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马加爵遗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1 21:09:2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马加爵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姓名:王钊

专业年级:10级环境工程 学号:2010011011

马加爵犯罪心理案例分析

马加爵杀人的动机似乎很“简单”,只因为一句话。

案发前几天的某一天,马加爵与邵瑞杰等人玩扑克时,邵瑞杰怀疑马加爵作弊,两人便争论起来,最后邵瑞杰十分生气地说:“你连打扑克都玩假,你为人也太差了,怪不得龚博生日都不请你……”虽然这样的评价马加爵已不是第一次听到,但同样的话出自邵瑞杰的口这使马加爵格外生气。马加爵与邵瑞杰是老乡,同窗同寝四年,马加爵一直十分看重这个好朋友,没想到他竟会这样评价自己,而且另一个好朋友龚博也是这样看自己,这让马加爵无法接受。于是,马加爵动了杀人的念头。

经过经心策划,马加爵分别在3天的时间里将4名同窗用事先准备好的石工锤砸死。 无论什么样的犯罪,一定有犯罪动机,所谓无缘无故的犯罪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么马加爵的杀人动机真的只是因为一句话?为什么因为一句玩笑时的话,就要铤而走险,用年轻的生命作赌注么?

本案例中马加爵采取残忍的杀人手段,将4名同学唐学礼、杨开红、邵瑞杰和龚博杀死。而据其交代,杀死同学的起因竟然只是因为打牌时吵架,对唐学礼等人说他打牌经常作弊心生怨气,由此产生杀人念头。目前,关于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尽管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是,大多数专家的基本观点如下:

一、人格障碍

根据马加爵杀人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和畏罪逃跑等情况,可以断定他没有精神病。但是,他肯定有心理障碍。

最近有人在《健康报》上发表文章指出,马加爵与诱杀17名中学生的黄勇和疯狂作案26起、杀死67人、伤10人、强奸多人的杨新海都属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梁剑芳:悲剧能不能至此结束,4月5日)。

那么,什么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呢?请看《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诊断标准:(1)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或旷课)、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2)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事先未计划的旅行;(3)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4)对他人漠不关心,如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拖欠债务、不瞻养子女或父母;(5)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关系,如不能维持长久的(1年以上)夫妻关系;(6)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7)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8)易激惹,并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包括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9)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

以上九条标准,马加爵一条也够不上。所以说,他不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更象是分裂样人格障碍和偏执性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1)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2)表情呆板,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3)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4)缺乏愉快感;(5)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6)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7)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考虑年龄)。除了第七条以外,其它全部符合。

偏执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1)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2)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3)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4)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5)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6)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7)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前四条完全符合,后三条尚有疑问。

二、家庭教育 一般认为,人格障碍与童年经历关系密切。马加爵的父母都不善于表达感情,家庭气氛非常压抑,这可能就是造成马加爵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不爱说话的原因。

据他父亲回忆,他从来没有跟马加爵做过深入的交谈。在马加爵上大学期间,父亲只给他写过一封信。马加爵自己遇到开心的事或伤心的事也从来不告诉父母,最典型的例子是得了奖状也不向父母汇报,往抽屉里一塞,就象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一样。父母对儿子的事情一无所知,也漠不关心,直到从抽屉里发现了奖状才知道儿子在学校里的表现。由此可见,马加爵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在英语中,忽视和虐待(abuse)是同一个词。一般人都把虐待理解为暴力,因此把忽视称为“冷暴力”。

马加爵的父母为什么会忽视自己的孩子?一个原因是家境贫寒,整天为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父母也是分裂样人格障碍,即性格孤僻、情感淡漠。如果是这样的话,马加爵的人格障碍就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马加爵被捕以后全家出动去向被害人家属道歉一事也可以看出,他的家人也是非常“偏执”的。

三、言语障碍

周围人都反映马加爵不爱说话。到底是不会爱说话还是不会说话?他在上大学的时候也曾试着与人交往,别人在开玩笑时,他也想说几句。但是,他一开口就受到嘲笑,说明他表达能力不好。有的人口语不好,但文笔很好,而马加爵的写作能力也很差。上小学时语文成绩拉了他的后腿,作文能力很差,词不达意,毫无逻辑。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语言能力与左脑有关,而左脑又是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的中枢。语言能力差的人控制能力也差,容易冲动,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事,甚至违法犯罪。马加爵在高中里经常违反校规,给负责政教的老师留下了很坏的印象。有一次他突然离校出走,在另一个城市闲逛而被警察抓了起来。 语言能力差和性格孤僻往往相辅相成。马加爵自幼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爱交往,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家中缺乏语言环境,长大以后又不主动与人交往,他的语言能力就得不到锻炼。

四、意志

一般说来,自我封闭、缺乏交往的人思想都比较狭隘,容易钻牛角尖。如果钻研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上升。马加爵就是如此,上初中时他从成绩平平一跃成为优秀生,获得数学竞赛第一名,全国物理竞赛第二名,因而带动全班的学习氛围。上高中时曾因迷恋电脑而荒废学业,一旦醒悟,只用一个月的苦读又上升到全校第四名,并考入重点大学。

他的犯罪行为也与钻牛角尖有关。他认为同室同学对他不友好而怀恨在心,并制定了杀人计划和逃跑计划。他从容不迫地杀了人,然后逃往天涯海角。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马加爵性格中的矛盾:一方面,他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容易冲动;另一方面,他一旦专心地去做一件事,就会勇往直前(也可以说是“一意孤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五、自卑

马加爵的超强意志力可以用自卑来解释。

马加爵非常自卑,原因是:(1)家境贫寒;(2)交际能力差;(3)长相丑陋。一般认为,长相与性格有关。性格温和、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都是慈眉善目,性情暴躁、铁石心肠的人总是长着一幅凶相。这是因为,人的任何一种情绪都会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一种经常出现的情绪构成了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而一种经常出现的面部表情会凝固下来而成为面相。马加爵小的时候长得还算可以,可是后来越长越难看,显然跟他的心灵扭曲有关。 自卑可以引起两种情绪:怕和恨。心理门诊中经常见到的社交恐惧症就是自卑引起的。病人老是害怕自己表现不好,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被别人看不起,其实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有的病人甚至会出现幻听,听到别人背后议论他,说他的坏话。自卑的人总是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把别人的一举一动都看作是对自己的蔑视,甚至挑衅,因而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时刻准备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而与人争斗,哪是鸡蛋碰石头也在所不辞。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格发展的原动力。人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补偿缺陷、克服自卑、超越自我。但是,过度补偿会导致心理障碍。马加爵的意志力就是过度补偿的产物。

六、情商

一位看管过马加爵的警察说:马加爵的心理素质非常好。不知道他怎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许他是想说马加爵杀人的时候很冷静,受审讯的时候毫不惊慌。难道这就叫心理素质好吗?

人与机器的区别在于人有感情,遇到某些事情会产生喜怒哀乐。情感反应过强固然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情感反应太微弱或没有任何情感反应也是不正常的,这种情况称为情感淡漠。

人不但有感情,还能感受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情商(EQ)。情商高的人对自己的情绪活动感受比较深刻,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能够适度地予以控制和调节,同时也能接受自己的情绪活动。情商低的人对自己的情绪活动缺乏体验,经常把它当作躯体疾病引起的症状,不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因此不接受它,从心底里排斥它,但又难以控制和排解,这种情况称为述情障碍(alexithymia),也就是情感失读。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情感都读不懂,他怎么能读懂别人的情感?因此,情商低的人不会察言观色,不理解别人的感受,难以与人产生心灵的互动,容易引起尴尬和窘迫,甚至出现冲突和互相伤害。与之相反的情况称为共情或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去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感受,体验他人的体验,例如看杂技表演的时候为演员捏一把汗,看到别人哭泣就忍不住掉眼泪。同理心不但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也是道德感的心理基础。同理心强的人不可能去伤害别人,因为人家一哀求,他就心软了。有的人之所以会杀人不眨眼,是因为他没有同理心,体会不到别人的痛苦。马加爵就是这样的人。

人们为什么会把冷酷无情当成心理素质好?这可能与英雄情结有关。人人都崇拜英雄,而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往往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如《水浒》中的梁山好汉。这样的英雄只能生活在文学作品或人们的想象中,现实世界是容不得他们的。把英雄主义带到现实生活中来意味着把幻想和现实混为一谈,这是人格不成熟的表现。

七、教训

马加爵的事件值得我们反思。他的问题固然与他自己的心理素质有关,如果家庭和学校给他更加的关注,悲剧也许能够避免。

他的父母把他的冷漠当成了成熟,认为孩子很懂事。其实,过早懂事不是一件好事,它意味着将来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的成熟期很长。绝大多数动物一生下来就会走路,而人直到一周岁才会走。猩猩到了三岁“思想”就僵化了,人却直到十几岁还非常好奇、好学。成熟期的延长使个体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而更能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

如果说,马加爵的父母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客观条件造成的,那么,马加爵就读的小学、中学、大学为什么都没有关注他的心理问题?众所周知,中国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展起来,1998年国家教委要求有条件的中小学都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是不是马加爵就读的学校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显然不是,而是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存在误区。 据了解,现在的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模式基本上都是模仿医院的,工作人员坐在咨询(或辅导)室里等待学生上门求助,就象病人去看门诊一样。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如果不主动求助,工作人员就发现不了他,更谈不上给他提供帮助了。1997年,笔者在景山街道开展社区心理卫生工作时,提出了一个“主动寻找”模式,就是让心理卫生工作者深入社区,走家串户,通过观察、调查和谈话,主动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人(病人)和可能有心理问题的人(高危人群),对他们做进一步的心理卫生评估,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给他们提供直接帮助(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和间接帮助(培训辅助人员去帮助他们周围的人)。学校心理卫生也应该采用这种模式,只有这样,象马加爵这样的人才能得到帮助。

在美国,心理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不是专业人员,而是非专业人员(即辅助人员)。对辅助人员进行培训,一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二可以通过他们给有心理问题的人提供间接的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人都是潜在的辅助人员。任何一个性格不是太孤僻的人都曾经给别人提供过心理帮助。如果经过培训,助人的效果一定会更好。这是一件“自利利人”的事。

助人就是善待他人。马加爵本来还想杀第五个人,由于这个人过去对马加爵很好,马加爵最后没有杀他。这就是善待他人的结果。

推荐第2篇:马加爵案件读后感

马加爵案件读后感

马加爵是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届的学生,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云南省高级法院经复核认为,马加爵无视国家法律,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1]。在整个犯罪过程中,马加爵杀人犯意坚决,作案手段残忍;杀人后藏匿被害人尸体并畏罪潜逃,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极大,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应依法严惩。马加爵的辩护人关于马加爵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的辩护意见虽然符合事实,但马加爵罪行极其严重,对其不予从轻处罚。一审判决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遂作出裁定,核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

高中时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马加爵的5000元学费,是从家到学校借了一路借来的。马加爵生活窘迫,大二的时候,常常一日三餐难保的他突然借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脑,这让室友们大跌眼镜。后来,这台电脑的主要用途是上网和听音乐,马加爵沉迷其中,电脑成了他最好的朋友。马加爵生活贫苦,却十分孝顺他的父母。马加爵拿走被害人的手机钱包银行卡等物品,潜逃两个月后归案,后拒绝4位律师免费做无罪辩护,放弃上诉。.为读大学马加爵已经负债1万元,打零工补贴生活费。这样一个贫穷的大学生,有那么大的负担,有那么大的责任,却走上了不归路。一个人的杀戮,造成了五个家庭的悲剧。留下了年迈的父母承受那些痛苦。

不得不承认,马加爵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同学的冷漠、嘲讽造成的。很难想像,他竟然遭到了那么残酷伤自尊的对待。同学之间相处本不该这样。但是,马加爵的法律意识淡薄得有点可怕。作为一个大学生,他肯定知道杀人是犯法的,但是却无视法律,甚至可以说是蔑视法律。明明知道无法逃离法律的惩罚,仍然固执地杀人,无情地复仇。只能说他杀红了眼。

法律是无情的,不因为马加爵的贫穷,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而对他减轻惩罚。所以,懂法,守法至关重要。不要为了一时冲动而犯罪,不要因为仇恨而去报复杀害别人。

推荐第3篇:读马加爵遗言有感

读马加爵遗言有感

近来闲闲无事便去翻了翻汉语字典,赫然发现,以“自”字为始的词语竟有200多个!包括我们所熟知的自豪、自傲、自大、自卑、自沉、自暴自弃„„实在是不胜枚举。于是我又想到:从小到大,大人总是教育我,人要有自尊心,不要自大自吹自擂,更不应自卑自暴自弃,对国家对集体要有自豪感„„诸如此类,又是多不胜数。

人之为贵,在于有自知之明。自己明白自己的长、短处,这样才能取其长补其短或者是扬长避短。教课书上又云:自尊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权利。更高层次一点的,就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风俗习惯„„是的是的,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告诫我们:中庸之道,乃为正道。我们不要自大,不要自卑,取其平衡,那就是自尊了。

然我又想:自尊是每个人的基本,很多人都懂得,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其实我们更应该自爱!

自爱是什么?当然不是自恋!饿的时候吃得饱,冷的时候穿得暖,能坚持生存下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自爱。而最高层次的自爱,不仅包括自尊,也包括尊重他人,它包括了上面所说的所有要与不要!

