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中共历届领导人(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7 21:00:1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共历届领导人

中共历届领导人

目录

第一届(1921.7-1922.7) ...............................................................................................................2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2 第二届(1922.7-1923.6) ...............................................................................................................2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 ............................................................................................2 第三届(1923.6-1925.1) ...............................................................................................................2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 ............................................................................................2 第四届(1925.1-1927.4) ...............................................................................................................2

中央总书记陈独秀 ...................................................................................................................2 第五届(1927.4-1928.6) ...............................................................................................................3

中央总书记

陈独秀 ............................................................................................................3 第六届(1928.6-1945.4) ...............................................................................................................3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向忠发 ...............................................................3 第七届(1945.4-1956.9) ...............................................................................................................4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毛泽东 ........................................4 第八届(1956.9-1969.4) ..............................................................................................................4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4 第九届(1969.4-1973.8) ...............................................................................................................4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4 第十届(1973.8-1977.8) ...............................................................................................................5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5 第十一届(1977.8-1982.9) ...........................................................................................................5

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8-1981.6) ....................................................................5 胡耀邦(1981.6-1982.9) .......................................................................................................5 第十二届(1982.9-1987.10) .........................................................................................................6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 (1982.9-1987.1) ......................................................................6 第十三届(1987.10-1992.10) .......................................................................................................6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1987.11-1989.6) .....................................................................6 江泽民(1989.6-1992.10) .....................................................................................................6 第十四届(1992.10-1997.10) .......................................................................................................7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7 第十五届(1997.10-2002.10) .......................................................................................................7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7 第十六届(2002.10-2007.10) .......................................................................................................8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 ..................................................................................................8 第十七届(2007.10-2012.11) .............................................................................................................8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8 第十八届(2012.11-

) ............................................................................................................8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8

第一届(1921.7-1922.7)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 张国焘 李 达

第二届(1922.7-1923.6)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陈独秀邓中夏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

第三届(1923.6-1925.1)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1923年9月谭平山代表中央驻粤工作,王荷波接替谭平山进入中央局)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候补中央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

第四届(1925.1-1927.4)

中央总书记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 彭述之 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陈独秀 李大钊 蔡和森 张国焘 项 英

瞿秋白 彭述之 谭平山 李维汉 候补委员:邓 培 王荷波 罗章龙 张太雷 朱锦堂

第五届(1927.4-1928.6)

中央总书记 陈独秀

中央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

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独秀 蔡和森 李维汉 瞿秋白 张国焘 谭平山

李立三 周恩来 候补:苏兆征 张太雷

注:1927年八七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

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瞿秋白 李维汉 苏兆征

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兆征 向忠发 瞿秋白 罗亦农顾顺章

王荷波 李维汉 彭湃 任弼时 候补:邓中夏 周恩来 毛泽东 彭公达 张太雷 张国焘 李立三

第六届(1928.6-1945.4)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向忠发

中央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苏兆征 项 英 蔡和森 候补:李

立三 杨殷徐锡根(六届四中全会增补王明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31年6月,向忠发被捕叛变,此后,由陈绍禹(王明)代理总书记。不久,由于陈绍禹到苏联组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上海组成了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有秦邦宪、张闻天、卢福坦、主要负责人为秦邦宪(博古)。六届五中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员有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中央领导工作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中央书记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兆征 项英 周恩来 向忠发 瞿秋白 蔡和森 张

国焘 候补:关向应 李立三 罗登贤 彭湃 杨殷 卢福坦 徐锡根

第七届(1945.4-1956.9)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毛泽东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任弼时 陈云 康生

高岗(55年开除党籍) 彭真 董必武 林伯渠 张闻天 彭德怀林彪 邓小平

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 陈云(1950年10

月27日任弼时逝世后中央决定由陈云代理任弼时的书记工作)

第八届(1956.9-1969.4)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刘少奇 周恩来 朱 德 陈云(1956年9月中共八

届一中全会选举) 林彪(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选举)

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1956年9月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 林彪(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选举)

注: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林彪、周恩来、

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 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第九届(1969.4-1973.8)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林彪(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团发动武

装政变失败。1973年8月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永远开除林彪、陈伯达的党籍以及对黄

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的处理的决定)

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 林彪 叶群 叶剑英 刘伯承 江青 朱德 许

世友 陈伯达 陈锡联 李先念 李作鹏 吴法宪 张春桥邱会作周恩来姚文元康生黄永胜董必武谢富治 候补:纪登奎 李雪峰 李德生 汪东兴

第十届(1973.8-1977.8)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第一副主席华国锋(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周恩来 王洪文 康生 叶剑英 李德生(1973年8

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邓小平(1975年1月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选举。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撤销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毛泽东 王洪文 叶剑英 朱德 李德生 张春桥

周恩来 康生 董必武邓小平

第十一届(1977.8-1982.9)

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8-1981.6)

胡耀邦(1981.6-1982.9)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1977年8月中共十

一届一中全会选举)陈 云(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赵紫阳 华国锋(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

中央政治局常委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十一届五中全会

增选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并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胡耀邦任中央委员会主席,赵紫阳、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副

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组成,即: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

第十二届(1982.9-1987.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 (1982.9-1987.1)

代理总书记赵紫阳(1987.1-1987.10)(十二届七中全会确

认198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接受胡耀邦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的请求和推选赵紫阳代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决定) 中央政治局常委 胡耀邦 叶剑英 邓小平赵紫阳 李先念 陈云

1985年9月24日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和调整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胡耀邦 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万里习仲勋王震韦国清(壮族)乌兰夫(蒙古族)

方毅 邓小平邓颖超(女) 叶剑英 李先念 李德生 尚昆 杨得志 余秋里 宋任穷 张廷发陈云赵紫阳 胡乔木 胡耀邦 聂荣臻 倪志福 徐向前 彭真 廖承志

1985年9月24日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和调整后 中央政治局委员万里、习仲勋、方毅、邓小平、田纪云、乔石、李鹏、

李先念、杨尚昆、杨得志、吴学谦、余秋里、陈云、赵紫阳、胡乔木、胡耀邦、胡启立、姚依林、倪志福、彭真

第十三届(1987.10-1992.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1987.11-1989.6)

江泽民(1989.6-1992.10)

中央政治局常委 (1987年11月—1989年6月)赵紫阳 李鹏 乔

石 胡启立 姚依林(1989年6月—1992年10月)

江泽民 李鹏 乔石 姚依林 宋平李瑞环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万里 田纪云 乔石 江泽民 李鹏 李铁映

李瑞环 李锡铭 杨汝岱 胡耀邦(1987年11月—1989年4月) 姚依林 秦基伟 杨尚昆 吴学谦 宋平赵紫阳(1987年11月—1989年6月)

胡启立(1987年11月—1989年6月)候补:丁关

第十四届(1992.10-1997.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 江泽民 李鹏 乔石李瑞环朱镕基 刘华清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丁关根 田纪云 朱镕基 乔石刘

华清 江泽民 李鹏 李岚清 李铁映 李瑞环 杨白冰吴邦国 邹家华 陈希同 胡锦涛 姜春云钱其琛 尉健行 谢非 谭绍文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温家宝 王汉斌

第十五届(1997.10-2002.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 李 鹏 朱镕基 李瑞环 胡锦涛 尉健行 李岚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丁关根 田纪云 朱镕基 江泽民

李 鹏 李长春 李岚清李铁映 李瑞环 吴邦国 吴官正 迟浩田 张万年 罗 干 胡锦涛姜春云 贾庆林 钱其琛 黄 菊 尉健行 温家宝 谢 非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曾庆红 吴仪(女) 第十六届(2002.10-2007.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

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乐泉、王兆国、回良玉、刘淇、

刘云山、李长春、吴仪、吴邦国、吴官正、张立昌、张德江、陈良宇、罗干、*、胡锦涛、俞正声、贺国强、贾庆林、郭伯雄、黄菊、曹刚川、曾庆红、曾培炎、温家宝 候补: 王刚

第十七届(2007.10-2012.11)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

李克强、贺国强、*

中央政治局委员习近平、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回族)、刘淇、刘云山、刘延东(女)、李长春、李克强、李源潮、吴邦国、汪洋、张高丽、张德江、*、胡锦涛、俞正声、贺国强、贾庆林、徐才厚、郭伯雄、温家宝、薄熙来(2012年4月10日撤职)

第十八届(2012.11-

)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

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 张德江 俞正声 刘云山 王岐山 张高丽

中央政治局委员习近平、马凯、王岐山、王沪宁、刘云山、刘延东、刘奇葆、许其亮、孙春兰、孙政才、李克强、李建国、李源潮、汪洋、张春贤、张高丽、张德江、范长龙、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俞正声、栗战书、郭金龙、韩正

推荐第2篇:中共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照片&历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中共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照片

二大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有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 1922年 上海

三大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陈独秀 蔡和森 李大钊谭平山 王荷波 毛泽东 朱少连 项英 罗章龙 1923年 广州

四大选出中央委员会委员 陈独秀 李大钊 蔡和森 张国焘 项英 瞿秋白 彭述之 谭平山 李维汉 1925年 上海

五大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独秀 张国焘 李维汉 蔡和森 李立三瞿秋白 谭平山 1927年 汉口

六大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 向忠发 周恩来 苏兆征 项 英 瞿秋白 张国焘 1928年 莫斯科

七大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任弼时 陈云 康生 高岗 彭真 董必武 林伯渠 张闻天 彭德怀;1945年 延安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总书记组成,共6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512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249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政治局常委由9人组成: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510名。选举了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选举了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选举产生了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政治局常委: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选举产生了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选举产生了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共十六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选举了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在北京举行。应出席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共2270人。因事因病请假33人,实到2237人。选举了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 吴邦国 温家宝 贾庆林 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 贺国强 *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

2012年11月15日(星期四)上午11时许,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在人民大会堂一楼东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

历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 毛泽东

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

国家副主席

▪ 朱德

▪ 刘少奇

委员长

▪ 宋庆龄 ▪ 林伯渠

全国人大常委▪ 张澜 ▪ 郭沫若

会 ▪ 彭真 ▪ 李维汉

副委员长11人

▪ *喇▪ 赛福鼎·艾嘛·丹增嘉措 则孜

▪ 李济深

▪ 黄炎培 ▪ 陈叔通

总理

▪ 周恩来

国务院

▪ 陈云 ▪ 林彪 ▪ 彭德怀

▪ 邓小平▪ 邓子恢 ▪ 贺龙 ▪ 陈毅 ▪ 乌兰夫 ▪ 李富春

副总理15人

▪ 李先念 ▪ 聂荣臻 ▪ 薄一波 ▪ 程潜 ▪ 沈钧儒 ▪ 罗荣桓

主席

▪ 毛泽东

▪ 朱德 ▪ 彭德怀 ▪ 林彪

▪ 刘伯承 ▪ 贺龙 ▪ 陈毅 国家中央军委

▪ 邓小平▪ 徐向前 ▪ 聂荣臻

副主席 15人

▪ 叶剑英 ▪ 程潜 ▪ 张治中 ▪ 傅作义 ▪ 龙云 ▪ 罗荣桓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

