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散文作品(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5 09:00:0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散文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散文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杨xx在三十多年的散文写作中,不断地耕耘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本人阅读的感受,简略说说他散文写作中几个叙述的特色。

一、叙述的多样性

杨xx的散文,叙述沉稳、细腻、温婉中含着硬朗。他巧妙地将“叙事”转化为“叙述”,使他散文中的事有着浓郁的“文学意味”。曲折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说着他看到的人与物,这些事物通过他主观心理的变异,趋向陌生与新颖,且蕴含着作者的灵魂,体现出生命的律动,从而具有了阅读与思考的价值。比如《一只手的叙述》。

二、叙述的节制性

杨xx散文的叙述较为节制,他的节制使他的散文有着丰富的含义。散文中的语言与叙述之间的分寸把握得很到位。几乎没有多少夸张的成分,也很少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和议论。他散文中的节俭,含着某种隐忍的力量,这种力量由内向外渗透、漫延,最终抵达事物的本质。比如《1907年的灯光》等。

三、叙述的不确定性

杨xx散文的叙述有着某种不确定性,其过程是运动的、流淌的、变化的,而不是固定在某个中心。这种不确定性,通过他的叙述又变得稳固,使散文有了不可动摇的整体性。他的叙述善于旁敲侧击,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断扩大作品的边界,且在缓慢的扩张中注入作者自身的思考以及夜晚的灵魂。这给他的散文来带了张力和阅读效果,仿佛他在引诱着读者参与到他的文本中去,从而共同完成他的作品,这是一个由“文本”逐渐转化成“文学”的过程。比如:《返回》《触摸》等

四、叙述的现代性

杨xx的散文有着某种不可忽视的现代性。无论是对呈现的事物,还是词语的运用组合以及叙述的方式,都散发出一定的现代气息。他在散文中有时打破时空,有时将某种写作主题进行碎片化处理,有时在叙述某个事件中,插入对另一个事件的叙述。他是沿着自己的意识,自己的时空,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直觉一路前行。自由、随意、博大、即兴、洒脱,没有羁绊。打破了教科书书上所谓散文的章法。比如《地下铁》《江边看羊》等。

五、叙述的诗性

诗性的叙述是杨xx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他的散文里有某种诗歌的韵律在流动。叙述的语言有任性、隐喻、灵动、韵致,仿佛水一样的灵动、闪烁,这给他的散文带来了澄明,这个澄明显露在他叙述的每一个角落,仿佛海德格尔存在的一束光,瞬间倾斜而来,使他叙述中的人与物在不同的场所亮出了自身的本质。无疑他是带着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诗的韵律、诗的灵动,诗的感悟诗的音乐写着他的散文。比如《河边的叙述》《和郁达夫一起去寻找A城的秋天》等。

六、叙述的含蓄性

这与杨xx散文叙述的节制是一脉相承的。他的散文有着某种“曲径通幽”的意味。从一个点出发,然后回环往复,弯曲前行,最终抵达他所希望的彼岸。在阅读他的散文,我常常掩卷沉思,感觉意犹未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审美享受。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总之,杨xx的散文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阅读价值,这里我们期待杨xx在今后的散文写作中,不断超越自己,扩大疆域,写出更好更多的作品,以飨读者。

推荐第2篇:小学生诗歌、散文作品

春天

四(3)

张琳

春天来了:

春天来啦!

梨花白了:

桃花红啦!

树木露出点点嫩芽。

春姑娘给油菜戴上了黄色的帽子:

给小草穿上绿色的服装。

春雨姑娘唤醒了沉睡的笋芽儿:

唤醒了躲在树干里的嫩芽。

春天真美啊!

指导老师:王兴会

古蔺县丹桂镇丹桂小学

推荐第3篇:余秋雨作品短篇散文

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了文化领域。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余秋雨作品短篇散文,欢迎查看。

篇1:阳关雪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游。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只可能有一种理解:那全是远年的坟堆。

这里离县城已经很远,不大会成为城里人的丧葬之地。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坍,枯瘦萧条,显然从未有人祭扫。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卷帙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站立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于寒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树愈来意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魔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滴官逐臣。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篇2:那天下雨

从爸爸、妈妈结婚到我出生,这段时间,天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爸爸、妈妈结婚后的四个月,德国宣布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再过三个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这些大事,在上海闹得天翻地覆,但乡下却不知道。没有报纸,没有公路,没有学校,无从知道外面的消息。四乡村民都过着最原始的日子,种稻,养蚕,捕鱼,自给自足,又总是不足。真正统治这些村落的,是土匪和恶霸。

祖母回乡后面对这种情况,立即明白只有一个地方可去,那就是到吴山庙去念佛。这位在上海叱咤风云的社会活动家,丧失了所有的社会资源,便在佛堂里为一个个死去的亲人超度。

这天佛堂里一起念佛的有七八个中老年妇女。闭着眼睛的祖母突然听到有轻轻的脚步声在自己跟前停下了,连忙睁开眼睛,只见这所小庙的住持醒禅和尚站在面前。祖母赶紧站起身来,醒禅和尚便目光炯炯地说:“刚才金仙寺的大和尚派徒弟来通报,日本人已经在昨天宣布无条件投降!”

“无条件投降?”祖母低声重复了一句,大颗的眼泪立即夺眶而出。那几个中老年妇女惊讶地问她怎么回事,她只向醒禅和尚深深鞠了一躬,便立即转身回家,她要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告诉我妈妈。

身后,醒禅和尚正在向那些妇女兴奋地解释。

祖母回家给我妈妈一说,妈妈说“这事必须马上告诉我爸”,便匆匆出门,去了朱家村。

外公听到这个消息后,站在天井里抬头看了一会儿天,然后不紧不慢地走到墙角,弯腰旋出一坛酒,拿一个小头轻轻敲开坛口的封泥。

外婆说:“厨房里那半坛还没有喝完呢,又开?”

外公说:“这事太大,半坛不够。”

他用长柄竹勺从酒坛里取出酒,倒在一个很大的青边瓷碗里,端起来,走到大厅前面的前庭中央。他把酒碗举到额头,躬身向南,然后直起身子,把酒碗向南方泼洒。做完这个动作,他又拿着那个青边瓷碗返身回里间,仍然用长柄竹勺向酒坛取酒,再端到前庭中央,向东泼洒。接着,再重复两次,一次向西,一次向北。

四个方向都泼洒完了,他向我妈妈挥一挥手,说:“阿秀,今天你要陪我喝酒!”

妈妈说:“爸,我陪你喝几口。现在那边家里只有婆婆一个人,我要早点回去。”

妈妈回到余家,祖母仔细问了外公听到消息之后的反应,然后说:“阿秀,今天晚上多点一盏灯吧。”

妈妈说:“好,把那盏玻璃罩灯点上!”

当时余家村点的灯,都是在一个灰色的煤油碟上横一根灯草。那盏玻璃罩灯是妈妈的嫁妆,在余家村算是奢侈品了。妈妈点亮那盏灯后,又说:“我把它移到窗口吧。”

祖母说:“对,移到窗口。”

窗外,一片黑暗。妈妈知道,如果在上海,今天晚上一定是通宵游行,祖母会带领着难民收容所的大批职员出来参加全民欢庆。

“我去炒点花生吧。”祖母说着站了起来。

“好,我来帮你。”妈妈跟着向厨房走去。

过了七天,妈妈特地上街,去看看挂邮箱的南货店有没有上海来的快信。

一问,刚到。妈妈站在街角赶快拆开,果然是爸爸来通报日本投降消息的。但信后有一段话,使妈妈紧张起来。

爸爸在信里说,我的姑妈余志杏,已经在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那个晚上,当街向民众宣布,与她的那个革命战友正式结婚。当时像他们一样宣布结婚的,有十几对。到第二天,姑妈才突然醒悟,这事祖母知道了一定会生气,但已经来不及了,她决定过些天带着丈夫一起到乡下向祖母请罪。爸爸在信中要妈妈先对祖母作一点试探。

那天吃过晚饭后,妈妈对祖母讲述爸爸的来信。她绘声绘色地称赞上海青年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夜的狂欢场面,又故作轻松地说到很多恋人当场宣布结婚,祖母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妈,我真希望志杏、志士他们那天晚上也把自己的对象拉出来一起宣布结婚呢!”妈妈说,小心地看着祖母。

祖母说:“他们哪有这种好福气!”

妈妈说:“志杏可是说过,要在我们结婚半年后宣布结婚。那天晚上……”

祖母立即转过头来,看着妈妈:“是不是志敬信上还写了什么?”真是敏感。

妈妈笑了,说:“果然是做娘的厉害。志杏那天晚上真的宣布了……”

祖母的脸,突然被打了一层寒霜。

这下妈妈慌乱了,支支吾吾劝解了好半天。

祖母好像什么也没有听见,如泥塑木雕。

终于,祖母说了声“睡吧”,就回自己房间了。

第二天,吃早饭时,祖母对妈妈说:“

那个人,我连见也没有见过。我一个人,这么多年,就她一个女儿了,她都知道……”

妈妈听出祖母今天讲话很不利索,连声调也变了,便立即打断,说:“是不对。让他们在谢罪时多跪一会儿!”

“你写信给志敬,我不见他们,叫他们不要来,来了也没用。”祖母说得斩钉截铁。

我出生那天正下雨。雨不大,也不小,接生婆是外村请来的,撑一把油纸伞。雨滴打在伞上的啪啪声,很响。

按照我家乡的风俗,婆婆是不能进入儿媳妇产房的,因此祖母就站在产房门外。邻居妇女在厨房烧热水,进进出出都会问接生婆“小毛头是男是女”、“小毛头重不重”。祖母说:“不要叫小毛头,得让他一出生就有一个小名。”

“叫什么小名?”邻居妇女问。

祖母想了一会儿,又看了看窗外,说:“小名随口叫。秋天,下着雨,现成的,就叫秋雨。过两天雨停,我到庙里去,请醒禅和尚取一个。”

第二天雨就停了,祖母就滑滑扭扭地去了庙里。醒禅和尚在纸上划了一会儿就抬起头来说,叫“长庚”吧。他又关照道,不是树根的根,是年庚的庚。

回家的路上祖母想,管它什么庚,听起来一样的,村里已经有了两个,以后怎么分?

她还是没有进产房,站在门口对妈妈说:“和尚取的名字不能用,和别人重了。还得再找人……咦,我怎么这样糊涂,你就是个读书人啊,为什么不让你自己取?”

妈妈躺在床上腼腆地说:“还是您昨天取的小名好。”

“我取的小名?秋雨?”

“对。我写信给他爸爸,让他定。”

妈妈也想借此试一试爸爸的文化修养。爸爸回信说:“好。两个常用字,有诗意,又不会与别人重复。”

于是,留住了那天的湿润。

从此,我就成了我。那么,这本书里的一切称呼也就要根据我的身份来改变了。除了祖母、爸爸、妈妈外,爸爸的妹妹余志杏我应该叫姑妈了,爸爸的弟弟余志士我应该叫叔叔。妈妈的姐姐,那位朱家大小姐,我应该叫姨妈,而朱承海先生夫妇,我则应该恭恭敬敬地叫外公、外婆。

外公是我出生后第七天上午才来的。他一进门就是高嗓子:“听说取了个名字叫秋雨,好,这名字是专门送给我写诗的。”他清了清嗓子,拿腔拿调地吟出一句:“竹篱——茅舍——听秋雨,哦不对,平仄错了。秋是平声,这里应该放仄声……”

妈妈知道,这是外公在向自己卖弄,便轻轻一笑,对着产房门口说:“爹,竹篱茅舍也落俗套了!”

外公说:“那好,等我用点心思好好写一首。你姐生的儿子取名叫益生,也不错,但不容易写诗。”

妈妈说:“志敬也说秋雨的名字有诗意。”

“志敬也懂诗?他怎么不早说!”外公嚷嚷开了:“要不然,我也不用犹豫了。让他赶紧回来一次,看看孩子,再与我对诗。”

外公、爸爸、妈妈都知道那句有名的诗:“秋风秋雨愁煞人”。但是为了诗意,他们还是选了这个名字。

灾难,是我的宿命。只不过,这种灾难,与诗有关。

篇3:庐山

找到庐山不是专门去旅游,是与一大群文人一起去开会的,时间是1979年夏天。那里召开的,是一个全国规模的文艺理论讨论会。

庐山本是夏天开会的好地方,但据所知,那里好像从来没有开过文人大会。原因说起来太复杂,不管怎样,现在总算有了第一回。

但是,回过去看,庐山本来倒是文人的天地。在未上庐山之时我就有一些零碎的印象,好像是中国早期最伟大的文人之一司马迁“南登庐山”并记之于《史记》之后,这座山就开始了它的文化旅程。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它的文化浓度之高,几乎要鹤立于全国名山中了。那时,佛学宗师慧远和道学宗师陆修静曾先后在庐山弘扬教义,他们驻足的东林寺和简寂观便成了此后中国文化的两个重要的精神栖息点。这两人中间,慧远的文学气息颇重,他的五言诗《游庐山》写得不错,而那篇600多字的《庐山记》则是我更为喜的山水文学佳品。但是,使得这一僧一道突然与庐山一起变得文采斐然的,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差不多的时候庐山还拥有过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的归隐行迹、山水情怀和千古诗句都与庐山密不可分,谢灵运的名气赶不上陶渊明,却也算得上我国文学史上五言山水诗的鼻祖。这两位大诗人把庐山的山水作了高品位的诗化垫基,再加上那一僧一道,整个庐山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文化史。

