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0 18:02:1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感想资源开发资源利用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掀起素质教育的热潮,农村中小学也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推行素质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师面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把课改只当做是纸上谈兵而已。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索,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只要你善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感想。

﹙一﹚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着手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又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品德与物理化学等科目并行设置的综合性课程。而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其实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多功能教师,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农村中学的教师是‘甘草’,一身都是‘小刀’。”那我们就应该把每一把刀都磨锋利些,让它们有用武之地。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教语文版《陈毅市长》一课时,在这一节课中要求学生从“角色扮演”中去体会这篇戏剧的主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刻的理解这篇戏剧,以至这则戏剧所要表达的主旨能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时,我们只是简单地把戏剧逐字逐句的读一遍,然后机械的要求学生默读一遍,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教师的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不仅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使学生养成“用别人的肺呼吸”的坏习惯。这不仅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对他们今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相当的不利。

新课改呼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呼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得靠我们教师用新的教学方式去正确引导了。所以,在此单元的教学中,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受一些电视节目的启发,我决定用参加“看表演猜词语”的比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时,我预先准备已写有成语的卡片,然后讲明比赛规则,再让各小组选几位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猜。在同一时间内哪组猜最多,算哪组获胜。其中两组同学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王志

军同学表演的“掩耳盗铃”,只见他一手捂住耳朵,一手拿着小木棍使劲敲桶,还不忘左顾右盼,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还有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我为了引入《水浒传》这个主题,请同学上来讲一个水浒人物的故事。肖维自告奋勇地讲述了林冲的故事,他的讲解刚刚结束,班里其他同学都议论纷纷,畅所欲言,各自讲述自己知道的梁山好汉的事迹。这就是我心目中反应迟钝,不积极发言的的学生吗?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兴趣之门打开了,一切都变得容易了许多。接下来,再由活动过渡到教学内容中,同样用比赛的形式,同学们大胆地去探讨、研究,一节课下来,他们还觉得余兴未尽,相约下午活动课时还要再比一场呢!

只要你当个有心的教师,敢于去实践,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发现我们的学生有着多么令人难以至信的天赋,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可爱!

我认为,不管你任教的是哪一门学科,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也一定会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二﹚走进孩子的生活从德育入手

现代教育呼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用特级教师高林生的话来说,让学生把好的习惯养成了就是高素质教育。每个人的习惯来自他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表现并服务于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架能让教育通往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进学生的生活也是便捷之路之一。

比如针对我班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按时做值日的不良习惯,我设计了一个“争当文明小公民”的实践活动。首先,我先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和影带,利用班会时间让大家观看,让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此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了。目的达到了,我便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为争当“文明小公民”而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学生们也表现得信心十足。仅仅几天时间,我突然发现我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了,其结果来得如此之快,是以往任你怎样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无所能比的。可见,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所悟的情境教育,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明确教师的职责,努力探索,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勇于去实践。当然,由于不同的教育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分布,特别是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条件性资源方面有着地区的差异而不平衡。我国的一般情况是中西部地区资源状况比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落后,农村比城市落后。造成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识别、开发和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的意识与能力,从而造成了许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各地的自然景观多种多样,适合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自然性资源。例如笔者的家乡南康市就有南山森林公园、文峰塔、莲花山、苏子步行街、旭山烈士陵园、陈赞贤烈士墓等自然人文景观。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实践活动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文性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校园文化环境,等等。

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证、答辩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鼓动性和敏捷性;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写字比赛,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词语接力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等,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手抄报、演课本剧,可以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当然,随着网络这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出现,校内、校外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界线正在逐渐被打破,校内、校外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二)家庭资源的利用。家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

家庭是爱的摇篮,对家庭资源的利用首先在于“关爱”,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关爱别人的教育,在被关爱中,学生学会去关爱别人,有了这种“情感的操练”(朱自清),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审美、鉴赏作品的能力,从而成为审美的人。笔者现在所带学生都来自农村,全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也就有了很多不曾有过的体会。在教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就充分挖掘他们这一方面的家庭资源,学生有着说不完的体验,对文章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回忆着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诉诸于文,真挚动人;他们尝试着为父母分忧解难,动力所在,加倍努力。

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轻松,初中学生好游戏、好模仿,而又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郊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他们看着、学着、模仿着。活的语言总是存在于认识和交往之中:学会听,听准别人的讲话中心;学会说,说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在交往中他们了解了风俗民情,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更有了平时在学校里所没有的经历,不知不觉中他们学着语文、用着语文。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得其生活之源,扬其“活动”之波,是鲜活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授学生以渔,导学生以法,开其源,活其流,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前景开阔无边„„

,我们的教育改革就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推荐第2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善于发现 勇于实践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文昌市东郊中山小学

黄丽玉

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把课改只当做是纸上谈兵而已。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索,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只要你善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几点探索。

一、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着手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又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科目并行设置的综合性课程。而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其实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多功能教师,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农村小学的教师是‘甘草’,一身都是‘小刀’。”那我们就应该把每一把刀都磨锋利些,让它们有用武之地。

1、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第九册语文第五单元的《遨游汉字王国》中第一部分内容是《有趣的汉字》。在这一节内容中要求学生从“猜字谜”、“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字的来历”等

1 材料中去体会字的“趣味”。如果教学时,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字谜或歇后语的谜面和谜底之间的联系说一通,然后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趣”,那是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教师的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不仅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使学生养成“用别人的肺呼吸”的坏习惯。这不仅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对他们今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相当的不利。

课改呼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呼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得靠我们教师用新的教学方式去正确引导了。所以,在此单元的教学中,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受《幸运52》节目的启发,我决定用参加“看表演猜词语”的比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时,我先准备好各种动物名称的卡片,然后讲明比赛规则,再让各小组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猜。在同一时间内哪组猜最多,算哪组获胜。其中两组同学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陈奕仲同学表演的“蝎子”,只见他双手拄在地上,一只脚还不忘弯曲地向后翘起来左右摆动;另一个是陈川文和陈元农表演的“蚊子”,他们“嗡嗡嗡”地飞了一会,结果同学们不是猜苍蝇就是猜蜜蜂,大家都很着急,催他们赶快下去,让人猜下一个。这时,只见川文同学想了一下便和元农同学耳语一番,就又开始表演了:一个装出认真看书的样子,另一个就“嗡嗡嗡”地飞过来,围着看书的同学转了一圈,然后用两个手指做出蚊子尖嘴的样子叮在看书同学的手上,只听见“啪”的一声„„“蚊子!”“蚊子!”大家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也不觉得为他们的表演鼓起了掌。这就是我心目中胆子小,反应迟钝,毫无想像力的学生吗?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兴趣之门打开了,一切都变得容易了许多。接下来,再由活动过渡

2 到教学内容中,同样用比赛的形式,同学们大胆地去探讨、研究,一节课下来,他们还觉得余兴未尽,相约下午活动课时还要再比一场呢!

只要你当个有心的教师,敢于去实践,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发现我们的学生有着多么令人难以至信的天赋,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可爱!

2、在科学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新课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其方式的最佳手段。它能突破时间、空间,教学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形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教学第五册《科学》第二单元中的《蜗牛》时,我打破常规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利用学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我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已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我认为,不管你任教的是哪一门学科,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也一定会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二、走进孩子的生活从德育入手

现代教育呼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用特级教师高林生的话来说,让学生把好的习惯养成了就是高素质教育。每个人的习惯来自

3 他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表现并服务于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架能让教育通往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进学生的生活也是便捷之路之一。

比如针对我班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按时做值日的不良习惯,我设计了一个“争当文明小公民”的实践活动。首先,我先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和影带,利用班会时间让大家观看,让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此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了。目的达到了,我便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为争当“文明小公民”而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学生们也表现得信心十足。仅仅几天时间,我突然发现我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了,其结果来得如此之快,是以往任你怎样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无所能比的。可见,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所悟的情境教育,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明确教师的职责,努力探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勇于去实践,我相信,你一定会乐教其中的。我更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了,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改革就一定会走在世界的最前端。

推荐第3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让学生在活动中乐学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的目标设置和知识传授有所不同,它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教师只是一个相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帮助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教师必须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自主选择

丰富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但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直观地理解“活动”或“实践”,应该把它理解为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帮助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只有让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才会使课堂与生活和谐统一,才会让学生喜爱学习。

真正具有“育人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得。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目标设置和知识传授有所不同,它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教师只是一个相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教师必须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将学生“关”在教室里,而是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主线,即“学生亲历感兴趣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缩小课程目标与学生学习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

要实现“知行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目标,选题无疑是个难点。此时,我们应该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例如:在开展《我为家乡当导游》的实践活动时,有的学生不乐于参与。通过了解,原来主题中的“家乡”更多的指学生所在的省份。常居农村的学生,对很多外地的旅游胜地了解甚少,开展起活动来自然困难重重。我立刻将“家乡”的范围缩小到本县甚至学生各自生活的村庄。这样一改,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当“小导游”,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含山县境内的“华阳洞风景区”、“昭关古道”、“伍相祠”和一座座美丽的村庄。这种贴近生活的选题让学生乐于参与,自觉行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创新精神也得以激发。

二、培养能力,重在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大特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教学时有选择地引入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教学《地球家园》时,我首先紧扣当前“关注全球变暖”这一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学生从小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然后,我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课后,我组织学生带上抹布、小铲刀、小桶等工具,清除社区内墙壁上的“牛皮癣”,捡起路边随手被丢弃的垃圾„„我还在实验室里通过“燃烧塑料袋”的小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巨大危害,谈谈生活中常见的“白色垃圾”及处理办法,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课后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了环保购物袋,并让他们在班级里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举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帮助他们树立了环保意识,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自主选择,发展创新

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多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世界,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按照自己的思路寻找线索,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例如在主题活动《节日美食》中,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美食,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研究的内容特别多。有的想了解美食的种类,有的想了解美食的制作过程,有的想了解美食的营养价值,还有的想了解美食与风俗、文化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我将学生们分组,指导制定研究方案,分工负责,收获很多。还特意买来糯米面,指导学生按课本中的步骤制作元宵,让学生痛痛快快地过了一把瘾!

