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中国的朝代顺序顺口溜(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5 12:08:2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历史朝代背诵口诀(顺口溜)

熟记口令(最简佳版)

本朝代口令为最简捷、同时又包含最全的朝代,顺序又为最佳。

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中国历史朝代背诵口诀

【一】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魏晋南北朝,

十国互相乱,

隋统天下和,

唐宋元明清,

还有民国在

中华忍受难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

【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三】

夏商和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民国再共和,

代代往下传。

推荐第2篇:初中历史朝代记忆口诀(顺口溜 记忆诗)

初中历史朝代记忆口诀(顺口溜 记忆诗)大全

提供几种不同版本的历史朝代歌:

第一种(通俗版)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简易版)

歌诀一

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诀二(香港中学生常用简易版本)

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第三种[香港版本]

第一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互征伐,南朝篡位繁,

北隋灭南陈,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二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二首另一版: .夏商西周和东周

东周前期是春秋

后期战国乱悠悠

秦朝西汉和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三首

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公元界线平帝分,

东汉、三国、西东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民国寿命短,

社会主义气象新。

以上约计四千二百春。

第四首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历史朝代记忆简单版: 中国猿人是祖先,夏商西周和春秋.

战国秦朝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历史朝代记忆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补充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名称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

北汉,可记作: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用口诀法记忆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孔孟儒,行“仁政”; 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 韩非子,“法治”行。

▲用口诀法记忆安史之乱起止年代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63年被唐军打败,历时8

年。叛乱的起止年

代可用口诀来记: 安禄山,史思明,

骑胡虎(755),溜山(763)城。 ▲用口诀法记忆太平天国起义的主要内容

1857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统一思想;1853年3月,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这些内容可用口诀记作:

洪秀全,拜上帝, 太平天国大起义;

秀全要把古扇扇(1853年3月),

南京定都换了天。 ▲发展顺序版: 先秦:夏商周

统一:秦汉

分裂:魏晋南北朝

再统一:隋唐

再分裂:五代十国

民族矛盾尖锐时期:两宋(少数民族政权:辽金西夏)

定都北京:元明清

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国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推荐第3篇:中国各朝代文化知识(文学)

中国各朝代文化知识(文学)

一)春秋时代

l、《诗经》,又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雌》《氓》、《伐檀》、《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1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 1 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为《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10、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

2 《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1、《战国策》,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

12、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13、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

3 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15、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苏武传》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16、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情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凌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7、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8、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

4

19、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20、陈寿,字承祚。主要作品为《三国志》《隆中对》出于此。

21、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22、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23、范晔,著《后汉书》《乐羊子妻》、《张衡传》等出于此。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

24、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为《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周处》《陈太丘与友人期》等出于此书。属笔记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铁事,与 “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25、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26、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其中《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之一。 (五)唐

5

27、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8、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29、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30、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31、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3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阳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集为《王右丞集》。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3、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6

34、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3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集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36、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集为《岑嘉州诗集》。

37、盂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集为《孟东野诗集》。“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38、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

7 《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39、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4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4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 (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门《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8

42、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43、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4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45、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与其父李碾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 (六)宋

46、范仲淹,字希文,溢文正。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集为《范文正公集》。兼工诗词散文,属豪放派。

9

47、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为《雨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48、晏殊,字同叔,溢元献。主要作品为《浣溪沙》《蝶恋花》等,存《珠玉词》《曼元献遗文》。尤擅小令,风调闲雅,气象富贵。

49、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溢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50、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六国论》出于此)。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

51、曾巩,字子固,溢文定。南丰人,又称南丰先生。\"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元丰类稿》(以年号命名)。

5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溢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乡贯临川,集为《王临川集况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53、司马光,字君实,封温国公,溢文正,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史界\"两司马。之一。主要作品为主编《资治通鉴》,《赤壁之

10 战》《泥水之战》皆出于此。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上自战国下至五代计1362年的史实。史书\"双璧\"之一。

54、沈括,字存中。晚年居梦溪园。主要作品为《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

5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溢文忠。\"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56、苏辙,字子由,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57、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58、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59、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色儿》》永遇乐》《清平乐》等。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苏拭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11 60、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主要作品为《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等出于此。

61、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民族英雄。主要作品为《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著有《文山先生全集》。爱国精怀,激昂动人。 (七)元

62、关汉卿(字),名一斋,号已斋叟。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6

3、王实甫,主要作品为《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21折),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64、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结为《东篱乐府》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65、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主要作品为《云庄休居自道小乐府》其中《山坡羊〃潼关怀古》一首最成功。

66、睢景臣,字景贤,主要作品为《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八)明

12 6

7、施耐庵,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游传》简称《水浒》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对后世农民起义发生了巨大影响。

68、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中国第一位全力创作通俗小说的作家。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三国》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6

9、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主要作品为《西涝记》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70、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主要作品为《震川文集》有《项脊轩志》《先批事略》等)。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 7

1、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临川人。主要作品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铰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叫\"临川四梦。。是浪漫主义杰 作。

72、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别号顾曲散人。主要作品为编辑短篇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共120篇。《灌园叟晚逢仙女》出于此。\"三言\"与凌檬初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13 7

3、张溥〃字天如,\"复社\"领袖。主要作品为《七录斋集》,《五人墓碑记》出此。 (九)清

74、洪升,字防思,号稗畦。主要作品为《长生殿》(传奇写唐明皇、杨贵姐爱情故事。

75、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又号云亭山人。主要作为《桃花扇》(传奇)。写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剧。

76、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主要作品为《聊斋志异》《促织》《狼》《席方平》《劳山道士》《画皮》等出于此。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方式反映现实。 7

7、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主要作品为《方望溪先生全钞《左忠毅公逸事》等出于此。桐城派创始人,以\"义法\"为宗。\"义\"即\"言育物\";\"法\"即\"言有序\",语言风格追求雅洁。 7

8、吴敬梓,字文木,敏轩。主要作品为《儒林外史》 7

9、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主要作品为《小仓山房文集》《祭妹文》《黄生借书说》等出于此。《随园诗话》等。论诗主张抒写性清,创\"性灵\"说,不满儒家\"诗教\"说。

14 80、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主要作品《红楼梦》(高颚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丧的高峰。

81、姚鼐,字姬传,号惜抱先生。主要作品为《惜抱轩文集》有《登泰山记》等。\"桐城派\"奠基人之一。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结合。

82、李汝珍。字松石。主要作品为《镜花缘》以浪漫主义手法写幻想图景,如\"君子国\"、\"女儿国。、\"两面国\"等。

83、龚自珍,字瑟人,号定an,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先驱。主要作品为《病梅馆记》《己亥杂诗》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

84、吴沃尧,字趼人。别号我佛山人。主要作品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谴责小说。

85、李宝嘉,字伯元,别称南亭亭长。主要作品为《官场现形记》《制台见洋人》一节出于此。谴责小说。

86、刘鹗,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主要作品为《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是其中一节。

87、曾朴,主要作品为《孽海花》谴责小说\"。

88、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称饮冰室主人。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康有为合称\"康梁\"。主要作品为《谭嗣同》《少年中国说》

15 等。有《饮冰室合集》他是\"新文体\"的创造者,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僵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到不检束。被誉为\"中国近代最好的、最伟大的一位新闻记者\"。 (十)现、当代

89、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傍惶》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90、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为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 (包括《凤凰涅樊》《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91〃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16 9

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为《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93、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94、徐志摩,现代诗人。主要作品为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著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95、田汉,著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另有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后定为国歌。

96、朱自清,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著作《经典常谈》著宅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 七毛钱》等。

17 9

7、闻一多。著名爱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为诗集《红烛》《死水》著名篇目有《太阳吟》《洗衣歌》《发现》《一句话》《死水》等,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古典新义》等。

98、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形成了老舍的风格,也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

99、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用格言式诗句咏唱母爱、童贞、大海。散文也表现\"爱的哲学\",被誉为\"美文\"的代表。 100、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为剧本《秋谨传》、《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祝福》、《林家铺子》、《我的一家》等,报告文学《包身工》创作了我国最早的电影文学剧本《狂流》

10

1、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随想录》等。《家》等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封建家庭历史的最成功的作品。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18 10

2、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小说家。主要作品为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之一\"《李》被誉为\"走向民族形式的里程碑\"。其民族化,大众化,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

10

3、曹禹,原名万家宝。戏剧家。主要作品为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10

4、艾青,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主要作品为《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光的赞歌》等。他的作品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给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很大影响。

10

5、周立波,主要作品为《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暴风骤雨》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最成功的文学作品之一,获斯大林文学奖。

10

6、孙犁,原名孙树勋,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白洋淀派\"创始人。

10

7、梁斌,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作品是概括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方农民生活和斗争的史诗。10

8、柳青,主要作品为长笛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

19 10

9、杜鹏程,主要作品为《保卫延安》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人物有彭德杯、周大勇。

110、李季,主要作品为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长篇叙事诗《杨高传》。前者以信天游形式歌颂陕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11、杨沫,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反映了30年代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和成长道路,主要人物有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

1

12、曲波,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故事惊险紧张,富有传奇色彩。

1

13、罗广斌、杨益言,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红岩》,小说主要人物有许云蜂、江姐,特务徐鹏飞。

推荐第4篇:中国诗词名句(朝代编)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

按朝代编辑(隋唐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隋朝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唐朝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歌》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以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瑕《江楼感怀》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宋朝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元明清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见日俄战争地图》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推荐第5篇:中国铁路干线顺口溜

中国铁路干线顺口溜 (肖某人 编写奉献)

中国铁路干线长,五纵五横织成网。 京哈京沪贯南北,京九京广直达港。 宝成成昆至河口,太焦焦柳至湛江。 滨洲滨绥东北横,京包包兰通青藏。 第二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至北疆。 大秦神黄焦兖日,晋煤外运出海港。 川黔黔桂和南昆,西南出海到两广。 贵昆湘黔连浙赣,浙赣向东接沪杭。 拟定新线还待建,沿江粤海与川藏。

推荐第6篇:中国地理顺口溜

中国地理顺口溜,太绝了!

1、我国领土四端: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2、中国十四邻国名称: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3、中国的行政区划: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陕甘,新藏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4、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

5、我国铁路干线:南北京广与京九,京哈京沪列在东。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交贵昆。东西京包和包兰,陇海兰新至北疆,沪杭-浙赣至株洲,湘黔株洲至贵阳,贵阳-昆明是贵昆。

6、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松嫩和江淮,鄱阳洞庭江汉连,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为先。

7、中国地形,可用歌诀概括:

(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祁连横断山,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太行巫雪峰。

(2)三级阶梯特点的影响:海洋湿润供水多,利于农、林、牧、渔。许多大河向东流,沟通海陆交通网。滚滚东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阶梯间。

8、长江概况:青藏高原唐古拉,长江源出此山间,各拉丹东是源头,自西向东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奔流上海入东海,流程全长六千三,排名世界列第三。宜昌以上为上游,切山断岭多峡谷,落差达到六千米,水力资源最丰富。中游宜昌到湖口,湖泊支流寻常见,下游湖口至海口,江宽水深平原阔。

9、黄河源流概况:青藏高原黄河源,源出巴颜喀拉山。出山向东入青川,北上甘宁内蒙转,南下晋陕折豫鲁,东去注入渤海湾。

10、秦岭-淮河线的概括:秦岭淮河线两边,亚热暖温分界线,湿润半湿分两半,八百毫米降水线,一月均温零度线,水田旱地分界线,南方北方分界线,自然风光大异然。

11、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江口东是香港,素称明珠和天堂。新界九龙香港岛,发展经济各有长。进口原料搞生产,电子钟表和服装,银行如林船如梭,金融中心自由港。九七回归更发展,一国两制好主张。 煤——

河北峰峰和开滦 大同西山晋阳泉 黑有鸡西鸭鹤岗 辽抚阜新淮北皖 徐州煤矿在江苏 河南有个平顶山 内蒙古的准格尔 霍林东胜元宝山 陕西神府贵六盘 再加宁夏石嘴山 铁——

河北武安和迁安 辽宁本溪和鞍山 白云鄂博内蒙古 安徽铁矿马鞍山 海南石禄富铁矿 攀枝花矿在四川 湖北铁矿是大冶 甘肃有个镜铁山 有色金属——

钨产南岭与大余 锡矿山间生产锑 铜仁汞个旧锡 修文淄博平果铝 云东川赣德兴 两地铜矿负盛名 锡铁山水口山 两个山地产锌铅 招远金白银铜 甘肃金昌镍资源 我国省级行政区——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 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是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 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 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 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推荐第7篇:中国地理顺口溜

中国地理顺口溜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 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 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 归西南

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

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货运选择三原则 :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 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 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

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1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的9大粮食基地口诀:三《三江平原》松《松嫩平原》江《江淮地区》太《太湖平原》阳《鄱阳湖》,

两湖《洞庭湖和江汉平原》成《成都平原》珠《珠江三角洲》粮。 我国5大商品棉花基地口诀:江汉平,沿江滨,冀鲁豫,南疆,黄淮平我国的甘蔗分布地口诀:两广福台川云 我国的甜菜分布地口诀:黑新内吉

我国沿海钢铁分布基地口诀:鞍本上京津唐。 内地钢铁分布基地:包太《太原》武重攀

中国矿产:5油8铁11煤,有色金属整5对 中国石油:大庆中华胜利辽!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2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线两端,黑黑河,滇腾冲,东南多,西北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 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我国2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4 ⑤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⑥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中国气候植被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 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 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 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 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 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 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 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我国省级行政区口诀1:

东北三省黑吉辽 北部边疆内蒙古 两河两山连京津 两湖三江接皖沪 南部琼台闽粤桂 川黔云藏加重庆 西北陕甘宁青新 港澳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口诀2: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推荐第8篇:中国地理顺口溜

中国地理顺口溜大全

1、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陆界:亚非界河苏伊士,运河穿过埃及境,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把此分两边。

h$ y4 H% X6 V) L

3、世界居民:世界人口分布数,最多亚洲次非洲,最少要数大洋洲,无人居住南极洲。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南美洲欧,极地沙漠高山区,热带雨林少人口。

4、澳大利亚知识总结:澳大利亚大洋环,南回归线过中间,地广人稀国发达,高原面积占一半,气候植被呈半环,动物稀有多奇观。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5、我国领土四端: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6、中国十四邻国名称: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还有缅老越。8 m1 G6 c5 q2 J: M& f/ K4 r

7、中国的行政区划: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陕甘,新藏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8、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9 n7 o# f2 w1 ?: Z

9、我国铁路干线:南北京广与京九,京哈京沪列在东。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交贵昆。东西京包和包兰,陇海兰新至北疆,沪杭-浙赣至株洲,湘黔株洲至贵阳,贵阳-昆明是贵昆。

10、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c+ P3 s Y: O0 P\' x9 j6 |

三江松嫩和江淮,鄱阳洞庭江汉连,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为先。

11、学生学中国地形时,可用歌诀概括:

(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祁连横断山,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太行巫雪峰。5 m- o, V$ W: I7 v$ H

(2)三级阶梯特点的影响

海洋湿润供水多,利于农、林、牧、渔棒。3 y, k }% o) D8 M

许多大河向东流,沟通海陆交通网。.f) Y6 D, }.Z+ a9 ]

滚滚东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阶梯间。# t/ ^% ^+ w, J/ h

12、长江概况:青藏高原唐古拉,长江源出此山间,各拉丹东是源头,自西向东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奔流上海入东海,流程全长六千三,排名世界列第三。宜昌以上为上游,切山断岭多峡谷,落差达到六千米,水力资源最丰富。中游宜昌到湖口,湖泊支流寻常见,下游湖口至海口,江宽水深平原阔。

13、黄河源流概况:青藏高原黄河源,源出巴颜喀拉山。出山向东入青川,北上甘宁内蒙转,南下晋陕折豫鲁,东去注入渤海湾。.`/ d6 _+ o6 |

14、秦岭-淮河线的概括:秦岭淮河线两边,亚热暖温分界线,湿润半湿分两半,八百毫米降水线,一月均温零度线,水田旱地分界线,南方北方分界线,自然风光大异然。

15、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江口东是香港,素称明珠和天堂。新界九龙香港岛,发展经济各有长。进口原料搞生产,电子钟表和服装,银行如林船如梭,金融中心自由港。九七回归更发展,一国两制好主张。 煤

河北峰峰和开滦

大同西山晋阳泉! \\- n& w5 y; r

黑有鸡西鸭鹤岗

辽抚阜新淮北皖- ~( Q! u7 ]; V: J& G5 e

徐州煤矿在江苏

河南有个平顶山\' p& @, S1 I.a.o1 \\% J5 O

内蒙古的准格尔

霍林东胜元宝山

陕西神府贵六盘

再加宁夏石嘴山- H! w8 D3 d3 @, R5 M% j铁\' t1 Q* i! e Z2 w, q% ?- n.]

河北武安和迁安

辽宁本溪和鞍山

白云鄂博内蒙古

安徽铁矿马鞍山- X1 p% m# B\" {& F8 |\' }

海南石禄富铁矿

攀枝花矿在四川$ k/ W! M3 \\% L: b5 z h2 {

湖北铁矿是大冶

甘肃有个镜铁山 有色金属

钨产南岭与大余

锡矿山间生产锑

铜仁汞个旧锡

修文淄博平果铝; W3 m$ t& H2 I

云东川赣德兴

两地铜矿负盛名

锡铁山水口山

两个山地产锌铅

招远金白银铜

甘肃金昌镍资源\" e4 ^! A( D: L5 ~

我国省级行政区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7 n* |/ Y\' ]* i7 J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4 V0 q0 E( `5 V- `* W! g0 i 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2 F, j, w4 A( H# ^, B/ A7 n, S2 o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3 h% x$ p/ {# x( O; ~& I6 ? + e! ~) {9 S* z

我国七大古都.r/ u.c7 \\% f7 L8 ]0 r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 @- T.v$ w1 A; |

北京故宫**,颐和园及八达岭。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4 m) p F% y$ d6 L) o 6 d3 A5 q9 d! [ 中国铁矿:* n) Y1 S.z) [ T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g+ H# K( U$ E5 T/ _- u! ?+ X1 ^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 _/ M- g8 q, k.h

有色金属矿:5 o% H% f# b) U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I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n5 I) w- N9 l+ o+ R& ]) c$ }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B\' x$ s5 l.~\" e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 O! p3 K$ k7 x9 {( K/ T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 R0 K4 e.q2 e7 p/ p& q# {7 B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F3 A# E- G9 D# D( b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 u, r- j) L: v0 m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7 B/ Z# O5 e2 K$ V/ |! K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8 p; f) z9 ?2 @! x.W2 ] Y1 G+ a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8 z y& S; Q5 N4 ]! j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9 _1 n; q! x4 M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1 @6 T% y# ?\" A 地势阶梯界线) G I5 L) H* V% Y% l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j\' }# e6 O5 u$ K7 Q9 D0 A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w6 ^% L5 L! r\' m7 [2 p 地形区界线

@5 C1 ?( q7 Q% a& W5 n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o0 R) M+ Y& _+ Z\' Y, }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2 D, I8 S.x) N1 L3 H1 W( i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l\' |; i- `( F1 H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O4 @\" i3 `: s G3 M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X& v/ b0 B* J& n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0 D# ]/ Z, q6 `6 t\' k i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8 m0 W: l/ x* n1 C, c1 e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f.j4 _3 U7 g5 d\' v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v1 o: q% H0 F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2 P3 V+ Y$ S8 p+ Q( k* u! f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推荐第9篇:朝代歌

朝代歌

唐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地理歌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疆)云贵福吉安, 川藏二宁青甘陕, 內海台重北上天, 还有港澳好河山,

第一句: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第二句:江苏、浙江、江西、黑龙江、新疆;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 第三句: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陕西

第四句:内蒙古;海南;台湾;重庆(渝);北京;上海;天津;

唐宋八大家 唐朝:韩愈 柳宗元

宋朝:欧阳修,王安石 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曾巩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元曲四大家: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

巴金:爱情三步曲:《雾》《雨》《电》 激流三步曲:《家》《春》《秋》

冰心:原名谢婉莹, 小说集:《超人》

集:《繁星》和《春水》

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往事》.散文集:《樱花赞》《小桔灯》《再寄小读者》

高尔基: 《母亲》、《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被称为自传体三部曲.