后来的人们似乎一直着迷于慧远、陶渊明、谢灵运、陆修静共处庐山的那种文化气氛,设想出他们几个人在一起的各种情景。由头也是有一点的,例如陶渊明应该是认识慧远的,但他与慧远的几个徒弟关系不好,对慧远本人的思想也颇多牴牾,因此交情不深。倒是谢灵运与慧远有过一段亲切的交往,其时慧远年近八旬,而谢灵运还不到而立之年,两人相差了50来岁,虽然忘年而交,令人感动,毕竟难于贴心,难于绵延。这些由头,到了后人嘴里,全都浑然一体了。例如唐代的佛学史乘中已记述谢灵运与慧远一起结社,而事实上慧远结社之时激才6岁。流传特别广远的故事是慧远、陶渊明、陆修静三人过从甚密,一次陶、陆两人来东林寺访慧远,慧远历来送客不过门前虎溪,这次言谈忘情,竟送过了虎溪,这就使后山的老虎看得不习惯了,吼叫起来,三人会意而笑,那就是中国古代极有名的佳话“虎溪三笑”。为此,李白、黄庭坚等诗人还特意写过诗,苏东坡还画过《三笑图赞》,我在郑振译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也见到过一幅采自“程氏墨苑”的《虎溪三笑》图。但究其实,陆修静来庐山的时候,陶渊明已去世34年,而慧远更已逝去45年。

我深知,道出这个故事的虚假性非常煞风景。到底是李白、苏东坡他们高明,不仅兴高采烈地为这个传说增彩添色,而且自己也已影影绰绰地脐身在里边。文人总未免孤独,愿意找个山水胜处躲避起来;但文化的本性是沟通和被理解,因此又企盼着高层次的文化知音能有一种聚会,哪怕是跨越时空也在所不惜,而庐山正是这种企盼中的聚会的理想地点。

因此,庐山可以证明,中国文人的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即便是对于隐逸之圣陶渊明,中国文人也愿意他有两个在文化层次上比较接近的朋友交往交往,发出朗笑阵阵。有了这么一些传说,庐山与其说是文人的隐潜处,不如说是历代文人渴望超拔俗世而达到跨时空沟通的寄托点。于是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陆游、唐寅等等文化艺术家纷来沓至,周敦颐和朱熹则先后在山崖云雾之间投入了哲学的沉思和讲述。如果把时态归并一下,庐山实在是一个鸿儒云集、智能饱和的圣地了。

我是坐着汽车上庐山的。在去九江的长江轮上听一位熟悉庐山的小姐说,上庐山千万不能坐车,一坐车就没味,得一级一级爬石阶上去才有意思。她一边详尽地告诉我石阶的所在,一边又开导我:“爬石阶当然要比坐车花时间花力气,但这石阶也是现代修的,古人上山连这么一条好路都没有呢。”她的话当然有道理,可是船到九江时天已擦黑,我又有一个装着不少书籍的行李包,只略作迟疑我就向汽车站走去。庐山的车道修得很好,只见汽车一层层绕上去,气温一层层冷下来,没多久,枯岭到了。枯岭早已俨然成为一座小城,只逛荡一会儿就会忘了这竟然是在山顶。但终究又会醒过神来,觉得如此快捷地上一趟庐山,下榻在一个规模不小的宾馆里,实在有点对不起古人。是啊,连船上不相识的小姐都拿着古人来诱惑我,而我还是贪图了方便。一方便,也就丢弃了它对人们的阻难,也就随之丢弃了它对世俗的超拔,那还能构得成跨时空的精神沟通么?

古代文人上庐山,自然十分艰苦。他们只凭着两条腿,爬山涉溪、攀藤跳沟。当时的山,道路依稀,食物匾乏,文人学士都不强壮,真不知如何在山上苦熬苦捱。

篇4: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

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我就是这样坦然,你舍得伤,就伤。

如果有一天,你要离开我,我不会留你,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如果有一天,你说还爱我,我会告诉你,其实我一直在等你;如果有一天,我们擦肩而过,我会停住脚步,凝视你远去的背影,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或许人一生可以爱很多次,然而总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笑得最灿烂,哭得最透彻,想得最深切。

炊烟起了, 我在门口等你。 夕阳下了, 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 我在树下等你。 月儿弯了, 我在十五等你。 细雨来了, 我在伞下等你。 流水冻了, 我在河畔等你。 生命累了, 我在天堂等你。 我们老了, 我在来生等你。能厮守到老的,不只是爱情,还有责任和习惯。

永远也不要记恨一个男人,毕竟当初,他曾爱过你,疼过你,给过你幸福。永远不要说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好男人了,或许明天,你就会遇到爱你的那个男人,在你眼里,他再坏也是好。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每个人都有一道伤口,或深或浅。我把最殷红的鲜血涂在那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每个人都有一行眼泪,喝下的冰冷的水,酝酿成的热泪。我把最心酸的委屈汇在那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在此之前,你所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无论生活得多么艰难,最后你总会找到一个让你心甘情愿傻傻相伴的人。

你可以沉默不语,不管我的着急;你可以不回信息,不顾我的焦虑;你可以将我的关心,说成让你烦躁的原因;你可以把我的思念,丢在角落不屑一顾。你可以对着其他人微笑,你可以给别人拥抱,你可以对全世界好,却忘了我一直的伤心。—————— 你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而那,却是唯一让我变得卑微的原因。

如果,在身边的最后真的不是你。如果经历了那么多坎坷辗转后,最终还是要分开。如果故事到最后,是我们的身边都有了别的人。如果回忆,诺言和曾经相爱的决心都在现实面前变得渺小,不堪一击。不管以后如何,不管结局如何。现在的我还是愿意执着的去爱。—— 我们一起等我们的最后,最后的最后。

推荐第4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作品

真的不需要那些东西来证明发生过的美好,而是要用最清新的文笔来写出优美的散文。下面是有文笔清新优美的散文,欢迎参阅。

时光易老,岁月静好

时光,总在走过后才会感叹它的无情和匆匆!一些快乐,一些痛苦,都会在岁月的呢喃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曾经的繁华,曾经的沧桑,都会在回眸的过往中淡泊成了每个日子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走过四季,走过流年,站在时光的隧道里,眉眼中将所有的喧哗安逸落寞感伤一遍遍过往,才发现,在辗转飘摇轻歌曼舞的日子里,唯有浅笑从容,淡雅芬芳,才会让那些悲喜彷徨忧伤,谢幕于时光的深处,才会让那些快乐欢喜阳光,荡漾于岁月的地久天长。

做个安静的女子,任双眸划过寂寞的诗行,任时光在脸颊刻下风霜,只要那一莲心事,不随波于四季的风雨,不起伏于昼夜的暖凉,做一朵优雅的小花,静静地开在属于自己的山崖,无需妩媚,无需妖艳,只要微笑的模样,能芬芳自己过往的年华!

静!心亦逸然,如斯若娴。把心事放空,把灵魂安放,收敛所有的梦幻遐想,找个没人的角落,静静的,守着光阴的故事,在一春一冬间品味生命的厚重与美丽,洒脱与斑斓,如此,流年再消逝,时光再荏苒,都能在流淌的光阴里,坚守自己独有的方向!

时光啊,总在有意无意中把生命的旅途剪辑成一又一的故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故事里担任着主角,而遥控的按钮却不掌控在自己的手心,她不会因了你的眷恋而暂停,亦不会因了你的蹉跎而回放。在一圈又一圈深浅厚薄的年轮里,时光就这样决绝而去,当生命走向终点,再精彩的剧幕都会散场,再悲伤的剧情都可以遗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容的去拥抱剩下的时光,在静好的岁月里,把生命的片段涂抹得更加旖旎醇香!

陌上开花

一个朋友发来信息:怎的不见了悲悲切切地思念之情?想必异国他乡的日子滋润了吧?我掩面而笑,思乡之情,思亲之痛,怎一个悲字了得啊!只是在这隔山隔水的距离中,我已学会把这相思的愁丢给了雨,还给了风!此刻我更愿意在灯下,将盘根错节的情绪安放于案头,一本书,一杯茶,便可淹没了一撇一捺滋生出的悲喜情愁!

曾经,总以为光阴辜负了自己,在焦躁中彷徨,在寂寞里神伤;曾经,总以为心灵背离了最初的轨迹,在朝夕里日渐疏离,在流年里心生抗拒。渐行渐远的日子中,不经意间就弄丢了自己。多少次对着水中月自言自语?多少次对着镜中花凝思挣扎?其实思念并不遥远,只要都在彼此心里,羞红的脸颊就会漾起水花,温润的眼角就会驻满牵挂!

转瞬,时光已然从秋走到了春。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每一天阳光都如约而至,将我从最深的夜里唤醒。依然有佛声相伴,依然有鸟唱虫鸣……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就是我回赠给光阴最好的证明。

日子还是一样的寂寞,只不过是我换了一个姿势浅酌,在一饮一品中懂得了晨起当感恩,晚来当思过。用心聆听每一朵花的开合,任凭,世间的纷扰繁华从身旁掠过,只要心中有清澈流过那份洒脱,必美成妖娆的花朵!

我愿,在我心灵的半亩田地里,种一树花,依着季节的变化,从含苞,到待放,直至芬芳满枝桠,而后,伴着每天的朝阳,我都可以俯下身子,亲吻每一朵带露的花,再和它们说些悄悄话……

推荐第5篇:中外散文诗朗诵作品[推荐]

中外散文诗朗诵作品精选

阅读夜郎村

作者:喻子涵

仲秋,去黔北边城桐梓。一条公路若纤绳,把我们往大山深处牵引。拨开密密群山,在一条溪流的缠绕处,停下了脚步。走到历史的深处,被一座座村庄吸引,一层层古朴包围。

不经意间,踩入古夜郎县的核心地带,李白仰天长歌、一步一吟的地方。 这里叫夜郎村。黔地古夜郎国,唐置夜郎县,现存夜郎镇和镇下的夜郎村。一河瘦水,但它留下的印痕,足见浩瀚时的汹涌澎湃。大山依旧,石梁依旧,原野依旧,牛羊叫声依旧。朝霞依旧,月光依旧,田园依旧,村庄依旧,炊烟和习俗依旧。石灰墙是白的,屋脊是白的,村民们的头帕和裤腰也是白的。一种远古的理念传承到今天,还原历史,呈现一种纯洁和清白,纯净和美丽。

村巷狭长而干净,每一条小巷都有一个故事,若干故事引着小巷延伸,连结每家每户。清晨与傍晚,白日与深夜,冬夏与春秋,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各种声音唱着,念着,回想着,预想着,在火塘边嬉闹,屋檐下私语,窗前低吟,堂屋里浅唱。旺盛的人气凝聚成一个个村落,把时间推移,把日子翻新,把富庶和文明传递。

词语描写在这里失去色彩,一幅幅天然图画胜过一切;专家学者在这里稍逊一筹,古朴的气韵不用理论推理。

屋檐下的蛛丝网让人难以解开若干的谜,村民的眼神,让你猜不透人类的沉思。踏着一块块青石板,人人都在仔细寻思,人人都在仔细阅读。

读懂夜郎村,就读懂了中国。读懂了夜郎村每一道高耸的屋脊,每一扇精致的窗花,每一条光滑的石板路,每一口深邃的古井,每一块沉默的石碑,每一块丰饶的土地,每一个会心的笑容……你就读懂了中国农民和他们的深厚文化

空山鸟语 作者:郭枫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你不懂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你是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候,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加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 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还要做些什么呢?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玫瑰 作者:(俄)屠格涅夫

八月将近的几天里……时令已交秋季。

正是薄暮斜阳时分。骤然之间一阵倾盆大雨扫过我们辽阔的平原,既无雷声,也无闪电。屋子前的花园整个儿沐浴在火红的夕阳里,被滂沱大雨淋了个透湿,热气腾腾,烟雾茫茫。

她坐在客厅里的桌子边,透过半开的门户若有所思地向花园里凝望。我知道此时她心里想着什么;我知道此时此刻,经过短暂的、尽管是苦痛的斗争,她正沉浸于一种再也难以平静的情绪。

突然她站起来,迅步走进花园里,便看不见她的身影了。

时钟敲响,已过一个小时……又过了一个小时,她没有回来。这时我便起身走出屋子,沿着她适才走的那条林荫小径(对此我确信无疑)走去。

周围的一切都已开始变暗;夜幕正在降临。然而小径湿润的沙土上看得见有一件圆圆的东西,透过浓浓的夜色发出显眼的红色。

我俯下身去……那是一朵年轻的、蓓蕾初绽的玫瑰。两个小时以前我在她胸前见到的正是这朵花。 我小心地捡起落入泥泞的小花,回到客厅后将它放到桌上,她椅子前面的地方。 她最终还是回来了,迈着轻轻的脚步走过整个房间,在桌子边坐了下来。 她的面容显得苍白而且楚楚有情;那双眼睑下垂、似乎变小的眼睛带着轻微的腼腆神色迅速扫视着两旁。她看见了玫瑰,抓起它,望了望被揉皱、弄脏的花瓣,看了我一眼,于是那双眼睛突然停住不动了,滚出了晶莹的泪花。 “你为什么哭?”我问道。“就为这朵玫瑰。你看看,它成了什么样子。” 这时我想到要说句意味深长的话。

“您的泪水能洗去花上的污秽。”我神色庄重地说。“眼泪洗不掉,眼泪能将它烧毁。”她答道,于是她转身向着壁炉,将花朵扔进了正在熄灭下去的火焰。“火焰能比眼泪更好地将它烧毁。”她不无勇气地大声说,这时她那双还闪着泪花的美丽的大眼睛便大胆地、幸福地露出了笑意。

我明白了,连她也已烧毁了。(朱宪生、沈念驹译)