又如在《认识无公害蔬菜》活动中,我先引导学生设置问题,再通过讨论交流将问题归类为蔬菜的种类、蔬菜的种植、蔬菜的营养价值等方面。最后请经验丰富的学生家长将自己菜地里种的蔬菜带到课堂上来,让她现身说法,说说如何鉴别“无公害蔬菜”。买蔬菜时要看菜叶上的斑点、菜梗的颜色,闻蔬菜的味道,也可以用手摸一摸、捏一捏,以此判断蔬菜是否新鲜。对于买回家的蔬菜该怎样吃才放心,这位家长概括为“冲洗、浸泡、焯水、炒熟”八个字。家长的语言朴实而明了,学生们听得特别认真。整节课沉浸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总之,要善于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习动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如开展社区采访活动,撰写新闻报道,并进行评选活动,将优秀作品张贴在宣传栏中。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如“社区小超市寻访”、“给不遵守校纪校规的同学写一封信”、“关注水污染”等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四、积累素材,丰富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对文化课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语文课上,我通过“发展”途径对学生进行“提高再创造”的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发掘。我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采访、去操作实践,再用手中的笔去描绘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学生都记得清清楚楚,活动中的心理体验他们也讲述得绘声绘色,活动后的感受更是深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融入了写作指导,引导学生细致记述活动经历,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写作素材,燃起了他们写作的激情。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

“路漫漫其修远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任重道远,还有许多课题亟待研究。我们应该在实践活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发展才能,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以获得自己的全面发展。

推荐第4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中心学校 姓名:董国刚

邮编:064003 电话:13582654268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突出能力的综合训练,重视活动的实践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生活空间,实现学生乐学。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一、突出能力的综合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活动课中,我们对现有教材作适当改造,增加一些时代信息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如我校开展了一次《探访消失的小溪流》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对“小溪流”的调查采访的活动,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有关小溪流的原貌及现状,并在活动中获得了发现和新的认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收集小溪流的资料,并尝试着把所看到的现象及感受记录下来,培养了孩子们阅读、写作、讨论、表达能力。思考分析小溪流消失的原因。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责任感、组织和策划能力。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二、重视活动的实践性。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如我校小记者对附近集贸市场采访后,同学们都写出了300—400字的现场报道,课堂上开展一次评选活动,把评出的优秀报道张贴在宣传窗中。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对如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作了很好的宣传,也有不少同学对市场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如实报道和评论。这种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且提高了广大学生采仿、撰稿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我们结合地方实际,挖掘地方资源,开展以语文学科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来拓宽语文知识运用的时空领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乡小饭馆的寻访”、“给违规乱闯红绿灯者的一封信”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创造”的训练,使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如二年级老师设计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找春天》:老师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寻找春天;然后组织学生说春天,画春天,写春天;最后在班里举行展示会。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注重学生生活空间,实现学生乐学。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老是圈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与同伴们讨论与合作。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灌输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名存实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测量或估算中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去测量,去贴近生活,学习效果才十分明显。

五、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 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三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阳,怀着收获的渴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

推荐第5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1]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善于发现勇于实践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荆门市掇刀区掇刀小学安文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学生在善于发现、勇于实践中获得真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勇于实践

[正文]: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把课改只当做是纸上谈兵而已。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索,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只要你善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几点探索。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着手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又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科目并行设置的综合性课程。而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其实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多功能教师,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农村小学的教师是‘甘草’,一身都是‘小刀’。”那我们就应该把每一把刀都磨锋利些,让它们有用武之地。

1、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第九册语文第五单元的《遨游汉字王国》中第一部分内容是《有趣的汉字》。在这一节内容中要求学生从“猜字谜”、“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字的来历”等材料中去体会字的“趣味”。如果教学时,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字谜或歇后语的谜面和谜底之间的联系说一通,然后 1

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趣”,那是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教师的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不仅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使学生养成“用别人的肺呼吸”的坏习惯。这不仅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对他们今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相当的不利。

课改呼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呼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得靠我们教师用新的教学方式去正确引导了。所以,在此单元的教学中,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受《幸运52》节目的启发,我决定用参加“看表演猜词语”的比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时,我先准备好各种动物名称的卡片,然后讲明比赛规则,再让各小组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猜。在同一时间内哪组猜最多,算哪组获胜。其中两组同学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陈奕仲同学表演的“蝎子”,只见他双手拄在地上,一只脚还不忘弯曲地向后翘起来左右摆动;另一个是陈川文和陈元农表演的“蚊子”,他们“嗡嗡嗡”地飞了一会,结果同学们不是猜苍蝇就是猜蜜蜂,大家都很着急,催他们赶快下去,让人猜下一个。这时,只见川文同学想了一下便和元农同学耳语一番,就又开始表演了:一个装出认真看书的样子,另一个就“嗡嗡嗡”地飞过来,围着看书的同学转了一圈,然后用两个手指做出蚊子尖嘴的样子叮在看书同学的手上,只听见“啪”的一声„„“蚊子!”“蚊子!”大家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也不觉得为他们的表演鼓起了掌。这就是我心目中胆子小,反应迟钝,毫无想像力的学生吗?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兴趣之门打开了,一切都变得容易了许多。接下来,再由活动过渡到教学内容中,同样用比赛的形式,同学们大胆地去探讨、研究,一节课下来,他们还觉得余兴未尽,相约下午活动课时还要再比一场呢!

只要你当个有心的教师,敢于去实践,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发现我们的学生有着多么令人难以至信的天赋,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可爱!

2、在科学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新课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其方式的最佳手段。它能突破时间、空间,教学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形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教学第五册《科学》第二单元中的《蜗牛》时,我打破常规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利用学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我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已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我认为,不管你任教的是哪一门学科,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也一定会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三、走进孩子的生活从德育入手

现代教育呼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用特级教师高林生的话来说,让学生把好的习惯养成了就是高素质教育。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

每个人的习惯来自他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表现并服务于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架能让教育通往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进学生的生活也是便捷之路之一。

比如针对我班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按时做值日的不良习惯,我设计了一个“争当文明小公民”的实践活动。首先,我先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和影带,利用班会时间让大家观看,让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此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了。目的达到了,我便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为争当“文明小公民”而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学生们也表现得信心十足。仅仅几天时间,我突然发现我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了,其结果来得如此之快,是以往任你怎样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无所能比的。可见,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所悟的情境教育,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素质逐步提高,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明确教师的职责,努力探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勇于去实践,让综合实践活动课

推荐第6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向常态化推进

大埔堀小学 林桂忠

【摘要】: 关注常态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根本,没有常态下的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搞得再怎么轰轰烈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是,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践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选择研究的问题并以问题研究的形式,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主动实践探索,主动创造,敢于质疑。 【关键词】: 探究培养

合作求知

实践创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主动实践探索,主动创造,敢于质疑。下面几点看法:

一、实践与文本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活动课中,我们对现有教材作适当改造,增加一些时代信息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如我校开展了一次《家乡变化的寻访》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安排了参观、访问、绘图等,将语文、社会、美术、家乡环境调查等诸项知识与见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后,大家又展开了“如何保护环境”大讨论。同学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污染母亲河的不良行为的愤慨,以及要求保护的请求和愿望。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二、创设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首先应该创设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在教师满心的期待中积极地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安全需要”、“认知需要”变为“自我实现需要”,从而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技能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小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只有当小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给了每一位学生以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的聪明才智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潜能得到了发挥,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融趣味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的方法途径.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意识,形成学习上的主动.多种形式具有挑战性,贴近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中,可以利用启发性的提问、追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如何节约用水,水是一个人们一直关注的主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但是还是要孩子们明白,地球上的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的,人类目前可以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部分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十万分之一.这样,就让孩子们对水资源的调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把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排入河流湖泊,使水体受到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大家的节水意识不够,日常生活的一些用水习惯或多或少地浪费了水资源.做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当孩子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孩子这堂实践课就一定能上得更加带劲,自己能自主地去学习,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实的观察让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兴趣很浓.

三、突出能力的综合训练与活动中探究意识的培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让他们在“动”中学。因此,教师应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寓于活动之中。如我开展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收集一条科技小常识”、“提一个科学小创意”,“写一则读书笔记或心得”“编一份科技小报”等。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搜集现代科技新信息,收集科技小常识。每个同学都作了读书笔记,写了读书心得,还亲自设计科技小报参加“六一”展评。此类活动,学生自己动手,不但学到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使阅读和语言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策略.传统的学习模式是教师“满堂灌”的“讲解一接受”模式.尽管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机会,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落实.探究性学习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精神,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在探究、发现知识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意识,须从问题意识入手.首先要让学生想问.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等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有问题可提.例如在《汽车与生活》主题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我组织学生到学校门口考察公路行驶的车辆.学生们观察到了一系列的现象,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汽车的种类有哪些?汽车与环境有什么关系?怎样减少汽车尾气对人体的危害?等等.这时,我便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想想,要想了解这些现象,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因势利导,以兴趣导入教学.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等活动,这样的兴趣引导,问题入手,不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最后让学生经常对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评出最佳问题,使学生逐步建立问题的价值观.这样从问题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四、重视合作式探究活动的实践性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现代教育中指出要培养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生合作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的特征之一.教师根据活动资料内容,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可以两人合作,也可以小组合作.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在活动中与人为镜,获得有关实验态度、意志力、操作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种种补益,这样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情境,通过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局面.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在《巧取物体》一课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在集气瓶中有铁砂、纸片、绿豆、木片等物,可运用一些工具,该怎样巧妙的取出物体?活动中以小组形式开展,学生不是盲目行事,而是认真讨论、研究,进行多种设想,最后制定出巧取物体的方案.方案设定后,再分工合作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组间合作意识,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手、脑、嘴、眼睛等,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一次次实验操作中,组间合作探索,终于制定出一项既合理、可行,又方便、巧妙的方案:先用塑料棒进行摩擦,把集气瓶中的纸片都吸出来,再用吸铁石把所有铁砂吸出来,倒入水,让木片浮在水面,把木片取出,最后把水倒掉,绿豆就留在了瓶中.这样简单几步几种物体就被巧妙的分开并取出了.通过合作探究,发展了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学会交流、分享探究信息成果.

五、注重学生生活空间,实现学生乐学,拓展思路

1、创新要学会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创新无处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更是蕴育了创新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渗透创新意识的培养,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标新立异,不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希奇古怪的想法,也许这就是孩子创新的火种,可以点燃创新的火炬.如:《植物生长》一课,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课堂:老师买了一株漂亮的水仙花,打算栽入自家花盆中,在栽种时,花盆突然破碎,老师想了一个办法,用空可乐瓶子剪成花盆状,把水仙栽入了“代替”品中.以此为契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代一代”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思维训练:下雨了,没带雨伞,用什么来代替?到野外游玩,走到溪边想喝水,可此时没有水杯,用什么来代替?„„在完整认识事物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创新需要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作为基础:在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有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敢于质疑、勇于争论、善于思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看到孩子们因为自己发现了问题而兴奋得发红的小脸,我又一次体会到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放飞心灵之鸟的广阔天空.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六、多运用贴近生活的游戏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老是圈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游戏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百折不挠的认证,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心理学家福录倍尔甚至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所以,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

总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着眼于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主探究的道路,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间,成功的机会, 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塑造完美的人格。

(此文获区年度论文评比一等奖)

推荐第7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让文明礼仪插上真实的翅膀zrb七彩作文网() 泗阳双语学校开发区校区 戴雪云zrb七彩作文网()

