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差距英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3 21:06:0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英语作文 城乡差距

At present the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various, except income levels,as well as education, medical treatment, social security, etc.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ci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given high attention.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labor force are bound on the land and a lot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was located in the city.Because of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system has not been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still tilted to the city.Rural reform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rural is generated some new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in general is still in the diaharmony state of serious imbalance.Furthermore,Rural relatively lag behind city in education and teacher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is very bad.What\'s worse, the rural students droping out school cannot accept good educ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adjust the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pattern reasonably to provide more support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establish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Govenment should continue to deepen reform of land and finance and pour new impetus into the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Thus, training a batch of volunteers each year into countryside to take advanced knowledge to rural children.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set aside a sum of money for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推荐第2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的英语作文

The gap between the ideal and reality Can you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ideal and reality? It\'s the matter many people want to solve.However, there is just so little people can answer the problem.Many of us cannot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Some are lost in their dreams and never want to live in reality.They really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or not.Maybe, they really don\'t have an aim.Let alone a life\'s goal.Some don\'t know what they will do for they have so many goals of life.They haven\'t realized that \"A man\'s life is limited\".The rest ,a little of the whole people in this world, know what they want, what they should do.And they have a plan to make their dreams, or aims come true.We can se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hree groups of people.What\'s the difference? The succe can walk from ideal to reality.Everyone has his or her dreams.Everyone is a great thinker.Everyone is special.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 their own responsibility to others .You need to know that If you want to realize you dreams, you need to help others to make their dreams come true.Win-win is the key to succe.Even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your ideals and realities, there\'s a way to solve it and make your ideals into reality.We should never give up our ideals.The proce of struggling for our ideals is so meaningful to our lives.One of the key elements of life is striving to build our own lives.We need ideals because they can give us a direction to find our way to succe.We also should not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knowing the reality of life.In our ideals, there may be just one person.But in the reality, we should interact with different people and deal with many different things in front of us.There is a real gap between your ideals and realities.Fortunately, we can do our best to narrow the gap.Although there is a long way to come to the place full of flowers and applause, we have the ability to try our best to get to them.

Last, I want to say is there is no real contradictory between ideals and realities if you really do the right thing, right job.In turn, if do wrong things, you may lose a great many opportunities to reach the place you want and be a succe.

推荐第3篇:中美高中生英语写作课的差距

中美高中生英语写作课的差距

Roy初中毕业于上海平和双语学校,高中就读的是麻省沿海的私立高中Tabor Academy,毕业后考入康奈尔大学。在美高读书的四年,他发现学校的英语写作课,不像中国高中的英语写作课那样强调“语法”。文体通常为议论文,强调结构与逻辑,其中不少“论据”需引用自名家名篇,这也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Roy曾在网上查阅到中国高考(微博)对英文写作的要求:字数150字左右,文体为记叙文(通常为Email,书信,请假条等),考察语言运用能力,内容与题目相符即可。例题如下:

假设你是新华中学的学生李华,你的美国朋友Tom一周前给你发电子邮件,询问你暑假里的打算,但你因准备期末考试未能及时回复。请根据以下要点给他回邮件:

1、未及时回复的原因;

2.你假期的打算(如做兼职、旅行、做志愿者等)。

字数:120~150;

3.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Roy评论说,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中国高考的英文写作,对创作能力基本没有要求,命题人会告诉你需要写什么。他看过另外一些题目,开头结尾都已写好,只需要中间内容,字数比较少,基本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

美高的英文作文,字数要求约在600至2000字。其中,大多数课内作文字数为600字,每学期有1至2篇千字以上的“研究报告”。文体以议论文为主,记叙文为辅。其中,议论文主要考核结构和逻辑的紧密性,记叙文主要考察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作文的语言则没有那么重要。

通常记叙文的题目比较开放,不像中国的命题人告诉你需要写什么。学生写作时,可以自己组织结构,自由发挥。记叙文写作若想取得高分,很重要的一点是“Show,not tell”(从侧面描写,而不是直接说)。采用这样的方法,文章不会那么死板,阅读者通过阅读文章产生丰富的自我联想。

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对比,反语,象征,铺垫等。 Roy举出以下例子: The girl’s face is as red as an apple.VS The girl is really shy.(比喻,把女孩的脸比喻成红苹果,形容害羞)

The boy is like a bunny.VS The boy runs fast.(比喻,把男孩比喻成兔子,形容速度快)

It is a sunny day.VS I’m in good mood.(美国写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通过描写景色,衬托情绪)

议论文拿高分的重点是结构。“结构之所以那么重要,是因为它反映学生思路是否清晰,是否能清楚论证你的观点。”

议论文的大致结构为介绍+主题+总结。其中介绍部分,讲述整篇文章说什么,概括各个分论点,最后提出你的中心论点(中心思想)。主文部分的第一句需要概括性的句子,通过例子、证据来论证分论点。

和中国学生写读后感常以自己感想为主不同,美高的议论文写作的证据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典文章中的原句

二、客观的数据

三、有影响力、大众认可度高的历史事件和时事新闻 Roy曾遇到过的议论文作文题包括:

1、《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是否真的了不起?(美高课堂作文)

2、《哈克贝利·弗恩历险记》是否反映了马克吐温的种族主义倾向?(美高课堂作文)

3、知识是负担还是福利?(SAT考题)

Roy总结说,中国英语写作和美国英语写作差距很大,主要包括字数(中国英文写作约为150字左右,美国作文为600至2000字,文体(中国主考记叙文,美国主考议论文),中国写作考察的能力为语法和基本逻辑,而美高的作文,则更强调修辞手法、结构和紧密的逻辑。

“我感觉美高的作文训练,对我大学的论文写作很有帮助。”Roy告诉记者,"和那些从中国高中考来康奈尔大学的中国学生相比,我感觉自己的文章组织逻辑更强,例子的运用更到位,分析更加清晰。“ ##TIPS## Roy高中时期阅读过的9本印象深刻的书

1、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

2、Of mice and men 《人鼠之间》

3、The color purple 《紫色姐妹花》

4、The crucible 《萨勒姆的女巫》

5、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弗恩历险记》

6、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汤姆·索亚历险记》

7、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

8、The Catcher in the Rye 《麦田里的守望者》

9、Harry Potter系列 《哈利·波特》系列 ================= 我们的宗旨:打造行业最优教育品牌、提供一线教育咨询和资源、开拓教育思维,致力于初高中生文化辅导和思维能力提升。企业一心致力于构建最好最优质的学习的平台。以最专业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做最专业的教育,让您的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们的微信号:NJ-JinShiKeLou ;QQ:2832787514。欢迎咨询!

推荐第4篇:信息技术使城乡小学英语差距小

信息技术使城乡小学英语差距缩小

晋江市陈埭镇聚书小学

李燕琼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城乡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尤为突出。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作为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已经慢慢融入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信息技术能优化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让远离城市发达资源的农村学生也能学好英语,因此成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城乡差距 农村小学 英语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已经是常规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育手段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一方式已得到了快速 的发展和广泛的运用, 它正引发着一场从手段到思想的教育革命,它 集图、文、声、像于一身, 改变了传统教学相对单一的模式。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 英语学习本来在我们国家就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那么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更不言而喻了。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见,英语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来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但是教育结构的转变也造成了城乡之间英语教育的差别。英语教学成为基础课程之一,然而就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对英语教学的接纳和实施就存在很大的差异。长期以来,一切公共资源分配方面都不遗余力地向城市倾斜,教育投入也是毫无例外地 “以城市为中心” 。和农村相比就英语教学而言,城市地区很多学校有比较完善的英语学习多媒体教室从听说读写的不同方面为学生的英语初级教学提供个方面的支持,他们有专业的英语学习工具,如英语学习机等学习工具,然而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不仅不完善,有的学校更是没有。因此导致了农村教学信息相对比较封闭,英语水平较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思想保守、走出学校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等。

既然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那么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学校的教育差距呢? 《义务教育法》明确地规定,要合理、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进入新世纪,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提出,校校通工程的建设、城域网的逐步开通以及中西部地区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步划明显加快,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根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向农村发展的普及。 在农村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缩小城乡学校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创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途径。

在新形势下,探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成为当务之急。现在农村的英语教师盼望着利用网络资源,使用多媒体来给学生们上课,因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于提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效率,对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学校的教育差距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更能激发起农村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在农村,人们对外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再加上条件有限,学习外语的氛围无法形成,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将来孩子如果考不上,学英语就一点用途也没有,导致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受挫。再加上农村学校条件简陋,教学设施落后,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较困难,学生觉得英语知识又无处可用。受地域限制,大多农村孩子不愿开口朗读,性格内向,怕出错,基础差,学习动机,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无心课堂学习,遇到困难便失去信心,甚至放弃英语。 有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我们上课不再是单调的唱首英语歌走入课堂了。为了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英语世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因为一堂课巧妙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前可以播放一段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歌曲、歌谣或影视资料,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使其不知不觉地进入英语氛围中,同时又潜移默化地渗透新内容。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它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轻松走进英语课堂。

二、信息技术能提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效率,增大信息的输入量。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确实可以大大的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预先在多媒体上书写作图,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投影,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展示教学内容,方便快捷,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一些简单的机械性跟读练习,可以让多媒体代替教师,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配合相应的动画和图片,效果比跟教师读还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通过演示型课件为教师的教服务,教得生动,效果好,而且能通过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跟读模仿、问答练习,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训练课件,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思维发展和个性发展。使教学过程发生根本变化,促使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最佳组合。信息技术多层次的表现力和多样性的感官刺激,对英语学习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望,他们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课要多得多,并且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

三、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向农村小学的学生展示真实情境,帮助体会外国文化。

由于受地域、环境、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一些英语单词的意思和情境的运用。比如bedroom, living room, bathroom, study, kitchen, dining room这六个单词,对于一些农村孩子就很遥远,因为他们什么都是在一间房间内解决的。而像游乐园这类情境的设置,城市小孩基本都有去过,都能很好地进行情境对话,可是农村小孩呢,见都没见过,也不理解,如何对话。

