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小学生数学与生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1 15:00:3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数学与生活演讲稿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六(2)班的雷舒。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空气无处不在,同时没有味道,但我们却缺它不可。数学亦是如此。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当我们呱呱落地开始,数学就围绕在我们身边。满月,百天,周岁年龄增加的计数。长大一些,开始接受数学的系统教育,学习数数、加减乘除的运算。买菜时,给钱又找钱是数学;剪纸时,纸的大小和面积是数学;吃饭时,把食物平均分配给每个人还是数学。

平时,我们都要去的菜市场里也离不开数学。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买菜,在一个卖白菜的摊子前,妈妈和卖白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后,以一斤四元钱的价格买三斤,送一斤的口头协议买了三斤大白菜。妈妈问我:“我这样买菜,每斤便宜了多少钱?”我想了想,对妈妈说:“便宜一元。”惹得卖菜阿姨直夸我。回到家里,妈妈问我:“你是怎么算的?”我笑了笑说:“我先算3斤大白菜×4元=12元,再算买3斤送1斤=4斤,然后再算12元÷4斤=3元,那4元-3元不就等于1元了吗!”这就是生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

数学无时无刻无地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连动物世界中也成就着不少的数学天才,它们的数学成果甚至达到了人类之上。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狗的本领也不逊色,当你站在一角呼唤它时,它会沿对角线,向你奔来!你看:它也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走捷径呢!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

数学就像是埋藏在地下的宝藏,需要我们去慢慢地挖掘,要学好数学,就要严谨踏实,勇于尝试。在学习中,我一遇到困难,就会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从中寻找解题思路。当我学会使用后,就会惊喜地发现,我又掌握了一种技能,就这样我又兴致勃勃地去发掘下一个谜题了。

数学如同空气,没有味道,却是我们学习、生活、工作和发展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所以只有学好了数学知识,把数学基础打好,才能很好的运用数学,为国家以及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学们,和我一起好好学习数学吧,让数学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数学与生活论文

数学与生活论文———全国小学生近视人数统计调查报告

现在,有许多人不保护眼睛,而使视力下降,最后带上了眼镜。下面是我的调查数据: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全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4亿!目前,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是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中国学生的近视率排到了世界第二,仅次于新加坡,其中小学生为28%、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85%。我国8~12岁的小学生中,约有47个儿童就有一个近视眼,近视发病率约为23%,中学生约为55%,大学生约为76%,全国近视眼约为3亿人,其中青少年约为2亿人。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8%,中学生为55.2%,高中生为70.3%。我国现有近视患者已超过三亿人,占世界近视人数的33%,远远高于世界平均22%的比例世界有盲人4000万—45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4亿人,其中75%即1亿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尚有25%的低视力患者需要低视力保健,如需配戴助视器及视觉康复仪等。而在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一个盲人,三个低视力患者。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目前的4倍,估计会达到5000余万。全世界每年视力损害的花费已高达250亿美元。综上所述,视力损害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这些数据非常惊人,怎么样可以又保护我们的眼睛,又可以快乐的读书呢?我觉得我们可以发明一种项链,每当写字或看书时,我们就戴上它。万一你看书看得入了迷,头慢慢地靠近了书本。那个项链就会一边发光一边发出“滴滴滴滴滴”的声音,提醒你坐正。

计算一下这款项链的1个的价钱:我们要先购买一个项圈,质量好一点的大约是25元。继续买一个发光的LED灯,大约10元。接着,我们要买一个发声器,约30元。最后,要买一卷钢丝固定5元。总价钱就是:25+10+30+5=70(元)可先出售1000款:70*1000=70000(元)1000款共7万元。

五老村小学五年级5班王懿洋

推荐第3篇:数学与生活演讲稿

《数学与生活》演讲稿

马关县第一小学

王会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数学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远古时代数的产生,到现在,进菜市场买菜,到商场购物,银行存款数额的增减,等等,数学时时处处伴随着我们。数学从一门基础性学科,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探无止境的深奥的学问,学好数学能更好的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服务。《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经说过:“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这正如俗话所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生的生活处处都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教师们也时常苦口婆心的告诉孩子们,学好数学有多么的重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但是,为什么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总还有不少学生对此产生厌恶呢?我想,这正是我们今天举办这次演讲比赛的最终目的,需要我们一线的每一位数学教师去深入探究和倾力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的头脑不是简单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而点燃火把 1 的引信就是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数学不只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图形和算式,一旦学生真正的走进并爱上数学,就会觉得数学魅力无限,趣味无穷。为此,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应该当好“导演”而不是当“主角”。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我们每天都在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带来的快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要体验到它带来的乐趣。让数学回归它的本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们不难发现,新版教材编排也越来越注重情境图的展示,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直观的反应数学现象。但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应该明白: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教师要灵活的把握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次、分重点进行教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俗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我深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要当好一名称职的数学教师,也应该用好数学中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即在年轻时多增加知识丰富视野;减法,即减去可望而不可及的盲目追求;乘法,即加倍付出和给予;除法,即舍去一些光环和名利。为学生、也为自己描绘一片更加蔚蓝的天空。这样,我们就会活得很轻松,很充实,很阳光,很幸福,才不会败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谢谢大家!

推荐第4篇:小学生日记:生活中的数学

我喜欢研究数学问题,因为我觉得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就在在数学的课本中看见了一道题生活中的数学题,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题目是这样的:我们国家大约13亿的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全国就节约了约1300万元了。如果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大约要节约1万几千元钱了,那么这笔钱可以供给1805位失学没钱上学的小朋友,把这笔钱给那些人,那岂不是很好吗!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为我想了想:如果这大约13亿的人口,都浪费了1滴水,那么一共约浪费13亿滴水了,那么大家想一想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1000滴水,用称称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吨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个月用了一吨水计算的话,那么260吨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问我爸爸:1吨水能够发多少度的电?爸爸说:1吨水能发100度的电。那也就是说260吨的水可以发26000度的电了。

哇!我一下子惊呆了,260吨水竟然可以发挥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们现在要节约所有的水,不要浪费掉一滴滴的水了,我们要养成节约这个好习惯,不能再浪费了。数学是不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呢?

推荐第5篇:五年级 数学与生活演讲稿

数学就在我身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五年级的李雪。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数学就在我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四年学的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

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真会合理安排,节省时间。”但是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同学们,和我一起好好学习数学吧,让数学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创造美好的明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第6篇:数学与生活教案1

数学与生活教案1 第一课时

生活与百分数--打折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理解打 折的含义,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方法。

2、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打折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学生能独立解决与折扣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折扣知识,对生活中不同的折扣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学生说说身边的商场优惠活动都有哪些?人们为什么都在商场“搞活动”时去采购?

2、通过谈话引出商家往往在这个时候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如打折等。

3、出示一幅关于商场打折的情景相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小组交流,学习新知。

1、认识“打折”。

(1)让学生交流,关于折扣已经知道些什么?

(2)概括:“打折”的含义,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2、教学例1。

(1)、课件出示小雨和他爸爸逛商场的情境,定价在广告横幅上: 店庆五周年,电器九折,其他商品八五折。

(2)、让学生说一说:九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表示什么意思? 归纳:几折表示十分或百分之几十。

(3)、练习:说一说以下折数表示原价的百分之几?

六折:----- 三折------- 八五折 -----

(4)、课件展示小雨买自行的情境,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学信息,出示例1第(1)题。学生试算。并汇报:180×85%=153(元)

(5)、课件展示爸爸买随身听的过程,学生说一说数学信息。 理解题意:怎么知道打九折?

(6)、出示例1第(2)题。学生试算、汇报、交流。

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160-160×90%

第二种算法: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

160×(1-90%)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知。

1、完成本课的“做一做。”算出下面各物品打折店出售的价钱(单位:元)

(1)、说一说,从图上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打完折后,每种物品的现价是多少元?如何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小组代表黑板板演,并说说解题思路。

四、拓展练习,灵活运用。

1、课件出示生活情境:百佳汇超市和惠民商店出售排球。百佳汇超市写着“打八折”出售;惠民商店门口写着九折出售。

(1)、如果是你,会上哪家店买?为什么?

(2)、出示原价:百佳汇超市60元,惠民商店50元。 现在你会怎么选择?你是怎么想的?

2、商店新进一款运动服,进价为400元,现在标价为500元。如果你是商店经理,会怎样设计打折广告来促销?

