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0 21:05:4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第一讲 学案

万达

杜芊芊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万达

杜芊芊

(1) 基数(确数)

一、

二、千、万、亿

(2)序数:

万达

杜芊芊

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有些介词如“在、比、给”等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个场合是动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3、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等语言单位的词。“和、跟、同、与”这四个词,既是介词,又是连词,兼有两种词性。

4、助词:附加在词、短语或句子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附加意义或语气。助词分三类:

⑴结构助词:“的、地、得”等。其中“的、地”是偏正关系;“得”表示补充关系。 ⑵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⑶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啊、呀”等,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用在句子末尾。

5、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叹词常独立成句,可以用在句前,也可以用在句中或句末。

6、拟声词:摹拟声音的词。

词类是对全体词进行分类的结果。词性是给个别具体的词进行归类结果。就许多词来说,哪些词属于哪—类,这是词类:就—个词来说,它属于哪—类,这是这个词的词性。

(二)词性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

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万达

杜芊芊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时间副词不能。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万达

杜芊芊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拿我开玩笑。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

把书拿来。(介词) 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

花了很多钱。(动词)

☆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 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 买了一把锁。(名词) 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 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 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万达

杜芊芊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 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 你怎么老哭?(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 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练习反馈 :

1.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名词的一组是( )

A.学生 鲁迅 上午 左右

B.东西 星期一 英雄 黑板 C.风筝

红旗 保卫 高兴

D.巴金

思想 夏季 花朵 2.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

A.学校 理想 这里 飞机

B.跑步 时间 孩子 父亲 C.道理 学习

阳光

海洋

D.春天 善良 南面

苹果 3.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动词的一组是( )

A.跑步 跳远 思念 书本

B.扩大 应该 是 进来 C.援助 做饭 忘记

回来

D.关心 能够

要求

唱歌 4.下列词语都是动词的一组是( )

A.学生 热爱 跳舞 允许

B.讨厌 上去 是 帮忙 C.支持

爱护

悠闲

憎恶

D.扩大 思念 激动 哪里 5.下列词语不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 )

A.诚实

善良

弯曲 顽强

B.飞快 兴奋 幸福

笔直 C.高 红 缓慢 伟大

D.讨厌

悲伤

优秀

卑鄙 6.下列词语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 )

A.美丽 鲜红

洪亮 纯朴

B.弯曲 愿意 明天

激动 C.笔直

回来

风筝

渺小

D.快乐 要求 夏季 许多 7.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宝贵 光荣 骄傲 战友

B.制造 报答 提高 寻求

C.角色 语文 经常 兴趣

D.非常 偶尔 清楚 风景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 )

A.①他在学校里②他在阅览室学习

B.①这座房子朝南②他朝北走去了

C.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

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万达

杜芊芊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9.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

A.肃穆

肃立

B.也许

立刻

C.聪明

智慧

D.欣然

果然 10.、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 B.叹词 C.介词 D.拟声词

越发( )

除了( )

始终( ) 依照( ) 沿着( ) 索性( )

扑通( )

哦( )

屡次( ) 何必( ) 自从( )

砰( )

啊( )

却( )

11、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宝贵 光荣 骄傲 战友 B.制造 报答 提高 寻求 C.角色 语文 经常 兴趣 D.非常 偶尔 清楚 风景

12.对画线词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十分需要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 A.名词 动词 连词 B.名词 形容词 介词 C.代词 副词 介词 D.动词 动词 介词

13.与“为了祖国,前进!”中加粗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为人多,屋子里很热

B.小青在上海

C.我们按照程序严格把关

D.我和你一起走

14.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① 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② 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B.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

②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 C.①他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②刚才出力摇船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D.①酒香不怕巷子深。

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万达

杜芊芊

短语结构

(一)知识概述

短语是由词和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短语可分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的字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等类型。

1、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类型:

1)名+名

文化教育

今天或明天

(名词短语)

2)动+动

调查研究

愿意并实行

(动词短语)

3)形+形

光辉灿烂

庄严肃穆

(形容词短语) 4)代+代

我和他

这样那样

(名词短语)

5)数量+数量

四面八方

千秋万代

三斤五两

(名词短语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工厂、农村,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省、市、县

年龄顺序:老、中、青

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语言习惯: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烟酱醋

1.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代)

2、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他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用()表示定语,用[]表示状语。

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1)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

(一朵)茶花

(前进)的步伐 2)状+中(动、形),如:[很]好看

[独立]思考

[慢慢]地走

3、动宾短语:是由动词和他后面受他支配的词所组成,受动词支配的词叫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万达

杜芊芊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动词+宾语

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

4、补充短语

动补短语:是由动词和在他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用 表示补语。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如:洗得、坐

形补短语

形+补,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如: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5、主谓短语:

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

如: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名词做谓语。如:今天星期

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6、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他的宾语组成,充当介词宾语的主要是名词、代词、和名词为中心语的短语。

如: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把他(请来) 被大家(选为班长)

比小张(跑得快) 跟你(没关系) (写)在黑板上 对语法(的兴趣)

7、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两个短语组成的,这两个词或短语指同一人或同一事物,同作一个句子成分。如:儿童节这一天。

8、的字短语(只了解):是由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后面加“的”,或由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后面加“的”。“的”字短语的作用相当于名词。 如:今天种树,男的挖树坑,女的运树苗。

反馈练习

一、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

1、风俗习惯(

2、变化规律(

3、历史悠久(

4、整修一新(

5、交头接耳(

6、思维敏捷(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万达

杜芊芊

7、废寝忘食(

8、前程远大(

9、全神贯注(

10、襟怀坦白(

11、挥手之间(

12、愚公移山(

13、竞选州长(

14、销售计划(

15、色彩缤纷(

16、交通规则(

17、风和日丽(

18、激动不已(

19、禁止吸烟(

20、辛勤耕耘(

21、巍峨挺立(

22、不断发生(

23、气氛热烈(

24、继往开来(

二、下列各组短语分别以哪组类型短语为主,其中不同的短语各是哪个,属于什么类型短语。

1、A、祖国万岁

B、品质优良 C、天气晴和

D、思想品质

E、成绩好

2、A、看了两眼

B、打扫教室 C、洗得干净

D、热了起来

E、扔出去

3、A、十分伟大

B、我的书包 C、小声地说

D、追歼敌人

E、很热闹

4、A、讲解语法

B、讲述清楚 C、种植玉米

D、制造火箭

E、听故事

5、A、用圆珠笔(写)B、对于我们 C、按照习惯 D、必然产生 E、被大雨(淋)

6、A、报纸杂志

B、调查研究 C、身体健康

D、严肃认真

E、读和写

三、比较判断短语类型

经济发展(

) 历史悠久(

) 描写景物(

) 市场繁荣(

) 发展经济(

) 悠久历史(

) 景物描写(

) 市场的繁荣(

) 表达见解(

) 我的弟弟(

) 我国文学(

) 小说散文(

) 表达的见解(

) 我和弟弟(

) 我国的文学(

) 小说和散文(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推荐第2篇:汉语语法

第一章、法和语法学习前言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

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

一、实词和虚词

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

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

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

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

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

三、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

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

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

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

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

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

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

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四、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

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

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

五、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

一、

二、

三、……

十、百、千、万、亿

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

3、分数、25‰、几分、几成

4、小数:0•

25、12•34

5、倍数:一倍…

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

六、量词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1、物量词:

A、个体量词:个、只、条、张、件、间、棵、粒、头、座 B、集合量词:双、群、副、套、班、组、伙、类、帮、批 C、度量衡量词:丈、尺、寸、升、斤、两、吨亩、顷 D、临时量词:杯、车、筐、挑、捆、抱

2、动量词:

A、专用的:遍、回、阵、顿、番、遭、次、趟下

B、借用的:脚、拳、刀、眼、天、年、月、星期、人次、元吨

七、代词

代词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它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咱…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彼此

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些)、哪儿、哪里、几时、多会儿、怎样、怎么、怎么样、多少、几多、多么

3、指示代词:这(些、儿、样、里、么、会儿)、那(些儿、样、里、么、会儿)、

八、副词

副词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肯定、否定、语气的词。

1、程度: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

2、范围:都、只、也、光、单、凡、净、一贯、一概、仅仅、大半、统统、通通、单单

3、时间、频率: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终于、马上、已经

4、重复、反复:又、还、再、一连、再

三、连续、反复、不断、屡次、重新

5、情貌:猛然、忽然、欣然、居然、贸然、默默

6、肯定、否定:必、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准保、不、没没有、别、甭

7、估量: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

8、语气: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果真

9、方式:悄悄、暗暗、亲自、一齐、互相

九、介词: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的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的等。

1、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

2、表示处所: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

3、表示方式: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

4:表示对象:对、对于、关于、把、给、和、跟、同、被、由、叫、让

5、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6、表示比较:比、跟、同、和

7、表示排除:除了、除开、除去

十、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的词。如:和、跟、同、与、及、或、不但、不管、即使、既然、假如、尽管、宁可、尚且、虽然、无论、要是、因为、由于、与其、只要、只有、不过、然而、否则、何况、可是、但是、从而、所以、因此、因而、并、并且、而、而且、或者、还是、以及 十

一、助词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了、着、过

3、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吧、啊、呀、哇、哇噻十十

二、叹词: 啊!哈!哎!唉!嗳!哼!嗯!嘻!喂!哈!呸!嗨!嘿!噫! 十

三、拟声词

砰!叮叮当当!轰隆!扑通!噼里啪啦!滴答!呼呼!哗哗!叮咚!稀里哗啦! 第二节、短语

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短语也叫词组。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短语按词的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的短语。

1、并列短语(联合短语):牛和羊、又高又大、花儿与少年、学习并讨论、热情而大方、工人农民、调查研究、美观大方…

2、偏正短语:草原之夜、匆匆告别、非常可爱、木头房子、新鲜空气、这个孩子、我的故事、一把扇子、十几个战士、羊毛大衣、去年冬天…

3、动宾短语:购买鲜花、穿衣服、想睡觉、…

4、补充短语:洗干净、美丽极了、…

5、主谓短语:工业发达、春天到了、我们回去、两个孩子不敢说话、他们又说又笑、风停、歌声又脆又甜、王二跑步…

短语按中心词的语法功能分类,可分为:名词短语(伟大领袖、我的理想)、动词短语(学习研究、告诉我、走一趟、很欢迎、会跳舞)、形容词短语(光荣而艰巨、很美丽、漂亮极了)等。 第三节、单句

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2、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A、陈述句。(肯定句、否定句)

B、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特殊疑问句:设问、反问。) C、感叹句!

D、祈使句。?!——请求、命令、要求、禁止某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句子是由若干个不同成分组成的,它最多包含以下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句子成分(注:此节中加实心圆点是当前成分,而非中心语。

A、主语:句子中的陈述对象。它可以按“谁?说的是谁?”的方式来提问。如:

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B、谓语:句子中被用来陈述主语的对象。它可以按“谁做什么?谁怎么了?” 的方式来提问。如:

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C、宾语:句子中被谓语支配的对象。它可以按“„打‟谁?谁被怎样了?” 的方式来提问。如:

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D、定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对象。它可以用“谁是怎样的?他是啥样儿?” 的方式来提问。如:

(生气的)张娜娜||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E、状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对象。它可以用“„打‟的状态或程度怎样?” 的方式来提问。如:

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F、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它可以用“„打‟的结果或后果怎样?” 的方式来提问。如:

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G、独立语:句子中不做任何主谓宾定状补成分而起到独特的作用。如:

你看,那是流星。

我离家算起来已有五天了。 据说小萍已经离开了。

F、中心语: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成分。它是句子的主干。如:(认真)读书||【一定】是(这一代青年人的)(首要)任务。 G、句子的大致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如:(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H、句子成分符号:

主语||﹦、谓语

、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 第四节、复句

1、并列复句:

句中各成分的内容是独立的是并列的。并列复句的关联词语有:也、又、还、同时、同样、也……也、又……又、既……也(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

2、承接复句:几个句子接二连三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接连发生的几件事。它的关联词语有:就、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首先……然后、起先……后来

3、递进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更进一层。它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也、而且、不但不……反而

4、选择复句:从几件事中表示要选择一件。它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5、转折复句:前后意思相反。它的关联词语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而)、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只是、不过、到

6、因果复句。它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

7、假设复句:前面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实现后的某种结果。它的关联词语有:假如(如果、倘若、若、要是、要)……那么(就、那、便)

8、条件复句:一个分句提出某种条件,另一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它的关联词语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

第五节、句群

句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句连在一起构成句群。(初中暂且不学) 第六节、常见的语法错误

一、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不可缺少的成分。如:“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此句中缺少主语“谁?”和宾语“树立什么?——思想”即完整的句子为:你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了。

二、搭配不当

是指句子中相关的成分违反了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在意义上不能配合。如:“我们要不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发挥——优点、改进——缺点”不搭配,应改为:我们要不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三、语序不对

词语的位置放得不对,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如:“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普遍——的觉悟”的语序应颠倒过来。又如:“你为什么把你妹妹不一块儿带来呢?”“不”应该放在“把”字前边。

四、结构混乱

两种句子格式混用,使意思不通。如:“作为学生,一方面要学好语文,一方面要学好外语也是非常重要的。”可在“也是”之前加“,”号,也可直接删除“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滥用虚词

用了不该用的词,使句子不通或者语意不明。如:“她为了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便硬着头皮第一个钻进了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为了”是表示目的的介词。“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是“钻进了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的原因,不是目的。可将“为了”改为“由于”。也可将“怕”改为“不”。这样整个句子就是表示目的的了。 第七节:标点符号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等等。

一、冒号

表示提示下文和引用。

二、引号“”

表示内容是所说的话或是引用来的;表示内容是反语。

三、括号(

表示补充注释前边的内容。

四、破折号——

表示解释说明、意思转换、递进。破折号连用表示中间的话是补充说明。它还可以表示语音的停顿、提示下文、声音的延长。

五、省略号……

表示内容的省略、说话的中断或断断续续。

六、顿号、

用在句子里短语的并列成分之间或表示次序后边的暂短停顿。 第二章、修辞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修辞包含语音修辞、语汇修辞、语法修辞、篇章修辞四类。语音方面如押韵、重音、轻声、儿化、拟声等等;语汇方面如关键词:动词、形容词的使用;语法方面(句子修辞)即句子的组织、句式的选择;篇章修辞如段落和层次、开头和结尾、衔接和过渡、交代和照应。

二、修辞格(常见的修辞)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叫比喻。比喻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A、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比喻词:“像、好像、如、如同、似、仿佛、好比、像……一样、如同……一般”等连接的,叫明喻。

B、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比喻词:“是、成为、变成、等于”等连接的,叫暗喻,也叫隐喻。

C、借喻

只出现喻体的,是借喻。

比喻除了以上还有:引喻、较喻、修饰喻、同位喻、否定喻等。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让道理浅显易懂。注意:比喻必须不是同一类事物,必须有相似点,且要新颖而不落俗套,变深奥为易懂。

例:这些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

我们是新世纪的花朵。

秋风横扫着落叶漫天飞舞,我们拍手叫道:“漫天的黄蝴蝶!”

2、比拟

把物当人来写,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叫比拟。它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例:笑了,笑了,你看,我们的到来,让这些花儿笑了。 敌人嗥叫着冲了上来。

我的思想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翱翔着。

3、夸张

言过其实地强调或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的修辞格,叫夸张。

A、扩大夸张

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等方面言过其实,叫扩大夸张。 例:瞌睡来的时候,眼皮像有几百斤重。

她每天每一点种都要换一套衣服。

B、缩小夸张

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等方面言过其实,叫缩小夸张。 例:听说他们回来了,我恨不得一步赶回家。

秀秀的眼光像两把刀,刺得鹃生缩小了一半。

C、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者同时出现的,叫超前夸张。 问还没有开始,答就已经完成了。

他说,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也不能够温暖她冰冷的心。 枪声才刚响,他就已经跑到了终点。

4、借代

借用能替代它的名称来代替它,叫借代。

例:天上的云姿态万千,有“奔马”、有“鲤鱼”、有“山峰”……

5、双关

一句话,兼有两种意思,表面说的是甲义,实际说的是乙义,叫双关。 A、谐音(近音、同音)双关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旗杆上绑鸡毛——好大掸(胆)子。 B、语意双关

例:我的墨水太少了。

眼前太黑了,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么?

