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传统节日春节(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4 06:02:1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传统节日调查报告春节。

于传统节日春节相关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时通过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的,通过对我的朋友、同学、家人,以及住在同一小区的居民的问卷填写或者口头述说而进行综合进行的。

对于现代百姓对于春节的感受和思考,通过亲到身感受而得的结果。从金钱、交通、饮食等方面来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调查,还从学生、非学生这两个方面的着手,得出人们是否感受到春节在人们心中的认识,包括传承弘扬中华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等方面,其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良好的教育意义。

二.调查方法及调查问卷说明调查方法及调查问卷说明调查方法及调查问卷说明调查方法及调查问卷说明: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一部分运用网络将问卷传给其他人来完成,一部分是通过打印出来,现场答题,剩下的是口头问答来完成的。

2.调查问卷情况说明:问卷中包含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方式,一共10道题目。内容包括:生活各个方面。

3.调查报告样板:见最后一页。

4.调查时间:2013年2月1日-2013年2月18日

5.调查对象:城市普通大众(不分男女)

6.调查数量:40人左右

三问卷的单题统计及分析问卷的单题统计及分析问卷的单题统计及分析问卷的单题统计及分析

1.过春节回家与父母团聚的情况

对于学生几乎每年都在家和父母一起过春节,因为还没有自己成家立业等方面原因。但是成家了的人们少部分是每年回家陪父母一起过年,占40%;隔

一、二年回一次的占55%;隔几年或者更多年的占5%。

2.不太愿意回老家过春节的原因

春节时中华民族最大的一个全民节日,春运每年都很紧张,今年更是,很多人因为买不到票,或者觉得太疲劳,放弃回家过年,这部分的人占10%;认为过年开支过多,经济上比较困难,就没有回家过年,这部分占40%;因为工作不能脱身的其他方面不能回家的占50%,这是大概情况。

3.回老家过春节金钱开支情况

在过春节期间,对于学生没有太大的开支,占30%;对于已成家的人开支很大,在生活各方面都花费很多,饮食占很大部分。开支在几千元占40%,上万元的开支占30%。春节确实是消费的黄金时段。

4.过春节是否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情况

很多人在最近几年都在抱怨春晚太枯燥、乏味,与此同时,其他电视台很多咋春节期间有很多联欢晚会或者其他吸引人的节目,,喜欢看春晚的人数骤减。其中,每年都会全程观看的占30%;会看,但不一定看完整占45%;一般不看占25%。

5.关于过春节贴春联习俗的情况

作为古代传承下来的春节习俗之一,贴春联很凸显年味,很多人过春节都要买精美的对联贴在自己门旁。每年都贴占60%;会贴,但不是每年都贴占30%;一般不贴占10%。

6.关于过春节放鞭炮、礼花的情况

鞭炮和礼花在过春节作为渲染气氛和表达喜悦之情,都是很好的方式,由于在城市限定鞭炮燃放地点等方面,并不是每家都要放。每年都放占50%;偶尔放占40%;一般都没放占10%。

7.关于通过哪种方式过春节的情况

春节,是个吉祥和美好的象征,在过春节期间,人们在匆忙的一年中暂时停下脚步,对前一年的总结和感悟,以及对新一年的希望和祝愿。人们很多愿意去寺庙烧香拜佛,占70%;进行打牌等各种娱乐活动占60%;游览名胜风景占30%;其他活动的占10%。

8.对于对春节的文化气息感觉情况

现代因为经济发展很快,人们不得不把时间用在工作上为在社会中立足,对于一些文化方面的习俗某种程度淡忘,感觉气息渐浓占10%;气息渐淡占85%;没什么感觉占5%。

9.对于传统节日传承的情况

对于传承传统节日的情况,不太乐观。觉得传承地很好的占5%;不是很好,还过得去占20%:很不好占75%。

10.对于传承传统节日的必要性的情况

对于传承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很多人都能体会到,觉得很重要的占90%;一般重要占10%;不太重要的几乎没有。

调查问题的的综合分析

以上均为对于调查的数据统计、整理及分析,对调查问卷行详细论述。

1.春节期间交通问题

春节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个大节日。人们的习惯,总想在假期回家或出门探亲。因此,春节期间的旅行问题就成为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了。

根据近几年的资料统计,春节前后的一个月,全国铁路的旅客比平常增加30%,长江航线和宁波以北海上航线的旅客比平常增加20%至35%,全国公路的旅客比平常增加40%至50%。特别是去年春节过后,旅客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持续上升,出现了旅客运输的拥挤状况。去年11月份铁路的旅客数量,就比去年春节前后的一个月增加了四百多万人。春节前十天铁路平均每天运送一百三十万至一百四十万人。大城市、新工业区旅客数量更多。最近北京市调查了二百一十六个高等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和普通中学,六十五个机关,四十二个建筑工地,六十二个大商店,在今年春节前十天需要搭火车回家的,平均每天将达四万八千人,比平常的旅客数量增加四倍。

要把这么多的旅客,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运送到他们的家里去过春节,节后再把他们运回工作岗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春运期间车票供不应求造成车票价格上涨,符合市场价值规律,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人却借此大发其财,所谓的黄牛党,他们通过其特殊的社会关系,或者通过雇佣大量人员打电话,排队等方式一次性取得大量车票,囤积居奇,高价出售,从而加剧了春运矛盾。在春运期间,车站的附近总有这些人神神秘秘的拉住过往的行人,问其要不要票,他们利用乘客急于回家的心理高价兜售,而乘客却也不得已接受。在笔者与周围要回家的民工聊天时,笔者了解到,他们为了能早日回家过年,许多人是转了几天没买到票的儿从黄牛那里高价买到票的,虽然贵了很多,但他们说,买到票就不错了,贵点总比没有的好,回家,再苦再累,心也是甜的……看到他们疲惫的面庞,真希望他们一下子就可以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

春运是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事关公共利益,更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笔者想说的就是有关部门应该多一些公平理念,多一些民生关怀,让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们,尽快告别有家难回的痛苦与不安。

2.春节消费问题 春节还没开始,家里就忙着买年货,一回家就看见一大堆各种各样的食品。其中,食品消费占的比重最大,基本上占了45%。由此可见,对于春节人们还是比较传统的。劳动了一年,人们都希望在年尾时好好享受一下犒劳犒劳自己,大部分认为,在年尾时就应该吃好。从食品消费中看,零食方面的东西少了,水果类的东西多了,最多的就是吃的肉和蔬菜,这部分支出又占了食品消费支出的30%。

在我们家里,春节走访亲戚,给小孩压岁钱,占了春节费用支出的第二位。占消费总额的30%。今天这家,明天那家,不知不觉,钱就出去了。而且春节走亲戚,也得送礼,也得花钱。别人家里有小孩的,压岁钱也时免不了的。

