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世界母语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8 18:09:1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国际母语日

为了纪念孟加拉国人民为争取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而作出的牺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决定将每年2月21日确定为 “国际母语日” (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都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

推荐第2篇:母语

宝丰县召开2016年度“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宝丰组工 2017-08-10 20:27 宝丰县召开2016年度“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8月10日上午,宝丰县召开2016年度“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回顾总结2016年度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星级管理工作,表彰先进、鼓舞干劲,进一步激发全县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振奋精神、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宝丰县召开2016年度“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张庆

一、许红兵、刘景华、铁干卿、汤红漫、张国伟、杨占杰、吕晋、魏学君、苏胜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其他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主席台就座。

宝丰县召开2016年度“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宝丰县委书记张庆一在会上首先向辛勤工作在农村一线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广大农村干部表示慰问和感谢。他强调,一要认清肩负责任,增强行动自觉。县委对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历来高度关注,拿出奖金对“三星级”以上的村进行奖励,并组织大家外出学习培训,希望大家开阔眼界思维,激发干事创业动力。二要做好表率示范,树立良好形象。村书记要为党员当好标杆,为群众做好表率,用实际行动感染人、带动人。在干事创业中,要干好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带头干事带头致富;在为人处事上,要公道正派、公平处事、公开理事;在廉洁自律上,要严守底线思维,做到清正廉洁、公正无私。三要突出工作重点,勇于担当作为。好的村支书在经济发展上要转变观念,找准路子,结合各村优势,利用上级政策,借风行船,借势发展;在信访稳定上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责任意识,筑牢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处置突发事件,讲究工作方法,积极化解矛盾;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落实好制度;在脱贫攻坚工作上,要当宣传党和政府精准脱贫政策措施的“明白人”,当把“六个精准”要求落到实处的“精细人”,当时刻把贫困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知心人”,当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带头人”。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照检查发现的问题,迅速行动,及时整改到位。创建工作已到了冲刺阶段,各乡镇、村(社区)一定要认真查找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加大整改力度,同心协力抓好创建工作。

宝丰县召开2016年度“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张庆一要求,各村支部书记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落实党的政策,完成各项任务,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信访稳定。下一步,我县要加大培养“双强”支部书记的力度,选好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

宝丰县召开2016年度“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张庆一强调,村级党组织和村书记责任重大、职责光荣,希望大家珍惜岗位、恪尽职守,以坚定的决心、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为父老乡亲多办实事好事,让党的政策切实落到实处,为建设“四个宝丰”、决胜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宝丰县召开2016年度“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宝丰县委副书记、县长许红兵在主持会议时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要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把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各乡镇党委要健全完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教育管理、星级争创机制,推动争创工作深入有效开展;县直单位要结合实际,拿出支持、鼓励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形成学先进的浓厚氛围。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找差距、定目标、强措施、补短板,真正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提水平、有突破。县广电总台和信息中心要开设专栏,大力宣传优秀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凝聚发展的正能量。各乡镇、各部门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宝丰县召开2016年度“五星”评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村(社区)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

孩子,好好学习汉语吧

谢锋

9月1日晚上,央视一套播出了《开学第一课》。

9点10分,我和儿子准时收看了。从甲骨文到中国功夫,从琴棋到诗词,从为汉字而狂的美国人理查德到巴基斯坦汉字之母米斯巴的跨国师生情。节目寓教于乐,生动有趣。

节目中最让儿子感动的是外国人竟然也喜欢汉语。 于是便有了我与儿子关于汉语的一段对话。

“外国人尚且喜欢汉语,作为中国人是不是更应该喜欢,并且要好好学习她呢?”我问儿子。

儿子点点头。

我接着说:“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开始学习汉语了。汉语,是我们的骄傲。作为炎黄子孙能传承母语是很自豪的事情。”

儿子好奇地问:“妈妈,汉字是啥时候产生的?”

我告诉儿子,我们的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她是当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文字,按年龄计算,恐怕有

五、六千岁了,是文字中的寿星。至于到底什么时候产生,现在还是个谜。

“妈妈,汉字是谁造的呢?”

传说是先人仓颉呀!仓颉这个人四目重瞳,非常聪明,他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瞰龟背文图、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发,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仓颉造字时,举国欢腾,感动上苍,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的降下来,吓得鬼怪夜里啾啾地哭起来。

儿子惊奇的睁大眼睛。 “妈妈,仓颉造了多少汉字?” 这个嘛,妈妈也说不清。 “妈妈,我们中国有多少汉字?” 好多,好多呢,多的像天上的星星。 “什么?这么多呀!妈妈,我能不能造字?”

乖儿子,只要你努力学习,你也可以呀!我们的汉字,最早是仓颉造的,后来,劳动人民在此基础上,又造了很多的字。汉字凝聚了无数先人的心血和智慧,她有着其它文字无法相比的威力。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 从《春秋》到《离骚》,从《史记》到《三国演义》用的都是汉字。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为了追求汉字的神韵,不惜钱财,不惜将衣服划破,不惜将池塘染黑,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没有汉字就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国文明的起源的重要标志,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都是汉字这个伟大发明的衍生物,所以汉字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的不折不扣的第五大发明,是一切华夏文明存在的基石。

“你觉得我们的汉语美不美?”

“美呀!妈妈,但是我说不出来,美到什么地方?”

你看,节目中,九十六岁的翻译家许渊冲老爷爷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三美:意美、形美、音美。你站在二楼看远处,与站在二十层楼看远处,一样么?

“不一样。”

“更上一层楼”是不是读起来很美?我们的母语是最美的语言。她有独特的四声,有着音乐般的声调,配合我国特有的诗词歌赋,押韵篇章,不用谱曲,就已经可以终日吟唱,代代相传。

你听“江南可采莲,莲叶禾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多么欢快动听;你再听“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多么活泼可爱;你再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多么朗朗上口。

“我也会,妈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儿子唱了起来。

望着天真活泼的儿子,我恨不得把所有关于母语的美都告诉他。

我们母语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让你惊叹美女的曼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你惊奇边塞风光的雄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你向往古人的闲情逸致;“细水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让你留恋田园风光的歆美。有一个80后作家刘卫东曾经在他的《怀念铜》里写到:“我一直认为我的母语和中国古代的鼎都来源于青铜的精华。一言九鼎,把语言的美推到了一个后辈难以企及的地步。„„我一直这么固执地认为,是青铜赋予中文以本质,中文赋予青铜以韬略。”他的独特的比喻把母语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为了让儿子明白,我拿来摆在博古架上的仿真青铜鼎给儿子讲。

我们的母语是最厚重的语言。从她诞生的第一天起,已经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紧紧相连。她,维系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纽带和精神支柱,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尊严;她,是我们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文明传承的载体。如果没有她,我们又怎能继承“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种汪洋捭阖,仪态万方的洒脱精神?如果没有她,我们又怎能保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如果没有她,我们又怎能铭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的节操?如果没有她,我们又怎能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追求?五千年的岁月累积,国家的历史,语言的历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层层堆积,早已像高山一样博大雄伟,似海洋一般广阔无垠。

“妈妈,《道德经》里告诉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儿子打断我。可见儿子听懂了我的话。

“妈妈,可是汉语太难学了!”

孩子,虽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语言。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难学。你每天听的话,说的话,都是汉语,她就像空气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我们一刻也离不开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汉语是世界上最广泛、最有活力的语言。今天,汉语已成为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使用的语言, 她同我们的祖国一样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位置,她成了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成了世界各国人争相学习的热门语言。

汉语,世界上最珍贵的语言啊!她没有英语的圆润上口,没有法语的优雅悦耳,没有西班牙语的风情万种,也没有德语的严肃谨慎,但她有的是东方的古老深厚,她包含了多少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她承载了多少悲欢离合;她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她哺育了那么多的中华儿女;她造就了那么多的英雄豪杰。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一谈起母语,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我知道了,妈妈。你说这么多,就是说语文很重要。我们要学好她。”儿子在沙发上一蹦一蹦地说。

孩子,热爱我们的汉语吧,汉语是我们的骄傲!为她是我们的母语而自豪吧! 记住“最爱说的话啊,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儿子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那歌声很嘹亮!