草原上那消瘦的河 作者:金蝶

无论春夏秋冬如何变迁,科尔沁大草原也走不出我生命的情结。

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这一杯杯香醇的美酒,大草原醉了,霍林河醉了,这流火的七月也醉了么?我虔诚地将一滴酒敬天,一滴酒敬地,一滴酒敬美丽的酒神,一滴酒敬给我和所有热爱科尔沁大草原的知音。 迎宾曲追赶着仪队的马蹄声响起在我的耳畔。

枫林沟,曾经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图什业图的领土,如今已成往事。

我满怀渴望,驻足于这片昔日的王爷狩猎苑。侧耳细听,极目远眺,仿佛昔日的王爷驾着神鹰、率领着马队的神威又浮动在白云绿野中。我心里充满了对蒙古人悠久历史的向往,骁勇善战的蒙古人,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泊在我怀旧的心岸,我的思绪行走在从前,寻找着与大草原的对话。

夕阳在绿茸茸的科尔沁大草原上高声唱晚。 眼前的敖包,在夕阳里,醉红了它浪漫的故事。 多少青年男女的心灵,在这夕阳下、月光中,品味爱情的恩仇。我用目光搜寻,搜寻历史残存的记忆。敖包,哪里是界限的标志;敖包,哪里是战争与和平的晴雨表,这分明是一个美丽故事的发源地……

月儿依然挂在敖包的上空,马尾依然在微风中轻曳,绿潮深处,蒙古包里飘来了轻轻的牧歌,科尔沁大草原夏季的梦想。

科尔沁小调 作者:柳成荫

寻找梦中的草原,寻找漠风来处一座圣洁的高山。

一双虔诚而坚定的脚板,挣脱俗世浮华的镣铐,穿越万重关山,开始亲吻霍林河嫩绿的两岸。

风来了,带着草原浓郁的气息,轻轻抚摸我的额际,那是罕山上的神灵给我仁慈的指引。

我想,我前世的生命里必定有一片草原绿,这片绿成为我体内奔突的鲜血,成为我今生的主宰。

当远远地望见漫天遍野的青草,像久别的亲人那样从天边从罕山山麓漫涌到我的脚下,我不由自主地投入了草原的怀抱。泪,从我的心底涌出,与温润的草叶紧紧拥抱。

我相信,自己今生行走在天地间的躯体,在科尔沁找到了活着的灵魂。 霍林河水潺潺流淌,蜿蜒在肥沃富饶的草甸中,带着大兴安岭的清清雪液,带着敖包的灵光、喇嘛教的祝福。

无论月落日起,无论春夏秋冬,慈爱无私地滋润着辽阔的科尔沁。 我突然明白,我生命中的那一片绿,为什么从不枯萎。

牛羊徜徉,马儿奔跑,陪伴着草原;云雀欢唱,百灵高歌,愉悦着草原;雪花飞舞,风雨交加,那是与草原的对话。 浩浩茫茫的草原,其实从不寂寞。

我突然明白,沉浮在红尘中,为什么自己的灵魂从不孤独。

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的草甸,那是小野花悄悄地绽放,在星光下,在风雨里,舞蹈着斑斓的彩练。 纯粹的草原,因此飞扬彩色的理想。

我突然明白,在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为什么我的精神从不贫乏。

斟一杯浓香的奶酒,喝一口甘甜的奶茶,让马头琴响起来,让歌儿唱起来,让安代舞跳起来。

科尔沁,我心灵的故乡,我从不疲倦地飞翔,是因为,你给了我矫健的翅膀和飞越千山万水的力量

撑一伞细雨 作者:郭枫

撑一伞细雨,踽凉在黄昏和黄昏的荒野里。

细雨很细黄昏很黄,荒野啊很荒!踽踽凉凉的焉得不踽踽凉凉?

不是寻春,不是悲秋。早已经明明白白地知道:春天,在噪音里枯萎!而,秋天,又在五月的胸膛上扎了深根。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真的什么也不为!只是想靠着一把伞:撑着风,撑着雨,撑起一个寂寞的世界。

撑起一个寂寞的世界吧!要是能把一切都遗忘,遗忘得干干净净的,多好。懂得了悲哀而没有畅快的悲哀,尝过了欢乐而没有狂放的欢乐……要是能把一切都遗忘,遗忘得干干净净的,多好!

遗忘?啊!遗忘是一种艰苦的工程。单是这风,这雨,这黄昏,就使人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这如丝的细雨,如雨的愁丝,无可奈何这如梦的细雨,如雨的旧梦。梦,要有多长就有多长,千丝万缕,万缕千丝缠着一只蜷曲的蛹。何时能化为飞蝶破茧而出呢?飞向江北,飞向江南。江北很远,江南很近。摇晃在眼前的不是千条绿柳么?萦绕在身际的不是百啭黄鹂么?春水碧波,孤帆远影,不是隐隐在望么?江南!江南!跳跃着的是江南,闪烁着的是江南,以柔柔的声调情人一般低唤着的是江南。江南啊!最美的是淡烟疏雨的黄昏。旋着伞,许多水滴便象珍珠似的迸落。落在野草里,无声也无息,落在水塘里,无踪也无影。既然美的必须无奈的抛落,那么,就不停地旋吧!把伞缘的水珠全部抛落吧!还有什么好珍惜的?在江南,在江北,在许多干涸的土地上,既然已经抛落了生命的春天,春天的生命抛落在亲爱的原野里,没有开花,没有结果,便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命的水滴能有多少呢?一只失去了汁叶的果子,还有什么可保留的呢?把这些水珠抛落,管它能不能化为七彩的长虹!抛落它们,抛落他们,让他们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吧!

踽踽凉凉地焉得不踽踽凉凉!以为靠一把伞,就能收获一季宁静,以为点一滴孤独。就能让整个记忆退色。这是可笑的遐想,当细雨很细,当黄昏很黄,当荒野啊很荒。

雨;如丝。雨,如丝。纷纷在伞上,纷纷在伞下。

在伞上伞下,雨哗笑着雨低泣着雨喃喃地数落着:那些岁月,这些岁月……

江 南(散文诗)作者:周春 一

那些花朵轻轻的开放,然后花瓣轻轻的飘落,时光寂寞无声地穿越那些梦里的山峦,家的炊烟或许早就消散在岁月深处,回眸间,挂在睫毛上的那滴泪珠,凝固成一丝忧伤。于是,有人用心去叹息,绿肥红瘦,而一川烟雨,就那样一遍遍的冰凉着那些婉约的情感。

江南啊,美人撑着油纸伞去了,消失在深深的石价小巷里头,我没能瞧着那些烂漫,心疲倦极,眼睁睁的看着,看着你上了画家笔下的乌蓬船,驶向远方……只有我,在弯弯的石桥上眺望着。 二

隔世隔空,那些思绪象春天的候鸟样的飞来。我站在篱笆墙后面,聆听着花朵开放的声音,想象着你骑着瘦马去旅行的样子,还对着西风吟咏,时光的节律,和那些崎岖漫长的古道样,抑扬顿挫。

没有汽笛声,也不会是站在月台和码头之上,但我定然能够感觉着那份凄凉,浔阳江头,转轴拨弦的女子,在晚风里用纤纤玉手弹唱着走进了诗歌里的秋天。 苍苍茫茫的人生,在古道西风的背影里,抹起一把把的辛酸,传唱着风花雪月,田园山水,还有许许多多的苦涩和艰难。 三

想起那些小曲,和风一样的没骨头。 唱着那些软脓脓的歌谣,我和你在阡陌上行走,布谷鸟的啼鸣声,成了那些年的主题曲,只是树上的喜鹊让我们感觉相依相偎的幸福,于是多年以后,有人把相思挂满了江南的树枝。

茉莉花的芳香,醉倒了大半个中国。那是江南该死的温柔呀,西湖的美景和三月的风一样,涤荡着那些年的心情。 四

“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江南啊,那些花朵轻轻的开放,然后花瓣轻轻的飘落,诗歌里头,隔世隔空的心情一样的婉约冰凉。

我看着那些空灵的激情,象云彩一样,带着那些思念和乡愁,飞越千山万水,让那些弯弯的小桥遗失在从前遥遥的春秋大梦里头,涨潮了,那些水样的柔情一次次决堤涌来……

推荐第6篇:周作人与周树人散文作品比较

周作人散文作品

周作人的散文艺术之所以难以企及,就在于他做到了平淡,平淡是散文艺术的极境。 当然并不是说越是平淡越是好,要在平淡之中有神韵,或是以平淡之语言明不平淡之志;或是以平淡之言明不公等等不一而足。

周作人的大部分散文都是貌似平淡,其内在的思想感情却实是忧愤抑郁,即使是他后期被林语堂讥为“专抄古书,越抄越冷”的抄书体文章,也不能摆脱郁愤的底子,如果仅仅是把这些文章看作知识性小品,那就太遗憾了。举个例子,比如《看云集》中的《草木虫鱼小引》,名为“草木虫鱼”,应该是很闲适平淡的了,可仔细一看却不是,几乎通篇都是在说反话,讥讽当时的言论没有自由。最后一句“万一讲草木虫鱼还有不行的时候,那么这也不是没有办法,我们可以讲讲天气嘛”,愈是刻意宽解愈显出其无可宽解,貌似平淡实则沉痛,正是周作人惯有的笔法。有些人不熟悉周作人,往往把这些反话当正话读。 周树人散文作品

相比于周作人之散文,鲁迅的风格则更加凌厉。郁达夫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两兄弟作品的差别“鲁迅的文体简练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两人文章里的幽默味,也各有不同的色彩:鲁迅的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周作人的是湛然和蔼,出诸反语。”确实如此,便如《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笔锋辛辣的讽刺着旧社会人民的愚昧。或许这也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鲁迅便是意识到仅靠技术的崛起是救不了中国的才弃医从文,对他散文的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推荐第7篇:经典散文《Youth》的翻译作品

英语知识

请大家跟我共同欣赏这篇优美的散文翻译作品: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ring back to dust.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Whether 60 or 16, 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 station: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 so long are you young.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imism, then you are grown old, even at 20,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 catch waves of optimism, there i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 80.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推荐阅读:作家和翻译是相互成就吗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更多文章http://www.daodoc.com/peixun/ 英语培训 编辑yygs3sfs3see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当的业余活动,如体育运动、娱乐游戏、从事业余研究和写作等。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以胜任口译这一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

推荐第8篇:愚者的亲情作品散文

我对任何的妖魔神仙向来是不屑于心的。一直以为,自己从一个农家子弟一步步走到今天,虽不在腾达和富贵之列,但也衣食无忧自得其乐,靠的是血肉至亲的深恩厚德,靠的是自己的勤勉努力,靠着“党的阳光雨露”,一切虚无缥缈的所谓惠泽和保佑都是靠不住的。

老家村南有条荒沟,沟中央被行人踩成一条羊肠小道,是我每次回乡探亲的必由之路。路边有座小庙,村民称作菩萨堂,是村子中善男信女自愿捐助一砖一瓦垒成的。堂很小,顶多容纳五六人,泥塑的观世音菩萨端坐中央,一双慧眼慈祥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似乎长年累月地佑护着这里的一方百姓,严寒酷暑风雨无阻。

往年我回家路过菩萨堂,总是旁无斜顾地昂昂而去,不时遇到些烧香拜祀者从心里是不屑的:如今新社会新国家,破旧立新才是正理,只要勤恳踏实,行为端正,崇尚科学,一切妖魔鬼怪能奈我何!果真有了事,观世音再好,她老人家远在南海,能够顾及芸芸众生瞬息之间的变故吗?持有这种观点缘于我的父亲,一个堂堂硬汉,老军人老党员,老人家戎马倥偬十数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而自己却毫发无损,这是他一生的骄傲,因为这样的经历,对于一切邪魔外道的事情他都是嗤之以鼻的。而母亲却不然,受传统文化影响,她对一切中外神佛都很崇拜,尤其对南海观音更是顶礼膜拜,春夏秋冬焚香不断,口中念念有词,虔诚之极。为此老两口没少拌嘴,甚至气急了,脾气暴躁的父亲抓起香炉砸个稀烂,方解心头之恨。

可也奇了,偏僻乡下受封建迷信影响,一年之中总要闹出一些子虚乌有的幽冥故事来,传得神乎其神,吓得小孩子夜间不敢出门,大人们也是忧心忡忡,总怕这故事与自家有染,而我家却始终太平,从不曾有来自异类的造访。为此父亲常常引以为豪,他对人讲,世上本无事,都是庸人自扰;母亲却说,那是她常年累月积善行德,有观音菩萨保佑着。

母亲生病之前,我唯一一次光顾菩萨堂实在是出于无奈。那天回家省亲,刚好路过那里,迎面邂逅两条大狼狗,对我这“外乡人”极不友善,瞪着两双咄咄的目光,张牙舞爪的样子实在可怕。赤手空拳的我当时委实有点心怯,危急中灵机一动转身入堂,环顾四周,泥菩萨肯定指不上,见墙角有个半截砖,顺手操于手中,以防不测。说来也怪,见我进入菩萨堂,那俩不友善的家伙只是恶狠狠的绕堂两圈后,不情愿地狂吠几声便离去了。看来狗也不敢冒犯神灵,世间万物皆同一理。但我以为是手中的半截砖发挥了威力,狗怕砸头。

这件事过去后我并未放在心上。

我与菩萨建立友善关系起初也是出于无奈。母亲随着年龄增长,老态龙钟步履蹒跚。那年春节,看到她拜祀菩萨时颤颤巍巍的样子,实在不忍,出于对母亲的疼爱,我便主动上前替她完成这一对她而言很重要的使命,她则笑盈盈地接受着儿子的这番孝心。

以后的日子里,每次探亲回家,焚香拜佛也就成了我的一个必修课。刚开始还觉得十分滑稽,想我一名曾经的军人,一个受过多年科学教育的医务工作者,如今竟然沦落为封建迷信的牺牲品,一番无法言说的滋味萦绕心头。但看到母亲眉开眼笑的喜兴样子,心里便觉欣然。时间一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原先对诸佛神仙的那种抵触情绪渐渐消磨于无形。想母亲一生当中,乐善好施,以诚待人,宁愿自己受苦受累受委屈,决不愿慢待亲友乡邻,母亲常说,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多做善事多积功德,,无论走得多远,无论走到哪里,心里始终是平和的,平平安安才是真福。这不就是现时现世的活菩萨吗?如此看来,菩萨也并非可望不可及的宗教神灵,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真菩萨,只要我们有颗慈悲善良的心。

这几年,每当路过菩萨堂,我都不由自主地躬身进去,恭恭敬敬地三拜九叩,面对菩萨圣像不再觉得只是一蹲泥塑,而是从内心深处把她当成了真善美的化身,一个救万民于水火的无所不能的神灵。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您睿智的双眼洞悉一切人间善恶,您慈祥的面容包涵一切爱恨情仇,您的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你是我心中永远的佛!

