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鸦片战争的故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28 06:01:3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一、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同学们跟我一起来看一下这张世界地图,在亚欧大陆的最东边和最西边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英国。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的时代,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共同学习今天的新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学习

1、历史背景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开到50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背景。这个背景要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两国的对比来了解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课本的前言和前两个自然段。然后画出中国和英国的一些对比情况,一些关键的词语,那我们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呢,从这样几个方面,政治、经济、军事还有外交进行对比,好,下面时间给你们。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画出来,然后找同学来回答。找一找,画一画。画完之后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好了吗?你来说一下你找到的这四个方面的情况,中国和英国分别叙述。先说政治方面中国跟英国的不同。下面经济方面,然后。请坐。

我们具体的一个个来看,先看政治方面,政治上,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当时呢中国社会应该是出于封建社会末期,吏治腐败,像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能反映这一情况,封建社会已经在做下坡路了,这是中国的证制度情况。那英国呢,1689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因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两者相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一些。

在经济上,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府财政困难。当时英国正在发生什么(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英国也是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那么我们再看,军事上的表现,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片,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船都是木质的,军备废弛,当时英国经过工业革命,船坚炮利,英国也正是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再来看外交方面的表现,同学们看这两张图片,一张是生活在鸟笼里的中国皇帝和大臣,他们认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多安全呀,这说明我们中国当时实行什么政策呀(闭关锁国),仅仅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当时的清政府还是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当时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材料,所以英国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

我们通过这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总结一下,在政治上,中国是封建国家,政治腐败。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中国是落后的自然经济,政法财政困难,而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在军事上,清政府军事废弛,英国船坚炮利。在外交上,清政府闭关锁国,英国殖民扩张与掠夺。

根据鸦片战争的背景我们可以读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腐朽的落后封建制度难以抵抗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原因

好了,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问题,你们说中国和英国爆发这个战争的原因,为什么英国要对中国要输入鸦片呢,那么在之前,中英之间用有没有一些正常的贸易呢,有正常贸易,为什么又要改为主要输入鸦片,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是什么?这是第二个问题,同学们也看课本,鸦片战争前中英的正常贸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你来说一下,(受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对,当时双方的贸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概念问题,什么事出超?什么是入超?出超就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反之,入超就是进口额大于出口额。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是出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英国正常的贸易挣不了钱,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想了什么办法?(走私鸦片)。 我们看屏幕上的这个表格,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激增表,从1799年的4000多箱到1839年的40000多箱。我们多知道,吸食鸦片有很大的危害,思考吸食鸦片到底给中国的社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我们通过这样一些材料来分析。这是一幅图片,当时中国人正在烟馆吸食鸦片,我们能看出人的身心健康会受到很大危害。我们来看第二幅图,英国鸦片输入与中国白银外流的表格,你看这个数据,鸦片输入在增加,白银外流的数据也在增加。我们往下看,我们看这个资料,说明鸦片的输入对我们造成了什么危害呢?军队战斗力下降,也就是说当英国拿着洋枪洋炮,我们得清兵拿着大烟枪。我们来总结一下,除了我们刚刚说的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恨得危害,经济上:大量白银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同时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政治上:统治更加腐败。军事上:军队战斗力下降。

3、虎门销烟

面对这种情况,这种局势,作为清政府有良知、有爱过、爱民之心的官员,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禁烟)道馆皇帝派林则徐去禁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虎门销烟。时间是1839年的6月3号到6月25日。我们课本上也有林则徐的图片,我们可以看一下,在必修3的时候我们会重点来介绍林则徐。

思考: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不对。虎门销烟只是导火索,只是借口,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也会找其他借口来发动战争,因为根本原因是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材料。

4、鸦片战争的经过

这场战争是必然的,那我们来看第二部分,鸦片战争,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鸦片战争分为几个阶段?你来说下,分为几个阶段。请坐。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到1841年5月,先是封锁广州,然后进攻厦门,接着贡献了定海,最后打到天津,威胁北京,这是清政府大为惶恐,道光皇帝查办林则徐,改派琦善与英国议和。

第二阶段是从184的年6月到1842年8月,英国侵占香港岛,我们要知道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英国占领的只是香港岛。然后进攻厦门,最后逼近南京。这个过程里面我们要注意下在广州,发生一件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开端的一次事件。在这里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抗英斗争,因为英国军队拿着洋枪洋炮在这个地方烧杀抢掠,激起了当地百姓的反抗,可以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解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开端。除了老百姓自发的斗争之外,在镇江这个地方也出现了一位爱国将领海灵,我们看书上怎么说的,最后全部壮烈殉国,你们看这些将士浴血奋战,为国捐躯,表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以及高尚的情操,也是值得我们后人敬仰的。

这就是战争的两个阶段,我们知道清政府以战败告终,并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看《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赔款,割香港岛给英国,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除了《南京条约》还有附件《虎门条约》,英法也趁火打劫与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三、影响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的主要内容,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1、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成遭到破坏。

2、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国家。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四、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深远,呀啊片战争中过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早有准备

2、主观——清政府政治经济军事全面落后,指挥不力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那一抵抗心形的资本主义制度。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六、同学们想一下,们面对如此庞大中国市场,西方人简直欣喜若狂,但真的如他们所想那样吗?我们下节课来继续学习。

推荐第2篇:鸦片战争演讲稿

篇1:鸦片战争讲稿1 鸦片战争讲稿

我们根据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到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展示导学案上合作探究部分,有请第一组的同学展示合作探究一“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教训及启示”,请第二组的同学展示“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全体起立,开始讨论,待会有请第

七、八组的同学点评。

好,讨论结束,大家请坐,说到战争我们首先要了解战争的双方,对不对?(对),现在我们通过书本上一二两段了解一下在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的社会情况。 19世纪时中国处在哪个王朝的统治之下啊?(清王朝),对,它同样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末期。政治上,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走向衰落,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政治腐败等;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土地兼并非常的严重,阶级矛盾非常的尖锐。外交上,盲目自大,自认为是天朝上国,面对西方的殖民侵略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而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随后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适应生产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原料产地,向外殖民扩张。我们一般用什么词来形容中国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大物博是不是英国资产阶级理想的原料产地,人口众多是不是英国商人梦寐以求的市场啊,所以英国商人最早是想用他们的工业产品打开中国的大门的。但是他们没有成功,我们来解释下原因。

我们来看看早期的中英贸易,在早期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主要向英国出口什么啊?(书上有,茶叶、生丝、药材)那么在这些原材料在英国买的怎么样呢?(卖的非常的火),而英国向中国主要出口呢绒、棉纺织品、金属制造品,这些东西在中国是不好卖的,因为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再加上清政府当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导致英国在华的商品滞销。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早期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顺差,出口大于进口,赚),而英国处于入超地位(逆差,出口小于进口,亏),这种结果违背了英商的初衷,那英国人同不同意啊?(肯定是不同意的)所以这时一些不法英国商人为了扭转这种对华贸易逆差,为了赚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那鸦片到底是什么,他又有什么危害,林则徐为什么要虎门销烟,而英国又因此挑起战争呢?我们把书本翻到50页,看下面的资料回放,看看当时林则徐认为鸦片有什么样的危害,“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鸦片是一种毒品,吸食鸦片会使人上瘾,它严重危害了中国军民的身心健康,使中国的战斗力低下,例外,人们要想抽鸦片,鸦片从哪来啊,当然是花钱从英商手里购买,所以造成了白银大量的外流。这种兵弱和银荒严重危害到了清政府的统治,你身为爱国的士大夫林则徐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上书给当时的皇帝,请求查禁鸦片。当时的皇帝是谁啊?(道光帝),我们前面说

了鸦片的危害如此之大,那身为统治者的道光帝也是不能忍受的,林则徐的上书正好上到他的心坎里去了,他先后8次召见林则徐,并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当然林则徐也不负所托,于1839年6月在虎门将收缴的110多万公斤的鸦片当众销毁,这里我们来解释下为什么林则徐要在虎门这个地方销毁鸦片,这涉及到经济史的内容了,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乾隆时期在广州设立十三行,进行中外贸易,管理外商事务,所以当时广东这个地方鸦片猖獗,另外,和林则徐销烟的方法有关,利用了生石灰和水产生高温来销毁鸦片,所以选择了虎门这个地方。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是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虎门销烟使中国人吐了一口恶气,但使英商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那英国人当然是非常的气愤的,当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之后,英国是什么样的反应呢?我们把书本翻到53页的学习延伸部分,当时的驻华大臣义律认为中国人的销烟损害了英国人的财产,而对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英国资产阶级来说,英国当局非常的气愤,最终议会投票决定发动对华战争。那么这时就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这一说法对不对呢?(当然是不对的),早在19世纪初,英国就已经在中国的周围国家印度、缅甸、新加坡等地建立起了东方殖民体系。而物产丰富又腐朽落后的中国必然成为他的侵略目标。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可以概括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而虎门销烟仅仅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导火索。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但是尽管有中国军民的爱国抗战,这场战争结果怎么样,还是败了,并且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屈辱的、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我们现在来看看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①割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②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开通商口岸,这是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使这些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市场。④关税同英协商,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不利于以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签订条约后,并不满足,所以于1843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附件,从中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也就是外国军民在中国犯法,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由其领事决定,这严重伤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举个例子就是中国给予法国的一些特权,那么英国享有,但是法国给予英国特权,中国不享有,所以称为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这为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租借奠定基础。那英国在华取得了这么多的权益,其他国家看着非常的眼红,所以于1844年美法以武力威胁,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领土和主权不断遭到破坏,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面有请第七组的同学点评一下合作探究一。(、、、、、、)我们来看看这一题,在回答这一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一种