6、反语

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叫反语。

你的武功不错吗,才几下子就把这张死椅子坐活了。

7、设问——引起注意和思考。

无疑而问,故意提问,问中无答,自问自答。

8、反问——增强语气,引人思考。

置疑而问,故意提问,问中有答,问二不答。

9、拈连

顺势把甲事物的词语拈来连在乙事物的身上,叫拈连。 例:八路在前线革命,地主在家乡革命,而你,却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也革起命来。

10、仿词

临时仿造一个新的词语,叫仿词。

例:经人劝说,她终于从浅闺回到深闺里去了。 你是家庭主妇,我就是家庭主男。

管它张介石、李介石,只要不是将介石就行。

11、对偶

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对偶。 A、正对

意思相同或目的相似。例:春天繁花遍野,秋天果实满山。

B、反对

意思相反或目的相反。例: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C、串对

上下句构成承接、假设、因果、条件等关系,是串对。 例:春种一粒种,秋收万颗子。

才饮长沙水,又食乌江鱼。

12、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排比。 例:来的人可多了,有工人,有农民,有警察……

13、层递(也称递进)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按照事物的深浅、高低、大小、轻重等顺序排列起来,叫层递。

A、递升

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等顺序一层一层地增加,叫递升。例: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就这样传开了。

B、递减

和递升相反,由大到小,由高到低等顺序排列起来,叫递减。例:刚开始时有一大片掌声捧场,不久就只有一小片,再后来才有三五人,到最后连半个掌声也没有了。

14、反复

重复使用词、短语或句子,叫反复。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例:天那!天那!!天那!!!

走啊走,走啊走,终于走出头了! 你站住!你是好汉的就站住!

15、对比

把两个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叫对比。例:你们都有优点,有的勤劳,有的智慧;你们也有缺点,有的死了未埋,有的埋了未死。

16、通感

感觉相通,叫通感。例:她的声音好甜。灯光亮得冷冰冰的。

推荐第3篇:汉语语法经典著作

汉语语法经典著作

下列10种语法著作,都是解放前出版的1982-1985年间商务印书馆作为“汉语语法丛书”重印

①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98~1900年

②国文法草创,陈承泽著,商务印书馆,1922年

③国文法之研究,金兆梓著,商务印书馆,1922年

④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著,商务印书馆,1924年

⑤高等国文法,杨树达著,商务印书馆,1930年

⑥中国方法革新论丛,陈望道编,重庆文聿出版社,1943年

⑦中国文法论,何容著,商务印书馆,1942年

⑧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42年

⑨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43年(上册1943下册1944) ⑩汉语语法论,高名凯著,开明书店,1948年

下列几种语法著作,在20世纪50年代影响较大

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著,1951年6~12月在《人民日报》上连载,1952

年北京开明书店初版,197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第2版

语法学习,吕叔湘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年

汉语语法常识,张志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

汉语语法论文集,吕叔湘著,科学出版社,1955年

现代汉语语法探索,胡附、文炼著,东方出版社,1955年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商务印书馆,1961年

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 汉语的词类问题

(一),中国语文杂志社编,中华书局,1955年

汉语的词类问题

(二),中国语文杂志社编,中华书局,1956年

汉语的主宾语问题,吕冀平等著,中华书局,1956年

推荐第4篇:汉语语法教案

汉语语法教案

基本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讲解了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词类,各类词的用法,短语结构的类型,句子分析和句子的类型,句子的复杂化和句式的变化等,使学生系统掌握语法知识,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律,提高分析语句和识别、改正语法错误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

词类之间的区别;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一些常用虚词的用法;句子分析及确定句型;多重复句的分析;识别和改正病句。具体说来,词类部分,以虚词为重点,以识别同形异类词为难点;短语部分,以短语的结构类型为重点,以复杂短语的分析为难点;单句部分,以句子成分的划分为重点,以句型的识别为难点;复句部分,以复句类型为重点,以多重复句的分析为难点;病句部分,以判别病句类型为重点,以如何修改为难点。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一)语法是什么

讲语法,总要给语法下定义,然而语法的定义却是不大好下的。好的定义,应该符合准确、完备、简明三个条件。要做到这三条,是很困难的。高更生先生在《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中所下的定义:“语法是语言中大小音义结合体的组合、聚合规律。”(见该书第2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应该说,是目前为止最理想的定义,它符合“准确、完备、简明”这三个条件。此定义中所说的“大小音义结合体”即指各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这些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既有组合问题,又有聚合问题。所以上述定义很准确,又很完备,它排除了“语言结构”这种说法的笼统性,又将聚合现象包括了进来。同时它也是简明的。

(二)语法学的分类

语法学分词法学和句法学两个部分。词法学的研究范围是词的结构、词形变化和词类。句法学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词法和句法有相互依存的关系。(1)合成词的组合情况与短语的组合情况基本一致,即两者具有基本相同的组合规律:主谓、偏正、动宾、补充、联合。这说明汉语在词的构造和句法构造上有一种一以贯之的结构规律。(2)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是语法功能,特别是词与词的组合情况和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而后者正是句法结构规律。例如,名词一般排斥副词,结合数量短语,动词、形容词正好相反。如“不黑板”“很粉笔”不说,可说“不走”“很好”。又以“看小说”为例,从词法进行分析,“看”是动词,“小说”是名词。定为动词、名词的依据很多,其中一个重要依据是“看”可以带宾语,经常作谓语;“小说”经常做主语、宾语,而能否作主语、谓语、宾语等,正是词的句法特征,可见,词法是离不开句法的。从句法进行分析,“看小说”是动宾短语,这是因为动词“看”直接放在名词前,名词“小说”放在动词后,两者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即动宾关系。而“看”是动词,“小说”是名词,这些词类定名正是词的句法功能的体现。可见,句法和词法的关系十分密切。

二、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一)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1.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单独成词。

2.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是材料。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例如:鱼!妙!好!票! 3.短语:短语是语法上和语义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语调成为句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短语有以下特征:

(1)短语是交际造句的备用的材料单位,语言的静态单位,短语本身没有进入说话的语言环境,没有目的性、针对性,没有语调。因而短语不等于句子,虽然有的短语独立出来比某些句子还长,但对它所从属的句子来说,它永远是小于句子的。

(2)从语言单位看,短语是句子内部的语法单位,是从句子里分析出来的,因此,短语是介于词和句子之间的语法单位。

4.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1)句子的特征:

①句子都与一定的说话环境(说话对象、时间、地点等)相联系,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目的性(告诉别人一件事、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向别人命令或请求、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这就与词、短语不同。如单说“鱼”是一个词,但别人钓鱼时,看见鱼上钩了,就高兴得说“鱼!”这时的“鱼”就是句子了。这里的“鱼!”之所以成为一个句子,是跟“钓鱼”这个环境有关,有一定的针对性、目的性,表达了一种惊喜的心情。又如“好文章”单说是一个偏正短语,但当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看到一篇写得十分精彩的文章,就激动得说“好文章!”这时,“好文章”就不再是短语了,而变成了名词性非主谓句。因此,词或短语如果具有了某种目的,就可以成为句子。

②句子有特定的句调。这是句子特有的,词、短语不具有。

③句子在材料上和结构方式上往往和词、短语等同。

词(短语)+句调=句子

(2)句子的种类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做句类。可分为四种: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首先分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可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根据谓语的构成材料,主谓句分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根据全句主要词语的词性,非主谓句又分五种: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叹词性非主谓句、拟声词非主谓句。

(3)句子、短语、词三者的关系

句子和短语、词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词、短语构成句子,句子抛开句调就是词或者短语,因此,句子在材料上和结构方式上往往和词、短语相同。但是,词、短语同句子也有不同,它们的区别是:词、短语没有句调,没有目的性;词、短语是语言的备用单位、静态单位,是构成句子的“材料”,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动态单位,是“成品”。短语和词加上句调后从备用单位(材料)变成使用单位(成品)——句子。

(二)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汉语的短语和句子大都是由较小的语言单位逐层组装起来的,按照不同的结构类型中的结构关系定出不同的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有8种: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这8种成分是句子的一般成分。独立语是句子的特殊成分。独立语包括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四种。

三、中心词分析法

(一)中心词分析法

中心词分析法是一种传统的析句方法,又叫句子成分分析法,或叫多分法。大体上看,它把句子作为分析的对象,以找中心词为重点,以确定句子的六大成分,寻找句子的格局为目的,方法上以多分为主。中心词分析法不承认短语能作句子成分。如“小王认真地读完了马列的书。”一句采用中心词分析法便可作这样的分析:

小王 ‖[认真]地 读 〈完〉了 (马列) 的 书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中心词分析法的优缺点:

1.优点

能表明词与词之间的接连关系,有利于说明词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纲挈领,便于检查病句,便于教学;重视中心词的分析,有利于认清句子的格局,这对初学语法的人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中心词分析法存在不少缺点。

2.缺点

第一,中心词分析法原则上采取一词析出一个句子成分,不承认任何短语都可以充当句子成分,结果使短语的结构成分和句子的结构成分混淆在一起,看不清语法结构的层次关系,以致不利于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例如:我买了一本最近出版的英汉词典。按中心词分析法,分析为“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定语、定语、宾语”一长串句子成分,看不出层次关系,而只看到某些词充当某成分。至于有歧义的结构,则更是无能为力。

第二,中心词分析法一般把句子分为六大成分,说主语、谓语是主要成分,其他是连带成分,或说主语、谓语、宾语是主要成分,其他的是连带成分。拿来一个句子,先找中心词,说这些中心词的关系是“主——谓”或“主——谓——宾”,这本来是它的优点,但如果不加条件限制,有时中心词之间的关系不能反映句子的实际内容。如“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根据中心词来分析,则变成“天是天”“人民是人民”,莫知所云;有时分析出来的意思完全相反,例如“他不是我们的敌人”分析成“他是敌人”,不分析还清楚,一分析反而糊涂了。

第三,彻底的中心词分析法缺点太明显了,分析具体句子往往行不通,就有不少改良的办法。比如,有些语法书在分析主谓句时,第一步先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中心词分析法,而吸收了层次分析的方法,但是为了坚守中心词分析法,以致不承认“主语部分”“谓语部分”就是句子的成分,只说“主语部分主要的词是主语,谓语部分主要的词是谓语”,而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这就产生了矛盾。比如“读书很重要”“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如果说“读书”“学习的敌人”不是主语,不是陈述的对象,“读”“敌人”才是主语,才是陈述的对象,这是说不通的。有的语法书也承认短语能作句子成分,只承认“并列结构”“主谓结构”“的字结构”这几种短语可作句子成分,不承认“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可以充当句子成分,理由很简单,如果偏正短语充当成分,等于定语、状语没有了,动宾短语充当成分,等于宾语没有了。还有的语法书认为“读书是很重要的”中的“读书”可作句子成分,即认为动宾短语也可作主语;但却又认为“我读书”中的“读书”不能作句子成分,“读”和“书”才是句子成分,即不承认动宾短语可作谓语。同一个短语,一会儿可作句子成分,一会儿又不能作句子成分,这不是很矛盾吗?所以,一些改良法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仍不能弥补中心词分析法的弱点。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的析句方法:

《提要》较好地结合了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可以说是一个以结构主义语法体系为基础,同时采纳了传统语法的成果的综合系统。既能反映句子结构的客观层次,又能维持住句子的整个格局,并且对某些问题的处理也较灵活。

(1)保留了“中心词分析法”的某些优点,强调了“句子的主干”。

《提要》指出:“所有的单句,不论多么复杂,如果把它逐层压缩,就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一般地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状、补语都压缩下来之后余下的部分。”并说:“遇到很复杂的句子,先把它的主干找出来,对于理解全句的意思有帮助。但是,必须注意: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有时甚至跟原句相去很远。”我们认为,上面这段话,从语法结构和句子意思两方面把问题说得较全面,抓住主干只是帮助分析和理解句子的一种方法,不见得都能完全圆满地揭示句子的构造和表达句子的意思。《提要》分析句子采用了“符号图示法”。“ = ”表主语,“ ─”谓语,“﹏ ”宾语,()定语,[ ]状语,〈 〉补语。

(2)吸收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指出了句子结构的客观层次性。

《提要》认为句子是逐层组成的,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只有主语和谓语(多半由短语充任,因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至于定、状、补及至宾语则只是短语(实即主语、谓语)中的成分,即是句子成分的成分。因此,它分析句子就基本上按照层次,但是不抛弃句子成分的名目,具体作业时多半采用“框式图解法”。不过,《提要》对分析句子还是采取了灵活的态度,它有时采用“符号图示法”,有时采用“框式图解法”,视具体情况而定,它认为分析句子可以根据目的和情况的不同,既可以在一个平面上,一次就分解开来,也可以逐层加以切分。

四、短语、句子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切分法(阶梯形图解法)

切分法是一种从大到小、由外向内的分解法。从左到右。

(二)类聚组合法(树形图解法)

类聚组合法是一种从小到大、由内向外的合成法。从右向左。

(三)简易线条符号标记法

简易线条符号标记法也是表示层次的。简易法只是把它立体的阶梯层次符号变成线性链条式的符号罢了。课堂练习:

1.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大学生

2.我拿着书走进教室站着上课

3.他请李老师教孩子学外语

4.他送给图书馆两套书

5.看不看《子夜》这本书

6.世界珍贵稀有动物熊猫的故乡中国

从教学实践来看,似乎以采取“从大到小”的方式为好。因为,第一,从大到小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切分过程,用起来比较方便。第二,从大到小的方式,不必一定要分析到最小的层次才算结束,可以适可而止,避免繁琐。第三,复句、句群的层次分析都是从大到小的,语句的分析也宜采取同一程序。

六、分析短语、句子、多重复句、多重句群的步骤

(一)分析短语、句子的步骤

1.首先排除语气词和特殊成分。(句子)

2.总观全局,决定最大的结构关系和切分线,把这个语言片断分成两大部分。一般的短语两分,连谓短语和联合短语多分,兼语短语三分。

3.逐层解剖,到词为止,固定短语不再分析。

切分短语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被切分出来的各个部分都必须有一定的意义。如“孩子个个健康”,不能切分成“孩子个个/健康”,因为“孩子个个”没有意义,应当切分为“孩子/个个健康”。“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不能切分为“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因为“一个有理想有作为”没有意义,应当切分为“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

(2)切分出来的各个直接成分之间,应能构成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如“跑出来了一个人”,若切分为“跑出/来了一个人”,显然切分出来的两个部分都各有意义,但两个部分在语义上却不能构成任何搭配关系,应当切分为“跑出来了/一个人”。(动宾)

(3)切分出来的各个直接成分搭配起来必须符合语段的原意。如“穿好衣服,准备好书包就出了门”中的“穿好衣服”不能切分为“穿/好衣服”,虽然切分开的两个部分在语义上能构成搭配关系(动宾),但它不符合语段原意,原意是指“把衣服穿好”,只能切分为“穿好/衣服”。

(二)分析多重复句、多重句群的步骤

1.圈出关联词语,并注意关联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关系。

2.鉴定出这个句子有多少个分句,这个句群有多少个句子,分别用①②③„„标出来。

3.找出第一个层次,用单竖线隔开,并标明是哪种意义关系。

4.逐层解剖,复句到单个分句为止,句群到单个句子为止。

①我们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②但是如果因为有了这些成绩,│││③就

转折

因果

骄傲起来,││││④并且认为可以歇一歇脚,││⑤那就不妥当了。

递进

假设

这句有5个分句,4组关联词语:但是、如果、因为、并且,由此可知,这个句子一定有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根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就可以解剖这个复句了。

有些复句的关联词语不全出现,我们可以根据逻辑关系给它添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这样,就便于看清层次。如:

①竹叶烧了,②还有竹枝;③竹枝断了,④还有竹鞭;⑤竹鞭砍了,⑥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① ││② │ ③││④ │ ⑤││⑥

转折

并列

转折

并列

转折

这是一个二重复句,①和②,③和④,⑤和⑥之间都是转折关系。不少人误认为它们之间都是假设关系。如果联系课文来看,就不会判断错了。因为井冈翠竹象征的是井冈山人民,这个二重复句不仅揭露了敌人烧杀等罪行,而且歌颂了井冈山人民前仆后继的革命斗争精神。人民被屠杀是铁一般的事实,因而不属于假设,是转折。

推荐第5篇: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大全

一、分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

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

○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

○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 ○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

○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

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

○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

○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 化、消失)

○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 活动动词)

○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 愿动词同)

○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 来(趋向动词)

○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 (也叫判断词)

3、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 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 研究研究”等。

*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 后边。

(三)形容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2、种类:

○1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 ○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 ○3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 ○4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如:“太阳 红、红太阳”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3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 的词。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词也可以重叠,有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描绘得 生动一些。 重叠形式:

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的、慢慢儿 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如:清清楚楚、高 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的工A里医药卫生AB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糊里糊涂

附: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1 能否经常作主语 能 不能 2 能否经常作谓语 不能 能 3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 4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

5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 不能 部分能 6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动词与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动词 形容词

1 能否带宾语 绝大多数能 不能

2 能否受“很”修饰 多数不能 多数能 3 重叠方式和意义 AA式、ABAB式表示动量少或时量少 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适中

4 概括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活动 表示性质、状态

(四)数词

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

○1确数:

一、

二、千、万 ○2概数:几、些、多、约 ○3序数:第

一、老

二、初五

3、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 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

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五)量词

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

2、种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 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趟、遍、顿、阵

3、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组成BB式,表示每一个都在内。 ○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4、复合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

○1由两个物量词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例如说到运输量中 的重量和里程,有“吨千米、吨海里”等,说到水的流量,有“秒立方米”。 ○2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例如:“飞机共 飞25架次”“接待旅客100万人次”

