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第一书记(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30 18:02:2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第一书记

山西:“第一书记”驻进村 农民群众有“八盼”

1 放下架子,奉令不指令

“第一书记”到班子软弱、经济薄弱、基础脆弱的“三弱”村,团结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是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进行的。农民群众担心一些同志到村里摆架子,趾高气扬,要么高高在上,走马观花,隔窗观景,要么在驻村任职时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我是“第一书记”,是领导机关下来的,是“钦差大臣”,手里有“尚方宝剑”,表现出对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动不动就指手画脚,乱下指令,盛气凌人的做派,其结果把奉令帮扶农村变成了指令指挥农村,使农村正常工作受到影响。最盼望“第一书记”自觉与村党支部书记及支委“一班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处理好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之间、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工作上大胆,用权上谨慎,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当好应当角色,不负上级党组织期望,让广大干部群众信赖。

2 依靠“两委”,帮办不包办

农村工作要依靠村支委、村委“两委”成员。村干部和农民担心“第一书记”驻村动辄包办代替,像过去有的下乡干部采取“保姆式”的工作方法,对“两委”干部工作不放心,什么事都要亲自去替人张罗,成了村里的“保姆”,严重妨碍了“两委”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群众盼望“第一书记”要相信、团结、依靠支委、村委干部工作,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教方法、传经验,帮助“两委”干部学会怎样坚持集体领导,怎样管好党员干部,怎样发挥骨干作用,怎样围绕强农惠农开展工作,怎样解决棘手问题等等,着力提高他们领导农村全面建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换位思考,要求不苛求

“第一书记”初来乍到村里任职,在指导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求严、标准高,这是正常现象,本无可非议。但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最担心驻村干部工作不熟悉情况,办事把握不住应有的“度”,为了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给农村干部加压,把要求变成苛求。盼望驻村干部了解村里实际,注重换位思考。帮扶农村、指导安排任务要充分考虑村里承受能力,留有一定余地,不轻易扰乱农村正常的工作安排和生活秩序,不轻易否定和改变村党支部集体作出的决定和决议。凡属于村党支部职权范围内的事,尤其对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土地流转、各种惠农补贴发放等问题,更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不得直接插手、随意干涉。对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失误,不求全责备,一味批评指责,要设身处地的给予帮扶指导,充分保护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

4 熟悉政策,指导不误导

“第一书记”做好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关于经济工作和“三农”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督导检查和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作用是应尽职责。农民群众担心驻村干部不熟悉农村工作,使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因外行指导,“歪嘴和尚念歪经”,反而让农村好政策被人为的截留、折扣、扭曲和敷衍,误导了政策的落实落地。盼望“第一书记”率先垂范,认真学习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改革方向、投资动向,主动对接,吃透上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指导、带动“两委”干部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及时送到农户家中。

5 求真务实,有样不装样

“第一书记”驻进农村,只有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村组农户,才能对村里的资源、产业、地理、气候、人口等摸清底数,才能找准症结,将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和部署转化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思路。只有这个样子的驻村干部,群众才能打心眼里服气。大家担心驻村干部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靠做样子去作秀、忽悠干部群众,靠装样子去糊弄、蒙蔽组织和领导。最盼“第一书记”“零距离”与群众接触,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广察民情、广纳民谏、广集民智,虚心向群众学习;掌握真本领,拿出真本事,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与群众同吃同住,了解群众的生存状态,知道群众想什么、怨什么,提醒群众做什么,怎么做,了解第一手资料,抓住重点与难点,对症下药,解决群众棘手难题,让群众感到有依靠,有方向。对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指导村“两委”研究制定办法和措施,并确保办法与措施行之有效、派上用场。

6 抓好示范,敢干不蛮干

目前全省排查出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处于经济发展薄弱阶段,这些村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尚未得到根本发挥,导致帮助、带动农村发展的人员等各种资源匮乏。因此,省委安排9395名机关干部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农民群众最担心他们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因贪图显绩而蛮干。敢于“温酒斩华雄”者,并非一个“勇”字可以概括。越是任务艰巨、情况复杂,越要考虑到社情民意,做到敢想敢干不蛮干。防止为给自己脸上贴金,就故弄玄虚,精心雕刻,搞一些超越现实的“成果展”“面子工程”。农民群众盼望“第一书记”充分发挥自己在机关工作的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积极进行示范、培育和打造所在村成为基层党建的精品、示范点,形成以点带面,带动农村整体工作格局。结合产业扶贫开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等重点工作,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力争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特”,把所任职村变成自己的“责任田”,以“等不起”“慢不得”“睡不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状态,引领任职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突破”。

7 安心农村,艰苦不怕苦

我省城乡差别是一个客观存在,一些穷乡穷村的物质生活艰苦、文化生活贫乏有目共睹。特别是“第一书记”任职的贫困山村,交通闭塞,进一趟城都困难;生病缺医少药,吃饭缺油少醋,冬天没有暖气,对外联络手机信号不灵,各种困难可想而知。“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遇到的另一个困难是人生地不熟,因缺乏相互信任,容易与村干部产生隔阂,村里的宗族血缘和邻里关系错综复杂,发生纠纷难以调解,等等。群众担心“第一书记”如果对艰苦估计不足,极易产生消极、厌烦思想,任职成了得过且过,熬年度日。最盼“第一书记”能够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和身体准备,有“自找苦吃”的精神,为了农村建设,要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肯干,并且有一股不畏艰苦、愈苦愈勇的韧劲,努力在吃苦中体味人生、磨砺意志,在吃苦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不怨天尤人,不贪图安逸,耐得寂寞,安心农村,依靠扎实、辛勤的工作,开辟农村建设新局面。

8 督查到位,上任不放任

上级党组织部署“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开展得好与不好,对当前形势下农村发展、农村治理和农民脱贫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农村干部群众担心上级领导对“第一书记”驻进村后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只管派人,不管工作。盼望上级党组织要注重加大“后期投入”,浇水施肥、搭好架子,让“第一书记”在任职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使“第一书记”的聪明才智和工作激情充分得到释放。要加大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到有驻村干部的地方检查,了解驻村“第一书记”思想作风、纪律、工作等各方面情况,对成绩要肯定,对问题要指正,对工作中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帮着干、带着干。通过督查给驻村“第一书记”加大压力、增加动力、注入活力;同时,大家还希望选派单位要对照职责要求对“第一书记”严加考核,好的该奖则奖,差的该罚则罚。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

推荐第2篇:第一书记

电影《第一书记》观后感

很早就听说过了沈浩同志的事迹,所以当我听说电影《第一书记》上映时,早早地就赶到影院观后这部触动每一个心灵的片子。

《第一书记》的原型就是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2004年2月,沈浩同志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虽然很多人已经看过很多沈浩同志的事迹,但是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在一个长长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那所有观影的人们都安静了。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厨房、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 这些符号,很快勾引了回忆。而修路、建房、迁坟等等情节,也是熟悉的故事。与以往的宣传资料不同的是,电影真实客观的记录了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与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基层工作者的形象。从电影的序幕一拉开,我已觉不出自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就好似走进凤阳小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乐一同起伏。

这是一好电影,一个由好演员、好导演、好团队用心演出的好电影。我为沈浩自豪,为正在奋战在农村基层的人们自豪;为自己曾是一名基层干部而自豪,也为没能用更执着的行动留在需要的农村而深思。

通过这部电影,我深刻了解到:要把学习沈浩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加速安徽崛起的具体行动。学习沈浩对科学发展的那份坚定,对加快发展的那份追求,扎根基层、奉献人民的那种境界。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强化“不发展最不科学、抓发展必须科学”的理念,聚精会神搞建设,奋发有为促崛起。坚持发展不动摇,把发展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以心无旁骛的执着、咬定青山的坚韧、永不放弃的顽强,加速发展不懈怠,树立强烈的争先进位意识,拓展视野、抬升标杆,坚定信心、奋力赶超,努力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重大战略任务,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凛冽寒风,悄然带来的是您离别的脚步,但我们所有的爱,都将伴随你青春的脚步,让梦想绽放,让我们的热情在广褒农村绽放,在广大农村必将有千千万万个“沈浩”!

设备党支部 麻一平

推荐第3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

从2017年7月开始,我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到云南省西畴县瓦厂村任第一书记,开始了在一个国家级贫困村的两年任期。

某种程度上说,我和全国19.5万名第一书记都在冲刺。过去5年人类减贫事业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国有6000多万人口告别了贫困。整个国家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世界都在盯着我们的冲刺。

村级层面的脱贫指标中,最难的一项是实现“当年村集体收入达2万至5万元以上”。瓦厂村哪里有什么集体收入?这里地处连片石漠化地区,没有规模化种植的土地条件;村落分散,平地匮乏,也不具备集中养殖的条件;村民思想保守,缺少致富带头人。这个几乎“遍地狼藉”的村子好像朝哪都望不到出路。我意识到,自然环境的先天不足虽然是限制村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因为村子里没有致富带头人。为此,我十分注意寻找村中有闯劲儿和思想的年轻人。

“小珍,听你妈妈说你2018年毕业,能和你聊聊吗?”一天晚上,我从村民毕兴姚那里要到她女儿的联系方式,迫不及待地给正在城市读书的高天珍发了一条短信。

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高天珍今年刚满18岁,像她这个年龄的人,如果没有特别的情怀基本不会想着再回到农村干事业,高天珍也是如此。我和她通了近1个小时电话。“巩书记,我觉得我们这里交通不方便,也没有很好的产品,人又穷,怎么干啊?”我告诉她,我们不搞规模化的种植,就从农户家里原生态的产品入手,家里有什么我们就往外销售什么,总比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强。我又给她发了几张我在她家地里拍摄的紫山药的图片,告诉她这个东西很有市场,“我发了个朋友圈,就帮你们家卖出去了20多斤。”

高天珍有点心动了,我又顺势建议她,利用课余时间注册一个村里的网店,把村里的产品都集中起来销售。第二天,她注册了我们村的第一家微店——“太阳谷有机商城”,虽然产品种类不多,但头3个月销售额就达到6000余元。

另一个年轻人李文国和高天珍不同,他年龄较长,且很早之前就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我早就想回来,但工程太多,而且确实能挣到钱,就一直没回来。”他在上海一家高端花艺店打了4年工,此后又在外面做工程,本该存下一笔积蓄,可去年家中突发变故,一下子“没了”4个人,这里面就包括他不满30岁的小弟。他几年存下的钱都用来给家人处理后事了,工地上还有两起小事故,挣的钱都赔进去了。

最早和文国相识是2017年8月,我跟扶贫工作队员吴俊一同去邻县的一处工地上找他核算家庭收入,因为在村民代表评议会上,大家提出希望将他家纳入贫困建档立卡户——这意味着获得政府更多的扶持。那天,他对我说,能不能纳入建档立卡户其实都无所谓,因为不管这个政策有没有,日子都要过下去,过得好过得差都得靠自己的双手,只有勤劳才能致富。从那天起,我觉得他是个干事的人!