社会形态,是指一个国家虽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其政治方面受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控制,它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社会,是相对封建社会而言的,就是指一个国家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的近代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等因素不断发展壮大。解释完后,我们审题要清楚,是用“史实说明”的,所以我们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来回带这题。例外补充一下,这一题是关于社会性质变化的,如果题目是中国沦为近代史的开端,我们就要从近代化的角度来回答,我们不仅要从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的方面回答,例外还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近代化来回答该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在华取得了巨大地权益,英国资产阶级原以为可以迅速的打开中国的市场,收取巨额利润,但是五口通商以后的十年间,英国的商品在华滞销,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啊,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自然经济的抵制,消费主体农民阶级的贫困,通商口岸开放不够)我们同学回答的非常好,英国商人当时认为在华卖不出去,就是在华的权益还是不够多,于是联合美法向清政府提出修约,修约内容简单的提一下,修约内容严重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那清政府同不同意啊,肯等不同意,所以于1856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我们通过以上可以知道,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修约”遭拒。第二次鸦片中列强在华制造了什么暴行呢?(火烧圆明园),结合书本上的学思之窗,“为什们自诩为西方文明国家的军队会将东方文明精华焚毁”,该题主要从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性、掠夺性方面来回答。 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怎么样啊,(清政府战败),清又签订了一些不平等的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首先我们来看看《天津条约》,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然后解释一下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危害,北京当时是清政府的心脏地区,公使进驻北京,使列强更容易控制清政府,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向联合,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再来看看《北京条约》带着大家读一遍,这里我们有个小知识点要解释一下,大家请看,这里是向英法各赔款800万两白银,而我们再回头看看《南京条约》中,赔款2100万银元,为什么这里一个是白银,一个是银元,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中英正常的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每年从国外流入大量的银元到中国,而《南京条约》后,改为银两支付,主要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只好用中国传统的银锭来支付。

中国的皇家园林被毁,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我们非常的气愤,当时的清政府有八旗绿营兵七十多万,而英国仅仅只有几千人的军队,为什么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先后两次败给西方的殖民入侵者,下面我们有请第八组的同学给第一组的同学点评一下。(失败的原因,我们首先分为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没落的封建主义打不过新兴的资本主义,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等综合国力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直接原因,从中英两

国来比较,清政府消极备战,军事指挥不当,策略左右摇摆,战和不定;英国是积极的向外扩张。教训: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启示:坚持对外开放,紧跟世界的发展潮流,保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先进性,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同学展示和点评都非常好,我给他打

4.5分,大家没有异议吧)

篇2:鸦片战争演讲稿

《鸦片战争演讲稿》正文开始>>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篇3:关于鸦片战争的演讲稿

关于鸦片战争的演讲稿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篇4:关于鸦片战争的演讲稿

关于鸦片战争的演讲稿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

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篇5:关于鸦片战争的演讲稿

关于鸦片战争的演讲稿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推荐第3篇:鸦片战争演讲稿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鸦片战争演讲稿。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演讲稿《鸦片战争演讲稿》。 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推荐第4篇:鸦片战争参考文献

鸦片战争参考文献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鸦片贸易史》、《中国和英国的条约》、《新的对华战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一、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牟安世:《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姚薇元:《鸦片战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陈舜臣:《鸦片战争实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 张英明:《鸦片战争风云录》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萧致治:《鸦片战争史:中国历史发展中第三次社会大变革研究》上、下,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萧致治:《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郑彭年:《鸦片风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哲夫:《从鸦片战争到近代中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的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1-7)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全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编委会:《夷匪犯境闻见录:鸦片战争史料集》中华全国图书馆文

献缩微复制中心

推荐第5篇: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题目:《鸦片战争》 学科: 历 史 姓名: 徐 传 信 单位: 原阳县一中

2011年3月25日

鸦片战争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中的《鸦片战争》。

一、概说: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

教学大纲要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以上是对教学大纲的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学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有所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以上是对学生的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

1、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变化。

主要采用了阶梯设疑法,问题探究的模式。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即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 说明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着体现“三位一体”、“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要求,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识点要求牢固掌握。②历史概念的内涵要正确把握,外延要明确界定。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对富国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②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评价林则徐,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 以上目标与教学程序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

三、教学过程说明: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同时针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以及以“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思想理念为指导,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过程是;

1、情景导入、新课呈现: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这一设计是由于它是本节课的启动环节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激起同学们的兴趣;而且由于本节课的思辨性很强,这个问题的设计正是围绕着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开始就使学生把思维集中在这两点上,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且这样设问比直接设问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诱导学生思考的深入;观点论证题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通过给学生时间来讨论,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师生共同探讨,深化思维、得出结论。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既要师生互动,又要生生互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要充分体现。师生围绕重点难点共同探讨,层层推进,互相启发。问题分三个回合展开。使学生拓展了联系的纬度,涉及了世界史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思维不断拓宽和深化。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智能层次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的分析,学会了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给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把思考的问题重新整合一下,教师用多媒体打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的对比:

3、自主学习、独立讲解

在讲鸦片战争的过程时,由于它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由同学利用教师所做的课件独立讲解,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地理的空间能力,而且通过鸦片战争过程中林则徐等爱国将领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讲解,进而完成本节课的德育层次目标。

4、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教师设立一道思考题,应如何评价林则徐?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历史评价方法,即把评价的历史对象置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下,辨证地进行评价,强调史论结合。通过评价林则徐,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方法。

5、概括总结

主要让学生根据课件及板书提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揭示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6、板书展示

主要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和讨论的同步操作,加深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件呈现)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评价林则徐

四、评价说明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评价仍然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兴趣、判断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

评价历史的方法

(一)、形成性评价:

评价结果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学习中,学生态度端正,主动学习,讨论合作,拓展思维。

(二)、阶段性评价;

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跟踪档案袋,跟踪记录,包括每次成绩,课堂发言情况,自我活动情况等,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三)、教师自我反思评价

教师自我反思评价是客观、合理的自我总结,对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三位一体”、“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要求,并注意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方法形成模式,体系完整,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

五、说课总结

本科主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及历史学科特点,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着重对学生评价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达到了历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是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水岭,中国近代发展的三条线索均可在本课找到源头,鸦片战争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和创伤的身心,让人心碎。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的镜头、侧面或片段: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一个民族,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是在沉没中死亡。 “血与火”的往事时刻警示我们永远引以为戒。“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新乡市原阳县一中 历史教师:徐传信 2011年3月25日

推荐第6篇: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1.能说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概况和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2.能归纳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

3.能正确复述出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关天培的抗英事迹。

4.能准确说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危害的分析,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6.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7.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愿意向他学习。 8.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课前在实验室里找到的两朵花的标本,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学生观察、回忆、回答是大烟花。 教师问学生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可能说是在“中华五千年的光碟”里或者师大地里看到的。 教师问学生谁能说说它能做什么用的?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学生思考回答经过加工可以制成药材,这种药材叫鸦片。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有什么药用价值吗?

学生可能回答少量服用可以减轻身体疲劳;能治腹泄;能使人精神振奋。„„ 对同学们的表现教师给与充分肯定,然后指出鸦片是一种强调的麻醉剂,中国原来确实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谁能谈谈鸦片都有什么毒副作用?

学生可能回答大量吸食对人的身体特别有害。它能使人面容憔悴,骨瘦如柴,无精打采;鸦片很贵,使那些吸毒的人都倾家荡产;有的人为了吸毒,甚至是杀人抢劫。„„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同学们能把鸦片的危害说得这么透。是的,鸦片确实是一种毒品。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然而,就在十九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为了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那么,鸦片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怎样的痛苦回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

(点评:本部分导入,教师注意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林则徐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虎门销烟的经过如何?学习本课我们应该受到什么思想教育?„„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整理如下: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虎门销烟。 2.能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 3.能被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愿意向他学习。

(点评:这部分的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制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一目 “林则徐虎门销烟”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为了便于学生对这一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教师播放一段音像资料,同时用幻灯打出以下两个问题:

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请说明理由。

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灾难?

