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7 09:03:5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

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勤奋工作,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创造优异的成绩。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严格班级管理,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努力创建一个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及各方面都能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尊重学生探究精神个人工作总结,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做到了这些,才能够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探究。对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怕于思考,懒于探索,依赖别人的思想。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小组以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在层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就达到了分层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挑战性任务。对个别的差生,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例如,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检查,及时疏导,及时反馈的形式,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端正思想,互相学习,互想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并积极进行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

推荐第2篇:该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

该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从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平时在抓好个人学习的同时,认真抓好机关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首先从基础性工作做起,坚持以人为本,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上。一是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规划。每个机关干部都制定了个人三年的学习规划和年度学习计划,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二是在学习内容上力求实用。结合区委要求,紧密联系单位工作职能和人员的思想实际,每月规定适当的活动内容和学习内容。三是确保学习时间。按区委要求认真落实学习时间,坚持周五半天学习和中心组每半个月半天学习,做到集中和自学相结合。四是加大考核力度。为保证党员干部自觉地参加学习,建立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和补课制度。五是定期交流学习体会,做到每个专题有心得、有交流。其次,是搞好三个结合,增强学习的时效性。在学习中紧密联系工作实际,重点学习相关内容。一是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相结合,除政治理论的学习,我们还学习了《行政许可法》以及招商引资的相关法律知识和入世新规则等,在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两个条例、党章,不断提高“三个意识”、“三个能力”。二是集中和自学相结合。三是理论学习和提高干部的工作水平相结合。坚持以提高每个干部的素质为出发点,把做好本职工作、创造一流业绩为落脚点,使大家学有方向。

抓好机关行风建设,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按照区委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行风系列活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抓教育、抓制度、抓监督入手,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树立为基层服务、为经济服务的意识,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服务环境,在全区评比中受到了区委区政府和基层的好评。

热爱本职工作。从负责机关党务工作以来,能够做到勤奋学习、兢兢业业、扎实肯干,在新形势下不断研究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在机关党委的领导下,在该同志的努力工作下,连续四年委党支部被评为“红旗党组织”;连续两年被评为“行风先进单位”,2005年评为纪检监查先进单位,有两个科室被评为“全区优秀服务单位”;本人在2003年被区直机关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2005年被授予党务工作先进个人。

推荐第3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

“八荣八耻”铭记在心,

时刻用它来鞭策自己,

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热爱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同志,为人师表,服从学校领 导的安排,任劳任怨,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个人修养

推荐第4篇:A 马列主义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CD

政治、法律 哲学社会科学总论E军事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T工业技术 VXZ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

综合图书

推荐第5篇:马列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句话极为重要。它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的,又是一脉相承的。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

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句话极为重要。它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的,又是一脉相承的。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7月1日发表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精神,正确认识十六大报告的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很有帮助。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样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呢?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级用来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工具和锐利武器,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运用它来分析研究和解决他们所处时代的国内国际的重大实际问题,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江泽民同志也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他特别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是社会基本矛盾和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他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论断”,“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的观点。这要作为我们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包括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十三年理论创新的全部内容。因此,它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多方面的。当今世界迅速发展变化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进行理论创新,既要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敢于和善于在多个领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多的、更直接的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继承和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党的建设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是沿着毛泽东、邓小平的立党、建党的思路,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中国的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所面临的时代要求和国内外发展变化了的社会实际展开的。二是关于社会主义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历史地继承了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所取得的科学思想成果,特别是直接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它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精辟概括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世情、国情和党情的过程中进行的。正是在这样的总结、概括、分析、研究中,我们党更加认识到,在今天来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东西,是我们特别需要坚持和继承的基本原理;什么是已经不再适用而不应该拘泥的个别论断;什么是特别需要加以阐发创新的重大理论。这种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的多次比较分析和反复探究过程,使我们党在

认识上理论上又产生新的飞跃,从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归结到一点,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表现在什么问题上呢?就是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上。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所形成的具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必须永远坚持、不会改变的。但是它可以而且应该和需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任务进行新的概括和阐发,并通过这种新的概括和阐发,从各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实现新的丰富和发展。列宁曾经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精髓,就是实事求是。这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新的概括和阐发。《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阐述毛泽东思想时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所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有一个贯穿这一系统理论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精髓,这个活的灵魂、精髓,总的说也就是实事求是,从基本方面说,就是“三个代表”这三句话本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从具体问题上而是从一般规律上提出问题的,是一种高度科学抽象的“总结论”,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概括。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要求,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角度出发,着重从三个基本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概括和阐发,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样的概括和阐发抓住了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更为鲜明、集中地反映了这一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要求。它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把生产力标准、社会全面进步标准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统一起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内在的辩证关系,从而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它为我们党提供了观察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思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个新的认识角度、认识工具。“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些话精辟地揭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突出特色。

每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并且以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解释着和阐发着马克思主义。如果这种解释和阐发经过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如果这种解释和阐发不仅是在个别方面而且是在根本问题上作出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当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符合实际的新的解释,它特别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当代的涵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所以具有重大意义,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三)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座蕴藏丰富的理论宝库,它经过一代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发展,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对这一宝库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胡锦涛同志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仔细研读马克思主义一些重要著作和我们党一些重

要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党的十六大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新的与时俱进,这正是建立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的。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向前迈进的脚步才显得更加扎实和从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主心骨,在任何时候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也不能丢掉。

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我们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他们很少长篇大论式地引用前辈经典作家的原话,但是却处处使人感到是真正而又充满活力的马克思主义;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阐发的问题都不会相同,但又总是始终有着共同的基础和相通的脉搏。这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共同的基础与相通的脉搏是什么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是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一条红线。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但要把它作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来学习,掌握它全部的丰富的科学内涵,更要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学习,自觉运用它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学到手。

第三,强调一脉相承并不是为了向后看而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我们一定要着重从这个意义上去深刻地学习它、理解它和掌握它。“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研究这个运动的全面及其发展,是我们要时刻注意的大课题。”我们要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这段教导,在坚持一脉相承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就是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所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

推荐第6篇:马列主义

我们已经学马列主义、讲马列主义好多年,但是今天,通过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却使我对它有了更为鲜明的认识。我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努力学好马列主义,运用马列主页的基本原理,知道自己的实践工作,任然具有现实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两个重要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它阐述了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是一个完备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革命提 „„(快文网省略43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更多相关文章: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

学习马开贵同志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马开贵同志先进事迹情况报告

学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文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心得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汇报

学习马书记办公室主任会议上讲话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精神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提高对我党确立正确思想路线重要性的认识

入党思想汇报—学习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一个好的学风

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员的义务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心得体会

克思主义的又一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在时代和形势发生了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我们党和国家事关发展全局的新的重大战略问题,保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我们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来思考这一重大问题。

之所以说“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精神,最根本的在于,在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体现了这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精神。应当指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的宗旨,一直体现在党的光荣传统中。但是,适应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使这些光荣传统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完整纲领而系统提出来,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根本上回答了在世界走向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在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如何进一步认识、加强、提高自己,更好地肩负起领导重任的问题,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接受新世纪的考验,赢得新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党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而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就要重视体制创新,变革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或者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生产关系。坚持和完善 „„(未完,全文共1885字,当前只显示113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学习马列

