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小学教育案例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05 12:03:2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教育案例

小学教育案例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最后一节快下课时,我给班里每位同学发了一份语文试卷,要他们双休日在家里做。

不一会儿,一位叫小旭的同学拿着一份撕了两半的试卷走到我面前,十分委屈地对我说:“老师,刚才你发给我的语文试卷明明是好好的,可等到我刚才交作业,让你批改后回去一看,卷子却突然成了这样两半子啦!”我听完后,立即就来到他的座位旁,询问他周围的几个同学:“谁知道小旭的卷子是怎么弄烂的?”只听小旭的同桌小陆说:“是坐在小旭后面的小阳弄烂的!”小阳立刻反驳说:“不是我,是小陆弄烂的!”我心平气和地说:“别吵,别吵。小阳你实事求是地给我说说是怎么弄烂的,小陆你先听着,小阳说后,你再说。”他们都点头同意了。

原来小阳的卷子上面烂了一个不到一寸长的口子,他本想用胶布把它粘好,可自己没有胶布,问周围几个同学借,都说没有。这时候正好看见前桌小旭不在,可完好无缺的语文卷子放在桌面上,于是,他就悄悄把自己烂了近一寸的卷子放在了小旭桌上,然后顺手去拿小旭的卷子,这时正好被小旭的同桌小陆发现了,小陆立刻伸手按住了卷子,并说:“拿人家小旭的卷子干什么?”小阳说:“不管你的事,别多管闲事了!”小陆不甘示弱地说:“不行,我非管不可!”说着小阳稍微用力一拉,只听“刺啦”一声卷子烂就成两半了。这时小阳立刻又把烂卷子放回了小旭的课桌上。拿回了自己原来的卷子。

我听后心平气和地说:“小阳,如果你不存心给人家小旭换卷子,小旭的卷子会烂吗?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假如你的卷子完好无缺,平白无故地被小旭给弄烂成两半,你心里怎样?你说说这事到底怨谁?”这时,小阳的脸一下红了,吞吞吐吐地说:“老师,这事都怨我,我错了!”“那你说怎么办?”“我向小旭道歉,并拿回那份烂卷子,把这张稍好点儿的卷子给小旭。”“那么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阳思考片刻后说:“做人不能太自私,要与人为善,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立即改正错误,这很好!希望你永远牢记好这件事,牢记这件事给你的教训!希望双休日就以这件事写一篇作文。”小阳爽快地答应了。

这个双休日过后的星期一早上,小阳一到校,就给我交了一篇题为《令我后悔的一件事》的作文。我看后,作文写得不错,认识比较深刻。于是,就在当天 语文课上让小阳读了这篇作文,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小阳同学的作文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说:“小阳同学能知错就改这很好!”有的说:“小阳同学说得对,做人不能太自私,要与人为善,更不能损人利己。”看到这种情境,看到通过这件事既教育了小阳,也提高了全班同学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对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我们做教师的要沉着、冷静,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要充分利用现实情境,把握好有利时机,加强全班同学的思想教育,努力使每个同学都能明辨是非,受到启发和教育,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推荐第2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

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

班上有个学生叫徐世茂,胖乎乎的,能说会道,是个挺可爱的男孩。可是在学习方面他给人的感觉就没那么好了,上课时思想老是不能集中,做作业时动作很慢,老是磨蹭磨蹭,而且不肯动脑筋,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小组长每天都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了。 可他就是勇于认错,坚决不改,他依然我行我素,毫无长进,每次我都要被他气晕了,我的心都快冷了,多少次想想还是算了吧,或许他是根“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尽最大的力量去转化他!我把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为了转化他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我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好孩子的思想。于是我再找他谈话,谈话中:“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 “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 “好!” 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督促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显得不耐烦,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

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我们的孩子就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

案例反思

(一)

一、以人为本,爱心感化。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徐世茂这样的孩子,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徐世茂同学与其他同学交朋友做起,和优秀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

从而成为一个好学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浅谈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留守学生他们失去父母的关爱。面对学习,他们失去了家长的监督,从不把学习放在心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认真完成。在上课时也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也不积极。他们不爱说话,平时情绪低落,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对人冷漠无情、缺乏热情、有自卑感,言语减少,抑郁心理有所表现。他们具有自卑心理,在长时期离开父母后,这些孩子心里常常表现出不自信,同时对自己心理需要产生自抑。

孩子们的这些表现,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和大多数同学融合在一起,对他们该怎样进行心理教育呢?我认为:

一、对留守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教师在平时适当时机对其进行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自己现在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思想行为,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便于和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多运用同感的态度和交流的技巧加深对学生的理解。“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把对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东西都说出来。

二、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教师不便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别性,差异性;通过一对

一、面对面的接触一真正了解一个学生,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师从旁协助,提供建议。在辅导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所面临问题的办法。教师应避免说“我告诉你”之类的话,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如“我能体会”“我能理解你的处境”等语言和学生交流。使他们能真正感到教师对他的关爱。

四、利用集体活动进行心理教育。留守学生由于心情抑郁,所以教师可利用班队、少先队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心理教育。如用班队中每个同学发言,说说自己现在的想法;“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等交流讨论。让他们觉得生活在大集体中,人人都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使他们从心理上少一些抑郁和依赖,可以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使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五、对“留守”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帮助留守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还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他们在学科学习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策略,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形成积极进取而又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对日常生活辅导,指导他们养成整齐清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注重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改掉不良行习惯。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非常细致同时又是需要我们运用大量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结合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通过教育的各种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意识,是我们对学生所进行的简易的心理服务,也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时刻都需要思考运用的新的教育技巧。

推荐第3篇:小学教育案例分析

案就在你手中啊!

曾有一个南非学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感人:有几个调皮的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以一种恶作剧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拥有智慧的老师。他们准备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藏在身后,然后问老师: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老师回答是活的,他们就将小鸟掐死后再拿出来。如果老师说是死的,那么一只活的小鸟将说明智慧的失败。几个孩子很得意,他们仿已经胜利在望。于是,他们找到了老师:“请问,我手中的这只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几个孩子都睁大眼睛,等待着他们心中谋划已久的场面出现。老师面带微笑:“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

分析:“孩子,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话语,多么富有人情的期待。教者的智慧将教育活动演绎得恰到好处。

苏霍姆林斯基将自尊心看成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马卡连柯认为尊重学生是教育经验的全部本质。当错误变成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料时,那便是美丽的。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博士曾说过:教育不应只是一种技巧和方法,否则它可能将丢掉教育的灵魂。教育应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生„„评价应以不伤害学生为底线,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陶行知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对孩子要——倾听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其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起去了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分析:我不禁被故事中的那位深深懂得爱的母亲所打动。爱孩子,没有粗暴的责问、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设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试想,如果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是怎样呢?我想,那颗热爱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教师,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教师。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训练自己的说话和演说能力,却忽略了倾听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教师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为实现平等对话,教师必须放下师者自尊的架子,主动接触学生。其次,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说

话,为平等对话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在倾听中要树立这样的信念: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需要。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学生才能更加信任老师,达到和老师以心换心、以师为友的程度。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对教师完全消除隔膜、敞开心扉,教育因此将成为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

3、“学生插嘴”

“学生插嘴”可能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给老师们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啊!作为新教师的我,在这几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插嘴”的现象我也是经常会遇到。