学生看完录像后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师生、生生互动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结论: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主要目的是占领中国市场。英国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急需开辟国外市场,尤其看好中国这个广阔市场。清朝中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为英国侵略中国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英国用贸易的手段未达目的之后,就开始偷运鸦片。在鸦片贸易中尝到了甜头。从教材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达到40200箱,获利白银519万两。鸦片的输入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第二个问题归纳出鸦片的危害有三方面: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点评:这部分体现了教师将教学目标问题化,通过探究性问题涉及,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教师提出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面对这种灾难,中国应该怎么办? 学生可能说禁烟;把鸦片贩子杀死;严惩吸食的人等等办法。

接着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两则材料。学生从材料中得知林则徐的上书打动了道光皇帝,于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教师然后 提出“林则徐到广州后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结果怎样?”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自己看书,独立归纳,这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个体有了想法后,又迅速组织同桌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又经过全班的交流,进一步归纳出林则徐禁烟的五项措施:①缉拿烟贩;②整顿海防;③派人翻译外国书报;④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商馆;⑤虎门销烟。)

教师让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学生讲完故事之后老师提出问题:“林则徐这种销烟办法能不能破坏环境?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思考讨论,说出各自的见解,教师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让学生读虎门销烟的过程被一位美国传教士记录下来的资料。再看一段音像资料,师生共同感受一下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

教师提出通过上段史料的阅读和观看音像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们谈各自的感受。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点评:这部分反映了教师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目 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时有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经过学生的辩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点评:本部分设计是想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思考,在讨论中使学生学会客观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在鸦片战争示意图上找到英军入侵路线。

2、归纳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产生见解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探讨问题。 教师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图讲解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 小组派代表阐述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教师提出讨论题: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学生思考讨论,纷纷发表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点评:本部分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吗?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4.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5.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让学生先对照这个问题训练单自己想一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然后与同桌交流意见,再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学生看书、回顾所学内容,然后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点评:这部分设计反映了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评价学习结果。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监控自己的学习结果,同时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推荐第7篇:鸦片战争读后感

篇一:鸦片战争读后感

我想任何一个观看过《鸦片战争》的中国人,一定不回忘记这样一个镜头。 虎门炮台的总兵关天培在开战前,拔下自己的牙齿,让侍从带回祖坟,取出全部家产,用以激励全军战守。无奈夜郎自大、腐败不堪的大清国的武器装。

虎门炮台的总兵关天培在开战前,拔下自己的牙齿,让侍从带回祖坟,取出全部家产,用以激励全军战守。无奈夜郎自大、腐败不堪的大清国的武器装备太落后了,大炮根本打不到英国的舰船。只过了十个小时,有金锁铜关的虎门炮台失守,全军覆没,满身是血的关天培面对蜂拥的英军,他微微一笑,用火炭点燃了炸药。

我想,写到这里看的人会和我一样,在脑海里布满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舍身忘死一类字眼的同时,在心中产生“落后就挨打”的感想。

确实“落后就挨打”这是沉痛的历史教训。

这“落后”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英国人的巨型战舰横冲直撞,炮火铺天盖地,手握着还是冷兵器的清军将士尽管英勇无比;但始终改变不了处处被挨打的局面。是啊,作为武将的典型关天培,拔齿入家,不可不谓以死投国,尽散家资,不可不谓义无反顾,笑对死神;不可不谓威武不屈。然而,精神代替不了物质,据有关史资料记载,150年前的那场鸦片战争,清军官兵无不“马革裹尸”。英雄血洒沙场,有姓有名的如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等等,无名无姓的难以数计。可在英军的坚船利炮下,中国仍不免落个失败的结果。

历史是绵绵无尽的长城。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布满着屈辱,在早已结束了弱国无外交地,香港,澳门回归的今天,千万别忘了“落后就挨打”。

篇二:鸦片战争读后感

19世纪中期,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也具有了征服世界各地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当时,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而它本身具有扩张的本性,它需要足够大的活动空间,注定要征服世界落后地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对外扩张愿望强烈,又有印度作为在亚洲扩张的基地,从而英国成为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其根本目的是想要打开中国的经济以及原料市场,对中国掠夺廉价原料,并且对中国倾销商品。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误差,就开始对华走私鸦片。

鸦片战争期间,面对西方列强先进的武器装备,清政府中的一些先进人士逐渐认识到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落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揭开了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序幕;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也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化的主流。

19世纪的中国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封建的闭关政策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的一个弱国,而且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成为西方工业国家觊觎的目标。在鸦片战争中,双方的较量就突出的彰显出了中国的落后地位。中国的落后,表现在军事科技和经济上的落后,认为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重科举而轻实用,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其根本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最关键的是思想意识落后——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外国是蛮夷,是番邦。所有这些必然造成国家管理、社会发展、民族素质的全面落后。因此,落后就要挨打。

篇三:鸦片战争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但它的背后也隐藏着莫大的耻辱,比如说有名的鸦片战争。今天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多的了解鸦片战争,给我们看了鸦片战争的记录片。虽然只是记录了冰山一角,但我还是深有感触。

鸦片给多少人带来了堕落和危害,更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在记录片中我们还了解到鸦片是一种有效的镇痛药,后来被做成了消遣的有毒物质。它使一个国家变得腐败,它使一个国家变得肮脏。这是一个质的变化,由良药变成毒品,整个国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兴盛到衰败。事情的发展的决定权主要还是在于人的内心,我们要抛开肮脏的污垢,留下纯洁的心灵。

提到鸦片就不得不说到香烟,它和鸦片一样,害人害己,甚至赔上自己的性命,所以,即使迷恋上这种吞云吐雾的感觉,也千万不能因小失大。

健康的东西永远是纯洁的,美好的,让我们留下健康,挽救生命,挽救自己。

推荐第8篇:鸦片战争教案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③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天津条约》等签订使中国门户进一步打开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林则徐倡导的禁烟运动,1839年的虎门销烟达到高潮。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补充)

爱国军民在鸦片战争中的抵抗。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思考: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为什么?

2.战争经过和结果: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

3.战争结果:清政府失败。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等。

《南京条约》危害:

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开口通商: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开了列强向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协定关税:片面协定关税,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1843年,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美法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领事裁判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也称“治外法权”。它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但清朝官员认为有关洋人的诉讼由他们自己裁决更便当。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的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的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通常通过签订商务条约由缔约国双方相互给予,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但近代中国与外国所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它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清朝官员对最惠国待遇不知是双方共同享有的。

4.战后的中国:

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②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什么是朝贡体制?是古代中国与外国的外交中的一种制度,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即:要求承认中国的“天子”凌驾于全世界其他统治者之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外国的君主以两种“象征性的”方式表示他们接受这一要求:向中国天子进贡,并且行叩头之礼。)③中国从此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思考:中英两国之间的鸦片战争,英国远道而来,中国在本土作战,为什么中国战败?请结合课后的“解析与探究”来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客观原因。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经济落后等。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教训: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5.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1)人民自发抗英:1841年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爱国将领英勇抗击、壮烈捐躯:

陈连升(土家族)、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裕谦(蒙古族)、陈化成、海龄(满族)

(3)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屈辱求和。

[板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

原因:

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②从战争的手段看,侵略者都是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武力征服,战争过程也非常相似。③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都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种种主权。④从战争的发动者看,以英国为主。

扩大:①从原因上看,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不满足已得到的侵略权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从影响和后果上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经过:请读课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3.结果:《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规定:除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还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等。

思考:展示十一口通商图,对比两次鸦片战争中所开放的口岸分析特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口岸都分布在东南沿海。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口岸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11个,请学生读图,掌握最北的,最南的。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深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内地。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势力的深入,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4.影响:

(1)第二次鸦片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清政府开始被外国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加深。

横向联系:

(1)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清朝一部分官员开始关注“洋务”,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2)设立总理衙门,专门处理外交事务。随着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外交事务日益增多,需要一个专门机构进行外交活动。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为什么没有与列强交往的外交机构?

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视外国为蛮夷小邦。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不可能有平等的与外国交往的机构存在。这正是闭关锁国政策在对外交往中的反映。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机构,表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3)设总税务司。长期以来由英国人担任。

(4)设同文馆,翻译外国书籍,了解西方。表明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纵向联系:

联系必修(2)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和必修(3)第22课《西学东渐》,想一想: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鸦片战争的中国社会经济:(1)大量洋货涌入中国;(2)传统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兴起以“自强”“求富”为出发点的洋务运动。

小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历史曾无数次的证明,文明衰败的根源,主要不在于外部力量的打击,而在于内部机制的退化.几千年来,黄河文明受到多少次伴随征服的外来冲击,但它始终没有陨落.我们曾经很欣赏这种文明的同化力量.但19世纪上半期,一种新的文明,乘着西方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再也不可能同化它了.中国近代历史就成为一部错综复杂的历史.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科学民主的曙光.

【课堂检测】1.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4、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以英国获胜,中国失败而告终。这反映了

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

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

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

④战争结局与战前指导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6.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割占中国领土

7.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A.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取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力

D.取得了在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

8.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A.《天津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答案:1-5:DCABA

6-8:BBB

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战争经过和结果: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

3.战争结果:清政府失败。《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等。

危害:割地、开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4.战后的中国:

5.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

推荐第9篇: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是刘昱,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首先第一点,说教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在通过对教材分析之后,我从三个维度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l 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

2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4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以及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掌握战争爆发的经过以及签订条约的内容,并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吸食鸦片的严重危害,要远离毒品的法制观念,同时,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知道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②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以及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和突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我定为:

3、教材重点与难点

l 重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难点 :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个问题是学生迷惑且必须要分析掌握的。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依据: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个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难点问题。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依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第一次战争是在1842年就已结束,由于时间相隔外远的原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继续关系,所以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鸦片战争的内容,对鸦片战争的经过有初步的了解。且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其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三、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法:增加课堂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启发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争议性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比较法:学生通过比较来更深一步认识理解历史知识。

(4)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堂课上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得到百倍的补偿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冲破难点,教学程序我设计如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通过对以上环节的分析,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探究和小结三部分内容。

1、导入:(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上课前5分钟是学生集中精力阶段,如果五分钟内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那么本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前在屏幕上展示两幅鲜艳欲滴的罂粟花,引出鸦片战争与罂粟花妖娆外表下包裹着的罪恶有关,正是因为它而引发了一场战争。与此同时,展示一张与中英有关的《世界地图》,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相距如此遥远的中英两国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引发学生观察,思索,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两国形势各式什么样,从而导入新课,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二个步奏。

2、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本课重点难点,在教书中主要通过看、读、评、析、来突破)

(1)看、读: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只是一句话带过,而这留给了学生太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能让学生弄清这一背景,我借助ppt给学生提供图片,让学生注意观察,结合对教材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培养他们综合概括的能力。同时过渡到下个问题,虎门销烟。 (2)评、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图片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吗?”让学生思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鸦片战争的经过,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重点学过,在这就不详细讲叙,只是通过演示《鸦片战争的形势示意图》一带而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一内容主要通过教材,让学生自己总结条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其危害性,再通过表格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

感:而对于“中国战败的原因”这一难点的解决,主要通过设置问 “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讨论原因要客观分析中英两国实力对比。讲班级分成两组讨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优势有哪些?劣势有哪些?英国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最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取得了诸多的权益,法、美也借机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就从社会性质、矛盾等多方面思考具体变化。

这里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 高一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以入手,所以我们又将这个大问题分解成为三个小问题:

1、这里“维护商业”到底指维护什么?