3、完成课本练习二

1、

2、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个别汇报,核对。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在你的现实生活中用得上吗?请举例说说。

六、布置作业:同步练习册P8《折扣》练习题。附板书设计:

推荐第7篇: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

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指小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具有自然性、生成性、发展性等特点。自然性是指学生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都会毫无阻拦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经验”。当然这种经验很大程度上是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散的,甚至是不准确的、不科学的,但却是十分难得和可贵的。生成性是指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对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调用、调整、提升或者重新确立的过程,也存在着对活动中新的认识不断接受、理解和内化的过程。这些过程实质上就是新的经验建立和生成的过程。发展性是指经验的建立和运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积累、丰富发展的过程,这也是人的内在素质和能力提高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先前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这种建构的结果又会导致经验系统的变化,在这种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经验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习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小学数学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要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再让他们自己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儿童的数学学习的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先生,即数学学习活动存在于儿童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数学学习应当成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去仔细地观察,粗略地发现和简单地证明。

在本例中,教师设计了实际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观察、辨析并实验、操作,使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变为在问题情境的尝试操作下的思考和分析过程,这种融生活化策略和操作性策略为一体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体现了现实数学观和生活数学观。但是,数学概念的学习和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学习上不同的。“平均数”作为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指的是一种词汇的认识;“平均数”作为一个数学概念,是对一组数的集中和离散程度的本质认识。掌握了单个词汇并不一定就是理解了概念。本例中,在采用“常规方法”来组织学习“平均数”知识的班级中,虽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设计了生活化情境,可在跟进活动中学生仍然不能将问题与习得知识建立联系甚至不能理解真实情境问题本身的意义,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作为数学概念的“平均数”的本质意义。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用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有关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儿童的生活经验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进而成为我们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开发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庞大资源库。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还不如说是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学生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达到“数学化”。在这一过程中,“数学现实”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现实”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一方面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资源,是保证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有效的数学学习也能促进经验的应用、提炼和积累。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新的“经历”和“体验”,这种“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孩子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请举例说明,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设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进步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每天的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等的理解问题。

其次,市场经济需要人们掌握更多有用的数学。如对股市中的各类“趋势统计图表”掌握与理解。 最后,生活中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如报纸、杂志中随处可见的统计图表、比例、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符号的理解、识别与阅读。

二、数学自身发展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随着经典数学的繁荣和统一,许多数学应用方法的产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科学自身的发展必然对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课程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课程目标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二是学生可以通过做数学来学数学,体会观察、尝试、合情推理、猜想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另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与解题技能的培养目标削弱,判断、优化的能力目标需要加强。

三、儿童的发展观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新的儿童发展观关注儿童的发展,从关注精英数学转向关注大众数学,强调学习适合每一个个体的数学,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升公民的素质成为重要的课程目标。

推荐第8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之中。数学也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它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必需的数学素养之一,是学校教学的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使之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如何有效的、合适的运用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努力探索和实践的主题。

一、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个个方面。”因此,数学应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数学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1、数学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的整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结合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感知“不断重复”,再进一步举出周一到周日每周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许多概念都是由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很多概念的教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所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数学概念来,可以逐步的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速度×时间=路程”中的“速度”和“路程”这两个概念部分学生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前,结合体育课举行了一次25米赛跑比赛。课堂教学时,联系比赛活动,帮助学生区分“速度”与“路程”这两个的概念。

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贴近数学,发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体验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让数学回归生活。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来为我们服务。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学会了运用,才能算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用”才能体现其价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意识的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创设一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或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验知识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

积计算公式后,让学生去测量和计算自己的房间面积或者床铺的面积,让学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并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或者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设计一些小东西。学习了平均数,可以让学生试着举行某些比赛,让学生试着去计算,去当个小裁判。

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由于感性知识较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在提醒着我们,数学教学要更注重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习了长度单位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各种测量活动,进而加深学生对不同长度单位的理解,在巩固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的方法的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获得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数据。而我们也在这个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测量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推荐第9篇: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

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

洛龙小学 马王福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综合应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发展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要粉刷教室的墙壁,我们需要调查哪些数据。

(一),测量计算。1.小组合作一。

(1),教室前后黑板共多少块?分别测量每块黑板的刹那感和宽。 (2),教室左右两面墙共有多少个窗户,多少个门?分别测量每个窗户的长和宽,每个门的长和宽。 2.小组合作二。

(1),左右两面墙(除去窗户和门)的面积分别为( )平方米和( )平方米。

(2),如果想粉刷除去地面以外的五面墙,那么需要粉刷的墙壁面积总和约为( )平方米。

(二),购买材料。

某种涂料分大桶和小桶两种规格包装。 大桶:容升6升,57.00元/桶。 小桶:容升4升,40.00元/桶。

(1),根据经验,第一遍粉刷时,每平方米约用涂料0.5升,此时粉刷教室共需涂料约( )升。

(2),粉刷墙壁时,一般需要刷两遍。按照工人师傅的估计,刷第二遍时需要涂料约升( )。

(3),刷两遍共用涂料约( )升,买( )打通和( )小桶最省钱,总费用约( )元。 二,练一练。 完成第一题

1.启发学生思考,工人师傅在用涂料粉刷墙壁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粉刷时会出现的“损耗”的原因。

2.引导学生发现打通包装的涂料便宜,因此尽量买打通的,但不同时也要根据需要的量,不要浪费太多。因此可以利用列表的形式出现不同方案的价钱,并选出最省钱的方案。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章教学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在导入之前我又加进了对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复习。在复习过程中为了复习得全面透彻导致在导入部分用的时间比较多,占用接下来的教学练习的时间。进入教学如何计算教室粉刷面积时没有让学生较为清楚地认识哪里是教室的长、宽、高导致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计算时弄不清楚使计算时间延长。导致了未能完成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本课的难度和我们学生所能接受的难度的差值。也致使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要更多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尽量让教学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相贴合。让学生学起来更为轻松。在研究教学过程的时候思考的更细更完整力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教学我也对空间图形的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小学空间图形的学习要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对抽象的立体图形就更加好理解计算。

推荐第10篇:数学与生活教学反思

数学与生活教学反思

一年级一班 罗杰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课堂上我经常编出各种小游戏,将数学问题运用其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现在各类数学题目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孩子们和我都能感到特别有兴趣,我爱教他们爱学,真是教学相长。 数学教学我们还注重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导入新授内容,使学生通过各种尝试、探讨,掌握新知识。许多孩子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多数人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的价值,进行思维的锻炼。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力争做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才是学习数学的根本!

罗 杰

2010年9月25日

第11篇:生活中数学小发现小学生数学日记

今天早晨,我制作了一个小电灯,用的是两节电池和一根钢丝和一个小电灯泡制做的,先准备了两个电灯泡,生怕晚上玩的时候会闪了。

到了晚上,我出去转悠一圈,我拿出了小电灯一照了一圈,我发现有时照出一个面,有时照出的是一条线,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小发现,给我带来了兴趣,去探索它到底为什么并且获得了答案。

它不但给我带来了对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我对生活新的看法,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要勤于发现,要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学生。

第12篇:小学生暑假生活

小学生暑假生活如何安排?

| 浏览:566 | 更新:2013-08-11 17:39

在假期中,同学们尽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请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小学生的生活,但是无节制的玩耍对小学生的健康不利,在暑假,如何培养身体健康的小学生呢?

