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元宵节是传统节日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25 15:08:3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例如春节、腊八节、元宵节等等,但我想说说元宵节,因为我特别喜欢吃元宵。

通过上网查资料,我知道: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在这一天,家家都会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这个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芝麻、豆沙等,香甜的芝麻在白色的面团里,煮好以后,咬上一口,甜孜孜、香喷喷,非常好吃。

吃完元宵,人们会走出家门,来到街上,街上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公园里的灯展五光十色,有各种花灯,树灯,鱼灯,远处的湖水中还有一艘船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龙灯,这条龙灯足有50米长,大大的龙爪比我的个子还要高,身体闪闪发光,大龙昂着头,象真得飞起一样,栩栩如生。

原来,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还增加了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一个元宵节里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可见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啊!

推荐第2篇:浅谈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长·春·理·工·大·学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之中国传统节日

The Lantern Festival

年级:1111121

学号:04

姓名:张晓鹏

专业:对外汉语

指导老师:张永明 元宵节

二零一二年六月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之话说元宵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国度,她辉煌的文化,悠久的传统使其经历了几千年的时空变迁依然熠熠生辉。传统节日是社会生活的积淀,是民族文明的精华,下面我来介绍一个中国传统的节日的代表——元宵节。

㈠什么是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或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㈡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㈢元宵节的习俗

①张灯结彩

自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各地同胞欢度元宵节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②猜灯谜

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

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③舞龙灯(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④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⑤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⑥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⑥吃元宵

“元宵”作为元宵节应节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下文有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⑦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⑨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⑾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⑿偷菜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

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㈣元宵节之必备美食——话说“元宵”

上文已经提及,“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一项庆祝节日的活动形式。下面我们就细细“品一品”——元宵。“元宵”作为应节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说到元宵的制作,有必要强调一下,其实“元宵”、“汤团”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现如今,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解解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正在追求物质满足和精神享受的完美结合。

㈤元宵节在中国

既然是一个全民性的传统节日,那么元宵节在全国各地的庆祝方式也不尽相同。对此我也做了个简单的调查,下面让我带大家一起感受几个地区颇具特色的过法吧!

【北京】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安徽省】

以阜阳为典型,阜阳人民勤劳聪明,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曲艺,有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和戏剧。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些异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汇聚成独具特色的阜阳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便是传统的灯会,每到这一天,群众都会自发地把自己扎制的花鸟虫鱼兽灯、十二生肖灯等等各种不同造型的彩灯悬挂自家门前。元宵佳节灯会期间还要唱一些大戏,有一台戏或两台以上的戏对唱,又称之为“戏台戏”。

【山东省】

淄博市淄川区的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泰安市宁阳县的元宵送灯至祖坟。滨州市博兴

县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日照市莒(jǔ)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

【河南省】

襄城县元宵节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即称为“走百病”。

【浙江省】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云南省】

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台湾省】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wang)”、“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㈥元宵节现状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如今,“洋节惹眼,国节失宠”成为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的一个共同窘境,元宵节也不例外,表现有:节日气氛不浓,反响不大,尤其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强烈。对此,我们必须冷静思考,理想对待,步步推进。我窃以为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

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应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立法问题,政府和立法机关以及宣传部门确实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予以重现!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应列入国家法定假日。积极扶植,因为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在政策上要明白地表明政府的态度,可以这样过下去。另外,政府应该注意文化的保护。人们在过这个节,那就要通过研究看看这个节日形成的历史、它的发展和对这个民族起到的作用具体是什么样的,这样把它的历史来源搞清楚,把每次活动都记录下来。

二、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要大力挖掘和宏扬。要想让民族文化资源鲜活永恒,还必须在外在世俗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教化——国家层面的国民教育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修行。国民教育让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获得广泛认可的社会价值尺度,并成为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而个人化的修身齐家,则让民族文化的因子拥有了潜入百姓日常生活,进而“润物细无声”的通道。

三、传媒应该有系统地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

传媒首先要重视民俗文化,也要很好地研究它。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东西,非文字的东西怎么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这都是文化上的积累。通过我们的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这些都是我们传媒应该做的事情,网络化的时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的进行宣传。

四、年轻人应重新去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我们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元宵节大家依然在过,虽然在过节活动中有一些封建落后的思想,但我们不要盲目地抛弃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回过头往后看一看,看看我们的传统的东西,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年轻人走在时代的前沿,所以更应该主动接受传统的东西,赋予其时代的内涵,新颖的形式。接受她,传播她。

㈥关于元宵节的经典故事

不管这些故事是真是假,经典依旧在传唱。既然通过老百姓口头传说的形式保留了下来,那么它就有存在的意义,至少寄予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丰富了我们的节日文化。

《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一只神鸟因迷路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闻听十分震怒,传旨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可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如雷轰顶,不知所措。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

四、十

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袁世凯与元宵》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最后,让我们共同欣赏唐伯虎的一首诗: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附:为准备本次报告,我借用了很多途径,诸如:上网查阅,涉猎于图书馆,跟同学聊(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是个不错的资源库),请教老师等等。当然由于时间紧迫,个人能力有限,如有与读者相悖的观点,望不吝赐教。

推荐第3篇:农历传统节日元宵节资料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因元宵是节日食品而得名,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观赏灯火,所以又称灯节。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合七月十

五、十月十五的中元、下元为三元,分属天地水三官的诞辰。民间一般习惯称作正月十五,或称过十五。曲阜、邹城、泗水一些地方称正月十五为“过小年”、“小年”。十五是继春节之后的一个比较重大的传统节日,至今城乡仍然普遍庆祝。

唐朝以前,有腊月赏灯的习俗,是汉明帝从西域引进的。据《僧史》记载,西域腊月晦日,称为大神变,该日烧灯裱佛。汉明帝引进以后,逐步发展为赏灯。唐代把赏灯的时间正式定为正月十五,唐玄宗时规定元宵节前后三天弛禁,开市赏灯。宋代并颁诏令,把元宵赏灯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明太祖建都南京,为了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天。清太宗时,仍然规定元宵三夜,开市赏灯。到了近代,全国各地赏灯的起止日期,参差不齐,有的三夜,有的五夜,有的甚至长达十夜。民国时期规定,元宵节前后三天为灯节,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残灯。这一习俗在德州、淄博等地至今不衰,其他地区一般只十五日一天,个别地区两天。

山东的花灯种类繁多,各有特色。胶东、鲁中和鲁西南地区习惯用豆面和玉米面做成生肖灯,照家庭成员属相,每人一盏属相灯,节日晚上共置一盘中点燃,俗传谁的灯燃亮的时间长,谁必长寿。有的做全部十二生肖灯,寓意在于消除病灾,使人丁兴旺。此外做代表十二个月的月灯,用于祈祷各该月收获的农作物、水果和蔬菜取得丰收。做狗灯摆在门口,做牛灯、马灯送在牛棚、马棚,做鸡灯放在鸡窝上,做金鱼灯放在水缸里,做荷花灯、寿桃灯、娃娃灯放在居室各处。乳山等地做一盏“看场佬”灯,形为一肩扛各种农具的老人,节日晚上由家中男孩点燃送到打谷场园中间,燃尽之后由家中长者据燃烧情况预卜当年各种作物的丰歉。也有的地方,元宵节傍晚,人们插上灯芯,填进食油,然后庄重地点燃。据说从灯芯燃烧后的形状可以得到各种“信息”。如六月灯的灯芯烧成米粒状,就预示小麦将获得丰收。民间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避邪除百病。所以人们往往端着灯互相照照脸庞,还要照一照屋内屋外的各个角落。诸城的习俗与胶东相似,不同的是女主人等家人入睡后,端着面灯逐个地照一下肛门,边照边念:“豆面灯,豆面灯,照照腚眼不招虫。”据说,这样做可以防止肠道传染病。

