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南宋诗人(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2 21:00:2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历史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

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1)这一现象形成于何时?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2)从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主要原因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南方经济的发展过程

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2.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5.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6.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主要原因: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推荐第2篇:南宋杰出爱国诗人 杨万里 诗词 歌副 经典40首

南宋杰出爱国诗人 杨万里 诗词 歌副 经典40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送别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宿新市徐公店》描写花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新柳》描写柳宋·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4、《闲居初夏午睡起》描写夏天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小池》描写夏天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6、《昭君怨 咏荷上雨》描写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

7、《念奴娇·老夫归去》宋·杨万里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主...8、《好事近·月未到诚斋》描写月亮宋·杨万里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如今才是十三...

9、《昭君怨·偶听松梢扑鹿》宋·杨万里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俄顷忽然飞去。飞...10、《武陵春·长铗归乎逾十暑》宋·杨万里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旧赐龙团...

11、《水调歌头·玉树映阶秀》宋·杨万里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涧底蒲芽九节,...

12、《忆秦娥·新春早》宋·杨万里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春归了。落梅如雪,野桃红小。老夫不管春催...

13、《和仲良春晚即事》宋·杨万里几许春缯好,谁令绿遽深。风光曾著眼,时序只惊心。永日便月寝,怀怯...

14、《和仲良春晚即事》宋·杨万里春在已愁热,夏来还解凉。一年又如许,万事更须忙。情薄忘花减,心危...

15、《和仲良春晚即事》宋·杨万里欲与东风说,休吹随絮飞。吾行正无定,魂梦岂忘归。花暖能醺眼,山浓...

16、《和仲良春晚即事》宋·杨万里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梦岂花边到,春俄雨里迁。一犁关五秉,百箔...

1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1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19、《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20、《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2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哲理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23、《悯农》宋·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24、《读书》宋·杨万里读书不厌勤,勤甚倦且昏。不如卷书坐,人书两忘言。兴来忽开卷,径到...

2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宋·杨万里後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2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宋·杨万里政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27、《寒食上冢》寒食节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

28、《绝句》宋·杨万里枫老颜方少,山晴气及昏。旧贫今更甚,已冷幸犹暄。...

29、《梅花》宋·杨万里花早春何力,香寒晓尽吹。月摇横水影,雪带入瓶枝。...30、《偶成》宋·杨万里珍禽饮盆池,将扇扑窗户。一声惊得飞,再声惊不去。...

31、《秋怀》宋·杨万里随分哦诗足散愁,老怀何用更宜搜。聿来胥宇蚁移冗,无以为家燕入秋。...

32、《秋兴》宋·杨万里宿有青霞愿,惟应白鹭知。风烟聊晚望,山水入秋宜。老里还多病,贫中...

33、《秋夜》宋·杨万里挑落寒灯一点青,方知斜月半窗明。无端一阵秋声起,唤作铜饼蟹眼鸣。...

34、《山行》宋·杨万里山行两日厌荒凉,田少山多多更长。一望不曾亏碧草,半分何似借青秧?...

35、《无题》宋·杨万里坐看胡孙上树头,旁人只恐堕深沟。渠侬狡狯何须教,说与旁人莫浪愁。...

36、《夜坐》宋·杨万里欲雪天还惜,不风寒自生。灯摇无定影,火作始然声。又遣庭闱讯,悬知...

37、《夜坐》宋·杨万里夜永留清坐,诗臞称病客。溪鸣风处停,月湿露中松。喜事何曾梦,灯花...

38、《夜坐》宋·杨万里背壁青灯劝读书,窥窗素月唤看渠。向来诸老端何似,未必千年便不如。...

39、《饮酒》宋·杨万里今日偶不饮,无事亦有思。偶然举一杯,事至我不知。岂独忘万事,此身...40、《稚子弄冰》描写冬天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推荐第3篇:诗人

诗人简介大全

六、四班

補金慧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628篇诗文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61篇诗文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58篇诗文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746篇诗文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00篇诗文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203篇诗文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52篇诗文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404篇诗文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7篇诗文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64篇诗文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465篇诗文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201篇诗文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445篇诗文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37篇诗文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4篇诗文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83篇诗文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8篇诗文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142篇诗文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17篇诗文

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207篇诗文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30篇诗文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2篇诗文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17篇诗文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9篇诗文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246篇诗文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125篇诗文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0篇诗文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6篇诗文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9篇诗文

李绅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155篇诗文

推荐第4篇:第五章 南宋前期文学

第五章 南宋前期文学

南宋前期词主要基调是抒忧国爱国之情。南宋政府偏安一隅,诸多文人士大夫有感于天下兴亡,主张北上统一中原。表现在其词中,就是慷慨的爱国豪情,就连巾帼也不让须眉,此期著名女词人的词作,也在用词叙说国破家亡的悲哀;而辛弃疾词,更是呼喊出了南宋爱国潮流的最强音。在李清照与辛弃疾之间,还有张元干,张孝祥等爱国词人;而在辛弃疾同时和之后,则产生了辛派词人;如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我们首先来看看北南宋之交的词人——李清照。

第一节

李清照

两宋之交活跃于文坛上的作家中,出现了专门致力于写词的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她以女性作家独到的视角和特有的深婉细腻,把婉约词的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也是诗、词、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

我们还是先来提示一下李清照的生平。

一、生平(1084-1155?)

李清照的生平,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安闲优裕的。她出身于一个书香门弟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曾得到苏轼的赏识。母亲王氏也是出身名门,知书识礼,能写文章。因此,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得到了极好的教育,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夫妻俩情投意合,过着幸福和谐的生活。

2.后期。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攻破汴京,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妻的幸福生活倾刻间成了水中月、镜中花,赵明诚携妻南奔,在不断辗转流亡的途中,赵明诚染疟疾去世,正值壮年的李清照在国破之外,又承受起了家亡的悲哀,其晚年辗转流寓于江南一带,最后定居杭州,一直伴随着她的是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

二、李清照的词论

李清照曾写过一篇论词的文章,后人题之为《李易安词论》,简称《词论》。这是宋人最早的一篇论词的专门文章,影响很大。在《词论》中,他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词论,我们前面讲到苏东坡时,也提到过他的词论是——“词自是一家”。自是一家、别是一家虽然只有一个字不同,而它们的内涵却是大相径庭的。总体上来说,自是一家、别是一家都是在肯定词体作为一种文体的独立性,都是在提高词的地位。但是,苏轼的自是一家,是指词应该与诗文具有同等的文学地位,因为词也能够具备“言志”的功能。故而苏轼常常以诗为词。这是针对柳永词的浅俗词风而言的。

而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则重在说明诗和词之间的界限。李清照认为,词不能混同于诗,它别是一家,这是针对苏轼的以诗为词而言的。因此,词别是一家的含义应该是词作为一种独立的以抒情为主的音乐歌词和样式,应当有其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特色,应该与诗严格地划分出界限。故而,李清照是不满苏轼词风的,甚至她还将北宋的一流词家都批判了一通。她唯一认可的词人,就是周邦彦,受

1 周邦彦的影响,她也主张词应该典雅浑成,格律精工。由此,我们简单地总结一下李易安词论的一些重点:

(1)词别是一家;(2)语言典雅浑成;(3)格律精工。

三、李清照词的内容(作品选p51)

和李清照生平相对应,李清照词的创作也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

李清照前期生活安闲。少女时代的她是无忧无虑。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合,夫妻生活幸福美满。故而其前期词的主要题材内容集中于两个方面:

①抒写少女闲感。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②表达相思之苦。李清照结婚后,其夫赵明诚曾外出做官,闲居于家的李清照以词代简,作了许多怀念丈夫之词。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后期

后期的李清照遭受了国破夫死家亡的三重痛苦,词风也为之一变,题材内容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后期词,多抒写自己寡居生活的孤苦和对国事的忧虑。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就是将身世之悲和国家危难交织在一起。极具感染力。而《武陵春》(风住)也是这类题材的词。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四、易安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最杰出的词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的词向来被视为“婉约正宗”,在后世被推崇为当行本色的典范。其词作能自出机杼而不依傍古人,时人称之为“易安体”。易安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女性的身份塑造抒情主人公多愁善感、缠绵凄惋的自我形象,真实地展现了词人的情感历程和内心世界,打破了以往“男子作闺音”的传统格局,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女性自觉意识。她的词不管是写少女的天真活泼,还是闺中的相思之愁,以及亡夫后寡居的凄苦之情,都写得独具特色,和男性的代言词有着很大的不同。

2、善以白描之法写含蓄之情。李清照的词,极少用典,常以极平常极生活化的明白晓畅的语言,锻造出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出富于发展变化的抽象的自我情感。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又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人比黄花瘦”(《声声慢》)等,同样是写愁,却有如此多细腻曲折的表达方法,多侧面地描画出了微妙的情感流程。

3、语言独具个性,极善于从日常生活口语中精心提炼出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以俗为雅,化腐朽为神奇;也善于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因而其语言既清新淡雅,又通俗浅易,既有典雅的文人趣味,又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如《声声慢》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她以女性身份登上文坛,释放属于女性自己的情感,比代言体的“男子作闺音”真切的自然得多,文学史上也从此有女性的声音。客观地说,李清照是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格局,因此,她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品讲读]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通过抒写作者在深秋黄昏的真切感受,倾诉了她国破家亡、夫死寡居的无限愁苦,抒发了她百无聊赖、无所寄托的浓重悲哀,也曲折地反映出忧时伤乱的爱国情绪,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2.此词的艺术特点:

(1)此词突破了一般词作上片主景、下片主情的常见模式,以情开篇,以情结响,中间以大量笔墨描绘深秋景象,这些景物又都染上了词人孤寂悲愁的主观情绪。在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中,给读者展示了一个被“愁”笼罩溶涵的艺术世界和词人复杂隐秘的情感流程。

(2)此词巧妙地运用铺叙手法,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集中起来进行高度艺术概括,层次清晰地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活动。在情节的进展中,感情也随着具体形象的描绘而逐次深化,最终形成感情的总暴发,结构井然有序,线索鲜明突出。

