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水利工程论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2 06:04:4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三峡水电站及其相关环境》

专业班级:水电101班

姓名:郭进

学号:600311001

2三峡水电站及其相关环境

摘要:

三峡水电站作为我国最大水电站,为我国提供大量用电,在其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一定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在建设当中又是如何逐步去克服各种困难、作为我国发电量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又是如何构成的?其经济效益又如何?作为长江最险要的地势,三峡的构成又是如何呢?在这里作简要分析。

引言:

在我们选择了水利水电工程这门专业的时候,就注定我们与水电解下了不解之缘,水电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作为水电人,我们有必要了解我国已利用水资源和有待开发的水资源,下面就三峡水电工程为案例作简单了解。

正文:

一,三峡水电站的概述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

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

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

2010年7月,三峡电站机组实现了电站1820万千瓦满出力168小时运行试验目标。(日发电量可突破4.3亿度电!占全国日发电量的5%左右)。1949年,中国总发电量仅为43亿度。

三峡电站初期的规划是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也就是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建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在加上三峡电站自身的两台5万千瓦的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度(5倍于葛洲坝,10倍于大亚湾核电,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水力发电的20%)。

二,动工直到建成

在全国人大通过兴建议案后,1993年,国务院设立了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为工程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国务院总理兼任委员会主任。此后,工程项目法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成立,实行国家计划单列,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直接管理。1994年12月14日,各方在三峡坝址举行了开工典礼,宣告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一期工程从1993年初开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岛,围护住其右侧后河,筑起土石围堰深挖基坑,并修建导流明渠。在此期间,大江继续过流,同时在左侧岸边修建临时船闸。1997年导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一期工程达到预定目标。

二期工程从大江截流后的1998年开始,在大江河段浇筑土石围堰,开工建设泄洪坝段、左岸大坝、左岸电厂和永久船闸。在这一阶段,水流通过导流明渠下泄,船舶可从导流明渠或者临时船闸通过。到2002年中,左岸大坝上下游的围堰先后被打破,三峡大坝开始正式挡水。2002年11月6日实现导流明渠截流,标志着三峡全线截流,江水只能通过泄洪坝段下泄。2003年6月1日起,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闸开始通航。7月10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到当年11月,首批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标志着三峡二期工程结束。

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导流明渠截流后就开始了,首先是抢修加高一期时在右岸修建的土石围堰,并在其保护下修建右岸大坝、右岸电站和地下电站、电源电站,同时继续安装左岸电站,将临时船闸改建为泄沙通道。整个工程已全部完工。 三,三峡电厂组织结构

三峡电厂不是独立法人,她是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单位。三峡枢纽除通航建筑以外的所有设备设施均由三峡电厂管理,包括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地下电站、电源电站、泄洪设施、大坝水工建筑等。

三峡左岸电站全部14台机组均已投产,总装机容量达到了980万千瓦。右岸电站预计在2007-2008年完成全部12台机组的安装。左岸电站机组投产情况如下:左岸1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3年11月22日投产发电。

左岸2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3年7月10日投产发电。

左岸3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3年8月18日投产发电。

左岸4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3年10月28日投产发电。

左岸5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3年7月16日投产发电。

左岸6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3年8月31日投产发电。

左岸7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4年4月20日投产发电。

左岸8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4年8月24日投产发电。

左岸9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5年9月7日投产发电。

左岸10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4年4月7日投产发电。

左岸11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4年7月26日投产发电。

左岸12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4年11月22日投产发电。

左岸13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5年4月24日投产发电。

左岸14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5年7月21日投产发电。

三峡电站左右岸机组现已全部投产,2010年7月20日8时,三峡枢纽迎来大坝建成以来最大洪峰,三峡电站按照上级调度安排,从容应对,精心组织电力生产。7月21日21时,三峡电站机组达到了满出力运行的水头和水量条件,26台机组开始满出力运行试验;7月28日21时10分,实现了电站1820万千瓦满出力168小时运行试验目标。

四,预期效益和实际情况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三峡的上网电价按照各受电省份的电厂平均上网电价确定,在扣除相应的电网输电费用后,约为0.25元。由于三峡电站是水电机组,它的成本主要是折旧和贷款的财务费用,因此利润非常高。由于长江属于季节性变化较大的河流,尽管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大于伊泰普水电站,但其发电量却少于后者。

在三峡建设的早期,曾经有人认为三峡建成后,其强大的发电能力将会造成电力供大于求。但现在看来,即使三峡水电站全部建成,其装机容量也仅及到那时中国总装机容量的3%,并不会对整个国家的电力供需形势产生多大影响。而且自2003年起,

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煤炭价格飙升,三峡机组适逢其时开始发电,在它运行的头两年里,发电量均超过了预定计划,供不应求。

五,移民问题

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便占到了45%。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并且如果库尾水位超出预计,还会再增加新的移民数量。移民的安置主要通过就地后靠或者就近搬迁来解决,但后来发现,水库淹没了大量耕地,从而导致整个库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于是对农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种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举家外迁至其他省份居住,目前已经有大约14万名库区移民迁到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库区外)、湖南、广东、重庆(库区外)、四川等省市生活。三峡工程实行“开发性移民”模式,即在移民的同时,也伴随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造和产业建设,根本目的是要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其经费除了由三峡建设基金拨付外,三峡总公司在电站投产后的若干年内每年也要支付给地方政府一笔资金用于移民安置。此外,国家还要求全国的二十一个省市,每个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一个县。但目前的现状是,虽然移民城镇的基础建设较快,但是工业发展较差,大批搬迁的企业破产倒闭,库区整体呈现出一种产业空心化的状态,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较高,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导致数万人包围政府机关的“万州事件”。六,其他相关问题

泥沙淤积和水位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争议,对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国防安全问题,政治争议,建设过程中的负面事件等。

七,相关地势及干流

三峡的组成

三峡是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下面是介绍这三峡

1,瞿塘峡

全长8公里,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景色最为雄伟险峻。主要景点有奉节古城,八阵图,鱼复塔,古栈道,风箱峡,粉壁墙,孟良梯,犀牛望月。

瞿塘峡,又名夔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约8公里。在长江三峡中,虽然它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

奔腾咆哮的长江,一进峡谷便遇上气势赫赫的夔门。夔门两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条细带,蜿蜒于深谷之中。这里河宽只有

一、二百米,最窄处不过几十米;而两岸主要山峰可高达1000-1500米。

2,巫峡

重庆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迄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公里余,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 巫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与湖北省巴东县之间,

全长42公里,山高入云,有巫山十二峰擅奇天下。巴东属段22公里。西起边域溪,东至县境官渡口镇,古又称巴峡。

3,西陵峡

西陵峡西起巴东县的官渡口,东到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26公里。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沿江有巴东、秭归、宜昌3座城市。

西陵峡可谓大峡套小峡,峡中还有峡,如破水峡、兵书宝剑峡、白狗峡、镇山峡、米仓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等。西陵峡两岸有许多著名的溪、泉、石、洞,屈原、昭君、陆羽、白居易、元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寇准、陆游、冯玉祥等众多的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诗赋。 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著称,著名的新滩,崆岭滩等,这些险滩,有的是两岸山岩崩落而成,有的是上游砂石冲积所致,有的是岸边伸出的岩脉,有的是江底突起的礁石。滩险处,水流如沸,泡漩翻滚,汹涌激荡,惊险万状。

结语及展望:

随着科技的迅速法展,我国在水电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相信在我们上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能跻身世界前列,让让中国的水利事业发扬光大。

推荐第2篇:水利工程管理论文

中国小水电建设现状及分析

摘要:当前小水电技术发展趋势呈逐年上升态势,并且小水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用电保障,同时还有利于生态环保。结合我国国情出发,分析了目前小水电建设发展状况与工作原理,并提出促进小水电发展的相关建议。

随着近些年全球能源相关产业领域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水电产业技术也同样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缓解了我国不少地方区域供电、用电不足的现状。目前来看,全球水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全球提供了占全球发电产量的五分之一的电力能源,同时又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必要支持,为此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水电技术的发展。

一、水能资源状况

1.1 我国的水能资源

构成河流水能资源的两大要素是径流和落差,中国具有径流丰沛和落差巨大的优越自然条件。中国境内所有流域面积在100km2 以上的河流共5000 余条。其中,河长在1000km 以上者有20 条;流域面积在1000km2 以上者有1600 余条;水能资源蕴藏量在10MW 以上者有3019 条。

中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676GW,年发电量5920TWh;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378GW,年发电量1920TWh。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

1.2我国小水电资源的特点

在我国小水电被定义为装机容量不超过50 MW(含50 MW)的小型及微型水电站。中小支流遍布全国,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普查资料统计,小水电资源的蕴藏量为160GW。相应的年电能约为1300TWh;5 万kW(含5 万kW)以下的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达到1.28 亿kW。至2004 年我国已开发小水电装机容量为3865 万kW,已开发的小水电资源占可开发资源的32%,已开发的小水电占整个水电装机的约40%,小水电发展潜力也是很大。

在我国电力尚处于短缺状态的地方偏远地区,小型水电技术开发被评定为对促进经济发展最为有利的能源技术之一。不论是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还是利于生态环境经济建设等方面考虑而言,小水电技术都是促进电力发展的主要技术。同样小水电系统所用的工作系统寿命期限通常能够维持50a以上。也就是说,小水电技术发展所具备的特点是通常规模较小、周期短、成效明显、技术又相对成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如果在贫困山区推行这种技术,势必会促进山区经济的提高,实现脱贫致富。另外,由于我国的贫困区域多数集中在中西部地带,且矿物质、水能源都相对充足,保守估计水电开发量可达上亿千瓦,占据全国开发总量比重的80%以上;在我国扶贫资助的592个重点开发县中,其中就有着298个县的水能资源非常充足、丰富。所以近些年来国家极力推崇小水电技术开发,并在中央出台了1号文件把小水电归结为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

二、小水电技术原理与其优势

1.主要原理

小水电技术主要以水轮机的能量转化实现,通过水轮机实现水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一过程;水轮机的正常工作运转,能够带动发电机或其他系统设施、设备等实现能量转化。由此可以看出,水轮机是小水电技术赖以依靠的重要设备、设施

之一。常规而言,性能强大的水轮机水利工作效率可以达到80%-90%之间,甚至有的工作效率能达到90%以上。当前,水轮机的型号、规模越小,其性能也就越不明显,工作效率也就越低。水轮机的选定主要取决于建站地址的条件及周围环境特性,当然这是决定其选择型号的外部因素,对于型号选择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根据其自身的作业设定转速,其他因素相对来说也同样重要,如水轮机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充足发电。但最根本的直接因素还是建站选址特性与水轮机内部转速。

小水电技术主要包括流域规划技术,水工建筑物设计施工技术,小型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制造技术,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电网自动化调度技术及输配电计算机监控技术等。

流域规划技术主要包括小流域梯级开发、龙头水库开发、高水头电站跨流域开发等,通过把流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系统研究,找出符合整个流域最大水力资源利用率、最大发电效益、最大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开发方案。目前,小水电流域规划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步推广应用到全国小水电开发中。小水电的水工建筑物技术主要包括⑴砼重力坝、砌石拱坝、小型砌石连拱支墩坝、砼拱坝、橡胶坝、砼面板堆石坝、土坝等挡水建筑物技术;⑵发电引水、跨流域引水和虹吸式进水等引水建筑物技术。小水电水工建筑物投资比例大,工程进度也受其制约,因此,水工建筑物技术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工程投资、加快施工进度。

砌石拱坝,特别是较低坝高(小于50m)的水电工程,是目前我国小水电工程挡水建筑物中用得较多的一种坝型。与同等规模的砌石重力坝相比,可节省工程量的1/2~1/3。砌石连拱支墩坝主要有拱形盖板和支墩组成,当河谷宽度较宽,坝高不大,河床及坝两岸基础条件较好时常采用此坝型。使用浆砌石连拱坝可较同等规模的浆砌石重力坝节省工程量30~50%。

2.小水电主要建设优势

整体来说,我国水能资源相当充裕,同时分布较广,遍及全国诸多地方区域,即遍布我国30个省,而集中发展小水电的地带却多数聚集在我国西部地区,其中我国西南地区的小水电资源所占据比重就高达50%以上。为此,国家结合西南地貌及经济发展特点全面实行了小水电电气化发展规划,旨在加强农村、县镇的小水电电气化建设,这不仅因为小水电电气化建设工作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用电需求,同时也是由于国家为了全面促进可再生水能源的发展,扶持地方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另外,小水电工程所需的实际规模较小,有别于大型水电工程的结构复杂、繁复,同时小水电运作寿命周期可达50a,对水流要求也不那么严格,有别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开发与检核,这样对于国家在偏远山区发展水利工程而言,更具吸引力。

三、小水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小水电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

随着几十年的小水电资源开发,成千上万的小水电站建成后,特别是20 世纪90年代以前,全国共建设大约有2 万多座小水电站,受当时技术和条件制约,小水电建设自身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建设标准较低,设施老化失修,资源利用率低,安全隐患突出等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规模较小,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由于小水电装机容量一般不大,而且类型单一,大部分皆为径流式水电站,没有调蓄能力,再加上投资资金也不是很大,很难得到当地主管部门的重视。

2)电站所处位置基本上为偏远山区,由于相对落后的当地经济水平,对电

力消费水平也有限,导致电力输出成本较高。同时,小水电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单机容量造价较高,往往每千瓦资金需达到8000 元以上,有些引水式电站,土建和隧洞投资较大,同时建设周期较长,往往造成小水电资金严重不足,后期无法继续进行。