*数量词也可以重叠,组成“一B一B”式,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多,如“一堆

一堆的书”;修饰动词时,表示按次序进行,如“一个一个地说”;

(六)代词

1、含义: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2、种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我、你、他、我们、它们、咱们、自 己、人家

○2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这、那、这样、那样、各、每

○3疑问代词:用于提问。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

3、注意事项:

○1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2“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 “他们”。

○3“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 说话人和听话人

○4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

○5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如“你看 着我,我看着你”。

三、虚词

(一)副词

1、含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 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种类

○1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几乎、尤其 ○2表示范围:都、总、共、只、仅仅、单、就

○3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刚、才、正、在、立刻、马上、终于 ○4表示语气:难道、简直、岂、果然、居然、只好 ○5表示肯定、否定:没、不、没有、莫、不用

3、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状语。

(二)连词

1、含义: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2、常见的连词:

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

(三)介词

1、含义: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 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等。

2、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

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项:

○1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 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 ○2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 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3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 发生过。

○4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

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

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词性的辨析

一、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A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 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那我开玩笑。 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 把书拿来。(介词) 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 花了很多钱。(动词)

8)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 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 买了一把锁。(名词) 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 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 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 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 你怎么老哭?(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 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 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 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 肃立 B.也许 立刻 C.聪明 智慧 D.欣然 果然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 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 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 4.输得精光。(副词)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 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 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 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

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 A.电灯突然亮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 B.叹词 C.介词 D.拟声词

越发(副词) 除了(介词) 始终(副词) 依照(介词) 沿着(介词) 索性(副词) 扑通(拟声词) 哦(叹词) 屡次(副词) 何必(副词) 自从(介词) 砰(拟声词) 啊(叹词) 却(副词)

七、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一个人为自己所热爱的目标而奋斗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 划分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 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名词有以下几种:

(1)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一般名词,细分如下: A.人、电脑、钢笔、桌子、钢材(普通名词)

B.鲁迅、黄山、雷锋、广东、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专有名词) C.学生、树木、纸张、青年、马匹(集合名词)

D.意志、道德、理想、政治、友谊、积极性(抽象名词) E水、土、金、空气、雨、火(物质名词)

(2)表示时间:九月、夜间、夏天、后年(时间名词) (3)表示处所:肇庆、山顶、远方、美洲(处所名词)

(4)表示方位:上、下、东、西、左边、里头、以东(方位词) 2.名词的语法特征

语法特征包括词的功能和形态,语法特性包括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如:青年是(早晨)的太阳;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例如:“(肇庆学院)的校园风景优美。”、“(石头)山”。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充当状语,但表示方式、态度(电话联系、广播找人、科学地看问题、历史地看问题)、原因(友情出演)、比况(产量直线上升)时可以直接充当状语。不能作补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十斤肉”、“四吨钢材”,不能说“不广东”、“不老师”。

个体名词主要受个体量词的修饰。比如:一条鱼、一坛酒、一盘牛肉、一支钢笔、一碟茴香豆。除了个体名词,其他名词和量词的组合都要受到限制:集体名词不受个体量词短语的修饰,一般只能用“批”、“些”、“点”等集合量词来表示不定数。比如“一批船舶”、“一些枪支”、“一点纸张”;抽象名词没有具体的形状,一般只能用表示类别的“一种”、“一类”来修饰。比如“一种情感”、“一类看法”;专有名词表示独一无二的人或事物,一般也不受量词短语的修饰。但是为了强调,如“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进行比较,如“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用于比况,如“一个李公朴倒下去了,千千万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了”、表示特例,如“绝不允许搞两个中国”,“一个北京市就有十几个刘慧芳”就可以接受个体量词修饰。

有几个副词能加在名词前头,但不能单用,例如“路上净烂泥”、“衣服上净尘”,在句子中只能做谓语,这是判断动词“是”表示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的省略,“路上净烂泥”即“路上净是烂泥”,“衣服上净尘”即“衣服上净是尘”。在“王就小王”、“已经清明了”、“都大姑娘了,还疯疯癫癫的。”、“已经少先队员了,还哭鼻子。”、“都快老太婆了,还跳什么迪斯科。”里是强调。“不人”、“不鬼”、“不山”也不能单说,只有在“人不人,鬼不鬼的”、“僧不僧,道不道”、“什么山不山的”、“不人不鬼”等句子里或惯用格式里成对用或者连着说。还有,近年来在书画中出现一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例如“很淑女”、“很绅士”、“太传统”、“非常专业”“十分专业”、“很克林顿”、“太维纳斯”等。这类名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此类名词的语义中,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例如“很绅士”中的“绅士”一词就有“有礼貌、有风度、尊重女性”等语义特征。“很淑女”中的“淑女”则有“美好、文静”等语义特征。所以并非任何名词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纸张”,一般是不能成立的。个别抽象名词前也可以带“不”,如“不道德”、“不理想”也是包含描述性语义特征的用法。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爸爸、姐姐、哥哥、弟弟”和“星星、姥姥”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稍有例外的是几个单音节名词:人、家、户,重叠后表示“每一”的意思。“人人、家家、户户”即“每一人、每一家、每一户”的意思。部分名词对举时可以复叠。两个单音节名词复叠,既可以是同义的,也可以是类义的。比如“山山水水”、“枝枝叶叶”、“瓶瓶罐罐”、“条条框框”、“坑坑洼洼”等等、名词复叠表示“全面而纷繁”的意思。少数重叠或复叠的名词已定型为成语,比如:婆婆妈妈、风风火火,而且往往用的是引申义和比喻义。 (4)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详见助词“们”),例如:“同学们、姑娘们、先生们、女士们”。不加“们”的名词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例如:“问你的孩子好!”、“地里有农民”。 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早上干什么?)、宾语(这里是晚上。)和定语((下午)的时间)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班上[今天]来了一位新同学”。 方位词是名词的一个附类。方位词有单音的和双音合成两类。单音的有:上、下、前、后,东、南、西、北等。由单音词加上“之、以、边、面、头”等等组成的合成的有: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东、之南、之西、之北、之内、之外、之中、之间,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东、以南、以西、以北,以内、以外等等。下面列出方位词表:P13。方位词都具有粘着、定位、封闭的特点。 方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面,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或时间。例如:“房间里、上班前、散会之后、桌子上、开会以前、出国之后”。方位短语既可以表示空间关系,也可以表示时间关系,有的也可表示数量界限,如:“一岁以上;七十以内;五万左右”。

方位词基本上都是后附的,但有时也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如:方位词可以单用,表示方向或者位置,例如“往北,过两个路口,再转东,就到了”,其中的“北、东”表方向;“前怕狼,后怕虎”,“上有老,下有小”里的“前、后、上、下”表位置。“上、中、下”等方位词还有表条件、范围等引申用法,详见“方位短语”和“虚词的运用”。

名词附上方位词后构成的是方位短语,方位短语常常充当介词宾语,组成带有方位词的介词短语,比如:在会议室里、在开会以前。

(二)动词

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动词的分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动词的表义功用进行分类:

(1)走、坐、看、听、打、拿、批评、宣传、保卫、学习(动作行为动词) (2)爱、恨、怕、想、喜欢、害怕、想念、觉得(心理活动动词) (3)有、在、存、存在、出现、失去、消失(表示存在、变化、消失) (4)是(判断动词)

(5)能、会、愿意、敢、应该、要(能愿动词)

(6)上、下、进、出、回、过、起、开、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开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开去(趋向动词,用法详见“趋向补语”)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笑了”、“爱祖国”、“复习功课”、“认识小毛”、“学开车”、“看京戏”。大多数动词还可以带动量补语。比如:读三遍、骂一顿、看一回、跑一趟、去一次、查一下、见一面,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大多数动词可以前加“不、没(有)”来否定,例如“不干、不喜欢、不害怕、不走、不坐、不在、不应该、不要、不进、不出”;但却不能说“很干、很走、很坐、很在、十分进、非常出”。动词都可以有“V不V”或“V没V”的提问形式。比如:“是不是、能不能、去不去、情愿不情愿、知道不知道、值得不值得、死没死、有没有、成不成、得逞没得逞”。

绝大多数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受副词的修饰。比如:在办理、正在表演、已经产生、都赞成、大力提倡、尽情歌唱

只有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非常喜欢、十分害怕、相当担心、有点想念、极其讨厌”,还有“非常愿意、很应该”。有些动词带上宾语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有纪律、相当有礼貌、非常守时、十分讲道理、更加想家了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大多数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着”、“了”、“过”。比如:保持、表扬、补充、布置、重复、担任、调查、分析、改造,少数动词后不加“着”、“了”、“过”,比如:是、会、应该、懒得、乐于、加以、作为。(见“动态助词”)

(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看看、尝尝”,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锻炼锻炼、分析分析、鼓励鼓励”。部分动词有A了A、A一A重叠形式。比如:“吹了吹、点一点”,这些重叠形式一般带有短时或尝试的意义。 3.特殊的动词

动词比较复杂,有些需要单独加以说明。 (1)判断动词“是”

典型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此外“为”、“即”、“系”等也可以表示判断。“是”具有很多和一般动词相同的语法特点:可受副词的修饰,常单独作谓语,可单独回答问题。但也有不同点,不能重叠(修辞角度除外)不能加表示时态的助词和趋向动词等。“是”在主语和宾语之间有多种用法,主要有五种: (1)表示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比如:杨沫是《青春之歌》的作者。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孙中山是国父。(同一关系)鲸是哺乳动物。蒋子龙是改革文学的先驱。(种属关系)

(2)表示事物的存在、存有。比如:杯子里是茶。路上全是泥水。满脸都是尘。这种用法时,主语一般为处所词,因此,除表示判断外,“是”还表示存在某物。 (3)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比如:这姑娘是高个子(特征)。茶具是唐三彩的(质料)。我是刚刚才听到的消息(情况)。

(4)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比如:火车从北京开出是早上五点半。一份盒饭是二十五元钱。他仍然是一身农民打扮。那时国民党是飞机加大炮,我们是小米加步枪。

(5)表示比喻、比况。比如:困难是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人是铁,饭是钢。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要注意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例如“他的想法是改了”,“小白是走了”,“今天是非常高兴”,“乡下人是老实”。这些“是”要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

“是”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的肯定。这种“是”与句末语气词“的”配合构成“是……的”格式,同“小黄是个做保险的”里的“是……的”格式和词性都不同(参看“语气词”一段)。 (2)能愿动词

又叫助动词,“助动词”有辅助性的动词的意思。能愿动词对动词、形容词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评议。作状语时与副词很不相同,它大都能构成“×不×”、“不×不”式,如“能不能”、“不能不”等。

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主要表示三种意义:

表可能:会、可、能、可以、可能、能够

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该当、得(dai214) 表意愿:要、肯、敢、愿、愿意

表可能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表示有能力,一种表示有可能。试比较: 腿伤得不重,还能走路。 满天的星星,哪能下雨啊。

在句子里常作状语,例如“今天〔不〕〔会〕下雪。”“我们〔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你〔不〕〔该〕迟到。”“你〔能够〕来吗?”“我〔要〕去上课了。”“大家〔应该〕帮助他。”

它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定语,如“你〔愿意〕来吗?”“非常愿意。”“我会。”“这是(可能)的事情。

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要东西”、“会英文”中的“要”、“会”是一般动词),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等。 能愿动词同一般动词的区别主要在于:

不能重叠,不能带时态助词。大都可以用在“X不X”这个格式中(得:dai214除外)。能愿动词经常组成正反并列联合短语(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比如:他会不会来。拍张照片可以不可以。你这样做应该不应该?如在句子里能愿动词后边还有别的主动词,则能愿动词作状语,没有别的主动词,能愿动词作谓语。

有些能愿动词的否定之否定并不等于肯定,有些则等于肯定。比如: 不能不去=必须去≠能去 不会不去=会去 不敢不去=只好去≠敢去 不该不去=该去

不肯不去=一定要去≠肯去 不应该不去=应该去 不可不去=应当去≠可以去 不可能不去=可能去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否定强度的不同,也同各词本身的能愿义有关。 (3)趋向动词

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限于下列这些: 上 下 进 出 回 过 起 开

来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回来 过来 起来 开来 去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回去 过去 ╳ 开去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者谓语中心,如“同学们进去了,小毛没出来。”但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

“跑〈来〉了”“活动〈起来〉”,“跑〈下去〉”,愉快〈起来〉。

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时,其位置可以很灵活:“端〈上〉一碗菜”,“端〈上来〉一碗菜”,“端〈上〉一碗菜〈来〉”。“端一碗菜〈上来〉”

“来”、“去”以说话人的位置为着眼点,“上”、“下”、“进”、“出”、“回”、“过”、“起”以对方或其他事物的位置为着眼点。比如,有一个人在半山腰,山下的人喊“快爬上去呀,”山上的人则喊“快爬上来呀”,这里的“上”是对爬山人而言的,“去”、“来”则是由喊话人的位置决定。再比如一个人站在门口,外边的人要说“快进去啊,”里边的人则说“快进来啊”。 “起”可以表示物体向上:搬起石头、举起红旗。也可以表示事物随动作而出现:奏起了国歌、点起了篝火、响起掌声。还可以表示开始: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队伍由此排起。“三折起”(开始、向上)。

“开”可以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分开:把箱子打开、眼睛睁不开。也可以表示展开:抡开铁锤,大干起来。迈开大步朝前走。还可以表示开始:消息很快在团部传开了;一见到亲人她就哭开了;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便打开了鼓。

“起来”表示起始态,比如“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下去”表示继续态,比如“你说下去”。“说下去”和“说着”不同,前者是经过停顿后再继续,后者是指持续不断地说。“下去”和“起来”都可以表示情况开始发生,逐渐加深。“下去”多跟在含消极意义的词语后,“起来”多跟在含积极意义的词语后面。比如:敌人一天一天烂下去,我们一天一天好起来。积累的经验渐渐地多起来了。储备的粮食一天天少下去,可救援车还是不见踪影。“下去”、“起来”不能换用。“下去”和“下来”都可以表示持续地发展的过程,“下来”着眼于眼前,指过去到现在。“下去”着眼于将来,指现在到将来。比如:总算坚持下来,还要坚持下去。这个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必然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上”可以表示动作的结果,往往含有合拢的意思。比如:关上窗户、销上后门、戴上手套、看上了那位英俊潇洒的运动员。也可以表示开始并继续。比如:大家劝你休息,怎么又看上了。这些家伙又折腾上了。会议还没开始,大家就议论上了。

“下”可以表示动作完成,往往含有脱离的意思。比如:卸下零件、脱下皮鞋、摘下几朵月季花、定下计策、打下基础、留下地址、写下了光辉的诗篇、拍下了珍贵的照片。“下”用在“得”后面,还可以表示可能,比如:这间房子八个人怎么住得下?这个教室挺大的,再来十个人也坐得下。不就二十斤么,这个口袋装得下。

“来”、“去”等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趋向,有两种位置:寄来十块钱——寄十块钱来。请一个人来——请来一个人。区别在于,前式是陈述,表示已然行为,后式是祈使,表示未然行为。所以,凡是自主动词都可以有两种表达形式,而非自主动词。只能有前式,不能有后式。比如:飞来了一只信天翁、迎来了新的一年、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飘来了一股香味。

普通话中“起”一般不能同“去”组成复合趋向动词“起去”。“开去”也不太常用,只能跟在动词“飘”、“走”、“移”、“传”等的后面,比如:思绪飘移开去、消息传播开去。

动词可以按带宾语的情况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又可分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等。在讲完不同类型的宾语之后才好理解。这些动词放在“宾语”后头再举例说明。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1)性质形容词:冷、热、硬、苦、好、坏、朴素、善良、优秀、幼稚、严峻、高尚、奇怪、自私、文静、草率。

(2)状态形容词:大、小、方、圆、通红、黑亮、漂亮、尴尬、模糊、白生生、灰不溜秋、粗了叭叽、愉快、轻松。

(3)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少许、一些、全、全部(这部分有同数词交叉的。) 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性质形容词做谓语,通常要前加程度副词或后加程度补语,状态形容词大都可以直接做谓语,有些后面要加“的”。比如:

她很美 井很深 孩子很顽皮 空气相当新鲜 味道好极了 他保守得很 白雪皑皑生机勃勃 心事重重 议论纷纷 衣服雪白的 马路笔直的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都可以充当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例如: 性质形容词充当定语大致有两种情况:直接作定语,带上“的”作定语。 直接:红太阳 白手绢 好孩子 漂亮妈妈 伟大祖国

带上“的”作定语:美的旋律 坏的设备 美丽的风景苍翠的松柏

状态形容词充当定语也有两种情况,一般都须要带上“的”。也有一部分状态形容词可以直接充当定语。比如:

带上“的”作定语:笔直的马路 雪白的衬衣 笔挺的西装 香喷喷的饭菜 大大咧咧的样子 白花花的银子 沉甸甸的稻穗 娇滴滴的声音 空荡荡的屋子 慌里慌张的神情

直接:皑皑白雪 滚滚人流 赫赫战功 缕缕青烟 漫漫长夜 茫茫大海 蒙蒙细雨 区区小事 花白胡须 细高个儿

还有少数性质形容词通常不能充当定语,是唯谓形容词。比如: 广 妥 昏 滥 久 好受 起劲 齐心 过瘾 累赘 吃香

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单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都可以充当状语,单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一般不带“地”,双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地”可加可不加。

不带“地”:乱说 多看 难学 慢走 细想 高喊 粗看 长住 小跑 快跑 容易把握 正确理解

可加可不加“地”:耐心地等待 粗暴地干涉

状态形容词做状语大都是加“地”,少数可以直接做状语。比如:

干巴巴地说 灰溜溜地退下去 怒冲冲地质问 糊里糊涂地犯了错误 重重围住 慢悠悠走过来 羞答答说了几句话 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纷纷落下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性质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补语,也可以在“得”后做补语。例如:

看好 吃饱 拉长 走远 站稳 听清楚 说明白 洗干净 绑牢固 摆整齐 穿得漂亮 讲得好听 唱得难听 绿得可爱

状态形容词做补语都要带“得”。比如:

画得笔直的 擦得雪亮的 炒得喷香的 打扮得流里流气的 变得乌黑乌黑的 眼睛睁得溜圆 小手冻得冰凉 脸气得铁青

有些形容词可以用在心理动词或感觉类动词后边充当宾语。比如:

嫌脏 爱热闹 怕麻烦 贪便宜 讨厌懦弱 追求幸福 喜欢安静 觉得好听 显得威风 感到凉飕飕的

少数性质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其述语通常是判断或使令类动词。比如: 方便是最主要的 漂亮又不能当饭吃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当宾语及当主语的功能有争议,有教科书认为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我们课本不提。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大、很小、很漂亮、很尴尬、很模糊、十分愉快、十分轻松、非常冷、非常热、非常硬、非常善良、非常优秀、极文静、太草率。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有表示程度构词形式的形容词具有以下特点:

(1)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

很白一—很雪白 太黑一—太乌黑 有点红——有点红通通 非常直——非常笔直

(2)不能受“不”修饰。比如:

不安静——不静悄悄 不糊涂——不糊里糊涂 (3)不能带补语。比如:

红得很——通红得很 白得耀眼——白茫茫得耀眼 (4)不能进入“越来越”的格式。比如:

越来越白——越来越雪白 越来越黑——越来越漆黑 (5)不能用于比较,不用在“比”字句中。比如:

今天比昨天冷——今天比昨天冷丝丝 小李比小王胖——小李比小王胖咕隆咚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

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凡是带宾语的形容词都是形动兼类词。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形动兼类词带宾语主要有六种情况: (1)形+使动宾≈使NA。比如:

繁荣经济 端正态度 安定人心 稳定情绪平整场地 (2)形+意动宾≈认为NA。比如: 重男轻女 重数量 轻效益 重义轻利 登泰山而小天下

(3)形+自动宾句≈NA了,都是由“NA了”的“N”移位而形成“VN了”。比如:

瞎了眼 哑了嗓子 好了疮疤 烂了一筐桃子 碎了一大块玻璃 (4)形+对动宾≈对NA。比如:

宽大俘虏 淡泊名利 亲近小人 冷淡小张 疏远小李 厚了张三,薄了李四 (5)形+比较宾≈比NA。比如:

快了小马两分钟 离他一个头 贵了两块钱 多了两个人 少了一本书 迟了半小时大我两岁 矮他一截

(6)形+存现宾≈NA(在某处)。比如:

家里荒了两亩地 门口横着一条长凳子 山区活跃着一支小分队近来街上流行花旗袍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大都可以重叠。如:

单音节的重叠为AA式:好好 细细 大大 轻轻 快快 早早 远远 紧紧 满满

双音节的重叠式为AABB式:干干净净 快快乐乐 老老实实 冷冷清清 冒冒失失 明明白白 漂漂亮亮 大大方方 整整齐齐 马马虎虎

不能重叠的形容词有些是表示不如意性状的,如“丑丑”、“蠢蠢”、“卑卑鄙鄙”、“冷冷漠漠”。有些是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如“美美丽丽”、“清清洁洁”、“伟伟大大”、“勇勇敢敢”。

带有贬义的性质形容词,多用“A里AB”式重叠:古里古怪 粗里粗糙 糊里糊涂 慌里慌张 毛里毛糙

性质形容词重叠以后在功能用法上就转向了状态形容词,譬如前边不能再加程度副词,也不能用“不”否定:很矮矮的个子 非常轻轻的脚步声 不干干净净的房间

而且做定语、补语都须要加“的”:明明白白的事情 冷冷清清的景象 站得高高的 装得满满的

随着这种重叠形式使用的经常化,这种构形的重叠就也会转向构词的重叠。譬如前面提到的A里AB式状态形容词大都是由性质形容词重叠定型化而形成的。部分动态形容词可以用ABAB的形式重叠,表示使某人具有某种感受或体验。比如: 亲热亲热 轻松轻松 清醒清醒 热闹热闹 清静清静 暖和暖和

形容词ABAB重叠式和动词ABAB重叠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能带宾语,凡是重叠以后带宾语的都是形动兼类词,而且大多具有致使义(使动用法)。比如: 活跃活跃气氛 端正端正态度 清醒清醒头脑 暖和暖和身子

AB式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也是ABAB形式,大多要带“的”。比如: 通红通红 笔直笔直 漆黑漆黑的 雪白雪白的 碧绿碧绿的 (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这时用法同状态形容词,例如“白茫茫、水汪汪、黑呼呼、灰不溜秋、古里古怪。” 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BAB式,例如:“畅快畅快 快活快活 冷静冷静 凉快凉快”。

要注意还有用两个单音形容词联合重叠的格式,例如“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红红绿绿”这是句法结构中的固定格式(部分名词、动词、区别词都有此种格式,如“盆盆罐罐、前前后后、抄抄写写、打打闹闹、来来往往、男男女女”。这种两个反义或近义单音词联合重叠格式(AABB)表示繁多的、各种各样的意思)。 3.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性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谓词(谓词还包括代替动词、形容词的代词)。谓词和名词的语法特性是对立的,试看下面的“名词和谓词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征 名词 谓词(动词、形容词)

能否常作主语、宾语 能 不能

能否常作谓语 不能 能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式(V不V)提问 不能 绝大多数能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内容太多,随便找一本汉语语法书即可解决。如果你是中学生,可以看《中学语法教学系统提要》;如果你是成人或大学生,建议你选择《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

一、分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

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

○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

○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 ○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

○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

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

○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

○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 化、消失)

○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 活动动词)

○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 愿动词同)

○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 来(趋向动词)

○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 (也叫判断词)

3、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 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 研究研究”等。

*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 后边。

(三)形容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2、种类:

○1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 ○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 ○3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 ○4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如:“太阳 红、红太阳”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3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 的词。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词也可以重叠,有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描绘得 生动一些。 重叠形式:

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的、慢慢儿 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如:清清楚楚、高 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的工A里医药卫生AB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糊里糊涂

附: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1 能否经常作主语 能 不能 2 能否经常作谓语 不能 能 3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 4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

5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 不能 部分能 6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动词与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动词

形容词

1 能否带宾语 绝大多数能 不能

2 能否受“很”修饰 多数不能 多数能 3 重叠方式和意义 AA式、ABAB式表示动量少或时量少 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适中

4 概括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活动 表示性质、状态

(四)数词

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

○1确数:

一、

二、千、万 ○2概数:几、些、多、约 ○3序数:第

一、老

二、初五

3、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 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

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五)量词

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

2、种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 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趟、遍、顿、阵

3、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组成BB式,表示每一个都在内。 ○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4、复合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

○1由两个物量词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例如说到运输量中 的重量和里程,有“吨千米、吨海里”等,说到水的流量,有“秒立方米”。 ○2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例如:“飞机共 飞25架次”“接待旅客100万人次”

*数量词也可以重叠,组成“一B一B”式,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多,如“一堆

一堆的书”;修饰动词时,表示按次序进行,如“一个一个地说”;

(六)代词

1、含义: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2、种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我、你、他、我们、它们、咱们、自 己、人家

○2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这、那、这样、那样、各、每

○3疑问代词:用于提问。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

3、注意事项:

○1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2“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 “他们”。

○3“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 说话人和听话人

○4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

○5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如“你看 着我,我看着你”。

三、虚词

(一)副词

1、含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 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种类

○1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几乎、尤其 ○2表示范围:都、总、共、只、仅仅、单、就

○3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刚、才、正、在、立刻、马上、终于 ○4表示语气:难道、简直、岂、果然、居然、只好

○5表示肯定、否定:没、不、没有、莫、不用

3、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状语。

(二)连词

1、含义: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2、常见的连词:

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

(三)介词

1、含义: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 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等。

2、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

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项:

○1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 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 ○2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 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3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 发生过。

○4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

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

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词性的辨析

一、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A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 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那我开玩笑。 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 把书拿来。(介词) 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 花了很多钱。(动词)

8)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 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 买了一把锁。(名词) 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 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 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 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 你怎么老哭?(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 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 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 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 肃立 B.也许 立刻 C.聪明 智慧 D.欣然 果然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 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 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 4.输得精光。(副词)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 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 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 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

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 A.电灯突然亮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 B.叹词 C.介词 D.拟声词

越发(副词) 除了(介词) 始终(副词) 依照(介词) 沿着(介词)

索性(副词) 扑通(拟声词) 哦(叹词) 屡次(副词) 何必(副词) 自从(介词) 砰(拟声词) 啊(叹词) 却(副词)

七、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一个人为自己所热爱的目标而奋斗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

划分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 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最怪的人

2 最高的巨人 顶天立地

3 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 气吞山河

4 最长的腿 一步登天

5 最大的手 一手遮天

6 最吝啬的人 一毛不拔

7 最宽阔的胸怀 胸怀若谷

8 最长的寿命 万寿无疆

10 最厉害的贼 偷天换日

11 最宽的嘴巴 口若悬河

12 最贵的话 一语千金

13 最难的话 一言难尽 14 最快的话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15 最重的话 一言九鼎

16 最准的话 一言为定

17 最有价值的话 一诺千金

18 最诚的忠言 金玉良言

19 最大的誓言 海枯石烂

20 最广的话 一言千里

21 最有学问的人 无所不知

最怪的动物 虎头蛇尾

最大的容量 包罗万象

最大的差别&最悬殊的区别 天壤之别

最难做的饭 无米之炊

最大的变化 天翻地覆

最快的速度 风驰电掣

推荐第6篇:汉语语法课教学大纲

××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汉语语法课程 课程标准

汉语语法课题小组

汉语语法课程标准

目 录

1、课程的性质

2、课程教学目的

3、课程教学内容

4、课程教学环节

5、本课程的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

6、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7、课程课外练习的要求

8、课程成绩的考察方法及评定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语法是语言中词、词组、句子的组织规律。语言中语素构成词,词构成短语,词、短语构成句子,都是有规律的。在汉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随课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并能在日常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二、课程教学目的

汉语教师要熟练掌握汉语语法,如词的分类、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导学生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并适当运用于表达实践。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汉语没有形态标志,因此汉语的组织高度依赖语序,同样的两个词结合在一起由于顺序不一样,在汉语中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例如:“中国人民”和“人民中国”表达的意思就不同。另外,汉语的语序与很多民族语言的语序也是有区别的。例如,用汉语说“我唱歌”,用蒙古语、藏语等民族语言说就成了“我歌唱”。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找出汉语与学生母语在这方面的差别,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给学生一页纸,教师要储备几本书,现代汉语方面的知识是一名汉语教师必不可少的,但是汉语教师要时刻牢记,在教学中万不可把这些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我们要培养的是有汉语交际能力的学生,不是光会背汉语知识却不会运用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中多练、多运用,在应用中掌握汉语。

三、教学内容

汉语语法教学内容应体现基础课的特点,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各单元在以文体划分单元训练项目的同时,将语言训练项目与之交叉。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成分及语法特点、基本句型和几种较为特殊的句式、汉语特有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使用以及文章常用的表达方式等将穿插安排在各课的训练项目中。

四、教学环节

、写前指导

(1)

学习语法。针对不同的写作训练项目,以范文为例进行写作指导。

(2)

课堂练习。结合每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完成相应的训练,将语

言训练项目的讲解穿插其中。

(3)

布置语法练习内容。命题作文给出几个可供选择的作文题,半命题

作文给出命题要求。同时给出适当提示,如写作要点、写作要求等。

2、运用语法实践

由学生独立完成。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五、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汉语语法是以培养学生书面运用能力为主的一门语言专项技能课。阅读 课、听力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会话课、写作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课程以初级阶段的汉字、精读、会话等课程为基础,与中级阶段的精读、会话、报刊阅读及其它文化课相互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它是对其它课 程所学汉字、词汇、语法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对这些课程所学内容的补 充、提高。

六、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各部分内容均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采 取课堂提问和书面练习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并通过 写作训练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每节课均安排一定形式的写作训练。

七、本课程课外练习的要求

每学期6—8次课外交际运用语法练习。

八、本课程成绩的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

推荐第7篇:《发展汉语》语法点

第一课入乡随俗 1.单句和复句 2.因果复句: eg因为这本书我看过两遍了,所以不想再看了。 3.V+着„„(呢)

(1) 表示状态的持续;eg电视开着,可是屋里没人。

(2) 表示动作的持续(包括否定式、疑问式);eg她正在看着一本词典。

第二课张良捡鞋的故事 1.简单趋向补语(1):来/去eg马克从楼上下来了。/他明天回韩国去。 2.简单趋向补语(2):上/下Eg他很快地爬上了树。

第三课儿子要回家 1.不A不B (1)”A、B”代表一对意义相对/相关的形容词时,“不A不B”表示程度在两者之间,适中的;eg不大不小/不远不近(2)“A、B”代表一对意义相关的动作时,“不A不B”表示两者都不做;eg不吃不喝/不言不语 2.存现句

(1)表示存在;eg屋子里放着一个箱子,箱子里装着许多书。 (2)表示出现;eg前边来了一位老人。 (3)表示消失;留学生楼搬走了两个学生。

第四课我的三个孩子

1.“一直”和“从来”辨析 2.V1+着+(宾语)+V2 (1) 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eg小王听着音乐开车。

(2) 表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eg我们开着车去农村看看。

第五课我要去埃及 1.复合趋向补语

(1) 处所——“来/去”之前;eg她走进公园去了。

(2) 物/人——既可以放在“来/去”前,也可以放在“来/去”后;eg她带回来一本书。

2.用“什么”强调否定;eg-A:这本书真好!-B:好什么!没意思!

第六课北京的胡同

1.假设复句(如果„„,(那么)就„„/要是„„(的话),就„„)eg如果家庭不和,孩子的成长就会受到影响。2.程度补语(2)

(1) 形容词/心理动词+极了/死了;eg今天冷极了。

(2) 形容词/心理动词+得+表示程度的补语(很、不得了、动词短语„);eg今天大家高兴得很。

3.程度补语(3):V+得+复合程度补语(形容词+程度补语);eg她唱得好听极了。 4.越来越+形容词/动词;eg她越来越漂亮。

第七课是枕头不是针头 1.可能补语(1)

(1) V+得/不+V/形容词;eg字太多,他写不完。

(2) 疑问句的两种形式eg作业今天写得完吗?/你听得懂听不懂? 2.趋向补语的引申义(1):

(1) 起来(1)eg他把桌子上的书本收起来了。 (2) 出来;eg我听出来了,你这是说我呢。

(3) 过来:eg他睡了三天三夜,现在终于醒过来了。

第八课书本里的蚂蚁 1.可能补语(2):V/adj+得/不+了

(1) 用在动词后,表示能不能全部做完;eg太多了,我吃不了。 (2)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能不能实现;eg他病了,今天来不了。

(3)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能否变成形容词所表示的那样;eg他的病不重,好得了,放心吧。

2.趋向补语的引申义(2)

(1) 起来(2):V/adj+起来;eg听了我的话,她笑起来了。 (2) 下去:V/adj+下去;eg老师让我说下去。

第九课比以前自信了 1.可能补语(3):V+得/不+趋向补语;eg我没有票,进不去。 2.比较句(1)

(1) 肯定式;eg我的相机跟你的一样。 (2) 否定式;eg弟弟跟我不一样高 (3) 疑问式:eg你弟弟跟你一样高吗? 3.比较句(2)

(1) 肯定式:A比B+Adj/V;eg今天比昨天冷。

(2) 否定式:A没有B+Adj/V:eg弟弟没有我高;A不比B+Adj/V:今天不比昨天冷,温度差不多。

(3) 疑问句:A比B+Adj/V+吗;eg今天比昨天冷吗?

