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七年级下册生物笔记(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7 12:06:0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推荐第2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部共2个班,学生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但农村学生生性较害羞,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性知识。

四、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五、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七年级生物任课教师:何永胜

2010.03.08

推荐第3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人的生殖

第三节青春期

第四节计划生育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复习期中考试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激素调节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复习4课时

共36课时

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6、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018.2.27

推荐第4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为将来创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 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 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加深 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 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

3、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4、充分利用“班班通”和电教馆资源,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激活课堂 正能量,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 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 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相关的图文 信息资料、数据和视频;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 等等。

7、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 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8、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 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 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 生进行个别指导。 附: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36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5课时)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2课时 第二节

人的生殖 2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 1课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6课时)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2课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2课时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3课时)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课时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7课时)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2课时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血管 2课时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课时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课时 第五章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3课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2课时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课时 第四节 激素调节 2课时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5课时)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课时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课时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2课时 总之,

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推荐第5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第三节 青春期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复习期中考试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 激素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复习4课时

共30课时

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6、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推荐第6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新的学年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了我校七年级1班的生物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搞好生物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42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7课时)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2课时

第二节 人的生殖 2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 2课时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课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6课时)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2课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2课时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4课时)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课时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课时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1课时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6课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 2课时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 1课时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 2课时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课时 第五章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除 1课时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课时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3课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2课时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课时 第四节 激素调节 2课时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课时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课时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课时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2010年3月1日

推荐第7篇:七年级下册生物试题

人类及其他生物共同居住在生物圈这个美丽家园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下面是七年级下册生物试题请参考!

七年级下册生物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植物体能够由小长大,主要依靠细胞的__使细胞数目增多,其次是依靠细胞的__使体积增大。

2、根的功能是把植物体固定在__里,从中吸收__和___。根执行吸收功能的主要部位是__。

3、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水,是因为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土壤溶液浓度。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是因为土壤溶液的浓度__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4、一片完整的叶包括__、__和__三部分。

5、常见的叶序有__叶序、__叶序和__叶序。

6、玉米种子的胚是由__、__、__和__组成。

7、组织是由__、__和__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8、种子的成分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物包括__和__;有机物主要包括__、__和__。

9、切开西瓜时可以流出大量的汁液,这是因为细胞被破坏,__流出的原因。

10、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__的、含__的、含__的无机盐。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洋葱的表皮是:( )

A、细胞 B、器官 C、组织 D、细胞群

2、植物体的每个细胞是:( )

A、孤立的 B、有联系的 C、融为一体的 D、分离的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该:( )

A、双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B、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C、左眼观察,右眼闭上 D、右眼观察,左眼闭上

4、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 )

A、潮湿松软的土壤 B、干旱疏松的土壤

C、北极的冻土 D、潮湿板结的土壤

5、根在土壤里生长,根冠的外层细胞常磨损,但根冠始终保持原来的形状,是因为:( )

A、生长点细胞的分裂 B、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C、根冠细胞分裂 D、根毛区细胞的突出

6、下列细胞中,含叶绿体的是:( )

A、根毛细胞 B、筛管 C、叶肉细胞 D、表皮细胞

7、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

A、角质层 B、气孔 C、表皮 D、保卫细胞

8、在组织形成过程中,细胞发生的变化是:( )

A、细胞分化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 D、液泡增大

9、种子的成分中,遇碘酒能变蓝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葡萄糖 D、淀粉

10、叶片上面的颜色比下面深,是因为:( )

A、海绵组织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少 B、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多

C、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 D、栅栏组织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

11、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能将显微镜向后倾斜的原因是:( )

A、不便于对光 B、不便于画生物图 C、不便于调节粗、细准焦螺旋

D、容易使装片里的水溢出,从而影响观察并损坏显微镜

12、下面属于器官的是:( )

A、洋葱表皮 B、甘蔗植株 C、桃花 D、叶脉

13、我们常说的面筋是指种子成分中的:( )

