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传承文化的作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0 18:04:4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作文传承红色文化

红 色 足 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今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日子。

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妈妈带我到长岛烈士陵园参观革命英雄纪念碑,缅怀先烈。

烈士陵园的大门敞开着,我们走上一级级台阶,台阶的顶端也就是山的最高处竖立着革命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的四周都是一排排笔直的松柏树,像一位位战士日夜守卫着美丽的长岛。松柏树下是许多为解放长岛而牺牲的解放军的墓碑,我发现有许多都是无名烈士碑,之所以是无名烈士碑,是因为他们参加解放长岛战争牺牲时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只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我和妈妈献上一束鲜花,深深地鞠一躬,表达我们对烈士们的怀念和敬仰之意。

我们来到烈士陵园纪念馆,这里正在播放抗战纪录片,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冬天没有棉衣棉鞋,只穿单衣、草鞋,饿了吃树皮、草根,渴了喝雨水、雪水,每个人脸上、手上都冻破了。过沼泽地时,一步走错就陷入泥潭里,几个人拉都拉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被泥潭吞噬。在抗日战争中,日军想尽一切办法断我军弹药、食品、药品供给,我们的解放军在缺弹少药、忍饥挨饿的条件下与日军顽强抵抗,子弹没了用大刀与鬼子拼,战到最后一人,为大部队赢得宝贝的作战时间。

看完一个个鲜活的抗战事迹,我心中产生了对解放军强烈地崇敬之意,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不正是我们要学习和发扬的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中华儿女要以勿忘国耻、热爱祖国、犯我中华,虽远必诛的精神永远保卫我们伟大的国家。

长岛第一实验小学 四年级一班 刘芮含

推荐第2篇:文化传承

2014年国考《申论》热点解析附范文:文化传承

【关键词】

文化交流 民心工程 未来工程 文物系统 非遗保护 惠民富民示范带

文化强省 群众文化权益 文化荣誉 基层文化

【热点背景】

1、3月23日晚,莫斯科总统饭店蓝厅,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的会见,以一席亲切的开场白拉开帷幕。习近平说,“文化就像一个绵延不断的河流,源头来自远古,又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表示,当前文物工作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文物系统能力建设仍待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世界文明古国应有地位相比、与党和人民对文物工作的新期待相比,还不完全适应。

“当看到一些政府主导的开发项目与文物保护发生冲突时,同级文物部门很无奈,我深感我们的执法能力还不完全适应;当看到中央财政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十年间增长了近17倍,长期过惯苦日子的文物部门不得不夜以继日报项目、批经费,不堪重负,我深感我们的工作方式还不完全适应;当看到文物流通领域乱象丛生,鉴定评估管理缺失,我深感在聚光灯下我们的宏观管理还不完全适应;当看到各级文物行政部门以区区7000人管理着近7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2000名文物修复人员面对1000多万件有病害的馆藏文物,我深感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完全适应。”

3、今年3月,为破解非遗保护工作难题,广西中越边境非遗保护惠民富民示范带(以下简称“示范带”)在靖西正式启动。

“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我们将把‘示范带’打造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个非遗保护、传承和展示的平台。”覃溥对记者说,构建“示范带”对中越边境的文化安全、树立国门良好形象、丰富边境群众文化精神生活以及惠民富民具有重大意义。

在“示范带”的建设中,各村屯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生态博物馆等场所,将设立多个传习中心,为传承人提供开馆授徒的场地。“旅游开发不仅吸引外界对京族越来越多的关注,更为丰富多彩的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鲜活的生命力。”防城港市文体新局局长卢岩说。

4、近日,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努力建设与山东文化资源相匹配、与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富民强省目标相承接、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符合的文化强省”。

深化改革,文化产业跨越发展。9月20日,齐鲁传媒集团、山东演艺集团、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正式挂牌运营。这是山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加强引导,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党的十七大以来,山东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加大精品创作的扶持和引导力度,深入实施精品工程,推出了大量具有齐鲁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富有山东气派、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孙守刚表示:“下一步,我省还将探索建立省级文化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培养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专业文化工作者队伍,完善扶持文化精品创作的政策措施,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活力,促进文化艺术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服务群众,文化惠民实事实办。孙守刚介绍说,近年来,山东把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维护群众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着力解决县以下文化建设的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基本保障、基本服务等基本问题,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此外,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等基本实现全覆盖。

【考点分析】

一、概括题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困境,请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其具体表现。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简洁,不超过200字。

【答题思路】

概括题关键要点都可以通过材料找出,材料范围限定在材料2中不需要去其他材料中寻找。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文物保护工作当中的麻烦、困难和挫折,带着这个目标直接去材料当中寻找进行总结,并按照主体进行合并分条表达即可。

【参考解析】

一、文物部门执法能力不强。当面临开发项目与文物保护发生冲突时,文物部门往往无能为力。

二、工作方式需要转型。政府加大文物保护的经费,但文物部门在获得经费的过程中,报项目、批经费十分繁琐,不完全适应。

三、宏观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市场上文物流通领域乱象丛生,鉴定评估管理缺失,监管缺位。

四、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管理任务繁重,文物保护工作效率不高。

二、分析题

结合给定材料,分析广西打造“非遗保护惠民富民示范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300字以内。

【答题思路】

分析题主要考察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既能够对材料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又能够做出合理的推断,此题要求分析积极影响,考生不能仅仅从材料当中找到直接的影响,还必须对材料当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对广西应对问题对策的效果做出合理推断也就是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最后形成答案。

【参考解析】

一、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个非遗保护、传承和展示的平台。对边境的文化安全、树立国门良好形象、丰富边境群众文化精神生活以及惠民富民具有重大意义。

二、在“示范带”的建设中,设立多个传习中心,为传承人提供场地,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现实条件。

三、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居民收入的提高。为丰富多彩的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三、对策题

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才能打造文化强省。

要求:条理清晰、行文流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300字以内。

【答题思路】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也是申论考试对考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也就是针对某个特定事实能够提出合理的对策。一般来说对策有三大来源:一是根据材料当中的问题和问题的原因进行逆推,这就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实际经验;二是根据材料当中的相关做法和政策文件等直接摘抄;三是可以根据华图的万能八条思维体系进行构思。

本题材料当中有大量表达规范且切实可行的对策,可以优先从材料当中摘抄和套用,在对策表达的时候要注意组成一条完整对策的五大要素既:主体、对象、方式、内容、效果。同时还要保证对策的可行性和针对性,不能脱离材料。

【参考解析】

一、深化改革,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实地考察,有序推进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的建立,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与创造力。

二、加强引导,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深入贯彻党关于文化的基本精神,深入实施精品工程,推出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体现时代特征、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三、打造专业化队伍,培养优秀人才。积极探索建立文化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培养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专业文化工作者队伍,完善扶持文化精品创作的政策措施,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活力。

四、服务群众,文化惠民实事实办。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力度。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等基本实现全覆盖。

范文赏析

【答题思路】

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对文化发展都有单独的阐述,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表达关于文化建设的相关论述的时候要注意和现实进行合理的结合,不能浮于表面。同时这样的文章问题可以多样化,既可以写成如何发展和传承文化的策论文,也可以写成论述文化重要性的政论文,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但无论写成哪种问题,都不能和材料的主题相背离,下文是人民日报对于文化传承的文章,仅供考生参考。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

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

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有过灿烂的、值得我们骄傲的成就。今天讲的中华民族复兴,实际上就是再现历史辉煌。再现辉煌,并不是简单回到过去。那么,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样的辉煌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富足,生活殷实„„但除此之外,还需要高度的文明。

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终极追求。缺乏文明的社会就如同暴发户,缺乏文明准则、文明底线、文明自律,一定会丑态百出。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享受文明无疑是最美的,也是人们的终极梦想。正因此,文明堪称一个民族复兴的关键。在某种意义上,文明方是社会真正的正能量,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软实力。

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文化的承担。谁来承担这个文化?首先是人。进一步讲,文化的自觉是谁先自觉?首先当是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有文化的先觉,比普通人先感知文化的时代需要。只有及时感知文化前沿的问题,做文化传承的志愿者,才能把文化自觉承担起来。可以说,如果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国家自然就会有整体的文化自觉。

毋庸讳言,艺术家、作家等“文化人”,对承担文化自觉非常的重要。回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如果没有但丁、达芬奇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家,如果没有知识分子、作家、诗人、哲学家的大量涌现,就根本谈不上复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文艺复兴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并不只是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更在于其蕴藏的独特思想价值。由此而言,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这,才是一个民族的复兴。

呼唤民族复兴,文化的复兴不仅当仁不让,而且也是终极指向。当今中国,全社会都应给予文化复兴更多的关注。对照现实,尤显任务的艰巨与紧迫。期待更多艺术家、作家和知识分子站出来,勇做志愿者,承担起文化自觉的责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来源:人民日报)

【政策精选】

河南省文化厅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实施意见

加快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对外文化交流体系和文化创新体系,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弘扬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保护示范基地

推进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河南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力争我省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保护、利用实现新突破。做好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不断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和方式。做好重点文物维修利用工作。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

(二)打造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基地

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途径。完善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网络体系。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古籍保护工作。逐步形成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通过举办节会、学术研讨会、鼓励名师带徒等形式,积极探索豫剧等地方剧种传承发展途径,为全国提供经验。

(三)打造中华文化遗产研究教育基地

做好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保护、管理、研究和展示工作,建设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基地。争取国家文物局支持,在河南设立国家城市考古与保护研究基地、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区(示范单位)等,提升文物保护科技和安全执法水平。积极研究探索对传统文化动态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方式方法,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

(四)打造中原文化品牌

坚持品牌和项目带动战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提高中原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中原文化影响。

(五)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

积极开展与欧洲、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和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发挥文物大省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建立河南省文物外展项目库,拓宽交流渠道,大力实施中原文物“走出去”工程。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加快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

(六)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游戏、文化创意、工艺美术与艺术品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动漫基地建设,扶持具有中原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推荐第3篇:文化传承

传承与发展---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之辩证关系

经盛国际管理咨询(中国)公司总裁叶生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企业文化理论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咨询过程中,许多企业家都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企业文化到底是不是企业家的文化,或者直接说是老板文化。我的肯定地回答说,企业文化肯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企业家的文化,它是一个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家个人文化的观念是错误的。特别是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这个特征就更加明显。

一、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有员工的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通常来说,企业文化的形成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决定的,他决定的基础是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家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和决定了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管理风格、行为规范和文化的价值取向,而且这种影响是有阶段性发展规律的。在企业的初创时期,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且无法动摇的地位,具有强势的引导和决定性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各种高级人才的陆续引进也必然带来了对以企业家精神为主的\"原味\"企业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企业家精神的影响作用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开始逐渐减弱,或者说企业家的个人精神受到来自团队其它人员的影响,它不再是一言堂,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正如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企业家本人是一个勤奋向上的人,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他所在企业的文化特征就肯定是勤奋向上的文化一样,如果这个推理是可以成立的话,那么企业文化人就不需要建设了,因为企业家的个人文化特征就可以是企业的文化特征,那么这种企业文化还需要建设吗?

企业文化变革的过程首先是针对所有员工的文化审计,它通过寻找在员工行为过程中的企业基本假设,重新确定企业的文化根基,所以它不仅仅是针对企业家个人的文化特征,是面对全体员工的一种集体行为。一个企业的基业长青,不能仅仅单靠企业家个人的能量,他只是起到领导者应为的主导作用,并基于权力或者产权的控制而使经过实践验证并得到大部分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体系化、制度化,成为指导企业运行的基本原则。但企业家的文化能否上升到一个企业的文化层面,这取决于他个人的价值观是否得到企业绝大部分员工的认同,并最终落实到企业员工的行为当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说企业家的文化就等同于这家企业的文化了,但最多也只能是近似而不是全部,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等同于另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不现实的,更加不要说是等同于整个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唯一可以作到的就是企业家的价值观被企业大部分员工所认同并上升到企业的行为准则。

二、企业家决定了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缓慢形成的,它凝聚了企业领导者的文化和组织的文化,它优于领导者的文化,同时形成了集体式的统一价值观,所以领导者的改变只能是在整体的企业文化模式存在的基础上,得以创新;企业文化具有沉淀作用,领导者的价值观、管理风格、行为规范、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可能改变其主流部分。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缔造者,其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成型与

培育。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企业文化缔造发展中企业家所起的作用,也要看到其价值观是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员工接受认可并能够指导企业取得成功。

三、企业家要对企业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

当一个企业更换领导人的时候,企业文化是不是也就适当地改变了?甚至会不会出现新上任企业家所提倡的价值观、管理风格、行为规范、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前者是完全相反的情况?

我们认一个企业文化本身建立并不是短期的,它随着企业的发展而缓慢的形成,它的形成本身就凝聚了领导者的文化和组织的文化,它是优于领导者的文化,同时形成了集体式的统一价值观,所以领导者的改变只能是在整体的企业文化模式存在的基础上,得以创新;企业文化具有沉淀作用,领导者的价值观、管理风格、行为规范、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可能改变其主流部分。

根据斯恩的企业文化基本假设理论,企业文化是从基本假设、价值观、行为人为饰物三大层次进行由深到浅的划分。不能将领导个人的领导艺术、个性差异作为一个企业文化改变的依据。企业文化是有沉淀的,每一个领导者在任的时候,他所带给企业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他个人。在他管理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公司员工会对于他们能够认同的、对于实际工作能起积极作用的文化进行学习和规范,这样就形成了文化的沉淀。当下一任领导上任之后,他无非对于前任影响的企业文化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承认,第二种是部分认同,第一种是推翻重来。那么他要改变的是对于企业发展不利的文化影响因素,如果说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已经为员工所承认的东西,他为什么要推翻重来呢?如果企业文化只是属于领导人,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可能换数十个领导人,那是否这个企业就存在数十个企业文化呢?显然不是,领导人对企业文化有影响,但企业文化并非只属于领导人。企业文化传承的关键之处就在于领导人应当是在吸收继承企业传统的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除非其接手时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劣势文化,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否则全盘推翻重起炉灶将使企业一撅不振。就象高露洁一样,在被收购后,由于收购方无法理解高露洁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而盲目变革,违反原有价值观从事,甚至导致供应商的集体反抗,从而使高露洁从此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宝洁公司,再也无力追上。

企业文化与战略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基业长青之本,文化决定战略的基本假设,而战略又决定了公司发展方向,这是第一个层面的问题,而规模扩展、组织结构变革等等问题都是第二个层面的资源配置的问题。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既然由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者的领导文化制定和约束的,那么当企业发展下去,规模扩展之后,企业组织层次的扩张,有可能形成了中层管理文化、或者说是亚文化。当公司规模扩张,组织结构变革的时候,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公司必然要在其核心价值观的统一之下进行上述活动,否则,企业将面临无法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困境。企业文化分为主流文化与亚文化,部门文化(职能层文化)隶属于主流文化之中,其将受到主流文化的高度控制;而亚文化则是在统一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的更为独立的子文化系统。如果一个企业因为部门文化或者亚文化的发展而弱化主流文化,那么这家企业也已经走到四分五裂的地步了。企业文化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升的特殊文化,它具有阶段性,随着企业的壮大发展,它只

会不断地完善,创新,但创新改变的基础是不会变的,变的是外延,内在的本质还是由初始文化决定的。

四、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辩证论

企业家精神是不是企业文化,或者说企业文化是不是老板文化,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就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努力想将他个人文化转变成企业文化,而所有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凝聚了企业家精神的精髓,这是辩证的,而且是企业文化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就如同在\"和面\"

和面

将水倒进面里进行掺和的时候,

面和水就和在一起了,

面里有水,水里有面,

分不清那是水那是面。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就象水和面之间的关系一样,企业文化里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又打印上了企业文化的印迹,他们两者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同味道的水可以和出不同味道的面出来,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就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不同味道的水和出来的面人们只会说这个是什么味道的面,肯定不会说什么味道的水,因为人们关注的是面而不是水。

企业文化也一样,企业文化是因为在文化之前加了一个企业而存在的,它首先是企业的文化,所以人们只会说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关注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企业家精神。

水的味道决定了面的味道,所以水的味道在和面的时候就很关键,它决定了面的性质。但随着面量的增加,可能水的味道就会冲淡,但永远面都不可能没有水的味道,只不过是轻重程度而已。

企业家精神也很重要,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塑造出来的企业文化是不同的,在某段时期内企业家精神基本决定了企业文化的个性。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领导层肯定会加入许多新的领导团队,此时企业家精神就会受团队其它成员影响,而淡化了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但无论什么时候,企业家精神还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只不过是影响的程度和深度不同而已。但对于企业哲学,它是企业对内外部矛盾的基本理解和解决思维,它并不是停留在企业家单一层次中,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可能会出现企业家精神决定企业文化,但却无法决定企业哲学的局面。