推荐第3篇:世界日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 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 10月31日万圣节 10月24日联合国日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21日世界停火日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4月7日世界卫生日 4月5日清明节

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3月12日植树节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推荐第4篇:世界日

世界日大全

新年元旦01.01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世界湿地日02.02 国际气象节02.10 情人节02.14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全国爱耳日03.03 妇女节03.08 植树节03.12 国际警察日03.14 国际消费日03.15 全国护肝日3.18 世界森林日 睡眠日03.21 世界水日03.22 世界气象日03.23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03.24 愚人节04.01 清明节04.05 世界卫生日04.07 世界地球日04.22 国际劳动节05.01 中国青年节05.04 全国碘缺乏病日05.05 世界红十字日05.08 国际护士节05.12 国际家庭日05.15 世界电信日05.17 国际博物馆日05.18 全国助残日05.19 全国学生营养日05.20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05.22 国际牛奶日05.23 世界无烟日05.31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母亲节第二星期日 国际儿童节06.01 世界环境日06.05 全国爱眼日06.06 端午节06.15 父亲节第三个星期日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06.17 国际奥林匹克日06.23 全国土地日06.25 国际反毒品日06.26 香港回归日07.01 建党日07.01 抗日战争纪念日07.07 世界人口日07.11 八一建军节08.01 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劳动节09.01 国际扫盲日09.08 教师节09.10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09.16 国际和平日09.17 国际爱牙日09.20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国际聋人节09.22 世界旅游日09.27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国庆节10.01 国际音乐节10.01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02 世界动物日10.04 国际住房日10.07 全国高血压日10.08 世界视觉日10.08 世界邮政日10.09 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 国际盲人节10.15 世界粮食节10.16 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 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 联合国日10.24 万圣节10.31 中国记者日11.01 消防宣传日11.09 世界糖尿病日11.14 国际大学生节11.17 感恩节11.28 世界艾滋病日12.01 世界残疾人日12.03 世界足球日12.09 冬至节12.22 圣诞节12.25 世界日大全集中 一月

1月26日国际海关日 1月第一个星期日 黑人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1954 二月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2月7日 国际声援南非日 1964 2月10日国际气象节

2月21日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 1949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三月

3月1日国际海豹日1983 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 1910 3月14日国际警察日节

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3 3月17日

国际航海日 3月21日

世界林业节世界森林日1972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1976 世界儿歌日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1993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1950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996 四月

4月1日国际愚人节 4月2日 国际儿童图书日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1950 4月17日世界肿瘤日 4月18日 国际古迹遗址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1970 世界法律日 世界植树节

4月23日世界图书和版权日1995 4月24日

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1957 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2001 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 秘书节 五月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1889 国际示威游行日

5月3日世界哮喘日 世界新闻自由日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1948世界微笑日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1912 5月15日

国际家庭咨询日1994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1969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5月26日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1993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1988 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1914 救助贫困母亲日1997 5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牛奶日1961 六月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1949 6月5日世界环境日1974 6月6日

世界爱眼日1996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0日世界难民日2001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1894 世界手球日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1987 国际宪章日联合国宪章日 6月30日世界青年联欢节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七月 7月1日 国际建筑日1985 7月2日国际体育记者日 7月11日

世界50亿人口日1987 7月26日世界语言创立日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 7月第一个星期六 国际合作节 八月

8月6日

国际电影节1932 8月12日国际青年日 九月

9月1日世界营销策划日 9月8日

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1958 世界扫盲日1966 9月14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1987 9月20日 国际爱牙日 9月22日 国际无车日 9月21日

国际和平日2002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 9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和平日1981 9月第四个星期日 国际聋人节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世界心脏日 世界海事日 十月

10月1日 国际音乐日1980 国际老人节1990 10月2日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949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1949 10月8日 世界视觉日

国际左撇子日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1969 10月10日

世界居室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1992 10月13日 世界保健日 国际教师节

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 1884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1969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1984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979 10月17日世界消除贫困日 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1992 10月24日联合国日1945 世界发展信息日

10月28日世界quot男性健康日quot2000 10月31日 世界勤俭日

10月第一个星期一 国际住房日1982 10月第二个星期三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990 十一月

11月10日世界青年节日1946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国际学生日1946 11月21日 世界电视日1996 世界问候日1973 十二月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1988 12月2日废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1986 12月3日

世界残疾人日1992 12月5日

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1985 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国际民航日 12月9日 世界足球日1995 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1950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1998 12月15日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21日国际篮球日 1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4 12月第二个星期日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推荐第5篇:世界日

一 月

1日 元旦

5日 黑人日

26日 世界麻风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

二 月

2日 世界湿地日

(7日 国际声援南非日)

10日 国际气象节

14日 情人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三 月

1日 国际海豹日

3日 全国爱耳日

8日 国际妇女节

12日 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

14日 国际警察日

15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17日 中国国医节 国际航海日

农历二月二 龙抬头节

21日 世界森林日 消除国际歧视国际日 世界儿童日 22日 世界水日

23日 世界气象日

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5日 全国中小生安全教育日

四 月

1日 愚人节

5日 清明节

6日 复活节

7日 世界卫生日

22日 世界地球日

23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24日 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五 月

1日 国际劳动节

4日 中国五四青年节

5日 碘缺乏病防治日

8日 世界红十字日

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12日 国际护士节

15日 国际家庭日

17日 世界电信日

18日 国际博物馆日

20日 全国学生营养日

23日 国际牛奶日

31日 世界无烟日

六 月

1日 国际儿童节

5日 世界环境日

6日 芒种节

13日 黑色星期五

15日 父亲节

17日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22日 夏至节

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25日 全国土地日

26日 国际反毒品日

七 月

1日 中国共产党建党日 世界建筑日

2日 国际体育记者日

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11日 世界人口日

30日 非洲妇女日

八 月

1日 中国人民军队建军节

8日 中国男子节(爸爸节)

15日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

农历七月七 中国情人节

九 月

8日 国际扫盲日 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10日 教师节

14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15日 中秋节

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20日 国际爱牙日

21日 国际和平日

26日 国际聋人节 世界儿童日 世界海事日 27日 世界旅游日

十 月

1日 国庆节 世界音乐日 国际老人节 国际音乐日 2日 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

4日 世界动物日 国际住房日

6日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农历九月九 重阳节

9日 世界邮政日 万国邮联日

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13日 世界保健日 国际教师节

14日 世界标准日

15日 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

16日 世界粮食日

17日 世界消除贫困日

22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

24日 联合国日 世界发展信息日 31日 世界勤俭日

十一 月

7日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纪念日 8日 中国记者日

9日 全国消防安全教育日10日 世界青年节

11日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

12日 孙中山诞辰纪念日

13日 世界糖尿病日

17日 国际大学生节 世界学生节 21日 世界问候日 世界电视日 22日 感恩节

29日 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

十二 月

1日 世界艾滋病日

3日 世界残疾人日

5日 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 8日 国际儿童电视日

9日 世界足球日

10日 世界人权日

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3日 南京大屠纪念日

21日 国际篮球日

24日平安夜

25日 圣诞节

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推荐第6篇:世界日

国际日

一月 国际海关日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国际麻风节

二月 世界湿地日 国际母语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反对殖民主义斗争日 世界气象日

国际海豹日 全国爱耳日 世界青光眼日 世界肾脏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保护母亲河三月 日 国际警察节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国际航海日 世界森林日 世界睡眠日 世界水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 世界儿歌日 世界戏剧日

国际儿童图书日 世界自闭症日 巴勒斯坦儿童日 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非洲环境保护日 非洲自由日 世界社会工作日 全球青年服务日 世界血友病日四月 国际古迹遗址日 世界卫生日 世界帕金森病日 世界地球日 世界读书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 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世界防治疟疾日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 世界儿童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 世界防治哮喘日 世界新闻自由日 五四青年节 世界红十字日国际护士节 母亲节 国际家庭日 世界电信日 全国学生营养日 世界牛奶日五月 国际博物馆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世界无烟日

碘缺乏病防治日 世界高血压日 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 世界肝炎日 世界计量日世界文化发展日 非洲解放日 国际维和人员日

国际儿童节 世界环境日 全国爱眼日 父亲节 世界海洋日 世界无童工日

六月 受侵略戕害的无辜儿童国际日 世界献血者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世界难民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联合国宪章日 国际禁毒日

七月 国际建筑日 国际合作节 曼德拉国际日 国际体育记者日 中国航海日

世界人口日 人类月球日

八月 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 国际土著人日 国际青年日 纳米比亚日

世界急救日 国际扫盲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国际民主日

九月 国际和平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全国爱牙日 世界无车日 世界旅游日 国际聋人日

国际翻译日 世界停火日 世界海事日

国际老年人日 国际音乐日 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 世界住房日 世界动物日世界教师日 全国高血压日 世界邮政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关节炎日

十月 世界标准日 世界镇痛日 国际盲人节 世界60亿人口日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世界农村妇女日 世界粮食日 国际消除贫困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 联合国日

男性健康日 世界保健日 国际标准时间日 全球洗手日 世界厨师日

世界骨质疏松日 世界发展信息日 世界勤俭日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纪念日 吉尼斯世界纪录日 世界青年节 世界糖尿病日

十一月国际大学生节世界厕所日 世界问候日 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 国际宽容日

世界电视日 非洲工业化日 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日

世界艾滋病日 废除奴隶制国际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国际反腐败日 国际残疾人日十二月全国法制宣传日国际志愿人员日 国际民航日 世界人权日 国际移徙者日

国际篮球日 世界足球日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南南合作日

推荐第7篇:国际母语日宣传活动总结

在刚刚于中国昆明结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xx届“国际母语日”中国庆祝活动上,当云南师范大学校长杨林用纯正的昆明方言问候大家时,会场顿时安静,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昆明方言属于汉语,是杨林的母语。杨林解释说,之所以在如此重要的活动中使用方言开场,“就是要提请大家关注母语问题,关注文化的多元问题,关注人类的教育与发展问题。”

在全球化与工业化冲击下,母语消失的速度令人不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世界上有7000余种语言,其中超过一半的语言处于濒危状态;在教育领域和网络空间,人们使用的语言仅占全世界语言的1/4。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母语对于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确定,自2000年2月起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母语日”庆祝活动。

今年是中国连续第六年举行“国际母语日”庆祝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共同主办, 主题为“多元文化,和谐中华”。近百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云南师范大学的师生共同参加了庆祝活动。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认为,“和而不同”的和谐世界强调多样化,人类语言多样化其实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这是人类创新的不尽源泉。他说,“关注、热爱、保护母语需要世界各族人民的参与,让我们携手建设一个和谐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教育处主任毕斯塔说,“历史表明,只有实现了语言多样化,我们才能确保地方语言、国家官方语言和国际通用语言的和谐共处,从而为相互尊重、跨文化对话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强势语言的影响下,众多的语言面临着逐步衰亡甚至消亡的危险。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田立新认为,“如果我们片面地强调语言的工具属性,人们就会把多样化的语言看成是影响社会交流和沟通的障碍,人们便会单一地致力于语言的统一。如果我们转换观念,把语言看成是一种资源,看成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资源甚至是经济资源,人们便会积极地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

她说,目前亟需提高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母语保护意识,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调动政府和民间多方面力量来保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推荐第8篇:09国际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松浦晃一郎先生“国际母语日”致辞

2009 年2 月21 日

为期十二个月的“国际语言年”活动结束后,2009 年2 月21 日的“国

际母语日”将这一活动推向了思考和总结的新阶段。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根据孟加拉国提议宣布这一天为“国际母语

日”的十年后,我们应当做出什么样的总结呢?