(3)此词大量运用双声叠韵和舌齿两声的词字,使外在的声情口吻和内在的情感律动浑然统一。尤其是起笔十四叠字,声情并茂,创意出奇,既细致地描绘出感情活动发展的层次,又起到了笼罩全篇,贯彻始终的作用,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结尾之前,又使用了“点点滴滴”四个叠字,照应开篇,交互辉映。

《永遇乐·落日熔金》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生活和心境的写照,也是她后期词的代表作。全词通过描写元宵佳节时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委婉含蓄地抒写了自己晚年所郁积于胸的深沉的家国之思以及凄怆、孤寂的心情。

上阙通过描绘眼下元宵佳节黄昏时的所见、所闻,抒发其难以排遣的家国之思。上阙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即前面三层都是先写景,后抒情,连续用三个问句,表达了作者深沉凝重 3 的家国之思。1—3句是第一层:前两句写了元宵佳节黄昏天空中夕阳、云霞所构成的一幅灿烂、美好的图画。然而,第三句却在意思上逆转,写作者并无心欣赏这幅美图,而心中思念的是“人在何处?”作者无心赏美景——一心思亲人,这表明她对自己逝去的亲人深沉的思念。这里运用的是借丽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4—6句是第二层:前两句点明春天已经来临了,自然界已经满眼春色,而第三句写作者的内心中却感到“春意知几许”,即作者却并没感到春色的降临,言外之意,她的心已完全被家国之思所占领,可见家国之思的沉重。7—9句是第三层:前两句也是写景——元宵风和日暖的好气候,而第三句也是逆转,作者却想到风和日丽后的风雨寒潮。当然,这里的“风雨”是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社会的“风雨”,南宋统治者面对金兵的入侵采取妥协投降政策,社会将会继续发生大*,自己会继续遭受战乱的折磨。前三层都是先写景,后抒情,而抒情时,作者又非直抒胸臆,而是以问句的形式使情与景在意义上形成逆转,委婉的表露出那种郁结的深沉的家国之思。正是基于这种深重的家国之思,所以上阙第四层,则以作者的具体行动进一步加以说明。因为心里的家国之思太沉重,所以无心闹元宵,只好婉言谢绝邀她共赏元宵佳节的诗朋酒友,这是以行动写心理。

下阙以今昔元宵盛衰之景的对比描写,表现作者深沉的家国之思以及凄怆,孤寂的心情。下阙分两层:第一层(1—5句)写“中州盛日”的元宵佳节。作者突出写了自己在昔日元宵时,与京城中的闺秀们“簇带争济楚”共赏元宵的热闹盛况。作者对昔日的盛景是极为留恋的,即对故国的怀念,希望能再现这种盛况。然而因朝廷上下的腐败无能,却使这种盛况消失,再难出现了,所以下面就又转入现实。第二层(6—10句)写眼下的元宵佳节。作者突出眼下元宵自己“风鬟霜鬓”,而“怕见夜间出去”的凄怆之状。此情此景与昔日形成鲜明对照,昔日是“簇带争济楚”闹元宵,今日却是“风鬟霜鬓”避元宵,今昔对比,作者那种凝重的物是人非的家国之思则不言而喻。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心完全被这种家国之思所占有,所以无心去赏元宵,只好独自“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下阙结尾也是以行动写心理。而下阙结尾所写与上阙结尾所写的行动恰好形成前呼后应——前面写她谢绝朋友赏元宵之邀,后面接着交待谢绝相邀之后的结果——独守帘下,听窗外人赏元宵的笑语喧哗,由此可见词人此时是何等的凄怆和孤寂。无怪刘辰翁读此词不禁感慨:“诵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

此词在艺术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二是委婉含蓄地抒情方式:上阙以三问抒情,下阙以对比抒情。

五、李清照的诗文创作

李清照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他最擅长的是词,但其诗文成就也是很高的。

李清照的诗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她后期所作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诗中她赞美了宁可死去也不愿屈辱活着的项羽,讽刺了南宋集团偏安一隅,不肯北上抗敌的妥协行径,写得是笔力雄健、慷慨沉雄,巾帼不让须眉。

另外,其散文成就也颇高,他为丈夫赵明诚所著的《金石录》写的后序《金录后序》,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家国兴亡结合起来叙述,展示了南渡前后兵荒马乱时代风貌,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沉痛苦,是其散文的代表作。

第二节 张孝祥及其他爱国词人

宋室南渡,一批词人身经丧乱之苦,出于对国事的关心,他们书写重大的题材,词风慷慨激昂,成为上继苏轼下启辛弃疾的重要作家。这里,首先用词作为

4 武器直接参加当时抗战派的政治斗争的是张元干。

一、张元干(1091——1175?)

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长乐人,因支持抗战派李纲、胡铨的主张而以词相寄,触怒朝臣秦桧,最终被削官除名。其卒年不可考。著有词集《芦川词》,存词180多首。

张元干诗文兼作,词的成就较高。身处北宋之时,仍未摆脱“词为艳科”的藩篱。靖康之难,他曾投身于抗金战争,在以后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更亲身感受到人民的痛苦和国家的屈辱,也更加痛恨投降派的妥协误国。因此,他改变了早年的那种绮罗香泽的传统词风,而以豪放的格调、跌宕腾挪的笔势来抒发他慷慨报国的壮志和对权奸误国的愤慨心情。代表作《贺新郎》(见课本88页)

二、张孝祥(1132?——1169?)

南渡初期词人。张孝祥是继张元干之后在词的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一位,他们的词可称为南宋初期的“双璧”。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安徽和县)人。高宗时举进士第一,曾因事忤秦桧,下狱。历任中书舍人、建康留守等职。因力主张浚北伐被免职。词集《于湖词》,存220余首。

于湖词以表现爱国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成就最突出,代表作是作于建康留守席上的《六州歌头》(课本89页)。此词以“忠愤气填膺”著称,为词中之眼,读之有英雄呜咽之声。上篇写景,描绘女真族统治者在北方领土上的骄纵横行,对宋朝旧境的沦陷和华夏传统文化被破坏表示深沉的愤慨。下片抒情,抒发爱国志士请缨无路的愤懑,揭露投降派卑躬求和的丑恶面目,表达词人对中原父老的思念和同情。

张孝祥词中较多因事感怀、即景寓情之作,其中得苏轼之风的作品[念奴娇]《过洞庭》借空洞浩渺的自然景色表达其“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的高洁品格与坦荡胸怀。(课本90页)

三、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抒情自我化的词风,具有鲜明的自传性的特点。词集有《樵歌》。朱敦儒的词风随着人生历程的变化而变化。早年以婉丽明快为主,中年以悲壮慷慨为特色,晚年以清疏晓畅见长,语言通俗,明白如话。

朱敦儒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西京洛阳畸形繁华的环境中度过,行为疏狂放浪、寻欢作乐的心理中,也包含着蔑视功名权贵、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精神。故当朝廷征召他进京为官时,他毅然拒绝,显现其狂放不羁的性格。靖康之难后,洛阳被金兵占领,朱敦儒仓皇逃往东南避难,辗转至岭南一带。其词清晰记录了他南奔的行程和感受,词风由飘逸潇洒变得凄苦忧愤。词人闲旷自适的人生态度在民族受到压迫蹂躏时已开始转变,并激发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终于走上从政的道路,而其词境遂大,多忧国伤世之作。经过仕途沉浮后,他晚年又消极退隐,重新回归到早年的潇洒出尘之路,词作主要写隐逸生活的情趣、词风清旷闲淡。

四、岳飞(1103——1141)

字鹏举,河南安阳人。和张元干同时的主战中,有一些士大夫和将领也有名作传世,如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乃是用生命和热血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课本89)

5 第三节

陈与义与南渡初期诗人

南宋前期诗坛概况:

南宋前期诗坛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此期诗人受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很深,并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代表作家主要有南渡诗人陈与义、吕本中、曾几等。他们一方面在早期都接受了江西诗派的浸染,墨守黄、陈规范,讲究法度、技巧,另一方面他们此后又都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深重苦难,从而激发起他们满腔的爱国热情,开始从内敛自省的书斋生活中走了出来,正视惨痛的现实,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作品中的政治意识、忧患意识都有所强化。时代的巨变带来了江西诗派题材内容的变化,文学自身的发展也促使这些作家对江西诗派艺术形式上的某些流弊进行改造、变异,给这一诗派注入了新的活力,江西诗派的诗风由此发生了深刻变化。此期是江西诗派的自觉修正期,江西诗派自身的演变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这些变革者也成为由黄庭坚、陈师道向南宋中兴诗人的重要过渡。

一、陈与义

陈与义诗北宋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为江西派三宗之一。陈与义的诗歌创作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黄、陈(师道)为宗主,讲究句法烹炼,注重神理气韵,内容以写景咏物为主,多是抒写个人生活情趣,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较少。

在经历了靖康之变,切身感受了国亡家破的沧桑巨变,南逃之后,对于杜诗的精神实质也有了深入的体会,所以他说:“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避虏入南山》)因此,后期特别推重杜甫,继承了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感慨国事、反映时局、描述个人在国难中的经历及辛酸的作品成为创作的主题,诗风也趋向慷慨悲凉、沉郁雄浑。代表作品有《伤春》、《渡江》。有《简斋集》传世。

作品选P170页讲解《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像这些诗歌,苍凉悲壮,从思想风格到句法声调,都很象杜甫的《诸将》,杨万里说他“诗风已上少陵坛”(《跋陈简斋奏章》),是不错的。但由于诗人并没有完全改变对社会现实的消极态度,同时也没有象杜甫那样深入广泛地接近人民,因而他的爱国诗篇为数并不多,也不及杜甫的深刻、沉挚,并且缺乏积极奋发和为国牺牲的精神。但在当时已是难能可贵的了。

