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快哉学堂(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02 15:05:5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读书之二十二不亦快哉

读书之二十二不亦快哉

海口一中 马向阳

题记: 忙中偷闲,躲进书斋,信手翻书,任意阅读,毫无功利色彩,更非稻梁之谋,既得读书真趣,又得读书之乐,遂忆及平生读书、购书、求学诸多情事,有所感触,辄敲击键盘,积字成句,积段成篇,仿先贤为文之体制,作《读书之二十二不亦快哉》,诸君子哂之可也。

其一曰:双休日,索性关闭了手机,暂时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很随意的靠在椅子上,静静地阅读那些久违了的经典,与自己心仪已久的大师们作一次灵魂深处的交流和沟通;会心处可适意的一笑,顿悟时猛觉得眼睛一亮;恰此时,清风破窗而入,花香扑鼻而来,明媚的阳光顽皮地撩拨余之眼帘,不知不觉间书香融汇着茶香早已沁入了肺腑之中;所感也良多,所乐也融融。忽又想到,独自快乐谁人可知,故书此数语,既示自己清雅,还可教育一下后生小子,不亦快哉。

其二曰:静谧的夜晚,就着柔和的灯光,斜倚山枕,慵懒而卧,可以读经典,也可以读闲书。其醉人的境界,就在于瞬息之间四海山水涌入眼底,古今情事俱上心头;读到得意处,可啸吟,可清歌,可击节,可叹赏;手挥之间,仿佛勾画自家江山;独语之时,正是品评千秋人物;尽情尽兴,率意率真!不亦快哉。

其三曰:读《三国演义》诸葛亮隐居山林躬耕垄亩一节,极羡慕其散淡闲适的境界,于是也想放松一下自己,谁知事与愿违,只落得内子翻脸,小儿造反。面对百般责难,我自振振有词:“孔明先生整日里不事生产,只懂蒙头大睡, 日上三竿,方才起床,不也学富五车,出将入相!谁说的?有其诗为证,云:„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内子闻言,无以应对,张口结舌,我心窃喜,不亦快哉。

其四曰:读王实甫之《西厢记》,至张生为情所动,铤而走险,毅然跳墙一段,不觉心境也荡漾起来,随着口中喃喃“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翘在沙发上的腿脚也摇晃者再三;正得意之间,忽闻耳边传来怒呵之声:“全家都在看电视,你晃悠什么啊?心烦!”原来是黄口小儿在兴风作浪。少年不解风情,岂知书中自有颜如玉,非小燕子、紫薇之流所比耶!看着小儿一脸茫然的样子,不亦快哉。

其五曰:读书至夜半,眼睛发涩,披衣来到校园,适逢三五之夜,月明如昼,夜色如水;徘徊树下,如涉足于藻荇之间。于是思接千载,想当年苏东坡漫步院中,望月怀远之情正同于我辈。想到此,遥望星空,仰面莞尔,不亦快哉。

其六曰:诗无达诂,全在于意会心谋,释解圆通,别有洞天。如吟诵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先贤多解作“惜春怜春”之意,甚谬。盖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乃千古不遇之大学问家,乃真性情中人,其立身行事,谈吐表述,定然卓尔不群,此词即是明证。云“昨夜雨疏风骤,浓谁不消残酒”者,寓言新婚之夜,二人交杯助兴,卧榻之上,鸾凤呈祥,定然帐漫流苏,被翻红浪耳;“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者,寓言次日清晨,新妇酣睡在床时,夫君却起个大早,漫步归来,卷帘而入,惊醒了新妇的美梦,新妇随口问道:“你看侬还和作姑娘时一样娇美吗?”夫君回答:“海棠依旧鲜嫩,花儿照样明艳啊。”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者,则是新妇含羞应答之语——“知道吗,知道吗?一夜风雨,花红委地,绿叶徒增耳”,盖言少妇自然比不得少女时的娇嫩艳丽。诵读此词,李清照娇憨妩媚之态,风趣清丽之容,宛然耸于目前;且有故事,有情节,有场景,有对话,幽默机趣,含蕴丰厚,韵味无穷,可谓词中极品。某年月日,将自己此独到之解告之于同侪,其倾听之下,一脸愕然,双眸圆睁,凸如牛眼。观其惊骇之尊容,心中甚爽,不亦快哉。

其七曰:读《孟子》“梁惠王篇”,闭目摇首,念念有词,正在得意之时,忽见内子从厨房冲将出来,催我快去宰鸡,心中不悦,脱口说道:“孟子曰:„君子远庖厨也!‟”内子侧目而视,叹息一声而去,不亦快哉。

其八曰:某领导,儒雅风流,博闻强记,与朋友饮,以背诵“红楼”百二十回篇目或唐宋诗词佳作决高下,并饮酒先后。某日宴集,余叨陪末座,领导豪兴大发,连续吟诵李白诗篇数十首,众皆叹服,余亦叹服。领导知余虽是国学出身,却独坐一隅,愈加狂放,斜觑余曰:“能复诵李白诗作乎?”余颔首称可,诵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领导闻听,不屑一顾,道:“如此直白粗俗之诗,绝非诗仙之作。”言毕,举杯为誓,恨恨不已;席上诸君,皆侧目。余徐徐曰:“吾爱领导,但吾亦爱真理。李白固然多有俊逸磅礴大作,间或也有清丽浅近之语。”既而,余便指出此诗篇名,写作之时间、地点、环境以及版本出处等。领导犹愤愤然,只是少了些须傲慢,多了一点平和。于是,觥筹交错,举座皆欢,不亦快哉。

其九曰:节日,躲入家中,坐拥书城,读《红楼梦》自娱,遇朋友突然来访,寒暄之后,朋友轻声问余:“红楼中佳丽无数,独钟爱何人耶?”余据实回答:“湘云姑娘。”朋友闻听,满脸呈狐疑之状;余释解道:“湘云处于林、薛之间,而能以才品见长,着实很难,但湘云一出场而黛玉失其辩才,宝钗失其姣妍,并非湘云天生丽质,天赐灵慧,全在其豪气逼人——胭芍酣眠,何其豪迈;烧鹿大嚼,何其豪爽;拖青丝于枕畔,撂玉臂于床沿,又何其豪放!至于说她与丫头翠缕细辨阴阳邪正一节,亦可见其表里澄澈;若说宝玉须眉而有巾帼之性情,则湘云是巾帼而有须眉之气概!”朋友频频颔首,狐疑顿消,钦佩之情,溢于言表,遂强拉余至楼下酒馆畅饮,三杯过后,肝肠顿热,不亦快哉。

其十曰:忽一日,朋友造访,未及寒暄,脱口而言:“上次听君细论红楼,回家也披阅一遍,感到湘云姑娘脱俗清丽,确实可爱。”余曰:“红楼中更有可爱超于湘云者。”朋友追问何人,余答以“探春”二字;朋友满脸云烟,道:“君变化何其速耶?”余笑答:“探春姑娘,虽说她聪明不及黛玉,文雅不及宝钗,豪爽不及湘云,但其过人之处,独能化三美之长而自成其美——你看她长得俊眼修目,顾盼神飞,何其雍容;建社吟诗,文采精华,何其风雅;理家除弊,开源节流,何其颖悟!尤其是她斥责王熙凤、怒击王善宝家一事,可谓理直而气壮;在她身上,飞射着一股英爽刚毅之气,凛凛然有丈夫之风而又不失女孩儿家的娟秀!”但是,任凭我条分缕析,剖析入微,朋友依旧满脸云烟,喃喃自语:“君变化何其速耶,何其速耶?”观其憨实之状,愈觉其忠厚可敬,便也强拉其至楼下酒馆,不谈红楼,只须饮酒,不亦快哉。

其十一曰:二月十四日夜,余端坐书桌前,研读莎剧《哈姆雷特》,看到“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一句,若有所思;恰此时,接到一友人短信,问:“现在干啥?”答:“看书。”手机又响,接听之,友人嗔道:“今夕何夕?负此良辰!”既而叹道:“流年似水,岁月催人,竟然连女儿也收到了玫瑰一朵,自己岂不见老!徐娘之龄,易生孤寂之感;何况夜风颇冷,心境甚寒,念之凄然。”一时不知如何作答,信步走到阳台,但见街衢两旁,华灯怒放,亮如白昼,绿女红男,接踵摩肩,或携素手,或拥纤腰,无不作小儿女之恩爱状。恍悟今日就是西人所谓之情人节者,友人感喟,良有以也。忙回短信一则,云:“劝君不必太凄然,夜风拂面未觉寒,少儿哪解风情事,笑看绿女并红男。”顷之,友人也回短信一则,云:“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所指大概就是自己吧。”。原来友人也谙熟莎翁剧作,进而念及大千世界,众生芸芸,攘往熙来,多为过客;荒途之上,独有一二知音同好者,可作慰藉,不亦快哉。

其十二曰:出差在外,辄携书数卷,以备晚间翻阅;同室之人或鼻息如雷鸣,或吹气如游丝,或呓语嘤嘤,或辗转反侧,我自气沉丹田,泰然处之,读书自乐,甘之若饴,不亦快哉。

其十三曰:一友人,博雅多才,尤善文辞,著有随笔一册,馈赠于我,两年矣,近日阅读,多有会心处。其《戒酒》一文云:“热酒伤肺,冷酒伤胃,闷酒伤心,喜酒伤人”。颇有道理。唯“喜酒伤人”一句尚不得其详解,遂拨通友人电话,询之,答曰:“喜则乐,乐则得意,得意则忘形,则好臧否人物,则易口无遮拦,则伤人误事害己。”闻之,冷汗涔涔。此诚阅历有得之谈,于我心有戚戚焉。正凝思间,友人又来电话,言觅得一清雅可人之酒肆,邀我小酌;余不假思索,颠倒衣裳,趿鞋便走。事后思之,酒如尤物,虽属善类,亦能害人;然明知此理而趋之若骛,欣然就之而不避利害者,何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情中人,只求超然适意而已。劝人戒酒,而自己颇耽于此道,个中三味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不亦快哉。

其十四曰:四月五日,赴山西公务毕,驱车北上,陪领导游云冈石窟并恒山悬空寺,夜宿五台山某宾馆。仲春时节,山花烂漫之时而天气骤变,突降大雪,窗外寒风似野狼般嚎叫,室内则温暖融融;余毫无睡意,将电视频道逐一搜寻,皆无可观者,遂关闭电视,从枕边抽出闲书两册,曰《清凉山志》、《五台山六十八寺》者,逐一翻阅。不知过了多久,忽闻门铃叮咚有声,开门视之,门侧立有一长者,慈眉善目,蔼然可亲,手中持茶壶一把,名茶一包;忙延请入室,无客套之语,有默契之心,来者亲手煮水,温壶,沏茶;我则斜靠沙发,读书依旧,而有茶辄饮。书香伴着茶香,弥漫于斗室之中。茶过三巡,我也读书数十页,长者告退时,计算行程,约定明晚宿于古城太原,寂寂人定,再品香茗。长者何人?此行之主要领导也。为官则毫无官场架子,为官之至境也;与达官结交则毫无生疏距离之感,交友之至境也;读书时则尊者在侧,煮水沏茶而毫不相扰,读书之至境也。古有红袖添香,今则尊者烹茶,不亦快哉。 其十五曰:世纪之交,首次随团出访西欧,意大利为主要盘桓停留地点之一,遂萌生三大愿望:一曰观看一场意甲比赛,二曰聆听一场意大利歌剧,三曰购买一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全集。沿比萨、佛罗伦萨、罗马线路参观,文艺复兴时期之兴衰巨变遗迹,不仅尽收眼底,且入于心头;然一路行来,或因时节错过,或因行程匆匆,虽苦苦寻觅,然终不遂愿。归国日期既至,在罗马机场办理完行李托运及登机牌手续后,尚不死心,逡巡于机场内各商肆之间,徘徊瞻顾之际,忽觉得眼前一亮,一部英文版《意大利绘画与雕塑精品集成》赫然在目;从书架上轻轻抽取下来,摩挲再三,不忍释手,翻开目录,意大利艺术大师之代表作品皆有收录,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逐期排列,图文并茂,印制精美。余不假思索,慨然购之,归国途中,虽几经周折,始终随身携带,护之如头目,珍视有加。屈指算来,迄今六年已过,然情事历历,如在目前。如今,煌煌巨著仍置于案头,伴余左右,时而翻阅,收获良多。余虽然艺术天分不高,素养不佳,然陶醉其中,默而化之,画幅中之线条、色彩、透视等佳处,亦可参悟三四;大师巨匠笔下之风格气象,或可说中五六。想来佳书有似佳人,寂寞难耐之时可伴其左右,遣愁排恨;兴致高昂之际能点燃激情,催生灵性,不亦快哉。

其十六曰:少时读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于作者笔下“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君”一语,颇多联想。盖“微笑”一词甚具神力,一见刘和珍君之清丽典雅脱于俗态者,一见作者对刘和珍君之褒赞且不着痕迹;况前又贯以“始终”二字,更可见作者用心用情之深。可谓用语简劲而尽得风流者也。然十数年来,遍查典籍资料,独于刘和珍君之真容笑貌无缘亲睹,诚为憾事。零二年十二月间,随团出访日本大阪市,晚餐之后,信步踱进一书肆内,见有日人藤井省三先生所著《鲁迅事典》一书出售,随手翻阅,于“鲁迅之作品”一章内,看到照片一幅,内中五人,二排居中者恰好便是刘和珍君,短发裙装,面容姣美,眉如柳叶,眼若秋波,丹唇略启,微微含笑,似可闻其呼吸并笑声者。其清丽高雅之状,鲁迅心动,余亦心动;其死难之烈之惨,鲁迅愤怒,余亦愤怒;世间读鲁迅之文、见刘和珍君之容或感于其事者,无不心动且愤怒也。日版图书价格昂贵,缩食而购之,携带归国,书架之上又添一可珍之物,不亦快哉。

其十七曰:读《西厢记》“长亭送别”一剧,忆及二十年前之秋日,在古城开封举办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会上展示观摩课两节,由某名师执教此出剧作。课后例行之座谈会上,群贤毕至,争相发言,一时好评如潮,谀吹有加。会议临近结束,司仪者象征性地用眼睛扫视一下会场,客气地征询再次发言者,欲作大会总结状。余生也晚,陪坐于末排,性情卤莽,且不谙世故,举手便发言,云:“某先生学养不厚,以致对此剧把握不准,理解不确,将长亭送别之时间都弄错了。”此言一出,举座哗然。面对司仪者之再三诘问,余徐徐道:“某先生以„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一语而判断送别时间为清晨,谬矣。„晓来‟者,犹言晓得也;谓„知晓否?是离人的眼泪将秋天里的树叶都染红了!‟诚然,古人有清早送别之惯例,如唐诗„渭城朝雨悒轻尘‟者,但古人亦有傍晚送别之习俗,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所述之情景。况此出剧作中莺莺唱词曾反复出现送别时所见景色之语,诸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均为傍晚黄昏之色,岂清晨日出之景乎?”余之发言甫毕,与会者多颔首;唯司仪并某名师面露尴尬之情,半日方道:“此属于学术探讨范围,可以商榷。”余则笑而不语。二十余年矣,当时余为意气风发之翩翩少年,今为两鬓斑白之蔼然长者;唯率直率真之禀性依然如故,不亦快哉。

其十八曰:系统而精确地译介莎士比亚剧作且影响深远者,国内惟有朱生豪先生,至今无出其右者。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七日,余购得朱公所译《莎士比亚全集》以归,是日晚,在所居之斗室内,伏案疾书道:“莎翁倾毕生心血于戏剧事业,其作品思想深邃,规制宏大,处处闪耀人文主义之理想光辉;朱公生豪,一代才子,早年就读于之江大学,而后任职于上海世界书局,三四十年代之旧中国,正值多事之秋,日军攻占上海后,朱公辗转流徙,先客常熟,后居嘉兴,全部精力贯注于莎剧之译介工作,莎剧凡三十七部,朱公译出三十一部,终晷不息,生活清寒,贫病交加,积劳成疾,殆译至《亨利五世》时,讵料精力殚尽,重病身亡,时年三十有二。莎翁朱公,皆学界泰斗,彪炳千秋,辉映万古;后学如余者,忝列寒士,慕二公之风范,景仰之情深焉;适巨著十一卷本出版,尽平日节衣缩食之资,欣然购置而归;珍馐固然饴口,然诵诗书,陶情怀,增学识,绝非梁肉玉脔所能比也。”孰料十五年后某秋日,余有幸出访英国,并参观了位于爱汶河畔之斯特拉特福镇上的莎翁故居,以及安葬着莎翁灵骨的三一教堂墓地。徘徊于莎翁故居后院的石径上,心潮澎湃;肃立于三一教堂内莎翁之墓地前,心绪更是难以宁静;默默地吟诵着莎翁诗句,似与莎翁作畅快的交谈,作心灵的沟通。莎翁故居右侧,有一处以莎翁命名的店铺,售有牛津版《莎士比亚全集》,搜罗详备,校勘精确,印制精良,尽管其售价不菲,然出于对莎翁剧作之挚爱,毅然购之。归国后,时时从书架上抽出,摩挲欣赏一番,书香阵阵袭来,沁人心脾,顿时觉得身心沉静,懊恼全消,不亦快哉。