▪ 沈钧儒

▪ 罗荣桓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 刘少奇

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

国家副主席

▪ 宋庆龄 ▪ 董必武

▪ 朱德

委员长

▪ 李济深

▪ 郭沫若

全国人大常委▪ 李维汉

▪ 赛福鼎·艾副委员长16人 ▪ 丹增嘉措

则孜

▪ 确吉坚赞 ▪ 何香凝 ▪ 林枫

▪ 林伯渠

▪ 沈钧儒 ▪ 彭真 ▪ 罗荣桓 ▪ 黄炎培 ▪ 陈叔通 ▪ 程潜 ▪ 刘伯承

总理

▪ 周恩来

国务院

▪ 陈云 ▪ 林彪 ▪ 彭德怀

▪ 邓小平▪ 邓子恢 ▪ 贺龙 ▪ 陈毅 ▪ 乌兰夫 ▪ 李富春

副总理16人 ▪ 李先念 ▪ 聂荣臻 ▪ 薄一波

▪ 谭震林 ▪ 陆定一 ▪ 罗瑞卿 ▪习仲勋

主席

▪ 刘少奇

国家国防委

▪ 彭德怀 ▪ 林彪 ▪ 刘伯承

▪ 贺龙 ▪ 陈毅 ▪ 邓小平▪ 罗荣桓 ▪ 徐向前 ▪ 聂荣臻

副主席 14人

▪ 叶剑英 ▪ 程潜 ▪ 张治中 ▪ 傅作义 ▪ 卫立煌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

▪ 董必武

▪ 张鼎丞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 刘少奇

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

国家副主席

▪ 宋庆龄 ▪ 董必武

▪ 朱德

委员长

▪ 彭真

▪ 康生 ▪ 黄炎培 全国人大常委

▪ 徐向前 会

副委员长18人 ▪ 赛福鼎·艾

则孜

▪ 张治中

▪ 刘伯承 ▪ 郭沫若 ▪ 陈叔通 ▪ 杨明轩 ▪ 林枫

▪ 李井泉 ▪ 何香凝 ▪ 李雪峰 ▪ 程潜 ▪ 刘宁一

▪ 阿沛·阿旺

▪ 周建人

晋美

总理

▪ 周恩来

国务院

▪ 林彪 ▪ 陈云 ▪ 邓小平

▪ 贺龙 ▪ 陈毅 ▪ 柯庆施 ▪ 乌兰夫 ▪ 李富春 ▪ 李先念

副总理16人 ▪ 谭震林 ▪ 聂荣臻 ▪ 薄一波

▪ 陆定一 ▪ 罗瑞卿 ▪ 陶铸 ▪ 谢富治

主席

▪ 刘少奇

国家国防委

▪ 林彪 ▪ 刘伯承 ▪ 贺龙

▪ 陈毅 ▪ 邓小平▪ 徐向前 ▪ 聂荣臻 ▪ 叶剑英 ▪ 罗瑞卿

副主席 13人

▪ 程潜 ▪ 张治中 ▪ 傅作义 ▪ 蔡廷锴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

▪ 杨秀峰

▪ 张鼎丞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第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委员长

▪ 朱德

▪ 董必武

▪ 刘伯承 ▪ 赛福鼎·艾则孜

全国人大常委

▪ 聂荣臻 会

副委员长23人 ▪ 李井泉

▪ 乌兰夫 ▪ 许德珩 ▪ 姚连蔚

▪ 宋庆龄 ▪ 吴德 ▪ 郭沫若 ▪ 陈云 ▪ 张鼎丞 ▪ 阿沛·阿旺晋美

▪ 胡厥文 ▪ 邓颖超

▪ 康生 ▪ 韦国清 ▪ 徐向前 ▪ 谭震林 ▪ 蔡畅 ▪ 周建人 ▪ 李素文

总理

▪ 华国锋

▪ 周恩来

( 1976年2月

( 1976年1月

代理,4月任

病逝)

命)

国务院

▪ 邓小平▪ 张春桥 ▪ 李先念

▪ 陈锡联 ▪ 华国锋 ▪ 纪登奎

副总理12人 ▪ 陈永贵 ▪ 吴桂贤 ▪ 王震

▪ 余秋里 ▪ 谷牧 ▪ 孙健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

▪ 江华

▪ 张鼎丞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第五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 宋庆龄 ( 国

家名誉主席) 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

委员长

▪ 叶剑英

▪ 宋庆龄

▪ 乌兰夫 ▪ 陈云 ▪ 李井泉

全国人大常委会

▪ 邓颖超

副委员长20人

▪ 姬鹏飞

▪ 许德珩 ▪ 肖劲光 ▪ 彭冲 ▪ 杨尚昆

▪ 聂荣臻 ▪ 吴德 ▪ 郭沫若 ▪ 张鼎丞 ▪ 赛福鼎·艾则孜

▪ 阿沛·阿旺晋美

▪ 胡厥文 ▪ 朱蕴山 ▪习仲勋 ▪ 确吉坚赞

▪ 刘伯承 ▪ 韦国清 ▪ 谭震林 ▪ 蔡畅 ▪ 廖承志 ▪ 周建人 ▪ 彭真 ▪ 史良 ▪ 粟裕 ▪ 朱学范

总理

▪ 华国锋

国务院

▪ 邓小平▪ 李先念 ▪ 徐向前

▪ 纪登奎 ▪ 余秋里 ▪ 陈锡联 ▪ 耿飚 ▪ 陈永贵 ▪ 方毅

副总理4人 ▪ 王震 ▪ 谷牧 ▪ 康世恩

▪ 陈慕华 ▪ 王任重 ▪ 陈云 ▪ 薄一波 ▪ 姚依林 ▪ 姬鹏飞

▪ 余秋里 ▪ 耿飙 ▪ 方毅

▪ 谷牧 ▪ 康世恩 ▪ 陈慕华

国务委员 18人 ▪ 薄一波 ▪ 姬鹏飞 ▪ 黄华

▪ 张劲夫 ▪ 张爱萍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

▪ 江华

▪ 黄火青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第六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 李先念

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

国家副主席

▪ 乌兰夫

▪ 彭真

委员长

▪ 陈丕显

▪ 荣毅仁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王任重

▪ 耿飚

副委员长21人

▪ 廖汉生

▪ 严济慈

▪ 阿沛·阿旺

▪ 胡愈之

晋美

▪ 彭冲

▪ 楚图南

▪ 赛福鼎·艾则孜

▪ 史良

▪ 胡厥文

▪ 韩先楚

▪ 确吉坚赞

▪ 韦国清

▪ 叶飞

▪ 周谷城

▪ 朱学范

▪ 许德珩 ▪ 黄华

总理

▪ 赵紫阳 ( 1987

▪ 李鹏 ( 代理)

年11月辞职)

国务院

▪ 万里

▪ 姚依林 ▪ 田纪云

副总理4人 ▪ 乔石

▪ 方毅 ▪ 张爱萍 ▪ 谷牧

▪ 吴学谦 ▪ 康世恩 ▪ 王丙乾

国务委员 11人 ▪ 陈慕华 ▪ 宋平▪ 姬鹏飞

▪ 宋健 ▪ 张劲夫

主席

▪ 邓小平

国家中央军委

副主席 4人 ▪ 叶剑英

▪ 徐向前

▪ 聂荣臻 杨尚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

▪ 郑天翔

▪ 杨易辰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第七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 杨尚昆

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

国家副主席

▪ 王震

▪ 万里

委员长

▪习仲勋

▪ 费孝通

全国人大常委▪ 叶飞

▪ 赛福鼎·艾副委员长19人

则孜

▪ 韦国清

▪ 王汉斌

▪ 陈慕华

▪ 阿沛·阿旺

▪ 荣毅仁

晋美

▪ 乌兰夫

▪ 确吉坚赞

▪ 孙起孟

▪ 彭冲

▪ 廖汉生

▪ 周谷城

▪ 朱学范

▪ 雷洁琼

▪ 倪志福

▪ 严济慈

总理

▪ 李鹏

国务院

▪ 姚依林 ▪

田纪云 ▪ 吴学谦

副总理5人 ▪ 邹家华 ▪

朱镕基

▪ 李铁映 ▪ 李贵鲜 ▪ 秦基伟

▪ 陈希同 ▪ 王丙乾 ▪ 陈俊生

国务委员 10人 ▪ 宋健 ▪ 钱其琛 ▪ 王芳

▪ 邹家华

主席

国家中央军委

▪ 邓小平

副主席 2人

▪ 赵紫阳 ▪ 杨尚昆

▪ 任建新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 检察长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刘复之

第八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 江泽民

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

国家副主席

▪ 荣毅仁

▪ 乔石

委员长

▪ 田纪云

▪ 吴阶平

▪ 程思远

全国人大常委▪ 李锡铭

▪ 陈慕华

副委员长19人

▪ 秦基伟

▪ 孙起孟

▪ 王汉斌

▪ 甘苦

▪ 卢嘉锡

▪ 王丙乾

▪ 费孝通

▪ 王光英

▪ 雷洁琼

▪ 倪志福

▪ 李沛瑶

▪ 布赫

▪ 帕巴拉·格列朗杰

▪ 铁木尔·达

瓦买提

总理

▪ 李鹏

副委员长13人

▪ 朱镕基 ▪

邹家华 ▪ 钱其琛

副总理6人 ▪ 李岚清 ▪ 吴邦国 ▪

姜春云

▪ 李铁映

▪ 罗干

国务委员 8人

▪ 陈俊生

▪ 彭佩云 ▪ 迟浩田 ▪ 宋健 ▪ 李贵鲜 ▪ 司马义·艾

买提

主席

▪ 江泽民

国家中央军委

▪ 刘华清 ▪ 张震 ▪ 张万年

副主席 4人 ▪ 迟浩田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

▪ 任建新

▪ 张思卿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第九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 江泽民

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

国家副主席

▪ 胡锦涛

委员长

▪ 李鹏

▪ 田纪云

▪ 程思远

▪ 许嘉璐

▪ 姜春云

▪ 周光召

▪ 蒋正华

全国人大常委▪ 铁木尔·达会

▪ 曹志

副委员长19人

瓦买提

▪ 帕巴拉·格列朗杰

▪ 吴阶平

▪ 成克杰

▪ 王光英 ▪ 成思危

总理

▪ 朱镕基

▪ 李岚清 ▪

钱其琛 ▪ 吴邦国副总理4人 ▪ 温家宝

国务院

▪ 迟浩田 ▪ 罗干

国务委员 5人 ▪ 司马义·艾

买提

▪ 王忠禹

主席

▪ 江泽民

国家中央军委

副主席 3人

▪ 胡锦涛 ▪ 张万年 ▪ 迟浩田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 ▪ 肖扬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 韩杼滨

何鲁丽

布赫

邹家华

谢非

丁石孙

彭佩云

吴仪 ▪▪▪▪▪▪

第十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 胡锦涛

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

国家副主席

▪ 曾庆红

▪ 吴邦国

委员长

▪ 王兆国

▪ 李铁映 全国人大常委

▪ 司马义·艾会

副委员长15人 买提

▪ 何鲁丽

▪ 丁石孙

▪ 成思危

▪ 许嘉璐

▪ 蒋正华

▪ 顾秀莲

▪ 热地

▪ 盛华仁

▪ 路甬祥

▪ 乌云其木格

▪ 韩启德

▪ 傅铁山

总理

▪ 温家宝

国务院

▪ 黄菊 ▪ 吴仪 ▪ 曾培炎

副总理4人 ▪ 回良玉

▪ * ▪ 曹刚川 ▪ 唐家璇

国务委员 5人 ▪ 华建敏 ▪ 陈至立

主席

国家中央军委

▪ 江泽民

( 2005年3月辞)

