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环境问题论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9 12:06:4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关于我国环境问题论文

论我国环境问题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近两三百年来,人类社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可这些发展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了追求一时的发展人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

日趋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水资源严重短缺

我国水资源紧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资源型缺水,例如陕、甘、宁地区;二是工程型或设施型缺水;三是污染型缺水。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我国还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2300立方米。

(五)非环保产业污染严重

非环保产业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把应由自身负担的排污费用与排污治理成本转嫁给社会,既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又打乱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它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索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现在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是由水汽组成,水汽遇冷就结雾,雾本身并不是一种污染。和单纯的雾相比,“霾”又称大气棕色云,由细小颗粒物组成,是空气遭受污染的产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组成霾的颗粒基本在微米量级,颗粒直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霾中混杂的有害物质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

可见,生态与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不错,人们需要发展,但是更需要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与执法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强,加大了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的行政执法力度和经济处罚力度,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基本态势。

环境保护部部长、党组书记周生贤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四场记者招待会上说,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难度很大,必须在思路上创新。积极发挥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我国需要实施依法采取措施防治工业污染;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资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跨部门的协作,加强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做好自然保护工作;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等有效措施。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需要加大环保法制宣传力度; 强化环保执法责任制,建立领导干部环保实绩考核制度; 强化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力,提高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加强环保执法的民主性,让环保执法充分体现民心民意; 建立有效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与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加强环保执法队伍的建设。

总体来说,近几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执法方面的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国家已建立起国家、省、地、县四级环境执法体系,拥有环境监察机构3063个,环境监察人员4.5万人。通过标准化建设,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过去,我们曾开展节水宣传、参与植树造林,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而现在我们要身体力行,加入到开发、宣传新能源的行列中。其实,我们的力量并不微小。只要我们报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将热情与智慧投入其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我们的家园,也必将在你我的行动中,变得越来越美丽!

推荐第2篇:环境问题案例论文(版)

黄浦江变“猪江”,水还正常吗

今年三月,上海黄浦江上游发生的万头死猪漂浮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黄浦江变身“猪江”,引起广大市民的担忧。据专家称,黄浦江这条上海人民的饮用水源,漂浮着一万多头死猪,检测数据“证明”黄浦江的水质正常,上海人民可以照常饮用,百姓是否真的能安心地饮用呢?这一万多头死猪是真如专家所说像游泳池里漂浮的几只苍蝇一样,对黄浦江的水没有任何影响吗?

无独有偶,最近在长三角发生了最新型的H7N9禽流感疫情,人们不禁要把此次流感与一个月前从黄浦江打捞起的上万头死猪联系在一起,此时多方证明死猪和黄浦江水样均未检测出H7N9病毒,但这是否就能证明在江上漂浮着的发霉发绿的死猪对黄浦江没有污染呢?

黄浦江这数量庞大的死猪系来自上游浙江嘉兴,今年以来嘉兴7万头猪死亡,从死猪尸体中检测出猪圆环病毒,数量庞大的病死猪被丢弃在河道、路边等处的情况较为常见,于是出现了万头死猪漂流于浙江下游黄浦江上的情景。江南河道相互贯通,死猪在河道腐烂、变质,极易造成水质污染及传染病等问题。

浙江当地生猪死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地生猪饲养量大,散养比例高,正常生猪死亡淘汰数量相对较大;二是去冬今春当地雨雪寒潮天气多,气温变化大,仔猪抵抗力下降,圆环病毒感染和腹泻等常见病引起死亡率较往年偏高。据悉,浙江嘉兴生猪死亡率较高,死猪被随处丢弃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因为以前有一个专门收购死猪的团伙上门对农户家中的病死猪进行收购及加工,制成各种猪肉制品,销售到市场,所以被丢弃的死猪数量较少;今年年初,这个死猪收购团伙被捕,死猪无人收购,死猪无害化处理又无法落实,农户只能将其随便丢弃,这是导致万头死猪漂江上的原因之一。此次事件会不会造成黄浦江水污染呢?

水污染通常可分为三大类,即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物理性污染物包括悬浮物、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包括有机和无机化合物。黄浦江死猪事件所引发的水污染属于生物性污染,死猪是病死的,从漂浮的死猪中检测出圆环病毒,不排除是猪瘟导致猪的死亡,如真猪瘟导致,则是有其他传染病病毒可能在水中存活繁殖;死猪在江上漂流腐烂发霉,滋生了很多细菌病毒,如果上海居民直接饮用了这些水,可能会带来较严重的后果。

此外,浙江嘉兴生猪养殖是从黄浦江源头取水,且牲畜粪便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河流,最终流入黄浦江,对黄浦江水质造成污染,如果不加治理,黄浦江水质将越来越差。

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有毒化学物质或重金属污染以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从而引发多种疾病或影响儿童智力和身体的正常发育;二,诱发癌症,某些致癌的化学物质受污染之后活性增强并集聚起来,饮用这些水或者食用了河流内积聚了这类物质的生物而诱发癌症;三,发生以水为媒体的多种传染病,例如伤寒、霍乱、副霍乱、胃肠炎等。

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功能,河流江水也有自净能力,但水体吸纳污染物的能力是有限的,江河水的自净是要建立在污染物数量较少的前提下,一旦超过了限度就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目前,死猪打捞工作虽已暂时完成,但是,这场水污染危机却难以画上句号。死猪还会不会卷土重来?毕竟,黄浦江上游河汊众多,面对这种“跨省市污染”,还需追根溯源,加强协同治理。农业部对动物无害化处置的三令五申,在浙江嘉兴却没有得到落实;当大量死猪沿江漂流,上下游未能能联合行动,只靠上海方面怎能处置源源不断顺流而下的死猪?相关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纵观这场水危机从起源到化解的来龙去脉,再联系此前各地的水污染、雾霾、沙尘暴等诸多环境突发事件,不难发现,仅仅是事发地一方的努力,就算是再尽心再周全再有担当,

也会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只能收一时之效,而非正本清源的长久之计。

要进一步控制和清除水中的污染,必须将“防”、“治”、“管”三者结合起来。从源头开始,加强居民环保意识,防患于未然;加强治理原有水污染,不仅要定期打捞大件污染物,更要定期检测水中的细菌病毒并治理,相对提高自来水安全饮用标准;还要加强对江河的后续管理力度,要将治理水污染工作长期贯彻而不能在发现重大问题之后才匆匆治理;加强各方的联系,地区之间、省市之间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水污染问题才会有所收获,单凭个人或某个地区很难真正从源头上治理水污染;地方政府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以牺牲环境,历史证明这样的代价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地方经济。

黄浦江变“猪江”,或许已经变成一个历史问题,我们也希望它永远地成为历史。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保护环境,还靠你、我、他。

推荐第3篇:中特论文环境问题中日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后作业

作业

1中国环境问题及应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目前,中国每年能源消耗量占全球19.5%,石油消费量一半多依靠进口,煤炭消费量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总和,高能耗产生了仅占世界

8.6%的GDP,却留下许多受污染的城市、全世界1/3的垃圾和频繁发生的环境事件。

我们必须从对子孙后代生存发展负责的高度,唤起对保护资源环境的高度自觉和警醒;中国决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老路,而要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环境保护要求把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促使经济行为主体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尽量利用循环再生资源,激励其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获得新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制约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不会阻碍经济发展。同时,环境保护的要求改变了市场准入条件,使那些落后的技术和产业被淘汰出局,从而使先进生产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们不可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环境问题。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这就要

求中国努力做到在发展中保护。

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绝不能为了发展而宽容污染。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加强环境保护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转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可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推进在保护中发展。

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但是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禀赋差、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随着环保实践的不断深入,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不仅成为环保系统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成为全社会共同推进环保工作的旗帜。

探索环保新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大力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大难题,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结构调整、创新发展的时期,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将是国际社会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大势所趋。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以绿色经济、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变革正在孕育繁衍。

中国将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鼓

励使用绿色产品,推行绿色采购,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目前,中国正在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个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坚强决心: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走出一条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作业2

中日关系的未来

——真正和解

中日关系从去年以来持续恶化,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忡忡,提出不少建议,包括签订海上条约或新的法律文件来实现关系再次正常化。然而,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东北亚国际关系问题,最终症结还在于历史问题上的真正和解,仅仅依靠法律方式不能实现。

1 通过法律无法实现和解的历史问题

和解与法律解决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双方对过去达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构筑新关系,更多指的是双方相互的接受。战后在美国主导下,日本与东南亚国家通过较小数额的战争赔偿,从法律上解决了历史问题,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日之间则是通过中国主动放弃战争赔偿,谈判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与亚洲已经从法律上解决了历史问题。

战后,日本在接受《波茨坦宣言》,接受东京审判结果基础上回归国际社会,实现了同亚洲国家关系正常化,但这都是外力主导下进行的“被动的历史总结”。而对历史问题,日本一直没展现出“主动总结历史”的勇气。现在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很多根源于此。有人可能会认为,战后日本决心成为和平国家,反战和绝对和平主义的思潮不正是总结历史的结果吗?需要指出的是,这只不过是对过去的简单否定而非真正的总结。日本政府应当主导总结日本从开战到战败过程的原因。正因为一直没有做这项工作,现在才会出现对宪法不满意,对胜者强加的东京审判感到不公平的情绪。

2 历史问题上的“经济账”和“道义账”

对于中国来说,在历史问题上算经济账,很多时候并非明智的战略选择,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更为重要的“道义账”问题。如果过度强调所有问题已在法律框架内解决,就会在国际社会造成逃避道义责任的印象,在道义上失分。

对日本来说,明智的做法应当是向国际社会表明,日本与亚洲国家已经在法律上解决了历史问题,但为了真正的地区和解,日本愿意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告别过去面向未来。

作为侵略战争受害者,中国无疑在道义上有制高点,但要实现东北亚的真正和解,需要弱化受害者心态,在批评日本行为的同时也要对日本为和解作出的努力予以积极回应。

推荐第4篇: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白种生活在寒区,日照时间短,所以皮肤白,天气寒冷,所以体毛较多,较长,空气含氧少,所以鼻梁高,黑种人则完全相反,黄种人介于二者之间 一:随着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气候不同,影响到他们的肤色和适应坏境不同。 二:不同的种族孕育出的混血儿。

人类不同肤色的形成,气候起了主导作用。黑种人形成于热带地区,黄种人形成于温带地区,白种人则形成于高纬度的寒带地区(如北欧寒冷地区)。

一般认为,在他们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在热带地区因阳光强烈,紫外线强,气温高,人的皮肤多为黑色,以抵挡强烈阳光的损害。鼻孔也较宽,便于散热。嘴唇也较厚。相反,在北欧,由于气候较寒冷,阳光稀弱,紫外线弱,因此人的皮肤一般颜色浅淡。这种较浅的肤色却易于吸收微弱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发育。鼻梁较高,鼻子孔道长,可以使吸入的冷空气预先“温暖一下”。同时还有人认为,现在黄种人的眼睛之所以有“风眼”(双眼皮),可能与亚洲中部风沙地带的气候有关。可见,早期人种特征的形成与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对人类机体的作用不断减弱。

另外,有人认为人种的形成和发展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例如,非洲人的皮肤是黑色,这种特征可以保持在他们的后代中,当他们迁移到美洲或其他洲时,仍然被遗传着。所以移居美洲的黑人,与其他黑人的体征相似,而与白人不同。

再者,血统的混合(杂婚)可以产生新的种族类型。人类各种族间的杂婚现象是很早以前就开始的,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影响种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乌拉尔人种就是黄种人和白种人混合而成的。据科学家研究,这种互婚现象起码可以追溯到古人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规模越来越扩大。

当然,在研究人种形成的原因时,还必须考虑到人的特殊性。人能进行生产劳动,形成了社会并且有创造文化的力,这些因素对人类体质特征的形成必然会发生作用。如人类配偶的选择,主要是由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决定的。人群的迁徙和人群之间的隔离程度,也是人种形成中应考虑的因素,而这些都与交通、经济条件和群体间的斗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有关。因此,不能用单纯的自然原因来说明人种的形成。但可以肯定,在人种形成的早期阶段,以上一些自然因素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必须指出,人种特征的差异主要是身体表面的现象,对于人的本质,对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对于人类的智力都没有太大影响。

