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犯罪心理学 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9: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身高171.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唐学李一人,2月14日晚杀邵瑞杰一人,2月15日再杀杨开红、龚博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3月15日晚于海南三亚市被捕,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先后用锤子杀死4名同学藏尸宿舍案件一经爆出,全国上下沸沸扬扬,引起了全国上下的讨论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引来诸多研究者探讨马加爵的不归之路。有人指责马是杀人狂魔、校园屠夫、冷酷杀手、变态狂,也有人说是社会的悲哀,教育的失败,也有人说马加爵即可恨又值得同情。指责声和同情声中,也引发了我们对校园犯罪的思考。看似马加爵一案已经尘埃落定,其实则不然,大学校园犯罪频频发生。

2004年5月16日,发生在江西医学院2000级临床专业在校大学生薛某在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的惨案。2010年, 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发现伤者在记录自己的车牌号码,拿出刀子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郭力维(1986年-),男,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其在2009年11月杀害同寝室友而被判死缓。黄洋,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耳鼻喉科专业。2013年考取博士。黄洋同学因喝饮水机里的被林森浩投放有毒物质N-二甲基亚硝胺的水,经抢救无效去世。2014年2月18日,一审宣判死刑。

2007年4月16日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发生的两次枪击事件,连同凶手在内,共有33人死亡,并至少造成23人受伤。

校园犯罪是指,发生在学校或学校周边,对学生、老师和学校等造成生命或财产侵害的违法行为。常见的有抢劫、敲诈、勒嗦、胁迫、强奸、性骚扰、卖淫、暴力伤害、盗窃、酒精和毒品犯罪、纵火等。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频频发生,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是那些原因造成校园暴力犯罪呢?有哪些方面能减少类似案件发生呢?我们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一例来探讨大学校园大学生的故意杀人罪的原因和积极预防和干预。

马加爵犯罪的原因

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主要有个人、同伴、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社会等几个方面原因。

(1)经济贫困

马加爵是超生子,到高中才还完超生款。上大学是父母七拼八凑凑足学费,除了回家的车票钱已经身无分文。马加爵在学校,时常一个人最后才去打饭,吃个馒头冷菜,很少吃肉,没钱了就到图书馆趴一整天,实在没钱了给父母打电话也不说没钱,当父母问才吞吞吐吐说,有时饿了一两天了才向同学借钱,借个5块10块的,同学一次不借,就不会二次找他借钱,一年四季就一双鞋,甚至寒冬里也穿拖鞋上下课,也曾经因没有鞋穿而为去上课,衣服洗的泛白,被捕入狱后,他说他穿的囚服是他穿过的最好的衣服,让看守人员都禁不住流泪。寒暑假基本在昆明打工,洗过碗,干过工地,平时也做个兼职、促销,也当过家教,后来因缺乏耐心而失败,也给同学5毛钱一件洗过衣服,不过这他都没在意,事情的根源在于打魔兽游戏龚博骂了马加爵扮演的角色,而怀恨在心。经济贫困是使他心理自卑、产生扭曲、回避社交、屡屡受挫而不能排解的一座大山。

(2)个人原因。

马加爵的贫困背景和他杀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导致他杀人的是他做人的失败。马加爵是有贫困背景的。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讲,贫困会导致贫困学生面临更多挫折,但并不能导致他们必然犯罪。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有犯罪的,犯罪的类型各种各样,杀人的类型多种多样,和贫困没有必然联系。马加爵杀了四个人,其中三个同学都跟他一样,是贫困生,如果因为贫困而杀,他就不应该杀害与他交往最密切、有贫困背景的邵瑞杰同学。我们与人交往,偶尔和某人不好,这没有关系,如果和大家交往都不好,就不能片面的指责他人的过错,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自身的问题?而马加爵对不融洽的同学关系从不在自身原因上反思,只是简单地认为同学们欺负他贫穷,看不起他,赖他打牌作弊。这实际上反映了他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差,缺乏宽宏的肚量和团队合作精神。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很难得到同学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内心十分压抑,对少数同学充满了仇恨甚至走上杀人逃亡之路。因此,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而是他做人的失败,他与人交往的失败。