1、王绩(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人。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崔李苏杜”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苏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唐代赵州栾城人。宋代“三苏”为其后裔。与李峤并称“苏李”。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王勃(650——676):字子安,《王子安集》《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字千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卢照邻(635?-689年),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药王孙思邈的徒弟。《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杨炯(公元650年-692年),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后人称他为“杨盈川”。“神童”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后人也称他骆临海。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咏鹅》《在狱咏蝉》

4、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被后人称为诗骨。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

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沈宋”指初唐沈佺期、宋之问,两人的沈约、谢朓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永明体”,使律诗发展趋于成熟。

6、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张旭:唐代书法家,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 文宗时,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世人称他们三人分别为“诗仙”“草圣”“剑圣”。杜甫将其与李白、贺知章并列为“饮中八仙”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吴中四士。“贺监” 。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盛唐二张”

1、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谥号“文献”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誉为“岭南第一人”。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张说:张说(667~730)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封燕国公,卒谥号文贞。与苏颋(封许国公)齐名,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诰著作,人称\"燕许大手笔\"(燕许大手笔:乃初盛唐之际的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的并称。因其文章而地位显赫,二人的声望齐名,因此当时号称“燕许大手笔”。)

3、王翰(687至726)年 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其中以《凉州词二首》

(一)最负盛名。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透露出来的那种豪迈和悲凉真是有回肠荡气,洗心涤魄的感染力,令人三日犹闻其音。 凉州词二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诗派) 山水田园派以王维与孟浩然为首,其他诗人储光羲,常建,裴迪,綦毋潜,祖咏,丘为。

1、王维

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鹿柴》、《送别》、《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孟浩然

孟浩然原名“孟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代表作有:《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送朱大人入秦》《望洞庭湖送张丞相》等篇。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3、储光羲

《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4、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破山寺,就是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ing)音。

二、盛唐边塞诗派。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

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卢纶、李益等。

1、高适(700—765) ,字达夫、仲武,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系河北景县人,世称“高常侍”。 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别董大

别董大二首(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

2、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王昌龄(西元698-756年):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世称王龙标,王江宁,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其七绝与李白“足称连璧”。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出塞》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王之涣:( 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 并州(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诗人。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6、崔颢(hào),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士,(约公元704?—754年)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唐代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黄鹤楼》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后李白仿照他的《黄鹤楼》做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诗侠”,“李白斗酒诗百篇”。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为中华诗坛第一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自解诗歌风格。“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诗歌的评价。“谪仙人”是贺知章对李白的评价。 【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白)云端。《古朗月行》

6、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7、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9、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10、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另作“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

1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16、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17、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1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20、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行》

2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梦游天姥吟留别》

2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zhāo)散发弄扁(piān)舟。

四、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其人格和诗文均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等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公认的华夏诗歌的最高峰,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集前代之大成,内容上地负海涵,成一代诗史,艺术上沉郁顿挫,波澜老成,深受后世推崇。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代表作有:《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统称三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通称三别)、望岳(最好的泰山诗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宋朝的大文豪苏轼曾写过:“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之,而古今之能事毕矣。” 【代表名句】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

3、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4、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7、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8、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9、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

1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其三)》

1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其一)》

1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1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1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1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28、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19、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2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⑺,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1)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2),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3),官应老病休。 飘飘(4)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月夜

今夜鄜(fu阴平)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平生第一快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推荐第10篇: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各个朝代婚礼习俗:

随着朝代的变更,掌握历史的民族特性等各方面原因,婚礼习俗在各个朝代也会有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所说的古代婚礼大都是明清时期的,所谓“凤冠霞帔,大红喜服”,成为了婚礼最具象征意义的表征。

一、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奠定者是周朝,当时的婚姻制度属于“礼”制的一部分,他们制定的三大婚姻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周代还设有官媒,专司判合之事。结婚遵循“六礼”程序、离婚遵守“三不去”和“七去”的原则。就结婚制度的“六礼”来说,分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其中,亲迎更为复杂,根据《礼记》的记载,要求男方先到女方的家庙拜祭其祖先,然后再用车接女方到男家,要举行夫妇同器共餐、饮交杯酒等仪式,才算完成结婚之礼。另外还有“结发为夫妻”的说法,也都是从周朝开始的。这些制度和习俗的形成,历经多少朝代后,还一直流传至今。

二、汉代人看婚礼把婚礼看成是一件很庄严肃穆的事情,如同看待国家之间歃血为盟,兄弟之间结拜为盟,婚约就是一场盟誓。破坏这种应当永恒的约定,要受到起码是道义的惩罚,因此盟誓有咒语的性质。汉人以人法天,自然界的万物,乃是天阳、地阴所化生。男女则是社会的阴阳两极,是人类的渊源,是一切伦理的起点。

完整的婚礼习俗包括了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婚后礼,也叫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从一些文学作品中来看,汉代人婚礼是用青布幔搭成帐篷,举行交拜之礼。《世说新语.假谲》篇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另外,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黄色的婚礼服。同时也有了闹洞房的习俗,但是起初的意思是为了驱邪。

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盛的一个时代,无论从服装还是人的观念上来看都更为开放,婚礼习俗方面比前朝有简略的趋势,但是仍然遵从沿袭下来的制度,大体上婚礼包括六个步骤,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六礼”。唐纳征纳之物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等,各有不同的寓意。新娘到了新郎家后,父母以下的人都要从小门出去,再从大门回来,其意是要踏新娘的足迹。在唐代,新妇不仅要拜公婆和丈夫的尊长,而且还要拜观礼的宾客,称为“拜客”。也有闹洞房的习俗,唐代称之为“戏妇”,然后新婚夫妻进入新房(新郎是倒着走进新房的)共饮合欢酒,后世称“交杯酒”。

新娘在亲迎过程中都会使用遮盖物,或帷帽,或皂罗,或扇子,统称为“盖头”。唐代妇女结婚常用纨扇和折扇两种,故洞房定情,古语美称为“却扇”。“钗钿礼衣”这个词算是唐朝婚服的最好阐释,华丽精致是主调,色调方面呈现男服绯红,女服青绿。

四、宋朝的婚礼在唐朝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俗,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议婚时,开始出现了相媳妇和通资财的做法。相媳妇就是相亲,由男女双方约定一个日期,双方见面,如果相中就在女子的发髻上插上金钗,成称为“插钗”,如果不中意,则要送上彩缎,称为“压惊”

迎亲时,新郎领着花车或花轿来到女家,花轿迎亲由此开始。新娘上轿后还有讨吉利钱要喜酒吃的习俗。来到男方的家门口,新娘下来,有“撒谷豆”求吉利的做法。新娘入堂后又有“拜堂”活动。新婚夫妇手牵“同心结”,宋代称为“牵巾”。新人牵巾先拜天地、祖先,然后进入洞房,夫妻交拜。交拜后新人坐于床上,行“撒帐”、“合髻”之仪。合髻就是新婚夫妇各剪一缕头发,结成同心结的样子,作为婚礼的信物。此后还有除花、却扇的仪式,直到灭烛为止。在灭烛的这一段时间里,前来的宾客无论老幼都可以恶作剧,刁难新人,这就是我们现在“闹洞房”的前身。第二天早上,新婚夫妇拜过公婆,婚礼才算结束。

五、由于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掌权中国的时代,统治阶层出身广阔的蒙古草原,婚礼当然也就不可避免的拥有了这个少数民族的某些特性。总的来说,统治阶级也是延续了前朝既定的制度来进行管理的,“人伦之道,始于夫妇,夫妇之本,正自婚姻”这句话算是元代人对婚姻的看法,是中国婚姻观在元代的表现。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元代蒙古族形成的一夫一妻制度在这个时代也有一定的表现。由于民族宗教信仰等问题,汉人女子嫁少数民族的多,而汉人娶少数民族的少,蒙古贵族禁止与汉族通婚。

六、明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婚礼习俗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凤冠霞帔和九品官服是明朝的标准婚服。方雇花轿,下午吹打弹唱至女方家抬新娘,女方家以“三道茶”招待。同时女方家中人要用镜子向花轿内上下前后照一遍。再点燃爆竹一小挂,置于轿内,谓之“搜轿”,以赶走轿内可能躲着的妖魔鬼怪。接着新娘换上新鞋,由喜娘携扶或由哥哥、弟弟背上轿。花轿出发时,燃放鞭爆,新郎头戴状元帽,身着龙凤大红袍,腰挎大红花迎娶新娘上轿。这个流程似乎就开始很眼熟了吧,古装电视剧里面的迎亲大都参照就是这个时代的婚礼。

七、清朝的婚礼大体上是明朝婚礼的沿袭,清朝政府在前期采取了很多比较开明的政策,所以民间许多前朝文化大都被保留下来,民间婚礼习俗大都和明朝时代一样。但是对于统治阶层就有不一样的地方。据清朝政府的规定:公、侯、伯成婚的纳采礼,缎衣五袭,缎衾褥三具,金约领一具,金簪王枝,金耳饰全副,一品官纳采礼,缎衣四袭,其余同侯伯;

二、三品官纳采礼,缎衣三袭,缎衾褥二具,余与一晶官同,四品官以下至九晶官的纳采礼,缎衣二袭,缎衾褥一具,金约领一具,金耳饰全副。那么皇帝大婚,自然是不能算在其中的,过程之复杂度非比一般了。但是结婚当天要吹锣打鼓鞭炮声声八抬大轿以至于整条街都知道的习惯还是广为大众所支持赞同的,慢慢的就这么延续到现在,以至于我们一提起古代婚礼脑海中就浮现了凤冠霞帔,大红的颜色等等。不过用红色来代表喜事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如果融入现代创新元素,将更能为广大年轻人所接受。

各个朝代婚礼服饰:

中国古代婚礼服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婚礼服,但是各个朝代却都彰显着中国古代的特色。下面就一起来看中国古代婚礼服。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中国古代婚礼服之明朝

士婚,若穿深衣,妇则对应地服真红褙子、红罗裙,假鬓花钿;婿也可假穿九品官服(明朝九品官服是青绿色,文官补子为鹌鹑,武官补子为海马。注:是海中的马,不是我们熟悉的海洋小动物海马。),妇则着凤冠霞帔或花钗,真红大袖衣或圆领女蟒服(同夫级别)、大红褶裙。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明朝婚礼服饰一般是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庶民女子出嫁时可享属于命妇衣装凤冠霞帔的殊荣,如同庶人男子亲迎可着九品官服一样。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据说红色婚礼服饰 起源于准庶人着绛纱袍亲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但实际直到宋代,宫廷命妇的婚服还是青色。“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出现在明代比较肯定,这种起源很晚的婚服样式目前是国人心中理解的华夏婚礼服饰 ,而且根深蒂固。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中国古代婚礼服之唐朝

士假绛公服亲迎,有人认为这是红色婚服的起源;女服“花钗青质连裳,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夫有官者则从其夫之品服)”,即青色的深衣。头上的佩饰为金银饰以琉璃等的钿钗,钿钗有着品级的含义。大胆的色配冲撞,不愧是绚丽的大唐气象,同时也造就了“红男绿女”这个成语。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汉族女子礼服多为深衣制,隐喻女子“德贵专一”,如唐代士女的嫁衣“青质连裳”指的是青色的深衣。然而盛唐时襦裙大盛,到底有没有襦裙制的礼服呢?这种争端主要在于对“钿钗礼衣”的争论。唐代的正规礼书,如《通典》《会要》《旧唐书.舆服制》《新唐书.车服制》《开元礼》等中记录到:“钿钗礼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加双佩、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既然“制同翟衣”,那么钿钗礼衣也应该是深衣制;而认为钗钿礼衣是一种襦裙式的礼服的观点,论据最早来自中国服装史泰斗沈从文先生的《中国服装史》,书中他指出了盛唐至五代敦煌供养人所着的,搭配钿钗的层层叠叠的规整礼服正是钿钗礼衣,如莫高窟103窟壁画“乐廷瑰夫人行香图”中的盛装贵妇,但他并未解释如何考证得到。这样的服制并非特例,许多如“于阗王后曹氏供养像”等大量敦煌壁画中发现了这种层层叠叠的规整襦裙服,及人物发髻上象征级别的钗钿,都具有某种制度的特征。鉴于沈从文先生一向严谨的研究态度,所以轻易按照那些口径一致,且多撰写于中唐以前的礼书而推翻这种观点也有失严谨。 对于“钿钗礼衣”的考证的确是个难题,因为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仅出现在唐代的史书和礼书中,又鲜有实物传世。另外有一种现象不能不注意:唐代杂俗琳琅,中国历史上许多礼制的更易正是起自唐代,颇有深意的是,对于古制旧礼,皇家却一直奉若圭皋,比如,看唐代的礼书会发现,十分严格遵循周礼,也许是三百多年华夏衣冠礼仪离乱的痛苦引发了对华夏先祖经典的深深向往使然。比如唐将婚姻六礼仪程写进了唐律。然而,理想与现实、庄重与喜庆之间始终巧妙而有趣地充盈着绮丽的巅峰盛世。即使上层极力推崇正规的礼制版本,从底层民众发起的杂礼异服还是大领风骚,最后一点点侵蚀到了高层。

天宝前与中唐乃至盛唐,衣冠风尚则有如天壤。总之,钿钗礼衣究竟是什么模样?它同敦煌壁画中的盛唐至五代供养人的钿钗“制服”有什么关系?它是否存在着服制上的变异?诸多内容依然待考。 中国古代婚礼服之宋朝

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人着皂衫衣、折上巾;新妇从风可假凤冠霞帔,婚服大约是青色。 中国古代婚礼服之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有白色的婚礼服。《东宫旧事》记:“太子纳妃,有白毂,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 白衫不仅用做常服,也可当做礼服。魏晋时期如此大规模地崇尚白色,且使用范围之广,与当时玄学盛行的“以无为本,反璞归真、追求清新淡雅”的风尚有关。

第11篇:中国近代史顺口溜正文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中近史顺口溜

前 言

竹板一打开了言, 中近历史我来谈。 如今中国已强大, 盛世高歌震宇环。 喜庆狂欢莫忘记 莫忘昔日受欺蛮。 莫忘近代血泪史, 莫忘世界有霸权。 铭记南京大屠杀, 警惕神社死灰燃。 国内台独仍猖狂, 反华逆流够凶顽。 国耻民殃伤疤在, 忘记历史是背叛。 人人牢记荣辱史, 强我中华莫等闲。 教育学子青少年, 世世代代往下传。

概况 概括中国近代史, 前后一百零九年。 鸦片战争是开端,

止到1949建国前。 前后分,两阶段, 五四运动是界线。 旧民主革命五四前, 国人提起心胆寒, 列强相继侵中华。 国贼屈膝丧主权。 山河破碎任宰割, 白银外流没个完。 中国社会性质变, 半殖民地半封建。 帝封勾结欺民众, 手段残忍又野蛮。 侵华战争共五次①

, 反帝反封高潮三②。

仁人志士求救国, 前赴后继路茫然。 公元一九一九年, 五四运动大宣传。 科学民主口号亮, 旗帜鲜明反封建, 新民主革命开了端。 马列主义大宣传, 中国政治舞台上, 有了中国共产党。 劳苦大众求翻身, 从此有了代言人,

- 1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共产党宣言》是宗旨 彻底推翻三座山。 领导人民闹革命, 成立共和见青天。 若要详知近代史, 下面从头分段谈。 分段谈,第一段, 先说打开中国大门的 ——鸦片战。

第一章 打开中国大门的

鸦片战争

——侵华战争之一

(1840—1842)

1、战前国内国际情况

烈强侵华第一炮, 鸦片战争是前哨, 英国为何要动兵, 战前情况先弄清。 当时清朝已衰落, 社会腐败走下坡。 小农手工为基础, 自然经济仍居首。 清政府,太腐朽, 搜刮民膏归己有。 官员公开卖官爵,

官场贪占任挥霍。 百姓敢怒不敢言, 编成口歌民间传。 清知府,当三年, 十万雪花腰里缠。 金银财宝大集中, 百姓苦度穷光景。 残酷剥削和压榨, 阶级矛盾尖锐化。 要问国际啥情况? 资本主义蒸蒸上。 英法美、发展快, 进入资本主义新时代。工业产品日日盛, 为寻市场把脑动。 高额利润是目的, 大肆扩展殖民地。 那时英国最强大, 殖民强国它称霸。 眼珠一转向中国, 地大物博人口多。 倾销产品夺资源, 做着美梦好赚钱。 清政府,政策怪, 闭关锁国来对外。 只许广州一门开, 大量英货难进来。

- 2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尼绒布匹千万包, 难在中国来倾销。 当时农民没有钱, 男耕女织度日难。 不需大量英国货, 英国佬儿针毯坐。 中英贸易顺差大, 英货难抵茶叶价。 茶价英货六比一, 英国佬儿疼心里。 为牟暴利怎么办? 偷偷向我运鸦片。 外贸一下变入超, 亿两白银进腰包。 英国佬儿眯眼笑, “鸦片赚钱真绝窍!”

X X X

X X X 英国发财我受穷, 这样下去绝不行。 要知国人怎么办? 且听下段林则徐虎门 禁鸦片。

2、禁烟运动与林则徐虎门销烟

由于大量输鸦片, 中国财政极困难。 大量白银向外流,

8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二次点燃鸦战火。 时间一八五六年, 借口“亚罗号”和“马神圈地、盖房、经商、传教尽其意。

清政府,真无能, 甫事件”生事端⑦

。 沙俄美帝是帮凶, 疯狂支持煽阴风。 英法联军先后犯我 广州、天津和北京, 无尽财宝一洗空。 大火烧我圆明园 ——圆明园, 不平等条约再次签。 《天津条约》有四家,英法美俄同分刮。 《北京条约》有两家,不用问来是英法。 两个条约更苛刻, 我把内容概述说。 1600万两白银不能少,九龙割给英国佬。 允许外国公使驻北京,十一口岸把商通⑧。 外国商船随意停, 长江航道自由行。 海关税收不由我, 英国帮办才认可。 允许洋人到内地,

由着洋人乱胡行。 列强为了保利益, 协助清廷镇压人民大起义。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心里刚刚平下来, 沙俄饶舌把口开。 要知饶舌为了啥? 为把中国大片领土 来吞霸。

4、沙俄乘机强占我大片领土

沙皇俄国在欧洲,

扩张侵略无止休。 垂涎中国三百年, 时间越长心越馋。 借口“调停”功劳大⑨

, 武力威协来讹诈。 就在一八五八年, 《瑷珲条约》强迫签。 《瑷珲条约》手中攥, 华夏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被割占。

时隔两年又把北京条约

- 9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订,

四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被吞并。

一八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又割中国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沙俄三次伸魔手,

把我一百多万平方公里 土地掠夺走。

二次鸦片战争一打完, 中国大失领土丧主权。 半殖民地步步深, 列强放肆大入侵。 帝封公开勾结更狂嚣, 向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挥屠刀!

5、太平天国后期抗敌斗争

太平天国到后期, 抗敌斗争仍是可圈可点的!

摧毁清军两大营, 江南江北一起崩。 青浦大捷扣心弦, 军民合作打得馋。 洋枪队,损失重,

七百余人把命送。 缴获洋枪两千多根, 缴获大炮十多门。 缴获船只几百条, 洋人头目华尔, 身中五枪赶紧就往 上海逃。

一八六二那年里, 太平军仍有好战绩。 攻上海,打太仓, 中外敌军遭重创。 击毁敌营一百三, 法国总头儿上西天。 名字叫个卜萝得, 脑袋搬家罪应得! 洋枪队损失更惨重, 华尔挨枪毙了命。 这些成绩虽然好, 失败还是没免了。 最后结局太得惨, 且听表述下一段。

6、太平天国的失败、

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中外敌人来势汹, 兵分三路攻天京。 天京被困粮极缺,

- 10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军民共苦度岁月。 天王与民共患难, 边食野菜边作战。 一八六月里, 天王病故军民泣。 七月天京城陷落, 巷战血谱悲壮歌。 太平天国十四年, 人民最终遭涂炭, 革命反帝反封建 留给后人继续干。

XXX

XXX 要问失败啥原因? 下面两条记在心。 第一条,

无产阶级没产生, 反帝反封难成功。 农民阶级局限性, 肯定革命难取胜。 第二条,

中外联手来镇压, 太平天国被扼杀。

XXX

XXX 虽失败,意深远, 中近史上闪光点。 革命武装很强大, 波澜壮阔震天下。

有政权,有纲领, 革命波及十八省。 坚持斗争十四年, 反帝反封斗敌顽。 清家王朝被摇动, 对帝封打击很沉重。 太平天国业光辉, 千秋万代垂史册! 首次反帝反封革命高潮 到此为一段, 下面说说地主官僚 为啥来把洋务办。

第三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十九世纪

六、七十年代)

1、大地主大官僚办洋务

太平天国被扼杀, 清政府还是害怕怕, 要问究竟怕什么? 怕的原因有两个。 清政府,日渐衰, 地主官僚暗悲哀。 害怕洋人炮和舰, 害怕农民来造反。 这样下去咋得了! 自家乌纱也难保。

- 11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为把统治来维护, 形势逼就办洋务。 曾国藩,李鸿章, 和左宗堂到中央, 同奕沂,共谋商, 自强求富做文章。 要把清军来改造, 学习西方造抢炮。 西方技术太需要, 便把洋人来依靠。 洋务运动即出现,近代工业始创办。 洋务运动要人才, 学堂跟着办起来。 军事工业先发展, 民用工业较为晚。 新式机器一转动, 客观起了大作用。 给中国资本主义 添活力, 中国资本主义 露生机。

但想发展很困难, 帝国主义不情愿。 让你中国发展了, 他的洋货怎倾销? 他们心里打算盘,

2、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12 -

怕我发展把行参。 加上封建大阻力, 中国资本主义 遭受双压抑。 中国资产阶级 仍处萌动中, 中国无产阶级 反而先产生。 要问原因是什么? 下段我把原由说。

从十九世纪 九十年代起, 列强闯入我国 大门里。

看我原料很便宜, 更有廉价劳动力。 便把工厂来开办, 大肆掠夺把钱赚。 工厂大门相继开, 大量苦力招进来。 破产农民两手空, 只得卖命去做工。 从此中国

无产阶级便产生, 身受三座大山压迫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处在水深火热中。 三座大山压身上, 奋起斗争求解放。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了, 中国资产阶级 随后长出新苗苗。

3、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

两面性

随着国门被打开,近代机器输进来。 官僚、地主、商人 也办厂, 中国资产阶级 产生并成长, 中国资产阶级 一产生,

先天带有两面性: 一是帝封对其 束缚重,

因而具有两面性; 二靠洋人办工业, 因而软弱又妥协。 中国仍是烂滩滩, 列强见空就想钻。 中国边疆

接连发生新危机,

下面接着说仔细。

第四章 中国边疆地区的

新危机

1、美日对台湾的侵略

鸦片战争不几天, 美国馋眼盯台湾。 时间一八六七年, 美军侵台没沾边。 又在一八七四年, 借日侵台暗中煽。 日军已经大失利, 清政府却 低头又下气。

给日赔款信“调停”, 日才离台回老营。 日本刚刚离了台, 俄英又朝新疆来。

2、俄英对新疆的侵略

公元一八七一年, 沙俄乘机生事端 借口边境秩序乱, 出兵把我伊犁占。 何事引起边境乱? 下面插上一事件:

- 13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中亚有一浩罕国, 一军官名叫阿古柏。 他是英国一条狗, 随着主子旨意走。 狗仗人势很嚣张, 一八六五犯新疆。 喀什格尔他侵占, 自立国家自立汗。 哲德沙尔是国名, 意思是指七个城。 俄英赶紧就承认, 为捞特权同鼓劲。 为了收复我新疆, 中央派去左宗棠。 一举消灭阿古柏, 失地收复归祖国。 新疆重归人民手, 沙俄赖在伊犁 还不走。

又敲诈,又勒索, 迫使我国签条约。 新疆七万平方公里 土地被俄吞, 俄国才从伊犁 撤了兵。

伊犁刚刚把兵撤, 英国对我云南西藏

又侵略。

3、英国对我云南西藏的侵略

公元一八七五年, 英国加紧侵云南。 英使馆,一翻译, 名字叫做马嘉里。 带领二百英国兵, 从缅甸向我云南冲。 我军民,即阻挡, 侵略军竟然开了枪。 我军民倒在血泊中, 反击侵略怒填膺。 直赶英军出边境, 马嘉里,