(3)电网建设滞后,虽然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大力进行农网改造,但是由于小水电遍布范围太广,很多小水电区域的电网建设还很落后,这也成为制约一些地方小水电发展建设的瓶颈。特别是山区农村,负荷分散,长距离输送电成本较高。

(4)小水电站电力供应不稳定,存在丰枯和峰谷矛盾。由于大多数的小水电自身调节能力有限,存在“大水大发,小水小发”的现象,在丰水期的时候往往造成电网系统电力有余,而在枯水期的时候又造成电网缺电,生产经营很不稳定。小水电的出力与电网的负荷需求不平衡,也导致大电网对小水电的上网需求,甚至上网价格都没有很高的积极性。

2 小水电建设外部存在问题

小水电建设除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外,还由于一些外部因素,也制约了其发展,外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小水电虽然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没有煤电所造成的三废环境污染,但是在小水电的生产成本和收益中却没有真正体现,小水电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扶贫效益和生态保护效益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2)公益性制约。部分小水电站是依附于水利工程而建,除了发电,还兼有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功能。水电站运行必须首先服从于防洪及工农业用水的需要,造成蓄水期减发或不发,放空迎汛时弃水减发,灌溉供水期不惜超低水位运行或能发峰电发了谷电等。

(3)小水电与大电网存在一些利益上的冲突,由于小水电规模较小,在整个电力领域,属于一个弱势产业,没法和占全国总发电量94% 以上的常规电力相比。由于小水电电价低,没有遵循“同网同质同价”的原则进行合理定价,再加上较高的线损,很多小水电生产企业只能微利保本,效益非常低,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很多企业已经无力实现持续发展。

(4)小水电立项审批手续需要更加规范,由于一般5 万kW 的水电站由省里审批和管理,2 万kW 左右的由市里负责,1 万kW 以下直接由乡镇负责审批和管理,也导致了小水电站建设有点混乱,很多企业“跑马圈地”,先开工建设,再补办各种申报手续,甚至出现了最后建成后,仍然还有手续没办完。

三、促进国家小水电发展的实施对策

1.提高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不管是对水轮机行业来说还是小型电站而言都应当高度重视水轮机的实际质量,积极研发相关技术,尤其是对于低水头电站来说,就应当全面推广灯泡贯流式机组及相关技术。也就是说,利用当前新型技术设备逐步替换以往常规机型设备,如灯泡贯流式机组的出现就替换了以往机组常用的轴流式机组,从而改进原先水轮发电机组尺寸、型号较小,作业效率并不高的特性。另外,对于机组制造企业应当确保产品质量,确保机组流水线生产环节中的质量控制能够达到相应要求、标准,能够整体运输与吊装,从而实现保障机组质量的同时又确保了机组安装周期能够缩短;对于卧式机组应全面推行两点结构的新技术,这主要是由于其能够降低机组的维护周期的同时却又能保障机组产品的使用年限,提高作业运行效率。除此之外,像调速器系统与励磁装置等其他形式的辅助设施、器件等,也要保证其技术含量与能够达到生产质量标准,

以此才能保障小水电站机组的正常运作效率。

2.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步伐,提高电网输送能力,使小水电能够“发得出,送得出”,并尽量减少线损,提高电能质量和收益。同时,能够适当提高小水电上网电价,进行合理测算并定价。通过对我国农村、县镇实行分布式发电,不仅缓解了国内偏远山区用电紧张这一状况,同时通过分散式发电方式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也稳定了农村、县镇电力市场,减轻了中国式地方小水电自给、自供的用电现状压力,从而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3.对小水电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工作环境,特别是对一些常规控制的电站进行自动化改造,采用成熟的监控设备,由自动化设备代替纯手动操作,不但可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还可以达到减员增效的作用。而且国家近年来实行了智能化水电厂试点和技术投入,建议小水电也要开始考虑走智能化小水电之路,尽量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运行方式,选用智能化的小水电综合自动系统。

4.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小水电资源。小水电建设必须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不能盲目开发,要制定和完善小水电建设整体规划。结合当地的一些水力资源开发条件,先易后难,效益优先,流域梯级开发,滚动发展。

四.结论

在一些风、光资源丰富的山区,利用当地的地形环境可以建立起小水电与风光互补的发电系统,不仅解决了偏远地区的供电问题,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从生态角度来说,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发电对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气候调节等作用非常大,利用几乎零成本的天然资源替代煤碳进行发电,其污染物减排量带来的环境价值以及节省的购买煤碳的费用也很可观。因此,中国的小水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推荐第3篇: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水利工程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利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其中包括工程项目质量、经济效益等等,因此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水利工程项目发展的一个突出课题。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风险进行的分析,知道了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重要性,并对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最后介绍了常用的风险策略,以减少风险的发生,促进项目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风险管理 水利工程 风险分析 应对策略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in thewater project,to prove the importance of the riskmanagement of water projects,and then identi-fies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life circle of water pro-jects,and finally describes the common riskstrategies,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risk,and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roject benefits.Key words: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water project,risk analysis,measures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类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为了能规避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人们所想出的办法日益增多,技术也日趋先进。到20世纪中期,风险管理已经作为一门系统的管理科学被提出。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而它具有工程规模庞大、建设工期长、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复杂、资源投入数量大、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因此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于在建设过程中,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众多,影响方面众多、关系复杂,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后果可能完全不同,这就导致了项目预期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工程建设时对投资控制、风险分析等是现代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根据工程实际特点,减少或避免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抓住有利机会,降低损失,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是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因此,开展水利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对确保工程建设有序进行具有积极的意义。

1.常规风险分类

在水利工程中,风险是指潜在灾害发生的概率及其对社会后果的度量。风险包含客观、普遍、动态和规律等特点。

风险的分类多种多样,按照风险来源来分,项目风险主要包含政策与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项目进度风险等。

政策和环境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存在很大的不可预料性、突发性,虽然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这些风险的发生往往是不可控制的,一旦发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为了减少突发风险带来的危害,在项目前期,根据项目所在位置的环境特点制定一定的相应对策,尽量降低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而管理风险则主要是主观性的人为风险,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和能力,就很有可能导致管理层决策失误,从而会引起项目施工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发生,对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各种风险之间相互影响,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发生变化,并可能相互转换的同时增加新的风险,例如,项目进度风险是因为工程施工进度的延误而导致的,随着工程时间的拖长其施工成本也就相应的增加,实际施工的使用资金与工程前期的预算相差较多时,就会使得资金的融通、调度、周转、利息等各方面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影响着项目的预期收益;

项目财务发生风险时就可能会影响新设备的引进、新技术的研发等,从而导致技术风险,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成功。

因此,要做好风险管理的系统规划,就需要对整个项目中各阶段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考虑,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制定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发生风险时的损失,确保工程项目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偏离程度小。

2.常规风险应对策略

工程项目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评估的,目前一般估算失事概率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贝叶斯估计法、历史性态法(重现期法)、蒙特--卡罗法等。借助评估结果,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项目工程的可行性,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在风险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手段优化方案,在众多的方案中选优汰劣,作出最佳决策,这就是风险策略,它也是整个风险管理的核心。常用的风险策略主要包括风险控制、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

2.1风险控制

针对可控性风险而言,风险控制是采取一定的方法,在风险未发生之前就防止其发生、减少损失,它是绝大部分项目应用的主要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针对项目的具体问题提出,主要分为向内和向外两种。通过对项目内部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等方式来进行风险控制;同时也可以采取向外分散的方式来减少项目承担的风险,自然灾害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最大风险之一,洪水就是其中的一种,然而对于不同等级或类型的洪水,可以分析出它的流速、水位以及淹没范围等,从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计洪水所造成的损失结果,并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泄洪、转移下游的财产等方法,把损失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被人们管理和控制的目的。

2.2风险回避

在一些项目中,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危险性高的,并且风险控制的难度较大时,主动放弃该项目,从而达到回避该项目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和损失的一种处置风险的方式,这就是风险回避。风险回避虽然彻底消除了实施该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但同时也失去了实施该项目可能带来的收益,它既是一种最彻底的风险处置技术,也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处置方式。风险回避有几种常用的处理方式:一是通过严格的招标投标程序,选择合适的承包商,降低技术风险;二是严格控制工程分包,防止将工程分包给劣质承包商;三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规划和拆迁,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回避施工地质条件复杂、拆迁困难的地域。

2.3风险转移

将项目的风险有意识地转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来承担的风险的处置方法就是风险转移。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采用的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为工程合同的履行提供履约担保;设置保护性条款;投保建筑工程的一切险。

2.4风险自留

当采用其他风险规避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事件造成损失数额时,通常可以采用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又称为风险承担,是指项目班子自己承担由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其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的风险自留是指项目管理者在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各种风险作比较,权衡利弊,从而间接将风险留置内部,主要的措施有将损失计算进入经营成本,并建立损失基金。被动的风险自留是指项目管理者认为主观或客观原因,对风险的存在性和风险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没有对风险进行处理,而最终由项目班子自己承担风险损失。

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前,管理人员都应对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对此作出相应的决策,在制定决策时常常将几种应对策略组合使用,发挥更大的功效,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和目的。

结语

风险的复杂多样性、客观存在性使得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很多的风险,而风险会对工程产生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风险分析和管理十分重要。目前,风险管理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作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处于整个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的项目管理者而言,不会管理风险就不能成功地管理项目,因此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意识,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通过人们对风险的重视,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效率同时造福于人类,真正做到水利工程服务于人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铁军,仇一颗,工程风险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2-85.

[2]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153-175.

推荐第4篇: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论文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一、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1 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2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2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2 4.河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2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3

二、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3 1.设施老化失修,水源调蓄能力不足----3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3 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3 4.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队伍建设滞后----4

三、原因分析-------------------------4 1.缺乏系统管理,工程运行管理体制不健全-----------------------------4 2.对水利工程修建意义认识程度不深----4 3.缺乏工程维护资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5 4.缺乏科学建设理念------------------5

四、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5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5 2.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6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6 4.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7 5.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事业发展8 参考文献-----------------------------9 对习水县水利工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内容摘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加快发展习水县水利事业,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水利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更加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水利科学发展问题。如何在新时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水利机制体制,更好履行水利职能,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以习水县水利为实例进行讨论,探讨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问题。 [关键词]习水县;水利建设;现状;建议措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的发展已经从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现在充分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2011年,中央专门就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相关问题发布了中央1号文件,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部分农村水利工程缺乏科学勘测与设计,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防洪除涝能力不高,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接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等等。这一切,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何谓水利?其实,水利就是为了解决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但事实表明,“工程易建 管理不易”似乎成了一个农村水利设施甚至是整个水利工程的通病,许多工程在建成后,并不能发挥最大的工程效益,这不仅是对资源的一种变相的浪费,还是对农村发展与建设的一种阻碍。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先从问题本身入手。在此次调查过程中,通过实地查看、人员问询等方法,着力分析如何切实做好科学管理,提高水利工程利用效率的问题。本文研究方向主要为农业基础水利设施,人饮工程则做简要讨论。

一、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习水县水利局是主管全县水行政工作的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职责是拟定水利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组织拟定河流综合利用规划和专业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组织水行政法律法规、水利发展战略方针的宣传贯彻执行,协调辖区内

1 水事纠纷,统一管理全县水资源(含地下水、地表水),统一组织全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河道管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承担全县防汛抗旱日常工作。

“十一五”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2.5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2010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

相继投入5782万元,55处山区单村供水工程,使全县75%的村实现水厂集中供水,解决了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饮水信息化、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被称作“千阳模式”的“板块式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

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

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11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4.河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投资5600万元,实施了城区千河护岸、千河堤防和冯坊河堤坝治理工程,建成城防工程8公里,农防工程15公里,有效保护耕地2.5万亩,人口3.53万人,成功抵御了2010年千河流域50年未遇的暴雨洪水灾害。坚持生态治水方略,完成了千河、东河沟、西河沟综合治理,栽植水保林300多万株,建起污水处理厂 2 和千河橡胶坝,精心呵护宝鸡“大水缸”,实现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丽水园林城市景观。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

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发梯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5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二、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回顾“十一五”,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但与全县加快转型突破促进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城乡群众对水利服务的期盼相比,习水县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设施老化失修,水源调蓄能力不足

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全县现有蓄水工程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设计标准低,淤积严重,病险问题依然困扰个别水库储水量。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进程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部分灌溉用电、泵、渠设施老化严重,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全县仍有8座病险水库,占水库总数的55%,45座抽水泵站85%因设施老化而停用,5个万亩以上灌区的灌溉能力都达不到设计标准,222眼机井75%不能使用。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

近年来,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农发、环保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加之群众对自筹自办水利的认识不到位,“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群众筹资筹劳投资水利建设出现断档,其它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 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

习水县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重用轻管的问题。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全由县管,维修管护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水利工程的末级渠系网管进村下地后,管理权 3 责出现县管管不到,镇管没精力,村管没能力的局面;加之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村组的小型抽水站已瘫痪多年,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对设施的爱护程度降低,人为损坏也无人追究,出现自生自灭的状况。部分设施输水能力退化,抗旱能力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目前,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0.65万亩,而实灌面积不足3.5万亩。 4.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队伍建设滞后

随着“大水利”建设时代的到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水源保护、水政执法业务量不断增多,但全县水利系统经营管理人才较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辅助人员富余,年龄“青黄不接”。全系统213名在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仅占25.4%,高级职称仅2人,高中以下学历的占37.5%,在规划设计、项目监管、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各镇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行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原因分析