1.每天保证小学生平衡、合理的膳食营养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迅速发育阶段,营养丰富、平衡合理的膳食能够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暑假天热,小学生的活动量大,出汗较多,因此,家长必须丰富家庭 日常饮食,提高小学生的食欲。另外,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不挑食,专心吃饭,每天保证小学生平衡、合理的营养。

2.保证小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能够帮助小学生尽快恢复体力,促进机体的健康成长。暑期,由于没有像学校中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因此,有的小学生改变了以前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经常因为 看电视或者做其他的事睡得较晚。因此,家长应该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生活作息制度,培养小学生按时入睡、按时起床的好习惯,在睡前不要让小学生进行活动量 较大的游戏活动。

3.体育锻炼与温习功课相结合,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

适量的体育活动,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小学生在运动中情绪愉快,增加食欲。同时,家长也要让小学生每天抽空静下来,温习功课。以往, 我们总看到许多的小学生在最后几天仓促做暑期作业,这样临时抱佛脚的效果肯定不佳,这需要家长的监督提醒,做到动静交替,学习、娱乐两不误,以更充沛的精 力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总之,暑期家长们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小学生去游览祖国的名胜古迹,从而陶冶情操。愿所有的小学生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暑假!以下提供一份为四年级学生安排的暑假学习生活计划,供家长参考。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所处的学年阶段和个性特点,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暑期学习生活计划,以至于很好的实施。

1、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班,为小学最后阶段学习打好基础;完成《暑假作业本》。

2、积极阅读各类书籍报刊杂志,做到每日看一份报,每周读一本书(计至少6本),并认真做好读书摘记(读书卡),写好一篇读后感。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人至少参加两次——我当一天家、社区公益活动;也可随父母旅游,观赏祖国大好河山,增长见识;或积极培养、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参加各类社会比赛和培训,锻炼本领。

4、积极写作文,提高习作能力。要求至少完成6篇习作。比如内容有:读后感一篇、“感念师恩”征文一篇(字数500字以上)、“我当一天 家”作文一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篇(旅游、公益活动、比赛等)、自由习作两篇。(可发在班级博客或论坛上。)

5、坚持每天练字,练字即练心,要求每个同学准备好一本练字本或字帖,每天坚持练写一页。

随着暑期的到来,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暑假中该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小学生

保持孩子好奇心

与低年级的小学生不同,今年就读五年级的学生开学后就要进入毕业班,面临小升初。

清华附小特级教师王玲湘介绍,孩子面临小升初,本身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较多,大部分家长为了孩子有好成绩,在暑期会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继续给孩子加压。王玲湘表示,这个暑假,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当松松绑。

王玲湘说,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坚持一项兴趣爱好,在暑假坚持运动,孩子会收获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习惯。由于很多家长会选择辅导班给孩子做最后的冲刺,王老师表示,家长有时过于浮躁,她建议为孩子适度选择辅导班,家长应该看得更长远,“孩子的成长如同在长跑,要保持孩子持续的好奇心和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今年已经完成小升初考试的学生来说,能动英语市场总监贾晖认为,暑期成为孩子们难得的放松时光。暑假中,孩子能拥有一整块时间,应该做一些平时没有机会做的事情。她认为孩子可以选择一些快乐的英语辅导班。今年能动英语举办了很多精致的英语活动,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英语。

>>学生计划

全力以赴备战小升初

天天是东城区一所知名小学的学生,暑假过后,他就要升入六年级,开始为小升初做准备。天天的妈妈介绍,为了升入更好的中学,提前赶赶功课,原来每年暑假的常规项目暑期旅行全部取消,同时停掉了儿子报的钢琴班,改报各类英语辅导班,“全力以赴备战小升初”。

天天的妈妈说,今年暑假,她一口气给儿子报了3个英语辅导班,分别是三一口语、pep辅导班、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辅导班。“一个班就得2800到3000块钱,还不能转班不能退费”。从7月13日开始,天天将连续上培训班,10天一个周期,整个暑假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由于担心孩子的身体,妈妈又给天天报了羽毛球班,每周打一两次羽毛球,以便增强体质。“三一英语准备冬天考证,小升初,能多拿个证就多拿个证”。一旁的天天苦着脸,连连说“我投降了”。

在上辅导班前,天天的主要任务是在家写暑假作业,完成妈妈留的作业。他说,在妈妈的指导下去年已经看完了十几本名著,这几天又刚看完《隋唐演义》。看名著对他写语文作文很有帮助。

练字运动过暑假

清华附小特级教师王玲湘介绍,今年,学校除了给学生正常的暑假作业外,还要求学生在家做到“四个一”。即读一本好书,利用暑期整块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坚持一项运动,不论是什么运动,每天都应该坚持,以此磨练自己的意志。第三是练一手好字。王老师说,现代社会计算机用得较多,实际上练字可以陶冶情操,因此,学校主张学生在暑假中坚持每天练字20分钟。此外,学校还建议孩子们实现一次旅行。

■专家建议

低年级学生首选快乐课程

7月13日,全市中小学生将迎来一个多月的暑假。一方面孩子有了大量可以游戏玩耍的时间,另一方面,家长又担心孩子“玩野了”,开始着急给孩子报辅导班,希望孩子不要输

在起跑线上。什么样的辅导班适合低年级学生?

能动英语市场总监贾晖认为,家长在暑假里不宜盲目让孩子补习,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工作忙的家长可以让孩子上托教班,想让孩子学特长的家长可以让孩子上特长班。无论上什么培训班,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导向,从孩子的意愿出发,让孩子自主选择补习课程。

贾晖建议,低年级的学生可多参加充满快乐、激发学生潜能的培训课程。她认为,学生在培训机构除了获得知识的提升之外,还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她介绍,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动英语采用分组式、竞赛式教学,鼓励孩子们挑战最好的自己,激励周围的同学,在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最高训练目标。此外,假期是一个难得的整块时间,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某一项科目进行突击性的辅导和培训,以便获得长足的进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贾晖说,对于课外培训机构来说,每个学生都有提高的空间,只是学校是否能够提供给学员合适的课程。在一般的教育培训机构里,大班模式主打“名师指导”牌,老师在教学上更多的是趋于考试方向和考试技巧方面的点拨,对于基础知识的铺垫则涉猎较少,因此,它比较适合那些基础扎实,期待进一步提高的成绩中上游的学生。

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参加“一对一”辅导课程。通过这种个性化的一对一课外辅导,可使那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点拨。老师能够针对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在辅导时可以有的放矢。

小学生普遍存在爱玩的特性,在假期中,学习和游戏的时间应该如何分配?贾辉认为,假期作业、辅导班应占1/3时间,旅游、娱乐、运动占1/3时间,发展课外爱好、开展课外阅读占1/3时间。

暑假时间一到,孩子们就有了大量游戏玩耍的时间。但是,家长非常担心孩子假期“玩野”了,开学后跟不上教学进度。有关专家表示,放暑假不是“放羊”,不同学段学生,无论是毕业年级还是非毕业年级,都要做好假期规划,各有侧重,合理科学地安排暑假生活 暑期生活就要开始了,同学们一定对自己的暑期生活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安排。很多同学都是在暑期刚开始时想法颇多,但是随着暑期的推进,暑期刚开始时的那些想法就逐渐在脑中消失了,暑假过成了每日吃喝玩乐、昏睡无度的日子,到了临近开学,才发现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想做的事情已经没有时间做了,自己都感觉这个暑假过得一无所获、无聊乏味。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暑假生活过得轻松愉快又有意义呢?

一、制定暑期活动计划表

首先就是要把我们暑假刚开始的各种暑期安排的想法落实到纸面上,自己制定一个暑期生活安排计划表。这样,就能把我们头脑中一闪而过的好想法记录下来,而且也利于我们对暑假活动安排的条理性和次序性。

我们可以把自己这个暑假大概想做的几个主题活动写出来。比如,帮助家里多做些家务劳动;安排两个星期的外出旅游;看完两本伟人自传。我们可以把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活动每天多分配一些时间。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每天的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合理搭配,因为我们都知道长时间做一个活动,容易身心疲劳。比如,你可以让自己每天练钢琴1。5个小时,然后安排30分钟的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接下来安排两小时的家务劳动或一些简单的

体育健身活动。

你可以做每天的活动时间安排,你也可以做暑期活动的计划表,最后你可以在开学前对整个假期的生活做一个回顾和总结,这都由你自己来安排,但是建议你能把你的生活安排计划或你的假期生活感想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我们才能对自己的暑假生活安排感受得更真切一些。

二、安排好暑期的学习活动

暑假期间,学校会要求我们完成暑期作业,有的学科老师是要求按章节复习课本知识,有的学科老师是要求预习新教材,也有的要求暑假期间完成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我们暑假里必须要完成的,我们要在活动计划时首先考虑进去,比如我们可以每天用一个小时完成老师要求的学习内容,保证完成这些学习活动所需的时间。有的学生把学校留的作业用一个星期不分白天黑夜的做完,期盼着暑假剩下的时间可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疯玩。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安排。学习是个持续的活动,刚开始几天的过度学习,知识来不及消化和理解,囫囵吞枣,我们学得一知半解,不够扎实。几天学完之后,就疯玩再不复习了,这样记忆的效果不好。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遗忘有先快后慢的规律特点,刚学过的新知识,遗忘最快,所以新知识需要及时复习,我们最好每天都留有一段学习的时间。

三、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每个同学都有一些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兴趣,也有很多同学想利用暑假时间学习一些新技能,比如学绘画、学游泳、学打球、学舞蹈等。所以,我们可以每天把学习这些内容的时间安排进去,这样就能保证每天能按照学习进度学习,保证学习的效果。当然还有一些同学想在暑假期间养些小动物,比如养小兔子或者龙虾等。暑假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我们可以把平时学习的时候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的事情放到暑假里做,完成自己心中的愿望。