A、无机盐 B、蛋白质 C、淀粉 D、脂肪

14、种子结构中分别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茎、叶的是:( )

A、胚根、子叶、胚芽 B、胚根、子叶、胚轴

C、胚根、胚芽 D、胚根、胚芽、胚芽和胚轴

15、当土壤表层水分充足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 )

A、中层 B、下层 C、表层 D、中下层

三、判断:(每题1分)

()

1、洋葱、番茄等植物体是由无数个细胞构成的。

()

2、在适宜的条件下,大米粒也可以萌发成幼苗。

()

3、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和胚乳。

()

4、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

5、不同的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量是相同的。

()

6、直根系的主根不发达,它主要是由侧根组成的。

()

7、一般地说,根系入土的深度都大于它的主茎高度。

()

8、植物细胞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9、叶脉具有支持作用和输导作用。

()

10、无机盐在种子中的含量较少,对胚的发育不起作用。

推荐第8篇:七年级生物下册试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填入表格)

1、青春期是人生的花样年华。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是()

A.身高不再增长 B.性器官迅速发育

C.体重不再增加 D.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也不再增强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A、输卵管 B、子宫 C、卵巢 D、阴道

3、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A、脐带 B、胎盘 C、输卵管 D、卵巢

4、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无机盐

七年级生物期中下册

5、日常生活中,从营养学角度炒菜最好用( )锅

A、铝锅 B、铁锅 C、瓦锅 D、不锈钢锅

6、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唾液 B、胃液 C、肠液 D、胆汁

7、课间,小王吃了一个面包,则此面包在小王体内被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A.胃B。小肠C。大肠D。食道

8、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患( ),因此我们在饮食时应有适量的绿色蔬菜。

A、夜盲症 B、贫血症 C、坏血病 D、佝偻病

9、与人体心脏四腔直接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

A.肺动脉和主动脉 B.肺静脉和主动脉

C.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 D.肺动脉和上下腔静脉

10、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有()

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②血液的总量减少③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④血浆中的营养成分过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将新鲜哺乳动物的血液分别装在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两支试管内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C、D两试管什么也不加,静止一段时间,应出现的结果是

12、青海玉树地震导致大批人员伤亡,抢救伤员急需大量AB型的血液。下列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ABCD

13、某同学到医院血常规检查,被告知有炎症需输液,输液时医生常选择( )血管。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D、“青筋”

14、主动脉与心脏相连的腔是()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15、四位同学关于骨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的成分只包含无机物 B.骨的成分只包含有机物

C.骨的成分既包含无机物又包含有机物D.儿童和青少年骨内有机物含量比成年人低

16、小林在医院进行了血常规化验,化验结果如下表,如果你是医生,你认为小林血常规数据中正常的是( )

17、小张同学最近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我们应该建议他多吃一些( )

A.动物肝脏 B.鲜奶 C.蔬菜,水果 D.海带

18、人体内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是由血液流经()

A.心脏实现的 B.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实现的

C.肺泡壁毛细血管实现的 D.组织间毛细血管实现的

19、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心脏

20、某同学上肢伤口感染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循环路线是( )

A.只经体循环 B.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C.只经肺循环 D.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二、综合分析题(10’)

21、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刘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

(2)在甲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在乙试管

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将甲乙两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烧杯中,15分钟后取出,

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并回答:

①刘明提出的问题是 ?

②他作出的假设是 .。

③其中设计的实验变量是 ,设计的对照组是 试管。

④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中没有变蓝。

⑤人体分解淀粉的主要场所是 ,淀粉分解成 后才能被人体小肠吸收。

七年级生物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填入表格)

二、综合分析题(10分,每一小题2分

①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化学性消化作用吗?

