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家谱的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05 18:03:1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家谱文化

家谱文化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祖的习俗,每逢旧历年节,不仅举家团聚,而且还往往要祭奠先人。“先人”不仅包括我们幼时曾承欢膝下、现已故去的长辈,还会上溯很多代,甚至直到最早冠以家族姓氏的始祖。

祭祖的习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感激先人的情怀,然而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那么多从未谋面的先人是如何被纳入到祭奠和追怀的对象中的呢?这就要归功于家谱的存在了。我们对家谱并不陌生,可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又经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家谱的来龙去脉不甚了解。更多资料来源:家谱-百姓通谱

那么到底什么是家谱呢?简单说来,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血缘关系发展的过程,并同时也重视记录家族里面重要人物的事迹的家族历史文献,又被称为族谱、宗谱、家乘、谱牒等。

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家谱的形式并不相同。北方常见的家谱叫做“谱单”,是以图表的形式简明、清晰地记录家族血缘发展过程,还可供后人悬挂供奉。南方的家谱则要详细得多,除了家族血缘世系发展图外,还有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这些内容被装订成册,存放在祠堂里面,因此被称作“谱书”。谱单和谱书就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文字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了。

关于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无统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还曾有口承家谱、结绳家谱等早期形式。到了魏晋时期,中国的家谱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当时,由国家设立谱局、选取谱官统一进行家谱的编纂工作,并与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相配合,共同维系世家大族的贵族地位。宋明以后,家谱沉降到庶民社会,开始成为庶民家族“尊祖、敬宗、收族”的文献依据。此后,“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的体例也不断得到完善,并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民间修谱传统。

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可分为4大主要部分:一是谱序。谱序多由家族名人或族外名人撰写,主要包括此次修谱缘起与目的、修谱经过、家族历史渊源、迁徙经过及谱学理论等,目的是宣扬祖先功德,使子孙敬祖向善。文天祥曾为南靖《赖氏族谱》作序,他说“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纪事实,谱以序昭穆。昭穆之能明,则家派曷得而蒙哉?今赖氏谱牒历已有数百余年而弗失,开卷一览,上以见先人之勋业,下以见人之嗣绪,非普继善述者能之乎?书此为万世之观”。二是凡例。凡例是家族思想的总括性表述,规定了家谱纂修的基本内容与首要原则,可以说是家谱纂修活动的纲领性文字。清乾隆年间的《汪氏宗谱》凡例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表述,“谱牒之修者,考其本,稽其源,尊祖、敬宗、收族之所思也,而谱书之所作,使离者合之,远者近之,疎者亲之。谱图于族,岂不重哉”。三是家族世系。世系是家谱的核心部分,也是家谱中分量最重的部分。按照传统的世系记载方法,分为欧式和苏式,即欧阳修和苏洵所分别创立的世系记载方法。这种方法提出家谱要重点记载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五服以内族人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指家族排行、父祖何人、婚姻情况、官爵情况、生卒情况等。在始祖方面,家谱通常会以古代名人或传说人物为始祖,例如姜姓家谱认为炎帝是姜氏的始祖,并会在家谱里面记载炎帝的历史传说。四是重要家族文献。主要包括家训族规、田产契约、祠堂坟茔、诗文传记等。以上便是家谱的主要内容,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各个家族情况不一,家谱的内容方面也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

那么如何才能编修一部内容丰富的家谱呢?从修谱的时间上看,家谱编修频率各地不同,约略按照30年一修的时间进行。30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因而家谱也基本上按照这样的时间间隔进行编修,以保证在代际间的顺利传承。如果一个家族超过30年还未修谱,那么就会被认为是不孝子孙。

家谱编修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要成立专门的负责机构,名为“谱局”或“修谱委员会”,由他们负责续接家族世系、组织文字材料、制定凡例、收集经费等具体工作。在清嘉庆十六年(1812)《南屏叶氏族谱·附录修谱事宜》对谱局活动进行了详明的规定“修谱先设公局,分定总修综理,汇世系,缮写、绘图、校对、监刷等项,各欸列名以专责成。”在修谱活动中经费的筹集是一个重要问题。修谱经费的第一个来源是人丁费,即家族男性成员的上谱费。但在当代,女性也可以同男性一样进入家谱,所以也须缴纳人丁费。修谱经费的另外两个主要来源是族产及宗亲赞助。在传统社会,宗族拥有一定的共有族产,可以为家谱编修活动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但随着宗族组织的消失,这一经济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宗亲赞助成为当代修谱经费的第二类来源。