这一活动的成果显而易见。“国际日”活动让每个族群深刻认识到各自

母语的重要意义,逐渐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语言多样性和使用多种语言的根基问

题。这一活动也使大家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个人和民族标志的语言是实现全民

教育目标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关键要素。

越来越多来自各个方面的政府间组织和民间社会的参与者认识到,语言

是我们从事社会、经济及文化生活各种活动的核心。多语言(配合母语、国语

和国际语言)教育、全民教育和千年发展目标之间的联系已成为各种促进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支柱。

我们强烈希望,在教科文组织2008 年牵头开展的“国际语言年”宣传运

动的推动下,促进使用母语和使用多种语言都将取得切实的成果,并将继续成

为各国政府和合作机构的中心工作。

除了“语言年”活动和2008 年发起的众多促进语言的项目外,还将在今

后几个月里对“国际语言年”的影响进行评估,衡量语言对促进发展、和平及

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值此第十个“国际母语日”之际,我呼吁,2008 年发起的众多宣言与行

动应当落实为具体和持久的措施。

我谨特别祝愿,各国政府在其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系统框架内和在行政管

理方面,制定旨在确保每个国家的语言都能和谐相处并惠及彼此的措施。这样

我们就能保护和促进一个尊重文化多样性各种表现形式的多语言环境。 松浦晃一郎

巴黎,2月19日 ——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推出了新版世界濒危语言图谱的电子版。这一互动的数字工具呈现了世界上2500多种濒危语言的更新数据,将可以得到使用者的补充、修改或实时更新。

这份新版图谱于2月21日国际母语日前夕推出,方便研究人员根据这2500多种濒危语言的五个不同类别进行研究:不安全、危险、濒危、垂危、灭绝(自1950年)。

其中的一些数据令人非常担忧:在目前存世的6000多种语言中,超过200多种语言在三代后灭绝,538种情况危急,502种非常危险,632种危险,607种不安全。

如图谱中具体指出,199种语言的使用人数不足十人,178种语言的使用人数在十人到五十人之间。刚刚灭绝的语言中,图谱中列举了1974年随着Ned Maddrell逝世,马恩岛人所操的马恩语由此灭绝,1976年坦桑尼亚的aasax语灭绝,1992年土耳其的oubykh语随着Tevfik Esenç逝世灭绝,阿拉斯加(美国)的eyak语随着Marie Smith Jones于2008年辞世而灭绝。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所强调的:“一种语言的消失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消失,特别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团体——不必说诗和传说,更不必说谚语和笑话——传统和口头表达组成的珍贵传承。语言的消失同样损害人与生物多样性之间保持的关系,因为语言荷载着丰富的自然以及宇宙知识。”

多名语言学家(超过30人)在图谱的制作上通力合作,结果显示了在世界各个地区尽管经济发展情况各异,都存在着语言消失的现象。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大约使用着2000种语言(几乎是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在将来的几百年内,其中至少10%的语言将会消失。而

且图谱还指出,印度、美国、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这些语言非常多样的国家同样也是濒危语言最多的国家。在澳大利亚,有108种语言属于不同程度的濒危语言类别。在法国有26种语言濒危:13种非常危险,8种危险,5种处于不安全阶段。

然而图谱中所显示的情况并非都是如此令人担忧。比如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地球上使用语言最为丰富的国家(使用语言超过800种),同样也是濒危语言相对而言较少的国家(88种)。而且尽管有些语言已经在图谱中标示为灭绝,但是它们正在得到复苏,比如康瓦尔的康瓦尔语或者新喀里多尼亚的sîshëë语,它们很有可能重新成为正在使用的语言。

而且,由于有利的语言政策,许多土著语言的使用人数得到增长。中部艾马拉语和秘鲁的quetchua语、新西兰的毛利语、巴拉圭的瓜拉尼语以及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的许多语言。 图谱同样表明由于经济原因、语言政策不同或是社会学现象,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国家活力不同。

澳大利亚语言学家、图谱发表的负责人Christopher Moseley说:“认为曾是殖民语言的大语种——如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在世界各地都是导致其他语种灭绝的原因,那就太想当然了。事实并不尽然,因为各种因素间存在着微妙的互动。《图谱》将帮助普通大众更好地了解这些因素。”。

这份互动图谱的制作成功得到了挪威方面的财力支持,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语言项目之一。作为信息交流中心,组织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人们获得数据、使用地图、为各团体、专家以及国家机构的开放性辩论提供平台。

推荐第9篇:世界邮政日

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 及历年主题

1969年万国邮联东京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0月9日确定为万国邮联日,以纪念万国邮政联盟的创立日(1874年10月9日)。 1984年万国邮联汉堡大会认为,万国邮联日这一名称对于宣传对象起不到预期的触动作用,如果将“邮政”字样包括在内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因此,这届大会通过决议,将万国邮联日更名为世界邮政日。

设立世界邮政日的目的是向邮联各会员国主管当局和广大公众宣传邮政在各国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万国邮政联盟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以促进邮政业务在全世界的发展。万国邮联执行理事会自1981年起每年为世界邮政日选定一个宣传主题(即宣传口号)。 1988年起改为每三年选定同一个宣传主题。

同时,万国邮联国际局围绕宣传主题用包括中文在内的七种文字印制一幅宣传画,分发给各国广为张贴。邮联国际局总局长每年就世界邮政日发表贺词。各国邮政部门利用世界邮政日的机会,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方式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我国自1981年起开展世界邮政日宣传纪念活动。

历年主题

1981年:邮政没有边界

1982年:合作与发展促进万国邮联的活动

1983年:邮政,世界上最广泛的通信网

1984年:什么也代替不了邮政

1985年:邮政把世界的信息送到你门前

1986年:邮政是和平的使者

1987年:邮政向距离挑战

1988~1990年:邮政永远存在,遍布各地

1991~1993年:邮政,你的全球性合作伙伴

1994~1996年:邮政,你的最佳选择

1997~1999年:世界只有一个邮政网

2000年:世界只有一个邮政网

2001~2003年:邮政帮你拓展新天地

2004~2006年:世界邮政网:情系万家,信达天下

推荐第10篇:世界人口日

世界人口日

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据此,1990年7月11日遂成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 简介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建议,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人口问题的重视,联合国人口基金要求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在此期间开展“世界人口日”活动。此后,每年7月11日世界各国都要开展宣传活动。 由来

1987年7月11日,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EPA)倡议将这一天定为"世界50亿人口日"。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建议,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人口问题的重视,联合国人口基金要求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在此期间开展"世界人口日"活动。此后,每年7月11日世界各国都要开展宣传活动。

1995年2月15日零点,北京妇产医院一个重3700克的婴儿出生,宣告中国第12亿个公民的到来。距1989年4月11日"11亿人口日"不足2000天,庞大的人口列车又增加了1亿名新乘客。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60亿联合国确定今天为世界“60亿人口日”。 主题

1996年:生殖健康与艾滋病

1997年:为了新一代及其生殖健康和权力 (adolescent reproductive health care) 1998年:走向60亿人口日 (approaching the six billion) 1999年:60亿人口日开始倒计时 (start the count-up to the day of six billion) 2000年:拯救妇女生命 (saving women's lives) 2001年:人口、发展与环境(populatin,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2002年:贫困、人口与发展

2003年:青少年的性健康、生殖健康和权利 2004年:“纪念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10周年”。

2005年:世界人口日的口号是“平等 = 授权”,它侧重于性别平等以及赋予女孩和妇女平等机会如何能够改变生活和社会。这一天突出四个主要行动领域:教育、经济机会、生殖卫生和权利以及参与。 2006年:“年轻人”

2007年:男性参与孕产妇保健

2008年:联合国人口基金确定的主题为“这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将它变成现实”。根据这一主题,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的宣传活动主题为“生殖健康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将它变成现实”。

2009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世界人口日的主题确定为“应对经济危机:投资于妇女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人口日的主题,为了引导全社会支持计划生育家庭,帮助妇女创业,促进妇女发展,国家人口计生委将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关注计划生育家庭,促进妇女创业发展"。

2010年7月11日是第21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每个人都很重要”(Everyone counts)。重点围绕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强调千年发展目标进展情况的每一份报告都包含数据这一重要因素,这些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传播能够对决策产生影响,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中国地区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每个人都有贡献”。[1] 2011年7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将今年人口日主题确定为“关注70亿人的世界”。

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主题确定为“普及生殖健康服务” 2013年7月11日是第24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确定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为“青少年怀孕”(Adolescent Pregnancy),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我青春,我健康”。 发展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9年初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从1954年起,联合国几次召开世界性人口会议。