五、企业文化与企业家关系的四个阶段

根据我们的研究,企业文化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企业家联系非常密切,同时企业家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与企业的发展规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企业家在企业文化中所占位置两个维度划分,企业文化的形成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企业文化幼稚期。此时的企业文化正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家对企业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而且反映企业家精神的途径一般比较直接,企业家精神在本阶段是最强势的,因此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所占的比例几乎是百分之百。在这个阶段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企业主要甚至是所有管理决策及行为基本上都是企业家行为,其它成员由于相对很少,或者很弱势,所以也绝大部分围绕企业家意志办事,一言堂是这个阶段企业文化的象征,共同的企业文化还没有真正形成。

第二个阶段是企业文化发展期。这个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核心团队不断融入新的团队成员,他们的加入对企业家精神带来新的内容和冲击,通常伴随而来的是由于企业规模增大而带来管理难度的大幅增加,企业家在管理过程中会受到挑战或质疑,但因为长期的文化惯性,企业家精神的强势依然持续,所以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所占的比例仍然古50%以上,也就是绝对的优势。

第三个阶段是企业文化反思期。此时的企业家精神往往有两种主要的情况,一种是企业家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反思,他们会思考如何在新的不确定性环境下提高自己适应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而这强迫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做出变革,对公司战略重新进行审视,因此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所占的比例处于低谷。一般企业中会出现例如职业经理人等空降兵,或者咨询公司的介入,在某种程度上会在局部改变企业文化。第二种是由于外部市场的变化,公司战略属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主要高层变化而导致了企业家精神的变革,这时的企业文化可能会出现低谷的状态。

第四个阶段是企业文化稳定期。这时经过外来文化或者自省之后的企业家精神融入了团队和外来文化的洗礼,开放性的文化氛围使得企业家精神逐渐成为企业核心团队文化的综合体,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所占比例又上升到一半以上的水平,具体比例根据不同企业体制及企业规模不同而不同,另外这还取决于企业家的心胸。

应该强调的是,这四个阶段是周期性轮转的,它伴随企业的发展会出现周而复始的循环,但一般第一个阶段的重复率会比较低,除非出现重要的文化变革例外。就象在IT界久负盛名的惠普公司,在经过长期文化的沉淀后,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旧的惠普文化需要重新变革,而此时的惠普企业文化在新的领导人上任之后,就要重新确实企业文化的内涵,这也使得惠普哲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企业文化的修复,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反思期了。

由此可以知道,企业家精神能否转变成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企业家精神不能

很好地解决企业核心团队对于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解决思维,不然企业文化就会一直处于散漫的状态,而企业文化也就只能停留在初期的发展阶段了。

推荐第4篇:文化传承

记忆的延续

当我们站在壮伟的布达拉宫,或是广阔的高原,歌声娓娓飘来,伴着韵律,仿佛来到了美丽天堂,神圣又淳朴。这是民歌,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情感历史,是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名片。我们的脚下是广袤的国土,我们回首历史的长河,有轻歌曼舞,还有粽子的香气,那些都是记忆的延续,它们是我们身边的文化。

我们忘不了春节时那份喜气洋洋的氛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带着节日的喜悦,带着家人的祝福,围坐在桌前享受着团聚的温馨。很久以前,人们封春节为驱赶恶兽的节日,红色和爆竹声,可以吓跑它们,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种民俗,于是代代流传,被历史所铭记。

民俗,也要与时俱进。

今天的春节,很少有人提起当初可怕的传说,人们只是欢聚一堂,给予家人新一年的祝福和期盼,红色代表活跃,代表温馨,爆竹声代表喜悦,代表烦恼的抛却,但“春节”这两个字,依然带着历史的气息,沉淀着民族的精华。民俗,是我们身边的文化,在一代代的传承与发扬中,记忆得到了延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民俗一大类中,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等均榜上有名,而同批列入的少数民族民俗节日则更多。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田青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同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其精神文化内涵。

正因为不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和文化内涵,而更多关注与物质形式表面,很多年轻人在传统节日来临时已经习惯于只关注该吃什么,以至于中秋节被称为“月饼节”,而端午节则被称之为“粽子节”。加上商家出于商业目的的推波助澜,使得传统节日“物质化”趋势掩盖了其精神实质。事实上,我们身边的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仅代表了历史的源远流长,更是一种时代的发展,记忆的延续,所以,只有体会它,珍惜它,而不是表面性的、物质性的“履行”它,它所承载的情感才会更浓,发展的时间才会更长。

有一句话叫“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身边的文化各式各样,我们应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在历史的洗礼中逐渐升华与发展,因为这些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记忆的延续。

推荐第5篇:传承文化

传承文化,塑造你我

传承,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永恒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经久不衰的精髓;不变的,是那份道德与文化的真谛。

青,出于蓝而青子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人类前进的脚步离不开民族的历史。不论历史是辉煌的还是衰败的,任何一个民族都要将其优秀文化继承,发展,因为它里面包含着民族的魂。

经典的东西要像历史一样需要传承下来,但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创新的思维去领航经典,用进取的心态去发扬光大。同样经典的东西也需要弘扬,弘扬是一种美德,好的东西,尺有将其自身的优点充分弘扬才能传承,即而塑造你我。

传承的是文化,弘扬的是精神。在浩瀚的历史中,经典无处不在,在文人墨客的诗篇里、在辉煌灿烂的器物里、在治国平天下的法治里、在约束思想道德里,它们是活的灵魂,是历史前进方向的指南针,是今天让你让我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精髓,它融注了历史的思想和心血。所以传承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内在的力量。

作家冯骥才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在被改造的浅显粗陋。然而,这文化的粗鄙化带来的更深、更长远的危害,不仅仅在文化本身,还将败坏我们的国民精神,即精神走向浅尝辄止粗糙浮泛,不求精神和甘居落后,伪文化将进一步使民族低素质化”。可见,民族的文化的重要性,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盛衰。

然而,如今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在一步步、一点点将民族文化,丢弃、改造和弱化,是什么让我们优秀的文化开始沉默,是我们自己,我们为了利,为了欲,而丢弃了那些最优秀,最珍贵的东西。

传承是一份敬重,是一份崇仰,丘吉尔说:“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而优秀的古诗文都是中华智慧的结晶,都堪称艺术经典。古诗文的积累不是外显的实用,而更是一种文化的追求,一种民族精神的延续。对于历史上的文人墨客,经典诗篇,之于今天,都应该是一份荣耀,它代表了我们历史的先进性。无论是诗人还是诗篇,都极大地赋予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例如,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言论堪为经典,如今,连西方都设有孔子学院去学习他的思想,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后继者,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传承和发扬呢?

传承是一份发展,是一份沉重的呼唤。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无不以“德”为重任。道德是一种力量,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华美德从商代“六德”到宋代“八德”主要体现了中国人“寻根”“归根”的思想,包含对爱国情怀、人伦观念、仁和忠恕和崇高精神境界的提倡和追求。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中国人几千年智慧凝结而成的,其观念和准则确实值得当今社会继承和发扬。古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然而,在今天这个丰衣足食的年代,我们却忘记了传承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德,当下,一些人在利益的诱惑下,放弃了道德修养,远离了道德准则,近些年来一些失德行为频频发生,“黑心商家为利益制造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时有发生,将道德完全拋于脑后,更有有悖道德常理的事件,如“不赡养父母”“老人跌倒无人敢扶”“小月月事件”等。不知廉耻、善恶、美丑是导致社会道德败坏的根源。中国自古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铭,德是根,物是花,厚德才能载物。“以德服人”“德才兼备”,人无德,何以立?只有大力弘扬孝、诚、和、廉等传统美德,加强道德素质修养,把道德修养积淀在血脉中,把追求高尚行为变为自觉行动,传承好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德”,致力于塑造有品德,有修养的你我。

传承是一份美好,是一份敬仰。作家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诚然,中国不缺少英雄人物,古往今来,英雄辈出,从救国无望,含泪投江的屈原,到三国枭雄曹操,令人惋惜的西楚霸王,再到近代的爱国忠臣文天祥,岳飞等英雄人物,乃及近现代的抗日英雄叶城焕、杨靖宇、邱少云等。然而,在这样一个英雄盛出的民族,我们却忘记了对英雄的那份敬重与爱惜,甚至忘记了无比相关的某些节日,在这样的现状下,是英雄的不幸还是我们民族的不幸?

历史是船,文化是帆,让我们航起文化的风帆,传承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21世纪有道德,有文化,有内涵的你我!

推荐第6篇:传承经典文化作文(推荐)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张集中学七(2)班 张欣茹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绵延至今。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一味的认为这种传统文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迷茫与质疑。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名族的独特标志。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得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老师家时,正逢先生在午睡,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很久,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待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满身披雪,脚下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一个国家的强大,既需要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发展,也需要思想文化、民族素质等软实力的提高。

礼仪已经成为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但是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文化发扬光大,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的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青少年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花园,为实现伟大复兴的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评语:本文紧扣“传承”,并且从不同角度表现题目,“程门立雪”“东汉黄香”的例子更具体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文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语言生动而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指导老师:张艳

推荐第7篇:传承文化演讲稿

中国,一个泱泱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沧桑绵长的历史淘尽了不尽的文化遗产。从流传至今的儒家文化到雄伟壮观的历史遗址,无一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传承文化演讲稿,欢迎阅读。传承文化演讲稿一

纵观历史,文化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罗马文明…但这些古文明经过岁月的流逝,时间的沉淀,全都隐匿了起来,即便有些保存了下来,也是残缺不齐的,这些文化在岁月的长河留下了一笔轻微的色彩。唯有我中国,上下何止几千年历史,放眼望去,中国文化是一条闪亮的金龙,腾舞着,又如一条长河,浩瀚奔腾,颇有一番“长河一去不复返”的雄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饱受了外来势力的侵蚀,却也留下了精髓,竟别有一番滋味,细细想来,不禁自我骄傲,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似乎望向了那世界的长河,望到了那色彩斑斓的中华文化。

古有黄帝战蚩尤,开创了我国文化的先河;古有仓颉造汉字,记载了我国文化的历史;古有郑和下西洋,传播了我国文化的精髓…

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我想,最主要的是它的包容性。世间万物,有容乃大,唯有包容,才能弥久长流。其次,是整个中华民族骨子里自带的一种和平的精神吧。再其次,是借鉴。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制度,虽说最后的结果是失败了,但也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也加快了我国近代化历程。而对于其他国家优秀文化来讲,我们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唯有这样,中华文化就更能进一步发展,独占世界鳌头。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传承我国优秀文化,至于那些腐朽的、落后的,我们应自觉抵制,甚至剔除,但归根结底,总归是历史的产物,即便是落后腐朽的,也有它一定的特色吧。总之,作为一个拥有如此久远文化国家的子民,我为我所属国家的文化感到骄傲!

传承文化演讲稿二

同学们是否知道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的词典是什么?它不是中国的《汉语大词典》,而是韩国编纂的《韩汉大辞典》,它里面所收的词条和词汇量均比《汉语大词典》多。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那场官司——中国和韩国因端午节的文化产权而产生的争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事情呢?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众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经典,涌现出了难以计数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物。走进经典之中,我们会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咀嚼《论语》,我们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我们学会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智慧;我们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惜时如金,我们还理解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与执著。

走进《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成长画卷,我们更感受到了司马迁身残志坚终成巨著的顽强与不屈。

吟咏李白,我们惊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情怀。诵读杜甫,我们感动于他身处贫困却思索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

泛舟赤壁,我们不仅领略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壮美景观,更感受到苏子身处逆境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欣赏《窦娥冤》,我们不仅了解了封建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而且感受到了作者关汉卿揭露黑暗的勇敢与犀利。

阅读《三国》《水浒》,我们感受着战争的惨烈和忠义的价值。赏析《红楼》,我们在惊叹贾家的奢华糜烂的同时有流连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同学们,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走进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样,清楚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走进其中,你能领略学习的乐趣,明白什么是忘我,什么是充实。在经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艺术,文学的境界。

同学们,想想你自己,面对愈来愈那学的学业知识,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执著?面对与同学的摩擦,你是否选择了楚庄王的宽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马迁的顽强?在个人爱憎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是否明白了苏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进经典吧!走进经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进经典,你就能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完善自我。

传承文化演讲稿三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传承文化,诵读经典。

同学们,你们是否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过李白的豪放;你门是否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读出了白居易的执著;你们又是否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张若虚对人生的探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接受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本着“用心诵,慢慢读,字字清”的原则,大声地朗诵经典,让自己在朗朗书声中积累经典名言,陶冶情操。

同时,大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在阅读时遇到的名言经典,可以及时地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有时间就可以拿出来认真地诵读,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可以为我们写作文提供积累丰厚的素材和深邃的思想源泉,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同学们心智,培养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经过一阶段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能闷在肚里,或“纸上空谈”,诵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其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己的思想。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最昂扬的激情书写青春,用最执著的信念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推荐第8篇: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题目:《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姓名:郑 凤 斌

工作单位 :城 关 小 学

联系电话:13605943988

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摘要: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现代生活理念发生的变化和文化消费、生活方式呈现出了多元化,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尤其是绝大多数小学生对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了解甚少,对其中所蕴涵的内在文化更鲜为人知。因而,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教育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不断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就显得如此迫切。

关键词:小学生 传统节日文化 加强教育

在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国家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这几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呼唤。

悠悠中华文明史,节日习俗即是其杰出体现。各个节日,各地各方的节日习俗多种多样,这样一个好的素材,教材,怎样才能在我们的课堂和平时的学习中让小学生了解、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来由和风俗,并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及国耻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要抓住时机,整合资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现代生活理念发生的变化和文化消费、生活方式呈现出了多元化,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尤其是绝大多数小学生对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了解甚少,对其中所蕴涵的内在文化更鲜为人知。因而,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教育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不断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就显得如此迫切。

一、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宝贵的德育教育资源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节日文化的确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但其主要部分和文化内核是优秀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传统美德,如孝亲尊师、尊老爱幼、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慎独修身、吃苦耐劳、先优后乐、公而忘私、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谦虚礼让、惩恶扬善、勤俭节约、爱国爱家、仁爱和平、知耻自励、忠义勇毅等等,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透射力,世世代代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是我们民族文化之根,凝聚着炎黄子孙。

二、寓传统节日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小学阶段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民族传统节日教育的,我们要深刻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比如说清明节。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沉重的日子”、“怀念与哀伤的日子”,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我校就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怀念故人,二是保护新生。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学校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1)探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背诵一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

(2) 组织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3) 随同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

三、寓传统节日教育于主题实践活动之中

课外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并外化为具体行动。

例如端午节, 除了引导学生开展关于端午节的班主题会,准备好材料, 让学生走一程“端午之旅”,利用课外活动课,教学生包粽子。透过碧绿的粽叶,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鼓励学生去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了解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另外,端午节还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义举的日子。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等民俗,有着民众追成幸福、躲避和仪对邪恶,以及团圆、喜庆等意。

四、寓传统节日教育于家庭活动之中

由于许多民族传统节日小学生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在节前学校先与家长沟通,提出活动要求,分别给孩子和家长布置任务,指导家长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借用正月二十九的福州地区特有的节日“拗九节”开展感恩主题班会,为养老院的爷爷奶奶煮一碗拗九粥,是学生了解和体验到爱的无私和伟大。通过这样班会,唤起学生回报父母之心。强化培育学生的传统美德意识,营造“敬老爱老”的感恩氛围;春节期间开展“做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的实践活动;在重阳节期间开展“我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系列活动„„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亲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倍受教育。在活动结束后,学校应及时请家长填写反馈表,并做好总结工作。

正确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体现时代精神。在节日活动中进行道德学习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通过开展民族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拓宽了学校德育教育的空间,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萌发了敬老、友爱、勤劳、善良、感恩、回报等健康情感与品德,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互动发展;进一步开发了民族传统节日教育资源,使教育活动课程化、系列化、规范化;进一步促使教师、家长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接受传统节日的优秀文化内涵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我相信,将传统节日与中学生情感教育巧妙结合起来,开发其中蕴涵的道德情感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那么既能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含义的理解,又能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注释: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自2008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推荐第9篇:传承文化方案

开州区麻柳乡中心小学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意见》及我市《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全市教育系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引外来、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正确方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助推社会发展。

(二)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注重对广大师生的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广大师生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把重

