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我家乡的端午节(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6 15:04:0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我家乡的端午节

我家乡的端午节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榕叶的“五味草”,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这水,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在端午节这天,水最凉,喝起来也最可口,喝了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据说是水乡蚊虫多,用“午时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节前,村里的小孩都会缠着母亲或祖母给打个“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个精致的网络子。用“五味草”煮鸭蛋,会把鸭蛋染得黄黄的。装进网络子里,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黄渍。出门一碰上小伙伴,就把鸭蛋掏出来,对碰撞,谁的蛋壳先破了,谁就输了,就剥了壳吃掉,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小孩子对于鸡蛋很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吃,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斗蛋”。带上几只蛋,早早的来到教室,几个一群在课桌上拿蛋对撞,谁的蛋被撞破谁就输了,好胜的小孩们玩得可开心啦。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端阳的下午,四乡八邻小孩们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岸上人头攒动,翘首瞻望;溪面龙舟灿烂,一字排开;船队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飘扬;一声炮响,船如箭发。执旗手站在船头,挥动令旗,助威呐喊;锣鼓手敲起锣鼓,节奏声声,扣人心弦;划桨手赤膊上阵,齐心协力,溯流奋进。竞渡完毕,夺标龙舟披红绸,插红花,放鞭炮,摇头摆尾绕江向观众致意,似英雄凯歌颇自豪„„ 离开家乡好多年了,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棕叶的清香。妻子和我都 是从家乡出来的,每年端午节,妻子也会用“五味草”煮一些鸭蛋,也会从市场买一点螺煮给女儿吃。现在,超市可以买到各种的粽子,有包红枣蜜饯的、有包蛋黄果肉的;妻子也会包一些粽子,但我怎么也吃不出母亲包的感觉,怎么也感觉不到端午节那个闹烘烘的气氛。

2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怀念家乡的故土,怀念家乡的人——勤劳善良的人民,简单而古朴,充满生活情趣的人,永远忘记不了家乡的端午节!

推荐第2篇:我家乡的端午节

题目:家乡的端午节 学生:刘云宁 学号: 年级: 专业:地理科学

1026010656 2010

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新乡市,地处中原腹地,南临黄河,习俗有着北方的特点,但又不如北方的一些地区表现明显,可以说是南方习俗衰弱、北方习俗开始的过渡地带,因此,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在我们家乡表现得不明显,但仍旧有一些北方端午节的特征和习俗。在此本文对最主要的几个习俗做简单论述,并介绍了南北方端午节风俗的差异,对端午节的历史起源简单介绍。

一、端午节的历史起源

端午节的起源至今仍旧是一些学者争论的问题,从历史时期开始至今,形成了几个主要的起源说。

恶日说。《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耆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处台榭。”

在《风俗通义》、《后汉书》等中有“不举五月子”的事例,认为五月生的孩子不利父母,视五月为“恶月”。战国孟尝君、东汉王镇恶等都是五月五日生,而为父母所忌,因五月五日为“恶日”。当时人们把五月视为“恶月”应该和人们对于入夏以后各种自然和生态产生的巨大变化而导致恐惧的心理有关。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在先秦的时候,人们认为五月是“阴阳争,生死分”的一个特殊的月份,在这个月里,阳气达到最盛,但也是阴气开始萌动的时候。对于这个盛极而衰的现象,人们谨慎行事,产生像“掩身,止生色,毋躁”等诸多禁忌。

纪念屈原说。这是在广大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至今普通民众依然深信不疑。早在南梁时期,吴均《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泪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这估计是最早端午用粽子祭祀屈原的说法,后来又有竞渡祭祀屈原的说法(见《荆楚岁时纪》),此种起源的流传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以后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影响至今。关于端午起源的有几种说法,如纪念屈原、介子推、曹娥、越王勾践,祭龙,恶日、夏至说等,但这些说法都湮灭无闻,唯独纪念屈原的说法广为流传。其原因在于屈原代表了民族整体文化价值的取向,他的精神及其作品唤起了民众的集体无意识,更易为人民所接受,也是人民精神上和理想上的一种寄托。

关于“屈原说 ”主要有两种版本: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闻君常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并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练树叶塞上,以五色丝转缚之,此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练叶,皆汨罗之遗风。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棕,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日皆带五色丝食棕,言免蛟龙之患也。

纪念伍子青说。最早见于东汉邯郸淳《曹娥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的记载。现代的学者戈春源进一步论证了此说。他认为苏州是端午节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赋予端午节纪念意义的首推伍子骨,而不是屈原。因伍子青比屈原早200多年,正史(《史记》等)有江边祭祀他,并逐渐化作江神的记录,人们用竞渡的方式祭祀是很自然。其次,从端午的其他习俗(斗百草、采草药、吃粽子、百索等)上来看,很多起源于伍子青所在的吴地,屈原被重视只是“流”而不是“源”。

二、北方的端午节习俗

北方地区因其地理位置而形成的文化特点在端午节表现尤为突出。我的家乡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文化差异较少,因而其特色也不明显。有因为自然条件,降水较少,很少有大流量的河流,因此,没有出现类似南方划龙舟等这样与水相关的活动,我们的习俗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吃粽子。北方粽子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最开始的粽子馅料只有糯米,可以沾着白糖吃。逐渐地,人们开始在粽子里加一些馅料,一般为红枣,也有蜜枣。蜜枣是现在我家乡加的最多的一种食材。