二、吕本中和曾几

1.吕本中和曾几都是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关键性人物,也是在南北宋诗风嬗变过中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诗人。吕本中的贡献主要集中在理论上,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首先,他正式提出江西诗派这一概念(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第一次提到);其次,提出了矫正江西诗派弊病的“活法”说,即在一定的规矩法度内自行变化,自有所得,并以流转圆美为创作准则。他的创作实践即是这一文学主张的具体体现,诗风轻松自然,平易圆活,呈现出与黄、陈

6 和而不同的新风格。值得指出的是,他南渡后也写了一些伤时感乱、主张抗战的爱国诗篇。有《东莱先生诗集》。

2.曾几也是立足江西诗派基本风范而又自觉趋变的诗人。其诗作既有感怀时事的爱国诗,也有关心民瘼的政治诗,更多的还是流连光景的闲适诗。在艺术上,他讲句法,但不流于生硬;好用典,但力避冷僻,文字明快,风韵流美,诗风清新活泼,读来毫不费力,细味却有情致。他的一些近体诗已开诚斋体的先声,其爱国精神则直接影响了陆游。代表作品有《三衢道中》、《寓居吴兴》。有《茶山集》。

第四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南宋中期诗坛概况:

南宋中期诗坛再度出现繁荣的局面,被称为宋诗的中兴期,涌现出“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形成了宋诗创作的第二个高峰。这些作家几乎都从学江西诗法入手,但最终又都能从根本上摆脱江西诗派的束缚,各具独创精神,均能自成体格,打开了宋诗的新局面。这一时期诗歌的题材空前广阔,尤其是爱国思想得到充分体现,爱国诗作达到了顶峰。陆游是此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代表了南宋诗坛的最高成就,杨万里、范成大在诗歌题材和创作手法上也都有所开拓,皆在宋代诗史上独树一帜,为宋诗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创立“诚斋体”的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吉水人。27岁中进士,从此步入宦途。后来,得遇抗战派名将张浚。张以“正心诚意”勉之为学,杨万里则以之为师,且自号“诚斋”。晚年曾官至宝谟阁学士,因秉性耿直,多次上疏指斥朝廷,触犯了权相韩侘胄,故被罢官回乡,家居十五年忧愤而卒。

杨万里作诗走的是一条从师法古人到师法自然的道路。对此,他曾在《荆溪集自序》中谈及自己的学诗过程时说:“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於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 课本p97)这里可以看出他的诗歌创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年是模仿江西诗派的第一阶段;后来转而通过学习晚唐诗人的绝句和王安石的半山体来变革江西诗风,进入创作的第二阶段;最终跳出前人窠臼而师法自然,进入创作的第三阶段,形成了独具面目的诚斋体。有《诚斋集》。

他将这种新的认识所产生的新的创作理论付诸创作实践,所以,现存留下来的自《江湖集》、《荆溪集》以下的九个集子中的四千余首诗,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风格,即“诚斋体”。(见作品选作者简介)“诚斋体”诗歌的出现,给当时还残存着江西诗派遗风的南宋诗坛吹进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杨万里所创立的“诚斋体”的诗歌风格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即有的诗歌通过写景或咏物,将自己的某种感愤寄寓在诙谐、幽默的讽刺嘲笑之中。如《观蚁》一诗:“偶尔相逢细间途,不知何事数迁居。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诗中借蚂蚁搬家时体微载重的特点,暗讽贪官们调迁时携带大批不义之财。有的诗歌是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描摹自然景物,颇含意趣。如《戏笔》:“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7 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见课本p98)作者描摹菊花和苔藓,巧妙地将它们喻为金钱和铜钱,而穷诗客则以此喻意消愁。再看另外一首:《下横山滩望金华山》。

第二,想象丰富奇妙,构思新巧别致。杨万里在诗中极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然后,通过丰富的新颖的想象,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加以表现,使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形象鲜明生动而饶有趣味。如他用“一峰忽被云偷去”来写流云遮山;在“两堤杨柳当防夫”中用边陲的将士比拟杨柳。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月喧”将溪水之所以发出声音解释为山的有意阻拦。又如他在月下饮酒时产生的奇思妙想:“老夫渴极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举杯将月一口吞,举头见月犹在天。老夫大笑问客道:月是一团还两团?”(《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其构思、想象皆为新颖别致。

第三,语言自然、活泼、清新。杨万里的诗歌语言继承了乐府诗的语言风格传统,又借鉴于当代民歌的语言,力求平易浅近,同时又吸收大量俚语谣谚入诗,形成一种通俗、自然、雅俗共赏的风格。这在一部分农村题材的诗歌和写景状物的诗歌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他的《插秧歌》几乎全是通过日常口语的整合描写出一家大小忙插种的全过程,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情趣交杂充溢其间。(见作品选p183)《闲居初夏午睡起》则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写出农村环境的闲适,闲居生活的闲中之趣——“闲看儿童捉柳花”。(作品选p182) 写景状物的《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鲜明地体现着杨万里“诚斋体”的风格特点。如《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一眼泉水无声流淌着涓涓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树阴照水似乎怜爱它晴日的温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新荷长出的尖尖叶子刚刚露出水面, 早有蜻蜓立上头。 早已有蜻蜓立在上头。

又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毕竟西湖在六月时,

风光不与四时同。 风光与其他季节大不相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远接蓝天的无边莲叶分外碧绿, 映日荷花别样红。 辉映阳光的朵朵荷花更加艳红。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杨万里在杭州为秘书少监时,在夏日的一天早晨,步出净慈寺,送好友林子方,路过西湖时,为满湖的莲荷所吸引,即兴吟唱了两首歌咏西湖夏日绮丽风光的七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其二。

全诗以“毕竟”二字领挈,不同凡响,新意别出。一般诗词皆为先写景,后抒情,而此诗则赞美之情脱口而出——“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将“毕竟”提至篇首,一是为了协调平仄,而主要则是为强调在特定地方(西湖)与特写时间(六月)的独具特色的风光。“六月”本属夏季,怎能说“不与四时同”呢?这里的四时是泛指夏天以外的其它季节,即西湖六月中的风光胜过其它季节中的风光。西湖六月的风光究竟美在哪里呢?头二句只是概括地陈述,是虚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将西湖夏日风光之美具体化,是实写。满湖的莲叶、荷花,无边无垠,红绿相间,一直铺展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耀眼夺目。诗人写西湖盛夏景色,与苏轼所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模山范水的写法不同,一意只写莲荷,似乎西湖上只有被 8 这盖地的莲叶和艳红的荷花才最能代表其夏日的美景,因此不禁浓笔重抹,碧荷满纸,红蕖生辉。诗人写莲叶荷花,不落入阴柔美的俗套,而写出了阳刚之美——境界阔大,极目无穷,“碧”、“红”之阴媚与“天”、“日”之阳壮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读其诗犹如看一幅写意画,觉尺幅之间气象万千,美不胜言。

从杨万里的诗歌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诗人沉浸在山水田园等自然美中的愉悦之情,我们也可以感悟到诗人心中所郁结的一股爱国情感。绍熙元年,杨万里曾奉命北上迎接金国使臣,随后他将其北上途中所见所感写成了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绝句》。在这组绝句中,字里行间都寄寓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见课本p99或作品选p183)

船离洪泽岸头沙, 船离开洪泽湖岸边沙滩向北行驶, 人到淮河意不佳。 来到淮河中间心情感觉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 为什么一定要说桑乾河才是最远的边界呢? 中流以北即天涯。 现在的淮河中流以北就已经是异国天涯。

作者在诗中以今昔疆界线位置变化的对比,揭露了朝廷妥协投降政策所造成的恶果,表达了对山河沦丧的悲愤之情。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杨万里的诗歌在题材选择上过多着眼于自然景色和个人生活情趣的描写,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相对太少。同时,有些作品因即兴成诗,欠深思熟虑,意境不够深遂,有的诗因过于追求自然,显得有些粗俗、浅薄。

二、集田园诗之大成的范成大

1、生平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是和杨万里同时的一位颇具特色的诗人。范成大的父亲是北宋宣和年间的进士,官至秘书郎。范成大十

四、五岁时,父母亲相继去世。家境贫寒的范成大在父母死后曾十年不出,以示无意科举。后因父亲的一位朋友相劝,方习举业,29岁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先后在安徽、浙江等地任职。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奉孝宗之命为索取河南“陵寝”地出使金国,他在金主面前“词气慷慨”,“全节而归”,为朝野所称道,迁官中书舍人。后因直言进谏,1172年被派外任,先后在桂林、成都、宁波、南京等地供职,官至参知政事。1178年,因疾退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1193年9月5日,病卒于家。

2、诗歌内容

范成大现存诗1900余首。他早年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所以早期有些诗歌用典颇多,词语生硬,内容较空泛。但是,后来他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广泛接触和在创作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江西诗派的弊端,于是就开始学习和继承唐代白居易、张藉、王建的新乐府传统和唐人绝句的作法,写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诗篇。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反映阶级剥削和同情人民疾苦的诗歌。这主要写在他出仕之前处于家境贫寒的时期(早期)。因为父母的早逝,他闭门在家乡,有机会接触下层的人民,了解他们的疾苦,目睹了农村里的残酷阶级剥削,所以他效法新乐府的手法,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写出了关心民生疾苦,揭露封建剥削的作品。如《催租行》、《后催租行》等。《后催租行》(课本p101)一诗首先描写“老父”一家

9 因水灾只得“佣耕”,接着揭露“乡官”上任却在大灾之年逼交租税,至使老父只好卖衣、直至卖女交租税,结果弄得骨肉分离家破人亡。全诗最后两句则以反语的手法,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无情,表达了被剥削者的愤愤不平之情。此诗与白居易的《卖炭翁》和梅尧臣的《田家语》、《汝坟贫女》具有同样的思想艺术价值。

第二,表现爱国之情的诗篇。这类诗歌主要是指他出仕后1170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官衔出使金国时所写的72首绝句。诗中记录了自己出使金国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比较鲜明的爱国之情,这种爱国之情主要表现在:

其一是描写亲历故国失地时耳闻目睹到的沦陷区人民的苦难遭遇与期盼江山恢复的心情,如《州桥》:(教材p102)

州桥南北是天街, 京城州桥的南北都是昔日的御道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城里的父老乡亲年年等待皇上的车驾北归。 忍泪失声问使者, 他们忍着泪水,泣不成声询问朝廷的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等到什么时候朝廷才会真正派军队来呢?