主义心得体会)

上一篇:学习阿里木事迹心得体会

下一篇:学校安全专项督察自查总结

相关栏目:学习体会 学习材料 工作体会

快文网温馨提示:〖打印文章〗〖原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当前只显示文章的部分内容。

本站文章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本站的作法。

欢迎您加入本站,请点此在线智能充值(20秒钟即可自动升级为正式会员)或 投稿加入(每采用10篇增加1年有效期)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点此注册用户名,然后智能充值或汇款→开通正式会员。

马列主义学习心得2010年03月25日 星期四 17:48尊敬的党组织:

学习马列主义,对于一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发展对象,对于一名大学生,是一门必修课。因为它不仅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我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马列主义怎样联系实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学批判,有以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为精髓的社会革命理论,有早期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经验的纪录和总结,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联系时代实际结合各自国家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联系实际当然应该包括联系各种具体工作的实际,但从宏观上主要是联系无产阶级革命的实际。

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从实际上仅仅有巴黎公社的短暂存在,好像从实际上来说,无产阶级专政尚未形成重要的实际,于是资产阶级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全没有实际意义的乌托邦。然而,今天谁能说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紧密联系无产阶级革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谁能说不是剩余价值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真正基于实际的前瞻性理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及其重要的内容,不可轻易判断为理论脱离实际的空谈。

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的恰恰是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

路上的列宁主义!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才能准确的分析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时代特征,这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联系世界的实际,而且联系俄国的实际,这样联系实际地从大处着眼,一点也不是脱离实际地说大话,而是准确把握宏观实际和微观实际的联系,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列宁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和伟大的列宁的实际价值相比,修正主义的实际价值等于零!等于负值!

毛泽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大师,他决不会死搬硬套地对待理论,他对实际有非凡的洞察力。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出现,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实际,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大批判。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批判是正确的,是有预见性的,是一场真正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斗争。

吸取苏联的教训,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建设上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发动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对文化大革命即使不做评论,仍然应该认为,这是一场理论联系实际的斗争,毛泽东不是空谈理论,也不是盲目实践。是理论错了?还是对实际的估计错了?还是在过程中,在激烈复杂的斗争中某些复杂问题的出现事实上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会给出评价,人民从实际的对比中,理论和实际的对照中,人民会给出评价。

可见,什么是实际?理论应该联系怎样的实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不容易,理论联系实际出了效果并被历史承认更不容易。象云谷川那样动辄一个新理论,那就太容易了,当然也就太不“值钱”了。

通过学习马列主义,使我认识到马列主义的精深不是我短时间内可以理解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马列主义。更加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推荐第7篇: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

心 得 体 会

—胡床

在——市科级干部轮训班学习要求下我认真自学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译局编选(编写)出版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是对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使我进一步净化了心灵,升华了认识。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今后在基层工作中的工作方法及工作重点也由此逐渐清晰起来。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理,掌握真理并不是要我们死记硬背那些具体词句,而是要我们真正弄通基本原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问题只能从发展着的实践中来反复认识、反复验证。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一定要以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运用,着眼于发展。

一、坚定思想和信念,当前要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通过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在自己的岗位上矢志不移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而奋斗。

二、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来做好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努力锤炼自己,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只有勇于创新,我们党才能永保生机,我们的事业才能充满活力、冲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束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大胆实践,争创一流业绩。

三、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服务的意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保“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坚强的党性、求真的作风、刻苦的学习、无私的奉献,刻苦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政治、文化和专业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树立强烈服务意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淡泊名利、克己奉工;在荥阳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各项工作中充当好表率和带头作用。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要积极组织、参加园林处党支部会议,认真落实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按党章行使权利和义务,带领党支部成员按要求开展组织生活,学习有关文件和资料、书籍,参加党课学习和其他支部活动。工作上,要做好园林处日常管理工作和党务工作。对存在一些缺点,如工作急性子,不善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意识不够等要加以改正,不断改进工作学习方法。

在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后,真正在读懂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上下工夫,真正在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下工夫,真正在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上下工夫。真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我们实际工作当中下功夫。这正是《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给我们的启示。

推荐第8篇:坚持以马列主义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围绕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的这一目标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深入学习我党的指导思想及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党章》的要求对照自己,督促自己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不断进步。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每日关注时事新闻,与时俱进,关注国家大事。

学习理论及相关知识,多做事,多思考,努力做一个有素质、有能力、有情感、有责任、有自省的人。认真学习工会工作有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努力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保持、坚持自己的业余爱好,崇尚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网上多关注提升自己修养、知性、品味的阅读、欣赏,包括好电影、好歌曲、好文摘。

1、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到有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等。

2、通过参加一些培训学习、交流竞技活动和文体活动等开拓自己的视野,很好地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3、经常反思。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坚持党性,加强事业观、自律观,做到经常自查、自省、自警、自励。

毛城子中心校

推荐第9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心得

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列著作的传播,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始终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对马列经典著作的理解,要联系历史发展来认识

马克思逝世已126年了,列宁去世也有80多年了。当时的社会条件包括生产方式、人们的沟通、交往方式乃至整个人们的思想观念、生存意识与今天的社会已有很大的区别。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理论,必须回到十九世纪自由竟争资本主义时代,联系当时的生产力状况、阶级关系及其矛盾与冲突、工人运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频频爆发的经济危机等来读解、领悟经典著作的语境、主旨及意向。当然我们不排除创始人在具体分析问题时,得出的个别结论及某些对未来社会的假设推论没有被社会发展的历史所证实,甚至是不正确的,但这丝毫也不损害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精神。不参照历史,拿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来比照经典著作的个别结论,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能弄懂原著,学不好经典著作的精髓。

二、学习马列经典著作,应把握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休戚相关。这个过程清楚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列著作的传播,无论在战争环境还是在和平环境,也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始终是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这里的“精”就是基本的、根本的、本质的原则和精髓;这里的“用”就是实际的工作和任务,具体的实践和操作。在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我们应领悟其思想的内核与实质,着重把握理论的原则立场、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马列主义作为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方面工作的理论指南。但是,千百万现代化建设第一线的实践者不能都去读马列的经典著作,那些长篇巨著只是少数专业工作者研读的,对于广大干部和群众来说,重要的是学习和把握马列主义中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站在广大民众的立场上立论说话的,是最基本的立场;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客观的实际事实出发来认识研究分析问题;根本的方法就是辨证的方法,要全面而系统的、历史而逻辑的、对立统一的分析问题。从经典著作中抽象出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列主义的精髓,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也是我们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地位。今天我们还在读马列,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她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从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邓小平,其中的思想核心理论一以贯之,都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后人不断将基本原则思想同时代特征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本土化和具体化,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因此,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静止地把他看成是一段历史理论,而应动态地把她看成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今天我国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活动就是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论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用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就会形成一种源与流的整体概念。

