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丰子恺的简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8 15:08:2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丰子恺简介资料

丰子恺简介资料

 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

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

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

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

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

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我最喜欢其中的《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 >创刊号,旋子>

推荐第2篇:丰子恺杨柳

五、(18分) (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杨柳①

丰子恺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宅边所种的。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往往如此。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蔽”“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抑。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竞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注]①杨柳,泛指柳树。古人因杨树之实也成白絮飞散,故常以杨称柳,杨柳多通用,如“垂柳”也称“垂杨”。

(文章发表于1935年。有删改)

18.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4分) 19.“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4分) “

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

2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6分)

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2分) 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僧恶其高而忘本,不知感恩。2分) 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2分) 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2分) 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2分) 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2分) 行文婉转曲折,自然舒展。2分)结合原文赏析。2分)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收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文章第①段说“自初夏...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

2、文章的第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上的变化。

4、对文章第④段的“这几天他们空手......样子怪可怜的!”作简要赏析。

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结尾“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句话的理解。

、文章第①段说“自初夏...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

答:夏初长叶,夏盛繁叶,秋天落叶。

2、文章的第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写了梧桐树叶初生时的可爱,生长时的坦荡、磊落,长成后的壮实、宜人。在结构上,为后面描写梧桐树落叶的‘悲哀’进行铺垫,也为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感叹一种美的消失!进行反衬。

3、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上的变化。答:赏识桐叶初生,赞叹梧桐之绿,哀感秋扫桐叶,留存“美”的回忆。

4、对文章第④段的“这几天他们空手......样子怪可怜的!”作简要赏析。

答:作者似乎把自己摆在一定的高度,以拟人手法同情梧桐这种极普通乔木的落叶之“痛”。

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结尾“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句话的理解。

答:其实文章的结尾是败笔,因为,你们看:“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作者是把自己摆在了一定的高度。“他们”着么了?是“他们”养育了“它们”,难道“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难道“他们”就没有在春末时分觉得桐叶要发芽了!难道“他们”就没有在夏日的某个落日里感到秋之将至吗?难道“他们”就没有在“扫扫落叶”时感怀美丽消逝、时光荏苒吗?敢问作者:林黛玉为什么要葬花?“他们”为什么要扫落叶?搞得养育之情还不如一看客了,还“何从......?何从......?”的,不要以为普通百姓就是“...”,自己就如何的“...”。所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但是,是人类所共有的。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但是,是全人类所共同欣赏的。

推荐第3篇:丰子恺教案设计

漫然画家手 优哉师者心

-------丰子恺漫画欣赏

浙江省绍兴市春晖中学 董妍

教学理念:

1、现行大纲把美术课程定性为“艺术文化课程”,有意强调了中小学美术课的素质教育特征,加强了美术教学的人文色彩,以有效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为指归。在美术教学中创设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因此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丰子恺艺术中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在中国艺术家中具有代表性,其人格魅力堪为楷模。本课例是对高中美术教材绘画模块第三单元:不同绘画种类的学习与实践,《漫画》一课中知识的展开和延伸。通过欣赏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至性真情,从他充满诗意的漫画中读到丰富的人文内涵,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格,学会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漫画作品。

2、《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丰子恺先生是我校早期艺术教师,春晖更是他漫画创作的摇篮,这是春晖中学校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3、漫画是今日学生最喜欢的美术形式,但当今的漫画作品越来越趋于庸俗化,甚至携带了很多的不健康因子,需“正本清源”,“子恺漫画”无疑是漫画中的经典,加以欣赏评述可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不失为实施人格教育之一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漫画创作的意境美,体验优秀漫画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两次尝试画漫画,再从看、读、品、悟中认识和了解丰子恺漫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画如其人的大师风范。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漫画欣赏,使学生感受美的熏陶,感悟艺术家高尚的画品与人品,提升学生对古今中外漫画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1 教学重点:

介绍丰子恺的漫画创作,使学生了解子恺漫画的语言特色,品读充满诗意的内涵, 进而感悟画如其人的大师风范,提升学生的漫画审美品位和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对漫画体验的兴趣和多角度的感悟子恺漫画特点。 教学准备:

相关的多媒体图片资料、小书签。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课前交流。 2.丰子恺与白马湖。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出示五四运动后的春晖全景照片。师生一起来重温他当年走过的路。教师画的驿亭小站通往春晖中学的水彩画和照片依次展现在大家面前,拉近师生与大师的距离。】

揭示课题:《漫然画家手 优哉师者心》。 朱光潜:“他从头至踵,浑身都是艺术家。” 【引用名人名言更具信服力。】

二、新授:

㈠、漫画柳燕 情暖人间

丰子恺:“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

【引用艺术家原话更显真实】 1.子恺漫画开山之作 欣赏:《经子渊先生的演讲》 教师:小杨柳屋,漫画事业的摇篮 ·读子恺漫画:随意“写”出的画

丰子恺:“漫画二字,望文生义,漫,随意也。凡随意写出的画,都不妨称为漫画。”(艺术家对漫画的初定义)

▲第一次体验漫画——清静的热闹

2 听阿宝回忆:“夏天的夜晚,好友三五人聚在一起喝茶闲谈,观赏新月,直至深夜。

教师:请你用简练的线条“写”出人散后的清静。” 学生:第一次体验,按照主题简单勾画。

【教师准备“小杨柳屋画笺”纸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感受漫画特有的表现形式。】

师生互动:学生画漫画、说创意;教师展示、点评。 欣赏:《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学生:感受子恺漫画中的诗意美。 2.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欣赏:《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教师:黑板板书。

【引导学生从眼、耳、鼻、嘴方面全方位的欣赏这幅作品,充分感受子恺漫画整体布局的和谐统一与各种形式美相得益彰。】

·品子恺漫画:“意”动的心

丰子恺:“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意义是漫画的灵魂。”(艺术家对漫画的再定义)

▲第二次体验漫画——热闹中的清静

教师:学习子恺漫画的风格,试着画你生活中热闹的清静。 学生:第二次体验。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领会漫画是思想美与造型美相融合的综合艺术。】 3.众生相

幽默中的大智慧 ——儿童相。 欣赏:《阿宝赤膊》、《锣鼓响》。 ·品子恺漫画:笔为意“奴”

丰子恺:“作画意在笔先,神在言外。只要意到,笔不妨不到;非但笔不妨不到,有时笔到了反而累赘。”

人文情怀——学生相 酸甜苦辣——社会相

3 ㈡、仰望缘缘 生命诗意

1、春来怒抽条。

2、护生既护心。

【从“小家”到“大家”的引申来升华学生的爱人、爱家、爱国情怀,懂得只有用爱支撑的艺术才是经典的。】

三、总结:

·悟子恺漫画:(视频同时呈现) 1.笔墨简洁、短小精悍、形神兼备。

2.诗书画相得益彰,表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意境美 3.来自生活,题材多变,真实生动。

4.有童心、有谐趣、有至性深情的流露、有悲天悯人的意味。 5.他的画品就是他人品的表现。

四、延伸:

结束语: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和丰子恺一样,漫画你的人生、你的世界!

推荐第4篇:丰子恺经典语录

 豐子愷經典語錄,句句金玉良言!

1、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養;有捨有得,

看智慧;是成是敗,看堅持。

2、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3、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愛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4、有為有不為,知足知不足;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面;才氣見於事,義氣施於人。

5、走正確的路,放無心的手,結有道之朋,斷無義之友,飲清淨之茶,戒色花之酒,開方便之門,閉是非之口。

6、凡事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艱辛曲折必然;歷盡滄桑悟然。

7、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無錢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8、有人幫你,是你的幸撸粺o人幫你,是公正的命摺沒有人該為你做什麼,因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為自己負責。

9、有些動物主要是皮值錢,譬如狐狸;有些動物主要是肉值錢,譬如牛;有些動物主要是骨頭值錢,譬如人。

10、虛心的人用文憑來鞭策自己,心虛的人用文憑來炫耀自己。

11、哭的時候用全力去哭,笑的時候用全力去笑,一切遊戲都甩全力去幹。

12、你住幾層樓?——“人生有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

李叔同的文化结构与文化人格 赵大民

一个人生时能虑及死,这并不足奇。但在死后犹能凭借生前的超常智慧给世人留下许多思索和盲点,扑朔迷离,如真如幻,这就非哲人所不能为了。

李叔同1918年以盛年出家,当时曾震惊整个知识界,也给后世留下一个谜。24年后,距他63岁生日还差10天的时候,功德圆满,安祥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时间是1942年10月13日。临终前写\"悲欣交集\"四字,以为绝笔。且预作遗书、遗偈数通,于弥留之际分发示友。其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其生其死,都充满了诗意和神秘色彩,仿佛一切都是事先设计好了的,又仿佛是演完了一场人生大戏,在人们还没有品评出韵味的时候,便卸妆收场了。

一个人生时能虑及死,这并不足奇。但在死后犹能凭借生前的超常智慧给世人留下许多思索和盲点,扑朔迷离,如真如幻,这就非哲人所不能为了。弘一法师终其一生,凡在俗39年,在佛24年,活得虽非轰轰烈烈但却光明磊落,潇洒飘逸。一生充满离奇,一生行谊便是一本没有写完的哲学。正如他的好友夏尊在《弘一大师永怀录》的序言中所概括的那样:\"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家,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卒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其行迹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谓游戏人间,为一大事因缘而出世者耶?\"这便是当时知识界对李叔同——弘一大师的看法。这里有崇敬,有叹惋,有困惑,有猜测,甚至有误解,有演绎,有讹传„„有的以管窥豹,试图通过李叔同某一时期的言行,形而上地诠释其一生行止,不免得出许多荒唐的结论。就以他的出家而言,他从赫赫朱门到寂寂佛门,从翩翩浊世佳公子到戒律精严的苦行僧,所谓\"朱门年少空门老\",这种巨大的生命跨越,超常的生活反差,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于是便引发了种种说法:什么家庭影响说,理想破灭说,经济破产说,性格变态说„„等等。这些说法大都以某一事实(或现象)为依据,加以逻辑推理,想象大于求证,看似有一定道理,往往以偏盖全,似是而非,攻其一端,不及其余。甚至诸说互相抵牾,互相驳诘,夏虫语冰,终不能自圆其说。

综观李叔同的一生,虽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遍走天涯\",但他走来走去也没有走出文化天地。他始终是一个文化人。就是出了家以后也还是一位文化和尚(见黄福海《弘一法师与我》)。他用文人的才情与习性接会前人,啸傲当世。如果我们抛开他的一些烦琐身世,着重从文化传统和文化站位上来理解他的出家,是否更接近客观实际呢?