分析:

1、传统教学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 “学生插嘴”的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学生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

3、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学生的“插嘴”不尽人意时,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的”插嘴”富有挑战时,你如何盘活、如何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让学生的”插嘴”成为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的起点。

4、“宽”“严”有度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轻的班主任为了与所带班级的学生成为朋友,她每天与学生在一起。但遗憾的是,她在与学生交朋友的同时,忘记了自己首先是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由于她错误的定位在与学生交心时就会让他们听从自己,努力为班级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而忽视了慈爱与严厉并存的尺度,最终学生对她的话不听从。我是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刚刚带班的时候也一样对学生慈爱,导致他们不听从我的。

分析:对学生的爱,是毫无异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母亲的温存,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这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宠爱”,不是爱学生身上的一切东西。而要

在向学生倾注爱的同时又必须“严”字当头,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是绝对不能姑息迁就的,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就要处理。无论是对诸如“违反纪律”之类的原则问题,还是对“讲粗话,脏话”这类细节,我们都要当成大事来抓,该动真格的必须动真格。“严是爱,宽是害”这个道理,谁都懂。

理论对接: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朋友的同时,必须掌握一个度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能引起我的兴趣,我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们最关系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痛苦和欢乐等等。”只有当班主任成为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时,学生才有可能对老师敞开心扉,诉说他们的心理话。我认为“用心灵赢得心灵”,这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座右铭。

5、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俞某,男,10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分析: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多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推荐第4篇:小学教育案例分析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刘某 性别:男 年龄:九岁 三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有时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内向、固执。与人相处办事,太武断,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刘某同学今年九岁了,由于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刘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刘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对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刘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刘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刘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推荐第5篇:小学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7]亮亮,男,9岁,聪明,兴趣广泛。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并完成作业。课后爱看小说、摄像、踢足球,对功课关注不多,每期期末考试前几天才抓紧时间复习,所以考试成绩总提不高,他十分苦恼。

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亮亮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答案要点: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亮亮违背了遗忘规律,表现在只是上课时认真听讲,考试前临阵磨枪,而平时没有有效地复习,使姿势牢固化。

对策:要运用遗忘规律,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注意复习。(1) 组织有效的复习。1)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想结合。3)复习方式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4)复习是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5)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2)适当的超额学习。最好的超额学习量是50%。(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教育学案例分析

案例1: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出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是‘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用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案例2: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拨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案例3: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 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

推荐第6篇:小学数学教育案例

小学数学教育案例及反思

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道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思,“气氛”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目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

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比赛的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的学生的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教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想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了分析了哭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是,变得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啥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例反思: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美感,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学习氛

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节课的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块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少学生而言,可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时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棵,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中哭泣。“自古英雄都是梦,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面有成绩的人大多是有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起前一教学片段,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冷的无意识行为表示迁就,但是心里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时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

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免得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说教式无法得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海因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起需求都冷轻易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难的机会。

推荐第7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

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

我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已有四年,但这个学期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学生,他叫吴启藏。我们班经过我四年的严格管理和教育,大多数学生在纪律、学习上都有了很大进步,然而。他学习成绩差,语文、数学两门主科时常不及格,组织纪律性差,三天两头就违纪,有时整夜在校玩游戏,我去他家后,他的爷爷含着泪水说,对孩子的教育他已经失去了信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半学期的教育丝毫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该怎么办呢?倘若任其下去,这样的学生很有可能将成为社会的渣滓,当时我想我要尽最大努力,把他拉上正道。

期中考试后,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摸清他后进的原因,洞悉他的内心世界,我了解到,他的后进与无人耐心教育方法有直接关系,一旦他犯了错,非打即骂,他非但不服,还产生了对抗心理,一挨打就逃学,长期下去,他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凉了,就干脆破罐了破摔。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几次到他家,做他爷爷的工作,不让再打孩子。使家长认识到,对这样大的孩子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心灵的创伤要靠循循善诱的良药来医治,要想方设法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疼爱之心。他的母亲接受了我的意见,不再动辄打骂他了。该生十分感激我,我又因势利导,对他采取了特殊措施,生活中给予他极大的帮助,买一些学习用具送给他,每天中午休息时给他补习功课,并鼓励他积极上进。下午放学后,经常和他一起交谈,了解他的内心想法,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他和我的关系变得更加熟悉亲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他都能告诉我,我像对待我的亲人一样关心他、鼓励他,他被我的这种精神所打动,学习上有了积极性,以前从来不做家庭作业的他,变得爱学习了,遇到不会做的题,还主动问我。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而且学期末的考试中,语文、数学都考及格了。

案例分析:让其感受教师真诚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真诚,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学生是敏感的,你的爱是否真诚他们是可以感受的到的。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教师应多于学生沟通、交流,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思想上的,及时的帮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觉得你可以信赖,把他们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其所教的学科中来,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能够感受“爱”的孩子,那么教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一种方法、技巧的运用,而是充满了爱的心灵对话。对于连敏扬这样的学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和谐教育要求班主任做到有爱心、平等、民主和耐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班主任实施和谐教育就要用“爱心育人”。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

推荐第8篇:小学教育案例反思

小学教育案例反思:尊重与理解

北关小学 李改兰

【案例】今天班里最坐不定,且最令我头疼的张以驰在课堂上居然坐定了!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还举手发言了!这是怎么回事?略一回忆,想起了课前的那一幕:走进教室,见他正低头捡着脚边的一张小纸片,我轻轻摸摸他的头,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悄悄地在他的耳朵旁说了句:“你真棒,老师真喜欢你!”

难道,是这么一个眼神,一句话,让他开始改变了?要知道,这个刚入学没多久的孩子,每天都会因为调皮捣蛋而屡屡遭到各科老师的批评。不管老师采取了怎样激烈的措施,均不见效,甚至还有变本加厉的势态。看来,赏识教育真的很神啊! 于是,我决定开始猛烈的“糖衣轰炸”。

“我请张以驰来读,因为他是现在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 “我又要奖励张以驰了,瞧他今天听课多专心啊!”……

类似这样的表扬还有很多,在大家羡慕的眼光下,张以驰狠命坚持专心听了一节课。原本,我以为很难调教的他原来也有“软肋”。

吃过午饭,张以弛又开始“活跃”起来,整个教室成了他的天下。 “张以驰,”我走到他身边,拉起他的小手说,“顾老师一个人在这里批作业好寂寞,你来陪陪我吧?”

“好啊。”他的小眼睛滚圆滚圆的,回答得干脆极了。 在我边上的他偶尔看看我教其他孩子做作业,显得很安静,也很自在。见他无所事事,我请他看《十万个为什么》。见他看得那么投入,我继续批改起作业来。

没过多久,我见他一个人站在那哭,伤心得跟什么似的,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我站起身一边替他擦眼泪,一边询问他怎么回事。谁知他就是不开口,我一看,他手里书没了。而书的主人此刻正站在不远处看着他。

“是不是他把书拿走了,不给你看?”见我说中了,他哭得更伤心了。

“沈畅,”我叫来了书的主人,“是不是以为他自己从讲台上拿了你的书看的,所以你生气拿走了?”