马加爵的犯罪心理中决定性的内容是“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首先,马加爵偏重于理科,和某些学理科的大学生一样,对于人生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其次,马加爵是一个内心情感体验细腻,情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但是他在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不擅长通过言语表达情感。他心里有事也说不清楚是否愿意找知心朋友说。再有,马加爵春节也不回家,这无疑是有原因的。马加爵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回家没有人跟我玩,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在昆明还有一台电脑玩玩,春节是一个人过的,寒假期间也没有出去打工和找工作,直到邵瑞杰他们回来才有人与我交流。”这说明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在长长的春节期间,他几乎没有出门,而是沉浸在电脑当中,这样他思维的狭窄性就会出现,一旦他与社会恢复交往,一点点刺激就会使他失去人性,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3)家庭原因

马加爵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马加爵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特征,应该是封闭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父母忙于农事,只有二姐跟他较亲近。他做事比较任意,想起来就做。这种家庭背景,使他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下造就了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从他被捕后的各种叙述中我们所听到的都是他自己的感受,直至他被抓获,谈到犯罪动机时,他仍在一直强调:我打牌没有作弊,是邵瑞杰在冤枉我!然而对于同学的责怪,对于与同学的争执,他至今没有一点儿反省与自述,完全丧失人性了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他们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这种性格缺陷特征是许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之一!

谈及家庭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对他情感世界的关注。马加爵从小外表安静平和,其实是一个内强外抑的人,把愤怒、自卑和不满等压在自己的心理。有一次,马加爵和奶奶争看电视。他喜欢看动画片,奶奶要看戏剧,祖孙俩争执不下。马加爵事后在日记中写道:“恨!恨!恨!”一向疼爱孙子的奶奶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孙子的“仇恨黑名单”。少年时曾萌生过“杀父”的念头。案发后,马加爵的日记本记载的内容令很多人吃惊:15岁那年,马加爵听到父母争吵,为了帮弱势母亲“复仇”,他想将父亲从人间“蒸发”。“如果杀死父亲,要判10年刑,这样刑满释放时我就25岁了,不划算。”马加爵一“算账”,因“不划算”而放了父亲一马。一方面对马加爵寄予厚望,希望他像秀才一样加官进爵,而他的复杂消极情绪没有得到疏导和关注。

(3)学校原因

马加爵小学成绩优异,甚是聪明,他在忏悔书中写道小学很顽皮,中学成绩遥遥领先,深受老师喜爱。一直到了高中成绩依然优异,但在高中教导处主任的印象里“马加爵的纪律太差!”马加爵违多次反校规校纪,每次对他教育后,过不了多久,马加爵又会做出其他一些违反校

规的事情。最严重的一次是私自离校,瞒着学校和家长,同社会上的朋友跑到离宾阳100多公里的贵港市去玩,害得学校和家长以为他失踪,到公安局报警。几天后在贵港市火车站被当地派出所的民警找到。宾阳中学给了他严厉的处分,但考虑到他能读上高中并不容易,而且马加爵的学习成绩也不错,有希望考上大学,才没有开除他的学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生命的教育的缺失为马加爵的成长埋下了定时炸弹。

2000考入重点大学云南大学生化学院,成为家乡读书人的榜样,他是那里的焦点人物。习惯受到别人的赞许。自认为是“天之骄子”的他到了人才云集的云大,不久发现自己的平凡。不论是全国重点的高校,还是普通院校,大学新生入学都会面临环境的巨大改变,大学的新生教育和心理健看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却往往没有发挥它的效用。大学里寒假留校住宿管理的疏忽,住宿混乱(唐学李:没有在邵瑞杰和马加爵的夺命牌局中争吵,也不曾和马加爵有任何过节。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那两天又总是睡在宿舍不爱出门,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因而被杀。)

(4)同伴原因

马加爵的不归路,虽然和他从小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经济地位、个性特点密切相关,但也不可少的和同伴关系有关。马加爵虽说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大哥,但只有二姐和她交流和和他玩,姐姐很照顾他,但他跟其他小伙伴却没有多大交往。高中纪律并不是那么好,经常和社会生的朋友玩。到了大学,参加学生会体育部失败,表白遭拒,被误解追团支书,遭住公寓的同学鄙视(“就那熊样,还出风头”),英语成绩短板,与奖学金无缘,语言表达和浓重的口音再在自卑的心理下社会交往屡屡遭遇挫折,受到同学的嘲笑和偏见。在和同学打游戏的时候,由于游戏失败,龚博骂了马加爵扮演的角色,从此记恨龚博。最终因为打牌时牌友言语不当,加之内心的仇恨,引发了杀人的念想。 (6)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杀人方法,尸体处理,杀人潜逃等信息轻易获得。制假证等非法获利存在。社会普法宣传、心理健康宣传的缺乏。当然,世俗观念、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是带来的诸多相关问题。