从某些方面看,春节走亲戚,送礼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亲戚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加深了感情.这样的消费也时值得的.但是,另一方面看,春节走亲戚,有时只成了一种纯粹的社交,时一种生存的手段。这大家认为“送礼”往往会让人在人情往来上有点累,这“累”需要精力的付出,更需要人民币的“支持”。 这是一个弊端。

现在的人越来越懂的玩,过年更是该放松的时候,于是娱乐消费的比列便直线上升,大人们就爱打打麻将什么的,青年们也喜欢三五成群到处去玩例如KTV,逛街等,小孩们则喜欢买些零食吃和小东西玩。我们家的娱乐消费占了总消费的15%,也算合理。

3.春节习俗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至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时整放鞭炮也是一种特殊的习俗,它寓意着"辞旧岁,迎新春".对于迎接新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守岁"这么说吧,"守岁"其实就是指从大年三十到初一期间不睡觉.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是玩的最好时间.当然这也不是尽然的,有些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也会和着年轻人们一起闹新年呢!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4.传统节日的传承问题

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湮没了平常日子与节假日的区别,我们已经不必等到过年添新衣、过年宰牛羊,天天都是好日子,天天都像过新年,真正到了年根儿底下,“年味儿”反而淡了。“年味儿”、“节味儿”越来越淡,不但过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甚至人们内心曾经拥有过的那种憧憬与期盼也无从捡拾了。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和圣诞节等洋节日渐盛行,而且大有将我们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取而代之之势。许多青年对过圣诞节、情人节乐此不疲,而对中国节日,除了熟悉的“春节”、“元宵”、“中秋”等节日外,对“端午”、“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知之甚少,能记得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就算是有心人了。而对其中的节日文化似乎一概不知。

如今,传统节日的舞台上最活跃的、最能充分发挥节日文化功能的当属商家了,但大多是只求热闹,只问经济,只看效益。商场“血拼”,饭店折扣,来就有奖,买就赠送,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却少有人问津。很少有人在节日气氛上、文化品位上、精神享受上做文章,更很少有人在传承和发展、发扬和丰富上下功夫。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喝玩乐”的假日,那份美好的节庆记忆在逐渐消失。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传承与建设同样重要。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追求更高生活品位和多样化的精神愉悦方式的今天,传统节日也应随时代不断发展,吐故纳新,赋予传统节日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让我们的节日也时尚起来,年轻起来,丰富和创新庆祝活动的形式,真正成为中国人越过越新的节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衔接。

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民族在世界上得以存在,得以和其他民族相区别,就在于她日积月累所形成的独有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正是她几千年岁月的沉积而形成的中国固有的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年轻人应重新去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传统节日春节相关问卷调查

1.过春节回家与父母团聚的情况。

) A.每年都回

B.隔

一、二年回一次 C.隔几年回一次 D.隔很多年回一次

2.不太愿意回老家过春节的原因。

) A.交通太过紧张、疲劳 B.过年开销过多 C.工作不能脱身 D.其他原因

3.回老家过春节金钱开支情况。(

) A.没什么开支 B.几千元左右 C.上万元 D.更多开支

4.过春节是否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情况。(

) A.每年都会全程观看 B.会看,但不一定看完整 C.一般不看

5.关于过春节贴春联习俗的情况。

) A.每年都贴 B.会贴,但不是每年都贴 C.一般不贴

6.关于过春节放鞭炮、礼花的情况。

) A.每年都放 B.偶尔放 C.一般都没放

7.关于通过哪种方式过春节的情况。

) A.去寺庙烧香拜佛 B.打牌等各种娱乐活动 C.游览名胜风景 D.其他

8.对于对春节的文化气息感觉情况。

) A.气息渐浓 B.气息渐淡 C.没什么感觉

9.对于传统节日传承的情况。

) A.很好 B.不是很好,还过得去 C.很不好 D.没什么感觉

10.对于传承传统节日的必要性的情况。

) A.很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太重要 D.没什么感觉

推荐第2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徐福小学李宇臣

大年三十,是大家最忙的时候,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到处喜气洋洋,充满了节日的快乐。人们都忙着贴对联,贴窗花,挂灯笼··街道变成了红色的海洋。 妈妈开始忙着包饺子,这一顿饺子跟平时可不一样,除了丰富的材料,里面还要包上一些寓意吉祥的东西,如硬币、花生、年糕、糖、豆腐、枣等,吃到硬币预示财源滚滚,豆腐预示着福气连连··

晚上吃完年夜饭,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可以放烟花了,那些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是告别旧的一年,那五彩缤纷的礼花是迎接新的一年。烟花在天空中盛开,好像花园中绽开的一朵朵绚丽的花,这会天空成了礼花的舞台,一会是黄色的,一会是红色的,一会是绿色的,仿佛是一场礼花的展示会。争奇斗艳,互

不相让,有的像一朵朵开放的菊花,有的像银色的喷泉,有的像一条银蛇直插天空。烟花越来越多,鞭炮声响成一片,人们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曲动听的歌曲。

人们在除夕夜有守岁的习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一年的收获,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我们便迎来了新的一年。

推荐第3篇: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

春节大家都知道是农历的新年,每年的新年都是非常的热闹的,春节有着非常多的庆祝习俗,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吃团圆饭、守岁等等都是我们每年春节都要做的事情。下面是关于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

春节有哪些禁忌

1、过年这段时间,大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无论是你骂别人,还是别人骂你,只要你先骂别人,那就可能会是你一年的运势都不好,而且对健康不利,都知道过年是个重要的日子,那为何不能和气的过春节,所谓和气生财。还包括不能打小孩、吵架、不准骂人、诅咒或发誓、打破东西、病死伤残之类的言语连灾祸亏损等只要是不吉利的言语,行为在过年期间都不可说和做。这样才能确保新年幸福顺利安康,新的一年才能有好的开始,好运才会相伴你。

2、最好不要扫地或倒垃圾,否则可能会把你的福运都扫走,如果真的要打扫房间,扫地的时候要从外向内扫,把垃圾等包好,初五之后进行处理或倒掉即可。

3、有大年初一早上不洗澡、不洗衣物的说法,这样才不会将财运洗掉。

4、大年初一的时候女儿不能回娘家,否则对娘家不利,因为女儿出嫁了就理应在夫家过年,假如新年第一天就回娘家,表示婚姻可能出问题才需要迫不及待回娘家求助。

5、过年期间最好不要打针、开刀,或就医看病,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祈福,以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6、大年初五之前不能讨债,这也是为了让别人能安心的过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年后再说,与他人便也是与己方便,多体谅一下他人。

7、过春节的时候,最好不要打破玻璃,陶瓷器物,以免破财破运,这是众所皆知的禁忌,如不小心打破,应该立即说碎碎“岁岁”平安。

我的春节

不同人喜欢不同的节日,比如,大人们喜欢中秋节、劳动节、情人节……而我们小朋友们却喜欢儿童节、春节……,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问我为什么?哈哈!那是因为春节快到了,就意味着寒假已经来了,这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一件事啊!

