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议论文论证方法(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06 12:04:0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议论文论证方法

议论文论证方法

1、阐释分析法

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这一论据,随后作阐释分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只有经过阐释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2、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涵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金之效。

3、评价分析法

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诫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

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

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

4、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的一段分析:

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走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孟子行为的原因,从人的社会属性的角度考虑,阐明了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发挥了事例的论证作用,直接论证了“近墨者黑”的必然性。

5、条件分析法

条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功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例如,一篇文章在论述艺术修养与科学成就的关系时,有如下两段论述:

近年来,我常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贡献出一个爱因斯坦?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数学、物理知识外,还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其中艺术素养便是一大因素。如果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美无动于衷,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怀疑他的心中是否能树立起科学(真理)的美学标准。而没有这种标准,他就难以在科学上作出划时代的贡献。音乐、绘画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像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获得成功,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必要条件之一,艺术素养是不可或缺的。有了这一番分析,这一论据对论点的支撑就显得准确到位。

6、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以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例如《六国论》中的一段分析:向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再如《说问》中的一段分析:

假如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能名垂千古,“著成信史照尘寰”?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婆请教,哪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的诗句?假如达尔文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呢?

运用此法分析事例,可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引用式说理。

准确恰当地引用寓言、生活故事、名人名言、警句俗语、成语故事等既能使文章文采靓丽,有可使议论文说理深刻厚重,极具张力。如:

这种拍马者一般不在大庭广众下拍你,往往在只有天知地知你(家)知时悄然暗拍,有时给你“雪中送炭”,有时为你“锦上添花”。他们之中最工于心计者还有长期打算,按部就班地拍,循序渐进地拍,由缓而急地拍,轻重相间地拍,坚忍不拔地拍,节奏适度,很有章法。他们知道,“石上坐三年,能将石坐暖”,何况人心都是肉长的!至于此类人的战略目标,说来比较简单,或为自己提拔,或为儿女前途,总之要“零存整取”,钓得大鱼,实属拍马界中高人。《两种拍马者》

这段话引用成语,俗语和专业术语具体分析了战略性拍马者的方式、心态和目的,用笔诙谐,说理形象生动,嘲讽之意溢于言表。又如:

庄子的个性张扬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的个性张扬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岳飞的个性张扬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毛泽东的个性张扬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赞扬个性炫出自我》

此段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准确精炼地展示出庄子、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个性特征,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厚重有力的佐证,延展了文章的内核,深化了文章的意蕴,提升了文章的品味。

2、比喻式说理

即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将深奥抽象的道理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使枯燥乏味的说理变得生动活泼,饶有理趣。如:

信念犹如光焰,当阴霾满天时,它像太阳,指给你本想光明的前程;当冰凌满谷时,它像温泉,冲满身心,暖意融融;当你向险峰攀登时,它像葛藤,引你缘级而上。当你伫立科学迷宫之时,它像金钥匙,助你撷取皇冠上的明珠。《信念》

这段话将抽象的“信念”比喻为可感的“太阳”“葛藤”“金钥匙”,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保持信念的作用。又如佳作《学会调整善于化解》中的议论: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就对你哭;你笑,它就对你笑。人就是一台多频道的电视机,把自己调到喜剧,就播放喜剧,调到悲剧,就播放悲剧。

这段贴切形象的比喻折射出耐人寻味的人声哲理:生活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

3、叙议一体式说理。

这种议论很难说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思想感情,这种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典型事例概括构成,常采用排比句式。如:

三国旧事依旧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最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头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让亲密的感情所欺弄,所扼杀;在理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知。、

这段话用一串简明事例阐述了感情认知的观点,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

4、类比式说理

这是一种推理议论的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点,类推出它们相似的结论。如: 其实探知也如同喝茶的艺术。我们泡茶的时候,第一泡淡洌,第二泡沉香,第三泡甘醇,为什么第三泡时才最爽口宜人?那时因为前两泡冲击了茶叶上的蜡质与灰尘,第三泡才泡出茶叶的真醇之味,香味才更浓郁。我们探知亦如此。在对事物的认知上,逐渐抛下认知的阻碍,用澄净清明的心智,抛下感情亲疏的羁绊,用一尘不染的心灵,轻装上路,才能在探知的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领悟认识的真谛。《探知的阻碍》

作者由喝茶联想到探知,文章文采飞扬,充满理趣,自然地将读者导入理性的天地。、

5、画像展示式说理

即用白描勾勒写意的笔调,再现某一形象,以“展览”其丑恶的灵魂,卑微的思想。此法适用于嘲讽批驳性说理文,可收幽默形象生动之效。如:

现在有的人也说这句话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有的口头上虽不说,实际上心理却是这样想的。但他们意思既不是走路读书两不误,也不是希望日后见分晓,而是等一等,看一看再说,凡事莫在人先,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们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责任也不想主动尽到,总是听到别人先撞钟后,才拿起钟锤来摇几摇,还不敢撞,生怕震痛了手臂。天长日久,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思想顽固症——“走着瞧”。这种思想症状有什么特征,大家不妨先来瞧瞧„„《“走着瞧”的妙用》

开头从一句民间邂逅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引出“走着瞧”这类人来,并用白描的手法对这类人做几笔粗线条勾勒,活画出这种人保守僵化的丑态,作者通过形象描绘把自己对这类人贬斥否定的思想感情寄于其中。

例一:“在成功的背后,总是有失败和挫折的,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如此。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利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六〇六。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一千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由此可知,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完全没有必要,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着明天的成功呢!” 《失败是成功之母》

例二:“有鸿鹄之志,方能扶摇九万里。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东渡日本„„可以说一切英才都因为有了大志、大德、大才,才获得了成功。‘机遇’并不会遍洒甘露,绝不是普渡众生之神,‘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机遇》

例三:“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懦弱者,那是一堵高高的墙。”(《尝试》)

例四:“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垓下之围,一统江山。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人,怒疏屈原,而身死异国。”(《情感与理智》)

例五:“蚌在自由自在生存的过程中,一粒沙子钻进了它的体内,生命的磨难由此开始,为了摆脱痛苦,它不断地砥砺,不断地挣扎,不断地抗争,结果,体内的那粒粗糙的沙子竟然变成了一颗晶莹圆润的珍珠。它曾经是一支伤痛的蚌,而现在成了珍珠的载体。在人生的道路上,免不了会有挫折和苦痛,只要我们敢于抗争,美景是属于我们的。”《要正确对待挫折》

【范文引路】

1、名作品读

还要为雍正帝隐恶扬善吗?

何满子

从传媒得知,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极为轰动,创收视率新高,和上海收视率也极高的《还珠格格》南北争辉云。报上还评论说,北京人钟情于《雍正王朝》,上海人耽爱《还珠格格》,从中可以显示两地欣赏水平之高下云。意思是,《雍正王朝》的“艺术品位”要比《还珠格格》高得多。

笔者是个顽固分子,您说我偏激也好,偏颇也好,乃至不是东西也好,凡是荧屏上活动着的人物脑后拖着一条豚尾的,一见说先天地厌恶;正像荧屏上出现扭屁股歌星就反感,立即要调换频道以避之一样,这类宝贝电视剧从来不看。我从可信的、其鉴赏力靠得住的朋友那里,得知《还珠格格》情节的基

本骨架,是从马克•吐温的《乞丐王子》改头换面而来的;戏里对清代旧制度风习,也尽是胡编乱造,属于“戏说”之类。迷恋这类货色,难怪要见笑于评论家。至于雍正、乾隆这类所谓“历史剧”,则正如一位深谙清史鉴评的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所说,把那些视庶民如草芥,特别是虐待汉人的皇帝都描写成“英明风流,爱民如子,访贫问苦,兼擅泡妞”的有趣而可爱的人物,名曰历史剧,其实和“戏说”分差不离。

这回的《雍正王朝》,据说是极有新意的。新在哪里呢?说是一反过去民间传说和野史之类把这位皇帝说成是阴鸷惨刻狠毒可怖,突出他无与伦比的“勤政”,说他在位13年,朝乾夕惕,(这令人想起这位陛下以年羹尧的贺表“夕惕朝乾”之句,只是把词语颠倒了一下,意思并无差别,却猜疑为有心侮慢君上而下诏切责之的故事,这不是野史和民间传说,而是正正规规地出于《清史稿•世宗本纪》的正史明文。)光是政务批语,就达千万言之多。说他整顿吏治,锐意肃贪,是个“改革”皇帝。当然,“改革”一词,十分中听,颇合人们的心愿。说他“励精图治”的结果,国库因之丰盈,由康熙的库银七百万两骤增至五千余万两。这好那好,于走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好皇帝。

这些也许是事实,但他不这样“朝乾夕惕”行吗?要时刻提心吊胆地防范而且猜疑那些“窥窃神器”的弟兄及其党羽;要防范而且猜疑尚未彻底死心的汉民的反抗;要保住爱新觉罗氏偌大的富有四海的家业;要谋他的子孙后代“皇图永固”,扩大而言之要维护八旗子弟的永世安富尊荣,长享特权,永远骑在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头上专擅威福。他当然得捉防、猜疑、费尽心机操作或曰“勤政”。他迅速辣手地肃清肘腋间的骨肉异己,不但野史和民间传说,连《清史稿•世宗本记》也不能为之讳,论定他“孔怀之谊,疑于未笃”和“寡恩”,虽然这只是“天皇圣明”习惯下的轻飘飘的贬词。试想对骨内亲属尚且惨无情的人,对稍有不驯乃至无辜的草芥小民能不提防、猜疑而残暴惨刻吗?

这种为了爱新觉罗氏的私产而“励精图治”的“改革”,能和今天为全民族发愤图强的“改革开放”相提并论比附得起来吗?这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胡乱“呼召历史亡灵”。单说“改革开放”一词的“开放”,雍正不但对内绝不开放,钳制禁锢空前;对外则是锁国封闭的创始者。康熙还至少留心西方政教科技,还多少能容纳汤若望、南怀仁等西方教士学人的历算科技知识,雍正则一律驱逐、排斥、封闭,其遗泽一直延至外国用炮舰轰开国门后。至于他对内的思想钳制和精神奴役,则至今读史者犹为之发指。 [点评]

何满子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杂文家,我们在高一学过他的文章《剃光头发微》。他的文章集作者的风骨、阅历、智慧、学养和一针见血的洞察力于一体,格外耐读。何满子不仅学养深厚、治学严谨,而且现实感很强,禀持良知而履行着社会批判职责。

这篇文章通过对电视作品的评析解剖了社会历史和民族心灵。他的解剖准确、中肯,令人信服,他看穿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简单化和线形思维。这篇文章从两部流行一时的电视连续剧着笔,站在社会精神现象的全盘基础上去考察作品,尤其是《雍正王朝》,看到这部影视作品流行的背后如何受社会精神现象影响,又如何反映出社会精神现象。实际上,那些《雍正王朝》的“叫好者”也不见得对“脑后拖着一条豚尾”的专制皇帝有什么特殊的眷顾,无非是借此形象唤起对“勤政”肃贪与“改革”的长官的渴望罢了;然而,作者告诉我们,这种情感却是建立在片面的认识之上的。作者一方面指出雍正的“勤政”实际是为了肃清异己,维护自己的残暴统治,一方面指出雍正的“改革”也与当今社会之“开放”观念背道而驰。这样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全局理解局部,也从局部辐射出全面”。正是这种方法论的娴熟运用,澄清和纠正了许多简单化导致的流行结论。本文的评论,思维严密,持论公正;给人以深刻印象。

2、考场优秀作文实录

(1)2003北京高考作文题——转折

转 折

佚名

人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发展的道路由我们自己来选择。穷途末路时,怎么办?是绝望并且大哭,还是试着来一次转折?

有诗为证:“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路至尽头时,不妨来一个恰当的转圜。说不定就能迎来坐看云起的洒脱与自在。观景如此,为人处事亦当如此。

汉时班超初学文章,苦闷不已。一日,投笔而起,大呼:“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岂可皓首穷经,老于经案?”遂投身戎马,后又出使西域,经营数十载,名垂青史。班超此举,不但留下了“投

笔从戎”的典故,更让我们看到了适时转折的必要以及明确选择之后道路的光明。倘班超一直穷于文章,终了不过是一刀笔小吏,默默无闻,供人呼来喝去。况且,有班固高峰在前,文章一途,岂复有路?这枝笔投得好,投出了响当当的西域都护使,总揽西域大权。班超幸甚,西域幸甚!

古人如此,今人也不含糊。杂志上曾载:某巨商,少时好文学。在家庭压力下攻读经济,走上商途。几十年摸爬滚打,挣出一番事业。但心中的文学梦并未泯灭。在疲于商战之时,退出商海,投身于一家报社当起了编辑,圆了昔日梦,如今舞文弄墨,乐在其中。

投笔从戎也好,弃商从文也好,转折是一大关键,唯有转折,事业才有新的突破,个人才有新的发展。转折不同于逃避,逃避是不堪重负,跳出生活,找个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桃花源,借以“藏”身。这是出世之举。转折则是谋求更利于自身发展的天地,寻找更便于自己发挥的舞台,是在新环境里干出一番新事业,这是入世之举。一出世,一入世,岂可等量齐观?

个人要转折,国家也应转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在一次次的摸索中转折,把中国这艘巨轮推上了正确的航道。然而前面并非一帆风顺,有暗礁,有风景,这就要求我们应时代的变化而适时作出或大或小的转折,唯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抵达胜利的彼岸。

昔人有阮籍,穷途而痛哭。我们不能责备他,因为他处于那样一个黑暗、高压的朝代。我们作为“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时代使者,当然不会效彼穷途而哭。该行则当然行,不行则毅然转。勇于拼搏,敢于转折。这才是我们在新世纪里应有的精神品格。

(2)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山的灵动,水的沉稳”话题。

山水•水性

江苏考生

江水灵动,故能见其蓝;岩山沉稳,故能幻其彩。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为何乐山?其缘于他内心的沉稳敦厚,善良嘉懿。智者何以乐水,其因于他思想中灵动机巧,敏慧有聪。

孔子当属仁者,东坡当属智者。

孔子事鲁,不得大用,仅授以礼乐之官,祭祀之职,故凌云之志不可达,博爱之道不可行。于是退而让之,传道授业,收三千弟子,存煌煌《论语》,恩泽后世,为万代师表。

东坡年少得志,文章诗赋极为世人所推崇,为后代誉为“大宋第一才子”,当属无愧。然而宦途艰险,遭奸佞构言陷陷,始贬黄州,又谪海南。生活的重重打击,不幸的为官生涯并未使他消沉,他那颗痴顽的童心,那股“少年狂”气,丝毫未消。《赤壁赋》《汉书注》等一系列的恢弘之作皆由此生,干天豪气、悲天悯人之性更由此成。

孔子因仁而智,东坡以智而仁。

仁与智是宇宙中、人性中飒爽清风,亦是天朗之月,静谷之履,清流之鱼,幽涧之花,暖春之莺啼,隆冬之飞雪,纯粹而高崇。两者是动与静的和谐,最出世,也最入世。人之处世,以仁为则,以智为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形成了所谓的博大会通。然而真能做到不偏不倚,确是一件相当困难之事。偏仁则“愚”,偏智侧“黠”。我们需要一种积极的眼光去变革,去改善。我们需要东坡的豪情,亦需要孔子的“木讷”,需要东披的“大智”,也需要孔子的“大仁”。

我们看水看山,是否也看到了东坡那潇洒无羁的身影,是否也触及了孔子那宽厚的内心?二者是这两位伟人的真正的品性,但是在他们入世后、处世中所表现出的“异样”的情怀,你又是否注意到了呢?山与水就是人性中的仁与智,是一种永恒与纯美,两者互相交融并不断衍生。

推荐第2篇: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论证方法不是说明方法。有: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⑥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

⑧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推荐第3篇:初中议论文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的种类与作用:

(一)举例论证法

举例论证法:简称例证法,是根据需要例举一定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要求充分、确凿、有代表根据性。

例1:(2006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 有删改) 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预备的。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做资讯的人不可能正确的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运用资讯。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

问题:文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法。举到了“超载健忘症”的例子。其作用是:证明了滥取咨询的严重后果(危害)

2、(2006海南省课改试验区 有删改) 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发现自己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问题: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例证法)。

作用是用该事例论证了成功者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道路的,因此我吗要在实践中学会尝试各种发展道路,并与时俱进的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举例论证法的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引用论证法:

简称引证法,是引用正确的科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认定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 例

1、(2006 随州市 有删改)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 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题目:语段使用了引用论证法,请你把它找出来,并说明它的作用。

参考答案: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作用是引用古语阐明了“死”,“活”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有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的关系。 作用: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三)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简称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观点。 (2006年百色市)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问题: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比喻论证法(喻证法)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生最苦的事, 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比喻论证法的作用: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

(四)、对比论证法

对比论证法: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例:(2006江苏省盐城市有删改)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问题:这一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法之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对比论证法,作用是:通过正反对比使论证更加周密,更加深刻。

对比论证法的作用: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来源 : 考试大 - 中考考试

二、方法点拨

(一)、掌握规律、熟练掌握论证方法:

例证法:一般举出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形式上较易判断。

引证法:一般引用道理论据证明观点,

道理论据比事例论据的外在形式更具有鲜明性,

只要是支撑论点的马列主义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 喻证法:往往用来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

对比论证法:一般要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二)、善于分析:

我们知道,论证方法是连结材料和观点的纽带,是一片议论文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们在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从材料和观点的关系出发,进行思考。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有什么样的作用,用和不用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等等。

(三)、注意事项:

例证法:读者一定要领会作者所举事实是从哪个方面、那个层次、哪个角度去证明中心论点的,理解它与中心论点的内在联系。

引证法:注意所引言论、事理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我们还要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虽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推荐第4篇: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教案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学习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

2、探究论证过程,训练中掌握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

学习难点:学习论证过程,训练中掌握论证方法。

教学步骤:

一、话题导入 (最好有个小活动)

二、回忆写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学生回答,补充)

三、分析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

1、首先,请看下面短文节选,判断这两段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一) 有鸿鹄之志,方能扶摇九万里。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可以说一切英才都因为有了大志、大德、大才,才获得了成功。‘机遇’并不会遍洒甘露,绝不是普渡众生之神,‘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节选范文《机遇》