作者在《州桥》一诗中巧妙地通过对京城父老“年年等驾”和“问使者”这两幅画面的描写,深婉地讽刺了南宋王朝的妥协投降政策,寄托着对沦陷区人民深切的同情,反映了他们盼望恢复的迫切心情。《清远店》一诗揭露了金统治者对一女僮的残酷迫害,反映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这个出生于淮乡的女僮被贱卖到沦陷区,遭遇到“屠婢杀奴”的迫害,她想逃跑,但又被抓回在脸上刺字,虽幸免于死,但终身失去自由,作者谴责了面对这种残酷野蛮的迫害而“官不问”的黑暗现实。

其二是借古慨今,歌颂爱国将士,批判朝廷的卖国投降政策。《双庙》一诗作者写自己到昔日驻守睢阳的张巡、许远的庙前瞻仰,歌颂了他们拼死抗击安禄山的反叛,保护大唐江山的英雄业绩,同时谴责了当今使得宋朝“神州陆沉”的投降卖国者。

另外,在这组绝句的部分诗歌中作者还表达了自己希望恢复失地,不惜以身报国的决心。实质上,他这次出使金国不辱使命,与那些奴颜婢膝、摇尾乞怜的使臣相较,就是一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报国之举。

第三,多方面反映农村生活的田园诗。范成大晚年隐居石湖时所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计60首。这一组诗是他现存诗歌中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诗歌,他也因此赢得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和典范作家的称誉。《四时田园杂兴》较全面地反映了农村田园风光与生活。

其一,描写田园风光和生活场景。如《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此诗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春末夏初江南农村的风光,突出了其清新、闲适的特征。“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树头硕果累累,田野里乔麦花与油菜花黄白相映,竞吐芬芳,突出了农村风光清新的特色。“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则以“篱落无人过”和“蜻蜓蛱蝶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了农村生活闲适的特点。

其二,描写了农事的艰辛与欢乐。“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昼出夜织”是其辛劳的表现;也反映了农村男女包括孩子在内热爱劳动的品质以及熟练的劳动技能。《四时田园杂兴》(其六)

10 侧重反映了农村劳动生活的欢乐。

新筑场泥镜面平, 刚刚修好的稻场像镜面一样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家家户户抓紧打稻趁着霜后天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阵阵欢歌笑语如轻轻的雷声滚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噼噼啪啪的连枷声一直响到天明。

作者选定一个夜间打场的特定场面加以描写,突出了这种劳动生活的紧张,又表现出其欢乐。

其三,反映农民生活的艰难困苦。“采菱辛苦废犁锄”这首诗描写农民因“无力买田聊种水”,结果摘菱磨得手指流血,身体枯瘦如鬼。但是,他们仍然躲不过租税的剥削。诗中既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也表露出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之情。

3、对田园诗的贡献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范成大的田园诗从多方面描写农村的自然景象和农民的劳作生活,表现出他们的喜怒哀乐,为田园诗的写作作出了新的贡献,这种贡献主要表现在:

其一,范成大的田园诗以大型组诗的形式全方位的反映农民生活与农村田园风光,尤其是把反映农村的田园景色和农民劳作的描写和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写,突破了传统田园诗的表现范围,从而赋予以恬静、闲适为主要特征的田园诗以新的更深刻的思想内容。传统田园诗一般歌咏恬静悠然情景的田园生活。如中国东晋陶渊明一些诗曾被称为“田园诗”代表作。主要反映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有的以讴歌“静穆”、“平和”的田园生活,来回避农村的矛盾斗争;有的则幻想回复到单纯简朴的古代生活中去,表现出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范成大的田园诗中的主人公由以前田园诗中多写的隐士而转变为写农人,由此,使田园诗成为真正描写田园之人的诗。由此可见,范成大的田园诗将陶渊明田园诗中的田园隐逸之趣和唐代田园诗中的悯农意识,融汇合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范式田园诗,现在我们尊他为中国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正是由他的田园诗独树一帜的思想与艺术个性决定的。

其二,能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把田园生活表达得亲切动人,并形成一种清新闲雅的风格,大大丰富、提高了田园诗的表现技巧。

本章思考题:

1、南渡时期的文学呈现了怎样的特征?

2、李清照的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如何?

3、张元干、张孝祥的词有何共同之处?

4、陈与义诗歌的特点如何?

5、诚斋体的特点如何?

6、范成大对田园诗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推荐第5篇:北宋南宋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南宋北宋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南宋四大家: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 1.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

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工诗词散文,开宋词豪放之先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2.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

主要作品为《雨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凡有井水饮处,皆可闻柳词。

3.晏(yàn)殊(shū),字同叔,谥元献。

主要作品为《浣溪沙》、《蝶恋花》等,存《珠玉词》、《曼元献遗文》。尤擅小令,风调闲雅,气象富贵。浣溪沙和蝶恋花,分别是曲牌名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4.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shì)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六一:吾集录三代金石遗文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代表人生美满。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玉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搞文学创作很辛苦。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文学创作需要有一个目标。

5.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六国论》出于此)。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登科难,老夫如登天,登科易,小儿如拾芥(jiâ)”形容苏轼和苏辙17岁中进士。

6.曾巩,字子固,谥文定。南丰人,又称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元丰类稿》(元丰以年号命名)。

7.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溢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洲》等,乡贯临川,集为《王临

1 川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飞来峰上寻千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8.司马光,字君实,封温国公,溢文正,涑水乡人,世称涑(sù)水先生。“史界两司马”之一。

主要作品为主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皆出于此。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上自战国下至五代计1362年的史实。史书“双璧”之一。

9.沈括,字存中。晚年居梦溪园。

主要作品为《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书。

10.苏拭,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溢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囊(náng)、黄庭坚、米蒂(dì)并称“宋四家”。

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文集》。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11.苏辙(zhã),字子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1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2》

13.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

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钗头凤》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2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kîu门。《游山西村》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

14.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

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鱼儿》、《永遇乐》、《清平乐》等。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青玉案元夕》

15.姜(jiāng)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主要作品为《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等出于此。

16.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为《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有《文山先生全集》。其爱国精怀激昂动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指烤后竹扁。

17.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8.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19.范成大,南宋诗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1》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兴2》

3

推荐第6篇:诗人称谓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古代诗人别称多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宋魏庆之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其有“诗鬼”之称。

张三影:宋代词人张先善写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称赞他:人们都叫你„张三中‟哩!因为你的《行香子》写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张先不以为然地说:“那倒不如叫我„张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张解释道:“„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这三个„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于是,“张三影”便传开了!

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代宋祁的《玉楼春》把早春景色写活了,尤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传神,时人因此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贺梅子:宋代贺方回有首《青玉案》词,结句“梅子黄时雨”,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崔鸳鸯:唐代诗人崔珏因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诗家天子:唐代诗人王昌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花”,而被举为“诗家天子”。

寒酸夫子:孟郊一生坎坷,际遇凄凉,被称为“寒酸夫子”。

长爪郎:唐代名诗人李贺因手指奇而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呼他为“温八叉”。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他为“五言长城”。

米颠:米芾性格孤傲,行踪怪痴,有浑号“米颠”。

贺鬼头:诗人贺铸,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

梅河豚:宋代诗人梅尧臣以《河豚诗》而得名,人称“梅河豚”。

鲍孤雁:宋代诗人鲍当以《孤雁诗》而得此名。

张孤雁:宋代诗人张炎以《解连环·孤雁》词扬名,人称“张孤雁”。

谢蝴蝶:宋代谢学士吟咏《蝴蝶诗》三百首,时称“谢蝴蝶”。

袁白燕:明代诗人袁凯以《白燕诗》出名,人称他为“袁白燕”。

祁鱼虾:清代祁珊洲,因有“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的诗句,被诗人王渔洋称为“祁鱼虾”。

诗人的称号。

(2010-06-11 08:38:57) 转载▼ 标签: 分类: 作家介绍

诗人 杂谈

1、诗仙――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2、诗圣――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3、诗鬼――李贺(790-816),字长吉。晚唐诗人。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今存诗242首。他的诗作有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的。据统计,他的作品中出现“死”字20多个,“老”字50多个。尤其是写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因此,后人称李贺为“诗鬼”。

4、诗神――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写有9000多首诗,被后人尊称为诗神。(另一说“诗神” 苏轼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5、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6、诗隐――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被人们称为“诗隐”。

7、诗魔――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8、诗佛――王维 (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9、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10、诗囚 ――孟郊。因长年生活在穷苦潦倒之中,虽然都曾得到过当时韩愈的奖掖与资助,但并没使他们摆脱现实生活的困顿。所以在他的诗中象\"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所以有诗囚之称。

11、诗虎――罗邺(825—?),唐余杭人。父为盐铁小吏,家境贫困。邺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

12、诗瓢——唐求,一作唐球,唐末蜀州味江山(今崇州市街子镇)人。生卒年已不可考。在唐僖宗乾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全唐诗》中也只收其诗1卷,计35首。《唐才子传》称唐求的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之词”。

13、诗杰王勃――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14、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5、诗狂――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16、诗家天子――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推荐第7篇:诗人雅号

诗人雅号

【曹七步】三国魏诗人曹植,曾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咏絮才】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雪花而闻名。 【七绝圣手】唐代诗人王昌龄善写七绝。

【茶仙】唐朝文人陆羽,著有《茶经》,外号也称“茶圣”。

【穷瞎子】唐朝诗人张籍,因其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又任过太常寺太祝,故人称“穷瞎子”。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易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狂放,人称“诗狂”。 【诗家天子】王昌龄,其气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