▪ 胡锦涛

( 2005年3月 接任)

▪ 胡锦涛 ( 至

▪ 郭伯雄

2005年3月) 副主席 4人

▪ 徐才厚

▪ 曹刚川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

▪ 肖扬

▪ 贾春旺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第十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国家主席

▪ 胡锦涛

国家主席

国家副主席

▪习近平

委员长

▪ 吴邦国

▪ 王兆国 ▪ 路甬祥 全国人大常委

▪ 韩启德

▪ 华建敏 会

副委员长13人

▪ 周铁农

▪ 李建国 ▪ 蒋树声 ▪ 陈昌智 ▪ 桑国卫

总理

▪ 温家宝

▪ 李克强 ▪ 回良玉 ▪ 张德江国务院 副总理4人 ▪ 王岐山

▪ 刘延东 ▪ 梁光烈 ▪ 马凯

国务委员 5人 ▪ 孟建柱 ▪ 戴秉国

主席

▪ 胡锦涛

国家中央军委

副主席 3人

▪习近平▪ 郭伯雄 ▪ 徐才厚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 ▪ 王胜俊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 曹建明

▪ 乌云其木格 ▪ 陈至立 ▪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 严隽琪

第十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国家主席

▪习近平

国家主席

国家副主席

▪ 李源潮

委员长

▪ 张德江

▪ 李建国

▪ 王胜俊 全国人大常委

▪ 严隽琪

▪ 王晨 会

▪ 吉炳轩 ▪ 向巴平措 副委员长13人 ▪ 艾力更·依

明巴海 ▪ 万鄂湘 ▪ 陈竺

总理

▪ 李克强

▪ 张高丽 ▪ 刘延东 ▪ 汪洋

国务院 副总理4人 ▪ 马凯

▪ 杨晶 ▪ 常万全 ▪ 杨洁篪国务委员 5人 ▪ 郭声琨 ▪ 王勇

主席

▪习近平

国家中央军委

副主席 2人

▪ 范长龙 ▪ 许其亮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 ▪ 周强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 曹建明

陈昌智

沈跃跃

张平

张宝文 ▪▪▪▪

推荐第3篇: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来自中华网社区club.china.com/

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南成路辅德里625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当选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当选为候补委员。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委员长,毛泽东任秘书,罗章龙为会计。其余4名中委分派:李大钊驻北京、谭平山驻广东、项英驻湖北、朱少连驻湖南。中央局下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门,毛泽东负责组织,蔡和森、罗章龙、瞿秋白负责宣传,向警予负责妇女工作。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新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共9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候补执行委员5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五人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陈独秀、蔡和森、李立

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7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兆征、张太雷、陈延年、周恩来4人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4人(后又增补李维汉)为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继续被选为总书记。周恩来为秘书长(未到任前,由蔡和森代理)。

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包括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7名正式委员和关向应、李立

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7名候补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5名正式委员和李立

三、徐锡根、杨殷3名候补委员共8人组成。向忠发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20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常委的分工。周恩来任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蔡和森任宣传部长,杨殷任军事部长,苏兆征任工委书记,李立三任农委书记,张金保任妇委书记。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

大会选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彭德怀、康生、陈云、陈毅、贺龙、徐向前、高岗、张闻天、彭真15人组成主席团,选举任弼时为大会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

八 大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总书记邓小平,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刘少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全国政协主席

朱 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陈 云: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增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林彪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新增加的政治局常委主要任职:

陶 铸: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小组顾问

陈伯达:中央*小组组长,中央宣传部顾问

康 生: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小组顾问

李富春: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九 大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

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毛泽东:中央军委主席

林 彪: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

陈伯达:中央*小组组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

康 生:中央*小组顾问。

十 大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

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按姓氏笔画为: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王洪文: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主持),国防部部长

李德生: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沈阳军区司令员;

朱 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张春桥: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总政治部主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 董必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73年3月复出的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批准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请求。这样,政治局常委一增一减,仍为9人。

十一大

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华国锋: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邓小平: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

李先念: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汪东兴: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八大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陈云时隔十余年后重进政治局常委,并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增加政治局常委人数,选举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

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胡耀邦:中央总书记

叶剑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邓小平: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委主任,全国政协主席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

李先念:主持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陈 云:中央纪委第一书记。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

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赵紫阳: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李 鹏:国务院副总理(1988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乔 石: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

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

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

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和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的职务;选举江泽民为中央总书记;增选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免去胡启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

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为: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

十四大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李 鹏:国务院总理

乔 石:中央党校校长(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李瑞环:(1993年3月在政协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

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

十五大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李 鹏: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尉健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

十六大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政治局常委的任职情况:

胡锦涛,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

吴邦国,全国人大委员长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

贾庆林,全国政协主席

曾庆红,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黄菊,国务院第一副总理、

吴官正,中央纪委书记、

李长春,中央精神文明委主任、

罗干,中央政法委书记

十七大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是: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全党同志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

●查摆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把正确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要防止一些同志产生对照检查就是“闯关”的思想,不能以为过了这一关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坚持标准,决不能虎头蛇尾,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

●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作为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仰,做到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

●作为共产党人,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批评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

●党内生活要交心,党内同志要做诤友、挚友。领导干部在一个班子共事,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勤沟通、多补台,一把尺子待人、一个标准行事,在党性原则基础上,不断增强能够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真正的团结。

推荐第4篇:历届领导人经典语录

要缓和、不要紧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愿望和呼声。胡锦涛

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持之以恒、坚定推进,也要照顾到不同国家国情,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胡锦涛

对中国人民而言,没有什么比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相信经历过南北战争的美国人民,不难理解统一对一个国家多么重要和珍贵。胡锦涛

中国和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形成利益交融的局面。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作出的贡献就越大。胡锦涛

我们要积极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阿拉伯有句谚语:“一棵无花果树看着另一棵无花果树,就变得硕果累累”。中华文明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加强对话与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可以使本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繁荣兴盛。温家宝

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温家宝

信任源于交流,合作带来共赢。温家宝

推荐第5篇:历届领导人 法治言语

五代领导人的法治名言

一、毛泽东

1.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毛泽东

2.法律是上层建筑,我们的法律市劳动人民制定的。它是维护革命之需,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的基础,保护生产力的。我们要求所有的人都遵守革命法制。——毛泽东

3.充分利用法律的保障功能,维护人民的利益。——毛泽东 4.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

二、邓小平法治语录

1.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其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2.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时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

——1979年6月28日,在会见以竹入义胜委员长为团长的日本公明党第八次访华团时,邓小平强调:“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1 4.解决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现象,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

——1985年10月,邓小平会见以格隆瓦尔德为首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格隆瓦尔德问:现在经济改革,你们教育人民要致富,出现了少数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办法来解决?邓小平说: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

5.越是高级干部,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

——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讲话时强调:“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大,犯罪危害大。抓住典型,处理了,效果也大,表明我们下决心克服一切阻力抓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江泽民

1.依法治国。——江泽民

2.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依法治国是完全一致的。——江泽民 3.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江泽民

4.政法公正廉洁是政府公正廉洁的重要内容。——江泽民 5.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

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

7.中央法制讲座要规范化、制度化,每年讲一至两次,形成制度。——江泽民

8.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复杂的 社会系统工程,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教育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 付出艰苦的努力。 ——江泽民

9.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江泽民

2

四、胡锦涛

1.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胡锦涛

2.坚持 “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胡锦涛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胡锦涛

4.科学发展离不开法治。——胡锦涛

5.实行依法治国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胡锦涛 6.推进依法行政,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胡锦涛 7.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胡锦涛

五、习近平

1.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说道:“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2.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讲到:“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3.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3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讲到:“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4.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2013年1月7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01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时讲到:“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6.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7.一次审判不公恶于十次犯罪。——习近平引培根名言谈司法公正

推荐第6篇: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第一届(1921.7-1922.7)

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 成 员 陈独秀 张国焘 李 达

第二届(1922.7-1923.6)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

中央委员 陈独秀 邓中夏 蔡和森 张国焘 高君宇

第三届(1923.6-1925.1) 中央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 蔡和森 谭平山 毛泽东 罗章龙(1923年9月谭平山代表中央驻粤工作,王荷波接替谭平山进入中央局)

第四届(1925.1-1927.4)

中央总书记 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 彭述之 蔡和森 瞿秋白 张国焘

第五届(1927.4-1928.6) 中央总书记 陈独秀

中央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 张国焘

蔡和森(1927年八七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领导工作)

第六届(1928.6-1945.4)

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 向忠发

中央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苏兆征 项 英 蔡和森(六届四中全会增补王明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31年6月,向忠发被捕叛变,此后,由陈绍禹(王明)代理总书记。不久,由于陈绍禹到苏联组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上海组成了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有秦邦宪、张闻天、卢福坦、主要负责人为秦邦宪(博古)。六届五中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员有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中央领导工作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中央书记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第七届(1945.4-1956.9)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毛泽东

中央书记处书记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任弼时(1950年10月27日任弼时逝世后中央决定由陈云代理任弼时的书记工作) 第八届(1956.9-1969.4)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刘少奇 周恩来 朱 德 陈云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邓小平

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 朱德 陈云 邓小平(八届五中全会增选林彪为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第九届(1969.4-1973.8)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林彪

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 林彪 陈伯达 周恩来 康生

第十届(1973.8-1977.8)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周恩来 王洪文 康生 叶剑英 李德生

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 王洪文 叶剑英 朱德 李德生 张春桥 周恩来 康生 董必武 (十届二中全会补选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批准李德生提出免除其所担任的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请求。周恩来于1976年1月8日,朱德于7月6日,毛泽东于9月9日先后逝世;1976年4月7日,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为中央政治局第一副主席,10月7日,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1976年4月7日中央政治局错误撤销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并决定开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第十一届(1977.8-1982.9) 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叶剑英 邓小平李先念 汪东兴

中央政治局常委 华国锋 叶剑英 邓小平李先念 汪东兴(十一届五中全会增选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并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胡耀邦任中央委员会主席,赵紫阳、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组成,即: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

第十二届(1982.9-1987.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

中央政治局常委 胡耀邦 叶剑英 邓小平赵紫阳 李先念 陈云(十二届七中全会确认198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接受胡耀邦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的请求和推选赵紫阳代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决定) 第十三届(1987.10-1992.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赵紫阳

中央政治局常委 赵紫阳 李鹏 乔石 胡启立 姚依林(十三届四中全会对中央领导机构成员作了必要的调整: 选举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免去赵紫阳、胡启立等四人在十三届中央领导机构中担任的职务)

第十四届(1992.10-1997.9)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 江泽民 李 鹏 乔 石 李瑞环 朱鎔基 刘华清 胡锦涛

第十五届(1997.9-2002.15)

中央委员会书记 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 江泽民 李 鹏 朱鎔基 李瑞环 胡锦涛 尉健行 李岚清

第十六届(2002.11-2007.10)

中央委员会书记 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 胡锦涛 吴邦国 温家宝 贾庆林 曾庆红 黄 菊 吴官正 李长春 罗 干

第十七届 (2007.10-)

中央委员会书记 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 胡锦涛 吴邦国 温家宝 贾庆林 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 贺国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历任国家主席

毛泽东(1949.10-1959.04)

刘少奇(1959.04-1968.10)

董必武(代1972.02-1975.01)

宋庆龄(1981.05.16授予名誉主席称号)

李先念(1983.06-1988.03)

杨尚昆(1988.03-1993.03)