元宵节这天,一些地区庙会十分热闹。费县玉皇庙会在元宵节这天举行“送驾”仪式。送驾队伍由八杆彩旗前导,继而是锣鼓队,高跷、旱船、狮子舞等尾随其后。进了庙宇,焚香献供,载歌载舞。最后将立春时做的“春公鸡”纷纷撒下,兴尽而归。曲阜、邹城、泗水交界处的尼山,是孔子诞生地,正月十五有夫子洞庙会(又有“圣庙会”、“夫子洞会”等名称),会期三天,会场设在尼山孔庙门前,参加者多为年轻妇女与儿童,会中有卖玩具、小吃的摊贩,有唱戏等文艺活动,赶会的人常多达数万人。滕州的元宵节“打花”更是令人倾倒。人们用铁锨端着铁水,向树林中扬撒,火树银花,飞珠溅玉,令人拍手叫绝。

一些偏远农村,虽然没有什么灯会和庙会,但习惯开展一些很有趣味的活动。鄄城的姑娘们在元宵节这天制作花树和花姑娘。她们先用枣枝和彩纸做成花树,再用秫秸和彩纸做成花姑娘,然后把花姑娘挂到花树上,最后把花树插到粪堆上,意思是希望棉花取得丰收。

推荐第4篇:元宵节放假吗

首先我们来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元旦 1月1日至3日放假 共3天 无调休

春节 2月2日至8日放假调休 共7天 1月30日、2月12日(星期日、六)

清明节 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 共3天 4月2日(星期六)

劳动节 4月30日至5月2日放假 共3天 无调休

端午节 6月4日至6日放假 共3天 无调休

中秋节 9月10日至12日放假 共3天 无调休

国庆节 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 共7天 10月8日、9日(星期

六、日)

从这里我们看到,元宵节并不是法定节假日,2011年元宵节不放假,祝大家元宵节愉快!

推荐第5篇:元宵节放假吗

首先我们来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一、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公休,共3天。

二、春节:2月13日至19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20日(星期六)、21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公休,共3天。

四、劳动节:5月1日至3日放假公休,共3天。

五、端午节:6月14日至16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12日(星期六)、13日(星期日)上班。

六、中秋节:9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9日(星期日)、25日(星期六)上班。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6日(星期日)、10月9日(星期六)上班。

从这里我们看到,元宵节并不是法定节假日,但是2010年元宵节那天是周日,相信学校和多数单位都会放假一天的。也祝大家元宵节愉快!

推荐第6篇:某传统节日元宵节晚会主持词

XX传统节日元宵节晚会主持词

主持词一般由开场白、中间部分与结束语组成。开场白演出或其他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比喻文章、介绍或讲话等开始的部分。XX传统节日元宵节晚会主持词,欢迎阅读。

XX传统节日元宵节晚会主持词一

金猴迎春春入户,玉莺报喜喜临门

辞旧鞭炮催春潮,迎新锣鼓闹元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在这元宵佳节来临,阖家团圆之际,带着对亲朋好友的问候,带着对未来美好的祝愿,我们欢聚在这里。

我们欢聚在这里,燃起篝火,共庆龙年。

今晚我们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边敲响欢庆的锣鼓、跳起欢乐的锅庄,一起度过“红红火火闹元宵晚会” 这难忘的夜晚。

今晚,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参加晚会的嘉宾,他们是:×××

下面,有请十陵街道×××为晚会致辞,并宣布红红火火闹元宵篝火晚会开始

秧歌舞蹈,流传千年,长盛不衰,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舞蹈。 秧歌舞以大气磅礴,欢乐祥和的格调深受人们的喜爱

接下来就请大家欣赏喜庆的《秧歌舞蹈》,

我们刚才眼前红绸舞动,耳畔鼓声阵阵,秧歌舞的确令人回味,接下来我们将要欣赏到的是另一喜庆、欢快激-情的腰鼓舞蹈《鼓韵龙腾》。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异国风情,动感十足的国标拉丁舞——伦巴。伦巴舞的特点是:音乐缠绵,舞态柔美,动作舒展,缠绵妩媚,舞姿抒情,而又

浪漫优美,再配上缠绵委婉的音乐,使舞蹈充满了浪漫的情调,下面请大家欣赏拉丁舞《伦巴》。

金花花呀银花花,花开一盆根相连,根根相结并蒂开。

金雀雀呀银雀雀,精灵鸟儿识清泉,金鸟银鸟比翼飞。

请欣赏舞蹈《纳西情歌》

一树红花照暤海,一团火焰出水来,珊瑚树红春常在,风吹浪打花常开。请欣赏舞蹈《珊瑚情》

伴随着清晰的空气,和着优美弦律,放飞心中的希望,舞动矫健的步伐,踏歌起舞,请欣赏适宜中老年朋友们健身的《集体舞》

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让我们目不暇接,接下来的,将是我们现场观众都能参与的,更为热闹欢快的锅庄舞,让我们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边一起舞起来、跳起来吧

(《难忘今宵》音乐中)朋友们,晚会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一起度过了20xx红红火火闹元宵这难忘的夜晚。

感谢来宾、感谢朋友们的光临!感谢所有晚会工作人员和演员的辛勤努力!也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再次谢谢大家!

红红火火闹元宵篝火晚会到此结束!祝各位朋友们: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朋友们,晚安!

XX传统节日元宵节晚会主持词二

男:辞旧鞭炮催春潮,

女:迎新锣鼓闹元宵。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亲爱的居民朋友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今天是元宵佳节,阖家团圆的日子,

我们欢聚一堂以特有的方式欢庆着这个节日

女:我们载歌载舞,祝愿庙行龙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明天更加美好。

男: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活动的领导有:

男:平安的锣声震天响,敲出威风,敲出豪迈;

盛世鼓声传捷报,传递友情,传送美好。

感谢共和家园带来的胸鼓《盛世年华》

女:玛依拉变奏曲是在萨哈克民族玛依拉的基础上运用

了变奏的音乐手法创作了这首声乐变奏曲。下面让 我们来聆听共康五村的独唱《玛依拉变奏曲》

男:铜铃声声山河唱,歌声阵阵人欢畅。华丽的服装、欢腾的舞姿、甜美的笑容,在喜庆热闹的元宵佳节 里盛装起舞,热情迎接四方来客,抒发出维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下面欣赏共康二村带来的《新疆舞》

女:母亲多么伟大的名字,是你养育了我,赋予了我生命,

让我用最美的歌声赞美你。下面请听六村二居的小组唱 《最美的歌献给妈妈》

男:一声声锣鼓敲响元宵的幸福,一盏盏彩灯 照亮元宵的祈福,下面请欣赏共康七村

带来沪剧《看龙舟》

女:《美丽的西班牙女郎》是一首充满欢快

活泼气息的经典的意大利情歌,表达了

对西班牙女郎的爱慕和赞美之情。

下面请欣赏共康八村舞蹈《美丽的西班牙女郎》

男: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太极刚柔并济下面请欣赏

推荐第7篇:元宵节古时放假吗

元宵节古时放假吗

其实,在古代,元宵节不仅是放假的,而且古人们还玩得非常开心!