四、读读课外书

在暑假里读一两本好书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选好你要看的书,精读,体会。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们在读书中可以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考,激昂斗志。另外,我们正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读好书可以促进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不可估量。

五、分担家务劳动

假期里父母仍然要上班,我们可以主动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这不但能减轻父母的劳累,而且对于锻炼自我的劳动能力、自理能力都有好处,所以建议同学在暑假期间能多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劳动。

六、保持和同学、朋友的交流

暑假里,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好朋友和同学们。大家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多加强沟通,当然如果方便,有些暑假活动我们可以和同学、朋友一起完成。和同学、朋友在一起总是很愉快的,所以我们暑假快乐的一个源泉是来自我们和他人的交流和共同活动

第13篇:小学生生活日记

篇1:算二十四点游戏

今天,我和爸爸在家用扑克牌玩24点游戏。我们每人发半副牌,每人每次抽二张牌摊在桌上,谁先用加减乘除把牌上的数字算出24点,谁就拍一下手,说出自己的算法,就可以把四张牌收回放到自己那边。

开始,总是爸爸赢,我的牌渐渐地都到爸爸手里了,我就向爸爸请教绝招。爸爸告诉我说:“首先要看看四张牌里有没有

3、

4、

6、8,如果有3,就用剩余的三张牌算8,如果有4,就用剩余的三张牌算6,有6或8,也是和上面的算法一样,因为, 3×8=24,4×6=24。还可能用类似上面的方法找2乘12,15加

9、或者用连加的方法等等。”当然也有四张牌算不出24点的情况,那自己把发出的两张牌收回。

爸爸教了我很多算24的方法,我用这些方法又把我输的牌从爸爸手里赢了回来。以后我要多练习,争取下次打败爸爸。

篇2:算 年 龄

星期六晚上,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奶奶坐在桌子旁边聊天,妈妈摸摸我的脑袋说:“琪琪(小名),妈妈给你做个口算,你注意听好了。”我高兴的说:“好吧,你想出什么口算呀?”“现在你年龄多大?” 我立即回答:“8岁,你知道的呀,这也太简单了吧。” “还有呢,妈妈现在35岁,奶奶的年龄是你年龄的三倍加上妈妈的年龄,奶奶年龄是多少?”“你再重复一遍,我没有听清楚。” 于是妈妈又说了一遍,我听完后不停的转着眼睛想着,奶奶多少岁呀,多少岁呀?我心里想着:“8×3=24(岁),24+35=59(岁),所以奶奶是59岁。” 我立即回答:“有了,妈妈,奶奶是59岁,对吗?”“怎么算的呀?” 我就把刚才口算的过程说了一遍.妈妈和奶奶在一旁听着,高兴的直点头,“琪琪真聪明”妈妈笑着说:“去玩会吧。”我心里美滋滋的,要知道这可都是数学的功劳呀!我今后会更多的学习数学知识,还要更加努力!

篇3:华罗庚爷爷与统筹法

小朋友我们知道家里来了客人我们都要给客人沏杯茶。沏茶一般要有六个步骤: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洗茶杯、找茶叶。那么有两种方法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各呢?

方法1:洗水壶→ 接水→烧水→沏茶→洗茶杯→找茶叶

方法2: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 沏茶

很多小朋友肯定会说不是一样吗,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原来其中第二种方法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同时做了3件事,所以更节省时间。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运用数学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根据合理安排时间提出的“统筹法”,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华罗庚爷爷一生顽强拼搏,开拓进取,为祖国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作为以他名字命名学校的学生,我们现在只有扎扎实实地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成为像华爷爷一样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

第14篇:小学生生活小常识

小学生生活小常识

现在社会在逐步发展,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我们的同学们更应该注意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以下是基本的生活小常识,希望对我们的同学们会有帮助,改掉坏习惯。

1、常吃宵夜。会得胃癌。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一个星期只能吃四个蛋。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3、鸡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较好。

4、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应是饭前吃水果。

6、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时不要吃蕃茄,最好饭后吃。

8、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

9、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会胖。

10、少喝奶茶。因为高热量、高油。没有营养价值可言。长期饮用。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11、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

12、远离充电座。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边。

14、每天十杯水。膀胱癌不会来。

15、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的咖啡。喝太多易导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因为得花5~7小时去消化,并使脑中血液集中到肠胃。易昏昏欲睡。

18、下午五点后。大餐少少吃,因为五点后身体不需那么多能量。

19、10种吃了会快乐的食物:深海鱼,香蕉,葡萄柚,全麦面包,菠菜,大蒜,南瓜,低脂牛奶,鸡肉,樱桃。

20、睡眠不足会变笨,一天须八小时睡眠,有午睡习惯较不会老。

21、最佳睡眠时间是在晚上10点~清晨6点。

24、掉发因素:熬夜,压力,烟酒,香鸡排。麻辣锅。油腻食物。调味过重的理。

25、帮助头发生长:多食用包心菜,蛋。豆类;少吃甜食(尤其是果糖) 。

26、每天一杯柠檬汁,橙汁。不但可以美白还可以淡化黑斑。

30、食物过于粗糙,营养不足时导致食道癌,胃癌。

32、减少食用盐腌。烟熏,烧烤的食物。

47香蕉可防辐射。

46.正确饮食习惯: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陶米水的妙用 淘米水用处很大

人们在做饭的时候往往把淘米水倒掉,认为淘米水没有什么用途,其实淘米水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

1、淘米水中有不少淀粉、维生素、蛋白质等,可用来浇灌花木。做为花木的一种营养来源,既方便又实惠。

2、淘米水中沉淀的白色粘液多半是淀粉,因此,可将淘米水煮沸以后用来浆洗衣服。

3、新油漆的家具,有一股油漆的臭味。用淘米水擦4~5遍,臭味就可去掉。

4、铁制的炊具如菜刀等,切过蔬菜之后容易生锈,如果放在淘米水中,可避免生锈。

5、用淘米水洗手可以去污,经常用淘米水洗手还可使皮肤滋润。洗衣服 脏衣服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钟后,再用肥皂洗,用清水漂净。洗出的衣服清洁、干净,特别是白色的衣服,更显得洁白。

洗毛巾 毛巾沾上了水果汁、汗渍等会有异味,并且变硬。把毛巾浸泡在淘米水中蒸煮十几分钟,便会变得又白、白软、又干净。

洗碗碟 淘米水去油污力强,且不含化学物质,用淘米水洗碗碟,胜过洗洁精。

洗脸 把淘米水涂在脸上,按摩2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早晚各一次,这样可使皮肤白嫩滑。

擦漆器 刚油漆好的家具,有一股难闻的油漆味,用软布蘸了淘米水反复擦拭漆器,再用清水擦净,能除油漆味,还能除去污垢。

第15篇:让数学与生活相融

让数学与生活相融

——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是一堂十分单调与抽象的概念课。以往的教学,在认识千米时,大都由教师示范讲解,然后通过大量的单位换算练习题,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和发展。这样的教学,学生虽然可以非常熟练地进行大量的计算,却不一定拥有这些长度的观念,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呢?怎样让学生对1千米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影象呢?我试图能跳出教材,设计和组织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过程,努力达到以下要求:

一、捕捉生活素材,精心设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导入通过我和学生比高矮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下面的活动。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二、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往往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我让学生亲自到操场上去感知1000米的长度这对异校教学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对我自己是一次挑战,但通过实际教学来看,学生非常适合这样的教学。另外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联系生活实际,充实创新教材,让教材焕发生活气息。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难以及时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教材中去,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堂课,在学生学习了千米的概念以后,我列举了大家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例子:自行车,汽车,飞机,大家都看到过,但谁都不曾留心过,这些交通工具时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态度。

这样让教材内容“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让他们切实体验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与生活相融。

抓住瞬间的灵感,激活课堂教学

[ 2007-4-11 21:43:00 | By: 雪燕子 ]