2.插艾草菖蒲。村上老人说,以前人们是农历五月初一的时候插艾草和菖蒲用以辟邪。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妖怪,会在五月来临的时候突然出现,见人便咬,有的时候还吃人,人们为此恐惧不已。后来有一天来了一个游方道人,告诉人们在门上插上艾草和菖蒲,这样妖怪就不敢出来了。人们依法行之,果然妖怪不敢再犯,后来插艾草菖蒲这一习俗便慢慢流传了下来。现在很多人习惯在端午的早上插艾草和菖蒲,不过也有许多人在端午节前几天便插上。艾草主要是插在各屋的门檐和窗檐角上。艾草的数量也不一而足,有的是直接插一根,有的喜欢取几根捆成一束再插。有的人家喜欢在门檐和窗檐的一侧(左右都有)插艾,也有两边都插上的。家家户户在端午都是要插艾的,菖蒲却是不一定,有人插也有人不插。

不过,在我们家乡插艾草的原因现已被说为了艾草和菖蒲能发出蚊虫害怕的香气,因此我们认为插艾草和菖蒲是为了驱除蚊虫。还有一些老人会把艾草直接点燃在屋里熏,这样就能把蚊虫熏走,使屋子里保持干净。所以每到端午时节,就有家里的老人在沟边找艾草,但是很少有用菖蒲的,因为在我家乡池塘还是比较少见的,最多见的是路边的一些沟。这些习俗在我小时候见到的很多,但是现在,由于杀虫剂和其他因素,熏艾草的现象几乎不存在了,只有一些家里会把艾草挂在门口,但不是家家都会挂,只有一些家里有老人的才会一直传承着这一传统习俗。另一方面,路边的一些小沟也逐渐不见了,艾草几乎都找不到了,这也是导致插艾草的家庭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

三、南方的端午节习俗

1.吃粽子。南方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它的馅料明显不同于北方的粽子,蜜枣粽外、豆沙粽外,鲜肉粽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在市场上占据很高的地位。由于有地区的不同,形成了很多具有地区特色和口味的粽子,如常州地区的、湖南地区的、广东地区、闽南地区、杭州地区、宁波地区、潮州地区、嘉兴地区等地区有着粽子的各种口味和做法。这大大丰富了南方人吃粽子的活动,吸引了更多的人创新,从而推动了端午节习俗文化的创新。

2.赛龙舟。南方地区因其多雨的气候条件,河流较多,这也使得赛龙舟在南方地区发展的较好。流传较多的一个版本就是屈原说。

南朝·梁宗慎《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隋书、地理志》记载得更为详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诸郡皆然,而南郡尤甚。”可见隋朝的龙舟竞渡已演变为“竞渡之戏”,而且“观者如云”。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现在划龙舟比赛不仅仅局限于纪念屈原一说,不仅包含改革了原始的娱乐性和民俗信仰,更多的是一种竞技和团结的精神,以及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体育竞赛精神,也是娱乐大众,使全民参与,进而扩大其影响,使更多的人记住端午节并传承端午节,弘扬民族文化在内的龙舟文化。

3.饮雄黄酒。南方地区关于饮雄黄酒的来历有两种比较盛行的说法。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又一说法是,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要说香包先说雄黄和雄黄酒。雄黄许多地方都盛产,人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用雄黄酿成雄黄酒,《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黄。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旧时南方有些地区几乎家家酿雄黄酒,但多为男人饮,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 这一习俗更加明显的显示出南北方习俗的差异,在我们家乡,没有听说过这一说法。

但是随着交通和信息的发达,南北方的端午节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融合。特别是北方地区受到南方端午节丰富内容的吸引,更多的接受了南方人的一些习俗,主要表现在粽子上。现在北方的粽子,也有南方粽子的一些特点,比如粽子的口味逐渐变咸,样式变多,馅料也变的丰富。

尽管南北方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存在差异,但端午节无疑是中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充满意义的节日,我们应该也必须传承这一传统的古老的节日。

推荐第3篇:我家乡的端午节

我家乡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初四下午,我就跟着妈妈学包粽子,妈妈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 把它卷成圆锥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妈妈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住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妈妈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

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妈妈说:“摇动筷子的时候要轻一些,把粽叶捏紧些。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最后一道工序捆绳。只见妈妈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吃着自己包的可爱的粽子,幸福极了。通过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

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

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

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推荐第4篇:端午节征文:我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征文:我家乡的端午节

首发外贸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

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

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

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榕叶的“五味草”,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这水,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在端午节这天,水最凉,喝起来也最可口,喝了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

草”和“午时水”煮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据说是水乡蚊虫多,用“午时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节前,村里的小孩都会缠着母亲或祖母给打个“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个精致的络子。用“五味草”煮鸭蛋,会把鸭蛋染得黄黄的。装进络子里,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黄渍。出门一碰上小伙伴,就把鸭蛋掏出来,对碰撞,谁的蛋壳先破了,谁就输了,就剥了壳吃掉,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小孩子对于鸡蛋很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吃,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斗蛋”。带上几只蛋,早早的来到教室,几个一群在课桌上拿蛋对撞,谁的蛋被撞破谁就输了,好胜的小孩们玩得可开心啦。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

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首发外贸

推荐第5篇:我家乡的端午节征文

我家乡的端午节征文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榕叶的“五味草”,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这水,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在端午节这天,水最凉,喝起来也最可口,喝了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据说是水乡蚊虫多,用“午时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节前,村里的小孩都会缠着母亲或祖母给打个“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个精致的网络子。用“五味草”煮鸭蛋,会把鸭蛋染得黄黄的。装进网络子里,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黄渍。出门一碰上小伙伴,就把鸭蛋掏出来,对碰撞,谁的蛋壳先破了,谁就输了,就剥了壳吃掉,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小孩子对于鸡蛋很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吃,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斗蛋”。带上几只蛋,早早的来到教室,几个一群在课桌上拿蛋对撞,谁的蛋被撞破谁就输了,好胜的小孩们玩得可开心啦。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推荐第6篇:我家乡的端午节使用[1]

我家乡的端午节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作文教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合理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对家乡端午的风俗做细致而

具体的描写。

2、能恰当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写

出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

学习重点:能合理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对家乡端午的风俗做细致而

具体的描写。

学习难点:能恰当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写

出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 学习课时:一课时 预习导学:

亲爱的同学们,人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知识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一定细心地观察过我们家乡过节日的盛况,每每这时我们总想把这难忘的时刻留住,把那份美好的情感留在我们的心间。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我们的妙笔将那美妙的时刻留住吧!