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这些如此浅易的东西我当然都懂!即使如此,我还是想认真地问一句:真的是这样吗?请闭上眼睛仔细想想:当你被同学要胁欺负、被老师无道惩罚、被上司无理责骂时,你可有反攻过?当你看见有人摔伤、有人抢劫、同学受欺负时,你可有主动伸出缓手过?如此的问题犹如天上繁星数不清,你敢一一回答“我有”吗?我不敢!

也许有人会说出那些真理:“事不关己,己不劳心。”又或者是“时不我与,避之则吉。”这是真理,我们共同信奉。但同时也活生生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我们不够自爱!

我之所以费尽唇舌如此长篇大论地说这些废话,皆因前些天听了马加爵的遗言。在听的时候,我的心一阵阵紧缩,不仅是同情他,更多的是同情我自己,我们所有人!我们都太不懂得自爱了!

罗素曾有名言:“一个人最大的悲剧,不是贫穷,而是个性被贫穷所扭曲。”其实何只是个性会被扭曲,我们的心灵也会!

因为贫穷,怕同学耻笑他落伍,所以他买电脑,学打牌,故作慷慨,这其实是自卑;受同学辱骂欺负却默默忍受,只懂得独自舔伤,还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这其实是自虐;他说他不怕生活艰苦因为他能吃苦,但他怕被别人排斥因为他害怕寂寞,这其实是不够自信。在尊严受到长期的无情的践踏后,他不想继续再沉默了,所以他激烈地爆发出真实的情绪。一个人宣泄自己的情绪是被允许的,但以这种方式,他就必须付出同等的代价。

我不想去谈论其中的是非曲直,我只想说,马加爵,他的同学,现在正像他们一样生活着的人,他们都太不自爱了。他的同学之所以欺负他,耻笑他,是因为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我优越,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耻笑那些物质条件相当甚至比他们还要好的人。在这个攀比的时代,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动力继续活下去。这无疑是一种在自私的心态下的自爱。但我还是认为,他们不够自爱。真正的自爱,应该是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完善,不断地丰富自己。真正的从内在胜

于他人,这样的优越感是比单纯的物质攀比更令人满足。试问现在的学生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有多少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马加爵的贫穷,是我们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个单凭我们个人的力量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我们的心灵从一出生就带有缺陷,我们需要在后天的磨练里不断填补这些缺陷。马加爵他不敢与他人倾诉,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懦弱;他不敢对那些人大声反击,因为他害怕受到更大的伤害。当他付出了许多努力渴望获取他人认同却发现事情未能如愿,感觉悲伤或绝望的时候,抑郁已经成为心理问题。

暴露自己的缺陷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相反,它正是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一个让他人和自己更亲近的一个契机。当我们感觉忧郁时,我们不应该隐瞒,不应该逃避,去找一个人谈谈并不意味着自己有精神病,这仅仅是说明你需要有人听你倾诉。而当环境不允许时,我们就应该意识到:在生命中,最了解自己,永远忠于自己并且永远不会离弃自己的人,正是我们自己!当我们处境艰难,信心正在瓦解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自己为自己打气!其实我行我素,与众不同也是一种时尚。而当你完全不介怀于他人眼光想法,只为自己而认真的活着,无形中将击败所有曾经耻笑过你的人。

也许马加爵会跳起来跟我说事情永远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是的是的,我知道,但我还知道一个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脚下。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我们敢于踏出第一步,并一直自信地坚持走下去,总有一天会遇见幸福的青鸟。

这个世界上像马加爵一样努力但遭遇不幸的人还有很多,像他的同学一样碌碌无为含胡度日的人也还有很多。千里马不遇伯乐的命运,就只有“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既然时不我与,那么我来就势!自己做自己的伯乐,自尊自爱,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加持,这个世界将会因更自信的我们而变得更加美好和精彩!

推荐第4篇:《马加爵庭审》观后感[定稿]

《马加爵庭审》观后感

今天,老师在上《思想道德与修养》的时候,为我们播放了马加爵庭审的一段录像。

马加爵的案件主要是以刑事部分为主,附带民事部分。整个庭审过程是相当的严谨,体现了法庭的公平与正义。随着审判长的一声:“带被告入庭。”马加爵被带上法庭,整个过程严格按照法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最后判决的诉讼程序进行。

在严格的审判程序中,更令人感受到法庭审案特有的严谨。审判长,公诉人,辩论人完全依照:公平,公正,公开。整个程序首先是由审判长详细宣布庭审事由,合议庭组成人员名单并告知被告人的诉讼义务和权利,并询问被告是否清楚。之后,公诉人向被告提出诉讼,被告人对公诉人所陈犯罪事实是否有异议;公诉人向被告人发问;辩护人向被告人发问;法官向被告人发问;就证据展开质证;随后开始法庭辩论;在法庭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被告人,公诉人,辩护人分别发表辩护意见,各方围绕前期争议的问题及法庭需要确认的事实和证据,提出自己的意见,反驳及维护自己的观点。辩护人为被告人做出答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于公民权利救济的重要性。特别是审判长在最后快结束时让被告人做最后陈述,充分体现了当今法律人性化的特征。

对于马加爵事件,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辩护人提出的争议点,第一个:马加爵是否患有精神病?理由是,因打牌产生矛盾导致吵架的这么一件区区小事,而引起杀人事件的发生,实在不是一个正常人的所为,因而提出质疑。当然最后检查的结果是马加爵并没有精神病史。第二个是马加爵是否有投案自首行为。辩护人的意见是,马加爵在被抓后,经教育,主动说出了案件的过程。并承认了犯罪事实,这是一种坦白,是一种自首的表现。然而,公诉人说,马加爵在被抓时,还在否认自己就是马加爵的事实,是经教育后承认的,属于被动投案,主观上并非自首。第三个争议是,附带民事诉讼,看见屏幕上庞大的数目,我们不约而同张大了嘴,对于唯一的财产只是一台电脑,经济来源是国家贷款助学金的马加爵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审判长在考虑到受害家属的情况以及被告人自己的财产情况,进行了酌情从宽,每个家属平均两万元赔款。这些让我领悟到,法律是严谨的,是很被需要的。

在马加爵最后的陈述中,我的鼻子好酸。看见他的母亲那伤心至肺腑的表情,真是让人痛心。

听着马加爵的最后陈述,我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的21世纪的人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推荐第5篇:马加爵DV电视剧下载

*个月“塑”出马加爵

洪峰是青岛大学商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去年*月份,他在商学院里召集了十余名同学当演员,开始拍摄电视剧《马加爵》。

仪器用的是家用DV,还有些设备是到校外借的。*万多字的剧本是在经全面阅读马加爵的后,洪峰三易其稿写出的。利用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他带领着一帮同学,终于在元旦时前期拍摄完毕,三个多月的时间,自掏腰包一万多元,其中大部分是自己打工赚的,其他是从家里“借”的。

“我爱我”时高校放映昨天,记者见到洪峰时,发现他的脸上显得有一些疲惫。洪峰说,现在正在忙着进行后期制作,还有一个多月就做完了,初步想在大学生心理节——“*&#***;**”(谐音“我爱我”)时推出。

“‘这是我穿过的最好的衣服’,马加爵的一句话让在场看押他的警察都落泪了,我也落泪了。”洪峰说,自己在阅读马加爵的报道时,心一直在流泪,他的错误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外部原因造成的,而自己在生活中也感觉有些大学生的素质或者心理素质不够好,于是,就想利用特长,拍个片子。

一听“反面”同学不愿演

洪峰说,开始拍摄时,先是遇到了选演员难题。很多比较适合的同学,一听是拍个“反面片”,就打退堂鼓了,特别是马加爵这个角色,开始时找了三四个人都不同意,找到彭撑同学他开始也不同意,经自己反复劝说,理解了拍片子的初衷后,就同意了。

在双休日,大家就凑在一起拍戏。最难拍的是马加爵用锤头杀人的那个场面,同学们因为染红颜料牺牲了一些衣服,“马加爵”在拖动一名同学时,还将其腋毛拔下来好几根,疼得那名同学当场大叫,大家都很敬业。

“演马加爵让我学会帮助”

“在拍戏中,感觉同学们之间真的应该多互相帮助,应该说,是同学们的歧视和漠不关心‘造就’了马加爵,如果有人多给他一些关爱,能经常和他谈谈心,开导一下他,就不会发生那样的惨案了。通过拍戏,我学得了不少东西,如何对待同学等。”彭撑说。

大学生真要加强荣辱观

洪峰说,近段时间学校开展了学习“八荣八耻”活动,感觉在大学生中开展这方面的学习真是太有必要了,如“以团结互助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遵纪守法为荣”等等,大学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也希望自己的DV剧上映后,会给同学们一些启发,对同学们荣辱观的树立有所帮助,能够促进校园文明的发展。

青岛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陶明达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矛盾挺突出,马加爵事件加速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马加爵》剧也会引发大学生的一些思考。目前进行的荣辱观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将起到很大作用

点击下载地址

推荐第6篇:马加爵之死大快人心吗?

马加爵被执行枪决。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死亡结局。他不眨眼地杀了四个同学,恶贯满盈,被判死刑理所应当、依法必然。云南大学学生寝室里,一下子空了五张床,它们年轻的主人全都命赴黄泉,五个贫困家庭节衣缩食供出来的希望,一下子就肥皂泡般破灭了,遗下的,是更加绝望的苦日子,这能大快人心吗?读一下这封马加爵从前的家书:“爸妈,在校门前的天

桥上,偷偷落泪望着你们离去……亲情总是很感人,让人心酸。你们千万要保重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报答你们?”写这封信的大学生被枪决了,大快人心吗?一个马加爵,被媒体热炒了许久,终也会被另一个热点取代。马加爵死了,虽罪有应得,但散布于城市的众多来自乡村的“从前的马加爵”,还在被蔑视的白眼与巨大的城乡反差刺激着、激惹着,他们的痛苦仍然难以排解,哪一天他们中会不会有人在一点小事的刺激下积郁爆发、心理崩溃并铤而走险。对此,能大快人心吗?马加爵案,媒体评论多归因于教育、归因于学校与社会的心理救治系统不健全,这些其实还多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横亘在“城里人”与“乡下人”之间日渐扩大的鸿沟。这道鸿沟一天不填平,马加爵之类的事件就有重现的潜在危险。马加爵杀的虽是同样出身贫寒的同学,起因还是巨大的心理不平衡:别人对我不屑也就罢了,你和我是一样的啊,我还引你们为知己,怎么也跟着嘲讽我?我们一直在努力缩小城乡差别,于今更加任重道远———现代传媒以及人口高频率流动,将这种反差活生生地展示给贫困的乡村和农民。他们坐在摇摇欲坠的土屋中,从电视里看着城市商品房美轮美奂,看着电视剧中的城里人坐在豪华明媚的客厅里打情骂俏……他们更从打工的经历中体会这种反差,从孙志刚一类的遭遇中咀嚼着悲怆。于是,心理不平衡会很容易转变为惹事作恶。制止马加爵式犯罪,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制止城乡鸿沟的继续扩大。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城市对此更应该积极配合。马加爵案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刺伤的是城市和乡村的灵魂……

推荐第7篇:庭审马加爵1(全文)

姓名班级学号

《庭审马加爵》观后感

---一个令人深思的事件

2004年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马加爵因为杀害4名同学遭全国通缉,当年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据马加爵供认,因与同学产生一些小矛盾,2004年2月13日至15日,马加爵先后将4名同学杀害,并把尸体藏匿在宿舍的衣柜里,随即外逃。2004年4月24日,法庭判马加爵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看了这段视频以后,说实话非常沉痛。他的确非常极端,心理问题不浅,过度的自卑表现形式是过度自尊,从法律角度,他被枪毙无可厚非。可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悲剧?看了遗书,再仔细想想吧,我只知道,马加爵在监狱中穿上了他这一生中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囚服的时候,他说:“这是我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在场看押他警察都落泪了……

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用一把铁锤断送了四个鲜活的生命也断送了自己的一切,马加爵留给了我们很多思考,他是一个让人思考的起点,从中能发现很多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大学校园中人与人如何相处?在马加爵事件后,可能有不少同学对身边同学变得警惕起来,回想自己身边是否存在第二个马加爵。。。

首先我觉得做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吧,

姓名班级学号

保持乐观开朗的人生观。多去体谅别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事情,以此来处理好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同时做为一个学校要有可供学生抒发内心思想的平台,马加爵时间的发生学校教育应有足够的反思。反思之一,学校的德育教育要加大力度并落到实处。马加爵一案的发生,原因很多,学校德育教育不成功也是其中原因之一。虽然不能一出事就归结到德育教育不成功,但许多大学里的德育教育非常薄弱,也是不争事实。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要有一系列机制帮助有障碍的学生,从马加爵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从网上我了解到,从马加爵的老师和家长的眼光来看,马加爵确实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但他们却忽略了他在心理上的成长。一些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扭曲,他们平时盲目骄傲,狂妄自大,但又非常敏感脆弱,稍有挫折,就变得十分自卑,容易走极端,极需心理疏导。学习成绩好,只能代表他智商和认知能力没有问题,并不代表他心理上也是成熟和健康的。因而,学校要教会大学生学会宽容,有容人之量,有宽阔胸怀,学会正确与人相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论在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会处处碰壁,甚至走向犯罪之路。

虽然马加爵事件已经结束了了,他也受到应有的严惩,但是学校及相关部门也应进行认真反思,我们学生也要引以为戒,以避免类似惨剧再次发生。

推荐第8篇:马加爵犯罪原因分析

云南大学四年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一度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人们耳边充斥的大多是对马加爵恶劣行为和残忍手段的谴责与声讨;而当媒体报道其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然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惨案发生后对于马加爵的谴责与声讨,也不仅仅是在马加爵们逮捕归案时的欢呼雀跃。我们更需要冷静地反思,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马加爵”?