“是的,他怎能自己拿我的书看。”他显得很气愤。

我摸着沈畅的头告诉他:“书是老师借给他的,因为啊,他陪老师批作业,可乖了。”

见我这么说,沈畅赶忙将书从讲台上拿过来,并放到了张以弛的手里。这下,两个孩子才都抹平了心里的疙瘩,一个高高兴兴玩去了,一个津津有味地看起了书。

上课铃声一响,张以弛乐颠颠地告诉我,以后每天他都要陪我批作业,因为今天他觉得好开心! 【反思】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千差万别,个性、能力、兴趣各不相同。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学会理解,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信赖的良师益友。

一、给一份宽容

当我们不断地就某个问题批评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孩子的缺点会不断地蔓延,不断地扩张,甚至一些原本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随之改变。

案例中的张以弛小朋友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听父母说,幼儿园里孩子便是老师最为头疼的孩子。老师反复教育,甚至吓唬他把他赶出教室都没有收到任何效果。

对于他来说,批评已经是家常便饭,“我就是个坏孩子”的想法已慢慢根植于自己的脑海中。像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犯错误,吃批评”的思维定势。

对于他们,作为教师首先要给予他一份宽容。不要因对孩子的不足而“当头棒喝”,而应积极寻找孩子的“闪光点”,抓住机会及时表扬。让孩子看到自己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以便慢慢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二、留一份尊重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孩子自然也不例外。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张以弛就是这么一个好动的孩子,他头脑灵活,爱出怪招惹人注目。在长期的批评声中,他渐渐成了一个不肯听话的孩子。别看他一脸的无所谓,其实,这样的孩子,往往内心是最渴求他人的尊重和赞赏的。教师适时的肯定与赞美,会增添孩子的自信与动力。

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表扬,而且还要用微笑、注视、点头、肯定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以便孩子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尊重与关注,从而逐步自信起来,达到自我要求,自我完善的目的。

三、多一份理解

孩子的思想虽还不成熟,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不满足于被爱、被保护,他们更渴求一种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必须以爱为基石。因为只有心中有了真爱,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寻找到切实有效的沟通方式,以不同的策略,逐步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育人也要育心。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发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当孩子委屈哭泣时,必然有他的原因,教师要善于捕捉细微处,洞察孩子内心的想法。当孩子感受老师的理解与关爱的时候,那也将是孩子主动拉近彼此心的距离的开始。

当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相信只要怀揣着教育的梦想,让自己化身为一个欣赏者,总是能看到成功的!

推荐第9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打开孩子的心结

一、基本资料:

我任教的四1班学生张颖,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做事认真努力,上课不爱发言,整天不开心,为了解开心中疑惑,我与她交谈了几次,才探知事情的来龙去脉:话说四年前,张颖可以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手里呵着,心里疼着,后来,弟弟降生了,父母把所有的关爱都转移到弟弟的身上。时间长了,她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心想:“为何落差怎么这么大呀?”委屈与无助包围着她,她的学习成绩本来就不是很好,现在更是破罐子破摔,作业也不愿做了。

二、教育方法:

我意识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为此,我特地家访了一次。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与身教,对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家教的失误,会给孩子的发展酿成苦酒。与她父母进行沟通后,初议方案:

1、做表率:家长应减少不良言语、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给予孩子正确的模仿榜样。在我善意的提醒下,他们感受自己教育的简单以及传统思想“重男轻女”的错误。

2、学会与孩子沟通:了解她,打开心灵的窗户,让孩子的点点滴滴想法为父母所知晓,让父母的点点滴滴烦恼快乐与孩子同分享。

为了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我又从网上有关心理咨询的网站翻阅了大量的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南书籍,把一些文章的重点摘录下来,不定期地交给她父母或在家长会上讨论,共同学习。

三、评析:

可以说,整个心理事件的发生根源于我们传统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在打开张颖心结中,自我评析如下:

首先,心理问题来源于学生,心理问题解决也依靠学生。所以心理疏导必须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多重身份——心理问题者、经历者、治疗者,让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在心理疏导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在心理沟通中,创造一个充满真诚、温暖、理解和信任的气氛,这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发泄、敞开心扉,达到促使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在这个案例中,我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通过角色互换等手段让他体验到别人的需要及感受,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摆正自己在班集体及家庭中的位置,了解到不要总是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而应注意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自己取得的进步,找到“自我”的感觉。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我并不觉得轻松。因为这一群小学生来到学校不仅要丰富自己学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这个旧思想、旧传统依存的现代社会里,如何直面人生,打开紧锁的心结,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推荐第10篇:小学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教育案例分析

1、孩子,答案就在你手中啊!

曾有一个南非学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感人:有几个调皮的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以一种恶作剧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拥有智慧的老师。他们准备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藏在身后,然后问老师: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老师回答是活的,他们就将小鸟掐死后再拿出来。如果老师说是死的,那么一只活的小鸟将说明智慧的失败。几个孩子很得意,他们仿佛已经胜利在望。于是,他们找到了老师:“请问,我手中的这只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几个孩子都睁大眼睛,等待着他们心中谋划已久的场面出现。老师面带微笑:“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

分析:“孩子,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话语,多么富有人情的期待。教者的智慧将教育活动演绎得恰到好处。苏霍姆林斯基将自尊心看成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马卡连柯认为尊重学生是教育经验的全部本质。当错误变成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料时,那便是美丽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博士曾说过:教育不应只是一种技巧和方法,否则它可能将丢掉教育的灵魂。教育应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生„„评价应以不伤害学生为底线,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陶行知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对孩子要——倾听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其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起去了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分析:我不禁被故事中的那位深深懂得爱的母亲所打动。爱孩子,没有粗暴的责问、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设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试想,如果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是怎样呢?我想,那颗热爱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教师,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教师。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训练自己的说话和演说能力,却忽略了倾听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教师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第11篇:小学教育叙事案例

小学教育叙事案例

小学教育叙事案例

(一)

——《阳光》教学案例

实验小学 袁凌云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案例描述

一、利用想象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请闭上双眼,用想象去欣赏阳光下的美丽景色。清晨,太阳从东方缓缓地升起来,金色的阳光洒遍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田里的禾苗更绿了,河水闪着金光。

(想象:教师播放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

生:闭上眼睛,听着老师的描述陷入无限的遐想之中。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师:睁开你们的双眼,同学们,你们觉得美吧?谁来说说你刚才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边回答,教师边用课件展示画面)

生:我好像看到了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

生: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公鸡的打鸣声。

师:不错,你还想到了公鸡的叫声,这说明你留心观察早上的事情。

生:我想到了爷爷奶奶在阳光下练木兰剑,打太极拳。

师:你的想象可真丰富。是啊!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有了它,大地充满活力。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阳光》。(板书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生字新词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这篇优美的课文吧!老师有一个小要求,请你们找到了哪些生字呢?

生:我找到了阳、像金„„

师:这十二个生字宝宝,哪几个字容易读错呢?请你当当小老师,帮忙提醒一下大家。

生:“长、晨、谁”这三个字是翘舌音。

师:你能带大家读两遍吧?(全班跟读)

师:还有哪几个字需要注意?

生:我知道“金、晨、进”这三个字是前鼻音。“更”是后鼻音。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同学们一个字读两遍。

师:在汉字宝宝里有许多生字有几个名字,你能找出这课哪个生字是多音字吧?

