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狱中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5 21:05:5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狱中心得体会

狱中心得体会

当我来到监狱,剃了头发,穿上囚服变成一位服刑人员时。面对四周的高墙电网,处于远离故乡的亲人处境中,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心里百般滋味涌上心头,感叹生活的跌啱起伏,人生旅途的坎坷崎岖,各种想法都有这应该是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反应吧。

由于我的贪婪、莽撞、任性和自以为是等等,照成了我人生的失败与挫折,以前在这种失败与挫折中我把看做一种灾难。一种惩罚,一种倒霉,陷入的无限的泣丧自卑之中,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中,经过这几个月的惩罚与改造之后,现在我把他看做为成一种锻炼我,磨练我的一种机会,从而进一步认识和改正自己,充实和完善自己,向自己心中的理想目标前进。

人生不可能有坦途,当无法改变外在环境时,就必须跨越生命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直到成功,在人生的舞台上大部分成功者都非常艰辛,不断接受挫折失败打击的过程。而他们都撑过来了,并且转变成自己的有利经验和能力,使自己创造更多的成绩,因此我应该正确的面对眼前的苦难,苦难虽然给我带来痛苦,却会让我变的更加艰强,人生没有痛苦也就没有快乐,人生路上困难与成功,痛苦与快乐都是形影相随的,在拥有痛苦的同时,也在等待着快乐,这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生活中必然会有挫折与失败,艰难险阻,这不应该是我退缩的理由,因为真正的勇敢者敢在坎坷的道路上放声歌唱,敢在崎岖的悬崖上雕出绮丽的花朵,成功只属于那些无谓的勇敢者。

人生在世谁没有面对过风霜的侵袭,又有谁在茫茫人海中漂泊,能顺利的获得一席安寝之地呢。在人生的旅途中又有谁自始至终都是幸运的呢,生命中没有不交换着喜悦和悲伤,顺利和坎坷,幸运和不幸,得到和失去,就是这些如此频繁的内容,构成了生命的多姿多彩,才可以尝到生命中复杂的滋味,到了日落黄昏的时候,才会有那么多的回忆内容,其实每个成功者背后都有一段苦难的历史,关键是怎么去把握,生活就像一道一道的难题,等着我们去破解,只有坚持坚韧坚强,才能吧这些人生的难题一道一道的破解掉,因此我要面对人生挫折与失败的最大苦难,应该保持一颗坚持坚韧坚强的心,从这所没人愿意上的特殊学校里毕业,哪才是人生的强者。

曾有人把人生几十年分为六个坎,看如何通过这些坎,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能坚持坚韧坚强,二十岁之前谈梦想,二十岁后谈理想,二十岁应该可以正确树立自己前进跋涉的目标了,才能减少人生的曲折,三十岁谈责任这个年龄段有很多的重担压在我们的肩头,无可逃避,也别无选择的要承担责任,结婚需要有个爱巢栖息,儿女出生要全力哺育,父母老了要尽养育之责,这都要一个一个的去履行,没有人可以代替,四十岁谈事业,此刻有志者已经事业有成了,五十岁谈经验,孔子说过一句话:五十而知天命,必须对自己进行一番总结了,化成后人的财富,六十岁谈往昔,如果不把握好时光只能遗憾一生不堪回首罢了,但夕阳苦短,来日无多,此刻也可以发挥余热,不往人生一世,所以不管我处于哪个年龄段都有珍惜时光,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坚韧不拔地奋斗,坚强的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谁的生活不曾有过崎岖坎坷,谁的人生不曾有过困难挫折,如果不能逃脱人生前进的磨难,哪就要牢牢地拥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吃什么样的苦,再苦再难也要坚强的生活,只有拥有了这样一颗坚韧豁达的心,就可以在生命中的大海上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因此在这短暂的几个月里,让我明白了怎样去懂得知足,懂得放弃,把身边的俗事抛开,把眼前的角遂看淡,人生仕途中,放弃对权力的追随,随遇而安,得到的是宁静与淡泊,在淘金的过程中,放弃对金钱的无止境的争夺,得到的是安心与快乐,在春风得意,身边美女如云时,放弃对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古人云:无欲则刚,这其实就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吧……虽然我失去了人生短暂的几个月自由和以前的失败与挫折,但我得到了人生的磨练和烈火中的新生,因此让我学会了怎样去懂得知足,懂得放弃,懂得了在人生道路上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其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学会怎样去做人,调整心态去反省昨天,把握今天 ,把握生命的每一天,然后怀着美好的情感和愿望生活下去,把压力变成动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态,坚定的走过一个又一个鸟语花香的清晨……

推荐第2篇:伯明翰狱中来信

人权历史上的4月 ──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恩写出着名的伯明翰狱中来信。

1963/04/16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恩写出着名的伯明翰狱中来信。

从伯明翰市监狱发出的信(Letter from Birmingham City Jail)/小马丁.路德.金恩

我在这伯明翰市监狱的铁窗内阅读你们最近的声明,该声明把我们当前的活动称为「不明智而又不合时宜的。」

既然你们已受「外界的人纷纷介入」一说的影响,我认为我应当阐明自己在伯明翰的原因。

我与我的几名助手在伯明翰,是应邀前来的。我来伯明翰是因为我在这裡有些基本的组织关係。此外,我来伯明翰是因为这裡存在着不公正。正如八世纪的先知们离开他们的小小村落,把「上帝是这么说的」一话传到远离他们故乡的地方,正如使徒保罗离开他在塔尔苏斯的小村,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带到希腊─罗马世界的几乎每一村庄和城市,我也被迫把自由的福音带到我自己故乡以外的地方。

任何一个地方的不公正是对一切地方的公正的威胁。

你们对目前正在伯明翰举行的游行示威感到痛心。但是我狠遗憾,你们的声明竟没有对引起示威的客观形势表述同样的关切。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不愿紧跟在浅\\薄的社会分析家脚后,只看后果而不去设法解决根本原因。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眼下在伯明翰发生所谓的示威游行是不幸的事。但是我想更强调一点:该市白人政权逼得黑人居民走投无路,没有别的选择。

任何非暴力斗争都包括四个步骤:

(一)收集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不公正

(二)谈判

(三)自我净化

(四)直接行动。在伯明翰我们已经权了所有这些步骤。无可置疑的事实是,种族不公平笼\\罩着该市黑人社区。伯明翰可能是美国种族隔离最彻底的城市。该市警察暴行的丑恶记录全国各地尽人皆知。该市法庭对待黑人的不公亦是臭名昭着的现实。比起我国其它城市,伯明翰有更多尚未解决的黑人家宅和教堂爆炸案。这些都是确凿的,残酷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

通过痛苦的经验我们懂得了,自由不会由压迫者自愿送上门;自由必须由被压迫者去争取。坦率地说,我可从未参加过根据某些人的时间表是「时间洽当」的直接抗争运\\动,这些人从未饱尝种族隔离之苦。多年来我一直听到这个话:「等待!」每个黑人的耳朵都听腻了。这「等待」一词几乎总是意味着「永不行动」。它像引起镇静作用的反应停,使紧张情绪放松片刻,却导致沮丧失意感这一畸形儿的产生。我们必须同意昨天杰出的律师的观点:「公正被延误太久,也就是公正被否定。」对我们的宪法和上帝赐予的权利,我们已等待了340多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正以喷射机的速度冲向政治独立的目标,而我们却仍以老牛破车的步速去争取在便餐柜檯喝上一杯咖啡。

你们对我们意欲违反法律表示极大的忧虑。这当然是合理的关注。既然我们如此奋力地催促人们服从最高法院1954年关於在公立学校取缔种族隔离的决定,那么发现我们有意识地违反法律便会感到奇怪、荒谬。有人或许要问:「你们怎么能既提倡违反某些法律,又提倡遵守另一些法律呢?」可以用存在着两种法律的事实来回答:既有公正的法律,又有不公正的法律。我愿第一个为遵守公正的法律大声疾呼。一个人既有法律上,亦有道义上的责任去遵守公正的法律。反过来说,一个人有道义上的责任拒绝遵守不公正的法律。我赞成圣奥古斯丁的话:「一个不公正的法律就根本不是法律。」

那么公正与不公正的法律二者差别何在?人们怎样判断一个法律公正还是不公正呢?一个公正的法律是人制定的符合道德法则和上帝的法则的法规。一个不公正的法律则是与道

德法则不一致的模式。用圣托马斯.阿奎那斯的话来说,一个不公正的法律是一种并非植根於永恆和自然法则的人类法律。任何提高人格的法律是公正的,任何贬低人格的法律则是不公正的。

一切种族隔离法都不公正,因为种族隔离扭曲灵魂,损害人格。它给予实行隔离者以虚假的优越感,给予被隔离者以虚假的自卑感。借用杰出的犹太哲学家马丁.布贝尔的说法,隔离用「我─它」关係取代「我─你」关係,最后把人降低到物的地位。因而种族隔离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学意义上是荒谬的,而且在道德上也是错误和有罪的。保罗.蒂利希曾说过:罪恶即是分离,难道种族隔离不是人类悲惨的分离的存在主义表现,不是人类极度的疏远和可怕的罪孽的表现吗?因此我号召人们遵守最高法院1954年的决定,因为它在道德上是正确的;我号召人们拒绝遵守隔离法,因为这些法令在道德上是错误的。

请允许我作另一种解释。不公正的法律是一种强加於少数人的法规,这些人不参与该法规的制定或创立,因为他们没有毫无阻碍地投票的权利。有谁能说颁布种族隔离法令的亚拉巴马州立法机关是民选产生的呢?整个亚拉巴马州用尽各种合谋\\方式阻止黑人成为正式选民。在一些县裡黑人虽佔人口大多数,但竟然没有一个黑人登记参加投票。难道这样一个州确立的任何一项法律能被看作是民主制定的吗?

我们决不能忘记,当年希特勒在德国干的每一勾当都是「合法的」,而匈牙利自由战士在匈牙利做的每一件事皆是「非法的」。在希特勒治下的德国,帮助、安慰一个犹太人是「非法的」。但我相信,倘若当时我生活在德国,我準会帮助、安慰我的犹太弟兄们,儘管这是非法的。倘若我今天生活在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某些基督教信仰所珍视的原则遭践踏,我相信我会公开提倡拒绝遵守这种反宗教的法律。

我们这一代人将不能不为坏人的恶语劣行,同时也为好人令人吃惊的沉默感到悔恨。我们必须认识到,决不能依靠必然性车轮的滚动来实现人类进步。人类进步通过自愿与上帝合作的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坚持不懈的工作得以实现,而若是没有这种艰苦的工作,时间本身将成为社会惰性力量的同谋\\。

你们把我们在伯明翰的活动称为极端和行动。起初我对教会同仁竟把我的非暴力斗争视作极端主义者的行为感到失望。我开始考虑这么一个实际情况,即我恰恰站在黑人社会两股对立的力量中间,满足於现状的那股力量由两类黑人组成。一类黑人因长期遭受压迫已完全失去自尊自重之心,适应了种族隔离;第二类人是为数不多的中产阶级黑人,因享有某种程度学术上和经济上的保障,又因有时从种族隔离中获利,他们已不自觉地变得对群眾的疾苦麻木不仁。另一股势力饱尝辛酸,充满仇恨,它再向前跨出一步便会鼓吹暴力行动。该势力体现於在全国层出不穷的各种黑人民族主义团体,其中最大最出名的是伊莱贾.穆罕默德的穆斯林运\\动。当代人对种族歧视继续存在的沮丧失望感使这一组织应运\\而生,发展壮大。它由对美国失去信念的人组成,他们彻底否定基督教,而且得出结论,认定白人为不可救药的「魔鬼」。

我尽力设法站在这两股力量中间,我说我们不必追随满足现状者的「无所作为主义」,也不必仿效黑人民族主义者的仇恨和绝望。有一种以博爱和非暴力抗议为手段的更好途径。我感谢上帝,因为通过黑人教会,非暴力方式进入了我们的斗争。假如这非暴力哲学至今未诞生,那么我肯定此刻南方许多街道已血流成河。而且我更确信,假如我们的白人弟兄把我们斥为「暴民煽动者」和「外来鼓动家」──指我们中那些通过非暴力直接行动的渠道工作的人──而且拒绝支持我们的非暴力斗争,那么数以百计的黑人出於沮丧和绝望将从黑人民族主义思想中获取安慰和保护,这一发展趋势不可避免会导致恐怖的种族对抗恶梦。

被压迫人民不堪永远受压迫,争取自由的浪潮终将到来。这便是美国黑人的经权。内心有物提醒他们记住自己天赋的自由权;身外有物提醒他们记住自己能够取得这权利。

然而当我继续思考这一问题时,我却渐渐为自己被看作极端主义者而略感欣慰。

◆难道耶穌不正是一个在博爱方面的极端主义者吗? ──「爱你的敌人,祝福诅咒你的人,为虐待你的人祈祷。」

◆难道阿摩司不正是争取公正的极端主义者? ──「让公正如洪水, 正义如激流滚滚而来。」

◆难道保罗不是传播耶穌基督福音的极端主义者? ──「我在自己的身体上带着主耶穌的痕跡。」

◆难道马丁.路德不是极端主义者? ──「我站在这裡;我别无选择,所以拯救我吧,上帝。」

◆难道约翰.班扬不是极端主义者? ──「我将留在狱中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免得把自己的良心变为屠场。」

◆难道亚伯拉罕.林肯不是极端主义者? ──「这个国家不能在半奴隶、半自由状况中继续生存。」

◆难道托马斯.杰斐逊不是极端主义者?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自明:人人生而平等。」

所以问题不在於我们是否要做极端主义者,而在於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极端主义者。我们要做服务於仇恨的极端主义者还是服务於博爱的极端主义者?我们要做为保存不公正而奋斗的极端主义者,抑或是为正义的事业奋斗的极端主义者?

我已周游了亚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和南方其它各州。在炎热的夏日和秋高气爽的早晨,我看着一座座尖塔直插云霄、外观狠美的教堂,注意到南方在营造大批宗教教育场所上不惜工本。我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暗自发问:「谁在这儿做礼拜?谁是他们的上帝?」当巴尼特州长大谈干预,鼓吹拒绝执行国会的法令时,当华莱士州长公然号召挑战,煽动仇恨时,他们的声音上哪儿去了?