【摘要】小学正是同学们打好文化基础和素质基础的黄金时段,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品德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对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身边的生活中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笔!让文明礼仪活生生的展示在我们周围,让学生理解文明礼仪不是纸上谈兵,它是真实的,比较容易实现的,让学生树立自信,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学生真实体验了什么样是文明礼仪才会更加积极做到文明礼仪!【关键词】文明礼仪 重视实践 鼓励表扬 中国作为享有“礼仪之邦”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这一伟大国家的公民我甚为荣幸,尤其以传承这一荣耀身份的人民教师我犹为自豪而又感觉身负重任!而实现这一伟大光荣传承的离不开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与重视!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 。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提高自身修养、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从现在起能在社会上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公民,在家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孩子,在学校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好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这门新课程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呢?我觉得应态度重视,积极鼓励表扬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其次发挥教师威严形象作用,树立典型模范设计独特策略! 一是选好类别模范典型班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眼睛一亮”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越会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再采取趁热打铁的功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由于接触的都是祖国的小花朵们,他们的好强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会越比越勇,因此在会议上表扬个别学生的好人好事,其他小朋友则会暗自较劲“我也行”! 二是老师带头做到文明礼仪的高要求。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任其自然。这里我觉得不妨与学生进行互换角色的方法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采用教师亲自示范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我校的《节约水电》这一案例可以说为全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在集队回班途中,体委看见一楼的自来水呈开启状态,仍然往前走熟视无睹的态度令我气愤,但是看着他们的稚嫩的表情我大步走在路队前面把水龙头关了,顿时体委脸红了,举手承认自己的错误了。我们坚信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就要带头发扬传统美德! 三是实践活动主题的细化工作。如根据大主题设立若干小主题以利于深入研究,比如说班级文明示范中队的争取,要做到哪些呢?安全,文明,卫生,两操„..又如由此专题引出彼专题继续研究,争得文明示范中队就是为了老师的面子?学生的面子?还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呢?还比如秋季我校举行的观察保护校园环境实践活动中,看见腊梅时,同学们不由得背起了刚刚学习的古诗《腊梅花》。同学们的问题来了,腊梅为什么穿了绿衣裳?我暗示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想不想看看腊梅的花?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学生文明礼仪发展,完全可以不拘泥于计划,与学生一起将实践活动进行的完美!。 四是老师对班级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所涵盖范围相当的广,它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也可与社会公德相互联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老师完全没有必要完全单一的根据学校这个社会小舞台要求学生,大可以使实践活动的范围扩大化,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让知识与生活接轨,让我们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参考文献】1.《陶行知教育名篇》 2.《班主任》zrb七彩作文网()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七彩作文网 / 原文地址:

推荐第8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

走近生活,让综合实践课活动多姿多彩 胡志民

颍泉区苏集中心校店集小学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中的一类新课程,它的指导思想是“以活动促发展”。它立足于以人为本,立足于课内外结合,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实践活动 贴近生活 丰富多彩

“活动促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在活动中学会了分享、尊重与合作,从而养成了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因此,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呈现方式。没有了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失去了意义。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呢?

一、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二、注重生活,依托家乡,创设条件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并且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组织学生游玩家乡的“生态园”,“ 生态园”的水声、鸟鸣声、孩子们的欢呼声,奏出一曲美妙的“大自然之声”,孩子们戏水游乐,尽情的领悟大自然的美,孩子们已完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了。

三、以校园、家乡为依托,注重活动形式多样化

1、亲身体验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自感受,从而直接获得经验,真实感受自然和社会。目的使学生从直接感受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例如:可以带领小朋友在校园里四处走走,看看,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了解自己的学校,感受校园的美,体验学校生活。

2、扮演角色

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以一种新的身份来从事活动,互换视角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例如:请学生扮演一家人是如何生活的。有的小组扮演: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晚饭后又辅导孩子功课,一家人其乐融融。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辛劳,也感受到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也有的小组扮演:爸爸、妈妈一回到家就吵架,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也给自己的幼小的心灵烙下了伤痕,自己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幸福的家庭对自己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3、合作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合作交流的过程。它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把个人行为与群体要求协调起来。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形成民主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让学种植花草,六人一组,大家分工合作。在活动中,有一些力气活,如翻地、整地,需要男同学做,男同学们特卖力,女同学在一旁加油鼓劲;有些活儿,如播种一些细活,就由女同学来操作。活动中,男女同学得到了很好在调节分工,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4、自主探索

保证学生个人或小组有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接触、了解自然和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品尝了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情绪,获得探究问题的初步经验,激发了学生对自然与社会问题的研究兴趣。小学生天生有着好动的本性,然而许多学生在过重学业负担的压力下,丧失了动手的机会。在活动中,充分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实验或东西,把动手看成一种快乐的活动。

⑴看谁做得多:争取机会多做,不光是追求数量上的多,还要做品种上的多。发展系列化的思想,将一件作品发展成一系列的作品。如:叶子可以做成叶贴画、叶标本、叶脉书签等。

⑵看谁做得好: 动手做得精细、认真,选材用得精当、得体,构思想得精巧、别致。这是对动手质量的最好检验。

⑶看谁做得新颖:做的东西在造型、功能、结构、材料上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是检验有没有创造性的标志,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4)看谁设计设计的思路巧:将想法用巧妙的思路设计出来,让设计的东西容易制作、能够普及。如:利用圆筒固体胶可伸缩的原理和结构,做成五个并排插粉笔的多线粉笔架,可以自由调节粉笔的长度,可以一次画出四条或五条线。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阔的天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推荐第9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让语文综合学习实践充满活力

宁津县时集中学——刘海宁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课文的教学,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语文积累贫乏,综合素质低下,创新能力薄弱。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一、丰富了语文学习内容,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

语文课本中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置内容丰富,如“戏曲大舞台”、“黄河,母亲河”、“探索月球的奥秘”、“漫话探险”、“莲文化的魅力”等,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多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提高其兴趣,应不时的变换活动的方式,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从而刺激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如《探索月球奥秘》活动,课堂上主要采用,看视频、纪录片,讲故事、背诗词方式进行;《黄河,母亲河》活动,课堂上进行诗歌朗诵,黄河文化手抄报比赛等等。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制订,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必须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动中,他们亲身体验到共同讨论的快乐,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教学资源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教师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创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环境,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讲故事、演讲,辩论、答辩、口头评讲作文、词语接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演课本剧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三、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语文学习活动走进生活。

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是非观”、“荣辱观”,因此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在碧水蓝天、百鸟争鸣的音韵里,他们发现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着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去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而这时初中学生最爱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及科普科幻读物又与自然达成了默契,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去郊游。让孩子们当小导游介绍旅游点的地理位置、风光名胜以及那里的风土人情、经济状态、风味小吃等;让学生到菜市场去,了解市场里各种商品的名称、形态、种类、价格、吃法用法;让孩子们走访居民、单位、社区,了解用水情况,总结节水小窍门,书写节水方案和倡议书及节水标语,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活动中学生们观赏着自己拍摄的相片、录像,欣赏着自己撰写的作品,诵读着自己编写的童谣,互相交流着难忘的采访经历,一种收获的喜悦之情感油然而生,使每位小组成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构建网络学习模式,拓宽语文学习资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借助网络,构建网上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因特网、校园局域网、从网上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通过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识,建立专题网站、制作个人网页、编辑作文专集,搜集资料,自主地、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学习的学习情景,建立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的平台。

五、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学生参加校园、社区活动,观察自然、社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在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如在“黄河,母亲河”活动中,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黄河的历史与未来,对“母看到面临断流的母亲河,他们强烈地意识到拯救母亲河不是一句空话,而要从自己做起。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中,他们就热点问题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朝鲜核问题等发表看法,发出呼吁:“世界需要和平!”他们意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他们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学会了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了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他们在逐渐的形成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之,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课程、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实践学习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推荐第10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说”“动”并行,收获真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之感悟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说”“动”并行,在“说”“动”中获得真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创新能力 课程 学生们 “说”与“动”

[正文]: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

刚开始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跟学生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如上语文课一般。这样做实在是滑稽之极,学生面无表情,教师声嘶力竭;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那简直愧对开发这门学科的智者们,也失去了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活动课就是要“动”——动手与动脑。当然,“动”的前提就是“说”,“动”了之后还要“说”——交流。“说”与“动”的统一,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上课之道。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于是,我和学生选择性地确定了几个主题(例如,《生活与广告》、《电与我们的生活》等),让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也就可以“退居二线”了。

广告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无处还见广告。如果能留心观察,就能收集、整理到许多广告。广告语言独具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极强的召唤性。所以培养学生模仿,创作一些广告,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生活与广告》为主题的一个综合活动。活动设计如下:

1、活动准备阶段。以博采众长为目的,我与学生们融入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涉及到各种场所收集第一手资料。

2、初识广告阶段。让学生们通过口头交流、汇报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资源共享。同时使学生初知广告的形式,传播方式等。

3、再识广告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汇报、总结,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广告。如广告的目的,主题和要素等。

4、创作广告阶段。在全面了解广告的基础上,让学生或单独或小组创作广告。

5、活动延伸阶段。通过“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以上整个活动过程都围绕学生的“说”与“动”并行的原则。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革新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

综上所述,脱离“动”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动”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动”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对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这也是传统的课程所缺少的,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东白湖镇小

蔡炬烽

参考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中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金坛市常胜小学

杨迎春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所有的学生都学习着划一的知识,划一的教科书。同一年龄的学生被教师用同一种方法和同一的程序和进度进行教育。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接受者,记忆者的角色。

但是,从面向21世纪的现代课程理论来看,应当鼓励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学习;对于学生而言,真实的生活同样是最好的课程,换句话说,课程应当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应当允许学生选择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学习;现代课程应当减少“灌输”,而鼓励学生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并将概念运用于现实生活;也就是说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从单纯知识性的传授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什么是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从结构层面上看,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包括态度和情感)。其中,科学的精神是科学素质的核心。科学的方法可以发现规律、创造知识。但它们都必须于依赖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一旦具有,将终身促使人去勤奋地学习,去创造性地探索,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先从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入手,进而初步确立科学的精神,丰富科学的知识我认为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但是,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候,课程性质与结构的缺陷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许多学科性课程陈旧和先天性缺损。因此,我一直希望有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可以利用学生在各个学科课程学习到的知识形成合力,在研究某一个问题时体验人类在探究自然与社会规律时所用的科学方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当代最重要的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我选择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验过程

在上述思想指引下,我从上学期起,就开始实施了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第一环节,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丰富学生的认识。

这一环节实际上包括了上学期活动课教材中的“认识动物”、“地球的水资源”等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资料,讨论,写发言稿,上台演讲。并找到了一些相关的音像资料,象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组织学生观看。通过这样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培养了合作精神,教会了学生一些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懂得了怎样去找材料,例如从报刊、电影甚至于电脑网络中收集;怎样去处理,综合这些材料,怎样在交流和讨论中得到结论等。

第二环节:指导学生实验,了解科学的实验方法

这一环节包括:“鸡蛋的认识”、“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在教学时,先组织学生学习实验要完成的几个小课题;对照书上提供的各个小课题的实验方法,小组内讨论,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法,总结出实验步骤再开始实验。在实验时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结果,小组的结论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初步了解了科学实验的环节、步骤;认识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先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可行的方法,得到结论。

第三环节:认识我们身边的事物,学会生活

这一环节包括:“身边的建筑”“家庭的经济”等内容。在讲授“家庭的经济”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得到数据,大家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讨论;学会科学消费。,在讲授“身边的建筑”这一内容时,邀请社会上的人士,来校介绍同学们生活小区的建筑规划,增进学生对社会,家庭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懂得了怎样收集科学数据。

上面几点,是我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一些尝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所帮助。

1.扩大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完成过程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社会的主人的眼光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它也使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对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2.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意识。

学生在实验、讨论的过程中,了解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3.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性的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提供了机会。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是这些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自主学习方式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无论是参加讨论,还是完成实验,他们都是以积极主动参与者的姿态出现,表现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未能表现出的潜能与学习动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有新的教育思想