2、这里的商业贸易是正当贸易吗?

3、西方学者声称这是“维护商业”的战争,起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通过对这三个小问题的点播,我们可以知道:实际上这道题目就是在说鸦片战争的性质,让学生透过对这道题目的了解,从而明白,鸦片战争是西方为非法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发动的侵略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中,英国已经取得了诸多权益,为什么不久之后英法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就可以进下一个问题“战火再燃”,即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讲析,可通过出示在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与洪都拉斯对英国的正当贸易对比表,让学生观察和创设情景来得出结论。战争的经过及影响,可以通过战争内容结果示意图展示。将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方面用提纲表现出来,比较两次战争的异同,从而让学生理解“战火再燃”其实就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并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如何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并突出英法两国殖民者在占领北京期间所犯的滔天罪行。

3、小结:用板书设计,让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与课后习题相结合,来巩固本课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本课线索及主要知识点进行简要的梳理。

推荐第10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入新课:

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然而,当我们前往北京参观游览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让我们走进第二课去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讲授新课:

学生带着课本辅栏的问题预习课文

一、复习旧知: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呢?他们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3、教师指出: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4、学生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及侵略国家。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侵略国:主凶──英法联军 帮凶──美、俄

[教师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劫,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可恶的是把“万园之园”──圆明园给烧了。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 英法──火烧圆明园

1、指导学生归纳并识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间。

2、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前后差别,认清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

3、看到书本对圆明园前后对比的描述,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过渡]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除了焚毁圆明园外,在其它地方的表现也暴露了他们的海盗本性。更为可恶的是俄国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有今天的新疆那么大。那么,这些领土是怎样被割去的?通过哪些条约割去的?

沙俄──割占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1、指导学生结合课本第10-11页的图表和示意图了解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2、教师总结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特点: 趁火打劫;武力相逼,调停为诱;一纸定夺;强割强占;步步蚕食;

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教师过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清政府为了支付列强的赔款,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学生归纳太平军的建立情况和主要战绩。

四、小结全课: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等罪恶行径,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是因为当时社会制度的落后及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这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第11篇:《鸦片战争》读后感

读《鸦片战争》有感

一部诉说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与抗争的历史故事-《鸦片战争》,终于被我一口气读完了。

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落后就要挨打”,特别是结尾,那样的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林则徐在发配去新疆之前,将一只蓝色的地球仪交给王奇善,并对他说:“你以后可能还有遇见皇帝的机会,把这个交给他,对他说:世界上现在已经是强国林立了,我们大清帝国再也不能闭目塞听,做井底之蛙了”。可不是吗?林则徐虎门销烟气势再大,禁烟决心再坚定,却无法阻挠英国坚船利炮的狂轰滥炸;不是吗?关天培虽有一腔爱国热枕,有为了祖国宁死不屈,为国捐躯的悲壮举动,却挽救不了我国的疆土流失;为了保卫家园,多少将士英勇的抵抗,然而,我们笨重的土炮、土枪怎能抵抗得了英军的坚船利炮呢。那一幕幕悲壮的场面使我刻骨铭心“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深刻教训,不仅如此,我们想这一道理,同样有现实意义,如今我们不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强大,同样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同样会受到别国的欺凌与侵略。因此,我觉得这个故事的最成功之处就在揭示了一个现实而又深刻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通过读《鸦片战争》,我不仅了解了历史,而且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建议以后能够多些这些这样的成功之作,使我们少年儿童更加了解历史,热爱祖国,珍惜现在

的幸福生活,不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第12篇:鸦片战争观后感

鸦片战争观后感

故事片《鸦片战争》中的一个个镜头把我们带回到19世纪初期,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做为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中国人民。1835年,中国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害得无数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沿街乞讨。

林则徐是清朝大臣中主张禁烟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上书道光皇帝,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中国恐怕没有能够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道光皇帝担心担心鸦片造成的危害对自己的统治不利,于是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初春,林则徐日夜兼程直奔广州,沿途打听消息,掌握了广州贩卖鸦片的许多情况。一到广州,林则徐便雷厉风行与官员邓廷桢、关天培商定整顿水师,加强海防,接着召集所有地方有识之士,揭发逮捕了31名重要烟贩,特别严惩了英国老毒贩颠地,对拒交鸦片的外国商船断绝一切供应,三天之内,迫使他们交出了所有的鸦片。林则徐把收缴到的230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上统统销毁,引起万众欢腾,山呼海啸……

林则徐的所作所为惊动天地,泣鬼神!他真是一位无私无畏的民族英雄。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他把祸福荣辱

都抛之脑后,挺身而出,披荆斩棘,力挽狂澜!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消灭了英帝国主义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日子,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面对当时最强大的英帝国义,是什么力量使林则徐有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呢?是民族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时期,国家和人民同样需要林则徐这样的好官,具有民族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我们的国家肯定会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我想任何一个观看过《鸦片战争》的中国人,一定不回忘记这样一个镜头。

虎门炮台的总兵关天培在开战前,拔下自己的牙齿,让侍从带回祖坟,取出全部家产,用以激励全军战守。无奈夜郎自大、腐败不堪的大清国的武器装备太落后了,大炮根本打不到英国的舰船。只过了十个小时,有金锁铜关的虎门炮台失守,全军覆没,满身是血的关天培面对蜂拥的英

军,他微微一笑,用火炭点燃了炸药。我想,写到这里看的人会和我一样,在脑海里充满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舍身忘死一类字眼的同时,在心中产生“落后就挨打”的感想。

确实“落后就挨打”这是沉痛的历史教训。

这“落后”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英国人的巨型战舰横冲直撞,炮火铺天盖地,手握着还是冷兵器的清军将士尽管英勇无比;但始终改

变不了处处被挨打的局面。是啊,作为武将的典型关天培,拔齿入家,不可不谓以死投国,尽散家资,不可不谓义无反顾,笑对死神;不可不谓威武不屈。然而,精神代替不了物质,据有关史资料记载,150年前的那场鸦片战争,清军官兵无不“马革裹尸”。英雄血洒沙场,有姓有名的如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等等,无名无姓的难以数计。可在英军的坚船利炮下,中国仍不免落个失败的结果。

历史是绵绵无尽的长城。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充满着屈辱,在早已结束了弱国无外交地,香港,澳门回归的今天,千万别忘了“落后就挨打”。

我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使我对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这位禁毒英雄――林则徐,产生了无比的敬佩之情。他不为个人利益,不畏强权,不顾个人生死,坚决的打击毒品,他的精神令我激动不已。这部电影里,我记忆最深的是林则徐把洋人的鸦片当众烧毁后倒入了大海里。我为林则徐感到骄傲,为祖国有这样的清官感到自豪。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老百姓因为吸鸦片身体越来越差,连农活都干不了;士兵因为吸鸦片精神越来越差,连武器都拿不动了;官员因为吸鸦片思想越来越腐败,连国家都可以出卖。鸦片的大量侵入了致使我国白花花的银子从中国人的腰包流进了外国人的腰包,从中国的仓库流进了外国人的仓库,中国的财政越来越空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苦。然而就在禁毒活动将近成功之时,林则徐被贪官诬陷,被

撤职查办这场轰轰烈烈的禁烟活动就这样夭折了。当时我恨得咬牙切齿真想冲上前把那个贪官打死,把真相告诉当时的皇帝――林则徐是个清官,你冤枉了他。然而历史是不能办法改写的。看完了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毒品对我们的危害,它会吞噬我们的肉体和灵魂,毁灭我们的美好生活。因此我们要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第13篇:鸦片战争观后感

【鸦片战争】观后感

——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摘要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在于: 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清政府的动摇不定; 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 军事武器装备的落后; 鸦片的毒害。

关键词:历史 鸦片战争 清政

这是中国电影界为纪念香港回归一周年而创作的一部献礼片,由大陆资深老导演谢晋执导,本片曾投资一亿多人民币,创下了国内电影投资的纪录,也创下了国产片在国内的票房纪录。该片以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为出发点,真实地反映了150多年前中英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的始末,再现了中国人民不屈外国列强欺压,奋勇抗争的英雄气慨,也告诫了国人国弱就会遭受侵略的历史教训。古语常说“吾日三醒吾身!”人应时常反思自己,才能进步。那么对于一个名族更应如此!正如电影开始说的一样\"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