(二)著名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写了大量的悲喜剧以及诗歌,终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傍晚乘凉时发现苹果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掉?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一科学论断。节选学生作文《写作的重要性》

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节选学生作文《要善于抓住机遇》

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节选学生作文《勤出成果》

2、(找学生总结)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含义

事实论证也叫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这是运用归

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

道理论证也叫引证法,即引用正确的科学原理,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

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认定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引用的东西,用来作讲道理的依

据。

3、(找学生谈)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

事实论证方法的好处:事实胜于雄辩,举出确凿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 道理论证方法的好处: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四、运用论证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过渡语)知道论证方法的好处,就想体现在写作上,如何进行事实论证与事理论证?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一)运用事实论证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上面的举例思考,先让学生总结,老师在分析补充,每找到一个毛病都要让学生修改补充)

1举例(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

2举例的典型性,事实胜于雄辩。

3举例语言的概括性,不用记叙描写的语言。

(二)运用道理论证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 引用的道理与论点构成一种内在联系。

2 引用语力求简洁,抓精华,不要断章取义。

3不要引用完就直接下结论,以免给人浅薄的感觉。

五、实战演练(师提供论点和论据,学生进行论证,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按观点要求运用所学论证方法重新组织材料。

1、贝利从小家境贫寒,买不起足球,就用塑料盒,汽水瓶,椰子壳等练习,有一天,一个足球教练发现他很有天赋,就送给他一个足球,后来又对贝利进行专业训练,经过努力,贝利终于成为一代球王。

2、▪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 ——拜伦

3、▪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郭小川

观点:逆境出人才

参考:一提起贝利无人不知,可有谁知道鼎鼎有名的贝利小时候家境贫寒,竟然买不起他心爱的足球,只能用塑料盒,汽水瓶,椰子壳来当成足球来进行练习,对球王贝利来说,逆境不但没有消蚀其斗志,反而成为激励他奋斗的动力。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代球王。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1.阅读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事迹确立一个论点写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参考材料:

1、归纳分析法文章在列举了几个属性相同的事例后,对其进行归纳分析,由诸多个“前提”概括出特殊的结论,回扣深化其结论。

例①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2、假设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例如,为了证明“立志”的重要性引用了王羲之练字的事例。王羲之9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洗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么他绝不可能有什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正因为他从小立下了苦练书法,才会成为一代书法家。

3、探究原因法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例,如为了证明“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论点,举了这样一个事例: 例如,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材料句)为什么他(钱学森)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足以抵得上五个师呢?还不是因为为他的头脑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和高精尖的现代科学技术?还不是因为这些关于“原子能量”的“知识”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实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分析句)可见,知识就是力量。(结论句)

4、评析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揭示论据所蕴涵的作用、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危害,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诫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

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作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

而自觉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练意志的有效途径。

5、正反对比法根据所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材料作对照分析,通过比较,突出阐发的事理。

请大家看一例

四、强化训练:

泰戈尔说:“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再高飞了。”(材料句)„„ „„因此,人啊,千万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

⑴泰戈尔说:“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在高飞了。”(材料句)翅膀本是用来追求飞翔的快乐与自由的,倘若用来追求金钱,则失去了翅膀本来的作用。生命本是用以追求自然的奥秘、精神的浩瀚、灵魂的自由的,倘若仅仅用来追求金钱、追求物质享乐,则失去了生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失去了作为人本该享受的精神的快乐与自由。因此,人啊,千万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结论句)

⑵泰戈尔说:“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在高飞了。”(材料句)显然,“鸟翼”象征理想、追求,而“黄金”则代表物质享受。那么,只要在“鸟翼”与“黄金”之间划上等号或是将二者紧紧的捆绑在一起,那么,一个人的精神自由、人生价值便宣告结束了。鸟翼坠上黄金,飞鸟失去的只是蔚蓝的天空和飞翔的快乐;灵魂坠上黄金,人类则失去了应有的善良、自由、快乐和尊严。因此,人啊,千万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结论句)

1、请依据下文的开头,按照要求续写一段话。

我非常喜欢这句名言。大千世界,浩浩尘寰,庸庸碌碌过一生的人不计其数,然而久经磨练、矢志不渝,最终达到光辉顶点的人也不可胜数。缘其区别,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们立志的高与低、远与近,也就是想“当将军”还是想“当士兵”。

在这开头中,提出了“志当存高远”的中心观点。请续写一段话分析这一观点。

2、请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谁不喜欢那葱郁的绿树?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绝不能缺乏绿树。绿树使大地充满了勃勃生机,为自然调节气候,给人类带来幸福。绿树为了这一切,必须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不断吸收水分和养料。有人曾经作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到 5000克之多。

请根据上述材料,确立一个观点,然后联系现实生活,选取一个事例,写一段以事实论据加分析总结为主要内容的议论文段,字数不超过300字。

推荐第5篇: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共)

篇1: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议论文写作6种事理结合分析论证的方法素材

语文:高考作文技法:议论文写作6种事理结合分析论证的方法 不少考生在写议论文时,所举事例古今中外,不可谓不丰富,但给阅卷老师的感觉却是堆砌事例,论证力度不够,说服力不强。究其原因,是考生不明白议论文重在议(说理)这一根本要求。那么,议论文写作中,在举出典型事例后,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以使事理有机结合,从而增强论证力度呢?下面教你6种事理结合分析论证的方法。

一、由果溯因法或由现象揭示本质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外在与内在的原因,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其实质,举出事例后,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或揭示事件的实质,以增强文章的论证力量。

木子美等一批网络写手,凭借浅薄的语言、暴露的照片将作家的定义完全扭曲;小沈阳以忸怩的姿态、嗲声嗲调的语言在春晚中将全国人民狠狠地“雷”了一把。一时间,“不要脸”似乎成为通向“名誉”的捷径。

这种现象没有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变化最大、人心最躁动的上世纪80年代,反而出现在不断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说,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流于形式和都市发展中的文化媚俗,对一些人灵魂的迷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珍惜你的脸面》片段) 文章在举出“木子美”“小沈阳”等典型事例后,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令人警醒。

二、由此及彼法

分析论证时,所举事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社会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国家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当今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其实,不论哪方面的事例,都是相通的,分析论证时,可以由所举事例联想到与之相关或相反的方面。

一头毛驴被主人牵着,来到桥头,透过一道道宽宽的石板缝,可以看见桥下湍急的流水。毛驴被这可怕的景象吓呆了,任凭主人怎么催赶就是不敢前行。主人走上桥往前拉它,它就向后撤;主人用树枝狠狠地抽打它,它就前腿立起,昂首长嘶,好像在抱怨“:为什么非要我走这么危险的路?想让我掉下去淹死吗?”主人只得住手。后来,主人想出一个办法,他牵驴下桥,直奔一块庄稼地而去。毛驴看见绿油油的庄稼,早已馋涎欲滴,顺从地往前走。这时,主人脱下褂子蒙住了驴的眼睛,在原地兜了一圈,就径直奔桥头而来。毛驴就这样被一步步牵上了危险的境地却茫然不知。它还幻想着正一步步走近那片庄稼,好大嚼一通哩! 牵驴过危桥,是因为驴戴上了“眼罩”,两眼一抹黑,看不见前面的危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看得见的陷阱,人人都能避开;而一旦被某种东西所诱惑,丧失了理智,迷了心窍,就好像一头戴上眼罩的毛驴,再也看不到危险,只能乖乖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毛驴的眼罩》片段) 作者在讲述了“牵驴过危桥”的故事后,揭示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而给读者以人生启迪:看得见的陷阱,容易避开;一旦诱惑在前,看不到危险,便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种由此及彼分析论证的方法,既形象,又充满理性,自然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三、反向假设法

分析论述中,举出正面事例后,从反面假设进行分析;或举出反面事例后,从正面假设进行分析;或举出古代事例后,让时光推移,假设发生在当今会是什么样子。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腐败,使集团内人心涣散,斗志松懈,“彼此睽隔,猜忌日生”,使“敝衣草履,徒步相从”的艰苦奋斗作风多被抛弃,代之而起的则是对权力、名誉和奢侈生活的追求,导致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农民领袖逐渐蜕化变质,从而失去民心。太平天国初期,无数怨恨不平的百姓如潮水般涌入太平军;太平天国后期,又有无数怨恨不平的太平军战士叛变出走!且不说太平军军力能否与敌抗衡,单是失去民心,又怎么能不失败呢? 历史不可逆转,但我们不妨做一个小小的假设:假如,太平天国没有失败,而是奇迹般地突出中外反动势力的围剿,攻克北京,统一全国,又怎么样呢?不过是历史长河中又多了一个封建王朝,也只是太平“王国”“官国”的胜利,与曾经参与和拥护起义的农民大众无关,不外是刘邦、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历史重演。(《如果太平天国不失败》片段) 作者在分析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后,进行反向假设,进一步分析了政权的实质。这种反向假设的论证方法能够将问题引向深入。

四、对比分析法

在举出正反事例后,紧扣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从而使读者认识到如何做是正确的,如何做是错误的。

中国历来就有“士可杀不可辱”之说,为“尊严”而死的例子更是不可胜数。春秋时便有“二桃杀三士”的故事。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人勇冠三军,却为了争两个象征功劳的桃子而丧命。与此相反,同是发生在春秋时代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却被传为美谈。晋国大臣赵盾之门客程婴,为保忠良之后,将自己的孩子献上,忍辱负重数十年,把赵氏遗孤抚养成人。

一个视死如归却沦为笑柄,一个忍辱偷生却传为美谈,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两个字:“尊严”。“三士”之流,看似为了尊严,但究其根本,不过是为了庸俗的面子,结果桃子得不到,反把命送了。齐国国相晏子一语道破玄机:“若血气之勇,不过寡君鞭策之用而已,其生死何足为齐轻重哉!”而程婴为保忠臣之后,不但痛失爱子,还要背上“卖主求荣”的罪名,受人唾骂,其所受之辱令人难以想象,换了“三士”之流,恐怕早已死过几百次了。但程婴没有一死了之,而是“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勇敢担负起抚养遗孤的责任。显然,这样活着,往往比死更为艰难。而误解、污辱和谩骂不仅没有毁掉他的尊严,相反,他的崇高人格,他的神圣尊严,却在这场捍卫正义的斗争中得到升华。(《尊严》片段) 作者先讲述了“二桃杀三士”与“赵氏孤儿”反、正两则故事,接着紧扣“尊严”,分析了“尊严”与“面子”的不同,从而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尊严。正反对比,是非鲜明。

五、意义分析法

举出典型事例后,紧扣观点,联系社会现实,分析事例的现实意义。

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位农夫在沙漠的边缘捡到一根金条,他本可带回家去变换成田产,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可他又想,沙漠里会不会有第二块、第三块?于是他不停地找,手中的金条越来越多,而身上的干粮和水却消耗殆尽,最后,他抱着一堆金条死在沙漠中。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该放手时就要放手。无论你是办企业,还是在职场打拼,这个故事都有其现实意义。有的人学业一帆风顺,突然间因考试不及格被勒令退学;有的人事业如乘东风,突然被单位解聘;有的人办企业如烹小鲜,凯歌高奏,却在一夜之间宣告破产。不仅他们自己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就是别人也不能相信。不是命运有意要捉弄他们,而是前期的发达掩盖了能力的局限,当量变发展到质变时,局势便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了。因此,明智的人,应当权衡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该放手时就放手》片段) 作者在讲述了一个故事后,联系现实,指出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并列举了不同行业不同人的遭遇,给人以启迪。

六、辩证分析法

举出典型事例后,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例进行辩证分析,从而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启示人们看待问题要全面辩证,一分为二。

雷恩是二战时纳粹德国赫赫有名的潜艇专家。此人参与了德军最新型潜艇的设计与建造,掌握新型潜艇的绝密情报。在一次战斗中,雷恩被盟军俘获。但盟军用尽办法,就是无法让他开口。后来,盟军了解到,此人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工作中绝不允许别人有半点差错,哪怕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他都会与别人争得不可开交,非要分出是非曲直。盟军针对他的这一特点,设计了一套审讯方案。盟军每天审问他时,都带他经过一间教室,里面的老教授每天 给学员讲解有关潜艇知识时,都错误百出。开始一两天,雷恩还忍受得了,只在教室的窗口稍微停了停,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到了第三天,他终于忍不住了,冲进教室与那个“教授”争辩起来,还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又写又画。由此,盟军轻而易举地获取了德军潜艇的绝密情报。与其说雷恩是被盟军征服的,不如说是被自己的“优点”打倒的。

其实,生活中被自己的优点打倒的人,何其多啊!诚实是优点,但面对坏人的诚实,无异于助纣为虐,还不如说是懦弱;仗义是优点,但对负案在身的“朋友”仗义,就是愚昧,就是犯罪;见义勇为是优点,但只知“勇为”,不知“智为”,硬要拿鸡蛋碰石头,结果往往是好事变坏事,甚至酿成惨剧;感情专一是优点,但面对另一半的绝情寡义,悲愤自尽,看似忠贞不二,实则愚蠢透顶??优点人人皆有,但如果不合时宜地过分发扬优点,不知变通而一味蛮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一败涂地,甚至一蹶不振,遗恨终生。(《别被优点打倒》片段) 作者在举出雷恩做事十分认真这一典型事例后,列举不同的优点在不同情形下的弊端,从而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优点,不要被优点打倒,学会辩证看待事物。

篇2:初中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总结

1、举例论证: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或引证法):

(1)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2)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论证了„„观点,从而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3、对比论证: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篇3:高中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四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并学会使用。能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充实议论文的内容。

2、在搜集分析材料,完成构思、作文的过程中逐步把握写作要领。

3、探讨“善待生命”这一人文话题,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四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搜集关于生命的素材,探讨生命的价值,完成作文。

2、引导学生挖掘话题“善待生命”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议论文写作知识回顾

1、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2、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细分一下又可归为:

a、总论——分论——总论 b、总论——分论 c、分论——总论 其中,“分论”部分又可以分别为: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对比式

3、议论文论证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主要是回答“为什么”。“为什么”,主要从重要性、必要性或危害性等方面考虑。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常常有多个要点,这就形成了“为什么之一”,“为什么之二”,

“为什么之三”?? “ 解决问题”是回答“怎么样”。

“怎么样”主要从步骤、措施、方法等方面考虑。步骤、措施、方法也常常有多个要点,这就形成了“怎么样之一”,“怎么样之二”,“怎么样之三”?? 如中心论点是“读报有益”,试问一个“为什么”,就会引起一大串:读报能了解天下大事;读报能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与作风??还是这个中心论点,如问一个“怎么样”,也可引出一大串:读报要有选择性;读报要泛中有精;读报重在借鉴??要把正论部分写出层进式,选取一两个“为什么”和“一两个”“怎么样” ,文章就展开了。

4、三种结构模式举例

? 模式一:并列式 。 也叫排比论证,也叫“横式”。其特点是,论证的层次

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其结构如下:

 引论(提出论点)

 本论(证明论点)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 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 结论(总结全文)

模式二:递进式。以《劝学》为例。

?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

随意改动。 ? 基本结构: ?

(一):论述了“为什么”后,进一步指出“怎么样”。

(二): 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模式三:对照式。以《师说》为例。

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三、主要的论证方法简析

举 例 论 证 道 理 论 证 对 比 论 证 比喻论证

反证法(又叫“归谬法”)

(一)举 例 论 证

1、举 例 论 证:通过列举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

2、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②、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③、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④、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⑤、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二)道 理 论 证

1、道理论证:是用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

2、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3、注意:除了包括使用道理论据的道理论证以外,还包括作者自己直接讲述的一些道理。

(三)对 比 论 证

1、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 理证明论点。

2、注意: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它们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

3、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如《劝学》第四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四)比喻论证

1、比喻论证: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证明论点的方法。

2、一般情况,是运用人们比较熟悉、比较容易理解的具体事物,证明人们比较生疏、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

“巧喻而理至。”运用比喻论证法,能使文章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如《劝学》

3、运用比喻论证法须注意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

3)应与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结合起来使用

示范《学习如爬山》

学习如爬山。你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因为山太高须仰视而不敢前进,这是懦夫;当你爬到半山腰时,不要因为前路茫茫而徘徊不前,甚至萌发退意,这是弱者;当你攀上山顶,俯察万物之小时,你该高歌,因为你胜利了!

但你还须抬头看看,有一座更高的山横在你面前,它在召唤你:“勇士,前进吧,学无止境!”于是你又抬起了脚······

(五)反 证 法(又叫“归谬法”

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就是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推倒对方的论点。进而证明自己的主张的正确性。

?: ? 秦始皇在位时,曾经把大臣召集起来,告诉他们自己要建一个大园林,东起函谷关,西到陈仓。许多大臣心里都不赞成,但不敢说出来。大臣优旃见大家都不吭声,就走上前去,一本正经的说:“这个计划太好了,在这个大园林里,我们可以多养些禽兽,等敌人来侵犯时,就让麋鹿用角去抵他,这样足以把敌人吓跑!”秦始皇笑了起来,终于放弃了建大园林的计划。 ?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优旃的正义感和出色口才。他就是用反证法(又叫“归谬法“)来讽谏的 ? (归谬法:扩大园林只会增加反对朝廷的人,一旦天下人群起而攻之,只好请麋鹿来帮忙,这显然是荒谬的。)

四、达标检测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文章见“导学案”)

五、讨论拓展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面对生命,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描不完的图画、发不尽的议论、抒不尽的情感。

有人说,生命是一则故事,我们都是故事的主人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演绎着各自的情感;有人说,生命是一幅画,时间是底色,奋斗是画笔,汗水是颜料;有人说,生命是一首诗,平平仄仄,或平淡、或深厚、或朴实,让人琢磨不透??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又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你是怎样看待生命的?

