政治理想,不因失败而后悔动摇。然而,这不满并不是激发起他的反抗,而是使他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空吟闻笛赋”的“空吟”二字,就是这种心情的流露。下句,通过“烂柯人”这一典故,很恰切地表明了刘禹锡被贬离京之久,故友丧亡之多;抒发了他这次归来,世事沧桑,恍如隔世之感。这种感慨是含有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情绪的。从“到乡翻似烂柯人”的语气看,“翻似”二字显然是抑郁不平的反语。而这一句又是回应了上文“二十三年”句的意思。

这两句连用了两个典故。用典故虽然不是诗歌创作的方向,但在生活内容极其丰富,一定的句式难以容纳,或者有些事情不便明说,明说了反而索然无味的这种情况下,选用恰切的典故来表现,是完全可以的。因为这样才更能充分地表现生活及其作者的思想感情。刘禹锡运用这两个典故,也是如此。作者对故友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这种种复杂的思想和现实,正是通过了它才能在简短的句子中得到深刻而生动的反映的。

刘禹锡尽管遇到不幸遭遇,发出慨叹,但他并不因此而叹老悲穷,灰心绝望。相反,他在一般感叹的深情中,奋力喊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诗句呀!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飞驶而过;枯树的前面,却是万木争春。作者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不是单纯在描写自然景物,而是借用自然界的变化来暗示社会的发展,揭示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客观规律的。这种寓哲理于景物之中,借景物以表明哲理,正是刘禹锡诗歌的一个特点。如他的《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同样是这种手法,写的是景物,说的却是哲理。这种写法,好在通过具体形象的景物来表达抽象的哲理,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为艺术魅力所感染。

这两句表明了作者并不因自己年老和事业无成而消极颓丧。他认为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在他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新生事物像千帆竞发、万木争荣的壮丽前景,这就使这首诗由感伤的情调转而染上了慷慨的气氛,开阔的意境。在封建社会里,像他这样精神状态的士大夫并不多见。其所以如此,是由于他是个唯物论者,能运用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和对待自己的结果。所以,他能看出不管个人的荣枯如何,人类社会必然要向前发展、进步、繁荣。

这里的“沉舟”和“病树”,究竟应该如何解释?有人把它解释为是指“当时代表大地主阶级的保守势力”;也有人说,是“形容腐朽没落的事物”等等。前者的解释,怕不是诗的原意。因为从作者在这首诗的前四句所表现的深沉哀叹的心情,以及当时在朝廷中当权的仍然是那些权贵来看,他不可能一下子感情就这么高昂而不切实际地把保守势力指责为“沉舟”“病树”那样的大胆。后者却以今天我们引用这两句诗所赋予它的新含义扣到原诗的身上。我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同志在《唐诗选》下册中把它说成是作者自比,是符合诗的原意的。这两句确实是回答白居易赠诗中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一联。白居易说他“长寂寞”“独蹉跎”,所以他顺着就表示自己虽然像“沉舟”“病树”一样,但个人的沉沦是无所谓的,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千帆飞逝,万木争荣的。这样的思想脉络、感情发展不就是很自然的吗?

这两句表现了作者虽处困境而尚有乐观精神。这种精神在最后两句中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到你为我吟的诗,我心潮澎湃,让我们共进这杯酒来振作精神吧!“歌一曲”,指白居易的赠诗。“长精神”,即振作精神的意思。看,刘禹锡23年的贬谪生活,历尽艰辛;今天席上,白居易的赠诗,又以悲叹的声调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然而,刘禹锡面对这一切,却以爽朗的声音,高昂的情调,回赠了这首诗。结句要和对方共干一杯,以“长精神”,如果不是胸怀开阔的人,安能有此?这两句,一方面表示感谢友人的关怀,一方面以“长精神”共勉,表达了作者的自强不息。但“长精神”而要“暂凭杯酒”,似乎仍夹有些低沉情绪。

王维的《渭城曲》,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最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是写席上劝友人饮酒。可是,王作要对方“更尽一杯”,是因为出了阳关就没有老朋友了,带有伤别之情。而刘作要对方举杯却是为了共同振作精神,具有奋发之意。就诗的情调来看,刘作比王作要高昂些,但其意境和语言则稍为逊色了。王作通过为友人去向的设想来寄寓深情厚意,因而意境显得深邃;刘作就事直叙,因而未免平淡些。王作语言流畅、朴质、自然;刘作的语言像“暂凭杯酒长精神”句,就不见得那么凝练、自然了。

这首诗,前四句伤感成分较重,而后四句,突然笔锋一转,代之以高昂的情调,局面豁然开朗,而其感情的发展,却极其自然,没有给人以转接生硬之感。主要在于作者善于运用“沉舟”“病树”这两个词语来承上启下,这就使得两者的过渡发展显得自然了。如果不是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的作者,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选自《唐宋诗词赏析》,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三)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著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同步练习】

一、课内阅读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____________的环境,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第一句中“巴山楚水” 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第一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提到自己被贬经历时是怀着怎样一种心情?(

A、悲愤

B、无奈 C、眷恋

D、惆怅

6、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哪一句体现了这一转变?(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第③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沉舟”和“病树”喻指的是(

A、乐天,即白居易 B、作者本人 C、贬官的经历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它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怎样一种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拓展

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诗后各题。

(一)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9、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的景象,后四句抒情,表达的是____________的感情。整首诗的风格是________的,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诗歌推知,“阁中帝子今何在”中的“帝子”应该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二)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然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____________的特色。

1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

(一)

1、深幽寂静;以动写静

2、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二)

4、作者被贬官的地方。

5、A

6、C

7、B

8、表现了作者面对困苦失意不意志消沉,而是抖擞振奋,积极进取,乐观豁达,泰然处之的健康心态。

二、阅读拓展

(一)

9、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含蓄蕴藉,哀婉低沉;槛外长江空自流。

10、帝子应该是滕王,因为阁的名称是“滕王阁”,可知是以其封号来命名阁的。

(二)

11、平淡质朴

12、在山清水秀的村庄里,“农人”们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欢快地忙碌着,他们的笑声在青山间回荡。

第15篇:《胡同文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教学教案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职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二、《胡同文化》概说

汪先生的《胡同文化》是篇序文,原文有小标题“摄影艺术集《胡同文化》序。”这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

作者把这普普通通的胡同,从来源到起名分类和这数不清的胡同中凝聚浸透着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化起来,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如些生动、深刻的理解,从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胡同文化怀旧伤感的感情。

三、有关“文化”的概念

1.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英·泰勒《原始文化》

2.“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辞海》

四、要点分析

1.北京的胡同有何特点?