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今天的实践

从本质上讲,与时俱进是马列主义的重要品质和特征。从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产党人在不断续写着共产党宣言的篇章。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从未停息过。共产主义运动有过低潮、曲折和挫折,但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亮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就,不仅是因为坚持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列主义思想品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提升马列主义理论的新境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今天的实践。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出席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时讲话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前工作最直接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中叶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她解决了在生产力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社会革命并取得革命成功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发、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个理论能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间题;“三个代表”就是进人21世纪以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近一二十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休戚相关。这个过程清楚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列著作的传播,无论在战争环境还是在和平环境,也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始终是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首先从“毛泽东思想”方面来说,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就在于:从根本上理顺了千百年来中国腐朽混乱的封建思想,从总体上开创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

毛泽东思想就是这种具有中国作风的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儿女近代百多年用血肉艰苦卓绝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深层面探究社会发展的科学,是人民建设新中国,打败国内外敌人,战无不胜的伟大思想武器。虽说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也产生过一些局部利益的不公平,甚至于显现出具体“方式、方法”上的粗枝大叶,在实践中犯了一些盲目冒进的错误(如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但这是值得当代总结经验教训的。尤其是当时是受国内外时局恶劣的境况困扰,出现不足之处与错误之处也是难以避免的,但这些都不能抹杀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的历史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所谓精髓,是指贯穿一切的东西。之所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原因在于: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前提、理论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论;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成为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的指导性线索。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都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社会生活和实践的变化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作出新结论的思想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每一重大问题的核心和灵魂。

作为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只有正确地并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者能全面地正确地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进一步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概括第一次把实事求是作为由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来把握,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进到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阶段。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同时它们又有各自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实事求是是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根本点。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它统一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意志,为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中国共产党锐意改革、奋发进取的形象指明了方向。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邓小平推行的种种举措帮助数亿中国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摆脱了贫困,这是史无前例的功绩。邓小平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和现代化,走向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未来。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面对逆境不折不挠、韬光养晦,为祖国时刻准备着贡献自己的力量。须知,机会永远都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

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毛泽东的军事理论、阶级理论及国家建设理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我们的党,哺育了几代人,将中华民族引上独立、强盛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践,学习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把握了时代的机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把我们国家引向富裕、民主、文明的现代社会。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我们应该把对两者的学习结合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历史过程。我们应该把握两种思想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它们是一个动态的联系整体。

其次是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个人心得体会: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的诸多话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邓小平最伟大之处,莫过于他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开放的提出。在这届会议上邓小平所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推荐第10篇: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感想

树良好政风,建和谐乡镇

——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当今对于基层工作者而言,除了要有端正的三观、必备的理论知识,还要善于采用正确方法去实践创造,完成既定任务,达到行为目的。

古语有云: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校有校风,行有行风,文有文风,曲有曲风。在这里,我所要谈论的“风”,是体现着一个部门、一个机构、一个地区的整体素质、整体形象。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基层乡镇,也逐渐感受到经济飞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巨大冲击力。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在努力促进GDP增长的同时,去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共同繁荣,那么——作为基层政府又该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去创造蓬勃向上,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我镇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包括流动人口),商品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总体风气良好,社会呈向上发展态势。但市场经济在给我镇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唯利是图思想冲击着淳朴思想,金钱和良知的较量频频发生。信息快速传递,使好的风气迅速树立,也使恶的因素悄然滋生。因此,在我镇未来的发展路子上,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的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作为基层工作管理者,我们直接面对问题和困难,我们不能逃避责任和使命。乡镇要健康、科学、有序发展。首先,作为乡镇党委政府就要摸清家底,找准突破口,并发挥榜样效应。乡镇工作有乡镇的特点具有繁、杂、细,且时间安排灵活、重点突出、处理事情时间集中。这使得乡镇工作应急有余,规范不足。不按时上下班,随意找借口请假,欺瞒群众索取“好处”,工作场所不固定致使群众办事找不到人等等现象的出现,这并不是个别地方的现象,而正因为它们的普遍,所以更让我们不得不去深思。

所以“文建明工作法”的大力推行,不仅仅只是上级所下达的任务,它更是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是我镇转变管理方式、服务方式的实效指针。

“业务工作常抓制”,平常工作中,主要领导常关心,分管领导常过问,人员到岗、责任到人,日常工作有序有效进行。“中心工作分组制”,目前我镇中心工作由神剑园国防军体训练营建设转移到了宣罗路打造工作上。将相关工作人员分成六组,由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思想到位,资金到位,人员到位。风雨无阻,起早摸黑,领导职工每天按时到场。(注:补充一点成果)“应急工作集中抓”,例如抢险救灾、信访维稳、突发事件等工作,自开展之时,就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工作之中,确保工作的时效性。

目前,我镇机关各部门的按照文建明工作法进行深化,推行1235工作思路,着力建设五型党委。使办公流程规范化、权利运行阳光化,并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检查。对全体干部职工实行定岗、定员、定酬;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能者居上,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对各村(社区)实行领导包片,各个负责,将历史遗留问题全部找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再一步步寻求化解消解之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的出现必然有其量变的积累,而解决问题也需要循序渐进,从根源上逐步化解。 “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的发展的阐明”。“在每一个时期,我们应当善于根据形式的特点提出自己的策略和最近的任务”。

自“文建明工作法”同我镇实际相结合以来,工作人员上下班更加准时,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思想素质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随着榜样的树立,良好办公风气的形成,必将带动我镇实现自上而下的一场潜移默化的社会风气改良运动,目前只是短短一段时间的效果,目前只是点点滴滴的改变,然长期以往,必然会造就一个先进党组织出来,也必然会打造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乡镇出来。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而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去和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灵活运用方式方法。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也许会面对更多的麻烦和困难,也许会遭遇不理解的目光和言辞,而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只有不断向前,再向前,方能换来百姓的福祇,得到人民的肯定。

正如卡尔.马克思《导言》所说: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

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第11篇: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

学习马列主义心得体会

根据长航局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2010年长航党校处级干部春季培训班,这充分体现了长航局领导特别重视基础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和业务技术知识的提高培养,我将充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静下心来加强学习提高基础理论知识,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为、学有所用。从而达到从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交通部、长航局及各级党的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为共同推进长江航运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四天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哲学思想和基本理论的学习确实感到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知识特别淡薄,从而感到学习的紧迫性和及时性。马恩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得到升华丰富和发展;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经验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历史的轨道;在不断运用科学规律的改革进程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为基础年轻党员干部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坚信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不动摇,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总结推进工作。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者、实践者,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我们常说“德才兼备”。所谓“德才兼备”除了它的政治内容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的生力军,当代中国青年应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和锻炼,同时必须时刻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政治修养的核心内容。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群体社会价值”。这就是要求当代青年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不息,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中,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创造无悔的青春,取得成功。因此,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加强自身修养,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内容。

我觉得学习这些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了进一步的洗礼,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分析和解决事务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基础,我想再通过系统的辅导讲座和自己的努力学习对于今后的实际应用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下一步更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为创建标杆培训班贡献力量。(胡其武)