同时,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外国的文化习俗如伦敦的主要景点,美国的主要城市、万圣节、感恩节等对于城市孩子可能相对不陌生,因为城市的小孩比较经常跟着父母到处旅游,而且所处的城市也比较有外国节日的气氛。但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非常遥远,学生对此知之甚少,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习俗,网络资源——多媒体图片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例如Book 4 Module 2 London(外研社新标准英语小学三年级起点),本模块主要介绍英国伦敦的几个标志性建筑:“白金汉宫、女皇的宫殿、伦敦桥(塔桥)、泰晤士河、大本钟、海德公园”。农村孩子因为教学资源较为乏匮,知识面狭窄,大部分学生都没听说过这些地名,更不用说有所了解了。那么教师备课时就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景点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领略一番西方建筑风格及名胜古迹,初步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背景、史地知识,培养合理的跨文化意识。

四、信息技术帮助农村小学的学生更大胆地开口说英语,用英语。

“说”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是所有中国学生的愿望。城市里随处可见外国人的身影,只要城市里的小孩愿意,有胆量跟外国人交谈,说英语,用英语又有何难。更何况,城市部分小学有聘请外籍教师与学生交流。城市的种种讲英语的有利条件和氛围都让农村小学的孩子捉襟见肘,因为他们不仅没有这些便利的条件,不能随时随地地练习讲英语,而且农村孩子更没有自信心,害怕发音不标准,讲不出英语。情感态度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在众多影响学习的情感态度因素中,我想自信心是不可忽视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具备自信心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记忆力强,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擅长语言学习。有了信息技术这个平台,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听标准发音并试着模仿。学习课文时,让学生仔细观看和倾听,多感观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试着给课文配音。发音标准了,学生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就提高了,然后再通过创设情境与多媒体虚拟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使课堂成为真实的语言交际的“社会性”场所,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他们投入自然、自由的语言交际氛围,使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英语课堂,不仅能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让小学英语课堂避免了“方言英语”和“哑巴英语”,它以优质的英语教学资源,字正腔圆的纯正语音,生动活泼的动画、图片,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它给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带来的是无穷魅力,大大缩小了城乡教学差距,帮助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03年出版 [2] 龚道敏.《回眸2006基础教育信息化》.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第43期 [3] 叶雪婷.《从小学英语教育看城乡教育差距及小学英语教学探索》.浙江师范大学.2010.11 [4] 安凤岐、梁承锋.《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张茂丹.《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杨湾中心学校.2010 [6] 霍晓阳.《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推荐第5篇:《差距》读后感

近日,我读了姜汝祥先生的《差距》一书,读后感触很深。姜先生在书中用海尔与GE、联想与戴尔、华为与思科、格兰仕与沃尔玛等大量事例来对比分析了中国一流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解释了企业永续经营的底线原则,并提出了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明白的4个问题:凭什么凝聚人心?凭什么指导自己的业务发展?凭什么获取竞争优势?凭什么扩张业务

?通过读《差距》,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对他提出的四个问题也有了自己的些思考。凭什么凝聚人心?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凝聚人心的要点都是将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深入到每位员工心中,让他们在企业中都能获得一种价值感。的确,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实现宏伟发展目标的基础。因此我们每一位电信传输人,都应该将湖北电信传输文化理念深入到心中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树立“全面创新、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共创价值”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湖北传输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思想动力。

凭什么指导自己的业务发展?通过《差距》一书中大量的事例论证了只有精心安排兼顾核心业务、增长业务和种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业务这三层业务链,企业才能长盛不衰。作为传输事业而言,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在“三个确保”的同时,将“优质服务于企业、优质服务于前台、优质服务于市场”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并积极开展本地网光缆专业化维护、PHS网优和接入网光缆、PHS基站的维护试点工作,为前台提供有力的支撑。

凭什么获取竞争优势?纵观海尔、可口可乐等众多成功的企业不难看出要想获取竞争优势就是要树立品牌意识,而我们的传输品牌就是传输质量、服务质量。这就要求我们从每一次巡回、每一次抢修;每一个微笑服务等点滴做起,以精细严实的工作态度和优质的服务来打造优秀的传输品牌。我作为局机关员工,更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中国电信传输员工应有的风采,在工作中深入贯彻“管理到位,服务基层”的宗旨,以对基层员工的诚心、细心和耐心来换得他们对我的信任。

凭什么扩张业务?这就需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市场挤压,我们传输企业拿什么来迎战,如何与它们抗衡,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对标,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传输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认真贯彻“三高一低”的方针,只有不断强化“三个观念”,坚定不移地走规模维护之路,变面向网络的维护为面向市场的维护,成功实现战略转型,湖北传输就一定能抓住机遇,迎来湖北传输大步发展的美好明天。

《差距》一书中有句话说得好:有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蒙起眼睛夸耀自己已经是巨人。只有认清差距、扬长避短,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在湖北传输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找差距,从不同角度找出存在的短板,为开创湖北电信传输事业的新局面而奋斗。

推荐第6篇:《差距》读后感

《差距》读后感

姜汝祥先生的这本《差距》从当今国外知名企业,如众所周知的诺基亚,全世界人民都在喝的可口可乐等行业的领导者,加上如今中国的TCL,娃哈哈等国内大牌企业为背景,分析阐述各自经营之道。

很有幸能收获并拜读这样一本书。不同的人,读完这样一本书都有着不同的收获与见解,做为一个有着很深民族情结的我很自豪,正因为有了像诸如,TCL,华为,联想,海尔等这样的民族工业做好了,走出去,才使得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来依赖农业为命脉的国家终于在当今世界有了引以为豪的工业品牌。

书中第一章就提到一句“目前中国成功的大部分企业,都不是战略成功,而是机会性的成功”讲的很精辟,改革开放时的中国的确造就了很多机会性的企业,后来通过适时的转型与创新,一些企业,生存了下来,也有一些因为战略上的失策而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这让我想到陕西曾经叱咤一时的名酒“秦池酒业”因为在战略决策上的失误,把在央视做广告红极一时的品牌很快送进坟墓,现在很难再有人能想起来。

随着时间的变迁与“地球村”的变化像刚提到的这种机会性的企业诞生与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做为一个长期在九龙工作的我来讲,一龙选择做殡葬业是一次成功的战略选择,而再后来进军房地产业,短短几年间地产俨然已经是一龙集团的支柱产业,这更是一次成功的战略转型。

看完这本书后面部分写到IT业,不仅让人联想到前不久往生的一代传奇商业巨子乔布斯,苹果公司现在市值已超越微软位居世界第一。一款苹果手机+本苹果平板电脑,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一种观念,更是奇迹般的改变了一个行业的思考方式。逝者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一句:“我们不需要了解市场需求什么?我们只需要告诉市场现在流行什么。”我却一直记忆犹新。现在我们姑且不论苹果产品本身有哪些缺点,企业管理有哪些漏洞,单只讲战略决策它是极其成功的。

综上所述战略决策决定一个企业未来的出路,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命脉。这是我从这本书收获最深的一点,对九龙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见解,在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殡葬业,九龙已经在这一行业中走在了前面,如不断创新,这不仅符合国家科技创新的思路,也更符合企业的发展。

但从书中也看到了很多目前我们要去改变的地方,比如人才储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以人断本的企业发展战略等等。当然以上仅是我个人一点粗浅的认识,也许因为对企业了解有限,有很多公司战略方面的考量并不能深入了解,故有不到之处请领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金山责任区

袁明进

推荐第7篇:《差距》读后感

《差距》读后感:《差距》小故事叙述、《差距》小故事读后感。

《差距》小故事叙述:

甲、乙两个人同时雇佣于一家店铺,他们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以后,不知道怎么回事,甲青云直上,又是升职又是加薪,而乙却仍在原地踏步。乙不满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甲之间的差别。

“乙”,老板开口说话了,“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一会儿功夫,乙便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今早集市上只有一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又问。乙说没问,于是赶紧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价格呢?”老板继续问他。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乙委屈地申明。

“好吧”老板接着说:“现在你坐到这里,别出声,看着别人怎么做。”于是老板把甲叫来,吩咐他说:你现在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那有什么卖的。”甲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甲边说边从提包里拿出一个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售经验,40袋土豆在一

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此时老板转向乙说:“现在可知道为什么甲的薪水比你高了吧”乙无语。

寻找差距缩小差距

——《差距》读后感

炎炎烈日下,2013年的高考终于落幕,高考成绩也陆续公布,网络上、报刊上充斥着各种高考信息,几家欢喜几家忧——这是自古至今、从科举到高考亘古不变的情形。

高考结束后,2013年的七月也已经到来,在这分手的季节,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拉着行李各奔东西,有的满怀信心、斗志昂扬的奔赴新的前程,有的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的继续寻找出路。

工作后,他们会和往届师兄师姐一样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有的人满脸笑容、激情澎湃的奋斗在岗位的第一线,被领导重任或已成为领导,有的则哀声叹气、心灰意冷的蜷缩在一角,被领导放弃或自我放弃。

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金榜题名、功成名就之人,还是名落孙山、一事无成之辈,无不显示出人与人的差距。差距,字面意思是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那造成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就值得人们深思。

在《差距》小故事中,老板让甲和乙同时做同一件事,两者的反应却截然不同,乙是做一步算一步,老板推一步就前进一步,没有一

点积极性和主动性;甲则是充分体现出做事的自主性,在领导抛出问题时,他能举一反三,将一件事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这样,老板放心,自己也轻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造成差距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的思维模式和自主性的不同。在故事中,甲找老板理论,并在甲完成工作后,乙表现出的无语说明甲并不是故意这样做的,他只是还未反应过来自己差在哪里,或者说他的观察力不够,再深层次剖析的话,就是他的主动性不强。我们反过来思考问题,当乙发现甲又是升职又是加薪时,首要的是不是找老板理论,而是要学会观察,观察甲为何一再升职又加薪,在发现不同后,对比自身找出差距,并在往后工作中一步一步缩小差距,若老板还是以前在态度,再找他理论不迟。所以,缩小差距的前提条件就是学会善于观察。