亲情的传递

今天又是周末,我照例回老家为母亲诊疗疾病。这次回去带去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多年的好朋友小刘,另一位是自己的儿子。

小刘人聪明,也仗义,常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很会经商,只要静下心,一笔生意做下来,挣个三五万十分容易。可有一样,小伙子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爱赌,一进到赌场那眼睛就像放了金光一样,不闹个昏天黑地不算拉倒,常常三万五万块钱一眨眼的功夫便输得精光,然后是很长时间的举债度日,过着凄凄惨惨的生活。因为这缘故,小伙子一年之中很少回家探望母亲,为此我平时没少劝告,但效果甚微。

这次回家前我突发奇想,何不带上小刘现身说法一回,或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临行的前一天,我拨通了他的手机,说哥求你办个事咋样?小刘问啥事。我说送哥回趟老家,哥有要紧事儿。小刘说没问题,哥的事儿就是弟的事儿。

第二天搭乘小刘的车回到老家,开始了一天中辛苦忙碌又揪心的工作。我为母亲听诊了心肺,观察了全身的病情变化,与当地医生沟通协商,布置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这些工作完成后,又与家人一起为母亲翻身擦身处理褥疮等等,忙得不可开交。整个过程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一身尘灰和难闻的气息。小刘静静地目睹了全过程,为我的敬业更为我的孝心所感动。

返回的路上,小刘无限感慨:“我明白哥的用心了,您这哪是求帮忙,分明是在教育弟弟嘛!”我笑笑:“哥是在提醒你,路是自己走的,该怎样走更踏实更值得,自己一定要想想清楚。”小刘激动地说:“哥我明白了,今后向哥哥看齐,做一个敢于担当有责任心的人!”我说“好的,哥就拭目以待吧。”

儿子是个很阳光帅气的中学生,自幼在城里长大,衣食无忧,从来不知愁滋味。叛逆的年龄叛逆的性格,说出话来一套一套的,但以“歪理邪说”居多,常常让我哭笑不得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学习的关系,儿子极少回乡下老家,与家人很生疏。提起老家亲人,挂在嘴边的话便是:愚昧、无知、落后、土气。闲暇时,有时跟儿子讲小时候的苦难,爷爷奶奶如何艰辛。儿子嘴一瞥,都什么年代了,忆苦思甜那一套早过时了。这让我十分烦恼,又苦无良策说服,常常想:现在的孩子都怎么啦?追根朔源、崇尚孝道和亲情怎么就过时了?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如果连本质的东西都丢了,那这个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次趁儿子放假休息,带回老家是想让他亲自感受一下啥叫亲情。

毕竟还是孩子,可塑的年龄最易受环境影响。儿子在那间土得掉渣的老屋里亲眼目睹了他父亲的另一面身影:父亲一改城里人的做派,亲自整理老屋的一切,亲自护理重病在床的祖母,喂水喂药无微不至;亲自设计、布置治疗方案;用地道的家乡语言与姑姑们亲切交谈。那份浓浓的亲情深深感染了儿子。那天儿子一改往日的活泼好动和玩世不恭,一直静静地注视着老屋里发生的一切,眼圈红红的。

回程的路上儿子哭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动情地说:“爸,我懂了,您平日里常常教导我要有感恩之心,今天全看明白了,谢谢爸爸!”

我凝望儿子,觉得儿子突然间长大了,顿时在内心深处涌动出另样的感恩:谢谢儿子,你让爸爸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推荐第9篇:作品赏析《一只小鸟》(冰心散文)

《一只小鸟》(冰心散文)作品赏析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O年8月28日)

美文评赏:这是一篇语言清新优美的散文。文章没有华丽生僻的词汇,有的只是平实的记述,但却能让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那种对小鸟的爱恋与同情之心。如:“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现实生活中人们伤害鸟的例子很多,冰心奶奶却选择了“小鸟被杀害”这件能给读者带来触动的“小事”来写。正是因为这“小事”,才有了这篇文章独特的魅力。这种选择凡人小事和细小情节来写作的方法就是“以小见大”。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常犯的毛病就是挖空心思想写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以为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其实不然。小朋友们,以后习作时,不妨也学学冰心奶奶,写写“小事”,因为有时“小事”却不小。

推荐第10篇:歌颂信用社作品(散文加诗歌)

关于一位信合人的点滴记忆

我可爱的事业

我愿为你奋斗

哪怕把你当做

我敬重的

父亲

哪怕把你当做

我疼惜的

儿女

我对你的情感

是源于我第一次接触你的刹那

像是初恋的爱人

更像久别的战友

我愿与你相守终生

也愿与你一同战斗

不为别的

只为老农泛起皱纹的欢颜

只为那一双双长满茧子的手触到麦穗时的欣慰 只为这土地上的农民

不再“四海闲田,农夫饿死”

信合啊,信合

我从未奢望从你那而得到什么

因为我已收获太多太多

你描绘了一幅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画卷 你塑造了九州勤劳智慧的新农民形象

你勾勒了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并亲自为之添砖加瓦 信合啊,信合

信用合作

你用最朴实的篇章话出了诚信的传统美德 但却用互信的合作拟出时代发展最华美的乐章 请允许我

一个普通的信合人

用最平和的语言讲述信合事业最平实的经历

用最朴实的措词道出信合同仁最朴实的工作作风 用最真挚的笔触记录信合亲人最无私的奉献 用最真诚的微笑祝福信合友人最丰硕的收获 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把农民的难题细细筹划周全 用自己的专业与谨慎把日常的业绩辛辛苦苦经营 用实际成绩为信合事业谱出新的赞歌 我们

每一位信合员工

才是信合事业真正的诗人

诚愿信合与时俱进

诚信花开漫山河,

愿把信合美名传。

信任紧连国与民,

合作互赢建家乡。

与农惠政粮满仓,

时移斗转现欣象。

俱百业借贷兴盛,

尽信合为民奔忙。

第11篇:我为什么喜欢池莉的作品散文

差不多每天一到下午都要给自己小段喝茶发呆休息的时间。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检查完门锁灯管等等需要更换修补的,及至下午,如常地烧水泡茶。今天的下午茶是红茶和昆仑雪菊混着泡。红茶香气温厚和了雪菊内敛绵长的香,互不干扰,也不失融合,看来这一搭档还是适宜的。秋风越过山峰,掠过江面,从窗户进来,拂一身微微凉。喜欢就了热茶有微风吹拂,天马行空的浮想,或者什么也不想,就发呆。想起中午的话题,你不喜欢池莉?喜欢。问自己,我喜欢她的作品,到底喜欢的是什么呢?

想起刚上班时,跟同事默契地“追”池莉。彼时,公司搬家过渡期,在街道口和台北路同时有办公点。下班后从江南到江北雷打不动坐车到台北路吃晚饭。几个同事各自端了饭盒心照不宣地去会议室开电视。电视里正热播由池莉同名小说改编的《来来往往》。那个时候,生活对于我来说还是一张白纸,热衷于写诗,无知无畏地拿着自己所谓的诗去问部门经理,哎,这一句用“杳”还是用“渺”合适呀?还忽悠人家说,定夺好了就是“一字之师”啊。《来来往往》的故事发生和拍摄都在武汉,追着看的热乎劲大半是缘于对大武汉街巷的熟悉的亲切感。等到生活里闲聊话题有了婚姻出轨背叛的时候,发现身边原来一直有段丽娜、林珠、戴晓蕾。这个时候我早已不写诗了,也不看电视剧了。留心池莉又出了哪些新作,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熟悉、鲜活。在武汉前前后后,待了有十年。武汉女人里有种类型,她们或是小餐馆的老板娘,也可能是摆大排档的、也可能是卖热干面的,她们画了妆,盘着发,或许还抽烟,说话大声大气,大咧咧的,有股泼辣劲。《生活秀》里的来双扬就是这个类型的。在夜市大排档卖鸭脖子的来双扬,单身、母逝,父再婚。早早就挑起生活的担子照顾一弟一妹。她精明,会算计,懂得在生活里适当的妥协。你在她身上看不见生活压力带来的颓废。生活不会因为你是女人,就会少些粗砺多馈赠几多温情。生活的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来双扬决定接受卓雄洲,一场约会后回到各自的生活轨道。这个结尾跟《刺猬的优雅》的结尾异曲同工。当门房荷妮决定接受小津,这两个人的形象在世俗的认知里一个是底层一个是上流。一场车祸让这段刚开头的感情戛然而止。如池莉说的,这就是生活本身。现实生活里,我们想要的如愿,生活未必给你。

我很喜欢《她的城》里的蜜姐和逢春。蜜姐的擦鞋店在水塔街,老房子搭建的阁楼。繁华的中山大道上水塔旁边有家大药房,药房有处凹进短巷,抬眼就能看见一间带阁楼的老房子,窗台上有花有绿植。每次路过暗想,这里该有故事吧。读小说时,自以为是的想,蜜姐的擦鞋店大概就是这样的阁楼吧。蜜姐的生意做得精,国骂、抽烟跟人打情骂俏,可是不影响你喜欢她。丈夫不在了,上有婆婆下有儿子。她泼辣、爽利。拨开面上的刚,里子是绕指柔。“阁楼窗户下生了一从羊齿状的蕨类植物,蜜姐还要它翠绿地倒挂下来,又从底部托一只长方形的花槽,又时常追加一点肥,刻意把它做成了擦鞋店的空中装饰,蜜姐还插了一枝云南黄馨进去,酷似迎春,却要比迎春粗放泼辣……蜜姐会常常提醒老人浇水,老人就每天都要把喝剩的冷茶水,尽力伸长胳膊,慢慢浇上去。”生活再硬,心性一柔,那安静就开出花来了。《上海的金枝玉叶》里,康同壁在厨房教郭婉莹和罗凤仪,在没有烤箱的情况下用铁丝烤出一样一样脆的吐司来。后来住进亭子间的郭,洗过厕所,她身上的内静让人生敬。有一首很妙的诗,北岛的《生活》,就一个字:网。在生活这张大网里,我们左冲右突,还是在网里。在这张网里,女人比男人更有韧性。不管是衔玉而生的大家闺秀,还是在市井里博生活的泼辣女子。

台北路菜场边有个卖臭豆腐的年轻女子,黑亮的头发绾一个朴素的髻,画了眉,着了口红,递钱找零,绽开一脸粲然的笑。我们私下喊她“豆腐西施”。循礼门麻利包糯米油条的嫂子,炸卷饼的大嗓门胖嫂。她们身上有池莉笔下描绘的鲜活多姿的影子,她笔下形象丰满的女子让人读来似曾相识。因为文字里的她们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拉杂琐碎的生活里。有人说池莉的小说是写的全是市井,是媚俗。我看了是哈哈一笑。一件商品只有抵达到消费者手中,那件商品才有其价值。文字的终端是读者。作为一个能享受阅读乐趣的普通读者,其间的乐趣是那些自以为居庙堂之高,动辄就高姿态指点来指点去的高人,永远不能体会的。如果没有一颗沉潜的心,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和真诚的态度,哪来打动人心的作品?开门七件事,哪一样不是俗?印象里池莉说起过她的《烦恼人生》发表后,她坐汽渡去武钢,在船上被人认出,那个场面很震撼,整船的人欢呼,还有人当场背出小说的段落。

她的文学世界是她“天生的热爱,自己生命的成长,自己的内心情感,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自己世界观的变化密切相关与中国文坛所发生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关系。”

是她的城。

如此性情,她的作品焉有不喜欢?

