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中国现代杂文的创始人是(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1 09:02:1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性格色彩学的创始人是

性格色彩学的创始人是

哈特迈博士,并非乐嘉。乐嘉1975年生,少年混迹于长安,后江浙水土滋养,现居无定所,传道于大江南北。年少时以专业演讲者身份行走江湖,激励人们好好生活天天向上,被受众诩为演讲上特立独行的异士。因少年得志,不知天高地厚,故屡受沉重打击,意志消沉,苟活于天下。后曾专业进修表演,努力将演讲艺术化,信奉“大笑时学得最好,大悲时方有成长”。乐嘉,远离道貌岸然,不崇高,却真实。

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FPA性格色彩”创始人。目前是性格分析应用领域的专家。乐嘉,01年自立培训门户后,一改多年做事无长性之恶习,专攻性格分析之道。目前他是复旦、交大、清华、武大、华师大、中山大学的特聘导师和西北大学的客座教授,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高级顾问,定期为EMBA、MBA及各类总裁班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士举办讲座。 2010年起担任国内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特邀嘉宾主持,作为性格色彩专家,在现场进行点评,以帮助人们作出抉择。

多年来除带领同僚续为商家、官家、学堂、公益等咨询与培训外,亦举办个人研讨会,探讨生命意义、婚恋关系及子女教育之奥秘。一直致力于推动以“红蓝黄绿”为标识的“性格色彩学”,通过理解性格差异帮助人们找相处之道和拥抱真正的自我,从而获得幸福与人生和谐,著有社科类书籍《色眼识人:FPA性格色彩解读》、《色眼再识人-性格色彩读心术》、《人之初,性本色――乐嘉性格色彩笔记》、《让你的爱非诚勿扰-性格色彩谈情说爱》。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未进心理学科班,因生活中有无数创伤与痛苦,立志将高深的心理学繁琐理论简化为百姓的简便实用工具,普及大众,惠及世人。

推荐第2篇: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作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作起。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伟大来自于平凡,往往一个企业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平凡的小事。一个企业有了再宏伟、英明的战略,没有严格、认真的细节执行,再英明的决策,也是难以成为现实。“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到细节致胜的时代。不论是从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细节问题都可能关系到企业的前途。我对《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进行了反复而详细的阅读,读罢掩卷,心中觉得感触良多,现将感想列出一二,与大家共同探讨。

细节来自于制度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管理的基础是制度,肯德基、麦当劳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快餐店之所以几十年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其核心竞争就是流程管理,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管理条例都有几千条,麦当劳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度,汉堡包炸出7分钟后卖不掉就要扔掉,为了不造成浪费,这7分钟就是经过详细的测算。所以走遍世界各个店,我们吃到的炸鸡腿、薯条、汉堡包都是一个味。我们中国有八大菜系,扬名中外,但能搞起连锁经营的确很少,因为中国菜的味道完全是取决于厨师本身。他的心情都会影响到菜品的质量。更不用说更换厨师,中国菜系只有盐、味精少许,没有一种量化、细化的标准。

我曾经听了这样得一个故事,中国有个有名气的建筑家,搞了一辈子的房屋设计,让他最头疼的就是“香山宾馆”。他在设计的时候非常注重细节。哪个地方种什么树、什么花;哪个地方放石头,放什么样的石头,式样都有标明,但工人在施工的时候,完全没有按照设计方案,因为他们认为这也不是盖房子,完全没有必要,于是建筑时随心所欲,怎样施工方便怎么作,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我认为要有好的细节管理,首先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管理细节来保障。

细节来自于用心 美国现任国务卿鲍尔其出身学历仪表均极为平凡,但在国内却倍受美国民众推崇,成就了一番显赫事业,探究其源头,与他本人注意细节的领导风格也不无关系。成功的领袖或管理大师多半认为: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顾细谨。身为领导人眼光要远、注意大事、少管细节。但是鲍尔却要求领导人一定要注意细节,并充分掌握信息的进出。他在担任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时,期间数次鹰派想发动战争,都因為他能够提出详实而精确的伤亡数字和代价而作罢。他认为如果能掌握细节,就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他说主管一定要清楚部门的状况,并安排掌握这些信息的管理,他认为领导人若消息灵通就可以事前化解致命的伤害。

我们只要用心留意我们工作的每一处细节,用心一一做好,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我们是通信服务公司,行业性质决定了服务是企业的生命,而我们客户部的工作,更是服务中服务。务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每个细节,每个操作流程,都要规范细致,要让客户感受到联通的服务和关怀,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到扎实工作,用心服务,以客户的满意为首要目标。客户在我们的服务中受益决不是一句空谈,我们必须把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好,让客户从点点滴滴的服务中体会到联通的真诚。

细节来自于创新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灵魂,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鲜活的报纸营销创新案例,在某市有四种报纸(A晚报,B日报,C时报,D商报),在以往的竞争过程中,只是在版面的一扩再扩,赠版一张又一张,价格能不涨就不涨,但都没有在整个流程的终端-----街头报摊方面做文章,于无声处是惊雷!竞争会带来变化,A晚报使报摊一改多年的沉默形象,一夜之内,将几百个喇叭发到每个路口的报摊上,播放人们熟知的《卖报歌》:卖报,卖报,新闻早知道!A晚报,今日新闻真不少,生活离不了..交通、股市、时事我来报!A晚报,A晚报,老百姓的知心报 ......播放的乐曲,当日新闻提要,很是吸引上班族,纷纷停车购买,A晚报销量在四种报纸中突破重围,销量大增!! 一个花费不多的营销策略,却有着出奇兵之效,不得不使人暗自感叹。

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注重细节管理,把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做细,才能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最终才能在市场搏击中增强我们企业的竞争实力,才能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我们服务创新项目的推出,也正是关注细节的具体体现。例如电子免填单服务,省却了客户填写资料的麻烦,虽说是件小事,却能给客户带来人性化服务的温馨感觉。

细节来自于习惯

一位名人说得好:“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人的习惯就是一种潜意识。“如果让你的手下去送货,你必须考虑5个细节,必须打7个电话;你的业务人员访问经销商,未开口说话之前,必须做5件事;一个戒烟规定,要经历5个阶段,做了一年的细节,顺理成章地全部实现戒烟;……”这是说书中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当人做一件事情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变成一种习惯。任何一项工程,都可以分解成为无数个细节,无数个细节严格执行,使其变成一种习惯。细节就是习惯,优秀也是一种习惯! 汪中求说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是认识,第二就是训练。团队就是格式化,就是将细节训练成习惯。所谓的团队就是经过格式化的模式,能够达到一定默契的队伍,否则只能叫乌合之众,而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所以进入团队以后需要进行格式化,需要进行很多操作规范的培训,必须非常严格的要求格式化的操作,使大家久而久之形成我们的工作习惯。

一个个行之有效的细节和关注离不开我们公司全体员工对自己工作的反馈和分析,只有我们认真地剖析,增加我们工作细节关注的程度,提出合理的改革意见,进行行之有效的优化改进,才能为我们下次的工作积累经验。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正是源自我们对这些细节管理的深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我们工作执行过程的自我提高。例如:每个人的工作安排有量化吗?下属汇报有核实吗?一线员工有情绪管理人员了解吗?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记录了吗?记录的全吗?搞大型营销活动时了解几位顾客的面部表情?客户回访人员的回访记录了起止时间了吗?每一个电话都打的是座机吗?通话时面带微笑了吗?通话时的身体坐得端正吗?记录的错别字及时改正了吗?记录本非常整洁吗?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了吗?同样的问题绝没有犯过第二次吗?……等等。

做事就好比烧开水,99℃就是99℃,如果不再持续加温,是永远不能成为滚烫的开水的。所以我们只有烧好每一个平凡的1℃,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才能真正达到沸腾的效果。

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当我们学习时,学习别人的专业,要注意多多观察其中的细节;当我们集中精力,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时,就要心思细腻,从点滴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认真负责的心态对待每个细节.让我们做事都"烧好每一个平凡的1℃",最终达到成功的目的!

百分之一的疏忽,就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我在学习《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也有同样的感想,同样的体会:无论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道理。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联系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对那些平时工作中被忽略的小节,见怪不怪的小事,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就拿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说,很多人只看到运动员获得的奖牌和荣誉,从中也包括了我,而我们都忽略了奖牌和荣誉背后的许多细节。例如,比赛中的每一个动作、教练的每一次指导和每一个小的比分对比赛的成败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网上的一段新闻休息中报道:中国女曲的韩国主教练金昶伯在中国队和德国队比赛的前夜,当别人都安然入睡后,独自一人去图书馆调了德国队以往的比赛录像研究,了解了比赛的细节,掌握了取胜的关键。在第二天的比赛中,金昶伯带领下的中国女曲击败了强大的德国队,首次进入了奥运会决赛现场。可以看出,把对手弱点等若干细节的研究能够影响比赛的成败,点滴的积累将成就成功。

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或多或少犯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我生活的周边“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所说:“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最后,我想以海尔总裁张瑞敏的这句话: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细节决定成败 一年十班

裘奕斐

细节决定成败:大事,必做于细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年前的一天,我去一家公司应聘,招聘一名营销经理,年薪8万。我一路闯关,从99位应聘者中杀出,终获总裁召见。

那一天,我飘飘然地走进总裁办公室。总裁不在,只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秘书洋溢着一脸职业性的微笑,对我说:“先生,您好,总裁不在,总裁让您给他打个电话。” 我掏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但就在这时,我看见办公桌上有两部电话,就问那小姐:“我可以用用吗?”

“可以。”女秘书依然微笑着。 我拿起电话,终于跟总裁联系上了。总裁在那端兴奋地说:“小王啊,我看了你的简历,打听了你的答辩情况,的确很优秀,欢迎你加盟本公司。” 我高兴得心花怒放,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将这个好消息与我的女友分享。半个月前,女友出差去了国外。我刚拨了手机,却又迟疑了:这可是国际长途啊!这时,我又看了看那两部电话,忽然想到:我都快是公司的人了,他们是大公司,不会在乎一点儿电话费吧?于是我便拿起电话:“喂,米妮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总裁已经......” 恰在这时,另一部电话响起。 “先生,您的电话。”女秘书送了我一个诡秘的笑。 “对不起,小王,刚才我的话宣布作废。通过DVP监控,你没能闯过最后一关,实在抱歉......”总裁在电话里温和地对我说。 “为什么?”我呆呆地问。

女秘书惋惜地摇摇头,叹道:“唉,许多人和您一样,都忽略了一个微小的细节。在没有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之前,明明身上有手机,干嘛不用手机呢?”由此可知,细节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关,一个人若能把细节做好就了不起,

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

这是我从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感受最深的两句话。在书中他没有罗列一大堆晦涩难懂的道理,而是举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讲明了细节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细节决定成败》粗一看这题目,似乎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可是仔细一读这本书,却是深有感触,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书中“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段话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通病.再高的山都是由细土堆积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细流汇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顺利完成.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人生大错,可以造成事业颠峰之危,而一个细节的讲究,可以让企业咸鱼翻身,可以在谈判中力挽狂澜于既倒.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2]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古语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忽视小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败.因为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只有这样,你才会取得不断的成功.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汪中求说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是认识,第二就是训练。团队就是格式化,就是将细节训练成习惯。所谓的团队就是经过格式化的模式,能够达到一定默契的队伍,否则只能叫乌合之众,而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所以进入团队以后需要进行格式化,需要进行很多操作规范的培训,必须非常严格的要求格式化的操作,使大家久而久之形成我们的工作习惯。[3]

细节实质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只有保持这样的工作标准,你才能注意到问题的细节,你才能做到为使学习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思考细节,才不会为了细节而细节。否则,再注重细节也是精心导演了一幕让别人看得过得去的演戏。在物理学上可以细分到粒子,医学上可分到细胞,数学可以从0到无穷大,让我们从0做起,1就是1,2就是2,心中有一万,着眼1+1,才能创造出人生财富和价值。细节不是空喊出来的。细节就是一种积累的经验和习惯,关系着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位名人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人的习惯就是一种潜意识。“如果让你的手下去送货,你必须考虑5个细节,必须打7个电话;你的业务人员访问经销商,未开口说话之前,必须做5件事;一个戒烟规定,要经历5个阶段,做了一年的细节,顺理成章地全部实现戒烟;[4]……”这是本书中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当人做一件事情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变成一种习惯。任何一项工程,都可以分解成为无数个细节,无数个细节严格执行,使其变成一种习惯。细节就是习惯,优秀也是一种习惯!

例如:自己今天的学习工作安排有量化吗?学习的态度端正吗?所犯的错及时改正了吗?记录本非常整洁吗?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了吗?同样的问题绝没有犯过第二次吗?你明天的学习计划做了吗?……等等。对照自己的学习工作,存在着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急待提高,在细节上多下功夫,使自己不断进步提高。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应该从小事做起,要注重细节。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就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因此,说细节决定成败,也不算小题大作了。

最近看了《细节决定成败》,初看这本书,似乎不是在写教育,但当我细细读来,才体会到这本书包含着作者的人生智慧,对我们教师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书中提出的好多观点将有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深入思考。

推荐第3篇:经典现代杂文随笔

雪花酥

姐说,要做“雪花酥”。嗯,雪,花,酥。多好听的名字!那时候起,我的眼前就开始下雪。

棉花糖、山楂条、饼干、花生米、奶粉、黄油,就熬成了这般模样。

姐拿擀杖滚碾它们的时候。我正瞅着窗外。窗外,阴阴的天。我在想,天会不会真的就突然下雪。

将冷未冷时,拿刀切成块,撒了椰蓉。盘子里倒似下了一场雪。

吃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吃下了一场冬日的大雪。

我只是太无聊。想哭,也想笑。想吞下一条江河,也想只粒不沾。

腊八粥

腊八,据说天有暴雪。早起,寒阳数里,天气晴好。极目之下,萧条枝干,黄泥山丘,柏油马路,无不熠熠生辉。

母亲去超市买回食材,回到家里,一样一样,配备齐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腊八粥,每一步,母亲却做得认真而神圣。取几只碗,把豆、米、枣等一一泡了。

午后,天转阴。日暮时分,室外黯然。有人说,开始下雪了。开窗而望,不见雪落,唯有森森寒意转然入骨。此时,熬腊八粥却开始了。

置一锅于桌,随时推移,便有白气袅袅。母亲守在桌旁,时时拿铁勺匀匀搅拌。母亲说:粥是搅拌出来的香。说完,浅浅笑了。

我接过铁勺,慢慢搅拌。在烟气缭绕的搅拌里,恍然忆起悠长缓慢的时光。从前慢,慢到一天只够熬一锅粥。而这样的日子却最是走心,这样的粥,让人喝一口,就忍不住热泪盈眶。

待粥煮好,关火。撒一层黑芝麻于粥上,盖盖闷之。剩下的时光,便是等待家人陆陆续续回来。从室外的凛冽寒意中来,一进家门,就能品尝这暖暖的腊八的粥。

用心熬制的腊八粥,从来不只是一碗粥。

推荐第4篇: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章深刻隽永,对中国人人性的研究与刻画木三分。流传下来的鲁迅小说往往是人生寓义和对现代中国人灵魂拷问的文学经典,其中所蕴含的人性启示不仅适合于过去而且适合于现在和未来的中国人。鲁迅独树一帜的文风来自无法自拔的

悲悯,思考,深层的思考,可悲可笑可恨的现实,无路可 走的未来,向死而生成了最终的诉求。东汉许慎《说文解 字》对“死”的注解是“死,澌也,人所离也”。“澌”, 一般辞书多解为“尽”,是为水到了尽头。“亡”作“死” 同解,也由来已久,如《汉书 ·

李广苏建传》中,就有“存

亡不可知”语。人总是要死的,这恐怕是人类发现的所有真 理中最为朴实无华,也最无从变异的一种,死亡是一个永恒 的话题。正如 1926 年鲁迅在《影的告别》中所写的那样,

“有所不乐意的天堂,有所不乐意的地狱,有所不乐意的黄 金世界,„„呜乎呜乎,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 在“不愿”的苟活中,鲁迅让死亡提前进入到自己的精神结 构,把死亡抽象成小说中对现实的否定性力量,从而体悟 死,得了生,懂了爱,超脱苦,超越死。 鲁迅小说死亡现象分析

“内在化”和“对象化”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鲁

迅通过塑造小说人物形象将自我与社会“文学化”地统一起 来。这种通向“文学者鲁迅”的精神炼狱在鲁迅小说中体现 在各个小说人物的死亡现象上。 1.狂人之死

死亡在鲁迅早期的小说作品《狂人日记》中得到了夸

张的戏剧化演绎。在中国戏剧中死亡不属于“天道”而属于 “人道”的悲剧,明确地纳入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伦理道德 轨道。《论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对生命之后的 那个未知的世界莫不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所以狂人看到的死 是现世的,是用 69 次“吃人”的表述来营造的死亡氛围。

“狂人”是鲁迅借助在仙台学医期间所获得的医学知识 和对自己患有“迫害妄想”症的表弟的仔细观察,从而刻画 的一个受过新思想教育的人发病时的精神反应和心理活动。 因此“狂人”身上包含梦呓者和觉醒者的双重特性,鲁迅是 借一个迫害狂的言行和叛逆的内心表达与社会背景文化环 境无法协调难以适应的自身。狂人是在一个有“月光”的晚 上发病的,他发病后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了陌生感、恐惧感, 并变得极其敏感。狂人妄想被迫害,从小说叙事上看,前半 部分“狂人”笼罩在肉体被吃的死亡阴影和恐怖中,如“他 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 了”。同时在小说里,人们对死亡习以为常安之若素,在深 重的历史背景下,生活文化习俗都在“死亡”的笼罩下变得 日常化了。如女人打儿子说“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佃户 告荒,说村里煎食“恶人”心肝,担心踹了“古家的簿子” 也会被吃,“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须割下一片肉来,煮 熟了请他吃”以及历史书的“仁义道德”吃人等。这些死亡 现象的叙述,看似是“狂人”的疯话,但都寄寓着鲁迅深 刻的真理。所谓的“古家的簿子”象征着封建统治者歪曲、颠倒的中国历史。所谓的“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须割下 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暗指的是家族制度和礼教的畸形 “孝道”。由此,鲁迅有意扩张死亡的意蕴,由社会吃人引发 历史吃人的思考,从双关的“吃人”现象描写死亡于无形。 2.阿Q之死 主人公阿

Q ,是辛亥革命时期有严重病态心理的流浪

雇农。他一贫如洗,无立锥之地,孤身寄居在土谷祠里,靠 打短工为生。他正是鲁迅所说的“压在大石底下的草”。 然而,阿 Q 却不能正视自己悲惨的处境,反而用“精神胜利 法”来自我慰藉,把受辱当作“优胜”。而这种“精神胜利 法”实际上是一种麻醉自我的方式,使他不仅不能正视自己 的真实处境,并且虚幻地忘却充满耻辱和血泪的奴隶生活。 但这种忘不仅没能排解现实生活的不幸遭遇,反而是自我戕 害。如小说第九章“大团圆”,讲述的是阿 Q 绑赴刑场枪毙

前的示众。死囚临死前游街示众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习俗,而 鲁迅是如何描写示众这个死亡场景的呢?“阿 Q 看那些喝彩

的人们„„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 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 西,„„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鲁迅通过看客们如狼眼 睛般又钝又锋利的追逐着阿 Q ,折射出民众对生命意识的淡

漠与人性的缺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生死正如阿

Q 在游街示众时所想的那样“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 未免要游街要示众罢了”,而阿 Q 们还浑浑噩噩沉浸在不自 知的状态。鲁迅对于阿 Q 死亡的描写正如其在《呐喊 · 自序》 里所说 , “愚弱的国民病死了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因此 阿 Q 的死并非一己的悲剧,暗含着鲁迅对于愚昧、麻木的中 国人活得无用,死也无意的传达,死亡现象仅仅是个体生命 的消亡与生命进化的淘汰。 3.华小栓之死