史迈尔曾经说过: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善于观察并最终取得成就的例子很多。

如果牛顿不善于观察,就不会思考苹果为何会掉在地上,进而不会进行缜密的研究,最终就不会出现万有引力。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军事学家在作战前都要对敌方情报做精密刺探,而刺探的首要工作就是观察,观察敌方作战地形、人文环境、政治形势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在学会善于观察后,方能使我们感受到与他人的差距,但不能说只要做到“观察”、“感受”就可以缩小差距了,还要主动思考为何会造成差距,怎么缩小差距,从自身找问题,学习他人优点,改掉

自身缺点,也许过程需要时间,但最终会缩小与他人差距或赶超他人。

有时,能否缩小差距只在自己一念之间,在《差距》小故事中,大部分人读完会觉得应该向乙学习,但仍有一小部分人会觉得甲考虑的太多了,这就是思维模式有问题,这一小部分人在觉得甲多事的时候,有没有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在一个企业中老板是不会想要一个什么事都要自己操心的员工。

一点小差距,会造成一场大不同。生活中的差距随处可见,不同的时间段寻找差距的对象不同,只有学会善于观察,寻找与他人的差距,提高自身积极主动性,才能做让老板放心的“甲”。

推荐第8篇:找准差距

找准差距 努力提高

-----------黑显仙党性分析材料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党上下要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扫除“四风”之害,去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志,补共产党员精神之“钙”,着力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通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材料,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分析如下:

一、“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形式主义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对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一知半解,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无心在实践工作中认真运用;二是学用脱节,对于学到的理论东西,在实践中不能加于运用;三是工作疲软,患软骨病,工作缺乏积极进取主动学习的新动力,温水煮青蛙,习惯按布就班,有时明知应该积极进取做一些事情,却没有恒心坚持下去。

(二)官僚主义方面:一是和群众打交道的时间不多,在下村过程中没有全身心沉下去,没有把自已真正摆进去,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烈;二是对农业科技知识学习不够,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三)享乐主义方面:一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意志消沉,不主动作为,缺乏闯劲和恒心,对待事情没有足够的坚持和努力,存在一时热,没有成功就冷了下去;二是拈轻怕重,安于现状,不愿吃苦出力;三是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形成精神疲软,工作缺乏新动力和新目标。

(四)奢靡之风方面:不懂得节约。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理想信念淡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强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进先辈这“四面镜子”,注重常补精神之“钙”,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二)淡化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存在得过且过思想;

(三)平静的生活中,人们忘记了“人活着为了什么”问题的思考,参加工作十多年,没有了激情,缺乏新目标新动力;

三、下步努力方向

(一)加强学习。人的一生该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所谓“学海无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选择党在新时期各项方针政策、惠农政策、政治理论、各类讲话精神、先进典型等方面的学习,充分了解中央、省州县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并且加强本职业务和新闻写作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本职业务能力和下村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进一步提振精神。人活着一定要有理想,有追求,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理想和追求,我们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我将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开阔眼界,增进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二是树立新目标,激发新动力,并且通过不断努力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三是团结同事,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幸福生活营造新活力。

(三)持之以恒,积极进取。塑造良好心态,对确立的目标一定要努力,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不努力一定是失败。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思想,让学习成为一种常态,让工作成为幸福生活的发动机,不断吸取新动力。

“学习无止境”,我将以此次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革除自身存在的行为之垢,补精神之“钙”,立为民之志,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做一名幸福快乐的合格的基层干部。

推荐第9篇:找差距

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

总结近期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这次“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为主题的活动中,通过这段时间的自查,互查,深感自己在保洁(清扫楼道)的工作中还存在着小差距。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得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1、薄弱环节保洁不到位

2、定期消杀工作不及时

3、对督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够及时

4、与居民的沟通不到位

5、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的整改措施

1、对于楼道及时清扫,卫生不留任何死角

2、在夏季到来,及时做好消杀工作

3、在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加大现场整改力度,做到现场整改到位

4、本着“小区是我家,居民是亲人”的理念,与居民及时协调,提升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各种乱扔垃圾,乱堆杂物的现象能得到约束

5、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牢固树

立安全观念,做到不违规作业,注意上下班交通安全

推荐第10篇:差距读后感

读王冲>后有感

一片反日砸车声中,开卷读这部书稿,仿佛夏日饮冰。作者王冲先生因工作关系周游世界各国,将所见所闻娓娓道来:美国的民主、日本的国民素质、德国的效率、俄罗斯的务实、瑞典的福利、以色列的智慧„„解析丝丝入扣,品之口有余甘。愿略借他几张页面,与读者谈谈我读此书引发的思绪。

新闻记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

读此书稿,常有种“被撞了一下”的感觉,很多问题与作者想到一块了。他的工作是新闻,我的专业是历史,两个貌似相去甚远的行当,有此灵犀不谓无由。

今天的新闻,明天就开始变旧,最终将变成历史学者的研究对象。从结绳记事到甲骨契刻,记者与史家原是同一工种,后来才逐渐有了分工。记者是新闻记录者和观察者,史家是旧闻编纂者和研究者。二者的工作对象虽不在同一时空,工作性质却十分相近。

人们熟悉的一些著名记者,退休后转型为历史学者。例如老报人陶菊隐、徐铸成、萧乾诸先生,从长期记者生涯的深厚积累中提取精华,留下了不少文史著述。当今最成功的范例,是老记者杨继绳先生,其著作填补了当代史研究的重大空白。

王冲年富力强,网上资料称其为“资深国际事务记者”,其实年方三十七岁,更“资深”者肯定大有人在,难得的是他那份老成冷峻。从字里行间的思考中,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贵的潜质。

缺乏软实力:就永远是“世界工厂”

2012年反日游行,钓鱼岛还没收回,中国人自己先打起来了。爱国愤青们砸了上千日系车,不仅同胞财产受损,日资企业的损失也得赔偿。这笔帐当局是怎么算的,我搞不明白,但赔偿肯定得由纳税人负担。难怪有句老话: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

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其实是一种悲哀。以中日贸易为例,利润大都流向日本,中国不过赚了点加工费。2011年日本海啸过后,今年原本有望扭转连年逆差的局面,现在是彻底没戏了。

那么,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如何呢?作者说:“看着北京、上海的大街上的本田、丰田、日产,使用着佳能、尼康、索尼的产品,中国人实际上很难找到胜利的感觉。敢问,2009年日本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比1936年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鉴于此,有日本人说,中日不会再度开战,因为日本通过战争未能得到的利益,早已在中国得到了。”

中国GDP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者却认为,中日经济差距至少有50年,因为技术差距至少50年。技术的差距,就意味着经济的差距;技术水平赶不上去,就难免处于给人“打工”的地位。中国在亚洲最大的优势在

于经济,但经济上的强势并没有开花结果。这个角度的观察,我十分认同。

强国软实力:源自思想自由

身为记者,作者善于从别人的故事中捕捉秘密。以色列大作家阿摩 司·奥兹讲述的两段经历,解开了犹太民族在强敌环伺下的生存玄机。

一是奥兹发表反对政府决策的主张后,奥尔默特总理邀他到总理府喝咖啡(章注:不是“请喝茶”),激辩一个半小时,结果谁也没有说服谁。二是奥兹坐出租车被司机认出,对他说:“我读过你的书,但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司机滔滔不绝陈述观点,他只有听的份儿。奥兹先生告诉作者:“以色列强大的秘密就是怀疑和辩论。”

“两个犹太人有三个脑袋。”作者说:在这个国家,每个人都在思考,个体之间的观点强烈碰撞,于是整个社会在不断修正中平稳地前行。借助发达的媒体,各种思想、见解都可以传播。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但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仅仅有过两次:一次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另一次是清末开始的中西文化对撞时代,历经民国的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后重新定于一尊。

不容异见的国度,经受不起思想的自由交锋碰撞,也不会拥有真正的软实力。思想上的一元化会扼杀一个民族的创造力,这样的常识常常被有意忽视。

国民教育:强国的“底层设计”

前一时期热议改革的 “顶层设计”,我曾提出一个疑问:中国教育制度从根本上就不是为公民社会设计的,只是为大机器生产标准件,不需要独立思考。无论是官是民,都是同一教育生产线的产品。没有坚实的“底层设计”,再好的“顶层设计”恐怕也是空中楼阁。

书中以不少篇幅谈国外教育。例如,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代,就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二战后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颁布《儿童福利法》,孤儿不问国籍,全部由政府收养,保证完成高中教育;日本的诚信教育,从家庭到学校、企业,贯穿于人的一生。作者感慨道:“一个把教育办成这样的国家,你如何去跟她竞争?”

作者认为,国与国差距的根本在于人,人的差距根本在于教育,教育在幼儿阶段就出现的微小差别,会在未来无限放大,像手电筒的光一样,照得越远,散射越大,影响面越广。国家的强大与否、国民的幸福与否根本不在制度,而是制定制度、遵守制度的芸芸众生。人始终是一切变数中最大的要素。

有比较才有鉴别,书中也谈及教育投入对比:2010年中国教育支出2159.9亿元,平均每人不到200元;以色列人均教育支出近10000元人民币,是中国的50倍。而中国每年维稳支出达到7000多亿,是政府教育投入的2.5倍。

我的感慨是:维稳与教育投入的反差,昭示了制度设计上的本末倒置:底层设计越差,维护顶层稳定的成本就越高;头重脚轻的体制,难免有倾覆之虞。

弱国无外交:强国有乎哉?

作为国际事务记者,作者对中国对外关系有较多的观察。他谈及建政之初外交部门有一批记者出身的官员,记者的经历也大大帮助了外交事业。而今,外交越来越专业,和其他行业的交集也越来越少,外交和传媒之间的互动也欠缺了许多。他直言外交工作中有“弱国心态”:“太在意别人的话,对外界的表扬心花怒放,对外界的批评心生郁闷”。我由此连想起胡耀邦对外交工作“授权有限”的质疑。1981年3月9日,胡在谈到外事工作改革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外交部培养了一批好翻译和守纪律的工作人员,但没有培养出多少合格的外交家。”

作者详尽分析了日本在与邻国中、俄、韩的岛屿争端中步步为营、稳步推进的历程:“和中国的大度相比,日本在岛屿问题上可谓锱铢必较,这么做,有民族文化的原因,有经济上的考虑,也有政治上的因素。” 作者还认为:“联俄抗美”将是中国最大的战略错误,并指出中美之间软硬实力的差距:

除了硬实力的差距,软实力也是重要原因。美国可以携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观横扫全球,可以用好莱坞大片吸纳各国主流人群的关注,可以用iPad等产品让大家自愿打开钱包,但中国却没有这方面的杀手锏,中国和亚洲邻国之间,缺乏超乎利益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这段话令人彻底无语。环视中国在亚洲和全世界的孤立状态,过去常说“弱国无外交”,如今号称强国了,又当如何呢?