江泽民(1993.03-2003.03)

胡锦涛(2003.03-至今)

历任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1949.10-1976.01)

华国锋(代1976.01.03-1980.09)

赵紫阳(1980.09-1988.03)

李 鹏(1988.03-1998.03)

朱镕基(1998.03-2002.03)

温家宝(2003.03-至今

历任全国人大委员长

刘少奇(1954.09-1959.04)

朱 德(1959.04-1976.07)

叶剑英(1978.03-1983.06)

彭 真(1983.06-1988.04)

万 里(1988.04-1993.03)

乔 石(1993.03-1998.03)

李 鹏(1998.03-2003.03)

吴邦国(20003.03-至今)

历任全国政协主席

毛泽东(1949.09-1954.12)

周恩来(1954.12-1976.01)

邓小平(1978.03-1983.06)

邓颖超(1983.06-1988.04)

李先念(1988.04-1993.03)

李瑞环(1993.03-2003.03)

贾庆林(2003.03-至今)

推荐第7篇:中共历届党代会

历届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上海→南湖)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上海)

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讨论了党的任务,通过了9个决议案。

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广州)

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

一、讨论党纲草案;

二、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三、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这些文件的中心思想是,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文件还规定了要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一些原则。

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上海)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但是,国共合作并非一帆风顺。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所以,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关于工农联盟,《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华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此外,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较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表明,此时党已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

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 武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遭到了局部的严重失败。此后,全国形成了三个政权,即原来的北洋军阀政府,上海、南京的蒋介石反革命政权和武汉国民政府。党的五大就是在这种非常状态下召开的。全体党员期望这次大会能正确判断当前局势,回答大家最为关注的如何从危急中挽救革命的问题。

陈独秀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涉及中国各阶级、土地、无产阶级领导权、军事、国共两党关系等11个问题。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

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苏联 莫斯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

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线的正确性。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延安 杨家岭)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

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为加强党的领导,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区别于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党的七大另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北京)

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判断;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

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

这次大会,是在揭批江青集团进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复和整顿,广大群众渴望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拨乱反正的情况下召开的。

华国锋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主要内容是:第一,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第二,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第三,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

11.3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华国锋主席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第三,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第四,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全会认真地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前遗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的失调的要求。三中全会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

11.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

为了总结过去6年的历史性胜利,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

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6个部分:(1)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2)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3)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5)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6)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报告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新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从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 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

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继续发展这种良好的局面和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决定召开党的十三大。

报告共分7个部分:(1)历史性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3)关于经济发展战略;(4)关于经济体制改革;(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6)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7)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报告指出,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报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根据这个理论,报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改。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精辟的理论阐释。据此,报告分别提出了发展经济战略、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中的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诸方面的基本方针。此外,报告还规定了6个方面的长远性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我国南方,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分为4部分:(1)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2)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3)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4)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

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

14.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

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该报告共分10部分:

一、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

二、过去五年的工作;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六、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九、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

十、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十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五、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六、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七、国防和军队建设;

八、“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九、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

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6.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四、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五、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六、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七、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

八、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九、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十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十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

16.4《关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16.5 十一五规划 分十个部分,分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斗。

1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北京)

17.2《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17.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7.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7.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推荐第8篇:中共历届大会

一大 1921年 上 海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 1922年 上 海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 1923年 广 州

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 1925年 上 海

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 1927年 武 汉

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大 1928年 莫斯科

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七大 1945年 延 安

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八大 1956年 北 京

1、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

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⑴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⑵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⑶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⑷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九大 1969年 北 京

1、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2、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 1973年 北 京 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十一大 1977年 北 京

1、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2、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二大 1982年 北 京

1、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2、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三大 1987年 北 京

1、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十四大 1992年 北 京

1、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4、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

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五大 1997年 北 京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1、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大会指出: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⑶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⑷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⑸明确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十六大 2002年 北 京 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1、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3、十六大报告一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

6、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推荐第9篇:中共历届中央委员会

中共历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政治局常委

一大

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央局,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 二大

党的领导机构是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另选出三名候补执行委员。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负责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三大

选举出由9名正式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央执行委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毛泽东、王荷波、朱少连、谭平山、项英、罗章龙;

候补中央执行委员:邓中夏、徐梅坤、邓培、李汉俊、张连光。 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

四大

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共9 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

候补执行委员5 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 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五人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五大(1927.4.27-5.9,武汉) 中央委员:

陈独秀 谭平山 张国焘 李维汉 翟秋白 蔡和森 李立三 邓中夏 苏兆征 罗亦农 贺 昌 彭述之 项 英 向忠发 陈乔年 顾顺章 夏 曦 易礼容 陈延年 彭 湃周恩来 赵世炎 刘

1 少奇 任弼时 恽代英 杨之华 罗 珠 罗章龙 李涤生 张太雷 杨其珊 彭公达

候补委员:

郭 亮 毛泽东 黄平吴雨铭 袁达时 陆 沉 李震瀛 刘伯庄 毛科文 薛 六 陈潭秋 ) 林育南 庄文恭 王亚璋

政治局委员:

陈独秀 李立三 谭平山 张国焘 蔡和森 翟秋白 苏兆征 周恩来 李维汉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总书记) 蔡和森 张国焘

1927.7.12: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张国焘(负责人)周恩来 李维汉 李立三 张太雷 翟秋白(7月21日补入)

1927.8.7: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 常委:苏兆征 翟秋白 李维汉

委员:苏兆征 向忠发 翟秋白 顾顺章 王荷波 李维汉 彭 湃 任弼时

候补委员:周恩来 邓中夏 毛泽东 彭公达 李立三 张太雷 张国焘

六大(1928.6.18-1928.7.11,莫斯科)

正式代表84人,候补代表34人。出席大会的共有142人,代表党员4万多人)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主席:向忠发

政治局常委:向忠发 苏兆征 项 英 周恩来 蔡和森(1928.11撤消,后补入李立三)

政治局委员:向忠发 周恩来 苏兆征 瞿秋白 项 英 张国焘 蔡和森

政治局候补委员:李立三(1928.11.20补入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 关向应 杨 殷 罗登贤 卢福坦 彭 湃 徐锡根

1930.9.24-28六届三中全会组成“中央行动委员会”(上海)

2 主席团委员:

向忠发 周恩来 瞿秋白 徐锡根 顾顺章 袁炳辉 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瞿秋白 政治局委员:

向忠发 周恩来 瞿秋白 项 英 张国焘 关向应 李立三 政治局候补委员:

李维汉 徐锡根 卢福坦 罗登贤 温裕成 毛泽东 顾顺章  委 员:温裕成 李维汉 陈 郁 徐炳根 陆文治 贺 昌 邓 发 候补委员:袁炳辉 陈 云 林育英 王克全 朱 德 黄平恽代英 陈潭秋

1930.10.3政治局二次会议(上海)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徐锡根

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上海) 总书记(新设立): 向忠发

(秘书长:柯庆施 组织部长:康生 宣传部长:沈泽民1931年4月为洛甫)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张国焘 王 明(2月补入) 政治局委员:

向忠发 周恩来 项 英 张国焘 卢福坦 徐锡根 任弼时 陈 郁 王 明 蔡和森(2月恢复)

政治局候补委员:

关向应 罗登贤 毛泽东 温裕成 顾顺章 刘少奇 王克全 补选中央委员会:

委 员:刘少奇 韩连会 陈绍禹 沈先定 徐畏三 黄更生 候补委员:王尽仁 夏 曦 沈泽民 曾炳春

3 1931年6月:因王克全分裂,顾顺章叛变,温裕成贪污被撤职,向忠发叛变。党中央由王明代 理总书记

政治局常委:

卢福坦 王 明 周恩来 刘少奇 洛甫

1931年9月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秦邦宪(博古) 张闻天 卢福坦 李竹声 康 生 陈 云(秦邦宪 张闻天 卢福坦为常委)

负责人: 秦邦宪(秘书长:柯庆施 组织部长:康生 宣传部长:洛甫)

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江西瑞金) 书记处书记(新设立):

秦邦宪(博古) 张闻天 周恩来 项 英 政治局委员:

秦邦宪(博古) 张闻天 周恩来 王稼祥 项 英 王 明 陈 云 康 生 任弼时 张国焘 朱德 毛泽东 顾作霖

政治局候补委员:

刘少奇 朱德 关向应 邓发 凯丰

1935年1月15日-17日遵义会议:补选毛泽东为常委 1935.2.5 张闻天替换秦邦宪(即博古)总负责中央工作 1936.10总书记:张闻天

书记处书记:张闻天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秦邦宪(博古) 政治局委员:张闻天 毛泽东 周恩来 博古 朱德 任弼时 张国焘 刘少奇 王稼祥 凯丰 邓发

1937.12.9-14:十二月政治局会议:增补王明 康生 陈云为书记处书记。中央决定集体领导

1943.43.20中央政治局会议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主席:毛泽东(兼党校校长,有最后决定权)

书记处书记:毛泽东 刘少奇 任弼时 

1944年5月21日-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延安杨家岭)

4 主席团成员: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任弼时 周恩来 主席团主席:毛泽东

主席团行使职权书记处、政治局职权,书记处、政治局停止活动。 党在四大以前的中央领导机构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局,从五大开始设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大不设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政治局的核心领导机构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在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5人,时人称之为“五大书记”。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书记处仍为五大书记(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选举),但排名顺序稍有变动,为毛、刘、周、朱、任。1950年6月,七届五中全会决定由陈云代 理生病的任弼时的书记工作。10月27日,任弼时病逝后,陈云正式成为中央书记处第五位书记。 七大

中央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44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任弼时 林祖涵(林伯渠) 林彪 董必武 陈云 徐向前 关向应 陈潭秋 高岗 李富春 饶漱石 李立三 罗荣桓 康生 彭真 王若飞 张云逸 贺龙 陈毅 周恩来 刘伯承 郑位三 张闻天 蔡畅 邓小平陆定一 曾山 叶剑英 聂荣臻 彭德怀 邓子恢 吴玉章 林枫 腾代远 张鼎丞 李先念 徐特立 谭震林 薄一波 陈绍禹(王明) 秦邦宪(博古)

候补中央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33名

廖承志 王稼祥 陈伯达 黄克诚 王首道 黎玉 邓颖超 陈少敏 刘晓 谭政 程子华 刘长胜 粟裕 王震 宋任穷 张际春 乌兰夫 李葆华 王维舟 万毅 古大存 曾镜冰 陈郁 马明芳 吕正操 罗瑞卿 刘子厚 张宗逊 陈赓 王从吾习仲勋 肖劲光 刘谰涛

三中全会(1950.6.6-9) 撤消刘子久、黎玉候补中央委员资格 陈云代 理任弼时的书记工作(10月27日正式担任书记处书记)

5 四中全会(1954.2.6-10)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秘书长 五中全会(1955.4.4)补选林彪、邓小平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开除高岗的党籍。

七中全会(1956.8.22)递补候补中央委员:王首道、邓颖超(女)、陈少敏(女)为正式中央委员。 八 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 政治局委员17人,政治局候补委员6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总书记邓小平;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总书记组成,共6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

可以看出,八大的中共中央主席和副主席为建国初期的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八大的政治局常委基本上是中共七大中央书记处的延续。