春节可热闹啦!虽然爸爸妈妈说他们老底子比我们现在还期盼着春节的到来,比现在还热闹、还有趣。早早的就准备吃食、准备一年才能有新衣服、准备放鞭炮!而我们现在也不在乎那点吃的穿的,因为感觉吃也就这些、穿也不会刻意准备新衣服,而自从我敢放鞭炮后,鞭炮也成了禁止燃放品。但我还是喜欢春节,因为在只有在那几天,我们全家人可以经常的聚在一起。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亲戚朋友间一波接着一波的聚着,一起吃着团圆饭,相互拜着年,大人们聊着大人们的事,孩子们就愉快的聚成一堆玩着现在时新的游戏。没有学习的压力,其乐融融!春节还可以收到无数个红包,虽然最后这些红包,最后都以统一保管的名义存进了银行,但这些都是让人高兴的事儿。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你……”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不见了,偶尔能看见一些拎着大包小包礼品的人,估计也是赶着去拜年的吧。

春节,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虽然它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悄悄的改变,但它那团圆美满的主题永远不变。

推荐第4篇:传统节日春节的作文

传统节日春节的作文

我家过春节作文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大的节日。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每到春节,我和我的几个好朋友都美滋滋的,因为在这一天,我们都会收到很多的红包!不但如此,在这一天家里还会做许多好吃的菜!

这一天,我一大早就起来了,穿了漂亮的新衣服。我家已经忙开了,爸爸正准备杀鸡,妈妈已经买了很多好吃的!我也来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忙了一整天,现在已经是傍晚了,所有的菜已经做好了!我看着这一桌子的菜,口水流了不少!旁边的妈妈已经看穿了我的心思说:”还要等会才可以吃!”过了一会儿,终于开饭了,我兴高采烈地开吃,我吃了很多的菜,都快把我的肚子撑破了!

这一天我非常开心,如果每天都这样,那简直太棒了!

家乡的春节作文

春节的气息从屋外的灯笼展现了出来。妈妈和婆婆正在厨房里忙着准备下午茶。而我呢,就和爸爸及弟弟在客厅在客厅打扫,因为平时我们都很忙,根本抽不出时间来打扫房子。

农历的除夕,全家人围坐在象征团圆的桌子旁,吃着丰富,美味的食物,如香味四溢的年糕和各种传统美食。接着,令人高兴的时刻到了,妈妈和爸爸分别给我和弟弟压岁钱。哇!厚厚的红包呀!

年初一早上,我们便随同父母到亲朋戚友的家拜年。这一趟下来,又是口袋满满。过后,爷爷和婆婆又给我和弟弟各50零吉,让我们拿来买自己喜爱的东西。

农历新年是华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我们应该把它保留下来,并且j继续发扬下去。

我爱春节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上学的时候了,但我的记忆还沉浸在过年的欢乐中。

春节意味着旧的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的开始。大年初一,我很早就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醒了,啊,过年了!我赶紧起床,推开门一看,哇!外面白茫茫的一片,真是“瑞雪兆丰年”啊!然后,我对奶奶和爸爸妈妈说了几句吉祥话,祝他们新年快乐,我还收到了他们给我的压岁钱。爸爸妈妈也把买的一大堆好吃的东西放在一个盘子里,让我和弟弟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于是我们开怀大吃。吃好了,我和弟弟一起到外面去打雪仗,外面还飘着雪花,但我和弟弟玩得热火朝天,一点儿都不觉得冷。我们的头发上,新衣服上都沾满了雪花,我们玩着,笑着,真开心啊!

大年初二,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去走亲访友。春节拜年是中国人传统的习俗,因为相互拜年可以增进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我们到老婆婆的家里,一进门,就看到好多的亲戚都在家里。然后,我就一个个地祝他们新年快乐,他们说我长高了,也懂事了,同时祝我学习进步。大家欢聚一堂,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春节。

[传统节日春节的作文]

推荐第5篇: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内容

春节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寓意着新年的开始也是一家人团圆欢聚的时刻,我们一边祈祷着新的一年的好运气也在默默为自己的家人祈福,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越来越好,下面是关于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

春节的传说--争花治天下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理论,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快乐的春节

大年三十,家里最忙的就是爷爷奶奶了,他们带我买年货。超市里的人真多啊!有奶奶抱着孙子,有爸爸妈妈和儿子一起来买年货的,没过多久,我们就采购了很多年货,家里的冰箱塞得满满的,爸爸妈妈给我买了新衣、新鞋……

爷爷一回来就炒饭菜,过了一会儿,一阵饭香扑鼻而来,我正准备偷偷吃点,突然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原来是大伯来我家串门了,之后叔叔阿姨已经陆续地来到我家。

吃完晚饭《春节联欢晚会》开播了,在主持人热情洋溢的祝福专用中,节目开始了,小演员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漂亮的花伞,我们看得入了迷。11点59分50秒,主持人拿着话筒大声说:“新年马上就要到来了,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让我们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新年的钟声敲响,整个城市响起了雷鸣般的鞭炮声,五颜六色的鞭炮像含苞待放的花朵绽开了笑脸。我跟爸爸放完鞭炮收了压岁钱就呼呼大睡了。

我爱春节,爱在放鞭炮的时候;爱在收压岁钱的时候;更爱团圆的时候。

推荐第6篇: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资料

每年的春节都是大家非常期待的节日,不仅仅是因为春节有着小长假,更重要的是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没有什么是比一家人的团聚更加幸福的事情了,希望大家都能过个团团圆圆的新年。下面是关于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

春节传说--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家乡的春节

在我的家乡里,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在每个节日的背后,都藏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春节就是其中的一个。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一般称它为“过年”。

关于“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传说“年”是民间的凶兽,异常凶猛,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它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为了赶走凶兽“年”,人们便穿上红色的衣服,在自己的房子的门上贴上大红色的对联,还在屋外放鞭炮,敲锣打鼓,“年”兽果然不敢上岸了,人们便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

因此,以后每逢春节,人们总是要穿红衣服,放鞭炮,敲锣打鼓,贴红对联,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在我的家乡,“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前一年的最后一夜“除夕”一直持续到新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

守岁达旦,喜帖春联,敲锣打鼓,送旧迎新的活动非常热闹。春节是我国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我喜欢的节日。可以说,春节是中国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推荐第7篇: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素材

从腊八节开始,人们已经开始进入春节过年的状态,各种办年货、祭灶、扫尘、贴年红、年夜饭、守岁、压岁钱、年例、拜年、燃爆竹等习俗都要开始了,虽然很忙碌,但是也很幸福。下面是关于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

春节传说--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快乐的春节

除夕那天早上,我刚出门就看见爸爸在贴春联,我问爸爸:“我可以帮你贴春联吗?”爸爸说:“当然可以呀!”