当代教会常常只是发出微弱、无效、动摇不定的声音。它常常是维护现状的主要支持者。普通地区的权力机构不但不对教会的存在感到不安,而且因教会的缄默,因教会常对现状表示认可感到安慰。

但上帝对教会的审判从未像现在这样严厉。如果当今的教会无法恢復早期教会的牺牲精神,它将丧失权威的光环,失去千百万人对它的忠诚\\,被人们当作对20世纪毫无意义、无关宏旨的社会团体。

我感谢上帝,因为有组织的宗教阶层中某些高尚的人已从束缚手脚、令人瘫痪的锁链中挣脱出来,积极加入我们为自由而斗争的队伍。

他们怀着这样的信念踏上征程:正义即使被击败也比取得胜利的邪恶强大。如果说这个种族是块面团,这些人便是发酵剂。他们的证言已成为精神食盐,在这动盪不安的时期用於保存福音的真话。他们已在失望的黑暗山洞中凿通了一条希望的隧道。

但即便教会不去援助正义,我对未来也不感到绝望。即使我们的动机目前被误解;我对我们在伯明翰斗争的结果也不感到担忧。我们将在伯明翰和全美国达到自由的目标,因为美国的目标是自由。虽然我们可能被辱骂、被嘲笑,我们的命运\\与美国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

总有一天,南方会认识到它真正的英雄是何人。他们将是詹姆斯.梅雷迪思们,以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面对暴徒的嘲笑和敌视,面对令人痛苦的孤独,而这些正是先驱者生涯的特点。他们将是年老的、饱受压迫欺凌的黑人妇女,以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一位72岁的老妇人为典型。她怀着自尊感与决心不乘实行隔离的公共汽车的黑人同胞们一起站立,对询问她是否疲劳的人作了语法不规范但却颇有深度的回答:「我的脚狠累,但我的心安寧。」

他们将是年轻的大中学学生、年轻的福音传教牧师和大批年长者,勇敢而又和平地在便餐柜檯边静坐抗议,为了问心无愧寧愿坐牢。总有一天,南方会明白,当这些被剥夺继承权的上帝的孩子们在便餐柜檯坐下时,他们实际上是为实现美国梦的最佳理想,为犹太─基督教传统最神圣的準则挺身而出,从而把整个国家带回到民主的伟大源泉,由建国的先辈们在拟定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所深深开掘的源泉。

我希望这封信能使你们坚定信念。我也希望自己有可能狠快与你们每一位会面,不是以一个牧师和基督教兄弟的身分,而是作为一个主张取消种族隔离的人或一名民权领袖。让我们期盼种族偏见的乌云狠快飞走,误解的浓雾从我们担惊受怕的居民区消散;让我们期盼在不远的明天博爱和兄弟情谊的灿烂星辰将以美丽的光华照亮我们伟大的国家。

【附註】

1.反应停:反应停系一种能导致胎儿畸形的化学药品,在这种灾难性的后果发现之前,曾用作镇静药和止吐药。2.奥古斯丁(354─430),古代基督教会杰出的思想家,396─430年任罗马帝国非洲领地希波的主教。

3.圣托马斯.阿奎那斯(1225─1274),意大利神学家兼哲学家。4.马丁.布贝尔(1878─1965),生於奥地利的以色列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犹太神学家。 5.保罗.蒂利希(1886─965),美国神学家。

6.阿摩司,公元前8世纪的希伯来人,最早的先知。7.马丁.路德(1483─546),16世纪欧洲宗教改良运\\动的发起者,西方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8.约翰.班扬(1628─1688),英国宗教作家和传道士。9.密西西比州州长,种族隔离主义者。 10.阿拉巴马州州长,种族隔离主义者。

11.詹姆斯.梅雷迪斯是美国南方第一个申请并获准进入白人大学的黑人青年。

推荐第3篇:《狱中书简(节选)》

《狱中书简(节选)》

说材料

一、教材分析

出自罗莎卢森堡之手。作者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这封书信以清丽精致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和“生命沉醉”的美好感觉,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积极的高尚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生难字词比较多,需识记,作者需要详细的了解。

2、让学生掌握描绘的四方面内容以及侧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应引导学生掌握本文的三种写作手法:“对比”、“烘托”、“借景抒情”

4、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教材的学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积极的高尚情感。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难点确立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突破难点应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并组织小组合作填表的方式。难点应结合后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写法等环节,得以突破。

四、学法指导

方法:自主、合作、实践、探究

让学生通过填表,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的结构,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另外,又指导学生合作讨论、共同解疑以突破重点、难点。

五、教法

三单元阅读教学法

认知阅读:初读文,整体感知,通过概括内容,理清的结构。

理解阅读:深入学习文;合作探究,品位语言和构思,深入研讨文内容。

拓展阅读:让学生畅谈读了这篇文以后的感想?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积极的高尚情感。

六、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在认知阅读环节中主要训练学生对文内容的归纳能力,并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的结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做适当评价。

在理解阅读环节中,进一步熟悉文内容,通过学生对的语言、构思、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赏析,促使文内容的研讨更加深入。

拓展阅读环节中,由内延伸到外,让学生注意内学习与外阅读积累的结合,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积极的高尚情感。

七、多媒体

的制作突出了精美与实效的特点,处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指引。

八、教学特色

本的教学实施了我校“三单元阅读教学法”,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用合作、讨论、研究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难,使堂变成了开放型堂,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并使之整合提高。

推荐第4篇:狱中联欢读后感

《狱中联欢》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学完这篇课文后,我的心情像大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革命先烈在狱中唱歌,表演节目的情景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篇课文讲述了国党统治区元旦节那天,革命者虽然身在狱中,却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依然开起了联欢晚会。他们尽情地唱着歌,尽情地扭着秧歌,幽默地写春联讽刺敌人的真实故事。

我被革命先烈临危不惧、顽强地与反动派作斗争的崇高精神所感动。他们不幸被抓进监狱,受尽了反动派的折磨,敌人的机枪时时都瞄准着他们,随时都回夺去他们的生命。可是为了拯救苦难的中华族,他们纵情高歌,宁愿牺牲个人生命,也要同敌人斗争。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联想到现在,有些人受物左右,丢开人生的理想。除了个人私利,什么信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全都抛在一边。他们忘记了:正是像狱中那些的千万烈士的鲜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想: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必须继承革命先烈顽强、崇高的精神。并且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肩负重任。

推荐第5篇:狱中杂记文言文翻译

导语:方苞通过自己在刑部狱中的所见所闻的大量事实,把狱吏与狱卒的残酷无情、暴虐成性的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揭露了天子脚下的刑部狱的种种黑幕,百姓的横遭逮捕、冤死狱中,以及狱吏的敲诈勒索、受贿枉法、草菅人命等事实,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的司法机构的腐败与恐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狱中杂记文言文翻译,欢迎借鉴!

狱中杂记

方 苞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有洪洞令社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余叩所以。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牗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其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三四,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也,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舌挢,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吏因以巧法。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将出,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噫!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康熙四十八年,以赦出。居数月,漠然无所事,其乡人有杀人者,因代承之,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终无死法也。五十一年,复援赦减等谪戍,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故例,谪戍者移顺天府羁修候,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

【译文】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狱中)有个原洪洞县的知县杜君,站起来说道:“这是瘟疫发作了呵。现在气候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这时候)多到每天十多人。”我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杜君说:“这种疾病很容易传染,传染上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同他一起居住。而狱中有老监四座,每座老监有五间房子,看守们住在当中一间里,在房前的墙上开有窗户,用来通光,屋顶也开有天窗,用来透气。旁边的四间牢房却没有开窗,可是关在里面的犯人经常有二百多人。每到傍晚便落了锁,犯人的屎尿也都封闭在牢房里,同食物的气味混在一起。再加上严冬时节贫穷的犯人在地上睡觉,等到春天地气上升,很少有不生病的。监狱里有个老规矩,天亮了才开锁,正当夜里,活人跟死人脚并脚头靠头地躺卧,没有办法避开,这就是很多人染病的原因。更值得奇怪的是,那些大强盗和犯案多次的贼,杀过人,案情重大的囚犯,精气特别旺盛,染上这种病症的十个当中没有一两个,有的即使染上了,随即也就好了。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为罪轻被押以及被牵连的,被当作人证而不该受法律制裁的人。”

我说:“京城里有顺天府的监狱,有五城兵马御史衙门的监狱,为什么刑部衙门监狱里关押的犯人竟多到这种程度呢?”杜君说:“近年来的诉讼案件,(只要)案情稍微重一点,顺天府、五城兵马御史衙门就不敢专擅判决;再加上掌管京城九门守卫工作的步兵统领访查、缉捕、检举、盘查出来的犯人,统统归刑部监狱关押;而十四司的郎史、员外郎当中的那些喜欢多事的,以及官署内管文书的小吏、典狱官、看守们,都以关押的人越多越有利可图,稍微有点牵连的,就一定用尽方法捉来。如果进了监狱,不管有罪无罪,一定给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老监里,使(他们)痛苦得无法忍受了,然后就劝导他们去找保人,放他们出狱住在老监的外边,估计他们家里拥有的财产作为勒索的标准,而得来的钱就由官和小吏瓜分了。中产以上的人家,都竭尽资财找保人(以求监外居住),家产少一点的,要求去掉刑具住到老监外面的板屋里,费用也要好几十两银子。只有(那些)非常贫穷无依无靠的犯人,才戴上刑具关押,一点也不宽容,还把他们作为关押的标准来警告其余的犯人。有的同案被囚的人,犯罪情节严重的反而出来住在外面,而罪轻的、无罪的却遭受那披枷戴锁的痛苦。他们心里积聚着忧愁愤恨,睡眠饭食又违背常规,等到生了病,又没有药物治疗,所以常常造成死亡。”和我同案被关押的朱老先生、姓余的书生及早在狱中的同官县的僧某人,先后传染上瘟疫死去,他们都是不应该受到重罚的。又有个姓什么的用不孝的罪名控告他的儿子,(他)左右的邻居(受牵连)被戴上刑具关进老监,整夜大哭大叫直到天亮。我对这些事有感触,就拿杜君的话普遍询问狱中的人,大家说的都一样,于是便写了下来。

我曾经找一个老年管文书的小官询问过这件事:“他们跟那些被处决、被捆绑的人,不是有什么仇恨,只不过希望得到一点财物而已;果真没有,最后也就宽容宽容他们,这难道不是一种善行吗?”回答说:“这是为了立下规矩以警告其余的犯人,而且也用来惩戒后来的人;不这样,那就人人都会有侥幸的心理。”专管给犯人戴手铐、打板子的人也是这样。跟我同案被捕用木制刑具拷打审问的有三个人:一个人给了二十两银子,(结果)骨头受了点轻伤,病了一个多月;一个人给的(比他)多了一倍的银子,(只)打伤了皮肤,二十天就伤愈了;一个人给(的是他)六倍的银子,当天晚上走起路来就跟平时一样。有人问他们道:“犯罪的人贫富不一样,你们已经从各个犯人身上都得了钱财,又何必还要按出钱多少来分别对待呢?”(他们回答)说:“没有差别,哪个肯多出钱呢?”孟子说过:“选择职业不可以不慎重。”(这句话)真对啊!

凡是判了死罪的案件上奏(以后),刽子手就先等在牢房外面,支使他的同伙进去勒索财物,这叫做“斯罗”。家中富有的犯人,同伙就找他的亲属(谈),对贫穷的犯人就当面告诉他。(对)其中受凌迟碎剐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就先刺心脏;不然四肢砍完了,心还不会死。”(对)其中受绞刑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开始一绞就能断气;不然绞三次(还要)加用别的刑具,然后才能死去。”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抵押品。因此,有钱的贿赂往往要花几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没有钱的也要把自己的衣服卖光;一点财物没有的,就按照说过的那样来惩处他。负责捆绑犯人的也是这样,(犯人)不能顺从他的心愿,捆绑时就先折断他的筋骨。每年秋天集中处决犯人时,勾着姓名立即执行的占判死罪囚犯的十分之三四,留着暂不执行的占十分之六七,都被捆绑到行刑的西市去等待命令。那些在捆绑时受了伤的,即使侥幸保留了性命,也要病上好几个月才能痊愈,有的竟然成为残废。

刑部里(有个)老年管文书的小官,家里暗藏着伪造的印章,公文下发给各省,往往偷偷地更换它,增加或删节那些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人没有谁能分辨真假。那些上奏给皇帝和送各部的公文,还不敢这样做。(政府的)法令规定:大盗没有杀人,以及另外的共同参与作案而人数多的案犯,只要主谋的一二人立即处决,其余的案犯经过秋天的大审,都减刑遣发到边远地方去服役。案文送上去,其中有立即处决的,刽子手就预先等侯在牢房门外。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一点时间也不拖延。有某姓兄弟二人,因为犯了把持公仓的大罪,依照法律应该立即处决。罪案已经判决了,管文书的某人告诉他们说:“给我一千两银子,我使你们活下去。”他们问他有什么办法,他说:“这没有什么困难,我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判决词不用改动,只不过拿两个列在同案名单后面的单身汉而又没有亲戚的从犯替换你们的名字,等到案文加封上奏的时候偷偷地换一下罢了。”他的一个同事说:“这可以欺骗死去的犯人,却不能欺骗主审官,如果他发现错误再上奏章请示,我们就活不成了。”管文书的某人笑着说:“(他)重新上奏请示,我们这些人固然活不成,但是主审官也要一个个罢官离开,他们不能拿这两个人的性命来换掉他自己的官职,那么我们这些人也就始终没有死的道理了。”他居然这样办了,同案名单中后面的两名从犯马上被处了死刑。主审官惊吓得口张舌翘,但到底不敢追究。我在监狱里,还见过某姓兄弟俩,牢房中的犯人都指着说:“这两个人就是用某人、某人换来他们的脑袋的。”

凡是杀人(的罪犯),如果审判书中没有预谋、故意杀人罪名的,经过秋季的大审归入情有可怜、其罪可疑一类,就可以免除死刑,官吏就借这个规定来钻法律的空子。有个叫郭四的,总共杀过四次人,一次次归入情有可怜、其罪可疑的一类,接着碰到了大赦。(他)即将出狱了,天天跟他的一伙人摆设酒席,尽情高歌到天亮。有人问他以往的事情,他就一桩桩一件件地详细叙说,神情面色是那样洋洋自得,好象是在自我夸耀。唉!贪官污吏忍心干贪赃枉法的事,不值得谴责;可是治狱之道黑暗,好官也多把让死刑犯免去一死当做功德,却不追究那些案件的真相,他们使好人蒙受冤枉,也厉害得很哪!

