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刘繇怎么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8 06:06:5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周繇事迹简介

周繇事迹简介

周繇,男,汉族,民进党党员,1962年5月出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授,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所长,我国研究长白山植物和蝶类的著名专家和资深学者。

历经三十二载,行程15万余公里,仅长白山主峰就爬上去142次,采集标本5000余份,拍摄植物照片120000余张,建立目前我国长白山区最大的植物图像库。

先后出版《中国长白山观赏植物彩色图志》、《中国长白山蝶类彩色图志》、《长白山植物资源学》和《中国长白山植物资源志》、《中国长白山食用植物彩色图志》等5部大型专著,受到了吴征镒院士、王文采院士、陈俊愉院士、洪德元院士、肖培根院士、方致远院士、蒋有绪院士、李文华院士、孙汉董院士等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扬。2008年荣获了“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和“首届通化十大道德模范”等先进称号,其事迹多次被被《睿士男士高端时尚杂志》、《春风》、《夕阳红》、《中国教育报》、《吉林日报》、《天津日报》、《新民晚报》、吉林电视台、吉林教育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所报道。

推荐第2篇:钟繇传的文言文翻译

钟繇字元常,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尚书郎、阳陵令之职,因病离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钟繇传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钟繇传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成侯。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译文

钟繇字元常,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尚书郎、阳陵令之职,因病离职。被三府征召,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这时,汉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在长安城中作乱,阻断了汉帝和关东的联系。太祖(曹操)担任兖州牧,才派遣使者上书。李催、郭汜等人认为关东想自立天子,现在曹操虽然派使者来,并非出于他的真意,商议扣留太祖使者,拒绝接受他的诚意。钟繇劝李催、郭汜等人说:当今英雄并起,各自假托帝命辖制一方,只有曹兖州是心里想着王室,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郭汜等人因为钟繇的这番话,加以优厚地报答,从此太祖才得以派使者和汉帝取得联系。太祖已经多次听荀彧称赞钟繇,又听说他劝说过李催、郭汜二人,更对他充满渴盼。后来李催胁迫天子,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对策。天子能够逃出长安,钟繇发挥了很大作用。

当时关中马腾、韩遂等众将,各率强兵相争斗。太祖正在山东征战,很为关中忧虑。于是表奏汉帝任命钟繇担任侍中守司隶校尉,让他拿着符节督察关中诸军,把后事委托给他,特地让(他)不必拘泥条文制度。钟繇到了长安,将书信交给马腾、韩遂等,为他们陈述祸福利害,马腾、韩遂各自派遣儿子入宫侍奉。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不下,钟繇送去二千余匹战马补给军用。太祖给钟繇一封信说:得到你送来旳战马,非常应急。关中平和安定,朝廷没有西顾之忧,这是您旳功劳。过去萧何镇守关中,准备了充足旳粮草满足军需,也适合说你呀。那以后匈奴单于作乱于平阳,钟繇率领诸军围困敌军,没有攻克;而袁尚所任命旳河东太守郭援来到河东,兵丁众多。诸将商议想放他离开,钟繇说:袁尚势力正强盛,郭援到来,关中暗地里和他勾结,之所以没有全都背叛,只是因为我旳威名震慑了他们罢了。如果放弃让他们离开,向他们显示了我们旳软弱,当地旳百姓,哪一个不是仇人?即使我们想回去,难道能够回得去吗!这就是没作战先自己败下阵来。况且郭援刚愎好胜,一定轻视我军,假若他要渡过汾水安营扎寨,在他们还没有渡过汾水时攻击他们,可以彻底战胜他们。张既劝说马腾会合攻打郭援,马腾派儿子马超率领精兵迎击郭援。郭援到了,果然轻率地要渡过汾水,众将阻止他,不听。渡水未到一半,钟繇发起进攻,彻底打败了他们,斩杀郭援,降服单于。这件事收录在《既传》中。那以后河东卫固作乱,和张晟、张琰及高干等一起当了贼寇,钟繇又率领诸将讨伐并打败了他们。从天子移民西迁以来,洛阳百姓人数将尽,钟繇迁徙关中百姓,又招纳逃亡叛民来补充人数,几年间百姓人口数量稍稍增多。文帝即王位,钟繇又担任大理寺卿。等到文帝登基为帝,改任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又升为太尉,转而被封为平阳乡侯。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都是先朝名臣。文帝退朝后,对左右侍从说:这三位,是一代伟人,后世大概很难再出现了!太和四年,钟繇去世,皇帝亲自前去悼念,谥为成侯。儿子钟毓袭爵。小儿子钟会,另外有传记。

附阅读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B.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C.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D.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关右,地区名,古人以西为右,亦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西。

D.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B.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曹操的诚意。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5分)

(2)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5分)

答案:

10.C(根据上下文意断句。)

11.D(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12.B(不是暗中与曹操有交情,而是钟繇政治才能的体现。)

13.(1)当今英雄并起,各自假托帝命辖制一方,只有曹操是心里想着王室的,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矫逆副所以等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于是表奏汉帝任命钟繇担任侍中守司隶校尉,让他拿着天子符节督察关中诸军,把一切事务都委托给他,特地让(他)不必被条文制度拘泥。(表委后事不拘科制等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1分)

推荐第3篇:钟繇传的文言文翻译

钟繇字元常,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尚书郎、阳陵令之职,因病离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钟繇传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钟繇传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成侯。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译文

钟繇字元常,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尚书郎、阳陵令之职,因病离职。被三府征召,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这时,汉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在长安城中作乱,阻断了汉帝和关东的联系。太祖(曹操)担任兖州牧,才派遣使者上书。李催、郭汜等人认为关东想自立天子,现在曹操虽然派使者来,并非出于他的真意,商议扣留太祖使者,拒绝接受他的诚意。钟繇劝李催、郭汜等人说:当今英雄并起,各自假托帝命辖制一方,只有曹兖州是心里想着王室,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郭汜等人因为钟繇的这番话,加以优厚地报答,从此太祖才得以派使者和汉帝取得联系。太祖已经多次听荀彧称赞钟繇,又听说他劝说过李催、郭汜二人,更对他充满渴盼。后来李催胁迫天子,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对策。天子能够逃出长安,钟繇发挥了很大作用。

当时关中马腾、韩遂等众将,各率强兵相争斗。太祖正在山东征战,很为关中忧虑。于是表奏汉帝任命钟繇担任侍中守司隶校尉,让他拿着符节督察关中诸军,把后事委托给他,特地让(他)不必拘泥条文制度。钟繇到了长安,将书信交给马腾、韩遂等,为他们陈述祸福利害,马腾、韩遂各自派遣儿子入宫侍奉。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不下,钟繇送去二千余匹战马补给军用。太祖给钟繇一封信说:得到你送来旳战马,非常应急。关中平和安定,朝廷没有西顾之忧,这是您旳功劳。过去萧何镇守关中,准备了充足旳粮草满足军需,也适合说你呀。那以后匈奴单于作乱于平阳,钟繇率领诸军围困敌军,没有攻克;而袁尚所任命旳河东太守郭援来到河东,兵丁众多。诸将商议想放他离开,钟繇说:袁尚势力正强盛,郭援到来,关中暗地里和他勾结,之所以没有全都背叛,只是因为我旳威名震慑了他们罢了。如果放弃让他们离开,向他们显示了我们旳软弱,当地旳百姓,哪一个不是仇人?即使我们想回去,难道能够回得去吗!这就是没作战先自己败下阵来。况且郭援刚愎好胜,一定轻视我军,假若他要渡过汾水安营扎寨,在他们还没有渡过汾水时攻击他们,可以彻底战胜他们。张既劝说马腾会合攻打郭援,马腾派儿子马超率领精兵迎击郭援。郭援到了,果然轻率地要渡过汾水,众将阻止他,不听。渡水未到一半,钟繇发起进攻,彻底打败了他们,斩杀郭援,降服单于。这件事收录在《既传》中。那以后河东卫固作乱,和张晟、张琰及高干等一起当了贼寇,钟繇又率领诸将讨伐并打败了他们。从天子移民西迁以来,洛阳百姓人数将尽,钟繇迁徙关中百姓,又招纳逃亡叛民来补充人数,几年间百姓人口数量稍稍增多。文帝即王位,钟繇又担任大理寺卿。等到文帝登基为帝,改任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又升为太尉,转而被封为平阳乡侯。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都是先朝名臣。文帝退朝后,对左右侍从说:这三位,是一代伟人,后世大概很难再出现了!太和四年,钟繇去世,皇帝亲自前去悼念,谥为成侯。儿子钟毓袭爵。小儿子钟会,另外有传记。

附阅读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B.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C.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D.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关右,地区名,古人以西为右,亦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西。

D.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B.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曹操的诚意。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5分)

(2)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5分)

答案:

10.C(根据上下文意断句。)

11.D(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12.B(不是暗中与曹操有交情,而是钟繇政治才能的体现。)

13.(1)当今英雄并起,各自假托帝命辖制一方,只有曹操是心里想着王室的,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矫逆副所以等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于是表奏汉帝任命钟繇担任侍中守司隶校尉,让他拿着天子符节督察关中诸军,把一切事务都委托给他,特地让(他)不必被条文制度拘泥。(表委后事不拘科制等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1分)

推荐第4篇:悦读刘瑜

悦读刘瑜

张永斌

有一段时间,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栖居着刘瑜。

就如很多年前,也曾栖居沈从文、村上一样。现在有点不敢承认喜欢沈从文和村上了,他们的名字被用得太多太滥,虽说仍是大钞,但已被揉得皱巴巴。

拿到浅绿色封面的《送你一颗子弹》起,我掉进了刘瑜用文字编织的陷阱。一个人,泡一杯茶,在初夏宁静的午后,静静地阅读,似乎蝉鸣消失了,世界消失了,时间停滞了。暮色降临,书上的文字再也看不清楚,世界和时间才回到身边。

渐渐地,刘瑜的轮廓显现出来。

不能不承认,刘瑜是我近年阅读视野里最机敏有趣的作者。情不自禁喜欢上了这个智慧俏皮的女子。

在宋代,她一定是李易安。在民国,她一定是林徽因。可惜,她生在当代,文学早已失去了她的美貌。现代,娱乐至上,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盛行。人们关注的是章子怡、张柏芝、范冰冰。

和当代许多70后一样,从书斋到书斋,刘瑜是典型的知识分子。毕业于中国人大,在国内一家研究机构短暂工作过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读博士,到哈佛读博士后,然后到剑桥当讲师。

七十年代生的那一代人,亲身感受八十年代的蓬勃向上,自由开放,也亲眼目睹了八十年代的风云变幻,受到最深刻的政治教育。如果坚持独立的精神探索,最后的结果很相似:往往都成了最彻底的西化知识分子,比西方的知识分子还要崇尚自由、平等、民主。这在当前许多知识分子身上已经体现出来,如熊培云、李海鹏、李承鹏等。七十年代那一代人言必称托克维尔、哈耶克、哈维尔、米兰·昆德拉,说到电影,都会推崇《肖申克的救赎》《窃听风云》以及伊朗电影。他们的生活缺不了网络,他们相信网络是改变中国的最强大的力量。他们坚信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体验更深刻。他们相信既然河上有了桥,何必摸着石头过河?刘瑜也有这些特征。