影片发生在1840年,从 1840 年 6 月英国侵略军封锁珠江口和广东海面开 始,到 1842 年 8 月签订《南京条约》结束,仅仅两年的时间,最后 以中国惨败而告终。然而,这并不只是一场战争的失败,更是中国遭 受资本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 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点。 接着, 1843 年 10 月, 签订中英 《虎门条约》 。 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牵动不平等条约,如 1844 年 7 月签订了中美《望夏条约》 ,10 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 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但我们不能忘记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正是从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 攫取大量的特权,破坏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了我国的领海 主权、司法主权和司法主权……也正是从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 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入侵,导致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我国逐 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我认为, 当时的清政府之所以会在这场事关民族命运的战争中失 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其一,封建制度的弊端主要有:君权专政。 电影中当英舰队北上京津时!朝中形成主战主和两对立派!而作为最终决策者道光帝!决策完全凭自己的专制,缺乏科学性!且容易被庸臣误导!误国误民!电影中琦善就是代表,琦善在朝堂之上误导道光帝,使之没认识到列强的野心!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而说出:‘洋人嘛,野蛮无知。朕决定先礼后兵,罢免林则徐,宽恕洋人之罪!’这样狂妄自大的错误决定!实属君权专政之弊!而同时期的英国,则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滤去当时英列强的贪婪的野心!从电影中是否为远征军拨款出兵中国而进行的议会讨论的决策过程可看出作出决策的科学性比清廷的高!虽然最后以271赞成262反对最后通过了!但毕竟刚开始的时候却是大部分反对的!

这样的专制必然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腐败就是其一,腐败古今中外皆有、可清廷的腐败更是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不可忽视;电影中林则徐初到虎门采取了很多禁烟措施,其中逮捕益和行行长何敬容后,何为保命让其子何善之把一帐册转交给林则徐,而这个账册的内容则是记载益和行十九年来向贪官奉送的所有贿银,共计3576000两.一个益和行就一个账册,呵呵推而广之!难以想象啊!而另有一贪官竟然少缴一万箱就留二白箱,实属可恶!而贪污的钱如果都用在造船造炮上也不至于鸦片战争输的那么惨!

其二,清政府的动摇不定。清政府实行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 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有许多有利的条件。首先, 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能够激发爱国军民的极大义愤,但是清政府由 于其自身的封建性,没有能够发动群众。可以从电影中定海战役可看出。当时知县姚怀祥见识了英炮之利害后仍态度坚定,宁死不屈。说明当时清官民对列

强的愤恨。而清廷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另有统计,在1840年7月6号定海陷落;史载;在整个鸦片战争中,清朝文官武将无一人投降!其次,清军在数量上占绝对 优势,而且在本土作战,补给容易,地形熟悉,又搬到人民群众的支 援, 处于以逸待劳的有利态势。 大沽清军第二次抗登陆作战获胜表明, 只要具有坚定的抗战决心,进行充分的准备,采取符合敌我情况的战 法,加上正确的作战指挥,侵略军是完全可以打败的。但是,由于清 王朝政治上腐朽,错误的认为;洋人嘛,野蛮无知,朕决定,先礼后兵。而且罢免有识之士,重用鼠目寸光之人。导致结果英烈强得寸进尺占据香港!

第二,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林则徐刚开始也和其他人一样小视洋人!认为洋人用刀叉多费一只手!没有用筷子好,能举一反三,变化无穷。而通过看英报,和实际观察到电影的最后认识到洋人服装虽说难看,可是他们行动方便。刀叉虽然粗鲁,可是连吃饭都用铁器的民族,这样的民族不可小视啊。而琦善了短视认为;洋人动兵皆因我焚烧鸦片而起么?要消灭病患,首先要化解争端,然后在恩威并用,方可不战而屈人之兵。自以为送美女,东西,和金钱就可以化解干戈,事实证明他错了,这一点点东西是无法满足英列强的贪婪野心的! 到电影的最后林则徐托琦善把地球仪带给道光帝,也可看出林则徐已经认识到世界之大,列强野心之难测!可惜像林则徐这样的有志之士太少了!

第三、军事装备落后、军队腐朽、军民对立。鸦片战争前夕,清 朝的八旗兵和器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 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当时英国在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上 明显比中国先进,英国的军事力量明显比中国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 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在电影中有一情节就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为火车剪裁,可知英国已经进入工业革命的辉煌时期,而中国基本上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发达,武器 精良,占有火力上的明显优势。用军事史学家的语言来说,当时的英 国军队,早已从弓箭大刀长矛的“冷兵器时代”全面进入了“火器时 代”,战斗中的“点杀伤”已为“面杀伤”所取代。作战中更重要的是火 力和火力与人的组织形式,个人的勇猛已退出决定性的位置。而当时 中国军队主要用的是弓箭大刀长矛,其中也有一些火绳枪,但需要点 燃火绳缓慢的捕捉目标,常常在火药引发时,目标已移动或对手早已 开枪将其击倒。中国的火炮铸造技术全面落后,不仅制造工艺差,而 且使用的主要原料铁在质量上也远逊于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 由于 铁质太差,铸造出来的火炮十分粗糙,威力也小,往往数千斤大炮不 如英军的小炮。 以兵丁所用枪支为例进行比较,英军主要使用伯克式前装滑膛燧 发枪和布伦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射程分别为 200 和 300 米,射速 为 2/3 发/分钟和 3/4 发/分种,清军所使用为兵丁鸟枪,射程 100 米, 射速为 1/2 发/分钟,双方差距可见一斑;自 18 世纪以来,西方军队 所用步枪均使用刺刀,而兵丁鸟枪由于枪身太长(2 米左右)而无法 装配刺刀;而且在制造工艺上英国比中国更加精密和规格化,中国的 制造技术不但没有长进反而后退了。

第四 鸦片的毒害!正如电影开头林则徐的师傅吕子方所言:老朽六十年宦海沉浮,谁料暮年竟折倒在烟枪之下-------鸦片乃中华千古未见之物,迷人心性,毒害苍生,老朽尚且如此,京城里的王公贵族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大清律:凡是官宦吸食鸦片者,夺爵罢官,停止待罪------可结果好多两广官员竟然不到三个时辰倒下着不计其数啊!不说官员民间更是如此电影中容儿,及其父亲都沉浸在烟瘾之下!鸦片毒害中国之严重,就连垫底之女MARY也为之叹息;另外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毒害国人身体!是人民尤其是官兵丧失战斗力,可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直接罪人啊!

总之,鸦片战争失败是多反面的!正如电影开头: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我们正视历史,反思历史。培养爱国意识!好好学习,最终报效祖国。最后拿林则徐的话一起共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14篇:《鸦片战争》观后感

落后就要挨打

——电影《鸦片战争》观后感

我提起沉重的笔,写下这篇观后感。我没有学过中国近代史,以前,对于鸦片战争也是粗略的了解,具体细节不是很清楚。但看完了电影《鸦片战争》之后,我的心情恨复杂,百感交集,想写的有很多,但不知道从何写起。以下是我对电影《鸦片战争》的一点感悟与思考。也许这只是一孔之见,但是这是值得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东西。

在《鸦片战争》中,我看到中国的无奈,清政府的腐败。中国就此进入了近代社会。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就鸦片战争的战败,这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战争这是必然,我完全同意。但是战败就不是如此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政治黑暗,国防薄弱,财政紧张,国势衰弱,到了19世纪以后,嘉庆、道光王朝更呈现腐败之势。

落后的经济。统治中国的清王朝,经过“康乾盛世”已进入了危机四伏的“衰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腐败的政治。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一般官吏愚昧无知,两耳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

废弛的军事。鸦片战争前夕,清军武器落后,其装备水平与清朝早期相比退步许多。而且士兵懒散,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

沉闷的思想文化。清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并大兴文字狱,大大地束缚了老百姓的思想。

闭关自守的对外关系。清政府沉迷于几千年的繁荣昌盛中,不愿意接受世界的变化,不相信世界能有国家会超过自己。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项消极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

这时,英国向中国无耻地输入鸦片,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速了清王朝的腐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可想而知,英国开始担心自己的如意算盘会被打乱,于是提前爆发了鸦片战争。

1842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鸦片战争,既是中国人的耻辱,也是中国人的教训。从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应该感谢英国,是他们的残暴,让我们意识到了落后就意味着挨打,开始打开大门,望眼世界,而不再“闭关锁国”。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第15篇:鸦片战争观后感

篇1:鸦片战争观后感

又重温了这部电影,感觉还是很揪心。小的时候看不懂,只记得课本中经常说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在鸦片战争下,当时的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列强的欺压。想到这儿,电影中的一幅幅画面就会出现在眼前,不论是从我国的官员和百姓身上,还是从英国的议员和商贩那里,都或多或少的解了一点鸦片战争——一场让我们永不能遗忘的战争。

这部电影,其实大快人心的地方也就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特别是当成吨的鸦片倒入石灰池,随烟覆灭的时候,我们揪住的心会有一些释放,毕竟我们看到了鸦片的结果,这在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厄运的东西在一百多年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还有一点值得赞扬的是此次战争虽然激烈,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清朝的文官武将无一人投降。