推荐第5篇:环境问题

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面开创环境执法监督工作新局面——周生贤在2008年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8/8/8

信息来源:

点击:925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同志们:

我们迎来了环境保护工作站在新起点、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勇攀新高峰的又一个春天。前不久,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环保工作历史性转变的组织保证,是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环保系统和地方机构设置难题的重要机遇,是环保系统振奋精神、乘势而上的重要动力。相信大家同我一样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深刻体会党和国家的殷切厚望与嘱托,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于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肩负起全国人民赋予的重任。

环境保护部刚刚成立,党组决定召开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这是因为环境执法监督工作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是全面推进新时期环保工作的“突破口”,是有效推进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手段。“事危则志锐,情迫则思深”,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要求,集中全国环境监察工作者的经验与智慧,认真分析新形势,理顺新体制下环境执法监督的工作思路,部署“十一五”后三年的重点任务,全面开创环境执法工作新局面。

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以来,全国环境执法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指导思想逐渐明确、执法方式持续改进、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执法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环境监察队伍以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按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把加强环境执法监督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举措,始终围绕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始终围绕污染减排大局,切实履行职责,尽心尽力,认识上有新提高,政策上有新举措,实践上有新进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两年来,全国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600多万人次,查处违法案件5.9万件,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污染严重的企业6000多家。通过集中整治1601家涉铅企业、关停280家涉铅企业,查处80万件群众环境投诉问题,挂牌督办11231个环境违法案件,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通过对造纸行业专项整治,取缔关闭造纸企业1120家,淘汰落后产能260万吨,削减COD60余万吨,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减排工作;通过“黑三角”、“锰三角”区域环境整治和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长江安徽段6市2县5区暂停新建项目环评审批,改善了部分区域流域环境质量;通过联合监察部清理649件违规“土政策”,集中检查2250个工业园区,责令限期或停产整改3477家企业,改善了执法环境;通过与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发改委、监察部、电监会等部门合作,完善了执法手段;通过妥善应对环境污染事故,仅总局直接调度处理的就达311起,平均两天一起,维护了环境安全。

今天下午力军同志还要对环境执法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部署,近期我们还要召开五年环保专项行动总结表彰会,对环境监察工作取得的更多成绩我就不多讲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支持的结果,是广大环境执法干部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全国环境监察系统的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执法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苦干、实干,加班加点,甚至带病战斗在监管执法第一线,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适应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要求,充分认识环境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标志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党意志、国家意志,进入了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环境执法监督工作作为履行环境管理职责最基础、最基本的支撑力量,作为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是环保部门的立足之本。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于加强环境执法工作十分重视、非常关切。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先后3次做出明确批示,要求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强化依法管理;要求加大治理力度,加强督查,务见成效;要求有后续督察措施,对拒不执行的要依法严肃处理。温家宝总理也指出,环境执法要像钢铁一样坚硬,不能像豆腐一样软弱,要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决不允许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环境违法者逍遥法外。这些批示充分表明了中央领导同志对环境执法监督的重视,充分体现了加强环境执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反映了环境执法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肩负的重大责任。我们环境监察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当好主干线的排头兵,做好主战场的生力军,唱好大舞台的主角色,用“铁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历史性转变。

在事业得到发展、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务必清醒地认识到环境执法监督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形势非常严峻。“十一五”期间是各种环境矛盾和冲突的显现期,历史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将因发展思路的转变和重大行动的实施而集中爆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与改善环境的长期性复杂性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同时,环境执法监督工作的现状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不相适应,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的任务十分繁重。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环境执法制度、机制、程序还不完善,执法能力相对薄弱,人员素质、队伍建设需要花大气力提高与加强。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和动摇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认识环境执法监督在环境保护整体工作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一)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历史性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手段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历史性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根本要求,是首先解决当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执行的问题,而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就是强化执法监督。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无疑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制衡因素,有利于落实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有利于纠正“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不科学的发展观和错误的政绩观,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充实和完善综合管理手段。2006年以来,我们通过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关停并转、治理了一大批企业,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出台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造纸企业由1360多家减少到308家,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年削减COD排放量50%以上。我们通过与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发改委、监察部、电监会等部门合作,采取金融、外贸、产业、行政问责等综合手段,放大执法效应,着手推动从生产全过程解决影响环境保护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仅山西省金融部门通过掌握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限制违法企业信贷24亿元。推动了环境法制建设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二)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是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

当前的环境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群众健康。近年来,人民群众改善环境质量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在全国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量、非正常上访量、群体性事件发生量实现“四个下降”的情况下,环境问题却上升为信访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几年环境信访和群体事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上升。同时,中纪委二次会议把环境领域的违法犯罪案件和损害人民健康的案件首次列为重要的、优先查办的案件范围。法律的尊严、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都在环境保护领域受到挑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加以解决。两年来,全国对11231件群众反映强烈的和污染严重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解决了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云贵两省土法炼锌、湖南洞庭湖造纸企业污染、天津北辰区小化工企业污染等一批“老大难”问题。环境执法工作直接面对基层、面向群众。通过现场环境执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对于体现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成效,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把执法监督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通过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是环保部门参与宏观决策的依据、环境综合管理的基础

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此次国务院机构调整的推力。撤销国家环保总局,组建环境保护部,加强了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职能。我们必须看到,环保部门的立足之本就是环境执法监督。环保部门履行宏观决策职责的依据来自环境执法监督。调控经济社会关系的环保政策,制定经济活动的环境准入条件,需要依靠强有力的环境执法给予信息反馈。环境法律、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依赖于通过环境执法的实践提供依据;环境综合管理的基础就是执法监督。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各项环境管理政策、制度、标准的落实要通过环境执法活动来实现。没有全面的环境执法就不能保障国家环境法律、政策的有效实施,环境执法工作是环保部门基础性的工作,是环境管理与宏观决策的支撑与依靠。同时,环保部门的权威也来自于执法监督,环保部门的“威”是靠严格执法“打”出来的,“信”是靠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立”起来的。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能得到严惩,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埋单的情况,必然影响环境管理的权威性、公信力,严重损害政府依法科学执政的形象。并且环境执法人员战斗在环保工作的第一线,环境执法队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环保部门的形象,环境执法监督工作的地位重要而特殊。

(四)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是切实履行国际环境义务、树立负责任环境大国形象的重要保障

环境问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从反面看,国外关于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观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版本。在没有经过定量分析的情况下,随心所欲地将邻国一些环境问题的责任推给我国。从正面看,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对我国环境保护机构变化的反应如此强烈,说明了他们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之高。从“国合会”第五次年会开幕式到昨天的中国经济高层论坛,都普遍反映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无可挑剔,而他们的疑问在于这些措施到底能不能在各地方得到落实。我们要通过统计体系、监督管理体系、问责体系、考核体系等的推行来消除他们的疑虑。落实这些措施的重要工作就是执法监督。所以,处在执法监督一线的同志是环境保护工作最基层的中流砥柱,环境监督执法人员和环境监测人员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中流砥柱。要从执法监督做起,树立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权威和形象。环境问题成为关乎全球的国际问题,已上升为影响国际关系的政治问题。国际社会在普遍强化本国环境执法监督的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执法工作提出要求。当前我国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环境挑战都要严峻,面临的环境执法监督压力也很大。国际履约、跨界污染纠纷等再次证明了全球和区域性环境合作已对我国环境执法监督工作造成了巨大压力。强化国家环境执法监督能力,提升环境执法效能,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公众参与,正成为世界环境执法发展的趋势。巨大的国际压力和国际环境执法发展的客观趋势,在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学习和借鉴国际环境执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适应国际环境执法发展趋势,建设符合国情、体现时代要求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通过公平正义的环境执法监督,承担起负责任环境大国的责任与义务,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加快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努力开创环境执法监督工作新局面

大家都知道,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和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是我们重点突破工作思路的两件大事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寄予厚望。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整合执法监管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环境执法、改善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体制、新机制,我们必须在精神上保持创新的活力,在思想上保持创新的锐气,在工作上保持创新的动力,努力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既要立足于解决当前环境执法监督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又要放眼全局和长远,逐步解决影响环境执法监督效能的根本问题,体现前瞻性和指导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是适应并推动“三个转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如果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环保部门就无法预防和遏制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就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环境问题,环境管理就难以发挥保护和发展环境的功能,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四区”战略、历史性的“三个转变”和环保目标就会落空,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是应对严峻环境执法监督形势、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然突出,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十分繁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督不力、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未来十五年又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环境压力巨大的时期,如果环境执法软弱无力,监督管理就会严重失控,再好的愿望也会化为乌有。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是实现环境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精确化的重要保障。既关系到能否持续提升环境管理的权威性,也关系到能否永葆环保事业生命之树常青,如果环境执法监督不到位、依据不科学,则粗放型的模式只能导致环境管理走进“死循环”,权威性、公信力将会下降甚至丧失,这将导致政府、单位和公民对环保部门的不信任、不认同,环保部门将难有作为,“综合管理和服务社会”将成为一句空话!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是履行中国国际环境义务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中国就难以履行已参加或者缔结的多种环境与资源保护国际公约和条约,承诺就难以兑现、就会变成谎言,环境问题就可能演变为政治问题,影响到中国的外交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这次机构改革有两个重点:一是宏观决策、宏观管理,包括节能减排;二是执法监督。这两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怎么加强都不为过,怎么加强呢?就是要加快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我们首先要准确理解体系的丰富内涵。这个体系是指,为了全面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标准等,顺利完成环境执法监督管理任务而建立的一套先进的、完整的、符合国情的、又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执法监督的法规制度、执法机构、业务管理、技术装备和人才保障体系。其主要要素包括执法监督理念、法制、体制、机制、能力和人才等。其中,理念是灵魂、法制是基础、体制是保障、机制是支撑、能力是依托、人才是根本,各要素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形成有机整体。我们既要重视和发挥每个要素的独立作用,更要重视各要素之间的优化配置和协同运转,形成最佳整体功能。

要加快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我们必须以先进的环境执法监督理念为指导,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树立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的目标。一要树立先进的环境执法监督理念。要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更加积极主动地把环境执法工作放到发展社会经济、维护群众利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局、整体中去,找准位置,明确方向,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就是环境执法监督工作的政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全面履行环境执法监督职能,在认真搞好执法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环境守法引导与援助,服务好监管对象和人民群众,通过打击环境违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公信力。要从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生态要素的关联性出发,合理划分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执法监督职责,整合环境执法监督资源,逐步实现国家环境执法监督职能的完整、综合和统一,将生态执法领域拓展到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工作等。要树立“成本—收益”观念,围绕提高执法监督效率和效益,着力增强执行力,努力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用最少的投入、最快的速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二要始终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按照“坚持立足国情,广泛借鉴;着眼实践,注重创新;依法行政,责权一致;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软硬兼顾,整体提升”的要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执法监督的特点和规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既立足于解决当前环境执法监督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逐步解决影响环境执法监督效能的根本问题;统一行政执法权力与责任,逐步实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强化国家环境监察职能、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环境执法监督效能等紧迫而关键的问题。三要树立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的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构想,争取到2010年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使环境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国家级环境执法监督网络基本形成,国家监察能力明显提升;环境执法监督制度基本建立,内部工作关系有序顺畅;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重点污染源实现自动在线监控。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争取建立一套先进的、完整的、符合国情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环境执法监督的法规制度、执法机构、业务管理、技术装备和人才保障体系,满足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将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作为环保工作的两件大事之一来抓,作为环保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来推进,并着重做好以下几项事情:

(一)建立起一套使执法能像“钢铁一样硬”的体制

环境执法监督体制改革要重点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一要争取确立环境执法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完善国家监察的管理体制。二要适应环境综合管理的要求,合理界定和调整行政法规执法权限,逐步整合优化环境执法资源。实现环境规划权、行政审批权、行政许可权与执法监督权的相对分离,整合环保部门内各职能部门的现场执法监督权并由环境执法监督机构统一行使。三要理顺环境执法监督层级权限。国家事权重点在宏观执法监督权,监督检查对象主要是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中央企业。省级事权兼顾宏观与微观,执法监督对象主要是省级有关部门,市、县政府,国家和省重点排污单位及建设项目。市级及以下事权主要是微观执法监督权,执法监督对象主要是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这次机构改革要将权力下放,能下放给地方的要尽量下放到地方。要增加凝聚力,上下齐心、协力一致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四要建设规范权威的环境执法监督机构。权威首先要靠一流的工作来争取。要做强、做大国家级环境执法监督机构,建立和完善国家环境执法监督网络,调整充实现有六大区域派出机构,增强“国家监察”能力。各级环保部门都要设置规范的地方环境执法监督机构。五要拓展环境执法监督领域。转移执法重心,突出事前和事中执法监督,促进执法监督关口前移,变被动的末端执法为主动的全过程执法监督。从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入手,将环境执法监督从生产环节逐步向流通、消费、分配等环节延伸。从侧重于工业污染源的执法监督向整个生态系统拓展,积极探索非污染型建设项目、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农村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保护等领域环境执法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二)构建充满活力的高效环境执法监督机制

要以统

一、协调、高效为原则,积极摸索规律,创新工作机制。一要内部执法监督协调有序。突出建立和完善内部信息交流和沟通协调制度、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二要加强上下互动、部门联动。建立和完善巡查、直查、稽查、后督察和年度考核制度,加强与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司法机关配合与协作,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及中介组织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通过优势互补,放大执法效果。三要健全区域流域协作机制。实现“定期会晤、联合执法、共同监测、信息共享”,遏制发生跨省界、跨辖区污染事件。四要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形成专业执法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网络。五要引导企业自律,重点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企业年度环境报告制度和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鼓励企业树立预防污染、自主守法的理念,架构环保部门与企业、公众与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

(三)打造攻坚克难的环境执法监督能力

要从两个方面来加强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监督能力。一是从执法监督的实践中提高能力,从典型案例的警示中提高能力;二是从持续不断的培训中提高能力,从坚持不懈的学习中提高能力。要使环保法律法规落实到位,环境执法监督就必须具有攻坚克难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法制、政策、投入、管理、科技、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支持。一是从环境法制中要能力。环保部将尽快制定出台《环境执法监督办法》、《限期治理管理办法》和《环保后督察办法》,确立环境监察队伍的法律地位,强化执法手段。二是从环境经济政策中要能力。通过提高排污收费标准,推行绿色信贷、绿色贸易,提高违法成本,激励企业守法。三是从投入中要能力。加大中央支持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力度,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和环境应急指挥系统,提高环境执法装备水平。四是从队伍建设中要能力。严格把好环境执法监督人员进口关、考核关,加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环境执法监督队伍。五是从社会中要能力。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培育法律援助机构、污染损害评估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充分发挥这些机构对环境执法的服务作用。

三、当前监督执法,要重点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了今年节能减排的10项目标任务,要求加强执法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明确指出要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解决环境保护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环境保护部成立以后的工作思路,就是认真履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以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科学发展的环境问题为工作重点,举全局之力,推进历史性转变。环境执法监督的工作重点是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环境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这方面的工作在2008年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上已经做了全面的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然要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执法力度,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

在当前严峻的环境执法形势下,环保专项集中整治是解决重点行业和地区突出环境问题的有效、管用的好形式,可以在短期内形成日常监督手段难以达到的强大威慑力量,集中解决一批突出问题、老大难问题和敏感问题。《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开展专项行动有明确要求,今后一段时期还要继续深入开展。专项行动一定要突出重点。要有整体规划和整体布局,每年要突出一个主题,集中整治2-3个领域。今年重点就是要持续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问题,要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切实抓紧抓好;集中执法检查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化工、造纸、电力、钢铁行业。专项行动要注重实效,对群众反映强烈、挂牌督办的案件要查处到位、整改到位,对整治不力的,要严格依法处罚,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借助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公开查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组织新闻媒体深度报道,达到查处一家、震慑一方、影响一片的效果。五年来的实践表明,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成效显著。这是环保主干线上的新路,既稳妥又解决问题。国务院7部委将开会进行总结和表彰,总结前五年、安排部署后五年的环保专项行动工作,同时表彰奖励前5年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本次会议结束后,同志们要仔细考虑一下、好好安排一下,今年的环保专项行动该怎么开展。

(二)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监管工作

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相继发布了关于重点河流水污染防治、湖泊污染防治和松花江污染防治工作的文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将这些污染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执法监督部门肩负着别的行业、别的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对环境监察队伍怎么加强都是应该的。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以及七湖区(三峡库区、小浪底库区、丹江口库区、洪泽湖、鄱阳湖、洞庭湖和洱海)等重点湖泊相关地区,以及国家确定的淮河、辽河、海河、松花江等重点流域,电力、钢铁、建材等12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污染防控是执法监督的重点。既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污染底数,又要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和查处力度,促进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和产业结构调整,还要及时反馈执法信息,推动各地修订制定环境标准和出台更有效的环保政策,确保这些重点任务落实。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对环境违法现象突出的地区,对超过总量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地区,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落实收费政策、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的,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都要实行“区域限批”、“流域限批”、“行业限批”。有效地遏制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状况持续恶化的趋势,努力改善其环境质量。

(三)加强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工作

工业污染防治仍然是环保工作的重点,要紧紧抓住这项重点工作不动摇。一要对工业项目的建设过程和建成投产等环节进行执法检查,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全过程环境执法监督制度。环评和环境监察既要密切配合,又要有明确的职责。二要强化针对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三要加强排污收费和排污申报管理,加快污染源自动化监控建设进程,实现重点污染源的全天候、全时段监管,逐步与排污收费、排污申报、环境应急预警预测工作结合起来。四要进一步推动综合手段的完善,推进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的出口、投资、信贷、财税、价格等政策措施的出台。五要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制与机制,增强自律能力。

(四)加强城镇集中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监管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综合整治力度的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增加,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监管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一些治理设施却成为了集中排污设施。要进一步查清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炉等城镇集中污染治理设施的基本情况,建立环境监管档案,重点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污泥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安全处置,严格防范二次污染。要探索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和废弃污染场地环境监管的途径与方法,降低土地再利用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五)加强农村、农业及生态环境监管工作

当前,农村、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按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要把一定的执法精力、能力放在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上,放在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上,放在防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上。要加强农用土壤环境监管,对违反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的环境标准、环境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要继续积极稳妥地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加大重点生态领域执法力度,加大对矿山、自然保护区、畜禽养殖及国家重点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等方面生态环境监管力度。

(六)加强环保后督察工作

环保后督察是胡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性要求,是环保部门抓落实、出成效、树权威的重要手段。对环境违法案件,既要有调查,又要有处理,更要跟踪督办,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也要一抓到底,直到人民群众满意为止。要建立和完善后督察制度,积极探索长效机制,要规范后督察工作程序,把后督察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近期各地要集中时间对挂牌督办企业、区域限批地区,以及重大环境事件和严重违法地区进行环保后督察。远期要将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纳入后督察对象,后督察内容包括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重要的环保工作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重点和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的立案、调查、处罚和强制措施的实施情况等。要建立后督察的保障制度,强化责任追究。

(七)加强环境应急处置工作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切实加紧做好环境应急工作。一是继续深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动态档案管理制度,防范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二是尽快制定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及部门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督促企业也要结合各自情况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形成相互响应的应急预案系统。要使预案更符合本地预警和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需要。完善环境管理中环境应急的技术规范,建立应急标准体系,加强基础性工作。三是建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功能全面、反映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系统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应急机构、队伍、车辆、物资、设备的状况。要加强环境应急值守、预警和响应工作。事件发生后,各级环保部门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采取防控措施,第一时间开展环境监测,第一时间准确发布信息。四是针对不同对象组织多元化应急培训,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应急指挥水平和处置能力。要认真组织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环境应急演习,演练预案、培养队伍、磨合机制,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

(八)加强《水污染防治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即将于6月1日生效实施,这将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许多难题的解决。要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开创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新局面。

《水污染防治法》在监管制度方面有多处创新和亮点。一是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从两方面完善了政府的责任机制:规定了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明确提出了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二是明确规定超标即违法,禁止超标排污,违者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处罚款。三是建立水环境信息统一发布制度,上级环保部门对未完成总量控制指标的下级行政区予以公布,各级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企业予以公布,并统一发布国家水环境状况信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四是完善了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规定了饮用水保护区划、禁设排污口、禁止或者限制含磷洗涤剂等措施,加重了对危害饮用水行为的处罚,加强了对饮用水的法律保护,将“保护饮用水安全”放在了首位。五是强化了法律责任,将“区域限批”由行政管理措施上升为强制实施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大了违法排污行为处罚力度。

环境执法任务艰巨而繁重,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环境执法工作,要为环境监察部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遮风挡雨。广大环境执法监察人员特别是市县环境监察机构的同志,常年奋战在执法第一线,亲身参与事故处置,环境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很大。各级领导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要想方设法为勇于执法、敢于执法的同志撑腰,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尽可能地解决好工作、生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增强队伍的凝聚力。

同志们,我们所从事的环境执法监督事业光荣而神圣,任重而道远,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生正逢时,应该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用实际行动向党中央、国务院、广大人民群众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无愧于人生,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历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第6篇:环境问题

时事情况:

在北京举行的一次环保公益活动中,人们纷纷根据自身情况,提出诸如“一周少开一天车”、“不使用一次性产品”、“用专用购物袋购物”等个人环保承诺。一位小女孩问主持人:“看到河流被污染、烟囱冒黑烟去投诉,算不算自己的环保承诺?”这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公众参与环保,仅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就足够了吗? 据调查,近年来,随着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参与环保行动的人越来越多。不过,不少人更多的是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而对公共环境问题比较淡漠。比如,有些公共水域被企业污染,却没有人站出来投诉;因为怕垃圾异味影响自己,有些居民集体反对建立社区垃圾站„„这样一来,污染企业得以逍遥法外,社区垃圾无法处理,最后人人都是受害者。

社会观点1

有人认为,不必苛求公众是否环保,公共环境问题理应由政府职能部门处理和解决,个人环境问题可由公众自己去做,只要管好自己、维护好自己的环境利益就行。

有人认为,从我做起,通过改变个人行为,积小善为大善,使公共环境得以改变,这说明人们的环境责任感在增强。然而,如果把别人破坏环境看成是与自己无关的闲事,或者不问缘由就阻拦公共环境项目上马,自己的言行再环保,也不能说是环保意识达标。

社会观点2:

潘少军在人民日报文章指出:要改善公共环境,不仅要管理好自己,也应监督好别人;环境利益上的“小我”,也应服从环境利益上的“大我”。否则,个人环境改善的成果,也会因外界环境的恶化而被抵消或完全淹没。环保问题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需要公众的深度参与,有时甚至会牺牲一定的个人利益。环保从我做起,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行为,公众参与环保,不仅要提高“小环境意识”,也应逐步树立“大环境意识”。承诺环保,不仅要完善自我,更要超越自我。

权威观点:

——李克强副总理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应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环境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环境保护贯穿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大领域,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环境保护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需要。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处理得好,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多赢;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现在,环境污染威胁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环境已成为群众信访的热点领域。这说明,人民群众越来越把环境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对环境保护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期望越来越高,诉求越来越多。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有效解决。

——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保护环境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各级机关要带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全社会做出表率。各类企业都要自觉遵守环境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每个社区都要从自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自觉参加环保活动。要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弘扬环境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推荐第7篇:环境问题

城市化进程是随着工业化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乡村分散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转为城市经济要素的过程,是社会前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环境保护,是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既是保护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善农村环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小城镇环境保护的根本任务,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人居,提倡生态文明,更好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目前小城镇建设已步入一个新时期,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小城镇发展战略,加快小城镇环保政策的前瞻性研究,笔者对湖北省宜城市开展小城镇环境保护现状进行了一些调研,并结合调查情况,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主要问题