导致马加爵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原因,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通过对马加爵的犯罪过程,犯罪手法及其认罪书的分析,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

一、典型的情绪型犯罪情绪型犯罪有两种,一种是激情型的,另一种就是仇恨累积型的。而马加爵就是典型的仇恨累积型。马加爵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家境贫穷、交际能力差、长相丑陋,且现实不如人意,所以容易有自卑、自怜的心理特点;进入大学后城乡巨大落差又导致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这就造成了他敏感、多疑、狭窄的性格特点,而这样一种性格和同学相处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而周围的人如果对他不在意一些,或者忽视一些,对他的一些表现作出过于简单的回应,他的行为就会更为怪异。慢慢地某些小的芥蒂也会形成一种仇恨,仇恨的积累导致了最后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马加爵在其于狱中所写文章中多次描述其家庭条件差,生活拮据,对此其有强烈的自卑感,在其潜意识中无法接受生活贫困这一事实。认为由于自身生活贫困、交际能力差、外貌丑陋才遭到周围人的歧视,甚至被恶意对待。另一方面,马加爵是个聪明的孩子,有远大的抱负,希望通过大学中的学习来摆脱贫困,但其所处的大学环境又与其想象的相去甚远。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也使其极为郁郁不得志。这些都不断的积累着他的仇恨。

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在马加爵的遗书中,大多数句子以“我”开头,且多次出现“我的天生智商还可以”这一类自我肯定的语句,表明其自我中心的这一性格缺陷。也正因为其以自我为中心,爱钻牛角尖,马都是以自我的眼光看待周围,不曾换位思考,以自己的道德观念及正义去规范他人的道德和正义。最后马无法接受同学在打牌中对其进行的侮辱,引燃导火索,大开杀戒。但马只是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有违于法律,而在道德、正义上是无过错的,他将自己的杀戮正义化,认为是对得起道德,社会的。在其遗书中多次出现“我决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的人一个教训。我决定给那些无情践踏、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这些都暴露出其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四、人格扭曲由马加爵的犯罪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及畏罪潜逃可知,其并没有精神病,且在作案过程中是清醒冷静的。但是其人格已在长久的压抑和自我中完全扭曲,已发展为分裂性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其性格内向,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由于上述原因,才导致了这个血案的发生。将一个马加爵缉拿归案并非难事,但是,如何将那些将要成为马加爵的潜在的犯罪嫌疑人消灭在萌芽状态,如何杜绝马加爵现象的再生,却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推荐第9篇:马加爵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

对马加爵案件的分析

刘格非

2012111219

大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段。在这个绽放青春的过程中,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有的人却走向歧途,最终和大家越走越远。

马加爵不得不说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现在对此案件的主流观点都是认为马加爵案件的发生都是基于他过度的自尊和社交手段的匮乏,还有自身的贫穷。在此,我也不能妄自推出似是而非的答案,只是想从这个案件的发生来表达一些对当事人犯罪心理的个人观点。

一、

要分析犯罪当事人的犯罪心理,先要从当事人的幼年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入手。我认为,家庭环境及幼年期的学习教育环境其实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非常重要的阶段。在马加爵的成长环境里,每个人都安分守己,父亲沉默寡言,母亲贤惠持家但重心却过多的放在了家务上,马加爵与兄弟姐妹们话也不多,在初中时只专注于学业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其实已经初步造成了马加爵的不擅言谈,为以后惨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但其实一直到高中之前的马加爵都是一个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他体谅父母,热爱学习,逆来顺受,坚持不懈,可以说就是一个成功人士在童年时期的缩影。

其实在家庭物质条件方面对他成长及内心的影响,我比较赞成李玫瑾老师的观点。我曾有幸听过李老师的一次讲座。她认为,那种将“贫穷”归结为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

但是为何最终又踉出了这样一出惨剧呢?不得不说转折发生在他人生的第二阶段。

二、

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宾中之后,马加爵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马加爵是有着坚定的理想的人,但是他的理想过于狭隘:马加爵认为唯一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学习,他把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压力、所有的隐忍都归结到“只要考入重点大学就能解决”。他就像是赌徒一般,把全部的命运都押在“学业”上,他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由于马加爵骨子里的高傲和巨大的心理落差(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导致他内心充满失望,导致他有意无意地远离群体(例如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只因为同学笑话他“土”和寒酸)。这就使得他在同学眼中变成了孤僻、怪异的代名词。

对于马加爵来说,最大的打击无非是理想的破灭。学业的不顺利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不顺使得马加爵精神恍惚,“无法毕业”更是压垮马加爵的最后一根稻草。理想破灭之后,马加爵自暴自弃,并且选择了“电脑游戏”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长久的沉迷只是马加爵离现实世界以及他的理想越来越远。

马加爵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让家人过上好生活。着理想的背后让人看到马加爵最关心的两件事:尊严和亲情。源自于马加爵的性格,他骨子里就认为只有比别人强、只有受到别人的尊重才叫有尊严;同时,马认为自己有义务让家人过上好生活,有义务“不让父母失望”。这就是马加爵的底线。然而大学的经历毫不留情地打响了这两处软肋:学业上的不顺利以及人际关系的灾难让马加爵体会到了强烈的羞耻感和愧疚感。

所以,最后惨剧发生了。但这并不仅仅因为马加爵自身的贫穷,而是由许多方方面面的因素堆积而成的。总之,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群体和社会而孤立生存,也不能只顾自己的需求和主观愿望而一意孤行。人要参与社会生活,首先要知道如何按社会的客观要求去做,如何顾及他人和群体的利益,并懂得如何与他人协调,从中获得个人的满足。

推荐第10篇:形势政策 马加爵感想

8年前,云南大学马加爵拿起铁锤结束了四个同学的生命。全国为之震惊,也引发了大家对其犯罪动机的思考。

听了马加爵的遗书,他本可以是个十分优秀的人,孝敬父母,并且拥有惊人的毅力。他5000元的学费是从家到学校借了一路借来的。马加爵的母亲依靠给人熨衣服过活。有次其母亲丢了100元钱,马加爵把100元丢在过道里让母亲捡到。马加爵是可杀但不可恨的,倘若在面对室友和同学的对其恶略的言语和行为,他能够及时的调整心态,朋友及老师家长给予足够的关心,惨剧就不会发生了吧。

进入大学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分析和评价逐渐显得客观和全面,在心理上会形成自我纠偏、自我调节的能力,不健康的情愫会慢慢消失,但极少数学生由于长期积聚的心理压力无从释放,或在外界突发性事件的刺激下,普通的心理问题极有可能发展为病态人格或心理障碍。马加爵便是这种心理不适应的极端典型。

首先,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

大学是人生中一个新的成长阶段,我们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开始新的生活。这里有许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有着不同的喜好。要学会与大家相处,融入到集体中去。也许马加爵的室友同学的确有些过分,马大可选择不予理睬,调整好心态,努力的去发展自己,是自己变得更强大。

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有点。

马加爵自卑很大程度上是不会发现自己的优点,他把自己孤立与社会之外,甚至表现出格格不入的特点,生活中难得有阳光。可以在实践中找出自己的优点。要勇于挑战困难,从挑战困难的实践中获取成就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实践中产生的成就感和在实践中发现、认可的优点更能激发我们探索的激情,树立积极正面的良好心态。马加爵获得过物理竞赛一等奖,成绩优异,意志坚强,自己打工赚生活费,这些都是同龄人所不能做到的,倘若他能关注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发展自己的特长,就会多了成就感,少些自卑。

再次,学会与人沟通。 自我封闭、缺乏交往的人思想都比较容易钻牛角尖。如果钻研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上升。马加爵就是如此,上初中时他从成绩平平一跃成为优秀生,获得数学竞赛第一名,全国物理竞赛第二名,因而带动全班的学习氛围。上高中时曾因迷恋电脑而荒废学业,一旦醒悟,只用一个月的苦读又上升到全校第四名,并考入重点大学。

他的犯罪行为也与钻牛角尖有关。他认为同室同学对他不友好而怀恨在心,并制定了杀人计划和逃跑计划。他从容不迫地杀了人,然后逃往天涯海角。

自我封闭与自我逃避是万万不能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自尊心、好胜心过强,对人严对己宽。尤其是那些具有攻击性、自利性和投射性的学生,个性上的弱点使他们在同学中处于被排斥和受冷落的地位。形成慢性苦闷和心境恶劣。校园中经常会见到性格抑郁,不善于与人沟通的学子,他们积郁的情绪不能以正常的途径发泄出来,久而久之就使他内心深处隐埋着一枚“炸弹”。

由于成长在农村,马加爵的外部环境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他的个人空间非常狭隘,个人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马加爵中学的日记扉页上摘抄了一句巴尔扎克的话:"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事实上,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从他许多文字或独白留言来看,他即使表述,仍是遮掩的、矛盾的。马加爵的情绪可能被自己压抑到了极致,而爆发只需要那么一点"火星”。

大学是我们步入社会的重要转折和过渡时期,大学不仅是要进行必需的知识积累,也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对许多学生来讲,大学意味着他们开始像成人一样相对独立的生活,开始锻炼人的社会交际能力,开始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学生突然越入一个完全一新的环境,而心理准备、指导或承受力却步履蹒跚,面对生活中发

生的坎坷,很可能引发情绪化、非理智的行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关注自身心理的健康,以积极阳光的面貌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去。

第11篇:案例分析之马加爵案

案例分析之马加爵案

一:“马加爵案”回顾

2004年2月23日 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2月25日 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云南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同窗非好友。

2月26日 广西自治区发出通缉令,并悬赏5万元捉拿马加爵。此前,警方查明,马加爵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人。

3月1日 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公安机关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

3月6日 马加爵父亲接受记者采访时,写下一封家书,劝儿自首。他在信中说:“你平时都说长大了要报答父母恩,现在从你失踪后,我们每天都放声大哭,你母亲已经病得很重了,她是多么想看见你啊!„„儿子,你从小就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们相信,你不会让我们永远去承受这种痛苦的。”

3月初 公安部统一指挥针对马加爵的全国大排查,全国出现数十名“疑似者”。

警方查明,2月15日,马加爵曾在云南省工商银行汇通支行学府路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2月8日至13日以及2月15日马加爵上过互联网,查询江西省赣州市、湖南邵东县和广州市等地的地理、交通、就业等情况,并浏览了有关身份证的制作、核查等有关规定,访问过互联网上“公安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等网站。上网时间集中在晚上11时至次日7时。

3月12日 广东省公安厅转发公安部查缉马加爵线索的通告:警方调查发现,马加爵极可能于2004年2月17日下午乘火车离开昆明前往广东,所涉车次及时间包括:2060次昆明—湛江,时间为20:41;1166次昆明—广州,时间为23:23。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 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当地公安部门正对其进行审讯。

公元2004年6月17上午9时,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宣判结束,马加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4月22日,昆明中院公开审理了马加爵涉嫌故意杀人、附带民事诉讼一案,并于4月24日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认定马加爵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令马加爵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李文杨、唐先和人民币两万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邵渭清、黄燮梅人民币两万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绍权、马存英人民币两万元。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马加爵没有提出上诉,昆明中院即依法报送云南省高级法院核准对马加爵的死刑判决。

云南省高级法院经复核认为,马加爵无视国家法律,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在整个犯罪过程中,马加爵杀人犯意坚决,作案手段残忍;杀人后藏匿被害人尸体并畏罪潜逃,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极大,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应依法严惩。马加爵的辩护人关于马加爵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的辩护意见虽然符合事实,但马加爵罪行极其严重,对其不予从轻处罚。一审判决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遂作出裁定,核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摘编自人民网《马加爵故意杀人案》

二:马加爵的人格分析

人们按照常规逻辑推导,马加爵的犯罪诱因是:由贫穷导致自卑,由自卑导致极度自尊,当脆弱的自尊受到伤害,就产生疯狂的报复。但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3月26日开始对此案进行独立调研后,逐步得出自己的判断,认为马加爵的悲剧更多的是由于其人格缺陷酿成的,并写出了长达万言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报告指出,马加爵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只能和自然频率接触较高的少数同学交往。即使和交往最密切的同学、老乡之间,每个月至少有1至2次争吵,这属于较高的人际冲突频率,意味着他在处理人际冲突方面的能力很差。“与他发生冲突的同学大多同他一样,也住在贫困生宿舍。”他还时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出现强烈的反应,表现过分的情绪化。当他少年时代听到父母吵架,甚至动了杀死父亲的念头。他对吵架极为敏感与愤怒,而且漠视生命,很容易引起“杀人”的冲动。他的思维方式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几乎一切都是以“我”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许多犯罪人的突出心理特征之一,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字的出现频率极高,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李教授认为,马加爵的个性特征典型地属于,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疏导和控制的“危险人格”。--摘编自《南方周末》第1057期

由此看来马加爵的确是有人格障碍的一位大学生,首先他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处于神经症和未特定的精神病之间,临床描述是极不稳定的、易冲动的人,其人际关系、态度、情感常不可预料地突然改变,及其他特征性的特点:如自我形象和自我感觉的不确定,短暂的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状,在应激状态下常可从似乎完全正常而突然进入十分混乱的状态,极易爆发冲动、攻击、自伤、自杀行为,有时涉及法律纠纷。