第12篇:马列主义学习资料

马列主义以及马列主义中国化学习资料

马列主义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具体内容:

一、阶级斗争:阶级与阶级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无产阶级最终必定的将通过武装斗争的手段夺取政权;

二、国家管理:中央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必须要建立整个社会的全民的监督机制;

三、农业政策:必须要以事实教育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是农业的唯一出路;千万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改造农民落后的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不然会毁了农业的;列宁同志在这里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们的政策、法令农民群众不懂、不能理解;那么我们的这些法令与政策将一钱不值;在这里列宁同志的另一句名言则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多走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往往就会使我们从正确走向错误的;

四、对敌斗争:在没建成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中,都必定的存在阶级复辟的可能性;无产阶级一定要用绝对的手段打击阶级敌人的任何复辟的尝试与行动;

五、婚姻与家庭:只有基于性爱的婚姻才是合理的婚姻;但也要防止不要把婚姻拖到任意婚姻的烂泥塘里去;

六、马列主义本身也特别的说明:这些理论只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所提出来的理论;各个国家必须要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之;马列主义只是纲领性的指导理论而绝不是教条;并且她也必将根据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等等因素需要及时的发展、补充与继续进一步的完善;

马列主义的发展历程

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其理论功能的演进来看,可划分为醒世、创世、治世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互为补充,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又是对前者的发展、完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被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同时又始终不失其经典性的意义.三个阶段,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1.马克思主义古典主义阶段,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典理论成型阶段,核心人物是马克思,代表人物有恩格斯及其同时代的工人运动领袖,如李卜克内西、倍倍尔、普列汉诺夫等,研究核心是无产阶级革命,概括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2.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阶段(创世学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核心人物是列宁,首要代表人物是毛泽东,代表人物有斯大林、铁托、金日成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代领袖人物,研究核心:如何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创立社会主义制度.3.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阶段(治世学说):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主题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过程中,核心人物是邓小平,代理人物是邓小平,研究核心,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依靠力量以及中国最终统一等问题展开论述,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马列主义的意义

一、思辨的、直观的和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纳入哲学并使之成为核心概念,不是马克思的创造。

二、人类实践的最高形式是无产阶级实践以“现实的普遍利益”为立足点,这决不是思辨的虚构。马克思依赖下述发现,才奠立了普遍利益的现实根据:其一,历史,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史表明,任何一个试图领导革命的阶级,其阶级利益必然这样那样地和人类的普遍利益相吻合。其二,无产阶级能够持久地代表人类的普遍利益,因而是唯一能够冲破资本主义狭隘个人关系的社会力量。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使得马克思的实践观真正做到了科学与价值,现实与未来的统一。

三、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走向21世纪,马克思的实践观本身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唯物主义和理想主义、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精髓,也是马克思所开辟的、唯一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伟大的开创性事业的每一步都需要开创性的工作,我们应当为此而努力。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发展进程以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第13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心得

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 学习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列著作的传播,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始终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对马列经典著作的理解,要联系历史发展来认识

马克思逝世已126年了,列宁去世也有80多年了。当时的社会条件包括生产方式、人们的沟通、交往方式乃至整个人们的思想观念、生存意识与今天的社会已有很大的区别。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理论,必须回到十九世纪自由竟争资本主义时代,联系当时的生产力状况、阶级关系及其矛盾与冲突、工人运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频频爆发的经济危机等来读解、领悟经典著作的语境、主旨及意向。当然我们不排除创始人在具体分析问题时,得出的个别结论及某些对未来社会的假设推论没有被社会发展的历史所证实,甚至是不正确的,但这丝毫也不损害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精神。不参照历史,拿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来比照经典著作的个别结论,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能弄懂原著,学不好经典著作的精髓。

二、学习马列经典著作,应把握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休戚相关。这个过程清楚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列著作的传播,无论在战争环境还是在和平环境,也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始终是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地位。今天我们还在读马列,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她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从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邓小平,其中的思想核心理论一以贯之,都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后人不断将基本原则思想同时代特征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本土化和具体化,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休戚相关。这个过程清楚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列著作的传播,无论在战争环境还是在和平环境,也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始终是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是具有中国作风的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毛泽东的军事理论、阶级理论及国家建设理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我们的党,哺育了几代人,将中华民族引上独立、强盛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践,学习毛泽东思想。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面对逆境不折不挠、韬光养晦,为祖国时刻准备着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4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心得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列著作的传播,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始终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马克思逝世已126年了,列宁去世也有80多年了。当时的社会条件包括生产方式、人们的沟通、交往方式乃至整个人们的思想观念、生存意识与今天的社会已有很大的区别。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理论,必须回到十九世纪自由竟争资本主义时代,联系当时的生产力状况、阶级关系及其矛盾与冲突、工人运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频频爆发的经济危机等来读解、领悟经典著作的语境、主旨及意向。当然我们不排除创始人在具体分析问题时,得出的个别结论及某些对未来社会的假设推论没有被社会发展的历史所证实,甚至是不正确的,但这丝毫也不损害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精神。不参照历史,拿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来比照经典著作的个别结论,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能弄懂原著,学不好经典著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休戚相关。这个过程清楚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列著作的传播,无论在战争环境还是在和平环境,也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始终是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这里的

“精”就是基本的、根本的、本质的原则和精髓;这里的“用”就是实际的工作和任务,具体的实践和操作。在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我们应领悟其思想的内核与实质,着重把握理论的原则立场、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马列主义作为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方面工作的理论指南。但是,千百万现代化建设第一线的实践者不能都去读马列的经典著作,那些长篇巨著只是少数专业工作者研读的,对于广大干部和群众来说,重要的是学习和把握马列主义中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站在广大民众的立场上立论说话的,是最基本的立场;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客观的实际事实出发来认识研究分析问题;根本的方法就是辨证的方法,要全面而系统的、历史而逻辑的、对立统一的分析问题。从经典著作中抽象出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列主义的精髓,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也是我们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地位。今天我们还在读马列,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她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从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邓小平,其中的思想核心理论一以贯之,都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后人不断将基本原则思想同时代特征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本土化和具体化,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因此,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静止地把他看成是一段历史理论,而应动态地把她看成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今天我国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践活动就是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论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用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就会形成一种源与流的整体概念。

从本质上讲,与时俱进是马列主义的重要品质和特征。从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产党人在不断续写着共产党宣言的篇章。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从未停息过。共产主义运动有过低潮、曲折和挫折,但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亮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就,不仅是因为坚持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列主义思想品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提升马列主义理论的新境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今天的实践。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出席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时讲话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前工作最直接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中叶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她解决了在生产力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社会革命并取得革命成功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发、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个理论能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间题;“三个代表”就是进人21世纪以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近一二十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休戚相关。这个过程清楚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列著作的传播,无论在战争环境还是在和平环境,也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始终是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希望党组织加强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

、汇报人:杨斌杰2010年11月20日

。”