李叔同的文化知识结构,大抵由三方面构成:一是儒文化,也就是传统文化。二是新学、或称民主文化。三是洋文化。

从我接触的史料来看,李叔同的文化知识结构,大抵由三方面构成:一是儒文化,也就是传统文化。包括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金石书画,乃至八股文的范文。《格言联璧》、《古文观止》、\"四子书\"等。这是他十八岁以前所学,是他文化结构中最基本的东西。这一时期他还受教于赵幼梅、唐静岩等津门耆宿,与严修、周啸麟、王仁安、王吟笙等有文字交往,这些都深刻地奠定了他的传统文化的根基。二是新学、或称民主文化。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严修、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柳亚子、严复等人的社会思想。这一部分主要是他到上海以后在城南文社,特别是进入南洋公学时所受到的教养,后来影响了他的爱国思想和教育思想。三是洋文化。这部分主要指他留学时期通过日本所接触的西方文化。这里包括西方美术(塞尚等人的画风),西方音乐(合声配器以及移植奥尔德等人的乐曲)、西方戏剧(研读原文莎士比亚剧作,演出小仲马的《茶花女》)等。这诸种文化麇集一身,互相渗透、侵寻、碰撞,构成他文化结构的兼容性和复杂性。这种特殊的文化心理结构,使他一开始就不像梁启超、蔡元培那样对文化建设有什么宏图大略,他更多的是注重文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关怀。所谓\"以美淑世\"、\"以善达人\",实质上就是传统知识分子的\"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他在引进西方艺术(音、美、戏)上开一代风气之先,但他骨子里始终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他对它们热衷留恋,一往情深,构成他文化思想的主干。即使从日本留学归来,在艺术教学上尝试了许多超前的方法和手段(包括画人体模特儿),但他在学生中的印象,仍然是一个传统文人的形象。他\"穿一身布衣:灰色云章布袍子,黑布马褂,然而因他是美术家,衣服的形式很称身,色彩很调和,所以虽然布衣草裳,还是风度翩然。\"(见丰子恺:《李叔同先生的爱国精神》)一个人的风度,就是他的精神世界的外延,李叔同以才情入世,以诗文会友,以真知育人,在天津在上海在杭州始终如一,这是他的文化学养最完满的体现。

文化铸造了他的人格,而成熟的人格又推进了他对深层文化底蕴的探求。他从儒到士到佛,在心路历程上始终伴随着传统文化的轨迹。他多才多艺,和蔼慈悲,克己谦恭,庄严肃穆,整洁宁静。他中年以后顿悟前非,处处避世绝俗,又无处不近乎人情。他对美术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的培养和造就,为师为友,都体现了传统文人的典范。由于他性格内向,过分追求自我完善,所以在他生存的那个时代,自然不为世俗所见容。他的大彻大悟,就意味着对人生的大弃大毁,他在虎跑寺一绝红尘,恰如广陵绝响,充满了人世沧桑的悲凉韵味。

他说禅时往往借助艺术的手段把禅境延伸到艺境,使听者感到既生动又容易理解;说艺术时又借禅的玄机妙理把艺境提高到佛境。两只话筒对接,传出的是同一个旋律,同一个宗旨。

他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人,一切嘉言懿行都出自他的善良的本性。我曾经注意他晚年讲经和开示佛徒的讲稿,这些,同他当年的讲课一脉相承。尽管所讲内容和对象不同,但他作为一位宣讲者,要把自己的知识和义理传授给世人,在这一点上佛堂和课堂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里有两个现成的例子。一是法师的书法弟子黄福海,他在《弘一法师与我》一文中,记述1939年冬与弘一法师在泉州承天寺的一次谈话,其中一段说:\"我曾这样大胆地问法师:‘您虽是出了家不愿再谈艺术,但在我心目中老是认定法师是一位艺术家。„„我始终从艺术观点来瞻仰法师。法师在所著《佛法十疑略释》一书中,论佛法非迷信、非宗教、非哲学等等,独未说到佛法非艺术。我可不可以这么说:佛门中的生活,也就是艺术的生活呢?’法师点点头说:‘各人的观点不同,也可以这么说。’\"这段谈话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法师已然默认了佛家生活与艺术生活的关系。二是法师晚年在厦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给学徒作开示,在讲到书法艺术时,他说:\"我觉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要从佛法中得来,从佛法中研究出来。所以诸位学佛法有一分地深入,那么字也就会有一分的进步,能十分地去学佛法,写字也可以有十分的进步\".这里他干脆把书法与佛法、学书与学佛完全看作一回事了。难怪当时的人们总是带着三分佛陀七分艺术的眼光去看他。他说禅时往往借助艺术的手段把禅境延伸到艺境,使听者感到既生动又容易理解;说艺术时又借禅的玄机妙理把艺境提高到佛境。综观李叔同的一生,似乎一直是用自己的生命之音,向世人召唤救世之道。两只话筒对接,传出的是同一个旋律,同一个宗旨。

从李叔同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发现世上的文人与艺术家,是最容易与佛法接近的,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因为这两种人都富于智慧和感情。富于智慧便容易参透人生、了事如幻;富于感情便容易体物多变、悟世无常。所以编《文选》的昭明太子精通佛法;作《文心雕龙》的刘勰,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善书的王右军,善画的顾恺之,擅诗的贾岛,工诗擅词的苏轼„„都与佛学有很深的渊源。以此看李叔同的出家,似乎也不难找到一条必然而不期然的轨迹。一个人在个人奋斗的鼎盛期突然收下风帆,或许更能体现他的生命的辉煌。

生活感悟

当你觉得纯净时,其他别的事情会立刻对你打开其可能性,因为每一件事都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你想改变你的生活,总是要从最初开始。

教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笑话,大家都笑了。半个小时后,教授又把这个笑话讲了一遍,只有一半人略带笑容。当教授第三次讲这个笑话时,没有人再笑了。最后,教授说:是啊,既然你们从不因为同一个笑话一次又一次的感到快乐,为何总因为同一个理由持续悲伤呢?

有些人认为,世界上一切舒适富贵的东西像豪华住宅、漂亮衣服以及旅行娱乐等都不是为他们准备的。他们认为幸福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另一个阶层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属于劣等阶层,属于没有希望的阶层。试问,一个从骨子里植入了自卑念头的人,他还能获得美好的生活吗?

内心的宁静,是最有力量的修行。人的痛苦,源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我们常常苦苦的追逐,又执着的放不下。其实,有些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争取的,有些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我们要做的是让心静下来,心静下来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让心静下来,静观自在。

恐惧常常磨灭了人的锐气,它巨大的力量往往能使生命的源泉干涸。假如你的心为恐惧所占据,那么你做任何事都难以成功。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仰能够医治人的懦弱,改善人的习惯和品性。

生活总试图把我们埋了,却不知道我们其实是种子。

帝国首富给儿子的叮咛:如果精神破产,你就会输掉一切(深度好文!)

本文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

亲爱的约翰:

你近来的情绪过于低落,这种表现让我感到非常难过。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你还在为那笔让你赔进一百万美元的投资而感到耻辱和羞耻。因此终日闷闷不乐、忧心忡忡。其实,这大可不必,一次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失败更不会在你的脑门上贴上无能者的标签。

乐观起来,我的儿子。你需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自始至终地保持顺利;相反,却要时刻与失败比邻而居。也许正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无奈的失败,追求卓越才变得魅力十足。人们对成功竞相追逐,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但即便如此,失败还是无可避免的。

我们的命运也是如此,只是与有些人不同,我把失败当作一杯烈酒,咽下去的是苦涩,吐出来的却是精神。

在我雄心勃勃进入商界,跪下来诚心祈求上帝保佑我们的新公司一路顺风之时,一场灾难性的风暴袭击了我们。当时我们签订了一笔合同。要购进一大批豆子,本来可以从中大赚一把,但没有想到一场突然“来访”的霜冻击碎了我们的美梦,到手的豆子毁了一半,而且有失德性的供货商还在里面掺加了沙土和细小的豆叶、豆秸。这注定是一笔要做砸了的生意。但我知道,我不能沮丧,更不能沉浸在失败的痛苦当中,否则,我就会离我的目标越来越远。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更不可能一直维持现状,如果静止不动,就是退步,但要前进,必须乐于作决定和冒险。那笔生意失败之后,我再次向我的父亲借债,尽管我很不情愿这么做。而且,为使自己在经营上胜人一筹,我告诉我的合伙人克拉克先生,我们必须宣传自己,通过报纸广告让我们的潜在客户知道,我们能够提供大笔的预付款,并能提前供应大量的农产品。

结果让人非常满意,胆识加勤奋拯救了我们,那一年我们非但没有受“豆子事件”影响,反而赚到了一笔可观的纯利。

人人都厌恶失败,然而,一旦未把失败变成你做事的动机,你就走上了怠惰无力之路。这非常可怕,甚至是种灾难。因为这预示着你可能会丧失原本可能有的机会。

儿子,机会是稀少的东西,人们因机会而发迹、富有,看看那些穷人你就知道,他们不是无能的蠢材,他们也不是不努力,他们是苦于没有机会。你需要知道,我们生活在肉弱强食的丛林之中,在这里你不是吃人就是被人吃掉,逃避风险几乎就是放弃成功;而如果你利用了机会,那别人的机会就相应减少了,这样能更好地保全自己。

害怕失败就不敢冒险,不敢冒险就会错失眼前的机会。所以,我的儿子,为了避免丧失机会、保住竞争的资格,我们为失败与挫折买单是值得的!

失败是迈向更高地位的开始,我可以说,我今天的地位,是踏着失败的螺旋阶梯升上来的,是在失败中崛起的。我是一个聪明的“失败者”

,我知道向失败学习,从失败的经验中汲取成功的因素,用自己不曾想到的手段,去开创新事业。所以我想说,只要不变成习惯,失败是件好事。

我的座右铭是:人始终要保持活力,保持坚强,不论遭遇怎样的失败与挫折,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我非常明白,做什么事情才会让自己感到快乐,什么东西值得自己为之效命。根本的期望,就像清洁工用手中的扫把,扫尽成功路上所有的垃圾。儿子,你自己根本的期望在哪里?只要你不丢掉它,成功必将到来。

乐观的人在苦难中会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机会中只会看到苦难。儿子,记住我深信不疑的成功公式:梦想+失败+挑战=成功。

当然,失败有它的杀伤力,它会打击人的意志力,使人变得萎靡。但最重要的是你对待失败的态度。天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先生,在用电灯照亮摩根先生的办公室前,共做了一万多次试验,在他那里,失败是成功的试验田。

10年前,《纽约太阳报》一位年轻记者对爱迪生进行了一次采访,那位少不经事的年轻记者问道:“爱迪生先生,您目前的发明曾经失败过一万次,您对这些有什么看法?”爱迪生对失败一词很不受用,他以长者的口吻对那位记者说:“年轻人,你的人生旅程才刚刚开始,所以我告诉你一个对你未来很有帮助的启示,我没有失败过一万次,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精神的力量永远如此巨大。

儿子,如果你宣布精神破产,你就会输掉一切。你需要知道,人的事业就如同浪潮,如果你踩到浪头,功名随之而来;而一旦错失,则终其一生都将受困于浅滩与悲哀。失败是一种学习经历,你可让它变成墓碑,也可以让它变成垫脚石。

没有挑战就没有成功,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停下脚步,战胜自己,你就是最大的胜者!

我对你很有信心。

爱你的父亲!