池莉的新作《立》甫一出,就给二妹下单快递回去。二妹说,她是一口气看完的。跟她说一口气看完的书是属于一读再读范筹的。《立》不是小说,是她跟女儿二十四年的母女情。女儿上小学时,她跑去找校长谈,说,如果她在学校大会上不指名地讽刺孩子是因为妈妈有名才得以进校的,她会找报社,会找教委,会找教育局。她深知生活平静水面下的暗礁,她把可能会对女儿带来的伤害,早早捻灭。女儿出生前一晚独自等天亮的惊恐,上了手术台需要剖腹,不能使用麻醉剂。因以前做过大手术用过大剂量的麻醉剂。一个女人即使温婉如芸娘,一旦母亲护幼护犊的泼辣劲更甚女人爱一个男人的不管不顾。她精明,也泼辣,一个不掩饰自己为女儿骄傲的母亲。

最新随笔《石头书》躺在我的收藏夹里。是《三联生活周刊》和《新民晚报》专栏随笔。话题百无禁忌,爱情、婚姻、俗杂。无所不说。

有的作家作品是一劳永逸式的,所有的作品全是一个腔调,不过是刻画的人物形象换了名字而已。

池莉不是。

假若留心关注另一个城市的天气,想必,心里住进了一个人。跟读者对有兴趣作家作品留心关注和寻找是一个道理。她写都市市井生活,写散文,写随笔,样样得心应手。时代前行的变化,没桎梏不前。她手里的笔,像是江汉平原的风,——浩荡。哪里都能扫到。有过下放经历的作家是绕不开知青这一题的。知青的故事,多,和上山下乡的知青一样多。《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绝代佳人》是写知青的故事。《你是一条河》写沔水镇上的故事,唱天沔花鼓扬名江汉平原的蒋绣金,拖着八个子女要养活,夜里偷会公社老李的寡妇辣辣。时间亦是一条河,流走了半个世纪前柳师娘的素缎小轿,“云朵一样浮起来,轻快地飘远”。

池莉用文字架构出一个世界。亦是,她的城。在她的城里读笔下人间悲欢,她的故事都在人间。

历来文学界并不缺少写的人,往往写得好的作家,不会认为自己为文学界贡献了力量。医学界少她一个医生一点都不可惜,文字的世界里有她那支笔写尽人生的春夏秋冬,实是幸呐。

第12篇:作品

《家乡的学校变化》

1.从前的学校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还是很快乐地学习着。

2.后来,学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资助。

3.学校开始重建旧楼,美化校园。

4.学校变得更加美丽了,条件也变好了,大家的学校生活也更加快乐了。

《童年糗事》

1.小时候,我看见妈妈在化妆和打扮,好奇的我也想试一试。

2.趁妈妈不在,我在镜子前吧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3.妈妈刚好回来看见了我的糗样,哭笑不得。

4.在妈妈的精心打扮后,我换回了自己小孩的模样。

《童心助环保》

1.有一天,我和小伙伴在打羽毛球。

2.球不小心掉到旁边的一个小小的浅水池里,我发现里面还有些垃圾。

3.我和小伙伴用羽毛球拍小心翼翼地把水里的垃圾捞了起来。

4.浅水池干净了,我和小伙伴还在池边立了一块警示牌。

《梦想》

1.小时候的我喜欢在沙坑里堆房子。

2.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3.希望有一天我能和建筑工人们一起努力建造出我小时候喜欢的建筑。

4.希望当建筑物建好后,我和大家开开心心地庆祝着我的梦想成真!

《趣事》

1.某个夏天的早上,全家人准备外出游玩,可我却穿着睡衣赖在沙发上看书。

2.妈妈生气了,揪着我的耳朵提醒我去换衣服,准备出门。

3.我赶忙翻箱倒柜找衣服,把衣服弄得乱七八糟的。

4.还好最后我顺利地跟家人出门,开心的游玩去了。

《与树共同成长》

1.我和小伙伴们种下小果树。

2.小树长大了,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在树荫下玩耍。

3.隔年,大树上长出累累的果实,我和小伙伴们享受着收获的喜悦。

4.我长大了,带着弟弟妹妹种下新的小树,新的希望。

《一日小保姆》

1.有一天,妈妈有事要出去,只剩我去照顾妹妹。

2.妹妹饿了,我拿冲泡好的奶粉喂她。

3.怕妹妹无聊,我带着她到院子里玩跳绳。

4.妈妈回来了,夸了我这个“一日小保姆”。

《我、小鸡和西红柿》

1.小时候,我很喜欢吃西红柿,就在家院子里种了几株西红柿。

2.我每天都用心照顾它,希望它快快长大。

3.有一天,院子里的鸡圈坏了,我发现小鸡们把果树给啄坏了。

4.我很伤心,妈妈为了安慰我买了好吃的水果给我吃。

第13篇:作品

何其芳、卞之琳和艾青四十年代的创作心态

李丹 200840101218 08汉本(2)班

“服务于抗战, 服从于抗战” 是四十年代文学中最响亮的口号, 不妨说, 它也是中国砚代作家当时所依存的“ 时代环境” 。正是这一环境的历史合力,促使大批作家的创作题材由知识者向战争的新主角一一劳动者的世界移动, 其中的一部分作家甚至逾越出知识者最后一道心理屏障, 千脆从国统区进入解放区, 到那里去寻找理想化的世界。对这一发生在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身上的“ 集体性现象” , 台湾学者陈敬之认为是由于“ 若千年来国家始终处于危难震撼之中, 凡是热爱国家和关心政治的学人, 都难免和政洽发生关联。”①实际上, 当时大多数作家创作心态的转向并非都是出于“ 难免” 。一九三六年, 卞之琳、何其芳和李广田的三人合集《汉园集》出版。这部被认为“有成熟的晚唐之风“、“ 受新月影响但又大大超越了新月诗艺”②的诗集, 以它精心别致的形式和表现自我的缝络情思, 深深影响了一代读者。但就在两年之后,“ 汉园三诗人” 之一的卞之琳, 随何其芳、沙丁等朋友一起, 不辞长途之苦地考察了华北抗日前线晋察冀和延安两地。也正是出于对民族救亡战争的热情参与心理和“面对大众而写” 的创作动机, 卞之琳考察归来不久, 很快写出了以真人真事为原型、浅显直白的《慰劳信集》。他后来在《雕虫纪历自序》中说 “ 我写诗道路上的转折点也就开始表现在又是一年半写诗空白以后的一九三八年秋后的日子。“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在延安写了两首《慰劳信》, 一九三九年又在峨眉山写了十八首, 一九四! 年结集在香港出版。其后十一年他再“ 没有写过一行诗” 。有意思的是, 卞之琳虽然估计在延安被其朋友何其芳挽留, 最后还是去了西南联大。何其芳就不同了。按说, 他比卞之琳更富有诗人气质, 《脚步》和《欢乐》等早期诗作中沉嗜迷离的梦境和矜持敏撼哟柔肠, 与其是他同时代青年自伤迷茫的情怀, 倒不如说就是完整的何其芳自己。但他不象卞之琳那样,只是由于受到抗战的鼓动, 到根据地跑了一趟而已,而是直接从诗歌的梦幻中, 走到了空前酷烈的战争现实里面, 最后成了一位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袖夸奖的被认为是“ 改造得比较好的知识分子” 典型。何其芳为什么会做出与其秉性气质反差很大的人生选择呢# 本来, 他也可以象其他人那样跑到相对安静的大后方, 去继续营造他“ 画

1 梦” 般的艺术世界。可他偏偏选择了战争, 并由此择定了自己以后大半生的人生道路。这一事实曾使某些用“ 自由主义” 的思想标尺要求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史家为之困惑。

他们尤其不能理解中国知识者、中国现代作家基于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积极主动的政治选择,因此想当然地把包括鲁迅在内的中国作家的政治选择解释为误入迷途。他们不但弄错了因果关系, 而且也过分低估了这些作家的理性。没有什么力量能任意支配象鲁迅这样拥有超常成熟的智慧和独特社会历史眼光的思想家, 正如没有谁能迫使左拉为“ 德莱斐斯案件” 说出我“ 控诉” , 没有谁能操纵托尔斯泰伯爵向农奴制的俄国挑战一样。近代史上中国思想界的每一次分裂, 都推动了知识分子的一次政治选择, 从选择自己的理论立场, 到选择政治信仰及其人生道路。历史的严峻安排, 与知识者自身的使命感、厉史自动性相遇了因此, 这一选择更多是来自自觉意识的支持, 来自中国知识者与生俱来的社会思想攀础。不了解这一点, 也就不可能理解政治意识对作家创作心态及作品的渗透并非自初期“ 革命文学” 始, 也不只是三十年代左翼文学的特殊现象。最具有说服力的, 倒不一定是丁玲、胡也频、洪灵菲、叶紫等显而易见的例子, 而是何其芳、卞之琳和艾青这样既深受欧美思想文化熏染, 又不在左翼文学圈子中的所谓自由派作家创作上的重要转向, 是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从古都北京的校园和书斋、从上海亭子间走向延安这一“

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现象“ 。拿中国知识者投向革命与俄国知识者逃离革命的思想行为比较, 在这里别有深味。在这个意义上, 何其芳、卞之琳们的创作心态, 就此也可以引伸为中国知识者一种相当独特的历史文化心态。

艾青进入根据地的行为方式则别具特色。抗战伊始, 他并没有马上响应热情的号召奔向革命圣地, 而是先从上海到杭州、金华、武汉、桂林, 然后又从偏居一隅的湖南新宁辗转到了重庆, 在陷入战火的中国兜了一大圈, 直至一九四一年一月。对于杭战, 艾青的态度十分明确, 当他听到有人指责杭战诗是“八股” 时禁不住申辩说: “ 我只要指明, 诗人能忠实于自己的时代是应该的。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 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等之最真实的记录。抗战在今天的中国, 在今天的世界, 都是最大的事件, 不论诗人对这事件的态度如何假如诗人尚有感官的话, 他总不能隐瞒这事件之触目惊心的存

2 在。”③于是, 一种行为上的悖论现象出现了 诗人渴望加入到民族救亡的洪流中去,但他又对是否进入酷烈的现实迟疑不决( 他想成为这场正义战争中一名不惜慷慨赴死的战士, 但他又试图将这种参与限定在诗人的角色范围内。他当时曾对人剖露心迹, 他只想“ 自由写作”④)。但现实却将这种知识分子式天真的幻想击得粉碎, 在重庆,生活的无着尚可隐忍, 可特务的跟踪骚扰则使他有一种无处存身的悲凉感。恰在这时, 周恩来找他谈过一次话, 并慷慨相赠一千元盘缠,⑤ 艾青于是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抉去延安。卞之琳的实地考察、何其芳的热情投奔和艾青的终于转移,显示出三人个性气质上的差异, 然而在潜意识里, 中国现代知识者的“ 寻找归属情结” , 又使他们以不同的行为方式殊途同归。这一大结局意义上的相似性, 决定了他们颇为相似的文学命运。

何其芳和艾青到延安的最初日子还是颇有诗意的,紧张的战争环境以难得的宽容接纳了他们。何其芳和卞之琳一到延安, 就彼周扬热情引荐给了毛泽东。何其芳显然受到了富有惑染力的鼓励, ,过更为毛译东伟人般的个−性魅力所折服, 这种出目内心的敬慕之情, 一直保持到他去世前.(1977年)写下的《毛泽东之歌》中。艾青到延安后, 与毛泽东有更沫一层的个人关系。自己是诗人、同时对诗人也特别感兴趣的毛泽东, 多次邀艾青去他窑洞对谈。正是出于对领袖信任的感激之情, 艾青写成了他到延安后的第一支颂歌《毛泽东》。

诗人的歌颂是真心的。联系他以前忧郁悲愤的一贯风格, 我们又不免暗暗惊讶诗人这种“ 情不自禁“ 的心态变化。出于对根据地的同一种心情, 何其芳在45年和46年间写下了诸多在延安传颂一时的诗篇, 这些诗集后结集为《夜歌》.后更名为《夜歌和白天的歌》。诗人热情歌颂了为中华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志士, 称他们是“ 特种样式的人, 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 , 并表示“ 我要起来, 到工人们中间去“ .(《夜歌》三)。他不仅写了相当一部分赞关革命根据地生活的诗, 如《快乐的人们》、《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 而且还写下了一部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诗章, 如《夜歌》五首和《多少次呵我离开了我日常的生活》、《我把我当作一个兵士》。但是, 这种快乐单纯的热情并没有持续多久, 他们就与“ 历史的严峻安排” 相遇了 他们必须在政治与艺术、集团利益与个人利益、战士角色与诗人角色之间做出明确选择。同时也就意味着, 他们只能在五四以来知识

3 分子文学传统.包括人格方面与政治化的农民世界之间择二取一。换言之, 唯有抛却知识者的精神生活, 才可能与新的政治环境真正融合。这一包括了根据地所有作家的又一次政治选择, 揭示出抗战诗坛上一个带有规律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抗战改变了一切, 更改变了诗人们的人生路向。革命所预示的前途是那么灿烂, 而时代却又如此残酷所有的一切都催你向前进步, 不进步便只有被淘汰。战争的法则高千一切准则, 它从本民族根本利益中抽象而出的具体目的是如此悲枪和激动人心, 而它具体的操作又象“

一、二一起步走”般排山倒海的军令一样严肃和不容置疑。在这一巨大历史惯性的推动之下, 与之合拍的新的文学原则怎么能不具有“ 历史的合理性” 呢? 当史特沫莱说到“丁玲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人“ 的时候, 她事实上是在谈论一大批中国现代作家的共同性格。在这一“ 共同性格“ 背后, 显然有着深刻的中国现代历史条件方面的根据。

今天, 无论运用怎样的智慧和想象力, 人们都无法估量中国知识者当时所承受的现代历史的压力了。比较可靠的倒是一些尚可找到的历史资料。丁玲当时在《解放日报》文艺副刊辟出一个栏目, 先后刊出的文章有她本人的《三八节有感》、王实味的《野百合花》、罗烽和萧军的《太阳里也有黑暗》、艾青的《了解作家, 尊重作家》, 连一向温和泊言的何其芳, 也令人吃惊地写出了一批讽刺诗。对艾青到延安后的生活逻辑稍加推演, 我们发现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心理逆反现象。按说, 领导层对他个人不可谓不“ 尊重” , 可他为什么这时候要发出“ 尊重作家”的吁请呢 前者曾与他多次朋友式平等地对谈, 但他何以却又要求“ 了解作家”呢 显然, 艾青来延安前那个“想自由写作” 的念头又活跃起来了, 并且感到了与环境不相协调的痛苦。他根据战地记者、作家罗丹的讲述, 创作了歌烦八路军骑兵英勇战斗的长篇叙事诗《亏里钻、。尽管诗人态度十分真诚 但由于他并不熟悉战争生活, 尤其不熟悉八路军战士, 作品因此给人一种“ 军旅生活知识分子化“ 的印象。艾青后来又以很大的热情, 去接触边区的工农兵。 他兴致勃勃到了延安南区的昊家枣园去访问劳动英雄吴满有, 并很快用通俗化的叙事诗形式写出了长诗《吴满有》。后来, 他又专程去吴家枣园, 一句一句念给农民听这首诗, 句子明白简短, 内容实实在在。在念给双民听时, 艾青特别注意农民的表情, 以观察池们接受的程度, 并作为修改时的依据。创作态度可谓虔诚之至。然而, 由于艺术上过于浅淡, 与分行的通俗故事无