生:我知道“长长的”这个长字,还有另一个读音“长大的长”。

师:对,你的知识真丰富。(师板书两个读音分别组词)

师:生字宝宝玩累了,它们摘掉了帽子(去掉音节)你们还认识它们吧?(开火车认读生字)

师:生字宝宝知道我们认识了它们非常高兴,它们告诉老师这篇课文里还有许多非常优美的词语朋友,请大家帮忙找一找。

生:我找到了金子、田野、洒遍。

生:我找到了更绿了、更高了这两个词。(声音较小)

师:更绿了、更高了是比原来要怎么样?你的声音应该大还是小?

生:比原来绿、比原来高,声音要更响一些。

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一下就体会到了。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学习课文内容

师引读: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那么禾苗、小树、小河在阳光下有什么变化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就明白了。

生:(读完第二自然段)有了阳光,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

生:有了阳光,河里的水闪着金光,就像长长的锦缎。

师:你们见过锦缎吗?今天老师带来一块,瞧,它漂亮吗?

(直观的实物展示和课件相结合,加强了对难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朗读的热情。)

生:漂亮,在阳光下还会发光呢!

师:锦缎是用什么做的呢?

生: 我知道,是用丝绸做成的。

师:闪光的锦缎就像阳光下的小河,多美啊!就让我们美美地读这一段吧!

师:(大屏幕上出现两个句子:1、阳光照进了我的家。2、阳光跳进了我的家。)同学们,你们读读这两个句子,分小组讨论,哪个句子写得好?

生:我认为第二个句子写得好。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阳光跳进我家,就像小朋友蹦蹦跳跳。

师:对,这个跳字让我感到阳光有活力,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师:阳光跳进屋里来,谁去把它捉住?

生:阳光捉不住,因为它是大家的。

师:阳光像金子,为什么它比金子更宝贵。

生:因为金子可以用钱买得到,阳光却买不到。

生:因为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没有金子,我们一样生活。

生:阳光能使小草变绿、禾苗长高,金子却不能。

师:让我们带着对阳光的热爱之情朗读全文。

(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阳光是捉不住的,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四、拓展练习

师: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大地带来生机,它比金子更宝贵,你们喜欢吗?请用我们手中五彩的画笔画出你们心中的阳光。

生:画阳光。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反思:

《阳光》是一篇10分优美的散文,课文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本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典范,文质兼美,有利于全面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

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是却常常忽略了阳光的存在。能留意阳光、感觉到阳光的时候并不多。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到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导学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通过朗读,借助插图,媒体等手段,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课文中有些句子通俗易懂,也有些句子给学生留下了想像的空间。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教师要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导中要抓住关键的词句如“因为有了阳光”、“阳光像金子”,对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训练中积累感悟、运用,提高语文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创造一种师生、生生平等和谐的积极讨论气氛。如请学生当小老师,帮忙提醒大家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这样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装的合作精神。

小学教育叙事案例

(二)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可以运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组织教学。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具体做法是:教师说“

1、

2、3”,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请坐端”师:“

1、2”生:“安静”、“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如:“上课铃声响,安静等待老师进课堂。”(教育学生不要大声喧哗);“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听讲。”课程进行一半时可以活动一下如:„„“点一点,摇一摇,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对“笑一笑,哈哈哈”特别感兴趣,当说“坐会好”时,都坐得很好了。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我们要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你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针对如何提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谈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上好每一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紧凑性,要注意教师口语表达的艺术性。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要对该单元进行一次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弥补。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不自觉学习转变到自觉学习上来,学生学习才能有所进步,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一句话:爱心+耐心+细心

当一名好启蒙老师不简单呀!

小学教育叙事案例

(三)

案例描述:

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2个教学班我都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1、324+198 5968-3999 396+498

2、324+200 5968-4000 400+500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 “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

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 “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使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网友讲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您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老师对待差生教学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胜了也不敢“声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差生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学片断,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靠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

第12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

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摘录)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对“问题学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一次,我去家访,来到学生小峰家,刚一进门,孩子的妈妈迎上来就问:“老师,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听话?”又有一次,我家访完走出家门。听到隔壁邻居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瞧,老师追到家里来了。”从以上两事例,不难看出,有些家长(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学生家长)把家访看成了告状。究其根源在于以往的教师家访,总是以报“忧”不报“喜”的行式出现。报“忧”不报“喜”的家访行式,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利于发展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也不能使家长很理智的对待自己的孩子,要么痛打一顿,要么无可奈何。

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了点尝试,举例如下:

我班有个学生小伟,他课上不专心,课后作业不完成,不遵守纪律。教育过几次,效果不佳。告之家长,好景不长。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语文老师闲谈中,得知他的美术成绩较好,我抓住这个机会,当着他的面向他的父母报喜,并提出如果在学习上也能这样出色,做个懂事的孩子就更好了。这下可真奏效,小伟上课认真了,课间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写了家校联系单。总之,该生一有进步,我就设法给他“报喜”,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希望他进步。这样他就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

几次成功家访给我的启示是:家访时“报喜”有时比“报忧”更管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第13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

用理智的父母之心看待学生

不知不觉中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五年了,在这个过程中见过很多的教育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些教育案例,首先我觉得我要谈的教育案例在我的的内心深处它们都属于狭义上了,因为我认为真正的教育案例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得需要经过若干年的沉淀,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这种教育方法或模式对孩子究竟有什么样的深远影响,所以我下面要讲的故事只能算是案例,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我不知道。

他是一个胖胖的小男孩,样子看起来很憨厚,就是眼睛骨碌碌的转个不停,嘴里叨叨咕咕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他的名字叫康轩。对于这个名字其实没见到这个孩子前就已经听说过好多次了,领导和同事跟我说了很多关于他的“事迹”,打同学,上课随便下地,打老师,踢校长,班级家长早早就跟我告状,说这个孩子是多动症,很危险,学校就应该把他开除,否则自己家的孩子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对于一个刚做班主任的我只能在领导的期许下忐忑的接受这个任务,没想到一干就是四年。

了解。了解他的所有情况。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的构成,家庭的社会背景,他的习惯,他的爱好,他父母对他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同学间的关系,小朋友对他的看法„„尽可能详细。通过这些我了解到他的父母很大年龄才有这个孩子,所以全家人都特别溺爱,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且家庭相当富裕,所有的要求都会满足。但同时父母也是有文化的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而孩子上学的时候就比同龄的孩子小一岁,再加上本身的自理能力就差,所以别人能做好的事情对于他比登天还难,不过他还很要强,喜欢别人的表扬,但是老师和同学也不可能表杨天天犯错误的孩子。就这样长时间下来孩子越来越封闭,没有小朋友喜欢和他在一起玩。他也不喜欢和别人玩,父母过于溺爱,其他同学和家长过于的不信任导致了孩子和同学、家长和学校的矛盾越来越大。

批评与鼓励。在和家长提前沟通好的前提下开始教育这个孩子(因为得到家长的支持很重要)。首先,从跟他接触的第一次开始就让他感觉到这个老师很严厉,而且父母也很怕这个老师(提前沟通好)。在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我对全体同学说“无论你以前表现好坏,都是过去的事,老师以前都不认识你,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都能做个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会做得很好”。当时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丝希望,可能因为我是男老师的原因,他听话了不少,虽然有时还是犯错误,但是进步还是很大的,可以上课坐40分钟了,不对同学施暴了,我会适时的表扬他的进步,慢慢的让学生转变对他的看法,转变家长对他的看法。

走进他的世界,向父母一样。慢慢的我发现他不会跟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他跟大多数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一次吃完午饭,我发现他在食堂跑,然后就叫住了他,告诉他不许跑,他看我不是很生气的样子就跟我说他不是再跑而是在开车,我不解的看了他一眼,然后让他演示一下他是怎样开车的,结果我发现他真的很有意思,右手食指左右旋转代表加速或减速,左脚向前蹬代表刹车。看起来真的很有意思,我就让其他同学和他一起玩。后来又发现他很多有意思的游戏,例如倒传篮球、迷宫大战、打飞机等等。

现在五年级了,他变成了一个开朗快乐的大男孩,就是有点胖。但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

多观察、多思考,用爱自己孩子的心去爱自己的学生。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我需努力!任重道远!