明确:可以得到如下概括:方正、取名、宽窄、网络等。就其“方正”而言,使得北京人方位意识极强;从“取名”而言,其原因很多,有计数、物件、行业、人物、形状等但都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宽窄”而言,可反映出人的阶层不同;就“网络”来说,也体现了生活方便、安静这一特点。

2.胡同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封闭”“满足”“袖手”“忍安”。

3.作者是如何从“胡同”里发现“文化”意蕴的?

明确:作者通过介绍评论北京的胡同来剖析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从而揭示胡同文化的丰富内涵。 共15个自然段,文章开始从方正的胡同写起,写了胡同名称的来源,胡同的宽窄,胡同的作用,并由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谈到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说明了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引用、举例将其具体化: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居民们似乎都承袭了祖宗安土重迁传统,蜗舍再破也不舍得“挪窝儿”;北京人的理想住家是独门独院,但也讲究处街坊,婚丧嫁娶随份子,但“休管他人瓦上霜”却也浸透着胡同文化的特点;由于北京市民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易满足;北京人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并用事例说明其文化精义是“忍”,即所谓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4.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中,包含了什么感情?

明确:作者对胡同,对胡同中的市民生活, 对胡同文化的同情、理解、批判及文末的怀旧、留意略带伤感的情感。

5.本文的语言朴实典雅,富有表现力,仔细品味下列语句的内涵,体会这一语言特色。

(1)虾米皮熬白菜,嘿!

(2)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3)西风残照,衰草离坡,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明确:

(1)语言自然质朴,“嘿”一词的运用,令人咀嚼,把北京人那种易于满足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2)形象地写出了北京人逆来顺受,“忍”的思想。

(3)语言清新典雅,由形象描写到心理感受的描写,写出了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

五、能力训练

1.下列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和泥

份量

兵慌马乱

动辄得咎

b.赢弱

渎职

嬉笑怒骂

坐收鱼利

c.防碍

浮燥

风糜一时

刚愎自用

d.疏浚

哐骗

瑕瑜互见

如愿以尝

2.下列红色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人才的标准不是取决于掌握知识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知识的创新能力。

b.英国教师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法上一直享有很大的自治权,以致英国长期没有全国性的课程和教学大纲。

c.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的本质,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应该记载新的发现和新的结论,并且使人们获得新的知识。

d.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就非常敏感的“人才”、“人事”问题坦率直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群众生活_____________的农产品价格要坚决保持稳定。

②为防范贩毒分子的偷渡,许多国家都在_____________增设了关卡。

③没有_____________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

a.必需

边境

体会

b.必须

边界

体味

c.必需

边界

体味

d.必须

边境

体会

4.下列红色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新世纪已经来临,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栋梁之才的重担,义无反顾地落在了教育工作者肩头。

b.倘若进修单单是为一纸文凭,而没有提高水平,那么此种惟文凭的自欺欺人的进修究竟有多大实际意义?

c.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决不能掉以轻心。

d.山东泰山队在99全国甲a联赛中,出类拔萃,实现了夺标的夙愿。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借计算机互联共享同样的信息。

b.夕阳也不甘寂寞,在“晚眺亭”的身上小心翼翼地抹上了薄薄的一层晚霞的余辉。

c.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偏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d.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是沉还是浮,决定于浮力比固体的重力大还是小。

6.填入下文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难忘的是雨季。天潮潮地湿湿。小街是一架古老的琴。细细密密的雨点由轻而重,轻轻重重敲打着小街,低沉的节奏里自有一种寂寞与凄凉。时而有一股股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像一片片敲击音与重滑音流过小街。_____________想冲破这雨帷,想走在小街上。

a.低沉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单调。

b.寂寞与凄凉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烦闷与不安。

c.烦闷与不安中又倏地增添了一种烦闷与凄凉。

d.单调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烦闷与不安。

第16篇:(春)生物《知识与能力训练》八年级下册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基础练习

单选题:

1.A

2.D

3.B

4.C

5.A

6.D

7.A

8.B

9.B

10.B

11.C

12.D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BD

14.AD 填空题

15.受精卵

分裂

霉菌(藻类、苔藓、蕨类等)

出芽

营养

16.(1)压条、扦插、嫁接 无性生殖(营养生殖)

能较好地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2)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3)提示:取一结实的塑料袋装满土,将它挂在距枝条10厘米左右的树干上,环割枝条下部后,将枝条弯下,埋在塑料袋内的土中。注意要在塑料袋上扎几个孔。

拓展练习

17.组织培养的优点:工业化生产(保持原物种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不受季节影响)有利于诱导变异,培养优良品种。

缺点:使某些珍贵品种泛滥,降低其价格。(合理均可)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基础练习

单选题

1.B

2.B

3.B

4.B

5.A

6.B

7.B

8.A

9.D

10.D

11.C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2.BD

13.AD 填空题

14.受精卵

幼虫

成虫

完全变态

蜜蜂 15.受精卵、若虫、成虫

16.(1)[2]蛹

(2)[4]幼虫

储备更多营养以多产蚕丝

(3)不科学

死→蛹

拓展练习

1 17.(1)受精卵、若虫、成虫

幼虫

(2)A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基础练习

单选题

1.D

2.D

3.D

4.D

5.C

6.D

7.C

8.D

9.D

10.B

11.B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2.BC

13.CD 填空题

14.(1)①受精卵

③蝌蚪

⑥幼蛙

⑧成蛙

(2)变态发育 (3)鳃

皮肤 15.(1)水温和水源的问题

(2)①水温对蛙卵的孵化具有重要影响,温度较高,孵化率高

②水质对蛙卵的孵化也具有重要影响,池塘水促进孵化 ③水温和水源是影响蛙卵孵化的重要因素 (3)表7-2 拓展练习

16.上表说明,两栖动物由繁盛到衰弱,与环境的变迁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而成体需要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随着气候向干燥方向的变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缩减,这直接影响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基础练习单选题

1.B

2.A

3.C

4.B

5.A

6.B

7.C

8.C

9.B

10.B

11.D

12.B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BD

14.BD 填空题

15.异体

体内

筑巢

求偶

交配

产卵

孵卵

育雏

求偶

交配

产卵 16.小孔

进行气体交换

拓展练习

17.鸟卵的孵化、胚胎的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氧气。放入胶水里的鸽蛋,因蛋壳上的小孔被胶水堵塞,所以胚胎不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胚胎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不能继续发育,所以18天后,在胶水里泡过的鸽蛋孵不出小鸽子,而另一只能孵出小鸽子。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础练习单选题

1.C

2.D

3.C

4.B

5.B

6.B

7.A

8.B

9.B

10.B

11.A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2.BC

13.BD 填空题

14.(1)变异

(2)相对性状

15.(1)鼠的大小

生长激素基因

(2)做对照实验

(3)基因控制性状 (4)控制性状表达的基因

拓展练习

16.(1)是否有荧光

水母荧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基因控制性状 (2)白 (3)基因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能遗传给后代