抓住瞬间的灵感,激活课堂教学

辽源市 龙山区 谦宁街小学 陈春艳 有人说:教无定法。这四个字准确地说出教学的灵活性与多变性,学生是活动的,有思维的个体。因此,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一些小插曲,这是在备课中所预想不到的。教师的应变能力往往绝处逢生,瞬间的灵感应对,往往能变被动为主动进而激活课堂教学。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一开始,我就遇到了麻烦,孩子们准备的玻璃球、乒乓球、小皮球等滚落一地。孩子们忙着去拾这些“小淘气”。我的存在几乎是多余的。看着这一混乱的声面,我灵机一动,这节课就从认识“球”入手吧,于是我默默地站在讲台上足足两三分钟不言语,只是认真地看他们四处去捉不听话的球,有的孩子把球刚拾起放到桌子上就又滚到地面上了,于是再去拾,经过几次折腾,他们变聪明了,有的孩子把球放到文具盒里,有的用手拿着,有的放到没有盖的圆柱体盒子上。总之,经过两三分钟的“战斗”,孩子们终于把球制服了。课堂上渐渐恢复了平静。我知道虽然我还一句话也没讲,但孩子们在刚刚的战役中已经对球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我趁热打铁,激发也们的兴趣,说:“刚刚大家认识了一个淘淘气的新朋友,它是谁呀?”(球!)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观察一下你的球,想一想它为什么这么淘气?你可以拿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比较着说。”一语击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了。“老师,球没有棱角,圆溜溜的,所以桌上放不稳。容易往下滚。”“老师,球只有一个面,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好样有好几个面”“老师,我想说,球放在桌子上时与颗接触的地方很小,而长方体是整个一个面和桌子接触,所以球不稳定……”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教学变奏曲,竟让我的学生变得如此充满表达欲,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转变为学习动机,望着好一张张稚嫩的小脸,看着那一个个兴起的小手,我知道这一次我真正激活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成为一个亮点,这节课,我成功了。

新课改—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身边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信心,从而实现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一、找数学,数学内容生活化

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源于生活实践,因此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观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比如高矮这一课中,主题图是小朋友扶盲人过马路,对于农村小孩来说,他们不认识人行道,因而这样的素材对于他们来说太陌生了,于是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让他们同学与同学之间比高矮,老师与同学之间比高矮,教室里的物体与物体,教室里的物体与人比高矮等。就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素材,学生也从有趣的比一比活动中学习了新知识,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学中使生活化的知识得以提升,不是一举两得之事吗?

二、玩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包装在游戏中或创设故事情境来串联数学知识,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有趣,愉快、轻松、主动、深刻。

如:教学《老鹰捉小鸡》这一课时,我把学生领到操场这个大课堂,实地做游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非常熟悉喜爱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学习1—10数的认识。在游戏中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参加游戏?”“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等等,在数扎辫子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到数的另一个含义—“序号”。整节课来,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

如上完数数一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孩子们,今天我们回家找数字!看看家中什么物品上写着象0、

1、

2、3„„这样的数字?然后问问家长们这些数字在这是有什么用?”课堂上学生精彩的汇报让人感动,促人深思。记得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发现最多,他一连说了五种:(1)电话机上有数字0、

1、

2、3„„它的作用是用来拨号打电话的;(2)钟表上有数字0、

1、

2、3„„它是用来表示时间;(3)空调上有数字是代表温度的;(4)体温表上的数字是代表身体的温度;(5)吊扇调速器上的数字用来表示电扇转动的快慢。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接着又有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补充。“车牌上的数字是为了区分车辆的”“我的彩笔盒上的

8、12代表彩笔的数量”“鞋子上的数字表示鞋的大小”„„一个小小的问题拓宽了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这样的作业中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对学生而言也就不再独立于自身之外,因为他们发现生活处处有数学,时时处处可以学数学,数学原来就在身边,学习数学真有意思。

正如数学教育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数学当寓于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第16篇:与生活有关的数学应用题

与生活有关的数学应用题

1.一班有学生100个,二班有学生80个,现在有两箱数量相同的苹果,要求一班一箱。二班的班主任拿走两个苹果后,使得两班同学拿到苹果数量相同。问每箱有多少苹果?

2.道路两边等间距种2排树,其中左边一排树与树之间间隔100M,右边一排间隔是80米, 经观察发现,右边种的树比左边多2棵,求道路长。

3.一年级有学生100个,二年级有学生80个,现有两堆同样重的苹果,各平均分给两个年级的学生,结果二年级的学生每人多分得2斤。问每堆苹果多少斤?

文晖中学

初一(8)班沈乐明

1/1

第17篇:新理念下的数学与生活

新理念下的数学与生活

数学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在教学中,怎样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二者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试作如下浅谈:

一、数学源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天本之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

1、情景创设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分数大小的比较”这节课时,创设了如下一个情景: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八戒在饥饿难忍时,他找到一张大饼,悟空见了让他赶快拿回去师徒四人平分着吃,每人吃这张饼的1/4,但八戒不答应,他说:“我肚子太饿了,再说饼又是我化来的,我要吃这张饼的1/5”(老师相机在黑板上写下1/

4、1/5这两个分数),悟空听了八戒的分法,笑了。同学们:悟空为什么要笑呢?想知道这个秘密吗?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知道这个秘密的。这时,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手中的“大饼”(园片),待老师的要求一说完,就开始分起“大饼”来了„„

又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我班李红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很忙,快过“六·一”节了,李红有个小小的心愿,爸爸、妈妈能一同带她上公园玩。可爸爸妈妈近来工作特别忙,从五月七日起,妈妈每6天休息一天,爸爸每8天休息一天。你能帮李红算一算她的心愿能实现吗?听说李红要请自己帮忙,同学们可乐意了!他们跃跃欲试,有的画图解决、有的用找倍数的方法解决、有的与同桌讨论„„

2、教学问题生活化,变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为生动、具体。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教师如果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按教材中的例题授课,学生学起来就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学习数学的情绪。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重新创设例题,使例题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时,课前布置同学们回家收集生活中

的百分数,学生积极地在衣服上、食品包装上、报刊杂志或网上寻找“百分数”。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如:当学生由“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想到:“我们要节约粮食,还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等。

又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体积”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学具来验证,他们有的把豆子放入橡皮泥里,有的把苹果放入水中,还有的把吹起的气球和石子比较着„„孩子们发现了:把豆子放入橡皮泥,然后拿出,留下了一个小坑,从而证明豆子占有一定的空间;把苹果放进盛水的杯子里,水面会上升,从而证明苹果占有一定的空间;气球较轻,但用一只手不能合拢,石子较重,但一只手却可以拿几颗石子,说明物体占的空间有大小,但与轻重没有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那么学生对体积的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3、问题解决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思想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例如,“年、月、日”教学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想一想:谁说对了呢?

小明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你认为他可能在奶奶家住了多少天?

小红说:59天小张说:60天

小兵说:61天小军说:62天

这里既结合了本节课的数学内容,又联系了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如果连续的两个月是一个大月,一个小月,如3月和4月,4月和5月,5月和6月,6月和7月,8月和9月,9月和10月,10月和11月,11月和12月,那么就是61天;如果连续的两个月都是大月,如7月和8月,就是62天;如果这一年是平年,连续的是1月和2月或1月和3月,就是59天;如果这一年是润年,那连续的是1月和2月或2月和3月,就有60天。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

4、练习设计生活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大部分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量的计量”的复习课中,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①诊断:清晨6:30,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穿好衣服,用了大约5秒钟的时间刷牙、洗脸,接着吃了约150克的面包,喝了约100升的牛奶,然后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地向800千米外的学校跑去。

②说明:小冬的爸爸这几天不知道吃了什么,肠胃有点不舒服,医生检查后给他配了一种“诺氟沙星胶囊”的药。只见外包装上有这样一个字样:0.1g×12片,一次0.1~0.2g,一天3~4次。你能看懂吗?追问:“小冬的爸爸一天最少吃几粒,最多吃几粒?”

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可以让学生测算自己家居住的面积有多大,并且算一算家里平均每人的居住面积是多少?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好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生活——“生活问题数学化”

尽管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产生的“土壤”,但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数学教学“生活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学决不等同于生活。如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为迎合数学教学生活化,一些知识明明可以开门见山的揭示出来的,却牵强地去创设一些情景,结果恰恰适得其反;有的把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都用于生活情景创设中,本末倒置,未能解决实际问题,违背了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比如一老师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师:以元为单位,4角怎样表示?生:0.4元

师:那40分呢?生:0.40元

师:以米为单位,4分米怎样表示?生:0.4米

师:那40厘米呢?生:0.40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0.4元=0.40元,0.4米=0.40米

师:为什么?生:因为4角=40分,所以0.4元=0.40元;

因为4分米=40厘米,所以0.4米=0.40米。

(由于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出所料,学生很快得出0.4元=0.40元,0.4米=0.40米)。

师:那(擦去单位名称,剩下0.4=0.40)现在相等吗?