第14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

雨露滋润禾苗壮

有教育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

在我接的三年级里,有一个好动的学生,他叫李晓峰,他人长得瘦小,好动爱讲话,还特别爱随地扔垃圾。人很聪明,但是上课的时候总管不住自己的手。不是弄同桌,就是自己玩,有时一个笔头就能玩大半节课。跟他坐在一起的同学换了又换,有的受到他的感染,也都开始不同程度地违反课堂纪律、影响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和情绪。对于李晓峰,任课老师的反应最为强烈,他的行为不仅影响违反了课堂纪律,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任课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他对任课老师的批评教育非但不能谦虚接受,而且还处处找借口,刁难老师。任课老师经常向我反映他的不是,也许因为我是班主任的缘故,在我的课堂上他还算能够“识相”。

我利用课余找他谈话,而他总是这里答应改,转头又管不住双手。有时趁课任老师上课,我到班里听课,他也能认真地听讲,不过最多十几分钟又开始动了。我也找家长多次沟通,共同教育,也无济于事。

有一天早上,他爸爸突然来学校告诉我,孩子在家也管不住自己,希望老师能体谅。我只能想方法去慢慢地改变他了。有一天早上正上着课,我发现李晓峰在一张废纸上画画,尽管他这样做固然不对,但画却画得相当不错。抓住这个机会,我就让他展示自己的画,同学们都认为画的不错。跟着我向他提出如果在学习上也能这样出色就更好了。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认真地做作业(不过字体就不敢恭维了),我还是及时表扬他。还有一次,班里大扫除,他非常积极,抢着拿扫把打扫清洁,并用抹布把自己座位的周围打扫得很干净。我立刻就在班里表扬他,要同学们向他学习,看他多会劳动啊!打那以后,李晓峰他扔垃圾少了,有时还看见他自觉地捡地上的垃圾。课间也没有和同学追打了,并能与同学和睦相处。

后来,我又让他做了纪律小卫士,他非常开心,看到老师如此器重自己,他的劲头更大了。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王如意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王如意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王如意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王如意同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王如意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王如意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由此看来,只要给“问题”学生多一点的关注,让他们的“闪光点”发光,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还有就是不要吝惜我们老师的赞扬之词,有问题及时处理,有了进步更要及时表扬。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更渴望得到表扬,这会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增强信心。转化一名后进生可以带动整个班集体的进行,所以其意义非常重大。

雨露滋润禾苗壮

李 艳 梅 洛 阳 小 学 2012-3-20

第15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

让爱心伴随学生成长 高桥小学 宋坤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放飞的希望,他们活泼、机灵、可爱,无拘无束,像一只只欢快的小燕子,奔向一个陌生的环境——进入小学时代。但当这个崭新的生活全面展开时,他们却显得不知所措了。爱心教育,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感觉非常抽象。但当它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之中时,我们就会觉得“爱心”是那样的生动,爱心并非都要表现出轰轰烈烈,它在点滴之间、细微之处。

如果说一个好学生是一朵含笑的鲜花,那么后进生则是含苞欲放的花朵。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仅仅欣赏盛开的鲜花,而要多用激情去催开那待放的花朵,改变学生的人生。

原来在我班上有 “捣蛋鬼”、“双差生”刘士鑫。同学们害怕他,躲着他;老师讨厌他,嫌弃他,但对他又无可奈何;就连他的家长也告诉我刘士鑫的脸上经常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大家都认为他“思想品德恶劣,不可救药!” 我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后,便关注起他来。

首先,我为他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使他得到班上每个同学的尊重和认可。同时,我与家长、任课老师沟通,体察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创造每一个机会让他去参与。让同学们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刘士鑫缓慢的进步。

接着,我采取了多种方法,帮助刘士鑫改变认知观念,终于使他明白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恶作剧”等行为虽然表现了你很爱动脑,但这种行为侵犯了别人,同学不仅不会觉得你聪

明,反而会瞧不起你,这不是自尊的表现;若把这个爱动脑的好习惯放在学习上,则学习成绩会突飞猛进,从而真正得到同学们对你的尊重。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而敢做人家不做的一些事,并不是勇敢的表现,更不是体现价值的方法;相反,人家会觉得你没文化缺少理智。若把这种勇气拿来参加各种比赛、改正缺点,才是真正的勇敢,才能体现你自身的价值。

然后,强化行为训练。我与刘士鑫一起制订学习计划,从一学年的大目标到一星期的小目标。每天对照行为,评议——表扬——奖励。

终于,刘士鑫在不断进步中、在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得了自我实现的成功体验;在老师、同学的表扬声中,在得到的奖励中,获得了尊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者。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激情、没有信心,缺乏远见卓识,不敢向困难挑战,思想品德庸俗,为人处事欠佳,那他所带领的学生也定然会由于人格的缺陷而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不能体现他自身的存在价值。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感化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的心灵永远健康清凉,能够全面发展。

承诺:本文是原创文章。

让爱心伴随学生成长

白云湖镇高桥小学 宋坤

2011.12

第16篇:小学后进生教育案例

后进生教育案例

这学期我接手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而班主任工作最难做的就是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俗语云:“一粒老鼠搞坏一锅汤”,后进生对班级的负面影响是勿庸置疑的。但他们毕竟还是学生,因为多元化社会以及来自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而我们班应该说比这个还要严重,因为有相当部分学生基本上无心上学,整天惹事生非,着实让人大伤脑筋。以下案例是我对一位后进生的教育过程及随感,供大家一齐探讨。