这是一门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创造性是课程的灵魂,要使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首先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要有真正的民主意识。

2.要有较高的科学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师自身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情感、科学的方法等方面是否达到了要求?不能要求我们的教师本身就是科学工作者,但是也不能设想我们自身没有科学的兴趣,没有对新兴科学技术了解的愿望,就能激发出学生科学的情感。应该看到,全面的科学素质教育在我们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并没有相应的位置。因此对教师科学素质的要求也不是很容易达到的。

3.要认真在总体上设计活动课。

要使活动课达到实效性,必须充分准备。老实说每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料的准备都要耗费我相当长的时间,这门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相当强的课程,有时所准备的资料相当难找。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当前为实施素质教育新开的一门课程,要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还需要我长期不懈的努力实践。

浅议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金坛市常胜小学 颜晓芸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而习惯于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它面前有些束手无策,由于指导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发挥的角色作用或过于强势,或模糊弱化。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什么角色出现?又将起哪些作用呢? 一.教师是参谋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

在活动的开题阶段,就有一系列的“大动作”——“选择研究课题”“设计活动研究方案”,这些看来似乎只能在大学的校园内出现的活动形式,忽然间要出现在我们小学的校园内,要求小学生自主完成,也许许多老师都持有怀疑的态度:“小学生搞这样的课题研究,行吗?还不是老师越俎代庖的事!”是啊,以前我们的老师总是喜欢走在前面,牵着学生的手,小心翼翼地带领学生向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从幕前策划撤到幕后参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只是远远地站在学生旁边,时而举起手中的火把,让学生借着他的火光不断地摸索。倡导学生对课题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教师只能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一旁给学生当当“参谋”。学生选择课题摸不着头脑,“参谋”提示他们,从自己的身边去寻找;学生把课题方案搞出来了,老师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设想,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虽然活动不是自己亲手“策划”,但是从学生的“策划”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自信,看到了学生那被埋没已久的潜能。

二.教师是伙伴

学生应成为综合实践活动中制定计划和探索研究全过程的主人。这时教师可以伙伴的身份平等的参与。一方面使学生倍感亲切,感到有动力、有热情,自然地体验到与教师一道探寻智慧的乐趣,感受到教师关心,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交往关系。我班有一位学生在参加实践劳动后,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参加社会实践体验,一直忙到太阳下山。说实在的,那可真累死人。可看到老师一直参与我们的活动,我就不觉得累了”。另一方面也可积累教师教学的经验,提升指导水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层次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思想状况、社会背景,从而使师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活动交往者。

但是教师在学生中决不是一般的伙伴,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可能会把个人的自由和选择变成放纵,缺乏现实责任感,即“自我膨胀”;可能会被外界的力量所主宰,即“迷失自我”;还可能转移兴趣,偏离设定的研究方向„„而这时,强调教师是伙伴因为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理解他们的基础上,引领他们在主题范围内深入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输送氧气,让它能燃烧起来,进而制定出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富有个性的活动计划,并进行探究和体验。

三.教师是“主持人”

“主持人”的角色是我们大家都了解的,在活动过程中起到串联的作用,但决不是活动的主体。他像《艺术人生》栏目里的朱军,像《非常6+1》栏目里的李咏,与交流对象总是那么平等亲切,决不“喧宾夺主”。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就需要像主持人一样把展示、交流的机会留给学生,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给予相应的认可。当然,也需要适时地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鼓励他们独立的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并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当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还可以尝试直接由学生担任“主持人”,教师做嘉宾。 在“走进水果王国”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到“巧手拼盘大赛”时,有一个“星级设计评比”的内容,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兴奋度,个个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在“星级设计评比”时,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时给予肯定,并适时提问点拨,以完善深化他们的表达。结果,同学们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有特色。这次活动,无疑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一次提升。

四.教师是协调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明显的开放性,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空间从课堂扩展到学校外部,扩展到家庭、大自然、大社会,所涉及的教育关系远比学科课程要复杂,活动场所的选择、活动安全的规划、活动资源的保障等等。教师应能够调控学习环境,选择与相关学习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把环境中的人和物有机地组织起来,这些均需要教师协助学生处理好来自各方面的关系。这其中,当地社会、自然方面担任工作的外部人才在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诸如,学校与家长的关系,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甚至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均需要教师妥善协调,以便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

这也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不断增强人际关系能力,与当地人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灵活运用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以及其它一些校外活动基地,并且得到有关工作人员或专家们的理解和帮助。比如,我在组织学生了解学校的体育文化特色时,我就邀请校长接受我们学生的采访。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湖南师范大学的张传燧教授语)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找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好实践活动。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

襄阳区伙牌镇镇直小学 陈静 康胜永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习与教学的一种新的举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在课程结构上,旨在体现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活动,首先应合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的渠道, 着意在“活”字上下功夫。

我认为可以从语文学科本身的资源、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资源、社会生活资源这三方面入手, 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关注语文学科自身资源,让学习方法“活”起来

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学写建议。时值春暖花开的春天,学生们以开展春游活动为内容,进行讨论。在教学前我引导学生先联想学过的课文《秋天》,想想秋天都藏在哪儿?那春天又藏在哪儿?教学活动的场地扩展到田野、市场、商店、公园、人们着装上, 让他们从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 去发现,去体验, 然后进行交流。其次,利用语文课上, 以“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开展学习,开展活动:如词语的积累;春天古诗词的积累;描写春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品味春天里生命的勃发与可爱。其中最后一个活动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老师采用“画说写”方法, 为学生铺设了一条写作通路, 主要的步骤是:第

一、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构图;第二, 通过自己的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第三, 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同学听;最后是通过文字把口头所述的内容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没有内容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自由绘画,自由表达。毫无疑问“画说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及绘画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位学生模仿学过的《秋天》创作了一首小诗《春天》,甚是生动。课后在学生对春有了很多了解的基础上, 思考还可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感受春天。学生想到:放风筝、挑野菜等活动也可以感受到春天。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依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至少参与一项活动。让学生在极其深刻的体验之后, 进一步自由地表现自我。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资源, 让学习过程“活”起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 有时和一门学科相联系,有时和几门学科相联系,学生不仅仅是静静地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实践能力。四年级下册有篇课文《生命的桥》,就可以和《品德与生活》中《桥》的活动主题相结合。课前可组织学生去寻找观察身边的“桥”, 开展活动:如让学生画画见过的桥,去身边的桥看看、了解它的故事,也可利用网络组织学生去查找中国名桥的资料。在学生充分体会到实体桥在人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时,再引出生命中无形的桥。因为有了实践的加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都得到了调动,也更容易体会课文中渲染的动物之情,并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对人与人生命的思考上。如何架起生命的桥梁?哪些人在为我们搭建起生命的桥梁?如何感谢那些为自己搭建生命之桥的人?“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或许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来说,生活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三、开发挖掘社会生活资源, 让学习手段“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正所谓“社会有多大, 语文学习就有多宽广”。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和学校中举行的重要活动, 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是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采访等,也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因此,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四年级上册有篇习作《请到我的家乡来》,要求学生以书信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家乡。

襄阳是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三国时期这块沃土上就曾有诸葛孔明在此居住。我组织学生开展题目为《我爱我的家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全班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他们十分踊跃, 提出了“三顾茅庐的由来?”“家乡有哪些名人?”“家乡有哪些名胜?”„„十几个问题。接下来, 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小组长分配任务,根据我为他们设计的表格探究一番。到展示学习成果的日子, 孩子们有的写了日记;有的画下了一幅幅家乡的风光; 有的收集了关于家乡故事的书籍、文章;有的自己当小记者,亲自实地体验调查„„不少学生说“:生在襄阳, 对家乡的认识竟然这么肤浅;身在家乡,却还有不少地方没去过,没听过。”在一番实践后,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活动的过程增加了他们的体验,活动的成果更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出色表现,也打消了我不敢放手的顾虑, 因为我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 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 因为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 由于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让我的学生思维更“活”了!

综合实践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 金坛市常胜小学

谈 璀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 和 老师的关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它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限,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统整起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促成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的结合。

亲历实践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空间,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社会与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有了“发言权”,而且在活动中他们发现了自我的潜能,最终树立起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和谐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能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个性倾向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或潜在的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萌发的特殊才能的幼芽不致受到摧残。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有它的特殊性,实践性强、动手又动脑,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所发明创造的好机会,能最大限度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当他们失去信心时,就让他们在其它精神生活领域中得到充分表现,这样他就会产生自信心与自豪感和对别人的尊严感,使其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和谐发展。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可以简单地说是一个教师适度指导、学生自主选题、主动探究和自由创新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既没有规定的教材,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师、更没有规定活动场所。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学生从选择活动内容、活动范围、活动形式、成果表达形式乃至活动的组织方式、时间安排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学生可以选择课内学科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还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现象、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如我们在开展“家乡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采用小组分工进行采访记录、个案调查、拍摄录制、文字图片处理、录音合成、书写调查记录、形成调查报告等,最终形成成果展示,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获取的结果。这一系列过程,不仅要求学生能综合处理文字、图片,同时还要独出心裁、别具一格,达到创新。所以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家乡河的现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保护家乡河。同时在活动中给了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说话能力,创造能力,表演能力等得到了锻炼,从而加强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更广的空间、更多的领域去探索、去求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如在“国家大事知多少”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了解国家大事,再与同伴交流。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小主人,国家的每一件的大事都关系到自己的荣辱。从而不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使学生增长知识、体验生活、感受人文、学以致用、增进友谊、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是好处多多,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让我们共同努力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这块教学阵地,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综合实践课让学生有了创造的欲望

金坛市常胜小学

栾育莲

秋学期开学了,新华书店给学生发了教辅用书推荐一栏表,在五年级家长和学生的选择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与语文、数学、英语相关的书都要,而与综合实践有关的书和材料居然少人问津。调查了解后发现,原来老师几乎不用这类书,为了所谓的安全,也不让学生带制作材料来动手做一做;而老师则认为没什么可让学生做的,学生也想不出可参与的。真的吗?在与学生、老师一番番细心的交谈中,我发现原来大多数学生在创造、创新领域里存在着这样的现状:

1、有动手的念头,但缺乏动手的机会。

2、有创造的欲望,但缺乏创新的思维。

3、有创新的萌动,但缺乏创新的突破。因此,我与我班老师、学生商量,利用每周两节的综合实践课,组织了兴趣小组,沙龙等形式的活动,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场所和机会,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让综合实践课发挥其真正的实效。

1、让思维插上自由的翅膀,突破原来的旧框框。

大多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受信息的增多,他们的思维自由度却在减低,而表现在思维中的创造性更是与日俱减。根据他们有创造欲望的天性,平时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对思维“自由”的训练。

⑴看谁想得多:让学生想得越多思维便越开阔。如:“一张废报纸有什么用呢?”、“哪些地方能找到三角形呢?”„„

⑵看谁想得深:让学生想得越深思维便越周密。如:“圆圆的车轮真的没有缺点吗?方方的车轮真的不能行驶吗?”

⑶看谁想得新:要想到一般人想不到而又熟悉的东西,如:“保健牙刷、固体胶水、芳香圆珠笔”等,你能在这些小发明上再进行发明吗?