其十九曰:余少时喜读战争题材之长篇小说,尤以抗战题材者为最;及长,梦寐之中常将书中情节与当前所闻所历之事混为一体,且与自己当时身心状态密切关联。盖身心俱疲时,梦中常被日军所追杀,无路可逃,只得决一死战;身心舒泰时,常率部主动作战,或进攻,或设伏,深山、密林、沟壑、草原、青纱帐等,皆为战场。某夜,梦得盟军元帅克林顿先生被日军围困于一青纱帐内,总部首长命余率领一支敢死队速往救援,余欣然受命,整队出发,几经周折,杀出一条血路,掩护着克林顿等数十人冲出重围。斯役也,火光与刀光同辉,枪炮声与呐喊声共鸣,碧血横流,豪气四塞;往来冲杀之间,忽一阵铃声将余惊醒,原来起床时间已到。举目所见,床榻之上,凌乱不堪,枕头早已滚落在床下,半条被子也掉在了地上;余则大汗淋漓,脉搏也跳动得更加坚强而有力。此后,常坚持锻炼身体,保持愉快之心情,思念着梦中再与鬼子交战,杀他个人仰马翻,片甲不留,不亦快哉。

其二十曰:出差一周,回家后踱进书房,审视书架时,见第三橱《辞海》站立处有紫色杂物一撮,甚可恶;忙抽书观看,原来是一伙蚂蚁在此争相产卵繁殖也。“人们均称吾为书虫,岂撮尔蚁辈欲与吾争名分耶!”于是,妒心大作,怒火中烧,将群蚁及其卵崽消灭殆尽,偶或七八只逃离现场者,也一一捉拿归案,处以极刑,不亦快哉。

其二十一曰:读书之人必珍爱其所藏之书,然偏有少数君子,只借书而不知还书;且久之而余也忘却了借书者之名姓,为此,常怅恨不已。某日,一友人前来借书,余信手从书桌之抽屉内拿出纸片一张,徐徐道:“某年月日,君从余处借走图书三册,二年矣,尚未归还,现有君亲手所书借据为凭,尚复何言?”友人再四道歉,赧然而退,次日,便将所借图书八九册如数奉还。如此者再而三,竟将所失之图书催回者数十册。灯光之下,看着一张张久违了的面庞,如老友之久别重逢;抚摩着书脊或封面,似与老友把臂而欢言,不亦快哉。

其二十二曰:爱读书,亦喜写点小文章,偶尔见诸报端,赚些稿费,约三五知己,小酌几杯,自有其情趣在。余生性豪爽,喜交朋友,朋友引荐朋友,故朋友多多。朋友相见,喜激扬文字,品评文章之优劣,余之短制,亦有幸在其品评之列,有褒有贬,有扬有抑,余闻之,不喜亦不愠。所写短文,集腋成裘,虽属鸡肋,终觉弃之可惜,遂结集付梓,然后找出朋友名单,按远近排序,每人寄赠样书一册。三五日后,接到朋友来电,祝贺者有之,批评者有之,亦不喜不愠。近来网络发达,“博客”时兴,余亦不甘落伍,随意敲击出《读书之二十二不亦快哉》十数则,“博客”于网上,一时点击者达百人之多,亦有评论者十余则,多为褒扬之语,余虽故作安然平静状,实则窃喜不已;惟有一二友人,若傻帽然,某日,晚餐毕,忽接其电话,闻其怒呵道:“小子!你怎么忽悠起俺来了?损人缺德,莫之为甚!”余莫名其妙,忙请教友人何故恼怒如斯。友人闻听,愈加恼怒,道:“文中所写„某君某友人‟者,非暗讽吾等乎?况所借之书,早已奉还,何必斤斤计较若此耶?”余恍然醒悟,笑而答曰:“余之为文,虽非虚构,亦非完全写实。愿君不必对号入座,自寻烦恼耳。”言毕,恐友人喋喋不休,纠缠不已,匆忙挂断电话,然后想象其懊恼忿恚之状,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亦快哉。

推荐第2篇:黄州快哉亭记(公开课)

黄州快哉亭记

一 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字词,翻译了课文,现在以做练习的形式来回顾复习这一课的知识点。

2回顾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归纳:“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唐宋游记散文特点: 以情观物、言志载道;情景交融、物我相融,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写景并非完全是为了写景,而是为议论抒情做铺垫,而议论抒情是对写景的点化。)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无限风光的同时,让人更多感到的是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历史责任感、忧患意识。古人很喜欢把楼台亭阁作为写作的题材,亭台楼阁也往往蕴涵着动人的故事和情思。古往今来的登临者,凭栏眺望,思绪或深沉或飞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黄州快哉亭记》,感受作者登临的感受。2知人论世:

1、苏辙,字,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作品集名为 《栾城集》 ,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 苏洵、其兄 苏轼 ,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2、《黄州快哉亭记》是其代表作,作于被贬期间.苏辙被贬官的原因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

3研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播放范读 ,思考下列问题:

(1)诗有“诗眼”,文该有“文眼”。圈出本文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即文章的文眼)哪个字是文眼?快!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亭的名字就叫快哉亭。

(2)“快哉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苏辙、张梦得,苏轼(相应句子: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这一句点明了建亭的缘由)

(3)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学生思考、品味及自由发言

原因:(1)景之快(江流胜景)

(启发:要解答这个问题,可以先找一个关键句。哪个关键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此”指代什么?

前面所描写的景色:

一、二段写景的句子。

首段写水的三层变化: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

二段:写亭四周所见:远眺近观,俯瞰仰视,日夜变化,不同角度赏景,景色磅礴雄伟。

长江:壮阔,神秘,观流水引起快感;岸上冈峦山林,明丽清新)

(2)人之快(流风遗迹)这一段还有另一个关键句:亦足以称快世俗

提问:什么能使世俗之人称快?(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称快世俗”的是“流风遗迹”,不仅包括凭吊历史遗迹,还包括英雄人物,历经时间洗涤依然鲜活的气概业绩等。

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江山风物足以观赏,古人流风足以怀想,

(3)情之快(坦然心态)

思考一:作者在写景的过程中为我们揭示了快的含义,那么文中作者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快哉?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什么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呢?)

其实在分析第二段时,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字,我们提到了却没有品味一下,就是:“玩”。思考:“玩”能不能改成“观”字呢?

明确:不可以,观,就是“看”,是一般的看;玩,是玩赏,看的时候似乎带有一种闲适的心情。江流平日里波涛汹涌,变幻莫测,“动心骇目”,令人触目伤神,而带着玩赏的心情去看,山林草野,“烟消日出”,悠然闲适。可见“玩”的条件是:玩赏之人心情是平静安然的。

思考二:那么谁有这样的心情呢?明确:张君

从课文中找出来:“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正因为张君是这样一个“过人”的人,因此,他能够“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即使用蓬草编门,用破瓮作窗,他生活其中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览观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感受美好的景色,以求得舒心快意呢!他的过人之处在于,身遭贬谪还能放情于山水。用文中一句话来回答: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课文的主旨句(简单翻译)可见,象张君这样的贬谪之人之所以快哉的根本原因,在于“坦然” 。《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坦荡荡。君子以坦荡豁达的处世态度面对所有不快,才能聆听自然之美,才能由衷感到快乐。所以这些人能放情山水,由衷地“快哉”!

(补充:文章提到了宋玉《风赋》的典故,为什么要提到这个典故?首先交代了“快哉”

两字的来历,(面对同样的风,楚王和庶人的感觉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宋玉对楚襄王进行微妙的讽刺,借风之雄雌来说明人有遇与不遇之别(一般人的忧乐观),地位处境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由此引出更高一级的忧乐观:“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课文中除了张君,还有苏轼、苏辙(写作背景补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而弟弟苏辙上书为哥哥苏轼鸣冤,因此也遭贬谪。)其实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在被贬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苏轼命名为快哉,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借这个题名来表现张怀民与自己面对挫折打击时的乐观、豁达的心态(我们把这两句话来读一读,体会这种君子情怀。)

其中有一个词:自得,课文最后两段还有两个词:自放自适如何理解?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自在。对自己的认可,内心充实、坚定

自放——自我放纵,放情。放情于山水之间。山水之间,自有浩然之气。

自适——自求安适,自乐其乐。不以个人得失为怀。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这三个词语又都强调“自”,快乐源于自己的内心。处于世,该抱怎样的态度。关键在于心态。(把握主旨)

三、拓展

讨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古代有名的文学家大多都有被贬或政治上不得志的经历,而被流放到偏远的地方或被迫逃难时,却写出了许多名垂千古的诗篇文章。哪些文人也是面对被贬的处境而寄情于山水? (学生讨论)

小结:很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文人士子被贬或政治上失意之后为了排解心中的抑郁、不满转而寄情山水而作。如果他们没有被贬或在政治上不得意,那么他们或许会忙于政务,而无法欣赏山水,也不会有那么多感想需要抒发,这样的话他们的优秀作品就不会有那么多,可以说是“文人不幸文学幸,诗人不幸诗家幸”。他们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并没有就此沉沦下去,有很多人是保持坦然的心态,我处变不惊,笑对人生的。

四、总结:汪国真的散文有这样的句子: “心雨,晴亦雨;心晴,雨亦晴。”内心坦荡的人,才能在人生不遇时,还能畅快地玩赏江流胜景,还能从容地感受前人的流风遗韵。内心的和谐自足才是快哉的真正原因。这对我们的人生也不无启迪,无论人生中遭遇了什么挫折,都要有旷达的胸襟去面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怨恨

B、穷耳目之胜以自适胜:胜景,景观

C、将何适而非快适:安适到 ,往

D、王披襟当之当:对着,迎着

词类活用:

2选出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D)

A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命名,名词作动词

B 草木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C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用蓬草做,瓮: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

D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尽情享受,形容词用做动词

3 选出词类活用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A

例句:亦足以称快世俗称快:使„„称快,使动用法

A 动心骇目,不可久视。动:使„„动,使„„害怕,使动用法

B 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向南面,向北面,名词作状语

C 以览观江流之胜胜:胜景 ,形容词用作名词

4 下列各句中红色字体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A.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B.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C.窃会计之余功

D.至于赤壁之下

答案:B行列,古义:排成行列,动词;今,横行直列的总称,名词。

C 会计,古义:指征收钱粮等公事今:监管财务的工作或担任此工作的人员。

D 至于,古义:到, 今:连词

文言句式: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状语后置

快哉,此风!主谓倒装

将何往而非病宾语前置

有风飒然至者定语后置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思想: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胸襟,全词充满凛然正气。

评价: 作者被贬黄州,为人生第一次重大打击,但面对这样的政治祸难,他能处之若常,

用睿智的思想,维持心理平衡,不消极颓丧,对功名得失,不耿耿于怀。同时,

他也未放弃心中的理想、志向,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学习。

推荐第3篇:不亦快哉日志版[材料]

不亦快哉

“不亦快哉”出自金圣叹评《西厢》“不亦快哉三十三则”。近人梁实秋“不亦快哉十一则”,林语堂“来台后二十四快事”,三毛“什么都快乐”,李敖“李敖的‘不亦快哉’” 和‘不讨老婆之不亦快哉’,贾平凹“笑口常开”。都是快言快语,雅俗并存,嬉笑怒骂,谈笑风生,有心言笑,无意模仿,不亦快哉!

听人授课,自己笔记,讲到精妙处,欲振臂高呼,不亦快哉! 自己讲授,学生竖耳,双眼闪烁求知光亮,心舒气展,不亦快哉! 一友传示二女同窗合影,其一魁伟似男,若天成之配,反复欣赏,不亦快哉!

上完厕所,正欲起身,没带手纸,恳请援助,许久而得,不亦快哉!

观看影视,小日本蠢如驴,被打得哭爹喊娘,嗷嗷嚎啕,不亦快哉!

邀约数友,登攀缙云,狂奔山顶,落后者哀叹呼号:不关心室友。不亦快哉!

同室邀约,购置酒食,划拳行令,半夜不眠,兴奋振足,直至楼下猛敲楼板,以示警诫,不亦快哉!

闲来无事,三五一群,乱侃杂事,忽一人提议,讲野龙门阵,众人垂涎欲滴,不亦快哉!

遭小先生阻责,据理力争,使其哑口无言,不亦快哉! 行路途中,见一妙龄女郎,嫣然回眸,不亦快哉! 盛夏时节,见二蚁斗于草间,相持不下,复观蚊虫吸血完毕,停靠抻腿,不亦快哉!

见女子盛气凌人,忽而温文尔雅,不亦快哉!

跳梁小丑,手持鸡毛狂舞,面见长级,俯首贴耳,不亦快哉! 期末刚过,担心挂科,忽而喜讯传到,刚刚及格,不亦快哉! 十二点钟,下课铃响,轰然奔出教室,冲向食堂,不亦快哉! 读得妙语警句,忽拍案而起,四座皆惊,怏然而坐,不亦快哉! 旧友重逢,执手入席,忘怀狂饮,不亦快哉! 闲游书市,得一中意之书,如获至宝,不亦快哉! 见坑爹者被爹坑,不亦快哉!

同寝告知,夜呓数学公式,不久成绩攀升,不亦快哉! 同寝某人请客,邀约入席,大有吃穷其“月供”之意,不亦快哉! 作客锦城,游历古迹,看川人慢摇慢摇,安享天年,不亦快哉! 闹市层层围观,忽而一人说什么也没有,看客怏怏而去,不亦快哉!

车站候车数小时,忽一车至,蜂拥而前,佯呼“小心钱包挤掉”,众人顿足,穿梭而上,幸得一座,不亦快哉!

寻旷野张口破骂,忘乎所以,泄内中瘴气,不亦快哉! 借与某人钱物,无归还意,一日完璧归赵,不亦快哉! 单位聚餐,沉醉之时,把“乱劈柴”喊成“兄弟好”,领导也二麻二麻地跟着来,不亦快哉!

憋着一屁,寻一僻静处,扑通放之,如礼乐轰鸣,不亦快哉! 爽口多食闹肚子,手紧按尾部,猛一释放,不亦快哉! 夜梦阎罗,乍然惊醒,还在人寰,不亦快哉! 见邪恶伏法,众民称善,不亦快哉!

神思仙游,见上帝对如来佛祖说阿弥陀佛,不亦快哉! 居所久不洒扫,杯盘狼藉,偶尔来一次彻底扫除,窗明几净,不亦快哉!

夏日闷沉,忽闻雷动,已而电闪,倾盆泻雨,暑气全然无存,不亦快哉!

笑谈人生,无雨无晴,缥缈飞扬,宇宙无疆,不亦快哉! 闲来无事,半文半白,纷乱碎语,与君分享,不亦快哉!