1.缺乏系统管理,工程运行管理体制不健全

从水利行业整体来看,只重工程的建设,但忽略建成之后,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环节,重建轻管的现象较为普遍。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日趋重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工程建设的投入也逐步增大,水利项目逐年增多,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个前提下,为适应更多、更重的工作,水利行业的工作人员这支队伍也随之不断庞大起来,机构不断丰富,人员不断增加,但是在这之中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基层技术人员缺乏问题凸显,并且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工程管护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工程有效管护的效率低下。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079人,在职职工21002人,超编严重。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同样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更不利于实施科学化的监控与管理 2.对水利工程修建意义认识程度不深

一方面,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得到了较强且充分的发展,然而群众的集体观念淡薄,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更是认 4 识不足,群众水法制意识淡薄,普遍存在“只要有水用,其余不用管”的思想,产了“有用无管”的现象;另一方面,目前的农村基本水利工程设施,绝大部分是由国家投资进行建设,农民本身不用负担任何的工程建设费用,仅在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负担相应的水费。这种自身不用出钱,但有能享受水利工程所带来的“水效益”,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群众对这些水利工程设施缺乏一种可以成为“资产”的概念,觉得反正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坏了有国家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存在的一些垮塌、渗漏、堵塞现象视而不见。 3.缺乏工程维护资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虽然国家对水利行业及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大,但从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及验收,既定工程项目不能及时的完成,这就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依靠地(市)、区县本级财政的配套,小部分资金还需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总体来看,工程资金主要还是靠国家投入,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对社会力量的发挥与利用。 4.缺乏科学建设理念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的投资、地质条件、环境影响已经水资源本身等诸多问题,而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往往会出现“顾一头而不顾另一头”的情况,考虑了投资,而忽略了环境影响,考虑了水资源本身而忽略了水资源本身。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首要考虑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

四、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目标宏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习水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

5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及农民增收步伐。“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决定10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都以供水安全和防洪保安为基本条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各级水利建设的重点,关天经济规划也确定了一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三是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今年我县又被省上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实现工程建设新突破,兴水促农、治水兴县。 2.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应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同时要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也就是说,未来十年,国家将在水里方面的投入总数将在4万亿左右,水利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机遇。此外,各级财政也应加大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同时,拓宽来源渠道,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

习水县水资源相对贫乏,按农田面积计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因此,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建设骨干水源工程。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立项建设冯坊河水库、水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867万m3。 6 着手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实际实用的涝池、塘坝、泵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川道及北部旱塬1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二要大力引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组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打通区域间“库、塘、窖、井”渠网互通链接,形成功能互补,水源互通,利益共享的供水机制,走出一条“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水源共用”的山区集雨节灌新路子。三要坚决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集中两年时间,完成县城供水网管改扩任务,再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为全县13万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4.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扎实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认真抓好以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闸、塘坝、防洪堤等灌排防洪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升灌溉水源利用率,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二要大力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灌区平整土地0.5万亩,兴修“四田”0.75万亩,使全县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万亩,全面完成川道灌区配套续建和南寨、张家塬等旱塬节水改造工程,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3万亩。三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库、渠、井、站、厂等水利设施互通互补、协调运行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步伐,最大程度发挥小型水利工程作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产出水平。

5.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事业发展

要加快推进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一要健全水利融资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性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水利建设融资新机制。二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小 7 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小型水利工程高效运转,发挥最大效应;积极推进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业灌排用水政策补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级差水价、经营性企业用水高标准定价的节水管理模式,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要创新基层水管体制。依托现有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和人员,强化其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等公益性职能,结合我县五大灌区覆盖范围,设立跨行政区域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工程建设、群众用水、科技推广等方面拓展业务,提高基层站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8 参考文献

[1]王仁钟,章为民,蔡跃波,等: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水利水电技术,2008 [2]王晓云: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问题[J] .河北工业科技,2006.[3] 何俊仕 ,孙博, 温福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沈阳市农村水利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邓可颂.欠发达农村地区小型水利市场化改革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2008 [5] 罗兴佐,贺雪峰 .论乡村水利的社会基础——以荆门农田水利调查为例[J].开放时代,2009年02期

推荐第5篇: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论文

1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管理现状

我国对水利工程建设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而水利建设也逐渐成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规模在不断扩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公司制度的确立,水利工程建设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从管理体系入手,不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其中依旧存在不足——行业垄断并没有被完全打破,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门槛依旧比较高,很多中小企业难以参与其中,这就使得现场管理体系较为单一,不能完全反映出市场发展对工程建设现场管理的要求,使其发展深度和广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由于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缺乏科学的认知,所以,我国现有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管理更多着眼于开发建设本身,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施工建设过程中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2水利工程建设现场施工管理的意义

水利开发建设项目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包含了诸多风险。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巨大,产生经济效益的周期过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难题,这些都让水利建设项目随时都有可能停滞不前。这种风险的存在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企业的实际经济收益,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破产。现场施工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利工程建设企业面临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的经济收益。科学、有效的现场施工管理能够减少水利开发建设企业在开发建设项目中的前期和中期投入,极大地提高整个资金链供应的稳定性。有了强大的资金做后盾,才能够保证水利建设开发建设项目的稳定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现场施工管理是水利开发建设企业采用高效的组织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保证水利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时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投入,减少建设支出,从源头上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保证自己的利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巨大收益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虽然大量的资金涌入有利于水利工程事业的开发和建设,但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行业内部的竞争。通过改善、提高房地产项目中的施工管理水平,可以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者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最快的开发建设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超高品质的水利项目,增加企业的利润回报,以保证企业时刻处于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中。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与水文地质条件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进展。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率,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除了在工程建设前期全面研究、调查施工环境外,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个科学、高效的现场施工管理体系与之配合。

3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途径

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科学的管理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能减少成本支出,为企业自身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3.1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水利建设工程的现场施管理离不开人,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场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培养专业管理人才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工作技能,才能实现对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

3.2逐步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水利建设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项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施工管理需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施工现场管理中,从而实现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3.3严格把控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

要合理安排和监管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等建设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各种积极因素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科学把控工程建设速度,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

推荐第6篇:质量检测管理水利工程论文

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单位质量自检水平低

目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普遍存在施工单位质量检测制度、手段与设施不完善、不全面的问题。很多水利工程过于依赖监理部门,将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工作转嫁到监理工程师身上,这不但增加了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质量监督管理的困难。另外,在一些施工单位缺乏质量检测意识,在质量检测方面投入较少,大多检测机构、检测环境较差,检测设备陈旧老化,检测水平往往无法适应现代水利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

1.2现场取样工作缺乏监管力度

通常在水利工程中,对建设工程、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制品拥有法定检测资格的检测单位,应该是经过计量认证的质量检测机构。单位内部的试验室,作为单位内部的质量控制机构,通常需要承担着单位承建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目前部分施工单位为了省事或节省成本,容易在现场取样时,对试样弄虚作假。这就造成了现场取样虽然合格,但工程的实际质量却不合格的现象。这种检测监督方面的缺陷,失去了质量检测工作应有的作用,使现场取样检测形同虚设。

1.3从业人员少,专业水平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水利工程中真正拥有质量检测资格的人员较少,其中拥有工程师以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更少。这就形成了目前很多检测单位缺乏检测人员,检测执行能力较低的现象。另外,由于部分单位对检测岗位不够重视,检测人员的待遇较低,岗位的流动性就较大,很多单位都会聘用一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毕业生,这些人员虽然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不足,在检测过程中往往缺乏经验,容易出现各类失误。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完善对策

2.1严格规范市场,提高行业自律能力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能力,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为,保障水利工程整体质量。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及规定,但仍然存在检测市场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各地区应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尽快在原有基础上,出台一些实施细则,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以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行为,强化行业的自律能力。另外,还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对进入水利检测市场的检测机构进行资质审查与信用评价,对出具虚假检测数据、检测报告的机构进行严格查处。

2.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组织与开展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业务水平。由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大多是野外作业,工作条件较为艰苦,且常常在有害或危险的环境中工作,很难留住人才,岗位流动性较大。因此,应该尽量提高检测从业人员的工作待遇,从各方面保障检测人员的工作与生活,为检测行业留住人才。另外,还应该加强对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对检测人员落实严格的考核及责任保障制度,对存在弄虚作假、编造检测数据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

2.3完善硬件条件,提高检测能力

不断加大检测管理的投入力度,对陈旧、老化的检测设备进行及时更换,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加大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验室建设,保证检测设备能够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检测的配置要求;定期对实验检测仪器进行检查和测试,保证检测仪器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改善质量检测的作业环境,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提升检测机构的竞争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检测市场需求。另外,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监督和引导检测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实施独立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转变工程质量检测的不良现象,以适应水利工程建设市场需求。

推荐第7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论文

1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定义

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中,其内涵的确定是实施环境效应评价的首要任务,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评价选取的指标是否合理、内容的覆盖范围以及建成的指标体系等,对最终结果的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为止,人们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概念尚未给予准确定义。通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意义,可以将其定义为水利工程建设制约生态环境系统,受到影响的所有生物以及生态系统对其作出响应。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主要是工程的实施影响了生态系统环境的功能以及结构。一些学者认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是综合了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修复两种形式,通常是在工程完成后才能够表现出来。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是在生态基础上分析出来的,同时对人和自然界生物进行总体分析,而未对经济以及社会的效益做出分析。在国外并没有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效应评价和影响评价进行区分,影响评价是指在工程建设之前对影响环境系统的因素进行预测,对评估规范有较为严格的限定和实施步骤。效应评价是指在工程建设实施中对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沉积扰动、水质变化、生态系统等。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内涵上要着重下面几个方面:首先要重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时间,需要同时考虑工程建设的所有过程包括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建成后的整体生态环境效应。其次,是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空间上需要加大重视力度,对整体自然界进行效应评估,包括河流、陆地、人们生活环境等生态环境系统。最后,需要考虑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全面性,需要同时考虑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正负效应两个方面,在负效应上需要考虑的是工程建设和实施所造成的影响,正效应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修复、人类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2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的分析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主要涵盖了生态、环境、社会等各个系统,需要整体的分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对生态环境以及经济效益所造成的影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是一种独特的评价体系,与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建成后的评估有着很大的不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主要是对建设完成后的工程进行整体分析,其中包括人类居住环境、自然界生物、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体系构成主要是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标准来实现的。

2.1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伴随着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一些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和模型,但在此方面并没有形成共识,因此需要一种完整的、合理的、科学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来进行评估,在现代学者中是一项较为关注的问题。在现代评价体系中,效应评价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确立新型指标体系于基本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上,使用基本的层次、主成分、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法,通常情况下的指标体系主要是以目标层,指标层以及准则层组成,是一种树状结构,它的确立一般都依照系统化、独立化、定性和定量相融合的原则来进行。2)将压力—状态—响应模式以及改进模式作为基础,对指标体系进行建立,也就是PSR模式,其主要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作为理论基础,将压力—状态—响应模式最为指标选取的依据。现阶段,较多政府机构以及组织都承认借助环境指标组织以及环境现状汇报最为有效的框架就是PSR模式,此模式也在环境管理、生态安全评价以及决策制定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在国内外也有较多改进模式得到应用,例如:状态—压力—响应模式、驱动力—状态—响应—潜力模式以及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式等。将以上模式作为基础,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对认识以及管理陌生生态环境系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对各个环节指标交互作用进行考虑的同时,还能够分解以及简化评价过程,基于此,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3)对生态足迹法建立指标体系的分析。早在1992年生态足迹法一词就已经被提出,Wackernagel等对其进行了完善工作,能够对可持续发展程度方法进行衡量,现已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度量以及生态经济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2对评价标准进行分析

在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时,需要具有一定的依据以及标准,并将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标准建立起来,并将生态环境质量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定量参照系衡量指标建立起来,借助参照系能够使决策者对当前的发展状态有一定了解,并采取一定措施做好生态负效应的减轻以及消除工作,从而使生态环境现状得到彻底的改变。因评价目的以及评价模型都会存在不同,因此就会导致生态环境效益的评价标准也存在不同,此外,还会受到区域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背景等条件的制约,对评价标准很难实现统一。因此,目前为止,还未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去对生态环境效应做出有效的评价,还需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评价标准进行制定。1)以国际、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的标准作为基础,此外,还需结合行业环境评价规范、地方政府标准体系、河流水系的保护情况以及特别区域的保护要求作为基础对评价体系进行确定。2)对区域的背景值以及本底值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水利工程兴建前,河流水系是否连通、年径流变化规律、水质达标标准、区域植被覆盖情况、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以及区域水土流失底值等内容。3)类比标准,即选择与当地环境较为类似或者没有经过人类破坏的生态环境作为对比,将其作为标准进行对比。4)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例如河流水质达标率评价标准以及水土流失强度标准等内容。5)以专家经验作为依据,对指标进行分级。

2.3对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水利工程的建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借助单因子评价方法无法将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真实、全面以及准确的反映出来,还需借助综合评价的方法。1)以经验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就是将专家的经验以及评价对象作为依据,对领域的通晓程度进行评价,专家打分法以及德尔菲法是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此种方法应用较为简单、且有较广的适用面,能够较为直观的对其作出解释。但是其还有较强的主观性,且准确性较低,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2)以数值以及统计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对评价系统实施严密的定量描述以及计算时,可以借助数学理论以及解析方法进行,加权平均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其较有代表性的方法,且有较强的数学逻辑性以及充分的理论依据,评价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

3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但是,也会对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带来较为的威胁,这就需要对水利工程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以及分析,从而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推荐第8篇: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措施论文

摘要:中小型水利工程属于我国工程建设的重点,有非常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实际建设中,需要做好施工技术管理,以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但是从当前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状来看,在施工管理方面依旧存在许多不足,这对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先简要概述了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特点,然后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管理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我国拥有非常辽阔的国土面积,并且地质环境也非常复杂,这使得我国进行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难度较高。所以,在实际的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常常存在施工技术管理不当的问题,这对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必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要求相关的施工单位必须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掌握施工技术管理重点,以便提升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水平及施工质量,保证水利工程的实际作用得以发挥。