生:不相等(90%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为什么(楞住了)

生:老师,你觉得0.4元=0.40米吗?(学生的反问,让老师吃了一惊)

师:当然不等

生:所以0.4≠0.40

生:我也觉得0.4≠0.40,因为0.4和0.40的后面可以随便跟什么单位,比如:0.4千克和0.40千克有时候相等,有时候也不相等,后面的单位相同时,0.4=0.40,后面的单位不相同时,0.4≠0.40,所0.4和0.40在没有单位的情况下就无法比较。

看来学生已陷入生活的具体情景中出不来了,幸亏本节课执教的老师是一个比较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于是,费了半天周折,终于回到正轨了。(这样的情景创设真是不可取)。

又如在现实生活中购物时,遇到这样的情况:

苹果3.8元/千克,张阿姨买2.39千克;刘叔叔买了3.22千克,思考他们该怎样付钱?

有一个老师执教《求积的近似值》时,用到了这一情意,就过早地肯定了一学生所说出的9.08元,12.24这两个标准答案,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像9.1元、9元,这些答案在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也是有这些生活经验的,只要稍加鼓励,学生是完全可以说出来的。假如苹果的总价不是9.082元和12.236元,而是15.653元,按照人民币精确到分,四舍五入,应付钱15.65元,但在实际生活中,极有可能付:115.6元;215.5元;315元;其中付法

1、3尚可视为求近似值中的“去尾法”,而付法2是用数学解释不通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存在的,而且出现的可能性较大。生活就是这样,丰富而又复杂,看似无理却又合理。

所以不能简单地将生活等同于数学,应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生活提炼到数学的高度。如15.6元,从数学的角度看,如果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分,应该付15.65元,如果精确到角,应该付15.7元;如果精确到元,应该付16元;从生活角度看;115.6元;215.

5元;315元都是有可能的,老师不用刻意地去回避。还可以请学生讨论一下,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是可以理解和解释的。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融会贯通,这样的数学才学得活,学得扎实,学得有效。

三、数学与生活——二者的有机结合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既不能彼此割裂,也不宜过分偏重一方。教者应力求体现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的整合,使两者和谐统一。

1、教师应精心挑选数学生活化的内容。

生活是一个数学大课堂,尽管学生年龄小,经历少,但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都广泛地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等许多熟悉而又模糊不清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有意义的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敢干探索、创新的精神。如此以来,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易学乐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在这些经验中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形式化了的数学,更具有教育价值和感染作用。而教师对现实生活的精心选择与编排,就成为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数学生活化的基本前提。

2、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和点拨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加工改造教材,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教师可利用适当的评价,合理的建议,学生探究活动的参与等机会,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引导学生由生活化向数学化的高度迈进,这是实现真正数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

新世纪新形势带来了教育的新机遇,新挑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好“数学与生活”二者的关系,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第18篇:二年级小学生数学日记 生活中的小数学

星期天,妈妈和我在家做寿司。妈妈用海苔卷上米饭,放上各种食材,然后卷起来,做成了三段长长的海苔卷。妈妈把它们分别切开,每个海苔卷可以切成6个寿司。妈妈问我一共可以做出多少个寿司呢?“18个。”我想了一 会回答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妈妈微笑着问。“妈妈做了三个海苔卷,第一个切成了6个,第二个也是切成6个,第三个还是6个,这样我们就有3个6,我就用6+6+6=18算出来的。”我回答。妈妈把做好的18个寿司放在盘子里,然后又问我:“宝宝最小,可以吃4个寿司,妈妈可以吃6个,爸爸最能吃,剩下的都给爸爸吃,那爸爸能吃多少个呢?”“我知道,我知道!我们一共有18个寿司,我吃了了4个,就是18-4=14,妈妈又吃了6个,就是14-6=8,还剩下8个,那爸爸就是吃8个。”我高兴地回答道。妈妈笑着把一个寿司塞进了我的嘴里。“恩!真好吃!”妈妈说,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身影,只要我们善于使用它们,就能使生活变得更精彩!

第19篇:教学策略与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范例教学策略与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华师大教育科学学院 97专升本(奉贤班) 张建忠

以联邦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根舍因、克拉夫基等为代表提出的“范例教学论”,是二十世纪

五、六十年代与前苏联赞科夫的“新教学体系”和美国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论并驾齐驱的最有世界影响的三大教学论流派之一。迄今为止,范例教学的思想不仅在德国、欧洲各国,而且在其他许多国家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以这种教学理论为指导的范例教学策略为很多学校和教师所采用。

一、范例教学策略的由来及理论依据

(一)范例教学策略的由来

所谓范例教学,就是通过典型的事例和教材中关键性问题的教授、探索来带动学生理解普遍性的材料和问题。

“范例教学”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明确和丰富发展起来的。“范例教学论”者认为传统的教学论混淆了教学的系统性思想和教学材料的系统性。我们的教学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系统性思想,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观念。

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必须要重视构建新的教学内容,选择学科材料中最具有典型的材料,形成认识的“稠密区”,在这个稠密区,各种知识汇集、交融,学生通过对这样的稠密区的探究、思考,形成一种整体的认知结构,从而能够达到把握其他各种材料的目的。“范例教学”正是本着这样的思考,其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教学不再是肤浅的;教材被精选了,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典型范例集中了教材和学生认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容易触发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范例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

1

1、范例教学的理论家们指出,范例教学实质上并非一种新发明,它也并不属于某个人的首创。根舍因在解释它的示范性时曾经说过:“示范性并不是新事物。孔夫子曾经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它是对教育和教学的一贯做法的反思。”2000多年前孔子的这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育思想为范例教学的从“个”到“类”,来说明事物的普遍牲思想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2、早在近代就有一些教育家和哲学家提出过范例作用的论证。教育家夸美纽斯、哲学家康德等在他们的著作中曾阐述过范例在认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如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曾经说过:“打发儿童到学校去的时间应该尽可能地少,应当留同样多的时间作为自学之用。”换言之,如果一个儿童真正是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那么,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可能性,而不是忽视这一切,以为一切教育可以归结为将成年人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运用外在语言和便利记忆的方法,灌输到学生的心里去。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的增长也是迅猛的,教育无法穷尽所有知识,教育是要把一些规律性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科思想、思维方法等传授给学生,以使学生继续受教育成为一种可能。范例教学它的立足点也就在于此。

3、范例教学的原则与裴斯泰洛齐关于“要素教育”的理论也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20世纪的

二、三十年代德国侧重教养论的教学论学派代表们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直接提出了“范例教学”的初步设想,并主张用“范例教学”代替按完整体系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做法。此后,佩尔的《示范教学的原理》,埃贝林的《岛屿式教育原理》,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等一些论著为建立系统的范例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范例教学之所以在联邦德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广泛重视,还因为以往不仅有许多教育学论著提及它,而且在学校教学中还有所实践,我们如今数学等理科教材的编排也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即通过例题的精心选编和教学让学生掌握某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

2

二、范例教学策略的基本思想

所谓范例教学策略,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典型的例题,关键性问题进行示范探索,引发学生自发学习的情趣,促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受教育启迪的状态中,实现对学生整个精神世界的开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范例教学,促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中

我们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正视青少年在学校中有限的学习时间,组织他们进行“教养性的学习”。所谓“教养性的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使自己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中。这样的教学,它首先应当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剪裁,以彻底性代替肤浅的全面;以使学生获得系统的认识,代替记住所谓系统性的知识材料。教学将追求深而不是广。这就意味着应使某些知识得到加强、深化,使学生学过后能植根于头脑;也即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使某些枝节一带而过。范例教学论认为,作为重点的知识内容,它们就是范例。每个范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是反映整体的一面镜子;每个范例又都是个别,但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二)通过范例教学,引起学生自发学习更多知识的兴趣

范例教学论认为,深入地教学这种范例,能使其形成一种“共鸣”。这就是说使范例地讲授的一种学习内容象一个物体发出声音使另一个同频率物体也发出声音那样,能让那些课上不教的同类学习内容或潜在学习内容为学生所认识,或者引起学生自发去学习它们的兴趣。这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导作用,启动学习思维,引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师生思维活动达到互动互补,共振共鸣。应用这种范例进行深入而彻底的教学,一方面使教学做到少而精,减轻负担;另一方面又能丰富教学过程,即通过范例将使学生理解课堂上不教的内容或激发他们在课外自己去学习这些不教内容的积极性,从而使课