鲁迅对小说人物死亡的叙述并非普通的生老病死现象

的描写,而是分别对待人物的肉体死亡和精神死亡,正如鲁 迅小说《药》中所描写的华小栓、夏瑜之死。《药》用明 暗两条线索写了华、夏两家的故事。对于华家,鲁迅仅用 一床“满幅补钉的夹被”暗示华老栓一家生活的拮据,正 面展开描写的是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华小栓治肺痨病。然而小 说结局,华小栓并没有因为吃了这种能“包好”的良药得 救,并且夏瑜血渗透的馒头被吃进了华小栓的肚子里“却全 忘了什么味”,鲁迅揭示的是他们一家的精神愚昧。对于夏 家,革命者夏瑜由于伯父的出卖而被捕入狱献出生命,鲁迅 着重描写的是夏瑜始终不被群众理解,他流的血只是成了刽 子手康大叔得以发财的摇钱树。小说以华小栓、夏瑜的死揭 示如“华家”愚昧的民众不但自身“被吃”,同时又在“吃 人”,而被吃者正是“夏家”的启蒙者。显示出广大群众如 果不能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革命先驱者的血只能做毫无意 义的“人血馒头”的材料。华小栓之死暗含着民众不仅仅是 肉体的死亡,甚至是精神的死亡。 4.祥林嫂之死

沦为乞丐的祥林嫂是死在“祝福”之夜的漫天风雪中。 而祥林嫂走向死亡的起点应究于鲁四老爷“不早不迟,偏偏 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的咒骂,经历漫长的 生活演变,祥林嫂终走向了生活的远端,走向确凿的死亡。 《祝福》里,鲁迅描写的是一个旧中国的淳朴善良的

农村劳动妇女深沉的悲剧。她有着旧中国劳动人民的隐忍, 也有着旧中国劳动人民的愚昧、麻木和不觉醒。祥林嫂因为 丈夫的死而逃到鲁镇,她对生活极易满足,只要能通过辛勤 的劳动活命就好。但祥林嫂连这点最卑微的愿望都终将破 灭,不幸的打击接二连三地落到祥林嫂身上。先是被婆家人 绑回去卖到深山里,接着第二个丈夫贺老六病死,儿子阿毛 又被狼吃了。当她再次出现在鲁镇鲁四老爷家中时,被人们 认为“不祥之物”。而迷信的柳妈,又以去阴司被两个死鬼 的男人争而被阎罗大王锯成两半这种恐怖的话来告诫她。因 此,承受着巨大精神恐怖的祥林嫂,只好用全年劳动所得去 土地庙捐一条“千人踏,万人跨”的门槛,当作自己赎罪 的替身,以为就此可以摆脱罪孽,获得新生。没料到冬至祭 祖时节,四婶还是不许她接触祭品。“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 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地站着。”精神上陷 入绝境,沦为乞丐,直到死亡。从祥林嫂悲剧中我们可以得 知,她不仅身心遭受折磨、嘲弄以及虐杀,还必须怀着恐惧 走向死亡,因为死亡对她而言是遭受锯刑的开始,等待她 的是更大的恐怖。鲁迅以祥林嫂个体的死亡,控诉着封建礼 教、宗法制度对中国农村妇女的戕害。

在小说里,死亡如同轮回笼罩着魏连殳的命运,小说 浅析鲁迅小说死亡现象 伍

丹 作家评论 2013.5.B 121 第一自然段便写道“我和魏连殳相识一场,回想起来倒也别 致,竟是以送殓始,以送殓终”。

小说写“送殓”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因魏连殳的祖母 过世,他从城里回家乡奔丧。因为他是“吃洋教”的“新 党”,大家眼中的异端,族人们预料他对于丧葬仪式必有反 对,因此商定必须让他遵行三个规矩,“一是穿白,二是跪 拜,三是请和尚道士做法事。”始料不及的,魏连殳毫不犹 豫地答应了,而且在装殓祖母的时候,他表现得非常有耐 心。让人奇怪的是,当丧葬仪式正常进行时,凡女人们念念 有词,又哭又拜,他作为孝子始终没有落过一滴泪,这就引 起了人们的“惊异和不满”。等到大家哭完要走散时“连 殳却还坐在草荐上沉思。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 声,„„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由上的叙述,我们可 知魏连殳没有随着人们哭拜是因为对封建礼俗的反感以及反 对,当众人走散才失声痛苦是因为对祖母的不舍之情。而他 这种认识和举动又使之成为异端的最好佐证,因此这种异类 感与绝望感使他成为“孤独者”。同时,小说情节是以社会 对魏连殳这个异端的驱逐为发展线索的。当他坚持自己的人 生信条,不愿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时,穷困潦倒,连小孩子 也要躲避着他。到他失去工作,得了肺病走投无路,答应当 军阀杜师长的顾问时,立刻门庭若市,成为大家口中的“魏 大人”。虽然这样的境遇转变,表面看似胜利,然而是彻底 的失败。因为,小说中对魏连殳的心境有如此的叙述“我已 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 切了”,魏连殳是在“胜利”的喧笑中,独自咀嚼着失败的 痛苦,直至死亡。

小说第二次“送殓”便是魏连殳的死。

对于躺在棺材中

的魏连殳的描写是如此的,“他在不妥帖的衣冠中,安静地 躺着,合着眼,闭了嘴,口角间仿佛含着冰冷的微笑,冷笑 着这可笑的死尸”。这正如鲁迅在《在酒楼上》借吕纬甫之 口所说的那一段著名的比喻“他像苍蝇那样飞了一圈又飞到 了原来的点上”。辛亥革命独战多数的英雄摆脱不了孤独者 的命运,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力下,像一只苍蝇飞了一小圈 子,又回来停在原地,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着生命。鲁迅 以魏连殳个体的死亡,揭示“五四”时代具有进步要求和变 革愿望的广大知识分子们反对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觉 醒早,但又不同社会解放、民族解放相结合,所以总是找不 到出路,总以悲剧告终。 鲁迅死亡意识

鲁迅作为一个时代的先觉者,对死的超脱成了他生的前 提;鲁迅并非先知,他无可预知中国的未来,所以他用笔墨 写死了旧的落后的不自知的生命,死亡自然成了鲁迅小说里 频繁出现的意象,在鲁迅看来旧的死了大抵是新的天下,而 个人生命的短暂力量且不足以除旧立新,把旧的“收敛,埋 掉,拉倒”也算是新的作为。 1.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指明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 亡,积极地生活。从上述小说死亡现象分析我们可以体察 到,决绝地写死亡的经常与无常成为鲁迅创作里的常事。究 其原因,这是当时社会环境促使鲁迅对死亡的认识。 鲁迅 1909 年回国,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怀着兴

奋的心情欢呼和支持这场革命,但革命却失败了。面对仍旧 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的黑暗现实,眼见军阀混战中人 民死伤的惨重,这给鲁迅极大的刺激。而民众对于这民不聊 生的现实,一是不敢正视,二是善于遗忘。对此鲁迅不能许 国人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天生敏感的他,极力使司空见惯 的东西陌生化,妖魔化,使隐蔽的东西公开,使“铁屋子” 里的人无法昏睡假寐,因此鲁迅用一生的才情去呐喊,在小 说中描写了如阿 Q、孔乙己、华小栓、祥林嫂、魏连殳等无 数个体的死亡现象,目的是唤醒广大群众的觉醒,到达由 “死”向“生”的积极转变。

鲁迅说他最终没有到天国去,他的情感方式是复仇,这 就是明白“向死而生”后的新生。他复仇的对象是谁,并非 无耻的文人,更非下流的政客,而是那些无所事事的看客。 他报复的方式,并非以暴易暴,他只是用自己的痛苦来显示 于非人间,用自己对良心的看护和展示嘲笑世间麻木愚弱的 群氓。鲁迅在《集外集 ·

俄文译本〈阿 Q 正传〉

序及著者自叙

传略》里说过,造化生人已经很好了,让人不能感到别人肉 体上的痛苦,而中国的圣人更好地补了造化之缺,让我们不 能感到别人精神上的痛苦。因此,鲁迅正是以这种向死而生 的死亡意识在小说中解剖血淋淋的死亡的现象来“报复”看 客,目的是唤醒麻木的人们,拯救国民性。 2.死亡超脱

鲁迅文中那些匪夷所思的死亡想象和绝望意象并非追求

新奇,其中寄托了鲁迅内心深处的苦痛。认识生死,利用生死 抒写爱憎分明,超脱苦痛的桎梏,成为鲁迅心灵解脱的手段。 所谓超脱,是要和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所谓超越,是 要站在生活的上面,高于生活。之于鲁迅对死亡的超脱也并 未给未来一个美好的向往,缺少了血肉,摆脱了痛苦而已, 这是作为文学者的鲁迅生的必要。以深沉的内心困惑与孤独 情感来贴近鲁迅,可观测到鲁迅充满内在张力挣扎不安的灵 魂。对绝望也感到绝望的鲁迅以论争作为“终生的余业”, “他所抗争的,其实却并非对手,而是冲着他自身当中无论 如何都无可排遣的痛苦而来的”,这种论争本质上是文学 的,这就是竹内好所表述的“文学者鲁迅”。试究其原因我 们都知道,鲁迅的学识和认知大部分源于其留学日本期间,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获得了新的文化遗传基因,从而获得 了新生,这个新生的社会文明就那样坚实而鲜活地呈现在年 轻的鲁迅面前,无疑这种刺激是强烈的。回到自己的民族, 自己的国家,发现我们仍然在那里抱残守缺,在那里自相残 杀,在做着种种蝇营狗苟的瞒与骗的勾当,做人做事的方式 仍然只有两种选择,主子或者奴才。当遍读中国传统典籍并 了解进步文化的鲁迅以一介平民的身份来解读当下时,强烈 的希望呐喊成绝望之声,出现了文字与现实的敌对关系。一 面是希望的呐喊,一面是呐喊的绝望,因此小说中死亡成了 终极的解构,是消解一切矛盾的捷径。然而这个终点并非解 脱,而是鲁迅对于社会对于国民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起点。 综上所述,鲁迅小说中的死亡现象涵盖了众多的悲剧内 蕴和社会现实,揭示出存在于 20 世纪初的中国黑暗社会的众

多个体生命无路可走的悲剧。因此,鲁迅的小说不断地向人 们解剖个体生命的死亡现象;不断展示封建思想、封建伦理 道德观念对民众思想的束缚;不断地表现着生活在最底层麻 木、愚昧、落后的广大群众。目的是通过小说的呐喊,实现 对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历史与文化的整体反思和鞭笞 , 也正如

此,鲁迅小说对个体死亡现象的开掘与思考达到了一种前所 未有高度,时至今时今日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推荐第5篇:共产党创始人

共产党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的两位最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导致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1920年开始,在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努力下,各地陆续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成立于1920年夏天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其主要成员,有陈独秀、陈望道、李达、李汉俊、施存统、沈雁冰等。北京小组成立于1920年10月,主要成员,有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何孟雄、张申府等人,李大钊是小组的领导者。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秋建立,主要成员有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伯垂等人。小组成员不断到青年学生和工人群众中活动,并与沪、京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进行联系,为建党工作做出了不少努力。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于1921年初,是陈独秀到广州后,帮助谭平山、陈公博等组织起来的。在陈独秀、李大钊的帮助下,青年知识分子王尽美、邓恩铭等人于1920年底至1921年初在济南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8月毛泽东与何叔衡等人创办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此外,国外还建立了两个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2月,陈独秀派张申府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参加的有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人。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共产主义小组,其主要成员是施存统、周佛海。

推荐第6篇:创始人致词

创始人致词

我们的目标不是超越IAT,而是逐梦全球

同学们:

前段时间,大家应该在网上都看到胡润自己拍的一段视频,说“在下一个时代,DaKang有可能会超越BAT……”这也成为这段时间里很多人讨论的话题,到底谁能超越BAT,成为伟大的企业呢?

我们对伟大和超越有不同的看法。在过去,企业只要做大就被认为是伟大的,而且中国足够大的市场红利和人口红利也能养得起很多世界级企业。但是,我们认为企业如果没有能力全球化,也不做全球化,不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价值时,做的再大也不能称为一个伟大的企业。 这也是今天我们需要讨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所以,我们认为是否超越BAT不是我们的目标,是否超越 IAT(苹果、亚马逊、特斯拉)也不是我们的目标。我经常和大家讲,DaKang永远都在创业的路上,今天是,明天也是,后天还是……因为,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才能永远年轻。

经过我们这些年的努力,DaKang的生态模式已经开创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我们希望能够真正把DaKang生态这种独一无二的模式带向全球,为全球用户及人类社会持续创造全新价值。这需要我们要有勇气不断挑战自己,甚至要杀向世界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的主场,跟他们同台竞技。

生态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生态经济的变革创新之路注定是艰难的,必然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抵制与施压,注定了通往生态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要想征服全球,就要不断创造全新价值!就要打破常识,打破常规,打破传统,全方位、全流程创新,各纬度创造全新价值,难度和阻力可想而知。但我认为,能击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供血不足的内因是我们希望将股权都留给陪伴DaKang生态一起成长的员工,让他们分享生态价值。外因是DaKang生态的复杂性与先进性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多数人对DaKang生态仍看不懂。

这是因为中国20年的互联网发展史都是一部复制史!仅是把美国的成功模式照搬过来,没有创新意识。所以全球独创的DaKang生态模式别人不理解,我们会用我们的努力和结果证明它的正确性。

战略决定组织、组织决定成败。这是我们通往生态世界道路上遇到的第2个困难。如果组织不能持续创新,组织不能够真正生态化,那么我们的生态融合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此外,我们还在全球化和化反方面,各个生态间要加强化学反应,紧密协同。

通往生态世界的征途中虽险阻重重,但我相信,没人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只要全体DaKang人存乎一心,协同化反,时刻将用户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就一定能克服万难,为全球用户提供极致的生态服务,享受他们送上的赞誉。

全球化关乎DaKang能否成为伟大生态企业

选择明天,就要放弃昨天!我们的思维应该放在远方,而不是停留在昨天。

讲战略规划前,我要先强调下我们的企业价值观。我们和传统企业、传统互联网企业的价值观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我们的理念是以用户价值为核心和第一优先,产业和社会价值第二,企业价值第三。只有满足了用户价值和产业和社会价值,企业价值就会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

很多传统企业为了获取企业价值、员工价值、股东价值做了很多伤害产业进步的事,所以我们的价值观是否能够推动产业进步、推动社会进步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这种价值观下,2016年我们定了几大目标:

第一,总付费会员突破5000万。Netflix的一个用户价值大概是1000美金,因为Netflix会员仅仅是内容会员,而我们的用户价值比Netflix高很多。当我们高价值的付费用户突破5000万时,企业价值可想而知,自然会推动产业进步、社会进步。

第二,总销售收入突破500-600亿,真正达到100亿美金销售额的互联网公司。此外,超级汽车继续完善开放闭环的生态系统,组织支持全球化并持续创新。打造四维组织,调动全球顶尖人才,持续提升人才能力,真正让专业人才变成跨界人才,让跨界人才变成生态人才,密切协同最大化激发活力。

全球化关乎DaKang能否成为伟大的生态企业。我们希望在这一年里, DaKang生态经济进入全球,成为全球价值领先的互联网生态企业。

打造狮狼文化逐梦全球

2016年,我们要组建一支狮狼团队。要逐梦全球,需要我们每一个leader 都要像百兽之王狮子一样的领袖能力,还需要拥有狼群一样的精神。

自然界中,狮子和狼是很难共存,融为一个团队的。但DaKang生态恰恰要挑战自己,而不是像传统企业那样去选择简单的道路。

在很多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中,很难容忍在一个领域中存在两个大牛,尤其是两个能力相近的大牛,成为所谓的“一山不容二虎”。

我们希望在DaKang生态这种全球独有的四维组织中,能打破这种现状,每一个生态、子业务线都能同时拥有好几头狮子带领群狼突破传统。这需要每一个leader用宽广的胸怀包容更多的人,同时能容纳其他的狮子一起前进,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全球化组织,真正让全球顶尖人才无缝地融入到我们的团队中。

我们的梦想是共创共享生态世界

打破边界、生态化反,共创共享生态世界。这是DaKang的理想,也是DaKang的精神。

全球化是每一个DaKang人的使命。逐梦全球、征服全球,需要我们用自我颠覆、蒙眼狂奔的DaKang精神,每个人都带着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强烈的自信能让一个人爆发出无限的潜能,能让一个人真正走向成功。

今天,我们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态模式,希望能引领全球科技产业进入生态时代。这是全新的起点,这也是追梦的原点,这更是崛起的支点!在我们创造的生态世界中,全新的生态模式将让个人能力得到极大释放、意志与精神获得极大自由,每个人都有勇气和信心,去影响世界,创造一个自己理想的未来。

带上勇气,踏着力气,战胜自己,你会成为巨人!,

希望我们每一个DaKang人一起携手,全球逐梦。因为,当全球互联网产业创新乏力、当一切被禁锢时,只有梦想可以自由流动。

推荐第7篇:爱国者创始人

爱国者创始人:冯军

据冯军的下属说,要约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不是因为他喜欢拒人于千里之外——事实上恰恰相反。身为北京电子产品生产商爱国者(Aigo)的总裁,冯军对自己遇到的任何人和任何东西都可能感兴趣,这意味着他在上午10点左右以后就没有空了。

这就是冯军运营企业的方式,至少目前是这样。在这个人人急着赚钱的国家,他总是设法为自己公司寻找下一个最畅销的产品。这造就了爱国者庞杂的产品阵容,包括USB存储卡、数码相机、电视机、多媒体播放器、手机等。 成为中国的索尼和三星

“我们希望成为中国的三星(Samsung)、中国的索尼(Sony),”在爱国者北京总部的总裁办公室里,冯军如此表示。这个身材结实的男人穿着笔挺的蓝色衬衫和黑色西装,打着红色领带。与别的很多中国企业家不同的是,冯军是个倾听者。他会发表充满自信的长篇大论,但也会停下来注意听客人讲话。

爱国者正处于紧要关头。这家有着1900名员工的公司,规模大于一般的中国IT初创企业。冯军已开始着手改变企业管理方式,与此同时,该公司对数家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提起了诉讼,要求它们赔偿损失。

爱国者把世界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惠普(HP)告到了北京一家法院,指控该公司侵犯了爱国者拥有的USB接口技术。惠普对此予以否认。此外,据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看到的法庭文件,爱国者也以同样的缘由与日本东芝(Toshiba)打起了官司。东芝尚未就此事置评。爱国者还对戴尔(Dell)、索尼和三星提出类似主张,但表示仍然希望这三家公司能够与之展开专利许可谈判。目前这三家公司均未就此事发表评论。

“我们正从索尼过去的经历中学习”

爱国者是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领域初露锋芒的一个实例。不过,尽管冯军正跟那些行业巨擘挑起战端,但他承认,一些世界领先的科技集团同时也是他的学习榜样。他说:“爱国者是个年轻的品牌,有点像昔日的索尼。”他认为,日本品牌登上世界舞台,不过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后的事。他表示:“我们正从索尼过去的经历中学习。”

迄今为止,爱国者还拿不出一项开创性的发明或者产品。但是,该公司的产品中有不少稀奇古怪的新鲜玩意儿,尽管这些产品目前还不能像索尼随身听(Walkman)或苹果(Apple)的iPod那样风靡大众。其中包括:一款玩具熊,能够朗读和唱歌给小孩子听;一款移动太阳能充电器;系列学习用具,可用扫描笔选择和播放音频文件。 1992年,时年23岁的冯军毕业于中国顶尖的科学和工程院校——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就在这一年,时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邓小平表示,他希望加快市场改革步伐。 220元人民币创业

数百万中国人——冯军就是其中之一——意识到,这是自己当老板的好时机。拿着母亲给的220元人民币(比北京当时的月平均工资还少),冯军创办了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Beijing Huaqi Information Digital Technology),卖起了电脑外设产品。

在之后的十年里,在中关村这个北京新兴IT行业的繁忙中心,冯军紧紧抓住了每一个出现在他眼前的机遇。2003年,冯军给华旗取了“爱国者”作为品牌名。 冯军拒绝透露财务信息。但据他的员工估计,爱国者旗下最大的子公司——生产USB卡等设备的存储技术公司——去年的营收在20亿人民币左右。

尽管爱国者在本国市场在数码相机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功,并已开始向海外扩张,但冯军承认,该公司国际业务的规模仍然很小,营收比重不到20%。俄罗斯和西班牙是该公司最大的两个海外市场。爱国者目前为迈凯伦-梅赛德斯一级方程式车队(McLaren-Mercedes Formula One)和曼联足球俱乐部(Manchester United)提供赞助,希望扩大在国际上的品牌知名度。 做大做强之道

不过,随着爱国者日渐扩张和趋于成熟,冯军已经意识到,他不能再单纯地依赖于“意识流”的管理方式。他表示:“我没有任何管理经验。没有人教过我。我发现外国企业全都很大,而中关村这里的很多公司,一发展到200人左右的规模,就会分裂。”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冯军决定把自己“亲力亲为”的管理风格与某些西方企业文化要素结合在一起。