被我击毙丧了命。 英帝国,

借口马嘉里事件, 强迫我国把约签。 《烟台条约》开绿灯, 英国势力

向我西南迅扩充。 一八八八侵西藏, 藏族军民勇抵抗。 清政府令和订条约, 开放东亚

作为商埠给英国。

- 14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法国一看油水大, 单枪匹马侵华夏。 再次发动侵华战, 详情就在下一段。

第五章

侵华战争之三

——中法战争(1884-1885)

十九世纪到中期, 法国对越动武力。 企图对越先站稳, 再向中国来瞄准。 刘永福,保家国, 速向越南把兵发。 亲自率领黑旗军, 两次援越御敌侵。 法国军队损失重, 统帅头目丧了命。 一八八三这年里, 中法战争战火起。 次年进入四月中, 福建沿海传来 法国军舰隆隆声。 不久闯进闽江口, 蹲在马尾把威抖。 板着一副“严师”相,要算学生伙食帐。

原来是,

马尾军港法帮建, 福建水师法驯练。 今日要把“马尾”毁, 省得马尾来“绊腿”。 北洋大臣李鸿章, 闻讯丧胆心发慌。 妥协退让忙喝制, 不许轻言谈战事。 闽船大臣何如章, 紧紧跟随一口腔。 不作戒备严从令, 更不允许舰移动。 法舰窥测时机到, 对着我舰猛开炮。 清朝水师忙应战, 仓促上阵手脚乱。 我方惨败大损失, 七百官兵捐身躯。 毁我军舰十一艘, 船厂残壁不忍睹。 清朝被迫把战宣, 军民团结保江山。 就在当年十月中, 法军侵台大碰钉。 陆战方面更是遭。 刘永福,

- 15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大败法军在临洮。

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爱国将领冯子才, 北约战场巧安排。 镇南关大捷威力大, 法国内阁垮台下。 嚣张气焰顿时减, 急于议和把气喘。 本来清朝握胜券, 却愿受辱来谈判。 李鸿章,到天津, 奴颜婢膝又躬身。 《中法新约》他签字,简直丧尽中华志。 “新约”墨迹还未干,法国魔爪迅速伸向 广西和云南。 西南门户被打开, 豺狼顺势闯进来。

XXX

XXX 中法战争刚刚毕, 甲午风云恶浪激。 日本对华再侵略, 烧起甲午大战火。

第六章 侵华战争之四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2、中日战争的经过- 16 -

一八九四春刚暖, 朝鲜农民大造反。 急得国王没办法, 请求清府去镇压。 清府派兵六月初, 日本称机也登陆。 农民起义被平息, 清府建议同撤离。 日本侵华谋已久, 目的未达怎肯走! 先把朝鲜做跳板, 再向中国来扩展。 精心策划大增兵, 七月闯进朝王宫。 国王被俘垮了台, 傀儡政权扶起来。 强迫傀儡邀日军, 迫不及待驱清军。

一八九四七月底, 日本海军 突然对我海军 运输船只大偷袭。 要问地点何地方? 就在朝鲜牙山口外 半岛附近海岸上。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袭击船只当天里, 又向牙山附近清军 大袭击。 清政府,

逼迫无奈把战宣, 正值旧历甲午年, 八月上旬

清军渡过鸭绿江, 急速进军到平壤。 日军撒野直吼叫, 进攻平壤猛开炮。 清军统帅叶子超, 一看阵势吓坏了。 反击侵略心动摇, 不作抵抗想逃跑。 急得总兵左宝贵, 紧急召开动员会。 亲自登上玄武门, 指挥清军撵敌人。 身上多处受了伤, 仍在战斗岗位上。 亲自放炮把敌轰, 最后中弹勇牺牲。 叶子超,实贪生, 放弃平壤速退兵。 一气退过鸭绿江, 身上颤得像筛糠。

平壤战役刚刚毕, 黄海海面恶浪激。 黄海战役一打响, 双方炮火织成网。 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

战斗开始受了伤。 速命管带刘步蟾, 代替提督斗敌顽。 刘步蟾指挥定远舰,迅猛击毁一敌舰。 又一炮, 直轰日本海军 战舰上, 迫使日本海军 军令部长

狼狈逃跑离战场! 这里特说致远舰, 奋勇杀敌迎万险。 船身多处中了弹, 拖着重伤继续战。 眼看弹尽船倾斜, 危机时刻在眉睫。 只见管带邓世昌, 果断下令把舵掌。 开足马力全速进, 要撞敌舰吉野

- 17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同归尽。

献身时刻来到了, 全舰战士志冲霄。 呐喊声,波浪声, 吓得吉野丧魂灵。 眼看就要追上了, 一声炸雷掀狂涛。 志远舰,被炸裂, 邓世昌和全舰战士 为国捐躯

流尽最后一滴血! 经远管带林永声, 身中数弹也牺牲。 全舰战士咬牙根, 战至最后与舰 一同沉。

黄海战役损失大, 清政府,

心里确实有些怕。 李鸿章,忙下令, 命令北洋舰队主力 躲入威港不准动。 日政府,狼子心, 兵分两路大入侵。 一路渡过鸭绿江, 膏药旗,

插到九连城楼上。

另一路登陆花园口, 大炮对着大连吼。 守将不战逃之夭, 大连被日攻占了。 日军接着攻旅顺, 丁汝昌,

忙写救援请战信。 谁知李鸿章下命令, 为保舰船不许动。 旅顺守将(徐帮道) 孤无援,

激战三天旅顺陷。 日军血洗旅顺城, 犯下滔天大罪行。 血洗旅顺刚刚毕, 威海卫军港告危机。 一八九五元月间, 日军登陆荣城湾。 威海卫军港后路 被截断, 二十余艘军舰 排在海上 组成封锁线。 北洋舰队被包围, 腹背受敌动不得。 军港防务并不赖, 南北两帮炮台

- 18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炮口齐对外。 守卫战士也不少, 就因守将先逃跑。 两帮炮台被日占, 大炮炮口齐调转。 密集炮火猛狂轰, 中国军舰大部分 被毁军港中。 一些守将投了敌, 对丁汝昌横威逼。 丁汝昌,志刚强, 宁死不屈拒投降。 报国自刎捐身躯, 到此止,

北洋海军全军覆。

XXX

XXX 由于清政府太腐朽,仗仗败于日本手。 甲午战火停止了, 中国战败吃不消。 小日本,真可恶, 逼我马关订条约。 要知内容是什么? 听我下面接着说。

3、中日《马关条约》

公元一八九五年,

清政府,派李鸿章去马关。 向日屈膝忙求和, 丧权辱国订条约。 辽、台、澎列日割占, 赔偿白银两万万(两)。 重庆沙市和苏杭, 任其日本臣民 随意通商建厂房。 《马关条约》一签订, 中国半殖民地 大大加深

民族危机渐加重。 《马关条约》更苛刻, 它比《南京条约》 毒得多。

前者把我大门开, 后者招致列强 瓜分中国的狂潮灾。 仁人志士

想以变法来救国, “戊戌变法”要高歌。 瓜分狂潮紧在 变法前,

且听下段详细谈。

第七章

戊戌变法(1898)

- 19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1、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风云刚过后, 列强抢食中国肉。 一个个,凶似獒,(犬) 瓜分中国起狂潮。 大量倾销工业品, 更向中国输资本。 经济掠夺逞疯狂, 主要工具是银行。 甲午战前有四家, 英国“汇丰”德“徳华”。 “华俄道胜”沙俄开, 美国“花旗”也进来。 这些银行发纸币, 经营贷款谋高利。 甲午之战中国败, 忍辱背上冤孽债。 被迫贷款来赔偿, 共折白银三亿两。 列强害怕还不了, 清朝政府便以 海关税收做担保。 中国海关和税收, 控在列强手里头。 列强侵吞没个够, 纷纷争夺修铁路。 中东铁路沙俄修,

- 20 -

李鸿章事先受贿赂。 中东铁路一修通, 便利沙俄来运兵。 卢汉铁路订合同, 由比利时代经营。 英国为同沙俄争, 晋豫广九筑路权力 握手中⑿

从1895开始仅三年,列强在华摄取近万 公里铁路修筑权。 随着铁路大延伸, 列强步步大入侵。 投资设厂大规模, 暴食炎黄劳动果。 摄取矿山开采权, 吞我宝藏胃口馋。 辽宁直隶和新疆, 煤铁金矿任其装。 列强越吞胆越大, 不如干脆分华夏。 在华强占租界地, 势力范围划得细: 德国强占胶州湾, 山东半岛被他圈; 法国租借广州湾, 圈划两广和云南;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沙俄强租我旅大, 东北三省踩脚下; 长江流域英国划。 新界威海卫强租霸; 还有东洋小日本, 势力范围圈我闽。 美国急得眼发红, “门口开放”出了笼。言说各国在华 势力范围租借地, 美国享有同权利。 修工厂,搞贸易, 各国只好都同意。 要我内地全开放, 投资权力同分享。 虽分享,美高兴, 在华势力渐得胜。 一天天,在扩大, 最后目标是独霸。

2、戊戌变法及其失败

(1898.6.21-9.21)

甲、变法经过 中国面临被瓜分, 爱国志士火焚心。 资产阶级登舞台, 改良运动兴起来。

康有为,梁启超, 呐喊救国志崇高。 他们代表维新派, 要把穷国面貌改。 多次上书光绪帝, 变法图强言仔细。 认为中国要富强, 封建制度要改良。 言说日本学西方, 维新成果很辉煌。 君主立宪就是好, 资本主义咱也搞。 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久成功。 如今势如瓜豆剖, 再不变法国亡消。 顽固派,实恐惧, 封建宗法死维护。 首当其冲是荣禄, 抱住宗法死不丢。 穷凶极恶来插嘴, 硬把变法来抵毁。 宁可亡国不变法, 甘当洋奴受人压。 光绪帝,下决心, 表态不当亡国君。 支持康梁来变法,

- 21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借机向母后把权抓。 一八九

八、

六、十一, 勤政殿内群臣集。 光绪帝,颁诏令, 实行变法施新政。 康有为,被召见, 当上顾问和高参。 变法班子组建成, 主要参与谭嗣同。 接着颁布变法令, 开展维新大运动。 变法内容条文多, 这里只能概括说。 在不改变

封建制度前提下, 仿效西方政治经济和 文化。

改管制,裁冗员, 官民上书能发言。 改革旧军练新军, 守护国门御敌侵。 废科举,办学堂, 选派留学育栋梁。 经济上,大提倡, 兴办资本主义 农工商。

变法法令一颁布,

慈禧太后坐不住。 看到侄儿翅膀硬, 如今要革老娘命。 心里说,

叫你娃子胡成精, 再看老娘施硬功。 原来宫廷分两党, 分为后党和帝党。 帝党光绪手无权, 母后当政来垂帘。 光绪帝,长大了, 要把实权手中操。 利用变法夺实权, 反对母后来垂帘。 母后利益被触犯, 于是设法搞政变。 向侄儿,把眼瞪, 立逼要他下渝令。 先把户部尚书免, 政变道路铺平坦。 户部尚书翁同和, 给光绪帝教过学。 因他支持搞变法, 便被革职回了家。 这一招,够上恶, 帝党势力大削弱。 接着就是第二步,

- 22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要把兵权掌握住。 慈禧亲信是荣禄, 当上直隶大总督。 北洋军队攥手心, 控制北京和天津。 九月中旬形势变, 乌云笼罩勤政殿。 光绪帝,手无兵, 眼看变法要落空。 真乃大火烧眉毛, 急得求救下密诏。 康有为,谭嗣同, 接诏痛泪不成声。 穷途无路难奈何, 挺而走险商对策。 谭嗣同,密走访, 向袁世凯把情讲。 要他保护光绪帝, 维护变法成大器。 袁世凯,表面笑, 暗向荣禄把密告。 就在九月二十一, 慈禧亲政登了基。 伙同荣禄搞政变, 行动迅猛如闪电。 荣禄听令早准备, 首先囚禁光绪帝。

废新法,废新政, 同时又下逮捕令。 逮捕席卷京津城, 维新头目入牢笼。 康梁事先得消息, 逃亡国外把难避。 谭嗣同,志凌霄, 甘为变法把头抛。 六名忠坚被杀害, 至此变法告失败。 这年旧历戊戌年, 戊戌变法得流传。 六君遇难入华史, 史称戊戌六君子。 “六.十一”至“

九、二一”,起止时间记心里。历时一百零三天, 百日维新芳人间。

乙、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有功绩, 封建制度被冲击。 思想启蒙头里走, 为资产阶级 思想传播奠基础。 戊戌变法有成果, 西方技术得传播。 欲以维新图富强,

- 23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进步思想堪颂扬。 为啥变法难成功? 改良路线行不通。 戊戌变法失败后, 义和团奋起把国救。 第二次,

反帝反封革命运动 起高潮,

要把洋人都赶跑!

第八章 第二次反帝反封建

革命高潮

——义和团运动

侵华战争之五 ——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1、义和团的兴起和发展

甲午战后山河碎, 民族矛盾成首位。 列强在华任作恶, 清府赔款尽勒索。 加上鲁冀连年灾, 硬把群众逼起来。 鲁冀早自前些年, 穷人组织义和拳⒀

。 穷苦农民主力军, 还有手工小商人。

明为练拳大习武, 暗里活动反淸府。 公元一八九九秋, 义和拳运动风雪骤。 由秘密,到公开, 队伍一下壮起来。 改名就叫义和团, 矛头对帝弓上弦。 第二次反帝反封 革命高潮浪更高, 革命烈火冲天烧。 领导人,朱红灯, 趁热打铁乘长风。 “扶清灭洋”为口号,矢志反帝把国报。 组织全团英雄汉, 举旗山东平原县。 驱逐教士烧教堂, 严惩贪官恶流氓。 “八强”仇视义和团,忙向清府进唆言。 慈禧派兵忙镇压, 屡次兵败丢盔甲。 公元一九00夏, 义和团力量更壮大。 波及京津憾清宫, 满朝文武傻眼睛。

- 24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慈禧皱眉动脑筋, 一箭双雕计上心: 脸上笑,心险恶, 用义和团抗击外国 侵略者。

阴谋定,指令传, 缓计承认义和团。 义和团进入北京城,爱国反帝到高峰。 贴文告,大宣传, 揭露合约丧主权⒁

。 张德成,曹福田, 领导运动大发展。 率先进驻天津城, 开监放民出牢笼。 号召人民反侵略, 不许铁蹄践踏我。 帝国主义岂肯休, 合谋用兵乱啾啾。 八强暗里互沟通, 组织联军犯北京。 义和团英勇反侵略,抗击八国联军八个国取得好战果。 战果好,扣心弦, 且听下段接着谈。

2、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义和团奋起抗击八国联军

公元一九00年, 六月十日黎明前, 八国联军两千名, 陆续进入大沽城。 由西摩尔来率领, 途经天津向北京。 西摩尔是英国海军 总司令,

高高鼻梁朝上拱。 腰里别着盒盒枪, 仰头挺胸杰着腔。 高嗓门,实在尖, 害怕行军误时间。 义和团,行动快, 先把铁路来破坏。 八国联军实无奈, 廊坊车站傻傻呆。 义和团的阻击战, 打得联军抱头转。 清军爱将也上手, 围住痛打落水狗。 毙伤联军四百余, 敌人落魄又丧魂。 西摩尔,撒了声, 忙念上帝保佑经。

- 25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尾巴夹得特别深, 领着残兵回天津。 与此同时捷报传, 海河两岸连连伏击敌人

怒挥大刀拼命砍! 敌人死伤损失重, “火牛阵”起了大作用! 天津人民冒着枪林弹雨运兵船。 天津老龙头车站 打得凶,

曹福田严惩俄国兵。 另一处,更热闹, 紫竹林租界大火烧。 租界位于天津城外 东南角,

是帝国主义的老巢窝。义和团,巧安排, 抓住时机行动快。 张德成想出一妙方, 棉絮蘸油挷在黄牛 尾巴上。

然后统统都点燃, 驱赶黄牛冲上前。 好一个威武火牛阵, 进攻租界真得劲。 火牛拼命往前冲, 租界创了个乱咕咚。 租界顿时大火燃, 侵略军慌慌乱一团。 义和团战士真勇敢,

把功庆,

得胜饼儿前线送。 八国联军吃了亏, 好像猛兽发了威。 急急忙忙重增兵, 直把矛头指北京。 沿途烧杀施淫威, 村庄变成瓦渣堆。

北京陷落慈禧溜, 走狗凶相更暴露。 向义和团挥毒刀, 请侵略军来“助剿”。 义和团运动被扼杀, 英雄壮歌振中华! 反帝爱国力擎天, 加速清亡日垂山。

XXX

XXX

义和团被镇压后, 国人继续把国救。 人人怒唱救国歌, 清朝政府却在 继续卖国订条约。 “辛丑条约”更露骨,

32 -

革命形势发展快, 统一领导不可待。 一九一一十二月, 孙中山从海外 赶回国。

在南京,开会议, 决定南京为 临时革命政府 所在地, 大会推举孙中山 为临时大总统, 副总统为黎元洪。 参议院接着订约法⒅

, 一切工作就续啦。 一九一二元月一, 中华民国 正式告成立。 中山誓词告民众, 为民谋福,

巩固共和、废清政。 “临时约法”也颁布,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人民大众齐拥护。 中华民国 虽然成立了, 辛亥革命 还是失败了。 要问失败啥原因? 软弱性是致命根。

6、辛亥革命的失败

由于资产阶级 先天软弱性。 没把工农来发动。 误对帝封存幼梦, 致使官僚政客 窃国大盗钻了空。 革命力量极其弱, 只好妥协促共和。 这时谈判正进行, 临时政府表真情: 只要袁对共和 真赞成, 清帝退位之后 定保举他当总统。 袁世凯抓住好时机,对清王室 利诱和威逼。 言说皇帝退位后,

皇室富贵仍照旧。 又使亲信段祺瑞等 联合发通电,

“立定共和”要实现。 宣统皇帝实无法, 下诏退位眼巴巴⒆

。 孙中山,守诺言, 辞去总统交大权。 袁世凯,得了手, 共和大权窃己有。 当了共和大总统, 辛亥革命入陷阱。 辛亥革命失败了, 它的光辉照九霄。 埋葬帝制反帝封, 创立共和见奇功。 共和虽然建立了, 老袁心里揣把刀。 要把共和来扼杀, 再当皇帝坐天下。

第十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

统治

1、袁世凯卖国与复辟帝制

的失败

窃国大盗袁世凯,

- 33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阳奉阴违两面派。 胜利果实独吞后, 撕掉伪装凶相露。 组织内阁用亲信, 革命党人难入阵。 国家政权手中拿, 变成北洋大军阀。 同盟会,想对策, 要把老袁来制约。 同盟会改为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 宋教仁,受委托, 当上代理事长 积极奔走搞工作。 国民党,速壮大, 老袁心里很害怕。 一看国民党在 国会选举大获胜, 急得老袁把眼瞪。 害怕组织新内阁, 真像蚂蚁爬热锅。 于是立即塞黑拐, 重金把宋教仁 来收买。 宋教仁,

不为金钱所利诱, 竞选总统

决心为把共和救。 收买阴谋破产了, 老袁想出新花招。 他要除掉心腹患, 密令策划 上海火车站的 刺杀案。

宋教仁,被谋杀, 共和制度

被袁踩在脚底下。 出卖政权更狂妄⒇

,阴谋镇压国民党。 孙中山,发号召, 兴师讨伐 窃国大强盗。 二次革命掀起来

(21),要把老袁拉下台。 袁世凯,心毒辣, 忙把二次革命 来镇压。

二次革命遭失败, 孙中山,

被迫流亡到国外。 二次革命镇压后, 为当皇帝铺平路。 强迫国会选举他 当正式大总统,

- 34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共和制度成泡影。 老袁一手遮住天, 组织爪牙翻了边。 推翻民国废约法, 当了皇帝坐天下。 时间一九一六年, 帝制年号称洪宪。 他当皇帝靠日本, 二十一条他应允。 敢冒天下大不韪, 堪称头号卖国贼! 八十三天坐皇宫, 全靠主子来支撑。 历史车轮滚滚前, 中山二次大讨袁。 蔡锷组织护国军, 全国响应紧紧跟。 护国运动日高涨, 老袁胆颤心惊慌。 四面楚歌末日到, 无奈帝制取消掉。 扫兴绝望得重病, 不久呜呼亡了命。 袁世凯,呜呼了, 军阀混战开了交。

2、军阀割据,连年火并

袁世凯,上西天, 帝国主义又盘算。 共同走狗把命断, 没有接续事咋办? 看中国,形式变, 军阀割据直奉皖。 列强各寻新走狗, 重新组合急勾手。 直系头子冯国璋, 后继曹锟把权当。 英美扶持后台站, 控制省份苏鄂赣。 皖系头子段祺瑞, 听从日本来支配。 北京政府他操纵, 皖浙鲁闽属“段”控。张作霖,是奉系, 东三省为根据地。 日本撑腰授旨意, 勾结皖系反直系。 此外还有小军阀, 滇桂二系比较大(22)。 大小军阀连年战, 相互火并国民难。 这时老段占上风, 国家大权操手中。

- 35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3、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

袁世凯亡故那一年, 段祺瑞任国务总理 操大权。 黎元洪 继任大总统, 独有虚名屁不顶。 第一次,

世界大战爆发后, 日美明争又暗斗。 都想控制段政府, 结果美国落了伍。 段祺瑞听日本 嘴动弹,

主张对德把战宣。 黎元洪,大反对, 黎段矛盾极尖锐。 黎在美国支持下, 把段祺瑞官职罢。 安徽督军叫张勋, 率辫子军五千人。 打着旗号搞调停, 一下开进北京城。 逼黎下台散国会, 忙拥博仪复帝位。 复辟丑剧一出台, 全民呼声滚滚来。

段祺瑞,暗中笑, 驱黎目的已达到。 乘势组成讨逆军, 开进北京驱张勋。 张勋复辟实可怜, 连皮带毛十二天。 段把实权重新掌, 一手遮天更狂妄。 下令对德忙宣战, 跟着日本屁股转。 日本对段大称赞, 五亿日元借给段。 段琪瑞,速回敬, 把东北,内蒙的, 矿山、森林、铁路 主权给日送。 进而出卖国家机密,军队训练、警察权,军事协定把字签。 国家变得这么乱, 孙中山,