推荐第5篇:丰子恺《秋》

秋,在常人的眼中是收获的季节,然而丰子恺先生却从“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中悟出人生不过是甘苦愁欢生老病死的奇妙组合,不如超凡尘去真正领略秋天的神韵与人生的真谛;年仅30,本该是精力旺盛、辉煌灿烂的时候,然而在看破了红尘的先生的眼中,却只不过是秋风秋雨与满地黄叶的“秋”。

在《秋》这篇文章中丰子恺先生抒发了自己对“秋”的独特的感受。这主要通过“秋”与“春”的对比体现出来。年青的先生对春有着一种独爱,所以总是“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而且作诗作画,痛饮三江,并秉烛夜游,享用春色。此时的他完全陶醉于眼前的明媚春光。但是秋天毕竟还是要来的。正如人的一生,短暂的青春过去,便是漫漫的艰难跋涉。去除了对春的那份挚爱,先生感悟中领悟到了秋色大神韵。因为他已习惯于花开花谢,春去秋来;因为他已体验到人生的进程不过如寒来暑往的四季交迭。所以,他的心境与秋意冥合,且不像年轻时候那样对于春的狂喜与焦灼而对秋的淡漠与悲哀,此时他只感觉秋的可爱与融化其中的宁静,有了“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并常常在怒自觉中感悟到自己“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 ,以至于“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在这其中。不自觉地增添了几分对春天的蔑视:“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与到处争先恐后的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无耻,与愚昧,不过于此了!”甚至觉得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与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也是可笑又可怜的。

当然,在对春的不满中也流露出丰子恺先生对扰扰攘攘纷纷争争的人生现实的不满。这不满,既是20年代末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同时也是佛家思想的一种参与。佛家主张生死轮回、涅槃寂静,宣称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在不断的轮回中生活,正像春夏秋冬四季之景不同一样,处于生灭变化的瞬时状态。因缘聚合,刹那生灭,何须争奇斗艳、尔虞我诈,何须留连忘返、沉醉方酣。所以,处于轮回中的人,其最后目的不是追求一种轰轰烈烈昂扬奋发的入世精神,而是追求一种绝对安静神秘的涅槃境界。这必然要摆脱现实的困扰与情感的纠缠。所以,先生冥合于秋意而鄙弃于春天的滋生繁衍便是这种佛像思想的反映。

对“秋”的感悟也让丰子恺先生体验到生的意义、死的价值。在这过程中,它让作者不仅消除了惜春伤春的热情,而且还使他在生荣死灭之间重新作了慎重的选择:“我觉得生荣死灭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这选择不免隐含着悲观的色彩,但却是彻悟人生的旷达之言。生与死、荣与辱、瞬时与永恒,这些矛盾的统一体,磨炼着人的毅志、胸境与处世态度。翩翩少年,由于意气风发,看到的只是无休止的对世界的占有,所以对于死,怀着万分的恐惧。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不懂事的少年和死亡相隔得那么遥远”,所以“没有必要去惊醒他们人生的美梦”。然而,对那些预感到死的恐惧降临的忍耐来说,他们或者“求神拜佛,遍寻名山”,去找那羽化登仙的住所;或者“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怀着捞一把的心情来占有夕阳西下的道道余辉;但就不敢面对死才能正确的对待生。所以,当先生对于“死”有一种体感以后,他觉得生荣所联系的只是贪婪、愚昧与怯弱,而死灭才显得谦逊、悟达而伟大。

然而,丰子恺先生意识到死的自然性却并不因此激发起自己更多的入世激情,当然更不用说再茫然的沉湎于春天的梦幻了。他只是在秋的感悟和死的钟育中,明白了甘苦悲欢只不过是执着人生的具体内涵。他要平安的度送与超脱这烦恼的人生,在寂静无欲中走过这人生的里程。这情绪虽极为消沉,但这消沉又反映了一个佛门子弟对苦海人生的基本看法。但是在中国20年代末严酷的现实斗争面前,遁入空门,与世隔绝也是一种幻想,何况先生并不是一个我佛慈悲的忠实信徒,他六根未断,凡心未却,仍然免不了对现实的关注。所以文章最后,当立秋的雷声夹着冰雹的秋雨扣打着他矛盾的心灵时,他也不得不感慨自己是“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练”,自显示出自己的心境与中国激烈的现实生活的不协调。

总之,这篇散文虽题为《秋》,却是从秋天的感受入手,写出了作者对春秋的取舍、对生死的看法,既有秋心老练、超脱风俗的成熟,也有看破红尘又无法了却凡心的矛盾。它是作者对人生真谛深一层的领悟,也折射出当时中国阶级搏斗的激烈现实,也反映了丰子恺皈依佛门的矛盾心理。尤其是作者拂去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伤,更给人一份达观与成熟。

推荐第6篇:《白鹅》丰子恺

白鹅教学设计

重点:了解并体验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的高傲特点。 难点:从那些贬义词中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孩子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蹬一双红鞋子, 唱着歌儿伸脖子。请打一种动物。(白鹅)

2、我们还读过一些关于 “鹅”的诗文,你能背一首吗?(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我国著名漫画大师、艺术教育家,美育教育的先驱者——丰子恺先生也在1946年夏天写了一篇《白鹅》,我们现在就来学习。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请小声地自由地读课文,读后说说你对这只白鹅有什么印象?

2、丰子恺先生也有一句评价的话,你找出来了吗?

三、学习课文

1、2自然段,初识“高傲”

1、(出示句子):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抽生回答,评价朗读。

你认为这句话概括了白鹅的什么特点?

“高傲”是什么意思?作者是看到哪些后才想出来的? “高傲”这个词你能够换成哪些词?请换进去读一读。

2、鹅的高傲,除了表现在姿态上,更表现在它的哪些方面?

请读一下这段话。一个“更表现”,说明课文主要写的是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

3、请快速地读课文,找出写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

3、4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的高傲写具体的?分小组自由读

3、4自然段,划出重点词句体会体会。

2、填空:

⑴厉声__呵斥__、厉声___叫嚣___、__引吭___大叫、不亚于

狗的狂吠

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听老师读,请大家把这段话变成一部动画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朗读,学生尽情地想象)——互动交流。 一只随时可能被当作下酒菜的白鹅却如此的忠诚——读(出示句子: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一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鹅却如此勇敢——读(出示句子:凡有生客进来„„狂吠) 如果鹅会说汉语,猜猜它会说些什么?

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

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大喉咙大吼道:

。 这时的白鹅像一个什么样的人? ⑵鹅的步调__从容__,__大模大样___的,颇像__京剧里的净角__出场。 你知道什么是“净角”吗?鹅这个净角是以什么步调出场?显得„„的?还可以显得„„?

这时的白鹅又像一个什么样的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在这句话中,你们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白鹅步态的高傲?

一只横行霸道的白鹅——读这句话;一只不可理喻的白鹅——读这句话。

3、回顾小结

既然是写白鹅,可课文为什么还要写狗和鸭子呢?

通过对比,我们更能读好这一句话(生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齐读课文1——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鹅叫声和步态的高傲,接下来学习鹅吃相的高傲。

二、研读第

五、

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请自由读课文5自然段,划出重点词句,研究这个问题: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有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比较这两句话(相同的地方):

A、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B、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相同:这两句话都是写鹅的吃法。

它们是不是重复了?能删掉一句吗?你认为删掉哪一句好?为什么? 我也支持你这个观点。不过课文两句话都保留了下来总是有原因的,请比较这两句话的不同之处。 不同:前一句重在写鹅吃饭的先后顺序,写得简略;后一句举例写鹅吃饭的过程,写得详细。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通过充分的具体的描述,突出了鹅吃相的可笑,可笑在必须要有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一丝不苟的吃法,可笑在循规蹈矩、不会变通的做法。

这时的白鹅更像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返顾全文,体会情感

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鹅在叫的时候像一个严厉的警察;走起路来像一个京剧里出场的净角;吃饭的时候像一个高傲的人。它们都能体现出鹅的可爱。(

全文通过写鹅的“高傲”来表现鹅的“可爱”,实际透露的是作者对鹅有一种深深的什么感情? 所以,我们更应该读好这一句话(生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总结

板书设计: 姿态 叫声

白鹅

高傲

步态

可爱

喜爱 吃相

推荐第7篇:丰子恺《蝌蚪》教案

《蝌蚪》教案

教学对象:高二上册学生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能通过重点词句的解读,探索其深层内涵;

3、通过本文的学习,巩固抒情散文的写法;

4、学生能培养“换位思考”的思想。

教学重点:对于作者情感变化和“苦闷”意义的分析 教学难点:对“苦闷”一词含义的重点分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探求内蕴法、点面教学法、讨论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小时候,我们抓小鸟、掏鸟蛋、捉蚂蚁„„从大自然找到了很多很多的乐趣。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这些童趣,是不是伤害到了别人的快乐?今天,我们就进入丰子恺先生

推荐第8篇:丰子恺散文读后感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

丰子恺(1898-1975),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主要文学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车厢社会》、《率真集》、《丰子恺散文选集》、《丰子恺文集》(7卷)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丰子恺散文精选读后感3篇,希望大家喜欢。

时值新春二月,天气多变,乍暖还寒,正是最难将息的时候。

日前的天气本还是好好的,想不到早上起床之后抬眼望外,发觉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更因气温低下而感觉稍许寒冷之意。天空中乌云密布,显得阴暗异常,丝丝的冷风中更传递着风雨欲来的讯息,这样的天气凭空让人心态情绪上感到些压抑和消沉。然而事实上,确是人心的多变更胜于天气的。

傍晚时分天空阴暗得愈发厉害,直到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次的滴落和湿润了大地为止,这当算得上是立春之后的第一场春雨。但当暮色四合之后,窗外的景色渐渐的淹没于夜色之中终于不见,只有远方的霓虹灯的灯光透过层层的细雨而遥远的传过来。雨声淅沥,连绵不绝,暗合着这冬去春来的夜晚,心绪更加感到彷徨。刚刚从家里出来有十天,难道又想家了吗?虽是自己的心事,自己却未必就说得清楚。正赶上今天还是我的生日,心情上更加是欲言又止。而对于我的生日,我想哪怕全天下的人都不记得,甚至连我自己都不记得的,但想家中的母亲却一定会记得的。而事实上我的生日又何尝不是老妈的受难日呢。但很遗憾的是日间一直都没能来得及给家里打个电话问安一下,感到有些惭愧。

满怀无着无落的心绪或者感觉,翻开日前带来的那本书《现代闲情小品》,读到丰子恺的那篇散文《春》之后,移情于物来遣怀的竟有所感。而加之连日来我又感冒复发,持续服药使得满嘴终日感觉苦涩,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以为借用别人的感受来排解自身的烦绪,那却也是未为不可的事情。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但当看到这段文字之时,感觉有些微妙,因我日前还曾发短信给距近的好友说来日择个好天气一起去爬山游玩呢,郊外踏青寻春却也是潜在的目的。

“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而这段对春的描述更让人苟同,春风化雨竟多愁,且不说诗人词客,单说凡夫俗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丰子恺的这段文字的理性认知,更加让我感到五体投地。想到乍暖还寒的初春,景象固然是一派生机勃发,但风雨不定气温多变,却也正是古人词句里说的是最难降息的时候。所以说暮春才是最美好最愉快的时节。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事实是的确如此。侧耳倾听着窗外的雨声,依然淅淅沥沥的错落有致的富于节奏。“小楼一夜听春雨”的诗句意境是无比美妙的,然而实际上若拿到现实情境里来映照,我们或都会感到失望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遭逢际遇并不总是那么富有“诗意”的。想及到日间午后因为天寒,而蜷缩到屋内一隅不愿再动,再反观诗人词家那些淡雅恬静的诗句,我们或也会感到哑然失笑的吧。

丰子恺有着佛家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他渴望人间充满温情,这从他的一篇随笔《敬礼》中体现出来。文章写的是丰子恺在译稿时不小心压伤一只蚂蚁,它企图爬走,一步一瘸,终于倒下,绝望地挣扎。丰子恺感到很对不住它,但又不能把它送去医治,也不忍把它捻死,以解除痛苦,所以就不理睬它,继续译稿。后来,另一只蚂蚁来救助伤者,不惜劳苦,不惜冒险,丰子恺感到非常抱歉,非常惭愧。丰子恺忽然觉得这两只蚂蚁突然大起来,变得高不可仰了,而自己却变得向蚂蚁那么小,最后,他站起身来,对着这两只蚂蚁,行了一个敬礼。

这样藐小的动物,竟有这样深挚的友爱之情、这样慷慨的牺牲精神、这样伟大的互助精神,真使我大吃一惊!