3 堂教学还能在课堂以外得到额外的收获。这种范例性的教学将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思维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内,而使课堂教学冲破课堂,得到延伸。学生的思维发展机会与空间得到拓展,实现素质教育就成为一种可能。

(三)通过范例教学,实现对学习者的整个精神世界的开发

以范例方式组织教学,每一个作为范例的个别都是反映整体的一面镜子,其所反映的整体将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反映学科的整体;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学习者的整体, 即这种教学对于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也将使他们的智力发展得到促进,能力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将会对学习者的整个精神世界给予开发。换言之,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其知、情、意、行各方面,做到有机统一。充分挖掘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坚持既教书又育人。

(四)通过范例教学,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的教学

要使教学中的范例反映学科整体与学习者的整体,教学必须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而不仅仅向他们灌输知识。组织“发生学习”——即象研究工作者那样,从现象出发进行探究,然后获得科学结论。目前上海市正在研究开发的“研究性课程”,是开放式教学的一个很好范例,这样的课程将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能力。必须打破常规,必要时还可以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而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或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合科教学,并根据需要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

综上所述,范例教学基本思想可概括为: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即把他们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这种教养性的学习是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生动地获得一般的概括的知识、能力、态度。换言之,让他们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

4 原则性的、典型的东西以及规律性、跨学科的关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系统地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而且也为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知识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准备必要的思维素质和人格力量。

三、范例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及操作程序

范例教学论提出了实现其基本思想的各种教学原则,其中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原则是最重要的三条原则。

(一)基本性原则就是指教给学生的内容应当是一门学科的基本要求,如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本性的着眼点在于教材的客观内容,强调教学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结构与规律性。

(二)基础性原则就是着眼于学生基础,他们的基本经验,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的发展水平。同时,又要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基础性原则强调从学生的基本经验出发,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三)范例性原则就是要求设计一种教学结构,使教学内容与方法之间以及各种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结构化,通过这种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方式等同各种分化的、复杂的和客观的教学内容的“最终结构”一致起来。换言之,范例就是沟通学习者主观世界与教学内容这一客观世界的桥梁。范例性原则就是通过这种范例的精选来使教学达到基本性与基础性目标的统一。

范例教学主要以课题形式处理教材内容和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其操作程序一般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用特例,以具体直观的方法。范例地阐明“个”,使学生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5 第二阶段,根据范例“个”所获得的知识,推论特点,分析掌握整个“类”的特征,使学习者对“个”的认识上升为对“类”的认识;

第三阶段,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即根据对“个”所获得的认识,进一步过渡到对“类”的认识,从而达到对更本质的关系——规律的认识;

第四阶段,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的关系的经验,认识更为抽象或总结性的规律。

上述四个阶段仅是范例教学的一般形式。其实,同传统教学相比,范例教学的本质特征并不只是在于教学过程上的区别,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它的教学目标——教养性教学目标。这种教养性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范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核心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即通过范例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判断能力,行为能力乃至自发的继续学习的能力。范例教学由于和学生的兴趣,认识能力紧扣在一起,同时,又不是封闭式的求得同一答案,所以范例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四、范例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范例教学策略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初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学活动。活动开始,提示情景:“有4个小朋友帮助一位农民摘苹果,到傍晚收工时,这位农民送给4个小朋友一篮苹果表示酬谢,并对他们说:‘你们把苹果分了吧!’于是就让学生试着分苹果,边分边议。”让学生从分苹果这个个别的事例中,对“平分”概念有个直观认识。接着又可让学生分巧克力、

6 糖果等实物,使他们根据分苹果这一“个”所获得的知识,推及“类”分实物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平分的具体概念。然后进行逐渐的抽象,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把20个梨分成相等的4份(用实物符号代替实物)——→“把20个点子分成相等的4份,用蜡笔把这4份分别圈起来(实物符号换成点子)”——→“把30块糖,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块?(用语言表述)”——→“出示算式‘36÷4= ’”。学生通过上述几个阶段的学习,已从范例中逐步获得了关于除法的抽象概念。同时在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还获得建立概念的一般思维方法。

(二)范例教学策略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教材中,计算法则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技能的先决条件。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在典型的范例中自己去发现合理的算法,逐步归纳计算法则。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时,可让学生由“商不变性质”去发现。先让学生复习:120÷4= ,1200÷40= ,60÷2=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呢?然后把120÷4改为120/4,这两个算式相等吗?分数是否也有这个性质?通过创设情景,激活学生原有知识,激起求知欲。学生提出各种假设,然后进行探究、验证,从而激化思维。学生例举:1÷2商相等算式,从中选出1÷2=2÷4=3÷6=6÷12,再改为1/2 = 2/4 = 3/6 = 6/1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鼓励用学过的知识来说明观察的结果。从而从商不变的性质推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材这两个实际,突出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认知结构的整体性。这样在六年级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发现比的基本性质,真正实现“通过不教来达到教”的最终目的。

(三)范例教学策略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题教学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范例所提供的思维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7 如:学习“塑料瓶重?克”给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范例“一瓶油连塑料瓶共重1260克,倒去一半油后连瓶还重645克。塑料瓶重多少克?”引导学生思考:1260克是什么重量?645克又是什么的重量?一半油有多少重量?(1260-645=615克),塑料瓶重多少克?根据分析学生列出①1260-(1260-645)-(1260-645)②1260-[(1260-645)+(1260-645)]③1260-(1260-645)×2④645-(1260-645)通过比较,显然第4种方法最简便,要求学生分别讲出各自的思维过程。从“总重量--油的重量=瓶的重量”,这一“个”的关系进一步引出同“类”的问题,归纳“毛重--净重=皮重”的一般思维方法,再进而得到:“整体--一部分=另一部分”的最一般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总结了这一规律性的知识后,教师可进一步质疑,还有其他方法吗?我们能否从第4种“倒掉一半油后的连瓶重量减去一半油的重量得到塑料瓶重量”这一解法中,想到更简洁的方法呢?学生顿时兴趣浓厚,通过互相讨论得出:倒掉一半油后重量的2倍减去原来连瓶总重量得到塑料瓶的重量,即645×2-1260。思维方法:(瓶+一半油重量)×2-总重量=瓶的重量,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解答。在开放式的范例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较大的余地,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积极创造。

(四)范例教学策略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纲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能是有效的。在几何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等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比较、拼摆、实验等的活动,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形成表象,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由于学生已有了几何变换的思想(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建立):把新学的几何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然后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新知。为此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教学中,学生各显神通,思维活跃,发现规律,推导公式。如:(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一个梯

8 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4)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三角形。通过直观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原梯形的各元素与剪拼后得到的新几何图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同样结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通过这种教学策略,学生在主动操作,自发学习,示范探索的氛围中既轻松获得知识,又促进了思维发展。

从上述范例教学策略在不同教学内容的应用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实施范例教学策 略的一般过程,它充分依据学生思维发生发展由直观形象到抽象概括的规律,由范例地阐明“个”,逐步上升为对“类”的认识,并揭示‘类“的本质,进而发展为对世间一般关系的一般思维方法的认识,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和基本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始终以一种主动的生动活泼的状态参与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范例教学策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学生的实际与认识水平

课堂教学要面向学生,把学生业已达到的心理、认知、审美、人际交往、兴趣爱好、观察方式等等水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随时注意学生目前状况与客观教学要求间的差距,使自己的教学过程始终成为克服这个差距的过程。并通过各种反馈途径、经常检查自己所教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包括不同学生的实际),如有不符合的应及时调整授课计划,更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二)强调教学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教学中所选择的范例,它是一种个案,一种特殊,这种特殊不仅仅是儿童感兴趣的特殊,而且也是一种带有起点性的特殊,它不是实际事物的一个成份,而是实际事物的一个整体。因此,范例教学虽然反对一步不漏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旧教学方式,但对待任何要教的内

9 容却仍强调整体性、完整性、彻底性,要求教师把个别范例讲深讲透。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认知结构,反对支离破碎与没头没脑地教给学生零星知识。

(三)把培养学生独立性既看作教学目标,又看作是教学手段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弱。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通常认为“教是为了不教”但往往认识不到“通过不教来达到教”。也就是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代替教师的教。范例教学要求我们,只有教师把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能力看成是教学手段时,才会更自觉地去贯彻这一要求。即:

1、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方向,从学生实际出发,与学生的兴趣,关心的问题紧扣在一起;

2、教学的一切应当不是封闭式的,定型的结构,而应当是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追求。

(四)重视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思维都是由问题而引起。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首要的是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儿童发现问题,并激起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指要在学生产生了问题而渴望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予以指导。学生如果思想上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求知渴望,他就不会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应当引起学生产生问题,因为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呢?