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③设唾液淀粉酶乙

④甲

⑤小肠葡萄糖

推荐第9篇: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目标: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三)过程和方法:

1、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主性。

2、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3、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乐于探究生物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4、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的社会意识。

5、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5-8)班的生物课教学,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人左右,男女各占50%左右。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各班相差不大。但总的看来,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可将其分为三类,优等生、中程生、学困生。现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优等生:

各班优等生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0%左右,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比较平衡。(1)、知识基础: 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基本概念、原理、结构理解的透彻扎实,当堂讲授的知识能够当堂记住并能牢固掌握。 (2)能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的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勇敢解决疑难问题。并且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遇到疑难问题能大胆探究,找出答案,并且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问题的正确性。他们具有很强得实验操作能力。

(3)学习态度: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思维敏捷,上进心强,善于动脑、钻研,有独到的思想见解,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复习,及时完成作业。 (4)学习方法及习惯: 这部分学生都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中程生分析:

各班的中程生人数占各班人数的50%左右,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知识基础:

这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但缺乏苦干精神,不善于动脑、动手,所以,对所学知识遗忘的较快。

能力发展水平:这部分学生的头脑还算比较灵活,思维也比较敏捷,但是,有时候自制力较差,懒于动手、动脑,所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问题的能力较差。 学习态度

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就是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问题不主动解决,不求甚解,上进心不强,对学习马马虎虎。 学习方法及习惯:

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都是被动学习,不注重学法总结。解决问题不去找捷径而是走很多弯路,所以往往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困生分析:

学困生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0%左右,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智力较差,反应较慢,接受能力较差。但是他们大都对学习不感兴趣,自卑心理较重,对未来失去信心。现对其具体分析如下: 知识基础: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差,有的连基本的概念、原理都不清楚,更谈不上能力水平了。 能力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并非智力太差,关键的问题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失去自信心。所以他们根本发现不了问题,更谈不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态度:

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大都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所以,他们总是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和老师学的,总是马马虎虎的。 学习方法和习惯:

这部分学生差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强迫下学习。课堂上,只要老师一不注意就交头接耳,作小动作,课下从不完成作业,又时完成也是抄写别人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什麽好的学习方法。

总之,这三类学生各有其特点,应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措施,即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使优生更优,中程生向优生靠拢,学困生减少的效果。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纪下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而编写的。本书主要讲述生物圈中的人,是在学了七年级上册的基础上而编写的。供七年级学生下学期使用。共七章本学期每周安排三课时,共三十六课时。现对其具体分析如下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圈中的人是《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主线中两个最大的主题之一,设计和重视这一主题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体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输送到身体的各处组织,人体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废物需经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排出体外;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受神经和你分泌系统的调节,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对本主题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该主题的学习内容包括: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供给;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和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等五个二级专题。“人的生活需要营养”是其中的第一个,对于这个主题《标准》明确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说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名称、作用及食物来源;举例输出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说出小肠结构和其消化和吸收相适应的特点;举例说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在能力目标上,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如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和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通过对学生搜集有关营养成分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意识到人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意识;关注食品安全,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本单元重点: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4、物质运输的器官。

5、物质运输的途径。6.尿的形成过程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7、激素调节。

8、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及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9、反射及反射弧。

10、条件反射的建立及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11.眼球和耳的结构和功能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1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特点。13.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我们的家园。

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3.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体循环和肺循环。

4、尿的形成过程。脑和脊髓的结构及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5、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

6、眼球和耳的结构和功能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7.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特点。8.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我们的家园。

四、教学研究的内容 1.教学研究的重点 (1)、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应以少讲精练为主,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时间。 (2)、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345”和“53”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进行课堂教学。

(3)搞好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创新教学上多下功夫,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教研专题

(1)新课标准下,怎样改革课堂教学。 (2)“345”和“53”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本专题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旋律,以扩大知识面为指导思想,通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达到强化基础,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该课题对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是一条有效途径,具体做法如下:

(1)先周备课,达到课程标准、学生、教材三落实,注重集体备课和跨学科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改革课堂结构,注重养成教育,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搞好课堂达标测试,向课堂要效益。

(2)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的能力,积极上好实验、探究课,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搞好优生优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3.集体备课

本学期继续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要做到先周备课,并加强集体备课,进行备课的形式、备课内容格式的改革。