近年来,宜城市市委、市政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抢抓机遇,求实创新,以扩大内需为工作重点,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据统计,全市小城镇发展到22 个,比1995年增加10个;建成区面积61平方公里,比1990年扩大37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1%,比1995年提高12个百分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宜城市小城镇的环保工作才刚刚起步,尽管收效明显,但与到2010年全省建制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0%;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6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20%;垃圾处理率达到40%等要求相距甚远,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较普遍和严重。小城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企业。全市乡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涉及行业广、技术水平低、管理较为落后,加之治污投入少,生产中排放的污水、废渣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污染小城镇的生活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二是小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多数城镇没有完整的市政排水管网,污水收集系统存在明显缺陷,所有城镇仍然是清污合流,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大部分城镇的垃圾收集营运跟不上小城镇的发展,所有垃圾都是简单的堆集根本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以致造成二次及多次污染;有的小城镇垃圾没能及时收集转运,小风一起路上跑,大风一刮空中飘。三是面源污染日渐突出。化肥和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小城镇环境逐步恶化。塑料包装物和废弃农膜产生的“白色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等对小城镇及周边农村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四是监管不力。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的园区乱设排污口,威胁饮用水安全;有的小城镇取消环保前置审批手续;有的地方不按照规定报批环评报告,“三同时”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加重了小城镇环境污染。

2、小城镇领导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经济发展指标,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对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重视不够。尤其是乡镇政府对小城镇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不够,各项工作责任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的领导强调“项目立镇”、“工业强镇”、“商业活镇”,但对“环境兴镇”缺乏足够的认识,盲目引进污染严重的生产技术,不考虑当地环境容量小,结果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不得不停产;有的乡镇领导不惜一切代价修宽马路、建大广场等,一味追求政绩工程的建设,而对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则重视不够。

3、环境规划滞后于小城镇的发展。大部分小城镇发展规划中没有将环境保护列入其中,有的既使列入其中,其内容大多过于简单,不具备可操作性和长远性。有些小城镇环境规划的实施,未与城建规划同等水平、同步进行。由于全市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大多数小城镇没有进行环境功能分区,布局不合理,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混杂,“骑路建镇”现象比较普遍,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有的乡镇在发展过程中,工厂、商店、住宅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些都是对城镇发展估计不足,没有规划所致。有的即使有规划,也没有很好地实施。较普遍的是规划没有环境建设硬指标,未能与较大范围的规划有机结合

起来。

4、环保投入与环保工作需要不相应。经济比较好的小城镇虽然刚刚对环保有所投资,但远远还不够,而经济欠发达的城镇根本谈不上环保基础设施,有的即使勉强建了,如建起了水厂,也是运转经费无依靠,只是开开停停,或应付检查而已。环保投入资金瓶颈制约了全市环保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使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以及环境信息网络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建设项目环保资金和达标治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有些项目环保“三同时”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造成有些限期达标治理项目不能如期达标。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甚少,使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步履维艰。

5、小城镇环保机构不健全。小城镇环境管理一直是全市环境管理的薄弱环节,环保机构、技术、人员匮乏。而环保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应付一些重大的环境问题,对控制和治理县域污染及乡镇污染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机构改革完成后,环保机构行使监管职能受到削弱,难以胜任基层环保工作。由于乡镇没有独立设置环保机构,难以对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环保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管。

对策建议

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面向决策者、面向企业、面向青少年、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开展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宣传、生态环境警示教育活动,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努力增强各级领导和小城镇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责任感。将小城镇环境保护列入当地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之一,强化小城镇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通过定期公开发布环保信息和农产品质量信息,积极引导小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2、加强对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的指导和实施的监督。环境主管部门要依照国务院审批的《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并应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制定的《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要求,敦促各地编制与小城镇其他专业规划平行的环境规划,并在其他专业规划中有机渗透环境保护的内容。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仅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设施的用地要求,与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相互补充和衔接,而且还要有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支撑。城镇重要地段、重要性建筑的规划设计,要进行公开的方案竞选并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同时,应加强对小城镇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严格执行小城镇“四线”,即红线(道路)、绿线(园林绿化、山体)、紫线(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蓝线(江河、湖泊、湿地)管制制度。

3、加快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小城镇特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步伐。研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投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走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路子,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环保。加快建立和完善小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费制度,逐步解决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经费问题。

4、切实抓好小城镇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一是切实抓好水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小城镇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运营的管理,全面加强水质保护,重点加强乡镇饮用水源保护的力度。二是加强小城镇生态保护的分类指导与管理,深入开展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三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洗生产,加快工业进园、村宅进区。四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防治面源污染,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五是特别要抓好江河流域的小城镇污染防治工作,提倡区域或相邻城镇共建共享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设施,以转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建不起、运营难的局面。五是推广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较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由于经济实力及技术手段的欠缺,一味地采用城市污水的处理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针对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条件,根据小城镇的特点,因地制宜的较低成本

的污水处理技术,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来加强农村地区的水 环境保护与治理。

5、加强小城镇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应统一认识,协调各部门共同抓好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在具备一定经济条件下,在环保任务重的小城镇设立环保派出机构,配备工作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环境保护统一监管水平,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6、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着力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建立环境保护问责制,依法追究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干扰环保执法的责任,逐步完善多部门联合办案制度。认真执行《环评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禁止新上污染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对未按规定履行“环评”报批手续,而先建的项目,一律责令停止建设。对屡遭市民投诉超标排放污染物,严重污染河流的企业,该停产治理的一律停产治理,该关停的坚决予以关停;对擅自拆除或闲置废水处理设施的企业,要依法从重从严处理。

7、制定小城镇建设标准,严格奖惩制度。应制定出台综合的、统一的小城镇建设标准文件,使各地有较规范的执行、考核标准。坚持引导和限制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区别对待政策。建立小城镇环境保护补助专项基金和奖励基金,对小城镇建设中“有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分别给予奖励和处罚,有效地促进和保障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推荐第8篇:环境论文

社会发展 Social development 限塑后大学校园塑料袋使用现状与对策分析 曹 琳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611756) 摘 要 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实施以来,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既起到了积极影响,也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层面展现并分析了 限塑后的使用状况与减量研究, 具体分析了目前在国内大学校园内,大学生层面 限塑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旨在为 限塑令的有效实施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关键词限塑令; 校园;对策

一、限塑令产生的背景

国务院于2008年1月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同时禁止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而采取这样的措施原因何在?塑料问世至今近百年来, 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以其品种繁多、价格低廉、强度大、耐腐蚀等综合优势, 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很快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随着塑料的大量应用, 其负面影响也不断显现。以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为原料, 大大加速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塑料袋会严重破坏土壤结构, 引起土壤板结; 同时分解出有害化学物质,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在挥发和燃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致癌气体二恶英。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统计, 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 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达到30亿个以上。塑料袋的过量使用,以及处理不当,造成了塑料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 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 成为 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

二、大学校园内塑料袋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限塑令实施一年多来, 在全国范围取得了切实成效。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 限塑令实施一年来成效显著, 大中城市的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执行 限塑令情况普遍较好, 消费者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商家有偿提供合规塑料购物袋, 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明显减少, 与政策实施前相比, 商场和超市减少得最为明显, 减少量在75%左右,塑料袋消耗减少近400亿个, 农贸批发市场减少使用量50%左右, 全国总体来讲使用量减少了2/3,由每天的十亿个左右减少到两三亿个左右。公众环保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然而由于存在封闭决策较多, 互动参与较少, 发号施令和被动执行较多,制度资源保障较少等缺陷, 塑料袋在大学校园的使用量较 限塑令政策颁布前改观较小, 并呈现出以下问题。 ( 一)大学生普遍对 限塑令政策认识不清

限塑令出台前, 缺乏公开的社会讨论、酝酿过程, 相关产业、产品政策迟迟未能发布, 各种社会动员的投入也明显不足。笔者经调查发现大学校园中,由于缺乏限塑令的政策宣传, 大多数大学生对限塑令政策出台日期、相关条文内容等基本内容了解不清, 不少人不知在日常商品交易中应有偿购买塑料袋, 因此无法切切实实地感觉到自己对环保的责任。 ( 二)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限塑令的习惯还未形成

经调查显示, 大学生站在环保的立场普遍支持限塑政策, 但自身践行起来还存在很大难度。因为携带麻烦等原因,多数大学生未形成自备购物袋购物的习惯;面对无偿提供的塑料袋, 多数大学生绝大多数时候 来者不拒, 日常观念中鲜有减少对塑料袋使用量。总体看来,由于当今社会整体环保意识的缺失, 以及受自古以来 自扫门前雪的传统观念影响, 多数大学生习惯了用塑料袋购物, 索取免费的塑料袋, 而不去考虑其对环境的破坏, 这种意识根深蒂固, 无法由 被动限塑转化为 主动限塑。

( 三)校内商家: 限塑令形同虚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规定, 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学校园内, 除少数大型超市有偿提供塑料袋外,水果店、服装店、餐饮店等中小型零售场所, 限塑令形同虚设,多数商家继续无偿提供塑料袋, 甚至继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对他们来说, 本身就是薄利的市场, 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为了降低商户间的竞争 限塑根本就不现实。此外, 很多大学生食堂无偿提供超薄塑料袋, 不利于限塑令政策的贯彻实施。 ( 四)相关政策和配套政策不完善

政策的实施过程必然是一个利益相关方有损有益的过程, 完善政策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尤其在监管方面, 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严格周密的监管机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规定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并依法查处。然而实际生活中, 工商部门没有尽到监管的职责; 相关部门也没有激励举报的举措。这一切都导致了多数商家为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袋。同时, 同学也没有起到消费者应有的监督作用。

三、限塑后大学生塑料袋使用情况的对策建议。保证 限塑令政策有效落实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塑料袋 少用一点,回收一点, 替代一点, 降解一点, 尽量做到 能不用就不用,一定要用就少用, 多次重复用, 不能用时回收再利用。那么如何改善 限塑令在大学校园内的实施效果? 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 66 社会发展 Social development下途径和办法来解决,使限塑真正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

(一) 提高校园消费者环保意识, 被动限塑变 主动限塑 1.优化课程设置, 重视培养大学生环保意识。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各高等学校应加强课程系统的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为促进学生对限塑令政策的意识与行动的双向支持, 建议课堂授课将社会当前环境问题与限塑令政策内容有机结合, 通过生动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白色污染导致巨大的社会负效应, 切身意识到 限塑刻不容缓, 真正树立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主动少用塑料袋、不用塑料袋、循环使用塑料袋。

2.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探索有效的宣传方式。在宣传力度上, 首先要扩大环保宣传的知识面及受众的覆盖面, 其次要保证环保宣传的频率,保证宣传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营造全员参加环保的积极氛围。在宣传方式上,可采用学生们更乐于接受的方式, 如免费观看环保电影或视频、多次组织民间环保人士、环保专家定期进行的专题知识讲座或培训等; 另外, 要善于利用大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主要途径, 如在校宣传栏、食堂、校园商店门口等处定期张贴 限塑令等相关环保宣传海报或以散发环保传单的形式,宣传环保理念,促进校园消费者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学校还可鼓励展开环保工作的调研, 研究有效的环境知识宣传方式及适合校园环境的环保措施等, 将环境保护活动与学校创新人才体系相结合。

3.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在 限塑宣传中的作用。作为公益性社团,环保社团更应看重社会责任的培养和社会义务的承担。因此高校对环保社团承担学校的环境教育的功能应给予足够的认识和肯定, 并在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中体现出来。而环保社团自身也应从自身角度出发, 为宣传 限塑等环保理念,发挥应有效用, 针对宣传角度, 引导大学生对塑料袋 能不用就不用, 一定要用就少用, 多次重复用。 (二) 督导校园内商家履行 限塑令相关政策

1.加强校园零售场所监管力度。有关执法部门要重点组织对校内商品零售场所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开展全面清查, 加大执法力度。其次,强化动态监管制度, 把对塑料购物袋经营活动的监管纳入日常化、规范化管理之中, 随时防止不符合规定的塑料袋在流通领域死灰复燃。此外, 应提升商家的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定期培训等手段, 使商家增强环保意识, 主动履行

限塑令要求, 从意识形态上增强其 限塑自觉性。可采取 惩罚并举,对认真履行限塑令要求的商家进行表彰, 对违反操作的商家进行重金处罚。

2.减塑, 从大学食堂抓起。据不完全统计每所学校学生食堂每天使用的食用塑料袋就在6000个左右,基于食品塑料袋质薄等特性, 使用过的食用塑料袋几乎没有被重复利用过, 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自 限塑令颁布以来, 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陆续采取相关措施贯彻 限塑令政策的施行。部分学校食堂采取塑料袋有偿供应, 加收价格从3分到几毛钱不等; 或以有偿供应纸饭盒代替塑料袋。其中,厦门大学食堂自2009年11月起开展的 限塑工作分政策宣传、有偿使用和全面禁止三步骤进行, 现已取得良好成效。强制性禁塑服务的手段, 一定程度对想外带就餐者造成不便, 但长远看来使消费者改变就餐习惯, 大大减少塑料袋使用量的同时大大益于消费者的健康。笔者建议, 对高校食堂塑料袋有偿收费制度采取地区性统一规范,各省根据该地物价水平统一规定价格, 每个食品塑料袋从0.1元到0.5元不等。并采取渐进手段,争取大学生食堂到一定时期不再供应食品塑料袋。