1、布置活动性作业,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发现问题。

2、通过新旧知识对比,使学生产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

3、教师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提出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向前发展。

4、用不平常的现象或奇异事物引发学生的问题。

5、低年级教师还可把数学题用故事或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还应注意耐心等待,可以从教材本身,学生实际状况和教学时机上进行考虑,确定是否给予时间让学生思考,给多少时间合适。如果一个教师经常

10 地在他的教学结束之前,作为一种形式,随便让学生提一点什么问题,或者根本不让学生提问,那么学生的提问能力得不到锻炼,思维水平也得不到提高。显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我们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一致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更有利于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诚然,范例教学思想是先进的,在如今的教学实践中仍有许多借鉴之处。但同时它又不是完美的。它仍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探讨并解决的问题。例如:怎样才能构成一门学科具有基本性和基础性的范例;学科教学中如何组织“教养性的学习”;究竟如何才能通过反映整体的范例使学生对一门学科具有系统性思想等等。看来,要真正地实现范例教学,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各门范例课程。而这需要广大有识志士去进一步地探索。

参考书目:

《小学儿童心理学》 胡德辉、叶奕乾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 8

3、6 《国外小学教育思想介绍》 翟福英等编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8

6、11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张天孝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8

9、5 《儿童数学思维的开发》 张梅玲等编 科学出版社 9

2、3 《现代课堂教学设置课堂教学成功之路》 上海师资培训中心 9

2、12 《德国教学论流派》 李其龙编著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9

3、4 《现代教学论基础研究》 胡学增等编著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9

3、4 《教育科学新发展》钟启泉、李其龙主编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9

3、6

11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顾荣编著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9

3、7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导论》管南雄等编写 21世纪出版社 9

6、10

二000年五月

题目: 范例教学策略与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摘要: 传统教学以穷尽本学科所有的基础知识为特征,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思维素质得不到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本文通过对联邦德国二十世纪

五、六十年代所开展的“范例教学策略”思想的部析和这一策略在现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醒人们:教学目标必须要以学生的基本经验和教材的客观内容为出发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以典型的范例

12 来体现教材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教学的形式必须是开放的,要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既看作是教学目标,更看成是教学手段,要让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和思维活动,“通过不教来达到教”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策略与思维小学数学 13

范例教学

第20篇:小学生生活习作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活化习作与教学策略研究

人民小学范月萍

(一)课题的提出

1、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约占语文总课时的六分之一,教师、学生对作文也非常重视,但学生作文水平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和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分不开:

(1)、现行的写作以命题作文占绝大多数,教师全权决定作文题目,甚至规定写作提纲,提供所谓重要词语,从写作内容到写作技法都给了学生极大的约束,造成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厚,有时,教师似乎也注意习作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但所定的题目也往往是记时令性--的活动(节日、假期活动等),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父母、老师、同学等),差不多年年在写相近的题目,对学生写作既无推动力又无吸引力,同时所写文章难免千篇1律,写出来的作文也缺乏童真和新意。

(2)、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文章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认为写文章只是完成功课的需要,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

(3)、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仅仅把写作局限在小小的课堂。

学生要行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通过运用,把言语作品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要素。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空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习作教学也因它的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等让师生束手无策,小学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少,文化底子薄,语言表达能力差更造成了教学时候普遍的费时低效。

2、课题的理论依据

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用生活来教育,要为生活而教育。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叶圣陶表达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我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大多数语文教师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学生,他们不但觉得作文难写,而且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无从着手写。为此,我提出了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力克作文虚假空洞现象。

3、课题的界定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对小学生来说,习作本身就是生活,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生命力的绽放,所以小学生习作更应该重视从内容入手,内容来源于生活,儿童的生活越丰富,生活质量就越高,习作的空间就越大 。生活化习作,就是让习作走进生活,具体地说是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习作,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习作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生活化给人一种亲切感,它提倡的营造一种轻松、和谐、自由、宽松、没有距离感的氛围,学生带着一颗平常心来习作,不畏惧,也不需要捏造,真真实实地用最平常心态来习作,真正达到说真话、吐真情、做真人目的。所以,生活作文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习作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习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习作,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习作中学会做人。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通过研究和实践,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同时学会透视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生活质量。

1.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究在新时代多元化生活的背景下,小学生生活特点的共性与个性对习作的影响。将新时代小学生丰富的童年生活融入习作中,使小学生习作富有时代生活气息,让富有灵性的生活习作伴随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2.通过研究,有效促进教师关注新时代儿童的生活特点,转变习作教学观念,探索生活作文教学的策略,提高习作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构建新时代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模式。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不断汲取习作教学理论营养,促进教师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研究习惯。提高教师的习作教学能力。

二、研究内容

理论部分: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与对策;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心理科学及观察生活对积累材料的积极作用。

实践部分: 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观察指导方法与习作形式。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以实验法为主,辅以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测量法等。

研究对象:人民小学学生。

三、课题方案(含时间及研究内容:时段含申报立项、具体实施、结题鉴定)

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

1.了解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现状,研讨课题目的与方案。申报课题,申请立项。

2.学习理论,进行课题论证,修订完善课题实验方案。明确研究任务,落实人员分工。

3.调查摸底,积累原始资料,做好其他相应的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交流研讨。设计调查问卷,分析新时代小学生的生活内容与兴趣爱好及教师习作教学现状,写调查报告,建立相应的档案和资料库。

2.根据小学生生活实际,确定专题训练的计划。探索可操作性作文教学特色体系。

3.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讨、反思实验情况。安排习作教学实验课、习作竞赛和习作集展示等活动。邀请专家评估指导,撰写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论文、阶段性报告等。

(三)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充实完善课题资源库建设,将课题研究成果投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方法和预期成果形式

(一)研究对象

(二)内容与范围

1.在生活中训练写作。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优化习作指导策略,把学生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从丰富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

2.在阅读中训练写作。根据作文生活化策略改革阅读教学,以写作为手段促进阅读理解,丰富课堂生活。

3.评讲课要立足发展。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4.通过各种途径,创设环境,使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成为学校生活的一件乐事。

(三)研究方法

1.课内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的习作。利用课文进行习作指导,抓住文中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欣赏美词佳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总结学法的习惯。

2.阅读中积累,扩大学生知识面。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丰富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并指导学生做好有效的摘抄。针对这一点我们不仅每天布置阅读作业,还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感受,背诵优美词句。

3.勤练笔。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

七.课题研究阶段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 2013年12月)主要工作:收集有关信息,制定决策,组建机构,明确职责,组建管理模式,草拟研究方案。方案是研究的蓝图,直接关系课题研究的成败,首先,我们明确研究的目的内容,确定研究项目,选定了研究方法,进行了前测调查,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

(1)、选择和论证研究课题。

(2)、组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制度。

(3)、设计研究方案。

2.实施验证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采用行动研究法、合作研究法,课题研究深入实施,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研究内容及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因“文”制宜,合理、有效地开展“小练笔”研究,耐心细致地进行个案分析,撰写教育随笔。同时结合自身的读书学习,做好读书笔记。

3.总结结题阶段总结(2014年3月——2014年7月)

主要工作:材料整理归类、归档,形成总结报告,撰写经验论文,进行结题验收。注珍惜学生探究的成果,建议学生以各种形式加以整理、保存。如手抄报、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课内外结合、学科间结合,将探究伸向广阔的生活课堂。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小练笔和探究心得向各报刊杂志社投稿。课题组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之整理出来形成调查报告、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经验论文、研究报告、典型教案等。主要表现为: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总结性研究报告。

2.课题经验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反思、学生个案分析等。

4.学生成果集。如小练笔习作集、日记、作文等

十、课题研究保障。

1、队伍保障。

组建课题研究的队伍。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运行,成立课题组,并建立完善的课题管理和组织制度。 课题研究指导: 叶丰才张映芳吴丽云

课题研究组长:

课题研究成员:王连球吴丽云范丽爱范月萍

2、制度保障。

建立课题组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制度。

课题组成员定期集中学习,利用网络随时进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

3、活动保障。

(1)、课题组成员定期上专题研究课,并及时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以及学生作品上交。

(2)、撰写相关的论文、教学设计,将学生的相关作品结集成册。

小学生数学与生活
《小学生数学与生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