有些奸诈的人长期关在监狱里,同狱卒内外勾结,着实捞了些钱财。山阴县有个姓李的,因杀人入狱,每年都捞到几百两银子。康熙四十八年,因为大赦被释放出来。在外面过了几个月,(他感到)寂寞无聊没有什么事可干,他的同乡中有一个杀了人的,于是他就代替那个同乡承担杀人的罪名。原来按法律规定不是故意杀人就一定长期关押,终久没有死罪。(康熙)五十一年,又遇大赦,又根据赦令减刑等待发配到边外去戍守。(他)叹息说:“我没有机会再到这里来啦!”按照旧例,发配充军的犯人要转到顺天府监狱关押,等候遣送。那时正好是冬天,停止遣送。姓李的写呈文请求留在刑部狱中等到来年春天遣送,请求了好几次,都没有得到批准,他很失望地被转送出去。

赏析:

“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该文是“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文章记狱中事实,在触目惊心的叙述中,间作冷峻深沉的议论。

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段,自开头至“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写刑部狱中瘟疫流行情景,揭露造成瘟疫的根源;第二段,自“余日”至“于是乎书”,写刑部狱中系囚之多的原因,揭露刑部狱官吏诈取钱财的罪恶;第三段,自“凡死刑狱上”至“信夫”,写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心狠手辣,揭穿刑部狱敲诈勒索的黑幕;第四段,自“部中老胥”至“人皆以为冥谪云”,写胥吏放纵主犯,残害无辜,主谳者不敢追究,揭露清代司法机构的黑暗与腐败;第五段,自“凡杀人”至结尾,写胥吏狱卒与罪犯奸徒勾结舞弊,揭露刑部狱成了杀人犯寻欢作乐牟取钱财的场所。

推荐第6篇:狱中联欢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知道狱中联欢这篇课文吗?以下是它的课文内容,一起来阅读吧。

狱中联欢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被关押在集中营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庆祝新年的机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现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原文

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

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新年大联欢开始了。

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念品。最多的礼物是“贺年片”,那是用小块的草纸做的,上面用红药水画上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写上几句互相鼓励的话。楼七室经过昼夜赶工,刻出了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角星,分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了字的锦旗,那些彩色的线,是从他们的袜子上拆下来的……

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春联。所有的春联都是用草纸接连起来做成的。所有的春联都不是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有老年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的弯弯曲曲的笔记。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小手,也写了几笔。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女牢的对联写的是:

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

大家心里明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正在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到来,“世上已千年”还形容不了翻天复地的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咧!

她们还在牢门上贴了一张横额:扭转乾坤。

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道了。”

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

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

横额是:极乐世界。

大家心里明白: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极乐世界”,正是写的人们掌握了革命真理的心境……

猩猩挑起了眉梢,玩味了一会儿,只好说:“真有点仙风道骨!”

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

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横额是:苦尽甘来。

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横额是:大地回春。

一幅幅春联,全洋溢着乐观、诙谐的情趣。

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慢吞吞地读着:“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挑剔的眼光,在横额“乐在其中”四个大字上凝固起来。不待他说话,余新江便问道:

“喂,这像不像渣滓洞的生活?”

“生活?生活当然……”猩猩犹豫着,“不过,‘乐在其中’,那个‘乐’字总有点刺眼。”

“嘿,改成‘苦’字,‘苦在其中’,你看要得不?”丁长发笑着追问道。

猩猩装做没有听见,溜走了。

表演节目的时间快到了,大家一拥而出,享受这自由而愉快的时刻。这个时刻,正是党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的节节前进,给他们赢来的。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漫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歌声在周围渐渐升起:

一杆红旗

哗啦啦地飘。

一心要把

革命闹;

盒子枪、,

卡啦啦地响,

打倒那劣绅和土豪!

……

这正是黑牢外面的游击队员最爱唱的歌。

女同志们绕场一周之后,跳起了秧歌舞。彩色的舞衣飞舞着,十分耀眼。在一片叫好声和朗朗的笑声中,夹杂着一声嘲笑:“在统治区里,敢跳秧歌舞?谨防上黑名单,抓走!”

又一个人忍不住笑道:“那倒不一定。统治区也有‘自由’的地方,不是吗?集中营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大跳秧歌舞!”

“哈哈哈……”

一边扭着秧歌,女同志们又齐声唱起歌来: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着猪羊出了门,

猪呀,羊呀,

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那些想看女共产党员表演节目的特务,这时吓得脸色铁青,立刻在高墙电网上面移动机枪,枪口瞄准着欢乐的人群。

有人笑道:“瞄准有什么用,忙着喊停战,没功夫下命令开枪。”

又有人笑道:“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

“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

拓展阅读

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板书课题。

首都北京即将举行开国大典,山城重庆仍被反动派盘踞。在那里的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着许多革命者。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杀害,后来敌人的确对他们下了毒手。

从全国形势看,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渣滓洞的特务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革命前辈便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板书课题:狱中联欢

二、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1。

1.指名四人分部分读课文,全班思考每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3.完成“思考·练习”1的填空: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借以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三、自读“交换礼品”的部分,指出都交换了哪些礼品,想这些礼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明了什么,然后交流。

(礼品有:贺年片——小块草纸,红药水当颜料;

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的;

锦旗——彩线是从袜子上拆下来的;

他们连起码的材料也没有,赶制出这样的礼品,既表达了同志间的友情,又表明了革命到底的志向。)

四、讲读“贴对联”的部分。

1.自读,在每副对联旁注上或在书上画出含着的意思。

2.讨论·交流。

(1)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统治之意。

(2)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真理。“歌乐山”指渣滓洞的地点。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的乐观心境。

(3)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旧景”指反动统治,“新春”指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同横额“苦尽甜来”一起,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4)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借用古人的诗句,既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阻止革命胜利是徒劳的),又表达了对胜利(红杏出墙)的企盼。横额“大地春回”,生动地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5)两个天窗—出气 一扇风门—伸头,“两个天窗”“一扇风门”,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铁窗生活。横额“乐在其中”,表达了革命者视苦为乐的革命情怀,也是对反动派迫害革命者的巧妙揭露。

总之,狱中的革命者运用对联这一形式,抒发了革命情怀,同敌人进行了既巧妙又坚决的斗争。

3.练习朗读,读出革命者的智慧与坚决,读出敌人的愚昧与无奈。

五、朗读“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三部分。

六、作业。

1.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讲读“表演节目”的部分。

1.自读,思考:监狱里的革命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那么欢乐?

2.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思考·练习”3的两个句子。

(句子(1)是针对几个戴着脚镣的革命者扭秧歌发出的感慨与赞叹。“高歌曼舞”,放声歌唱,尽情舞蹈。这种高歌曼舞,是对反动势力的蔑视,是对革命胜利的企盼。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者鲜明立场、顽强斗志、乐观精神的赞颂。

(2)中的两句话,是对狱中联欢的集中概括,也是对革命前辈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集中概括。这两句话表面上十分风趣,实质上表达了革命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3.朗读,读出上述思想感情。

二、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锤:翘舌音,左窄右宽,右半部注意写正确。

锦:前鼻音。可与“棉”比较字形。

拆:翘舌音。可与“折”比较形、义。

劲:后鼻音。注意左半部最后一笔是“提”。

乾:前鼻音。后边不要加一横。

坤:左边是提土旁。

渣:翘舌音。右边是“查”。

滓:平舌音。右边是宝盖头下一个“辛”字。

享:后鼻音。不要丢掉一横。

绅:翘舌音。注意同“坤”区别形、音、义。

嘲:翘舌音。注意“口”的位置。可在“朝”的基础上记忆。

三、练习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听写生字词:锤子 锦旗 苍劲 乾坤 渣滓洞 享受 劣绅 嘲笑

二、一部分一部分地练习朗读。

1.指名读。

2.全班评议。

3.各自练读。

4.再指名读。

三、抄写课文中的对联。

四、从“自读课本”或其他书报刊物上选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一遍并做练习,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读后能记住主要内容。教师要统计阅读时间,并用填空题、选择题检查阅读效果。

五、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推荐第7篇:狱中杂记 j教案

狱中杂记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

2、理清写作思路、探讨本文的写作主旨。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3、从该文中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作者 知人论世

方苞,字凤九,又字灵皋,号望溪,清朝桐城(现在安徽省桐城县)人,清初著名散文家,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

《狱中杂记》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见闻和感想,揭露并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法律制度的罪恶本质。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封建专制政权,清朝统治者曾多次大兴文字狱。1711年发生的《南山集》案,就是清初著名文字狱之一。《南山集》是方苞的好友戴名世所著的散文集。戴名世在《南山集》中引用了同乡方孝标在《滇黔纪闻》中记叙的有关桂王抗清的史料。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刻书的木板又藏在他家。后来有人告发《南山集》中有攻击清廷的话,戴名世被杀,方苞也因牵连,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被逮捕。开始下江宁狱,不久解往京师,下刑部狱,初定绞刑,后经大学士李光地多方营救,又因他当时已有文名,才在康熙五十二年三月被释放。

《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本文以“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问题探究:

1、牢狱生存条件之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一是牢房阴暗闭塞(室内无牖可通明——没有阳光);二是空气污浊,(屋顶无窗可“达气”,夜晚更甚,“下管键”“矢溺”臭气与“饮食之气相薄”);三是拥挤不堪(一室“系囚常二百余”)

2、第一段中反映了什么极不合理的现象? 【明确】有钱的逍遥法外,无罪无钱的反遭祸殃

3、文中第

2、3自然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官贪吏虐的?

【明确】 第二段记述皂隶勒索钱财,虐待犯人的罪恶行径。作者通过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在执行极刑、绞缢、大辟、捆缚、梏扑时勒索钱财虐待犯人的险恶用心和酷毒手段的记述,进一步揭发了封建刑狱的残酷和黑暗。第三段记述奸吏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的罪恶行为。前一半部分,着重揭露老胥私改文书,以案末从犯偷换主犯的罪行;后一半部分,侧重揭发恶吏巧法作弊,使杀人惯犯减刑等释放逍遥法外的丑闻。作者不仅谴责了枉法受贿的“恶吏”,而且也指斥了不问真情的“良吏”

4、第三段中的狱吏是如何贪赃枉法的?

【明确】恣意妄为,制作伪章,篡改公文,甚至调换主罪者名单,即使是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法律之正义公理荡然无存。

5、监狱里的黑恶势力结成一个怎样的网?

【明确】主管官员管理着狱中囚犯的一举一动,囚犯的命运可以说是直接操纵在他们手上。监狱中的狱霸虽然他们本身也是囚犯,但他们与狱吏内外勾结,也能赚大钱。作者笔下的狱霸最后都乐不思蜀了,这一奇怪现象足可见封建牢狱黑暗之一般

6、《狱中杂记》写狱中的黑暗现实,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做了怎样的归结,表现作者怎样的局限性?

【明确】方苞通过自己在刑部狱中的所见所闻的大量事实,把狱吏与狱卒的残酷无情、暴虐成性的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揭露了天子脚下的刑部狱的种种黑幕,揭开了清王朝康熙年间“太平盛世”的遮羞布,并进而让人看到了末代封建王朝腐败黑暗到何等地步。

但作者把造成罪恶的原因归之于“术不可不慎”,没有触及封建社会本质。作者看不到造成狱中黑暗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是封建制度的腐朽。

7、从方苞的《狱中杂记》分析论述桐城派的散文艺术特色。【明确】: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比较好地体现了\"桐城派\"提倡的\"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和相互为用的主张,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点。从\"义理\"(即文章的中心)来看,作者大胆地揭露了清朝司法制度的黑暗和腐朽,令人发指,不失为有胆有识之作。在\"考据\"上,本文内容详实而有说服力,使人惊心动魄。文章列举了许多由作者目见耳闻和亲身经历的事实:狱官与禁卒相互勾结,贪赃枉法,草营人命,等等。在\"词章\"上,本文借助于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在文字上过分的雕琢、修饰。作者以确凿的事实为线索,将材料编排井井有条,环环相接。全文以对话的方式叙事,语言简洁有力。

一、叙事清晰,层次井然。

以“金钱”为中心线索,选材组材,有一般叙述,有具体描写;有问题揭发,有材料印证;有逐层深入,有重点铺叙。“杂记”不叙过程中爱憎感情也就表现出杂,有条不紊。

二、材料真实,感情鲜明。

材料有亲眼所见,有亲耳所闻,有亲自调查。 针对不同事实采用不同的记叙方法。 记来了。

三、语言简洁,风格质朴

第二课时

《狱中杂记》课堂练习

【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窦(dîu)穴

遐迩(ěr)老胥(xū) B.户牖(yǒǔ)

违(wéi)背 矜(jīn)疑

C.骈(pián)文 俾(bǐ)使 大辟(pì)

D.罹(lí)难

绞缢(yì)

日晷(guǐ)

2.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这)疾易传染

与饮食之气相薄(迫)

B.俾(使)困苦不可忍

而轻者、无罪者罹(遭受)其毒

C.行刑者先俟(等候)于门外

富者就(于是,就)其戚属

D.贫亦罄(尽)衣装

有郭四者,凡(总共)四杀人 3.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馀

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B.①主缚者亦然

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C.①牖其前以通明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D.①余叩所以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4.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天时顺正

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C.吾辈无生理矣

D.唯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馀 5.下列加线词语发生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贫者则面语之 C.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D.夜缒而出,见秦伯 【基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有洪洞①令杜君者,作而言曰:“迩年狱讼,(刑部)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②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③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也,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qū)舌挢(jiǎo),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取材于方苞《狱中杂记》)

[注释]①洪洞:洪洞县,在山西。

②同官:同官县,在陕西。③谳(yàn):审判定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利系者之多

利:获利

B.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剂:(财产的)等差 C.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羁:捆绑 D.情罪重者反出在外

情:案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B.①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①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D.①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②其孰能讥之乎

②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言同,(余)于是乎书

B.(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C.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

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⑥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④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6.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②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③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

【拓展探究】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1—4题。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其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三四,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1.下列加线词语词类活用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②贫者席地而卧③予我千金,吾生若④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也不同

2.下列句中“易”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B.别具本章,狱词无易 C.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

D.行法令,明白易知 3.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先后记述了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对“囚犯”的层层盘剥,揭示了刑部监狱的腐朽黑暗。 B.作者引用了孟子“术不可不慎”的话,是想说明刑部衙门的胥吏、禁卒不一定生下来就是坏人,可是他们的职业使他们只能做坏事。所以说选择职业要慎重。

C.部中老胥家里有许多假的印章,任何案宗他都敢改动,甚至一些已经定案为死刑的案件。

D.选文第二段侧重记述了刑部老胥用作伪的手段贪污枉法的事情,从而揭示清朝监狱的腐化是从上到下的。

4.对选文写作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比较好地体现了清代以姚鼐为宗祖的\"桐城派\"提倡的\"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和相互为用的主张,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点。

B.在\"义理\"(即文章的中心)来看,作者大胆地揭露了清朝司法制度的黑暗和腐朽,令人发指,不失为有胆有识之作。

C.在\"考据\"上,本文内容详实而有说服力,使人惊心动魄。文章列举了许多由作者目见耳闻和亲身经历的事实:狱官与禁卒相互勾结,贪赃枉法,草营人命,等等。

D.在\"词章\"上,本文借助于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在文字上过分的雕琢、修饰。作者以确凿的事实为线索,将材料编排井井有条,环环相接。全文以对话的方式叙事,语言简洁有力。

推荐第8篇:《狱中八条意见》读后感

《狱中八条意见》读后感

狱中八条 令人警醒

《狱中八条意见》是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革命志士在牺牲前留下的一份秘密文件,由越狱脱险后的《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整理成文件,即有三万六千字的《关于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及狱中情形的报告》。《狱中八条意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即;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这个材料于1989年首次披露。

《狱中八条意见》让我感动,让我震撼,让我敬佩。

这是狱中烈士对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受破坏后的深刻反思和历史总结,是烈士们牺牲前,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集体留给党组织的最后遗嘱。在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很可能实行疯狂的大屠杀,面临即将死亡之际,烈士们没留下丝毫关于个人的诉求,念念不忘的是加强党的建设。

更加令人震撼、令人敬佩的是,《狱中八条意见》虽是根据当时重庆的实际情况总结的,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时隔六十多年,却仿佛就是针对今天的现实而提出的。“狱中八条意见”关于党的建设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多么吻合。

《狱中八条意见》的第一条就是“止领导成员腐化”第六条是“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当年,重庆的烈士们认为,少数领导干部腐化是造成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当时的重庆市委副书记、川东特别区临时工委委员、重庆工委书记刘国定叛变后,出卖了多位共产党员破坏党的组织,成为国民党的上校,后果十分严重。在私生活上,刘国定是“五毒俱全”,是由生活腐化走向政治腐化的,教训十分深刻。

当前,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从村长到中央常委,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出现了腐败分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 他强调: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2012年11月18日,十八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他还说:“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2013年4月19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他说的历史教训,理应也包括《狱中八条意见》总结的教训。重庆的烈士们的意见,是多么正确,多么重要!