4.研究课、公开课的内容与时间安排间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活动内容

备注

1

2.21——2.25

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教研组

2

2.28——3.4

研究新教材,学习新教法

个人

3

3、7——

3、1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三步、五环节教学法

教研组

4

3、21——3.25

集体备课,

备课组

5

3.28——

4、1

鞠文臻讲课,如何贯彻快乐高校课堂教学法。

教研组

6

4、4——

4、8

召开课代表会议,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备课组

7

4、11——

4、15

如何进行跨学科备课,开阔学生视野

8

4、18-

4、22

学习新课程理论,研究新教法

个人

9

4、25-4.29

如何贯彻落实“三步、五环节“新思想

教研组

10

5、2-

5、6

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个人

11

5、9-

5、13

如何落实高效、民主、快乐课堂的教学

教研组

12

5、16-

5、20

集体备课

备课组

13

5、23-5.27

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思想

教研组

14 5.30-

6、3

钻研新教材,学习新教法

个人

15

6、6-

6、10

如何真正的将课堂开放开来

教研组

16

6、13-

6、17

制定复习计划,搞好期末复习

备课组

17

6、20-6.24

写总结、论文

教研组

18

6.27-

7、1

期末复习

19 7.4-7.8

期末考试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自身建设方面:

(1)苦练教学基本功能,大量读书,拓展视野,丰富自身文化素养。

(2)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从中吸取营养。

(3)改进课堂教学,把创新落实到实处,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明确课堂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使课本知识与“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要求“化整为零”的分解和在组合教材,教法上采用“放风筝”模式,每天注意开拓学生视野,做到有放有收。 3.落实教学常规,完善教学计划及时进行各种考核,在教学中要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做到“增强兴趣,提高能力”。

4.作业与课外辅导,认真钻研教材,设置合理的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外作业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以能力提高为训练目的,课外辅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生动活泼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和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给学生划分类别,做到分类指导,是学生成绩在自身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避免一刀裁。

5.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并借助于自治与教学有关的图片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六: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周次

时间

课题

教学内容

新授

练习

复习

测试

矫正

合计

1

2.21——2.25

第一章

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2

2.28——3.4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届、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3

3、7——

3、11

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第三节、空气量与健康

4

3、21——3.25

第三章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5

3.28——

4、1

第三章

第三节.物体运输的途径 第四节、关注心血管健康

2 1

6

4、4——

4、8 第四章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2 1

7

4、11——

4、15

期中复习

3 8

4、18-

4、22

期中考试

9

4、25-4.29 第五章

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0

5、2-

5、6

第五章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1

11

5、9-

5、13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12

5、16-

5、20

第五章

第五节.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1 1 1

3 13

5、23-5.27

第六章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2 1

14

5.30-

6、3

第三节,安全用药。

1 1 1

15

6、6-

6、10

第七章

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 第二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三节、保护我们的家园

16

6、13-

6、17

期末复习

17

6、20-6.24

期末复习

18

6.27-

7、1

撰写总结和论文

2 1

19

7.4-7.8

期末考试

2 1

3

七.教学辅导计划

1、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困难学生身上,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2.将课堂变为学堂,凡学生已掌握的或能自主学会的知识,教师不再重复,多于浅显的知识点,教师只需点拨即可,让学生自主理解。

3.对于优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自学质疑,探究学习,将知识、能力和方法付之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4.对于中程生,要特别对待,这部分学生站的比例比较大,对于指出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牢固,内容深奥的知识点,还很难突破,因此,教师应在他们启而不发的情况下给于点拨,引导他们全面把握知识,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方法。5.后进生占百分之二十,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另外,还可以采用兵教兵的对策,是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愉快的学习。

推荐第10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 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第三节 青春期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复习期中考试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 激素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复习4课时

共30课时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6、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11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测试题

生物在理科中属于比较难的科目,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生物测试题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七年级下册生物测试题

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A)

A、感冒病毒B、变形虫

C、细菌D、霉菌

4、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C)

A、竹和山石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D、松和丹顶

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B)