果不其然,4个月后,李文国来村委找我,打算回家创业,想征求一下我的意见。“书记,我觉得我们村以后还是大有发展的,县里在弄旅游开发,我们很多土特产质量也都不错,就是没人带他们做。”他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我们缺的就是一个好的平台和带头人。那天下午,他带我来到村口一片他打算开发的地方,那里上风上水、环境优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我们沿着河床旁的山路小心攀爬,要去他的地里看看。一路听他聊着自己的打算和构想,再看着眼前风景宜人的河堤,我觉得他开一个农家乐的想法应该能够实现。我又和他聊起了我对村子未来发展的计划,包括特色农副产品、特色手工业和山地果林种植,他都很感兴趣。我们一拍即合,打算在村里弄一个公司,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

此后,我又陆续找到了田维星、程方巧等一批有志向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创业队伍。创业的日子里我们经常在微信群里聊个不断,晚上再到村民家中边“烤茶”边谋划,常常一聊就到了深夜。虽然这里既没有成熟的产品,又没有生产、储藏、运输等配套产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基本找到了一条适合村子发展的方向。如今村里的商贸公司已经注册,相关产品的商标也在注册中,各类产品逐渐开始生产、销售。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加入到我们之中。

我常常在想,第一书记其实在村里的时间非常短,2年根本不够帮助他们建成一个成熟的产业,但带给他们致富的希望和动力却至关重要。

驻村以后,从酷暑到寒冬,29岁的我第一次体会到冬季没有暖气的湿冷难耐,第一次劈柴做饭却被柴刀割伤了手,第一次尤为想念2000多公里外的水饺和手擀面„„

和我一起的除了村干部,还有来自省县镇不同单位的工作队员,有已到退休年龄的兰姐、有孩子未满1岁的小梁,还有两名乡镇下派的驻村队员张洁和吴俊。这样一支队伍,要带领瓦厂村191个建档立卡户的781人脱贫。

我们住在村委会的楼上。“才放了一个国庆长假,被子就霉了。”这种事再寻常不过,屋子里也常常是一股发霉的味道,可翻箱倒柜却怎么也找不到究竟什么东西发了霉,闻着闻着也就习惯了。到了冬天,火盆、烤火器、“小太阳”、电热毯成了标配,但凡少了一样,不是在办公室冻得浑身发抖,就是在被窝里辗转难眠。我作为一个北方来的“精壮汉子”,一度过分自信自己的抗寒能力坚持不买电热毯,半夜被冻醒是家常便饭。

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村15个自然村的贫困户,在只有一米宽的山路上望着悬崖胆怯前行过,也曾在深夜时坐在村民家中和他们“干酒”做工作。

“车陷进沟里没事,最多车出不来,要是掉到下面的山崖里,人可就爬不出来了。”这是我来到瓦厂的第四天,深夜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前往三家寨村小组,我们在夜路行车时开的玩笑话。开车的是乡镇民政所的工作人员左大富,和我一般年纪。车沿着泥泞湿滑的道路缓慢前行,既不敢太靠边怕车轮打滑滚下山崖,又不敢太靠近山体,避免被滚落的碎石砸中。

“慢点慢点慢点,往回打轮,好好好,不能再拐了,直走,直走„„”因为前路有一块大的塌方点,我们不得不涉险从碎石堆旁边压着悬崖边过去。大富紧紧握着方向盘,坐在副驾的村支书老谢探出头盯着轮胎和山崖间仅存的一丝缝隙,指挥着车辆前行。而我坐在后座上闭着眼睛,看似气定神闲,其实心里一直在想:“千万别出事,千万别出事,我还没娶媳妇呢。”

像三家寨这样道路险峻的村寨,整个瓦厂村有六七个,其中最小的一个常年在家生活的只有不到10户人。记得刚到瓦厂村,就听一位领导说过这样一番话:“路再难再有危险,老百姓是不是要下来?既然老百姓能下来,我们的干部为什么上不去?”自那时起,我便决定要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这里的土地。

“34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有了温暖的新家„„”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专门提到了易地搬迁的具体数据。多数没有参与过易地搬迁工作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这340万背后的艰辛。

瓦厂村15个自然村中有3个村要进行整村易地搬迁,再算上“插花安置”的群众,涉及近100户400余人,占全村的近1/4。让他们离开祖祖辈辈生存过的土地谈何容易?“这是政府帮助你们解决的安全住房,你们自己只用掏1万块钱。”“新规划的搬迁点有统一的饲养点,用的都是自来水,有线电视、网络都有。”“山上的地还是你们的,你们要是愿意可以流转出去,也可以自己再回来种。”我们一次次走访、一遍遍做工作,1户、2户、3户„„最终,这3个村的建档立卡户全部都签了搬迁协议。

然而,工作并没有到此结束,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都签字了,可还有不少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将要付出相对更多一些的自筹资金才可以随迁。“凭什么他们出1万元,我们就要出三四万元,政府要是不把这钱解决,我们就不搬了。”带头不搬的是这个村里家境较好的一户村民,前几年做生意亏了本,不得已回到家中等着有朝一日“东山再起”。“都是一个村的,大家生活条件都差不多,凭啥要让我家多掏钱?”在他的带动下,又有几户随迁户拒绝在搬迁协议上签字。虽说易地搬迁要群众自主自愿,可生活在地质部门多次明确警告的“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群众,我们怎能放任他们“自愿”留在山上。村里说不通镇里说,镇里说不通县里说。

时磊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派来挂职的西畴县委副书记。我们曾一起冒着瓢泼大雨,蹚着顺道而下的泥水,打着手电朝一个计划整村搬迁的村小组走去。时磊给那几户因没有被纳入建档立卡户而拒绝搬迁的群众算了一笔账。“路不需要你们出钱修,水电网全部政府出钱给你们做,集中饲养点也是政府出资,还有整个搬迁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还不算,你们每户还有补贴,光这些加起来你们每户政府平均都帮你们出了10多万元,再让你们自己出几万元不过分吧?不要光想着等靠要,好日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那天聊到了深夜。时磊讲了他自己家的故事,原来他家也是河南农村的一户贫困家庭,但他明确给家里打电话说,决不允许家人申请成为贫困户。他老家的弟弟此前曾问过是否可以申请贫困户,用政府的钱盖个新房。时书记当即就给他泼了盆冷水:“你是缺胳膊还是缺腿呀?贫困户的钱是给那些因病因灾因学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准备的,你那么年轻,随便出去打打工就能挣到钱,看着现在政策好你就想当贫困户,丢不丢人!”他弟弟自愿放弃申请资格,转而外出打工谋生去了。听了他的故事,几户曾经拒绝搬迁的群众面面相觑,毕竟他们也正值壮年,完全有劳动能力,只是“懒得出去打工”,想着仅靠政府过上好日子。这个事情也给他们带来很大触动。“书记,以前我们不知道政府给我们建房子要花这么多钱。这个字我们签。”那晚,他们当即就签了协议书。

在农村做工作,有一种酒杯很难拒绝,这就是村民递过来的“冷淡杯”。这是一种空腹喝酒的习俗,我们硬着头皮干下“冷淡杯”,再去努力争取大家的热情。第一书记本来就是“外来人”,你没有120%的诚意,村民凭什么信任你?支持你?我们在“摸底”的同时,他们在用目光审视着我们。

在陡峭的山崖上、破落的村寨中、寂静的村宿里,我渐渐领悟到,脱贫攻坚有2件事最难,一是把政策一五一十地落实到位;二是让村民心服口服地理解配合。前者成功了叫乡镇干部,后者成功了叫村委干部,两者都成功了才叫第一书记。

(作者系最高人民检察院派驻云南省西畴县瓦厂村第一书记)

推荐第4篇:第一书记

观《第一书记》有感

一位书记,成就了小岗村的再次辉煌

一部电影,讲述了一名农村干部的伟大人生

这就是第一书记沈浩

刚刚看完《第一书记》,感觉还是挺感人的。这部电影拍得很有人情味,没有太多的口号,没有太多的标语,但它带给我的却是对沈浩同志无比的崇敬,他真正做到了一个人民公仆应尽的责任

当我们提及到“安徽凤阳小岗村”,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了“包产到户”,“中国改革第一村”的盛名传遍祖国大地。而今,再提到小岗村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这么一个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

沈浩同志原本是在安徽省财政厅工作的,他只是来小岗村挂职的,在城市里工作,他会有舒适的生活,更多的升迁机会,照顾全家老小的机会,这个对一般人来说挂职完后就会急着回家的,因为农村条件差,一般人受不住。换句话说谁想过苦日子?谁天生就喜欢过穷日子? 2004 年他离开省城合肥,离开了自己的家人,来到小岗村担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干就是六年。六年来,他的身影遍布小岗村的各个角落,村民的家中和田间 地头无不闪着他关切的眼神。六年来,一个个大项目先后落户小岗,大企业的落户为小岗村未来的快速发展蓄积了无穷动力。新世纪的小岗村在沈浩同志和村民们拧 成一根绳的热火朝天的辛勤耕耘下,不但成为了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标杆式农村,更成为了世界瞩目的新时代的现代化新农村。

影片中,小岗村村民为了挽留沈浩三次集体摁下红手印,我为之动容了。影片的最后,年仅45岁的“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小岗村人伤心欲绝,第四次摁下红手印把沈浩的骨灰留在了小岗村。六年离家却以小岗为家的好书记,舍小家,却为大家,是他带领着小岗村人民一天天地富裕起来。同时,我也开始真正地明白为什么沈书记的离去会令如此多的人民惋惜悲痛!因为他真正地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沈浩的精神世界到底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但是这几句话可能是他在精神世界里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事业要有进取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他人要有宽容心;对自己要有平常心;对老百姓要有无私奉献的爱心;对党要有一颗赤诚之心。

推荐第5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观后感

我看了电影《第一书记》,使我深受感动,这部电影根据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在影片讲述了原本在省财政厅工作的沈浩,干了多年公务员后,毅然放下优越的工作环境,抛下优越的生活条件到凤阳县小岗村进行挂职工作,并且在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他为小岗村铺路、修桥,帮助贫困户,招商引资进行经济改革,让几十年来驻足不前的的小岗村大踏步的前进,赶上了中国经济的潮头,但当小岗村正在重现昔日辉煌时,自己却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感人故事。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任何的虚构和夸大,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这个新时期下乡工作,即所谓的\"镀金工作\"时代中存在的问题,引用电影中挂职干部中经常说的一句话\"不干不好意思,干点意思意思,干多你啥意思,走了没啥意思\",引发我们对现在工作的态度,工作的目的以及工作的方向进行深刻反思,

通过这部电影也促使我们低头扪心自问与沈浩相比,我们都缺少了什么,丢失了什么。我们丢失争先的精神。沈浩做为一个挂职锻炼的干部能一心一意扎根于乡下工作,深入细致的了解村民的难处,全心全意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的生活努力工作,人民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红彤彤的手印后面是一副沉甸甸的民心,代表着人民对你的信任,对你的期待,对你的深沉的爱,这些才是一个共产党员人的最终追求。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刻印证了三个代表的理论,我们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像沈浩那样得到人民的拥戴。我们要习沈浩,学习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肩上已任,学习他争先,创优的精神,学习他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为人民的幸福奉献自己的热血。

通过电影中可以审量现在的我,我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一个无论从思想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应该严格要求进步,要做到与时俱进的我,我缺失了沈浩的那种拼博奋斗的精神,我不是应该时刻提醒着自己,我要在党的教育领导下的成为先进份子,我要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我相信这句话在工作中,学习中说了很多遍,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句口号,但是从沈浩身上,我看到这不是一句口号,这是他行动的目标,他始终在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的奉献,同样我也应该向他一样,不能空喊口号,我要以这句话作为行动目标,真真正正的为人民为国家做事。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这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信念,是共产党员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他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推荐第6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观后感