在我的阅读视野里,出现过很多现代女作家:杨绛、张爱玲、迟子建、龙应台、张晓风……也喜欢她们的文章。

而刘瑜,她现在就栖居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年龄相似,经历相似,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生活相对单纯。读她的文章,让我好像面对另一个自我。

刘瑜写过三本书,《余欢》《民主的细节》和《送你一颗子弹》,《余欢》是小说,《民主的细节》是对美国的政治观察,《送你一颗子弹》是人生的私人观察和体会。《民主的细节》,作为政治学的著述,得到非常高的评价,而我个人也更喜欢。

喜欢她的率直和自然。现在当红的一些年轻的女作家,和她比多了一份矫情。笔下动辄城市灯红酒绿,维也纳、巴黎、西贡……充溢着虚幻的诗意和滥情的浪漫。而她无比怀念人大食堂,打菜时,四处张望有没有熟人,小声含糊地说来二两猪头肉,那猪头肉晶莹剔透,寄寓了她的乡愁。五个女博上出于好奇杀进脱衣舞男俱乐部,至今耳边似乎还在回想着舞会散场后,深秋的深夜大街上,五双高跟鞋敲击出的咔咔咔,咔咔咔 女性是很忌讳说自己的年龄的,尤其是被社会目为剩女的人,她却老嚷嚷我31岁了如何如何,我33岁了如何如何,率真得可爱。

惊讶丁她的犀利和智慧。正如她在《渊博的人》里说的,知识只是信息而已,智慧却是洞察力 对大陆提倡的学习型社会,她说实际上是人们染上了学习焦虑症,“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多么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和一个魅力四射的丈大的关系。随时随地可能被甩掉,所以每天处心积虑地往脸上涂口霜夜霜眼霜防晒霜,一直涂到脸上所有毛孔都被堵塞为止”。对于名牌,她说“牌子这种东西,一是欺负人穷,二是欺负人傻,而我平生最痛恨被欺负,所以每次路过名牌店都侧目而过”“‘大地方’和‘小地方’的差别,不在于‘快乐’和‘痛苦’,而在于前者的痛苦可以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所以大学生尽管哭着喊着是蚁族,也不愿逃离北上广。读她的《送你一颗子弹》,你会觉得像是进了珠宝店,满目珠玑,处处流光溢彩,她并不炫耀文采,她不经意间处处流溢的是智慧和洞察力的光芒,亮得你几乎睁不开眼。

喜欢刘瑜,还在于她就是我的一个知己呀。读她的书,好像我在和她聊天,聊着聊着,忽然会发现好像我在和另一个自我在交流她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就是我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只不过我还没来得及表达,所以我会在心里把头点得鸡啄米似的,“Me too,me too too”

我们不也有这样的体会吗?一天什么也没干,开始焦虑;两天什么也没干,开始烦躁;三天什么也没干,开始抓狂,仿佛自己亲手杀了三个无辜的小孩(如果你也信奉乔布斯的话——“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一样来生活”)。平淡的生活,让我们觉得感情都稀薄了。于是,忍无可忍之下,听一场音乐会,看一部艺术片,读——篇好文章,让自己热泪盈眶,于是精神抖擞,好像“蔫不拉叽的菠菜浸到冷水里,咕咚咕咚喝了一顿,重新神气活现地挺起来”。我们本能地警惕一切跟人多有关的东西,在茫茫人海之中,我们不是往往孤独地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人吗?我们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目光的关注;但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来的时候,我们又感到窒息、不自由。刘瑜目光所及,就是我们思维所及。这样的对话,淋漓酣畅。如果她是同性,你一定会下陈蕃之榻,联床夜话。

刘瑜思想最大的价值在于她对自由、孤独和爱情的论述。让你读得长长叹息,痛彻心扉,可又不能不点头。

刘瑜笔下的自由是和孤独纠结在一起的。

刘瑜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这些年长期在国外,对西方社会了解很深,亲身体会到中国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自由生活的模样。知识分子终极追求的东西忽然变成了现实,在外人看来无异于进了人间天堂。可是,她却说“人一辈子的奋斗,不就是为了挣脱这丧心病狂的自由”!由邻居史蒂夫,这个自由自在的老光棍暮年凄惨的生活,她想到了人生还是应该被需要。她推崇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她甚至希望自己是个收银员,或者清洁工,不被理想剥削,不被思想压榨,不被自由的虚无压迫。尽管有时候,她对别人不得不过一种摩肩接踵的生活深感同情,可是自从成了学术上的“孤魂野鬼”,得到了一些人梦

寐以求的自由生活方式,找别人吃一餐饭都要在心理上翻山越岭以后,她发现原来让她觉得不自由、让人烦躁的,会防止人抑郁,于是她嫉妒生活忙忙碌碌的人,怀念起做集体早操的日子。

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无论如何自由,如果生活稀薄,缺乏意义,人生又有何乐趣!

刘瑜的孤独来自文化隔阂。和许多留学生一样,她并没有彻底融入西方社会。这种文化乡愁让她的文章处处显现孤独的况味。同时,她的身边似乎也没有什么亲人、朋友,于是漫无边际的孤独时时包围着她。刘瑜的孤独还在于青春的流逝,无以面对。在《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中,她对孤独有刻骨铭心的描述?她说,年少的时候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后,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孤独具有一种累加效应,担心老一个人待着,会不会越来越傻。但现在,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件事。对人生需要彻底的绝望,让你认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至此,刘瑜把孤独升华了。每一个人,都可以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寻找你自己心灵深处的他,一起出发旅行。

刘瑜给爱情这部分文章取了个很灰色的题目——“论爱情之不可能”。我以为,刘瑜写得最漂亮的文字是论述爱情的。读完她的这部分文章,情不自禁会拿来和张爱玲的文章比较,拿她和张爱玲的情感生活比较。张爱玲笔下男女的爱情总是太清醒、太现实,有太多的算计,让人对爱情不敢抱幻想,真正的爱情总应该有几分糊涂的。上帝真的不公平,给了刘瑜如此聪明的头脑、美丽的情思,却没有给她一份回肠荡气的爱情。张爱玲比她幸运,至少她轰轰烈烈地爱过,与才子胡兰成两情相悦过,哪怕花心的胡兰成最终抛弃了她,多年以后仍可以拿这段感情回想咀嚼。林徽因有太多值得同味的感情,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任何一个男人都能当得起林才女的感情。李清照呢,和赵明诚的那段婚姻,谁说他俩不是神眷仙侣?乔治·桑有天才钢琴家肖邦。才女总是对爱情有很高的期望。常会想,刘瑜这样的才女,应该有怎样的男人相配?他应该有优雅的情怀,出众的相貌,独特的气质,你一眼就能认识他在人群之中的与众不同,可是在刘瑜笔下,那些在她的生活中进进出出的男人就是一些可以到中国城背米、扛煤气的角色,得不到满足的爱情,散发一股幽怨之气?刘瑜对爱情的失望悲观来自于她对爱情执着的渴望。《Hello,stanger》,我们读懂一个妙龄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已经太晚》,让我们体会到青春无法拥有真正爱情的苍凉——“我突然意识到,这辈子可能都穿不上婚纱了,就是穿上,也未必有那样甜蜜的笑,就是有这样甜美的笑,也太晚了。15岁的时候再得到那个5岁时候热爱的布娃娃,65岁的时候终于有钱买25岁时热爱的那条裙子,又有什么意义”。刘瑜所有对爱情绝望的文字,我读出的都是对爱情的渴望。

世上的爱情,轰轰烈烈地开始,灰头土脸地结束,似乎已成定律。那些善始善终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稀缺。

读点刘瑜的文章吧,立马会让你觉得所有的生活都充满意义。更妙的是,她的一篇文章会激起你写五篇8篇文章的冲动,如果你是个热爱文字的人的话。你会不自觉地想,有这样的人存在,世界多么美好。你能想象的,你不能想象的,都会迸发出意义

推荐第5篇:读刘鹗《老残游记》有感

读刘鹗《老残游记》有感

付敏杰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书成于1906年。刘鹗借助这部小说来寄托他自己的思想怀抱,书中的主人公名叫“老残”,是一个手摇串铃、走方看病的郎中。这部小说以老残在北中国大地上游历的所见、所闻为题材,揭示出当时的中国社会的人民的生存状态,对那些草菅人命的酷吏嘴脸进行了露骨的刻画与讽刺,极具有批判色彩。它的谴责意义发人深省,但是,该书最值得称赞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它的艺术特色上。当我手捧这部小说的时候,每每被它的语言、篇章布局和才情学识所吸引,心中很是折服。无论是写湖光山色,还是要写世态风俗人情,刘鹗都把自己的人生感受化入了老残的身上,处处以老残的感受为依据,文笔也很流畅,有散文般的“行云流水”之妙。?

这部小说中描写景物或者环境的地方很值得去慢慢欣赏回味,因为它的语言不全是编写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性的语言,有许多的语言都宛如散文似的,非常的有文采、有才情,把某种所要表达的氛围都渲染得淋漓尽致。如第八回中的第6段写子平进山的这一段,写得甚是精彩!书中写道:“这时候,山里本来无风,却听得树梢上呼呼地响,树上残叶簌簌地落,人面上冷气棱棱地割。这几个人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了。”这短短的两句话写得很妙!特别是这几个叠字形容词的运用,不仅恰当,且又生动传神。在这里,刘鹗没有从正面直接描写那几个人怎样地冻得魂飞魄散,而是从侧面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达到一种渲染的效果。同时,从更深一层意义上来看,这景物并非全是客观的实景,因为“山里本来无风”嘛,既然无风,那么树叶就没有理由会动啊!所以这里的景物是一种带上了强烈主观因素的景物,它是文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恐惧因素导致的这样一种特别的感受。这真是刘鹗写作方法上的高明之处,虽然不能确定刘鹗生前可曾学过西方文艺心理学中的有关阐释理论,但此一句话的描写却把文艺心理学中的精华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了!作品人物中的主观感受与具体的客观事物融合得天衣无缝。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老残游记》这部作品,它的确是好!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作为谴责小说,写的是敏感的题材,表达的是深刻的思想,抛开这些不讲,单就文本本身来分析,它作为优秀古典小说也是当之无愧的!?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刘鹗十分善于从细节上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在第十二回中有这样一段话写老残:“一面走着,觉得脸上有样物件附着似的,用手一摸,原来两边着了两条滴滑的的冰。初起不懂什么缘故,既而想起,自己也就笑了。原来就是方才流的泪,天寒,立刻就冻住了,地下必定还有几多冰珠子呢。闷闷的回到店里,也就睡了。”这段描写看似很平常,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其实不然,仔细回味一下,很令人心酸!这段细节写得多么好!不仅突出了天寒,而且也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老残心地善良,拥有慈悲的心肠,见不得人间百姓的苦难;同时,也写出了老残可爱的一面,把人物刻画得很鲜活。此外,从篇章整体结构上来看,这段也是和作品结尾处相照应的。小说结尾写老残阴间游历时体生檀香,这是修道大有成就的大善人才可能达到的境界,而老残做到了。试想:如果没有作者在前面于细节上做处处的铺垫,那么体生檀香的结尾一定会显得很突兀。?