1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特点

1.1不确定性。中小型水库施工管理过程中,受施工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影响以及相关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差异的影响,使得施工技术管理非常容易受到自然及人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自然以及人为影响施工管理的因素具有非常明显的不确定性,很难准确进行把控。1.2管理范围较广。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不但涉及到水利项目施工,而且还涉及到大量的建筑设施以及电力设备施工等多项内容,同时受施工区域不同的影响,在施工现场还经常会遇到地质条件处理、文化氛围影响、法律法规制定等多种内容[1]。因此进行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管理,设计到管理的方方面面,且随着管理范围的提升,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为了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完工,要求相关的施工单位应综合考虑水利施工各个管理内容与施工过程,通过科学的分析,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1.3差异性。在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在各个区域都有广泛的分布,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水文条件比较丰富,因此水库的数量较多。此外,受各个区域经济条件以及建筑行业技术水平的差异化影响,使得中小型水库的建设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必然使得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缺乏一套标准的管理机制,这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

2现阶段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2.1技术管理滞后。中标的单位往往是具有一定承包资质的公司,部分工程项目通过投标给施工承包企业后,签订完合同,技术管理主动权就转移给了包工头,在工程项目到竣工验收阶段,一些包工头常常会为了应付工程技术人员,采取各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此外,一些技术工程师往往存在消极的管理心理,这使得工程项目施工中与竣工验收过程,很多的技术控制不到位,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技术问题不断显露。工程施工人员的组成上,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一般而言,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与三个重要的因素有关,即技术人员的比例、设备的先进性和数量以及施工人员是否为熟练技工[2],但是从中小型水利施工队伍的整体情况来看,很少施工队伍能够达到三个基本要求,这使得很多施工标准难以达成,大大增加施工技术管理难度。2.2技术意识淡薄。在中小型水库工程的建设中,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水平及质量。但是,从现阶段我国中小型水库的施工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的施工人员技术意识薄弱,这必然给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巨大阻碍。此外,受制于施工单位长期以经济利益为主体的情况,使得技术投入与现实需求产生巨大冲突,在经济利益增加与技术水平提高上,大部分企业会选择放弃技术提高。2.3设计方案更改频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操作熟练的施工人员是施工企业的保障。如果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施工过程显然毫无秩序可言,使得施工图纸设计与施工操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导致设计方案不断更改,设计方案频繁更改会使各种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也发生变化,浪费大量人力及物力。

3提高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是确保中小型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实际施工中,要弄清施工项目各种机械设备配置、施工方案、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的具体情况,并且在《开工申请表》中应注释清楚,并且将其上交给上级部门进行审批,审批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施工[3]。此外,施工技术方法确定后,施工单位还应将相关的施工方法与实施策略提交给技术工程师进行审核才能够使施工顺利进行。3.2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要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就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将其作为监督及相关的管理标准,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有据可依。依据水利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并且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进行完善。同时在日常技术管理中,还要求相关的技术管理部门履行好相应的管理职责,做好检查、监督及相关的指导工作[4]。其中检查主要是指对工程运行结果进行考核;而监督主要是对工程相关技术体系及违规行为进行监督;指导主要是向工程承包商提出相应的技术指导意见。3.3加强施工各个环节监控力度。强化施工过程的技术监控,可以为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同时施工监控还可以用于施工技术规范性的判断,从而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隐患扩大或者大面积返修情况出现。此外,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还应进行主动的质量控制,以避免质量失控问题发生,并且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发现并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技术控制要点。对于技术管理部门而言,施工监控主要包括了设备安全监控、人员监督、技术检测、质量检测以及计量五个重要环节,从根本上提高技术管理效率及管理质量。3.4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中小型水利工程属于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气候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使得施工的难度大大提升。因此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相关的施工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因此,施工单位的管理部门应重视施工技术人员的理论及技能培训工作,以便为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定期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及专业素养,进而使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升[5]。在平常管理中,施工企业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发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持全员注意力集中,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失误,使施工企业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平衡或者超过行业相关标准,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4结束语

总之施工技术管理对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功能发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相关的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特点,分析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技术上的优化与创新,以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型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质量及管理水平,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5):58-59.

[2]徐艳云.浅谈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3(10):213-214+244.

[3]邢整玲.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6):260-261.

[4]王旭峰.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双向水泥搅拌桩的技术处理[J].南方农机,2017,48(2):94.

[5]余博,翟天夫.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吉林水利,2012,14(8):1-3.

推荐第9篇:水利工程中防渗技术研究论文

(一)水利工程中防渗技术研究

一、水利工程的渗漏原因

1)技术落后。目前出现渗漏的水利工程大多都有一定的时间,鉴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一些水利工程的在运用防渗技术时,对工程的勘察、设计缺乏系统性,工程图纸的设计存在不规范不标准的情况。很多水利工程的建设缺乏根据实际情况对放水、检修、泄洪进行考虑,最终导致了泄漏事件的发生。

2)缺乏监测手段和专业的指导。有些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对质量监督设定监测和控制的手段,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对涂料填筑、夯实程度缺缺乏专业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出现渗漏问题造成恶性循环。

3)后期维护力度不足。有些水利工程地处偏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在水利工程维护力度方面不够,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从而导致工程年久失修出现渗漏问题。

二、加强水利工程防渗施工的对策

1)做好地基处理工作

在实施水利渠道防渗施工前,需要先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尺寸进行放样工作。后续渠道的开挖也要按照放样的标准进行,提前开挖土方的好处是可以利用自然风降低含水量,有利于加强地基强度。在施工放样的同时,需要根据施工地形的不同判断是要采用开挖还是填方。对于渠道基础坚硬的渠道,为了防止开挖面松动,需要将开挖面清理干净后再回填以确保渠道地基的平整。对于需要填方的渠道,由于水利渠道基础松散,因此需要在衬砌前相应的提高水位,捣实填方的材料,进而提高水利渠道地基的质量。最后在浇筑混凝土的前天对渠道进行削坡处理并严格控制表面的平整度和高程,以防止地基的表面出现灰尘。

2)严格把控材料质量

在水利防渗工程施工过程中,水泥和骨料是是最重要的材料,对防渗工程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应该将把控水泥和骨料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水泥按照不同的用途和性能可以分为专用水泥、特种水泥和通用水泥,在水利防渗工程中用到最多的一般是通用水泥,但是通用水泥根据性能也可以分为几种,所以,要根据防渗工程施工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水泥,这样才可以保证最大限度的提高水利防渗施工的质量。对水泥的管理过程也是有相当的讲究,比如散装的水泥要优先使用,注意施工现场的水泥要分类储存好,运输和仓储的水泥要注意通风透气,保持干燥,防止受潮。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会大面积使用到混凝土,作为主要成分的骨料质量必须要得到有力的保证,这样才能保障混凝土的强度,从而提高水利防渗工程的质量。因此,要特别注意骨料的强度、抗冻性能、化学成分和颗粒的大小形状必须得符合防渗施工的要求,骨料的储存空料场要足够大,确保供给量,最好是由适当的盈余量。

3)加强混凝土施工监督

在水利防渗工程会大面积的进行混凝土施工,可以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决定着防渗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现场监督工作。混凝土的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按照配合比通过实验验证要求,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混凝土的配料签发要遵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实施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确保混凝配料比之后,进行搅拌的时间和顺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时间和顺序不可以随意改变,必须得满足施工条件对和易性的要求,坍落度大小可以根据拌合物的条件、施工方法、拌合物构成界面的尺寸、钢筋的密疏和振捣方式来选择。混凝土的运输要遵照实际需求情况选择,但一定要符合专车专用的要求,因为混凝土的运输是连接拌合和浇筑的中间环节,必须得随拌、随运和随用的要求。在夏季的时候,由于天气热,蒸发快,容易造成坍落度损失,所以要做好避免温度过高措施,保护混凝土质量。除此之外,在浇筑过程中要做好基础面的处理和施工缝的处理,如果基础面是砂砾地基,在浇筑前要清理干净和整平建基面,从而有利于混凝土的浇筑。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强对防渗技术的应用,提高水利防渗施工的质量,有利于保证我国农田灌溉的需水量以及增强蓄洪防洪功能。因此,作为施工队伍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不但要全面应用防渗墙的施工技术,保证防渗墙的质量,而且还要做好渠道施工的地基处理工作,控制好水泥和骨料的质量,对混泥凝土的配合比、拌和、运输养护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充分确保防渗技术的实施有好的物质基础作保障,从而保证我国水利防渗工程的质量。

(二)水利工程中防渗技术研究

一、堤坝渗漏原因

我国的水库是世界最多,大大小小有85000余座,这些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些水利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不能使其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许多大坝需要工程改建或防渗加固。水库大坝与其它建筑物不同,坝的设计与施工除了要考虑大多数建筑物都要考虑的地基变形和基础的稳定性外,还要重点考虑渗漏这一重要因素。堤坝渗漏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严重损失,严重者会对堤坝周围的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和损失。坝的渗漏问题根据其渗漏部位不同,可分为坝体、坝基、绕坝渗漏3种。渗漏因为施工存在问题有:下游的排水设施设计施工不完善,致使防渗技术不到位。其次还有堤坝周边环境的影响,譬如环境极度寒冷,防渗设施遭到冻胀破坏,地基岩土抗渗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二、劈裂灌浆防渗技术的应用

劈裂灌浆防渗技术包括4个方面:

2.1劈裂灌浆技术的原理

劈裂灌浆技术是以水力劈裂理论为基础。劈裂式灌浆法主要用于加固坝身,防止渗漏。在施工中,布孔沿坝轴线,利用坝体应力轴线分布规律,用灌浆的压力劈裂坝体时可以准确的沿坝体轴线灌入泥浆,形成连续的浆体防渗帷幕,并且能够充填、挤压、密实与浆脉相通的裂缝、洞穴、沙层等坝体隐患。孔距一般为3m,孔深视情况而定。

2.2劈裂灌浆技术的优势

劈裂灌浆防渗技术施工快,造价低,具有明显于其它防渗技术的优势,也是工程中最注重的技术优势。劈裂灌浆技术能有效、简单的达到防渗目的。并且经济性,合理性显而易见。就材料而言,材料供应充足,资源丰富,一般能就地取材,大大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工程适用范围广,并且不会对原有坝体的防渗功能造成破坏,甚至防渗能力有所提高,不会形成浪费。劈裂式灌浆能很好地处理冒浆、串孔、滑坡、局部隆起等灌浆中常遇到的问题。劈裂式帷幕灌浆的得名是因为灌入的泥浆能在坝的轴向内部形成一道帷幕,这样能有效地改善与提高坝身质量、坝的坚固度和达到防渗的目的。在这些方面是其它的新型防渗技术所难以达到的,总之,比较防渗技术的各方面,劈裂灌浆技术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一项技术,是值得大力并且广泛推广的。

2.3劈裂灌浆的工艺要求劈裂灌浆的工艺要求有5个方面:

2.3.1适用范围该技术适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有较高的浸润线,存在较大面积的湿润的坝体;或坝体有流土,管涌等破坏现象,最终导致有不均匀沉陷裂缝等的坝体;或有蚁穴隐患发生的坝体。

2.3.2灌浆孔设计

孔位的确定要根据坝体的应力分布规律、坝体质量、洞穴和裂缝位置、坝体所处地形来考虑。针对不同的灌浆方法,布孔要求也就不同。布孔方法主要有单排布孔、双排布孔、三排布孔、小孔距布孔和多排梅花布孔。单排布孔主要是用于河床段,有效加固坝体防渗;双排和三排布孔主要用于重要的堤坝或者碾压不实、夹杂有风化石块、存在架空隐患的坝体,能有效加强土体强度,改善防渗效果;小孔或多排梅花布孔主要用于坝体应力复杂导致劈裂缝易沿弧切线发展的情况。

2.3.3坝体灌浆控制压力的确定

灌浆大坝的安全和灌浆效果主要受到灌浆压力的影响,所以灌浆压力也是该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灌浆压力的大小标准是以形成连续防渗体而不产生有害的水平脉状扩散和变形。该压力值与坝型,坝高,坝的质量,需要灌浆的部位等因素有关,其压力值需要现场灌浆试验得到。

2.3.4坝体灌浆帷幕设计厚度

该厚度是指泥墙固结硬化后的厚度。厚度的确定要考虑到浆体的防渗能力,防渗的技术要求,浆体的固结时间等因素,就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2.3.5浆液的选择和制作

浆液的选择需要考虑坝体的土料,一般宜选用与坝体土料物理力学性质基本相似的,或浆液偏黏为宜。浆液的制作采用搅拌机湿法制浆,造好的浆液要过筛去掉大颗粒砂石和其它杂物,随时测定浆液密度和黏度,及时调整水土比。

2.4灌浆的施工

1)常用的灌浆方法是先灌两边,再灌中间。先灌边坡的孔,边坡的孔完工3~5d,水分渗透,渠堤应力回弹,再灌注中间的一排孔。

2)孔的形成和灌浆逐步加密。为了防止灌浆过程中出现串孔现象,采用间隔成孔,逐步灌浆的方法。

3)灌浆时采用分段拔管式灌浆。钻孔时要一步到位,分段是自上而下分段,并且孔内用拔管灌浆方法。分段一般长度为2.0~3.0m,一个孔分为两段灌浆,先对下段孔采用纯压式灌浆,达到灌浆标准后,拔出管再对上段进行同样的灌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实践表明,采用劈裂灌浆技术处理堤坝裂缝、洞穴等隐患,其机理明确,设计合理,施工技术可行,是消除堤坝隐患的重要措施之一。堤坝经过劈裂灌浆处理,在堤坝内部形成了一道均匀密实的帷幕,使堤坝的密实度提高,防渗能力显著增强。劈裂帷幕灌浆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泛,施工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材料资源丰富,效果显著,造价低,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