另外马加爵也符合分裂型人格障碍和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对人冷漠、言语表达怪异和可笑、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等;而偏执性人格障碍特征是具有攻击性、脾气暴躁易发火等。马加爵的表现很符合这些特征,而这种人格障碍很大程度是由于自卑或压力导致的。从马加爵有预谋地杀人行动表示,他所承受的压力因长期压抑在心中,没得到及时发泄,最终形成一贯性的性格压抑,致使他必须从杀人等行动中体验到快感。

三:造成马加爵人格障碍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位 一般认为,人格障碍与童年经历关系密切。马加爵的父母都不善于表达感情,家庭气氛非常压抑,这可能就是造成马加爵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不爱说话的原因。

据他父亲回忆,他从来没有跟马加爵做过深入的交谈。在马加爵上大学期间,父亲只给他写过一封信。马加爵自己遇到开心的事或伤心的事也从来不告诉父母,最典型的例子是得了奖状也不向父母汇报,往抽屉里一塞,就象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一样。父母对儿子的事情一无所知,也漠不关心,直到从抽屉里发现了奖状才知道儿子在学校里的表现。由此可见,马加爵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在英语中,忽视和虐待是同一个词。一般人都把虐待理解为暴力,因此把忽视称为“冷暴力”。马加爵的父母为什么会忽视自己的孩子?一个原因是家境贫寒,整天为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父母也是分裂样人格障碍,即性格孤僻、情感淡漠。如果是这样的话,马加爵的人格障碍就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马加爵被捕以后全家出动去向被害人家属道歉一事也可以看出,他的家人也是非常“偏执”的。

(二)言语障碍

周围人都反映马加爵不爱说话。到底是他不会爱说话还是不会说话?他在上大学的时候也曾试着与人交往,别人在开玩笑时他也想说几句。但是他一开口就受到嘲笑,说明他表达能力不好。有的人口语不好但文笔很好,而马加爵的写作能力也很差。上小学时语文成绩拉了他的后腿,作文能力很差,词不达意,毫无逻辑。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语言能力与左脑有关,而左脑又是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的中枢。语言能力差的人控制能力也差,容易冲动,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事,甚至违法犯罪。马加爵在高中经常违反校规,给老师留下了很坏的印象。有一次他突然离校出走,在另一个城市闲逛而被警察抓了起来。语言能力差和性格孤僻往往相辅相成。马加爵自幼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爱交往,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家中缺乏语言环境,长大以后又不主动与人交往,他的语言能力就得不到锻炼。

(三)性格

一般说来,自我封闭、缺乏交往的人思想都比较狭隘,容易钻牛角尖。如果钻研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上升。马加爵就是如此,上初中时他从成绩平平一跃成为优秀生,获得数学竞赛第一名,全国物理竞赛第二名,因而带动全班的学习氛围。上高中时曾因迷恋电脑而荒废学业,一旦醒悟,只用一个月的苦读又上升到全校第四名,并以697分考入云南大学。

马加爵的犯罪行为也与钻牛角尖有关。他认为同室同学对他不友好而怀恨在心,并制定了杀人计划和逃跑计划。他从容不迫地杀了人,然后逃往“天涯海角”。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马加爵性格中的矛盾:一方面,他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容易冲动;另一方面,他一旦专心地去做一件事,就会一意孤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四)自卑

马加爵非常自卑,原因是:(1)家境贫寒;(2)交际能力差;(3)长相丑陋。 心理学研究认为,长相与性格有关。性格温和、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都是慈眉善目,性情暴躁、铁石心肠的人总是长着一幅凶相。这是因为人的任何一种情绪都会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一种经常出现的情绪构成了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而一种经常出现的面部表情会凝固下来而成为面相。马加爵小的时候长得还算可以,可是后来越长越难看,显然跟他的心灵扭曲有关。

自卑可以引起两种情绪:怕和恨。心理门诊中经常见到的社交恐惧症就是自卑引起的。病人老是害怕自己表现不好,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被别人看不起,其实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有的病人甚至会出现幻听,听到别人背后议论他,说他的坏话。自卑的人总是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把别人的一举一动都看作是对自己的蔑视,甚至挑衅,因而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时刻准备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而与人争斗,哪怕是鸡蛋碰石头也在所不惜。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格发展的原动力。人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补偿缺陷、克服自卑、超越自我。但是,过度补偿会导致心理障碍。马加爵的意志力就是过度补偿的产物。

(五)情商

一位看管过马加爵的警察表示马加爵的心理素质非常好。不知道他怎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许他是想说马加爵杀人的时候很冷静,受审讯的时候毫不惊慌。难道这就叫心理素质好吗?人与机器的区别在于人有感情,遇到某些事情会产生喜怒哀乐。情感反应过强固然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情感反应太微弱或没有任何情感反应也是不正常的,这种情况称为情感淡漠。

人不但有感情,还能感受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情商(。情商高的人对自己的情绪活动感受比较深刻,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能够适度地予以控制和调节,同时也能接受自己的情绪活动。情商低的人对自己的情绪活动缺乏体验,经常把它当作躯体疾病引起的症状,不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因此不接受它,从心底里排斥它,但又难以控制和排解,这种情况称为述情障碍,也就是情感失读。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情感都读不懂,他怎么能读懂别人的情感?因此,情商低的人不会察言观色,不理解别人的感受,难以与人产生心灵的互动,容易引起尴尬和窘迫,甚至出现冲突和互相伤害。与之相反的情况称为共情或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去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感受,体验他人的体验,例如看杂技表演的时候为演员捏一把汗,看到别人哭泣就忍不住掉眼泪。同理心不但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也是道德感的心理基础。同理心强的人不可能去伤害别人,因为人家一哀求,他就心软了。有的人之所以会杀人不眨眼,是因为他没有同理心,体会不到别人的痛苦。马加爵就是这样的人。

四:总结:

从马加爵的成长历程来看,生活的贫困使他自卑、封闭、多疑、敏感且自尊心极强,由此也导致了他在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不善交际,没有朋友。“我觉得我太失败了”,“我觉得他们都看不起我”,“他们老是在背后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在嘲笑我。”这是马加爵后来向警方的供述。从中可以看到,最后血案的发生实际上是他已陷入压抑、痛苦不能自拔心理问题的爆发。

其实马加爵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决大多数的一类人,马加爵个人只是这类人群中的一个代表。人都是善恶并存的,我们要懂得警觉人性中的恶人们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约束,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做了大量的扬善抑恶的努力,所以,我们轻易不会看到人性中恶的一面。避免这种恶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立刻脱离刺激环境,以及绝不在情绪冲动时做决定。当然,仅有这点远远不够,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对。

当今社会各种大学生犯罪案件层出不穷,这只不过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而已,马加爵的心理历程并不特殊罕见,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心理经历。造成这种社会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教育的失败,社会教育忽视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社会生活压抑。作为大学生的我深知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从小到大,学校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从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从不把学生素质培养当回事儿。马加爵案不仅仅是五个家庭的悲剧,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剧,不过,要想改变这个社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能做的又是那么的有限。 但是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要客观认识自己,除了要看道自己的不足,还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生活中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

3、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对自己的看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是非常宝贵的,应该多想象人生中美好的事物,培养自己对人生的眷恋之情,珍惜宝贵的生命。

5、学会关心自己的同时还要学会关心他人,相信只要你付出了,你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6、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防止空虚心理的出现。

郑州轻工业学院

题目:案例分析之马加爵案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姓名:陈丁一

11-01 541102010104

第12篇:马加爵,我想对你说……

马加爵,我想对你说„„

时光如梭,转眼间九年过去了,你已经离开了这么久,不知你在那边可好?

几年前,第一次从新闻里看到你的事迹内心不由得为之一震:竟会有如此残忍的凶杀事件发生在大学校园!而这惨案的导火索在很多人口中被简单地概括为打牌输钱后心中不满„„这个理由简直让人匪夷所思,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竟让几条无辜的生命就这样白白逝去!真相真的就是这样?

那段时间在各大网站,新闻报纸传媒上铺天盖地地都是关于你的事件,各大报纸上相继刊登了你的照片,坦白地说,你的相貌用其丑无比来形容也不为过,凹眼,蒜头鼻,呆头呆脑,想必给不少看报纸新闻的百姓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听闻此事,大家对你可谓态度迥异,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一种是对你表示坚决而强烈的谴责,这类人或许是在报纸电视上看到过你狰狞照片的人,又道听途说那莫名其妙的导火线,心中正义之感油然而生,决定奋起批斗你。一种则是对你表示深深的同情,这类人或许是对此事将信将疑,相信人性本善,又或许是对这件事的了解较第一类人更为详细。当然也不乏这两者皆备者。

而我也正处于这谴责与怜悯之间,无论有何不平,你残忍地杀害了几条年轻生命,这是事实,给这些家庭带来的伤害无以言喻,这是如何也无法被原谅的,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受到人们深深的谴责。然而,看完你的遗书和生前写下的一些文字,杀人狂魔形象些许褪去,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无助迷失的贫困大学生形象。

其实听完你的事迹,震惊之余,我更多的是怜悯。我想,如果你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一切就会不同了吧。凡事必有因,你会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大都源于长久以来所受的屈辱。在凶杀发生之前,你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优秀大学生,你做错了什么就该受到来自同龄人的不公平待遇?难道穷人就该受到来自他人的嘲笑与侮辱么?难道贫穷之人就不该保留一份自尊么?他们对你的侮辱着实过分,试问他们现在拥有的东西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挣得吗?恐怕不是的吧,同为大学生,吃穿都寄托在父母身上,他们有何资格嘲笑你呢?想来这些人自以为优越的嘴脸确实令人难以忍受。但是,你想,他们的这些行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们的无知。其实你是一个如此孝顺的孩子,意识到家境的窘迫,处处为父母着想,一直试图去减轻自己带给他们的经济负担,在这一点上,他们与你相比是差远了啊!一个人的价值不会仅仅因为他人几句无足轻重的玩笑话而降低,从小到大你无疑都是很优秀的孩子。然而人言可畏啊!你脆弱的内心难以承受长久以来的侮辱。罗素曾有名言:“一个人最大的悲剧,不是贫穷,而是个性被贫穷所扭曲。”其实何只是个性会被扭曲,我们的心灵也会!每个人都有权利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你,却用了犯罪的方式。也许,你只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去排解心中的苦闷,你被困在自己狭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你说你想和陶渊明一样过与世无争的生活,可是你知道吗,这是一种逃避!你不想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于是企图远离,你粗犷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易碎的心。真正的强大永远不是外表上的,而是内心的强大!如果你能够拥有强大的内心,对刺耳的言语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那结果又不一样了,你不该是如此脆弱啊!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最大的可恨之处就在于你的冲动,正是这种情绪化的冲动带走了年轻的生命。也许是因为你极端内向自卑的性格,使你对贫穷引来他人对自身所带来的侮辱耿耿于怀,受践踏的自尊让你怒火中烧„„但是,“自尊”也许可以解释为自己对自己的尊重,自己对自己的看重,这样就不至于太自卑,人不能太自信,更不能太自卑,自卑之心人皆有之,你是自卑得太过分!如果你平静下来好好想想,其实你也拥有很多。俗话说,人穷志不穷,贫穷并不可怕,如果你能够眼光不那么狭窄,也许你会发现你不是唯一承受着贫穷的人,是的,你绝对不是!中国十三亿人口,在边远的山区,有那么多人正处在温饱的边缘„„你从来就不是一个人。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该庆幸的就是你的知识,想想那些文盲吧,仍然生活在混沌与无知中,但你接受到的这十几年的教育足以让你拥有一个独立理智的灵魂,别于那些愚昧无知的苦力。还有,你父母健在,一直以来都十分疼爱你;你有那么多感情很好的兄弟姐妹;你自小学习成绩优异,受到老师的特殊待遇;你上了不错的大学„„你看,你还是有很多让人艳羡的地方,难道就仅仅因为别人对你的轻视,你也对自己轻视?是自卑让你封闭,让你钻进了牛角尖!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伴随着你那几位同学逝去的是你自己的生命„„如果有来生,你还会这样选择么?