自由民主: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吗?

作者曾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各州采访总统大选,采访过民主党候选人爱德华兹和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是第一位采访奥巴马的中国记者。几年后再度赴美考察,又广泛接触了包括赖斯、伍德沃德在内的政界、媒体界人士。

作者认为:性格即命运,国民性即国家的命运。美国人的性格造就美国式民主,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美国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选择。读至此不免掩卷反思:中国人的国民性如何呢?我们有权选择命运吗?

近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反普世价值的波澜,不仅反对三权分立式的民主宪政,甚至连公民社会都成了“西方陷阱”。持此论调者不是无知就是数典忘祖,1945年9月27日,毛泽东在回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时明确承诺:

“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当年的中国共产党,所尊崇的是普世价值,从而赢得民心。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却走了一段弯路,走上了“一边倒”的“以俄为师”之路,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步走出苏式计划经济阴影,但至今尚未摆脱斯大林主义的魔咒。 对于历史上的“苏联模式”,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有着清醒的认识,作者引用了一句他的名言:“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读之不免扼腕再三:值此“大国崛起”之际,领导者太需要这样的见识,中国不应自外于人类共同文明。

睁眼看世界:百年中国学到什么?

这部书稿,犹如一部21世纪版的《新大陆游记》,读后既熟悉又遗憾。 清末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 的徐继畲、魏源、林则徐那一代人,虽以著述介绍泰西文明,毕竟没有亲历亲见;比起容闳、梁启超、孙中山等周游列国并在西方长期生活过的思想者,对世界仍嫌隔膜。

清廷试行“新政”时,曾派大小官员赴欧美考察,涌现了一批游历者的日记、笔记和游记,视角观点见仁见智,有的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的见森林不见树木。而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有真知灼见者,无人能超越政治流亡者梁启超,难怪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政改奏折却要请朝廷通缉要犯梁启超捉刀。

竞争,就是学习并超越强者;出国考察,要派“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据说21世纪是个学习型社会,以改革的名义出国考察,

成了部分官员的项目。但除了购物,浮光掠影式的考察外,可供学习的机会还很多!

自19世纪中叶起,闭关锁国的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先学坚船利炮等科学技术,逐渐接受了自由贸易,学习宪政制度;后来转而以俄为师专搞社会主义,孤立三十年闭门造车,最终不得不重新改革开放„„。一个多世纪中,中国历史走了个大循环,诚如黑格尔所言:“从未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

一个不会学习的民族,是没有资格侈谈软实力的。我们还要再循环一百年吗?

第11篇:找差距

找差距,促提升

——改进我校经典诵读工作的几项措施

阅读了我市其他学校在“经典诵读经验交流会”上的交流材料,对照我校做法, 找差距,查不足,我们发现我校在这一工作中,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各年级每一学期诵读的内容不够明确,评价的标准学生不够清楚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打算在下步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浓化文化氛围,让经典浸润校园

1、依托经典,改善校园环境。

创建文化墙,浓化校园文化氛围,以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名言锦句为题材,传递着爱国、勤学、修德、健体的育人理念。把《师说》、《劝学》、《论语》中的名言制成书简,挂在走廊必经的通道,让教师和学生耳濡目染,成为师生的行为指南;

2、依托经典,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班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规划布置教室,专门制定布置方案。让每个教室的布置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个教室除了统一规定的读书角、经典诵读栏以外,班级主题和经典格言,都由师生共同选定,体现出班级的文化特色,“书香沁心脾,翰墨润人生”、“ 爱心滋润童心,知识照耀童年”等。

3、依托经典,校园处处氤氲书香。进入大厅拾级而上,台阶上张贴着一句句名言警句,在你行进中不由自主地受到经典的熏陶。来到走廊,你又会发现一幅幅精美的诗文吊牌,悬于走廊之上。总之,步入我们的教学楼,让人感到到处都洋溢着经典的气息。

二、利用橱窗,展示学生经典诵读的成果。如学生的读书心得,诗配画,经典诵读之星的照片。

三、每日四读,养成习惯

1、晨读:每天早读课利用10分钟集体诵读诗文,一周至少背诵两篇经典诗文。

2、午读:每天下午到校后收听广播,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向学生诵读寓意小故事或朗读经典诗文。学生可跟读、跟背、跟唱。

3、路诵:每天中午、下午放学,以班级为单位,齐背诗文,走出校门。

4、晚诵:每天晚上回家,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诗文诵读内容。

四、制定学校经典阅读方案。

1、每学期伊始由教导处制定统一的阅读要求。规定各年级的经典诵读篇目。并在学期末对诵读情况进行检测。

2、各学段开展不同的阅读活动。 低年级:以童谣、童话故事为主,展示形式为童谣传唱表演、讲故事比赛、编演童话剧等;

中年级:以成语、对联、名言警句为主,展示形式为成语故事会、擂台赛、对对子比赛等;

高年级:以词、古文、现代美文为主,展示形式为课本剧表演、征文、知识竞赛、自办小报等。

五、改进评价机制,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制作经典诵读星级卡,一面是每个星级应诵度的篇目,一面是该星级的评比标准,这样让学生诵有目标,评有依据。

总之,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经典诵读活动,再迈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第12篇:中美医疗差距

中美医疗差距

2012 年我用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到美国参观学习,这一年时间,除了学习医疗专业的知识,更是看到了中美两国医疗的差别和不同,认识到美国的医疗服务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去的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是在全美排名第二的诊所,拥有全球知名的妇科泌尿专科诊疗中心,但是刚刚到医院的时候,我发现就诊的人群并没有想象中的拥挤,宽敞明亮的大堂看起来像酒店,门诊病人不像协和那么多,候诊区环境也非常舒适,就诊的时候每个病人都可以安排一个单间。我开始还以为医院病人不多,但是工作了几天后发现,来我们科的患者几乎全是妇科泌尿专业的疑难疾病患者,每年妇科泌尿手术的量超过了协和。患者和专家沟通的时间也不算少,初诊30分钟,复诊15分钟,专家不仅在专业技术上非常深厚,而且对病人的态度非常友好。从带我的主任和患者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中,我看到了融洽的医患关系,对比在中国,老百姓去协和看病时,通常是三五分钟就被打发走,在美国,病人去看专家门诊简直堪称是享受了。

我因此在努力思考差别背后的原因。

很多人说中国人太多,医生又太少,必须这么看病才能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这是人口的问题吗?不全是,世界银行2010年的数据显示,以每1000人拥有的执业医师数量计算,中国为1.5人,美国为2.4人,两者差距并不悬殊(同期全世界每1000人拥有医生最多的国家为古巴,达6.7人)。专就妇产科来说就更加不成立了。中国人口13亿,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统计显示,中国已有19万妇产科医生,相当于6842个人拥有一个妇产科医生,这个比例和美国2亿多人口,注册的妇产科医生2009年统计为4.2万人,平均每4762人拥有一个妇产科医生相当。

区别在于医生服务的质量,我们的医生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协和作为国内顶级的三甲医院,在国内拥有最知名的专家,而到了偏远地区或者县级医院,医生水平就和协和的相差甚远。而在国内各地,还存在着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等级之分。

这些情况在美国并不存在,全美各地医生的医疗水平基本是持平的,大城市与小镇、大学医院和专科诊所并没有显著差异。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有一次查塔努加(Chattanooga),一个位于田纳西州的不起眼的小城,拜访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Aociation of Gynecologic Laparoscopists,简称AAGL)的前主席刘宗源(C.Y.Liu),作为全球知名的妇科专家,他居然不是在一个大型的“三甲医院”内执业,而是在街边租了一栋楼,和一个自己的学生合伙开设了妇科专科诊所,在诊所看门诊。如有病人需要手术,就去一个邻近的社区医院做手术。在美国,医院是不分层级的,有很多这类私人开业的妇产科诊所在满足着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持平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全美国的医生在临床方面基本上是在做同样的事情,就以妇产科为例,美国妇产科学院(The American Congr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简称ACOG)发布全美的妇产科规范,让全美的妇产科医师去遵循。而在其他专科,比如神经内科、肿瘤科,也都有类似的极其全面的规范和指南。

进一步深入下去,就不得不去谈美国的医学人才培训体系。

越是了解美国的医疗体系,我越是钦佩其百多年来建立的医疗人才队伍培养体系的合理性。从1893年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开始实施住院医培训制度,这项体系很快在美国得以系统推行,并沿袭至今。在美国要成为医生,在医学院毕业了以后,必须要经过全国性的考试和Match(即医学生与申请医院进行面试、匹配——编注),获得住院医(residency)的机会,进入为期四年的住院医师培训阶段,在住院医结束以后,通过执照考试,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住院医不算是固定的工作,在毕业以后面临着三种职业前景的选择,可以去医疗机构找工作,可以自己开业,也可以进入到2-5年的专业医师(fellowship)培训体系中,向某一个专业进一步进行深造,真正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

在美国,无论是住院医师培训还是专业医师培训,其终极目标都是要让医生在毕业以后就成为独立的医师,因此在培训期间有明确的要求,以妇产科为例,需要在四年住院医结束的时候,可以独立开展产科工作以及一些类似于子宫切除这样的手术。全国范围的医师培训遵循同样的培训标准,对于妇产科医师,ACOG基本上提供了各家培训中心需要达到的标准指引。这样的培训体系,源源不断地为整个美国输入质量比较均一的医疗服务人才,在美国各地,妇科泌尿专业有30个左右的培训中心,每个中心每年招收一名fellow,在全国范围内,大概有200多名专科的妇科泌尿医师为全国的医师提供妇科泌尿的专家服务。