推荐第10篇:水利工程的测量技术研究论文

一、数字地形测量技术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得到广泛普及,出现了很多大比例尺数字地形测量方式,并形成了一些数字成图系统,它们利用了三维测绘手段,不但能够进行专业图及地形图的测绘成图,而且能够完成GPS的前端数据更新。这种测量技术通常运用数字摄影、电子平板和数字侧记等模式。掌上数字测图是由掌上电脑、地形图内业绘图系统和全站仪来配合完成的,这种系统主要克服笔记本电脑中的电子平板弊端,突出了简便灵活操作、可视化界面及携带方便等优势,现已经成为野外测绘数据的主要采集和成图系统;数字侧记系统主要由全站仪、草图、RTK及地形图内业绘图系统配合进行操作,但作业过程并不直观,可能造成地物错漏,通常适用于环境数字的地形图测量绘制。

二、摄影测量技术

航空摄影测量经常用于地籍图和大型工程的测绘,不需要直接接触需测量的物体,主要优势包括效率较高、野外工作量很少以及成果种类繁多,最初的起源是模拟摄影测量,然后逐渐向解析摄影测量转变,最后形成了全数字的摄影测量技术,此后还结合了IMU、GDPS等辅助测量手段,使野外控制点连测大幅度减少,航测的效益显著增加,而摄影测量技术逐渐迈向了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新趋势。高分辨率卫星的像成图,主要应用于我国西部的无图地区进行测绘,据研究表明,如果于高山区或者西部山区采用这种成图技术,依靠大量的地面控制点,可以取得较高的精准度,是西部地区最方便有效的测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通常作为地面测量的辅助工具,最初是由专业的测量相机发展而来,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数字专业的近景摄影测量,最终形成了数码非专业的近景测量相机。通常应用于土石方量计算、三维重建、地形勘测以及滑坡测量等,其较高的精准度和功能性接近三维扫描仪。

三、变形测量技术

变形测量主要是对被测量的变形体做测量,以对内部的形态变化和空间具体位置进行确定,变形测量依据变形测量的内容,通常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环节的测量。其中主要涉及的为外部的变形测量,它包括垂直位移测量以及水平位移测量两种测量方式。在变形测量的方式中,主要方式有大地测量,这种测量方式能够进行工作基点测量、基准网测量等,需要配合运用的设备包括测量机器人和电子水准仪等,测量手段为几何水准、三角、交会以及边角测量等方式。它通常运用常规的大地测量设备,得到的测量数据较为真实可信,但存在观测时间较长和智能化程度较低等弊端;基准线测量采用水平位移的变形测量,支墩坝和土石坝这类直线形的大坝,通常结合垂直法及引张线法进行观测,拱坝通常结合大地测量法,滑坡体和高边坡通常结合垂线法和视准线法。

四、无棱镜测量技术

无棱镜测量技术按照测量长度主要分为长程、中程和短程三种,其中长程的长度要不小于300米,中程的长度在100到200米之间,短程的长度要不大于100米。无棱镜在进行测量时,按照水利工程的环境要求通常采用中长程长度的无棱镜进行测量,它更适合用于反射介质较好,以及通视条件高的地区来完成测量,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降低测量的危险性。但在一定的视线范围之内不能有障碍物存在,否则将产生测量误差。

五、结论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水利工程测量技术发展迅速,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不断加大对水利工程测量研究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我们要不断对水利工程测量技术进行革新和改进,积极尝试新的技术,让测量技术不断向电子化和自动化发展,并汲取相关行业的知识和技术,让水利工程的测量技术不断应用于新的领域,加大发展力度,使水利测绘逐渐趋于服务型技术。

第11篇:水利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浅谈论文

1冬季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配料要求

1.1水泥混凝土配料需要满足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与其材料的选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混凝土配料的选用时需要保证其具有抗压、抗拉、抗冻、抗裂等性能,良好的材料选用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在选用配料的过程中除了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要求外,还需要保证工地施工中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和易性主要包括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个方面的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是指拌合好的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能均匀密实的填满所建模板的能力,而流动性的高低主要反映的是混凝土中含水率的高低以及坍落度的大小,混凝土的流动性对于浇筑后的振捣作业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混凝土的粘聚性的高低则是保障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离析现象,在浇筑完成后,如果混凝土中流出一定的水分则意味着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较差,无法产生较为密实的混凝土结构,从而对于水利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强度产生严重的影响。

1.2水泥混凝土品种的选取

由于水利工程需要具有极高的耐久性、防水性,同时对于强度也要求很高,因此在选用何种水泥混凝土配比方案时需要先进行试件的浇筑作业,对完成的混凝土试件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直至选用到较为合理的配比方案,而对于水位变化区外的混凝土区域,则需要选用有耐磨性和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配比方案,可以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等,在满足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前提下又能够极大的减小混凝土的发热量,从而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1.3在混凝土选材与拌合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混凝土作业,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裂缝的产生,文章将就如何减少裂缝出现的措施进行介绍:将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尽量控制在25℃以内,在选用混凝土时需要尽量选用水化热量较低的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混凝土水化热的产生可以尽量的缩小混凝土的内外差,同时需要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的外加剂(减水剂)、掺合料(多为粉煤灰)等以减少混凝土配比中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同时,还需要选用材质性能较好的粗细骨料。为了降低混凝土的膨胀系数,需要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的膨胀剂、减缩剂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量。在进行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好的混凝土不能在施工现场临时添加水,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对于大坝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需要尽量的采用薄层、间歇短和均匀浇筑的方式完成混凝土的浇筑。

2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是保障混凝土施工的重要一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现今,在一些不大的水利工程中,对于混凝土的搅拌采用现场单机搅拌的方式,生产量小同时也无法精确保证材料的配合比,而且由于各个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不一,导致在这些水利工程中使用的水泥混凝土一直处于低质、低效的状态,从而造成建设完成的水利工程的质量不高,水利工程的强度与耐久性等都相对不足。所以,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采用高性能、高效率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时,需要对砂石、水泥的用量进行精确的控制,完成搅拌的混凝土在现场施工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进行加水,从而影响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同时,搅拌的混凝土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冬季由于外部温度较低,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需要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混凝土内的温度是由于混凝土水化时所产生的,当外界温度较低时,表面的混凝土会很快的完成与外部的热交换而造成温度下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效果。完成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个小时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一时期,由于周围温度较低,造成混凝土的水分进行多次的凝固-融化-再凝固的过程,从而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极大的影响,而通过试验发现,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后使新拌合的混凝土还温一段时间,使得浇筑的混凝土能够达到临界强度后,就可以免受外部温度较低所产生的冰冻伤害。现今,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多采用的是:

(1)添加防冻剂的方法是一种是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此种方法相对于其他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能耗较低且成本低廉的特点,能够广泛的推广使用。

(2)材料预热法,此种方法是先对砂石以及拌合混凝土的水进行一定的加热,从而使得混凝土具有一定的热量,此种方法是为了使水泥的水化作用保持一个较高的初始值。此外,还有蓄热保温法、添加克拉丝纤维法等。在冬季施工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的方法来确保施工质量。

3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冬季混凝土施工是一项较为困难的工程,极易产生裂缝进而影响施工质量,文章主要对冬季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第12篇:小议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措施论文

在水利工程中的基础土方工程需要尽量避免在冬季进行施工。如果在不得不在寒冷的冬季进行施工时,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施工计划,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做出科学性预见,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同时,切实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工作,以便在施工工期内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建设。基础土方的施工现场应该随时保持道路畅通无阻。由于冬季温度较低,我国一部分地区路面会出现冻结等现象,所以要做好防滑措施[1]。例如在路面铺设草袋等。在建筑侧面进行土方开挖时,应该注意对建筑地基的保温问题,避免其地基土冻伤。尽量保证在土壤挖出后即刻填入,防止地基受冻。在进行土方开挖时,应该配置排水装置,以免基坑槽内形成积水现象,造成土壁冻融。对于已经开挖好的基坑槽需进行保温处理,在土方回填之前,要将基坑槽内的雪块以及其它杂物清除干净,保持其整洁。在进行室外基坑回填时,只要将冻土块体积控制在回填土体积的18%以下就可以使用含冻土块进行回填。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在室外基坑、管沟回填时才能够使用,在室内时是不能使用的。如回填措施为人工回填,需要对铺土的厚度进行严格控制,保持在25cm以下,夯实厚度应该控制在15~20cm之内。在进行土方建设中应该时刻防止地基土以及填土层受冻。

钢筋是水利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钢筋在寒冷的环境下,受到负温冷拉时,应该采用控制应力方法。在不能明确热轧钢筋冷拉炉时应该避免使用控制冷拉率方式。另外,需要保证钢筋焊接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钢筋施工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的资质。

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对于混凝土的选择时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应该选择硅酸盐水泥进行配制,水泥标号应该高于33.4。保证混凝土在配制时水泥的用量,至少要达到350kg/m3。水和灰的比例应该小于0.5。在添加外加剂时应该选用早强剂,在环境特别严寒时,应该适当添加防冻剂。基于减轻混凝土冻害,应该尽量减少混凝土中的用水量。适当添加减水剂,有条件时使用高效减水剂[2]。对于模板以及保温层的部分,应该在混凝土下降至6摄氏度以下才能够对其进行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环境的气温温差大于25摄氏度时,对于拆除模板之后的混凝土要进行临时覆盖,进而使得其冷却过程缓慢。

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需要选择干净的骨料进行搅拌,防止骨料中附有雪块以及容易发生冻裂的物质。在混凝土配制时,如果使用了钾钠成分的外加剂,应该避免选择活性骨料进行搅拌。尽可能将砂石筛洗工作选择在零度以上开展,并且需要使用塑料纸、油布进行覆盖。在需要添加外加剂的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如果外加剂的质地为粉状,就可以根据有关使用规范直接在水泥表面上使用即可。当冬季气温处于零摄氏度左右时,可以在混凝土中适当添加早强剂。具体添加数量应该按照施工规范以及使用说明进行,在符合有关施工技术的标准上,做好添加模拟试验。杜绝使用高铝水泥添加防冻剂,并且将骨料带入的水分以及其它无关溶液剔除出拌合水。在添加防冻剂、早强剂等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该控制在常温搅拌时间的2倍左右。

在进行砌筑时,需要使用合理的方式,采用平铺砂浆的施工方式时,要严格控制铺灰的长度,保证在砌筑时的温度。杜绝使用曾经遭受冻结或已经冻结的砂浆进行砌筑。当施工环境温度高于6摄氏度时,砌筑材料应避免进行淋水,并且延长砂浆的脚步时间,控制在常温搅拌时间的2.5倍左右,时长约为3.0~3.5min[3]。另外,需要防止砂浆在使用前的热量损失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在进行砂浆搅拌时应该保证其施工环境温度。并且要做到搅拌后的砂浆立刻使用,存放时间应该控制在一分钟以内。2)尽可能地缩短砂浆搅拌地区与施工现场的距离,便于运输。3)保证每日的砌筑高度,每天控制在2.0m以下。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开展与完善,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建设,其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造福人民群众。所以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工程质量不达标往往会导致水利工程实用性,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在冬季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要着重注意保温工作,切实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生产准备、资源准备等,在进行土方建设、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时着重考虑到其因气温因素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制定出相应科学、合理的措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只要提高质量意识、组织有保障、技术管理到位,就可以实现优良工程。只有对在冬季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各项环节的处理加以重视,才能切实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其顺利完工,进而为我国的国民经济、人民群众的生活做出积极贡献。

第13篇:乡镇水利工程管理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新时期的到来必定会对国家有更高的要求,随着城市化建设程度的提升,对于乡镇的发展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而水利事业是影响国民生产总值较大的一项工程,在乡镇的发展中更是需要加大发展力的。目前,乡镇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还不足以满足新时期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强化乡镇地区水利工程的管理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新时期;乡镇水利;管理策略

由于乡镇涉及的地域较广,地理位置不同,具体情况也较为复杂,这就导致在乡镇发展水利事业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速度越来越慢。但是,新时期乡镇水利事业的发展给原本水利工程注入了一些新的思路,不仅提升了水利工程的发展,还很大程度地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这种治水的新思路是当代比较适合的一种治水方式。为了保证乡镇水利事业能够健康、有序、顺利的发展,就应不断强化管理,才能很好地保证水利工程的进展,保证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村社会的发展。