第十课旧梦 1.比较句(3):A比B+还/更+Adj/动补;eg这本小说比那本小说还/更有意思。 2.比较句(4):A比B+Adj +一点儿/得多/多了;eg他比我大一点儿。 3.比较句(5):A比B+Adj+数量词;eg姐姐比我大三岁。

第十一课爱的教育

1.“特别”和“特殊”辨析

2.兼语句(1)N1+叫/让„„+N2+V;eg我叫女儿做菜。 3.比较句(6)A不如B+Adj;eg我不如他努力。

第十二课快乐的理由 1.兼语句(2):N1+使/让/叫+N2+Adj/V;eg这首歌使/让/叫我想家。 2.一+量词+一+量词+(地)+V/Adj;eg老太太一级一级地往上爬。

第十三课不会笑了 1.分数与倍数的表达

(1) 分数;

(2) 倍数;eg6是3的2倍;6比3大1倍;

2.递进复句:不但„„而且„„;eg她不但不胖,而且有点儿瘦; 3.越A越B (1) 越+A(V)+越+B(Adj/V);eg他的汉语越说越好。 (2) 越+A(Adj)+越+B(Adj/V);eg我觉得经验越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4.“会”与“能”的辨析

第十四课第一人格 1.“把”字句

(1) 把+N1+V+在/到+N2(场所):我把邮票贴在信封上; (2) 否定式:他没把衣服挂在衣柜里。 2.“把”字句(2):把+N1+V+给+N2(对象);eg请把杂志递给我。 3.反问句

(1) 用“是/不是„„吗”表示反问;eg你不是做得很好吗?

(2) 用普通疑问形式表示反问,语气比普通疑问句重;eg这和我有关系吗? (3) 用疑问词;eg谁喜欢说谎的人?

第十五课可能发生的故事 1.“把”字句(3):把+N+V+补语(结果补语/其他);eg我把照相机修好了。 2. 连„„都/也„„

(1)强调主语;eg连七八岁的孩子也来帮助我们。 (2)强调宾语;eg早上我连饭也没吃就来上课了。 (3)强调谓语;eg那个电影我连看也不想看。

第十六课几件小事 1.“把”字句(4):把+N+VV(V一V/V了V/V一下„„);eg请把黑板擦一擦。 2.“把”字句(5):把+N+V+趋向补语;eg老师把书从包里拿出来。 3.“把”字句小结

(1)动词不能孤立:eg她把作文写完了

(2)动词必须对名词有处置功能:eg我把那首歌学会了。 4.怎么V1也V1不+补语;eg我怎么干也干不好。

第十七课约会

1.是„„的(1)

(1) 是+状语(时间/地点/方式/对象„„)+V+的; (2) 否定形式:不是„„的; (3) 疑问四种:是„„的+吗?是不是„„的?是„„的,还是„„的?是+疑问词 +的? (4) 宾语的位置;eg他是去年上大学的。 2.结构助词小结

(1) 结构助词“的”; (2) “地”; (3) “得”;

第十八课卡的时代 1.条件复句(1):只要„„就/都„„;eg只要有时间,我就给朋友发Email; 2.被动句(1)

(1) 受事主语+被(叫/让)+施事+补语/其他成分;eg他叫老师批评了。 (2) 否定句:主语+没(有)/不/别+被(让/叫)+施事+V+补语/其他成分 3.比较句(7):N1+有/没有+N2+(这么/那么)+Adj+其他成分;eg我没有玛丽那么了解中国。

第十九课一次打的的经历 1.被动句(2):受事主语+被+V+补语/其他成分;eg那本书被借走了。 2.被动句(3):受事主语+V+补语/其他成分;eg车票买到了。 3.被动句小结

(1) 三种结构;

(2) 被动句的动词不能单用,必须有后续成分;eg书没被小王借走。 (3) 否定式:一般用“没(有)”。

第二十课中国来信改变了我的生活 1.疑问代词的引申用法

(1) 疑问词表示任指,没有例外;eg谁也/都不行。 (2) 特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同一个疑问词。 (3) 表示不定指;

2.每当„„时/的时候:每当+V+时/的时候,主语+都/肯定+谓语 3.动作行为先后顺序的表达

第二十一课愚公移山

1.条件复句(2)——无条件句:无论/不管„„都/也„„ 2.“动、住、走”做结果补语;

第二十二课生活节奏 1.除了„„(以外),都„„:表排除,表添加 2.对„„来说;

3.V+起来+(Adv.)+Adj;eg这件衣服看起来很漂亮。 4.A好像B(一样);eg他们俩好像亲兄弟一样。 5.条件复句(4):只有„„才„„

第二十五课写信

1.“盼望”和“希望”辨析;2.“一齐”和“一齐”辨析; 3.既„„又„„;eg这个菜既好吃,又便宜。 4.量词重叠;eg他们个个都是好孩子。 5.让步复句:即使„„也„„

(1) 未然条件:即使明天下大雪,我们也要去长城;

(2) 已然条件:他总是那么热情,即使心情不好也对人和和气。

第二十六课筷子

1.双重否定句表示强调:不„„不„„;没有„„不„„;不„„没有„„;没有不„„; 2.“是„„的”(2)eg这件事应该重视。

第二十七课思乡

1.“多么”用法小结

(1) 用在感叹句中,表程度很高。Eg这座山多么高啊!

(2) 也用于一般的陈述句;eg不管外面多么冷,他都去跑步。 2.好几/多+量词;

3.一+量词+又+一+量词;

4.无关联复句;eg下雨不去,不下雨去。

第二十三课地球的主人 1. 来不及

2. 条件复句(3):既然„„就„„; 3. 不是„„二是„„

第二十四课妈妈的面条

1.形容词重叠小结:加强描写性:长长的面条很好吃;表程度:他的房间干干净净的。

推荐第8篇: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说文解字注

古文字学导论

不对称与标记论

古代汉语语法变换研究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汉语认知功能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导论

汉语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

上古语法语法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梅

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马庆株

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申小龙

语言论[美]布龙菲

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石毓智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范开泰张亚军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探索

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文集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范晓

确定筹委会委员名单(等待确定)

会议议程(基本不变)

会议须知(基本不变)

开幕词(其他组员)

第二届研究生会筹备工作报告(自己写 大头) 第一届研究生会工作报告(其他组员)

选举办法(基本不变)

监计票人名单(我们去找不是候选人的计票) 监计票人工作职能(不变)

(一定程度上改写)倡议书

闭幕词(其他组员)

候选人简介(其他组员)

代表名单(等待确定)

就这些 最麻烦的就是阿哥筹备报告了 其他都好做 李璐琳15874100349

推荐第9篇:汉语语法知识教案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讲解现代汉语的词类,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词组的构成及其类型,句子分析、句类和句型,语气及标点符号;使学生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掌握用词造句的基本规律,并具有分析语法想象及纠正语法错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词组的构成及其类型,句子分析 教学难点:

用词造句的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讲授,课件演示,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

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

1

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二)、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一)、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

2

虚词组合。

(二)、偏正短语: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三)、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四)、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五)、主谓短语: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六)、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七)、“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三、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四、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3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五、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1.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2.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① 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枝叶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叶(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4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六、划分句子成分练习(供教师选用)

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

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

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

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

4)谓前只 (

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7.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18.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21.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22.群峰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23.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24.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直往下落。

25.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26.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27.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28.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29.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30.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31.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32.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33.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34.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尊称他为“祖师”。

35.鲁班所处的时代距现在已经好几千年了。

6

36.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37.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38.鲁班发现这种草叶的两边都长着锯齿状的刺。

39.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40.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

41.鲁班想,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效果可能会更好。

42.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43.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4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45.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46.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47.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48.蔡伦苦苦地思考着改进的方法。

49.地球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地震。

50.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51.当时我国的地震灾害十分频繁。

52.一天,地动仪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铜球忽然落下。

53.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54.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55.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56.抵御沙丘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57.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

7

58.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59.通话时, 我就坐在离电话机不远的椅子上。

60.我这儿时的记忆, 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

61.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6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63.窗外,细雨烟似的飘散着。

64.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65.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66.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

67.老孙头早就相中了栓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

68.将军爱抚地看着他那张满是汗水的脸。

69.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70.大堤出现险情这个消息很快就被登到报纸上去了。

71.这件事愁得他一夜没合眼。

72.我诚恳地接受你的批评。

73.他的伟大之外在于它能够战胜困难,重新振作起来。

74.一个衣服褴褛,满脸皱痕的年老水手在船上卖牡蛎。

推荐第10篇:汉语基础语法课教学大纲

汉语基础语法课 共10节

第一节

存在的表达(30分钟) 教学内容:方位词的含义,汉语中常见的 方位词,方位词的用法 汉语中三种表达的存在句式(“有”字句,“在”字句,“是”字句) “有”字句和“在”字句的区别 “有”字句和“是”字句的区别

第二节 能愿动词(30分钟)

能愿动词的含义,常见的能愿动词有哪些(能,会,要,想)能愿动词的使用 能愿动词的辨析,能愿动词的语法练习

第三节 状态补语(30分钟)

状态补语的含义和使用条件。结构助词“得”的使用。状态补语常见的几种结构 1)一般结构S V 得 adj .2)V带宾语S V O V 得 adj.3)V带宾语S O V 得 adj 4) 否定: S V 得 不 adj.

5) 疑问: S V 得adj.不adj.? S V O V 得 adj 不adj.状态补语的语法练习

第四节

第五节 语气助词了1的用法(30分钟+30分钟)

了解“了”用在句尾表示的几种含义,初步了解结构助词“了”,为进一步学习“了”做铺垫。

第一种 了 表示动作的完成。 了1的用法,

了1的基本结构

V 了/

V 了 num+ M + O / V 了O 了 / 了…就… 了的疑问句,否定句 了的语法练习

第六节 就的用法小结,就和才

就的汉语意思有几个,外国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感到困惑,这里对“就”做一个归纳小结,比如 ( 了..就…,如果…就…,

表示很短的时间,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早,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等等) 就和才的辨析

Time +就 (事情发生得早,快,容易,进行得顺利) Time + 才 (事情发生得玩,慢,不容易,不顺利) 就和才的语法练习

第七节

关联词和常见的复句 要是…就… ,如果…就…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了解简单的汉语复句及用法,关联词的练习。

第八节

结果补语 (30分钟) 结果补语的含义,常见的结果补语(完,懂,见,上,到,开,成等),结果补语的使用, 结果补语语法练习第九节 时量补语 (30分钟) 时量补语的含义,时间点和时间段的区别,时间段词语有哪些,时量补语的句式结构(5种) 如果动词后边有“了”,句末还有语气助词了,表示动作仍在进行

第十节(30分钟) 比较句

比较句的含义,比较句的常见句式(9种)比较句的否定,更和最表示比较

A 比B adj.A 比 B VO A 比 B V 得 adj.A V 得比B adj.A 比 B adj+ Num+ M

A 比 B adj.多了/很多/得多 A 不比 B ad.A 没有B adj A 有 /没有 B(这么/那么)+adj.

十节课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稍有调整,这十节语法课涵盖了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在一年内在正规教学单位需要掌握的所有语法点,教学课程参照汉语教程的修订版。语法得安排不刻意追求系统性,但语法安排采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借助语法结构来谈课文和对话,语法教学一定要和语境,交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孙健

2017/3/18

第11篇:初级汉语教学语法总结

语言点

1,“是”字句(判断句)

主语+是+名词性谓语

(~~)

例子:我是老师,你是学生。他不是学生。

老师是中国人,学生是日本人。

2,名量词

数词+量词+名词

万能量词:个。一个人,一个苹果,一个球,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年×,一年○) 时间量词:天,月,年

张:一般用于平的,有棱有角的东西。一张床,一张纸。另外,一张椅子,一张桌子。 套:一套房子,一套餐具,一套衣服。

条:长的,细的。一条围巾,一条蛇,一条鱼◀▉▶◀

双:一双鞋,一双筷子。

对:一对夫妻,一对情侣,一对双胞胎

公里,升,斤=500g平方米

3,“的”

1)n./人称代词+的

①表领属关系时,我的书;你的笔;他的字典。

② 如果代词所修饰的中心语是亲友或者所属单位时,我的爸爸,我爸爸;你的家,你家;他的朋友,他朋友;他们的班,他们班;你的公司,你公司。(人+人/场所时,‘的’可以省略)

2)如果名词定语是说明中心语性质的,一般不用“的”。汉语书,中国人,日语书,日本人,红笔(红的笔)。

3)的(+什么)

这本书是老师的。 你的衣服是红的。 他买了许多吃的,穿的和用的。

4)是„„的,表示强调

你是什么时候来中国的?这本书是老师的。

4,一般疑问句„„“吗”

陈述句(主语+谓语)+吗?

回答:重复谓语部分。 例子:他是日本人吗?——是的,他是日本人。

你喜欢吃面包吗?——不,我不喜欢吃面包,我喜欢吃饭。

5,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谁,什么,哪(问人,事物)

他是谁?你喜欢什么? 哪里,哪儿,什么地方(问处所)

你在哪里?你在什么地方? 什么时候(问时间)

你什么时候来中国的? 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方式,程度)你觉得上海怎么样? 几,多少(问数量) 你要几个苹果?你的孩子几岁?

回答:回答和疑问句语序一样,把答案和疑问代词换下即可。 他是田中。我喜欢老师。 我在公司。

我今年5月来中国的。

我觉得上海交通很方便。我觉得上海很好。我觉得上海人很多。 我要10个苹果。我的孩子8岁。

6,正反疑问句

主语+adj./v.+不+adj./v

回答:重复谓语部分 你最近忙不忙?——忙。/不忙。

周末,你去不去买东西?——周末,我去买东西。/周末,我不去买东西。

7,疑问代词表反问:带有情感

急什么!现在7点,电影9点才开始。 他哪知道这件事情啊! 你怎么能这么做。

8,“吧”

对某事有一定估计,但是不确定。 他在家吧。因为灯亮着。

你是大阪人吧。因为你说话的时候有大阪的口音。

9,“有”字句

①表领有,持つ、いる、ある 他有汉语书。今天没有汉语作业。他有很多朋友。

②表存在,位置+有

我家前面有便利店。教室里有椅子和桌子。

10,形容词谓语句

主语+形容词

你很年轻。我们学校的教室很干净。他的房间不大。

注意:你年轻。×

你很年轻。○

你是很年轻。一般来说,这样是×的,但是,“是”有时表示强调。

11,名词谓语句

公认的事实。

主语+名词

明天五月一号。今天晴天。

12,动词谓语句

主语+动词+(宾语)

我们学习汉语。

我现在不在公园散步。

13,主谓谓语句

主语1+主语2+谓语(状态/动作的陈述/说明) 他身体好。 我今天休息。

14,双宾语动词谓语句

①谓语动词+间接宾语(人)+直接宾语(事物)

有传递性动词。

传递性动词:告诉,通知,命令,退换,报告,送,拿,交,寄,租,买,卖,教,问,麻烦,浪费,请教„„

老师教学生汉语。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②主语1+动词1+宾语1+主语2+动词2+动词3 请,让,叫,使,求,要求,组织,通知(表使令) 我请他来我家玩。 喜欢,羡慕,原谅,讨厌,怪,爱,恨(表情感)我爸爸喜欢我妈妈唱歌。 称,选,认,叫(表称谓认定)

我们选他做班长吧。 有,是

有一些同学在操场跑步。

15,存现句(存在,出现,消失)

处所词/时间词+动词+名词宾语 昨天来了2个新同事。 教室的墙上挂着很多画。

16,连动句

主语+动词1+动词2 我明天去学校上课。 他坐飞机来日本。

17,能愿动词

要,想,愿意(表愿望)

我想喝水。

可能,能,能够,可以,会(表可能)

我能/可以看你的书吗? 应该,该,得,要,需要(表必要)

天黑了,我得回家了。

18,动词的进行ing

(正)在+动词+(呢) 1)老师正在上课(呢)。 2)老师上课呢。

3)动词的进行可以发生在现在,也可以发生在过去和将来。 昨天我去田中家的时候,他正在听音乐(呢)。 明年的这个时候,你们在做什么(呢)? 19,动态助词:“了”

1)表动作的发生或状态的出现

我饿了。 2)表示变化。

秋天了。

3)表示过去。

我吃饭了。我买了一本书。 4)语气词。

别累坏了。 20,动态助词:过

①(没+)动词+过

表示经历过某事 老师没去过日本。

田中没看过中国的电影。

②形容词+过

表示性质或状态已经过去(比较义) 这里以前也热闹过。

21,动态助词:着

动词/形容词+过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者状态正在持续 他正吃着饭。我们走着去学校。 我正忙着,请你等一下。

22,离合词:既是词,又是词组。 介词+名词+离合动词(唱歌,吃饭,睡觉) 洗澡:他今天洗了两次澡。 见面:今天她和朋友见面。

出差:下个月,我去日本出两天差。

23,程度副词:

1)无宾语:主语+动词+(得)+程度补语

他睡得很晚。

2)动词带宾语:主语+动词+宾语+动词+得+程度补语

田中跑步跑得很快。 3)宾语前置:主语+宾语+动词+得+程度补语

我妈妈汉语比我说得好。

24,时量补语:动词+时量补语+(名词宾语) 我在上海住了七年。他打球打了三个小时。

25,结果补语:动词+结果补语

(所谓补语,是对动词和形容词的补充) 着,到,见,住,成,掉,够,上,下,起,开,完,好,晚,早,对,错。

在街上,我看到田中了。“到”表示结果。

我终于买到机票了。

下:①随动作从高到低 ②使某物固定在某处 请你写下你的手机号码。

第12篇:汉语口语语法 读书报告

《汉语口语语法》

读书报告

赵元任(1892-1982),号宣重,又号重远(后均弃置不用),祖籍江苏常州,举世公认的语言学大师,被誉为“汉语语言学之父”。他不仅在语言学和汉语研究方面贡献卓著,还是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人。 对外汉语教学是赵元任在美国的主要事业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整个后半生的精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词汇和语法教学在他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赵元任对外汉语词汇和语法教学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分析其编写的汉语教材及相关学术作品,分析了其具体的教学方法,剖析了其教学实践背后的原则思想,并指出他的词汇和语法教学思想对现代的对外汉语教学仍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在长达44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他在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和古代汉语教学诸多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和完善的教学方法。他以汉语语言本体研究的成果和自身的语言学习经验为基础,运用并改良当时盛行的教学法,从教学实践出发,编写大量教材,为语言教学另辟了一条成功的蹊径,得到中外语言教学界的认可与尊敬,为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界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在近半个世纪的汉语教学中,赵元任培养了一大批汉语人才,他的教学模式至今仍在北美的汉语教学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正如Timothy Light所说:‘我们绝不能忘记:赵元任是我们今天一直使用着的教学模式的创始人’(Let us not forget that Y.R.Chao was the pioneer in what is now the accepted mode of teaching Chinese.)”[1]。

词汇和语法教学在语言教学中贯穿始终,是语言教学实践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赵元任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对词汇和语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理论原则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成就对我们当今的对外汉语词汇和语法教学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赵元任词汇和语法教学主要方法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教学的三大主要部分。语音教学是赵元任初级汉语教学的起步,是进行专门教授和训练的内容。而对于词汇和语法的教授,赵元任是把它们放在课文的学习中同时进行的。

赵元任认为,词汇是学语言最容易也是最难的部分。容易,是因为一个词不像语音跟语法影响得那么广;难,是因为词汇数量庞大。所以,赵元任建议“得在句子里头学词的用法……记的句子越多越好”[2](P128)。语言学习的材料不是一个个的词,而是课文或者连贯的言语。学习者应该把词汇放置到其出现的短语、句子或场景中理解、学习、记忆。如果只是把词语与本国语言对应,一个个地翻译背记,是学不好词汇,学不好这门语言的。关于语法,他认为“语法也是影响全体的,因为它是概括的东西”[2](P127)。语法一定要真正学“会”而不是学“懂”。“会和懂是完全两回事儿”[2](P127)。不论学生多么了解汉语的语法知识,即使他能将各种语法规则背得滚瓜烂熟,他也只是“懂”汉语,是否“会”汉语还需打个问号。为了使学生学会语法,赵元任建议编写课本时最好开始时把词汇加得很慢,用很少的词来反复练习基本的语法,这样才可以学到“会”的程度[2](P127)。

赵元任在教授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项目时使用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及教学步骤。

首先,讲解课文。在学习课文伊始,赵元任建议教师要先分析课文语法项目的结构、讲解课文语句的意义、生词的意义和用法、纠正学生的发音,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重点和课文内容是什么,为随后的学习和操练打下基础。这一阶段赵元任把它叫作“准备阶段”(preliminary step)。准备阶段完成后,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至少15至20遍,以达到对课文一定的熟悉度。

第二,学生重复法(echo method)。这是赵元任在许多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文章中都推荐的学习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是:学生朗读一个句子或短语,然后不看书本重复一遍,重复完之后对照课本看看自己有没有词语使用、多词少词或者语序上的错误,如果有错误就对着书再看一遍,再重复一次,直到完全正确为止。赵元任认为:

The greatest virtue of this echo method is that it automatically strengthens any point on which the student is weak,while the parts already learned will be echoed correctly and so paed by comparatively unnoticed.(重复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它可以自动地加强学习者的弱点,而那些已经学会的部分被正确重复,因而相对来说不太会引起注意。)[3](P74)

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使学习者体会到整个句子的结构,特别推荐学生在课外自修的时候使用。

第三,通过词汇出现的短语、句子和场景引导学生学习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对于一些意义单一的词语,如:鼻子、原子、计划经济等词语,可以使用直接对译教授的方法。除了这些,赵元任不提倡“get into the habit of equating every Chinese word with one or two English words in a mechanical way.That would be a sure way to talking pidgin Chinese(机械地将汉语词语与英语词语对译的方法教授和学习汉语词汇,因为这样很容易产生‘洋泾浜’现象)”[3](P117)。尽管在Mandarin Primer(《国语入门》)的课后注释中有对文中出现生词的英语解释,但是他仍要求教师在学习的开始就告诉学生汉语的一个词语可能有很多意思,不能使用简单对译来学习,要求学生“The meaning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words have to be remembered in terms of their place in Chinese phrases, comparison with their opposites and correlatives in Chinese, etc(通过记忆词语在汉语短语中出现的位置、比较它们在汉语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法学习词汇的意义)”[3](P117)。

第四,使用范例和练习操练学生学习语法项目。赵元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是在操练课上对每一个语法项目都要给学生提供大量、足够的练习,包括:朗读、复述、问答、句式变换、同型替换、英译汉等形式。完成一项练习后,应该像课文一样,对练习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其意义,并做朗读、复述训练。“在练习的时候,学生说了过后,先生要把正的对的再说一遍”[4](P526),加深印象。

第五,教师要严格但不刻意纠错。关于改正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的方式,赵元任也有着独到的看法。纠错,固然是要让学生明白错在何处。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接触汉语的时间有限,所以当学生说错了,教师不能再重复学生的错误,给学生加深错误的印象,一定要以平常的、自然的语音、语调将正确的答案说出来,再让学生模仿复述。要用间接的方法使学生注意到正确的语言使用形式,不能改变原来的内容。赵元任认为“对语言的教法要用烘云托月的方法,无形中使他注意,不要把它特别加重。”[4](P527)

二、赵元任词汇和语法教学的理论原则

通过赵元任词汇和语法教学实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教学实践的背后有着成熟的理论原则为指导。

第一,结构主义思想。赵元任在美国生活的前期,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并蓬勃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语言学背景的影响下,赵元任在很多著作和论文中都运用了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众所周知,赵元任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大家,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他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法结构是赵元任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依照的标准。同时,他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法结构的操练,也体现了他结构主义的语言学思想。分析他的著名汉语教材Mandarin Primer(《国语入门》)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语法教学表现出浓重的结构主义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汉语语法知识的传授,不仅在该教材第一部分“Introduction”中对汉语语法的各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而且在每一篇课文后的注释中对新出现的具体语法点做出了细致的讲解。

2.教学内容依据语法项目或语言点的难易程度安排,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语法项目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3.语法练习总体上采用的是结构主义“变换”的方法。例如:对于一个语法项目采用陈述句、疑问句之间变换的方式练习或者使用该结构造句、做替换练习等方法。

第二,“直接法”原则。在对词汇和语法进行的操练中,赵元任主要运用的是听、说等口头练习而不是阅读、翻译等书面练习的方式,并注意让学习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与使用正确的目的语多接触,体现了第二语言教学直接法对他的影响。

在Mandarin Primer(《国语入门》)中写到,当进入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时,学生会认为必须要记住许多词语的英语意义以及懂得汉语语法的整个规则。这些固然很有用、很重要,但倘若学生把这些作为学习汉语的主要内容,那么他将根本学不会汉语。语法的学习目标是真正地“会”说而不是“懂”语法规则。对于一个语法规则,应该在讲解的基础上,用大量的练习来训练学生该规则使用的能力,已形成自动化:

By doing a sufficient number of exercises on similar patterns,you will be able to form new sentences which you have never heard before(当在相似的语法结构上做了充足的练习后,学生便能够构建从未听说过的新句子)[5](P117)。

关于词汇,赵元任特别反对将汉语词与英语词的意思一一对应,机械记忆,认为记住词义并不是评价是否掌握词汇的标准。他认为,真正掌握词义是通过记住词语在语言片段或语境中的用法,能够正确地使用词汇。

The degree of your advancement is solely measured by…the amount of hearing or making of typical utterance of the kind that people in China make when they talk(衡量学生的进步程度的唯一标准是,听懂或者说出类似于中国人交谈时所说的典型话语的数量)[5](P116)。

第三,汉语特殊性原则。虽然赵元任的词汇和语法教学中始终贯彻了“直接法”的原则,但如果把赵元任的教学法看作是“直接法”的照搬,便是极为不恰当的。在实际教学中他的教学方法虽然体现了直接法的某些思想,但更重要的是他并不拘泥于直接法的教条理论,而是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改良教学方法。例如:传统的“直接法”严格排斥母语,然而赵元任却指出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应当用学生本国语言来解释。

(所以)开头教,应当用学生本国语言来解释一切,暂时不练习,讲给学生听怎么是怎么回事儿……解释不光是解释音,还要解释语法,解释怎么用词。[4](P523)

三、赵元任词汇和语法教学思想之启示

赵元任之所以能在汉语教学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究其原因,源于他对汉语的本质、汉语的特异性等方面的深度认识。因此他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便更能适应汉语本身的特殊性要求,符合汉语教学的规律。

词汇和语法研究是赵元任汉语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取得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成就。《语言问题》(1959)是赵元任的一部有关普通语言学各方面的重要著作。全书共分十六讲,系统地阐述了语言学与跟语言学有关的各项基本问题。在第四讲“词汇跟语法”中,赵元任讲到了词汇、词、词素的定义,讲到了词汇的特点。他认为语言里词汇的任意性最大。同时,他还指出了组成语法基本结构的四种方法:1.词素跟词素次序的先后;2.用音调的不同来表示语法上的不同;3.用音变来代表语法上的关系;4.类别。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中国话的文法》)(1968)是赵元任最重要代表作之一。这部著作有两大特点:第一,把研究的对象定位于汉语口语,注重自然语言实际面貌的研究;第二,采用了结构主义分析方法,把语言形式作为分析的主要依据。这两个特点在赵元任的汉语教科书Mandarin Primer(《国语入门》)中都有着明显的体现。在这本汉语教材中,赵元任摒弃了当时普遍采用的以古代汉语典籍,如:《孟子》《论语》为主的教学内容,采用日常的口语为教学内容,确定了汉语口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之根本的地位。教材编写主要以结构为纲,课后练习围绕课文中出现的结构,注重形式的变换与操练。由于当时的教学需要,这本汉语教材带有一定的“速成”色彩。这样的编写特点使汉语教学极具效率,既保证了学生“学到的就是实际可用的”,又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汉语语法结构展现给学生,以备学生在日常的汉语实际使用中可以生成无数的、可用的句子进行交流。

语言本体研究是语言教学的根本,只有深刻了解了一门语言的本质规律,才能教好这门语言。正是赵元任在汉语本体方面透彻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为他的对外汉语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他的对外汉语教学思想植根于深厚的汉语本体研究,而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又为赵元任提供了发现一些中国人“习焉不察”而又十分有价值的语言问题的途径和新的研究视角,使得他的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相得益彰。

赵元任的词汇和语法教学思想虽形成发展于对外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初期,但实践证明它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研究赵元任对外汉语词汇和语法教学思想,有助于现今对外汉语词汇和语法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助于汉语词汇和语法本体理论的研究,对现代的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本体研究都仍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

注 释:

[1]冯胜利.海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课题

[2]赵元任.语言问题[A].赵元任全集(第一卷)[C].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2.

第13篇:汉语方言词汇语法调查表

汉语方言词汇语法调查表

安逸(蛮安逸) 把本书我 掰(掰别个) 白晶哒

白天 (日里) 傍晚(煞黑) 抱鸡母(抱窝鸡) 背不住

背不住(受不了) 鼻涕 ( 鼻挺、鼻连) 秕谷(瘪谷) 蝙蝠(檐老鼠) 标致

鳖(脚鱼) 脖子

( 颈项) 不服周(不服气) 不照买。 不知

不知道(找不到) 苍蝇 侧巴子 侧把子 炒现饭

仯子(半大男孩) 吃早饭

过早 冲瞌睡

出挺(丢丑)

穿着红红色(黄黄色)的衣服。 撮拐 跶倒 打翻叉

打破(劝阻,使某事不能成功) 打闪(扯闪) 打条褂(打条肚) 打条褂。 打转(散步) 大后天

大家都等例在。 大腿(胯子) 大姨子 黕子 倒搬桨 倒拐子

倒霉(背时) 得不过 垫絮

调羹(瓢羹) 调故 掉底子

撴布(拖巴) 蹲(踮

跍) 恶燥(蛮恶燥) 儿子

二爹(二姨) 二黄八调 发迷梦

发疟疾(打摆子

打脾寒) 飞的飞的跑。

父亲(爸爸

爹) 盖絮

干净(灵干)

高粱(甘蔗) 高头(高边)

格(钻、格来格去) 膈肢窝 公鸡 乖 拐哒

哈是(全是) 恨恨声 烘汤

红苋菜(紫苋菜) 虹(马云、马霓) 后来(落后)

呼呼声 化生子

黄昏(糊涂) 馄饨

包面 豁唇•子

活整(完全、实在是) 急作宝 夹生 溅三爷

江米酒

伏汁酒 讲狠(讲枯狠) 讲枯狠 结冰

2

魝(鱼) 今日 今天

尽他(任他搞) 开黄口(占便宜) 筷子(筷箸) 老巴子 老头子

累得哼哼声。 里汗水流 利巴

撩敝(蛮撩敝) 撩溅 撩撇 溜刷 流打鬼 流眼水 螺蛳骨 蛮背时

蛮糊(烤、袭、涾)人 蛮造孽

馒头

包子

毛巾(洗脸手巾) 毛窍

卯起哒

没得(没有)

没冇饭了(没得)

濛濛雨()

米饭(大米饭、干饭) 棉絮

面粉

灰面 明日

明天

母亲(妈妈

姆妈) 暮气

哪么(你哪么搞) 哪么样(怎么样) 耐不何(受不了)

男孩儿

男人(男的、男将) 你不慌唦。 你等吓着。 女孩儿

女人(女的、女将) 女婿

姑爷 糯米(江米)

3

胖骚气 胖头鱼

抛撒(浪费) 跑都跑不彻。 泡货(老泡) 泡货、老泡

偏厦子(偏房子)

骗人 ( 哄人、呼人)

妻子(老婆,屋里的、堂客) 抢犯(强盗)

瘸子(拜子

跛子) 三不知

傻子(憨子) 剩饭

什么?(么子?) 手冷冰哒 舒服(安逸) 刷牙

洗口 谁?(哪个?) 水坑(堰、水塘) 说梦话

送礼(赶人情) 送祝米

馊了

燍气 蒜(蒜头) 他您家

他气不过,侧身走哒 太阳

谈天(扯白) 讨人嫌 讨嫌 天气

头屑(肤皮

头皮屑) 团子散破哒。 脱不了壶。

唾沫

(口水/涎水) 外祖父 外祖母 豌豆 完哒完哒

蚊帐(罩子、蚊罩) 蚊子

窝索(用力) 龌龊

4

雾(罩子) 稀乎 膝盖

下地(下不了地) 小孩儿

晓得

新娘(新姑娘) 幸亏(亏得) 雪子(雪子子) 血飞(烦他) 伢儿蛮吵人子。 哑巴(哑子)

眼泪

眼水

雁(大雁、雁鹅) 杨树(柳树) 一格就不见哒。 一只眼 ( 蟒子) 岳父

老丈人 岳母

丈母娘 躁躁声

( 小偷儿

) 怎么(那么) 占欺头(占便宜) 占香赢

站着(站到)

这事是那么搞起在。 砧板(案板) 着货(装得多) 祖父

爹爹 祖母

婆婆 左已 做道场

5

第14篇:沁园春 长沙汉语基础知识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一、导入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板书:题目、作者)

二、写作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既然“沁园春”是词牌,那“长沙”,就是这首词的标题。

3、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4、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四、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听录音,正音。

舸 寥廓 峥嵘

稠 遒 遏

五、赏析课文上阕:

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

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每幅画的名称)

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1)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所以可以概括为独立寒秋图。

(2)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那么,那位同学能把它按正常的语序调整好,并把词的大意说一下?

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词意: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3)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不能。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使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背景,诗人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 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这是他政治革新失败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表露了他决不妥协的决心。一个“独钓寒江”,一个“独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具体研习第

二、第三句:描绘绚丽壮观的秋景图,即湘江秋景图。

(1)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确:万类霜天竞自由。共7句。在古诗中,这叫一字起领,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请同学读一下。注意“看”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的抑扬顿挫,最后一句是哲理概括,要读出感叹之情。)

(2)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内容?找同学读一下。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现在大家来找一下,“看”字统领了那些意象?(山、林、江、舸、鹰、鱼) (3)在这几句中,那些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明确:遍、染、争、击、翔

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也就是像火一样的枫林。遍:写出红之广。这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什么?(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因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

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

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染:用了拟人的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来描绘秋林,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即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一个“染”字就把一带枫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击,能否改为“飞”字?