1994年9月5日至13日在开罗召开的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来自18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第一次将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会议最后通过了《行动纲领》,呼吁各国加强在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1999年6月30日至7月2日联合国召开人口和发展特别会议,再次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5年7月11日在伦敦发表的世界人口报告说,1995年世界人口总人数为57亿。文盲为9.6亿,其中2/3是妇女,1.3亿为儿童。据推测,全球每年增加人口数量将保持在8600万以上。

到2015年世界人口将达71─78亿,到2025年将超过80亿,到2050年将达到94亿。据科学家的分析,到208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顶峰,为106亿,在此后将逐渐下降,到21 世纪末降至103.5亿。

为了进一步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央8个部门和北京市政府于1995年2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了“中国12亿人口日”大会,以树立计划生育工作紧迫感,从而实现到20世纪末将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的战略目标。据统计,1949~1964年,15年间我国人口由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人口要用7年半时间。而1964~1974年,10年间由7亿增至9亿,每增加1亿人口缩短为5年。痛切的反省,使中国走上计划生育之路。

1978年2月,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政策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中。从1974年到1995年的21年间,人口在巨大的惯性下增加了3亿,每增加1亿人口所用的时间又延长至7年。从1970年至今,中国少增加3亿人口,现在人口出生率稳定在2%以下,并且在不断下降,按国际通用标准,中国已属于低生率国家。

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按1973年中国生育水平来推算,早在1986年和1994年,人口就分别达到了12亿和15亿。正是对人类自我再生产的“理性革命”,使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12亿人口日”推迟了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的逐步下降受到全球的重视。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成就巨大,成功地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3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2年。中国的人口政策和成就,促进了原来不重视计划生育的一些国家政府,使其认识有所改变。中国的人口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人口现状

联合国2月28日发布人口报告,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1804年世界人口总数是10亿,1999年突破60亿。目前世界人口年均增长1.2%,即年增加7700万左右。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有6.06亿,2050年将上升到20亿。那时,80岁以上老人将达4亿,100岁以上老年人也将有320万。世界人口的历史变化:据科学考证,公元前100万年,世界人口仅1-2万人。在旧石器时代,世界人口翻一番要3万年之久;到公元初,世界人口翻一番缩短到1000年;而到了15世纪中期,世界人口翻一番则缩短为15年。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第一个10亿;1930年突破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7年达到60亿!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所需的时间分别缩短为100年;30年;15年;12年;10年!世界人口的列车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飞奔,等待人类的又是什么呢?消费需要的增长,导致了生态失衡:为了养活增加的人口,必须扩大用于生产粮食的耕地和牧场。世界耕地在19世纪初仅有4.5亿公顷(1公顷=1万平方米),其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耕地面积也在迅速扩大,现在已达15亿公顷左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0%;另外,牧场面积约有30亿公顷,这样耕地和牧场面积总和占陆地面积达30%,剩下的50亿公顷土地完全是无法利用的沙漠、冻土带,其余是森林。耕地和牧场的迅速增加严重破坏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垄断性地使用着占地球陆地1/3的土地,这对其它生物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导致物种灭绝的加速。据世界粮农组织的估计,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过量地砍伐树木,以及毁林造田、开辟牧场,使世界热带森林面积每年减少1130公顷,而造林面积只有毁林面积的1/10,致使全球每年损失500-700万公顷的可耕地。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也使得可耕地大量减少。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报告,到2000年,世界上将有一半(即30亿)人生活在城市,为此,居住、交通、工业、市政及其他生活设施的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排污量的增加加重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份题为“世界能够得到拯救吗?”的报告中指出,从本世纪初至今,全世界人口增加了3倍,世界生产总值却增长了20倍,矿物燃料使用量增加了10多倍。

1900年-1985年间,全球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增加6倍,氮氧化物增加10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1990年全世界农药销售额达到500亿美元,是1975年的10倍,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是可想而知的。 目标

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

使每日靠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和忍饥挨饿的人比例减半。按照每日1美元为贫困线这一标准,估计在发展中国家,四分之一的年轻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因此,如果我们想有效减少贫穷,我们必须以青年人为焦点。在减轻饥饿方面,重点关注那些营养不良和患贫血症的年轻女性,以及营养状况会影响到她们的孩子的年轻母亲,这是很有意义的。

普及小学教育

确保所有的男童和女童都能完成全部的小学教育。有1亿3300万青年不知道如何读写,另有1亿1500万孩子没有上学。此外,有1亿孩子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学会读写之前就被迫离开了校园。年轻的女性推迟生育第一个孩子,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受教育和就业机会。教育,特别是完整的中学教育,能够帮助年轻女性摆脱贫困,部分原因是教育通常会使她们不过多生育子女。在人口增长率高的国 家,女孩子在学校多学习一年,人口出生率会降低5-10%。

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

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消除两性差距。世界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中三分之二是女性,女性的就业率仅是男性的三分之二。一项又一项的研究表明,投资女童教育有许多利益。社会变革要从年轻人开始,同那些年长的、固守生活方式的人们相比,他们通常更能适应社会规范的改变。这一目标旨在通过态度、行为、政策和法律的改变,消除对妇女和女童的歧视和暴力行为。

降低儿童死亡率

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世界上每天有3万儿童死于可预防疾病,每年死亡数为1千万。婴儿和年纪很小的孩子通常都是依赖母亲生存,没有母亲的照料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危险。产科漏,梗阻性分娩引发的损伤,会给年轻的母亲带来更多的危险,同时会引发婴儿死亡。教育,尤其是对女孩和母亲的教育,可以挽救孩子的生命。

改善产妇保健

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每年,50多万女性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死亡,而忍受妊娠并发症的人数是其30倍。世界上十分之一的分娩是十几岁的母亲完成的(在最贫穷的国家这个比例是六分之一),分娩是造成15至19岁年轻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最不发达国家,年龄在20岁以下的女性生育比例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给她们自己和孩子的生活都带来了危机。降低母亲和婴儿的死亡率需要普及生殖健康保健和权利。现在,这对年轻女性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她们面临最大的风险,又很少得到生殖健康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等作斗争 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的蔓延。每天有6千15至24岁的年轻人感染艾滋病毒,占新感染者的一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年轻女性人数增长高于其他任何群体。多数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是否已被传染,不知道艾滋病病毒如何传染及如何预防。没有艾滋病的世界对这一代人来说太遥远了。如果年轻人得不到必要的信息和服务,蔓延的局势将无法扭转。在目前无法治愈的前提下,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就是预防。

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世界上有12亿人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24亿人无法保障基本如厕条件。这些环境问题不仅现在影响了年轻人,而且对他们的未来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全球合作促进发展

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为青年创造体面的生产性就业机会。全球每年有1亿青年成为劳动力。没有足够的生产性就业机会提供给年轻人,会使他们一直处于贫穷之中,犯罪率居高不下、精神性药物滥用、冲突以及政治极端主义抬头都与此有关。由此可见,发展同和平、安全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大多数年轻人在青少年阶段开始经济生活,而他们的失业率却很高。目前,半数的失业人口年龄在24岁以下。提高他们的技能,尤其是最贫穷的那部分人和女孩子,可以使他们得到较好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才能有更大的机会摆脱贫穷。 意义

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人口增长速度的差别依然很大,发展中国家人口正在以 1.7% 的年人口增长率增长,而发达国家的年人口增长率仅为 0.4%。全世界有 4/5 的人口居住在欠发达地区,而全世界 94% 的人口增长也正在发生在那里。控制人口增长,掌握计划生育的知识和方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 7 月 11 日世界人口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如是提醒世界。从全球范围内来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目前世界人口为 58 亿,同时正在以 1.48% 的年增长率递增,即目前全球人口在以每 8000 万的速度增长。“世界人口日是一个反映地球居民、他们的生存条件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好机会。人口问题绝不只是一个关于抽象的人口数字的简单话题,它关系到现在和将来地球居民的生存条件以及健康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托普弗宣称。无论在世界各地,人口都是引起周围环境以及其自身生存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维持人口的稳定增长在地区、国家以及世界范围内都越来越被看作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持续的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也被看作是取得社会人口与发展目标的主要因素。面鉴别国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提供信息等方式来帮助本国人民保护其生存环境,控制家庭人口规模。目前在世界各地,人口、环境与发展之间能否普遍出现良性循环的格局的可能性还不明朗,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尚要取决于某一特定社区和国家的情况,及政策和政府所能提供的配套服务,以及从根本上提高妇女社会和经济地位、普及对女童的教育、改善医疗和卫生条件、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改善生育医疗设施。 相关数据

1、世界上半数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大约30亿孩子和年轻人处于,或将进入生育年龄。

2、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15亿年轻人(年龄在10至24岁)的美好未来的起点是普及生殖健康,包括计划生育。

3、在57个发展中国家,40%以上的人口年龄在15岁以下。

4、2000年,每日靠不到1美元维生的青年人数估计是2亿3800万,几乎占世界全部青年人口的四分之一(25%)。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5、尽管在许多地区人们趋向晚婚,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8200万现龄10至17岁的女孩会在未满18岁时结婚。

6、在最不发达国家,20岁以下女性生育的比例是发达国家的2倍。这给她们自身及婴儿的生命都带来了危险。

7、怀孕是造成15至19岁女性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分娩并发症和非安全流产是主要因素。