1新时期乡镇水利工程面临的整体形势

目前,乡镇水利工程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为了很好地提升乡镇各项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全面改善其经济结构,使得乡镇发展能够满足自身需求,更好地满足乡镇人民的生活需求。其中水利工程建设对乡镇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需要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水利工程实施好坏受多重因素影响,例如,乡镇农业生产中,种植结构不够合理,将会影响已有排灌系统的运作,导致相应的水利配套设备出现问题。日常工作中,对乡镇水利工程缺失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维护,造成水利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使水利工程无法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无法发挥最理想的功效。目前,乡镇水利事业的相关制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的工程体系也有有待进一步完善,保证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质量,控制并避免各类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和发生,保证乡镇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乡镇水利工程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监督工作未能切实落实。监督水利工程的实施是乡镇水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保证水利工程能够很好地为人所用,为民服务,就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但在实际监督管理工作中,却未能很好地实现管理到位。水利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建设质量、保证运行畅通、保证维护维修、保证功能的发挥,也就是说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才能有效防止水利工程出现问题,避免因管理不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仍却缺少一定的力度,无法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效率,严重影响乡镇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导致水利工程无法很好的为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提供服务,阻碍了乡镇经济的良好发展。2.2管理目标尚未明确。随着乡镇水利工作的不断发展,要想提高乡镇水利工程的管理质量,首先应该设立明确的管理目标、明确管理方向,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管理效率。在设立管理目标时,应该在管理工作中添加一定的现代化元素,这样才能符合时代要求,比如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加入高科技技术用以增加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或在树立管理目标时增加科学意识,以保证管理工作不被时代所淘汰。借鉴乡镇水利工作发展较好地区的工作经验,进行交流、学习和互补,“取人所长、补己之短”,树立明确的管理目标,利用现代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促进全市乡镇水利事业的良好发展。2.3缺少严格具体的规范。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讷河市各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具体操作中仍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众所周知,规范操作对于一项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转、功能的发挥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无法保证正常合理的规范性,就无法为工程提供安全保障,不仅会影响水利设施的运行安全,还会影响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更会给企业、农户、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日常工作中,有的水利工程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不重视水利管理工作,个别人为了谋取私利而没有严格按照规国家的相关规定加以管理和操作,使水利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危害了人民群众、企业和社会的利益,给水利事业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是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2.4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日常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主要工作都是由管理人员执行、完成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专业技能、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因素,对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乡镇地区的水利管理工作人员多数并不具备专业管理资格,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技术水平等均有待提高。如果不能保证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就无法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对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理和解决,甚至会造成新问题、新困难的发生,影响乡镇水利工作的顺利进行。

3新时期乡镇水利工程管理策略

3.1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责任制。为了保障水利管理工作质量,应在工作实施前,制定一套完整的质量责任制,利用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对目前的工作作出改进,明确管理方向和管理目标,保证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健全的质量责任制是利用强制性规范监督工作,保证管理工作的一整套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切实按照责任制度来贯彻执行。健全的责任制就是将每一项工作都明确分配,每个员工各负其责,以落实质量监督为目的加以严格的管理。“没有制度、不成方圆”,这样的制度是每个工程所必需的,如果没有制度作为规范,就很难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很难保证工程质量。3.2制定明确具体的管理规划。强化管理规划,在管理工作中要保证管理方向的正确性,掌握完整的实施进度,对管理工作有较为明确的宏观把握。乡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已具有了较为系统的管理模式,但因地域广、覆盖面较大等实际情况,与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全市乡镇水利工程仍处于基础阶段,所以设定管理规划时应把握好目前所处的地位,利用并发挥这种基础性,充分利用乡镇现有的设备,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时代的要求,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以保证能够对后续工作起到督促的作用。同时,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应该重视操作规范性,制定相关的规范措施,遏制操作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杜绝不良风气的滋生,保证乡镇水利工作的有序进行。3.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保证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整个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不仅包括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还包括整个团队的管理理念,要“请进来、走出去”,组织专职人员定期参加学习和培训,参加统一考核,以达到水利工作发展的新要求。以水利事业、人民利益、社会责任为出发点,保证水利工作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总之,新时期、新发展,给乡镇水利工程事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提升乡镇水利工程工作质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时代发展,利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为乡镇水利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从而促进乡镇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义金.乡镇水利的管理研究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67-68.

[2]邓梅艳,张耀华.浅谈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致富向导,2011(8):45-46.

第14篇:水利工程建设中统计的作用论文

1.充分发挥统计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作用的相关措施

1.1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水利统计工作的进行还是需要以人为基础,而水利统计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水利统计工作的结果,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事水利统计工作相关的人员必须熟知相关的统计学规律,了解水利统计的相关法规,在掌握较强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于实际操作之中。如今的时代可以说是大数据时代,因此在进行水利统计工作时,水利统计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熟练地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各种数据,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同时提高处理的精准度。只有充分了解了国家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这样的统计工作的结果才能够更有说服力。

1.2建立现代化水利统计指标体系

时代在发展,水利统计工作的内容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想要让水利统计工作继续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所服务,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建立现代化的水利统计指标体系。只有建立起适应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的指标体系,覆盖水资源管理、水务管理、水灾害管理、水环境管理、水土流失管理、水利投资管理、水利建设管理、水利工程运营管理、农村水利管理、小水电开发管理以及水利移民和水利机构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各专业指标体系是综合统计指标的细化和基础数据来源,是编制年度水利统计公报的主要内容,也是各水利发展领域制订政策和规划、编制行动计划、开展行政管理的基础依据。

1.3逐步完善水利统计方法

水利统计方法应该能够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水利工程发展各方面的工作状况。受制于我国部分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发展的落后,个别地区水利统计方法处在水利工程发展各方面的反映都不够及时和准确的状态,因而最终统计出来的数据可用性较差,难以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想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需要逐步完善水利统计方法。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得水利统计趋于简单化,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编制功能全面的水利统计软件,不仅能够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有利于实现各类数据传过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为其他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意见,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共享网络的构建,不仅能够为今后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还能够有效地推动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可以说一举多得。

2.小结

水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一直很重视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将统计学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之中,能够有效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为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对于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错误、统计人员素质偏低、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的成果不能够发挥充分作用的现状,需要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建立现代化水利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水利统计方法,唯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够真正让统计学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所服务,建设合格的水利工程,造福于人民。

第15篇:探究温州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有效的管理是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三分建七分管,水利工程重在管理。但长期以来水利工作重建轻管问题突出,公益类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以下简称水管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投入产出关系脱节,公益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生存面临危机。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致使工程管理措施跟不上,维护资金不到位,工程得不到正常维修养护,使一批水利工程积病成险,不但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还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场旨在理顺水管体制,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统筹解决水利工程投入产出矛盾,落实工程管理和维护经费,加强水管单位内部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水管体制改革已在温州市全面启动。本文就温州市水管体制现状与改革进行分析与探索。

1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状

据调查,截至2005年底,温州市共有水管单位28个,干部职工1130人,其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6个,差额拨款事业单位8个,自收自支事业(或企业)单位14个,固定资产原值13亿元,负债总额3。7亿元。2005年度,水管单位总收入12481万元(其中:水费收入1639万元,电费收入10380万元,多种经营收入528万元),各类支出合计12925万元,净利润—84万元,亏损单位9个。从整体情况看,全市除少数以发电为主的工程水管单位目前尚能基本正常运行外,大多数已陷入困境或发展后劲不足,有的甚至面临生存危机。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以上收入和支出是在不计提折旧情况下的数据,计入折旧将是全面亏损的局面。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下

温州市现有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发展的结果,管事的不管人,管人的不管事,水管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脱离实际,造成水管单位人员在无度地急速膨胀。如某中型水库管理单位目前在职职工105人(其中附属的水电站38人),退休40多人。而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同类的中型水库管理单位定岗是43~62人。

在机构日益膨胀的同时,水管单位人员素质却日渐下降,这些通过关系硬“挤”、“塞”进来的人员,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更缺乏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技能。加之,单位内部管理上又缺乏激励竞争机制,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致使水管单位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2。2入不敷出,生存面临危机

目前,温州市的大多数水管单位属自收自支性质,单位收入主要来自水、电费的收入。由于大多数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产品和服务,水、电费收入只能维持过去低水平上的单位开支。近年来,由于工程年久失修,多数工程功能衰减,财政拨款又严重不足等诸多因素,造成水管单位年收入相对降低,而水管单位的人员却越来越多,工资与日常开支也越来越高。这种“僧多粥少”的收不抵支,导致水管单位逐步陷入困境,生存面临危机。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要日益突出,社会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水管单位这种工作上的重要性和生存面临危机的窘迫状况已越来越突出。

2。3机构不全,管理难以到位

在一些大中型水管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同时,却有一大批小型公益类水利工程没有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或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如大部分小型水库只有1~2名非专业兼职水库巡查员,且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严重缺乏。这种机构上的不健全,管理上的不到位,致使我们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小型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能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终使工程积病成险。

2。4投入不足,安全隐患多发

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库、山塘大多建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加之,由于工程投入产出关系严重脱离,维修养护经费投入不足,工程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毁坏严重,这种只用不修的“榨取式”的使用方式,使工程安全状况每况愈下,安全隐患多发。据调查,目前温州市小型水库及山塘的病害率达到60%以上。

2。5原因分析

一是体制不顺,职责不明。长期以来,水利工程产权不清,政企不分,体制不顺,责、权、利不明确。涉及人、财、事的“三权”严重分离,相互之间缺乏约束和统一协同机制。工程由政府投资兴建,效益由政府分配,水管单位由政府批准成立,人事上由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而水管单位却要自谋出路,自求发展。这种管理体制上的不顺是造成目前温州市水管单位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是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公共效益显著是水利工程的普遍特点,但长期以来,政府重建轻管思想严重,对工程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特别是“风调雨顺”时期,受益者包括政府往往忽视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造成维修养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三是管养不分,管理分散。目前,温州市绝大多数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没有对水利工程的管、养工作内容范围进行界定,没有建立管理和维修保养相对独立的集中管理机制,管理和维修养护人员相互交叉,人员混编混岗,对管理和维护统包统揽。工程管理和维护保养内容不清、职责不明,缺乏一个完整合理的管理和维护计划。管理机构设置上,几乎每个稍大一点的工程都设置一个管理单位,机构设置小而散,人员分散,分工不细,严重制约了专长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3对前阶段一些改革措施的回顾

水管单位的各种问题由来已久,早已引起水利部门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前几年温州市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一是重新核定供水成本,推进水价改革。二是探索水费收取方式,足额收取水费。三是开展多种经营,广开创收渠道。

以上种种改革探索,都是从增加水管单位收入的角度来进行的,所采取的措施虽然使一些水管单位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得以缓解,但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没有“治病治根”。纯公益性和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工程,以增收水费和多种经营来增加单位收入的方式来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本来就值得商榷。一是在不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人、事、财权分离的管理体制,水管单位依旧缺乏自主权,特别是缺乏人事权的情况下,单位增效将引起更多有关系的人的兴趣,进而导致单位进一步增员膨胀。温州市有不少水管单位就是由于“增效—增员”现象的存在而一步步走向困境的。二是水管单位要自谋出路,自求发展,要增效,就不可避免地会想方设法使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导致工程公益性社会效益大幅度降低,使工程存在的目的严重偏离其建设的初衷,并最终导致工程综合效益降低。三是由于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和功能不尽相同,直接经济效益相差悬殊,不可能全部通过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解决单位面临的问题。四是在目前的体制下,即使水管单位直接经济效益增加,也很难保证将资金用于工程维修养护上。五是不能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薄弱的问题。

4对下一步改革方向和要求的探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及《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的精神,结合温州市水利工程实际,下一步改革工作的主要方向和要求应是:明确单位性质,严格定编定岗;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管养分离;推进集约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4。1明确单位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对水利工程进行界定、分类,根据工程的功能作用,将水管单位分为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大类别。对纯公益性水管单位明确为事业单位,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彻底消除水管单位后顾之忧,一心一意管好工程。对经营性水管单位,先实行企业化管理,再逐步向企业过渡,实现人、事、财“三权”统一。当然,目前水管单位中多数经营单位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我们一方面要改革,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还需加以适当保护和扶持,让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生存能力,同时还要解决一部分职工的分流问题。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公益性部门要重新核定人员编制,整合内设机构,做到精减机构,科学按需设岗,以岗定人;改革用人制度,推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以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

4。2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管养分离

在明确单位性质,严格定编定岗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引进市场机制,精减管理机构,提高管理、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首先是要界定管、养工作内容,将管理运行工作内容与维修养护工作内容分开,水管单位只负责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将维修养护业务推向社会。其次是将单位富余人员分流出来,成立专业维修养护队伍,实行企业化管理,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初期可以以承包本单位管辖的水工程维修养护为主,而后再逐步向外承揽水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并最终过渡到水工程维修养护企业。

同时,要积极推进以拍卖为主,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代“公有公营,公建私用”的水利管理体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搞好管理权和经营使用权分离为重点,明确拍卖、租赁、承包的原则、范围、程序及买卖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等。

4。3推行集约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4。3。1推行“以大带小”的管理模式目前温州市的状况是:一方面,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健全,技术力量相对较强,并有大量的富余人员,在改制中面临着较大的人员分流压力。另一方面,大多数小型工程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按“位置就近,专业相似”的原则,大力推行以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兼管小型工程的管理模式。

4。3。2推行“分片包干”的管理模式以流域或片区为单位,整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力量,将小流域或片区内的所有水管单位合并为流域物业管理公司(可定性为国有企业),统一负责管理本区域内的所有水利工程,并组织水利工程巡查队对区域内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发现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统一处理或上报。现有的小流域管理站代行工程业主职责,对流域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监督、考核,并负责维修项目的审查、审(报)批工作。

5保障措施

5。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水利工程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管体制改革是水利工程安全和综合效益正常发挥的有力保障。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执政为民”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要把水管体制改革作为今后重中之重的水利工作,切实予以抓紧抓好。水管体制改革事关财政投入、人员编制核定和水管单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其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搞好水管体制改革就必须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水管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水管体制改革的各项目标能否全面实现,领导是关键,组织是保障。

5。2加强调研,出台政策

水管体制的问题经历了几十年社会发展的沉淀,历史背景、思想观念、现状关系等都很复杂。必须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认真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充分掌握和分析目前水工程和水管单位的各方面情况,按照本地区、本行业的特征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出台配套政策,明确人员配置、社会保障、税收扶持等具体规定。

5。3搞好试点,全面推进

按照“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圈定试点、搞好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对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处理;对试点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宣传、及时推广。在开展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以点带面和以点促面。