石头善水三龙壬辰年桃李季春月

(2012年3月30日)于重庆

推荐第4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通过整理,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品味畅达明快、平易自然的语言,培养文言语感,领悟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教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苏洵、苏轼、苏辙;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2、已学苏轼的诗文:必修模块:第二册《赤壁赋》第三册《念奴桥.赤壁怀古》

二、作者

苏辙(1039-1112)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晚年隐居颍水之滨,自号颍(yǐng)滨遗老。卒,谥文定。

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被人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张怀民,名梦得,一字偓佺(偓佺 wîquán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宋神宗元丰六年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曾筑亭於住所之旁,用以观览江山形胜,抒发情怀,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提到他。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ãng),盖竹柏(zhú bǎi)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题解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 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

黄州:黄冈。

这篇文章涉及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亭记的自己。

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但面对挫折他们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

《古文观止》评:“读之令人心胸旷达,宠辱俱忘。”

四、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一)朗读全文,正音

沅(yuán) 沔(miǎn ) 子瞻(zhān )

东西一舍(shâ ) 风开云阖( hã )

变化倏(shū)忽

舟楫( jí)

草木行( háng )列

皆可指数(shǔ)

睥(pì )睨(nì) 骋(chěng)骛(wù) 飒( sà)然

而风何与(yù)焉 会( kuài )计

蓬户瓮(wâng)牖(yǒu )

揖(yī)西山之白云 濯(zhuï)长江之清流

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ēng)者

(二)简单梳理文脉

全文分四段。(本文特点:因亭景而生意,借亭名而发论,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第一段: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从长江水势落笔,写登亭览胜,寓快哉之意。 第二段: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写景时,或就目之所见,或就思之所及,融时空于一体,变化多端,开阖自如。从俯

瞰、昼观、夜间、近睹、远眺诸角度,极言观赏亭子周围的山川胜景,足以令人称快。

第三段:展开议论,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 。

就“快哉”二字的来历发表议论,说明人生之快,既不在身边景物的优劣,也不在遇

与不遇的不同,得出了“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

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结论。

第四段: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既赞扬了张梦得,也抒发了自己不以贬谪为怀、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使一篇写景文

章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文章委婉曲致,一波三折,充分体现了作者“汪洋澹泊,一唱三叹”的文章风格。)

五、学习第一段

1、集体朗读第一段,注意字词的读音、朗读的节奏。

2、疏通句意

江出西陵(líng),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江出西陵:江:长江。出:流出。西陵:西陵峡,又名夷陵峡,长江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始:才。得:进入。“更千年不得一售其伎”, 得:可以,能够。(Dé、děi、de)

其流:那江流。

奔放肆大:奔放,水势疾迅。肆大,水流阔大。肆,极,甚。 译文: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

南合湘、沅,北合汉、沔(miǎn),其势益张。

南、北:名词作状语,在南,在北。合:合流、汇聚。

益张:更加盛大。张,大。其势:那水势。

译文: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jìn)灌,与海相若。 至于:到达。

赤壁:赤鼻矶,现湖北黄冈城外,苏辙误以为周瑜破曹操处。 浸(jìn)灌:浸,灌,意思都是“注”。此处指水势浩大。 译文: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清河:县名,现在河北清河。张君梦得:张梦得,齐安:宋代黄冈为黄州齐按郡,因称。谪,贬官。居,居住。

即:就着,依着。为:建造。

以:表目的。胜:胜景,美景。

而:并且。名: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译文: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3、概括段意: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4、内容分析

(1)本文第一段是从什幺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 明确:

江水。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2)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眼界与心境、视角的变化如何? 明确:

“奔放肆大”

“其势益张”

“波流浸灌” 始宽

渐宽

全开

( 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千里江流图。)

六、学习第二段

1、集体朗读第二段,注意字词的读音、朗读的节奏

2、疏通句意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盖:gài、gě、hã。

读“hã”时同“盍”,文言虚词,何不;读“gě”时,姓。

读“gài”时,义项很多,作文言虚词时,有三种解释:①发语词,如“~闻”;②表大概如此,如“~近之矣”;③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未学也”

亭之所见:在亭上能够看到的(范围)。之:助词,无义。 一舍(shè):三十里。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做“一舍”。

风云开阖(hé):风云变化。意思是风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开,显现。阖,闭藏、消失。 译文: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昼、夜:名词作状语,在白天、在晚上。

于其前、于其下:状语后置。则:就。

译文: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声嚎叫。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于)几席 之上,举目而足(赏)。 倏忽:顷刻之间,指时间短。 动心骇目:犹言“惊心骇目”。这是说景色变化万端,能使见者心惊,并不是说景色可怕。 动、骇:使动用法,使„„动,使„„骇。

不可久视:这是说,以前没有亭子,无休息之地,不能长久地欣赏。 (若理解为“不敢长时间看”是否可以?)

乃:却,竟然。得:可以,能够,玩:赏玩,之:代景色。几,小桌。

举目而足:抬起眼来就看个够。

译文:景物变化万端,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háng)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qiáo fù)之舍(shè),皆可指数。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诸山:群山。

草木行列:草木成行成列。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

指数:用手指点着数清数目。指:名作状,用手去指。

译文: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可以一一指点。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所以:原因,缘故。者也:判断。 译文: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 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于)世俗。

长洲:江中长条形的沙洲或江岸。

故城之墟:旧日城郭的遗址。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黄州城(唐朝把县城迁移了)。墟,旧有的建筑物已被毁平而尚留有遗迹的空地。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曹操(字孟德)、孙权(字仲谋)。之:主谓之间。所:…..的地方。 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赤壁之战时,曹操、孙权都有气吞对方的气概。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chěngwù):骋骛:犹言“驰马”,形容驰骋疆场。

称快世俗:称快:使动用法,使„„称快

译文:至于沙洲的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用来使世俗之人称快。

3、概括段意: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4、内容分析

(1)从第二段里,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 明确:

使人快意的江景。(有远近、昼夜之别)

前半讲地理——即空间,后半谈历史——即时间;前半的地理风景之中。 (2)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 明确:

江山风物足以观赏(观览江山形胜之快)。 古人流风足以怀想(凭吊历史遗迹之快)。

(3)作者凭吊了哪些历史遗迹?你能说说他们为世人所乐道的故事吗?

明确:

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

孙权: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的局面。 周瑜: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于赤壁。

陆逊:孙策之婿,曾佐吕蒙败关羽,占荆州,用火攻破刘备四十余营。黄武七年,与魏将曹休战于皖,大败魏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集体朗读第三段,注意字词的读音、朗读的节奏

2、疏通词句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jīn)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宋玉有《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兰台宫,遗址在现在湖北钟祥东。从,使……

从。

有风飒然至者:定语后置(有飒然至者风)。

披襟:敞开衣襟。当:迎接

快哉此风: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应为“此风快哉”,解释为这风多么让人感到畅快啊!

盖有讽焉: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在里头。讽,讽喻。宋玉作《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焉,兼词“于之”:在那里。盖:大概。

译文: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人有遇不遇之变:人有遇时和不遇时的不同时候。遇,指机遇好,被重用。

风何与焉:“何”是动词“与”的宾语。

与(yù):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

使其中不自得:使,假使。

中:内心,心中。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何往而非病:“何”是动词“往”的宾语。

病:忧愁,怨恨。

以物伤性:因外物(指环境)而伤害天性(本性)。

何适而非快:“何”是动词“适”的宾语。

适:往,去。

译文: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

3、概括段意

明确: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赞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4、找出中心句:

明确:“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5、内容分析:

(1)第三段作者引用楚襄王问宋玉关于风的故事,与“快哉”有何关系?

明确:说明人之忧、人之乐与风无关,以此否定前述称快的两项原因。 (2)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或:士的自得之道是什么?)

明确: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二、学习第四段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于)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窃会(kuài)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余功,公事之余。

自放:自适,放情。放,纵。“自”是动词“放”的宾语。 有以:固定结构,有用来„„办法、地方

译文:现在,张梦得不因为被贬官而感到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蓬、瓮,名词作动词。 濯:洗涤。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面对(西山白云)。 自适:自求安适。适,闲适。(比较:将何适而非快) 穷:使动用法,使„„穷尽。

译文: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

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用)清风,照之以(用)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此,指“连山绝壑,长林古木”等快哉亭上所见景物。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胜,承受,禁(jīn)得起。

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乌……哉,固定句式:哪里……呢。

赵郡: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

朔:夏历每月初一。

望:每月月圆时,即十五。

晦:夏历每月最后一天。

译文: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

3、内容分析:

(1)作者对张梦得有何评价? 明确:

从张梦得遭贬谪之后的行为——自放山水之间来推论:张君已是能够“自得”之人,故能无所不快。何况风景能辅之以成快?——对他的赞赏与肯定。

(2)从中可见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自我排忧后的豁达、乐观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探究

1、在文章开头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作者以江水入手的目的何在?

明确:

作者先从江水着笔,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渺的水面和壮阔气势,突出描绘江流之三变,让人感

受到江流之盛。作者以江流的开展象征眼界与心境的渐次开阔,也为下文写造亭的目的和题意作铺垫。

2、文章结尾又回到写景,有何作用?

明确:

再次说明:若不自得,则风景适足以辅之而成悲。这里,作者彻底推翻风景使人快。

二、深入感悟文章主旨

(一)朗读全文,在文中找出可以读出“快哉”感觉的语句,找出全文文眼。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亦足以称快世俗

快哉,此风

将何适而非快?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乌睹其为快也哉!

文眼:“快”

景之“快”:

1、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

2、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错,极写快哉亭四周所见——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雄伟。

人之“快”:

1、“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

2、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情理之“快”:

“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二)文中作者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快哉?

明确:

“自得”是快之与否的主因。若能“自得”,则风景能辅之以成快;若不自得,则风景反而成其悲。

(三)说说苏轼为亭题名“快哉”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劝解宽慰、自勉励人之意

三、小结:

1、前两段叙事写景自由奔放,寓情于景;后一段因景抒情、抒发议论,先叙后议,借说理以抒怀——叙议结合,情景交融。

2、通篇围绕“快哉”二字,文中共出现7次,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人游子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结构紧凑完整,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四、拓展

建亭者、命名者、作记者都是遭贬政治上不得意之人,然而他们却偏偏在“快哉”上做文章,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文章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作者借物抒怀,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此外也应注意到,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各自或齐读全文,感受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最能体现苏辙为文纡徐(从容缓慢)条畅(通畅而有条理)、汪洋(气度宽宏)澹泊(不追求名利)的风格,就同他的为人一样。这篇文章由写景叙事入手,而后转入议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不露痕迹。写景,能曲肖其景,但又不实不死,做到情景俱出,境界深远,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叙事,能于简要之中插入闲情,磊落跌宕,分外远致。这篇文章最杰出的地方,还在于它的议论。文章就同样的“风”,因帝王、庶人生活、思想之不同而感觉殊异的事实,得出“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结论。立论正确,论证有力,结论无可辩驳,令人信服。“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要能破理,立论首先要正确,要“贵是而不务华”。(汉·王充《论衡·自纪》)《黄州快哉亭记》以人对外物的感受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的事实立论,这无疑是正确的。立论“贵是”,就要贵在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能破理,在论证过程中还应做到,所“考引事实”必须“不使差忒”。(宋·洪迈《容斋随笔》)苏辙在文章中征引楚襄王兰台披襟当风故事,作为论证的例子,故事的出处在宋玉的《风赋》(见·梁·萧统《昭明文选》),确凿无误,足可传信。最难能的是,这篇文章的议论始终带着情韵,故虽有一股愤懑不平之气贯注其间,却不显出伧父面目。“风无雄雌之异„„而风何与焉?”“连山绝壑„„乌睹其为快也哉!”等等议论就是。这些议论都近乎于言情,近乎于绘景,显得情韵十足,无丝毫议论常有的逼人气势。唯其如此,文章纡徐条畅,汪洋澹泊的总体风格,也就不致因这些议论而遭受贬斥。

本文通过记叙取名为“快哉亭”的原因,借题发挥,劝慰在谪居生活的张梦得和苏轼,“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当时苏辙也在贬中,写作此文,亦有自慰之意。

五、练习

1、古今异义

(1) 窃会计之余功:古义:征收钱粮等公务;今义:财务工作人员

(2) 将何往而非病:古义:心情悲伤;今义:疾病。

(3)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古义:心情舒畅;今义:心里平静,无顾虑。

(4) 其中:古义他的心中;今义:在中间。

2、词类活用

(1)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 :南、北,名词作状语,在南;在北。

(2)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3)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昼,名词作状语,在白天。

(4)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5) 动心骇目:动,骇,使动用法,使„„动,使„„骇。

(6) 西望武昌诸山: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7) 草木行列: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

(8)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使动用法,使„„从。

(9) 将蓬户瓮牖:蓬,瓮,名词作状语,用蓬草,用破瓮;户,牖,名词作动词,编门,做窗。

(10)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使动用法,使„„穷尽。

(11) 皆可指数 :指,名作状,用手去指。

3、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②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③ 此则人之变也

④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宾语前置句

① 而风何与焉?:“何”是动词“与”的宾语。 ② 将何往而非病?:“何”是动词“往”的宾语。

③ 将何适而非快?:“何”是动词“适”的宾语。 ④ 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是动词“放”的宾语。 定语后置句

有风飒然至者:有飒然至者风。

5、一词多义

(1)以览观江流之胜(美景)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自胜者(承受) (2)盖亭之所见(句首语气词)

玉之言盖有讽焉(大概)

(3)将何适而非快(往,去)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闲适)

(4)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和) (5)不以物伤性(因为)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有以”固定结构,有用来„„办法、地方)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用)

推荐第5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把握山水游记散文优美景物的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合作法 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与交流

1 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引出课题。

2 回顾与发现:了解本文文体“记”。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然后归纳:“记”是一种形成于唐代、始于柳宗元的、用于记游且发表议论的文体。

3 预习与交流:

(1)感知作者。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与同学交流。

1.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幼年与其兄苏轼从母读书,有才思。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与其父苏洵、史苏轼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一生仕途坎坷,随着革新与保守派人物的交替上台执政。苏辙为官也几起几落,到崇宁元年(1102),革新派又当权,苏辙再度被贬,于是他决意退职,回颍川居住,平日或静坐禅诵,或读书著述,如此达十年之久,政和二年(1112)卒,七十四岁。苏辙一生的进退出处和政治态度,与其兄苏轼很相似。在文学方面,虽然诗文作品很多,但成就不如苏轼。其文多议论而少记叙,比较重视“养气”,所以文势奔放,笔力雄健,说理透辟。《黄州快哉亭记》是其游记文的代表作,把记事、描写、抒情和议论结合起来,就“快”与“不快”层层写来,有开有合,有眼前景,有历史回顾,写得波澜起伏,汪洋恣肆。他的诗歌创作,没有什么特色,多系生活实录,缺乏提炼,缺乏形象和美感。晚年退居颍川后写的一些诗作,较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即使是描写个人心境和情态的,也多具有真情实感。如《秋稼》、《南斋竹》和《游西湖》等。有《栾城集》传世。 2.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山东密州任上写过一篇《超然台记》,所记“超然台”台名“超然”有其弟子由所命;元丰六年(1083),苏辙谪监江西筠州监酒税时,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快哉亭”之名却是其兄子瞻所题。“超然”出于《庄子》,“快哉”语本《楚辞》,二者皆含“自乐其乐”之意。《超然台记》是流传后世的名篇,而《黄州快哉亭记》也足可与之媲美。此文题中的黄州,别号齐安,治所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张梦得曾谪居此地,于元丰年间修建快哉亭。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作于被贬期间,那时他在政治上处于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样,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一篇之中而“快”字七出,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文章擒住题面“快哉”二字,畅加洗发。风格雄放而雅致,笔势迂徐而畅达,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堪称千古快文!

(2)预习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难以理解的字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完成。小组无法解决的,大胆提出,交由全班共同完成。 合作交流与积累

二、品味与鉴赏: 1 检测与积累:

① 字词过关。注重词类活用现象。

② 文化积累。了解文言文中“朔”“望”“既望”及“晦”的含义。 ③句子翻译。检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倒装句的译法。 思考、表达、积累 2 整体感知:

①“快哉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帮助理解主旨) 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文中含有“快”的句子,整理出本文的结构。 感知、概括及理解。 3 品味与评价:①从文中看,“快哉亭”命名的原因是什么?②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思考、品味及自由发言

4 体会与鉴赏:请用两三句话,就文章的某一方面进行鉴赏。(要求:①要有观点,评析简洁;②多角度思考,一方面鉴赏) 自由发言、个别发言

三、语文活动:

1 辨析与表达:本文作者认为“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而季羡林在《幽径悲剧》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 畅所欲言

四、课后学习与作业:

1. 课后再次交流预习情况及课堂笔记,整理学习卡片。

2. 学习本文借景言志写法,以学校亭榭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

附:黄州快哉亭记(译文)

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令人触目惊心,不能长久地观看。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看个够。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排列成行,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历历可数。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道理。至于沙洲的岸边,故城的废墟,是曹孟德、孙仲谋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遗留下来的传说和痕迹也足以使一般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 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而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士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妨害性情, 那么,到什么地方没有欢乐呢?