这场战争源于鸦片,有人说它的引发是因洋人的利益受损,殊不知,这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就连英国女王最后都说“谁能拥有中国,谁就拥有十九世纪。”可见她的欲望是有多大。所以发动战争只是时间问题,首先得找个借口,这样才好下手。所以这么看,他们无疑是狡猾的狐狸,算盘打的还是挺精的。但我从他们议会成员口中发现,其实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中国的了解还是很广泛的,让人深思的地方很多。有人称中国泱泱大国,一个皇帝,一种语言,四亿多的人口,实在是难以捉摸,还有人称宁愿游过大海,也不愿坐军舰前去。这些人他们不主张战争,贸易则是最佳方式,但最终,英国议会以271赞成打仗票数击败了262票反对票数,悬殊不是很大,这一点我们也看出有时候我们不了解对方,反而被这一点绊倒在起跑线上。

割土地无疑是要了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的命。但是琦善还是向英军“赐和”赔款不说还开放通商口岸,割香港,这让我想到关天培将军所说的那句话“牙齿乃骨骼所生,肤发乃血肉之表,血肉骨骼捷受之于父母”,这不就意味着我们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给了他人,最后只能变得血肉模糊吗。最后当跪了一地的皇子面对先朝的列祖画像时,那哭声是多么撕心裂肺。亡国匹夫之痛,何况是穿龙袍的人。

洋人的贪婪加上当时我国的懦弱,使那自称最好的炮台在英国的坚船利炮下变得不堪一击,棍棒始终对付不了枪炮,我们要变得强大,不是只读几本书,要从内心为国家着想,放眼看世界,才能不被淘汰。即使现在的中国已经屹立世界之端,但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很多的。

篇2:鸦片战争观后感

这件事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道光皇帝颁发诏书,封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当时,英商正从港口往中国输送大量鸦片,让我们吸食之后,浑身无力,没劲儿劳动、打仗。林则徐到广州后,先惩治腐败,后又运用智谋,使广大官员和百姓团结 一致,众志成诚,共同抵抗英国侵略者,坚持 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并焚毁了大量鸦片。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 中。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看了《鸦片战争》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琦善这个“卖国贼”贪生怕死,做为和谈大使,他不仅不为我们中国人着想,还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并赔偿白银六百万两。真是太令人气愤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但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起来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历经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2008年还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 会……以后那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再也不敢欺负我们了!

因此,我认为我们小学生只有从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才能报效祖国!

篇3:鸦片战争观后感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它是由英帝国主义引发的,可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后导致了香港被英国统治又被拿走了600万两白银这真是丧权辱国啊!

那时候的清政府实在是太腐败太无能了,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国家政才会造就一个国家的屈辱,可是虽然政府无能,但也不代表中国人民是可以欺侮的,那是涌现了不少的民族英雄,如:林则徐,他在见到鸦片严重威胁到国民生计后,义不容辞的担任起钦差大成,在虎门海滩前将那些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的嚣张气焰。还有一位名叫关天培的民族英雄,这位英雄与自己的国家一起战斗到最后。这就是真正的民族精神,这两个人才是真正关心国家兴亡的人,而不是与某些人一样,一见到外国人的厉害就马上卑躬屈膝向敌人缴械投降。

中国人民不可欺是事实,但“落后就要挨打”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如果当时的清政府不闭关锁国,那我们也不会再鸦片战争中输得那么惨,那么得一败涂地。所以我们要让祖国日益强盛起来,而这个责任就将落到我们的身上。

第16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背景②英雄事迹③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真是祸不单行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

(学生游戏)由四个学生分别戴着标有英、法、美、俄文字的虎、蛙、鹰、熊动物面具,英、法与美、俄分别结伴走到教室前面,先是美向英、法打招呼:“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十二年真是个很长的时间呀!我们现在正站在这里,中国,一个如黄金般的国度。我们相信将会赚很多很多钱的。”(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改用英语对话。“Hellow ,how are you(are you fine)? Twelve years is really a long time,isn’t it? We are standing here, China , it’s a golden place.Webelieve in that we willmakemuchmoney .”)然后英、法、美、俄进行关于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对话游戏。另一个学生扮演清政府的皇帝,坐在讲台上。讲台当着清政府。

虎:“条约签订十几年了,但商品在中国总是不能畅销,看来是中国的口岸太少了,应该多开些口岸。我们应该把公使驻到北京去,催促清政府满足我们的要求。”

鹰:“嗯,但是看局势,太平天国发展那么快,清政府会不会被推翻?如果太平天国统治全国了,那就麻烦了。我去试探过,太平天国对外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只允许做正当生意,不准走私鸦片,不准干涉内政,不准占领土地,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条约。”

虎:“先生们,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还是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要求开更多的口岸,增加更多的特权。现在我们不必担心太多,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清政府答应我们的要求。”

旁白:当四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时,清政府害怕危及其统治而拒绝。四国公使恼羞成怒。

虎:“清政府与我们不友好,敬酒不吃,吃罚酒!” 蛙: “那好!我们用武力打败它,然后提出要求。”熊、鹰对虎、蛙说:“你们实力强,出面攻打清政府,我们实力弱,进行外交调停帮助。” 虎、蛙说:“行!”(学生改用“OK!”) 熊、鹰、虎、蛙相互说:“再见!”(学生改用“good_bye!” )

旁白:虎、蛙、熊、鹰四国结成联合阵线共同侵略中国。英法发动侵华战争,俄美充当帮凶。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课件显示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艺术字)。

学习新课: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本目由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爆发时间等基础知识勾画在教科书上;

2.引导思考英、法为什么发动此次侵华战争? 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列举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思考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师生活动后教师小结并用课件显示)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起讫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发 动者:英国、法国

重大事件: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火烧圆明园。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结果影响: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本目为重点内容,主要围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展开)

1.火烧圆明园

⑴由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布局构成、珍贵文物等,教师做补充; ⑵展示圆明园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是东方博物馆和艺术馆,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价值很高。圆明园本身就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

⑶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侵略者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

⑷课件展示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由学生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并分组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一次犯罪。同时,也说明了清朝统治腐败衰弱,没有能力继续统治了。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学生活动后,老师给予简评,小结本目知识要点,并用课件展示)

时间:1860年。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纵火者:英法联军。影响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

侵略者的暴行:烧杀抢砸,无恶不作。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教师设问,引导过渡)当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劫的时,俄美充当了什么角色?他们在中国有那些侵略活动?学生答后,老师指出:俄美在战争中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取得了与英法差不多的侵略权益。俄国还乘机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师生共同学习)

⑴结合图表的内容,说明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走了中国哪些领土,并在图上找出来。学生答时,老师分别用绿色、黄

色显示《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占的领土。用泥土色显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的领土。之后用两头熊分别踏在东北西北沙俄所占领土上。

⑵在图上找出《中俄尼布楚条约》划给中国的领土,并说明这些领土与《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走的领土有什么关系?然后,以前后左右的同学为组讨论“为什么康熙皇帝在位时,沙俄与中国签订平等条约,比较合理地划定了中俄东端的边界,而咸丰皇帝在位时,沙俄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蛮横强占中国领土?”(前者强,后者弱)

⑶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要点,并思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情况”。

时间:十九世纪中后期

主要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范围面积: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

影响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沙俄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中国东北西北边境安全受威胁。

⑷教师总结指出,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的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他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⑸教师设问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割占了哪些领土(俄占中国东北西北、英占九龙半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归纳,导入下一问。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中国战败,战争期间被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归纳起来有割地、赔款、开埠、外舰江行、外使驻京等几方面。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生存危机。战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本目由学生看书分析认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背景、英雄事迹、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1864年、洪秀全、天京)

背景: 太平天国反清反侵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军

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英雄事迹:青浦战役:1860年,大败华尔的洋枪队。

慈溪战役:1862年,大败洋枪队,打死华尔。

金坛战役:1864年,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

历史意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

(教师引导讨论)从太平军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自由答)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巩固小结】

二次鸦片战争;战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达标训练】

一、课堂练习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外国侵略者要维护其在华利益。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侵略者的在华利益。

C、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

A、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B、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C、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D、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3、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时间和侵略者是

A、1856年英法B、1858年俄美

C、1860年英法D、1860年英法俄美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B、法C、俄D、美

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是

A、60多万平方千米B、40万平方千米

C、100多万平方千米D、150多万平方千米

6、俄国割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包括

A、《天津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8、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战役有

A、青浦战役B、慈溪战役C、金坛战役D、上海战役

9、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影响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课后作业: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第17篇:《鸦片战争》观后感

我想任何一个观看过《鸦片战争》的中国人,一定不回忘记这样一个镜头。

虎门炮台的总兵关天培在开战前,拔下自己的牙齿,让侍从带回祖坟,取出全部家产,用以激励全军战守。无奈夜郎自大、腐败不堪的大清国的武器装备太落后了,大炮根本打不到英国的舰船。只过了十个小时,有金锁铜关的虎门炮台失守,全军覆没,满身是血的关天培面对蜂拥的英

军,他微微一笑,用火炭点燃了炸药。我想,写到这里看的人会和我一样,在脑海里充满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舍身忘死一类字眼的同时,在心中产生“落后就挨打”的感想。