“狱中八条意见”是烈士用鲜血和泪水凝铸出来的。我们享受着先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果实,重温“狱中八条意见”,不能无动于衷。我们要告慰革命先烈,就要彻底肃清“左”的路线,排除一切干扰,将改革及党内廉政建设、防腐反腐进行到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中国梦。

供稿:王业辉(手足显微中心组)

推荐第9篇:《小萝卜头在狱中》读后感

读了《小萝卜头在狱中》这本感人肺腑的书,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腔对某政党的憎恨,一股对为国尽忠为国牺牲的英勇将士的敬意,在我心底油然而生。

革命回忆录《小萝卜头在狱中》,生动地记叙了1494年重庆解放前夕,小萝卜头在那地狱般的牢房里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在艰难困苦中成长的故事。

小萝卜头短短的9岁的一生中,没有尝过自由的滋味,他在敌人的魔掌中结束了他的生命,每次读到“小萝卜头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吃的和大人一样,也是发霉发臭的牢饭,长期监狱生活把年小的他折磨得面黄肌瘦。”这句话,我感到十分愧疚,同样是差不多大的孩子,我生活在温暖美好的家,我有自由,有学校,有吃有穿。可我却时常浪费,时常挑吃拣穿。记的有一次,我们去饭馆吃饭哦,我点了一的桌子饭菜,以为是在外面吃,可以不顾的浪费,有的菜吃到一半就扔在桌子上,虽然那时我还很小,可现在看来那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谁有能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只有那些在牢里真正体验过艰苦的日子以及下地干活的农民才能体会到。

小萝卜头虽然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但是他学习的机会,发奋图强,每一门课程都学的很好。没有笔和纸,他就用小石子在地上画,没有课本他就请爸爸,叔叔为他编写。

比比小萝卜头,我们生长在新中国的儿童,是多么幸福啊!党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们的成长。在家里爸爸妈妈照管着,再学校里有老师的指导。我们像小鸟似的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下飞翔。

看过这本书,小萝卜头的印象深深地印在我心中,我一定会向他学习。

推荐第10篇:八戒的狱中情书 !

玉兰: 你好!

昨天,一个全世界伤心的日子,我终于走了。我要和另外两个老光棍,一个叫孙悟空,一个叫唐僧的,一起到西天出差,可能三五年才能回来。 你能想象我离开高老庄时的心情吗?我是三步一回猪头呀。我是多么希望在高老庄呆下来,和你过共产主义的幸福生活。我耕田来,你织布,我挑粪来,你炒股。和和美美,恩恩爱爱。等你爸爸两腿一伸直,我们就齐心协力,生一大群猪崽。然后再齐心协力,送他们读书,将来培养成猪百万,猪博士。多有成就感。等我们老得只剩一棵门牙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我们就敢拍着肥膘说,我们全部的生命和所有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猪类最壮丽的事业,为猪类的传宗接代而斗争。 可惜,这一切美好的梦幻都被那个该死的猴子捅破了。把你抢走 不说,还把我的洞也给烧光了。我辛辛苦苦那么些年,省吃俭用,一餐 只敢干掉三百来个馒头,好不容易买台雪花点牌二十一寸彩电,还有一 台推土机牌电风扇,都被死猴子献爱心捐献给了重灾区---阎王。尽管 彩电经常是满的雪花点,电风扇经常发出推土机般的吼叫,那也都 是汗堆出来的呀。死猴子,要不是打不过他,我一定把他宰了,剁成好 多块,在太阳下晒干。猴干没吃过吧,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尝尝的。 还有那个该死的和尚,去西天取什么鸟经。我建议他采用门到门 邮寄,或者门到港空运。他偏偏不听,非要自己去取。自己又胆小,非 要叫一大帮人去。另外,还有恐飞机症,恐火车症,恐轮船症,我 靠,除了骑一匹骡子马,他是见什么恐什么。这种 怪胎也有,国家应该赶紧出钱圈养,并设立保护基金呀。再说了,经书 取回来有什么用呀,纯属摆在书房当门面,让人搞不清他农民企业家的 身份。我太了解这种人了。你说不去吧,赶上上级如来是个老糊涂, 观 音又恰好到更年期, 惹恼了我容易下岗.没办法,有困难要去, 没有困 难创造困难也要去.

玉兰, 真舍不得你呀,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我就心如刀铰(这是一个成语, 兰兰,我怕你不明白,所以要解释一下,就是把心捧在手里,用剪刀剪来剪去的意思.我查 了好多字典才查到), .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受, 可是,有什么办法 呢.玉兰,你一定要等我回来.而且我也一定会组织还乡团杀 回来的……这一点请兰妹一定要有信心。

祝 兰妹 和兰花一样婷婷玉立

猪哥八戒泪书

宣统 十三年庚子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11篇:《狱中书简》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狱中书简》教学设计

酒泉市东苑学校

张会军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革命者在逆境之中坚强不屈、从容乐观的革命精神。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时代背景,读懂课文,把握中心。

2.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词

2.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描述之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体会描述之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2).体会女革命者的情怀。

2.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

1.导入新课

上课前,准备好课件(课题),开始播放音乐《英雄赞歌》。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

1) 口述:(音乐完后)听着这首雄壮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回忆怀念为了美好的生活而牺牲的共产党人。谁来说说他们其中的优秀代表的名字和主要事迹?(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一起补充纠正。

2) 口述:我们对中国的共产党人知道的还不少,我们今天来走进一位德国的共产党人,走进她的内心世界,领略她的精神风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罗莎 卢森堡的《狱中书简》。

3)口述:我们先来了解这位德国共产党人。出示课件

教学活动二

2.进入第一板块教学: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排除字词障碍。出示课件(字词略)

2)口述:文章的题目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明确:出示课件(题目解说)

3)(出示课件)小组交流:这封信主要写了那些内容?

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最后明确(出示课件)。

5)小组讨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从文章中找出依据。讨论后明确:整体来说,是倒叙。在叙述昨天的事时又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倒叙,“我昨天是怎样过的呀?”。时间顺序的标志,“上午…下午…六点种…”.

教学活动三

3.进入第二板块教学:研读品味课文

1) 研读”狱中花园环境描写”片断

A.学生朗读这段文字,思考问题,(出示课件)作者围绕花园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同桌讨论)明确:主要景物:灌木丛,黄醋栗树,女贞,枫树,小栗树,白杨;还有木管风琴声,小鸟的合唱声,杜鹃的啼声。景物特点:生机勃勃,美丽可爱。

B.(出示课件)作者的感受如何呢?这样写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提示学生:文中用了哪些词语能体现作者的感受!如:丁香般芬芳,亭亭玉立,肃穆而慈祥,非常愉快,多美,多幸福,沉醉等等。)同桌可以讨论。讨论后,一起总结归纳:(出示课件)作者感受:愉快,幸福,沉醉!等。这样写突出体现了女革命者细腻的情感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活动四

2)研读“拯救大孔雀蝶”片断

A.学生朗读片断内容,后思考问题:(出示课件)作者是怎样拯救大孔雀蝶的?(提示学生:找出动词)讨论后,归纳总结:发现孔雀蝶------小心翼翼放在手里-----拿鲜花喂食------和它说话-----拯救了它

B.(出示课件)这样写体会作者的心情怎样?(提示学生:这一过程用了哪些词语来写作者的心情?焦急,小心翼翼。颤栗等。)讨论后明确:(出示课件)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细心呵护!

教学活动五

3)研读“白杨花絮飘飞”片断

A.指名读片断,同时出示问题?(课件)作者在描写这一景象时用了哪些词语?同桌可以讨论。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到处飞舞,飞满天空,漫天飞舞,随风飘荡,铺满,散播等等.

B.(出示课件)作者抓住什么特征来写她所见到的景色?讨论后共同归纳:

神奇,奇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杨花漫天飞舞的神奇景象!

C.提出问题:在墙缝里,石缝间,到处都有它的幼芽在抽芽.”什么含义?讨论后明确:作者赞叹自然界生物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活动六

4)研读“雷雨前后的景象”片断

A.集体朗读片断。思考问题:(课件)片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明确:灰云,雨点,闪电,雷声,还有夜莺等!

B.(出示课件)在描述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明确:比喻,拟人,象征。(指出具体的句子,指出夜莺象征革命者)

C.(出示课件)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为什么要这么写?讨论后明确:前者用了拟人,表现人的感觉,表现革命者蔑视黑暗压倒黑暗的气概,坚信自由必胜! 后者用了比喻和通感.昏暗的背景下转化为视觉,更突出了革命者精神的灿烂夺目!

教学活动七

4.进入第四板块的教学:感悟课文

1).(出示课件)阅读拓展罗莎 卢森堡名言。

2).综合名言及课文内容,概括主题思想。学生自由发言后总结:(课件)这封书信以清丽精致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和“生命沉醉”的美好感觉,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积极的高尚情感

教学活动八

5.进入第五板块的教学:总结归纳

1).小结:作者虽然身陷囹圄,却不悲观失望,以其细致的观察,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一个革命者博大的胸怀和女性的爱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并寄托了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些无不是革命乐观主义的体现。

2).作业。(课件)

>教学设计的反思

课文朗读不够.课文的教育目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文本里的段落多处运用了描写性的语言,这些充满感性的语言很有表现力.只要让学生大声的朗读这些语段就能理解作者的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我在讲课时忽略了这一点.在研读文本前只让学生读了一遍,学生理解起来当然有困难了.这是最大的不足之处.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太少.让学生谈感受,我只让一个学生回答了,没有给更多的学生展示机会.还有那些总结概括的结论,总怕学生说的不到位,自己取而代之了.

没有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和学习作者的革命精神.更没有指导学生应该成长成为什么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些都是在以后教学中应该引以为鉴的.

第12篇:读小萝卜头在狱中有感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读革命回忆录《小萝卜头在狱中》有感

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 钱依

“住手,刽子手!”当我读到灭绝人性的美蒋特务一连杀害了杨虎城将军等5名英雄后,又举起血淋林的刀,杀气腾腾地刺向小萝卜头的胸膛时,我禁不住高喊着。当时,愤怒、仇恨、激动的泪珠夺眶而出。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凝固,那残忍的一幕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我默默地低下了头,凝视着胸前的红领巾,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无数革命烈士用他们的热血,染红了国旗、领巾,在这里面也有小萝卜头的鲜血!一个年仅9岁的生命啊!

革命回忆录《小萝卜头在狱中》生动地记叙了在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小萝卜头在那地狱般的牢房里,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在苦难中成长的故事。

在小萝卜头短短9岁的一生中,他不知道自由是什么滋味。他在敌人的魔窟里,穿的是“犯人”的囚衣,吃的是发霉带臭的饭,唯一的菜只是几粒豆子。然而,当阳光透过窗户射进监狱时,他是多么渴望得到光明和自由,同时又无比憎恨那些关押他的敌人。他甚至不愿叫女看守一声“阿姨”,去换取自由和一粒糖。虽然年纪小,但他的骨头却是硬邦邦的。不像一些汉奸、走狗甘愿为敌人出卖自己的同胞、祖国。

为了斗争的需要,小萝卜头即使是在狱中也能刻苦学习。没有笔和纸,他就用小石子在地上画;没有课本,他就请爸爸、叔叔为他编写;没有玩伴,他以读书为乐;没有肯德基的奖励,他也从不向往,当然他从来也永远不会知道肯德基了。在没有阳光的牢房里几缕阳光就足以令人笑逐颜开,在没有温暖的心灵中一个抚摸就足以抚平伤口……这是何等艰苦的学习环境啊!然而,在黑暗的监狱中,在敌人的魔爪下,小萝卜头从读书中找到了快乐。这短暂、宝贵的学习生涯应该是小萝卜头9岁的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吧!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比比小萝卜头,我们生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儿童是多么幸福啊!我们有亮堂堂的大教室,有老师悉心指引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我们有温暖的港湾,每天回到家里,爸爸妈妈总是展开双臂给予我们他们全部的爱;每逢节假日,我们能出门旅游一番,看看花花绿绿的大世界;每次过生日,我们总被奶油蛋糕涂抹的得一脸的甜蜜……我们的生活真比蜜还甜哩!然而有很多同学却还不知足:他们把新书丢在高高的书架上,讨厌它捆绑住了自己的手脚;他们用手捂住耳朵,拒绝父母的唠叨;他们甚至还总在抱怨吃的不是牛排,穿的不是名牌……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看着自己崭新的红皮鞋,看着漂亮的花裙子,看着胸前的红领巾,我的眼睛又一次模糊了……

第13篇:从谭嗣同《狱中诗》被篡改的后两句谈戊戌变法讲解(优秀)

从谭嗣同《狱中诗》被篡改的后两句谈

戊戌变法

谭嗣同《狱中诗》的后两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激起了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热血。如椽巨笔,赤子之心,慷慨激昂!可大家却不知这两句是梁启超篡改的。原诗实际上是这样的: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手持欧刀仰天笑,留将功罪后人论。乍一看,觉得没什么,可这淹没的两句却能将戊戌变法的真正面目展示给世人,彻底毁灭掉戊戌变法的玫瑰色面纱。的确,这两句不够激昂,不够赤诚,不够热血,可这都不是它被篡改的真正原因。最关键的是这两句出现了一个词:公罪。那么何为公罪?

