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猴成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08 09:02:4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和猴有关的成语典故

和猴有关的成语典故

今年是猴年,收集了十八条和猴有关的成语。要学好用好这些成语,需要了解这些成语的出处和来源,因而对部分成语的典故进行了深度的挖掘,以供学习成语的朋友参考。

朝三暮四

【拼音】:zhāosānmùsì

【出处】:《列子·黄帝》、《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释义】: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

【故事】:“朝三暮四”是则寓言,讲叙宋国狙公给猴子分配食物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列子·黄帝》中,后来在《庄子·齐物论》中也引用了“朝三暮四”这个故事。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老人,很喜欢猴子,养了一大群,大家都称他狙公。狙公能理解猴子的心理,猴子也懂得主人的话,相处得十分融洽。猴子每天要吃上好多粮食,狙公宁愿省下家里的口粮,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没有多久,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了。狙公想减少猴子们的用粮,但又怕猴子们不听话,就先骗他们说:“以后给你们吃橡栗,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吃了吗?”猴子们听说要减少粮食,都恼怒的乱蹦乱跳,好像向主人示威的样子。隔了一会,狙公又改口说:“以后给你们吃橡栗,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该够吃了吧!”猴子们一听,早上加了一颗,都高兴地伏在地上,表示满意。“朝三暮四”这句成语,原意为以诈术欺人,后来用以比喻反复无常。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庄子有关《齐物论》的哲学思想: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后来“朝三暮四”经常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教猱升木

【拼音】:jiāo náo shēng mù

【出处】:西周·无名氏《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释义】:猱:猴子的一种。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角弓》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八章,每章四句。这是一首劝告周王不要疏远兄弟亲戚而亲近小人的诗。“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是第六章,意思是“不用教猿猴上树(因为猿猴会上树),好比泥巴涂在泥上自然粘牢,君子如果有美德,小人自然来依附。”猱:猿类,善攀援;涂:泥土;附:沾着;徽:美;猷:道; 与:从;属:依附。 猴子在当地习性不好,经常去山下偷东西,猴子是偷盗之徒象征。“教猱升木”意思是教猴子爬树,也就是教坏人做坏事的意思。

猴子搏矢

【拼音】:hóu zǐ bó shǐ

【出处】:庄周《庄子·徐无鬼》:“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 【释义】:原意是说猴子接住射向自己的箭。现用来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故事】:吴王坐着船在长江里游玩,登上一座猴山。很多猴子看见了,都十分害怕地跑掉,逃到深深的荆棘丛里去。唯独有一只猴子,从容不迫地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表现它的灵巧。吴王拿起弓箭射它,它敏捷地接住了箭。吴王命令助手们一齐追射,那只猴子就被射死了。

吴王回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啊,夸耀它的灵巧,仗恃它的敏捷,来对我表示骄傲,以至于这样死去了。应该警惕啊!不要拿你的神气对人骄傲啊!”

这篇寓言说明喜欢卖弄聪明,表现自己,爱耍傲气的人,有时是要栽大跟头的。

棘刺母猴

【拼音】:jícìmǔhóu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

【释义】: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故事】: 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

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衣冠》、《沐猴冠冕》、《衣冠沐猴》。

【故事】公元前207年8月,刘邦率军逼近咸阳。就在这时候,赵高趁机杀了秦二世,立二世的侄儿子婴为秦王,并派人来向刘邦求和,说是只要让他做关中王,他愿意把秦国献给刘邦。刘邦见赵高为人奸诈,没有应允。接着猛攻咸阳,秦王子婴请降。刘邦带兵进人咸阳,没有杀害子婴,封了库房,关了宫门,与当地群众约法三章后,又退兵霸上(今陕西长安县东)。

没有多久,项羽率领各路诸侯也来到咸阳。他首先杀掉了只做了四十六天皇帝的秦王子婴,接着又把秦国的公子、亲族八百多人、四千多名文官武将给杀掉了,只杀得咸阳街头尸横遍地,流血成河。并放一把火,点着了秦王朝逼迫着几十万农民修建了多年的阿房宫,整整烧了两三个月。

这时候,项羽权力最大,军队差不多都在他手里。可是他不愿做兼并六国、一统中原的秦始皇,只想做齐桓公楚庄王那样的霸主。于是他就把天下分成十九国,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地和楚地九个郡,成为各诸侯的首领。他还把秦王朝的珍贵的东西、宝贝、妇女都搜集起来,准备东归。这时,有个叫韩生的谋士,劝谏项羽说: “关中(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高山险要,河流环绕,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乌关,北有黄河,土地肥沃富饶,要在这里建都以成就霸业再好不过了。”项羽看见秦国宫殿已被烧得残破不堪,咸阳也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自己又怀念故乡,便回答说: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意思是说:富贵了不归故乡,就像穿着锦绣的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一样,谁知道呢?韩生听了,惋惜地发牢骚说: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说:我从前听人家说,楚国人不过是戴着人的帽子的猴儿罢了,这会我才知道真是这样的。

项羽听到这句污辱性的牢骚话后,生气地命人把韩生扔在油锅里炸死了。然后,就带着自己的军队回到自己的国里去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出“沐猴而冠”这句成语。

猴子救月

【拼音】:hóuzǐjiùyuè

【释义】:原意是一群猴子救捞水里的月亮。现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出处】:唐·道世《法苑珠林·愚赣篇·杂痴部》:“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也作“猴子捞月”。语出唐总章元年僧人道世所著《法苑珠林》的“愚赣篇”:“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故事】:其故事是说古时伽尸国有座波罗奈城,在人迹稀少的树林中生活着500只猕猴。一次猕猴在一棵尼俱律树下,见月影在井里的水面摇晃。他们担心世界夜晚会失去光明,就一只一只倒挂连接在树枝上去井中救月。由于太重,树枝折断,群猴全部落水。

猴年马月

【拼音】:hóuniánmǎyuè

【出处】:天文和古汉语专家,他们都认为,对“猴年马月”这个词的来历无从考据,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古汉语专家骆玉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表示,这个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谚语。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释义】: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由于12年时间太长,“猴年马月”泛指未来的岁月。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

猕猴骑土牛

【拼音】:míhóuqítǔniú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引《世语》:“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赠宣城赵太守悦》一诗中也有表述:“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释义】:原意犹如字面所说,弥猴骑在了土牛身上,前行十分缓慢。现寓意职位提升很慢。

轩鹤冠猴

【拼音】: xuān hèguànhóu

【出处】:明·刘伯温《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

【释义】:原意是指乘轩之鹤,戴帽之猴。现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肝肠寸断

【拼音】:gānchángcùnduàn

【释义】:肝脏和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开了。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第二十八》。

【故事】:公元346年,晋将桓温率军上溯长江,攻打蜀国。船进入三峡时,部将中有人捉到了一只小猿放在船上。母猿看到了,心急如焚,沿岸奔跑,哀哭号叫。三峡山势陡峭,江随壁转,壁与天接。母猿奋不顾身,攀青藤,走绝壁,滚山坡,跟着船队走了一百多里。

船行到巫峡,不觉慢了下来,靠着江边,缓缓前进。这时,母猿哀叫三声,瞧准小猿所在的船跳下来,当即气闭身亡。

船上的兵士,剖开母猿,只见肝肠寸断,桓温听说了,怒火冲天,叫人把捉小猿的军官叫来,训斥了一顿,贬了他的官职。

后人有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猢狲入布袋

【拼音】: hú sūn rù bù dài 【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官职。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息。其初受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刁氏对曰:“君子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闻者皆以为善对。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曰:„恁么即学人归堂去也。‟师曰:„猢狲入布袋。‟” 【释义】: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比喻行动失去约束。

【故事】:北宋梅圣俞是个有名的学者和诗人,为人澹泊,不追求功名利禄,和老妻两人居住在乡村里,读书、写文章、和邻居谈谈说说,觉得很自在,三十年没做一官半职。可是他有学问的名气很大,连皇帝也知道梅圣俞是个品学皆优的人,因此特地下圣旨,召他到京城去修《唐书》。他心里不愿意却又不敢违抗皇帝的任命,于是叹着气对妻子说:“我这一去,真可说是„猢狲入布袋‟了。”猴子是好动的,被塞进布袋该多难受?他妻子也笑道:“你一生不愿做官,这一去恰如„鲇鱼上钓竿‟,有得苦吃呢!”

后人用“猢狲入布袋”比喻野性受到约束,十分不情愿。

树倒猢狲散

【拼音】:shùdǎohúsūnsàn 【出处】:宋·庞元英《读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侩,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释义】:树一倒,依附在树上的猴子一哄而散。比喻为首的人一下台,依附他的人也即随之而散。 【故事】:宋高宗时有个侍郎叫曹咏,他善于逢迎拍马,深得奸相秦桧的欢心,所以官运亨通,连升三级,当了朝中的大官。

曹咏当了大官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曹咏非常得意。惟一让他感到气恼的是,他的大舅子厉德新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原来,厉德新头脑清醒,他知道曹咏并非凭真才实学而是靠依顺秦桧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咏这种人没有好下场,不肯同流合污。对此,曹咏耿耿于怀,一心想找个茬儿整整厉德新,无奈厉德新洁身自好,曹咏也无从下手。

后来,秦桧死了,那些依附秦桧的家伙一个个倒台了,曹咏也被贬到了新州,厉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就写了一篇题为《树倒猢狲散》的赋寄给曹咏。文中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猴子,揭露了曹咏这种人依靠秦桧这棵大树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文中说如今大树一倒,猢狲四散,于国于家,真是可嘉可贺,曹咏收到这篇文章后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很快,这句话便在临安传开了,直到现在,人们还用\"树倒猢狲散\"来比喻有权势的人倒台,依附他的人便纷纷散伙。

心猿意马

【拼音】:xīnyuányìmǎ

【出处】:元·兰楚芳《粉蝶儿·思情》中就有“透春情说几句知心话,则被你拖逗我心猿意马”之句。 【释义】:比喻人心思散乱,如猿马难以控制。佛教用语。比喻人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就像猿与马奔腾似的。后多用来比喻心神不定。

尖嘴猴腮

【拼音】:jiānzuǐhóusāi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释义】:原意是说猴的尖嘴巴、瘦面颊。现用来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通常用作贬义词。 【故事】:出自《儒林外史》《范进中举》的故事中。范进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他不停地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到了六月尽头,范进想进城乡试。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胡屠户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得意忘形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屁!‟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过意不去,舍给你的,如今疑心就想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赚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娘和你老婆才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到钱把银子,都给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得范进摸门不著。辞了丈人回来,自己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因向几个同案商议,瞒著丈人,到城里乡试。出了场,即刻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后人用“尖嘴猴腮”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猴头猴脑

【拼音】:hóutóuhóunǎo

【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二十一回:“看他虽是人形,却似猴头猴脑,身上着件单衫。” 【释义】:原意是说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现多用来形容儿童好动、静不下来,显得调皮可爱。含有一定的褒义。

【故事】:《七剑十三侠》写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徐鸣皋等十二英雄聚义,各仗侠肝义胆、超群武艺,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后在七子(七位以\"子\"命名的剑仙)及十三生(十三位以\"生\"命名的剑仙)的帮助下,随右都御史杨一清平定甘肃安化王朱寘鐇叛乱、随佥都御史王守仁平定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结果七子十三生与十二英雄各受封赏。

成语《猴头猴脑》出自《七剑十三侠》第二十一回《句曲山侠客遇高人 华阳洞众妖谈邪道》:闲话休提。且说众弟兄来到后山,寻看华阳仙洞,......这夜众人皆已睡熟,独有徐鸣皋再也睡不熟,便起来开了窗,望望山景。只见一轮皓月当空,万里无云,静悄悄好不有趣。看了一回,远远的望见一人行而来。走到仙人洞畔,沿山坡转弯过去。看他虽是人形,却有猴头猴脑,身上着件单衫。暗想:“如今天气寒凉,怎的他不怕冷?况且更深夜静,独行山中,又是这般嘴脸,莫非是个妖怪?”

弄鬼掉猴

【拼音】:nòngguǐdiàohóu

【出处】: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 【释义】:原意是指搞鬼花样,耍猴把戏。现用来形容调皮捣蛋,不听话,不驯顺,耍花样。 【故事】:贾赦(贾母的长子)看上了贾母的大丫头鸳鸯,非要纳她为妾,让邢夫人(贾赦的妻子)去劝她,威逼她,但她坚决不从,贾母死后,她自知逃不出贾赦等人的玩弄,悬梁自尽。

“弄鬼掉猴”出自邢夫人对鸳鸯的劝说中:邢夫人便坐下,拉着鸳鸯的手,笑道:“我特来给你道喜来的。”鸳鸯听了,心中已猜着三分,不觉红了脸,低了头,不发一言。听邢夫人道:“你知道,老爷跟前竟没有个可靠的人,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些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因满府里要挑个家生女儿,又没个好的,不是模样儿不好,就是性子不好;有了这个好处,没了那个好处。因此常冷眼选了半年,这些女孩子里头,就只你是个尖儿:模样儿,行事做人,温柔可靠,一概是齐全的。意思要和老太太讨了你去,收在屋里。你比不得外头新买了来的,这一进去了就开了脸,太太讨了你去,收在屋里。你比不得外头新买了来的,这一进去了就开了脸,就封你作姨娘,又体面,又尊贵。你又是个要强的人,俗语说的,„金子还是金子换‟,谁知竟叫老爷看中了!你如今这一来,可遂了你素日心高智大的愿了,又堵一堵那些嫌你的人的嘴。”

土龙沐猴

【拼音】:tǔlóngmùhóu 【出处】: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

【释义】:沐猴:猕猴。用泥土做的龙和戴上帽子的猕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杀鸡骇猴

【拼音】:shājīhàihóu

【出处】: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释义】:原意是说因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用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也作杀鸡哧猴、杀鸡儆猴、宰鸡教猴等。现用来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故事1】:清朝末年,有位姓文的制台,他有一个脾气,就是在他吃饭的时候,不准任何人来打扰,总要等他吃过饭、擦过脸再说。否则,对禀报的下人,轻则责骂,重则拳脚相加。 这一天,文制台正在吃饭,一个外国领事要见制台。一听洋人来了,制台吓得六神无主,不但打破惯例,说“请进”,而且穿好衣帽,亲自来到滴水檐前迎接。

原来,制台新近处死了一名亲兵,谁知杀的地方不对,既不在校场,也不在辕门外,偏偏在这位领事的公馆旁边,所以领事前来问罪。

见了面,领事愤愤地把上述情形讲了一遍,责问制台,为什么在他公馆旁边杀人?制台临时编出一套理由,说:“这个亲兵原是拳匪,正因为拳匪专同洋人为难,这就对贵领事也有所不利,所以我特地想出一条计来,把这人杀在贵衙署旁边,好教他的同党惧怕。俗话说杀鸡骇猴,把鸡杀了,那猴子看到自然就怕。我这回虽说只杀一个亲兵,然而所有拳匪见了这个榜样,以后就不敢再和贵领事为难了。”

那领事听了制台的回答,称赞他办得好,告辞而去。 【故事2】: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艺人十分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

