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四年级科学小实验(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2 15:02:4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科学小实验

科学小实验

今天,我做了一次小小的科学实验一一使报纸吸附在直尺上。开始了!我将直尺放在头发上,磨了磨,立刻直尺发出了“吱吱”的声音。我将报纸撕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将直尺发在纸屑上,顿时,直尺就好像是一块超级磁铁,将报纸屑吸了起来,我大叫一声:“我成功了!”我兴奋地脸都红了。我停住呼吸,生怕它会出一点什么故障。我将它向上抬起,1cm,2cm。。。。。。突然,报纸掉了下去,难道是吸力不够?我疑惑地摇了摇头,我使出吃奶的力气,用两只手在头上使劲的吸着,一下,两下。我迅速地在报纸上吸了起来,顿时,报纸像是受到了什么的吸引,慢慢地向上悬浮,这次我有了经验,一句话也不说,一个动作也不做。慢慢将它提起来,yeah!这次成功了!我将报纸成功悬浮了起来。做完了实验,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为什么他能悬浮呢?我特地上网,查询了一下,得到了结果: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这次试验,让我懂得了许多。

何泽

推荐第2篇:小学科学小实验

小学家庭科学实验:

1、金属材料的锈蚀条件和保护措施:运用假说法对比完成,①分别取三枚新铁钉,放入三种环境中:蒸馏水、植物油和放有干燥剂的玻璃杯中,②连续一周每天观察铁钉生锈情况,并每天认真做好记录,③填写实验报告格式,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一般规律,从而了解金属锈蚀原理以及采取防锈措施

2、认识生活中的结晶现象,海带干燥时出现食盐晶体,新鲜的蜂蜜存放一段时间,出现上下分层,只是其中糖类发生结晶现象,不存在质量问题,初步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的生活技巧,切实提高正宗商品的辨识能力。

推荐第3篇:幼儿园科学小实验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近年来,科学小实验越来越被幼儿园所重视,甚至作为幼儿园办园特色,为此吸引了不少家长。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幼师常常为实验素材而烦恼,因此,学前谷小编为您整理了“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供您参考!

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小实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通过以下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在“玩科学、做科学、想科学、议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同时,学会遵守规则、相互合作。以下是“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

1、会变色的花

材料准备:两枝浅色带茎的花,相同的透明瓶两个,蓝色墨水。

实验操作:

(1)将两个透明瓶内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个滴入几滴蓝色墨水

(2)将两支花分别放入透明瓶内,几天后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供给幼儿的花朵颜色尽量是浅色的。

●注意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茎及花朵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拓展与替代:可在自然角用芹菜、香菜等易观察的植物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

附:科学小知识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至上地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花瓶中的花朵会变色正是因为茎输导蓝色墨水的原因。

2、互不理睬的气球

材料准备: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制作方法: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连在一起。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手提细线的中间,会发现两只气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

(2)让幼儿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再提起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指导建议:提醒幼儿摩擦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气球弄破。

拓展与替代:把塑料绳扎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断地捋,就会看到塑料绳像花朵一样展开。

附:科学小知识

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相同的电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电荷会互相吸引。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3、电池家族

材料准备:各种型号不一的电池、电动玩具一个 电池家族图。

实验操作:

(1)让幼儿观察电池的外形特征,按照型号、功能给电池分类或排队。

(2)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装入电动玩具内,使电动玩具动起来。

指导建议:

●指导小班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了解电池的作用。

●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指导中、大班幼儿给玩具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的“,、“一”两极,进行正确安装。

●提醒幼儿将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拓展与替代:

◆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需要使用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装电池。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充电电池,让幼儿了解充电电池和普通电池的区别。

附:科学小知识

电池是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我们通常使用的化学电池可以分成原电池与蓄电池两种。原电池制成后即可以产生电流,但在放电完毕即被废弃。蓄电池又被称为二次电池,充电后可放电使用,放电完毕后还可以充电再用。目前,我们通用的一次性电池主要有碳性电池和碱性电池,一般每节1.5V,呈圆柱形,型号常见的有1号、5号和7号,数字越大,型号越小。当我们把电池正确安装到电动玩具里后,打开开关,电池就能给电路提供电流了,同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玩具就能动起来了。

4、磁力线

材料准备:一个小盘子,一个塑料袋;一张手工纸,一些铁屑;一根条形磁铁。

实验操作:

1.将磁铁放入塑料袋中,接着在沙堆里搅拌,然后拿出塑料袋放到小盘子里,取出磁铁,铁屑就会掉下来,多次以后就能取得很多铁屑。

2.将磁铁放到手工纸上,在周围均匀地撒上收集到的铁屑,轻轻敲打手工纸,由于磁场的作用,纸上就会出现磁力线的图案了。

指导要点:教育幼儿不要将磁铁接近手机和手表、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以免损坏这些电子产品。

5、美丽的彩虹

材料准备:两个塑料水瓶,一支圆规;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缝衣针。

实验操作:

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二十几个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人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使水喷出来,就能看见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扎孔,重复上面的试验,这次从瓶盖上喷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幼儿在用缝衣针扎孔时要指导幼儿注意使用缝衣针的方法,使用缝衣针时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6、水笛

材料准备:一根长吸管,一把剪刀;一只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实验操作:

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

2、用剪刀在长吸管大约三分之一处剪个口子,使它几乎断开,但还要连着一点;

3、使吸管在切开处弯曲,将吸管较长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处于水面上,使劲向吸管吹气就会听见声音,调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声音又会发生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当我们向吸管中吹气的时候就会产生一股喷出的气流。这股横向的气流通过较长段吸管口部的时候,引起吸管中气柱的振动,于是产生了一个微弱但稳定的声音。当较长段吸管在水中下降时,振动的空气柱缩短了,从而产生了一个较高调的声音,吸管上升,空气柱加长,便产生了一个低调的声音 声明: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www.daodoc.com/

7、自制陀螺

材料准备:废旧光盘、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即时贴。

制作方法:用各种即时贴装饰光盘,然后将粗细适中的水彩笔从光盘中小孔穿入,并固定住。

实验操作:让幼儿用力拧转陀螺,然后放手,让陀螺旋转,看谁的陀螺旋转时间最长。

指导建议:

●指导幼儿分别用水彩笔的两头做支点,观察旋转速度和时间的不同。

●观察陀螺旋转速度不同时,光盘上即时贴颜色的变化。

●调整支点距离地面的距离,观察陀螺旋转时间长短的变化。

●指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旋转陀螺,观察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

拓展与替代:

◆可使用卡纸、火柴棒或其他材料制作陀螺。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任意两种颜色装饰陀螺,进行三原色实验。

◆让幼儿在生活中玩各种各样的陀螺。

附:科学小知识

陀螺是中国古老的儿童玩具,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陀螺在旋转的时候,不但围绕它本身的轴线转动,而且还围绕一个垂直轴做锥形运动。要让陀螺立起来,必须不断地施加外力,一旦失去外力的帮助,陀螺很快就会倒下来,因为陀螺的支,占、太小,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陀螺转动的时间长短与支点距离地面的远近、旋转时的用力大小、支点与地面接触面积和摩擦力有关。

8、自制沙漏

材料准备:两两相同的矿泉水瓶若干(瓶口大小不一)、沙子、秒表。

制作方法:

(1)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为一组,在其中一个矿泉水瓶中装入适量的沙子。每组瓶子中装入的沙子数量不变。

(2)分别将每组矿泉水瓶的瓶口相对并用透明胶带扎紧,可以在瓶身做简单的装饰,沙漏即制作完成。

实验操作:

(1)请幼儿倒转一组沙漏,观察沙子的流动,记录沙子流完的时间。

(2)请幼儿同时倒转多个瓶口大小不等的沙漏,比较它们流完的不同时间。

或者:

(1)教师在制作沙漏时,用剪刀在瓶盖上戳洞,洞有大有小,可以有两个或三个洞。(见“自制沙漏图1”)

(2)在同时倒转沙漏的过程中,请幼儿观察、比较瓶盖眼大小与沙子流速的关系。

教师指导建议:

●定期检查沙漏,避免沙漏漏沙。

●可以请幼儿自选沙漏进行比赛,看谁的沙漏沙子流得速度快,提醒幼儿要同时倒转沙漏,确保实验效果的准确性。

●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沙子的流速,并能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搜集资料向幼儿介绍沙漏的历史,知道沙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

拓展与替代:

◆在沙漏中放入小米、绿豆或黄豆等谷粒制作成米漏。

◆请幼儿同时倒转米漏,观察不同瓶口谷粒流动的速度。

附:科学小知识

给沙子一个外力,沙子就能流动起来,不断地翻转沙漏就等于给了沙子一个外力,所以沙子能够流动起来。沙子的流速与沙漏瓶口的大小和瓶盖眼的数量、直径大小有关:瓶口越大、瓶盖眼越多且直径越大,流速越快;瓶口越小、瓶盖眼越少且直径越小,流速越慢。

沙漏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沙漏由上下两个相同的瓶子组成,中间用狭窄的连接管道连在一起,上部瓶子所蛊的细沙通过中间细管慢慢流入底部瓶子中,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可以被用来对时间进行测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流到底部瓶子里,该沙漏就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这种沙漏的优点是可以两面使用,翻过来,底部就可以成为上部继续使用。

9、自制喷泉

材料准备:两个大一些的空饮料瓶(如雪碧瓶)、大头钉、水

制作方法:

(1)在一个雪碧瓶的瓶身一侧竖排用大头钉扎若干个直径大小相同的小孔。

(2)在另一个雪碧瓶的瓶盖上扎数个直径大小不同的小孔。

实验操作:

(1)让幼儿在第一个瓶子中装满水,水会从瓶身的小孔中喷出来,且水喷射的距离不同。

(2)让幼儿在第二个瓶子中也装满水,并拧紧瓶盖,然后用力挤压瓶身,水会象喷泉一样从上面喷出来。

指导建议:

●操作第一个瓶子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哪个小孔喷出的水射得远,哪一个小孔喷出的水射得近,请幼儿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操作第二个瓶子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用力大小对形成喷泉大小的影响。

拓展与替代: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带领幼儿观察户外喷泉。

附:科学小知识

水的压力由水的深度决定,水越深,水压就越大;水越浅,水压就越小。所以,在瓶身上的小孔直径相同的情l)下’从瓶子底部喷出的水喷射得最远,顶部喷出的水射出的距离最近。此外,当用力挤压瓶身时,瓶子中的水同时受到压力的影响,从大小不同的小孔中喷射出来。挤压越用力,水压越大,喷泉越大。

声明: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www.daodoc.com/

10、自制泡泡水

材料准备:洗衣粉、餐洗净、肥皂片、小勺子、水、杯子。

实验操作:请幼儿任意选择一种材料放入水杯里搅拌做成泡泡水,吹泡泡玩。

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用各种材料做泡泡水,看看哪一种材料溶解的速度快,哪一种材料容易吹出泡泡来,以及材料和水以多大的比例结合吹出的泡泡才又大又多。

●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表面的色彩变化。

●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吸到嘴里。

拓展与替代:

◆在幼儿自制泡泡水时,可以提供盐、糖等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引导幼儿对比实验。

◆让幼儿在洗手、洗脸、刷牙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泡泡生成。

附:科学小知识

泡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通常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强,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起一样,但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黏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洗衣粉“打破”了水的这种表面张力,它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而这正是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张力。

泡泡水的调配比例会影响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2份餐洗潦加6份水调出的泡泡水即可使用。甘油是一种吸湿液体,它与水结合会形成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剂,减缓水的蒸发速度。因此,为了使泡泡不那么快消失,可以在泡泡水里放入一些甘油。通常情况下,吹泡泡溶液最佳配方为:2份餐洗净、6份水和1—4份甘油。透过泡泡我们能够看到七彩光,这是因为光线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11、有趣的不倒翁

材料准备:塑料乒乓球、橡皮泥、彩纸、水彩笔、沙子、绿豆。

制作方法:

(1)将塑料乒乓球剪开一个小口,把橡皮泥粘在小球内底部中间的位置上,作为不倒翁的身体。

(2)用彩纸做一个圆锥体,画上五官,作为不倒翁的头。

(3)用黏合剂将圆锥体和塑料小球粘合好,做成不倒翁。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手推动不倒翁,观察其摇摆状态,看是否会倒下。

(2)给幼儿分发乒乓球,让幼儿改变橡皮泥的重量和在乒乓球内的位置,观察不倒翁是否会倒下,让他们明白不倒翁的重心越低,不倒翁就站得越稳定,越平衡。

(3)让幼儿在乒乓球内填充沙子、豆粒等各种材料,再推动不倒翁,观察其变化,让他们明白只有物体固定了,才有可能使不倒翁不倒。

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力推动不倒翁,观察其摆动的情况。

●引导幼儿观察不倒翁的形状和内部构造,了解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部圆形的特点。

●鼓励幼儿想办法使乒乓球内的沙子和豆粒固定在乒乓球底部。

拓展与替代:

◆可用鸡蛋壳等球状物体代替乒乓球制作不倒翁。

◆也可把圆形卡纸对折成半圆制作不倒翁。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与不倒翁制作原理相同的用品或玩具,如摇椅、摇摆木马等。

附:科学小知识

塑料乒乓球内粘有橡皮泥的部位最重,所以成为不倒翁的重心。粘的位置越低,不倒翁的重心越低,越稳定。不倒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短,即重心最低,这时最稳定。推动不倒翁时,外力导致不倒翁与桌面的接触点与重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外力撤销后,重力会使其回到重心最低的位置保持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怎么摇摆都不会倒。

12、影子的形成

材料准备:手电筒、小玩偶(不透明物体)、玻璃杯(透明物体)、塑料杯(半透明物体)、记录纸、笔。

实验操作:

(1)把三种物体放在地板上,让幼儿用手电筒分别照射,观察并记录其影子。

(2)变换手电筒位置照射小玩偶(不透明物体),观察、记录玩偶形成的影子。

(3)手电筒不动,变化小玩偶离手电筒的距离,观察其影子大小的变化。

指导建议:

●为了得到满意的活动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不透明窗帘遮挡住。

●引导幼儿分析影子形成的原因及光源位置对影子的影响。

拓展与替代: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提供投影仪、应急灯、聚光灯等供幼儿做游戏。

◆观察夜晚中物体的影子,并寻找光源。

◆在户外选择一样物体,让幼儿画下该物体在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并进行测量与记录。

附:科学小知识

光在直线传播时如果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就会在物体背面形成影子。光可完全透过透明物体,所以完全透明的物体不能形成影子;光穿过半透明的物体时会透出一部分光,形成一个半透明的影子。光照射角度不同,影子的形状、大小就会不同。物体离光源的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也不同。

13、小刺猬长刺

材料准备:磁铁、铁屑、长方形塑料托盘、和托盘底面大小相同的白纸、蜡笔。

制作方法:

(1)在纸上画上一只蹲在苹果树下的小刺猬,注意刺猬身上的刺不画。

(2)把画铺在托盘上。

实验操作:将铁屑轻轻撒到画上,再将磁铁放在托盒的下面,轻轻移动磁铁,将铁屑全都吸到小刺猬的身上,帮助小刺猬长出尖刺。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取放铁屑要小心,注意不要将铁屑撒到托盘外面,更不要对着铁屑吹气,防止迷眼。

●提供给幼儿的磁铁大小要与所画刺猬大小相同,使表现效果更形象。

●在托盘下任意移动磁铁,观察铁屑的运动状态。

拓展与替代:

◆任意变换背景图,利用铁屑进行趣味造型活动。

◆利用铁屑表现条形和U形磁铁的磁场线的分布情况,感受 磁铁磁场的存在。

附:科学小知识

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物品,而铁屑细碎的形态,在磁铁的吸引下可以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造型。铁屑还可以显示磁铁磁场的存在,利用铁屑对磁力线的显现效果,可以使幼儿生动形象地感知不同形状磁铁的磁力线分布情况。

14、吸水性实验

材料准备:报纸、电光纸、纸巾、牛皮纸、滴管、水盆、直尺、胶带。

实验操作:

(1)把报纸、电光纸、纸巾、牛皮纸剪成大小一样的长条,然后把一端用胶带粘在直尺上,使垂下的纸条长度相同。用手拿着直尺放在水面上方,让纸条同时浸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哪个纸条的水上升的快,就说明它的吸水能力强。

(2)将这四种不同的纸平铺在桌子上,同时在每一张纸上滴等量的水滴,看看在哪一种纸上水滴扩散得最快。

指导建议:

●活动前,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观察不同种类的纸,了解其特性。

●选用的纸的质地差别要大,以便让幼儿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

●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注意要“同时”对这四种纸进行操作。

拓展与替代:

除了各种各样的纸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如海绵、毛巾、布等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观察到的效果更加明显,建议使用相同大小的材料。)

附:科学小知识

纸的植物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同时纤维对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这就叫纸的吸水性。因为不同纸的植物纤维的孔洞大小和数量不同,所以它们吸水的强度也就不同。

15、神奇造纸术

材料准备:废旧纸张、水、胶水、橡胶手套、塑料板、纱网、木棒。

制作方法:

(1)将废旧纸张泡湿后撕碎,越小越好,然后再放在适量的水中浸泡。

(2)让幼儿带上橡胶手套将泡好的纸抓碎,加入胶水并用木棒搅拌均匀。

(3)把做好的纸浆放在纱网上脱水,然后均匀平摊在塑料板上压平晾干。

实验操作:让幼儿感受自己造纸的乐趣,并在晒干的纸上写写画画。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较薄的纸尽量用手撕,不要用机器,以免破坏纸的植物纤维,且撕得越碎越好。

●纸泡好后’水如果太多,提醒幼儿应在加入胶水前将多余的水滤出。

●晒纸浆时,提示幼儿晒得越薄越均匀越好。

拓展与代替:较稠的纸浆可以制成较厚的纸板,或利用~些模具压制成各种形状,如面具等。

附:科学小知识

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纱网上交错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后来又在竹简上写字’但是这些东西都很笨重。再后来也有在丝绸上写的,虽然轻便了许多,却很昂贵。大约2000年前,东汉的蔡伦发明了用树皮、破布等常见或废旧物品造的纸,非常适合书写,慢慢地就传遍了全世界。

16、神奇的放大镜

材料准备:放大镜、平面镜、各种实物或标本、黑色纸张、白纸、剪刀 。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实物或标本。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同一种物体在平面镜与放大镜下的不同。

(3)指导幼儿用放大镜点火:天气晴好时,取一张纸,然后将放大镜放在太阳光底下且放大镜的焦点对准纸张,过一段时间纸就会被点燃。

(4)引导幼儿玩小鸡翻身游戏:取一张黑纸,剪成放大镜镜面大小,在纸中间剪一只镂空的小鸡,再把纸粘贴在放大镜上。然后把放大镜对准阳光,并在放大镜的对面放一张白纸。当放大镜离白纸近时,会在纸上看到站立的小鸡。当放大镜离白纸远时,会在纸上看到小鸡翻身了。

指导建议:

●教幼儿学会使用放大镜。

●引导幼儿不断变化物体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镜中成像的变化。

●玩用放大镜点火游戏时,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拓展与替代:请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利用了放大镜的原理。

附:科学小知识

放大镜是由透明物质制成的、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厚、能使光线汇聚的透镜。

放大镜通过折射将光线聚拢,使焦点物体的温度提高以逐渐达到燃点。放大镜的直径越大,焦点温度越高;直径越小,焦点温度越低。

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物体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的地方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两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在大于两倍焦距的地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7、融化和溶解

材料准备:大小相同的小碗若干、温度计、糖块、咖啡、砂糖、盐、勺子、杯子、饮用水。

实验操作:

(1)将盛满水的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碗放进冰箱把水冷冻成冰块,如果在冬季可在户外自然冷冻。

(2)将若干个冰块同时拿出,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让冰块融化,比较融化速度的不同。比如,放在室内任其自然融化、加热融化、放在阳光下融化等。

(3)让幼儿分别舀一勺咖啡、一勺砂糖、一勺盐以及一块糖块,然后把它们同时放在不同温度但水量相同的水杯中,并用勺子搅拌,观察溶解现象。

(4)溶解后请幼儿品尝,会有甜、咸、苦的味道,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溶解现象。

指导建议:

●在观察融化现象时,注意让幼儿比较温度对冰块融化的影响。

●在观察溶解现象时,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些物体容易溶解、哪些物体不容易溶解,让幼儿比较水的温度和搅拌速度的不同对溶解的影响。

●指导大班幼儿学会使用温度计,让他们尝试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和温度记录下来。

拓展与替代:

◆建议幼儿在饮料中加入冰块,制作一杯可口的冷饮。

◆在幼儿自制冷饮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冰块与水温之间的关系:随着冰块的融化,饮料逐渐变凉,冰块越多,水温越低。

◆鼓励幼儿在家中选择多种材料自制饮料,如奶粉、咖啡、桔子粉等,进一步感受溶解现象。

附:科学小知识

固体受热化成液体的过程,被称为融化。通常情况下,体积相同的冰块,温度越高,融化的速度越快。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被称为溶解。比如,食盐或蔗糖溶解手水而咸水溶液。溶解的速度与溶质的性质、溶质在溶剂中的被搅拌的速度以及溶剂的温度等因素有关。通常情况下,颗粒状的溶质比块状的溶质容易溶解;搅拌的溶液比没有搅拌的溶液,其溶质容易溶解;温度高的溶剂比温度低的溶剂,其溶质容易溶解。

18、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材料准备:3个空胶囊、l粒钢珠、若干小沙粒、l块棉花、l块硬纸板、若干积木。

制作方法:

(1)分别将钢珠、沙粒、棉花装入3个空胶囊里

(2)把几块积木摞起来,把硬纸板的两边折起来做成一个轨道把它的一端搭在积木上,形成一定的坡度。

实验操作:

1、把装有钢珠的胶囊放在倾斜的硬纸板上,就会看到胶囊不断地翻起跟头来。

2、另外两个胶囊也分别放在硬纸板上,观察其是否会翻跟头

指导建议:

1、幼儿观察硬纸板倾斜的角度不同,装有钢珠的胶囊翻的速度就会不同。

2、幼儿观察、比较胶囊内装的材料不同,胶囊的运动情况也不同

拓展与替代:

◆寻找类似于胶囊的长椭圆形物品代替胶囊进行实验。

◆寻找能滚动的其他材料代替钢珠,让胶囊翻跟头。

◆将装有钢珠的胶囊放在纸盒内,任意倾斜纸盒,观察胶囊的翻动方向。

附:科学小知识

当把带有钢珠的胶囊放在斜面上时,钢珠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动带动胶囊下滑,同时改变胶囊的重心。在不断下滑的过程中,胶囊的重心也在不断改变,就会不停地翻跟头。而沙粒和棉花等物质不具有在斜面上滚动的性质,所以它们不能改变胶囊的重心,胶囊也就不能翻跟头。

19、冻冰花

材料准备:小碗、棉线、亮光纸纸屑、水。

制作方法:

(1)在小碗中放人亮光纸纸屑,并倒满水。

(2)将棉线的一头放入小碗中,另一头露在碗外面。

(3)将小碗放入冰箱冷冻(如果是冬季,最好放在室外自然冷冻)。

(4)冻好后,把冰花提出来即可。

实验操作:

(1)把冻好的冰花挂在树枝或者阳台上,请幼儿一起欣赏。

(2)让幼儿到户外把冰花放在地上拉着玩,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冰融化,在地面上留下一条水痕。

指导建议:

●在制作和操作冰花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体验水遇冷凝结成冰、冰遇热又化成水的过程。

●提醒幼儿在选择纸屑做冰花时,要选择不怕水的纸。

拓展与替代:

◆鼓励幼儿选择各种漂亮的纸或者小玩具、花瓣等材料,将它们放入碗中冻冰花;也可以让幼儿在水中加入各色颜料,看谁的冰花最漂亮;还可以让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冻不同形状的冰花(球状、三角状等)。

◆和幼儿一起观察冬季路面结的冰、屋檐上冻出的冰凌以及雾凇,进一步感受水遇冷结冰的现象。

附:科学小知识

冻冰花的过程就是水遇冷结成冰的过程,如果我们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会出现不同形状的冰花。

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它是由于空气中温度低于零度却没有冻结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结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颗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很普遍,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冷却的水滴,并达到一定温度就可形成。

20、沉浮实验

材料准备:木质玩具、塑料玩具、海绵、乒乓球、曲别针、石子以及玻璃球等不同质地的材料、记录表、装满水的水盆。

实验操作:

(1)小班幼儿玩时,可以让他们把各种材料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哪种材料会沉下去,哪种材料会浮在水面上。

(2)中、大班幼儿玩时,可以尝试让他们用各种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比如,如何让上浮的材料下沉、如何让下沉的材料上浮等。

指导建议:

●分组进行实验时,教师应根据参与实验的幼儿人数选择适宜的水盆和材料。教师要提醒幼儿穿兜兜褂或者挽好袖子,避免他们在活动中弄湿衣服。

●请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幼儿可以从“预设结果一实验验证”两个角度来进行记录。建议在活动前记录“预设结果”,在活动后记录“实验验证”,要避免幼儿在实验中弄湿记录表。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小结,知道铁和铁制品、石头等在水中会下沉,塑料和木质材料在水中会上浮,并请幼儿说清楚“沉下去”和“浮上来”。

●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更多的料材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组织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拓展与替代:

◆可以让幼儿进行“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准备一杯清水,并把鸡蛋放进去,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情况,然后在这杯水中不断加盐,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变化。

◆可以让幼儿用空矿泉水瓶做实验,尝试如何让瓶子沉入水底、浮在水面或立在水中。

◆提供各种水果(葡萄、苹果、香蕉等),引导幼儿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受到的水或空气将其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也可以说与它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的大小有关。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时,物体就会下沉;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时,物体就会悬浮于水中;当物体受到的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时一物体就会上浮。此外,相同质量的物体,越是浸在密度大的液体中,越是容易上浮。

1、彩色的影子

材料准备:相同大小的矿泉水瓶3~5个、水彩笔颜料、手电筒、纸盒、白布、水。

制作方法:

(1)在矿泉水瓶内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彩笔颜料和水,搅拌均匀,制成彩色水。

(2)剪去大纸盒的上面部分,底面铺上白布,制成投影屏幕。

实验操作:

把彩色水瓶放入盒内,置于白布前,且与白布有一定的距离间隔。用手电筒照射彩色水瓶,彩色水瓶就会在纸盒内的白布上出现半透明的彩色影子。

指导建议:影子,发现影子的彩色,影子圈色深浅不一。

附:科学小知识

光可透过透明物体,由于水彩笔颜料具有半透明的特性,所以光就会穿过彩色瓶子,形成了彩色的影子。如果物体遮光性能好的话,影子应该都是黑色的。

22、不落的小球

材料准备:乒乓球、玻璃瓶(瓶口比乒乓球略大)

实验操作:把乒乓球放在桌上,玻璃瓶瓶口朝下,罩在乒乓球上。在桌面上快速旋转玻璃瓶,观察乒乓球在瓶内的运动。

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旋转速度可由慢到快,并观察速度快慢对乒乓球的影响。

●引导幼儿在让乒乓球快速旋转后,尝试将玻璃杯从桌面上移开,继续旋转,观察玻璃杯里乒乓球的变化。

拓展与替代:

在剪掉瓶口的矿泉水瓶上面或铁罐头瓶的瓶口上绑上绳子,将水装入瓶子,引导幼儿按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由低处逐渐向高处迅速旋转,观察水是否会洒出。(见“不落的小球图2”)

附:科学小知识

物体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背离旋转中心的力,这就是离心力。当我们旋转玻璃杯时,带动乒乓球旋转,乒乓球被离心力压到了瓶壁上,产生要突破旋转轨道外逃的倾向。而较窄的瓶口能阻止乒乓球被甩出去,所以不会发生球掉落的情况。