(一)

今年七月,所里组织全体职工和学生去看了《第一书记》,由于很早就知道第一书记的沈浩的事迹,所以大家都对这部片子报以极大的期待,电影还没开演就已经坐无虚席了。影片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

影片最后以女儿的一段告白为结尾。影片结尾时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围,多数人都有抹眼泪的动作,这不是导演的功劳,也不是编剧或者演员,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因为真实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当然,看完电影后,也会引发大家更深的思考。这就是导演的魅力所在,我想,这部影片对我的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120分钟的时间里,事先准备的纸巾并没有派上用场。有落泪却没有失声痛哭,某些细节的处理甚至是幽默的,引发观者的会心一笑。

电影制片人张旸的观点印证了我的这一感受。他说,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创作,就没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记录一个真实的人生。沈浩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想做实事,并不在乎人们是否知道。他是典范,但不应该被神化。沈浩在小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把这些真实地通过电影呈现出来,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观众能够接受的真实的人。因此,电影没有走苦情的路线,而是一种平实的纪录风格。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真实引起了共鸣,引发了思考。从屏幕上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沈浩,一个感人的沈浩,一个无愧共产党员称号的沈浩。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小岗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20多年前集体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村民派了10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3年。

作为一名选派干部,他能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实实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创业。我深深被他执着着自己的理想、忠于组织和人民感动了,被他为了农村离家六载顾不上亲人感动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时间捧给农村感动了。

当我还回味沈浩媳妇徐帆一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财政厅联系业务,他的同事升任省财政厅副厅长,而沈浩感慨“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这句感慨不是他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识到当官的意义不是居高位,不是谋私利,而是为人民做实事。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着坑等着官位的萝卜,把精力用在邀功争权,专门比空洞的政绩的话,这对社会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沈浩到了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为村民带去了万世福音。 当小岗村的农民们踌躇满志的期待来年的春天时,一声惊雷将所有村民震呆了,整个村子顿时陷入悲怆的气氛中。2009年冬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纵观全剧,友情出演的名角虽不及电影《建国大业》多,但能有如此众多的名角给一个小小的村党支部书记捧场,可以说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着的100多万村党支部书记的形象。

银幕上打出演员表,放映厅里的灯渐渐亮了,有些观众大概公务在身,匆匆起来快步退场。我等到银幕全白才站起来,其间我想,中国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机会到凤阳去看看,一来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来看看沈浩带领小岗人建设了6年的小岗村。

我作为一名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应该在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虽然我也只是一名刚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职工,不能为群众谋福造利,但是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这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必须要有的。

《第一书记》观后感

(二)

看了《第一书记》,无法止住不断往下流的泪水,虽是陌生的电影,但似乎又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岗村书记沈浩的身上,我看到了父亲曾经的影子,沈浩那种不怕困难,排除万难的决心和勇气,正是父亲曾经的写照。

从我出生之前以及工作后的多年,父亲一直在村里工作,担任村书记三十多年,正是他人生中最鼎盛的黄金时期,而他义无反顾的把时间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村事业,以及他始终看得非常重的百姓。我几乎没有一天享受过父亲给我带来的学业上的关注。很多的孩子家长都努力的把自己的孩子往镇里的学校送,而父亲为了不影响同村的孩子,硬是把我放在了自己的村里上学。五年的村小学习,使我永远无法改变平卷舌音的读音,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终身的遗憾。长期放羊式的教学,多少影响了我的学业,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培养。看到从没有双休日的父亲,看到有时为了排洪而整夜工作的父亲,在我的视线里,我原本以为所有的人都像父亲那般辛苦的。但事实上我错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为了工作,如此的竭尽全力,并不是所有人的心中都装着百姓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初为了办村级企业,父亲常常在外面,跑项目、机器安装、质量监督,他都要自己把关,在他艰辛付出的背后,四五个村级企业也开始良好运转。当克服困难,一切都进入正轨时,上面有要求,村级企业要转制。父亲便把一个个亲手办下来的企业一个个的转掉。所有的苦他自己受了,但他却没有享受过一天的付出后的成果。为此父亲从没有怨言,而是转变农民的致富模式,带领农民走上了效益农业之路,他自己主动的种上了葡萄,利用下班的时间进行管理。当农民看到了实在的收益后,也一个个的种上了葡萄、西瓜等各种经济作物,收入大大的提升了。在我的眼中,父亲是一个“损私肥公”的人,后来我家搬到了镇上,村委也搬到了镇上,家与村只有一路之隔,父亲经常把家里的碗、筷、调料之类,拿到村中,但从未见他归还过。好在我们都已经习惯和理解了他的做法。

父亲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别看他在家里或与农民们聊天时,有说不完的话,但在正规场合,他往往会因为紧张而讷言,父亲曾经连续七年被评为市级的优秀党员,支部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支部,他自己也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也成了人大代表。所以采访的次数也较多,但是遗憾的是,当我们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的形象时,却往往较为失望,许是采访时的紧张之故,父亲的镜头也往往只是一个画面,而没有声音。这便是我对父亲的局部印象,我知道我的笔用于写父亲时,尤其是苍白而没有色彩的。也许是近之故,也许父亲在我的眼中,曾经是离我那么远之故。因为他真的不曾给予我们姐妹一些什么学业上、生活上的关爱。抑或年幼的我们不曾体会而已。但是我一直觉得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他的高大体现在他用行动实现了他的事业,他用无声的语言来深深的影响着被忽略的心。当看到别的父亲买大量的玩具,并且时时能陪自己的孩子时,有过羡慕,但是父亲的潜移默化,教会了我们如何认真、执著的对待工作。印象中父亲没有送给我们什么礼物过,其实这便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当熟识我的人一致评价我为:做事认真、执著时。我知道我不仅流着父亲身上的血,也践行着父亲曾经的行动。虽然服务的对象不同,但我也不自觉中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把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看着英年早逝的沈浩书记,痛心疾首;看着已退休的父亲,心怀愧意。做惯了事的父亲,一旦退下来,曾颓唐多年,作为子女为不能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而愧疚万分。因为工作的忙碌,虽然近在咫尺却也没有与他多作交流,为自己没有走进他的内心而自责。文章《第一书记》观后感五篇出自http://www.daodoc.com/,转载请保留此链接!。《第一书记》在结束前,沈浩书记女儿汪汪的一番话,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作为一个有事业心、有强烈责任感的人的孩子,其实他们必将会失去更多的父爱、母爱,但是他们却用行动教会了子女如何对待自己的事业,对待自己的人生。这便是如沈浩书记一样的人教会我们的。

《第一书记》观后感

(三)

上周五,党支部组织学校党员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这部片子以事实为根据,生动感人的情节向我们描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委书记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迹。

小岗村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一百余户人家通过心情劳作,形成了特有的生活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很辛勤,生活的也很真实,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一代又一代,日子谈不上富裕,但很安逸,大家对眼前这一切感到很满足。

干部提干之前,往往需要到农村镀金,不少官员到小岗村只是走走过场而已,他们的口头禅是“干多了有什么意思,不干也没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对于干部下乡,在小岗村人民看来在平常不过了,不过是匆匆过客,#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daodoc.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来来去去没对小岗村才来什么实惠,所以,沈浩的到来所有人都没看在眼里。然而,沈浩来到小岗村后挨家挨户调研,深入了解小岗村目前存在的问题。调研中他发现,小岗村人民经济条件差,一来是受落后的思想观念制约,享受不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晒不到致富的暖阳,不少人早已习惯于男耕女织的生活;二来是物资和权力被少数人占有,人民力量分散,不能统一思想,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少数人折腾。

认清小岗村现状后,这位财政厅下来的干部仔细分析,寻求改变现状的办法,为统一思想,他反复走进农户,解决他们的困难,用真情征服了村民,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同时,不辞劳苦地和少数掌权者沟通,他说:只有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干,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面对他们的强势,沈浩书记没有退缩,他自己率先行动起来,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证明了自己的思想,最后让那些顽固的人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沈浩书记一条心干到底。

“要想富,先修路”。沈浩书记看着小岗村泥泞的道路,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因为条件差,企业不肯来投资。接连跑了很多单位,筹集了一部分用于修路的资金后,他冲到最前面,带领村民一起修路,团结就是力量,大家的努力铺就了一条笔直平坦的“致富路”,初战告捷。接下来,沈书记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系企业来小岗村投资,占地开发需要迁坟,有个老太太守着儿子的坟不肯迁走,想通过这座坟留住儿子一些念想。村干部为了保证工期实行强拆,此举让年过八旬的老太悲痛不已。得知这一消息,沈浩说了一句“我马上到!”,于是匆匆离开母亲的生日宴席。最后,老太被沈书记为民着想的精神打动,说:“死人不能挡活人的路”,同意迁坟。

三年的时间很短暂,在小岗村的生活要结束了,沈书记要回城里工作。可是,三年期间与村民建立的感情促使全村一百余户人家又一次按下了红手印,如此庄重的挽留让沈浩同志无法拒绝。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在小岗村干三年。沈浩的决定对小岗村来说是个好消息,然而,听说要继续留在小岗村,老婆、要升学的女儿还有老母亲却留下了眼泪,因为在过去的三年间他们吃了太多的委屈,而这一切一直憋在心里,他们实在受不了了。老母亲的话很感人,她说:为人民服务,在哪里都一样。最后同意留任。

也许是沈浩同志太卖力了,忽略了照顾自己的身体,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和疲惫放倒了这个硬汉子。最终永远留在了小岗村。沈浩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指引着每一个人,他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影响着今天的我们。

转眼看今天我党的一些干部,不顾人民利益得失,滥有职权,中饱私囊,生活腐化,道德沦丧,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败坏了我党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这一类人穿着一身正派的服装,所为却机器让人愤恨,实属败类。他们的思想急需要清洗,利欲熏心的思想急需得到改变。如果我们的官员都具有像沈浩同志一样的奉献精神,对工作全身心投入,不辞劳苦,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公仆,人们的生活必定越来越好。我们的党员同志如果都像沈浩同志一样不及利益得失,踏踏实实工作,诚信诚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必将呈现出一派新的局面。

《第一书记》观后感(四) 25日下午,站组织部分党员干部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该影片的原型是小岗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沈浩,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2月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年11月6日,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6年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将他留任。通过看《第一书记》影片和事迹了解,沈浩书记的的公仆行为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主要表现为“三颗心”。

一是为人,他有一颗平衡之心。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盖了别墅等等,我本来比他们强、比他们工作早、资历比他们老,可我现在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对比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人们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从影片中看,沈书记的同学当已升为副厅长,而自己在机关年度考核中只能得到一个“一般”,但是他却能以一颗“平衡心”“沉下去”,从条件优越的省城到条件极其艰苦的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本来甚至于可以更多,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正如财政厅的一位同事所说:“让一个省直机关干部下到农村最基层,不要说像沈浩这样为地方为百姓干了这么多事,就是能在村里住上三年他就是了不起了。”

二是为官,他有一颗责任之心。沈浩书记能够一如既往地凭着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崇高责任感用心做事,用心地去践行自己的承诺。2004年2月,沈浩到小岗村一个多月,就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解决了影响小岗村经济和谐发展的两件事。一件是修路,修路的3个多月,他天天泡在工地上,路修好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另一件大事是保护村集体财产,使20多间属于村集体的房屋回到了集体怀抱。