现在,张君不把役官当作忧患,在办完了公务之后,便任情漫游山水之间,这大概是因为他的心胸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片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浴,面对着西山的白云,竭尽耳目所能取得的快乐而使自己畅快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失意文人感到悲伤憔悴以至难以忍受的景物,怎见得这是能使人快乐的呢?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广州市真光中学 语文科

林蕴瑜

教材简析:

1.快哉亭是张梦得所建,由苏轼命名,苏辙作记。当时这三人都被贬了官,身处逆境,但都很达观。亭名很潇洒,文章很洒脱。

2.文章主旨:它从写景入手,以浩荡的长江带出快哉亭,接着写登亭观览的快意,然后转入议论,揭出文章主题:心中坦然则无往而不快。

3.艺术特点:写景气势雄浑,视野开阔,种种自然景观,尽收笔底,又各具特色。议论则层层递进。先说“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后说“其中坦然”,“将何适而非快”;再申说亭子的主人张梦得胸襟旷达,不以贬官为患,而逍遥于山水之间,故“无所不快”。文章纵横开合,淋漓尽致。前段寓情于景,夹带叙事;后段议论中带写景,借说理以抒怀。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大致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三、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 朗读点拨、引导赏析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疏通字词文意,理清思路)

一、导入并初步感知

1. 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导出课题。 2.作者:

简单了解作者。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 3.题解: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4.读课文(范读或录音),正音并注意句读。

二、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

三、四掌握重点字词句,以学习小组合作形式尝试翻译,教师指导点拨。2.理清每段大意。

第一段:略述水势及命名者。

第二段:描写亭之所见及说明命名的原由,为后文议论过渡。 第三段:引用历史,表明遇与不遇不在外物,而在于自得与否。 第四段:以张君为例,肯定其自得、“无所不快”的人生态度。

第二课时(抓住文眼“快”,赏析全文情、景、理浑然一体的写作特色。)

一、朗读全文,找出全文文眼。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亦足以称快世俗/快哉,此风/ 将何适而非快?/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乌睹其为快也哉!(文眼“快”)。

二、品读赏析,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快哉”的感觉呢?读出来并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师点拨、归纳:

(一)景之“快”

1、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

2、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错,极写快哉亭四周所见——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雄伟。

(二)人之“快”

1、“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

2、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

(三)情理之“快”

“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小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辙就是一个随缘自适、胸怀旷达的智者,因此境由心生,笔下才有如此气势雄伟的美景,使情景理浑然一体,全文酣畅淋漓、境界高旷。

三、感悟艺术特色

1、写景自由奔放,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先叙后议,借说理以抒怀。

3、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四、结合课后练习一,对比阅读《超然台记》。附录《黄州快哉亭记》、《超然台记》译文 《黄州快哉亭记》: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令人触目惊心,不能长久地观看。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看个够。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排列成行,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历历可数。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道理。至于沙洲的岸边,故城的废墟,是曹孟德、孙仲谋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遗留下来的传说和痕迹也足以使一般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而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士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妨害性情,那么,到什么地方没有欢乐呢?

现在,张君不把役官当作忧患,在办完了公务之后,便任情漫游山水之间,这大概是因为他的心胸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片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浴,面对着西山的白云,竭尽耳目所能取得的快乐而使自己畅快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失意文人感到悲伤憔悴以至难以忍受的景物,怎见得这是能使人快乐的呢?

《超然台记》: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 “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并初步感知

1. 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导出课题。 2.文体与作者:

①.了解本文文体“记”。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然后归纳:“记”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②.简单了解作者。

3.读课文(范读或录音),正音并注意句读。 4.初步感知 ①.填空:快哉亭涉及了三个人,分别是

以及

,三个人的共同点是

。(帮助理解主旨)

②.“快哉”一词贯穿全文,是本文的“文眼”,划出含有“快”的句子

二、再读课文,重点研讨

1、从以上七个句子入手,整理出文章的脉络、思路,了解作者的感情。

2、深入探讨 “快哉亭”命名的原因。

3、文中第三段为什么要引用宋玉《风赋》中的故事?

三、拓展与小结

本文作者认为“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而季羡林在《幽径悲剧》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

四、课后学习与作业

①.请同学们把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抄写与背诵。以积累语言和体会感情。 ②.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有兴趣的同学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深入研究下去,写篇读书笔记。

推荐第6篇:《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

(以下教师简称为T,学生简称为S)

一、导入: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亭台楼阁是音乐里靓丽的音符。这些亭台楼阁往往蕴涵着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情思。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阿房宫赋》,阿房宫华美繁复,却最终落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令人叹息;又比如项脊轩室仅方丈,却“桂影斑驳,珊珊可爱”,叫人向往。亭台楼阁总有着这样穿越古今的魅力,古往今来的登临者,凭栏遥望,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他们的思绪或深沉或飞扬,可又有几人能于贬谪之日在亭台之上临风而呼“快哉!”呢!今天我们学习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板书]

二、分析第一部分

T: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翻译全文,并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预习得怎么样?能读懂文章吗?读下来你觉得哪一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呢? S:快

T:对!因为这个亭的名字就叫“快哉亭”嘛!建亭者是谁?名亭者又是谁? S:(齐)张君、梦得、苏轼„„ T:课文里有相应的句子吗? S:“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T:请你翻译一下。

S:清河张梦得君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着他住宅的西南方建造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江水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命名它叫“快哉亭”。

T:[明确]:省略句;重点字:即、为、胜、以、名 以,用来,说明了建亭的缘由。[板书]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那么,名亭的缘由是什么呢? S:小声议论

T:我们先把课文一起来朗读一遍。找一找命名为快的原因。 S:齐读课文。

T:苏轼为什么要给这个亭起名为“快哉”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先要找到一个关键句。 你找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S: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板书] T:为什么找这一句? S:“所以”,„„的原因[板书圈点] T:“这就是把它命名为快哉的原因”言之凿凿啊! 现在我们就是要弄清楚“此”指代什么。[板书圈点] S:前面描写的景色。 T:你把这几句话读一读 S:朗读

T:哪个同学来解释一下?

S:临亭四望,可看到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江面波涛起伏,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散云消。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动人心魄,惊人眼目,令人不能长久的观赏。如今却可以在亭中凭几而坐,尽情赏玩,一抬眼便可看个够了。向西遥望武昌一带的群山,山陵起伏蜿蜒,草木成行成列,当雾霭消散,太阳升起的时候,远处渔人、樵夫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 T:[明确]:句式:介后,省略; 重点字:舍、开阖、动、骇[板书]

这段景色描写,有远眺、有近观;有俯瞰、有仰视;有白天所见、有夜晚所闻;有风起云涌、有烟消日出。

“此”指代的是这么丰富的景色,我们一起读一遍,读出它的风云开阖,气象万千来。然后试着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行不行? S:朗读

概括:江流胜景[板书]

T:就是这一个原因吗?就在这一段里还有一处关键句有没有找到? S:亦足以称快世俗[板书] T:“称快”是什么用法?[板书圈点]

S:使动,使„„称快,使世俗之人称快

T:什么能使世俗之人称快?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S:朗读: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T: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

S:至于那长长的沙洲沿岸,旧时城郭的废墟,曹操、孙权曾经窥视谋夺,周瑜、陆逊曾经率兵驰骋。缅怀轰轰烈烈的往事,远眺宛然在目的遗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 也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S:流风遗迹[板书]

三、过渡到第二部分 T:“江流胜景”使人快,“流风遗迹”亦使人快,你看作者认为苏轼名之快哉的这两个原因中,哪一个更主要一些? S:小声议论

T:我们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S:读 T:“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判断句,“者也”表示肯定[板书圈点] “亦足以称快世俗”——亦,也,与前面的“至于”呼应,语气上捎带一笔,是对第一个原因的补充。

T:我们判断„„

S:齐答,作者认为“江流胜景”是快哉的主要原因。 T:第一第二组同学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S:读

四、分析第二部分 T:“者也”!好!读得语气上很肯定啊!可是,我却在课文里找到一句话,与这句话有矛盾,并且语气上更加强烈。大家看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话。“不然”的后面。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你们看,景色还是这些景色,连绵的山峰,幽绝的山谷,不就是前文的(师生共同:)“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吗?茂密的森林,参天的古木,不就是前文的(师生共同:)“草木行列”吗?“清风吹拂着,明月照射着”,前文也描写过白天和夜晚之景啊!而在这里,“此”[板书]所有这些景色,“皆”[板书]都,表示强调,骚人思士(失意的文人墨客)之所以[板书]„„的原因,悲伤憔悴不能胜者[板书]胜,禁得起。——看起来不快啊! S:惊愕,思考 T:“乌睹其为快也哉”[板书],“乌”,哪里,哪里看得出这是快乐的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加强语气。

刚才第一第二组读了上面这句话,现在第三第四组同学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读出强调的语气。 S:朗读 T:看来,“江流之胜景”并不是引起“快”的真正原因啊。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S:小声议论(很感兴趣)

T:刚才在分析第二段时,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字。这个字我们翻译时提到了,却没有品味一下。你们自读一遍,看看是那个字? S:玩[板书] T:把“玩”字换成“观”好不好? S:议论纷纷,讨论,形成共识: 不可以,观,就是“看”,是一般的看;

玩,是玩赏,看的时候似乎带有一种闲适的心情。 T:对,江流平日里波涛汹涌,变幻莫测,“动心骇目”,令人触目伤神,而带着玩赏的心情去看,山林草野,“烟消日出”,悠然闲适。

可见“玩”的条件是:玩赏之人心情是平静安然的。 那么,是谁在玩赏呢?谁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呢? S:张君、苏轼„„

T:哦,建亭之人,张君。张君是个怎样的人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 S:“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T:翻译一下? S:“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解释)

T:明确:重点字:患、会计、其中[板书]

玩赏之人:遭受贬谪、不以为忧、放纵心灵、胸怀超脱[板书] 正因为张君是这样一个“过人”的人,因此,他能够,读下去: S:将蓬户甕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T:即使用蓬草编门,用破甕作窗,他生活其中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览观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感受美好的景色,以求得舒心快意呢! 明确:重点字:穷[板书] 看来,“其中过人”之人,心里确实有大境界。他的过人之处在于,身遭贬谪还能放情于山水。课文中除了张君,谁还是这样的人呢? S:苏轼——被贬黄州,“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T:苏辙——作《快哉亭记》对这两人加以赞赏,又有惺惺相惜之意。 世上就有这么一类人,能在不顺的境遇中,自己制造快乐,在山水之间“玩味”到山水之乐,那么是什么原因是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概述了这些人之所以快乐的原因。 我把第三段朗读一遍,大家找到这句话,把它划下来。 朗读

哪一句话概括了这些人之所以快乐的原因呢?

S: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T:你找到了这篇课文最关键的一句话,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一起把它读一遍,再一起把它翻译一遍好吗?

S:朗读 翻译:人活在世上,假使他的内心不自己感到舒适,那么到哪里会不忧愁呢?(T:反问句,一个人的内心不畅快,到哪里都会忧愁。)

假使他的心中坦坦荡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了天性,那么到哪里会不快乐呢? (T:一个人的内心坦荡,无论到哪里都会快乐。)

T:看来,这些贬谪之人之所以快哉的根本原因,在于“坦然”[板书] 《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做—— S:君子坦荡荡

T:对,这就是坦荡荡的君子情怀。君子以坦荡豁达的处世态度面对所有不快,才能聆听自然之美,才能由衷感到快乐。所以张君能放情山水,由衷地“快哉”! (我们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种君子情怀。) S:朗读

T:有没有注意这三个词语?“自得”、“自放”、“自适”。它们分别解释什么?可参看注解 S:自得[板书]——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T:对,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内心充实、圆满、坚定,无论何种境遇都不要妄自菲薄。哪怕是在“尘泥渗漉”的百年老屋中,也可以得到(师生共同:)“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人生境界。

S:自放[板书]——自我放纵,放情。 T:放情于山水之间。山水之间,自有浩然之气。在失意时,“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时,还可以“(师生共同:)且放白鹿青崖间”。 S:自适[板书]——自求安适,自乐其乐。

T:不以个人得失为怀。即便仕途不顺,独居山野,也能“(师生共同:)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才能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这三个词语又都强调“自”,快乐源于自己的内心。 T:这种情怀与我们初中学过的《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相通之处吗?(S:议论,答“有”)那么,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吗?(S:议论,有些说“一样”,有些说“不一样”)大家作一下准备,我们下节课讨论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把这几句话再来读一遍。读出点浩然之气来! S:朗读“士生于世„„”

五、小结

T:内心充盈圆满,穷山恶水我能快,清风明月我更能快;春风得意我能快,穷途恶遇我亦能快。内心坦荡的人,才能在人生不遇时,还能畅快地玩赏江流胜景,还能从容地感受前人的流风遗韵。内心的和谐自足才是快哉的真正原因。 这对我们的人生也不无启迪。

T:我们领悟了快哉的原因,可我还有几个疑问。

作者第三段直接从“士生于世”开始讲道理就可以了,为什么先要写楚襄王和宋玉论风的这个典故呢?(学生在座位上议论)

还有,根据年谱和苏辙的经历记载,他其实并没有到过黄州快哉亭,那他怎么会写这样一篇记呢?到底是“记”还是“论”呢?(学生惊讶,小声议论) 这些问题我们下一节课讨论。

六、布置作业

T:这里发下的是另一篇记亭的名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篇记有一个很著名的开头。今天的作业,要求你们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开头,看看它们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就这个问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附:

《黄州快哉亭记》推荐理由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1、字词句、结构写法的学习: (1)鼓励学生“不求甚解”,大胆阅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读懂、理解浅显的文言文。高一学生有一定文言阅读基础,要让学生放胆去读,不要被“字字落实”束缚住手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因此我在设计时,对课文字词句的初步理解、翻译,由学生课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完成,不求字字懂,但求全文通。

(2)避免“先字词,后文意”的模式。“文”“言”要紧密结合。课上夯实重点字词句时,不离开语境“就字论字”,字不离句,句不离篇,重点字词的意思不能和对文章的理解脱节。 本课的设计中,课堂上对学生课前自习的检查,对重点字词句的落实,都与解读文章基本内容同步进行。如在解决“命名快哉的原因”这一问题时,重点落实第二自然段的重要实词和重点句式,而句式的分析与文意的理解密切相关。 (3)对于简单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这节课的作业是:与课外资料《醉翁亭记》比较,看看二者的开头有何异曲同工之妙。这个设计就是基于以上考虑,高一学生应该有能力完成这一探究学习。

2、怎样把握作品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思想:

(1)变“自上而下”的概念分析为“自下而上”的感悟理解。文言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常常有信手拈来的“定论”,分析时容易从概念出发,架空文本进行分析。

这篇课文中,苏辙流露出来的“其中坦然”的观点,表现出旷达的胸襟。这在各种赏析文章都有详细论述。如果从概念到概念,学生也许掌握了“旷达”这个概念,而怎样从文字中得到这样的感悟,却成了盲点。因此在设计中,引导生学会细读文本、研读文本。抓住命名“快哉”的原因,通过关键字、词、句的解读(“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和“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的对比;对两个“此”的解读;对句式的分析等等)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旷达情感。

(2)更注重学生理解的过程。文言文成文年代久远,作者的经历和情感离学生非常遥远,应着力于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要从易于学生理解的角度设计教学,解读文本的顺序不必拘泥于文本写作的顺序。一切从学生思维实际出发。

按照写作顺序,本文的第三段先写了楚襄王和宋玉有关风的议论,再从中引出人“遇不遇”的问题,再展开论述,其论证次序是“正反反正”。如果按照文本写作顺序进行解读,似乎给学生的思维造成了障碍。如果抓住第二和第三两段中两句看似有矛盾的话,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张君是怎样的人”,再得出这类人“快”的根本原因,这样的顺序就易于理解了。对文章的主要思想有了理解,再来品味“大王雄风”的对话,学生易于接受。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理解的过程。

3、怎样通过课文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1)文言文教学还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但不能脱开课文讲文化,语文课要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让学生体悟文化层面的意义。

心胸的旷达,心灵的解脱,宠辱皆忘的境界„„这些都来源于道家思想。在我国知识分子的心灵里,道家思想是一道精神底线。有了这片精神后花园,他们才得以在不得志的时候还能保有一颗自由达观的心。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并不是几个教条,而是细密地渗透在字里行间。本课通过“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等句子,细致分析“自得”、“自适”、“自放”等词语,让学生自然体悟这种思想。 (2)文化层面上的意义,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现实的层面上。要变“就课论课”为“就课论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基于这个考虑,本课设计了与《岳阳楼记》的比较:本文所议的“不以物伤性”与《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有无异同?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领悟到人生境界各有不同,进而打开心胸,关照自我,怎样做一个大境界的人。

的手法还不

推荐第7篇:黄州快哉亭记读后感700字

张梦得虽然遭贬,并不终日痛楚悲伤,而是闲暇时坐亭观景,游山玩水,别有悠然、得意之乐。观长江之清流洗濯心灵,望白云之清逸涵养情操,振清风之爽快心旷神怡,照明月之洁白清虚自若,尽情享受着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异样的景色,很多羁官谪士,观长江忧愁,望白云渺茫,振清风冷落,照明月清寒,终日里烦末路干瘪,岂不哀哉! 为什么这样呢,作者认为,张君心中有得意之乐,不以物伤性。我想:生存中应该有得意之乐。如今的物质生存水平普遍提高了,很多人的精神家园却空虚了,原因有很多,有一点不能轻忽:缺乏得意之乐。每个人对生存的明白都纷歧样,有的人认为要过米开朗琪罗式的悲苦生存才算故意义,有的人向往的生存安定安逸,但是无论哪样的生存,都必要一些得意之乐。探求得意之乐,有时候并不完全在于做什么,而是在于怎么做。譬好像样是读古文,有的人走马看花,不求甚解,读来便味同嚼蜡;但是智慧人全神贯注地去读,仔细地思索、咀嚼、明白,积极主动地解决其中不懂的题目,仔细总结,劳绩文字、语法、哲理、文化知识等种种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并且随时能够运用,他便读来很有得意之乐。

张梦得虽然遭贬,并不终日痛楚悲伤,而是闲暇时坐亭观景,游山玩水,别有悠然、得意之乐。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 观长江之清流洗濯心灵,望白云之清逸涵养情操,振清风之爽快心旷神怡,照明月之洁白清虚自若,尽情享受着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异样的景色,很多羁官谪士,观长江忧愁,望白云渺茫,振清风冷落,照明月清寒,终日里烦末路干瘪,岂不哀哉!