片断练习:以“我家乡的端午节”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可侧重写端午节的各种风俗,如端午节时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系的等。(第一组同学写吃的,第二组同学写穿戴,第

三、四组同学写其他风俗。

作文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

谈话激趣,引入课堂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因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不同的地方民俗风情各有不同,各具特色。我们大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同样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我们就走进我们的家乡,了解端午的习俗,传承我们民族的精神。

我们家乡的端午节都有哪些风俗呢?

二 展示交流,共同分享

1 分享大家写的小片段。(小组代表展示作品片段) 2 互动评议。(师生共同评点) 三

欣赏片段,探究写法

片段一: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思考:这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片段二:(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2)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思考:1 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 红色字体的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抓住什么风俗做具体描写?你觉得作者的什么情感渗透在里面? 四

抛砖引玉 悟得写法

我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在西北关中平原的一个小村庄里,我们那里渭河边有一大片茂丛丛的芦苇丛,我家乡的端午节的粽子的叶子就是从哪儿采摘来的。

说起我家乡的端午节,因为地方都在西北,所以有好多的风俗是和别的地方一样的。系花花绳,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和脚腕上,一股一股,粗细不一,甚是好看。现在的小姑娘们更是别出心裁,用长长的彩色丝线编成各种各样的彩色手链绑在手腕上,一甩一甩的,好看极了。插杨柳,据说可以避邪。端午的前一天,早早的和哥哥妹妹跑到河边去砍杨柳,(这还必须是在队长看不见的状况下去做,不然那固执的老头会追到家里骂你个半死,弄得人好没心情)哥哥几下就爬到大树上,“唰唰”就砍下一大堆,我和妹妹乐的在树底下兴奋的捡着,扛在肩头,躲过队长,在小伙伴眼前大摇大摆快速回家,美滋滋的就好似捡了个金元宝。喝雄黄酒,用酒和雄黄掺合在一起,大人们尽兴的互相邀请着来喝,我们孩子们可不感兴趣,我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吃妈妈每年端午包的那香甜的粽子了。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院子里,又将称好的糯米用筛子冲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盐,一并放在厨房里待用。早晨的雾霭还没有散去,阳光淡淡的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母亲熟练地做着端午的早饭,我像尾巴一样跟着她进进出出,如过年一样,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了下来。她先将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勺一点一点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地扎紧。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棕绳牢牢系紧。

整个程序精细,繁琐。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笑容在眉眼间铺展。她挺值的鼻梁上,已经满是细密的汗珠,远远看去,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淡淡的光晕里,母亲竟然是那样美丽,美得如一尊素净的画。在我的心里不停地跳跃,无限的放大„„

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腾了。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捡肥大的捞起一个,剥去粽叶,轻轻地咬一口,便觉芳香四溢,唇齿飘香。

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了,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母亲温情的姿势也永远定格在我童年的梦里,清晰如昨天„„

这浓郁的味道,是我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它是端午的味道,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更是我家乡那散不去的浓浓的味道呀,我那难以割舍的端午节呀,是那样的让人忘怀。

分享此文,你觉得这篇文章偏重什么风俗来写?在此文的描写中,你觉得什么地方的描写你喜欢,找出句子,说说为什么? 五

归纳总结,悟得写法:

根据主题选材,选准一个视角,做详细具体描述,抒发内心情感。 六

运用写法,妙笔成文

1 自己自评:说一说,学习完本节课后,你打算选准什么视角来做详细具体描述?你的小片段还需要增加什么内容才能够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2 以“家乡的端午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选准一个视角,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做具体详细的描述,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推荐第7篇:关于家乡的作文:我家乡的端午节

关于家乡的作文:我家乡的端午节

摘要: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推荐第8篇:家乡端午节作文家乡端午节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家乡端午节作文:家乡

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这阵阵儿歌声中,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要问端午节的来历,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给大家讲其中一个吧: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位爱国诗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边做官。昏庸的楚王总是听信那些奸臣、小人谗言,不听屈原的忠言。后来楚王竟把屈原削职流放了。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都城被敌军占领,百姓遭殃,惨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愤,于是跳江自杀。人们非常伤心,划船找屈原的尸体,还包粽子给鱼虾吃,希望鱼虾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于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就把这一天作为“端午节”,用包粽子、赛龙舟的形式表达对屈原的缅怀之情。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呢!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则是为了避邪。粽子几乎是每家每户过节必不可少的物品。奶奶在包粽子前,总是要先把粽叶泡上很长时间,再煮一煮。包粽子时,先取三片煮好的粽叶,围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往里面放些糯米,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馅料,诸如:花生米、红豆、肉、蜜枣等等。再用棉线捆起来,一个玲珑可爱的粽子就诞生了。但现在还不能吃,还要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我们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开一个热腾腾的粽子,蒸汽直冲天,而粽子活像个老爷舒服地躺在粽叶里。糯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晶莹剔透,就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草叶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顾不上烫,咬了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品尝了美味的粽子。这真是个快乐且有意义的端午节!