A、蜻蜓点水B、钢铁生锈

C、公鸡打鸣D、葵花向阳

6、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B)

A、都能运动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

7、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C)的特征。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D)

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

9、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B)

A、对象中的一个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D、以上都对

10、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一组是(D)

A、猫头鹰和鼠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D、狗和水草

11、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A)

A、玉米和大豆B、鱼和水草

C、空气和水D、岩石和苔癣

提高训练:

12、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

曲中的非生物有: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13、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长与发育现象。

(2)猫生小猫属于生殖现象。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遗传现象。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变异现象。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多做练习题,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大家一定要牢记。希望这篇7年级生物认识生物同步测试题可以帮助到您!

第12篇: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册)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册)

刘荭

一、学情分析及指导思想

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内容介绍人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都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人类的活动更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这个单元的学习,既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生理,还要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5、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4课时)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1课时) 第二节 人的生殖(1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2课时) 第四节 计划生育(1课时 )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6课时)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2课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2课时)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4课时)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课时)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1课时)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6课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2课时)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1课时)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2课时)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课时)

第五章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除(1课时)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1课时)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3课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2课时)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课时) 第四节 激素调节(2课时)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课时)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课时)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课时)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09年2月14日

第13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李君娴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习习惯也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我们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七年级《生物学》下册。下面对教材内容作基本分析:《生物学》下册仅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单元的七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第二部分包括第

二、

三、

四、

五、六章,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本章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并不是单纯地讲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的由来、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本单元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题展开的人类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环境生物学等科学的综合。

第一章 人的由来从人类的起源讲到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人口的调控,全部内容一线贯穿,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知识完整。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活动、STS教育及科学家的故事等活动,加上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提高,过程和方法的获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本章结合环境、社会去探讨有关营养的话题,而不是仅仅讲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章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明白查阅资料、进一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本章结合环境、社会去探讨有关营养的话题,而不是仅仅讲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章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明白查阅资料、进一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本章加大了探究的力度,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本章还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包括讨论、科学探究、观察、演示、评价等。

本章的资料分析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从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中获得或者从教材的插图中获得。这就说明了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告诉学生图表、插图、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资料运用在分析活动中。

本章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使解读图表及数据的能力的训练贯穿在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食物取自自然环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科学态度。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食物、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本章内容包括《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和《空气质量与健康》三节。第一节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各器官主要功能。第二节主要了解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问题。第三节则是主要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本章的2个资料分析,提供的资料都比较多,对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前面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从生物圈中获取了食物和氧气。但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并被细胞利用呢?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是怎样运离细胞的呢?这就需要运输这些物质的结构基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材顺理成章地安排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同时,也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

出》作好了教学铺垫。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血液、血管、心脏和输血与血型4节,每节知识相对独立。血液有独特的组成成分和相适应的生理功能。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这三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第四节还特意地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和血型作了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本章要求学生完成两个分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第二个实验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尤其是第二个实验,在实验和观察技能上要求较高。此外,读懂血常规化验单,记录不同状态下的心率,为你的家人量血压以及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都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血循环发现史,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不在教材正文之中,但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些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观念的良好素材,教学中要高度重视。

本章通过课外阅读资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血液及血液循环有关的生命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有关科技知识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章的探究活动和练习题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章还通过问答题、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心家人身体健康,乐于挽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的高尚情感。还通过发现史、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有关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方面安排教学内容。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是从生物圈角度引导认识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本章通过资料分析、数据处理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概括以及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解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渗透关爱他人生命,自愿向某些患者捐献器官的情感教育。还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当地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建议,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的教学内容首先从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然后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最后介绍激素调节。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神经调节;第二部分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激素调节。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眼和视觉以及神经

系统等有密切关系的医疗技术的新进展。本章还通过“探究活动”、“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资料分析”、“实验”等,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推理、概括、综合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章还通过练习题、课外阅读资料,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和态度。通过简介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牛胰岛素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资源紧紧相依。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并且后两者的影响更大。本章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环保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能方面的目标。 全章以三个明确的、系统的学生活动为主线贯穿。