回过头来思考我们国内的情况,我认为我们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可以帮助年轻医生成长的培训体系。以我个人为例,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15年,作为外科系统的医师,我大概花了十年左右才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手术的医师,而在美国这个过程就是住院医培训的四年。在协和医院,病人基本上是奔着专家去看门诊做手术的,全部的体系似乎也是围绕着专家在转,住院医师在门诊主要的作用是帮专家写病历,并没有积极参与诊疗。

能进入北京协和的医学生已经是幸运儿。中国的医护人员流动性极差,进入到一个工作单位,和工作单位一签约大概就定了终生,在这样的培训体系下,医院的水平也就决定了医生的水平,全国医院之间的差别显著,在协和是协和的水平,到县医院则是县医院的水平,全国医院参差不齐,也就使得医师和医师之间出现了显著差异。此外,各家医院之间对于同一疾病也没有统一的规范。作为病人,尤其是患疑难重症的病人,总会有在全国范围内找到最好的专家为自己治病的心理,这也使得大医院病人趋之若鹜,而小医院则没有病人。这样一想,协和的门诊人挤人,而人家门诊很舒心的现象也就不难以理解了。在以前,协和刚刚创建之初,交通还没有现如今这样方便,但是现在只要你愿意,从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在一天之内到北京,去协和医院看病,供需矛盾就日渐突出。

身处协和,做一个专科的医师,很多患者需要我。离开协和看外面的世界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这样一种状态的异常,因为供需矛盾的突出,我的7元的普通门诊号被号贩子炒到1000元,我甚至有些飘飘然,觉得自己的实际价值似乎很高。但是,作为老百姓一方,却是痛苦万分,为了看我的门诊,甚至有在零下10度的大冬天通宵排队的,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正常的状态是当老百姓有医疗问题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可以找到可以为他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

看了外面的世界以后,我认识到其实导致中美之间差距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我们的医师培训体系。其实,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建立起了医师培训体系,放眼全世界,可能只有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对中国医师来说,最关键的准入门槛是在医科大学取得本科学历后,须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然而,中国医生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缺乏考核,不具备像多数国家那样的要求去多个科室轮转以汲取治疗经验的硬性要求,造成“医学博士不会看病”的问题比比皆是。

虽然自2008年来,上海首先开始尝试卫生主管部门部署下的住院医师轮转培训,随后北京、广东、湖南等地也陆续开始实施。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目前的问题,现在轮转的住院医,三年的工作并没有培养起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恐怕也就学会了写病历、开化验、拉钩和简单的小手术,即使回到工作的医院,也不能实质性地提高其未来工作单位的医疗水平。

国内的大型三甲医院与协和类似,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围绕着“专家”转的运作模式,如何打破这样的利益格局,重新建立起符合全国患者利益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呢?

个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是参考全球其它国家,建立起全国性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由各专科学会审核批准各个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以最终培训出独立工作的医师作为对基地的考核目标。

开放医师多点执业。公立医院和专家要将教学作为第一要务,把重点转移到培训合格的医师上来。同时,要允许专家在民营医院或自己开设的诊所里面多点执业,让专家在第

二、第三执业点按照市场的规律实现个人价值的体现,在公立医院则要做好培训的工作。由此,我也同意将特需医疗从公立医院中剥离出来,全部交给民营医院来运作。

取消医院级别评审,目前的医院等级评审实际上诱导了病人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求,应该学习多个国家,让知名的专家就在街边的诊所里面也可以找到,这样病人就没有必要非要跑到协和这样的地方来找专家。

最后,取消手术级别分类等限制医院发展的制度,这个制度建立的初衷可能是为了保障医疗安全,但是看国外,只要经过了一定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的医师,就不存在在哪不可以做什么样手术的问题,只要医院有条件、医师资质有保障,就应该允许民营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开展一些高难度的手术,就像在查塔努加的社区医院可以见到全球顶级的专家手术一样。

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协和作为国内现代医学的缔造者和见证人,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应该思考要建立起一个医疗培训基地,作为全国其它医院的榜样;要思考如何经过我们医院的培训,能让住院医、研究生和进修医生能够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我们只有不断为全国的医疗市场输出合格的人才,也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老百姓就医难的现状。希望看到有一天,老百姓不必再千里迢迢来协和,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为自己提供满意医疗服务的合格医生。

出国看病不再难

目前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列根和妇女医院、麻省总医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斯波尔丁康复医院、麦克莱恩医院等在内的美国联盟医疗体系已与中国最大的海外医疗服务机构--北京盛诺一家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官方合作协议,来自中国的患者可以顺利地转诊到美国进一步治疗。北京盛诺一家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为中国客户赴美就医、出国看病、美国哈佛医学专家远程咨询等提供快捷的国外专家预约、住院预约、辅助签证、医学资料收集、医学翻译以及海外陪同等去国外看病所需的全程服务。

第13篇:缩小收入差距

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形”分配格局 中国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

世界银行的最新研究资料显示,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中国41.1%的财富,而美国则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大多在0.24到0.36之间,而中国基尼系数已从三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0.28上升到2009年的0.47。国际公认的标准则是,基尼系数高于0.4,则表明收入分配严重不公。中国政府公开承认,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47,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目前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是中国地区、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二是职工、企业和国家之间,存在着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即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劳动所得占比重过低;三是在国民宏观税赋水平增加的同时,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保等各种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增长缓慢。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高储蓄率将持续迅速创造财富,但是中国财富流向过于向政府集中,导致居民本来就不高的收入还必须承担一部分公共服务费用。收入差距悬殊正在成为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导火索”。

中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形”分配格局

无论是社会的文明还是社会的和谐,都需要全民共同富裕。理想的目标是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绝大多数的“橄榄型”结构,其稳定性要远高于“哑铃型”或“金字塔型”结构。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目前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为总人口的23%左右。壮大中产阶层的队伍就要提高全社会总体工资水平,鼓励创业,发展能增加中等收入人口和能增加就业的小企业,以改善创造和分配财富的结构。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扩大就业,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看到通向中产阶层的畅通渠道。

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二次分配方面的调整作用,要让高收入者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如:加强针对高收入者的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适时开征物业税、遗产税、消费税等主要由高收入者承担的税种,鼓励高收入者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等。通过发挥财税政策的收入转移作用,确保财政的公共性和满足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有关方面的发展目标。通过加大二次分配领域的调控力度,将公共支出和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低收入者和广大农民,更好地满足人们这方面的要求。

第14篇:找差距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先进找差距,增添措施提效率”活动的心得体会

根据集团公司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增添措施提效率”的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是以学习为主,自我批评为辅。在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员工学习提升》、《中层管理理念与方法》以及《企业管理理论》等文件。通过对这些文件故事的学习,对我触动挺大,具体体会如下:

第一部分

自我评价

一、思想方面

所谓思想指导行动,所以思想上的进步和改变是核心和首要的。尤其在学习了《反对自由主义》文章后,对自己在思想上启发很大。在本文中,主要表现自由主义形式共列举十一种。对照其中,我个人觉得属于第一种和第三种。第一种就是属于人情牌,因万向集团公司旗下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属同一个公司,对于个别事项就放宽了准则和要求。第三种属于典型的现代职场工作态度,对于不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明知道不对却不进行阻止。通过以上两篇文章我个人在思想上以后要改正,尤其是做事方面要做到对事不对人,重规则轻人情的准则和态度。

二、执行方面

在学习了《一位资深司长的经验之谈》文章后,对个人的工作执行力有了新的体会。这篇文章中提出事必回复和建立逻辑框架两点,事必回复可以让自己执行力程度激励,也同时让你的领导知晓你的办事能力和态度。而建立逻辑框架是为了抓重点和中点思想,要一针见血,因现代化企业是快节奏而不需要冗长拖沓,工作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宝贵的,要让自己的工作高效率的在八个小时内完成圆满,就需要建立一个严谨的逻辑框架。同时我还觉得在执行方面要深入了解和追踪问题源头,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才能进行有效全面的汇报或答复。在此点上我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尤其在工作处理上的精度和准度还欠缺。如对个别问题和事项未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追踪,只停留在表面,如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一般。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不够严格,不利于自己的成长。通过本次学习后,在以后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事必回复、精益求精,更要深入了解和追踪问题源头,将事情执行到底,妥善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

三、学习方面

学习了毛泽东在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学习方面的改造,主要改造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制度。文中通过国际与国内环境的对比,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对比,通过两种截然不同学习态度的对比,更加清晰和全面的阐述了改造学习方法和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以前工作学习中,很多时候是全部照搬理论知识进行指导工作。例如现在万向软装国际内装阶段,很多装修部分设计方案是很好的,也行得通的,但搬到了施工现场却变的不一样,不能达到设计效果。但当我通过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决心在以后学习中要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的观点,实践是检测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再丰厚如无实践的经验来支持也只是纸上谈兵,脱离了实践基础的理论是不可取的,所谓尽信书不如不读书的道理。但是光有实践经验也不行,还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方才可以让自己工作起来事半而功倍,否则反之。所以要让两者相结合,并根据自己工作需要吸取积极有用的部分,剔除其中的糟粕,让自己的学习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此更好的指导以后的工作。

第二部分

找差距

本次活动中学习和分享了很多优秀企业的制度和管理内涵。不管是阿里这个信时代互联网巨头还是传统服务行业巨头锦江的精神,亦或是日本丰田企业的服务理念,无一不是透露着这些名企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和认同以及制度的合理性和人文性。通过企业文化的内涵解释和培养,让每名新员工很快认同企业的经营理念,是激发员工的激情第一步。而制度的合理性和人文性,就是彻底的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魅力所在。为什么在每次国家兴亡的时刻国民都能及时的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国土呢?只因为那是传统文化在国人血脉和骨髓里的传承和发扬。将一个企业比作国家,那么这个企业的员工就是这个国家的国民,要相让国民贡献力量就要平时注重提高国民待遇和认同感。结合我公司现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首先从企业文化内涵和培养上进行了大力气的实施。不管是春游或过年团拜会都是增进各位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我部门现在也在着力进行改革,不管是岗位设置,或岗位内涵正在一步一步的进行调整。作为项目部现场代表岗位工作人员,在现场的工作更加具象化,通过前面的自我批评,结合现场工作实际,我个人认为差距是有的,一方面是主观的能动性发挥不够;另一方面是督促的执行力不够。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在以后工作中将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减小差距,在做事方面更加的积极和完善,发挥自己应有的效果。