5。4培育市场,健全制度

通过改制实行管养分离后,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将纳入市场化管理,通过市场招投标确定维修养护队伍。因此,必须培养工程维修养护的供需市场。一方面,要明确水管单位职能,把工程维修养护推向社会,培养维修养护的市场需求量,另一方面,通过水管单位人员分流,组建专业化的维修养护队伍,培养维修养护业务供应量。为促进维修养护市场良性发展,提高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水平,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维修养护队伍资质的要求,健全维修养护工作的目标考核体系。

5。5效益统筹,加大投入

对水管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管理单位日常开支与工程维修养护由财政统一安排,各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统一上交财政。同时,财政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并对从水工程获得的收入进行统筹安排,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集中力量逐个解决水工程存在的各类问题。

第16篇: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1水利工程中地基土质的分类情况

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首先要分析好其处在的地质情况,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地基的主要土质有三种,分别是弱透水性,还有强透水性和不透水性。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地基土质的不同,同时也就导致了对其排水施工的不同。因此在这方面的施工之前,对该地区的土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收集土质样本的时候,就是利用钻探或者是挖掘的方法进行,然后相关的技术人员,通过专业的知识和设备对其进行分析,这样得到的结果是作为排水施工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不仅如此,我国是一个大国,因此在不同的河流和山脉中,土质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相关的土质资料就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数据资料不能及时的更新,那么在之后的排水施工中,会造成很严重的制约,所以在施工之前,有效的勘察地质和地形,了解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很重要,结合这些信息才能继续下面的施工操作。

2基坑排水方案的设计

2.1基坑对沉降量的要求

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中,需要对基坑进行深层的挖掘工作,在此期间,也会导致有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涌入基坑中,这会给基坑的开挖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但是为了确保之后挖掘工作的安全和稳定,在对基坑四周做好支护操作的过程中,还要予以有效的排水施工。但是实际的设计方案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在确保排水的总量在基础桩承台底半米以下,然后还要对支护做综合考虑,在进行底部的挖掘工作中,确保把基坑中心线的位置进行降低。

2.2有效的基坑排水方案制定

在设计基坑的排水方案中,需要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但是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使用两种方案,一种是管井排水法,另一种是明沟排水法,具体而言,比如所建设的排水深度比较小的工程,使用明沟排水的方案利益比较大,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整体工程的降深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降排方案进行,这样可以有效确保施工质量。

3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3.1明沟排水施工的应用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基坑开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有效保证基坑的整体质量水平。基坑的排水工作必须要先于基坑开挖的工作,这样可以做到有备无患,而下面就先分析明沟排水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在挖掘基坑的过程中,其汇成的积水主要来自地下水,其次是地表水,还有雨水和其他的渗水。而在选择使用排水方法时,需要对水利工程周围的环境,地形,还有具体的施工大小,以及地基的土质情况来确定。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施工的方法和排水沟的深度。对进行完施工的挖掘工作,而且后期的围堰工作也做好之后,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基坑中的水排出。如果下游的水位比上游的低,同时都是使用这种明沟排水方案,实际应用中会形成自流水,方便基坑的排水。如果排水不彻底,还有一定的余水存在,那么就要挖掘排水沟进行排水,首先在挖掘沟渠的时候,通常是先结合基坑具体情况,挖掘的位置也要确定好,在确定好沟渠位置后进行挖掘,明沟的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水沟施工完毕后,就可以把坑内的积水做集中处理,然后利用水泵排出。在施工中如果遇到难度非常大的情况,就要根据实际基坑的等高线,然后设置排水井,再使用水泵把水排出来。在设置排水沟的时候,因为有些水是很难排出的,因此有必要把其设计成纵坡,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渗水量,确定最终的断面情况。在进行排水量的估算中,必须按照抽水时间内,最大的降水情况来计算,这种才能保证沟渠排水的能力达到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排水工作要尽早完成,不仅是为了保证后续的工作,同时也是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避免引发其他一系列的问题。

3.2井管施工的应用情况

在进行井管施工中,使用到的方法有钻井工具方法和水冲沉井方法。使用钻井施工中,如果工程要求井管的外直径是45厘米,那么所使用的工具直径要在75厘米左右,在钻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规避井壁发生坍塌的问题,如果井口边沿的泥浆比地下水要高,那么就需要使用水泥,对井壁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施工中井里面的泥浆高出井口,那么就立即进行下放操作。在此期间也要保证钻孔的深度满足工程的要求和标准,在下放无砂混凝土管的施工中,通常下面都是安排比较好的混凝土管道,而普通的混凝土管道放到上面,因为下面的情况比上面复杂,因此保证下面的排水安全是优先的选择。在进行井管施工过程中,出现滤水管的位置,要配置配套的扶正器,中间的距离要保证在五米左右,可以有效避免在孔内滤水管发生偏移的情况,而且还确保了有效的过滤功能。安放井管的时候,必要的安全防范不容忽视,同时还要设置一些标识引起工人和经过人员的注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3.3基坑的基础施工应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施工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会遇到地质是粉土或者是粉砂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基坑挖掘工作不长时间,就有大量渗水问题的发生,那么随之而来的还有流沙河管涌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将会不堪设想。管涌问题出现的因素,主要是地下水位过高而引起,那么基坑周围的沙粒就会随着渗水的情况而流动,严重的情况会把基坑的支护破坏,所以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对地下水的水位进行全程的监控,如果发现水位达到警戒高度,立即进行排水工作。发展严重的时候,就形成了管涌那么地下水就会顺着排水井喷上来,因此要对其进行水泵排水的工作。如果这些问题在之前没有控制住,不仅会耽误工作的进度,同时还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额外工作量,那么施工成本就会随之增加,最终的施工质量也就保证不了,在这方面加快新工艺的研发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4总结

业内人士都很了解基坑排水施工,不仅是因为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而且也是其对整个工程质量影响程度非常大的因素。近些年我国的水利工程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对基坑排水的重视程度却还不够,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给有关人士提供一个很好借鉴,在以后的基坑排水工作中,一定会更顺利的进行。

第17篇: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1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概述

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预防洪水灾害的发生,还可通过水力发电维护人类的生存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堤防工程主要起到分流蓄水及阻挡洪水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堤防建设施工技术也取得显著进步。水利工程建设要求水利工程的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并要求水利工程具备一定的稳定性、抗震性及防渗漏,对已经出现渗漏的地方可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如果渗漏处未得到较好的处理,则会影响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还会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水利工程堤防防渗工作,能节约水资源,提高水利工程的抗震性和稳定性,预防水利工程结构发生破坏,维持水利工程的稳定、安全运行。

2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缺陷

尽管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已经引进多种先进技术,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就水利工程防渗技术的整体状况而言,还存在诸多的缺陷,已经限制到防渗技术的使用效果,阻碍了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其具体存在的缺陷为:

2.1防渗技术不完善

我国的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过于侧重排水网固技术、防渗墙技术及高压喷射技术等,忽视其他技术的辅助作用;未结合施工现场的泥土类型和地基特点使用防渗技术。

2.2施工管理不到位

部分建筑企业在工程竞标结束后,选择将工程项目分包给其他企业,并未派遣专业的指导人员指导工作,对于防渗技术的施工质量不关注等。同时施工企业未选择合适的防渗技术,也并未对施工地进行实地考察,导致水利工程堤防防渗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2.3质量监督管理不足

在水利工程竣工后,建筑管理部门会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测,由于水利工程的地理特殊,其建筑多建于地下,质量检测人员无法对施工细节和质量进行监督,造成水利工程的堤防防渗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完善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措施

3.1选择优质的土料

在土料的选择过程中,需按照施工地的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土料,若选择的土料质量较低,必会降低堤防的施工质量。因此,在选择土料时,需依据优质土转换为软弱土的原则,选择较好的土料,以提高填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预防工程发生沉降。地基开挖时,需通过机械作业的方式开挖,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并且实行机械开挖,能就地采取本地的土料,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目的。

3.2合理利用填筑施工技术

填筑施工就是建设堤防的堤身,利用施工技术的合理性来影响填筑的质量,并决定水利工程的整体结构质量。为了能合理利用地方的施工技术,需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职业素质和质量观念,从而在施工中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施工,保障水利工程堤防的施工质量。

3.3防渗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

3.3.1灌浆防渗。灌浆防渗施工技术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加固良好等优点,在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实际施工中应用灌浆防渗技术时,需注意如下三点:

(1)遵循“就地取材”原则获取灌浆材料,以减少工程成本,降低施工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

(2)对大坝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布设两排平行于坝轴线的灌浆孔,主排孔与前坝肩,与副排孔的距离需计算合理,以便能起到改善大坝内部应力的作用;

(3)需保证所选择浆液的稳定性佳、可灌性强、析水固结快;灌浆施工时需遵循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

3.3.2混凝土防渗。混凝土防渗又称作截水墙防渗,是指浇筑混凝土型截水墙的防渗施工技术。进行混凝土防渗施工时,需要分析建筑物透水地基对其基底所要求的防渗性,以准确获知混凝土施工的相关施工参数。

4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在水利工程的堤防建设中,需加强对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具体的措施有:

4.1重视堤基和岸坡的质量控制

在堤防建设的过程中,需重视堤基及岸坡的施工质量,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程的规范及设计进行施工,并做好堤基的表层清理工作,必需清除表面的淤层、腐植土、泥炭和细砂等污物。开挖坡率也需满足工程设计条件,不允许将岸坡清理为台阶。

4.2做好堤体填筑的质量控制

在处理堤身填筑的结合面时,需严格处理上下层铺土结合表面的松土,并彻底清除沙砾等杂物,同时洒上水,以保持结合面的湿润和均匀,切记不能让接合面出现积水和空白。刨毛的深度和密度需要根据工程的规范进行施工。在堤身填筑的卸料、铺填的过程中,需依照具体的设计标准,对上堤土料质量进行检测,待其合格后再进行卸料操作,并遵循相关的规范压实平料,使其均衡上升。保持施工面平整,上下层的分段位置也需错开,确保铺料的表面湿润,铺土的厚度约为25cm。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防渗施工属于一个比较复杂和繁琐的工作,其施工组织的管理难度较大,且施工的技术要点较多,要求也比较严格。所以在水利工程的防渗工程施工过程中,需了解不同水利工程的渗漏状况或者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完善施工技术。同时可按照因地制宜和防堵结合的原则,实施水利工程的防渗施工,以提高水利工程堤防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第18篇: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探索论文

摘要:我国的建筑工程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一直在提升的过程中。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尤其是我国的北方,寒冷的冬天并不适合在冬季进行施工,因此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尤其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尤其要重视冬季施工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由于特殊天气环境的影响,我国的水利工程在冬季施工的过程中面临着非常的挑战,特别是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对于气温的要求格外的严格。因此水利工程的冬季施工在施工中要格外的重视施工的环境以及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在冬季施工中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处理和解决,这样就为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带来了难题。因此我们要在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过程中认真的分析施工的各项必要条件,保障混凝土施工在适当的施工环境下进行施工,有效的保障混凝土施工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以及分析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同时也为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以及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贡献力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浇筑技术;面临的困难;措施

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首先是水利工程在施工中任务非常繁重,其次是水利工程在施工中的工期较为紧迫。大多数情况下,我国的水利工程都要在汛期来到之前投入施工,因此很多的水利工程在非汛期时间段进行施工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水利工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有效的遏制洪水的泛滥。正是由于我国很多的水利工程在施工中受到了工期的限制,因此很多的水利工程都会在冬季施工进行,尤其是混凝土的施工在冬季施工的情况更是常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冬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天气气候,寒冷的天气气候会对混凝土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低温状态下进行的混凝土施工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首先是低温状态下的混凝土施工会对施工的强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次是低温状态下的混凝土施工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混凝土的冬季施工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冬季施工进行认真的准备,消除冬季低温天气对于混凝土施工的影响,提升低温状态下混凝土施工的强度。下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1.我国水利工程在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主要难题

首先,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会出现相应的裂缝或者是钢筋施工材料受到腐蚀。其次,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表面会出现起灰的问题。最后,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会出现结晶腐蚀现象。

2.我国水利工程中提升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施工技术

在我国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我们要从混凝土的施工强度以及混凝土的抗冻性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同时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材料添加以及搅拌进行优化配比和选择;还要在混凝土施工中保障施工的温度,要持续地进行施工中的保温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水利工程中冬季混凝土施工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强度。

2.1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要针对施工材料的选择进行强化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作为主要的施工材料,水泥的类型选择非常重要。在冬季施工的过程中,水泥的选择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水泥要具备抗冻性,其次是水泥要具备抗寒性。在冬季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32.5#以上的硅酸盐水泥进行混凝土施工,选择32.5#水泥进行混凝土冬季施工主要是由于这种类型的水泥具有非常好的水化性能。水泥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水化作用给混凝土释放一部分的施工热量,能够有效地保障混凝土在冬季施工的时候处在较好的保养环境下,在低温的状态下不至于冻坏,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施工强度。同时采用32.5#水泥进行施工能够通过水泥的适当添加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有效的延长混凝土的恢复强度。混凝土在是冬季的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材料的配比进行有效科学的控制,同时也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以及条件进行和混凝土的施工材料配比。例如在施工中为了有效地保障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以及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在选择添加骨料的时候要选择纯度较高的骨料,严禁将含有杂质的骨料应用在混凝土冬季施工中。需要注意到的一点是,混凝土中的防冻材料如果含有钠元素以及钾元素等物质,要保障添加骨料不含有活动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施工材料不影响混凝土的冬季施工质量和强度。

2.2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要对混凝土的搅拌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进行正确的选择