17.(1)基因 (2)转基因

(3)青霉素基因控制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础练习单选题

1.D

2.A

3.C

4.C

5.C

6.D

7.D

8.D

9.A

10.B

11.A

12.D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AC

14.AD 填空题

15.(1)23对(46条)

(2)精子

卵细胞

23条

一半(23条) (3)受精

受精卵

23对

a和b

(4)发育

23对(46条)

(5)一样

父方

母方

父母双方

16.(1)

3 (2)[①]染色体

[②]蛋白质

[③]DNA

(3)细胞核

拓展练习

17.(1)精子

一半

(2)卵巢

受精卵

23对(或46条) (3)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

(4)受精

胎盘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基础练习单选题

1.C

2.C

3.A

4.D

5.C

6.B

7.B

8.D

9.C

10.C

11.B

12.D

13.C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4.AD

15.CD 填空题

16.(1)a a

(2)Aa 双眼皮 (3)aa 单眼皮

17.(1)有性生殖

(2)胚珠

(3)相对

DD

dd

Dd

矮茎

拓展练习

18.(1)胚乳 传粉 受精

(2)相对性状

(3)遗传物质的改变 (4)bb 如图:

(5)BB或Bb(少一不得分)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基础练习单选题

1.D

2.A

3.A

4.A

5.A

6.B

7.A

8.C

9.C

10.C

11.C

12.C

13.B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4.CD

15.AD 填空题

16.(1)成对

(2)B (3)DNA (4)2 (5)不赞成,因为基因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会被消化,不可能以原状进入人体细胞,更不可能补充或整合到人体内;或者答:赞成,因为基因进入消化系统消化后的产物为

4 合成基因提供了原料(只要回答合理亦可)

17.(1)性染色体

(2)XY 2 X Y

(3)XX

(4)男性

女性

1∶1 拓展练习

18.(1)精子 Y (2)不透明 (3)是 (4)取两组数据加起来的平均值

两组数据加起来的平均值接近(5)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基础练习单选题

1.A

2.B

3.B

4.D

5.B

6.C

7.B

8.A

9.D

10.C

11.A

12.D

13.B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4.AD

15.BC 填空题

16.环境 没有 不会

17.(1)杂交

(2)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合理密植) (3)锲而不舍、不畏艰难的精神

拓展练习

18.(1)在太空条件(紫外线、宇宙射线等的辐射)下,容易改变种子的遗传物质,然后通过选择培育获得新品种 (2)aa 见图:

(3)授粉不足

在大棚里放养蜜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基础练习单选题

5 1.B

2.A

3.C

4.C

5.B

6.C

7.B

8.A

9.B

10.D

11.B 12.D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BD

14.AC 填空题

15.甲烷

高温

紫外线

原始海洋

原始生命 16.证据

逻辑

联想

想象

17.(1)原始大气

氧气

闪电

(2)原始海洋

氨基酸

(3)无机物 18.根据该科学家的实验现象和米勒的实验结论以及现在生物起源的相关知识可以推测:原始大气在当时地球条件(高温、紫外线、雷电等)下产生小分子有机物后,地球降温,小分子有机物随雨水落入原始海洋,经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糖类等,这些大分子有机物按某种生理顺序排列构成了协调统一的整体——原始生命,并能与外界交换物质,这就是原始生命的开始。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基础练习单选题

1.A

2.C 3.D 4.D

5.C 6.A

7.D

8.D

9.A

10.D

11.C

12.A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AC

14.CD 填空题

15.种

越大

越近

高等

陆生

16.(1)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 (2)被子植物

17.(1)e (2)b (3)e 拓展练习

18.(1)黑猩猩

螺旋菌

(2)人与蚂蚁的细胞色素C的差别大

人与蜥蜴的亲缘关系近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基础练习单选题:

1.C

2.B

3.C

4.B

5.D

6.D

7.B

8.C

9.B

10.B

11.D

12.A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BC

14.AB

6 填空题

15.英

达尔文

《物种起源》 16.保护色

17.(1)变异

(2)B

(3)生物防治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基础训练 单选题:

1.B

2.D

3.A

4.C

5.A

6.B

7.A

8.B

9.C

10.B

11.A

12.B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BD

14.BC 填空题

15.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

免疫性

16.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拓展练习

17.(1)传染性

流行性

健康人吸入了含流感病毒的飞沫(健康人吸入了含流感病毒的空气;健康人接触了含流感病毒的痰液;健康人使用流感患者用过的食具、被服等)(任意途径都得分)

(2)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感人群

(3)教室应勤开门、窗,通风换气(教室内定期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经常打扫教室卫生,保持清洁;不用脏手拿东西吃;教室内消灭苍蝇、蚊虫等)(任一点即可)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基础训练 单选题

1.C

2.B

3.D

4.D

5.C

6.B

7.C

8.D

9.B

10.C

11.D

12.D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BD

14.CD 填空题

15.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7 16.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传播

拓展练习

17.(1)狂犬病毒

(2)D

(3)控制传染源

(4)抗原

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基础练习单选题

1.A

2.C

3.C

4.D

5.B

6.D

7.D

8.C

9.A

10.B

11.C

12.C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BD

14.AC 填空题

15.病情

体质

药物的作用

方法

剂量

时间 16.处方药

非处方药

17.(1)毛细血管

(2)120

B

C

(3)人工呼吸

拓展练习

18.(1)中成药

(2)“一日”不仅指白天,而是24小时,所以一日三次不是早、中、晚各一次,而是每隔8小时服药一次,但考虑人们的作息时间,可安排早8时、下午3时、晚9时各服药一次。小儿服用成人药物时,药量应适当减少,否则会药物中毒。

(3)指药自生产之日起,三年之内药物有效。

(4)批准文号是指该药物的生产获得某地方某相关部门的许可。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基础练习单选题

1.D

2.D

3.B

4.D

5.B

6.B

7.A

8.B

9.D

10.D 11.B

12.D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CD

14.AD 填空题

15.生理

心理

社会适应

拓展练习

16.CE

AD

BF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基础练习

单选题

1.A

2.D

3.D

4.B

5.D

6.A

7.C

8.D

9.D

10.B

11.C

12.D 13.C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4.AB

15.BC 填空题

16.(1)对照

(2)A

(3)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使生活有规律等

拓展练习

17.(1)浓度

(2)循环

第七单元测试一

(第七单元

第一章)

一、单选题(35分)

1.D 2.C 3.C 13.D 23.D 33.C

4.C 14.C 24.B 34.C

5.A 15.B 25.D 35.A

6.C 16.D 26.D

7.C 17.D 27.B

8.C 18.C 28.B

9.A 19.D 29.D

10.C 20.B 30.C 11.B 12.A 21.B 22.B 31.C 32.A

二、双选题(10分)

36.AB

37.AC

38.CD

39.AD

40.CD

三、填空题(55分)