【诗仙】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 【诗鬼】李贺的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喻。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 【郑鹧鸪】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此称。

【崔鸳鸯】崔珏,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谢蝴蝶】北宋诗人谢逸因写有关蝴蝶的诗共300余首而闻名。

【张三中】、【张三影】北宋词人张先因其词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故得外号“张三中”。又因词中有其得意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得外号“张三影”。

【红杏尚书】北宋词人宋祁因其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又任过尚书官职而闻名。 【贺梅子】北宋词人贺铸因其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得名。

【山抹微云秦学士】北宋词人秦观因其词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而闻名。 【赵倚楼】晚唐诗人赵嘏,因其诗中有“寒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而得名 青莲居士——李白(唐代大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草堂居士——魏野(北宋诗人);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东坡居士——苏轼(北宋文学家);淮海居士——秦观(北宋词人);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女诗人);斜川居士——苏过(北宋文学家);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茶山居士——曾畿(南宋诗人);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学家)。

推荐第8篇:诗人名号

诗人名号

1、诗神--苏轼

2、诗佛--王维

3、诗仙--李白

4、诗圣--杜甫

5、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6、诗豪--刘禹锡

7、诗杰--王勃

8、诗骨--陈子昂

9、诗狂--贺知章

10、诗囚--孟郊

11、诗奴--贾岛

12、诗魔--白居易诗

13、诗鬼--李贺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13、杜紫薇--杜牧

14、温八叉--温庭筠

15、郑鹧鸪--郑谷

16、崔鸳鸯--崔珏

1、唐代大诗人李白——青莲居士

2、唐代诗人白居易——香山居士

3、晚唐的诗人兼诗论家司空图——耐辱居士

4、南唐后主词人李煜——莲峰居士

5、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六一居士

6、北宋文学家苏轼——东坡居士

7、北宋词人周邦彦——清真居士

8、北宋文学家李之仪——姑溪居士

9、北宋词人秦观——淮海居士

10、北宋词人陈师道——后山居士

11、南宋词人叶梦得——石林居士

12、南宋词人陈与义——简斋居士

13、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居士

14、南宋词人辛弃疾——稼轩居士

15、南宋诗人张孝祥——于湖居士

16、南宋词人张元干——芦川居士

17、南宋词人李清照——易安居士

18、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幽栖居士

19、南宋诗人曾几——茶山居士

20、南宋词人刘克庄——后村居士

21、元政治家与诗人耶律楚材——湛然居士

22、元书法家陆居仁——瑁湖居士

23、元代画家倪瓒——云林居士

24、明晚期文学艺术家徐渭——青藤居士

25、明代大思想家李贽——温陵居士

26、明代散曲家薛论道——莲溪居士

27、明代诗人文征明——衡山居士

28、明代文学家唐寅——六如居士

29、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蝶庵居士

30、清初六家之一吴历——桃溪居士

31、清诗人画家钱载——万松居士

32、清代伟大小说家曹雪芹——芹溪居士

33、清代文学家袁枚——仓山居士

34、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柳泉居士

推荐第9篇:朦胧派诗人

朦胧派诗人: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派诗人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 通过一些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视,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精彩话语,比如:北岛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宣告》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回答》

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

舒婷“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苦一晚”

《神女峰》原名龚佩瑜。

推荐第10篇:盛唐诗人

盛唐诗人

第一节 盛唐边塞诗人

一、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王翰、李颀、高适、岑参等,其中高适、岑参又为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合称“高岑”。

二、王昌龄:

(一)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写离情,写自己要光明磊落、坚持操守。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觅封侯:指从军,立下军功,以取得封侯的爵赏。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宫怨诗

(二)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二句写战士守边环境的荒寒;第三句写战事的频繁和残酷;第四句展现战士们为国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 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二句:写景“月照边塞”,烘托出边地荒凉;叙事,说征人常年征战,有家不得归。 同情战士久戍的痛苦,希望国家将帅任用得人,边防稳固。

三、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二句写边地的壮阔荒寒,

三、四句写征人久戍思家的怨情,但怨而不失其壮,能自我排解,胸襟豁达。

四、王翰: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表现战士慷慨出征,视死如归的豪情。

五、高适:

(一)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边塞诗代表作《燕歌行》

内容:

1、赞美战士慷慨出征、死战报国的英雄豪情,“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2、同情战争给普通家庭造成的痛苦,“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3、揭露军中的苦乐不均,将帅的不恤士兵和无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刘湾“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

曹松“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五、岑参:

(一)代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塞外八月飞雪的景象。在他人眼中荒凉可怖的边塞奇寒,岑参看来却是充满“奇情异彩”。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先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来势逼人的敌兵,意在反衬下文的汉家将士。 再写天气苦寒,还是反衬军纪的严明,汉家将士的无畏,并预料战事之必胜。

高适与岑参边塞诗比较:

高适观察思考比较深入,更多地看到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看到战争非正义的一面,诗歌豪迈中有现实的沉重感。 而岑参用绚丽的笔调写边塞的异域风光,用豪迈的口吻歌颂将士们不畏艰苦、慷慨报国的英雄豪情,岑参的边塞诗奇丽豪放,乐观昂扬,更具浪漫主义色彩。

六、小结唐代边塞诗:

1、题材内容广阔丰富——边塞风光的刻画、建功立业和报效祖国的豪情、戍边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军中苦乐不均的揭露„„

2、意境宏阔,基调豪迈,最能体现乐观自信的盛唐精神。

第11篇:爱国诗人

男1: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女1: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男2: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 女2:又是一轮花好月圆日。

男1:走进十月,我们用一样的眼神凝望金秋; 女1:投入国庆,我们有一样的感慨发自肺腑。 男2:长江,黄河,惊涛裂岸 女2:为您迎激昂的颂歌; 男1:泰山,黄山,刺破青天 女1:为您捎上征服的欢乐。 男2:此时此刻全中国都在欢呼, 女2:全世界都在雀跃。

男1:我们只想为您送上一句话:

合:我们共祝祖国生日快乐,共祝中华繁荣富强! 女1: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几位古代爱国诗人

男2:屈原是中国最早的爱国诗人。他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了,端午节也是这样来的。

我们之所以要怀念屈原,不仅仅因为他的《离骚》带给我们太多深刻的想法 对于一个爱国之士来说,没有用武之地和眼睁睁看着国家沦陷是怎样痛苦的事?

他选择了勇敢地死,才是真正的解脱。因为他太爱这个国家了,他不忍看到楚国在他的眼皮底下消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离骚》中的句所 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 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 女2:余光中曾经在《寻李白》中说过,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践 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李白是幸运的,他所在的唐代,还 是那么的繁荣。但是杜甫就不是了,杜甫饱受了战争的痛苦。有诗为 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个时候,他的小儿子因为衣不暖, 食不果腹而死去,他却发现大户人家的酒肉都发臭了。但是,这却丝 毫不能影响他的爱国情。《春望》就是很好的凭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男1:岳飞不算是诗人,因为他一声只写了3首词,他更大的功绩在战 上。但是,岳飞的精忠报国也表现在诗词中,如《满江红》这阙千古 绝唱。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 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多么有激情的一首词?让人激情澎湃,我们似乎可以从字里行间感觉 到岳飞的“精忠报国”。那四个字的分量,抗在了一个人的肩上。

女1:辛弃疾和陆游很像,都是南宋的代表爱国词人。他们一生希望 能为国家出力,可是却落得“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 人 会登临意”的下场,而陆游,却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他们 年轻时,多么渴望能够报国,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辛弃疾只能“醉 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陆游只能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 王师又一年”。也许是看破了世俗吧,辛弃疾的晚年过得幸福些,和 三个儿子在村庄里过着天伦之乐的日子。就如(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但是陆游却至死都不忘怀国家的灾情,也惦记着人民。就如(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男2:不论是屈原、岳飞、杜甫,还是辛弃疾、陆游,

女2:他们的心里,都有着一个信念,先天下之忧为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合:国家,就是他们的一切,爱国,则永远铭记于他们的脑海中。

第12篇:诗人字号

27·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8·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29·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30·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31·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3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为《王右巫集》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3·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34·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

《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3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

史\"。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36·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37·盂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38·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

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

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39·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4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4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

(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门《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

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42·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43·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4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45·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与其父李碾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 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第13篇:边塞诗人

盛唐边塞诗

【摘要】边塞诗是盛唐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流派,盛唐边塞诗歌在当时繁华强盛的国家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边塞诗人与诗歌,其在抒情内容、风格、艺术特点上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创新立意。盛唐边塞诗歌是盛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盛唐现象的一个重要表现。

引言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是唐朝最繁华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时期。在此期间,经济空前的繁荣昌盛,国力空前的强大,政治空前的稳定。文化迅速,对外交流频繁且范围一直在扩大,是唐朝的全盛时期。而所谓的“盛唐气象”是从盛唐时期的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来说的,这个时期的诗歌风格雄浑壮阔,意境深远,充满活力,诗歌创造有了新的发张,融入了更多的新元素。这个时期诗人大胆创造,发挥想象力,结合无限优美广阔的意境,创造出了一首首至今还为人吟唱的诗歌,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其他时期的诗歌风格,具有了属于“盛唐”的气势以及特点,这是其他时期的诗歌无法匹敌的。

由于这个时期国力的强盛,政治的开明和文化的交融等原因,在这个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例如李白,杜甫,王维等;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而边塞诗就是其中有影响力的一个派别。

盛唐的边塞诗是在此期间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这种诗歌流派长于七言,主要是描写边塞的美丽别致的风光的边塞的战争生活。这个时期边塞诗歌的思想表现了征人的无限思家之情的、思妇的闺怨之意,大多数具有爱国的思想感情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显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悲壮雄厚,慷慨激昂,激情洋溢。在这个时期,许多诗人在用自己的语言抒情方式记录下了属于这个时期的独有的边塞诗歌的魅力,他们用不同风格上的诗歌表现了边塞的情与景。其中著名的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等。