8、由于生理和社会原因,15至19岁的女孩分娩时死亡发生率是20多岁女性的2倍,15岁以下的女孩是其5倍。

9、每天有6千年轻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占新感染者的一半。年轻女性感染者的比例超出正常范围。24岁以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年轻女性占三分之二。

10、2000年,世界30场战争中估计有30万未满18岁的士兵参战。

11、在发展中国家,大约5700万15至24岁男性和9600万15至24岁女性无读写能力。中国现状

中国13亿人口日是如何测算出来的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表明,根据200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4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是129988万人,据此推算,2004年全国平均每天净增人口为2.08万人,因此,到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将达到13亿。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离正常值

国家人口计生委获悉的材料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升高到119.92,与正常值106相比有严重的偏离。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不仅农业人口中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非农业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也呈升高趋势。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甚至高达130以上。一些省份不但二胎、多胎的性别比升高,一胎性别比也出现偏高的态势。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在许多农村地区,生育男孩是重体力劳动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需要,同时,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农民有后顾之忧,这是产生男孩偏好的经济基础;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男尊女卑、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等传统生育观 念一直延续并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种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刺激人们产生“男孩偏好”的情结。而性别比升高最直接的原因,是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等。为了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并于2003年启动关爱女孩行动。

中国流动人口数量10年内翻番

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从1993年的7000万增加到2003年的1.4亿,10年内翻了一番,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约占农村劳动力的30%。

当前,人口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流动人口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省内流动的占65%,跨省流动的占35%。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15岁到35岁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以上。

流动人口的日益庞大,将不断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压力,因此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及时有效地提供包括生殖健康在内的多种服务。

本世纪中国人口将先后迎来三大高峰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1世纪,中国将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和老龄人口三大高峰。这是记者日前从国家人口计生委了解到的。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总人口中,15岁到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最大,为70.15%。因此劳动年龄人口将最先达到高峰。

另外,据联合国1998年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5亿之多,到21世纪40年代也将达到峰值。1月6日,中国人口总量达到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相当于亚洲总人口的1/3,比世界上现有的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量还多1亿。

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同时还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不到20年的时间便进入发达国家近百年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状态,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全世界的1/5。据中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的人口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1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特别引人注意的还有高龄化问题,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可能超过1亿,是现在的10倍左右。[4] 相关信息 【世界人口大会】

世界人口大会每4年举行一届。

第26届世界人口大会于2009年9月27日至10月2日在摩洛哥古城马拉喀什举行。大会由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和摩洛哥政府联合倡议举办。这是首次在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举行世界人口大会。大会涉及人口增长不平衡、人口与环境、消除贫困、妇女儿童、文化与宗教以及防治艾滋病等诸多人口问题。来自1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人口问题及人口统计学专家和学者,就有关世界人口前途的200多个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期间还就人口与发展问题举办了专题讲座和展览。彼得·麦克唐纳在本届大会上当选为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主席。

第27届世界人口大会将于2013年在韩国釜山举行。[5] 【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9年初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从1954年起,联合国几次召开世界性人口会议。1994年9月5日至13日在开罗召开的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来自18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第一次将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会议最后通过了《行动纲领》,呼吁各国加强在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1999年6月30日至7月2日联合国召开人口和发展特别会议,再次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5年7月11日在伦敦发表的世界人口报告说,1995年世界人口总人数为57亿。文肓为9.6亿,其中2/3是妇女,1.3亿为儿童。据推测,全球每年增加人口数量将保持在8600万以上。到2015年世界人口将达71─78亿,到2025年将超过80亿,到2050年将达到94亿。据科学家的分析,到208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顶峰,为106亿,在此后将逐渐下降,到21世纪末降至103.5亿。 为了进一步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央8个部门和北京市政府于1995年2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了“中国12亿人口日”大会,以树立计划生育工作紧迫感,从而实现到20世纪末将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的战略目标。据统计,1949~1964年,15年间我国人口由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人口要用7年半时间。而1964~1974年,10年间由7亿增至9亿,每增加1亿人口缩短为5年。痛切的反省,使中国走上计划生育之路。1978年2月,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政策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中。从1974年到1995年的21年间,人口在巨大的惯性下增加了3亿,每增加1亿人口所用的时间又延长至7年。从1970年至今,中国少增加3亿人口,人口出生率稳定在2%以下,并且在不断下降,按国际通用标准,中国已属于低生率国家。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按1973年中国生育水平来推算,早在1986年和1994年,人口就分别达到了12亿和15亿。正是对人类自我再生产的“理性革命”,使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12亿人口日”推迟了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的逐步下降受到全球的重视。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成就巨大,成功地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3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2年。中国的人口政策和成就,促进了原来不重视计划生育的一些国家政府,使其认识有所改变。中国的人口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3亿

联合国2月28日发布人口报告,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1804年世界人口总数是10亿,1999年突破60亿。世界人口年均增长1.2%,即年增加7700万左右。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有6.06亿,2050年将上升到20亿。那时,80岁以上老人将达4亿,100岁以上老年人也将有320万。

世界人口预测

世界人口的历史变化:据科学考证,公元前100万年,世界人口仅1-2万人。在旧石器时代,世界人口翻一番要3万年之久;到公元初,世界人口翻一番缩短到1000年;而到了15世纪中期,世界人口翻一番则缩短为15年。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第一个10亿;1930年突破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7年达到60亿!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所需的时间分别缩短为100年;30年;15年;12年;10年!世界人口的列车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飞奔,等待人类的又是什么呢?消费需要的增长,导致了生态失衡:为了养活增加的人口,必须扩大用于生产粮食的耕地和牧场。世界耕地在19世纪初仅有4.5亿公顷(1公顷=1万平方米),其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耕地面积也在迅速扩大,已达15亿公顷左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0%;另外,牧场面积约有30亿公顷,这样耕地和牧场面积总和占陆地面积达30%,剩下的50亿公顷土地完全是无法利用的沙漠、冻土带,其余是森林。耕地和牧场的迅速增加严重破坏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垄断性地使用着占地球陆地1/3强的土地,这对其它生物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导致物种灭绝的加速。据世界粮农组织的估计,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过量地砍伐树木,以及毁林造田、开辟牧场,使世界热带森林面积每年减少1130公顷,而造林面积只有毁林面积的1/10,致使全球每年损失500-700万公顷的可耕地。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也使得可耕地大量减少。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报告,到2000年,世界上将有一半(即30亿)人生活在城市,为此,居住、交通、工业、市政及其他生活设施的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排污量的增加加重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份题为“世界能够得到拯救吗?”的报告中指出,从本世纪初至今,全世界人口增加了3倍,世界生产总值却增长了20倍,矿物燃料使用量增加了10多倍。1900年-1985年间,全球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增加6倍,氮氧化物增加10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1990年全世界农药销售额达到500亿美元,是1975年的10倍,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11篇: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

简介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作家塞万提斯和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 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媒体、出版商、学校、商店、社区等机构团体在这一段时间里 都会做一些赠书、读书、演戏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情,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对这些活动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呼吁我们国家也开 展类似的活动。

另据图书馆杂志,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

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个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这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

世界图书首都

另外为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并宣布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为2001年的“世界图书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的称号。

历年当选“世界图书首都”的城市分别有:马德里(西班牙,2001年)、亚历山大(埃及,2002年)、新德里(印度,2003年)、安特卫普(比利时,2004年)、蒙特利尔(加拿大,2005年)、都灵(意大利,2006年)、波哥大(哥伦比亚,2007年)、阿姆斯特丹(荷兰,2008年)和贝鲁特(黎巴嫩,2009年)。

今年是第15个“世界读书日”。

背景资料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于是,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可使人们积极读书。

国外“世界读书日”活动概况

英国

当地往往把“读书日”庆祝活动提前到3月6日举行,据统计,每年单是学校、图书馆、书店所举办的庆祝活动便已超过1000项,其中包括故事人物模仿大赛、午间故事时间、各类型的书展等。有些教育机构和书店还会向小朋友发出面值1英镑的图书日代用券,让他们到图书日成员书店换购一本喜欢的书。

西班牙

加泰罗尼亚地区作为读书日缘起传说的发祥地有一个传统,每到4月23日那段期间,当地便会举办许多大大小小的书展,街上也会有许多摊档,十分热闹。读者每购买一本书,都可获得一枝玫瑰花,所以在世界阅读日那天,你会看到很多人拿着玫瑰在街上走,像是情人节一样,十分有趣。因此,几乎每年4月23日这一天,当地的书籍会减价10%,玫瑰花的价格则陡然上涨。

日本

东京的孩子在世界读书日最受优待。东京政府颁布法令,指定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并以培养儿童在语言、想象和敏感度各方面的能力,以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人生”为长远目标。

韩国

韩国政府一般在4月23日会发行“世界读书日”纪念邮票,让当地的小孩,把阅读和写作的风气,透过一枚枚精美的邮票,随信件传遍世界每个角落。

墨西哥

与“世界读书日”关系最密切的,是创立于20年前的瓜达拉哈拉国际图书博览会,是在以西班牙为母语的国家中最大的图书市场。每年集中于此的大量出版商、文学经纪人、阅读公关、翻译家、图书馆管理员等,都会进行商业或专业性的交流,超过35万人(包括10万儿童)会在书展的9天里来到瓜达拉哈拉市参观这个全拉美最大的文化节庆。