23、有线电话

材料准备:空八宝粥罐两个、细绳一根、钻子、包装纸。

制作方法:

(1)在每个八宝粥罐的底部中间扎一个孔,孔的直径大小以刚刚能穿过细绳为宜。

(2)将细绳分别穿过两个罐子的小孔后,在绳的两端各系一个结,防止细绳从小孔滑落。

(3)对八宝粥罐的外部用包装纸进行任意装饰,一部有线电话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两个幼儿各拿一个八宝粥罐作为听筒,将绳子绷紧,一人将听筒放在嘴边说话,另一人将听筒放在耳边倾听。

指导建议:

●指导幼儿玩“打电话”游戏,知道声音会沿着紧绷的绳子迅速传播,知道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应该把作为成品的“听筒”给他们;对于中班的幼儿,教师应该给他们半成品,即事先给八宝粥罐扎好孔,引导幼儿自己穿孔、打结。

●引导幼儿试一试绳子松弛了,声音是否还会被听到。

●请幼儿在看不见对方的情况下(蒙上眼睛)玩“打电话”的游戏,看能否猜出给他打电话的小朋友是谁。

拓展与替代:

◆与幼儿一起尝试用果冻盒、纸杯、纸盒、纸筒等制作有线电话,比较它们之间在传递声音上有无区别。

◆尝试让幼儿用不同长短、不同材质的电话线(线绳、铁丝、毛线)做有线电话,请幼儿辨别声音的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要靠气体、液体、固体做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被称为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我们听到的声音也就不同。当两个幼儿用自制的电话筒打电话时,说话会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沿着紧绷的绳子传播,他们便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如果绳子松弛了,振动就无法传播,声音也就无法被听到了。此外,绳子的长度也会影响声音传播的质量。绳子越长,声音越听不清楚。

24、音乐瓶

材料准备:相同高度和粗细的玻璃瓶8个、7种不同颜色的颜棒(筷子、鼓槌等)1根 。

制作方祛:

1、把瓶子排成一排,在每个瓶子里倒进不同量的水(水量由少到多)。

2、在每个瓶子里倒入一种颜料(第一个瓶子与第八个瓶子倒入的颜料一样,只是瓶子里面的水量不同),制作成彩色水,这样既美观又便于识别区分不同的水量。将八个瓶子按水量由少到多依次摆好,一组音乐瓶就做好了。

操作:

(1)让幼儿用小木棒以相同的力度依次敲击音乐瓶,感知声音的变化

(2)幼儿用嘴依次对着每个瓶口吹一吹,试试能否听到声音,声音的是否一样。

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边敲击边倾听声音的变化,并辨别哪个瓶子音调高,哪个瓶子音调低,并引导幼儿探讨原因。

●提醒幼儿在敲击不同的瓶子时力度要相同,同时不要太用力,以免敲坏玻璃瓶。

拓展与替代:

◆教师可根据音阶调整水量的多少来制作音乐瓶,并为幼儿演奏乐曲。(悬挂音乐瓶声音会更好听)

◆可将钢管、竹筒等切割成长短不同的管子,悬挂起来制作成音乐筒。

◆提供编钟演奏的视频资料供幼儿欣赏。

附:科学小知识

当用小木棒敲击玻璃瓶时,瓶子和水会发生振动,当振动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由于每个瓶子里的水量不同,它的振动频率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编钟的工作原理与此类似,编钟的钟体小,敲击时,振动就快,音调就高;钟体大,音调就低。

25、我来学印刷

材料准备:陶泥或者硬橡皮泥、牙签、颜料、刷子、白板纸。

制作方法:

(1)把陶泥捏成常见印章的形状,如长方体或圆柱体,将准备刻字的一面切平,用牙签在上面分别写上想印的字的正字和反字。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需要的数目,照上面步骤再制作几个同样的印章,分别写上想印的字。

实验操作:

(1)印章制作好后,指导幼儿用刷子蘸颜料分别刷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让幼儿先用写有正字的印章印字,再用写有反字的印章印字,比较印制的效果是否相同。

(3)提供白板纸,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列并印刷。

指导建议:

●帮助幼儿在一张透明度较好的薄纸上写上字,反过来看就是反字。

●提醒幼儿用牙签写完字后要剔除笔画上多余的泥,使字痕显得稍宽并且清晰。

●鼓励幼儿尝试用已有的字样摆出不同的句子,如“我爱幼儿园”,还可摆成“幼儿园爱我”、“幼儿爱我园”等,来体会活字印刷的方便。

拓展与替代: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看凸型印章,让他们了解、对比凹凸两种印刷的不同效果。

◆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刻印自己喜欢的简单图案。

◆搜集有关印刷术发展的文字与影像资料,让幼儿了解印刷术的发展过程。

附:科学小知识

古代的印刷方法很死板,印一本书需要刻制所有版面,非常耗时。一旦错一个字,整页都要重新刻制,比较麻烦,而且一本书的模板用完后基本就没用了,很浪费。后来,北宋一个叫毕异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他把一个版面的每个字都单独制出来’需要哪个放哪个,省劲了许多。后来,人们又经过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字、油印印刷而进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印刷的种类一般包括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五种。

26、自制降落伞

材料准备:沙包、小手绢(大小不同)、细绳。

制作方法:用细绳系住小手绢的四角,然后把绳子的另一端绑在沙包上。

实验操作:

(1)让小班幼儿自由往上抛降落伞观察降落伞下降的样子,体验游戏快乐。

(2)让中大班幼儿不仅可以往上抛着玩,翅以试着接住降落伞。

(3)教师选择一处安全的高处时往下抛大小不同的降落伞,让幼儿观察,看哪一个最后落下。

指导建议:

●在幼儿玩降落伞时,提醒幼儿注意抛的角度,不要伤到同伴。

●提示幼儿注意观察,抛的高度与降落伞张开的程度以及下落速度之间的关系。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塑料袋或布代替手绢。

◆观看相关图书或视频,丰富幼儿有关降落伞的知识经验。

附:科学小知识

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从空中缓慢向下降落的。它是从杂技表演开始发展起来的,随着人类航空事业的发展,后来被用于空中救生,进而被用于空降作战。降落伞在降落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很大,所以它所受的阻力也大,导致人在下落时的重力加速度减小很多,不至于在落地时出现生命危险。

27、自制风向标

材料准备:吸管、卡纸、顶端为珠子的大头针、+塑料珠子、带橡皮擦的铅笔。

制作方法:

(1)将吸管两头分别剪开一条缝隙。

(2)用卡纸分别剪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大三角梯形做风向标的箭头(小三角)和箭尾(大三角梯形),并把它们插在吸管两头。

(3)将大头针插入吸管中间,并穿过一颗珠子,插在铅笔的橡皮擦上。

(4)把铅笔固定在一个位置,标明东、西、南、北,风向标即制作完成。

实验操作:把风向标放在户外高处,根据箭头指的方向来判断风向。

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风向与风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的关系,了解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提醒幼儿,吸管和上下塑料珠之间不要挨得太紧,以吸管能自由转动为宜。

拓展与替代:

◆可用小旗、布条、纸条等来制作简易风向标。

◆有风的时候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如树枝)的摆动,以此来判断风向。

附:科学小知识

风是有方向的,风吹来的方向即为风向。风向标是一个不对称形状的物体,重心点固定于垂直轴上。当风吹过,对空气流动产生较大阻力的一端(箭尾)便会顺风转动,使风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风的来源。其原理其实非常简单:箭尾受风面积比箭头大,若箭头及箭尾均受风,箭尾必会被风推后,使箭头移往风的来源。

28、自制风速仪

材料准备:瓶盖(大小相同)、吸管(长短、粗细相同)、软木塞、顶端为珠子的大头针、塑料珠。

制作方法:

(1)将两根吸管交叉插在一起呈十字状。

(2)用强力胶将瓶盖固定在吸管的两头,瓶盖朝向如图所示。

(3)将大头针穿过吸管中心,再穿过塑料珠扎在软木塞上,风速仪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把风速仪放在室外,根据它的转速大致估计风力大小。

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制作风速仪时,瓶盖要朝着逆时针方向粘贴。

●提醒幼儿,吸管和上下塑料珠之间不要挨得太紧,以吸管能自由转动为宜。

拓展与替代:

◆也可以用风车的转速来判断风速的快慢。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被风吹动的物体的摆动快慢,以此来估算风力的大小。

附:科学小知识

风流动的快慢决定了风速的大小。我们能够根据风速仪的转懒陉来确定风力大小,风速仪每分钟转动的次数多,就表明风速快,反之亦然。有时候风速急速增加时,可能预示着会有大雨或暴雨来临。

29、旋转的光盘

材料准备:气球、废旧水彩笔筒、光盘、吸管。

制作方法:

(1)将一根废旧的水彩笔筒清洗干净,将粗的一端截去部分’使其正好卡在光盘中心的孔上,下端保持平整,且不露出光盘。

(2)把气球绑在一根吸管上并扎紧,以防止漏气。

(3)把吸管套在水彩笔筒的上端即完成制作。

实验操作:

拔下吸管,向气球吹满气,然后用手捏住气球口,把吸管套到水彩笔筒上,随后松开手使气球内的空气经过吸管和水彩笔筒从底端喷出,光盘就会向前旋转驶出。

指导建议:

●将水彩笔卡在光盘中心孔时,要卡紧,避免留下缝隙影响前进的效果。

●将吸管套在水彩笔筒上时,要套紧,避免气体从缝隙中流走。

●可以让几名幼儿进行比赛,看谁的光盘跑得最快、最远。

●指导幼儿探究影响光盘转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气球气体的多少、地面的光滑程度和光盘自身重量等。

●注意吸管口的卫生消毒。

拓展与替代:也可以用蛋糕盘、卡纸、纸盒等代替光盘,让幼儿实验用哪种材料前进得距离更远。

附:科学小知识

气球被放开时,气流猛地向外喷出,在气流的带动下光盘不停地旋转着前进。气球内空气越多,气流越强,光盘旋转的速度越快;随着气球内气流压力的减弱,光盘转动的速度逐渐减弱,直至停止,这与气垫船在水中上升、下降的原理是一致的。

30、空气在哪里

材料准备: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土、盆、水。

实验操作:

(1)请幼儿打开塑料袋在室内或到室外去捉空气,捉住后把塑料袋口攥紧,然后朝着自己的脸放开,感受空气的存在,或者让幼儿扎住塑料袋口,观察了解空气看不见、无色无味的特性。

(2)把土块放入水盆中,请幼儿观察土中是否有气泡冒出,了解土壤中也有空气。

指导建议:

●捉空气时,最好让幼儿跑动起来,等塑料袋被空气充盈起来后,让幼儿扎住口,再朝着脸打开塑料袋。这样空气释放带动的空气流会给幼儿更深刻的感受。

●捉空气时,要引导幼儿到每一个角落都试一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把土块放入水中时提醒幼儿认真观看,不要用手去触摸。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充气筒给各种充气玩具打气,或者用扇子扇风等其他形式来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风车,并尝试让幼儿用吸管吹风车使风车转动,以此来让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

附:科学小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绝大多数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所以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植物越茂盛的地方,空气往粒越新鲜。

31、不湿的手绢

材料准备:透明玻璃杯、小手绢、一盆水。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把小手绢塞到玻璃杯的底部,塞紧,然后把玻璃杯口朝下垂直放人盛有水的盆中,过一会儿后再垂直拿出,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手绢会不会被水浸湿。

(2)让幼儿拿两个同样底部塞紧手绢的玻璃杯,并同时放入水中,一个垂直放入,另一个倾斜放入,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手绢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手绢一定要在玻璃杯的底部塞紧,这样倒立玻璃杯时手绢才不容易掉下来。

●引导幼儿在第一次把玻璃杯放入水中时一定要垂直于水面放入,否则手绢就会被水浸湿。

●当幼儿把玻璃杯倾斜放入水中时,请幼儿观察进入玻璃杯的水,会看到有泡泡冒出,这是空气跑出来了。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纸或布代替手绢塞入瓶中。

◆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倾斜杯子,才能使杯中灌水速度快

附:科学小知识

杯子里除了手帕外,还充满了空气,当把杯子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水和玻璃杯的接触面就阻止了空气的外流,杯子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由于空间内空气压力的存在’水不能进入到杯子中,所以手绢就不会被水浸湿。当把杯子倾斜放入水中时,空气外流,水就可以进入到杯子中,进而弄湿手绢。

32、不沉的纸船

材料准备:白纸、蜡笔、盛了水的水盆。

制作方法:选择两张大小相同的白纸,将其中一张叠成纸船;用蜡笔把另一张白纸正反两面涂满颜色,然后也叠成纸船。

实验操作:把两只纸船同时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一段时间,比比看哪一只纸船最终不会沉入水底。

指导建议:

●用蜡笔涂色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幼儿涂色要均匀、饱满,以保证实验的效果。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涂了蜡的纸船不下沉的原因,教师可以同时把水滴在蜡笔和纸上,让幼儿观察对比:纸吸水,蜡不吸水。

拓展与替代:

◆请幼儿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如牛皮纸、挂历纸、硬卡纸等,做成大小一样的纸船进行对比实验,看哪一种纸船下沉速度最慢。可以请大班幼儿边实验边记录,采用“预测结果一实验验证”的形式记录。

◆请幼儿想办法把这些怕水的纸船变成不怕水的纸船。

附:科学小知识

当我们用蜡笔把白纸涂满色之后,就相当于在白纸上覆盖了一层蜡。因为蜡的密度比水小,并且蜡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所以涂了蜡的纸船不会被水浸透下沉。

拓展与替代:除了各种各样的纸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如海绵、毛巾、布等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观察到的效果更加明显,建议使用相同大小的材料。)

附:科学小知识

纸的植物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同时纤维对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这就叫纸的吸水性。因为不同纸的植物纤维的孔洞大小和数量不同,所以它们吸水的强度也就不同。