他指着他办公室里的一副棋盘。除了一套国际象棋棋子以外,棋盘上还有两颗木头的圆形中国象棋棋子:炮。

他表示:“国际象棋代表团队协作。”在国际象棋里,他说:“同一边的两只象会合作,而在中国象棋里,两只象会相争。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点。”冯军早就察觉到,研发人才和中层管理人员把太多时间浪费在了内斗上——或者为了争夺资源,或者为了争得老板的赏识,许多中国管理者都把这一点列为中国企业的一个常见弊病。 采用集团结构 去年,冯军开始着手重组企业结构,成立了20余家子公司,各自专注不同的产品类别。目前他正计划到2012年让专注于存储产品的爱国者电子(Aigo Electronics)在深交所上市。

他说:“集团层面只处理知识产权、品牌、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事务,由我负责。”人员围绕关键产品组成团队;冯军让团队负责人自己管事。

不过,他指着棋盘上的炮说,他随时都可以出面干预。在中国象棋里,炮能够越过其它棋子发动攻击。“它代表着灵活性,这是我们的优势,”他一边兴冲冲地拿起一枚圆圆的木质棋子越过象上面,一边说道。

在商业领域,冯军表示,知识产权将是爱国者的一门炮。该公司正是为此把惠普诉诸法庭。

爱国者用于佐证其创新能力的一样产品是MP6——当然还有目前数起诉讼所涉及的技术。MP6的外形像老式的高保真盒式音响设备,但配有一支数码笔。用户可购买有插图的歌名小册子,当用数码笔点触歌名时,MP6就会播放所点的歌曲。 “我是个推销员”

谁要是还不相信该款设备的创新性,冯军就会揪住他,亲自演示一番。说到中关村的其他企业家,冯军自豪地表示,“我跟他们不同,他们多数是电子工程师,而我是个推销员。”他提议去参观一下公司的产品陈列室。

冯军一打开办公室的门,等候在外边的几位员工立刻抓住机会和他说话。他停下脚步,听他们说话,作了答复。他详细地告诉一位秘书怎么回复一个电话;给了一位负责执行他所提的一项产品构想的研发工程师一个微笑和一些鼓励的话。 从他的办公室到产品陈列室有30米距离,走完这段路花了点时间——且不提实现他的国际扩张、内部重组和挑战IT巨擘等远大抱负。 放权

爱国者谋求在中国本土市场以外扩张,把自己发展为国际品牌。为此,身为创始人的冯军围绕产品线,对公司进行了重组。

新成立的20余家子公司拥有一定自主权。不过,每当冯军对某款产品特别感兴趣时,他依然会担当起“首席推销员”的角色。

冯军仍在制定知识产权与创新、品牌建设、财务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策略。针对这些方面,爱国者在母公司层面设立了四个专职部门。

在涉及专业知识的领域,包括与专利纠纷有关的法律细节、决定旗下子公司应该在深交所主板还是中小企业板上市这些方面,冯军正竭力改变亲力亲为的做事方式。 译者/杨远 创业故事

中关村最早一批“个体户”之一。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3创立的华旗资讯数码科技公司。1997年,创建品牌--爱国者。2006年度荣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年度创新奖”。现任华旗资讯集团总裁。

冯军于199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放弃了一家国企提供的外派出国工作的机会,砸了自己的铁饭碗,开始了他在中关村的创业梦,他曾拉板车、卖电脑机箱。13 年后,历经风雨的冯军,成功地将“爱国者”打造成了一个响亮民族IT品牌;在冯军的带领下,华旗资讯营业额连续十年每年保持60%的稳定增长。目前,爱国者移动存储产品、MP

3、显示器稳居国内市场前三位。

冯军的每一次演讲都震撼人心,都激情满怀,一颗爱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溢于言表。而从他的演讲当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冯军是怎样托起了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的。

在2007年的新产品发布会上,冯军说: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华旗依靠六赢理念,在多个领域已经逐渐超越了日韩等国外品牌:2002年,爱国者成为国内移动存储和优盘行业的第一名,市场占有率至今已连续4年保持第一,带动中国移动存储行业大规模领先于国际;特别是爱国者MP3数码产品,在研发推广的第一年即实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004年,爱国者MP3的市场占有率是第二名韩国品牌三星的两倍,日本品牌索尼的十倍,成为数码领域首个领先于众多国际对手的民族品牌……我们认为中国品牌国际化成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个是“高质优价”,一个是建立在13亿人口基础上的“稳固的民族根据地”。华旗经过十年的发展,依靠高质优价,在国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之后,也同样开始了国际化之路:2003年,华旗推出了爱国者全新国际化标识:aigo,接着,我们相继成立了华旗新加坡公司、法国公司、印度公司,产品远销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正体现了海内外所有华旗人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将爱国者建设成为令国人骄傲的国际品牌”!……从2002年开始,华旗专门成立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码影像技术研究院,并成功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数码相机,这是全球第一台具有内容保真和版权保护的数字水印数码相机,结束了数码像片不能作为直接证据和没有版权保护的应用瓶颈,填补了数字图像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空白。此项技术刚刚纳入了国家863计划,给予华旗在数码技术研发方面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同时,爱国者数码相机在民用中高端领域胜利突围,打破了日本品牌的垄断,将于8月15日全球同步推出一系列高质优价的民族数码相机精品——爱国者V8

15、V815、V60、V60、V80、V80 系列型号的数码相机。V代表胜利,815系列表达我们对胜利的渴望,60系列是我们对抗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而80系列则是第一款中国人自已研发、中国人自已制造、中国人自己品牌的、达到国际品质的800万像素数码相机。我们知道,在数码相机领域我们的实力全面赶超国际对手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迈出敢于挑战国外品牌的步伐,依靠自主创新、产业报国的理念,凝聚数码相机行业的优秀专业人才,执著奋斗,相信民族品牌的胜利只是早晚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向国外品牌挑战的能力,拥有1500名华旗人的拼搏创新,拥有在座新老朋友的鼎力支持,拥有千千万万个爱国者对我们的信赖和支持!中国人的信念,中国人的使命,中国人的创造力,将是华旗在这项事业中最大的推动力。

人物事迹

2010年9月9日,冯军在微博上公开表示,自己自愿在活着的时候,将个人的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

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的“裸捐”宣言以及巴菲特与比尔·盖茨的中国慈善之旅再次引发人们对富人群体行善的关注。而陈光标也被称为中国“裸捐”第一人。

裸捐宣言

感谢生我养我的母亲和祖国,我冯军自愿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将我个人的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身上铺着最爱的中国的五星红旗,我就心满意足了

推荐第8篇:中国好案例创始人杨俊杰先生

《中国好案例》创始人:杨俊杰先生

《中国好案例》创始人介绍:中国好案例(微信号:chinacase)的创始人是杨俊杰先生,杨俊杰是经理人行知格案例研究院院长,前《经理人》总编辑、前谊居网COO,是知名的经营管理实战专家,聚焦推动业务成长的力量和方法,在企业成长模式、领导力、管理技能提升、企业文化、品牌传播领域都有卓著的研究成果。他是国内最早掌握案例研究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的人员之一,在2002年时就与中国各大商学院的MBA项目负责人共同接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专项训练,杨俊杰随后组建《经理人》的案例研究中心,研究并陆续报道本土的成功案例、失败案例,成果在商界引起巨大的反响。杨俊杰现在从实业转向案例研究领域,创建这个中国本土案例的研究平台----中国好案例(chinacase),不是按照商学院中的案例研究中心的模式来运作,而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创新运作的方式,目的就是致力于寻找各行业各领域的好案例,挖掘案例背后的本质,推动业务成长,推动中国管理思想的产生!

新做法,提供独到研究成果,是中国好案例的追求;“管理思想,商业思维、模式和方法,商业新实验”,是中国好案例的研究重点。中国好案例还没有定型,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实验场,它是开放的,随时欢迎有志于案例研究的专家的加入,以及提供案例的企业、机构和个人。

推荐第9篇:中国现代科学家

中国现代科学家(五)

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2011年深圳大运会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11年8月12日,本届大运会的口号为“从这里开始”(Start Here),主办城市是中国深圳。参赛国家及地区152个,参赛运动员7865人 ,设306项(24个大项)比赛项目。2011年8月23日第26届大运会圆满落幕,中国夺75金创造新纪录。

良渚玉器

良渚玉器就是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玉器。主要出土于二十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批玉器的雕刻文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良渚玉器的材质为透闪石,其硬度达摩氏4—6度。 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其雕刻文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尤其是那些细线阴刻,堪称微雕杰作。

云锦

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戊,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亦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贝 时 璋 (19032009)

钱学森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六、

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徐汇

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侯 祥 麟 (19121992) 钱三强 ,中国绍兴人,原名钱秉穹,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学校长。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又与妻子何泽慧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人称他领导的研究所“满门忠烈”。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同时超越7000万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位于北京市中心**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

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人民大会堂每年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五年一届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

国家图书馆

国家建立的负责收集和保存本国出版物,担负国家总书记库职能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一般除收藏本国出版物外,还收藏大量外文出版物 (包括有关本国的外文书刊), 并负责编制国家书目和联合目录。国家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图书事业的推动者,是面向全国的中心图书馆,既是全国的藏书中心、馆际互借中心、国际书刊交换中心,也是全国的书目和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已于2009年10月16日在山东省举行,济南是主会场;本届全运会适逢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运会创办50周年之际举办,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对我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大检阅,是一次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的体育盛会;本届全运会也是山东省历史上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一次国家级综合运动会。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共设33个大项、360个小项,开幕式已于10月16日在济南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举行,闭幕式于10月28日在济南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

广济桥 中国多处地方都有名为“广济桥”的桥梁建筑,其中广东省潮州市广济桥最为著名。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黄龙

黄龙(HuanglongScenic Area)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的岷山山脉南段,属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风景区范围为东经103°25′ 59″~104°8′45″,北纬32°30′53″~32°54′17″。最高峰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终年积雪,是中国存有现代冰川的最东点。总面积700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640平方千米。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格尔木市都兰县相接。总面积31.6平方千米,包括17个县市,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3.88%,总人口占55.72万,居民以藏族为主。目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

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正式落成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

推荐第10篇:中国现代诗三首

第二课中国现代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2、反复阅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的节奏、韵律,从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总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感知诗歌语言,品味诗的意境美。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性情。 感知、分析诗的语言,把握诗歌意象。 教学难点: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咀嚼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学会评价诗歌及扩展自己的评价。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再别康桥》。

通过诵读和讲析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来体味其中的诗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见课文注释1)在语言形式上追求艺术美,但他不是钻到象牙塔中去为艺术而艺术。他有理想,并把对理想的追求看得高于一切,胡适在《追悼志摩》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悄悄的他走了,正如他悄悄地来。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的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要知道,不是每一个写诗的人都能被人牢记的。也许一个诗人生前是寂寞的,也许一个诗人死后就被忘却。历史有时显得十分冷酷。但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而且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他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今天仍然觉得他以35岁的年华而“云游”不返是个悲剧。但是,诗人的才情也许因为这种悲剧性的流星般地闪现而更显其光耀。在这一来一去之间,给我们留下了恒久的思念。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深情吟唱——《再别康桥》。

二、诵读提示:

这首诗像一首忧伤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的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三、写作背景: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度重阳,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七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有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四、内容大意: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以轻轻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二节:写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柳枝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随微波起伏。

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而“甘心”两字,也正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及由此引发的联想。 参照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见《语文读本》第三册),可知这所谓“榆荫下的一潭”即指拜伦潭,在康河上游,相传拜伦曾在那里游玩。那榆树浓荫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可以让人想象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多么淳厚的诗意!在这里,诗人融情入景,诗人的留恋全部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他要离别康桥而去了,他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他“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向星辉斑斓里”高声放歌。诗人的快乐到达了顶点。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

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消失了的梦境无法追回,他已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就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第七节:呼应开头。

“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吧,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化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这一节当然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韵味。

五、鉴赏要点:

1、构思别出心裁分,不落俗套。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离别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衣顿足,其中总带点“伤别离”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其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感。

2、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荫下的长满浮藻的清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3、表现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做“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六、课后练习第一题,1。

题旨:此问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诗作的结构形式和修辞特色对于表达感情、营造意境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使学生领会重叠反复的诗歌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首尾两节虽然语意相似,节奏相同,但并不让人觉得啰嗦,而在客观上强调了诗歌的抒情性,一唱三叹,反复回旋,强化了诗人心中那种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萦绕心头。

七、作业:

1、朗读本诗。

2、预习后3首诗。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训练学生揣摩《我爱这土地》和《赞美》的诗歌意象,读出诗歌意蕴的能力。教学步骤:

一、《死水》:

1、导入《死水》:

《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柔美,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2、诵读提示: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 闻一多创作诗注重“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首诗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字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

3、写作背景: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的深层根基。

4、内容大意:

《死水》全诗五节。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诗句背后。 第一节:总写这沟绝望的死水。 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活力和生气,已无药可救。不如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诗人以深沉的失望和愤懑的心情,把黑暗的旧中国比作“一沟死水”。

第二节:直承第一节的

三、四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这四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揭示死水华美外表下丑恶的霉变。

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 霉烂的死水“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小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孼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死水的外在表象和内在本质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传达出诗人“尖锐讽刺”的本意。 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

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毫无生机。然而,青蛙的鼓噪又怎称得上是歌声,那不过是受死水恩赐的人的无耻吹捧罢了。

第五节,诗人在前四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 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5、鉴赏要点:

(1) 寄托和象征:(课后练习第一题,2) 对死水的寄托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流型的一种认为,全诗是一种隐喻。它以一沟死水比喻那个黏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死水”再加上“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鲜明的批判精神。

对《死水》的象征意义也有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在充满罪恶的社会。(2)象征北洋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318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现实。

(上述内容,可根据教学时间的长短,酌情介绍,开拓视野。) (2)反讽手法的运用:

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琦、云霞等华丽词语描述的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 绘画美的语言色彩:

《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但所用的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这里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罗绮”,有鲜艳照人的“云霞”。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二、《赞美》:

1、作者:剑客本主食。

2、诵读提示:

这首诗规模比较宏大,自始至终,澎湃着火热的激情。诵读时可以注意两点:一是体会蕴藏在诗行中的强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怆的真切感受;二是注意每节诗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带血的呼喊。

3、写作背景:

穆旦,原名查良铮,1918年出生,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1940年毕业后留校。1942年5月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抗日战争以来穆旦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的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回忆。这种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

4、全诗内容: 全诗共四节。

第一节: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分展现眼中所见。

这大地是辽阔美丽的,有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数不尽的密集的村庄,有美丽的河流草原,冬天的鸡鸣和狗吠,但这是一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凉土地,低压的暗云下,滚滚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表现的是诗人复杂的精神世界。“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一句,点出了时代的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这片土地既爱且愿的感情。诗人对土地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他要拥抱的人民是在耻辱里生活的佝偻者。但“我”是和这土地一起受难呻吟着过来的,对土地充满着爱,而且从这爱的力量中他感受到一个伟大的事实: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第

二、三节:诗人重点写了他——一个农夫。

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毕竟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是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这意味着他们除了忍受饥寒、疲劳外,还要面临流血和死亡。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民啊,所以诗人要“拥抱每一个人”。 第四节,诗人以两种相互交叉的感情,写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 “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吹过“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的沼泽”,与“虫鸣”及“乌鸦的声音”相应和。这一切使诗人感到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所以“我”并不失望,仍有勇气生存下去。

5、鉴赏要点: a) 广大的包容性。

本诗并不想以小见大,而是力图对所见所闻所感作整体的把握,以表现复杂深刻的感情。重要处不吝惜笔墨,铺排开去。 b) 民族生存力的讴歌。

全诗尽管流露了低沉悲怆的情调,但贯穿全诗的是一种强烈的爱。作者从“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时代的闪光,民族的转机。诗人把希望寄托在舍家保国、义无反顾的农夫身上。当战争打破了乡村的安宁,农夫便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一条征战之路。他是单个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坚定信念。

6、课后练习第一题,3:

(1) “我”可以指代一个中华民族苦难历史与觉醒的见证者,又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2) 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但在民族危难中觉醒并义无反顾地走上反抗道路,加入抗站的行列。

(3) 象征了无数的中国人,甚至整个中华民族。

(4) 意味着诗人看到了时代的闪光,民族的转机,及诗人对民族抗战前途的坚定信念。

三、课后练习第三题: 赏析提示: 《老马》:

1、老马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

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他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突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2、字句推敲显功力。

《老马》中,动词的运用尤为精彩传神,“扣”、“飘”字,准确、生动、逼真、有力地表现出老马受压迫的深重,平易中见神奇。

3、体现了“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

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享受,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根据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一件作品的诞生,不仅要经过作家的创作,还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以前,人们总是把作家写出来的书面文本称为作品,实际上,文本意义的实现必须靠读者通过阅读对它具体化,以读者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填充文本的空白处;以前人们总是认为作品的意义主要是由作家所决定和赋予的,实际上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所以要承认文学鉴赏中的差异性,也要承认的欣赏者的理解可能超过或者有别于作者的意愿。有人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鲁迅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见《集外集拾遗补编》)臧克家曾说过:从表面上看,写的是一匹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老马,但几乎所有的读者和选本的注释家,都说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的农民。其实写这首诗,并没有存心用它去象征农民的命运。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诗贵含蓄,其中意味听凭读者去品评。 《断章》:

这首诗玲珑精巧,是短诗中有悠久生命力的一朵小花。作者用常见物、眼前景创造了象征性的画面,为读者想象留下开阔的空间。有人认为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装饰”二字上,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有人认为作者从虚处着笔,实写一位美人。作者撰文认为,意思着重在“相对”上,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

四、作业:

1、书面完成课后第五题。

2、完成两本练习册上本课部分的习题。

3、预习第三课《中国当代诗三首》。

五、课后练习第二题:

题旨:主要是让学生联系学过和读过的近现代诗歌作品,从整体上关注爱国主义诗篇。近现代以来,反映爱国主题的诗歌作品大量涌现,如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闻一多的《一句话》,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我爱这土地》,郭沫若的《炉中煤》等。 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这些诗篇,了解这种特殊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传统文化根源、社会政治背景。 教后感:

第11篇:中国现代名人名言

1、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李苦禅,山东省高唐县人,中国画家。

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童第周

童第周,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的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共党员。20世纪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

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

毛泽东,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6、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邓小平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7、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 孙中山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8、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老舍

老舍,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9、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钱学森

钱学森,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1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钱三强

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元勋。

11、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张海迪

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12、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 冰心(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晚年被尊称为“文坛祖母”。

13、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

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

14、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

闻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15、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朱自清

朱自清,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

16、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郭沫若

郭沫若 ,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17、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袁隆平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8、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 余秋雨

余秋雨,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电视名人、节目特邀主持人。

19、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

姚明,前中国篮球运动员,是美国NBA及世界篮球巨星,中国篮球史上里程碑式人物。

20、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杨澜

杨澜,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及企业家。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女性之一。

第12篇:中国现代诗三首

中国现代诗三首

2005年4月23日 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教案示例 《赞美》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二、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及梦一般的诗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说:文学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白日梦。诗人尤其是“醒着做梦的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

二、简介作者

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初读

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他梦到了什么?)亦即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四、阅读第一小节

1、作者在这首诗中,交织着痛苦和希望两种情感,请阅读第一小节,你认为在这一节中,哪些意象是痛苦的,哪些意象是充满希望的?

2、明确:作者描绘了干燥的风,单调的水,忧郁的森林三种哀景,描绘了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爱情和鹰群、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三种哀事,展示了大地的苦难,又通过“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到处看见的人民、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三个意象,展示了大地的希望。

3、小结:这一小节是作者对大地的宏阔展示,虽荒凉贫瘠,但行列、人民使大地充满亮色,全诗笼罩了“赞美”的基调。

五、阅读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诗人由地到人,写了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阅读,思考。提示: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引导学生理解:“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即“翻起溶解过他祖先的的同样的泥土”;“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即走上可能让他死亡的征途。)

六、阅读第三小节

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阅读第三小节,从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

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对这个农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提示:舍家保国,义无反顾。

面对这个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面对的个人,作者激动(要拥抱每一个人)、悲伤(为了他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小结:这一小节中作者写了农夫走了以后的悲哀。

七、阅读第四小节

1、阅读第四小节前六行,思考:这几句写的是什么?

