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郑州文庙(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3 15:08:0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郑州文庙

《穿透时空看文庙》

本期导视:

是什么让它在近两千年里几经损毁又涅槃重生? 是什么让历代官绅乡野、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又是什么将它重新推向现代郑州人关注的视野,引来争议不断? 敬请关注《文化郑州》本期最新探索《穿透时空看文庙》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文化郑州》,我是吕雷,抖落1900多年的历史风尘,2006年,当郑州文庙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太多的郑州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在一番 “笑问客从何处来” 荒唐的疑问后,开始用诧异的目光探询这位“老郑州”的前生今世!虽说郑州文庙并不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全部内涵,但作为古代读书人的聚集之地,郑州文庙却是这里文脉渊源的点睛之笔。历经风风雨雨,它来源何时?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在郑州这座城市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是什么让它引来争议不断? 。 解说:

说到文庙,那可不是什么希奇的地方,稍微有些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孔子庙,有的地方也叫夫子庙,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庙又称为“文宣王庙”。明朝以后,孔庙统称为“文庙”。 旧时,全国许多地区在县一级城镇都会设文庙,所以国内文庙可以说数不胜数。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著名的四大文庙。有建于公元前478年的山东曲阜孔庙;有建于元代大德六年的北京文庙;有落成于宣统元年的吉林文庙和北宋景祐元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南京夫子庙;而建于1900多年前汉代的郑州文庙,如果从建筑年代来说,真可以称为如今中国文庙中当之无愧的大哥级建筑了。

从郑州火车站往东,到东大街和紫荆山路交叉口向东不远处,坐落着一个修葺一新的古式院落,这里就是郑州文庙。眼前的这座郑州文庙,便是2004年到2006年由郑州市人民政府拨款3000万元重新修建的。但如果在空中俯瞰:宽阔的广场,全木结构的牌坊,“棂星门”, “泮池”, “状元桥”,大成门,乡贤祠,名宦祠,大成殿、尊经阁,东西厢房等排列有序,规整庄严。

2006年以前,对许多住在这里的老郑州人来说,它只是个破旧的庙宇。只有极少数的郑州人,才知道这里曾经是在历史上几度辉煌的郑州文庙。现在让我们穿过这重重的院门,透过这层层地砖,去探索历史深处的郑州文庙。

说到郑州文庙的诞生,那可是1900年前的事了,咱们不得不说到东汉的汉明帝刘庄。

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光武帝死后他继位,在位18年。

当时的东汉建都洛阳。据说这个汉明帝刘庄特别喜欢读书,他经常到当时的国子监,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立大学里巡视,并且亲自给学生们上课,还隔三差五来国子监给学生们讲解经书,答疑解惑。皇上的行为自然得到了汉朝各级大臣们的效仿,一时间办校成风,各地纷纷办起了各式学校。

当时的郑州,还只是三川郡的一个小小管县,但是,由于距离汉代都城洛阳很近,自然近水楼台,很快就开办起了自己的学校,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郑州文庙前身。 既然是学校,又为什么会被称做文庙呢?

据文献史籍《孔子》《孟子》等书记载:早在周王朝时期,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了学校,天子办的学校叫“辟雍”,诸侯王办的学校叫“泮宫”地方办的学校叫“痒序”, 由于儒家学说体现了执政者的政治需求,所以在汉武帝的时候,宰相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奠定了孔子的历史地位,到了东汉,各地新建的官办学校如县学、州学、府学等都敬奉孔子,学校里一般都专门设有敬奉孔子的殿堂,后来就逐渐形成了庙学合一的新模式,再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一些学校就渐渐将这些庙学合一的学校演变成了专门敬奉孔子的孔庙,相对于“武庙”,就是供奉关羽、岳飞的庙,这些敬奉孔子的孔庙便统称为文庙了,郑州文庙便也如是。

“学而优则仕”是一句在民间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名言,也成了历朝历代无数学子的共同梦想,尤其了隋代以后,科举制度的确立更进一步将儒家学说推崇到了一个新境界,一心想要鲤鱼跳龙门的万千学子更是无不对孔子顶礼膜拜。因而使得文庙香火不绝; 据明朝嘉靖《郑州志》记载:郑州文庙规模人气最旺的时期是在元代,当时郑州文庙占地已达37亩,有200多间东西配房。文庙也是当时郑州屈指可数的建筑。每年的春秋两季,郑州文庙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祀孔大典,每逢此时,可以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地方文武官员及各界名流都要到此参拜,史料中这样形容祭祀场面:“钟鼓齐响,笙歌共鸣”,可见场面之热闹与隆重。也许你要问:为什么在元朝这个蒙古族领导下的国家里,作为汉文化典型的文庙会有如此兴旺的景象呢?

史料记载: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在元代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还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也就是说,在元代,只要愿意学习,知识分子是可以不干活的。

纵观历史,元代的普及教育远远超过了前代,据记载,当时全国的书院就达到400多所,州县级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对元代儒家文化的发展,现代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曾这样评价:“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郑州文庙鼎盛于元代的原因了。

对教育的重视自然带来丰厚的汇报,今天郑州地区仍让我们叹为观止的观星台、工程庞大的贾鲁河两大工程,都是元朝时修建的。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无论统治中原的是汉族、蒙古族还是满族,对孔子的尊敬却始终不变。文庙的幸存,也许正是得益与此。

历史上郑州文庙的几次破毁都与大火有关:史书记载:元朝时一场大火,使文庙建筑遭到巨大破坏。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官署按照原来的样式重建,明、清两代亦多次重修,但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文庙再遭大火,建筑毁废殆尽。

采访:[几经大火和修复] 本期导视:

是什么让它在近两千年里几经损毁又涅槃重生? 是什么让历代官绅乡野、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又是什么将它重新推向现代郑州人关注的视野,引来争议不断? 敬请关注《文化郑州》本期最新探索《穿透时空看文庙》 [现场读书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正文解说:

[电视画面:国学教育班]

2006年郑州文庙修建后,在这里开设了国学班。

据史料记载:历代,文庙都是要么前庙后学、要么左庙右学、或者右庙左学。按照古例,郑州文庙修复后也以前庙后学的形式开设了国学班,郑州文庙目前是国内恢复文庙的传统教育功能,从而实现“有庙有学”的第一家文庙。 [电视画面:文庙仪式] 对于着汉服、行成童礼、祭孔、读经…这种模式,目前有赞美者,有质疑者,更有反对者。

有人认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是穿上汉服在文庙行几个礼就能学到的,需要深入到中华文化的内部学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有的表示,他曾看到过行成童礼的过程,感觉在现代的外衣下套上一层汉服行礼的形式非常别扭,只要能让人领略礼仪的精髓,穿什么样的衣服并不重要。

与此不同的是,有人认为,国学是中国几前年来的文化精华,再说反复的诵读可以有效地唤醒右脑强大的记忆力,还可以使孩子变得很有礼貌。

采访专家:(谈恢复国学的个人看法) 主持人:

今天,在这琅琅的书声中,当我们穿过重重的院门,透过层层地砖,我们也许就能找到历史深处文庙的内涵,我们知道,孔儒思想还将继续传承,文庙还将继续活在我们身边,感谢收看这一期的《文化郑州》,再见!

推荐第2篇:文庙导游词

大家下午好!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千里不相逢,很高兴在这晴空万里的中午与大家相逢。我叫温振博,本次我们将重点游览文庙,那么在途中呢为了大家的安全呢,请大家尽量不要走散,那么在我工作中有什么做的不对的请大家提出来,那么我会竭尽所能的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讲解能够带您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好了,趁着离我们文庙还有一段路程,我先给大家讲下文庙大致的情况吧。

文庙是新世纪新柳州文化璀璨的一颗明珠,同时它也是“龙年盛世看龙城、欢乐健康游柳州”的系列精华游。那么大家一会到文庙大门的时候请高台你们的贵脚,不要踩门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啊这就是对孔子他老人家的一种尊敬和敬仰,所以有劳各位了。那么文庙什么个概念呢?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文宣王庙的意思,那么也就是孔庙的别称了,当然它是用以祭祀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柳州是个有着两千多年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古城,那么从唐朝以后,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举国祭孔,孔庙又称文庙,庙学合一,也是祭祀孔子,同时呢也教育了人。柳州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后来唐元和十年六月(公元815年),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发现柳州文庙已破损,他感到很可惜,就组织官民,花了两个月重修文庙,由他亲自撰写了《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到明朝洪武初年(1373年),在柳州的府学(也就是现在的映山街二中)和县学(东台路原市机关幼儿园)又建了两所文庙。1928年,柳州文庙在一场火烧半边城的大难中就烧没有存在了。从此,重修文庙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愿。2009年的时候,柳州市政府决定于柳江南岸定在登台山下,驾鹤山侧、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独厚,重修柳州文庙,并将其列为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2010年 3月份开始动工建设的柳州文庙,仅用短短半年时间就像刘谦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现在重建的柳州文庙选址,可以说是涅槃重生,依山临水,有许多文人墨客称赞有写道这样一句话 “北有曲阜,南有柳州”这是对柳州文庙建造规模的尊称,那么他身着十二章帝王服,头戴十二旒冠冕,让人不得不想起可敬可爱的孔子那慈祥的仁爱的笑脸。那么它以灯台为靠、驾鹤为案,金碧辉煌地耸立在柳州汉城故址上,建成后的柳州文庙,将与亚洲最大人工瀑布蟠龙山和历史悠久的窑埠古镇等,成为“百里柳江”景观带上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如果你登山远眺,柳州的文气顿会金灿跃然,成为引人欲意信步于其中的胜境。

在国内2000多座文庙中,唯独柳州文庙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水灵气远胜他乡, 现在重建的柳州文庙地理位置就是朝着西北方向,背靠东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等主体建筑组成,建筑以宋代风格为主,结合岭南地方样式,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可以说文庙是富有风情万种的旅游胜地。

推荐第3篇:文庙导游词

文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你们向往已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中文庙。欢迎各位的到来资中文庙。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距今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位于县城大东街。不过前后经过三次搬迁后,于清道光九年(1829)将文庙迁于此地,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迁到此处呢?是因为呀在南宋时期资中的这条街上出一个叫赵逵的状元,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文庙座落的这条街叫状元街的原因。因为赵逵是一名文状元,而文庙则是来弘扬儒家文化的地方,在封建社会中他们两者之间有着相似之处。所以我们的先辈们就把文庙迁移道了此处。

大家首先请看这个巨大的月池,它的名字叫做“洗墨池”。传说是状元赵逵读书时期洗笔荡墨的地方,旁边的高墙是“万仞高墙”。我们都知道,像皇宫这样高贵的地方,它的宫墙也仅仅被称为“数仞宫墙”。但是孔子庙里的宫墙为什么会被称为“万仞宫墙”呢?这是因为先人们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由此可见孔子在古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大家再看这2个华表,众所周知,华表是庄严肃穆的象征,一般出现在皇宫附近,全国各地一般的文庙里也是没有的哦,但为何我们资中的文庙里会出现2个高高矗立的华表呢?这是由于孔子曾被封为“文宣王”,古时候在人们心中享受着帝王的待遇。而这里的2个特别的华表也充分的显示出了当时这里的人们对孔子的万分尊敬和仰慕。所以说跟全国其他的文庙比起来,这2个华表也就显得分外的独特和珍贵了!

当然了,古人认为对孔子光是心中的尊敬是远远不够的,行为上也得充分的体现出

来,大家请看这块碑:“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也就是说在踏入此庙之后,哪怕你是当朝宰相、三军统帅、皇亲国戚,到了这里都得规规矩矩,毕恭毕敬徒步而行的穿过我们前面的这道“礼门”去里面祭拜孔夫子,因为这里是万世师表孔大圣人的神圣殿堂!

大家要知道,在封建社会,这里是不能随便进出的。它不像其他的庙宇,任何人都可以进去烧香拜佛,求神许愿;这里就不行,平时的大门是关着的,只在春天和秋天的祭祀之日或全县学生大考的张榜拜孔之时才把大门打开,让官员、举人、考上了秀才和社会上颇有身份的绅士们才能进去,一般的小民百姓是不许进去的。今天来到这里游览的朋友们我想如果在那个时候至少都能算是秀才了,个个都是有功名的,绝对有资格进去朝拜孔圣人,请! 我们资中文庙总占地面积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643平方米,坐北朝南,复四合院式布局,布局格调以山东曲阜的孔庙为原型,但规模要小一点。这个文庙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别的庙门都是向南而开,这里却是东西二门,东边叫“礼门”,西边叫“义路”,这个根据孟子的“以礼为门,以义为路”而得来的。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资中的文庙里有“五绝一奇”。首先让我们来先看看这其中的一绝——照壁。这个照壁修建于清光绪年间(1857),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川内所有文庙中设有照壁者只有这里一处,在全国文庙、孔庙也是极为鲜见。照壁中七孔镂空壁塑图案精美、寓意深刻,表现了精深的儒家文化内涵。七孔镂空壁塑的砖骨灰塑的工艺手法,极为少见。整个照壁长19.5米,高6米,雄奇瑰丽。

这七孔照壁主要表现的就是“鱼跃龙门”。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鱼跃龙门”里的“鱼”指的主要是鲤鱼,但是请大家仔细看,这照壁上的鲜活的鱼儿扁脑壳、大嘴巴、长胡子。不是鲤鱼,而是我们资中三绝之一的鲶鱼。资中的鲶鱼在清代就被刻上了照壁,这说明资中的鲶鱼并不是美名于现代,而是早在清代就已经赫赫有名了。这也使得这块照壁极具资中的特色和代表性!第一孔照壁主要传达出的寓意是比喻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之前好比河中之鱼,然后大家请看第二孔,在第二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龙头鱼身的“怪物”,但其实它是要表示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的过程中不停蜕变,更加精进的过程,树立一个要向“龙”转化的这么一个理念也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照壁上榜题文字“龙文炳跃”寓意苦读寒窗,鱼跃龙门,彪炳千秋。而第三孔讲的就是有了理想之后要把理想付出于行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孔壁周围有一圈梅花,表示“梅花香至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高楼下的螃蟹,它比喻的是人心中的私心杂念,表示出,只有抛弃了心中一切的私心杂念,才可以达到人生的光辉顶点。纵观这七孔照壁,主要的就是向大家告之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的付之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

好了,大家现在请往后面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文庙的建筑布局是一个完全对称的建筑布局,它的中轴线就是我们的第四孔照壁和正前方大成殿里的孔子像这两点所形成的一条直线。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青石牌坊,正中为“灵星门”,左边是“贤关”,右边是“圣域”,表明这里是灵天宝地、圣贤之区。为什么要在这里立这么一个青石牌坊呢?这个在古时候是有讲究的,当人们来到文庙祭拜孔子的时候,要从这三道门进去。但是古人们在祭拜孔子的时候,他们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不同等级的人要从不同的门进去,正中的“灵星门”在古时候是只有皇帝或者是皇帝钦点的状元才可以走的,左边的贤门是那时候被认为是有贤之士走的,而右边的圣域则是给得圣之人准备的。不过今天大家来到这里地位都是一样的,所以大伙儿也不必拘礼,请跟我来吧!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我们资中文庙的又一绝——“泮池”。为什么叫“泮池”呢?原来呀,在古代学校被称为“泮宫”。是由鲁德公在泮水之滨建立学宫而统一命名的。“泮池”的意思即是学校门前的水池,传说能振兴学业。在科举时代,童生考中秀才之后,都要到这里来绕池游走,庆贺入学,古人称为“游泮”,是相当体面的光宗耀祖之事。那么它被称为绝的原因是因为别的文庙的只有一个“内月池”即“泮池”,而我们的文庙不仅拥有“内月池”还拥有一个“外月池”也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洗墨池”。两池两两相称,相得益彰。再有就是我们这个泮池本身,大家请看,横跨池面的一座刻有龙形的桥,叫做“状元桥”。跟全国别的文庙不同的之处在于,其他文庙的桥都是一桥一孔,而我们的状元桥是一桥三孔。是不是十分的特别呢?而且在其他各地的有些文庙里它的状元桥是封闭的,不过呀,因为资中在历史上一共出了2个状元,一个是南宋的赵逵,一个则是清朝的光绪年间的骆成骧,所以呀我们文庙里的状元桥是可以向游客开放的,大家不妨在这泮池边和状元桥上尽兴的游走一番,体检一下古时候读书郎升入学官和高中状元的喜悦之情!

我们先来到泮池的左边,现在我们看到这块高大的石碑便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在他40岁的时候,也就是康熙33年手书的《四书.大学》碑,距今300多年的历史,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康熙也下令全国,凡是有文庙的地方也就必须要立这块碑,现在有些文庙里已经没有了,而我们这里的文庙却至今仍旧保存了下来,这是十分难得和珍贵的。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虽然是一位满洲皇帝,但是他对汉族的儒家文化确是十分的喜欢。这块碑的内容主要是《大学》里经一章的内容,简单的说来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写这块碑的时候康熙正当盛年,其书法刚劲豪放,颇具唐人气韵,从这块碑里的书法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满洲皇帝的深厚的汉文化功底。这块碑与它正对面的石碑并称为资中文庙的另一绝,对面的石碑是明成化四年明宪宗皇帝书《御制重修孔子文庙碑记》碑。两块碑均高4米,宽1.9米,两两对称而立,两道碑文,碑体高大,尤显风采,均以帝王万乘之尊御书,堪称资中文庙之精品。

两座碑的旁边都各有一座祠堂,也是对称而立的。首先我们来看位于左边的名宦祠,名宦祠供祀的是外地人从隋到清在资州做官而政绩卓著的官员,如唐代的节度使韦皋、刺使羊谔、宋代的范祖禹等,一共二十八人。因为我们资中在历史上曾是州郡属的所在地,为州时间长达900多年,所以这里面的最高官就是州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委书记。现在我们来到了与刚才名宦祠对称而建的另一个祠堂,叫做乡贤祠,乡贤祠供祀的是资中人在外地作官而名扬青史的杰出人物,如西汉的词赋家王褒,南宋状元赵逵、南宋宰相赵雄等,一共二十四人。其中宰相赵雄为这里供祀的最高官员。乡贤祠的旁边有关于张大千所作的资中八景的介绍, 我们知道张大千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他虽为内江人,但却与资中有着很深的情谊。因为他的亲戚很多都在资中,小时候他经常跟着他的二个来到资中玩,所以从小就对这里很了解。1956年张大千离开大陆移居法国的时候,出于对家乡的思念,他便凭小时候自己的记忆,画了这资中八景图,送给自己的资中亲戚。大家不妨来欣赏一下国画大师张大千印象中的资中8景。

位于两座祠堂中间的这一排殿堂式的建筑叫大成门,又叫“戟门”。这道门同外面的大门一样,从前只逢祭祀大典之时才会开放,主要的作用是供文武官员休息整装的地方,平时只能从两边小门进出,左边的小门叫“金声”,右边的小门叫“玉振”。

现在我们穿过了大成门,来到了又一个圣洁的天地。这座院落叫崇圣祠,它与前面的大成殿错落有序,颇具匠心,布局是相当合理、巧妙的。资中的文庙的面积很小,但是他的结构确实十分的紧凑,我们可以看到左右两边的钟鼓楼也都完好的保存下来了!两座楼也是对称而建的,用一句成语就叫做晨钟暮鼓。

好了,游客们,我们现在处于的位置是西庑,在正对面同样与它也是对称而建的是东庑。西庑和东庑在古时候又叫做“厢房”。它们在文庙里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陈列孔子和72贤人(也就是他的72位弟子)牌位的地方。但由于我们的文庙博物馆也在文庙内,所以这里变成了我们陈列我们文庙内珍贵文物的地方。那么我们首先来欣赏这块石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幽兰赋》。这组碑刻一共七块,每块长2米,宽1.2米,是质坚粒细的巫峡石刻制的。话说在清朝的咸丰年间,资中人李福州靠一手熬糖的好手艺,成了当地八大首富之一,就在县城外牛寨溪修起了“李家花园”。李福州读书不多,却天资聪慧,发财后不惜重金购买名人字画装点花园,有一次他在宜宾做生意的时候,发现了黄庭坚的这幅字,他非常的喜欢,并派人专程从巫峡开采到了上好的巫峡石,又花重金请了一位成都的工匠高手,在自己的家里面把黄庭坚的这幅《幽兰赋》给刻了下来并用他来装饰自己的书房。不过十分可惜的是,待到这位商人死去了之后,后辈式微,字画散尽。而这7块石碑每个就重达1吨多,无人搬动。新中国成立之初,土改时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分到了这堆石头,将它们砌成灶房外墙和猪圈。建房时嫌有字的一面不光滑碍事,就将无字的背面放在外面当猪圈墙,有字的一面是自家灶房糊上了泥巴。谁知这样就完好地保护了石碑,还使它“失踪”了20多年。直到1974年,当时我们文庙的老馆长杨祖垲老先生才意外的发现了这块珍贵的石碑,经过细心的清理、保管之后,这才让此碑重见天日,也让大家一饱眼福!