在表现手法上,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是善于运用譬喻的手法来表现那种难以言传的“妙境”。这种譬喻的手法在前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已经使用,刘鹗在这部小说中,也大量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同样用得也很贴切、生动,富于生活实感。这在老残“明居湖听书”这段的描写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作者写白妞白小玉的唱声“字字清脆,声声婉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又“只觉得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优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种写法把无形的听觉化为有形的触觉,使之具体可感,虽然人参果没有人吃过,但是这样的写法也够勾起人的胃口,引发人不尽的遐想了!在写曲声的千回百转时,作者说它“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这是通过比喻,化听觉为视觉,使之历历在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之所以能把白妞的唱书写得如此传神动人,并不是作者的随意发挥,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有生活的切身体验。作者曾亲身去济南大明湖听过白妞唱书,这是一种实写、实感;同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残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其次还在于作者个人的音乐修养,刘鹗本人精通音律,所以他能够敏锐地把握住音乐所能传达出的独特感受,而不是像一般的听者,听过之后就算了。《老残游记》中写音乐的地方有很多处,都各具特色,与当时的具体情节安排得相得益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生活的切身体验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对于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居湖听书不只是作者的写作技巧高超,对于如何将生活的感受上升到艺术的创作上,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老残游记》这部书后人常常把它作为谴责小说来看,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要是从创作动机上看,它更像是寄托怀抱的作品。特别是在续集中,有很大的篇幅都是在抒发作者本人的“人生如梦”的感受,特别是后几回,刘鹗借逸云之口道出了他本人的学佛感悟。从此中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佛学造诣,但遗憾的是,其中流露出的消极情绪太多,大有落暮踌躇、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结合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这种感受是很正常的情感反应,也从侧面反映出那个黑暗动荡的社会现实,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小说主题。作为后来的读书者,应该学会判断和取舍,学习小说中的精华部分,莫要被消极的情绪影响了上进的勇气。

推荐第6篇:刘黎读好书读后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中渡小学:刘黎

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颇有感受。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思考,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一、初为人师。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着某种错觉就是觉得专家大凡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事业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因为热爱是事业开展的原动力,却不想并非每位专家都是一开始就有着饱满的热情以及过人的天赋的„„李镇西老师在第一章《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师职业选择了我》以及《愧对初为人师》叙说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原来他也曾彷徨、也曾犯错,也曾惭愧„„这让我也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那年是2001年6月,我顺利的从安康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了,当时的我满怀热情与自信投身到工作中,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动画片《小熊维尼》中的“跳跳虎”一样快乐与兴奋,可是好景不长,我的工作马上漏洞百出,而后经历了一些很不顺心的事情,可刚刚工作的我,当时觉得是“沮丧之极”„„现在看来,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文章后更让我明白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原来专家也会犯错也会彷徨,或者说曾经彷徨与挫折的人如今却可以成为一代教育专家这期间有着多少的付出——爱心的付出、教育的思考、已及无休止的学习„„我不觉有些惭愧„„好在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还告诉我们“虽然你也许永远成不了”家“,但是通过努力你却可以成为最好的你”,这样的良言我将铭记心中并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二、爱心是好老师的基本条件。

李镇西老师在第一章第四篇小文章《爱心是好老师的基本条件》讲到: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到: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有幸的是我也有着一颗爱孩子的心,李镇西老师说过爱孩子是教师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但我认为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更是润物细无声„„

三、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李镇西老师在第一章“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第五篇文章《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中,这样说到: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平等的,教

师不应自是比学生高人一等,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式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有感于李镇西老师对于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的精辟见解,我思考良久,想想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何等危险,因为你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害那些纯真脆弱的孩子,又想想觉得自己的职业又是何等的光荣,因为渺小的你可以影响很多孩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做老师久了,我们有时会很难免俗,好在李镇西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当你的学生变得敬畏你,你就应该要提高警惕,重新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了„„牢记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那我们的教育之路就会也走越宽„„

李镇西老师说过:“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是最富有的,但你可以是最充实的,你也许不会是最顺利的,但你可以是最乐观的„„”李镇西老师的话激励着我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教育观,我告诉自己我也可以是最好的老师!

2013.4.15

推荐第7篇:读刘鹗《老残游记》有感

读刘鹗《老残游记》有感

付敏杰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书成于1906年。刘鹗借助这部小说来寄托他自己的思想怀抱,书中的主人公名叫“老残”,是一个手摇串铃、走方看病的郎中。这部小说以老残在北中国大地上游历的所见、所闻为题材,揭示出当时的中国社会的人民的生存状态,对那些草菅人命的酷吏嘴脸进行了露骨的刻画与讽刺,极具有批判色彩。它的谴责意义发人深省,但是,该书最值得称赞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它的艺术特色上。当我手捧这部小说的时候,每每被它的语言、篇章布局和才情学识所吸引,心中很是折服。无论是写湖光山色,还是要写世态风俗人情,刘鹗都把自己的人生感受化入了老残的身上,处处以老残的感受为依据,文笔也很流畅,有散文般的“行云流水”之妙。?

这部小说中描写景物或者环境的地方很值得去慢慢欣赏回味,因为它的语言不全是编写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性的语言,有许多的语言都宛如散文似的,非常的有文采、有才情,把某种所要表达的氛围都渲染得淋漓尽致。如第八回中的第6段写子平进山的这一段,写得甚是精彩!书中写道:“这时候,山里本来无风,却听得树梢上呼呼地响,树上残叶簌簌地落,人面上冷气棱棱地割。这几个人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了。”这短短的两句话写得很妙!特别是这几个叠字形容词的运用,不仅恰当,且又生动传神。在这里,刘鹗没有从正面直接描写那几个人怎样地冻得魂飞魄散,而是从侧面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达到一种渲染的效果。同时,从更深一层意义上来看,这景物并非全是客观的实景,因为“山里本来无风”嘛,既然无风,那么树叶就没有理由会动啊!所以这里的景物是一种带上了强烈主观因素的景物,它是文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恐惧因素导致的这样一种特别的感受。这真是刘鹗写作方法上的高明之处,虽然不能确定刘鹗生前可曾学过西方文艺心理学中的有关阐释理论,但此一句话的描写却把文艺心理学中的精华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了!作品人物中的主观感受与具体的客观事物融合得天衣无缝。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老残游记》这部作品,它的确是好!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作为谴责小说,写的是敏感的题材,表达的是深刻的思想,抛开这些不讲,单就文本本身来分析,它作为优秀古典小说也是当之无愧的!?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刘鹗十分善于从细节上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在第十二回中有这样一段话写老残:“一面走着,觉得脸上有样物件附着似的,用手一摸,原来两边着了两条滴滑的的冰。初起不懂什么缘故,既而想起,自己也就笑了。原来就是方才流的泪,天寒,立刻就冻住了,地下必定还有几多冰珠子呢。闷闷的回到店里,也就睡了。”这段描写看似很平常,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其实不然,仔细回味一下,很令人心酸!这段细节写得多么好!不仅突出了天寒,而且也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老残心地善良,拥有慈悲的心肠,见不得人间百姓的苦难;同时,也写出了老残可爱的一面,把人物刻画得很鲜活。此外,从篇章整体结构上来看,这段也是和作品结尾处相照应的。小说结尾写老残阴间游历时体生檀香,这是修道大有成就的大善人才可能达到的境界,而老残做到了。试想:如果没有作者在前面于细节上做处处的铺垫,那么体生檀香的结尾一定会显得很突兀。?

在表现手法上,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是善于运用譬喻的手法来表现那种难以言传的“妙境”。这种譬喻的手法在前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已经使用,刘鹗在这部小说中,也大量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同样用得也很贴切、生动,富于生活实感。这在老残“明居湖听书”这段的描写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作者写白妞白小玉的唱声“字字清脆,声声婉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又“只觉得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优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种写法把无形的听觉化为有形的触觉,使之具体可感,虽然人参果没有人吃过,但是这样的写法也够勾起人的胃口,引发人不尽的遐想了!在写曲声的千回百转时,作者说它“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这是通过比喻,化听觉为视觉,使之历历在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之所以能把白妞的唱书写得如此传神动人,并不是作者的随意发挥,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有生活的切身体验。作者曾亲身去济南大明湖听过白妞唱书,这是一种实写、实感;同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残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其次还在于作者个人的音乐修养,刘鹗本人精通音律,所以他能够敏锐地把握住音乐所能传达出的独特感受,而不是像一般的听者,听过之后就算了。《老残游记》中写音乐的地方有很多处,都各具特色,与当时的具体情节安排得相得益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生活的切身体验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对于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居湖听书不只是作者的写作技巧高超,对于如何将生活的感受上升到艺术的创作上,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老残游记》这部书后人常常把它作为谴责小说来看,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要是从创作动机上看,它更像是寄托怀抱的作品。特别是在续集中,有很大的篇幅都是在抒发作者本人的“人生如梦”的感受,特别是后几回,刘鹗借逸云之口道出了他本人的学佛感悟。从此中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佛学造诣,但遗憾的是,其中流露出的消极情绪太多,大有落暮踌躇、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结合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这种感受是很正常的情感反应,也从侧面反映出那个黑暗动荡的社会现实,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小说主题。作为后来的读书者,应该学会判断和取舍,学习小说中的精华部分,莫要被消极的情绪影响了上进的勇气。

推荐第8篇:刘黎读好书读后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中渡小学:刘黎

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颇有感受。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思考,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一、初为人师。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着某种错觉就是觉得专家大凡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事业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因为热爱是事业开展的原动力,却不想并非每位专家都是一开始就有着饱满的热情以及过人的天赋的„„李镇西老师在第一章《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师职业选择了我》以及《愧对初为人师》叙说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原来他也曾彷徨、也曾犯错,也曾惭愧„„这让我也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那年是2001年6月,我顺利的从安康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了,当时的我满怀热情与自信投身到工作中,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动画片《小熊维尼》中的“跳跳虎”一样快乐与兴奋,可是好景不长,我的工作马上漏洞百出,而后经历了一些很不顺心的事情,可刚刚工作的我,当时觉得是“沮丧之极”„„现在看来,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文章后更让我明白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原来专家也会犯错也会彷徨,或者说曾经彷徨与挫折的人如今却可以成为一代教育专家这期间有着多少的付出——爱心的付出、教育的思考、已及无休止的学习„„我不觉有些惭愧„„好在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还告诉我们“虽然你也许永远成不了”家“,但是通过努力你却可以成为最好的你”,这样的良言我将铭记心中并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二、爱心是好老师的基本条件。

李镇西老师在第一章第四篇小文章《爱心是好老师的基本条件》讲到: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到: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有幸的是我也有着一颗爱孩子的心,李镇西老师说过爱孩子是教师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但我认为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更是润物细无声„„

三、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李镇西老师在第一章“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第五篇文章《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中,这样说到: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平等的,教

师不应自是比学生高人一等,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式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有感于李镇西老师对于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的精辟见解,我思考良久,想想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何等危险,因为你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害那些纯真脆弱的孩子,又想想觉得自己的职业又是何等的光荣,因为渺小的你可以影响很多孩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做老师久了,我们有时会很难免俗,好在李镇西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当你的学生变得敬畏你,你就应该要提高警惕,重新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了„„牢记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那我们的教育之路就会也走越宽„„

李镇西老师说过:“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是最富有的,但你可以是最充实的,你也许不会是最顺利的,但你可以是最乐观的„„”李镇西老师的话激励着我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教育观,我告诉自己我也可以是最好的老师!