第三部分

提建议

我公司现在进入体制改革重要转折年,作为集团公司一份子,项目部部门一分子,公司在15年开始的部门机构改革,部门在16年进行了深入改革和调整。来到了17年,我感觉到部门的工作压力,尤其是现场管理。因我们部门的工作特殊性,工程管理本来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作,其特点:资源多,时间长,见效慢,影响因素多。对我们工程管理部门来说压力更大。

1、程序方面

首先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尤其是作为建设单位,是整个工程开发全过程的核心,其不光与参建单位联系如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更需要与内部兄弟部门联系如财务部、物业管理部、营销部以及招商部。结合万向软装国际二装工程,建议以后在方案策划前期就需要财务部、招商部、营销部以及物业单位参与,在此期间需要各方提出所有需求,经过本部门整合交与设计单位,出了初稿后,召集这些部门参与设计说明会,可再提出问题进行修改,如此反复进行最终确稿。其次在实施阶段,配合工程部管理现场,尤其对功能性和质量进行监督,重大调整召开专题会进行解决,施工方、监理方以及必要时设计方参与,并做好会议记录签字确认。此做法便于竣工以后经营工作,主要将问题及时在建设阶段解决,不遗留到使用或经营阶段。最后在实施过程中,要督促施工方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及设计要求规范和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流程进行施工,不能以工期不够为由降低施工工艺要求,从而影响质量。

2、配合单位需由我部门统一牵头进行协调,理由是不我部门做为建设开发的核心部门。在此过程中需要得到公司决策层的大力支持。不管人、财、物还是其他的必要资源需求,不管内部单位还是外部单位都需配合本部门的指令,据此才能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得到保障。

3、加强公司内工程相关部门的联系和交流,不管是不同专业还是不同岗位都应及时沟通,建立内部微信群或QQ群进行及时沟通。其在群里的人员必须定人定岗,如有重大问题需全员参与讨论确认方可执行,将结果第一时间通过工程部现场代表以通知或联系单等形式告知其他参建单位。任何变更需从现场发送,不能本末倒置。

4、建立设置项目管理奖,此奖项旨在激励公司内部相关工程配合人员的辛劳,让他们的付出有所收获。

上述均属个人观点和一点建议,不当之处望领导及同仁批评指正。

项目部:周园欣

2017-6-5

第15篇:学先进 找差距

学先进 找差距

玉田特教王淑香

我全程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被那些最美的乡村教师的事迹深深感动,为了自己从事的天底下最美好的事业他们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我折服于他们的敬业精神,折服于他们的安于贫困,折服于他们爱生如子……如何真正关爱学生,每个人也许有着不同的阐释。但有一句话,也曾经震撼了我的心灵:请把学生当人看。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做人的快乐。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而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是为了分数而生存,而应该是学习为他们更好的生存服务。通过学习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这些优秀教师中有一位和我们最近的同行,半路出家的同行对残疾学生是那样的关心和爱护,可以说是倾尽了自己的所有。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让我感动不已。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从教20多年来,自认为对工作始终人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可是通过最近开展的批评与自我评评使我真正找到了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日常工作中教育理论一再要求请把学生当人看。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做人的快乐。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而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是为了分数而生存,而应该是学习为他们更好的生存服务。在现实工作中还是注重了学生的分数,对学生的品德方面缺乏重视。尤其是残疾学生,他们在学校能学到一些自理能力,一技之长就更为重要。这一点我觉得做的还很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善于理解宽容学生。何谓宽容?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我还想说,宽容就是平等,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宽容就是理解,学会了理解,你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正像赞科夫所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时候,这样的理解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有了理解,就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光火;有了理解,就不会为学生辩解顶撞而发怒;有了理解,就不会为学生幼稚无知而生气。我常想:学生还只是个孩子呢!虽然大的十六七,可他们就

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心就平了,气就顺了,就能够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希望我的爱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第16篇:收入分配差距

关于我国河北省收入分配差距的调研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关于我国河北省收入分配差距的调研报告

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极其复杂,也是老百姓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我们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一方面,总体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又出现了“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因此,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攻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收入分配城乡收入城市收入

0.引言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指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及时反映和分析分配格局的变化,对在新形势下规范和妥善处理三者及其内部分配关系,有效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自1992年开始按SNA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本文以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为基础,借助省内生产总值(GDP)指标进行分析。

1.什么事收入分配差距

收入分配差距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之间按照同一货币单位或实物单位所表示的收入水平差别以及居民收入在社会总收入中占有比重的差别。

2.2.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原因

2.1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出于种种原因,中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作为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家,中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主要是要通过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将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利润,再通过严格控制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把工业利润转化为财政收入。

此外,国家还通过农业税收入和农业储蓄等渠道获得了大量资金积累。根据周其仁(1994)的估计,在1952~1982 年期间,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农业税和农民储蓄净流出三条渠道,从农村获取6127 亿元的剩余,相当于1982 年全部国营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

同时,人民公社制度和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成为政府的长期制度,户籍制度把农村劳动力禁锢于农村和农业,城市职工报酬以及享受的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保障远远高于农村可比劳动力,这种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改革前城乡居民较大收入差距的长期存在,也形成了城市居民的利益刚性和改革后的城市偏好。

2.2分配体制的原因中国现阶段实施的是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在这种分配体制下,个人收入量的多少,不仅与自己的劳动贡献大小正相关,而且还与自己所拥有的物化生产要素多少正相关。是否占有物化生产要素及其量的多少和质的高低,便成为影响人际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不同要素所有者占有要素的数量与质量差异面对个人收入差距影响巨大。如果在劳动收入大致均等的条件下,收入差距主要由财产性收入高低而拉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们的财产性积累差距加大,因而财产性收入差别也不断扩大。据统计,2001 年前20%的人拥有80%的银行存款,而80%的人仅占银行存款的20%;而在20 世纪90 年代,有人根据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推算,30%的富裕人口占有居民储蓄存款的47%。

2.3经济体制转轨的原因转轨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旧体制虽然已经开始打破,但新体制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些人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如掌握重要的经济信息、获得特定的市场准入权,对重要的、紧缺的商品享有控制权等等,进行种种形式的设租与寻租活动,牟取了双轨体制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据为已有。

另外在转轨时期,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没有得到完全延伸,一些领域里还存在行业性垄断,由此而产生的垄断收入,其级差部分理应由国家占有,而事实上却没有得到很好地调节,从而导致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个人收入的极不平衡。

2.4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改革发展至今,国有企业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机制、对经营人员的收入风险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健全,因此造成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个别企业成了某些人把公有财产转化为私有财产的一种复杂的中介环节,这样,就为少数人暴富提供了经济来源,所谓“庙穷

方丈富”就是这一情形的生动写照。

2.5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原因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覆盖面小、资金渠道狭窄、管理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的存在,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新体制需要。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建立在城乡二元隔离基础上的,造成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巨大差别。城市实行高就业、高补贴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多数居民享有较高程度的社会保障,而农村则以传统的家庭保障为主,其保障水平远低于城市。

中国城市中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以所有制划线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有较高和较全面的保障,集体企业和单位的职工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则要相对低一些,个体工商业者则基本不享受社会保障。这种以所有制为线的社会保障待遇差别也是失之公允的。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又恰恰是收入较高的一批人,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又向这些人倾斜,更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2.6税收调节不力的原因国际经验证明,个人所得税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但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还不够完善。另外,个人所得税所需要的征管条件目前还不完全具备,从税务部门本身来讲,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征管力度,严格征收管理。除个人所得税外,中国还没有建立针对个人财产存量及其转移进行调节的收益类税种,比如不动产税、遗产与赠予税。再如,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既不统一,又不健全,在资金筹措上没有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方式,政出多门,效益低下。由此造成政府以及社会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安臵及其生活困难问题的解决缺乏必要的财力保障。

3.河北省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据省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2006年全省初次分配总收入11276.43亿元,比2005年增加1467.67亿元,增长15%。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为2901.84亿元,占国民初次分配总收入的比重为25.7%;金融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为129.01亿元,比重为1.1%;政府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为1326.71亿元,比重为11.8%;住户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为6918.87亿元,比重为61.4%。

全省可支配总收入11707.20亿元,比上年增加1630.55亿元,增长16.2%。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为2677.50亿元,占全省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为22.9%;金融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为75.96亿元,比重为0.6%;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为1998.60亿元,比重为17.1%;住户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为6955.14亿元,比重为59.4%。在可支配收入的分配过程当中,政府部门获得其它机构部门和省外部门(中央补助收入)分配支付来的经常转移净额共671.88亿元,比重由初次分配总收入的11.8%上升至可支配总收入的17.1%,是收入再分配环节比重增加幅度最大的一个部门,反映了近年来收入分配向政府部门倾斜的趋势特征。

全省总储蓄达到6719.91亿元,比上年增加958.46亿元,增长16.6%。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储蓄为2677.50亿元,占国民总储蓄的比重为39.9%;金融机构部门的总储蓄为75.96亿元,占国民总储蓄的比重为1.1%;政府部门的总储蓄为410.46亿元,占国民总储蓄的6.1%;住户部门的总储蓄为3555.99亿元,占国民总储蓄的52.9%。非金融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的总储蓄占全省总储蓄的92.8%。

当总储蓄的增长快于可支配总收入时,表明收入的增长快于消费的增长,自有资金增加。2006年,全省总储蓄比上年增长16.6%,可支配总收入增长16.2%,总储蓄比可支配总收入增速快0.4个百分点,表明全省可供投资的自有资金增加。 4.收入分配差距的治理对策

4.1树立正确的公平分配观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对国民收入依据合理的规则进行分配。

中国长期以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很容易把平均主义理解为公平,把公平与平等混为一谈。事实上,公平不等于平等,更不等于平均。公平和平等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它们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合或交叉的,如机会的平等、条件的平等都属于公平的范围。同时,公平与平等又是不同的价值观。如果说,平等强调的是某种“同”,那么公平强调的是某种“异”,公平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所谓公平就是一种合理的差异,这与平等以同一性来衡量形成反差。

收入分配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起点、过程、结果。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就是要做到以上三个环节的统一,即把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看成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系统。