这块碑我们又把它称为“三绝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在文、书法、雕刻这三方面都是可以堪称“三绝”的石刻。首先是它的文章此文是唐代的韩伯庸所作,大家请看:“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彼幽兰兮,偏含国香。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意在说吸收了天地精华,有国香之资的兰花却因出生不好“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而无人知晓只能孤芳自赏。然后文章说了三个故事来赞美兰花,第一个便是“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而至今”。这里的夫子便是孔子,说孔子发现的兰花之后很是喜欢,便弹琴给兰花听,以此来赞美兰花的高洁。第二个便是“燕姞梦兰”的故事,说燕姞只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女子,一日梦见他的祖先给她一棵兰花,告诉她这兰花将来会是你的儿子,你现在收下她之后,别人就会像爱兰花一般的来爱你,而后当时的国君郑文公爱上了这位叫燕姞的女子,并以兰花作为定情之物娶了她,果然婚后为郑文公生下一子,取名为兰,也就是后来的郑穆公。第三个讲的便是屈原也喜欢兰花,赞美兰花,我们可以看到,碑里提到的“骚人,楚客”指的就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兰花的确是有国色之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寄愿移根于上苑”,即搬到了皇宫受大家的赏识。介绍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不难想到其实孔子的遭遇就像兰花一样,一开始周游列国,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被赏识,而后才被人们认可,受到大家的尊敬。因此把这篇《幽兰赋》放在祭拜孔子的文庙里,也是十分适合的。我们再看他的雕刻,说它绝是因为这位工匠的刻工了得,他把黄庭坚每个字的虚笔都刻得近乎完美,栩栩如生,十分难得。当然了,三绝”中最绝的还属黄庭坚书法,全文396个字,平均手掌大小,写得气韵横生,是50多岁的黄庭坚第一次被贬后奉召回京时书写的。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跌宕开阔、沉着刚劲的手法,来表现受冤平反后的心情及对兰花品格的向往。碑文中的字体奔放壮美,章法连绵,是黄书的代表作之一。

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这块碑很值得一观呢,欣赏完我们文庙的石刻精华之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馆内的木刻精华,我们文庙的镇馆之宝,也是我们文庙的第4绝——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这块牌位是在明代嘉靖九年(1530)时制作的,已经有480多年的沧桑岁月了。根据史书的记载明世宗嘉靖九年,礼部议奏:“人以圣人为圣,圣人以孔子为至”。孔子是至贤,但毕竟是人臣,因而应当去掉“文宣王”的王号,改称“至圣先师”,准奏后,嘉靖帝就诏令全国,“去塑橡、设木主、罢封爵”,意思是说文庙以后都不准在供奉孔子像了,把孔子像换成孔子的牌位进行拜祭久可以了。而且嘉靖皇帝还颁布了各地制作孔子牌位的统一规格和标准。按照规定,孔子牌位必须是“高二尺三寸七分,厚七分,阔四寸,座高四寸,长七寸,厚三寸四分”。不能大,也不能小,规矩是相当严格的。以至于现在山东曲阜孔子庙内保持着的一块嘉靖九年制作的孔子牌位,其长宽高厚完全按照朝庭规定的尺寸而作。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我们资中文庙内的孔子牌位却忤逆了“天威”,光是通高就有八尺八寸六分,超出当时规定的3倍,它的宽是四尺二寸,厚度七寸五分,可以说是远远超出了嘉靖皇帝所颁布的孔子牌位的规格大小。其二便是按规定,牌位必须“朱地金书”,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牌位却是金底黑字,正中的“至圣先师孔子牌位”是用黑漆写在金榜上的。可以说,这块牌位无论是从尺寸大小还是字体颜色上都没有按照当时皇帝的要求来制作,我们都很清楚在封建专制社会里,是最为忠君守道的。但是当时的这里的人们为什么偏偏如此大胆的顶风违命,抗旨不尊,公然的忤逆天威,炮制出了这么一块欺君之物呢?有人说或许是对资中文庙的一个特许,因为我们资中文庙的孔子像都是站着的。。。。。但事实上至今仍然没有人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这也成为了我们华夏神州所有文庙中永远的未解之谜。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此牌四周缕空雕刻着九条龙,二条凤,外围是以花瓣和海涛、龙凤缠绕其间,栩栩如生、呼之欲飞……可以说此牌构思巧妙,形态生动,技术精湛,气势恢宏,是不是令大家叹为观止呢?其实现在在山东的孔子庙里也有这么一块一般大的牌位,只不过那个牌位是清代才立的,而我们这块是明代就有了的,相比起来,我们文庙里的这块牌位不仅大,而且历史更悠久。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它如此完好的保存下来,是十分不易和珍贵的。怪不得此牌被人们誉为“中华第一牌位”。

下面我们来到的是东庑,这里同样也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馆藏文物,我们现在看到的拓画,是从我们资中南宋时候出的宰相赵雄的墓里拓画下来的,这幅图的名字叫做“宰相出行图”当时发现的时候,墓里的图画都是彩色的,非常的漂亮。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资中清朝光绪年间的状元骆成骧的照片。他17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这块“经魁”匾就是他中举人的时候,送给他的外公的报喜之物。31岁时被光绪皇帝钦点,成为清朝唯一的川籍状元。这块“状元”匾就是在他中状元之时候,送给他的舅舅的报喜之物。这个“状元”匾上的“钦点”二字便指的是光绪皇帝的钦点,那么为什么光绪帝会钦点他为状元呢?我们可以开看看下面的文章,这是骆成骧在当时殿试的时候手写的《殿试策》。单从这篇字来讲就写的十分工整,如同现在的印刷一般,由此可见骆成骧的书法功底。据说当时光绪皇帝临轩侧问当下应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并要求大家畅所欲言,于是骆成骧就在这篇文章中写下了4个点来回答光绪皇帝所提出的问题,这4点分别是:整军练兵、兴修水利、例行节俭、惩治贪污。可以说这4点建议在历朝历代都是十分受用的,光绪皇帝看后十分喜欢,便钦点了骆成骧为状元。由于其出身于贫寒农家,中状元后骆成骧并没有做官,而投身教育事业,大力的兴办学堂。他在当时的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北京大学)做过首席提调,后来回川以后创办了四川高等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大学,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份《殿试策》的原件就保留在了现在四川大学里。

走出东庑,我们现在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资中文庙的核心部分——大成殿。大家请跟我来,这片宽大的平台是祭孔之时举行八佾盛典的地方。所谓“八佾”,是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排列成行,纵横都是八人,一共六十四人。诸侯只能纵横六人,叫“六佾”;大夫纵横四人,叫“四佾”。孔子是文宣之王,连皇上都要对他顶礼膜拜,当然要享受八佾之舞的最高待遇了。站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大家还可以看到对面的一座黄色的琉璃瓦建筑,那就是我们的资中“武庙”。现在现存的文庙是全国有29座,现存的武庙在全国有10座。文武庙并存且相距如此之近的在全国已经十分少见了,所以2006年的时候,国务院就把这两座庙一并归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曾讲到我们资中文庙有5绝1奇,我们先前已经欣赏完了4绝了,那么剩下的一绝和一奇便是在我们的这做大成殿里面。请! 首先大家看到的便是我们大成殿中心的孔子站像!这尊孔子站像高3.85米,底座1.2米,石像净重7吨。站像姿取的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绘的“至圣先师图”。它便是我们文庙里的一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全国的29座文庙里的孔子像全都是冠冕庄严的帝王坐像,原因我们刚才有讲到是由于孔子被封为“文宣王”,要享受帝王的待遇。而我们这里的孔子却塑得是站着的布衣像。很多人曾对此表示不解,为何我们资中文庙的孔子像是站像而且还是布衣的呢?我们都知道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学乐于苌弘”。即是说向师襄此人学了琴,而后又向苌弘学了音乐。而苌弘又是我们资中人,根据孔子一直强调的“尊师重道”的思想,那么在老师的故乡孔子他便要站而不坐,以表示他对自己老师的尊重。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恭身而立,双手前伸上举,作“天揖之势”,生动地再现了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彬彬有礼,尊师重教而平易近人的圣洁丰姿。其实呀,在南京的夫子庙里也有一座孔子站像,不过那尊站像仅立在门口不受祭拜,而我们资中文庙里的布衣孔子站像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要接受祭拜的孔子站像,这也便使他成为中华一奇。

现在大家抬头看到的这10块匾,便是我们资中文庙的第五绝了。这10块匾里面有8块都是清代从康熙到光绪8个皇帝为孔子题写的。因为呀,当时康熙皇帝规定凡是要做皇帝的人都必须为孔子题匾,这样才能有资格,所以康熙帝便带头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写下了正中最高一块“万世师表”匾,意思是说千秋万世都要以孔子为师,以孔子为表率;第2块是雍正皇帝于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题写的“生民未有”,意思是说至从世间有了生灵以来都没有再出现过像孔子这样的人物了;第3块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年(1732年)题写的“与天地参”,这里的“参”是第三的意思,就是说天为一,地为二,孔子为三;门口上面是嘉庆皇帝于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题写的“圣集大成”,意思是说孔子是圣人,是集大成于一体的;然后依次是道光皇帝题写的“圣协时中”,意思时说孔子是圣人,他讲的中庸很能教育人;咸丰皇帝题写的“德齐帱载”,意思说孔子的道德学识用布都写不完,用车也载不完,以此来表现孔子的学富五车;同治皇帝题写的“圣神天纵”,意思是说孔子是圣人是神人,他的行为是天都要放纵的,表示孔子不受天地之约束;光绪皇帝题写的“斯文在兹”,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要谈文化的话,只有孔子才能算得上有资格。这便是清朝8位皇帝为孔子提的匾,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八皇匾”。这些全都是万岁爷们的亲笔题词另外还有两块是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德配天地”、国民党总裁蒋中正题写的“道冠古今”。提起林蒋二位题字的匾额,“*”开始后,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极左思潮冲激下,难逃厄运,红卫兵准备砸烂此二块匾额。 这紧急关头,原县文管所所长杨祖垲急中生智,将二块匾额当着文庙大门安上,真乃天意,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刚刚合适。杨在上面涂上了红漆,并在大门正面写上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在大门背面写上“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革命口号,才躲过了这场灾难。在打倒“四人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把这两块匾恢复原状,理直气壮地挂在文庙大成殿内。

好了,对于文庙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这一次的游览中感到高兴。

推荐第4篇:文庙工作总结

2010年乐陵文庙工作总结

在上级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 以及德州市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2010年文庙景区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尊重历史,还原训导处原貌。2010年3月,我市旅游局领导本着尊重历史、再现古迹原貌的态度,斥资40万元,通过招标工作,由中标的曲阜古建公司承建,前后历时四个月,精心打造了训导处。使这一建筑在毁灭百年之后,又得以重现。为后代研究历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资源。为了扩大人们对这一建筑的认识,8月份,市旅游局领导请专人在训导处布置了仿竹简样式的《论语》展览,增加了文庙的儒学氛围,深受游客和广大市民的喜爱。

二、防护古建,为民造福。文庙自2007年修葺以来,已有三年时间,按照防护古建的标准和要求,门窗、木柱等漆料需要进行二次粉刷,以达到保护古文物的标准。2010年5月初,由当年修葺文庙的原班人马,认真打磨、粉刷,历经俩月,使文庙焕然一新。再现辉煌气派。这一举措,反映的不仅是旅游局领导对文庙这一古文物的关心保护,也是为后民造福。精心的保护可以延长古文物的寿命,从而为后人研究历史、了解历史多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

三、大力实施保护举措,为古文物“安”一个“家”。2007年修葺文庙时,在院子里出土一方石碑,经过专家辨认考证,

确定是一方清朝石碑,由清朝乾隆帝颁布,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撰写,碑名为《圣祖仁皇帝御制宣圣孔子赞》。石碑一经出土,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包括澳门日报在内的相关报刊也对此做了报道。2010年6月,珠海作家协会的一位作家到文庙参观,对此方石碑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后在《澳门日报》发表了一篇专门写此石碑的文章。一时让我们意识到了古文物的价值所在。为了更好的保护这方石碑,2010年8月,市局领导请专人修葺了一座仿古六角亭建筑,以遮蔽风吹雨晒对这方石碑造成的伤害。雕梁画栋的设计,古朴大方的风格,使文物受到保护之外,又增加了几分可供游人欣赏的景致。

四、推陈出新,大力弘扬儒学文化。自从文庙修葺竣工以来,为了宣传儒学文化以及加深人们对这一古迹的了解和认识,文庙不定期的举办各种活动,吸引游客,扩大影响。2010年,在“朝圣孔子,诵读《论语》”等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杏坛讲学”、“金秋摄影展览”、“金秋书画展览”、“走进文庙,感受儒学”等活动。像“杏坛讲学”,我们请市文联、市作协等相关单位的人员到文庙来讲儒家文化的发源、发展及历程,使前来聆听的中小学学生们大受裨益。同时文庙还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为文庙曾是国民抗日政府所在地。肖华、宋哲元等曾在此生活、战斗过。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很好的宣传介入点,为此,市旅游

局全局上下,积极谋划,红色文化与儒学文化相结合,推出了“成人礼”、“文庙祈福,金榜题名”、“纪念九一八事变”等一系列的活动。既丰富了中小学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增长了见闻,同时也在家长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进而带动一部分游客游览文庙,使我们的儒学文化、红色教育普及开来。

五、培训讲解员,以专业水准服务各级领导。文庙是一个AA级旅游景区,是我市的重要参观、旅游景点,近几年,经过市旅游局的大力宣传、推介,年接待人次可达( )人,其中有市民,也有周围县市、天津、北京等地的游客,还有县市、区、省、中央等各级领导。能否让游客和各级领导对文庙有清晰、明了的认识,讲解员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讲解员的讲解服务水平,市旅游局领导亲自监督、指导,并请山东师范大学等名校教师为讲解员讲解礼仪、普通话等知识。培养出一批敢讲、会讲、讲的好的讲解员。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在2010年“金丝小枣节”期间,原中组委书记张全景以及德州市委书记雷建国专程到文庙进行参观。对文庙的保护和管理以及我们做出的各项工作提出了表扬。

六、古迹扮新,再呈靓丽。为丰富冬日夜间旅游资源,营造“好客山东贺年会”气氛。文庙在2010年岁末,安装了霓虹灯,并悬挂起吉祥的红灯笼,五彩缤纷的彩灯勾勒出文庙庄严古朴的外形,红色的灯笼点亮了冬日的沉寂,使文庙增添了几分风采。

回首2010年,我们做了很多,保护古物、古碑、古树,修剪草坪,种植花卉,开办展览,策划活动,每一项都是为了文庙景区的兴盛,但是,还有许多没来得及做的,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使2011年的工作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乐陵市文庙管理委员会

2011年1月7日

推荐第5篇:建水文庙

建水文庙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地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屈指可数、保存最完好的大型文庙之一,据说建水文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二大文庙,仅次于孔圣故乡的山东曲阜文庙。他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700多年来,历代曾50多次扩建增修。建水文庙仿照山东曲阜孔庙的风格建造,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坐北朝南,规制严谨,宏伟壮丽。占地114亩,纵深625米,分六进空间。文庙的主要建筑有:一地、一坛、一圃;二殿、二庑、二耳、二堂;三阁;四门;五亭;六祠;八坊;整个建筑疏密相间,高低错落。

现在就请各位随我一同走进这“金碧壮丽甲于全滇”的文化艺术殿堂。呈现在各位眼前的就是文庙的大门——“太和元气”坊。意为“天地浩然正气”,借以赞美孔子思想的天地之正气,也说明了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又是办学的场所,走进“太和元气”坊,是为一进。各位眼前的这尊孔子铜像,高3米,重675公斤,基座1.5米,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1999年来建水参观考察后,捐资铸造,于2000年落成。 铜像后面便是泮池。古时曾把学校称为泮宫,校内的水池叫泮池。但人们习惯把它称为学海,即表示是学校里的“海”。又寓意学无止境的“海”。全国各地文庙中的泮池都为半圆形,只有建水文庙的泮池为椭圆形,具有它独特的风格,它占地面积45亩,其规模之大,造型之特别均可谓全国之冠。泮池中有一小岛,岛上的亭子称为“思乐亭”,又称“钓鳌亭”,始建于明代。泮池以“思乐亭”为界,分成上下两塘,旧时上塘中红莲,下塘种白莲,取“连连高中 ”之意。 池端东西两坊分别是“礼门”、“义路”坊,是青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古人云:“欲为学,必先辨门路,门路何在?礼义是也!” “礼门”、“义路”两座牌坊都是用大块的石料雕琢而成,设计精美,稳重端庄,计算精确,令人叹服,是市调艺术之精品。 穿过“礼门”、“义路”坊是一个半月形的唇台。两侧红墙上,镶着四块各高一米的字碑,东墙“鸢飞“,西墙“鱼跃”,这是寓意《诗经》中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半月形唇台的中心,是“洙泗渊源”坊,是为二进。在其东西两端有两对木石结构的牌坊横列,他们分别是“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圣域由兹”,“贤关近仰”。“德配天地”意谓孔子之德高明博厚。“道冠古今”是赞叹孔子之道为古今之冠。“圣域由兹”是意为圣贤之地由此进入;而“贤关近仰”则意为进入贤圣之地。

现在正对各位的棂星门,棂星门称为“天田星”,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选用,祭棂星体现了“尊孔必尊天,尊天亦尊孔”的思想,有没有谁发现此门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此门四根中柱穿脊而出,高出层顶两米多,柱上罩着建水古窑制的元代盘龙青花瓷罩,中柱穿脊而出,这一建筑特点,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棂星门左右两边分别是东西碑廊,元代至大元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就存于东碑廊;而西碑廊则存有30余块地方历史价值的碑刻。东西碑廊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研究古代边疆文化教育的珍贵资料。

穿过棂星门,是为三进,有一典雅小园。园林东西两侧分别是魁星阁和文昌阁,魁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主管文章;文昌是寄寓文教昌盛。 各位请看,这造型别致的台阁名曰“杏坛”,相传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场所,始建于元代,后毁坏,现建筑为2000年重建,采用三开间平面正方形单檐亭形式,高10.3米,阔7.12米,两层台基,石栏环绕,环绕四周的石栏板上,镌刻有孔孟箴言,名言警句,读来耐人深思。在此你是否会体会到孔子思想的博大,“孔圣弦颂图”画像碑,此碑图文并茂,图的内容是孔子席地而坐,抚琴授课,四个弟子肃立恭听,碑文为宋高宗御题《孔子像赞》,共四十八个字,前面四十个字是宋高宗对孔子的歌功颂德,后八个字是要求臣民尊重孔子。

顺围墙向前左右有两道大门,东面称金声门,西面称玉振门,金声即是钟声,玉振即是罄声,象征有始有终,完美无缺的礼乐。从西门进去分贝是东明伦堂和西明伦堂,其意叫人明白伦理道德,西明伦堂前面有一棵巨大的榕柏共生树,人称“万将军抱白小姐”,相传:万将军奉命远征归来,与白小姐相见,欣喜若狂,紧紧相拥,海誓山盟,永不分离,如今白小姐正温柔地躺在万将军怀中安然的入睡了,其实,它是一株苍劲听吧的古柏,被另一株名叫万年青的小叶榕树紧紧抱住,形成两树枝叶交错,难分难舍之奇观。 说话间我们已来到“大成门”,它的含义就是集大成之门,即孔子思想集古代先圣之大成,分三开间两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琉璃瓦屋面,大成门是级别较高的三门道单体台门,台基为白石须弥座,跨进大成门,是为第四进,首先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宽广庭院,再往前走,广阔的拜台正中,有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制造的古铜大鼎,高7.85米,重2吨,上不为中原典型的两层宫殿,四周数十条游龙在盘绕,栩栩如生;下部四只脚是由云南吉祥物——大象的象头和长鼻子组成,这精致的铜鼎,从其构造上来看,可以说是边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的复合载体。铜鼎后就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先师庙。

先师庙又称“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先师庙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五架抬梁式建筑,大成殿正面有22扇雕花屏门,左右檐角有两根石龙抱柱,技艺登峰造极,可谓南国无双,步入大殿,迎面便是供奉孔子圣象的圣龛,龛座下部为桌式,是用石雕琢面成,上部是用高档木材镂出精美图案的木阁,孔子圣象坐于龛中,大殿内外悬挂着清代皇帝御题的八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万世师表”雍正“生民未有”乾隆“与天地参”嘉庆“圣集大成”道光“圣协时中”咸丰“德齐帱载”同治“圣神天纵”光绪“斯文在兹”。

先师殿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东西碑亭,后面责是崇圣祠为五进,是祭祀孔子父母的祭坛,文庙的最后一进是尊经阁,是滇南最早的藏书楼,可以早已被毁,只剩下百余颗古柏树了。

各位朋友,跟随我边走边听,想必意犹未尽,下面请各位自由参观办小时,再次去感受文庙的盛大景象。

推荐第6篇:吉林文庙导游词

吉林文庙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吉林文庙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主体建筑按正南北中轴线排列。院内共有殿堂、配庑64间。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吉林文庙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细、工艺之精巧,不仅在东北三省数一数二,而且在全国也相当有名。

吉林文庙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亲下圣旨兴建的。1907年,吉林巡抚朱家玉和提学使吴鲁,鉴于原来的文庙殿堂简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去江宁考察文庙(即南京夫子庙建筑),取回图样,在朱家宝的主持下,于东莱门外择定新址(即现址)拓地兴修,经两年多的时间,于宣统元年(1909年)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和东西配庑和围墙等全部建成。

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院外最南面的垣墙称照壁。此墙比其余三面的墙高大、坚厚,长30米,高5米。据说当地不出状元不能将照壁辟为大门。因吉林文庙落成后已废除科举,所以清至民国年间一直没有开辟正门,人们进出文庙只能走东西辕门。照壁前面东西建成有砖楼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二,以示路人对孔子的尊崇。 东西辕门呈牌楼式建筑,为木柱、锡顶、瓦盖,对开红漆大门,其上分悬吉林提学使曹广桢书写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额,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从此门进出。 泮池,是用青砖砌成,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状元桥,是花岗岩石构筑的单孔雕栏拱桥,横跨泮池之上,据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此桥上通过。

棂星门,在状元桥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每柱顶端均有“神兽”,牌坊的横梁正中有“棂星门”三字。所谓“棂星”,即是古代传说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神兽”为孔子守大门,是将孔子神化的象征。楼星门之后有石碑两通。

大成门,是棂星门北面进入主院的过厅,为五开间、歇山式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建筑,脊为高浮雕式龙凤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无墙。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进院落的正中,是全庙的中心建筑。面阔11间。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高19.64米。双重飞檐、歇山式庑殿顶,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建筑,可与宫殿媲美。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质牌位,两侧分别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质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庙。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历代衍圣及其夫人绢质绣像。

大成殿东西两侧配庑为“先贤先儒祠”分别供奉七十九先贤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质牌位。

·长白山导游词 ·松花湖导游词

·仙景台导游词 ·松花江导游词

吉林文庙殿宇辉煌,气势轩昂。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时期,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曲建筑艺术之精华,反映出当时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

推荐第7篇:大同府文庙

大同府文庙

(2012-01-31 16:53:13) 转载▼ 标签:

杂谈

大同府文庙,即大同府学,是大同传承儒学文化的符号。唐、宋以来,遍布中国境内的各级官学多以儒学和孔庙相结合的形式存在,祭祀先圣孔子,培养儒学人才,故称为庙学,又称学宫、文庙。孔庙是学宫的信仰中心,儒学是学宫的存在依据。地方庙学(文庙)一般位于各地的府、州、县城中,其建筑规模和标准在当地都是很高的,各地的《地方志》中都有关于庙学的记载,并且附有学宫图。可见,庙学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学者对庙学已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很少涉及大同地区的庙学。为此,本文拟对大同地区庙学的渊源及明代大同府文庙作初步考述。

一、大同府文庙的渊源

大同府文庙源远流长。清乾隆《大同府志》卷十四《学校》“大同府儒学”条记载[1]:“大同府儒学在府城东南隅。旧学在府治东,即元魏中书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1375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以府学为代藩府,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我们就顺着这一线索,对大同府文庙的渊源及其早期发展进行探讨。

1 北魏平城已有庙学“雏形” 《魏书 儒林传序》曰[2]:

太祖初定中原,虽日不暇给,始建都邑,便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余人。天兴二年春,增国子、太学生员至三千„„太宗世,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世祖始光三年春,别起太学于城东„„显祖天安初,诏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后诏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太和中,改中书学为国子学,建明堂辟雍,尊三老五更,又开皇子之学。