⑷看谁想得快:解决一个问题的思考过程越短,便表明思维越敏捷。如:“怎样让一块冰糖最快溶化?”、“如何让一堆火尽快熄灭?”,你能在一分钟内说出多少中方法。

2、使动手成为快乐的活动,增强原有的动手能力。

小学生天生有着好动的本性,然而许多学生在过重学业负担的压力下,丧失了动手的机会。在活动中,充分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实验或东西,把动手看成一种快乐的活动。 ⑴看谁做得多,争取机会多做,不光是追求数量上的多,还要做品种上的多。发展系列化的思想,将一件作品发展成一系列的作品。如:叶子可以做成叶贴画、叶标本、叶脉书签等。

⑵看谁做得好:动手做得精细、认真,选材用得精当、得体,构思想得精巧、别致。这是对动手质量的最好检验。

⑶看谁做得新颖:做的东西在造型、功能、结构、材料上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是检验有没有创造性的标志,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⑷看谁拆装得好:让学生对一些旧玩具进行拆装,从拆装中研究结构,了解、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3让求新变成发明的举动,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留心生活,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许多麻烦和困难,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学生正是在“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活动中化险为夷、梦想成真的。

⑴看谁搜集的困难多:留心一下生活、学习中的遭遇,很可能就是一个受启发的地方。如:发现英语老师在黑板上画四线格总是一条一条的画,很慢也很麻烦。

⑵看谁解决的方法新:解决问题要符合自己的需要,想办法用最少的力气做最多的事,给人耳目一新的惊奇。如:设计一下能画出四条或五条线的笔架,既能让英语老师受益,又能让音乐老师省事。

⑶看谁设计设计的思路巧:将想法用巧妙的思路设计出来,让设计的东西容易制作、能够普及。如:利用圆筒固体胶可伸缩的原理和结构,做成五个并排插粉笔的多线粉笔架,可以自由调节粉笔的长度,可以一次画出四条或五条线。 ⑷看谁设计的东西好:设计的东西要带给人方便,而且在外观上能给人精美的感受。多线笔架制作容易、使用光法,方便了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

虽然是短短一学期的时间,但让我与学生真真切切感到了综合实践课带给我们的快乐,学生也在创造和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综合实践课的期盼越来越强烈。

第11篇: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拙议农村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略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程集中心学校 张家华 236115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伴随新课改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而美术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也有利于学生进行综合探索。实践证明:开展美术综合实践课,有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科整合,使美术课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实用和合理;有利于开发美术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更新观念,教学相长,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本文从认识、参与、实践、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 美术 综合实践 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伴随新课改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内容来进行实践探索。而美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索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到知识,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美术课程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农村美术教师,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要上好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解决认识问题

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价值,及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操作。如果教师不清楚这些问题,要想指导学生上好这门课程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么,怎样才能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个科学的认识呢?《美术课程标准》在说明为什么要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时指出:设置“综合·探索”,旨在跨学科的角度,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之处,并更有效地运用各科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由此可见,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美术课的外延,也不是美术课外活动课,而是将学科知识具有的内在关系和美术学习内容及其他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它以美术为载体,通过学生的探索,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和联系,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探索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可是在农村中小学,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在一些地方,正常的美术课开展的效果都不理想,更别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了。所以在农村要想上好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正确的认识。

1、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了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经历和体验,它实现了课程的开放化、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能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积极参与实践体验。如对于刚升入到初中的学生,许多学生对美术知识了解很少,对美术的作用也知之甚少,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对美术有个正确认识,我布置了一项综合性实践作业:联系生活,调查美术有什么作用?学生纷纷参与,虽然他们的调查角度不同,调查内容不同,但他们基本上了解美术的价值和作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摆脱了过去那种“客体的”、“受动的”和“依赖性很强”学习方式,主体性、能力性、独立性在学习中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

2、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我国中小学的美术课程,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教学中偏重技能训练,这就造成中小学美术教育朝专业化、技能化发展,而忽视了它的社会作用和教育功能。美术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因学科内容综合、学生学习自主、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评价多样合理,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当我们教师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时,必须改变了学科本位的思想,树立教育素质观、学生自主观、能力和应用观。因此,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新型课,大家要积极对待,要改变态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将新课改理念贯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唯有新理念的指导,才会有新的教学实践。

二、解决参与问题

课程是为学生发展服务,是为社会服务的,课程只有适应学生的发展,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怎样才能适应学生发展呢?全新的课程改革已经构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美术课程标准》也始终贯穿着这个目标,它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不再要求学科知识专业化,积极倡导学科知识综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自我发展的能力。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以这种理念为指导,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但教学的功利性对义务阶段的美术教学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由于美术不是中考科目,美术课常常受到学科歧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不能主动地去参与,特别是年级越高的学生,参与的人越少,教师精心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往往得不到许多学生支持,别说是参与了。怎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综合实践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只有解决了学生参与问题,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怎么让学生参与呢?首先要得到

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要有相关的制度和方案,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能正常实施;其次要得到学生响应,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就要看教师的教学艺术了。

三、解决实施问题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难”上。难就难在它的结果不是预设的,而是通过实践活动生成的;它的方法是多样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怎样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到有价值、有意义的结果,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解决,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因此,我们教师要加强综合实践方面的学习和实践。首先要明白综合实践课是什么、综合实践要探究哪些内容、学生通过实践应达到什么目标,以及各学段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与开展,要做到胸有成竹。以笔者为例,由于本人所授课程为初中美术内容,我必须清楚7—9年级学段综合实践活动要安排什么内容。《美术课程标准》只是从大的方面作指导: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具体安排什么活动,还需要我们认真筹划设计。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本地区的特点,选择一些基础性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进行设计教学。其次,教师要有指导学生科学选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课不是美术课内容的重复和提高,也不是多个活动的简单拼凑组合,它是一门以综合性为主,以学生自主活动和自主探索为主要特征的课程。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选题的基础上要正确引导,所选课题要实用、具有可操作性,能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和能力提高;再次,教师要有合理利用评价机制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中:多元的评价,恰当的鼓励,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机智。这样的机智从哪里来,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加强综合实践方面理论的学习,并且还要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实践体会,丰富自身指导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和能力,教学相长。

四、解决评价问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对美术教育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合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既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又要加强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特别是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影响很大,我们不能仅用简单的“好”或“不好”去评价,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的激励作用。例如,在学生参与每次实践活动时,我们都制订详细的评价细则,从学生参与的态度、参与过程的表现、参与效果及综合成绩(包括活动计划、记录、自我评价)等方面全面评价,让学生通过合理的评价,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主动探索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生活、体验快乐的过程。学生学习时,主动参与,乐在其中,不仅丰富了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也拓宽了美术教学的阈限,在情感方面得到充

分的体验。

“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的诠释。

参考书目:

①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② 李永正.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③ 陈旭远.新课程

新理念[M]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版。

通讯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程集中心学校

张家华

电话:15956851480

:236115

邮编

第12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四策略”催绽实践之花

作者姓名: 林 秀 碧

作者单位:南安市霞溪小学

邮政编码:362305

联系电话:13805949914

作者简介:

林秀碧,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泉州市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从教15年。本人主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近水暖》视频说课获得全国一等奖,及其录像课获得福建省二等奖、泉州市一等奖,《不要变味的社会综合实践》论文获得南安市一等奖,泉州市三等奖。《与水暖同行》论文获得全国三等奖,《课堂环节三改》论文CN汇编,《在交流中发展 于探究中创新》和《〈走近水暖〉活动设计》均获得泉州市一等奖并编入《实践者的探索》一书。获市奖论文还有《趣说“茶”》和《探访洪承畴故居》等。 “四策略”催绽实践之花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综合实践十分重视,它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我在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给于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策略一

巧抓机遇

确定主题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尝试提出和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起点,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欲望。《美丽的树叶》这一活动主题就是在偶然之中产生的,某星期一下午的活动课上,室外忽刮大风,树上叶子飘飘洒洒,一地金黄,煞是壮观!活动中学生一片惊异与赞美。洪X汗同学不由捡起其中一片,仔细端详,口中念念有词。

“树儿美吗?叶子漂亮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它们哪儿美?” “它的外形很美。”

“落下前它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绿化了大地。”“落下又是一大片金黄。” “据书上说叶子还经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我们所需的氧气,给人类带来了好处。”……

普普通通的一片树叶却引发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这就形就了“美丽的树叶”这一实践活动。

策略二

善换形式

保持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要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保持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的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掉。引导学生变换形式,满足好奇心,是实施活动课程的重要措施,但要合理地安排,才不会过于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例如《美丽的英都——我的家》以学生的兴趣、意愿、特长来选择活动项目。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在对家乡经济来源(生产水暖)、杰出人物(洪承畴)、公共设施、环境污染进行自主探知中,方式可谓多种多样,查阅资料、仔细观察、实地调查、人物采访等,多途径获取了第一手信息,亲身体验家乡的建设成就、人文氛围,感受各不相同,有的发现家乡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而欢欣,有的倍受人物鼓舞而自豪,有的则因为环境被破坏而伤感……。虽然活动量大,但他个个依然犹如生龙活虎,充满笑靥,不知疲倦的。如果没有亲历实践,没有常换常新的多种获知的方式,哪有这般真实的体验?这种随着探究特点而导出的各种活动意境,使学生兴趣盎然,身心愉悦。

策略三

个性选择

独立探究

记得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应该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构和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老师在活动中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给他们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在《走近水暖》活动里,我给足了学生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主平台。学生在课前打扫除中,发现有一个水龙头漏水,想要动手把它修好,从而自主选择了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实践探究设计,他们个性活泼好动,思维灵活,他们不满意水龙头现有的形态,希望水龙头是活的,希望水龙头有各种形状,有活力的他们画出了各式各样的水龙头:有兔子形的,有老虎形的,有小狗形的,有公鸡形的……正是这种“自由自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充分展示和促进学生个性特长。

由此表明,只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能力与活动融为一,让学生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那么他们健康的人格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策略四

多元评价

自主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多元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对于培养学生原有认知意识和能力,有着胜过老师主宰评价的巨大作用。它可以将学生中“隐性评价”变为“显性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主体素质。因此,我们在活动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自主评价的机会,除口头评价以外,还可以进行书面评价,填写评价表格,完成自我成长记录等。学生评价如果不全面,老师再加以引导补充。尤其要潜心引导学生对自己探究的内容、过程进行深层次思考。例如开展《走近水暖》这一活动中,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创新,我注意引导学生大胆想像设计新型的水龙头。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学生说出自己的比较好的认识,老师适时的表扬:“洪X华的想法有独道之处。”此时的学生心里肯定是美滋滋的;“李X琛,你设计的水龙头真漂亮!”同学之间的评价会使他更有干劲。”除了口头的,还有书面的,我事先做了一个表贴在墙上,对于个人和小组,依据表现给予相应的红星,获得红星越多的就是做得越棒的。眼自己的成绩,学生怎能不想多拥有几颗红星呢?