2013.4.15

推荐第9篇:读刘老“退休感怀”有感

读刘老“退休感怀”有感

有幸拜读了刘老的“退休感怀”,感触良多,收获颇丰,感谢刘老,感谢山东公司,现把我读后的思考与认识跟大家分享一下。

认真是一种能力。只有认真做事,踏实做事的人才是干实事的人,才是务实的人,才是能担当肯负责的人,才是一个能有所作为的人。刘老说他“做事太认真太较真,有些事情看得挺明白,但又解决不了,内心也就格外痛苦。还要经常面对员工的户口、爱人工作、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我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仅体现了他关怀员工的领导魅力,更说明了作为一名领导的责任意识,认真其实是一种负责的表现,负责需要能力作为支撑。

珍惜时间,活在当下。一个不珍惜时间的人,一个不能科学规划时间的人,一个不会利用时间的人,到头来必将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只有活在当下,珍惜拥有,明确生活目标,珍惜当前时光,从当下做起,才不至于让宝贵的时光随意流失,在回眸之时感到遗憾。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很多时候我们会感觉职业道德太过模糊,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如果一个人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混日子,那他就是一个非常没有职业道德的人。既然选择了一项事业,一个岗位,就要热爱他。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会在自己所从事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努力做出成绩,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应充满神圣感、虔诚感,甚至把自己交给事业。

年轻人吃苦是吃补。苦难会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提高一个人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积累厚度。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怕吃苦,吃点苦受点累算不了什么,怕吃苦受累是成长不起来的。如今条件好了,吃苦的内容和过去不一样了,但吃苦 - 1 -

的精神什么时候也不能丢,要做到“思想上刻苦,工作上刻苦,生活上刻苦”。

学会学习,多向身边的人学习。以前是落后就要挨打,现在是前进的慢也要挨打,不学习和不会学习的人或组织最终面临的都将是被淘汰。“当下师为无上师”,身边周围的人是最容易学,也是最值得学习的对象,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应尊师道,以能者为师,向强者看齐。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看淡名利,立足本职岗位工作,踏实工作,努力取得成效就是收获,就是成就。名利不应是刻意追求的目标,而是老实做人、认真做事的回报。一个人能否得到提职,有许多因素,如个人表现、工作需要、机会等等,对这件事不必看得太重。把名利看淡一些,一切顺其自然,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

与人为善、互相尊重、宽宏大量、团结方能进取。人与人之间认识就是缘分,是缘分就应该珍惜,而不应该斤斤计较,为了蝇头小利,因为意见分歧而伤害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感情。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知识,七分靠人脉,优秀人才的出现往往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而不是单个偶然的现象,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做到与人为善、互相尊重、宽宏大量,团结的组织才能成为强大的团队,而只有强大的团队才是不可战胜的。

百善孝为先,常怀感恩心。“孝悌之道,人之本欤”,中华民族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是一个讲求孝道文化的民族。俗话说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一个不能孝敬父母的人,一个没有孝道的人是不懂感恩的人,是不负责任的人,是无力在社会上立足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同事、感人企业,感恩社会,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使人成长。

常反思才能进步,会沟通才能拥有更多。伟大的导师列宁先生曾说过“当一个人开始反思的时候,他将步入一个伟大的起点”。中国

石油企业文化中的“四有工作法”就明确要求“事后有总结”。为什要总结?因为只有总结才能汲取教训,增长经验,只有总结才能进步,才能提高提升。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总是要跟各种人打交道,在家里与亲人会沟通才能家庭和睦,在单位与同事会沟通的才能赢得尊重,与客户会沟通的才能赢得信任,在社会上与朋友会沟通的才能获得帮助。

诚信做人,正直为人,勇于担当,才能赢得尊重。一个人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人性比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一生缔造了两个世界五百强的日本企业经理管理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哲学曾经总结过,一个人成功的三大要素中,人格第一,其次是勇气,最后是能力。中国历来在考察使用干部时也是首先将“德”放在第一位。一个具有崇高人格的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人,首先是一个讲诚信的人,是一个正直的人,是一个勇于担当的人,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人生即是养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的生命极其顽强又极其脆弱,只有活着才能做事,只有健康才能最大的发挥价值创造财富。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对家人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所以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学会养生,勤于锻炼,合理膳食,保持积极的心态,保证健康的身体。

推荐第10篇:刘如银读西游记之感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来自:作文大全《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2西游记读后感

吴承恩先生写的小说《西游记》,我们耳熟能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生动有趣的文字,个性鲜明的人物,使我记忆犹新,从小就对它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今天,我又一次翻开《西游记》,武功高强、正义大胆的孙悟空;贪吃贪睡、好色好财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心地善良的沙和尚;意志坚强、诚心向佛的唐玄奘;勤劳勇敢、忠心耿耿的白龙马„„精彩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也又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合上书本,我不禁感叹:唐僧师徒四人,真是艰难啊!一步一步地走完了十万八千里。路上是多么辛苦,九九八十一难,大家都受尽了煎熬!

其实,我们学习也像取经,有些人像《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懒惰,对任何事情都是草草了事,没有一点儿耐心。有的人像唐僧,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唐僧遇到过那么多困难,但从来没有气馁过,从未打消过取得真经的念头。我们有的同学也是,遇到难解的题目毫不畏惧,一定要不断地演算,哪怕到最后算不出来,也要找老师弄懂为止。有的人像沙和尚,诚恳老实,对任何事都不敷衍了事,总是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有的人像孙悟空,活泼好动,足智多谋,特别聪明,对学习有很强的兴趣,回到家,总是把当天所学的复习一遍,把没有学的预习一遍。如果大家都像唐僧、沙和尚和孙悟空一样,有对学习有坚定的决心,就会像他们一样,“取得真经”。

看着师徒四人的坚定不拔,想想我自己的所作所为,真是自形惭愧。

6岁那年,瞅着别人如小鸟般在溜冰场上“飞翔”,我也禁不住动了心,非缠着妈妈要买一双溜冰鞋。妈妈拗不过我,便说:只要你学会了滑冰,我就给你买。”“好!一言为定!”不过,当我摔了几脚后,就气呼呼地把溜冰鞋给扔到垃圾桶里去了。瞧着别人溜冰时轻盈矫健的身影,我也只有望“鞋”兴叹啦!可唐僧师徒呢?一十四年后才取得真经,一路上遇到了多少妖魔鬼怪、艰难险阻也没有放弃。这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唐僧四人都有缺点,孙悟空的毛躁,猪悟能的懒惰,沙悟净的沉默,唐玄奘的懦弱。可是他们却带着各自的缺点取到了真经,并修成了正果。这说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取长补短、团结他人,就能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取完真经,修成正果!

3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并称我国四大古典。《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用他的生花妙笔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神奇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瑰丽无比的艺术殿堂。接下来,就让我们推开殿堂的大门,欣赏那令人“流连忘返”的画卷里的风景吧。

《西游记》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师徒四人取经”的画卷。师徒四人性格截然不同而又意志坚定,分别是生性善良,不愿杀生的唐僧:火眼金睛,明辨是非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好吃懒做,贪小便宜的猪八戒:忠心耿耿,少言寡语的沙僧。在取经路上,他们四人团结一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三次棒打白骨精,终于将其打死。可唐僧却不明是非,觉得悟空无心向善,有意作恶,猪八戒则贪恋女色,而沙僧也是云里雾里,对这件事情也不明真相,不知该听师傅的,还是大师兄的。而唐僧则在一怒之下赶走了悟空。最后,唐僧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自觉愧对悟空,亲自向其道歉,悟空宽宏大量,原谅了师傅。

在这个故事中,悟空一心除妖,却遭到了师傅的误解,而猪八戒也看不清事情真相,师徒四人都以自己为中心,想让别人都听自己的,以自己为中心转,这怎么可能呢?如果真是这样,别说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就是七七四十九难,也成问题。在师徒四人想法不一致时,不应该固执己见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互相商量,全面地看问题,静心地思考问题,才能看情事情的真相,并且解决问题。否则,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一直拖下去,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才能解决,只有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团结一致,才能解决问题。

其次,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九九八十一难中,有不少困难师徒四人联合起来都无法解决问题,如果在那时,他们放弃,就只能是前功尽弃。但他们非但没有放弃,还想尽一切办法,如果还是不起作用,便请众神帮忙。而我在平时的生活中与他们师徒四人相比,就逊色了许多。每次,我只要遇到困难就让长辈帮忙,却从来没有想过以一己之力能否解决问题;遇到一点挫折就无法振作,更不要说是想方设法地克服困难了。由此可见,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多么重要。

看了这本书,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吴承恩老先生是如何做到的?每一个故事都如同是神来之笔,在故事中渗透出做人的道理,让人受益匪浅。《西游记》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神话故事,更是一位育人处世之道的无声老师。

4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齐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读了《西游记》这本名著,使我深受启发。他让我深深的知道:成功是一个多么仍人羡慕的字眼啊!想要成功,那一定得持之以恒。

《西游记》这个故事中,四位主人公——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河尚,他们四人都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取得真经。孙悟空武艺超群,猪八戒能挺身而出,沙河尚忠孝两全,他们三人齐头并进,一起护送师傅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他们开始了这一段艰难而又艰辛的旅程。他们历经了千辛万苦,经过了无数的艰难,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尝尽了酸甜苦辣,终于取得真经。这其中的苦与累是一般人所无法想像的,他们之所以能战胜它们,是因为有一种坚强、勇敢、不服输的精神在支持着他们。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可以放弃齐天大圣,猪八戒能放弃天蓬元帅,沙河尚可以放弃河神,这种精神更是难能可贵了。故事中的唐僧永远唠唠叨叨,吩咐徒儿做这做那,但自己却很懦弱、迂腐,最大缺点是心肠软,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会因人妖不分而把孙悟空赶走。而且动不动就纷纷落泪,魂飞魄散,骑马坐不稳翻个跟斗跌下马鞍。但是他却有坚强的意志,不为财色所迷惑,不为死亡而征服,在徒儿的帮助下最终取得真经。成功者身上所具备的那种。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齐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读了《西游记》这本名著,使我深受启发。他让我深深的知道:成功是一个多么仍人羡慕的字眼啊!想要成功,那一定得持之以恒。