- 12教育,在教育系统大力推进“文明礼仪我带头 争做重庆好市民”主题教育。发挥家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抓好家校共建,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良好的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社会和家庭共教共育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阐释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人才智力优势,深入开展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的研究,着力推动构建具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鼓励和支持开展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的梳理和阐释,推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理论研究成果,参与开展党史国史、重庆地方史志的研究编撰工作,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精华,留存区域民族文化记忆。积极参与重庆市文化资源普查和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抢救和再生性保护。对本单位、本校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馆藏革命文物开展普查并网上建档登记。

(五)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互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对外开放工作重点内容,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目标,以孔子学院、海外华文学校、国际教育展览为平台,以国际友人、海外华人、外国专家学者、留学人员为媒介,积极传播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组织开展好汉语国际教育,办好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及汉语教育师范学院。加强与世界各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联系,搭建中外城市间的合作平台,与友城学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联合举办艺术节、青年学术论坛、校长论坛,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我国优秀文化艺术,打造宣传重庆、推广中国文化的窗口。积极选派优秀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孔子学院(课堂)教授汉语,推广中国文化。承办好国家汉办“汉语桥”国外校长访华之旅、“汉语桥”国际学生来华交流等重大项目。广泛开展大学生艺术团组赴海外巡演、专家学者赴海外宣讲中国故事等文化交流活动及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精品项目。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及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纳入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统一领导和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和驻地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密切配合,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力。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区县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根据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运用校园报纸、电视台、广播、网络媒体,积极宣传本地本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成绩。要利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时机,组织师生到社区、乡镇和农村传播和弘扬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三)确保工作成效。各区县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研究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制定完善本地区本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作重点项目的实施方案,根据自身条件提供专项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让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完善评估检查机制,定期对重点工作的推进措施、完成进度、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评估,确保顺利推进。

各班要在2018年1月10日前将本期活动开展情况的电子版总结和图片(精选,不超过5张),打包压缩,以“××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阶段总结”命名发送至廖青

开州区麻柳乡中心小学 2017年11月28日

- 56 -

推荐第10篇:传承优秀文化

传承优秀文化

让经典浸润校园

——“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红安县实验小学

红安县实验小学前身是由董必武1933年9月亲手创办的黄安县立中心小学。建校后曾三易其名,四更校址,1984年被命名为红安县实验小学。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经过八十年的发展积累,目前已是黄冈市示范小学,湖北省综合实力五十强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

八十年来,红安县实验小学积淀了许许多多的优良传统,也曾创造过许多辉煌的业绩。但是随着校园面貌的不断改变,学校领导的频繁调动更迭,教师的大量新老交替等等,学校的优良传统该如何继承和不断发扬光大?如何打造实验小学的品牌特色,是摆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经过广泛讨论,学校把“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创新管理,打造师生的精神乐园”作为办学宗旨,围绕这一办学宗旨来开展学校各项工作。去年我们又申报了“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课题,以期作为突破口,不仅要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更使学校的光荣传统得以发扬光大,走内涵发展之路,促进办学水平上新台阶。

一、打造校园文化,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随着学校的建设发展,红安县实验小学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的校园再也找不到往日的痕迹,一批有特定意义的建筑已不复存在。崭新的校园如何体现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过去的光荣呢?经过教代会的讨论,学校达成共识:从环境建设入手,注入文化内涵,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一是重新修建校牌、校门和围墙,将过去封闭式校门改造为开放式校门,以寓

1 学生自由飞翔之意;将校牌改为卧式校牌,将秦基伟将军题写的校名镶嵌其中,让师生明白,学校的发展凝集着红安革命前辈的心血;将封闭式围墙改造为透视围墙,以寓意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二是给三栋教学楼命名。实验小学现有三栋教学楼,主体教学楼我们命名为“启智楼”,以寓启迪学生心智之意;第二幢教学楼与运动区隔离,环境幽静,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我们命名为“宁致楼”,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意;第三幢楼含行政办公、各种功能教室、学术报告厅于一体,我们命名为“宏志楼”,以期学子们有宏大的志向。其三,建立文化广场,在“启智楼”与“宁致楼”之间,原来是一片树林,但杂乱无章,因此,我们把它改造成一个文化广场,集树林、彩砖,石桌、石凳于一园,为学生课间休闲、阅读,提供良好便利的场所。四是建立荣誉墙。在进校门的右侧围墙开辟荣誉墙,将学校获得的各种奖牌复制其中,让师生不忘学校的优良传统。五是开辟文化长廊,建立文化橱窗。我们在启智楼中间的通道里建立文化长廊,在校园中每一个显眼的位置及教室走廊、楼梯等地方设置文化橱窗,根据不同年级选择不同的内容。让学生从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接受到熏陶和感染。六是利用校园的角落,分别开辟梅园、兰园、竹园、菊园,并在学生中征集园名,在众多的名称中,我们分别选取了“傲骨梅园”“清心兰园”“虚心竹园”“傲霜菊园”给四园命名,此举不仅美化了校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化内涵。

上述系列举措,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和谐而又充满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二、建立规章制度,为经典诵读保驾护航

早在申报课题之前,我们学校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就开始了一系列的诵读经典活动,各年级除按课标要求完成阅读任务外,还补充了部分古籍阅读资料。但那时的阅读只能为了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量,并没有真正把它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因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鉴于这些情况,我们认为搞好经典诵读,制度的保障是关键。为此,学

2 校在阅读时间、各年级阅读的基本内容以及阅读效果等方面,用制度的形式予以确保。

一是确保阅读的时间。学校规定每周

一、

三、五早读20分钟为经典诵读时间,其中语文教师负责两个早读,数学教师负责一个早读。在这个时间段内,教师必须同学生一起诵读,学校值周领导会同教务处进行检查、记载。

二是确保阅读的基本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的情况,我们规定一年级以诵读《三字经》为基本内容;二年级诵读《千字文》,三年级诵读《弟子规》,四至六年级以《唐诗三百首》为主。各年级在完成这些基本内容之外,可以根据班级和学生个体需求诵读其他经典,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从中汲取营养。

三是确保诵读的效果。我们把规定的基本诵读内容作为考核学生学业的内容之一,根据年段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

一、二年级以记忆背诵为主,检测学生诵读的熟练程度;

三、四年级在考查诵读熟练程度的同时,适当考查理解的情况;

五、六年级则侧重理解和运用。检查方式一是要求各班检查;二是由各蹲年级领导根据教务处、教科室共同拟订的考核标准,组织抽查检测;三是每学期举行一次经典诵读的比赛,并将比赛结果作为考核优秀班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我校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展示经典诵读的成果

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诵读经典的成果,激励广大师生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学校举行了多种形式的活动。

1、优秀诗文朗诵会

全校以班为单位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每名学生精心准备一首经典诗歌或者一篇经典文章,参加本班的朗诵会。朗诵会由学生主持,教师指导和监督。通过此举培养每个孩子的朗诵兴趣,提高每个孩子的朗诵能力。

2、诵读擂台赛

3 全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诵读擂台赛”,每班选择自己班级最喜欢的几篇经典文章或优秀诗歌以齐读的形式举行擂台赛,采取逐轮淘汰的办法打擂台,选出最优秀的诵读班级。通过此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3、知识大考场

学校每学期为各年级编制一套“经典诵读知识测试卷”,发给每一位学生,进行一次开卷大考试,考试时间为三天。允许他们讨论、请教家长,也可上网查询。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华经典著作之博大精深,拓宽孩子们的阅读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4、竞选“读书小能手”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竞选„读书小能手‟”活动。每一位选手准备好竞选发言稿,介绍自己诵读的内容和收获,参加本班的竞选活动,然后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读书小能手”。以此培养孩子们力争上游的进取之心。

5、经典诵读优秀节目集锦

以班级为单位准备一个优秀的经典诵读节目,参加学校每学期一次的经典诵读优秀节目集锦。节目可以聘请艺术组的老师进行指导,不仅要突出每个班级的特色,而且要求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创造才能。

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我们的校园时时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让经典浸润着孩子们的生活。

四、注重实际效果,让经典伴随学生成长

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犹如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映射着光辉。诵读经典是为了从中汲取营养,学会做人。因此学校十分注重讲究诵读的实际效果,把诵读经典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让经典伴随着学生成长。

1、诵读经典,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三方紧密合作,规定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中必

4 须有此方面的内容,用经典中的范例教育学生;大力开展“十个文明好习惯”和“文明礼仪十讲”活动,用经典规范学生行为;开展“文明的礼仪

快乐的课间

静净的校园”等一系列活动,用经典约束学生的行为;开展“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用经典评价学生行为……总之通过诵读经典,时时处处让经典伴随学生,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2、让经典浸润校园,促进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形成。

除了在环境建设上学校努力注入文化内涵,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外,我们让经典浸润校园,用经典促进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形成。学校校园广播每天上、下午上课前30分钟开始广播,其中

一、

三、五三天学生播音必有传统文化内容,或朗读、或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或介绍历史名人小故事、或介绍校园内的典型事例。每周

二、四播放校园经典歌曲或其他文艺节目,以此活跃校园文化,促进良好的校风形成。

学校要求各班利用黑板一角,开辟每周一诗(一词)栏目。每周根据班级实际精选一诗或一词,让学生阅读、背诵,不仅强化训练,更以此促进班级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总之让经典浸润校园,让经典伴随师生成长。

应该说“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课题实验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虽然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但是与课题实验的总体要求还相去甚远,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因班大人多,学生个体差异以及诵读时间有限等原因,部分学生还处于应付状态,参与还不到位……

如何让经典滋润和熏陶学生,奠定他们的人文底蕴,提高他们的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操等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去做。但是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努力去传承优秀文化,让经典浸润校园,让经典伴随师生共同成长。

第11篇:红木家具文化传承

红木家具文化传承

中国古典家具,源远流长,在世界家具大观中独树一帜,引领风骚。各类家具珍品,似浩繁星空多不可数,如日月生辉,并耀其光,以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深远的历史价值对东西方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是家具发展中永恒的经典。

红木家具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红木家具古色古香,既有实用性,又有保值和艺术鉴赏价值,所以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古典红木家具分明式和清式两种风格,明清家具源远流长,大量历史文献证明,我国中华民族从秦汉以后,就逐步由“席地而坐”转变为“垂足而坐”,家具也随之而升高。到唐宋时期基本定型,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清家具选材精良,技艺精湛,造型美观,深受我国人民喜爱,也受到各国热爱中华文化人士的崇尚和追捧。

所谓明式家具是指明代至清代初期的风格。

特点:造型简洁质朴,比例适当,给人以丰富的意蕴美。结构部件为装饰,不事雕琢,不加虚饰,充分反映天然质材的自然美。

清式家具是指清代雍正、乾隆以后制作的以优质红木家具为代表的艺术风格。清代文化是一个较为崇尚华丽的文化,特别是经过清前期康、雍、乾三代近百年的经济繁荣和发展,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家具的又一高峰。

特点:风格偏于雕琢、镶嵌及纹饰。每一件家具都是精雕细镂,豪华艳丽,给世人以雍容华贵之感。

在清代时期真正的红木只有三种: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以及老挝红酸枝,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现代的红木分为了五属八类:五属为紫檀属、黄檀属、崖豆属、铁刀木属和柿树属;八类为紫檀木类、花梨木类(紫檀属)、香枝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黄檀属)、鸡翅木类(崖豆属、铁刀木属)、乌木类和条纹乌木类(柿树属)。

红木家具文化是传统与现代共同演绎的一部历史史书。 如果时尚是一个轮回,那么在这个轮回中,以红木家具为代表的中式古典家具凭借其古朴典雅、自然的气质掀起了一股中式复古风潮,并将它刮进了人们的家居生活当中。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和人们文化品位的不断提高,传统家具大为改变,越来越多人购买、收藏红木家具,许多人看中了它的保值和升值空间。

金银本身有价值却无艺韵,而红木家具、名人书画、青瓷和紫砂、根雕工艺等等,这些奢而不华、简而不陋的艺术器物,俨然成为回复古朴自然生活状态的依据,投资升值的宝物,拥有财富的象征。

红木家具从文化上讲,凝结了中国传统的工艺技术,是中式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与茶叶、瓷器、玉器、书画、古琴、古建筑等都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符号元素,但是红木家具除了工艺之外对材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消费者对红木家具的钟情包含很多复杂的因素:首先,红木家具材料稀缺,单从材料上讲就是相当珍贵的;其次,红木家具对工艺非常讲究,其中的榫卯结构、雕刻工艺都独有特色,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享誉世界的中国北方家具之都香河国际家具城已是现代红木家居文化的策源地与展示中心,融古今文明于一城,汇四海商家于一宇。其中高雅堂皇之红木家具精品数不胜数。在此,不仅能够畅游红木家具历史的长河,更可以营造一个专属自身的古典殿堂!

第12篇:传承剪纸文化

传承剪纸文化 创建剪纸特色校园

——韩城镇中门庄小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办出各自特色”的要求。学校特色,主要表现为特色项目建设,而学校特色项目的常态化和精细化建设又是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建设的有力保证。下面就结合我校以校本综合实践活动—剪纸为切入点,谈一谈我校“传承民族文化 创建剪纸特色校园”的思路和具体的做法:

一、特色项目创建目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恰恰为师生搭建了创造和动手操作的平台。因此,我校剪纸特色的目标是:让剪纸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校园处处洋溢剪纸的文化气息;通过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掌握剪纸的技能技法,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落实我校“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

二、创建依据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

2、学校办学理念:传承民族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

此理念包含了两个基本内涵——培养有民族情怀和时代素养的人。“民族情怀”指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情感,树立民族精神,使学生具有民族魂、中华情,成为根植于民族土壤的“有根的一代” ;“时代素养”指培养现代文明素质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与时俱进的时代新人。在学校的发展上,我们的定位是创建“ 一所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校”,我们的办学目标或形象定位是:建有民族文化的校园,塑有思想的教师,育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

3、良好的社会氛围。我校坐落在中门庄村,其村是户户有巧手,年年家家有贴窗花的习俗,有着良好的群众剪纸文化基础。

以剪纸为载体,以剪纸为突破口,为我校办学理念的实施和创建特色校园找准了很好的切入点。

三、创建思路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恰恰为师生搭建了创造和动手操作的平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

因此,我校确定的基本创建思路是——让剪纸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校园处处洋溢剪纸的文化气息,活动实施过程包括:基础挖掘,高雅追求,制度保障,活动实施。

四、创建活动的原则

着眼全员性——校园文化建设暨校本课程《剪纸伴我成长》的开发、实施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追求高品味——拉近剪纸民间文化艺术与校园的距离,培植校园师生艺术修养。

坚持传承性——搭建剪纸艺术作品的鉴赏、创作、展示平台,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和剪纸一般技法。

五、创建特色校园的实施

1、创建基础

(1)剪纸民间文化底蕴

“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纸艺术源于南北朝,盛于清朝中期,苍茫几千年承传延续至今;大量的剪纸作品剪出农家妇女的生活情趣和心中理想,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恢弘气度和深邃底蕴。我校坐落在中门庄村,其村是户户有巧手,年年家家有贴窗花的习俗,有着良好的群众剪纸文化基础。

(2)校园剪纸活动基础

回顾校园剪纸活动风雨春秋七八载,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 “彩之韵”剪纸小组的系列剪纸作品《十二生肖》、《鱼中娇子》、《雄鸡争侨》、《奥运福娃》等每年都获区、市艺术节一等奖;通过多年发展学校实现了剪纸活动的全员化参与,基本达到“人人都了解一些剪纸文化;人人都能剪出剪纸作品;初步形成学校亮点”的目标。

(3)广泛的社会认知度

几年来,我校在扎实抓好校园普及的同时,更是注重品牌的打造。近两年先后参加了:唐山市首届剪纸艺术大展、唐山市百龙闹春剪纸展、唐山市民俗馆剪纸展、蔚县中国第二届剪纸艺术展等活动。我们的师生作品得到了原唐山市常委、宣传部长郭彦宏,唐山市人大副主任莫连营等领导认可和称赞。并有三十多幅作品被唐山博物馆永久收藏。

唐山市非物质文化剪纸传人---艾俊波现为我校剪纸校外辅导员。通过交流、介绍“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的剪纸艺术家、评论家,剪纸界理论和实践的权威张树贤先生”了解到我校的情况,今年10月欣然为我校题写了“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办学理念。

2、制度保障

(1)制定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成立校本综合实践剪纸教师辅导团队

3、创建特色校园实施策略:五个结合

剪纸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校本课程开发建特色)

剪纸与综合实践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促发展)

剪纸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德育教育平台育新人)