41.(a)桃花花粉和梨花花粉

(b)传粉过程

(c)⑤子房

⑥胚珠

给桃花授梨花花粉不能结出果实 42.(1)2号

温度和水分

(2)由于水分过多,根部缺氧,根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3)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

繁殖速度快,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43.(1)胸

(2)成虫 受精卵

(3)②→③→④→① 完全 44.(1)[6]胚盘 [5] 卵黄

[7]卵白(顺序可颠倒) (2)鸡卵必须是受精的 温度 45.有性

无性

46.(1)嫁接

无性

(2) ①接穗

②砧木

形成层

(3)苹果、梨、桃等 47.(1)成虫

幼虫

(2)

3、

4、

2、1

完全变态

蜜蜂、蚂蚁

(3)不完全变态

48.(1)受精卵

蝌蚪

成蛙

(2)变态发育

(3)鳃

(4)肺

皮肤

第七单元测试二

(第七单元 第二章、第三章)

一、单选题(40分)

1.D 2.C 3.A 13.B 23.A 33.C

4.C 14.D 24.A 34.B

5.D 15.C 25.C 35.D

6.B 16.B 26.C 36.D

7.D 17.B 27.D 37.A

8.B 18.D 28.B 38.D

9.B 19.A 29.C 39.C

10.A 20.B 30.D 40.D 11.B 12.C 21.A 22.B 31.A 32.D

二、双选题(10分)

41.AC

42.BD

43.BC

44.BC

45.CD

三、填空题(50分)

46.(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变异

(3)XX (4)Aa (5)生殖细胞 47.(1)AaBb (2)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生殖细胞,这样染色体减少一半

(3)子代有aa,不都高产(1分),遗传图解(见右图2分) (4)同一农作物,在水肥充足的地方,长势好,在水肥不足的地方,长势差;南橘北枳等(举出一个正确实例即可得分) 48.(1)DNA

(2)相对性状

(3)D

(4)没有发生

49.(1)相对性状 遗传

(2)7

(3)显性

(4)Dd、Dd DD或Dd

(5)0

(6)不遗传的变异

50.(1)原始地球

原始大气

(2)闪电

(3)沸水

(4)有机物

(5)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51.(1)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

(2)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

界 (3)爬行类

(4)C用种子繁殖,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 (5)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52.(1)有翅

变异

大风

(2)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53.(1)变异

(2)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选择

(4)相适应的 (5)遗传

(6)不定向的

定向的

适者生存

单元测试三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一、单选题(40分)

10 1.C 2.C 3.C 13.A 23.D 33.C

4.D 14.A 24.A 34.B

5.B 15.B 25.D 35.D

6.A 16.C 26.A 36.D

7.C 17.D 27.B 37.C

8.D 18.A 28.B 38.A

9.B 19.B 29.A 39.D

10.D 20.B 30.C 40.C 11.A 12.B 21.D 22.C 31.D 32.D

二、双选题:

41.BD

42.BC

43.BC

44.AB

45.CD

三、填空题(50分)

46.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传染源

对肺结核的免疫力 47.(1)B

(2)病毒

(3)B (4)不对

她的体内只有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没有对抗该病原体的抗体 48.(1)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同型血

(2)血细胞和血浆

血浆

(3)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4)抗体 49.(1)C

(2)特异性

(3)B

(4)易感人群 50.(1)能新陈代谢

(2)B

(3)C 51.120

静脉

远心端

52.(1)小肠

循环

(2)一

(3)按时服药;遵循医嘱;不随意加大剂量;对症下药等(合理答案即可) 53.(1)动脉

近心端

(2)肺

54.(1)病原体

抗原

(2)切断传播途径

(3)C

第17篇:能力训练

案例分析思路训练题 案例一

女,48岁,初中文化,已婚,退休工人。失眠,情绪低落2个月,伴有想死念头3天,由丈夫和弟弟来陪。

我是退休半年了,刚开始还好。后来就觉得无聊,很烦躁。想打电话给丈夫又怕影响他工作,儿子在读大学也很忙。晚上睡不着,有时只睡1—2个小时,心情也越来越差,做事没精力,对什么事都没兴趣。每天早上丈夫出门的时候,就开始担心这一天该怎么过,他下班后会好些。记性也越来越差,连做饭都会忘放调料。我越想越觉得自己没用,再这样下去会害了丈夫和儿子的,所以,我就想死了算了(边说边哭泣)。

丈夫反应:我妻子初中毕业后就进工厂了,一向工作兢兢业业,是劳动模范。半年前退休后在家,刚开始很好的,很勤快的作家务。但2个月前,我发现她好像有心事,整天闷闷不乐的,做事没有精神,说话反应慢。晚上睡觉时老翻来覆去睡不好,我看她精神不好就劝她去看看医生,大概一个半月前我带她去看内科,医生说她是“更年期综合症,失眠”,配了些安定,吃了药后睡眠好了些,看上去精神也好了些。

但近一个月来我看她越来越瘦,吃饭没胃口,还说胸口被东西堵牢了,吃不下,人也瘦了好几斤。每天除了做饭就在床上躺着,也不看电视。这2—3天,特别厉害,我下班后发现她连饭也不作了,还说生活没意思,我想可能是她一个人在家太寂寞了,打算陪她出去散散心。今天早上我回来拿忘了带的东西,发现她正在系绳子要上吊,说她不想活了。我就带她来了。 其他资料:求助者病前性格偏内向,人际关系好。工作认真,做事力求完美,能力好。 咨询过程:求助者以前没有情绪低落或高涨持续存在现象。病前人际关系良好。月经正常,性生活明显减少有2个月。谈话过程求助者低头,表情忧伤,有时还哭泣。没有抱怨别人,但是对自己很自责,让丈夫洗碗感到很不应该。在鼓励下交谈仍然被动,回答问题时反应慢。有掌握基本资料后,对求助者进行了解释,指出是由于她的情感障碍,才出现其他的症状。求助者最后表示自己希望能够获得治疗。

案例二

徐某,男性,17岁,高中尚未毕业。

自我陈述:因反复做事,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或不必做的事仍要想、要做,为之痛苦紧张3年。求助者14岁开始遗精,由偶然渐至频繁,多达每日数次,有时手淫。对此事不敢声张,暗中自责。15岁考入高中,因学习日渐紧张,对担任学生干部社会活动多,影响学习有顾虑,老 1 师提出优秀学生干部考大学时可降低一档(4分)录取分数线,求助者常为此十分矛盾,既怕耽误前程,又怕辜负老师,冥思苦想,难以决断,辗转不眠。

每每下定决心,但又次次动摇,很难完成一件事情,无休无止,脑袋发胀,心情烦躁,全身倦怠,学习成绩下降。自感问题严重,于是强迫自己学习,制定学习方案,但经常是手捧书本,思想却云游四方。自称是“该记的记不住,该忘的忘不掉”。最近半年很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心情烦闷,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做事更加小心与缓慢。做事反复多次,同一个问题总要去想。为此而来咨询。。