当时政治局常委的其他军政任职: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刘少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陈云——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6 1958年5月25日,八届五中全会增选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林彪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作为党的第五位副主席,林彪在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六,在邓小平之前。此后,一直到“*”前,政治局常委的人员和排位都没有变动。当时中央办公厅内部习惯称呼毛、刘、周、朱、陈、林、邓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调整了中央领导成员:中央委员会主席仍为毛泽东,副主席只留林彪1人,对刘、周、朱、陈的副主席职务不再提及;政治局常委增加了陶铸、陈伯达、康生、李富春4人;新的排序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新的常委最显著的特点,一是身为“副统帅”的林彪地位急剧上升,从原来的第六位一下升到第二位;二是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国家主席)、朱德(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排名大幅度下降,分别从原来的第

二、第四位降为第

八、第九位;三是常委人数增至两位数,达到11人。这是中共党史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数最多的一次。

新增加的政治局常委其他主要任职为:

陶铸——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宣部部长,中央*小组顾问(1966年12月停职);

陈伯达——中央*小组组长,中宣部顾问; 康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富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1967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刘、邓、陶均被打倒,朱、陈、李也“靠边站”,实际只剩下毛、林、周、陈(伯达)、康5人。

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错误地决定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并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九 大

7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512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70人,候补中央委员109人; 政治局委员21人,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

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本届政治局常委没有新增委员,所当选的5人均为八届十一中全会常委;毛泽东是中央主席,林彪是副主席,理所当然地排在第

一、二位。林彪“副统帅”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后三位是按姓氏笔画排列,周恩来当时是党内第三号人物。

政治局常委的其他职务: 毛泽东——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林彪——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陈伯达——中共中央*小组组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 康生——中共中央*小组顾问。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中共中央宣布对陈伯达进行审查。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十 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249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95人,候补中央委员124人; 政治局委员21人,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

政治局常委由9人组成,按姓氏笔画为: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

8 这届政治局常委令人瞩目之处颇多:一是王洪文政治地位的迅速飚升,由九届中央委员一下升至中央副主席,在党内排第三;二是党的副主席增至5人,为建国后历届之最(八届一中全会为4人,八届五中全会增补为5人);三是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当选副主席,在人民解放军总部领导中前所未有;四是常委增至9人,远多于八届一中全会的6人和九届一中全会的5人;五是德高望重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董必武和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入选常委(尽管朱、董属“照顾”性质)。

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的其他任职: 王洪文——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叶剑英——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主持),国防部部长;

李德生——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总政治部主任; 朱 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张春桥——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

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

1975年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届二中全会,增选“*”初期被打倒、1973年3月复出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了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关于辞去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请求。这样,政治局常委一增一减,仍为9人。

1975年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代主席董必武逝世。

197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许多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惊人地集中于这一年: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病逝。4月5日发生“**广场事件”。4月7日,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国务院总理)为

9 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错误地撤销了邓小平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元帅辞世。7月28日,唐山大地震。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逝世。10月6日,粉碎“四人帮”,窃居党政军要职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被解除一切职务。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军委主席。中共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职的只剩叶剑英一人。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追认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510名。选举了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201人,候补中央委员132人; 政治局委员23人,政治局候补委员3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

政治局常委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组成。 政治局常委的其他主要任职:

华国锋——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邓小平——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 李先念——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汪东兴——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华国锋以其在粉碎“四人帮”中的作用和当时的特殊背景,继续当选中央主席;叶、邓、李三员老将在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坐镇中枢,起到了稳定局势的重要作用;汪东兴是九届政治局候补委员,

10 十届政治局委员,本届政治局常委,一届升一格,也不算意外。本届政治局常委全部由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常委组成,前三位分别担任军委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充分表明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队地位的重要性。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八大政治局常委陈云时隔十余年后重进政治局常委,并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增加政治局常委人数,选举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批准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和纪登奎、吴德、陈锡联的辞职请求。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六中全会,改选和增选中央主要领导成员;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选举胡耀邦为中央主席,赵.紫阳为中央副主席,华国锋为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政治局常委由中央主席和副主席组成,新的排名顺序为: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

胡耀邦上升至第一位,华国锋则降至第七;邓小平虽然排名仍是第三,但他身居军委主席要职,实际上已经确立了在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 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选举了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210人,中央候补委员138人; 政治局委员25人,政治局候补委员3人;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

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11 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不设主席、副主席,党的最高领导人改为总书记;政治局常委基本上是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延续,华国锋不再担任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员,保留中央委员资格。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胡耀邦——中共中央总书记;

叶剑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邓小平——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

李先念——主持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陈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5年9月16日至24日召开的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同意年事已高的叶剑英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选举产生了十三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75人,中央候补委员110人; 政治局委员17人,政治局候补委员1人;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

政治局常委: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赵紫阳——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李鹏——国务院副总理(1988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乔石——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

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

12 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的职务;选举江 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增选江 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免去胡启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务。

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为:江 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 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选举产生了十四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89人,中央候补委员130人; 政治局委员20人,政治局候补委员2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 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 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

常委中的前四位是十三届四中全会政治局常委成员,排名顺序不变;新当选的常委中,朱基是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胡锦涛是十三届中央委员,刘华清则是十四届新当选的中央委员。但刘是老红军,1955年即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本届常委中资历最老。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 泽民——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李鹏——国务院总理;

乔石——中央党校校长(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李瑞环——(1993年3月在政协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13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 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 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选举产生了十五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93人,中央候补委员151人; 政治局委员22人,政治局候补委员2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 泽民;

政治局常委:江 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

常委中前五位均为上一届常委成员,朱镕基与李瑞环的排名对调;新当选的尉健行、李岚清为上一届政治局委员。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 泽民——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李鹏——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尉健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共十六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选举了十六届中央委员会。

14 中央委员198人,中央候补委员158人;政治局委员22人,政治局候补委员1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这次代表大会在党的历史上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走向。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政治局常委中只有胡锦涛是上一届政治局常委成员;曾庆红为上一届政治局候补委员,其余7人均为上一届政治局委员。

另外,江 泽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分别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至10月21日,中共十七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选举产生了十五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204人,中央候补委员167人;

政治局委员25人(按姓氏笔划顺序):习近平、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回族)、刘淇、刘云山、刘延东(女)、李长春、李克强、李源潮、吴邦国、汪洋、张高丽、张德江、*、胡锦涛、俞正声、贺国强、贾庆林、徐才厚、郭伯雄、温家宝、薄熙来

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

推荐第10篇:朝鲜的历届领导人资料

朝鲜历届总书记

朝鲜第一位总统:金日成

金日成:1912年4月15日~1994年7月8日,原名金成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人。 任期:从1948年起至其1994年去世一直是朝鲜最高领导人。

“国家不朽的主席”。

金日成生前分别担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永远的主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1948年9月9日,朝鲜建国时期,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被选为朝鲜劳动党的主席和内阁首相(1953年改为国家元首)。

朝鲜劳动党建党纪念日定为10月10日。

1994年6月,金日成接见前来平壤访问的美国前总统卡特,为举行有关核问题的朝美会谈、实现北南首脑会晤,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4年7月8日凌晨2时,金日成因心肌梗塞在其官邸内病故。他的继任者是他的长子金正日。 第二位朝鲜总统:金正日

金正日:1941年2月16日~ ),目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任期:1993年4月至今一直是朝鲜最高领导人。

主要执政生平:

金正日现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金正日的父亲是已故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母亲是金正淑。

根据朝鲜官方的宣传资料,金正日于1942年2月16日诞生在朝鲜两江道三池渊郡的“白头山密营”。根据前苏联解密文件的记录,金正日是1941年2月16日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附近的维亚特斯科耶军营出生的。

1974年2月,在朝鲜劳动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委员会委员,被推戴为金日成的接班人。

1980年10月,在朝鲜劳动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1990年5月,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

1991年12月,任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1992年4月20日,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93年4月,在朝鲜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五次会议上,被推戴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1997年10月,金正日就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第11篇:中国历届国家领导人(推荐)

历届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

第一届(1954年——1959年

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第二届(1959年——1965年)

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三届(1965年——1975年)

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四届(1975年——1978年)

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

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

李先念为国家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第七届(1988年——1993年)

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八届(1993年——1998年)

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九届(1998年——2003年)

江泽民为国家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届(2003--2008年)

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一届

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建国历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主 席: 毛/泽东

副主席: 朱 德

(1954年9月~1959年4月)

主 席: 刘/少奇 副主席: 宋/庆龄 (女) 董必武

(1959年4月~1965年1月)

主 席: 刘/少奇 副主席: 宋庆龄 (女) 董必武

(1965年1月~1966年)

名誉主席: 宋/庆龄 (女) (1981年5月16日决定)

主 席: 李/先念

副主席: 乌兰夫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主 席: 杨/尚昆 副主席: 王 震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主 席: 江/泽民 副主席: 荣/毅仁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主 席: 江/泽民 副主席: 胡/锦涛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主 席:胡/锦/涛

副主席: 曾/庆红

(2003年3月15日至今

第12篇:新中国历届领导人(领导集体)名录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领导集体)名录 历任国家主席

毛泽东:国家主席(1949-1959)

刘少奇:国家主席(1959-1968)

董必武:代理(1969-1975)

李先念:国家主席(1983-1988)

杨尚昆:国家主席(1988-1993)

江泽民:国家主席(1993-2003)

胡锦涛:国家主席(2003-?)

党中央最高领导人:

毛泽东:中央主席(1945-1976)

华国锋:中央主席(1976-1981)

胡耀邦:总书记(1981-1987)

赵紫阳:总书记(1987-1989)

江泽民:总书记(1989-2002)

胡锦涛:总书记(2002-?)

政府首脑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1949-1976)

华国锋:国务院总理(1976-1980)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1980-1987)

李 鹏:国务院总理(1987-1998)

朱镕基:国务院总理(1998-2003)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2003-?)

中央军委主席:

毛泽东 1949——1954

邓小平1983——1989

江泽民 1989——2005

胡锦涛 2005年当选至今

1949年9月30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领导集体: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1954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的领导集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1959年4月2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的领导集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宋庆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1965年1月3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的领导集体 1981年国务院总理:华国峰

1983年6月1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的领导集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乌兰夫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

1988年4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出的领导集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震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

国务院总理:李鹏

1993年3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出的领导集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

国务院总理:李鹏

1998年3月16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出的领导集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胡锦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2003年3月1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出的领导集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曾庆红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

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第13篇:中国历届领导人及其任期

1.第一届中央政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朱德

全国人大委员长:刘少奇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 林彪彭德怀 邓小平邓子恢 贺龙 陈毅 乌兰夫 李富春 李先念 聂荣臻

薄一波(1956年6月增补)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

2.第二届中央政府(1959年4月27日-1965年1月)

国家主席:刘少奇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 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 贺龙 陈毅 乌兰夫 李富春 李先念 聂荣臻 薄一波

谭震林 陆定一 罗瑞卿习仲勋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3.第三届中央政府(1965年1月-1975年1月)

国家主席:刘少奇(1968年10月在十二中全会上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林彪(1971年9月13日叛国,死亡)

陈云 邓小平

贺龙(1969年6月9日病逝)

陈毅(1972年1月6日病逝)

柯庆施(1965年4月9日病逝)

乌兰夫

李富春(1975年1月9日病逝)

李先念 谭震林 聂荣臻 薄一波 陆定一 罗瑞卿

陶铸(1969年11月病逝)

谢富治(1972年3月26日病死)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4.第四届中央政府(1975年1月-1978年3月)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1976年7月6日病逝)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76年1月8日病逝) 华国锋(1976年2月2日代理,4月7日正式任命)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1976年4月7日被撤销,1977年7月16日恢复)