推荐第9篇: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我的家乡地处美丽的清水江畔,端午节是家乡一个有特色的节日,也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每年端午节都有很多的庆祝活动:包粽子、接刘家的人来过端午、挂艾蒿、赛龙舟等。 家乡粽子的制作工序很复杂,制作方法十分讲究。端午的前一天就把制作粽子的糯米浸泡在干净清凉的井水中,浸泡时还要加入适当的草木灰,糯米和草木灰的比例最好是1∶3(即1斤的糯米要3斤的草木灰)。如果没有草木灰也可以用石灰替代,但糯米和石灰的比例就当然不是1∶3了,因为石灰的碱性比草木灰要强很多。目前,我家乡还是用草木灰来浸泡,因为草木灰浸泡的粽子别有一番香味。第二天,就把浸泡的糯米挑到井边或溪边去把草木灰洗干净,然后用一种特殊叶子来包粽子。粽子包好后,不是用高温锅煮,也不是用电器蒸,而是把粽子放在一个大大的铁锅里加上适当的水,用柴火慢慢的煮。这时,掌握火的人就特别重要了,因为火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火过大了粽子会烧坏的,而且煮出来的粽子是夹生的;火过小了煮出来的粽子会烂得很快,不能久放。火候适当煮出来的粽子油光滑亮,黄里透白,美味鲜嫩,香气扑鼻,一看就勾起了人的食欲,让人垂涎三尺。

煮粽子时,还有两道非常神秘的工序,一是煮粽子时要在锅盖上放一些锐利的铁器,如菜刀、剪刀、柴刀等。现在我都还没弄懂其真正的用意,只是听父辈们说:是为了驱邪。二是煮粽子途中要把房门关好,不要让外人进屋,特别是怀有身孕的女人,否则会带来邪气,粽子会煮不熟的。这就像鲁迅先生在《阿长与三海经》一文中写的“长妈妈不允许„我‟走进刚生小孩的房间里的道理一样吧”。 “接刘家的人来过端午”这一习俗只流传在我的家乡。在我家乡,刘氏家族是不过端午的,而是过“六月六”,这一习俗在我的家乡说法不一。一曰:刘氏家族是为了避开全寨子都在同一天过节,不便互相做客,所以推迟到“六月六”这天来过节。“六月六”这天,刘姓家族也像其他姓氏过端午一样包粽子、挂艾蒿等,还要邀请其他姓氏的人一起过节,气氛也非常热闹。二曰:刘氏家族的人勤劳,不想担误农活而不过端午,因为端午这天,我的家乡正是栽秧农忙季节,等到农忙结束,他们再邀请亲戚朋友相聚,共同庆祝农忙结束的喜悦心情。三曰:刘氏家族不是我家乡土生土长的,而是为了逃避当时战乱年代的苦难生活而迁徙来的,所以就不与当地的人一起过端午。 菜正云霄赛龙舟是我家乡端午节的一项大型活动,每年端午,每个寨子都要分别组织男女龙舟队参加比赛。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我们都拿着自己家的粽子,一边吃一边走着去观看龙舟赛。端午节前几天,各个寨子的龙舟队早就摆开了阵势,犹如“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感觉。比赛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船上鼓声震天,一鼓作气,两条龙舟几乎在同一时间,同一秒钟,向着同一的目标进发。岸上观看的人群高声呐喊:“加油!加油!”。那种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场面,令人们叹为观止。 龙舟赛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想:龙舟精神如果诠释到我们今天来讲,就是“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有必要一如既往的发扬龙舟精神,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宏伟蓝图而努力拼搏。 家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你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今天,看到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生活欣欣向荣,日子红红火火,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家乡的端午节,我是不会忘记您的,我永远深爱着您!

推荐第10篇: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

窗外淋漓的小雨不停,恍惚,又到了那个粽香飘荡的时节,又到端午节了吗?往事似乎还很清晰,思绪飘了好远,飘到了故乡,故乡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青草漫遍了家乡的山野,浅浅的清香扑鼻而来,石板桥,苔痕斑驳的青石下,墨绿的水色,缓缓流动,宛若温润的双眸,在那淅沥的小雨中,端午节悄悄走来

指甲红

端午节淅沥的小雨一下,凤仙花那些桃红的,细碎的小花朵就开得一片烂漫。每当这时,凤仙花颤着花瓣上的露珠笑意盈盈时,穿着花布衫女孩们把花瓣细心地采下来,放进一个细白的碎碗片里,再放上粗盐和白矾,又操起一根圆木捣得碎碎的,碗里的花瓣就成了粉色的糊状。女孩们眨着明亮的眼,不时有几绺黑发飘到额前,她们一边捣着,一边轻轻念叨着:端午到,指甲红,染了指甲过端午,红红火火过一年。她们摘下几片鲜嫩的梅豆叶,先把花瓣泥涂在指甲上,再用梅豆叶灵巧地把手指尖裹成一只只绿粽子,最后缠上红丝线,把叶子扎紧。女孩们终于甜蜜地笑起来,明天那凤仙花的桃红就跑到她们指甲上去了!

家乡的端午节,在那桃红鲜艳了女孩的指甲时,行走

艾篙青

哦,摘艾蒿喽!顽皮的孩童们坐在遥遥晃晃的自行车后座上仍不安分地大喊大叫,嘹亮的声音响遍了清晨的山野。是的,是该摘艾篙去了。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密密的艾蒿颤动着晶莹的露水爬遍了山坡,穿着短衫的小孩子们跌跌撞撞地爬上小山坡,白嫩的手轻轻抚摸着艾篙,闭上眼深深地吸一口艾篙的香气,咯咯地笑起来,他们使劲拔下一小束艾篙,白嫩的指尖溅上点点青绿,欢笑充满了山野。妇女们轻声说笑着,信手摘下几片艾叶,戴在耳边浓密的黑发上。成束成束青翠的艾篙被放在自行车后座上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带回家,欢声笑语洒落一路。