接着,办起了优质养殖示范区,引进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小岗钢构厂等企业也开始生产了,村民们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启动了,并首创安徽省由一个村发往省城班车的先例,让26户住房比较困难的农民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等等。2006年秋天,村民们以一封按了98个红手印的烘托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一句话:“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三是为亲,他有一颗仁爱之心。对母亲,因不能照顾住在一起的老娘,不得不托付给老家的四哥,并以磕头方式作出了“老娘,请您到我哥那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的承诺。 在小岗期间,还抽空回趟老家住一宿,为老娘梳头,给老娘洗脚,睡在老娘床边的沙发上,陪她唠嗑以表孝敬之心;对女儿,在他到小岗的第三年,因无暇顾及,把女儿从省城送回到老家生活条件艰苦的一所中学读书,在那里十几个人住一个大通铺,女儿默默承受了,但她最不能承受的是,一年见不了几次爸爸。2009年女儿15岁生日,沈浩放下手上所有事赶到学校还是晚了。女儿伤心坐在学校操场上不说话,沈浩心里疼,为孩子表演了翻跟头,哄女儿高兴以表父爱之心。没有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沈浩是不可能在岗呆上一届又一届,6年春秋,他割舍了对老母和妻女的爱,却把一腔的爱都给了小岗的父老乡亲。

沈浩初到小岗,也遭到过村民们的质疑:“是不是来小岗来镀金的”,事实证明他是来扎根基层,来为民办实事的,但愿这样的挂职干部多一点,得到的关心、关怀更多一点,用沈浩事迹照亮我们为人民服务之路。

《第一书记》观后感(五) 院里组织机关党员职工观看电影《第一书记》。沈浩--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我在2010年年初的时候就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当时全国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沈浩的突然离世带给小岗村、带给中国共产党的不仅是亲人离去的伤心,更是群众的一种损失。看了电影《第一书记》以后我觉得导演将沈浩这个人物刻画的很生动、到位,让我们走入了沈浩的真实生活中,沈浩的内心世界中,再一次的被他无私为人民的奉献精神打动。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对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有感情。沈浩同志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我们所有党员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对待组织?如何对待人生?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即将于今年的11月份转为正式党员,我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真正地实践\"三个代表\",像他那样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踏实干事,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与担负好自己的责任。

电影中小岗村发展由缓慢不前到迅速壮大,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到经济富裕物质充裕,这变化的道路也是沈浩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汗水之路。6年来,小岗村家家都住上了新房;6年来,小岗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近两倍;6年来,小岗人的观念变了,心更齐了,发展思路清晰了,如今的小岗村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几万人。一切的美好生活刚刚开始,可是沈浩却累倒了,倒在了他无限热爱的那片土地上。影片中最后,沈浩的女儿深情的话代表着沈浩生命的延续,沈浩精神对后代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因为沈浩事迹来到小岗村当村官,是沈浩精神的延续;片尾曲更是娓娓道来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听着《做人》,在音乐中永远的悼念一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沈浩。\"红手印映出一个大写的人,万世根本是做人,做大写的人„„\"

推荐第7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观后感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党员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电影如实刻画了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光辉形象,令人敬仰,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电影主题曲《做人》里面的歌词是对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的诠释。影片讲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沈浩同志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他深入群众,埋头苦干,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他的感人事迹凝结成一座丰碑,不仅立在小岗村,立在广袤农村,更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

沈浩同志塑造的是一个普通的人物,平凡的故事,虽是一件件琐事,但都是老百姓需要、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默默地承受着“不能尽孝赡养母亲,不能尽职培养疼爱女儿,更无法去尽一个丈夫的责任”。沈浩同志始终秉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和信念,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拥护,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巨大的繁重的工作压力也日复一日的摧垮了沈浩的身体,可以说沈浩为了“事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每一个人的生命

都是可贵的,有人死的重于泰山,有人死的轻于鸿毛。沈浩虽然死了,但我相信他将会永远活在小岗村每一个人的心中。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精神。

在立场上和群众站在一起,在感情上和群众融在一起,在决策上和群众想在一起,在实践中和群众干在一起。不断改进作风,密切党群关系。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学习沈浩同志用心做事。沈浩同志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崇高责任感和专注于目标的 定力,使他能够用心去践行自己 的承诺。身为教练党员我们应该时刻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上。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该是我们的 追求。我们还要学习沈浩同志敢为人先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不 停滞,永不僵化,敢闯敢试,勇于担当。要坚定不移地解放 思想,积极研究新情况,敢于解决新问题,努力在解放思想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在更新观念中发展思路,激活发展动力。更新体育运动教学理念,改革训练教学方法、训练手段、模式。另外,我们还应该学习他勤奋敬业,鞠躬尽瘁的境界。我们要以沈浩书记为榜样,爱岗敬业。要在足球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多投入精力,想方设法研究学生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克服训练场上的日晒雨淋等困难,带领学生努力积极训练,为迎战各类比赛打好坚实基础,为上一级机构输送更多体育人才!

沈浩同志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他的工作

是平凡的,但他能把平凡的事扎扎实实的做好,就是不平凡,沈浩同志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为我们每一个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树立了一座丰碑,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给予什么。沈浩同志的精神,激励着我,引导着我。作为一名体育教育一线党员教练,我要象沈浩同志那样,有理想、有抱负,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积极进取,敢于争先,牢记“为国督察、无尚光荣”,在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努力工作,为体育教育事业奉献我的全部青春。

推荐第8篇:第一书记

观看有感

2010年8月14日,在我行的组织下,我作为一名团员有幸观看了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为原型的电影《第一书记》。之前对沈浩同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报纸的宣传上。我观看这部影片之后对这它还没有那么大触动,在我有朋友她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她对我说可能是同在基层的关系,她对沈浩经历的感触就更深,因为了解农村基层工作的不易。“他很值得敬佩”对于沈浩勇于改变小岗村的面貌精神,她们的印象很深刻。沈浩同志作为一位先进的党员模范典型,在广大党员之间一次次被学习、被歌颂、被宣传,我们做为一团员也要被熏陶。可是仅仅靠那些去认识沈浩同志,还远远不够,今天能够以电影的方式让沈浩同志的事迹在我们的眼前重新演绎,那才是最真实、最有感触,最触及心灵的。影片结束后,我的一个想法就,我来自农村,能深切感受到沈浩同志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是本职岗位还是在其它的事情上,都要脚踏实地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闯敢试、勇于担当。要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积极研究新情况,敢于解决新问题, 充满着热情,为本行和社会做出我应有的贡献。为我行添彩。关雷

推荐第9篇:第一书记

班级:研102班

姓名:崔弋

学号:102080502066 《第一书记》观后感

很早就听说过了沈浩同志的事迹,所以当我听说电影《第一书记》上映时,早早地就赶到影院观后这部触动每一个心灵的片子。

《第一书记》的原型就是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2004年2月,沈浩同志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虽然很多人已经看过很多沈浩同志的事迹,但是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在一个长长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那所有观影的人们都安静了。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厨房、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 这些符号,很快勾引了回忆。而修路、建房、迁坟等等情节,也是熟悉的故事。

与以往的宣传资料不同的是,电影真实客观的记录了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与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基层工作者的形象。从电影的序幕一拉开,我已觉不出自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就好似走进凤阳小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乐一同起伏。

这是一好电影,一个由好演员、好导演、好团队用心演出的好电影。我为沈浩自豪,为正在奋战在农村基层的人们自豪;为自己曾是一名基层干部而自豪,也为没能用更执着的行动留在需要的农村而深思。

热血铸就英雄魂,浩气长存天地间。这就是在观看了沈浩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我的第一感受。沈浩出生于安徽省萧县圣泉乡孙秦庄行政村,为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04年到小岗村工作以来一直为小岗村的发展兢兢业业,先后为村里修了公路、为散居的二十六户村民集中盖了住宅楼并在村里成立了大包干纪念馆。2009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岗村动容。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他的事迹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走进了每个人的心中,令人感动,让人难忘。 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六年来,沈浩为带领着小岗村做了太多的事。农家乐生态游促进小岗村振兴发展,“大包干”纪念馆每年接待各地游客万余人次„„他敢于担负起“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精神,积极探索科学发展道路,促进了小岗又好又快发展。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样,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业绩。涓涓情感的细流,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迹此时如春雨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因为我热爱农村才会选择为农村服务这项工作,在认真学习了沈浩书记的事迹之后,我不禁深思,为什么这样一位处级干部会坚定不移的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农村的事业呢?看到小岗村的现实面貌以及强劲的发展势头,我懂得,这是一种热爱,是一种信念,更是人生的一种价值体现!

激动人心的报告,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每一位听众的心灵都得到了净化,精神都受到了洗礼!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奉献农村,学习沈浩同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农村就像一个大舞台,沈浩书记无疑在小岗村这个舞台上展现了他人生最壮丽的一幕,而我们,没有理由退却,我们必将踏着沈书记的道路坚持走下去!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凛冽寒风,悄然带来的是您离别的脚步,但我们所有的爱,都将伴随你青春的脚步,让梦想绽放,让我们的热情在广褒农村绽放,在广大农村必将有千千万万个“沈浩”!

推荐第10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任重道远

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措施。作为“第一书记”的幸运儿,要兢兢业业做好党交代的工作,秉着干事业的精神,担当起整治软弱涣散、建强基层组织、改变农村面貌的重任

心在基层放第一。 “把自己当泥土,让众人踩出一条路”“第一书记”下基层,脱掉机关干部光环,放低姿态,摒弃优越感,视基层为实验工厂,把群众当学习对象,把基层当成自己的家园。“第一书记”要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摸清基层的具体情况,以乡村为家,以乡亲为亲人,与草根民众和生活环境融为一体。如此,才能解群众之忧,救群众之急,获得群众的信任、支持与帮助,争取在基层铺垫沟通的良好环境。 解决问题是关键。 “第一书记”安排,就要解决基层的问题。“第一书记”要树立正确的基层处事观,既要从战略上考虑,把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作用发挥难、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落后等突出问题找准,把措施用实,比如解决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差的问题,就以开好每一次“三会一课”为突破口,也在从战术上重视,与群众一道解决每个问题,大至一田一地,小至一针一线,保证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谋发展是要义。 农村建设就要发展经济。“第一书记”要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利用自身和周边环境各种有利优势,为基层优化资源、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带活经济,既要争取村民群众发挥自己的热忱,也要给予基层创业一定的指导,团结各方面力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书记”任重而道远,不仅是对责任人的考验,也是给基层与优秀群体间上下互动的机会,担当起“第一书记”的重任,才能不愧“第一”。

第一书记的基本条件是:政治素质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敢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开拓创新意识强;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主要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人民团体、中管金融企业、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高等学校,每个单位要向定点扶贫单位至少选派1名第一书记,为基层作出示范。

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任务是: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要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注意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

第一书记任期一般为1至3年,由县(市、区、旗)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要加强第一书记考核,关心关爱第一书记,确保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通知强调,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党委组织部门要牵头组织,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农办、扶贫等部门要开展涉农、扶贫等政策和技能培训,加强业务指导。要保证第一书记工作经费,加大支持帮扶力度。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选派工作,力戒形式主义。(特约记者 仲组轩)

第11篇:第一书记

11月11日下午,根据区队的安排,到矿俱乐部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该影片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迹为原型,真实而深刻地塑造了沈浩扎根基层、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光辉形象,讴歌了其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崇高品格,展示了当代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观看后心灵上受得极大的震撼。