据此可知,北魏时官学发达。太祖道武帝拓跋珪于天兴元年(398年)始都平城(今大同市),即兴立太学。历史上太学始建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这是阐明五经要义、培养行政后备人员、实现儒家教化社会的重要机构。北魏立国之初就兴立太学,说明其尊孔崇儒,重视教育。天兴二年(399年)又兴建了国子学,“增国子、太学生员至三千”。西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始建国子学,是专为五品以上官僚子弟设置的官学,并与太学并立,最先形成了贵族与下层士人分途教育的格局。北魏兴建国子学,且与太学并立,是沿袭了晋武帝开创的教育规制。太宗明元帝出于政治考虑,改国子学为中书学。世祖太武帝在平城之东“别起太学”,即在城东另外再建太学。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开创了太学建在城外之先河。太武帝在平城外建立太学,迎合了国子在内,太学在外的礼制。显祖献文帝天安初(466年)“诏立乡学”,即建立地方官学,实施郡国学制,并按郡的大小规定了博士、学生人数。北魏地方学制的公布和实施,在中国古代尚属首次,正如《魏书 高允传》所言:“郡国立学,自此始也”[3]。高祖孝文帝把中书学又改为国子学,同时又专为皇室子弟开办了皇宗学。

北魏中书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独具特色的中央官学,北魏初拓跋鲜卑政权急需汉人士族精英的参与,于是中书学应运而生。明元帝改国子学为中书学,不仅是名称的改变,重要的是办学性质的变化,它既是教育机构,又是北魏早期吸收、控制汉人士族的机构。北魏中书学隶属于中书省,而非太常管辖。中书学博士、学生多为汉人士族成员。中书学虽以五经教授,而中书博士多不专主授经。中书学生亦有品阶,入学即按七品官员待遇,无需经过明经策试即可入仕。不少汉人士族成员多由中书学起家,仕至显贵。因此入中书学也成为汉人士族参与北魏政权、保持政治地位的的一条重要途径。到孝文帝太和年间,汉族士人在朝廷中的地位得到明显的提升,影响不断扩大,如“显祖末,为中书学生”的李冲[5],其时已成为帮助孝文帝汉化及迁都洛阳的代表人物。另外,那些累世为官的汉人士族在北魏政权中已可与鲜卑贵族并驾齐驱。这样,中书学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孝文帝又改中书学为国子学。至于中书学设立的具体时间,史无记载,可据相关文献作一推测。《魏书 李

[6]顺传》载其“神瑞中,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郞”。据此,国子学改中书学至迟在明元帝神瑞年间(414~416年)。又据学者姚宏杰研究[4],高祖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把中书学又改为国子学。北魏中书学存在了70多年。

在官学中兴建孔庙始于北魏平城。明元帝永兴五年(413年)下诏“祀孔子于[7]国学,与颜渊配”。《魏书 世祖纪上》记载,世祖始光三年(426年)二月,“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8]。是为中国历史上在学校立孔庙之始。如此有庙有学,二者在建置的空间上和进行的尊孔崇儒的教育上密切相联,当时虽未见“庙学”之名,但实已开始形成“庙学”的雏形。

北魏不仅在京师官学中修建孔庙,而且至迟在孝文帝时各州郡学校亦立孔庙奉祀。《魏书 刘道斌传》曰:“道斌在恒农,修立学馆,建孔子庙堂,图画形像。去

[9]郡之后,民故追思之,乃复画道斌形于孔子像之西而拜谒焉”。刘道斌是孝文帝时人,出任恒农太守后,修立郡学,在学馆内兴建孔庙。他去职后,恒农人民为纪念他,画其像于孔子像之右配祀,也开启了在地方庙学中设置名宦祠之先河。 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到后晋天福初(936年)石敬塘将幽、云十六州割予契丹期间,中国古代庙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唐太宗贞观四年(629年)下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10]。《文献通考》亦载:“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

[4]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矣”[11]。在此期间,大同长期为州府治所,虽有陷废,但时间较短。按郡国学制,理应设置府学,可惜史载阙如,详细情况不得而知。

2 辽、金、元时大同庙学的发展

(1)辽西京国子监。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47年,辽太宗改契丹国为大辽国。辽初大同为云州,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为辽陪都。同年在西京设立了西京国子监,这是继北魏之后,在大同再次设置的国家最高学府。清《山西通志》记载,辽西京国子监在大同府治东南。元代张起岩《祟文堂记》曰:“云中在辽、金为陪京„„学即辽故国子监,宏敞靖深冠他所”[12]。 除国子监外,辽在西京尚设西京学及各州学、县学。西京学可能是西京太学。《辽史 圣宗纪》记载,道宗清宁元年(1055年)十二月,“诏设学养士”。《辽史拾遗》亦载:“道宗诏设学养士,于是有西京学,有奉圣、归化、云、德、宏、蔚、妫、儒等州学,各建孔庙,令博士、助教教之,属县附焉”[13]。除前述各州外,西京所管辖的应州也建有州学。《山西通志》记载:“应州学就在城西北隅,辽清宁中建”。元李冲略《应州重修学记》亦载:“学之兴始于辽之清宁,迄于天庆间”[14]。 辽据西京78年,设置了西京国子监、西京太学和府学,各类教育机构齐全,培养了一批著名学者和官员,如应州邢抱朴、邢抱质兄弟皆以儒术闻名当世。邢抱朴位至宰相,撰《统和实录》二十卷;邢抱质亦官至侍中。一门二相,时人荣之。辽代西京人在科举考试中亦成绩斐然,如朔州宁氏出进士4人,堪称进士之家。边贯道为状元。其他较有名者尚有孟唐牧、虞仲文、宁鉴、康公弼、苏京和魏鉴等,在为数不多的汉人进士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金西京女真太学。辽末天祚帝迁都西京大同,在此与金人展开激烈争夺。金太祖天辅六年(1122年)攻占西京,辽亡。金仍以西京为陪都。金立国之初,忙于征战,几无官学可言,但就很重视女真子弟的女真文字教育。金太祖天辅三年(1119年),女真学者完颜希尹创造女真大字。金太宗天会(1123~1135)年间,在上京、

[15]北京、西京设置了女真字学,教授女真大字。当时,西京大同设置的女真字学是金初仅有的三处女真字学之一。天眷元年(1138年),熙宗又颁布了女真小字,为女真官学奠定了基础。

金世宗、章宗时期,崇儒尚文,各级官学得到较大的发展。金代赵秉文(1159~1232年)曰:“自大定累洽重熙之后,政教脩明,风俗臻美,及明昌改元,尝诏天下兴学,刺郡之上,官为脩建,诸县听从士庶自愿建立,著为定令。由是庙学在处[16]兴起”。金代中央官学设置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在地方设置府学、州学、节镇学、防御州学等。《金史 选举志》记载,章宗大定十六年(1176年)始设府学,“府学二十有四,节镇学三十九,防御州学二十一,凡千八百人”[17]。《金史 章宗本纪》记载,泰和四年(1204年),“诏刺史,州郡无宣圣庙学者并增修之”[18]。据这些记载可以推断,当时在大同设置了府学无疑。 为了培养女真族人才,金朝专门设置女真国子学及女真太学,以女真语言、文字教学。学生以女真子弟为主,也有少数汉人子弟。大定二十八年(1198年),在诸府州建女真太学二十二处,设在中都、上京、胡里改、恤频、泰州、临潢、北京、冀州、开州、丰州、西京、东京等地[17]。据此,当时在西京大同设置了女真太学。乾隆《大同府志》称其为“金时之太学”,不够确切。明张钦《大同府志 重建大同府县学记》曰:“府县学旧在府治东南,即魏之中书学、金之女真太学、辽之国子监也”[19]。这一记载可信,且金女真太学就在辽之国子监的基础上设置。 金拥有西京91年,设置了女真字学、女真太学和府学,为西京大同的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元大同庙学。元成吉思汗八年(金崇庆二年,1213年),金西京大同为蒙古人占有。元初,大同为西京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西京路为大同路。金末兵乱,“学校尽废,偶脱于煨烬者,十不

一、二”[20]。耶律楚材(1190~1244年)作诗《云中重修宣圣庙》云:“槐宫悉混玉石焚,庙貌依依惟古云。须仗吾侪更修葺,休教风世丧斯文”[21]。按耶律楚材年龄推断,《云中重修宣圣庙》应创作于灭金前后。据此,在元初就开始重修西京(大同)庙学。

另据李谦《大元故大中大夫益都路总管兼府尹本路诸军奥鲁总管管内劝农事赠正奉大夫大司农上护军追封神川郡公谥文庄孙公神道碑铭》记载,元贞二年(1296年),浑源人工部侍郎孙拱担任西京路总管,兼府大尹后,在故辽国子监中兴修恢复西京大同府学。修建“殿堂、门庑、斋庐、厨库,修旧起废,为屋凡七十余楹。圣贤像设,绘事严肃。别建崇文堂,储书万余卷,一新学者耳目”[22]。崇文堂建在大

[12]成殿西北,此堂“祟广壮丽,视旧制有加”。孙拱还解决了西京大同府学的供给问题,“授田二千亩,募民耕种,以赡给生徒”[22]。修复后的大同府学“衿佩云集,

[12]执经受业者,户外之屦常满,弦诵之声洋溢四远邻郡, 迨今是则是效”。清乾隆《大同府志》称其为“元之大同县学”,是不确切的,西京路总管、大同府大尹孙拱修复的应是大同府学。

元西京(大同)路所属浑源州、应州两地庙学兴修重建亦有记载。浑源州学在州治城西,历及辽、金,仅存一殿。元初,知州田治重建州学,“缔构讲堂”,号曰“明善”。名士刘祁北渡回乡以后还参加过“释菜于先圣”的祭祀典礼[22]。皇庆初年(1312年),浑源州同知刘世忠增建两庑、六楹,又立御赞碑亭一宇。泰定三年(1326年),知州赵墀“捐己资俸,润饰儒风”,倡议修缮,遂使“庶事雍容,不逾月而告成”[1]。应州庙学始兴于辽,后曾经过多次营缮[1]。泰定元年(1324年),应州知州王居礼“承流教化,宜畅风俗”,遂召乡士议事倡修。经过鸿工、量地度材,重修殿庑、碑亭,“阶砌凌霄讲堂,补绘贤像”,“增具祭器,图像十儒,左右幕位六间,东斋二间,备庖厨之具”,且“整置垣,区方列”。经营之际,“四民云集而助,刻日而成”[24]。各州属县

[1].的一些庙学亦有修建活动。如至正年间,重修灵邱县庙学、马邑县庙学等。

二、明清时的大同府文庙 1.明代大同府文庙的始建

明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攻克大同,改大同路为大同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治大同县。如前文所述[1],明洪武八年(1375年),在原辽、金、元庙学的基础上建置了大同府学。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大同府学改建为代王府邸,又在当时的云中驿(原大同六中所在地)另建大同府学,即大同府文庙。 1.大同府文庙的修葺和增建

明宣德元年(1426年)九月至宣德二年五月,山东参政沈固(后任大同巡抚)、武安侯郑亨和参将曹俭等人“悉撤其旧”,重修大同府文庙。大学士杨荣作《大同庙学记》记之,该文尚存,收录于明正德《大同府志》等府县志中。

明正统七年(1443年)三月至正统八年六月,巡抚罗亨信、总兵朱冕和知府霍瑄等人对大同府文庙进一步续修。大学士陈循作《大同府重修庙学记》记之,该文尚存,收录于明正德《大同府志》等府县志中。

明嘉靖八年(1529年),诏建敬一亭,内立御制《敬一箴》及注释宋儒《五箴》石刻[25]。 明嘉靖九年(1530年),诏建启圣祠。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冬,大同发生兵变。大同府文庙在兵火中遭破坏,“毁无寸遗”。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秋至嘉靖十四年夏,大同巡抚樊继祖、知府王诰等人重建了大同府文庙,留存于后世。该府文庙“大改旧观。中立孔庙,前戟门,前泮,前棂星门„„崇文峻阁,壁立于背。左府学,右县学。堂比庙咸差于后,旁各有斋,有舍,有廨。署后各建亭,别其名为“春风”、为“时雨”。府学堂前,建敬一亭。县学堂前,建启圣祠。遵时制也。至神库、庖厨、乡贤、名宦、靡事不周,悉有方向”[19]。左通政杜楠作《重建大同府县学记》记之,该文尚存,收录于明正德《大同府志》等府县志中。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史道接替樊继祖巡抚大同。史道与督学郭时叙等人对樊继祖重建的府文庙,“复修饰而润色之,开云路,建云表、殿庑、堂斋、亭阁、祠舍、门楣之属,无废不举”[1]。史道自撰《重修大同府县庙学碑记》记之,该文尚存,收录于清乾隆《大同府志》等府县志中。

明正德六年(1511年),大同巡抚石玠和山西分守参议陈邦器等人建名宦祠。礼部尚书刘春作《大同名宦祠记》记之,该文尚存,收录于明正德《大同府志》等府县志中。

明隆庆三年(1569年),大同知府程鸣伊于府学外东西街建重文昌楼、魁星楼[25]。 明隆庆六年(1573年),大同知府聂守中、大同县知县双凤鸣、教授樊思成等人对府文庙增修[1]。

[1]明万历三年(1575年),巡道冯子履把大同县学由府文庙中迁至城西北隅(现大同妇幼医院所在地)。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巡抚贾应元新建文昌祠,贾应元作《新建文昌祠碑记》记之,该文尚存,收录于清乾隆等《大同府志》等府县志中。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知府黄善于府学内重建魁星楼[25]。 明天启四年(1624年),大同知府陈元清重修云路,建造雁塔。雁塔是一座八角七级空心砖塔,塔基座内刻大同历代举人姓名。塔高约17m,建在南城墙上。该塔尚存。

明祟桢十一年(1636年),大同知府屈钟岳依在湖南常德府学所得之拓片,摹刻了朱熹《易经 系辞》碑,镶在府学明伦堂正壁上。碑为一组4通,共14行,每行8字,共112字,字径12~14cm。原碑为朱熹所书大字行书,蔡元定刻存。上世纪50年代初,将此四碑镶嵌在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正面墙上,1984年迁至大同博物馆碑廊下。

清顺治十二年(1656年),总督马之先重修大同府文庙,给事中魏象枢撰《重修庙学赞》记之,该文尚存,收录于清乾隆《大同府志》中。

[1]清康熙九年(1671年), 大同知府林本元、教授李际昌重修府文庙,郎中李宗孔记之,记文不存。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3年),大同知府叶九思重修府文庙[1]。记文不存。 清雍正三年(1726年),奉诏将启圣祠改名为崇圣祠。

清乾隆七年(1743年),大同知府通安布重修府文庙[1]。记文不存。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大同知府史奕瑰重修府文庙,史亦瑰自撰《重修大同府学碑记》记之,该文尚存,收录于清乾隆《大同府志》中。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大同知府文光重修府文庙,文光自撰《重修大同府学碑记》记之,该文尚存,收录于清乾隆《大同府志》中。

清嘉庆二十年(1816年)三月,大同知府长白富重修府文庙,提督学正陈嵩庆撰《重修大

[26]同府文庙碑记》记之,该文尚存,收录于清道光《大同县志》中。

[1]嘉庆之后,对大同府文庙又进行过多次修缮,但尚未收集到具体资料。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大同府学遂告结束。

上世纪40年代后期,在府文庙内曾办过大同师范学校[27]。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创办的大同医专,最初就设置在府文庙内。1971~2008年,大同六中设置在府文庙内。 3 清代大同府文庙的结构布局

大同府文庙经明代和清前期多次修建,到乾隆时成为规模宏大的标准庙学建筑群,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左庙右学。

[27]

孔庙:最南是云路牌坊、大成坊,迤东是“道冠古今坊”(义路坊):迤西是“德配天地坊”(礼门坊)。大成坊正北是棂星门,由三个牌坊组成,前有10个石狮一字排开,左右立“下马碑”。过门是泮池,池上有石砌环桥。泮池东有斋明厅,西有洁清厅相对称。过桥是大成门(戟门),门东为名宦祠,门西为乡贤祠。过戟门是大成殿,殿东有东庑,西有西庑,左掖有神库,右掖有神厨。大成殿后是尊经阁,殿西北是崇圣祠。

儒学:在孔庙之东,从南至北为儒学门、东西斋、明伦堂、府学教授署;再东则是奎星楼、文昌祠、敬一亭、朱衣阁等建筑。

清末民初,虽然儒学停办,但府文庙建筑完整。1907年,法国人沙畹拍下来不少府文庙的珍贵照片。

民国以来,大同府文庙多数建筑失修,加上人为拆改,已失原貌。大同六中占据府文庙期间,仅大成殿得以保存,结构完好。殿面宽五间(30.5m),进深三间(18.5m)。单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斗拱六铺作,每间两朵。转角斗栱繁缛复杂,柱网排列为减柱做法。月台栏杆有石刻音乐舞蹈,花草禽兽,千姿百态,意趣横生。

1983年,大同市对府文庙进行了整修。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余论

2008年,大同市启动府文庙保护修复工程。历时两年,依原样重建了尊经阁、东西配殿、东西廊庑、碑亭、碑廊、泮池、棂星门、仪门,修复了大成殿、神厨、神库、乡贤祠、名宦祠、戟门等古建筑,而孔子像复位于大成殿与尊经阁之间。棂星门前还修建了有2个牌楼的云路街。

修复后的府文庙规制严谨,殿宇壮丽,建筑优美,布局匀称,造型独特,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成为山西,乃至全国较大的府文庙之一。

推荐第8篇:桐城文庙导游词

桐城文庙——六尺巷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迎江寺风景区,我是来自安徽省旅行社的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很荣幸可以为各位提供讲解服务,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把美丽介绍给大家,把欢乐传递给大家。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迎江寺之旅吧!

桐城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桐城自古名人辈出,唐宋两代的有曹松、李公麟,明清时期又有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更值得一提的是以方苞、刘大魁、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文派,前后雄霸文坛近300年。近代又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现在我们的位置是和桐城文化密切相关的桐城文庙。首先让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文庙吧!文庙又叫孔庙,它是一座“庙学合一”的文教活动场所。始建于元代,清同治年间重建,距今已有700年历史了,现在保留的文庙是其核心建筑,主要有大成殿、门楼,并配有文昌祠、泮池、泮桥等建筑。

接下来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庙,感受一下她的文化魅力吧。进了文庙大门,眼前的便是棂星门,棂星门是用汉白玉建成的四柱三门式建筑,柱身是方形的,下有“扇形”撑石,造型简朴典雅。棂星是传说中的谷神,汉高祖命祭天要先祭棂星,以祈求五谷丰登,宋时将棂星门移到孔庙,意为以尊天之礼尊孔。 穿过棂星门,走过泮桥,我们现在到达了大成殿,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堪称皖中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大成殿之冠。进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这些塑像,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甚至可以跟山东曲阜孔庙里的孔子塑像媲美呢!

好了,接下来一个小时时间留给您,您可以凭自己的兴趣进殿或进展览馆参观,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在文庙门前集合,随后我们会驱车前往下一个景点:六尺巷。

各位朋友,眼前这条100多米长,两米多宽的小巷就是著名的“六尺巷”了。不知道,大家对“六尺巷”的故事了解多少呢?说到张英大家也许不太熟,但他的儿子张延玉,雍正年间的重臣,大家可能就熟悉一点了吧,历史上他们被称为“父子宰相”。张家的住宅旁有块空地,当年隔壁吴家在翻修房子的时侯想将院墙向外扩张,把这块空地占了。张家人因为这事和吴家吵了起来,家人就写信给张英请他出面处理。说到底呢,就是希望张英能够以权势摆平吴家。张英看了信后立刻回复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简单,咱们家让一步,事情不就了结了嘛,张家人收到信后,感慨良多,于是就主动往自家这边让了三尺。吴家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动,也向后退了三尺再修墙。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六尺巷。如今我们踩着由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听着几百年前那个和谐礼让的故事,是不是也有一番感触呢?