五、能力提升

请以“热爱生活,善待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不得抄袭。

1、写作指导:

写作中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a、拓展话题。可以借助发散思维进行拓展,生命在于奉献、生命在于追求、生命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在于精神的不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可以用作主题或中心。

既要善待生命,就要问问自己:当前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在善待生命的问题上存在什么要解决的问题?生命为什么要善待?善待生命将会怎样?假如不善待生命会怎样?怎样善待生命?用问的方式,引导自己多方面思考,帮助自己打开思路。

从正面立论:“善待生命”就要:

1、珍惜生命 尊敬生命 敬畏生命 直面生命中挫折、痛苦

2、要有坚强的信念 是一种责任 用爱心拥抱世界

3、无私奉献 创造价值 绽放色彩

逆向思维:善待其他生命,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2、指导“编拟写作提纲”

方法:确定中心论点,定模式,拟中心句,确定论据,备亮点,知详略。

3、可用素材

(见ppt)

习作范文

善待生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丞相横槊赋诗慨叹人生苦短。列御寇御风而行,超然洒脱;庄周不为世俗所累,曳尾于泥泞;李白淡泊名利,留下千古佳话。

而反观周兴、来俊臣之辈贪图钱财,使自己一生不得安宁;卫青曾与霍去病抵抗匈奴立下大功,却为了功名害死李广,自己也忧郁而终。生命应得到善待,但凡追名逐利而不择手段者,其生命也将黯淡无光。

建功立业,众人所望。但有人是为造福国家,也有人是为了地位财富。为国者的生命是精彩的,只为捞取个人钱财的生命没有任何价值。

善待生命,我们就要让生命有意义。一个人的存在应该让周围的人感到幸福,而不应让别人意识到他仅仅是活着而已。当你立下汗马功劳时,人们会敬仰你,

渴望拥有你一样的生命。你的生命是伟大的,因为你在用行动维护它的尊严。当你靠发不义之财想得到别人的艳羡时,你得到的只能是别人的唾弃。

名和利的紫罂粟小巧美丽却身带剧毒,想让它与你一生为伍吗?抑或不为名不为利,像陆羽一样品着清茶洗涤自己的生命,感染身边的人们?不为名,本身生命便是精彩的。它在别人心中的地位更高;不为利,那亦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比金银更贵重。生命的高贵不体现在权势上,而体现在能够善待生命上。钱财不会改变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有人想用钱财弥盖自己生命的缺憾,殊不知,这真是欲盖弥彰,像葛朗台一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贪污受贿者如此,勾心斗角者亦如此。纵使拥有百万家产,显赫身份,也换不回完整而精彩的生命。只有淡泊名利,修身奉献,才能得到完整而精彩的人生。

探究人生真谛,回首人生之路,生命的碑记上不会刻上你所拥有的金钱,只会镌刻上你所做出的贡献;不会刻上你的物质享受,只会刻上你的奉献。善待生命,让我们的一生真的有意义而不为名利所累。

我们仰慕那些英雄,他们拥有光辉的人生;细细数来,他们是真的善待生命者。

善待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在生命的历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经历,每个人都有成功,困难,挫折。如果我们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它们,也许我们的生命会放出绚丽的光彩;如果我们以悲观的心态去看待它们,也许我们的生命会暗淡无光,甚至有可能会失去它。

史蒂芬·霍金,是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专家。可你知道,这个伟大的人物的生命中又发生过什么吗?21岁时,霍金患上了卢伽雷氏症。1970年,他开始使用轮椅,并再也未能离开。他不能书写,甚至口齿不清,却撰写了世界上最畅销的科普书籍——>。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使自己的生命放出了最绚丽的光彩,他克服重重困难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巨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相反,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学生,在班里的成绩一直优秀,老师与家长都对她寄予了厚望。但高考后,她自我感觉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又觉得对不起家长、老师,所以她选择了逃避现实,选择了一了百了的方法——自杀。她自杀后,高考成绩的出现,仿佛为了安慰这个死去的好女孩,她考上了一所好大学,当她的父母看着这份迟来的录取通知书时,是多么的伤心!她选择自杀,也许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亵渎吧。

生命像暗夜中的烟火,绚烂却只有一次,无论你怎样看待,它都会像流星一 样划过夜空,悄然陨逝。为了那一瞬光华,珍惜现在,善待生命。

拥抱生命

生命中自应享有晨光灿烂,也该直面暮色茫茫,艰难险阻中不应沉沦,更不应放弃人生的理想和追求。――题记。

既然人的生命如此短暂,如时空隧道中的昙花一现,那么我们该怎样度过宝贵的生命呢?保尔·柯察金说的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仅有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献给了人类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的确,只有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才能不虚度光阴,蹉跎岁月。而这就需要得志时莫得意,失意时莫丧志。

朋友,请留意生命的坚韧与顽强,请留意生命的璀璨与芬芳,不论失意还是得志,都要珍惜每分钟,珍惜美好生命。 生命如花

生命如花,每一个人的生命就像那园中的花儿一样,会绽放,会凋谢。可是,谁又敢说它不曾美丽,不曾香气扑鼻。每一个人如每一朵花,各自有形,各自有色,各自有香。

你也许会生于峭壁之上,你也许会生于百花丛中,如何让别人知道你的美丽,这还得问你自己,不必哭泣,尽管你的生命开始于峭壁,其实你生在哪里都会有美丽,比如天山上的雪莲,比如百花丛中的玫瑰。生命何尝不是如花儿一样,但你要懂得:我想努力,要让每一个走过我的人看到我的美丽,让每一个停步的人,为我的花香而深深吸一口气?? 偶然的一次,我去一间花店买花,店主在她那透明的花店中放满了各式的鲜花,淡淡的香气飘逸,她问我送人还是自己摆设,我说留给自己,但又怕花儿会枯萎而不再有香气,店主于是为我打开了几个盒子,里面也是花朵,有着浓浓的香气但花儿却是干的硬的。“是干花,自家摆着,好看好闻,不用浇水”。最后,我还是买了几朵鲜花回去。我不知道,鲜花已经如此美丽,为何人们还想要不时地用干花去代替,难道为了香气?为了美丽?还是为了生命的无期?对照我们自己,因为生命的短暂而担心,总想找到什么,留下什么,来做永久的代替。究其原因,一定都是因为生命中没有美丽,没有在活着的时候去努力去用心,直到结束的那一天,才无比的伤心。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在生命的一开始,就永不放弃,自强不息。在我们的生命中,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那样,当你将要离去,不会因为后悔而哭泣。你会说,我曾经美丽,直到最后,我仍然永不放弃,自强不息。我相信,即使逝去,我还会因为过去付出过努力而如同花儿一样,香飘四季。

生命如花,当它还在的时候,让我们努力去活出生命的价值,像花儿一样,既然我在这里,我就要让我的美丽我的价值,留在这里。

生命如花,让我们不断努力;让我们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美丽。

推荐第6篇:议论文论证方法训练(教师)

议论文论证方法训练学案

“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总有许多同学,只会提观点、摆材料,而不会论证。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既可增强论证的深度,揭示论据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又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一 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因而几乎每篇议论文都少不了它,特别是论证新颖的、有指导意义的论点,更需要多用它。

如: 其实,在我们身边不尊重消费者生命的食品安全事件又何止是‚瘦肉精‛一起?(观点)2008年河北三鹿集团使用三聚氰胺制造毒奶粉,导致数名儿童死亡,十几万儿童受害。(例1)2006年河北苏丹红鸭蛋事件,震惊全国,让人望‚蛋‛生畏;(例2)石蜡火锅底料、毛发酱油、地沟油、彩色馒头……让人闻之作呕。(例3)一起起食品安全事件,让国人谈食色变,怀疑餐桌上没有几样是可以放心食用的食品。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每一次事件过后都让人心有余悸。企业不能不深思,不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而随意践踏,又有谁会尊重企业的生命呢?我们的民族又将走向何方?正如温总理所言:“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约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道理阐释,总结扣合) 二 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它的好处是丰富论证的内容,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对论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名言警句,可使文章增添色彩,提高分数档次。

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是指直接摘录原材料的有关词句,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引用时用引号表示;间接引用是指摘引或概述原材料中有关词句的大意,不必用引号,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无论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述的中心论点相一致。对于引用的词句,一定要根据文章的观点加以分析,其方法如事例论证一样,可以先引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引,还可以边引边议。

如: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用)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引用)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引用)。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引用)他魂牵梦萦、念念不忘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慷慨陈词:‚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引用)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用了六个例子)

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 (道理阐释,深刻透彻)

因果法 因果法是议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最能体现作者思维的深刻性。对于一件事,可以把它当成“果”,从而“溯因”;也可以把它当成“因”,从而“求果”。这种“溯因求果”的方法,就是因果分析论证的方法。

如:

对于食品企业而言,消费者的生命就是企业的生命。(观点)只有把尊重消费者的生命放到至高无上

的地位,企业才可能长远发展。(阐释)2011年3月15日,央视曝光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济源双汇使用瘦肉精猪肉生产产品。据估计,此次事件将至少吞噬掉双汇集团年销售收入的五分之一。(事例)为什么一次瘦肉精事件会使企业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表面上看是(因为)济源双汇和政府执法部门抽查、监管不力,乃至“18道检验却管不了一头猪”,实则是(因为)政府执法部门和企业对消费者生命的漠视,心中只有钱权,而置百姓生命于不顾。(因果分析)此次事件再一次说明:不尊重消费者的生命,消费者也不会尊重企业的生命,企业终将经济受损甚至倒闭。(拓展扣题)

四 假设法

假设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法。如果事例是正面的,通常从反面进行假设,如果事例是反面的,通常从正面进行假设,此为逆向假设;也可以沿着材料的方向继续拓展假设下去,并推论其可能产生的结果,此为同向假设。

如:对于食品企业而言,消费者的生命就是企业的生命。(观点)只有把尊重消费者的生命放到至高无上的地

位,企业才可能长远发展。(阐释)2011年3月15日,央视曝光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济源双汇使用瘦肉精猪肉生产产品,据估计,此次事件将至少吞噬掉双汇集团年销售收入的五分之一。(事例)正是因为济源双汇和地方政府的抽查、监管不力,视消费者的生命为儿戏,才使整个双汇集团同受牵连而蒙受巨大损失。(因果分析)试想,如果地方政府和济源双汇能够真正担当起自己的职责,呵护消费者的生命,把住每一道关口,又何来“18道检验却管不了一头猪”的天大笑话?又怎会让一个国人心中引以为傲的国内肉食品龙头企业一夜间形象陡落?(逆向假设分析)对于食品企业而言,消费者的生命就是企业的生命。只有真正为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把好每一道关,企业方能长盛不衰。(扣合)

试想,如果企业都像济源双汇一样只知牟利而不顾消费者的生命,政府执法部门都只知应付而不严格把关,不但政府的公信力会丧失殆尽,而且企业也必将被消费者抛弃,国家经济也必将因此而垮台。(同向假设分析)

五 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1)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运用某个材料的引申义,通过类比,来论证文牵的观点,这种方法简称类比法,也叫引申论证法。用作类比引申的材料,一般是寓言、童话、典故、神话故事,还有自然现象和社会幽默小品。类比论证的好处,在于这些材料的本身的生动有趣及其哲理性,会使文章的观点鲜明深刻,而且生动引人。

在运用娄比论证时,要注意如下两点:

类比分析法,尤其是由物及人的类比方法,常用在作文的开头,既可点明主题,又能增添文采。

如:

浩瀚的大海因尊重每一朵浪花、每一条溪流而宽广,蔚蓝的天空因尊重每一朵白云、每一只飞鸟而

美丽,宽广的大地因尊重每一棵小草、每一株大树而充满生机。一个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只有尊重每一位消费者的生命,才能发展壮大。(类比)

(2)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用正面的或正确的观点同反面的材料或观点进行对比,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能得到直露显豁的表现,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横比”,一种是“纵比”。

“横比”是把同一时期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纵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作比较。

如: 当我们整天为食品安全战战兢兢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国家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看到国内一些有良知有远见的大企业,始终在坚守着‚质量就是生命‛的信条。(观点)完达山靠其过硬的质量从未检测出不合格产品,并成功收购了三鹿集团;(例1)西安银桥乳业30年一直秉承‚以质量求发展,靠诚信铸品牌‛的经营理念,牢记‚产品就是人民,质量就是生命‛的信念。(例2)还有一步步成长为中国乳品十强企业之一的伊利集团、蒙牛集团……(例3)一个个令国人骄傲的品牌依然在坚守着自己的企业良心,呵护着消费者的生命,难道它们不值得其他企业效仿吗?(分析扣合)

六 比喻法

比喻法是用打比方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生动、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1)单个设喻。

例如:《机遇》一文这样写:“有些成功的得来,往往看似一蹴而就,带有一定的‘机遇’,实际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宛如一粒种子,深深埋在土壤之中,不断地吸收养料水分,苦熬过严寒和干旱,日益具备了破土而出的条件,而这时,‘机遇’便宛如适时的春雨,使种子得以顺利地发芽、开花。我认为成功与机遇的关系就是如此。”

(2)连续设喻。

例如:毛泽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在论证精兵简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就连续设喻:缩小过去的庞大的战争机器,就像‚气候变化了,衣服必须随着变化‛;我们要变成孙行者,‚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指日本侵略者)战败‛;‚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

这一连串比喻针对一些同志对实行“精兵简政”政策的意义认识不足,一连用随季换衣,孙悟空对付铁扇公主,“黔之驴”等三件事作比喻,深入浅出地加以阐明。如果只用一个比喻,就不能收到这样的效果。

又如: 这便是文学工作者一生的语言工作内容,这工作是继续不断的,如同一个忠实勤劳的农夫对土地的加工,种植于人生有益的禾苗,锄刈那妨碍禾苗生长的莠草。那个农夫细心到这个地步,他经常在他的田地里视察,拔去苗陇里的每一棵莠草,把禾苗扶植得整齐茂密起来。

此例先总的把文字工作者的继续不断的语言工作比作农夫对土地的加工,然后连着用种禾苗、锄莠草来比喻语言工作的具体内容,最后又连用农夫视察田地、拔每一棵莠草、扶植禾苗来比喻语言工作者的细心。这一连串的比喻构成一个整体,生动形象,很好地为论证观点服务。

七 反证法

顾名思义,反证法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假设入手,论证假使的荒谬无理,从而间接证明假使的对立两,即正面所立的论点的正确性。这是论证方法的“奇兵”。从手法上说,反证法有两种:直接指出反面假

设的错误和间接归纳出反面假设的荒谬性。

(1)直接反证,如论证“时间的重要性”,就先从不重视时间入手:论证它的危害和错误,由此间接证明了时间的重要性。又如,论“摸着石头过河”的必要性,先从反面论证不遵循科学规律,不调查研究盲目乱闯的弊端,再来论述“摸着石头过河”的必要性,使正面立论的基础更加坚实。

例1:“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还说得上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呢?那会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呢?很明显,那只能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

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实事求是会怎样,而是从反而许不实事求是会怎样,来证明实事求是的意义。

(2)间接反证,是一种归谬法,“归谬”,就是导致谬误。这种方法是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用它作为前提,导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仅用于反驳错误观点。

例2: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

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 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 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 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小结:以上所概括的这几种论证方法,仅仅使用其中的一种,有时论述也会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

在一篇文章中要根据文章的论点,按照自己掌握和挑选的论据,灵活运用,合理兼顾,一般应综合运用二三种。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佳作赏析】

坚守个性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孔子的个性,这个性,无奈却执著;‚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这是屈子的个性,这个性,孤独却坚定;‚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子的个性,这个性,自信而昂扬。

[排比引入,是作文常见的开头方法,能够凸显文采。使用此法,一是要注意句式应大体一致,二是要尽可能引用或化用一些名人诗词,三是要围绕论点引述,直接带出论点。]

回首历史,猛然发现,屹立于高山之巅的恰恰是那些在浊流中却依然坚守节操与志向的人。这节操与志向,便成为先贤们熠熠闪光的个性。正因他们坚守个性,才能傲视群芳,彪炳史册。

[运用归纳法,由上文举例通过分析搭桥,引出观点。]

人们不禁要问,当今社会,人们时时呼吁个性,前卫者时刻标榜个性,那么个性到底指什么呢?有人把独特的发型叫个性,有人把奇装异服称个性,有人把哗众取宠的媚俗叫个性,有人把特立独行的孤傲叫个性,甚至有人故意说反话、唱反调,语不‚惊人‛死不休,标新立异,美其名曰‚非主流‛。这些真的是个性吗?回首遥望屹立于历史之巅的先贤,哪一个靠的是奇装异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太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一座座丰碑,让我们看到了个性的真正内涵:那是在污世浊俗中对本真的坚守,是一种精神气质、理想操守,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更是对民族命运的披肝沥胆。

[本段通过正反对比,理清概念,指出“时尚”不等于“个性”,揭示了什么是真正的“个性”。]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虽无比辉煌,却也压抑了个性。翻开史册,我们听到的是一声声壮志难酬的呻吟,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喊。如今,闭关锁国已成历史,创新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张扬个性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代要创新,社会要发展,个性要解放。解放个性才会激起人的创造才能,才会更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张扬个性已成为时代的需要。

[本段先从历史入手,进行反面论证,说明为什么要张扬个性。然后再从现实角度正面分析,指出时代发展需要张扬个性。] 时代需要个性,个人更需要有个性。有个性,才能坚守本真,才能在发展的大潮中不盲从,不迷失自己,不妄自菲薄。在好莱坞这个充满名利欲望的圈子里有这样一位导演:在好莱坞工作近30年,却从未因商业目的拍摄过一部‚大片‛;在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等人靠电脑特技猛抓观众眼球时,他却始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冷静地剖析着社会和人类的种种顽症;他冲击奥斯卡20年,皆以失败告终。这个人就是美国现实主义电影导演马丁〃斯科西斯。在好莱坞只崇尚商业结果的环境下,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意愿,坚守艺术的个性,被公认为美国战后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成为世界级电影大师。试想,在好莱坞商业巨制风靡全球之际,如果斯科西斯一味跟风,只求效益,只讲包装,那么电影界只会又多了一个想象天才,在喧嚣的英雄救世背后又怎会有理性的冷静?我们又怎能通过电影看到对人类顽疾的深刻反思?因此,真正的个性不是追风,更不是盲从,而是对内心精神世界的坚守。有时执著坚守,不随波逐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本段主要通过举例论证、反面假设论证分析坚守个性的意义。] 个性的张扬能推动社会进步,但并不是所有的个性追求都是好的。哗众取宠的媚俗,或是故意的背叛与标新立异,不但不会获得社会的认可,而且会很快走向生命的尽头。个性的解放不能是无限制的自由,它要以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正义的宣扬为衡量标准。

[本段辩证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个性都是好的,评判标准是“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正义的宣扬”。] 在人人张扬个性又容易迷失自我的时代,如果每个人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本真,不随波逐流,那么这个社会才能真正因个性而精彩。

跟踪训练一

阅读下列语段,思考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语段1:

俗话说:自信能给予人无形的力量,难道不是吗?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必须充满自信,无论问题是容易还是困难。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是最棒的。这也是最基本的。海伦〃凯勒就是凭着自己的自信,虽然她听不见、说不出、看不到,但她相信,她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她做了一个虽眼盲心不盲、耳聋思想不糊、口哑却精神不亚于常人的伟人,被世人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是多么高的称赞啊!她靠的是什么?就是她那坚定的信念,那份伟大的自信。跛脚的郑丰喜,别人说他不能上学,他自信,他不仅上了学,还年年拿第一;别人说他骑不了自行车,他自信,硬是在体无完肤之后让自行车成为了他的脚;

别人说他一辈子都要跛脚,他自信,他从小就对家人和自己说:我一定要站起来,我还要穿皮鞋,最终他还是做到了。他也靠着自己那惊人的自信使他这艘汪洋中的小船在大风、大浪等灾害下依然不翻。我们感叹他们很厉害,厉害什么?厉害的就是比我们常人多的那份自信,他们相信自己。(

举例论证

语段2:

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

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因果论证

语段3: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

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引用论证

语段4:

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羁留

异国,饱经磨难,终成雄才大略才实现的。世界著名文豪小仲马,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人物的能力才获得成功马的。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则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可谓遗产之巨了,然而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历史上的后主刘禅及李煜不都是鲜明的例子吗?(

因果论证

语段5:

首先你要有一包上好的咖啡粉,或者自己买来咖啡豆亲自磨制,只有保证它的质量,你的工

作才能不至于建立在枉费时间的基础上。就像我们做人,不论你包装得多花哨,多么迷人,你本人,你骨子里首先得称得上精品;否则,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是枉费。坚持自我的价值。每个人都有优点,肯定它,发挥它,不要因为别人的言论而犹豫,‚我是这样吗?‛坚持自己是一包上乘的咖啡粉,将注定你以后被人认可的确数。如果你坚持做到这一点,恭喜!(

比喻论证

语段6: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

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假设论证

语段7: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

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寻梦的足迹;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 (

类比论证

语段8: 有人把科学家有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论。法国著名微

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试想,如果弗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糖没有历经数十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明者吗?(

假设论证

跟踪训练二 请以“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为文段观点,并作为文段的开头,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写成一段话。

语段

1、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例证法)

语段

2、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引证法)

语段

3、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对比法)

语段

4、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假设法)

跟踪训练三

本次作文: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对羡慕的感觉都是相似的,但对羡慕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有人说,羡慕是摆脱慵懒的仙丹;有人说羡慕是滋生嫉妒的温床;还有人说羡慕别人得到的,不如珍惜自己拥有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佳作赏析]

我看羡慕

人们追求美好远离困厄,人们向往光明摒弃黑暗。正是人们对善与恶、美与丑最基本的认知判断,促成了人类不断地追求与进步。而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就是羡慕。羡慕使人们看到了奋斗的目标,激励人们为理想而奋斗;但过分地羡慕会使人忽视既得的幸福,甚至由羡慕演化成嫉妒,于人于己都只有害处。

羡慕使人对美好的单纯愿望上升为实际行动,催人上进。陈胜向往物质充足的生活,激愤反抗,点燃了秦

末农民起义的燎原之火。孙中山羡慕西方社会人们充分的自由、平等,打响了革命推翻封建的第一炮。当今的中国人赞赏飞机在宇宙中的翱翔,中国的‚神七‛载人飞船才能在2008年升空。羡慕凭借着我们对美好的认知,让我们为追求而热血沸腾,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最终实现梦想。

追梦的力量让我们闯过一道道艰难险阻,冲破重重束缚,不断冲击新的高度,实现新的理想。羡慕正是这一切力量的起源。如果我们永远只看到自己的那碗水,不去承认海洋的广袤与博大,我们就终只会有这一碗水。如果我们吃不到葡萄就说它是酸的,我们就永远吃不到萄葡。没有羡慕,没有赞赏,我们就不会进步,裹足不前,甚至倒退。这也是我们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国在清末竟会如此地不堪一击的原因。

当然万事万物都有它适宜的度,过犹不及,羡慕也如此。当羡慕使我们只看到别的东西而无视自己的拥有,我们就永远享受不了生活本应有的快乐。当羡慕不断攀升成为嫉妒,使我们迫切想得到一时间还不能属于自己的东西,美好的愿望变成不择手段,造成害人害己的悲惨结局。当我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得陇望蜀,总有无穷尽的欲望时,生活在你身边褪色了。一切的美好愿望终只成了造就劳累积压不快的指引。如此的羡慕,又有何意义。

羡慕的作用和道理与生活中的道理一样。利与弊总是相互依存的,又发挥着截然相反的作用,维持着生活的平衡。我们要做的,如同对美好的追求一样,追求对羡慕这种力量最完美的驾驭。

【简评】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羡慕使人们看到了奋斗的目标,激励人们为理想而奋斗;但过分地羡慕会使人忽视既得的幸福,甚至由羡慕演化成嫉妒,于人于己都只有害处。”文章在第一段就提出中心论点,立论准确、深刻。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说理,孙中山、中国的“神七”载人飞船等事例的运用,叙议交融,简洁有力。“如果我们吃不到葡萄就说它是酸的,我们就永远吃不到萄葡。没有羡慕,没有赞赏,我们就不会进步,裹足不前,甚至倒退。”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令人信服。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除以上重点分析的几种外,还有意义分析法、比喻论证法、披文示意法等。只要熟练掌握几种方法,做到运用自如并能举一反三,一定能写出有理有据的好文章。

推荐第7篇:议论文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

议论文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

议论文是学生在各级各类应考或平时练笔中选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从各级各类的考场作文评阅及平时作文批改情况来看,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是因为不能恰当或综合运用议论文常见的一些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七种: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下面细谈四种在议论文写作时常用也比较好用的论证方法。

一、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二、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只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做为喻证的喻体与做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争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四、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1、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境等。

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刀见血。

2、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论点 是你观点

论据 支持你观点的依据

论证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⑥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⑧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是什么?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一、知识储备: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3、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论证方法的识别:

事例(含概括事例)

-------举例论证 引名言,讲道理

-------道理论证 运用比喻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 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还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 3 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5、中心论点的识别:

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四看论据证明的观点

6、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7、议论文题目分析:

一、作用分析1点明论点、2交待论题、3点明议论由头

方法: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一般是论点,如:珍惜××,学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并列短语一般论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想和做,成与败 题目中有谈、论、说、议的一般是论题。

二、效果分析:点明了文章论述的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提出了论点等。

8、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9、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10、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

(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语体特点。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1、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论点。 引用名言,有力证明了××论点。 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3)、针对生活中的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等。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12、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下(全)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8:“结尾的作用”回答。

13、启发思考类题目:

一、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思想意识,

二、把文章中心换个角度阐述一下即可。

三、注意联系实际题必须联系

说明文阅读知识储备与答题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说明方法大都是三个字;论证方法是四个字;修辞手法是两个字。)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不常用的有: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答“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上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七、拟写公益广告:当不工整的对偶句写。附:公益广告示例:

公益广告的基本特点:以道理倡导人

以情感打动人

以创意吸引人

如何才能写出创意独特、有情有理的好广告语呢?

1、多用修辞,

2、注重押韵,

3、力求简洁,

4、句式多样

一、“关注心理健康”

1、

给心灵一个空间,给自己寻找一个方向,给生活一份希望珍惜健康,珍惜生命。

二、“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1、

停止战争,为了孩子!

2、

看看孩子脸上那天真的微笑,我们又怎舍得让这份和平与安宁转瞬即逝呢?

三、“公民义务献血”

1、波涛让江河澎湃,热血使生命沸腾!

2、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3、生命,因你而奔流不息。

4、比献出的血更宝贵的是你的真情。

四、“购买体彩”

1、奉献是无私的骄傲,大奖是爱心的回报。

2、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跟着“体彩”走。

五、“希望工程”

1、用心点燃希望,用爱撒播人间。

2、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

六、“说普通话”公益广告:

1、沟通你我他,全靠普通话。

2、讲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七、“保护文化遗产”公益广告:

1、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八、“保护动物”公益广告:

1、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鸟知道;是鸟先消失还是蛋先消失,你知道,我知道,只有鸟不知道。

2、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3、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见到今天的动物。

九、“关爱他人” 公益广告:

1、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

2、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十、“禁毒” 公益广告:

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拒绝毒品,向摇头丸摇头。

一、“环保” 公益广告:

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2、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3、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4、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5、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6、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二、“注意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1、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2、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

3、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4、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

三、“青年志愿者行动”公益广告:

1、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2、一份青春一份爱,爱心献给全世界。

四、“关爱艾滋病患者” 公益广告:

1、防治爱滋病,你我同参与。

2、有了爱的滋润,他们将多一份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十五“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

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2、

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

十六、“诚信” 公益广告:

1、诚信----人生的通行证。

2、用你的真心,换一世的真情。

七、“尊敬老人” 公益广告:

1、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2、空没有星子照耀,她会黯然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搀扶,她会萧萧落木。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

八、“社会公德”

1高空抛物,砸在地上一个坑,砸在头上„„ 2不能再丢垃圾时,丢了自己的脸。 3讲社会公德,受社会尊敬。

4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良言一句,三冬亦暖,恶语伤人,六月犹寒。 十

九、“助盲,关心残疾人”

1、情系残疾兄弟姐妹,奉献一份诚挚爱心。

2、扶残助残,有你有我。

3、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8 二

十、“尊师重教” 公益广告:

1、师训如酒 久酿沉香。

2、尊敬老师,从小事做起。

3、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十

一、“打击盗版”公益广告

1、

为了不使你的偶像变形,请杜绝盗版。

2、

华丽的外衣掩饰不了你空虚的灵魂,更哄骗不了群众雪亮的眼睛。 二十

二、校园公益广告:

1、求知而来,载知而去——阅览室

2、您的爱心能托起一项事业——希望工程

3、做人讲德,用水思源——自来水;

4、懒惰者不会在此留下矫健的身影——锻炼场

5、该出手时莫出脚——门寄语

6、我的形象全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墙壁寄语

7、知道我在等你吗?

垃圾桶

8、不要让我无故流泪——水龙头

9、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阅览室

10、滴滴情深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请节约用水

11、等待您心灵的爱护!——窗户

12、举手投足间,别忘了我饥饿的大嘴——果皮箱

13、人间知音难觅,校园草坪难培——请爱护草坪

14、武术家松动了我的骨头,艺术家拧紧了我的眉头——课桌

15、吐气如兰,缘于心香如蕙——语言美

16、天地“粮”心,惜食莫蚀——食堂

二十

三、“禁烟”公益广告:

1、

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2、

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医院禁烟)

推荐第8篇:议论文对比论证方法运用教案

议论文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

文昌华侨中学

潘小咪

一、教学目标:

掌握议论文对比论证方法,让作文升值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运用对比论证来打造我们的议论文段落。

2、明确概念:何为对比论证?

议论文中举正面的例子和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正反的例子进行分析,从而突出自己的观点。

3、对比论证的作用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观点更鲜明。

4、使用对比论证的原则 (1)、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

选材角度(属同一范畴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 叙述角度(要紧扣论点进行叙述) (2)、要有完整的分析总结句

5、点评段考作文段落 段落1:《听取他人建议》

回顾历史,善于听取贤臣建议的君主才能成就一番霸业。春秋时期,齐桓公掌朝,想要任鲍叔牙为相国,而鲍叔牙提出建议,觉得任用管仲更适合。齐桓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重用管仲,就因为如此,齐桓公才有一番春秋霸业,成为春秋一国霸主,历史上才有“春秋五霸,一匡定天下”的成就。相反的,自以为是、不听取贤臣忠言的人又何能成就大业?想当年有西楚霸王美誉的项羽,最终死在刘邦的剑下,血染红了乌江。如果项羽听取了贤臣的建议,杀了刘邦,或许就不会放虎归山,酿成大祸,自己也不会死在刘邦剑下。可见,听取他人的建议有多重要。

优点:运用了恰当的对比事例

缺点:语言叙例语言繁琐且有不准确。

指导对策:在叙例时,要紧扣观点句有侧重点地进行叙述,语言要简洁,叙例要尊重史实,如段落中说项羽死在刘邦剑下,歪曲历史。

修改:

回顾历史,善于听取贤臣的建议的君主才能成就了一番霸业。春秋时期,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相反的,想当年有“西楚霸王”美誉的项羽,刚愎自用,不听取范增的建议,在鸿门宴上错失杀掉刘邦的良机,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悲惨下场。同样是君主,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究其原因一个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一个却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想要成功,还是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

段落2:《学会接受建议》

学会接受建议,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历代帝王有的因虚心纳谏而强国,有的因独断专行而灭国。就如唐太宗李世民,广开言路,接受别人的建议,进行全面地综合分析,以至于能闻名于当时,各路英雄豪杰慕名而来,助他完成大业,开创开元盛世。假如没有他的虚心纳谏,就不会有众多有才能的人投奔他,他就不会那么快地打下一片天地,所向披靡。因此,学会接受建议,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优点:有要开始对比论证的阐释句 缺点:缺少反面事例,说服力不强 指导对策:(1)我们在选例的时候,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必须是同一范畴 修改:

学会接受建议,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历代帝王有的因虚心纳谏而强国,因独断专行而灭国。就如唐太宗李世民听取魏征等人的建议,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才有众多人才帮助他开创贞观之治。而商纣王为了一己之欲,残忍地杀害了冒死进谏的忠臣比干,最终自己也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由此可见,学会接受建议,才能耳聪目明,才能扬长补短,才能明得知失,才能少走弯路,通过捷径走向成功。

6、作文升格训练(为下面的文章空出来的段落补充一个对比论证段)

善纳雅言利于行

狼不肯听取兔王的忠告,结果活活饿死在岛上。善纳雅言利于行,固执己见危于己。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能使自己得到提升,少走弯路。

善纳雅言需要放得下自己的身份,甩开高高在上的姿态,方可得到“雅”之言。

唐太宗放得下高贵的皇帝身份,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严于律己,成就一代辉煌;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了自己的盛世王朝;刘备虚心,三顾茅庐拜访孔明,得治天下之大计。想要别人坦诚的说出忠告,自己必需先放低自己,不要不可一世的高高在上。谦虚是广纳雅言的前提,是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而坦言相劝。

善纳雅言需要……

善纳雅言需要广开言路,汲取各方面的信息,开拓进取,形成综合全面的为大众所接纳的体系。

国家一旦将要出台法律,必先会征集各个地方各个部门的相关意见,审核检验,综合考虑,最后才确立出台发行,例如《国家安全食品法》的确立,汇聚了来自各种信息的意见,了解大众的需求与要求,出台的法律才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广开言路能够聚集大众的力量,使大家的意见相互交融,互相比较,才能得到更加完善的建议,才能做到真正的利民便民。

有句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雅言”中的雅并不完全在话语表面的美观,而在于它的内在价值,只要它深刻有鞭策警示之意,就是“雅言”。

学会善纳雅言,善于汲取别人的忠告。看似一小学问,其中蕴含的道理可大哩!

教师补充:

善纳雅言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不足,从而完善自己。

诺基亚曾经辉煌一时,然而随着安卓和苹果系统的出现和不断成熟,诺基亚的塞班系统慢慢被手机商和开发商抛弃,可是诺基亚的高层盲目自大,完全不听取意见,无视消费者和市场,坚持使用老旧的塞班系统,导致诺基亚帝国的没落。而三星能够正视自己在技术上的不足,并听取了众多消费者的意见,使用安卓系统,推出了新一代的时尚智能手机,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成为超级大赢家。所以说成功者必定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不求烛照天地,但可看清自身。唯有看清自身不足,才能察纳雅言,不断吸收外来养分以强大自身。正如三星最后成为市场大赢家一般,若我们能看清自身不足,从而善纳雅言,也必将成为人生路上的大赢家。

推荐第9篇:议论文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

议论文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

议论文是学生在各级各类应考或平时练笔中选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从各级各类的考场作文评阅及平时作文批改情况来看,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是因为不能恰当或综合运用议论文常见的一些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七种: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下面细谈四种在议论文写作时常用也比较好用的论证方法。



一、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

二、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只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

三、喻证法

1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做为喻证的喻体与做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争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

四、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1、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境等。

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刀见血。

2、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当然,以上所概括的这几种论证方法,仅仅使用其中的一种,有时论述也会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许多议论文兼用多种论证方法。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议论文展开论证的常用技巧

议论文是高考经常出现的文体之一,但很多同学在写作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不会对论点、论据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基于此,笔者试结合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给读者介绍几种常用的展开论证的技巧。

一、条件分析法。即通过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如吉林优

2 秀作文《心的舞台》一文中,作者先在文章的开头谈到古代帝王希望能稳坐江山和现代人希望能得到关爱的事例后,用条件分析法进行了分析:“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倚闾眺望,我们将做些什么得到些什么,眼中看到什么心中藏着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就可以无愧于心了。”

二、假设分析法。即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或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如山东优秀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一文中作者列举阮籍逃避现实、嵇康正视现实的事例后,进行了假设分析:“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三、排比分析法。即为了增强说理的气势,一些作者常别出心裁地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一组论据,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如广东优秀作文《用心雕琢自己的天使》一文中,作者为了说明“生活中需要异彩纷呈的个性”,就运用排比分析法分析:“这个世界需要‘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气慨,也需要‘唯愿孩儿愚且鲁’的愤慨;需要‘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沉哀婉,也需要有一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超然旷达,需要有一个‘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绝世芳华。”

四、归纳分析法。即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如安徽优秀作文《品读人生》一文中,作者例举孔子从师于不同的学者,曹怀东、朱熹平教授吸取前人的研究的事例后,对这些事例进行了归纳总结:“只要善于品读,每个人都能给人启迪,哪怕是广场上卖唱的乞丐,也能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五、因果分析法。即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的思路究其根源,探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如江苏满分作文《人与路》一文中,作者先引用田亮和郭晶晶在荣誉面前迷失自我,最终田亮被发回到陕西队的事例后,用因果分析法对此事进行了分析:“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局?各大媒体过分推崇是难辞其咎的,而他们个人呢?在巨大的商业利益诱惑下,他们一时间迷失了自我,迷失了自己的道路。他们过分留恋于‘花花世界’,没有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

六、质疑分析法。即为使自己确立的观点毋庸置疑,或置对方于无力反驳之境,用质问或反问替代分析。如甘肃优秀作文《人生的内涵》一文中,作者采用了质疑分析法分析:“想得到别人的喜爱,何不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一些?想得到别人的笑语,何不把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别人分享?想得到别人的信赖,何不把自己的真心坦露出来?”