张春桥(1976年10月6日被隔离审查)

李先念 陈锡联 纪登奎 华国锋 陈永贵 吴桂贤(女) 王震 余秋里 谷牧 孙健

5.第五届中央政府(1978年3月-1983年6月)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当选,29日逝世)

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

国务院总理:华国锋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李先念 徐向前 纪登奎 余秋里 陈锡联 耿飚 陈永贵 方毅 王震 谷牧 康世恩

陈慕华(女)

王任重(1978年12月26日上任)

陈云 薄一波

姚依林(1979年7月1日上任)

姬鹏飞(1979年9月13日上任)

1980年4月16日会议后,赵紫阳、万里代替辞职的纪登奎、陈锡联

1980年9月10日五届三次会议后,担任总理、副总理的有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

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耿飚 方毅 谷牧 康世恩 陈慕华(女) 薄一波 姚依林

姬鹏飞 万里 杨静仁张爱萍 黄华

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

1982年5月4日会议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有:姚依林 万里

6.第六届中央政府(1983年6月-1988年4月)

国家主席:李先念

国家副主席:乌兰夫

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 (1987年11月辞职) 李鹏(代理)

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姚依林 李鹏 田纪云 乔石(1986年4月12日增补)

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

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徐向前 聂荣臻 杨尚昆

7.第七届中央政府(1988年4月-1993年3月)

国家主席:杨尚昆

国家副主席:王震(1993年3月12日逝世)

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

国务院总理:李鹏

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田纪云 吴学谦 邹家华 朱镕基(1991年4月9日增补) 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

8.第八届中央政府(1993年3月-1998年3月15日)

国家主席:江泽民

国家副主席:荣毅仁

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

国务院总理:李鹏

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邹家华 钱其琛 李岚清 吴邦国 姜春云(1995年3月18日增补)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怀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

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

9.第九届中央政府(1998年3月16日-2003年3月14日)

国家主席:江泽民

国家副主席:胡锦涛

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钱其琛 吴邦国 温家宝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

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 胡锦涛(1999年增补)

10.第十届中央政府(2003年3月15日-2008年3月14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

国家副主席:曾庆红

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国务院副总理:黄菊(2007年6月2日病逝)吴仪(女) 曾培炎 回良玉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

11.第十一届中央政府(2008年3月15日—*年)

国家主席:胡锦涛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

副委员长:王兆国 路甬祥乌云其木格 韩启德 华建敏 陈至立 周铁农 李建国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蒋树声 陈昌智 严隽琪 桑国卫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张德江、王岐山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

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郭伯雄 徐才厚

第14篇:中共领导人家训故事

“崇俭”:崇尚节俭之风

周恩来(1898~1976),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都是在伯父的教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在我们周家兄妹中,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担任国务院总理时,哪怕再忙,也要腾出时间照顾孩子,不请保姆,自己亲身洗衣;在穿着上,孩子们的衣服和鞋袜大都是“接力”着穿,大的穿旧了,再让小的穿。在吃饭时,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掉,一丁点也不浪费,吃到最后还要掰一块馒头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净。

“崇廉”:崇尚廉洁之风

习仲勋(1913年10月15日-2002年5月24日)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以来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

俗话说:“官贵廉”,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之子,习仲勋形成的习家家风,无疑熏陶了习近平。

习近平说,“学父亲做人,为人坦诚、忠厚”,“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1986年12月5日,中央为了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专门组成一个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为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为副团长的中央代表团,乘专机赴西安出席修葺一新的张学良公馆开放仪式。当晚,代表团一行住在陕西宾馆,第一顿接风饭,即按习老的意愿吃羊肉泡馍。按照习仲勋团长要求,他不单独开套间由省领导陪著吃饭,而是和代表团全体成员在一个大圆桌一起进餐。饭桌上隻有几道凉菜,然后每位前面多了一大碗羊肉汤和一个馍,让每位来宾自己手撕馍往汤裡放。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身处西北大地还是茫茫岭南,无论是身为县委书记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都对群众赤诚相待,“老老实实把屁股放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坐的端端的。”女儿乾平“文化大革命”前毕业于外交学院,学的是法语,分配到《国际商报》工作。一九八三年,王光英筹建光大公司,有意调她去工作。习仲勋闻知后,当面谢绝了王光英的好意,习仲勋严肃地对女儿说,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就怕你没有本事。你是习仲勋的女儿,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一句“夹着尾巴做人”,足见习仲勋对自己名誉的珍视,对党性的遵守之严。>>>

“崇勤”:崇尚勤劳之风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委员长对自己的女儿同样是严格要求。他的女儿朱敏,一九五三年从莫斯科师范大学毕业,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开始她和父亲住在一起,朱德委员长金工次提出要她住到职工宿舍去,并给她讲这个方面的道理:“你们住在我这里,对你们没有什么好处,会使你们脱离群众,滋长优越感。你们不能靠父母过日子,要自力更生,学会独立生活,要和群众在一起,要能够吃苦。不能吃苦,总有依赖思想,就会变。”后来,朱敏怀孕分娩,生了第一个孩子,产假刚满,老人就催促她去上班。他对女儿说:“我们都是搞社会主义革命的,也要互相帮助嘛。你去上班,孩子就放在我这里,我替你安排好,你不要惦记。”并一再叮嘱说:“你去上班后要住宿舍,不要老回家,要好好工作,和群众打成一片。”有时朱敏想孩子想急了,就悄悄地跑回家去看看孩子。委员长知道了,很不高兴地批评女儿不听话,不安心工作。朱敏只得遵照父亲的嘱咐,在学校里安心工作。每逢节假日才回家看望父母和自己的孩子。

第15篇:中共历届党代会(推荐)

1921年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2年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1923年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5年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1927年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1928年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1945年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956年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69年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973年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1977年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82年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87年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年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于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1997年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2002年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007年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12年 党的十八大:

第16篇:中共历届代表大会名单

 第一届中共中央局(1921年8月)

正式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候补委员: 李大钊、周佛海。

第二届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1922年7月)

正式委员:陈独秀、邓中夏、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

候补委员:李大钊、李汉俊、张太雷。

第三届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1923年6月)

正式委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毛泽东、王荷波、朱少连、谭平山、项英、罗章龙。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候补委员:邓培、张连光、李汉俊、徐梅坤、邓中夏。

第四届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1925年1月)

正式委员: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瞿秋白、蔡和森、项英、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

候补委员:张太雷、罗章龙、王荷波、朱锦棠、邓培、向警予(女,1925年5月增选)。

第五届中共中央委员会1927年5月9日

正式委员:陈独秀、李维汉、瞿秋白、蔡和森、李立

三、邓中夏、苏兆征、项英、向忠发、张国焘、罗亦农、赵世炎、张太雷、陈延年、谭平山、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恽代英、彭湃、夏曦、贺昌、易礼容、彭述之、杨之华(女)、罗珠、罗章龙、李涤生、顾顺章、杨其珊、陈乔年、王荷波(1927年8月7日增选,下同)、彭公达、罗登贤(1928年5月1日增选)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候补委员:毛泽东、郭亮、黄平、吴雨铭、陆沉、刘伯庄、袁达时、毛科文、陈潭秋、薛

六、林育南、庄文恭、李震瀛、王亚璋(女)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总书记) 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1927年7月12日、翟秋白(7月21日补入)、苏兆征(1927年8月7日,下同)、张太雷、李维汉

委员:苏兆征、向忠发、翟秋白、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

候补委员:周恩来、邓中夏、毛泽东、彭公达、李立

三、张太雷、张国焘

第六届中共中央委员会(1928年7月11日-1945年6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总书记(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新设立): 向忠发(1931年1月-6月) 王 明(1931年6月-1934年1月) 秦邦宪(1934年1月-1935年2月) 张闻天(1935年2月5日- )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主席:毛泽东(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有最后决定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秘书长:柯庆施(1931年1月-1934年1月) 邓颖超(1934年1月-

政治局常委: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王明(1931年2月六届四中全会补入)、卢福坦(1931年6月向忠发叛变、温裕成贪污后补入)、刘少奇、洛甫(张闻天)、秦邦宪(1931年9月补入,下同)、毛泽东(1935年1月15日-17日遵义会议补选)

政治局委员:向忠发、周恩来、项英、张国焘、卢福坦、徐锡根、任弼时、陈 郁、王明、蔡和森(1931年2月六届四中全会恢复)、李竹声(1931年9月补入,下同)、康生、陈云、王稼祥(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补入,下同)、项英、任弼时、朱德、毛泽东、顾作霖、刘少奇(1936年10月,下同)、凯丰、邓发、陈昌浩(1935年8月4日-6日沙窝政治局会议决定?)

政治局候补委员:关向应、罗登贤、毛泽东、温裕成、顾顺章、刘少奇、王克全、刘少奇、关向应 邓发、凯丰

书记处书记(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新设立):秦邦宪、张闻天、周恩来、项英、毛泽东(1935年1月15日-17日遵义会议补选 ?)、王明(1937年12月9-14日政治局12月会议增补)、康生、陈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共中央主席团(1944年5月21日-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决定设立,行使书记处、政治局职权,书记处、政治局停止活动):

主席团成员: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

主席团主席:毛泽东

(按得票多少为序)

正式委员: 杨福涛、顾顺章、向忠发、彭湃、徐锡根、卢福坦、李涤生、张金保(女)、苏兆征、关向应、罗登贤、毛泽东、杨殷、周恩来、李源、蔡和森、项英、任弼时、余茂怀(余飞)、王藻文、瞿秋白、李立

三、张国焘、温裕成(1930年9月28日六届三中全会增选,下同)、李维汉、陈郁、徐炳根、陆文治、贺昌、邓发、王明(1931年1月7日六届四中全会增选,下同)、刘少奇、沈先定、徐畏三(许畏三)、韩连会、陈云(原候补委员补选为中央委员,下同)、王克全、徐兰芝、王凤飞、博古(1931年9月22日经共产国际批准增选,下同)、洛甫(张闻天)、康生、王稼祥(1934年1月18日六届五中全会增选,下同)、凯丰、方志敏、顾作霖、李维汉(1935年1月,原候补委员补选为中央委员)、徐向前(1935年8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增选,下同)、陈昌浩、周纯全、林伯渠(1938年11月六届六中全会增选,下同)、董必武、吴玉章。

候补委员:徐兰芝、王凤飞、王灼、唐宏经、刘坚予、夏文法、史文彬、李子芬、周秀珠(女)、甘卓棠、邓中夏、罗章龙、王仲

一、袁炳辉(1930年9月28日六届三中全会增选,下同)、陈云、林育英、王克全、朱德、黄平、恽代英、陈潭秋、王荩仁(王云程,1931年1月7日六届四中全会增选,下同)、夏曦、沈泽民、曾炳春、黄甦、李竹声(1931年9月22日经共产国际批准增选)、彭德怀(1934年1月18日六届五中全会增选,下同)、杨尚昆、李富春、李维汉、孔原、何畏(1935年8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增选,下同)、李先念、傅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1945年6月-1956年9月)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政治局主席:毛泽东

中央政治局委员(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

毛泽东、朱 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 云、康 生、高 岗(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开除高岗、饶漱石的党籍)、彭 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林 彪(1955年4月中共七届五中全会补选,下同)、邓小平。

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央书记处书记(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