家乡的端午节,在那艾篙遍绿了山野时,行走

粽香飘

青翠的芦叶在家乡老人们的手中轻轻旋转,光滑的芦叶被捏成锥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几个干巴巴的大红枣。几转,几捏,粗糙的大手灵巧地转动,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跳荡而出,再倒入冒着热气的大锅里煮,粽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变成深绿,顺着白热的水汽,飘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粽子被捞出来,冒着热气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顺着深绿的粽皮滑下来,袅袅的热气让人心里骤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点缀着几颗蜜枣,鲜香润滑,还带着芦叶特有的清新,一并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满嘴的清甜,满心的温暖。弥漫了双眼的,不止那白热的水汽,还有家乡人分享着粽子,满脸满足的笑。

家乡的端午节,在那粽香飘荡时,渐行渐远

思绪在湿漉漉的水汽中渐渐模糊了,那粽子的清香似乎萦绕齿间。端午节,悠久的传统,美好的风俗,人们在这年年的端午节中,虔诚,庄严,心中怀有的不仅是对节日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得祈愿。

家乡的端午节啊,我愿在梦中,将你深深思念。

第11篇: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

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超市就已经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典雅,精巧,如可人的女子一般,给人一种想拥有的冲动。

淡淡的音乐在超市里飘荡,透着一丝颓废和苍凉,勾起人无尽的遐思。我站在冷藏柜前,心游离着,脚步踟蹰着,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

我在寻找什么呢?是寻找一种似曾相似?还是寻找储藏在时光暗河里的那段记忆?抑或是,我只是想重温一段过去?

寻觅了好久,最终还是失望地走开了。尽管面前的粽子玲珑剔透,软糯如玉,仿佛一口咬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温情!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糯米是自家种的,天然环保,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是在大姨家采摘的,新鲜的叶子,如二月初绽的新绿,捧到手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不凋谢的三月。即使花谢了,柳枝萧条了,岁月溜走了,这喜悦依然还在。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早晨的雾霭还未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母亲熟练地做着这些,我像尾巴一样跟着她进进出出,如过年一般,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她先将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匙一点一点地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米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地扎紧。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粽绳牢牢系紧。

整个程序精细,繁琐。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笑容在眉眼里铺展,流溢;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涔满了细密的汗珠,远远看去,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淡淡的光晕里,母亲竟然是那样的美丽,美得如一尊素净的画,在我心里不停地跳跃,无限地放大„„

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腾了。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捡肥实的捞起一个,剥去粽叶,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

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母亲温情的姿势也永远定格在童年的梦里,清晰如昨„„

母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粽子也就成了一种怀念。每到端阳节,我们也会在街上胡乱买一点,算是应付了节日。街上的粽子口味繁多,香的,甜的,肉的,素的等等多如繁星,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只是这些粽子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就成了节日的妆点,多了些浮华与世俗。虽然一样的香糯,但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找去,见是一个老妈妈推着车子在沿街卖粽子。老妈妈慈眉善目,温和少言,像极了当年的母亲。心里那根柔软的弦突然被轻轻触动了,温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漩漩。我忙掏钱买了几斤。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依然少了那一股浓郁的味道。 这浓郁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啊!

1.既然作者对超市的粽子感到失望,为什么还要花笔墨进行细致描写? 2.在作者的记忆力,包粽子的母亲是那样美丽,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母亲美在何处。

3.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画线句: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仿写: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链接材料】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问题: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和材料中端午节的不同风俗。

第12篇: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等。相传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日子,人们以包粽子等各种方式来祭祀他。家乡的人们也沿袭这一传统,农历五月一到就为过节做好前期准备。妇女们甚至在春季便开始上山捡“禾”,晒干后藏起来。在包粽子前拿出来,从中选择一些较好的作为粽叶(包粽子用的),洗干净之后再日京干。还要劈几根棕叶,冲洗干净并撕成长条形,用来包扎。因为生活在山里,所以她们可以较容易地从山坡上或草地上找来一些艾蒿、菖蒲、枇杷叶,称为“午时草”,收集起来作为初五这一天全家沐浴成需的主要材料。她们还会从市场上为自家的孩子买一两副新的夏令服装,让孩子们沐浴后换上。

家乡的端午节,人们常会用顺口溜概括出“初一糕、初二桃、初三螺、初四艾(蒿)、初五粽”的民间习俗。其中,初五吃的粽子的变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孩提时候,在端午节能吃到用糯米包的粽子,就觉得挺幸福的,因为那时大米的数量是有限的。即使到了端午节,家中也不会拿出足够多

的糯米来做粽子;而且粽子的内心也没包什么东西,吃时需蘸一蘸白糖,但白糖也很贵,往往蘸一次要吃好几口,可一家人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嘴馋的小孩们总觉得不够吃。很快地村子里的粮食丰收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有足够的大米来解决“肚子问题”。这样,到了端午节,许多家庭可用较多较好的糯米来包很多的粽子,有的还拿去送人。人们也开始讲究吃的文化,注意怎样的粽子才好吃?于是,家庭主妇们把粽子做得越来越精细。她们在形状上 下了一番功夫,把粽子包成牛角状、羊角状或其他的形状。又在粽子的内部,用蜜枣、黑豆、瘦肉等做成馅,也有的做成咸的馅;然后把它们放进锅内煮,煮熟后的粽子挂在室内比较通风的竹竿上;这样可以防止粽子变质,又可以延长藏放的时间。节后,粽子就成为家里的成人干活时的点心,或孩子们随手可取的“零食”。这种粽子现在越来越多地受 到人们的喜欢,因为它的味道和口感实在太好。