剪纸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课题实验研究助提升) 剪纸与社会推介相结合 (社会活动推介增见识)

◆校本课程开发建特色

1、课程开发:走访当地的居民,了解当地民俗,访问剪纸老艺人,上网 查阅资料,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编制了我校校本课程《剪纸伴我成长》

2、课程内容:

a、剪纸历史文化

b、剪纸的基本工具介绍

c、剪纸的基本符号

d、剪纸的种类和技法

e、剪纸名家及作品介绍与欣赏

3、课程落实:

a、纳入教学计划,每周按课时安排授课。

b、分年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责任教师按学期完成教学任务。

c、师生完成规定的剪纸作品数量

d、利用每年6月、12月份的艺术节展示师生作品 ,评出优胜小组和优秀作品。

e、学校把校本课程的落实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综合实践活动促发展

1、活动开发:在校本课程《剪纸伴我成长》的基础上,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剪纸,并编制了《剪纸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活动主旨是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校特色的深入持续发展。

2、《剪纸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内容包含: A序《校长寄语》 B我们的活动主题

C我们的计划 D我们的实践活动

E我们的活动成果 F我们的活动评价

H剪纸知识小链接 G师生优秀作品展

3、措施保障:

A纳入教学计划,按课时安排授课

B开展各种培训、讲座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 C开展“1+1”活动。组成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指导教师团队。

D形成学--仿--创的推进策略。

E成立“彩之韵”剪纸小组,促进提高。

F学期末各年级推荐最佳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进行表彰。

G搭建平台参加各种活动。 ◆德育教育平台育新人

1、开展主题剪纸(名人系列主题剪纸、英雄烈士系列剪纸)。主要做法就是教师在学生资料的搜集、交流过程中适时引导、归纳、总结、教育。以剪纸为主线,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与活动相结合。如窗花展:每年新年前,各年级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都会用窗花装扮自己的教室。今年结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我们提出了“让每一位学生享受阳光”活动,要求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无论窗花剪的好与坏、美与丑,给每一位学生展示的机会,把他的窗花贴在窗上,让他享受“爱的阳光”。

3、每年新年师生都为紧邻我校的敬老院贴上亲手剪制的窗花,为老人们送去温暖、送去欢乐,送去幸福,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课题实验研究助提升

1、搭建学习的平台:

a、参加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远程培训。 b、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论坛。

c、与综合实践专家郭元祥、沈旎、书林保持密切学习交流联系。

d、派教师参加全国综合实践论坛与会交流学习。

2、做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先进试验单位”,我校主动参加了“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组”的十一五课题实验研究,子课题《构建以剪纸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现已结题。十二五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现正在研究实施。

◆社会活动推介增见识

“酒香也怕巷子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既是推介自己,扩大自己知名度的有力手段;也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两年来我校师生先后参加了“唐山市首届剪纸艺术展”“河北蔚县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唐山市剪纸协会ˋ百龙闹春ˊ剪纸展”,唐山民俗馆剪纸展。

我校是“校安工程”项目校,今年9月工程刚刚完工,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布置还需要不断完善,我们将紧紧围绕我校的办学理念,用精美的剪纸文化装点布置自己的校园,让剪纸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校园处处洋溢剪纸文化气息,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风格和校园文化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了学校个性化发展。以剪益德,以剪增智,以剪育美,以剪兴校,剪纸教育将成为我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支点”和“亮点”。

2013年3月

第13篇:传承(作文)

传承(作文11篇)

传承(作文11篇)

九五班 段星

在这少雪的冬日里,迎着阵阵凛冽的寒风,春节的脚步悄悄然地走近,新年的憧憬与期盼掩埋了去日的遗憾与惆怅。对着墙上的挂历掰弄手指,细算着春节到来的时间。喜悦激动之余,不禁感叹岁月匆匆。平淡而忙碌的日子流转交替,传承着人们对幸福的期待。

掸尘

“二十

四、扫房子。”传统观念中,“扫尘”是为了感激“灶王爷”消灾赐福的恩情,而母亲是一个愿守旧制的人,自然对节日习俗分外重视。腊月二十四这天,在母亲的驱使下,家中可谓“全民皆兵”,翻箱倒柜,扫灰除残,忙里忙外。母亲使唤我搬来梯子,她则面戴口罩,头上裹着方巾,俨然一位虔诚的伊斯兰妇女。母亲手持系着鸡毛掸子的长竹竿,踩着梯子,仰着头,眯缝着眼睛,对天花板上的尘垢蛛网挥舞着手中的“除尘利器”。天花板可谓“山高皇帝远”,长期不经打扫,蜘蛛蛾虫便毫不客气地在这里安家落户,给天花板添上一张张细密的蛛网,一层层厚厚的尘埃。这可忙坏了母亲,一遍遍刷扫后,又用毛巾耐心擦拭,我则将母亲掸下的灰尘清扫干净。一阵忙乱后,屋子里亮堂了许多,阳光远远照进,整个家焕然一新。劳碌而欢快的掸尘,掸去旧一年的疲惫,迎接新一季的幸福。

春联

春节一日日临近,可家门上的对联还没有更换,去年的春联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了整整一个春秋,已经有些破旧,积满了灰尘,实在有碍观瞻。母亲打算出门采购,我们便一齐来到广场上,挑选几幅年画和今春的对联。佳节未至,可年味甚浓,大街上人头攒动,欢快的乐曲声、行人的谈笑声不绝于耳,随处可见高挂的红灯笼,小孩子饶有兴趣地玩弄着买来的爆竹,年壮者手中大包小包,不顾疲倦地往家中赶。我和母亲来到一个售卖春联的地摊前,精心挑选后,母亲拿了一副,不想零钱不够,而整钱又找不开。母亲无奈地向摊主说明了情况,摊主却十分爽快地收下了母亲手头不足的零钱,我们连声感谢,摊主只微笑着点点头。回到家,我们共同换上了这幅新对联,它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习俗,还有一份美好的质朴人情。

时光清浅,岁月静美,素雅流年的风轻轻吹过,送来新春的温馨与祥和,传承着生活的美丽与明媚。平淡生活,努力成长——这是一份执著,对青春生命的执著;这是一种情怀,被光阴浸润的情怀;这是一场传承,对淡然心境的传承。轻倚岁月的转角,守望生活的传承。

传 承

九六班 胡子文

昨天,今天,明天。时间在锯齿轮上飞快地流走,将所有的对美好的希冀化为机械化的润滑油,一并传送到了未知的未来。今天是农历中国2015新年的第一天,我推开门,想与这福气撞一个满怀。靠在门框上,静候客人们的到来。屋内屋外连绵不绝的脚步声和贺喜的吉祥话,早就像达到了油温的油锅,沸腾起来。

今年对我们家来说是非同寻常的第二年。今年,我们又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的长辈从遥远的深山接到相隔几十千里的县城来过年。那路程崎岖而遥远,背上沉重的担子,很难想象,年近古稀的老人如何成功地抵达乡村的公路上。偏偏天公不作美,阴雨的天气让人的心里都蒙上一层厚厚的翳。爷爷奶奶腿脚不好,不知道是否能接受长途路程对他们的轮番折磨。父亲早就起床,披上厚厚的大衣,赶往车站去迎接他们的到来。我从他并不年轻却挺直的背影中看到了一丝激动与期待。因为他做事从来谨慎小心,不会轻易把东西落在家里,这次,他失误了。他果真仓促地打开门,将东西一拿便不假思索地跑向门外。看起来,他竟变得邋遢许多。我坐在家里,啜着水,静静地观望这一切。细细掐一下表,约莫也有半个小时了吧,怎么步调如此之慢。我这样想到。突然爬到窗子边,发现外面早已人声鼎沸。车流声,鸣笛声,以及市场里络绎不绝的人群,在穿梭马路时小心却又快步的步伐。他们满心都是期待,我看得出来。因为,他们每个人都面露微笑。

父亲将他们接回来了。他们踏进门槛,揶揄着脚,竟不知道该往哪里放。母亲细心地将拖鞋放在他们脚边,他们面露几丝尴尬与羞涩之意,只得仰天笑笑解除这短暂的尴尬。我观察到他们亦步亦趋的脚步,一顿一顿地,在地板上,发出并不悦耳的声响来。像几只笨重的企鹅。等他们挪步到客厅,母亲吩咐我去泡茶,我接过滚烫的开水,在泡茶的间隙,我听到了奶奶粗重的喘息声了,爷爷有老胃病,奶奶有老肺病,这多年来,总是咳嗽不停,于是定时服药,也没见多么显著的疗效。我正在担心他们是否能与长途跋涉与恶劣的天气作斗争,不过幸好,他们并没有染上风寒等顽疾。茶水泡好了,我端到二老面前,他们欣慰地接过茶水,“一切都还好吧?”“今年上初几了”等关切的话语淹没了路途上的不适。

吃饭时,带有花色字样红包总会适时地被递过来,我小时候是很愿意接过红包,然后乐呵呵将它塞进口袋里。但现在,我竟对这等事变得不甚自然起来。我总是羞于接过长辈的钱,却没有能力还给他们等同数量的钱。就如同席间拿起筷子时,总会被人推搡着,轻轻在我耳边说:“让长辈先吃。”我于是不甚扫兴地放下筷子。那时一些没心没肺的快乐总会被总结成教训与教诲的不言而喻的守则里慢慢演变成习惯。它是扎根在人们心底的东西,毕竟,百善孝为先。

奶奶嘱咐我过来,然后我过去,她让我坐下,摸摸我的额头道:“又长了一岁。”我喏喏道:“嗯。是的。又长了一岁。”这时早已过了睡觉的时间,不多时,爷爷已经靠在沙发上,睡着了。父亲过来,想为他盖上被子。不料他竟像个孩童一样,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父亲关切地问道:“爸,去床上睡吧。”爷爷不知是点头还是哼哼了一声,从沙发上缓步爬起来,父亲的洗脚水早就在他脚边放着,看来,是要放凉了。爷爷想端起洗脚水去倒,不料父亲阻止他,从他手中夺过了那一盆快要溢满的水,他定在原地,思考了几秒钟,听到水倒掉之后,才挪动笨拙的步子,一顿一顿地迈进卧室。

零点的钟声敲响了,鞭炮声,烟花的爆炸声一齐响起。然后化作一道明亮而刺眼的光辉直冲上天空,绽放出璀璨无比的花朵来。我趴在窗口,痴痴地看着它们高调地绽放。奶奶感叹道:“真美啊。”这正如他们老一辈坚强而倔强的生命一般,短暂却耀眼。什么都会变的,韶华易逝,烟火一瞬,唯有留在人们心里的那种倔强而美丽的灵魂不变。就像代代驻扎在人们心底的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能将它得以更好地传承。孝并不是并非要执行的死命令,而是抵达人们心里道德底线的一道无形的防线,一直考验着世代传承下来的精髓。我望着奶奶,应和道:“是啊,真美。”只见她笑了,悠长而欣慰。

我看着窗外的烟花,总把新桃换旧符。是的,春天不远了吧。天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痕迹,在心底的某个角落,这样的场景终会代代交替,生生不息。

传承

九五班 张搏一

年关将至,新年的气息也一点一点接近,人们对年的期盼心情却一年比一年更淡。

家中一年一度的大扫除,我并没有参与,腊月里的家人的忙碌,我还没有觉察,自己已经坐在电视前等着吃年夜饭。家中因爷爷过世,曾经挂着的小红灯早已清除,没有什么东西挂着显得格外落寞,卧室门口还贴着马年的剪纸。家中一切似乎一如既往,少了几许的喜庆感。

晚上我并未选择看春晚节目,但压根也没想过下院子去放炮玩。院子里飘落着零星的炮皮,和往年那厚如地毯的情景形成很大的落差。我望着窗外,向一片寂静的远山瞅去。我有点想不通为什么越来越不像过年了,年味怎么这样的淡。

过春节是华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直接根深蒂固的成为中化民族的传统。从古至今,每一年的春节都很热闹和特别。从古代君王设宴举国同庆到父辈幼时玩灯,不论日子好不好过,过年总是让人期盼的一件事情。现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开始庆祝中国新年,而中国的炎黄子孙却不断在冷漠。固然放烟花产生了雾霾,爆竹有可能产生火灾。但缺少了这些,还叫过年吗?正好烟花爆竹也很浪费钱索性也不买了。于是除夕少了烟花的点缀,少了热闹的气氛也就宁静了很多。

微信抢红包的人确实很多,会用智能手机的人大概都在除夕夜摇手机,年味淡了人情也淡了。我国乃礼仪之邦,传承下来的礼数却渐渐的少了,到了我们这辈更是知之甚少了。以前还群发贺年短信,现在直接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一上句:“亲们!过年快乐”!还省了不少话费。

过了几天我发现很多传承已经被变了味。就拿压岁包来说,长辈给晚辈发红包,晚辈应该给叩头答谢。但现在谁遵循了呢?先是死活不肯要,然后就像打架一般拉来扯去,最后仿佛万不得已收下红包。自己家长还要同样做并且给压岁包要大于等于人家给的钱才行。送礼是一堆东西送过去,人家回过来,又送别人去。这又把礼尚往来给扭曲了。

中国人传承下来的精神品德不是遗失就是变味了。都说中国人好客,其实很多还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谁请你吃饭必须得回请,但过分攀比谁出钱最多那就坏了根本。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所积累传承下来的思想财富更是珍贵。虽然很多早已遗失,不少已被改变,但我们要积极去守护,去端正,那些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传承。

传承

九六班 王玮一

候车站里摩肩接踵的乘客神情急促而兴奋,集市上忙着购置货物的人们的脸上洋溢满了喜悦,这一切只因为一个简单却厚重的理由:回家,过年。

走在街上,一向单调的街道上都是铺天盖地的红色:红对联、红鞭炮、红灯笼„„这儿是红的,那儿也是红的,与葱翠的行道树相得益彰。嬉戏的广场成了年货的海洋,走一步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踩到了谁的货摊;三五个人围在写对联的师傅身边,只见那师傅蘸了蘸墨汁,便在红纸上笔走龙蛇般的写下对来年的希冀,红底黑字更显得霸气十足;一些清冷的坚果摊现在也是红红火火,甚至把机器搬到了摊子前头,叫价声,机器翻炒瓜子的声音,街头三五成群的妇女的讨论声,一齐奏响了过年的乐章。在平时,这一切的拥挤和吵闹也许会被人们批评说教,现在却因为一个简单而厚重的理由这一切都应当了——过年!外公常说:“瓜子在地上被踩的“嚓攃”声,那才是过年的声音。”

我一直惊异于过年的力量,它可以让中国人在同一时间做着同样的事。这是五千年来的深厚凝结起来的信仰才有的力量。

从古至今,每一代中国人都在过年,过年在每一代中国人的手上传承。应该没有人叮嘱过:你要记得过年。这是一种无形的约定,这个时候,中华儿女的血液便在沸腾。

回家过年。这四个字好简单,书写起来就两秒功夫。回家过年,这件事却也不那么简单,总会有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法回家过年,但每一个人都在拼尽全力的完成——回家过年。没有太多复杂的理由,因为这是我们的传承,因为团聚,因为爱。

回家过年,不仅仅因为这是我们一代代的习俗文化那么生硬。它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多了对家人的爱,对来年的期待。

回家过年像是一个碗,装载了满满的人情和对美的向往,并且这只碗,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相传,承接,构成一道闪着光的不断地纽带,联系着过去、现在与将来。

传承

九五班 张雅斓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注重的便是“孝”。“孝”也在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优秀品质。

今天在家看电视,无意中翻到了中央台,电视里正在播201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的目光被吸引了过去。有一位给我印象很深的女士,听的主持人介绍,她叫朱晓晖。本是一位老师,结了婚,生了子,生活过得很是幸福与甜蜜。可2002年她的父亲却被告知得了脑梗,她辞掉了工作,卖掉了房子,开始一心一意照顾父亲。她的丈夫因忍受不了烦琐和贫困的生活,她们协议离了婚,丈夫带走了孩子。此时,她已是心力交悴,可她依然没有对命运妥协,她选择了继续照顾父亲。租了一个十八平方米的车库,每天就着咸菜馒头度日。十几年的操劳使得才是四十出头的她头上已有了缕缕白发,看起来甚是苍老。朱晓晖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她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华丽的藻饰,可她的孝老爱老与坚强担当赢得了满座贺彩。