提示:注意作者反复强调的东西。这几句写的是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凉依旧。

2、面对这种现象,作者有什么感受?

提示:阅读以下三句,体会作者的感情。作者为了民族仍将有可能面临耻辱的历史而痛苦,徘徊。

3、但最后的两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这里,作者既有对未来的忧郁,又有对前途的展示。大地依旧,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希望正在升起。

八、课堂总结

这首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了诗歌 的主旋律,表明了赞美的内容,这首诗像一个梦境,通过一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痛苦的希望交织的情感。

九、作业

熟读。找出自己仍不理解的句子。思考其中的道理。

教案点评

这首诗较为抽象,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要求教师作较为认真的指导。而一般的参考书上对此诗又没有较为详尽的分析。在多次的阅读中,对这首诗作了一点比较幼稚的解释,在这里呈现给大家。

教案示例 《赞美》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二、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及梦一般的诗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说:文学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白日梦。诗人尤其是“醒着做梦的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

二、简介作者

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初读

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他梦到了什么?)亦即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四、阅读第一小节

1、作者在这首诗中,交织着痛苦和希望两种情感,请阅读第一小节,你认为在这一节中,哪些意象是痛苦的,哪些意象是充满希望的?

2、明确:作者描绘了干燥的风,单调的水,忧郁的森林三种哀景,描绘了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爱情和鹰群、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三种哀事,展示了大地的苦难,又通过“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到处看见的人民、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三个意象,展示了大地的希望。

3、小结:这一小节是作者对大地的宏阔展示,虽荒凉贫瘠,但行列、人民使大地充满亮色,全诗笼罩了“赞美”的基调。

五、阅读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诗人由地到人,写了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阅读,思考。提示: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引导学生理解:“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即“翻起溶解过他祖先的的同样的泥土”;“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即走上可能让他死亡的征途。)

六、阅读第三小节

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阅读第三小节,从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

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对这个农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提示:舍家保国,义无反顾。

面对这个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面对的个人,作者激动(要拥抱每一个人)、悲伤(为了他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小结:这一小节中作者写了农夫走了以后的悲哀。

七、阅读第四小节

1、阅读第四小节前六行,思考:这几句写的是什么?

提示:注意作者反复强调的东西。这几句写的是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凉依旧。

2、面对这种现象,作者有什么感受?

提示:阅读以下三句,体会作者的感情。作者为了民族仍将有可能面临耻辱的历史而痛苦,徘徊。

3、但最后的两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这里,作者既有对未来的忧郁,又有对前途的展示。大地依旧,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希望正在升起。

八、课堂总结

这首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了诗歌 的主旋律,表明了赞美的内容,这首诗像一个梦境,通过一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痛苦的希望交织的情感。

九、作业

熟读。找出自己仍不理解的句子。思考其中的道理。

教案点评

这首诗较为抽象,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要求教师作较为认真的指导。而一般的参考书上对此诗又没有较为详尽的分析。在多次的阅读中,对这首诗作了一点比较幼稚的解释,在这里呈现给大家。

教案示例2 《再别康桥》《死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 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教学难点:《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

伴着这熟悉的乐曲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他曾经悄悄地来了,又轻悄悄地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作《再别康桥》。今天,就让这乐声伴随我们,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二 解题:

放映有关康桥的录像或幻灯片,教师或学生(事先布置给学生检索有关资料)结合画面解说徐志摩与康桥的关系及相关背景。

三 配乐朗诵

乐曲:《人间四月天》主题曲

听读要求:注意体味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四 学生吟诵、品味、欣赏

多种形式的诵读、小组互动式

(1)明确本首诗的意象,诗人避开了一般离别时的告别对象,选择了“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从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个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诗人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了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成分。独具特色的象选择,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2)理解作者作别母校的感情在诗中字里行间的体现。

(3)体会这首诗如何体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 ① 押韵(请学生在诗终画出韵脚); ②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③ 回环复沓,开头和结尾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绘画美主要表现在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青草”“彩虹”“星辉斑斓”等有色彩的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疑难。

各组代表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汇报,教师适时提出巡视中发现的疑难点,提出讨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以闻一多对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主张过渡,引入对《死水》的学习。

先从“三美”入手体会形式上的美,再把握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教案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通过品味欣赏,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该教案设计体现了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的思想。

探究活动

(1)学生自愿结组,对徐志摩的诗歌和闻一多的诗歌进行比较,看两者的异和同。

(2)学生可就本课书中自己喜欢的一位诗人进行研究,建议切入点小。

(3)可以召开现代诗歌朗诵会或现代诗歌赏析会,材料来源于课本、读本或其他诗集等。

(4)可以就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写一篇评析鉴赏笔记,挑选有见地的班上交流。

第13篇:中国现代美术

《中国现代美术》试讲稿

第一课时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李哲慧,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中国现代美术》(板书)。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首先,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知道中国近代绘画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第二、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的不同,分析理解作品。

第三,按美术教学常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总共需要3个课时来完成,这节课主要讲授第1课时,下面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20世纪初的中国是异常动荡的,这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时代。学过历史,大家应该都知道,以青年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使中国在思想上得到空前解放的运动,是什么呢?没错就是五四运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中国现代美术,就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的美术。20世纪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时代和革命的要求与艺术自身规律的碰撞,都深刻影响了中国美术。而现代历史文化的演进、革命斗争等社会现象的曲折,也都可以在美术的山谷中听到回响。因此,我们把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美术分割出来,称它为中国现代美术。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作为中国现代美术重要组成部分的 中国现代绘画,而中国现代绘画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兼容并蓄。(板书: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这一时期的中国绘画,其变革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画发生激烈的演变(板书:

一、中国画的演变),第二个就是西方绘画的引进和迅猛发展(板书:

二、西方绘画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

(一)中国画的演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时期的中国画。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艺术传统,在这一时期,中国画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传统型和融合型。(板书)

(1)传统型:

传统型的中国画,是在继承中国画艺术传统的同时,力求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笔墨技巧等方面有所发展的 地道的中国画。大家来看ppt上的这一幅中国画,这是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呢?

我们来看这幅画的画面,在远山的印衬下,一道急流从山间的乱石中一泻而下,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齐白石没有画一只青蛙,但那几只摇头摆尾活灵活现的小蝌蚪离开了水的源头,告别了它们的妈妈,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但,使人隐隐听到远处的蛙声与奔腾的泉水相合,演奏出一曲悦耳的乐章。

画家在技法处理上,采用狭长的竖幅构图,以大笔浓墨在纸卷两边画出峡谷山石,中间留出曲折的空白为小溪,其间以流畅的曲线画出溪水急湍的流动感,仅用一两笔重墨便画出溪流中蝌蚪的活泼可爱的游姿。山石用重色,描绘出它的坚硬,河流用线来描绘它的急缓,蝌蚪顺着水流的方向,尾巴摇曳,齐白石对山川、河流、蝌蚪的刻画无不生动鲜活。在画面上,还留有大块的空白,即天和水不着墨色,流出白纸,画面虚实相生,主体更加突出,更加富有层次感,这些都显示了大师的不凡的艺术功力与技巧。

这幅画是源自于老舍先生向齐白石求画所作的一首短诗。原诗是这样的:“蝌蚪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白石老人经过三天三夜的思量后便作了这幅画。齐白石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到蛙声。富有想像力的构思,巧妙而贴切地表达了诗意,显示了画家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继承中国自古强调表达诗意的绘画传统。让我们领略了诗意画的妙趣。齐白石是中国现代绘画中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熔前代文人画与民间艺术、诗、书、印、画等休养于一炉,创造了大量的富有革新精神的中国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

除了齐白石,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人物还有黄宾虹和潘天寿。黄宾虹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技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 黑、密、厚、重,却虚实有致的笔法。潘天寿广采历代名家绘画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请同学们欣赏图片黄宾虹的《山水册页》和潘天寿的《记写雁荡山花》,感受一下他们的绘画风格。

黄宾虹的《山水册页》

黄宾虹一生画过很多山水册页。山水册页是山水画,这件《山水册页》是他晚年时期的作品,具有“深厚华滋”的典型面貌。构图上,山偏左侧,占据全画大部面积。画家用似不经意、随意挥毫的笔法勾勒轮廓,线条却苍劲流畅,再用浓淡墨色点染相积,给人以山上杂树参差丛生、植被丰厚郁郁葱葱之感。局部裸露山石和山间房舍留为空白,成为画中“气眼”,使墨密黑沉的画面有了活气。画家利用虚实相生的效果使下部与右侧大片空白为水,远山及前景小船用笔极淡,与画面主体之山形成鲜明对比。

潘天寿的《记写雁荡山花》

在潘天寿的作品中,所画的都是常见的题材,但这些最平凡的东西,经他的点化,便具有了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的山花野草,他都寄予无限的热情,信手画来,总是表现得那么新颖别致、优美动人,真有一种化平凡为神奇的杰出才能。这幅《记写雁荡山花》便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他从深入雁荡山写生得来的这些山花幽草的细微题材,居然被他化为气势磅礴的巨制。为了使这些山花幽草表现得更鲜明突出,他采用双勾重彩画法,与大笔浓墨的写意岩石,取得粗细、刚柔、黑白、青红的强烈对比,并巧妙地使之达到对立统一,产生丰富的变化和动人的艺术效果,同时创造了花卉与山水结合的独特形式,以小见大,以平见奇。

(2)融合性: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另外一种类型,融合型的中国画。这种类型是指融合了中西绘画之长的中国画。五四运动以来,大批青年美术家留学日本与欧美,借鉴西方美术,以改革中国画的呼声与实践成为潮流,倡导西方古典写实美术或近代美术与传统绘画的融和。著名有画家徐悲鸿、林风眠、高剑父、刘海粟等

我们来看ppt上徐悲鸿的《群马图》,这幅画跟刚才我们看到的中国画有什么不同呢?没错,画中的马,比传统中国画中的物体更有体积感。徐悲鸿曾留学法国,系统地学习过西方绘画,同时又对中国的传统绘画非常熟悉,因此他所画的中国画中,融合中西方各方之长就不奇怪了。这幅《群马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可以说,这幅《群马图》是中西融合的上乘之作。

几代画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画走向复兴繁荣,终于形成了关注社会、深入生活、亲近人民、注重写实、结合传统、中西融合、追求创新的现代中国画。同时西方绘画也得到迅猛的发展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二)西方绘画的发展 (1)油画

了解了这一时期的中国画之后,我们来看一下西方绘画的引进和发展。一提到西方绘画,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油画(板书)了。中国油画的长足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吴作人的《齐白石像》。《开国大典》表现的是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气魄。《齐白石像》,整个画面色彩基调沉稳大气,画中91岁高龄的齐白石老人安详庄重,着重刻画了人物的神态和画家的右手,充分反映出这位艺术大师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艺术修养,是中国现代油画的典范之作。

(2)版画

除了油画,西方版画(板书)艺术也得到了空间发展。中国传统的版画是画、刻、印分工来做,称为复制版画;20世纪20年代末,鲁迅将西方版画引进中国,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大会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为创作版画。这种新兴的创作版画自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一系列与当时的现实生活和革命斗争紧密结合的优秀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版画艺术在继续发扬革命传统的基础上,在艺术上更加精益求精,艺术风格也更加多样。大家请看ppt上古元的作品《一湾解冻的湖水》,这是一幅蓝黑两色的水印木刻,画面呈现的是厚厚积雪的原野,前景有一湾解冻的湖水,湖边有一群活跃的野鸭,中景是一排两组疏密有致的树,透过两组树间是远处密密的树林,层次分明。然画家手法非常纯熟,仅依靠树的一片密枝的“灰”调子和中景一排齐根的树干,造成纵深起伏白雪皑皑的视觉效果。前景湖面水波倒影,野鸭在湖边或歇息或飞翔或追逐戏耍,使寂静的雪原增添了春之将至的活跃气息。这幅画融合了中西版画技巧,同时也突出了东方的美学情趣,营造了意境和韵味,显示了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成就和非同凡响的艺术魅力。

(3)新式绘画

油画和版画是两种成熟的西方绘画形式,引进我国之后,经过继承和融合中国绘画观念继续发展起来。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又使绘画出现了不同于油画或中国画的新品种、新样式。(板书:“新式”绘画)。这里主要是指基本上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却以西方的造型观念、形式法则、色彩方法创造出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笔墨和技法,又继承传统注重诗意和境界的绘画。其代表画家有林风眠、吴冠中等。

请同学再欣赏林风眠的《油灯花果》,和吴冠中的《狮子林》,去感受一下这种新的绘画形式中融合着怎样的东西碰撞。

林风眠的《油灯花果》

油灯花果(绘画) 林风眠林风眠(1900—1991),从小随父学画, 1918年留学法国学油画,1925年归国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后转任杭州艺专校长至1938年。此间,他热衷于美术教育和美术活动,力主改革中国传统绘画。自抗战初期,他辞去艺专校长职务后,不再热心活动,而是埋头于绘画创作的探索。1952—1977年间,以退休教授身份栖居上海,任上海画院画师,在倍受美术界冷落的情况下,全身心地从事于新形式绘画的创作。

林风眠使用毛笔和宣纸,颜料有时增加水粉,在保持中国传统重抒情、重韵律感和意境的基础上,融入西方19世纪以来的创作理念之新传统,强调色彩和造型的表现性,采用方形画幅,充分利用墨与色的变化,勾线但不追求传统书法入画的线条,追求一种既不像西画,也不像传统中国画的绘画样式,开拓出一条通向绘画现代化之路。

《油灯花果》从构图形式上看,以直线将方形画面分割为几个不等的矩形,其间安排一盆竖长的开着白花的仙人掌和圆形的盛着淡黄色水果的瓷盘,右边窗台上放着不甚显眼的油灯,白花与果盘的亮色使画面活跃起来,且打破了横竖线分割画面的机械感,其结构紧凑、严密,给人以均衡和富有变化的形式美感。画家在汲水的宣纸上,以透明色和墨调合的颜色,用板刷熟练地画出背景,前景主体的花果则以不透明的水粉颜料和丰富的笔法,使之鲜亮、富有厚度和凝重感。主体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体构成令人赏心悦目。

吴冠中的《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关于狮子林的画作,古往今来,特别是元明清以来,有记载的即上百幅,不过大多为写实作品。吴冠中独辟蹊径,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引领观者进入抽象雕塑般的奇幻世界。在一幅其1988年创作的《狮子林》图上,杨延文题曰,狮子林系吴冠中先生八十年代创造性地运用挤线绘制作品之新形式。

狮子林独特的形貌给了吴冠中创作抽象画的最初灵感。他在《不断线的风筝》中称,我作过一幅《狮子林》,画面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表现的是石头,亦即点、线、面之抽象构成,是抽象画。我在石群之下边引入水与游鱼,石群高处嵌入廊与亭,一目了然,便是园林了。但将观众引入园林后,他们迷失于抽象世界,愿他们步入抽象美的欣赏领域。这近乎我的惯用手法。画中假山均以线条勾出,直线、折线、曲线及弧线等等的组合,雅致大方,变幻莫测。假山形状各异,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气势磅礴,有平易近人之情,有光怪陆离之状,千奇百怪,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量线条的运用使画面极富东方神韵,不过运笔并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笔锋和顿挫,而是流畅、明快、飘逸的。在疾徐挥洒间凸现的节奏感、韵律美,在大片色块烘染下产生的富有平面感的张力,使画面产生一种全新的美感。既有传统中国画之气韵,又有西方绘画之形式趣味。与假山的抽象相对应的是,假山上的亭台楼榭、长廊、竹林以及近景的鱼塘均有较明确的形象,接近于传统水墨画。水面以淡墨略加渲染,表现出一种光影可鉴的效果。长廊中如织的游人和水中游动的金鱼、飘动的浮萍,使画面静中寓动。整幅将形式之美与优雅的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且尺幅巨大,气势磅礴,乃体现吴冠中抽象画最高水平的一幅佳作。而该幅作品也是吴冠中点线色彩系列中留存在民间的尺幅最大作品,甚为难得。

六、课堂小结:

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我们学习了中国现代绘画。一方面,中国画发生了激烈的演变,产生了传统型和融合型两种中国画形式;另一方面,西方绘画引进,使得油画、版画、新形式的绘画迅猛发展。

七、课后作业: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中国现代绘画,同学们课后找一幅你喜欢的中国现代绘画作品,做简要的分析。

八、板书:

中国现代美术

——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一、中国画的演变:传统型、融合型

二、西方绘画的发展:油画、版画、“新式”绘画

第14篇:中国现代文学史

考核办法

考试大纲 现代部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总学时数:100课时 学分:6学分

一、考试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 识记内容: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新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 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批判 林(纾)蔡(元培)之争 《学衡》派 《甲寅》派 易卜生主义 “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语丝社 浅草—沉钟社 新月社 湖畔诗社 进化论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思考题: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

第二章 鲁迅

(一) 识记内容: 鲁迅生平概略 鲁迅主要著述的书名与大致内容 思考题:

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2.试分析《呐喊》《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论。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小说

(一) 识记内容:

小说界革命 林译小说 问题小说 叶圣陶的《隔膜》与《火灾》

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 自叙传 庐隐的感伤小说 许地山的宗教小说 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思考题:

1.概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简要说明初期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和文体方面的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年代乡土小说的流派特征。

第四章 通俗文学(略) 第五章 郭沫若 识记内容:

《女神》的产生和影响 泛神论 自由体诗 《瓶》 《三个叛逆的女性》 抗战时期郭沫若的六个历史剧 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原则

思考题:

1.试论郭沫若《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2.简评泛神论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并说明郭沫若如何代表“五四”时代的精神特征。

3.简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 新诗

(一) 识记内容:

诗界革命 胡适《论新诗》《尝试集》 初期白话诗 自由诗

北大歌谣研究会 湖畔诗人 小诗体 前期新月派 纯诗 早期象征诗派 思考题:

1.以初期白话诗、郭沫若等的自由诗、前期新月派以及早期象征诗派为主要的点,大致勾勒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新诗的流变线索,并简评不同阶段新诗潮流彼此间的承传关系。

2.简评胡适“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及其文学史意义。 3.简评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与创作实践。

4.评析李金发的《弃妇》,并由此论述早期象征诗派的艺术追求,及其在新诗艺术发展中的价值。

第七章 散文

(一) 识记内容:

《新青年》随感录 美文 言志派散文 废名气 冰心体

《缘缘堂随笔》 英国Eay的影响 《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

语丝文体 现代评论派 《西滢闲话》 思考题:

1.鲁迅在30 年代曾这样评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试借用鲁迅的评价,并结合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说明五四散文格外发达的状况及其原因。

2.试评周作人的散文观,及其小品创作的主要特色。

3.从散文语言运用和文体创造方面比较评析冰心与朱自清的创作风格异同。

第八章 戏剧

(一) 识记内容:

春柳社 文明戏 旧剧评议 国剧运动 民众戏剧社 上海戏剧协社 爱美剧 小剧场运动 第四堵墙 胡适《终身大事》 洪深《赵阎王》 南国社

思考题:

1.简评田汉早期戏剧的基本主题与艺术特色。 2.简评丁西林对现代话剧艺术的贡献。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 识记内容:

“革命文学”的倡导、普罗文学、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后期创造社、太阳社、左联、

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左联的代表性刊物、文艺大众化运动、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拉普、文艺自由论及第三种文学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口号的传入、刘西渭的《咀华集》

思考题:

1.简述30年代初鲁迅与新月派的论战。

2.简评“京派”(可以朱光潜、沈从文等为中心)的文学观。 3.应如何评价“左联”的历史贡献?

4.联系创作,概述30年代左翼、京派与海派三大文学派别(潮流)之间对峙与互相渗透的状况。

第十章 茅盾 识记内容:

社会剖析小说、《蚀》三部曲、两类形象系列、农村三部曲、作家论。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

2.茅盾曾自评其《子夜》说“吴荪甫的悲剧中是带有某些悲壮性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评说?结合对作品的分析,阐明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3.试从题材、人物塑造、结构和心理描写等方面,评论《子夜》的艺术特色。

第十一章 老舍 识记内容:

老舍的早期小说、《离婚》、《四世同堂》、京味小说。 思考题:

1.试分析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构成,并阐说其创作的文化批判视野。

2.试评《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 3.分析老舍作品“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十二章 巴金 识记内容:

《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家》为代表的“青春型”创作、“平民史诗”。

思考题:

1. 简评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新与觉慧两位人物形象。 2. 简析《寒夜》中的曾树生的性格内涵。

3. 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前期与后期创作风格的异同。

第十三章 沈从文 识记内容:

沈从文表现“湘西世界”与讽刺“都市病”的代表性作品、《湘行散记》等有代表性的散文。

思考题:

1. 试评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

2. 结合具体作品,比较评析沈从文写湘西与写都市这两副笔墨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

第十四章 小说

(二) 识记内容:

华汉《地泉》三部曲及重版序、革命的罗曼蒂克、“革命+恋爱”小说、“左联”青年作家小说、东北作家群、大河小说、京派、海派、新感觉派。

思考题:

1. 简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的矛盾性与时代色彩。 2. 比较分析沙汀与张天翼的讽刺艺术。

3. 评萧红《呼兰河传》的文化内涵与文体特色。

4. 为什么说30年代上海风行的“新感觉派”是现代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流派?