爸爸就给了我一张春联,我就贴在了我房间的门上,爸爸也贴在了他的门上,我和爸爸在每个门上都贴了红红火火的春联,不一会,我们就把春联都贴好了。

妈妈在厨房做中午的团圆饭,妈妈做了十几道饭菜,接着开始包饺子了,我走过去问妈妈:“我可以帮你包饺子吗?”妈妈说:“可以呀!”我们包了一会,就包好了。

我们可以吃团圆饭了,我们开心地吃着、聊着,我吃好饭就去找我的哥哥、姐姐玩去了,我们在地上放了一个大炮,“噼里啪啦……”非常响。

到了晚上八点,开始放春节晚会,里面有小品,还有唱歌的,还有跳舞的……节目都精彩。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去走亲戚,奶奶做了很多饭菜,还给了我红包,我对奶奶说:“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今年的春节我过得非常开心,希望每年都能像今年一样开心!

推荐第8篇:《认识传统节日——春节》教案

认识传统节日——春节

中班综合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激发民族自豪感。 2.认知目标:能够大胆地充分的表达自己对春节的认识和经验。 3.能力目标: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来共同装饰新年环境。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激发民族自豪感;

难点是能够大胆地充分的表达自己对春节的认识和经验和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来共同装饰新年环境 活动准备:

《东西南北过大年》短片,各种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通过背景音乐《春节序曲》和多媒体课件《东西南北过大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直接导入,直奔主题。

二、展开:1.讨论过年的习俗 2.讨论过年习俗的来历

3.教师形象生动地讲述故事,介绍年的来历 4.通过讲述自己过年的经历,相互分享和交流

5.引导幼儿进行过年的相关礼仪教育,培养社会认知能力和交往能力 6.通过讨论了解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

7.在创设好的过年环境中,分组合作制作各种过年饰品,动手动脑

三、结束活动

共同舞龙体验节日快乐,将活动推向高潮,逐渐结束活动。

推荐第9篇:传统节日春节的故事介绍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传统节日春节的故事介绍,我们来看看。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压岁钱”有一个有趣的来历呢!传说中,有个叫“祟”的小妖,每年三十夜它会摸睡熟的孩子的头,孩子就会变傻。又一年的三十夜,“祟”如约的来了。有户人家孩子睡觉时把红纸裹着的“压胜钱”放在枕边,当“祟”正靠近他时,红纸突然发出一道亮光,“祟”惊慌失措的逃跑。因此大家叫它为压祟钱,“岁”和“祟”发音相同,叫压岁钱。

推荐第10篇:[寒假征文]传统节日之春节

[寒假征文]传统节日之春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真多啊!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吗?哈哈!让我白婧彤神探来告诉你们吧!故事要开始喽,准备好了吗?

从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它在每年的最后跑来吃人。为此,大家很焦急。一个个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有个人知道年怕红红的和声响大的东西。于是,他让大家贴春联,放爆竹。这样就把年吓跑了。这个时候定为“春节”。

春节习俗有很多。比如放炮,看春晚,贴春联与倒贴“福”字。我呢,最喜欢放炮了呢!我欢蹦乱跳地拿着刚买的炮向楼下奔去。“嘭”“啪”各种炮。瞧啊,那炮像一朵朵美丽的水花,迎着光飞奔而去,背着光慢慢落下。好美哦!OH!MYGOD!那火花直冲我奔来。我吓得拔腿就跑,夺路而逃。等火花熄灭了,我也跑得气喘吁吁了。

除了习俗,最令人垂涎三尺的非美食莫属了。年糕年糕年年高升,汤圆汤圆团团圆圆,饺子饺子吉祥如意。在众多的食俗里,我最爱吃的就是美味的家家团圆的汤圆了。光看起来美,闻起来香,吃起来甜就能说明一切。咬开一口软软黏黏的皮呀,芝麻流露出来。再咬一口芝麻,哇哦!好美味哦!正是“此味只应地上有,天上能有几回闻”啊!

过春节是我最喜欢的。有年的故事,有好吃的汤圆,还有美丽的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你给我们了多少快乐,我喜欢你!

老师评语:这次作文写的真好,能将有关春节的传说、习俗用自己的经历,体会生动,具体地描写,字里行间表达出你对传统节日的喜爱。文中诗歌的巧妙运用使文章更具亮点。

陕西西安新城区新知小学三年级:白婧彤

第11篇:中国传统节日的作文——春节

春节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再没有什么节日能比春节更让人梦系魂萦、铭心刻骨,它以其神圣、隆重、喜庆、吉祥的浓郁特色,在人们心中打下牢牢的情结。这无与伦比的厚重情结,在漫长悠远的历史长河里,仿若一根风雨不蚀,亘古不朽的硕大红飘带,维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连结着百姓的幸福与苦难。

当岁月的脚步声又一次震响于年末岁首之时,年关已倏忽而至。我在神圣的期待里翻捡着关于春节的陈年记忆,也在温暖的盘算中寻觅着关于年关的诸多话题,由此衍生出一连串的思索。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国门的洞开,各国文化的交流,人们逐渐关注起西方节日来,如圣诞节就早已闪亮登场于我们这片古老而焕发活力的大地。尽管洋节来到中国,却冲击不了中国传统节日,过大年,它依然没有失去其永恒的光泽,挥舞红绸、打着腰鼓而扭秧歌,舞雄狮从来都没被淡漠;红炉围坐、张灯结彩而为除夕守岁的光景总是令人倍觉温馨。

一个古老悠久的节庆,以其极为强盛的民族性而经年沿袭,绵延不绝,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泯灭它的存在。即便世间长久流传着年关难过年年过的说法,然而不论是孩提的过年所向往的欢乐,还是成人的过年关所滋生的微妙情感,都不可能动摇人们对过年的浪漫憧憬与慎重思谋,这便是春节的无限魅力。

春节文化已由单一变得丰厚,由传统走向新潮。人们从过去的放鞭炮、贴春联、张灯结彩,转向外出旅行,游览名山大川;转向参加主题PARTY庆典活动。同时,人们也开始将传统的阖家团年,转向到饭店包席守岁;即便拜年,许多人早开始用电话问询、手机短信、Call机传呼以及发E-mail等手段,将传统的团拜与逐门逐户的恭贺新禧取而代之。

此外,以辞旧迎新为主题的歌舞晚会、朗诵会、音乐会、书画展示会,愈来愈受到人们推崇和青睐。所有这些,不仅增添了传统佳节的气氛,而且以其日渐浓郁的文化含量折射出富有时代气息的特色。