传播1301班

130200106

沈小莉

第13篇:马加爵,我想对你说

马加爵,我想对你说

------刑事疑难案例解析论文

马加爵:

你的名字对我来说就像恶魔的符号。04年,我还在上初中,还可以过六一儿童节。那时候,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的发达,那样的情况下,你的名字和你犯下的可怕罪行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报纸,电视,网络,大街小巷到处张贴的通缉令。你杀了四个同窗的大学同学,那时候我还很小,我印象中你是一个恶魔,我都不敢听你的杀人经过。所以我只是知道你的名字,知道你杀了四个同窗同学,知道你是因为受到同学的歧视和侮辱才下的狠手。其他的细节一概没有了解。

现在,我和当时的你是一样的年龄,读大学二年级,选了一门选修课,刑事疑难案例解析。至此我才清楚的了解了你犯罪的经过。之前我一直以为你杀害的同学都是家境比较殷实,没心没肺,对人冷漠,歧视贫穷的那种自以为是的人。现在我才知道,根本不是的!他们和你一样是农村来的,是贫困生。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心理没有你那么扭曲。我不了解你和他们平时如何相处如何交流的,所以我说的可能只是片面的想当然的状况。

第一点就是你没有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伦理,在我看来,你没有学会做人,即使你成绩优异,你很聪明,你拿了很多奖。即使你说感恩,说感谢家人。你自私,你没有同情心,你不会换位思考,你不会为别人考虑。第一个被杀害的是唐学李,在供述看来,他是最无辜的一个,平时没有任何得罪你的地方。杀人动机很简单,就是因为刚好他撞上了你的下手机会,刚好他妨碍了你的杀人计划。这些发生在一个下定决定杀人的恶魔身上是很容易明白的理由。令我觉得震惊的不是这个,而是,为什么你会想到杀人。?什么你会选择这么一条不归路?是中学素质教育的失败吗?是你不懂法律吗?都不是,一切都是因为你那不健全的心理。 大学校园里有很多的贫困生,歧视是肯定存在的,可是也有很多人出人头地,爱情事业都得到丰收,他们不以自己是农村贫困生自卑,很多很多人大学毕业后还回到那贫困的农村去建设家乡。我的祖籍是江西农村的,在我祖籍所在地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懂得感恩,他们很努力,他们很自强,人穷志不穷。这样的人是会被人和社会尊重的,你所获得的歧视和不尊重就是你的为人问题。你被邵瑞杰揭穿嫖娼,你恨他,你大二的时候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你没有好好利用它,你成天没日没夜地打游戏,这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做的出来的事情。你最好的朋友,也是受害者之一,邵瑞杰,你说他侮辱你,揭穿你嫖娼,你曾把他当朋友,可是他这么说你,说你为人有问题,你就恨他。如果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如果是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就会证明给人看你为人正直!

你说你写情书给暗恋已久的女生,被她大声宣读出来,受到无数的嘲讽。首先,这个女生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在爱情上失败能让你的情绪失控,产生憎恶。我就无法肯定你这个人了,没人会肯定你,哪怕你没有杀人,你顺利的大学毕业了,你说你离成功很近了。在我看来你这辈子都不会成功,你这辈子都是失败的,你永远都是生活在痛苦之中。生活在歧视嘲讽和侮辱之中。

真正决定你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你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你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你的案子发生之后,许多社会公众,包括一些媒体,对你表现出了同情,把杀人动机归结于你的贫困、你因为贫困而受到的“歧视”,和因此而对社会产生的仇恨。

甚至认为,这是当前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的结果,社会应对此悲剧负主要责任,对你的量刑应予从宽。

我同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观点一样,“如果马加爵真的因为贫困和受歧视而杀人,那么他报复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凭借自身富有而对其付诸了歧视行为的人。但事实是,受害者多数是跟他一样家境贫寒的同学,甚至包括他最要好的朋友、身边对他最友善的人之一。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与贫穷无关、与歧视无关,应该对此血案负责的,不是社会而是马加爵本人。而现行的法律,也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在犯下此种罪行后,仅仅因为贫穷就可以减轻处罚。”

从你的事件上,我也懂得了一些基本的道理:

人都是善恶并存的,我们要懂得警觉人性中的恶,人们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约束。要有悲悯之心,要尊重生命,生命是最值得尊重的。有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伦理,具备底线伦理有助于形成道德焦虑,也就是会使人在考虑是否伤人的时候产生强烈的担心、害怕和不安,这种感觉往往可以有效制止一个人的恶行。要懂得用建设性方式帮助自己。人要确立建设性帮助自己的理念,使自己进入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因此,假如一个人以贫困为由而采取反社会的行为,是自己去选择被贫困和社会不公正的第二次伤害。要有同情能力,也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要培养最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人与人相处,如果发生了冲突,一定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绝不翻旧账,这是最容易激怒对方的事,尤其是不能戳别人痛处,这最容易让别人恼羞成怒,怒不可遏。每个人从客观上都存在一些天然的社会支持系统,如父母、老师、领导等,他们都有支持我们的基本义务。如果一个人平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的亲朋好友在他需要时,都会成为乐于支持他的人。

希望你在地狱一切安好,下辈子重新做人。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沈紫玲

2011.5.31

金融0905

090730607

沈紫玲

第14篇:可否给马加爵算一算稿费

我曾经担忧过,法院判定马加爵赔付给受害者家属的那一笔巨款,一个被贫寒、耻辱和灾难所击溃的家庭如何筹得?马加爵“忏悔录”的发表使我看到了一种转机。这份“忏悔录”最早刊载于《中国青年报》,后来被全国多家媒体刊载。在这份“忏悔录”里,马加爵向世人展现了他鲜为人知的心理世界,也表现出一定的文字功底,说这份“忏悔录”具有发表价值,不

仅因其本人身份特殊、“忏悔录”涉及的内容为社会所关注,还因为他的文笔。既然有发表价值,且已在多家媒体公开发表,那么这篇稿子能不能获得正常发表作品都应有的稿费?马加爵的家人能不能凭此获得一笔钱,哪怕稍微改变一下无力支付赔款的窘境?尽管“忏悔录”是马加爵身亡后被外界发表出来的,但其依然有获得稿费的权利(其身亡后,稿费所有权归其家人所有)。事实上,罪犯通过写作获得稿费理所当然。笔者手头有这样一份材料:广东省英德监狱规定“罪犯其他零花钱收入(包括劳动超产奖金、稿费等)可以现金或转账形式上交生活卫生科。以上各种罪犯零花钱收入,必须有罪犯本人签名,并电脑输入罪犯个人零花钱账。”另有一例:2002年10月,军山监狱正在服刑的罪犯钟文达参加武汉人民广播电台的征文活动,荣获二等奖,电台专门奔赴军山为钟文达举行了一次特殊的颁奖仪式。这说明,罪犯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荣誉。现在的问题是,马加爵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而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公民以下权利: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等。显然,对其言论、出版等方面的限制,是其能否获得稿费的一大悬疑。但是,马加爵并没有在政治权利上越位,言论、出版的事实是媒体造成并借此获得影响的,在这种情况下的原著作人该否获得稿费?法律上似乎还存在空白点,而空白点的存在就意味着允许探索。既然媒体发表事实存在,就应该给付稿费。即使接受者不是马加爵,总该有人或单位受益吧。那么,受益者可否反过来资助马加爵的家人呢?

第15篇:从心理学角度浅析马加爵杀人案 讲稿

从心理学角度浅析马加爵杀人案 讲稿

一、案例简介

(一) 马加爵简介

籍贯:广西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人。 1997年考上宾阳中学,为广西重点中学。 家境:四个子女,家境贫困。另有一女考上大学。 取名:父亲为儿取名马加爵,意喻“加官进爵”

智力: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二等奖;计划性杀人,化装乞丐逃追扑等行为表明其智力高。

(二)案件梗概

2004年2月23日在云南大学学生宿舍317房发现四具被害尸体。

2月24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

3月15日罪犯在海南三亚被抓获。

4月22日被判处死刑。

6月17上午9时被枪决。

(三)犯罪起因

邵瑞杰:马加爵大学三年半最好的朋友,因为打牌与马加爵发生口角,批评了马加爵的为人,于是被杀。

马加爵供述:“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们那么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唐学李:没有在邵瑞杰和马加爵的夺命牌局中争吵,也不曾和马加爵有任何过节。在唐学李女友看来,二人甚至算是不错的朋友,唐平时喊马加爵“马哥”,从来没有言语不慎得罪马加爵,只因为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那两天又总是睡在宿舍不爱出门,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因而被杀。 马加爵亲口承认为什么第一个杀唐:“不是先后的问题,而是下手的机会来了,他恰好那时在寝室。如果是别人,结果也会一样。”

龚博:和马加爵从来没有冲突,来往不多,同样没有参与马和邵的牌局,因为过生日没请马加爵,而邵瑞杰又用此事教训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没叫你”因而被马加爵怀恨,惨遭杀害。

杨开红: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时,恰巧来到马加爵的宿舍找人,马加爵担心事情泄露,杀害了杨开红。

二、犯罪心理案例分析

(一)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马加爵犯罪心理的“滋生点”

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人的犯罪心理的来源同样是对客观世界消极因素能动反映的结果。马加爵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消极因素,为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从宏观社会环境来讲,尽管整个社会进步在加快,社会更注重人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社会仍存在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加大”现象、“人生存和发展的不平等”现象、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主义现象、社会交往中的“市侩化”现象。这些宏观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尽管不可能直接对马加爵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它的影响会通过与马加爵生活息息相关的微观社会环境折射出来。马加爵家庭的贫困无法为他提供大学生活的基本物质需要,让他时常感到经济压力和在经济地位上的低人一等,其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较低也决定了马加爵无法在家庭中寻找到能有效与之进行思想沟通的对象,相反他肩负的是家庭希望的重任。在大学环境中,学校对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忽视,让马加爵不能从组织、群体中受惠而产生相应的责任心。大学中的“弱势群体”的主体是贫困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经济上的窘迫妨碍了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不能经常参加集体活动,不能时常进行精神放松,如看电影、跳舞、参加生日聚会等),从农村中学到都市大学,使许多农村贫困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包括卫生习惯都与大学校园主导的“城市文化”格格不入,这些处于“弱势群体”中的学生有比较强烈的不平衡心理,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抱怨,对其他同学特别是处于“强势群体”的同学有所排斥,他们表面显得自强、自负,但事实上内心脆弱而自卑。大学环境中没有及时了解和研究这些“弱势群体”的心理,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树立自信。相反,在同学关系中存在“恃强欺弱”、“人性谈漠”现象,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是直接引起马加爵不良人格,乃至于犯罪心理的重要因素。

(二)马加爵性格中的不良因素是其犯罪心理形成的“发生器”。

人类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利益倾向的差异,都存在获利阶层和失利群体。每一个社会环境都存在着大量的消极因素,而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对个体来讲,它只是外在的东西,并不会强加于个人的心理之中,形成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关于犯罪心理形成的内化机制也充分说明了,主体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指性格中的不良因素)对外界消极因素的选择性反映,是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马加爵自小形成的内倾型性格,这不是他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甚至不能说是影响其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迄今为止,尚无证据证明,内倾型性格的人容易犯罪,外倾型性格的人不容易犯罪。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把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对外倾型和内倾型性格特点进行了如下描述。艾森克对外倾型和内倾型性格特点的描述外倾型特1、老是注意外界所发生的事情,追求刺激,敢于冒险;2、无忧无虑,随和,乐观,爱开玩笑,易怒也易平息,不假思索地行动;3、有与别人谈话的需要,好为人师,容易冲动;4、喜欢变化,有许多朋友;5、善于交际,不喜欢独自学习内倾型特

1、倾向于事先计划,三思而后行,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很少有攻击行为;2、性格孤独,内省,生活有规律;3、对书的爱好甚于对人的交往,除亲密朋友外,对人总是冷漠,保持一定的距离;4、很重视道德标准,但有些悲观;5、安静,不善交际

从上述描述可以发现:无论是内倾型还是外倾型的性格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它对犯罪心理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其实,致使马加爵产生犯罪心理的主要因素是他性格中的不良因素,即性格中的过分自尊与过分自卑的成分。大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一般都自视很高,不愿轻易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于外;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需要“知音”,需要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重,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与理解。尤其是当学习、社交、文体等方面显露出不足而得不到同学的理解时,有些大学生就会陷入情绪自我甚至否定自我之中,产生自卑心理。过分自尊的表现之一就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一切皆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半径画圆。从马加爵的往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存在严重的自我中心主义,一切都须以他为中心。这一点可以从他曾与其奶奶发生的冲突中来得到证明。当他与奶奶在看电视时发生冲突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好痛恨奶奶,恨死了,恨死了!,满页上写”着“恨老人”,而且写了两天。马加爵这种躲在自我中心小圈子里的人,永远都会感到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埋怨、委屈自然会充满心头。过分自尊的人总是需要别人处处维护他的自尊,当自己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自卑便产生了。一般来讲,自尊越强的人自卑感也越强。过分的自尊与自卑,让马加爵特别在乎、特别敏感外界对他的评价,也许别人不经意的话语甚至是玩笑,在他看来则是对他的嘲笑与讽刺,成为伤害他的“利剑”。从马加爵的大学生活中频繁地与同学间发生摩擦的情况来看,他所受到的这种“伤害”是经常持久的,因此,因“伤害”而转化的仇恨情绪一次次积聚起来了,他的犯罪心理也在不知不觉中膨胀了。

(三)被朋友抛弃,丧失精神依托,是马加爵犯罪心理恶化的“导火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的需要属于高层次的需要,而归属与爱的需要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需要层次越低,满足需要的动机越强烈。当马加爵在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得不满足时,他会产生怨恨,并试图去改变这种状况。他喜欢练肌肉,喜欢动武,他喜欢打篮球 ,他认为这是他获得尊重的方面。但现实并没有让他的需要得到满足,于是他便退缩到与电脑打交道,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对他讲是可以“忍”的,于是他专门收藏了一幅“忍”的水墨画来表达这种心情。但是在大学生活中,他仍有精神依托,那就是如他一样贫困而又不怎么出色的同学如邵瑞杰等,他认为这些与他同处不受重视地位的同学才是他真正的朋友,才是他可以依托的精神支柱。但是,在案发前几日的一天,马加爵与邵瑞杰因打牌发生纠纷,邵怀疑马出牌作弊,两人当众争执,期间,邵瑞杰说:“没想到你连玩牌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邵瑞杰的这句话对内心极自尊又极自卑的马加爵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长期以来努力维系而且深深依赖的社交体系骤然崩溃。因为,邵瑞杰是他自认为在班上唯一的知心朋友,两人同是广西老乡,两人同是农村学生,平时又常在一起玩耍。原本同类,同归属于一个群体的人这时抛弃了他,马加爵顿时感到自己的无助、失落,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产生了。他深深地感受到“我觉得我太失败了”。他再也忍不住平时积聚的怨恨,他需要发泄。这时,他的犯罪心理极度恶化,产生了犯罪动机,而犯罪动机的产生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推动力。