一.为康有为“翻案”

初中学到戊戌变法这一章时,垂首顿足、热泪盈眶。感慨着:若是当初大业能成,今日又当如何翻天覆地之光景,又何必如此积重难返?可其实我们今天所了解到的那一段历史都是根据康梁后来编纂的《戊戌政变记》来书写的。从这一点看,这段历史就必须被质疑,因为康梁毕竟是变法的主导者,又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他们不可能去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遭遇和错误,也不可能理性地去评价自己的敌人和对立派。那么这段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呢?1894年甲午战争后,光绪帝和慈禧都觉得窝囊不已,尤其是光绪,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慈禧将军费又挪来修颐和园,导致北洋水师在甲午一战中溃不成军,所以甲午年后的中国内外交困、积弱不堪。当时的慈禧太后确生了归政之心,很大程度是为了扔掉眼前这个烂摊子。而且当时由于《马关条约》的签订,国内杀李鸿章的呼声愈发激烈。可毕竟轻戮重臣是万万不可的,所以朝廷让他的直隶开了缺,只剩了一个大学士的空名。这时在西北窝了二十多年的荣禄回到京城顶了李鸿章的缺,并成为军机大臣,这当然是慈禧太后的决定。当时全国1300多名举子在都察院门前请拒合约并请杀李鸿章。这时康有为的一本万言书使他成了这批爱国青年的领导。他提出的爱国四项主张也确实诱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大家都签了名,可这万言书到了翁同龢那里却没了下音。康有为就这样在野三年,中间不断上奏折,却一直没有回应。直到三陈皇上的折子被荣禄看到。荣禄和翁同龢本是政敌,想借机让皇上看到翁同龢的私心,并且他认为康有为也确实有维新之才,便将奏折直接呈给了皇上。光绪也被康有为的“满腔热血以报皇上”的话语感动了,当即决定召康有为来京。所以今日所说的公车上书一事并非事实,因为光绪并未看到万言书,而荣禄,也就是康党所谓的十恶不赦的罪人却是他们的举荐者。至于后来为何荣禄会对康党产生疑心,这实在是还要从康有为这个人的个人品质谈起。康有为的胞弟,也就是后来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这样评价自己的表哥和变法:“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而举行太大。”其实康有为并非横空出世,突然产生了变法的思想。他几年前就写过《新学伪经考》等关于变法的书,也确实对君主立宪有了深刻的研究。但他和后来张謇同科春闱会试,只考得了工部六品主事,内心自存不满。而且他本人又狂傲不堪,他觉得那章句小楷考不出自己内心的锦绣文章,又自以为是旷代逸才,所以谁都不放在眼里。他在第一次被皇上接见时,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说出“请杀几个一二品大员”的话,这自然引起了一系列老臣的猜忌。尤其是徐桐、刚毅这样的守旧派,本来就对变法心存不满,又被康有为的狂悖气息压了一头,自然对他更加恨之入骨。而荣禄此时又闻得康有为曾在来京前见过手握兵权的袁世凯,所以心里就多了一份提防。当然,这也是正常的。

二.一场打不赢的战争

慈禧当时已将权力大体上交给了光绪,并对变法维新表示支持,当然大前提是不能动摇国本,不能乱祖宗章法,但有些重大决策还得她自己亲自做主。她听了荣禄汇报的情况后,自然也起了戒心,于是让皇帝下旨把荣禄派往直隶,以历练的名义去监视袁世凯的小站新军以防止其谋反。同时新政又在如火如荼地举行着,在那一百多天的新政里,康有为和他的弟子们共上了二百六十多道折子,光绪帝亲政后办事又非常急切,一夜间下旨,增设经济特科,并废除四书五经,康门弟子们上的折子他几乎也是道道应允,这些一系列的维新之举在大清都是能捅破天的,虽然还没有建立议院、改变制度的大手笔,但他们却要求除旧迎新,把原来的闲差、散差都给裁撤,这显然得罪了一系列的王爷亲贵们,以刚毅为首的守旧派也闹得更加厉害,处处阻挠新政,光绪帝一气之下撤了他们的职。1898年9月5号,光绪帝任命了军机四章京顶替了那些尸位素餐的军机处的老朽们,而且其中谭嗣同的刚正不阿更加惹怒了这些守旧派。于是,这一群人便整天跑到慈禧太后那里去哭诉。慈禧确实内心生了疑虑,但也没有插手去管。可就在此时,康有为称要试探慈禧太后的新政之诚心,又上了一道废李鸿章的折子,要把李鸿章唯一的闲差给撤了。这个折子彻底激怒了慈禧太后,因为李鸿章毕竟是她的人,如此轻去老臣,岂能让他们如此放肆?而且另一方面,本来就嗜权如命的慈禧也想借机开始收权。就这样,变法遇到了第一个波折。

三.三个“被杀人”的刽子手

我们所学的历史,总喜欢给一个历史人物一个绝对的评价,非好即坏,非黑即白。在谈到荣禄、袁世凯、慈禧三人时,我们至今仍然咬牙切齿:三个刽子手斩了戊戌六君子,如此作恶,大清该亡!可事实是怎样的呢?慈禧本来就对康有为存了一百个提防的心,又发现他们不断上奏折要求罢免老臣,所以开始要插手变法的事了。光绪皇帝看到“亲爸爸”的举动后,自己判断到慈禧又要开始收权了,这样一来新政怕是举行不下去了,于是颁了道密诏给杨锐,原文是:“近来朕仰窥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大臣罢黜,而登用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虽经朕屡降旨整饬,而并且有随时几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十九日之朱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实在为难之情形也。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渐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用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审处,再行办理。朕实不胜紧急翘盼之至。特谕。” 光绪在密诏中只提及“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康有为的名字提都未提。从语气上可见光绪当时的心态只是想谋求一个既可“将旧法渐变”,“而又不致有拂圣意”的万全之策。而且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杨锐属于维新派里的右翼分子,与康有为的急躁冒进式的变法有诸多不和,而且杨锐也是张之洞的弟子。杨锐把这密诏给康有为看了之后,康有为却不这么想,他觉得只有将慈禧彻底铲除,才能将自己的亲信擢拔为朝中大员,才能继续实施变法。于是他派谭嗣同带着皇上的密诏去法华寺找袁世凯,要他带兵杀荣禄、围颐和园。至于袁世凯的态度我们现在就不得而知了。大多数人持“袁世凯当场答应然后出尔反尔向荣禄告密”一说,也有人说袁世凯是被谭嗣同胁迫而不得不答应。但不管怎样,袁世凯早就被荣禄盯上了,即使那时他没有向荣禄告密,荣禄也会告知太后康党的谋反之心。所以袁世凯的告密行为也确实是为了自保。于是袁世凯荣禄二人当晚赶往北京告知慈禧,太后拍案而起,她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养了这么多年的“儿子”竟会这样对待自己。但是在荣禄、李鸿章等人的劝谏下,她并没有废帝,而只是重新训政。当晚慈禧决定捉拿“乱党”。可到了康有为的住所时,却发现康有为早已不在了,只剩下他的胞弟康广仁。其实说六君子是替罪羊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康有为早在一天前就已望风而逃,没有知会一个徒弟,而是自己携家眷跑到了日本,而他的徒弟还在京城等着老师做决策呢。这一点可能也是后来康梁分歧的一个很大的原因。而梁启超对于生死是不大在意的,只是捉拿乱党的当天,日本领事馆提出给予梁启超保护,梁启超要谭嗣同和他一起走,可谭嗣同拒绝了,而是回到了浏阳会馆,静静地等待清兵的到来。从这一系列行为来看,康有为的确不是个识时务之人,这从他后来帮助张勋复辟的愚蠢举动也可得以证明。他不知道对于中国来说,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永远行不通的,而他的目的又不单纯,私欲膨胀,急于求成,到后来却又畏首畏尾,独自脱逃,而不管徒弟的生死,这样一个人怎能领导一次如此规模巨大的政治改革呢?所以从一开始,这场变法就注定是要失败的。

四.还记得吗?那被篡改的后两句诗

康有为跑到国外后拿着皇帝的奉衣带诏开始招摇撞骗。为何说他招摇撞骗呢?因为这道密诏早已不是当时皇帝颁下的那一份,这道伪诏是这样写的:“朕维时局艰危,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十分焦灼,不胜企盼之至。特谕。”这显然是在挑拨光绪与慈禧之间的矛盾,因为字里行间都在透露出是光绪暗示维新派谋反。对于老师的这种首鼠两端的行为,梁启超自是多有不满,但却不敢言,因为毕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至于谭嗣同为何没有逃走,康党官方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唤后人,复生愿以一死以成天下之治。不可否认,谭嗣同本人可能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但谭嗣同有妻有子,何不逃往国外再图将来?这样做岂不是更明智?其实谭嗣同那被篡改的后两句诗告知了我们真正的原因:“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何为公罪?是他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是变法?其实不管是哪个,都会将维新派颜面扫地,都会将康党的谋反之罪公诸于世。的确,杀荣禄、杀慈禧可能确实会为维新扫清道路,可这毕竟是谋反,所以是公罪!李鸿章早已知道这次变法不可为,所以变法前就离开了大清去了西洋周游列国;张之洞虽远在南洋,可也早就洞穿了新政急躁的气息,所以未雨绸缪地写了一本《劝学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里面有些话确实说的好:“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夫如是,则旧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瘉,而恢诡倾危乱名改作之流,遂杂出其说以荡衆心。学者摇摇,中无所主,邪说暴行,植流天下。”这段话的意义浅显易懂,看了这段,不得不佩服香帅的先见之明,他早就预知这种急躁冒失的变革不可为。其实若是维新派能够按照张之洞的一些建议去行新政,也就不至于后来这样了。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老成谋国啊!其实辨别那两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否是梁启超所改,这很容易就知道,因为在梁启超早期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在混江龙中写到过:“坦荡荡,横刀向天笑;颤巍巍,旁人何用惊。”所以,那被修改的两句明显就是梁启超的作品风格,这很容易看出来。

从一开始就注定着要失败,不怕做错事,就怕用错人,一个那样狂悖不堪又私欲膨胀的人怎能来为一个国家主持大计?但不怕做错事,不能不做事,一个国家要通往进步与民主,就必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尤其是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大手笔却又是万万不能缺少的。这场一百多年前的失败的运动是否能为我们今天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

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第14篇:红岩故事之狱中绣红旗

红岩故事之狱中绣红旗

第一幕:

(在低回有力的音乐声中,背景演员上台,在渐弱的音乐声中)H(走对角):我翻开历史的纪念册,我的目光锁定在这鲜红的一页, 这触目惊心的一幕,这六十年前斑驳的岁月.

Z:红岩是一种精神,一种锲而不舍、威武不屈的精神;它是一种信仰,着脚)上场在舞台中央A:陈然同志,你说我们还有活着的希望么陈然:有!只要还有一天昂在我的脖子上,我们就是一天的共产党人Z:在这里,就在这里,有那么一群人用鲜血和生命争取民主自由一幅豪情义天悲壮岁月。(特务演员T上场,愤恨的看着他,AC迎上T:陈然,上边决定将你移送到渣滓洞(众人诧异,E(走上前):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罗上前)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罗: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水生!

E: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齐烧掉,都烧掉(顺势坐在地上)

Z:那一晚,我们彻夜未眠,我们在迷梦中隐约看见赤裸裸的红色,放佛听见希的黑暗中挣扎的声音,活下去的信念却越来越强。H:这就是他们的日子第二幕: 情景一:

(枪响!F上场,表情愤恨而沮丧,走向舞台偏角,回头做痛苦状F:我们的陈然同志。追求自由的信仰,,B陈然,AC一块,到了舞台中央后放开手).

,我们血液里还流淌着华夏,我们骨肉还连着!(很用力的说

T上场,把E推出去,E憔悴而

,扶起E,再径直走向ABC,TB去拉

,(AB坐在桌边,C站着)希望与失望拔河的日子。。 。。。牺牲了。

(演员罗广斌ABC陈然 中华, 我的头还高)(ABC上来)

,用他们的鲜血绣了 T的手被T打开,)

`望`,一分一秒熬的日子.,E迎上前), (崴一种坚定不移、把陈然拽过去)

在惨淡 T:谁让你传消息的,滚!(把F拉回,给E一鞭子,E恨恨的看着) (A扫桌子,B坐下,拍桌子) B(坐下。捶桌子):这该死的白匪! C(苦笑)呵,这破碎的希望… …(大家垂下头,半掩面) (ABCE诧异而悲痛,ABC掩面哭泣.乐点强) (罗广斌突然走向前)罗:(紧紧握拳!走向难友).活着,活着…,我们一定要撑到共产党执政的那天,(BA起立)我们 一定一定要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猛的抓住B的手,向前)我们迈着大步子,冲出牢门!

ABCE:对,迈着大步子冲出牢门!

背景演员以及ABCE:对,迈着大步子冲出牢门罗:我看见的黎明是黑色 /我听见的号角悄无声响到,我内心从不停息火焰燃烧,从不停息信仰招摇!背景演员:哪怕我看见的黎明是黑色/我听见的号角悄无声响中依旧信仰招摇!

(大家紧紧依偎,握拳)

Z:活着,活着,不要觉得我是在向你们乞讨,我,要用我挣扎的余生,看着共产党人覆蒋家王朝! 情景二:

H:听见了吗,我的英雄,听见了那胜利的号角了吗?虽然已经过了六十一个年岁能触碰到你的脉搏,听见你的心跳.我的英雄啊毛(音频):现在我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突然响起,ABCE抬头倾听,缓缓站起来有动作注意表情)

(罗向前迈,双手放在胸前,很认真的听大家唱歌,听,你听见了吗?你听见了吗?这是胜利的号角这是希望的叩门声啊!歌)你听见了吗? 背景演员:我的难友啊,你听见了吗 这胜利的号角B:成立了,成立了! E:(向前迈步):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了背景(向前迈步):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了(ABCE继续把国歌唱完) (国歌完)T:闹什么啊.给我安静点!(打罗广斌走的时候踹E一脚,E倒地B折回扶起E,T马上离开B(扶起A):苦日子,快尽了.(观众扶着A回到座位上罗:我感怀啊,那些难熬的枯燥的夜,终于快结束了。我冲出牢门的时候踩在白匪的惨淡上,挥舞我们的五星红旗!我渴望啊E:要是我们真有一面自己的五星红旗,那该有多好啊!B:是啊,我们真该有一面自己的红旗

罗:我在想啊,我们自己,也可以做 一面啊!旗帜啊

B:对啊,一面自己的红旗,闪烁着希望和曙光的红旗啊E我们有床红色的绣花被面,(撕床单) A把花拆掉吧,这里有剪刀。(剪刀)

! /可是你们 !~

,ABCE)罗(激动的回望大家以及观众)/这希望的叩门声 ,罗广斌紧紧摔倒在地上众人去扶罗广斌) )

(回到桌子边哪怕是粗糙破旧的一面

,那些黑暗的白匪/我的胸中依旧火焰燃烧!(背景演员停止唱国/这响彻云霄的自由,对着难友~ ,也是象征着希望曙光的/你们看不/我的心,我似乎还:听,/ .T临)我多么渴望在 成立了一起轻声唱国歌,声音坚强,微微 B拿黄纸剪成五颗明亮的星,牢牢的贴在一角上,

C再找一根竹竿,就是帐竿也罢!(扫把)(音乐绣红旗):

H(走到旗的面前,把手放在旗帜上面):我深知这是历史的厚重感,这是历史的战利品。(用手托起红旗)我们的猩红的五星红旗啊,当我触碰到你的时候,我还感觉到了炽热的余温啊。

背景(在H离场之后):我们有床红色的绣花被面,把花拆掉吧,这里有剪刀。拿黄纸剪成五颗明亮的星,牢牢的贴在一角上,再找一根竹竿,就是帐竿也罢 (托起红旗 几近颤抖着)罗:瞧呀,这是我们的旗帜! 鲜明的旗帜,(向左迈一步)腥红的旗帜,(右迈) 我们用鲜血换来的旗帜!(转身把旗交给B) 等解放大军来了的那天,

就在敌人的集中营里,我们一定要举起(举旗)这面鲜红的旗, 洒着自由的眼泪,

昂着头,走出去!(音乐高昂,大家最后一个动作要定格在抬着旗) (挥舞着旗帜) 罗:中国共产党万岁! ACBE:新中国万岁!(挥旗) 众人:新中国万岁!()

------------------------重邮龚宇丹

第15篇:关于《张春桥狱中家书》的通信

一、金大陆致金光耀 光耀:好!