了解资料:家住农村,兄妹4人,排行老大,在乡下念完小学、初中,从小懂事守规矩,做事特别认真,成绩优良,一直当学生干部。家人反映做事很慢,考虑过多,某日与家人去邮局取钱,15元钱一目了然,可徐某反复数了好几次。一次在上体育课时不小心破坏了一块水泥预制板,徐某耿耿于怀,整天想这一件事情,难以安定下来。对自己信心不足。

案例三

孙某,男性,28岁,未婚,也一直未交女朋友,现就读某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三年级。 自我陈述:

担心,紧张,烦躁,1个月以前开始怀疑自己生病,自己求医就诊。

由于一直就读工科院校,学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所以始终未找到女朋友。1个半月前,同在这个城市中学未毕业就开始做生意的老同学,带着我说是“见见世面”,大吃大喝后去了洗浴中心,可能喝多了的原因,糊涂得与洗浴中心的小姐发生了一次性关系,以后再未来往,也无其他类似经历。但内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非常后悔,后悔自己那次糊涂,并担心会因此染上艾滋病。为此我整天想着这件事,心烦意乱、紧张不安、失眠。于是上网了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也曾偷偷给疾控中心打电话,知道自己得爱滋病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我仍很担心害怕,学习工作都无法集中注意力。

后来,干脆狠下心来和次偷偷去医院做相关检查,虽然结果都正常,还是紧张害怕是否是在潜伏期,快毕业了,面临论文答辩,很担心自己因为不能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工作,害怕答辩无法通过。随着毕业临近,感到压力更大,腰酸背痛,情绪也越加不好,经常想着自己不好的一些事情。虽然如此,学习,工作,或是老师交给的任务尚能胜任完成,同学关系还很好,生活也没有乱套。 了解资料:

求助者既住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遗传史。求助才自小个性好强,脾气急躁。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敏感多疑。一直以来读书升学都很顺利。在家中排行老大,有里人都以他为骄傲。咨询过程中观察求助者服装整洁,讲话思路清晰,逻辑推进也正常。自认自己有心理问 2 题,但解决不好。 心理测验:

该求助者采用SCL-90(1—5计分)检查结果: 阳性项目:40、躯 体 化: 2.3、强 迫:1.

4、人际关系:1.4、抑 郁:1.

8、焦 虑: 2.9、敌 对:1.

2、恐 怖:1.4、偏 执:1.

9、精神病性:1.4;咨询过程:

本案例在了解情况后共进行了四次咨询,都是在学校咨询室进行。咨询师前两次与求助者讨论了目前所表现的主要症状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站在理解的角度上予以心理疏导和解释,并指导一些放松方法。通过分析求助者明白了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自己一贯的思维方式,即“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而忽视现实”。后两次与求助者一起讨论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求助者明白了,要想解决其问题,首先要从认识上调整自己,对自己担心的事情要去详细了解其相关的知识,改变某些错误的观念,而对自己要有客观的评价,要面对现实,而不是任凭自己的猜想臆断;对自己的某些一贯的思维方式也要进行调整。通过咨询,求助者认为获益不少,咨询结束时自己觉得很轻松,对咨询结果感到满意。

案例问答题

案例问答例题一

一般情况:某女,33岁,大学学历,汉族,在某研究所工作,已婚,有一女,父母健在。收入中等,经济状况良好。

求助者自述情况:最近一段时间心里总感觉很烦,什么都不想做,干什么都没有兴趣,经常委屈,哭泣,睡眠很差,难以入眠,梦很多,睡不踏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低,领导交给的任务总是不能按要求完成,领导虽然没有表现了不高兴,

但我能看得出来,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现在真没用,一辈子就这么碌碌无为,越是想这些就越心烦,感觉活着特别没意思,很绝望。在家看孩子也不顺眼,总感觉心里不痛快。同时还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经常头痛、头晕、腹痛,曾经到医院好几个科室看病,做了B超、心电图、脑电图等很多检查,未查出任何问题,医生建议我到心理科看一看,我想,我确实存在问题,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

3 心理咨询师了解的情况:求助者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楚,情绪较低,语音低沉。求助者是独生女,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娇生惯养,很受父母宠爱。小学至初中,在学校一直担任班干部,性格在别人看来较外向,但自己有很多事情在心里装着,不对任何人讲,担心别人对她的好印象发生改变。

在高中时曾有一次因为好友的学习成绩超过她,一段时间心里很不舒服,大学期间与同学谈恋爱,感情很投入,毕业后求助者到现单位任职,男友到公司工作,两年后两人结婚。因丈夫单位不景气,频繁跳槽,直至现在事业不顺利。求助者工作勤奋,上进心很强,经常为领导出谋划策,两年后入党,很受器重,工作一直很顺利。

两年前单位里调入一名上级领导的妻子,年龄与求助者相仿,研究生毕业,她渐渐的发现在领导面前失宠了,领导却对那位上级领导的夫人很关照,副高级职称评定时她因学历仅为本科而落选,而来单位仅两年的领导夫人却顺利过关。她心里很不服气,觉得自己工作能力比领导夫人强,她找过单位领导,但领导因名额有限而无能为力。她开始埋怨丈夫无能,不理解她,训斥孩子脾气暴躁,烦闷。

开始失眠、多梦,白天昏昏沉沉,浑身没劲儿,工作精神头不足,没有兴趣,工作效率下降,领导和同事开始对她有意见,她对自己也很不满意。内心感到个人前景暗淡,未来渺茫。目前变得不愿意与外界交往,常常回避热闹的场合,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头痛、头晕,但未见加重或减轻,医院检查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夫妻性生活变得很少,毫无兴趣,夫妻关系有些紧张,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人心极为苦恼,有摆脱这种痛苦的愿望。 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病程:最近一段时间(生活事件是两年以前)

情绪低落:“心里总感觉很烦,什么都不想做”、“经常委屈,哭泣”; 兴趣缺失:“干什么都没有兴趣”;

睡眠障碍:“睡眠很差,难以入眠,梦很多,睡不踏实”

精神活动迟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低,领导交给的任务总是不能按要求完成”

回答问题

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是否需做心理测验? 需要做那些鉴别性诊断? 如何制定咨询目标?

4 案例问答例题二

一般情况:柳某,女,二十一岁,某科技大学三年级学生。

求助者自述情况:柳某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柳某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有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

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

•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正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她急切地就诊:“医生,请你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怪毛病呢?”