(四)凶残的犯罪行为,是马加爵犯罪心理巨大释放的必然

马加爵在发生“打牌”事情之前,早已是“忍辱负重”,无论是自己的贫穷,无法找回的自尊,快毕业的惶然,还是肩负父母、甚至家族的希望重任,他积聚了太多太多的心理压力,有着极其强烈的反抗心理和怨恨情绪,其犯罪意向十分明显。“打牌”事情发生之后,点燃了他仇恨的烈火,他把所有的仇恨都集中在他认为最好的朋友与同学邵瑞杰身上。犯罪心理学的“挫折——攻击”理论指出,当个体遭受挫折以后常常引起愤怒的情绪,由于认知范围狭窄,找不到自我解脱的方法而迅速产生犯罪动机,引发攻击行为,攻击的对象往往指向使之受挫折者。邵瑞杰就成了马加爵的攻击对象,成为他犯罪心理发泄的指向。在犯罪目的确定以后,他就着手犯罪设计,精心准备犯罪工具,寻找犯罪机遇,连续三天锤杀了四个人,其强烈犯罪心理渲泄的结果就是这种凶残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启示

(一) 从小开始,强化责任教育。

当代很多人都会随意地、冲动性地进行行为,毫不考虑行为后果。这些责任丧失的行为表明对人们进行责任教育已刻不容缓。要从小教导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要认识到一个人的行为不仅是对本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而且要对与之相关的人和事都要产生影响;要从小教导人们领会到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真正内涵,逐步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及人类所负有的责任。

(二) 强化“尊重生命”的意识。

很多大学生犯罪事件反映出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就是大学生中缺乏“尊重生命”的意识。在西方一些国家中规定凡怀胎满三个月以上不准堕胎,因为胎儿已“成”人,有其生存的权利。而我们的大学生却任意地将正处旺盛时期的生命杀害或抛弃。“尊重生命”已经被残酷的事实激起强烈的呼唤。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不可再生,每人只有一次生命。必须珍惜生命,因为生命的归属从诞生那天开始早已不完全属于他本人,而是家庭、社会的一部分,一定要爱护生命、保护生命。

(三)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相比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往往要经历更多的挫折,产生更多的挫折感,因此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高校应该主动地、人性化地去关心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16篇:关于马加爵的心理人格分析与反思

 关于马加爵的心理人格分析与反思

2月13~15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在宿舍用重锤杀害了他的四个同窗舍友,制造了一起全国高校罕见的令国人震惊的骇人听闻的四人命案。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马加爵事件,对他自己,对他的家庭,对死难者及其家人,对我们的教育都是一个悲剧,教训十分惨痛,发人深省。 “马加爵是怎样一个人?”“作为大学生的马加爵存在哪些人格缺陷和不解的心结?”“风华正茂的马加爵又为什么会去残忍地杀害自己的同学?”“马加爵事件留给我们的反思是什么?”本文就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作些分析。

一、马加爵的心理人格分析(杀人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

马加爵的人格是有缺陷的、有障碍的,即病态的人格和扭曲的性格。他的人格障碍类型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的形成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累积过程,有一个很长时间的不良心态的累积,它的发生与幼年的心理发育不良、儿童期精神创伤及成长经历中人际关系的失败有密切的联系。心理发育不良源于早年亲子关系的失败,主要表现亲人对孩子的需求的误读或漠视,即他的情感依附对象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所表达的含义,不能对孩子的要求做出合适的反应。

(一)表面朴实却敏感多疑,极度自卑

在父母眼中马加爵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在中学老师眼中他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村民眼中他是一个诚实、朴实的青年。表面朴实的他对他的外表、家庭及周围的同学很敏感,他具有严重的自卑情结。他觉得自己家族里几个兄弟姐妹,人人都比他强,很是自卑。在信里他写到“虽然是大学生,我却绝对不能与十哥相比,心里很沉重”;在学校里,他也觉得很沉重,“读书读到哪年才能出头。很多人比我老练,让我很自卑”。他的班主任认为,马加爵自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因为经济上的贫穷,一个是因为其貌不扬的外表。不仅如此,马加爵的自卑还表现在他从不愿意和别人提及他的家庭,每当说起这个话题他总是会借故躲开。性格内向的马加爵几乎没有和班里的女生聊过天,也从不主动和女生说话。他越发变得敏感多疑。他后来发展到怀疑一切,变得有些神经兮兮,而且脾气越发暴躁乖戾。有时其他人在宿舍一起说笑,他就认为笑声中包含对他的嘲弄,为此少不了动怒、吵架、摔门。奥地利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情结》一书中说:严重自卑是导致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二)渴望温暖、友爱、却不被人接纳,缺乏安全感,灵魂深处非常孤独

在采访中,马加爵的父母对记者说起了一个细节,在去年大年的三十,马加爵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那是他父亲最后一次听到儿子的声音,也是马加爵留给他父母的最后的记忆。在电话里,他让父母保重身体,说马上大学毕业,可以赚钱养家了。而且他说老师要他去吃团年饭。父亲当时还问他:“是不是老师很喜欢你?”马加爵当时笑哈哈地回答说“是的”。这的确是马加爵内心真实的反映,他内心渴望温暖、被关注。而最后证实的事实是,老师并没有邀请马加爵吃年饭,在学校当晚组织的团拜会上,马加爵也没有出现。

大一时,寡言少语的马加爵试图改变自己孤僻的个性,融入大学的文化。他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说,看其他同学幽默地开玩笑,他有时也想表现一番,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反而让大家觉得他很可笑,情况越来越糟糕。他渴望友爱却不被人接纳。在大学期间,马加爵独来独往,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组织,他的交往范围也越来越窄,甚至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他更加自我封闭,性格更加孤僻。与马加爵在同一个学院的一名女生告诉记者,平时他看起来就给人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特别是有时候在教室楼道内遇到他,因为楼道光线不好,他整个人就会给人一种阴沉沉的感觉,能吓人一跳。伴随时间的推移,他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少,发脾气的叫声却越来越大,同寝室室友之间的积怨越来越深,严重时他甚至动手打人。

性格孤僻的马加爵有两个特点,一是他平时把头发有意理得很短,这样让人看起来比较凶悍。二就是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上网浏览并下载武侠小说。也许只有这样的方式和这样的夜晚才能让他找到安全感。

三亚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钟声说,马加爵被捕后在三亚承认:当时还想杀第五个人。据钟声回忆,马加爵说2月15日他在宿舍处理血迹时,又有一名广西老乡来叫他打牌,当时他曾产生过把此人也杀了的念头,但想到此人对自己不错,还打过饭给自己吃,才放弃了“再添一条人命”的想法。这个事实再次让我们看到,正是这个曾经温暖、友爱、关注过马加爵的同学才逃脱死神的召唤。

“当他们害怕失去别人的关心时,其心境会发生戏剧性改变,往往表现出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与此同时还伴有对世界,对自身以及对他人看法的彻底转变---从黑到白,从恨到爱.反之亦然,他们的观念永无折中之时.当他们感觉被抛弃时(亦即彻底孤独),他们会自我隔离或极度冲动.有时因为对现实观念的贫乏,他们会表现出精神病样思维的短暂片段,例如偏执性想法和幻觉.”,美国著名心理诊疗专家、心理学家默克说道。

(三)面对现实的差异无法适应,社会公平感严重缺失,仇视社会

“公平”是马加爵不解的心结。由于家庭的贫困,马加爵对穿着没有什么讲究,在同学中间他是穿得最寒碜的几个人之一,一件深蓝色的上衣他穿了3年。在食堂吃饭他专挑最便宜的菜。马加爵的姐姐含泪告诉记者,弟弟走到今天,她和家人都要负很大的责任。早在弟弟上初中的时候,她就已经发现弟弟的心里有许多不平衡,对“公平”看得很重。在当今社会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因种种原因所带来的现实差异,比如,经济上的贫富差异、地域上的城乡差异、文化上的传统与现代、都市与乡村、虚拟与现实及中西文化差异等。现实的差异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较大的心理反差。我们只有敢于勇于去面对这种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去认识、适应并改变它,作有效的自我调整,才能达到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但是,我们看到,马加爵在生活当中和别人相处,当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他无法去承受、适应这种心理反差,他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他的心理无法达到一种平衡。他的社会公平感严重缺失,认为社会存在极大的不公平。他的内心充满了抱怨与仇恨。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会回避他自认为在各方面比自己更强的人,因为他和别人在一起本身就是很痛苦的,这个回避就会导致内向的表现。同时他还会很敏感,比如我们的炫耀,我们的玩笑可能对他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就很容易引发他的爆发性的情绪问题。

(四)自负、好胜、自尊心很强却毫无自我价值感,内心十分压抑,丧失自尊

在中学他有一次突然的出走。那次马加爵被关在50公里外贵港市的一家派出所内,他是带着20元钱去的。后来,他对此的解释是,他没有见过大海,贵港的名字听上去像在海边,他就去了。他其实很自负。马加爵的一位同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家都觉得他心理有问题,每次同别人闹不愉快,他从不反思自己,总认为是别人找他麻烦。后来,大家只能以远离的方式对待他,但绝没有料到他会如此极端。” 他的自尊心也很强,心中却毫无自我价值感。一直生计困难、艰难度日的他,在被抓获后说:他知道自己被通缉了,但他从来没敢好好看过通缉令,也不知道通缉令的内容,他没想到自己能值20万元”。

“起因是因为一起吵架,吵架以后,有件事情让我很意外,我对那个邵一杰我把他当成非常好的朋友,很真心的,这次吵架以后我发现,在他心中我完全不是那个样子,我就想了很多。觉得很绝望。然后就决定杀人了。” 当他突然感到自尊在他自认为 “好友”的眼里已丧失殆尽时,他的内心十分压抑,他绝望了,于是他实施了极端的报复行为。

(五)不解(不正确认识)自我与人生的意义,自我迷失,前途迷惘

正确的自我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身就是个体健康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石。然而,在大学里,马加爵不善言词、人际交往相对乏能,在生活、学

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许多不如意,他感到处处不如别人,自负下隐藏着严重的自卑感。他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把自己的缺点与他人的优点相比较,他只能是个自卑者,永远是个失败者。他又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他在给父母亲的信上写道:“在校门前的天桥上,偷偷落泪望着你们离去”,“亲情总是很感人,让人心酸。我什么时候才能报答你们”。“读书读到哪年才能出头。”他缺乏对人生意义的认识,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他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前途和自我,他迷失了自我,并最终丧失自我。

原本丰富的大学生活对马加爵来说就这样变为一种折磨,他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和家人的沟通也更少了,遥远的家人并不清楚他内心的痛楚。他孤独地在大学生活着,没有知心朋友,辛苦地靠打工维持生计,世界的发展,美好的生活,在他自己看来离他很远很远,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相隔膜,没有人理解他,他也拒绝别人的理解。

马加爵的人格就在这样一个较长时间的不良心态的累积过程中逐渐演变一个有缺陷的、有障碍的、病态的、反社会人格。他的人格呈现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在云大校园里,所有认识马加爵的人描述起他的性格来,大家都会用3个词来形容:内向 孤僻 自卑。它的发生与幼年的心理发育不良、儿童期精神创伤及成长经历中人际关系的失败有密切的联系。他的灵魂终于有一天因为一件小的冲突,在冲动下,作出了罪恶的决定,屠杀了四个风华正茂的同学、这四个同学是他的朋友。

二、我们的反思

马加爵的经历,实在是一个悲剧,对他自己,对他的家庭,对受害者及其家人,对我们的教育都是一个悲剧。马加爵的罪恶我们自不必说,他留下给我们反思的倒底是什么。他是一个特别的孩子,走了一条不归路,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人文教育,当我们发现一个人在人格上有一些不良特征的时候,我们的社会给了他多少他可以得到的,做了多少或许可以避免这样悲剧的事情。我们或许都在怀疑?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在学校,这个过程又有谁去了解他,又有谁会去陪伴他,他心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作为我们自己,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怎样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面对挫折、失败?怎样排解心中不良情(心)结?这些都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马加爵这个案件也使我们看到,在社会转型期和人生的转折点,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用积极的人生观去面对现实,应对挫折,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反之,在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化、多元化社会里,一个人就极易迷失自己,并最终丧失自己。

但愿我们的社会不在有第二个马加爵,但愿马加爵的罪,能唤醒那些迷惘的人正确走向通往未来的路。但愿我们的爱、温暖、宽容、理解、尊重一直伴随我们的人生里程。 (五邑大学心理辅导中心项传军)

第17篇:马加爵仇恨杀友心理过程、原因分析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

马加爵仇恨杀友心理过程、原因分析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加爵仇恨杀友心理过程、原因分析,深入解读马加爵个性特征、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状态,以心理学视角分析出现以上原因。而马加爵事件也引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笔者认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具有针对性,要有一系列培养目标。

[关键词]:马加爵 心理过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

2004年6月17日上午, 重大杀人犯马加爵在云南省昆明市被执行死刑,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校园凶杀案已经尘埃落定。但是此案的发生, 无疑留下无尽的思考。