谢谢你转来《张春桥狱中家书》(以下简称《张家书》)的汇编材料。这些天关于《张家书》的消息真是满天飞了,甚至包括外地的朋友都来电询问,此事怎么突然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是不是你们上海“两金”操作的?并追问我编著的《张春桥“*”年谱长编》的出版事宜。我如实告知此事与我俩无关;《张春桥“*”年谱长编》则正在等待出版中。

此前,本月11日时,我的电脑中就已惊现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广告。我第一时间电告你时,我俩一致判断编著者应该是郑重先生。其实,我们早就从朱永嘉处知晓张有家书的消息,认为这是价值极高的研究史料。原以为张家属把握坚牢,《张家书》不太可能在近些年问世。然而,你还记得上个月的一次聚会吗?郑重先生突然说:他已看过了张的全部家书。我还极其惊讶地探问了一句,在场的朱永嘉竟然没有一点反应。可见,《张家书》的出版,经历了一番神秘的运作。

光耀,你传来汇编的信息比中大出版社的广告丰富多了,起码增添了清华大学汪晖教授的评语,沈迈克和宋永毅的推荐词也丰厚了一些,还有《张家书》内容的摘编更立体化了。 正如该材料所说:“《张家书》的面世引发国内、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确实,重要的是这个时辰――中国*运动爆发五十周年,终了四十周年――前夕(2016年)。这必将大大刺激明年展开的关涉*五十周年的各种活动(今年就已出现为张去世十周年的纪念会,及为江青扫墓等)。联系前些年“黄吴李邱”联合在香港出版回忆录(我称之为“林集团吹响了集结号”,引发了为林翻案的诉求),而江、张集团的人员基本沉默。如今,被视*为信念的那些人捧为“可与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葛兰西的狱中书简相媲美”的《张家书》问世,不说为张、江翻案,但为张、江辩护、伸张,甚或为*叫好则是肯定的。

此时,不少朋友、熟人和渠道等希望我这个《张春桥“*”年谱长编》的作者发表评论,我能说什么呢?且我与中大出版社有协议:因我已交稿了,在《张春桥“*”年谱长编》没有正式出版前,双方均不得公布正在编辑中的史料。

那么,我还是提供一个两年前与中大出版社甘琦社长关于出版《张春桥“*”年谱长编》的往来邮件,大致可见我看法之端倪。 甘琦老师:好

谢谢你的邮件。当下的中国“*”研究,紧要的不是依凭面上的资料,写出二三流的著作,紧要的是开掘“深部和细部”的史料。张是一个非常坚定、坚强、坚决的人,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因为他过于尖锐、尖刻、尖厉,尚缺弹性,局面的铺展受到了限制。当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张在党内、军内没有功勋,也就没有实体的资格和地位,凭恃着“*”运动为毛注释“继续革命”,毛亡,必随之亡。

我不是没有能力写《张春桥评传》,但我以为最大的贡献是把有关张的史料(包括来源出处)开显出来。 夏安 金大陆

光耀,结合你传来的材料,我觉得还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材料中说:“张春桥留给公众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在„公审大会‟中一言不发、桀骜不驯的态度。”应该承认,这确实为国人留下了“毛的烈士”的形象和感召(江青是“闹场”;姚文元是“认错,不认罪”;王洪文是“认罪”)。其间,有张缘于信念藐视法庭和由于个性坚忍不拔的因素,殊不知,还应有张在*运动中累积的“政治经验”。张从上海起家,陈(丕显)、曹(荻秋)之案是他真正的心患。1967年以来,张数次在电视直播的批判会中,察看陈、曹的表现,并认为一年多来,他们的“本事也学会了”,“反正不跟你顶牛、辩论”。比如你问一个问题,“他就说:我不记得了,请你们揭发。”所以张春桥交代审问人员:陈、曹“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要允许陈、曹申辩”,否则就“没有味道了”。我认为正是信念、个性和经验的三者合成,才是张“一言不发”的根由。

第二,材料中有较多的家书摘录,例如张在1990年7月的信中写道:“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下去了,换上了挂狗头卖狗肉的。赵贩卖了一通„优胜劣汰论‟,就是把动物世界里的事搬到人类社会来了。”在此,确实说明张排拒改革开放,并巧妙地回避了邓,把已定性的赵拿出来了。张对苏联的解体,认为是“苏联变修以后的必然走向”,那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张眼中是不是“和平演变”了,是不是“变修”了呢?张甚至还期望“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动力,导致包括其女儿在内的*经历者们,能够“亲眼看一看”这“二十一世纪的革命”等等。 我读后,心情颇复杂,感叹的是张仍然那么坚执,坚执于*理论的“放之四海而皆准”;遗憾的是张在信息来源通达的情况下,面对中国因改革开放而兴盛和崛起,面对人类社会的正义和文明(比如国际社会审判“红色高棉”的暴政),仍然以六七十年代的*理论来解释并做出预判,未免太简单、太局促、太狭隘了吧。

我因为十多年在做《张春桥“*”年谱长编》,比较了解张的思想主旨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法权”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前提下,展开“反修防修”“革命造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备战备荒”“阶级斗争”“路线斗争”“重建一个党”“公有制”“从民主派到走资派”“走资派在党内”等等论述。应该承认,聚焦在这个“点”上,张的许多阐述是极其犀利的,比如:1967年国庆招待会时,张站在上海展览馆的阳台上,见工人造反派各头头脑脑的小轿车鱼贯而入。张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就说:明年是不是就要准备搞“三反”“五反”了?再比如:中央将“整党建党”的试点交给了上海,张在动员会上说,造反派新入党要防止腐化变质;老党员要在政治上向造反派看齐。通过整党建党要把上海建设成毛主席“继续革命”的“根据地”。再比如:因上海的企业两年多没招工,1968年66届、67届毕业生分配时,几乎一半的名额在工矿。张春桥指示:出身好,表现好的不要留在上海工矿,要到黑龙江、郊区的农场去,因为那里的阶级斗争复杂,一些单位的政权不在我们手中。同时,张那天的讲话没有说“扎根”,反而说我们的大学要招生了,可以吸收这些经过锻炼的青年。再比如:张坚持认为红卫兵是*运动的产物,在中学“红卫兵就是共青团”。所以,在上海实行是“红卫兵转团”,即红卫兵毕业离校前转成共青团。而外地实行的是“红卫兵入团”,即在校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优秀的红卫兵入团。至*后期,张还指示上海进行工人阶级状况调查、自由职业者状况调查,甚或在上海实行“供给制”的可行性测算等。 然而,将这个“点”放到“世代―时代”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来看张春桥今天的论述,除了感叹和遗憾,作为一个研究张春桥的学者,我甚至有种俗话所说“见光死”的可惜的感觉。恻隐地说,就是《张家书》还是不出为好,不出尚能保持张“一言不发”的神秘和尊严。现在张发声了,露相了,且是固守在“原教旨”形态的*理论的框架中。若是有少许的客观反省,少许的“历史检讨”(难道操持*运动的全过程,就没有一点可“反省”,应“检讨”的地方吗?!比如与“游雪涛小组”的关系;比如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比如据统计:上海1968年发生自杀案件8188起,死亡5607人,平均每天15.4人,绝大多数是因运动而迫害致死等),或者索性有更深刻更开阔的论述,等等。

当然,张的亮相必然获得一路人马的赞赏和喝彩是不言而喻的。

光耀,应该承认《张家书》的出版可称为一个“事件”。它“倒逼”着*研究走向前台。当年,林彪属下“黄吴李邱”的回忆录在香港出版,引导出不少为“林案”呼喊的声音。现在,《张家书》又在香港问世,政治上不允许我们随便评论,学术上再“失语”,我们的学术良知和学术人格在哪里呢?

以上是我的想法,盼望得到你的回应。 金大陆

2015年7月30日

二、金光耀致金大陆 大陆兄: 你好!

上次邮件刚发就得到整本《张家书》了。你的邮件来得正是时候,我刚将《张家书》匆匆读过一遍。你搜集整理张春桥的*年谱资料这么多年了,对张的言行早有自己的理解,你邮件强调的两点显然基于你以往的思考,极为精到,同时还辅以不少“深部和细部”的史料,正好帮助我进一步理清阅读张家书时的思路。遵兄所嘱,稍作回应吧。

你对张晚年仍坚执于*理论感到遗憾。张晚年在狱中思考些什么自然是每个读《张家书》的人都会着力关注的问题。张一生写过大量文章,要说其中最重要的,我们这一代人都会马上想到两篇,那就是1958年的《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和1975年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这两篇文章都深得毛泽东的称赞,前一篇文章是张得到毛重用的起始,后一篇文章可说是对毛“继续革命”思想的最后总结和阐发。这两篇文章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资产阶级法权”。因为这个概念在*期间影响甚大,我们都还记得,*结束后在1977年还由中央编译局专门出面在《人民日报》刊登文章,说“法权”这个词完全翻译错了,使得“四人帮”得以别有用心地用这个词大做文章,因此应该拨乱反正改译为“资产阶级权利”(以官方机构废除一个译名在西词中译史上恐无前例)。自那以后“法权”这个词就见不到了,今天我们的学生对这个词已经很陌生了。但是没有了“法权”这个概念,如何来理解和讨论张春桥的这两篇代表作呢?又如何来理解和讨论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呢?因此,我在读《张家书》时,特别好奇张是否会在家书中继续使用这个概念。但翻过一遍,没有发现这个词,而“和平演变”“资本主义复辟”这些词还是多次出现的。你说张坚执于*理论,可为什么没有坚持“法权”这个核心概念呢?莫非张自己也感到这个概念用不上了?

当然我还是很认同你所说的张仍坚执于*理论,他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方法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比如九十年代末他多次谈论世界局势,我的感觉是,基本上还是从七十年代美苏两霸争夺和主宰世界的视角来观察、来谈问题的,与那个时期《人民日报》国际版的言论十分相似。

你在邮件中说,张在狱中“信息来源通达”。但我在读了这些家信后想提出的问题是,他是否获得了足够丰富的信息呢?从信中看,他可以看电视,读报纸。张维维在访谈中提到,1985年就给张买了收音机,后来还买了个带短波的,可以收听美国之音和BBC。信息来源应该是通达的。但另一方面,张毕竟深处大墙之内,对墙外发生的巨变缺少亲身的感受,除了每年有限的几次家人探访外,也无他人可以交谈。这不仅影响了他获取足够丰富的信息,也影响了他对所获取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他在家书中对经济改革提倡“优胜劣汰”大加批评,就是一例。我是从朱永嘉想到此点的。朱永嘉应该是与张最心心相通的人之一,但朱对经济改革就并不完全否定,因为他出狱后接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区边有菜市场和水果摊,家里有从农村来的保姆,他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现实社会中。而这一切张都没有能够亲身经历。 信息获取除了新闻媒体外,还有一个主要来源是书籍。我注意到张读书的一个细节,张在1999年3月的家书中专门谈到他通读了一遍《论语》,读的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工农兵学员的批注本,并对这个批注本称赞不已。对此我很惊讶,要读《论语》的话,到90年代有多少本子可以挑选啊,怎么会去读这个本子呢?我不知道是否张别无选择,无法获得其他的本子,还是他对工农兵学员情有独钟。为此事我专门去问了朱永嘉,他说他要读《论语》的话,根本不会去读那个本子,而是去找《诸子集成》来读了。我还记得朱以前说过,一进监狱他就知道坐牢的时间不会短,就叫他母亲给他送了一套二十四史到牢房里来。后来朱在监狱里做老师,给刑事犯上课,更有机会读各种历史书籍。从这里可以看出张与朱两人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彼此是心心相通的。张是一个“革命干部”,一生做的都是“革命工作”(维维在访谈中说他是一个做宣传的党务工作者);朱是一个“革命知识分子”,有自己的专业,“干革命”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能“干革命”了还是想回到自己的专业去。于是,两人的狱中读书就显示出了差异,这当然也就会影响到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因为新的思想资源是要从阅读书籍中获得的。写到这里又想到了姚文元,他似乎是介于“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之间,或两者兼而有之,听说他在监狱里读了许多与自然辩证法有关的书籍。我想,他们几人在阅读上的差别都与他们的生活经历以及自我期许有关,这也就会影响到他们的狱中思考。 还有一点,是与朱永嘉交谈时他提醒我的。朱说,张这些家书都是在监狱里(1998年后保外就医也是监视居住)写的,寄出前都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查(维维的第一封信从上海寄出到在秦城的张手中是十四天),所以并不是想到什么就会写下什么的。朱是有狱中经历的,所以我想他的这一提醒十分重要,否则像我们这些书斋中人阅读《张家书》时很容易忽视此点。我注意到,张在家书中几乎没有提到邓小平(只提到一次,1975年底,两人外事活动后在人民大会堂对饮几杯,“大家虽然想说几句愉快的话,也难以改换当时的空气了”)。但维维在访谈中讲了张去世前不久的一个梦,是关于邓小平的。我们虽都不懂梦的解析,但我认为这表明张对邓是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将邓看作政治上的最大对手的,但家书中却不去涉及。这样看来,张在家书中是否没有畅所欲言呢?而在与家人的谈话中还有更多的内容呢?如果有机会的话,应该将这个问题向维维提出,请她多谈谈。

你在邮件中说家书使张发声了,露相了。确实,家书肯定会修正人们心目中张“一言不发、桀骜不驯”的形象。它可以让你看到作为政治人物的张的另一面:父亲和外公,特别是给两个外孙的那几封信。

这次出版的《张家书》一共五十八封,主要是给维维的。从这些通信中可以知道,张还有不少给其他子女的信件,不知之后是否也会出版。读了现在这些信件后,当然是会有进一步期待的。

大陆,遵嘱拉拉杂杂写了这些。现在你也有了整本家书,待你读完后,应该比我有更多的感悟,那时我们再交流,听你的高论。 暑安! 光耀 8月2日

第16篇:狱中书简教学设计 初稿(材料)

狱中书简(节选)教学设计

罗莎·卢森堡

教学目标:

1.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结合时代背景,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主旨,品味感情。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逆境之中也要坚强与乐观,体会生活中生命的含义。教学重点:

理解主旨,品味文中富有感情的句子和段落,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态度。 教学难点:

生活中理解生命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一个时代一首歌,今天的我们是“阳光总在风雨后 ”历史的昨天里有一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你有什么感想?