好了,今天的游览即将结束了,感谢大家的一路合作与支持,途中服务有不周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也欢迎大家下次再来桐城游玩,小王我也很乐意再为大家导游。最后预祝各位一路顺风。

推荐第9篇:宁远文庙导游词

文 庙 导 游 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远文庙参观游览。

文庙是纪念、祭祀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的殿堂。亦称‘文宣王庙’、‘夫子庙’、‘先师庙’、‘宣尼庙’或者‘孔子庙’。最早的孔庙,是汉代以孔子(公元前448年)的故居,改建为祭祀孔子的庙堂。南北朝时,梁武帝天监四年(502年),下诏建孔庙专祀,置五经博士,是在曲阜孔子故里之外,修孔庙之始。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下诏全国州、县学皆立孔子庙。自此,在全国范围内,州县级以上官学中均建有孔子庙。

宁远文庙又称‚学宫‛ ,它是古代由皇家开办的‚官学‛ 。是庙、学合一的教育机构,中国儒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传播中华儒文化的载体。

宁远文庙始建于宋干德三年,也就是公元965年,岁月流逝,沧海桑田,社会变革, 我国保存下来的文庙类建筑已经不多。宁远文庙成为全国保存较完整、始建年代最早的两处孔庙之一。另一处是曲阜孔庙,但它是孔子家庙,不具备学宫的功能。作为学宫的文庙,宁远文庙则是全国保存较完整、始建年代最早的了。

宁远文庙虽然经过宋、元、明、清十六次的修葺、修缮和重建,现仍保存有登圣坊、步贤坊、泮池、棂星门、大成门,乡贤祠,名祠、大成殿、东庑、西庑、明伦堂、尊经阁、崇圣祠等建筑;并由万仞宫墙环围,分成两个院落,占地10282平方米,规模宏大。在中国现存古代孔庙中屈指可数。

〃登贤坊〃步贤坊〃

宁远文庙东、西两侧,分别建有‚登贤坊‛和‚步贤坊‛ 。‚登贤坊‛和‚步贤坊‛上分别嵌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门匾。这里‚道‛ 是指孔子的思想学说,意思是:孔子的学说,如载在头上的帽子一样,成为中华古今文化之顶:‘道冠古今’ ;‚德‛ 则是指孔子道德品行的高尚与博大,可与天地相齐。是对孔子思想学说与道德品行褒奖称赞之语。用‚登圣‛和‚步贤‛坊的命名,寓意登门进入文庙,是来拜谒先圣孔子、学习先贤孔子的学说。

〃泮池〃

由坊门进入文庙,我们看的是一个用条石砌成的、半月形池塘,称为‚泮池‛。

‚泮池‛ 有两层含意。一是‚池‛ 表示水,它源于周朝时,周天子建了座四面环水大学堂,称为‚辟雍‛。 用泮池象征环水与‚辟雍‛ ,表示文庙是天子办的学校,是‚官学‛。 二层含意是孔子曾在叫‚泮水‛的地方办学授徒,传播儒家文化,是孔子讲学的地方。称‚泮池‛,表示文庙这处学宫,是师承孔子的学说,读的是孔子的书。

中国古代分‚官学‛和‚私学‛,私学有‚私熟‛‚蒙馆‛,唐代起有‚书院‛。官学称县学、州(府)学和国子监(京师所在的中央级官学),官学生必须由官府主持的各级考试选拔,方能进入官学。入了官学,称为‚入泮‛。这在《儒林外史》、《拍案惊奇》等明、清小说中常有描述:称某某为‚尚未入泮‛,即‚未考入官学‛。

新入官学的学生,进入学宫需要绕泮池而行,以此象征‚入泮‛。 古代官学生不仅享有公费入读的优待,在见官、过堂等公事礼仪上,也与普通百姓不同,官学生见官员,不需下跪,只拱手称‚学生见过某某大人‛即可。官学生犯罪,受审,要先革除顶戴(即帽子),才能称为犯人、才能用刑。不革顶戴,你就处罚官学生,你就犯了‚犯上‛的大忌,因为官学是天子办的,官学生是‚天子门生‛ ,你蔑视天子学生,就是对皇上的大不敬。

后来一些学人,对文庙泮池有了新的称呼,叫‚学海‛ ,意为‚学海无涯苦作舟‛。 用以鼓励学子们刻苦攻读,方能到得成功的彼岸。

宁远文庙的泮池直径达35米,深达2.1米。从建筑设计的功能上来说,它是古代用于储水的消防池,但在设计时,建筑师不仅付与了它深刻的寓意,而且把它加以艺朮化了。两者相结合,创造了文庙建筑规划的和谐美。

棂星门

过了泮池往北,就是棂星门。棂星门原建在皇帝祭天的天坛内,据说是天上星宿们进出的门。宋代时,皇帝命在孔庙内建筑棂星门。当时,人们认为有才学的孔子,是天上文曲星降世,所以,在孔庙内亦应建棂星门,有尊天必须尊孔的意思。我们今天仍可在人民群众家中,看到立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的木牌,其实就是把‘师’放在与天、地、君(君王,国家)、亲(祖先)、相等同的地位来尊崇的。

另外一层意思是,寓意官学生进了这个门,人人学有所成,个个成为栋梁之材,能为国家所用的意思。

宁远文庙的棂星门,宋代为木质,明代换为石质。它为三门四柱冲天式石牌坊,门坊上用镂空高浮雕工艺,雕刻有人物、龙凤、花、木等精美图案,四柱的顶端各坐着一只雄狮,(亦称貔貅、避邪);中门门匾两侧,原有两个人物,双手上下各展示一个条幅,条幅上分别写着‚连升三级‛、‚封侯拜相‛ ,民间称其人物为‚加官‛ 。表现的是古代人对‚学而优则仕‛ 的诉求。可惜这两个人物*中被凿去了,至今无法修复。

门坊前,左、右立有一对园雕石头狮子,异常精美。在门坊的背面,龙,凤图案有一些变化,呈现出凤在上,龙在下的格局,为我们留下了一道历史时代痕迹。这座棂星门,是淸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绪八年(1882)期间,修缮时重立的。那时,正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年代,建筑修缮设计者,把这一图案设计用在牌坊的背后 ,是与‚垂帘听政’相吻合的。这种图案装饰,只有清慈喜太后陵建筑上和宁远文庙发现有。

棂星门与泮池的两侧,是占地6亩余的文庙前院,遍栽丹桂以及香樟,与泮池中的莲荷组成了一个优雅、清静的林园。形成远离市声喧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的良好学习环境。

大成门

过了棂星门,北行近30米,就是大成门建筑。它与两侧的‚乡贤祠‛和‚名宦祠‛东西向东成一线,与东西两侧的万仞宫墙相连接,将整个文庙分成了前园后院式的建筑格局。

‘大成门’的称谓,来源于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也。‛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学术思想,集先贤、先哲思想之大成,是对先贤、先哲们所创造的文化,进行综合与总结,孔子的学说,是中华先贤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大成门前后屋檐下,挺立着四根蟠龙石柱,它是用整体高5米、直径达70CM的大理石制作而成,柱身上用高浮雕镂孔手法,雕刻出缠柱的蟠龙,脚踏祥云,昂首奋力向上的图案。龙身线条流畅,造型栩栩如生,力度感极强。龙,本是生活中没有的动物,它是古代人们根据大自然中电闪、雷鸣、洪水等现象,臆想出来的一种‚神兽‛。 古代人们赋予了它牛头、鹿角、蛇身、凤爪、鱼尾的形象。建设宁远文庙的无名石雕艺朮家们,凭借深厚的生活积累,为了将龙緾柱的力度体现出来,不用半圆形鳞片和圆圆身躯,改用攒尖状鳞片和精干的身躯来表示,更显得苍劲有力。

在石柱上方的梁坊下面,装饰着一对‚双狮戏子‛的木雕雀替,这对圆木狮雕,显得玲珑剔透又活泼可爱,动感极强,是十分难得的古代木雕精品。它用中文的谐音,寓意‚狮子情深‛,刻划出‚师生情谊‛。师即老师,子即学子,学子是古人对学生的雅称。

宁远文庙大成门,为三级马头山墙式过厅建筑。两侧的马头山墙上有精美的灰塑与壁画。过厅的中前部,釆用木板壁隔断,开了三个气势恢弘的双开大门,门扇上钉缀着只有皇宫、府才使用的金黄色的门钉。为什么文庙建筑,能使用如此高规格来装饰呢?因为孔子曾被历代皇帝赐封过‚先师‛、‚文宣王‛。旣然是封爵为‚王‛,也就与帝王们成了一家了。所以孔庙的大成殿,能用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黄色‛琉璃瓦,能建有龙图案的丹墀。能用金黄色的门钉。

大成门的中门,门档是一对雕琢精美的抱鼓石,上面雕刻有‚鲤鱼跳龙门‛、‚凤鸟展翅‛的图案,借图案勉励和激励学子们在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高中榜首,鹏程万里。

门档,顾名思意,是能挡住大门关合时带来冲击力的建筑构件,建筑学上又称‚门墩‛ 。而户对呢,则是指大门上两个(或四个),穿过大门边框,固定门后上户枢的园形短木栓。因为它们对穿大门上框,而门又称‚户‛ ,所以人们就称其‚户对‛。 后来演化出人门常说的‚门当户对‛ ,则是指门第相当的意思了。

大成门中门,挂有一幅蓝底金字的楹联,上联为‚半池莲荷一园丹桂‛ ,下联为‚千年文庙万代德名‛ 。把宁远文庙的环境与历史文化,用十六个字,精炼而巧妙的勾勒了出来。

大成门的门匾,为清雍正皇帝题写。门匾四周装饰九龙护匾镂孔木雕图案,九龙首尾缠绕,构图精美异常。

铺首,也称门环、门扣,是古代门扉上的环形装饰物,它既能当做门拉手及敲门对象,起着实际作用,又能起到装饰、美化大门门面的艺术效果。文庙大成门的铺首,为兽首衔环之状,它起源于史前人们对兽类的崇拜。用于镶嵌在门上的装饰,祈求神灵像兽类敢于搏斗那样,勇敢地保护自己家庭的人财安全。取其善守济,用其镇凶辟邪,表示避祸求福。

大成门山墙上的灰塑、壁画与檐下的石雕龙柱、双狮木雕等建筑装修,共同构成了宁远文庙融绘画、泥塑、石雕、木刻于一的、综合性的建筑装修艺术特色。

乡贤祠与名宦祠

大成门两侧,右为乡贤祠,左为名宦祠。乡贤祠与名宦祠,是明代时才开始在文庙内设立的。

乡贤祠,主要供奉本地对社会、对民众有贡献、有影响人物的生神牌位,宁远县如唐代状元李合、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明代进士雷复、明义士欧善堂等人,曾入乡贤祠受祭祀。用以激励教育本县市民从善如流,仗义勇为、成才出名光耀郡县、造福桑梓。用现代的观念来解释,相当于被表彰的‚优秀市民‛ 。 名宦祠供奉的是曾在本地为官,有德政,为本县做过大事的官员生神牌位,用以让人们记住这些官员,同时,也用以激励后任官员为官,要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让人敬佩的官。相当于我们今天表彰的‚优秀公务员‛。

乡贤祠与名宦祠进入文庙后,使文庙不仅具备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又具有了社会教育的功能。

丹墀及月台

进大成门,一个宽阔的庭院展现在我们面前。距离大成门30多米的庭院中,耸立一座黄瓦红梁的宫殿式建筑,两边廊房环绕,将大成殿合抱在庭院中央。

正殿的前面是石砌月台,月台前正中有五龙丹墀。丹墀也称丹陛,它是帝王宫殿专有的一种建筑。丹墀通常雕琢山水云龙,用龙表示真龙天子,象征帝王的威严;用山川大地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文庙的丹墀为什么雕五条龙呢? 相传与孔子降生时的天象有关。

我们来看文庙的丹墀,它呈正方形斜铺。宽4米,长4米,用四块巨石拼接而成,用的是高浮雕镂孔工艺,中间龙头凸出30多厘米,而缭绕的祥云,镂空处厚度不超过3厘米。只见一龙头居中,高高昂起,四龙头在四角奋力昂首,吞云吐雾。五条龙首尾相缠,蟠云拨雾,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其造型之生动,雕刻之精美,令中央美朮学院周令钊教授看了大为惊叹:宁远文庙的丹墀龙雕,比故宫太和殿的丹墀还要精美!这番话是1985年周教授带研究生来九疑采风时,参观文庙后说的。

月台是祭祀孔子时演奏乐舞的地方,建在1.8米高的石雕须弥座上,上环石护栏。须弥座及石护拦板上,雕琢有36方精美而富有寓意的图案。这些图案中,有寓意年轻学子的‚虎虎生气‛‚骏马千里‛;有寓意吉祥富贵的‚丹凤朝阳‛‚花开富贵 ‛;‚三羊开泰‛‚鹿鹤同春‛‚玉兔望月‛。还有寓意‚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就是财富的‚摇钱树‛。有激励学子们努力学习成名成家的‚福禄蹱至‛、‚喜鹊登枝‛、‚连升三级‛、‚封侯拜相‛。还有象征聪明才智的‚暗八仙‛图案。

龙纹图案,黄色琉璃瓦,在封建社会是帝王家专有,孔子庙能享用这些图案以及黄色,是因为孔子不仅被尊崇为‚至圣先师‛,还曾被封为‚文宣王。‛所以孔子庙才能享用帝王家的‚专利‛。

东庑与西庑

站台两侧的建筑,为东庑和西庑,廊坊式建筑。它们是孔子庙的配祀殿,供奉的是历代被称为‚先贤‛‚先儒‛的学者牌位。在这里供奉这些牌位,是要让这些知名学士受到人们的尊崇。同时也是激励学子们努力学习、成名成家,成为有用之材,受到社会的尊崇。

大成殿

大成殿建在高两米的石砌平台上,歇山重檐,石柱卷棚。殿前、后檐下挺立着14根雕刻龙凤图案的大石柱,甚为壮观。这样的龙凤石柱装饰在大成门、大成殿及崇圣祠檐下共计20根。其中龙柱12根,凤柱8根,全都采用高浮雕镂孔工艺雕琢,且全部为整体高5米以上直径大约近1米的灰色大理石制作而成,为全国古代建筑中所仅有。而凤柱,在全国古建筑中,是唯一有的。

宁远文庙龙柱与曲阜孔庙大成殿的龙柱相比,区别有三:

其一,石料不同,曲阜孔庙用的是玉石,宁远文庙用的是大理石,大理石的硬度比玉石的硬度、脆度要高,雕琢难度要大;

其二,雕琢工艺不同。曲阜孔庙用的是平地起花,即先把石柱雕成平面,在平面上起花雕琢,所有图案均不超过柱平面,为平板式浮雕。而宁远文庙用的是镂孔高浮雕,雕刻的龙凤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高低错落不一,立体感特强。

其三,图案造型艺术风格不一样。曲阜孔庙的龙纹图案,线条圆滑,造型丰满,而宁远文庙的龙纹图案,线条流畅,造型精悍,对龙身上的鳞片处理采用了攒尖三角形状,就使龙缠绕石柱的力度感明显增强,而曲阜孔庙用半圆形图案绘制的鳞片,其力度感就要逊色得多。

立在大成殿四角的四根角柱,支撑石柱的石墩,都是一只雄狮,雄狮奋力承起身上的顶梁大柱,形象的让我们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师承重托‛。这里,古人巧妙的用‚狮‛与‚师‛的谐音,寓意老师承担着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栋梁之材的重要责任。警示‘为人师者不能误人子弟’。让老师在走进明伦堂之前受到提示,深明作为师者的责任之重。

在大成殿砖砌须弥座墙基上,绘有《圣迹图》。它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了孔子的一生。原图绘于明代,刻于大理石板上,这里是根据拓片绘制而成的。每一幅图,都有一段孔子的历史故事。限于时间,这里我就不一一作介绍了,大殿内有《宁远文庙孔子五十一事》连环画册卖,你可以去买一套,带回去与孩子、家人共赏,相信定能获益匪浅。

大成殿内正中,一座三米高的孔子施教青铜像,端坐在神龛石座上,仿佛正在诲人不倦的讲学。神龛石座用巨石制成,雕琢成须弥座形式。殿中八根40公分直径大的、高16米的大木柱,直达屋顶,支撑着重檐屋面。这些木柱都是九疑山杉木。木材质地坚韧,木纤维棉长而通透,一一小材中水分易挥发,保持干燥,使木料能耐腐朽。殿中梁上悬挂着巨大的匾额‚斯文在兹‛与‚圣集大成‛。中柱上悬挂着长长的楹联,颂扬孔子丰功伟绩。匾、联均出自清代帝王之手。

殿內的石柱础上,刻着的浮雕小狮,毎一只的头都望着孔子神座方向,它向人们寓示:孔子作为至圣先师,是‚众望所归‛ 。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享殿,在大成殿两侧分别塑有孔子的四大传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和亚圣孟子,称为‚四配祀‛。

明伦堂

大成殿后左侧与东庑相通的建筑,便是明伦堂。明伦堂即我们今天的教室。中国社会对教育的目的有个最简洁的称谓,即‚教书育人‛。说明中国教育的目的是重在‚育人‛。古代‚育人‛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白做人的基本伦理,所以学生学习的课堂被称做‚明伦堂‛。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每级官办学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人数限制。像宁远这样的一个中上等县,学生的人数限制在六名童生。到了后来增加了武童生六名,计十二名,供养学粮六百担。

尊经阁

大成殿后右侧与西庑相通的建筑,是‚尊经阁‛。尊经阁主要是存放儒家经典著作的地方。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图书馆‛。

封建社会的教育方法,老师主要是引导人,大量的时间要靠学子们自己去研读历代儒家们的著作,了解不同时代儒家们对‚四书五经‛的论述、诠释。通过学习,阐述自己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科举考试的试卷,就是-篇精彩的论文之所在。

所以,官学不能缺了‚尊经阁‛。

崇圣祠

大成殿后面二十多米,就是崇圣祠。为硬山重檐式建筑。崇圣祠又名‘启圣祠’,是祭祀孔子父母以上五代先祖的享殿。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光宗耀祖‛思想的缩影。儿子成了圣人,父母也会受到皇帝的诰封。这既有不忘记父母养育之恩的德孝伦理,又有为先辈争光的意思。同时,也是对在读学子的一种激励。崇圣祠前檐下的两根凤柱,引颈长鸣展翅欲飞,惟妙惟肖。在全国现存古代建筑中,只有宁远文庙有凤柱。在全庙的20根龙凤柱中,凤柱占有8根。正是这些精美的龙凤石柱,形成了宁远文庙的特色,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宁远文庙才能跻身当时为数不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祠后是后院,原为学仓和庖厨等一些生活附属建筑。因民国时期办学校(简易师范)已被拆除。

纵观宁远文庙建筑,它的建筑装修,囊括了石雕的各种工艺手法,犹如一座石雕工艺博物馆。而木雕、壁画、灰塑这些建筑装饰,艺术也随处可见,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装饰中,龙的图案是其主流,既有石雕的龙图案,也有木刻的龙图案,还有灰塑的龙图案,琉璃龙图案,数不胜数。中国龙文化的研究专家庞进先生,2000年来到这里,花了半天时间,也没有数清宁远文庙建筑上有多少龙图案。后来,他在他的著作《龙起东方》一书中,留下了一篇文章——《宁远龙庙》。如果说精美的石雕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素养,那么把那么多重大的石料,在尚无机械的时代,从山中开凿出来运输到这里,并且安装上去,这就更让我们惊叹!更令我们佩服了!令我们不得不叹服古代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

站在宁远文庙这座承载中国儒文化的古建筑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儒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今天,以孔子命名的‚孔子学院‛ 已经在世界各国建立了400多所,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一股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潮,正末有穷期,作为中国人,我们更要坚強文化自信,把我们优秀的中国文化的‚合和精神‛传承下去,传播岀去,造福人类社会。

谢谢。祝大家今天游览有所收获,心身愉悦。

推荐第10篇:建水文庙导游词

建水文庙导游词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班 级: 专 业: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我是今天的导游,我叫吴飞红,生活无非就是要红红火火,大家可以叫我小吴,叫飞鸿大侠也不介意的,多么霸气的称号,又好记。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车行”, 今天很开心见到大家,我旁边这位司机李师傅现在将护航我们安全抵达第一站建水文庙,我也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可能提到建水,大家可能舌尖上都有所触动,十分美味的建水烧豆腐,建水烧烤,除此之外呢,大家还对它认识多少,其实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和重庆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具有“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的特点,接下来呢,我将带领大家一起细细品味这座古城。

建水简介

建水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光秀丽 民风淳朴,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和“诗书郡”的美誉。总之,可用“古、多、精、淳、美”五个字来形容它的魅力。

古,是指建水历史文化悠久,古意盎然。建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建水古城最初为南诏国时期所建,元代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至今已经历了1200多年的历史沧桑,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仍保存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因此,也称它为“千年名府”。

多,是指古城的文物众多,保存完好;城内仅元、明、清三朝的古建筑就有近百处,已确定为景区景点的也达百余处。

精,是指在建水的历史文物中,精品甚多且稀有。拥有比北京**早建27年,形状酷似**的“直逼云霄”的朝阳楼,有被誉为“西南大观园”的朱家花园;有造型雄奇的文笔塔等等。

醇,是指建水的文化底蕴醇厚;若朋友们穿行于古城的大街小巷中,就会看到一眼眼老井,一股股清泉,这些老井清泉包含着极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建水独特的古井文化。

美,当然是指这里的风光美,人情美。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美景,还有哈民族芒鼓舞和长街宴,彝族花灯和烟盒舞等独特的风情美。

现在,就让我带领朋友们一起走进这座集文化美景于一身的大观园,感受其”文献名邦”的内涵。

现在我们到了建水著名的代表性建筑群——建水文庙。 文庙简介

文庙呢,又称孔庙,是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也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大家知道我国

1 第一大文庙在哪里吗?就是位于孔圣人故乡的山东曲阜文庙。而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建水文庙则是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的第二大文庙。

目前建水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元代,至今己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己达114亩。仿照了山东曲阜孔庙的风格建造,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坐北朝南,规制严谨,分六进空间。主要的建筑包括:一池、一坛、一圃,指的是泮池、杏坛和射圃;二殿、二庑、二耳、二堂,指的是大成殿、崇圣殿、东庑、西庑、东耳、西耳和东明伦堂、西明伦堂;还有三阁、四门、五亭、六祠和八坊等共37个原建筑,现除射圃、尊经阁、魁星阁、敬一亭和斋宿亭被毁外,其余32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和恢复。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是游客游览的旅游胜地,也是学生“求学”游览首选之地。;待会大家可以细心的数一下,看它具体有哪些建筑。

太和元气坊

下面,就请各位随我一同走进这“金碧壮丽甲鱼全滇”的文化艺术殿堂。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文庙的大门——“太和元气”坊,它高9米,是一座石木结构、三门五开间式的牌坊。大家可以看到,整座牌坊采用雕刻造型装饰,姿态生动的六狮、二象托着檐梁吊柱,是力学和艺术的完美统一。而牌坊上题的“太和元气”四个金箔大字,意为“天地浩然正气”,借以赞美孔子思想得天地之正气,也说明了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又是办学的场所,也透出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气息。

孔子铜像

刚才我们了解了建水文庙分六进,而走进“太和元气”坊,是为一进。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孔子铜像,它高3米,基座为1.5米,重675公斤,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在1999年来建水参观考察后,慷慨捐资铸造的,于2000年12月3日落成。

泮池

建水文庙与全国其他文庙相比,还有其独特之处,第一表现在铜像后面的泮池上。全国各地的文庙的泮池造型都为半圆型,只有建水文庙中的泮池,大家可以发现,是椭圆形,且面积也是全国最大的。古时候曾把学校称为泮宫,校内的水池就叫泮池,由于叫起来不顺口,还是习惯称它为学海,既表示是学校里的“海”,又寓意学无止境的“海”。泮池中有一小岛,岛上的亭子称为思乐亭,也称钓鳌亭,始建于明朝。思乐亭取意于“思乐泮水,薄采芹藻”之意,勉励生员发奋读书、勤(芹)奋学习,日后高中榜首,独占鳌头。泮池也以此亭为界,分为上下两塘,以前上塘种红莲,下塘种白莲,就是“连连高中”的意思,池东面种水芹,西面种水藻。凡生员入学、中举人或中进士后,都必须到文庙拜孔圣人, 2 之后,再登思乐亭、环游泮池一周,然后采芹藻而归,这称为“游泮采芹”,这是仕子们最荣耀的事。

礼门、义路坊

池端东西两坊分别是礼门、义路坊,是青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四柱三楼三门道石坊,两座牌坊前各立有一石牌,上面刻有“官员兵民人等于此下马”,表示不分文武官员还是平民百姓,到此都得下马落轿,步入文庙,以表尊孔。

洙泗渊源

穿过礼门、义路坊,是一个半月形的唇台。两侧红墙上,镶着四块各高一米的字碑,东墙“鸳飞”,西墙“鱼跃”。半月形唇台的中心,是“洙泗渊源”坊。“洙泗”指的是孔子家乡的两条河“洙水”和“泗水”,孔子便出生在这两条河的交汇处,“洙泗渊源”的含义是儒家学说源远流长。牌坊后面镌刻着“万世宗师”四个字。这座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典型的五开间三门道古牌楼建筑,木石结构,通面阔23.7米,进深7.7米,高9米,面积180平方米,巨大石雕龙、麟、狮、象把住牌坊。石雕坐于兽头之上,头顶檐柱,这是工匠们别具匠心的构思。整座牌坊用材考究,斗拱精巧,是一件建筑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佳作。

走进“洙泗渊源”坊,是为二进。在它的东西两端有两对木石结构的牌坊横列,它们分别是“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圣域由兹”、“贤关近仰”,其中“道冠古今”和“德配天地”两坊建制相同,为五开间四柱三楼单道砖木结构牌坊,通面阔16米,进深5米,高9米,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五十六年重建,,德配天地意思是说孔子之德高明博厚,与天相齐;道冠古今,是赞叹孔子之道为古今之冠,贯穿于往古来今整部文化史。另外两坊“圣域由兹”和“贤关近仰”建制相同,为三开间二柱三楼单门道砖木结构牌坊,是清乾隆五十八年建造。圣域由兹,意为圣贤之地由此进入,贤关近仰,意思是进入贤圣之地,则科举仕途俯仰可见。并且圣域由兹为文庙的东侧门,贤关近仰为西侧门。

