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7: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各个朝代婚礼习俗:

随着朝代的变更,掌握历史的民族特性等各方面原因,婚礼习俗在各个朝代也会有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所说的古代婚礼大都是明清时期的,所谓“凤冠霞帔,大红喜服”,成为了婚礼最具象征意义的表征。

一、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奠定者是周朝,当时的婚姻制度属于“礼”制的一部分,他们制定的三大婚姻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周代还设有官媒,专司判合之事。结婚遵循“六礼”程序、离婚遵守“三不去”和“七去”的原则。就结婚制度的“六礼”来说,分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其中,亲迎更为复杂,根据《礼记》的记载,要求男方先到女方的家庙拜祭其祖先,然后再用车接女方到男家,要举行夫妇同器共餐、饮交杯酒等仪式,才算完成结婚之礼。另外还有“结发为夫妻”的说法,也都是从周朝开始的。这些制度和习俗的形成,历经多少朝代后,还一直流传至今。

二、汉代人看婚礼把婚礼看成是一件很庄严肃穆的事情,如同看待国家之间歃血为盟,兄弟之间结拜为盟,婚约就是一场盟誓。破坏这种应当永恒的约定,要受到起码是道义的惩罚,因此盟誓有咒语的性质。汉人以人法天,自然界的万物,乃是天阳、地阴所化生。男女则是社会的阴阳两极,是人类的渊源,是一切伦理的起点。

完整的婚礼习俗包括了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婚后礼,也叫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从一些文学作品中来看,汉代人婚礼是用青布幔搭成帐篷,举行交拜之礼。《世说新语.假谲》篇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另外,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黄色的婚礼服。同时也有了闹洞房的习俗,但是起初的意思是为了驱邪。

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盛的一个时代,无论从服装还是人的观念上来看都更为开放,婚礼习俗方面比前朝有简略的趋势,但是仍然遵从沿袭下来的制度,大体上婚礼包括六个步骤,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六礼”。 唐纳征纳之物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等,各有不同的寓意。新娘到了新郎家后,父母以下的人都要从小门出去,再从大门回来,其意是要踏新娘的足迹。在唐代,新妇不仅要拜公婆和丈夫的尊长,而且还要拜观礼的宾客,称为“拜客”。也有闹洞房的习俗,唐代称之为“戏妇”,然后新婚夫妻进入新房(新郎是倒着走进新房的)共饮合欢酒,后世称“交杯酒”。

新娘在亲迎过程中都会使用遮盖物,或帷帽,或皂罗,或扇子,统称为“盖头”。唐代妇女结婚常用纨扇和折扇两种,故洞房定情,古语美称为“却扇”。“钗钿礼衣”这个词算是唐朝婚服的最好阐释,华丽精致是主调,色调方面呈现男服绯红,女服青绿。

四、宋朝的婚礼在唐朝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俗,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议婚时,开始出现了相媳妇和通资财的做法。相媳妇就是相亲,由男女双方约定一个日期,双方见面,如果相中就在女子的发髻上插上金钗,成称为“插钗”,如果不中意,则要送上彩缎,称为“压惊”

迎亲时,新郎领着花车或花轿来到女家,花轿迎亲由此开始。新娘上轿后还有讨吉利钱要喜酒吃的习俗。来到男方的家门口,新娘下来,有“撒谷豆”求吉利的做法。新娘入堂后又有“拜堂”活动。新婚夫妇手牵“同心结”,宋代称为“牵巾”。新人牵巾先拜天地、祖先,然后进入洞房,夫妻交拜。交拜后新人坐于床上,行“撒帐”、“合髻”之仪。合髻就是新婚夫妇各剪一缕头发,结成同心结的样子,作为婚礼的信物。此后还有除花、却扇的仪式,直到灭烛为止。在灭烛的这一段时间里,前来的宾客无论老幼都可以恶作剧,刁难新人,这就是我们现在“闹洞房”的前身。第二天早上,新婚夫妇拜过公婆,婚礼才算结束。

五、由于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掌权中国的时代,统治阶层出身广阔的蒙古草原,婚礼当然也就不可避免的拥有了这个少数民族的某些特性。总的来说,统治阶级也是延续了前朝既定的制度来进行管理的,“人伦之道,始于夫妇,夫妇之本,正自婚姻”这句话算是元代人对婚姻的看法,是中国婚姻观在元代的表现。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元代蒙古族形成的一夫一妻制度在这个时代也有一定的表现。由于民族宗教信仰等问题,汉人女子嫁少数民族的多,而汉人娶少数民族的少,蒙古贵族禁止与汉族通婚。

六、明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婚礼习俗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凤冠霞帔和九品官服是明朝的标准婚服。方雇花轿,下午吹打弹唱至女方家抬新娘,女方家以“三道茶”招待。同时女方家中人要用镜子向花轿内上下前后照一遍。再点燃爆竹一小挂,置于轿内,谓之“搜轿”,以赶走轿内可能躲着的妖魔鬼怪。接着新娘换上新鞋,由喜娘携扶或由哥哥、弟弟背上轿。花轿出发时,燃放鞭爆,新郎头戴状元帽,身着龙凤大红袍,腰挎大红花迎娶新娘上轿。这个流程似乎就开始很眼熟了吧,古装电视剧里面的迎亲大都参照就是这个时代的婚礼。