(汉·王充《论衡·自纪》)《黄州快哉亭记》以人对外物的感觉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的究竟立论,这无疑是正确的。立论“贵是”,就要贵在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能破理,在论证过程中还应做到所“考引究竟”必需“不使差忒”。(宋·洪迈《容斋漫笔》)苏辙在文章中援引楚襄王兰台披襟当风故事,作为论证的例子,故事的出处在宋玉的《风赋》黄州快哉亭记读后感(见·梁·萧统《昭明文选》),确凿无误,足可传信。最难能的是,这篇文章的谈论始终带着情韵,故虽有一股愤懑不平之气贯注其间,却不显出伧父面貌。“风无雄雌之异……而风何与焉?”“连山绝壑……乌睹其为快也哉!”等等谈论便是。这些谈论都近乎于言情,近乎于绘景,显得情韵十足,无丝毫谈论常有的逼人魄力。唯其如此,文章纡徐条畅,汪洋恬淡的总体风格,也就不致因这些谈论而遭受贬斥。

推荐第8篇:《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翻译

导语:《黄州快哉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记叙文,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作文章,也是就建亭者的用意,来加以发挥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黄州快哉亭记原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黄州快哉亭记翻译:

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声嚎叫。景物变化万端,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至于沙洲的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用来使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推荐第9篇:《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1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 肖杨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朗读点拨、引导赏析、多媒体教学 【教时安排】2课时

【教时重点】: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时难点】: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一)正字音,布置预习,课前朗读

(二)由题目引发的思考:

1.说起黄州,你会想起什么?我们是否学过相关的文章?

2.题目“黄州快哉亭记” ,我们学过哪些也是以“记”为体裁的文章? 3.“快哉”,是什么意思? 解答:

1.说起黄州,会想起赤壁,会想起苏轼,想起乌台诗案。相关的文章有苏轼的《赤壁赋》。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寓言中寄寓着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 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的“抒情”等。 3.快乐,痛快。

(三)进一步思考:“快哉”是一个心理用语,为何用来修饰“亭”?

——— 一切景语皆情语

理清人物关系:

1

填空:快哉亭涉及了三个人,分别是 :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作此记

的苏辙。

由此可见三个人是——志同道合。 问题:那么三者有何相同之处? 关于三个人:

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由学生回忆复述)。苏轼对被贬的态度:《赤壁赋》相关语句可以明其志:“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辙:字子由。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 张怀民:借用课文鉴赏提示,可知他是苏轼的挚友,贬居黄州时“不以谪为患”,临江筑亭,观景揽胜,喜江山壮美,爱风月宜人。 ——三人共同点:被贬之人,胸怀旷达

(四)在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础之上归纳各段文意

第一段:略述水势及命名者。

第二段:描写亭之所见及说明命名的原由,为后文议论过渡。 第三段:引用历史,表明遇与不遇不在外物,而在于自得与否。 第四段:以张君为例,肯定其自得、“无所不快”的人生态度。

——(1)、(2)叙述,(3)、(4)说理抒情

二、细节落实:

(一)落实字词,讲解分析文章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由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行翻译课文 。当堂完成相关练习卷,巩固知识

(二)回到课堂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快哉”是一个心理用语,为何用来修饰“亭”?与三人的共同点有什么联系?为解决这个问题,先解答下列问题。

1.找出出现“快“的语句

2.按所找出来的“快“字可把文章梳理成主要的四部分: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名字的由来

2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亦足以称快世俗:快哉亭让人“快哉“的具体原因

快哉,此风:引出楚王宋玉的对话

将何适而非快?/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乌睹其为快也哉!:道出三人的共同点,无往而不快。

3.这三部分又可梳理成两部分,即: (1)景之“快”

a.首段连写三层水势之变,能现水势之波澜壮阔。

b.第二段昔今对比,赏景与思古交错,极写快哉亭四周所见——面积之见、上下之见、日夜之见,其景瞬息万变,令人惊心动魄;再从不同角度赏玩美景,所见之景磅礴雄伟。

由此可见,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

江山风物足以观赏,此为“快哉”原因之一;古人流风足以怀想,此为“快哉”原因之二。

(2)人之“快”

a.“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丰功伟绩撼动人心,令人拍手称快。 b.君(张怀民)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无往而不快。 提问:第三段似乎岔出了本题,在本文中的作用何在?

引出中心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宁静。)

——“遇不遇”乃“天命”,“自不自得”在“自已”。 提问:本文主旨与大家所学过的哪一篇文章中的名句相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情、景、理浑然一体

景之快缘于人之快,人之快缘于情理之“快”:

写景自由奔放,寓情于景,先叙后议,借说理以抒怀,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3

小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苏辙、以及张怀民都是随缘自适、胸怀旷达的智者,境由心生,张怀民才会选择在这里建亭,苏轼才会将它命名为“快哉亭”苏辙笔下才会有如此气势雄伟的美景。

四、拓展训练:结合课后练习一,对比阅读《超然台记》。提示:  “记”类文章一般先叙事再说理,《超然台记》是否也如此?

“超然”与“快哉”有什么共通点?文章中哪一句话能解释“超然”? (《超然台记》全文)

推荐第10篇: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苏东坡传》读后感

——论苏东坡的人格(转载自百度文库)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以下简称《苏》)中写道:“苏东坡和王安石的冲突决定了他的一生,也决定了宋朝帝国的命运。”

王安石变法的本意是好的,然而他过于自负了。他的很多新法,如青苗法,免疫法,保甲法等,实际实施时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民增加了很多负担。与此同时,王安石把反对他的许多贤臣都变贬到了其他地方,反而提拔了很多趋炎附势毫无学识的小人。苏东坡对这些新法极力反对,连续上书皇帝,然而成效甚微,并最终在群小的弹劾下被贬到了杭州。然而这只是刚刚开始。 遭到谪贬之后,苏东坡仍然坚持对抗新政。当他看到为躲避不堪负担的重税而流亡异乡的百姓,当他听到被关进监狱的良民的哀叹,他胸中总是积起愤懑与不满,而这种感情都被他写在了诗文中。《苏》中说:“单独看,那些句子只是偶一置评;但合起来看,则是些动人的抗暴诗。”

他的诗文使当权的小人无法忍受,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坐牢103天。

然而出狱当天他又写了一首讥刺奸臣的诗,并自笑:“我真是不可救药。”可见他并不为权势所趋,并不为威逼所吓倒,而始终坚持着自己心中的真理。

后来英宗皇后把苏东坡召回京都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当苏东坡来到京城之后,他仍然意志坚定的与朝廷中的腐败无能之辈对抗,他想从根本上改革国家的吏治。

苏东坡不会说空洞的官话,不会讨好朋友,也不会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他只知道坚持他所认为正确的,并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然而对于这些,他是丝毫不在乎的。

苏东坡坚持“人应当有不同意权”,坚持“广开言路”,坚持文人的独立思考,他也坚持废除那些迫害百姓的新政。

他的坚持是有意义的。他的坚持使青苗法完全废止,使赤贫百姓的欠债连利息在内一律宽免,更使腐败的吏治出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然而,“聚蚊成雷,积羽沉舟,寡不胜众。”在无数的谣言重伤,玷辱污蔑中,苏东坡自己觉得仿佛正走在群蛇滋生的阴潮的山谷,最终还是选择了请求外放。

之后再没有哪位大臣像他那样在朝中坚持着正义与群小对抗了,苏东坡死后25年,北宋灭亡,曾经鼎盛一时的王朝在北方铁骑之下化为了灰烬。

在苏东坡的坚执下,也有一部分人格是柔软的,温暖的,静静散发着光芒的,那便是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苏》中提到有三封信,可以算是苏东坡写的三大人道精神的文献。

第一封是他被贬谪黄州时写的。他对当地百姓因贫穷而杀死婴儿的情况深为惊骇,便写信给太守,呼吁制止杀婴。他在信中叙述了杀婴的情况,并作出建议:“公更使令佐各以至意,诱谕地主豪户。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薄有以绸之。人非木石,亦必乐从。但得出生数日不杀,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也。自今以往,缘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记哉!”同时苏东坡还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向贫苦的孕妇赠与金钱、食物、衣裳。

第二封信是苏东坡1092年任扬州太守时写给太后的。一次他视察时看见各处是青翠的麦田,但大多的农家荒废无人。因为农民无法偿还高额的本金利息,为了不进监狱,只好丢下丰收的田地而逃难。《苏》中说:“百姓的信用一旦毁灭,商业必然随之瘫痪。万恶必由此而生。”苏东坡深知这一点,于是上了一道长五千字的表章,细论处理呆账的办法。信中引用孔子说的:“苛政猛于虎”,提出:“以天下言之,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终于,1092年7月,苏东坡所催请各点,朝廷正式颁布施行。表彰中所提的公债,全部由朝廷下令宽免了。

第三封信是苏东坡不久于人世前写的。东坡一生屡遭政治陷害,对他下手最狠辣的大概莫过于章敦这个人。贬东坡于岭南、于海南,想把东坡置之死地的正是此人。等到东坡终于得以北归,章敦被贬岭南,以一般人的见识,东坡这时即使不幸灾乐祸,至少也可拍手称快,但东坡却不是这样。这一点从章敦的儿子章援写给苏东坡的一封信和苏东坡的回信可以看出。章援的信凄凄哀哀,诚惶诚恐,他为了老父亲向苏东坡求情。他以为北归的苏东坡定能拜相,而拜了相的苏东坡大概不会忘记他父亲昔日的种种迫害,所以他满纸泪水地写信求情。苏东坡抱病回信,信中说:“轼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已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在信中,东坡不仅把章敦认作老友,从而打消章援怕他向其父报复的顾虑,而且让章援转告其父如何储药养生。卧病在床不久就辞别人世的东坡,竟不惜耗费残余的一点心力精力去向“仇人”的儿子亲笔回信,还不厌其烦地转告这“仇人”如何保养身体,这样的心胸情怀在几千年的传统文人中鲜少见到。

除这三封信以外,还有很多事迹可以表现苏东坡人格中的人道主义的光芒。有一次他花了几乎是全部积蓄买了一幢房子。正要接来家眷,一天却遇见一个哭泣的老妇人,她败家的儿子把房子卖了,她自己却不愿搬出来。苏东坡发现那正是他买的房子,结果把房子又退给了她,自己却既损失了钱财,又丢掉了房子,读后感《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读后感》。还有一次苏东坡把当地无主野坟的骸骨重建一大冢而埋葬,并且写了一篇祭文,安慰那些无名死者。《苏》中说:“他颇以那些骸骨有些残缺不完,必须合葬为歉,只希望那些阴魂和睦相处,犹如一个大家庭一样。”

也正是因为苏东坡身上的人道主义的光辉,他深受百姓爱戴,成为了百姓之友。《苏》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恐怕也是这个原因吧。

《苏》中说:“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淹没,甚至历久而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而正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真纯”的一部分,表现在其文章与事迹中,才得以传得千古美名。

苏东坡的“真纯”主要表现在诗文,政治和待人三方面。

在做文章方面,苏东坡提出“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长行于所当行,长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东坡写文章如“行云流水”。《苏》中写道:“他是把修辞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的表达出来,表达的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而“行云流水”不也正好是苏东坡性格的写照么?周国平将它称之为:“个性的不可遏止的自然奔泻”,这不正是一种“真纯”么?

在政治上,苏东坡亦是如此。1092年5月,在他任杭州太守时,杭州一代大雨滂沱,多日不止,造成水库崩裂,稻田被水淹没,丰收的期盼眼见着化为了泡影。然而当地的其他官员都于灾情都一言不发,纷纷奏报丰收有望。

此种情况只有苏东坡站了出来,他知道饥荒即将来临,一方面开始存粮,一方面上表朝廷,陈述实情,吁请急速设法。半年之内上表七次。然而官僚办事效率的低下,使苏东坡最终还是未能成功,事情还未完成便被调走了,结果1901年五谷歉收,造成了严重的饥荒。

待人“真纯”往往被认为不太懂得人情世故。苏东坡把人人当好人,还好有他的妻子王弗照管他。苏东坡做了官以后家里边经常来朋友拜访他。王弗就经常躲在这个屏风后边儿细细地听。有一天一个来访者走了,王弗从这个屏风后面出来就跟他说:“你费那么多功夫跟他说话干什么?他只是留心听你要说什么,好说话迎合你的意思。”这件事情不仅表现出苏东坡妻子的智慧精明,同时也表现出他自己待人接物方面的“不成熟”。这方面苏东坡或许永远也无法成熟起来,因为那正是他人格中“真纯”的一面,无法改变。

周国平评价苏东坡说:“读所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正是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文自然清新,奔放灵动,豪放不羁。同时他也把这种豪放之风吹入了词中,大大扩宽了词的题材。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

《苏》中评价他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当他被贬官黄州时,朝云生了—个儿子让他题诗,他嬉戏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生,惟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后来苏东坡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城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当苏东坡到了黄州,失去了薪俸,成了个农民,又带着一家老小十数口,他生活期非常简朴,开始紧紧缩编地过日子。他把钱藏在瓦罐中,每天只能取出—百五十文,然后立刻格瓦罐收在天花板上。另外他还准备了—个大竹筒,存放剩余的零钱以备招待意外的访客。面对境遇的陡落,苏东坡心中自然也苦闷难当,但是他移情于物,耕作田间,自得其乐。正如他所说的:“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中写道:“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真是评价得再恰当不过了。

五 苏东坡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思想,但仕途的坎坷又使他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又由于浸染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最后成为了苏东坡性格中的超脱。

《苏》中写道:“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我想,这便是苏东坡的超脱。

苏东坡一直以陶渊明自比,享受安闲的田园之乐。他也从佛教和道教中汲取精华,构成自己的人生观。他虽未入教,但却从宗教的哲学中获得了超脱的快乐。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就是这样吧!