棂星门

建水文庙第二个独特之处在于正对各位的棂星门,大家观察一下,四根中柱穿脊而出,高出屋顶两米多,柱上罩着建水古窑制的元代盘龙青花瓷罩。中柱穿脊而出这一建筑特点,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棂星又称“天田星”,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选用,祭棂星体现了“尊孔必尊天,尊天亦尊孔”的思想。这座棂星门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重建于清乾隆年间,青色筒板瓦屋面。棂门左右两边分别是东西碑廊,于1999年恢复重建。碑廊建成后,原孔庙所存碑记,经整理修复,移存于内。

文庙的第三个独特之处在于东碑廊中保存元朝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除此还有历代有关重修学宫,学庙田产,丁祭大典等三十余通碑刻;“西碑廊”保存有明代至清代临安府儒学科甲题名和历代德政碑,警 3 示、训导、圣谕、程子四箴及部分有地方历史价值的建水碑刻三十余通。东西碑廊资料,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研究古代边疆文化教育的珍贵史料。

穿过棂星门,是为三进,有一个典雅小园。园林东西两面分别是魁星阁遗址和文昌阁,魁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主管文章;文昌是寄寓文教昌盛,阁内原供奉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祗。

杏坛

我们继续游览,各位请看,这造型别致的台阁为杏坛,相传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场所。建水文庙杏坛始建于元代,后毁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2000年重修的建筑。杏坛采用三开间平面正方形单檐亭形式,高10.3米,阔7.12米,两层台基,石栏环绕,四面敞开,每一块石栏都雕刻有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十二根高浮雕盘老石柱林立,五踩重昂斗拱,十字歇山顶,琉璃瓦屋面,内为斗入藻井,金龙和玺彩画,建筑规格等级很高,仅次于先师殿。

说他等级高是因为古代建筑装饰常见的彩画有和玺、旋子和苏式三种形式,而和玺彩画是最高等级的,仅用于宫殿和坛庙的主殿、堂、门,主要图案也为龙凤纹彩饰;旋子次之,苏式彩画一般用于住宅、园林。环绕四周的石栏板,镌刻有孔孟箴言,名言警句,在这里大家是否体会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儒学文化内涵的深邃和影响之深远。

文庙与全国其他文庙不同的第四个独特之处是在杏坛中有一块明代天顺年间的“孔圣弦松图”画像碑。此碑图文并茂,图的内容是孔子席地而坐,抚琴授课,四个弟子肃立恭听;碑文为宋高宗御题《孔子像赞》,共四十八个字,前四十个字是宋高宗对孔子的歌功颂德,后八个字是要求臣民尊重孔子。这块碑原先是宋高宗赠予浙江衢州孔庙,元灭南宋后,此碑随原国都“临安”之名移至建水而传入建水文庙。

顺围墙向前左右有两道大门,东面称金声门,西面称玉振门,。“金声玉振”,是孟子赞扬孔子的形象比喻。金声即是钟声,玉振即是磬声,祭祀的古乐以钟声起,以磬声落,象征着有始有终、完美无缺的礼乐。从两门进去分别是东明伦堂和西明伦堂,是讲礼习义、谈经论道的场所,折射着“正

三、明五伦”的儒家思想。东明伦堂曾是临安府学所在,西明伦堂曾是建水州学所在。

大成门

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大成门”。它的含意就是孔子思想集古代先圣之大成。大成门重建于嘉庆年间,为三开间两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琉璃瓦屋面,大成门是级别较高的三门道单体台门,台基为白石须弥座,门前石阶正中有青石雕龙御路石。

跨进大成门,是为第四进。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广的庭院,院中有 4 明茶、元柏及清代的金银桂等多种珍贵植物,两侧有东西二庑房屋各十五间,用来供奉古代先贤、先儒的牌位。有趣的是在庭院没有排水通道,但遇到下大雨,总是雨停院干,没有积水,被传为奇闻。大家请看,那一对白象驮瓶,象是石雕,瓶为铜铸,它的造型体现着中原文化与边陲文化的交相辉映。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用材方正的青石板道两旁,青砖地幔上镶铺着十几块边框装饰有别的青条石,大家一定想问这是干什么用的?这是古代祭祀孔子时论品位给官员们敬立的。再往前走,广阔的拜台正中,有清乾隆年间制造的古铜大鼎,上部为中原典型的两层宫殿,四周数十条游龙盘绕,栩栩如生,下部四支脚是由四头云南吉祥物——大象的象头和长鼻子组成的。它也可以说是边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的复合载体。

先师庙

现在我们到了先师庙,又称大成殿。殿正面悬挂的大匾“先师庙”三个金字,是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就任临安知府时题写的。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大殿正面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创建的儒学在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等,共雕有一百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个个镂空为立体状,体现了古代木雕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大殿梁架、斗拱上的彩画绘制精美,保存完好,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更为独特的要数左右檐角的两根石龙抱柱,石龙抱柱前檐左右两棵辅柱(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铜鼎香炉,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

步入大殿,迎面便是供奉孔子圣像的圣龛,孔子圣像坐于龛中。东西两侧的龛座里,供奉的是“四配”、“十二哲”,他们有的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的是对儒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学者。大殿内外悬挂着清代皇帝御题的八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万世师表”、雍正“生民未有”、乾隆“与天地参”、嘉庆“圣集大成”、道光“圣协时中”、咸丰“德齐帱载”、同治“圣神天纵”和光绪“斯文在兹”。

5 东、西碑亭

先师殿左右两边分别是东、西碑亭。东碑亭正墙上镶着清代雍正年间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记”;西碑亭内有满汉文碑刻“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由满、汉文两碑合为一体,以一碑顶固定。碑文为乾隆皇帝御书,记述了清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准噶尔贵族叛乱,维护祖国统一的史料。原碑立于北京文庙内,后临安府知府双鼎拓临镌刻于此。

崇圣祠

先师殿后面的崇圣祠为五进,用来供奉孔子前五代列祖牌位。祠前有石栏望柱拜台,上面刻有浮雕杭州西湖二十四景风光名胜图。大殿周围还有景贤祠和仓圣祠。景贤祠用于祀奉对建水文化教育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山西布政使韩宜可和左参政王奎二人;仓圣祠是供奉我国古代皇帝史官、中华汉文字造字师祖——仓颉的纪念性建筑。

文庙的最后一进是尊经阁,是滇南最早的藏书阁,可惜早已被毁,只剩下百余棵古柏树了。

结束语

各位跟随我边走边听,想必也意犹未尽。今天我们的文庙之旅就告一段落了。回顾刚才我们已经游览了疏密相间,高低错落的整个文庙建筑。也领略了其独特之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受到孔圣人思想文化的熏陶。一路上也感谢大家的积极配合,如果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海涵;

当然,作为文化之都的建水,不仅仅有全国第二大文庙,还有雨燕翔集、独特壮观的燕子洞,被誉为“云南楼兰古城”的团山传统民居建筑群,还有中国桥梁史上的珍品——双龙桥等等;作为四大陶都之一的建水紫陶,具有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味正郁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馊的特点,大家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到古城内慢慢了解。

每年3月21日上午在燕子洞还会举行“迎春燕钟乳悬匾庆典”活动,8月18日组织“采燕窝”活动,还有哈民族芒鼓舞和长街宴,彝族花灯和烟盒舞等少数民族节日,都是不可错得的精彩节目。建水永远欢迎你们,俗话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虽然我们相处时间较短,但此刻要分别了,很舍不得大家,也希望我们的缘分未尽,期待再次相遇,在这里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幸福快乐!

第11篇:建水文庙导游词

建水文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一路辛苦了,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相聚建水。有句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那我们今天就来个“十年修得同车行”。我代表我们建水旅行社再次欢迎您们的到来。说到这大家还是不知道我是谁吧?我就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姓杨,叫杨前红,你们可以叫我小杨或者小红,我的朋友常对我说:“前红,前红,与众不同”,那在今天的游览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相信我今天的服务定会给大家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在今天的游览过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建议,也可以提出,我有做得不足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我身边这位是我们的刘师傅,他有很长的驾龄,虽说云南山路十八弯,但再怎么弯我们的刘师傅也会带我们走向光明。各位朋友,我们今天游览的主要是建水文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过八个比较重要的景点,历时比较长,所以请大家带好水。然后带上一个好心情跟我走。

各位朋友想必大家都初来建水,对建水也不太了解吧,那下面我就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建水。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建水。建水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光秀丽,精品荟萃,民风淳朴,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雏鲁”和“诗书郡”的美誉。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这里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以哈尼族、苗族和彝族为主,另外还有傣族,回族等。建水民族风情绚丽多彩。有汉族的祭孔乐舞和洞经音乐,哈尼族的芒鼓舞和长街宴,彝族的花灯,烟盒舞和火把节,还有苗族的采花山及傣族的歌舞和风俗习惯等。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构成了建水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景观。

建水还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古迹,如儒学经院有文庙、崇正书院、焕文书院、学政考棚等;宗教寺院有指林寺、燃灯寺清真寺和云龙山寺等;人居宅院有朱家花园、张家花园、土司衙署等;遗址类有燕子洞古人穴居遗址、碗窑古窑址等;地下岩溶景观类的有燕子洞溶洞群,还有其他一些旅游资源如双龙桥、朝阳桥、小桂湖、龙岔河古墓葬群建水老井等;还有一些文化民村民镇如临安镇、曲江镇、官厅镇和团山村等。说到这不知各位朋友有没有人会说“我介绍的都是些玩的,那吃的和特产呢?”别急下面我就带大家进入建水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建水美食有很多一说到建水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建水烧烤,但除了烧烤建水还有很多出名的美食如汽锅鸡、临安烧豆腐、传统名宴“三叠水”草芽还有燕窝及燕窝制品。另外建水最出名的特产就是建水紫陶了,建水紫陶因质地细腻,清新光洁,透气性好“色如钢,音如磐,明如镜,光鉴照人”被称为“陶中一秀”。也是送礼的好选择。

1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水其突出的特点可用“古、多、精、纯、美”五个字来概括。古,是指建水历史悠久古意盎然。建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自唐元和年间设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一度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其古城历经12个世纪的建设,至今仍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因此称建水也被称为“千年名府”。

多,是指建水古城文物众多,保存完好。据文物部门统计,在建水城内,仅元、明、清三朝的古建筑群就有近百处。已确定为景区景点的有百余处。属国家、省、州、县重点保护单位百余处,全县共有古寺庙近百处,仅城内就有七寺八庙之多,大家想想在全国有这么多处文物的县也不多见吧?

精,是指建水的历史文物中,不但精品集中,而且稀有度极高。如建水拥有全国第二大文庙,第一宽阔的学海——泮池。在文庙中保存有清代八朝皇帝的御书(匾)额八块;建水还拥有比北京**早建27年,形状酷似**的朝阳楼等等。

醇,是指建水的历史文物,文化底蕴十分醇厚,耐人寻味。若朋友们穿梭于大街小巷就会发现有很多古井一股股清泉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构成建水独特的古井文化。

美,是指建水风光美,风情美。如东门雄关楼,西门井源泉,北门山峦秀,南门溪水流 ......建水四处飘逸着古意,遍地散发着古韵。有看不尽的美景,说不完的往事和写不完的华章。

各位朋友建水文庙到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文化大观园,感受一下“文献名邦”的深邃内涵吧!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则增至1800多所。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建筑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的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文庙分为六进空间,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泮池)、一坛(杏坛)、一圃(射圃)、二殿(大成殿、崇圣殿)、二庑(东庑、西庑)、二堂(东明伦堂、西明伦堂)、三阁(尊经阁、奎文阁、魁星阁)、四门(棂星门、大成门、金声门、2 玉振门)、五亭(静一亭、思乐亭、斋宿亭、西碑亭、东碑亭)、六祠(仓圣祠、忠义孝悌祠、名宦祠、崇圣祠、寄贤祠、乡贤祠)、八坊(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礼门坊、义路坊、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圣域由兹坊、贤关近仰坊)。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享誉全国的文化殿堂吧,各位朋友请抬头看文庙大门“太和元气”坊,。它高9米是文庙的单体大门,是一座石木结构,三门五开间式的牌坊,整座牌坊采用雕刻造型装饰,姿态生动的六狮,二象拖着檐梁吊柱,是力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意为“天地浩然之气”是赞美孔子思想得天地之正气如同天地生育万物。这也说明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办学的地方,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大道之行,不择地至,大道兴而圣教兴,以道兴教”的含义,也透出了中国传统哲学气息。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除了有狮象之外还有有龙,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特色之一。这就是一进。

好了我们往里走,各位朋友请看这个姿态庄严,文化气息逼人的立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孔子铜像。它高3米,重675公斤,基座高1.5米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在1999年来建水参观考察后,慷慨捐资铸造,于2000年12月3日落成。

各位朋友,你们看到前面的荷花池了吗?这就是有名的泮池。你们也知道我们云南有十八怪吧?其实我们建水也有十八怪“建水十八怪”,其中有一怪就是“半亩方塘也叫海”。 这半亩方塘讲的就是文庙的泮池,说是半庙,其实建水文庙的泮池有45亩之大,列全国第一。全国的文庙都有泮池,独建水文庙称泮池为“学海”,取“学海无涯”句。 所谓泮池,就是个大水池,呈半圆形,上有拱桥连通。古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之说,所以其多用于孔庙、文庙、学宫等建筑中。

为什么会有泮池,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周代天子宫前设池为圆形,而诸侯只能用其一半,以示区别,故称为“泮池”。

另一种是: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辟雍有水环绕,泮宫之水只能半之,故称为“泮池”。

古时曾把学校称为泮宫,校内的水池叫泮池。不过泮池这个称谓太高雅,也不顺口,所以人们还是习惯于叫它学海,既表示学校里的海,又寓意为学无止境 3 的学“海”。泮池在造型上也有它独特的风格,全国各地的文庙中的泮池都为半圆形,只有建水文庙中的泮池为椭圆形。古书云:学海,“汪洋澄澈,每朝夕乍起,崔波点心,静碧无痕,文澜万顷”所以称为“学海文澜”。泮池中有一小岛,岛上的亭子称为“思乐亭”又称“魡鳌亭”。始建于明代。“思乐亭”取意于《诗经,鲁颂》“思乐泮水薄采芹藻”之意勉励生员发愤读书,勤苦学习,日后高中榜首,独占鳌头。泮池以思乐亭为界,分成上下两塘旧时上趟种红莲,下塘种白莲,取“连连高中”之意。池东面种水芹,西面种水藻。凡是生员入学,重举人或种进士后,都必须到文庙拜孔圣人,之后登“思乐亭”,然后环游一周,然采芹藻而归。这称为“游泮采芹”,是士子们最荣耀的事。泮池中的水绝大多数是活水这种设计是儒家思想孔泽流长的象征。泮池的设置还增添了孔庙的灵气优化了整体环境。

泮池东西两坊分别是“礼门”“义路”坊,是青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四柱三楼三门道石坊,通面阔8米,进深4.4米,高5.35米。古人云:“欲为学,必先辩门路,门路何在?礼义是也!”“礼门”“义路”两座牌坊,都是用大块的石料雕刻而成,设计精美,稳重端庄,计算精确,令人叹服,是石雕艺术之精品。两座牌坊前各立有一石碑,上面刻着“官员兵民人等于此下马”,表示不分文武官员还是平民百姓,到此都得下马落轿,步入文庙以示尊孔。

穿过“礼门”“义路”坊,我们会看到一个半月形的唇台,纯台两侧红墙上,镶着四块各一米高的石碑。东墙“鸢飞”,西墙“鱼跃”寓意《诗经·大雅·旱麓》中的“鹰飞戾天,鱼跃于渊”。半月形唇台的中心是“洙泗渊源”坊,背面镌刻“万事宗师”。“洙泗”指的是孔子家乡的两条河“洙水”和“泗水”,孔子便出生在这两条河的交汇处,“洙泗渊源”的含义是儒家学说,源远流长。这座牌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典型的五开间三门道古牌楼建筑,木石结构,通面阔23.7米,进深7.7米,高9米,面积180平方米。巨大石雕,龙、麟、狮、象把住牌坊。石雕坐于兽头的上面,头顶檐柱,这是工匠们别具匠心的构思,整座牌坊用材考究,斗拱精巧,是一件建筑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佳作。走进“洙泗渊源”坊,就是二进。在它的东西两端有两对牌坊横列,他们分别是“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圣域由兹”、“闲关近仰”。其中“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两方建制相同,为五开间四柱三楼单道砖木结构牌坊,通面阔16米,进深5米,高9米。“德配天地”说出了《中庸》中的“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意思是说孔子的德行高明博厚,与天相齐。“道冠古今”赞叹孔子之道为古今之冠,贯穿于从古至今整部文化史。“圣域由兹”、“闲关近仰”两方建制相同,为三开间二柱三楼单门砖木结构牌坊,通面阔10.24米,高7米。“圣域由兹”以为圣贤之地由此进入。“圣域由兹”意为进入圣贤之地,那么科举仕

4 途抬头低头都可以看到。

朋友们跟上啊,我们马上要三进了,现在正对我们的是棂星门,棂星门又称为“天田星”也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主管文人才是的选用,祭棂星体现了“尊孔必尊天,尊天亦尊孔”的思想。棂星门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顶而出,高出屋脊两米余,柱顶上罩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饰物,这是全国文庙中罕见的建筑形式,它的意义源自于宋朝朱熹所的“孔教真理能通天,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棂星门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重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青色筒板瓦屋顶。通面阔14.6米,进深3.6米,高6.8米3棂星门左右两边分别为东西碑廊,于1999年恢复重建。“东碑廊”保存有元朝至大元年武宗皇帝追风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及历代有关重修学官、学庙田产、丁祭大典等三十余通碑刻;“西碑廊”保存有明代至清代临安府儒学科用题名和历代德政碑,警示、训导、圣谕、程子四箴及部分有地方历史价值的建水碑刻三十余通。

穿过棂星门我们会看到一个典雅的小园,园林东西两面分别为魁星阁和文昌阁。魁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主管文章;文昌是文教昌盛的意思。文昌阁通面阔10.9米,进深11.34米,高10.8米,。阁内原来供奉着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功名功名利禄的神袛。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重建。

各位请看,在我们眼前这造型别致的台阁名曰“杏坛”,相传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场所。建水文庙杏坛始建于元代,后毁坏。现建筑为2000年重建。杏坛采用三开间平面正方形单檐亭形式,高10.3米,阔7.12米,两层台基,石栏环绕,四面敞开,每一块石栏都雕刻有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十二根高浮雕盘龙石柱林立,五踩重昂斗拱,十字歇山顶,琉璃瓦屋面,里面是斗人藻井,金龙和玺彩画,建筑规格等级很高,仅次于先师殿。环绕四周的石栏板上,镌刻有孔孟箴言,名言警句,读来耐人深思。在此您可以体会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儒家文化内涵的深邃和影响之深远。杏坛中有一块明代天顺年间的“孔圣弦颂图”画像碑。此碑图文并茂,图的内容是孔子席地而坐,抚琴授课,四个弟子肃立恭听;碑文为宋高宗御题《孔子像赞》,共四十八字,前四十个字是宋高宗对孔子的歌功颂德 ,后八个字是要求臣民尊重孔子。此碑原是宋高宗赠与浙江衢州孔庙,元灭南宋后,此碑随愿国都“临安”之名移至建水而传入建水文庙。

朋友们请看顺围墙向前左右有两道大门,东面称金声门,西面称玉振门。“金声玉振”,是孟子赞扬孔子的形象比喻。语出《孟子·万章》:“金声而玉振之也。 5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金声即是钟声,玉振即是磐声,祭祀的古乐以钟声起,以磐声落,象征着有始有终、完美无缺的礼乐。“金声”、“玉振”门都是单檐歇山顶单体门,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兴建,通阔5.3米,青瓦屋面,进深5.3米,高5.8米,面积26.5平方米。

从两门进去分别是东明伦堂和西明伦堂,是讲礼习义、谈经论道之场所,折射着“正三纲、明五伦”的儒家思想。东明伦堂曾是临安府学所在,西明伦堂曾是建水州学所在。西明伦堂前面有一棵巨大的榕柏共生树,人称“万将军抱白小姐”。相传:万将军奉命远征归来,与白小姐相见,欣喜若狂,紧紧相拥,海誓山盟,永不分离,如今白小姐正温柔地躺在万将军怀中安然地入睡了。其实,它是一株苍劲挺拔老干疏枝的古柏,被另一株名叫万年青的小叶榕树紧紧抱住,形成两树职业交错、难分难解之奇观,很值得一看。

朋友们现在你们是不是还在寻找着万将军和白小姐的身影呢?如果是那就让我们在此歇歇吧,因为接下来的会更精彩。看看说着说着我们就来到大成门了。“大成”出自于《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意思是说孔子思想集古代先圣之大成。大成门重建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为三开间两进深单歇山顶抬梁式建筑,琉璃瓦屋顶通面阔13.31米,进深5.5米,高7.4米,是级别较高的三门道单体台门。

跨进大成门就是四进了。这时展现在我们前面的是一个宽敞的庭院,院中有明茶、元柏、清代金银桂等珍贵植物,环境很优美。庭院两侧有庑房,用来供奉古代先贤,先儒的牌位。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院内的一对伏坐石雕白象,上驮一米多高的青铜花瓶,其造型体现了中原文化、边陲文化和东西亚文化的交相辉映,取意为“象呈升平”。朋友们我们继续往前走,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古铜大鼎,它制造始于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高2.85米,重2吨。它的上部为中原典型的两层宫殿,四周有数十条栩栩如生的游龙缠绕。下部四只脚由云南的吉祥物象头和象鼻组成,表现了边疆文化与中原文化融为一体。

朋友们往前走,铜鼎后面就到了我们的先师庙了,这为五进。先师庙又称为大成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先师庙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檐左右两棵辅柱(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 6 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的是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铜鼎香炉,高2.85米,上部是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 大殿正面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创建的儒学在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双狮分水”、“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禄禄有福”、“一路连科”等,共雕有一百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个个镂空为立体状,体现了古代木雕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大殿中共悬挂了清代帝王赞孔尊孔的“御题”贴金匾额八块,它们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以及光绪的“斯文在兹”,充分显示了清朝帝王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推崇备至。

先师殿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东、西碑亭。东碑亭正墙上镶着清代雍正年间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记”。西碑亭内有满汉文碑刻“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这个碑高5米、宽2米、厚0.3米,有满汉问两碑合为一体,用一个碑顶固定。碑文为乾隆皇帝御书,记述了清乾隆年间评定新疆准噶尔贵族叛乱,维护祖国统一的史料。

朋友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就剩最后的一站了也是六进,既然是最后一站那就让我们打起精神度过最后美好时光吧。下面就让我们到崇圣祠看看吧!崇圣祠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原名“启圣祠”,是祭祀孔子前五代列祖列宗的场所,清代改为“崇圣祠”其为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染式建筑,通面阔24米,进深16.5米,高9米,占地396平方米,前檐梁架、斗拱上施彩画,图案精美、色彩古朴,殿前有石拦板望柱(拦板24块,望柱26棵),石拦板上刻有西湖24景名胜图。在大成殿庭院东西两侧,还有体现“庙学合一”的东西明伦堂。崇圣殿东侧有二贤祠和仓圣祠。二贤祠是乡人纪念明洪武年间被贬谪至文庙讲学十余年的两位文人学士而建的祠堂。仓圣祠是祭祀我国古代发明者仓颉的场所。祠后还有象征“孔林”的古柏树林,使文庙更添庄严古雅之色。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游览了建水文庙的,“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棂星门、杏坛、大成门、大成殿、先师殿、崇圣祠等,不知各位有没有点收获呢。很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积极配合。我知道我今天的服务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大家都包容了,我再次万分感谢。我们建水除了文庙还有很多比如:团山村、

7 燕子洞等更多旅游胜地。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再次光临。我们今天的游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虽然我们相处只是短短一天,但对大家已经有感情了,万分不舍。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 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所以我期盼不久的将来还能与大家重逢在云南。在离别之际我重新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杨前红,杨柳依依,勇往直前,红红火火,我希望大家能记住我,也愿我的名字能带给大家快乐与好运,愿大家以后能勇往直前,事业红红火火。我再次预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各位朋友再见了,一路平安!