简直把心能操烂。 为救共和再革命, 掀起护法大运动。

4、护法运动及其失败

一手弄权段祺瑞,

- 36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拒绝约法和国会, 一九一七七月里, 中山揭起护法旗, 亲率军舰进羊城。 各界人士纷纷迎, 西南军阀也参加, 暗里争权名护法。 中山手中无力量, 全靠军阀手中抢。 想用西南军阀 唐继尧和陆荣廷, 向段祺瑞的 北京政府来进攻。 哪知陆、唐大背叛, 途中变卦把他骗。 中山气得瞪眼窝, 啊!南北军阀一丘壑!护法运动未成功, 孙中山,为探索, 民主共和道路奔波在 茫茫迷雾中。

XXX XXX 为救共和正渺茫, 忽然东方露曙光。 十月革命炮一声, 给中国送来马列经。 共产党,成立了,

同孙中山把友交。 真是雪中把炭送, 中山激动又高兴! 国共合作把国救, 同走救国新道路! 要知详情是什么? 下篇接着再述说。

- 37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下 篇

五四运动始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19-1949)

- 38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第十一章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

作中坚。

共产党的诞生

一、新文化运动

1、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失败后

中国先进分子 寻找新出路。 首先是,陈独秀, 对照西方历史 做研究。 中国革命多次 遭失败,

封建文化是毒害。 封建统治几千年, 毒害之深够上顽。 于是创办“新青年”,向封建思想把战宣。 以“新青年”为阵地,北京大学做基地。 蔡元培,为校长, 锐意传播新思想。 李大钊胡适和鲁迅, 为新文化运动 做后盾。

同寄希望于青年, 为新文化运动

青年学子行动快, 运动立即掀起来。 要知内容和影响, 且听下段接着讲。

2、内容与影响

内容共分三方面, 青年学子打前站。 民主科学放首位, 反对专治和愚昧。 要把中国变富强, 封建迷信务扫荡。 二是提倡新道德, 对旧道德狠狠批。 封建礼教连根挖, 吃人本质要揭穿。 三是提倡新文化, 对旧文化大批判。 写文章,白话文, 言之有物要遵循。 新文化运动烈火旺,封建根基在摇晃。 人民思想大解放, 民主科学得弘扬。 特别是,

运动发展到后期,

- 39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俄国传来好消息。 十月革命得胜利, 俄国进入

社会主义新天地。 李大钊,

接连撰稿写文章, 高度评价 十月革命是, 世界人类新曙光。 坚信马列志不移, 首在中国

举起社会主义旗。 马列主义被中国, 先进分子所接受。 拿起思想武器为, 救国救民而奋斗。 旧的社会要改造, 马列主义来开道。 革命烈火再燃烧, 五四运动爆发了。 爆发原因是什么? 且听下段接着说。

二、五四爱国运动

1、爆发原因及背景

共产党,诞生前, 五四运动烈火燃。

要问原因是什么? 巴黎和会有纠葛。 公元一九一九初, 第一次,

世界大战刚结束。 大战结果德国败, 德国变成刀下菜。 在巴黎,把会开, 会由美英来支摆。 把德压到手底下, 再把世界重分刮。 好多弱国 虽然参加会, 实际无权没地位。 这里单说事一桩, 中国代表提主张。 第一条,首先要, 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都废掉;

第二要求并不高, 二十一条全取消; 第三要把日本 夺取德国

在我山东之特权, 全给中国来归还。 美英法,把眼瞪, 言说道,

- 40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列强在华所有特权不能动。

并在“凡尔赛条约”(23), 曹汝林等卖国贼, 大火焚烧曹住宅。 游行队伍声势大, 其中一条硬规定。 山东特权

仍由日本来管控。 中国意见落了空, 消息立即传北京。 北京学生掀怒涛, 要向列强讨公道。 北京晨报告国民, 不许国土再丧沦。 五四怒火熊熊烧, 北京学生起来了!

2、五四运动爆发经过

五月四日大清晨, 北大等校 三千多名

学生集合**。 大示威,大游行, 口号震撼北京城。 争主权,除国贼, 二十一条要废除。 力拒“和约”把字签, 还我山东一片天。 要求严惩

北洋政府很害怕。 于是下令大逮捕, 千名学生入牢狱。 由于逮捕事闹大, 北京学生把课罢。 全国学生速响应, 掀起爱国大运动。 上海市,工商界, 支持学生行动快。 又罢工,又罢市 齐心表达爱国志。 运动发展来势猛, 波及二十多个省。 军阀政府 显出狼狈相, 被捕学生全释放。 立即罢了

“曹”“章”“陆”的官

(24)

拒绝合约把字签。 五四运动初胜利, 标志着, 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辟了新天地。

- 41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历史意义真不小, 且听下段再来表。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意义大, 意义深远震华夏。 彻底反帝又反封, 青年学生是尖兵。 工人阶级主力军, 政治舞台扎下根。 人民觉悟得启导, 革命力量团结好。 促进马列大传播, 思想基础结硕果。 伟大功绩要牢记, 为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做准备。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刚过后, 工人阶级有所悟: 革命必须车头带, 没有车头准失败。 李大钊,陈独秀, 建立政党主意就。

一九二一七月里, 中国共产党在 上海秘密告成立。 通过党纲定目标, 主要内容很明了: 定名中国共产党, 共产主义是理想。 马列主义为指导, 朝着目标迅步跑。 选陈独秀为书记, 党的宗旨他牢记。 党建好,枪拿好,

把资产阶级政权

来推倒。

中心任务已确定, 组织领导工人阶级 开展大运动。 中国有了共产党, 革命带来新曙光。 革命纲领是什么, 且听下段接着说。

2、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共产党,成立后, 要走救国救民路。 马列主义要与中国 革命实际相结合,

- 42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联系国情来探索。 这时一大刚开毕, 美国又出坏主意。 要我门户大开放, 要使列强在华利益 均分享。

强行通过“九国公约”(25)

再把中国来宰割。 这时工运就没停, 京汉铁路罢工 到顶峰。

其结果,被镇压, 国人看得眼巴巴。 共产国际和列宁, 对远东各国 民主革命很同情。 列宁指导急安排, 远东各党

在莫斯科把会开(26)。 国共两党也参加, 共谋救国找办法。 大会特别为中国, 指出问题献妙招: 帝国主义得赶跑, 反动军阀要打倒, 土地统统收国有, 为创立,

- 43 -

民主共和打基础。 共产党,也总结, 每每运动都流血。 中国革命的敌人 太凶残, 仅靠工人阶级 单枪匹马不沾弦。 统一战线要建成, 斗争才会力无穷。 合法斗争虽重要, 手中有枪才牢靠。 中共中央急安排, 次年七月

二大上海速召开。 中心任务作确定, 把党的民主革命 纲领来制定。 最高纲领是为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而奋斗, 最低纲领是要 推倒军阀

赶走列强把国救。 彻底反帝反封建, 把真正的

民主共和来创建。 这一任务真不小,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革命力量要确保。 主力军,是工农, 加上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四家联合共完成。 更有共产国际 来帮助, 从此中国走上 民主革命新道路。

第十二章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

失败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前面说到孙中山, 护法失败路茫然。 深感国民党的 人员太复杂, 急于改组想办法。 共产党,成立了, 同孙中山把友交。 共产国际代表 会见孙中山(27), 如何改组细交谈: 进言共产党员 以个人身份, 加入国民党,

- 44 -

通过党内合作 改组最理想。 特别强调

军官学校要创办, 中山一听很如愿。 中山早就体会到, 建立武装最重要。 没有武器两手空, 要想革命难成功。 两党都把会来开(28),统一战线建起来。 三民主义得新生, 联俄联共 扶助农和工。 国共合作干起来, 国民革命运动 迅展开。

在苏联的帮助下, 黄浦军校把牌挂。 孙中山,寄重望, 命蒋介石为校长。 周恩来,任主任, 爱国青年很信任。 廖仲恺任党代表, 政治工作抓得好。 黄埔军校蒸蒸上, 军事人才得兴旺。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国共合作手牵手, 为北伐战争奠基础。 国民革命运动 大兴起,

兴起情况告诉你。

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次世界大战后, 各派军阀继续斗(29)。 军阀手中拿着枪, 都想阴谋坐中央。 明里尊重孙中山, 实际暗中生事端。 段祺瑞,手段高, 他把北京政权操。 认寇为父放首位, 卖国哪怕山河碎。 广东革命政府 主意定,

出师北伐速行动。 工农革命大发展, 支援北伐成绩显。 军阀眼看被推倒, 列强一看哪得了! 英美合谋来干涉, 炮轰南京动干戈(30)。 国民革命运动

遭到重打击, 蒋介石却动杀机。 动了杀机如何干, 详情就在下一段。

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蒋介石,早预谋, 欲把共产党全清除。 黄浦扣押中山舰(31), 提出“整理党务案”(32)。四一二,大屠杀(33), 七一五政变更毒辣(34)。 枉杀千人为口号, 共产党人勿漏掉。 第一次,

国共合作遭破坏, 大革命从此告失败。 共产党,为革命, 火速开辟新路径。 新的路径是什么? 且听下段再述说。

4、国共的十年对峙

大革命,失败后, 共产党人

擦干血迹再奋斗。 为把革命来挽救,

- 45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武装起义主意就。 建军队,上井岗, 红色政权创辉煌。 根据地巩固更扩大, 井冈星火燎华夏。 蒋介石,有些怕, 晚上失眠睡不下。 于是立即操大刀, 对根据地大围剿(35)。 红军长征离瑞金(36), 再到延安重扎根。 毛泽东,好领班, 宝塔闪光映红天。 红色政权更稳固, 急得老蒋坐不住。 他要继续来灭共, 让小日本钻了空。 要知日寇怎样钻, 具体事实看下面。

第十三章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

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华谋已久, 直想对华再下手。 占了台湾算个啥,

- 46 -

中国大陆才算大。 田中义一把会开(37), 要把满洲从中国的 本土分出来。 朝思暮想想办法, 终于想出“九一八”。 一九三一(年) 九月十八人睡静, 日本关东军在行动。 偷偷拿上爆破弹, 把南满铁路 柳条湖段 炸得稀巴烂。 反诬中国军队 破坏的, 重炮对着

东北军驻地就轰击。 接着把我沈阳占, 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

立即密电张学良, 只准后退不抵抗。 张学良, 领着二十万军队 只得走, 东北三省

很快落入日本手。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日本扶持溥仪 当傀儡,

建立所谓满洲国。 小日本,很得意, 东三省,

沦为日本殖民地。 东北人民岂能忍, 团结起来打日本。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爆发后, 东北人民极愤怒。 共产党,发宣言(38), 中华大地迅播传。 一谴日本搞侵略, 二揭老蒋 不打日本 一味往后撤。 抗日救亡烈火烧, 东北人民起来了! 同未撤的东北军, 共同组成义勇军。 爱国将领冯占山, 孤军御敌走在先。 一身正气上战场, 打响东北抗日 武装斗争第一枪。

抗日联军是核心(39), 杨靖宇就是总指挥。 游击战,伏击战, 沉重打击日寇 嚣张气焰。 国民党的

爱国将领冯玉祥, 联络共产党员 吉鸿昌。

就在一九三三春, 组成抗日同盟军(40)。 抗击日寇正得胜, 蒋介石却下命令, 派兵勾结日伪军, 合谋夹击同盟军。 同盟军,失败了, 老蒋凶气远未消。 急向共产党挥毒刀, 硬把抗日往后抛。 蒋介石,有歪理(41), 我把歪理告诉你。 他言说,

中国枪炮不如人, 教育训练不如人, 工厂机器不如人, 拿啥来打日本人? 倘若抵抗吃不消,

- 47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中国顶多三天 就亡了(42)。 蒋还说,

宁可中国被灭亡, 莫让共产党把我亡。 人们一听齐反对, 老蒋忙说

要攘外必先安内。 蒋介石一味打内战, 日寇抓住时机 向我关内急进犯。

3、日军制造华北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一)华北事变

日寇欲把华北占, 制造事件一连串(43)。 大批日军闯入关,平津顿时不安全。 国民政府着了忙, 派何应钦

去见梅津美治郎。 美治郎是日本东北 驻屯军司令, 对何应钦把眼瞪。 要求河北全省境, 抗日活动取缔净。

何应钦,便答应, 这即所谓“何梅协定”。 小日本,野心重, 引起抗日救亡 大运动。

(二)瓦窑堡会议和 一二九运动

小日本,心馋火, 要把华北

变成第二满洲国。 华北日趋

变成日本殖民地, 中国面临亡国 告危机。

时当一九三五年, 中国驻,

共产国际代表团, 严正发表“八一宣言”, 宣言内容两方面, 号召抗日停内战。 瓦窑堡会议急召开(44), 要把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 建起来。 霎时间,

停止内战呼声高,

- 48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抗日救亡涌怒潮。 北平学生手挽手, 掀起救亡“一二九”。 警察镇压全不避, 抗日救亡播真理。 统一战线力无穷, 唤起爱国将领 张学良与杨虎城。 要知“张、扬”怎么办? 详情就在下一段。

(三)西安事变

公元一九三六年, 蒋介石,

调张学良到西安(45)。 调到西安下命令, 要张学良来剿共。 张学良,

早有国仇和家恨, 剿共根本不来劲。 共产党,很诚心, 口号感动东北军。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打回老家救乡亲”! 张学良,动了心, 表现一颗爱国心。 同杨虎城把蒋劝,

联共抗日停内战。 蒋介石,

不但不听反瞪眼, 张扬二人大伤感。 二人商量主意定, 立即采取果断行动。 十二月十二搞兵谏, 把蒋扣在临潼山。 言说道:

教你抗日你不抗, 却来临潼出洋相。 劝你抗日你不听, 逼得老弟动刀兵。 蒋介石,头低下, 对其老弟不理答。 周恩来,办法多, 促成事变和平解决。 蒋介石,

只好答应停内战。 联共抗日上前线, 从此国共合作 抗日序幕被拉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建起来。

第十四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

战争

- 49 -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

(顺口溜)

1、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爆发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一)七七事变

下面再说小日本, 疯狂至极大野心。 国虽小,胃口大, 企图要把亚洲霸。 并吞中国算个啥, 图谋世界成老大。 同德意,结联盟(46),预压英美来称雄。 先把中国来并吞, 一步一步往上升。 扩大侵略找借口, 捏造事实是里手。 言说日军一兵 失了踪,

硬要搜寻进宛平。 中国守军不让进, 日军早已布好阵。 一九三七

七月七日半夜里, 日军突然大袭击。 大肆进攻卢沟桥, 又向宛平开大炮。 七七事变惊中华, 抗日战争便爆发。

七七事变第二天, 中共发表“抗日宣言”, 声言国共快合作, 赶小日本出中国。 老蒋庐山做决定(47), 准备抗日同行动。 日本扩大侵略战, 又派陆军十多万。 仅仅用了二十天, 北平天津继失陷。 日军占领天津后, 进攻路线分两路。 向华东,向华北, 边攻边把牛皮吹。 管我倭寇倭不倭, 三个月内亡中国。 为了迫使

国民政府快投降, “八一三”事变更疯狂(48)。

大肆进攻上海 威胁南京城, 蒋介石才

表示自卫动真情。 八一三事变刚过后, 国共两党协议就。

- 50 -

第12篇:中国行政区划歌、顺口溜

周总理曾做诗,以二十八个字函概了神州大地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 还有内台北上天”。

今天,又有新的增加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

海内台北上渝天

香港澳门和台湾

爱我祖国好河山。

两湖两广两河山(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五江云贵福吉安(新疆,黑龙江,江西,浙江,江苏,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 四西二宁青甘陕(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陕西) 海内台北上渝天(海南,内蒙古,台湾,北京,上海,重庆,天津)

香港澳门和台湾,爱我祖国好河山。,一共是34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一 中国行政区划歌

有感于无数国人不能历数本国行政区划,为加强国民爱国意识,特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一级区划简称自编歌诀,以便大家记忆。

京津沪渝直辖市 ----------四个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五个自治区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三个特别行政区

东北三省黑吉辽 ---------- 冀晋鲁 归华北 ----------二

苏浙皖赣在华东 ----------十

湘鄂豫 归华中 ----------二

华南还有粤闽琼 ----------个

川滇黔 归西南 ----------省

西北还有陕甘青 ----------

邻国歌诀

十四邻国陆上环,俄罗斯蒙古和朝鲜, 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 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第13篇:中国皇帝顺序全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 (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的第一个皇帝 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

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

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

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

63.宋仁宗(赵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

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

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

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

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人选而继承大统的皇帝

100.末代皇帝(宣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 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

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

3、献帝协 初平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

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

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

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

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

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

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

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

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

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

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

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

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

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

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l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l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l9年。

三、李 煜 l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l2年。

四、高保勗 l年。

五、高继冲 l年。

南汉:9O5--97l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 32年。

三、刘 玢 1年。

四、刘 晟 l6年。

五、刘 鋹 l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二、钱元瓘 lO年。

三、钱 佐 6年。

四、钱 倧 l年。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

二、刘 钧 l4年。

三、刘继恩 l年。

四、刘继元 1l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l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l年。 十

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 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

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十

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

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顺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第14篇:中国各朝代文学常识(精简版)(推荐)

(一)春秋时代

l、《诗经》,又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雌》《氓》《伐檀》《硕鼠》《七月》。第一部诗歌总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 《乐》为六艺。

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论语》20篇,“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3、左丘明,鲁国史官。《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儒家,世称亚圣。《孟子》共7篇,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又名《南华经》。

7、荀子,名况,字卿。儒家,《荀子》:《劝学篇》《天论》。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

8、韩非,法家。《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

9、吕不韦,杂家,秦相,《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

10、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11、《战国策》,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共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

(三)两汉

12、贾谊,西汉初年。《新书》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13、刘安,封淮南王。西汉,《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西汉,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史记》,又名《太史公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双璧\":司马迁《史记》、司马光《资治通鉴》 “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5、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

16、班固,东汉,字孟坚,《汉书》《苏武传》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

17、乐府,《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情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凌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8、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东汉末年,《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18、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曹子建集》:《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观沧海》,曹丕《蒿里行》,曹植《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19、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20、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三国志》、《隆中对》出于此。

21、干宝,字令升。《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22、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东晋末年南朝宋初期,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不为五斗米折腰”。

23、范晔,南朝宋史学家,著《后汉书》《乐羊子妻》、《张衡传》。纪传体断代史。

24、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世说》,唐称《世说新书》宋称《世说新语》《周处》《陈太丘与友人期》等出于此书。属笔记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铁事,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25、刘勰,字彦和,南朝,晚年为僧法名慧地。《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26、北朝乐府,《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

(五)唐

27、王勃,字子安,《王子安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8、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咏柳》《回乡偶书》。

29、王之涣,字季陵。《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30、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31、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3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送元二使安西》《阳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集为《王右丞集》。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3、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34、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3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集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

36、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集为《岑嘉州诗集》。

37、盂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集为《孟东野诗集》。“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38、韩愈,字退之,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39、刘禹锡,字梦得,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4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41、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 (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门《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42、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43、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号杜樊川。《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4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45、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与其父李碾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

(六)宋

46、范仲淹,字希文,溢文正。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集为《范文正公集》。兼工诗词散文,属豪放派。

47、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雨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48、晏殊,字同叔,溢元献。主要作品为《浣溪沙》《蝶恋花》等,存《珠玉词》《曼元献遗文》。尤擅小令,风调闲雅,气象富贵。

49、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溢文忠。北宋文坛领袖,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50、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嘉右集》(《六国论》出于此)。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 “三苏”: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51、曾巩,字子固,溢文定,又称南丰先生。《元丰类稿》(以年号命名)。

5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溢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乡贯临川,集为《王临川集况》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53、司马光,字君实,封温国公,溢文正,世称涑水先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泥水之战》皆出于此。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上自战国下至五代计1362年的史实。史书\"双璧\"之一。

54、沈括,字存中。晚年居梦溪园。主要作品为《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

5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溢文忠。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56、苏辙,字子由,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57、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58、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59、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色儿》》《永遇乐》《清平乐》等。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苏拭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60、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等出于此。

61、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民族英雄。《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著有《文山先生全集》。爱国精怀,激昂动人。

(七)元

62、关汉卿:名一斋,号已斋叟。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63、王实甫,《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21折),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64、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结为《东篱乐府》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八)明

67、施耐庵,《忠义水游传》简称《水浒》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对后世农民起义发生了巨大影响。

68、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中国第一位全力创作通俗小说的作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三国》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6

9、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70、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震川文集》有《项脊轩志》《先批事略》等)。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

71、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临川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铰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叫\"临川四梦。是浪漫主义杰作。

72、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别号顾曲散人。编辑短篇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共120篇。《灌园叟晚逢仙女》出于此。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凌檬初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73、张溥:字天如,\"复社\"领袖。《七录斋集》,《五人墓碑记》出此。

(九)清

74、洪升,字防思,号稗畦。《长生殿》传奇写唐明皇、杨贵姐爱情故事。

75、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又号云亭山人。《桃花扇》(传奇)。写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剧。

76、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促织》《狼》《席方平》《劳山道士》《画皮》等出于此。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方式反映现实。

78、吴敬梓,字文木,敏轩。《儒林外史》

79、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小仓山房文集》《祭妹文》《黄生借书说》等出于此。《随园诗话》等。论诗主张抒写性清,创\"性灵\"说,不满儒家\"诗教\"说。

80、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红楼梦》(高颚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丧的高峰。 8

1、姚鼐,字姬传,号惜抱先生。《惜抱轩文集》有《登泰山记》等。\"桐城派\"奠基人之一。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结合。

82、李汝珍。字松石。《镜花缘》以浪漫主义手法写幻想图景,如\"君子国\"、\"女儿国。、\"两面国\"等。

83、龚自珍,字瑟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先驱。《病梅馆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84、吴沃尧,字趼人。别号我佛山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谴责小说。

85、李宝嘉,字伯元,别称南亭亭长。《官场现形记》《制台见洋人》。谴责小说。

86、刘鹗,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是其中一节。

87、曾朴,主要作品为《孽海花》谴责小说\"。

88、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称饮冰室主人。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康有为合称\"康梁\"。《谭嗣同》《少年中国说》等。有《饮冰室合集》他是\"新文体\"的创造者,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僵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到不检束。被誉为\"中国近代最好的、最伟大的一位新闻记者\"。