牙买加

“读书日”活动将分为儿童和成人两部分。官方启动是在4月5日,参与开幕式的孩子们被邀请写下了他们对牙买加作家的印象;作家谭亚&S226;萨维吉代表牙买加作者,以自己的书为基础做了讲演。现场也通过大屏幕展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作的反盗版影像片段。牙买加还组织了一系列展览,在行政区的图书馆内展出。在成人活动部分,在牙买加广受尊重的科学家布鲁德博士,将于4月27日举行一次面向公众的讲座,讲述有关机器人的未来。

第12篇:世界环境日

2013年世界环境日

中国主题发布

记者 孙秀艳

2013-4-27 5:16:28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4月27日 10 版)人民日报电(记者 孙秀艳)环境保护部日前通报,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 共奋斗”。

这一主题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激发全社会持久的环保热情,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第13篇:世界镇痛日

2003年,欧洲各国疼痛学会联盟发起“欧洲镇痛周”,旨在提高人民对及时防治疼痛之必要性的科学意识。这一活动受到国际疼痛学会(IASp)的高度评价,决定在全球推广。最近IASp主席米歇尔·邦德写信给中国疼痛学会(CASp),确定2004年10月11日为“世界镇痛日”(Global day against pain),并建议根据各国情况,可以把10月中旬的一周定为“镇痛周”。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经与IASp及各方联系,最后确定2004年10月11-17日的一周为“中国镇痛周”。将于10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确定“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为2004年主题,力求消灭“小痛科科看,大痛哪科都不管”,“痛不欲生,求治无门”的现象,按照“以人为本”的精神,为民除痛,多做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会号召各地有条件的医院积极争取开设“疼痛科”,为方便疼痛病人就医、彻底解决顽痛问题创造有利条件。在10月中旬的镇痛周内将组织专家编写一系列科普论文,CASp负责印制大型彩色宣传画寄到各省市疼痛学会广为张贴,并建议在10月16日(周末)于各大医院举办疼痛义务咨询活动。经过各方不断努力,力求使“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的理想成为现实。

第14篇:世界森林日

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世界森林日”,又被译为“世界林业节” 。

世界森林分布

这个纪念日是于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予以确认。

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有的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特定环境和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中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而今,除了植树,“世界森林日”广泛关注森林与民生的更深层次的本质问题。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

古代,人们出于对森林和树木的朴素的敬畏之情,举行一些纪念活动。美洲印第安视森林为图腾:“树木撑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顶的天空就会塌落,自然和人类就一起死亡。”

随着人类的发展,从早期的农业耕种到近现代对木材及林产品的消耗猛增,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品质不断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世界森林日”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对森林问题的警醒。

目前,人们普遍达成共识:“森林可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它在环境安全、消除贫困、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等许多方面蕴藏着巨大潜力。”为了人类与森林长久共存,全球当务之急:“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加强种植业以弥补对森林的开发使用;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的权利等。”

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

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森→林→木→十”的结局

每年3月21日,请您关注森林

第15篇:世界人权日

世界人权日(Human Rights Day)

1948年的12月10日,联合国签字通过了《人权普遍宣言》(又译“世界人权宣言”),当时的我国还是中华民国,虽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但在创建联合国的早期还是起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1950年,联合国大会把12月10日这一天定为“世界人权日”,纪念《人权宣言》的发表,弘扬“所有的人均生而自由,在尊严及权利方面处于平等地位”。

第16篇:世界森林日

世界森林日

每年3月21日是“世界林业节”。这个节日在1971年欧洲农业联盟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获得一致通过。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予以确认。许多国家根据本国特定的环境和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林为中心。以后又相继举行过火山灰地造林、海岸沙地造林、积雪地造林、山村和城市绿化、文化遗产地绿化等为中心的植树节。日本原是个少林国家,现在森林覆盖率高达65%。意大利1898年就决定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

委内瑞拉1905年决定每年5月23日为植树节。

菲律宾的植树节已有70多年的历史,他们把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植树节。

墨西哥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了植树节活动。1954年的法令规定,植树节在每年的6月至9月的雨季举行。

朝鲜规定每年4月6日为植树节;4月和10月为植树月。每逢植树季节,全民动员,全力以赴,实行分片包干,包栽包活。法国每年3月为法定的绿化月,月末那天为植树日,全国绿化这一天进入高潮。

泰国为了使植树节更加隆重,特把这个节日和每年的9月24日

国庆节确定在同一天。

英国每年11月6日至12日在全国开展义务植树周活动。

塞内加尔每逢雨季一到,全国性植树活动随即开始,时间持续长达半年之久,是世界植树节最长的国家。

中国也是开展植树节较早的国家之一。1915年中华民国政府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9年又把它改为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因为这一天正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确定3月12日为植树节表示人民对他的敬仰和怀念。森林是指覆盖大面积土地并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森林不仅能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副产品,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卫生保健、有利国防等多种特殊功能。森林对解决人类当前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第17篇:世界抗癌日

2月4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抗癌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首要敌人,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至20世纪末,全世界每年肿瘤新发病人数超过1000 万人,年死亡人数超过700万。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德)和我国的大中城市,癌症死亡占死因中的第一位,且比率高达20%。癌症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年我国居民每死亡5人中,即有1人死于癌症。尽管有先进的医疗技术,由于平均寿命的延长,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抽烟等原因,如果没有进一步抑制癌症的措施,预计到2020年每年将有2000万起新的癌症病例,而癌症患者死亡人数将突破1000万人。癌症的高发区中相当一部分集中于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成为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增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质量和期望寿命,防治肿瘤已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全人类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2月4日定为世界抗癌日,以联合全球共同攻克癌症。

肿瘤的致病因素有多种:外界致病因素包括化学性致癌因素、物理性致癌因素和生物性致癌因素;体内致癌因素包括精神因素、营养和维生素、免疫状态、遗传、内分泌等。目前研究表明,环境问题,饮食、吸烟等方面的不良习惯,都会增加肿瘤的发生率。

科学高效的防癌治癌是世界级的难题,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强烈愿望与迫切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积极发展长期的国家控制癌症战略,最根本的措施是消除或避免癌症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从而战胜癌症。肿瘤的预防可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在肿瘤尚未形成时,通过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和健康保健来进行;二级预防指在肿瘤形成早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患于开端,防止肿瘤发展;三级预防是注重康复,目的是提高肿瘤患者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通过规范化诊治方案,提供康复指导,对癌症病人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指导。

第18篇:世界建筑日

1985年6月9日,国际建筑师协会在旧金山召开的第63届理事会上通过决议,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世界建筑日”,以促进建筑事业的共同进步、感谢那些为人类创造了生活空间的人们。

建筑,被称之为凝固的乐章、石头的书、艺术的载体。建筑集结构、造型、彩绘、壁画、雕塑等于一身。人们看建筑,透过砖木的、石质的或是钢筋水泥的结构,看到的是一种生命的呈现。它不仅有情感的传递,甚至有思想的凝聚,它总在静默中说明和展示着文化的传统和现状。凡属某一时代先进的物质材料、工艺技术等,大都在建筑物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成为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志。

1986年4月24~26日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64届理事会进一步明确规定,今后将每年的世界建筑节同当年的联合国规定的世界人居日主题结合起来举行庆祝活动。这样有利于两者的相互促进,使各国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促进建筑事业某一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1996年国际建筑师协会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今后“世界建筑日”将与联合国的“世界人居日”同期举行庆祝活动,“世界建筑日”即确定为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此项决议为世界建筑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它促使各国、各地区当局、各国际组织、公民和建筑师重视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着的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包括住宅奇缺、城市化导致的人口过分集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居住环境严重损坏、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被人忽略……等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第19篇: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愈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大会回顾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的有关条款;考虑到虽然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还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进一步考虑到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1.根据《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请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和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所提出的建议,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如出版、散发宣传品、举行会议、圆桌会议、研讨会、展览会等,以提高公众意识。

3.请秘书长就联合国秘书处尽目前条件之可能,且在不影响现行活动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与方法帮助各国组织世界水日活动,提出建议,集中在一个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特定主题,做出必要的部署,并保证活动的成功。

4.建议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执行其任务时把实施《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放在优先地位。1996年,由水问题专家学者和相关国际机构组成的世界水理事会成立,并且决定在世界水日前后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型国际会议,这就是世界水论坛会议。

一、确立背景

“世界水日”的确立,是有背景的: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二、节日习俗

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18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 月18日,联合国第17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说起来,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

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水资源短缺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前不久,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和世界水会议已发出警告:人类在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因此,保护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环境角度来说,最完善的措施是拦水和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业方面提倡节水产业、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农业方面应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我们必须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

三、历届主题

1995年的主题是:“妇女和水”(women and water);

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

1996年的主题是:“为干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的主题是:“水的短缺”(water scarce);

1998年的主题是:“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ground water -- 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的主题是:“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的主题是:“卫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

2001年的主题是:“21世纪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2年的主题是:“水与发展”(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的主题是:“水——人类的未来”(water for the future);

2004年的主题是:“水与灾害”(water and disasters);

2005年的主题是:“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

2006年的主题是:“水与文化”(water and culture);

2007年的主题是:“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2008年的主题是:“涉水卫生”

2009年的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

2010年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Communicating Water Qualit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四、最终宗旨

一、应对与饮水供应有关的问题。

二、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通过组织世界水日活动加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和私营的参与和合作。

五、宣传活动

“水法宣传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水法宣传周”,3月22日至28日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关系到国脉民运,必须依法治水、管水和用水。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走上了法制轨道。目前除了已颁布的《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各地也先后颁布了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科学、配套的水法规体系。 为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增强全民的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各种水事活动,中国水利部从1989年开始,每年7月1日至7日为“水法宣传周”。自1993年“世界水日”诞生后,从1994年起,水利部决定“水法宣传周”从每年的“世界水日”即3月22日开始,至3月28日为止。