【汉朝时期】放假1天

在正月十五这天,会解除部分宵禁,并且允许平民百姓晚上出来游玩,因为晚上皇宫和寺庙都会点灯敬佛,所以慢慢地,元宵节赏灯的习俗也就开始形成。

【隋唐时期】放假3天

这时候,元宵节已经被正式列为法定假期,所以大家也对这一天的到来也是相当的开心。在民间,很多男男女女都会穿梭在花灯之间,相互认识和共度这美好一刻。而皇家这边,隋炀帝时期,“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

【两宋时期】放假5到7天

这个时期的元宵,比唐朝更热闹,“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还有官员发红包、君王和百姓们共度元宵佳节。《水浒传》里面的李逵元宵闹东京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此外,也是在这个时期,新的吃食被创造性地发明出来了——浮圆子,也就是后来的元宵。

【明朝时期】放假10天

虽然是工作狂,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居然下令元宵节放假10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而在当时,全年只有冬至、元旦、元宵三个节日,所以可见当时元宵节多受重视。对于当时的佳节盛况,万历年间南京户部主事张文辉曾经感叹过:“明灯初试九微悬,瑶馆春归不夜天。光借王城云烂熳,影流千户月婵娟。芙蓉紫烁龙涎暖,琥珀丹倾豹血鲜。玉笛梅花吹徹后,更添银烛照华筵。”

【清朝时期】放假3天

虽然假期只有3天,而且皇宫已经不再举办灯会了,但是当时民间的灯会依然璀璨不已。

【新中国】不放假

新中国成立之后,元宵节一直都没有被列入法定假日里面。当时大家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的口号喊得非常响亮,工作忘我之下,元宵节放假自然没戏。

1979年延长了春节假期,不过只有3天。

2000年确定了“春节”、“五一”、“十一”三大黄金周。

2008年的时候,传统节日被确定为新的法定节假日,然而放假的传统节日只有“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节日,“元宵节”又被忽略了。

不过究其原因,也不是说元宵节不重要,而是这个节日就紧跟着春节假期,频繁放假的话,会很容易影响工作和上学状态。毕竟如果元宵节放假的话,放完春节之后上班上学,大家好不容易调整好的状态,又会被元宵节的假期重新冲昏了头脑嘛。

当然,细心一点的人,就会发现,古人之所以在元宵放假,是因为他们都没有春节假期,所以当除夕、春节的地位大大提高之后,元宵节就不要喧宾夺主,自然放假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不管假期怎么制定,其实并不影响元宵节当天的节日气氛,人们该去玩的还是去玩,该吃的美食还是会去吃,其实,这不也是非常好地度过元宵的方式吗?

推荐第8篇:马年元宵节放假吗

年过了,元宵节又要来了,大家都关心2014年元宵节放假吗?

公历2014年2月14日,星期五;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这天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等习俗。

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元宵节不额外放假。

目前,元宵节还不是法定节日,这个元宵节和春节挨得太近了,刚长休完,没必要又放假吧。呵呵,但这个节日还是一个传统节日。

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这七个法定节日才放假。

推荐第9篇:传统节日作文:快乐的元宵节作文450字

传统节日作文:快乐的元宵节作文450字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要吃元宵、闹花灯、放烟花等。

元宵节的下午,我来到奶奶家,二妈早已给我和小妹妹买好了灯笼。我的灯笼是一只笑咪咪的小猪,它的样子非常可爱,还带了个小肚兜;小妹妹的灯笼是一只小蜻蜓,它的翅膀可以来回扇动,像真的能飞一样。晚饭之前,奶奶让我们用灯笼照一下粮仓和墙角等地方,奶奶说这样照过的地方一年就不会生虫子了。

晚饭过后我们又到屋外放烟花,爸爸抱出一个很大的烟花,放在院子中间,点燃之后,只见,烟花中先是一个个小球一样的东西飞到天空中,在天空中炸开后,有的分散成一个个金色的火花,每个火花又分散成更多的火花,天空中像下了一场流星雨;有的分散成五颜六色的火花从天空中哗啦哗啦地落了下来;放完了,天空中还会出现许多彩色的小纸片。看到这么美丽的烟花,我和小妹妹激动得又蹦又跳。放完了大烟花,我和小妹妹还放了小蝴蝶烟花,彩色的小蝴蝶可以旋转着飞上天空,非常有趣。

本来我们还计划去市政府广场看花灯的,可今天刮大风,天气很冷,妈妈怕我感冒,就取消了计划,真有点遗憾。

今年的正月十五我过得很快乐,明天我就开学了,这个快乐的元宵节给我的寒假生活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推荐第10篇: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日记怎么写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日记怎么写,我们来看看。

篇1: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日记怎么写

农历一月十五日是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流传了上百年的历史,所以各地办起了欢庆元宵节的活动。

在我的家乡里元宵节也是一个特别隆重的节日。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张灯结彩,每户都挂上写着(詹)字的红灯笼,村理事会还准备了节目如:英歌队唱英歌,放烟花,打鞭炮等等,为元宵节游老爷做好准备工作,等待元宵节的到来。

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我们游老爷的队伍,游老爷的队伍是由两班英歌队各展才艺,许多小孩拿着彩旗,打着锣鼓,提着灯笼,八位大人老爷金身大轿,还有七八十岁的族老爷跟在后面。真像古代皇帝出巡的样子,还是游到哪里,那里就有鞭炮,烟花等等。

元宵节那一天,海内外的村民都会干回来,庆祝元宵。也是我们村里最热闹的一天,也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篇2: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日记怎么写

明天是元宵节,我和几个小伙伴们决定在元宵那天展示我们自己做的花灯,所以我们开始准备自己做花灯啦!

今天下午我带来了木棍,小明和小俊带来装饰的纸,小轩带来了剪刀和胶水。一上课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干起来。小轩·小俊和小明先粘好了两个三角形的架子,然后用木棍把两个三角形撑起来。做好了骨架我和小明就开始粘纸,不一会儿就把四周粘好了。这时老师来了帮我们用胶布做了一个花灯的底座,我剪下一条条的丝带粘在花灯的棱上。一个花灯就装饰好了。我们为花灯做了一个把柄。一个不成花灯样的花灯出来了。

仔细看了一下我们的花灯,这个花灯是三角形的表面粘满了红色的皱纹纸。每个角都用透明胶贴着虽然外表丑了点但毕竟是我们的一组人的“心血”。

明天这个花灯肯定不会展示的,因为实在太对不起观众了,出国但是我们一定会争取在明年做一个更好看的花灯,让大家好好观赏观赏我们的成果!