当有人侵略了蜂巢或伤害了某些蜜蜂,许多蜜蜂竟不惜生命代价用叮咬来报仇,好像这是自己的职责、荣耀。然而,蜜蜂的刺是“一次性”的,叮完便会死去,就这样,无数只蜜蜂为此丧命,最后,人在草地上痛苦地挣扎,身旁是一位位蜜蜂烈士。

动物尚有这样的精神,人有时竟没有。我看过一则新闻:一名女子在露天银行取钱,一名男子持刀抢劫,女子不肯给钱,男子刺了女子一刀,拿钱离去。女子痛苦地挣扎,可一旁来来往往的行人竟无动于衷,还避而远之,没有人来送她去医院,好像怕被掺和进去似的。最后,女子因失血过多而死去。

动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也懂得体贴,懂得关爱,对人的关爱继而对动物、对世间的一切的关爱,我希望人世幸福快乐、没有冷酷!

“宇宙间人的生灭,犹如大海中的波涛起伏。大波小波,无非海的变幻,无不归元于海,世间一切现象,皆是宇宙的大生命的显示。”

掩卷沉思,轻轻用手抚摩着书页。丰子恺先生的《阿难》,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让人放下尘世一切,静静地自然地明净地品读。文章记载的是丰先生的妻子当年不幸小产。半夜里,这个来得太早的小生灵刚刚来到人间,又在一秒间重回到生命的故乡在一瞬间的跳动后悄悄地死去。对于这样的人间哀痛,作为父亲的丰子恺能够淡然地加以描绘,不为孩子的死而哀伤,反而是以一颗包容的心,从宇宙万物的倏现倏灭中释然心中痛楚,平静赞叹只有一跳的一生的天真和聪慧,为孩子不受丝毫尘世苦难而感到由衷的欣慰。这其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丰先生一颗十分朴素,非常真诚的心。

我虽然无缘亲眼见到丰先生,但脑子里却浮现出一个如此模糊而又清晰的形象:雍容恬静的相貌,一团和气的风度,无论在人生的海洋中遇到什么风浪,他也总是欣然微笑,在浪花飞溅中,没有忧虑没有怨言,只有他的本色依旧。

巴金形容他是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有着一颗纯洁无污垢的孩子的心”。他的作品就像他的人品一般,朴素而真诚。在他的《大帐簿》里,他细细地写尽人生旅程中的无数疑惑与悲哀,最后他仍然纯朴地希望宇宙间有一本大帐簿,事无大小轻重、来历都一一记录在案,以此解除困惑。《学画回忆》则像放电影般重现出幼年子恺学习画画的趣事,他将那些孩童可爱真挚又逗趣的微妙心理都一一细致地加以描摹,真真切切,没有一丝人造的虚假气息。还有《华瞻日记》里的无邪童真;《秋》里的超脱淡然,只求在死的灵光中度送生命,都表现出他的朴素而真诚的文风。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描写,还是对生命的沉思,都渗露出他的真,他的朴,能让读者随之进行一次生命之旅,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灵魂的洗礼。

他,就如滔滔长江流水边的一个辛勤的摆渡人,用他质朴的笔作长篙,以他的真诚纯洁,为被生活所迷的失望的旅人,撑出一片天空。他让旅客的心由喧嚣归于平静,由消沉而重燃对彼岸阳光的希望。

仰望着蓝天白云,我不禁自问,什么时候,我们世界才可少些欺诈,少些执着,多些自然与淡泊。正如丰子恺先生作品中所希冀的一样。

沏一壶茶,暂时超脱尘世;品一品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是安适的,是营养的,是静谧的。

推荐第9篇:丰子恺散文读后感

《丰子恺散文集》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丰子恺散文集》,感觉他写的文章确确实实如同丰老说的一样:“丧失了美丽的童年时代,送尽了蓬勃的青年时代,而初入黯淡的中年时代的我,在这群真率的儿童生活中梦见自己过去的幸福,觅得了自己已失的童心。”我读完后,也就找回了在天真幼稚时光中的记忆。

他的文章总是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总是希望人们能团结在一起,但是总是在生活中便成了泡影,我觉得他非常喜欢观察,比如他从孩子亲情友情体会到了爱和未来的希望,每次读他的散文,每一篇我都会看到美好和希望,但也会看到那些阴暗和光明的比较,让人们品的更高尚,更加反对那些社会的阴暗。

他曾说过:“人体的美的姿态,必是出于自然的。换言之,凡美的姿态,都是从物理的自然的要求而出的姿态,即舒服的时候的姿态。这一点屡次引起我非常的敏感。无论贫贱之人,丑陋之人,劳动者,黄包车夫,只要是顺其自然的天性而动,都是美的姿态的所有者,都可以礼赞。”是呀,对此,我也感同身受。在我之前的小区里,有一个蹬三轮车打扫卫生的老爷爷,我们亲切地称他为“垃圾爷爷”。

垃圾爷爷的脸上布满了皱纹,记录着多年的辛勤劳苦。他那粗壮的大手上刻着裂痕,向我们诉说着他那多年来的风霜艰辛。然而,一个朴素淳朴的老爷爷,却有着心灵的美。 那一天,垃圾爷爷照常在学校里转悠。我刚吃完饭从餐厅里出来就见他了,我打了招呼,就快步走了,赶去读书,这时马一凡又来了。他说问我借钱。我一摸口袋,钱没了。我自言自语道:“咱能没有呢?”我着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顿时,我那原来平和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我认真的把所有的都翻便了,都没有。于是我凭着记忆找。马一凡也帮忙。我们好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勇士,马不停蹄的开始了行动。

一圈,没找到! 两圈,也没找到! 三圈,还是没找到!

我们简直失去了希望,这时只间垃圾爷爷来了,他的手里竟拿着我的钱,他向我走来,我高兴极了!拿上钱连蹦带跳,大声叫道:“找到了”!垃圾爷爷见到我高兴的样子也大笑起来,过了一阵便悄悄离开了,他的影子印在了我心里!

其实,美,是没有形 式,没有形状,却令你惊叹,令你着迷,艺术大师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眼睛而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见美是无时无刻出现在每个角落,但 是有些人却是视而不见,如果能更用心去体会那就更完美了。在学校里有的人要赶着上体育课、有的人在走廊奔跑.....种种看见的都是活力十足且青春的美。

所以,只要你善于发现,美就在你身边!

杭州市文澜中学

温志华

推荐第10篇:《丰子恺诗词集》

《丰子恺诗词集》

《丰子恺诗词集》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名仁,又名婴行。自幼爱好美术。1941年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19年毕业。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画院院长。 十年*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病,于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终年七十八岁。

五言律诗 和表侄徐益藩(近现代·丰子恺)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寇至余当去,非从屈贾趋。 欲行焦土策,岂惜故园芜? 白骨齐山岳,朱殷染版图。 缘缘堂亦毁,惭赧庶几无①。 按:①1938年春。

癸未蜀游杂诗四首

其三 寄幼女一吟(近现代·丰子恺)

五言律诗

与汝江头别,予情独黯然。 客居春兴少,蜀道古来难。 对景思新语,当筵忆笑颜。 群儿皆隽秀,最小即偏怜。

其四 乐山访濠上草堂(近现代·丰子恺)

五言律诗

序:此诗写于1943年2至4月作者从重庆经泸州、自贡、五通桥去乐山看望马一浮先生时。诗题又作《乐山访濠上草堂呈马一浮先生》。

蜀道原无阻,灵山信不遥①。 草堂春寂寂,茶灶夜迢迢。 麟凤胸中藏,龙蛇壁上骄。近邻谁得住?大佛百寻高。

按:①道次自贡,华瞻来书云:此去灵山不远,故云。 附同题其它作品:

其一 蜀道(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蜀道难行景色饶,元宵才过柳垂条。 中原半壁沉沦后,剩水残山分外娇。

其二 寄长女陈宝(近现代·丰子恺) 惟汝降生夜,新秋月正圆。 和光同德性,纯洁像心田。 廿载甘藜藿,长年共患难。 侪辈皆似尔,不用学陶潜①。 按:①陶潜有《责子》诗。

七言律诗

避寇萍乡代女儿作(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儿家住近①古钱塘,也有朱栏映粉墙。 三五良宵团聚乐,春秋佳日嬉游忙。 清平未识流离苦,生小偏遭破国殃。 昨夜客窗春梦好,不知身在水萍乡。

按:(1938年2月)注:①住近,原作:原住。

避寇中作(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昨夜春风上旅楼,飘然吹梦到杭州。 湖光山色迎人笑,柳舞花飞伴客游。 楼阁玲珑歌舞地①,笙歌宛转太平讴。平明角鼓催人醒,行物萧条一楚囚。

按:(1938年)注:①歌舞地,原作:五云地。

成都道中闻陈宝毕业中大①外文系应南开中学聘率成一律寄示(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律诗

雏凤新飞下翅难,近林②占得一枝安。 他年桃李花争发,此日椿萱意自欢。 欧美文章无毕业,皮黄清唱好偷閒。 诗成我在成都道,寄与娥眉学士看。

按:(一九四五年七月于内江)注:①中大,当时的中央大学。②南开中学也在重庆沙坪坝,离家很近,故曰近林。

五言绝句

题一九八三年画(近现代·丰子恺)

五言绝句

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 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①。 按:①1938年春。

生机(近现代·丰子恺)

五言绝句 押侵韵 谁言争战地,春色渺难寻。 小草生沙袋,慈祥天地心①。 按:①1938年。

《护生画集》第二集诗 其二(近现代·丰子恺)

五言绝句 押东韵 耕牛虽异类,好逸与人同。 愿得星期日,闲眠杨柳风。

《护生画集》第三集诗 其五(近现代·丰子恺)

五言绝句 押虞韵 闲看蜗牛走,亲为筑坦途。 此君家累重,莫教步崎岖。

《护生画集》第五集诗 其二(近现代·丰子恺)

五言绝句 押先韵

日长耕作罢,閒步晚风前①。 牛背安眠好,春郊草味鲜②。

按:①一作晚凉天。②缘缘堂主人诗辛丑1961年暮春。

七言绝句

辞缘缘堂二首(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秀水名山入画图,兰堂芝阁尽虚无。 十年一觉杭州梦,剩有冰心在玉壶。

其二(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江南春尽日西斜,血雨腥风卷落花。 我有馨香携满袖,将求麟凤向天涯①。 按:①1939年。

癸未蜀游杂诗四首 其一 蜀道(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蜀道难行景色饶,元宵才过柳垂条。 中原半壁沉沦后,剩水残山分外娇。

友人赠红豆作诗答之二首(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押盐韵

相思诗句久慵拈,异样猩红到指尖。 却羡多情俞处士①,常将红豆作灵签。

注:①俞处士,即赠红豆之友人,名俞友清,有“红豆诗人”之雅称。

其二(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多感多情总是痴,中年未过鬃成丝。 明朝又是孤舟别,遍地干戈一画师①。 按:①1945年。

蜀游途中得双红豆寄赠宗禹(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题注:宗禹,指夏宗禹,又名夏景凡,系作者之晚辈好友。 相隔云山相见难,寄将红豆报平安。 愿君不识相思苦,常作玲珑骰子看①。 按:①乙酉1945年六月子恺于隆昌。

戏和马公愚梅花诗四首(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当年曾住水西涯,门对孤山处士家。 常怪阳春飞白雪,原来点点是梅花。

其二(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孤芳最早发湖涯,不与群芳共一家。 待得湖浜花如锦,枝头不复有梅花。

其三(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孤山香雪隔天涯,梦里清姿到我家。 四马路旁无寸土,更从何处觅梅花。

其四(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年来学习为生涯,不作诗家或画家。 今日无端诗兴发,也来步韵咏梅花。

代自序五首选二(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阅尽沧桑六十年,可歌可泣几千般。 有时不暇歌和泣,且用寥寥数笔传。