(十)现、当代

89、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傍惶》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90、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 (包括《凤凰涅樊》《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91·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9

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93、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94、徐志摩,现代诗人。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著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95、田汉,著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另有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后定为国歌。

96、朱自清,现代作家。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著作《经典常谈》著宅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 七毛钱》等。

97、闻一多。著名爱国诗人·学者。诗集《红烛》《死水》著名篇目有《太阳吟》《洗衣歌》《发现》《一句话》《死水》等,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古典新义》等。

98、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形成了老舍的风格,也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

99、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用格言式诗句咏唱母爱、童贞、大海。散文也表现\"爱的哲学\",被誉为\"美文\"的代表。

100、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剧本《秋谨传》《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祝福》、《林家铺子》、《我的一家》等,报告文学《包身工》创作了我国最早的电影文学剧本《狂流》 。

10

1、巴金,原名李尧棠。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随想录》等。《家》等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封建家庭历史的最成功的作品。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10

2、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小说家。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之一\"《李》被誉为\"走向民族形式的里程碑\"。其民族化,大众化,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

10

3、曹禹,原名万家宝。戏剧家。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10

4、艾青,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光的赞歌》等。他的作品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给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很大影响。

10

5、周立波,《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暴风骤雨》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最成功的文学作品之一,获斯大林文学奖。

10

6、孙犁,原名孙树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白洋淀派”创始人。

10

7、梁斌,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作品是概括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方农民生活和斗争的史诗。

10

8、柳青,长笛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 10

9、杜鹏程,《保卫延安》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人物有彭德杯、周大勇。

110、李季,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长篇叙事诗《杨高传》。前者以信天游形式歌颂陕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11、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反映了30年代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和成长道路,主要人物有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

1

12、曲波,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故事惊险紧张,富有传奇色彩。

1

13、罗广斌、杨益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主要人物有许云蜂、江姐,特务徐鹏飞。

第15篇:中国别名由来及历史朝代名称由来

一、中国别名由来

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邹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如“长夜难明赤县天”;或称神州,如“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华夏 商朝时,由于实行了裕民政策,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中华

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唐代韩渥诗:“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唐代韩亻屋诗云:“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与“外国”对举。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中夏、方夏、函夏 都是有关中国的代称。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此后,中夏即指中国。方夏,《书经》中有“诞膺天命,以抚方夏”之句,《后汉书·董卓传赞》:“方夏崩沸,皇京烟埃。”李贤注解说:“方,四方;夏,华夏也。”宋代秦观《代贺皇太妃受册表》中有句:“举令典于宫闱,溢欢声于方夏。”所以方夏也指代中国。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所以函夏也代指中国。

禹城、禹迹、禹甸 相传古代洪水滔天,大禹治水造福于世,据说,禹治水后,依山川形势划定九州,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禹城、禹迹(大禹治水,足迹遍及全国)、禹甸(“甸”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九州 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九州,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弁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嗣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区。宋代绘制《九域图》即中国地图。“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辖区也越来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当于战国时代“九州”的范围。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九牧

《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牧九州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 晋朝文人卫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成,燕歌以咏。”

九域 《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 《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海内 《词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周围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做海内,把外国叫作海外。

二、中国历史朝代名称由来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 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务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而为之。

第16篇:中国朝代和国号的主要由来

中国朝代和国号的主要由来

夏: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汤的始祖曾居住于河南商丘,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太王曾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就以“周”为朝代名。

秦:秦人首领非子“邑之秦”,故秦襄公时秦为国号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新:王莽原被封为新都侯,所以国号称“新”

三国: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刘备自称为汉室后代,国号“汉”,又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为“晋公”,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所以国号为“唐”宋: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元:元世祖忽必烈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 明:朱元璋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又元末农民起义军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作为推翻元朝统治的口号,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清在关外建国,号称“大金”。1636年改为“大清” ,是金的谐音,又隐含太平之意;清带水,明为火,水能克火,清代明顺理成章,故为“大清。”

第17篇:中国历史朝代口诀

中国历史朝代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补充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名称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用口诀法记忆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孔孟儒,行“仁政”; 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 韩非子,“法治”行。▲用口诀法记忆安史之乱起止年代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63年被唐军打败,历时8年。叛乱的起止年代可用口诀来记:

安禄山,史思明, 骑胡虎(755),溜山(763)城。

▲用口诀法记忆太平天国起义的主要内容

1857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统一思想;1853年3月,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这些内容可用口诀记作:

洪秀全,拜上帝, 太平天国大起义; 秀全要把古扇扇(1853年3月), 南京定都换了天。▲地球的形状口诀

赤道鼓,两极扁; 北极长,南极短。

▲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记)口诀

辽吉黑,云贵川, 陕西青藏(陕西、广西、青海、西藏)浙福甘,

二江二湖二河山, 安宁古广(安徽、宁夏、内蒙古、广东)新海湾。

▲与中国接壤的15个国家名称口诀

月娥姑娘(越南、俄罗斯)很腼腆(缅甸),

蒙着布单披仨毯(蒙古,不丹,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斯坦),

度过稀泥(印度、老挝、锡金、尼泊尔)去朝鲜, 吧叽吧叽一身汗(巴基斯坦、阿富汗)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18篇:中国历史朝代简介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 夏朝

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 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

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周语》)。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

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 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夏朝简史

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禹立为继承人。

禹收九洲,金铸九鼎,以显其功绩及威信权力。

禹之子启,承袭父位,中华历史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奴隶制社会大致形成于禹在位时期。

禹传位启,启传位太康,后历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夏朝帝王列表: 夏朝版图

商朝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

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韦、顾、昆、吾等夏的盟国,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后又在有娀之墟与鸣条两次大败夏桀军队。成汤回师毫邑后,便正式即位为王,各路诸侯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立。 成汤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后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经仲壬至太甲几代执政时间都很短,商朝的大权实际掌握于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后,不遵先法,胡作非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过,伊尹又亲迎太甲回来继续执政,商的统治又呈现出清明气象。

太甲死后,传位于其子沃丁,其后历经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统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执政期间,商朝才再度兴盛起来,出现了继成汤之后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称太戊为“中宗”。

商朝中期的几百年间,历代统治者由于朝廷内部的分争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次迁都:仲丁自毫迁于嚣;河檀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奄;盘庚自奄迁殷。自盘庚迁都到殷起,商朝的国势又开始上升。武丁即位后,大力选拔人才,任用傅说、甘盘、祖已等贤能志士,征服了周围的各方国,大大的扩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为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段时间,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达到商朝后期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之后的商朝,开始逐渐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继即位后,在政治上没有才能,又荒淫无道,致使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后的六个国王(廪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则比祖甲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帝辛(商纣王)时,商王朝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爱美女妲己,将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废除贬斥,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为此,不仅朝中大臣、贵族反对纣王,而且诸侯和各方国也于商王朝离心离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领导下,在牧野一举击溃商军,从而结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统治。

商王朝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我们考古出土的殷墟遗址来看,商朝已完全脱离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为定居。在殷墟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龟甲及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阳发现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这说明商朝的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龟甲上发现的甲骨文,被普通认为是商时代的文字,这是我们今天可以识别的最早的中国象形文字,为我们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商王朝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约四百九十六年。 商朝简史

夏桀无道,部落首领汤反。建立商王朝。一开始定都毫(念:bo。今河地商丘。),后盘庚在位时迁都殷(今洒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汤之后有: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帝辛即纣,商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商朝帝王列表:

商朝版图

西周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邗、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共同讨伐商纣。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武王死后,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权。在他的统治下,周消灭了各个叛乱势力,东迁国都于“雒邑”,加强了对东方诸部的统治。分封周室亲戚及有功大臣为诸侯。建立“周刑”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开始走向繁荣。西周自成王,经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扩张的时期。成王时代周公旦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开始了南征。十九年,昭王亲率大军伐楚,但却因不得民心而失败了,昭王也死于南方。

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对人民大肆压迫,却又禁止人们议论国事,致使人民怨声载道。最后,愤怒的人民冲入王宫,赶走了厉王,结束了厉王的残暴统治。至此,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厉王逃走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司马迁著《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自此中国才有了准确的纪年)。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国王行使权力长达十四年。逃亡的周厉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宣王是位开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为辅,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贤臣,使得国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统治,各国诸侯纷纷来朝见周天子,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宣王中兴”。然而,中兴的局面并没有长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与厉王一样,他也是昏庸之君。他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当犬戎举兵大举进攻的时候,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竟没有一个诸侯发兵相救。幽王兵败,死于骊山脚下。他死后,申侯、鲁侯和许文公拥立宜臼为平王。平王东迁,史称“东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灭亡。

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 已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

西周王朝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 西周简史

商末,文王姬昌反。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续反商,纣王自尽,发取而代之,国号为周,幽王无道,锋火戏诸侯而失信天下,最后亡国。

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武王姬发朝为西周。 西周帝王列表:

西周版图

春秋/东周

东周时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以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大。

楚国是三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的一个国家,它在周初曾参加了武王发纣的战争,后得到周的封号,居楚地丹阳(今湖北姊归县)。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前七零四年,楚君熊通字号为武王,有地千里。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华夏各诸侯经常发生一些战事。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

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以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 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公元前六七九年,齐国以称霸北方。后来,齐国又于前567年消灭了东夷大国——莱,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

晋国原处于戎狄游牧地区,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吴国是春秋中前期发展起来的新兴诸侯国家,它本是楚国的属国,但随着后来的强大逐渐脱离了楚国的统治。前五零六年,吴国打举进攻楚国。在战争中,吴国五战五捷攻破了楚国两百年经营的都城成郢(今湖北江陵),掠去大量的物资。这场吴楚大战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大战事,战争的结果使楚国受到空前的创伤,而吴国则渐渐取代了楚国的位置成为南方大国。

越国与吴国相同,都是楚的属国,但越的兴起比吴还要晚一些,直至允常执政时期,越主才始称为王。在此之后,越王在楚的旧臣文种和范蠡的协助下,击退来犯的吴国。后吴王夫差任又用吴子胥为将,大胜越国,使之臣服。但越王勾践并不甘心失败,他住于薪柴之中,并每日尝一次苦胆,以示不忘国仇。经过几年的准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成为继吴之后的又一个南方大国。

在几大强国中,秦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秦成为春秋时期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秦穆公执政期间,曾任用谋臣百里溪,使秦国强盛一时。但秦国地处中原之北,与戎狄、羌等北方诸族混居,故华夏诸侯一直以秦为戎狄国,禁止其会盟中原,而这却给了秦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到后来战国时期,秦才能以强大的实力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

来源:东周

战国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的界限,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 403年)为起始标志,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通常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秦国在春秋末期是力量较弱的国家之一,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图改变这种局面。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自此,秦国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商鞅在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行 组织民户、奖励军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使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第一大国。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反对,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而他所设立的新法却广泛被秦人接受, 成为此后秦国政策的基础。就在商鞅变法的同年,秦国灭蜀,至此,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宜首难攻故而被称为“天府雄国”。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经济政治条件,使之完全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

韩原为晋国韩氏家族,在“三家分晋”之后才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家。它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占据军事要道,故而连年争战不断。公元前三五八年,韩昭侯使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执行苛刻政治,使韩的 国力暂时得到加强,但没过多久便又陷入衰落。所以韩国也六国中是最早被秦消灭的国家。

魏国与韩国相同,也是由晋分裂出的国家之一,并且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较强,加之魏文侯时的“李悝变法”,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很快强大起来。前三四四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 南开封),从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前三五四年,魏国发兵攻打赵国,齐国派救兵援赵,击败赵国。后来,齐国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以“增兵减灶”之计在马陵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国,使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精力与其他六国交战,直至其被秦国灭亡。

赵国是“三家分晋”所形成的第三个国家,它都于邯郸,与齐、燕相临。战国后期,赵国因有名相蔺相如、大将廉颇等大臣忠心为国,使赵国颇为强大。而有关廉颇、蔺相如二人“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在廉颇、蔺相如辅佐的十年中,强秦一直未敢对赵国用兵,直至前二六零年,秦大将白起用离间计使赵王弃用廉颇而用赵括为将,才于长平击败赵军,杀其士卒达四十万。使秦以此为契机,逐步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燕国原是北方的一个小国,因其远离中原,使之得以相对安宁,并无太多战事。所以春秋末期燕国已成为北方的大国。至燕太子丹的时代,太子因见秦国强大,早晚会对燕国的统治不利,于是谴刺客荆轲刺杀秦王,不料, 荆轲被秦王斩于殿上。太子丹行刺未果,反而使秦王对燕深恨不已,秦王赢政于前二二六年功下燕都蓟(今北京)了,消灭了燕国。

齐国是六国中比较强大的国家,因其远离秦国,故而一直未与秦国有正面冲突。前三一四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际,出兵攻占了蓟城,但在燕国人民强烈的反抗下,不得不又退兵回国。而燕昭王为报一箭之仇,任乐毅为大将, 联合三晋、秦、楚等国大举伐齐,联军只用半年时间便攻占了齐国除莒和即墨两城外的大部分国土,险些亡国。此后,齐国大将田单以此两城为基础,以少胜多,大败燕军于城下,才使齐国免遭亡国之祸。但在这五年的战争中,齐国损失惨重,而使其强国地位一直未得到恢复。

战国时期虽连年征战,但这丝毫未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此间,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达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理论最为后人推崇。 这些学派的出现使战国的思想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而这些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其深远影响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公元前二三零年,秦王赢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征程,在九年的时间里,秦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并于前二二一年统一了全国。至此,中国长达近六百年的分裂局面才得以结束,秦王朝的统治正式开始。

东周简史

东周后,国势衰危,后分为两段,就是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国(当时一诸侯国)灭周朝。

东周帝王列表:

秦朝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制国家。

战国末年,强秦以武力消灭其余六国,统一了全国。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改前朝的分封制为中央集权制,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是为秦始皇。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由朝廷任命官吏,不再采用世袭制。在朝内设左右丞相、御使大夫、太尉、将军、廷尉等官职,任用贤能。又下令统一六国的文字与度量衡,以秦相李斯订正的秦篆(小篆)为全国统一字体,并经过大规模的移民,消除了方言方面的障碍。前二二一年,始皇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书,其中规定了币制、地亩制、车轨制等各种订制。

为了减少匈奴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始皇派大将蒙恬以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在原先六国城墙的基础上加以连接、修复,逐步修建起万里长城。在国内,始皇派遣大量的民夫为其修建工程浩大的宫殿及陵墓,其中宫殿以阿旁宫为最,相传项羽灭秦后火烧阿旁宫,大火燃烧了三个月才逐渐熄灭。

始皇在位十二年中,曾多次巡游天下,前二二零年,巡陇西、北地二郡;前二一九年,第二次东巡上邹峄山;前二一八年,第三次东巡登芝罘山刻石;前二一五年,第四次东巡至碣石山刻石;前二一零年,第五次南巡至九疑山。始皇通过巡游天下,一方面,祈求天地福泽,另一方面,向天下人显示皇帝的威严。为了长生不老,他派徐福出海求仙,但徐福一去不返。

第五次巡游的途中,始皇卒,宰相李斯与宦官赵高合谋拥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为了个人的利益,赵高与李斯伪造始皇遗诏杀太子扶苏及大将蒙恬。不久赵高又杀李斯,秦朝的政权便完全落于胡亥与赵高之手。但是,秦二世昏庸无道,听信奸臣赵高,致使人民不满,各地纷纷起来反抗。前二零九年,陈胜、吴广起义;前二零七年,项羽、刘邦等人纷纷起兵反对秦朝,使得秦帝国很快瓦解。前二零六年,赵高逼二世胡亥自杀,另立子婴为帝。此时刘邦已进攻咸阳,子婴杀赵高后,出城请降,秦王朝统治就此灭亡。

秦朝在政治制度方面打破了过去以世袭制为主的分封制,释放奴隶为平民,各个官吏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加强了皇帝对国家的集权统治的力度。前二一二年,始皇为了巩固其所制定的新政治体制,听从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烧毁除秦国史书、医书、农书、占卜书之外的所有私人藏书,后又活埋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后世称之为“焚书坑儒”。通过对儒学的压制,始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儒家要求恢复古制的呼声,进一步稳定了新制。但是,始皇登基后,大兴徭役,当时秦朝约两千万人口左右,其中建皇陵者一百五十万;守五岭五十万;随蒙恬防御匈奴三十万;筑长城五十万;再加其他,总数不下三百万,占总人口的近百分之十五,人力资源消耗殆尽,致使农业等其他经济活动人力不足,不能正常发展,致使秦未能在经济上有大发展。

秦国自始皇帝建国(前221年)起,至秦子婴(前206年)止,前后仅历十五年。

秦朝简史

秦朝结束了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社会。

秦朝建都咸阳(今西安)。

从周郝王59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后,经昭襄王蠃则、孝文王蠃柱、庄襄王蠃子楚三代,史家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史家仍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开始,称始皇帝。

秦朝重法,苛政酷刑。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始皇死后,天下大乱,经二世胡亥、子婴,不久亡国。

秦朝帝王列表:

秦朝版图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秦末年,项羽、刘邦拥立楚怀王与秦朝抗争。经过几年的征战,刘项军夺取天下,项羽废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于王侯数十人,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但刘邦并不甘心居于项羽之下,在谋士张良、萧何,大将军韩信等人的帮助下,于公元前二零二年击败项羽,登临帝位,国号汉,定都长安,是为汉高帝。

高祖在位七年间,为了削弱异姓王侯的势力,先后剥夺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的兵权与封号,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基础。前一五九年,高祖薨,传位惠帝刘盈,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 吕后前后共掌权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前一八三年,刘恒即位,是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刘启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这一阶段为“文景之治”。

通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前141年,景帝卒,其子武帝刘彻即位。刘彻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曾使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保障了汉朝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多年的征战使国力下降,于是武帝于晚年停止征战,转而大力发展农业,使西汉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极盛时期达到了顶点。

经过昭帝、宣帝(前73—前48 年在位)两代三十八年的“与民休息”的政策的执行,西汉王朝的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随之增强,严重的影响了汉帝国的统治,自元帝(前48—前32年在位)起,至成帝(前32—前8年在位)、哀帝(前6—公元1年在位)、平帝(1—6年在位)在位年间,皇帝对政权的统治力量已大不如前。 及至刘婴即位,朝权已尽落于外戚王莽之手。公元八年,王莽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新,至此西汉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帝国之一,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在武帝年间,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采纳之,自此,儒教、儒学形成了汉朝以后中国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纺织为例,西汉已有接近成型的绣花机器,足以见得当时生产已有一部分脱离了单纯的手工劳作,使得生产率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与商贸等诸方面的交流。 在汉朝的人文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太史令之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这部著作被后人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外,汉朝的艺术水平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近年来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来,其做工之精细,工艺之考究,并不亚于今日。如四川广汉出土的执锄陶俑及广州出土的汉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历经十四代二百三十余年(其中包括王莽的新朝),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汉朝简史

(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分两段,西汉、东汉。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东汉定都洛阳。 西汉简史

(前206年-公元25年)

秦暴政,天下乱。刘邦斩白蛇起义。

亡秦后,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垓下。

刘邦定都长安,国号为汉。

高祖刘邦死后,经惠帝刘盈,刘邦后吕稚专权,文帝刘恒,景帝刘启。

武帝刘彻,北击匈奴,南定南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后经:昭帝刘费陵、宣帝刘询、元帝刘爽、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kan)。公元6年,王莽摄政,8年,篡政,改国号新。

西汉帝王列表 西汉版图

新朝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王朝。开国皇帝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西汉后期,王莽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新朝末期,社会混乱,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在昆阳,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西汉与东汉之间。隔了一个短短的朝代。这就是历时十八年的王莽新朝。一般的历史著作不大提这一朝代,人们认为这是西汉和东汉两个朝代的衔接过渡阶段,是汉朝的暂时中断。其实,这是应当算作一个独立的朝代去研究。这不仅因为王莽正式称帝建年号,还因为他掌握了实际政权,颁布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策法令。新朝的王莽,就是一位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由书生通过干仕以和平方式而走上帝位的书生皇帝。

【新朝建立】

王政君为元帝之后(称元后),生子成帝。成帝时,元后诸兄弟多任官封侯,只有王曼早卒未及封侯。王莽乃王曼之子,元后之侄。他的堂兄弟因是将军列侯之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而他因父早死未侯,“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少时受儒家教育,勤身博学。侍奉母亲及寡嫂,抚养孤兄子,都很周到。又结交英俊,侍奉父辈,符合礼仪。阳朔(公元前24~21年)年间,王凤病,王莽侍候甚恭。王凤临终时,推荐王莽任黄门侍郎,王莽于是走上了仕途。

过了几年,王商及一些名士称誉王莽,成帝便于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王莽为新都侯。在此前后,王莽又被连续提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他这时“宿卫谨敕”,“节操愈谦”。常以车马衣裘“振施宾客”,交结名士与公卿甚众。所以公卿推荐,游士谈说,“虚誉日隆,倾其诸父矣”。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三十八岁时升任大司马。这时,王莽“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请一些贤良为掾史,所得赏赐分给下属,而自己非常俭约,其妻“衣不曳地,布蔽膝”,犹如僮仆。王莽为大司马一年,成帝去世,汉哀帝即位(公元前7年), 外戚丁、傅用事,王莽乃退位,避居新都(今河南新野),杜门自守。

哀帝于元寿二年(公元前4年)去世,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称制,以王莽为大司马。王莽自元寿二年再为大司马至于身亡,掌握政权达二十四年之久。

【安汉公】

王莽辅政头六七年(公元前1—公元6年)翦除了丁、傅两家外戚势力,“诸哀帝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说者,莽皆傅致其罪”。同时,拉拢名儒孔光及其婿甄邯,为其所用。他怕其叔红阳侯王立在元后面前搬弄是非,就让孔光上奏王立“旧恶”,从而遣放王立回到封国。因王莽颇有胁持上下的手腕,于是“阿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汉平帝元始元年正月,越裳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诏使三公以荐宗庙,群臣便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要求赐予王莽安汉公的称号。于是拜王莽为太傅,号安汉公。