确实“落后就挨打”这是沉痛的历史教训。

这“落后”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英国人的巨型战舰横冲直撞,炮火铺天盖地,手握着还是冷兵器的清军将士尽管英勇无比;但始终改变不了处处被挨打的局面。是啊,作为武将的典型关天培,拔齿入家,不可不谓以死投国,尽散家资,不可不谓义无反顾,笑对死神;不可不谓威武不屈。然而,精神代替不了物质,据有关史资料记载,150年前的那场鸦片战争,清军官兵无不“马革裹尸”。英雄血洒沙场,有姓有名的如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等等,无名无姓的难以数计。可在英军的坚船利炮下,中国仍不免落个失败的结果。

历史是绵绵无尽的长城。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充满着屈辱,在早已结束了弱国无外交地,香港,澳门回归的今天,千万别忘了“落后就挨打”。

第18篇:鸦片战争之我见

鸦片战争之我见

鸦片战争有很长的故事要说,得从千年之前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建立说起,要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巩固加强说起,要从英国工业革命说起,一直说到“东印度公司”,还要说起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我们有那么长的故事要慢慢述说。

这是因为,鸦片战争绝不是偶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就算没有鸦片战争,那也必然会出现虎门倾茶战争等等之类乱七八糟的名字。

为什么对于如此丧权辱国的战争,我要说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呢?看客们容我慢慢道来。先来介绍一下对战双方实力对比,实力差距很明显。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清朝的统治之下,概括起来就是:经济落后,政治腐朽,军备废弛,思想落后,对外还实行闭关锁国。英国在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下,在全世界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号称“日不落帝国”。中国闭关锁国使中国在与各国的贸易中保持优势地位。小弟抢了大哥的钱,捅出篓子了。

在我以前学习的初中历史上,痛诉闭关锁国对中国带来的种种弊端,好像没有闭关锁国,中国就会依照之前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历史上,强者欺负弱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就算没有闭关锁国阻碍了英国对华倾销鸦片,也只是换了一个主要矛盾罢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现在强者要教训弱者,还差一个借口。就在这时,林则徐出来了,虎门硝烟,烧了英国的鸦片,烧了英国的白银,顺便烧掉了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的面子。林则徐,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慈禧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在那个时代,林则徐代表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他不会不知道这一举将会带来什么,政府又会怎样对待他,一身傲骨,孑然不屈。舍我一人,救我百姓。林则徐做到了,所以,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仗要打了,我天朝可是地大物博,那就打吧,慈禧不干,毕竟是女人,守着她的太平日子就够了,国家是啥?民族是啥?她可不知道,真不明白这样一个女人是有什么勇气来涉足政治,有什么勇气来发动一场政变。同样是女人,她和武则天实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那些地方的百姓怎么办,百姓不是没有勇气,军队不行,还有我们,不是么?是的,我是匹夫,但我有我的祖国,决不让祖国落在一群黄头发的人手上。厦门,广州各地百姓奋起反击,我们有自己的信仰,与政府无关。

小打小闹几次之后,《南京条约》如期而至。 四个字形容,丧权辱国。其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军费,分24年付清)。(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6)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制裁。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书是这么说的。这些我都认可,当然我也没权否认。但是,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有这些,绝不只有坏处。历史是永远向前发展的,任何阻碍历史巨轮的事物必然要丧生在巨轮之下。封建制度是,清政府是,即便实在现在,资本主义也必然会走上这一条道路。 鸦片战争对清政府来说,是一次警告,一次思想的冲击,更是一场革命。

制度上:在西方列强侵略下,清王朝政治制度开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演变历程。自洋务运动始,历经戊戌维新和清末新政,近代政治制度嬗递变化,呈现出改良式的保守主义转型路径。但由于清王朝的冥顽不化,每一次变革成果都被社会惰性所抹去,激进主义的社会革命便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唯一选择,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只有靠革命去完成。虽然历史证明激进主义是不能挽救中国社会,可历史总是成功者书写的,要是当初那一群激进分子取得了他们想要的救国道路良方,大家就会都会觉得:只有激进主义才能救中国。在不断失败的路上,总有那么一种方式会成功。

不管中国走上怎样的道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是怎样的道路,相对于落后的封建社会,总归是社会制度的一大进步。在这种社会制度的变革之下,文化,经济等等才能陆续发生改变。

经济上:资本主义利用他们廉价的产品和便捷的道路,把世界上最落后的地方都卷入世界发展的大潮。英国对华侵略的工具就是他们先进的生产力,凭借这种生产力,把中国带人一个生产更发展的新国度。中国开始接触国外先进的生产力,即便在英国各种倾销商品,各种经济压迫的情况下,先进生产力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还是大有裨益的。更何况,英国倾销商品本来就是物美价廉,可以有效的提高中国百姓的生活质量(只是这种提高时相对于富人而言)经济压迫也只是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罢了。

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 政治上:中国平凡百姓深刻的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腐朽与无能,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清政府岌岌可危,清政府不再能代表中国。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接着各省纷纷响应,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孙中山先生后来的护国运动、二次革命等都以失败而告终。失道寡助是二次革命等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共和在中国也是行不通的。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浩浩荡荡的无产阶级革命到来了。鸦片战争与以后发生的种种中华史上的大事都有密切的关系。

文化上:鸦片战争后,三千年的儒家思想受到西方先进的文化冲击,科学技术开始被人们所重视。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先进地主阶级开始放眼看世界,呼吁对文化教育进行改革。 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用民主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还有一点。书上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班半封建社会,现在看来,那些被殖民的地方现在都是中国比较繁荣的地方。客观来说,这些地方交通发达,这肯定是一个原因。但是我总结,在那个时代,国外的新思想肯定极大的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思想,他们带来的技术一定会把殖民地变成一个相对发达的地方。比如说,青岛,那些德国旧址都成了现在青岛的标志,不知道各位同学看见青岛的明信片上满是德国总统府的照片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青岛作为殖民地仿佛变成了她的骄傲。

1897年山东发生巨野教案,清政府签订条约把青岛给了德国100年,到1914年德国一战战败,青岛又归还了中国,这17年间,德国把青岛当做自己的城市建设,很多青岛古建筑是德国建造的,一直沿用至今,比如总督府,教堂,八大关等等,城市的下水道工程当时建造的现在还用的很好,他们建的下水道工程标准高,空间大,泄洪能力强。(资料)

去年夏天全国多处城市被淹,青岛没有,比起现在中国的水平,我不知道该表达什么。也许正是因为德国留下的某些东西,才让青岛傲然挺立?

所以说,鸦片战争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理性面对,汲取教训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第19篇: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冀人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说课总结”等几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世纪那段令人悲愤的岁月当中去。 【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况: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本课内容庞杂,头绪众多,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代、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材处理: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如何从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共三目:第一目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挑明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第二目是鸦片战争,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第三目是不平等条约之始,介绍《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三、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巧妙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奇思妙想”、“追异求新”,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学习理念。

四、教学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是:

1、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其意义。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五、教学难点:

1、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

2、如何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鸦片输入的危害以及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揭露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

2、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记取“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以上目标与教学程序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 【教学方法】 教法设计: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辅助以恰当的视频、图片资源,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深入挖掘教材,分层施教,科学运用多媒体,采用创设情景法、讲述法、图示法等教学法,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惑,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学法指导: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阅读、讨论探究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同时针对我校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按照“以学定教、精炼达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从具体的教学流程来看,可以分为创设情境,视频导入—导学探究、获取新知—定教释疑,师生互动—概括总结、绘制知识树—感受历史,巩固练习五个环节。

在进入正式的教学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教师要做好知识储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也需要阅读相关资料做好情境准备,通过预习教材,做好知识准备,并且按要求分组。 1.创设情境,视频导入

播放《虎门销烟》视频片段,直观生动,有强烈的吸引力,积极营造情境氛围,鼓励学生从历史中寻踪觅影,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史实一步一步展开探究,说出疑惑,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本课。 2.导学探究,获取新知

结合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本着因地制宜、分层拔高的原则,精心设计问题(有些问题是学生从视频中产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设计问题:

(1)什么是鸦片,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2)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 (3)这场战争的经过、结局如何?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问题的设置,遵循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的原则,既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3.定教释疑,师生互动(课件演示相关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 (1)什么是鸦片,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在预习基础上,通过课件展示,简介鸦片制作过程,以及英国曾采取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市场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导学生从国家、民生两个角度分析讨论理解鸦片带来的危害。

(这样设计,脉络清晰,内容翔实,学生通过阅读及思考,可以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2)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

这是本课的难点,结合看过的《虎门销烟》的视频,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来突破。这一环节既要师生互动,又要生生互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要充分体现。师生围绕难点问题共同探讨,层层推进,互相启发。最后教师引用德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名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早已把矛头对准积贫积弱的中国,即使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依然会侵略中国,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当然,虎门销烟严重伤害了英国的利益,促发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这样设计,既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平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激情的辩论,锤炼学生语言、文字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使他们品尝到成功参与的喜悦。) (3)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这是本课的重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将动态地图和视频结合,对“鸦片战争过程”的教学起了关键性作用。不仅对战争的进程一目了然,而且为学生建构了空间历史观,也对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了直观的感受,理解武器装备的落后和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落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如何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是本课的又一难点。我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首先组织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四个要点,再与学生交流、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

(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同时又考察学生阅读能力、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巧妙攻克了难点。) 4.概括总结、绘制知识树

主要让学生根据课本及课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构建本课知识树,突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揭示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技能和方法。(课件呈现)

5.感受历史,巩固练习

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梯度性较强的习题,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又重视能力拓展。(课件呈现) 【说课总结】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及历史学科特点,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形成模式,体系完整,体现了新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既夯实基础知识,注重了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又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达到了历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第20篇:鸦片战争讲稿

第一页:

第二页:大家可以从图上看出来,大清国位于地图的中央,而英国位于地图的西北一角

第三页:那么这两个远隔重洋,相距一万两千多公里的国家,为什么会开战了呢?