推荐第2篇:春节快乐和猴打一成语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快乐和猴打一成语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节快乐和猴打一成语

谜底:猴年大吉

扩展阅读:与猴有关的成语

1、惊猿脱兔: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2、心猿意马: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意思是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3、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意思是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4、猴年马月: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意思是泛指未来的岁月。

5、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意思是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6、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7、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8、弄鬼掉猴:比喻调皮捣蛋。

9、意马心猿: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10、尖嘴猴腮: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11、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12、杀鸡骇猴: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13、轩鹤冠猴: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14、宰鸡教猴: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15、狐媚猿攀:像狐狸那样善于迷惑人,像猿猴那样善于攀高。比喻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

16、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17、猢狲入布袋: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比喻行动失去约束。

18、教猱升木: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19、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推荐第3篇:猴年成语猴年成语故事关于猴的歇后语

猴年成语,猴年成语故事,关于猴的歇后语大全

羊歌盛世方报捷,猴舞新春又呈祥。猴,在中国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列第九,即所谓“申猴”。猴与中国人缘分深厚,自古便被视为吉祥、显贵、驱邪纳福的象征。猴文化是中国生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下面,点灯带大家一起看看那些关于猴的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切身体验一下猴文化。 猴年成语大全

猴年马月: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无可指望的未来岁月。也作“驴年马月”、“牛年马月”。

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尖嘴猴腮:腮:面颊。像猴子似的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长相丑陋。 杀鸡吓猴: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 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杀鸡骇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猴子救月: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轩鹤冠猴: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杀鸡哧猴:见“杀鸡骇猴”。

宰鸡教猴: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衣冠沐猴:沐猴:猕猴。穿衣戴帽的猕猴。比喻人虚有其表而人品低下。

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弄鬼掉猴:比喻调皮捣蛋。 沐猴衣冠:同“沐猴而冠”。

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沐猴冠冕: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沐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详细? 棘刺母猴: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猴子搏矢: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猴年成语故事

沐猴而冠。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说的是项羽小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后来改学剑,也不肯用功,他的叔父很生气。项羽说:“读书有什么用,只能记名姓而已。学剑也只能抵挡一个人,我要学能抵挡万人的本事。” 后来项羽带兵攻入咸阳,杀了秦二世子婴,烧了秦朝的宫殿,收拾了秦朝许多宝贝财物就准备回去。有人劝他说:“关中这个地方很险要,土地肥饶,可以建都称霸。”项羽见宫殿都烧毁了,又想著赶快还

乡,说:“富贵了不回家乡,就像穿著锦绣衣服在黑暗中行走一样,谁会知道呢!”劝说的人叹道:“人家说项羽像只戴著帽子的猕猴,徒有虚名,果然不错。” 后来项羽在垓下打了败仗,逃到乌江,乌江亭长有一只小船,劝他渡江,说:“江东虽然小,也有方圆千里的地方,几十万人口,也可以称王啊。”项羽说:“是老天要亡我,我为什么要渡江呢!开始我和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来,现在无一生还,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让我称王,我又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没有真正的能力。 棘尖刻猴。出自《韩非子·外储说》。故事说,燕王喜欢奇巧之术,有个卫国人投其所好,声称能在荆棘尖上刻出母猴。燕王很高兴,就让他享受五乘的俸禄。那时方圆六里为一乘,五乘为方圆三十里,足够他顿顿吃香的喝辣的。可燕王也不傻,要亲眼观看这独门绝技。哪知,那厮精明过人,马上说,要看也可以,需要燕王半年不能入宫,还要斋戒,不饮酒,不食肉。即使斋戒时间到了,也只能在雨停日出、半明半暗的时辰才会看见。真没想到棘尖刻猴这么神秘,弄得燕王有些晕头转向。好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刻猴的人高明,还有比之更高明的。郑人告诉燕王,棘尖刻猴要用刀具,棘尖那么细小,刀具肯定更细小。大王不必看他雕刻,看看他那细小的刀具即可。燕王甚喜,叫来那个刻猴的人说要看他的刀。那人谎称回家去取,却自此黄鹤一去无消息,逃跑了。

猴年马月。意思指遥遥无期。可为什么猴年马月就是遥遥无期的代名词?这要从传统的干支历法和十二生肖说起,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犹如树木的主干,地支犹如树木的枝杈。这里涉及的是地支与生肖。地支十二个,生肖十二种,恰恰相吻合,搭配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与年、月、日对应轮回。年、月、日对应的地支和生肖轮回次序永恒不变,除每年的所属不同外,月和日都是固定的。比如,五月草长莺飞,人欢马叫,属于马月,年年五月都是马月。马和地支的午搭配在一起,时分当是11时至13时,每日这两个小时都是马时,多称午时。而年则要12个轮回才能转来一次,XX年轮转回来的正好是猴年,农历五月是马月,一个“猴年马月”即将光临。真乃遥遥无期诚可期,只要努力就会大有作为啊!

猿猴取月。出自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传说古代波罗奈城有五百猕猴,有一天五百猕猴游行林中,见树下井中有月亮的倒影,猕猴王就对所有的猕猴说:“今天月

亮掉到井里,我们大家得想办法捞出来挂到天上去。”于是这些猴子就在树一只接一只地往井中延伸,结果树枝断,全部落井。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树倒猢孙散。出处: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意思是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杀鸡吓猴。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有个耍猴戏的,新买了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这猴子可机灵了,他一听到鼓声就会跳舞,一听到锣声就会翻斤斗,可是就不听新主人的指挥。耍猴戏的使劲打鼓,使劲敲锣,猴子眨眨眼睛,一动也不动,只做没听见。耍猴戏的想了个法子,他抓了一只公鸡来,对着公鸡又打鼓,又敲锣。公鸡怎么会演戏呢,它听到鼓声锣声早吓呆了,蹲在地上动也不敢动。耍猴戏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鸡宰了。这一下可把猴子吓坏了。耍猴戏的一打鼓,它就连忙跳舞,一敲锣,他就连忙翻斤斗,一点儿也不敢含糊。“杀鸡吓猴”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惩罚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威胁另一个人,可以说是“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成语由来:绳之以法,犯军令韩信斩殷盖。杀鸡儆猴,振军心枪毙韩复榘。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成语典故: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穰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穰

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约定时间一到,穰苴就到军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可是庄贾迟迟不到,穰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穰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只说什么亲威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我总得应酬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穰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庄贾以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穰苴的话以为然。穰苴当着全军将士,命令叫来军法官,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穰苴即命拿下庄贾。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连忙飞马进宫,向齐景公报告情况,请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没有赶到之前,穰苴即令将庄贾斩首示众。全军将士,看到主将杀违犯军令的大臣,个个吓得发抖,谁还再敢不遵将令。这时,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入军营, 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庄贾。 穰苴沉着地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见来人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官,问道:“乱在军营跑马,按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来使吓得面如土色。穰苴不慌不忙地说道:“君王派来的使者,可以不杀。”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三驾车的左马,砍断马车左边的木柱。然后让使者回去报告。穰苴军纪严明,军队战斗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胜仗。 猴的歇后语

猴子坐到旗杆上――唯我独尊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猩猩) 猴子戴礼帽――假充文明人 猴子偷桃――毛手毛脚 猴子吃大蒜 —— 翻白眼 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 猴子带胡子――要哪出没哪出 猴子偷瓜――连滚带爬

上套的猴子 —— 任人耍;由人玩耍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猴子吃大象――亏他张得开嘴

孙猴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 —— 心腹之患 孙猴子的尾巴 —— 变不了;没法变 猴子捞月亮――空欢喜 猴子坐火箭――远走高飞 猴子推磨――玩不转 猴子学人样――装相 猴子耍扁担――胡抡

猴子吃仙桃 —— 眉飞色舞;好歹不分 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 —— 永世不得翻身 猴子捧个烫瓦盆 —— 团团转 猴子看桃园 —— 越看越光 猴子跳加官 —— 人面善心 猴儿戴帽子 —— 装人样;衣冠禽兽 玩猴的丢了锣 —— 耍不起来 屎猴儿搬家 —— 臭折腾 猴屁股扎蒺藜 —— 坐立不安 属孙猴的 —— 说变就变;转眼就变 孙猴子的手脚 —— 闲不住

猴子爬树 —— 乱蹿;拿手好戏 开了锁的猴子 —— 得意忘形;无拘无束 花果山的美猴王 —— 个小本领强 峨眉山的猴子 —— 机灵得很 猴子坐到旗杆上 —— 惟我独尊

猴子滚绣球 —— 滚的滚,爬的爬;连滚带爬 猴子上凉亭 —— 丑鬼耍风流 猴子拉稀 —— 坏肚肠 猴子耍拳 —— 小架式

孙猴子的屁股 —— 坐不住;坐不稳 孙猴子上了花果山 —— 称王称霸;称心如意 孙悟空放屁 —— 猴里猴气 猴子扛大梁 —— 受不了 山猴子爬树 —— 拿手的戏 猴儿吃芥末 —— 傻了眼;翻白眼 猴子推磨 —— 玩不转 屎猴儿照镜子 —— 臭美 猴子架辕 —— 不听那一套;不吃这一套 猴儿戳蜂窝 —— 自讨苦吃 掖着个孙悟空 —— 憋出个猴来 猴子不上树 —— 多打几遍锣 猴子拉弓 —— 不是样子 孙猴子守桃园 —— 自食其果 烫了屁股的猴子 —— 急红了眼 猴王闹王宫 —— 大打出手 猴子捞月亮 —— 一场空 孙猴七十二变 —— 神通广大 孙猴甩掉紧箍咒 —— 无法无天 孙悟空照镜子 —— 猴里猴气

和孙猴子比翻跟斗 —— 差着十万八千里

孙悟空拔猴毛 —— 变化多端;转眼就变;变化无常 猴子戴眼镜 —— 冒充斯文;假斯文 教猴子爬树 —— 多此一举 猴子坐板凳 —— 有板有眼;有板眼 断臂的猴子 —— 高攀不起

孙猴子的脸 —— 说变就变;变化无常;转眼就变 猴子耍把戏 —— 毛手毛脚;翻来覆去老一套 猴子穿衣服 —— 冒充善人

猴子衔烟斗 —— 混充人;装人样;假装 孙猴子穿汗衫 —— 半截不像人

猴子照镜子 —— 得意忘形;没个人模样;里外不是人 猴子坐金殿 —— 一个惹祸大王 猴子爬竹竿 —— 节节上升;上蹿下跳

孙猴子半天云里打眼罩 —— 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猴子看戏 —— 干瞪眼;傻了眼 山西猴子河南人耍 —— 各有拿手好戏 猴子登台 —— 一出没有

孙猴子跳出水帘洞 —— 好戏在后头 发了疯的猴子 —— 上蹿下跳 猴子捡姜 —— 吃也不是,丢也不是 猴子抱西瓜 —— 顾此失彼 猴子唱大戏 —— 胡闹台 猴子爬上樱桃树 —— 粗人吃细粮 猴子戴箍 —— 自上圈套 猴于爬梯 —— 一跃而上 花果山的猴子 —— 无法无天 猴子拉犁 —— 顶车 猴子戴金冠 —— 惹祸大王 猴儿耍大刀 —— 胡砍

猴子的屁股 —— 自来红;坐不住 猴儿爬石崖 —— 显出你的能耐了 猴吃辣椒 —— 抓耳挠腮 猴子扇扇子 —— 学人样 猴子戴手套 —— 毛手毛脚 耍猴的碰上敲锣的 —— 对一点了 孙猴子上天宫 —— 得

意忘形 猴子爬板凳 —— 各想一头 猴儿拿棒槌 ——胡抡

孙猴子坐天下 —— 手忙脚乱;毛手毛脚 八十岁公公耍猴子 —— 老把戏 请个猴子去摘桃 —— 到不了你肚里 猴子爬皂角树 —— 遇上棘手事 桅杆尖上的猴子 —— 到顶了 耍把戏的猴子 —— 认人牵着走 山猴爬树 —— 拿手好戏 猴子吃麻糖 —— 扒拉不开 毛猴子拉车 —— 乱了套;乱套了 秃山上的猴子 —— 没啥耍了 猴子耍耗子 —— 大眼瞪小眼 猴子着西装 ——不合身 朽木雕石猴 —— 坏孩子

猴子戴面具 —— 混充人;人面兽心 毛猴子捞月亮 —— 白忙一场 玩猴的耍狐狸 —— 不害臊;不知臊 猴子吃核桃 —— 砸啦

猴子拉车 —— 又蹦又跳;连蹦带跳 【小知识】XX年猴年马月是什么时候

“猴年马月”是XX年6月5日至7月3日。根据农历干支,猴年XX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XX年。XX(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18日开始直至7月16日是农历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 因此XX年6月5日(芒种)至7月3日(小暑前夕),人们又将迎来传说中的“猴年马月”。

天文和古汉语专家,他们都认为,对“猴年马月”这个词的来历无从考据,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古汉语专家骆玉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表示,这个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谚语。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而在英语中,“猴年马月”被认为是“one of these years”。

其实每年都有一个月是马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知道了这些顺序,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下一个或者再再下一个猴年马月是什么时候了。

推荐第4篇:雪猴

《雪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架设教材和生活的桥梁,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线,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抓住雪猴的可爱之处,体会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的深厚感情。旨在引导学生逐步培植一个观念: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之间完全可以建立和谐的关系。我们人类要爱护小动物。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主体课文,通过对雪猴与边防战土友好相处的描述,展示了雪猴的聪明、可爱,反映了边防战士热爱大自然、热爱野生动物的高尚情操。具体、细致描写雪猴的特点和它与边防军人友好相处的故事,并在字里行间表达边防战士对大自然、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人与动物共同拥有地球,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还舍不得那些雪猴”的原因。③了解雪猴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激情引趣——整体感知——细读品味——延伸升华”中展开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边防战士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文特点,从对聪明、可爱的雪猴以及它与边防军人友好相处的具体描述中,体会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的深厚感情,树立爱护动物,与动物建立和谐关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十二生肖中有一种小动物:它聪明,可爱,特别讨人喜欢,而且还和我们人类有一点小小的渊源,它是谁呢?(生答)如果不对,给予提示:这种小动物的其中一个品种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生继续答)教师板书:猴。今天我们要和一只与众不同的猴子来交朋友。它生活在我国云南边境一带,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的一种,它的名字叫雪猴。补全课题。它是边防战士的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老师读句子的语气。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 3.指名读文。读前引导看阅读提示,了解阅读要求。 设问:

1.雪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情友好、机灵可爱,善于模仿、预报天气) 2.雪猴有哪些特点?

3.雪猴和边防战士是如何相处的?