【宰衡】

王莽封禅玉版公元2年,汉平帝十三岁,王莽成功地将自己的女儿推上了皇后的位置。

陈崇与文人张竦写了一份歌颂王莽功德可比周公的奏章,建议“宜恢公国,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公卿方议此事,适值吕宽事起。起初,王莽通过元后,将帝母卫姬及帝舅卫宝、卫玄等排挤出京师。其子王宇深怕平帝长大后怨恨,与卫宝通书,教他设法还京。王莽不同意。王宇与妻兄吕宽等人私下商议,用迷信的手段想令朝廷归政卫氏。但吕宽夜间在王莽门第上洒血时被发觉逮捕,在狱中自杀。王莽奏请杀了儿子王宇,宇妻因怀孕待产后才杀。王莽因此诛灭卫氏,穷治吕宽之狱,连引郡国豪杰素非议己者,还株连敬武公主(元帝之妹)、梁王立、红阳侯立、平阿侯仁,逼其自杀。“死者以百数”。王莽还为此写书,宣扬治子之罪乃公而忘私,以戒子孙;其爪牙还奏请以此书发行全国,令学官以教授,使官吏能了解此书旨意。

吕宽案件结束后,王舜又重提陈崇之建议。爪牙们煽动“民上书者八千余人”,都要求照陈崇建议办。于是元始四年(公元4年)四月,拜王莽为宰衡,位上公。王莽还刻了“宰衡太傅大司马印”,高踞于公卿之上,出入威仪与众不同。

【九锡】

这时,王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征召经学人材,及懂得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之人。“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皆令记说廷中,将令正乖谬,一异说云。”

群臣奏请加赏王莽。元后允,诏议九锡之法。元始五年(公元5年),官民因王莽不受新野田之赐,“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要求加赏王莽。王莽上书说,自己德薄位尊,力少任大,常恐不能称职,现在天下“治平”,乃元后之德,同列之功,非自己之能,拒绝加赏。但他还是受了九锡,权势大异于群臣。

【称帝】 乐陵侯刘庆上书说,现皇帝年幼,应让王莽“行天子事,如周公”。群臣都说应如此。这时平帝病,王莽作策,愿以身代,藏策于金縢,置于前殿。这是诈依周公为武王请命而作金縢的故事。不久,平帝夭亡,要选继位者。这时元帝世绝,便在玄孙中选了个最小的子婴,年仅二岁,“托以为卜相最吉”。

这时有人奏说武功长孟通浚井得到一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公卿上奏元后被呵斥说:“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王舜从中斡旋,向元后解释说,这事阻挡不了,王莽不敢有其他想法,“但欲称摄以重其权,填服天下耳”。元后无可奈何,只好应许,诏令王莽“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于是群臣奏请王莽摄政“皆如天子之制”,并于次年改元“居摄”。不久,王莽便以子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

居摄元年(公元6年)四月,安众侯刘崇鼓动刘氏宗室起而反对王莽,从者百余人,进攻宛城,不得入而败。天下反莽自此始。刘崇的族父刘嘉诣阙请罪,获赦,乃奏颂王莽功德,骂刘崇为乱,而肯定王莽对刘崇镇压。王莽大为高兴,封刘嘉为帅礼侯。这时群臣又说,刘崇谋逆是因为王莽“权轻”,应提高王莽的权位才能镇服全国。于是元后命令王莽进见她时自称“假皇帝”。

居摄二年(公元7年)九月,王莽镇压翟义后,自以为威德日盛,获得天人之助,“遂谋即真之事矣”。这年广饶侯刘京等人奏符命“摄皇帝当即真”等,说是天意所归。于是王莽对元后说:我向您报告时,自称“假皇帝”;而我号今天下,天下向我言事,就不必言“摄”了。十一月,改居摄三年为初始元年,以应天命。这时官民都知道王莽奉符命的旨意,爪牙们开始认真议论和建议,王莽“即真”提到日程上来了,公元9年废孺子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

来源:新朝

东汉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实施的旧政策,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废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公元89年,汉章帝薨,由年仅十岁的和帝刘肇即位,年号永元。因和帝年幼,统治权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后窦氏与其兄窦宪之手。窦氏的专权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满,和帝于公元92年与宦官郑众等人合力诛灭窦氏, 郑众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来越甚地参与东汉的政治统治,加之自和帝刘肇以来历代汉帝都宠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间,宦官的权利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当时皇宫内宦官专权,凉州董卓率兵入洛阳,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事实上献帝即位后并无任何权利,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诸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王朝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后,献帝又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东汉王朝在统治上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同时造纸术也作为我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流传至今。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它使中国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的材料束缚,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以张衡为代表的东汉学术界,有着很高的成就;张衡则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至尽仍被广泛使用。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他创造的“五禽戏”是我国第一套体操性质的健身活动。

到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今日东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但从其中依然能窥得汉文化的风貌。

东汉王朝前后历十二帝,共一百九十五年。 东汉简史 (25年-220年)

光武帝刘秀灭王莽。迁都洛阳。

光武帝后经:阴帝刘庄、章帝刘火旦(火与旦合在一起,念:da)、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少帝刘辩、献帝刘彻。

东汉帝王列表 东汉帝王列表 东汉版图

三国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比较著名的一段时期,自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起,至西晋统一中国(公元280年)止。期间,曹氏的魏国,刘氏的蜀国和孙氏的吴国三国鼎立,故而,称为三国时期。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各路诸侯联军讨伐。其中,作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也参与了讨伐。从此之后,曹操势力日益强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奉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消灭北方的袁术、吕布、张绣、袁绍等人,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公元208 年,曹操率八十余万大军,准备一举击溃东吴孙权的势力;此时,刘备的谋士的诸葛亮力劝东吴与其联手,合力抗曹。孙权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并在赤壁一战中以火攻击溃了兵力占优的曹军,而刘备则趁机夺取了汉中与蜀地,三国鼎力的局面正式形成。

公元215年,曹操趁刘备与孙权为荆州开战之机,出兵攻占了汉中,直接威胁着刘备的蜀地。刘备与孙权和解回兵汉中,击溃曹军,并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公元219年,刘备军大将关羽进攻曹操的樊城,曹操遣使与东吴联盟。孙权的大将吕蒙也建议借机袭取江陵。于是孙曹两军夹击,斩关羽于麦城。孙刘联盟被彻底破坏,北方的局势得以缓和。次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逼献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为魏。随后,刘备与孙权分别在成都建业称帝。刘备因身为汉室宗亲,故国号仍为汉,但其仅有益州一隅之地,故称为蜀汉。

公元222年,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发兵大举进攻东吴,但被东吴大将陆逊击败。刘备兵败逃至白帝城,次年病死于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是为蜀后主,由诸葛亮等人的辅助。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诸葛亮自蜀建兴五年至十二年(公元227—234年)六次出兵伐魏,但均告失利,本人也于公元 234 年卒于两军阵前。 此间,魏帝曹丕已于魏黄初七薨(公元226年)。其子曹睿继位,以司马懿为辅政大臣。此后,魏国大权逐渐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多次出兵汉中,与诸葛亮、姜维等蜀将交战,遏制了蜀国的北扩。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遣钟会、邓艾等数路人马伐蜀,并于当年攻占成都,后主刘禅降魏,蜀汉灭亡。

魏灭蜀之后,蜀吴联盟不攻自破,吴国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王朝,司马炎是为晋武帝。此时,东吴的皇位已传于孙皓。吴主孙皓沉于逸乐,不问国事,致使司马炎大举发兵伐吴。晋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公元280年,晋军攻克建业,孙皓面缚请降,至此西晋统一全国。

自东汉末年,由于连年战乱,使中国人口数量下降,经济水平大幅降低,而持续了近八十年的三国鼎立局面进一步加深了经济的恶化。无论蜀吴,都曾因粮食问题而不能完成其军事行动。故而,蜀汉魏氏及吴氏在其统治期间都将农业生产放于首要地位。而由于战争的需要,金属冶炼及造船等技术,在三国时期都有较大进步。但是,连年的征战毕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较缓慢的时期。

三国鼎立局面在中国共维持了七十二年的时间,但三国时期人才众多,其中不乏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被誉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就是以此段历史为背景写成的。

三国简史

(220年-280年)

汉末,外戚、宦官争权,搞的民不聊生。黄巾起义后,天下大乱,群雄割据。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操之子丕,废献帝刘协。

魏(220年-265年)

曹操之子曹丕废除献帝,汉亡,国号改魏。

文帝曹丕、阴帝刘(睿又,念:rui)、齐王刘芳、高贵乡公刘(mao)、元帝刘奂。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元帝刘奂,魏国亡,国号改晋。

蜀(221年-263年) 与曹操三足鼎立之西蜀刘备,据四川而联吴抗魏。

曹丕灭汉于220年,221年,刘备自立为帝。

备死后,子后主刘禅即位。

公元263年,魏灭蜀。

吴(222年-280年)

孙权,孙坚之子、孙策之弟。据江东而联蜀抗吴。

公元222年,孙权继曹丕、刘备之后,称帝。

经会稽帝孙亮、景帝刘休、末帝刘皓。

公元280年,晋灭吴。

西晋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由魏国司马氏建立起来的国家,它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在很短的时间内,西晋王朝便分崩瓦解,使中国又恢复到原来的分裂状态。 三国时期,司马懿作为曹操的军师与吴、蜀交战,因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指挥才能,连续辅佐曹丕、曹叡、曹芳三帝,成为魏国的实权人物。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卒,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掌权。司马昭权势极大,自封为晋王,封其子司马炎为太子,开始准备取魏而代之。公元二六五年,司马昭卒,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该国号为晋,都于洛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王朝。司马炎是为晋武帝。

司马炎即位之时,三国之中的吴国还未被平定,故而武帝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平定东吴统一全国。公元二八零年,晋军南下进攻建业(今南京),吴主孙皓出城请降,至此,魏、蜀、吴相继灭亡,中国出现了暂时的统一。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武帝分封十余有功同姓为王,又对晋朝的官制、兵制、法制等一系列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整,但由于晋臣多为前朝的名门望族,故而他们提出的政治改革措施多以保障其自身利益为主,其中大部分并不适应当时晋的实际社会状况,所以晋朝初年的经济并未有太大发展。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以至于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司马氏诸王不满于朝中贾氏专权,纷纷想杀贾氏而独掌大权,于是便发生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其中八王全部是晋皇室宗亲。他们分别是:汝南王亮、楚王玮、齐王冏、赵王伦、成都王颖、长沙王乂、河间王顒、东海王越。公元二九九年,赵王伦杀贾后及其党羽,独揽大权。其后,又于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废惠帝自立为帝。是为“八王之乱”之始。 此后,齐王冏、赵王伦、长沙王乂、河间王顒、成都王颖之间为了夺取政权不断发生战事。直至公元三零六年,东海王越毒死惠帝,拥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怀帝司马炽继位,历时五年的“八王之乱”方为结束。此次发生在晋朝后期的“八王之乱”使晋朝原本就衰弱的统治进一步恶化,至西晋末年,不仅国内人民纷纷起义反抗暴政,而且域外的匈奴、鲜卑诸族也对西晋的统治虎视眈眈。

公元三零八年,匈奴大单于刘渊称帝,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开始了灭晋的历程。登基后,刘渊立即谴其子刘聪与大将王弥进攻西晋都城洛阳。当时在洛阳掌握大权的东海王越,为了自保,竟带领四万人马和大批朝臣撤出洛阳,东驻于项,并于次年忧郁而死。刘聪趁此机会消灭了东海王所部人马,攻克洛阳,掠走晋怀帝司马炽。怀帝被俘后,豫州刺史阎鼎与雍州刺史贾疋等人又拥立武帝之孙司马邺为帝,都于长安。至建安四年(公元316年)长安被围,此时晋已无力御敌;晋愍帝司马邺出降,西晋王朝终结。

西晋王朝是经过长期战乱年代后建立起来的国家,加之“八王之乱”的发生,因此经济基础并不稳定。西晋的商业与手工业也是在经过了短时间的发展后,也被战争破坏而停滞不前的。与其他方面相比,晋朝的文化发展的速度比较快。至西晋年间,文学脱离了以往的史学与诸子百家的范畴,开始单独作为独立的形式存在。

晋自武帝建立政权以来,共历三代四帝,前后仅五十一年。西晋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晋朝简史

(265年-420年)

晋分两段,西晋、东晋。西晋建都洛阳。东晋建都建康。 西晋简史

(265年-317年)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除曹魏,于公元265年改国号为晋。

公元280年,灭吴。再次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晋武帝司马炎之后,经:惠帝刘衷、怀帝刘炽、愍帝刘邺 东晋

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虽然在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

公元三一六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在全国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三一七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

由于东晋王朝的统治阶层大部分是由过江避难的中原名门望族与江南的土居氏族组成的,存在着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之间一直相互排挤;在东晋统治的一百多年中,中原氏族占据统治的主导地位,而南方土居氏族则一直被排斥。元帝年间,北方大臣王导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他在南北氏族之间奔走,极力劝说各族修好,但收效甚微。后来江南氏族也曾多次因不满东晋的统治而起来反抗,大大的动摇了东晋的统治。

自晋元帝元年(公元317年)至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是东晋发展比较平稳的时期,虽然在此之间也有过一些叛乱,但都被镇压下去了。元帝末年,王导之弟王敦起兵反晋,遭到其兄王导与朝臣的抵抗而未能成功;其后桓温也曾觊觎帝位,又被王谢两大家族抵制下去。公元三八五年,东晋重臣谢安病死,晋孝武帝将大权交于其弟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他们暴虐无能、大肆剥削人民,使图谋王位的大族有机可乘。 公元三九八年,以桓玄为盟主的王恭、殷仲堪、瘐楷等人的联军占据了建康以西的州郡,使朝廷的统治被限制在东方的八郡内,开始了其衰亡的过程。

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39年)。信奉五斗米教的孙恩趁民心骚动,于东方起事。他们在短短的十几天中就发展到数十万人,后被晋将谢琰、刘牢之击溃逃至海岛之上,直至公元四零二年,才被彻底消灭。这次起义大大削弱了晋朝的力量,桓玄便借此机会发兵攻占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此时晋朝的四大家族中的谢、王、瘐三家已相继衰落,唯一有实力与桓玄对抗的只有在对抗孙恩起义时才发展起来的实力人物——刘裕。 于是,刘裕率众击败桓玄,推恭帝司马德文即位,名义上恢复了晋王朝的统治,但实权却完全掌握在刘裕自己手中。公元四二零年,刘裕废晋恭帝,建立了宋国,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中以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主的北伐,在东晋时曾进行过多次,在其中也不乏名将的指挥。公元三一一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公元三八三年,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击败苻坚后,立即使其弟进军北方,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由于东晋安于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北方的手工业技术与南方的技术相互融合,使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他们对旧体诗作出改革,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

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中国的北方则为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控制着,在历史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由于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使他们更多的接触到华夏文化,使之与汉民族逐渐发展为同一生活习惯的民族,进而被汉族融合。自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原北方大体已形成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混居的人口构成形式,使中国正式成为具有相似生活习惯的多民族国家。

东晋自晋元帝司马睿建国共历十一帝,前后一百零三年。在此期间,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而且到东晋灭亡之后,这种状态一直未能得到改变,随之到来的是另一个分裂时期——南北朝时期。

东晋简史

(317年-420年)

元帝司马睿后经: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海西公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孝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

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九十五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魏、北周等国合称为“南北朝”。

宋(公元420—479年)

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是东晋末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力量。他在与东晋四大家族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于公元420年他废掉了晋帝,自立为王,国号宋。为区别于后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史学家长称之为“刘宋”。由于刘裕出身贫寒,又看到了东晋因大族屡屡兴兵反抗而使其灭亡的教训,故而在他登基后,不再重用名门大族。其用人也多为贫寒出身,兵权则主要交于自己的皇子,所以没重蹈东晋发生大族割据的覆辙。然而,由于皇子相互间的争权夺利,最后以至与相互残杀,这是刘裕始料未及的。 前四二二年,刘裕卒,宋少帝、文帝相继即位。其中,文帝刘义隆在位的三十年间,是宋朝最繁荣的一段时期,这时南方的经济、文化才真正有所发展。公元四五零年至公元四五一年,宋与北朝的魏国交战虽各有胜负,但却都损失惨重,使南北方无能力再发生大战。从此,南北方相对稳定下来。公元四五四年,文帝薨。文帝死后,宋孝武帝、宋明帝先后为帝,但他们俩都是有名的暴君,其不仅对诸将疑忌,而且兄弟间相互残杀,政治一度混乱。在此期间,南兖州刺史萧道成趁政治混乱之机而形成了较强的势力。四七九年,萧道成灭宋,建立齐。至此,宋朝宣告灭亡。

齐(公元479—502年)

齐是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齐高帝萧道成借鉴了宋灭亡的教训,以宽厚为本,提倡节俭。他共在位四年,在他临死前,要求其子武帝继续统治其方针,并且不要手足相残。武帝遵其遗嘱,继续统治国家,使南朝又出现了一段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武帝死后,齐国的皇帝又走上了宋灭亡的老路,他们纷纷杀戮自己的兄亲、叔侄,至东昏侯时,因其疑心过重,几乎将朝内大臣全部处死。这样一来齐国的江山又被动摇了。公元五零一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结束了齐的统治。

梁(公元502—557年)

梁朝的建立者萧衍擅长文学,499年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他乘齐国内乱,发兵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梁朝。萧衍是为梁武帝,共在位四十八年。在武帝时期,北方的魏国已经衰落,再无能力对南方形成威胁。这本应为南方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武帝却昏庸无能,纵容大臣剥削人民,却又以自己节俭为借口,对一些忠臣的建议置之不理。公元五四八年,投降梁的东魏大将侯景倒戈。他以武帝从子萧正德为内应,进攻梁国。次年,侯景攻陷台城。此时,梁武帝早已饿死于城中,其子萧纲即位,是为梁简文帝。公元五五一年,侯景杀死简文帝,因此梁已完全处于崩溃的边缘。公元五五七年,在讨伐侯景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陈霸先灭梁,建立陈。至此,梁宣告灭亡。

陈(公元557—589年)

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是为陈武帝。此时,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便注定是短命的。陈武帝与其继承者文帝、宣帝先后消灭了王僧辩、王僧智等反对势力,又在建康附近打败北齐军。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梁的统治,但毕竟由于国力衰微,陈的统治被局限于长江以南,宜昌以东的地方。公元五八三年,陈宣帝卒。其子后主陈叔宝即位,此时北方已被隋朝统一,全国的统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结束了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虽然他们的存在都不过几十年,但其作为汉族的统治,使汉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如果没有它的存在,汉族则可能被其它的少数民族所消灭,使华夏文明就此结束。所以,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南北朝简史 (420年-589年)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亦是北方少数民族融于我中华文明的一次历史时期。

东晋末年,天下大。刘裕取代东晋后,建立宋政权。

当时,先后有很多政权建立。

南朝简史

宋(420年-479年) 武帝刘裕、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明帝刘(yu)、后废帝刘昱、顺帝刘(淮十:两字合为一,上下结构)。

齐(479年-502年)

高宗黄道成、武帝黄赜、林王黄昭业、海陵王黄昭文、明帝黄鸾、东昏侯黄宝卷、和帝黄宝融。

梁(502年-557年)

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敬帝萧文智。 陈(557年-589年)

武帝陈霸先、文帝陈(艹倩,上下结构。念:qian)、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

北朝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是我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但与南朝不同的是,北朝诸国的建立者大部分是北方少数民族,而并非汉族。

自西晋灭亡后,中国北方一直处于“五胡十六国”割据的混乱局面,直至公元三八六年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建立起魏国后,北方才从脱离了东晋名义上的统治,使局势逐渐安定起来。公元四七一年,魏孝文帝即位,开始了北魏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五岁登基,二十四岁正式接替文明太后执掌政权,执政伊始,他便开始了“文治”政策。为了加强同汉族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交流,公元四五九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义,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曹魏故都洛阳。由于洛阳远离鲜卑贵族居住的平城,保守势力相对弱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孝文帝开始了他的改革。

首先,孝文帝下令鲜卑人改穿汉人服装、禁止说鲜卑话,废除了鲜卑族的种种特权。后来又将鲜卑诸姓改为汉姓,其中拓跋改作元姓,另外还有一些鲜卑姓氏都改为长孙、穆、奚、陆、贺等汉族姓氏,孝文帝还通过婚姻方式来加强鲜卑同汉族的关系,同时在政治上大力重用汉族官员,以汉族习惯进行治理。通过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政治制度完全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中国的北方已经开始进入了其民族融合的阶段。

公元449年,拓跋宏死于南征的途中,时年仅三十三岁。孝文帝死后,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在其后的三十几年中,魏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等人先后执政,他们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于是新的矛盾产生了。公元五三四年,北魏的孝武帝因不满当时实权人物高欢的胁迫,出走于长安宇文氏家族,而高欢则另立元善为帝,于是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此后,高欢之子高洋与宇文觉先后废东西魏帝建立了齐朝、周朝,史称“北齐”、“北周”。其中北齐存在二十七年,北周存在二十四年。

北齐建立于公元550年,它的建立者是高欢之子高洋,是为齐文帝。由于北齐是在东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较为强大,文帝在位其间,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而使北齐的国力优于北周。但自文帝以后,相继即位的孝昭帝、武成帝都是暴君,他们在位期间,大肆杀戮元姓(北魏皇室)与汉族官员,使得北齐失去了鲜卑族与汉族广大人民的支持,后至公元五七七年,北齐被北周消灭。 与北齐同时存在的北周,是由宇文觉于公元五五七年在西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王朝。在建立之初,它的实力明显弱于北齐,但由于周武帝宇文邕(561—579年在位)的治理,使北周逐渐超过了北齐而强盛起来。在此期间,大部分奴隶被赦免为平民,和解了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而武帝自己生活朴素、勤政爱民,深受各族人民爱戴。就这样,北周开始了它的强盛时代。公元五七八年,周武帝卒,传帝位于宣帝,但此后北周的军政大权逐步落入了外戚杨坚的手中,后来杨坚于公元五八一年废周静帝,建立起隋朝,并逐步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

在南北朝期间,由于历代统治者都以佛教为国教,故而有许多庙宇及石窟造像流传于世,其中敦煌千佛洞、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成为我国造像艺术宝库之中的瑰宝。此外,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更是有所发展,南朝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作品都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 自东晋灭亡以来,南北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南北分裂时期之一,虽然它的形成使经济发展有所停滞,但由于外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而形成的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却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北方的诸族逐渐被汉族同化,最终成为同一民族。而正是这种作用,为将来中国成为统一国家打下了良好得基础,所以我们说南北朝的分裂,对加速民族统一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北朝