“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从1992年开始,每年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通过该活动,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节水工作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认识;有助于增加投入开发推广应用节水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器具;有助于提高城市用水的综合利用水平。

六、节日意义

水的意义

(一)古代和现代人对水的不同定义

人类很早就知道水、利用水,水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液体。古代哲学家们认为,水是万物之源,万物皆复归于水,所以一直把水、火、气、土当作四个基本元素,由它们构成世界上一切物体。

直到1784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才证明水不是元素,是由两种气体化合而成的产物。1809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测定,1体积氧和2体积氢化合,生成2体积水蒸气。后来的科学家便定出了水的分子式:H2O。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下所有的水都一样。但在中国人眼中,水和水绝对是不一样的。唐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将水界定为三个等级,“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相传他曾著《水品》(或《泉品》),品评天下名泉名水,将宜煎茶的水按水质好坏分为二十等。而另一个爱评泉的人,清代乾隆皇帝,甚至曾闹出评出两个天下第一泉的逸闻来。

(二)英国科学家E.Hamilton研究小组的发现

在我国古代,有一句俗语深入人心,那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相信:水的好坏对人体十分重要。什么样的水养成什么样的人,水好的地方也容易出美女。而现代自然科学为古人的这种朴素结论找到了科学依据。

英国科学家E.Hamilton研究小组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60多种化学元素,与地壳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很密切,即人体和地壳物质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平衡状况,所以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能在地球上正常地生活。

而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元素在天然水中的比例与在人体中的构成比例基本相同,容易被人体吸收。如果这些矿物质少到不能满足人体生理的需要,或者多到超过人体所能吸收与排泄的限度时,也就是人体与环境中的水源、食物与空气间某些矿物相互交换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时,人体就不能适应这种外界环境,就会发生某些疾病。

(三)两个流行说法:为什么不需要水中矿物质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大部分的矿物质,而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因此并不需要斤斤计较于水中的那点矿物质。另一种说法是,我们承认原生水中的天然矿物质对人体是好的,但那是因为以前的水无工业污染,比较干净。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如喝卫生无污染但没有矿物质的纯净水了。

正因为这种观念,令1994年开始在国内兴起的纯净水(或称超纯水、蒸馏水),在我国饮用水市场上占据了霸主地位。中国内地上万家企业大量使用反渗透法技术生产纯净水。它们大多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在生产过程中清除水中杂质的同时,也过滤掉了水中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

但更多的科学家和权威机构并不认同这些观点。2000年7月,新华社专电报道“专家提醒”:不宜将“纯净水”作为通常饮用水大量地长期饮用,婴幼儿及少年儿童尤应慎重。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03年3月也发布同样的消费提示:人体大多适宜喝弱碱性水,老人与小孩子不宜长期喝纯净水。

(四)被人们忽略了的水作用

要知道水中矿物质的作用,我们先要明白水的真正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营养学研究进展来看,水不但起解渴、载体的作用,而且直接参与生物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等作用。由此,水中矿物质对生物体不仅是补充必需的营养,而且对维持水正常构架起着主要作用。

水生理学专家明确指出,纯净水在失去矿物元素以后,它的水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异变和退化。水分子过分串联,变成线团化结构,不易通过细胞膜被人体吸收。但更不理想的是,这种超纯水因为不含任何矿物质,就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导致人体细胞内的生命动力元素逆向渗透,向体外流失。

(五)水中矿物质和人体pH值的密切关系

水中的矿物质,除了为人体补充营养的作用,同时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水平衡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维持体液中和性,保持酸碱平衡。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正常人血液pH值(酸碱度)应在7.35-7.45左右。人的细胞活动必需在这个环境中进行。也就是说,人体内环境的酸碱性受到精确调节,人体液中主要正负离子的当量总浓度相等,从而维持体液中和性,处于偏弱碱状态。

反之,用美国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来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纯净水的技术工艺,是将水中的钙、钠、钾、镁等矿物质阳离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一起聚集至阴极分离析出,而分解的氧、硫酸、硫黄等酸元素则保留在水中,因而增加氢离子(H)的浓度成为酸性水。

同样,以纯净水为基础、在纯净水中人工添加含氯化钾、硫酸镁等人工矿化液的矿物质水,也难以满足维持人体弱碱性的功能。反而可能因为这些偏酸性的人工矿化液在水中分解产生大量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使得酸度更低。

(六)我们该喝什么水

水专家呼吁:我们应当饮用没有污染的水、没有退化的水、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水。他们强调:一定要分清“饮料水”和“饮用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饮料水偏于商品经济效益,消费者主要满足临时解渴,不是每天的必需品。而饮用水是民用必需品,每天必须喝。

作为饮用水,联合国卫生组织有严格的含义,即人从出生到70岁,平均每天饮用1~3kg不会出任何问题。要满足这样的要求,水源是至关重要的。百万年以来,人体和大自然中天然存在的淡水水源,形成了和谐的依赖关系。这是经科技加工出来的、纯而又纯、远离自然属性的水无法比拟的。

因此,世界上著名的饮用水品牌,从依云到富维克,到国内的知名品牌农夫山泉,都以它的天然水源为自豪,在瓶标上都会标注其水源地。珍惜每一滴来自天然的好水,因为它与生命和自然保持和谐一致。

七、全球状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公里,但海洋咸水占97.2%,淡水仅占2.8%,储量仅3.7亿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中,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淡水仅为105万亿立方米。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水、旱灾害愈演愈烈,使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困境,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然而,水资源开发的多部门性,各部门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政出多门,阻碍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另一方面,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破坏的严重程度。为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解决日益严重的水问题,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措施,而且必须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除了在政策、法律,管理体制方面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外,还要开展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正是出于上述原因,联合国第47届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议程》第十八章《保护淡水资源质量和供应: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综合性办法》中所提出的建议,确定了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世界水日”决议。人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水危机很可能会比粮食危机或石油危机更早到来。

北美4100万人每天喝“药水”

北美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占全世界淡水资源的大约13%),但有时还是感到有水资源不足的压力。作为加拿大大草原主要水源的冰川和积雪地正在萎缩。某些城市也存在供水紧张、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据最近进行的一项水调查发现,美国有4100万人的饮用水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包括抗生素、抗痉挛药物、镇静剂等。尽管饮用水中药物含量甚微,不会即刻损害健康,但科学家担心,通过饮水长期摄入这些药物可能会危害健康。

南美拥有全球1/4水资源

南美洲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水资源,而南美大陆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但南美森林面积一直在缩小,水资源因此受到严重威胁,加上南美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用水量,所以,在保护水源方面,南美绝对没到高枕无 忧 的 地步。

欧洲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日前发表公报说,欧洲仍有一亿多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欧洲及全球其他地区必须对水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非洲1/3人口缺乏饮用水

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非洲的河流面临着极大的威胁,这将导致四分之一的非洲大陆会在本世纪末处于严重的缺水状态。该报告发现非洲大陆的河道对降雨量的变化高度敏感。在非洲西部,即使是少量的降水量下降都将致使河流减少80%的流量,这一切会导致科学家们称做的“水难民”情况的发生。

非洲目前三分之一人口缺乏饮用水,而有近半数的非洲人因饮用不洁净水而染病。而水资源问题也很可能会成为一些非洲国家之间发生纷争或冲突的导火索。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很多乡下妇女和女孩每天必须走数公里,才能找到水源。因为这种体力劳动,这些妇女和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整日为家庭和生计奔忙。

大洋洲提出响亮口号“环境是合法用水户”

即便在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水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澳大利亚2002年经历了百年一遇的干旱,此后旱情有所缓解,但从2006年开始,干旱再次光顾。受到旱灾影响最严重的是默累-达令盆地。

最近由顶尖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气候变化的分析表明,降雨减少很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近年来,为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采取措施,建立水分配与水权综合管理体系,并明确提出一句响亮口号:“环境是合法用水户”。

亚洲恒河被列入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列

水污染、洪灾和旱灾已成为南亚面临的三大与水有关的“灾害”。印度的生活用水质量在全球被评估的122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三,每天有200多万吨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当地居民饮用和在烹饪时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已经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水污染严重影响老百姓的健康。流经印度北方的主要河流——恒河已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列。

据路透社报道,以色列的滴灌节水技术如今再获突破,实现利用紫外线净化水和利用细菌处理有机污水。以色列60%国土面积被列为干旱地区,境内所有水资源均归国家所有。伊拉克战争爆发五年后的今天,伊拉克有数百万人缺乏干净的饮用水。

八、中国状况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31亿吨。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为缓解严峻的水形势:一是节水优先。这主要体现在控制需求,创建节水型社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建立“有多少水办多少事”的理念,杜绝水资源浪费。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发现并杜绝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输水管网中的漏泄。 二是治污为本。这要求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战略应尽快实行调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钱易认为,我国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工业废水处理并不理想,即便实现了达标排放,还是有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要增长,污染物也会随着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工业生产也可以做到增产不增污。三是多渠道开源。这主要指开发非传统水资源。钱易指出,为了提高供水能力,过去主要着眼于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即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当发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地表水逐渐枯竭后又想到远距离调水。远距离调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贵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外,还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同时生态影响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又一重要问题。

现在世界各国纷纷转向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包括: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空中水资源。 据介绍,目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60%,城市废水利用几乎没有。而以色列的城市废水利用达到90%,美国的洛杉矶也是利用处理过的城市废水浇灌绿地。城市废水的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