咨询师了解情况:柳某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一次柳某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让她重做生题,她不乐意。父亲怒气冲天地将钢笔甩到她脸上,笔尖刺伤了她的脸,鲜血直流。柳某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怕。父母很传统、很古板,对其禁忌很多,不准其和男孩子交往。

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因此柳某除了学校和家,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感到很反感。初中时一向成绩很好的她,一次提问没答好,被老师当众批评、挖苦,难过得直流眼泪。上大一时,同室一位同学来自农村,家境不好,经常主动帮助她、资助她,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同学不但不把自己当朋友,反而时常挑剔自己、指责自己、刁难自己,故意当自己的面和其他同学亲亲热热,以冷落自己、孤立自己。这使得柳某委曲、难过极了。柳某恨自己,自责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后来,柳某与同学事件发生了冲突,开始讨厌她、恨她、和她不讲话,并认为对方也讨厌自己。不知不觉地就怕和人接触,愈来愈害羞了。

回答问题

•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5 •引发求助者的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判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 •本案例需要选择何种心理测验? •本案例需要做那些鉴别性诊断?

•如何制定咨询目标?可以采用什么心理咨询技术?

心理诊断技能训练题

心理诊断技能训练案例一

罗某,女,35岁,已婚,保育师。因紧张、烦躁、坐立不安、心悸、气急、怕疯、怕死1 0月余,于1987年10月入院。

病人1980年结婚,婚后多年不孕,四处就医。1987年元月做诊断刮宫,术中无明显不适。但术后出现阴道流血。病人较恐慌,听同事说有癌症的可能,更加紧张,感心慌、气促。两周后,经处理出血停止,但病人仍恐怖,患有不治之症,又怕不能生育会被丈夫抛弃。诉失眠、烦躁、易激怒,对外界环境兴趣降低,但尚能坚持工作和操持家务。

三个月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发作性极端烦躁、坐卧不宁、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出汗、手脚麻木。自觉会发疯、变傻,有濒死感,每次发作持续半个小时至1小时不等,几乎每天皆发作。发作间歇期仍有烦躁,担心再发,但尚能控制自己。至5月份,症状更加严重,无明显间歇期,整日处于惶恐不安之中,有明显的自杀企图,主要是因为“太难受了”,但同时又怕死。 不愿去精神病院看病,爱人只好请医师至家中,病人抓住医师不放,反复叙述自己的病痛。经常无故找爱人吵闹,将自己的不适归咎于爱人不关心、不理解她。彻夜不眠,也不让爱人安睡,对爱人十分苛刻,要求他百依百顺,否则就大吵大闹。怕听收音机,怕看电视,怕人打扰,但周围无人又感到十分孤单。看到离婚或丧偶的女性触景生情,心中出现“一阵阵绞痛”。整日愁眉苦脸,喋喋不休,叫喊“不得了”。严重时撕头发,捶胸顿足,两手不住在腹部揉搓,致使上腹部皮肤发红、肿胀,有时甚至在地上打滚。至此,己完全丧失工作和操持家务的能力,生活难以白理。

8月份去某市精神病院就诊,当时诊断不详,给予多虑平、奋乃静、安定等药,10日后症状明显改善,且恢复工作。9月份,因小事与一丧偶女同事交谈,激发焦虑情绪,次日症状复发,表现同前,再用多虑平等治疗,无明显好转,且出现震颤、运动迟缓等副作用。

病中食欲增加,特别爱吃零食,甚至可以边哭边吃。既往素健,无明显躯体和精神疾病史。 病前性格急躁,易激惹、好强固执、好攻击、心胸狭窄、多疑多虑、做事犹豫不决。

6 否认家系中有精神疾患和遗传性疾病史。

精神检查:意识清,仪表整,接触合作,焦虑、恐慌貌,两眉紧锁,不能保持安静,动作多,搓手顿足、来回走动。在交谈中,时时抓住医师的手,喋喋不休叙述白己的痛苦,声泪俱下,呻吟不止,反复讲“不得了”,“快救我”,语言罗嗦重复,认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庭会被别人夺走”,否认有嫉妒妄想,后悔自己住院太晚,耽误了时间。自知力充分,求治心切。

心理诊断技能训练案例二

陈某,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求治。

病人姊幼时家境不宽裕。父亲平日寡言,性格暴躁,动辄训斥。母亲懦弱厚道,逆来顺受。病人童年身心发育无异,懂事甚早,自诉入学前便颇知几分人情。文静、朴实,举止谨慎,懂礼貌、善自制,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常常因为某次考试未得第一名,或某次表扬没有自己,而怨别人或自责。 19岁时进入某专科学院在花枝招展的女同学们面前颇感压抑,立志发愤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有嫉妒之意,然而在公开场合却又显得不以为然,落落大方。

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青年男教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课后照镜子观察,并未发现像貌装束有何刺眼之处,不禁浮想联翩,心慌脸红。迎面相逢,教师若无其事,病人却面红耳赤,心慌气促。眼神想主动回避,但又非看不可,越是回避,越是要看,心理矛盾,不可自拔。此后只要遇上该老师便言行失措。心情极度焦虑,担心老师有不良看法,惶惶不可终日,为此寝食不安。上课之前就心慌、气短、出汗,不敢出门。

久之,似觉同学们也洞察其心中隐秘,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毕业后,父母告诫病人“听领导的话,守规矩,不要让人讲闲话”,等等,病人奉为信条,努力工作,上班时从不参与同事的清谈,有时同事主动与其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假装做其他事,或托词走开。其办公桌面壁而放,背对同事,上、下班故意加速或放慢速度,避免与人同行。自知如此做实无必要,甚至会遭他人非议,但又不敢与人相处,常因此陷入矛盾之中。

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才貌均颇中意,两人虽同在一市,却多是鸿雁往来。虽向往能像别的年轻人一样相互依偎在花前月下,挽手出入于剧院、商场,但每次下定决心,马上心慌、脸红,以致勇气全消,偶应邀赴约,也总是姗姗来迟。一次男方父亲寿辰,特邀病人赴宴,病人无词推托,几天前便开始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赴宴那天,硬着头皮来到男方家中,未见公婆就心慌气促,四肢发颤到与公婆见面时,顿觉头昏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众人误以为病中暑,急送医院部诊。

7 此后,几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共餐也有些不自然。为避免这种窘境,常托词休病在家,以免交往。

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阳性发现。精神状况检查未发现精神病性症状。明显焦虑,自诉“得了一种怿病,怕见人的病”。深知这种害怕毫无必要,称“没有见不得人的事”,但事到临头又紧张不己。病人对此百思不解,因而苦恼、不安,迫切求治。

心理诊断技能训练案例三

张某,男性,35岁,已婚,中专文化,某县小学教师。因失眠、精神差、易疲劳近4年而就诊于某院神经症专科门诊。

病人自诉4年前所在学校大抓教学质量,工作任务加重,觉压力很大。3个月后开始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伴多梦易醒。躺下后辗转反侧,往往要二三个小时后才能入睡。睡后极易惊醒,轻微的响声都可使其醒来,睡中梦境频频,内容多与日间上作有关。白天病人侧感到昏昏欲睡,精力极差,易感疲劳,连上4楼也感到吃力。工作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有时甚至不能坚持上完一节课,病人自感只有躺在床上才略觉舒服些。

