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人谈诗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2: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苏教版初中九上《诗人谈诗》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曾卓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这篇对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虽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却以其简练明晰的文字,深刻独到的眼光、为我们如何阅读和评论诗歌,学习诗歌评论的一些常识做出了榜样。

学习目标:

1、能自主赏读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2、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

3、对两位诗人的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阅读欣赏《一个深夜的记忆》感受诗人抒发的感情,并思考一些诗句的内涵。

2、体味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对《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段落大意的理解。

讨论明确

全文六般,开头一段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偏爱”,表现了眼光、感受和理解的独特;中间四段则都是对诗歌的意境进行阐发,对诗人内在的情感世界进行探索,合理的想像和分析,为最后结论的得出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一段表达了对这首诗的总体评价,“宁静而深沉”的概括,简练而准确。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二、难点分析

对下面这两行诗应该怎样理解?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讨论明确

理解这两行诗,我们首先应该感受到作者强烈地盼望黎明时发现夜还正深(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以后的失望,但只是失望而不是绝望,这是看清现实以后的一种冷静和成熟,从“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中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执著。但诗人说“只有”又并不是否认其他的人,不是通过对比来突出自己是惟一的“最初醒来的人”。这里的“我”是—个艺术形象,而不是指诗人实在的自我。

三、写法归纳

(一)

1、篇幅短小、结构严谨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歌评论。文章的开头,作者就表达出自己对《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的“偏爱”,表现了自己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感受,以及独特的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对这首诗的总体评价,简练而准确地概括出这首诗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见解“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文章的中间几段,都对诗歌的意境进行了阐发,探索了诗文内在的情感世界,同时又进行了合理的想像和分析,为最后得出结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2、见解独到、新颖

首先,他指出“划破夜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这里对“夜的沉静”和“动态感”的评说,就是他的独到见解。流星和风声,一有形无声,一有声无形,但是曾卓用自己的联想丰富了诗的意境,使动者成了反衬夜的沉静的参照物,而夜则因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有动态感。其次,在曾卓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这是原诗在字面上没有出现的意蕴,是曾卓对它的发挥。这个发挥可以说恰到好处,使诗的主题意蕴进一步深化了。最后,他特别指出了诗中“感觉到”这个词的双重含义。一方面指诗人生理上的感觉,即对黎明到来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时代的脉搏跳动,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待融合在一起了。

(二)

诗是语言的艺术。读这首诗,首先感觉的就是语言的精练和准确。

1、先说精练。诗的第一节只有三行,十八个字。第一句是客观叙述,“月光流进门槛”。但是这个客观叙述是带有主观感受的性质的。因为月光只是照在大地上,而不是“流进门槛”的。为什么说成“流”,这当然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有了这个“流”字,一幅静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了。一个“流”字改变了一种场景,使人的感受变得丰富多彩。惜墨如金而又鲜明生动,这就是诗人语言运用成功的一大标志。

诗的第二句“我以为是阳光”,这是一种“错觉”,诗人有可能在瞬间会产生错觉,但是如果从科学的观点看,他会马上改正这种瞬间的错觉,而不必把它形诸文字。但是因为是诗语,所以他不但不必改正,而且还有意地强调并固定成文字,就因为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而且这里的阳光还含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写出这种“错觉”,更显示他对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情。

诗的第三句,“开门,还是深夜”,这是对错觉的纠正,但是却又是颇含深意的。因为诗人写此诗时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他身处的延安虽是解放区,但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黑暗之中,所以“还是深夜”不只是对错觉的纠正,也是在另一层次上以现实的真实感受。

从以上对这三行诗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诗人在十八个字里隐藏了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精练的语言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2、再说准确。诗中“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这几句诗,需注意“仿佛”一词。仿佛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一种“好像是”的感觉。但是用在这里正是地方。“好像是”风吹动月亮的弓弦而使他听见了黎明的音响。这是诗人的想像。如果是写实,反而令人难以置信,因为是“仿佛”,就把想像合情合理地表现出来。可见准确地使用词语对增强诗的艺术表现力之重要。

诗的最后一节中,“河岸被山影压着”中的“压”字,“有星流过旷野去”的“流”字,都是精练与准确的高度结合,值得仔细品赏和学习。

3、诗的寄寓也非常丰富而深刻。诗歌通过精练准确的语言,营造了特定的意境,使读者从中感受到诗人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难以言述的思想内涵。