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相关的事例,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材料,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2.请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真的有影响。这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安排学生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使学生在认识得到提高的基础上,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自参加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去。 本章在探究活动的要求上较前六章有了提高:一方面因为有酸雨、废电池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本身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并实施。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适时地对学生作出科学的、恰当的评价,鼓励其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此外,教师应结合教材给出的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引导并培养学生此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册最后编排了第四单元的“单元小结”,目的是协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后清理本单元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整体要求,引导学生加深对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四、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知道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科学发现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具体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出假设、设置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数学推算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观点出现;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第14篇:七年级生物下册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钱静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试题特点分析: 本试题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注重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绝大部分的试题是学生通过正常的生物学习所能够顺利解答的基础题,同时兼顾能力的考查,试题能联系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联系生产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加强了对科学探究的考查,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试题尽量回避死记硬背题,注重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的考查。设置了一定量的开放性试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给学习灵活能力强的学生留出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2、试卷结构;这学期统考初生物试卷,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题型及分值如下;

一、选择题、15个小题、30分

二、非选择题、70分

二、考试反映的问题: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学习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把问题解决好;

4、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与灵活应用。

四、考后的感想与反思

从这次考试可看出,在生物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多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最喜欢的课。

3、多做一些探究性实验,最好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搞清楚每一个步骤,体验探究过程,至少可以使遇到同类问题得以借鉴。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然后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 总之,通过这次考试,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情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狠抓课堂教学,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第15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生物(下)

学校:伊川县高山镇第三初级中学教师:刘帅阳时间:

2014年2月17日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下册)。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34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8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6课时)

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生命 第1周

第二节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第三节

人体概述

第9章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6课时)

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9课时)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第二节 血液循环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第11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3课时)

第一节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第12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课时)

第一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二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三节 人体的感知信息

第13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4课时)

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第二节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3

第16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王宗波 2013.2.2

4本学期根据教务处分工,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区教育局提出的课堂教学质量年目标,出色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结合本学科特点,在总结上学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现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区教育局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年,努力践行三评三改工作要求。坚持我校以办学生满意学校,做学生喜爱老师为宗旨,开展一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践行杨思教学法,继续落实课堂有效性教学任务,想方设法开展课堂检测活动。注重学生德育发展:坚持做到德育为先。重视自身师德建设,通过政治学习、榜样示范、阅读报刊杂志等不同形式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学情分析

今年所带的七年级两个班,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看,知识掌握还不是很好。从期末答卷情况不难看出:两个班的学生知识记忆不牢,易混淆而答错题。尤其表现在缺乏一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是导致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从一学期的教学过程来看:七(1)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好一点,课堂讨论交流效果较好,课本带的较齐,听讲认真,能主动做好笔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好。但是,在回答问题、质疑问题方面不及七(2)。从而致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七(2)班学生主要不足在于: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课间讨论问题不够积极主动;上课课本不齐;笔记完成较差;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听课,作业不做,好玩,厌学。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但是,回答问

题积极主动,积极好问。上课时课堂气氛活跃。不管怎样,通过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们已学到了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动手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显微镜的使用。本期仍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竭尽所能开设实验课、开展调查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使所有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内容基本分析:七年级《生物学》下册共两个单元——《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和《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第一单元的共两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和生物体有相似的结够层次。第一单元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体结构、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提高,过程和方法的获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第二单元共五章内容:地面上的生物、水中生活的生物、空中的生物、土壤里的生物 。具体讲述各类植物、动物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对人类的贡献。通过了解它们的多样性及其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树起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环保意识。

四、目标任务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知道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了解地面上的生物的种类与人类的关系,积极参与保护地面上生物多样性的活动。知道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五、方法措施

1.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生物,关心社会的情感。

3.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深入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教学艺术,备好课,上好课。认真落实课堂检测活动。写好教学反思。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有所创新和提高。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科学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展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努力做好章节及期末复习工作;做好月考命题及讲评工作;及时总结平时教学的得失,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获取优异成绩。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17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古驿二中