初五,这一天是端午节中最热闹的日子,大人和小孩都很高兴,大人可以在家里休息,也可以边挨家串户地品尝各种粽子,边海阔天空地闲聊。孩子们高兴的是能在这一天有新衣裳穿。因此,天一亮就起床,急着催母亲快点煮“午时水”和鸭蛋,以便早点换上新衣和先拿到大个的鸭蛋。家庭主妇们早早起床,把已采摘的艾蒿插在门窗旁,用来避邪。接着去店铺买几斤新鲜的鸭蛋,每人至少一个,将它们放进“午时水”中煮。据说吃了这种蛋,可以壮身祛病。而已煮沸的“午时水”用来沐浴,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沐浴后都必须进行更衣。中午,家家户户煮一顿面条吃,再从电视中观看龙舟比赛。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是,家乡的端午节总溢着一种浓浓的乡情,唤起我深深的眷恋。

第13篇:家乡的端午节

家 乡 的 端 午 节

一、活动主题:话说“端午节”

二、活动主题的提出:为了让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知道我们的家乡传统节日习俗,同学特别关注端午节

1、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意义,学会围绕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2、指导学生围绕端午节开展探索性活动,学习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选择、组合信息。

3、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做事,能与他人互相协调合作的能力。

4、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发现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孩子们上网搜集、保存资料和信息及运用、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收集法、问卷法。

四、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前期,实施计划。

1、情景导入,任务驱动。

导语:今天,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播放有关端午节活动录像)

师:这段画面表现的是我们本地哪一个传统节日的情景?(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端午节)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对端午节了解多少?你们家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2、学生畅谈,初步认识。

生:我们家总要吃粽子、吃蛋。

生:记得到了那天,,人们都要去看赛龙舟。 生: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生:端午节还要喝雄黄酒。。。。。。

师:看来大家还是很对端午节了解一些,你们还想更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和有关的活动吗?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你们想了解端午节的什么呢? 生:(1)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2)屈原跟端午节有什么关系?

(3)如何包粽子以及粽子的原材料?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板书:由来、龙舟、粽子。。。。。)

4、归纳总结,梳理问题。

(1) 端午节的意义。 (2) 端午节的习俗。 (3) 赛龙舟与端午节。 (4) 端午节的美食有哪些?

(5) 粽子的种类有哪些?包法有几种?形状有几种?

师:这么多的问题,单靠个人力量能在短时间解决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们可以上网查资料、看书、实践来解决。 生:还可以小组一起去想办法来解决。

师:对,我们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5、自主探究,制定计划。

(1)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各自兴趣确定一个研究的对象。

生:我想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生:我对粽子的包法很感兴趣

生: 。。。。。。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小组。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4)小组派代表汇报计划,大家共同完善小组计划。(学生自由发言)

第一组:红花小队

我们这一小队的研究主题是:端午节的意义,目的是更进一步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意义的几大传说。 计划及实施方法:

1、制定具体的时间、人员分工计划。

2、实施方法:上网、查阅书籍等。

3、根据人员分工实施主题研究。

4、准备档案袋,制定计划,完成研究报告。第二组:旋风小队

我们这队研究的主题是:端午节的习俗,了解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端午节的活动及各地人们过端午节的异同。(北京、台湾、朝鲜)

计划与实施方法:

1、制定具体的时间、人员分工计划。

2、实施方法:上网、收集录像、访问等。

3、调查的问题:人们怎样过端午节,端午节的活动;各地人们过端午节的异同。

4、按人员分工进行主题研究。

5、准备档案袋,制定计划,完成调查报告。

第三组:叮当小队

我们队研究的主题是:赛龙舟与端午节

1、定具体的时间、人员分工计划。

2、实施方法:上网、收集录像、访问等。

3、调查的问题: 龙舟竞渡的起源;龙舟竞渡的场面;龙舟鉴赏。

4、按人员分工进行主题研究。

5、准备档案袋,制定计划,完成调查报告

第四组:阳光小队

我们队研究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美食

1、制定具体的时间、人员分工计划。

2、实施方法:上网、收集录像、访问等。

3、调查的问题: 端午节人们吃什么?端午节最受欢迎的礼品是什么?绿豆糕是怎么做的?

4、按人员分工进行主题研究。

5、准备档案袋,制定计划,完成调查报告 第五组:呱呱小队

我们队研究的主题是:粽子

1、制定具体的时间、人员分工计划。

2、实施方法:上网、查找资料、访问等。

3、调查的问题: 为什么要吃粽子?粽子有哪些种类?南方粽子与北方的粽子有什么不同?如何包粽子?

4、按人员分工进行主题研究。

5、准备档案袋,制定计划,完成调查报告。

师小结:希望大家课后进一步完善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调查中发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时间:一周左右。

1、生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合作小组。

2、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

3、具体操作:上网查资料,通过其他途径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1、谈话导入

师:前段时间大家开展了“三峡民俗文化---端午节”的研究活动,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下面就请大家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

2、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你们小组的活动情况,有什么收获或感受,还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

红花小队,组长汇报:端午节的意义

(1)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2)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3) 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4) 端午节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旋风小队,组长汇报:端午节的习俗 (5) 赛龙舟 (6) 包粽子 (7) 饮雄黄酒 (8) 游百病 (9) 雄黄酒 (10) 佩香囊 (11)诗歌:

包粽子,有棱角。 雄黄酒,消灭祸。 艾蒿插在大门口。 江上竞渡有龙舟。

(8)端午节这天,秭归有这样的风俗:家家户户的门前挂着菖蒲,人们饮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胸前、耳根抹雄黄,以去腐除尘,驱疫避邪。秭归的粽子也很讲究,有羊角粽、狗头粽、锥粽、子母粽、真是形形色色、精美无比。羊角粽包有一粒红彤彤的大枣,狗头粽夹有桃仁、赤豆、板栗等。这些粽子吃起来清香可口。