毛泽东 朱 德 刘少奇 周恩来 任弼时、陈 云(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秘书长:

任弼时(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邓小平(195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任命)

中央委员(44人;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

毛泽东、朱 德、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林 彪、董必武、陈 云、徐向前、关向英、陈潭秋(已牺牲)、高 岗、李富春、饶漱石、李立

三、罗荣桓、康 生、彭 真、王若飞、张云逸、贺 龙、陈 毅、周恩来、刘伯承、郑位

三、张闻天、蔡 畅、邓小平、陆定

一、曾 山、叶剑英、聂荣臻、彭德怀、邓子恢、吴玉章、林 枫、滕代远、张鼎丞、李先念、徐特立、谭震林、薄一波、陈绍禹、秦邦宪、廖承志、王稼祥、陈伯达(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增补)、黄克诚(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增补)、王首道、邓颖超、陈少敏(1956年8月中共七届七中全会递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候补中央委员(33人;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按姓氏笔划排列):

廖承志、王稼祥、陈伯达、黄克诚、黎 玉(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撤销,下同刘子久)、王首道、邓颖超、陈少敏、刘 晓、谭 政、程子华、刘长胜、粟 裕、王 震、宋任穷、张际春、云 泽(乌兰夫)赵振生(李葆华)王维舟、万 毅、古大存、曾镜冰、陈 郁、马明方、吕正操、罗瑞卿、刘子久、张宗逊、陈 赓、王从吾、习仲勋、肖劲光、刘澜涛、刘子久

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会(1956年9月-1969年4月) 主 席:毛泽东

副主席(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刘少奇、周恩来、朱 德、陈 云、林 彪(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选举)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央政治局常委(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 :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 云、邓小平、林 彪(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选举)、陶 铸(1966年8月1日至12日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一中全会选举,下同)、陈伯达、康生、李富春

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 德、陈 云、邓小平、林 彪、林伯渠、董必武、彭 真、罗荣桓、陈 毅、李富春、彭德怀、刘伯承、贺 龙、李先念、柯庆施(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选举,下同)、李井泉、谭震林(1966年8月1日至12日中共八届扩

大的十一中全会选举,下同)、陶 铸、陈伯达、陈 毅、刘伯承、谭震林、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乌兰夫、张闻天、陆定

一、陈伯达、康 生、薄一波、李雪峰(1966年8月1日至12日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一中全会选举,下同)、谢富治、宋任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陶 铸(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

中央书记处书记:

邓小平、彭 真(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决定撤销,同陆定

一、罗瑞卿)、王稼祥、谭震林、谭 政(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决定撤销,同黄克诚)、黄克诚、李雪峰(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李富春(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选举,下同)、李先念、陆定一(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增选)、康 生、罗瑞卿、叶剑英(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谢富治、刘宁一(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决定)。

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刘澜涛 杨尚昆 胡乔木

中央委员会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

毛泽东、刘少奇、林伯渠、邓小平、朱德、周恩来、董必武、陈云、林彪、吴玉章、陈伯达、蔡畅、李富春、罗荣桓、徐特立、陆定

一、罗瑞卿、徐向前、邓颖超、刘伯承、陈毅、彭德怀、廖承志、李先念、陈赓、聂荣臻、林枫、张鼎丞、彭真、乌兰夫、黄克诚、滕代远、肖劲光、谭政、柯庆施、粟裕、贺龙、王首道、王维舟、邓子恢、李克农、杨尚昆、叶剑英、宋任穷、张云逸、刘晓、李维汉、王稼祥、康生、叶季壮、刘澜涛、刘宁

一、薄一波、胡乔木、杨秀峰、舒同、赖若愚、张际春、程子华、陈郁、刘长胜、伍修权、肖克、钱瑛、王从吾、邓华、马明方、张闻天、谭震林、刘亚楼、李雪峰、陈少敏、李葆华、许光达、王震、曾山、林铁、郑位

三、徐海东、肖华、胡耀邦、赵尔陆、欧阳钦、习仲勋、刘格平、谢富治、安子文、贾拓夫、李立

三、黄敬、李井泉、吴芝圃、吕正操、王树声、陶铸、曾希圣、陈绍禹(王明)。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

杨献珍、王恩茂、杨得志、韦国清、罗贵波、张经武、谢觉哉、叶飞、杨成武、甘泗淇、章汉夫、潘自力、李大章、许世友、帅孟奇、杨勇、刘仁、陈锡联、万毅、张宗逊、周扬、黄火青、李涛、陈奇涵、陈漫远、徐子荣、黄欧东、古大存、李志民、刘澜波、苏振华、

冯白驹、周保中、吴德、奎璧、张德生、区梦觉、范文澜、朱德海、邵式平、张启龙、黄永胜、李坚真、马文瑞、张霖之、张玺、王世泰、阎红彦、桑吉悦希、张达志、高克林、赛福鼎、廖汉生、洪学智、章蕴、徐冰、江渭清、廖鲁言、宋时轮、谭启龙、周桓、钟期光、陈丕显、赵健民、蔡树藩、钱俊瑞、潘复生、蒋南翔、江华、韩光、李昌、王鹤寿、陈正人。

第九届中共中央委员会(1969年4月-1973年8月)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林 彪(注)

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 彪(1973年8月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永远开除林彪、陈伯达的党籍)、陈伯达、周恩来、康 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林 彪、叶 群(1973年8月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开除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的党籍)、叶剑英、刘伯承、江 青(1977年8月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永远开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党籍)、朱 德、许世友、陈伯达、陈锡联、李先念、李作鹏、吴法宪、张春桥、邱会作、周恩来、姚文元、康 生、黄永胜、董必武、谢富治。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纪登奎、李雪峰、李德生、汪东兴。

中央委员会委员(170人):

毛泽东主席 林彪副主席

(以下按姓氏笔划次序排列)丁 盛、于 桑、马福全、王震、王白旦、王进喜、王宏坤、王秀珍(女)、王秉璋、王国藩、王洪文、王树声、王首道、王效禹、王淮湘、王超柱、王辉球、王新亭、邓子恢、邓颖超(女)、韦国清、天 宝、孔石泉、叶 群(女)、叶剑英、龙书金、邝任农、田华贵、申茂功、皮定均、刘 丰、刘 伟、刘子厚、刘兴元、刘伯承、刘均益、刘贤权、刘建勋、刘结挺、刘格平、刘盛田、刘锡昌、江 青(女)、江礼银、江拥

辉、江燮元、朱 德、华国锋、许世友、任思忠、年继荣、纪登奎、陈 云、陈 郁、陈 康、陈 毅、陈士榘、陈永贵、陈先瑞、陈伯达、陈奇涵、陈锡联、李 强、李 震、李大章、李天佑、李水清、李四光、李先念、李作鹏、李顺达、李素文(女)、李雪峰、李富春、李瑞山、李德生、吴 涛、吴 德、吴大胜、吴法宪、吴桂贤(女)、吴瑞林、吕玉兰(女)、张才千、张天云、张云逸、张达志、张池明、张体学、张国华、张恒云、张春桥、张富贵、张福恒、张鼎丞、张翼翔、汪东兴、邱创成、邱会作、邱国光、杨春甫、杨得志、杨富珍(女)、杜平、苏 静、肖劲光、余秋里、周 兴、周赤萍、周建人、周恩来、郑维山、宝日勒岱(女)、范文澜、宗希云、冼恒汉、胡继宗、姚文元、南 萍、饶兴礼、耿 飚、徐向前、徐海东、徐景贤、聂荣臻、唐岐山、唐忠富、钱之光、郭沫若、袁升平、倪志福、夏邦银、莫显耀、高维嵩、梁兴初、康 生、黄 镇、黄永胜、曹里怀、曹轶欧(女)、尉凤英(女)、鹿田计、曾 山、曾绍山、曾国华、曾思玉、彭绍辉、鲁瑞林、韩先楚、粟 裕、温玉成、董必武、董明会、程世清、谢家祥、谢富治、赖际发、解学恭、谭甫仁、赛福鼎、蔡 畅(女)、蔡协斌、蔡树梅(女)、滕代远、滕海清、潘世告、潘复生、魏秉奎。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09人):

七林旺丹、马天水、王 体、王 新、王六生、王光临、王志强、王恩茂、王维国、方 铭、方 毅、邓 华、韦祖珍、尤太忠、文香兰(女)、石少华、冯占武、央 宗(女)、刘西尧、刘春樵、刘浩天、刘振华、朱光亚、华林森、达 洛、肉孜吐尔迪、阮泊生、陈仁麒、陈华堂、陈励耘、陈和发、陈敢峰、李立、李化民、李书茂、李再含、李守林、李定山、李跃松、吴 忠、吴纯仁、吴金全、吕 和、吕存姐(女)、张日清、张世忠、张令彬、张延成、张江霖、张西挺(女)、张秀川、张泗洲、张英才、张积慧、汪家道、杨俊生、杨焕民、宋双来、岑国荣、罗元发、罗春俤(女)、罗锡康、郑三生、金祖敏、易耀彩、胡 炜、胡良才、姚连蔚、赵 峰、赵兴元、赵启民、耿起昌、徐 驰、聂元梓(女)、唐亮、钱学森、郭玉峰、郭宏杰、梁锦棠、康 林、康健民、黄文明、黄成连、黄作珍、黄志勇、黄荣海、崔修范、崔海龙、阎仲川、盘美英(女)、隆光前、曾雍雅、彭 冲、彭贵和、鲁大东、韩 英、傅传作、焦林义、舒积成、蒋宝娣(女)、谢家塘、谢望春(女)、蓝亦农、蓝荣玉、谭启龙、裴周玉、樊孝菊(女)、樊德玲、黎 原。

第十届中共中央委员会(1973年8月-1977年8月)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976年9月9日逝世)

华国锋(1976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追认)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央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华国锋(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周恩来、王洪文、康 生、叶剑英、李德生(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1975年1月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同意李德生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职务)、邓小平(1975年1月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选举,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撤销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中央政治局常委(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按姓氏笔划为序) : 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 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 生、董必武、邓小平(1975年1月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选举)

中央政治局委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毛泽东、王洪文、韦国清、叶剑英、刘伯承、江青(女)、朱 德、许世友、华国锋、纪登奎、吴 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姚文元、康 生、董必武。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吴桂贤(女)、苏振华、倪志福、赛福鼎

中央委员会委员(195人):

毛泽东

(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丁 盛 丁可则 丁国钰 马 宁 马天水 于 桑 于会泳 于洪亮 王 诤 王 震 王必成 王宏坤 王秀珍(女) 王国藩 王洪文 王树声 王首道 王淑珍(女) 王淮湘 王超柱 王稼祥 天 宝 巴 桑(女) 方 毅 邓小平邓颖超(女) 尤太忠 孔石泉 孔照年 乌兰夫 韦国清 冯 铉 司马义·艾买提 白如冰 田华贵 田维新 皮定均 叶剑英 刘伟 刘子厚 刘兴元 刘伯承 刘均益 刘贤权 刘建勋 刘盛田 刘湘屏(女) 刘锡昌 江 青(女) 江礼银 江拥辉 江燮元 朱 德 朱穆之 许世友 吕玉兰(女) 安平生 庄则栋 华国锋 华林森 乔冠华 任思忠 年继荣 纪登奎 邢燕子(女) 陈 云 陈 郁 陈 康 陈士榘 陈永贵 陈先瑞 陈奇涵 陈