2、播放视频《英雄赞歌》,让学生从视觉与听觉上产生共鸣。

师语: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好,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回顾历史,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英雄们为了人民,为了革命,为了一个正义的信念,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人民的胜利,哪怕失去自由也会乐观面对,保持一个革命乐观的心,坚定正义一定会打败邪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聆听她心声。

二、展示教学目标,明确本课任务

三、初读课文

1.字词交流。

信笺( ) 战栗( ) 踱步( ) 飒飒( ) 鸫鸟( )万籁俱寂( ) 蓦然( ) 阴霾( ) 霹雳( ) 奄奄一息( )鸣啭( )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罗莎·卢森堡(1871-1919),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著名领袖,出生于波兰犹太商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参加波兰革命运动。1919年1月 德国柏林工人起义失败后,由于叛徒告密,卢森堡惨遭杀害。

列宁称她是“世界无产阶级国际的优秀人物”,“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永垂不朽的领袖”。她是西方的秋瑾,不仅有一股英侠之气,而且满腹才华,文采斐然 。九次被监禁,但斗志永不消沉 ,她用美丽的生命感悟着生命的美丽。

名言:不管我到哪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就会与我同在。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看一篇文章,除了看内容之外,有没有注意文章的题目?这个文章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书简”是书信的意思,说明这是一封信。“狱中”说明作者是个囚 犯,是在监狱中写的信。

(这是一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信?)明确:是罗莎•卢森堡写给宋儒莎的。

(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吗?)明确:他们是好朋友。作者在狱中给好朋友写信,告诉好朋友她在狱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2.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狱中”? 明确:第三段第一句话:“六点钟我又跟平常一样给关进去了。

3.小组交流:这封信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写这些事实质上是为写什么? 明确:先写作者在狱中花园里写信;

然后回忆昨天发生的事情:拯救大孔雀蝶; 白杨花絮飘荡奇妙景象;大雷雨后难忘的景色。

写对大自然、对动物的爱,实际上写出了对生活、对共同战斗的朋友、对人类和世界的爱。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小组讨论:从全文看,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

明确:从全文看,是按照倒叙的写法。

从记叙昨天发生的三件事情上说,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

5.请大家把表示倒叙的方式和时间顺序的标志(句子或词语)找出来。

明确:表示“倒叙的方式”的标志:第一段中“我昨天是怎样过的呀!”

表示“时间顺序”的标志:上午„„下午„„六点钟(但是一会儿天暗了或傍晚)„„

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想?

五、品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本段写了哪些内容?简要概括。

明确:在树丛中写信感受夏天的美好,并回忆昨天拯救了一只大孔雀蝶。 2.你认为本段哪句话最能表达她早晨这段时间的感受?

明确:“这多美,我多么幸福”“人们几乎感觉到„„夏季的丰满茂盛和生命的沉醉”。

3.请你勾画出文中最能表现夏季丰满茂盛和生命的沉醉的词语或句子并简要赏析。

许多的叠词,形容词,修饰性的词语,拟人化的句子;

4.“拯救了这条生命我多么高兴啊!”她为什么高兴?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谈谈。

明确:同病相怜,对它的救助就是对自己的救助;

对弱者的帮助,帮助弱小者是快乐的;

5.教师小结:一个身陷囹圄的人,居然会对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生命倾注了这么多的关心,这似乎不可思议,其实,正是因为作者身陷囹圄,他才知道对于一个失去自由的生命来说,生命对于他(它)来说显得多么重要。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会对孔雀蝶“同病相怜”,拯救孔雀蝶的行动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是:

希望人世间失去自由的一切(包括作者自己)都能获得拯救。这也是一个革命者为之奋斗甚至牺牲生命的理想或信仰。

六、拓展迁移

仿写作者对生命沉醉或夏季丰满茂盛的写法,注意细节的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写的这封信的内容,说实在的,这是一封很特别很特别的信。那么这封信特殊在哪里呢?

例如:第一次看这封信的时候,一点也不相信作者是个囚犯,是在狱中写的信。还有:情感上的特殊、人物的特殊、环境的特殊、内容的特殊等等。

2.课文开篇通过对花鸟树木的细节的描写,抒发了对生命的美好的沉醉。这节课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感受一个女革命家细腻精致的情怀。

二、研读赏析课文第

2、3段

(一)研读第二自然段。学习方法:个人独立学习,朗读思考汇报。 思考:1.课文第2自然段,作者抓住什么特征来描写他所见的景象?哪些词语该重读?思考这些词体现出了什么?

(点名朗读,教师和学生配合共读,学生寻找感悟。)

明确:作者抓住杨花“奇妙”和“神奇”的特征来描写;例如:到处飞舞、飞满、铺满和散播、传播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杨花漫天飞舞神奇景象,这些词体现了生命的茂盛和顽强。

2.“在墙缝里,石缝间,到处都有它的幼芽在抽芽。” 字里行间有什么含义? 明确:作者赞叹自然界生物的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念。

3.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朗读,讨论交流。

思考: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在描写中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作者描写灰云、雨点、闪电、雷声还有夜莺等景物。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和象征。

2. 2. “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前者为拟人;在于表现人的感觉,表现革命者蔑视黑暗的高贵精神、压倒黑暗的自豪气概、自由必胜的坚定信念,信念的夺目!

后者为比喻和通感;在昏暗背景下,转化为视觉,对比更鲜明,更表现出清脆亮丽的莺啼,更突出所寄寓的革命者精神气概的灿烂夺目。 (插入通感的解释)

3.本段描写的景象的气氛如何?会给人阴郁的感觉吗?为什么?联系文中的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文中有四处写到阴郁气氛,但全文并未给人阴郁之感。一是随后很快被愉快基调淹没。二是正由此反衬、突出了生命激情、鲜活亮丽的生命力对这阴郁的战胜、压倒;特别是最后一段,荡漾着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壮丽的情感,是理想的光华,是全文的高潮。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作者在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到鸟的叫声和鸟的形象?从文章中找出来,说说它的表达意义。

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抒情的最起码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感情去同化景物。课文前面已经写到四次鸟的叫声或鸟的形象,第一次是不知名的“小鸟”,第二次是“杜鹃”,第三次是“小鸫鸟”,第四次是“燕子”。

这里描写的是燕子穿飞的形象和夜莺在闪电和雷声中的叫声,突出他们与环境的关系,进而揭示燕子和夜莺和环境的象征意义。使其成为一个革命者面对恶劣的环境英勇无畏坚强不屈仍具有坚定的信念这样的象征意义。

2.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难、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地描述自然美景呢?

一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写信是在被敌人牢牢的看管的监狱里,寄给友人的信不是偷偷的拿出去而是必须经过敌人的检查,只能写一些平淡的、零碎的小事和感想。)

二是结合作者的个人素养去理解。(身陷囹圄,却坚贞不屈,在铁窗下仍然保持着浪漫的情怀。)

四、总结全文,把握特色

1.小结:作者这样一个革命者虽然身陷囹圄,却不悲观失望,以其细致的观察、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一个革命者博大的胸怀和女性的爱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并寄托了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些无不是革命乐观主义的体现。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明确:叙写了拯救孔雀蝶、看白杨树散播种子、暴风雨后,夜莺在歌唱这三件事,赞颂了罗莎珍爱生命、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管我到哪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就会与我同在。”这就是她在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高尚情感。”

3.写作特色的归纳总结。

(1)语言清丽精致,借景抒情。

(2)善用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

五、课堂感悟,升华主题。

可以以宋儒莎的名义给罗莎回一条微信吗?

(温馨提示:昵称:红色罗莎 微信号:ls2017413,就你想对罗莎说的话或者是你看了她的信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都可以谈一谈。)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狱中书简》并写一篇读后感。

第17篇:《狱中联欢》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材料)

佚名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

(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革命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革命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 互赠礼物→ 贴对联→ 表演节目

教学后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

《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第18篇:读《王若飞在狱中》有感

读《王若飞在狱中》有感

肖凡

《王若飞在狱中》是一名有着六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向我推荐的,该书由杨值霖、乔明甫、薄一波所著,于196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王若飞同志是我党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与毛泽东、周恩来一同赴重庆谈判,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遗憾的是1946年4月8日,王若飞在与叶挺将军乘机返回延安途中不幸飞机失事,终年50岁。本书主要记录了王若飞同志早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后,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坚持革命信仰,充满智慧领导党员群众开展狱中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故事虽没有《红岩》悲壮,但详实记录王若飞同志在狱中开展斗争点点滴滴滴——朴实无华,引人深思,尤其王若飞在狱中三大品质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青年人继承和发扬。

面对困境,积极乐观

面对敌人审讯,王若飞主动大方的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而问其理由竟是为了方便开展狱中工作;恶劣监狱生活没有将其击垮,反而成了他磨练意志、锻炼身体、创作诗歌的最佳场所,在其狱中创作的《生活在微笑》一文有一句“死里逃生为斗争,铁窗难锁钢铁心”更是在狱中广为流传,鼓舞了无数斗士。

坚定信仰,传递力量

对于革命信仰王若飞不仅独善其身,更努力将信仰的力量进行传递,他不仅成功“赤化”贫苦出生看守们,就连国民党为秘密监督、甚至为毒害他精心选派的四任“室友”都被他的人格魅力一一感化折服,转而纷纷加入监狱斗争。好好的国民党的模范监狱,活生生变成了共产主义的大学堂。对于说不赢、杀不得、躲不及的王若飞,监狱方只好将其转监太原,消除影响。

利用环境,开展斗争

在实际斗争中,王若飞并没有选择简单粗暴,而是灵活地利用了狱中环境规则。如利用敌人文化水平有限,用拉丁文公然宣传马列主义;假借与亲友通信,组织狱友与国民党进步人士写信建立友谊。即便是在领导开展绝食斗争中,他仍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最终以零牺牲的代价,迫使敌人做出“改善伙食、去掉脚镣、阅读书报”的三大承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傅作义将军也不由的说“共产党员王若飞,那才是个人才哩”!

读完先进,对照自己,作为刚刚从事检察事业的新兵蛋子,该书不仅让我对先进党员的优秀特质有了新的认识,对我个人工作生活也有极大触动。在当前良好的工作环境中,面对单调繁琐文书工作,我往往提不起劲,静不下心;面对疑难复杂公诉案件,又无从下手、无所适从;反思原因,不就是因为自身缺乏像王若飞一样乐于干事创业,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规则,并为追求真理至死方休的精神气。

知不足方可有为,下一步我将对标先进,努力追赶,以新的精神面貌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检察官助理!

第19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 狱中杂记

狱中杂记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诵读课文,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3.概括文章主旨,学习文章写作特点。

4.探究问题,了解清王朝刑部监狱的黑暗现实。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诵读课文,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

1.概括文章主旨,学习文章写作特点。

2.探究问题,了解清王朝刑部监狱的黑暗现实。

[天天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窦()穴遐迩()老胥() 户牖()违()背矜()诩......

骈()文俾()使大辟()罹()难绞缢()日晷() ......桎梏()痼疾()锁钥()主谳()口呿()舌挢() .......

2.文学常识

(1)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清代散文家,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实践中,方苞以及其他桐城派作者成就虽然不很高,思想内容比较空虚,但大抵能够写得明白晓畅,在行文的结构、修辞方面有一些可取的地方。

(2)“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本文以“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3)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师事、私淑或膺服他们的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计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其影响延及近代。戴名世是桐城派奠基人;方苞为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4)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名世在《南山集》《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后累官至礼部侍郎。本文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方苞因受戴名世的牵连而被捕入狱,他亲身体验、观察和了解到清王朝刑部监狱的种种黑暗现实,以严肃、质朴的文笔描写了牢狱的恶劣环境,揭露了狱吏的贪赃枉法、滥用酷刑和囚犯中的无辜者含冤蒙屈、痛苦无告的不幸遭遇。

[文本研读]

1.速读课文,列出本文的提纲。

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3.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探究]

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课时测评]

1.解释下列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1)作:①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②此役作也()③屈平之作《离骚》。()④推演兵法,作八阵图()⑤体有不快,作一禽之戏()

(2)矜:①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②意色扬扬,若自矜诩()③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3)叩:①余叩所以()②娘以指叩门扉曰()③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4)易:①是疾易传染()②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③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侯()

(5)质:①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②然犹质其首()③狱中成法,质明启钥()④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⑤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⑥燕太子丹质于秦()⑦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6)其:①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②其伤于缚者()

(7)差:①何必更以多寡为差()②吴公差强人意()

(8)要:①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②惟大辟无可要()③便要还家()

(9)即:①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②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③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④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势必危矣()⑤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⑥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⑦即遣兵三万以助备()⑧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2.古今异义

(1)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 ..

(2)是无难,别具本章() ..

(3)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禁卒居中央,牗其前以通明() ②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③主梏.扑者亦然()④春气动,鲜不疫.矣。()

⑤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 ..