论证深刻的要求是: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议论文写作的论证技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也是写好议论文最关键的环节,

钱钟书先生在《论快乐》一文中是这样论述的:先引述《西游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者说“天上一日,下界一年”,借天上比人间活得舒服快乐,来说明快乐是人的一种心理。然后宕开一笔,“永远快乐”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继而论述“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快乐在人生中的作用。接着指出:“把快乐分成肉体和精神两种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

3 最后归纳指出,发现快乐是由精神来决定的,它是人类史的又进一步。假如,我们来谈快乐,你会怎样论证呢?你能透过生活现象挖掘出“快乐这一习见现象的本质吗?

二、揭示问题找诱因

世界是由互相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生活中发生的事存在着某种因果联系,在进行分论证时要揭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2005年高考优秀作文《出入红楼》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议论揭示出一部《红楼梦》倾倒几多后人,让众多专家学者倾其毕生精力,还不能尽得其珍的原因:

《红楼梦》,打开了大观园的大门,让好奇的后人一窥当年封建王朝奢华辉煌的殿堂;曹公才华横溢,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如粒粒明珠嵌入其中;建筑设计侃侃而出,几笔勾出一个金碧辉煌的大观园,饮食医理无一不通,衣饰礼仪无一不全,洋洋洒洒如数家珍。曹公秉世之才,堪称语言大师。披阅十载,呕心沥血,字字看来皆是血泪,达到刘勰所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中真正的惜墨如金的境界。

现实生活中会有诸多的现象发生,如少男少女染发烫发,追逐明星,超现实消费,你能透过这些现象揭示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心理诱因吗?

三、抓住要害开药方

议论要切中要害,始终紧扣论点,不游离于论点之外,不偷换论题。例如,以“跨越性格的障碍”为话题,就要紧扣“性格障碍”——不健全的性格(自我封闭,不善交流沟通,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孤芳自赏等性格缺陷)会影响我们的终生发展。有的同学大谈挑战逆境如何超越自我的问题,没有抓住论点。因此,离开论点的论述,是无从谈及论证深刻的。

抓住要害还要从若干现象的分析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以父亲的身份,向儿子进行节俭教育。文中有道理分析,更有大量的具体事例,摆事实,讲道理。正反论述,有很强的说服力。文中批判“走卒类士服,夫蹑丝履”虽有封建等级的观念和鄙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局限,但他总结出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规律是何其深刻!

四、运用辩证明事理

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客观地全面发展地看问题,不要主观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要两点论,不要一点论;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次,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运用辩证法认识问颢、分析问题就会有深度。又如,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典型的关系型作文题,这一话题能正确引导考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每一滴露珠,都能反射一轮太阳”。每一个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世界不独是名人与胜者的天下。

很明显,这个作文导向是正确对待平凡,在人们的认识中,伟大与平凡是两极,平凡与平庸相等,鄙弃平凡是应该的,但只赞颂伟大而不甘于平凡,轻视平凡却是错误的。忠于职守辛勤耕耘的人,不管是名人还是农夫都是自豪的。

本话题可运用的哲学观点有:要全面地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五、多样论证出效果

论证方法要力求多样,力避简单的论据加论点的作法。一些同学这样写议论文:在论点提出

4 之后再运用几个事例进行说明,缺少自已的深入分析,这样的议论文没有自已的分析论证,这种肤浅的论述是议论文的大忌。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说理效果:正反对比论证,是非分明;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名言格言,权威警策;歇后语俗语,风趣幽默„„借助丰富多样的论证方法,能使我们的议论文写得鞭辟入里、论证深刻,能体现我们缜密的思维和洞悉事物的睿智。

事例论证的“六宜”“六忌”

事实胜于雄辩。例证法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写议论文,怎样用好事实论据呢?

一、事例宜切合题旨忌若即若离

写议论文选择事实论据的时候,要注意所选事例的意义,一定要与论点相吻合,不能若即若离,顾此失彼。例如写《说有恒》,举下面这个事例是否妥贴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诗坛上颇负盛名,但他从不满足,从不松懈,经常深入民间把自己的新诗念给村妇老农们听,问他们听懂听不懂,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加以修改。所以他的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用这个事例论证做学问要有恒心显然是不妥的,虽然其中也有“不松懈”、“经常”等字样,却不能用来论证“有恒”。如果用它来论证“作家应该有严谨的创作态度”则是很切题的。

二、事例宜新颖忌陈旧

古人说,“唯陈言之务去”,“文章最忌随人后”。选用事实论据必须力求新颖,道他人之所未道;必须力求精警,启人智慧,发人深思。如所举例证尽人皆知,又不善于从中发掘出新意,纵然例证与论点十分吻合,写出来的文章至多只能是平平常常。有些同学写议论文,事例不够,老例来凑,像张海迪、陈景润、李时珍、司马迁、爱迪生、居里夫人这些老掉牙的事例频繁地出现,令人望而生厌。如果在文章中选用一些新颖的事例,令人眼睛发亮,效果岂不更好?

要举出新颖的典型的事例,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阅读积淀。这就要求大家平常要多读报刊时文,留心积累新鲜素材,这样写作时才能派得上用场。

三、事例宜真实忌虚假

议论文中所引用的事例,不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都必须真实,不能虚构,不能编造,不能含糊其词。如牵涉到数字,还必须准确。事例不真实,论据就丧失了说服力,说理就不令人信服。下面两个例子中的论据就不符合要求。

例1,欧洲有位化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一种新物质,可是他没有把这种新物质提炼出来,就放弃了这个实验。后来另一位化学家也做了这样的实验,由于他坚持不懈,另一种新元素终于被他发现了。

例2,托尔斯泰为写《战争与和平》深入采访,光笔记就写了40万字,最后终于用6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

例1中提到的两位化学家,没有写出他们的姓名,做什么实验,发现一种什么新物质,模糊不清,因此降低了论据的说服力。例2说“用了60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与事实不符。事实上,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一共用了7年时间。论据不真实,失去可信度,同样就没有说服力了。

这就要求平时阅读时对特别关键的时间、地点、人名、事件作确切的笔记或牢牢记在脑子里,切不可凭“印象”引用。

四、事例宜高度概括忌拖沓冗长

议论文事例不同于记叙文事例,叙例语言要精练概括,不宜拖泥带水。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不少高考优秀议论文也体现了这一原则,考生运用短例列举的形式高度概括事实,大大强化了语势,增强了论证效果。例如2005年高考河南考生《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霍金能够创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继日研究的结晶;牛顿能够发现震惊中外的万有引力定律,那是对他苦思冥想、呕心沥血的回报;马克思能够发现剩余价值规律,那是与他废寝忘食、勤勤恳恳地研究分不开的。

五.事例宜多维组合忌单方位出击

写议论文时,如果连用几个事例,既不可一味地详举,也不可一味地略举。一味地详举,难免显得堆砌;一味地略举,难免显得单薄。一般说来,应详略并举。众人皆知的熟悉事例不妨略举,众人陌生的事例不妨详举。详略事例组合,能增强文章的论证效果。

写议论文时,最好是正反事例结合,既从正面举例,又从反面举例,正反对比,鲜明有力。列举事实论据时,古今结合,中外结合。不同时空事例进行组合,因跨度大、概括性强,能增强论证的力度。

六、事例宜叙议结合忌简单罗列

议论文中的言之有据(摆事实)和言之成理(讲道理)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明理才是议论的目的。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议论相互配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如果只是一味举例,举例之后不作必要的阐发和分析,文章难免缺乏思想深度。如2005年高考山东考生《别人的风景你的梦》列举了地狱与天堂的事例:“地狱里的人,围着大锅,每人手执自己的长勺给自己取汤,因为勺柄太长而无法将汤送到自己嘴里,于是怨气一片。还是同样的大锅,还是同样的长勺,人们相互舀汤送到对方的嘴里,每个人都吃的很饱,笑声朗朗,幸福而快乐,而这就是天堂。”

紧接这一事例之后,作者分析道:“其实天堂和地狱相隔得并不遥远。不是为别人,而仅仅是为自己,此谓地狱;不仅仅为自己,更为别人,通过互助来共生双赢,此谓天堂。走出小我,寻找到双赢,你也就从地狱走到了天堂。”这段分析文字,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深化了主题,写出了深度。

让作文的“眼睛”亮起来

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在2005年出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作文平平,淡而无味,是最突出的问题。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的分数,让学生的作文亮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角度要“可眼”

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是很宽泛的,但是考生如果对话题泛泛而谈,往往会像“政治家的眼睛,大而无当”。(《围城》)因此,写作时不要面面俱到,力求“一针见血”。如2000年“答案是丰

6 富多彩的”,若变为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也可以写“辨明是非”、“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变”、“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考生选取什么角度去写,主要取决于自己对话题熟悉的程度、占有材料的多少,读起来觉的“可眼”就可以了。

具体方法:

1、扩展话题法

在原来话题的基础上加以扩展,以增加内涵,达到缩小外延的目的。扩展的方法是再添加一些限制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如2000年的《诚信不可抛》《诚信无价》《丢弃“诚信”之后》,文章的观点就非常明确。

2、提问话题法

围绕话题,多提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我们的写作思路会愈来愈明确,愈来愈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就形成了。

第二、标题要“惹眼”

“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清澈明亮的眼睛,即使长相一般,也会增色不少。阅卷老师第一眼要看的就是文章的标题,标题的好坏将给阅卷老师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一眼睛的闪烁将对阅卷老师有种吸引的魅力。考生的拟题要切合题意,要小而具体,要新颖形象,要有文学色彩,要让人看了标题之后就能读出你的观点、你的文学功底。具体说来,可以掌握一些拟题技巧:

a) 化用诗词名句。如“梅花香自苦寒来”

b) 巧改名作。如“生命诚可贵,诚信价更高”

c) 援引歌词。如“爱拼才会赢”、“„天堂‟里车来车往”

d) 化用俗语。如“拔出萝卜带出泥”

e) 妙用修辞格。如“糖醋排骨有点酸”、“放下感情的叶片”

f) 巧用成语、典故。如“成也枕边,败也枕边”

三、开头要“显眼”

“开头精彩,文成一半”,好的开头可以显出考生的写作功力,给阅卷老师以先入为主的好感,因此,考生要极力打造一个好的开头。其方法如下:

1、巧设题记

引用名言或撰写精彩的语句做题记,既能昭示主题,又能使文章形式新颖,收到较好的效果。如2003年高考,吉林一考生在〈血浓于水,理大于情〉中写的题记:“有云常常就会下雨,像空穴常常会有来风。感情直接关系到认知,它常常影响着对事物的判定。”此题记紧扣作文的提示语,为全文的写作内容规定了范围,还借贴切的比喻、优美的诗句,初步显示了作者的才华,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开门见山

开头直接亮出观点,可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2002年高考一考生的〈选择永恒〉:“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多么震撼人心!

3、引人入胜

开头要尽量把自己的语言功底亮出来,展示自己的文采,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如2001年一考生的开头:“天使的翅膀断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翅膀断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这样的语言,一下子就会抓住阅卷老师的心。

第四、结构要“顺眼”

网上阅卷,由于老师过度疲劳,很容易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这时候文章结构清晰就很有优势。如议论文的结构,或并列式,或 层进式、或对照式,一目了然,阅卷老师就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路,看起来就会顺眼。如2001年高考,一考生安排了这样一种文章结构:“有这样一朵诚信的花,它诚信于爱情……”、“有这样一棵诚信的树,它诚信于友谊……”、“有这样一方诚信的土,它诚信于人民……”,形式上构成了并列式结构,内容上又由己及人,有小到大,颇具匠心。

第五、材料要“抢眼”

作文切忌在文章中出现万能例子,如屈原、哥白尼、张海迪,因为这些例子太老了,要举别人不知道而你知道的例子,或者举现实中新出现的人或事。高考作文就是在老师面前亮出一些东西,你要做到让他觉的你看过很多书,知道很多东西,而做到这些,除了语言外,就是用例了。如〈道士塔的联想〉,不就是取材于余秋雨的文章吗?材料贵在新颖,要抢眼,从众多份试卷中把阅卷老师的眼球吸引过来。

第六、结尾要“养眼”

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独、豹尾”,有些考生认为,阅卷老师只看标题、开头和中间,对结尾是不太注意的。其实不然,文章要写的出色,需要有一个完美的整体,而阅卷老师要给考生评分,也要有一个完整的判断,因此,写好结尾尤其重要。结尾重在有深度,或画龙点睛,或卒章显志,或照应开头,或意味深长,或充满诗情画意,它既是作文的养眼之处,也是考生对阅卷老师抛去的最后一瞥。这一瞥要充满深情,要有蕴味,要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总之,考生要在短时间内集中训练能够快速提分的亮点,力求使自己的作文有几处亮点,把媚眼抛给阅卷老师,让作文的“眼睛”亮起来。

8

设置分论点,论证立体化——分论点设置示例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

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

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

> 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见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

\"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啊,我明白了!\"云雀眨巴眨巴眼睛想,\"谁如果想展翅高飞,就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如果眼睛只盯在树冠以下,那就永远不可能在蓝天白云间翱翔。\"

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麻雀、鹌鹑、雄鹰等对所飞的高度有着不同的认识,你对“高度”又有着怎样的认识呢?

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一、横式分解法(并列结构)

示例A、

中心论点:与蓝天搏击,与白云共舞。

分论点一:你的目标决定你的高度

分论点二: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分论点三:你的学识决定你的高度 示例B:

中心论点:高度无极限 分论点一:高度从积累中来 分论点二:高度从无畏中来

分论点三:高度在心中放飞。

示例C:

中心论点:目标的高度。

分论点一:一个人事业目标的高度往往决定他的一生。 分论点二:一个企业经营目标的高度往往决定它的前途。 分论点三:一所大学发展目标的高度常常决定它的地位。

二、纵式分解法(递进结构) 示例A、

中心论点:奋蹄原野,驰骋天下。

分论点二:生活的高度影响了社会的高度。 分论点三:社会的高度体现了国家的高度。 示例B、

中心论点:山外山,景外景。

分论点一:站在人生的山麓,我们要敢于采摘树梢上的坚果。

分论点二:采到树梢上的坚果之后,我们要敢于采摘山腰上的灵芝。 分论点三:采到山腰上的灵芝之后,我们要敢于采摘雪峰上的雪莲。 示例C、

中心论点:决定高度的条件。

分论点一:无论做什么事,勇气决定高度。 分论点二:除了需要勇气,还要有正确的态度。 分论点三:决定高度的因素中,信念最重要。

三、对比分解法 示例A、

中心论点:昂首长嘶,立马昆仑。

分论点一:过高的目标,是我们失败的源头。 分论点二:过低的目标,会使人玩物丧志。 示例B、

中心论点:向目标逼近。

分论点一:树立凌云之志是达到全新高度的立足点。 分论点二:胸无大志则是事业成功的拦路虎。 示例C、

中心论点:做振翅云霄的雄鹰。

分论点一:行动是达到心中高度的青云梯。

分论点一:心灵的高度决定了生活的高度。

分论点二:空想是通往心中高度的绊脚石。

四、辨证分析法

示例A、

中心论点:种子与参天大树。

分论点一:撒一棵种子,立一个目标,畅想未来。 分论点二:施一点肥料,不畏严寒与酷暑,茁壮成长。 分论点三:多一点耐心,品味过程的酸甜苦辣。 示例B、

中心论点:高度,由你决定。

分论点一:高度是夜空中的启明星。

分论点二:高度是随着阶段而变化的。

分论点三:高度还需要机会的保证。

推荐第10篇: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精解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精解

1、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因而几乎每篇议论文都少不了它,特别是论证新颖的、有指导意义的论点,更需要多用它。

2.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它的好处是丰富论证的内容,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对论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名言警句,可使文章增添色彩,提高分数档次。

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是指直接摘录原材料的有关词句,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引用时用引号表示;间接引用是指摘引或概述原材料中有关词句的大意,不必用引号,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无论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述的中心论点相一致。对于引用的词句,一定要根据文章的观点加以分析,其方法如事例论证一样,可以先引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引,还可以边引边议。

3.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打比方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生动、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下蛋、唱鸡及其他》一文,通篇是用鸡的形象来帮助说明问题的,给人的印象是具体的生动的。

②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做为喻证的喻体与做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争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③精剖喻体,丝丝入扣。《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④多方面挖掘喻体含义。比喻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含义,考生在应考时可根据论题和论点的需要,通过深入挖掘后,恰如其分地加以利用。例如前面提到的“指南针”,在那篇文章中考生将它比喻成为“理论”,而在别的文章中,有人将它比喻为“理想”,指引着人生的道路。1988年高考时,有考生将“清流与活源”比作“实践与认识”、“人才与教育”,也有人比作“现代化与改革开放”。

⑤可一连用多个比喻来说理。例如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针对一些同志对实行“精兵简政”政策的意义认识不足,一连用随季换衣,孙悟空对付铁扇公主,“黔之驴”等三件事作比喻,深入浅出地加以阐明。

⑥运用比喻论证时,同样需要加以分析。有篇高考优秀作文《机遇》这样写:“有些成功的得来,往往看似一蹴而就,带有一定的‘机遇’,实际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宛如一粒种子,深深埋在土壤之中,不断地吸收养料水分,苦熬过严寒和干旱,日益具备了破土而出的条件,而这时,‘机遇’便宛如适时的春雨,使种子得以顺利地发芽、开花。我认为成功与机遇的关系就是如此。”

4.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1)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运用某个材料的引申义,通过类比,来论证文牵的观点,这种方法简称类比法,也叫引申论证法。用作类比引申的材料,一般是寓言、童话、典故、神话故事,还有自然现象和社会幽默小品。类比论证的好处,在于这些材料的本身的生动有趣及其哲理性,会使文章的观点鲜明深刻,而且生动引人。

在运用娄比论证时,要注意如下两点:

①引申的材料要完整简洁。考场作文特点的背景,不允许你让记叙的篇幅过长,如同例证法时对事例的叙述一样,务必简短而又全面。

②对运角的材料要加以分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针见血。这同例证法一样。例如为了论证“要成功,必须付出劳动”这一观点,在列举“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后,还可作这样的分析:“侥幸是一种意外,一种偶然,把一时的侥幸视为成功的必然,那是人生的可悲。要想收获,必须付出劳动。”

(2)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用正面的或正确的观点同反面的材料或观点进行对比,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能得到直露显豁的表现,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能给阅卷者以鲜明的印象,为获得高分打下基础。

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横比”,一种是“纵比”。

“横比”是把同一时期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纵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作比较。比如现在有些文章在论述党的某一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时,往往讲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生产形势,群众生活过去与现在的变化,使用的就是这种对比方法。

对比论证有三种方法:“整体对比”“局部对比”“句子对比”。整体对比,即文章的整个本论部分,进行正反对比;局部对比,即将本论部分的某个层次进行正反比较;句子对比。

运用对比方法论证时,要根据论点的需要,妥善安排篇幅,特别是在“整体对比”时,一般应以正面为主。

5、推理法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形式。议论文不仅要通过概念(观点、论点)、判断(立论、结论)的形式,更需要通过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四周的现实与揭示客观的真理。

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有二种: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就议论文来说,也可以称为二种论证方法:演绎法、归纳法。

(1)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子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恩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段话中就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演绎论证。

大前提: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是普遍性原理,是论据)

小前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已知的判断)

结论: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也是论点)

(2)归纳法。与演绎法相反,是通过个别、特殊到一般,从微观到宏观的论证方法。归纳法也是举例论证,不过所举之例较多,然后加以论证。

例如《达·芬奇画蛋有感》—题,有人这样写:“如果芬奇没有名师这一番严格的训练,那就很难想象他以后会成为一代艺术巨匠;著名的意大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如果没有孩提时代的严格基本训练,又怎能成为闻名全球的小提琴之王;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如果没有扎实深厚的武功和唱功底子,又怎么能成为文武兼备的演员„„”随后归纳说:“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曾经‘画过蛋’,(收尾点醒题目很必要)即他们都经过严格的基本训练,有着扎实的基本功,都为万丈高楼的建造打下了深厚的地基,才使他们达到了一般人所达不到的境界。”有前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最后归纳出来的道理是水到渠成。

6.反证法

顾名思义,反证法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假设入手,论证假使的荒谬无理,从而间接证明假使的对立两,即正面所立的论点的正确性。这是论证方法的“奇兵”。从手法上说,反证法有两种:直接指出反西假设的错误和间接归纳出反面假设的荒谬性。

(1)直接反证,如论证“时间的重要性”,就先从不重视时间入手:论证它的危害和错误,由此间接证明了时间的重要性。又如,论“摸着石头过河”的必要性,先从反面论证不遵循科学规律,不调查研究盲目乱闯的弊端,再来论述“摸着石头过河”的必要性,使正面立论的基础更加坚实。

再看下面一例:

“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还说得上仟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呢?那会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呢?很明显,那只能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

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实事求是会怎样,而是从反而许不实事求是会怎样,来证明实事求是的意义。

(2)间接反证,是一种归谬法,“归谬”,就是导致谬误。这种方法是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用它作为前提,导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仅用于反驳错误观点。如下例: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

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

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

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

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小结:以上所概括的这几种论证方法,仅仅使用其中的一种,有时论述也会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在一篇文章中要根据文章的论点,按照自己掌握和挑选的论据,灵活运用,合理兼顾,一般应综合运用二三种。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11篇:议论文论证思路

□ 读懂议论文——论证篇

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关于论点和论据的知识,我们知道论文的第三个要素就是论证,论点是“要证明什么”、论据是“用什么证明”,论证则是“如何证明”的过程。在论证上我们要讨论两个问题,论证的结构和论证的方法。

一、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是这样的格式,为了能够充分说明论点,又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 1) 并列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

【辨别技巧】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形式,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共同联合起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同的分论点有时常常是并列的关系。 2) 递进式

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 【辨别技巧】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3) 总分式

是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总分式里分述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

【辨别技巧】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总分式,因为正文多半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 4) 对比式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照另一

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比式。

【辨别技巧】一般这样的文章都是有分论点,分论点的意思有比较鲜明的对立点,或

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比如说有一篇文章《谦虚使人进步》,文章的前半部分正面说谦虚使人进步,后半部分的分论点是,不谦虚会使人落后,然后分别拿出论据,这样就是对比论证。

【实例分析】请看下文,分析这个段落是什么样的结构。 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只跳也可以组织一场体育比赛。但毕竟内容丰富、好听、好看的还是多种乐器的交响和各种项目都有的运动会。所以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二句小叙滕子京谪守修楼之事外,其余,“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都是写形,“感极而悲”“其喜洋洋”是写情,而最后推出一句震彻千年的大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事、情、理,四诀都已用到,文章生动而有深意,早已超出记叙的范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追悼会现场说起,是形;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引司马迁的话,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典。“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有人说马克思的文章难读,但是你看他在剖析劳动力被作为商品买卖的本质时,何等的生动透彻:“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具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在这里,“形”字诀的运用,已不是一个单形,而是组合形了。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

【全面解析】文章第2自然段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始用几句话概括说明“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然后用三个事例进行论证,最后用“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进行总结。

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句子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句子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 总之,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归纳形成一个结构系统图。

二、论证方法

一般考试,会让答题者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这种方法一定是通过比喻来说明道理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不同论证方法的好处和作用不同。

1、例证法: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好处: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证法: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

好处:用权威性言论证明观点,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喻证法: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好处: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法: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好处:是非曲直分明,给人印象深刻。

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本篇从结构和论证方法入手给我们的议论文阅读做了一个完整的结篇。议论文阅读相对记叙文阅读来说容易很多,只要同学们能够牢牢抓住三个要素,解决议论文问题就会势同破竹。

议论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九年级

课题名称:议论文复习——论证思路 授课时间:45分钟

一、[教材分析] 在这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议论文阅读的考核题型中总有一道题是大分值的重点题,它就是“论证思路”、“论证过程”的论述题。学生对这种陌生的题型望而生畏,难以入手。所以,特设计此课,运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与技能的联系,建立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联系,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

二、[复习目标]

1、熟悉中考新题型——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2、掌握“论证思路”的解题方法

三、[复习难点] 掌握“论证思路”的解题方法

四、[教法] 1.启发引导法;

2、整理归纳法。

五、[复习过程]

一、议论文知识小测试(出示幻灯片)[学生完成]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和 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等。 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

二、中考议论文阅读要求(出示投影片)

阅读议论文,整体把握文章论点,区分议论文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三、导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只要我们在复习中善于思考,探寻规律,总结方法,就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会有更大的收获。

在复习议论文的这几天中,我们根据中考议论文阅读要求,做了不少的试题。同老师在收集同学们的意见中,发现大家遇到了一只“拦路虎”,它就是“论证思路”的论述题。

这是一种考查议论文整体知识的综合题,同学们总觉得没有十分的把握。对议论文论证过程的把握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论证思路”,去看看它的真实面孔。

四、引导学生熟悉“论证思路”的题型(出示幻灯片)

(一)段落的论证思路:

1、出示例题: [学生朗读] ①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②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③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④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⑤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问:请你简要分析上述文字的论证过程。

2、解题分析:(段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步骤一:将文段(文章)内容进行分层。引导学生为选段分层(分三层)。 ▲步骤二: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概括时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如本段文字就可以把三个层次概括为:⑴提出要“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这一观点。⑵举了家庭生活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⑶引用古人的观点来告诉我们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始终,我们一定要珍惜。 ▲步骤三:根据内容层次决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如“首先、然后、最后” 连接你的分析句子。 参考答案:本段文字首先提出要“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这一观点,接着

举了家庭生活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最后,引用古人的观点来告诉我们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始终,我们一定要珍惜。

3、[引导学生分析小结规律]注意事项: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涉及到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应对段落的上述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

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概括公式,语言表述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5、反馈练习:[学生练习,教师评讲] ③教训是对挫折与失败的理性思考,它告诉我们的是“不该”。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有识之士无不善于从他人的教训中寻找良方,避免同样的失误,从而获得成功。意大利一家公司在别的公司推出新产品之后,总要派出工程师和营销人员到用户家中探询这些新产品的缺点,并从用户那里掌握第一手资料,自己再扬长避短,发展生产,从而取得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效果。

④但是,因为别人的教训不是疼在自己身上,自己没付出任何代价,所以不像自己的教训那样记得牢、感受深,而往往要等到自己犯了同样的错误后,才后悔当初没有汲取别人的教训。有的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怀有侥幸心理,认为别的单位和领导出问题,主要是运气不好,自己不会像他们那么倒霉。比如,看到个别领导干部因与生意场上的所谓朋友“礼尚往来”而坠入犯罪的深渊,无动于衷,并没有引以为戒,而是重蹈覆辙。

问: 简要分析选文第③④段的论证过程(3分) [学生先做,小组讨论,教师巡堂辅导,小结] 答:第③段是从正面指出“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教训”并列举意大利一家公司的具体做法加以论证;第④段用个别领导干部对别人教训不引以为戒而重蹈覆辙的事例,从反面证明了真确对待别人教训的重要;③段和④段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二)、全文的论证思路:[举一反三,学生归纳]

1、例题示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生自己概括:思考——讨论——小结)

参考答案:文章首先运用六个排比,列举六个人的事例,说明人才困境中造就的道理。接着作者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论证受磨练的好处,最后点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小结规律:[学生讨论、小结,教师引导] A、将议论文的整体结构的三部分具体化陈述出来:

(1)提出问题(引论):用什么方式(比喻、名言、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具体地写出)。

(2)分析问题(本论):运用什么论据(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3)解决问题(结论):得出什么结论;强调什么中心论点;号召人们什么;补充论证了什么。

B、公式:文章开头用„„方式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接着运用„„论据和„„的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强调„„中心论点/号召人们„„/补充论证了„„,使全文结构完整。)

3、反馈练习: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问:本文的论证思路如何?请结合文章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中间部分采用并列的形式分别从“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日记是灵魂的密室”、“日记是忠实的朋友”、“日记是作家的摇篮”四个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再次点明中心论点,号召青年朋友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五、巩固与运用:[学生练习,巩固、强化知识] 练习卷:《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第2题。

六、小结:学生谈收获

1、这种题型涉及到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答题时应对段落或全文的上述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

2、解题方法:公式: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完善导学练习卷。

2、完成《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所有练习。

八、结束语:今天,我们共铸了一把斩去议论文阅读疑难的宝剑,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把它磨得越来越锋利,举一反三,最终过关斩将,夺取中考的全面胜利!衷心祝愿同学们今年夏天收获硕果累累!

第12篇:初中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总结

1、举例论证: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或引证法):

(1)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2)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论证了……观点,从而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3、对比论证: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第13篇: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指导与训练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指导与训练

一、高考范文导入: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注意论证手法的运用。坚守个性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孔子的个性,这个性,无奈却执著,“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这是屈子的个性,这个性,孤独却坚定”,“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子的个性,这个性,自信而昂扬。[排比举例引入,是作文常见的开头方法,能够凸显文采。] 回首历史,猛然发现,屹立于高山之巅的恰恰是那些在浊流中却依然坚守节操与志向的人。这节操与志向,便成为先贤们熠熠闪光的个性。正因他们坚守个性,才能傲视群芳,彪炳史册。[运用归纳法,由上文举例通过分析搭桥,引出观点。] 人们不禁要问,当今社会,人们时时呼吁个性,前卫者时刻标榜个性,那么个性到底指什么呢?有人把独特的发型叫个性,有人把奇装异服称个性,有人把哗众取宠的媚俗叫个性,有人把特立独行的孤傲叫个性,甚至有人故意说反话、唱反调,语不“惊人”死不休,标新立异,美其名曰“非主流”。这些真的是个性吗?回首遥望屹立于历史之巅的先贤,哪一个靠的是奇装异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太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一座座丰碑,让我们看到了个性的真正内涵:那是在污世浊俗中对本真的坚守,是一种精神气质、理想操守,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更是对民族命运的披肝沥胆。[本段通过正反对比,理清概念,指出“时尚”不等于“个性”,揭示了什么是真正的“个性”。]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虽无比辉煌,却也压抑了个性。翻开史册,我们听到的是一声声壮志难酬的呻吟,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喊。如今,闭关锁国已成历史,创新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张扬个性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代要创新,社会要发展,个性要解放。解放个性才会激起人的创造才能,才会更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张扬个性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本段先从历史入手,进行反面论证,运用引用手法,说明为什么要张扬个性。然后再从现实角度正面分析,指出时代发展需要张扬个性。] 时代需要个性,个人更需要有个性。有个性,才能坚守本真,才能在发展的大潮中不盲从,不迷失自己,不妄自菲薄。在好莱坞这个充满名利欲望的圈子里有这样一位导演:在好莱坞工作近30年,却从未因商业目的拍摄过一部“大片”;在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等人靠电脑特技猛抓观众眼球时,他却始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冷静地剖析着社会和人类的种种顽症;他冲击奥斯卡20年,皆以失败告终。这个人就是美国现实主义电影导演马丁·斯科西斯。在好莱坞只崇尚商业结果的环境下,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意愿,坚守艺术的个性,被公认为美国战后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成为世界级电影大师。试想,在好莱坞商业巨制风靡全球之际,如果斯科西斯一味跟风,只求效益,只讲包装,那么电影界只会又多了一个想象天才,在喧嚣的英雄救世背后又怎会有理性的冷静?我们又怎能通过电影看到对人类顽疾的深刻反思?因此,真正的个性不是追风,更不是盲从,而是对内心精神世界的坚守。有时执著坚守,不随波逐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本段主要通过举例论证、反面假设论证分析坚守个性的意义。] 个性的张扬能推动社会进步,但并不是所有的个性追求都是好的。哗众取宠的媚俗,或是故意的背叛与标新立异,不但不会获得社会的认可,而且会很快走向生命的尽头。个性的解放不能是无限制的自由,它要以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正义的宣扬为衡量标准。

[本段辩证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个性都是好的,评判标准是“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正义的宣扬”。] 在人人张扬个性又容易迷失自我的时代,如果每个人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本真,不随波逐流,那么这个社会才能真正因个性而精彩。

从上文不难看出,“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多种议论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文章纵横开阖,汪洋恣肆,说理的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但总有许多考生,只会提观点、摆材料,而不会论证。文章中,运用多种手法,进行道理分析,既可增强论证的深度,揭示论据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又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

二、方法指导

(一)引用论证

引用著名作家的、科学原理、尽人皆知的常理作为论据,直接证明自己观点的论证方法。

1、单独引用

2、融于句中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注意引用的运用。 双赢,你我共辉煌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

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自私利己,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双赢,那是信心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双赢,使你我共辉煌。

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春秋的征战,战国的纷鸣,群雄争霸,逐鹿中原。面对强秦的进攻,是双赢的智慧使廉颇和蔺相如和谐相助,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二者相互配合,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时,也使二人为后人铭记,使“将相如”的美谈流传至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张良与韩信如同两颗星辰,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闪光。张良善将将,韩信善将兵,二者配合,才有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成功,才有了汉王朝的统一兴盛。是双赢的智慧,使张良与韩信在汉朝树了威信,建立了功业,使历史的星空中又多了两颗耀眼的星辰。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不难发现,双赢的光芒在今天依然闪耀,加入世贸组织,东盟经济合作,六国共同绘制基因组图,这一切都彰显着双赢的智慧,这一切也必定会使我们的祖国不断繁荣强大。 双赢,使蓝天不褪色,使鸽子不慌张,使青春不落幕,使山花烂漫于世界的每个角落。

双赢,你我共辉煌!

(二)例证法

列出观点后,运用大量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1、名人典型事例

2、排比举例

3、大自然的例子

4、现实生活的例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注意具体事例的运用。 尽显双赢智慧

天空有无尽的湛蓝,但仍为白云留出了些许空间,于是,蓝天满足了白云,白云点缀了蓝天;海洋有怒吼的波涛,但仍为游鱼留下了些许空间,于是,海水养育了游鱼,游鱼丰富了海洋。

谁说,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充斥的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想,彰显自己并且承托别人才是立足社会的双赢大智慧。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睿智的老果农。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果树新品种,他终于研究成功了。令人不解的是,他却将自己的成果挨家挨户的送给自己的邻居。在他的引导下,全村的果园里种的都是他的优良品种。有人便好奇地问他,他回答说:“我是为了自己的果树,如果邻居用的仍然是旧品种,那我的果树也会被传播的花粉污染。”他的话让人恍然大悟,他的这种做法,既保全了自己的果树品质的纯洁,又使邻居获得新的品种,与他人共享进步,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这难道不是一种双赢智慧吗?

在武将廉颇的眼里,一个只会说几句好话的文相蔺相如何以职位比他高?于是处处与之作对,出言不逊。而相如并没有跟他计较,而是道出了“先国家后利己”的君子之言。这话着实令廉颇汗颜,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将相和”的美谈。文相武将辅佐君主,繁荣国家。蔺相如的坚忍、包容让人钦佩。与他人和平共处,才能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正是他的忍让,使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世间万物皆如此,在自然界中也存在许多着互利共生的双赢故事。

现实生活中,竞争无时不在,但它不应该是一味的言论相攻,两败俱伤。或许,只要我们多一份关爱、包容、谦让、无私,不仅承托了别人,更成就了自己。在付出中收获双赢。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带一份平和,一份智慧,去接纳云,挽留鱼。彰显我们的长处,承托别人的短处,在茫茫竞争人海中,尽显自己双赢的人生大智慧。

(三)比较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1)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用作类比引申的材料,一般是寓言、童话、典故、神话故事,还有自然现象和社会幽默小品。类比论证的好处,在于这些材料的本身的生动有趣及其哲理性,会使文章的观点鲜明深刻,而且生动引人。 (2)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用正面的或正确的观点同反面的材料或观点进行对比,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能得到直露显豁的表现,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注意比较手法的运用。 齿轮 有青翠高大的松柏,有玲珑芬艳的野花,高与低、绿与红,点染完美的画卷;有如云朵飘飘的风帆,有如赤鳞翔浪的木船,枝与本,动与静,成就远航的轻骑。灿烂的阳光下,有“万类霜天竞自由”,也正是鱼与鸟、人与兽、雷与电、风与雨,补起乾坤中万象争荣的丽景。让参差咬合,长短互补,在竞争的天地间,让前进的齿轮运转!