所谓起点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的竞争应该在同一起跑线进行社会活动上,即竞赛的规则必须公平,这是社会主义公平中最具决定意义的一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起点公平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过程公平建构打下基础,从而最终实现结果公平。所谓过程公平,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活动中,能获得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平等以及活动中在公平的原则和操作下公平竞争,就是要给每个人以公平的机会和条件,而公平的机会与条件则必须由法制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来提供。若干年来,我们的社会和民众因为规则的不合理、法制的不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健全,已经付出了代价,社会上也因此产生了钻法律的空子甚至通过“权钱交易”而暴富的人群。对于民众由此而产生的“仇富心态”,政府应该给予理解,并且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对规则和制度的完善上来,加速完善社会、经济、法律机制。

结果公平可以分为两类:绝对结果公平和相对结果公平。绝对结果公平是指社会成员间的收入不按贡献而是按人头来分配,追求平均,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结果差距很小,是一种平均主义。就相对结果公平来说,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同一个体而言,其产出、贡献与所得是否匹配、相称,我们称其为纵向相对结果公平;二是就不同个体而言,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否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也就是所谓的社会是否基本公正,而不看其贡献大小,我们称之为横向相对结果公平。

4.2完善制度建设中国不合理收入差距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制度设臵不合理造成的。

首先,进一步打破城乡壁垒、地区壁垒等区域间的制度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二元经济结构,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允许和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在城镇定居谋业,实行与市民相同的“国民待遇”。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实行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让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享有充分流动的自由和同等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城市经济活动,增加农民人均占有资源,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次,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加强市场竞争,削弱行业垄断。按照国际惯例提高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政府应有计划地为一些行业的进入创造较为宽松的条件,引入竞争机制,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范围,打破或削弱行业的垄断,加强对垄断收入分配的控制和管理,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

最后,加快体制改革,强化权力约束。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加大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特别需要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和民主监督,因为缺乏监督的权力势必造成腐败;另一方面,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特别要建立和完善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强化科学管理。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削弱甚至取消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直接行政干预,打破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条块分割”和部门垄断,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强化监督机制,从源头上堵住腐败现象的产生,使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真正转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轨道上来。

4.3把“公有制分享经济运行机制”引入初次分配公有制。

分享经济理论认为:第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雇佣劳动制度的废除,使劳动者成为生产的主体,劳动力不再是商品,工资范畴不再存在,

成本=c+v 的范畴已经过时;第二,v 的性质发生了变化,v 只是按劳分配所决定的个人消费品价值,它不是资金而是收入,不进入生产补偿,所以c 与v 不能再结合成一个成本范畴;第三,劳动者作为主体支配着生产资料这个客体,即活劳动支配物化劳动,这样,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都获得了自主的必要劳动的性质,因而v 和m 就结合成一个新范畴,即需要价值或社会主义必要价值范畴或净产值范畴。因此,社会主义劳动即自主联合劳动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商品价值构成具有新的特点,即w=c+n。c 代表新概念成本;n 代表需要价值,n 是由三部分组成,即n1(国家收入)、n2(企业收入)、n3(劳动者个人收入)。

把“公有制分享经济运行机制”引入初次分配领域,具体而言,就是用净收入分成制来代替现有的工资制。所谓企业净收入,就是实现了的企业净产值,可由销售收入扣除物耗成本求得。净收入分成,就是将净收入在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个经济主体间按一定比例分享。这里,职工不再拿固定工资加奖金,而是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分享收入。这种分享是以企业净产值为基础,是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紧密联系的。因此,职工收入不再由企业外部的力量所决定,而是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职工的劳动贡献。这一方案不仅要求取消传统的工资制,并且要求取消利润制度,用净收入取代工资和利润。这样就能真正使职工收入成为其劳动贡献的报酬。

由于利益分享、“荣辱与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就会形成一股追求净收入不断增长的合力,从而也就有效地解决了增加供给的生产动力问题。在净收入分成制中,利益分享是通过各经济主体对每一边际产量的净收入分享来实现的,因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者收入按比例同步增长,从而在初次分配领域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大。

3.4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再次分配有利于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收入分配的差距,政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

1.深化税收体制改革税收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杠杆,是治理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手段。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对社会成员的过高收入具有强效的调节功能。由于目前中国包括个人收入所得税在内的税制改革仍在进行之中,一些地方还不完善,公民纳税意识仍有待提高,加上实践中的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致使个人偷税漏税现象普遍,税额流失严重,加剧了居民间收入差异。

首先,实行金融资产实名制。推行存款实名制后,应创造条件实行金融资产实名制,这不仅有利于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而且能增加个人收入的透明度,限制非法收入,并应逐步向累进税率过渡。强化代扣代缴制度,从源头上对个人所得税加以控制。

其次,可以适时开征遗产税。遗产税的功能是对遗产和赠与财产进行调节,目前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都开征了遗产税。实践表明,开征遗产税对于避免个人财产分布过分集中,鼓励人们依靠诚实劳动和努力工作致富,限制部分人通过继承财产不劳而获、好逸恶劳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2.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市场的自发倾向和劳动者个人天赋与能力的差别,难免造成收入的悬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实现公平目标,社会保障将对个人收入差距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先,对处于最低层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重点关注,采取的政策取向是强化社会保障,确保其最低生活,并逐步提高其收入水平。应按照权利和义务相统

一、效率与公平相兼顾、改革和过渡相衔接的原则,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新经济体制要求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其次,对低收入者中的城市群体,应适当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失业救济标准,保障他们的生存条件,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最后,对低收入者中的农民群体,要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建立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基本需求向农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的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将农村贫困户的救济纳入全社会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

第17篇:缩小城乡差距

(一)选择多中心、分散式的城镇化模式城镇化模式,有大都市集中发展模式,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等城市;还有多中心、分散式发展模式。德国采取多中心、分散式的城镇化模式,全国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三个,大量的中小城市均匀的分布在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半以上人口住在万人口以下的小镇。国际上公认德国的城乡结合的地域政策较好地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其核心内容:一是多中心城分散式布局城市和乡镇;二是实行工业地方化;三是推行农业经营规模化,鼓励居民离土不离乡。德国模式有利于缓解“城市病”的出现,诸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有利于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既保持了经济高速发展,又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富裕、秀美、文明的社会。世纪年代欧共体各国仿效德国推行城乡结合的地域政策。

日本借鉴德国经验,结合日本实际推行了一系列城乡结合的相关法律。如《国土利用计划法》,《过疏地区活跃化特别措施法》、《半岛振兴法》、《山村振兴法》、《离岛振兴法》、《特别农山村法》,《向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法》、《关于促进地方中心都市地区建设及产业业务设施重新布局的法律》,以及《市民农园建设法》、《自然地区建设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有效缓解了自农村地区人口过疏、产业衰退、基础设施落后、人口老龄化、文化水平落后等问题。

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类是德国多中心、分散式发展雏形。如;如浙江温州和胶东半岛等地强镇强村扩张模式。县城工业开发区模式。苏锡常及杭州地区城市连绵区模式。大城市卫星城模式等。

为此我们建议:采用“多中心、分散式”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城镇布局上实行了多中心、分散式发展,在产业布局上实行了工业地方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富裕、秀美、文明、和谐的新型城镇和新型农村。

(二)以县域作为城乡统筹的着力点

⒈县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部位,也是实现城镇化的重要部位县是我国最重要的、设置最为稳定的行政地域单元。县是设置较早的行政单元。目前,我国有多个县市,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县域占全国的。县是执行政策并进行部分政策调整的行政单元。县域是国家党政机构最健全的基础政权单元。县城对乡村的管理最为有效。县城是城乡的结合部,是城乡统筹的关键部位。地级市离农民太远,乡镇实力太小,县城处于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位置。县域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部位。我国多个县城目前还只是极少数为城市设置。按平均每个县域城市人口万人计,则全国县域城市总人口即可以达到亿,占全国人口%,再加上小城镇人口亿多人,县域内的城镇化人口可达到以上。县域空间较大,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我国多个县基本都可能发展为

一、

二、三产业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县城也是农村劳动力的首选地和易进地。农民进城首先要考虑的是迁移成本问题,首先是住房问题。我国大城市商品房价较高,进城务工者没有能力定居。县域城市商品房价格较低,务工者在县域城市居住,大约为万元左右即可,从而有较大的定居可能性。从目前农民受教育水平看,县城也是较好的就业目的地。

⒉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

县是财政制度实施的关键单元。县级政府对于县域内的财政具有支配权和统筹权。而地区行署不是一级独立的行政单元,因而没有独立的财政权力;在市管县体制下,县级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受到影响。部分市管县的地区存在“市刮县”和“截留上级的财政资金”现象和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严重。浙江省一直坚持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县域经济十分发达。全国强县中,浙江省就占了个席位,列全国第一;全省总值中,县域经济占/。从浙江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县域经济发展了,整个区域经济就壮大了,城乡差别就缩小了。目前,各地进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财政困难县应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进展,省级财政在体制补助、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财政结算、专项补助、资金调度等方面直管到县,增强了县的活力。条件成熟时应在全国推广。

⒊制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县级职能不断扩展,职能和财政收入不对称,公共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增加。为此,应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适时开展对不动产开征物业税的试点工作。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要乡县级财政倾斜。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主要留在县级政府或提高县级分享比例,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

⒋实行“三集中”的县域空间布局

县域经济应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营规模化方向发展。工业向园区集中,克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弊病。县域工业可采用以城带乡,以大带小,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大力招商引资,东西部合作,促进产业升级转移等各种形式积极推进。随着产业的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通过农业产业化,把农产品加工业搞上去,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起来,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上,鼓励土地流转,土地向种田能手,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三)有序高效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无序转移给社会安定、农民利益和交通秩序造成了极大压力。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当前,应先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制度。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需求的农村富余劳力,由劳动部门统一发放就业指导手册,作为就业和享受优惠政策的凭证,并与市民享受同等就业待遇。对失地农民和年龄农民优先发放。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统计制度。将农村劳动力纳入统一的劳动力资源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统计制度和失业登记制度。

劳动部门职能向乡村延伸。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以开展乡镇村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