但不变的是春节对于所有炎黄子孙,无疑是共同的吉祥福祉。不论是飘泊海外,远涉重洋的游子,还是羁旅他乡、辗转迁陟的儿女;无论是挣扎底层、孤陋寡闻的草民,还是高官厚禄、养尊处优的贵人,心里无不揣着对春节的眷恋,无不怀抱着对过年的珍视。一句每适逢佳节倍思亲的诗,该凝结人们心头几多深情!/zl/转载请保留

一俟年关迫近,跋涉于迢迢旅程的人们,那种星夜兼程的匆匆行色,那渴望乡关的殷殷目光,无一不是因春节这根幸福丝带所牵动所濡染。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像我们这样对春节饱含深情,旷世持久,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像我们这样对春节无比虔诚,历久弥坚。

春节,是亲情的高度凝炼,又是催生欲望的时辰。寄托的是真情,期盼的是团圆。此时此刻,就连铁窗之中的囚徒,也会萌生对大墙之外的家的深深挂念。

在年关,许许多多人的心中便有形形色色的欲望悄然升腾:有的期待时来运转,把忧伤与苦痛抛弃;有的渴望开年大吉,将理想与希冀化为现实;有的畅想宏福齐天,能有贵人保佑平安、万事顺遂。因而久别的希望重逢,分离的希望团聚,贫穷的希望富有,卑微的希望平等,痛苦的希望幸福,忧伤的希望和美,农人希望丰收,工人希望上岗,穷人希望发财,我希望顺利考上重点高中人们似乎把所有人气与运气和机遇一古脑的托付给春节。

哪怕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人们也对春节充满无限的眷恋。因而春节盛满了欲望,春节催生着欲望,人人梦想乘着这不无吉祥的欲望之船抵达美满如意的彼岸。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12篇: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

春节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有的人心灵手巧,把自己剪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像降落的雪花。

当晚,一声声花炮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礼花映红了整个天空,像一朵朵美丽的花。放完了鞭炮,家人们就吃上了热乎的团圆饭。

家乡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家家都买起了年货,忙里忙外的准备了起来。而小孩子们更是热闹,男孩子向大人要钱买鞭炮,女孩子缠着父母吵着要买新年衣裳

转眼间,已经是小年了,腊月二十三,孩子们差不多都放假了。这一天,大人开始忙活着包水饺了。晚上,一盘香喷喷的水饺摆在了餐桌最显眼的位置,看看就觉得多么美味可口。

腊月二十八这天,小孩跟着父母,在卖鞭炮烟花的区域里逛着,东挑挑、西挑挑,不一会儿,袋子里就装满了烟花、爆竹,当然还有小孩能自己玩的小鞭炮和烟花。一家人就高兴的回家了。

其实,最热闹的还是大年三十这天。天渐渐黑了的时候,家人们站在大门口上就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看到那一朵朵灿烂夺目的烟花时,就会想到,这一晚今年的最后一个晚上,过了这一晚我就又长大了一岁,长大了一岁的我会迈向人生更高的阶梯、会突破人生更多的奇迹……看完了烟花,回到温馨洋溢的屋子里,会看到一桌丰盛美味的大餐,还有几盘光滑晶莹的水饺。这时,津津有味地喝两盅。全家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引人入胜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家洋溢在幸福的生活之中……

大年初一,这一天便是春节了。不管男女老少这一天都会穿着新衣服,迈着轻松的步伐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接下来的几天一般都是去小孩子妈妈的娘家走亲戚,这也是一种习俗,也是过春节可少的习俗呢!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是元宵节,也叫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赏灯节也是元宵节的别名,这是因为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这一天,大家会吃着香甜粘滑的汤圆;到了晚上,每一家都会出来放烟花,看元宵晚会,家人们又一次在幸福之中。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了,就这样,我们迎来了新一年的曙光。

第13篇: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文字[优秀]

一年一度的春节马上就要到啦,临近年关,很多人的心思早已经飞回家了吧,在我们的心中春节就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什么事情都没有回家过年重要,希望大家都能过个开心年!下面是关于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文字的内容,欢迎阅读!

传统节日春节手抄报

我的春节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买年货、贴福字、吃年夜饭、上门拜年。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过年民俗。

今天是大年三十,在我们家贴福字可讲究了,贴福字必须在早上6点至中午12点之间,意欲着辞旧迎新,来年全家福气滚滚来。今年年夜饭轮到在大伯家,刚好又是大伯一家乔迁之喜,真是双喜临门。爷爷和奶奶早些天就开始预备年夜大餐了,到了晚上我们全家围坐在餐桌旁,欢声笑语的品尝着年夜大餐,席间还向长辈们碰杯祝福来年身体健康,心想事成,爷爷和奶奶也祝我新年快乐,在新学期学习更上一层楼!

大年初二,爸爸妈妈带着我回妈妈的老家衢州开化亲戚家拜年。在车上我看见路边的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大大的福字,还有的门上挂着红通通的大灯笼,不时还有几声难得的鞭炮声响起,在这里年味更足!晚上,亲戚们都到我外婆家里来拜年,一起吃团圆饭。围着大圆餐桌有20多个亲戚,好不热闹,亲戚们有的高声祝福大家,有的埋头只顾品尝美食,有的相互碰杯敬酒,一派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景象。第二天我们前往乡下给亲戚们拜年,发现村口村里都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大家都忙了一年,只有在过年时才回来和盼望着他们的亲朋好友们团圆相聚。每家每户的房子都是漂漂亮亮的,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都是热气腾腾的,每家每户的院里院外都是暖暖的,行走在乡村街道上,每个人迎面走来相对时都默契的点着头,用不高不低的音调问候一声“新年好”,我和这边的小朋友见面时相互都说一声“新年好”。听长辈们说,过年在这边是最热闹的,到了正月十五还有自发组织的舞龙灯、猜灯谜的传统节目,我和爸爸妈妈约定着一定要在这里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节日,在这段时间里世界各地的华人都相聚在一起过节,相聚在一起共同祝愿来年的幸福和安康!这就是我的春节!