4.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字音,声音要宏亮,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阅读提示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从文中

二、三自然段了解雪猴外形特点和热情好客的特点:

文中

二、三自然段中“桌子上多了一小把香蕉”,“回头看了我一眼”,“点点头”,“闪进”,“蹿到”等词句,写出了雪猴通人性,热情好客,行动灵活、迅速的特点。“身体较为高大,鼻孔高傲地翻向天空”形象地描绘出了雪猴的外形特点。

2、学习第五段,找动词,说动词: 生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描写雪猴的动作词语(起身、攀枝欢跳、飞身跃岭、捧、抹抹、掏掏、跳、模仿、奔、又蹦又跳、蹲、呲牙咧嘴、搔、围、伸、做早操、狂叫、席地而坐、拥、观赏、凝神听讲),通过这些词语突出雪猴的可爱。并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喜欢那个动词,说明原因,也可以让学生模仿一些雪猴动作的词语。使学生理解效果更好。在说明的过程中讲述雪猴和边防战士是如何相处的(也就是雪猴的几件事)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学习第六自然段,说预报天气的句子:

找生读预报天气的句子,体会雪猴当时的心情。理解为什么会有那种心情。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雪猴当时的焦急的心情。

4、理解战士与雪猴的深情厚谊:

提问:为什么边防战士服役期满,还舍不得那些雪猴呢?生答:因为猴子太可爱了;因为猴子为解放军战士做了很多事;因为猴子给军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师说: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我也相信雪猴给同学们也留下深刻的印象。

5、想想、议议边防战士对雪猴的态度:假如边防战士厌烦它们,驱赶它们,甚至捕杀它们,雪猴仍然会那么友好吗?引导学生想象边防战士爱护雪猴的情景,让同学们认识到,雪猴的友好,源于边防战士对它们友好,从而认识到要热爱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展开想象,开拓思路: (1)你想对雪猴说什么? (2)你想对边防战士说什么?

(3)在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方面,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作业:

找一些描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书或图片读一读,看一看。

六、板书设计

雪猴

热情好客

与战士友好相处 模仿、关切、同情 舍不得离开

预报天气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城区小学 刘翠娇

课文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推荐第5篇:小猴学艺

小猴学艺

妈妈看见小猴整天在家玩,就对小猴说:“小猴,你整天在家玩,也不学学本领,你出去拜师学艺吧。”小猴想:对,出去拜师学艺也不是一件坏事,等我拜师学艺回来,其它小猴不会的东西我都学会了,那我不是比它们个个都厉害了?小猴高兴地对妈妈说:“好”。第二天早上,小猴就对爸爸妈妈告别,上路了。

走着走着,小猴看见了老鹰在天上飞。小猴想学飞行,老鹰下来休息时,小猴跑过去对老鹰说:“老鹰大伯,我想跟您学飞行,行吗?” 老鹰说:“好吧!孩子,下午你回家做一对翅膀,明天早上来这等我。” 第二天,小猴起得很早,带着爸爸帮它做的翅膀在等老鹰大伯 ,老鹰看见小猴就飞了停下来,对小猴说:“你先把翅膀带上,然后把手伸展开,最后你再像我一样把手一挥一挥,双脚要一掂一掂,你看我不就飞起来了吗?”小猴按照老鹰说的去做,才试了五六下,就烦了,很没有耐心,对老鹰说:“我不学了。”说完就走了。

走着走着,小猴看见穿山甲在钻地油,它想跟穿山甲学钻洞,就对穿山甲说:“穿山甲哥哥,你能教我钻地洞吗?”穿山甲说:“你的身体很软,我怕你钻不进去。”小猴说:“对啊!穿山甲哥哥,谢谢您!再见!”小猴说完说离开了。

走着走着,它看见狮子在打猎,又想学打猎,就对狮子说:“狮子大王,您能教我打猎吗?”狮子说:“好的,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小猴说:“好呀”。狮子教小猴看见一只动物就要马上扑上去然后抓紧它。小猴觉得自己抓不到动物,就对狮子说:“我不学了。”说完就走了。

结果小猴什么东西都没学到。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令我感动的事。但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发生在两年前的那件事。那是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夜晚,白天因为贪玩,到了半夜,病魔就把我从梦境里拉了出来。我感到头痛欲裂,浑身上下都热乎乎的。妈妈被我的呻吟声惊醒了,赶忙关切地问:“儿子,怎么了?”“我难受。”妈妈立刻用她那粗糙的手摸了摸我的头,然后跑到了客厅拿出温度计,塞到了我的腋下。“呦,三十九度七。”妈妈二话不说赶忙帮我穿上衣服。到了医院,妈妈就急忙给我挂号,带我看病,最后又带我到输液室输液。护士把我推到病房后,已是凌晨三点了,我又累又困,迷迷糊糊便睡着了。

当我醒来后,雨已经停了,我的病也好了许多。此时,我看到了最令我感动的一幕——妈妈坐在一张小凳子上,趴在病床的边缘睡着了,我一扭头,又看到床头柜上摆放着许多药和好吃的,我知道这是妈妈在我睡觉时给我买的。床头柜上还有一张字条,我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一句话:“儿子,以后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看到这张字条,我的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几圈,终于忍不住流了出来。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但这件事的每个细节我仍然记忆犹新。妈妈对我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却。

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一天下午,放学时,妈妈来接我回家,路过我家附近的菜场,妈妈说要进去买菜,我很不情愿地在菜市场入口处等着。忽然,在喧闹的叫卖声中,我的眼睛无意中看到了一位小姑娘,她的年龄和我相仿,身着一件已经发黄的白衬衫,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着手上的一本书,看得很入迷的样子。有一位中年妇女在她的旁边一边卖菜,一边吆喝着,人多的时候她忙不过来时,会叫那个捧着书看的小女孩,只要一叫,她就会放下手中的书来帮忙,显然,这是一对母女。

小女孩她就这样捧着书看,只是偶尔会被她妈妈叫去,没事了就又回到板凳上继续看书。她竟然能在环境这么嘈杂、脏乱的地方专心地看书,如果是换了我,我一定会被这喧闹的声音烦死,更不用说看书了,我想到了我平时在家做作业时,只要隔壁房间传来电视机播放节目的声音,我马上就会分心,心里老是想着我喜爱的动画片,会找出种种借口和理由去看一眼也好。可她竟然能在菜市场那么嘈杂的环境中如此专注的看书,我真的不能够理解!或许是她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吧。不管怎么说,我既佩服她能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看书,又能帮助她妈妈做一点事,而令我非常感动。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它还是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令我难以忘记。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时间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褪色。但有一件事,让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那一份深沉的母爱。

那天早晨,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妈妈递给我一把伞,说:“小明,天气预报今天有雨,还是带上伞好。”我抬头看看天空,万里晴空,怎么会下雨呢?我丢下伞,一溜烟跑出门去。

正当中午放学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骤然而下。带了雨具的同学都回家了,其他人也一个个被家长接走了。我爸爸在上班,中午从不回家。刚好,妈妈这几天正发着高烧打着点滴。我想不会有人来接我了。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呆呆地坐着,又急又饿,望着窗外哗哗直下的大雨,我不由得哭了起来。

这时,大雨中出现了一个我熟悉的身影。哦,是妈妈!狂风夹着大雨好象要把妈妈吞没似的。妈妈挣扎着向我艰难地走来。

“小明,快过来,穿好雨衣。”妈妈边说边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我身上。此时,雨越下越大。妈妈的头发,脸上,身上都被雨水淋透了。望着“落汤鸡”似的妈妈,望着她那青白着的脸,我不禁又哭了起来……

一把伞撑起一片天,妈妈爱的伞给我快乐和幸福。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它时时感动着我,教我好好做人,好好读书……

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回忆往事,有苦有乐,有开心,有生气……但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星期天下午,因为晚上有客人来,所以妈妈带我到工农市场,市场上人山人海,由于我还要买钢笔。情急之下,我们来到了路边一个卖菜的小摊上买菜。摊主是一位老爷爷,一看就知道是位饱经风霜的地道老农民。

妈妈上前问了价钱,便开始与他谈判。可那卖菜的人斤斤计较,怎么也不肯降低半角钱。我在旁边不耐烦的催着妈妈,妈妈也着急了,便匆忙称上菜付上钱,急急火火地走了。谁知到了半路上,妈妈才发现钱包不见了,怎么办?待会还有客人要来呢!想到这里,妈妈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肯定是忘在那摊子上了,丢了东西,谁会还给你,更别说那斤斤计较的老头了。你自认倒霉吧!”

经过一翻激烈的思想斗争,妈妈还是决定回去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又朝市场的方向奔去。到那里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市场上人不多了。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看到了那位老大爷还在那儿,眼睛向四处望着,像是在等人。我和妈妈走上去,老爷爷认出了我们,他用那长满老茧的手把钱包递给妈妈,妈妈向他会心地点了头,我们三个都开心地笑了。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还是令我难以忘怀。

一件有意义的事

在我身边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大部分都慢慢地忘记了,但有一件事却一直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中午,吃完饭,妈妈去睡觉了,我坐在客厅里看书,忽然听到窗外有鸟的叫声,跑到窗前一看,我看到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停在我家的窗台上,它的羽毛还未丰满,小嘴巴黄黄的,明亮的小眼睛一眨一眨的,可爱极了!我轻轻的打开窗户,一把抓住了它。我仔细端详着这只可爱的小麻雀,发现它的眼睛里带着担心和害怕,但我没想太多,大声的把妈妈喊了起来,让她帮我把一根细细的红绳子系在小麻雀的一条腿上。我用手抓住绳子的另一头,放开小麻雀,我本以为它会在客厅里飞来飞去,但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小麻雀飞到了纱窗上,用嘴不停地啄着纱窗,过了一会儿,它好像觉得这样做是白费力气,便开始用力地啄系在腿上的绳子。一会儿,它就把绳子啄下来了。我着急了,连忙让妈妈把小麻雀抓住,重新用绳子系在它的腿上。这次小麻雀没能把绳子啄开,它伤心地看着窗外的鸟儿自由飞翔,发出一声声哀鸣,我的心里难受极了。 这时,我的脑海里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把小麻雀放了。因为,鸟是人类的朋友,虽然麻雀有时会偷吃粮食,但是,再怎么样的鸟儿也有飞翔的权利啊!再说,小麻雀这么热爱大自然,强迫让它和我一起生活,也不会快乐的,就放了它吧。

这么一想,我就解开了绳子,打开窗户,伸出双手,放开了小麻雀,望着小麻雀远去的身影,我开心地笑了„„

我想,此时小麻雀一定和它的伙伴们一起,向着高空自由飞翔,飞向它的梦想„„

一件后悔的事

唉!倒霉。提起这件事,我就后悔,叫我抬不起头来,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的三角板,谁拿了?”我大声嚷嚷,可是,没有同学吱声,我只得翻书包到处找。一本书,两本书,眼睛看穿了,抽屉里全都搜遍了,根本不见三角板的影子。三角板可是我今天要用的呀!“喂,你看我的衣服好看吗?”坐在我后面的张敏渝同学说。我回来过头,猛地发现了什么,如获至宝地扑上去。原来,在张敏渝的桌子放着一副崭新的三角板,其中一个角裂了一点缝,这就是我的三角板的特殊记号。我棒着那副三角板,仔细地瞧了半天,怒气冲冲地问:“拿了我的三角板为什么不说?”张敏渝却莫名其妙地看着我,听我一问,神态自然地答道;“我刚才买的,怎么

啦?”“这三角板倒有点像我的。”我终于把心里话说出来了。我一面说,一面指着那裂缝的地方。就这样,我俩展开激烈的话战。我是个好强的女孩,再加上旁边的同学帮忙,张敏渝似乎十分委屈。她瞧着我,又看了看讥笑她的人,厚厚的嘴唇哆嗦着,眼里露出一种难以捉摸的神情,她迟疑了一会儿,终于把三角板丢给了我。

我终于战胜了对手。放学后我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家。无意中我发现三角板就静静地躺在桌子上。显然冤枉人家了。要是向人家道歉他们在背后议论怎么办,干脆算了。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勇气说出实情.每当上课我一拿出三角板,就恨自己没有勇气说出实情,真后悔当时太好强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以和为贵。

未来的衣服

未来的衣服功能神奇,很受人们的欢迎。

未来的衣服很美。人们可以按自己的爱好随心所欲地改变衣服的颜色,夏淡冬深,也可以自己改衣服上的图案和花纹,穿出个性来。

未来的衣服很轻。未来的衣服是用透气性极好、重量极轻、强度极高的稀有金属做成的。穿上它好像在月球上漫步一般轻松。

未来的衣服很合身。未来的衣服不像现在的衣服只适合正常人穿,残疾人就不行了。未来的衣服能按自己的需要调节形态,肥瘦,还专门为残疾人设计出许多特殊规格的图案,那么残疾人就不用着急了。

未来的衣服很舒服。衣服上有自动高温系统,冬暖夏凉,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穿。如果你生病了,自动高温系统就会调到适合你的那个温度,直到你病好了为止。当你感到疲劳时,衣服上的自动按摩器就会为你自动按摩,解除你的疲劳。

未来的衣服可以减。衣服可以发出一种红远外线,促进脂肪活动。对肥胖的人更有益。 未来的衣服还能预防疾病。衣服里有一层可以杀菌的材料,也可以仰制细菌的繁殖。还可以助消化,在吃饭时,它放出某一种能量,潜入胃里,促进肠里蠕动,帮助消失。

未来的衣服,真是神奇无比啊! 铅笔盒里的争吵

有一天,钢笔爷爷干完了活便躺在铅笔盒里休息,一会就进入了梦乡。忽然他被一阵乒乓的打斗声和激烈的争吵声惊醒,原来,铅笔、橡皮、转笔刀扭打成一团,钢笔爷爷急忙把他们分开,问到:“你们为什么打呀?”铅笔、橡皮、转笔刀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在比谁的本领大。”铅笔说:“所有的文字都是我写出来的,要论本领大当属我。”橡皮不服气地说:“要不是我及时地给你修改错误,你能写那么好的字吗?”转笔刀急了:“铅笔断了的时候,不是我用牙一点点地咬出来的吗?我为了让你能写字,把我的牙勒得好疼啊。”三个人你一言我一句的又争起来。这时,钢笔爷爷说:“那我给你们想个法子以辨输赢吧!”只见他一拍脑门,眼珠一转,便想出一个既巧妙又公正的法子来,便兴奋地说:“你们每人写一篇作文,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限时5分钟。预备——开始!”钢笔爷爷一声令下,他们便开始“奋 笔写书”了。

铅笔想:这样的事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由于兴奋,第二个字就写错了,急得他直在原地打转转;橡皮只能擦不能写,不仅把纸弄得皱巴巴,还把纸擦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洞;转笔刀嘛,他只能用铅笔末撒字,不一会,末用完了,他们只好用牙刻,把纸弄得破烂不堪。

三个人看着自已的“杰作”,傻了。这时,钢笔爷爷又说:“现在你们一起合作写一篇,试一试。”铅笔开始写起来;写错了,橡皮急忙去擦;铅笔头断了,转笔刀赶快来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完成了一篇整洁的作文来。钢笔爷爷笑了,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团结就是力量啊。”他们三个意识到了自已的错误,羞愧地低下了头。

铅笔盒里的争吵

一天夜里,小主人的铅笔盒里传出了吵闹声。原来,钢笔、彩色笔、铅笔、尺子都在说自己的功劳大。

钢笔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的功劳是最大的,主人用我写出的字清晰好看,而且不像铅笔那样,时间一长写的字就不清楚了,并且也不用像铅笔那样还要削笔,太麻烦了。可见,我的功劳最大!”