班上有一名叫郭金峰的学生,学习特差,但家庭条件较优越,父母娇惯,好讲义气,在同学中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因此经常为同学出头打架。我上学期教03级的时候就因为他两次打我班学生跟他交涉,领教过他的桀骜不驯。新学期第一天,我便找他诚心交谈,首先肯定他的闪光点,如重义气,勇于承认错误,这是非常宝贵的,老师很赏识。然后对他提出要求,初中最后一年一定要严以律己,不要再因为讲哥们义气打架背个处分而毕不了业,很丢人。因为态度诚恳,他欣然接受。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坐不住,说话、转头、不交作业,严重影响同学老师上课秩序,为此第二次找他交谈,让他提条件,满足他哪些条件他能保证课堂纪律,按时上交作业?见他低头不语,我便帮他分析他存在的问题:一是自制力差,二是学习没有目标,见他不反驳我便帮他开治病的药方:让班长与他同桌,监督上课纪律;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制定各课奋斗目标,若能达到学习目标,每次在智育积分表中加十分。这以后他上课安稳多了,我又趁热打铁联络任课老师对他多鼓励多表扬,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上半学期期中考试有三科达到了及格线。为此在家长会上我把他树为典型大力表扬。并与家长联手共同监督孩子,如晚自习和双休日作业家长要检查签名,老师要及时把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旧病”复发,体育课上因不服从管理顶撞老师,跟老师公开叫板,被老师撵出运动场,他来找我时还口口声声叫嚣老师不让他上体育课是违法的。看着他的叛逆无赖我极力压制心中的怒火,让自己平静下来,心平气和的帮他分析自己的问题,讲清个人服从集体的重要性,他慢慢冷静下来,主动要求跟老师承认错误。经过这件事,我很郑重的告诉他:男子汉遇事一定要冷静,要学会理智的处理事件,这才是成熟的标志。从此后,他再也没有惹事。

从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要有的放矢、灵活操控。本人把它归纳为“望、闻、问、切”。[1]所谓“望”就是观察。细心的观察有助于了解学生长处和短处,这样,可利用其“闪光点”树立其信心。[2]“闻”就是听。这里不但要听科任老师的评价,也要听其他学生之间的看法,更要听学生本人的述说。这才能了解他们心灵深处的东西。[3]“问”。既要问老师,又要问学生;既要问过去,又要问现在;既要问学习,也要问生活„[4]”切”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把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不同表现,认真做好分类记录,并建立后进生档案,对症下药。接下来,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的“病因”采取多种形式,寻找适当时机给予教育。给他们一个平等,温暖,改过的机会。 后进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面性和统一性等特点。我们不能怕学生犯错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第17篇:小学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案例及分析

案例宋京山

祁萌萌是三年级学生,由于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爷爷奶奶关怀和溺爱,由此显得非常霸道,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不论做什么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上课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爱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案例分析

针对祁萌萌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3根据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4.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有很大帮助,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18篇:小学教育案例分析

青山区文学道小学

平海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抽到的是小学组案例20蟑螂与“点的轨迹”。案例是一节数学课上,一只蟑螂闯进教室,课堂纪律一时失控,而课堂上的肖老师用巧妙的办法将蟑螂“融入”课堂中,用蟑螂的飞行进行了“点的轨迹”教育,同学们的注意力很快又被教师吸引并且听得津津有味。

作为一名教师,上好一堂课,不仅仅是备好课,课上会发生突发事件,有些是可预见的,有些是不可预见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出积极的反应,加以特殊的处理。通过本案例我想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一、案例中的可取之处

1.肖老师用有效的教育机智,把不利变为有利,十分冷静地用一个巧妙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课堂上,果断的制止了负面影响。

2.肖老师抓准教育契机,用恰当的方式将蟑螂“融入”课堂,如当蟑螂一头撞到天花板上,肖老师一下抓住那只蟑螂并找到细线,将细线一头缚在蟑螂腿上,让学生观察蟑螂的飞行路线,同时当学生观察后,肖老师马上趁机引导,接着又以蟑螂为例,讨论了直线、曲线等一些常见的轨迹。

3.肖老师避开矛盾冲突,让矛盾冲突不再升级。当课堂上出现突发状况时,同学们情绪有波动,肖老师没有说出斥责的话,而是运用一种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冷处理。

二、肖老师的有效教育机智,带来的良好效果。1.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课堂上的影响很大,课上肖老师的冷静、沉着,让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偶发事件也许是教育的好契机。一节精心准备的课堂被一只蟑螂打乱了,肖老师顺势将蟑螂作为“教学用具”,用飞行路线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而且同学们还听得津津有味。

3.肖老师冷处理的方式让情绪波动的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没有斥责,没有批评,反而是一种宽容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

二、这个案例给予我的启示,如何应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1.教师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2.教学的大部分内容是可预设的,但有些突发状况不可预设,它是在教学情境中自然产生的,教师处理中要化弊为利,使其服务好教学。

3.注意分寸的掌握,要谨慎行事。

教师处理班内发生的偶发事件是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只要运用科学、正确的处理方法,就会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班集体健康发展。

第19篇:小学音乐课活动教育案例

小学音乐课活动教育案例

课改前常听到一句话:“唉,又是音乐课,真没意思!”课改后常听到的是:“老师,今天有音乐课吗?”就是这简单的两句话让我们这些的老师们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几年的课改成效如何也通过这两句话表现了出来。曾几何时“学生爱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平时学生们在问卷调查中都反映出对音乐课的厌恶情绪,从而也折射出我们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真正令我感到痛心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那是2002年十月的一天,由于天天忙着元旦文艺晚会节目的排练,又要每天上四节课,嗓子哑了、腿都肿了,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心情相应差了许多。下午

第二节课是四年级的课,班长蒋真强平日里音乐课上又认真又积极,是我得力的小帮手,可最近这几天不知怎么了,总是感觉他上课不像平常那样认真了,有时还和左右同学讲话,更不像话的是今天音乐课竟然公开顶撞我。积压已久的愤怒从我的心中喷射出来,我一把将他拎出教室,让他为课堂上的行为写一份深刻的检查。放学后,他低头走进办公室,递上了一份检查,上面写着:梁老师,你讲得那些乐理知识我都会了,可你还是天天讲,我实在不想听,所以„„”看着纸条上的内容我惊呆了,从没想到自己的苦口婆心竟让学生如此厌烦,我开始反省自己,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就此我对四年级整个班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

1、你喜欢上梁老师的音乐课吗?

2、若不喜欢请说出理由。

3、如果你是梁老师你会怎么上?结果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我太凶;有的说我总是偏向女生;还有的说不喜欢学乐理知识„„在关于你若当老师该怎么做的问题上更有趣,有的要天天教学生唱电视剧中的流行歌;有的要只教唱歌词不学歌谱;有的要每节课都做游戏„„一大堆的问题令我苦恼烦心,我深深认识到是自身出了问题。作为课改的第一站,难道我们只针对

一、二年级的学生?如何让高年

级学生也能感受到课改的新风,真正实现课改的目的“一切为了孩子们的明天着想”。调配出既健康又有营养的音乐大餐,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是我们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我深深地感觉自己好比是一位大厨师,手艺虽好却没能精益求精,怎样才能提高厨艺让学生吃得津津有味,成为我教学中的困惑。盟思苦想了许多日子,二年来与

一、二年级同步改革,总算摸索出了几条小窍门。

方法一:“加点盐”

转眼间已在教师的岗位上干了十二个年头,也许12年不变的教材,造就了我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始终如一的模式化教学已在我的心中根深蒂固。年年教唱同一首歌,月月抄写同一本教材,我的思想凝固了,我的厨艺没有一点进步,学生每天在吃着一种平淡如水的菜,试想怎么能提起兴趣?!就此我提出了:“让音乐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幸福经历”的口号,因为我认为作业是师生平等交互的对话,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当时同学们都感到很奇怪,音乐课还有作业?音乐作业该怎么做?