第四页:好,我们先来看一下两国开战背景,英国在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成为君主立宪国家,有资产阶级掌权。在此之后英国资本主义速度发展,进入工业化大生产阶段。而资本主义发展有两个东西对他至关重要,一个是原产料,另一个就是销售市场。为了占有更多的原产料和销售市场,就开始了向外侵略扩张,亚洲的很多国家都已经成为了他的殖民地

第五页:像印度啊,孟加拉啊,新加坡之类的都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地大物博而又腐朽落后的大清帝国

第六页:因为当时英国主要依靠的是海上贸易,然而他对中国的贸易并不是很成功,英国当时的出口品主要是呢绒,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然而中国的自然经济能够自给自足,像衣服可以自己在家里做,何必要去花去市场上钱买呢,所以并不太需要这些工业品,英国的这些商品销路很不好,相反的中国的茶叶生丝在英国却很热卖。英国在贸易中得不到什么好处。即使这样这个赔钱的买卖想做还不是那么容易,清朝对外贸易乾隆朝以后只开放广州一处,而且只许外国商人和指定的行商做交易,隔绝外国人和一般中国人的联系渠道,同时也避免清朝官员和底下的“蛮夷”见面,当时大清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天朝的大臣和蛮夷们见面是很跌面子的事。

第七页:大家看这个表,中国一直处于出超,英国一直处于入超。出超,就是出口量多,赚钱。所以英国白银流入中国。

第八页:当然狡猾的英国人面对这种不利局面,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相中了这个,鸦片

源于罂粟的提取物,毒品吸了上瘾。对中国出口鸦片,这招灵么,相当管用

第九页:我们来看一张鸦片战争前英国鸦片输入量的表。同学们从这些表中可

1 以看出什么?输入量不断增长,英国通过这种卑劣的手段,把贸易形势被逆转了,1821—1840年间,中国白银外流至少在一亿元以上。白银的外流引起的银价的大幅上涨,19世纪初,白银每两折合制钱略逾千文,30

年代末涨到了一千五六百文。银价的上涨受打击最大的就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平时花的钱和挣得钱都是制钱。鸦片的输入使得中国出现了大量的烟民,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不下200 万人。甚至连皇族也开始吸食鸦片了。光绪皇帝实在是忍不下去了,于是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

第十页,第十一页:这是一些烟民们的照片,有官民,各阶层的人都深受其害

第十二页:大家把书翻到第50页看最后一段。

1839年六月,林则徐在虎门当众销毁了237万斤的鸦片,这一数字相当于1838年到1839年运往中国鸦片总数的

60%左右。虎门销烟大获成功,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英国的鸦片贸易被切断了,虎门销烟就成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索。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第十四页:我们来简要了解一下鸦片战争的过程。

鸦片战争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英军封锁东南沿海,随后攻陷定海,英军一路北上直抵天津,此时道光皇帝主张议和,道光皇帝罢免了林则徐,英国人退回了广州。1841年英军,再次卷土重来,此时道光皇帝主张进剿,攻陷了广州,并一路北上相继攻陷了厦门,定海等重镇,后直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在英军的威逼之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第十五页:不知道大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拥有1200 多万平方公里国土,4万万人民人口的清帝国,是怎么输给一个太平洋岛国的呢?我们说战争的实质,实际上两国军事实力的对抗,所以我们就先从军事角度入手

第十六页:同学们你们知道清军当时使用的都是什么武器?我们的大清国还没有那么的惨,部队冷热兵器的比例大致是一比一。包括枪火炮清军都有,清军冷热兵器的比例大致是一比一,但是却比较原始,还是明末清初那会仿制西方的,

2 不过也还好尽管枪上有差距,但是还不是特别悬殊,英国用的也是这种从前面装黑火药的火枪,但是射程啊射速啊这些性能都比清军的好。特别是炮,清军的炮档次很差,当时英国已经是机器制造,而中国还是手工打制,威力本来就差,质量上存在问题。发炮时经常误伤自己人。而且炮是固定在炮台上的,不能调整方向和角度。还缺少瞄准设备,打得中打不中全凭炮手的经验。鸦片战争中主要进行的是炮战,清军就经常处在被动局面下。

第十七页:在舰船方面,英军的舰船虽然主要也是木质的帆船,但是船大,下部还有金属保护 ,安炮百余门,小的十余门。清军的舰船就比较可怜了,最大的也和人家最小的差不多,炮也很少。清朝的水师本来是用来对付海盗的,有点海上城管的意味,所以在海上清军根本无法和英军进行对抗,只能在海岸线上进行静态防御。清军的主要防御手段就是炮台。

第十八页:然而鸦片战争中被清军寄予厚望的防守利器就是炮台,表现也并不理想。清军当时的炮台还是露天式的,只有正面防护,缺乏上部防护,英国当时流行的已经是碉堡式的炮台了,全方位防护。在历次炮台防卫战斗中,英军利用正面牵制,侧面登陆,通过陆上部队抄后路的战法速度攻破炮台。所以清军的炮台尽管花巨资修筑,但是在战斗中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

第十九页:尽管我们武器装备有一定的差距,清军有80万正规军,而英国远征军最多时也不过只有2万人。再加上清军是本土作战,以逸待劳。按常理讲,我们是不是应该很有优势呢?很遗憾还是不是…..

第二十页:我们来看这么一个材料,据《宝山县志》吴淞营共有士兵1100余名,除200名兵驻守吴淞西炮台外,其余800余名分布在县城以及35处汛地。每一汛地驻兵数名至数十名不等。

清军驻兵十分的分散,清朝时没有警察,地方部队还要起到警察的作用,防止地方出现民变,在战争时就更需要做好维稳工作。所以每个防区兵力都不多,兵力分散就意味着战斗力差,当然有人就说了,前线兵力少还可以从后方抽调啊。

第二十一页:但是以当时大清国的能力,运个兵也不容易的。没有什么交通工具,都是步行。邻省要30至40天,隔一两个省要50天,隔三个省就是70天,隔四个省甚至要90天以上。而英军从印度来只需约30至40天,即使从本土过来也不过4个多月。甚至有的军队从开展就开始驰援前线,但是直到战争结束,这个部队始终都没有参加过战斗。一直就跟着英军屁股后面溜外。

第二十二页:军队走的慢,清朝的官员移动的也很缓慢,林则徐从北京到广州用了61天,琦善用了56天,奕山用了57天。英军统帅璞鼎查从伦敦到澳门

3 仅用了67天,中途还在印度休息了十天。科学技术的进步,拉近了空间上的距离,彻底颠倒了双方的优略势。

第二十三页:清军在硬件上已经是大不如人了,在软件上,大臣的责任感也很差。我们来看这个材料。军队竟然腐朽到了这种程度,战争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十四页:有人说如果清朝的大臣都是像林则徐一样的人清朝就不会战败了?还有人说清朝战败主要输在武器装备上?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观点,如果不同意,你认为清朝战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第二十五页:中国当时的落后是全方位的落后,不是一兵或一炮的落后,是一个制度体制的落后,当时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快走到了尽头,势必会被新的制度所取代,鸦片战争以后不同思想,不同派别,不同阶级的有志青年,都在大胆的做着救国尝试。大家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近代史的学习慢慢体会这一点。

第二十六页:清朝战败后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第二十七页: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1页,看一下最后一段。看完的同学翻到下一页,看一下小字部分。这个协定关税就是说进出口的关税要和英国人商定,自然这个关税就会很低。外国的商品质量好,价格又低就打击了国内的手工业者。领事裁判权是指英国侨民在中国犯罪,主要是刑事的,要交由英国领事,按英国法律办理。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列强获得的权力别的列强也可以分一杯羹,又称“利益均沾”,向瑞典挪威,比利时等都通过这种名义享受了对中国的各种特权。同学们我们来一起做个连线。

第二十八页: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此以后中国就开启了一段漫长的民族觉醒史和抗争史

第二十九页: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并没有满足于既得利益,

大家阅读教材p54页倒数

二、三段

提问学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1854年英国趁清朝忙于评定天平天国运动之际,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我

4 们来看一段视频。

第二十九页(视频后):很伤感的一段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惨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主要的有以下两个。

第三十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内容。第一条外国公使进北京,已经把势力的触手伸向了北京,有什么消息可以第一时间得知,更利于他们去控制清政府。开设的口岸更多了,连距离北京很近的天津也成了通商口岸,扩大了贸易规模,加快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赔款就不说了每次都有,这次还算少的,外国人在中国游历传教,有一些来中国外国传教士还比较文明,也有不少为非作歹的,最后一条就更不像话了列强的军队可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谓国门洞开,毫无国防可言。

第三十一页: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但是第二次的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内地,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势力的侵入,白银的不断外流,大清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了。随即爆发了很多农民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为什么没有成功,他又是如何兴起和衰落下去的呢,我们下次课再讲。

5

鸦片战争的故事
《鸦片战争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