“不可能!”彩色笔反驳道:“你的颜色简单平淡,一点儿也不好看。瞧,小主人用我画出的图案、写出的字多漂亮,颜色多鲜艳啊!主人是最喜欢我的。所以,我的功劳才是名列前茅的!”

“哼,你们俩想当最大的,没门儿!”铅笔轻蔑地说,“要是没我,主人怎么可能用上你们?如果小主人用我写出的铅笔字不好看的话,他的语文老师是绝不会让他写钢笔字的!还有你彩色笔,要不是小主人画画用我打底稿打得好的话,他的美术老师是不可能让他用你涂颜色的!而且,你们俩写上去的东西错了,是很难弄干净的!但如果是我的话,用小橡皮轻轻一擦就OK了。我的‘生存历史’还是最长的呢!因此,我的功劳才是独占鳌头的!”一直沉默不语的尺子终于发言了:“你们都没我的功劳大,我的功劳才数第一哩!如果没有我,你们就无法画出美丽的线条和匀称的图形。我的功劳才真正大呢!”

“我的功劳大!”“我的功劳大!”„„

“你们要吵到什么时候?孩子们!”铅笔盒老爷爷用他那和蔼而又饱含智慧的语调说:“你们应该团结一致、友好相处,让我们这个大家庭充满温暖,让主人的作业更加完美工整!你们说对不对?”

四个小伙伴听了,都低下了头,像是明白了什么„„

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去了,您的生日将要来临了,我不知道送您些什么,最后我还是决定: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给您写一封信。妈妈,此时此刻。我将在心中默默为你祈祷,祝您生日快乐!

常听人说:“世间有部大书,永远读不完,那便是母爱。”的确,您给予我的爱无处不在。每次放学回家,迎来的总是您关切的问候;每次考试完毕,得到的总是您殷切的鼓励„„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一天天长大,您却一天天在变老。

是您给予了我生命。在这匆忙的十年中,您为了抚养我,培养我,花费了多少精力与金钱。您为我买辅导书,买电脑,您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知道,这是您和爸爸共同努力的结果。无情的岁月在您的脸上刻下了皱纹和伤痕。

随着时光的流逝,儿时的记忆早已逝去,然而,在成长的道路上的每一个驿站,面对着考试的失落,友情的分裂,让我感到失望。而您,总是用一些做人的道理细心的开导我。

在不知不觉中,浓厚的母爱早已渗透在我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如果说您是大树,我就是一位在您脚下的小草;如果说您是大海,我就是在您怀抱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儿„„在这个节日里,我想对您说:“祝您节日快乐,我爱您!”您的怀抱最温暖,无论我走多远,心中永远想着您。

祝您:

笑口常开!

身体健康!

您的儿子:小米 日

二〇一二年一月三

推荐第6篇:看猴山

在一个星期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动物园里看动物。

来到动物园里,首先看到的是猴子。有两只小猴子在挠痒痒;有的倒挂在树上,象荡秋千一样摇来摇去;有的一只手抓着猴山上的石头,另一只手拿着苹果在吃;有只特别大的坐在山顶,拿着一个大苹果在吃,也许是“猴王”吧。 小猴宝宝们在山上顽皮的爬上爬下,有的爬上山望着远处,象是在站岗。还有的小猴子在给小朋友们打招呼。最有趣的是吃香蕉的那一只小猴子,它吃完香蕉,把香蕉皮当成帽子扣在头上,冲着同学们做鬼脸,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你看它们玩得多开心啊!同学们也都高兴极了。

有一天,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动物园里,参观他们最喜欢的猴子。同学们来到假山边看到,小猴子在假山上玩耍。有的在山顶上不停地吃苹果,看上去真贪!有的把香蕉皮顶在头上,真顽皮。有的用自己的尾巴挂在树上,荡着秋千,真过瘾。还有一只猴妈妈在给小猴子挠痒痒,小猴子一动也不动,可能是舒服极了吧!这些猴子真像有趣的演员。小朋友们看得津津有味,一个同学跳了起来,说:“小猴子真有趣。”同学们笑了,老师也笑了。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公园看猴子了。猴山上的猴子真多!我看见一只猴子腿半蹲着,手摸着脑袋,它好像在说:“他们在干嘛?”还有一只在山顶上吃我们给它的苹果。还有一只在树上荡秋千。另外两只躲在山后挠痒痒,他们大概是猴妈妈和猴宝宝,看他们多亲密呀!除了这几只猴子,山上有几只更调皮的猴子:有一只吃完香蕉后,把香蕉皮当作帽子戴在头上,好像在说:“我是不是很漂亮?”并且得意的跳起舞来,在它的下边不远处,还有一只爬山的猴子,一边爬一边向上看,好像在说:“你慢点吃,给我留一点。”还有最调皮的一只猴子一边吃苹果一边荡秋千,看得我们心惊肉跳的,可它却不在乎。

这些小猴子真可爱!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老师决定带我们去猴山看猴子,大家一听,高兴极了,真希望长上一对翅膀,马上飞到那去。我们兴冲冲地走在去猴山的路上,我们一蹦一跳地,老师说我们就像一群顽皮的小猴。

我们终于来到了猴山,看见几只小猴正在大口大口地吃着水果,走近一看,一群小猴子飞跨树枝相互追逐,你来我往,如履平地。

一只小猴特别淘气,从游人手里抢来一根香蕉,迫不及地剥开香蕉皮,三口两口地把香蕉肉吞进肚里,把香蕉皮倒扣在头上,像戴着一顶皇冠,还不时地向游人做鬼脸,逗得游人捧腹大笑。

有只小猴子左望望,右瞧瞧,看着游人,摸着小脑袋,心想:“这是我们的家呀!你们来这做什么呢?”正在这时,游人扔了一个大苹果,小猴纵身一跃,把苹果接住,心里美滋滋地想:“原来是给我们送好吃的。”

有一只小猴半天没接住游人扔的食物,急得挤眉弄眼,两个黑玻璃球般的眼珠在眼眶里滴溜地打转,好像在想什么“鬼点子”。忽然,小猴跳到了秋千绳上,荡起秋千来,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游人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来,把食物扔向它,小猴接住食物,得意地吃了起来。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老师叫我们集合、回家,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猴山,我多么想抱一只回去呀,我真喜欢这些机灵、聪明又可爱的猴子。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们(2)班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去中山公园看猴子。我们一边走一边唱着欢乐的歌,我想到马上就能看见那些可爱的小猴子了,心里真是别提有多高兴了啊!

一走进公园的大门,只见人山人海。游客们脸上挂着微笑,静静的享受着春天的美景。路旁摆放着一盆盆鲜花,它们好象在比美呢!

推荐第7篇:小猴过河

小猴过河

一天,小猴的外婆过生日,小猴提着一篮寿桃,兴高采烈准备地要去给外婆庆祝生日。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这可怎么办?它看到河边有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小猴连忙跑过去问:大象伯伯这条河深不深?我能过去吗?大象伯伯说:“水很浅,你可以过去”正当小猴听了大象的话,马上跑到河边准备下去。

这时来了一只小白兔,拦住了小猴,就对小猴大声叫:“你不要过去,河水会淹死你的。”小猴连忙收住了脚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呢?

于是它就回家问爸爸,爸爸说:“河水是深还是浅呢?你有没有仔细的想过它们的话吗?”小猴低下头说:“我„„我没有想过。”爸爸对小猴说:“大象伯伯是一种身材高大的动物,所以它说水很浅。小白兔是一种身材矮小的一种动物,所以它说水很深。”

爸爸高兴地对小猴说:“孩子,光听别人说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猴跑到河边,试着往前走,原来河水不像大象伯伯说得浅也不像小白兔说得那样深。小猴顺利地过了河,也去庆祝生日。

这个故事当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尝试,才能知道结果。

推荐第8篇:观猴有感

观猴有感

永春

今年4月中旬,我到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景区,观看那里的猕猴群。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第五次到那里观看猕猴群。

济源市位于太行山南麓,分布着十多个野生猕猴群,被称为“太行猕猴”,是我国纬度最北的猕猴群。原来这里只有1000多只猕猴,现在已发展到3000多只。上世纪90年代初,济源市为发展旅游业,开发了以看猴观景为主要内容的五龙口景区。之所以称为五龙口景区,是因为明清时期,人们开挖了广惠渠、甘霖渠、广济渠、永利渠、利丰渠等五条河渠,引沁水灌溉农田,形成了五龙分水的态势。景区管理部门聘请匡书明老人来调教猴群,供游客参观。前几次去的时候,都是由“猴司令”匡书明老人陪同介绍。他是河南南阳人,是五龙口风景区的驯猴“鼻祖”。南阳人素有养猴、驯猴的习俗,不论是过去走街串巷的耍猴人还是现在海南岛猴岛的驯猴员,大多来自南阳。这次我到五龙口景区,得知匡书明老人已不在人世,听后不胜唏嘘。让人欣慰的是,他的儿子匡三傲已经接过了父亲的班,继续驯化和照料这里的猕猴群。通过几次近距离的观察,以及匡氏父子的介绍,我对猕猴的习性和组织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在动物分类学上,猴子与人类同属灵长类动物,是动物界中与人类血亲比较相近的一个物种。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进化早期必然会呈现出与猴子等灵长类动物相似的某些行为特征。因此,观察猴群的生活习性,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早期人类社会的认识。通过多次观猴的启发,一直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愿请读者赐教。

关于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的问题

对于原始社会的分配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人占有制,没有剥削,社会成员平均分配劳动果实,于是得出了“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的观点。这一观点,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该书写道:“当时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极低,微少的食物是平均分配的,别的办法也不可能。因为劳动产品只能勉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假如原始公社有一个成员分得多些,超过每人平均应得的份额,另一个人就会饿死,因此,平均分配共同劳动的产品是不可避免的。”[1]该教科书被翻译成中文后,这一观点被国内学者广泛接受,成为描述原始社会分配状况的主流观点,并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国内不少经济学方面的教科书一直沿用这一观点。但通过对猴群的观察,对这一观点很难苟同。在济源观看猕猴群时,匡书明老人曾经向我介绍,太行山的野生猕猴群,原来冬天没有食物可吃,躲在山洞中过冬。后来开发成旅游区,为便于游客近距离观猴,开始用红薯、花生等食物吸引猴群下山,并用哨声训练猴群,每次提供食物时都要吹哨。经过观察发现,每一次进食,都是猴王大摇大摆地下山先吃,其他猴子不敢靠前,等猴王吃足离开后,才敢上来拣吃剩余的食物。如果发现哪只猴子不懂“规矩”,猴王就会对它进行严厉惩罚,其“特权”意识非常明显。因此可以说,在猴群中并没有产生公平正义的意识,更不可能形成公平正义的分配机制。通过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原始社会初期,在生产力低下和食物极为短缺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也很难遵从公平正义的原则分配食物,

只能靠强力来解决食物分配问题。即便是出现公平地分配食物的情况,也仅限于家庭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之中。关于原始社会的分配问题,恩格斯曾明确说过:“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氏族公社或农村公社中(一切文明民族都是同这种公社一起或带着它的非常明显的残余进入历史的),相当平等地分配产品,完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成员之间在分配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不平等,那么,这就已经是公社开始解体的标志了。”[2]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承认在原始社会存在着“相当平等地分配产品”的情况,但又认为,这种分配方式只存在于家庭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内部,不同部落之间不仅不会共享劳动产品,相反还经常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战争。恩格斯说:“部落始终是人们的界限”,“凡是部落以外的,便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在没有明确的和平条约的地方,部落与部落之间便存在着战争,而且这种战争进行得很残酷,使别的动物无法和人类相比。”[3]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下,生存条件越艰苦,人们之间的生存斗争就越残酷。当时普遍存在的食人之风,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说:“在蒙昧期,俘获的敌人是被吃掉的,在饥馑的时候连朋友和亲属也会被吃掉。”[4]这表明,不仅在不同部落之间无法实现食物分配上的公平,即便是在同一部落之中,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人吃人这种弱肉强食的现象,根本谈不上公平问题。只有在物质财富相对丰富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觉悟才能有较大的提高,才有可能树立公平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所谓的“平均分配食物”。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把“平均分配食物”作为原始社会的普遍分配原则,而是将其严格限定在家族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内部,不能扩展到社会范畴。所谓“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后来的研究者们附加给马克思恩格斯的。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来看,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生产的水平决定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5]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生存是第一需要,人们总是为争抢食物而争斗,很难形成公平分配食物的机制,更难具有相互礼让的道德素质。因此,不论从猴群的状况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看,在人类社会早期,是否真的存在一个平均分配食物的原始社会阶段,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去思考和研究,特别需要进一步加强考古实证工作。 关于母系社会问题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人类社会早期,曾经存在过母系社会,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在社会中占优势地位,掌握着管理社会的权力。但通过对猴群的观察,觉得这一观点有待商榷。在五龙口猕猴群中我们发现,猕猴的社会属性很强,每个群体由一百多只猴子组成,并有一个猴王。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担任猴王的无一例外都是公猴,它在猴群中地位最高,拥有至上权威。这从猴王的产生办法就很容易理解了。猴王每四年换届一次,参与竞争的也只有几只强悍的公猴,通过剧烈的厮杀,胜者为王。据匡书明老人介绍,从来未发现雌猴参与猴王争夺的情况。这是因为,一个猴群要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占有一定的地盘和资源,就必须在强有力的猴王的带领下与其他种群进行争斗,与其他猴群争夺资源,与各种自然灾害进行斗争。野蛮时代,是靠惨烈的拼杀产生群体领袖的。在这种情况下,雌性受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厮杀中获胜,更无法承担起保护族群的责任,因而也就无法成为族群的领袖,甚至不可能参与竞争猴王的拼杀。这就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为前提。在弱肉强食的野蛮时代,在搏击厮杀的强力时代,是根本谈不上妇女解放的。只有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更加准确地认识母系社会问题。我认为,母系社会的原则可能仅局限于家庭或血缘氏族范畴,很难扩散到整个社会领域。因为,原始族群的首领担负着带领大家与自然作斗争,与其他种群作斗争,守住领土,保护生存资源的责任,只有强悍的男性才能胜任。而在家庭中,由于当时实行的是群婚制,子女只认识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在这种情况下,妇女的家庭地位会比男子高,出现以老祖母为家长的家庭组织形式是完全可能的。但要把母系家庭扩展到整个社会范围,认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女性为领袖的母系社会状态,则是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使用过“母系社会”这一概念,也未曾把母系原则扩展到整个社会。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认为,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实行群婚制,曾经出现过母系家庭形式。他说:“只要存在着群婚,那么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只承认女系。”[6]母系具有两个功能:一是确定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二是确定财产继承关系。但是,恩格斯认为,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的财产可以继承,因此,母系的功能只局限于血缘关系的确定上,超出这个范围来使用母系就“不大恰当”了。他批评巴霍芬[7]说:“他把这种只从母亲方面确认世系的情况和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继承关系叫做母权制;为了简便起见,我保留了这一名称;不过它是不大恰当的,因为在社会发展的这一阶段上,还谈不到法律意义上的权利。”[8]可见,恩格斯本人也是把母系限制在家庭之内,认为只是一种“家庭形式”,并未将其扩展到整个社会。同时,恩格斯通过对北美易洛魁人的研究发现,即便在母权制时代,担任部落首领的依然是男性而不是女性。他说:“由于易洛魁人奉行母权制,因而酋长的儿子属于另一个氏族,所以从不选举前一酋长的儿子做酋长,而是往往选举他的兄弟做酋长,或者选举他的姊妹的儿子做酋长。”[9]因而,在“母权制”时代,妇女并未承担部落的管理责任。所以,认为母系社会女性主掌社会管理的大权,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和研究的。