大学校园是众多学子心中的象牙塔,花样的年龄,追随梦想的阶段,诸多的原因,导致一些大学生走上故意杀人的不归路。总述其原因,有社会经济地位低带来的心理封闭、自卑、孤独、压抑等情绪不能排解;也有家庭优越带来的目中无人,无视生命和法制(如:“李刚”事件)。成长经历带来的,个性独特,自我中心,目标缺乏,不善交际,不善言词;也有成长带来的追求完美,争强好胜。有家庭带来的,期望过高,情感支持过少,没有关注到孩子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家庭溺爱、过分干预、专制、教养方式不一致、家庭矛盾、家庭变动带来的对孩子的威胁或愤怒(如:云大旅游学院“女马加爵”碎尸案)。有学校带来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道德教育、人文关怀的缺乏,偏科和不良行为的处理不当;学校管理的疏忽,安全隐患不及时排除,学生携带刀具、烟酒等违禁品入校;学校学业带来的极大压力。同伴交往的互不尊重,个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口无遮拦,价值观的缺失,浮躁和追赶潮流的影响。有来自社会的物欲纵横,利益熏心,就业压力,贫富差距,多取向的价值观带来的混乱。

分析马加爵犯罪的心理学原因对于我们做好改进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爱的教育、美的教育、爱国主义、德育、职业发展、是非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不论是哪个阶段,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爱的教育不可或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会情绪管理的技巧,苦闷的排解,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心理问题的求助渠道,理想目标的确立,人

格、性格的分析,加深对自己的认识,社会交际的正确心理、矛盾的处理和自我保护等。通过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警钟长鸣,知道违法行为的后果,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自私自利,为所欲为。

总之,除专业科学知识外,要增加对年轻人更现实、更实用的人生知识性课程。面临许多未知的,不定的未来因素,在课堂上大、中学教师可以暂时不要讲专业课,就讲讲人生知识。如,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处理人际冲突?如何应对管理者,如何把握服从管理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什么是恋爱?如何谈恋爱?学校学得东西今后能否有用?今后自己该怎样发展?等等。

在各大、中学应该建立免费的问题咨询中心,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应该包括各类问题,使他们遇到心中困惑有处咨询,及时排解心中难题。大、中学应该设立学生事务仲裁中心,类似于一个民事调解委员会,让处于各种纠纷中的学生有处申诉,在遇到纠纷时能够得到外来的干预与帮助,得到相对公平的处置。

加强学校管理和安全隐患的排除。大学生暴力杀人,不论是犯罪者还是受害者,都在学校,一方面是学生安全警惕低,另一方面也跟学校的管理有很大关系。学校应该多方面努力,构建和谐型、文明型、崇高型的校园文化,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防微杜渐,小事抓起。校内或校园周边应该安保人员和安保系统,以便保护学生、老师、职工等安全。在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办公区、实验楼等安装报警专制,或设立治安执勤点。倡导老师对学生多生活、学习、就业等的多关注,多指导。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合消除安全隐患。校内加强法制宣传,学法守法。

专职(如:辅导员、系主任等)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业发展,也要关注来自学生家庭方面的影响,比如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应多鼓励,积极向学校申请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对于有不良行为、想法异常、状态异常、不良动机、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困难、恋爱失败、考试压力、就业压力的学生动员多方力量给予帮助。对于一些校外活动则要做好,思想工作,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免受伤害。

马加爵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

马加爵案例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浅析马加爵杀人案 讲稿

马加爵犯罪原因分析

案例分析之马加爵案

大学校园环境分析论文——以同济为例

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以泰国为例

关于马加爵的心理人格分析与反思

总部经济研究分析——以香港为例

广告案例分析—以雀巢咖啡为例

犯罪心理学 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
《犯罪心理学 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