针对教材上对音乐家贺绿汀的认识和了解,我加以扩展和延伸,给学生布置作业,请他们利用家中、学校图书馆的图或上网,收集一些介绍我国音乐的资料,学生一听音乐课还有作业,都非常兴奋。星期一音乐课,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带来了,见我走进教室都抢着给我看,我说:“老师不只是想看你们找到了什么,我更想听你们说说你懂得了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开个介绍会,看谁的资料最具吸引力。”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来主持,让他们来讲解,可以互相补充相互帮助,同学们在互动中共享了彼此的收获,有些故事我也是头一次听到,我把自己找到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是那样热烈,学生们的情绪是那样高涨,我倍感欣慰。

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事三年级时就学过了可学生百听不厌,利用我校外地借读生较多的情况,我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家乡话进行自我介绍,一时间河南话、安徽话、温州话、浦江话、东北话从学生的口中溜出,我马上请出几位同学做现场模仿,引得大家捧腹大笑,个个跃跃欲试。抓住时机就“为什么聂耳能模仿的维妙维肖,而我们却不行?”展开讨论,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用心的道理。我也趁机做了检讨:“以前老师每节课都要不停地重复乐理知识的讲解,没有考虑到你们的感受,是老师的错,今后一定多加注意。但有些同学上课只带耳不带脑,也请今后能改正,我们共同努力把音乐课上成你们喜欢的课型,好吗?!”学生大声应和,声音在教学楼的上空久久回荡。看着他们神采奕奕,兴致勃勃的神情,我知道这点“盐”已经入味了。

方法二:“放块糖”

“盐”已入味还远远不够,要让学生尝到一丝丝的甜才能引发他们的食欲。

三年级教学中对附点音符的认识是重点,该怎么上?以往的教学中我的失误就在于死板地灌输乐理知识,这个教训我应吸取,千万不可再出个吕宇烈二。

上课了,我将音符“5”写上黑板,以小圆点的身份出现做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小圆点(出示自制教具黑色小圆点),别看我小,可是多功能的,在歌唱中起了不少的作用。只要我一靠近黑板上的音符“5”它的名字和唱法都要变,不信你们瞧。”我把小圆点贴在音符“5”的头上,变成了高音“5”,我又把小圆点贴在音符“5”的脚下,变成了低音“5”,学生在学习中得出结论一:小圆点能改变音的高低。马上引入附点教学,将小圆点贴到音符的右边,它的名字叫“附点”,与刚才的高音点、低音点有所不同,得出结论二:小圆点能改变音的长短。接着又运用了数学中的加减法对附点音符的时值做

了分析讲解,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教学形象化、直观化,学生更易接受。二年级音乐书中第一课有一首欣赏歌曲《春晓》,这是一首根据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诗改编而成的,校园歌曲中有一首《悯农》,也是根据唐朝诗人李绅的诗改编而成的,本学期全市有一个古诗比赛,

三、

四、五年级的学生天天都在背古诗,我灵机一动,给各个班都布置了同样的作业,“请你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把它编成一首歌曲,形式自定,只要你觉得好听就行。音乐课上要求你唱给大家听。”同学们兴致很高,编出的“诗歌”五花八门,有些“诗歌”琅琅上口。我准备了许多小奖品,都是平日里同学们最喜欢的卡通粘贴纸,大家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演唱自己的佳作,确实有些作曲家的风采。通过这次作业的完成情况,我感到同学们不是没有学习音乐的能力,而是平时我这位音乐老师引导不够,使得他们的才华没有被挖掘出来,今后我还要在创编方面多花些功夫。

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骨架,把节奏训练编成“小兔找家”游戏,每一只小兔身上都有着不同的节奏,每组根据老师所敲击的节奏帮小兔找回自己的家,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忙在其中,乐在其中。下课了,学生们久久不愿离开,围着我问:“陈老师,下节课还让我们给“小兔找家”行吗?”望着孩子们期盼的目光,我激动地说:“行,以后的音乐课就这样上!”孩子们欢呼雀跃,鸟儿般地飞出教室。这一幕令从教多年的我流下了眼泪。我知道是这块“糖”发生了质的变化。

方法三:“洒些酒”

厨艺中对酒的调放很是讲究,因为酒既能除腥又能提味,但火候要把握的好,只有适时适量才能出鲜、出香。

怎样拉近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我在学生心目中“凶”的形象?为此我精心准备专门进行了一段课前演说:“在老师的心中,每一位同学都是非常可爱的,以前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唱谱,是由于学习

方法不得当的缘故,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一定会有进步。今后我不想批评任何一位同学,只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如果老师有什么缺点和不对的地方,请下课后悄悄地告诉老师,我会改正,并且会更加喜欢你的坦诚和直率。让我们在快乐中渡过每一节音乐课让音乐真正“乐”起来吧!”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掌声,一时间师生感情是那么的亲近和融洽。接下来的课是轻松愉快地,大家都很投入,连平时不怎么开口的赵新也起劲地唱着。下课铃响了,同学在音乐声中高高兴兴地离开教室。我收拾课本准备下堂课的资料,只听一声怯声声地:“老师„„”,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平日里总是批评最多的赵小磊,我亲切地摸了摸他的头说:“有什么事,能告诉我吗?”他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保证今后再也不吵了。”当时我的心在颤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平时我总觉得小孩子懂什么,老师说什么他们就应该听什么,从没想到情感在教学中如此重要。通过这次和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使我清醒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只知道有感情地教唱歌曲,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那么学生就会慢慢地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关心爱护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在接受你的教育。渐渐地学生与我更亲近了,什么心里话都找我说,过生日也来邀请我,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

合作教学是课改中最时髦的一句话,眼下人人都在讲合作,班班都在进行合作,仿佛没有了合作就不是新课改,但合作效果究竟如何?通过二年的实践暴露出了许多弊病,这使我想起了《三个和尚》的故事,为什么三个和尚反而没水喝?那是因为他们相互依赖,失去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致使教室内出现讨论场面热闹非凡,但真正参与讨论研究的寥寥无几,课堂纪律一发不可收拾,实效性却很差。合作只留于形式,至于结果怎么样老师们都没有仔细去考虑。这便使得“三个和尚”

的故事层出不穷。合作教学就好比是一碗香浓的老酒,一口气喝下去肯定找不着东西南北,慢慢品尝,小口细饮方能尝出其中的滋味。其实我只不过是稍稍蹲下了身子,与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去审视问题,而我却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其实我只不过是悄悄将自己的缺点改正,与学生共同进步,却不想获得了学生的尊重;其实我只不过是洒了几滴酒,但酒香已沁人心脾;其实我只不过是„„想说的话实在太多太多,想做的改变更是好多好多。怎样使众口不再难调,真正成为一名好厨师,最重要的是:千万别热剩饭,剩饭热多了会变味,即使每天只有一样菜,也要不厌其烦地天天起灶,研究如何使一种菜创出不同的花样,使音乐大餐更加丰盛,更适合学生们的口味,不仅味美,而且更具营养价值,让学生百吃不厌。