第12篇:凤庆文庙简介

凤庆文庙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滇红之乡——凤庆,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地方是凤庆文庙。

凤庆文庙是我省仅次于建水孔庙的滇西第一孔庙。它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和同治十二年(1873年)曾两次迁建并多次修缮。是我县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祭祀孔子的地方。

凤庆文庙位于凤城城西,占地约1.2万平方米。我们走进大门,正面对的是泮水池,泮水为皇宫之外的护城河水,泮水池比喻孔子像皇帝一样的尊贵。

泮水池后面是金声玉振坊(也叫龙门),传说金声是表示古代乐器,在这里赞扬孔子的思想像一首乐曲一样有始有终,完美无缺。龙门喻示成功,有鱼跃龙门一说。当你走过了龙门,穿过金声玉振坊。犹如感受和领悟了孔子儒家思想的完美。

这是棂星门。棂星门即是灵星,古代祭祀天,首先要祭灵星,孔庙把棂星门设为第一首偏门,就是说尊重孔子如尊重天一样。后人为赞颂孔子思想对我国社会所发生的深远影响,用了“德配天地,道冠

1 古今”八个大字赞扬孔子的思想如同天地一样,他的主张对于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因而把棂星门定为孔庙的第一道偏门。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成门,是孔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三门并立,左掖玉振坊,右掖金声门,中门主祭孔子夫妇,据说中门天子莅临祭祀时才开,又说只有中了状元才能开启。大成门因大成殿而得名“大成”。

大成殿南北两侧的房子叫两庑,俗称南北厢房,是后人供奉孔子学生72贤和后世儒家学派中著名人物的地方。

前面是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 据说“大成殿”三个金色大字为清朝雍正皇帝手书,大成殿和故宫的太和殿,岱庙宋天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圣像,两侧分别悬挂两副对联为:“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是清世宗御题。2003年重置的第2副是“沧江三千里,日暖星寒,留下几多故事,薄门八万户,梅韵竹风,写出一部春秋”,是原市委书记李国伟撰联,由省九旬书法家冯国语先生手书。门外北面一口嘉清年铸的镛钟。只有逢重大节日和虔诚尊贵的客人到来才撞响此钟。

说完大成殿,我们在来参观崇圣祠。崇圣祠是清雍正元年(1723年)为追封孔子上五代祖为王而建的祭殿,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父母和

2 先人的地方。崇圣祠像大成殿一样也有四配,另有五从祀者,四配是孔门后学生杰出人物的生父,五从祀者是儒学世系中杰出人物的生父。

崇圣祠曾改建为文工队礼堂,于2006年8月恢复重建。祠里孔子先辈和四配、五从祀者的塑像正在筹建中。

我们最后将看到的是魁星阁,魁星阁,又叫鸣凤阁,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居县城最高点,共3层,高16米,边宽11米,六角攒尖顶,底层为正方形。整个建筑结构灵巧,登高放眼四望,胸怀为之阔朗。

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凤庆文庙的全部建筑群,感谢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下次再来滇红之乡做客。祝大家旅途愉快。

16639454

四(1)班 杨洋

PEPERONI PIZZA

3

第13篇:桐城文庙导游词

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远古祖先曾在这里留下各种历史见证的,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加灿灿明珠,烘初这座古城的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

桐城文庙为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雄居县城中心,面临广场,正对繁华街区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环拥,如众星拱月。据《安庆府志》、《桐城县志》,文庙原在县城东郊外,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初移建于今址。后因屡遭兵火与风雨侵蚀,明清两代修葺19次。虽然迭经废兴,而今还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庙,仍然格局堂皇、古朴典雅。

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泮池、泮桥(又名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占地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主次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好似一组凝固的优美乐章。门楼正鎏金“文庙”二字,系赵朴初先生题书。

主体建筑大成殿,面对月台,前眺大成门和门楼,两侧接东西长庑,檐廊回绕,院落开阔,中铺石板,为晋谒通道。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建筑风格具明清特色,兼有辽金遗风,是古建筑研究的珍贵立体资料。

通观文庙建筑群,不仅石坊冲天,飞檐凌空,气势宏伟,还有许多造型优美、精巧细致的砖刻、木雕、汉白玉雕,仅文庙门楼就有镂空木雕、浮雕60多处,“孔子生平故事”、“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图案,逼真传神,生动有趣。

#合肥市导游词 ·包公祠导游词 ·七星潭导游词

文庙内设有桐城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从新石器到宋瓷,从李公麟的画到方以智的书,从雍正御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虎铜印到乾隆御题碧玉铭文板指,总计1245件,其中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125件,还有多件难得的稀世珍宝。

第14篇:文庙礼仪活动

文庙礼仪活动

2011年4月24日星期日,柳州市文庙携柳州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在柳州市文庙举行“尊师敬长,文庙启智”传统礼仪体验活动。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为传扬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向身边的人传递一份爱心,协助柳州市文庙工作人员一同展开了传统礼仪的一系列活动。

此次活动中,鹿山学院电控系青协共派出了十八名志愿者参与活动。在传统礼仪活动中青年志愿者扮演两种角色,一部分志愿者扮演的是“礼生”这一角色,主要负责接待、打鼓、示礼仪、分发回收服装和奖品的工作,确保活动高质量的完成;另一部分志愿者扮演“保卫人员”这一角色,主要工作有维持活动现场秩序、帮助小朋友穿戴礼服、给现场观众提供咨询与服务等。

传统礼仪活动在严肃而有序的进行着,活动中自始至终你会发现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仔细一看,那是我们穿戴礼服面带笑容的站立于大礼堂前方以及穿梭于活动队伍的每一个角落的青年志愿者。细心的人会发现,活动现场从一开始的杂乱无章到活动进行时的整然有序,那是我们的青年志愿者与文庙保卫人员一同忙碌于维持现场秩序的结果。虽然青年志愿者们没吃早餐,都饿着肚子,但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站在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一直坚持到传统礼仪活动的圆满结束。这,无疑就是青年志愿者认真、积极、负责态度的表现。

活动结束后庙方负责人黄主任感激的握着青年志愿者的手,感谢志愿者们的用心服务,称赞志愿者在此次活动中表现非常好,并说若此后还有类似的大型活动,还要邀请我们青年志愿者参加。

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活,给大学生走出校门实践一个很好的机会,为同学们作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也表现了鹿山电控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为社会服务精神,使“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优良美德得以传承,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第15篇:参观天津文庙

《文庙——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文庙,还叫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至圣庙等,是尊崇和纪念孔子的庙宇,因与祭祀历代名将的武庙相对,故称文庙。孔庙的功能是祭祀孔子,这是对孔子家庙而言。其他各地的孔庙则既具有祭祀孔子的功能,又具有推崇文人政教的作用。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中,孔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象征。孔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中国历史上曾有文庙的确切数目由于历史的原因,统计较为困难。但可以肯定的是,宋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只要是国家设立的县以上行政区域均设有孔庙。按照目前较为公认的说法,至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曾经达1560多处。除山东曲阜的孔庙外,全国各地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庙,比如以下的这些:

北京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建于元代大德六年, 明清两代多次修葺和扩建, 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工程直至民国5年才完工, 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 又称先师庙,现为首都博物馆所在地。

天津文庙在天津旧城东门里, 是天津市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大殿始建于明正统元年, 后经各朝代不断修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

山西平遥文庙在平遥城内云路街北侧, 由三级建筑组合而成, 中轴为文庙, 左为东学, 右为西学。

甘肃武威文庙在武威市区东南, 建于明企统二年, 南北长170米, 东西宽90米, 面积1.53万平方米, 由东西两组古建筑组成。

乌鲁木齐文庙于清朝后期兴建, 面积1千平方米, 庙门座北朝南, 正北是前后大殿, 东西两侧方配殿和钟鼓楼。

哈尔滨文庙建于1926年, 是中国最年轻的文庙, 也是黑龙江省现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群。

江苏苏州文庙北宋景佑元年所建,现在建筑除大成殿为原建筑外, 真余大部分为清朝时重建, 现为苏州碑刻博物馆。

河南襄城文庙建于明代, 后多次修葺, 现存大成殿, 面阔5间, 进深3间, 整个建筑端庄大方, 气势恢宏。

江西奔乡文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南宋后曾8次重建, 1941年全部翻修, 系按我国传统宫殿结构建成, 分前后两殿和左右长廊。

福建安溪文庙南北长164米, 东西宽36.3米, 建于北宋咸平四年,整座庙宇的石雕、木刻和彩绘都相当精彩, 有“安溪文庙冠八闽”之美称。

湖南宁远文庙始建于北宋, 现在建筑物为清朝同治十二年所建, 主要建筑物有大成殿、后殿、戟门、棂星门户, 面积7千多平方米。

四川资中文庙清道光九年建, 占地面积5千多平方米, 建筑布局严谨, 疏密有致, 左右对称, 内外呼应。

云南建水文庙建于元泰定二年, 经明清两代仿山东曲阜孔庙的格局扩建成现在的规模, 共占地114亩。

贵州安顺文庙是贵州省现存文庙中规模较大的一座, 占地6千平方米, 始建于明洪武初年, 清朝时曾多次维修。

众所周知,文庙是伴随着儒学的兴盛而兴盛的。孔庙之始,儒学的传播尚处于萌芽状态。汉初虽然已确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但由于本土宗教道教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争战,以及其后三国、魏晋、南北朝绵延数百年社会分裂动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使儒家学术很难取得“独尊”的地位。但在这一时期,儒学吸收其他学派的成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至隋唐时期,天下一统的局面形成,孔子及其创建的儒家学派所阐发的精神与学术思想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儒家文化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从而使大规模兴建孔庙与长期传播儒家文化成为可能。宋元明清各朝沿袭“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不断以尊崇的谥号封赠孔子,对孔庙建筑的规格一再提高,都表明了对儒家思想文化价值的肯定。

其次,我们万万不可忽略文庙的教育作用。除曲阜孔庙外,自北朝开始在全国有关郡县设立文庙学宫,文庙学宫从此有了“学校”的功能。这一重要功能对隋唐以降的科举制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从唐代至清末,庙学不分,规制有前庙后学、左庙右学、左学右庙,还有中庙左右学、中庙周学等。庙学合一的体制使历代儒士文人在这里接受了儒学的熏陶,尊经读经即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各个时期培养了不同层次的学人。在当前传统文化重回人们视野并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环境下,“读经回潮”、“国学复兴”等都已成为流行的趋势和口号,孔子和儒学也得以重回人们的记忆之中,使文庙作为儒学重要载体的文化价值再度彰显出来,能够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理想场所。借着“国学热”的潮流,各地许多文庙也积极行动,以文庙这个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极为丰厚的地点作为依托的场所,举办了各种“国学讲堂”、“国学班”、“国学交流基地”等等。不管称谓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发挥文庙所具有的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

总之,文庙的发展历程凝聚了各个历史时期上层统治者对于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认同、推崇和褒扬,同时又浓缩地体现了文庙发展之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体现了一种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是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第16篇:资中文庙导游词

资中文庙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您们好!欢迎您们来到我的家乡——内江市资中县,我叫李小辉,很荣幸能够成为您们此次旅游活动中的导游之一,下面我将为您们介绍一处极具资中特色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中文庙!讲解过程中难免有一些错误,请您们谅解!

文庙在资中县城北门外。北宋雍熙年间开始建于县城东街,清道光九年(1829年)迁到现址重建。文庙占地7035平方米,全部建筑面积五千余平方米。资中文庙是全省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文庙,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四大文庙之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 2006年05月25日,资中文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有趣的是旧时文庙只开边门,不开正门,只有资中出过状元,可开中门;更有趣的是一般文庙只供大成至圣先师牌位,但是资中文庙不但供奉着孔子的牌位而且还立有孔子的雕像。(请问朋友们这是为什么呢?)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因为资中人苌弘曾是孔子的老师,所以资中文庙破例用雕像来记其事,因此资中文庙祀有孔子全身石像,为国内少有!

在游览的过程中您们还将看到万仞宫墙、月池、华表、照壁、礼门、义路、灵星门、乡贤祠、名宦祠、大成门、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钟楼、鼓楼以及明成化碑、清康熙碑等景物。其中孔子神像、孔子牌位和殿堂上的10块匾额被称为“资中文庙三绝”!下面就由我向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有关这“三绝”的知识!

第一绝就是在大成殿中有全国唯一的一尊孔子站像。相传,大成殿里这尊站立着的石像为“三国时石工为之”。(很多朋友们可能参观过其他地方的文庙,您们在那里看到的是孔子的坐像,请问朋友们您们为什么在资中文庙里看到的却是全国唯一的一尊孔子站像呢?)这是因为资中是孔子老师苌弘的家乡,孔子一生提倡尊师礼教,在老师苌弘的家乡资中,学生孔子哪里有坐的道理。

第二绝就是挂在大成殿中的10块匾额,它们分别为清朝的8个皇帝和国民政府的两名首脑人物所题写,居中的一块是康熙皇帝题写的“万世师表”,下面一块是雍正皇帝题写的“生民未有”,第三块是乾隆皇帝书写的“与天地参”,余下依次是嘉庆皇帝题写的“圣集大成”,道光皇帝写的“圣协时中”,咸丰皇帝写的“德齐帱载”,同治皇帝写的“圣神天纵”和光绪皇帝写的“斯文在兹”,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写的是“德配天地”,以及总裁蒋中正写的“道冠古今”。

第三绝就是四周镂空雕刻着九条龙、二条凤,外围饰以花瓣和海涛的全国最大的明“至圣先师孔子神位”。 明嘉靖九年,在资中文庙“立”了500多年的“孔子”,被嘉靖皇帝名曰“正名分”的一纸诏令“去塑像,设木主,罢封爵”———自此这尊坐立着的塑像便由一块“高八尺八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厚七寸五分”的木制牌位所取代,设在孔子正殿左侧西庑堂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乡贤祠和名宦祠。乡贤祠前面立有一块高4米、宽1.9米的石碑,此乃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四年(1469年)书刻的《御制重修孔庙碑》。祠里供奉着以南宋状元,并享有“小东坡”之美誉的赵逵、宰相赵雄及大儒黄泽为首24名资中籍人杰。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供奉在乡贤祠的那位晚清状元骆成骧。资中人骆成骧,字公,他秀才是案首,举人是经魁,进士是状元,而且是清王朝267年中惟一的一名四川人中状元,又是四川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民选议长。光绪27年乙未科那场殿试中,骆成骧以一篇不足两千字的《殿试策》震动朝堂,大受光绪皇帝青睐,被钦点为状元。

从孔子的老师苌弘到南宋的“麻面状元”赵逵,再到晚清状元骆成骧,北宋至清代,资中中进士者214名,举人220名。如此多的文化人世代相沿袭,想必与资中文庙里供奉着的不敢言坐的孔子塑像有关!连“至圣先师”都不敢坐的圣地,不出一大批文化人岂不是与“斯文在兹”的历史名城不符?

第17篇:建水文庙导游词

建水文庙导游词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则增至1800多所。

建水文庙简介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文庙建筑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

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

太和元气坊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

学海特色之一。“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

第二进空间为“太和元气”坊至月台边。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像后碧波荡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

义路坊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为第三庭院空间。

二、三进空间为建洙泗渊源坊水文庙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环境空间,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

2 第四进庭院空间为“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甚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记载了明清重修文庙的情况,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历史资料。

“洙泗渊源”的来由是:古时鲁国首都曲阜,有两条河流,一叫洙水,一叫泗水。洙水和泗水交汇处即孔子的出生地,后来又成为孔子聚徒讲学的场所和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后人就以“洙泗”作为儒家和儒家思想的代称。“洙泗渊源”,意即儒家学说,起源于山东曲阜,洙水泗水交汇处的孔子故里。

从棂星门至大成门为第五进庭院。棂星门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顶而出,高出屋脊两米余,柱顶上罩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饰物,这是全国文庙中罕见的建筑形式。五进庭院正中是专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

杏坛建造的杏坛,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坛内竖明代“孔圣弦诵图”石碑。杏坛左前有奎星阁;左后有名宦祠、金声门,右后有乡贤祠、玉振门。奎星阁、文昌阁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点斗,文运昌盛”之意。乡贤名宦祠是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乡绅、贤人和纪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属于地方文庙的特有建筑。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两耳围合的第六进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院内的一对伏坐石雕白象,上驮一米多高的青铜花瓶,其造型体现了中原文化、边陲文化和东西亚文化的交相辉映,取意为“象呈升平”。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

石龙抱柱前檐左右两棵辅柱(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铜鼎香炉,高2。85米,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

大殿正面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创 4 建的儒学在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双狮分水”、“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禄禄有福”、“一路连科”等,共雕有一百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个个镂空为立体状,体现了古代木雕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大殿梁架、斗拱上的彩画绘制精美,保存完好,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殿中共悬挂了清代帝王赞孔尊孔的“御题”贴金匾额八块,它们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 此匾是清代康熙皇帝到曲阜孔庙祭孔,听完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御赐。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称赞孔子是千秋万代人们的表率。到清朝时,康熙皇帝亲自写了楷书的匾额“万世师表”下诏挂在孔庙大成殿梁上,从此,人们便称颂孔子是“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 此匾由雍正皇帝御笔题写,用于昭示后人铭记孔子在创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现存于曲阜孔庙。 意思是说:自有生民以来,从来没有像孔子一样至高无上的圣贤,世上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以昭示后人铭记孔子在创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乾隆的“与天地参”( 此匾由乾隆皇帝“临雍”释奠行三礼时题书,匾额悬挂阙里及天下学宫。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与天地参”的关键字是“参”。 《周易·说卦》称:“参天两地而倚数。”《中庸章句》称:“为天下至诚„„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赞天地之参矣。”朱嘉注:“与天地参,谓以天地并而立三也。”意为孔子地位与天地并列。

5 “参”可理解为参拜之意,所以“与天地参”之寓意是赞誉孔子德行与天地并列,而为后人参拜。)、嘉庆的“圣集大成”( 此匾是嘉庆皇帝登基大典过后到孔庙祭拜时题书。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圣集大成”之典故出自《孟子·万章》中:“孔子之谓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也,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这里用音乐作比喻:孔子善于把单个的音符,按音乐规律组成美妙的乐章,意即孔子能把古圣先贤的美德集于一身,形成自已的学术思想。)、道光的“圣协时中”( 此匾为道光皇帝的御笔题书,意在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圣协时中”是道光皇帝的在道光元年(1821年)的御笔题书。“圣协时中”出自《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朱嘉作注曰:“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又“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话的意思说: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能够节制,就叫做中;在表达情感时能恰到好处,能为众人接受,就叫做和谐。中时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和谐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做到了中和,就可立于天地之间。其深刻的寓意是在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咸丰的“德齐帱(读“道”)载”( 此匾为咸丰皇帝御笔题书,意在赞扬孔子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完美无缺。现存于云南建水文庙。 “德齐帱载”是咸丰皇帝于咸丰元年(1851年)御笔题书。“德齐帱载”语出《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无

6 不持载,无不覆帱。”帱,多音字,这里读“道”,覆盖的意思,言孔子之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可以经纬天地,无所不包,完美无缺。)、同治的“圣神天纵”( 此匾为同治皇帝御笔题书,意在颂扬孔夫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学识和高超的神灵。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圣神天纵”匾是同治皇帝于同治元年(1862年)御笔题书。“圣神天纵”的渊源分为两部分,一是“圣神”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程子注:“圣不可知,谓圣之至妙,人所不能测。非圣人之上,又有一等神人也。”另是“天纵”语出《论语·子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降圣,又多能也。’”这里的意思是:孔子是顺就天时应运而生的圣人。颂扬孔夫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学识和高超的神灵。)以及光绪的“斯文在兹”( 此匾为光绪皇帝题书,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现存于云南建水文庙。),充分显示了清朝帝王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推崇备至。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东西碑亭一座。东碑亭中立有清朝雍正皇帝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记》。西碑亭中立有乾隆皇帝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记》,这是用两块巨石和满汉两种文字书写雕刻而成的满汉碑,两块碑上镶一块完整的碑首,将其联为一体。该碑原立于北京文庙内,临安知府双鼎摹刻于建水文庙,实属全国罕见的满汉文碑。大殿后墙外墙脚处,还立有十多块石碑,其中元代至元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圣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为滇南现存最古老的碑刻。

大成殿至崇圣祠为第七进院落,崇圣祠是祭祀孔子前五代列祖列宗的场所,其为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染式建筑,通面阔24米,进深16.5米,高9米,占地396平方米,前檐梁架、斗拱上施彩画,图案精美、色彩古朴,殿前有石拦板望柱(拦板24块,望柱26棵),石拦板上刻有西湖24景名胜图。

在大成殿庭院东西两侧,还有体现“庙学合一”的东西明伦堂。崇圣殿东侧有二贤祠和仓圣祠。二贤祠是乡人纪念明洪武年间被贬谪至文庙讲学十余年的两位文人学士而建的祠堂。仓圣祠是祭祀我国古代发明者仓颉的场所。祠后还有象征“孔林”的古柏树林,使文庙更添庄严古雅之色。