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问题

过去,在传统生物学课程中学到的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具有思维能力,而动物则没有,动物只是靠条件反射来作出反应,即巴甫洛夫[10]提出的第一条件反射和第二条件反射理论。也有一些西方哲学家认为,理性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11]等。通过对猕猴群的观察,人和动物在有无思维能力上不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只是思维发达程度的问题。比如,四年一次的猴王换届,过去人们以为公猴争夺王位与争夺交配权是一回儿事。但实际上,争夺交配权是在猴群发情期,一年一次,是生理行为,而争夺猴王四个寒暑为一个周期,属于“政治行为”,二者截然不同,后者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生理需求,体现出公猴的思维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在换届时,参与猴王竞争的公猴将尾巴翘起来,以此方式报名,表示向王权挑战,每次报名的有三四只强悍的公猴,经过激烈厮杀,胜者为王。挑战失败了的公猴,便垂下尾巴,表示臣服,而猴王则时刻翘着尾巴。如果猴王被打败,将被逐出猴群,猴王地位被新的胜利者占居。在猴群中,尾巴象征着“权杖”,翘起尾巴就是在宣示权威,这也是一种高级的行为。可见,毛泽东同志讲要夹着尾巴做人,其寓意是多么深刻。猴王地位确立之后,拥有无上的权威,猴群成员都要听从猴王的指挥。以上事例说明,猕猴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思维能力,只是我们人类所知不多而已。因此,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别,是思维能力大小、思维层次高低的差别,而不是有无的差别。很多高级哺乳动物,已经发展出比较高的思维能力,甚至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从事一些活动。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动物中,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作出有意识有计划的行动的能力也相应地发展起来了,而在哺乳动物中则达到了相当高的阶段。”[12]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在于,动物仅仅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自己需要,而人则可以通过改造自然界来为自己服务,创造性劳动是人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的根本标志。人与动物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都有生存发展的权利,我们应该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高度,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以上是我茶余饭后的一点思考。如果能给对此问题有兴趣的人一些启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正本清源,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则吾愿足矣。

注释

[1]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6页。

[2]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4页。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4]马克思:《路易斯·亨·摩尔根一书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5]《史记·管晏列传》。

[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7]巴霍芬(Johann Jakob Bachofen,1815—1887年),瑞士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进化学派主要代表之一。曾在其主要著作《母权论》一书中,论证群婚制和母权制的存在,以及从群婚制到对偶婚的过渡形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他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0页。

[10]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1849—1936年),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出人有第一和第二两个信号系统,认为人除了有第一信号系统——对外部世界的映象产生直接反映之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和符号反映功能。

[11]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18岁进入柏拉图学园求学。公元前343年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前335年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系统总结了古希腊哲学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哲学命题,代表了古希腊哲学思想发展的最高水平。同时,在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历史学、修辞学等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世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方向。

[12]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9页。

推荐第9篇:猴爪读后感

如果你可以许三个愿望,你可以得到世界上存在的三样东西,你的愿望将成为现实。你,想要什么?

《猴爪》讲述了怀特一家得到了朋友的猴爪,这个非同一般的猴爪能满足三个人每个人提出的三个愿望,但这三个愿望并不一定能带来幸福。可是,最终他们还是谨慎地许下了愿望。的确,他们得到了如愿的30000英镑,但这一切却以丧子之痛为代价。怀特一家陷入了一场可怕的噩梦。

不得不说,这是一幕悲剧!是猴爪的悲剧,它给拥有它的人带去了痛苦与后悔,扰乱了怀特一家原本平静如水的生活。可是,倘若怀特一家没有许下愿望,那么他们不是依旧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生活么?这是一场猴爪引起的悲剧,更人性的悲剧!当怀特一家面对清贫的生活而显得苍白无力时,想改变现实的主观意志和自身能力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只能将美好的憧憬寄托于看似神奇的猴爪上,期待着“天上掉馅饼”的机遇。

这原本源于一个美好的愿望,最终却引发了一个可怕的噩梦,恰恰说明了“想改变现实并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夸大地超乎现实。

猴爪的“魔力”让我想起,每当遇到大考时,很多学生都会抓紧最后一分一秒的复习时间,一边复习一遍牢骚不断,甚至妄想有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当然我也包括在内。我们总是希望超强记忆力能够帮助我们牢记每一个知识点,从而既避免了记忆之苦,又能让自己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在学生群中屡见不鲜,而所谓的“超强记忆力”则罕见至极。

可是,世界上真的又拥有超强记忆力的人!当我从新闻中得知英国一少女拥有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时,我惊讶,嫉妒。心里还美美地幻想着如果我也像她一样记忆力如此之好,那么生活会变得多么轻松埃可是,我错了,那位少女整日脑袋里一遍又一遍地重现曾经发生的事情,痛苦、哀愁怎么都摆脱不掉,这样的生活让她苦不堪言。我哑然,更庆幸,因为我的大脑懂得舍弃。

原来,改变现实如此困难。现实,就像是人生的一盘棋,有固定的界限,无法任凭我们的主观意志肆意地改变现实,可是,棋子是可以在固定的界限里任由我们摆布的。我们可以改变自身的生活态度收起对现实的种种不满,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现实,学会知足常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我们仍要通过提高自身能力切实地点缀现实,完善现实,从而逐步改变现实。

如果我可以许三个愿望,那么我希望自己认清现实,赶上现实,超越现实。

推荐第10篇:石猴出世

石猴出世: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有一块石头受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忽然有一日崩开,里面出现一只石猴。该猴发现水帘洞后被群猴拥戴为王。

石猴拜师:石猴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根据一老猴指点独自驾筏出门求学,师承菩提祖师,得名孙悟空。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自称美猴王。

官封弼马温:悟空向东海龙王讨得(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知其厉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将其封为弼马温。

大闹天宫:孙悟空因向东海龙宫借得“如意金箍棒”,又去阴曹地府,从生死簿上勾销自己名字而被告上天庭,玉帝招他上界做弼马温。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旗号。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没有成功,便请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十万天兵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祸起观音院(大闹黑风山):唐僧悟空行到观音院,老住持为谋占唐僧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得避火罩罩住唐僧,火烧禅院。黑风山黑熊怪趁乱偷走了袈裟,想开“佛衣会”炫耀宝物。孙悟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不能取胜后去请观音菩萨帮忙,观音变作白衣秀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最终观音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 计收猪八戒: 唐僧悟空来到高老庄,庄主女儿被一长嘴大耳妖怪强占。悟空追赶妖怪来到云栈洞、得知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误投猪胎。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起拜见唐僧,赐号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

大战流沙河: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唐僧收悟净为徒,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四圣试禅心:骊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固,唯八戒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于树上,八戒十分羞愧。。

偷吃人参果:唐僧师徒到五庄观投宿清风、明月两位道童奉师父镇元大仙之命,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八戒怂恿悟空偷果三个师兄弟一起分享,遭到二道童怒骂。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参果树逃离,却被镇元大仙捉回去。悟空求得观音医活果树,二人结为兄弟。

三打白骨精: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长生不老,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妖怪,唐僧以为滥杀无辜大怒,逐走悟空。

(悟空与八戒)双战黄袍怪:唐僧误闯黄袍怪的波月洞。黄袍怪的夫人原是十三年前被掳的宝象国公主,她放走唐僧给父王送信。国王恳请八戒、沙僧降妖。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馆驿。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拜见国王,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白龙马变作宫女刺杀黄袍怪受伤。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悟空请来星神收回,救出公主,恢复唐僧原身,师徒重归于好。

夺宝莲花洞:行至平顶山,悟空让八戒巡山。八戒要躲懒睡觉,编谎骗人,但被变成啄木鸟的悟空一一听知,戳穿其谎言。八戒只得再去探路。被莲花洞银角大王捉去。银角大王又使用移山法,一面压住悟空,一面将唐僧、沙僧和白马掠回洞府。悟空挣扎脱险后,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将银角大王装进葫芦内,这时,太上老君赶来,收走了由炼丹的金、银二道童变幻的金角、银角大王。

大战红孩儿:火云洞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纵风将唐僧慑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请来龙王洒下雨水,反被烧伤。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扮观音捉去,最终悟空真观音用莲花宝座,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

车迟国斗法(降三怪):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宠信三位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封他们为国师。他们作威作福,欺压僧人,悟空大为不平,设计戏耍国师,在三清殿,以尿水作圣水赏赐给三大仙。三大仙欲报受辱之仇,与唐僧斗法。先斗祈雨,再斗坐禅,三斗隔板猜物。悟空使计,三大仙皆输。最后赌砍头剖心下油锅,悟空使出降妖手段,三大仙现出原形死于非命。

趣经女儿国:师徒途径女儿国,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怀胎。悟空取来落胎泉水,如意真仙因其侄红孩儿被悟空而降生恨。悟空教沙僧趁自己诱开真仙之机,取走泉水。唐僧八戒饮水解胎。医好了师父、师弟的奇恙。西梁女儿国王倾慕唐僧,欲招唐僧为夫。唐僧割断情丝,谢绝了女儿国王的一片好意。隐藏宫中的琵琶妖女,乘机把他摄入琵琶洞,悟空与八戒与妖女酣斗,却被她暗施毒针刺伤。后经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蝎子精 。

真假美猴王:悟空因打死强盗被唐僧赶走,去见观音被留。六耳猕猴乘机假冒悟空打倒唐僧,抢去文牒,去西天取经,沙僧求助观音。观音与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恶战,真假难辩。如来使他现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观音送悟空回唐僧处。

三调芭蕉扇: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铁扇公主罗刹女借芭蕉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将他扇到九万里外的小须弥山灵吉菩萨处。悟空得到定风丹二借宝扇,被扇不动,变成虫子随茶水进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难忍,只得答应借扇。不料却是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变做牛魔王形状,三借得宝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骗,变成八戒模样,又拿走了扇子。悟空与天将恶战牛魔王,收服牛魔王,铁扇公主终于答应借扇。悟空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

盘丝洞斗妖:盘丝洞蜘蛛精七女妖把进来化斋的唐僧被蛛丝缠住。悟空见蛛女们去濯垢泉洗澡,变饿鹰,叼走其衣。八戒下水变成鲇鱼乱钻,然后现出本相,与蛛女们战斗,被蛛女用丝缠住。悟空打死小妖,救下师父,七女走脱。师徒们前行,来到黄花观。观主正是蛛女们的道兄多目怪。他用毒茶加害唐僧师徒,被悟空识破。打斗中,多目怪胁下千眼齐放金光,罩住悟空。悟空请来毗蓝婆菩萨,用金针破金光,才收伏多目怪——蜈蚣精及众蛛女。 天竺收玉兔:天竺国“布金禅寺”中一个不明来历女子的哭声,引起了唐僧师徒的关注。天竺国公主骑象择亲,一箭射中唐僧之帽。国王为公主和唐僧举行盛大婚礼。悟空救起欲投河自尽的寺中女子,问明女子原是天竺国真公主,一年前被黄风刮走。悟空揭破秘密与假公主打斗。嫦娥下界收伏假公主——月宫捣药的玉兔,真公主才得与父母团聚。

困囚五行山:玉帝请来西天的如来佛祖,如来与悟空斗法,悟空翻不出如来掌心。如来将五指化作“五行山”,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行山下,猴王孤寂冷清,历经雨雪风霜。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观音点化唐僧在五行山揭去如来压帖,收孙悟空为徒,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唐僧身世:(观音奉旨到东土寻找取经人。他变化为老和尚,在长安酒店中了解到高僧玄奘的身世,选他去取经。)玄奘姓陈,前世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因不听说法,转生东土。父亲陈光蕊得中状元,携夫人赴仕途中被强盗所害,贼人掳去陈夫人,夫人生下遗腹子,忍痛将婴儿放置木板上,投入江流中。金山寺长老救起婴儿,取名江流儿。日后,成长为高僧玄奘。玄奘立志西天取经,唐太宗李世民与他结为兄弟,将观音所赠袈裟赐予玄奘。(玄奘只身上路,夜宿猎户茅棚,想到明天就要跨越两界山,勾起思念故国之情,辗转难寐。)

紧箍咒来历:因孙悟空打死劫经的强盗,唐僧数落人,孙悟空一怒离去,观世音化作老母,传给唐僧一顶嵌金花帽,一道紧箍咒,哄骗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动咒语,悟空就头疼难忍,以此为唐僧钳束悟空的手段。

除妖乌鸡国: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化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讨来金丹,救活国王。狮精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所化。

误入小雷音:唐僧师徒经过 “小雷音寺”。唐僧虔诚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却是妖精幻化,将悟空扣入金铙,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协助下,悟空方得脱身,与妖精交战,却被

妖精收入宝袋之中,悟空逃脱后请来弥勒佛,在西瓜田里设下巧计,终于擒住黄眉童妖。唐僧师徒得以继续西行。

救难小儿国:比丘国国王被寿星坐骑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从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婴儿,败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

鱼篮收鱼精:师徒途经通天河受阻,听说河中妖怪吃童男童女,悟空八戒化作小儿诱妖怪出来大战,妖怪躲入河中,将通天河冻住引诱唐僧踏冰而渡,冰裂摄走唐僧。徒弟三人在水底勇斗妖怪,妖怪不敌闭门不出。悟空寻来观音菩萨,用竹篮收服妖怪,原是观音莲花池中的金鱼。八戒悟净救出唐僧,河中老龟驮师徒过河。

大闹金兜洞:唐僧师徒经过金兜山,(悟空前去化斋,)八戒悟净偷穿妖怪的衣服师徒三人被抓。悟空大闹金兜洞,结果金箍棒被妖怪的金刚琢收了去。悟空请来天兵天将、众天神与之作战相继失败。最后悟空请来太上老君收服妖怪,原来是老君坐骑青牛下界为妖。悟空救出师傅师弟。

计盗紫金铃:唐僧师徒经过朱紫国,国王因金圣宫娘娘三年前被妖怪摄走而忧思成疾,悟空调制乌金丹医好国王的病,并前往麒麟山獬豸洞降妖。因妖怪赛太岁有三个紫金铃能放火放烟放沙,悟空不能取胜,于是与娘娘设计以假换真偷了紫金铃,正要打死妖怪,观音赶到收服妖怪,原是菩萨坐骑金毛犼下界为妖。悟空救出娘娘与国王团聚。

波生极乐天 :唐僧师徒过凌云渡,乘无底船,终达彼岸,得以脱胎换骨,来到灵山。佛祖命二尊者阿傩、伽叶引他们选经。不料二尊者却向他们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贿,结果取来的竟是无字经。他们重返灵山把紫金钵盂送给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经,并一一受封佛号。(三藏被封为施檀功德佛,悟空、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也分别受封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

第八十一难:因九九八十—难还缺一难未满,返途中重遇通天河老龟。老龟曾托唐僧向佛祖打问自己的归宿,不想唐僧忘却了此事。老龟一怒,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晒经石:晾晒经文时不少经页沾在了石上。)

第11篇:小猴找工作

小猴找工作

许婧怡 110室

小猴从师范大学毕业,一直在家里找不到工作。他整天在家看报纸上的招聘栏,看看有没有适合他的工作。

有一次,中介公司为他介绍了去本省最有名、国家级“优秀文明学校”去当科学老师。小猴二话没说去了这所小学。校长看他有博士证书马上让他上任了。校长让他先听他上堂课,实习一下,可小猴在课堂里漫不经心地吃东西,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校长知道此事后原谅了他,他毕竟是博士毕业啊!这天,省教育局带着许多老师来这所学校听课。其实不猴根本不懂科学。他在课堂上给大家讲“纳米”技术,让教育局局长羞得面红耳赤,心想:真不该来这所小学呀,听这堂无聊的课。散课后,局长把校长单独找来谈话……校长生气地找来小猴,对他说“你毀了我们学校的名誉,你给我滚!”说着,把合同摔在了地上,小猴被抄鱿鱼了。

小猴的心情再次低落,突然,他发现有XX学校招语文老师,要知道,他在小学时可是市朗诵冠军。他心头一热,直奔那所学校……

他上任语文老师以来。上课生动,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好评。还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青年教师”呢!