( 三)政府与社会: 完善相关制度, 改变消费观念环保意识决定环保行为的接受程度, 要控制塑料袋使用, 关键在于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观念。大学校园环保行动除了大学生自身增强环保自觉性、有力措施督导相关商家外, 最重要 的还是政府与社会在制度、创新手段等层面的完善。 1.源头入手, 调控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政府可在流通环节实行塑料袋收费政策,向消费者传达 少用塑料袋的信息, 此外还需要将环保压力移至生产领域, 抬高生产成本、治污成本, 从源头上控制、限制生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达到生产厂商不愿意做( 成本高、利润低、市场萎缩) , 零售商不愿意进( 卖不出去) , 消费者不愿意买(性价比低) 的目的。对于选择生产无毒无害、易回收、可再利用的塑料袋生产厂商, 给予产业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提高可降解塑料袋的市场占有率。通过经济杠杆控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使用, 改变人们对塑料袋的依赖程度。

2.寻找合适的塑料袋替代品。在治理白色污染上, 塑料袋是否有偿使用很重要,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研发出塑料袋的代替品 即方便群众生活且同样价格低廉、又能减少污染的环保购物袋。可降解塑料袋、布袋、纸袋、菜篮等替代品相对环保, 但其在性能、价格上都离大规模实际应用还有相当距离。因此, 当前政府亟需加大对塑料袋替代品的研发的资金与技术的支持。

3.建立塑料袋的回收再生系统。现阶段通过对塑料袋提高价格、利用价格控制手段只是减少使用量, 而提高塑料袋的回收和循环再生才是解决 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所以, 政府应加强塑料的再回收利用,弄清塑料袋的再利用操作流程, 避免回收后的二次污染, 为环保工作打好基础。现阶段, 我国回收利用塑料袋的技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 但回收说来容易做来难, 由于塑料袋价格低廉、量轻, 易被大家忽视, 会给回收带来很大麻烦。这需要政府对那些从事环保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以鼓励更多的企业投身环保事业。 参考文献 [1]食品商务网, 我国白色污染日益严重日均使用30亿个塑料袋[EB/ OL].食品商务网,2008.1.17.[2]洪慎章.绿色塑料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M].塑料制造, 2008.3.[3]吴玲,窦薇,王勇.限塑令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与对策建议[J].绿色 经济,2008(12) :71.[4]吴怡青.限塑令发布后的变化与反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 67

推荐第9篇:关于环境问题与环境伦理的论文

关于环境问题与环境伦理的论文

摘要:环境伦理学是为满足协调人和生存环境系统的关系,求得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共同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产物,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的同时,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快环境伦理学研究步伐,加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强化环境法律观念,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伦理意识,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伦理、

随着经济人口的迅速增长,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灿烂文明的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我们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协调。

一, 我国目前主要面对的环境问题

现阶段我国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包括水资源污染与短缺、空气污染、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危机、气候变化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水资源污染与短缺 中国水利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全球最缺水的20个国家之一。全国约半数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中国七大水系约有三成的淡水资源已经失去使用功能,甚至无法用来灌溉农田。中国85%的湖泊已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中国一半的污染事故为水污染事故,而水污染的来源有一半都是工业污染。 因为污染,中国有9000多万人饮用水得不到保障,超过40%的农村饮用水尚未达到基本卫生安全标准。另外,由于气候变化的严峻威胁,中国淡水资源的未来更令人担忧,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在过去的40年里已经大幅后退。这些水资源污染与短缺的现象都威胁着我们的生存。 2.空气污染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每年将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这些煤炭为中国提供了70%的能源。燃煤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更多的人开始购买私人汽车,而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的飞速增多已经导致中国近40%的城市空气质量遭受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这也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趋势。 3.森林和生物多样性危机

地球上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只占了不到10%的陆地面积,而中国未受侵扰的森林仅占国内森林总面积的2%。中国国务院的数据更表明:四分之一的国土已经呈现严重的荒漠化。 野生动物的最重要栖息地之一是原始森林。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近一百年来,中国已经陆续灭绝了很多物种,其中包括野马、新疆虎等。栖息地的破坏,包括开垦森林、草原过度放牧以及气候变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加剧的主要原因。 同时,中国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对整个世界的森林同样带来巨大的压力。 4. 气候变化危机

近年来,暴雪、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的侵袭几乎没有中断过。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更是遭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另外,气候变化也加剧了中国的荒漠化。气候变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环境问题,也队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伦理学分析

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乃至生存的重要因素。从伦理学角度分析,有学者提出,由于人们对人类自己和自然界及其相互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使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环境危机的出现使人们透过其表层,看到了隐藏在其深处的问题,即环境伦理问题。环境伦理的缺失,是引发我国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 1. 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

一般说来,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依次经历了“依赖自然——初步对抗——大规模地征服与反抗”三个阶段。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就愈发地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巨大作用,也就愈发地掠夺自然。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体现,把其他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存在,仅仅看做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那么人类就会无所顾忌地去掠夺它们,就不会考虑到它们自身存在的价值,就谈不上对它们的尊重与关心。

2.人们对自身实践后果的伦理影响缺乏充分认识。

对于人类来说,在20世纪,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但是,这个胜利并没有把人类引向伊甸园,而是把人类拖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都使得地球的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危机。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加上环境影响的非及时性,人类对自身行为的长远影响缺乏科学的分析和预见,或者预定的目的与结果之间存在很大偏差,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面对自然界以及社会,人们注意的主要只是最初的最明显的后果,人们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它们给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所造成的严重而又长期的危害。这样的后果不仅危及到现代人的利益,而且危及到后代人的利益。环境伦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环境公正原则,不仅要实现代内公平、公正,而且要实现代际公平、公正。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1.加快我国环境伦理学的建设,加强对我国人民环境伦理学的教育 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其背景原因是人们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在主宰着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只有正确的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加深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整体认识和明晰其背后蕴藏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意识,是提高国民环境伦理水平的必经途径。

2.加强法制力度,强化环境管理

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环境管理部门也要履行职责,理直气壮的依法进行监督。如果各项法规和计划得到落实,许多环境问题是可以避免的,环境状况会好得多,强化环境法律观念,对提高人们的环境伦理是重要保障

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承担我国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和政府形象。通过履约和国际合作,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然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具有复杂的过程和多方面的原因。解决环境问题,也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多种方法的结合,同样也要有较为曲折的过程。我们应在学习环境伦理知识,提高环境伦理意识的同时,不断地加强改善环境的力度,真正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收获。

参考文献:《中国环境问题》、《中国环境问题与伦理学思考》、《关于环境伦理的思考》

推荐第10篇:关于环境问题的论文有关环境问题的论文(精)

社会发展

Social develop ment 农村城镇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白 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10055 要】【摘

农村城镇化缩小了城乡差距 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也对我 农村居民相对集中的场所 又是农村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基地 。受国农村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应理性对待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环境 农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 绝大多数乡镇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了环管理 。本文就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 境规划和治理 在布局上仍然呈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局面 大多【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环境保护 对策 数设备相对落后 产品技术层次不高 致使局部地区污染严重 。有 些地方通过污水灌溉、固体废物不当堆放等 产生二次污染 。 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 农村城镇

3协调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对策人口不断增多 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 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 把对环境的损伤降低到自然环境系统本身能够承受并良性运转农村城镇化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但是人口和非 的限度 是推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准则 农农产业在城镇的集中 必然会产生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农村 村城镇化的推进要建立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 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 3.1 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

1农村城镇化产生的环境问题 协调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是要把农村城镇 1.1

化肥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农药、化发展建立在资源良性循环的基础上 因此必须将资源环境因素 随着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等的大量采用 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 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 。这样 引入自然资源环境因污染 。我国农药使用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但利用率却很低 。农 素后 经济系统就成为整个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经济系统与药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中 使自然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化 自然资源环境系统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而使农村城肥有效利用率很低 使化肥流失 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富营 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养化 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 影响土壤自净能力 。 3.2 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近年来 我国农用塑料使用量也猛增 特别是地膜的用量和覆盖面 生态农业的内涵是 : 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积已居世界首位 目前平均每年有 45 万吨地膜残留于土壤中 由 方法 把农业生产、农村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资源的培于农膜很难降解 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 造成粮食减产 。 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 1.2 乡镇工业污染不断加剧 综合农业体系 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实现 改革开放三十年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 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成功模式 。目前可以通过开发和苏和兴起 但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 应用农药残留降解技术、实施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程、推行化特征 使得周边环境污染严重 。乡镇工业废水、粉尘和固体废弃物 肥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监测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措施 开展重点区的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都接近或超过 50 。 域生态农业建设 尽快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的状况 建立起靠近城镇等人口密集区的很多湖泊已退化为流域中的污水库 许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多水库也开始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城郊水库的富营养化直接影响 3.3 正确处理乡镇企业导致的环境污染着城市的供水 。 农村居民开始注重居住的环境 要求政府部门更多地注重环 1.3 农村城镇化带来的生活污染 境建设 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对导致环境污染的乡镇企业也形成 与城市相对规范的规划、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相比 小城镇和乡 一定的压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应使乡镇企业主要经营村聚居点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后 绝大部分城镇的生活污水未经处 者形成以环境为导向的经营理念 促使企业树立绿色营销理念 开理而直接排入河道 成为农村内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另外 大多 展绿色营销活动 企业在进行产品开发、、配送等一系列 制造 包装、数村镇没有无害化垃圾填埋场 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弃在河塘或低 过程中 满足顾客潜在的环境需求 。洼地 脏乱差现象严重 不仅影响城镇卫生 而且造成河流淤积 污 3.4 建立污染监控机制染水体 。此外 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或抛弃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 广大的农村和乡镇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 这使农浪费了大量资源 污染大气和水体 。 村环境问题难以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 。应借助建设新农村的动力

2农村城镇化环境问题的原因 在农村建立环境监测机构 推进水质、土壤监测体系的建设 构建覆 2.1 人口聚集引起有机物生态循环系统的改变 盖一定范围的环境监测作网络 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要统一新 生态系统的循环存在一个内在的平衡机制 没有外部因素的作 农村环境信息传输技术协议 实行自动监测与污染数据

的网上传用 这个内在机制是能够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 。城镇化使农村人口 输 实现信息的共享 为公众提供了解环保、参与环保的窗口 。聚集于城镇 而城镇的有机排泄物及其废弃物又不能有效地进入农 没有可供持续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 田生态系统 这样就割断了有机排泄物及其废弃物与原来的农田生 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 也就没有广大农民真态系统的联系 从而形成了两个环境问题因素 : 一是城镇的有机排 正的小康生活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泄物和废弃物的集中 造成了城镇环境的有机污染 二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有机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就必须用各种替代物如化肥等替代 【参考文献】有机物投入 而农田大量注入化学肥料会形成环境问题 。 1 李长健 王君健 陈志科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环境保护法律问题探 2.2 农村工业生产活动的集中所引起的 “外部性” 究 .时代法学 2009 1 .农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形成 农村乡镇既是 2 张建伟 .论农村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机制 .当代法学 2009 3 .