《西游记》这个故事中,四位主人公——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河尚,他们四人都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取得真经。孙悟空武艺超群,猪八戒能挺身而出,沙河尚忠孝两全,他们三人齐头并进,一起护送师傅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他们开始了这一段艰难而又艰辛的旅程。他们历经了千辛万苦,经过了无数的艰难,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尝尽了酸甜苦辣,终于取得真经。

这其中的苦与累是一般人所无法想像的,他们之所以能战胜它们,是因为有一种坚强、勇敢、不服输的精神在支持着他们。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可以放弃齐天大圣,猪八戒能放弃天蓬元帅,沙河尚可以放弃河神,这种精神更是难能可贵了。故事中的唐僧永远唠唠叨叨,吩咐徒儿做这做那,但自己却很懦弱、迂腐,最大缺点是心肠软,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会因人妖不分而把孙悟空赶走。而且动不动就纷纷落泪,魂飞魄散,骑马坐不稳翻个跟斗跌下马鞍。但是他却有坚强的意志,不为财色所迷惑,不为死亡而征服,在徒儿的帮助下最终取得真经。成功者身上所具备的那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想,有付出就一定有成就,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有付出就一定能收获希望与美丽。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西游记中的那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5西游记读后感

小时候,我最爱看的电视便是《西游记》,最爱看孙悟空除妖保师西天取经,最爱看猪八戒那搞怪的摸样,最爱看沙和尚一片护师的忠诚热血。

起初,我也不知道谁写了《西游记》,写它干什么,我只沉迷于五花八门的法术兵器和怪模怪样的妖魔鬼怪。每天都和小伙伴们扮演其中的角色,不过孙悟空这个角色是大家争着演的。

孙悟空可谓是《西游记》中的最大主角,我起初看《西游记》的原因便是我最爱孙悟空这个角色。金毛雷公嘴,威武霹雳腿,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和能识别妖魔的火眼金睛,不用说,最厉害的莫过于他的如意金箍棒。

小时候,我每天都幻想我也是西游队伍中的一员,我也有很厉害的法术和兵器„„

现在整本的《西游记》我都看了不止五遍了,虽然与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故事情节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我依旧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西天取经这一路所遇到的艰难险阻,自然的,对这些取经人物的认识也更多了一些。

“俺老孙来也!”或许这句话是书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几乎成了悟空的口头禅,这句话中蕴含着悟空的自信。悟空的通天本#p#分页标题#e#领是不容置疑的,每个妖魔都很厉害,都有自己的绝招和法宝,但悟空却每战必胜,越战越勇,也难怪,他可是战斗胜佛齐天大圣呀!他不但有通天本领,而且他还有一颗忠义的心。在十万八千里的漫漫大道上,哪一次唐僧遇险不是悟空第一个出手救他呢?特别是在“三打白骨精”中,他被师傅抛弃却依旧担心师傅的安危,此等忠义,天地可鉴啊!

说起猪八戒我就想笑,猪样人身,还是天蓬元帅呢!八戒八戒,头条戒律便是戒色,他倒好,取经路上色心不改,为此给师兄弟们添了许多麻烦,比如“四探无底洞”吧,那白鼠精幻化成一位美女,八戒见状一直在师父面前为她说好话,弄得大师兄又伤心又气愤。即便这样,我依旧喜欢他,因为他若不在取经队伍中,那这队伍就不会那么充满活力了。

最辛苦的人莫过于沙悟净了,他可担着担子走了十万八千里啊!然而他对师傅依旧忠心耿耿,在取经途中猪八戒好几次劝他分行李散伙,沙悟净却全都严厉回答“不分”。我想,要是现实社会中多几个像沙悟净那样忠厚老实的人该多好啊!

“西天如来点金蝉,收徒历险万里难,寻得极乐取真经,共别皇恩去雷音。”说的便是西天如来大弟子金蝉子转世——唐三藏。他可谓是佛家真弟子,他一心向善,一意向佛。十万八千里,漫漫西去途,软弱无能而又善心不变,糊涂枉人而又师徒情深。唐僧是这支取经队伍的领导,也是《西游记》获得好评的第二人物。

《西游记》是编织我童年梦想的丝线,是谱写我美好童年优美乐章,它是我的启蒙老师,让我懂得了凡事只要坚持就能成功,让我懂得了只要一心向善,便会有好报,让我懂得了衷心、讲义气,便能让人敬佩。

那一本厚厚的《西游记》已安放在我的书架上,有时我会望着它沉思,是否我也可以像吴承恩一样再创一部神话呢?

也许现在的神话都像珍珠一样琳琅满目,但我更爱这枚蓝色宝石——《西游记》。

第11篇:读《红岩》有感刘瑾睿

读《红岩》有感

刘瑾睿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革命小说《红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岩》讲述的是全国解放前期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的战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故事发生地重庆,当时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扑、屠杀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特别是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正以百倍的疯狂残酷地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他们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杀害。书中那一幅幅真实的照片,那一首首豪壮的诗句,那一桩桩感人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先烈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可歌可泣的画面: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使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的这一切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革命前辈这样无怨无悔地忘我牺牲是为了什么呢?是他们对共产主义信念的执着追求,是革命先烈追求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一个人应该爱自己的祖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红岩精神,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立志成才,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12篇:读刘猛《狼牙》有感

最近在学校图书馆借来了刘猛著作《狼牙》,感触颇深,这是一部描写陆军特种部队的著作,让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面对中国军队的军魂,内心涌动的是敬畏与自豪。虽然我不是一名军人,但是我为他们而骄傲。在阅读中,我一次次落泪,只有两个字来表达当时的心情----感动。

文中从大的方面是描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的诞生以及它的成长历史。它不但讲述军人的天职,过硬的军事技术以及高贵的品质,还讲述军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感情,很现实的描述了当今社会的各种风气和军队里的制度不完善等现象,比较真实。

文中在讲述在一次执行反恐任务中,乌云班长将炸药包抱起冲向开阔地而英勇牺牲。他是一位英雄,但作者并没有把他描写成一个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是人都有缺点,在争取提干的问题上,由于家庭比较贫困,他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也作了许多讨好战友的工作,然而并没有成功。但是这些并没有贬低乌云的形象,反而让读者更加真实的接近他的心灵,不象时下很多媒体由于政治的需要把某些英雄美化上升到完人、圣人的境界,越是这样人们越是反感,而乌云让人们看到英雄也有缺点,英雄也不是圣人,但是在关键时刻能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生命,这是最重要的,也是平常人很难做到的。文中提到几名优秀的军人,原来都是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是军队这个大熔炉,把他们培养成钢铁战士,成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优秀军人。

在讲述军人的爱情、友情和亲情时,描写比较真实。恋爱、失恋和常人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坚强的心态。战友之情,那是比血还浓的,那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对方的情感。军人家属的付出,那不是可以想象的,一个命令,军人走了,不知去了哪里,不知何时归来,不知是否能活着归来,军属在等待中煎熬,在提心吊胆中度过每一个比一年都慢长的白天和黑夜,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军属付出了全部,我感动于她们的高贵品质,感动于她们的奉献精神,她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文中提到少尉排长林锐的前女友谭敏,这个人物作者的描写非常逼真。首先她是一个正常的女人,在无法写信联系,在困境时找不到林锐,在忍受多年的孤独与寂寞,她选择了离开林锐,这充分反映了一个正常女人的心态,她需要爱人在身边呵护,正是通过这个人物的描写,才反衬出军属的伟大,正是她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军人的后方坚固,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毫无牵挂的走向保家卫国的一线。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应该珍惜。

文中描述了几代军人的梦,以及他们为这个梦而付出的代价,我为他们而自豪,而反观现在的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却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军人的精神,军人的气质,军人的纪律等等.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 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 我需要时时刻刻以一名合格的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学习并集成先人烈士的精神,为未来而奋斗

第13篇:读《论语》心得 (刘丽花)

读《论语》心得体会

刘丽花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即使是现在,他的很多教育观念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

1.反思是一种人生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意思大家都明白。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真正的哲学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义,他们把这种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还重要。在对人生的不断反省中,他们认识了生命的价值。与西方不同的是,论语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不是如苏格拉底所说“关心自已的灵魂”,也不是在上帝面前忏悔自己与生俱来的原罪。在儒家的思想中,并没有一个万知万能的上帝存在,生存、生命、自然是和谐而美好的,人本身没有罪孽可以忏悔。因而,它所关注的是现实性的,是人与人群之间的纽带,是建立合理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的大视野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君子日参省乎已,刚知明而行无过矣”,反思自己的目的,是为要达到知行合一,说穿了,是一种生存智慧,行动智慧。在教学中我们不也是常常这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么?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得以及时学习,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行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则深思,存在问题就修改,找到经验就升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我们要敢于和善于突破、

超越自我。你可能在灯光下静静深思,也可能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我思故我在,吾日三省吾身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更还多了一个头脑!

2.自信是一种坦然。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自信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立世的重要意志品质之一。特别是正处在心理生理发育期的学生,更是要从我们这里学习、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时会从教师的言行中去感染和影响他们,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做到了约制。自信是一种内在的东西,需要由你个人来把握和证实,要善于肯定自己、激励自己。与成功一样,强烈的自信并不是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需要有个过程,要善于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突破和成绩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充分肯定它,适当奖励一下自己,鼓励自己再加把劲,这样就能得到一点自信。在建立自信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勇气面对别人的讥讽和嘲笑。自我激励的办法之一,是运用临时性的激励办法。学会自我激励,要给自己一个习惯性的思想意念,如果你在内心经常存有失败的念头,你便已经输掉了一大截。相反地,倘若你对自己充满信心,要把每一次进步都看成是一种成功,而每一次成功都会增加信心,都会有助于主宰自我的意志与习惯的形成,那么即使面对逆境,也能泰然自若。换言之,自信是力量增长的源泉,它能助你与成功同步前进。让我们多多肯定自己,多多肯定学生吧,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3.快乐是一种境界

快乐是一种境界。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

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反观现在社会,做教师这一行,不正是一个清贫的职业么?高尚的职业荣誉感不能改变囊中羞涩的现实,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又使我们对孩子们欲罢不能。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便意味着我们选择了清贫,但不代表我们不能选择快乐。回头看看我们所处的世界,五光十色,诱人心志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尘世不动摇,置身名利不追逐的人又有几个?可是这以名利做曲,以声色为水酿造的欲望之酒,能让人得到一时的虚名,却能让人失去更多。倒不如淡然平和让自己心情开朗来的更实在。一个人的“淡泊之守,必须从浓艳场中试来”。真正的恬淡不是未经世事的苍白,而是经历之后不贪浓艳之心的有内涵的淡然。我们可以做的是在清贫的生活中保持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内心依然快乐富足,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由内而外自然流露出自信心。现代教师不正是应该如此吗?