5. 比较评析沈从文、芦焚与废名笔下的乡土田园艺术世界。 6. 略评李颉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的形象。

第十五章 通俗小说

(二)(略)

第十六章 新诗

(二) 识记内容:

中国诗歌会、诗的“歌谣化”、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后期新月派、《现代》杂志、十四行诗(商籁体)、《汉园集》诗人、林庚的格律诗试验。

思考题:

1. 简评30年代两大派别的诗歌竞存的局面。 2. 比较评析前后期新月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倾向。

3. 结合具体的诗歌评析,论述戴望舒二三十年代诗歌观念与诗艺诗风的衍变。 4. 简析卞之琳的《距离与组织》。

第十七章 鲁迅

(二) 识记内容:

鲁迅十六部杂文集的书名与大致内容。

思考题:

1. 鲁迅杂文(连同鲁迅)历来多遭受否定以致辱骂,从当年的“刀笔吏”(“现代评论派的君子”语)、“睚眦必报”(“创造社的才子”语)、“不满于现状的批评家”(“新月派的绅士”语),到当今“鲁迅好骂人”之类,从未停息。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结合对鲁迅杂文批判性、异质性的评析,说明你的看法。

2. 试评鲁迅杂文“贬锢弊常取类型”的特征。

3. 试评鲁迅《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

第十八章 散文

(二)

识记内容:

《论语》与《人间世》、《宇宙风》三期刊、30年代小品热、《太白》与《芒种》杂志、30年代“鲁迅风”杂文及其主要作家、《汉园集》、开明书店、夏衍《包身工》、邹韬奋的《萍踪寄语》。

思考题:

1. 试评林语堂的散文观。 2. 评何其芳《画梦录》的艺术特色,并说明其在散文史上的地位。 3. 写一篇鉴赏郁达夫《故都的秋》(或《钓台的春昼》)的短文。

第十九章 曹禺 识记内容:

曹禺的创作历程、曹禺剧作的文学史(戏剧史)地位。

思考题:

1. 在《雷雨》序中,曹禺声明他创作此剧时,“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他同时又说,“《雷雨》对于我是个诱惑,与雷雨具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你如何理解这两种创作心理状态及其在剧作中的体现?

2. 《雷雨》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3. 比较评析蘩漪与陈白露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内涵。 4. 比较《雷雨》、《日出》与《北京人》的戏剧结构艺术。 5. 评曾文清与愫芳两位人物,并阐说《北京人》的主题意蕴。

第二十章 戏剧

(二) 识记内容:

南国社、上海艺术剧社、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红色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白薇《打出幽灵塔》、洪深《农村三部曲》、熊佛西的“农村戏剧实验”、夏衍的《赛金花》、李健吾的《这不过是春天》、袁牧之的《一个女人和一条狗》。

思考题:

1. 简述30 年代话剧运动的概况。

2. 试评夏衍《上海屋檐下》的思想艺术特色。 3. 简评田汉从20年代倒30年代创作的“转向”。

第二十一章 文学史潮与运动

(三) 识记内容: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文章下乡 文章入伍 孤岛文学 沦陷区文学 “民族形式”论争 对王实味的批判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主观战斗精神说战国策派 思考题:

1.简述解放区文学这一文学史现象。

2.为什么说毛泽东《延座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重要的成果?如何评价“文艺的工农兵方向”?

3.试评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说。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 识记内容:

赵树理方向、评书体现代小说、山药蛋派。 思考题:

1.与二三十年代描写乡土题材的新文学作家相比,赵树理在表现农民方面有哪些新突破?试结合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塑造与基本主题来论述。

2.如何理解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3.分析赵树理小说语言与形式的创新,并重点说明哪些方面对传统小说作了扬弃与改造。

第二十三章 小说

(三) 识记内容:

“前线主义”小说、《华威先生》及其所引发的讨论、沙汀的“三记”、七月派小说、新洋场小说、南玲北梅、后浪漫主义小说、白洋淀派、山药蛋派、新章回体

思考题:

1.概述四十年代暴露讽刺小说的创作状况。

2.评路翎小说思想艺术特色与得失,并说明他与胡风文学理论的关系。 3.评张爱玲小说在女性解剖和都市发现方面的现代性特征,并分析其既通俗又先锋的艺术创新。

4.试结合作品的分析,阐释钱钟书《围城》的多层意蕴。 5.评孙犁小说对“单纯情调”的审美追求。

6.比较评析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暴风骤雨》这两部土改题材的小说思想艺术的成就与不足。

第二十四章 通俗小说

(三)(略)

第二十五章 艾青 识记内容:

艾青提倡的诗歌“散文美”的基本主张 艾青的《诗论》 思考题:

1.试评析艾青诗歌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2.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评析艾青有关诗的“散文美”的主张及其对自由体诗的形式创新。

3.以新诗发展大的流向作考察的背景,说明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变迁中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任务。

第二十六章 新诗

(三) 识记内容:

抗战朗诵诗运动 “时代鼓手”诗人田间 七月诗派 政治抒情诗 马凡陀山歌 西南联大诗人群 四十年代的诸家“诗论” 中国新诗派(九叶诗派) 新诗戏剧化 解放区“诗的歌谣化” 《王贵与李香香》 《漳河水》

思考题:

1.诗评家唐湜曾将七月诗派与中国新诗派并列为40年代“诗的新生代”的两个浪峰,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以《诗八首》为例,评析穆旦诗歌“思维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这种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以及所谓“非诗意”词句写诗的特点。

3.概述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不同阶段“新诗歌谣化”的尝试,并重点评析四十年代解放区歌谣体叙事诗的总体特征和艺术得失。

第二十七章 散文

(三) 识记内容:

《野草》杂文作家群 上海“孤岛”杂文创作风气 思考题:

1.简述四十年代散文各式文体创作的概况。 2.试评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艺术特色。 3.试评张爱玲散文创作的艺术个性。

第二十八章 戏剧

(三) 识记内容: 新秧歌剧 新歌剧 广场戏剧 西南戏剧展览会 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潮 四十年代讽刺喜剧创作潮 世态喜剧 有关《芳草天涯》的讨论。

思考题:

1.概述新文学第三个十年戏剧文学创作的热点和主要趋向。 2.简评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的热潮。

3.为什么说《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艺术的丰碑?

第二十九章 台湾文学(略)

模拟试卷

模拟试题(之一)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1.最早提出新文学语言形式改革的理论主张的是:

A.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B。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 C.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D。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2.新文学运动初期借《荆生》《妖梦》来影射和诋毁新文学提倡者的是: A.章士钊 B。林琴南 C.梅光迪 D。陈西滢 3.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 )。

A.郭沫若的《女神》 B.周作人的《小河》

C.胡适的《尝试集》 D.刘半农的《杨鞭集》 4.被称为郭沫若诗歌中的《彷徨》的是: A.《女神》 B《星空》 C.《前茅》 D。《瓶》 5.最早出现的新文学社团是:

A.《新青年》社 B。文学研究会 C.新潮社 D。中国新诗社

6.引导现代散文由“随感录”式的杂文体向文艺性散文转变的“风信”是: A.冰心的《笑》 B。鲁迅的《野草》 C.朱自清的《背影》 D。周作人的《美文》 7.新文学“五四”以后的作家中以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著称的是: A.鲁迅 B.郁达夫 C.庐隐 D.叶圣陶

8.新文学初期小说创作中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异域情调的作家是: A .废名 B.李金发 C.许地山 D.张资平9.对新格律诗理论建设贡献最为卓著的新月诗人是: A. 梁实秋 B。徐志摩 C. 闻一多 D。朱湘

10.最早使用“乡土文学”这一概念并首开“乡土小说”的风气的作家是: A.鲁迅 B.鲁彦 C.周作人 D.许钦文 11.下列作品中哪个不是周作人的是:

A.《自己的园地》 B.《竹林的故事》 C.《谈龙集》 D.《谈虎集》

12.“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这一呼唤出自哪一个作品? A.《去国》 B.《没有祖国的孩子》 C.《沉沦》 D.《回春之曲》

13.“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出自郭沫若的哪一首诗?

A.《天狗》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匪徒颂》 D.《地球,我的母亲》

14.“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舢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胡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出自鲁迅的那篇小说:

A.《**》 B.《在酒楼上》 C.《离婚》 D.《孤独者》

15. “黄昏的时候,汪二将蓝布夹小沃托蒋大的屋里人当了四百大钱。拿了这些钱一气跑到吴三元的杂货店,一屁股坐在柜台前破旧的大椅上,椅子被坐得格格地响。”这段文字出自台静农的小说:

A.《菊英的出嫁》 B.《潘先生在难中》 C.《拜堂》 D.《菱荡》

二.简答题(15分,每小题5分)

1.列举鲁迅〈呐喊〉〈彷徨〉中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篇名(不少于6篇)。 2.简述冰心在新文学的初期主要的文学成就。

三.文学赏析题(20分)

下面是中国新文学初期两首同题诗歌,试从艺术形式的革新性和思想内容的深广度两个方面,予以比较分析。

人 力 车 夫 沈 尹 默

日光淡淡,白云悠悠,风吹薄冰,河水不流。

出门去,雇人力车。街上行人,往来很多;车马纷纷,不知干些什么? 人力车上人,个个穿棉衣,个个袖手坐,还觉风吹来,身上冷不过。 车夫单衣已破,他却汗珠耳颗颗往下坠。

(载《新青年》1918年1月15日第4卷第1号)

人 力 车 夫

胡 适

“车子,车子!” 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

客问车夫:“你今年几岁?拉车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我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

(载《新青年》1918年1月15日第4卷第1号)

四.论述题:(40分,每小题20分) 要求:1.单篇字数不低于500字。 2.观点鲜明,表述清楚。

3.能够联系具体文本作相关分析。 4.鼓励有自己的看法提出。

1.《狂人日记》为例,说明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2.以《死水》为例,说明新格律诗派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一.1-5 CBCBB 6---10 DDCCA 11---15 BCABC

二.1.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头发的故事、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

2.创作《两个家庭》《超人》等小说,为“问题小说”的开风气的作家;创作《繁星》《春水》,为新诗的“小诗体‘运动的重要诗人;创作《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等“冰心体”散文,为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文体作家。

三.两诗相对于中国传统诗歌而言显示出白话化和非格律化的倾向,但同时又带有新诗草创鼎革之际旧诗的痕迹;再则所表露出的对于下层人的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具有“五四“时代的气息。两诗自身比较的话,前者单用对比和描叙的笔法,显得板滞;后者则全用对话形式展开,迹近自然。更主要的是后者表明了诗人对于人道主义的局限和启蒙者的局限的反省。

四.(略)

要求:1。单篇字数不低于500字。 2.观点鲜明,表述清楚。

3.能够联系具体文本作相关分析。 4.鼓励有自己的看法提出。

模拟试题(之二) 一.填空:(40×0.5=20)

1.____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题为_____________的讲话。2.在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关系问题上,“左联”同以梁实秋为代表的_____展开了思想斗争;在“文艺自由论”问题上,“左联”同自称“自由人”的_____和自称“第三种人”的_____进行斗争。

3.茅盾原名____,茅盾是他创作小说_____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他是以完成于大革命失败后的“____三部曲”开始从文学评论家向革命小说家的转变的,后来创作的“农村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三个短篇。在思考民族资本主义命运问题上,茅盾在30年代、40年代分别奉献了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长篇佳构。

4.1938年小说新人张天翼发表了后来结集为《速写三篇》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小说,诱发了文艺界关于“讽刺与暴露”的争论。

5.中国诗歌会于1932年9月在_____成立,由穆木天执笔的《新诗歌发刊词》体现了他们的创作纲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他们关于诗歌现实主义道路和大众化方向的努力。

6.话剧《赛金花》的作者是______,他30年代的戏剧代表作是________。

7.沙子龙是_____的小说_________里的人物,汪文宣是______的小说_______里的人物,曹七巧是_____的小说________里的人物。

8.曹禺在30—40年代创作戏剧杰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改编的______。

9.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格局因为战争被划分为_______、______(包括孤岛文学)和_______三个既分割又并存的带政治地域性的文学样态。这一战时文学时期以________为起点,以_____________为终点。

10.“文协”会刊________办刊8年,成为唯一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进步文艺刊物。

11.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_______。

12.周立波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的作品是_______。

二.名词解释(4×5=20) 1. 京派 2. 觉新

3.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4. 路翎

三.简答(2×10=20)

1.简述你对茅盾自评《子夜》时“吴荪甫的悲剧中是带有某些悲壮性的”这一说法的理解。

2.简述40年代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四.分析:(10)

阅读下面诗歌,结合作品分析诗人是如何用若干个层次、层层强化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

我 爱 这 土 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1938,11月17日

五.论述(30)

1.结合赵树理的创作,谈谈“赵树理方向”的成败得失。 2.分析钱钟书的《围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当代部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总学时数:54课时 学分:3学分

一、考试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正确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地位;系统了解1949年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文学的转折

识记内容:50-7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一次文代会 文艺批判运动 百花文学 *文学

思考题:

1.简述50-70年代文艺批判运动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简述第一次文代会对于当代文学的意义。 3.简述当代文学的传统

第二章 现实和历史本质的叙事——50-70年代小说

识记内容: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 赵树理的当代小说创作 赵树理的“评价史” 柳青的《创业史》中粱生宝的形象及《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史诗性”的追求 《保卫延安》 《红日》 《红旗谱》 《青春之歌》 短篇小说的创作情况 “百花文学”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思考题:

1.以《青春之歌》为例分析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有何特征? 2.以柳青的《创业史》为例谈谈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有什么特点? 3.五十年代赵树理小说创作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是什么? 4.何谓“百花文学”?

第三章 新时代的颂歌——50-70年代诗歌

识记内容:50-70年代诗歌的发展概况 政治抒情诗 叙事诗 白洋淀诗群 郭小川 贺敬之 闻捷 食指

思考题:

1.简述五十年代诗歌创作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闻捷的《天山牧歌》有何艺术特色? 3.举例阐述五十年代政治抒情诗的特点。 4.五十年代末中国新诗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5.食指诗歌的特色及意义是什么?

第四章抒情的模式——50-70年代散文

识记内容:50-70年代散文的发展概况 散文创作模式 杨朔 秦牧 刘白羽 思考题:

1.简述“十七年”时期的散文概况。 2.简述杨朔散文创作模式

第五章 50-70年代文艺样式的中心——戏剧

识记内容:50-70年代戏剧的发展概况 历史剧 《茶馆》 样板戏 思考题:

1.老舍《茶馆》在戏剧结构方面有何特点? 2.简述郭沫若当代历史剧的特色。

第六章 新启蒙时代文学的复兴与发展——80年代文学概况

识记内容:八十年代文学概况 思考题:

1.简述八十年代文学的发展与变化。

第七章 现实主义的恢复与发展——八十年代前期小说

识记内容: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刘心武 王蒙 蒋子龙 思考题:

1.为什么将刘心武的《班主任》看作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 2.举例说明反思文学的特点。

3.王蒙“意识流”小说与西方意识流小说有何区别? 4.简述改革文学及特色。

第八章意识形态解缚后的小说形态——八十年代中后期小说

识记内容: 寻根文学 先锋文学 新写实文学 韩少功 阿城 马原 残雪余华 方方 刘震云 思考题:

1.简述寻根文学的主题选择及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2.分析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的艺术特色。 3.分析《棋王》中主人公王一生的形象特色。

4.举例说明先锋小说的主要创作倾向和文体特征特征。

格非 5.以马原的《虚构》为例谈谈什么是先锋小说叙事革命?

6.以余华八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为例阐述先锋小说在表现生存状态上的试验。 7.举例说明什么是新写实小说?其艺术特征是什么?有何局限?

第九章新诗潮的崛起与反叛—— 八十年诗歌

识记内容:八十年诗歌创作的概况 归来派诗歌 朦胧诗 第三代诗歌 北岛 舒婷 于坚 韩东

思考题:

1.简述“归来”派诗歌特点。

2.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的主要内容和审美艺术特征是什么?有何不足? 3.举例阐述北岛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征。

4、举例阐述舒婷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征。5.第三代诗歌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有何意义?

2. 心灵的书写——八十年代散文

识记内容:八九十年代散文发展的概况 《随想录》 抒情散文 学者散文 张中行 金克木 余秋雨 王小波 思考题:

1.巴金的《随想录》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2.90年代出现“散文热”的原因何在?有哪些主要的散文类型? 3.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有何局限性?

第十一章 戏剧的创新与探索——八十年代戏剧

识记内容:80年代戏剧发展概述 沙叶新 高行健 《假如我是真的》 信号》 《车站》 思考题:

1.探索戏剧可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和几种类型? 2.高行健的探索戏剧有何特点?

第十二章 文学的多元化叙事——九十年代文学概述 识记内容:90年代文学对80年代文学的继承与变化 思考题:

1.简述90年代文学发展概况。

2.简述90年代文学对80年代文学的继承与变化

《绝对

第十三章 多元共生的小说形态——九十年代小说

识记内容: 90年代的各种文学思潮 新历史主义小说 女性小说 刘震云 刘恒 叶兆言 张洁 王安忆 铁凝 林白 陈染 思考题:

1.简述新历史小说的意义。 2.举例说明新历史小说的特点。 3.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有何特点? 4.90年代的女性写作有何特点?