最让人感动的是小岗村人的三按红手印。三按手印留沈浩,这是农民最质朴的表达。沈浩的一生虽短暂,所做的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对百姓来说又是最重要的事,他全心全意为人民,和百姓鱼水情深,一心为民谋幸福,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是他的伟大和崇高,他是党员的骄傲,党员的榜样,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从沈浩身上,我们看到这不是一句口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党的基层干部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那颗赤诚火热的心,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信。“红手印”不仅是小岗村村民对沈浩的诚意挽留,也是他努力工作的优良成绩单,更是对他为了小岗村的发展舍小家为大家,不辞辛劳兢兢业业的最佳褒奖。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把沈浩同志作为一面镜子、作为一把标尺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和境界,学习他勤奋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学习他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的不懈追求,学习他情系小岗、为民爱民、克己奉公的优秀品格,时刻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放在心坎上,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创先争优,努力争当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11月7日下午两点,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在1122教室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从电影开始到最后,我一直被主人公沈浩一心为民的精神所吸引。

《第一书记》的原型就是中国优秀党员沈浩同志。沈浩是一个老实人,在安徽省财政厅十八年原地踏步,他不愿浪费光阴,他想为群众办实事,去真正实现一个党员的价值,所以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凤阳县小岗村,与这个“十大名村之一”一起“突围”,一起成长。电影开篇便是现在凤阳古城的一个特写,电影中一直用过去的小岗与现在的小岗做对比,以此来体现沈浩同志对小岗村的一片良苦用心。小岗村的村民一开始对沈浩的到来是否会带动小岗村进行“第二次改革”没多大的信心,他们甚至排斥这位一心一意为小岗服务的普通党员,随着电影情节发展到最后,小岗的每个村民把奔小康的心愿都寄托在沈浩身上,他们用“红手印”一次次的留住他,他们愿意为了整个小岗村的发展与沈浩一起排除万难,奋勇前进。

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赢来的大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凝聚的力量?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源于人民无限需求的动力?是沈浩!是一名普通党员!是他做了“很多人能做而没有做,他做了”的事!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从沈浩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在自己的学习工作中,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对学习的责任,对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今天,我在沈浩身上学到的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将会在我的学习工作中一生受用,而他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也给党员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

沈浩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有整整一年的时间了,11月4日,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统一安排,组织了部分大学生村官、选派干部观看了反映沈浩同志在小岗村6年奋斗历程的先进事迹《第一书记》。影片情节感人、催人泪下,以生动的影像像我们展现了一个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使得我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影片以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离开我们作为开头,以倒叙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沈浩同志在小岗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初到小岗时,沈浩同志面对村民的质疑,开展了逐户逐家的访谈,很快与村民打成一片,融洽了村民关系。并既讲原则又讲方法,通过法律手段收回了村民杨德福霸占的集体资产的铲车,侧重反映了沈浩同志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为了小岗的发展,为了小岗的“触角”伸向外界,沈浩同志不辞劳苦,磨破了嘴皮,在铁道部、上海局等部门奔波,终于使领导感动。京

九、京广铁路双向列车为此为一个村停车45分钟。当我看到村民在合拢的高架桥上欢呼雀跃时,我心中感到深深的震撼,是沈浩的执着才将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这是怎样的精神?影片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情节。当沈浩在百忙之中难得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时,得知小岗村五保户吴奶奶儿子的坟被少数村民强行迁移时,沈浩同志立即冒着大雨赶往小岗,在雨中,吴奶奶那无助的表情被刻画的入木三分。沈浩同志仿佛是其亲生儿子一般,执着的要为其儿子披麻戴孝,他的诚信最终感动了吴奶奶。是啊!一个诚心对待群众的人,群众当然是最爱戴的。特别是影片临近尾声时,村民淳朴的笑容、热闹的场面,沈浩真正的与群众打成了一片。真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虽然这些事情我们都很熟悉了,但每次观之,心里都受到更大的震撼。整个影片,使得沈浩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楷模。 作为一名选派干部,沈浩何以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何以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认可?正如影片中“崔厅”和沈浩在小岗村漫步时说得那样,“你是将这当成了自己事业”。是啊!沈浩同志将组织的重托,当成了锻炼的平台,奉献的舞台、展艺的戏台,他扎根基层,无怨无悔,始终怀着一种责任在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能够做到一心为民、扎实工作。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官,就是要将农村广阔天地作为自己锻炼的平台,扎扎实实为村民做些实事好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大小的,我们可能无法像沈浩那样为本村跑项目、争取资金。但我们只要扎实工作、甘于奉献,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我们也将无愧与自己的选择。 毛主席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影片中沈浩也说到“做官是为了做事、做事不能为了做官,如果做事是为了做官,那么事情也很难做好”。我们应该做个怎样的村官,我想这些话已经给了我们生动的诠释。在农村,我们只有俯下身子,深入群众中去,心无杂念,才能真正做到加强组织、服务农民、促进和谐、历练人生。只有扎扎实实为村民办实事、好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才能真正得到群众认可。影片的结尾再次让我们震撼,”红手印映出一个大写的人,万世根本是做人,做大写的人……”,小岗的四次红手印必将永远载入史册。 沈浩的精神令人仰止,在观看的影片的过程中,我经受了洗礼,经历了感动。今后也将继续将这份感动带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去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沈浩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勇当先锋。(

周三下午,学校组织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影片的原型是小岗村的党支部书记沈浩,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2月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工作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

在看这部影片之前,已经听说过沈浩同志的事迹。2010年的“感动安徽”,就曾看到沈浩同志苍老的母亲、悲痛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那时,沈浩同志的事迹就深深的打动了我。今天,有机会能够从影片中再次了解沈浩同志的事迹,是一个非常难得而又珍贵的学习机会。

影片不但如实的记录了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迹,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沈浩一开始想到基层干一番事业,在别人看来只不过是想去“镀镀金”,获取升迁的资本,而他确实开始也有这样的考虑,想通过在基层干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到了小岗村之后,面对的乡亲们同样的质疑,沈浩用实际行动获取了乡亲们的认可,自己的想法也发生转变,他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小岗村之中,从以前的小家变成了现在的大家。经过了三年,村民齐心按了98个红手印请求沈浩在留下干三年,过了三年又齐心地按了第二次红手印请求沈浩能为小岗村再留三年,沈浩心里有着对妻子、女儿的愧疚,有着对他的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无法照顾的愧疚,但当他看到时那一双双对他期盼的眼神,最终还是选择了小岗村。当沈浩为小岗村的发展心力憔悴,猝然长逝的时候,小岗村的村民第三次按下了手印,用他们纯朴赤诚的心,用对沈浩的爱来挽留沈浩,不想让他远走。这是农民最质朴的表达,这三次的手印深深地感动了我,也许我们一生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一心一意地为人民谋幸福,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这事比什么大事都要大,这才是最根本的大事。沈浩,你是党的骄傲,党员的榜样,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现在我是一名在校生,以前认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过于空泛,看过影片之后,我的想法改变了,“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它可以在我们普通的生活中实现。作为学生,努力学习,认真科研是为人民服务,团结同学和热心公益同样是为人民服务。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这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信念,是共产党员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半年前,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更要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沈浩同志不正是这样一个很好的榜样么。无论在学校,还是在以后工作中,沈浩同志永远是我的标尺,我的榜样!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沈浩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第12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观后感

1、计划对于人的成功是必要的,缺乏计划性的行动是一种冒进,一种不负责任的莽撞。沈浩在小岗村的第一次见面会能取得村民的初步信任,就是其计划性的体现,他能叫出村民的名字,这是给人的第一个好印象。人在不认识的情况下,被其它人叫出名字,会有两种反应:一是诧异,一是高兴。这表示自己已经在那人眼里获得了认可,尤其是上位者眼中。

2、沟通的必要性。沟通是人类交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有效沟通在矛盾中显得成为必要。一个当权者,一个有可能对他人构成威胁的当权者,如何将可能给下位者带来的无形压力弱化,使自己能融入其中,使自己的施政计划得以实施,以保障整体利益的同时又减小损害个别人的利益带来的冲撞,沟通与化解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沈浩在面对小岗村的矛盾时,首先是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源头入手,从最有公信力的三个老人入手展开沟通,使自己改造小岗村的想法得以实现。

3、任何时候实干都是成功的第一要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夸夸其谈的人谈得越多,失误也就越多;而一个当权者带头人如果空谈,那只会让手下人在不断看到希望的时候也会不断地体会失望,久而久之,当权者变成孤家寡人,手下人变成一盘散沙。沈浩是以实干来打动小岗村的百姓

1 的,他为村里做的第一件事是修路。而这不是他第一个面对这样的问题,问题是他第一个真正想将这件事做好,而且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让村民看到了他是真心地为小岗村好。中国的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管理的百姓,只要是让他们看到带头人是真正地为他们好,他们将心比心也会支持他的工作。

4、人没有完人,人不会真地无私,大公无私地人只会得到大家的景仰,而不会产生学习的冲动,因为一个离我们太远的人是无法走入普通人的心灵的。沈浩对老人的孝,对妻女的爱,是一个真男人的表现。这种表现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个人,一个真实地人,一个接地气的人,他离我们并不远,他就是路的那一边向我们挥手,我们过去就能和他说话,就可以看着他照亮我们的路,陪着我们一路向前。

第13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观后感

看过了电影《第一书记》,沈浩叔叔的事迹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对我做人、做事的启发。沈浩——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却用他不大的官做起了那么大的事。他用他的热情、真心、恒心肩负起小岗村崛起的重任。他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带着小岗村的村民义无反顾的奔向光明的未来。他说过他亏欠家人的那份只能通过多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一个以群众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的干部不禁激起了我对他的尊敬!普通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很生活,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没有惊天壮举,没有枪林弹雨,也不是高大全。虽是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家长里短的琐事,但都是老百姓需要、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也都是不容易解决的难事。沈浩同志始终秉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和信念,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拥护,称得上是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开拓进取的领头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影片以凤阳县的古城墙的写意镜头,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开头,\"万世根本\"四个字深深映入我的脑海。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故事情节紧凑、真实可信;没有口号、没有标语,没有说教,人情味十足,符合常理。以小见大,细致的描绘出一幅幅沈浩忙碌在人民群众中的身影。 有一幕让我很感动,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况,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家庭情况,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仔细认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后沈浩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各家的具体困难以及村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通过收回村里集体财产、帮助贫困户、为小岗村修路、修大包干纪念馆、为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迁坟等一系列事迹赢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爱戴。 同时,我深深的折服于他不放弃的精神与那股自信,在铁道部部长试探性的问询下,他坚定的回答道三十分钟保证完成任务。这样的坚定不但来自于他对自己的自信,也代表着他那颗始终与村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心。他用行动让村民爱戴他,信任他。吃年夜饭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会忘记,村民们轮流用手机给沈浩的妻子和女儿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为拥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骄傲,女儿也为拥有这样一位爸爸而自豪,而影院中的我更是几度落泪。\"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句话后我潸然泪下,为一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学习。