上苍造就鸿蒙之初的太阳与星斗,于是我们有光明的白昼和灿烂的星空。大鹏飞过天际时,小小的雀在檐头嬉耍,因着小雀,我爱大鹏的凌云之志,因着大鹏,我爱小雀的温顺可人。竞争中没有永远的胜负,只是这充满意义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长长短短。时间为你记下,回首时,是紧紧咬合的齿轮。推进长与短的互补,闪烁着双赢的智慧。

时钟一下一下走过,每一步都有齿轮的转动,每一步都写下长与短的补合。爱因斯坦这科学之坛的巨匠,在太长的生命路途中,写下波尔的名字。也许是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也许是互不相让的据理力争。竞争中,两位科学家的长长短短补出了伟大的友谊,补出了人类世界的科学,补出了永远闪烁明光的智慧。双赢是合作的双手种下的果实,这果实属于双方,这果实又岂限于双方?牛顿与伽利略,开普勒与第谷,一对对智慧的星辰在相互映照下,照彻了整个的人类原本蒙昧、无知的夜。前进的齿轮,一次次长与短的咬合,推进着文明的脚步。

竞争中的双赢是和谐的表征。春花与秋月共同诠释的是古典文化的馨香;诗词与歌赋共同点缀了华夏青铜般的沧桑艺韵。鼓角与丝竹,各自有着不同音韵,然而各异的声响,不只为着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还应有合奏凤鸣凰吟般悠远乐曲的意义。竞争中的双赢,为着造一片共同的蓝天和一盘有力的齿轮。

有青松翠柏的高大挺拔,才有无名花草的别有馨香;有如云飞飘的风帆,于是更显似赤鳞翔浪的轻舟;喜翼可蔽空的大鹏,更爱檐头私语的麻雀;慕步行万里的风,更羡潇洒的雨。长短咬合,有一轮推进文明的齿轮!

(四)因果论证

通过对事理的原因和结果周密分析,通过结果找出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作用。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注意比较手法的运用。 角色转换之间

如果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就某个问题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又能保证年轻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长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很大一部份时间里,年长一辈是施教者,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以及体会感悟。那么独特的习俗或是家族精神,构建起年轻一代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营养。年轻人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当年轻一代吸收了足够的养分破土而出时,往往又会发现世界与长辈的描述不尽相同。年轻人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缤纷多彩的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阳光的和晦涩的各种文化,年轻人总能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由于这些额外的养料,年轻一代或许能成长地更快,有一天,超过了年长一辈。

观察社会进程我们会发现,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年轻一辈的平均身高一般会超过前辈。同样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开放,年轻一辈的学习能力也强于前辈。于是,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年轻人能从受教者转换成施教者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创造文化,新文化中蕴含了鲜明的时代活力,这正是年长一辈所缺乏的。

文化反哺与鸟类反哺一样是自然社会的正常现象。角色转换期间也可能发生一些冲突。面对冲突,我想年轻人即使变成了施教者也要给予长辈充分的尊重,一如雏鸟长大后仍要听取老鸟的经验;同时即使长辈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认为地位受到了动摇,学无止境,见贤思齐,才能终身增长文化内涵。

只有不断地角色转换,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鲜,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之源。

(五)假设论证

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事例进行分析,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讲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注意因果方法的运用。 善行如雨,润物无声

如果善行像春雨,自然润物而无声,但若善行像暴雨,它带来的只有破坏。 ——题记

富翁善行,可以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君不见,他“为人慷慨”?殊不知,他“热心于慈善事业”?而且看到他人家境贫寒,就“同情”起来,要捐助那些人,但是,我们也透过材料可以看出,善行若如雨,润物方无声。 善行,会带给人心灵的滋润,但如果方式不当,不仅达不到想要的目的,甚至会伤害别人,我们行善,不应该只是要获得心灵的满足,而是要让援助者真正得到帮助。行善,不仅是一种爱心,更是一种智慧。

如果善行像春雨,那么它会润物新无声。讲究方法的行善,会更能打动受捐者。从这点来说,我不由得想起浙江大学的“资助”形式,在浙江大学里一直都保留着资助贫困生的传统,学校“行善”时,把贫困生聚集在一个房间,统一派发助学金。这样做虽然资助了贫困生。但也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而后来,学校发现这种做法虽好,却不能让受捐者接受,于是从2012年开始,他们改变了资助方式,直接把钱打到学生的卡里。浙江大学这样做,不仅帮助了贫困生,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让他们能更自信地完成学业。这种帮助,显示出了学校的人文情怀,不失为一种智慧的善行。

具有人文情怀的捐助,能使受捐者愉快地接受。浙江大学改变捐助方式,令人欣喜。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人们至今仍然对雷锋称赞不已?很简单,就是因为雷锋能默默地为社会付出,不求回报。这样的善,更容易打动人心,更会持久。 如果善行像暴雨,它将冲毁一切。中学生谭睿跳江救人后发微博自夸,引来一片指责,陈光标高调行善,被疑作秀;重阳节志愿者扎堆去敬老院,造成老人不堪负重,一天被洗了7次脚。如此等等,这些善行,已经超出了行善的初衷,已经被许多无法言语的因素掺杂进

去,所以被援助者是不会真正得到帮助的。试想,平时老人在养老院孤苦伶仃,无人问津,

而重阳节却被一大群人围着,心中难免会产生落差。养老院负责人也表示,如果真的想献爱

心,不必等到节日才来。为什么富翁捐助贫困家庭,第三家却不愿意接受呢?是因为他采用

了直接捐助的方式,被认为是一种同情,倘若富翁能有智慧地行善,相信就不会造成这样的 结果了。

讲究行善的方式,我们都能够在行善的同时,成为聪明的施善者。善行者成为春雨;就肯定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六)比喻论证

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的表达出来,从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注意比喻方法的运用。 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自豪与杰出的关系是什么?大多数人则认为他们是一对亲如手足的兄弟,可是人们啊,只看到了他们按辔并进的样子,却没有留意二者背道而弛的情景。难道只有“杰出”这个字眼,才佩得上自豪吗?

昔日的非洲富豪小姐出门,要戴三十斤重的铁环,用蹒跚的步态与大步流星奔波于烈日下的平民女人区分开来,听着旁人的“啧啧”艳羡,满足感油然而生。还有现代那些歌星影星的骄傲,风云人物的自豪„„这些自豪的错觉使文明躁动不安。然而,无数悲情证实,一旦金钱大厦轰然倒塌,荣誉的光环顿然失色,一切的一切全都荡然无存。所以,有谁会承认,当一个母亲看着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时,眼中的自豪会输于比尔.盖茨的母亲呢?我想是不会的。

用多数人的平凡凸显少数人的杰出,是现代社会的公开秘密。但是平凡的人就不能拥有自豪吗?突然记起一个广告:小男孩沮丧地说,妈妈我只是第二名。妈妈摸了摸他的头,说:宝宝,你在妈妈眼里永远都是第一。看毕,心里顿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是啊,不是第一又能怎样?只要我们尽了力,平凡的第二同样值得自豪。你曾因自己的平凡而自卑过吗?一个挖土豆的农民,与一位伟大的总统,带给母亲的难道不是同样自豪吗?

我特别平凡,又平凡得特别。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地上一株花蕾,虽不芳香耀眼,可我为将致的开放而自豪。我平凡,却平凡得有价值;我平凡,却平凡得有尊严!

昔日王昭君走上金銮大殿时,面对几十双居高而下的目光,她暗暗地告诉自己:满朝文武皆向我望/别紧张,休张狂/我要缓缓地走/款款地航/怕什么/皇帝不也要百姓来供养!不得不从心里敬佩昭君的豪气与胆识,这是平民的尊严,这是平凡的自豪啊!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注定一朵曼陀萝花灿然开放了。只是一朵普通的花,并非金雕银塑,可那光芒,却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平凡的我,奔向了平凡的你;平凡的他,结识了平凡的她。平凡的万物组成了这个平凡的世界。面对浩浩苍穹,茫茫宇宙,又有什么是不平凡的呢?让平凡的我们振起双臂,为平凡喝彩,为平凡自豪吧!因为这平凡里正孕育着永恒的美丽。

三、美文赏析

难易相生,怕与不怕相生

道学学派的鼻祖老子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几千年前的老子就道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有时,怕与不怕就像天平的两端,你起他就落,你落他便起。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流行语,一定有其根源。 何为畏惧?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说:“畏惧是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解决某一事物时产生的恐惧、退缩的情绪。”

在此,我便暂且以“怕奥数”为例来说明吧!众所周知,奥数是一门十分难的学问,特别是文科生,更想对其敬而远之。我们可以把“奥数”理解为“深奥的数学”,对一般人而言,深奥的数学往往超出其承受范围,所以,同学们会对奥数产生畏惧感,怕触碰奥数;然而,俗话说“跳一跳,摸得到”,对于一些智商较高的同学,他们有能力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于是乎,他们对于奥数的喜爱便胜于害怕。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说是如此,大多数的中学生智力相当,却还会出现害怕与不怕的区别。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而我要说: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中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并不是一个数学天才,然而他有一颗强大的心,面对数学问题,他从不退缩、不逃避,反而选择直面难题、认真钻研,体味其中的乐趣。于是,他强了,畏惧便弱了,他对数学的喜爱也就多了一分。最终,他登上了数学的“高峰”。 徐志摩在《想飞》中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怕与不怕,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只有当你鼓起勇气,鉴定你那颗追求向上的心,直面问题,你的喜爱便会战胜畏惧,你便会攀上高峰。

【名师点评】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引用。一开始就引用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的名言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指出“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既巧妙地切入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又自然地引出中学生“三怕”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三怕”时,先引用理查德??怀斯曼的名言,进而引出第一个层面的分析,指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后又化用林徽因的话,从第二个层面展开论述,指出“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两个层面各有侧重,前者侧重思维能力,后者侧重思想心态。最后又引用徐志摩的话巧妙地结束全篇。这些直接引用或化用的名言,既可以作为行文的线索衔接起论证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淀。 撑起一片诚信的蓝天

有人曾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清泉,能说清你节操的一眼清泉。"有人曾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浑然天成的美玉,容不下半点垢点。"也有人问我:" 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花,能给整个世界带来芳香的花。" 是啊!诚信是清泉。

我们生活的世界太需要这样的清泉,我们的周围有太多的欺骗和谎言,我们多么想拥有一片承诺于人,守信于人的蓝天,有人因为欺骗而失去了最珍贵的友谊,有人因为谎言而众叛亲离,也有人因为欺骗而走上了生与死的边缘,试问,我们身边没有欺骗,那该有多好啊!有人为了信守承诺而至死不渝,那桃园里的三拜首,岂能忘记?关老爷的诚信又怎样?面对高官厚禄,面对加官进爵,他毅然过五关斩六将,留下千古美名,只为一个"信"字。 诚信是玉,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

它有着玉的清洁,它有着玉的高贵,它更有玉的坚贞,历来文人学士以玉为友,以玉为伴,这就是玉与信的融合吧!他们在玉的身上学到了信,一个传唱千古的立身准则。"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古人也有无信的代表,一代豪杰吕布,手持方天化戟,身骑赤兔烈马,那是何等威风,何等的英雄,可到头来,却为一个"信"字搭上了身家性命,他把承诺别人的话当作儿戏,只仗自己一身好武艺,那是他愚啊!那是他无信啊!假若给他一个机会,一个从信开始的机会,历史或许真的要重写。

诚信是花,是一花一世界的豪语。

是的,我们的生活更需要鲜花来装点,我们的人生更需要鲜花来陪伴,陶渊明先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诺言,与菊花结缘,他守望着那一棵棵诚实的菊花,活的多么自在,又怎愿与那充满欺骗,黑暗的统治势力同流合污?他做不到,他也不想做到,因为有那诚信的山菊为他作伴,他生活得很充实,很自然。

在这片诚信的蓝天,不需要欺骗,不需要谎言,要的只是那清澈的泉,坚贞的玉,芬芳的花,因为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字--"信"。 看!诚信的蓝天下站着三个人,你、我、他。

【名师点评】文章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有物,有理应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这序,就是结构。本文结构很有特点,采用总---分----总形式。在论证方法方面,小作者善用比喻,诚信是清泉,是美玉,是鲜花,形象自然,有理有序,堪称美文。 缤纷成就和谐

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缤纷成就和谐,

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 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叫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 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绎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学术自由,兼容井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钦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缤纷的色彩, ——为何? ——缤纷成就和谐! 【点评】考生由三人喜欢不同口味的饮料提炼出观点——缤纷成就和谐,从‚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绎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三个层面阐述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条理清晰,层层深入,有思辨性。作者时而引用,时而举例,时而比喻,异彩纷呈。文中所引的自然界的缤纷色彩、红楼儿女的众相纷纭、春秋战国的文化盛宴以及蔡元培先生的名言显示了自己独特的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 不要轻易说“不”

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 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它不是逞强的工具,也不是逃避的借口,然而生活中的我们,却从不吝啬说“不”。推选班长,为逃避重担,以“不”敢为天下先,标榜自我而无人毛遂自荐。而上学迟到,却以强悍的姿态拒绝让值日班长登记姓名,来表现自己的勇敢,殊不知,老子当时说出:吾有三宝,一曰慈,一曰俭,一曰不敢为天下先,是劝诫人们不要为争名逐利而蜂拥而上,以致兵戈相见,生灵涂炭,这是智者渴望人们和睦的呼喊,而不是逃避职责的理由,而勇敢,不是蛮横不讲理,孔子说过‚知耻近乎勇‛,对自己的错误检点省察而幡然知耻,才是勇敢。

不要轻易说“不”,在世事尚未洞明,人情尚未练达的时候,在没有深刻理解什么是‚“不”之前,理智地运用“不”。

不要轻易说‚不‛,还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兵败垓下的项羽对乌江亭长说‚不‛,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从此霸王别姬成为一曲绝唱;而韩信,不对漂母说‚不‛,不拒绝她的帮助,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名将。究其原因项羽太在乎他的英雄气概,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像韩信。假如项羽不轻易说‚不‛,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项羽或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悲剧英雄了。

说“不”,有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请慎重考虑,请三思后行。

当然,在邪恶势力面前说“不”,如同文天祥在元朝招降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在混浊世事面前说“不”,如屈原投江,如陶潜归隐;在挫折困难面前说“不”,如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如千手观音创造的奇迹„„这些,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心灵里一方净土的坚守,对人间邪恶势力抗拒、不公命运的有力抗争,他们才是真正的勇者。 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

【名师点评】本文显示了作者的一定写作才情和作文文采。一开始文章就带有说理氛围,开头部分充满思辩色彩又酣畅淋漓,表明该考生思考成熟。主体部分紧紧围绕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先举来自校园生活的两例论述我们很容易轻易说“不”,后从“世事尚未洞明”,“付出代价”,“生死攸关的选择”等三个角度论述不要轻易说“不”,整体构思严谨,重点论述比较透彻,论证方法灵活。综合来看,本文构思严谨,论证充分,语言流畅,议论中不乏激情。 好奇心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罢了,“心”却是失去了。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就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的生存并维护自己的尊严„„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作者立意深刻,有独立见解。议论层层递进,逻辑性强。用例鲜活、假设推理到位,排比说理有力,引用自然,能有力地支持自己的中心论点。文章活泼洒脱,不干巴巴地说教。今后的高三学生,应从中得到启发。

四、练习题 虹和石桥

虹看到了拱形的石桥,向石桥说道:“我的大地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久,那么的美.” 石桥回答说:”你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永恒的。”

读了上面一组对话,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手法。

第14篇:高一语文议论文论证方法教案(定稿)

高一语文议论文论证方法教案

总 课 题议论文论证方法总课时 2课时课 题对比法、类比法、引申法主备人王企红课型讲读教学目标学习对比、类比、引申的论证法教学重点合理使用对比、类比、引申的论证法教学难点合理使用对比、类比、引申的论证法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备课札记【写作指导】

一、对比论证法

对比论证的方法,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正反对比可以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也可以是两例子往这放在一块。即列举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搁在这里。但是,并不是搁在这儿就算数了,我要对这个例子还要进一步进行分析。或者,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例如:《师说》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针对当时社会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而写的一篇论说文,全文文笔生动,见解精辟,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的运用。

先从局部来看,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就是因为这一段用了三组逐层深入的对比论证。

一是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圣人\"从师而问\",而众人\"耻学于师\",结果是\"圣益圣,愚益愚\"。对待从师完全不同的态度,引出截然相反的结果,在正反对比中作者\"人必从师\"的观点更具典型性和说服力。

二是将一种人在从师问题上自相矛盾的典型现象进行对比。\"爱其子\"者为其子\"习句读\"而择\"师\";\"于其身\"\"惑之不解\",却\"耻师焉\"。在对比分析中进一步触及了当时耻师世风的深层病态,作者透过这个自相矛盾、荒唐可笑的事例,严肃而深刻地批判了世俗逆情悖理的荒谬价值观和畸型思想方式。

三是将\"君子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自恃高贵的\"士大夫之族\"截然不同的从师态度及其结果加以对比,揭示出\"师道\"难复、耻师成风的社会根源。作者通过士大夫之族自作聪明的自白,将其狭隘、迂腐的世俗偏见作了形象化概括,痛责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再从全文来审视,《师说》开篇就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作者托古言事,增加了立论的力度。又从\"长少\"\"贵贱\"的对比中推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一、二段正是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要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而第三段紧紧呼应着前面两段的论述从正面论证了作者观点。列举孔子从师的典型事例,重申了从师的必要性,并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作者这段充满唯物主义思想的精辟阐述,已使士大夫据守的\"耻师\"世俗悖论陷于瓦解,再将从师与贵贱、尊卑强拉硬扯在一起。

总之,《师说》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造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使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值得读者学习借鉴。

二、类比论证法

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例如:《韩诗外传》中子贡与齐景公的一次论辩: 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 子贡答道:\"鲁国的仲尼。\" \"仲尼是圣人吗?\" \"是圣人!岂止是贤人呢?\" \"他是怎么样的圣人呢?\" \"不知道。\" 景公怒气冲冲地问:\"开始你说仲尼是圣人,现在又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子贡答辩道:\"我终身戴天,并不知道天有多高;我终身践地,并不知道地有多厚;我求学于仲尼,就如同拿着勺子到江海中饮水,满腹而去,又哪里知道江海有多深呢?\"