4 异, 连艾青也承认是失败之作⑥ 。艾青毕竟不同于本来就靠演绎民歌来写诗的李季, 他深厚的法国象征诗歌和油画修养, 天生的知识分子气质,以及早就定型的一整套诗歌话语, 强行移植到以宣传鼓动为目的劳模形象上, 只会产生一种类似喜剧的效果。写作是作家自我实现的重要形式之一, 他可以接受生活的贫困, 但却无法接受“ 写不下去” 这个痛苦现实。可以想象, 再没有什么能让艾青如此对自己失望的了。所以, 循此逻辑他发出“ 了解作家, 尊重作家“ 的热切吁请, 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问题的奥妙正在这儿 你想通过笔服务于一个伟大时代, 但你最终又发现, 这管笔并未真正握在你个人手中。这显然不是智慧的苦恼, 而是切实感受中的满怀真诚、却又徒劳无益的精神上的深刻沮丧。何其芳这时写下的一些讽刺诗, 与其说是“ 讽刺“ , 还不如说是“牢骚” 。以1942年4月3日发表在《解放日报》上三首诗中的一些诗句为例 年青的同志们 我们一起走到野外去吧, /走到辽远的没有人迹的地方,/把我自己投在草地上, /我象回到了我最宽大、最会抚慰人的母亲的怀抱里, 她不说一句话, 只是让我在她怀抱里痛哭一场。一直到完全洗净了我心里的一切繁琐、重压和苦闷⑦。

这首诗让人恍然又回到了“ 画梦录” 那种梦幻般的情景中, 所不同的是, 这里多了一些难言的苦涩和切实的感受。无处哭诉与无人“ 抚慰” , 其中实在有一些令人诧异的心理内容。联系何其芳初到根据地时仿佛喷涌而出的明快激扬的诗情, 不难看出根据地诗歌在诗风转变过程中多层次和多侧面的面貌来。在政治与艺术很难合一的年代里, 何其芳必然要面临一种痛苦的内在矛盾。一个作家的成熟或成就可以以他内心矛盾的程度来衡量, 但关键要看他能否有勇气迎接而不是回避这一尖锐矛盾。在这样的年代, 不矛盾几乎是不真实和不现实的。然而,遗憾的是, 何其芳在这一巨大的时代矛盾面前退却了。42年5月以后, 他衔命去重庆组织文艺工作,负责向国统区文艺界宣传和阐释《讲话》, 同时也搁下了诗笔。对这一段经历, 何其芳后来交代得比较含糊,虽然毕竟是一种向读者的“ 交代” “在42年春天以后, 我就没有再写诗了。有许多比写诗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从一些具体间题与具体工作中学习理论, 检讨与改造自己。“⑧ 一旦从梦幻的天空落到现实当中, 生存便有了某种“ 安全感” , 但作为诗人的那些无拘无束、自由飞扬的人生幻想随之也烟消云散, 不复存在了。这一现象留给我们的启示实在太多。

5 卞之琳的情况有些特殊。他没有留在延安, 而是选择了西南联大。自然, 也就不会有42年5 月那场严厉的批判运动后“ 改造自己” 的任务了。但你总感觉“ 慰劳信集” 就象马克斯· 韦伯的那个超自然的“ 克里斯玛” , 一直笼罩着卞之琳。克里斯玛一词最早出现在《新约·哥林多后书》中, 原指因蒙受神恩而被赋予的天赋。马克斯· 韦伯则全面延伸、扩大了“ 克里斯玛” 的涵义, 既用它来指具有神圣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非凡体格特质或精神特质, 也用它米指一切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对立的被认为是超自然的神圣特质后者是常规化的或制度化的克里斯玛、实际上我们知道, 神圣的克里斯玛特质并不是神授的, 而是被社会赋予的, 是由于社会中的追随者都相信他们的权威人物具有神授能力, 所以克里斯玛这个人物才会具有一呼百应的神盗钊萝召力。在卞之琳 “‘克里斯玛” 等于《慰劳信集》中用卜璧些抗战人物的集体化身。进一步说, ‘已也就等于“杭战高于一切” 这个主题, 等于创造了这一神圣主题的领袖人物身上的神圣特质。在《雕虫纪历训酬己中, 卞 之琳说“ 当时流行过的‘慰劳’ 一词, 实标上等于我们今日的‘致敬”他接着说年11 月, 还在延安客居的时候, 响应号召写慰劳信。没有人怀疑晋察冀和延安两地的实在踏勘, 给这位严谨的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及他对创造了那个伟大时代的普通氏众和伟大人们的虔敬之情。这个思想前提并没有错。麻烦在于, 诗人的

创作完全被捆绑狂这一丽捉上, 以致他的作品完全成了对前者实买在在的演绎。

在你放射出一颗子弹以后, 你看得见的, 如果你回过头来, 胡子动起来, 老人们笑了, 酒窝深起来,孩子们笑了, 牙齿亮起来, 妇女们笑了。 一《前方的神枪手》

凭心而论, 这汀诗与当时大量的“ 图解诗” 比较, 写得并不差, 但它无疑又带着抗战诗某些“ 流行” 的特征。从中,我们再看不到诗人早期诗作《古镇的梦》、《断章》和引日儿夜退思》那种独具的艺术魅力,也不会被其中所洋溢的忧郁的诗意深深触动了。由于诗人, 从年以后始终在创作中保持着那种“ 慰芳信“式“ 致傲” 的姿势他再浅有写出一首超出早期

6 创作水平的诗作米事实上可以说, “ 独具魅力的诗人“ 卞之琳, 从1938年起就不复存在了。这是何其芳在二十四岁时写下的一句话, 未想,已不幸成了何本人后半生文学创作的预言, 并且也是对何其芳同代许多作家的预言。 参考文献:

① 陈敬之 《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台北成文出版杜有限公司印行, 1980年版。

② 唐提:《卞之琳印象》, 香港《诗双月刊》1990 年第一卷第五期。 ③⑤ 艾青 《诗与时代》, 载《诗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 ④⑥ 杨匡汉、杨匡满 《艾青传记》, 第137、162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⑦ 引自郭华伦《中共史论》第四册, 第408——409 页。 ⑧ 何其芳 《还乡杂记· 后记》

第14篇:作品

推荐假期阅读作品 散文 杂文类: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史铁生《我与地坛》

梁实秋《雅舍小品》;沈从文《边城》;

周作人《雨天的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傅雷《傅雷家书》;余光中《余光中散文》;

林清玄《林清玄散文》;郁达夫《郁达夫散文》;

汪曾祺《汪曾祺散文》;巴金《随想录》;

张爱玲《张爱玲散文全编》;

周涛《周涛散文选》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董桥《旧时月色》

周国平散文集《守望的距离》余秋雨《文化苦旅》;

龙应台《目送》张晓风《从你美丽的流域》 小说类:

钱钟书《围城》余华《活着》;

陈忠实《白鹿原》;路遥《平凡的世界》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外国小说:

海明威《老人与海》

雨果《巴黎圣母院》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欧 亨利短篇小说选》 传记:

《梵高传》——欧文 斯通《苏东坡传》——林语堂

第15篇:新闻稿..陈奕纯散文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推荐]

陈奕纯散文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3年1月27日,由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陈奕纯散文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以及散文界知名人士周明、石英、阎纲、吴泰昌、柳萌、王宗仁、肖复兴、王彬、红孩、韩小蕙、李晓虹等60余人出席了会议。陈奕纯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作为当代著名书画家、散文家的陈奕纯,多年来他一直在美术与文学两个艺术领域进行探索与耕耘。其创作的大型国画《盛世之歌》《国色天香》《三峡放歌》《阳光灿烂春暖花开》《晨光》《大地之声》等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城楼等单位收藏。其创作的散文《向上的春天》《时间的同一个源头》《我吻天使的羽毛》《看着你一天天苍老》《月下狗声》等曾获全国冰心散文奖、徐霞客游记散文奖、郭沫若散文奖、老舍散文奖等奖项。出席研讨会的作家、评论家认为,陈奕纯的散文创作坚持从现实出发,把自己的感情命运同国家、民族的感情命运结合在一起。他的散文作品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同时在写作技巧上充分发挥美术家的语言优势,美术渗透着文学,文学提升着美术,成为突出的“画家散文”,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感情的共鸣,同时也获得了独特的艺术审美感受。

第16篇:少儿散文作品中的童年视角与审美追求

少儿散文作品中的童年视角与审美追求

少儿散文的诞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后儿童文学现代建立的产物,“经过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洗礼与现代儿童文学先驱者的拓展, 大致在 20世纪 20—30 年代, 我国儿童文学的文体已初具现代规模,这主要有儿童小说、艺术童话(含寓言)、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科学文艺、儿童影剧文学等。经过半个多世纪数代儿童文学作家精心培育,这些文体现在已相当成熟,相当完善”。

少儿散文在诞生之初,即有冰心《寄小读者》这样的奠基之作,为少儿散文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少儿散文从成人散文借鉴而来,具有散文的一般特征, 同时因为其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少儿散文又表现出与成人散文相区别的特点。

其中,少儿散文创作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站在“童年之我的角度”的创作。其创作的题材来源:一方面是作家通过记忆和回忆,调动自己童年时的生活经历、体验和经验,提炼出自己童年生活中可以与今天的孩子发生联系的东西;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幼儿、儿童和少年的观察,了解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世界。在创作表现上,作家在创作心理上最大程度地复归到自己的童年状态,直接以童年的“我”作为表达的主体,以此为出发点,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验、感受和认识,以此来达到与少儿的精神联系与对话。

表面上看来,以少儿的“我”的眼睛看外部世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稚拙性,但实际上早已经过了少儿散文作家主体的精心选择、加工,此时童年的“我”己不再是,也不可能是单纯的、过去童年的“我”,而是过去童年之“我”与现在成人之“我” 的叠加与融合, 意在更好地接近少儿的生活,与他们发生联系,并通过童年之“我”对所写之事的有意选择、加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作者要切身体验少儿的思想、感情、语言及行为方式,选择从“童年之我的角度”出发,经过与作者自身的个性和情感的交融,创造出既具少儿情趣,又和作者个性、情愫息息相通的艺术境界来。

采用“童年之我的角度”进行少儿散文创作,在与少儿发生审美联系时, 主要以抒情为主,从而实现对美的追求。

一、追求美所应具备的条件

(一)内在气质与外部自然环境

少儿散文作家在天性上多近于少儿,如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所言:“童年经验与文学创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作为艺术家的作家是最具有童心的人。法国着名作家都德说:‘诗人就是还能够用儿童的眼光去看的人。 ’童年经验虽然是稚气的甚至是可笑的,可又往往包容最深厚、最丰富的人生真味。从一定意义上说,童年经验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体验,一种人生最初的审美体验。 这种体验不带世俗之态,未被成见所污染,是情感的自由表现。 ”

而当作家们有针对性、有意识地为少儿创作散文时,作家们会更加发扬少儿的气质,所以,在进行少儿散文创作时, 为了更好地和孩子接近,有的作家善于捕捉情绪、意象,喜欢用抒情的笔调将之表达出来, 作家郭风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在 《郭风儿童文学文集·孙悟空在我们村里·序》中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三十年代末期,我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包括为孩子们写作)以来,这数十年中间,实际上都是在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乃至扬弃自己的漫长的过程。或者,简约地说,在整个文学生活历程中,我逐渐明白自己的文学气质。„„我逐渐明白自己较于能够从客观世界捕捉某种情绪、童趣,而不是善于抓情节;我逐渐明白自己较易于捕捉世界的善良部分、真纯部分;较能理解儿童;甚至喜欢把世界某些事物注入儿童趣味和幻想等等。 ”

而另一位深受郭风影响的少儿散文作家吴然则在《儿童文学札记·我和儿童散文诗》中说:“但是,最初使我深为感动,给我直接影响的是郭风。这也许和阅历、和当时所处环境有关系吧。总之,郭风的作品无疑使我找到了与自己相和谐的文体,无疑使我坚定了为之努力的决心。 我终于学着写了些儿童散文和散文诗,试着用孩子的眼光欣赏生活中的美,用孩子的心灵感受生活中的美„„”以上两位少儿散文作家创作的切身之谈,道出了选择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追求美的条件之一———个人气质。

同时,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追求美的少儿散文作家们拥有一笔宝贵的财富,即童年或成年时生活过的自然环境优美,正是家乡那如诗如画的环境赋予了作家们无穷的艺术灵感。

江苏少儿散文作家陈益笔下的“江南美景”经常出现在他的文中。 他在《十八双鞋·我是湖中一滴水(代后记)》中说:“我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作品中时常出现的‘荇村’、‘菱镇’,和环拥着它们的一片片湖水,是很美的,至今仍吸引着许多画家从几百里外赶来写生。 江南水乡的特异的风情,足以构成作品的典型环境。 我试图用饱蘸感情的笔墨,选取饶有情趣的细节, 写出在美好的环境中的更美好的人的心灵。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使有过类似生活的读者感到亲切, 没有这种生活的读者也感到新鲜,对这片土地有所了解;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使今天的少年朋友,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也许,这就是我甘愿在儿童散文的崖坡上不断攀援的缘由吧? ”