第15篇: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复习大纲

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大题主要集中在各作家作品的特征和评价,小题主要集中在各类思潮和文学运动

文学社团作名词解释出题时,回答时要点为社团成立时间、地点,代表性人物、刊物、主要的文学主张、影响。 凡是分单章介绍的作家都是大题考察重点:

第二章 鲁迅

《呐喊》《彷徨》《野草》相对比较重要,杂文可能出小的简答

第三章 郭沫若 《女神》是重点,注意与五四的联系

第四章 第五节 郁达夫 注意简答题

第五章 矛盾《子夜》注意其中主体人物的分析,所属流派

第六章 老舍《骆驼祥子》分析人物性格

第七章 巴金《家》侧重其中思想、人物分析

《寒夜》注重其中艺术分析

第八章 沈从文重点注意《边城》

第九章 曹禺《雷雨》的思想、艺术特征

《北京人》的艺术特征

第十章 第三节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注意简答题

第九节 张恨水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十一章 第二节 艾青 《复活的土地》《太阳》艺术特征

第六节 张爱玲 分析《金锁记》中曹七巧人物分析、艺术特征

第十二章 第二节 赵树理 作品艺术特征

第一章主要考察各类思潮、社团

P1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第二自然段第1至第3行。

P2 1915年9月陈独秀任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P3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P4 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P5 第二自然段第4至6行

P6 最后一个自然段第1行

P7 周作人《平民文学》

P11 第1至2行

P13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

P14 创造社(名词)

P15 新月社(名词)注意也可能会考新月派,新月社注意其代表刊物,新月派注意其艺术特征

P16 语丝社(名词、填空)

P17 第三自然段第5至第6行(填空),湖畔诗社(名词)

P18 中国话剧运动开始于1907年,当时,话剧称为新剧,或称文明戏。这一页中注意其中的几个社团可能会考选择、填空。

P19 注意“问题小说”, 具体解释可参见P129页,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

P22 第二自然段第1行,第3行

P28 第二自然段

P29、P3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名词)

P46 京派(名词)

P54 新感觉派

P56 孤岛文学

P60 七月诗派

P61 九叶诗派

P65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16篇:中国现代诗三首

中国现代诗三首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教学目标:⒈领会诗歌的韵律美;

⒉体会诗歌的重章叠句;

⒊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高高瘦瘦,儒雅飘逸,而又充满忧郁的主人公――徐志摩。

二、解题:

⒈康桥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⒉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在他的许多朋友中,包括师辈的梁启超、同辈的郁达夫、陈西滢、刘海粟等,亦包括晚辈的陈梦家、沈从文等,没有一个不赞赏佩服他的才华和品行的,正如沈从文所言:“他那种潇洒与宽容,不拘迂,不俗气,不小气,不势利,以及对于普遍人生方汇百物的热情,人格方面美丽放光处,他既然有许多朋友爱他崇敬他,这些人一定会把那种美丽人格移植到本人行为上来。”足见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作为新月社的灵魂人物,他的诗歌创作的成就当奉为本世纪文学之圭臬,但他的散文风格也是一有风格,陈西滢、沈从文、梁实秋、周作人都曾一致称赞他的文章华采之美,他的学生们更是推崇备至,赵景深认为像徐志摩那样“文彩华丽,连吐一长串珠玑的散文作者,在现代还找不到第二个。”甚至有人认为他的散文的独特风格则“是诗的一种形式。” 无论如何,徐志摩的散文是有其独特之韵味的。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 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徐志摩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这位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这位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在他的散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以英美的民主度量中国国情时的尴尬与滑稽,而在这之下,同时亦藏着一个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徐志摩不但爱情上是一个“情种”,在政治上亦是个赤子。他的许多散文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时弊,表现了资产阶级文人慷慨激昂的人道主义情感。当然若是论徐志摩的散文深义,它恐怕既无鲁迅之深刻尖锐及宏阔感,郁达夫之练达及沧桑感,但就其抒情性特征则是任何一位现代散文家不可比拟的,它的散文始终充溢着饱满的激情,哪怕是颓废,读来亦痛快淋漓,决无缠绵有泥淖之感。 我不知道徐志摩是还有“恋月”情绪,月亮作为一种爱情的象征物,在他的心目中永远成为一种美好的凝结迪在他的散文《鬼话》中有所阐释。颂月、恋月、赏月在徐志摩有散文中屡见不鲜它正好与其爱情的赞美诗句形成珠联壁合的内在勾连,不仅构成了徐志摩诗的灵魂。在徐志摩的爱情书简中,那一时被人传扬的《爱眉小札》里炽热的爱情火焰曾燃烧了多少青年的热血。在这些篇什中,真正体现了这位爱情大师对爱情执著追求时的那种天真与浪漫。 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他就像追求美丽的女子那样,首先看中的是华美的外表,储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这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散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或许正是因为他太注重外表之美,形式之美,而忽视了人生内涵的锻造,使他的诗文有时进入虚幻与颓废境界,当然,即便是表现这样的内涵,同样也横溢着他那华丽外表之美。这印证在他的爱情生活中亦是如此,他与陆小曼的后期爱情出现的危机,同样也是他一开始只注重外在美的结果吧!

三、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对比阅读柳永《雨霖铃》,领会作者感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帝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再别康桥》:淡淡的别愁,哀而不伤。

四、体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⒈韵律美。四句一节,单行与双行错开排列,每节换韵。于整齐中见变化,每节押韵,逐节变韵,追求章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练习:读这首诗的感受像:(

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领略白居易笔下瑟琶女的弹唱。D、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⒉重章叠句:继承诗经的传统。

死 水

闻一多

教学目的:领会诗歌中死水的象征意义。

体悟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再别康桥》

二、导入新课。 搜狐网新闻:美能源部司法部策划荒唐闹剧 李文和案真相大白 8月14日,美国各大媒体都纷纷刊登了美国司法部13日公布的一份厚厚的调查报告,该报告称,闹得沸沸扬扬的李文和间谍案竟是一件冤假错案。报告称,这宗闹剧的始作俑者系美国能源部,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则接受了能源部的误导,没有对能源部的结论进行调查与质疑,就对李文和进行了长达4年的审查,并将其关押了9个月,还对他提出了59项重罪起诉。报告称,在这一事件上能源部和FBI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自诩为人权卫士。但是种族歧视十分严重。且是历史由来已久。闻一多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于1922年赴美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1925 年,诗人心理怀着对祖国炽热的爱和由衷的希冀从美国归来,但黑暗的社会现实却令他痛心。于是,他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以艳丽鲜明的语言来刻写丑恶,再以精心刻写的丑恶来加强对现实批判与否定的力度。从那激愤的反语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死水》是闻一多的名篇。

三、学生诵读《死水》,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象征意义。

⒈每行诗以四音节为主,双行押韵,每节一韵。

⒉四句一节,每句九字,排列整齐。

⒊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华美的词藻给以视觉绘画感。

⒋象征意义:把旧社会比为死水,象征地描写出和辛辣地嘲讽了那丑恶的现实,鞭挞了反动统治者,抒发了无比憎恶和悲愤的心情。

体味本诗时,应整体理解死水的象征意义。不宜一句句拆开来理解。

四、课堂背诵《死水》

赞 美

穆 旦

教学目的:⒈了解穆旦和时代背景

⒉了解穆旦新诗的特点

⒊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天才的翻译家,西南联合大学的才子,曾与日本侵略军残酷厮杀的中校,刚正不阿笔锋犀利的报人,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的奇异混合体,中国式的普鲁弗洛克,呼求上帝、冷峻而又热切的中国诗人,留美硕士,历经苦难的爱国者,深情真挚的丈夫和父亲,优秀的副教授,含冤去世的“历史反革命”,曾被浓云遮蔽的星辰、出土的宝石——这就是穆旦(查良铮)(1918——1977)

穆旦原名查良铮,是查初白(慎行)的后人,1918年生于天津。穆旦则取义“慕旦”也。他算得早慧,6岁就有作品发表,十几岁时的诗就气度不凡,1935年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8年随迁西南联大,对英美诗歌深感兴趣,尤好叶芝、艾略特、奥登。1942年曾参加远征军入缅甸抗日,这段不算平凡的经历尽管他本人很少提及,但其影响一定是深远的。1949年赴美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攻读英美文学硕士学位,1951年回国,致力于英俄诗歌的翻译,1958年被打成“历史反革命”,然著译不辍,1977年病逝于天津。有诗集三册:《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自费自选集)、《旗》;译著甚丰,主要有《欧根·奥涅金》、《唐璜》等。

穆旦早在四十年代就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他的诗在上海诗人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四十年代初期,闻一多遍选《现代诗钞》时,选入了他诗作十一首,数量之多仅次于徐志摩一首。1948年初,方宇晨的英译《中国现代诗选》在伦敦出版,其中就选译了穆旦诗九首(1)。1952年,穆旦的两首英文诗被美国诗人赫伯特·克里克莫尔(Hubert Creekmore)编选入《世界名诗库》(A Little Treasury of World Poetry)(2), 同时入选的其他中国 诗人只有何其芳。穆旦诗作的艺术风格、诗学传统、思想倾向和文学史意义,在四十年代就被一些诗人和评论家较为深入地讨论,被介绍到英语文学界。

五十年代初以来,穆旦频受政治运动的打击,身心遭到极大的摧残,被迫从诗坛上销声匿迹,转而潜心于外国诗歌的翻译,直到骤然去世。穆旦去世多年以后,才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人们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行\"穆旦学术讨论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大师”的排行榜上,他甚至被名列榜首。这种种的不寻常,被称为“穆旦现象”。

穆旦已成为诗歌界回顾历史、着眼当前和展望未来都不能轻易绕过的重镇。穆旦生前只出版过三本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和《旗》。在他去世后,海内外都出版了他与几位诗友的合集,他的个人选集和全集也相继面世。穆旦另有一些佚诗、佚文和遗作,特别是晚年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不能公开发表。作为翻译家的查良铮,则向人们奉献了拜伦、普希金、雪莱、济慈、艾略特、奥登等诗人的译著二十多本,质量均属上乘,深受人们的敬慕与欢迎。这些精美的译诗,也是穆旦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穆旦对艾略特诗艺的接受,不仅体现在诗学理论方面,同时表现为对其词汇、意象乃至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大量借鉴与化用。

二、时代背景:写于抗战时期,诗歌歌颂劳动,歌颂人民,是三四十年代的主流。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三、诗歌特点:不重意象格式,重意象的描绘。意象的聚合(其它两首:整体象征《死水》;逐一象征《我爱这土地》)

四、诗歌结构:

第一节:美丽的祖国呵,有多少故事,我的一颗中国心拥抱着你们――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第二节:劳动者只相信实干,他放下了锄头,投入了战斗,――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第三节:他抛弃了家,他们忍受饥饿,但他从不回头,为他而感动吧―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第四节:悠久而又荒芜的大地,我们在等待―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教后记

第17篇: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2011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的新文学团体,1921 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锋、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

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在现实主义理论的

建设和开展新文学批讦以及翻译和介妇外国文学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新文学运动 他写景抒情的名篇,都体现出作者对自0e景物的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通过千姿百态、反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的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他的敝文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的思绪中保持、种温厚敦厚的气氛.文字几乎全用口语,清秀、朴索而又周到,在20年代就被看作是娴熟使用白话文字的典范.

4.京娠小说的特点

答:(—)京派这个小说流派所显现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在:工业文明缓慢侵入长江以北阔“袭的、哀颓的宗法沾农业社会,近代的激进政治急剧的冲刷着传统文化的堤岸的时候,从中国相对沉浮落的地区由“常”观“变”败者.主人公方鸿渐的基本经历是不断渴求神出·围城·这个笼罩全书的象征性结构所要进出的,正是现代人对自己生命环境的哲理思考.小说除丁用书题点明以外,还用各种意象点出,“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 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本文反讽技巧高闽,大到主题

意蕴的暗示,小到对人物酷秘心理和心理转折的发掘,对人情世态的精致入微的观察和表现,都堪称独步.他的描写,五乙,不譬智,俏皮.流动,在说天遣地中掺入讽喻的机趣,在熟辣的喜剧高潮之中仍能酿成足够的悲凉气氛.他有旁支斜出的叙述风格,诡奇,尖刻,焕发机智,富有知识容量的书面讽刺语言,特别是编制新奇,犀利,多样的比喻句(1)京派这个小说流派所现象

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在哦那个也文明缓慢侵入长江以北广袤的,衰颓的宗法农业社会,近代的激进政治急剧的冲刷着传统文化的堤岸的时候,从中国相对沉落的地区·,由·常·观·变·,提纯丁他们的乡村叙述总体.{2凉派小说同意的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的.林敞因归纳这一派别的创造特征,认为他们·去想农村或少受乾育分子或劳力者的生命描写,’而’诚实的重要还在题材的新鲜,结构的完整,文字的流利之上,它是主张个人的,充分个性化的,不是S情的狂放宣:泄,而是情绪的内敏理性的节制.

·

论述

《边城》的艺术特点

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五四”运动以后会员逐渐分化,到193\'年(小说月报》停刊,该

会便无形解散了。

2、冰心小诗:小诗体是从外国输入的,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性,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小诗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感情与感受的努力.

3、虎妞的形象:封建末期旧社会小资产阶级家庭的产物对样子的变态情欲,便使用下流

手段勾引他使其成为自己的丈夫,从而使样子的人生发生的了彻底的变化,是其迈向黑暗深渊的开端.她充分地反映丁那个时期的社会熙暗程度,人们之间不会平等,只要有钱有势就会动用一些手段使一些人和事臣服于自己,丝毫没有王法可依.同时还说明丁当时的社会是个人主义占上凡人人自私自利,没有温暖可言

4、《升官图入中国话剧作品.陈白尘的代表作. 3.幕政治讽刺喜剧(升官图)是中国现

代话剧史上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它通过两个强盗的“升官梦把一个小县城肮脏的官场交易展现在舞台上,画出了.:幅贪赃枉法,寡廉鲜耻、·关系·之学盛行、真理良心丧尽的群丑田,对国民党统治区腐朽反动的官龈政治进行了深刻暴露和辛辣讽刺.此剧在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极大的战斗作用. 二.简答·

1.(家》里觉新的性格

答:觉新是(家)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

是封建家庭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他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想,而感情和行动上却留恋着家庭.他也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醒的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取丁他的青春.但封建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 “孝”的毒害,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的约束,造成了他委曲求全的怯懦性格.他是一个善良的弱者,思想和行动的矛盾使他经常陷入深深的矛盾和自我谴责中.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态度是既同情又批判的. 2.边城的艺术特点

答:{边缄,是一部把湘西风土人情,自然景物和人事命运融为一体的抒情小说.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湘西优美的山水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纯荧的文学世界,井以这一世界与都市社会的丑恶相对照,用这种牧歌情调的湘西人生形式.来批判现代都市文明的弊端.沈从文小说不重情节与人物,强调的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风土人情的协调与配合,作者总是用水一般流动的笔致,在诗一般的意境中层开小说的叙述.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韵味。(边城,的语言明挣质朴、蕴藉自然,是一种散文诗一般的抒情语言.沈从文追求一种有真意、去伪饰。具个性的美文效果,他总能在生机勃勃的湘西口语的基础山,吸纳书面语言,文言文的长处,形成自然?纯正,质朴、蕴藉的语言风格.

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答: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的散文家。他擅长写一种漂亮辅致的抒情散文,无论是朴素动人如《背影,,或者明净淡雅如《荷塘月色,,委婉真挚如(JL女,,从中都能感到他的诚挚和正直.他既不满意陶醉于抒写琐碎小事的·官志派’,也不满意后来的所谓幽默派,写作态度严肃不苟,始终执着的表现人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L(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是提出了他们的乡村拟述总体.(二)京派小说统一的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的。林徽因归纳这一派别的创作特征,认为他们“趋向农村或少受教育分子或劳力者的生活描写”,而·诚实的重要还在题材的新鲜,结构的完整,文字的流丽之上.它是主张个人的,充分个性化的,不是感情的狂敖宣泄,而是情绪的内敛,理性的节制.

(三)京派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关于小说的抒情性,包括作家主观体验的融入,抒情主人公的塑造、自然背景及象征的运用、散文化的笔调等等,小说注意自然生命之流注,注意气氛之营造.至于讽刺体,一般不认为是京派的特长.京城小说还是一种意蕴深厚的文化小说;京派针对现代社会的道德沦丧,在作品里加强.了对民族性格心理的探求深度,持久的将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这样严肃的·五四·国民性主题继承下来,不断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发出呼唤,寻求回应.小说注重·回忆’,忆及逝去的美,和眼前的现实进行对照.对平凡的人生命运投入极大的兴趣和审美眼光,使得美由绚烂归于平静无奇,归于自然调和的形式.这样,使京派小说经由稳重开放的学院文化,整合丁传统与现代,雅与俗等各种因素,成为特具中国文化风貌的文学. 三.论述

1.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特点·

答:它是IHti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性格许多复杂因’索的校心,即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善于忘却,自轻自贱,自欺欺人,在幻觉世界里变现实的真实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胜利。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现象;精神胜利法,主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烙上了民族耻辱的深深印记.在帝国主义扩张浪潮不断冲击下,封建统治阶级日趋没落的现实环境使他们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精神胜利法”正是这种病态心理的表现.

尽管阿Q处于未庄社会的最底层,在与起太爷、假洋鬼子,以至王胡、小D的冲突中,他都是永远的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或者·闭眼睛”,根本不承认自己落后与被奴役,沉醉于没有根据的自尊中:“我们先前一一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或者“忘却”: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啪啪响了之后,就忘记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或者向更弱者(小尼姑之共)泄愤,来转嫁 屈辱中得到满足,或者自轻白贱,甘居落后与被奴役:“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在这些都失灵以后,就自欺揪人,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真实的失败为精神的虚幻的胜利:说一声“老子打儿子就“心满意足的得胜了”.甚至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也就心干气和,天下太平.人们发现,阿Q的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的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鲁迅的(阿Q正传是对我们民族的自汉批判 2.(围城》的思想艺术

答:(围城\'是一部有多层意蕴的小说,其最显然的一个层面,就是在抗战背景下,对知识分子群进行刻意的描绘.书中的男主人公和与他发生瓜葛的四个女性以及战时大学界的知识投机家组成一个人物系列.方鸿渐在爱情面前几乎总是节节败退.最后乖乖落入孙柔嘉织就的网内。

(围缄,表现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惶无助、空虚和爱情发酵,这从一个层面表现了乱世中一代清醒的文人的宿命感.它的深层的意蕴在于这里没有一个英雄,所有的人物均是盲目的寻梦者,是为命运所玩弄的失和警句,顺手帖来,即成妙语.只是有《边城》是—部把湘西风土人情,自然时显得技蔓过多,不免有炫耀知识之嫌.

景物和人事命运融为一体的抒情小说,简答:

在作晶中,作者描写丁湘西优美的山水1.简述阿Q形象的内涵:不同

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为读者创造了时代,不同民族队阿Q形象的理解各不以个纯美的文学世界,井以这一世界语相同,鲁迅自己说,他之所以要学(阿Q都市社会的丑陋相对照,用这种牧歌情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调的湘西人生形式,来批判现代都市文灵魂来,并且说“我还怕我所看见的外明弊端.沈从文小说不重情节与人物,非现代的前身,而且其后,或者足二三强调的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风土人情的十年之后.最初人们也是这样去理解阿Q协调和配合,作者总是用水—般流动的的。矛盾就指出阿Q是中国人品性的结笔致,在诗一般的意境中层歼小说的叙晶.·知道三四十年代人们但依然强调阿述,有这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韵味

Q是“中固精神文明的化身无论二十年《边城》的语官明净质朴,自

代的启蒙主义思潮,都捉除:民族自我然是敢文诗一般的抒情语言.沈从文追批判的时代课题,阿Q爷就自然成为“反求一种有真意,去伪饰,具个性的美文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50年代至效果,他总能在生机勃勃的湘西口语的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以后,热敏强调基础上,吸纳书面语言,文言文的长处,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阶级分析,于是间Q形成自然,纯正、质朴的语言风格.

披视为“落后的农民”的典型.

2:“小二黑”结娟的民族化,

80年代初的细想解放运动中,

群众化特点:首先赵阔理扬弃了传统小人们又从(呐喊,(枋徨)是中国反封建的悦章问体的程式化得框架,而汲取了讲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的观点出发,重读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开(阿,Q正传,强调的是阿Q造反的兔面,头总要设法介绍消楚人物,故事连贯到阿Q就再一次的被确认为“国民性弱底层后必定交代人物的结局下落,做到点·的典型.近年来,在 “改革开放”故事来龙去脉清楚有头有尾.在故事叙的背景下,人们开始转向对阿Q辅神的述过程中,又借鉴了传统说书艺术中”人类学内涵的探讨,并做丁另一种分析,口子”手法,在不破坏情节完整的条件间Q作为一个·个钵生命D的存在,几下,做到大故事中的种种关节来吸引读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基本生存欲者,类似于传统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望不能满足的生的圈恼、无家可归的惶何,且听下回分解”整个叙事结构完整,恐、面对死亡的恐惧,而他的一切努力脉络清楚,又时有波澜,能抓住读者.其挣扎,包括投奔革命,都不免试一次绝次.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吸取传统望的轮回.人只能无可奈何的返回自评书式小说的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叙身.这只能够选择又却是丝毫投有改变事故事中,把任务放在情景发展矛盾冲人的失败的屈辱的生存状态,只会使人突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现其因为有了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而性格,少有C9致的景物与心理描写.在心满意足,进而屈服于现实,成为现存描写的·粗细’上,赵树理又据弃丁阡环境的奴隶。鲁迅正式对这一生存状态书在小趣味上大加渲染的传统手法,适的正视,而揭发丁人类精神现象的,个应今天读者的要求,力求使故事进展得重要侧面,从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时代,快一点,主要的聂荣厚一点.赵树理十民族的章义和价值. 分注意使创作能够适应自己的直接读者2:徐志摩的艺术特点:

层——弄明群众的欣赏水平、习惯、审徐志摩是贯穿新月派前后期的

美要求.赵树理注意小说故事性和讲述重镇,他热列追求“爱“自由,“美”,性,使小说不光能看,也能朗读.这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好动,口头性文字对于小说叙事销构的创新,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力赵树理小说叙的统一,形成丁徐志摩诗特有的飞动飘事风格明快,简约,富于幽默感,报大逸的艺术风格,他的人与诗都是·古典程度上得力于他对小说语言艺术探索的理想的现代重构气他的执着的追求·从成功.他不但在人物对话上,都是口语性只深处来韵诗句:在诗里真诚的表象化,他的语言具有明白如话的特色,而内心深处真是的情感与独特的个性;井且吸收了传统说书艺术的长处,能朗朗外射于各管五项,追求主、客体内在神上口,具有可朗读性。

韵及外在形态之间的荚合,徐志摩对诗赵树理是有意将小说作为通俗故事来写的外在形式的美也具有特殊的敏感.徐的,他对小说叙事结构和语言的探索,志摩总是抓住每一首诗特有的·诗感’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实现丁艺术性与大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志摩的众性的比较完美的结合.这正是赵树理诗)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与试验.徐志摩创作的主要特色和贡献,井由此抉定了总在不拘一格的不断试验与创新与创造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中追求美的内容与美得形式的统一,以位,

其美得艺,术珍品提高着读者的审美力,2.《小二黑结婚》的民族化、群众化‘的徐志摩在新诗史上的独特贡献正在于特点

此.