北魏(386年-534年)

道武帝拓拔(王圭,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明元帝拓拔嗣、太武帝拓拔焘、南安王拓拔余、献文帝拓拔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字去彡加月字)。

东魏(534年-550年) 孝静帝元善见。 北齐(550年-557年)

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 西魏(535年-556年)

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帝元廓。 北周(557年-581年)

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斌贝,合一字,上下结构。念:yun)、静帝宇文阐。

隋朝

隋朝(公元581—618年)共统治中国三十八年,前后仅文帝、炀帝两代,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

随着南北朝在政治、经济上的逐步衰落,身为北周的辅政大臣的杨坚于公元581年2月迫使年轻的周静帝让位,自立为帝。因杨坚曾官居隋国公之职,故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建都长安,他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

杨坚登基后,果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改革,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并于开皇八年(588 年)12月攻占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后陈的都城建业(今南京)宣布了南朝的灭亡。至此,长期分裂的中国又复统一。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曾于601年改年号为仁寿。仁寿四年,六十三岁的杨坚卒于仁寿宫。(后世有记载称杨坚是被其子杨广指使心腹张衡入宫行刺而亡。) 文帝死后,翌日其子杨广即位,年号大业,是为隋炀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即位后,就开始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奢侈豪华的宫殿,开凿大运河为自己享用。为了扩大其统治,他还不断向外扩张。炀帝于大业十二年(612年)至大业十四年,三征辽东高丽(今朝鲜半岛),但均告失利。连年征战与炀帝暴政致使隋朝的国力大大削弱,人民的生活几乎得不到保障。于是,全国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其中势力较大的有:瓦岗山的翟让,河北的窦建德,江淮地区的杜伏威等人。故而隋朝后期,炀帝不得不四处攘乱,但隋朝终究大势已去。六一八年三月,隋将司马德戡、和宇文化及乘“骁果军”骚动的机会,于江都发动兵变,勒死了残暴的隋炀帝。从而,结束了隋王朝短暂的统治。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在这三十八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巩固和发展。首先在政治方面,隋朝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机构,恢复了被废除多年的三师、三公、九卿的旧制。确立了三省、六部新制,增强了中央集权统治。通过制定《隋律》稳定了社会秩序。另外,开设了科举制度,为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方式提供了一个蓝本。在经济方面,文帝下令整顿户籍,清查人口,继而推行均田制,调整赋役。与此同时,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和加强漕运力量,于开皇四年(584年)开“广通渠”引渭水直达潼关。 后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又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这就是现在所谓的京杭大运河。另外,由于隋朝以前连年的战乱,各朝没有统一的币制和度量衡,这极大的影响了市场商品的交易与流通。因而,隋朝建立以后首先宣布禁用旧钱,统一发行合乎规格的“五铢钱”,严惩私铸钱币。同时,还规定了标准的铜斗铁尺,颁行全国。这样以来,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隋朝的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如著名天文学家刘焯制订的《皇极历》,他计算的岁差与现代计算出的准确值相差无几。而在工程建筑方面,最突出的成就莫过于河北赵县安济桥的兴建。这座由李春监造的石桥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空撞券桥”。他的兴建比欧洲同类建筑泰克河上的塞雷桥早了近800年。隋代的绘画、音乐、舞蹈等各方面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人物,如画家展子虔和他的《游春图》等。

在短短三十几年中,隋王朝恢复了几个世纪以来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通过“丝绸之路”的商业往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的相互交流,为后世盛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对外关系的改善和交流的发展,当时的地理学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炀帝下令撰写的《区宇图志》共1200卷,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全国地理专著,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它与另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秦相比,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隋与秦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分裂多年的中国,而紧接着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又对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终于使政权毁于一旦。然而,也正是凭借此时国家对物资财富丰盈的积累,为后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而,带来了隋之后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文化。

隋朝简史

(581年-618年)

公元589年,灭亡最后一个南北朝时期的陈国。经过2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获得统一。

隋帝王次序: 文帝杨坚、炀帝杨广、恭帝杨侑。

隋朝很短命,炀帝杨广暴政。唐朝取而代之

隋朝帝王列表 隋朝版图

唐朝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由唐高祖李渊建立起来的强大王朝,它与汉朝同成为中华民族中兴的两个时代,并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

隋朝末年,当隋炀帝四处攘乱之际,驻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率大军进军关中,并于公元618年称帝建国,年号武德,建都长安,开启了李唐王朝统治中国的历史。高祖李渊登基后立即着手消灭其它各部反隋势力,先后击败上邽(天水)的薛举,薛仁杲;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等反对势力,实现了统一大业。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大臣尉迟、敬德、段志玄、长孙无忌等人的帮助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与自己对立的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进而迫使其父李渊退位。同年八月,秦王李世民在大多数朝臣武将的拥护下即皇帝位,改年号贞观,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皇帝之一。贞观二年,太宗命兵部尚书大将李靖讨伐突厥,大获全胜。从此消除了西域各族对中原的威胁。与此同时,太宗皇帝启用贤能人士,由魏征、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为宰相,辅助处理国家政事。在其统治下,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改革,使大唐帝国空前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太宗驾崩。第九子李治即位,年号永徽,是为唐高宗。高宗即位后依然执行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故唐永徽年间仍有贞观遗风。高宗于永徽六年(655年)立武则天为皇后。在此之后武则天开始临政。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逝,三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后为武则天废,另立四子李旦,庙号睿宗。天授元年九月,六十七岁的武则天宣告“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正式称帝,成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在位期间,将唐朝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曾亲撰《兆人本业记》农书,为唐代物质财富的积累创造了条件。但持政末期,她宠信佞臣,深为大臣不满;神龙元年,由宰相狄仁杰等发动的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位,改元神龙。从而结束了唯一女皇统治中国的历史。

中宗李显庸懦无能,致使皇后韦氏与安乐公主弄权,李旦之子李隆基击败了韦后集团而即皇帝位,改元开元,是为唐玄宗。玄宗是唐代继李世民之后又一位开明国君。开元年间,玄宗对政权做了重大调整:分全国为十五道,改革官制和兵制,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兴修水利,使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至此,中国在世界同时代的国家中已成为鼎盛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前期(自建立至开元年间),出现了包括武则天在内的几代开明君主。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承前启后促进了唐朝的发展。在政治上,唐朝沿袭了隋制,并逐步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代替前朝的“三师”和“三公”,加强了皇帝的统治力量。同时,更加完备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它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另外,为了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团结合作,太宗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将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使土蕃与大唐关系进一步密切。此外,在我国历史上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也成为当时中原对外发展的重要通道,对改善对外关系与相互间的经济交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于没有内忧外患,唐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自贞观至开元年间,唐朝的人口、土地和粮食产量都大大超过了前朝。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也为之后大力发展手工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唐代手工业水平之高超,甚至可以与现代工艺相媲美。从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唐三彩”等唐代艺术品看来,便可窥之一二。

唐朝前期的人文艺术更是发展迅速。诗、书、画各方面都有大量名家涌现。其中包括“初唐四杰”、“田园山水派”的代表王维(699-759年);“边塞派”诗人岑参(715-770年)以及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707-762年)等等。此外,还有今人熟知的“画圣”吴道子,李思训,大音乐家李龟年,都是盛唐气象的代表。

唐朝自太祖李渊建立以来一直蓬勃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随着玄宗日益殆于政事,盛唐开始走向衰亡。公元742年,玄宗改元天宝,并先后任命李林甫、杨国忠为相;重用蕃将安禄山等人,兵权旁落,终于导致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叛乱,十五年攻占唐都长安。玄宗撤至四川成都,而太子李亨北走灵武。七月李亨到灵武之后,即位称帝,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是为肃宗。自天宝十四年至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乱\"方为平息。前后历经七年零两个月,这次叛乱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实力,并直接导致了后世的藩镇割据局面。

唐代后期,长年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的统治权力名存实亡。在全国各地,蕃镇节度使掌有地方政权与大部分兵权,也大都成为世袭制,不受唐王朝的统治。故而,晚唐的政权主要以平息叛乱为主,而无暇顾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加之安史之乱的原因,使唐朝的国力每况愈下,一蹶不振。李唐王朝因此再未恢复往日的盛世景象。肃宗(756-762年在位)及其之后的代宗(762-780年在位)、德宗(780-805年)等皆昏庸无能,宠信奸臣,疏远贤良,致使唐帝国的统治更加恶化,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帝国构成威胁,此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重重。公元八零六年,宪宗(806-821年在位)刘纯即位,在朝臣的帮助下,夺回了由藩镇割据的淮西等地,暂时使唐朝恢复统一。但宪宗自认有功,专断独行,宠信宦官,最终为宦官所害;之后,宦官的地位甚至与皇帝不相上下,成为了唐帝国的真正掌权者。

唐宪宗死于公元八二八年二月,次年,穆宗即位。自穆宗后,唐皇多信服食长生药,在以后的十代皇帝中,仅因服食丹药而死的就有三人,更加速了李唐王朝的灭亡速度。直至公元八七四年,黄巢、王仙芝等人起兵反对唐朝,其中有些坚持了十数年之久,沉重的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自此,唐朝被封锁在一个以长安为中心的小圈子里,唐帝国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公元九零七年,曾为黄巢部下后归降唐朝的梁王朱全忠,逼迫唐哀帝退位,自己代唐称帝,建立了梁王朝,至此李唐王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国从此进入了另一个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唐朝后期,由于北方的连年战乱,致使土地荒芜,人口稀少;而相对比较稳定的南方,逐渐成为唐朝的经济中心。与北方不同的是,在南方经济中手工业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中唐以后的手工业,是在前代的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造船、铸造、丝织业而言,在技术上都超越了初唐,并且随着手工业的进步与提高,使商业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新兴城市大多以商业为主,如洪州、苏州都是当时的商业贸易中心。晚唐也出现了一批杰出文人,其中以杜甫、白居易最为著名。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三吏\"、\"三别\"等作品不仅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而且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的现实。 唐朝历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气象。从而,使中国的世界地位显赫一时。一直到现在,一些国外的某些地方仍然称中国为唐山,称华人为唐人。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

唐朝简史

(618年-907年)

唐王李渊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反抗炀帝暴政。灭隋后,改国号为唐。

太宗李世民为唐高祖李渊之次子、在位其间,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李世民之子,个性懦弱,皇后武(明空:二字合一字,上下结构,念:zhao)专政。

经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武后后改国号为周,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则天皇帝。

后经中宗李显(二次继位,复唐国号)、殇帝李重茂、睿宗李旦(二次继位)、玄宗李隆基、肃守李亨、代宗李豫、德帝李适(念:kuo)、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帝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氵崔: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念:cui)、僖宗李儇、昭宗李晔、哀帝李(木兄: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念:chu)。

唐朝帝王列表 唐朝版图

北宋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北宋与南宋的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

公元960年,后周都点检赵匡胤在出兵途中,发动了政变,迫使周恭帝退位,建立了宋王朝,史称\"北宋\",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陈桥兵变\"。他便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 。在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于是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曾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割与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自宋太宗赵光义起,北宋曾多次与辽交战,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直至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双方互不侵犯。自此,中国北方才有了少许安宁,宋、辽的这次结盟被后世称之为\"澶渊之盟\"。 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初,为了使宋不再成为继五代十国后的又一个短命的王朝,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首先在军事方面,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使宋朝对军队有了完全的掌握权。另外,宋沿袭唐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官的职权,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在科举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试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最终的考核。这样一来,北宋王朝的官僚阶级队伍得到了壮大,从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巩固了政权。后来,北宋经真宗、仁宗、英宗至神宗之时,由于外族的进攻及统治者的无能,使得社会千疮百孔。神宗为使社会有所发展,于公元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但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哲宗元祐年间,英宗皇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宋朝又恢复了原先的统治方式。至此,北宋开始走向衰亡。

由于北宋官吏的腐败,迫使人民纷纷起兵反抗。北宋前期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就曾经对其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至北宋末年,又出现了方腊、宋江等人的起义。与此同时,北方的强国辽已经被女真族建立起来的金所消灭,金灭辽后,既而把矛头直指北宋的统治。公元1125年2月,金以宋朝破坏与其定下的共同对辽的协议为名,大举出兵侵宋,此时正是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军兵分两路南侵,东路大军由斡不离指挥,西路则由粘罕指挥,共同进攻太原。此时,宋朝的局面已经大乱,徽宗迫不得已将皇位让于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寄希望于能改善局面,抗拒金兵,以扭转不利局势。此时,金兵已到达黄河岸边,直迫宋都开封,宋徽宗逃至金陵(今南京)。北宋军队在丞相李纲的指挥下,击退了金军,暂时制止了金国的南侵,但由于徽、钦二帝的无能,一心想和金国求和。他们先后答应割地赔款给金国,又罢免了李纲等忠臣,使得金兵更加肆无忌惮。公元1127年,金军又一次攻打开封,并掠去徽、钦二帝及大量财物。至此,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北宋年间,虽然战乱连连,但由于其统一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使得有一些地区相对安宁一些,故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版印刷术,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此外,由于战争的需要,在宋朝时火药被首次应用于军事。西方各国的现代战争武器正是由于北宋年间经由西亚各国传播的火药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科学,宋在文学艺术方面,更是名人辈出。宋朝的科举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其中,较著名的文人有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等人,而宋朝的词作品也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与唐诗并成为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在绘画、书法艺术上,当首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通过描绘汴京的风物,使近六百人跃然纸上,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佳作。 北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分裂局面的结束。自此之后,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局面便没有再发生过。前后历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王朝最终被金灭亡,这同时也开启了外族统治中国的先河。

宋朝简史

(960年-1279年)

宋朝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

宋朝为两段,前朝北宋,定都京(今河南开封)。后经靖康之耻,为金国所灭,迁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北宋简史

(960年-1127年)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北宋帝王次序为: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侦、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恒。

北宋期间,南有大理、吐蕃,因为国小,不列帝王表。北有西夏、辽国、金国。西夏国小,亦不列帝王表

南宋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小王朝。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直至被元消灭时,也未能恢复宋朝在中国北方的统治。

公元1127年,金国从开封撤军以后,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由于张邦昌原为宋臣,后降金,开封军民对其憎恨有加,一大部分旧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以孟太后之名,下诏书立康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康王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然而,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为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以张邦昌被废为名,继续大举南侵。此后,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黄河以南的统治。宋朝也发兵北伐,由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浚等众多抗金将领指挥,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和金国的联军。

高宗赵构于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桧于公元1141年,解除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下狱,并于当年除夕前夜(公元1142年1月28日)杀害了岳飞父子。其余所有曾支持过岳飞,坚决抗金的文官武将,也都被纷纷贬斥。宋高宗以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在高宗之后,宋金两国发展相对稳定。金国也有几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废,而南宋在孝宗年间也进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复国土。

到公元1207年,南宋的政权由史弥远执政,继续推行求和政策,还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赠谥。但此时金国的实力已大不如前,不但自己无力南征,还须时刻提防来自西北日渐兴起的蒙古势力。随后,于公元1214年七月,南宋根据真德秀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而此时,金已遭受蒙古的打击。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南宋王朝则与蒙古联手抗击金军。公元1234年,金国蔡州被蒙宋联军攻陷,金哀宗自缢,金灭亡。

金灭亡之后,南宋不仅没有由此换来一时的安宁,反而又将面对更为强大的敌人--蒙古。灭金之后,南宋想趁蒙古退兵之际,收复被蒙古占去的土地,但南宋一直以主和为主,并无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虽出兵但未达到预期目的。南宋的这一举动反而成为蒙古南侵的借口。公元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瑛、余介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但南宋佞臣贾似道不但不遣军南追,反而使人向蒙古求和,以保太平,使蒙军得以顺利退回北方。

此后,忽必烈继承了大汗之位,又继续其南征的步伐。公元1271年,蒙古建国号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王朝走向了灭亡。

辽国

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政权,它与五代同时开始,又和北宋几乎同时结束。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虽然与中原地区常年征战,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它却深受着中原汉文化的影响。

契丹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原是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击败了的剌葛、迭剌等人,于公元916年即皇帝位,成立了契丹国(契丹于938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改为辽)。契丹建国后,阿保机逐步消灭了周遍的弱小部落,又于公元926年,消灭了渤海国(今辽宁东部到黑龙江南部一带),基本完成了其统一的征程。

从公元926年到947年,是太宗耶律德光统治的时代,在着一阶段,辽国从石敬塘的手中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以此为基础,辽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扩张。耶律德光数次对晋进兵,希望征服整个中国,但因中原人民的反抗,使其计划搁浅了下来。

在太宗之后,经历世宗阮(947~950年在位)和穆宗璟(951~969年在位)两代,辽的统治内部出现了激烈的纷争,直到景宗贤(969~982年在位)时,其统治才渐渐稳定下来。

景宗死后,其子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由于圣宗年龄尚小,所以由其母萧太后摄政,萧太后是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她谴耶律休哥为大将,于圣宗统和四年(987年)进兵攻宋,大败宋军。此后,辽国连年发兵攻宋,至圣宗二十二年,辽国攻至澶州城下,与宋真宗签定了\"檀渊之盟\",迫使宋朝年年向辽国进贡\"岁币\",辽宋两国从此相对安定下来。辽圣宗依靠宋国的进贡,使辽的经济发展起来,此时辽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经过圣宗、兴宗(1031~1055年)的盛世之后,辽国开始走向衰亡。公元1101年,辽天祚帝即位,此时随着女真族的兴起,辽国的统治逐渐受到威胁。公元1115年,金兵攻占辽国重镇黄龙府,随后又与宋朝订立\"海上之盟\",共同抗金。金兵在几年的时间里,占领了包括东京辽阳府在内的大部分辽国土地,公元1125年,金国俘虏了逃亡中的天祚帝,辽国自此灭亡。

金国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是我国历史上继辽之后的另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在消灭辽之后,又消灭了北宋王朝,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

金国的建立者女真族生活在我国黑龙江中下游和长白山地区,在辽统治初期,它还处于原始氏族形态,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与铁器的大量使用,使其快速发展起来,到辽末年,女真族以成为北方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公元1114年,女真贵族完颜阿骨打誓师起义,次年,阿骨打称帝,建立了金王朝。金王朝建立后,阿骨打马上发兵攻打辽国控制女真族的咽喉要道--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县境)。辽国此时发现事态严重,但以无力回天。公元1120年,金与宋签定\"海上之盟\"共同对辽,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金国完全控制了北方。

在消灭辽国以后,金国把矛头直指向宋朝。自太宗吴乞买,金国大举进攻宋朝,虽然宋军民全力反抗,但由于宋统治者的无能,使得金国连连得胜,最终攻占了北宋都城开封,虏去徽钦二帝,使北宋灭亡。南宋王朝的建立使得金国继续向南进兵,而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对金国的抵抗使得金军实力大降,无力再和南宋交战,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直至金国被蒙古族灭亡。

金国在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国力非常落后,在其内部还存在着一些原始制度的残余。自太宗、熙宗、海陵王以来,金国进行了全面的转型,使其从原来的游牧部落变为了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集权制国家,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金国的后期,虽然南宋王朝对其并无任何威胁,但北方发展起来的蒙古族却成了金国的劲敌。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公元1121年,蒙古开始了灭金的战争。成吉思汗、窝阔台先后发动多次对金国的战役,这大大削弱了金国的国力。为躲避蒙古的进攻,金不得不南迁至黄河以南,希望依靠黄河天堑阻挡南进的蒙古军队。但黄河挡不住蒙古骑兵的铁蹄,公元1233年,元太宗窝阔台帅军攻下汴京,金哀宗逃至蔡州,次年,蔡州破,金国至此宣告灭亡,前后共历九帝,一百一十九年。

南宋简史

(1127年-1279年)

北宋政权经历了靖康之耻,被金国灭后,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前朝为北宋。于1279年为蒙古人建立的元政权所灭。

帝王次序为:高宗赵构、孝宗赵(shen)、光宗赵(dun)、宁宗赵扩、理宗赵昀、度宗赵(qi)、恭宗赵(xian)、端宗赵昱、帝(bing)赵(bing)。

辽(907年-1125年)

辽国,后为辽朝。是契丹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后为金国所灭。 帝王次序为: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景宗耶律贤、圣宗耶律隆褚、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

金(1115年-1234年)

金国,后为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灭辽国、北宋。后为蒙古国所灭。

帝王次序为: 太祖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澶字,去三点水)、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宗完颜(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完颜(王旬,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哀帝完颜守绪、末帝完颜承麟

元朝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蒙古族以其强大的武力,不仅征服了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还将其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疆域最大的王朝。

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一直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大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时,蒙古族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领袖--铁木真。它作为部落首领,于公元1206年被各部推为大汗,称为成吉思汗。在铁木真的领导下,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中国北方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它于公元1227年消灭西夏、1234年消灭金朝,为统一全中国作好了准备。此时,成吉思汗已死,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先后继任大汗。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从此,北京才逐渐成为中国此后近七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发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统一了中国全境。 元世祖忽必烈在统一中国之后,并没有停止对外的军事行动。此后,元朝曾两征日本、两征安南(今越南北部)、两征缅甸,先后使高丽、缅甸、台城、安南等地成为元的属国。在国内,为了统治汉族人民,元朝统治者将国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等地人口)、北方汉人、南方汉人。在这种制度下,汉人的地位极底。成为了蒙古人与色目人驱使的对象。故而,在元朝统治初年,曾发生过多次汉族与南方各少数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义,但都未能成功。

因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为主,生产力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忽必烈以来,历代元朝统治者都以农业生产代替了畜牧生产,所以元朝的农业有了极大的发展。由于元朝的疆域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经济的起步带动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在元朝年间,中国南方的棉花种植已非常普遍,所以纺织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出现了以黄道婆为首的一批手工业者,使当时的棉纺织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元世祖年间,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在它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详细的记载了当时元朝大都的繁荣景象。 物质的丰富使元朝的统治者生活逐渐奢华起来,同时也使蒙古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更加激化。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后历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至元顺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见当时元朝内部的斗争之激烈。元朝后期,各皇帝都过起豪华的生活,为了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赋税,尤其是汉族人民被压迫尤为严重。于是汉族人民以各种形式起来反抗元朝暴虐的统治,早在泰定二年(1352年)河南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就揭开了元朝灭亡的序幕。而后,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席卷了整个中国,在起义军中,出现了一批优秀将领,其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所领导的部队实力最为强大。从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间,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并在