老作家郭风的少儿散文创作,很大一部分是以闽南乡村为表现对象的, 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说:“这些短小散文主要描写山区的动物、植物的生活故事;其中也包括写些童年的回忆,比如坐船到农村亲戚家里去时,看见一只翠鸟搭在船头的印象„„稍稍用一点抒情笔调,构思时想给孩子们描绘一点画意。 ”

因此,在郭风的少儿散文中, 我们随处可见到闽南乡村的 “露珠”、“星星”、“萤火虫”、“雪白的长腿鹭鸶”、“温顺的耕牛”、“鲜菇”、“榕树”、“鲫鱼”、“小鸟”等。 这些情趣盎然的闽南乡村大自然景观,经过作家的精心创作,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云南少儿散文作家吴然的少儿散文创作,则表现出云南的自然美景。他在《儿童文学札记·我和儿童散文诗》中说:“我出生在有名的‘云腿之乡’宣威。可是这地方贫寒。我们那个小山村的贫寒,恐怕还是难以想象的。 但贫寒并不意味着没有美。我们的小山村是美丽的。„„是的,我在家乡生活的时间不长。但是,那短短的童年的岁月,对我来说是无比的珍贵; 家乡给予我的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显得丰厚。„„或许正是对乡土怀着一种缱绻之情,对童年怀着美好温柔的记忆吧,我的创作,多取材于家乡的景物,多取材于童年的生活。 ”故乡自然美景对成长期的作家的影响是深远的,已经内化成为了他们的审美气质,因此,故乡的自然美景就成为了追求美的作家的创作条件之一。

(二)对小读者美的教育的自觉追求

少儿散文作家在面对小读者创作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家以童年之“我”的角度去捕捉、发现、提炼生活中的美,其目的并不仅仅是为美而美,更在于以这种美来对小读者进行美的教育,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因为在给少儿的多种养份中,除了童话、小说等自身具备的艺术功能给儿童的滋养外,少儿散文也应带给他们独特的东西———即抒情散文中的美的教育,它以内在的抒情美来潜移默化地陶冶孩子的性情。

儿童文学作家任大霖说:“儿童散文的魅力,还在于它所创造出来的意境。 散文和诗一样,必须有意境: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的优美的意境。没有意境的散文不是上乘的散文。 作为儿童散文,这种意境还应当使儿童喜爱,有儿童的情趣。 ”

吴然在《儿童文学札记·我和儿童散文诗》中说:“我在《歌溪·后记》中说:‘我想在儿童散文中注入诗的意境和旋律。 我想写得富有儿童情趣,写得有色彩和富于音乐感,我想用一种纯真的童心去写作。 我还想写得美一点,力求把美化为形象; 力求把诗情融合在养育我的芬芳土地上,融合在我们的校园里,融合在孩子们以及他们的生活中,让小读者用心灵去感受。 ”同时他又在《儿童文学札记·儿童散文断想》 中指出:“强调对孩子们进行美的教育,这无疑是对的。但是,美是多方面的,不能只有柔美、弱美一路。儿童散文也可以写得具有阳刚美的气质,厚实一些,丰满一些,有一定的力度和深度。 „„就是说,在同一个读者群中,其审美志趣不会是单一的,而只能是多样化的。 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考虑把儿童散文写得具有较丰富的审美层次,让各个不同的小读者在同一篇作品中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艺术享受。 ”

二、追求美的艺术实现方法

(一)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色彩、声音和动感

以童年之“我”的角度写作,除了凸显出作家主体的语言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符合小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接受心理。因为采用童年之“我”的角度后,更多地面向少儿,所以,一方面要照顾他们的语言水平, 另一方面也要提升他们的语言水平。这种语言可以直接从少儿那里学来,为此,作家经常到学校去,到幼儿园去,到小读者中间去,熟悉、了解他们,向他们学习语言,从幼儿和儿童的嘴上,采取他们自己说的、当然也是他们的确能懂的话,经过艺术加工,写到作品中。还可以间接地向幼儿和儿童学习语言, 这主要是靠读书,一是读他们自己写的东西,一是读少儿散文作家的作品。 因为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掌握词语数量的不同,以及言语表达能力的不同,幼儿和儿童的语言也就有着明显的差异。少儿散文作家在向幼儿和儿童学习语言时,最大的注意力正是捕捉他们语言上的差异,从而写出既有作家自己的语言风采, 又不失幼儿和儿童语言特点的作品。

作家在向幼儿和儿童学习语言的时候,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有经验的、负责任的作家,他们向幼儿和儿童学习语言,并不是蹲下来完全向他们看齐,故作天真地一味学娃娃腔。 我们知道,幼儿和儿童正处于学习语言阶段,少儿散文对他们负有语言教育任务,对他们学习语言起着示范作用。 因此,针对幼儿和儿童读者创作的少儿散文,它的语言首先应该规范、准确和简洁,在此基础上再追求形象、生动。

具体在创作中,作家应根据幼儿和儿童的审美接受能力来创作。 因此,少儿散文创作的语言应表现为:

1.因为篇幅较短小,所以语言应精炼,多用动词、叠词、色彩词、象声词,共同构成一种比较活泼、富有动感的简短句子。如夏辇生的幼儿散文《项链》对大海的描写,“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作家将大海充分形象化、拟人化,通过颜色、声音等描写,让幼儿读者在欣赏中直接生动地接受大海的形象。

2.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式 ,形成回环往复 ,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可对幼儿、儿童读者的审美接受心理形成强化作用。

如吴然在《一碗水》中定位为儿童散文的《学校旁边的一条河》,写童年的“我”生活中的“苍山十八溪”, 一群小孩在里边抓鱼、捞贝壳、游泳„„全文重复四次用到“苍山十八溪的水,流到洱海里。西洱河,你流着洱海的水,你从我们学校旁边流过。”“苍山十八溪的水,流到洱海里。西洱河,你流着洱海的水。 你美丽,你快乐,你从我们学校旁边流过。”最后结尾又强调“我越发的喜欢你了,西洱河!你从我们学校旁边流过,你流着洱海的水,你流着传说,你流着光亮,你流着快乐„„” 作家就是在这浓烈的抒情和回环往复中,强化着小读者的审美接受心理,勾起他们对童年的深情回望。

(二)以抒情、描写为主,辅以比喻、拟人

在创作中,主要以描写和抒情为主,同时辅以比喻、拟人。这主要与表现对象有关,多描写优美的自然景物, 对待景物多用精雕细刻的描写,同时使景物带上强烈的“我”的色彩。还与作家的创作气质有关, 即善于捕捉美的瞬间与感觉,故行文结构上多以强烈的情感组织全篇,抒情色彩浓烈。

1.多用抒情与描写

运用抒情与描写, 旨在通过精细入微的笔触,生动鲜明地描绘客观自然景致,为小读者提供出一幅美的画面,让其在想象的世界中审美。

吴然的《鸟树》通过童年之“我”的眼睛,写“我们村前有棵大榕树”。 作者这样描绘大榕树:“圆弧形的树冠,绿光闪闪,投下很大一片树荫。„„整个树冠一片雪白,颤颤悠悠地摇晃起来。”

描绘鸟儿:“有羽毛鲜艳, 体形很小的太阳鸟;有戴着花冠,穿着花裙子的布谷鸟;还有周身黑的发亮, 嘴角淡黄的八哥„„他们嘈杂一片地唱着, 吵闹着„„一群一群的鹭鸶从霞光里飞来了。„„它们盘旋着,声音尖细地叫噪着,落在树梢上。”作者以“童年之我的角度”来写,生动活泼地描绘了大树和小鸟。 在一个孩子的眼中,树也似乎带上了生命。所有的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工笔画,带给小读者美的享受。

而在吴然的《歌溪》中,作者对歌溪进行更加细致入微的描绘,“有一段, 它的水是银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一蓬亮晶晶的水花”。 作者用“一蓬一蓬”非常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水花溅起时的形态。在一个孩子的眼中,歌溪是有生命的,“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活泼的孩子,它的歌充满了欢乐。慢慢地,歌溪变得文静起来”。 同时歌溪也给童年之“我”带来了极大的欢乐,“我们”在歌溪中游泳、打水仗,这些有趣的经历一定会勾起现在儿童的共鸣或向往。

张歧的《俺们家门前的海》则是纯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自己对大海的挚爱来行文。 作者选取了童年之“我”的角度,并把“我”改为富于地方色彩的“俺”,更显出几分童趣。 在“俺”的眼里,“俺们家门前的海,像一面锃光明亮的大玻璃镜,映着天,天变蓝了,映着云,云变蓝了,映着鸟,鸟变蓝了。真有趣呀,仰头看天变成一个倒过来的大海,那云,就是翻滚奔涌的波流,那鸟,就是结群回游的鱼„„”。 写海的脸,是易变的脸,因而“我喜欢海。 喜欢有着丰富感情的海”。 海又像是牧场,“牧场上见到的是轻轻荡漾的玻璃浮漂;波面下是一条条吊绳,牵引着数不尽的蛮珍海错:楔子形的贴贝、芭蕉扇状的扇贝、耳朵模样的盘大鲍、天鹅蛋般的蛤蝌„„”。海又像是一幅画,“画面有动有静,颜色有浓有淡”。

2.多运用比喻、拟人

一方面当作家以“童年之我”的眼光去打量自然和世界时,万物必然带上生命。因为幼儿、儿童的审美心理本身就是充满诗意的,在他们的眼中(特别是幼儿),万物皆有灵,万物因而皆有生命; 另一方面是作家在抒情时主体感受发生变异,在作家的主观情思下,所描写之物发生了变化,带上了“我”之色彩。

作家吴珹的《豆花庄的小家乡伙伴》就是一篇情趣盎然的妙文。在童年之“我”的眼中,“豆花庄”就是“虫虫们的家乡”,这里的一切都仿佛是人的世界,你看“这里,有豆叶卷成的小屋,像竹楼一样迎风透光的小屋。晚上,从小屋的窗口里,可以望见天上的银河,和银河西岸的牛郎、织女„„”“这里,地上有许多洞洞,有的浅,有的深,都是很荫凉、很安全的地下室,有的地下室还连在一起,成了地下城市”。而“豆花庄的小家伙们,就在这里居住、生活,就在这里劳动唱歌„„豆花庄附近,还有一片青纱帐,那是虫虫们的大森林,他们也常常到那里去打猎和游玩”。小家伙们还唱歌,“这里,看不见音乐厅和剧场,他们好像都是在自己的小院里歌唱,在自己小院的葡萄架下歌唱。 小螳螂、小蜻蜓、蜜蜂、彩蝶,都来听;草儿、花儿和豆棵棵们,也都在听”。 童年的“我”还在这奇妙的豆花庄看到忠于职守的小家伙“小蜘蛛”、勤劳的“小蚂蚁”、默默耕耘的“小蚯蚓”。

三、余论

在“童年之我的角度”的创作视角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作家多以抒情为主要表现方式,较好地承载起针对幼儿和儿童的审美工作。 但是,也应该注意到,以“童年之我的角度”抒情或叙事,虽然照顾了幼儿、儿童读者的需要,但因为表述主体由“成人之我”置换为“童年之我”,容易导致少儿散文艺术的抒情个性和议论特点的弱化,而过分地强调照顾幼儿和儿童的接受能力则容易导致幼儿散文的故事化。因此,儿童文学家朱效文认为:“儿童文学对于‘儿童视角’的强调(尽管这种强调是合理的),客观上造成了儿童散文(包括少年散文)作家在纪实的散文创作中勉为其难地隐蔽‘真我’,这是少年儿童散文无法取得充分发展的原因之一。 而以‘成人视角’出现,以成人与儿童少年的精神对话为形式的散文,如能堂而皇之进入儿童文学的殿堂,为儿童文学所接受,取得儿童散文(少年散文)的‘户籍’,那么少年儿童散文的未来将会有广阔的天地。 ”

作家在采用“成人之我的角度”进行少儿散文创作时,不必像“童年之我的角度”那样作角度的变换,而直接以现在的成人的“我”回顾过去、关注现在、展望未来,表达出“我”对世界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感受, 同时找到与少年读者的契合点,在审美中充分地实现与小读者情感的交流及精神的对话。

首要的是应该真诚地表达“我”。散文创作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即为“有我”,通过“我”这个独立大写的个体来体验、感受世界,抒发出自我的真情,传达出自我的认识。韦苇认为“新时期的儿童散文和成人散文一起,在否定和背叛六十年代初形成的散文模式中回归到真诚。新时期的儿童散文呼唤理解和尊重,呼唤友爱和善良,呼唤高尚的精神情操,也呼唤童真和童趣。 新时期儿童散文发展史其实是不断洗涮矫饰、弃绝‘花招’,把真诚立为儿童散文第一要素的历史,是愈来愈懂得从真善美中去求取自身价值的历史”。

少儿散文作家在摒弃矫情与虚假后,作家的“自我”应特别突出。作家在通过“自我”的角度来看待生命、自然、人生、社会时,真切地表达自我的感受, 而这种感受又是与少年读者发生联系的,因此,作家才能真诚平等地与小读者进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对话,从而达到双方的共鸣。因为“作为一种写实的非常重感情的文体,散文自有感染小读者的许多长处,比如‘真’就是它的长处之一。所谓散文的‘真’,应该包括真实的内容、真挚的感情、真切的描写、真诚的文字等等吧?着名散文家李广田说过:‘要写好,第一须先得真。’这话虽然是针对成人散文而言,但对儿童散文无疑也是最起码的要求”。

如陈丹燕的《中国少女》就真实地叙述着作者对生命、对生活的体验与认识。 作者陪同一个美国中学生访华团到母校参加晚会,看到“母校的红色围墙”,即勾起了作者的回忆:在观看表演时,作者看到了“班主任”,此刻作者没有虚伪地去赞美什么, 而是真实地感到:“我的胃又不舒服、不断蠕动。”接着,作者回忆起了往事,少女时代的“我”爱唱歌,渴望着美、渴望着理解,然而班主任却说她们小资情调非常严重,唱歌像野猫叫似的,让“我”一想起来就恶心。 全文由作者眼前看到的景物、人物和由此联想起的往事交织在一起, 一方面叙写现在的少女的天性未被压抑,能够健康地成长,“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跳。 ”而另一方面“我”的少女时代却被压抑着天性,“我在这学校度过了整个少女时代,压抑而且绵绵不断地在没歌没舞和想歌想舞里煎熬。”作者以今昔两代少女的遭遇为切入点,让新时期的少女们体味到“个性”和“自由”的意味,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的深沉反思与对新时期少女的美好祝福。

所以,当少儿散文作家面对幼儿、儿童层次的读者时,除了以“童年之我的角度”来创作外,还应该补充从“成人之我的角度”来创作,以补充和丰满少儿散文创作世界。

参考文献:

[1]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 :重庆出版社,2000:449.