(2)名词意动用法:

①皆利系者之多()②贫者席地而卧()③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3)名词活用作状语:

①贫则面语之()②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③其上闻及移关诸部...()

(4)动词使动用法:①予我千金,吾生()②出.若。.居于外()

(5)数词活用作谓语:①而狱中为老监者四()②或曰:狱旧有室五..()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②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③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

第20篇:诗

法】勒韦迪 世界是我的囚室 如果我远离了我所爱的 你并不太远啊天边的栏杆 爱情和自由都在过于空虚的太空 在这因痛苦而皲裂的大地上 一张面孔照亮了温暖的严酷的事物 ——它们通常是死亡的一部分 从这张面孔开始

从这些姿态和这声音开始 只有我自己在说话 我的心在回响和跳动 一道火的屏幕柔和的灯罩 在熟悉的夜的墙壁之间 虚假的寂寞的着魔的圆圈 一束束明亮的反射 惋惜

所有这些在炉火里噼啪作响的时间碎片 又一个被撕去了的平面 又一个在点名中消失了的事迹 从一个正在死去的人那里 能取得的东西是很少很少的

【俄】吉皮乌斯 如果你不喜欢雪, 如果雪里没有火,—— 那你就干脆别爱我, 如果你不喜欢雪。 如果你不是我—— 那我们就看不见他的脸, 他也就不会把我们结成一个圆, 如果你不是我。 如果我不是你,—— 我会无影无踪化作云气, 宛如哗哗的小溪, 如果我不是你。 如果我们不在一起, 在他身上结为一体, 构成一条链,一环套一环, 如果我们未能和他结为一体,—— 也就是说,这事不能急,

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还未被注定, 我们身上闪烁的是他的火, 要在地上的他身上复活·····

柔荑花序 Catkin : 也许我们都如此爱过。爱过某个人,也爱那样一个自己,爱当时无瑕的风景与背后颤动的草木。如良辰的诗里所写所藏:“你是我语焉不详的私讳”、“吻一个人,用窒息的决心”,“我曾蜷缩在你怀里,每每像个孤儿”,“你化为一条内河,迂回在我生命的深处”……青春匆忙过去,留下诗歌与每一季都雷同盛衰的草木花序,来为我们证明什么。《柔荑花序》系良辰的第一本个人诗集,以长短句的形式诉说自然的共生与彼此的毁弃,那,本是生命的源状。这种对古老的回归与执拗,道出草木虫鱼的本来面目,还原尘世间情感本质的清澈与野

《当你老了》 ——叶芝

当年华已逝,你两鬓斑白,沉沉欲睡,

坐在炉边慢慢打盹,请取下我的这本诗集,

请缓缓读起,如梦一般,你会重温

你那脉脉眼波,她们是曾经那么的深情和柔美。

多少人曾爱过你容光焕发的楚楚魅力,

爱你的倾城容颜,或是真心,或是做戏,

但只有一个人!他爱的是你圣洁虔诚的心!

当你洗尽铅华,伤逝红颜的老去,他也依然深爱着你!

炉里的火焰温暖明亮,你轻轻低下头去,

带着淡淡的凄然,为了枯萎熄灭的爱情,喃喃低语。

幸福无处不在_佛教频道_凤凰网【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吧!】一个讨厌雨的人,在一个春天的雨夜,独坐房内,读一本诗集。当读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当下一震:雨是多么可爱、多么伟大啊!其实,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幸福,只要我们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那些使我们倍觉辛苦、伤感的工作或经历就会透出无限美感来,那时,我们这颗心也就会超越那些辛苦和伤感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吧!

最后的一句

再美再长久的相遇,也会一样地结束,是告别的时候了,在这古老的渡船头上,日已夕暮。

是告别的时候了,你轻轻地握住我的手,而我静默地俯首等待,等待着命运将我们分开。

请你原谅我啊,请你原谅我。亲爱的朋友,你给了我你流浪的一生,我却只能给你,一本,薄薄的诗集。

日已夕暮,我的泪滴在沙上,写出了最后的一句,若真有来生,请你留意寻找,一个在沙上写诗的妇人

下雨过后的屋檐果然是适合风铃 你从窗外看到风刚刚冒出嫩芽的声音 很轻而我决定了在猫的眼睛上旅行 於是乎所有的神秘都向后退退成风景

只有隐藏的够灵巧的事情才能长成蒲公英 然后毫无负担的跟著前进很小心因为害怕 将只敢在梦中喜欢你的我的那部份吵醒於是乎 我默念了一首诗给你听

打开诗集的动作很小心很轻很轻很小心 ——方文山《念一首诗给你听》

所谓好或不好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唯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

不允许任何表面光秃/不允许任何东西静止。/一个人可以永远研究一块卵石//最后看见山体的膨胀和扩大”(摘自罗纳德·约翰逊诗集《绿人之书》)

青春诗集。>——青春的可贵并不是因为那些年轻时光,而是那颗盈满了勇敢和热情的心,不怕受伤,不怕付出,不怕去爱,不怕去梦想。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超脱凡尘的优美诗句——仓央嘉措诗集。

我希望有一天的我,是这样的:手指苍茫,翻开一页雨巷却能走进自己少年时一本湿漉漉的诗集;发丝如雪,梳理一段往事便能心安地穿上一件光阴洗过的白衫。——白音格力《往事深盟》

爱如潮,情无尽。万千心声,空吟斯人韵。别后不知君远近,春意秋情,盼断隔世信。一生情,千古困。碧落黄泉,顾影无人问。地老天荒离人恨,寸断琼枝,化作相思烬。 ——选自《夕瑶·苏幕遮》仙剑奇侠传三诗集

美好的旧日时光,渐行渐远。在我的稿纸上,它们是代表怅惘的省略的句点;在我的书架上,它们是那本装帧精美,却蒙了尘灰的诗集;在我的抽屉里,它们是那张每个人都在微笑的合影;在我的口袋里,它们是一句句最贴心的劝语忠言……

青春诗集:热爱生命] 文汪国真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

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我知道欢乐是人生的驿站痛苦是生命的航程我知道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最好的礼物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你会迷惘也会清醒当夜幕低落的时候你会感受到有一双温暖的眼睛我知道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你会灿然一笑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走吧你看槐花正香......

诗与远方。

早些时,觉得青春当时无怨的。

大一买了本席慕容的诗集,被抢走了,说是要还来着,但我们都毕业了,各奔东西。 如那轮静悄悄落下的夕阳,那夕阳下的奔跑是我逝去的青春。 我掠不过这万顷思愁,掠不过 就让我栖息在你的湖心 怀拥明月清风 怀拥花香星辰 还有这一池碧波 还有你万千柔情 我累了

我这苍茫的内心啊

多少年了,像一幕荒凉的场景 多少人来过,却又有谁真正倾听 一任它在浮世里寂寞、零落 泛着虚幻的光芒 哦,亲爱的

我分明看到你眼里的点点泪光 盈满爱怜温暖和深情 远远地唤着我

唤着我在这红尘里为爱停留 一声又一声

摘自付志勇诗集《为你写诗》

美好的旧日时光,渐行渐远。在我的稿纸上,它们是代表怅惘的省略的句点;在我的书架上,它们是那本装帧精美,却蒙了尘灰的诗集;在我的抽屉里,它们是那张每个人都在微笑的合影;在我的口袋里,它们是一句句最贴心的劝语忠言…… 常常在想,要是花都不会再枯败,那我们是否还会珍惜花开时的那一刻。 古人喜欢把感情寄予物,虽然世事难料,但心里依然是乐观的。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当你老了,头也白了,一脸瞌睡,在火边打盹,请取下这本诗集慢慢地读,回想你的双眼里曾经的柔情,还有留在眼底的阴影

春日是旅行的好时节需要什么来伴随你的小旅途呢 一本诗集一个爱人一个帆布挎包一列火车一朵太阳 温暖的空气围绕着你微微出汗的小鼻尖

把地图指南和零钱化妆品和防寒小外套都交给它吧装进大大的口袋里然后背着去郊游

远和近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后的梦墨一般黑;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预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样将落叶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 … 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清风阵阵

一个人无边的孤寂 细雨绵绵

老天都在为我哭泣 在醉与梦的边缘栖息

在爱与恨的深渊琉璃 伤痛的心总不想被触及 直至对什么都开始远离 不要怨我不积极 其实是我玩不起

孤独徘徊的人 琉璃思索的梦 远远近近都是空 浮现出的情 潜藏者的爱

总是不想泪水那样晶莹 缠绵后的放纵 注定了有始无终 总是没有尽头的等待

来来回回都只让自己受伤害 只有一个人来回的徘徊 孤独的一个人 徘徊

每天都看着你的背影 总是默默的等你回头 没有任何纠缠的理由 也没有什么小的奢求 只想陪着你走 无论远近不管多久

就算仅仅是朋友 听听她给你的自由 就足够 别无他求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这一段尘缘...展开全文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这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变成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边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花朵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企盼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A Blooming Tree

Hu Yongfang (Translator)

May Buddha let us meet in my most beautiful hours, I have prayed for it for five hundred years.

Buddha made me a tree by the path you may take, In full blooms I’m waiting in the sun every flower carrying my previous hope.

As you are near, listen carefully the quivering leaves are my waiting zeal, As you pa by the tree without noticing me, My friend, upon the ground behind you is not the fallen petals but my withered heart.收起

1.我戏

故事

永远别

流着自泪 ----

席慕容《戏》

2.雨哀曲

消散颜色 芬芳 甚至

太息般眼光

丁香般惆怅-----戴望舒《雨巷》

3.身落花瓣

-----席慕容《棵花树》

寂寞城

朋友啊

4.我凋零

恰若青石街道向晚------郑愁予《错误》

5.跫音响三月春帏揭

窗扉紧掩

我达达马蹄美丽错误

我归

客------同

6.蓓蕾般默默等待

夕阳般遥遥注目

许藏流重洋

两颗泪珠------舒婷《思念》 结局都已写 泪水都已启程

7.所

却忽忘

8.

轻古论我何再追索

云影掠

微笑面容极浅极浅

群岚

逐渐隐没

9.遂翻

命运发黄扉页 装订极拙劣

承认

含着泪我读再读却

青春

10.本太仓促书

辽远

辽远展着翅膀

即使静止

静止着让记忆流淌-----安德鲁怀斯《远》

冷月霜寂寞迂风掠泪痕迹 谁忧伤谁栖息

苦涩游离......背离遥两极 冷漠令窒息

沉沉雪悄堆积

否些情注定逆向背离 再努力穿能我依愿意轮现实总宿命缝隙 千万

等几世纪

我否该试着付忽略记 眼角泪光淋湿记忆 伤能计算与恨距离

思念痛怅依稀 没关系我打点耐残局

带着与痛随风迁徙

接友人书 –席慕容

那辜负了的

岂仅是迟迟的春日 那忘记了的

又岂仅是你我的面容 那奔腾著向眼前涌来的 是尘封的日尘封的夜 尘封的华年和秋草

那低首敛眉徐徐退去的 是无声的歌 无字的诗稿

-------- 野风 –席慕容

就这样地俯首道别吧 世间哪有什麽真能回头的 河流呢

就如那秋日的草原相约著 一起枯黄萎去 我们也来相约吧 相约著要把彼此忘记

只有那野风总是不肯停止 总是惶急地在林中

在山道旁在陌生的街角 在我斑驳的心中扫过

扫过啊那些纷纷飘落的 如秋叶般的记忆

-------- 悲歌 –席慕容

今生将不再见你 只为再见的 已不是你

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 再现的只是些沧桑的 日月和流年

《断章》

1935卞琳

站桥看风景 看风景明月装饰装饰别

《世界

遥远距离》 楼看 窗 梦

-泰戈尔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

遥远距离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与死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我站

面前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却知道我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

遥远距离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我站

面前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却知道我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明明知道彼相 Yet cannot be together

却能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

遥远距离

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

明明知道彼相却能

But when p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明明

抵挡股思念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故意装作丝毫没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

遥远距离

Is not when p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明明

抵挡股思念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故意装作丝毫没

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

用自冷漠

To dig an uncroable river 掘

跨越沟渠

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原创 些曾经我

搁浅东西,

我听琴弦割碎泪珠声音, 我看

曾经笑眼睛,

夏,

我闻

起空气弥漫着阳光香气, 我再找

曾经

伱,

虽早已声告诉整世界,

我,始终,我

,并欺骗

意, 自,

我像再重新整理遍我记忆,

零碎

忆,

欢喜,? 傻气,?

梦 织花园 引蜂蝶争战 其实

平片

化作琴弦 用真情弹奏浪漫

魂 交给流云 用激请寻找空间

梦 赋于春 剩

黄昏

独夕阳期盼……

秋风瑟瑟吹着 吹树

我满腔相思 叶颤颤抖抖

舞着优美舞姿飘离枝

落叶飘飞思远 远知我

啊 柔情万千

我寄相思与落叶 飞向遥远

我守护岁月风口

站立世风霜 听南飞雁声声呼唤

我思念呼唤 秋秋 秋红

秋叶灿烂 死秋叶凄美 自

磕觐见 贴着月我转所

超度 触摸

指尖 温暖 经筒 山路 恨水东

世转山

修世 途与遇见

致橡树

绝像攀援凌霄花 借

我绝

高枝炫耀自:

——

痴情鸟

绿荫重复单调歌曲;

止像泉源 送清凉慰籍; 止像险峰 增加衬托

高度 威仪

甚至光 甚至春雨 些都

我必须

近旁

够 株木棉 站

做树形象

根紧握

叶相触云

每阵风

我都互相致意

没听懂我

言语 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像戟

我我红硕花朵 像沉重叹息 像英勇火炬

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离 却终身相依 才伟坚贞仅

情 :

伟岸身躯

坚持位置脚

情 情

件华丽衣裳

我怦

痴狂 情支百经典少

情怀

灿烂岁月 吟唱 情

梁山伯祝英台典故

历史

任我怀想 情空

自由飞鸟

广阔世界 比翼翱翔 情午夜

场暴风雨

坚强

抹夕阳

没躲闪让我

情黄昏极致峋烂

留世黯神伤

我旅途赶路同 伴随我情

程碑

海翻腾巨浪 纵

勇敢水手 迷失前进

二情

情白水 滋味 却每必须喝 情

深味咖啡

苦苦却浓郁着香

情喝

浓烈酒 昏沉醒 情温暖春 春意陡峭

着凉

情历经风浪

轻轻吻 情火

燃尽

激情与智慧

让疲惫愚蠢 情用力打

情读完书 管

历高 字书

橡皮 候

欲望收敛

紧箍 面前少些自尊 情旗帜 要唱自由歌曲

情格调浪漫

节奏平淡 情情

甜言蜜语

夫妻平淡真

情付

收获

交易情买卖

谁能够答 其实我需知道 用

梦念君孤行远 醒

谁愁肠断 首瑶台曲 间段死恋

两埠岸两埠岸 两埠雄风皆见 埠沧海变桑田 埠留君作思念

组着罗马字母

繁杂

帝胡趣

名字 衣帽

我厌倦前悄悄拼

我惊喜异

双唇微颤附着符号谐跳

间趋于静止

节拍

穷浓于点

铃声突兀响起 符号受喧闹提醒

安静重

序退场

原本

远处角落

始终用完美侧面面我目光

别离 请再看 再看我眼 风再

雨 凝视

我今宵容颜

牢牢记住刻

转身

我便陌路

悲莫悲兮别离

预知重逢 我再再

能 能再

今夜般美丽

【德】拉斯克▪许勒

我的心是一段悲伤的时光, 它单调地滴答作响。

我的母亲曾有着,

找不到任何世界的金色翅膀。

听吧,我的母亲在把我寻找,

灯光是她的手指,漫游的梦是她的双脚。

有着蓝色吹拂的甜蜜天气 温暖着我轻微的睡眠

水远在那些夜晚,

它们的白天给我的母亲送来王冠。

当夜晚孤独地来临,

我从月亮里喝着寂静的葡萄酒。

我的歌曾背负夏天的蔚蓝 阴沉地返回家园。

你们曾嘲笑我的嘴唇 如今你们与它交谈。

而我曾抓住你们的手,

因为我的爱是一个孩子并且想要游戏。

我从你们

狱中诗
《狱中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