六、七年的时间里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部,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他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协助下,于公元1368年攻陷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建立了明王朝。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王朝,他存在了九十七年,先后历十一帝(自世祖忽必烈始),是我国历史上较强大的王朝之一。但由于元朝对汉族人民的歧视,使其过早灭亡,成为将来的清朝统治者的前车之鉴。此外,元朝的统治,为我国画订了以后的大致范围,自元末直到清朝中后期,中国的疆土在此基础上一直未发生太大变化,而蒙古族在此之后也成为了中华大家庭的一部分。

元朝简史

(1206年-1368年)

孛儿只斤氏,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摆脱金人统治,征战四方,开拓疆土。部下称之为成吉思汗。

对外扩张期间,死去。其子拖雷监国一年。后由铁木真之子窝阔台即汗位,继续对外扩张。之后,乃马真皇称制,再往后,贵由称汗位,再往后,海迷失后称制。

蒙哥称汗。蒙哥死后,忽必烈即汗位,改国号为元,灭亡南宋。追铁木真庙号太祖、窝阔台庙号太宗、贵由庙号定宗、蒙哥庙号宪宗。

世祖忽必烈后经:成宗铁穆耳、武帝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八刺、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天顺帝阿速吉

八、文宗图帖睦尔、明宗和世(la)、宁宗懿(王磷:两字合一字,去石字,左右结构)质班、顺帝妥(忄颧:两字合一字地,去页字,左右结构)帖睦尔 明朝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他的建立改善了汉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今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太祖即位后,立刻对以往的制度进行改革,自太祖后,明朝废去中书省和丞相,分政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于皇帝管辖。这种六部制成为此后明清两代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为了选拔官吏,明朝还扩大了科举的规模,明确规定以程朱理学的四书、五经为内容,以八股文为形式的明科举制度。此外,明朝还用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制订\"大明律\",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其后惠帝朱允文即位。此时,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燕王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成祖为了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到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五次亲征,先后打败鞑靼、瓦剌两部蒙古骑兵,并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至北京,以此加强对北方诸族的控制。 明朝自成祖之后,历仁宗、宣宗至英宗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公元1449年,瓦剌部进军南犯,英宗与宦官王振领兵五十万出击,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军所袭,明军全军覆没,英宗也被俘。在毫无阻挡的情况下,瓦剌军很快就兵临北京城下,这次事件史称\"土木之变\"。此时在北京留守的兵部侍郎于谦果断的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景泰帝),组织全城军民准备与敌决战。经过艰苦的战斗,明军终于打败瓦剌军。使其不得不放英宗回朝,并与明朝议和。英宗回国后,于1457年趁景泰帝病危,在宦官的帮助下夺回了政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两朝天子\"。在英宗复位之后,立即逮捕于谦,而助其夺权的宦官都被授以爵位。这样一来,使此后历代的皇帝身边宠信的宦官的权利大大超出朝臣的权利,明朝的统治几乎落在他们手中。其中以武宗时的刘谨及熹宗时的魏忠贤最为甚之。 处于明朝中后期的明神宗万历皇帝为了改变当时混乱的政局,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任命张居正为首辅来进行整顿。张居正是当时明朝最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于经济、政治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农业的发展,万历六年,张居正不顾大士绅的反对,丈量全国土地,增加了财政税收。此后,他又兴修黄河水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生产逐步稳定下来。此外,张居正还撤裁了冗余的官员,在山海关至居庸关之间建敌台三千余座,加强了北方的防务。自张居正改革之后,经济有了大的起色,政治也相对稳定下来,明朝进入了自英宗以来最繁荣的阶段。

自神宗之后,明朝逐渐走向衰落。公元1628年,明朝的最后一帝思宗崇祯帝即位。此时的明朝已是内乱纷纷了。崇祯十三年,由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军队分别在四川、河南击败明军,此后他们规模不断扩大,公元166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明朝至此宣告灭亡。

由于明朝在统治上相对比较稳定,故而明朝社会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到明朝中期,不论是在生产工具上,还是在产量上,农业的发展都已远远超过前代,而农业的发展使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明朝的青花瓷器、宣德炉等手工业产品已成为今天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另外,明朝的科学文化发展更是迅速,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三本就是出于明朝,而作为科学著作出现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天工开物》以及《徐霞客游记》等著作成为今日我们研究和借鉴古代技术的珍贵的文献资料。在永乐年间,我国著名的的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曾率远洋船队六次出使,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加强了明王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上的往来,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明朝简史

(1368年-1644年)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统治期间,民族矛盾激化,农业生产遭到游牧的破坏。

天下大乱,各路义军反抗元政权。农民军中,朱元璋逐渐取得领导地位。

1368年,灭亡元朝。定都北京,改国号为明。

明朝帝王次序为: 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火文:二字合为一字,左右结构。念:wen)、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二次继位)、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cong)、穆宗朱载(hou)、神宗朱翊、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明朝帝王列表

清朝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今黑龙江一带,以畜牧渔猎为生。明朝后期,在女真族出现了一位出色的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他的统治下,女真族迅速崛起。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女真族,但都被击败。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明崇祯帝十七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兵入关。此时皇太极已死,其子世祖福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辅佐下,于同年五月攻占北京,四个月后清朝将都城迁至北京,开始了它在关内的统治。

世祖顺治皇帝在位的十几年里,清朝的统治者一直忙于消灭李自成的部队及一些明朝的残余力量。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军入缅,消灭了明朝最后一支力量,清朝才彻底征服了中国。明朝降将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因灭明有功,分别被封为云南、福建、广东的藩王。公元1662年,顺治帝薨,其子玄晔在辅政大臣敖拜、索尼、苏克萨哈等人的辅佐下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康熙即位之初,朝政一直由辅政大臣主持,致使敖拜结党营私,严重危害了皇帝的统治。康熙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康熙成功的翦除敖拜及其党羽,开始亲政,先后平定了\"三藩\"叛乱、准葛尔部叛乱、西藏叛乱;招抚台湾郑氏家族;击溃进入东北的沙俄军,与之签定《尼布楚条约》,使得清朝的统治得以加强。在经济方面,康熙帝废除原先满人执行的圈地制度,并且鼓励开荒,兴修水利,减少农民的赋税,使耕者有其田,大大加速了农业的发展。

康熙之后,继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速发展时期。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统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又以承德避暑山庄为行宫,加强了同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外族的统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公元1796年,八十八岁的乾隆皇帝将帝位让于其子仁宗颙琰,年号嘉庆,自己为太上皇。嘉庆皇帝不如康熙帝与乾隆帝一样有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在统治上一直延续其父的政治方针,清朝进入了缓慢发展的阶段。

公元1821年,嘉庆帝卒,由道光皇帝即位,是为清宣宗。道光帝在位期间,西方各国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经济市场,他们以鸦片来敲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人们深受鸦片毒害。1838年,道光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主持禁烟。林则徐到广东后,打击烟贩,没收鸦片达两百多万斤,又在虎门当众将其销毁,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于1840年以保护侨民为名对中国宣战,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公元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以后,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此时清王朝正值道光帝(1821~1851年)在位。战争伊始,道光帝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同时又将林则徐治罪,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1842年攻占吴淞。至此,清政府不得不向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此后,法国和美国也效仿英国,与中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夏条约》,中国的门户从此被打开了。

公元1851年,清咸丰帝即位,在同年一月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太平天国”。 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事。在两年的时间里,太平军先后攻取了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南方重镇,于1853年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制订官制,建立了太平天国。此后,太平天国又进行了数次北伐与西征,但由于1856年“天京事变”使太平军的石达开部主力出走,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此后,太平天国后期虽然有李秀成、陈玉成等将领的极力支撑,但清政府经过几年的剿乱战争,天国都城天京于1846年被曾国藩所部湘军攻陷,太平天国宣告失败。

在太平天国期间,英、法等国于1856年至1860年再次对华宣战,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次战争开始阶段,英法联军由天津登陆,直逼北京,清咸丰帝不得已逃往热河避暑山庄。1856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并纵火烧毁了这座有\"万园之园\"之称的著名园林。后,中国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门,并割让了大批土地。

公元1862年清咸丰帝在战争结束后病逝于避暑山庄。咸丰帝死后,皇太子载淳(同治帝)即位,其母慈禧太后在大臣奕欣的协助下处死肃顺等辅政大臣,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统治,史称“辛酉政变”。清朝在同治和其后的光绪二帝在位的时候,大权全部落在慈禧太后手中;在她垂帘听政期间,中国先后与法、日等国交战,特别是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偿军款,也使刚刚开始的洋务运动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有感于中国的落后现状,准备进行资本主义改革。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宣布改制,以求福民强国。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最后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梁二人逃亡国外而告终,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再次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之后,中国与八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同意进一步开放商埠,割地赔款,并协助消灭义和团。

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益衰落,一些爱国的进步人士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其中,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革命历程。1905年,孙先生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1911年,武昌发生起义,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支持革命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迅速解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清朝简史

(1616年-1911年)

东北女真族长期被明朝欺迫,而女真各部族之间又相互残杀。

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结盟蒙古,共同对付明朝。

于1616年,定国号为金,(历史上称为“后金”)。

其子皇太极即位后,继续对明用兵。

真到皇太极之子福临即位后,才打进山海关,入主北京。

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

清朝皇帝先后顺序位: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率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仁宗颙琰、宣宗旻宁、文宗奕(zhu)、穆宗载淳、德宗载湉。

末代皇帝溥仪,只在位3年,变被赶下位,因为没有庙号。清朝灭亡。

第19篇:huizi0527古诗文·朝代

古诗文作家、作品情况简介

1、五帝 (约前30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

2、夏朝 (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3、商朝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4、周朝 (约前11世纪-前256年) (1)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

(2)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东周后期,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1】《关雎》--古典诗歌--《诗经•周南》--诗歌总集--西周到春秋--305--风、雅、颂 【2】《蒹葭》--古典诗歌--《诗经•秦风》--诗歌总集--西周到春秋--305--风、雅、颂

【3】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至圣 《论语》十则》(语录散文--《论语》--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 【4】左丘明(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时期--《左传》--史学、文学名著 《曹刿论战》--记叙文散文-- 【5】孟子(前372-前289)--中国春秋战国邹人--儒家--亚圣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议论文--《孟子•公孙丑下》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议论文--《孟子•告子下》 ③《鱼我所欲也》--议论文--《孟子•告子上》

【6】庄子(约前369—前286)--中国战国宋国--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哲理散文--《庄子•秋水》 ②《惠子相梁》--哲理散文--《庄子•秋水》

【7】韩非(约前280—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智子疑邻》)--寓言--《韩非子•说难》

【8】列御寇--(不详)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寓公移山》--记叙文散文--《列子•汤问》

5、秦 (前221年-前206年)

6、汉 (前206年-公元220年)

(1)西汉 (前206年-公元25年)

【1】刘安(前179--前122)——西汉淮南王 《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淮南子》

【2】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陈涉世家》——传记--《史记•陈涉世家》 【3】刘向(约前77—前6)西汉末年

①《唐雎不辱使命》--散文--《战国策•魏策四》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记叙文散文--《战国策•齐策一》 【4】戴圣(西汉梁)战国末年或秦汉--儒家学者 《大道之行也》--议论文--《礼记•礼运》 【5】《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作者不详——《夸父逐日》—神话故事—《山海经•海外北经》——战国(11篇)——西汉(4篇)

(2)东汉 (25年-220年) 【1】曹操(155~ 220年)字梦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①《观沧海》-- --乐府诗--《乐府诗集》

②《龟虽寿》——乐府诗-《乐府诗集•步出厦门行》

【2】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刘桢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毛诗义词》、《刘公干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 《赠从弟》——五言律诗

7、三国 (220年-280年) (1)魏(220年-265年) (2)蜀(221年-263年)

【1】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

《出师表》--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3)吴(222年-280年)

8、晋 (265年-420年)

(1)西晋 (265年-317年)

【1】陈寿(233—297)字承祚--晋朝史学家 《隆中对》--传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2)东晋 (317年-420年)

【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集》 ①《桃花源记》,--散文--《陶渊明集》

②《归田园居(其三)》--古典诗歌--《陶渊明集》--陶渊明 ③《五柳先生传》--自传--《陶渊明集》--陶渊明

④《饮酒(其五)》--五言律诗--《陶渊明集》--陶渊明

9、南北朝 (420年-589年) (1)南朝

①宋(420年-479年)

【1】刘义庆(403—约443)南朝宋彭城人——《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故事(小说)--《世说新语笺疏》 ②齐(479年-502年)

【2】陶弘景(456年~536年) 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陶隐居集》 《答谢中书书》,--书信(散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3】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齐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体” [1]《山中杂诗》——五言绝句

[2]《与朱元思书》--散文——欧阳询《艺文类聚》 ③梁(502年-557年) ④陈(557年-589年) (2)北朝

①北魏(386年-534年)

【1】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 《三峡》--散文--《水经注疏》 ②东魏(534年-550年) ③北齐(550年-557年) ④西魏(535年-556年) ⑤北周(557年-581年)

10、隋 (581年-618年)

11、唐 (618年-907年)

【1】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野望》——《东皋子集》

【2】王勃(650~675)——唐代诗人——“初唐二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子安集》

【3】杨炯(650~693),唐代诗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世称杨盈川——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从军行》——《全唐诗》

【4】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新人物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集》

【5】孟浩然(689~740)——孟浩然,字浩然。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与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孟襄阳集》

①《过故人庄》——田园山水诗——《孟襄阳集》 ②《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集》

③《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集校注》 【6】王湾(693年~751年)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全唐诗》

【7】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右丞集》

①《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右丞集笺注》 ②《竹里馆》——《王右丞集笺注》 ③《终南别业》——《王右丞集笺注》

【8】崔颢(704—754)——唐朝著名诗人——《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黄鹤楼》——《全唐诗》

【9】李白(701~ 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 “诗仙” , “诗侠”。——《李太白集》 ①《渡荆门送别》--五言律诗--《李太白全集》 ②《行路难(其一)》--乐府诗--《李太白全集》 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太白集》 ④《峨眉山月歌》——《李太白全集》 ⑤《春夜洛城闻笛》——《李太白全集》

⑥《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书云》—《李太白全集》 ⑧《友人》——《李太白全集》 【10】常建(708-765)——唐代诗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唐集》

【11】刘长卿(709~768)——唐代诗人,字文房。 《送灵澈上人》——《唐刘随州诗集》

【12】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1400多首,后世尊称为“诗圣”——《杜诗详注》 ①《春望》--古典诗歌--《杜诗详注》 ②《望岳》 ③《石壕吏》

④《江南逢李龟年》

⑤《村三首(之三)》—— ⑥《登高》——

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岑参(cén shēn)(约715~770)--古体诗--《岑参集校注》--岑参--唐代--诗人 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逢入京使》——《岑嘉州集》

③《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嘉州集》

【14】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世称“韦苏州”——《《韦苏州集》 《滁州西涧》——

【15】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

①《马说》--议论文(说)--《韩愈文选》 ②《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③《左迁至蓝管示侄孙湘》——

【16】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集》 ①《陋室铭》--铭--《全唐文》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七言律诗--《刘禹锡•外集》 ③《秋词》

【17】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又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集》

①《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白氏长庆集》 ②《观刈麦》——《白居易集》 ③《望月有感》——

【18】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小石潭记》--游记--《柳河东集》 【19】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高轩过》、《雁门太守行》、《罗浮山人与葛篇》——《李贺诗歌集注》 《雁门太守行》——

【20】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①《赤壁》——--五言绝句--《樊川诗集》 ②《泊秦淮》)

【21】温庭筠 (约812—866) 原名岐,字飞卿--晚唐--诗词人--花间派——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①《望江南》--词--《全唐五代词》 ②《商山早行》—— 【22】李商隐(813-858)——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为“三十六体”。——《李义山诗集》 ①《夜雨寄北》—— ②《无题》¬——《全唐诗》

12、五代 (907年-960年) (1)后梁(907年-923年) (2)后唐(923年-936年)

【1】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史称李后主——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被称为“千古词帝”。 《相见欢》——

(3)后晋(936年-947年) (4)后汉(947年-950年) (5)后周(951年-960年)

13、宋 (960年-1279年)

(1)北宋 (960年-1127年)

【1】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范仲淹全集》 ①《岳阳楼记》--游记--《范文正公集》 ②《苏幕遮》——

③《渔家傲》--词--《唐宋名家词选》 【2】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珠玉词》 ①《浣溪沙》——《珠玉词》 ②《破阵子》——《珠玉词》

【3】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诗人——《宛陵先生集》 《鲁山山行》——

【4】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醉翁亭记》--散文(游记)--《欧阳修散文选集》-- 【5】周敦颐(1017~1073)--说--《周元公集》--,谥号元公,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太极图说》、《通书》 《爱莲说》

【6】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战国到五代,编年体通史) 《孙权劝学》--故事(记叙文)——《资治通鉴》

【7】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临川先生文集》 ①《伤仲永》--议论文(借事说理)--《临川先生文集》 ②《登飞来峰》——

【8】王观(1035~1100)字通叟——宋代词人——《全宋词》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9】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东坡乐府》 ①《记承天寺夜游》--游记--《东坡志林》

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东坡乐府笺》 ③《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东坡乐府笺》 ④《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⑤《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 【10】郭茂倩(1041-1099),--《乐府诗集》--(郭茂倩--宋)--南北朝北方乐府民歌 ①《木兰诗》--乐府诗 ②《长歌行》——汉乐府

【11】陈与义(1090-1138),——宋代(南北宋之交)——诗人 《登岳阳楼》(其一)——古典诗歌——《陈与义集》 (2)南宋 (1127年-1279年)

【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创“易安体”——词集名《漱玉集》——《漱玉词》

①《武陵春》——词--《李清照集校注》 ②《如梦令》)

③《醉花阴》——《李清照集校注》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今存9300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剑南诗稿》 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②《卜算子 咏梅》—— 【3】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杰出的诗人——《诚斋集》 《过松园晨炊漆公店》 【4】朱熹(1130~1200),字元晦——南宋——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朱子大全》 《观书有感》——

【5】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词600多首,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稼轩词编年笺注》

①《破阵子》--词--《稼轩词编年笺注》 ②《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6】赵师秀(1170~1219)—— 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清苑斋集》 《约客》——

【7】周密 (1232—1298) 字公谨--宋代 《观潮》-说明文(散文)--《武林旧事》 【8】《过零丁洋》(1236-1283),--七言律诗--《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宋末元初

14、辽(907年-1125年)

15、金(1115年-1234年)

16、元 (1206年-1368年)

【1】马致远(1251-1321) -- 元大都人--戏曲作家 《天净沙 秋思》--元曲小令--《全元散曲》

【2】张养浩(1269~1329)张养浩,字希孟,浩云庄--元代--散曲作家 ①《山坡羊》—-曲--《全元散曲》

②《山坡羊 骊山怀古》——曲——《全元散曲》

【3】施耐庵(1296-1372 )--小说--《水浒》——元末明初 《智取生辰纲》

【4】罗贯中(约1330—约1400),--小说-《三国演义》--,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杨修之死》

17、明 (1368年-1644年) 【1】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送东阳马生序》--赠序--《宋学士文集》

【2】王磐(约1470~1530) 明代散曲家——《王西楼乐府》 《朝天子 咏喇叭》——《王西楼乐府》

【3】袁宏道(1568~1610)--散文(游记)--《袁中郎集笺校》--,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公安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公安派 《满井游记》

【4】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 《核舟记》--说明文(小说)--《虞初新志》(涨潮)

【5】张岱(1597 --1679)字宗子,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寻梦》 《湖心亭看雪》--散文--《陶庵梦忆》

18、清 (1616年-1911年)

【1】林嗣环(1607年-?)字铁崖,号起八,官员,作家。 《口技》--小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清代张潮,笔记小说)

【2】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南明诗人、爱国志士和文学家,民族英雄——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夏完淳集笺校》 《别云间》——

【3】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 ①《山市》--说明性小说--《聊斋志异》 ②《狼》--小说--《聊斋志异》

【4】吴敬梓(1701~1754)--小说--《儒林外史》--,字敏轩--清代--小说家 《范进中举》

【5】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小说--《红楼梦》--,名zhan,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香菱学诗》

【6】赵翼(1727~1814) 字云崧—— 清代诗人、史学家——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著《瓯北诗话》——《瓯北集》 《论诗》——

【7】沈复(1763年—1825)中国清代--文学家

《童趣》--记叙文(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9、中华民国 (1912年-1949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今)近代(1840¬——1919)

【1】-龚自珍字(1792~1841)se,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己亥杂诗》--七言绝句--《龚自珍全集》 【2】梁启超(1873-1929),字桌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敬业与乐业》--演说词--《饮冰室合集》 现代(1919——1949)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思想家、革命家。 《沁园春 雪》--古典诗歌(词)--《毛泽东诗词集》 当代(1949——今)

第20篇:中国尊钢结构施工顺序

中国尊钢结构施工顺序

截至七月中旬,巨柱、钢板墙均安装四节,七层地下室已施工至负五层 本报讯(记者 郭小平)在中建股份 /中建三局(联合体)总承包项目部的精心管理下,项目与相关单位紧密配合,科学管理,精心施工,使地下室钢结构施工紧张有序,步入正轨。截至7月中旬,巨柱、钢板墙均安装4节,7层地下室已施工至负5层。

自5月15日钢结构正式开吊以来,项目坚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使其明确施工顺序和方法,严格按照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施工,严把质量关;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有力推进项目安全工作,增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动火管理。配备充足安全设施,为设施创造良好条件和安全环境;应用先进BIM技术,通过其对两家深化设计单位、3家构件制作单位进行协调管理。严格巨柱分节分段精度控制,确保地下室工程焊接质量;提前编制日、周、月施工计划,健全完善“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阶段、以阶段保整体”的进度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进度。对未按时完成项必须说明原因,限期整改。对安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分析,与构件制作厂家互通性息,紧密合作,以此确保地下室钢结构施工安全、优质、高速,使中国尊大厦施工迈出稳健步伐。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虽然北京天气日渐酷热,但项目员工热情比高温更加炽然,士气高涨。目前,项目正就施工组织、劳动力、安装方案、物资准备等方面进行更周密的部署和精心的组织,决心以安全、优质、高速的施工,将项目钢结构施工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中国的朝代顺序顺口溜
《中国的朝代顺序顺口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