2005年湖北汉阳汪氏家族为了表示对修谱活动提供赞助的宗亲的感谢,就在谱后的光荣奉献榜上分别记载了7位族人的名字及捐资数额。最后,当家谱编修完成的时候要举行隆重的散谱仪式。在宗族生活中,散谱仪式是重要的家族盛会。仪式通常由族长主持,在宗族祠堂中进行,要求全体族人到齐,整肃衣冠、态度谨严,然后按照每房一套的规矩由各房房长负责领取家谱。在传统社会中,家谱具有很强的家族秘密的性质,只能在家族内部发行,领谱人要谨慎保管,不能私自将家谱借与外人,更不许私售。当代的散谱仪式形式较为多样。湖北汉阳汪氏家谱的散谱仪式名为“开光仪式”。仪式在村中广场举行,修谱委员会聘请了专门的主持人负责主持,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族人代表纷纷登台发言,畅谈亲人相聚的快乐,之后族人按照定价自愿购买家谱。最后,在一片爆竹声中开始了仪式的最后一个高潮——集体宴饮。值得一提的是在散谱仪式中还有一项重要程序:销毁老谱。按照传统修谱习俗,当新家谱编修完成之后,要将老家谱当众销毁,防止新旧混淆。不过这种对待旧谱的方式在当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当代新家谱编修完成后不再销毁老家谱,而是将老家谱作为家族文化遗产给予保护。在安徽金寨汪氏家族的樟木谱箱里至今保存着该家族三修、四修、五修和六修家谱文本4套共计30余本。散谱仪式标志着家谱编修完成,不过这并不表示修谱活动的终结,编修机构还要对家谱日后的保管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定。在传统社会,修谱机构对家谱保存方式的规定比较严格。在民国十四年(1915)《汪氏家谱·凡例》中对此明文规定“谱牒既修,凡领谱之家,务须谨慎收藏,伏天要晒,切勿令屋漏水湿,以致霉烂虫伤,甚或至为香火烧残,三年验谱之日,有一于此,定然酌量轻重加罚。”如湖北汉阳汪氏的“晒谱会”,即在夏季阳光充足的时候晾晒家谱,并由族长、房长等宗族管理者检查家谱的保存情况。当然,这种严格的定期检查制度在当代已经不复存在了。还需指出的是,新家谱最后往往会留出若干空白页,叫做“余庆录”,主要用于记录两次修谱之间家族成员的变动情况,以备正式修谱时录入新谱,同时也有子孙万代、家族绵延不绝的象征意义。

为什么家谱在传统社会中得到这么大的重视呢?这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传统习俗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都知道,魏晋以来,国家选官、个人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人们开始重视记载家族郡望、源流及世系,家谱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宋明以后,随着国家选官体制的改变,家谱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渐渐消失,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也被打破,民间私修家谱的风气开始逐渐盛行,家谱成为传统宗族组织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宗族民俗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延传家族历史、服务现实生活的多重功用。

首先家谱有利于人们寻根溯源。家谱的核心部分是世系,记载了家族始祖至今的血缘发展过程,因此家谱的世系内容也成为人们寻根的主要依据。在2005年编修完成的《汉阳汪氏宗谱·续谱序》中作者说“因为汪氏家族自安徽迁居汉阳后,散居各地,没有一个统一的宗谱,以至尊晚不辨,亲疏难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宗视若路人,后裔不知先祖,实为可悲!《汪氏宗谱》的创修,实现了“敬宗收族”的目标,记下了每个族人的生平,分清了每个支派的世系,使木得其本,水知其源了。”

其次家谱利于宗族组织对族人进行管理。作为血缘共同体,宗族成员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血缘认同感。而家谱以血源相亲为旗帜,进一步以文字形式强化了这一精神纽带关系,使族人在精神上获得彼此认同,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如果族人违反家训族规,宗族组织有权将其削名出谱,民国二年的《桐城汪氏宗谱·凡例》规定“子孙犯盗败伦、弃卖祖茔,罪恶彰者,或为隶卒、僧道及为人义男,并帏簿不修,有玷风化;嫁女不论良贱、婢妾,贪图财贿,贻羞先人,并削其名。”削名出谱对个人影响很大,失去了族籍身份,同时也就失去了宗族组织的各种帮助和庇护。

最后家谱有利于宗族组织对族人进行思想教育。家谱不仅是宗族历史的客观记录,同时也是具有很强伦理教化功能的文化读本,是宗族组织教育后人,继承弘扬家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家族文本资料。家谱的教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家训中。家训是明清时期传统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族长、房长等宗族领导人物制定,用以约束和教化家族成员。其内容主要包括忠君、敬祖、睦族、齐家、修身等。有时在春节、清明节的时候,族长会把召集族人到祠堂中,当众大声宣读家训,对族人进行一次集体性的思想教化。