作者:赵艳霞

第20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故事案例

表扬的力量

曾在>上看过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其中一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责骂到赏识,从赏识到成功。这充分说明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的我,就更需要借鉴这种理念,充分利用赏识这个有利的方式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在我们班有一个特别好动的小男孩他叫鞠新岩.在课堂上他的自律性很差,不仅自己没学什么东西还影响了别人,真让任课老师头痛。有一次我进教室上课,刚巧碰到英语老师也在,她有些生气地说:“鞠新岩,你真的是经不起表扬!”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多问就开始上课了。上课没多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我也气愤地说:“难怪刚才英语老师也说你经不起表扬!”谁知,他却大声地说:“你又没有表扬我!”我一震,这一句突如其来的无忌童言让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课后,他的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想起来,平时我总觉得他调皮,的确很少表扬他。从今天这件小事看来他还是挺在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的。是啊,调皮的学生也是学生,和大家一样都希望得到赏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他比其他小朋友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吧——因为调皮,平时挨的批评肯定不少。我以前忽视了这一点,于是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调整方式。

从那以后,在课堂上,只要看到他认真听讲或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就马上进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但毕竟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要想在很短时间内把坏习惯全部改掉是不现实的。所以遇到他上课又很不认真,小动作不断,对要掌握的知识模模糊糊的情况,我并不灰心,因为我知道这种学生是需要时间磨的,也需要很大的耐心。我坚信,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经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训斥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希望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以及与家长,其他老师的配合,来慢慢地改造这个孩子,让他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会坚持。

这是我今年做班主任所遇到的事。我们班上有个男同学名叫小威,比较调皮,多话,喜欢说些乱七八糟的话引起大家注意;而且经常缺交作业,上课不专心等。我经常找他谈话,软硬兼施;他无动于衷,脸皮很厚。后来有一次他跟我说,因为受后面成绩差同学的影响才没心学习;让我安排成绩好的同学和他同桌。我要求他中段试考好才答应他。

后来他虽然还是那么多小动作,但也比以前认真学习了。中段试他考得还可以,起码也是科科及格。我就兑现诺言,安排他和我们班第一名的男生小宇坐在一起。可是没三天,小宇妈妈就打电话给我说小宇经常受同桌骚扰,上课经常听不进课了;强烈要求调位。我安慰她说,先了解情况我再做安排。经了解,原来小威上课经常都是突然伸手碰小宇,而且听课时也要评论老师也说的内容,和小宇说笑;虽然他也会向小宇请教问题,但小宇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完全适应不了他的这种示好方式。回到学校我和小宇聊过,他说如果再跟他同桌就不来上学了。我只好找个机会调开小宇,让小威一个人坐了。小威知道后立刻来找我问为什么,我不敢说事情,怕他暗地里找小宇报复;就说小宇斜视,需要调位好调整视力。他完全不相信我的话,气冲冲地离开;那一整天他都给我脸色看,书也不读,课也不听。我就想再过几天再找他谈谈。

谁知那天下午发生了几个男同学联合欺负弱小的事情,我就请他家长来协助教育了。他妈妈来了后我跟她说说他开学以后的情况,也了解了很多他在家的情况。他父母比较忙,没什么时间理他;他都是在亲戚家住多,而且几个表兄弟就他成绩最差,表哥们经常讽刺嘲笑他,家里亲戚也经常说他。所以他已经习惯了,对于这些都无所谓了。后来我叫他来办公室和他妈妈当面谈,他还是很生我气,说话都不看我;他妈妈就说怎么这么没礼貌,对老师说话是这样态度吗?他突然很激动说:“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要调位?我做错了什么?”我就说:“理由我已经说给你听了。而且你学习好不好与哪个人坐是没关系,最主要就是你自己有没有努力去学。就算不同位,你下课后还是可以找他问问题的。”他一边听一边流下眼泪了,说:“我不明白就是为什么我不能跟他同桌。”看着他我真的很震惊;一个脸皮那么厚的学生居然流下泪,那说明我这次真的伤他很重了。而且他说得那么委屈,我心里甚至有种对不起他的感受,很同情他。我说:“这个世界不是说你想怎样就能怎样。我这样调位肯定有我的理由。”他没再说什么了。后面他妈妈说了几句,就让他回教室了。

我心里矛盾了很久,感觉这次让他们同桌真是一次错误的决定,双方都伤害了;现在搞到我里外不是人。我把小宇调走其实是对他前段时间努力的一种否定,他流泪就是觉得为什么做好了,还是得不到应有的奖励,老师都是骗人的。这次真的伤害了他的自尊,或者是我的经验不足,没有看到问题就那么快行动了。在接下来几天我都没找他,也没怎么理他;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捣蛋,但上我的课他认真听了,还举手上来做练习了;我的作业他都认真完成交了。我看在心里,心里的石头放下一点点。我想,等再过几天就找他聊聊,把他心里那根刺拔了;有些事情是要慢慢来的。而且这件事是我太心急了,没有考虑周全;差点丢掉了一个孩子对我的信任。原来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真的是要慎之又慎。

今天班上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既心痛又无奈。

上午上美术课的时候,班长就走过级室说:“老师,班上都吵成一锅粥了,小威和小铭差点打起架来了。”我一听,就让班长叫他们两个来办公室。小铭先到,我就让他说说事情的缘由。他说,“美术老师叫大家自由画画,小威就走过来拿他的东西;我就叫他给回。后来争夺了一会就拿回他的东西。但小威又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来侮辱他,说什么白痴,说什么弱智等。我一听很气愤,就拿起凳子想打他。然后美术老师就制止了。”这时小威也走进来了。我就叫小铭拿张纸写下刚才所说的话。

接着,我看着小威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了。你究竟想干什么?上课你可以从最后一位走到第六位拿人家的东西吗?还要说话侮辱人?”

他没说话。我接着说:“如果你真的待不了,遵守不了学校纪律的话,就回去算了;跟你道理讲过了,软硬兼施都不行;如果这都无法改变你一点点,那我真的没办法。”

他说:“是你不想让我读书的,调了一个这么差的位子给我。如果你调好位子给我,我上课就不说话,按要求做好。”

我一听火就上来了,说:“那这样说是我害了你?那你自己做了什么?有谁上课是侧着坐,高兴就听几句老师讲课,不高兴就和后面的同学讲话。上自习课可以随便走过位,吃东西。课间想欺负谁就欺负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做得不合你意,就要做出一些事来威胁老师。有哪个学生像你这样的?” 他一时没说话,然后说:“我坐在最后,看不见黑板。你调过位就行了。”

我说:“好,你的话我就要听;那其他同学呢。已经有很多家长投诉你上课讲话影响周围同学,强烈要求调开你。那我是应该听你的还是他们的?如果你自己是做好的,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投诉你?”他没说话,他背对着我,双手叉腰,一脸不屑的样子;那个嚣张的态度真让人想打他。

我边听就有一股冲动立刻赶他回家,不想再见到他了。我说:“你一个人坐,你可以坐在左边就看得到了。”他没说话,我也拿他没办法;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软的不吃,硬的也不行。真的很无奈。

我说:“要不你就坐左边,不要浪费时间再说下去了。回去上课。”

然后我就去上课,他也没什么;挪桌子到左边坐了。我一整天都在想究竟要怎么办呢?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办法呢?可能还没走进他的内心,但我真的心力交瘁;要为学生做那个坚守的人真的好难。现在的学生怎么那么自私,那么以自我为中心;而且毫无同情心和爱心。以欺负弱小为荣,觉得是很好玩的事情;更拿它来作为威胁老师的工具。唉!!他们这样究竟是时代的错,还是他们父母和成长环境造就的。

小学教育案例范文
《小学教育案例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