一、马加爵仇恨杀友心理过程

(一)荫芽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是自卑。自卑的原因: 一是家境贫寒。家在农村,父母是农民, 没有稳定的收入, 经济拮据。马加爵上学时,父母给过6000元钱后, 再也没有给过他一分钱, 马加爵曾自述说:“我虽然是大学生, 我却绝不能与十哥相比„„, 很多人比我老练, 让我很自卑„„。”。二是相貌不扬。马加爵外表给人阴沉不舒服的感觉, 不愿与女同学交流和接触,怕被人看不起。三是受到歧视。由于城乡的差距,文化的差别,心里有落差, 尽管很想与同学融合在一起, 也试着说一些笑话,但每次招来同学的嘲笑。马加爵自述说: “他们都说我很怪, 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 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都在嘲笑我。”四是常被冷落。马加爵说:“他们(学友) 看不起我,老在背后议论我”。有一次,马加爵因没有鞋子穿,连续几天不好意思到教室听课,直到助学贷款发下来, 他才买了一双拖鞋, 重新出现在课堂上。这期间,同学们竟没有一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其解决上课堂的鞋子。五是人生失败。云南大学规定4年本科要修满162个学分, 3年多的时间,马加爵只修了140个学分,而且有多门课是重修, 这对马加爵曾是家乡的骄子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和失败。马加爵曾自述说:“我觉得太失败了”。马加爵在逃亡的时候录给他姐姐的录音带, 他说姐姐我和你说一句心理话,我最大的疑惑就是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王菲有一句歌词,一百年前没有你也没有钱,一百后你也不是你我也不是我, 人早死晚死都是死, 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所以说,马加爵对生命 1

的疑惑和淡漠,对人生失败是其活着没有意义,犯罪的根本原因。

(二)发展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是压抑,也就是积怨积恨。首先是“恨”。小时候因跟奶奶争电视频道看电视而得不到满足,就在日记上连写几个“恨”字。15岁时,因听见父母争吵,就想把父亲杀死, 并且还分析, 如果15岁杀死父亲,要判10年, 这样刑满释放时25岁了, 不划算。1999年11月( 高考前一年冬) ,马加爵没有告知学校和家庭等任何人就离开了他的高中宾阳中学, 跑到50公里外的贵港市,深夜马加爵在贵港街道上游荡时, 被警察带进了派出所。后来警方告知他家,父母才知道他离家出走。回到家时马加爵只说了一句“去看海了”了事。其次是“忍”。在马加爵大学生宿舍的房间墙上贴着大大的“忍”字。马加爵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激烈冲突。马加爵的父母要高考以后的马加爵填报军校志愿, 但马加爵选择了云南大学生物技术这个热门专业,渴求有更好的前途和发展。然而, 融入了理想大学和专业的他,觉得人生很不公平, 有的同学可以生来吃好、穿好,而自己在食堂不能买荤菜,只能穿旧衣服。认为人生充满了艰难, “心里很沉重, 读书读到何年才是头„„”,对前途失去了信心。马加爵由于长期心理压抑, 生活、学业、人际交往、有许多事情不能如愿, 因此, 马加爵说话的次数逐渐越来越少, 发脾气的叫声越来越大, 严重时还摔东西, 甚至动手打人。不悦的心情,不满的情绪, 日积月累,导致积怨积恨加深,遇上伤心的事, 一触即发,杀人报复。

(三)爆发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是对人生绝望。一是泄愤杀友。2月10日, 马加爵和同学打麻将,被害同学当时说了不该说的话,伤害了马加爵。马加爵自述: “因为气愤,想不开, 吵架以后,恨他们”。由情绪激怒点燃了马加爵报复杀友的导火线。马加爵在心中积怨许久的新仇旧恨一起涌上来,就酿成了疯狂杀害同学的悲居发生。二是渴求自死。3月15日晚上7时30分左右, 马加爵被抓。在三亚市公安局河西派出所值班室里, 民警黄宏志等警察审讯提问马加爵: “你为什么不自首?”马加爵回答说: “自首就是死缓,抓到就是死刑, 我选择后者”。马加爵还利用潜逃在三亚购买的复读机和录音带,录下了杀友动机及其它一些情况,并用广西话录下了自己留给父母的话和想法。这表明马加爵对自己绝望求死的决心。马加爵还拒绝请律师为自己辩护。4月22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马家爵故意杀人案时, 马家爵两次自请极刑。马加爵在庭审中自述: “我的作案手段极其残忍, 我不会逃避责任, 请求法院对我判

处极刑”。

二、马加爵仇恨杀友原因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马加爵的行为( B)是其个人( P) 与所处环境( E) 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函数或结果。用公式表示为:B= f ( P*E)人类行为的特征表现为自发的行为, 即环境因素( E) 等外力可能影响人类的行为, 但无法引发其行为。因此, 马加爵的个人心理因素( P) 是其行为表现的真正动机。然而究其个人心理形成与发展的轨迹, 我们可以看到马加爵所处环境因素影响的明显痕迹。

( 一) 马加爵特殊的生活背景

马加爵是一名农村贫困学生, 从原来的山村来到云南大学所在的大城市, 生活的陡然变

化形成了他生活背景的巨大反差。

1.生活方式的变化

从“文化自我中心论”角度分析来看, 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很多习惯, 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与城市文化规则格格不入。他们进入大学首先要接受的是城市社会化过程。

2.生活条件上贫富的强烈对比

中学时,只要你学习好, 老师同学就喜欢你。可现在同学们攀比的是: 谁会玩、谁能出风头、谁见多识广、谁有组织能力, 甚至是谁的家庭背景好、谁的衣服贵、谁有钱,而这些, 马加爵都没有。

3.学习成绩上名次的强烈变化

马加爵曾经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 曾经在全国物理大赛中获得过二等奖。然而到了大学, 由于农村教育方式与大学教育方式的显然不同, 马加爵在学习方法上一时难以转变, 从而,学习上感到不适应, 并且渐渐失去优势, 面临心理上的重新定位。伯恩的学习理论认为, 态度基本与习惯一样是后天学习形成的, 人们的一些否定态度都是为了防御自我不受伤害的。马加爵在生活背景中的巨大反差, 就在他为了防御自我不受伤害的情况下, 初步形成了心理上的一些对社会、对学校、对班级、对同学的否定态度。这种态度,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慢慢形成心理上的反差,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 二) 马加爵追求的需要层次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五个从低到高的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且人们总是在满足了低一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去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从马加爵事件可以看出,马加爵由于生活上的贫困, 生理需要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 因此就可能造成他在其它层次需要上追求的扭曲。而且在马加爵短暂的人生轨迹中,恶劣环境更加速了他心理上的扭曲。首先, 由于对安全需要( 自我防御心理) 的强烈, 马加爵四年才回了一次家, 偶尔通一次电话, 跟父母、兄弟姐妹几乎没有什么太多来往;跟同学也没有过多交流的机会, 可能他做过努力, 但是别人也不大能够接受他; 与此同时, 有老师或者辅导员和他有过一些必要的接触与沟通。因此, 整个大学四年, 没有人能够、或者试图去突破马加爵那强烈的自我防御心理。他不擅长通过言语表达情感, 他也并不清楚应不应该去找知心朋友说说心里的事情。这种心理活动内外的不协调, 是他那强烈的自我防御心理的突出表现。其次, 由于对社交需要( 获得他人承认) 的渴望, 马加爵进入到云南大学后想迅速地融入到同学中去, 比如说他看见同学就开开玩笑, 想用他的幽默的方式加入到这个圈子里面, 但是同学并不接纳他。可见, 整个大学四年, 马加爵并没有得到周围同学、师长的承认, 这造成了他心理上的极大失落和空虚。再次, 由于对尊重需要( 获得他人的尊重)的敏感, 马加爵心理上的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已经非常脆弱。案发前几日的一天, 他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 邵怀疑马出牌作弊, 两人当众发生争执。其间, 邵说: “没想到你连打牌都玩假, 你为人太差了, 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这对内心极自尊、又极自卑的马加爵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他感到长期以来努力维系而且深深依赖的、并不开放的社交体系骤然崩溃。他的心理防线受到外界因素的过强刺激,就演变成一幕悲剧。

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

马加爵生活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内心长期处于“ 不安全”状态,时时都在提防他人。他性格内向、封闭、自卑,从一名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杀害四名同学的嫌疑犯,马加爵为何走上了这条不归路?这些都可以引申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搞清楚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在首都 500 名大学生中进行的一次心理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患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比率高于普通人。现阶段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第一,由于学习紧张、竞争压力大而产生的过度紧张、焦灼。第二,由于贫困、经济拮据而产生的自卑、自闭和过疑行为。第三,缺乏

积极的认识动机和活动意向,感情冷漠,情绪低落,无所事事。第四,思乡与适应不良,多见于新生。特别是一些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学生,长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由此产生许多心理困惑。第五,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些具有攻击性、反抗性的学生,他们很难和同学友好相处,常处于被排斥、受冷落的境地;另一些则是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他们不善交际,缺少朋友,特别是知心朋友。这两种人都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压抑与孤独。第六,恋爱中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谈恋爱的人数比例较高,但是由于大学生对性道德、性心理、性生理等方面的知识都比较缺乏,由此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有的沉溺于谈情说爱,荒废学业;有的恋爱受挫,长期处于痛苦中不能自拔;有的不能正确对待异性朋友,陷入单相思。第七,逆反心理。有的大学生对学校、社会有消极的心理定势,是干扰个体接受教育的一种心理障碍。

大学生中存在的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果长期得不到疏导与治疗,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导致心理疾病,甚至出现重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这决不是危言耸听,马加爵案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有与其他群体的相似性,又有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正经历着从青春期向成人转化的重要阶段,不仅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的成熟转变,而且由于大学生活的特殊性,更使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带有明显的独特色彩。基于这种特殊性,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具有针对性,达到下列培养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具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既不评价过高而骄傲自大,也不估价过低而自卑沮丧;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不对自己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和要求,能够确定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理想。

其次,培养学生具有处理和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往往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保持自我,也能接受他人,认识到他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能被他人和集体所理解和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和谐。要用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积极的态度与人相处,而不是以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消极的态度对待他人。

第三,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应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要充分相信自己,勇敢地去面

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无任环境多么恶劣、复杂、多变,都能够冷静认识周围的环境,并主动适应环境,而不是逃避。

第四,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要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较长时间保持专注和控制行动去实现某一既定目标,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第五,培养学生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的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虽然会有悲、忧、愁、怒等情绪,但不会长久,而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的。既不患得患失,又不怨天尤人,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使自己心胸开阔,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

最后,培养学生具有完整健全的人格。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发展是平衡的。做到心理和谐发展、人际关系良好、学习工作顺利、不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梁芹生:《从马加爵事件透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第4期。

2、刘辉、王耀燕:《马加爵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启示》,《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3、杜九香:《马加爵仇恨杀友的行为及心理过程研究》,《中国心理学杂志》2004年第12卷第6期。

第18篇:三行遗书大赛

三行遗书大赛

为丰富同学学习生活,完善班级建设,经全班同学票选结果,班委决定举办三行遗书大赛。此活动脱胎于三行情书大赛,但又有所不同,要求同学们开拓思维,发挥创意,将遗书以三行文字的形式展现,力求表现出遗书所应蕴含的意蕴。可从各种角度表达不同的感情,力求充满灵感,饱含新意。

本次班级活动从今天起正式开展,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编写“三行遗书”,并将其发至班级邮箱

guomao1302ban@163.com。作品将经全体同学票选和班委评选双重保证,于颁奖日揭晓获奖情况。

本次活动共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

本次活动评奖将共经历两轮,第一轮选出晋级“遗书”,第二轮评选奖项。

活动时间2013.12.9-2013.12.(初步定于平安夜)

活动最终解释权属活动委员

第19篇:犯罪心理学 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

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身高171.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唐学李一人,2月14日晚杀邵瑞杰一人,2月15日再杀杨开红、龚博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3月15日晚于海南三亚市被捕,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先后用锤子杀死4名同学藏尸宿舍案件一经爆出,全国上下沸沸扬扬,引起了全国上下的讨论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引来诸多研究者探讨马加爵的不归之路。有人指责马是杀人狂魔、校园屠夫、冷酷杀手、变态狂,也有人说是社会的悲哀,教育的失败,也有人说马加爵即可恨又值得同情。指责声和同情声中,也引发了我们对校园犯罪的思考。看似马加爵一案已经尘埃落定,其实则不然,大学校园犯罪频频发生。

2004年5月16日,发生在江西医学院2000级临床专业在校大学生薛某在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的惨案。2010年, 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发现伤者在记录自己的车牌号码,拿出刀子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郭力维(1986年-),男,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其在2009年11月杀害同寝室友而被判死缓。黄洋,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耳鼻喉科专业。2013年考取博士。黄洋同学因喝饮水机里的被林森浩投放有毒物质N-二甲基亚硝胺的水,经抢救无效去世。2014年2月18日,一审宣判死刑。

2007年4月16日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发生的两次枪击事件,连同凶手在内,共有33人死亡,并至少造成23人受伤。

校园犯罪是指,发生在学校或学校周边,对学生、老师和学校等造成生命或财产侵害的违法行为。常见的有抢劫、敲诈、勒嗦、胁迫、强奸、性骚扰、卖淫、暴力伤害、盗窃、酒精和毒品犯罪、纵火等。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频频发生,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是那些原因造成校园暴力犯罪呢?有哪些方面能减少类似案件发生呢?我们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一例来探讨大学校园大学生的故意杀人罪的原因和积极预防和干预。