第11篇:【原创】 家乡的环境问题 大学论文

家乡农村环境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市城市环境日益改善,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正在逐步瓦解中国农业的基础条件,给中国农村带来一定混乱,因此,农村环境问题比那些以制度和非制度的形式施加给农民的“负担”更加严重。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借这次寒假,笔者在自己家乡--浙江省江山市进行了初步调查。

具调查,我市农村环境污染主要由一下几个方面引起:畜禽污染物排放量大;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严重;乡镇工业污染严重。

一.畜禽污染物排放量大

养殖业在江山市一直以来都是农村传统行业,素来有“中国白鹅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养猪产业逐渐发展,更将农民们带上致富的道路。淤头镇是我市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大镇,年饲养量达到30万头,也是浙江省名列前茅的养猪大镇。但是,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污染问题越来越突显。由于粪便和污水工程处理率不高,淤头镇很多地区已经出现地下水污染问题,进而影响人们的饮水问题。

二.化肥、农药使用量大

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 全省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平均达到了443公斤/公顷,我市高达534.15公斤/公顷,高于375公斤/公顷的全国平均使用水平,大大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化肥使用比例失衡,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土壤承载压力过重,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地力下降。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化肥和农药已经使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三.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严重

农村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相对滞后,村镇功能布局不合理,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于经济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没有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改善,生活污水、垃圾得不到切实有效处理。农村焚烧农作物秸秆和生活垃圾的现象比较普遍,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农膜的广泛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农膜残留也成为威胁土壤环境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造成很大的影响,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四.乡镇工业污染严重

我市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乡镇企业量大面广、污染排放量大,致使局部地区污染严重,对我市农村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一些乡镇企业布局不当,规模小、分布散,设备相对落后,产业技术层次不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产品粗加工企业多,印染、造纸、化工、建材等污染较重的企业工业废水、粉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受害最大的是农民。农村经济发展中,忽视环境效益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较为常见。农业生产中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在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受到了制约。由于农业农村污染源分散性、影响滞后性,污染机理的复杂性、环境意识的落后性,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决策和部署,把“发挥生态优势,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业农村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重要内容,是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对此,我市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现在的环境形势。

对于畜禽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问题,各地严格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省环保局、省农业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对畜禽养殖场要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结合村镇建设规划的实施,对农村家庭养殖户,进行适度规模集中,并与相应的种植面积相适应,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等生态处理模式。政府已经鼓励养殖户建造沼气池,并且给于相应的资金资助,让农民乐意做这两全其美的事。现在淤头镇的养猪专业户的沼气池拥有量已经超过50%。鼓励农业的多样性,发展养渔业,使农业生态化;

对于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问题,实施“沃土工程”,调整和优化用肥结构,提升科学施肥水平。鼓励使用新型高效肥料品种,逐步减少氮、磷、钾等单质肥料的用量,落实排灌渠系改造等措施,提高农灌水的循环利用率。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进一步优化粮经结构,鼓励发展蔬菜、茶叶、花卉等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以及乡镇工业污染问题。建设一支战斗力完备的处理垃圾队伍,合理及时处理城镇的生活垃圾。深入贯彻国家六部委《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划定禁烧区。加强夏收、秋收期间秸秆禁烧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工作,做到禁烧区全面停止秸秆露天焚烧。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采取适时揭膜技术,增加塑料地膜的回收率。加强生产企业和市场管理,严格执行塑料地膜标准,保证塑料地膜厚度。统筹城乡环境规划与建设,切实加强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遵循“居民进区,工业进园”的原则,合理进行环境功能分区,统筹考虑城镇工业发展结构、布局、城镇建设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规划和城镇形象设计水平。

然而只凭政府的工作当然是不够的。要广泛宣传环保意识,形成全市全市市民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利用各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促使起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感;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全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广泛开展环境警示教育,通过反面案例,使广大干群受到震动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和政策引导,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倡导购买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生活消费品,选购减量包装的商品,促使生活垃圾实施减量、无害和资源化。动员家庭成员净化、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将美化居住环境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使农民在创造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求内在美与外在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信经过大家一定时间的努力,美丽的农村景象很快会呈现在江山市民的面前。然后自豪的说:“江山如此多娇!”

第12篇:环境问题演讲稿

环境问题演讲稿

What can I do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evening I’m very glad to stand here and give you a short speech.Today my topic is “What can I do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 hope you will like it.Today we live in a world of prosperity but still threatened by so many new problems.One the one hand tourism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industries in the 21st century provides people with the great opportunity to see everything there is to see and to go any place there is to go.It has turned out to be the driving force in GDP growth and has the magic to turn a backward town into a wonderland of prosperity.But on the other hand many problems can occur-natural aren’t natural anymore.Deforestation to heat lodges is devastating Nepal.Oil spills tourist boats are polluting Antarctica.Tribal people are forsaking their native music and dre to listen to U2 on Walkman and wear Nike and Reeboks.All these appalling facts have brought us to the realization that we can no longer stand by and do nothing.From now on we must protect our environment.To protect environment the government must take even more concrete measures.First it should let people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education.Second much mor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put the population planning policy into practice because more people means more pollution.Those who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intentionally should be severely punished.We should let them know that destroying environment means destroying mankind themselves.Finally governments should have a lot of work.Legislative step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control air pollution to protect the forest and sea resources and to stop an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We have a lot of more work to do.We should unite in fighting to protect environment.We should be aware of how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our environment not to talk about something orally but to bear something in our hearts.Follow our hearts our environment can be better.Thank you very much.

第13篇:家乡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摘要]: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可持续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家乡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使得我的家乡再次变得和谐而又安宁。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经济;钨矿开采;污染严重; 1,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国家虽然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对于一些落后的地区,可持续发展是很难实行的 。

我的家乡坐落于赣州市大余县(赣州十八县市之一)。大余县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赣州市西南部,章江上游,庾岭北麓。东北与南康市相连,东南与信丰县交壤,西北与崇义县毗邻,南与广东省南雄市襟连,西界广东省仁化县。全境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条外形,东西长127.5千米,南北宽25千米,总面积1367.63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29.2万人(2006年末)。 且其森林资源丰硕,森林覆盖率76.2%。有钨、锡、铅、铜、钼、铋、稀土等矿藏,其中钨资源居世界之首,有西华山、荡坪、漂塘、下垄等大钨矿,大余素有“世界钨都”之称。

然而这些丰富的资源却是一切问题的来源。

首先,钨矿开采无序,土壤水源污染严重。钨矿给大余县人民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因一些钨矿企业开采无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在一些土壤污染重点区域中可以发现,这些污染“重灾区”的形成多与工业污染和矿区乱采滥挖、尾水尾砂乱排乱放有密切关系,有的已对周围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伤害。

其次,钨矿资源或将枯竭。大余县是我国最早发现黑钨矿、最早组织勘探、最早规模开采、地质研究成果最丰富的县,一直被誉为中国钨业的开山鼻祖和中国钨业发祥地,及有“世界钨都”之称。在为全市全省全国做出贡献的同时,面临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形势,多年来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钨矿资源历经100余年的开采,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产量逐年减少本不足为奇,再加上多年来个别企业的无序开采、采掘失衡、采富弃贫等,县属钨粗矿产量急剧下降,每年以8%速率递减。而且地质勘查工作还处于开发初期,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和现有的钨保有储量,大余仅能维持二十年不到的开采时间!

所以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2,分析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知道那些环节出了问题,才好给出解决的办法。

首先对于“开采无序,土壤水源污染严重”这个问题作出分析。相关部门规定,采矿要建有尾砂坝。正规企业的尾砂坝,要定期覆土、加沉淀剂,加水、种树。然而事实上一些民营企业在建造尾砂坝时偷工减料,有的根本不建尾砂坝。甚至在江西省较大的钨矿产地大余县漂塘钨矿中可以发现发现,当地一些民营企业乱采滥挖,洗砂废水、生活污水和尾砂就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中。另外由于开采无序导致堆积在河谷中的废渣、尾砂达8万立方米以上,近几年有些河流河床已经抬高近2米,一遇暴雨,河水漫堤,沿河人们也是苦不堪言。而且采矿产生大量的沙子,导致水质严重污染殃及几百户农家良田不能耕种。同时,林地被矿主占用,采矿倒出的废石,填埋了林地,老百姓们没有得到过任何补偿。

其次我们在对“钨矿资源或将枯竭”这个问题作一个分析。首先,近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对稀土的管理,限制出口!造成稀土价格一路走高,这才引起一些私有企业的非法开采稀土等行为非常猖狂,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当地农民的信息闭塞,法律和环保意识很弱,导致大量钨矿资源被非法开采。其次,企业对钨矿无序开采、采掘失衡、采富弃贫等,导致钨矿资源或将枯竭。 3,解决问题

对于解决这两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政府和人们的共同合作。

一、宣传环保

应充分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揭露和批评违法行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村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应定期向农民群众公布,对涉及农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

二、加强控制力度 要加大和强化地质勘查工作,加强现有钨矿山周边、深度“二轮找矿”,缓解老矿山资源危机,以达到延长矿山寿命的目的;要严格矿山配额管理,控制钨矿开采总量,不能过量开采。

三、鼓励钨产品营销

要强化钨产品加工、运销环节监管,鼓励企业外购矿产品加工销售,让钨的价值从量变达到质变,这样既能达到减少开采钨矿的目的,又能促进家乡的发展。

四、建立勘察表

要加大地质勘探投入,记录每个地区大致的矿含量的分布情况,计算各个地区的最大采矿量,防止由于开采过度,导致矿产资源枯竭。

五、解决污染问题

由政府引导和提倡人们去种植树木,加固山体。一来能防止砂石流入水中,影响水质。二来能防止下雨天形成泥石流,造成各种悲剧。

4、总结

总而言之,钨矿作为我们家乡的一种重要资源,我们应该为之自豪。而不应该过度开采导致其枯竭,我们要做的是可持续发展,虽说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能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钨矿床》

“黄金地质专题信息编辑之十二”李杰美、王美娟、朝银银、王欣 [2]“赣南钨矿新类型”

许建祥,曾载淋孙,王登红,陈郑辉,刘善宝,王成辉,应立娟 [3]“农村要重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杨建光 1999 《科技与效益》

第14篇:环境问题总结

环境问题总结

一、环境污染

1、酸雨: 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及冶金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形成pH

危害: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防治措施: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加强综合利

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2、光化学烟雾:

成因: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强烈的光照下产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体。 分布:不利于气体扩散的一些谷地和大城市。

危害:降低大气能见度,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危害人体健康,损害植物。

防治措施:控制运行汽车的数量,保持道路通畅,使用清洁能源,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3、海洋石油污染:

成因:海上石油运输,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 危害:油膜覆盖海水,使水中缺氧;石油具有毒性,造成海洋生物死亡。

防治措施:用分解、沉降、吸收、围栏回收、燃烧等方法清除油污,改进石油运载方式。

二、生态破坏

1、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成因:燃烧矿物性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大量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

后果:海平面上升,极冰融化,淹没沿海低地;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

构的调整。

防治措施: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空洞):

成因:消耗臭氧层物质,如氟氯烃、氮氧化合物的大量排放,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10月)。 危害: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防治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3、生物多样性减少:

成因:人类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过渡捕捞、过渡捕猎、环境污染加剧等。

危害:物种灭绝,生态服务功能弱化;生物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防治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

4、湿地减少:

湿地功能:生态效益:提供动物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水量,调蓄洪水调节局部小气候保护堤岸,防风

净化水体和空气,清除和转换毒物和杂质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提供能源和水运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环境污染

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引进物种的干扰

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

危害:湿地减少或遭受破坏会导致湿地生态功能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加剧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影响

生物以及人类的生存。

治理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

制定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5、水体富营养化:

成因:含氮、磷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海洋。湖泊中的叫水华,海洋中的叫赤潮

危害:使水中溶解氧减少,使水生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

防治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第15篇:环境面试问题

面试问题

一、环境部:

1、商业物业保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管理?

答:保洁组织的管理、保洁人员的管理、保洁工作的管理

2、商业物业保洁管理的特点?

答;1.高峰时节保洁管理工作量大。商业物业保洁特点是下班高峰期及节假日人流量比较大,工作量也相对要大。

2.营业时间跨度大、管理时间长。商业营业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要求管理的时间较长,由于保洁管理需要在正常营业之前做好清洁工作,在正常营业期间做好保洁工作,所以,无论是基层人员或是管理人员“早到迟退”,另外,对一些特殊地方如卫生间等要进行特殊处理,以防止异味外泄和传播。

3.高档商业场所服务要求更高。部分商业物业服务消费档次比较高,因此对保洁人员的素质和服务以及对保洁管理工作质量的要求就更高。如高档的购物中心,高档的写字楼,保洁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消费的群体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高,消费潜力大,对保洁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及管理水平就较高,保洁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3、商业保洁管理的难点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难点?