第18篇:柳州文庙祈福实施方案

《柳州文庙2012年首届迎春文化活动月》

文庙祈福的实施方案

柳州文庙经过一年的运营,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了完善,正逐渐成为柳州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做大柳州文庙的文化平台品牌,提高对各地游客的吸引力,特别是找回传统年节的年味儿,协同民俗研究专家,深入城乡,挖掘、提炼出这十项最有代表性的“文庙过大年”礼仪,其中,很多礼仪在民间过春节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自古以来,孔府传承着规模最盛大的中华民俗春节仪轨,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中国家庭过年模式。“文庙过大年”活动的举办和开展,还将为柳州市深挖儒家文化,推广柳州文庙品牌文化平台发挥重要作用。

1、活动的组织结构

1.1组织框架

主办单位:中共柳州市委宣传部

柳州市文化局

承办单位:柳州市文庙、柳州市大树(兄弟)企划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待定)

媒体支持:柳州电视台、柳州日报、各门户网站

(通过柳州本地媒体,柳州电视台、柳州日报、网络等,对本项目进行公益报导及宣传,减低宣传投入费用,从而控制成本,降低风险。)

1.2组委会人员框架

执行主任: (从主办单位中指定人员) 执行指挥: (从承办单位中指定人员) 执行副指挥: (承办单位负责人) 执行委员: (承办单位、媒体宣传)

2、活动内容

2.1 活动概述

为迎接2012年春节的到来,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良好氛围,经过精心设计的儒学文化活动扩大春节的外延,挖掘节日喜庆文化的内涵,赋予更多的民俗活动以时代意义,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节日的“喜”和“庆”。柳州文庙将举办《柳州文庙2012年首届迎春传统文化月》以“同庆传统佳节、共创美好生活” 文庙送福万家的大型公益活动为契机启动,将在文庙传播儒学文化,推广传统礼仪,仪式过程安排共祭中华民族人文先师、同走状元桥等活动,通过礼仪活动让每个参与的人士懂得珍惜生活、和谐相处、感恩立志、孝敬父母、报效国家,使文庙真正成为一个推广儒学文化的交流平台。组委会将搭建爱心相助的平台,活动期间,文庙将向每天前来参观游览的市民赠送100枚寓意吉祥如意的祝福红蛋、100枚象征金榜题名的“人中之杰”状元粽子、200本经典传统文化书籍或《弟子规》挂图,现场诚邀百名楹联家、书法家书写赠送新春联等活动。礼品派送市民,把吉祥带回家。

《柳州文庙2012年首届迎春传统文化月》活动内容包括大型情景再现演出(第一天包括有开幕式),新春朝圣祈愿(《迎新祈福景点开灯仪式》、《时来运转祈愿墙景观剪彩仪式》,吉祥放生、穿六福门、许愿、挂福、锁连心锁、放灯仪式等),吉祥文化灯谜展,情景天官赐福,游园活动,龙灯闹新春迎吉祥六个部分。(具体内容祥见2.2,以下方案为暂定,待组委会成立后再作细致规划。)

2.2活动内容

2.2.1 大型情景再现演出

高升中举

一桶糕棕

春节是传统美德教化和规范的大课堂。人们通过互相拜年,消除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摩擦与隔阂,增进了和谐;通过祭祖,明确了作为家庭成员的使命和职责;通过参与民俗礼仪活动,明辨是非观念和道德伦理。2011年柳州文庙&大树企划定向开发的“一桶糕棕”的专属礼品得到柳州市民一定的肯定。此项创作开发的产品,本身就源于民俗,通过现代技术手法加以整合包装,还原于民众消费。就如同当年过年的封包革新一样,最初老一辈过年派发利是都是用一张红纸

折叠包裹而成,之后印刷技术的不断普及,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印制利是封包。以活动推广产品销售为捷径,开发网络销售和团购业务,定向设定多元素的销售模式(销售数字模型另附)。

此活动为“万人诵读,祭孔明智”大型公益活动,筹划在大年初一举行,诚邀贤士及孔子后裔,进行领诵,教授作揖行礼,计划只征3000人(取意孔子弟子三千)。报名方式为由各区县教委发文授意有兴趣的学生到其所在学校报名,或在指定日期到现场进行报名。活动最终是让现在的学子能亲身体会儒家传统文化和礼数,做人先知礼。例如:

“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百名书童“开笔礼”擂响状元鼓。击鼓上香献锦帛 ,孔庙行“状元礼” 。

文庙门前,狮队、六佾舞队、礼仪队、锣伞队、嘉宾队、学生队和上千观礼群众云集。钟鸣9下,鼓响18下,鼓乐齐鸣,六艺同舞。行进庙门三鞠躬,分别击响状元鼓,并进大成殿向孔子雕像上圣香、献锦帛。状元鼓一叠声地涌来,萧色在此地自具睥睨的豪气。

建议在元旦期间做一次小型的诵读经典活动。预热春节的活动,提前推广提高市民的认知度。(此活动主办单位需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下发政府文件,通知市、县各中小学校,让学生自愿参加此项大型公益活动)。

2.2.2 新春朝圣祈愿

文庙送福 福满万家

柳州文庙春节期间将兴办“福天下 七天乐”以“祈福纳吉祥 赐福迎好运”为主题,将传统的民俗“福”文化渗透到每一天、每一个活动中,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够体会到庙会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福之—:“礼祭祈福纳祥” 培育引导一批柳州人习惯性大年初一到这里敬香礼祭的习俗,这里有“进福门”、“登福山”、“走福路” 三个场景礼祭区,游客可到这里体验分享、祈福纳祥,以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五福之—:“文庙送福万家” 在各游艺情景区域,印制柳州市领导书写的福字的幅帖,免费派发给市民,送福到万家之意的政府亲民活动。(活动可考虑和企业联办)由身着传统礼仪服饰的工作人员向过往的游客免费发放,将美好祝福

送到您手中。

五福之—:“撞钟福音迎新” 钟新年撞钟祈福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敲一下钟声能除一个烦恼,“撞钟祈福迎新”也是五福贺岁的一个活动项目,逛庙会参与撞钟活动,在钟声中为来年求平安、求幸福,在钟声中为来年求平安、求幸福,“辞旧迎新祈福消灾”,迎接美好的新的一年。

五福之—:“宝鼎吉祥赐福” 象征吉祥的“赐福宝鼎”安放在门区广场,民间有“绕鼎转一圈,四季都平安”的谚语,寓意吉祥如意,“摸宝鼎赐福祥”不仅是一项人人均可参与的祈福游戏,更是民俗“福文化”的一种展示。

五福之—:“五福门迎好运” 在景区内设“寿、富、康、德、安”五福门,游人通过找“五福门”、过“五福门”,得到“五福临门 吉祥如意”的愿望和人生。

“迎春送福 文庙纳祥”制定系列营销计划,组织送福到家的系列文化活动。 “过文化年,传民间情,做文明人”.游客也可在文庙内领取空白字帖,自己动手写“福”字,把福带回家。同时可在文庙指定地点加盖文庙特有纪念印章。

文庙内还有特别为“一桶糕粽”定制的邮寄明信片。

2.2.3 吉祥文化灯展

文庙祈福 灯笼闹春

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柳州文庙管理处于2012年1月22日到2月6日(大年二十九至正月十五),“大红灯笼高高挂,祈福迎祥鸿运来”迎新春系列文化游园活动也正式启动。届时来柳州文庙购票参观的游客,在售票处由工作人员随票赠送吉祥红灯(吉祥灯印有十二生肖灯图案,可供选择)一盏。游客可以将吉祥红灯挂在文庙内指定区域内,或挂在树上、回廊,还可将其带回家。同时,游客还可以参加留影“鸿运门”、走走“福路”,以及亲手书写、亲手张挂大红灯笼等活动。

代表着祈福迎鸿运的灯笼,主要有三种,即:“鸿运永久”大型灯笼、“鸿运长久”中型灯笼、“鸿运久久”小型灯笼。这些灯笼在柳州文庙悬挂祭祀,寓意鸿运永久。

2.2.4 文庙情景天官赐福

农历正月十五日,谓天官下降赐福,称上元节。《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图中天官人物及蝙蝠。天官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身穿绣龙红袍,扎玉带,怀抱如意。以天古、蝙蝠为主组成,“蝠”与“福”同音,借以表达吉祥、天官降福之意。天官是授福禄的神人,天官大帝手执“天官赐福”四个大字横幅,背靠花团锦簇的“福”字,头顶脚下祥云和五只蝙蝠环绕,脚下寿桃,象征着“多福多寿”,天官大帝把美好幸福生活赐予人间。

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文庙内有身着汉服的“天官”,每个来文庙的游客都可以与“天官”亲密接触,合影握手。 2.2.5 主题游园活动

燃如意香 点平安灯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方便大众新年许愿祈福,柳州文庙兹定于除夕夜至正月初五(财神日)十五(元宵节),举行一系列祈福活动;祈祷新年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事业顺利、吉祥如意:

除夕夜23:00至6:00在文庙大成宝殿举行首届“新年祈福烧头香活动”。设总功德主8名(佛前上香),功德主108名;如不能亲临现场者,需提供姓名和家庭住址,以便为您在圣人前回向祈祷,代为上香,点许愿灯。(十日起开始报名) 从除夕夜开始可将您的姓名(或公司名称)以及心愿亲笔签写在祈福带上,悬挂于大成宝殿之上,以祈求新年学业有成、事业进步、吉祥平安!

在庙会期间分别举办“燃灯之光灯会”、“魅力柳州书画摄影大赛”、“中华传统文化讲坛”、“柳州民俗风情展”和“民俗互动游艺”、“ 首届“八桂龙、狮王”争霸赛”等精彩活动。

民俗闹春庙会场地规划:柳州文庙前广场设立中心舞台,围绕中心舞台划分四个区域,分别为美食餐饮区、游艺体验区、展览展示区、和大型活动区,周围再辟设含约20个左右商品摊位的民俗商业长廊,一方面与文庙的建筑风格相呼应,另一方面,为各种的文化活动和民俗商品交易提供稳定的空间。

2.2.6 双龙争辉贺新春

文庙祈福庆和谐

2012年是生肖龙年,柳州又称“龙城”。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我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力希冀得到龙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

在大年初一至十五文庙内开展舞龙灯闹新春活动。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迎龙灯是正月里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人们通过迎灯,以示驱邪除瘟,祛灾祈福。

第19篇:湖南宁远文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风光秀丽的九疑山游览观光!欢迎您来宁远文庙这处景点游览!千年古城宁远县城西廓,有一组红墙黄瓦、金碧辉泊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你们大家现在看到的、闻名遐迩的宁远文庙。

宁远文庙始建于中国北宋乾德三年(也就是公元965年),距今已有1030余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文庙类建筑中(含孔庙、文宣王庙、夫子庙、先帝庙、学宫),始建年代最久远的两处孔庙之一。(另一处是山东曲阜孔庙,创始于公元前478年资料见《光明日报》1995年第二版“文庙”一文),同时,是湖南省和中南六省区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文庙。(资料见《中国文物报》1997年6月1日四版)清末民初编撰的《湖南通志》一书,称宁远文庙为“湖湘之最大”。

各位游客,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堂,同时,又是中国古代社会里唯一官办的学校,是庙、学合一的教育场所,所以文庙又称为学宫。它是中国儒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唐代时(距今1300多年)文庙就遍布中国的州县,到了近代,文化教育再也不受封建统治的垄断,现代型,社会化的学校在中国不断增多,文庙结束了它作为学校这种教育场所的历史作用,陆续被移作它用,或者被拆除,保存不太多了。今天,它成了我们了解中国建筑,中国教育儒文化的活教材。

宁远文庙座北朝南,南北长170.8米,东西宽60.2,占地面积10282平方米,它采用前园后院式的建筑布局,为莘莘学子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前园是树影婆娑、鸟语花香、莲荷相映、游鱼可数的优雅林园,后院是庄严肃穆、远离市声的读书之处。无怪乎古人用“两耳不闻窗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形容当时学子们的生活环境了。

因为宁远文庙建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建筑师们为了让人们感到园林庙宇的深远,没有开中门,只在两侧开了边门,边门一称登圣坊,一称为步贤坊,外为砖砌门坊,内为角亭。进入文庙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半圆形的水池,叫泮池,它是文庙建筑中的专用名词。泮池象征的是官办学校。中国周朝的时候,周天子办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大学堂,称“辟雍”,文庙则用泮池来象征它。明、清时称考入官学者为“入泮”,凡是新考入文庙后必须绕泮池而行方能登堂入室进入文庙,叫“入泮”。后人亦有把泮池称为“学海”的,寓意学海无涯,苦读成材。其实文庙的泮池是古建筑师们为文庙设计的消防蓄水池,把它设计成半圆,既增加了园林的艺术美,又可超到蓄水的作用。你不能不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们绕泮池而行来到池的北面,一座石质牌坊就耸立在我们面前。这座牌坊四柱三门,宽七米,高八米。四根冲天柱上蹲着四尊圆雕石狮,横枋上用镂孔高浮雕的手法镂雕着“棂星门”三个楷书大字。这座牌坊就叫棂星门,相传棂星就是天上的天田星,棂星门是文曲星进出的大门。宋代时,一位皇帝把棂星门从郊外祭天的天坛移入文庙,意为“尊天必须尊孔”,同时也希望进入棂星门以后的学子,多出人才,为国家所用。文庙内这座石质棂星门,石条巨大,在没有大型运输车辆和起吊设备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安装上去的?大家可以去设想答案。棂星门前有一对高1.8米的石狮,正在张嘴咆哮。石狮孔武有力,线条柔和,造型生动,与我国北方圆雕石狮有极大区别。从棂星门背面雕刻的图案看,你会发现龙在下而凤在上,看到这种安排,你也许会想起电影《垂帘听政》里的一句台词,这石牌坊是慈禧太后时所造。不错,可让你说着了!文庙经宋、元、明、清十余次重建、修葺,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清同治十二年(1773年)至光绪八年(1882年),当时耗白银六万余两,前后历时十年。现在建筑为清代建筑风格。大修时正是西太后当权的时候。

棂星门两边是植满松、梅、桔、樟、竹等象征品格高洁的树种。用以警示学子们要做品德高、节气高的人。

过棂星门行数十米,就来到园、院相分的大成门。大成门硬山单檐,三级马头封火山墙,上盖黄色琉璃瓦。大成门为过厅式大门,三孔长方形大门,并排而立。门上嵌镶着金色的门钉和威严的铺首兽头。门前后檐的檐下各安着两根5米高的云龙石柱。它是用整体灰色大理石采用镂孔高浮雕的工艺制成,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动感和力感极强。像这样的石雕龙凤柱,宁远文庙共有20根,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正是因为它,宁远文庙才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前檐的石柱上还装饰着一对雄狮戏子的圆雕木衬。它玲珑剔透、活泼可爱、雕琢精细,是木圆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正中大门上的门匾,边框装饰着木镂孔“九龙护匾”图案,那首尾缠绕的九条皎龙,翻云播雾,云彩中鸣叫的鸟,活泼可爱,多么精美的工艺!

大成门两侧分别是“乡贤祠”和“名宦祠”,它们分别是用来褒扬当地有德于民众的社会名流和有政绩的官员的建筑物。为硬山单檐青瓦木结构建筑。

进入大成门,就是内院了。院的正中是一个占地千平方余米的天井,天井的北面是一座建筑在1.8米高平台上的重檐歇山顶的宫殿式建筑,这就是宁远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高16.5米,面阔5间(27米),进深三间(25米),四周柱廊环绕。殿前檐及后檐共有12根龙凤石柱,全部采用高浮雕镂孔工艺制作,造型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龙盘凤舞、瑞云飞翔。文庙的龙凤柱群,不同于曲阜孔庙的雕龙石柱,曲阜孔庙的石柱是先将石柱依石先雕龙柱形,然后平地起花,浅浮雕雕出云龙图案。而宁远文庙的则是依石先雕龙身、云彩,后雕被云龙缠绕的柱径。一般龙身高出圆柱10—15厘米,龙头最高处,高出柱身25—40厘米,为了体现龙缠柱的力度感,艺术家们把它的鳞片设计成攒尖三角形,少了半圆形鱼鳞的软弱感。更有意思的是,文庙大成殿的四角檐柱下,是一只雄狮托鼓石礅,孔武有力的雄狮,奋力承担着正殿大厦的千斤石柱,这是一幅寓意极深的“师(狮)承重托”图设计。因为历代皇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暗喻:“老师承担着为民族、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托!”各位游客,我们不妨把它看成古人对为人师表者用心良苦的暗示。

大成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一座4米高的孔子塑像,端坐其上,他正在为弟子们讲学呢!殿前的石砌月台,四周围着石护栏,每块石护栏,都雕有寓聪明、吉祥、福禄寿齐至的图案。正中的御路,装饰着五龙丹墀,宽4米,长4米,采用高浮雕镂孔工艺,精雕细琢。它和安装在文庙建筑物上的20根龙凤石柱群一样,受到艺术家、专家们的赞叹:“不惜为国宝!”大成殿前两侧东庑西庑,是供奉中国历代著名儒学家牌位的地方。大成殿左右两侧,左边是明伦堂,也就是学生们上课的地方,今天,称为教室。我国古代社会的教育职责,主要是使受教育者明白社会伦理道德,明白做人的行为规范,所以给它起了这个名,右边是尊经阁,就是收藏儒家经典著作的藏书处,即今天称为图书室的地方,为了适应江南多雨的气候,这些房舍都设有小走廊,用走廊把院内各个建筑都连结起来,使全院浑然一体。夏秋可挡风雨,冬春可挡雪雨。

大成殿四周处墙上绘着孔子生平的“圣迹图”,记述了孔子从自学成才到立学授徒的一生。考试大收集

各位游客,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世界公认的历史文化名人,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要求:“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新中国建立后,学术界开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孔子的思想学说进行研究,60年代初形成热潮。“*”时期,受左的错误影响,采取了不加分析一概否定的态度。70年代后期,孔子及儒家理论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学术研究取得一大批新的成果。1989年10月8日在中外学者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与学术讨论会上,江同志在会见部分中外学者会上说: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古代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我国的珍贵文化遗产,对于孔子思想中一切好的东西,我们都要很好地继承学习。

文庙,实际上是儒家思想在整个封建时代所占地位的物化象征。但它每一建筑,甚至一石、一柱、一花纹、一雕饰,又无不蕴含着人民群众的智慧,这使文庙不仅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内涵,而且在中国建筑史上、美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们研究中国儒家文化的典型实例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景观。

由大成殿经明伦堂或尊经阁,沿走廊而行,我们来到了文庙最后的一座殿堂——启圣祠。启圣祠是供奉孔子祖父母、父母牌位的地方。意思是作为长辈,他们启蒙和培育了孔子这位圣人。启圣祠为硬山前重檐建筑,马头墙上有精美的灰塑图案,前檐有两雕琢精美的凤柱,正在引颈高鸣展翅欲翔,经祠左右的走廊过厅,出院可达后园,后园为学仓及厨房等建筑,是后勤供给的地方。现被县文化馆占用。

各位游客:精美的宁远文庙石雕、木雕、泥塑、壁画会使你终生难以忘怀。由于水平有限,我难以用更多的词藻来形容它,全靠各位朋友去理解、去观察。我给大家导游到这里,祝大家通过对宁远文庙的游览有所收益,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心情愉悦。谢谢!

[钟鼎古篆]

亭下面这两块中间断开的篆刻石碑是浯溪最古老的两块碑。是公元767年元结请当时的两位著名书法家季康、袁滋分别用“玉箸”、“钟鼎”两种古篆体书写的《浯溪铭》、《廎铭》。钟鼎篆又叫金文,是我们国家仅次于甲骨文的古老文字,袁滋又是当朝宰相,这块碑的历史地位便非同一般了。宋代黄庭坚曾评价说:“滋,唐相也,他处未尝见篆文,此独有之,可贵也。”现在这两块石碑都被列为国家一级石刻,视为国宝,它的整体形象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请大家仔细瞧瞧,它像不像只大石龟?,我们不得不为元结的巧安排拍案叫绝了,它的寓意正是希望碑刻能同石龟一样“龟寿延年”,万古长存。也的确如此,它经历了12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还是这么精神。 (沿河有“福”、“禄”、“寿”、“禧”碑及“圣寿万年”碑等景点)

[摩崖三绝]

台崖壁上这块9平方米多的巨大石碑就是我们浯溪最著名的“文、字、石”皆奇的“摩崖三绝”碑,即元结撰文、颜真卿大字正书的《大唐中兴颂》碑,共21行332字,字大直径15公分,直行,自左至右书写。如果从年代之古、碑面之大、字数之多、文章之奇、书艺之妙及现状保存之完好等方面综合比较的话,它堪称我国现存“三绝碑”之冠,名传海内外,说它“文绝”,元结是以“安史之乱”这段历史作为借鉴,明颂肃宗中兴,实讥玄宗中衰,即“以史为鉴,明颂实讥”,历代都可借鉴。“字绝”是说它乃颜体真迹,又是颜真卿63岁高龄时所作,称得上是颜体老年成熟期的作品,也是他的生平得意佳作。的确,在这里颜真卿运用了篆肃的笔法写楷书,起笔用隶法即藏锋,行笔用篆法即中锋。因此,这流动而又刚健的运笔,秀丽而又圆润的点画,落落大方而又平整坚实的结构,形成了一种质朴雄强的气势,有如一曲刚劲有力的正气之歌,显示出作者“立朝正色,刚而有礼”的风度,真使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而又感慨万千。” 难怪清代叶观国要作如是评价了:“鲁公遗墨此第一,评者自审非谬欺。”日本一位朋友也给我们来信说:“浯溪风景是最好的,特别是看了颜真卿的碑,就是到了死,也不会忘记。”最后说“石绝”,这里可用元结在颂文末尾几句话来概括:“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何千万年!”的确,浯溪的石崖成层成块,又高又大,磨平刻碑是再好不过的了。这块碑的历史地位可用碑前原有的一幅古楹联来评价:“地辟天开,其文独立;山高水大,此石不磨。”如今,“三绝”碑旁还保留下来了宋代黄庭坚、清代何绍基的真迹墨宝,另有米芾、秦少游、李清照、杨万里、范成大、解缙、董其昌、袁枚等历代名人的题刻,更有意思的是元结还在这里留下了一面神奇的石镜。下面请您去听听石镜的传说。

说起镜子,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铜作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作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块石镜非常乌黑而光滑,抹上水后能照人影。相传当作它还能照唐宫景,也就说能把唐宫内“孽臣奸骄,为昏为妖”的丑态象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显现出来,皇帝得知后,把石镜要到了皇宫,却也奇怪,“抬进皇宫,顿失其景,返还浯溪,光彩如故!”这原因有两个,一是浯溪石镜一定要抹浯溪水,另外元结当年安放石镜的本意即要它作一面“史镜”,与旁边的《大唐中兴颂》相互借鉴、对照,给后人特别是历代的统治者以启发。明代大才子解缙一句诗就道出了石镜的深刻含义:“照见千秋事去来”。后人又说石镜不但能照人面,还能照人心,即能“照胆”,历代文人骚客都如此,清代大才子袁枚《镜石》诗:“五十年前临汝郎,白头再照心悲伤。恰有一言向镜诉,照侬肝胆还如故。”就足以为证。因为石镜这么神奇,古代老百姓又称之为“照妖镜”,有了“照妖镜”,就一定有“镇妖符”,大家抬头一看便知。

[夬符镇妖]

这个直径达2.7米的符号读音为“guai”,本意是《周易》中第四十三封的卦符,因其可以以正压邪,故名“镇妖符”,又叫“柳押符”,相传是大宋熙宁七年甲寅岁的一天,尚书都官员外郎武陵柳应辰在此泊舟过夜,遇妖怪作孽,他道法高超,急以朱笔在妖怪手掌上一笔划成此符,顿时雷鸣电闪,风雨大作,妖怪不见了。天亮后,就见“夬”显现在浯溪的石崖上,至今笔划中间还有暗红色,人们都说这是当年妖怪的血迹,而实际上却是矿物质氧化后的暗红色。但古代老百姓不懂这些,编了这么个神奇的故事后,说这里从此妖魔绝迹,游人览胜都能平安无事。“夬”符又成了“平安符”,它一定能保佑大家一生平安!