首先,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重3:(升官图)的艺术风格:是抗

扬弃了传统小说中章回体的程式化的框日胜利后创作的,陈白尘的主要代表作,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这正式纯粹的喜剧,和剧作家过上的喜的结构特点:开头总要设法介绍清楚人剧作品比,《升官图》的艺术手法更趋于物,故事连贯到底,最

夸张.无论人物相情节,都是漫画化得,后必定交代人物的结局、下落,做到故有意识的让群魔登台,自我揭露兼互相事来龙去脉清楚,有头有尾。例如,小扭打,而充满历史乐观主义精神的作者,说从“刘家蛟

不只是站在一旁投以冷峻的批判眼光,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如同果戈里那样.而且还让历史的真正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事后庄上的三主人——觉醒了的人民群众出场了,当仙姑”说起,

众表演“历史的审判”这最后一幕,然接着分别讲二诸葛、三仙姑的故事,再后再让剧中人“老头头”作为历史的见逐一介绍小说主要人物小芹、金旺兄弟、证人,剧作家的意思、抛弃含蓄的芙,小二黑;从

最求痛快淋漓,观众心理及剧作家的内第六节“斗争会”开始,情节逐渐发展,心欲求,人们早已期待着高呼一声,吐到第十三节“看看仙姑”故事结束,但尽心中恶气中的这一天。陈白尘事以为仍然加写一节 “怎么到底”,对两个 “神时代艺术家,他的明快,辛辣,大起大仙”的变化做了明确交代。在故事叙述落的喜剧风格是属于历史大震荡,大转过程中,又借鉴了传统说书艺术重“扣折的时代的. 子”手法,在不破坏情节完整的条件下,

4、京派小说 做到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并保留故事中的种种关节来吸引读者,类似于传统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整个叙事结构完整,脉络清楚,又时有波澜,能够“抓”住读者。其次,《小二黑结婚》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吸取传统评书式小说的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事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现其性格,少有静止的景物与心理描写。在描写的“粗细”上,赵树理又摒弃了评书在,J、趣味上大加渲染的传统手法。《小二黑结婚》叙事风格明快、简约,富于幽默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对小说语言艺术探索的成功。不但在人物对话上,而且在一般叙述的描写上,都是口语化的,语言具有明白如话的特色,而且吸收了传统说书艺术的长处,能琅琅上口,具有可朗读性。他经过精心的选择、提炼,力图用最普通、平常的话语来准确又传神地表现最丰富、复杂的内容。赵树理是有意将小说作为通俗故事来写的,他对小说叙事结构和语言的探索,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实现了艺术性与大众性的比较完美的结合。这正是《小二黑结婚》创作的主要特色和贡献,并由此决定了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第18篇: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重要时间和事件

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 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26.1920.3胡适诗集《尝试集》出版,是中国第一部新诗别集。

27.1918.5刘半农在《新青年》发表《卖萝卜的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同年7月他又发表了《窗纸》、《无聊》中国最早的散文诗。28.1920年陈衡哲(女)发表《小雨点》——中国最早的童话小说。

29.1919.3《终身大事》(胡适)发表于《新青年》。

30.1918.5钱玄同发表最早也是《新青年》最早的一篇白话“随感录”。

31.“鲁迅”是他于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

32.1903年鲁迅发表了第一篇译述小说《斯巴达之魂》。

33.1908年鲁迅、周作人合译了《域外小说集》(最早用直译方式)。

34.1909年鲁迅创作自己第一篇小说《怀旧》。

35.《阿Q正传》最初发表于1921.12—1922.2《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

36.1923年的《稻草人》是我国最早的童话集。

37.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38.1922年《冲积期化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长篇小说。39.1921.8〈女神〉出版,共56首,大多作于1919~1920。

40.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等在北京成立“新月诗社”,以1926年4月〈诗

镌〉的创办为标志,新格律诗派即“新月诗派”开始形成。41.1925年李金发第一部诗集〈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主义走向实践。

42.1934年10月周扬在〈国防文学〉中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

43.1936.6.7中国文艺家协会在上海成立。

44.〈倪涣之〉是叶圣陶惟一的一篇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优秀长篇,写于1928年,初载〈教育杂志〉1929.8由开明书店出版。

45.1930.3七剧团联合成立“上海剧团联合化”8.1改称“左翼剧团联盟”,1931年改为“左翼戏剧家联盟”。

46.1932.9中国诗歌会成立于上海。

简答与论述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答: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

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

2、简单理解五四新文学初期,在各种文体的发展中为什么散文的成就最大?

其一,传统文学,传统观念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

其二,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小说,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一点。

其三,五四时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代特点,可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3、在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人的笔下,现代小说讽刺幽默的特色各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

这四个人都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与技巧表现出其讽刺幽默的风格。

1)鲁迅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结果,来自一种敏锐的思考,对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以及鲁迅刻画人物的特别,擅长人物的典型性、类型化的刻画,以至达到特殊的讽刺幽默效果。

2)老舍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北京语言的娴熟的运用,作品中显示的讽刺幽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

3)张天翼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带有一种冷面的幽默,其小说的讽刺幽默是充满泪水的,是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

4)钱钟书以其渊博学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今知识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讽刺幽默更多的来自于的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妙笔生花的。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共同点是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

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孙’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

‘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深的深度,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表现的是大都市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的是人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对人性的巨大的腐蚀和诱惑,看到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变异,本质上的变化是挡不住的,张爱玲在后者抓得更深刻更准确。二人都能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的把握,如《倾城三月》《金锁记》。

6、简单对比冰心和萧红的创作,各自显示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

她们都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了解,但她们所表现的所有不同,一个表现爱,一个表现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和追求。‘冰心’最大的追求是欧歌人类之爱,颂扬人性的美好,有了爱就有一切,爱能融化一切,复苏一切,爱是拯救一切的神奇力量,代表作《超人》,是冰心这种爱的象征,冰心是充满理想化的作家,有一种浪漫的情调,但冰心并不肤浅,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都充满了爱,而是缺乏爱所以她要追求、颂扬爱。‘萧红’审美追求与冰心相反,表现出对人生的痛苦、失望和悲伤,坞地揭露了人世间的丑恶、残忍和冷漠。她更多看到是饥饿、孤独和凄凉等景象。直接来源于她于生活的本质的表现。通过这种血淋淋的表现来显示社会的本质。如《小城三月》是对人生悲凉的象征。

7、老舍和丁玲小说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作与特色是什么?

老舍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三部长篇小《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三个长篇基本上显示了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幽默讥讽的笔法特色初步显示出来。中期: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芽》。代表作《骆驼祥子》。《离婚》标志幽默讥讽的特色开始成熟了,《猫城》是长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这个阶段对市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成熟期的创作。后期:显示了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以《四世同堂》为突出特点,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市

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入转化为批判和揭露。纵观老舍整个的创作,除了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是他的语言特色,老舍的作品显出鲜明的浓厚的京味文化。丁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20年代,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基本显示了她的创作特点,显示出一种深刻敏锐的政治见解和政治眼光。中期,30年代(即30年代到解放区前后的创作),一部分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命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来解放区以后表现农民、女性,这个时期创作的过度体现了丁玲思想发展的变化。后期,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农民地位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丁玲思想、艺术上的高峰。这三个阶段共同体现了丁创作的总体特点,不同时代最重要的、最敏锐的问题,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始终感应、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积极的思考。

8、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有什么独特的贡献?

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的独特的贡献是大规模,全景性地反映描写时代社会生活,《子夜》让我们看到整个时代长篇小说的成熟和成功。

a.《子夜》显示了一种开朗视野,宏大严谨的结构,线索繁多,人物关系复杂,反映各种矛盾,始终围绕一个交点,一条主线,一个中心人物,以吴逊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的命运。b.塑造吴逊甫这样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善于把人物放在广阔时代背景中描写,善于提示人物性格和命运在时代社会发展中变化,以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又以人物带动情节的发展写人,写物融为一体,合二为一。

c.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最主要的手法是典型人物和环境的塑造,即人物和生活背景的关系,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用细节描写很深的具有时间跨度的东西),吴太太与雷参谋(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一朵枯萎的玫瑰花。场景(环境),交易场所,农村、纱厂等,刻意的场景描写来提示人物本质,赵伯韬用场面显示基本质,心理描写手法,杜竹斋以复杂深刻的内心矛盾,其他从农村来的资本家的内心矛盾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作家个性化的叙述语言。叙述语言是客观,准确,冷静,没有抒情和议论,主要是作家的描写(生活材料,堆积多,艺术消化不够),人物语言是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和地位,赵伯韬凌驾一切,吴逊甫,多面(恳切,刚腹自用),人物语言,越鲜活,个性化,茅盾的叙述语言越客观,越准冷静。

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农村题材的作品中,开拓出哪些崭新的时代意义?对农民命运的描写有什么根本性的突破?

赵是解放区作家中,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刻的关注农民命运的作家,这种关注的视角很独特,以《小二黑结婚》为例。首先,赵的小说有高度的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时代责任感,认识到一些人们不以为然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从农村中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敏锐地感受到解放区的时代变化了,政权改变了,但人们的思想变化还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赵的作品告诉我们,以鲁迅开始对农民的思想启蒙和改造,这样的思考仍然是解放区作家的重要任务,并不因为政权变化了,农民落后的思想就一扫而光了,《小二黑结婚》是从解放区依然存在的包办婚姻的角度来写的。更沉重的告诉我们,封建意识还是很顽固的,作家从敏锐的政治视角来写。其次,赵的作品特别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作品中描写各种各样的农民,在当时的农村里,残存的封建势力在人民政权下不成气候,象二黑、小芹这样有先进意识的农民还是不多的,在农民中更普遍的是像三仙姑这些农民是绝大多数,还根不上时代的步伐方向,他们也在跟着时代的主潮,只是跟不上,他们已经在转变之中了,而这些是中国发展前途的基础,作者这些人给予热情的期待,是善意的扶持,这个描写体现了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变化,赵抓住了时代的本质。对农民命运的描写在赵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中国农民的发展变化,并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在理解、同情中对农民的命运充满了期待,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至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在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中,显示了自己独

特的追求。

10、30年代初中期曹禺《雷雨》《日出》等作品,真正显示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结合现代话剧的发生、发展来论述曹禺是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奠基人?

中国的话剧从世纪之初的引进,一直到曹禺《雷雨》《日出》问世,人们才领略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是种高雅艺术,曹禺在某种意义上讲,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卓越的开拓者,是中国的话剧的奠基人,是他奠定了中国话剧由引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基业。现代的话剧作为一种移植的艺术品种,在新文学中起步并不晚,经过胡适、田汉、洪深、欧阳予倩这四位奠基人的积极努力,一直在推动着话剧的发展;现代话剧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高度的认同,一直没有真正感受到话剧的真正魅力。曹的出现,《雷雨》《日出》的问世,中国的读者和观众才真正为话剧所震撼,所倾倒,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严格地讲是从曹禺的剧作问世后才开始的。两部作品一举奠定了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曹禺的话剧创作从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形式,从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示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价值。是最中国的,也是最不中国的,他懂得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法,他表现的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的情节,这就是最中国的。因为他懂得话剧的是外国的剧种,有其特点要了解,以语言为主,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情节,又是最不中国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中国的话剧引入中国戏剧,曹是第一人。充分显示悲剧的力量,在舞台和理论两个方面来成就中国戏剧,他一出现就是高峰,他的存在是为话剧而存在的。结构上的,生活戏剧化,冲突,善于运用偶然、巧合来构造激烈的戏剧冲突,在偶然中寓示着必然,在巧合中蓄含着必须,力图把握命运和命运的难以把握。【话剧的发展脉络(中国现代话剧史的发展);话剧发展中哪些人做出什么贡献;曹禺对话剧的贡献。】

11、为什么说鲁迅的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 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为什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12、从胡适到穆旦中国新诗大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诗人、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重要)贡献?

⑴胡适、郭沫若对传统的旧诗格式的打破,对现代新诗格局的开创,即破旧立新,开创了一代诗风。

⑵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

⑶戴望舒所代表的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的现代派诗歌的出现,贡献在于及时的感应着世界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吸取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并表达了现代人生的一些独特的情绪,代表作《雨巷》,同时,30年代现代派诗人比较注重旧诗歌中的情韵,含蓄的长外,因此,30年代的诗人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格局,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扩大了新诗创作的视野,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⑷艾青,抗战前期,40年代初中期的诗人,是胡、郭以来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是新的聚合和新的开创。他把胡、郭等人开创的现代自由诗的开放洒脱与新月诗人特别注重格律的规范化追求融合起来,加以重新的整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散文美、散体化的诗歌。⑸以穆

旦等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贡献在新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及时的感受着时代发展的信息,同时又更加充分的吸取外国现代派诗歌的营养,因此,他们追求诗歌的纯粹的艺术性、实用性,注重诗歌本身价值,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整个时代的融合,他们诗的诗情诗意、形式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诗不同了,他们用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看法来写诗,是反传统的,是有创新的。(注:⑴+⑵也是“结合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历程,阐述新月诗派新格律诗的理论和实践所显示出的意义”。⑴+⑵+⑶+⑷也是“为什么说艾青是郭沫若等人以来的现代新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13、郭沫若的新诗创作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就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本身而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并不是最杰出的。但是郭沫若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先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旧诗的格式,以真正的崭新的现代诗歌的形式取而代之。郭沫若的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什么是现代新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现代新诗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新诗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4、《四世同堂》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1)思想的丰富性。它既是一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恶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侵略者的觉醒史和斗争史,作品具有广阔的史诗意味。

2)思想的深刻性。它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抗战时期,论陷了的北平),深刻展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种种情状,深刻反省了民族性格的变化与升华(好的变坏,坏的变好,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作品具有深刻的反思意味。

15、《四世同堂》比老舍以往创作的突破:

1)在人物塑造上,《四》集老舍平民世界之大成,终于完整地、系统地塑造刻画了市民形象的群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构成了完整的市民形象的体系。

2)在艺术结构上,《四》打破了老舍以往主人公命运单线索发展的结构模式,而是众多人物命运,众多的情节线索,纵横交叉,构成了一网状的结构方式,极大拓展了作品的生活分量和容纳的空间。

3)在语言特色上,《四》把老舍一以贯之的北京方言口语推向更为纯熟,更为丰富,更为生动准确地境地,该作可以称为老舍的‘语言库’。

16、《边城》所体现的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色:

1、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青年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的亲爱,人们之间的友爱,湘西风俗风景的可爱,以及这些爱中蕴蓄的美,融合在整个故事和人物之中,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美感。

2、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看重作品的写意性与抒情性,独创出一种诗化的境地。《边城》全书21节,每一节都是诗,也都像梦,然而又是现实,是梦与现实的协调一致。

3、结构疏放,色味清淡,意境超逸。这类小说发韧于‘五四’时期的现代抒情小说,并将其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者。

第19篇: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1、赵树理: (1)《三里湾》:①简介: 1955 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以范登高和袁天成为代表的几个家庭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联系、婚恋纠葛为纽结,反映新农村新变化。

②内容:以1952年9月发生在三里湾的以“扩社”、“开渠”为中心的合作化运动,马多寿、范登高、袁天成和王宝全四户人家的家庭故事为中心,以王金生的模范家庭和以马多寿的落后家庭为叙事主线,叙述了王玉梅、马有冀和范灵芝三人的爱情婚姻为变迁,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

③艺术性:⒈在题材处理上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模式,生动再现了农村合作化初期农村生活的真实情况;⒉塑造了一批真实鲜活的“问题农民”的形象;⒊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多样(白描的手法,语言、行动的描写,给人物取绰号以表现人物性格,侧面烘托);⒋口语、熟语,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2)《锻炼锻炼》:1958 以农业合作化为表现对象,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它极具生活气息的戏剧色调,这尤其表现在作者对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描写中。

2、柳青:《创业史》 1960 是当代农业题材小说的新的标志性作品。

3、周立波:《山乡巨变》

4、茹志娟: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春暖时节》《如愿》等。★《百合花》:(1)简介:以清新俊逸、细腻委婉的笔调,精巧缜密的构思,阐述了军民鱼水相亲的庄严革命主题。

(2)内容:描写1946年国共之间大的战役间隙之间的一个小插曲,写了三个场景,由三个主要人物演绎:“我”—女义工团员;通讯员—一个年轻的小战士;新媳妇—刚新婚的农村妇女。第一个场景:通讯员送“我”到前线包扎所(细节:小战士枪口插了几根小树枝);第二个场景:小通讯员到老乡家里借被子(细节:小通讯员抢着被子出门时,肩膀处被钉子勾破了);第三个场景:小通讯员壮烈牺牲被抬进包扎所(细节:新媳妇细心为小通讯员缝补肩上的破洞并仔细擦拭小通讯员脸上的污渍)。

(3)艺术性:①构思新颖,百合花贯穿小说始末,是小说叙事的

核心,同时也具有象征意义,体现军民鱼水情像百合花一样清新、隽永;②视觉新奇,没有写大的战争场面而写一个很小的包扎所; ③细节丰富,以小见大。

5、《红旗谱》:(1)简介:梁斌 完成于1957年,由三部长篇构成:《红旗谱》《播

火记》《烽烟图》。

(2)内容:以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冯兰池,冯贵堂一家两代人为主线,清末至抗战初期,具有史诗性质。朱老巩、严老祥自发斗争,朱老忠、严志和第二代农民由自发的斗争走向自觉的革命斗争;朱大贵、朱二贵、严运涛、严江涛第三代农民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3)艺术性:①时空交错,场面恢弘,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农民革命的史诗性作品(家族复仇—阶级斗争;自发斗争—自觉斗争—科学斗争);②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将阶级斗争与北方农村的生活习俗、自然风光融为一体(⒈所塑造的农民英雄形象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⒉小说形式也具有民族特色;⒊表现手法上以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⒋小说语言口语化,方言较多);③成功的塑造了朱老忠这一中国农民经典英雄形象,既有中国传统英雄的特征(不畏强权、慷慨仗义、扶助弱小),又具有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

6、《青春之歌》:(1)简介:①时间跨度:1931年9月18日——1935年12月9日。②主要事件: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③线索:林道静的个人成长史(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心路历程);④三段情感史:⒈与余永泽的婚姻→少不更事;2.与卢嘉川的爱情→英雄美人式;3.与江华的革命结合。

(2)艺术性:①成功塑造了林道静这一革命女青年的形象;②结构严谨完整;③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外貌描写、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应展现各自心态、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心灵律动)。

7、“干预生活”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大桥梁的地上》(列突雁)、《爬在旗杆上的人》(耿简)、《被围困的农庄主席》(白危)、《改选》(李国文)、《马端的堕落》(荔青)、《田野落霞》(刘绍棠)。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透过年轻人林震懵懂而单纯的眼光,塑造了刘世吾、韩常新等极具精神深度的当代官僚形象;(2)人物形象:①刘世吾:工作多年—不说不想不做;②赵慧文:工作三年—敢想不说不做;③林震:刚刚来—敢想敢说敢做(当年的刘世吾就是现在的林震,以后的林震会不会是现在的刘世吾,构成了相当复杂的围城式困局)。

8、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路翎《洼地上的“战役”》(1953 王应洪、金圣姬、

王顺)

9、宗璞《红豆》:1949年新政权建立前夕,大学生江玫和齐虹因不同的人生选择导致的一段爱情悲剧,表现人情人性。

10、陈鹤翔《陶渊明写》:1961年 知识分子思想立场。①写了晚年隐居

生活的几个片段;②陶渊明写《挽歌》《自祭文》→慧远法师、檀道济、颜延之。

11、剧本《关汉卿》《蔡文姬》

12、老舍《茶馆》:(1)揭示“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

国”的主题是通过侧面透露的方式展开的,借以侧面透露的 正面载体又是茶馆“小社会”中的小人物的生活变迁,《茶 馆》与当时流行的正面冲突、直截了当、高亢昂扬的颂歌就 显出了很大的距离。它以忧患和沉郁的悲喜剧美学,显示出 老舍独特的艺术个性;