33、铁钉变磁铁

材料准备:放有电池的电池板、铁钉、电线、细小的铁片。

制作方法:

(1)把电线一圈圈地缠绕在铁钉上,并露出电线的两头。

(2)将铁钉上的电线两端连接到放有电池的电池板的电线两端。

实验操作:

(1)在连接电线的正负极之前,先让幼儿拿铁棒轻轻去碰小铁片,看有什么变化。

(2)接好电池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轻轻碰小铁片,观察有什么新发现。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电线在缠绕的时候要注意紧凑性,可多在铁钉上缠几圈。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节电池。

●请幼儿把每次不同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拓展与替代:

◆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碰小铁片,观察铁钉上小铁片的数量变化,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让幼儿尝试把多种铁质的物品磁化成电磁铁。

附:科学小知识

内部带有铁芯、外部缠有电线圈的装置,通电后,在电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铁芯会被磁化,具有吸铁的特性。断电后这种特性也随之消失。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当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磁性变大,铁芯吸起的小铁片的数量会随之增加。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电线在缠绕的时候要注意紧凑性,可多在铁钉上缠几圈。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节电池。

●请幼儿把每次不同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拓展与替代:

◆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碰小铁片,观察铁钉上小铁片的数量变化,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让幼儿尝试把多种铁质的物品磁化成电磁铁。

附:科学小知识

内部带有铁芯、外部缠有电线圈的装置,通电后,在电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铁芯会被磁化,具有吸铁的特性。断电后这种特性也随之消失。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当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磁性变大,铁芯吸起的小铁片的数量会随之增加。

34、气球动力车

材料准备:气球(大小相同的和不同的)、玩具小汽车(大小相同的和不同的)、废旧笔管、透明胶带。

制作方法:

(1)把气球套在废旧笔管的~端,并用线固定住,然后经由笔管向气球吹气,吹好气球后,用笔帽或其他东西把笔管的另一端塞住,防止气体流出。

(2)用胶带将气球固定在小车上,这样气球动力车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让幼儿拔掉笔帽,让小车向前行驶。或者让两名幼儿进行比赛,看谁的小车向前行驶得更远。

指导建议:

●为幼儿提供小一些的玩具小汽车,以便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气流的力量。

●当用透明胶带把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时,请两名幼儿互相配合,注意提醒幼儿不要碰破气球。

●提醒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出气球的大小、小车的大小与小车行驶速度、距离之间的关系。

拓展与替代:

◆可以将气球粘在其他大小适合的玩具上,请幼儿观察气球的大小与玩具运行速度和距离间的关系。

◆可以用纸板、吸管、细铁丝自制小车。

附:科学小知识

气球是用橡胶制成的,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当将笔帽拨开时,膨胀的气球就会自动收缩,气球里的空气会猛地向外排出,产生一股力量,这个力量就是玩具小车行驶的动力。在玩具小车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气球内的气体越充足,这个动力就会越大,玩具小车行驶的速度就越快,跑得就越远。在气球内气体多少不变的情况下,玩具小车越小,行驶的速度越慢,距离越近。

35、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材料准备:大小不同的广口瓶以及大小、粗细相同的小蜡烛。

实验操作:

(1)点燃一根小蜡烛后,用广口瓶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2)同时点燃两根小蜡烛然后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广口瓶同时罩住,让幼儿观察比较,看哪根蜡烛燃烧的时间最长。

指导建议: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子的大小不同,里面的空气多少不同,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的不同。

●初步引导幼儿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或烧伤。

拓展与替代:

◆请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了解它们发生的一些变化都离不开空气。

◆可以找几段大小、粗细相同的蜡烛代替小蜡烛,进行实验。

附:科学小知识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蜡烛燃烧需要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用杯子把蜡烛罩住,隔绝了空气,i蜡烛在用完杯内的氧气之后就会因为缺氧而逐渐熄灭。在蜡烛掣小、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大杯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

推荐第4篇:科学小实验水杯

标题:科学小实验---水杯

实验一: 流不出来的水一个盛满水的水不,一张纸,把纸盖在水杯上,水杯里的水流不出来,而且纸也掉不下来。实验二: 不湿的纸巾一个空杯里装一张纸巾,把空杯口朝下放进水里,但是杯里的纸巾不会湿。二个实验做完了,都很成功,笑笑很好奇,自己亲手也做了一遍,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她有自己的解释,虽然她的解释叽哩咕噜的说了很多,不是很靠谱,但是至少说明她自己有思考,她还不知道关于大气压的各种原理。我们可以解释给她的就是,因为“空气”。实验一是因为水杯里面的水满了,没有空气,就没有压力,水吸住了纸,所以水出不来,纸也掉不下来。实验二是因为水杯里面都是空气,倒扣进水里的时候,水挤不过空气,所以湿不到纸巾。

推荐第5篇:科学小实验设计方案

科学小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一 实验名称:喷水比赛 器材物品:1个空可乐罐、1枚铁钉、胶带、铁锤 实验过程:

1、用铁钉在可乐罐的中部和靠近底部的地方各钻一个大小一样的小孔。

2、贴上胶带,把小孔堵上,然后把可乐罐罐满水。

3、同时扯掉胶纸,你会发现,下面的孔喷出的水比中间孔喷出的水远些。

实验原理:

水的压力与深度有关,而与水量的多少、水域的形状无多大关系。无论是辽阔的大海,还是普通的游泳池、浴缸,在1米深的水下,压力差不多都是一样的。水越深,压力越大。

实验观赏性及科技含量说明:

扯掉胶纸,下面的孔喷出的水比中间孔喷出的水远些。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有关水的压力的知识。

实验二

实验名称:水下火山

器材物品:1个小玻璃瓶、1个广口瓶、1根长线、热水、少许红墨水

实验过程:

1、在小玻璃瓶里灌满热水,滴进些红墨水将它染红。

2、用线系着小玻璃瓶,把它沉入装有冷水的广口瓶底部。

3、于是,一朵“红云”就会从瓶底升起,伸展到水面上,好像火山喷发一样。

实验原理: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变得比冷水轻。于是,红色的热水上升,冷水下沉,直到掺和均匀为止。

实验观赏性及科技含量说明:

一朵“红云”从瓶底升起,伸展到水面上,好像火山喷发一样。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了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的道理。

实验三

实验名称:瓶吞鸡蛋

器材物品:1个口径适中的玻璃瓶、几个去壳的熟鸡蛋、火柴、纸片

实验过程:

1、把纸片点着后放入瓶中。

2、把剥好的鸡蛋放在瓶口上,看,鸡蛋“忽”的一下进入瓶口了。

实验原理:

玻璃瓶口比鸡蛋小,把纸片点着后放入瓶中,由于瓶子受热,空气往外排出,这时把鸡蛋放在瓶口上,过一会儿,由于瓶里空气收缩压力减少,这时在瓶外的鸡蛋由于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便被推进瓶里。

实验观赏性及科技含量说明:

鸡蛋“忽”的一下进入瓶口了。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感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

实验四

实验名称:小航船 器材物品:几个樟脑丸、1个乒乓球、1把剪刀、1盆水 实验过程:

1、把乒乓球剪成3份,修剪成小船模样,在船尾剪去一小块,再剪出一条缝。

2、敲碎一粒樟脑丸,在每个小船上放一小块樟脑,让它接触到水而不会掉下去。

3、把小船轻轻放入盛有水的盆中,让樟脑浸在水里。这时,你的船就会自动航行起来了,直到樟脑溶尽,小船才会停下来。

实验原理:

当樟脑溶入水中后,这部分的表面张力就减少了,于是,小船表面张力较大的一端拉过去,樟脑不断溶入水中,小船也就不断取得“动力”,直到樟脑溶尽,小船才静止不动。

实验观赏性及科技含量说明:

小船轻轻放入盛有水的盆中,这时,船就会自动航行起来。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了水的表面张力。

推荐第6篇:一次科学小实验

一次科学小实验

我们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科学小实验,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下面我要做的是瓶子“吃”鸡蛋的实验。

上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我在家里一边吃着煮鸡蛋,一边把一只剥掉蛋壳的鸡蛋放在玻璃杯上。突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玻璃杯能把鸡蛋“吃”进去吗?我以前在书上看过玻璃杯能“吃”鸡蛋的实验介绍。于是,我吃完早餐,就开始动手操作。

我先准备实验的材料:一只煮熟了的鸡蛋、一只瓶口比鸡蛋略小的玻璃杯、一些沙子、酒精、棉球、打火机。把一些沙子铺在玻璃瓶里,酒精洒在棉球上,用打火机点燃棉球,放在玻璃杯里,然后用煮熟了的鸡蛋堵住玻璃杯口。杯子里的火熄灭后,鸡蛋就“扑通”一声掉进玻璃杯里了。

“太好了,我成功了!”我欣喜若狂地呼喊着。“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好奇地想着。于是,我上网去查资料,原来,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瓶子里的氧气被耗尽。由于剥了壳的鸡蛋把整个玻璃杯口堵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瓶里来取代消耗掉的氧气。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温度下降,气压降低,有一定弹性的鸡蛋就被吸入瓶子里了。

完成了这个实验,我明白了道理:如果我们多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说明书

商品名称:瓶子“吃”鸡蛋

材料:熟鸡蛋、玻璃杯、沙子、酒精、棉球、打火机 使用方法:把一些沙子铺在玻璃瓶里,酒精洒在棉球上,用打火机点燃棉球,放在玻璃杯里,然后用煮熟了的鸡蛋堵住玻璃杯口。杯子里的火熄灭后,鸡蛋就“扑通”一声掉进玻璃杯里了。

.注意事项:

(1)酒精洒在棉球上,不要洒得太多 (2)打火机点燃棉球要注意安全.

广告词:瓶子“吃”鸡蛋,让你学会观察、爱科学。.

推荐第7篇:科学小实验作文

我喜欢虫,一有空就到外面去观察虫。今天,我把功课全做好了。正想到外面去观察虫的时候,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下来了,而且老天也开始“流眼泪”了呢!

我望着天空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心里想:天气刚才还好好的,早不下雨,晚不下雨,一到我要出去了就开始下雨了。当我正在发愁的时候,妈妈叫我去喝枸杞子茶,我一看见枸杞子茶的时候,马上就对它感兴趣了。因为我看到茶杯上面浮着很多枸杞子,茶杯底也有几粒枸杞子,我觉得特别奇怪。为什么有些枸杞子会浮在水上,有些枸杞子会沉到茶杯底下去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可能是枸杞子像皮球一样,里面有空气才能浮在水上。

我就开始做小实验了。首先,我从浮在水上的枸杞子里拿出两粒,把其中一粒枸杞子放在水中,用一双筷子压平,不出我所料,枸杞子果然在水中冒出小泡泡来了。然后我把筷子拿掉,观察枸杞子会不会沉下去,只见那粒枸杞子慢慢地沉下去了。接着我把另一粒枸杞子用筷子把它顶到茶杯底后,把筷子拿掉,这粒枸杞子慢慢地浮了上来,最后浮到水面上来了。唉,我终于把事情弄明白了。原来我的推测是对的。因为第一粒枸杞子里面的空气冒出来了,所以就沉下去了。而第二粒枸杞子里面还有空气,所以就浮上来了。

通过这一次小实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枸杞子就像皮球一样,里面有空气就能浮在水上,没有空气就会沉下去。

“火山喷发”,大家一定在电视里见过吧,但你有没有亲眼见过呢?我倒是见过一回“火山喷发,可这是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也亲自动手做了一回。嗬,“火山喷发”可真好玩。 按实验要求我拿来了一个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涤剂、一包小苏打、一张报纸。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杯下。 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刚刚瓶子里还只是一些小苏打和洗涤剂,它们安安分分的,怎么才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泡沫呢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现在不断地疯涨,才过了十几秒,就从玻璃杯口蜂拥而上,溢出瓶口流到报纸上了。这时,我又兴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大约过了18分钟,泡沫又渐渐地消失。哈,这个实验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 这是为什们呢?我急忙抓过书查了起来,可书上一个字也没提,唉!没办法,只好自己琢磨琢磨了。刘老师不是在课上讲过了吗: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样摇一摇也会产生一些泡沫。那么洗涤剂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为了搞清其中的奥秘,我又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遍,发现泡沫之所以会疯涨就是因为洗涤剂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不是与浮石的形成原理差不多吗。这个小实验真是有意思。 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科学实验——《会吐泡的鸡蛋》 星期五的下午第三节的语文课,老师以第三单元的作文为题,开展了一次“科学真神奇”的活动。大家都一一准备好材料,其中只有五个同学参加,分别表演:《仰游的针》,《鸡蛋浮起来了》,《纸托杯中水》,《鸡蛋起泡》,和《烧不着的手帕》,其中我最熟悉的是《鸡蛋起泡》了。(因为这个实验是我做的) 首先准备材料有:鸡蛋,杯子和醋。准备完毕,开始做实验啦!首先把醋倒入杯中,然后再把鸡蛋放入醋里,泡过一段时间后,鸡蛋就慢慢的“吹”起了泡泡,好像小孩在水里吹泡泡。又像在说:“真好玩。” 当鸡蛋起泡时,原本端正的坐着的同学,一眨眼就“飞”了上来。“呀!真的起泡了。”同学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纷纷。我就拿起杯中那个冒泡的鸡蛋给同学看了看……

表演完后,老师让我说原理,而我顿时语塞了,不知该如何是好,我也只能用求助的目光左顾右盼。最后还是断断续续的说了一句:“原理是……因为……蛋壳中……含有……钙……就和醋……泡过后就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真正的原理是:鸡蛋被醋泡过后,蛋壳中的碳酸钙会和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些凝聚在蛋壳周围的气体泡泡会不断的破裂,从而使鸡蛋慢慢地旋转起来并吐泡泡,因为化学反应使鸡蛋的密度小于水,所以鸡蛋会上升并吐泡。这就是——《鸡蛋起泡》的实验。

这课“科学课”还真神奇呀!