篇3: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日记怎么写

今天,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那就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元宵节。

一放学,我就兴冲冲地买了八个许愿灯。吃完晚饭,我看见了弟弟,他也买了好多的许愿灯,红的、黄的、白的……应有尽有。于是。我们便一起去放许愿灯。

在爸爸的帮助下,我们点燃了一盏许愿灯,只见它在五颜六色的烟花的衬托下,是那样惹眼。远远望去,像是花仙子在百花齐放的时候,慢慢的从花里款款的走来,眼看着那盏灯,越飘越远,越飘越远,渐渐的从一条小船变成一颗耀眼的星星。紧跟着,又一颗“星星”,顿时,夜空中增加了一颗又一颗“星星”,它们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丝欢笑和喜悦,给黑暗的天空增添了几分色彩和激情,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几缕生气和希望。

看着那许愿灯,我心里默默想:我一定要努力考上县高级中学,争取考上哈佛大学,成为全镇哈佛第一人!弟弟说:“我要痩十公斤,高20厘米,长大后长得比姚明还高!”许完愿后,我们开心极了。我们在一颗颗耀眼的“星星”下追赶着,奔跑着,呐喊着,”星星”看见了,便也和我们一起互相追赶着,”星星“们你碰碰我,我碰碰你,左一窜,又一窜,真调皮!

今天,真是一个不一样的元宵节!

篇4: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日记怎么写

今天,我读了《京都元夕》这首诗,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年元宵节的情景。

那一天晚上,妈妈煮了汤圆,汤圆有白色的,有绿色的,有紫色的……真好看,吃在嘴里粘粘的,甜甜的,真好吃。

吃完汤圆,我和爸爸一起去人民公园,一到公园,我就看见各种各样的花灯,有兔子灯、走马灯灯、鲤鱼灯……这些灯五颜六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简直就像一片灯海。

我看见有很多人围在一起,觉得很奇怪。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猜灯谜。我也跟碰上后面猜,第一个灯谜是“从一到十”,我想了很久,也猜不出来,只好上前去问爸爸,爸爸说:“这都不知道,是‘坐’字。”我想,对呀!“坐”不就有一个“从”一个“一”和一个“十”吗?然后,我看了下一个灯谜,“多一半,”我一猜就猜出来了,是“夕”字。我把答案告诉了爸爸,爸爸还夸我聪明呢!

时间过得真快,已经很晚了,爸爸说:“我们回去吧!”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第11篇:实用英语:传统节日介绍 元宵节的由来

Lantern Festival falls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This is the first full moon of the new year, symbolizing unity and perfection.Lantern Festiv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pring Festival , and marks the official end of the long holiday.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的第十五天,这是新年的第一次满月,象征着和睦和团圆。元宵节是春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象征着春节长假的正式结束。

There are many legends concerning the origins of Lantern Festival.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

According to one legend, once in ancient times, a celestial swan came into the mortal world where it was shot down by a hunter.The Jade Emperor, the highest god in Heaven, vowed to avenge the swan.He started making plans to send a troop of celestial soldiers and generals to Earth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with orders to incinerate all humans and animals.But the other celestial beings disagreed with this course of action, and risked their lives to warn the people of Earth.As a result, before and after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every family hung red lanterns outside their doors and set off firecrackers and fireworks, giving the impreion that their homes were already burning.By succefully tricking the Jade Emperor in this way, humanity was saved from extermination.

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在古代,有一位神界天鹅闯入人间被猎手误杀。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因此发誓为这只天鹅报仇。他开始制定计划,派出一支天兵天将于农历正月十五来到人间,命令他们火烧所有的人和动物。但是其他神仙并不赞同这一计划,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提醒人间的人们。结果,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前后,每一个家庭在门外挂起灯笼,并燃放烟花爆竹,给天兵天将造成各家各户起火的假象。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成功骗过了玉皇大帝,人类也因此逃过灭绝的危险。

According to another legend, during the time of Emperor Han Wudi of the Han Dynasty , a palace woman named Yuanxiao was prevented from carrying out her filial duty of visiting her parents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Distraught, she said she would kill herself by jumping into a well.In order to help Yuanxiao fulfill her duty as a filial daughter, the scholar Dongfang Shuo came up with a scheme.He told Emperor Han Wudi that the Jade

Emperor, the highest god in Heaven, had ordered the Fire God to burn down the capital city of Chang\'an on the six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Anxious to find a way to save his city, the emperor asked Dongfang Shuo what he should do.Dongfang Shuo replied that the Fire God loved red lanterns

more than anything.He advised that the streets be hung with red lanterns, and the emperor, empre, concubines, and court officials come out of the palace to see them.In this way, the Fire God would be distracted and disaster averted.

The emperor followed Dongfang Shuo\'s advice, and while everyone was out viewing the lanterns, Yuanxiao was able to sneak out of the palace and be reunited with her parents.

另外一个传说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因身处深宫,没法在正月十五与父母团聚尽孝。为此,她欲跳井自尽。为了帮助元宵姑娘为父母尽孝,智者东方朔想出了一个计划。他告诉汉武帝,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下令在正月十六火烧长安都。为了拯救长安城,汉武帝问东方朔该怎么办。东方朔回答说火神最爱大红灯笼。他建议在街道上悬挂大红灯笼,皇帝、皇后、六宫嫔妃和朝廷大臣都要外出观赏灯笼。这样,火神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灾难也就可以避免了。皇帝采纳了东方朔的建议,当所有人都外出赏灯时,元宵得以有机会溜出皇宫,和家人团圆。

Although the above stories are quite fantastical, it is sure that the origins of Lantern Festival are related to ancient humanity\'s use of fire to celebrate festivals and avert disaster.Since Lantern Festival involves making offerings to the deities and is celebrated at night, it is natural that fire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Over time, Lantern Festival gradually evolved into its present form.When Buddhism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dur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 the emperor decreed that on the night of the full moon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lanterns should be lit to honor Buddha, adding yet another level of significance to Lantern Festival.And according to Daoism, Lantern Festival is aociated with the primordial deities of Heaven and Fire, who were born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虽然上述的传说很神奇,但可以确定的是元宵节的起源必定跟古代人们使用火来庆祝节日、躲避灾难有关。元宵节活动包括逃避邪神,且是在晚上庆祝,所以很自然地,火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流逝,元宵节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形式。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皇帝下令,在正月第一个满月的晚上,必须点亮灯笼敬佛,这也使元宵节更增添了一份意义。而在道教里,元宵节是与掌管天界和火的元神紧密相连的,因为他们就诞生在正月十五。

Eating yuanxiao (sweet dumplings made with glutinous rice flour) is one of the special traditions of Lantern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Yuanxiao Festival.Another name for yuanxiao is tangyuan, which literally means \"boiled spheres.\"

吃元宵(由糯米粉制成的甜馅儿食物)是元宵节一个特别传统,而元宵节也因这种食物得名。元宵的另一种叫法是汤圆,字面意思就是“煮熟的圆球状食品”。

第12篇:是真的吗

电视节目交流

是真的吗

三(2)班

吕瑞洁:我知道婚礼彩带遇到火苗会引起大火。 王垒峰:巨型岩石虽然会发光,但它不是陨石。

张嘉旭:我觉得《是真的吗》这个节目,很有意思。 申曼婷: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小秘密。

王楒溶: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请勿携带危险物品。季子镕:不要光顾着玩。我们要汲取生活中有用的知识。

第13篇: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民族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三天。

火把节传说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彝族撒梅支系的《撒梅人的火把节》

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

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

彝族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节》

善神阿番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朵阿惹姿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变成湛蓝的长湖(路南淡水湖)。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悼念之情。