(2)人物性格:王利发固然委曲求全,骨子里却是不服输的。秦仲义身上有傲然耿直,他有维新救国的梦。常四爷有点顽固,却又刚强倔强; (3)《茶馆》是通过以情带事、事中含情的叙情方式展开的,在情感上的流动中写人记事。

13、散文四大“+”(四大模式):秦牧—知识+政论;杨朔—诗意+政论;刘白羽

—激情+政论;吴伯箫—生活+政论。

14、反思文学作品: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 被视为反思文学起步的

标志)、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陈奂生上城》、路遥《人生》等。

15、改革文学作品: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1976)《乔厂长上任记》(1979

改革文学先河)、张锲《改革者》、赵一弓《赵镢头的遗嘱》、张贤亮《男人的风格》、王蒙《坚硬的稀粥》、路遥《平凡的 世界》等。

16、描绘大自然:张承志《春天》《黑骏马》《北方的河》、邓刚《迷人的海》、刘

舰平《船过青浪滩》、郑万隆《老棒子酒馆》、王凤麟《野狼出 没的山谷》等。

17、寻根小说:韩少功《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阿城《棋王》《孩子王》《遍地风流》、郑万隆《异乡异闻》、贾平凹《古堡》《远山野情》、

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王安忆《小鲍庄》、冯骥才《神鞭》。

18、先锋小说: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残雪《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余华《一九八 六年》。

19、纪实文学与新写实小说: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张辛

欣《北京人》、刘震云《一地鸡毛》等。

20、王蒙: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深的湖》、《相见时难》、《坚硬的稀粥》等,长

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失恋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 欢的季节》等,《蝴蝶》等。 ★ 《活动变人形》:(1)人物:倪吾诚,中国式的“多余人”(原因:生不

逢时的命运)。

(2)艺术性:吸纳西方意识流手法而形成所谓的“东方

意识流”,对幽默的追求,对现代汉语的娴熟运用和新词、新句法的创造,对“多声部的说话艺术”的追求,对不同文体在小说中的杂糅与融合,都为当代小说艺术的探索做出了贡献。

21、张晓声《陈奂生上城》艺术特色:

1、塑造了陈奂生这一当代农民的形象,其性格具有多重性:(1)具有中国传统农民的美好品质(善良、正直、勤俭、朴实等);(2)也具有普通农民固有的缺点(吝啬、自私、狭隘);(3)身上烙印着阿Q“精神的胜利法”的印记。

2、心理描写深刻、细腻、独到。

3、细节描写逼真、传神。

4、语言诙谐、幽默、风趣。

22、《人到中年》:(1)简介:1980 谌容 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一等奖。

(2)艺术性:①意识流的结构方法;②凄婉细腻的心理描写;

③如泣如诉的抒情色彩。

(3)现实意义:是谌容小说的代表作。1980年《人到中年》

一经问世,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品揭露了中国一代中年知识分子在庄严的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和超负荷的工作重担、

生活重担之间的矛盾困扰。

(4)“马列主义老太太”的艺术形象:“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夫人,言辞上冠冕堂皇,满口马列词语,实际上却依据权势以营私立,言语上的马列主义、冠冕堂皇与行为上的利己主义,庸俗卑劣构成强烈的反差,在喜剧效果中具有典型性。

24、张贤亮:(1)“苦难三部曲”:《灵与肉》(许灵均、李秀芝)、《绿化树》(马缨花、章永璘→一个劳动改造的知识分子,处于精神与物质的煎熬中)、《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黄香久)。

(2)张贤亮的小说特色:①有“自叙传”色彩。小说中一再出现的

主要人物,也是被流放、劳改的右派,一个被社会所遗弃的读 书人;②大胆细致的性心理描写;③大段哲理性的议论语言, 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④风景画的诗意描写,作品描写了大西 北的高原风光和风土人情,充满了独特的地方色彩。

(3)张贤亮演绎着传统文人的趣味:①旧知识分子的心,保持自己的优越感;②旧传统小说的套路(落难王子,美女相救)。

25、汪曾祺:(1)作品: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晚翠文谈》、《汪曾祺自选集》。

(2)汪曾祺的乡土小说:批判式、牧歌式。

(3)小说艺术特色:①人情人性美的传神写照:他的小说继承沈从文的衣钵,大多写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突出乡镇社会人情人性美;②民俗风情画的精心营构:他的小说开篇通常精心描画地域风光民俗风情,形成作品独特的民俗背景,在作品中又常常将民俗的描写、风情的勾勒置于重要地位;③信马由缰的叙述结构:他的小说并不注重曲折情节的设置,而重视对于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他常以散文随笔式的方式结构作品,在信马由缰般的叙事结构中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④舒徐明快的诗性语言:汪曾祺小说在抒情中具有诗意,其语言舒徐自然。在淡泊中蕴蓄着人生真味,在平凡中浸透人间诗意。

26、贾平凹:(1)代表作:《废都》、《白夜》、《土门》等、

(2)小说特色:①融现实感、时代感与浓郁的乡土、民间文化气息于一体;②有意吸收传统文化,形成了阴柔、虚静、和谐的小说美学格调;③将民间乡土语言与古典语言成分揉进现代白话写作,形成古朴、空灵、含蓄的语言风格;④叙述方式上不断探索、兼取古代笔记杂说以及西方现代派技巧中获得启发,运散文笔法于小说创作。

27、莫言:(1)简介:原名管谟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上官鲁氏)、

《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蛙》等,散文集有《会唱 歌的墙》。

(2)小说特色:借鉴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生活的艺术表现,受到以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启发, 但没有因为对域外文学营养的吸收而忽略对本土的资源开掘,从题 材到语言,从实际生活到鬼狐仙怪的故事,都在根本上决定了他的 小说的民族特色。 ★《红高粱》:(1)内容:表面上讲述的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历史

故事,实际上是将故事还原为民间生存史和虚拟的家族史。两条线索:主线—土匪头子“我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辅线—在这次战斗之前发生的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2)叙事独特性:①颠覆传统主流历史观念的叙事态

度;②由感觉引导、由情绪推动叙事,用“非故事”方式呈现“故事”;③以独特的人称(“我奶奶”“我爷爷”)来展开叙述,叙述者和被叙述者紧密结合,实现叙事的强烈主观性;④自由恣肆(有时又是缺乏节制的),富有力度的叙事语言。

★《透明的红萝卜》:⑴内容:①这是一部以“*”为背景的农村

题材小说,逼真的再现了具有浓郁泥土气息的农村生活场景,表现了农村的贫困、落后和农民的愚昧、自私和狭隘;②展现了亦真亦幻的 农村生活图景,体现在主人公黑孩儿的身上。 ⑵艺术:①具有浓郁的象征性意味,透明的红萝卜既美化了人们赤贪的精神世界,又给予人们一缕生活的光亮;②作品营造了神秘的气氛 和空灵的意境;③成功塑造了黑孩儿这一怪异的人物形象,非凡的生命力。(“怪”体现在:能说话但很少说话;对苦难超常的耐受力;非 凡的幻想力。)

28、马原:(1)代表作:《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等、

(2)“迷宫叙事”:①作者本人常常介入到小说叙事之中,故意模糊叙

事者和被叙事者的界限;②故意把两个以上的故事切碎交叉讲述, 增加阅读障碍;③故意在小说的时间和空间上做手脚,使故事无法 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

(3)先锋叙事实验:①以一种极端的姿态将小说完全视为语言的游戏,切断语言表达通往意义和价值的道路;②惯用所谓“元小说”叙事手法;③切断叙述的逻辑、因果关系,通过连接经验的碎片营造所谓的“叙事圈套”。

29、新写实小说:(1)代表:池莉《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方方《祖父在父

亲心中》《桃花灿烂》,刘震云《一地鸡毛》,刘恒《苍河 白日梦》,叶兆言《挽歌》《关于厕所》。

(2)刘恒《狗日的粮食》(展现了一个基本的人生命题:吃饭

与生存。吃饭成了“瘿袋”女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伏羲伏羲》(一个家庭的乱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P316)。

30、新现实主义小说:二月河《康熙大帝》《雍正大帝》《乾隆皇帝》等清代帝王

系列小说,唐浩明《曾国潘》,刘斯奋《白门柳》,凌力“少

年皇帝系列”小说《少年天子》(顺治)、《倾国倾城》(皇太极)、《暮鼓晨钟—少年康熙》。

31、陈忠实《白鹿原》:(1)简介:陈忠实第一部长篇小说,获“第四届茅盾文

学奖”,被称为“民族灵魂的秘史”。

(2)白嘉轩:是中国农耕文化和宗法文化的代表,一方

面宽厚仁义,刚正不阿,体现的是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理想;另一方面其作为地主和封建宗法社会的卫道士,有着保守顽固、自私虚伪、专断残酷等负面品性。

(3)艺术特色:①有独立的人物结构、情节结构和价值

结构,而作家以现代意识对历史、对儒家文化的重新关照和评说则是其结构的核心;②塑造了丰满鲜明的人物群像;③时间跨度大,结构宽宏,有史诗品格。作者善于将秦方言和现代汉语有机结合,语言生动,笔力雄浑。恰当运用修辞,作品中的“白鹿”、“鏊子”都是意蕴深远的意象;④小说在表现艺术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陈忠实:扎根乡土、关注农民的命运和社会问题,展

现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

32、余华:《许三观卖血记》“靠透支生命来维持生存”。 《活着》P331 33王安忆:《长恨歌》。

34、王朔:(1)代表作:《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橡皮人》;《顽主》(“三T”公司:替人解难,替人解问,替人受过)。

(2)王朔小说作为商业文化和市民文化的代表,具有鲜明的特征:1)

王朔小说的表层优势在于他的喜剧化和性格化的语言,塑造了一 批个性鲜明的边缘人或“顽主”形象:①以游戏人生也游戏感情 的顽主消解种种宏大叙事,表现出反文化和反价值的倾向;②语 言的高度戏谑、调侃,通过油滑的譬喻、反讽将语言的游戏功能 发挥到极致。2)从艺术风格上看,他的小说因此产生了强烈的 类似“室内情景剧”的味道。

35、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1)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和想象力的生活 之流;

(2)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

(3)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隐匿、缺席式的叙述; (4)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5)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或无所适从的尴尬生活情境。

36、新历史小说的特点:

(1)注重对人性、人情的开掘; (2)多采用野史、民间史视角;

(3)新历史小说无意再现历史真实,而着眼于拟构一种整体的具有历史意味的文化氛围,从更深层次突入现实,在哲学高度上观照人类的生存。

第20篇: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白话小说《狂人日记》。2.“诗界革命”的口号由梁启超在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小说界革命”声誉最高。 3.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

4.1916年9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5.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以此为文学革命的宗旨,把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结合起来。

6.《小说月报》是20年代小说界第一刊物。

7.各文艺团体中,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8.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9.第二次文学论争,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10.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根据生活实感创作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小说《怀旧》。11.鲁迅自己认为《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12.郁达夫自己称王以仁“他是我直系的传代者。”

13.浪漫抒情派小说是五四文学中最明显受西方文学影响的文学现象。14.《倪焕之》是叶绍钧唯一的长篇小说。

15.许地山以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宗教意识与宗教热情而被称为“中国的夏多布里昂”。16.冰心体是冰心文学创作的最大成就,也是冰心的文字风格。 17.周作人的《小河》有“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之称。

18.鲁迅颇推崇冯至的抒情诗,称之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而朱自清则更看重冯至的叙事诗,以为其“叙事诗堪称独步”。

19.20年代中后期出现于诗坛并对于新诗的发展形成重大影响的是新月诗派(朱自清称之为格律诗派)与象征诗派。朱湘确认自己“只是东方的一只小鸟”(《南归》) 20.闻一多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1.徐志摩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22.《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23.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 由于中国初期话剧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别于旧戏,故被称为“文明戏”。

24.在20年代戏剧创作中,成绩最丰的是田汉。25.梁遇春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伊利亚)”(即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 26.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以徐志摩和陈西滢影响最大。 27.周作人的散文历来就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风格。

28.最能表现周作人散文个性的却是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即散文小品。2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量尝试散文诗创作的第一人。

30.“意在言外,文必已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这是郁达夫对冰心的性格和散文风格的评价。31.鲁迅评价“浅草—沉钟社”是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时间最久的团体。 32.《戏剧》月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杂志。

33.胡适《尝试集》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体。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第一时期(1917—1927)“20年代文学”、第一个十年文学 萌芽期 第二时期(1928—1937)发展期 第三时期(1938—1949)相对成熟期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五四文学风貌的基本特征(创作潮流和倾向): 理性精神的张扬; 感伤的精神标记; 个性化的追求;

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会刊是《小说月报》。活动口号: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创作倾向:“为人生”(反映和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社会问题)创作方法:写实主义

创造社 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人。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 创作倾向:为艺术而艺术 创作方法:浪漫主义

新月社 1923年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胡适、闻一多、孙大雨、朱湘、林徽因。1924年夏成立。刊物:《晨刊副刊》、《新月》月刊、《现代理论》 政治倾向: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对军阀统治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文学主张:重视形象美 主张理性、节制、情感 有古典主义倾向 贡献:在于对格律诗的提倡与实验

语丝社 1924年11月 代表成员:周作人、鲁迅、林语堂、刘半农 创作倾向:为人生 刊物:《语丝》周刊 创造功绩:语丝社在指责社会弊端和抨击旧文化方面有贡献,对散文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 Amate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 1921年陈大悲在《晨报》发表了《爱美的戏剧》,第一次提出“爱美剧”问题。

小诗:是指五四诗坛上流行的诗行短小的自由体新诗。小诗多书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托物喻语,或借景抒情,侧重于表现创作主体的内心表现。代表诗人有朱自清、刘半农、冰心。最具代表的作品:冰心的《繁星》、《春水》

早期白话新诗的特征:

重实感,不重想象 偏于说理 形式上有散文化倾向 闻一多“三美”主张: 音乐美:诗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

绘画美:诗歌词藻方面力求华美,富有色彩美,讲求诗歌的视觉形象性和直观性 建筑美:诗歌的外型匀称整齐

问题小说 1918——1920年间,小说创作方面出现了“题材热”,作家在小说中提出一种社会问题,借小说来研究,此类小说称“问题小说”。 代表人物有:冰心、王统照、许地山、叶圣陶、庐隐(人生究竟是什么) 主要特征: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 追求哲理色彩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许地山创作的特征:异域色彩 宗教氛围 爱情线索 乡土小说 是指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等地的青年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和落后,并借以抒发乡愁的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在写入流派风范的创作潮流。代表作家有鲁迅、许杰、许钦文、王鲁彦、蹇先艾、废名(冯文炳)、巴人(王任叔) 乡土小说的创作风格:刚健、清新、质朴、富有地方色彩 自我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私小说):20世纪初叶,在日本文坛盛行一种小说创作潮流,具体是指忠实的表露作者私生活的记录性小说,即以“我”为中心的题材小说,着力表现“我”及其身边的生活与情感,表露“我”内心深处的隐秘。代表作家: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王以仁 《新潮》小说作家群1918 罗家伦 德 《新潮》 19

19、

1、1《新潮》 代表作家:罗家伦、叶绍钧、俞平伯、汪敬熙、杨振声、欧阳予倩 《新潮》小说创作特征:注重小说的思想启蒙

写作技法幼稚(平铺直叙)

注重面对现实,写人生

五四散文发达的原因:  中国散文自身悠久的历史传统  外国散文的艺术借鉴

 散文样式自身的轻快,便利  五四时代风云的影响

文明戏 (1907—1918)中国话剧的早期形式,区别于旧戏,也称为“新剧”。与旧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男女不同台) 初期代表:李叔同、曾孝谷 二集思想内容:反封建主题思路

农民题材小说占重要位置

关注农村妇女命运

大量描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呐喊》 《彷徨》的艺术性、艺术成就:

创作方法多样化

艺术风格多样化

格式特别,表现深切 注重情节的提炼和设置

⑤塑造人物手法高超

二集之于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①新的小说观念 ②新的人物题材和思想主题 ③新的多种创作方法的开拓 ④新的结构方式,叙述方式,角度及表现手法 ⑤新的现代文学语言 《狂人日记》

狂人的形象:是一个丰富复杂、蕴藉深厚的成功形象,是一个兼有病狂和清醒双重特征的反封建战士形象。

狂人形象是现实性和象征性的复合体:现实性、在现实生活中,狂人确实是一个迫害狂患者,在妄想中会想出一些强受迫害的观念。 象征性、狂人的言行中包含着真理和正义,即病态性的思维特征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同情。

《狂人日记》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1、思想价值 表现封建礼制与家族制度的吃人本质 表现出强烈的反抗和变革精神

2、艺术价值 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 塑造了狂人典型

《故事新编》的创作特征:将历史题材和现实斗争紧密结合 (以古写今)

将现实主义原则与浪漫主义想象和谐统一

运用“油滑”的手法,将古人写活 《女神》的思想特色:

呼唤新世界的诞生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 彻底的破坏精神和大胆的创新精神 《女神》的艺术特色:

诗歌的形式自由多变,诗体得到完全解放 运用比喻、象征、排比等修辞手法 想象奇特,语言粗犷 构思宏伟,情调激越 《凤凰涅槃》浪漫主义色彩:第一首浪漫主义抒情长诗 表现: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奇特、夸张的语言也为作品的浪漫主义增色不少

借鉴中外各种浪漫主义艺术方法 郁达夫《沉沦》“他”的形象:是“零余者”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因追求自由和民族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国内学校开除,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屈辱,成了忧郁症患者,他渴望真正的爱情,并愿为此抛弃一切,然而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于是内心失去理智的控制,开始自渎,但娱乐过后是更大的空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投海自尽。

零余者:五四时期沾染了五四时代病,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典型 特征:愤世嫉俗,孤傲善感,放浪形骸 《沉沦》的艺术成就:“他”的形象的成功塑造

大胆的描写“欲”与“色”

“自叙传”的叙述方式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叶圣陶小说的艺术成就:

突出的现实主义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同情与讽刺兼备 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 潘先生的形象:是一个带有小市民、可气、可鄙、可笑又可怜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是一个奴性十足的利己主义者。

性格特征:苟安自私 卑琐庸俗 麻木不仁 软弱动摇 没有原则 精神枯槁 逆来顺受 随遇而安 《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特色:

冷静客观的写实笔调 双重批判精神 注重细节和心理描写 注重人物性格刻画 《阿Q正传》阿Q的形象:

阿Q是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带有某种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 是一个被剥夺的一无所有的“贫农”

阿Q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的,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不觉悟突出表现在阿Q对革命的认识态度 阿Q的主要思想特征: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以自轻自贱、自尊自负、自我谴责、自欺欺人、自残自慰等方式进行自我安慰和灵魂的自我救赎,以求得心理平衡和精神上的满足,冲抵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失败和打击造成的心理苦痛。 产生原因:中华民族文化中缺乏庄严和崇高

文化传统中缺乏自我批判精神

国民品性中缺乏诚和爱

阿Q形象的意义: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揭示社会变革的道理 《阿Q正传》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一)思想性

深刻关注农民问题 具有广泛的社会主义 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二)艺术性

典型人物的塑造 高超的讽刺艺术 用喜剧的笔调写悲剧

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小说文体,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写法: 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 在创作方法上,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又兼采某些现代主义技巧。 浪漫抒情派小说是五四文学中最明显受西方文学影响的文学现象。 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自我的写真 感伤的抒情 结构的散文化 流利、清新的文笔 徐志摩的抒情诗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

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章法整饬(chì),灵活多样 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田汉20年代的剧作,在思想内容上的共同特质是:感应着那个时代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节拍,一方面,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及传统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并随着创作历程的推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表现也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则着力表现人们面对黑暗现实所产生的苦闷、思索以及对光明的热烈追寻。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为一炉、交互辉映,是田汉这一时期艺术上的一大特色。 把抒情性与戏剧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是田汉本时期剧作趋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现代散文的主要特点:

(一)、五四运动对于“人”的观念的发现,影响于散文,便是表现个性,革新了散文的内容。

(二)、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

(三)、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

(四)、承受了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

(五)、新文学运动初期和20年代的散文,都表现着散文作者们的深厚的学养,在思想、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中国现代杂文的创始人是
《中国现代杂文的创始人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