朱晓晖对我的触动让我陷入的无尽的回忆之中„„

父亲生在农村,爷爷和奶奶都是地道的农民,家里并不富裕,可爷爷没有让父亲放弃读书,父亲着实吃了很多苦,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专,出来做了一名老师;母亲也是农村女子,后来学了手艺,自己开了个小店。通过父母的努力,日子开始好过起来。可在那时,爷爷却患上了重病,父亲带爷爷去十堰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医生告诉爷爷要多休养,不能做重活。可回到家之后,或许是因为爷爷种了一辈子的地,闲不下来,一年多后,爷爷的病又复发了。可医生检查了爷爷的身体状况后,说爷爷现在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好,做手术有很大风险,还是要靠吃药维持。在此后的日子中,父亲一边工作,一边细心照料爷爷。爷爷住的地方从我家开始算起,走路需一个多小时,交通不便,路况很差。父亲常常是下午放了学去照顾爷爷,天还没亮便出发赶下来开学校早会。就这样,日复一日,风雨无阻的照顾爷爷,或许能够留住爷爷,与爷爷共享这最后的时光便是父亲最大的心愿吧,可是,事不如人愿,父亲依然没能够留住爷爷。半年后,爷爷与世长辞。爷爷的离世让父亲无比悲痛。父亲所做的一切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如今父母日渐苍老,传承孝道的接力棒,已在我的手中,但愿我所做的一切不会让父亲失望。

传 承

九五班 常安承

奶奶搬家了,这是上个月的事了。

爸爸妈妈在安康买了新房,把爷爷奶奶接去享福,并在我上高中时照顾我。房间不大,却也舒适,正值过年之际,是要预备年货的,而爷爷奶奶习惯了用煤炉卤肉,这里却限制了他们。加之对这里的不熟悉,儿女也不在身边,更不知在哪里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食材,爱钓鱼的爷爷难以忍受这样的寂寥,爱跳舞的奶奶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原本想让爷爷奶奶安享天伦,却适得其反,只有老人不住的牢骚和埋怨。

爸爸也是烦闷至极的,好心孝顺,却是这样的结果。爸爸先安慰爷爷奶奶,尽力让他们感到舒适,在身边陪伴、帮忙,这才让事情有所好转。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爷爷突发奇想,想要装修旬阳的老房子,爸爸不知如何是好,新房子总不能空着不住,老房子实在太旧,住不成。爸爸曾告诉我:“孝顺,本质在于‘顺’,只有顺从老人的心意,他们才能幸福快乐。”爸爸也真这么做了,一口答应爷爷的要求,准备开年就开始装修。

爸爸的言传身教也是希望我能将其传承下来,谨记孝顺。而这样的传承对我而言有很多,爸爸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铭记太多道理,像“吃一堑,长一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

过年是要吃包子的,我从小就爱吃奶奶包的包子,肉馅的、豆沙的、油渣的、白糖芝麻馅儿的都很美味。今年我就主动让奶奶教我如何包包子。说是学吧,其实也就是打打下手,从擀皮儿到捏花儿,在奶奶的指导和我的一次次实践下便学会。这是种手艺,虽然只是简单地包包子,却也凝聚奶奶的谆谆教导和我的次次尝试。奶奶的鼓励,妈妈的赞扬,和出炉时包子的香味让我真正尝到包子的软嫩鲜香和回味悠长。

走在街上,听妈妈讲述她那时过年的欢乐:一群孩子们穿着新衣,提着纸糊的花灯,成群结队地在街上游窜,淘气的男孩子嚷道“娃娃儿灯,娃娃儿灯,一哈烧个大窟窿”,女孩子就忙熄了蜡烛,等四下寂静,就重新燃着;还有正月十五的灯会,一大群人拉着绕成圈的绳子,走街串巷,观看舞龙闹狮,彩船社火,四处张灯结彩,充满了年味。那时虽然没有手机电脑,但也确实是比现在热闹得多。而我不禁想问:何不将这些满是年味的传统习俗传承下来?

我们无时不在传承,从小时的拿筷到吚吚呜呜地讲话,从学习一门爱好到积累无数知识;传承是责任,我们应传承先辈的智慧与经验,应当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千百年来积淀的民族文化。传承还是一种创新,我们不能固执地守旧,要敢于向权威挑战,要善于改进落后的过分传统的不正确的思想。 传承很小啊,小到父母和孩子间的血缘,小到老师和学生间的传授;传承却又很大,大到国家的申遗,大到自然的生生不息和源远流长。传承是传递,是承接,是把一项美好事物延续并发扬光大;是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遥望和探寻那更深层次的学问;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传承基础和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的传承态度;是泥人张的栩栩如生,是变脸艺术的“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是朗朗上口的孔仲尼,是精通法治的韩非子;是笔走龙蛇的毛笔字,是婉转高雅的北京opera„„

爸爸的言传身教是一种传承,这传承让人刻骨铭心,让人受益无穷。我的亲身实践也是一种传承,这传承让人手到擒来,让人触类旁通。传统佳节的习俗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传承应当原模原样,让人难以忘却,让甜蜜的记忆永远刻在人们心头。

传 承

九六班 刘杪

我喜爱那些浸染了漫长岁月带着时间痕迹的古物,每一件背后都有一个喜或悲的故事,为后人传诵或遗忘。

时代的发展变迁是迅速的,它以最理智而也是最为残酷的方式将落后的旧物淘汰出局,用走在最前沿的高端技术将其更替。那些沾染了厚重尘土经历了沧桑岁月的古物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往昔的辉宏顶峰跌入了黑暗无际的谷底,陷入了无休止的沉睡之中。而愿意将他们重新拾起加以珍惜的不是年轻健壮的人,只有那些垂暮老人才会视它们为挚友。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几千年的繁华是否只是一场虚无的旧梦?我想,这不是人们希望得到的结局。无论是早已重见光明的抑或是仍沉睡于地下的,都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有人说它们是价值连城的死物,这样的说法是不是过于不近人情了?“价值连城”不应该仅用黄金、钞票衡量,更重要的是这件古物本身是皇家御用,也许只是平民百姓人家的日常用品。但无论如何,它的创造者和使用者都曾倾注了一段感情,伴随着不同人的希望和不同时代的色彩奔波流离,即使变成一块丑陋的小碎片,在时光的洗礼下,依然会绽放一种光明——那是新物无法替代的光明。

而我所说的,不仅仅是古物,技艺的传承也是如此,曾在电视上看过一则公益广告,那些从古传至今日的技艺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不同于古物那般只要精心养护就可以维持原本的形状,一直存在着,它们的传承只能通过一代代的学习发扬而得以延续。可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学习这些久远的记忆,便利且可以赚更多钱的工作才是更好的选择,广告上的每一门技艺传承人越来越少,数字由最初的十位变成了一,这种现况使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与难过。一门技艺的失传不仅仅意味着失去,我们祖辈的优秀文化精神也离我们远去。这不只是一代人的损失,它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只能成为回忆中一道永不褪去的痛苦伤疤。

我不愿面对这终将来临的一天。古物也好,技艺也罢,它们的财富价值如果只是一时的,那我宁愿它从没出现过。可既然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定有出现的意义,传承是保护它们最好的方式,是对它最好的尊重,如果我们只会一味的前进更新,而忘记了传承延续,那么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复兴又该从何谈起?如何实现?

传承

九六班 周琪琪

“时光时光慢些吧,我不想让你变老了„„”一首简单而朴实的歌打动了许多人,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父亲的头发不知从何时染上了白色,时而不时总会叫我去给他拔,每拔一次,我的心仿佛被揪一次,或许是岁月它想告诉我“该来的总会来”。是的,有些事谁也阻止不了。在我的记忆里,自从2014年10月他外出工作后我就再也没给他拔过白发,每一次的命令都让我用各种理由推迟或是拒绝,我不想面对,也不敢面对。今天,是2015年(农历)正月初五,父亲从厕所出来很严肃地说:“AB,这都多久没给我拔白发了,快来!”面对一屋的亲戚我甚是感到尴尬,无从选择的我只好安安宁宁地走去他跟前拿起工具开始执行。“这儿好像挺多,还有这儿„„”听着他这样低落而深沉的嗓音,心中真不是滋味儿,思绪万千交织在我心头让我很难缓过神。我不知道已经过去了几分钟,但好似半天时间没有了。“怎么样了,还有没?”忍无可忍之下,我停止了,告诉他:“嗯差不多了,也没多少啊。”说完便转身进了房间。老师常说“时间不等人”,确实,时间总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逝去,当你发现时,“白发”就是种见证。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高龄九十岁的外爷一直都是能干要强的人,在别人口中外爷“定能活百岁”。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今年,当我回去踏进门槛时,看到的却是贪睡在火炉旁,蜷缩一团的病人。据说是由于吃坏再加上天气突变引起感冒等症状,虽说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对于这样的老年人,亲戚难免会有些担心。“去床上睡啊爸。”看着母亲一脸忧愁的样子说道,不由得被感动了。母亲将外爷拉去卧室,此时望着他们父女的背影眼睛渐渐变得模糊起来。弯腰驼背的外爷没有以前那样坚定的步伐,只是艰难的一小步又一小步。

一个残忍的事实——人总会变老。我明白谁都不想让自己的父母变老,谁都想让时光慢些流淌,可谁又会想到父母一路走来的艰辛,他们将我们拉扯大的过程中自己却在慢慢变老。想回报他们,唯一的方式便是“孝”。

“孝”也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美德,而如今,我们作为“传承孝道”的接手人,就该努力去做到不负众望。

传 承

九五班 杨庚庚

时间带走了人,留下了孝道去传承。

-----题记

“爷爷去世了”,母亲这句话犹如无数根铁钉直插我的心脏,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浸湿了我的衣服和正在练习的习题本。脑海里,有着爷爷的生活片段像电影一样播放。可是,电影也在播放中一点一点走向终结。我没能留住什么,就像我留不住爷爷的生命罢了!

车子使出了自己的全身力气与崎岖的山路做着斗争,轰隆隆的发动机声在霹雳啪啦的鞭炮声中安息。下了车,来不及呼吸一阵自然纯净的天然空气,一路飞奔至老屋。来到了院子,踏进那离开多年的老屋。爷爷的遗照安静地在八仙桌上放置,那乌漆的棺材像一个吃人的妖怪将爷爷紧紧得束缚在它的体内。看着爷爷那曾经和蔼可亲的面容,眼泪再一次狂涌而出。我后悔,我自责,为什么没在爷爷生命的最后关头陪伴他老人家,我开始大声呼唤着爷爷,我一次又一次地叩首,一遍又一遍呼唤,可是,什么都无法改变。

我被父母拖到奶奶的身边,奶奶早已哭成泪人,我擦干泪转而安慰奶奶。奶奶说父亲是村里出了名的孝子,爷爷得的是癌症,父亲为了给爷爷治病,花光了屋里所有的积蓄,但没能挽救爷爷,在爷爷癌症晚期的那段日子父亲天天守候在爷爷的身旁,为爷爷洗脸、洗脚、端水喂药。虚心接受爷爷的各种抱怨,父亲孝敬爷爷,我敬重父亲。

头七已过,给爷爷烧完纸钱便恋恋不舍地回到家里,坐在床头,脑里回想着爷爷叮咛我照顾好奶奶,孝顺好奶奶的话语,眼泪又一次不由地湿润了眼眶„„

古有汉文帝刘恒为母亲尝汤药,今有孟佩杰带着瘫痪的养母上大学。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个孝子,中国的孝文化也因他们而闪耀在光辉的历史中。从现在起,我要接住他们递给我的接力棒,弘扬中国孝文化,将这生生不息的孝道,传承下去。

传 承

(五)班 陈昶元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讲究忠孝治国,所以古语说“百善孝为先”,把孝作为一个好人的第一条件,实在是太深刻不过了。“孝”是一个人是否可以被称为“人”的重要标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不曾停下他们奔跑的脚步,教我们吃饭、说话、走路,伴我们一步一步前行,渡过难关,越过险阻。父母是我们的人格榜样,精神导师,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创造世界,却从不企求一丝一毫的回报。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每个汉字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正在接受方方面面的教育,但凡稍微细心一点不难发现,“教”是由“孝”和“文”两个字组成的。可我们的父母往往只看重这个字的右半部分,而忽略了左半部分,这样的教育是完整的吗?在父母眼里,好像只有做父母的义务,只关注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舍弃的。于是乎,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生活。每次,母亲总是笑着将我们堪比猪窝的卧室打扫干净,顺手拿走又脏又臭的袜子;每次,父母总是未等你进门就迎上来嘘寒问暖,怕你饿着冻着;每次,父亲骑着车风里来雨里去准时准点接送我们去学校。我常想,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我们操劳,他们怎么不知道疲倦,他们是铁人吗?我们理所当然地过着皇上般的生活,心无半点愧疚,享受这些的我们心安理得吗?

若干年后的我们又能否像他们对待我们一样令他们“老有所依”呢?现在,我们都拍着胸脯说:“爸妈,以后等你们老了,我一定好好孝敬你们。”以后,以后是什么时侯呢,要多久呢?中国有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不是一定要等到失去才幡然醒悟?才痛苦流涕呢?

所以,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做起。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然而没有“孝”,我们空有一肚子墨水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丧失了“孝”就等于丧失了人性,即便拥有更高的文凭,更聪慧的头脑,也只能是一头“斯文禽兽”,注定是遭人唾弃的,被人瞧不起的。

当然,“孝”也要讲究方法。不少学校举行这样类似的活动教育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送一束花,给父母过生日„„”等等,做到这些就是尽孝吗?父母通过一次这样的活动就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孝心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孝不是完成作业的应付,不是短暂的行为表现,它更多的是情,是人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一种深情,是对中华亲情的完美传承。“孝”便是“教”的最高水准,否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如果不默守内心最底的一道防线,我们古老而优秀的文化将毁于一旦,我们面临的将是人性与文明的荒芜。

乌鸦尚能反哺,何况人乎?百善孝为先,该从小事做起了,拿起拖把,干活吧,该把这两千年来的优秀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了。

传承

九六班阮可馨 二月南乡迎春盛放,二月北国大雪纷扬。我那只习惯旬阳和风细雨的关节,都在榆林一波一波的寒风中冻得发痛。我对北方的一切情怀和向往,都在寒冻里灰飞烟灭。

终于坐上火车,被暖气团团抱住,渐渐暖和起来。那晚倒也幸运,夜车并没有春运时分该有的可怕的拥挤,归家的人没有以往那样多。

开车时已是深夜,车厢里也很是安静。我让妈妈先睡一会儿,自己看着行李。其实我们的行李并没有很多,我们一致觉得回家过年,若大包小包如同逃难岂不坏了兴致。我们随身的各样物品中,除却手机钱包之外,最重要的是一个圆鼓鼓的灰色的无纺布袋了。

前一阵子在西安时,妈妈有天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饭便出门去,直到红日西垂时才手拎几个购物袋回到家。不胜好奇,我打开那些购物袋,发现里面竟都是衣物,且无一例外都是保暖性能极好又实用轻便的,有男式也有女式,都是老年款。把几张发票上的数字加起来一算,竟超了两千。问过她之后,我得知这些都是买给外公外婆的,没有一件是为她自己买的。

列车在山野间不知疲倦地爬行,送疲劳的游子归家。大山里不见星垂平野,借明月可见有孤鸟绕树三匝,它是不是也想归家。我看向过道另一边,一位穿着单薄的中年人靠在靠背上睡着了。他的眉头先是紧锁着,又渐渐地舒展开了。他的座位下,似乎有一个大纸箱,不知装着什么。

次日早晨,我们赶到了老家。妈妈帮外婆穿上羽绒背心,外婆满脸的皱纹中盛满了笑意与欣慰,却又怪妈妈多花了钱。

在返程的火车上,我们又添了些行李。有衣物,有特产。或许那些不是最好的,但沉甸甸的温暖就在手上拎着。

窗外,红砖垒起的旧矮墙上,迎春花像一条金色的瀑布,静静地流淌。生命本是宇宙中一瓣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但花的精魂却代代传承,光彩熠熠。孝道、爱心,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其实并不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宏大。它们其实很小,小到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每个人都理应将它们传承。时光荏苒,朝代更迭,但这些美好的品质像永不干涸的河流,在代代人之间流淌,任凭彼此相隔万里也传承下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呼吸间细小的温情,像花的精魂,永不磨灭。

第14篇:有关文化缺失文化传承的文章作文

有关文化缺失,文化传承的文章作文

中国在面临传统文化的缺失吗?

五千年华夏,泱泱哉大国。提起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已是老生常谈。然而,我们整日挂在口边的这四个字“博大精深”在今天十三亿中国人头脑中究竟是什么样的概念和意义?这四个字仅仅意味着京剧、诗词和书法吗?它究竟诠释着什么?能给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带来什么?我们真正了解自己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吗?