4.启发是一种动力。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

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

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5.评价是知识的升华。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天,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第14篇:读《丑小鸭》有感刘睿轩

读《丑小鸭》有感

东马小学五(3)刘睿轩

《丑小鸭》这一篇童话是我最喜欢的,这个故事非常感人:鸭妈妈孵出了一群小鸭,其中有一只小鸭非常丑陋,人们都叫它丑小鸭。这只鸭子受到了来自兄弟姐妹和森林里其他动物的歧视和折磨,最后它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读完了这一篇故事,我被丑小鸭的那种有梦想,就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丑小鸭虽然受尽了欺凌和耻笑,但它从不低头折节。可是在现实中,我总是在碰到困难时,对自己就失去了信心,总觉得自己不行,这件事我办不好,所以我始终没有勇气去挑战困难,我觉得很惭愧。

上学期体育课上,张老师教我们跳集体绳。我以前在家里只单独跳过,从来没有参与到跳集体绳的行列中。每每看到那飞扬的长绳从一个个同学的头顶飞过,我的心就扑通扑通的跳过不停。但在我看了《丑小鸭》这则故事后,丑小鸭的那种精神感染了我,我虚心向同学请教,让那些跳的好的同学教我。慢慢的、慢慢的,头顶上飞过的绳子的速度越来越快,我的恐惧心理也消失了。现在我可以自由的“穿越”在飞舞的长绳之间了。

人,要有梦想,要有自信。丑小鸭可以变成美丽的天鹅,我们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抛弃、不放弃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也能够变成一只只美丽的天鹅。

第15篇:只言片语话感悟读《刘有生》

只言片语话感悟——读《刘有生》

电影《后会无期》中的一句台词:“从小听了很多大道理,可依旧过不好我的生活”被很多人奉为很有感觉能引起共鸣的经典句子。乍听上去有种对生活不易的唏嘘和人生沧桑的自嘲之感。为什么有“大道理”的“培育”和“灌溉”,却还是不能将生活这朵花开得艳丽灿烂呢?联想刘有生善人的著作《让阳光自然播洒》中的内容,我似乎能为这一问题找到一个解释。

刘善人在书中讲:“天下的事,人人都盼有个好。其实,好不用你想,想好可能还好不了。你只须努力去做,自然会有好的结果。”为什么有 “大智若愚”、“傻人有傻福” 的说法?难道愚笨的、呆傻的人才是命运眷顾的对象,才配拥有最好的结果吗?结合着刘善人的话去思考,愚笨的人、呆傻的人往往想法单纯,没有许多周全或是顾虑,只要认准了一个道理,就会像愚公移山一样坚定不移的近乎“痴痴”的去做去践行。这不正是刘有生善人讲的“好不用你想,想好可能还好不了。你只须努力去做,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吗?

《让阳光自然播洒》一书中分为六讲,内容涵盖了刘善人如何立志与实行,刘善人讲内五行和外五行的病理及好病的方法。孝道、悌道、慈道、夫妇道、老人道等伦常理道与疾病的联系,如何重立人根,怎样在生活中修行等。刘善人的这部著作不就像一个耄耋老者,将自己一生的智慧娓娓的向年轻人道来,教授人们该怎样生活,怎样生活得踏实、快乐、幸福么?

我想这幸福人生的“大道理”已俱备,只欠我们认真踏实地去做,去行了。

现在很多的读书人,知是不少,但大都没有识。什么是识呢?识就是通过实践得到的认识。孔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学了,还要实习,还要去做。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书是什么?书是药方。光看药方,不去吃药,病怎么能好?光看不做,就把书念成了“输”啦。

按照王凤仪善人的说法,中国文化是做出来的,行出来的,而非读或写出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没人做的事情你去做,别人不要的东西你捡起来,别人不能接受的你能受,别人不能忍的你能忍。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bó)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纸上得来的东西感受总不是很深刻。要真正弄明白其中的深意,往往来自与生活实践中自身的真实体验,很多东西都是自己碰过壁,吃过苦头,走过弯路,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运用在教育小孩方面[教育不通的地方,只有放手让小孩自己去闯,让小孩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在吃苦受累中摸索成长。

第16篇:读《丑小鸭》有感刘睿轩

读《丑小鸭》有感

东马小学五(3)刘睿轩

《丑小鸭》这一篇童话是我最喜欢的,这个故事非常感人:鸭妈妈孵出了一群小鸭,其中有一只小鸭非常丑陋,人们都叫它丑小鸭。这只鸭子受到了来自兄弟姐妹和森林里其他动物的歧视和折磨,最后它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读完了这一篇故事,我被丑小鸭的那种有梦想,就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丑小鸭虽然受尽了欺凌和耻笑,但它从不低头折节。可是在现实中,我总是在碰到困难时,对自己就失去了信心,总觉得自己不行,这件事我办不好,所以我始终没有勇气去挑战困难,我觉得很惭愧。

上学期体育课上,张老师教我们跳集体绳。我以前在家里只单独跳过,从来没有参与到跳集体绳的行列中。每每看到那飞扬的长绳从一个个同学的头顶飞过,我的心就扑通扑通的跳过不停。但在我看了《丑小鸭》这则故事后,丑小鸭的那种精神感染了我,我虚心向同学请教,让那些跳的好的同学教我。慢慢的、慢慢的,头顶上飞过的绳子的速度越来越快,我的恐惧心理也消失了。现在我可以自由的“穿越”在飞舞的长绳之间了。

人,要有梦想,要有自信。丑小鸭可以变成美丽的天鹅,我们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抛弃、不放弃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也能够变成一只只美丽的天鹅。

第17篇:闲读《红楼梦》有感刘明珠

闲读《红楼梦》有感

蓬安县周口小学刘明珠

幽风夜雨冷敲窗

夜读红楼倍凄怆

新愁旧恨知多少

字字血泪不寻常

长假回了一趟老家,回来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掩了柴门在家静静的读书休息了。一个人,置一茗清香,怀被疏懒。再手捧书卷,凝神结思,心通情理。于是所有的喧嚣、劳累、浮躁就都在这情趣的交流当中安静下来。读得累了,便“手倦抛书午梦长。”试想,还有什么事能比这更让人觉得舒服惬意的呢?

我一直认为,读书最好是能选一个心绪,书卷和环境相宜的时间来读。最容易入文,也最易有感悟。而在这初夏的季节,在这潇雨斜飞的晚间,最适宜读的书就是《红楼梦》了。再加之红楼是我至今没有读完的名著之一,搁在枕边已半年有余,借这次闲暇,既可以了却一桩心事,阅吟风唱情,赏题文弄藻,又可以叹荣辱沧桑、泣伤怀感逝,实在是太清爽了。

古代的文人,一旦没了功名。即便是一身所学,经纶满腹。最多也就只是个授学入幕、代笔卖文谋生。再想向上高攀,恐怕是只能等待奇迹的出现了。曹雪芹的生活经历我想大概也脱不了这样的一种际遇吧。但是,曹雪芹是傲骨怀仁的,他的心里充满了对生活和生命的

尊重与热爱。可浮世茫茫,他失望了。眼见得大清的盛世繁华下衰像已现。每个个人的命运若离梗浮萍,曲折坎坷,不能自主。作为有着强烈道德良知的下层知识分子。他要呐喊,他要述说。可他毕竟不是政治家,讲不出那些经略治世的政治筹谋,便用了小说这么一种方式,以“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使其泯灭也”的艺术构思来加以抒发。他把他的感受不动声色的诉诸于人物本身,就一下子写活了这个世界。

林黛玉的内心世界若空谷余音,袅袅不绝于耳,却难以于一时间体味。需要细细解读。林黛玉的才华使得她难以守拙,精明如王熙凤者,在她的眼里也不过只是“华呼哨”。并不是她比王熙凤精明,而是因为她在道德操守上远胜于王熙凤。她和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如漫道幽径,处处风情,处处别样。期间却又纠缠了一个宝钗,家世背景无不更胜一筹。加之更多了一份人情世故,使得黛玉的处境更为难堪。再加上那块顽石虽然是个知心贴己的人儿,却也只是一个百无一用的红尘拙物,凡事都由不得他,更由不得黛玉作主。这就使得黛玉的心更加难以安定。这样的一个有着复杂矛盾个性的人物其实是作者为了表现自己内心真实意蕴的关键所在……

其中的良苦用心我们可以从林黛玉的一段感想中仔细的体味:自己又安在呢?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因此一而

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

此一段心理自觉荡气回肠,凝情敛神。真是叫人分不清到底是黛

玉在伤神幽思还是曹雪芹在悲世感怀了。在黛玉的身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个同样具有精神追求的光彩四溢的红楼群芳。但是这些人大都没有好的归宿,只能是落得个“长太息以掩涕兮”的下场。善良的未必善终,狠毒的未必人嫌。真挚豪爽的芳官出家了,执着刚强的司棋死了。一个个美好生命黯然而逝,一片片血迹里灯红酒绿、一滴滴清泪中笙歌莺唱。一处处美景中泣噎断肠。冰清玉洁相对于污秽浑浊来说实在是没有一点的办法。自保都不可能。更不要说安身立命了。她的艺术状态和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索求的呼唤!

我其实是最不相信什么“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书要是真正能读成那个样子,恐怕也就只剩下“弄文”二字了。读书从来都是一件苦差事,写的人苦不堪言,读的人也是难言滋味。写书和读书的寂寞艰涩,又岂是一两句话儿能说得清的。要是真有诗句中说得那么浪漫,写文读书又有何难哉?又何必叫那么多的先贤大家皓首穷经,苦思冥想呢?又何能让万千世人为之陶醉呢?

读书虽苦,却也必然有莫大的情趣在里面,书是人对自身和自然本质的探索的结晶。是思想的浓缩。曹雪芹在书中抒发着感人至深的情感,他对于世事也是洞若观火的,着力于从深层次来发掘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红楼梦》成全了曹雪芹,也满足了天底下读书的人的心理需要。读《红楼梦》恍然似观繁景尽处的那一抹落霞,绚丽斑斓......霞光外却必随一黑云,如影随形,不堪其忧,不可名状。这阴云是在诉说着心里的痴怨,还是在诉说着心里的辛酸?落霞随云,如雁逐长空,美是美到了极处,却最终都要渐次逐没。伴着这云

霞的繁景,仰承气象,噤若寒蝉,只能赔着笑脸,展开千般姿态,祈祷千万不要出什么差错。美景在霞云下面摇曳,似承颜候色难以为继。曹雪芹忍了愁苦,耐了贫病,用满腹的才华写尽了繁景凄凉,写透了人世无常,写神了万千形态,不由不为之人绝倒。

读《红楼梦》,我的思绪沉浸在这潇雨寒意将浓未浓的意境里。这样的心情正好,正好借此滤俗念,去繁杂,清身心,淡热凉。只有这样才能心游书海,情化入心。这正是读书的用处所在啊!