另外,随着技术进步,海水淡化成本趋低,并且海水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冷却用水和冲洗用水。香港很多公用卫生场所的冲洗就是采用海水。中国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自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起,就确定每年的7月1~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从1994年开始,把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28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九、地球之液

2005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生命之水”。水,作为生命之液哺育着人类和天地间万千生物。但进入21世纪,因为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污染和全球变暖,地球生命之液已经向人类亮出黄牌。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生产离不开充足的水源。粮农组织对93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用水速度已经超过了水的再生速度,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日益匮乏。资源短缺给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水对保证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健康状况的改善则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先决条件。

世界银行官员克劳迪娅·萨多夫指出:“水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面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而联合国提供的有关数据却让人并不乐观:目前全世界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的水,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这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发展中国家中,不卫生的水和不清洁的环境成为人们患病的主要原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言人今年年初说:“全世界半数的学校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和清洁的厕所等最基本的卫生条件。”水资源不仅仅是一个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由于生命之液枯竭,全球的“环境难民”数量不断增加。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有3/4的农民和1/5的城市人口全年得不到足够的生活淡水,因水而被迫背井离乡的人已超过因战乱出逃的难民。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水系的国家里,由于水资源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已经出现紧张形势。水资源之争已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是一场全球性的运动。寻找新水源、重新分配水资源、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开发循环利用新技术、增强国际合作等等至关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参与。而保护水资源和整个环境保护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警告说,全球变暖正在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后退,令数以亿计的依靠冰川融水的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人面临水短缺的威胁。令人欣喜的是,全世界已经就拯救生命之液达成了共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水协与北京清水同盟等机构在北京发表清水宣言:“珍惜水资源,让她更清涟。”

拯救地球生命之液,时不我待。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在这个日子我们应该抽时间思考:10亿人无法获得足够的清洁用水;每个月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的人和印度洋海啸的死难者一样多。尽管如此,这些人的不幸几乎没有得到一场自然灾害所能引起的关注。

水对西方人而言是理所应得的寻常之物,而一个苏丹人平均每天要花1/3的时间去取当日定量配给的水。一个欧洲人每天用水约135升,而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居民通常每天只有10升水可供使用。在亚洲和非洲,传统上由妇女负责为家人汲水。她们平均要走6公里才能到达附近的河流。如果独自没法运足够的水回家,孩子就来帮忙——他们把时间花在打水上,而不是上学读书。

尽管如此,水往往不够用,导致腹泻和疟疾频发。在过去10年里,死于腹泻的儿童超过了二战后所有武装冲突中死难者的总数。例如,因为缺水,一家人在同一个盆里洗手。由最年长的男性开始洗,等轮到最小的孩子时,洗过的手比洗前还脏。而孩子就用这双脏手吃饭。在红十字会启动供水工程之前,赞比亚小镇马查的卫生状况就那样恶劣:疟疾和腹泻在儿童中尤为流行。因为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备,当地的学校不得不关闭。许多村民在灌木丛中便溺,因为厕所不够。尤其在雨季,污水被河水冲刷出来,就会有发生瘟疫的危险。对村中的妇女来说,每天只能给家人搞到10到20升水,生活真是可悲。河流离家很远,她们每天能挑回来的那点水总是不够用。

红十字会开展了大规模援助项目:在住房附近打了水井,修缮并新建了厕所,让村民明白卫生习惯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重新开课了。学童现在甚至穿上了干净的校服。赞比亚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为这个项目出了力,明年它将扩大实施范围。长期缺水和缺乏污水处理设施也是制约穷国发展的一大障碍。健康则是推动经济良好运行的发动机。为减轻人们的痛苦,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水这个课题必须更多地得到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关注。国际红十字会联合会打算利用其在提供清洁水和创建卫生环境方面的经验,于2005年2月24日通过了一项10年计划,旨在到2015年前将无法得到清洁水的人数减半。

十、九声警钟

1992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的47/193号决议设立了世界水日。在2003年12月23日的58/217号决议中,大会宣布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开始,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

2006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

第一声警钟: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管理不善、资源匮乏、环境变化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球约有1/5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第二声警钟:水质差导致生活贫困

2002年,全球约有310万人死于腹泻和疟疾,其中近90%是不满5岁的儿童。

第三声警钟:大部分地区水质下降

淡水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迅速衰退,退化速度快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第四声警钟:90%灾害与水有关

许多自然灾害都是土地使用不当造成的恶果。日益严重的东非旱灾就是一个沉痛的实例。

第五声警钟:农业用水供需紧张

这部分用水已经占到全球人类淡水消耗的近70%。

第六声警钟:城市用水紧张

2030年,城镇人口比例会增加到近2/3,从而造成城市用水需求激增。

第七声警钟:水力资源开发不足

发展中国家有20多亿人得不到可靠能源,而水是创造能源重要资源。

第八声警钟:水资源浪费严重

世界许多地方有多达30%到40%甚至更多的水被白白浪费掉了。

第九声警钟:对水资源的投入滞后

近年来用于水务部门的官方发展援助平均每年约为30亿美元,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会提供15亿美元非减让性贷款,但只有12%的资金用在了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用于制定水资源政策、规划和方案的援助资金仅占10%。

第20篇:世界水日

2007年世界水日-高氟水的危害

2007年世界水日氟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中是第九位元素,属于第二周期第七族的主族元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几乎不能单独存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各种化合物的状态存在,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海洋中,在地球上的分布是相当广泛的。

氟对于人体有利的面非常窄,氟高了以后

容易造成氟中毒。日常生活中氟的应用除了加氟牙膏、氟里昂以外还有哪些用途呢?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还是很广的,包括医药、化工、航天、原子能等方面都有应用。比如氟化钠本身是一种毒物,但是也可以作为药物或者杀虫剂来使用。氟进入人体后会伤害哪些器官?地方性氟中毒是因为人们生活在这种高氟环境中,长期过量摄入氟引起机体慢性中毒的改变,主要影响人体的硬组织,包括牙齿、骨骼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对其他一些软组织也有损伤,当然临床表现最明显的还是氟斑牙和氟骨症。氟对于牙齿的损伤不仅仅是影响美观,而且会影响到咀嚼和消化功能。氟骨症一般多发于成年人,当然儿童也有发生氟骨症的。氟骨症最早的改变从临床检查上来看包括骨骼弯曲比如胳膊伸不开等,影响生活和劳动。地方性氟中毒危害是很大的,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到了当地经济发展,氟对于神经系统有哪些伤害?本身氟是一种原生质的毒物,进入体内后就会破坏细胞壁,影响到体内很多酶的活性。氟进入体内后使得钙过量地在血管上沉积,造成血管钙化,引起动脉硬化。从全国的范围来看氟中毒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的面积比较大,世界上除了我国还有印度都是地方性氟中毒比较重的国家。在我国除了上海、海南、台湾到目前还没有发现氟中毒,其他各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地方性氟中毒不同程度的流行。内蒙的氟中毒在全国是比较重的,主要是以饮水型氟中毒为主,内蒙现在101个旗县中有77个旗县存在饮水型氟中毒,生活在高氟地区的人口大约为600万。氟斑牙患者现在已经降到了170万,原来在没有改水前大约是230万。影响面大的还是饮水型氟中毒地区,从地貌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以西,长江以北这样一些干旱、半干旱的地区,特别是一些周围有山的冲积平原,经过长年累月的冲击积累后,另外还有水份蒸发使得氟浓缩在这一地区,这样的地貌地区的地下水的氟含量就比较高。氟中毒给当地群众造成了哪些影响?现将对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的三道河乡的部分村庄的调查情况介绍如下。调查中发现这几个村中很多村民都有不同程度的氟中毒症状。患者病情不同主要是因为接触氟的时间不同,接触氟的时间越长,病情就可能越重。一个女性患者,22岁得了此病后瘫痪在床三年,后来经过改吃低氟水后好转,生活能够自理;一个严重的氟骨症病人,已经瘫痪在床,出现了关节改变和肌肉萎缩。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等部门,对土默特右旗的村民的一口全村300多人有三分之二的人都饮用的饮水井的水质进行了取样化验分析。水里的矿化度高200度,硬度在500到1000毫克之间,对人体构成危害的主要是氟化物比较高,含氟化物高达5.2。据土默特右旗卫生局局长介绍,从1988年开始,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水质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全旗有40%人口饮用这样的生活饮用水,其中有10%的人患有氟骨症,50%的人患有氟斑牙。我国除了饮水型氟中毒以外还有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我国有些省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比较重,比如贵州省,主要是因为烧煤,烧的是土煤灶,没有烟道通到室外,含氟量很高的烟气散发到室内,通过人的呼吸吸入。而挂在家里的玉米和辣椒表面吸附氟的能力比较强,吃了这样的食物后也容易出现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和一些当地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喝砖茶。氟中毒是几十年积累而得,造成了氟斑牙和氟骨症,改水后一般情况下症状缓解最少也需要5年,一般需要10年以上。应通过改水、改灶等方式把氟的来源切断,还有一些方法,比如对牙齿进行美容,对于氟骨症病人用一些排氟的药物等。这些治疗必须在改水改灶后进行的。含氟牙膏对人体有影响吗?含氟牙膏只能在低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氟地区应用,在高氟地区不要应用。比如城市里可以应用,因为城市的自来水氟含量比较低。

世界母语日
《世界母语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