答:

1、保洁组织经营利润空间小、保洁人员专业水平低、保洁管理所面对的是许多保洁作业的难度大,又脏又累,并且一些作业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这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合理控制经营成本,消除保洁管理收益低所带来的困难、教育和培训员工素质,消除保洁人员专业水平低的难点、针对保洁工作的难点,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4、保洁服务都有哪些?

答:一般服务和特约服务。一般服务是按照物业公司提供给商户的一般性服务,主要是公共区域以及在物业合同内所约定的服务内容(比如。项目前期开荒保洁以及正常的室外机室内保洁服务。特约性服务是在物业合同以外商户提出来的

5、关于绿化你是怎么想的,如何进行展开绿化养护工作。

答根据项目和领导的要求,进行绿植的防病防虫及修剪,对绿化人员的培训,做到定期的维护工作,了解植物的习性。

6、什么叫保洁管理? 答:是指以实现商业物业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垃圾清运、以及保持商城良好形象为目标,由物业管理公司或专业保洁部门利用其专业资源,对商业场所的保洁工作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四、共性问题:

1、请自我介绍一下?

2、你对加班的看法?

答:加班是工作需要无可厚非。但我会注重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加班!

3、在五年的时间内,你的职业规划?

答:谁不想有更好的职位和丰厚的待遇。在5年内我会不断钻研学习专业知识。如果我机会在这个物业管理平台发展,我将按公司的发展思路努力。将量力而行。当然我不放弃有潜力职位。

4、在完成某项工作时,你认为领导要求的方式不是最好的,自己还有更好的方法,你应该怎么做?

答:1)。原则上我会尊重和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同时私底下找机会以请教的口吻,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看看领导是否能改变想法。

2)如果领导没有采纳我的建议,我也同样会按领导的要求认真地去完成这项工作。

3)。还有一种情况,假如领导要求的方式违背原则,我会坚决提出反对意见,如领导仍固执己见,我会毫不犹豫地再向上级领导反映。

5、如果录用你,你将怎样开展工作?

答:首先听取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然后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解和熟悉,接下来制定一份近期的工作计划并报领导批准,最后根据计划开展工作。”。

绿化分为室内和室外,室外是对植物的修剪,预防虫病,多选择绿叶时间长奈悍性好的,市内主要选择抗阴性好的,花朵鲜艳的,和一些水培植物,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的绿植都要定期施肥修剪,主要是了解植物的习性

第16篇:昭通市环境问题

昭通市家乡环境问题

我的家乡位于滇东北昭通市鲁甸县的一个坝子里,即昭鲁坝子的桃源回族乡。那里大部分的村民都为回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我的家乡这几年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水泥房拔地而起。尤其是近年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家乡的变化更是飞快。但同时随着家乡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家乡的小区域内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而且日益突出。

我们这个乡属于回族乡,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相对比较晚。又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人口比较多。而家乡可用的耕地面积又有限,大部分地区为山地。家乡的农作物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烟草为主。近年以来随着烟价不断看好,为了扩大烟草的种植面积,农民们只有向山要地。再加上人口的不断增多,大量的平坦土地被村民用来作为建筑用地或工厂用地。农民们为了增加土地只能大量毁林开荒,甚至在大于三十多度以上的山坡上种植烟草。这样以来不但造成家乡森林锐减,使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削弱,改变家乡的局地小气候,造成近年来家乡春末夏初出现干旱现象。同时大量开垦荒山,荒地使土地裸露,岩石破碎。造成家乡夏天局部地区发生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

由于上述干旱的原因,家乡坝子地区的一些水田由于缺水只能改造成旱地。生活在水域里的一些小动物,如各种鱼

类,虾类,野鸭,白鹤等逐渐减少。造成家乡生物多样性的锐减。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家乡也发展起了一些小型工业,尤其是采掘业。如作为混泥土材料的采石厂,沙厂,砖瓦厂,水泥厂等。这些厂的建设不但占用大量的耕地,还排放大量的“三废“,污染家乡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家乡的饮用水水质,大气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更突出的是大量毫无规划的开采沙石,使山体裸露或被开采得千疮百孔,这一些都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滑坡灾害的产生。

面对上述家乡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政府部门虽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但力度还不够。家乡的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09的电化学2班米高梅

2009-1-10

第17篇:其他环境问题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家乡其他的环境问题,进一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感受在美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培养学生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环境问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自然环境,做环保小卫士。

二、预习学案:

1、教师搜集有关街心公园、社区娱乐场所等处环境的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如学校全景图等。

2、课前调查本地环境污染的情况,搜集相关的信息,并做好调查访问记录。

三、导学案:

(一)、情景导入新课。

放录像

镜头一:校园全景图

镜头二:有关街心公园、社区娱乐场所等处环境的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片段。师:看了片段,你想说点什么?心情怎么样?(高兴,快乐,开心)

(二)、指导学生制定计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垃圾、污水污染等,除了 这些还有哪些方面的环境问题呢?

1、教师展示图片

(1)出示课本图片

学生对照图片,找出图片中的污染源。

(2)展示教师搜集的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

2、小组讨论,说说学学校周围的污染情况。如:乐港鸭厂、造纸厂、养猪场等。组长做好记录。

3、交流汇报,把问题归类

噪音污染:建筑噪音、汽笛声……

空气污染:汽车尾气、工厂烟囱排出的黑烟……

河水污染:乱倒垃圾、乱倒污水……

教师小结

4、选择问题,准备调查

5、确立活动小组

6、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三)、交流展示计划,探究实践。

1、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

2、展示各小组制定的计划,评议、修改、确定调查计划

(四)、安排调查活动

教师强调活动注意事项。

四、课堂检测:

1、我们周围的污染源有哪一些?

2、为了保护环境,你想做些什么?

五、课后作业:写一份倡议书倡导大家增强环保意识。

第18篇:环境材料论文

环 境 材 料

摘要: 90年代初,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和应用的推动下,国际材料界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环境材料,在这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既要追求良好的使用性能,又要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并在材料的提取、制备、使用直到废弃与再生的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少,废弃后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小。因而它可以称为“绿色材料”或者“生态材料”。

关键词: 发展 定义 特点 净化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材料在制备加工中的环境协调技术包括零排放和零废弃加工技术,以及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协调性技术如制备环境协调性制品等等。具体从材料的性能上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再生利用型材料,包括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塑料、在家用电器中能够加以回收利用的电路基板,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污染较少并且能够回收再生的纸张等。

能够经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或者能够自动降解的材料如新型的包装袋,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高分子材料等。

为净化环境和防止污染而设计的材料如新型的不释放有害气体的墙体材料,高吸油性树脂等。

替代传统有污染的材料的新型材料如冰箱内的全无氟制冷剂等。

与洁净能源相关并且能够利用它们的材料,如燃料电池中的储氢材料。 环境材料有区别于传统材料的特点。环境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保证了它们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其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很高并且在上面的三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而传统材料在上面三个方面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差的。

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必然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大规模地生产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材料总是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损害生态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所面临的课题,即如何生产将环境负荷减至最低,再生率增至最大的材料。日本东京大学山本良一等在90年代初提出新的研究领域“环境材料”Ecomaterials(Environmental Conscious Materials)或 Ecological Materials。

到目前为止,关于环境材料尚没有一个为广大学者共同接受的定义。最初,一些学者认为环境材料是指那些不仅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而且从材料的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的整个生命周期(life cycle)中必须具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存性以及舒适性的材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一些学者认为,环境材料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者指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即环境材料是具有系统功能的一大类新型材料的总称。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环境材料是指同时具有优良使用性能和最佳环境协调性的一大类材料。 根据大部分人的理解,环境材料的概念可以概括为:环境材料是指在加工、制造、使用和再生过程中具有最低环境负荷、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材料。既包括经改造后的现有传统材料也包括新开发的环境材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材料的概念或定义应当是确定的或不变的,而判别环境材料的标准是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或变化。当所有的材料都“环境材料化”了的时候,那么,环境材料这个术语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特点

环境材料的三个特点:

① 先进性:能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发挥其优异性能。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体系时,既要考虑到技术环境负担的大小,材料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要顾及材料使用时的传统性能(材料的先进性),在要求优异的使用性能这一点上,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是相同的。

② 环境协调性(优先争取的目标):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协调,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使枯竭性资源完全循环利用。在材料的生产环节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少,工艺流程中采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技术,废弃后易于再生循环。材料及技术本身要具备环境协调性,这是区别于传统材料观念而增加的概念。 ③ 舒适性:使活动范围中的人类生活环境更加繁荣、舒适,人们很乐于接受和使用。

关于环境材料的先进性、舒适性,不同人有不同理解,在实践中难以判断与把握,它只是一个定性的标准。因此认为环境材料的特征可以具体改为功能性、经济性和环境协调性等。这有利于环境材料的评判,也符合现实情况。 环境材料的设计思路是:在传统材料研究所追求的优异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环境负担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使材料具有能够再生循环利用的特性,从材料的设计阶段开始,就把材料的使用性能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保障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充分结合起来,这是对传统材料技术与工程的革新。

环境净化材料

一、大气污染控制材料(吸附,吸收和催化材料)

二、水污染控制材料(沉淀、中和以及氧化还原材料)

三、其它污染控制材料(过滤、分离、杀菌材料和防噪、吸声等材料) 大气污染控制材料

 空气污染物的类型:

① 颗粒态污染物(粉尘、烟、飞尘、黑烟、雾、铅) ② 气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温室气体、持久性有机物)  大气污染物吸附型材料 (1)活性炭纤维材料

活性炭纤维是由有机化学原料(如聚丙烯腈、聚乙烯醇等)经过碳化和进一步活化而成。活性炭纤维与颗粒活性炭相比,吸附容量大10倍以上,吸附速度快100倍,活性炭纤维的高效吸附功能.得助于它发达均匀的微孔结构,其微孔孔径大部分在10微米左右。

活性炭纤维还具有成型好,不易粉化、再生容易(在温度100℃热蒸汽或热空气条件下可完全再生)、再生速度快(5~15分钟即可)、易于加工成毡、布、丝、纸等优点。而颗粒活性炭再生条件十分苛刻,再生后吸附能力下降。 (2)膨胀石墨吸附材料

膨胀石墨:又称柔性石墨,是由天然鳞片石墨经插层处理、水洗、干燥、加温膨化制得的一种疏松多孔的蠕虫状物质。其膨胀后的石墨呈纤絮型蠕虫状,故称之膨胀石墨。

作用:膨胀石墨对空气中的SO2的吸附作用十分明显,且低温下以物理吸附为主,高温下以化学吸附为主。 (3)离子交换树脂型材料

离子交换树脂:是以丙烯腈、苯乙烯为原料,经交联、悬浮共聚,制成多孔径珠状树脂,再经碳化处理,得到一种强度高的状格架吸附材料。 主要作用:此材料主要处理含硫烟气,常温下每10g产品可吸附3—4g二氧化硫气体。 (4)沸石吸附材料

沸石及其合成制品独特的吸附性和催化性, 可以对废气进行吸附过滤以防止被分离污染物的再附着, 可以用于某些特殊的脱硫或抗菌用途 (5)其它大气污染吸附材料 粉煤灰吸附材料

我国是个产煤大国,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粉煤灰排放量的急剧增加,燃煤热电厂每年所排放的粉煤灰总量,到2010年将达到3亿吨。 对于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是解决我国电力生产环境污染,资源缺乏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

 大气污染物吸收材料

(1)采用氧化、还原、中和技术的净化材料

①氧化锌和三氧化二铁是常见的中低温脱硫剂。

②二氧化锰、氧化钙等金属氧化物用作中低温脱硫剂。

③氧化锡、硫化锡系列用于高温脱硫,氧化铜也是一种较好的高温脱硫剂

④常用氧化剂(浓硝酸、氧气、高锰酸钾)将一氧化氮氧化为二氧化氮,再用碱液吸收除去。

⑤用还原剂(硫酸铵、硫酸氢铵、亚硫酸钠)将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去除氮氧化物。

(2)稀土氧化物材料

• 类型:一般为Re2O3,而Ce,Pr,Tb还可生成CeO2, Pr6O11, Tb4O7等

• 作用:如铈的氧化物是非常有前景的新型吸收剂。二氧化铈吸收剂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能和二氧化硫起反应,在适当的条件下再生时,二氧化铈吸收剂产生的废气可经化学反应转化成元素硫。

• 二氧化铈可同时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其脱硫脱氮技术都达到90%以上。  大气污染物催化转化材料

(1)催化法处理含氮氧化物废气

催化剂一般为铂、钯系贵金属,以及钒、铬锰、铁、铜、锌钴、镍等过渡金属氧化物,或是这些成分的混合物。

目前用于催化氧化还原法处理含氮氧化物废气的催化剂有三大类:

①γ-氧化铝为载体的催化剂 ②铁镉催化剂

③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催化剂 (2)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剂

由于稀土的特性,使稀土在汽车尾气净化过程中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

1、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储氧功能,可使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

2、稀土元素具有变价特性,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活性.