小猴努力工作,为学校争得了许多荣誉。很多学校都来抢他,国家总理亲自访问他,寻访他的成功之路。

第12篇:剪猴教案

猴子剪纸的教案

五六年级组 施航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邳县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猴子。引出本周所剪的内容。

2.请学生欣赏PPT中的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

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剪纸中的动物类型。

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剪纸基本图形的? 5。教师指图: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剪纸出现多种色彩呢?(套色)

6、教师展示图

5、图

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剪纸突出了猴子的动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这几幅作品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学生讨论)

7、教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第13篇:《雪猴》读后感

《雪猴》读后感

雪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动物,读完后我也觉得雪猴很可爱,想着我也想去看雪猴呀,《雪猴》读后感。

我在文章中体会到了雪猴可爱,让人喜爱,而且还会判断天气,所以我太喜欢了,读后感《《雪猴》读后感》。 如果我家养了几只可爱的雪猴,可惜是雪猴很珍贵,又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作者你把雪猴写得很机灵可爱、生动活泼,边防叔叔你和雪猴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读后感作文150字

小学生作文(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

第14篇:观猴有感

篇1:观猴有感

今年4月中旬,我到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景区,观看那里的猕猴群。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第五次到那里观看猕猴群。

济源市位于太行山南麓,分布着十多个野生猕猴群,被称为“太行猕猴”,是我国纬度最北的猕猴群。

原来这里只有1000多只猕猴,现在已发展到3000多只。上世纪90年代初,济源市为发展旅游业,开发了以看猴观景为主要内容的五龙口景区。之所以称为五龙口景区,是因为明清时期,人们开挖了广惠渠、甘霖渠、广济渠、永利渠、利丰渠等五条河渠,引沁水灌溉农田,形成了五龙分水的态势。景区管理部门聘请匡书明老人来调教猴群,供游客参观。前几次去的时候,都是由“猴司令”匡书明老人陪同介绍。他是河南南阳人,是五龙口风景区的驯猴“鼻祖”。南阳人素有养猴、驯猴的习俗,不论是过去走街串巷的耍猴人还是现在海南岛猴岛的驯猴员,大多来自南阳。这次我到五龙口景区,得知匡书明老人已不在人世,听后不胜唏嘘。让人欣慰的是,他的儿子匡三傲已经接过了父亲的班,继续驯化和照料这里的猕猴群。通过几次近距离的观察,以及匡氏父子的介绍,我对猕猴的习性和组织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在动物分类学上,猴子与人类同属灵长类动物,是动物界中与人类血亲比较相近的一个物种。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进化早期必然会呈现出与猴子等灵长类动物相似的某些行为特征。因此,观察猴群的生活习性,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早期人类社会的认识。通过多次观猴的启发,一直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愿请读者赐教。

篇2:观猴有感

今年4月中旬,我到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景区,观看那里的猕猴群。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第五次到那里观看猕猴群。

济源市位于太行山南麓,分布着十多个野生猕猴群,被称为“太行猕猴”,是我国纬度最北的猕猴群。原来这里只有1000多只猕猴,现在已发展到3000多只。上世纪90年代初,济源市为发展旅游业,开发了以看猴观景为主要内容的五龙口景区。之所以称为五龙口景区,是因为明清时期,人们开挖了广惠渠、甘霖渠、广济渠、永利渠、利丰渠等五条河渠,引沁水灌溉农田,形成了五龙分水的态势。景区管理部门聘请匡书明老人来调教猴群,供游客参观。前几次去的时候,都是由“猴司令”匡书明老人陪同介绍。他是河南南阳人,是五龙口风景区的驯猴“鼻祖”。南阳人素有养猴、驯猴的习俗,不论是过去走街串巷的耍猴人还是现在海南岛猴岛的驯猴员,大多来自南阳。这次我到五龙口景区,得知匡书明老人已不在人世,听后不胜唏嘘。让人欣慰的是,他的儿子匡三傲已经接过了父亲的班,继续驯化和照料这里的猕猴群。通过几次近距离的观察,以及匡氏父子的介绍,我对猕猴的习性和组织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在动物分类学上,猴子与人类同属灵长类动物,是动物界中与人类血亲比较相近的一个物种。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进化早期必然会呈现出与猴子等灵长类动物相似的某些行为特征。因此,观察猴群的生活习性,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早期人类社会的认识。通过多次观猴的启发,一直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愿请读者赐教。

关于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的问题

对于原始社会的分配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人占有制,没有剥削,社会成员平均分配劳动果实,于是得出了“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的观点。这一观点,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该书写道:“当时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极低,微少的食物是平均分配的,别的办法也不可能。因为劳动产品只能勉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假如原始公社有一个成员分得多些,超过每人平均应得的份额,另一个人就会饿死,因此,平均分配共同劳动的产品是不可避免的。”[1]该教科书被翻译成中文后,这一观点被国内学者广泛接受,成为描述原始社会分配状况的主流观点,并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国内不少经济学方面的教科书一直沿用这一观点。但通过对猴群的观察,对这一观点很难苟同。在济源观看猕猴群时,匡书明老人曾经向我介绍,太行山的野生猕猴群,原来冬天没有食物可吃,躲在山洞中过冬。后来开发成旅游区,为便于游客近距离观猴,开始用红薯、花生等食物吸引猴群下山,并用哨声训练猴群,每次提供食物时都要吹哨。经过观察发现,每一次进食,都是猴王大摇大摆地下山先吃,其他猴子不敢靠前,等猴王吃足离开后,才敢上来拣吃剩余的食物。如果发现哪只猴子不懂“规矩”,猴王就会对它进行严厉惩罚,其“特权”意识非常明显。因此可以说,在猴群中并没有产生公平正义的意识,更不可能形成公平正义的分配机制。通过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原始社会初期,在生产力低下和食物极为短缺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也很难遵从公平正义的原则分配食物,

只能靠强力来解决食物分配问题。即便是出现公平地分配食物的情况,也仅限于家庭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之中。关于原始社会的分配问题,恩格斯曾明确说过:“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氏族公社或农村公社中(一切文明民族都是同这种公社一起或带着它的非常明显的残余进入历史的),相当平等地分配产品,完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成员之间在分配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不平等,那么,这就已经是公社开始解体的标志了。”[2]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承认在原始社会存在着“相当平等地分配产品”的情况,但又认为,这种分配方式只存在于家庭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内部,不同部落之间不仅不会共享劳动产品,相反还经常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战争。恩格斯说:“部落始终是人们的界限”,“凡是部落以外的,便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在没有明确的和平条约的地方,部落与部落之间便存在着战争,而且这种战争进行得很残酷,使别的动物无法和人类相比。”[3]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下,生存条件越艰苦,人们之间的生存斗争就越残酷。当时普遍存在的食人之风,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说:“在蒙昧期,俘获的敌人是被吃掉的,在饥馑的时候连朋友和亲属也会被吃掉。”[4]这表明,不仅在不同部落之间无法实现食物分配上的公平,即便是在同一部落之中,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人吃人这种弱肉强食的现象,根本谈不上公平问题。只有在物质财富相对丰富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觉悟才能有较大的提高,才有可能树立公平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所谓的“平均分配食物”。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把“平均分配食物”作为原始社会的普遍分配原则,而是将其严格限定在家族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内部,不能扩展到社会范畴。所谓“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后来的研究者们附加给马克思恩格斯的。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来看,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生产的水平决定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5]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生存是第一需要,人们总是为争抢食物而争斗,很难形成公平分配食物的机制,更难具有相互礼让的道德素质。因此,不论从猴群的状况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看,在人类社会早期,是否真的存在一个平均分配食物的原始社会阶段,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去思考和研究,特别需要进一步加强考古实证工作。

篇3:观猴有感

最近不少理论学术界人士乐于谈论永春先生的《观猴有感》一文,并且做了很多不同的解读,尤其在海外。我是好奇心比较强的人,社会热评的作品我往往会找来看看。我从凤凰网上找到了原来刊登在河南《大河报》的《观猴有感》,仔细拜读了一遍,形成了一些感想,现做一点评说。

按海外网友的猜测,《观猴有感》作者应该是工科出身,但他社科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显然相当好。其表现是,作者对相关问题的学说史十分熟悉,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着作过去的中文译本下过工夫,对其最新的中文版也一直关注和学习。

猴与人在物种上是近亲,现代的猴社会与远古的原始人社会之间,相似程度应该是很高的。结合猴社会研究人类社会初始时期的情况,今天仍然是一种有价值的研究方法。这个方法很实证,重视事实和经验观察。用这个方法得出的结论,比老在故纸堆里翻或只在网上查点材料,然后就想当然写一通,写出的东西要可信得多。

《观猴有感》一文相当好地贯彻了实事求是精神,敢于怀疑旧说,并有根据地提出和证明了一些新观点,或局部改进了前人的学术观点。作者论证或经其改进的观点包括:1.在人类社会早期,可能并不存在一个“平均分配食物的原始社会阶段”;2.人类社会早期不大可能有一个“女性主掌社会管理的大权”的母系社会;3.“创造性劳动是人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的根本标志”;“人与动物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都有生存发展的权利,我们应该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高度,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观猴有感》体现出作者具有浓厚人文关怀和现实关怀,但更透露出作者养成了研究和思考的兴趣。社会科学也好,人文学科也好,总得要解决一些问题,差别只在于有的解决短线的问题,有些解决长线的问题,有些适应经济民生等“实际”需要,有些满足人在精神心灵和文化方面的需要。《观猴有感》表现的现实关怀是明显的。不过,海外不少人过多从比附现实和暗示的角度谈论此文,难免有些对之过度解读的成分。我个人特赞赏的,还是文章表现出的作者心里总装些问题,时刻结合所见所闻有所思考、有所研究的习惯。

不过,读永春先生这文章,我也有几点不很理解或不完全同意的地方,希望获得赐教。

1.为什么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既有的结论,就不能按实事求精神予以必要否定或批评、修正呢?永春先生怀疑和挑战了不少旧说,但他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任何观点,却不愿意有一点点正面的否定或质疑。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当科学,就完全可以对其具体观点有所否定或质疑。任何人都有局限性,至少有历史的或时代的局限性,后人对前人的学说有所否定或质疑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可是我注意到,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所有观点,几乎都刻意加以维护,有意不说半个不字。其实,有些地方作者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表达的观点,是完全可以甚至应该说些些不同意见的,如在谈到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或人的本质特征的时候就是如此。实际上,永春先生在这方面对恩格斯的观点是有所修正的。

我以为,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关键是解放思想,这方面理论上的关键,是要敢于突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些过时的具体结论。永春先生的文章在这方面要是做出榜样就好了。

2.《观猴有感》作者观察猴群的“政治行为”,联想和感悟应该是比较多的,可是文章这方面谈得太少。永春先生了解到,争夺猴王的“政治行为”四个寒暑为一个周期,“猴王每四年换届一次,参与竞争的也只有几只强悍的公猴,通过剧烈的厮杀,胜者为王。”为什么必须有侯王?为什么不能是几只实力相当的猴共同行使统治权而只能是一只猴?为什么“换届”4年一次,而不是一两年一次或七八年一次?4年一次主要是什么因素决定的?通过竞争获得“领导”职位是不是反映了某种生物界发展规律的要求,诸如进化和优选的自然需要?这些都是有讨论空间的问题。

另外,“换届”这个词不太准确,在中国化方面稍微显得过头了一点点。

3.作者在谈论猴王时若能顺便对我国历史上的个人专制独裁有所批评,文章社会效果会更好。永春先生注意到,“挑战失败了的公猴,便垂下尾巴,表示臣服,而猴王则时刻翘着尾巴”;“在猴群中,尾巴象征着‘权杖’,翘起尾巴就是在宣示权威”。永春先生接着评价道,“毛泽东同志讲要夹着尾巴做人,其寓意是多么深刻。”可是,我查看毛泽东关于“夹着尾巴做人”的讲话背景,他都是要他的同志、部下和子女“夹着尾巴做人”,从来未表示过自己也同样“夹着尾巴做人”。毛其实是把自己当作专制猴王,要别人都无条件臣服他。这很不好,不宜肯定,要有规则面前一律平等的精神。再说,毛把人比作猴子,要别人“夹着尾巴做人”,说法有些侮辱人格。

总体上看,永春先生这篇文章思想性强,言之有物,贯彻着实事求是学风,值得今天的理论宣传和新闻出版部门的官员好生学习。现在理论宣传和新闻出版部门有些领导者思想太过僵化保守,所找的笔杆子理论学术水平往往都比较差,尤其缺乏实事求是学风,常常令人生厌。

第15篇:观猴有感

观猴有感 在线投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永春

今年4月中旬,我到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景区,观看那里的猕猴群。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第五次到那里观看猕猴群。