第18篇:雪窦寺读刘昱《弥勒回家》

雪窦寺-读刘昱《弥勒回家》

雪窦寺-读刘昱《弥勒回家》

标签: 转发刘昱《弥勒回家》

2010-08-14 18:48

雪窦寺-读刘昱《弥勒回家》

就是这尊翡翠大佛,不久前和好友刘建夏兄看到时正准备启程浙江奉化雪窦寺弥勒道场。

如今这尊由关继军、田继荣、付忠悦等数位好友发起捐赠的翡翠大佛,已住雪窦寺。因此,在读到贤侄刘昱的《弥勒回家》后,隆重转载推荐。阿弥陀佛。

弥勒回家

——奉化雪窦寺迎奉全球最大翡翠弥勒佛安座弥勒道场纪实 文/刘昱 千年古刹,弥勒道场

弥勒,菩萨名,梵文maitreya,译为慈氏。被誉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的浙江奉化雪窦寺是被佛教界公认的弥勒佛化身布袋和尚出生、出家、弘法、圆寂、归葬的地方。布袋和尚,法名“契此”,号“长汀子”,五代明州奉化人。他笑口常开,蹙额大腹,给人欢喜快活、逍遥自在、大肚能容的深刻印象。他手持禅杖,肩荷布袋,一生奇事不胜枚举,后梁末帝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布袋和尚将入灭前,说了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知。”说完安然坐化。时人认为其为布袋弥勒的化身。 民国时期著名的太虚法师(1889—1947,民国二十一年至民国三十五年任雪窦寺主持)深研弥勒教义后,一生为把雪窦寺弥勒道场建设成为与五台、九华、峨眉、普陀同列五大名山四处奔走。他深知,弥勒道场,对全民族的信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大名山,以佛家地水火风为标识。太虚法师《弥勒上生经》中有详细解述:五台文殊表智,属风大;峨眉普贤表行,属火大;普陀观音表悲,属水大;九华地藏表愿,属地大;而历千百劫的未来佛弥勒,属识大。佛典中记载,普文观弥四菩萨分别代表四智。弥勒,代表四智中的“成所作智”,以完满善缘、成就大功德为己任。五大名山又契合着五行,普陀在南方属火,峨眉在西方属金,五台在北方属水,九华在中央属土,弥勒在东方属木。春木萌动,万象才可调和运行。弥勒,以其慈心关照世人,得智慧,树成就。

二、初见弥勒,问路香港

2008年11月8日奉化雪窦山56.7米高的露天布袋弥勒大佛开光之日。各路高僧大德、四方香客纷至前来,数万人顶礼膜拜,香火殊盛。就在同日,远在缅甸克钦帮的亚洲著名翡翠雕刻大师刘建新先生从缅玉古矿区开采出一块重约8吨的翡翠原石。其原石的拥有人——北京亚欧集团董事长田继荣女士、执行总裁付忠悦先生是虔诚的佛弟子,他们发心要将这块翡翠原石雕刻成一尊翡翠弥勒像。刘建新、贾永梁两位大师带领十多名玉雕师傅,历时1年又48天,于公元2009年12月26日,一座2.48吨重的全球最大的翡翠弥勒佛像降临人间,这一天恰是毛泽东诞辰116年纪念日。2010年2月6日立春,翡翠弥勒佛像运抵北京。田继荣董事长开辟一间369平米的佛堂,专事供奉。

翡翠弥勒佛像在2月4日凌晨1点运抵北京,《宁波帮》杂志社总经理刘建夏先生目睹了弥勒佛像开箱的全过程。似有灵助,他脑海中闪过一念,这座全球最大的翡翠弥勒佛像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安座,那就是浙江奉化雪窦寺弥勒道场。与田董事长考究弥勒大佛的品相后,刘总决定立即奔赴香港,在宁波同乡会举办的“春茗会”上发布弥勒问世的消息,并与香港的众多乡长探讨请翡翠弥勒佛安座雪窦寺弥勒道场之事。“春茗会”结束后,刘总与奉化何剑波副市长不期而遇。

何剑波副市长在奉化和宁波佛教界有口皆碑。正是在他的主持下,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奉化雪窦寺成功建造了56.7米高的露天布袋弥勒大佛。在香港城市花园酒店大堂,刘总把翡翠弥勒佛的照片和介绍给了何副市长。已参加一天接待活动的何副市长眼前一亮,精神大振,不住赞叹佛像的精美雕工。更令他惊奇的是,这座翡翠弥勒佛像原石的问世时间与雪窦寺弥勒大佛像开光是同一天。冥冥中,翡翠弥勒与铜铸露天弥勒大佛这两尊弥勒法身像是否有某种特殊的联系呢?何副市长当即决定,尽一切力量,把这座全球最大的翡翠弥勒佛迎请回奉化雪窦寺弥勒道场。会谈时间短暂,刘总与何副市长商定,“春茗会”后分头准备,促成这段上天赐予弥勒道场的缘分。

三、弥勒回家,顺天应人

《说文解字》中玉的解释如下:石之美者为玉,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凡人唯有因缘具足之时方能与玉结缘。自香港与何副市长一别后,刘总多方组织,正式启动“弥勒回家”——迎奉全球最大翡翠弥勒佛安座奉化雪窦寺弥勒道场活动。亚欧田董笃信佛教,通晓佛理,朋友中不乏名山主持,高僧大德。她一生最为尊敬、喜爱的便是弥勒佛。田董办公室墙上有好几幅不同风格的弥勒画像。自翡翠弥勒佛像运抵北京之日起,她每日都要供奉,可见其视弥勒为心中至爱。春分时节,刘总“二上”北京,带着“弥勒回家”的方案与田总见面。至此,田总方才得知,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奉化,曾出现过弥勒的法身“契此”和尚,奉化是世人公认的弥勒祖居地,奉化是布袋弥勒的故乡。双方会谈持续到深夜两点。会后,田董独自一人回到她平日修习佛法的佛堂,闭门静思。刘总知道,“弥勒回家”触动了田董的心。

奉化是布袋弥勒的故乡。这里家家供弥勒,人人信弥勒。每年来到奉化弥勒道场旅游的宾客可达数十万。雪窦寺弥勒道场将是这座翡翠弥勒大佛最好的安座地点,也将成为弥勒道场的镇寺之宝,受十方敬仰弥勒的信众供养。“弥勒回家”如能成行,将是弥勒道场之福,奉化之福。

这座翡翠弥勒,从其艺术价值本身来讲,价值连城。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亚洲翡翠珠宝鉴定中心的李劲松等专家们曾对翡翠弥勒佛像做过鉴定,虽然他们阅翠无数,却被这块完整无暇,工艺精湛、重达2.48吨的翡翠弥勒佛深深震撼。专家们赞叹,这座翡翠弥勒佛体量之大、品相之好世所罕见,其价值根本无法衡量,只能说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礼物。

就在刘总与田董会谈后两日,刘总接到了《宁波帮》杂志名誉理事长关继军先生的电话。关先生世居日本,是著名的爱国华侨商人。他曾有多次义举,挽救了许多流落海外多年的文物、古董。北京长富宫饭店内,关先生双目紧锁,认真听完刘总对翡翠弥勒佛的介绍和迎请“弥勒回家”的计划后,沉思片刻,长吸一口他钟爱的七星烟后斩钉截铁地说:“雪窦寺我去过多次,金融风暴我的企业十几万员工没有裁员,就是弥勒佛给我的力量。弥勒回家的事情我来带头做,资金我回日本后即刻着手准备,告诉亚欧集团的田董,一定要把翡翠弥勒留住!”

四、一波三折回家路

酒香不怕巷子深。田董收藏的全球最大翡翠弥勒佛像的消息不胫而走,各路朋友纷纷前来看个究竟。大企业家,公司高管,政界要人,艺术家、专家学者络绎不绝。翡翠弥勒佛每日端坐殿堂中央,笑迎四方宾朋。有一位香港企业家,多次前来参拜大佛,且每次参拜后一定要和田董单独密谈。事后刘总方知,此人是一位资历背景颇深的港商,他多次来京的目的,是为了说服田董能将此翡翠弥勒佛转让给香港著名的珠宝集团。该集团董事长今年80大寿,希望能迎请全球最大的翡翠弥勒佛像前往香港,作为寿礼,安座香港总店。为了表示诚意,陈总带来了一百年的茅台和具有传奇色彩的杭州龙井村十八棵古茶树上的贡品龙井茶。

与此同时,东南亚大亨,国内著名大企业家、大财团、博物院等都对翡翠弥勒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多次来到亚欧集团与田董商量,希望能够迎请翡翠弥勒。

虽盛情难却,但最终田董都一一拒绝了。因为翡翠弥勒在田董心中,已不仅仅是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布袋和尚辞世时早有言: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这座翡翠佛像乃弥勒的玲珑法身,是弥勒精神的象征。“弥勒回家”这四个字是田董为弥勒佛献上的最为尊贵的礼物。刘总听闻田董谢绝重金,婉拒各方邀请翡翠弥勒的事后,不禁感叹。“弥勒回家”真乃天赐佛缘,田董之举,义薄云天。 三昧正定,四地同心

三昧(译自梵文Samadhi),是佛教用语,又称三摩地。三昧,是源自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也是一种境界。在三摩地,能够排除一切杂念,心神平静,成就圆满功德。为珍惜这段佛缘,顺利完成“弥勒”回家大业,奉化何剑波副市长、《宁波帮》杂志社刘总邀请日本关总、亚欧田董、付总和翡翠弥勒的雕刻者——亚洲雕刻大师刘建新等清明莅临奉化雪窦寺,亲身感受弥勒道场和弥勒文化。天公作美,那几日宁波连日大雨,却在清明这天晴空万里,阳光普照。身处这群山环绕、气势磅礴的“龙华”广场,面对翩翩大度、泰然端坐莲花宝座之上的弥勒大佛前,众人纷纷赞叹弥勒佛像的宏伟,感悟到浓厚的弥勒文化氛围。何副市长不愧为弥勒“护法”,弥勒典故脱口而出,对弥勒故事如数家珍。面对这样一位敬爱弥勒的市长,更是让在场的“功德主”们坚定了完成“弥勒回家”大业的信心。

东京、北京、宁波、奉化,四地相隔千里,全凭佛缘会聚到弥勒道场。众人仰望弥勒,久久不愿离去。清明时节的晚霞分外娇美,一缕霞光斜洒在弥勒大佛的身上。弥勒在斜阳映照下熠熠生辉,笑得更加开心。众人凝视大佛,感受着他的慈悲之心与无上法喜的欢乐。弥勒的笑,发自内心,最为纯真,他的笑,能打动所有的人,净化、滋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他的笑,能唤醒人类内心大爱的精神共鸣,带给人们和谐与快乐。以“和乐”为核心的弥勒文化,不就是“和谐社会”最好的精神诠释吗?