锡联 陈慕华(女) 杜平李 达 李 强 李 震 李大章 李井泉 李水清 李任之 李先念 李志民 李顺达 李素文(女) 李葆华 李富春 李瑞山 李德生 谷 牧 杨 勇 杨春甫 杨得志 吴涛 吴德 吴大胜 吴桂贤(女) 苏 静 苏振华 张才千 张云逸 张平化 张达志 张池明 张延成 张体学 张宗逊 张恒云 张洪池 张树芝 张春桥 张维民 张富贵 张福恒 张鼎丞 张翼翔 汪东兴 肖劲光岑国荣 宋佩璋 余秋里 周 兴 周宏宝 周丽琴(女) 周纯麟 周建人 周恩来 宝日勒岱(女) 宗希云 林丽韫(女) 罗青长 罗锡康 冼恒汉 金祖敏 姚文元 饶兴礼 段君毅 祝家耀 胡继宗 赵紫阳 耿 飚 耿起昌 钱之光 钱正英(女) 郭玉峰 郭宏杰 郭沫若 徐向前 徐景贤 夏邦银 唐岐山 唐忠富 倪志福 聂荣臻 莫显耀 秦基伟 陶鲁笳 姬鹏飞 康 生 黄 华 黄 镇 尉凤英(女) 鹿田计 曹里怀 曹轶欧(女) 崔海龙 梁锦棠 韩 英 韩先楚 粟 裕 董必武 董明会 傅传作 焦林义 曾绍山 曾思玉 彭绍辉 谢家祥 谢静宜(女) 鲁瑞林 解学恭 蔡 畅(女) 蔡 啸 蔡协斌 蔡树海(女) 滕代远 谭启龙 谭震林 廖承志 赛福鼎 潘世告 樊德玲 魏秉奎。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24人):

卜谷香 七林旺丹 马 明 马小六 马立新 马金花(女) 邓 华 王 体 王 谦 王六生 王光临 王百得 王志强 王美季(女) 王景升 王德山 文香兰(女) 叶 飞 央 宗(女) 石少华 厉日耐 冯占武 冯品德 申茂功 卢忠阳 白栋材 江 华 江渭清 吕 和 吕存姐(女) 任 荣 达 洛 孙 健 孙玉国 刘西尧 刘光涛 刘春樵 刘振华 向仲华 朱光亚 朱克家 肉孜·吐尔迪 阮泊生 肖 克 吴 忠 吴从树 吴玉德 吴向必 吴金全 杨 贵 杨大易 杨坡兰(女) 杨俊生 杨富珍(女) 陈玉宝 陈代富 陈和发 陈佳忠 陈佩珍(女) 李化民 李守林 李定山 李祖根 李跃松 张令彬 张怀连 张世忠 张江霖 张英才 张林池 张国权 张泗洲 张积慧 宋双来 宋庆友 宋时轮 陆金龙 汪家道 王湘君(女) 佘积德 郑三生 林李明 罗春俤(女)胡 炜 胡良才 胡金娣(女) 赵 峰 赵兴元 赵辛初 姚连蔚 姚依林 徐 驰 唐 亮 唐克碧(女) 唐闻生(女) 铁 瑛 贾那布尔 钱学森 高淑兰(女) 诸惠芬(女) 郭耀卿 康 林 康健民 黄文明 黄成连 黄作珍 黄知真 黄炳秀(女) 黄荣海 隆光前 崔修范 盘美英(女) 彭 冲 彭贵和 鲁大东 蒋宝娣(女) 谢家塘 谢振华 谢望春(女) 廖志高 裴周玉 黎 原 樊孝菊(女) 薛金莲(女)(待续)。

第17篇:中共历届代表大会总结

中共历届代表大会总结

中共一大( 1921.07 上海→南湖)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党的生日)

中共二大( 1922.07 上海)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即“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中共三大( 1923.06 广州)

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指明了方向

中共四大 ( 1925.01 上海)

党的“四大”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的阐述,表明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中共五大( 1927.04 武汉)

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召开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却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但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选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

中共六大( 1928.06 苏联莫斯科)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大会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

一 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并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这次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共七大( 1945.04 延安杨家岭)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共八大( 1956.09 北京)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九大( 1969.04 北京)

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共十大( 1973.08 北京)

大会最后选出了195名中央委员和124名候补中央委员。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击,被排斥在九届中央委员会之外的老干部,如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被选为中央委员。虽然江青集团的骨干分子更多地进入新的中央委员会,但一批众望所归的老同志入选,毕竟反映了党内健康力量的增强。

中共十一大( 1977.08 北京)

邓小平为大会致闭幕词,强调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主席为党树立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全党、全军、全国努力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中共十二大( 1982.09 北京)

二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 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中共十三大( 1987.10 北京)

大会首次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选出了由175名中央委员和110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了由200人组成的中顾委和69人组成的中纪委

中共十四大( 1992.10 北京) 江泽民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选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名单附后)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并向中央顾问委员会和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

中共十五大( 1997.09 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共十六大( 2002.11 北京)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十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五、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六、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七、国防和军队建设;

八、“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九、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

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中共十七大( 2007.10 北京)

三 这次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共十八大(2012.11 北京)

中共十八大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 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18篇:台湾历届领导人和国民党领导人

台湾政治常识

国民党领导人:

1905年同盟会成立,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迄今为止,共有9人担任为中国国民党党主席和领导人。

第1任:孙中山(国民党总理)

第2任:蒋介石

第3任:张静江

第4任:胡汉民

第5任:蒋介石(国民党总裁)

第6任:蒋经国

第7任:李登辉

第8任:连战

第9任:马英九

第10任:吴伯雄

第11任:马英九

台湾领导人:

第1-5任领导人—蒋介石

蒋介石(1887—1975) 浙江奉化人。字中正。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主席,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1949年解放战争败退台湾后,历任第1-5届台湾地区领导人。

继5任领导人—严家淦

1975年4月,继蒋介石之后出任领导人,旋即领衔推举蒋经国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暨中常会主席,拱手将最高权力转移至蒋经国手中,时称“蒋严体制”时期。在严家淦担任领导人的3年中,除了扮演“宪法”上的第一领导人角色外,对于重大决策决定,都与蒋经国密切协商,共谋解决之道,使政治体系的运作,并不因权位的名实不符而生龃龉之感。他小心谨慎,本分地充当好“过渡领导人”的角色。

第6、7任领导人—蒋经国

1972年,出任台湾地区“行政院院长”,1975年,继蒋介石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78年经由台湾地区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当选为台湾地区第六任领导人,1984年连续当选为台湾地区第七任领导人。1988年因糖尿病引发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其职务在台湾“司法院长”林洋港监誓下,由\"副领导人\"李登辉依台湾地区“宪法”宣誓继任。

第8、9任领导人—李登辉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当天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旋即出任国民党代理主席,国民党“十三大”上正式当选党主席。1990年5月任第八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嗣兼任台湾地区“国家统一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

第10、11任领导人—陈水扁

1951年生于台湾省台南县官田乡,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主要经历:1976-1989年,任华夏海商法事务所负责律师, 1981-1985年任台北市议会议员,1987-1989年及1991-1996年民进党中执委,1987-1989年及1996年至今民进党中常委, 1989-1994年“立法委员”,1993年 “立法院程序委员会”召集委员,1994--1998年台北市“市长”,2000年5月20日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2004年竞选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第12任(现任)领导人—马英九

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祖籍湖南省衡山县。1952年随家人移居台湾。196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72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82年,马英九任蒋经国英语翻译。在1984年后的十五年中,他先后出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至1988年)及多种行政职务。1998年12月当选台北市市长,2002年12月连任(至2006年12月卸任)。2008年3月22日,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获胜。

第19篇:中共及国民党领导人英文名

陈独秀;Chen Tuhsiu 李大钊:Li Tachao

毛泽东:MAO TSETUNG 董必武:Tung Piwu 瞿秋白:Ch\'u Ch\'iupai 朱德:Chu Teh 邓小平:Teng Hsiaoping 江泽民:Chiang Tsemin 周恩来:CHOU Enlai 刘少奇:Liu Shaochi 林彪:Lin Piao

孙中山:Sun Yatsen 宋教仁:Sung Chiaojen 汪精卫:Wang Chingwei 蒋中正:Chiang Kaishek 蒋经国:Chiang Chingkuo 李登辉:Lee Tenghui 连战:Lee Tenghui 马英九:Ma Yingjeou 吴伯雄:Wu Pohsiung

第20篇:中共历届党代会简明内容

中共历届党代会简明内容 1921.7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出席大会代表共 13 人, 代 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规 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 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1922.7 中共二大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阐明了中国社会性质 , 中国 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 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并且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为实现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是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 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 1923.6 中共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问题。 出席代表 30 余人, 代表全国 420 名党员。大会正式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 的统一战线。同时大会又强调指出,在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必须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 性,努力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大会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第一次国共 合作的形成,为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创造了重要条件。 1925.1 中共四大 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 以及为了参加这一 运动, 党在组织方面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的问题。 提出了历次代表大会都没正式提出过 的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 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 封建的经济关系, “反对帝国主义工具之买办阶级”。 这是党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重大进步, 在实际上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1927.4 中共五大 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四. 一二”政变发生后召开的。 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 但对于当时 夺取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均没有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通过的土地问题 决议是不彻底的,在会后也并未实施。这次代表大会实际上没有能够解决任何问题。没有能 够在紧急关头担负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1928.6 中共六大 由于

国内处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 在共产国际帮助下, 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 召开。 大会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 在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有关中 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六大把工作中心 从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转到从事长期的艰苦的群众工作,确定以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 务,把“左”倾作为主要危险来反对,这是党的工作的一次重要转变。六大的路线基本上是正 确的。1945.4 中共七大 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召开的。 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 指明抗战的 前途和任务,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 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通 过的党章, 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 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团结 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被载入史册。 1956.9 中共八大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 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论断, 明确指出,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 产阶级的矛盾, 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1969.4 中共九大 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在全国各级党组织还不能正常工作, 绝大多数党员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 相当多的八届中央委员仍处在被审查、被监禁的极不正 常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自始至终为“左”倾思潮和个人崇拜的狂热气氛所笼罩。大会通过的 政治罢工和新党章,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错误理论,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 法化。在组织上,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了党章,林彪、江青集团的一批骨干和 亲信进入了中央委员会, 而许多久经考验的老干部, 却被排除在外。 九大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973.8 中共十大 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召开的。 大会批判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 罪行, 揭露了他们的反革命两面派本质, 但十大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地分析林

彪事件 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仍肯定党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的“左”倾错误得 以延续下去。在组织上,康生和王洪文当上了中央副主席,张春桥成为政治局常委,江青、姚文元当上了政治局委员,江、张、姚、王得以在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势力 又得到了加强。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指导方针没有改变,因而大会不可能从根本 上总结经验教训。 1976 年 4 月 7 日中央政治局错误撤消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 1977 年 7 月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并决定开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党籍,撤消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1977.8 中共十一大 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取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的情况下召开 的。 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 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 认为十大的路 线是正确的, 肯定“文化大革命”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这次大会没 有能从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1982.9 中共十二大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 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 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 大会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 提出了我国经济建 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 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1987.10 中共十三大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规 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提出了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 目标。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作出的贡献。 邓小平从十三大开始退出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常委, 但他作为党和国家重大问题决策人的地 位和作用没有变。 1992.10 中共十四大 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 , 分别从社会主 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 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构想

中共历届领导人
《中共历届领导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