第15篇: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烟草行业员工读本》学习心得

烟草(Tobacco),起源于中美洲,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种古老的植物逐渐被广泛种植。目前,烟草种植几乎遍及全球,卷烟机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烟草工业的发展,为世界烟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烟草在我国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1,明清时期的烟草。2,民国时期的烟草。3,新中国时期的烟草。当前,我们国家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国际化、烟草工业也要向国际化进军,靠拢,要向国际大公司学习,与国际巨头共同进退。当前,国际烟草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低焦油卷烟将会逐渐占据主流市场。2,向全球化、垄断化方向加快发展。3,烟草产业和主要烟草市场将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4,加速向公司化、自由化、民营化、市场化方向发展。5,烟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1981年5月18日,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1983年9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这标志着我国现行烟草专卖制度的正式确立。从此,烟草的良种推广,科学种植,田间管理,验级收购,烟叶调拨以及烟草制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由烟草公司统一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头领导,产供销三者脱节的弊病。

1950年5月27日,美国科学家雷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第一次将吸烟与肺癌联系起来。表明在受调查的684例肺癌患者中,96.5%的是吸烟较多的人。1952年12月13日,英国科学家杜乐和希尔指出,重度吸烟者得肺癌上网概率是非吸烟者得50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吸烟与健康”研究发展很快。因此,1995年5月第48届世界卫生大会首次提出制定《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达到以下目的:1,广泛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2,消除烟草公司的政治影响。3,对烟草实行非正常贸易措施。4,实行信息全面公开。5,允许国家采取强有力措施。6,烟草公司应对产品的危害负责。7,国际间应加强合作并为烟草控制提供财政支援。8,支持转移。9,公约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工作至关重要。

2002年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在全国烟草行业大力倡导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努力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行业共同价值观,必须以行业愿景为目标,以行业使命为责任,以行业精神为激励,以行业行为为信条,以行业准则为要求,自觉做到知行合一。1,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是行业的共同愿景。2,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成就员工是行业的共同使命。3,宽容开放、改革创新、敬业奉献、自律自强是我们应该坚守的行业精神。4,潜心做事、低调做人是我们的行业行为信条。5,讲责任、讲诚信、讲效率、讲奉献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行业行为准则。

为什么要倡导和践行“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1,烟草行业倡导和践行“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烟草行业倡导和践行“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3,烟草行业倡导和践行“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是烟草行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4,烟草行业倡导和践行“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是专卖立法的根本宗旨。5,’牢固树立“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是烟草行业解决“提高效率、注重自律”的思想基础。

倡导和践行“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1,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关系。2,正确处理国家专卖与市场机制的关系。3,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宏观调控的关系。4,正确处理树立行业共同价值观与确立员工正确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反应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烟草行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中国烟草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加强烟草企业文化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正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1,明确指导思想吗,是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2,增强竞争能力,是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切合实际,是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的本质要求。4,狠抓队伍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任务。5,发挥政治优势,是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6,加强组织领导,是企业文化建设顺利推进的有效保证。

我们万兴公司是一家复烤企业,什么是复烤?烟叶复烤就是烟叶初考以后再次干燥的过程。经过复烤后的烟叶,使烟叶的水分进一步降低,才能有利于烟叶的长期储存和醇化。具体作用分为:1,调整烟叶水分。2,杀虫灭菌。3,改善烟叶品质。4,整理烟叶,去除沙土、杂物。我们要认真按照打叶复烤工艺流程按其生产,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精打细选,片片满意的企业宗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打叶复烤工艺流程具体分为6个工段:原料准备段,对来料烟包进行预处理,对烟叶整理和挑选,保证烟叶分级准确,满足等级要求,使原料具备投料条件。叶梗分离段,将预处理后的烟叶,根据烟叶特性,有效地实施叶梗分离,达到叶、梗各自的质量指标,并尽量减少造碎。烟片复烤段,将烟片均匀干燥到规定水分。烟片包装段,将复烤以后的烟片按一定重量和规格包装成成品。烟梗处理段,将烟梗均匀干燥到规定含水率,分选并分别进行包装。碎片处理段,将有关工序产生的碎片集中进行分离并分别进行处理,将碎片烟末干燥至规定含水率并进行包装。

十二五期间,面临复烤企业的整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了我们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工作期间加强自身的学习,企业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万兴烟叶公司在全国的复烤行业里角逐,立于不败之地!进一步书写我们公司的辉煌!

生 产部

黄 建 森

第16篇: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帮助广大教师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湟源城关三小全体教师与2月27日上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教育观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教育部今年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何老师从《指南》是什么?制定《指南》的背景;《指南》的框架与内容;实施《指南》应坚持遵循的原则;贯彻《指南》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解读,让大家更深刻的了解了《指南》的基本内容。

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体教师认识到:领会《指南》的精神、了解《指南》内容,有助于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的自己教育思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理解和运用《指南》,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17篇: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展望未来,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主要目标:居民收入 较快增加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会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明确定位。

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解读:勾画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

“这是一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我们党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行动纲领。目标清晰,催人奋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过去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民生工程:收入分配 合理调整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会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全会对中国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

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解读:老百姓更看重的是收入增长

“所谓发展不是简单地看GDP。在转型发展中,老百姓更看重的是收入增长、是福利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一五”期间,无论是经历经济的“寒暑”,还是直面灾难的冲击,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的五年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50多次会议,其中许多议题涉及经济、民生问题。人们可以展望,在未来的几年中,民生将得到着力保障和改善,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全面改革:政治体制 稳妥改革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全会指出,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会提出的“一揽子”改革方案,让人们对中国深入推进改革有了更多期盼。

全会公报指出,要“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

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解读:相当积极和值得期待的信号

“这是一个相当积极和值得期待的信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谈及公报中提出的“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时说,未来五年,中国将通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来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全会提出“一揽子”改革方案,预示着在未来几年,中国社会各领域改革将得到协调全面推进。

科学发展:公平正义 以人为本

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解读:发展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

中央党校副研究员郑权说,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

五个坚持: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这样的新要求。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全会用“五个坚持”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明确部署。

围绕“五个坚持”,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解读:有助于解决全球失衡问题

“五个坚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了明确的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指出。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解决全球失衡问题。”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劳伦斯·格林伍德说。

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有理由相信,中国必将迎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新局面。

经济增长:三驾马车 协调拉动

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展望“十二五”,中国经济总量将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而选择科学的发展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抓住机遇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社会各界充满期待。

解读:更加强调消费重要性

“这与以往强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新的变化,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关建中博士说,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资源能源,片面地强调增长,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追求GDP的老路都是走不通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认为,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既有路径和模式,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国内消费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明显提高说明收入分配机制中还有问题尚待解决。”关建中说,只有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文化产业:推进创新 深化改革

全会提出:“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此,全会强调“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会提出这些新的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

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要求,让人们对“文化强国”充满期待。

解读:文化产业快速增长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数字清晰记录了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足迹: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2%,比同期GDP增速高3.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

防灾减灾:兴利除害 标本兼治

全会提出:“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尽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