春节传说--桃符传说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

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第14篇:有关春节的传统节日绘本

有关春节的传统节日绘本

《年》作者熊亮,2007年明天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根据中国古老的传说演化而来,一方面有传说中的怪兽年的影子以及如何对付怪兽,打败怪兽;另一方面又有所提炼升华,怪兽的由来,除了鞭炮、春联、福字等武器外,我们还可以从根本上——自己的内心来打败这只怪兽。抛开那些不愉快,积极勇敢地面对,向你的敌人问一声好,化解心中的那团怨恨,自己的心中充满阳光,任何怪兽都进不来,也就自然不必惧怕他们了。当然了这层深意不是小娃们说懂就能懂的,倒是让我们成年人在看书之际深深地思索。不能不说这个解释的角度很新颖,也很让人回味,这恐怕就是好作品的内涵所在吧。 另外,在熊亮的中国原创图画书系列中还有一本《传统节日》,讲述了从除夕到新年再到元宵节、二月

二、三月

三、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最后直到腊八等十二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等,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看的另外一套与春节有关的、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就是这套吉星高照中国故事绘本。这套书的作者甘微,绘画张晓、陈熙、唐惟等,2010年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这套书一共四本,分别是《门神的传说》、《灶神的传说》、《财神的传说》以及《月老的传说》,前三本多少都与春节有关,所以在这里一并介绍给大家。这三本书分别讲述了门神、灶神以及财神的由来,人们对他们的期许,求他们保佑的事情等等,最后还会把相关的传说也总结近来。宝儿很喜欢这套书,胜过对上面一本的喜爱,可能也和故事的浅显以及卡通、明快的绘画风格有关,易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接受。

同样,这两套书也分别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第一套书是绘本中华故事之传统节日系列,作者郑勤砚,黄山书社2011年出版。

这套书讲述了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重阳节在内的六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让孩子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了解不同节日的习俗。比如即将到来的春节有哪些习俗,孩子们如何、大人又如何,贴春联、贴福字、包饺子、吃年夜饭、拜年、得压岁钱、放鞭炮等等,形象生动地让孩子们了解春节的风俗。

第二套书是《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司南改编,朱新建等绘,2011年连环画出版社出版。

全套书共八本,涵盖了小年、春节、元宵节、二月

二、端午、七夕、中秋以及腊八等八个中国传统节日。讲述了节日的由来、传说以及相关的传统文化,也是让宝宝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选择。

第15篇:“民族团结一家亲”征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民族团结一家亲”征文:中国传统节

日——春节

普洱市镇沅县振太镇中心完小四(3)班梁宏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端午节、春节等。如果要数我喜欢的,那肯定就是中国最隆重的春节啦!

每逢春节,人们总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户户都一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大年三十我们一家老小忙开了,妈妈和奶奶忙着准备年夜饭,我和爸爸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对联贴好了,我拿起“福”字正要贴在门上,爸爸连忙阻止我说:“‘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幸福光临我们家了。”哦,我明白了,于是我高兴地把“福”字倒贴在门上,还高兴地说道:“福到了,福到了!”晚上,该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桌上摆放着丰盛的晚餐,使人看了口水直流。桌中间有一条鱼,那就表示年年有余。我们全家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年夜饭,全家人都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满了幸福的气氛。我一边吃一边听大人们聊天,听着听着我的好奇心又来了,就问奶奶:“奶奶,为什么春节每家都要贴对联,放鞭炮呢?”奶奶就讲起了春节的来历。

原来远古时期,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一口可以吞食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年”,老虎、狮子见到它都会吓得扭头就跑。但是,“年”怕响、怕火、怕红色,人们知道它的弱点,就可以抵御它了。一次,几只“年”跑下山来去村庄滋事,村民燃起篝火,“年”听到响声就跑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乡亲们拿出红柑,花生等好吃的东西一起吃,相互祝贺。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每当到了这天,家家户户就会贴红春联,燃放炮竹,点红蜡烛,穿红衣,以“红”为吉利的象征。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全村放起了鞭炮,爆竹声声,震耳欲聋,鞭炮齐鸣,响彻云霄,彻夜狂欢,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春节的喜庆场面,我知道,它在祝福我们学生好好学习,快乐成长,祝福老师和家人健康平安,祝福农民伯伯风调雨顺,硕果累累,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和谐强大!

第16篇: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在这里隆重举行迎新春军政领导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与厚爱;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驻军部队建设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2008年, 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对部队来说,也是面临考验,持续发展的一年.在2008年,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成功抗击了南方雨雪冰冻和四川特大地震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完成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我国经济发展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取得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成绩.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大力支持下,驻军部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忠诚使命,践行宗旨,各项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2008年1月4日,我市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目标.对于我们空军部队来说,全体官兵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总要求,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抓中心带全面,抓基层打基础,抓安全促发展,抓作风树形象,广大官兵精神振奋,士气高昂,部队建设继续保持了又(转载自范文大全网 ,请保留此标记。)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完成军事训练,战备执勤,等任务的同时,广泛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拥政爱民系列活动,通过为地方建设义务献工,开展各类人员军训,开展\"送科技,送法律,送医疗\"下乡,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等形式活动,从资金技术物资上帮助农民致富,帮助困难群众,帮助地方政府解决难题,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不断发挥模范作用,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不断发挥中坚作用,在共建共育中不断发挥表率作用.尤其是在去年5月四川发生震灾后,我部广大官兵踊跃捐款捐物,积极交纳特殊党费支援灾区,充分展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情与关爱,树立了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爱民之师的良好形象.

牡丹江是一座具有双拥优良光荣传统的城市,牡丹江又是我们空军的摇篮,在这座军民鱼水情深的城市,在这座跨越发展和充满希望的城市,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牡丹江这块拥军热土的无限深情;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丹江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深厚爱.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各项改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想部队之所想,急部队之所急,帮部队之所需,解部队之所难,真心实意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继续推行军人子女免收择校,转学费用,升高中加30分等优惠政策,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帮助部队解决存在的困难.2008年,在市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开通了到我部的33路拥军专线,解决了部队家属和官兵远离市区出行难的问题.市领导始终心系部队,情系官兵,每逢重大节日都到部队走访慰问,了解部队情况,看望部队官兵,指导部队建设,给部队极大支持.这一件件真情实事,一项项拥军活动,对鼓舞官兵士气,促进战斗力提升和部队建设都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它凝聚着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对驻军部队的无私关怀和真情厚谊,也浸透着全市275万丹江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与厚爱.在此,我代表93017部队全体官兵向支持我部军队建设的市委,市政府及五大班子各位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我们倍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重任在肩.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市向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干事创业,追赶跨越\"的进取精神,牢记责任和使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进一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努力开创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全面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继续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牢牢把握加快发展,依法治军,质量建军这个目标不动摇,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打开一片新天地,进入一个新境界,为牡丹江市跨越式发展和争创\"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全市人民积极推进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喜迎新春佳节之际,市委,市政府召开军政领导

迎新春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国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部队建设的鼎力支持,对人民子弟兵的神情厚爱.对此,我代表驻牡部队全体官兵表示诚挚谢意,并向各位领导及全市280万人民拜个早年.