其二(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也学欧风不喜专,偏怜象管与蛮笺。 漫言此是新风格,尝试成功自古难。

壬寅小春于上海日月楼 题《周末报》创刊十五周年画(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三五良宵月满廊,清辉皎洁出东方。 问渠哪得明如许,只为遥承旭日光。

《护生画集》第五集诗 其一(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序:《护生画集》共六集,第五集系新加坡薝葡院1965年9月出版,其配画诗中,有44首为丰子恺所作。所用笔名,大多是作者六十年代初期翻译、1982年——1983年出版的日本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中的人物名。今选录七首。 仙家住处绝尘寰,也厌人间杀业添。 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①。 按:①玉鬘诗。

送广洽上人(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序:乙巳(1965年)深秋上人自星洲返国共扫弘一大师塔墓临别赋赠。

河渠握别隔天涯,落月停云殢酒怀。 塔影山光长不改,孤云野鹤约重来。

古风

《护生画集》第二集诗 其三(近现代·丰子恺) 翩翩双飞鸟,作室高树巅。 我欲劝此鸟,迁居南窗前。 鸟说迁不得,近人心未安。 若迁窗前住,为恐人摧残。 我闻此鸟语,羞惭不可言。 誓从今日后,普结众生缘。 注:《护生画集》共六集,第二集系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11月出版,其配画诗词中,有32首为丰子恺所作,署名大多用笔名,今选三首。

癸未蜀游杂诗四首 其二 寄长女陈宝(近现代·丰子恺) 惟汝降生夜,新秋月正圆。 和光同德性,纯洁像心田。 廿载甘藜藿,长年共患难。 侪辈皆似尔,不用学陶潜①。 按:①陶潜有《责子》诗。

《护生画集》第三集诗(近现代·丰子恺)

序:《护生画集》共六集,第三集系上海大法轮书局1950年2月出版,其配画诗中,有22首为丰子恺所作。署名均用“缘缘堂主”。今选录五首。 邻家有老妪,孓燃一孤身。 谁为慰孤寂,一匹白鼻豚。 夜宿妪床下,昼眠妪脚根。 晴日访友去,蹒跚到前村。 老妪一声哨,踊跃返柴门。 会意远胜狗,解语近似人。 有时坐妪膝,如祖抱幼孙。 哈哈复哮哮,宛如叙天伦。 秋旱直到冬,是年逢岁凶。 老妪生计拙,箪飘屡屡空。 地主索租税,一刻缓不容。 老妪无奈何,卖豚与富翁。 富翁来牵豚,豚匿破笥中。 老妪仰天哭,涕泪流满胸。 邻人皆心酸,富翁耳若聋。 麻绳索豚颈,牵之过桥东。

其二(近现代·丰子恺)

押尤韵

与客泛轻舟,容与在中流。 一鲤跃出水,向客怀中投。 客心甚惊异,我知鲤所求。 我作护生画,尚未将汝收。 今当多绘写,劝人勿垂钩。 客喜纵鲤鱼,好去莫回头。

其三(近现代·丰子恺) 我欲护生物,生物相残杀。 檐角有蜘蛛,设网啖蝴蝶。 蝴蝶应解放,蜘虫不处罚。 非为有偏心,即此是仁术。 以怨报怨者,相报何时歇。 怨恨如连锁,宜解不宜结。

其四(近现代·丰子恺) 昼长人寂寂,蜜蜂入我室。 飞上小明窗,欲向此中出。 窗上有玻璃,蜜蜂苦未识。 奋翅向前冲,脑伤身陨越。 眼见窗外花,其中多香蜜。 可怜钻营久,到处都碰壁。 愚哉小蜜蜂,此路不可通。 汝欲游庭院,请走此门中。 蜜蜂不解语,管自向前冲。 幸有春风来,引导出房笼。

附同题其它作品:

其五(近现代·丰子恺)

五言绝句 押虞韵 闲看蜗牛走,亲为筑坦途。 此君家累重,莫教步崎岖。

和王守仁忘归岩诗(近现代·丰子恺)

押皓韵

序:忘归岩在江西赣州,附王守仁原诗如下: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凉,洞云秋风扫。 石屋何轩敞,坐憩①心情好。 雕像满四壁,如入群仙岛。 身在忘归岩,谁肯归去早? 仰卧石床上,碧天净如扫②。

按:①坐憩,又作:息足。②1961年。

《护生画集》第五集诗 其三(近现代·丰子恺) 群蚁运粮食,驿路多缭绕。 行行重行行,历尽崎岖道。 渐近蚁穴边,有人来打扫。 扫入畚箕内,携向桶中倒。 群蚁命如何,下文无人晓①。 按:①冷泉诗。

其四(近现代·丰子恺) 一猫生二子,相貌都很好。 儿童放学归,大家争来抱。 母猫紧紧跟,口中咪咪叫。 好似声声说:还我小宝宝①。 按:①小君诗。

其五(近现代·丰子恺) 笼中畜大鱼,浸在河岸边。 河流深且广,活水来源源。 专待嘉宾至,烹鱼荐时鲜。 此鱼似死囚,刑期尚未宣。 亲友来探牢,再见恐无缘①。 按:①夕雾诗。

其六(近现代·丰子恺) 蝙蝠栖古屋,蛰伏过三冬。 春夏乘夜出,翩翩飞碧空。 不食人间粟,为人除害虫。 人人应爱惜,此蝠与福同①。 按:①藤壶诗。

其七(近现代·丰子恺) 放学归来早,慈母相见欢。 替儿挂书包,劝儿吃糕团。 忽见书包上,有蚁正盘旋。 皇皇如丧家,急急如求援。 此蚁家何在?家在课桌边。 偶然出门游,爬上书包缘。 被我带著走,道边几万千。 我已安抵家,此蚁还家难。 蚁亦有慈母,正在望儿还。 不见儿归来,望眼将欲穿。 念此心不安,糕团难下咽。 连忙用纸匣,请蚁居其间。 持匣返学校,送蚁还家园①。 按:①小君诗。 附同题其它作品:

其二(近现代·丰子恺)

五言绝句 押先韵

日长耕作罢,閒步晚风前①。牛背安眠好,春郊草味鲜②。 按:①一作晚凉天。②缘缘堂主人诗辛丑1961年暮春。

其一(近现代·丰子恺)

七言绝句

序:《护生画集》共六集,第五集系新加坡薝葡院1965年9月出版,其配画诗中,有44首为丰子恺所作。所用笔名,大多是作者六十年代初期翻译、1982年——1983年出版的日本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中的人物名。今选录七首。 仙家住处绝尘寰,也厌人间杀业添。 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①。 按:①玉鬘诗。

春宵曲(近现代·丰子恺)

押真韵

花老无风落,阴浓过雨新。故园春色半成尘。正是绿肥红瘦最伤神。

浪淘沙(近现代·丰子恺)

百卉竞春阳,九十韶光。少年裘马自疏狂。记得小桥垂柳外,红雨沾裳。

溪水碧汤汤,越女吴艭。谁家女伴斗新妆。陌上花开归缓缓,风递衣香。

朝中措(近现代·丰子恺)

押先韵

一湾碧水小窗前,景色似当年。旧种庭前桃李,春来齐斗芳妍。

如今犹忆,儿时旧学,风雨残编。往事莫须重间,年华一去悠然。

满宫花(近现代·丰子恺)

荻花洲,斜阳道。一片凄凉秋早。异乡风物故乡心,镇日频相萦绕。

桐落叶,杨枝袅。做弄闲愁闲恼。秋来春去怅浮生,如此年华易老。

减兰(近现代·丰子恺)

他乡作客,每到春来愁如织。怕上层楼,柳暗花明处处愁。 伤心春色,独自垂帘长寂寂。多事黄莺,百啭高枝梦不成。

高阳台 渌江舟中作(近现代·丰子恺)

押尤韵

题注:约1938年3月。 千里故乡,六年华屋,匆匆一别俱休。黄发垂髫,飘零常①在中流。

渌江风物春来好,有垂杨时拂行舟。惹离愁,碧水青山,错认杭州。

而今虽报空前②捷,只江南佳丽,已变荒丘。春到西湖,应闻鬼哭啾啾③。

河山自有重光日,奈离魂欲返无由。恨悠悠,誓扫匈奴,雪此冤仇。

注:①常,又作:尚。②空前,又作:空军。③应闻鬼哭啾啾,应,又作:但。此句又作:但闻蝶泣花愁;或作:但闻蝶惨花愁。

望江南六首选四(近现代·丰子恺)

题注:1938年8月21日

逃难也,逃到桂江西。独秀峰前谈艺术,七星岩下躲飞机,何日更东归。 注:在桂林也。

其二(近现代·丰子恺)

押东韵

闻警报,逃到酒楼中。击落敌机三十架,花雕美酒饮千盅,谈话有威风。 注:在汉口也。

其三(近现代·丰子恺)

押尤韵

空袭也①,炸弹向谁投?怀里娇儿犹索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血乳相和流。

其四(近现代·丰子恺)

防空也,日夜暗②惊魂。明月清风③非美景,倾盆大雨是良辰,苦煞战时民。

注:①空袭也,又作:飞机也。②暗,又作:动。③明月清风,又作月白风清。

菩萨蛮 赣州(近现代·丰子恺)

郁孤台上秋风袅,虔州圣地双江抱。草木尽生光,山川万里香。

崆峒眉样秀,章贡眼波溜。沃野绿无边,穰穰大有年。

四言诗

《护生画集》第二集诗 其一(近现代·丰子恺) 蚂蚁运粮,群策群力。 陟彼高冈,攀彼绝壁。 屡仆屡起,志在必克。 区区小虫,具此美德。

第11篇:丰子恺妙语摘抄

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草中。羡他村落无盐女,不宠无惊过一生。

——丰子恺(1898.11.9-1975.9.15)

人物小传

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丰子恺妙语摘抄

1、全为实利打算,换言之,就是只要全家。充其极端,做人全无感情,全无义气,全无趣味,而人就变成枯燥、死板、冷酷、无情的一种动物。这就不是“生活”,而仅是一种“生存”了。

2、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

3、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

4、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5、虚心的人用文凭来鞭策自己,心虚的人用文凭来炫耀自己。

6、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

7、青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

8、你住几层楼?——“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9、藏书如山积,读书如水流。山形有限度,水流无时休。

10、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钱钟书对应:目光放远,万事皆悲。

11、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

12、正当的游玩,是辛苦的安慰,是工作的预备。

13、由预想进行于实行,由希望变为成功,原是人生事业展进的正道。

14、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15、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16、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17、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18、“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来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象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19、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第12篇:白鹅丰子恺读后感

白鹅丰子恺读后感

(一)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它题目为《丰子恺读本》,是一本名家文学读本,读完整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丰子恺爷爷身上浓郁的儿童气息。

丰子恺爷爷是位杰出的散文家和漫画家,他是浙江桐乡人,1898年出生,1975年去世,笔名TK,原名润,号子恺,着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儿童漫画选》等。丰子恺爷爷热爱生物,觉得万物皆灵,一位远行的朋友送给他一只鹅,经过丰子恺爷爷细致入微、活灵活现的描写,白鹅居然成了鹅老爷。他的一只叫白象里的猫不见了,他和他的子女惊慌失措,丰子恺写了两张海报:“寻猫:敝处走失日月眼大白猫一只。如有仁义君子觅得送还,奉筹法币十万元。储款相待,决不食言。”一只大白猫与主人的感情能值十万元法币,可见他们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丰子恺爷爷不仅热爱生物,还非常关爱儿童,是儿童的崇拜者。在儿童乐园里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快乐和子女们的一些事情。他曾经说过:“近来我的心为了四事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在丰子恺爷爷眼里,()儿童是他最充实的回忆,动物是他最美好的感情。丰子恺爷爷明白孩子,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漫画故事大讲堂”。我看完了这本书,并没有看到丰子恺爷爷用优美的语句来描写,用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句子,可在这些朴素的话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丰子恺爷爷养动物时的快乐,和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一起时的幸福。我真想在茶坊乐园里和丰子恺爷爷谈笑风声,一起谈谈鸭子们的团结,不畏死亡的精神,看一看那些在他口中要伺候的“官匪”。丰子恺爷爷爱漫画、爱艺术,更爱孩子。在他朴实的话语里我明白了,孩子就要拥有活力和快乐,抛开烦恼,好好地去珍惜童年的每一天。