“纸能托住水!”这句话不可思议吧?一张普通上午纸竟能托住一杯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一天,我正在看一本有关科学制作的书,忽然一个标题吸引了我的眼球:“能托住水了纸”。这怎么可能呢?纸一碰水就会破的啊?于是我怀着不解的心情,按照书上的做法去做。首先我准备材料:一只玻璃杯、一张平整的纸还有水,然后往杯子里灌了些水,将平整的纸慢慢地盖在瓶口上,并让纸紧紧地与瓶口粘合在一起,再拿起杯子,将杯子迅速地倒转过来。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水竟然“毫不客气”地流了出来。这是怎么回事?我明明按照书上的去做的啊?我不解地去问妈妈,妈妈听了以后,就把我那书翻来看,妈妈看完,好像无奈地对我说:“说你平时做事认真点你就不听,你看,书上明明说要灌满水了,你只灌了约半杯水,水当然会流出来了。”原来是这样啊!都怪自己马虎。于是我连忙重新做了实验,这次我更仔细了,。果然,这次实验成功了,水并没有流出来,而是被纸稳稳地托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上网查了查,网上解释说:在瓶口放纸,由于在杯中装满了水,已经没有了空气,所以不存在大气压。然而,把杯子倒过来的时候,纸的另一侧依然受到大气的压力,所以水不会流出来。

啊!这次的科学实验太有趣了,这不仅让我尝到成功的甜头,同时也激励着我要多去探索科学。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五

上次科学课,我带着洋葱、小刀走近科学教室时,一眼就看到教室后面放着十几个显微镜。心里不由得嘀咕:教室里有显微镜,还让我们带洋葱、小刀,莫非、、、、、、

果不其然,这节课要大家观察洋葱表面的细胞结构。老师先让我们做标本,我和同桌顾丽娜照老师说的做了起来:我小心翼翼地用小刀把洋葱表面的一小层薄皮撕下来,紧接着,顾丽娜在载玻片上滴了一滴水,我小心地把洋葱皮平放在滴了水的载玻片上。最后,老师给了我们一片盖玻片,让我们盖上去。这块盖玻片看起来很脆弱,仿佛稍一用力就会碎掉。我们像对待太后一样,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不敢有一丝怠慢。终于,盖玻片平安无事地在洋葱表皮上“安家落户”了,我们也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就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调节显微镜。我轻轻地取下盖子,放在桌子上。接着,就是调节反光镜。我们一点一点小心的移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非常刺眼的白色亮点为止。最后,放置好载玻片,我就仔细的看了起来:显微镜下,洋葱表皮变得十分大。一个个六边形的小块组在一起,边上还有个大气泡呢!还没看完,我就被顾丽娜推到了一边。她一边看还一边说:“让我看一下,你一边去。”

这次的科学实验既有趣,又让我们看到以前从未看到过的东西,真是很有收获呀! 六

畅谈科学实验---虹吸现象

2011-12-19 作者: 梦诗 字数: 886 阅

读: 0

谈到科学,先来谈谈我对科学的理解。科学这个词,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但真正理解这个词却很难,什么叫做科学呢?我查了词典,词典上的意思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反映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但我对科学这个词的理解是:任何一种学科中的学问。为什么说是任何一种呢?因为科学这个词的范围很大,任何一门学科都要经过科学家的反复实践才能得以证明。

下面我们就谈谈众所周知的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虹吸现象。做这个小实验要准备的材料有:两个盆子、足够的水、一根较长的软管。材料准备好了,具体怎么做呢?首先,把其中一个装了水的盆子,放在较高的地方,可以是桌子或柜子上,然后把没装水的盆子放到较地的地方,再把软管里装满水,两头分别放在两个盆子里,这样,大家就可以发现,装了水的盆子里的水通过软管流到空盆子里了。这个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大气压强,将液体从较高处通过软管,先向上再向下流到较低地方去的现象。 借助这个虹吸现象的原理,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肯尼亚北部地区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里由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几乎是不长农作物的。但是,如果你乘飞机,从飞机上俯视大沙漠,眼下仿佛有一块巨大而美丽的水晶球,这就是非洲著名的图尔卡那湖,又名碧玉湖。一个湖泊在时,人们来到湖畔,只见碧波荡漾,清澈照人,可是不大一会儿工夫,辽阔的水面就消得无影无踪了,成为一片茫茫的沙漠。这个时隐时现的湖泊被人称为“鬼湖”。为什么会出现“鬼湖”呢?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考察、实验,推测制造“鬼湖”的原因是由于类似虹吸泉的现象引起的。在“鬼湖”附近,应该有一个比“鬼湖”地势高的底下空洞,储藏着从别处流来的水,还有一个类似前面讲的软管似的地下通道,将“鬼湖”和地下空洞连接起来,当洞内的积水积到能淹没通道最高位时,水就将通道内的空气挤压掉,水便从空洞里流了出来,便出现“鬼湖”,但又因为“鬼湖”处于沙漠之上,即使水再多也会不消多大功夫就流到沙层下面了,就算这水一时没流掉,由于沙漠上狂风乍起,风沙弥漫,也是不大一会儿,就会被流沙所覆盖,变成一片茫茫的沙海。

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周围的每一个小现象,因为任何现象都有它的科学道理的。

推荐第8篇:五年级科学小实验

科普实验开放活动

活动内容:空中漂浮的乒乓球

主办班级:五年级(13)班

你们相信一个乒乓球能脱离地球引力漂浮在空中并不断向同一方向旋转吗?如果你们还没有发现它的原理。那么就和我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实验材料】:

一个乒乓球,一个吹风机,你会做出这个实验吗,试一试。

【实验步骤】:

1、打开吹风机,风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风口上,你会发现什么?

2、试着让风往乒乓球的不同一个点吹,你会发现什么? (乒乓球往反方向转)

3、让吹风机的风横着吹,乒乓球会怎样呢?

【实验原理】:

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的物体想要不通过外力脱离地球的引力是不可能的,乒乓球抛到空中很快就会自由落地。然而,如果用吹风机在下面往上喷气就不一样了——乒乓球下落的力与吹风机上推的力互相抵消,乒乓球就停留在空中了。而且,风往乒乓球的哪一个点吹,乒乓球就往反方向转。(如图3)所以,这就形成了乒乓球在空中漂浮的科学实验。

科普实验开放活动

活动内容:有

孔 纸 片 托 水

主办班级:五年级(14)班

大家知道,凡是有孔的东西,都是会漏水的。可是,现在你将看到一张满纸都是小孔的薄纸片,居然能托起一斤重,甚至两斤重的水,而滴水不漏。

【实验材料】: 塑料杯一个,用大针穿许多小孔的纸片一张,有色水一大杯。

【实验步骤】:

在塑料杯盛满有色水;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并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如图,然后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实验原理】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科普实验开放活动

活动内容:纽扣的出现与消失

主办班级:五年级(15)班

小朋友,当筷子插一半在水中时,看到的是筷子“折断”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实验材料]:纽扣1枚、水少许、浅底盘1个、玻璃杯1个

【实验步骤】:

1、将纽扣放在盘中。

2、杯子杯口朝上,压在纽扣上。

3、往杯内倒入清水。

4、注入水后的杯子看不清纽扣。

5、加些水到盘子中,可以看得见纽扣。

【实验原理】:

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或由空气进入玻璃中,就会产生一些折射的现象。

1、当杯子渐渐注入水时,由于光线折射,纽扣的影像会消失。

2、把水再加入盘子中,改变光的折射角度,纽扣影像会重新出现。

那么,就请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光的折射事例呢

科普实验开放活动

活动内容: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主办班级:五年级(16)班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实验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实验步骤】: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实验原理】: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推荐第9篇:科学小实验教案

科学小实验教案

快乐童年,让我们的宝贝远离电视、电脑、手机!让妈妈们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

感谢各位对我们妈妈团的支持!希望各位妈妈们满意!

1、颜色的混合: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2、毛细现象:慢慢长大的绿树

3、火山爆发

4、美丽的鸡尾酒:油水分离的原理

5、冒泡的岩浆

6、彩虹珍珠雨

7、牛奶跳舞

8、彩虹大米,彩虹大米变彩虹

本实验套盒包含材料:试管架1个,试管6个,滴管6个,食用色素7种,42元包邮

科学小实验1 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利用三原色混合的原理,让宝贝在自己实践中发现颜色混合的秘密!

实验步骤:

1、食用色素蓝、黄分别滴一到两滴到试管中,然后加入水混合

2、让宝贝用滴管将混合好的蓝色,黄色分别滴在另外一个试管,让宝贝仔细观察,看之前的颜色变成了什么颜色

这个变化非常明显,孩子印象非常深刻,做完了小黄和小蓝,依此类推,实验完成后家长可以让宝贝自由发挥,不要限制孩子使用,让孩子真正的去探索观察!也许宝贝们能玩出我们都想不到的玩法

科学小实验2 毛细现象

准备材料:手纸一卷,三个塑料杯(超市有卖的一次性塑料杯),食用色素,滴管

实验步骤:

1、将三个塑料杯接半杯水,然后让宝贝分别滴三中食用色素在水中搅拌均匀

2、将手纸折成15厘米左右长度,分三段,分别放入三个杯中让杯子两两相连接。

让宝贝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开始的白纸会吸水,逐渐染成颜色,慢慢地两个颜色之间能相连,这个需要等待几分钟,想连的颜色间会发生作用,变成另外一种颜色。让宝贝观察水杯中的水是否减少或者没有,水杯中的水哪去了?原来都被白纸吸收了,这就是毛细现象。 还有一个慢慢变绿的大树游戏,

还用到白纸折叠成树的样子,慢慢的放入杯子中,过了一会整个树就变绿了,杯里的水也被吸走了。

延伸实验:看谁跑的快

妈妈们可以准备不同材质的纸,放入水杯中,让宝贝猜猜哪个跑的快?其实实验就是这么简单,让孩子可以接受可以参与!

3、火山爆发

准备材料:

1、白醋、小苏打、洗涤液、食用色素、滴管、盘子、小的透明矿泉水瓶子

实验步骤:1先倒入瓶子大概五分之一的白醋,然后加入你想要的颜色的色素,一起搅拌均匀。

2、加入洗涤液再次搅拌均匀,洗涤剂适量,搅拌有泡泡就可以了,洗涤剂的作用是让火山爆发的时候泡泡多,这些都让孩子自己完成,孩子会很有成就感,乐于参与其中。

3、在加入三勺小苏打,注意这步先不要搅拌摇晃,就是一点点放入瓶子里。

4、现在可以跟宝贝说了,宝贝注意观察哟,火山马上就要喷发了,孩子会很紧张好奇。拿一个筷子放入瓶子里迅速搅拌拿出,混合的液体马上喷出! 一定要把瓶子放在大大的盘子里,如果多的话会涌出来弄脏桌子。

4、美丽的鸡尾酒(油水分离的原理)

准备材料:

1、食用色素、豆油或色拉油、试管,试管架、滴管、透明杯、盐 实验步骤:

1、将想要的颜色兑如水杯中,可以多选几种颜色,在准备几个颜色的盐水,盐水要多放保证溶解,浓度要高些,豆油。

2、妈妈们一定要记住放的顺序,先放盐水,然后再加入豆油,最后放清水混合的颜色。因为密度的不同,三种颜色不会融合,会变成非常漂亮的鸡尾酒。顺序是盐水,油,水放完后记住不要搅拌,颜色会自动分离!拿起来看非常漂亮!

这个可以玩情景游戏,小服务员来杯鸡尾酒吧!宝贝们会乐此不疲的跟着你玩!最后可以给我们调出的鸡尾酒起的好看的名字哟

5、冒泡的岩浆

准备材料:油、白醋、食用色素、小苏打

步骤:一杯油,加入白醋、将食用色素滴入,然后放入小苏打,搅拌混合,就会出现图片上的效果了,简单吧!

6、彩虹珍珠雨

这个基本跟以上的原理相同,都是油水不分离的原理,放入油,然后调出喜欢的颜色,用滴管一滴一滴的滴入,让油把水包裹起来,就变成了美丽的彩虹珍珠雨!

7、会跳舞的牛奶

准备材料:盘子、食用色素、牛奶、棉签、洗涤剂

步骤:倒入牛奶,滴入食用色素,用棉签蘸上洗涤剂,然后放入盘中,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下牛奶跳舞吧!滴入食用色素的时候尽量分开滴,那样效果更明显!

8、彩虹大米

准备材料:大米、食用色素、白醋(酒精也可)

制作步骤:大米装自封袋,取少量白醋,滴2-3滴食用色素,混合后倒入大米中,挤出空气,然后就尽情地揉搓吧,这个环节孩子最喜欢揉搓好后方在纸上摊开晾干,晾干后就可以玩!

彩虹大米制作过程本身就很有趣,成品又可以作为材料进一步进行美劳活动。 彩虹大米变彩虹

原料:彩虹大米,白胶,棉花

步骤:

1、在纸板上画好彩虹的弧线,这个妈妈们可以帮忙。

2、然后涂膜白胶,一层一层涂

3、按宝贝喜欢的颜色开始一层一层黏贴彩虹大米 很简单的步骤,就能完成一图很漂亮的彩虹画!

这套教程赶的有点匆忙,希望各位妈妈见谅,等整理好更多的实验会及时发给大家的。

另外提醒各位妈妈,试管的盖子有点紧可以帮助宝贝盖一下,别太用力,试管口会裂开,试管和滴管是易耗品,我们都可以单个购买,妈妈们可以多准备几个。如果觉得好请帮忙告诉身边的妈妈哟!感谢感谢!

食用色素真是超级好玩!不用滴太多,一小滴的颜色就非常好看,清透!