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解读: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大旱、舟曲泥石流、严重洪涝灾害……回首“十一五”,一连串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灾害风险增高,灾害损失加重,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洪向华说。

“这必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大幅度提升促进经济长期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保障水平。”洪向华认为。

加强党建: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全会认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全会提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一条条要求,就是要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解读:努力创新发展模式

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从加大反腐败力度到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一次次艰难困境之中,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所始终保持的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为此,全会要求,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

第18篇:马列主义的读书报告

关于《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这些名词从很早的时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已经不再陌生了,可是,真正了解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社会主义”,恐怕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甚至说,对于我们很大一部分人来说,不仅是无法说明清楚,甚至会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概念。

拿自己为例,在很小的时候,一般而言,对于共产主义的直

观概念就是“共产”,没错,不存在所谓的阶级,不存在所谓的剥

削,不存在私有制,然后,“人人平等”,“天下大同”。当然,我 不是说这些概念错了,只是直观上来看,似乎“共产主义”应该

就是这么解释。但是,很明显,这些并不全面,甚至来说,有些

过于“限定范围”了。

怎么说呢,首先,我们有那么一个名词,无产阶级,那么,很明显,即使是共产主义的领头羊,也依然具有阶级的属性。或者说,如果这个社会存在,国家存在,那么,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阶级就会存在。毕竟,人和人在身份上没有差距,在先天地位上也许也可以不存在差距,但是,总会存在着不同的擅长与不擅长,也就是不同的分工,不同的社会地位,然后,无可避免的,阶级就会出现。这当然不是说不同的工作在地位上有什么优劣之分(就好像现在的国家元首要远远比很多工人累一样,也许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工作并不是多么让人羡慕),只是能力大小的问题导致的工作种类不一样。可是,即使是我们清楚的知道,每一份工作的自然地位应该是一样的,每一份工作的所能提供给我们的生活物资却也绝对不会一样,就像,你不可能指望一个管理者所得到的和被他管理的人拿到的一样多一样。而这种无法避免的差别,也就无法避免的形成了阶级。 不要说真正的共产主义不需要管理者,那对于任何存在社会的生物体系应该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一种假想。就连我们发明的电脑都需要所谓的终端机,那么有着思想的我们就更加不可能允许自己的生活环境是一盘散沙。也许将来的世界上会是一个融合了很多小社会的大社会,但是,却几乎不可能是一个没有“社会”的世界。

所以,由此来看,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也是一种阶级,也是一种政权的存在形式。

如果说以前觉得这种说法不过是为了另辟蹊径而另辟蹊径,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看得比那些所谓的伟人更加清楚,那么,现在在看过真正的《共产党宣言》后,就会知道,

其实,

真正创立这个名词,写下那些书籍的人,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以前自以为的“看透”,不过是因为自己是井底之蛙而已。

那么,既然无产阶级也是一种阶级,我们又该怎么来进一步深入的了解那些早已被我们所熟知的名词和概念呢?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既然无产阶级也是阶级的一种,社会主义也是社会的一种,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过分的强调它的必要性,它的正确性,甚至,就现在看来,我们也许选择更应该选择另外一种阶级和社会形式,反正仅仅是形式不同而已,反正都会有一个统治阶级而已,那么,也就没必要那么绝对了,非它不要。

可是,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就有进入了一个误区——无产阶级是阶级没错,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也是一种政权形式没错,但是,和其他的阶级不同,无产阶级,刚好具备了其他阶级所不具备的一个性质,而哪怕即使仅仅是这个性质,也足以让它在某种意义上处于我们必须选择的地位,那就是,无产阶级的群众性,无法否认,无产阶级确实是现在大多数人所处在的一个社会阶级,而只要是大多数人的社会阶级,就具有着某种可能——随着教育和素质的提升,我们越来越能够发现,让一个少数人的阶级去统治一个多数人的阶级是一种越来越无法让人接受的情况。举个不恰当例子,即使是资本主义的国会选举,也是要看席位的,所以,很明显,在人们贫富差距越来越小的趋势下,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大形势,已经不再是一件模糊的事情。

其实,和《共产主义宣言》中描述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相比,即使是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已经和当时的不同了,就更不用提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更加不同的是,现在这些国家的政权过度也和当时的不同了。

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在当时,在《共产主义宣言》的描述中,无产阶级想要掌握政权,是需要“夺取”的,所以,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才很明确的声明——“总而言之,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你们的那种所有制。的确,我们是要这样做的。”很明显,这就是所谓的“夺取”了,而且,当然也是暴力性质的。

可是现在不一样,或者说,即使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事实也已经不一样了。我们知道,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依然反对共产主义,依然拒绝共产党人,但是,无法否定的,现在的资本主义本身却在一点一点的改变。他们也许依然掌握着生产资料,但是却渐渐的不再是少数派,更多的人拥有了生产资料,更多的人走向了所谓的“资产阶级”,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表面上看,由于资产阶级的某种“亲民”的手段,让无产阶级接受了他们,然后,允许其中的一部分人进入他们,成为新的资本家,达到了扩大自己所在阶级的目

的。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在无产阶级走向资产阶级的同时,资产阶级其实也是在慢慢衰弱——不存在可以吸血的资本家,那些原来被极个别人所掌握控制的资金财产正在一步一步的化整为零。所以说,我们真的很难说,在遥远的未来,到底“消失”的会是哪一个阶级。

我认为,《共产主义宣言》的书写着不会仅仅把眼光定在“无产”上,其实,他们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所谓的“大多数”,是更进一步的“公平”,而在当时,这个“大多数”,正好是“无产阶级”,所以,才有了这个名词。而现在,如果那些伟人还在,那么,也许他们会用另外一个词来概括这些“大多数”者。

所以,相比较“无产阶级”的政权,我更加欣赏“共产主义”这个词语的创作。共产,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这种制度的先进性,这个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的可以称之为“绝笔”。而且,如果是仅仅从这个方面看的话,我们就完全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转变了——不执着于无产阶级的暴力夺取政权,也不存在资本主义对于这种制度的排斥(反正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了),我们所要期待的,所要看清的,不过是一种尽力让最大多数人达到公平,达到满意,达到生活上的优质化而已。

很多人都说这个社会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公平,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否认这个社会上相对意义上的公平的存在,而由这一点看来,我们所能做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去尽量达到这一点,然后,尽可能的让人类群体中的大多数得到我们所能保证的优化生活。

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的现在,我们依然可以从一百多年前的那篇宣言中看到我们将要走的道路,不是夸大,也不是空洞的宣传,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那篇并不长的宣言上,确确实实凝结着那批智者的智慧,也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属于未来的光芒,是我们可以期待的,也是我们应该为之去做些什么的。

共产主义,也许更加大胆的设想,那个社会的形式不是由谁来掌握政权,而是,不管是哪个阶级,它都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都能够尽量公平和平等的对待那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仅此而已,很简单,却也很困难。篇2:马列经典原著读书报告

石河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实践教学·马列经典原著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题目: 实践在矛盾中呈现,矛盾在实践中印证