叮当小队,组长汇报:(我们组研究的是端午节与赛龙舟) (1) 竞渡的起源;(地域性---全国性---世界性) (2) 舟竞渡的场面;(图片展示和录像片) (3) 龙舟鉴赏;(图片展示) 阳光小队,组长汇报:端午节的美食

(12)端午节人们吃什么(绿豆糕、粽子、咸鸭蛋、雄黄酒) (13)市场调查端午节最受欢迎的礼品(绿豆糕、粽子) (14) 绿豆糕的做法。 呱呱小队,组长汇报:粽子 (15)为什么吃粽子? (16)粽子外形多样,口味各异。 (17)南方的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同。 (18) 最大的粽子与最小的粽子。 (19)自己动手包粽子。(实物展示)

叉烧肉粽: 叉烧肉250克、腊肉150克,均切小丁,用油加葱末、蒜末、姜末,倒入双肉丁煸炒后,再加盐、味精、五香粉、酱油各适量调味拌匀;圆粒江米750克洗净用清水泡3小时;将洗净的粽叶折成斗状,填进泡好的江米,拌匀的馅料和半个熟鸡蛋黄,包严扎紧,上锅煮熟即可。食用时可蘸甜面酱。

大家自由展示:亲自包粽子。

附件: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以往的教学,教师把书本知识作为唯一媒介,向学生灌输一定的社会常识,不大重视学生去发现、探究生活,学生的知识量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被限定着,当我以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来与学生共同探究有关三峡文化节日习俗的知识之后,使我感到学生的创新火花在闪耀,探究精神在滋长。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提出问题,给题目,而后由学生去独立思考,解答,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由学生自主选择题目,通过团结协作,具体分工去解决问题。

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一上来就确立了“端午节”这个研究项目的,在自主选题时,许多学生只是从个人的兴趣出发,或者是为了追求新奇,要么题目范围很大,没有明确指向;要么不切实际,无可行性。他们很少考虑其他问题,这就给我一个体会,那就是老师在学生确立研究主题的时候首先要提醒学生注意课题确立的原则:科学性,可行性,有价值,切入口要小。所谓科学性是指主题经得起推敲,观点正确;有价值是指值得去研究,其内容是积极的,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切入口要小是指研究的课题要从小处着手,深挖掘。

综合实践活动在选题、实施和结题等阶段都要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这三个阶段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在形式和内容方面虽然都有很大的区别,选题阶段主要是尽可能地从多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比较、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实施阶段主要是搜集与本主题有关的资料,搜集的资料要有针对性,更注重点的挖掘,并将主题研究引向深入;结题阶段属于资料的归纳和整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遴选和提炼,以使材料为之所用],但有效地搜集,整理和保存活动的资料对于这三个阶段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践中,学生去图书馆看书,上网这些活动都很热衷,活动完后也能说出一些获得的知识、体会及感受,但等过了一二个星期以后再提及,就有点说不清楚了,所以必须有目的、有指导地做好资料的积累,活动的记载工作。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表格,不仅比较全面准确地记录相关信息,注意到了有价值的资料的科学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他们进一少深入的积极到不少同学对于调查,参观,访问,去图性。在记载表中,我还引导学生设计了“我的想法”一栏,目的是让学生记录下活动时候的点点滴滴的感受。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所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记载表作为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在自己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由想解决类似问题的伙伴自发组成了“研究小组”,这样,他们的探究意识又增强了。在教师正确辅导下,绝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一般都能得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形成自己的想法,并充分运用自己学过的软件将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结果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交流学习成果的时候,学生们拿出个人或小组研究问题的成果时,看着同学们形形色色的答卷,虽然有些很稚嫩,但还是会让你满意,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做到了学有所用。

第14篇: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家乡的人们也过端午节,我们这里的习俗和其他地方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些不一样。

包粽子是端午节必须的,为什么要包粽子呢?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政治主张。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人们都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

除了包粽子,我们还会在江上赛龙舟,我也去看过,可精彩了!那一条条舟像神龙般飞驰,舟的前端有一个人在奋力击鼓、呐喊助威,后面的人用力的划,谁第一个到终点就可以得到丰厚的奖品。

我们家乡的人们为了避邪,在家门口都会放上几株艾叶来讨个吉利。

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通过对端午节文化的了解,我才知到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看来,对我们这群正在长知识的小学生来讲,多了解些祖国的传统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第15篇: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很不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端午节。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说到端午节,最不可少的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外婆家的粽子用碱水将糯米浸泡透,使糯米染上淡淡的黄色,枣子为馅,绿绿的苇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四角小粽,扎紧。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

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剥开的粽子,有苇叶的清香,黄澄澄的粽子显得饱满,圆润。浇上糖浆就可以吃了。我最爱吃粽子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把馅放得足足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苇叶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龙船节”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龙船也称为“扒龙船”。据《民俗广西》二卷十六号上记载,日据时代士林的端午龙舟的习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边“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赛过龙,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第16篇: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们很多民族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风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而在我们家乡过端午节主要是吃粽子,上坟拜祖宗。

提到吃粽子那是没得说,我们这的粽子可是超好吃的哟!吃一口让你终身难忘。这粽子通常扎成五角塔状、四角扁状,这四个角成菱形的。粽子也分大棕小粽。粽子要用糯米来做,多用绿豆、红豆、糯米等做馅。包粽子还有特有的包粽叶,大人、孩子都可以学着包粽子。!