推荐第10篇:四年级科学小论文

现在,我要讲的一个话题是--------空气。

空气,大家应该都知道它是什么吧。而我呢也从一些有关书籍上了解到地球上的空气大约1/5是氧气,4/5是氮气,还有少量的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洁净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它维持着地球上万物的生命。

环绕地球的大气层厚约1000千米,不过只有距离地表十几千米以下范围内的空气又稠密又活跃,风霜雨雪都发生在这儿。离地球越远,空气越稀薄,北京的小朋友到青藏高原,就会感到氧气不够用,要适应一段时间。

在离地面大16-32千米的地方,有一个臭氧层,它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太阳中强烈的紫外线的伤害。

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有的常常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有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人们利用压缩空气可以做许多事情。例如,气垫船是利用鼓风机压缩的空气在船身下形成空气垫,抬起船身,使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行”。 同学们知道了空气的知识,我长大后要让空气更多的为人类服务!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我的脑子里又出现了一个疑问: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看了一点电脑上的资料,然后明白,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但现实生活中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做了个试验。我找来一根长木棍,在上面撒了一些米粒,放在蚁穴周围。我在蚁穴周围隐蔽着,不一会,蚂蚁就从蚁穴里钻出来了,它爬上木棍,飞快的到达了放米粒的地方,趁它匆忙搬米粒的时候,我悄悄地把木棍的后端折断了一点,马上躲到了一边,蚂蚁搬着“战果”兴高采烈地走回家,到了那被折断的地方时,立刻站住不动了,在原地转圈,用“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而这高兴也是暂时的,我又怕这只是偶然性,老师说过,科学避免不了偶然性嘛!于是,我又重复了刚才的实验3次,这才放心了。终于解了这个谜!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因为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经过了我的努力,这个答案才获得了证实。这一次,我为了解蚂蚁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同学们知道了空气的知识,我长大后要让空气更多的为人类服务!

浴室毛巾自动风干器

每天洗脸的时候,我们经常发现挂在浴室的毛巾总是湿的,有时天气不好,毛巾上还会生出一些像胶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滑潺潺的,洗起脸来很不舒服。 后来,我们发现:如果每次用完毛巾后,都把他晾在浴室外有阳光或通风好的地方,就不会出现上面的现象,但这样做很不方便。能不能设计一个毛巾不用拿出浴室也很快晾干的仪器呢?经过反复研究,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终于设计制作出一个“浴室毛巾自动风干器”。

制做工具:漏斗、风向计、管子、剪刀

制作方法:

1、我们先把一个大漏斗安装在风向计上

2、然后用管子和软管把漏斗和挂毛巾的不锈钢管连起来

3、不锈钢管上钻有多个小孔因为“仪器”是装在浴室外通风的地方,加上风向计可以随风转动,所以不管风从哪个方向吹来,漏斗口总能对准风向,确保有足够的风进入漏斗。风进入漏斗后就顺着管子吹向浴室内挂毛巾的不锈钢管,然后从不锈钢管上的小孔吹出来,由于每个小孔都是对着毛巾的,毛巾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吹干。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比较

实验用温度计与体温计都是液体温度计,那麽,他们有人什麽相同点与不同之处呢?下面就来为实验用温度计(不是家庭寒暑表)和体温计做一个比较吧! 实验用温度计与体温计的相同之处: (1):原理相同:

两者都是使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 (2)都使用摄氏温度。

实验用温度计与体温计不同之处:

(1) 量程不同:实验用温度计一般量程是-20℃~110℃。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因为人的体温范围一般在35℃~42℃之间)。

(2) 分度值不同:实验用温度计分度值为1℃,而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3) 内装物质不同:实验用温度计内装液体一般为煤油(为便于观察,一般染成红色)体温计内装液体一般为水银。 (4) 构造不同

实验用温度计基本构造是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的细管。 而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的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的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仍然指示人体的温度。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5) 用方法不同:

实验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在使用之前要用手用力向下甩几下,而其他普通温度计使用之前则不能甩。 通过一翻细致入微的观察,我对实验用温度计与体温计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希望在今后的物理课上,能够接触到更多生活中常用但又新鲜有趣的事物。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光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 染有很多,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严重者起水疱,患部有灼热,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恶心及心跳加速,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长期照射阳光,紫外线能诱发皮肤癌。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阳光

反射太阳光,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是很美观,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它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如:使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还可以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灯,舞厅用的彩灯等。在舞厅里,我们看到的灯光五光十色,美丽万分,可你对它的危害又认识多少呢?各式各样的彩灯是光污染的来源之一。彩灯虽然能够强烈的刺激感官,同时刺激也能病发细胞,使人的眼睛不适,影响人的中枢神经,令人产生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感觉,长期处于这种灯光下会引起头痛,失明,食欲不振。此外经科学研究表明,彩光能给人产生心理压力,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 (5)彩光心理压力指数

灯光颜色 白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红光 黑光 压力指数 100 113 133 152 155 158 187 (6)光污染如何导致近视

作为学生的我们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严重了,现代学生的近视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学生所用的台灯,光质分为红外光、紫外光。红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长期吸收红外光会使眼组织变异;紫外光有穿透力,杀伤力强,长期受紫外光辐射,眼细胞受到伤害。台灯的光污染会对眼睛造成疲劳,损伤,从而使视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

(1)在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可以多植树,树木可以减少光污染的强度,从而减少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区的建筑物应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热的建筑材料。

(3)住宅区不用反光、反热性强的建筑材料,因为它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生活习惯。

(4)若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做外墙,应有自动转向反光系统。如:两栋楼隔着一定的距离而对立,若太阳光从对面大楼方向射过来,那么这栋大楼的反光外墙通过自动反光系统调节一定的角度,射向另一栋大楼再经过自动反光系统,把光反射到天空去,这种设想的可行性是可以的,但依现在的科技水平要完成这一系统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与高能量的消耗,因此这种想法只有在未来实现了。

(5)现代社会提倡使用新能源,而太阳能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可以利用太阳的高热能来发电,在某些高原地区长年受到太阳的照射,我们就在那里安装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仪器,同样我们也可以在高楼大厦上安装此种仪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大量减少,因为我们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对植被的砍伐,也可以减少燃煤的数量。二是能为此大厦减少电费,甚至可以倒卖电给发电公司,同时,能给在此大厦工作的人们带来合适的室内温度,夏不热,冬不冷。

(6)对已经产生光污染的玻璃幕墙,专家建议可采取其他补救方法,如用新型的亚光外墙建筑材料置换或对受光污染影响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国尚未对光污染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政府应制定有关光污染的法律。如,如何使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与对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对光污染严重的地区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国现阶段,制定有效的法律来改善现代化都市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这里的人们的健康。

3.植物在土壤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土壤污染可以由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而引起。工厂排出的含有重金属的废气、烟尘和其他有害气体、工业废水、废渣,以及农业上施用化学农药、某些毒性除莠剂及污水灌溉等都会污染土壤。其他放射性物质也会对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后,能引起土壤酸化或碱化,以及影响有些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利用某些植物对土壤中污染物质的吸收,就能达到消除和净化的目的,降低土壤污染。 植物除能吸收有害物质外,还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对于一些已经遭受污染或本身环境不好的土壤,植物也能够对此进行调节和改善,保护土地资源。这类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植物,称为“绿肥”。人们常常请它们当开路先锋,到十分艰苦的旱、涝、盐、碱、酸、瘠的盐碱荒地或红壤荒地去“落户”。它们不仅能在这些地区扎根生长,而且还积极地替庄稼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此外,绿肥植物多有强大的根系,能够充分吸收利用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在它们死亡腐烂后,土壤表层就留下了丰富的养分。据计算,每亩如果收1500公斤苕子,土壤里就相当于增加了57公斤氮肥、12公斤磷肥、13 公斤钾肥!像紫云英、苜蓿等一些豆科绿肥,自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化肥厂——它们利用根瘤中的固氮菌,将空气的氮气合成为氮肥,每亩可产氮肥50公斤左右。这些植物大大的改善了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4.结论

植物以其特有的生理特性,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净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还能指示监测环境污染,改善环境条件,在保护和预防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远不只此。植物能够降低噪声,减弱噪声污染。绿色的环境还能创造舒适环境,改善心情。另外,环境保护重在人人参与,发挥群众的作用。而植树造林,可以让大家见到环境保护的成果,改善环境,增强大家的环保信心与动力,更好地保护环境。由此可见,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用植物改善环境的发展前景也是相当巨大

第11篇:科学四年级下实验计划

3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这个学期的实验教学我准备这样做:

一、实验方式的安排

四年级下册教材中实验很多,我们能做的有14个,分别是: 热的传导、热的对流、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不同物体是否会生热温度计的秘密、气体的热胀冷缩、认识各种镜子、光的反射、凸透镜的作用、照相机的制作、蚯蚓的生活环境、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二、合理组建实验小组

小组合作实验是本册书实验的主要形式,因此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在管理上下硬功夫。我计划把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四个人都有各个的职责,一个人是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且重点管理组内的纪律与评价;一个是材料管理员,负责安排带材料;一个是实验员,负责做实验时的分工与操作;一个是记录员,实验是专门记录实验的情况。实验时要求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教师每节课都要强调安全,包括带材料也要注意安全。

三、课堂上精心指导学生实验。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要让学生在假设的基础上拟定实验的计划,再根据计划制定实验步骤,还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实验目的和实验的总的目的。

2、精心指导学生实验。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时帮助学生,学生做错了实验时帮助学生找到实验出错的原因,如果实验失败,要分析失败的原因,给学生一个解释。

3、让学生认识仪器,并学会使用仪器。因此,每次实验前向学生介绍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4、对整个实验教学做好记录,写好总结,以便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有哪些不足,哪些困难,来改进自己的实验教学。

5、教会学生收集实验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6、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情况与结果,丰富他们的实验。

四、合理评价

可让学生自评,再在小组内评,最后在班里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可发放小奖章。

实验教学进度表

3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马山镇崮头小学

房立伟 2014年2月

第12篇: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2014.5

(一)石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请你设计实验探究解答。

实验器材:木板 铁钉2个 酒精灯 火柴 镊子 小长方体石块

实验步骤:①将铁钉钉在木板上,两个铁钉之间的距离以刚好通过小长方体为准;②用镊子夹住长方体石块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加热;③加热一会后,用镊子夹住长方体石块,试一试是不是能从两个铁钉之间穿过?④等小长方体石块冷却后,再用镊子夹住长方体石块,试一试是不是能从两个铁钉之间穿过?

实验现象:加热后的小长方体石块不能从两个铁钉之间穿过;冷却后能穿过从两个铁钉之间穿过。 实验结论:石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轮胎为什么容易爆裂?你是如何探究的,把你探究的过程写出来。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轮胎内的空气被晒热,体积膨胀,达到一定的压力,就会出现爆裂现象。 探究过程:①用两个水槽,一个装热水,一个装冷水;②在锥形瓶上套上一个气球;③将套有气球的锥形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④现象是放入热水中时气球鼓起来了,放在冷水中气球恢复原样。说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植物生长对岩石的风化作用,请你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树根深深扎入岩石缝隙中,将岩石撑裂。

(四)请你设计实验,辨别未标明名称的砂岩和石灰岩。

用滴盐酸的方法,因为石灰岩遇盐酸冒泡,所以冒泡的是石灰岩。另一个是页岩。

(五)土壤中有什么?请你设计实验探究。

实验课题:探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材料:土壤、酒精灯、石棉网、放大镜、烧杯、滤纸、玻璃片、滴管、铁盘

实验方法与步骤:①通过直接观察来发现土壤里有什么,必要时借助放大镜;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②将土壤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不用玻璃棒搅散,使土在水中沉淀;③用滴管汲取一些澄清的水滴在玻璃片上;④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水分蒸发干;⑤在铁盘上放一些干土,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及结论:①把土壤放入水中有气泡跑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②搅散的土壤沉淀后观察沉下来的土分层,有沙子;③水蒸发后在玻璃片上有污渍,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④加热干土,土壤会冒烟,有一股怪气味,说明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⑤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沙子、水、空气、粘土、腐殖质等构成的。

(六)为什么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实验课题:探究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实验材料: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喷壶;量筒;烧杯 实验方法与步骤:①两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把两块木板倾斜相同的角度。②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用烧杯把流下的水收集起来。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有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少,而且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多,而且比较浑浊。说明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

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同样多的土、水、木板倾斜的角度

实验中的不同条件: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

(七)凸面镜中的像与镜外的我们大小相等吗?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回答。

实验材料:凸面镜,大卡纸、桌子

实验步骤:①在窗户边的桌子上放一面凸面镜,让镜面对着窗户;②把卡纸放在凸面镜的斜对面,调整凸面镜与卡纸的位置

现象及结论:我们将在卡纸上看到窗户清晰的正立的影像。大小要比实际的形状小。

第13篇: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方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方案

一、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

实验器材: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小锯条、蜡烛、铁圆盘、方盘。 实验方案:

(一)

1、把三根火柴用蜡油依次粘在小锯条上

2、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小锯条加热小锯条的一端。

现象:会看到三根火柴依次掉落下来。

(二)把蜡油滴在圆盘的边缘,用试管夹夹住圆盘,放在酒精灯的

火焰上加热圆盘的圆心。

现象:会看到蜡油会融化

(三)把蜡油滴在铁方盘的一角,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方盘

加热方盘的另一角。

现象:方盘一角处的蜡油会融化。

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递热的

方式叫传导。

二、实验名称:热对流实验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小米、大米、黑米。

1、实验方案:在烧杯内放入少量的热水。把小米、大米、黑米放进去。

2、把酒精灯放在三角架下,把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

3、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点燃酒精灯。

实验现象:水开了以后,小米粒随着水游到上面,又游到下面,又上去,又

下来。循环往复。

实验结论: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

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产生了对流。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播的。