实行面向乡村劳动力的培训制度。按用工单位的要求进行专门培训。实行农民自主培训、政府事后买单的方式,鼓励农民自觉自愿地学习知识和进行技能培训,以增强自身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从而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实行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强制和引导农民进行培训。

(四)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包括产权制度和征用制度

⒈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法制化,物权优先于所有权土地产权制度法制化。《农村土地承包法》从法律上赋予农民长期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物权。农民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继承。现代物权制度强调“物的使用”而不是“物的占有”,用益物权的优位主义取代了所有权优位主义,优先保护用益物权并防止所有权干涉用益物权。

将土地承包期年,改为农民长期承包。在《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的修改中进一步明确土地长期承包。

规范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我国民法通则与土地管理法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有三类: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村民集体组织和村内集体组织。因而导致乡镇政府以乡镇集体组织的名义侵害村与村内农民集体土地权益的事件经常发生。法律修改时应取消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内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只保留村民集体组织作为集体土地的所有者。

农民集体的法律地位。现有法律对“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属性规定不明确。对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以及集体与其成员的关系没有做出规定。采取法人的模式规范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给集体经济组织具有法人资格,将村民委员会塑造为董事会,使其具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执行机构,赋予其经济职能。

⒉农地征用制度改革要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农用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为被征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适当加大土地征收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的门槛,促进全社会走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实行同地同价政策。对全国的土地价格进行分类指导,实行同地同价的政策。这样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全国统一土地市场的形成,在实践中也易于操作。建立土地调节基金。土地有较大级差收入。适合搞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占土地总量的左右,这些土地出售能够获得巨额收入。土地出让金按一定比例拨入土地调节基金,可以弥补各地征地收入差距,部分基金转入社保基金,充实失地失业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部分可用于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和其它福利。

保证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征地过程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既要保证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又要决策相对集中。由于土地归集体所有,村委会是谈判主体,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村委会征询每位村民的意见,农民讨价还价也有利于保护农民土地,防止耕地滥用。土地征用需要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方可。

为失地失业农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土地出让金按一定比例转入社保基金,为失地失业农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取回权。建议规定国家征用土地闲置两年未动工使用的,该土地原所有人,即村农民集体有权取回土地。

(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的城市优先发展策略,导致乡村基础设施状况明显落后于城市。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活和生产条件,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搞好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乡村建设,规划先行。以县为单元形成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一体化规划体系,同时,把水、电、路、线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起来。把标准农田建设、河道清淤、农村饮用供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村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以中心村为重点建设农村新社区。乡村建设,要以中心村为重点,建设农村新区。通过改造城中村、拆除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合并小型村,推进中心村建设,并以中心村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方便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六)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农村社(更多精彩文章“秘书不求人”)会保障体系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措施,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方针,抓好以下各项保障措施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特别是发达地区已开始建立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先把农民工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制度建立起来。农民工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义务。社会保障部门需要解决社保地区统筹与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矛盾。

建立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大病统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农户覆盖率。

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积极推进农牧业生产保险制度。

(七)积极稳妥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中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经历了年前的自由迁徙期、年至年的严格控制期、年以后的半开放期和年以后“户籍制度变法”改革期个阶段。年初,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其他建制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从××年开始,中国各地目前正陆续推行新一轮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按实际居住地进行户口登记管理的新模式。废止现行的城乡分离的“二元制”户口管理制度,推行新的城乡一体“一元制”户口管理,即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等多种户口管理方式,改为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统称为“居民户口”;以条件准入方式户取代口迁移审批制度。凡有合法固定住所(指拥有合法房屋产权)和稳定生活来源的,即可在当地登记落户;凡符合迁移户条件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居住地户口登记机关负责为其办理登记落户迁移手续。

当前,通过统一立法,规范户口管理。在改革探索中,各地出现各种试验性地方户口,有的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有必要通过国家立法,使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都能享受同等待遇的户口制度。

缩小城乡差距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18篇:城乡差距说课稿

层次的,有的是因为长期的政策倾斜,让广大农村为中国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有的是因为农民负担长期过重;有的是因为农村基础差,农民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等。学习时,我们要结合事例引导学习者逐一分析并得出结论,从而深入认识产生城乡差距的诸多原因。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增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增加,城乡之间不同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交流和碰撞日益明显。这一切,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们的学生,既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不同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对城乡差异的感受截然不同。城市和农村给他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城市和农村有什么不同,城市人和农村人有什么不同,这种差异是怎样产生的,学生的体验都是鲜活的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请同学说说城乡印象以及感受到的城乡差异。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3、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收集城乡印象、差异、差距有关的图片、数据和事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收集或拍摄城市与农村的照片,思考、观察、体会城市农村的生活的差异等。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播放《春天的故事》音乐。

2、自学及讲授新课:(35分钟)

观看多媒体展示城乡差距图片及思考问题。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第19篇:深刻反思找差距

深刻反思找差距,鼓足干劲立新功

教师节的前一天,区教育局在区会议中心给本区的全体教师庆祝第30个教师节,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很荣幸地认识了本区的各学科学科带头人以及优秀教师。在会议大厅里,我认真地聆听着每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他们的故事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教师,了解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内在真谛。

的确,当老师越来越难,她蕴涵着一份责任,因为只有有强烈工作责任心的人,想把工作做好的人,才会感到有压力、有困难。而那种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反倒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和困难。在过去的一年教学中,基于我刚毕业就参加工作,这导致我常常上课满堂灌,也不觉得学生有什么问题,后来慢慢地学会并懂得了要用启发式,就想方设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当学生学习主动了,他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想到,有的问题自己还不会,这就会感到“越来越难教了”,这时就应该发动学生讨论,和他们一起钻研,和他们共同解决难题,尤其是年轻老师,更要注意这一点,总是要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成熟起来。

今天晚上,我静静地坐在书桌旁,查阅别人的学习心得,希望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心得体会。于是,我又回到了过去,把那些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的感人画面和纯真品质与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进行对照,我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很多很多„„下面我将从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问题的方法两个方面阐述我的肤浅认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尤其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全面、不深刻,理论素养不足以满足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我现在仍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距离我们的党组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具体表现在:

就个人而言,对于政治理论和党的理论,我学习和领会的比较肤浅,政治思想觉悟水平不高,这也是我迟迟没有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根本原因。

就工作而言,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管理的理论,我学习地较少,准确地把握政策的意识和有效地实施人文管理的意识不强。在联系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全面深刻地学习和领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理论方面,我存在严重不足,导致实践工作中存在盲目的弊端。

(二)工作作风、管理方式,急待改进。

在班主任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不到位。常忽视个体差异的客观实际,忽略思想工作这一重要武器,导致自己在履行管理职责的过程中,管理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科学理论指导管理实践不够;宽以待人、换位思考没有做到、做好,没能认真实施人本管理,存在着急躁、简单、粗暴地布置工作任务,而未设身处地地替接受工作任务的同学考虑。

(三)学科专业化水准较低,向本学科优秀教师学习的力度极度不够。

对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接纳不够及时,自我的知识体系不完善;对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等先进理论的学习、理解、运用不到位;教研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性有待提高,服务教师的能力待加强。尤其是向前辈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存在退却心理,没有及时弥补自己的知识系统的漏洞。

二、改进问题的方法

(一)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理论,认真学习和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利益,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加强自己的语文学科的学习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还有课外知识的学习,经常翻阅一些报纸、杂志、教育教学类的书籍,让自己的文化底蕴有所改善。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以及多向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班级管理经验,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并有耐心、有爱心的管理和教育每一个学生!

(三)加速专业发展,向专家型教师迈进。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立足教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水平。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完善自我的学科知识系统;以执著的敬业精神为法宝,以刻苦钻研、积极反思为途径,努力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远大目标。积极主动地向同事、前辈学习,增强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努力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20篇:学先进找差距

学先进、找差距、搞对标、促发展”

心得体会

今些天,我校组织了学先进、找差距、搞对标、促发展大讨论活动,活动中我认真学习文件内容,深刻领会搞好理论学习,强化自我教育。加强理论武装,改造主观世界,努力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成促进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和实际能力的含义,不断反思工作中的差距。我们应为发展稳定做贡献。”与“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结合起来,这次“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的学习热潮,通过学习,确实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习了先进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收获很大,体会很深。现将本人这次学习心得体会如下:

谈到“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样几个句子。

第一句是鲁迅先生的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转眼间距离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是不平凡的,十三亿中国人在党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脚踏实地的创造出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硬生生的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解放思想”伟大力量的一次巨大实践,因此,我们要想把家乡唐山建设得更好的关键自然是“学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

第二句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的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这里,我不想对它展开哲学意义上的宽泛讨论,也不想长篇论述它对改革开放的巨大意义。只想借这句话,打一个比喻,黑猫、白猫都是被我们解放出来的思想,而抓老鼠的则是我们解放思想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解放思想”应该是有重点、有目标的,而不是无的放矢。因此,我们“促发展”应该、也必须围绕“改变教学理念”这个核心,去想、去做,只有这样我们“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才能更有效用,才能更结合唐山发展的实际,才能更有助于实现更大的目标。

第三句话是胡锦涛总书记说过的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学而优则仕”、“升官发财”等观念根深蒂固。我们教师,在“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的时候,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破这些旧思想、旧观念,树立终身奉献教育事业的思想,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广阔言路、集思广益,才能真正做到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落到实处,才能通过全市人民的学先进、找差距,推动唐山的更大发展。 第四句话是林则徐曾经讲过的“开眼看世界”。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过去几年,学校教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我们很自然的会感觉到无比的自豪。但是,只有放眼看世界”,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们的思想才能有火花、有灵感。也只有这样,我们解放出来的思想才能更好的为“学校教学”这个“核心”服务。

通过学习,使我在感性上有了新认识,在理性上有了新提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先进,查找差距,愈发加重我做好本职工作、为搞好学校教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结合学习先进,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破解难题中统一思想,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今后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树立“不把工作做好就誓不罢休”的精神,在各项工作中继续加快进度,加快速度。

二是一切听从领导指挥和安排,全方位做好教学工作

“学先进、找差距、搞对标、促发展”

心得体会

唐山市李各庄小学

梁翠芳

差距英语
《差距英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