济源市位于太行山南麓,分布着十多个野生猕猴群,被称为“太行猕猴”,是我国纬度最北的猕猴群。原来这里只有1000多只猕猴,现在已发展到3000多只。上世纪90年代初,济源市为发展旅游业,开发了以看猴观景为主要内容的五龙口景区。之所以称为五龙口景区,是因为明清时期,人们开挖了广惠渠、甘霖渠、广济渠、永利渠、利丰渠等五条河渠,引沁水灌溉农田,形成了五龙分水的态势。景区管理部门聘请匡书明老人来调教猴群,供游客参观。前几次去的时候,都是由“猴司令”匡书明老人陪同介绍。他是河南南阳人,是五龙口风景区的驯猴“鼻祖”。南阳人素有养猴、驯猴的习俗,不论是过去走街串巷的耍猴人还是现在海南岛猴岛的驯猴员,大多来自南阳。这次我到五龙口景区,得知匡书明老人已不在人世,听后不胜唏嘘。让人欣慰的是,他的儿子匡三傲已经接过了父亲的班,继续驯化和照料这里的猕猴群。通过几次近距离的观察,以及匡氏父子的介绍,我对猕猴的习性和组织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在动物分类学上,猴子与人类同属灵长类动物,是动物界中与人类血亲比较相近的一个物种。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进化早期必然会呈现出与猴子等灵长类动物相似的某些行为特征。因此,观察猴群的生活习性,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早期人类社会的认识。通过多次观猴的启发,一直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愿请读者赐教。 关于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的问题

对于原始社会的分配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人占有制,没有剥削,社会成员平均分配劳动果实,于是得出了“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的观点。这一观点,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该书写道:“当时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极低,微少的食物是平均分配的,别的办法也不可能。因为劳动产品只能勉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假如原始公社有一个成员分得多些,超过每人平均应得的份额,另一个人就会饿死,因此,平均分配共同劳动的产品是不可避免的。”[1]该教科书被翻译成中文后,这一观点被国内学者广泛接受,成为描述原始社会分配状况的主流观点,并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国内不少经济学

方面的教科书一直沿用这一观点。但通过对猴群的观察,对这一观点很难苟同。在济源观看猕猴群时,匡书明老人曾经向我介绍,太行山的野生猕猴群,原来冬天没有食物可吃,躲在山洞中过冬。后来开发成旅游区,为便于游客近距离观猴,开始用红薯、花生等食物吸引猴群下山,并用哨声训练猴群,每次提供食物时都要吹哨。经过观察发现,每一次进食,都是猴王大摇大摆地下山先吃,其他猴子不敢靠前,等猴王吃足离开后,才敢上来拣吃剩余的食物。如果发现哪只猴子不懂“规矩”,猴王就会对它进行严厉惩罚,其“特权”意识非常明显。因此可以说,在猴群中并没有产生公平正义的意识,更不可能形成公平正义的分配机制。通过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原始社会初期,在生产力低下和食物极为短缺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也很难遵从公平正义的原则分配食物,

只能靠强力来解决食物分配问题。即便是出现公平地分配食物的情况,也仅限于家庭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之中。关于原始社会的分配问题,恩格斯曾明确说过:“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氏族公社或农村公社中(一切文明民族都是同这种公社一起或带着它的非常明显的残余进入历史的),相当平等地分配产品,完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成员之间在分配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不平等,那么,这就已经是公社开始解体的标志了。”[2]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承认在原始社会存在着“相当平等地分配产品”的情况,但又认为,这种分配方式只存在于家庭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内部,不同部落之间不仅不会共享劳动产品,相反还经常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战争。恩格斯说:“部落始终是人们的界限”,“凡是部落以外的,便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在没有明确的和平条约的地方,部落与部落之间便存在着战争,而且这种战争进行得很残酷,使别的动物无法和人类相比。”[3]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下,生存条件越艰苦,人们之间的生存斗争就越残酷。当时普遍存在的食人之风,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说:“在蒙昧期,俘获的敌人是被吃掉的,在饥馑的时候连朋友和亲属也会被吃掉。”[4]这表明,不仅在不同部落之间无法实现食物分配上的公平,即便是在同一部落之中,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人吃人这种弱肉强食的现象,根本谈不上公平问题。只有在物质财富相对丰富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觉悟才能有较大的提高,才有可能树立公平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所谓的“平均分配食物”。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把“平均分配食物”作为原始社会的普遍分配原则,而是将其严格限定在家族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内部,不能扩展到社会范畴。所谓“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后来的研究者们附加给马克思恩格斯的。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来看,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生产的水平决定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5]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生存是第一需要,人们总是为争抢食物而争斗,很难形成公平分配食物的机制,更难具有相互礼让的道德素质。因此,不论从猴群的状况来看,

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看,在人类社会早期,是否真的存在一个平均分配食物的原始社会阶段,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去思考和研究,特别需要进一步加强考古实证工作。

关于母系社会问题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人类社会早期,曾经存在过母系社会,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在社会中占优势地位,掌握着管理社会的权力。但通过对猴群的观察,觉得这一观点有待商榷。在五龙口猕猴群中我们发现,猕猴的社会属性很强,每个群体由一百多只猴子组成,并有一个猴王。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担任猴王的无一例外都是公猴,它在猴群中地位最高,拥有至上权威。这从猴王的产生办法就很容易理解了。猴王每四年换届一次,参与竞争的也只有几只强悍的公猴,通过剧烈的厮杀,胜者为王。据匡书明老人介绍,从来未发现雌猴参与猴王争夺的情况。这是因为,一个猴群要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占有一定的地盘和资源,就必须在强有力的猴王的带领下与其他种群进行争斗,与其他猴群争夺资源,与各种自然灾害进行斗争。野蛮时代,是靠惨烈的拼杀产生群体领袖的。在这种情况下,雌性受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厮杀中获胜,更无法承担起保护族群的责任,因而也就无法成为族群的领袖,甚至不可能参与竞争猴王的拼杀。这就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为前提。在弱肉强食的野蛮时代,在搏击厮杀的强力时代,是根本谈不上妇女解放的。只有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更加准确地认识母系社会问题。我认为,母系社会的原则可能仅局限于家庭或血缘氏族范畴,很难扩散到整个社会领域。因为,原始族群的首领担负着带领大家与自然作斗争,与其他种群作斗争,守住领土,保护生存资源的责任,只有强悍的男性才能胜任。而在家庭中,由于当时实行的是群婚制,子女只认识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在这种情况下,妇女的家庭地位会比男子高,出现以老祖母为家长的家庭组织形式是完全可能的。但要把母系家庭扩展到整个社会范围,认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女性为领袖的母系社会状态,则是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使用过“母系社会”这一概念,也未曾把母系原则扩展到整个社会。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认为,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实行群婚制,曾经出现过母系家庭形式。他说:“只要存在着群婚,那么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只承认女系。”[6]母系具有两个功能:一是确定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二是确定财产继承关系。但是,恩格斯认为,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的财产可以继承,因此,母系的功能只局限于血缘关系的确定上,超出这个范围来使用母系就“不大恰当”了。他批评巴霍芬[7]说:“他把这种只从母亲方面确认世系的情况和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继承关系

叫做母权制;为了简便起见,我保留了这一名称;不过它是不大恰当的,因为在社会发展的这一阶段上,还谈不到法律意义上的权利。”[8]可见,恩格斯本人也是把母系限制在家庭之内,认为只是一种“家庭形式”,并未将其扩展到整个社会。同时,恩格斯通过对北美易洛魁人的研究发现,即便在母权制时代,担任部落首领的依然是男性而不是女性。他说:“由于易洛魁人奉行母权制,因而酋长的儿子属于另一个氏族,所以从不选举前一酋长的儿子做酋长,而是往往选举他的兄弟做酋长,或者选举他的姊妹的儿子做酋长。”[9]因而,在“母权制”时代,妇女并未承担部落的管理责任。所以,认为母系社会女性主掌社会管理的大权,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和研究的。

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问题

过去,在传统生物学课程中学到的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具有思维能力,而动物则没有,动物只是靠条件反射来作出反应,即巴甫洛夫[10]提出的第一条件反射和第二条件反射理论。也有一些西方哲学家认为,理性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11]等。通过对猕猴群的观察,人和动物在有无思维能力上不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只是思维发达程度的问题。比如,四年一次的猴王换届,过去人们以为公猴争夺王位与争夺交配权是一回儿事。但实际上,争夺交配权是在猴群发情期,一年一次,是生理行为,而争夺猴王四个寒暑为一个周期,属于“政治行为”,二者截然不同,后者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生理需求,体现出公猴的思维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在换届时,参与猴王竞争的公猴将尾巴翘起来,以此方式报名,表示向王权挑战,每次报名的有三四只强悍的公猴,经过激烈厮杀,胜者为王。挑战失败了的公猴,便垂下尾巴,表示臣服,而猴王则时刻翘着尾巴。如果猴王被打败,将被逐出猴群,猴王地位被新的胜利者占居。在猴群中,尾巴象征着“权杖”,翘起尾巴就是在宣示权威,这也是一种高级的行为。可见,毛泽东同志讲要夹着尾巴做人,其寓意是多么深刻。猴王地位确立之后,拥有无上的权威,猴群成员都要听从猴王的指挥。以上事例说明,猕猴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思维能力,只是我们人类所知不多而已。因此,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别,是思维能力大小、思维层次高低的差别,而不是有无的差别。很多高级哺乳动物,已经发展出比较高的思维能力,甚至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从事一些活动。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动物中,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作出有意识有计划的行动的能力也相应地发展起来了,而在哺乳动物中则达到了相当高的阶段。”[12]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在于,动物仅仅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自己需要,而人则可以通过改造自然界来为自己服务,创造性劳动是人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的根本标志。人与动物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都有生存发展的权利,我们应该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高度,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以上是我茶余饭后的一点思考。如果能给对此问题有兴趣的人一些启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正本清源,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则吾愿足矣。

注释

[1]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6页。

[2]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4页。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4]马克思:《路易斯·亨·摩尔根一书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5]《史记·管晏列传》。

[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7]巴霍芬(Johann Jakob Bachofen,1815—1887年),瑞士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进化学派主要代表之一。曾在其主要著作《母权论》一书中,论证群婚制和母权制的存在,以及从群婚制到对偶婚的过渡形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他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0页。

[10]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1849—1936年),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出人有第一和第二两个信号系统,认为人除了有第一信号系统——对外部世界的映象产生直接反映之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和符号反映功能。

[11]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18岁进入柏拉图学园求学。公元前343年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前335年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系统总结了古希腊哲学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哲学命题,代表了古希腊哲学思想发展

的最高水平。同时,在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历史学、修辞学等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世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方向。

[12]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9页。

第16篇:小猴出租车

大班语言活动《小猴的出租车》

【教学内容】:根据动画故事创作的大班语言活动《小猴的出租车》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勇于创新,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教学重点】:

根据动物不同特征,能依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合理地续编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让幼儿大胆想象,能用完整地语言表述创编的故事。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纸、画笔。

2、认识多种动物的外形特征。【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课件播放第一个画面(小猴、开着出租车的小猴),引起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这来了位新朋友,你们看,是谁?(小猴)你们猜猜它是做什么工作的呢?到底做什么的?开车的!开什么车?对!小猴是开出租车的。可它这辆车是非常神奇的哟! 〈二〉、课件播放第二个画面,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今天小猴开着它神奇的出租车上路了,嘀嘀„瞧,它遇到了谁?

二、看课件,听故事,逐渐理解故事内容《小猴的出租车》 。 〈一〉、引导幼儿学说小猴邀请小熊和蛋宝宝坐出租车的话。 a、出示画面

1、小熊坐小猴的出租车

小熊来了,你看它长的怎么样? 你觉得它能坐进去吗?为什么呀? 小熊会怎么说呢?(个别幼儿讲述)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长的胖,你的座位太小,我还是等一辆“胖胖车”吧!小猴会想什么办法让小熊坐进它的出租车呢?请你们来帮它想想办法?(个别幼儿讲述)

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办法,看小猴也帮它想了一个办法,(出示课件)小猴说:“别急,包你满意!说着,小猴一摁按钮,座位就自动往后移,空出很大一块地方” 现在小熊能坐进去了吗?现在小熊能坐进出租车了,它心里会怎么想?它会怎么说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直接讲述故事(小熊的这一段)

b、出示画面

2、蛋宝宝坐小猴的出租车

师:送完小熊,小猴的车拐过一个路口,“看,谁又来坐车了?” 蛋宝宝来坐小猴的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个别幼儿讲述)

蛋宝宝会怎么说呢?我们来听听蛋宝宝是怎么说的:“我„„我怕„„我怕从座位上滚下来。”

如果你是小猴,你会想什么办法解决呢?(个别幼儿讲述)小猴也想了一个办法,小猴说:“别担心,包你满意,说着,小猴一摁按钮,“嘭”的一声,从座位里弹出一个垫子”(点击垫子跳出来) 现在蛋宝宝能坐进去吗?现在蛋宝宝能坐进出租车了,它心里会怎么想?它会怎么说呢?

现在请小朋友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和老师一起来说一说! 教师和幼儿一起讲故事(蛋宝宝的这一段) 【教学思路:

情境的设置,自由、活跃方式的导入,使幼儿很快进入状态,激发幼儿兴趣。】 〈二〉、带着问题完整听故事,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教师小结:小猴自己设计的这辆出租车本领真大,它能够根据乘客的不同需要来改变。所以,原来不方便乘车的胖小熊和容易滚的蛋宝宝都满意地坐上了小猴的出租车。这件事被长颈鹿、小刺猬、小兔、等动物知道了,它们可有些不相信,于是„„

三、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根据动物不同特征续编故事。

师:小猴的名气越来越大了,许多小动物都想来坐他的出租车。瞧:谁来了?

1、碰见乘客长颈鹿画面,帮助小猴想办法,续编故事。

师:小猴的出租车真厉害,真神奇!许多小动物都想来坐一坐他的出租车,嘀嘀!车继续往前开了,碰见了下一位乘客,是谁?(长颈鹿)长颈鹿长的什么样?那一按按钮,小猴的车会变成什么样,长颈鹿才能坐进去?【教学思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和积极表述,根据长颈鹿形象特征,示范续编故事】

2、碰见乘客小刺猬画面,改造小猴的出租车,续编故事。

嘀嘀,车继续往前开了,碰见了谁?(小刺猬)那小猴的车要变成什么样,刺猬才能满意呢?【教学思路:引导幼儿根据小刺猬外形特征,续编故事,让幼儿自由表达,老师给予肯定,示范创编故事】

3、分小组讨论:其它动物要乘坐小猴的出租车,如果你是司机,你会怎样改造小猴的出租车?使它们才能满意,根据幼儿讨论结果续编故事。【教学思路:个别讲述、分角色讲述、集体讲述相结合。突出幼儿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便于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并表述见解,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4、师:你们刚才帮助了小猴,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小猴现在也特别开心呢! 教师小结:帮助别人和被帮助都是一件快乐的事。

【教学思路:以看、听、说作为铺垫,再加上教师的体态语言,使幼儿在与教师共同续编故事时水到渠成,有话可说。】

四、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师:这么多平时不方便乘车的动物朋友得到了小猴的帮助,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小猴又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猴能主动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别人,原来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快乐的事、高兴的事。)

五、活动延伸:扩展想象,举行“汽车”设计比赛,让幼儿用纸和画笔设计出自己神奇的出租车。【教学思路: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和想象力】

附故事:

《小猴的出租车》

小猴新买的出租车经过一番改造,终于上路了。“嘀„„”小猴看见小熊站在路边左右张望,便问:“小熊,要用我的车吗?请上我的车吧!”小熊朝车厢里打量了一下,摇摇头说:“我长的胖,肚子又大,你的座位太小,我还是等一辆‘胖胖车’吧!”小猴说:“别急,包你满意!”说着,小猴一摁按钮,座位就自动往后移,空出很大一块地方。小熊坐上去,腿能伸直了,觉得舒服极了!它点点头说:“我很满意!我很满意!”