[2]童庆炳.维纳斯的腰带 ———创作美学[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261.

[3]郭风.回忆和想法[A].叶圣陶,等.我和儿童文学[C].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226.

[4]任大霖.散文的魅力[A].浦漫汀.散文十家[C].郑州:海燕出版社,1990:132.

[5]朱效文.纯真年代·序[A].殷健灵,着.纯真年代[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8.

[6]韦苇.弃绝 “花招 ”真情在 ———十年儿童散文述评[N].文艺报,1989-09-16(06).

[7]吴然.儿童文学札记·儿童散文漫笔[M].昆明:云南少儿出版社,1990.免费论文 学术堂论文网(http://www.daodoc.com/)

第17篇:作品注释

作品注释

(1)法显(约337-422):东晋高僧。俗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人。3岁出家,公元399年,六十五岁的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西渡流沙,越葱岭至天竺(印度),历时14年,游历29国,历尽艰险,于412年七十八岁时回国。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名僧,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一生翻译了大量佛经,另撰有《佛国记》,记录了他的行程及见闻。

(2)玄奘(602-664):唐代著名高僧,俗称唐僧。本姓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10岁进入佛门。627年(贞观三年)离开长安西行,历经沙漠、雪山等艰危之地到达天竺,游学取经。19年后,于645年带着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个有多重贡献的高僧,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著有《大唐西域记》,记述了沿途各国的自然地理及政治经济状况。

(3)塔克拉玛干大戈壁:位于新疆南部,在塔里木盆地中部,主要是流动沙丘。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00平方公里。它占全国沙漠面积的47.3%,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在世界各大沙漠中排名第六。酷暑时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以上,蒸发量高于降水量,被称之为\"死亡之海\",维吾尔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

(4)腾格里沙漠:中国第四大沙漠,位于内蒙古和甘肃省境内,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沙漠中部、南部和北部洼地里,有大量植被。1958年开始进行治沙工作,营造防护林带成百条,封沙育草,使通过沙漠的包兰铁路通行无阻,是中国治沙科学上的一项巨大成就。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作者首先提到沙漠恶鬼和热风现象,将自己要解说的对象引出。作者没有一般地提出问题,而是借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的文章做引子,表明对这种奇怪现象的困惑由来已久。可是文章没有紧接着对这些奇怪现象作科学说明,却说解放以后人们并没有遇到\"鬼怪离奇的东西\",用了二个疑问句\"这是什么缘故呢?\"\"沙漠里真有魔鬼吗?\"使原有的困惑更加扑朔迷离,读者更急于想知道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是开头三小节的内容。下面两小节则是文章的主体,具体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

在解释\"魔鬼的海\"和\"鸣沙\"两种奇怪现象时,作者采用了两种解释方法,首先引述法国科学家孟奇的故事,解释了\"魔鬼的海\"即\"海市蜃楼\"成像的科学原理。接着以他的亲身经历对沙漠中\"声音作怪\"的\"鸣沙\"现象作出简要说明。这种引用真人故事、亲身经历的方法,使对现象的解释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更加切近真实,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观点,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的信念。

全文既引述古人文章,又讲述了外国科学家故事,还例举了中国科学家的经历以及当地男女的习俗,将一篇说明沙漠现象的知识小品写得生动活泼、易懂可信。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竺可桢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物候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10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农学,毕业后入哈佛大学地学系专攻气象,1918年博士毕业后回国,受聘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即东南大学)地学教授,任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在南京建立了第一个由中国人管理的气象台。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直至1949年。建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为1-3届全国人大常委。主要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竺可桢日记》`《气象学大全》等。一是\"海市蜃楼\",二是\"鸣沙\"。 海市蜃楼: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鸣沙: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

折叠编辑本段疑难解答

1、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那开头为什么叙述法显和玄奘的故事?

(这两位都是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万里跋涉走过各处,他们对沙漠的感受集中表现了古人对沙漠的认识和情感。此外,他们的故事让读者了解了沙漠的一些奇怪的现象,也激起了读者探求真相的欲望,引出下文,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2、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集中体现了古人对沙漠的认识和感情,让读者触目惊心,激起探求欲望,引出下文)

3、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现象说清楚的?

(课文主要描述了沙漠里的两种奇怪现象,一是\"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二是\"鸣沙\"。作者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关于\"魔鬼的海\",作者引用孟奇对士兵的解说,用光线折光和反射的科学道理,并以海边地区出现的海市蜃楼作类比,说清楚了这一奇怪现象,关于鸣沙,作者既写了自己的亲身见闻,又引述了一些专家的意见,说明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的道理。)

4、\"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不完全相同。\"魔鬼的海\"的成因:贴近地面的气温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蓝天倒映在地上;\"海市蜃楼\"的成因:上面的气温比下面高,远处地面的景象倒映在空中。)

5、名词解释:

①魔鬼的海:(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魔鬼的海\"。)

②鸣沙:(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

6、第4段大意: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

思考:这1段中,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来解释这一现象的?

(文章描写了被称为\"魔鬼的海\"的沙漠现象:夏日中午,沙漠中的人\"渴不可耐\"之际,\"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可望而不可即。对这一现象,作者并未马上加以解释,而是叙说了法国数学家孟奇的故事,让他来回答。孟奇运用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原理,科学地说明了\"魔鬼的海\"以及\"海市蜃楼\"的成因,深入浅出,富于趣味。)

7、第5段大意:从科学的角度解说了沙漠中\"鸣沙\"现象及其原因。

思考:文章是怎样来解释沙漠中\"鸣沙\"现象?

(本段开头表明\"鸣沙\"现象从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超自然的现象。文章并未紧接着对这种现象作科学解释,而是叙说了具有\"鸣沙\"现象的宁夏鸣沙山的地形和位置,指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以\"据说\"和自己的耳闻目睹,突出鸣沙的隆隆巨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才\"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加以科学解释。这样也就让读者形成一个普遍认识,那就是:一切怪异的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

8、\"孟奇深深思考以后\"一句中\"深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揭示事物奥秘并非易事,科学发现需要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9、简要说明沙漠中\"魔鬼的海\"的形成原因。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一层空气温度比上面一两米温度高许多;因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了错觉)

10、\"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这是一个递进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对更为奇怪的\"声音作怪\"的现象的研究。)

11、对鸣沙这种现象\"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多少年来,鸣沙山这块沙地也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这是为什么?

(人们所处的认知和科学水平,不能够解释鸣沙的现象,因而产生了崇拜的心理。)

12、文章的第5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哪些?

(说明了沙漠里的鸣沙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①面部沙子细而干燥②含有大量石英③晒得火热④沙粒移动摩擦。)

13、\"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句话原文为\"据说\",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专家解释得更具科学性,另外,\"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可见关于鸣沙形成的原因还未形成共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就进一步激起读者的探究兴趣。)

14、\"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中第一个\"怪\"在本段文字中具体指什么?为什么可以\"不怪\"呢?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运用了引用法;其中第一个\"怪\"具体指沙漠中的声音作怪。\"不怪\"指见到怪异现象,要镇静对待,用科学的道理进行解释,不必大惊小怪。)

15、①\"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②\"见怪不怪\"中第一个\"怪\"是指什么?又为什么说\"不怪\"呢?

(①\"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指见到怪异现象,要镇静对待,不必大惊小怪。②第一个\"怪\"是名词,指奇怪的景物或现象,文中指\"魔鬼的海\"和\"鸣沙\"。\"不怪\"是因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6、联系课文说说\"见怪不怪\"中的第1个\"怪\"具体指什么内容,为何说\"不怪\"?

(第一个\"怪\"是指前文所说的魔鬼作怪、光线作怪、声音作怪;\"不怪\"是因为有科学道理做解释。)

17、文章地最后说:\"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这句话是否只适用于\"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一切领域的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启示: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神仙鬼怪。)

18、文章最后一句话\"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有什么深刻含义?

(结尾点题,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不存在超自然的神魔鬼怪,科学道理将解释一切奥秘。)

19、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要求现象和道理都说清楚)

(例如月食,古人认为是天狗吃月亮,实际是由于地球挡在月亮与太阳之间,使月亮无法反射太阳光的缘故。)

20、从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看,这篇文章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说说这种文体特点。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阐述事物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解释原因,阐明事理,旨在不但使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1、写出描写沙漠的古诗句三句。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④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⑤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2、拓展:你还了解哪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并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说明?

①碎石圈: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一片圆形的碎石圈,很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②沙漠绿洲:高山上的冰雪到了夏天融化后变成地下水。这地下水沿着不透水的岩层流至沙漠低洼地带后,涌出地面。另外,远处的雨水渗入地下,也可与地下水汇合流到这沙漠的低洼地带。或者由于地壳变动,造成不透水的岩层断裂,使地下水沿着裂缝流至低洼的沙漠地带冲出地面。这低洼地带有了水,各种生物就应运而生、发育、繁衍,于是形成了绿洲。

③旱龙卷:旱龙卷就是沙漠龙卷风,它是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后出现的气流旋转上升现象,龙卷风把地面的沙尘卷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空中,形成一个旋转的沙尘柱。在中国的戈壁滩上,常常能看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龙卷风同时出现的景象。

第18篇:冰心作品

冰心作品两篇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

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倚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第19篇:作品1号

作品1号:《白杨礼赞》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suo”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第20篇:学生作品

大 爱 有 情 天

如果没有昨天,我不会知道自己那么害怕黑暗,如果没有她,我不知道何时才能走出生活的阴霾。

———题记

成长的痛,给了我太多的伤,以至于我的人生里,曾经不敢拥有明天。

妈妈是在我五岁那年离开我的。早上醒来,爸爸告诉我,妈妈跟着别的男人走了,不会再回来——是她预谋了那场婚变。

妈妈不要我了。

半年之后,爸爸把我送到奶奶家。第二天早上醒来,奶奶告诉我,爸爸为了生计被迫出去打工了。再后来,奶奶告诉我,爸爸给我找了新妈妈,从此,爸爸长时间没有回来过。

爸爸不要我了。

我依然和奶奶相依为命。一年之后。我一早醒来,发现奶奶还睡在我身边,可平时奶奶早就起床了。我急忙叫奶奶,奶奶却不理我。在我的哭喊声中,好心的邻居告诉我,奶奶走了,永远也叫不醒了。

奶奶不要我了。

七岁的我,木然的坐在奶奶身边,不哭不闹也不害怕,只是一直望着奶奶,心里在千万次地问:明天早上醒来,奶奶,我该怎么办?奶奶无言,静静地躺在那里,我也静静地坐在奶奶身边。

夜幕降临了,我如惊悚的小白兔,瞪大眼睛,期冀寻找一点光亮,等待第二天的日出,等待第二天的一觉醒来。

这样,三天过去,爸爸终于回来了,并带着一个陌生的女人回来,准备接我去他们的新家。从此,我又有了一个家。可是没有人理我,更没有人管我。从来没有人问我为什么晚上没有回家,也从来没有人关心我生病住院要不要紧„„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我不知道我的明天会不会殒没在没有光亮的角落„„于是,颓废,开始在我的人生中过早的出现,叛逆,伴随着我走进学校大门。颓废太久,堕落的生活显得自然而然,生活给了我太多刻骨铭心的苦涩,一切预谋造就了我无聊而绝望的心。爸妈给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我只能用它来瞪着黑暗到天明,不经意间枉费了花一样的光阴,可我不感到内疚,也不暴躁,因为有一大堆理由已安排妥当充当借口。于是日子过得心安理得,叛逆而乏味。

日子就这样苍白地流淌着,“长大”竟也在眨眼间便成了真。 也许我过早成熟,才进初中校门,班主任老师就看出了我的异常,每天放学后,老师总是苦口婆心对我进行正面诱导,试着一步步走进我的内心世界,并在各方面对我关怀备至,让我完全融化在母爱的温馨里。

记得那次,我问:“像我这样的人,明天会在哪里?”老师沉默片刻之后,却反问道:“你希望明天在哪里?”我沉默,我已颓废太久,生了锈的日子看不到明天的一丝光亮,老师拉过我

的手,摊开我的掌心,告诉我: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条生命线,抓紧它,明天就在我们自己的掌中。我们已经长大,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黑暗过后,明天一定会更灿烂„„

不知不觉中,太阳出来了,望着几近刺目的天空,我笑了,老师也笑了。

之后的日子,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我快速走出了生活的沼泽地,渐渐懂得珍惜与拥有。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感恩节那天夜里,我睡着了,做了一个很开心的梦,梦见自己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三尺讲台的下面,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散文作品
《散文作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