[吕仙寿屏]

这个高1.5米,宽0.7米的奇特的字到底是什么字呢?相传是八仙之中的吕洞宾所书写的“寿”之屏,所以这个景点叫做“吕仙寿屏”,它奇特的地方还因为其中包含了“日月星”、“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永世公候”、“福禄寿”十八个字及太极八卦图形等,寓意很多,也非常吉祥,可说是浯溪送给大家最美好的祝福了。大家不防在此留影纪念,把浯溪的祝福带回家去。

[石韵金音]

这块长1.5米,宽0.7米,厚0.3米的船形巨石,只要用鹅卵石轻轻地敲,任何部位都能发出金属般悦耳的不同响声,故名“石韵金音”。相传元结曾常在此自吟《清廉美曲》而引来百鸟鸣琴,松声和韵,浪声拍板,连韩湘子都来吹笛子为他伴奏。这是因为元结的歌词太美了,其大意是元结针对一位所谓“识时务”的人劝他做人做官“曲圆奸媚”的道理时,提出了自己为人处世“忠直方正”的思想。好个元结,因为坚持“忠直方正”而流芳千古了。这种思想流传到现在,也是我们浯溪人文精神的精华。这对我们不论是做人或是为官,都是一种启示与鼓舞。

[窳尊夜月]

台是浯溪的最高点,虽说海拔不高,只有104.5米,但刘禹锡《陋室铭》中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历代名人不正是浯溪的“仙”吗?当年元结说在这里“登临长望,无远不尽,谁厌朝市,羁牵局促。借君此台,壹纵心目。”的确,在这里登高远眺,睛天可观日出,睛夜可赏皓月,举杯可以对饮,临风更可放歌,确实是舒畅胸怀的好地方。这里还流传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称为“窳尊夜月”。相传当年元结凿出的这窳尊装酒,每逢月夜即邀颜真卿等好友围坐窳尊饮酒、吟诗、赏月、可惜酒不够喝,每次都不欢而散。后来山神得知,与湘江女神商量,引湘江水入窳尊化为琼浆。从此,窳尊“无底不愁空”。祁山酒妖知道后,前来盗宝,又有吕洞宾举剑劈妖。如今┨ㄉ匣沽粝碌蹦暄怪的脚印、手脚印、臂部印迹、睾丸印及吕仙剑划的痕迹,都非常清晰逼真,千百年来,能留下如此美丽动人的传说,主要是因为元结“忠直方正”,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这借鉴到当今社会,只要人人都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朋友们,今天的浯溪之行即将结束了,希望小巧玲珑的浯溪能在您心目中留下难忘而又美好的回忆!更希望我们能“窳尊注酒约重来”。谢谢大家!

第20篇:元代重修文庙碑文

性治聰厚明之處道事也剛迨毅至慨正然甲有申興四複月之十志有曰一斯日廟逹之魯弊花也赤蓋張年也深先而不雨花剝承日事久來而宰風是剝邦以縣致尹簷栢頹承瓦德墜主□簿偃郭棟進摧義者張耳公若賦皇國乎元家邦奄之國有清之天廟驗下者與唯然所聖也以人然為大而 有海功宇而之補間於諸世廟載堂在者祀多典矣春惟秋我二 丁致祭廟宇或有踈漏仰各處提調文資正官隨即修

為朝魯廷司紊寇而攝紀行綱相亂事風不雨三□日而誅氣少運正乖卯則而臣國弑寧其矣君不者半有載之路子弗弑拾其遺父而者齊有畏之焉是故百歸王女之樂大以法沮萬之世詎之非良同規乎也天昔地聖用人

不國相家悖之其清為君廟臣也父蓋子聖兄人弟之朋道友同而乎足天法地故無用不之持邦載國無焉覆用幬之如鄉四人時焉之如錯用行之日則月百之揆代時明敘物四並裔育來而賓不也相不害爾道 並行而

竊謂大成殿堂廊廡者乃 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書吏王明善篆 集集賢賢院院賜賜號號歸安休貞處處士士秋錦汢坡劉廉中維立方書修丹撰 大平縣修崇文廟碑銘並敘 承承事德郎郎晉晉甯甯路路大大平平縣縣逹□魯兼花管赤本兼縣管諸本軍縣奧諸魯軍勸奧農魯事勸柏農思張誠也 先不花 進 晉義 副甯 尉 路晉 甯 大路 大平平縣主 簿尉 郭續 伯 堅直 久湮滅 征予晉作 記述甯

其 文一路鋔 諸

翠大琰 傅不平朽 姑山縣汾 水聲無典

珢 史 鄭 彧 之大里哉安孔斯子民孰 同倫國

家 奠唐獻虞了湯不

武替之 為四君時

致包祭羅秋天及地春道 何嗟在哉

殿夷宇感且德踈而漏來

諸公 著後力世翻帝為王新耴 以則時人 只環恐海

記感文而見

議讬曰予以今學

日踈之藝事譾非不數獲賢固宰辭

何因能即

為其乎事不而鐫為

諸之石且大銘愳之

黮以暗辭於其其辭

後曰可 勝計哉然而教官孔思訥踵門而謁予以之之新高□壁誰堅之淩力霄與之非巨諸門公乃鐘乎天講地堂之齋聰廚明無之不性完存焉仁其恕美剛之毅也之丹懷然孰而能堊與然於過斯客乎瞻誠仰亦無盛不事敬也焉前嗚儒呼學前諭日杜之雲弊翼今等日者聖不有天起之子廢於之實是頒負孱詔 村可以坐命視匠而陶不瓦為而乎埏公坯乃翻率正僚殿佐玉囑□司撐屬其破空俸修金偏以廊開翠筵□邀凝宦其門日而其助者力之是也故□送然錢煥帛然者更有乃之壘鐀圈米庭糧

宣聖五十四代孫晉甯路大平縣儒學教論孔思訥立石監修吏曹謙曹銓石匠李忠刊 大元國至正六年歲次丙戌四月癸巳二十九日丁醜 共夫竭子心像力居以上司四是配務十僉哲曰像宜序記左刻右篆複金市石五明采聖繪賢冠之冕道章及服大悉尹由公舊之典勤不以數聞月來厥哲功惟告夫成子予之忝道職猶師元儒氣嘗周率流諸兩徒皆□由江文蔡林公盍玉各河捐南俸李金公塑敬聖判賢簿像河仍間勸高諸公士舉夫幕軰賓咸西資秦所羅費公以奎成謁厥廟事禮已畢乃外信坐然明遂倫僦大工尹役慨公然于謂大同成官殿曰中吾塑等廟太殿平廡為及平學陽舍甲維邑新以特孝聖義賢名像民未尚立勤士儉林知君禮子義久而望有有仁為厚者之興風舉舊之立正學統廟庚神申像孟遭春兵朔災大無尹在保洪定武王甲公子貫重貳創尹是

聖朝

混洪俾一惟觀區我瞻宇

於法

千古

百為

載治

之肇

下興

者文

猶教

親詔

見中於外千有百司載必之設

上聖

矣賢

若文

昔廟

過朔

魯望

一釋

祠菜

足之

以春

興秋

漢釋

國奠

學之

廟其

貌尊

有崇

光之

于典

唐至

誠矣

盛盡

舉矣也聖賢之

道垂憲萬世皎如日星不可尚已然其世逾本遠學而廩後膳學生莫員睹譙聖國賢曹像□容篆自額 不能無感焉用是建廟立像

前鄉貢進士本本學學廩教膳諭生會員稽彭胡城淵劉撰振立書 丹 太平文廟重塑聖賢像記 正統五政年教龍功集成庚 申無夏忝六厥月職

榖 旦萬立古石流 芳 刻篆金石 冠維服持秩治然化 率垂循統古萬式

後儀哲容觀世瞻遠 宛莫若為親之灸覿 文征風工播妝揚塑 頌儼聲如洋存溢日 立聖大賢哉像聖于賢文 廟至其道功至名德

之 盛卓夫冠豈群下倫于 周修之明魯六侯籍漢 之道蜀學守攸乎傳盍 銘繼茲天德立以極

垂 諸不朽銘曰 文明旁之聖邑化賢亦由之聞科道其考際化宜 焉立雖聖然賢在之周像則儼魯然侯如申複甫起能庶修俾泮後宮學詩觀有瞻其如欹親在灸漢而則又蜀賓守興文學翁校能振首作學文校風史匪有直其一贊方令之公化能

間成小成大群賢之道猶四時運行造化不測此所以有功于天地有功于生民有功於天下後世也惟公學 汾汾 城城 縣縣 警管 佐犾 員 呂陳奠錦周行 分五 等嘉禾駐章 山西汾史城 縣知村事 前光縣緒 乙酉佐科 舉人李周 之言驤 謹撰 筆尚而需紀工其款顛末五如百右余董金役爰勸撥捐公者款為以高足君之良事所竣劉請君泐小石渠以賈記君餘鳳之樓譾王陋君何迪足吉以尉闡君發潤其生績等而例竊得幸備躬書逢 落成之盛遂濡諸葺紳自周二視月履經勘始巋至然翼翼年然五堅月實告鞏成固自殿大修成其殿宇東廡西礱廡其戟楹門門啟闕聖扶祠其尊欹經者閣牆以垣及植名其宦頹鄉者賢金等碧祠丹一堊律次修第竣飾余觀偕綜監計工興菜工因緣見事丹遂□寢剝迨落民牆國宇三傾年頹宗觀聖瞻社所成擊立不士足紳以等昭慨誠念敬前遂功與未城竟鄉又士恐紳剝協食謀日經久營需先費後更共多集於銀是二招千集二工百匠餘擇兩日正修擬鳩獻工祼庀之材節大薦興牲建舞築佾詢之之儀監雍修容者肅據穆雲詳文備廟修自明前洵清盛同典治也五是年年重八修月閱餘五攝十篆年斯矣邑宣下統車三伊年始前假邑館令學周舍家諏潘吉上謁丁廟釋適民國肇興重越時修三 載寰孔宇子底廟定禮記教 漸興于時禮制館頒行祀孔典禮制定樂章厘正兩無先賢先儒位次於升降

中宗 聖華 社 民社 員國 五 鄭洪源年 敬書 七 月

高篤□

迨羨尊更經腐明敗倫而堂新敬之一創亭作講補業其之所台闕棲凡士大之成齋殿庖兩湢廡庫戟□門敞欞豁星靚門深門精外堅左嚴右賁兩小坊大啟稱聖事祠一文無昌所祠茍名役宦既祠竣鄉涓賢日祠齋以聖天情子良順休治矣之俟十益四滋載亟四於方是次心第思既手平畫思度次材俎計豆工易捐干俸戈為勅倡天涓下吉郡肇縣事咸紳修衿文庶廟民 爭相勸輸匠不呼而集費不強而

先師士遍習觀之殿重廡軌上物破以而先下之穿文齊章舍以側嗣出之荊而棘錄雜其茁優肄者習又為加之激無賞所焉憮其然殷歎殷興懇方懇謀也所如以此修一飭日之謁會 太平縣郡南之名區也 欽取盧侯以順治丙申仲冬尹是邑政先仁教行本幼學蒼黎聞意喜得翟咸鳳頌翥樂篆 只尤念

賜進士第通奉大夫福建等處承宣佈正使司左布政使前湖廣右布政陝西提刑翼城按上察官使鉝司書按丹

察使 賜史進士第中憲大夫太僕寺提督東路左少卿前掌河南道印巡按江北湖南湖廣道監察

禦洪史洞 楊義撰文 賜進士太第平資政縣大重夫工修部夫尚子書前廟總碑督倉記場 戶部左侍郎刑部右侍郎大理寺卿提督江南學政巡按兩

浙監察禦康熙庚申潤八月典吉史旦知縣蘭陵吳軫 儒山學陰教胡諭萬晉俊 陽張琮訓道趙臨典史朱閩儒仝立工房吏張懷德督工省祭賜進士第知署太儒平學縣教事諭欽事取舉溫人陵孝 義盧宋易聚 奎 宸俊□浙徐江而山陰紀縣之人青皆史與茲其不成悉者侯法諱得易備福書建 惠安縣人乙未會魁署教諭事舉人宋聚奎汾州府孝義縣人典史胡萬

此雨始四故海余旗樂得常而千道秋之可侯也今侯捧不 菲薄召多脂士車而矣以諸道凡德善行政誼必為先之畜標之

表 異日風俗成人材著直可方鄰魯之鄉者必自夫習接又於深人斯而得轉於徙心無者常亦者不其自事知也其出所之至一也而不靡然源徒不跂逢其者聲其名理之也美得激其切一為則功居陳敬說以雖臨高民終正必容去以之悟方物于雖道極奚之當霖焉譬彬諸雅之馴楚行而藝北修轅好雖篤車與堅飭馬躬良之而術其必去得也其彌涯遠涘故可古知之矣聖碩人士教□人空開空闢之其是聞患見而洗知滌急其之肺難腸急至之於弗得知其即所殫從力入于循學余戒為大記合余群與寮侯諸有生一陳日牲之醴誼三不□可而以告辭之惟一太時平聚介環在橋姑而山觀汾者水皆之歎間息流以風為嘉未善□而有又也得今賢將師紀帥其次顛成末之鐫學之者于皆石彬屬李如龍石匠吳從週刊 大更清加乾闊隆焉三十共費九一年百歲二次十甲余午金孟從冬此吉往旦來立行 人複樂履蕩平之道亦人心一大快也是為記。 劉等曹忝三司公街總事理觀此此事陂協側力不募勝化心四傷方欲及興本重街修之之慷舉慨而好工施費者浩幸繁其且解自囊揣相才助力於不是暇糾因工懇鑿老石成複練其達舊之而白邑南重關修草草坡舊坡鋪碑石記街 蕩蕩平平鹹稱如砥矣奈歷年久遠崎嶇漸□摧車□馬不一而足甲午歲顏 辭乃諸與大程夫嬰謂俱趙匿武山者中昔居下十宮五之年難景皆公能與死程我嬰非趙不武能攻死屠但岸思賈立滅趙其氏族之複後與今趙趙武武田既邑立如為故成及人趙複武故冠位為我成將人下程報嬰趙乃天杵乎臼趙謬氏曰孤小兒人何哉罪程請嬰活昔之下獨宮殺之杵難臼不可能也死諸與將我不謀許匿遂趙殺氏杵孤臼兒與今孤又兒賣諸我將縱以不為能趙立氏而孤忍兒賣已之死乎皆抱喜兒趙呼氏曰真天孤乎出杵謬臼謂曰諸趙將氏軍先曰君嬰遇不子肖厚不子能強立為趙其孤難誰者能吾與為我其千易金者吾請告先趙死氏乃孤二兒人處謀諸取將他皆人喜嬰許兒之負發之師衣隨以程文嬰葆攻匿公山孫中杵程臼嬰聲死已耳脫居程無嬰何謂而公朔孫婦杵生臼男曰屠今岸一賈索聞不之得索必于複宮索中之夫奈人何置公兒孫絝杵中臼祝曰曰立趙孤宗與滅死乎孰若難號程即嬰不曰滅死若易無立聲孤及難索耳兒公競孫無腹趙走世匿家公晉宮景趙公朔三客年曰大公夫孫屠杵岸臼賈謂擅朔與友諸人將程攻嬰趙曰氏胡于不下死宮程趙嬰朔曰趙朔同之趙婦括有趙遺嬰腹齊若皆幸滅而其男族吾趙奉朔之妻即成女公也姊吾有徐遺孰生能懸效矣忠人盡生力盛精時思賢運不籌肖奮薰不陶顧沾身染以其扶□植烈鴻事化功而無礌天硠相乎遠宇□宙及求季其世人補其散二淳侯□乎奸二臣侯賊謂子誰相程籍嬰也杵使臼非也賢按人史君記子天下重治建君子忠小智人同侯其碑休天記 下亂君子當其戚小人不與焉世道有隆殺人事有得失民彝有向背其險夷難易死臨宗汾人縣府吏幕李泰懷敕德篡書修 王牒致仕邑人西埜馬聰撰 嘉容君靖辭之乙是崇酉乎德仲言冬報 吉功旦於中人憲之大所夫綬臨行洮者府而知急府行前之已不士獨王此世耳臣如篆增額修 孔子之廟改作豫讓之橋政績之善不可一舉義不工迷超者事必常顯其其堂易宇成竣大其者垣罔墉恤不其彌小月故而欲工啟竣遐相詔其未事必者有縣聞丞名傅據君實宗於周是典自史捐丁已君俸鸞不懇鳩予民為財文不予勞非民能力文量者日特計重費劉命輸掌多簿事為書委人 修爽遠闓方蒞□事假明於敏此而茲士乙民酉感歲悅政當通行事野妥省乃耕詣見宙有宇二而侯以廟曰晉是拜尚祠不下足觀以朝恢宇恢歲報久乎傾茲圮猥即焉欲早撤也而竊新聞之之適檁征有

餘勅芳賜抗程鋒嬰蹈宜刃特百封世成存信大侯節公孔孫曰杵成臼仁宜孟特曰封取忠義智二侯侯太以平之城矣西元十豐裏四許年有 瑩墓在嘉靖甲辰立縣劉君廷鶴來

故宣先孟我與而公死孫今杵我臼不趙報武是泣以頓我首事固為請不曰成武遂願自苦殺筋嗚骨呼以二報侯子忠至節死軋而霄子漢忍精去忠我貫死白乎日程義嬰氣曰烈不金可石彼立以孤我續為絕能千成古事 萬本巡按 撫 曆縣二墾十荒一豁年糧八至月意 故立碑記永遠遵守 吉日立石 時傳致之地期荒引無拖觀欠碑稅記糧免追入原騙給數牛之種內外無仍得枷樂號輕於不本累鎮若□裏百書日抗滿違問不罪遵發許落赴仰縣爾陳莊告民治各以宜需照索常之遵罪守倘毋懶得惰負耕 種不岡道地議瘠例雲三誠年恐後承方糧許之起後科裏止書征並正各項戶夏長秋混免與其肥驛沃糧田並地不一編概派扳驛當傳襟襟差派不差便役相舉應凡立買石賣為各此行合不行得如侵遇擾審實編為驛

道九二府撮石十議八四詳升衙申門上各文 給移以曲牛折種辭今諄查意出墾本不縣憚無煩糧勞襟俱地蒙六嘉頃語有批餘申減 招民申准稅糧每分減糧二鬥六升八合六勺四抄建照一得莊本招縣民汾九陰十山四坡家地開瘠墾久山荒坡稅荒糧田逋每稪家累鬮民撥包門賠面本房縣一蒞間任半茲隨土房目地擊基民一限分不坡忍地坐四視十遂七捐畝俸二薪分並夏別秋措稅處糧創

平陽府太平縣侯為 建莊開荒以安招民事 功于既本落年成七矣月神興已工得修安砌矣殿邑壁中妝黎塑老左議右欲神立像石創以建彰牌群坊公增興制廢樂舉亭墜簷之廊績飾並以社金人碧趨繪事以□丹功青之視意昔使煥不然至一於新湮也沒於也戲仗任也其矧事祀遂典寢神越祇三□十為八政年者夏之六所月當鄉重進且士興唐廢縣舉劉墜公亦來吾宰輩吾之邑責下也車即首屬謁諸王社廟人顧鄭謂世僚傑采等曰修廟舉建舊在業斯繼實成官其僚功之卜倚其莫暴不露驚欲異亟意圖者之王以之事在請天命之于靈縣若尹有鄒呵公護學者書歟公社欣人然鄭許世之傑遂鄭各得捐倉已賈俸世眾英亦王覓朝□清邑李中應惜春也王未三及顧經王營禮而不公忍乃坐去視多朝矣弘至治嘉五靖年三王十廟四為年風冬雨十摧二壞月不河足東以地妥大神震本廟社複耆傾士頹史左斌右王侍補禦慨之然神為盡修為創損之壞舉獨殿王宇之恢像洪儼廟然貌如美故麗邑加人於瞻舊仰規

年左遂建遷立廟王於斯廟以考永之供舊歲碑祀所迄載我自 元國初丁亥歲肇創于衙道東南隅縣尹劉公淳甫以此地非神所可居也大德四自捍王災都禦下患及永郡護邑皇以圖暨恒鄉佑鎮黎之庶中隱鹹然立焉廟萬塑世像長致城血王食之之有祭功而於報天功下報後德世之者無大盡矣者哉固故其歷宜代也尊太崇平其號功名褒邑封縣其治爵之上王三太晉平人傑縣也重生為修虎義臣輔勇漢武昭烈安克王紹正廟統記辭 曹爵賞藐視富貴其忠義大節凜然著於當時矣及其沒焉明神

本大縣明文國林嘉郎靖知四縣十劉年廷龍芝集 辛迪酉功夏郎四縣月丞癸倪巳佐十 一日將庚仕子郎立主石簿 楊橘 典史趙爵 請余文以記餘固辭不獲因述其事於是乎謹記 神皇上火神乾七隆月十費九銀年四歲百次有甲奇戌列花得月並之書吉 功然文增明一化大成觀之矣象其不又 興相孚哉工始於乾隆十七年壬申之春正月工竣于乾隆十七年壬申秋興飾力傾有圮未剝逮落也故壬雖申 之神春輦三出院入社 首鳩神工聽庀和材平即而舊觀址聽而者擴尚其覺垣為墉之高減其色棟其桷時視即前思修更覺理聳奈然工巍費屢禦祠極在之縣二治年北漸關次之修良葺地煥廟然宇具崇新□固足 以神安象 巍神煥靈上而有安正人殿心享矣亭第傍遠有門東樂西樓兩歷廊 年久遠棟楹彩□火於無德方為離最德著之其明辰若宿是躔其度大昭也于平天邑象 其精靈英爽感于人心舉朔南東西是是非非□□惡莫不自太重極修判樂而陰樓陽遠分門陰陽碑分記 而五行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而德之炳蔚寰區照耀人物者惟

郑州文庙
《郑州文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