2008年,我们驻牡部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样,经历了大冰雪,大地震,大奥运,大航天,大危机的考验和锻炼,政治更加坚定,思想更加清醒,眼界更加宽阔.回顾过去的一年,也是驻牡部队伴随牡丹江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各项建设持续发展的一年.军分区持续开展\"双支\"和\"百里文明边防线\"活动,出资12.6万元,帮扶6个贫困村,捐助34个贫困学生,修路8公里,植树近6万株,出动兵力280人协助完成了\"木博会\"和东宁\"黑木耳节\"安保工作及林场山火的扑救工作,持续开展\"进百村爱民送医到农家\"活动,共组织13支医疗队为16个村屯3000多名村民义诊,发放药品价值7万多元,并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为灾区捐款128万元,捐献棉衣1576套,建成\"杨子荣\"和\"八女投江\"两大英雄群雕,开放了三个教育基地,拓展了国防教育大课堂,边境管理连续15年无重大涉外时间,成为中俄边境优秀管段之一,边防一团党委被评为全军先进团党委,边防六连被军区授予\"国门卫士模范连荣誉称号;空21师各团站与驻地30多所学校结成共建对子,先后资助贫困学生13名,向灾区捐款148万余元;预备役步兵师深入开展\"感恩人民,回报社会,(转载自范文大全网 ,请保留此标记。)送医疗下乡,送健康入户\"活动,为驻地军训学生达12000多人,师装备部被省军区评为先进部;207团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灾区捐款80余万元,为驻地各界进行国防教育8000余人次,组织应急训练4000余人次;209医院全年义务巡诊160多人次,并面向全市阻止了8次大型免费就诊活动,被省政府评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武警支队出动兵力5000余人次,圆满完成了城市武装巡逻和\"木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安保任务,连续14年实现安全无事故,被总部评为预防事故先进单位;边防支队全面执行\"爱民固边战略\"先后,出台10项爱民便民措施,为农民工讨回工资160余万元,支队被国家综治委评为反偷渡先进单位;消防支队由支队长邢涛亲自带队,组成全市唯一一支赴四川灾区救援队伍,共出动警力317人次,搜寻到遇难者32人,被市委市政府荣记二等功;森警支队组成全国第一支森消联防中队,提高扑火效率,并圆满完成了\"木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安保任务.各军警部队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促进第二故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较好展示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在收获喜悦,品味成果的同时,我们深深感到牡丹江这块拥军热土的无限深情.市委,市政府在各项改革建设人呢无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多次组织现场办公,帮部队之所需,解部队之所难,真心实意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为军分区部队边防和战备设施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并帮助14名随军家属和子女安排工作,为武警和森警支队协调了近4万平方米土地新建营房,为空21师开通\"拥军线\"公交车,解决官兵出行难问题,长期推行军人子女免收择校,转学费用,升高中降低分数段等优惠政策.特别是在政府机关岗位压缩,人员精简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把军转干部安排好,军转干部全部安排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团职干部全部安排到副局级实职,令驻军单位领导和广大军转干部深为感动,全市还涌现出了军区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宁安市海浪村党支部书记张喜芹,军区\"优秀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爱民区委书记赵清,省委省军区联合表彰的\"模范履行职责的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东宁县委书记孙永先等一批先进典型.这一件件真情实举,一项项拥军活动,一个个拥军模范,对鼓舞官兵士气,促进战斗力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浸透着全市280万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和无私情怀.在此,我谨代表驻牡部队全体官兵,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军队和国防事业的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刚闭幕的市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规划了\"大牡丹江\"的发展远景,我们驻军各部队决心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进程,持续深化\"双支\"活动,着力把部队锻造成强边固防打赢的钢铁长城,维护社会稳定的拳头力量,投身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为牡丹江跃升发展再做新的贡献,为

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再立功勋!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驻牡部队全体官兵,祝在座的各位领导,祝全市各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第17篇:中国传统节日饮食礼:春节家宴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礼:春节家宴怎么吃

春节期间,人们食用量较少,特别喜欢吃一些少油腻多清淡的菜肴。办家宴选用席谱时要荤素相配,冷,热,小吃兼顾。冷菜清淡不腻,可佐酒。热菜中既要有软熟、细嫩之菜,也要有香脆类的油炸食物。菜肴的色泽宜红、白、绿、黄相映,体现喜迎新春的情趣;口味既有甜、咸,又有酸、辣,搭配合理,使人感到滋味无穷。 上菜程序亦有讲究,前人曾有总结:“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一般应先上凉菜后上热菜,炒菜中要咸的先上,其鲜咸突出,能开胃,刺激食欲;油炸、甜食类可在中间或上大菜之前上,因先吃油炸、甜食易使人肚饱和倒胃;酸、淡汤菜应放在最后,既可醒酒,也可解腻;小吃安排在饭后,以取特色风味调整味觉,增加口感。篇2: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过年原先在“腊日”,即腊八,后改为阴历年首日,即春节。民间风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称为“过小年”, 是过“大年”的预演。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鲁迅先生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除了除夕,在接下来的正月初五,即俗称的破五节也会以饺子当作那一天食物。 农历正月十五是汉族传统的元宵佳节,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元宵节的主要吃食也叫元宵。在南方,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元宵的吃法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实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酿、白糖、桂花煮食,风味独特,宜于兹补。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

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

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角黍”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江浙一带还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

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现在月饼则形成了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在江南水乡,还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擂圆是冬至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与平日里吃的汤圆相比,临海人的冬至圆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意味深长。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篇3:春节家宴菜谱

春节家宴菜谱

快过年了,春节做什么好吃的呢?中国吃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春节家宴菜单,以供参考。

家宴设计首先应从选料开始,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原料是做不出好的菜肴的,所以选料时要以鲜、活、净为标准。有了原料,接下来是配菜,因为巧妙的搭配以及切的形状大小、厚薄程度等都直接影响菜点的口感、质量。再接下来就是烹调,所谓“烹”即为加热,“调”即是调味。火候(火力的大小)是烹调的关键一环,调味是重要一关,所谓“五味调和百味香”,投料的先后、多少是否恰到好处,直接决定菜肴的好吃与否。最后对成品的点缀、装饰便是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

宴席的组成一般由凉菜、热菜、大菜、甜菜、面点、汤羹、水果等组成。根据各人口味、习惯的不同,以设计不同的家宴菜谱。不过要注意一点:原料尽可能不重复使用,口味也尽可能不要一样,这样才会让人感觉到整个宴席的丰盛,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技艺的精湛高超。

春节家宴菜单:

热菜:

1,小笨鸡炖蘑菇 2,家焖黄花鱼 3,葱烧海参 4,青椒肉段 5,清蒸深海对虾 6,(某一道蔬菜)

凉菜:

1,家常凉菜(三乐饭店口味) 2,(熟食拼盘) 3,(干果拼盘) 4,水果沙拉

主食:

白米饭、三鲜水饺

春节家宴热菜做法:

小笨鸡炖蘑菇

材料:

鸡、蘑菇(榛蘑最好或是其他干蘑菇)葱段、姜片、干红辣椒、大料、生抽、料酒、盐适量、冰糖 食用油

1.鸡肉剁成小块(传统东北做法鸡块较大,比较粗犷);

2.蘑菇去除杂质和根部,用清水淘洗干净,用温水泡30分钟,沥干待用,浸泡蘑菇的水过滤掉杂质以后待用;

3.炒锅烧热,放入2大匙油,待油烧至微微有烟时放入鸡块翻炒,炒至鸡肉变色,水分收干;

4,放入葱、姜、大料、干红辣椒,炒出香味; 5,加入蘑菇一起炒匀; 6,加入酱油、糖、料酒,将颜色炒匀,加入浸泡过蘑菇的水和开水(水面没过鸡肉即可)烧开;

7,加盖转中火炖30分钟左右,至鸡肉酥烂,汤汁收浓(中途要注意查看,防止鸡肉黏锅),最后用盐调味,装盘即可。

家焖黄花鱼

原料:黄花鱼(二十多一斤,真贵啊,买了两条,花了三十九块多,关键是鱼看着还不大!)