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而这场变革自有其历史延续性。应该说,自1840年英国人用枪炮强行敲开中国大门后,古老的中国就一直在经历着包涵了血与火的社会变革。其间,有翻天覆地的社会制度变革,有反抗民族压迫的的战争史诗,还有看似平静,实则蕴涵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运动。当然,社会变革也不总是一帆风顺,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浩劫。

在这近一百七十年间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力量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经历了痛苦的洗礼。这中间,无数仁人志士、学贯中西的学者都一遍又一遍地痛苦反思、自省、叩问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自救和发展的意义。长期占据中国文化主流的儒释道文化及其传统也几经受到质疑,批判,甚至在今天仍然不时引起学界争鸣的声音。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两个世纪中接连不断的社会变革中究竟体现出了多少生命力呢?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十分微弱。有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呼唤民主与科学的中国发展无大益处。回顾历史,遍览周遭,我们的传统文化屡遭尴尬。

19、20世纪的中国社会现实和世界发展潮流使大部分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丧失了自信,只有少数思想家仍然能在新旧体制交错的夹逢中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固有文化事业百废待兴,然而其发展道路十分坎坷,在很大程度上使传统文化丧失了民众基础。今天,有些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和造诣已经达到相当水平,甚至超过我们大部分国人。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国内早已被锁入故纸堆无人问津,反而是在日、韩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中掀起热潮,然后外国人的关注学习热情反过来刺激了中国人,使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发掘被我们遗忘的角落。《围城》里有段描述很精彩:学文的不如学理的,学哲学的不如学外语。钱钟书先生描写的是上世纪

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状况,然而这一可叹事实直至今日仍在国内有其市场。近日某大学设立国学学科。这本是件好事,但有人提出,设立

如此科目在今天有多少实际意义呢?

而发问者并不在少数,实在发人深省。走在街上,无数年轻时尚男女的生活、思想内容里除了一些国骂,其余已相当“西化”,可即便是他们,对西方文化又能了解多少呢?难道西方文化仅仅就意味着“星巴克”、宝马车和CD香水吗?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又能有多深的体会呢?日前火得不能再火的“超级女声”在今天中华大地上引发的热情如此之高,甚至超过了2500年间中国人对孔子的敬仰。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娱乐事实,更是一个凸显了中国当今文化走势的文化现象。

我们是否已经面临着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难道仅要靠几句口号和少数专家学者来继承?这其实已经涉及到“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诚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离不开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化,离不开高科技和跨国公司,但是更离不开自己本土上已经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果将高科技比作立国之骨,市场经济比作立国之肉,那么民族文化将是立国之气。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气强则筋骨健壮,气弱则根基扶摇。而气之不存,骨肉焉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今天的战略性发展如失去人文精神与素养的滋润,尤其是属于中国自身的文化精华的滋润,那么中国文化最终将失去自己的根基和特色,可悲地被西方文化同化。放眼西方世界今日的成就,任一项都能与西方历史上的文化传统上寻到根源。民主与法制在古希腊、古罗马时即有其萌芽,“以人为本”在文艺复兴时期呼之欲出,思想解放与创新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踪迹大显„„。有人可能说,美国历史不过几百年,为什么拥有当今社会无与伦比的国际地位?对此我要声明两点:

一、使美洲得到发展的不是美洲原住民,而是带着一定欧洲文化积淀的拓荒先锋;

二、美国历史的特殊性使其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科技,然而未必拥有最灿烂、最智慧的文化。拥有科技和如何使用科技完全是两个范畴。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关于“拿来主义”的声音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回荡好久了,一向善于学人长处的日本也给我们作了一个多世纪的生动教材。可是我们建立新文化的任务直至今日却仍嫌宭迫。使我经常感到危机的是,就在我们很多人十分惬意地沉浸在“星巴克”、宝马车和CD香水营造的氛围中时,西方人不仅很好地继承并发展着自己的文化,更在积极努力地研究《孙子兵法》和《论语》的真谛。中国人从西方学来了马克思主义,更应该从西方发展历

程中学到发展壮大自己的宝贵经验与教训。那些走在大街小巷里的“西式”男

女,那些将要成为明日中国主流的人们,难道就仅靠以张扬个性为荣的气质和对中国、对西方一知半解的常识要将中国的火车头驶向未来世界吗?

然而,整理传统文化并建立新文化的任务实在有其艰巨性,因为它牵扯着历史和现实多条神经。它不可能仅靠数条口号、数篇学术论文和数场国际会议就能得到解决,虽然这些努力不可缺少。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光荣而重大,然而在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其力量终显得有限。具有巨大影响力量的不是别的,而是靠多方面协调而成的社会风尚,好比当初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其影响渗透到千家万户,其力量最终催枯拉朽,从而催生新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人自信心遭遇摧残的状况下渐渐失落,也必须在中国人正视自我、恢复自信的条件下复兴。中国人在此方面仍然任重道远,想当初,我们崇尚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后来猛攻外语,一致对“外(外贸)”;再后来是狂学经济,MBA泛滥成灾。现在呢?好象真正认识到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了。我们做事太喜欢一窝风(Follow the Suit),仿佛打太级拳般飘忽不定,这也恰恰说明我们缺乏自主思考、缺乏巩固传统文化根基力量的时间已经太久!如果说这种非理性的社会行为是中国文化重生前的必经阶段,那么我只能衷心祝愿这个阶段不要太久。中国文化在今天全球化进程中的自主性,不是取决于别的,就是看我们能否扎扎实实吃透自身文化,然后有效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从而在新时期建立起中国的新文化。只有这种文化才是符合当今乃至今后中国发展之潮流的先进性文化。 (完)

平安夜堵车算不算是传统文化的缺失?

平安夜堵车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位;过洋节、说洋文、一切哈韩,这不是好现象。昨日,教育部课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在武昌开题,专家们会上热议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位。(12月26日《武汉晨报》)

专家就是专家,研究的理论也很神奇。譬如“平安夜堵车是传统文化的缺失”,仿佛中国的小汽车都是一夜之间上路的,又或者上路的汽车都是去做弥撒、报佳音的,于是悲叹一声――传统文化完蛋了!当然,我觉得有了这个伟大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为北京等城市解决一下“堵城”的心病:你看,堵车就是因为洋节,那么,禁止过洋节,道路不就畅通起来了吗?

节日就是文化的表情。但怎么过节,意义还是不一样的。圣诞在中国,恐怕早就消弭了其宗教意义,剩

下的就是一场盛大PARTY,大家热闹热闹,借洋节赶集而已,商家多卖点货,市民趁机亲热一些,跟宏大的文化本身,

似乎关联度不是很大。至于“过洋节、说洋文”等不是好现象――这话让人很有时空逆转的错觉。地球是平的,全球金融危机都能让中国西部小镇上的小摊贩“亏本甩卖”了,我们这些走在潮流前沿的专家学者,怎么就偏偏见不得洋节、看不惯洋文?总不能因为自己穿的马褂油迹斑斑,你就说穿西服是大逆不道的吧。

西风东渐,与东风西渐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的春节等传统节日,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也是很有市场的,外国人甚至也懂得贴窗花、挂灯笼,甚至还参与节日里的花车游行、舞狮子表演,也没见人家的专家学者脸色凝重地说:遭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受辱了!更离奇的是,有专家认为,“有些学校组织学生给长辈洗一次脚,是一种形式主义,弘扬传统要扎扎实实体现在生活中”。又要弘扬传统孝道,又看不惯学生给长辈洗脚,解构起来一套一套,就是从不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思路。给长辈洗脚还不算“扎扎实实”的现实生活,难道要让孩子们给外星人洗脚才算?

提到传统文化,就让人头大。诵读经典不算,给长辈洗脚不算,过洋节又叫丢了传统,说洋文又令传统很神伤――那这个传说中的“传统文化”究竟是“神马”玩意?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到传统,我倒想起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一句话: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创新才是硬道理,除旧布新才有未来。好的东西不能丢,但我们也不能总是活在过去。再说了,传统文化要赢得更多的粉丝,你不能搞得像个怨妇似的自怨自艾,你得和洋文化勇敢PK,以实力证明自己受得起现代人的膜拜与臣服。

当然,研究“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也不是没有必要。只是,现在的孩子也不是好忽悠的,千万别以为自己都拎不清的东西就能蒙得了聪明的下一代。类似“平安夜堵车是传统文化缺失”的伟大成果,还是敝帚自珍的好,千万不要拿到孩子面前去显摆,不然,孩子们会以为传统文化就是玩脑筋急转弯的。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明精华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化国际都市。作为生活在这个大都市中的一员,每天都会在不经意间感受着首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交通事业

清晨,在上班的路上,交通事业的发展是我每天都会看在眼里的。从平坦宽敞的环城公路,到错落有致的立交桥;从日益蓬勃的铁路干线,到空中枢纽的国

内外民航。六环路的开通,四号线的运行,这点点滴滴地变化都在提醒着我们,北京正在向一个崭新的文明城市进发。新的道路带来新的希望,新的起点点亮 新的航程。城市在变化,文明在提升。公交车上的黄色座椅充满了老人慈祥的微笑;地铁站里到处可见工作人员在为乘客耐心解答;站台前,一列列的候车队伍秩序井然„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俨然成为北京文明的路标,带动着全国人民向着文明的方向迈进。

旅游业

旅游是我的兴趣爱好之一,从**、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到雍和宫、卧佛寺、潭柘寺等宗教寺院;从世界公园、中华民族园、北京游乐园等当代人文景观到十渡、百花山、灵山等郊野风光。旅游业的大跨步发展成为北京经济的另一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观光者用赞叹的眼光欣赏着北京,身为祖国首都的一员,从内心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旅游业的蒸蒸日上代表着北京正大跨步的走在世界的前沿,也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推向世界。

文化事业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文化产业也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前景。各式各样的文艺演出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在茶余饭后选择走出家门,或去影院看看电影或去剧场听听京戏,甚至一些曾经被人们遗忘的歌剧、话剧等舞台剧表演也渐渐变得兴盛。社会的精神文明在进步,也为更多的普通人带来了高品质的艺术享受。

除了文化艺术的鼎盛发展,图书馆也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场所之一。分布在全市各地的二十余家公共图书馆使市民的求知欲得到了充分的补给。无论是老、中、青哪一代人,都会在闲暇时来图书馆转一转,看一看。故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知识的扩充是提升城市文明的最有效途径。全民读书热潮的兴起,将为城市文明的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民俗

除了发展创新,一些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民俗也在朝着更新更远的目标发展。源于辽代的庙会是北京传统的风俗习惯。而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庙会也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元素,为百姓带来新春快乐的同时也为古都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东岳庙、莲花池的传统庙会,还是石景山游乐园、朝阳公园的洋庙会,甚至是具有现代风情的金源新燕莎室内庙会,尽管形式上各不相同,却营造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共同构建出北京春节多姿多彩的

新时代风俗画卷。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使人们在对春节年味儿的细细品味中,既有对古老过去的不尽回忆,又有对幸福今天的深深沉浸,更有对和谐未来的无限憧憬。

放眼望去,从中关村到金

融界,从奥体中心到CBD。北京正在以高速迅猛的趋势不断发展。城市的进步带动着文明的提升,也让北京——这座举世瞩目的文明古都,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永恒。越来越多的北京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建设着新时代的北京,让这座国际都市在世界的舞台上散发出耀眼的光彩,让我们一起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明精华。(赵麟)

漫谈中国文化的传承

中国文化或称中国传统文化,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典籍丰富,流派繁多,蔚为壮观。其历史之悠久,底蕴之深厚,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任何一种文化所不及 的,且长期居于世界文化之先头,只是近二百年来落后了。我们研究中国文化就是要总结和继承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创造的这份宝贵的、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以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 义,发展和繁荣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什么是文化?“文”和“化”在汉语中是由两个词素组成的,最早“文”与“化”是不并用的,如《易经*贲卦*传》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到西汉时,才出现“文化”一词。如刘向的《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 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致,然后加诛。”这里“文化”一词的含义是指与武力镇压相对应的文治教化。我们现在用的“文化”一词,是在19世纪末由日文转译,由西方引进的,英国学者 泰勒在1871年发表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达成今日之大成境界,关键在于文化发展的历程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这才是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规律及深远影响的有效途径,以期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中华文化之崇高境界。 中华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但她主要是根植在封建农业经济的土壤中,且长期 以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体和宗法制度社会为依托。所以,她也具有很深的两重性。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经济处于支配地位 ,故其主导思想是“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

想揭示了人的精神与自然物质的统一性,道德理性和自然理性的统一性,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性。 它充分肯定人的力量和价值,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又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他们之间是互相依赖的,人可以调节

自然、利用自然,却不可摒弃自然和破坏自然。天与人 ,自然与社会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从这一整体观念出发,中国传统文化把国家和家庭、个人与社会都看成一个整体。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国家的每一个百姓,都有维护国家、民族这个整体 利益的义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体的价值要通过整体的价值才能体现。为整体,可以牺牲个体。所以中华民族特别具有整合力和凝聚力。现下那些整天挂着所谓民族劣根性不放 ,以贬低中华精神为乐的所谓“精英”们,都是些没能真正理解中华文化内涵的可怜虫而已。虽然中华曾无数次遭受外敌的入侵,但是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摧毁,悠悠数千年她一直屹立于 世界的东方。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中国文化认为社会人际关系也应该是相互融洽的、和平共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该是和谐、和睦和协调的。因此,中国文化主张“致中和” ,充分肯定“人和”是一切事情能成功的根本。中国文化这一中和思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老百姓仁爱温良、平和宽大的崇高品质。所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团结、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穷兵黩武,具有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现在,世界已进入多级化时代,提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中和”精神必将有力地推动世界和平、进步、发展的伟大事业 。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强调“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同时,古人却将天和人作简单的比附,以至流于“天人感应论”和宗教化,并孽生出“君权神授”,“皇权尊上”的观念,使中 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政体一直延绵了两千余年,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中国文化的整体至上性,虽然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沉积了集体主义精神和顾全大局的情操, 但同时也带来了抹杀个人,忽视个人价值,安时处顺、奴性自卑的依附心理,严重地妨碍了个人奋斗和个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阻碍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历史惰力。 无论如何,中国传统文化是前人创造文明的史诗,是中华民族以自己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创造出来的精神总体,是前人的智慧的伟大创造的结晶。其主流是积极的、优秀的,也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对于中国文化的整理和研究,目前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应

该加强对当代青年的中国文化史 的教育,弘扬爱国主义,全面提高当代青年的人文素质的创新精神,秉承先民包容宇宙,化成天下的天赋,继承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迎头赶上世界潮流,使我 们的国家永远站在世界最前列! (后附“砍柴工”回帖) 中国

文化,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它本身是就是一件再现的往昔生活。如何正确地看待它、对待在这段生活过的人和事、以及他们的功过是非?这些可能都与我们今日的生活,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中国文化,无非就是了解先民们的生活、社会变迁、继之是国家兴起衰亡 等等,它主要目的还是为今天以及所服务。它的这个功效可能比任何功效都大,它可以让人类聚集在一起的智慧不致流逝、让人类不必为每一次的认识和进步都要付出莫大的代价。 理性地认识中国文化,其实也就是对于未来的致敬。 我们谁都想国家强盛、国民富足,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而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有一定意义的了解,我想这是一个现代公民的最低的文化素质要求罢!如果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都一塌糊涂,那么你爱你的祖国什么?而恨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关于一些中国文化理念还不为众多的国民所知,这也因此会促使我们自觉地来补补课! 行文至此,忽然想到:谈论中国文化也就是谈论现在以及未来

第15篇:移动互联 传承文化

移动互联传承文化

摘要论文对移动互联时代,图书馆人怎样契合移动互联思维,抓住碎片化、粉丝化、聚焦化、快速化的4F移动互联特征,依靠图书馆目录组织及分类标引等专业核心技术,建立读者移动知识体系,整合归集读者移动知识资源,更好地传承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移动互联 4F思维图书馆

分类号 G250.73

2015的春晚给中国的老百姓新添了一道大菜:全民摇一摇抢红包。短短几天时间,微信绑定个人银行卡2亿张,干了支付宝8年的事。移动互联让中国老百姓乐哈哈地把几十亿的流动资金送了出去。移动互联时代,各行各业都快速地将各种服务都搬到了小小的手机上,滴滴打车、购物、交友、旅游等便捷便捷再便捷的服务,让人舒服心醉。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工作、学习等行为习惯也都发生了改变。近期,央视新闻报道“死活读不下去的十大书籍”中,中国四大名著赫然在列。这种物质便利,文化皲裂的现象,引发我们进一步思索:图书馆人怎样契合移动互联思维,抓住碎片化、粉丝化、聚焦化、快速化的4F移动互联特点,创新服务手段,保存人类文化,传承人类文明。

1 移动互联网时代4F特征

移动互联思维可概括为4F思维:碎片化思维(Fragment)、粉丝思维(Fans)、焦点思维(Focus)、快一步思维(Fast)。下面以《红楼梦》为例,来谈谈如何利用移动4F思维,如何让人们将《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读下去[1]!