苏东坡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感受到生命犹如趴在旋转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为了寻求心灵的安宁而开始转向宗教。苏东坡在《安国寺记》中写道:“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

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不都是他对痛苦的超越和人生的领悟么?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苏》中有一段话是这首诗最好的注解:“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刹那显现间的一个微粒,他究竟是哪一个微粒,又何关乎重要?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

苏东坡的人生走到了终点,可是他的“浩然之气”依然在山河间久久回响。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带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这种浩然之气才是万古不朽的。

最后引用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第11篇:壮哉中华

左手边,是百年屈辱感同身受,不甘的呐喊痛彻心肠;

右手边,有振兴誓言神州回荡,展翅鲲鹏万里扶摇上。

时空交错,流光飞溯。弹指六十二年,惟有心中信念,一往如昔。

十三天前,曾是耻辱的纪念。国仇铭记,长恨难消。回首是八年血泪,千里河山碎。忘不了那年的冲天大火,忘不了那年的断壁残垣,更忘不了那年父辈们面对苦难时,低头的...神色。

战争没有赢家,硝烟中,我们看见,是谁的泪在飞?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和平没有极限,今时今日,我们看见,又是属于谁的光彩? 当万人肃立于**前,抬头仰望,我相信,我们看到的是一片属于我们的蓝天。 六十二年前,曾有一个伟大的声音在这里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六十二年后,再度侧耳的世界听到的却是二十八声炮响,而这雷鸣般的炮响,响彻的也是几万里大好河山。仿佛欢呼?仿佛誓言!

城楼中站满了共和国的脊梁,而吉普车上,则载着共和国的心脏。领袖随着座驾越过一个又一个方阵,穿出一波又一波声浪,满面的肃然未见丝毫动容,惟有嘴角边悄然扬起的一丝微笑正是他毕生的信念。一条阅兵道,却好像穿行往昔峥嵘岁月,走入过往百年风霜。

2008的北京奥运,曾是世界的焦点;转眼三年,却是更加激情澎湃。

凝望黑色长龙轰然启动,军歌雄壮,奏出谁的豪迈?脚步铿锵,又踏响谁的激情?六十二年波澜壮阔,六十二年岁月光辉,似乎便在这一刻,尽情宣泄!

海、陆、空三军仪仗过后,依次又是各军的标准步兵方队和特种兵、武警方阵,齐整如一的步伐透着令人窒息的沉雄,肺腑迸发的呼喊荡清天边最后一丝阴霾。一切,仿佛只出自同一个人的身体,同一个人的口中。是的,我们只看见了一个人,那个叫“中华”的巨人。

随着视线渐被坚甲占据,心绪沉浸在利炮织就的光晕。我们已经没有多余的思维来考虑其他。古今思潮,纷至沓来。似乎眼前看见了许多,也想起了许多。我想起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想起了有公足壮海军威;想起了宁守家乡一尘土,想起了不望贼寇万里金。

与今日鲜花、欢庆的对比,则是百年长卷泪始待。

但是若无磨砺,怎得宝剑锋利?风雨之后,总有多难兴邦!

今朝既醒不复醉,饱蘸热血书春秋。任由昂扬的豪情响彻在胸腔,满志的踌躇在心间激荡。

看吧!面前就是一条激情与热血铺就的腾飞之路,是我八千中华儿女用脊梁架起的天路。无数个日夜的刻苦训练,无数个小时的烈日锤炼,他们赢得的荣誉——文字,已经不配表达。只能使我们在内心最深处,向他们——敬礼!

千年古魂育我热血儿郎,浩气传承显我虎胆龙威。一曲河山锦绣,群岳毕响;一词壮怀激烈,千秋动人心怀。

叹江水之尽流,云起东方;御长风而莫逮,盛世龙腾。地面上,是花海如潮,欢歌如浪;蓝天下,有长空利剑,划出千里长虹。——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九州。

当数架歼-10战机以雄鹰的姿态掠过广场,银白的机身闪耀在阳光下。同时也震动了十三亿人的心弦,共赏这一派蔚蓝画卷。千古悠悠不尽壮志豪情,日月浩浩扬我中华气概。且凭蓝天白云,由我中华写意!

紧接歼-10战机、99-G主战坦克的亮相,二炮众多型号的洲际导弹、核武的出场则终于唤起了整场阅兵的高潮。缀着各式彩车共同演绎神州的奔放。 壮气蒿莱,江山英雄泪洒;盛世华章,五千风雨梦圆。

我仿佛看到,在那巍巍太行之上,曾有浩气勃勃,飒然流动千年不休; 我仿佛听到,在那缈缈东海之下,曾有游龙嘶天,直上九霄声闻万里。

到如今,浩然之气伴着冲霄龙吟却终于自高山深海汹涌逸出,如此浩荡磅礴,却是那般义无反顾,只为在此刻汇集于这片神州浩土,这一座信义之乡。 五千年鸿图再展,八千里河山如狂。

自古洎今,先贤志士养我沛然正气;

灵秀山川塑我热血衷肠;

九州瀚土铸我神剑青锋;

天门楼前书我丹青万古!

希特勒1933年上台,1939年发动二战,不过6年时间就把德国由战败国变为当时的第一强国。日本二战后,整个国家变为一片废墟,但他们短短二三十年就在废墟中崛起。

我们呢!60年了,有过真正的发展吗?真的发展了,我们的人均收入会只有美国的百分之一吗?真的发展了,会让人们不安居、不乐业、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养不起老,甚至死无葬身之地吗?

回首祖国近来的年历表,有过坎坷,有过辉煌,有过辛酸,有过激动。中国正是在这困难中不衰,在挫折中不馁,在成功中不傲,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泱泱大国,绝非时日而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日积月累,方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中国正骄傲地前行于世界强国之中,它以自己亲身的经历诠释着“锥处囊中必自现”一句话。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GDP位列世界第三,适逢金融恐慌,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奋进路之长,是难以想像的,“吾将”之中,包含着“我”,还有中国……

第12篇:壮哉青春

壮哉青春!(朗诵稿)

男: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女:回首旧途,踏出的第一行稚嫩的脚印,还没有完全被岁月抹去。历尽艰辛,洒遍汗水,才能得到山顶的一派风光旖旎。

合:多美啊!

男:我站在山上,看见漫山遍野娇艳的花朵,你们在长风鼓荡下,从慵倦中慢慢醒来。

女:长风浩荡,猎猎作响,你们飞扬起年轻的面容,绽放出精光耀眼的色彩!男:十四岁,诗一样令人痴迷的年龄!你身着一袭白色的衣裳,向世人炫耀着充盈着百花香味的一切。

女:就如一只洁白羽毛的鸟儿,低声鸣叫,缓缓盘旋,展示着那羞涩的美丽。男:或许,你的过去并不完全没有忧郁的天空,从你眼角边遗漏出的一丝犹豫的光线,我看到了那些迷茫的印记。

女:怎么会没有迷茫?没有迷茫与徘徊的青春,是多么的不完整。

男:然而你的生命,就在十四岁的今天,敲响了欢快的鼓点,盛开出最迷人的微笑。

女:那绝对是最美丽的笑容,因为你决心用人生最美丽的时刻,唱响人生最动人的歌!

男:你喜欢自己是青色可人的苹果树,可你更羡慕那西北边疆傲视风沙的胡杨。 女:你爱惜自己如潇洒飘逸的白鸟,可你更愿意像一只海燕,在暴风雨中闪电般地飞翔!

男:挺起青春的胸膛,把一切责任,勇敢地放在你的肩上!

女:随着初升的太阳,去收获幸福和痛苦,选择的就是远方!

男:蹒跚着脚步坚定地远行吧。

女:山路崎岖起伏,自有我们和你一起——

合:风雨一起扛!

男:来!那肆虐天宇的狂风!你尽管向我们吹来吧!你尽管一路阻挡吧!

女:来!那吞噬灵魂的苦痛,你只能吓倒懦夫,岂不知十四岁的心至纯至刚!男:哈,狂风!你怎么这么弱小?你看吧,我们逆风拼斗已形成世界上最壮美的姿势!

女:伤痕,你完全可以痛得再深刻些!你将成为十四岁最耀眼的勋章!男:还有什么?你们来吧!来吧!

女:我们什么都不怕!不怕!

男:严寒,我们不怕!

女:酷暑,我们不怕!

男:风霜,我们不怕!

女:荆棘,我们不怕!

男:为了心中的那片蔚蓝,我们绝不后退!绝不后悔!

女:激昂的青春,犹如宇宙中飒飒喷射的火焰!

男:我看见,看见青春的火鸟,尽情呼啸,从烈火中飞腾,飞腾!

女:火焰中翻滚奔涌着十八岁的热血,十八岁的豪情壮志。

男:犹如长江之水,惊涛——拍岸!!合:这,才是最美的青春….

第13篇:美哉!潇湘

美哉!潇湘

美哉!潇湘

——网媒记者眼中的湘江沿岸乡村印象

新华网记者张立红。格祺伟 摄

采访团在长沙市橘子洲头合影。本报记者 赵持 摄

腾讯网记者刘倩文在衡南县采访。本报记者 赵持 摄

■编者按: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湖南日报、华声在线携手来自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腾讯、网易、新浪、搜狐等全国7大知名网站的记者、编辑,走近湖南母亲河湘江,走进湘江边的一个个美丽村庄。那些秀美村庄的精彩蝶变,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乡亲们的欢乐与憧憬,令记者们感动、赞叹。他们带着一颗诚心,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了湘江之变,湘江之美。在此前已刊载于报纸和网络的专栏文字图片之外,我们再撷取一组网媒记者们写的短文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水美 村美 人更美

新华网 张立红

从永州出发,沿湘江一路北上,10多天时间里记者团走访了湖南6个市的10余个村庄。流连于绵绵江水边的美景,走进宽敞气派的农家洋楼,感受着湖南人的率真爽朗,我们不断感慨,在这片美丽的红土地上,水美,村美,人更美。

湘江,被湖南人喻为“母亲河”,千百万沿江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都取于斯。近年来,致力于建设“两型社会”的湖南不断加大对湘江的综合治理。小企业被关停,污水排放减少,非法采砂被取缔,美丽的湘江风光带更是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休闲的最佳选择。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此行走基层,我亲眼见识到了什么是“新农村”。

最为直观的感受体现在村容变化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变成了笔直平坦的水泥路,破旧的房子翻盖成宽敞现代的小洋楼,禽畜粪便化身清洁能源沼气的原料。太阳能路灯、分类垃圾桶、街心花园、学校、养老院„„这些似乎只能和城镇联系在一起的名词,如今在这些村庄并不稀奇。

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重要的标准应该是村民的收入水平,这也是记者们每到一处必问的问题。收入水平高的村民,除传统的种田之外,基本都会以参加合作社的模式进行水果种植、生猪养殖、办农家乐,或到村办工厂打工等。人均年收入上万很平常。

衡阳市衡南县潇湘村从2007年开始以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大规模种植水果。4年后的今天,潇湘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 58岁的张守忠老人一家六口是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种有50多亩果树,人均年收入两万多元,去年他家花20多万元盖起了2层小楼,而这在潇湘村只是中等水平。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们对精神生活也有了追求。很多村的村民自发组成腰鼓队、舞蹈队、篮球队、军乐队、龙灯队等。农闲时、晚饭后,男女老少齐聚广场尽情释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那一刻,绽放在他们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

目前,农村基层文化生活主要依靠群众自发,以当地传统的娱乐项目为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号角,政府将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加大对农村人才队伍的培养,相信不久的将来,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会更令人惊喜。

我们期待湖南人的“东方莱茵河”之梦早日实现。

宛如走在画卷里

人民网 张洪宇

近年来,湖南省提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这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农民现在的生活水平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久居城市的我随湖南日报和华声在线组织的“网络媒体走基层”采访团,对湘江沿岸的一些村庄进行了走访。

走进乡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一座座小楼点缀在果园、稻田和池塘间,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采访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湖南的干部和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从衡南潇湘村的水果种植大户张守忠老汉,到株洲市副市长李异建,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怎样增加农业的收入,怎样把当地经济搞上去。从农户家已经比较普及的清洁能源沼气,到湘江流域的污染企业整治,莫不印证着“两型社会”的建设成果。

我们感触颇深的还有村镇基层干部“执政为民”的理念。采访中,乡镇基层干部讲得最多的是为当地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未来工作的设想,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和前提,就是为老百姓办事,得到村民的支持。一位镇党委书记感慨:“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任何工作都是开展不下去的。”

相信有这样一支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干部队伍带领,加上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人定能在建设“两型社会”、实现中部崛起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湖南明天会更好!

萍岛,秀色之致叹为奇

网易 张颖敏

行走永州,泛扁舟一叶于碧波上,朝沐晚秋之细雨,夕观潇湘之融汇。

早闻湖南有“三湘”美誉,永州潇湘便是“三湘”之一。萍岛位于潇水与湘江水交汇之处,这里是潇水的终点,却是湘江的开端。发源于广西兴安海阳山的湘江自西而来,发源于湖南宁远九嶷山的潇水往南奔去,潇湘二水在此汇合,千古传颂的“锦绣潇湘”便指萍岛这一带如画般的山光水色。

秋日的永州,微凉。

我去过不少美景之乡,有胜似天堂的苏杭、也有雾气缭绕的庐山,对于永州,却所知甚少。我们一行人在树木葱郁的沿江路边下车,转入青黑色的石板道,穿过石拱门,再踏上圆木拼接而成的渡桥,下过雨的木桥有点湿滑。

我抬头望两边碧绿色的江水。绿萍荡漾,细雨清凉。远看萍岛,像一块椭圆形的宝石浮在潇湘汇合的金碧双色江面上,远远地散发着翠绿色的玉石般光芒。

来到萍岛书院旧址,手抚紫木门框,细看岁月雕刻的细纹,仿佛还听得见旧时才子们的朗朗诵书声。岛上一隅,远眺可见金、碧两色江水汇合——叹潇湘景观之奇,赞萍岛秀色之致。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这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观览萍岛后所作的诗,而柳子庙正是为纪念柳宗元而建。柳子庙前有一汪清流,称为愚溪,当年柳宗元曾在溪畔结庐而居,此处有“愚溪眺雪”之美称,青灰地砖的古街与柳子庙相伴相依一起走过千百年,任由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潇水西岸依旧诗情画意。

湘江,想说不爱你真的好难

中国日报网 张红梅

探访湘江最美村庄,沿途走来感觉没有最美,而是各有其美。

永州,湖南境内湘江的源头,放眼望去满江青碧,一个字,美。潇湘庙村是永州市较早富裕起来的村庄,一入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宽广的水泥路、照明灯,一排排看似统一规划建造的小楼房,家家户户几乎都用上了沼气,村支书的家是一座三层的楼房,装修很现代,宽敞、洁净,舒服。印象较深的是冷水滩区区委秦书记的一句话:村里的老百姓很幸福,生活富裕了,大家都在享受生活,哪有空闲顾得上纷争呢!

新农村建设中,呈现出很多像潇湘庙村一样富裕的村庄,每个村庄都有他们的独到之处,譬如近年声名鹊起的江畔“水果村”——衡南松江镇潇湘村,精彩蝶变的湘潭市长塘村,湘阴县王家寨村,望城光明村等,这些经历了蜕变的村庄,都记录和见证着湖南农村发展的脚步。每走进一个村庄,都让我们遐想无限。如今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也开始注重劳逸结合了,农忙时辛勤劳作,快乐收获。农闲时聊聊家常,打打腰鼓,唱唱花鼓戏,生活滋味其乐无穷。这种自然写意的生活,城市人无处可寻。

秀美湘江,幸福湘江,嬗变湘江,湘江正以新的面貌迎接世人。惠民“免费”自行车,“滨海风格”沿江风光带,“超洁净”城市环境„„都在装点着这条古老河流。湘江,想说不爱你真的好难!