马加爵犯罪的原因

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主要有个人、同伴、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社会等几个方面原因。

(1)经济贫困

马加爵是超生子,到高中才还完超生款。上大学是父母七拼八凑凑足学费,除了回家的车票钱已经身无分文。马加爵在学校,时常一个人最后才去打饭,吃个馒头冷菜,很少吃肉,没钱了就到图书馆趴一整天,实在没钱了给父母打电话也不说没钱,当父母问才吞吞吐吐说,有时饿了一两天了才向同学借钱,借个5块10块的,同学一次不借,就不会二次找他借钱,一年四季就一双鞋,甚至寒冬里也穿拖鞋上下课,也曾经因没有鞋穿而为去上课,衣服洗的泛白,被捕入狱后,他说他穿的囚服是他穿过的最好的衣服,让看守人员都禁不住流泪。寒暑假基本在昆明打工,洗过碗,干过工地,平时也做个兼职、促销,也当过家教,后来因缺乏耐心而失败,也给同学5毛钱一件洗过衣服,不过这他都没在意,事情的根源在于打魔兽游戏龚博骂了马加爵扮演的角色,而怀恨在心。经济贫困是使他心理自卑、产生扭曲、回避社交、屡屡受挫而不能排解的一座大山。

(2)个人原因。

马加爵的贫困背景和他杀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导致他杀人的是他做人的失败。马加爵是有贫困背景的。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讲,贫困会导致贫困学生面临更多挫折,但并不能导致他们必然犯罪。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有犯罪的,犯罪的类型各种各样,杀人的类型多种多样,和贫困没有必然联系。马加爵杀了四个人,其中三个同学都跟他一样,是贫困生,如果因为贫困而杀,他就不应该杀害与他交往最密切、有贫困背景的邵瑞杰同学。我们与人交往,偶尔和某人不好,这没有关系,如果和大家交往都不好,就不能片面的指责他人的过错,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自身的问题?而马加爵对不融洽的同学关系从不在自身原因上反思,只是简单地认为同学们欺负他贫穷,看不起他,赖他打牌作弊。这实际上反映了他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差,缺乏宽宏的肚量和团队合作精神。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很难得到同学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内心十分压抑,对少数同学充满了仇恨甚至走上杀人逃亡之路。因此,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而是他做人的失败,他与人交往的失败。

马加爵的犯罪心理中决定性的内容是“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首先,马加爵偏重于理科,和某些学理科的大学生一样,对于人生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其次,马加爵是一个内心情感体验细腻,情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但是他在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不擅长通过言语表达情感。他心里有事也说不清楚是否愿意找知心朋友说。再有,马加爵春节也不回家,这无疑是有原因的。马加爵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回家没有人跟我玩,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在昆明还有一台电脑玩玩,春节是一个人过的,寒假期间也没有出去打工和找工作,直到邵瑞杰他们回来才有人与我交流。”这说明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在长长的春节期间,他几乎没有出门,而是沉浸在电脑当中,这样他思维的狭窄性就会出现,一旦他与社会恢复交往,一点点刺激就会使他失去人性,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3)家庭原因

马加爵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马加爵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特征,应该是封闭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父母忙于农事,只有二姐跟他较亲近。他做事比较任意,想起来就做。这种家庭背景,使他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下造就了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从他被捕后的各种叙述中我们所听到的都是他自己的感受,直至他被抓获,谈到犯罪动机时,他仍在一直强调:我打牌没有作弊,是邵瑞杰在冤枉我!然而对于同学的责怪,对于与同学的争执,他至今没有一点儿反省与自述,完全丧失人性了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他们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这种性格缺陷特征是许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之一!

谈及家庭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对他情感世界的关注。马加爵从小外表安静平和,其实是一个内强外抑的人,把愤怒、自卑和不满等压在自己的心理。有一次,马加爵和奶奶争看电视。他喜欢看动画片,奶奶要看戏剧,祖孙俩争执不下。马加爵事后在日记中写道:“恨!恨!恨!”一向疼爱孙子的奶奶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孙子的“仇恨黑名单”。少年时曾萌生过“杀父”的念头。案发后,马加爵的日记本记载的内容令很多人吃惊:15岁那年,马加爵听到父母争吵,为了帮弱势母亲“复仇”,他想将父亲从人间“蒸发”。“如果杀死父亲,要判10年刑,这样刑满释放时我就25岁了,不划算。”马加爵一“算账”,因“不划算”而放了父亲一马。一方面对马加爵寄予厚望,希望他像秀才一样加官进爵,而他的复杂消极情绪没有得到疏导和关注。

(3)学校原因

马加爵小学成绩优异,甚是聪明,他在忏悔书中写道小学很顽皮,中学成绩遥遥领先,深受老师喜爱。一直到了高中成绩依然优异,但在高中教导处主任的印象里“马加爵的纪律太差!”马加爵违多次反校规校纪,每次对他教育后,过不了多久,马加爵又会做出其他一些违反校

规的事情。最严重的一次是私自离校,瞒着学校和家长,同社会上的朋友跑到离宾阳100多公里的贵港市去玩,害得学校和家长以为他失踪,到公安局报警。几天后在贵港市火车站被当地派出所的民警找到。宾阳中学给了他严厉的处分,但考虑到他能读上高中并不容易,而且马加爵的学习成绩也不错,有希望考上大学,才没有开除他的学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生命的教育的缺失为马加爵的成长埋下了定时炸弹。

2000考入重点大学云南大学生化学院,成为家乡读书人的榜样,他是那里的焦点人物。习惯受到别人的赞许。自认为是“天之骄子”的他到了人才云集的云大,不久发现自己的平凡。不论是全国重点的高校,还是普通院校,大学新生入学都会面临环境的巨大改变,大学的新生教育和心理健看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却往往没有发挥它的效用。大学里寒假留校住宿管理的疏忽,住宿混乱(唐学李:没有在邵瑞杰和马加爵的夺命牌局中争吵,也不曾和马加爵有任何过节。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那两天又总是睡在宿舍不爱出门,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因而被杀。)

(4)同伴原因

马加爵的不归路,虽然和他从小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经济地位、个性特点密切相关,但也不可少的和同伴关系有关。马加爵虽说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大哥,但只有二姐和她交流和和他玩,姐姐很照顾他,但他跟其他小伙伴却没有多大交往。高中纪律并不是那么好,经常和社会生的朋友玩。到了大学,参加学生会体育部失败,表白遭拒,被误解追团支书,遭住公寓的同学鄙视(“就那熊样,还出风头”),英语成绩短板,与奖学金无缘,语言表达和浓重的口音再在自卑的心理下社会交往屡屡遭遇挫折,受到同学的嘲笑和偏见。在和同学打游戏的时候,由于游戏失败,龚博骂了马加爵扮演的角色,从此记恨龚博。最终因为打牌时牌友言语不当,加之内心的仇恨,引发了杀人的念想。 (6)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杀人方法,尸体处理,杀人潜逃等信息轻易获得。制假证等非法获利存在。社会普法宣传、心理健康宣传的缺乏。当然,世俗观念、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是带来的诸多相关问题。

大学校园是众多学子心中的象牙塔,花样的年龄,追随梦想的阶段,诸多的原因,导致一些大学生走上故意杀人的不归路。总述其原因,有社会经济地位低带来的心理封闭、自卑、孤独、压抑等情绪不能排解;也有家庭优越带来的目中无人,无视生命和法制(如:“李刚”事件)。成长经历带来的,个性独特,自我中心,目标缺乏,不善交际,不善言词;也有成长带来的追求完美,争强好胜。有家庭带来的,期望过高,情感支持过少,没有关注到孩子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家庭溺爱、过分干预、专制、教养方式不一致、家庭矛盾、家庭变动带来的对孩子的威胁或愤怒(如:云大旅游学院“女马加爵”碎尸案)。有学校带来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道德教育、人文关怀的缺乏,偏科和不良行为的处理不当;学校管理的疏忽,安全隐患不及时排除,学生携带刀具、烟酒等违禁品入校;学校学业带来的极大压力。同伴交往的互不尊重,个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口无遮拦,价值观的缺失,浮躁和追赶潮流的影响。有来自社会的物欲纵横,利益熏心,就业压力,贫富差距,多取向的价值观带来的混乱。

分析马加爵犯罪的心理学原因对于我们做好改进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爱的教育、美的教育、爱国主义、德育、职业发展、是非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不论是哪个阶段,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爱的教育不可或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会情绪管理的技巧,苦闷的排解,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心理问题的求助渠道,理想目标的确立,人

格、性格的分析,加深对自己的认识,社会交际的正确心理、矛盾的处理和自我保护等。通过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警钟长鸣,知道违法行为的后果,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自私自利,为所欲为。

总之,除专业科学知识外,要增加对年轻人更现实、更实用的人生知识性课程。面临许多未知的,不定的未来因素,在课堂上大、中学教师可以暂时不要讲专业课,就讲讲人生知识。如,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处理人际冲突?如何应对管理者,如何把握服从管理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什么是恋爱?如何谈恋爱?学校学得东西今后能否有用?今后自己该怎样发展?等等。

在各大、中学应该建立免费的问题咨询中心,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应该包括各类问题,使他们遇到心中困惑有处咨询,及时排解心中难题。大、中学应该设立学生事务仲裁中心,类似于一个民事调解委员会,让处于各种纠纷中的学生有处申诉,在遇到纠纷时能够得到外来的干预与帮助,得到相对公平的处置。

加强学校管理和安全隐患的排除。大学生暴力杀人,不论是犯罪者还是受害者,都在学校,一方面是学生安全警惕低,另一方面也跟学校的管理有很大关系。学校应该多方面努力,构建和谐型、文明型、崇高型的校园文化,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防微杜渐,小事抓起。校内或校园周边应该安保人员和安保系统,以便保护学生、老师、职工等安全。在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办公区、实验楼等安装报警专制,或设立治安执勤点。倡导老师对学生多生活、学习、就业等的多关注,多指导。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合消除安全隐患。校内加强法制宣传,学法守法。

专职(如:辅导员、系主任等)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业发展,也要关注来自学生家庭方面的影响,比如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应多鼓励,积极向学校申请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对于有不良行为、想法异常、状态异常、不良动机、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困难、恋爱失败、考试压力、就业压力的学生动员多方力量给予帮助。对于一些校外活动则要做好,思想工作,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免受伤害。

第20篇:加爵科村岙里山塘封面(材料)

宁海县强蛟镇加爵科村岙里山塘全面整

治工程

第一册 (共册)

杭州围海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竣工资料第一册目录

一、开工

1、进场通知

2、中标通知书、协议书

3、合同项目开工令

4、合同项目开工申请表(含申请报告)

5、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主要施工组织设计)

6、施工进度计划申报表(附图)

7、施工进场设备报验单(含附件)

8、现场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报审表(含有效证件)

二、检测报告

1、砂浆试块检测报告

2、混凝土试块检测报告

3、C20、C25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报告

4、C20、C25混凝土配合比(七天)设计报告

5、C20、C2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6、砂浆配合比设计报告

7、M7.5砂浆抗压强度检测报告

8、水泥物理、力学性能(三天)检测报告

9、卵石、碎石检验报告

10、砂检验报告 宁海县强蛟镇加爵科村岙里山塘全面整

治工程

第二册 (共册)

杭州围海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竣工资料第二册目录

一、防渗工程土坝充填灌浆单元评定资料

二、上下游护砌分部工程

1、工程土方开挖单元评定资料

2、干砌石挡墙单元评定资料

3、土方回填单元评定资料

4、石渣垫层单元评定资料

5、干砌石护坡单元评定资料

6、砼踏步单元评定资料

二、坝顶分部工程

1、土方开挖单元评定资料

2、浆砌石基础及防浪墙单元评定资料

3、防浪墙砼压顶单元评定资料

4、细石砼垫层单元评定资料

5、路缘石单元评定资料

6、彩色路面砖单元评定资料

宁海县强蛟镇加爵科村岙里山塘全面整

治工程

第三册 (共册)

杭州围海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竣工资料第三册目录

一、溢洪道改扩建分部工程

1、

土方开挖单元

2、

粘土回填单元

3、

浆砌石基础及导墙单元

4、

灌砌石及导墙单元

5、

砼工程单元

6、

抛石单元

二、启闭机放分部工程

1、

浆砌石基础单元

2、

砌砖单元

3、

钢筋砼单元

4、

启闭机安装单元

三、放水涵管安装分部工程

1、

涵管安装单元

2、

砼支墩单元

四、隐蔽工程验收资料

宁海县强蛟镇加爵科村岙里山塘全面整

治工程

第四册 (共册)

杭州围海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竣工资料第四册目录

一、工程管理

1、

设计变更

2、施工技术说明及要求

3、图纸会审记录及纪要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竣工1.2.

3.

4.

5.

工程变更通知单

会议纪要、记载重大事件的声像资料及文字说明工程建设监理资料(监理通知、指示、文件等)质量监督单位的检查处理记录 施工过程中的来往函件 施工日记

拟验收工程清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施工月报(含全部附表)

工程付款签证(含全部付款资料) 工程照片

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

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资料核查表 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 工程项目划分表

6.7.8.9.10.

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 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竣工图纸 竣工结算 招标文件

马加爵遗书
《马加爵遗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