读《实践论》和《矛盾论》 有感 小组 代 表人: 李 志 天 院系专业班级: 机电院10电气四班 联 系 电 话: 13239933830 指 导

教 师: 汪 建 兵

填 表 日 期: 2011年10月3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11年2月26日

实践在矛盾中呈现,矛盾在实践中印证

——读《实践论》和《矛盾论》有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清社会实践中矛盾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年来胡主席提出来的和谐社会,更需要实践与矛盾的辩证统一来支撑。毛泽东在当时提出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今天仍然不失价值,在矛盾中顺时改变,坚持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才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须牢记的准则。只有在实践才会发现矛盾,只有对矛盾的总结,才能更加高效的实践,从而才能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关键词:矛盾;实践;辩证;统一;发展 正文:

一、矛盾和实践的概念

何为实践:

1、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何为矛盾:

1、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2、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二、读《实践论》有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们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

《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

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一个人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 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 我们通过实践得来的“真知”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当一个过程从某发展阶段推移到另一个发展阶段,这些实践的认识也会随之而变化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真知”。

三、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矛盾论作为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核心”,其基本规律表达便是对立统一规律。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理论解释功能。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

针对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篇3: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

矛盾在事物中

——马克思主义原理原著读书报告 摘 要:矛盾论一直是哲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矛盾存在与事物之中而决定着事物的本质,同时矛盾也以自身的发展和运动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和运动。如何正确地认识矛盾、理解矛盾、解决矛盾,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主题。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原理原著,本文提出,对于矛盾的认识、理解和解决,应从其必然性、发展性、可解决性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矛盾;必然性;发展性;可解决性 1.必然性 1.1 哲学基本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同时,这也应是整个哲学系统的基本论点之一。事物自其产生之初,内部就已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或从一开始就暴露无疑;或没有任何迹象,隐藏在事物内部,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在以后的阶段中最终显现出来。虽然这些矛盾形式不同,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矛盾产生的必然性。 1.2 普遍性与特殊性 对于矛盾的必然性,这是毋庸置疑的。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即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矛盾必然性这种看似不合理、实则合情合理的性质呢?这一点,则需要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关于矛盾的普遍性,

毛泽东说其体现为两点,第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第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乍一看,这两点似乎说了一件相同的事情,实则不然。第一点只是说矛盾的存在,而第二点则更深刻地指明了矛盾的运动。矛盾的存在,它与万事万物相生而生的关系,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政治上,不同阶级、不同政党之间的斗争;经济上,不同产业、不同商家之间的竞争;文化上,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具体一点的,如数学中的加和减,物理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化学中的合成与分解??恩格斯有一句名 言说:“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生物是它自身,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正是它自身才构成了这个生物。但它又是别的什么?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正是与自身矛盾的部分。生物是个有机体,但却是由无机的原子和分子组成的,生物生命的整个过程不过是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反应,所以说生物“又是别的什么”。以上种种无一不在向我们说明着,不论是简单或复杂,不论是主管或客观,不论是社会或自然,甚至是生命本身,矛盾都是普遍地存在着,存在于一切事物过程。 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同的事物中存在着不同的矛盾,而不同的矛盾之间区别着不同的事物。各个事物的发展运动千差万别,其内部的矛盾也自然大相径庭。但对于任一事物来说,正是它所包含的特殊的矛盾,构成了这一事物的本质,并成为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从人类的认知过程 来看,对于每一件事物,我们会关注到它的全部特征,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将它与别的事物相比较,而在比较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使我们找到其间的规律,而不同点使我们对事物加以概念。由此发现,矛盾的特殊性在人类认知、科学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发展性 2.1 矛盾的整体发展 正如万事万物时刻都处在运动和发展中一样,其所包含的矛盾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运动和发展。其中,既有矛盾在整体上的发展、变化,又有矛盾自身内部的运动与转化。 在整体上,矛盾有其当下固有的形态或本质,比如现在我国所面临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这项矛盾会保持其现在的形态,以一种整体的面貌呈现出来。但是,它也在不断地发生运动,不断地向前发展,而绝不是静滞不动的。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项矛盾也会消失,但这里的“消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失”,而是说这项矛盾发展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矛盾。这正如中国近代以来,所面临的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转化为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再发展为无产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最后直至现在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且,在矛盾的发展中,各个矛盾的相对低位也在不断的改变。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件事物,其内部可能同时有多个矛盾。但这些矛盾的地位并不是相等的,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

矛盾在不断发展,因而主要矛盾可能会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可能会转化为主要矛盾。这正如抗战前国共两党矛盾尖锐,此即为主要矛盾。而当抗战爆发后,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因而产生国共合作,共同抗战。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于是进行了解放战争。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事物中的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正是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和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前面已经说过,正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事物的本质,并成为事物间相区别的根本特征。这里要说明的,一项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其内部的矛盾性,而并不在于其外部。就拿大学的学习来说,处于同一所大学中,在学习环境、师资力量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学习成绩仍会有较大的差别;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从大一到大四的成绩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其所处的学校环境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在事物外部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内部矛盾的发展与转换,事物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2 矛盾的内部发展 每一项矛盾中都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或几方面,如上下、正反、里外,这些方面虽然矛盾,但却又包含着一定的统一性。首先,矛盾的一方面的存在必以其对立方面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也就是说,矛盾着的各方面,并不能孤立的存在。假如没有与它相对立、相矛盾的一方,它自己的存在也自然失去了意义。也即,无所谓上,也就无所谓

下;无所谓正,也就无所谓反;无所谓里,也就无所谓外。各方面互相依赖、互相联结,共同构成了矛盾的存在。其次,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着的各方面也是在不断地转化的,转化为其他方面,或甚至转化为其对立的方面。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中体现地最为明显。阴代表相对静止的、向内的、下降的、有形的,阳代表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无形的,这两方面互为对立,却又互相补充,并且互为消长,动态平衡。一段时间内,可能阴消阳长,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又会阳消阴长。而一旦这种消长变化达到一定阈值,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转变。俗话说:“物极必反。”阴会转化为阳,阳也会转化为阴。太极图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正体现了这个道理。列宁也曾说过:“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做死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做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 3.可解决性

既然存在矛盾,那么也就一定存在矛盾的解决方法,所以矛盾具有可解决性。 首先,科学的辩证法要求我们以一种变化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那么对待事物中存在的矛盾,我们自然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对矛盾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进而解决矛盾。就以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为例,形而上学主张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宇宙观,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相矛盾的。但是,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时代,我们却需要抛除形篇4:马列读书报告