碎片化思维(Fragment):忙碌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时间常常是支离破碎了。人们在空闲的碎片时间里会选择怎样的休闲方式?阅读经典名著无疑是一锅好的心灵鸡汤。但是如何让人们在碎片般时间里去感受经典著作的美丽?我们可把《红楼梦》高度浓缩的精华选段,加以采集、挑选、推送,让读者在碎片的时间里阅读、聆听,在读者的心理播下《红楼梦》的兴趣种子。

粉丝思维(Fans):粉丝既是互联网的产物,也是互联网的发展动力。粉丝是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和传播者。《红楼梦》有粉丝吗?《红楼梦》有大量的“粉丝”,遍布在各行各业,甚至跨越国界。我们读者中也有大量的红学粉丝。我们的粉丝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怎样在碎片时间里为我们的红学粉丝提供令他们心仪的资源服务?怎样把我们红学爱好者的红学佳作传播给更多的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学,爱上红学?

焦点思维(Focus):专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极致。对于《红楼梦》等经典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广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仅仅将纸质书数字化,更要善于挖掘这些经典背后的学知!面对海量的移动信息,我们要善于做减法,找到焦点战略。比如《红楼梦》中有古诗词、古建筑、饮食文化等等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聚类技术,传播给更多有相同兴趣的人,让读者根据各自兴趣爱好去阅读了解经典。

快一步思维(Fast):这是一个速度当先的时代,若发展稍慢一步的话,就会失去先机。比如刚刚讲到的微信红包,几天就绑定2亿张银行卡,让稍后发展的如“易信”之类的相同平台望尘莫及。据统计超过80%的人们在选择查找数字资源时,首先想到的是GOOGLE、百度等商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文化资源中心的图书馆应抓住移动互联思维特征,运用图情专业技术,建立移动资源知识体系,为读者提供终身可依赖的个人知识管理学习的平台。

2 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

2.1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载体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载体与传播形式发生了变革,如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孤微博等;如开放式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等;如文档分享平台:百度文库、新浪资料、豆丁网、新浪微盘等;如SNS社区:Facebook、QQ社区、人人网等。大量的信息以书本以外的形式存在,知识的集合不再只存在书本之上。数字时代信息载体和形式变化使得个人数字图书馆成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良好平台。

2.2 个人知识体系与社会知识的关系

社会知识是无数的个人知识社会化后汇集而成,因此社会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个人知识的发展。同时社会群体的整体知识水平又影响到个体知识的吸收。个体生活在社会中,受到各种文化的包围,无时不刻不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无时无刻不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营养”、可以说,社会知识是个人知识生长的源泉。

2.3 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现代社会信息的获取来源主要有:互联网、传统图书、参与培训、互助学习小组、人际网络、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等。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实现个人数字化信息收藏及传播管理的工具,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保存人们在知识活动中日积月累的各种信息;(2)个性化网络服务;(3)从收录信息资源的类型来说,个人数字图书馆比公众的数字图书馆更广泛;(4)个人数字图书馆具有固化信息的功能――实藏VS虚藏;(5)支撑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软件功能相对简单等。公共图书馆可将个人数字图书馆中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知识信息,通过评价、筛选、归类、编目、标引等方式编纂成知识要点,从而形成有价值有版权的可传播保存的知识库。

2.4 图书馆之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

信息时代计算模式的不断变化对智能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外包使得图书馆游离于技术之外,各种云服务商、数据库提供商对图书馆也形成一定制约,图书馆技术人才的短缺使得技术壁垒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移动互联时代依托的是移动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同样图书馆需依托移动信息技术,实现直接面对读者的信息交流和知识服务。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平台搭建便是移动互联时代为读者提供的一种良好的知识管理平台,读者移动知识体系的标准制定是平台建设的重要前提保障。我们在读者移动知识体系标准规范及平台建设时,既要考虑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各自所特有的属性,也要考虑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互为因果的关系,使个人数字图书馆可长期持续发展,成为读者终身可依赖的精神家园及学习中心[2]。

3 移动知识体系建设

3.1 建设目标

移动知识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众多因子构成,包含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两方面,涵盖领域广泛的复杂系统。这些因子及相关领域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移动知识开发和利用的整体状态。移动知识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移动知识管理指标体系。通过知识指标体系的设计,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移动知识管理指标体系结构,为资源统一描述、组织、加工、共享、互操作提供支撑。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符合移动知识管理对指标数据的各项具体要求,满足长远需求,可动态扩展、可灵活分类。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移动知识体系的建立,实现动态、灵活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提高信息的准确率和共享应用水平;(2)将移动知识管理服务领域中的搜集、组织、加工、传播、保存、统计、分析、评估等工作通过建立一个动态可调整的指标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自服务链,真正使图书馆员、专家及读者能够通过指标这种定量的语言,实现知识组织设计与系统实现的一体化,建立指标驱动的移动知识管理模式;(3)在实现移动知识评价模型等的基础上,将指标与模型相关联,实现实时预测移动知识的动态变化趋势;(4)通过对移动知识指标的管理和维护,建立灵活的移动知识信息发布机制。

3.2 体系架构

在移动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的当下,信息的主体――人类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在繁忙的工作生活压力下,面对扑面而来、五花八门、精彩粉呈的信息,人们对信息的价值量及其精粹性有了更高的期待,大家不再关注冗长无趣的信息,不愿阅读长篇费时的文章,即便是古典名著也会觉得难以读完。面对现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例:郑州大学郭保华教授将4000汉字著成一篇韵文《中华字经》,全文共四章,每章1000字,250字,五十门类,二句一韵,仅27个汉字相同。“乾坤有序,宇宙无疆,星辰密布,斗柄指航。”朗朗四字经,孩子们边唱边学,边玩边记,记住了天地万物,记住了春夏秋冬,记住飞禽走兽,记住了三皇五帝、唐宋元明等,只需学一篇韵文便可完成小学6年的汉字量。孩子们随着汉字学习记下了古今中外的历史、地理、人文,这些百科知识将会在他们人生的路上不断地跳出、领悟、感慨、理解、成长,伴随着他们一生。《中华字经》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价值研究的创新,研究它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也给我们利用移动互联思维,传承人类文化,建设移动知识体系带来启迪。

图1 《中华字经》体系架构图

怎样建设移动资源知识体系?怎样通过对移动碎片化信息资源的收集典藏及推广利用?怎样增加资源多元保存之管道?怎样利用符合移动时代民众使用习惯的有效便捷方法,增进读者认识经典,传承文化?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图书分类法”及“汉语主题词”表、网络元数据资源描述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的内容形式和媒体类型标识等国际国家级标准为依据,契合移动互联的4F特征,采用目录体系、数据分析、社会标注、语义抽取、分类标引、关联聚类、概念地图、评价体系等方法,对读者按标准组织管理上传的个人知识资源进行收集、整理、评价、筛选、分类、组织、标引等处理,最终形成读者移动自媒体知识库,让更多的人分享、传播,最终实现传承人类优秀文化、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目的。

图2 移动互联知识体系架构图

3.3 目录体系方法

资源目录体系可以用于描述和记录移动知识组织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名称、主题、分类、来源等各种属性,即资源的元数据,通过元数据描述各种资源内在及资源间、资源主体间的关联关系。这样,既可以通过资源元数据直接查询和定位数据资源,也可以在资源使用过程中通过交换服务目录及交换体系实现资源的动态交换和整合,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并且可以避免数据机械集中时产生的过时数据。根据协同数据共享的需要,基于目录体系的数据资源还可以进行梳理和整合;可对移动资源按属性进行采集、分类、加工、存储,实现资源的有序组织;可迅速、准确、便捷地为读者提供检索、定位和使用资源;可以友好地管理、展示个人知识,实现知识共建共享及有效的长期保存等[3]。

3.4 分类聚合方法

基于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移动资源体系涵盖资源内容创建、对象描述、资源组织管理、资源服务、资源长期保存等环节,图书馆专业技术分类和标引的有效应用是移动资源体系建设的关键点。图书馆分类编目、主题标引等工作提供了知识组织的基本方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核心能力。由于移动资源碎片化、粉丝化、聚集化、快速化的特点,信息聚类技术在移动知识收集利用过程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可从移动资源聚合入手,针对移动资源的内部特征、外部特征、效用特征做深入的研究,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建立移动资源间及移动资源使用过程中的关联关系,以实现移动资源聚合的目的;其次对移动资源聚合的内在机理、路径、模式以及聚合的应用范围进行分析,揭示移动资源聚合的维度,挖掘移动资源之间的关联,增进移动资源进一步的融合;最后,将整合后的移动资源根据移动资源间的特征关系组合形成关系网络,实现智能化关联推送及有效利用和深度共享[4]。

3.5 移动资源指标体系建设

将杂乱、无规律、多形式的移动资源根据一定规则形成内在关联,运用图情资源目录、分类标引等技术及计算机数据分析、词频统计、主题聚合等方法,实现业务流程、信息编码等基础数据的标准化,系统接口标准化等,进而搭建图书馆移动资源知识体系架构。

指标体系设计方法是一种科学的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的体系建设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作为图书馆移动资源知识体系建设应用方法之一。本文的指标体系侧重于移动应用所产生信息,向知识体系的归集聚类后形成的结果集。指标体系设计主要包括指标确定方法、命名方法、分类方法以及指标的编码方法。指标的构建主要包含设计和管理两部分,从构建过程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领域:指标研究域、指标定义域和指标使用域。(1)指标研究域:对移动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对基础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对数据内容情况、数据分布情况、数据基本属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确定可以成为指标的数据。(2)指标定义域:对研究认可的数据进行规范性定义,使之成为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指标定义包括采集领域、采集方式、数据建设标准、加工规范等指标的基础定义。(3)指标使用域:定义好指标后,可以对指标描述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加工处理,形成指标数据后进行传播及管理保存。

4 结语

浓缩的都是精华,当上下五千的中华文明以“三字经”“弟子归”“千字文”这样朗朗上口,易记易传的方式流传至今时,移动互联时代被广泛传播点赞的精品网络作品,成为传播真善美的一种主要方式时,当浓缩移动精品作品从引导人们进入阅读和交流转向更深层次的经典原著阅读时,当我们图书馆人紧扣移动互联思维特征,抓住时代脉博,建立读者移动知识体系,为读者提供便捷的、规范的、共享、互通的移动知识平台时,通过对经典数字资源的搜集、筛选、归类、标引、评价、典藏及推广利用,使读者从认识经典作品,到参与讨论研究经典作品,最终喜爱迷上经典作品,也许那样四大名著就不会被觉得那么难读了。

参考文献:

[ 1 ] 顾铉.移动互联网“4F”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163-165.

[ 2 ] 陈涛.图书馆整理利用网络文学作品初探[J].新世纪图书馆,2014(11):30-32

[ 3 ] 邹永利,范丽婷,傅钰.移动终端上文献管理工具的比较研究[J].新世纪图馆,2014(2):43-47.

[ 4 ] 周姗姗.基于Falksonorny模式的数字资源多维度聚合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

[ 5 ] 国凤兰,刘庆志.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5(8):36-40.

黄红南京图书馆技术部主任、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18。

(收稿日期:2015-08-10 编校:刘明)

第16篇:浅谈北京旅游文化传承

浅谈北京旅游文化传承

【摘要】 北京,一座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的城市,有着她浑厚、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这可能是每年都有数以亿计的游客来此“探寻”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我个人而言,曾在10年时游过一次北京,可当时并没有文化旅游的意识,犹如囫囵吞枣,让我好生遗憾。藉此作业,我正好在喧嚣的大学生活之余静静地品味一下北京城时刻散发出来的那种耐人寻味的文化气息。

【关键词】北京 旅游 特色 开发 文化 故宫

一、北京概况介绍

1.1北京简称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也是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并列为中国六大古都。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四周被河北省围着,东南和天津市相接。全市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辖12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6县(大兴县、平谷县、昌平县、怀柔县、密云县 、延庆县),人口1100余万。北京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各胜古迹。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其历史悠久的国际高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坐落于北京。

二、古都的旅游文化

“北京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这座城市的老百姓的数百年来养成的很多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都是她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而且一座城市的文化在不同的时期也不相同,关键要看你究竟想要了解她的哪个时期的哪一种文化。譬如北京的美食小吃,传统的四合院与胡同文化,北京人的方言俗语,民俗民风以及传说典故,满人入关所带来的新的服饰文化等等,另外,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其历史渊源,古建遗迹也是她不可缺少的文化要素,还有,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也是她的重要的文化元素。但说到“旅游文化”,就不得不说起老师上第一节课时让一位同学起来说的六个字即:食住行游购娱,这六个字是旅游的六大要素。而我认为这六个字不仅仅是六种行为,对于北京这座古都来说更是六种地地道道的文化。

2.1饮食文化

(1) 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

(2)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 (3)代表:豆汁儿、酸梅汤、茶汤、小窝头、茯苓夹饼、果脯蜜饯、冰糖葫芦、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灌肠、爆肚、炒肝等。

(4)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

2.2四合院文化

(1)内涵:“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它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2)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3)传统历史: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

2.3胡同文化

(1)特征: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胡同原为蒙古语,即小街巷。由于北京古时城建就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共有7000余条。

(2)名称: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

(3)代表:北京最长的胡同就是东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稍许胖点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过。

(4)就北京的市民文化来说,胡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许可以代表很多东西——风土人情、生活习性、衣食住行等等各方面的特点。虽然在现代气息日益浓厚的今天,北京的“京味”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由胡同文化提炼出来。

胡同不仅是这座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胡同一般都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买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胡同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有的是亲切融洽的邻里关系。

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只有身处其中才有最深体会。

2.4京剧文化

(1)京剧是流传北京、河北、天津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粹”。

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

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剧,又叫梆子。

2.5皇家文化

(1)内容:皇帝登基、立储册封、上朝议政、颁诏传旨、钦点恩赐、巡幸游猎、御笔御玺、御膳御服、内府管理、宫殿构建、行宫设置、坛庙祭祀、皇陵营造、皇庄设立等等。 (2)北京皇家文化的精髓:故宫、天坛、明十三陵、颐和园等等。

2.6购物文化

(1)北京是唯一入选世界15大购物之都的内地城市。 (2)传统商业区:王府井大街、前门大栅栏、西单商业街。 (3)新商业区:国贸商城、东方新天地、中关村广场。 (4)古玩城:琉璃厂、潘家园。

(5)外贸服装:秀水街、雅秀服装批发市场。

(6)其他:景泰蓝、玉器、丝绸刺绣、泥人、京剧脸谱、风筝、剪纸。 2.7娱乐文化-庙会

(1)庙会: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最富有北京的民俗特色。北京的庙会有的是一年一度,有的一个月内就有数天,会期除固定的,还有不定天数的。 (2)代表:王府井庙会、五显财神庙庙会、东岳庙庙会、都城隍庙庙会、土地庙庙会、白塔寺庙会。

三、北京旅游景点

3.1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

3.2世界地质公园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

3.3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八达岭―十三陵、石花洞 3.4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国子监街、烟袋斜街

3.5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密云县古北口镇

3.6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门头沟区 :斋堂镇爨底下村斋堂镇灵水村龙泉镇琉璃渠村

3.7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大运河; 北京云居寺塔、藏经洞及石经; 北京古观象台; 北海公园; 卢沟桥

四、北京重要景点概述

4.1故宫——设计者蒯祥

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现辟为“故宫博物院”。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朝(公元1368~1912年)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4.2八达岭长城

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是长城建筑最精华段,集巍峨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

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4.3天坛

(1)作用:是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 (2)主要建筑: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

(3)祭天程序:①迎帝神:②奠玉帛:③进俎:④行初献礼:⑤行亚献礼:⑥行终献礼:⑦撤馔: ⑧送帝神:⑨望燎。 4.4颐和园

(1)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

(2)主要景区:万寿山、昆明湖、乐寿堂、玉澜堂、大戏楼、佛香阁、排云殿、智慧海、长廊、清晏舫、画中游、听鹂馆、十七孔桥、文昌阁、宝云阁、谐趣园、苏州街。

五、北京的宗教文化

5.1庙宇

(1)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 (2) 道教的白云观。

(3)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

(4)藏传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宫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 (5)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