不能整天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教育家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让我们每位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课堂,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与提高,让综合实践活动的灿烂之花处处绽放,丰硕之果时时收获。

(本文获得南安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评选一等奖)

第13篇:综合实践论文

从实践中收获真知

莲花中心小学叶文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在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它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 在实施课程中我们小组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大自然的年龄特点选取了“人与自然”这个活动主题,并结合季节优势确立了“小蝌蚪成长记录”的小课题。我们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从“采集蝌蚪—喂养蝌蚪—观察蝌蚪”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从而更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活动课就是要“动”——动脑思考与动手实践。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开题课里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然后由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实践,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开题课他们围绕着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诸如“小蝌蚪在那里生活?小蝌蚪吃什么?小蝌蚪先长前腿还是后腿?”等等。学生的思路是那么开阔。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学生在提出了问题之后就着手去实践。他们先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到小区、公园或农田的水塘里采集蝌蚪。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到蝌蚪的生活环境,并注意到采集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采集完蝌蚪学生就在如何喂养的问题上遇到了困难。有的学生把蝌蚪采集回家后换上了水龙头的水,结果蝌蚪没养几天就死掉,有的学生在蝌蚪生长的池塘里找到水草来喂它们,也有的拿鱼料来喂,有的在瓶子里养得太多蝌蚪,以至于蝌蚪氧气不足而死。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有的学会了与同学交流,有的主动找老师帮忙。学生带着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兴趣高昂,学会了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和如何与人交流、合作去解决问题,学生、师生的关系也进一步密切。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机会,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精神,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在探究、发现知识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学生在观察蝌蚪时兴致最浓,他们每天都会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蝌蚪的生长情况,为了让学生在学校也有实践机会,我们组织各小组在教室养一瓶,让他们时时都有观察的机会,我会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与他们一起探索、学习,我也是在跟孩子们一起观察蝌蚪的过程中了解到蝌蚪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在活动中真正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真正是学生带着兴趣去干的事,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第14篇:综合实践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既有相通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明晰了课程理念,逐步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角色的定位。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这就给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找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好实践活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 角色定位 转换 【正文】

自2001年在课程改革实验区试行算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前在我国中小学广泛实施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它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既有相通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明晰了课程理念,逐步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角色的定位。

从我执教语文以来,有幸执教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这段时间两门学科的对比教学,我发现教师在这两门学科中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从教材讲解者转换成教材的加工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质的不同。它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的编排体系完全不同于语文课,它不是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来组织,而是以主题(如理想的学习用品、家乡的风味小吃、风筝等)单元构起来的。这个“教材”,对学生来说,不是要去学习的对

象,而只是在活动时用来参考的粗疏的框架或指南;对于教师来说,不是用来教的教材,只是为了心中有数,大体了解自己该干些什么事情。

教师在备课时无须遵循死板的格式去写教案,而应更多地考虑“教材”以外的东西,如查阅有关资料、准备工具材料、安排场所、联系参观点等。另外,教师有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修改、调整乃至重新设计活动的主题。比如《畅想奥运》这个主题,我们班孩子在08年奥运时才6岁,年龄较小,对奥运的记忆很淡薄,再加上这个主题离08年又过了两年了,所以要按教材编写的题材来上课,太不切实际。教师必须重新设计、调整活动方案,例如先组织学生观看申办奥运和奥运开幕、闭幕的视频,欣赏典型奥运建筑物和吉祥物,还能让学生把一些奥运纪念品带进课堂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他们找回一些对奥运的回忆。

二、教师从由班集体授课转换成开放性教学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教育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式教学,这是不容置疑的,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十分突出其开放性,完全顺应了这一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广阔的、充满着弹性的开放性的空间,就活动空间而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场所不局限于校园或教室内,事实上,教室、实验室、运动场,校园、家庭、工厂、农村、社会大自然,网络世界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场所。例如《风筝》这个主题,课堂

上和校园里这两个场地都不适宜,一是场地小,二是场地有障碍物,学生不能把活动施展开。教师必须提前去周边考察,选择适宜的场地,并提醒学生准备好制作风筝的材料,到空旷的场地就地开展做风筝和放风筝的活动,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活动起来。

三、教师从权威者转换成合作者或朋友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师生关系也不同于语文学科。语文课的师生关系是沉闷甚至紧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生机勃勃的创造性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民主、融洽、宽松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彻底摆脱旧观念,把自己从权威者位置上解放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单纯的控制和监督,不再是“统帅”学,“代替”学,由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而是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他既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与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发展的激励者;既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

当学生在辩论着算盘和计算器谁的计算速度快时,教师是一位聚精会神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制作风筝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失败时,教师是一位体贴、耐心的朋友,鼓励和协助他们走向成功;当学生顺利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时,教师是一位分享者。教师已经不是过去那位可敬而不可亲、可点头打招呼不可倾谈交心的“老师”,而成了平等的商谈者、同甘共苦的好朋友„„

四、教师“台词”从命令式转换成激励式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老师爱用、惯用的语句有哪些呢?可以随便拾取一些,如:“同学们,现在注意听讲”、“这个地方、这条原理很重要,必须牢牢记住”、“请某某同学回答这个问题”、“你又错了,你的脑袋用来干什么的”、“你应该这样,不要那样”、“现在我来宣布这次期中考试的分数和名次”等等,在语文课上,我爱用、惯用的语句可以随便举例,如: “这个词语容易写错,必须牢牢记住”、“这种句式转换题经常考,一定要认真听”、“把背挺直,手放在桌子上”等等,这类命令式的话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是不适宜的。正如前面所说,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并不欢迎这种命令式的、传授式的“台词”。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考虑到这几点:首先,多用第一人称,少用第二人称,尽力将自己和学生融为一体;其次,始终记住这门课的宗旨是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不以传授知识为主,不是为了考试;再次,不要过细评价学生活动结果的优劣,多讲鼓励的话如“你真行”、“你真棒”;最后,多用体态语言、表情动作,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这就给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找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好实践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黄建平、陈树杰,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1月 (2)《瑞吉欧幼教才模式述评》王春华,《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3)《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张华,《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8期 (4)《走进新课程》钟启泉、崔允、朱慕菊,2002年 (5)《素质教育大参考》2013年2期 (6)刘晓琼《走向生活丰富综合实践》

(7)彭志辉《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位与实施》

第15篇:综合实践论文

综合实践论文

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番禺市桥中心小学李小青

【摘要】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开发课外活动资源,尽量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如果学校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努力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就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关键词】英语课外活动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发展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开发课外活动资源,尽量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因为学生学习语言,只靠老师在课堂上讲,是很难学得好的,只有我们老师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多的语言输入,学生才可以习得语言,给学生提供了语境,学生才可以激发他们说英语的愿望。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如果学校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努力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就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一、什么是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如校园环境、教育场所、设备设施等。组织制度文化:组织的层次与形态、规章制度与角色规范等。课程活动文化。精神文化:有认知、情感、价值和理想成份。而英语文化氛围则是在形成具有本校英语特色的充满英语气氛的校园文化。

二、积极完善校内大环境,为英语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平台

学校在建设方面坚持着“以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英语学习环境”的设计理念,于04学年,不断完善学校英语城、英语活动室和校内标语和班牌的建设。在每个细微地方,都尽显英语文化氛围。整个英语城的设计理念是一艘轮船,每一个舱都有它的主题,其中包括了展示学生的作品和介绍英语知识的3个橱窗;船的两边有很多救生圈,每个救生圈都描述了一个卡通人物。平时,学生看完救生圈中的人物后,想了解更多的这些人物的背景,可以通过上网、阅读课外书查找有关的资源,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和拓展英语课外知识。英语城到处都是学习的地方,上课前和课间的时间都有学生一起讨论城中的英语知识,不明白的会去问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习得一些英语知识。

英语活动室的设计是模拟真实的生活的小区,地上模拟纵横交错的街道,内设有超级市场、医务所、餐厅、职业介绍所、书店等场室。活动室内每一个角落都是学生学知识的地方,即使窗帘的设计都体现着英语特色,窗帘背景均是以不同主题的单词图形并茂。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可以到活动室上课的话题,我们的老师都会带学生到那里上课,以加强学习英语的情境性。为了让校内每个地方都渗透着英语氛围,校内的花坛也用英语介绍花的名称,班级名、指示语也用英语来写。让学生每到一个角落,都会感受到英语的文化氛围,都会沉浸在英语味浓的校园里。

三、师生共同参与,努力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一)教师积极开发英语活动资源,促进其专业成长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以实现。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之一。因此,英语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才能真正地让教师以课程为中介教学生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在目前课程资源开发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

为了扩大本校英语活动资源的丰富性和实用性,根据本校财力、物力条件和本身学校发展的特点,不断鼓励英语教师积极参与英语活动资源的开发。在发挥教师自身特长,凝聚集体的教育合力后,本校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有特色的英语课外活动资源: “英语连贯说话能力展示”、“英文阅读能力展示” 活动系列化的评价活动等英语活动内容,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积累素材,编写教程,形成制度与比赛、检测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朗读检测”、“连贯说话能力检测”、“单词竞赛”、“课本剧比赛”等等,以充分利用老师们全力开发的实效性强的

资源。开发Everyday English每日英语、English Program英语电视节目、开展个人/小组英语风采表演赛、猜词游戏、开展英语读书活动等课外活动,并实施于日常课外的时间。

(二)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活动,促进其自主学习

学生在新课程中,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英语教学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背景下,学生获取英语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了,学生本身成了特殊的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开发学生的英语课程资源,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构建者,从而激发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人尽其才,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我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英语能力和学习英语知识搭建了一个平台。英语城中的3个橱窗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每个月更新一次,每个月的作品由一个年级负责,内容有:作文、手抄报、中西文化差异的收集等。而在平时放寒、暑两假时,我们老师会布置一些有意义的英语活动给学生,如看英语动画片、阅读一本符合自己英语水平的英语书、收集一些与该学期有关的英语课外知识,并整理成册,开学后,就在这3个橱窗内分批展示。让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成功感,以促进其自主学习。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用英语的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在这个学习环境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习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老师教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学生学的内容是无限的,我们要开展更多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用英语的思维。

我校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每周四的午读时间(20分钟)进行观看English Program英语电视节目,内容包括有《迪士尼神奇英语》、《色拉英语乐园》、《简单的英语故事》等影片。这是提高学生英语视听能力和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的一种有效做法。同时,这与《英语课程标准》二级里的描述: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符合,也为学生乐学英语创设了环境。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才能各有不同,有的善于表演,有的善于用文字描述。有的学生喜欢表演对话,有的表演对话虽然不好,但做Poster却做得非常精美。人的能力排列顺序各有不同,所以我们的老师要创不同的机会给学生表现。学校特别开设了个人/小组英语

风采表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为我校快而准地选拔参加广州市少儿口语大赛及"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的人才。

猜词游戏是我们用好老师自己开发素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资源》的有效表现,这一个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游戏,丰富了学生课外的活动。内容如:He can put out fires.(Gue a job) What’s blue and red?(Gue a colour) He’s your father’s father .Who’s he? 通过这个活动锻炼了学生听、说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自主记单词和减少学生记单词的难度,增加了他们运用英语单词的机会和记单词的趣味性。

3、重视英语课外阅读,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为了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扩充英语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我校坚持开展英语读书活动。