湖南的变化出乎想像

腾讯 陈若冰

没到湖南之前,对那里还停留在中部农业大省的印象。十月末,有幸参加湖南日报组织的“网络媒体走基层”采访活动,一路沿湘江北上,走访两岸村庄,所见所闻,感叹湖南这几年新农村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成绩斐然:经济取得高速增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行走在三湘大地,最直观的印象是便捷的交通网络。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然而这里高速公路却四通八达,不少村镇都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在湖南的十几天行程,走的大多是高速路。

走进湘江两岸的村庄,在这里很少看到脏乱的环境。在永州潇湘庙村、衡东县大浦镇堰桥村,村里路面硬化,马路两边是太阳能路灯,村民屋顶上架着太阳能热水器,家家户户建有沼气池,煮饭用上了清洁能源。

湖南过去一直都是劳动力输出大省,不少农民背井离乡,前往沿海发达城市打工。而今这种现象大为改观,在衡南县松江镇潇湘村,当地村民建立的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对农户进行产销一条龙服务,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许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还吸引了四川等地的农民前来打工。

潇湘村只是湖南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而长株潭试验区则代表湖南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在湘潭九华示范区和长沙县,不少来自世界500强的企业在这里投资建厂,吸引大批湖南本地劳动力就业和回流,与之相伴的是,随着建设加快推进,长株潭地区城乡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城市与农村之间已无明显界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重心一直集中在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稳步推进,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湖南一定会成为内陆省份科学发展的示范和典型。

潇湘魅力在新农村

中国日报网 肖燕立

金秋十月,随湖南日报“网络媒体走基层”采访团走访湖南新农村,所见所闻,一派幸福景象,完全颠覆了旧有的印象。

从湘江源头永州出发,最先进入潇湘庙村,村里以种植蔬菜和烟叶为主,主人带我们看自家的沼气,沼气池安安静静躺在水泥板下,地面上几乎不露痕迹,村里82%农户用上了干净方便的沼气,农家小院包围着碧绿的菜畦,火红的美人蕉昂首点缀其间,房边停着私人轿车。村长特别自豪地指着远处的小房子说,我们的化学农药垃圾都堆放在那里,家家都有一个这样的地方,清洁工负责每天清扫和收集,每人一个月200元工钱,由农户们集资支付。

第二天,沿湘江而下,进入“水果之乡”——衡南松江镇潇湘村。村支书张坤30出头。村里从2007年开始种植水果,村民的年平均收入从3000多元涨到了15000元。主人搬出甜甜的红心大柚子招待记者们,同伴惊呼:“这个在北京的超市要卖39元一斤!”村里水果合作社为了栽培从日本引进的柚子品种,3年前,村支书带领一行人背着泥土去长沙化验,别人都觉得他们是疯子。经过几年努力,红心柚子终于落户,目前订单踊跃,供不应求。

我问支书:你有车么?支书答:大众轿车,卖了,投资水果公司了。创业的时候他一家一家上门说服,最后说动了第一批17家。现在全村270多家都参加了水果合作社,还发展到邻近的外村。

这种乡镇式的公司+合作社+互助组的农商运作一条龙,说明现代化商业运作模式已经悄然在乡村站稳脚跟。

走访的下一个村,是一个以养猪业为主的村镇——衡东县大浦镇堰桥村。村生猪养殖公司总经理是学习兽医专业的大学生,叫汤小奇,家里有20多年养猪经验。他家一年养猪利润200多万元。村里公司的猪圈、消毒室、种猪圈、绿色饲料配置车间、甚至猪用中草药房,一应俱全。他们不仅向村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年还向贫困户赠送100头小猪。一头小猪卖给饲养户500元,销售价大约是1000多元。所以村民大部分都养猪,土地租给浙江的农民种。

小汤家的洋房有几百平方米的大花园,还有碧波荡漾的养鱼池,站在院子里,疑似到了星级酒店。显然“城乡差别”应该重新理解了„„

一路走来,新农村的繁荣景象令人欣慰。网络人的责任感也随之更加紧迫。作为传播最为迅速、疆界最为广泛的国家重点网络媒体,把我们的新农村推广出去,让潇湘大地的新气象传播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无疑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

第14篇:美哉黄鹤楼

美哉黄鹤楼

熊泽民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13日 12 版)

长江之滨,蛇山顶上,是美轮美奂的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史上的黄鹤楼多次被毁,仅清一代,就有“火经三发,工届八兴”之说。可谓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黄鹤楼是有些仙气的。黄鹤楼沾上了一个仙字:仙人、仙物、仙踪、仙洞。子安、费祎、吕洞宾等,都与黄鹤楼有关,成为传说中的仙人。黄鹤楼的那些仙事儿,在民间流传经久不息。特别是子安黄鹤楼中吹笛驾鹤西去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黄鹤楼传说”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鹤楼更充溢着文气。黄鹤楼的绝佳之地、优美传说,以及悠久历史,使得它的文气充沛。

这里有太多的书画楹联,多是出手不凡之作。最令人惋惜的是,黄鹤楼屡遭毁坏,即便如此,这里的书画作品仍蔚成大观:齐白石、叶浅予、关山月、李可染、李苦禅等都有佳作藏于黄鹤楼。这里也留有很多的诗词文赋。鲍照、宋之问、孟浩然、崔颢、王维、李白、贾岛、顾况、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苏轼、苏辙、黄庭坚、岳飞、陆游、范成大、张孝祥、辛弃疾、黄遵宪、康有为等都吟诵过黄鹤楼,尤其崔颢的《黄鹤楼》名贯华夏。

黄鹤楼的文化品类还突破诗词文赋、书画碑联的传统范围,悄然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众多与黄鹤楼有关的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据说元代至顺年间,杂剧作家朱凯根据《三国志平话》里周瑜讨荆州的故事写成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全剧四折,有七十二处提到黄鹤楼,剧情所涉,观后如身临黄鹤楼。此剧影响颇大,后人改编为京剧、汉剧、徽剧、湘剧、秦腔、豫剧、河北梆子、麻城高腔等诸多同名剧目。清代我国主要年画基地苏州桃花坞、山西临汾、山东潍坊、河北武强、天津杨柳青都争相绘制黄鹤楼题材的年画……潺潺之音,宏宏之作,黄鹤楼在文化的源流中尽显其美。

黄鹤楼自古就是“游必于是,宴必于是”之地,人气一直很旺。现今人们把它作为游览赏心之地,纷至沓来,或登楼远眺,或水边嬉戏,或吟诗赋词,或采兰赏菊。当一茬一茬人涌来,你才知道文化源流的深邃、美丽传说的神奇吸引力竟至于斯。

第15篇:美哉,《弟子规》

美哉,《弟子规》

儒学之美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为纲为目,编撰而成。虽无孔圣之贤,然亦有夫子之骨;虽无治国平天下之大志,却有修身齐家之纲常。

百家之学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孔孟驾鹤云游,经书不可不读。哀吾生之须臾,叹书籍之无穷。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兄弟多和睦,家道才能兴,悌道造大同,举国如手足。”(刘有生善人)

韵律之美

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爽朗上口,犹如行云流水一线贯串。无唐诗之慷慨激昂,婉转情长;无宋词婉约之豪放;亦无元曲之色彩飞扬,却别有一番滋味在酝酿。以三字达言,六字成句,贯串成章,看似无韵无调,却又衔接流畅;读似押韵成调,却有另有风骚,犹如陕北民歌,独自婉转流畅。

文辞蓄意之美

“习来千句少,悟透一句多”,文字浅近通俗,却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百善孝为先,故首孝弟,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而后知仁义礼智信,当“次谨信”,又言“老易至,惜此时” 真可谓“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花落几时红,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穿梭过不停”。短哉乎,理深也!

健康之美

“朝起早,夜眠迟”以六字揭示了小孩的生长生理特点,以及养生的观念。在上古之《黄帝内经》有日: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升…夜卧早起…养身之道也。青少年犹如初升之太阳,亦如春天,蓬勃生长。 “年方少,勿饮酒”,而众观世人,“以酒为浆…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半百而衰”…吾辈当如圣人而言“改种换良,重立人根”,从孩时抓起。

品德之美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每每读至此,便不由想起了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又犹如佛日:“种下菩提树,必开吉祥花。”这无疑是我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可回顾我国近年来在就业、养老、教育、医疗诸方面的情况,这种博爱思想在那些握有制订就业、养老、教育、医疗各项事关国计民生政策大权的公仆们心中缺失,实在令人齿寒心寒。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了凡四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也!

第16篇:心中坦然,处事泰然读《黄州快哉亭记》有感

心中坦然,处事泰然

---读《黄州快哉亭记》有感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这句话在我读完《黄州快哉亭记》后仍在脑海中回荡,细细品味,不得不佩服苏辙这位文学大家了。苏辙在乌台诗案后,亦受牵连,蹈其兄之覆辙,被贬黄州,但他并未沉沦,他在快哉亭观赏长江波涛汹涌之壮景,同时也留下了千古名作《黄州快哉亭记》,文中描述的是快哉亭所见壮景,进而表达了作者自己不以得失为怀的阔达人生态度,并且以此来和友人兄弟共勉。我心中不由的对苏辙升起一丝敬意,他那种不以外物扰乱自己的人生态度着实给我上了一课。我相信,而且坚信,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这种人生态度,并且因此受益终生。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无常,没友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假若遇事坦然,则碰到困难,就不会慌张,当然得到荣誉,也不会被骄傲所冲昏头脑,相反,抱着忧虑去面对,则很难平衡好心态,事情自然也做不好。

在当今这种“金钱至上”的社会,拥有这种豁达的态度无疑是很重要的。人生本来就是不平等的,特别是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工作等方面,不能坦然面对,人往往会走向极端,一些人被“生活”逼进疯人院,一些甚至选择轻生等,这些人的心态往往没有调整好,对于一些名利,还是相对要放的开一些,生命和金钱,孰轻孰重?要是他们心中坦然,自然不会有惨剧发生,而且能进退自如。

所以,心中坦然,处事泰然,不仅仅是一种人生态度,却更像一门生活的艺术。

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去追求这种人生态度,也希望并且相信他们一定会“心中坦然,处事泰然”。

天山中学 山风文学社 高一(四)班

第17篇:高三期末考试优秀作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高三期末考试优秀作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个健全的人,成为了英雄,人们会对他竖起大拇指;一个残疾人,成为了王者,人们会惊呼,会对他顶礼膜拜,视他为神。

这就是说,肢体残疾的人成为王者,其实他已经超越了英雄。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唯倜傥风流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若在这些倜傥风流人中去选一个王者,我会毫不犹豫的去选择孙膑,不只因为他的兵法,更因为他的身残而志坚。

孙膑的伟大,不在于他围魏救赵的勇和智,不在于田忌赛马之时表现出来聪慧,我想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膑脚之时表现出来的坚忍和默默忍受,这种侮辱超越了韩信的胯下之辱,他能装疯卖傻忍受默默等待出头之日,这本身便是一种伟大。

于是,膑脚后的孙膑,坐在小车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最终杀掉庞涓,也便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也定是一个最好的结局,我想历史是公平的。其实相比于孙膑,司马迁也是伟大的,他的忍受的力量不亚于孙膑,用司马迁的话来表述是“最下腐刑极矣”,司马迁没有可以驰骋沙场的机会,但他是驰骋于文场的斗士,他的《史记》,被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创了一个史学上的新天地。他的伟大使那个自认为伟大的汉武帝成为了一个历史上的笑柄,司马迁蔑视他,他完全有这个资本。

想一想这些身残却成为王者的倜傥之人,不禁使人想起苏东坡说过的那句话,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是的,这个浩然正气是虽然身体残疾却不屈服于命运的傲然之气,是虽然多灾多难,却仍可以笑傲人生的坚强正气,具备了这些,孙膑成为了孙膑,司马迁成为了司马迁。世人为之动容,历史为之泣泪。还记得那曲古谣吗?曰“大风卷兮,林木为摧。意苦惹死,招憩不徕。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苦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潇潇落叶,漏雨苍苔。”王者已去了,空留下那千里快哉风刮过历史的原野,催人泪下。

第18篇:《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黄州快哉亭记作者:苏辙作品原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波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甕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词句注释江:长江。西陵:西陵峡,又名夷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宜昌西北。始:才奔放:水势疾迅。肆大:水流阔大。肆,极,甚。沅:沅水(也称沅江)。湘:湘江。两水都在长江南岸,流入洞庭湖,注入长江。汉沔(miǎn):就是汉水。汉水源出陕西宁羌,初名漾水,东流经沔县南,称沔水,又东经褒城,纳褒水,始称汉水。汉水在长江北岸。益张:更加盛大。张,大。赤壁:赤鼻矶,现湖北黄冈城外,苏辙误以为周瑜破曹操处。浸灌:浸,灌,意思都是“注”。此处指水势浩大。清河:县名,现河北清河。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谪:贬官。齐安:宋代黄冈为黄州齐按郡,因称。即:就着,依着。胜:胜景,美景。亭之所见:在亭上能够看到的(范围)。所见,所看到的景象。一舍(shè):三十里。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做“一舍”。风云开阖(hé):风云变化。意思是风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开,开启。阖,闭合。倏(shū)忽:顷刻之间,一瞬间,指时间短。动心骇目:犹言“惊心动魄”。这是指景色变化万端,能使见者心惊,并不是说景色可怕。这里动和骇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惊动,使······惊骇。不可久视:这是说,以前没有亭子,无休息之地,不能长久地欣赏。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可以在亭中的几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几,小桌,茶几。举目而足:抬起眼来就可以看个够。草木行列:草木成行成列非常茂盛,形容草木繁荣。指数:名词作状语,用手指清点。长洲:江中长条形的沙洲或江岸。故城之墟:旧日城郭的遗址。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黄州城(唐朝把县城迁移了)。墟,旧有的建筑物已被毁平而尚留有遗迹的空地。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曹操(字孟德)、孙权(字仲谋)所傲视的地方。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赤壁之战时,曹操、孙权都有气吞对方的气概。周瑜、陆逊之所骋骛(chěng wù):周瑜、陆逊均为三国时东吴的重要将领。周瑜、陆逊活跃的地方。周瑜曾破曹操于赤壁,陆逊曾袭关羽于荆州,败刘备于夷陵,破魏将曹休于皖城。骋骛,犹言“驰马”,形容他们驰骋疆场。称快世俗:使世俗之人称快。称快为使动用法,使······称快。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宋玉有《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兰台宫,遗址在湖北钟祥东。从,使……从。披:敞开。当:迎接。快哉,此风:即“此风快哉”,解释为这风多么让人感到畅快啊!盖有讽焉: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在里头。讽,讽喻。宋玉作《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人有遇不遇之变:人有遇时和不遇时的不同时候。遇,指机遇好,被重用。与(yù):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使:假使。中:内心,心中。自得:自己感到舒适、自在。以物伤性:因外物(指环境)而影响天性(本性)。适:往,去。患:忧愁。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余功:公事之余。自放:自适,放情。放,纵。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濯:洗涤。揖(yī):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面对(西山白云)。胜:承受。自适:自求安适。适,闲适。乌:哪里。朔:夏历每月初一。赵郡: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白话译文

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聚,向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势浩大,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犹言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十二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上书营救,奏乞纳官以赎兄轼之罪,因而“坐请监绮州(今江西商安县)盆酒税,五年不得调”(苏辙《颖滨遗老传》)。黄州与绮州相距非遥,有水道相通。元丰五年(1082年),苏辙便沿赣水,入那鄱湖,溯大江来黄州,与其兄轼相聚,畅叙患难中的手足之情。他们一道游览了黄州及其对江的武昌西山,凭吊陈迹。元丰六年(1083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这篇文章就是应张梦得邀请所写的。作品鉴赏

这篇文章作于被贬官期间,那时他在政治上处于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样,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一篇之中而“快”字七出,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决,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文章擒住题面“快哉”二字,畅加洗发,风格雄放而雅致,笔势纤徐而杨达,叙议结合,清景交融。全文分作三段:先叙张梦得建享之事,再释“快哉亭”命名之由,后就“快哉”二字畅发议论,称赞张梦得情怀之坦然。

文章开篇以叙事兼描述之笔,写出了江水的浩瀚雄伟。题目是《黄州快哉亭记》,而文章却劈头出一“江”字,这与题面有何关涉,快哉亭建在黄州,而黄州濒临大江;那么,为要写亭,先写其江,由大江而引出亭来,这样开头,自然稳妥。此其一。其二,建亭的目的。在于览观江流胜景,既然如此,文章自然要从江水写起,用重笔写出江水的壮观。倘非如此,“览胜”一事,便无从可言,那么,快哉亭的建筑也就失去了意义。其三,文章先出一“江”字,接着运用铺陈的手法,不借笔墨,一连数语,始言其流“奔放肆大”,继曰其势“益张”,末道“波流浸灌,与海泪若”:凡作三层,写出水势的三变,而且愈变愈大。这样写,一是为后文蓄势,欲使其精神倍出;二是为快哉亭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以使得小巧玲珑的亭台与雄浑壮关的长江成一鲜明的对照,收到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文章开篇,顿觉其气势奔放。接下去文章以叙事入题。首提建事之人——“清河张君梦得”,次叙建亭背景——“滴居齐安”,再述亭之修建及其所在——“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再言建亭目的——“以览观江流之胜”,后点为事命名之人——“余兄子瞻”,末出亭名——“快哉”。事名最后点出,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样写,在内容上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在结构上,为了能使其与下文衔接紧密。作者叙事简练,层次井然。“滴居”二字为后文伏笔,更是章法上的严谨之处。