四、拓展阅读

1、《泥土》

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赏析

鲁藜的《泥土》。《泥土》篇幅虽短,它的容量却不小,内涵是丰富的,意味是隽永的,它经得起读者的咀嚼,也经得起历史的风蚀,至今仍给人以人生真谛的启迪。

小诗最讲究真实的、独特的感兴,写法上也是贵凝练而忌曼衍,重含蓄而忌浅露。诗人鲁藜酷爱“泥土”的淳厚、无私、平凡,这种感情渗透到他的诗里,以至词汇里,用极其寻常的词语——“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赋予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诗人在作哲理的思索时注意了审美的把握,注意了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具体化,致力于把刹那间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情感之间寻找一种“情结”。“珍珠”,因为它光泽诱人,价值昂贵,所以“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诗人讥讽那些“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的人,正是无情地鞭挞了在民族危亡、国难日蹙时刻,竟置民族、阶级利益于不顾的市侩主义者和自私、高傲的个人主义者。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诗人所高度赞美的“把自己当作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的自我献身精神。诗人鲁藜在学生时代就投身于救亡运动,涉足文坛后,写下了大量抗日诗篇,皖南事件后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正为胡风所说,鲁藜是“被一种生活战斗底欲求驱使着唱出了歌声“。(《一个要点底备忘录》)《泥土》不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么?

《泥土》是对小诗创作的突破。“五四”时期,受日本俳句、和歌和泰戈尔诗歌的影响,小诗风靡一时,冰心的“繁星体”(或称“春水体”)、“湖畔”诗派的抒情小诗,竞相效仿者甚众。五卅前后,由于大时代的潮流激荡,也由于小诗本身的粗制滥造,这一诗体日趋衰落,虽然偶有“现代”式的短诗出现,但也由于大多表现着悲观厌世的思想情绪,这类宣称人生空虚的曼声轻唱终于“弦断,知音稀”。弥漫着忧郁的气氛,浸透着哀怨的苦汁,这是五四前后小诗所展现的那个特定时代心理意绪的某些层面。那个时期也有写“泥土”的小诗,然而,或是“吻着泥土沉睡”,或是把泥土喻作自己情人的“丰厚的胸脯”,寄托着五四诗人惆怅、寥落、失意的情怀。鲁藜这一派诗人却是从时代的战斗烈火中锤炼出来的,他们对于生活与斗争抱着思索和寻求的态度,他们从本能上滋生出来的生活战斗的欲望出发,投身到火热的现实斗争中去,于是才能树立起“把自己当作泥土”,让众人“踩成一条道路”这样一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生态度。

2、《有赠》

曾卓

我是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

我饥渴,劳累,困顿。

我远远地就看到你窗前的光亮,

它在招引我——我的生命的灯。

我轻轻地叩门,如同心跳。

你为我开门。

你默默地凝望我,

那闪耀的是泪光么?

你为我引路,掌灯。

我怀不安的心情走进你洁净的小屋,

我赤脚,走得很慢,很轻,

但每一步还是留下了灰土和血印。

你让我在舒适的靠椅上坐下,

你微现慌张地为我倒茶、送水。

我眯眼——因为不能习惯光亮,

也不能习惯你母亲般温存的眼睛。

我的行囊很小,

但我背负的东西却很重,很重,

你看我的头发斑白了,我的背脊佝偻了,

虽然我还年青。

一捧水就可以解救我的口渴,

一口酒就使我醉了,

一点温暖就使我全身灼热,

那么,我有力量承担你如此的好意和温情么?

我全身战栗,当你的手轻轻地握我的,

我忍不住啜泣,当你的眼泪滴在我的手背。

你愿这样握我的手走向人生的长途么?

你敢这样握我的手穿过蔑视的人群么?

在一瞬间闪过了我的一生,

这神圣的时刻是结束也是开始,

一切过去的已经过去,终于过去了,

你给了我力量、勇气和信心。

你的含泪微笑的眼睛是一座炼狱,

你的晶莹的泪光焚冶我的灵魂,

我将在彩云般的烈焰中飞腾,

口中喷出痛苦而又欢乐的歌声 „„

五、课堂总结:

领略了诗的意境之美,今后在赏析的过程中就可以与作者近距离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宁静深沉的、也许是冷清肃杀的、也许是喧闹盎然的,我们要通过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

六、板书设计:

宁静——月光沉睡动中有静

意境

深沉——深夜压静中有动

七、作业布置

自读鲁藜的其他作品,从自己独特阅读感受出发,试写一篇评论。

教学反思

从整体上来说。本课基本达到预设目标,能抓住诗歌的文体特点,能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赏析,能授学生以“渔”,实实在在的教给学生方式、方法。打开学生的思维。但是方法指导上有待探讨,作为诗歌,最重要的是朗读,我在本课中却忽略了读,这个在以后的而教学中需要注意。那么可否先介绍诗歌的特点?是先出示入手赏析角度还是先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最后总结?而且本课容量很大,导致最后训练时间很是仓促,那么这个训练没有达到强化的作用,对学生到底有多少作用呢?这些问题还是我亟待解决的,也是需要好好思索的。

诗人谈诗教案

诗人谈诗教案.

《诗人谈诗》教学设计

诗人谈诗教案ok

《诗人谈诗》教案方案

诗人谈诗 教学反思

十五诗人谈诗导学案

诗人谈诗的教学教案

诗人诗号

诗谈

诗人谈诗
《诗人谈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诗人谈诗答案 诗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