(6)在当今世界旅游大潮中,流行一句话“东方看庙,西方看教”。意思是,东方最引人注目的是庙堂,旅游景点多是历史悠久的大型寺庙。而西方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堂。,特别是那些著名的教堂,比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等。

所以,越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它的宗教文化也是积淀深厚的,人们在信仰宗教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宗教文化。北京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宗教文化也灿烂。 北京城不仅汇聚了世界上著名的五大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而且这五大宗教建筑和文化也各有特色。比如,现在我们行驶的朝阜路上,短短几公里,就聚居了四个宗教(朝阳门外的东岳庙、东四清真寺、隆福寺、广济寺、历代帝王庙、白塔寺)的建筑,而在北京宣南地区,以北京建城纪念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可以说聚集了五大宗教的许多著名活动场所。

这种“宗教文化区”在世界大城市中是罕见的,体现了东方“和”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

六、在旅游开发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6.1人口问题:与保护区改造类似,保护区旅游发展也涉及到人口外迁的问题。自1997年以来,什刹海地区“胡同游”规模逐渐扩大,酒吧街的兴起对外迁人口形成了新的压力。疏散人口应采取渐进的方式,并应保留相当数量的原住居民。从保护和旅游的角度看,保留了原住居民就是保留了北京的传统民俗文化,老北京人同样是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

6.2资源利用问题:保护区内的传统建筑利用应本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进行,旅游开发应有利于文物的保护,有利于传统风貌的延续。总体上说,文物建筑应严格保护,室内外均应保持历史原貌,游览方式以参观为主;风貌及质量较好的建筑应保持建筑自身的传统风貌,内部可以改造,利用方式以不破坏外观风貌为原则,经营形式可多种多样;对于一般性建筑可以根据经营的需要进行改造,但改造后的建筑形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对于特殊需要的地段可拆除原建筑,但必须报规划部门予以审批。

6.3适度开发问题: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应注意协调如下几方面的关系:①核心保护区适度,协调区放宽;②居民密集区适度,商业、风貌区放宽;③可达性差的地区适度,交通方便地区放宽。

七、结语

7.1北京是驰名中外的文化古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座古老的都城日益变得生机勃勃,越来越多的人涌进这座城市,可正是如此也让人们愈发的担心,在旅游业开发的越来越大力的时代,我们的旅游文化的初衷能否继续传承下去呢?希望我们美丽的都城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能不被时代以车轮般速度发展的旅游利益化所泯灭。北京的文化,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她所展现给人们的内涵是非常深厚的,这与华夏五千年悠久文明也是分不开的,短短的几千字是根本不可能说清楚的,这里只是我个人最想说的几个北京文化的代表话题,其它诸如北京艺术文化、校园文化等等诸多方面,由于经历和认识有限此处就不多加赘述了。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

邵骥顺:《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王洪滨:《旅游学概论》,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年。

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栏目组:《这里是北京》,华艺出版社,2007年。

第17篇:文化传承与创新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 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 学习目标: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2、为什么要以及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及要求。

4、传统文化的地位、特征。

5、为什么要重视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6、文化创新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7、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题目训练:

1.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15年7月14日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阅读率为58.1%,超越传统纸质阅读率。“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方式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5年7月18日,“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式开工,这是自清末以来首次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彩绘部分进行大型修缮。“三孔”古建筑启动最大规模彩绘修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古建筑

A.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具有不可再生性 C.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现代建筑 D.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影响深刻

6.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指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 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 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7.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8.《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上述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 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于2015年10月18日在福州举行, 这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 “福之州,青之运” 。“福之州”点出中国唯一一个“与幸福同名”的省会,“福之州”也可表述为幸福的神州大地;“青之运”则暗喻年轻一代将在此集聚能量,展示力量,以新的姿势与节奏,领跑中国。这体现了 ( ) ①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举办运动会可促进文化交流 ③各地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 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活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 ( ) ①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各地中秋节的过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除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①传统习俗世代相传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③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第五媒体”是人们对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它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 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都是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湖南卫视《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受到观众狂热追捧,这是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这告诉我们

①必须立足于观众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②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③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传统关注生活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庄子·列御寇》载:“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这则寓言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 ①文化传承要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

②提高文化修养要着眼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培养的 ④提高文化修养应当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7.“义”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为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人民幸福追求公平正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辨是非的“侠义” “江湖义气”,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彻底地改造 B.全面地肯定 C.全盘地否定 D.批判地继承 18.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这说明: ①文学创作要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学创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非虚构作品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比较新旧“二十四孝”内容,可以看出

①对“孝”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②对“孝”文化既要克服又要保留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 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③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④传统思想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开始访英之旅,中英建交4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央视网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创作了《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文化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 ①传统文艺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思想 ④传统道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2014年,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的“画说汉字”的展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激发了参观者对中华文化的强烈兴趣。“画说汉字”的展出表明

A.中华文化正在领导世界文化 B.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4.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中国传统医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助于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应注重继承和保护,进一步发挥中医的作用

④要保护更要开发,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A.语言文字 B.民族习惯 C.民族遗产 D.民族节日 2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形象地说明了 A.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必须要统一文化 C.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7.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使、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这句话强调了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②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③文化因互鉴而丰富 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这样评价道:“在过去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 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的三四十年间,她一直专注于描写苏联和苏联解体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她的作品并不是关于那些历史事件本身,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的情感历程。”这说明

A.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C.作者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9.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美国一华裔男子因为给10岁的女儿洗澡被剥夺抚养权,最终因抗警被击毙。在此之前,加州圣塔蒙尼卡的一对华人夫妇由于平时爱吃榴莲,做饭时喜欢煎煮炒炸,因而被要求搬出公寓。

纽约华人大妈6月起在日落公园排练节目而被多次投诉,其领队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文化差异虽然会带来一些摩擦,但是其本身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32.材料: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9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 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33.材料:某出版企业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他们调查发现在飞机、火车上很多人在用电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企业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把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在第一时间传送给读者,而读者阅读的工具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还研发了很多适用于教育方面的数字化产品,比如“寒食帖”,读者既可以欣赏诗词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作者苏东坡的概况以及所涉及的地方的人文、历史背景,还可以对书法进行临摹。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并向10个国家输出版权,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文部科学省提供的《三国演义》漫画本,让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中小学图书馆,第一次有了来自外国的漫画书,目前,该公司资产已达到118亿元,开始在全球范围跨区域、跨行业谋篇布局。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出版企业为什么能实现不断发展(12分)

34.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黎族苗族的歌、舞、服饰是我国灿烂民族文化中绚丽的艺术奇葩,凝聚着黎族苗族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心血。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9月23日,海南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民歌、民舞、民服进校园”活动启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科学地认识民族文化,使学生在了解各民族历史、民情民俗、语言文字、民间工艺等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祖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10分)

35.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材料二 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加快深化为话题之,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我国文化。(10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 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试卷答案

选择题:DDCBB DCABC BCDDB BDACA BCBCD ABACC

31.(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各种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交流。(2)由于世界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样就使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3)对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契合了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人们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专家学者走出书斋,借助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动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体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促使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每点3分)

33.(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在实践中推动文化创新。3分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3分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提供《三国演义》漫画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分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把握了阅读的发展新趋势,创新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3分

34.(1)我们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5分)

(2)面对黎族苗族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和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5分)

(3)我们要把握好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

35.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④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⑤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注:从其他角度回答可以酌情给分

第18篇:传承孝道文化演讲稿

【导语】泱泱华夏,一个“孝”字继承了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悠悠历史,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愿这种美德永远传承下去,让孝道之花在我心中永远绽放!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传承孝道文化演讲稿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传承孝道文化演讲稿范文一

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孝是一首动听的歌传诵至今,孝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悠悠五千年,长江黄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动天的古老传说。从西汉的董永卖身葬父,东汉的黄香扇枕温衾,三国的孟宗哭笋,到今天的山里女子佘银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残疾母亲。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他们给予我们心灵太多的震撼和感动,他们是我们心灵的浸润剂。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但是孝不仅死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行动。那么孝到是什么呢?孝是沉香不怕艰难险阻,排除万难一定要救出母亲的赤子之心,孝是许士林为了救母亲磕红的额头,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远见。

从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朋友们想一想是谁用虬劲的手臂,为我们撑起一片无邪的天空,没有风也没有雨,是谁赠我们傲翔的双翅搏击长空。我们始终飞不出那一双牵挂的眼神。回想一下吧,来自深夜的一声咳嗽,是否叩醒你们沉睡的心灵,你们是否听到筋络退化的声音,是否听到皱纹肆意绽放的声音,是否听到黑发脱落的哀怨。这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伟大的父母。当我们渐渐长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搀。怎可忘记,父母曾因为给我们撑起一片天,背影已变的衰老,憔悴已布满的双眼。

因为孝我们才有了这和谐的社会,因为孝才是我们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孝不仅是我们应该尽的义务,更应该是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和爱。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动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那是对蓝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年,时代的骄子,更应该把孝付诸于行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不要等到父母他们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才懊悔。有了侍奉父母的心,即使不能终老,亦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天地。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筑永恒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恒的奇迹。

传承孝道文化演讲稿范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世间最应该感谢的莫过于母亲。

我们常常问:“我是怎样来的呢?”“是妈妈生的。”“妈妈是怎样来的呢?”“是妈妈的妈妈生的。”……是呀,没有母亲,何来生命?

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无私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某医院,一个新的生命即将诞生,多么令人兴奋激动呀,然而医生的一句话改变了这一美好的局面——“难产,救孩子还是救母亲?”家人茫然了,两者同亲呀。孩子是一个幼小的生命,若他没有了母亲,当他看到别的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时,该多么伤心;母亲,年轻的生命,满载希望,可他又多么爱孩子……“快点,不然一个也活不了!”医生在督促,就在这危急的时刻,手术台上的母亲发出了虚弱而有力的声音“救孩子!”到这里,人们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寥寥三个字,却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无私呀,这话恐怕只有母亲才能说出。

母亲以无畏的勇气孕育生命,虽然这可能会是一个给她带来无尽的麻烦与泪水的生命。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去年,广西某地。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去坐缆车,由于缆车质量不过关,钢索断了,一头栽向深深的谷底。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那生死永别的瞬间,母亲拚尽全身力气将儿子托举起来。二十多名游客遇难了,那个被母亲用双手托举起来的叫张子昊的小孩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一位母亲在生死关头,将孩子推向生,自己却走向死,也许,这就是母爱的真谛。现在青年歌手韩红已经志愿抚养张子昊已经快两年了,在韩妈妈的关怀下,张子昊健康成长着。

不必再说什么,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试问,有谁能说母亲不是最伟大的人?有谁能否认生命不是在母爱中放歌。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赛曼,刚进入莱顿大学读书时,不求上进,成天嬉戏游乐,期末考试物理开了红灯。母亲拿着成绩单百感交集地对他说:‘早知你是这样一个平庸无知之辈,我当初就不该在波涛中拼命地挣扎!’接着,母亲把他出生和幼时的艰难以及一些古训讲了一遍。母亲的话深深地打动了赛曼的心,他默默地吻着母亲苍老的手,暗自下着悔改的决心。可是不久,母亲却一病不起,与他永别了。为了铭记慈母的教诲,他把母亲的遗像嵌在一个很小的镜框内,不管走到什么地方,也不管干什么事,都把它珍藏在自己的胸前。有一次,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讲课时,一道难题难住了他。他一度想搪塞过去,这时,他的手突然触到了母亲的遗像。他从心里默念着母亲,毅然改变了主意,在难题前足足演算了10分钟,终于把它解出来了。母亲遗像陪伴了他一生,给了他战胜困难的信心。后来,他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了世界的物理学家。”

身为母亲,就意味着牺牲,就意味着她的生命不再有自我。田世国,一个普通的公民,只是因为给母亲做了一件义之所在,理所应当的事,就被评为20XX感动中国人物。为什么?用医生的话来说:“我们做了几百例,都是父母给孩子,这是第一例孩子给母亲捐献器官的。”

孝敬父母,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这一美德却没有被我们很好地继承下来。

孩子越大,开销越大,脾气越大,他的小脑袋瓜里没有此家彼家之分,总以为天下父母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与人攀比,事事要强:学英语,同桌买了复读机,自己也要,还不能比同桌的便宜;学电脑,班上同学家有586,哭着喊着要买一台,其它品牌其它机型都不行;练田径,训练队的伙伴们全是清一色的“阿迪达斯”,拉着父母上商场从头到脚全副武装,国内连看也不看……

父母窝在心里的愁苦,邻里知、同事知、亲戚朋友知,唯独孩子不知,孩子从小受宠,只道父母朴素节俭是多年的习惯,不晓实是家道艰难,还为父母不常给零花钱而生气。夫妇俩独处时,总是相对潸然——稚子不知爹娘愁啊,人们都说孩子的书包太沉,可它有父母肩上的担子沉吗?

“父母恩重深似海”,感谢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感谢母亲在我们发脾气时没有弃我们而去,感谢母亲让我们懂得爱与被爱。

诚挚的感谢,本不需要太多言语,但要经常想着,念着,那是我们行动的源泉,总是一天,我们都会成长为有出息的孩子,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收获慰藉。

谢谢大家!

传承孝道文化演讲稿范文三

孝顺,自古以来亘古不变的话题。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父母对长者的孝顺,在生活中处处皆可看到。孝顺如同一缕春光,温暖了人们的心灵,孝顺如同可爱的音符,将整个社会变得和谐美丽。

现今,不孝顺的事例比比皆是。有一位年轻人,考上大学之后私自辍学,在外面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晚上也夜不归宿。他的父母很着急,但是他却毫不理会。一天晚上,他东转西转,转到一家麻将店,这一下可不得了——

小伙子从这天晚上八点一直打到明天早上,又从明天早上一直打到晚上……就这样日复一日,不停歇的连续打了三天麻将,结果他却突然之间晕倒了。送到医院,竟然是大面积的脑出血,他们的家人很着急。经历了这样惨痛教训,他才懂得了亲情的可贵,从此努力完成学业,找到工作,孝顺他的家人。

古代,也有许许多多孝顺的事例。一个小孩,名叫孔融。他小时候就非常的孝顺他的父母及长辈。一次他的父亲从集市上买来的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梨,他的哥哥说:“你最小了,你先挑个大的!”但是他却执意不听,他说:“大的应该给应该给哥哥和爸爸,最小的才能留给我。”他的家人及邻居对他刮目相看,说:“小小年纪,真么孝顺真不容易啊!”此人果然后来也有了出息,在朝廷当了大官,他的孝道在民间口口相传。

孝道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却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话题。在这个现今的世界,只有保持孝道,保持本真的爱,才能将美好的品质发扬光大。其实孝顺。并不是多么高大,它融合于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用心感悟,用爱坚守,才能将孝道温暖人心!

第19篇:传承文化,共创精神家园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

41班:胡祎妮

“鱼不可脱于渊,大国利器不可以示人。”在现今社会,国之利器是国家强盛的象征,是值得我们拿来夸耀并自豪的。国之利器,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高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精神,增强对国家数千年历史的了解。在各国都很重视外语教学的现今社会,外语教学固然值得肯定,但我们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

“汉字书写大会”掀起一股猛烈的文化浪潮,科技在发展,外来文化在入侵我们的生活,“提笔忘字”不仅预示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对母语的疏离,更意味着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文化见证了时代的更替,事物的兴衰,它从千年前向我们款款走来,带着书卷的香气,引起我们对文化的渴求。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这响亮的口号声是我们新世纪中学生秉持的信念。我们生活在这片热土上,这片有着千年历史的热土上,我们自豪,我们骄傲。随着国家日益兴旺发达,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国际舞台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尊与自信,所以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更是我们应当具备的。

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有损国格的事情,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啊!

祖国创造了生活,改造着生活,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走在世纪之初的我们,怀着一颗坚定不移的心,为中华文化,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20篇:传承红色经典文化

传承红色经典文化 共建共享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红色经典文化是近代中华民族的思想结晶和精神核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弘扬红色经典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弘扬红色经典文化就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之义。

红色经典文化的传承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红色经典文化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同舟共济、合力建设。红色经典文化真正得以传承,才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可爱的中国》方志敏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

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我自豪你的坚强,

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

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

我自豪你的精神,

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可爱的祖国啊,

无论我走到那里,

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

无论我身居何方,

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

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

你用速度,你用实力,

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用勤劳,你用智慧,

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

祖国啊,祖国,

你永远充满希望,

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传承文化的作文
《传承文化的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