三、实验名称:吸热能力强弱实验

实验器材:黑白纸袋、黑白手套、黑白锥形瓶、温度计。

实验方案:把两个同样大小、材料的黑白纸袋戴在手上,在太阳下晒。

把两个同样大小、材料的黑白手套戴在手上,在太阳下晒。

把两个同样大小的锥形瓶套上两个同样大小的黑白纸袋,里面分别放上温度计。

实验现象:黑纸袋和黑手套热,黑色的锥形瓶里的温度计度数高。

实验结论: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强。

四、实验名称:物体保温实验

实验器材:棉花、棉手套、动物毛皮、毛衣、泡沫塑料、温度计。

实验方案:分别用棉花、棉手套、动物毛皮、毛衣、泡沫塑料包裹住温度计

的液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温度计的度数没有升高。

实验结论:这些物体不会生热,而是保温。

五、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器材:水槽、热水、冷水、烧杯、小药瓶、吸管、酱油、橘子汁、牛

奶、醋、水。

实验方案:把吸管分别插在小药瓶的瓶塞中,把酱油、橘子汁、牛奶、醋、

水,分别装在5个小药瓶中,盖上塞子。把这5个小药瓶先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热水中5个瓶子里的液体遇热上升,在冷水中液体遇冷下降。实验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六、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实验器材:水槽、烧杯、饮料瓶、气球、热水、冷水

实验方案:把气球套在饮料瓶口,用热水烫瓶身。观察现象。 把瓶身放在冷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热水烫气球膨胀起来,放入冷水中气球缩回去。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七、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铁环、铁球、烧杯、冷水 实验方案:

1、点燃酒精灯。

2、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小球一段时间。

3、把小球套在铁环上,观察现象

4、把加热的小球放在冷水中冷却,再放在铁环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热后把小球套在铁环上,小球通不过铁环。

把加热的小球放在冷水中冷却,再放在铁环上,小球能通过铁环。

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八、实验名称: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实验器材:电灯、纸张 实验方案(现象):

1、打开电灯。用纸卷成纸筒,能看到灯光。

2、把纸筒弯折,看不到灯光。

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九、实验名称: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实验器材:水槽、激光灯、牛奶、水

实验方案:

1、在水槽里倒入水,再倒入少量牛奶。

2、开亮激光灯,从水槽的一侧照过去。

实验现象:会看到激光灯的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的。 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十、实验名称: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三个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中间带小孔)。 实验方案(现象):点燃蜡烛,把一张硬纸板放在蜡烛的前面,能看到烛

光。再放第二张硬纸板,透过两个孔能看到烛光,再放第三个纸板,透过三个孔能看到烛光,左右移动中间的纸板,看不到烛光。

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十一、实验名称:彩虹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阳光、喷壶

实验方案:在太阳下背向阳光喷水,背向阳光观察。 实验现象:会看到彩虹。

实验结论: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

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十二、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实验

实验器材:凸透镜、支架、纸屏、支架、蜡烛、火柴

实验方案:

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按顺序立在桌上,使它们在

一条直线上,并使镜面、火焰、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

实验现象:在纸屏上出现蜡烛火焰倒立的大小不等的像。

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的是缩小的像, 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的是放大的像。

十三、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地性实验

实验器材:几粒浸泡过的玉米粒、纸巾、培养皿、黏土

实验方案:

1、把玉米粒放到培养皿里,使玉米的尖朝向培养皿中心。

2、固定玉米粒。将纸巾浸湿,盖到玉米粒上。盖上培养皿,封好口。

3、把培养皿立起来,并用粘土固定好。

4、每天观察玉米粒根的生长方向,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玉米粒的根都向下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具有向地性。

十四、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器材:两个花盆、向日葵种子、纸盒。

实验方案:

1、在两个花盆里种上同样多数量的向日葵。

2、把两个同样的纸盒罩在花盆上。

3、在两个纸盒上同样的高度分别钻上同样大小的孔,一个面向阳光,一个背向阳光。

实验现象:向日葵的幼苗朝向小孔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

十五、实验名称:植物具有向水性。实验器材:三个花盆、向日葵种子、水

实验方案:

1、在三个花盆里的中心分别种上同样数量的向日葵。

2、每隔三天浇同样多的水给三盆向日葵。第一盆只浇左侧,不要浸湿右侧,

第二盆只浇右侧,不要浸湿左侧,第三盆全部浇湿。

实验现象:向日葵的根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具有向水性。

十六、实验名称:昼夜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地球仪、小人、手电筒

实验方案:用地球仪当作地球,在它上面粘一个纸人,用手电筒的光代替

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仪上。让地球仪在“太阳光”下运转一圈。观察“地球仪”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这部分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地球仪”的哪个部分照不到“太阳光”?这个部分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小人从开始接受阳光到再次接受阳光时,是不是正好转了一圈?

实验现象:地球仪向着太阳光的那部分被照亮,地球仪背着太阳光的那部

分照不亮。纸人从开始接受阳光到再次接受阳光时,正好转了一圈。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

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十

七、实验名称:四季更替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四个地球仪、激光灯、粉笔

实验方案:用粉笔在桌面上画一个椭圆做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把四个地

球仪放在轨道上,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的位置,把激光灯放在轨道的圆心位置,旋转激光灯一周,以北半球接受太阳光为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以北半球接受太阳光为例,如下图所示:

当地球仪运行到A处时,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的热量相等,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是秋季。当地球仪沿逆时针方向运行到B处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多处于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当运行到C处时,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的热量相等,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当地球仪继续运行到D处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少,白天最短,处于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实验结论:(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

在自转过程中,有赤道平面,在公转过程中有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在赤.................................

道平面与轨道平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同一地点.................................(主要是温带地区)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有时太阳高度大(夏季)...............,有..时太阳高度小(冬季)..........,有时太阳高度适中(春秋季)..............。这样在一年中就会出..........现冷热不同的四季变化。...........

十八、实验名称:月相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手电筒、皮球

实验方案:两人合作,一人把自己当地球,将皮球高举在空中,当作月球,

另一人使阳光(手电筒光)照射到月球(皮球)上,然后一边使月球公转(自西向东沿逆时针方向)。一边观察月球明亮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月球在绕地球公转时,由于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月亮的

明暗部分大小不同。

实验结论:月球不会发光,它反射的是太阳光,月球总有一面被太阳照亮,

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阳的一面有时全部是黑暗的,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少,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相等,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多,有时全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多,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相等,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少,有时全部是黑暗的,这样就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3

第14篇: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实验一:观察植物的身体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 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

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 身体形态各异, 姿态万千,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 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 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 种器官构成。

1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小结: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 种器官构成。

2

实验二:观察植物的根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 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 成。

科学知识: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 验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 1~2 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教学过程:

3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 我这里有一截植物, 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 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 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 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

4

实验三:根的吸水实验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 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 成。

科学知识: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 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 1~2 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教学过程

5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 我这里有一截植物, 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 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 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 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6

实验四:茎的运输水分的实验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 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 成。

科学知识: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 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 1~2 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7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 我这里有一截植物, 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 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 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6、回家做实验。

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 茎能运输水。

三、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

8

实验五:叶的蒸腾作用实验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 科学探究 :

通过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懂得植物的生活离不开阳光。

2、探究植物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发挥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

3、学会依据事实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猜想。

4、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

5、懂得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重要意义,珍爱那一片绿。

科学知识 :

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3、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趣味事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卷尺、资料卡。 课前准备:用一个透明塑料袋罩在一棵盆栽植物上,用线把下面的袋口扎紧,把 植物放在阳光下。 教学过程

一、学教导入

上周我们进行了植物与阳光实验的探究,现在,我们看看探究的结果。

二、植物与阳光实验探究的结果。

1、交流。

2、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的猜测一致吗?

9

3、课件补充:英根泰斯发现植物生长需要光的实验。

4、学生了解光合作用这个过程需要什么,产物是什么。(见书第 7 页倒数第二 段)

5,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意义?

三、活动:叶的蒸腾作用

1、回顾植物体内水的运行过程。

2、提问: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了吗?

3、指导设计实验(课后观察)

4、观察教师课前的准备实验,说说看到什么现象发生?并解释?

5、借助课件认识叶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蒸腾作用,根吸 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 从而促进植物体内, 水和养料的运输。 意义:降温、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溶解在水中的养料的运输。

四.布置作业:搜集植物器官的趣事。

10

实验六:观察兔子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 通过观察兔子的外形,认识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和身体的组成,并代表动物 认识动物一般的外形特征。

(2)通过研究兔子对外界条件的反应及饲养兔子,了解小白兔的生活习性。 (3)在为动物建立档案过程中,了解其他动物与小白兔的区别,通过交流了解 认识更多的动物。

(4)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有关兔子生活情况的录像,有条件可购买一只兔子供观察。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兔子的外形。

1、任务驱动:小白兔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小动物,你能说说知道小白兔的什么 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小白兔,把小白兔画下来,并试一试将它身体各 部分的名称标出来。

4、学生观察,画小白兔,标出各部分名称。

5、师:比一比,谁画的小白兔最像。

6、生汇报交流,并上台展示作品。

7、小结:小白兔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二)认识兔子。

11

1、师:兔子还有没有别的特点呢?一起来说一说,比如兔是怎样运动的,兔 子的身长、体重是多少,兔子耳朵和我们人的比较,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次 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有目的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

3、学生汇报,师板书。

4、小结。

(三)小白兔爱吃什么?

1、师:图中的食物小白兔都爱吃吗?请你说说。

2、板书学生的猜想。

3、师:小白兔是否真的喜爱吃这些食物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观察的结 果记录下来。

4、生汇报,师板书。

5、小结:大部分学生已对认识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和身体的组成有所认知,知道小的兔的生活习性。

12

实验七:分辨声音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 题。

2、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假设的事实。

3、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 情感态度与价值:

1、乐于与人交流,体验不同声音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2、认识声音在了解事物、相互交流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秘 密的动机。

科学知识:

1、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认识声音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锣和鼓,二胡、口琴、笛子等乐器,大小不同杯子、材料 的不同或用于辨声的其它物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 有的让人心旷神怡, 有的令人心烦意乱。 声音世界丰富多彩! 声音世界奥秘无穷! ?? 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间产生的奥秘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些声音差异, 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

13

二、分辨声音

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高低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强琴弹奏出结 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间的差异。 2.让部分学生想出办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注意要求先让 学生对比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对比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 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 大小高低

3. 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建构 “音量”、“音调”概念。 )

4、用其他物体发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 我们来做一个猜声游戏, 先展示放在讲台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学生背向讲台,教师分别敲击讲台上的物品让其发怕同学们猜发声的物品的名称。

14

实验八:研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

2、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科学知识 :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皮筋、纸巾盒、空盒子(或铅笔盒)、水、水杯若干个、小口空 瓶或饮料瓶、吸管、图钉等。(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相应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古人利用声音产生的原因制作了许多乐器。

二.指南车信箱:科技史阅读材料—编钟

1、了解编钟: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向学生介绍。

2、让学生说一说钟声是怎样产生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敲出由高到低的钟声?

三.活动 自制小乐器。

15

1、准备: 在制作小乐器前,将全班学生分成 ---- 个实验小组,每组为一个乐队。按所做 内容命名。

2、设计: 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小乐器;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 引导学生确定初步的制作计划。

3、制作修改: 制作小乐器; 交流介绍各自制作的小乐器,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

4、展示评价: 开一个自制乐器演奏会,奏,然后各小 组合奏,其他同学评价。

让每小组派代表用自制乐器在班上独

实验九:研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作 出猜想与假设。

2、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 :

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教学准备: 水、水槽、音乐贺卡或小收音机、玻璃钟罩、闹钟、两用气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二、活动 1: 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

2、学生猜想: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体传播。

3、对每类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汇报、交流、完善。

4、学生进行实验。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

17

(1)固体:范例引领(可用教材 P32 第一幅实验场景图:桌面和空气传声 情况的对比实验作为范例)→选定探究材料→按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小组合作实 验→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 )→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归纳总结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

(2)水或液体:第一个过程: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子、铃铛、水、水槽等)→学生讨论实验计划→发放实验材料→实验→汇报交流→得出初步 实验。 第二个过程: 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收音机)和塑料袋→提出探究问题→假 设→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 (音乐贺卡在水中和空气中传出的声音对比 )→ 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空气:提出探究问题→假设→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师生共同制订对 比实验计划(对比玻璃罩中的闹钟在抽气前后抽气后传出的铃声 )→师生合作完 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小结

18

实验十:控制声音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控制声音的研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自己在控制声音方 面的想法。

2、尝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声音的控制(放大和减小)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增强环保的意识,认识保护听觉的重要性。

2、感悟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可以被控制。

2、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弦乐器、音叉及共鸣箱、减少噪声标识的图片或实物或减少噪音危害的 录像或投影等、耳朵结构挂图。课前搜集的各种减少噪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声音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美妙的声音让人感到舒服, 而有些声音却让 我们感到烦躁不安, 有些声音我们要使它变大, 有些声音我们要尽可能使它减弱, 那么我们怎样来控制声音呢?

二、活动 1 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19

1、哪些情况下,我们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2、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34 页中的 4 幅放大音量的场景图,启发学生寻找放大 音量的主要办法:与声源、传播途径、传播距离、人耳处等因素有关。

3、交流方法:学生交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的设想和办法。

4、亲身体验: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用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5、总结提升;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使声音变大的方法。

三、阅读材料:噪声

1、阅读

2、哪些声音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控制噪声的意义。

3.激发学生产生自觉保护声音环境的动机。

四、活动 2 : 控制噪声

1、教材 35 页的 5 幅图中,用到了哪些办法来减少噪声?

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3、学生交流分析结果

4、师生共同归归纳减少噪声的途径或方法

5、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20

实验十一:写密信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会用简单的方法书写密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愿意在写密信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科学知识:

知道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写密信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简单的传递信息的视频。(一段是远古人类用语言交流而成功狩猎的视频;另一段是古时候快马加鞭送军情的视频。 )

2、能说说这两幅场景中传递信息的情形吗?

3、你能说出他们传递信息方法各自的优劣吗?

4、教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的简单方式传递信息。这些简单的方式容量小,传递距离短而且不能长期保存,而书信可将信 息传递的范围更大,信息传递的量更多,信息传递的距离更远。

二.活动 1 写密信。

21

1、过渡:教师提问:假若视频中送信员携带的军情十分重要,要防止泄露, 你有什么好法子?