一、抒情内容与方式的创新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歌写景抒情的方式,无论是平中见奇,还是悲中见壮,始终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努力争取前进的精神,很好的诠释了“盛唐气象”。以往的朝代,边塞诗一直是以一个“悲惨凄凉”的形象出现在诗人们的诗歌作品中,其中主要描写的是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民百姓、国家的危害,造成国家的萧条冷落,在诗中,我们往往可以看见诗人对战争的厌恶痛恨之情。这个时候,战争时,是诗人忧国忧民的寄托,是痛恨战事情绪的发泄之地。但是在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却是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描写战争的残酷以及社会的动荡不再是这个时期唯一的主题。

在盛唐的边塞诗歌创造当中,其中的情调可表现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例如,杨炯《从军行》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介书生投笔从戎、赴边参战的全过程,表现出诗人慷慨出塞、安定边防、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诗人直舒怀抱,直接表露自己的理想壮志,点出百无一用是书生,何不仗剑边塞行,杀敌报国、将功立业,充分体现了积极向上,追求军功的精神风貌;而高适的《塞下曲》:“万里不惜死,一朝得功名。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更是直接的表达为建功立业、扬名立万而不惜牺牲的精神。

盛唐的边塞诗也有细腻描写思妇的闺怨之情,如王昌龄《闺怨》中“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乍见“杨柳”便触发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萌生出了教后悔自己的夫君“觅封侯“的念头,可见这思妇的哀怨和思念该是如何的强烈。

尽情的表现歌颂边塞的风光美景,也是盛唐边塞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著名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接形象的表现出夕阳西下,边塞大漠旷阔无垠,孤烟与落日相陪衬的边塞壮阔的景象;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写出了边塞的奇异风光:白雪纷飞,散落枝头,似乎是满树的梨花灿烂,在这边塞寒冷的冬季却似乎能看到春季一般的美景,真的算是边塞风景的一大景观了。

当然,盛唐的边塞诗也有荒凉的一面,也有抒写战事的残忍的一面。杜甫在《兵车行》中曾经写道“武皇开边意未已,边亭流血成海水”,这首诗歌生动而朴实的表现出战争带来的危害。但是,盛唐描写战事的边塞诗,虽然悲凉凄惨,但却依旧不乏豪迈奔放,自然洒脱的风格。盛唐边塞诗人的这种坦然笑对死亡、洒脱不羁,这种对壮阔而荒凉的边塞的另类的不同寻常的赞美与欣赏,这种寄予在边塞诗中的豪情壮志,只有在盛唐时期才会有所爆发。在国力强盛,国富民安,民族意识高涨,民族信心强大的情况下才会有如此高涨的、特别的、不同于其他时期边塞诗歌的情感倾向。

二、与众不同的原因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如此的与众不同,空前繁华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原因的,最主要的便有以下几点:第一个原因便是盛唐时期国力的强盛。强盛的唐帝国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唐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各民族间的交流到达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顺畅程度,对外空前开放,对外交流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促使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生活文化交流达到顶峰,为边塞诗歌注入新的元素;思想高度活跃,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流动的、朝气蓬勃的向上发展的趋势,给人以富有生机的感受。这样的时代氛围,有助于当时诗人们的眼界,充实人的生活体验,激荡起感情和想象活动的波澜,从而为艺术文化的创造开拓丰富的源泉。盛唐边塞诗正是在唐帝国所开创的空前强盛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一肥沃土壤里迅速成长繁荣的。

第二个原因便是: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创作心态。在盛唐时期,国富民安,促使那个时代的文人雅士具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在那个时代他们渴望建功立业,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官场之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那个时代,许多诗人们保家卫国,壮志满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那个时代,许多诗人们以洒脱豪放的心态看待战争,以淡定自如的方式对待死亡。

第三个原因便是在边塞军旅中有一种类似于建安诗人的写作环境。将帅们能文能武,文武齐全,他们招揽诗人入幕,使得诗人得以接触边塞生活和战争场面。于是,边塞的壮观的风景与战争的悲壮场面促发了诗人们的创作意识,产生了新的写作意识,因此诗人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创造出了属于盛唐时期的边塞诗。

边塞诗历史渊源悠久也是边塞诗繁盛的原因之一。先秦的《诗经》、《楚辞》,秦汉时期的汉乐府中均有描写战争的篇章;魏晋南北朝时期,边塞诗渐多;隋和初唐,边塞诗更趋繁荣和成熟。这些都为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开了风气,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三、艺术特点 写作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积极建立军功的豪情壮志,边塞地区生活的艰辛困苦,边塞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思妇的哀怨愁情;另一方面包括边塞的无限秀丽壮美风光,边疆地区的地理,各个民族的风情和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意象宏阔:于大处落笔,把情感寄寓在绮丽的壮景之中,写景抒情,寓情于景,从而达到很好的情景交融的境界,使作者的情感在诗歌欣赏中得到很好的凸显。

基调昂扬:诗歌气势流畅,语言优美华丽,富有崇高感,字、词、句之间相互配合映衬,感情基调得到很好的提升。

体裁兼善:无论是诗歌行文还是律诗诗绝句都有流传千古的典型范文,题材多样而且得到很好的完善。、

四、结语

盛唐边塞诗描绘自然风光,描述战争战事,表达诗人的爱国思想,陈述诗人的豪情壮志,更有表现思妇细腻的哀怨思念之气,可以说是细腻绵长与热情奔放共存,把诗人的情感表现提升到了极高的境界。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可以说是反映当时现实的一面镜子,真实,热切。它用真实真切的情感,肯定了生活的意义,唤醒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情,给以人们积极乐观向上的动力。它丰富的内容以及题材范围更是盛唐繁华社会的最好体现,此时的边塞诗因为盛唐的强盛繁荣而发展创新壮大,而盛唐的繁华景象也在此时的边塞诗中得到很好的诠释。

第14篇:诗人典故

诗人典故

l.锦囊贮诗

中唐诗人李贺,其人纤瘦,但作诗异常刻苦,常清晨骑弱马,一小奴背破锦囊相随,边行边吟,每得佳句,即写下投于囊中。日暮归家后,取出诗句,构成全篇。除有重大事故外,日日如此。其母使婢女检讨锦囊,见所书诗句甚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后人称好诗为“锦囊佳句”者本此。

2.酒脯祭诗

中唐诗人贾岛,一生仕途失意,穷愁潦倒。其为诗以苦吟闻名,致力于锤炼而归于平淡,其用意在于矫正当时浮艳的诗风。贾岛对平生所作异常珍惜,每年除夕,必将一年中所作诗。置于几案之上、以酒肉为祭,焚香再拜,口中念词祝祷。祭毕痛饮,长歌而度岁。

3.斗酒学士

初唐诗人王绩、隋大业间举孝廉。唐朝建国后,王绩应高祖征召,待诏于门下省。旧例、待诏每日由官府供酒 三升 ;王绩性嗜酒,语其弟王静曰:“待诏虽俸薄,但 三升 好酒可恋。”侍中陈叔达得悉后,破例将王绩的酒增为每日一斗。王绩遂得“斗酒学士”之称。

4.梅妻鹤子

北宋诗人林逋,为诗风格淡远,其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传诵人口的名句。他不趋荣利,终身未仕。初放浪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的孤山,二十多年足不及城市。死后赐谥和靖先生。终身未婚娶,终日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后遂以“梅妻鹤子”为隐者清心寡欲的象征。

5.人面桃花

唐代的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柯,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讨,惟见门院如故,户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代诗文中因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避逅一女子,后来不复再见的怅惘心情。

6.奉旨填词

宋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擅作慢词长调,每为教坊乐伎所传唱,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谣。他常与歌伎来往,留连于灯红酒绿之间,征歌逐舞。因功名未遂,曾作《鹤冲天》一首解嘲,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景佑间中进士。宋仁宗曾言:“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从此益放浪形骸,逢人即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后因以“奉旨填词”喻自我嘲讽,将错

就错。

7.春风得意

唐代诗人孟郊,少年时隐居深山,两试进士不第。曾作《下第》诗一首,诗中有“充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之句。又作《再下第》一首,诗云:“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表达科场失意和仕途困顿的痛苦心情。直至四十交六他才应试得中,欣喜之情,不能自已,遂作一首《登科后》诗。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奈,今朝放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因以“春风得意”喻进士及第。

8.驴背推敲

中唐诗人贾岛,未及第时曾为僧,作诗以苦吟著称。某次他吟成二句道:“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旋觉“推”字不妥,欲改作“敲”,骑驴在长安街上苦思冥索,并以手作推、敲之状以模拟意象中之情景,竟不觉闯入京兆韩愈的车骑之间。随从将贾岛带至韩愈前,韩愈询问其故。当得知贾岛因斟酌诗句而忘情时。韩愈并不责怪,斟酌良久,以为用“敲”字为好。遂与贾岛同行而归,结为诗友。后贾岛弃僧还俗,成进士。至今“推敲”一词,成了反复斟酌的同义词。

9.蓬山不远

某日,北宋翰林学士宋祁途经繁台街时,有宫车数辆疾驰而来,因不及回避,肃立一旁。车过时,忽见车中一宫女启帘说:“小宋也。”宋祁惊讶不已。回寓所后作《鹧鸪天》云:“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栊,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此词传入内廷,仁宗读后,查问车中是何宫人曾呼“小宋”。一宫妇禀云:“顷因内宴,见宣翰林学士,左右内臣皆曰‘小宋\'.时在车中偶见之,呼一声尔。”仁宗于是召见宋祁。宋祁惶悚不安。仁宗笑曰:“蓬山不远。”遂将此宫女赐之。

10.旗亭画壁

据传说,唐代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在一个下雪天同到旗亭(酒楼)饮酒,见有梨园伶官多人偕同一些歌女也在那里饮宴。三人相约,听歌女所唱歌词中谁的诗最多,每歌一曲,画壁为记。起初,有两位歌女分别唱了两首王昌龄的绝句,有一位歌女唱了一首高适的绝句。王之涣遥指一位梳着双髻的最美的歌女说:“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终身再也不也与你们比高低了。”等这位歌女一开腔,果然唱的是王之涣的《出塞》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故事成为唐代诗坛佳话,为后人经常援引。