七、清朝的婚礼大体上是明朝婚礼的沿袭,清朝政府在前期采取了很多比较开明的政策,所以民间许多前朝文化大都被保留下来,民间婚礼习俗大都和明朝时代一样。但是对于统治阶层就有不一样的地方。据清朝政府的规定:公、侯、伯成婚的纳采礼,缎衣五袭,缎衾褥三具,金约领一具,金簪王枝,金耳饰全副,一品官纳采礼,缎衣四袭,其余同侯伯;

二、三品官纳采礼,缎衣三袭,缎衾褥二具,余与一晶官同,四品官以下至九晶官的纳采礼,缎衣二袭,缎衾褥一具,金约领一具,金耳饰全副。那么皇帝大婚,自然是不能算在其中的,过程之复杂度非比一般了。但是结婚当天要吹锣打鼓鞭炮声声八抬大轿以至于整条街都知道的习惯还是广为大众所支持赞同的,慢慢的就这么延续到现在,以至于我们一提起古代婚礼脑海中就浮现了凤冠霞帔,大红的颜色等等。不过用红色来代表喜事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如果融入现代创新元素,将更能为广大年轻人所接受。

各个朝代婚礼服饰:

中国古代婚礼服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婚礼服,但是各个朝代却都彰显着中国古代的特色。下面就一起来看中国古代婚礼服。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中国古代婚礼服之明朝

士婚,若穿深衣,妇则对应地服真红褙子、红罗裙,假鬓花钿;婿也可假穿九品官服(明朝九品官服是青绿色,文官补子为鹌鹑,武官补子为海马。注:是海中的马,不是我们熟悉的海洋小动物海马。),妇则着凤冠霞帔或花钗,真红大袖衣或圆领女蟒服(同夫级别)、大红褶裙。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明朝婚礼服饰一般是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庶民女子出嫁时可享属于命妇衣装凤冠霞帔的殊荣,如同庶人男子亲迎可着九品官服一样。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据说红色婚礼服饰 起源于准庶人着绛纱袍亲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但实际直到宋代,宫廷命妇的婚服还是青色。“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出现在明代比较肯定,这种起源很晚的婚服样式目前是国人心中理解的华夏婚礼服饰 ,而且根深蒂固。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中国古代婚礼服之唐朝

士假绛公服亲迎,有人认为这是红色婚服的起源;女服“花钗青质连裳,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夫有官者则从其夫之品服)”,即青色的深衣。头上的佩饰为金银饰以琉璃等的钿钗,钿钗有着品级的含义。大胆的色配冲撞,不愧是绚丽的大唐气象,同时也造就了“红男绿女”这个成语。

中国古代婚礼服图片

汉族女子礼服多为深衣制,隐喻女子“德贵专一”,如唐代士女的嫁衣“青质连裳”指的是青色的深衣。然而盛唐时襦裙大盛,到底有没有襦裙制的礼服呢?这种争端主要在于对“钿钗礼衣”的争论。唐代的正规礼书,如《通典》《会要》《旧唐书.舆服制》《新唐书.车服制》《开元礼》等中记录到:“钿钗礼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加双佩、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既然“制同翟衣”,那么钿钗礼衣也应该是深衣制;而认为钗钿礼衣是一种襦裙式的礼服的观点,论据最早来自中国服装史泰斗沈从文先生的《中国服装史》,书中他指出了盛唐至五代敦煌供养人所着的,搭配钿钗的层层叠叠的规整礼服正是钿钗礼衣,如莫高窟103窟壁画“乐廷瑰夫人行香图”中的盛装贵妇,但他并未解释如何考证得到。这样的服制并非特例,许多如“于阗王后曹氏供养像”等大量敦煌壁画中发现了这种层层叠叠的规整襦裙服,及人物发髻上象征级别的钗钿,都具有某种制度的特征。鉴于沈从文先生一向严谨的研究态度,所以轻易按照那些口径一致,且多撰写于中唐以前的礼书而推翻这种观点也有失严谨。 对于“钿钗礼衣”的考证的确是个难题,因为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仅出现在唐代的史书和礼书中,又鲜有实物传世。另外有一种现象不能不注意:唐代杂俗琳琅,中国历史上许多礼制的更易正是起自唐代,颇有深意的是,对于古制旧礼,皇家却一直奉若圭皋,比如,看唐代的礼书会发现,十分严格遵循周礼,也许是三百多年华夏衣冠礼仪离乱的痛苦引发了对华夏先祖经典的深深向往使然。比如唐将婚姻六礼仪程写进了唐律。然而,理想与现实、庄重与喜庆之间始终巧妙而有趣地充盈着绮丽的巅峰盛世。即使上层极力推崇正规的礼制版本,从底层民众发起的杂礼异服还是大领风骚,最后一点点侵蚀到了高层。

天宝前与中唐乃至盛唐,衣冠风尚则有如天壤。总之,钿钗礼衣究竟是什么模样?它同敦煌壁画中的盛唐至五代供养人的钿钗“制服”有什么关系?它是否存在着服制上的变异?诸多内容依然待考。 中国古代婚礼服之宋朝

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人着皂衫衣、折上巾;新妇从风可假凤冠霞帔,婚服大约是青色。 中国古代婚礼服之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有白色的婚礼服。《东宫旧事》记:“太子纳妃,有白毂,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 白衫不仅用做常服,也可当做礼服。魏晋时期如此大规模地崇尚白色,且使用范围之广,与当时玄学盛行的“以无为本,反璞归真、追求清新淡雅”的风尚有关。

各个朝代政治经济表现

各个教育形式

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民族政策

婚礼形式

婚礼当天各个细节

婚礼形式攻略

中国各朝代文化知识(文学)

中国诗词名句(朝代编)

朝代歌

中国各个城市宣传语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