让我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活力、充满自信、充满欢乐。

白鹅丰子恺读后感

(二)

丰子恺老先生是我国着名的漫画大师,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他善于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幽默的文字来抓住生活中一些细碎轻微的东西,在极其普通或在别人看来乏味苦涩的生活中寻出趣味来,将它们表现得鲜活生动而有意味,从而自然轻松地悟出人生和社会的意义。我们学过的课文——《白鹅》就是他的作品。

这篇文章写于抗日时期作者在重庆避难的时候。他的朋友夏宗禹送给他一只白鹅,丰子恺老先生通过幽默的文字向我们描绘出一只有趣、可爱的“鹅老爷”。

我对鹅吃相中的“高傲”的描述记忆深刻。“鹅是吃冷饭的,吃饭是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它吃饭时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而且很会摆架子。但令人可笑的是,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做法循规蹈矩、不会变通。鹅吃饭时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这位”鹅老爷“的吃法,了解它吃食的规律,所以每次趁”鹅老爷“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就敏捷地跑过来偷吃鹅的饭。当鹅回来时,饭罐已已经空空如也,鹅便会”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让主人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人们为了不让”鹅老爷“的饭被鸡、狗偷吃,把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但它所需要的泥和草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要走远去,所以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白鹅吃饭时的高傲,经过我的介绍,大家已经略知一二了吧。我们都知道,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等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作者通过这些把鹅描绘得饶有趣味,十分生动,并从一些小事里透露出对白鹅的留恋。这篇文章并没有华丽的文字,但却在我们眼中呈现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袅袅的炊烟下,一只大白鹅在田舍前悠然自得地觅食嬉戏。让我们不由得对这只雪白的“大鸟”产生了好感,也想抱一只白鹅回家。

正如丰子恺老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的“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唯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白鹅,不仅是给丰子恺老先生在苦闷的避难生活中带来了乐趣和精神的寄托,也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它那可爱又可笑的行为,让我从鹅身上体会到了盎然的生机和丰富的情趣,成了独特的“物外之趣”。

白鹅丰子恺读后感

(三)

初识丰子恺,是因为我在语文课上学了先生写的《白鹅》一文,运用恰当的拟人,细致入微的观察,让白鹅别有情趣。寒假,我细细地品读了先生的《白鹅》一书,再次亲近这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白鹅》一书是丰子恺先生散文的选编本。这本书,将先生的作品分为“赞美童真”、“艺术理念”、“感悟自然”、“人生哲理”四辑,共计三十三篇。书的最大特色就是在每一辑之前都有导入语,仿佛将你带入一个个有着精美建筑风格的圣殿。我最回味的是有着《白鹅》一文的“感悟自然”这一辑。

“感悟自然”主要写了丰子恺先生观赏大自然,对生命的感悟。如《桂林的山》,桂林山水之美世人皆知,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心。丰子恺先生的《桂林的山》这篇文章中却有着独到的见解。先生形象地把桂林比作一个大庭院,把桂林的山比作院子里的大笋,令人捧腹,却又不得不佩服他比喻的贴切。在否认了世人的公论后,丰子恺先生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说法:“桂林山水奇天下。”他认为“甲”有尽善尽美的意思,而美是具足圆满的,不一定奇;奇是罕有少见的,不一定美。“美”与“奇”不能混淆一气。桂林的山,奇而不美。联想四年级下册的第二篇课文《桂林山水》,真是感概万千:先生的思想不拘泥于定式,在看事物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对于名山胜水也不盲目崇拜,能够提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种率直的性情,足以令人深思。

丰子恺先生兼有漫画家的身份,所以读《白鹅》这本书,犹如欣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我回味无穷。

第13篇:丰子恺书法研究

丰子恺先生以漫画闻名于世,但他对书法的看重和自许远在漫画之上。他曾说:“书法是最高的艺术„„艺术的主要原则之一,是用感觉领受。感觉中最纯正的无过于眼与耳。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书法,诉于耳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音乐。故书法与音乐,在一切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丰子恺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的书法,是有思想的书法,其宏大气度,蕴含于毫芒之间,其烂漫气质又流露在造型结字之内。他的书法源于北魏,兼及章草。风格的形成,既缘师门的影响,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感悟。首先,李叔同先生在书法上对他的影响极大,据丰子恺先生在文中记载,其求学期间,曾在李叔同先生的指导下,很认真地临摹过《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魏齐造像》等碑刻书法。其次,丰子恺先生年轻时也非常服膺于马一浮的行书,据载,某次丰子恺先生坐船回家,船头所挂帆布上有马一浮先生手书,异常潇洒倜傥,喜爱之极,或有摘下私藏之思。而马一浮先生的书法就是魏碑与二王行书结合的典范,丰子恺先生后来书法的走向或与此有很大渊源。与丰子恺先生同时代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书画在中国本来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下过很久的工夫。他近来告诉我,他在习章草,每遇在画方面长进停滞时,他便写字,写了一些时候之后,再丢开来作画,发现画就长进。讲书法的人都知道笔力须经过一番艰苦训练才能沉着稳重,墨才能入纸,字挂起来看时才显得生动而坚实„„”

书法,粗略地分,大致有两种风格,一种 “尚质”为主,另一种“崇妍”为主。前者追求质朴自然之美,富有“拙”趣,后者追求妍媚之美,富有“逸”趣,右军以下,尚妍为主,清代提倡碑学,尚质之风悄然兴起。其实,质与妍,好比男子汉大丈夫与婵娟美女,是不同之美。学书之人,当顺自己之气质,导自己之性情而追求之。丰子恺先生的书法是顺本身之气质,舒自己之性情,故而味道隽永,绝无矫揉造作之态。“质”并非野辣、霸悍、粗厉、强横;“妍”也非媚俗、轻佻、甜邪、纤弱。书法的风格尽管有质、妍之分,但大手笔往往质中有妍或妍中有质,并非单一的质或妍,这正如“真汉子未必无柔情”。而丰子恺先生的书法是质中有妍,以魏书为质,故而沉着;取章草、小草之妍,故而多情趣。绍兴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先生曾经著文,表示了他的看法:“丰先生的书法,一如其漫画和行文,风格独特,富有创造性。试以丰先生和别人的字幅并陈一起,读者无需细察,即能辨认出丰先生的庐山真面目来。”沈定庵先生是从风神上界定了丰子恺先生书法的特色和地位。

第14篇:《丰子恺儿童文学》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丰子恺儿童文学》,我非常喜欢读这本书。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丰子恺儿童文学》这本书中收录的故事,是丰子恺在70年前的《新少年》里连载的作品,里面记录的是几个喜欢美术的小孩子的经历。

书中有很多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很漂亮。里面的故事更是有趣极了!其中有一篇《儿童节前夜》,讲了一个叫逢春的孩子和她的弟弟如金、及同学华明,三个人一起尝试做书签的故事。

你们可能会问:做书签不是很好做吗?丰子恺为什么偏偏写这个呢?我告诉你们吧:他们可不是用一般的水彩笔画的,而是用山芋做的“刻版画”书签。他们是先在纸上画出想要刻的图案,华明和弟弟觉得刻图案简单,就先把图案刻在山芋上,逢春觉得太便宜他们,因为这是比较容易的工作。之后,逢春自己把题字和年号给小心地刻上。接着他们把刻好的山芋粘在厚厚的黄纸上,再把黄纸放在外面晾干。这就完成了制作书签的刻印工具。第二天早晨,华明逢春和如金到外面爬上一棵大树,发现周围有很多三原色混合的颜色,华明提议:“我们用三原色——红黄蓝来印刷书签怎么样?”大家觉得华明这个意见很不错。回到家里,华明来印红色,如今印黄色,逢春印蓝色。他们干得很起劲儿,一直干到姆妈叫他们吃中饭。红黄蓝三原色的书签就这样制作好了。

这本书大概每个故事都有写逢春、华明和如金他们创作作品,能让读者从其中了解很多美术创作的知识。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功底特别棒,故事的语言也非常生动、活泼,小孩子都会喜欢看的。我就经常读着读着就大声跟妈妈说:“太好看了!”我去美国的时候,把这本书一直带在身边。

同学们,你想不想看看?

第15篇:8.人物素材丰子恺

丰子恺其人其事

人物介绍:丰子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一、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十年*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病,于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享年七十八岁。

二、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三、慈悲,和儿女一起保护蚂蚁一家。除了天真可爱外,丰子恺珍视和守护的童真里还包含着正直、勇敢、善良。他在《给我的孩子们》中写道:“我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了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为此,丰子恺经常告诫自己的子女,要保持孩子般的率真,勇于惩恶扬善。丰一吟犹记得,父亲经常以蚂蚁教育自己,教孩子们平等待人,教他们爱世间的一切生命。丰子恺曾对丰一吟说:“蚂蚁也有家,也有爸爸妈妈在等它。你踩死它,它的爸爸妈妈要哭了。”虽然丰子恺是位佛教徒,但丰一吟觉得父亲劝他们不要踩死蚂蚁,不是为了讲什么积德与报应,而是为了培养孩子们从小就有一颗善良的心。

四、一辈子的约定。1929年,时值弘一大师50岁,为预祝弘一法师五十寿辰,丰子恺与弘一大师商定,绘“护生画”50幅,由弘一配诗写字,通过募捐出版,名即为《护生画集》。画的内容,都是劝人爱惜生命,戒除杀机的。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1939年,丰子恺为纪念弘一法师六十寿辰,着手绘制护生画续集60幅,绘制完毕,寄往泉州,请弘一法师配上文字。弘一法师见续集绘出,非常欣慰,抱病书写跋文:已卯秋晚,续护生画缋就,余以衰病,未能为之补题,勉力书写,聊存遗念可耳。之后师徒约定由丰子恺在1949年即弘一大师70岁时作《护生画集》第三集图画70幅,如此类推到弘一大师百岁时作第六集100幅。还没有到约定的1969年,即1965年,丰子恺在完成翻译《源氏物语》的同时,也完成了《护生画集》第五集90幅画的创作,那时距离弘一法师的90岁诞辰尚有四年。这提前的四年,是天遂人愿?或是,丰子恺已经预感到什么。一年后,“*”爆发,丰子恺的文章和画被定为大毒草,被下放到农村接受改造,期间繁重的劳动和恶劣的待遇让丰子恺染上腿疾和严重的肺炎,被准许病休回家。1973年,距离他和老师约定的时间还有整整六年。这年年底,丰子恺画完了《护生画集》第六集的100幅画,“世寿所许,定当遵嘱”,此时距他1928年画《护生画集》第一集,已过去了45年。很多年后其女儿丰一吟感叹,六册的《护生画集》居然能够完整,是一个奇迹。 不到两年,

1 1975年9月,丰子恺在华山医院的观察室里安详地离开了。

五、一生的追求,像一个人。丰子恺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他一生最崇拜的人是弘一法师。他说:“我崇仰弘一大师,是因为他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像一个人,这就是丰子恺一生的追求。