平凡的人生闪耀共产党员的魂,坚定的信念成就辉煌的小岗村;沈浩放弃相对优越的城市生活,投身基层,在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岗村,把爱和希望留在了小岗村,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也奉献给了小岗村。沈浩同志鞠躬尽瘁、一心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我,沈浩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沈浩自豪,为基层的广大干部自豪!作为一个小小的我,我要努力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一条开启民心的通村公路,一场隆重特殊的葬礼,一顿热闹特殊的年夜饭,一次又一次挽留的红手印……正是这样的一个好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执著与真诚,凝聚了小岗人的心,感动了小岗人的情。\"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绝不叛党。\"沈浩同志做到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虽然沈浩同志已离我们远去,但从他身上学到的,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正如影片结尾沈浩女儿说道:\"你虽然走了,但小岗村还在,和你吃过饭、说过话的人还在,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坚强勇敢的性格,延续了沈浩书记的伟大精神,使我备受鼓舞。我们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样,不计名利,不谋私利,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负组织对于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为人民务实、清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作风。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他就是人们的好公仆--沈浩。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 作为学生会干部的我,深深的被沈浩的事迹触动。真正的认识到作为一个干部在乎的不应该是头衔,而是能在这个岗位上办多少有价值的事;作为一个干部心系的不应该是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是能为我所服务的对象谋取多少利益。我很喜欢电影的主题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人心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向往的是一种以物质财富为目标的人生,而沈浩展示了另外一种简单的、纯粹的人生,以及这种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留给我们的启示却是无尽的。

第14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观后感

影片《第一书记》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责任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普通干部,2004年2月,他积极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他有车有房,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适,本可以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小岗,这种选择意味着压力,承担着责任。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人生\"干点事业\"的一个机会,他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要利用\"小岗村这张名片\",既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同时创造社会的价值。

有一幕让我很感动,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况,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家庭情况,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仔细认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后沈浩开始

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各家的具体困难以及村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通过收回村里集体财产、帮助贫困户、为小岗村修路、修大包干纪念馆、为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迁坟等一系列事迹赢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爱戴。

吃年夜饭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会忘记,村民们轮流用手机给沈浩的妻子和女儿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为拥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骄傲,女儿也为拥有这样一位爸爸而自豪,而影院中的我更是几度落泪。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句话后我潸然泪下,为一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学习。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岗村对沈浩同志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沈浩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他深入群众,埋头苦干,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他的感人事迹凝结成一座丰碑,不仅立在小岗村,立在广袤农村,更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

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第15篇:(第一书记)

心安一方踏实做事 必将创造辉煌 舍弃小家心系大家 人民必将爱戴

—观看《第一书记》有感

2010年12月11日,襄樊人民广场营业部员工一起观看了根据真实人物事迹改编的电影《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以小岗村为背景,沈浩书记为原型,他心安一方踏实做事、舍弃小家心系大家,在小岗村默默奉献6年,他的事迹十分感人,崔人泪下。虽然这部电影里星光熠熠,但是,整个影片表现的那么真实,朴素。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真实的小岗,一个真实的“第一书记”。

他从城市到农村毫无怨言,把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小岗村。

作为一名下派小岗村的党委书记,他毫无怨言,放弃了在城市的优越生活条件,到中国最基层的村组织担任书记,这本身就是一种敢于舍弃、甘于奉献的精神。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的岗位都是人生的舞台,都可以很好地发挥人生价值,作为新员工的我更应该在岗位上锻炼和磨练自己,充实自己并为营业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持之以成、不畏困难、敢想敢做,让小岗村成为了新农村科技示范村。

在他刚到小岗村工作的时期,遇到了重重的困难和阻扰,面对村民的不解和质疑,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实际行动取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为了在京沪铁路上架上一座大桥解决小岗村的交通难题,这必须让繁忙的京沪线双向停驶45分钟,这种常人不敢想象的问题,在他的坚持下、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它启发了我们,有了困难、挫折并不可怕,怕的就是你没有持之以恒,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他爱他的村民,爱他的家人,但是为了大家,他舍弃了小家。

他也是一名有感情的人,他深深的挚爱着他的妈妈、妻子和女儿,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他是小岗村的第一书记,他有带领全村人民致富的责任和重担。为了勇挑重担他必须在有限的生命内做成一件一件让百姓满意的事情,这些需要时间和精力,这些需要付出和奉献。他愧对他的家人,但是他是一名当今时代的先锋模范党员。

村里修房顶、修路、下雨看望低保户他都身体力行,当那位吴奶奶在丈夫的坟前哭泣的时候,他不是用官的权势来压制对方,而是用真正的感情在做工作,他感觉自己做了对不起村民的事情,而不是村民在阻碍建厂办企业实现土地集约化管理,他用披麻戴孝的实际情动感染了村民!正是这种大公无私的爱,让小岗村民一次次的红手印留住了这位尊敬的第一书记,验证了百姓对踏实做事官员的大爱!

通过观看《第一书记》,从沈浩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一个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人民利益融为一体的共产党员。沈浩书记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热爱农村、扎根基层、为民谋利”的感人篇章!我从心底里要向沈浩同志学习,学习他的平易近人,稳重务实,头脑清醒,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舍弃小家心系大家。沈浩精神,小岗村精神。他的精神不断激励我前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积极进取,不断学习,以事业为重,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力争把手上的工作做得更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第16篇:第一书记

最近,我院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这是一部描写一位优秀共产党员无私为老百姓造福的真实故事。感人致深,催人泪下。

电影《第一书记》讲述的主人公叫沈浩,沈浩出生于安徽省萧县圣泉乡孙秦庄行政村,组织派他到安徽省小岗村挂职锻炼,任第一书记。2004年到小岗村工作以来一直为小岗村的发展兢兢业业,沈浩到任后,先是搞来了50万为村里修了路,然后又弄来钱给每户村民盖了房子,接着又弄来了钱,每户发放2万元补助。接着就是拉项目,找投资,搞土地流转。在桥梁成功横跨京沪铁路线的一瞬间,我们情不自禁地为小岗村喝彩,也为沈浩的不懈追求喝彩!沈浩在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六年中,真正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的形象。他从来不以一个省派干部的姿态去面对村民,不摆官架子,不说官话,每件事他都身体力行、不辞辛苦。沈浩为了做工作,曾被人打过。六年中,有辛酸、有委屈、有孤寂、有思念,他从不抱怨,从未退缩,他,经受住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最终实现了为小岗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夙愿。

从沈浩的身上,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优秀共产党员就要象沈浩同志那样,有理想、有抱负,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影片中, 从沈浩与同学的谈话就能体会的到。当别人把到农村挂职锻炼当作镀金的跳板时,而他却将热爱的小岗村做为自己人生理想的平台,用新的价值观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沈浩改造了小岗村,也是小岗村造就了沈浩。最根本的原因是沈浩把工作当作事业,不计回报。

“过年了,沈书记要正要回家,一位老奶奶挡住了他,邀请沈书记吃上一口好亲手做的年饭,乡亲们越聚越多,越聚越多,当晚沈书记吃醉了„„”,“当沈书记挂职期到的时候,乡亲们联名摁上了自己的红手印,硬是不让沈书记走,沈浩因病去世,村民们第三次摁红手印请求上级把他永远留在小岗的时候„„”,为什么村民对沈书记有这份深情,有这份感激,那是因为爱。正是沈书记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精神,正是他对小岗村的那份爱、对小岗村人民的那份朴素的深情厚谊。小岗村的人民已经离不开沈书记了。

2009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岗村动容。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沈浩已离我们远去,但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沈浩的事迹已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走进了每个人的心中,令人感动,让人难忘。

沈浩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他付出的,很多事情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不管我们是承认或不承认。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默默地承受着“不能尽孝赡养母亲,不能尽职培养疼爱女儿,更无法去尽一个丈夫的责任”。巨大的繁重的工作压力也日复一日的摧垮了沈浩的身体,可以说沈浩为了“事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有人死的重于泰山,有人死的轻于鸿毛。沈浩虽然死了,但我相信他将会永远活在小岗村每一个人的心中。

电影主题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这也是对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的诠释,沈浩对人生价值

的追求,为我们每一个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树立了一座丰碑,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从沈浩的身上,让我更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给予什么。愿我们的国家出现更多这样勤政爱民的人民公仆!

第17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观后感

看了《第一书记》,无法止住不断往下流的泪水,虽是陌生的电影,但似乎又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岗村书记沈浩的身上,我看到了父亲曾经的影子,沈浩那种不怕困难,排除万难的决心和勇气,正是父亲曾经的写照。

从我出生之前以及工作后的多年,父亲一直在村里工作,担任村书记三十多年,正是他人生中最鼎盛的黄金时期,而他义无反顾的把时间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村事业,以及他始终看得非常重的百姓。我几乎没有一天享受过父亲给我带来的学业上的关注。很多的孩子家长都努力的把自己的孩子往镇里的学校送,而父亲为了不影响同村的孩子,硬是把我放在了自己的村里上学。五年的村小学习,使我永远无法改变平卷舌音的读音,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终身的遗憾。长期放羊式的教学,多少影响了我的学业,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培养。看到从没有双休日的父亲,看到有时为了排洪而整夜工作的父亲,在我的视线里,我原本以为所有的人都像父亲那般辛苦的。但事实上我错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为了工作,如此的竭尽全力,并不是所有人的心中都装着百姓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初为了办村级企业,父亲常常在外面,跑项目、机器安装、质量监督,他都要自己把关,在他艰辛付出的背后,四五个村级企业也开始良好运转。当克服困难,一切都进入正轨时,上面有要求,村级企业要转制。父亲便把一个个亲手办下来的企业一个个的转掉。所有的苦他自己受了,但他却没有享受过一天的付出后的成果。为此父亲从没有怨言,而是转变农民的致富模式,带领农民走上了效益农业之路,他自己主动的种上了葡萄,利用下班的时间进行管理。当农民看到了实在的收益后,也一个个的种上了葡萄、西瓜等各种经济作物,收入大大的提升了。在我的眼中,父亲是一个“损私肥公”的人,后来我家搬到了镇上,村委也搬到了镇上,家与村只有一路之隔,父亲经常把家里的碗、筷、调料之类,拿到村中,但从未见他归还过。好在我们都已经习惯和理解了他的做法。

父亲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别看他在家里或与农民们聊天时,有说不完的话,但在正规场合,他往往会因为紧张而讷言,父亲曾经连续七年被评为市级的优秀党员,支部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支部,他自己也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也成了人大代表。所以采访的次数也较多,但是遗憾的是,当我们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的形象时,却往往较为失望,许是采访时的紧张之故,父亲的镜头也往往只是一个画面,而没有声音。这便是我对父亲的局部印象,我知道我的笔用于写父亲时,尤其是苍白而没有色彩的。也许是近之故,也许父亲在我的眼中,曾经是离我那么远之故。因为他真的不曾给予我们姐妹一些什么学业上、生活上的关爱。抑或年幼的我们不曾体会而已。但是我一直觉得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他的高大体现在他用行动实现了他的事业,他用无声的语言来深深的影响着被忽略的心。当看到别的父亲买大量的玩具,并且时时能陪自己的孩子时,有过羡慕,但是父亲的潜移默化,教会了我们如何认真、执著的对待工作。印象中父亲没有送给我们什么礼物过,其实这便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当熟识我的人一致评价我为:做事认真、执著时。我知道我不仅流着父亲身上的血,也践行着父亲曾经的行动。虽然服务的对象不同,但我也不自觉中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把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看着英年早逝的沈浩书记,痛心疾首;看着已退休的父亲,心怀愧意。做惯了事的父亲,一旦退下来,曾颓唐多年,作为子女为不能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而愧疚万分。因为工作的忙碌,虽然近在咫尺却也没有与他多作交流,为自己没有走进他的内心而自责。