曾到当地医院内科、神经科就诊,多项临床检查未发现任何躯体疾病,多次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阴虚”等症。曾服用许多中西药物治疗,疗效甚微。近半年来病人到某省属师范学校校长培训班学习,更感难以胜任,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有时一堂课下来。竟不明上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自感记忆力和学习效率下降,一看书便心烦意乱,对所读内容印象不深,记忆力下降到有时连非常熟悉的同学的名字也叫不出。近3个月来开始头昏、头痛,伴眼花,但无恶心、呕吐。情绪急躁、不快,并常因小事叹息不已,遇高兴事可暂时有所好转。起病后食欲尚可,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体健,否认慢性躯体疾病或传染病史,否认各种精神疾病史,亦无颅脑外伤、颅内感染或高热昏迷史。

出身于职师家庭,童年时父母教育较为严格,在校学习成绩及在单位工作能力均属中等。病前性格以多疑、敏感、不果断、易急躁、自信心不足及情绪不稳定较为突出家庭中除其父亲有长期失眠病史外,否认两系三代成师有精神病史或遗传性躯体疾病史。 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精神状况检查:接触良好,检查合作,外貌显萎靡。自觉非常敏感。无幻觉、视物变形等感知觉障碍。表述清楚,未发现思维逻辑障碍,语速正常未发现妄想。情绪较低沉,认为自己的疾病非常顽固,难以治愈因而甚为着急。病人认为,只要治好现患疾病,自己将会有较好的前途。无明显悲观厌世情绪。检查过程中病人注意力能集中,近期与远期记忆正常。自知力存在,主动诉述病情,求治心切。

8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甲状腺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

心理诊断技能训练案例四

王某,男,27岁,工人,未婚。因孤僻懒散,与人长期格格不入,流浪街头数年于1972年9月被送来院就医。

1968年分配到土产公司工作时即发现病人孤僻,不与人来往,分配工作任务完成不好,甚至不干,好计较而与人争吵,曾搬迁数次,认为公司里大学生能住较好的房子自己为什么不能住,将自己住的房间门窗拆下,壁纸撕掉,搬到大礼堂去住,到处找领导要房子、工资,不上班,将自己的东西拍卖。逐渐发展到流浪街头,睡门洞,到餐馆讨饭吃,时常叫喊母亲的名字(母已自缢死亡)。在马路中间走,认为汽车不敢撞他,偶有自语。 病人为遗腹子寄居外祖母家,母亲因患精神病及下肢瘫痪自杀死亡。

小学成绩好,1964年因自然灾害,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性格喜静,常独居,不愿结识他人,母去世后,性情更加孤僻。不顺心时怒气大,浑身发抖,曾任生产小队会计,1966年参军,因“精神不正常”而住院8个月左右,1968年复员进土产公司。

体格检查:头颈胸未见特殊,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不肿大,脊柱四肢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

精神状况检查:意识清晰,衣饰不甚整齐,对周围不主动接触,被动接触可,生活能自理,否认有病。自述个性较固执,不适应群体,自觉心烦,仍纠缠房子及工资等事。诉说常看到死去的母亲,想自杀。在整个检查中未发现思维散漫,但强词夺理。嘱其将感想写下来时,内容冗长,不时引证哲学词汇,常离题发挥,重复,繁简失当,如谈到与干部住房对比不公平问题上,认为“不能利用出现的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也就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问题,犯绝对平均主义的问题”。认为领导和周围的人对他不好,常感孤独,要把东西卖掉去找其母,对人冷谈,不谈笑,独来独往,要求出院。

第18篇:歌词与政治知识训练

歌词与政治知识训练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驿马中学 赵远兴 745106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天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气的天路,把人间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手韩红一曲《天路》唱的荡气回肠,让人听后热血沸腾。2004年6月22日,歌中的《天路》——青藏铁路首次铺进了西藏,铁路这个现代化产物在诞生180年后受次进入西藏这个古老的高原。据次回答1~3题。

.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对修建青藏铁路的投资,属于 (D) 债务支出 B.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D.经济建设支出

.长期以来,铁路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青藏铁路方案进行了大量论证工作,经历了从许多方案到青藏、滇藏、川藏、甘藏四个方案,最后集中到青藏方案。三个阶段比选过程集中反映了 (C)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必修反复实验,调查研究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青藏铁路建成后,将使西藏巨大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西藏将有更大的发展。修建西藏铁路体现我国坚持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平等的原则 民族团结的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回答4~5题。

上述歌词反映的事实证明了 (C)

①党的领导是关系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②党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职能

③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④党领导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述歌词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D)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②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④事物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变化发展的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国际歌有这样一段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据此回答6~8题。

实践的主体是 (B)

工农群众

B.人民群众 生产实践

D.客观物质对象 这段歌词主要是强调 (C)

实践第一的观点

B.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歌中这段歌词对我们青年人成长的主要启示是 (D) 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社会的一切 创造人类幸福完全靠自己奋斗

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许多歌颂民族团结的歌曲为我们所熟悉。回答9~11题。 太阳和月亮有着同一个母亲,他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拥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这首歌词体现了这样的道理 (D)

①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我国公民都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③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④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 D) 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 B.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彻底消除 D.各民族间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句歌词表明了民族具有 的特征。 (D) .共同语言 B.共同语言

.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

有时失去是一种拥有,有时跌倒是一种站起。”这句歌词的哲学寓意是 (B) 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阅读《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回答7~10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一年中国实施了__的伟大策。 (A) 改革开放 B.真理标准问题 C.平反冤假错案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中国共产党第__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__。 (D)

十二大 发展生产力 B.十四大 建立新的经济体制 十三大 建立新的经济体制 D.十四大 发展生产力

画了一个圈”是指确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属于同一省的是__、__和__,这个省的名字叫广东。 (D)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厦门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这首歌曲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邓小平同志之所以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立下了丰功伟绩,是因为 (A)

邓小平的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 个人活动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无大小之分

电视连续剧《刘罗锅》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老百姓是那定盘的星。”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B)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 ④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这首歌在倾倒众多歌迷的同时,也给许多以次为信条的人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①感性认识对人生有错误的导向作用

②感性认识是的事物本质的片面认识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③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④只有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明确人生的方向

A.③④

B.①③④

C.①

D.①②

参考答案:

. D 2.C 3.D4.C5.D6.B7.C 8.D9.D10.D11.D 12.B13.A14.D 15.D 16.A17.B18.A

第19篇:知识能力与大学生素质

知识、能力与大学生素质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实力,而实力源于人才。而如今,判定一个人才需通过三方面:知识、能力、素质。因而,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有必要从这三个方面加以培养。