调料:酱油,醋,料酒,糖,盐,葱,姜,蒜

做法:黄花鱼洗净去鳞,去腮和内脏。新学的黄花鱼去内脏方法:去腮的时候把内脏从头部拉出,保持鱼肚子的完整,据说这样黄花鱼的味道保持的更好。这个手法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自己体会了,感觉很血腥很暴力。处理好之后把鱼身上斜着划几刀,抹上少许酱油,放一边备用。

葱一段,切丝。姜一小块,切片。蒜数瓣,拍扁(我喜欢放很多蒜,因为蒜会变得很好吃)。

锅内加油烧热后加入葱姜蒜爆香,加入黄花鱼,翻个面,依次加适量料酒、酱油、醋、糖和盐调味,加入150-200毫升左右的水,大火烧开改小火,盖盖焖15分左右,中间可以把鱼翻一下面,不翻也可以,因为翻不好的话,鱼肉就碎了。然后大火收干汤汁即可。

葱烧海参

菜谱配料:

水发海参500克,大葱段100克,大油25克,五香油25克,白糖10克,糖色适量,湿淀粉40克,毛姜水少许,料酒25克,味精5克,酱油25克,清汤适量。

制作方法:

1.将海参用旺而不烈的火燎到外皮焦枯、发脆,用刀刮去焦黑的一层,见到深褐色为止,然后放凉水中浸泡2天,待参体回软后,再行煮发,首次煮发5分钟左右,开肚掏出肠肚和杂质,用清水洗漂干净,软硬分开,软的浸泡清水中,硬的继续煮发,反复多次,全部煮发软为止,照此漂洗浸泡4-5小时即可使用;

2.用坡刀将海参切成一字条,把大葱切成3厘米的段;

3.把海参放炒勺中用开水氽一下,然后加入清汤、料酒、毛姜水,上文火煨一煨捞出后待用;

4.把炒勺放旺火上,倒入大油烧热,放入葱段炸成黄色捞出加入清汤、料酒、白糖、糖色、酱油、味精和毛姜水,烧开后撇去浮沫,然后将煨好的海参、炸好的葱段放入,汤再次烧开后,随即淋入湿淀粉勾芡,出勺加葱油,最后倒入盘内,葱烧海参即成

青椒肉段

原料:

猪腿肉、淀粉、辣椒片。

做法:

1、腿肉切成小块,很小白勺想是禾中块,力口胡椒粉,料酒,少量生抽腌1会;

2、碗里放进大年夜量干淀粉禾口水,搅一搅,然后放着动一会,水再上,把上面白勺水倒掉落,留着下面白勺粉。(这是白勺编制,再搅拌肉里又加了些干白勺淀粉);

3、刚才白勺肉块禾口淀粉同化搅拌均匀,这里多力口点干淀粉才能保持黏度;

4、油锅烧热,小火,必然要小火啊!把肉挤成肉圆放进锅中炸到定型、发白捞出;

5、把油锅转中火再大年夜些,定型白勺肉段再下油锅炸,炸成金黄色捞出控油;

6、再取1个碗,碗中放少量酱油,料酒,白糖,盐,胡椒粉,葱姜蒜末禾口水淀粉搅拌均匀成芡汁;

7、锅里留少量油,先把辣椒片下锅翻炒至概况翠绿,捞出,再把6倒进锅中,搅拌浓稠后,大年夜火下肉段与辣椒,快速翻炒几下,芡汁均匀白勺裹在肉段上就好了。

清蒸深海对虾

主料: 对虾 300克

调料: 料酒 15克 酱油 25克 味精 2克 盐 4克 大葱 10克 姜 6克 香油 10克

制作工艺

1.将对虾剪去须、脚,挑出虾头内的沙包和脊背上的沙肠,洗净后在案板上; 2.大的切为4段(即头,尾各一段,中间切为两段),小的切为3段; 3.葱去皮,叶,洗净,切成段;

4.姜刮皮,拍松,一半切成片,一半切成末;

5.取琬一个,放入酱油、(转载于:中国传统节日饮食礼:春节家宴)醋、姜末、味精、香油,调成味汁;

6.将虾按原形装摆放在盘中,加入料酒、盐、味精、葱段姜片和少量鲜汤; 7.上屉用旺火、沸水、足气蒸10分钟左右取出,拣去葱姜; 8.上桌时蘸味汁。

第18篇:中国传统节日的作文300字: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的作文300字:春节

【篇一】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过年前夕,许多人都十分忙。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老家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就在厨房做着香喷喷的年夜饭。而我却守候着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

我喜爱的春晚终于开始了,妈妈的饭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哇!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立刻开始吃饭了。我先夹了一个白菜馅的饺子,特别好吃,接着妈妈给我夹了一个海鲜味的,我摇摇头:“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味道!”妈妈非让我吃,还笑着说:“这个饺子最甜!”我咬了一口,见一块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极了!原来如果吃到了带糖的饺子,这一年都会幸福甜蜜的。在不知不觉中新年到了,我们欢呼起来。

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 鞭炮四响,礼花冲天,大家的欢声笑语增添了过年的气氛,本是热闹的街道变得冷清,传统的春节就这样年复一年,一代人传一代人的延续着……

【篇二】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

1 / 5 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2 / 5

3 / 5

4 / 5

5 / 5

第19篇: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春节作文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春

节作文大全

这两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

在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飘飘的彩旗。妈妈做了丰盛的晚餐。外面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出门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春节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节目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我还喜欢“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老的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这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我非常开心。因为我知道,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20篇: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欢天喜地过春节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2014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欢天喜地过春节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早晨妈妈拎着袋子去菜场买菜,街上人山人海、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热闹极了。家里在大扫除爸爸拿着扫把站在椅子上把蜘蛛网清理得一干二净;妈妈用毛巾使劲地檫着窗户,把窗户檫得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我忙着贴窗花 。 到了11点左右,妈妈和爸爸在厨房里忙着烧这烧那,到处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舅舅拿着酒和饮料我们敬酒可热闹了。 春节是传统佳节,我爱春节。

传统节日春节
《传统节日春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