彝族阿细支系的《阿细人的火把节》

奴隶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穷弟兄关在牢狱中,穷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绑上火把,冲向那迢迢的府第,烧死奴隶主,同时也烧掉了穷人手上的绳索。为纪念这次胜利,人们举火把游行,相沿成俗。

彝族罗婺支系的《喜鹊姑娘》

罗婺彝家有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与彝家小伙阿龙早就相爱了。但附近十二个部落的男子都纷纷前来提亲,其中有个土官老爷凶狠残暴地说,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山寨,让全寨遭殃。姑娘无奈,答应在六月二十四相亲。相亲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块花围裙,烧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头人也赶来了。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龙一眼后,纵身跳入火堆中。阿龙和几个小伙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四面八方的人们赶来,可她已经以死殉情。为了纪念她,十二个小伙抬起大牛推向对方,以推倒为胜。之后,杀牛饮酒、唱歌跳舞。后来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被阿龙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妇女的围腰带,那焚烧姑娘的青烟,化为山寨的晨雾。据说清晨喜鹊鸣叫的时分,彝山的远处就隐隐绰绰地显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们称她为喜鹊姑娘。

纳西族《火把节的传说》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火把节的传说》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郭将军杀夫欲霸妻,贞烈夫人火海自焚

唐初的云南境内本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称为南诏。南诏日益强大,一日,南诏王皮逻阁邀约其他五诏首领聚会。邓赕诏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认为皮逻阁居心不良,极力劝丈夫不要前往。但丈夫不听,临走时慈善夫人含泪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个铁环,以求护身。

此后,皮逻阁果然火烧了首领们聚集的松明楼,五诏首领均未幸免于难。面对松明楼灰烬,慈善夫人痛哭欲绝。她扑在灰烬中,扒出了丈夫佩带的铁环,这才认出了丈夫的尸体并将其运送回家。后来,皮逻阁听说了这个聪慧贤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为妻。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礼葬其夫后,她就闭城自尽,追随亡夫而去,只留下这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感人故事。从此以后,云南的白族人民便过起火把节,以纪念“火烧松明楼”的历史故事和勇敢聪慧的慈善夫人。

勇士摔跤斗恶魔,众点火把烧天虫

汉朝的副将郭世忠杀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长,并发觉酋长的妻子阿南夫人长得很漂亮,便要娶她为妻。阿南夫人假意答应,但提出了祭奠亡夫的三个条件。然而,在祭夫时,阿南却点火烧着了灵堂,跃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焚而亡。阿南的忠贞勇敢,博得了人们的赞叹和钦佩。从此每年在阿南自尽的日子,白族同胞便点燃火把,串乡游寨,以示纪念。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十大力的恶魔,在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人们发现后,纷纷上前质问。十大力蛮横地要人与他摔跤,还示威地把一头头壮牛翻倒(从此,火把节时首先要斗牛)。他的挑衅行为惹怒了一位叫包聪的彝族英雄。他走出人群,与十大力扭扯着摔了三天三夜仍不分胜负。于是人们弹着三弦,吹着短笛,拍手跺脚为包聪助威,终于击败了十大力。恶魔发怒,放出蝗虫等各种害虫来糟蹋人们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于是,人们又集合起来,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害虫,最后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害虫,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廿四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到这一天,都要杀牛宰羊,举行火把节的各种活动,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

第14篇:小年是我国传统节日(全文)

家乡传统民俗文化

小年是我国传统节日,被视为过年的开端。小年的日期在不同的地方有所不同,分别为:农历腊月二十

三、二十

四、二十五。相传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这就是说,官家是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腊八节将至,一年忙到头或者为感情一年烦到头的各星座MM一定要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腊八节是汉族传统的庆祝丰收,感谢祖先与神灵的祭祀仪式,在古代腊八粥可是有着敬神与驱邪的作用。各星座女生也不要小看了粥里的红豆、菱角、杏仁、栗子等材料,在某个特定时刻它也可以成为你的幸运情人豆哦

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的从江县,有一个侗族的自然村落叫占里。它隐身于海拔380米的都柳江沿岸四寨河口北上的山谷间,距从江县城仅20公里,土地面积大约为15.97平方公里。贵州占里侗寨区区弹丸之地本是不足为奇的,然而就是如此一个小地方却创造了建国来两项令世人惊叹的零记录: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几近为零;二是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这在人口普遍大幅度增长和刑事案件时有发生

在保加利亚的旧扎戈拉附近墨吉拉村每年都会有上千的吉普赛人来到这里进行相亲,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新娘集市。盛装出席的姑娘少女们来到保加利亚传统的年度集市,希望能给自己找个如意郎君,最好还能给自己的未来生活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参加集市的母亲埃拉娜希望女儿们可以在这个集会上多跟男孩子们熟悉熟悉,因为她不允许孩子们去舞厅。据了解,在这样的新娘集会上,一位年轻美女的身价可高达数千欧元。

2月3日,北京东四的胡同里“春官”走街串巷,高喊着“春来了”,北京民间报春活动在这里热闹上演。北京东四的胡同里“春官”走街串巷,高喊着“春来了”,北京民间报春活动在这里热闹上演中国民间一直有立春前一天报春的习俗,当日,鼓乐仪仗队担任引导,两人装扮成农民模样,身上贴一个古体的“春”字,分饰春倌、春吏,带着一对童男、童女,沿街高喊“春来了”。

除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新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从天子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必然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古时的迎春活动,开始时在东郊,因为迎春活动中祭拜的句芒神是东方之神。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宫廷内、府衙门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宋吴自牧《梦粱录》),这种立春的贺节,也是一种迎春活动。在清代,还有所谓\"拜春\"的习俗:\"立春日为春朝,士庶交相庆贺,谓之\'拜春\'。粉为丸,祀神供先,其仪亚于岁朝,埒于冬至\"(清顾禄《清嘉录》\"拜春\")。这种\"拜春\"的活动,与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动的一种。迎春仪式,又称行春。

节晚会实现形式意义上的团聚。 宋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词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书中又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我国古历法和月相有密切关系,“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推历者视月行而定晦明。”每月十五的月满之夜被视为吉日。汉代正月十五祭祀天帝、祈求福佑。 元宵有节有张灯、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元宵又叫“汤团”或“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世界文化交融加剧,春节承担的传统功能大大弱化,春节的逐渐淡化已成必然趋势,但它永远不会从中国人生活中彻底消失或被‘洋节’所取代。中国人几千年来对以家庭为核心的亲情文化的认同,使春节在通过亲人团聚获得精神慰藉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即便是“躲债七天”的杨白劳,也得“回家来”,并且虽然“钱少不能买”,也要“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过年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有无穷的魔力。岁之元蕴涵着希望家庭团聚的强烈愿望,以往神圣的祭祀活动日益弱化,过年的人性化内涵日益浓厚。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习俗得以沿袭,农村一直沿袭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习俗,城市则改进放鞭炮等传统习俗。人们相互拜年、探亲访友成为构筑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人们以烟酒为媒介得以更好地交流,亲戚、同学、同事以各种方式进行交流。春节晚会成为凝聚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成为联系全国人民的纽带,借助于春节晚会实现形式意义上的团聚

第15篇: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

春节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有的人心灵手巧,把自己剪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像降落的雪花。

当晚,一声声花炮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礼花映红了整个天空,像一朵朵美丽的花。放完了鞭炮,家人们就吃上了热乎的团圆饭。