看电影《吴仁宝》观后感

闲暇之余,看了一场片名为《吴仁宝》的电影,本想以此来放松一下前段时间学习的紧张心情,可没想到我却聚精会神地受了近2个小时的再教育。主人公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的爱民情怀,深深打动了我。

吴仁宝,一个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的生涯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倾其毕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领华西人民战天斗地,开拓创新,使华西村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影片虽不催人泪下,也无感人至泣的情节,但给人的信心和力量却是无限的。一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带领一帮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却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每一个场面、每一次举措、每一句话语,无不闪耀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芒!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要说华西村的成功秘诀,如果要写成书恐怕要超几百万字,如果要拍成电视剧,恐怕要拍好几十集,就是上百集也不为多。但,在吴仁宝眼里,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却仅仅用了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实事求是、吃苦耐劳。 40多年的奋斗,八个字的概括。这,说明了什么?„„

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顾群众的反映和当地的实际,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动不动就建形象工程、业绩工程,这里搞汇报、那里谈经验,目的就一个要名要利。而吴仁宝要来了什么?他要来的是老百姓的共同富裕,他要来的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农村。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真的该好好地向吴书记学习。

学习他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气魄。华西村的工业发展,是从“捐粮食、买磨盘、背石块、盖磨坊”起步的。60年代的吴仁宝,他想的是如何节约生产力,搞农副业生产、搞多种经营。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厂。80年代,他想建学校、盖医院,让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里外去看病„„。没有这种超前的思维,没有这种共产党员模范带头的动力,没有这种想干事的气魄,是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产销售总额要过500亿元目标的。难怪邻居红旗村的王书记说:“也不知道他脑子里哪来的那么多点了,今天要干这个事,明天要弄那个事,弄得我们跟着屁股后你追我赶的,拼了命都赶不上”。

学习他致富百姓、着眼未来的胸怀。当初的华西村,总共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地,却被土堆和小河沟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块。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高田塘高田塘,半月不雨苗发黄,低田塘低田塘,一场大雨白茫茫”。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愣是想用15年的时间,开辟出800多亩的田地来。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那么一个信念:总有那么一天,我们家家米缸都是满满的,人人兜里都是鼓鼓的。他常说:“当干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才有盼头”、“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住我们”。正是有了他这种致富百姓的想法和着眼未来的胸怀,全村的社员同志们都挥手高呼:“你们共产党员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一步都不落下”。

学习吴仁宝,还应该学习他运筹帷幄、创新发展的胆略;学习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风范;学习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情操;学习他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的崇高境界„„

报告会上,已是85岁高龄的吴仁宝,也给了自己一个评价:骂我不生气,夸讲不足喜,挫折不泄气,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我要为党为国争一口气。

这,就是吴仁宝,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一个永远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第18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观后感

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实践学习内容,我觉得老师给我们播放《第一书记》,介绍离我们很近的模范人物是很具有的意义的。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他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他就是人们的好公仆--沈浩。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

在看完电影《第一书记》后,我被沈浩的精神感动和敬佩。这部影片之所以被观众接受,是因为它不同于以往“主旋律”影片的特点,而是通过再现沈浩在小岗村工作6年的点点滴滴,着重挖掘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重现了他感人的生活细节。没有脸谱化的“高大全”形象,也不是观众印象中的模式化人物,给我们的感觉:沈浩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普通却不平凡,他用行动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这部影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我们的党从诞生到现在涌现出无数英雄和模范,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到孔繁森„„他们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价值观,而从沈浩身上却表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当别人把到农村挂职锻炼当作镀金的跳板时,正是他勇于超越传统价值观,把小岗村做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价值观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沈浩改造了小岗村,也是小岗村造就了沈浩。

沈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是值得去思考和学习的。

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为群众办实事的村委书记,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他胸怀理想抱负,选择下放基层,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干事业,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将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小岗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短暂的一生。

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一条开启民心的通村公路,一场隆重特殊的葬礼,一顿热闹特殊的年夜饭,一次又一次挽留的红手印„„正是这样的一个好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执著与真诚,凝聚了小岗人的心,感动了小岗人的情。“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绝不叛党。”沈浩同志做到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沈浩在小岗村6年的点点滴滴,体现的是一种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大情怀、大精神。我们要学习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

我觉得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沈浩为榜样,发挥沈浩的精神,将我们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尽可能的都给运用与发挥出来,争取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服务更多的人们。

第19篇:第一书记

>有感

>是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优秀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为依据改编而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称职的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故事,是现阶段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很好的学习材料。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普通干部,2004年2月,他积极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在这六年中,他不畏艰辛、勇于担当,用顽强坚韧的发展精神带领小岗村村民走出一条具有小岗特色的崛起之路。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在小岗村的任职,不是初来乍到时村民口中的嘲讽“为了三年后带着基层实践的业绩回省城升官”:为了修路,他把小岗村村民第一次团结到一起;为了筹集资金修建新的大包干纪念馆他往返于省城与小岗村之间;为了让小岗村走出去,把外资引进来,搭建跨铁轨大桥,他四处奔波祈求;为了解决李奶奶迁坟的事情,他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时刻;还有那只能产奶小羊,那次隆重的葬礼,那次与残疾家庭的对话,那张按满红手印的纸,那次特殊的年夜饭,那个漫长的拜年电话……六年来,沈浩为小岗村的发展做了太多的事。科学种田,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兴工业商贸……使小岗村的村容村貌在这六年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心更齐,观念也更新了,民生得到显著的改善。 他用无私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深入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创先争优呢活动中学习和宣传的榜样。在他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这部影片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我们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样,不计名利,不谋私利,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负组织对于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为人民务实、清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作风。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虽然沈浩同志已离我们远去,但从他身上学到的,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正如影片结尾沈浩女儿说道:\"你虽然走了,但小岗村还在,和你吃过饭、说过话的人还在,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也在……\"

本次支部会议9人全部到齐,大家围绕

>展开了很好的讨论,给自己的党性意识和思想中注入了新的想法。

第20篇:第一书记

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被沈浩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打动。沈浩同志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沈浩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他深入群众,埋头苦干,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他的感人事迹凝结成一座丰碑,不仅立在小岗村,立在广袤农村,更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

感动过后要认真思考,和沈浩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普通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很生活,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没有惊天壮举,没有枪林弹雨,也不是高大全。虽是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家长里短的琐事,但都是老百姓需要、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也都是不容易解决的难事。沈浩同志始终秉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和信念,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拥护,称得上是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开拓进取的领头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万世根本"四个字格外引人注目。电影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故事情节紧凑、真实可信;没有口号、没有标语,没有说教,人情味十足,符合 常理。总之,这是一部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好片子。

一是真实。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我们现实中都可以找到,而且是不用特意去找。例如,沈浩在去小岗村之前,在省财政厅工作时,每年的考核都是基本称职,和全国大多数公职人员没有区别,影片没有把他塑造成多么与众不同的人物。当沈浩为给小岗村修通乡亲们期盼30多年的公路,要在繁忙的京沪铁路线上架桥,必须到北京铁道部找人特批时,照样拿着大包小包礼品,符合现实中的人之常情。

二是感人。沈浩用实干感动了同学、用真诚感动了小岗村村民、用业绩赢得领导的赞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书记光辉形象。如果说挂职三年有"镀金"嫌疑的话,那么挂职六年还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镀金"就转变为"真金"。

三是让人信服。众多影视明星在影片中再现了沈浩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带领大家建设小岗村的生活片段,使观众信服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万世根本是做人。

7月21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片中讲述了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任职期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将他留任的感人事迹。

可能由于我自幼生长在农村,当影片片头音乐响起时,一张张纯真质朴的脸、一条条泥泞的小路、一群群牛羊、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帘,这种感觉早已不是看电影,而是身临其境,与沈浩一起进入了小岗村。

有一幕让我很感动,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况,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家庭情况,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仔细认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后沈浩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各家的具体困难以及村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通过收回村里集体财产、帮助贫困户、为小岗村修路、修大包干纪念馆、为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迁坟等一系列事迹赢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爱戴。

吃年夜饭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会忘记,村民们轮流用手机给沈浩的妻子和女儿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为拥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骄傲,女儿也为拥有这样一位爸爸而自豪,而影院中的我更是几度落泪。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句话后我潸然泪下,为一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学习

影片《第一书记》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责任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普通干部,2004年2月,他积极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他有车有房,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适,本可以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小岗,

1 这种选择意味着压力,承担着责任。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人生"干点事业"的一个机会,他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要利用"小岗村这张名片",既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同时创造社会的价值。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岗村对沈浩同志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2010年7月21日上午单位组织观看电影《第一书记》,观看前从同事那里得知影片挺感人,看的过程我也一直在流泪。我不想谈影片反映出的沈浩同志作为第一书记的感人之处,也不谈电影成功之处。我想谈谈电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的一些问题。首先,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的考核年年基本称职,这反映出单位的考核制度流于形式,选拔干部存在一定问题,起不到激励人才、发现人才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这些现象好好反思一下,怎样创新我们的选人、用人制度,给想干事、能干事的同志一个舞台,给一心为党的同志一个肯定,才能激发出干事业的热情和动力。其次,一句村官的流行话语"不干,不好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干好了,啥意思?",反映了一些挂职锻炼的干部的混日子的普遍心态,也反映出这一制度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既然组织上安排,选拔下去挂职锻炼,应当说是要选拔有能力、有培养前途的干部,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至少是为新农村建设带去新的理念。那么他们不管能力大小,首先应该是实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的人,这样的人也才能一心一意为单位办事。只想个人升迁的人,是不会把单位的事当成事业来做的,这样的干部真能担当重任吗?而我们选人用人的原则也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用人唯亲,只看表面,不看内里。有的甚至带病提拔,这就更是有问题了。单位内部监督不利,有的人侵吞国有资产、贪污腐败,有的人不敢同丑恶现象作斗争。小岗村存在那么多年的少数人霸占集体财产,几届村支书无法解决就是一个证明。因此我觉得选人用人不仅要看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还要看一个人的品德和素养。平凡的人生闪耀共产党员的魂,坚定的信念成就辉煌的小岗村;

眼含泪水又心情激动的看了根据安徽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事迹改编的电影,影片真实客观反映了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生活,沈浩同志放弃相对优越的城市生活,投身基层,在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岗村,把爱和希望留在了小岗村,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也奉献给了小岗村。沈浩同志鞠躬尽瘁、一心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我,沈浩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为沈浩自豪,为基层的广大干部自豪!作为一个小小的我,我要努力工作,做好本职工

观看了影片使我切实地了解到沈浩书记是一个尽心竭力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始终做到以人民的事情为第一,无论村民们有任何困难,他都以最大的力量投入饱满的热情,一心想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为村民们争取时间,帮助小岗村铺修了公路,更促进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小岗村民们的收入水平,作为一名选派干部克服了种种困难,心系群众,提高农村群众自身素质,带动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片尾沈浩书记的女儿在演奏钢琴前说了一段话深深感动了我,其中一句"大家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坚强勇敢的性格,延续了沈浩书记的伟大精神,使我备受鼓舞。我们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样,不计名利,不谋私利,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负组织对于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为人民务实、清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作风。

"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为群众办实事的村委书记,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他胸怀理想抱负,选择下放基层,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干事业,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将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小岗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短暂的一生。