一叶孤舟,坐了

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十年寒窗,进了

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里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处处飞花飞处处。 潺潺碧水碧潺潺。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境。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情。——此联为【明】太祖赐金陵秦淮河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此为杭州西湖天下景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此为上海豫园万花楼联。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必惆怅近黄昏。 白马西风塞上。

杏花烟雨江南。——此联为徐悲鸿所作。一竹一兰一石。 有节有香有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吏耶?儒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使我怅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无时不作。 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风随鹤唳声一二。

月挂松稍影万千。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一对二表三分鼎。

六出七纵八阵图。——此联为南京瞻园【明】中山王徐达的花园楹联.——此联为福州乌山琵琶亭。——此联为【清】人王褒生所撰岳阳楼联。——此联为【宋】欧阳修题岳阳楼联。——此联为【清】窦序撰岳阳楼联。——此联为林则徐题书斋。——此联为【清】郑夔题书斋联。——此联为朱自清所作。

第15篇:诗人简介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讨武氏檄》,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开元五年任荥阳主簿,终洛阳尉。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这首《次北固山下》为最著名。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移睦州司马,官司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五言诗成就较高,被称为“五言长城”。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宪宗时官秘书少监,终礼部尚书。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 ,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但示授官。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任命他为宰相,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早期有过一段风流不羁的生活,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得雄浑豪放。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同为早期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其实,无论是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还是诗歌艺术,元稹都远不能与白居易相比。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韩愈劝之还俗。屡考进士不中,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是有名的苦吟诗人,以追求清奇、冷峭的意境著称,又重炼字。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自号四明狂客,与李白、张旭等人在长安称“饮中八仙”。工书法,尤善草隶,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偶有小诗清新可喜。

张旭(675-750?),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

崔护 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⑴苏轼和他的词

苏轼(公元1037—1101年)是北宋著名的诗词作家。他少年时代就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刻苦的学习精神,从而学到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才能。他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既矛盾又统一。入仕后虽在政治上属于旧派,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一生中喜激励后进,自己的创作精力更是始终十分旺盛,著名《东坡全集》一百余卷,留下了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此外,他虽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却在散文、诗歌,特别是书札中,提出了一些可贵的文艺见解。苏轼的创作理论和实践,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以他丰富多彩有创作实践,继承欧阳修等人最后完成了诗*新运动。其中特别应该提及的,是他创立了豪放词派,成为南宋爱国诗词的先驱。他的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恨的旧框框,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诗的意境,把诗*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出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名篇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念奴娇?赤壁杯古》等。它们以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形成了苏词的浪漫主义风格。在语言上,它们给人以清心朴素之感,为了充分表达意境,有时还突破音律的束缚。

⑵李清照和她的词

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5年)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在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扼杀妇女才能的宋代,他冲破罗网,不仅掌握了广博的文化知识,而且敢于干预闺房以外的事情。在文艺领域里,她也没有一般封建妇女的自卑感,不仅敢于利用各种文学形式表情达意,而且敢于批评那些久负盛名的作家。正是这种精神,使她的作品富有独创绉,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李清照的作品有诗、词、散文,其中最擅长的是词。她早年曾写有《词论》,认为“词别是一家”,应有自己的特点,反对以作诗文之法写词。为此,她还批评了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著名作家。这些批评意见虽有保守之嫌,但可以看出她对词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李清照的词可以金兵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描述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悠闲生活,基调愉快开朗,名篇有《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萧》、《一剪梅》等。后期主要悲叹自己的不幸遭遇,基调低沉愤懑,名篇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永遇乐》、《渔家傲》等。这些作品主要是继承婉约派词家的发展道路,而成就都超过了前人。她后期的词有的还兼有豪放的特点,从而使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较大。

⑶辛弃疾和他的爱国词诗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是南宋时杰出的爱国词人。他出生在金人统治下的济南,外族的侵侮、人民的灾难,在他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生中,他为挽救南宋王朝的沦亡竭尽全力,亲赴沙场,却屡遭权贵的排挤打击,最终还是怀着他那未能实现的政治抱负与世长辞。他的创作以词为主,现存六百余首,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前代和同期的词人,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也是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

辛弃疾词作的爱国思想与战斗精神,首先表现在对沦陷国土的怀念和对抗敌人斗争的赞扬;其次表现在对南宋苟安局面的强烈反感;第三表现在他怀才不遇、有志无成的愤懑不平。这些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种雄奇豪放的意境和悲愤沉郁的情调。作品中所表现的往往是开阔的场景、战斗的雄姿和那些具有坚强性格的事物。名篇有《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以它们为代表的辛词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在当时和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而且形成了一种爱国词派。

第16篇:诗人基本知识

诗人基本知识:

唐诗之旅(上)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人称“诗佛”。 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因此又叫王右丞,有《王右丞集》。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有“诗仙”之誉,有《李太白全集》。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成为“李杜”。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豪少陵野老。后人又称他为杜少陵。因官职而又称“杜工部”和“杜拾遗”。有“诗圣”之誉,有《杜工部集》。其诗成为“诗史”。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即景抒情诗: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有《陈伯玉集》。

张若虚——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清朝人士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阆)仙。自号“碣石山人”。 “推敲”典故。

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有《孟浩然集》(又称《孟襄阳集》) 孟郊——字东野。有《孟东野集》。 祖咏 储光羲

边塞战争诗: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 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边塞诗人。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曾任嘉州刺史,有《岑嘉州集》。 李益——字君虞。

唐诗之旅(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新乐府运动。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后世称其“杜樊川”和“杜司勋”。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 酬赠诗:

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曾任国子司业,有《张司业集》。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是韩愈学生,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 齐名,世称“张王”。

元稹——字微之。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朱庆馀

柳宗元——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有《柳河东集》

咏物诗: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比较注重反映到时的社会矛盾。严羽称其有盛唐风骨。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杜荀鹤——字彦之

咏史诗:

刘长卿——字文房,世称“刘随州”。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唐宗室。有《昌谷集》。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诗词兼擅。

漫步宋词

(词,又称长短句、诗余)

柳永——字耆卿。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有《乐章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词、诗、文兼擅。有《东坡乐府》。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漱玉词》。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号“稼轩居士”。豪放派。有《稼轩长短句》

词主要是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

婉约词多表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格调委婉含蓄,和谐优美,富于阴柔之美。柳永、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这种特点比较显著。

豪放词题材较广泛,多抒怀言志,表现社会现实,关心国计民生,格调相对高昂,较多慷慨悲壮之音,颇具阳刚之美。苏轼、辛弃疾等人这类作品比较多。

元曲分为元散曲和元杂剧。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元散曲的体制有小令、套数、带过曲。 看诗的类型,翻书,看错别字,看注音。

明早看历史选择题,看地理。

第17篇:诗人资料

诗人资料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昌隆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一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阳迁居巩县。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孟浩然: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同名的还有原湖北省天门师范教务主任王昌龄。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四(2)班

陈荣浩

第18篇: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孟浩然(689-740),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亦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王维(701-760),唐代诗人。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高 适(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áo)(今河北

景县)人。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李 白(701年-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杜 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刘长卿(726-790),唐代诗人。字文房,祖籍河间(今河北河间),自小生长在洛阳。自视为洛阳人。他的诗工秀委婉,格调清淡,很有韵味自称五言长城。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参加永贞变法,失败后屡被流放,最终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后世又称“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也写得很好,古诗和韦应物齐名,世称“韦柳”。

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王 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诗。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纶(748-800),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生集》,《外集》十卷,等等。

曹 豳(1170-1249)字西士,号东亩,一作东猷,温州瑞安(今属浙江 )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

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苏 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人。早期词风清丽婉约。后期避难江南,国破家亡,词风转向凄苦,但她的诗却充满慷慨悲愤之情。

陆 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林 升,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的一位读书人,其他情况都无从查考。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龙泉(今浙江龙泉)叶氏。长期隐居钱塘西湖,《游园不值》广为传诵。

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

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几,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虽写过不少爱国诗篇,但最著名的还是田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和风土人情。

王 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梅花屋主等。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少年时常常白天下田、放牛,晚上去佛寺长时灯下读书。工于画梅,又擅长作诗。诗风质朴自然。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万历十五年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烟台蓬莱人,祖籍安徽定远。明朝杰出的军事家、华夏杰出志士,民族英雄。

第19篇:南宋文武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

南宋文武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是校长的得力助手,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为了切实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班主任工作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实效性,特制定本职责。

1、全面了解学生和掌握学生情况,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健康水平、兴趣爱

好、心里特征都做到心中有数。

2、班主任既要负责对本班学生的管理,又要负责督促协调科任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

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明确班级管理目标,建立班级常规,抓好班级文化建设,把班级建

设成学生美好的精神家园。

4、认真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工作,注重培养班级骨干和班干部,充分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积极

性,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共同成长的教育环境。

5、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

恶、美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生活态度;经常督促和指导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耐心帮助、热情关注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心里咨询、心里辅导工作。严禁挖苦、讽刺、训斥、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有过失的学生要理解宽容,态度要和蔼,做到表扬尽量当众,批评尽量个人,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6、切实抓好班级日常管理。认真组织学生做好清洁区的打扫和保洁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

好的卫生习惯。按学校要求布置好班容,做到有班训、团(队)角、图书角、学习安全公约、班级制度,设置一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园地,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组织好课间操、路队、班队会、学校集会、大扫除等,且都必须按时到场。

7、组织开展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卫生保健等各种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活

动中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8、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如不到危险地方

玩耍、不玩危险玩具、不做危险游戏、不玩火、不私自游泳、防触电、不高空抛物等。外出活动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未经学校允许,不得将学生带出校外活动。

9、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以上主题班(团、队)会和办好一期黑板报,要求目的明确、针对性