家乡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家家都买起了年货,忙里忙外的准备了起来。而小孩子们更是热闹,男孩子向大人要钱买鞭炮,女孩子缠着父母吵着要买新年衣裳

转眼间,已经是小年了,腊月二十三,孩子们差不多都放假了。这一天,大人开始忙活着包水饺了。晚上,一盘香喷喷的水饺摆在了餐桌最显眼的位置,看看就觉得多么美味可口。

腊月二十八这天,小孩跟着父母,在卖鞭炮烟花的区域里逛着,东挑挑、西挑挑,不一会儿,袋子里就装满了烟花、爆竹,当然还有小孩能自己玩的小鞭炮和烟花。一家人就高兴的回家了。

其实,最热闹的还是大年三十这天。天渐渐黑了的时候,家人们站在大门口上就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看到那一朵朵灿烂夺目的烟花时,就会想到,这一晚今年的最后一个晚上,过了这一晚我就又长大了一岁,长大了一岁的我会迈向人生更高的阶梯、会突破人生更多的奇迹……看完了烟花,回到温馨洋溢的屋子里,会看到一桌丰盛美味的大餐,还有几盘光滑晶莹的水饺。这时,津津有味地喝两盅。全家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引人入胜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家洋溢在幸福的生活之中……

大年初一,这一天便是春节了。不管男女老少这一天都会穿着新衣服,迈着轻松的步伐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接下来的几天一般都是去小孩子妈妈的娘家走亲戚,这也是一种习俗,也是过春节可少的习俗呢!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是元宵节,也叫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赏灯节也是元宵节的别名,这是因为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这一天,大家会吃着香甜粘滑的汤圆;到了晚上,每一家都会出来放烟花,看元宵晚会,家人们又一次在幸福之中。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了,就这样,我们迎来了新一年的曙光。

第16篇: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

1.简介

端午节是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确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由来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別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

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3.时间

2012年6月16日,农历5月5日,星期三;2013年6月6日,农历5月5日,星期一。

4.意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啤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5.别称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

五、午同音,

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 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6.习俗

划龙舟

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竞渡前一般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携幼,并抬着龙头,先到屈子庙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遗像。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悬艾草菖蒲在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即白艾,又叫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艾入中药,性温,味苦,可以祛寒湿。蒲,即菖蒲,是一种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挥发性芳香油,可以提神、通窍、杀菌。端午节之际,我国南方地区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贴上艾叶,称为艾虎,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而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或将艾叶和苍术、白芷、大黄、芸香等中草药放在室内燃熏,能赶走蛇虫百脚,也是一种空气消毒的良方。此类习俗,在我国各地非常普遍。\"杏子黄,大夫忙\",是说端午时分,因为夏季来临,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百病易生。所以,端午节前后一段时间正是劝人们讲卫生、逐瘟疫、除虫害的日子。 佩香囊荷包

端午节来临时盛行佩香囊、佩荷包。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五颜六色,玲珑夺目,既美观漂亮,又清香四溢,还可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而在节前,家家户户的媳妇、姑娘及眼明手巧的老太太,都要用七彩丝线、花布、绸缎等材料,绣制成形态各异的荷包,以赠亲友和佩戴。 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 ,必须慎用。

7.插艾习俗的起源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

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麽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8.粽子由来久、花样多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世界各地的华人,无论是本地、中国、台湾、香港,还是海外的唐人街,都会按传统,在农历五月初五前准备各式粽子应节。

但你知道吗,粽子的由来已久,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已有“粽子”的记载,是一种用芦叶裹米的食品。

不过,在古代,粽子可是称为角黍。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 黍,而称粽子了。

因地区不同, 由材料以至粽叶, 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 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 时 的 粽子,多做成角形, 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而粽子的口味,也依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唐代时,长安街有许多粽子铺,有多种果仁馅。

9.端午民俗与保健

因为农历五月,历来被世人视为“毒月”,其时令已近盛夏,蚊蝇滋生,百虫活跃,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我们的老祖宗们便总结出一套卫生防疫的好办法。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站上悬艾蒿、菖蒲,或用雄黄、蒜头、菖蒲根浸洒于墙壁上,用苍术、白芷等多种燥烈中药,关门闭户,杂而焚之,以驱瘟除邪。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艾叶对多种细菌都有杀灭或掏作用,同时还能增强人体网关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达到驱毒防病的目的。

涂洒雄黄酒也是端午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脚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按照气候规律,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此时不仅气温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也较高,风速则较小,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

端午节,各地小孩子佩带香袋,堪称端午节中民俗卫生的绝妙一笔。香袋子把具有挥发性芳香的中药切成细茸,装在绣制的锦袋内,这绣袋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是祛病防疫的绝佳预防药物。香袋中所用的中药多由苍术、白芷、苍蒲、冰片、雄黄、樟脑等组成,对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传染病有积极的抑制预防功效。

第17篇: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时值中秋节的来临,为了让孩子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这次的中秋节庆祝活动,注重让孩子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各时各地不同的庆祝习俗,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

第18篇:传统节日

1.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开始于哪个朝代?

周朝

2. 请列举出五个清明节节日习俗?荡秋千、踏青、蹴鞠、扫墓、植树、插柳、放风筝、拔河

3.在我国宝岛台湾和闽南一带地区,未婚女子在元宵夜里有偷菜或偷葱的风俗,请问这有什么含义? 希望婚姻美满, 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4端午节还有一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B )。她于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A.秋瑾B.李清照C.薛涛

5..端午节的来源与史上的百越族有关。百越族的图腾是什么?C A.恐龙B.狮子C.龙D.老虎

6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请问这个“端”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B A.端正B.初开端C.末端D.端着、托着

7、【问答】(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上诗中提到的是哪个节日?

答案:诗名为《寒食上家》,提到的是清明节。 8清明节又称什么? 踏青节 9元宵节又称什么? 上元节 10⑵守岁俗称? 熬年

11,以下内容,哪项属于七夕节的风俗?( B )

A、乞巧、祭拜钟馗、登高、赏月 B、乞巧、祭拜魁星、晒衣、晒书 C、乞巧、祭拜钟馗、晒衣、晒书 D、乞巧、团圆、祭拜魁星、饮菊花酒 ,

12、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 D )

A、中秋节、七夕节 B、中秋节、重阳节 C、中秋节、春节 D、中秋节、元宵节

13、【问答】《晋书》记载:“冰冻始泮,蜇虫始发,鸡始三号,天曰作时,地曰作昌,人曰作乐,鸟兽万物莫不应和。”驱除灾邪、祈求平安贯穿于整个春节的活动。如元日的饮屠苏酒、燃爆竹、贴挑符等。 而元日即指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元’为开始开端的意思,这一天被称之为‘三元’是指哪三元? 答案:年、季、月

14、以下不属于端午节来源的典故是? ( D ) A纪念曹娥B 纪念伍子胥C 纪念屈原D 纪念楚庄王

15、粽子最早叫做什么? ( C ) A米角B 米包C 角黍D 米黍

16、端午节要防的五毒除蝎子、蛇、蜈蚣、壁虎以外,还有什么? ( C ) A蜥蜴B 青蛙C 蟾蜍D 毛毛虫

17、端午节在我国有不同的称呼,以下哪个不是端午节的称呼? ( C ) A五月节B 菖蒲节C 六月节D 沐兰节

18、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日的景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个传统节日是( C ) A、重阳 B、七夕 C、中秋 D、元宵 19.传说每在“七夕”这天都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那么牛郎织女第一次相遇的地点在? 碧莲池