接着,文章用一表述原因的虚词,“盖”字紧承上文,写出第二段。此段又分两幅排写,解释亭以“快哉”为名的原由。先写登临亭子之所见令人“快哉”。“南北百里,东西一舍。”这两句是总写,说明在亭子中极目四望,能望见十分开阔的地面,为下文具体写景设下了广大的天地。“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写江流的气势。波浪汹涌固已壮丽,而时隐时现、变幻不定的风云更是雄奇。接着用整齐的对偶句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江上白充黑夜的奇景,舟揖之出没,似耳闻鱼龙之悲啸。这种景象瞬息万变,令作者感到休目惊心,因而“不可久视”。这段描写,将景色的奇幻和壮观写得淋漓尽致。“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为过渡句,既将文章引向深人,下文的“西望武昌诸山”即从“举目”远视而来,而“玩”、“足”两字又自然地流露出得亭之喜,“快哉”之由,照应了题意。从“西望”开始由写江水转人写山冈,也即将视线从江面转至岸上。岸上风光写得明丽清晰,冈陵、草木、云烟、日色、屋舍,尽收眼底,历历如画。江山形胜,对此水色山光,登临者谁都“快哉”于心。文章到此,水到渠成地把快哉亭命名之由点了出来。然而这只是将亭子取名为“快哉”的一个原因。接着再叙述凭吊此地的三国遗迹也足以使人称快。“至于”以下四句,追溯了赤壁大战的情景,笔墨极其简省却又摇曳生姿。“脾院”本是斜视的样子,可引申为傲视,这就传神地描绘出当时曹操、孙权气吞对方的气概。“骋骛”,犹言驰骋、疾驰,形容来往活跃,形象地再现了周瑜、陆逊在战场上争胜角逐的情景。说明凭吊历史遗迹,感染古人的流风余韵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这是将亭子取名为“快哉”的另一个原因。以上两幅文字,虽同在解释亭名“快哉”的原因,却又有着宾主之分:前幅是主,后幅为宾,而且详主略宾,借宾形主。写览观胜景运用实笔,浓墨里彩,大肆渲染,写凭吊遗踪,运用虚笔,轻描淡写,简洁勾勒。这样详略兼行,虚实并举,使得文章既在内容上突出了重点,又在布局上显得浓纤得哀,琉密有致,既具整伤之感,还呈活泼之姿。第三段就“快哉”二字抒发议论。承接上文的怀古,探求“快哉”两字的出处,因而自然地引录了宋玉《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认为楚王的雄风庶人不得与共生发开去,指出风没有雌雄之分,而人有遇不遇之别,因此,同样一阵风吹在楚王身上感到“快哉”,而吹在老百姓身上就感到忧伤了,这是因为各人的情况不同,和风本身无涉。行文至此,极其自然地引向了文章主旨的讨论:士处于世,该抱怎样的态度。作者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用排比句提出一反一正两种态度:一是假如一个人心中没有自得之乐,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偷快;一是假如一个人心中坦然自若,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本性,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不愉快。接着就以张梦得的具体行为来对后面一种态度作出肯定。张梦得是苏轼的挚友,深受苏轼思想性格的影响。苏轼在长期的滴居生活中旷达自持,随遇而安,“此心安处是吾乡”。张梦得也“不以谪为患”,他在黄州屈任主簿之类的小官,利用征收钱粮之余暇,放任于山水之间。作者认为张梦得能如此,说明他内心有过人之处,并设想即使让他住在极其简陋的用蓬草编门、破瓮做窗的屋子里,他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事。这既照应了前面的“何适而非快”,又为下文作铺垫。“而况乎”两句夸张地表现了张梦得居住于此的快乐:可用长江清流来洗涤,能与西山白云相对揖,可谓极尽耳目所能取得的乐趣来使自己畅快。文章至此,主旨己显,并已暗与前文的造亭观景相呼应,似乎可以打住了。然而,文情陡起,又生波澜,用“不然”两字反面说开去,再深一层说明文章主旨。作者仍由写景入手,绘出了一幅与前迥异的画面:连绵不断的山冈,深不见底的山谷,宽广的森林,参天的古树,清风吹动,明月高照。这一切显得幽凄寂寥,在以谪为患的诗人士大夫看来,当然会触景生情,黯然神伤。故作者不由得说道:“乌睹其为快也哉!”这句既照应了前文的“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又进一步衬托了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其反洁的语气发人深思,言尽而意不尽。结尾交代写作的时间及作者。作者的祖先是赵郡栾城人,所以他自称赵郡苏辙。在中国古代,修筑亭台楼观时常常要撰写记文,记述建造、修葺的过程,以及登临所见和引起的感慨等等。这篇文章就是此类文章的代表作。它在记述了建造亭子的有关问题之后,即描绘登临所见的景色并由此而引起感慨,抒发议论:认为士处于世,应像张梦得这样心中坦然,“何适而非快”,并以此慰勉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所有被贬的人。文章表面上反映了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对政治失意的牢骚和不平。名家评价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六十三:“入宋调而其风旨自佳。”

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五:“全篇止拿定‘快哉’二字洗发,可与乃兄《超然亭记》并传。盖‘超然’二字出《庄子》,‘快哉’二字出《楚辞》,皆有自乐其乐之意。‘超然’乃子由命名,而子瞻为文,言其何适而非快。俱从居官不得意时看出,取意亦无不同也。文中一种雄伟之气,可笼革海内,与乃兄并峙千秋。子瞻尝云:‘四海相知惟子由,天伦之中岂易得?’此安得不令人羡煞。”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前幅握定‘快哉’二字洗发;后幅俱从谪居中生意。文势汪洋,笔力雄壮。读之令人心胸旷达,宠辱都忘。”过珙《古文坪注》卷十:“因‘快哉’二字发一段议论,寻说到张梦得身上,若断若续,无限烟波。前丰极力叙写快字,后丰请居寻出快字意来,首尾机神一片。文致汪洋,笔力雄幼,自足与长公相雁行。”爱新觉罗·弘历《唐宋文醇》卷五十一:“昔王右军兰辛修禊,当索山坡岭、茂林修竹之间,觞味流连,而感叹于今迹明陈,作诗吸件,复序以明之。然则所云‘信可乐’者,固仍未尝乐也。其撤所为清风明月皆粉人志士之所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砍!夫元会运世与一弹指无珠,未能于此洒然,真乐何由可味。若极外物以为乐,滋不乐也。欲渊在陋巷不改其乐,岂乐陋巷那?”沈德潜《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卷二十六:“金玉锦绣,五燕大烹,满往非病,中无自得之实也。空室蓬户,跪食饮水,满往非乐,不亏天性之真也。子由虽未几此,而见能及之,借题发挥,真觉触处皆是。”唐德宜《古文典》卷八引孙执升:“通篇俱枕‘快’字发论,盖因张君该居齐安,世俗以为不快,而张君独能作辛挽胜,于不快中自有大快。此其度里量有过人处。雄篇中略叙作辛之由,下一段写今日所见之快,一段写往古流遗之快,然后借楚王、宋玉之言,引起张公今日意中之快,非复骚人志士之悲伤性悴者比。知此写来,便令快字通篇出色。行文豪宕自得,真是用意高拔。”作者简介苏辙(1039-1112年),汉族,北宋时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字子由,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为著名散文家,哲宗元祐年间参加过治河争论,为第三次回河的主要反对者。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l

第19篇:装修学堂

验房——新房篇

拿到房子后最好能亲自验收,验收时要带上水桶、小锤、卷尺、计算器、笔等工具。一般物业部门也可以提供这些工具,验房前,先到物业处查看资料包括《建设工程质量认定证书》、《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竣工验收备案表》、面积实测表、管线分布竣工图等,确认结构和原设计图相同,房屋面积与合同签订面积误差不超过3%。 第一, 检查门窗、阳台、地面等部位有无开裂现象。 第二, 检查墙体是否有渗水、裂缝、门窗开启是否灵活。

第三, 检查水电煤畅通情况,打开龙头查水管是否漏堵,用万用表测量强弱电是否畅通,各个分闸是否可控制各条分支。

第四, 用水桶盛水向各个下水处灌水,检查下水是否顺畅,有无积水。

第五, 做渗水试验,将地漏和下水管堵死,在卫生间地面放水至2cm深,观察楼下天花是否渗漏。

第六, 核对合同上注明的设施,设备等是否有遗漏,品牌、数量是否相符。

最后,用卷尺测量并记录层高等数据,同时要记下水表、电表数字,由于验房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建议请专业的监理公司一起验收。

验房——二手房篇

二手房也需要收房一定要实地察看。首先,二手房的准确面积包括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和户内实际面积,要仔细确认,最好能实地测量一下房屋内的面积,并弄清户型是否合理。然后,打开水龙头观察水质、水压,确认供电容量。观察户内外电线是否老化,电话线、煤气是否接通。还要了解房龄,土地使用期限和以前住户的大致情况,最后再了解一下周边的设施和环境。打听清楚水、电、煤、暖、物业管理费的收费方式。 验收带装修的二手房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对于铺了地砖的地面用小榔头敲,如果声音发空说明没有铺实,对于铺了地板的地面要注意墙角与四周,看有没有松动。关于阳台、卫生间附近的地板要观察有没有开裂或发霉,然后从侧面检查墙面是否平滑干净,是否有刺激性的气味。墙面和踢脚线,踢脚线和地板之间是否有缝隙,再看卫生间水管周围有没有水垢,以此判断水管是否漏过水。检验浴缸时,先打开龙头看流水是否通畅,再放水看排水系统是否正常。还要打开电视看看有线电视接收情况。 最后,还要了解隐蔽工程情况,水管、电线走向等。

前期准备之装修费用

装修是一笔大支出,装修费用到底包括了哪几项呢?

家居装修中的总费用=主材费用+辅材费用+人工费+设计费+管理费

第一, 是主材费用,指按施工面积或单项工程涉及的成品和半成品的材料费用,如木地板、瓷砖、洁具等。

第二, 辅材费,指装修中所消耗的难以明确计算的材料费用,如:涂料、油漆、电线、水管、板材、水泥沙、铁钉、水胶布、电工胶带、粘合剂等。

第三, 人工费,指整个工程中需要支付的工人工资,如:泥瓦工、木工、水电工、油漆工等工资。

第四, 设计费,施工前的测量费、方案设计费、施工图纸设计费以及陪同选材、现场指导等跟踪服务费。

第五, 管理费,指在装修中装潢公司对施工现场的装修工人、装修材料,进行管理和监督所收取的费用,管理费的计算方式一般为:(人工费+材料费)X(5~10%)。

隐蔽工程之流程篇

隐蔽工程是指隐蔽在装饰表面内部的管线工程和结构工程,因涉及水电安全问题,又不便维修,显得尤为重要。

隐蔽工程最重要的是给排水、电路、和防水工程。给排水是最常见的隐蔽工程,包括给水安装和排水安装,所有的上下水管道都要保持通畅。要注意的是,要改动水路管道,一定要和物业打招呼。还要请专业人员设计管路走向、进行施工,原则上保证水路不动。

电路工程方面,电路安装对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都要求很高,装修布线前。首先,应将所有电路进行综合设计、总体规划,管线铺设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避免用电安全事故。

防水工程方面,厨卫因管线改造,原有防水层很容易被破坏,如果防水处理不好,就会发生渗漏问题。因此,水路改造完成后,最好紧接着把防水做了。在墙面施工前一定要做好24小时闭水试验。

此外,一些完工后从外表看不出来的工程,如地板、吊顶的龙骨铺设,墙面、门窗套的基层处理等,也称为隐蔽工程。所以要等水、电、木工把这些隐蔽工程全部做完,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装修。

隐蔽工程之防水处理篇

装修中因管线改造及淋浴等涉水设备的增加,易引发渗漏霉变等问题,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水处理,防水处理时必须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做24小时闭水试验,确定没有渗漏后,清理掉要进行防水施工部位的杂物。用水泥砂浆把坑洼不平的地方磨平,再把整个大面做一次找平。其次,墙与墙、墙与地,下水口和地面、各类贯通管道与地面的交界处都要做清根处理,严防出现虚漏。然后,等找平层干燥后,在厨卫墙面上做防水层,施工高度不低于30cm,如果是轻质墙体一定要对整个墙面进行防水处理。最后,卫生间淋浴墙面应从地面起上返刷不低于180cm的防水涂料,防止洗浴时溅水湿墙。另外要注意,防水涂料要涂满,无遗漏、裂缝、气泡、脱落现象,要与基层结合牢固。防水层做好后建议再做一次24小时闭水,待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一步装修。

隐蔽工程之结构改造

房间的结构是主体框架,关系到抗震等级和使用安全。承重墙、阳台的半截墙、梁柱、嵌在混泥土中的门框,墙体中的钢筋不能拆。承重墙承载着住房的基本结构,以砖和钢筋混泥土为主要材料,厚度在240mm以上,用拳击打声音沉闷,无空鼓声,禁止拆除、改动。划分室内空间的隔断为非承重墙,墙体较薄,主材是石膏板、水泥薄板、砖体等。敲击有空鼓声,可拆除移位。开发商提供的建筑结构图上会将承重墙标注清楚,也可以根据图纸判断。 房龄较长,设施陈旧的二手房,要重新设计电表容量,更换电线,以免电线老化或过载引发事故。新房根据需要适当增补即可。旧房门窗套也是必须改造的,木制门窗套起皮变形,钢制门窗套漆膜剥落,锈蚀或开裂必须拆掉重做。卫生间施工容易破坏原有防水层,应注意保护,如果防水层被破坏,必须修补或重做。另外,要注意承载量,房屋大幅度加重,超过承载能力会造成结构损伤,尽量用轻型建材。 拆改墙体要先和物业沟通,获得允许才能施工。

隐蔽工程之电路工程篇

电路施工不当容易引发漏电、走火、电器失灵等意外,施工时一定要注意。 施工前先用专业仪器测量电线是否有短路,然后在墙地面上做出线路走向标记,确定暗盒安装位置一便开槽。线槽深度一般是线管的两倍,必须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同类暗盒的高度也应一致。地面用壁厚镀锌管,要先装管路后穿导线,线管弯曲处应用弯管工具或配套弯头,不应有褶皱,现在电线布线多用,暗敷、美观、安全。墙面、顶面用PVC管或槽。管内的导线不能接头和扭结,同一线管内的电线不宜超过四根。穿完线后要保证电线在线管中的拉动自如。电源导线接头要用绝缘胶带。电线应按用电容量进行配置,建议空调用4mm2电线、插座用2.5mm

2、灯具用1.5mm2,三者要分路控制,吊顶内不允许有明露导线,还要做好防火防虫处理。强弱电线间距要在50cm以上,如达不到可用频蔽线隔离电磁波。 电视和电话线严禁出现接头,要单独穿管。

完工后别忘了要一套电气线路图,为日后维修方便。

第20篇:凤凰学堂

凤凰课课学业务介绍

凤凰集团与江苏移动整体合作情况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全国最具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出版发行公司之一,兼有内容生产和渠道优势,是全国出版发行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标杆企业之一。旗下上市公司凤凰传媒辖全资子公司85家、控股子公司26家、参股公司11家,拥有销售网点856个,网点规模和数量居全国同行第一;所属出版机构有6家出版社进入中国百佳出版社行列,被评为国家一级出版社;拥有技术先进、规模巨大、全国一流的物流配送中心。

在教育出版方面,凤凰版教材及核心教辅覆盖江苏省中小学,全省占有率语数外超过98%,总体超过70%,覆盖全省配套发行资源,全省各地市(县)黄金地段实体新华书店1000多家。

战略合作:2010年9月与江苏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涉及合作运营、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出版等多方面内容;2012年4月与我公司签订教育资源合作协议,进入教育数字化产品的全面合作,并同时举办了“移动凤凰学堂”业务首发仪式

手机:覆盖该集团本部和所有在宁下属子公司,实现集团虚拟短号,移动占有率超过95%,全省新华书店系统已组建全省跨区虚拟网

信息化:已在三类专线、集团短信、移动400、移动OA等多方面开展合作

快哉学堂
《快哉学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