田继荣董事长、关继军总裁、何剑波副市长、刘建夏总经理在龙华广场弥勒座前共铸大愿,一定要完成“弥勒回家”大业,让全球最大翡翠弥勒永久安放雪窦寺弥勒道场,永久护持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玉佛出世,国运昌隆

2010年7月9日,佛历2554年农历五月二十八九时整,“弥勒回家”——奉化雪窦寺迎奉全球最大翡翠弥勒北京启程法会在亚欧集团总部举行。翡翠弥勒,就要离开北京回家了。奉化何剑波副市长、雪窦寺主持怡藏大和尚带领近20人的迎奉代表团、各地宾朋都赶来参加这一盛会。在清雅庄严的梵呗声中,200多位嘉宾纷纷为“弥勒回家”祈福。国家宗教局专程派代表到场祝贺,首都著名书法家沙道维先生专门题写了“佛”、“万福弥勒”等书法作品。启程法会上,田董展现出“女强人”温柔的一面。她发言时几次哽咽,难抑心中激动之情,声音几次被淹没在众人对她这份义举的掌声中。雪窦寺住持怡藏大和尚、何副市长也纷纷致辞,感谢亚欧集团、《宁波帮》杂志社为“弥勒回家”做出的辛勤努力,感恩促成这段功德无量佛缘的人们。“弥勒回家”缘起立春,终于小暑,历时162天。在中佛协教务部主任宏度法师,长顺法师、雪窦寺怡藏大和尚带领下,众人向弥勒顶礼。四方宾客为这一段佛缘祈福,为亚欧集团田董、付总顺天应人与随喜博爱祈福,为世人共享弥勒带来的幸福与欢乐祈福。

2010年7月11日18时整,经过2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翡翠弥勒大佛终于回到了浙江奉化雪窦寺,稳稳安坐在弥勒道场。

2010年7月16日23时20分至17日零时20分,全球最大翡翠弥勒佛像开光法会作为奉化弥勒文化节的重头戏,在雪窦寺龙华广场近三个小时的“应梦雪窦”晚会后隆重举行。有一万三千多人前来参加这一盛会。国家宗教局齐晓飞副局长,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等专程到会祝贺。几小时前还是暴风雷雨,开光当晚却是雨息风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山西崇善寺方丈根通长老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西双版纳总佛寺住持祜巴龙庄·宛纳西利大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雍和宫住持洛桑·萨木丹大喇嘛、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焦山金山寺方丈心澄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普陀山普济寺方丈道慈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宏度法师,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副主任长顺法师、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主席、雪窦寺方丈怡藏大和尚等三大语系23名诸山长老共同主法翡翠弥勒佛像开光法会。

7月17日(农历六月初六,弥勒成道日)零点零分,伴随着千年古刹雪窦寺的钟声,诸高僧大德手持朱砂笔、光明镜,恭为翡翠弥勒开光。“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通达十方;点鼻鼻通,熏普世界清香;点舌舌通,善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刹度生;点意意通,能鉴一切群机;圣心我心心心相印,心光灵光光光互照,我与大众,同入如来大光明藏。当来下生弥勒尊,缅旬翡翠玉王身,慈光遍照虚空界,护国利民享太平!”诸山长老点“开”!此时正是17日(农历六月初六,也是布袋弥勒得道的日子)零点整。当诸山长老揭下盖着翡翠弥勒佛的黄绸,翡翠弥勒佛像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广场上空佛光万丈、鼓乐齐鸣。翡翠弥勒放大光明,所有人都激动万分,热血沸腾。在声声赞叹、阵阵掌声中,56.7米高的铜铸弥勒大佛与翡翠弥勒佛交相辉映,光芒四射,真乃千古奇观。铜铸弥勒取其势,金光闪耀;翡翠弥勒取其神,温润含蓄。两尊大佛仪态万方,他们将永驻奉化雪窦寺弥勒道场,肚容世间事,笑对天下人,供天下人参拜、祈福,将以“和乐”为核心的弥勒精神传遍八方。

弥勒回家,守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第19篇:读刘书记的信 心得体会

以榜样为动力,做优秀“9+3”学生 —读“刘奇葆书记给志玛同学的一封信”有感

在开学第一周的周末点评时,“9+3”办公室给我们发了一封省委书记刘奇葆给志玛的一封信,志玛是我们的老乡,也曾是一名“9+3”的学生。读完那封信之后,心里不免一震,真的很感动,因为刘奇葆书记写信的对象并不是别人,正是一名“9+3”学生。我对志玛师姐的生世深表同情。她是一个坚强不屈的人,她并没有被艰难的生活所压倒,而是更加的努力,去克服眼前的困难。她是我们的好榜样,他为我们藏区学生争了光,为我们带了一个好头。

在我们甘孜州有许多类似于她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在不同的阶段失学或没有念过书。正是因为“9+3”这样一个好的政策,为我们这样的人打造了一个读书的平台,因此使这类人都再次步入学校接受教育,不至失学。也使我们这些即将失学的人重新回到学校,而且还是免费的,在学校老师对我们都格外的关照,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我们为何就不能向志玛姐那样,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多学一点知识、技能来充实自己呢?是我们的生活不够凄惨,还是我们对社会的了解还不够深呢?答案是:都不是。那是因为我们不知前进,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即使知道也不会为此付出什么;不知努力,知道也只是说说而已,从来都不会去履行更不用说持之以恒了。想到这里我真的很惭愧,因为我身体健全,家庭情况也不是很好,也是“9+3”政策让我又一次步入了学校,所以我决定要向志玛姐学习,做好自己。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真的很感谢省委省政府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好的政策。最后祝省委书记刘奇葆以及各个领导;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扎西德勒!

第20篇:闲读《红楼梦》有感刘明珠

闲读《红楼梦》有感

蓬安县周口小学刘明珠

幽风夜雨冷敲窗

夜读红楼倍凄怆

新愁旧恨知多少

字字血泪不寻常

长假回了一趟老家,回来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掩了柴门在家静静的读书休息了。一个人,置一茗清香,怀被疏懒。再手捧书卷,凝神结思,心通情理。于是所有的喧嚣、劳累、浮躁就都在这情趣的交流当中安静下来。读得累了,便“手倦抛书午梦长。”试想,还有什么事能比这更让人觉得舒服惬意的呢?

我一直认为,读书最好是能选一个心绪,书卷和环境相宜的时间来读。最容易入文,也最易有感悟。而在这初夏的季节,在这潇雨斜飞的晚间,最适宜读的书就是《红楼梦》了。再加之红楼是我至今没有读完的名著之一,搁在枕边已半年有余,借这次闲暇,既可以了却一桩心事,阅吟风唱情,赏题文弄藻,又可以叹荣辱沧桑、泣伤怀感逝,实在是太清爽了。

古代的文人,一旦没了功名。即便是一身所学,经纶满腹。最多也就只是个授学入幕、代笔卖文谋生。再想向上高攀,恐怕是只能等待奇迹的出现了。曹雪芹的生活经历我想大概也脱不了这样的一种际遇吧。但是,曹雪芹是傲骨怀仁的,他的心里充满了对生活和生命的

尊重与热爱。可浮世茫茫,他失望了。眼见得大清的盛世繁华下衰像已现。每个个人的命运若离梗浮萍,曲折坎坷,不能自主。作为有着强烈道德良知的下层知识分子。他要呐喊,他要述说。可他毕竟不是政治家,讲不出那些经略治世的政治筹谋,便用了小说这么一种方式,以“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使其泯灭也”的艺术构思来加以抒发。他把他的感受不动声色的诉诸于人物本身,就一下子写活了这个世界。

林黛玉的内心世界若空谷余音,袅袅不绝于耳,却难以于一时间体味。需要细细解读。林黛玉的才华使得她难以守拙,精明如王熙凤者,在她的眼里也不过只是“华呼哨”。并不是她比王熙凤精明,而是因为她在道德操守上远胜于王熙凤。她和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如漫道幽径,处处风情,处处别样。期间却又纠缠了一个宝钗,家世背景无不更胜一筹。加之更多了一份人情世故,使得黛玉的处境更为难堪。再加上那块顽石虽然是个知心贴己的人儿,却也只是一个百无一用的红尘拙物,凡事都由不得他,更由不得黛玉作主。这就使得黛玉的心更加难以安定。这样的一个有着复杂矛盾个性的人物其实是作者为了表现自己内心真实意蕴的关键所在……

其中的良苦用心我们可以从林黛玉的一段感想中仔细的体味:自己又安在呢?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因此一而

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

此一段心理自觉荡气回肠,凝情敛神。真是叫人分不清到底是黛

玉在伤神幽思还是曹雪芹在悲世感怀了。在黛玉的身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个同样具有精神追求的光彩四溢的红楼群芳。但是这些人大都没有好的归宿,只能是落得个“长太息以掩涕兮”的下场。善良的未必善终,狠毒的未必人嫌。真挚豪爽的芳官出家了,执着刚强的司棋死了。一个个美好生命黯然而逝,一片片血迹里灯红酒绿、一滴滴清泪中笙歌莺唱。一处处美景中泣噎断肠。冰清玉洁相对于污秽浑浊来说实在是没有一点的办法。自保都不可能。更不要说安身立命了。她的艺术状态和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索求的呼唤!

我其实是最不相信什么“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书要是真正能读成那个样子,恐怕也就只剩下“弄文”二字了。读书从来都是一件苦差事,写的人苦不堪言,读的人也是难言滋味。写书和读书的寂寞艰涩,又岂是一两句话儿能说得清的。要是真有诗句中说得那么浪漫,写文读书又有何难哉?又何必叫那么多的先贤大家皓首穷经,苦思冥想呢?又何能让万千世人为之陶醉呢?

读书虽苦,却也必然有莫大的情趣在里面,书是人对自身和自然本质的探索的结晶。是思想的浓缩。曹雪芹在书中抒发着感人至深的情感,他对于世事也是洞若观火的,着力于从深层次来发掘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红楼梦》成全了曹雪芹,也满足了天底下读书的人的心理需要。读《红楼梦》恍然似观繁景尽处的那一抹落霞,绚丽斑斓......霞光外却必随一黑云,如影随形,不堪其忧,不可名状。这阴云是在诉说着心里的痴怨,还是在诉说着心里的辛酸?落霞随云,如雁逐长空,美是美到了极处,却最终都要渐次逐没。伴着这云

霞的繁景,仰承气象,噤若寒蝉,只能赔着笑脸,展开千般姿态,祈祷千万不要出什么差错。美景在霞云下面摇曳,似承颜候色难以为继。曹雪芹忍了愁苦,耐了贫病,用满腹的才华写尽了繁景凄凉,写透了人世无常,写神了万千形态,不由不为之人绝倒。

读《红楼梦》,我的思绪沉浸在这潇雨寒意将浓未浓的意境里。这样的心情正好,正好借此滤俗念,去繁杂,清身心,淡热凉。只有这样才能心游书海,情化入心。这正是读书的用处所在啊!

刘繇怎么读
《刘繇怎么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