关于武则天——

读《武则天——女皇之路》后的心得报告

最近读了一本人物传记,是萧让所著的《武则天——女皇之路》,由此产生了一些关于本书的看法,如有原书作者观点有冲突,纯属个人想法。

本书从武则天的少女时代讲起,讲述了武则天在等级森严的中古时代,如何以商人之女成为一国之后,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如何以女子之身君临天下。武则天出生商人之家,本来凭她的出身是与宫廷无缘的,但由于其父武士彟的独到眼光及敢于一搏的精神,是武家跻身开国元勋家族之一(支持李渊起兵)。贞观十一年,天子以其才慧征召武则天入宫,她对母亲说了那句很著名的话“见天子焉知非福”,那时的武则天仍只是个14岁的天真烂漫的少女,这话很可能就是一句普通的临别赠言,安慰母亲“我会过得很好,不要为我担心”,这时的她,只是一个单纯的好女儿。 自武则天进宫之后,所走的路并不顺畅。不受宠是她另谋出路,由太宗的妃子变为高宗的情人,从幽闭宫中到未来的叱咤风云,她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了一条康庄大道。成为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天子宠妃之后,武则天所想的并不是从此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而是如何正位中宫。

这时武则天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宫廷生活,学会尔虞我诈,学会心狠手辣,未来目的可以不顾一切。正如她登上后位的代价——杀死自己刚刚出世的亲身女儿安定公主,更何谈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对自己的儿女媳婿各种残忍手段,或许,为了登上最高点,就必须冷血无情,不让情感左右自己吧。

除却残忍手段,武则天能成为天下第一人,凭借的自然还有聪明才智。武周王朝,是武皇的毕生心血所在,她不仅贪恋君王的权力和名分,更希望武周能够繁荣强盛,万世永昌。她大力推广制科取仕,首创殿试,开了皇帝亲试举人的先河。同时开创武举,以示文武并重,以此开拓了一条获得人才的门路。积极宣扬佛教,力挽狂澜的改变了穷李唐三代之力造成的道先佛后的局面。

纵观全书,武媚的一生十分精彩,她的从政之路血腥残忍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各种真真假假的记载和传说,但是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女子,谁又能理解她独坐高位的孤独与悲哀呢?个人与历史,瞬间与永恒。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角色扮演。时光悠悠,千年转瞬即逝,一朝而亡的武周王朝显得那么的短暂,尽管那是她为之奋斗一生的心血。在无尽的时空中,她的女里,她的挣扎,她的辉煌,她的悲欢也只是历史一个小片段而已。然而历史终究呈现,她曾于世上,改变过世界,正如本书最后的一首小诗: 天命自我有,无字碑在,任尔评说千载; 素手握乾坤,紫宸殿上,女帝唯我一人。

第19篇:学习马列主义怎样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马列主义怎样理论联系实际?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学批判,有以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为精髓的社会革命理论,有早期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经验的纪录和总结,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联系时代实际结合各自国家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联系实际当然应该包括联系各种具体工作的实际,但从宏观上主要是联系无产阶级革命的实际。

马克思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联系的是国际工人运动的实际,当然不会联系帮助资本家如何赚钱的实际,帮助资本主义国家如何扩张发展的实际,在埋头赚钱的资本家看来,马克思的研究和理论那是非常不实际的,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才是他们的最大实际,而剩余的存在正是他们的实际所不需要揭示而需要掩盖的。

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从实际上仅仅有巴黎公社的短暂存在,好像从实际上来说,无产阶级专政尚未形成重要的实际,于是资产阶级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全没有实际意义的乌托邦。然而,今天谁能说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紧密联系无产阶级革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谁能说不是剩余价值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真正基于实际的前瞻性理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及其重要的内容,不可轻易判断为理论脱离实际的空谈。

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叛徒集团借口情况发生了变化而“修正”马克思主义,他们那是理论联系实际吗?完全不是!那是实际上的放肆糟蹋科学糟蹋理论!

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的恰恰是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上的列宁主义!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才能准确的分析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时代特征,这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联系世界的实际,而且联系俄国的实际,这样联系实际地从大处着眼,一点也不是脱离实际地说大话,而是准确把握宏观实际和微观实际的联系,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列宁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和伟大的列宁的实际价值相比,修正主义的实际价值等于零!等于负值!

在当时庸俗的俄国人看来,实现俄国的强大应该是俄国人的实际目标,而俄国的强大就是沙皇的强大,对于国家强大来说,谈别的都是不实际的,更不用说革命了。但是,列宁却认为,要变帝国主义的争夺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革命才能真正使俄国强大,果然,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才真正强大起来。如此看来,是俄国的庸人更实际?还是列宁更实际?

我国五四时期有过一场李大钊和胡适“问题与主义”的著名争论,是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更实际?还是李大钊的首先搞清主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实际?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要强国是拥护蒋介石?还是拥护革命?恐怕有一部分人就会认为,拥护蒋介石最实际,革命简直就是捣乱!就是破坏中国的稳定发展和强大。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则认为: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几经挫折,最后的结论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事实证明还是中国共产党的结论最符合中国的实际。 陈独秀主张“二次革命”,认为中国的实际是没有资本主义,因此必须经历一个资本主义阶段,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共产党只能当配角;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则认为:不要对国民党寄予幻想,共产党必须独立开展革命的武装斗争。事实证明陈独秀的“实际”是最不实际的,在实际面前,他碰了一鼻子灰。真正共产党人的主张才反映了中国真正的实际,国民党果然迅速向右转,转向了反革命,向共产党和人民挥起了屠刀。

党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左倾领导人认为把十月革命的模式搬到中国来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主张发动城市起义,再向全国扩展。这样看起来,既是准确理解理论,又是实际运用理论,是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却敢于说“不”,中国的实际和苏联的实际不同,基本理论必须坚持,但革命模式不能照搬,以农民为革命的主力军,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再夺取城市,才是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事实证明,表面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张处处碰壁,而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如何搞社会主义?这也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建设也要理论联系实际。前苏联的现代修正主义首先是丢了马列主义理论,当然就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了,但他们打的旗号却是:马列主义过时了,不符合变化了的实际了,他们用丢掉理论的办法去“符合实际”,结果闹到了亡党亡国!

毛泽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大师,他决不会死搬硬套地对待理论,他对实际有非凡的洞察力。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出现,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实际,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大批判。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批判是正确的,是有预见性的,是一场真正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斗争。

吸取苏联的教训,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建设上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发动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对文化大革命即使不做评论,仍然应该认为,这是一场理论联系实际的斗争,毛泽东不是空谈理论,也不是盲目实践。是理论错了?还是对实际的估计错了?还是在过程中,在激烈复杂的斗争中某些复杂问题的出现事实上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会给出评价,人民从实际的对比中,理论和实际的对照中,人民会给出评价。

可见,什么是实际?理论应该联系怎样的实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不容易,理论联系实际出了效果并被历史承认更不容易。象云谷川那样动辄一个新理论,那就太容易了,当然也就太不“值钱”了。

第20篇: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书目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

目录

前言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学习导读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学习导读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 学习导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节选) 学习导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学习导读

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节选) 学习导读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学习导读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学习导读

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 学习导读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 学习导读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节选) 学习导读

马克思《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 学习导读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习导读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 学习导读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学习导读

恩格斯《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节选) 学习导读

列宁《怎么办?》(节选) 学习导读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学习导读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学习导读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学习导读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节选) (学习导读

列宁《国家与革命》(节选) 学习导读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节选) 学习导读

列宁《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节选) 学习导读

列宁《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 学习导读 后记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