在正确的选择混凝土冬季施工材料之后,我们要对混凝土的冬季施工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进行正确的选择,要保障混凝土的科学配比。通常在零度以下的环境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正确选择主要有4个方面的考量。首先是要对施工中使用的水泥类型进行科学的配比和选择,通常情况下选择硅酸盐水泥;其次是要通过现场的科学观察来对水泥的添加量进行控制,有效地对水灰比进行控制,提升混凝土的水热化,保障最短时间内提升水泥的施工强度。再次是要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添加相应的引气剂,这样能够有效地保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的环境限制,同时还能够保障混凝土浇筑的稳定性。引气剂的添加能够提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气泡量,提升搅拌的流动性,同时也能够让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提升水分的含量,有效地保障了混凝土的粘连性,提升混凝土搅拌的抗寒性能。最后是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还要添加早强外加剂,能够有效地对混凝土的凝固周期进行控制和强化。

2.3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要引进先进的蓄热混凝土搅拌技术进行施工

根据我国水泥工程冬季施工的实际情况,当施工温度达到-10℃的时候,混凝土的搅拌工作需要进行蓄热混凝土搅拌。实际的操作过程为:为了维护混凝土材料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都能够存有热量,就要选好的砂石料、水料等进行加热,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热量,同时也能增强水泥水化作用,维护砼的早期强度,混凝土本身由于带有一定的热量,能够自觉抵御严寒的外部环境,这种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容易操作。

2.4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要有效利用外部混凝土加热技术进行混凝土施工

通常外部加热技术用在客观温度在-10℃以上的环境中,具体的操作过程为:将混凝土构件空气加热,确保热量通过空气进入混凝土内部,或者对砼直接加热,具体的过程如下:当施工规模较小时,可以引入火炉,然而其热量有限,可能效果不佳。

2.5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要对混凝土的浇筑以及混凝土的运输工作进行强化

首先把钢筋与模板表面进行清理,防止上面出现任何杂物,特别是一些拐点、连接部分要重点清理,确保客观环境温度在-10℃以上,通过暖棚或加膜覆盖等措施来维护钢筋温度,使混凝土的温度在5℃以上,如果混凝土截面较为精细则要确保温度在10℃以上再浇筑。其次还要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要对混凝土的保养以及养护工作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红春.谈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建材,2011,37(2):196-197.

[2]沈丽华.浅析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12(31):408-409.

[3]战奎柱.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3(3):218.

[4]徐崇磊,王永丽.浅谈冬季房屋建筑施工的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4):23-24.

第19篇:水利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

边坡形态规模与变形机理分析

1边坡的形态规模

根据层面、坡面及节理裂隙赤平投影分析(图2),J1、J2对左岸边坡稳定性不起控制作用,其稳定性主要受J3控制,受卸荷作用的影响,在左岸J3以倾北东方向(产状为NW290°~335°/NE∠70°~80°)为主。受此外倾结构面的控制,边坡前缘的强风化、强卸荷岩体属潜在不稳定块体,在暴雨、地震等作用下,可能失稳而发生崩塌、掉块。

2边坡变形机理分析

从岩体力学的观点来看,岩体边坡的破坏不外乎剪切和拉断两种形式。大量的野外调查资料及理论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岩体边坡的破坏均为剪切滑动破坏。研究滑动破坏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滑动面的形态、性质及其受力平衡关系[1]。同时,滑动面的形态及其组合特征不同,决定着要采用的具体分析方法的不同。金佛山左岸岩质边坡的变形发育主要在坡脚平缓结构面,向坡前临空方向产生缓慢的蠕变性的滑移。上部岩性为块状灰岩,岩体坚硬,厚度大,底部为粉砂岩夹页岩,岩性相对软弱,存在易压缩变形的特点。针对相对较软弱的粉砂岩层,增加了钻孔,采用孔内全断面成像方法,查明对应层位深度分别为57.8~62.8m和93.5~98.5m,确实存在相对软弱、破碎的粉砂质页岩层,为软弱夹层,属滑坡体深部潜在软弱面,目前尚未完全贯通形成滑动面。上部为崩坡积土层和强风化岩块等,中、下部以弱风化粉砂岩、页岩岩体为主,掺杂有强风化、强卸荷岩体,部分岩体看似完整,但产状凌乱,局部还有架空现象。因此,认为左岸岩质高边坡是潜在滑坡,是一个深层、顺层、复合机制成因的滑坡,下部为顺层牵引-塑流性质、上部为压致拉裂推移式。

稳定性分析

1边坡计算模型

对重庆市金佛山水利工程坝址区左岸岩质高边坡稳定性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天然、开挖、加固状态的边坡稳定性。饱和状态模拟开挖前后遇强降雨的土体饱和情况,加固之后考虑竣工期和蓄水期两种情况。据王俊杰,等[2]提出的边坡简化计算方法和陈锦璐,等[3]在网格、边界条件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研究,将边坡剖面简化并划分网格,如图3。

2计算参数

结构模型采用摩尔库伦屈服准则,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剪胀角φ=0)。屈服准则假定:作用在某一点的剪应力等于该点的抗剪强度时,该点发生破坏,剪切强度与正应力呈线性关系。摩尔库伦模型是基于材料破坏时应力状态的莫尔圆提出的,破坏线是与莫尔圆相切的直线,强度准则为:=c-σtanφ(1)式中:为剪切强度;σ为正应力;c为材料黏聚力;φ为材料内摩擦角。相应的计算参数见表1。

3失稳破坏判定准则

目前,判断边坡失稳破坏的标准通常包括:有限元数值计算的不收敛、塑性区的贯通、广义剪应变的贯通等[4]。吕庆,等[5]认为在小应变假设中用数值计算不收敛作为判据,但是,计算不收敛的原因比较多,如荷载过大,计算单元有奇异等。因此,以此为判据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栾茂田,等[6]建议采用塑性应变贯通作为判据,以此作为判据时主观因素占很大成分,未排除弹性塑性应变的影响,破坏界限比较模糊。分析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特征可知,不管其内部的变形机理是广义剪应变还是塑性应变,其最终结果是产生位移,位移是边坡内部作用的外在表现。滑动主要是由剪应变和位移造成的。随着强度参数的不断折减,边坡上的位移矢量和剪应变不断向坡脚处增大,因此,以坡顶特征点位移突变为失稳判据,意义明确,界限清晰。

4计算结果分析

各工况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见表2。鉴于方案1的安全系数最小,笔者给出了该方案的强度折减系数与坡顶位移的变化曲线(图4),塑性应变云图、位移等值线云图(图5)。图6为边坡开挖后天然含水与饱和状态时的塑性应变云图。图4表明,折减系数在1.42时发生坡顶的位移矢量的突变,此后,位移陡增,表明此时塑性区已经贯通,开始滑动,当安全系数为1.42时处于临界状态。因此,以此作为安全系数,概念、意义明确。图5显示,金佛山左岸岩质高边坡具有圆弧-折线的潜在滑动面,形态由底部的条状带页岩控制,滑坡体前缘及浅层岩体变形强烈。下部为顺层牵引-塑流性质、上部为压致拉裂推移式,是一个深层、顺层、复合机制成因的潜在滑坡。边坡岩体随变形发展,平行临空面的裂隙容易被拉开[7],在遇到沉积岩的岩层分界面时,裂隙被岩层结构面分割。在薄弱、结构有突起的部位,形成应力集中区和近似平行于坡面的台阶状裂隙。最终,薄弱裂隙连通、岩体滑动。以1∶0.3的坡比折线形开挖岩体表面强风化和弱风化的部分岩体。开挖后天然和饱和状态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73和1.62。图6显示,饱和后土体软化[8],整个塑性区包围的岩体增大,潜在下滑岩体增大。天然状态时潜在滑弧在前部形成直线段,塑性区离开挖后的临空面较近,表部卸荷岩体容易形成裂隙而最终达到整体的塑性区贯通。临空面上岩体卸荷回弹,坡顶的后部产生张拉裂缝,在雨水入渗作用下,由于裂隙底部的岩体渗透系数小,排水不畅,静水压力作用于裂隙面,增大了下滑力,这往往是暴雨后岩质边坡容易产生破坏的重要原因[9]。

鉴于上述分析,建议清除表层强风化、强卸荷岩体,开挖坡度应小于外倾结构面的最小倾角并保护好开挖面,及时锚喷支护。岩质高边坡的上部还存在韩家店组(S2h)的页岩,以黏土矿物为主,抗风化能力差。在天然含水量的情况下新鲜岩石层面结合尚牢,遇水软化,湿水后易崩解。因此,建议上部采用10cm厚混凝土喷锚支护,下部有宽张裂隙带J2,是岩体风化和卸荷的产物,有方解石填充,采用锚杆锚固,并用自密实混凝土填充,保证岩体的完整性,防止此卸荷裂隙扩张。加固后边坡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在加固区域分别采用提高岩体强度指标以代替加固区域的强度参数,根据工程经验,加固区岩体强度参数提高20%。加固后边坡天然和饱和含水状态安全系数分别为1.85和1.78,均比未加固时有明显提高,加固效果显著。

结论

从边坡形态规模、变形机理及安全性方面,对金佛山左岸岩质高边坡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边坡前缘的强风化、强卸荷岩体属潜在不稳定块体,建议清除表层强风化、强卸荷岩体,开挖坡度小于外倾结构面最小倾角并保护好开挖面、及时锚喷支护;弱卸荷带以内岩体受卸荷作用影响小,完整性和稳定性较好,边坡现状整体稳定,发生大规模破坏可能性极小。2)左岸岩质高边坡是一个深层、顺层、复合机制成因的潜在滑坡,下部为顺层牵引-塑流性质、上部为压致拉裂推移式。

第20篇: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进度控制研究论文

前言

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是第一位的,然而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控制也不容忽视,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进行把控,使得其能按时完工,从而使得其不但能够使水利工程及时的发挥作用,同时也能够相应的降低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本.要做到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需要经常对水利工程实际进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与实际工程计划进行对比,如发现工程存在滞后需要及时查找造成水利工程进度滞后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决,如此不断的进行检查调整直至按时完成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

1业主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

水利工程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尽快的投入使用,能够尽快的实现资金的回收,从而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好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的控制是关键.其中,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为完成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为完成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首先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因素来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从而要求水利工程的业主方实现对水利工程施工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实的调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预案,从而使得能够在水利工程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进行动态的调整,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解决,使之能够按照水利工程的施工计划顺利进行。

1.1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期阶段,应当对水利工程项目的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以及项目的立项等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待到项目都完成后即可进行项目的确立。在这一阶段业主控制进度的关键是需要督促咨询设计单位按时提交相应的设计资料与文件,并将其提交给具有项目审批权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核。

1.2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

完成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最终立项后,即可展开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作业,业主在水利工程设计阶段是整个项目进度控制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地都展开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从而使得设计院的工作成倍增加,一些设计院由于前期对相应的河流展开了勘测工作,从而使得其能够更好的接到水利工程的设计委托,但是由于工程量较大从而使得一些设计院没有足够的人力完成设计委托,从而使得一些设计存在漏洞,在水利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与招标设计阶段未能进行认真的检查,从而使得到了实际的施工时发现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修改,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修改需要推翻原先的设计,浪费时间与精力,从而为业主实现对于水利工程的进度控制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业主方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单位的选择时,在考虑其资质、地理优势和前期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查看其工作量是否能够承受,设计单位能够抽出足够的人手进行项目的设计,现今,一些水利开发公司已经进行了设计招标而不再进行设计委托,同时在进行设计单位的选择时选择了一些非本地的同行业设计单位进行竞争,增加了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可选单位,从而更有利于水利工程项目。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业主方需要在设计阶段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及时的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掌握设计进度,从而使得设计单位对于业主的思路与要求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而减少了后期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设计项目不符合业主的要求所导致的修改。同时在设计阶段,在确定设计期限的同时需要为设计留出足够的时间,确保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

1.3水利工程的项目准备阶段

前期良好的水利工程项目准备是十分必要的,在前期,业主需要对整个水利工程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对于项目区域内移民的搬迁、工程用地的征用等工作。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工程更是需要提前几年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在完成项目投资计划后,业主方需要抓紧时间完成项目的招标设计以及标段的划分等工作,项目的建设资金的落实、建设用地的批复使用、工程的“五通一平”等工作以及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通过招投标选定后业主即可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开工,经过国家的相关部门批复后方可开工进行建设。在水利工程的准备阶段,业主方可以充分做好项目的招标工作,对比选取技术、信誉都较好的建立和施工单位,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对于施工单位的选取需要仔细甄别,在现今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很多的施工单位对于一些投资额较小的水利工程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单位打着别的单位的牌子完成项目的招标后将工程层层转包,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同时在监理单位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今很多的监理单位都是属于挂靠在设计单位,而设计单位的收入要远高于工程监理人员,因此使得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在业务素养以及职业素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施工单位与与监理单位时需要选用口碑、业务水平都较高的单位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工程进度。

1.4水利工程的项目实施阶段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掌握在水利工程的承包人手中,施工单位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技术投入、人员投入以及资金使用和施工组织是否合理等问题决定着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这一观点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业主方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进度控制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如下:

(1)业主为了使得水利工程尽早的投入使用,提出了不符合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或者是为了尽可能的获得利润而将工程项目的标价压的过低,还有业主方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准备不足,移民安置、场内的“五通一平”等工作滞后等都会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施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2)承包方在施工计划中编制不合理,随意性较强,未能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业主方需要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积极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做好设计的认定,对于一些设计问题要及时沟通并进行修改。并与水利工程项目承包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于承包方所提出的施工计划进行认定。其中在项目的实施阶段,业主进度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等。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业主方的作用,做好对于工程进度的控制。

2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分析,找出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并进行解决,业主方应充分发挥其在项目中的特殊地位,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充分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确保水利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