2、古人很聪明,他们发明了一个好方法—写密信(课件出示古人写密信的 过程)

3、你们想不想也学古人的方法,在课堂上来写写密信?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5、活动基本完成时, 教师问: 我们的活动有趣吗, 此时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6、教师简单讲解写密信的原理。

7、小结:从写密信的活动中,我们知道这种方式可以用文字传递信息,而且信息的内容可以保密。

三、指南车信箱

1、阅读。

2、了解用明凡写密信的方法。

四、搜集资料

1、过渡:其实,古人很聪明,除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还有很多其他写密 信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2、布置任务,课后搜集资料并交流。

22

实验十二:霜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测量水凝固成冰时的温度(冰点)0℃。

2、能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取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与大家合作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 :

1、知道冰、雪、霜、雾淞等都是水的固体形态。

2、认识水在 0℃时会凝固成冰。

3、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 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教学重点:水的冰点。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大烧杯、试管、水、温度计、金属筒、碎冰块、食盐、湿毛巾。 课件:冰、雪、霜、雾淞的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冰、雪、霜、淞的图像资料。提问:你能对这几种结冰现象进行描述吗?

2、我们还知道自然界有哪些结冰现象?

23

3、学生交流。

二、拓展活动:探究霜的成因 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寒冷夜晚,有时会出现霜。这是怎样形成的?

1、猜测:可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变成的。

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

4、实验结论: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 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三、阅读指南车信箱 :地球上的冰雪世界—南极与北极。

24

第15篇:科学小实验作文600字

科学小实验作文600字

科学小实验作文600字:奇妙的变化

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六(3)班 张璇

“咦?变红了!”“变绿了!”“唉?怎么变成了紫色?”“实验室”里不时传来我的喊声。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正在厨房——“实验室”,研制关于酸性和碱性的问题。这学期的科学书中介绍了紫甘蓝水可以识别酸碱性物质的法宝哟!酸性变红,碱性则变绿。

任何科学探索都会将谜团揭晓得一清二楚。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我的实验室。此时我的心情是既激动又紧张。我按照书中的步骤开始了我的实验,也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我先从冰箱里拿出紫甘蓝的几片“外衣”.用菜刀将它们变成了碎片,接着我又如法炮制地将其余几片“变了身”,紧接着,我又娴熟地将它们送回了家——罐子。我随后又用热水淹没紫甘蓝碎叶的“家”透明的水一下子便被“染”成了淡蓝色。沸腾的水逐渐变冷了,我用过滤网过滤掉水中的杂质,接下来,紫甘蓝水便要秀出它的绝活——大变脸了,我把紫甘蓝的水分成几份,接下来便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有请第一份紫甘蓝华丽登场。我滴几滴醋,一会儿一缕绛红在淡蓝色的水中来回穿梭游曳,信步在淡蓝色水的世界中,很快便扩散到各个角落,由此我知道醋是酸性的。然后我又在另一份试剂中洒了一丝小苏打,魔术师紫甘蓝水似乎有些疏忽,绿色不太明显我又多加了一点,绿色的颜色才明显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这是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如果往绿色试剂中掺杂酸性物质会不会恢复到原来的模样。“咦,变得更绿了,绿得苍郁,绿得深沉!”“唉,怎么变成桔红色了?”“呀,都变成绛紫色了!”„„紫甘蓝水最终没能恢复到最初的模样!

从这次的小实验中,我学到了许多。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那些物质是碱性,哪些物质是酸性,还学会了制作PH试纸,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小试验,我增长了科学知识,还直观地了解到物质的酸碱性,学会用实验验证知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通过不断地科学探索,才能加强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能探索未知的奥妙,解决心中的谜团。

科学是快乐的,更是奇妙的。久而久之,你会在科学中发现奇妙,在奇妙中感受科学。

第16篇:科学小实验作文400字

科学小实验作文400字

科学小实验作文400字:鸡蛋会游泳

湖南省平江县城北学校三年级 钟晨

刘老师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她刚跨进教室,同学们就猜想:里面装着什么呢?是好吃的糖果,还是一本书?

刘老师走到讲台上,拿出两个透明的塑料盒和一个鸡蛋。她叫了两个男生去给塑料盒盛水。刘老师说:“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两个男生回来了,手中各端着一盆清水。老师拿出鸡蛋放在一盆清水里,鸡蛋慢慢地向下沉。刘老师摇了摇头,说:“我能变魔术,把鸡蛋浮起来。”刘老师真会变魔术,将鸡蛋浮起来吗?我对这个实验有了兴趣,同学们也半信半疑地看着刘老师。

刘老师拿出一包盐,在水中撒了一些。她连撒了三次,鸡蛋竟然在水中慢慢立起来了。接着,刘老师拿出了一支铅笔,在水里面搅拌,水中形成一个小漩涡。最后,鸡蛋浮上来了。“哇!”同学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为什么刚刚还沉下去的鸡蛋,撒了盐就浮上来了?”老师给我们讲了“死海不死”的>故事。原来,水中加入盐,密度变大。鸡蛋内部有空气,密度比盐水小时,就会浮起来。

(指导老师 刘 玲) 《科学小实验作文400字》

第17篇: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总结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总结

实验一: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三: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四: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五: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

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

实验过程:

(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六: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

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 实验过程: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七:

实验名称:探究沙子、水和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材料:三只分别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铅笔

实验过程:(1)把桌面整理干净,分别将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

(2)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桌子,用耳朵认真倾听。

实验结论沙子传播声音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水和空气。 实验八:

实验名称: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

实验材料:铅笔

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桌面的中心,我们不论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都能听到铅笔敲击桌子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或四面八方)。

实验九:

制作名称:制作一件小乐器。(答案不唯一,还可以制作其它乐器)

制作材料:大小一样的瓶子七个、水、金属棒、音高标签

制作过程:

(1)依次在七个瓶子中从少到多装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属棒敲击瓶子,调试音高。

(2)在各个瓶子上贴上音高标志。 (3)用金属棒弹奏乐曲。 实验十:

利用科学方法检测土豆、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 利用科学方法检测土豆、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名称:检测土豆、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材料:土豆、花生、碘酒、白纸、滴管 实验过程:

(1)滴几滴碘酒到土豆上,待一会我们发现土豆片上滴碘酒的地方变蓝了。

(2)将花生剥去皮,在白纸上涂抹一下,我们发现白纸上留下了油迹。

实验结论:土豆中含有淀粉,花生中含油脂。 实验十一:用漏斗、软塑料管等材料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实验名称: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实验材料:漏斗、软塑料管、塑料膜、长筒袜、碎馒头、乒乓球

实验过程:

(1)用漏斗代替口腔,软塑料管代替食道,塑料膜代替胃,长筒袜代替肠。

(2)把潮湿的碎馒头放在口腔里,手捏食道使食物进入胃。

(3)胃中的食物进入肠(用乒乓球代替)用手挤食物在肠内前进,最后从肛门排出。

实验结论: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实验十二:

实验名称: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杯、水、纸团、实验过程:

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过一会儿观察,纸团没湿。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十三:

实验名称:空气受热会上升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

(2)把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那里。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第18篇:小学科学四年级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将两只气球充气。

在需要刺破的地方(气球上部),事先贴上一小块透明胶带。

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2、调节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左右平衡。

3、刺破其中一只。

1、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

2、注意防止气球炸开,保护眼睛。

4、观察现象。

有充气气球的一端下降,有破损气球的一端上翘。

5、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变热或变冷。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

4、重复

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5、观察现象。

6、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在锥形瓶中加醋,放入小苏打。

小苏打不能太多。

2、把塞子塞紧瓶口,通过管子把气体引入另一只集气瓶。

收集2瓶气体以备用。

3、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观察现象。

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要少。

4、将长、短蜡烛分别点燃,放入瓶中。

5、将二氧化碳沿着杯壁慢慢倒入瓶中。

倾倒二氧化碳一定要慢,并要沿杯壁倒。

6、观察现象。

7、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8、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

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预测热水降温的速度。

2、倒大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放入热水。

1、一倒热水,就要将温度计放进去。

2、温度计的液泡一直放在水的中央,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

3、记录第一个最高点的数据。

1、不要将温度计拿出水杯读数。

2、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再读数。

3、视线与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4、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

5、画出记录曲线图。

1、在竖轴标出数次(10次)测量的温度。

2、将标出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

课题:《热的传递》

实验器材: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在汤匙柄滴上蜡。

1、点燃蜡烛。

2、在汤匙柄前,中、末分别滴上蜡,等蜡凝固。

3、每组准备两把汤匙,分别按要求滴上蜡。

2、点燃酒精灯。

1、打开酒精灯灯帽,把灯帽竖起放在桌上。

2、点燃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3、观察酒精灯火焰。

1、酒精灯火焰分为内焰、中焰、外焰。

2、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加热一般都使用外焰。

4、给汤匙加热。

1、给一把汤匙的前端加热,观察蜡的熔化情形。

2、给一把汤匙的中端加热,观察蜡的熔化情形。

5、熄灭酒精灯。

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焰。

6、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热会沿着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

课题:《热的传递》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倒150ML冷水在烧杯里。

冷水不宜太多,不然加热时间太长。

2、加入木屑。

少许木屑即可。

3、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烧杯不能直接放在火上加热,因此要垫上石棉网。

4、点燃酒精灯,给石棉网加热

注意酒精灯使用的要领。

5、观察木屑的运动

1、注意防止沸腾,只观察、不动手。

2、等待时间要长,要有耐心。

6、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液体传递热的方式是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四年级上册第 2 单元)

课题:《吸热和散热》

实验器材:相同重是的油和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给油、水加热。

1、油、水的量要相同。

2、注意酒精灯的操作要领。

2、每隔1分钟记录油、水温度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3、加热6分钟,记录6次

4、停止加热后,每隔1分钟记录油、水温度。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5、记录6次。

6、比较记录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本领不相同。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同种物质,不同颜色的吸热和散热性是否一样

(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

课题:《吸热和散热》

实验器材:白色与黑色杯子、温度计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将两种颜色的杯子放在阳光下

阳光要强烈,白色、黑色面积稍大些效果会更好。

2、每隔1分钟记录温度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3、记录6次

4、将杯子拿进教室

5、每隔1分钟记录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6、记录6次。

7、比较记录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8、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颜色深的物体吸热性能更好。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拉力)(四年级下册第 3单元) 课题:《小车的运动》

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垫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在桌面上定好距离,即起点、终点

1、小组成员合作好

2、保持小车重量、路面等其他因素都不变

2、挂2个垫圈,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反复几次。

1、计时要准确,反应要快

2、实验至少3次以上

3、挂5个垫圈,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反复几次。

1、计时要准确,反应要快

2、实验至少3次以上

4、计算并比较。

1、通常取平均数。

2、比较拉力不同时,小车运动的速度。

5、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其它因素都不变)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量提起物体所需要的力(四年级下册第 4单元) 课题:《力在哪里》

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2、将钩码挂在挂钩上

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秤标之的最大数值

3、等指针静止时,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5、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会使用弹簧秤。

第19篇: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

学校:响 水 小 学

年级: 四 年 级

姓名: 申 作 进

时间:2009年9月1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这个学期的实验教学我准备这样做:

一、合理组建实验小组

小组合作实验是本册书实验的主要形式,因此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在管理上下硬功夫。我计划把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四个人都有各个的职责,一个人是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且重点管理组内的纪律与评价;一个是材料管理员,负责安排带材料;一个是实验员,负责做实验时的分工与操作;一个是记录员,实验是专门记录实验的情况。实验时要求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教师每节课都要强调安全,包括带材料也要注意安全。

二、课堂上精心指导学生实验。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要让学生在假设的基础上拟定实验的计划,再根据计划制定实验步骤,还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实验目的和实验的总的目的。

2、精心指导学生实验。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时帮助学生,学生做错了实验时帮助学生找到实验出错的原因,如果实验失败,要分析失败的原因,给学生一个解释。

3、让学生认识仪器,并学会使用仪器。因此,每次实验前向学生介绍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4、对整个实验教学做好记录,写好总结,以便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有哪些不足,哪些困难,来改进自己的实验教学。

5、教会学生收集实验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6、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情况与结果,丰富他们的实验。

三、合理评价

可让学生自评,再在小组内评,最后在班里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可发放小奖章。

四、实验要求:

四年级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时期,在教学中我们将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首先我们将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我们将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等,了解控制变量实验的重要性,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我们将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可以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状图等进行记录;我们将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特别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第20篇: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金山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标准开齐上足实验教学课程,引导每个学生亲历各个实验探究过程,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常规实验教学工作:

1、实验教师应与其他学科密切合配,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学期初制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2、分组实验时,任课教师要认真填写实验通知单,学生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教师课前认真准备实验。若需要药品和仪器,提前向学校报告,及时购买。

4、凡有危险性的实验,任课教师必须事先讲清操作规程,注意事项,杜绝学生将实验药品带出实验室。

5、做好实验前后的仪器、药品检查和记录工作。

6、做好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工作。

7、整理好实验档案。

四、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实验室必须将实验室管理条例挂放在显著位置。第一次实验课时,教师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1、防火、防电

(1)防短路、漏电。实验教师要加强防火及防电害意识,不能麻痹大意,应不时督促检查学生的防火及防电害工作。

(2)学生做实验时,对易引起火灾的实验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操作要领,避免事故发生。

(3)严禁在实验室吸烟。

实验室都配备灭火器,实验教师要会使用,并经常检查,保持完好,到期申请更换。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报告处置,一旦发生火灾要主动扑救,及时报警(电话119)。

2、防盗、防破坏

(1)实验教师每天离岗时要关闭应关闭的电源、水源,锁好门窗。门锁及门窗插销要保持完好,发现损坏,必须及时报修。

(2)学生实验完毕,必须对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标本和模型作及时清点和整理,归柜保存。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不按实验规程和要求做,损坏仪器和标本,须按损坏程度,要记录清楚,照价赔偿。

2011.9

四年级科学小实验
《四年级科学小实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