粽子怎么做我就不多说了,因为这是秘密。我来说说粽子是怎么样好吃的,怎么的让你回味无穷。

叶子的清香渗进粽子里,打开粽子,香味顿时弥漫到了整个屋子,还没吃到嘴里就已经为它陶醉了。吃到了嘴里,就有一种鲜嫩滑腻中香气扑鼻的感觉。那真是无法形容,让你不禁的说道:“好吃,好吃,这粽子真好吃!之类的话。

如果你吃了粽子还不过瘾,那我们就去拜祖宗吧!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大人、孩子、男女老少都去上坟拜祖宗的。给祖宗送点吃的、喝的、花的。再给祖宗磕头,使老祖宗快快乐乐过元宵节。

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是不是很有趣呢?那你们家乡的端午节是不是也很有趣?那就讲给我听听吧!

第17篇: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

❶每年的阴历5月5日,是一个美好欢乐的节日。我爱端午节,喜欢这个节日的活动和气氛。

❷每个节日的背后总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端午节也不例外,它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知道屈原大夫被迫投汨罗江自杀了,相传人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蟹腐食屈原的尸体,便用粽叶包着糯米,投到江里喂饱鱼儿,保存屈原的尸体;还会举行龙舟比赛„„ 后来,每逢阴历5月5日,人们便一直延续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等活动。

❸我的家乡虽然不举行赛龙舟,也不插艾叶,但会享受到包粽子的乐趣和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

❹在端午节,我最喜欢包粽子了:煮好了芦苇叶、调好了馅料,一家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包着粽子、一边看着电视,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❺粽子要下锅了,一个个绿油油的小家伙轮番跳入水中,享受它们的“天然温泉”了。锅里的水开始变颜色了,粽子们的颜色也变成了深绿色。锅中飘出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使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口水。

❻粽子煮熟后,我终于可以品尝它的美味了!我迫不及待的剥开它深绿色的外衣,轻轻

一咬 —— 软软的、滑滑的、香香的、甜甜的,还有一股芦苇的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❼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颍东区李洼小学

梦婷

第18篇: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棕子,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个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就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棒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那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端午节那天我因为嘴馋,吃了一大个粽子饱过头了,差点就吐了.

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个月,增城多个小镇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我们村里虽然没有划龙舟,但是也有很多亲戚朋友请去吃饭,很是热闹.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

故乡的端午节哟!给了我好多童年的快乐与回忆,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第19篇: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要过端午节了,大家都开始忙活起来了。妈妈和奶奶先把泡好的糯米、粽叶拿出来,然后开始清洗粽子叶,便准备开始做粽子了。

“妈,我还不会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恳求道。“行,反正包粽子还是蛮简单的,我就教你吧!”妈妈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请求。“不过,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必须耐心点儿。首先把粽子叶捆成一个圆锥形;记住,一定要捆的很紧,这样才不会漏出米来。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欢吃红枣粽子,也可以在里面放几颗小红枣进去一起煮。然后再用一片粽子叶把装糯米的口盖住;接着用一条细绳或割叶青把粽子绑紧来,就完成了!”妈妈仔细地对我说。

不知道为什么,在妈妈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变成“调皮蛋”了,不管怎么弄,它都不听我的话,气得我真想大骂它一顿。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妈妈的帮助下,“不成功则成仁”地包了一个粽子,虽然看起来并不雅观,不过,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妈妈给我带上了五线绳,并嘱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坏掉,只有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下了,才可以摘下来。据说五彩绳代表五色龙,可以降伏妖魔,驱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后,今天的主角登场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极了!

五月五,端午节,吃粽子,龙舟戏水喜气洋洋······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春节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

四、十

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团团圆圆,欢聚一堂,吃着美味的月饼。我们家也不例外。

中秋节当天,奶奶打电话来,说到她家吃团圆饭。

我们一到奶奶家,奶奶就像招待客人一样,在桌上准备了一只只大红色的龙虾、一块块烤熟的猪肉、还有绿油油的青菜、黄灿灿的玉米饼、红烧鲫鱼„„这些都是我最喜欢吃的菜了。可是,我无心品尝这些美味佳肴,盼着赏月吃饼呢!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袋月饼,像小兔子一样窜到了门外。可是月亮被前面的房子挡住了。我急得上蹿下跳,连忙叫来了我的助手——爸爸来帮忙。我骑在爸爸的肩膀上,终于看见了皎洁明亮的月亮。月亮又大又圆像个大圆盘,不停地巡视着,要照亮人世间的每个角落。它把银光洒上大地,把黑夜晚照得如同白天一样明亮。定睛一看,月亮上好像真有传说中的嫦娥和白兔呢。

我们拿出月饼准备对月尝饼。这时,妈妈提议:“我们来说带“月”的诗句,说出了才可以吃月饼。”我们欣然同意了。“我先说,”我争先恐后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妈妈说:“秦时明月汉时关,月落乌啼霜满天。”接下来该轮到爸爸了,可是她歪了个脑袋,想了想说:“海上生明月„„,”下面说不下去了,就胡说了一句:“十五月亮十六圆。”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中秋节不但是个团圆节,更是个快乐的节日。

傣族的泼水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各有不同的民风民俗。

傣族的泼水节有这样一段历史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在傣族地区出现了一个十无恶不做的大魔王,他到处烧杀抢劫,残害人民。弄得庄稼无人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受尽了他的残暴,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大魔王有六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美丽聪明的姑娘。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七个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 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姑娘们便轮流抱大魔王的头。从此,这一天就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傣族人仿佛沉寂在一片四处飞溅、欢声笑语、水的海洋。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泼水节,全城上上下下到处一片欢声笑语。一张张兴奋、快乐的脸蛋刻在每个人的脸上。美好的记忆刻在每个人的心间。

傣族人在这一天都是欢乐的,全城上上下下都沉寂在一片水的海洋。

第20篇: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

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的资料吗?让我告诉你吧。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据统计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河东小学三年级:张卫

我家乡的端午节
《我家乡的端午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