(1)学校内渲染阅读气氛,发挥引导作用

我校购买大量的英语课外读物,开放英语阅览室。我们购进了一批适合少年儿童的英语图书,在英语活动室设置阅览室,对学生开放。购买的书有: 词典类:例如《英语同义词词典》,语法类:例如《初中英语语法大全》故事类:例如《大闹天宫》,阅读类:例如《富人穷人》,世界知识类:例如《世界知识地图册》,练习题库:例如《小学英语同步听力与技能训练》,其它:例如《唱谜语学英语》。邀请英语学习的积极分子到阅览室看书,让他们把“能到阅览室看书”作为一种荣耀,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英语。

(2)学生自主购书,成立英语读书俱乐部

我校各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开展着他们有特色的英语读书活动。在开展之前,我们先咨询家长意见,再订立我们英语读书俱乐部的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借书登记表等。在读书过程中,他们会把好词好句,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这一系列化、常规化、趣味化、全员化的特色的英语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还为我校的英语文化氛围的营造增添了动感。

四、良好英语文化氛围,促进教学显成效

我们学校的特色英语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理念的指引下,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重视英语、爱学英语,参加区、市级竞赛均获得好成绩;英语科组的每位教师能在教学上都能独当一面,科组能承担各级的大型教研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美)莱斯利.P.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吴志宏等.多元智能(理论 方法与实践)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第16篇:综合实践论文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

-----如何让综合实践课发展学生实践生活能力探讨

大渡口区庹家坳小学 李先瑜

关键词:综合实践 生活 发展 学生 生活能力

摘要: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于生活和社会的实践能力。

正文: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逊于别国孩子,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于生活和社会的实践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而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发展学生实践生活能力的杠杆,首先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而此时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就成为举足轻重的目标,要求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一、立足家庭生活,丰富实践内容

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学会使用视听媒体,收看有益节目,在田野里体验农活。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以学增知,以劳辅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使用各类媒体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养成思考记录习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可以设置一个“每日信息”摘录本,要求学生在家里,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上等多种媒体收集信息,选择重要的一些内容,写在摘录本里。并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还可以提高了阅读和习作的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

2、体验生产劳动

根据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结合学校特点,可以围绕种植方面做文章,与学生家长签约,要求学生多多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如给植物松土、除草、施肥,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的学生采集样本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显微镜观察蔬菜的病害情况,再上图书馆、上网等收集资料,对症下药,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地预防了病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劳动的艰辛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二、扎根实际生活,拓展实践活动渠道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和条件,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如开展“商品交易会”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把家中的玩具或喜爱

的图书标上价格,想好介绍词,向同学们进行推销。哪个孩子的家中没有玩具与图书呢?谁又不喜欢玩具与图书呢?同时也鼓励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家长合作一些手工、菜肴拿到学校进行交易。学生一听到这个活动课题就比较兴奋。

三、关注社会生活,生成实践资源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超越书本的局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农村参观,参与劳动、采访,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了解和接触,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懂得农业劳动的重要性,加深了对农民的理解和感情。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科技意识,掌握迈入新世纪必需的劳动技能。

1、进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一种研究策略。是学生走近社会,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能力。比如,我校旁边有条贯穿全市的大河,以前河水清澈见底,可现在河水绿绿黑黑的,虾儿鱼儿全跑了,河面还有很多漂浮物。针对这一现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河水污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通过这种社会性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 ,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 , 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实践竞赛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内化知识,运用知识,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竞赛不失为一种良好途径。如组织开展“熬制重庆火锅”比赛。由于小学生天生对吃玩比较敏感,而学校乡村少年宫又正好开展了厨艺兴趣小组,所以利用这一资源,进行熬制本地特色火锅比赛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比赛的具体操作设计可以这样进行,赛前宣布要求:每位学生准备所有熬制火锅的作料,要求大家在一定时间内熬制出火锅底料教师灵活地参与指导。活动结束后学校还要评出‘火锅大亨’,予以奖励。实践证明:孩子们兴趣很浓积极性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

如果学校是一池清水,那么生活就是汪洋大海。生活是知识的宝库,四季变换,万物兴衰、日月星辰,无不蕴含于生活之中。让教学活动面向生活,就能使活动如生活般充满情趣。绚烂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声、有色,是学校教学的不竭之源,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延伸与发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回归于生活,从而使学生学会生活,这样活动才能成为一池活水,水清鱼跃。

第17篇:综合实践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的切入点初探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以主题为线索来进行,选题是综合实践活动得以开展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选题时,精心选择切入点:“趣”字当先,从“问题’ 突破 ,将各科整合,聚焦热点,借力地方,使整个选题过程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突破口,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焕发光彩。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选题 切入点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以主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展开探究和实践活动。选题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它直接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方向。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选好主题才能有“题好一半功”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切入:

切入点一:怦然心动,“趣”字当先

一部开拍的电视剧,如果剧本的内容生动有趣,就能唤起观众的激情;如果剧本本身就枯燥无味,再好的演员也无法投入地去演绎。综合实践的选题也是这样,如果选择了有趣的课题,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空前的高涨,综合实践活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将会变成枯燥乏味的事情而难以维持下去,更谈不上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课题的选择要“趣”字当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学”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参加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如在四年级,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展了“有趣的动画”主题活动。这个主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而且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但他们并不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因此有探究的需要。教师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了四项活动:观看动画,引发思考;制作动画,探寻秘密;小组合作,创新设计;展示评价,总结延伸。第一个活动是观看动画。由学生爱看的动画片引出问题,明确本课研究主题,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了学习的期待。第二个活动是制作动画,探寻秘密。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特别为学生设计了简单重复的两格动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研究制作的方法和玩法。并在玩儿的过程中思考动画产生的条件。第三个活动是小组合作,创新设计。在学生研究了动画产生的条件,了解了动画产生的原理之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新设计。这是一个由理论延伸到实践的过程。最后的活动是展示评价,总结延伸。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小作品,并且告诉大家如何掌握正确的玩儿法。同学们对最有创意的制作进行了评价。最后,为学生介绍了四格动画,激发了学生更大的热情,使活动得到了延伸。这个主题活动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在一种欢快、愉悦、充满期待的活动氛围中自觉自愿地参与活动。所以选取让学生“怦然心动”的主题,能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切入点二:有的放矢,“问题”突破

研究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直接动力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问题。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这样一双慧眼,而且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造就学生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并从这些一直在学生身边或身上发生、演变的问题入手,选择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问题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比如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用几张照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看了照片立刻发现了问题,校园中的角落里有很多垃圾,水房的垃圾桶被塞得满满的,掉下来的垃圾弄得满地都是。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们的校园这么漂亮,真不该有这么脏的地方。”有的说:“我看到刚才的照片里的好多垃圾都是同学们用过的作业纸,我知道这些纸是可以回收的,应该和其他垃圾分开放。”有的说:“我们在校园里看见垃圾该主动捡起来,就不会这么脏了。”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请你们讨论一下。”之后,有的小组提出应该查找一些资料,把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同时把我们国家目前的垃圾产生量查一下,公布给大家,这样让大家一方面知道垃圾要分类回收,另一方面懂得要减少垃圾的产生。有的小组说,应该对大家进行一个问卷调查,看看同学们平时在学校是怎样处理自己的垃圾的,都有哪些种类的垃圾?有的小组说,我们还可以请同学回家对家长也做一份调查问卷,看看家庭里都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就这样,一个基于学生身边问题的活动主题“垃圾的分类与处理”诞生了,学生对这个自己设计的主题充满了责任感,主动查找资料,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成果展示,收获很大。

切入点三:融会贯通,各科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经验性的综合性课程,与学科教学有区别,也有联系。教师可将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专题性的探究、实践活动。去年上半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就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开展了以传统节日《春节大团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学期在孩子们的一致建议下,我又开展了以《情系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正因为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而且又是非常喜欢的主题,所以在活动中,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积极主动。他们搜集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了解了粽子的包法,最让大家开心的是,全班同学在班级中开展了包粽子活动。那天,孩子每人都从家带来糯米、粽叶,他们兴高采烈地边学边包,水撒了、米漏了、叶子破了,但孩子们的热情依然高涨,由最初的没有形象可言的长的,扁的,没有角的,到终于可以当着老师的面炫耀有模有样的粽子,孩子们的收获满满。在煮粽子的几个小时的等待过程中,满楼道弥漫着清香的粽叶味,满眼看到的都是孩子们期待的目光,听到的都是其他班孩子羡慕的话语。最后,每两个孩子分食了一个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每个孩子放学后又都给爸爸妈妈带回了一个粽子,同时也带回了一份惊喜。在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日记中,一个孩子这样写道: 每次卷芦叶时,总漏米,无论我怎么反复练习都不成功,正在我灰心丧气胡乱包裹的时候,竟包成了。啊,汗水付出,浇开成功的花朵,学包粽子让我有了挑战的勇气,克服困难的毅力。”另一个孩子这样写道:“妈妈吃到我送的粽子后,一把搂住我,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一个小小的粽子沟通了我们彼此的心意。以后我还要多付出少索取。活动让我感动于孩子们一个个惊奇的发现,一句句由衷的赞叹,一声声掷地有声地呼唤,我为他们的成长而高兴,为他们的成熟而欣慰;活动又让我感触到:主题的开发与实施有赖于各学科课程意识的形成,只有具备了整体的课程观,我们才能从学科活动中找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契机。

切入点四:源头活水,聚焦热点

当今世界形势瞬息万变,信息高速发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也大大扩展,耳闻目睹,感受多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引发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问题,让学生把社会见闻、热点问题与新闻时事介绍出来,引起大家的争鸣和碰撞,从中撷取大家关注的问题作为行动的主题,从而使主题生成有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如在“5.12”防灾减灾主题日活动期间,一时防灾减灾话题备受学生关注,像如何防震、防灾、防电、防火等知识成为热门话题。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的关注成为课程实施的课题,学生自由设计了“关注学生意外伤害”、“学生自我保护情况调查”等主题活动,孩子们从资料查找、图片搜索、手抄报设计中感受到自救的重要。 切入点五:豁然开朗,借力“地方”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主题设计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其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是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生活和文化氛围,充分挖掘社区中蕴含的课程资源,使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关注社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焦点问题、围绕社区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设计活动主题。比如,我校是一所乡村小学,周边的村落为学生提供了自然的实践活动场地。于是,我们开展“走进农田,体验生活”系列主题活动,挖野菜、剥花生、学锄地,增长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择菜、洗菜、切菜、做菜、品菜,学生在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体会到妈妈天天做饭的不易。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件件小农具更是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有力印证。学生在种植园里种植的大豆、蔬菜、花草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尝到了侍弄他们的艰辛,懂得了珍惜劳动果实。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劳动技能得到锻炼,思想品德受到熏陶,社区特色充分凸显,显示出了浓厚的“农”字风格。

总之,选题的确立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乐于开展活动的前奏,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选题时,我们要精心选择切入点,“趣”字当先,从“问题’ 突破 ,将各科整合,聚焦热点,借力地方,使整个选题过程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突破口,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

2、张贵联:《让世界成为学生的书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探索和收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74-84页

第18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研究述评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是课程价值达成的重要保证,相关研究分析了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因应的对策、探讨了管理的策略与模式等,但研究还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课程实施至今,已取得积极进展,其重要性及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使其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达成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了分析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管理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笔者以“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系统收集梳理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作用。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作用,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是保证其实施过程正常运行的基础;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展与提高;有利于发挥教师个体和集体的能量。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研究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研究者有的从宏观、有的分不同层面、有的结合具体学校等不同角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课程内容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师缺乏课程开发能力;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控。