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一条开启民心的通村公路,一场隆重特殊的葬礼,一顿热闹特殊的年夜饭,一次又一次挽留的红手印„„正是这样的一个好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执著与真诚,凝聚了小岗人的心,感动了小岗人的情。"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绝不叛党。"沈浩同志做到了,他用

2 自己的生命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虽然沈浩同志已离我们远去,但从他身上学到的,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正如影片结尾沈浩女儿说道:"你虽然走了,但小岗村还在,和你吃过饭、说过话的人还在,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也在„„"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他就是人们的好公仆--沈浩。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

沈浩在小岗村6年的点点滴滴,体现的是一种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大情怀、大精神。我们要学习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心系群众,服务为民,以沈浩事迹为榜样,以沈浩精神为动力,始终保持一股迎难而上的勇气,始终保持一股敢为人先的锐气,始终保持一股干不上去誓不罢休的志气,振奋精神、凝聚发展合力,努力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积极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和地科院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沈浩原来在安徽省财政厅,一个体面的公务员,工作了十八年职位没有进步,按照世俗的标准,他是平庸的。来到小岗村做第一书记,沈浩有了财权和人权,开始做事。很多主旋律电影会为了突出主题而艺术化地处理主人公的现实生活以拔高主人公的形象,但我相信《第一书记》的内容是忠实的,有这样的人,一直默默无闻,某一天找到平台,充满激情,奋不顾身。"党的好干部"或者"人民的好儿子",只是一个结果或者附属品,根本的原因是沈浩在把工作当作事业,不计回报持续付出。一方面看,壮志未酬、事业未竟,沈浩的人生并不圆满;老母尚在、女儿年幼,沈浩的人生充满遗憾;但另一方面,沈浩短暂的人生找到了全情投入的事业和挥洒自我的舞台,这一点上,沈浩是幸运的。

我很喜欢电影的主题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人心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向往的是一种以物质财富为目标的人生,而沈浩展示了另外一种简单的、纯粹的人生,以及这种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留给我们的启示却是无尽的。

我们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党性原则、群众观念和优良作风转化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沈浩同志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不图名不图利,只是想为人民做点事,他全身心的付出和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改变了小岗村的经济面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践行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理想和追求,为广大党员树立了榜样,是"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当代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为社会和谐和进步树立了典范。沈浩的精神与品质是永远激励我们坚定信念、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科学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

怎么让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沈浩和小岗人在思考,该发展什么、突破什么?这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同思考。

沈浩带领村"两委"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拟订了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小岗村将形成"一环两轴一点九区"的规划结构,对现有村庄进行整治,包括建筑外立面、村容村貌整治,进而小岗将建设成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尽管我没有在家乡安家落户,但是也非常关心父老乡亲的生活。对比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河南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1)房屋拆迁过程中建新房,补偿款很难落实。国家补偿落实到农民手中的一部分资金微乎其微,剩余的一部分对于大部分农村家庭来说就是大问题。部分地区以银行贷款的形式给农民盖新房,这些贷款无形中成为农民的负担,造成农民势必返贫;(2)部分耕地被划成宅基地,而老的宅基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成为耕地,农民在这个过程中的土地被荒置和剥夺;(3)农民返贫,进而造成农村的不稳定。这些问题都需要农村领导和带头人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和落实的过程

3 中进行思考。

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希望是好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更细致一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尽量不要让农民离开土地,如果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有技术的农民能生存,没有一技之长的怎么办?因此,农村基层领导只有真正像沈浩同志那样,心系农村,才能让农村的改革发展走向致富之路。

看完电影《第一书记》,我被沈浩的精神感动和敬佩。这部影片之所以被观众接受,是因为它不同于以往"主旋律"影片的特点,而是通过再现沈浩在小岗村工作6年的点点滴滴,着重挖掘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重现了他感人的生活细节。没有脸谱化的"高大全"形象,也不是观众印象中的模式化人物,给我们的感觉:沈浩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普通却不平凡,他用行动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这部影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我们的党从诞生到现在涌现出无数英雄和模范,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到孔繁森„„他们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价值观,而从沈浩身上却表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我看来沈浩同志和我们身边的同志是何等的相似,沈浩在合肥的省财政厅,是一个有十几年工龄的科级干部,他工作稳定、生活优裕、有房有车,与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放弃安逸,前往农村成就一番事业?尽管他在小岗村只有6年时间,但他的作为为何让那些朴实的农民三次按下红手印而深情地挽留?因为沈浩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共产党员,他不愿在机关里平平淡淡地度过为党工作的时光,他到小岗村是因为那里是他的舞台,他在机关无法实现的很多想法在那里可以实现。他并非是要去小岗村做牺牲、做奉献的,而是在那里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的追求。6年里,他失去的是家庭的温馨、对孩子学业的帮助、对老母亲的尽孝,而他得到的是小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小岗人的信赖。

从某种意义上,对于那些有理想有抱负,但一生却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的人来讲,沈浩是幸运的。当别人把到农村挂职锻炼当作镀金的跳板时,正是他勇于超越传统价值观,把小岗村做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价值观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沈浩改造了小岗村,也是小岗村造就了沈浩。

沈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是值得去思考和学习的。

2010年7月21日上午,院里组织机关党员职工观看电影《第一书记》。沈浩--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我在2010年年初的时候就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当时全国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沈浩的突然离世带给小岗村、带给中国共产党的不仅是亲人离去的伤心,更是群众的一种损失。看了电影《第一书记》以后我觉得导演将沈浩这个人物刻画的很生动、到位,让我们走入了沈浩的真实生活中,沈浩的内心世界中,再一次的被他无私为人民的奉献精神打动。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对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有感情。沈浩同志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我们所有党员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对待组织?如何对待人生?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即将于今年的11月份转为正式党员,我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真正地实践"三个代表",像他那样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踏实干事,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与担负好自己的责任。

电影中小岗村发展由缓慢不前到迅速壮大,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到经济富裕物质充裕,这变化的道路也是沈浩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汗水之路。6年来,小岗村家家都住上了新房;6年来,小岗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近两倍;6年来,小岗人的观念变了,心更齐了,发展思路清晰了,如今的小岗村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几万人。一切的美好生活刚刚开始,可是沈浩却累倒了,倒在了他无限热爱的那片土地上。影片中最后,沈浩的女儿深情的话代表着沈浩生命的延续,沈浩精神对后代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因为沈浩事迹来到小岗村当村官,是沈浩精神的延续;片尾曲更是娓娓道来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听着《做人》,在音乐中永远的悼念一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沈浩。"红手印映出一个大写的人,万世根本是做人,做大写的人„„"

7月21日上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机关组织下,我有幸观看了这部反映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的电影《第一书记》。

观影之前,我在电视和网络上就已多次看到关于这部影片的预告,电影从主演到配角都

4 是由知名演员来承担,当时心想不会是一堂众明星露个脸、大段说教堆砌的"政治课"吧。然而,随着电影开始,凤阳县的古城墙在一个长长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悠然的音乐响起,我的心情渐渐平静了下来,慢慢融入到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的真实人生之中。

影片没有刻意强调农村生活和工作的"苦哈哈",而是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生活的六年,其中的困难和艰辛,成功和收获一一道来。把这些真实地通过电影呈现出来,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观众能够接受的真实的沈浩。电影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最终我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对当年的小岗村牌坊、大包干纪念馆我的记忆是模糊的,而当代的沈浩故居、红手印却通过这部电影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影片通过平实的纪录风格让我相信,世上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尽力,尽力遵守做人的原则,尽力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尽力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看过影片《第一书记》,与大家一样,深为沈浩同志的一生所打动,感谢影片的编导和演员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这样一位具有时代特色和鲜明个性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形象。然而感慨之余,心中似有些许不平。尤其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他(沈浩)整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可心情却总不是那么愉快。"(大意)也许正是这些看起来并不经意的话语,却道出了个中的酸甜苦辣和真情实感,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共产党员是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但在关键时刻、在大局面前,他们总会做出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党的事业、人民的呼唤。沈浩同志用他短暂的一生诠释了这样的道理,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要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他抛家舍业、以苦为乐,造福于小岗村一方百姓,擎起了建功立业的一面旗帜。他正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所赞扬的那样一种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影片结尾,沈浩的女儿旺旺一弦琴声,唤起众人无限思念,同时也深深地表达了女儿对父亲那种忘却自我、追求大爱宽广胸怀的敬仰和缅怀。"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愿沈浩精神长存,愿所有的共产党员、特别是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带头做一个大写的人。

我与同事在地质礼堂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我也接受了一次党性教育。

该剧通过沈浩同志的优秀事迹,艺术地再现了他在小岗村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排除干扰,真心实意帮助小岗村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感人故事.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沈浩同志的追求,他抛下城里优越的生活、家庭和事业,来到农村踏实做人、勤勤恳恳做官最后累至心脏病复发,他逝世的画面令在场观看的我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通过观看《第一书记》,我认真思考了片中沈浩同志的心路历程,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广大群众党员学习的榜样是出于两个字:踏实。该剧具有很强的警示教育作用,腐败分子之所以腐化堕落,沦为阶下囚,关键是他们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失去了做人和做事的底线。通过观看此片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一个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里,如果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失去理想信念,就会走上违反党纪国法之路。我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以沈浩精神为动力,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做让党、让群众放心的共产党员。

小岗、大包干、红手印„„历经三十多年的传诵和洗礼,这些符号已经成为烙刻在勤劳善良开拓的中国人心中永远不曾离去的印记。今天,沈浩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无愧天地和百姓的奋斗,给我们心中不曾离去的奋斗史诗中,增添了"第一书记"崇高的形象。

他传承的是奋斗的精神。他把到小岗村工作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看成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他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给小岗村民带来了盼头。大包干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他演绎的是奋斗的感动。他官不大,责任却很大,他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扑下身子和小岗村民一道吃苦,把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当作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奋斗的动力,用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

他展现的是奋斗的光辉。他上有老母,家有贤妻和挚女,常年不能和家人团聚,爱家却不能顾家。他三年又三年,以任劳任怨、无私无畏地为百姓干好事、干实事来弥补自己对家人的心灵愧疚。"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生命何等的光辉!

他将有限的生命化为对人民、对事业无尽的奋斗,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离去,沈浩--第一书记。

5 朔州市山阴县口子梁村地处雁门关外,自然条件艰苦,经济相对落后。 22年来,彭云同志在全村青壮劳力争相外出务工、村里党员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扎根山村,替民主事,为民服务,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村民,是群众离不开的 “主心骨”、科学发展的“带头人”、积善成德的“活雷锋”、诚实守信的“硬骨头”。 彭云同志是朔州市山阴县下喇叭乡口子梁村人,1960年5月出生,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至1988年担任口子梁村团支部书记,1989年1月至2005年12月担任口子梁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12月起兼任村委会主任,是山阴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多年来,他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把百姓的冷暖挂心间,他是一个平凡诚实的人,他是一个伟大而高尚的人,他与现实社会好多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尔虞我诈,贪婪成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是我们山西人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高贵品质,学习他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负责的高尚情怀,学习他一神浩然正气、光明磊落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尽职尽责、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我一定会以彭云同志为标杆,真情、真心、真切为职工和社区居民服务群众服务,把点点滴滴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对党忠诚,对企业负责,对上级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尽心尽力、恪尽职守,真抓实干。面对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带领职工群众挖潜增效、降本增盈,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在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努力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稳定员工队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先进、争当优秀,创造出新的业绩,展现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