明确:不能。击: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种矫健的勇猛的雄姿绘显出来,“飞”太一般了。

鱼翔浅底:“翔”是不是改为“游”更准确一些,鱼怎能像鸟一样飞翔呢? 明确:“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好像飞翔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时的那种轻松自如的神态。

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竞争、竞赛。竟:出人意料。(板书:竞、竟)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照此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问)是号召和呼唤。 (4)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怎样?

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刹人”等等。

这么一副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

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动有静,有颜色的对比(红,碧),有动作的对比(击、翔)

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 明确: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5)品读上片最后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A: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

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

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板书:问:谁主沉浮)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书: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六、课堂小结。

上片写景,借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

七、作业: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解读《沁园春•长沙》下片中“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进一步把握全词的巧妙结构和主旨。

2、引导学生自学《采桑子•重阳》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

1、指定学生背诵全词。

2、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二、提问:上片作者独立湘江,观赏了一副雄伟壮阔的湘江秋景图,并借景抒情,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感叹。面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跟着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毛泽东与1913年——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肄业,常常跟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或游泳。故地重游,回忆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

三、重难点的解决过程

1、具体研习“峥嵘岁月图”。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提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其承接过渡的作用。词的上下片下发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的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中,在此过渡非常的自然,衔接也是非常的巧妙的。

(2)“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简析“稠”。

明确:① “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间(1911—1925),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嵘的高峰。②“稠”形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

(3)如何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的? 也就是毛泽东一群人的形象如何? 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 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明确:江山:国家(指代) 指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也就是部分代整体)。

这群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积极进取,斗志昂扬。 (4)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明确: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2、引导学生研习“中流击水图”。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战友,在盛夏水涨的时候到湘江游泳,坚持不懈,知道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现在,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向同学和战友亲切发问,这一句既写出了当时的情景,其中又暗含了勉励之意,“遏”字,传神之笔,掷地可作金石之声,使我们彷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好似听到了他们的豪言壮语! (2)提问:“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

明确:暗含着能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人应该是上面提到的“同学少年”,诗人巧妙地借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样的图景,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的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3)最后三句,多么大的气魄!这些青年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又能主宰沉浮呢?y因此,我们说下片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达了诗人和战友们为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对上片的“谁主沉浮”提问做了回答。

3、学生再次朗读整首词,体会豪迈的气势。这些豪迈的气势从何而来? (1)〈沁园春•长沙〉意象美: “意象”简释

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意象:带上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即:(物)象+(情)意=意象。 客观

主观

主观

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这些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可谓“以壮景抒豪情”。

色彩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文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4、“同学少年”是否就是《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

明确:《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革命的“中流砥柱”。

5、这首词怎样把写景、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 ①词的上片虽然写景,却处处借景抒情。

词以“独立”开篇,以江洲的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流露出词人激荡的思潮。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仅仅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而且寄予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也不仅仅是鹰鱼自由世界的展示,而且蕴含了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一个“怅”字更是词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心底的感慨。 ②词的下片虽然忆事,但也不乏融情于事之处。

一“忆”直贯以下7句,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展现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艺术地回答了上片的发问。 小结:本文通过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副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沧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片忆事,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小结:本文通过上片写景,下片忆事,借景抒情,融情于事,表达了革命青年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四、作业:课外阅读:

读下面所选的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的三首词,谈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板书:

汉语基础知识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手│洗│民│失)。语素和语素可以组合成词(马+路→马路│开+关→开关)。有的语素本身就是词(手、洗),有的语素本身不是词,只能跟别的语素一起组成复合词(民→人民│失→丧失)。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的比重最大。大部分双音词都是按照上面提到的复合方式造成的。 这些只做一下了解,下面我们分三个方面来复习:

(一)词类

(二)句子成分 (三)词组,又称短语。

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还有一种说法,把名词、代词分为实词,其他的都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汽车、计算机\"。A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B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C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A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B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C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D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E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

一、

二、两、

三、

七、

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A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B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C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A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 B 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和宾语多是名词或代词,谓语多是动词。现在只举例来说明:

老师讲课。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句子,包含了主谓宾三种成分。“老师”是主语;“讲”是谓语;“课”是宾语。那么我们现在把这个句子做简单地扩充:柳三老师讲课。这里“柳三”就属于定语。再来看:老师细心地讲课。这里“细心地”就是状语。再来看:老师讲课很认真。这里的“很认真”就是补语。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定语是修饰主语的,状语是给谓语表达状态的,补语是用来补充宾语程度的。具体的概念请同学们自己去百度搜索。当然,也可以这样扩充:老师认真地讲课。大家看,现在我把“认真”放在了谓语“讲”前面了,那么这个“认真”就成了状语。因此说,一个词的成分取决于放在什么位置上,而不是这个词就固定的是什么成分。 总之,句子的成分不是难点,只要我们多注意练习,就能够分清楚。

(三)词组,又称短语。词组(短语)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词语组合而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词组分类有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并列词组、偏正词组、补充词组、介宾词组、的字词组、所字词组。

区分词组的类型要注意掌握三点:

1、词性;

2、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

3、词的位置。

主谓词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如“学校开学、山河壮丽、春雨绵绵、河水奔腾、祖国富强、心情激动、花鲜艳”。 动宾词组:动词+名词(代词)。如“买菜、打他、写小说、看电视、修理汽车、收购药材、发现问题、讲究卫生”。 并列词组:由词性相当的词组成的词组。如“老师同学、调查研究、雄伟壮丽、又白又胖、我和你”、半斤八两;偏正词组:定语+名词;状语+动词。中心词在后边,去掉前边的修饰词,词的基本含义不变;两词中间可用“的”“地”表示偏正关系。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 例如“新社会,小地主、坏学生、好老师、仔细分析、高兴地唱、美好的时光、特别大、最优秀”;

的字结构:这是一种省略中心词的短语,性质功能相当于名词短语,即在句中作名词。词组以“的”结尾。如:开车的 (司机)、候车的 (旅客)、唱歌的 (演员);再如:教书的、开车的、走路的、先进的、群里的; 所字结构:所+名词(动词),在句子中作为名词。 如:所思、所想、所见。(英雄所见略同)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短语,我们在学习中也经常遇到。 比如连动短语,也称连谓短语(开门走出去、低下头看书、有凤来仪); 联合短语(联合短语与并列词组区别是,联合短语不只包含两部分,可以更多,如:小张小王小李,哥哥弟弟妹妹);兼语短语(如:他派你去,意思是句子中的两个动词“派”“去”两个动词的主体不是一个人);同位短语(由两个或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共同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上海这座城市,首都北京,星期六那天);

方位短语【由方位词附着在别的词语后面构成。方位词可分为单纯方位词和复合方位词。

如:

1、单纯方位词+边、面、方、头:上边 东面 左方 上头;

2、单纯方位词彼此互相组合而成:东南、中间、上下、前后;

3、之、以+单纯方位词:之上 之内 以东 以下;

4、全成方位+边、面:西南面、东西两边

5、附着在实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如:桌子上面 大树下 村子里 操场上 大楼东面(表处所方位)

比赛前 开学后 工作前 解放以后

去教室以前 改革开放以后 (表示时间)

里头 以内 以上 当中 中间(表示范围,处所和范围不太容易区分);

量词短语(由量词和数词或指示代词等构成,其句法作用相当于名词或动词等。如:一个 两张 五把 三次 七八回

这个 那次 上次 两遍 一下)

比况短语【由比况助词“似的”、“般”、“一样”等附着在别的词语后面构成,其句法作用相当于形容词。如:蝴蝶似的(花瓣儿) 雷鸣般(的掌声)

老虎一样(凶猛) 苹果似的(脸蛋儿)】

再介绍几个汉语语法名词:句型:句子的结构类型。根据构成句子的语词的不同类别、序列、搭配方式等等,汉语的句子类型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被动句、意动句、疑问句、反问句、倒装句、兼语句、连动句等。

复句:复合型的句子; 并列关系(他一边跑,一边叫);

承接关系(他走过去,轻轻吻了她的额头) ; 递进关系(这种西瓜不仅个儿大,而且很好吃);

选择关系(要么是你记错了,要么是我忘记了) ;

总分关系(人死的意义不同,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轻如鸿毛) ; 转折关系(文章虽然不长,内容却丰富) ;

假设关系(纵有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我们的前进步伐) ; 条件关系(只有认真地调查研究,才能把情况弄清楚) ; 因果关系(因为您教我知道许多道理,所以我十分感谢您) ; 目的关系(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就要不断加强学习)。

词根和词缀:“老虎”虎是词根,老是词缀 “科学家”科学是词根,家是词缀。加在前面的叫前缀,夹在中间的叫中缀,加在后面的叫后缀。 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这个不说了。 连绵词(寂寞、浪漫)、双声词(黄河)、叠韵词(飘渺),外来词(沙发)、新生词(给力、养眼、旺才)。

第15篇:《汉语语法问题分析》读书报告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书报告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著,1979年第一次出版。这本书篇幅不大,不到七万字,但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全书以语法分析为纲,结合我国语法学创建八十年来的历史和现状对语法研究中几乎所有的问题,特别是涉及语法体系的问题,作了一个总的检讨。

正如吕先生在序中所说,写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明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何以成为问题,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借以活泼思想,减少执着。同时也可以安抚一下要求有一个说一不二的语法体系的同志们的不耐烦情绪,让他们了解,体系问题的未能甚至不可能定于一,不能完全归咎于语法学者的固执或无能。”全书重点在于提出问题,认为提出正确的问题比正确地解决问题更加不易更加重要。全书由四部分构成,即“一引言”、“二单位”、“三分类”、“四结构”,下面,我将对书的主要内容进行阅读时的记录和自身观点的陈述。

一.单位

在这一章中,作者按照单位从小到大的顺序对单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我们在课堂中学过,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构成词,词构成短语,短语构成句子。

1.语素和词

作者在分析有关于语素的问题时,从语素的大小,异同,语素和汉字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这里要注意的是,汉字和语素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是也有很多种特殊情况要注意,比如异体字,多音字,多义字,同义字,多音多义字,同音字,同义字等。这些情况下,语素和汉字就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了。一多义字为例,一个同音的多义字在不同的短语中可能表示的不一样的意思,我以“关门和闯关”为例,两个关分别表示使合上与关卡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认识到这两个关其实是一个语素,两个词.

作者在谈到一个语素能不能成词时提出了两条判断方法:第一,要看它能不鞥单独作为一句话来说,可以单独回答问题的就一定是词。第二,一句话里,把能够单说的都提开,剩下的不能单说,但也不是一个词的一部分,那么这个语素也是词。

2.词和短语

这一小节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语素组合是次还是短语“的问题。并列出了五个影响因素。作者推翻了“用有没有不单用的成分来决定一个组合是词还是短语”,“整个组合能够单用就是词或短语,不能单用就不是”还有“一个组合的意义等于它的成分意义的总和,那么它是一个短语,否则就是词”的方法论。根据作者的主张,我们应该从词的“语法”和“词汇”两个方面的意义进行相结合的分析判断。

我们有时候在判断一个形名组合时会加“的”来判断,但是这种方法不是完全正确的,比如“大树”如果加“的”成为“大的树”,那么“大的”什么树就不明确,而我们通常是单独用“大树”这个词的。所以不能用“的”进行所有词的判断。这是形名的组合,当然,形动或副动的组合也不能单用加“地”的方法 1

来判断,动形组合也不能用加“得”来判断。

3.小句和句子

这个小节作者提出并分析了三个问题。

第一:叫小句好还是分句好。我们在初中和高中甚至大学的一些课程中通常把组成一个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做分句,但是作者认为叫分句的前提是先有句子,然后从句子里划出分句,但假如句子是只有一部分的单句,我们就不能称这个部分为分句,所以叫小句更加适合。我个人也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第二,第三个问题放在一起讲,要特别注意的是,句子虽然是比词和短语高的单位,但是句子并不一定比词和短长,有时候一个词或短语都可以充当一个句子,这是因为句子是语言的动态单位,使用单位,所以长短方面的灵活性可以多种多样。

二:分类

1.词的分类

作者认为汉语由于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所以划分词类就不能不依靠句法功能,因为它具有单一标准和多重标准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方法,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也可以分为体词,谓词,小词。当然,我们通常把词具体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如果再往下分,还可以分成更多小类,比如动词还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也可以分为趋向动词,助动词,判断词。5

2.语素的分类

这里讲的语素是指不独立的语素,因为独立的语素是词。不独立的语素是构词成分,可以分为词根和语缀。词根又可以分为名词性词根,动词性词根以及其他。词根的分类主要还是要看它在古汉语里的用法。语缀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关于语缀还有能产与不能产的分别,即活与死的分别,比如“:性”可以造新词“女性”,但是“初”就不能讲“初十一”。

3.短语分类

短语的分类可以按结构也可以按功能。按结构可以分为:并列式,主从式,主谓式和其他。按功能分为三种: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其他。名词性短语又可以分为:基本名词短语,方位短语,动名词短语,D1短语,扩展了的名词短语。

短语还有几种特殊的情况,如“的字短语”,“主谓短语”,“四字语”。

4.句子的分类

一般人都认为语法单位,所以句子只有结构分类,没有功能分类。但是吕叔湘先生则认为,按照句子在段落里的功能来分类不是没有可能的。要是按照一个句子在一串句子里的作用和功能来分可以分为始发句和后续句。

三,结构

1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

在讲结构层次时,作者向们提供的方法是“直接成分分析法”。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四大类,即联合关系,主从关系,表述关系,附属关系。

2.句子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句子的结构分析,即句法,是现代语法学的中心。我们要进行句子的结构分析首先要了解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有:主谓宾定状补六个成分。作者提出在我国比较通行的方法是先把句子分成主语和谓语,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一种特别适用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即分阶层分析法,就是把短语定为词(或语素)和句子的中间站再进行分析。不联系结构关系来研究,光划分句子成分还是比较简单的。在分别讨论各种句子成分之前,作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句子成分和词类分别的对应问题,一个是如何看待某些句法变化手段问题。比如说省略,判断句子是否有省略应该将句子放在大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就很容易判断出有没有用了。关于这个方法论,我联想到了我们在碰到句子的歧义问题时,同样可以结合整个语言环境。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有歧义的句子“来了十多个学校的老师”,假如语言的大环境是明了的话,其实在实际应用中并不会造成歧义。

4.句子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最后讲到了单句和复句的问题,作者给出了区分单句和复句三个因素:一,是否只有一个主谓结构;二,中间有没有关联词;三,中间有没有停顿。但是问题又不是这样的简单,在判断一个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是不能拿一个句子去和另一个句子去比较,所以问题比较麻烦。

接着,作者分析了一个简单的句子变复杂的三个途径:局部发达,添枝加叶,前后衔接。我们了解了句子有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也有助于我们分析句子,简化句子。最后,作者给出了几种句子格式变化后的例子。并指出了汉语语法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怎样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繁简多方,变化无尽的语句。以上便是我看这本书的主要摘要。由于该书第一次出版是在1979年,所以有些在当时看来是错误的语法表达在随着社会的变化的过程中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变得合理了,比如:在该书P20页说到,我们可以说“脏衣服“但是不可以说“脏鞋”,而“脏鞋”一词在现在看来已经是一个常用词语了。

总的来说,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对于我们学习汉语语法是具有很大的帮助的。

第16篇:句子成分分析 第一篇 汉语语法基础

句子成分分析 第一篇 汉语语法基础

他舅-G-U 2011-09-13 17:40:16 回复 转载到

 

 

   

   

学习一种自己不熟悉的语言,语法是首当其冲需要掌握的。语法的实质,是让学习者通过自己熟悉的母语去了解另一种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可是,作为一个学习者,你对自己的母语语法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呢?

从今天开始,由我为大家讲述英语语法基础。以下是第一篇,汉语语法基础。

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补、状语、定语?