有研究者通过对当地一所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在课程管理上存在严重弊因,如农村地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匮乏、课程资源开发不足,难以满足众多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需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安全问题的过分当心和忧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乏味、形式单一而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育效果有限;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评价导向存在偏差;农村中学普遍教育经费及师资不足,缺少专职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指导;学校、家长与社会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

有研究者从学校层面上分析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师资队伍不理想,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课程管理不到位,阻碍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开展;评价指标不明确,偏离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导向。

有研究者从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实施管理两个层面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课时管理的生硬;管理评价的迷茫;师资培训的乏力;学校实施管理存在的问题:课时管理安排的刚性;教师管理的涣散;管理机制的不足;评价取向的偏差;安全管理的隐忧。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的角度各有相同,有的从宏观层面,有的区分不同层次,所提的问题也比较零散,问题之间缺乏逻辑关联,有些甚至不属于管理的范畴,如家长和社会的观念等。笔者认为,相较而言,从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实施管理两个层面对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比较合理。可以将其梳理为:在教育行政管理层面上,存在着课时管理、学校评价以及师资方面等问题;在学校层面,存在着内容设置、师资配备、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安全教育等问题。

3.因应的对策。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因应对策。

从宏观层面,有研究者提出:建立有效的课程实施评价机制;建设丰富的课程案例资源库;实施灵活的课程管理常规。

有研究者认为:转变教育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学校办学行为;加强课程管理,按新课程要求落实学校课程计划;以校为本开发课程内容,以融合的方式处理各领域之间的关系;优化师资配置,以专兼职相结合的形式组建教师指导小组;重视评价功能,从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角度完善评价制度。

有研究者主张:建立学校管理组织与制度;加强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科学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加强对外宣传与联系。

有研究者从实现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措施,认为:加强统筹协调,层级管理有序;注重自主探究,开展课题研究;关注目标生成,丰富课题内容;组织交流展示,进行多元评价;重视教师参与,注重过程管理;重视教师参与,注重过程管理;重视资料积累,注重成果转化。

有研究者提出,应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系统,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管理。学校要率先完成课程计划和方案的设计;设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或保障措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管理。

明确对指导老师的基本能力要求;指导老师的来源与构成;教师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管理。

有研究者结合农村中学实际,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建议,建议回归生活,整合社会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议制定相应的学生安全保障制度;建议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建议制定系统的、有指导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和评价指标;建议建章立制,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笔者认为,在因应的对策方面,虽然研究者的角度各有不同,但都提到了要加强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建设等内容。相较而言,“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系统”的观点更为全面。

4.管理策略与模式的构建。除了因应的对策外,一些研究者还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从构建科学的管理策略和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有研究者提出,应建立和完善管理规范,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能够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和科学化。可以建立“环环相扣”的管理网络,包括课程领导小组、课程实施小组和课程研究小组;“逐年推进”的教学目标定位;“课内外结合”的课时管理;“人人参与”的教师网络;“全面配套”的资源保障,包括后勤保障、社会支

持、学生资料存档等;“周到有效”的安全管理;“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包括奖励制度、教研制度、工作量计算等。

有研究者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特征出发,提出了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模式,即以校为本,建立基地,制订和完善课程实施方案;组建管理组织网络,全员参与;以评促管,促进课程的常态化开设。

有研究者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策略,认为可以进行“分层管理”,即“一个中心、五个层级”,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为中心,以及校长室、教导处、指导老师、学生活动小组五个层级;多元管理策略,包括管理主体的多元、管理内容的多元、管理方式的多元;激励管理策略,重视需要激励、强化目标激励、树立榜样激励;自主管理策略。

有研究者提出应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管理,即多元开发,变课程资源有限为无限。包括主题轮换、角度多元、资源共享;合理规划,化课程管理无序为有序。包括规范管理,实现课程的计划性;自主创新,凸现课程的特色;立足本土,注重课程的校本性;依托学科,实现综合实践与学科的整合。

课程管理模式与策略的探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从“问题——对策”的单一角度引向了更深层面的机制研究,研究中所提出

的“实现分层管理”、“构建管理的网络”等的观点,对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质量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19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让同学们学着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设计和制作等多种活动形式尝试去解决问题。而习惯于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它面前有些束手无策,由于指导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呢?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现实生活 身边资源

有效性

[正文]:

一、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

搭建生活实践平台,使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堂不是唯一的信息源,老师要善于以课堂教学为基点,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一个广阔的空间—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得到发展。例如:学习《蝴蝶》一课后,教师适时引导::在田间地头、墙隅屋角、花坛草丛„„随处可见蝴蝶美丽的身影。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蝴蝶吗?请课后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课后分别去图书馆、大自然、蝴蝶展厅等处了解蝴蝶,收集、整理资料。两周后,学生都有了各自不同的收获:有观察日记《蝴蝶飞过我身边,》有描写蝴蝶的诗词“繁莺歌似曲,”疏

蝶舞成行”、“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有参观记《世界名蝶简介》,有读书笔记《谈蝴蝶的一生》等。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既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空间约束,又拉近了综合实践学科与社会、自然的距离,创造了许多让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等)的机会,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只要我们留心,做一些小小的改进,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比如教学六年级《怎样让我们吃得更安全》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制订活动方案,首先,主题确定后,我们要仔细想一想,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或活动方案。这里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活动方案框架,你们也可以据此设计自己的方案。

1、活动方案:{1}活动任务

{2}活动准备{3}活动内容可以自己定三点;

2、活动方式:{1}调查活动{2}交流活动;

3、活动时间;

4、活动地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关注身边资源,让学习方法“活”起来

时值硕果累累的秋天,学生们以开展秋游活动为内容,进行讨论。在教学前我引导学生先联想学过的课文《秋天》,想想秋天都藏在哪儿?教学活动的场地扩展到田野、市场、商店、公园、人们着装上, 让他们从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 去发现,去体验, 然后进行交流。其次,利用实践活动课上, 以“和秋天有个约会”为主题开展学习,开展活动:如词语的积累;秋古诗词的积累;描写秋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品味秋天里景物的宁静与柔美。其中最后一个活动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老师采用“画说写”

方法, 为学生铺设了一条写作通路, 主要的步骤是:第

一、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构图;第二, 通过自己的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第三, 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同学听;最后是通过文字把口头所述的内容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没有内容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自由绘画,自由表达。毫无疑问“画说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及绘画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位学生模仿学过的《春天》创作了一首小诗《秋天》,甚是生动。课后在学生对秋有了很多了解的基础上, 思考还可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感受秋天。学生想到:到果园架着梯子采摘果子,比如提着篮子比赛采红灯笼似的柿子、或者是采摘桔子等。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依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至少参与一项活动。让学生在极其深刻的体验之后, 进一步自由地表现自我。

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愉快

小学生天生有着好动的本性,然而许多学生在过重学业负担的压力下,丧失了动手的机会。在活动中,充分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实验或东西,把动手看成一种快乐的活动。

⑴看谁做得多,争取机会多做,不光是追求数量上的多,还要做品种上的多。发展系列化的思想,将一件作品发展成一系列的作品。如:叶子可以做成叶贴画、叶标本、叶脉书签等。

⑵看谁做得好:动手做得精细、认真,选材用得精当、得体,构思想得精巧、别致。这是对动手质量的最好检验。

⑶看谁做得新颖:做的东西在造型、功能、结构、材料上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是检验有没有创造性的标志,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⑷看谁拆装得好:让学生对一些旧玩具进行拆装,从拆装中研究结构,了解、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5]看谁设计设计的思路巧:将想法用巧妙的思路设计出来,让设计的东西容易制作、能够普及。如:利用圆筒固体胶可伸缩的原理和结构,做成五个并排插粉笔的多线粉笔架,可以自由调节粉笔的长度,可以一次画出四条或五条线。

[6]看谁设计的东西好:设计的东西要带给人方便,而且在外观上能给人精美的感受。多线笔架制作容易、使用光法,方便了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

虽然是短短一学期的时间,但让我与学生真真切切感到了综合实践课带给我们的快乐,让我们共同努力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这块教学阵地,真正地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

第20篇: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动作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想见,儿童只有自己具体地、自觉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在当今信息的时代里,大千世界瞬息万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教书育人的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引入到课堂中来已是刻不容缓!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有走出封闭的空间,走向社会生活的实践才能焕发新的活力。

为了顺应这一时代的要求,我校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这一课题,开展了精彩纷呈、别开生面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语文教学由“一潭静水”变成了“一泓活水”,让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从2006年9月开题以来,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了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尽管探索之路是艰难的,但学生的生活因活动而多姿多彩。现就一学期来,个人的初步尝试列举如下:

一、演活文本

- 1搜集广告语。全班分成四大组:网络组、影视组、报刊组、采风组。网络组负责下载广告图片,影视组负责电视广告的收集工作,报刊组的队员负责收集各类刊物上登载的广告,采风组的工作则是拿着照相机,去捕捉最令人心动的街头广告画面。经过两周的活动,学生收集了大量形形色色的广告词。他们对广告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怀宁“顶雪贡糕”、“龙凤贡面”、“绿头野鸭”、“野葫芦籽”、“稼仙大米”等名优特产,在他们调查、访问、收集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广告词的活动。由于事先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创作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如贾锐同学为“顶雪贡糕”创作的广告词“甜、香、薄、好糕,怀宁贡糕”语言精炼,易读易记,实属佳作。

通过围绕“广告”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历练,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增强了对家乡的自豪感。

三、相约古诗

积淀着五千年文化精华的中华古诗文,是华夏后裔固守的精神家园。让学生生活学习在浓浓的诗文氛围中,能充实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升华学生的精神。古诗文诵读活动在我校开展得轰轰烈烈,“每天一诗”,“课前一诵”。虽然每天只花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日积月累,自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学生大多来自

- 3胖大海呢,有的说它和花生差不多大,有的说它的形状像橄榄,接着他们把胖大海放入杯中,倒入热水,胖大海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它像开放的花朵,有的说它像一个毛线团,说法各不相同。孩子们边看、边想、边说,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沉浸在观察和发现的喜悦中,他们思维的火花完全被点燃了,奇思妙想纷呈,妙语佳句叠出,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最后写出了充满灵气的作文。

开展这样的活动,然后即兴写作可谓屡见不鲜。找硬币、斗鸡蛋、猫捉老鼠„„从这些难忘的活动而来的丰富材料、真实感受,像小泉眼里汩汩流出的水一样自然畅通。生活有情文有意,善从文中品生活,能以妙笔绘春秋。实践证明要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应该有创新的引导。

五、手抄小报

小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且乐于画画,办手抄报是他们特别喜爱的一种实践活动。自办手抄报,学生们既当“作家”,又当“编辑”,一个个兴致盎然。学着编辑构思版面,设计栏目,查找编写各栏目需要的文章。并根据版面的大小,合理地裁剪文章,添加插图,效果令人振奋。孩子们起的报名是五花八门:《快乐小报》、《作文报》、《阳光报》、《小树苗》„„设置的栏目是举不胜举:“成

- 5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