六、用笔来抗战。从1925年到1937年抗战开始,丰子恺结集出版的画集、随笔、艺术理论和翻译作品,为数甚多,而且拥有广大的读者。1937年芦沟桥事变。面对暴寇的侵略行径,丰子恺满腔愤懑,决定用自己的画笔来宣传抗日。他准备把日本侵华的无数事件用笔画出,编成一册,以最廉的售价广销各地,使略识文字的中国人都能了解,使未受教育的文盲也能看懂。不久,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在金山卫登陆后,到处狂轰滥炸。11月6 日,两架日机飞到石门湾上空,投下了12枚炸弹。其中一枚落在缘缘堂门口五六丈处。当天傍晚,石门湾逃避一空。丰子恺的妹夫立即从南沈滨摇一只船出来,邀丰子恺一家老幼10人下乡暂避一时。从此,他开始了8 年*的逃难生活。他说:“我虽未能真的投笔从戎,但我相信以笔代枪,凭我五寸不烂之笔,努力从事文化宣传,可使民众加深对暴寇之痛恨。”

七、笑谈应对命运不公。69岁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那时他住在上海。大字报,逼供信,抄家,关“牛棚”,紧缩住房,下乡劳动,写不尽的检讨交代,批斗,挂牌,游街,克扣工资,丰子恺备受种种精神上的侮辱和肉体上的摧残。但他横下一条心,把坐“牛棚”看作参禅,把批斗看作演戏。夜晚过黄浦江去游斗,他说是“浦江夜游”;在“牛棚”中被叫去训话,他好像是去上一回厕所,回到“牛棚”照旧与画师门谈笑风生,或偷偷地作诗填词。到上海南郊劳动,冷天睡在铺稻草的泥地上,屋顶隙缝中飘下来的雪积在他枕边,70多岁的老人早上还得亲自到河埠打水洗脸,但他风趣地说:“地当床,天当被,还有一河浜洗脸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回到家里,不管白天发生过天大的事,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叙述一遍,有时甚至避而不谈,只要一斤黄酒入肚,仍是吟诗诵词,谈笑自若。

八、画画,要学诗人的眼。“要学诗人的眼睛。”——这是丰先生反复指教我的又一点。和子恺老师每次会晤,我几乎都要请他讲讲他早期那些看来内容极为平常,却很能拨动心弦的画,我非常想知道他是怎样找到画材的,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子恺老师每次的回答,都离不开“要学诗人的眼睛”这句话,所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第16篇:学丰子恺护心

学丰子恺“护心”

水凌波

从小我就喜欢瞎折腾。家里凡小手能够到的白墙上,尽是我的涂鸦。窗户呢,够不到,也要站在桌椅上,给每一个窗格都贴上剪纸。

不久,我在书里发现了一个慈眉善目、留着山羊胡子的老爷爷,他比我还喜欢“瞎折腾”。他就是丰子恺先生。

丰先生家,有一只神奇的挂钟。据说丰先生嫌它太古板了,把它拆了,用颜料把钟面涂成了天蓝色,再画上一丛绿柳,又剪了两只黑色的小燕子,糊在长短针的针头上。这一来,挂钟不仅仍能报时,在没有动画片的年代,还成了一幅动态的双燕逐柳图。 多有趣的老爷爷!

我一直渴望拥有一只丰先生家的钟。打那以后,我总是琢磨着家里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也动手“改造改造”。比如,用勺子挖红萝卜,挖成无数弯弯的薄片,沿着碗壁,堆成花瓣状。又央求妈妈切几颗橘皮粒,做花蕊。我独创的“萝卜牡丹”上桌了。

这当然不过瘾,要知道丰子恺先生可是连自己的房间都当作艺术品布置呢。他以座位为中心,书架、脸盆、火炉都是配饰,力图整齐和谐,一个月内挪动数次,乐此不疲。

读到研究生了,我还是那么喜欢“瞎折腾”。买了许多动物N次贴,在书上贴满标签,否则坐在古籍部里校对版本是多么枯燥呀。背包旅行路上,只买最便宜的空白明信片,画上手绘路线图,日进一程,连成旅行日记。

小时候想要一个丰子恺一样的老爷爷做玩伴,长大后,我更羡慕丰先生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妙趣横生的能力。一个妇人抱着小孩看花,两个友人系了马在酒楼喝酒,都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没有大悲喜,也不上色,在他笔下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情味。

这种能力,即使在苦难中也没有变过。抗战期间,丰子恺一家逃难到了重庆。他的几个朋友去看望他,却见到院子里一群孩子正忙着搓泥巴,丰子恺负责把孩子们搓好的泥巴切成小方块。见有客人,丰子恺洗了手笑着说:“我们在做麻将牌,这里物资缺乏,孩子们喜欢玩麻将,我们就自己动手做。”

他曾问孩子最喜欢什么事,孩子说“逃难”。再问什么是“逃难”,孩子说:“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原来,丰子恺正是从孩子们那里得到了启示,发现了一个与成人世界截然不同的天然世界。

当孩子们渐渐长大懂事,丰子恺这位“顽童爸爸”一面为孩子们的独立感到高兴,一面又为孩子忧虑,担心他们告别童年,进入成人世界后,不再有小时候的率真、勇敢。

看到身边90后、零零后的孩子们,刚上幼儿园就被父母逼着学英语、学特长,我庆幸自己能在丰子恺的笔下找到童年嬉闹的影子:拿蒲扇当脚踏车,和草木虫鱼玩到天黑。

而今,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小组,专门吐槽与父母的斗智斗勇。要是丰先生知道了,该有多伤心呀!也许,不是不懂事的孩子多了,而是像丰先生这样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的父母少了。

俞平伯评价丰子恺的漫画“如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正因活在“有情世界”中,丰先生才那么喜欢“折腾”,在平凡中发现美,在平淡里体味真,在苦难里感受趣。就像他在《山水间的生活》中所写:“我往往觉得山水间的生活,因为需要不便而菜根更香、豆腐更肥”、“因为寂寥而邻人更亲”。

而我开始懂得平淡里的真味,却是因为父亲的病。高三那年,父亲病倒了,母亲日夜守候在医院,我则沉默地孤军奋战着。肾炎忌口,特别是忌盐。起初,寡淡无味的饭菜让我难以下咽,家中常年弥散着中药的味道。

日子渐渐好转起来,我反倒爱上白米饭里稻谷的真香了。这是我很少言及的苦。因为,在这苦里,有幸福,有欢笑,有爱。家虽小,可三个人彼此相爱,生活并没有缺少了什么。就和丰子恺先生的泥巴麻将一样嘛。

再去看丰子恺,感受到的便不再只有童真童趣,那画里分明有一种悲悯沧桑的情怀。便明白,丰子恺先生的平淡并非寡味,也非闲散。

他恰恰是懂得浓烈的,他曾撰文讨论为什么红色配绿色,反而会显得饱满、圆润。他恰恰是关心时事的,反映百姓疾苦和抗日的作品俯拾即是。他恰恰是最会洞察人情世故的,针砭时弊,不动声色却入木三分。

这精神,来自孩童,也来自佛教。他曾说:“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被窃走至今未归的《护生画集》更是丰子恺生前最喜欢的画集,童心未泯,万物有灵。

如今,迷茫无奈时,翻开丰子恺画集,会感到自己仍活在“有情世界”里。顺境之中,丰先生又像一阵凉夜清风,不至冲昏头脑。丰先生教我们,这世界有爱,有恶,有喜,有悲,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喧嚣中“护心”。

1.注音(2分) 花蕊

嬉闹

针砭

悲悯 ....

2.解释加点字在句中意思(2分)

(1)他以座位为中心,书架、脸盆、火炉都是配饰,力图整齐和谐,一个月挪动数次,乐此不疲。 ....

(2)他恰恰是最会洞察人情世故的,针砭时弊,不动声色却入木三分。 ....

3.丰子恺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妙趣横生。文章中哪几件事表现了他这一特点?请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4.请从语言表达角度对文中“正因活在“有情世界”中,丰先生才那么喜欢“折腾”,在平凡中发现美,在平淡里体味真,在苦难里感受趣。”这句话进行简要评析。(4分)

5.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 6.在对童年往事的回味中,作者笔锋一转,写到自己在高三时父亲生病一事,有何用意?(4分)

7.文题为《学丰子恺“护心”》,请根据文章理解,谈谈“护心”的含义是什么?(3分)

8.“丰先生教我们,这世界有爱,有恶,有喜,有悲,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喧嚣中‘护心’。”成长过程中,不只有和煦阳光的照耀,也会有凄风苦雨的洗礼,我们要学会“护心”。请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或生活实际,谈谈你会怎样做?(5分)

9.正嚷间,大圣到了。叫一声:“开路!”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丢开架子,打将出来。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髹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那猴王果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这一场自辰时布阵,混杀到日落西山。那独角鬼王与七十二洞妖怪,尽被众天神捉拿去了,止走了四健将与那群猴,深藏在水帘洞底,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神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彀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即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1)、上面选文出自古典文学名著

,其作者是

(2)、四大天神、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一行人下界擒猴,理由是孙悟空犯了十恶之罪,那么这十恶之罪指的是什么?

(3)、孙悟空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十分有魅力的艺术形象,上述选文中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至少要写出两点)

第17篇:读丰子恺作品有感

读丰子恺作品有感

洋泾中学

许焕武

很久以前,我对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就很感兴趣。这次能聆听老师对他的介绍,了解更深了。

在读他文章的过程中,我就有一种潜在的意识——读书是在跟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在对话、交流,好象在拉家常,在谈一些身边小事,但同时能以小见大,从中扩大见识,吸得精神营养,净化心灵。。。丰子恺就像在身边的长辈,给你谈谈周围的“小事”——个人的、社会的及人生本性、生活和艺术。其文章让人能在一个很轻松的氛围下感受、体会“大道理”。过后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真实、清净与享受快乐。。。

我虽然无缘亲眼见到丰先生,但脑子里却浮现出一个如此模糊而又清晰的形象:雍容恬静的相貌,一团和气的风度,无论在人生的海洋中遇到什么风浪,他也总是欣然微笑,在浪花飞溅中,没有忧虑没有怨言,只有他的本色依旧。

他的作品就像他的人品一般,朴素而真诚。在他的《大帐簿》里,他细细地写尽人生旅程中的无数疑惑与悲哀,最后他仍然纯朴地希望宇宙间有一本大帐簿,事无大小轻重、来历都一一记录在案,以此解除困惑。《学画回忆》则像放电影般重现出幼年子恺学习画画的趣事,他将那些孩童可爱真挚又逗趣的微妙心理都一一细致地加以描摹,真真切切,没有一丝人造的虚假气息。还有《华瞻日记》里的无邪童真;《秋》里的超脱淡然,只求在死的灵光中度送生命,都表现出他的朴素而真诚的文风。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描写,还是对生命的沉思,都渗露出他的真,他的朴,能让读者随之进行一次生命之旅,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灵魂的洗礼。

他,就如滔滔长江流水边的一个辛勤的摆渡人,用他质朴的笔作长篙,以他的真诚纯洁,为被生活所迷的失望的旅人,撑出一片天空。他让旅客的心由喧嚣归于平静,由消沉而重燃对彼岸阳光的希望。