徐金娥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初一生物教学。一年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使所任班级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现将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并结合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在教学方面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一学期以来,本人总是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的逻辑与运用关系,同时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备好每节课,充分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把握重难点进行更有效的教学,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如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发生在人身上的生命现象,引起的疾病等。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课前准备好演示实验、自制肾小球模型、提前选用教具模型等。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和调教比赛。

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教学方法,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生物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创新,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而不懈努力。

4、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的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学期的内容与学生身体发育密切相关,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学习有着很高的兴奋性,也充满的好奇心,致使课堂难以把握控制,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课堂语言一定要注意简洁明了,充分调动教师的应变能力来应答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起哄、混乱、吵杂状况。同时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在课堂提问上能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生难以答出问题时,能做到耐心引导、适当提示,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推得答案,从而可以大大鼓励学生,此外,我注意了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用语言、用模型、用生活中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例子,渐渐地喜欢上生物的学生多了,课下向我问问题的学生多了。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三、成绩与反思

在教学中,

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通过新课标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大部分的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有部分同学不重视生物的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课,不做笔记、作业,考试复习不到位;而且学生也缺乏大环境的熏陶,成绩仍然是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且本人教学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仍有待提高,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四、今后的打算

走进新课标,我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强,不仅要教,更要不断的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必须不断更新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并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生物使命。我相信,只要我们锐意进取、改革,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第18篇: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计划

一、分组实验与探究:4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5周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7 周测量胸围差

8周测量血压

10周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11周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15、膝跳反射

16、测定反应速度

二、演示实验:

1周 测量食物中的能量

2周 人体解剖模型(示内脏) 5周 模拟膈肌运动

4周 人体的呼吸运动

6周 呼吸前后气体的变化

7周 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10周 眼解剖模型

11周 耳解剖模型

12周 条件反射的形成 13周 脊髓模型

第19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简介

本年级共有三个班,一百五十个学生。学生对于本学期生物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他们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但农村学生生性比较害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性知识。

二、教材总体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从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从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1)初步获得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1)正确使用生活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3)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方法与措施: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主要措施:

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反感的设计和实施。

2、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3、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倡导探究性学习。

5、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6、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

7、管好班级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第20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度我担任七年级(

1、

2、

3、

4、

5、6)班的生物教学工作。转眼间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1、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充分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备好每节课,充分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把握重难点进行更有效的教学。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发生在人身上的生命现象,引起的疾病等。

③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课前准备好演示实验等。

⑵课堂上的情况。

本学期的内容与学生身体发育密切相关,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学习有着很高的兴奋性,也充满的好奇心,致使课堂难以把握控制,因此,在进行第一章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我必须谨慎用词,充分调动自己的应变能力来应答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起哄、混乱、吵杂状况。其余内容的教学也同样要做到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一定要注意简洁明了,基本克服了以前重复罗嗦的毛病。

课堂提问能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生难以答出问题时,能做到耐心引导、适当提示,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推得答案,从而大大鼓励了学生,此外,我注意了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用语言、用模型、用生活中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例子,渐渐地喜欢上生物的学生多了,课下向我问问题的学生多了。

2、积极参教研活动

虚心向师傅、其他老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并通过参加本学期教研室组织的生物县教研活动,向其他老师取经,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创新,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而不懈努力。

3、成绩与反思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但有部分同学上课,不听课,不思考,不做笔记、作业;有些同学考试复习不到位,不重视生物的学习;有时我对课堂的控制和调动欠佳。

本人尽所有可能努力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通过新的课标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确实提高了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也基本掌握了学习生物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本人教学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仍有待提高,学生也缺乏大环境的熏陶,成绩仍然是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我始终坚信:一份耕耘,不一定有一份收获;没有耕耘,就一点收获也没有;一份耕耘不行,我就多份;教学工作总是苦乐相伴。我将一直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七年级下册生物笔记
《七年级下册生物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