14、清明与哪一个节日的日期接近以至于后来合二为一? 寒食

20、到了哪个朝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因为那时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A A、唐 B、宋 C、明 D、清

21.冬至起源于那个朝代? C A宋代 B明代 C汉代 D唐代

22大家俗称的九九歌与那个节日有关? B A 春节 B 冬至 C 夏至 D 春分

23 重阳节一般认为起源于什么时候? A A 春秋战国时期 B 南北朝 C 汉代 D 明代

24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一把认为从什么时候开始? A A 汉代 B 宋代C 明代 D 元代

25、一把认为哪个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B A 汉高主 B汉文帝 C 唐玄宗 D 汉武帝

26、下面的传统节日中哪个也是节气? B A 重阳节 B 清明节 C 寒食节 D 端午节 27.“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A A 伍子胥 B 勾践 C 廉颇 D 白居易

28、春节扫尘是在哪一天? B A 腊月二十三 B 腊月二十四 C 腊月二十五 D 腊月二十六 29.“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描述的是哪个节日?(C)

A中秋节 B春节 C元宵节 D 除夕

30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源于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士甘焚死不公侯”的? 介子推 31农历正月十五夜是元宵节又称—— 上元节 灯节

3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成语出自于—元宵—节的一段故事 33春联起源于——明代初年——

34到了哪个朝代,中秋才成为固定节日? A唐 B宋 C明 D清 答案:A 35我国主要传统节日定型于哪个朝代? A唐 B宋 C明 D汉 答案D 36哪个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A汉高主 B汉文帝 C唐玄宗 D汉武帝 答案B 37“月上柳梢头梢,人约黄昏后”后描写的`是哪是个传统节曰?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答案B 38牛朗织女传说形成七夕最早可追朔到哪朝? A春秋 B战国 C汉 D南北朝 答案B 39扫墓活动通常是清明的什么时候?

A前十五天 B前二十天 C前十天或后十天后 D前五天 答案D 40南宋诗人辛弃疾《清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

A中秋 B元宵 C七夕 D除夕 答案B 41.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不过春节? A回族 B藏族 C彝族 D苗族 答案A 42.新年的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该联出现在什么时候? A三国时代 B五代时期 c隋朝 D唐朝 答案B 43.古人庆祝腊八是为了

A庆祝丰收 B祭祀祖先 C表达美好愿望 D团圆 答案A 44.每当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什么 A桃木剑 B贵妃醉酒图 C钟馗画像 D猪前腿 答案C 45 蜘蛛及蛛网在哪个节日里都被视为吉祥? A端午节 B七夕节 C重阳节 D腊八节 答案B 46.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恒景 B后羿 C王维 D张衡 答案A 47.重阳节和那个教派有关?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 答案C 48.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A象征牛祭祖 B象征剑勇猛 C象征果实丰收 D象征塔健康 答案A 49简答题

一般认为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哪八个?

春节 端午节 冬至节 重阳节 七夕节 中秋节 清明节 元宵节

50.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什么? A A、踏春

B、遍游

C、郊游

D、远郊

51.“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描述的是哪个节日?(C)

A中秋节

B春节

C元宵节

D 除夕

52..饺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食物,请问它的出现与那个传说有关( B )

A 盘古开天 B 女娲造人 C女娲补天 D

大禹治水

53.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请问是什么时间被叫做老人节的(D) A 明初 B 清初 C 民国

D 改革开放后

54.“彩索拂庭柯,轻球落邻圃”说的是哪个节日的习俗(B ) A 春龙节

B 寒食节

C 端午节

D 七夕节

55.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晚上的狂欢情景 (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端午节

56.在以下内容中,哪项与中秋节起源的节俗完全相符?( B )

A、嫦娥奔月、玉兔捣药、拜月赏月、燃放鞭炮和张贴耀武扬威的门神 B、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拜月赏月赏玩神气活现的兔儿爷 C、嫦娥奔月、拜月赏月、祭祖扫墓、龙舟竞渡和祭拜面目狰狞的钟馗 D、嫦娥奔月、玉兔捣药、拜月赏月、晒衣晒书和祭拜相貌丑陋的魁星爷 动

57.崔涂《除夜有怀》

迢递巴山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僵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除夜,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又称除夕、岁除、大年夜等。除夜的风俗活动甚多。 其中北方人做(

),南方人做(

)。答案:北方饺子,南方年糕 58.七夕又称什么?

乞巧 或女儿节

59.我们俗称过年中的“年”在传说中指的是什么?

一种怪物 60.写出属于七夕节的风俗活动(4个) 乞巧、祭拜魁星、晒衣、晒书

61.、春节时,人们在门上张贴倒着的“福”字,寓意是 (福到了)

62.请说出元宵节的两个习俗

(吃元宵、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猜灯谜)

63.中秋起源于远古人类对对自然的崇拜,所以中秋又称“(祭月节)” 64.寒食节曾是我国最大的祭祀节,后来被清明节所取代。下列哪个国家的祭祀节仍然在寒食节(D) A日本 B越南 C新加坡 D韩国

65.春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开始时桃符上只刻有两位门神的名字,请问他们是(A)

A神荼 郁垒

B尉迟恭 秦叔宝

C钟馗 成庆

D降龙 伏虎

66、端午节是哪一天?( C) A 农历六月初五B 阳历六月初五C 农历五月初五D 阳历五月初五 6

7、端午节在我国有不同的称呼,以下哪个不是端午节的称呼?( C) A 五月节B 菖蒲节C 六月节D 沐兰节 6

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 A 吃粽子B 赛龙舟C 登高采菊D 饮雄黄酒 6

9、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A) A、元旦B、端午C、重阳D、元宵

70、按照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七月初七是七夕节,那么(C )是重阳节。

A、正月十五B、八月十五C、九月初九D、六月初六

7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C)

A、春节B、中秋C、重阳D、端午

72,正月初二有祭财神的风俗,而财神并非专指一人,而是一个总称,请问下列没有被称为财神的是(D) A、比干B、范蠡C、赵公明D、吕不韦

73、中秋节有分月饼的习俗,请问月饼应该由谁来切(C) A、家中最年长的人B、男当家的C、家庭主妇D、长子

74、相传元宵节的起源与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宠臣有关,此人足智多谋并且善良,为帮助一宫女与家人团聚,才衍生出今日的元宵,那么请问是一下那位名人?(C) A卫青

B 霍去病

C东方朔

D李勇

75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C)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A战国

B春秋

C殷商

D周

76“走桥摸丁,去百病”说的是那个节日的习俗(A) A元宵节

B端午节

C腊八节

D中秋节

77“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紧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描述的是哪个节日?(C) A中秋节

B春节 C元宵

D除夕 7

8、请说出中秋节的两个习俗:(AB) A、吃月饼B、玩花灯C、贴窗花D、放鞭炮

79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日的景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个传统节日是( C) A、重阳B、七夕C、中秋D、元宵

80、在我国一些地区,端午节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来祛毒?( C) A 薰衣草B 苇叶C 菖蒲D 荷叶

