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6: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老榆树”村的“黄土书记”

——记博州州直机关党工委、州党委编办驻博乐市达勒特镇套特村、托管套特哈日乌苏村工作队长、套特村第一书记罗魁

“不给组织丢脸、不给村上添乱、不让群众失望。”这是来自州直机关党工委的套特村第一书记罗魁向全村党员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工作实践中,他坚持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地位,用产业发展、基础巩固、精确扶贫的实效赢得了各方认可,用满身尘土赢得“黄土书记”的称号。

组织发动——团结力量决战脱贫攻坚

“套特”在蒙语里是“树”的意思,套特村就是这样一个有很多老榆树的村子。这个村子问题很多,人多地少、产业单

一、人口结构老龄化,村民行路难、饮水难等等,面对这诸多问题工作队队长、套特村第一书记罗魁没有急于修路搭桥、治渠引水、发展经济,他深知:“团结就是力量,组织就是核心”,“要发展必先强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他首先从抓班子带队伍入手,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着力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在班子建设上,他坚持干部日常坐班值班,建立干部考勤、困难诉求台账,服务群众工作台账,明确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责任分工。在队伍管理上,建立《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实行党员奉献积分管理,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1 用。在事务管理上,他实行党建工作、扶贫帮困、日常事务干部领办项目制,推行“周一例会”,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在村民管理上,结合《村民积分管理办法》发动促进各项村级事务和活动开展到位,及时将党的关怀、上级政策、扶贫思路、具体措施向党员群众公开,动员团结在外成功人士、驻村企业共谋脱贫规划,获取各方支持。

“罗书记经常给党员讲党课,带着我们一起想办法。„书记领着党员上,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彼此信任、党群同心,这样的局面不怕套特富不起来!长、党员王新军说。

项目推动——千方百计筑牢发展基础

想到说到还要做到。要想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套特村除了一条破烂狭窄的主干道是有路灯的沥青路以外,其他所有巷道都是没路灯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村民出行很不方便。饮水更是困难,自来水管不通水,地下水枯竭,一到夏季就上演棉花和村民争水井的场面。经走访了解,群众最急最盼的事就是解决道路和饮水问题。

找到“病因”,他决定把脱贫攻坚“第一针”打在村上的道路建设上。他一遍又一遍查看每一条巷道,一趟又一趟带着村干部到镇上、市上跑部门、报项目、找政策、要资金,一个月内,穿破2双布鞋,终于争取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650万元,兴边富民道路亮化项目50.05万元,启动了13公里巷2 ”村民小组道硬化亮化项目建设,规划实施套特村自来水启用工程。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他雷打不动每两天到现场查看一次进度,安排4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工程协调监督,并邀请交通、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实地检查指导,确保为群众修好放心路,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罗书记经常这样,一双布鞋,满身黄土。在工地上总能见到他,吃了不少苦哟!”套特村群众如是说。

在他的争取和协调下,套特村共争取到位项目资金69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个,完工3个,硬化巷道13公里,夜间路灯覆盖两村全部居民点,种植经济林3000米,解决了夏季灌溉占用居民饮用水井等一批遗留问题。

党群联动——因户施策落实精准脱贫

基础设施改善了,26户54名贫困群众的脱贫之路又摆在了他面前。套特四村王福庆64岁,患有脑血栓,晒太阳时间长就会头晕,配偶侯玉萍现年63岁,患有尿失禁(膀胱摘除),常年用尿不湿是家里最大的开销。因为干不了重活,家庭收入很少,打算种点劳动强度小、经济效益好的作物又没技术、没资金。套特2村的朱华介半身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养子张恒博因为年少家穷被迫辍学打工,现在没技术没资金也没成家。长年医疗费用使这个家庭陷入困境……全村像王福庆和朱华介一样因病、因残、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致贫的群众占了大半。

路子很明确。要克服重重困难,只能整合党组织和社会3 各方资源,精准到户、因户施策。他将每户人口、劳动力、产业、住房、贫困原因等,全部记录在册,建立帮扶工作台账,认真研究“五个一批”扶贫政策,逐户想办法、出点子、找路子。为每户贫困群众落实1名派出单位干部和一名村干部的“双包联”。通过农民夜校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贫困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种植生产经营中各种技术,带有种养殖意向的贫困村民外出学习考察,联系本地企业增加在本村就业或外出务工机会的方式,截至目前全村26户贫难家庭中,有10人现已就近或外出务工、3户庭院养殖了兔子和鸡、全部26户均表示愿意参加新成立的“老榆树”农业合作社,通过这些方式他们将平均增收500元以上;今年套特村还完成1户富民安居房建设,4人获得医疗救助3.2万元,4户4人新纳入低保补助范围,10户已实现了预脱贫。

“罗书记,这是你送来的鸡,都长大了,我送你一只!”“罗书记,我让儿子叫你干爹吧,感谢你帮我儿子解决”面对了学费和生活费,我们家要有你这样的亲戚,多好啊!淳朴的贫困乡亲,他感动不已,一度哽咽……

产业带动——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增收

脱贫只能解决温饱,好日子得靠好产业。套特村最大产业是种棉花,一些村民确实富了。但近年来,由于本地缺乏深加工企业和产业品牌,棉花卖不上价,棉农收入并不高。利用“农民夜校”,他经常邀请农技专家和党员干部进村下地开展技术培训,帮助棉农强技术、拓视野,但收效甚微。

4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把这个问题问到了市农业局、市农业局和百度。经过深入学习、思考和了解,他意识到,要提高棉花经济效益,必须走现代化、集中化、品牌化的路子。

当得知贝林乡决肯村农业合作社在棉花的集中种植加工销售方面有着十分充足的经营经验和实践技术时,他感到,这是一个促进套特村规模化种植,增加村集体收入,解放劳动力的大好机会。为了促成村上成立起农业合作社,他带领村干部多次到决肯村,了解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和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等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建设合作社发展、增强合作社竞争力、获得政府项目支持都进行了细致询问。经过多方努力,2017年3月22日,套特村“老榆树”农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项目建成后将采取合作社承包农户土地,同时合作社雇佣有大型农机局的农户,解放其他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模式流转整合土地8000余亩,届时村民每年将增收1000元以上。配套的,下一步套特村还将成立“老榆树家政服务队”和“老榆树施工队”将解放出的劳动力集中起来,打出自己的品牌!

(博州机关党工委、博州党委编办驻博乐市达勒特镇套特村工作队

文骏

18509096730)

5

第一书记先进个人事迹

优秀第一书记典型事迹

第一书记先进个人事迹.doc

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