强、主题突出、准备充分、形式多样。围绕每月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团)队活动,增强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0、按质量上好品评课、团(队)会课、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抓好每天的晨会,民主小结,指导学生看电影、听广播、文明上网等,建立良好的班级工作运行机制,维护班级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秩序,努力营造互助友爱,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形成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班级和团(队)文化。

11、教育学生爱护学校财产,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不采摘,放学前关好门、窗、灯,切断电源。如发现学生有损坏公物现象,及时调查缘由,教育学生主动赔偿。

12、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活常识培训,如怎样讲究个人卫生、关水龙头,关门窗等

13、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如果学生受伤或突发性疾病,班主任必须首先把学生护送医院治疗,并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重大事件及时向学校政教处或分管领导汇报。

14、坚持“晨检制”、“点名制”、和“清堂制”。早晨和下午学生到校后,询问学生到校情况,经清点如发现学生未到,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问清情况。放学之前,清点学生人数,

并督促学生按时回家。放学时坚持做到清堂,按时放学,组织学生站好路队,并有序的将学生护送到指定的地点,不得推迟放学或将学生留校。检查教室里、校园内是否有学生逗留。

15、着眼学校教育的整体,协调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经常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全方位了解学生,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6、负责学校与家庭的沟通,组织好家校联系工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协调科任教师进行有时效性的家访,每学期至少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家访,通过实地走访、电话交流、网络交流等,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有关情况,要做好学困生、留守生、特殊家庭学生的家访工作,并做到家访前有准备、有计划、家访时有微笑、有沟通,家访后有反馈记录、有效果。

17、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周和家长会,积极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家校联系活动。接待家长要热情,举止要得体,措施要得当,不得挖苦、讽刺和训斥家长。

18、准时参加班主任工作例会和业务培训,不得无故缺席、请假、不得迟到或早退。学习期间遵守纪律,关闭通讯工具,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19、加强文化业务的学习,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教育论文、教育反思、教育个案等,努力提高班级工作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20、负责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指导和填写班务(中队)日志、团(队)活动记录本、好人好事登记薄、学籍档案、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等。

第20篇:南宋 马麟绘画作品选集

南宋 马麟绘画作品选集

马麟,麟一作驎,原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南渡后三代居钱塘,遂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马世荣之孙,马远之子,生卒年不详。马远是宋光宗、宋宁宗两朝(1190—1224)画院待诏,马麟画承家学,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用笔圆劲,轩昂洒落,画风秀润处过于乃父。宁宗嘉泰(1201—1204)间授画院祗候,颇得宁宗赵扩、恭圣皇后杨氏及杨妹子(娃)称赏,每于父子画上题句。在《层叠冰绡图》中题诗云:“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开到寒梢尤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画史会要》谓:“麟不逮父。远爱其子,多于己画上题麟,盖欲其章也。”

宋 马麟 秉烛夜游册 绢本设色 24.8×25.2公分 <纨扇画册>第二幅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此图取材自苏东坡海棠诗:「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绘夜色掩映的深堂廊庑,茫茫夜色中庭院烛光高照,映照园中海棠盛开。 一士人据太师椅当门而坐,品味幽静月夜良辰美景。马麟对自然观察敏锐,写生功夫颇深,抒情小景工緻细腻,表现宫廷园苑亭廊建筑和园林布局,作品有院体画工整细緻的特点,极富有情致。

宋 马麟 荷香清夏图 卷 绢本设色 41.7×45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卷描绘一平湖柳堤、荷香清夏的山水景物。画中以宽阔的湖面为主体,林中云雾萦绕,茅庵空落。左岸上乱石嶙峋,柳荫蔽日,树上群鸟翔集。在广阔的湖面上,微波轻荡,碧叶莲莲。湖的对岸,远山逶迤,柳林如烟,小桥曲折,云雾飘动如练。画中构景,平远开阔,布置简洁。画中笔法细秀,描物具体,尤其柳树变化多姿,树叶丝丝勾出,又如烟动。其用墨以淡为宗,又浓淡相间,着色亦淡雅,更加烘托出了其境界的祥和安静。

宋 马麟 静听松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理宗书「静听松风」,下钤「丙午」、「御书」二玺,左下钤「缉熙殿宝」印,成画年代下限为淳右六年(1246)。 前景高士戴冠覆纱,左脚半跏,右脚舒展,胸部微袒,右手轻执衣带,一拂尘置于地。高士凝神谛听,松叶、藤萝等都随风势翻飞,松涛声在蜿蜒水流和远景山峰围绕的空间迴盪。清高宗题诗认为画中人物为「特爱松风,每闻其响,欣然为乐」的梁朝陶弘景。亦有学者比对理宗肖像,认为此画呈现理宗爱松形象。

南宋 马麟《三官出巡图》轴 设色绢本 174.2×122.9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马麟 楼台夜月图纨扇页 年代:南宋 尺寸:纵24.5 厘米 横25.2 厘米

质地:绢上海博物馆藏南宋 马麟 郊园曳杖图纨扇页

年代:南宋

尺寸:纵23.3 厘米 横23.7 厘米 质地:绢上海博物馆藏

宋 马麟 夏禹王像 绢本设色 249×11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禹,传说中古代夏部落的领袖,姒姓,名文命,亦称大禹。此图绘夏禹手持如意笏,头戴王冠,身披龙袍,端庄地立于画面的正中。作者充分地利用线条的造型的能力,生动地刻画了夏禹慈祥和蔼的形象和内在性格。

马麟 层叠冰绡图轴 绢本设色 101.7 × 49.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仅绘三枝仰俯有致的宫梅,枝条清癯如铁线,簇簇白梅绽放,构图极精简。梅枝以细笔重墨双钩,淡墨晕染。梅花以淡墨圈瓣,复以白粉罩染,有透明感,令人感受到梅花清香冷艳的风韵。 本幅款识“臣马麟”。另有宋宁宗皇后杨氏题:“层叠冰绡”,并题诗:“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开到寒梢尤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赐王提举”。钦鉴藏印十二方。

马麟 暮雪寒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麟 梅花双雀图 私人藏

马麟 长松山水图页 绢本设色 25.1×26cm 大都会博物馆

宋 马麟 溪头秋色图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南宋 传马麟笔 梅花双雀图 绢本着色 28.0×29.0cm 东京国立博物藏 马远和马麟

南宋山水画家中,最主要的是南宋后半期的马远和夏珪两家。他们和李唐、刘松年,四个人在过去被认为是所谓南宋“院体”的代表。马远和夏珪在当时和后世都曾有广泛的影响。

马远是绘画艺术的世家。他的远祖马贲,本为“佛像马家”之后,以擅长写生驰名于元祐绍圣年间(公元十一世纪末)。他曾画百雁、百猿、百马、百牛、百羊、百鹿等图,可见是善于观察禽兽的生活动态的能手。马远的祖父马兴祖,绍兴年间为画院待沼,并善于鉴别名迹。伯父马公显,父亲马世荣,兄马逵都是有地位的画院画家,他们的专长都是花鸟。

马远的活动主要的是在光宗赵惇、宁宗赵扩时期(公元一一九○—一二二四年),以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独步画院”。他的作品上时常有赵扩或皇后杨氏的题字。

《踏歌图》描写农民的歌舞欢娱的活动,有歌者,有舞者,有观者,神态生动。画家是用一种有兴趣的态度对待为贵族们所不齿的“村野粗俗”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的。这幅画上的上半部出现代表着帝王都城的建筑物,目的是要说明,如画上那四句皇帝的题诗中所说的,欢乐是由于丰年,而丰年是由于皇宋的统治。但画面上下两部分缺少构图上有机的联系,使我们看出,以擅长巧妙构图出名的画家马远,在这两个思想之间,丧失了他的技巧。

《远山柳岸图》显示了马远的卓越的构图技巧。隐隐出现在烟雾水气中的远山和层层村落树木组成了背景,在如此背景之前,两株柳树集中地传达出暮秋季节的萧瑟的气氛。柳树的形象表现了挺秀的姿态之美,并且有秋风中零落的特点;而且在画面上占了起控制的作用的位置,秋柳的形象和布局产生了最大的艺术效果。

《寒江独钧图》是另一幅可以说明马远的构图技巧的最成功的范例。一时扁舟飘浮在水上,四周的空白,不着一笔,却有力地描写了江面上空旷渺漠。这幅画在构图技巧方面的创造性使画家进入古代著有功绩的艺术匠师的行列。

《竹涧焚香图》(旧题马远作品)利用了蒙蒙雾气删减掉一切不必要的枝节,使主题的细节突出。这一幅画是描写士大夫们的悠闲生活,特别是描写了他们的内心生活。疏竹和潺潺流水形成的幽静环境中,一个人焚香默坐。这些可视的因素说明了他的内心的宁静。《深堂琴趣图》敏锐地表现了音乐的情调和士大夫的内心生活的作品。这一通过环境描写以间接的描写士大夫生活的方法在马远的作品中很常见,是南宋时代开始流行的表现方法。

《梅石溪凫图》描写了野显在幽僻的崖涧下活泼的追逐着,是一幅美丽的花鸟画,可见马远的家庭传统的新面貌。由马远画的《白蔷薇图》,可知他也擅长纤美精细的一体。

《水图》十二幅描写状态不同,甚至不同光线照射下的各种水势,充分显示出古代优秀画家提炼形象的能力。

马远的儿子马麟,也是有名的画家。

马麟的《夕阳山水图》画了黄昏时候水上,翻飞的四只燕子。《层叠冰绡图》特别选择了梅枝的疏影横斜的姿势,加以表现。这两幅图画可以说明画家对于有抒情作用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敏锐的感受能力;也说明以马远为代表的一部分南宋画家在创造艺术的意境时的高度技巧。马麟的《观瀑图》用有力粗犷的笔触表现了景色,画风与《层叠冰绡图》的工致纤丽完全不同,由此可见他的丰富才能。

南宋诗人
《南宋诗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