3、稀土元素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抗铅硫中毒性能,提高了催化剂的使作寿命。

4、稀土可以增加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5、用稀土代替部份贵重金属制成的催化剂成本低而能获得满意的净化效果。

 净化空气的植物

• 吊兰、黛粉叶等,对装修后室内残存的甲醛、氯、苯类化合物具较强吸收能力;

• 常青藤可吸收苯;

• 美人蕉可吸收二氧化硫、氟; • 石榴可吸收空气中的铅;

• 芦荟、菊花等可以减少居室内苯的污染;

• 雏菊、万年青等可以有效消除三氟乙烯的污染;

• 月季、蔷薇等可吸收硫化氢、苯、苯酚、乙醚等有害气体; • 七里香能吸收光化学烟雾和防尘隔音; • 香豌豆能除去氟化氢;

• 腊梅、桂松、玉兰、樱花能降低空气中的汞含量。 • 在室内养虎尾兰、龟背竹、一叶兰等叶片硕大的观叶花 • 草植物能吸收80%以上的多种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 芦荟、景天、仙人掌、仙人球、令箭荷花、兰花等,夜间不但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还能使室内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增加

第19篇:环境毒理学论文

重金属汞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一、摘要:

各种形态的汞对生物的毒性作用及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介绍了汞元素在生物体中的积累特征。并且通过简要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现实状况,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理解重金属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对人类的影响。

二、关键词:

重金属汞、环境污染、食物链、人类。

三、正文

1.汞的生理作用及其环境影响

汞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高毒性重金属元素, 又是一种在工业上有多种用途的重要金属。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汞约1万吨,并以每年2%的速度继续递增,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进入海洋的汞估计总量达20万t[ 1] 。因此汞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污染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自然界中的汞主要以单质汞( Hg )、无机汞(Hg +、Hg2+ 盐及其配合物) 和有机汞( 烷基汞、苯基汞) 的形态存在, 各种形态的汞在自然界中可以发生多种生物转化和化学转化。不同形态( chemicalspecies)的汞对生物的毒性大小和作用机理差异很大。金属汞有高的扩散性和脂溶性, 由于汞的蒸气压很低, 因此易通过呼吸作用进入生物体,并通过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 )进入脑组织, 在脑组织中被氧化成汞离子。汞离子由于较难通过血液屏障, 被蓄积在脑组织中, 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 而且由于汞与细胞膜结合后会抑制糖穿过细胞膜的主动输送, 使钾对细胞膜的透性增加, 造成对脑细胞的糖分供应不足而导致脑细胞能量缺乏;可溶性的无机汞化合物也有较高毒性, 它们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后, 容易在肾脏和肝脏中蓄积; 烷基汞很容易溶于有机物中, 特别易溶于细胞膜或脑组织的类脂里, 其碳- 汞共价键不易破坏, 对生物体造成极大危害。例如: 烷基汞化合物能通过胎盘屏障( Placenta barrier) 进入胎儿组织, 毒害胎儿, 造成胎儿死亡、畸形、个体弱小等。甲基汞可以迅速地经血液到达脑部, 对大脑皮层和小脑造成不可逆损害。

2.海洋中的汞金属

进入海洋环境中的汞,在海洋环境中可进行一系列的生物转化和化学转化。无论对于动物还是浮游生物, 汞的毒性作用较其它重金属都是最大的[2],而一般各种海洋生物对重金属都具有较大的富集能力, 通过食物链作用, 其富集系数可高达几十至几十万倍。例如海水中汞的浓度约0.09 ng/g[3],而海豚体内甲基汞浓度可达1g/g[12]。因此, 人们在食用海产品后, 就可能有较多的汞进人体内并造成危害。1953年和1964年, 日本水俣市和新泻市居民中流行的水俣病就是由于附近工厂排放物中含有高浓度的汞酸,在海洋中被甲基化成甲基汞,甲基汞通过食物链以高浓度聚集在水俣湾的鱼类和贝壳类体内, 致使人食用以后, 产生慢性甲基汞中毒。同样,1967~ 1968年,瑞典人对湖泊死鸟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后也发现死鸟是觅食湖中含烷基汞的鱼引起的。在汞的各种形态中, 烷基汞对生物及人类危害最大, 也是汞污染中最严重的物质。自然界中本无烷基汞, 烷基汞是由金属汞和各种汞的化合物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厌氧甲烷细菌转化为甲基汞, 甲基汞通过浮游生物进入食物链并被富集。从分子水平和化学性质上来看汞对生物体的危害:Hg2+ 是一种无机软酸, 与属于软碱的硫化物有高度的亲和性, 因此在缺氧水体中, 汞与硫可以结合成极难溶的HgS。在生物体内, 各种形态的汞转化成二价汞离子(Hg2+),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SH)、二巯基(-S-S-)具有很强的亲和性, Hg-S反应是汞产生中毒作用的基础。由于生物体内一些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酶, 其活性中心是巯基, 汞与巯基结合, 可使酶丧失活性。例如, 由于硫辛酸和辅酶A 内的巯基与汞作用, 导致汞干扰大脑丙酮的代谢;甲基汞侵入人体后, 通过肝脏转入血液, 同红血球中血红素分子的巯基结合, 生成稳定的巯基-烷基汞( R- S- S- HgCH3) , 再经过血液循环, 侵入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 这便是水俣病的成因。谷胱甘肽( GSH) 本身在血液红细胞中发生, 有重要的生物功能, 包括维持巯基基团的活性, 保持血红蛋白不被H2O2 氧化等功能。Hg2+ 极易与谷胱甘肽形成简单络合物, 如下图所示,Hg2+ 专属性地与- SH 基团键合, 使其氧化还原功能损失。此外, 汞还可以通过与氨基、羟基、磷酸基牢固结合而与嘌呤、嘧啶碱类、核苷、核苷酸、核酸络合,这些作用无疑会使细胞膜的酶功能与结构改变, 以致细胞膜受损, 导致突变作用, 在低浓度下对一系列酶产生特异性抑制效应[4~5]。

3.海洋中重金属汞的来源

海洋中重金属汞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大类。天然来源如海底火山喷发将地壳深处的重金属汞带上海底,经过海洋水流的作用把重金属汞及其化合物注入海洋;地壳岩石风化后通过陆地径流、大气沉降等方式也将重金属汞注入海洋,构成了海洋重金属汞的环境本底值。环境本底值对于判断海洋环境污染程度和评定海洋环境质量的优劣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为来源如矿山与海洋油井的开采、工农业污水、废水的排放(如电镀、冶金、蓄电池、制革、颜料、涂料以及化工厂的排水、重金属农药厂废水的排放和重金属农药的流失等)[6]。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海洋环境重金属汞污染日益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由于矿物燃烧而进入海洋中的汞有3000多吨。此外,含汞的矿渣和矿浆,也将一部分汞释入海洋。由此,全世界每年因人类活动而进入海洋中的汞达一万吨左右,与目前世界汞的年产量相当。自从1924年开始使用四乙基铅作为汽油抗爆剂以来,大气中铅的浓度急速地增高。通过大气输送的铅是污染海洋的重要途径,经气溶胶带入开阔大洋中的铅、锌、镉、汞和硒较陆地输入总量还50%。

3.1重金属汞的危害

重金属汞污染具有来源广、残毒时间长、蓄积性、难以降解、污染后不易被发现并且难于恢复、易于沿食物链转移富集等特征,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生物体DNA ,会引起海洋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引起生长缓慢,异常发展,降低胚胎、幼体及成体的存活率,通过敏感种的灭绝导致生态退化,对生态系统构成直接和间接的威胁[

7、

8、9]。从而使生物物种和群落发生改变,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资源的利用价值。

3.2重金属汞对鱼类的影响

海洋鱼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高级消费者,也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进入海洋的重金属汞,一方面通过食物链和直接的接触进入鱼类的机体而产生毒性,影响其生存;另一方面在其体内积累或富集的重金属汞会进一步危害以鱼为食的海鸟、海洋哺乳类和人类。所以,人们对鱼的重金属汞毒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的“水俣事件”以来,对近海海湾和河口的水质和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及水生生物体内的重金属汞含量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重金属汞性质稳定,不易分解,脂溶性强,与蛋白质或酶有较高的亲和力,被摄入动物体内

后即溶于脂肪,很难分解排泄,就会长期残存在生物体内,随着摄入量的增加,这些物质在体内的浓度会逐渐增大,进而通过食物链的转移,是处于高位营养级的生物受到危害。因此,海豚作为海洋生物食物链的高级消费者,它体内的重金属汞的含量是非常高的,而一些日本人为了牟取暴利,把海豚大量屠杀并伪装成鲸鱼肉出售,是具有很高的危险度的。

四、参考文献:

[1] 毛得寿, 周宗灿, 王志远, 阎雷生.环境生化毒理学( 第一版) .大连: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6.26.

[2] 吴瑜端.海洋环境化学( 第一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2.99.

[3] Gant her H E, Goudie C.Selenium: r elatio n to decreasedtox icity of methylmercury added to diets containing tuna.Science.1972.175: 11221124.

[4] Luckey T D, Venugopal B.Metal Toxicity in Animals.Plenum Pr e.1997.

(1) : 2.

[5] 山根靖弘, 等.环境污染物质与毒性( 无机篇, 有机篇)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1985.

[6]王静凤.重金属在海产贝类体内的累积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2004.

[7] Akhter M S , AlJowder O.Heavy metal concent rations in sediment s f rom the coast of Bahrain[J ] .Int JEnviron Health Res , 1997 (7) :85293.

[8] Tuncer G, Karakas T , Balkas T , et al.Land2based sources of pollution along the Black Sea coast of Turkey : Concent rations and annual loads to the Black Sea [J ] .Mar Pollut Bull , 1998 (36) :4092423.

[9] 陈静生,邓宝山,陶澍,等.环境地球化学[M] .北京: 海洋出版

第20篇:环境小论文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与其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就有差异,相对于人类而言,环境是指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污染物的年排放量达4300余万吨,(其中烟尘约2800万吨,约1460万吨); 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8亿吨,处理率仅为27%,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

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环保如此重要,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法规,可是在社会上仍有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去破坏环境。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

为此,我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必须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特别是不要乱扔废电池,因为一节废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如果流到清洁的水中,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厉害的。

第二,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

第三,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

第四,虽然口香糖是小朋友们十分喜爱的糖果,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但是,千万不要乱扔咀嚼后的胶基,因为它会到处乱黏,而且很难弄掉。在吃的时候,可以先将它的包装纸收好,用来包裹吐出来的胶基,然后,再将它扔到废物箱内。

第五,不要随意捕杀野生动物,尤其不要吃人类的益友——青蛙,因为1只青蛙1年内大约能吃掉1.5万只昆虫,其中主要是害虫。

第六,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

第七,离开房间时,关上电灯并且拔掉电视机、音响、计算机等的电器插头。

第八,尽量少开空调。

第九,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尽管它的价格相对贵一些,但它的耗电量只及普通灯泡的一小部分。

第十,用密闭容器代替塑料包装物来储藏食物。

第十一,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

第十二,请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 第十三,节约用水,在不用水时,请关紧水龙头。

第十四,园丁应施用有机肥料,如混合肥和粪肥,避免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因为它们会渗入泥土,危害水源。

第十五,提醒爸爸妈妈开车时减速行驶,这样耗油量小,还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第十六,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再不能挂在嘴边,要重在实际行动。大家要用我们的双手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地球。

环境问题论文
《环境问题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