送完小熊,小猴的车拐过一个路口。突然,它看到蛋宝宝在马路边伤心的流泪。小猴关心的问:“蛋宝宝,你为什么哭呀?”蛋宝宝边哭边说:“我迷路了。”小猴说:“我送你回家。”蛋宝宝一听,吓得直摇头:“我„„我怕„„我怕从座位上滚下来。”小猴说:“别担心,包你满意。”说着,小猴一摁按钮,“嘭”地一声,从座位里弹出一个圆垫子,蛋宝宝坐在上面又舒服又安全,它高兴地拍起了手。小猴的名气越来越大,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想来坐一坐小猴的出租车。小朋友,你们也想坐一坐吗?

第17篇:猴吃西瓜

《猴吃西瓜》

群众:小猴快起床了,太阳晒屁股了~真是一个大懒猴,大懒猴~ 小懒猴:今天又该我巡山了,总是打扰我的好觉,讨厌~ 小懒猴:诶~我发现了一个宝贝,快来帮我拿宝贝啦 群众:这是什么宝贝呀?

小猴A:我知道,我知道,我见过天上的飞碟,这一定是个大飞碟

小猴B:什么大飞碟呀,这明明是大苹果

小猴C:什么大苹果呀,你们说的都不对,这明明是个恐龙蛋嘛~ 小猴D:什么恐龙蛋,这就是个大西瓜嘛 小猴E:这不是大西瓜,这是一个大甜瓜

你们说的都不对,这就是一个大炸弹~小心他爆炸,嘣~~哈哈哈哈,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

猴子大家:那咱们谁把这个宝贝献给猴王呢? 我给你们出个主意,抢呗!

猴王:吵什么呀?是谁在打扰我的好觉? 群众:猴王也睡懒觉哇?

猴王:是谁在打扰我的好觉,是不是活的不耐烦了? 小猴Q:报告,猴王,他们发现了一个宝贝? 猴王:这是什么宝贝呀? 一起抢着说:就是宝贝,宝贝,宝贝 猴王:究竟是什么呀?

A报告猴王有人说是一个大飞碟, B报告猴王我听说他是一个大苹果 C报告猴王有人说他是恐龙蛋

猴王:照本王看,这是一个大西瓜嘛~至于,这个西瓜的吃法,我当然,当然是知道的~今天我要看看你们的智慧,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正确吃法,要是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份儿。嘿嘿,要是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小毛猴:大王,我是小毛猴,我知道,这个西瓜,是吃瓤的! 群众:西瓜吃瓤,西瓜吃瓤!

短尾巴猴:大王,我是短尾巴猴,去年去奶奶家吃过甜瓜,甜瓜是吃皮 ,甜瓜是瓜,西瓜也是瓜,当然应该吃皮了! 群众:西瓜吃皮,西瓜吃皮 西瓜吃瓤

猴王:吵死了,我看大家都有意见!你们去请活了100岁的老猴过来,让他评评理! 小猴:大王老猴来啦!

老猴:咳咳咳~,这个~吃西瓜嘛~就是吃皮的~~,我从小就吃西瓜,而且一直吃西瓜皮,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活到100岁,就是因为吃了西瓜皮的缘故 群众:西瓜吃皮,西瓜吃皮,西瓜吃皮

猴王:对,大家说得都对,吃西瓜就是吃皮的,就小毛猴崽子,不懂装懂,明明不知道还不去问别人,吃西瓜吃瓤,那就让他一个人吃瓤。 咱们大家都吃西瓜皮!来人,把小毛猴押下去罚他吃瓤,你们把西瓜抬下去,切了 猴王:大家准备吃西瓜皮~ 小猴子:诶~我说老兄,这个西瓜皮可不是滋味啊~ 小猴子:去,你懂什么,我从小就吃西瓜,西瓜嘛儿~~~

~就这味

第18篇:猴吃西瓜

语言活动课《猴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并理解寓言故事,有感情的朗诵寓言

2、通过不同猴子对于西瓜到底吃瓤还是皮的争论,结合猴子身份年龄来想象猴子的口气是什么样子,并分析动作,进行表演。

3、通过表演进行交流,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熟读并短时间记住寓言的内容,想象不同身份的猴子说话的表情动作

2、能够结合寓言进行表演故事,尤其对于猴子语气把握。【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在你们的印象中猴子都吃什么东西?(小朋友们回答)

师:一天,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但是,猴王没吃过这个东西,于是,它召集了其他的猴子,想从侧面来了解这西瓜到底怎么吃,可笑的事情发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故事《猴子吃西瓜》。

二、范读文章 猴子吃西瓜

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于是,把所有的猴都招集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至于这西瓜的吃法嘛,我当然„„当然是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大伙的智慧,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如果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块。如果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小毛猴眨巴眨巴眼睛,挠了挠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 “不对!小毛猴说得不对!我小的时候吃过甜瓜,吃甜瓜就是吃皮。我想,这甜瓜也是瓜,西瓜也是瓜,吃西瓜嘛,当然也是吃皮咯。” 这时候,大伙争执起来,:“吃西瓜吃皮!:“吃西瓜吃瓤!”可争了半天,也没争出个结果,于是都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一个老猴的身上„„ 这老猴认为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他打扫了一下嗓子说:“这吃西瓜嘛,当然„„当然是吃皮咯。我从小就爱吃西瓜,而且„„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就是因为吃了西瓜皮的缘故„„” 猴王认为找到了正确答案,开言道:“对!大伙说得对!吃西瓜是吃皮。哼!就小毛猴崽子说吃瓤,那就让他一个人吃吧!咱们大伙,都吃西瓜皮!” 西瓜一刀两半,小毛猴吃瓤。大伙,是共分西瓜皮„„ 一个小猴子觉得不是味儿,悄悄地问旁边一个猴子:“哎,我说,这东西怎么不好吃呀?”

“那,那是你吃不惯。我过去常吃西瓜,西瓜呀,就是这个味儿。”

三、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师:听过老师做了范读后,我想问问小朋友,这个故事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呢?都有谁?(猴王、小毛猴、老猴子、大伙)

师:要读好这个故事,首先就要分析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接下来,我们从故事中一个一个的分析。

四、分析角色性格特点

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于是,把所有的猴都招集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至于这西瓜的吃法嘛,我当然„„当然是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大伙的智慧,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如果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块。如果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师:小朋友们,猴王为什么要这样问问题呢?猴王作为猴群的领袖,连它自己都不知道西瓜怎么吃,但是又不想让其他猴子知道,小朋友们想下,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说?

小毛猴眨巴眨巴眼睛,挠了挠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 师:通过这段文字,小朋友们在心里想想这小猴子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猴子A:“不对!小毛猴说得不对!我小的时候吃过甜瓜,吃甜瓜就是吃皮。我想,这甜瓜也是瓜,西瓜也是瓜,吃西瓜嘛,当然也是吃皮咯。”

师:这段文字是其他猴子反驳小毛猴的话,应该使用争抢说话并带有否定语气的语言状态。(范读后找小朋友读)

这时候,大伙争执起来:“吃西瓜吃皮!:“吃西瓜吃瓤!”可争了半天,也没争出个结果,于是都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一个老猴的身上„„ 这老猴认为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他打扫了一下嗓子说:“这吃西瓜嘛,当然„„当然是吃皮咯。我从小就爱吃西瓜,而且„„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就是因为吃了西瓜皮的缘故„„” 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想想,老年人说话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状态?而这个老猴又是猴群中比较有地位的,现在大家想想,老猴子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猴王认为找到了正确答案,开言道:“对!大伙说得对!吃西瓜是吃皮。哼!就小毛猴崽子说吃瓤,那就让他一个人吃吧!咱们大伙,都吃西瓜皮!”

师:当猴王觉得找到正确答案的时候,拿出了作为猴王的威风之气,这个时候猴王的语气有变化了,应带有自信,威严,还带有讽刺的口气。讽刺的口气针对谁?(范读后找小朋友读)

西瓜一刀两半,小毛猴吃瓤。大伙,是共分西瓜皮„„ 一个小猴子觉得不是味儿,悄悄地问旁边一个猴子:(猴子A)“哎,我说,这东西怎么不好吃呀?”

师:这个小猴子对西瓜吃皮产生了怀疑,怀疑的语气是什么样子的?

(猴子B)“那,那是你吃不惯。我过去常吃西瓜,西瓜呀,就是这个味儿。” 师:最后一句话是整个故事的重点,讽刺的味道更重,尤其这句“就是这个味”,听老师在读一下。(范读后找小朋友读)

五、学生熟读故事,解决生僻字。

师:分析完这篇故事后,请小朋友在下面熟读这篇故事,不会的字请举手问老师。

六、分角色朗读(旁白,猴王,小毛猴,老猴子,猴子A,猴子B,猴子C)

七、表演环节。

八、对故事内容所揭示的道理进行总结

师:通过这个故事,哪位小朋友能谈谈从这个故事中学会的哪些道理?(这篇寓言说明了1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就会犯错.2听取别人意见时,要多思考3如果猴王自己试过两种味道,就不会犯错.因此要自己勇于尝试)

第19篇:板子猴读后感

板子猴读后感

(一)

王星元

我这几天在看沈石溪的《板子猴》。

里面讲的是一只叫雅娣的金丝猴,它是阳光大马戏团里唯一一只猴子,雅娣刚来的时候非常调皮。驯养员老费就买来一只板子猴。板子猴长得非常难看,是用板子打它的屁股,给其他猴子看,让那些猴子乖一点。可是板子猴刚来的时候也很调皮,所以经常挨打,而雅娣调皮起来,最多也只是几句骂。我心里想:不公平,为什么长得难看就得挨打呢?打了难看的,好看的就一定会听话吗?

后来,要演一次戏,很多观众来了,雅娣走上去以后,坐在地上怎么也不肯起来,老费马上走过去,对雅娣又打又骂。观众们看了,马上有人说话了,有的说要投诉阳光大马戏团,有的为雅娣加油!我又想:长得美又怎么样?

后来,老费把板子猴给拉出来,板子猴马上演起来,观众们欢呼起来。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做人要努力,只要把自己做到最好,随时都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教师点评

板子猴,原来是用板子拿来打的猴,是一只很丑的??,也是用来打猴儆猴的猴。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记叙了金丝猴受宠、板子猴遭挨打、观众都为其抱不平等一系列情节。但是最后板子猴表演得很出色、很精彩。充分印证了“谁笑得最后,谁笑得最美”的道理。最后一段点出了,做人要努力,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赢家。全文以事喻理,发人深省!

板子猴读后感

(二)

做人不能骄傲

池晨卉

每当我看见动物园里的猴子,都会不禁想起作家沈石溪笔下的那只骄傲的金丝猴---雅娣。我对它骄傲的行为十分厌恶。

在马戏团里,有一只美丽的金丝猴---雅娣。它是马戏团里的头牌动物明星。在练习新动作的过程中,雅娣时常出错,但导演舍不得打它。只能买一只板子猴来替它挨板子。久而久之,雅娣认为,自己不论如何都不会挨打。便开始放纵自己,变的越来越骄傲,自满。时间一久,雅娣变得太不可理喻,有一次,驯兽员狠下心来打了它,使它再也不能上台表演了。

雅娣因为骄傲而失败,它觉得自己无人能比,便开始目中无人,放纵自己,使得自己失败了。人生也是如此,一骄傲就会导致失败,从山谷最最顶端,直接掉入谷底,后悔也没用。哪怕你获得了再大荣誉,也要谦虚,不能骄傲。有人说:“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正是如此。我们要无时无刻的提醒自己,不能骄傲。骄傲会使自己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会剥夺自己的所有荣誉。

历史的长河中,也不乏有关于这类的案件出现。在古代,()有一个人交方仲永。他从小就在诗歌方面很有才华。许多人都会叫他到自家来,以便欣赏他的才华。临走时还会给钱来以表心意。方仲永的父亲也将方仲永当作摇钱树。带他到处走,以求得别人给点钱。每到一家,方仲永都会受到别人的赞扬。长期以往,方仲永变得十分高高在上,十分骄傲。慢慢长大了,方仲永游手好闲,其他跟他同龄的人都已经饱读诗书。从方仲永身上再也看不到当年神童的感觉。而让他失败的问题就是骄傲!

做人必须谦虚,不能骄傲,才能成功!

《板子猴》读后感

(三)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名叫《板子猴》的书,这本书刺激有趣,写出了动物与人类之间发生的令人惊心动跳的小故事。

《板子猴》讲的是:有一只名叫雅娣的猴子,不肯好好演出,大家又不敢打。因为雅娣是名贵的猴子,挨一根棍子极有可能打成丑八怪。大家花低价买了一只丑陋的猴子,它全身猴毛掉光,屁股大大的,嘴巴小小的,长着灰黑色的皮毛,难看极了。只要雅娣不肯好好练习,捣蛋之类的,那就当着雅娣的面打丑猴子。有一次,雅娣因不肯骑到狮背上练习,结果丑猴子挨打。

还有一次雅娣竟然举起棍子打丑猴子,还撒尿在丑猴子身上。人们又错怪丑猴子了。

我认为人们实在太无礼了,明明是雅娣不听话了,却要打丑猴子。为什么做错事的猴子不但不挨打,反而让人喜欢?难道要打受害者?雅娣也真是的,把责任推给别人,不但不谢谢,还讥笑,有礼吗?真理在丑猴子这边,我相信丑猴子一定会愤怒的。可是,丑猴子也太没有自信了呀,它毕竟是一只有血性的雄猴,因丑而忍遭毒打,它不还击,连连退缩,太没信心了啊。假如是我错怪了丑猴子,我想对丑猴子说:“猴啊,委屈你了,你的心情我理解,我不想打你的啊。莫怪我心狠,只怪你难看。”然后我就温柔地抚摸它,逗它玩,给它吃水果糖。

哎,有些人命运不佳,动物也是如此呀。

第20篇:小猴过生日

小猴过生日

今天是小猴的生日,它一早就忙碌了起来,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挂上了生日的彩球显得格外漂亮。

这时候,蜜蜂唱着歌飞来了,“小猴祝你生日快乐,这是我酿得蜂蜜,送给你。”小猴接过蜂蜜罐,高兴地说:“谢谢你!”

蚕宝宝也送来了生日礼物,它说:“这是我自己编织的丝绸围巾,送给你。”小猴笑呵呵的接过礼物,说:“大家一起吃蛋糕吧。” 这时,老鼠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这是我好不容易弄来的一篮桃子,送给你。”小猴看穿了桃子是怎么来的,就对老鼠说:“虽然我喜欢吃桃子,但是我不能要你的桃子,因为其它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都是它们劳动所得。”

小老鼠不好意思,低着头提着篮子走了。

上海威宁路小学三年级王俞堃

猴成语
《猴成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