81,“割股救君“的故事和那个节日起源有关(B) A端午 B寒食 C 寒衣 D 中元 82.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茼饭 83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没有D A糯米酪、B麦酪、C杏仁酪扬 D汤圆 84.清明节不吃的是C A青团子 B馓子 C粽子 D粥

85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元宵流行于C A唐朝 B五代十国 C宋朝 D元朝 86.元宵节的兴起与哪个宗教有关?D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87

自汉朝的哪个皇帝开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C A汉高祖 B汉元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88

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不过春节A A回族 B藏族 C 彝族D苗族 89

\"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它的原料没有B A.面 B枣 C.糖和蜜 D芝麻

90以下哪个不是七夕的别称?(C) A香日

B星期

C菊夜

D巧夕 91每年的“中元节”成为(A)

A 鬼节

B 乞巧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92“中元节”源自(A)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93下边哪个名称不是“腊八节”的别称(D) A腊日祭

B王侯腊 C 佛成道日 D上元节 94第一个清明被扫墓的人是(C)

A黄帝

B周武王

C介子推

D秦始皇 95元宵节的来源和一下哪个无关(D)

A汉文帝平息“诸吕之乱”B东方朔和元宵姑娘 C点火保平安D秦始皇吞并六国

第19篇:传统节日

只有以下节日才属于正式传统节日

除夕 农历12月30(或12月29)春节 农历1月1日元宵节 农历正月1

5清明节 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农历春分之后15日端午节 农历5月5日七夕节 农历7月7日中秋节 农历8月15冬至节 公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 ▪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 清明节 ( 节气清明 )

▪ 中元节 ( 农历七月十五 )

▪ 冬至 ( 节气冬至 )

▪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 ) ▪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 ▪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 ▪ 除夕 ( 农历十二月卅日 ) ▪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

) ▪ 七夕 ( 农历七月初七 )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 ) ▪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

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

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冬至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中国的节日都是非常人本化的,比如清明节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怀念,七夕节蕴涵的是对妇女的尊重,中秋节寄托的是对家庭团聚的希望,重阳节则体现了对长者的敬爱。

出现这些现状的原因:

冯骥才认为,造成西方节日大举\"入侵\"的缘故,一方面与西方强势经济的大背景有关,强势的经济使他们的文化富于魅力。另一方面则是商家把这些充满新鲜感的外来节日,当作商机大力炒作,奉为时尚。圣诞节是出售圣诞饰品和新年礼物的由头,大小餐馆也可以借机发财。在商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年代,商家一折腾,节日氛围就有了,节日就盛行起来。

历史地看,还有一个原因,即我们在过去过分强调生活的政治内容,片面强化政治性节日,淡化了民族民俗的节日,如今人们的口袋和时间都宽裕起来,就需要一个个节日营造生活的高潮,这才发现我们的节日早已变得贫乏,难以应付人们的需求,出现了空白。

再看我们的传统节日,完全沦为商家的卖点,一个个都变成了食品节、吃喝节了。这正是由于我们多年来有意无意地抽空了传统节日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使得这些节日名存实亡,空洞无物。于是,那些富于人情味的洋节,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便顺理成章地钻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认为,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情况表明,洋节的来临迎合了很多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人们特别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压抑太久的情绪。洋节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也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

天津一家国有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向记者诉说了他的苦恼:每到中秋节、春节这些传统佳节,他都要为打点方方面面的关系绞尽脑汁,\"洋节轻松自在,简简单单,而中国传统节日因为人情味过重,过的时候就越发显得特别累。\"

天津市民于军祥直言不讳地说,以往喜欢过节,是因为\"缺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啥有啥,想穿什么有什么,过节的心境变了,节日的味道也就自然而然地淡了,而那些浪漫的洋节恰恰弥补了这种心境上的失落。

\"土\"\"洋\"能否并存共赢

在采访中,一些专家表示,中国传统节日有它鲜明的内涵和文化底蕴,而洋节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不论是过传统节日还是外来洋节,既满足了人们心灵上的愉悦,也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对节日经济蛋糕的做大可谓好处多多。因此,我们在大力提倡传统节日的同时也不妨对洋节加以宽容和引导。\"有人担心洋节会冲淡我们的传统节日,但我觉得这种冲击不是什么坏事。\"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如今,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正与日俱增。在世界各地,除了海外华人外,就连许多外国人不是也和我们一起过春节吗?\"

冯骥才表示,我们不应该拒绝洋节,那些外来的节日大大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然而,我们更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一种文化的生日。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洋节的\"入侵\",要教育国民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光大民族的传统文化,否则,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当务之急是要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节日,要研究、创造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它们一个\"本真面目\"。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并将清明、端午、中秋列为法定节假日,以唤醒公众对传统节日的认识。王来华认为,这些传统节日不能一设了之,应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挖掘这些节日的经典魅力,同时,赋予这些节日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符号,让这些节日真正植根于国人心中,否则,一个个传统节假日就只是留下节日名称的\"文化空壳\"。

一位网友表示,传统节日和洋节给我们的感觉不一样,从这些节日中得到的东西也不同,就像圣诞节永远不会代替春节,因为春节、中秋给我们的感觉是团聚和家庭的温馨。如今,中西节日的并存日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央民族大学田晓岫教授有一句话更为精辟:\"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青年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趋同,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今天的中国人,在\'洋装\'下跳动的依然是一颗火热的\'中国心\'。\"(记者 周润健)

第20篇: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一、活动目标: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灿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探寻研究,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了解,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本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并确定实践活动课题,进行分组。

二、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确定实践活动课题。

三、活动准备:研究性学习计划表。

四、开题陈述过程

(一)激趣导入,确定主题

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看?

课件展示过春节图片。

看完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对,过年又叫过春节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谁来说一说关于春节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是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最基本的要求,这些问题不清楚说明了我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还不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板书:中国传统节日),去探究更多与节日有关的学问。

(二) 确定子课题,分组

1、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

谁能说说你对传统节日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表述。)

预设:(1)我认为传统节日就是中国的节日。

(2)我想补充一下,我认为传统节日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民族节日。

(3)这些传统节日里面都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盼望。

课件出示: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都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像这样从古代就已产生,一直流传至今,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传统节日。 那谁能根据你已有的经验来说说除了春节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预设: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拟订子课题,分组

我们这次综合实践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节日,我们就以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几个传统节日作为子课题来研究。现在给大家2分钟时间交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下你们组最感兴趣的节日。

将学生分成:春节组、元宵节组、清明节组、端午节组、中秋节组、重阳节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请各小组先推选出一名组长。

(三)制定研究计划

老师想问大家,对于你喜欢的这个节日,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

(1)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2)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

(3)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

(4)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

(5)搜集与之有关的诗歌。

刚才大家说到的这些都可以作为你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1、制定活动计划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请同学们看本次活动的活动方案。(投影出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好,请每组的组长领取计划表,现在可以根据你们小组的情况进行方案的制定。看哪些小组能够文明、有序的把表填完。

2、汇报初步方案。

同学们都在讨论过程中制定好了研究方案,下面请一个小组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制定的。一个组汇报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听,看有哪些优点你可以借鉴,有哪些不足你可以提出来修改。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确定了下一期的活动课题,并对小组活动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制定,课后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与补充,下节课我们继续修订并完善我们的活动方案。

板书设计: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

元宵节是传统节日吗
《元宵节是传统节日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