丰子恺先生有一付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付善于分析的大脑,有一付善于描写现实的手。他的所写所画,像似在不经意之中随意勾画,有些画,笔法简单到不可再减一笔的境界。然而他所表现的,却几乎包含了社会的所有层面。因此也可以说,对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与其说是“看”,不如说是“读”,因为画的背后,是一个真实的社会,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一个中国人,凡稍许受过教育的,都学过中国历史。然而,我们所学到的历史,大都是以文字形式记载的历史;即便有电影、有电视,但在电影电视中人们所见到的,更多的是经过后人诠释过的,时常使人不禁对其真实性表现出怀疑。历史给我们提供的实证性的资料毕竟太少了。然而我们有了丰子恺漫画,有了这样一部用画表现的历史,她表现出无可怀疑的真实性,加之赏心悦目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翁叟还是孩童,无论是智者还是文盲,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不分民族,不分国籍,不分男女,均可成为爱释手之物,她的教育意义,蕴藏在“读”画之中,其作用更是潜移默化的。

仰望着蓝天白云,我不禁自问,什么时候,我们世界才可少些欺诈,少些执着,多些自然与淡泊。正如丰子恺先生作品中所希冀的一样。

感谢老师为我们开的这个讲座,让我们对丰子恺先生及作品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18篇:丰子恺白鹅读后感(材料)

丰子恺白鹅读后感

(一)

丰子恺老先生是我国着名的漫画大师,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他善于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幽默的文字来抓住生活中一些细碎轻微的东西,在极其普通或在别人看来乏味苦涩的生活中寻出趣味来,将它们表现得鲜活生动而有意味,从而自然轻松地悟出人生和社会的意义。我们学过的课文——《白鹅》就是他的作品。

这篇文章写于抗日时期作者在重庆避难的时候。他的朋友夏宗禹送给他一只白鹅,丰子恺老先生通过幽默的文字向我们描绘出一只有趣、可爱的“鹅老爷”。

我对鹅吃相中的“高傲”的描述记忆深刻。“鹅是吃冷饭的,吃饭是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它吃饭时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而且很会摆架子。但令人可笑的是,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做法循规蹈矩、不会变通。鹅吃饭时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这位”鹅老爷“的吃法,了解它吃食的规律,所以每次趁”鹅老爷“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就敏捷地跑过来偷吃鹅的饭。当鹅回来时,饭罐已已经空空如也,鹅便会”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让主人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人们为了不让”鹅老爷“的饭被鸡、狗偷吃,把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但它所需要的泥和草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要走远去,所以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白鹅吃饭时的高傲,经过我的介绍,大家已经略知一二了吧。我们都知道,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等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作者通过这些把鹅描绘得饶有趣味,十分生动,并从一些小事里透露出对白鹅的留恋。这篇文章并没有华丽的文字,但却在我们眼中呈现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袅袅的炊烟下,一只大白鹅在田舍前悠然自得地觅食嬉戏。让我们不由得对这只雪白的“大鸟”产生了好感,也想抱一只白鹅回家。

正如丰子恺老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的“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唯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白鹅,不仅是给丰子恺老先生在苦闷的避难生活中带来了乐趣和精神的寄托,也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它那可爱又可笑的行为,让我从鹅身上体会到了盎然的生机和丰富的情趣,成了独特的“物外之趣”。

丰子恺白鹅读后感

(二)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它题目为《丰子恺读本》,是一本名家文学读本,读完整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丰子恺爷爷身上浓郁的儿童气息。

丰子恺爷爷是位杰出的散文家和漫画家,他是浙江桐乡人,1898年出生,1975年去世,笔名TK,原名润,号子恺,着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儿童漫画选》等。丰子恺爷爷热爱生物,觉得万物皆灵,一位远行的朋友送给他一只鹅,经过丰子恺爷爷细致入微、活灵活现的描写,白鹅居然成了鹅老爷。他的一只叫白象里的猫不见了,他和他的子女惊慌失措,丰子恺写了两张海报:“寻猫:敝处走失日月眼大白猫一只。如有仁义君子觅得送还,奉筹法币十万元。储款相待,决不食言。”一只大白猫与主人的感情能值十万元法币,可见他们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丰子恺爷爷不仅热爱生物,还非常关爱儿童,是儿童的崇拜者。在儿童乐园里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快乐和子女们的一些事情。他曾经说过:“近来我的心为了四事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在丰子恺爷爷眼里,儿童是他最充实的回忆,动物是他最美好的感情。丰子恺爷爷明白孩子,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漫画故事大讲堂”。我看完了这本书,并没有看到丰子恺爷爷用优美的语句来描写,用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句子,可在这些朴素的话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丰子恺爷爷养动物时的快乐,和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一起时的幸福。我真想在茶坊乐园里和丰子恺爷爷谈笑风声,一起谈谈鸭子们的团结,不畏死亡的精神,看一看那些在他口中要伺候的“官匪”。丰子恺爷爷爱漫画、爱艺术,更爱孩子。在他朴实的话语里我明白了,孩子就要拥有活力和快乐,抛开烦恼,好好地去珍惜童年的每一天。

让我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活力、充满自信、充满欢乐。

丰子恺白鹅读后感

(三)

初识丰子恺,是因为我在语文课上学了先生写的《白鹅》一文,运用恰当的拟人,细致入微的观察,让白鹅别有情趣。寒假,我细细地品读了先生的《白鹅》一书,再次亲近这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白鹅》一书是丰子恺先生散文的选编本。这本书,将先生的作品分为“赞美童真”、“艺术理念”、“感悟自然”、“人生哲理”四辑,共计三十三篇。书的最大特色就是在每一辑之前都有导入语,仿佛将你带入一个个有着精美建筑风格的圣殿。我最回味的是有着《白鹅》一文的“感悟自然”这一辑。

“感悟自然”主要写了丰子恺先生观赏大自然,对生命的感悟。如《桂林的山》,桂林山水之美世人皆知,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心。()丰子恺先生的《桂林的山》这篇文章中却有着独到的见解。先生形象地把桂林比作一个大庭院,把桂林的山比作院子里的大笋,令人捧腹,却又不得不佩服他比喻的贴切。在否认了世人的公论后,丰子恺先生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说法:“桂林山水奇天下。”他认为“甲”有尽善尽美的意思,而美是具足圆满的,不一定奇;奇是罕有少见的,不一定美。“美”与“奇”不能混淆一气。桂林的山,奇而不美。联想四年级下册的第二篇课文《桂林山水》,真是感概万千:先生的思想不拘泥于定式,在看事物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对于名山胜水也不盲目崇拜,能够提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种率直的性情,足以令人深思。

丰子恺先生兼有漫画家的身份,所以读《白鹅》这本书,犹如欣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我回味无穷。

丰子恺白鹅读后感

(四)

在这次暑假,我读了《白鹅》,《鸟的天堂》和《猫》这三本书,其中我选了《白鹅》这本写了我的这篇读后感。这本书是丰子恺爷爷写的散文集,其中最好看的还是《白鹅》这篇。这篇散文也曾经在我们的语文书上出现过,所以这篇短文对我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作者笔下的白鹅形象生动,极其传神。在白鹅的叫声,吃相和步态可以看出它的高傲,严厉和凶猛。白鹅的叫声十分严肃,稍微有厉声呵斥的印象。它还可以像狗一样看守门户:它见了任何人,都会厉声呵斥,有时还会使劲地咬。白鹅吃饭时,一向需要水,泥和草。它先吃一口冷饭,再吃一口水,然后再吃一口泥和草。不管在什么情况,它吃饭的规矩,是丝毫不会改变的。如果有谁来偷吃它的饭,它必定会使劲地咬它。白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鹅的步调从容,大摸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厂。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会咬那个人几口。

那只白鹅的步态,叫声和吃相不禁让我发出笑声来。作者描写鹅的傲慢的同时,也表示出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作者与小动物相处,给他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他对于白鹅的赞美和喜爱,应该是发自他的内心的。读了这篇短文,使我不禁对白鹅有了一种喜爱之情。它也给我乐趣和快乐。白鹅使我感觉到了白鹅的丰富的情趣。

第19篇:《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读后感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读后感

华怀贤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拿起《小学生丰子恺读本》,细细品读。

这本书把丰子恺遇到的事全部写在了一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蜜蜂》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丰子恺在写作时发现窗台上有只蜜蜂。这只蜜蜂一直嗡嗡作响,不停地往窗户上撞,可能是想飞出去找同伴吧。\"可它一直撞难道不痛吗?\"最终丰子恺拿了一块木板,然以后小心翼翼地把蜜蜂放了出去,那只蜜蜂一下子就飞走了。

记得以前我学自行车的时候,一开始我以为很简单,只有踩踩踏板,车就会动起来。可我一骑上自行车,发现根本没有那么简单。车总是摇来摇去,最终我撞上了树,摔了个狗啃泥。几天后,我厌倦了,于是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不学了。\"妈妈说:\"那你初中上学怎么办?\"\"我骑有辅助轮的自行车就好了。\"妈妈笑着说:\"你不怕别人笑你吗?\"\"反着我就是不学了。\"我大声说道。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很惭愧。一只小小的蜜蜂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希望,难道我一个比它大好几百倍的人都不如它吗?于是我又重新学起自行车。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要坚持到最后,坚持就是胜利,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读了这本书,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我要向丰子恺学习,争取做一个像他那样有成就的人。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 》介绍

五(3)班 王符瑞

近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小学生丰子恺读本》。书里面的一个个故事就是丰子恺爷爷的一篇篇日记,再加上编者在日记后加入一段\"读后所思\",这就构成了一篇篇拥有深刻道理的阅读短文。

这一本书,共分为五个篇章,分别是:生物乐园、儿童乐园、茶坊乐园、艺术乐园、故事乐园。我最喜欢阅读生物乐园中的文章,其中《\"不喝肉汤\"的杨柳》,我阅读了多遍,很有感悟。文章中,丰子恺爷爷赞扬杨柳的\"下垂\"精神。杨柳就算长得有多高,但它始终不会忘记它的根本。是啊!我们长大后,不管取得多少成就,有多大的荣誉,但我们始终不能忘多年来辛苦养育我们的父母,不能忘了我们做人的根本。

在生物乐园中,不仅有许多有深刻道理的故事,还有丰子恺爷爷的第一个宝藏——《护生画集》,护生的意思就是护心,看管好自己的良心,让它保持仁爱、善良。我认为护生的意思就是保护世界上的每个生命,小至蚂蚁。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有它们所存在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能力大,然后去剥夺它们的生命,践踏它们的生命。就算是一只细小的蚂蚁,也有它的价值。护生,可以让我们认识善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永远保持这一份善良,让善良之心永远纯洁,不受到伤害,善良是历史上的珍珠,请好好的保护!你只有永远保持了善良的心,才会知道生活的欢乐、美好。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里面的故事蕴含着道理,在每一个篇章,又都有丰子恺爷爷独特的宝藏,这是令我最喜欢的地方。

快来阅读这本好书!相信你也会喜欢并有所感悟。

指导老师:刘红

第20篇:《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读后感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读后感

这个星期,我读《小学生名家读本》里的《小学生丰子恺读本》,很有感触。

丰子恺对儿童最感兴趣,他的名句是:‚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这句话可以概括全书。

丰子恺是浙江桐乡人,他的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儿童漫画选》等。

第一编的主题是‚生物乐园——万物皆灵‛,我最喜欢‚日月眼‛,因为他颇有壮士风。第二编的主题是‚儿童乐园——长尾巴的人‛,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三种游戏》,那里写了那时儿童的游戏。第三编的主题是‚茶坊乐园——一杯鸡尾茶‛。第四编是‚从头到脚都是美‛。第五编是‚故事乐园——丰子恺‘漫画和故事’大讲堂‛第六编是‚写在后面——生命里的重‛。

丰子恺既是一位画家,又是一位作家、文学家。他用他的画和文字,描绘着一个真、善、美的纯净世界。

丰子恺的简介
《丰子恺的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