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定语: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的性质,特征范围等情况的词叫做定

语, 定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 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 条件或伴随情况,程度等情况的词叫状语。状语可以由副词, 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是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性中心语的,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次”、“何处”、“何时”、“什么结果”等问题。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状语:

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作状语,形容词性词组、时间名词、方位词、能愿动词、介宾词组也经常作状语。状语也可以分为描写性的和限制性的。多项状语的排列词序离中心语从远及近一般为:表示时间的名词、副词、方位词组、介宾词组;表示处所的介宾词组、方位词组、名词、代词;表示语气、关联的副词;表示条件、方式、范围、目的、对象、关涉的介宾词组和副词;表示情态的形容词、动词。

主语

主语是句子的被陈述部分。大多数实词和词组(介宾词组除外)都可以充当主语。其中,名词性词语作主语最常见。谓词性词语也可以作主语但是不常见,而且还受到限制,用谓词性词语作主语的句子,其谓语一般是判断、评价、描写性质的。主语的意义类型比较复杂,可以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系事主语、与事主语、工具主语、处所主语、范围主语、关系主语、目的主语、原因主语、描写主语等。

中心语

中心语就是定语和状语修饰限制的部分。定语修饰限制的一般是名词性成分;状语修饰限制的一般是谓词性成分。

除了上面提到的句子成分之外,还有独立语,它不与其他的成分发生结构的关系。位置灵活,可以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包括:插入语、呼应语、感叹语、拟声语等。

谓语

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即对主语加以判断、说明、描写的部分。大多数实词都可以做谓语,动词和形容词也可以作谓语。光杆的动词、形容词很少作谓语,一般都要附加或连带别的词语。名词作谓语仅限于说明天气、日期、节气、处所、

职业等相对简短的句子。名词性词语作谓语一般用来说明人物的年龄、籍贯、相貌、性格或者说明事物的情况、价格等。

定语

定语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成分。一般实词和词组都可以作定语,根据定语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分为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前者起描写作用,后者起区别作用。当一个句子有多个定语的时候就会遇到排序的问题,一般来说,离中心语的位置由远及近依次为:表示领属和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和词组;指示代词和数量词组;动词性词语、介宾词组;形容词性词语;表示属性的名词。 补语

补语的意义类型包括: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补语、介宾词组补语等。

宾语

宾语部分是谓语动词支配或陈述的对象。宾语一般也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动词及动词性词组也能作宾语,但对谓语动词有要求。由一些动词专门要求带动词性宾语,例如“加以、遭受”等;有的动词既可以带名词性宾语也可以带动词性宾语,例如“爱、进行”等。形容词作宾语,一般要求谓语动词是表示主观感受或呈现意义的动词,例如“讨厌、恢复”等。主谓词组作宾语,一般要求谓语动词是表示言语活动、心理活动、感受意义、显示意义的,例如“强调、证明”等。宾语的意义类型与主语的差不多,也包括受事宾语、施事宾语等。

主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补语讲的都是句子成分~

介词是指词性~ 划分句子成分

(一)知识要点

1. 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①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示例及练习部分

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主干:鲁班是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主干:生产力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主干:鲁班接受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主干:鲁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主干:蔡伦出生.

第17篇:汉语语法教学实践展示要求

汉语语法教学实践展示要求

1.请从之前提供的两份复印材料中选取一个语法点,进行试讲准备。如果外派教师已经明确了自己赴任后的教学对象,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

2.从教材中选择一个可供讲练的语法点,例如:可能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量词、“把”字句、“被”字句、“一„就„”“毕竟”等等均可。不需要全面介绍某种语法现象,只需选取其中一点,讲清练透即可。

3.在“语法和语法教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准备8分钟的试讲,先用1分钟说一下教学思路和设计,然后用6-7分钟进行模拟教学。

4.试讲要求思路清晰、讲解透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组织教学和练习,讲练结合。教师要发音准确,板书设计合理,美观,教学中可运用卡片、实物、ppt等辅助教学。

5.试讲表现和成绩计入最后的考核成绩。

第18篇:汉语语法知识之状补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之句子成分(状、补)

一、初高中语法知识衔接

1、句子成分的划分符号。

主语:“==== ” 划在主语下面 谓语:“—— ” 划在谓语下面

宾语:“~~~~” 划在宾语下面 定语:“()” 用在定语前后 状语:“[ ]” 用在状语前后 补语:“〈〉” 用在补语前后

2、两种析句法

有两种基本的析句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一分为多,在一个平面上一次分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句子成分,其中主语、谓语(有时包括宾语)是主干成分,其他是附加成分。

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层次分析法,认为句子是有系统、分层次组合起来的,这种方法把句法结构一分为二,分析出来的两个部分叫直接成分。然后不断层层二分,揭示语言中句子结构的层次性。

3、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主谓句),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是:[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林 牧 场 场 长 仿 佛 看 透 了 我的 心 事。

|

||

| 定 ) 中 | | 状 ] 中 |

| 动 | 宾 |

| 中

二、句子成分之状语和补语

【状语】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结构中修饰、说明中心语的成分。 状语与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1、状语的构成

㈠、副词形容词等作状语

①副词:很守信用 忽然想到 非常出色 格外贵重 已经来了

②形容词:形容词:突然提出 缓慢移动 仔细检查 坚决支持

③时间名词:现在结束 早晨起来 昨天我检查了三遍 刚才我都看到了

④能愿动词:愿意相信 应该知道 可能认为 可以维持

⑤代词:这样宽容 那样说 这么高兴

⑥名词和动词中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词也可以作状语,例如:

集体购票 公费出国 现金支付 现场直播 同情地看着

㈡、短语作状语。例如:

①介词短语、比况短语和方位短语的基本语法功能就是充当状语。例如:

②介词短语:朝外看 把水倒掉 沿着河边走 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③比况短语:杀猪般嚎叫起来 箭似的冲出去 箭一样冲向蓝天

④方位短语:三天前离开了学校 路上沉默不语 半个月后走了

⑤主谓短语:面对面地坐着 雨不停地下 一堂不拉地听课

⑥述宾短语:有组织地进行调查 有条件地承担义务 降低标准录取

⑦偏正短语:大范围推广 高标准地完成 过分苛刻地提出要求

⑧联合短语:又惊又喜地望着 连跑带跳地出去了 愁眉苦脸地说

⑨量词短语:一米长 三尺宽 五吨重 一趟一趟地跑

2、状语的语义类型

状语的语义类型可以分为限定性状语和描写性状语两类。 ①限定性状语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

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意义。

例如:昨天下午我专门来过一趟。(时间) 他在阅览室查阅资料。(处所)

我十分郑重地点点头。(程度) 老师昨天因故没有来上课。(否定)

按照市场行情及时进行价格调整。(方式)

通过投票选举,他担任了公司总经理。(手段)

我替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对象)

②描写性定语描写动作状态或人物情态,主要由形容性词语来充当。 例如:这项工程我们必须高标准地完成。

他脸色阴沉地走出考场。

她两条胳膊静静地垂着,又高兴又紧张地望着他。

那位男子非常热情地领我们进了他家的里屋。

3、状语的位置

状语在句子中一般出现在主语后面、谓语前面,少数状语可以放在句首;但是,所有状语都不能出现在谓语后面。

我昨天已经检查了三遍了。

他通过考试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公办教师。

谈判双方关于合同的一些具体条款还存在着一些异议。

祖辈们在那个草原与山丘组成的边远乡村过着自给自足的部落式生活。

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情态、条件、关涉对象的状语还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成为“句首状语”。

例如:

昨天我已经检查了三遍了。

通过考试,他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公办教师。

关于合同的一些具体条款,谈判双方还存在着一些异议。

在那个草原与山丘组成的边远乡村,祖辈们过着自给自足的部落式生活。

处于句首位置的状语,常常起到一些特别的作用,或者强调状语,或者照顾上下文的连接,或者状语较长、较多,放在句首可以使主语和谓语中心语靠近,使句子结构紧凑,便于理解。

【补语】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作补充说明的成分,指出行为动作的情况、结果、可能性,动作延续的时间或者性状的程序 能够做补语的是形容词、动词、副词(很、极)、数量短语(动量)、联合短语(谓词性的)、状中短语、介词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等。

1、补语的意义类型有:

(1)结果补语。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 结果补语常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其中心语是动词性的。

特点:A、一般不用“得”;B、动态助词常加在补语后;C、有的中心语只有与补语结合才能带宾语,如“说破了嘴”。

语义指向分析: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可以不同,试比较:我们打赢了球——我们打破了球——我们打完了球、我们吃饱了饭——我们吃多了饭——我们吃完了饭。 (2)程度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

程度补语常由副词(很、极)、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谓词性短语、形容词充当,其中心语一般为形容词、心理动词。

程度补语与结果补语的区别:A、中心语不同(形容词、心理动词——动词);B、语义不同(程度——结果);C、补语性质不同(短语——词);D、形式不同(常用“得”——一般不用“得”)。 (3)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变化的趋向。 趋向补语用趋向动词。其位置和用法比较灵活。 (4)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或频率。

数量补语由量词短语充当,有两种:表示动量的量词短语,如一次、一回;表示时间量的量词短语(时段),如一年、一个月。 数量补语的位置:动语后、谓语后或宾语后。

(5)时间处所补语

时间处所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 时间处所补语由介词短语充当。 (6)对象补语

对象补语表示动作的对象或比较对象,由“于”构成的介词短语充当。 (7)能否补语

能否补语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由“得”和 “不得”构成。

2、补语和宾语并存时的位置

补语和宾语都是动词后的成分,其位置关系有如下情况: (1)(动语中心+补语)+宾语。如“他锁好了车”。 (2)(动语+宾语)+补语。如“我看过他几次”。

(3)(动语中心+补语+宾语)+补语。如“他说不出话来”。 (4)动语+近宾语+补语+远宾语。如“他教过我几次英语”。

三、课后巩固练习

练习一:选出对下边句子成分分析正确的一项。( )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

A.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宾语是“在眼前”。 B.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延安机场”,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 C.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 D.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十几年来”,谓语是“延安机场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练习二:找出下列病句的病因。

备选项: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语序不当 ④句式杂糅 ⑤不合逻辑 A.我国是文明古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天坛等古迹。( ) B.升高中的考场是设在教学大楼五楼举行的。 ( ) C.秋天的西湖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 ) D.我们要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 ) E.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巨的任务。 ( )

练习三:划分下列句子的主要成分熟悉状语补语位置作用。

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第19篇:汉语语法知识之状补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之句子成分(状、补)

一、初高中语法知识衔接

1、句子成分的划分符号。

主语:“==== ” 划在主语下面 谓语:“—— ” 划在谓语下面

宾语:“~~~~” 划在宾语下面 定语:“()” 用在定语前后 状语:“[ ]” 用在状语前后 补语:“〈〉” 用在补语前后

2、两种析句法

有两种基本的析句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一分为多,在一个平面上一次分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句子成分,其中主语、谓语(有时包括宾语)是主干成分,其他是附加成分。

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层次分析法,认为句子是有系统、分层次组合起来的,这种方法把句法结构一分为二,分析出来的两个部分叫直接成分。然后不断层层二分,揭示语言中句子结构的层次性。

3、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主谓句),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是:[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林 牧 场 场 长 仿 佛 看 透 了 我的 心 事。

|

||

| 定 ) 中 | | 状 ] 中 |

| 动 | 宾 |

| 中

二、句子成分之状语和补语

【状语】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结构中修饰、说明中心语的成分。 状语与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1、状语的构成

㈠、副词形容词等作状语

①副词:很守信用 忽然想到 非常出色 格外贵重 已经来了

②形容词:形容词:突然提出 缓慢移动 仔细检查 坚决支持

③时间名词:现在结束 早晨起来 昨天我检查了三遍 刚才我都看到了

④能愿动词:愿意相信 应该知道 可能认为 可以维持

⑤代词:这样宽容 那样说 这么高兴

⑥名词和动词中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词也可以作状语,例如:

集体购票 公费出国 现金支付 现场直播 同情地看着

㈡、短语作状语。例如:

①介词短语、比况短语和方位短语的基本语法功能就是充当状语。例如:

②介词短语:朝外看 把水倒掉 沿着河边走 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③比况短语:杀猪般嚎叫起来 箭似的冲出去 箭一样冲向蓝天

④方位短语:三天前离开了学校 路上沉默不语 半个月后走了

⑤主谓短语:面对面地坐着 雨不停地下 一堂不拉地听课

⑥述宾短语:有组织地进行调查 有条件地承担义务 降低标准录取

⑦偏正短语:大范围推广 高标准地完成 过分苛刻地提出要求

⑧联合短语:又惊又喜地望着 连跑带跳地出去了 愁眉苦脸地说

⑨量词短语:一米长 三尺宽 五吨重 一趟一趟地跑

2、状语的语义类型

状语的语义类型可以分为限定性状语和描写性状语两类。 ①限定性状语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

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意义。

例如:昨天下午我专门来过一趟。(时间) 他在阅览室查阅资料。(处所)

我十分郑重地点点头。(程度) 老师昨天因故没有来上课。(否定)

按照市场行情及时进行价格调整。(方式)

通过投票选举,他担任了公司总经理。(手段)

我替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对象)

②描写性定语描写动作状态或人物情态,主要由形容性词语来充当。 例如:这项工程我们必须高标准地完成。

他脸色阴沉地走出考场。

她两条胳膊静静地垂着,又高兴又紧张地望着他。

那位男子非常热情地领我们进了他家的里屋。

3、状语的位置

状语在句子中一般出现在主语后面、谓语前面,少数状语可以放在句首;但是,所有状语都不能出现在谓语后面。

我昨天已经检查了三遍了。

他通过考试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公办教师。

谈判双方关于合同的一些具体条款还存在着一些异议。

祖辈们在那个草原与山丘组成的边远乡村过着自给自足的部落式生活。

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情态、条件、关涉对象的状语还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成为“句首状语”。

例如:

昨天我已经检查了三遍了。

通过考试,他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公办教师。

关于合同的一些具体条款,谈判双方还存在着一些异议。

在那个草原与山丘组成的边远乡村,祖辈们过着自给自足的部落式生活。

处于句首位置的状语,常常起到一些特别的作用,或者强调状语,或者照顾上下文的连接,或者状语较长、较多,放在句首可以使主语和谓语中心语靠近,使句子结构紧凑,便于理解。

【补语】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作补充说明的成分,指出行为动作的情况、结果、可能性,动作延续的时间或者性状的程序 能够做补语的是形容词、动词、副词(很、极)、数量短语(动量)、联合短语(谓词性的)、状中短语、介词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等。

1、补语的意义类型有:

(1)结果补语。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 结果补语常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其中心语是动词性的。

特点:A、一般不用“得”;B、动态助词常加在补语后;C、有的中心语只有与补语结合才能带宾语,如“说破了嘴”。

语义指向分析: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可以不同,试比较:我们打赢了球——我们打破了球——我们打完了球、我们吃饱了饭——我们吃多了饭——我们吃完了饭。 (2)程度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

程度补语常由副词(很、极)、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谓词性短语、形容词充当,其中心语一般为形容词、心理动词。

程度补语与结果补语的区别:A、中心语不同(形容词、心理动词——动词);B、语义不同(程度——结果);C、补语性质不同(短语——词);D、形式不同(常用“得”——一般不用“得”)。 (3)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变化的趋向。 趋向补语用趋向动词。其位置和用法比较灵活。 (4)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或频率。

数量补语由量词短语充当,有两种:表示动量的量词短语,如一次、一回;表示时间量的量词短语(时段),如一年、一个月。 数量补语的位置:动语后、谓语后或宾语后。

(5)时间处所补语

时间处所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 时间处所补语由介词短语充当。 (6)对象补语

对象补语表示动作的对象或比较对象,由“于”构成的介词短语充当。 (7)能否补语

能否补语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由“得”和 “不得”构成。

2、补语和宾语并存时的位置

补语和宾语都是动词后的成分,其位置关系有如下情况: (1)(动语中心+补语)+宾语。如“他锁好了车”。 (2)(动语+宾语)+补语。如“我看过他几次”。

(3)(动语中心+补语+宾语)+补语。如“他说不出话来”。 (4)动语+近宾语+补语+远宾语。如“他教过我几次英语”。

三、课后巩固练习

练习一:选出对下边句子成分分析正确的一项。( )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

A.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宾语是“在眼前”。 B.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延安机场”,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 C.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 D.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十几年来”,谓语是“延安机场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练习二:找出下列病句的病因。

备选项: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语序不当 ④句式杂糅 ⑤不合逻辑 A.我国是文明古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天坛等古迹。( ) B.升高中的考场是设在教学大楼五楼举行的。 ( ) C.秋天的西湖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 ) D.我们要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 ) E.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巨的任务。 ( )

练习三:划分下列句子的主要成分熟悉状语补语位置作用。

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第20篇:《语法基础知识——复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掌握复句的定义和类型

2、能够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3、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上以上有一定意义关系,在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其中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说明:复句并不是几个单句简单的组合,这些单句间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互不作句子成分。复句的构成可以根据句中的关联词语来分析,若无关联词语,则需从分句间的内在逻辑上入手来进行分析。 二.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分? 判断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几条: ①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

例:a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b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仍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②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谓语之间用顿号隔开或无标点,则为单句;若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

例:a母亲又送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b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

③关联词语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只要有一处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

例:a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只有我们去实践了,才能够检验这条理论是否正确。

2、如何判断复句。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句中的关联词语。值得注意的是关联词语有时成对使用,有时却只用一半。另外有的句子没有关联词语,可试着加入,再据此来作判断。 例:a他做了,还不如不去做。 b他学日语,学英语? 三:复句基本类型

(一)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下八种类 型:

⒈并列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意义相关的情况,或者是一件事情 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如:我们一边走,一 边高兴地谈笑着。

⒉承接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连续的动作,或者是先后发生的几 种情况,它们之间是前后相接的。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