--------戴天而不知天之高、践地而不知地之厚、饮于江海而不知江海之深。

三、引申论证法

引申论证又叫归谬论证,是由反面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说明道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假设对方错误的论断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的论断中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对方的论断不能成立。

注意点:

A 引用的事理与论点真正构成一种紧密的内存联系。

B 对于引语一般要作一些阐明、说明,不要引完就单下结论,以免给人浅薄的感觉。 C 除了由于论辩的需要,必须引用大量的论述外,引语要力求简洁。作者要善于抓住引语的精华。

例如: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游,皮肉偶而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 鲁迅先生在这段话中形象地运用了\"引申法\",使国民党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泳的行为显得那么无聊、愚蠢,使文学青年们听了\"笑不可抑\",引起\"沉思\"。引申论证的效果于此可见一斑。

【命题及提示】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星星

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从这首诗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只要吃透上面一段话,大家就会明白这个话题还是很容易写的。很容易想到的就是:距离产生美。但仅仅想到这一层面还是不够的。我们再进一步阅读材料,便会发现:是不是一种想法得以实现,便会发现原来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只是一片空白?至少是遗憾。本题目重在吃透材料。当然,能够理解到\"距离产生美\"这一层,并加入发挥,也还是不错的。

第15篇:高二作文训练1议论文论证方法

议论文论证方法

高考作文对议论文写作中论证方法的要求是“说理透彻”、“有分析比较”。也就是说要能用恰当的论证方法,选用富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进行较为充分的说理论证。那么考生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下面六大常见的论证方法是考生冲击高分所必须熟悉的。

一、征引事实,议而不空

引用事例来证明论点,必须注意:所用事实,无论古今中外,都要有典型性,也就是人所共知,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运用生活中的现象作为依据,由于贴近实际,因而更具说服力。当然,前提是不能用道听途说而不真实的内容,不能是人云亦云而不假思索分析的内容,不能是妨害他人利益甚至危害社会的内容。引用事例之后,需加以分析,概括论断,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千万不可就事论事,以叙代议。

例如“追求”的主题

正面可引用屈原、司马迁、岳飞、文天祥、鲁迅的事例,他们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为后人所缅怀,正是由于他们有高尚的追求。

反面可引用秦桧、汪精卫之流的事例,他们之所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世人唾骂,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是反动的。

二、经典名言,引理论事

为了强化文章的说服力,通常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也可以引用成语、谚语、科学定律、定理等。但是要注意引用是为论点服务的,以有用为标准,与论点无关的再好也不要用。引文要正确无误,切忌断章取义,穿凿附会。不管名言警句的背景、内涵势必文不对题。引用的内容一定要融入到作者的分析论证中去,引而不论,就成了堆砌,成了冗词赘句。

例如,在写《金钱·生命·时间》时,可引用以下名言来对自己的观点反复地加以论证:

俄国统帅:“金钱是宝贵的,生命更可贵,时间最宝贵。”

谢觉哉:“为了革命事业,可以牺牲生命,为了革命,又必须有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长存。”

鲁迅:“时间就是生命。”

高尔基:“时间从不多给谁一分。”

李大钊:“我以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三、正反对比,说理深刻

对比论证有“纵比”与“横比”之分。“纵比”就是现实和历史对比,“横比”就是两个对立的事物对比,美与丑,好与坏,高与低,深与浅,先进与落后等,正反对照,针尖对麦芒,作者否定什么,肯定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在二者的相互映衬对照中可以得到显豁的表明。

例如,《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是前句后句的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上句和下句的对比。作者又把蚓和蟹放在一起来比较: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设喻类比,鞭辟入里

为了说明某一事物的特殊性质,先把与之有类似点的另一种事物拿来进行比较,加 1

以分析,推导出这种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就是类比论证。

比喻论证是以虚证实,它的特点是借故事、成语、典故、事例之类作比,把某些属性相同的事物拿在一起进行比较,阐明问题,说清道理,以证明论点。它们都是以熟悉喻陌生,以具体喻抽象,以浅显喻深刻。类比论证是以彼证此,目的是找出道理的相同之处,使人乐于接受。

例如在《追求》中作者这样写道:小溪追求大海,幼芽追求阳光,雄鹰追求蓝天,风帆追求激烈。以此说明人是万物之灵长,更得有追求。

自古以来,世间有各种各样的追求。蜜蜂追求花朵,苍蝇追求腐臭,高尚的追求使生命能够变得壮美,使精神变得富有;庸俗的追求使生命变得黯淡,使青春变得衰朽。类比的恰如其分。

五、变换角度,由反知正

有时不从正面直接证明论点,而是假设出与这个论点相反的情况,分析其错误以证明前一个论点的正确。这就是假设论证,又叫反证法。假设论证还有另一种形式。即为了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先假设其观点正确,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由此来判断对方观点的错误,我们称之为归谬法。

例如《个人与集体》,作者先推出了错误观点: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接着又用反问的方式提出:假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国土的那些年里,大家抱定“人人为自己的各顾各的态度,请问,还有没有我们民族的独立与生存?”以此说明前一个观点的荒谬绝伦。

六、巧析个别,推知一般

从众多的典型事例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一般的、具有普遍的结论的方法就是归纳论证。世界万事万物中,个别的现象或事例,总体现着一般的规律。而在一般的规律中,总包含着个别的现象,这是归纳论证法。客观存在的依据,可以是一一列举归纳,也可以是选择归纳,还可以通过科学分析归纳。

例如《报任安书》,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身处逆境,有所郁结的人才会有名垂后世的发愤之作。说了这么一段话: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意,故述往事,思来者。

在议论文的写作当中,论证方法的应用取决于论证的需要。一般地说,是在形成文章的论点之后,再去构思怎样论证这个论点并搜集材料,选择论据,从而决定使用哪些论证方法,而不是先定好使用何种论证方法,再去确立论点,选择论据。再者,在一篇文章中,甚至一段中,常常不止使用一种论证方法,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会使文章显得富有变化。

并列式议论文规范作文欣赏

2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个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战斗力。正如此人所料,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胜负在战前的细节中其实已显露无遗。

细节可知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见。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者。

细节可现操守。鲁讯先生在参加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杨杏佛追悼会前,曾接到装着子弹的恫吓信,大家都劝先生不要与会了,但先生义无反顾,执意要去。先生临行前并无什么“风萧萧兮易水寒”之类的豪言壮语,只是顺手把房门银匙扔了。先生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就体现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上了。而明末的洪承畴,兵败被俘后,不吃不喝不言不动,好像真地要宁死不屈一样。旧友范文程去看他回来后对多尔衮说:“他肯定不是一个死节之臣,我和他闲聊时,房梁上掉下一点灰絮落在衣服上,他赶忙弹掉了。一件衣服都舍不得,他肯舍掉性命吗?”果不其然,找了个美人去劝,洪大人也就顺坡下驴,当了大清朝的“开国元勋”。弹落掉在衣服上的灰尘,只是很小的细节,但却反映出了深层次的问题,小中也有大。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简评:本文为并列式结构,主要运用了引证的方法

3

审题训练:

材料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材料2: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请找出其关联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价值了。

材料3:看下面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A、近朱才者赤,近墨者黑。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6

材料分析

材料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审题分析: 在材料中“脚”、“大树”都可是隐喻。“脚”可以是具体的第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大树”可以看作是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在我们一生中,我们有时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哪里去。

材料2: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请找出其关联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价值了。

审题分析:这两种人的观点是对立的,进一步分析,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两者的“关联点”就是人生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是奉献还是索取。

材料3:看下面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A、近朱才者赤,近墨者黑。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审题分析:这两则材料的观点是对立的。材料A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品质,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材料B说明人即使处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污染,形成并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找它们的关联时两方面都要注意到。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看出,这两则材料虽然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即都是说人或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16篇: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第17篇: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不是说明方法。有: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⑥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

⑧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第18篇: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 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归纳论证 也就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⑥演绎论证 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 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⑧因果论证 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一、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二、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只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做为喻证的喻体与做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争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四、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1、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境等。

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刀见血。

2、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1、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

2、正反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则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3、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就是因果论证。

第19篇:高考议论文对比论证

高中议论文对比论证

正反对照,突出论点——对照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抑或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论证。

对照式论证的基本结构有两类,无论哪一类,绪论部分都要提出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才是他们的区别所在。

正反对比型: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采用先正面后相反面的顺序,进行正反对比,分析论证,最后进行结论。

对照式论证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破立结合型: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的顺序进行。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破)的目的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既要是错误的,又要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 破立结合,破是为了立,驳论部分是用一种特殊方式证明正面的论点,以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更令人信服。

【应用范例】1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正面论证。)

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当“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反面阐述。)

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不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 (反面论证、概括原因。)

(高考满分文《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的本论部分) 技法揭秘:

根据材料内涵,作者从中提炼出“人要拥有宁静朴素的心”这一观点,为了论证论点,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对照式论证。先用海子的一段关于朴素生活理想的名言引入话题,以从正面阐述袁隆平所拥有的宁静朴素的心,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追名逐利在他身上无法存留的事实。再以“反观我们的社会”一句进入反面论证,在两句反问之后,列举大学导师为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郭敬明“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的大言不惭,以及科研工作者搞科研无不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的现实。如此正反对比,对照鲜明,论点更令人信服。

【应用范例】2

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 以民为本。(从正面阐明题旨:以民为本。)

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者不在少数。(反面论证。)

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面论证。)

(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的本论部分)

技法揭秘:

根据《回到原点》这道命题作文的题旨,作者认为“以民为本”就是原点之所指、根本之所在,亦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为论证这一论点,作者列举我国历史上几位伟人的言论,从正面阐明了题旨,强调了论点。然后将笔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当今社会,当今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不少。我们公民中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的现实。在这正反对比,是非对照中,读者的思想认识必能得到提高。

【应用范例】3

这个世界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充斥冷漠。我们见过了声嘶力竭的呐喊者被社会的冷冰冰抹去棱角;我们见过了曾经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走向了成长的虚无消失不见;我们见过了拯救地球的英雄只能在角落落寞地感受人群欢呼的余温。于是我们惧怕,惧怕怀揣理想登上高楼被恶语推搡被势力所挟,坠入深渊,果决惨烈。(反面论证“破”:析甘当“路边鼓掌者”的思想根源。)

于是有人提出,为何总要做路上跑的人,我们可以懦弱一回,成为路边鼓掌的人。的确,以旁观者的身份存活于世,只负责惊呼与鼓掌,于人潮涌动时显形,于悄无声息时消遁,是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此时人人化为随风倒曳的芦苇丛中的一株,汇入朝五晚九的电车流,没了尖锐与戾气,温吞吞地,对世界宣告妥协。(反面论证“破”:析“路边鼓掌者”的种种情态、行为。)

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汲汲营营于世之人一直是古来圣贤批斗最为惨烈的对象。我们有软弱的不堪一击的肉体支撑,却也有如同摒弃一切的死士般的意志,为何突然屈服于养生求歇的贪欲之下?人活着,并不是以此般形态,“口鼻尚存一丝气,四肢仍余一丝力”,而更应追求海明威所说的“高贵”。拨开迷雾看,偌大的世界从来不缺旁观者,若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追逐世界的信念,人、社会只能成为冷漠无知胆怯堆砌起的躯壳;而由旁观者构建出的团结却也是一击即碎——佯装弱者充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是对生命的亵渎。(正面论证“立”:论述为何要做“跑步的人”。)

跑步的人在冲向终点后获得荣誉,性情耿直者更是不会因过程中的辛酸和疲累而后悔。当人群散去,跑道上空无一人,却也能携着饱满的泪光餍足地归去。(正面论证“立”:总论“跑步的人”的荣耀和无悔。)

(高考满分作文《跑步的人》的本论部分)

技法揭秘:

依据文题,作者沿着为什么要做“跑步的人”,为什么不能做“路边鼓掌者”这一思路去深层思考生活现实。首先,文章分析一些人甘当“路边鼓掌者”的思想根源,从反面论证了这个世界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充斥冷漠的分论点。接着再从反面剖析“路边鼓掌者”的种种情态、行为,并一语道破这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然后文章转入正面论述,用“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一句将笔锋转向“立”,用“佯装弱者充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是对生命的亵渎”,从正面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这样,文章就在有破有立的论证过程中,突出了作者所持的正确观点。

【特色总评】

上述三篇满分作文具有以下共同特色: 1.均采用对照式论证。上述每一篇文章都采用了对照论证式,从正反两面对各自的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

2.注重论证的正反对照。上述三文的各自分论点均体现出对照性,或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对中心论点展开充分而严密的论证,以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3.注重论据的鲜明对比。上述每篇文章的两个或三个论据,都含有或正或反的固有特质,都能形成正反对比、鲜明对照,能够最大限度地突出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

1.对照的双方要有可比性。对两个对象进行对照比较,必须肯定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否则比较的结论就不一定有效和可靠。可比性体现在:一是拿来比较的对象一般来说应该是同类的,这点与类比论证的要求是一致的。如例文《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的心态、心境则是同类的。二是往往要界定比较的界面,即两者是在一定的范围和层次上的比较,是两个对象的某些性质和特征在某个特定的界面上进行对照比较,而不是两个对象整体上的完全对比,因此对比的结论不可无条件地外推。如例文《跑步的人》,对“跑步的人”与“路边鼓掌者”的思想心态进行对照比较,论证始终紧扣“思想”和“心态”这一界面上进行的,界定十分清楚,并未做无条件地外推。 2.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对照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对照比较。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如论述人的思想境界,就只能进行今人的横向对比,若与古人作纵向对比,就不合理了。

3.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比较,以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切莫平均使用笔墨。

第20篇: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层进式结构

一、知识概述

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二、例文借鉴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例:

专心致志 方能成功 --读《弈秋》有感

读罢《孟子·弈秋》颇有感触。二人学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

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有一次在进行提炼镭元素的研究时,她的同学在她身后垒起十多张椅子她竟毫不觉察。做事到如此专心的地步,令人称叹。可以说,居里夫人的成功也许有许多因素,但专心致志不能不说是她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作诗文有许多是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思考成熟的。南宋著名学问家朱熹治学要求自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要求自己“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这里“三上”“三到”“三此主义”,都有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也就是专心致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没有此种专心致志的品德,能成为大学问家吗?

也许我们大家都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鱼时,一会儿捉蟋蟀,一会儿种蝴蝶,最后连一条鱼都有没有钓到。其实,这个故事同《孟子·弈秋》阐明了同样的道理:做事如果不专心致志,将一无所成。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致志呢?我以为,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非此,无动力,更谈不上专心致志。运动员在训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跌打滚爬,几多汗水几多伤。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炽热的爱,是很难一心一意做到底的,更谈不上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其次,还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贝多芬成了音乐家后,失去了听觉,但他却“扼住命运的咽喉”,锲而不舍,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创作,被誉为一代“乐圣”。如果没有此种对音乐和旋律的专心致志,也许早已躺在安乐椅上坐享其成

1 了。

今天,我们所置身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诱惑颇多,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热爱这项事业,都有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唯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评析:

作者用层进式结构形式,先提出“做任何事要专心致志,否则一事无成”这一论点,接着分析“专心致志”的必要性,然后综合起来,给以解决的办法,层次清楚。

(三)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 ——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例: 给爱一点空间 高二(4)王真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怎样才能使爱天长地久?怎样留住爱人的心?”母亲无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滴也未漏出。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当她再次向女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所剩无几了。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

听完这个故事,我沉思良久。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不能否认有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

报纸上曾经多次报道过“巨型婴儿”的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对孩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着。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他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夫妇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孩子如同美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过了风雨,却使他们越发娇嫩,不小心受到一丁点伤害,就谢了。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野玫瑰,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昂首屹立,常开不败,绚丽多姿。那么,深爱着孩子的父母呵,何不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他们自由的穿越风雨,展翅九天? 据说,鹰都在悬崖上筑巢,巢中先铺一些荆棘,然后再铺大量的柔软的干草,以免伤到小鹰。当小鹰慢慢长大后,老鹰就渐渐拿去干草,小鹰自然受不了刺痛,都退到巢边,这是老鹰就把她的孩子们推下山崖,迫使它们自己飞起来。求生的欲望使小鹰们扑腾着起飞,从而学会了飞翔。我们难道能说鹰妈妈不爱小鹰吗?不!她是爱孩子的。正是因为爱,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让它们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尽早自立,展翅九万里,一跃上青天。

有人曾说:“自由是爱的空气,禁锢会使爱窒息,赐予是爱的雨水,泛滥会把爱淹没。”不要用热烈的心炙烤鲜花,因为这样它会凋谢,不要强加给琴弦一个它不能承受的力道,因为这样它会断掉。给爱一点空间,让你爱的人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评析:

本文典型地运用“摆现象 ——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逐步深入,从而揭示爱需要空间和自由。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三、高效训练

根据下列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层进式结构形式写一篇议论文。

2 走在改革开放前面的广东省前些年曾经掀起过一股崇拜“8”字的热潮,认为“8”与“发”同音,是一个“幸运数字”。于是干什么都力图取“8”,越多越好,图个大吉大利,发家致富。在竟买“大哥大”电话号码时,有一个“901888”的号码,经过激烈竞争,最后被某公司的代表以4.9万元人民币买走。

标准递进式议论文 孤独与幸福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名言引入)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中心论点)

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诠释论点)

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分论点一“是什么”)

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议论)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例证)。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议论)

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分论点二“为什么”)

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议论)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论语》中的睿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例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议论)

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分论点三“怎么样”)

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议论)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例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议论)

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联系实际)

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辩证思考)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结论)

递进结构展示思维的深度

3

如“善待”:

善待自己是一条小径

善待他人是一条大道

善待自然是一种极境

懂得感恩,甘于善待

懂得生命,乐于善待

懂得人生,欣于善待

自然的善待是包容

人类的善待是宽容

世界的善待是和平

善待的第一境界是善待自己

善待的第二境界是善待亲朋好友

善待的第三境界是善待陌生之人

善待的最高境界是善待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善待自己不仅仅是宠爱自己,娇惯自己;及时鼓励自己,给自己安慰,开导自己也是善待;善待自己,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引导自己提升境界,让自己有一番作为;

善待自己,更重要为自己寻觅精神家园。

议论文论证方法
《议论文论证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