从目前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来看,大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有:通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文史知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等;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知识综合能力、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基础审美能力、语言或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或人际交往能力、搜索或查阅信息的能力等。

知识与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知识即能力。知识,作为一种中介,通过其来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从而得到相应的能力。而知识与素质,两者互为条件,紧密相联。先进的知识文化可以提高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的提高会促进人对知识文化的渴求。两者相对稳定又发展变化,知识只有不断更新才能适应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人的素质也总是按照一定规律经过若干层次逐渐发展形成的,由量变到质变,从不稳定到逐渐稳定的过程。两者都具有累积性。能力与素质则都是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能力必须以素质为基础,素质的他点是“内凝”,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非对象化的结晶,而能力是“外显”,是人在活动过程中对象化的呈现。袁贵仁在《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一文指出,能力与素质相比,素质更根本。因而素质的高低决定能力的大小。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辩证统一。

人才得自教育,现在和今后

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素质教育与培养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并把大学生自身素质结构的完善与提高做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从整体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没有全面发展自己,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没有人文素养,你其他学科学得再好再棒,你都是一个不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人。因而,我们应该从知识系统、能力系统和价值观念系统等三方面准确把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知识系统是职业知识和一般知识的统一,以职业知识的获得为主。在当今专业化分工愈来愈细的情况下,任何削弱专业知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坚持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结合,坚持专业知识和一般知识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的人。能力系统包括一般智力和专业技术两个要素。在人的能力系统中,人的创造能力是最高体现,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情感与人格。因此,要特别善于运用辩证方法把握一个人成才过程中通常都存在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既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又不使

其脱离实际生活和需要;既要传递文化知识又不是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需要合作。

我们大学生应广泛摄取知识,增加储备,并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形成知识系统,随时更新,持续学习。这样做的同时,你就会得到多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从而也渐变成为一种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转化。在整个大学期间,按高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20篇:《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2013年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解析】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 )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 A.《美诺篇》 B.《金言》

C.《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D.《理想国》

3.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解析】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前者是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这一发展的结果导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了所谓的双轨制。

4.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是( )。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布卢姆 D.施太伦

【解析】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清楚地阐述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儿童活动三者的关系及其各自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896年生,瑞士人,是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5.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6.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 )的代表。 A.直接功能(树立审美观,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功能) B.间接功能(道德教育、促进智力、强身健体功能) C.附带功能 D.超越性功能

【解析】超越性功能,又叫“超美育”功能,超出了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如人生意趣和思想境界的追求。

7.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科书

【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8.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教学 B.德育 C.管理 D.科研

【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必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一切工作的立足点都应该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9.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实施的( )环节。 A.上课

B.布置和批改作业 C.备课 D.课外辅导

【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0.学生集体是否有健康的( )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A.活动 B.集体舆论 C.干部队伍 D.共同目标

【解析】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的形式来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个人的言行,是影响个人和集体发展能一种巨大教育力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正确健康的舆论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

11.以下咨询方法中,属于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是( )。 A.深入共感 B.鼓励表达 C.改变认知 D.行为契约

【解析】A、B两项属于侧重情感的方法,C项侧重改变认知,D项侧重训练行为。

12.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是指( )。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解析】教学评价与测量、测验的关系。

教学评价不等同于测量和测验。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而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但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否则是主观臆想。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否则所得数据或结果毫无实际价值。

13.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程度的指标是( )。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4.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提出“当事人中心”观点的是( )。 A.罗杰斯 B.沃恩 C.布洛克尔 D.马斯洛

【解析】以人为中心疗法是罗杰斯创建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方法。

15.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班主任工作的思想 B.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C.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D.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解析】班主任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班主任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效果的表现。即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16.以下不属于范例教学基本特征的是( )。 A.基本性 B.基础性 C.有效性 D.范例性

【解析】原西德著名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首倡范例教学理论,其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17.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被称为( )。 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解析】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8.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 )。 A.乌申斯基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解析】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指学生现有的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是最近发展区。

19.班杜拉认为反应结果的功能不包括( )。 A.信息功能 B.反馈功能 C.动机功能 D.强化功能

【解析】班杜拉认为,当反应发生时,它会导致某种结果,无论这种结果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的,都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三重性的,即反应结果具有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和强化功能。

20.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 )。 A.接受学习B.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观察学习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21.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 A.加涅 B.弗拉维尔 C.维果斯基 D.列昂捷夫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我们把元认知理解为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22.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安德森 B.韦特海默 C.乌申斯基 D.辛普森

【解析】辛普森于l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具体包括: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23.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里德 B.贾德 C.苛勒 D.罗斯

【解析】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里德,他认为,图式是知识表征的一种单元,可以用来表征某种特定的一般程序、物体、概念或社会情景。

24.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 A.群因素论 B.多重智力论 C.三维结构理论 D.智力三元论

【解析】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关于智力的三元理论,认为智力乃是个体对内外情景中的信息刺激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2)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综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3)情景性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处理其日常事务、适应环境的能力。

25.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比奈 B.推孟 C.韦克斯勒 D.高尔顿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把一个人与同年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确定为智商:IQ一100+15(X一M)/s。式中,X为个人原始分数,M为同年龄团体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

26.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的心理学家是( )。 A.潘菽 B.维果斯基 C.罗杰斯 D.马斯洛

【解析】非指示性原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所谓非指示性,意味着以非指示性的形式实现对受教育者的“指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非指示性原则比早期的指示性辅导更具科学性。

27.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不包括( )。 A.自我反思技术 B.角色改变技术 C.教学反馈技术 D.现场指导技术

【解析】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叻,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经研究发现,角色改变技术、教学反馈技术、现场指导技术三种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2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 A.陶行知 B.潘菽 C.房东岳 D.廖世承

【解析】廖世承教授,1924 年编撰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为中国这门学科最早的教科书。

29.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 )。 A.关键期 B.学习准备 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

【解析】学习者身心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学习准备。

30.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解析】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来看,可以把人类学习分成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来看,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在教学过中,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发现学习难以成为一种有效的、首要的手段。”绝大多数的知识仍然需要学生通过“接受式学习”来掌握。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正确。理由:现代社会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错误。理由:十三四岁到十六七岁是个体发展的少年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惶失措。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正确。理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错误。理由: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错误。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盼课程目标。

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

错误。理由: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事教学的资格证明,不能狭隘地把它作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错误。理由: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8.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

正确。理由: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和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错误。理由: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0.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正确。理由: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犀,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3.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共同之处:①态度与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②态度与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个方面构成。

(2)区别之处: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②二者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

4.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中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6.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指的是根据学生已有的道德发展水平,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不断探求新的认知平衡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水平。它最早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包括:(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2)运用道德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一现实问题。 (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净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2.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l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l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 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

(1)正确指导结果归因;(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3)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 (4)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知识与能力训练
《知识与能力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