在当代社会,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年轻人远走他乡去寻求自己的梦想,随着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家族意识似乎正在淡出人们的思想,然而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于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追求却更加强烈。对于每一个当代中国人来说,通过家谱重拾来自血缘亲情的共识和认同都将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此,家谱文化的生命力也必定更加长久。

推荐第2篇:家谱后记

后 记

我族第八次重修家谱历时一年半,在编委会编撰人员的竭诚尽力、不辞劳苦、夜以继日、潜心编修下,于2012年秋出版,与大家见面了。

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很繁杂。从开始的策划,召集大家议商,听取众人意见,排查摸底,补漏差错,重新登记,又根据第七次老谱的相关内容进行考证、整理,即分房族重新造册,最后汇总、校对、打印,才正式定稿。

在第七次修谱和本次修谱时,已故礼贤叔、耀林叔和我父亲孙爱田等前辈是我族提出修谱的先行者,一直很关心修谱之事。现第八次修谱终于完成,实现了他们老人家的遗愿。

本次修谱耀胜叔、佩山哥、传贤叔、步贤叔、景常叔、和贤叔、佩志哥、明法叔等宗亲在本次修谱和编撰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排除一切困难,齐心协力,力求本次修谱尽量完美。以及以孙奋为代表的各位宗族贤达共同资助,为打印族谱提供资金保障(各位资助金额已在前面公示)。同时在长达一年半的修谱过程中,多次聚会,得到了和贤叔、明法叔、似波兄和我本人的多次招待。在第七次、第八次修谱当中参与的协办人员的共同努力,得以把本次修谱完成。在这里我代表编委会谢谢你们,辛苦了。

在第八次修谱当中,由于编委会成员文字功底未达境界,可能在本次编撰过程中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编撰过程中,由于居住分散,

未能统计完整。在房族造册时,出现用字误差等疏漏差错,在所难免,望族人谅解指正,有待本族后来贤能重新编撰。

在本次修谱结束时,我本人希望我孙氏后人,能弘扬前辈的智慧,继承孙氏家族在历史上被给予的高度评价,我孙氏家族成员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无论你身在何方,都应诚实守信,洁身自好,尊章守纪,团结互助,勤劳善良,认真学习,勤奋工作,维护家族整体形象,不断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其次要认真珍藏本族宗谱,以此来教育后代做一个有诚信,有责任的人。本族人员在本次修谱当中不光是修谱,还要明志、扬善、博才、勤能。以时代要求为己任,以国家法律、法规为自律准绳,尊老爱幼、友好相处邻里,与时俱进。我相信孙氏家族一定会人才辈出、共同发展。

谨为记

七十八世孙:佩国 二O一二年秋

推荐第3篇:家谱序言

家谱序言

一、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

稽吾族自始祖讳泰公──系出豫章,原籍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于前明嘉靖年间迁徒北流,侨寓县西门刘家井,继迁六贡桥——燕翼贻谋,创业垂统,是为吾族之一世祖也。

厥後皆耕读为业。五传至高祖象家公,家日益饶,复迁翰堂,遂卜居焉。是时土寇窃发,蹂躏乡里,公设法捍御,赖以保存者甚众。迨伯祖复斋公、叔祖著斋公以晋秩请封。追源溯流,欲创修家谱,志焉未逮。

迄今又数十余年,生齿日繁,支派愈盛。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爰是悉心采访,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录,寿诸枣梨,传为家乘。

由今日逆而溯之,原其本出自一人。自始祖顺而推之,溯其流一十三世。所以联属族人,使览斯新谱者,父兄宗族俨在庭帏,长幼尊卑秩然不紊。俾咸之一本之谊,共敦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

大清道光七年岁次丁亥仲冬谷旦第九代孙森谨识

电脑整理:十四代孙业挥 1998.7.23武汉

二、

天地生物人为贵。曷贵乎尔?以其具天秩之彝伦,有以笃水源木本之念,凛凛然统族属而不昧厥初也。

夫祖宗往矣,而若子若孙若曾元以下,非一脉之留贻乎?故尊祖者不可不敬宗,敬宗者不可不收族。诚哉老泉之言曰:情见乎亲,亲尽则情尽如途人也。吾所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分而至于途人者,势也。势无如之何也,幸未至于途人也。使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噫!人各有心,未有闻老泉之言而孝悌之心不油然以生者,此吾谱之所以不容缓也。

我翰堂刘氏,自始祖讳泰公──原籍江西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前明嘉靖年间,因故乡兵燹,流离迁徒,遂至于粤,卜筑于北邑之西门内。耕田而食,凿井而饮。今遗井犹存──即邑乘所称刘家井是也。

後迁于二厢之翰堂,又移居六贡屯村。故僻地槎牙,杭苇跋涉者,颇形困顿!

二世祖念庄公,三世祖明善公,乃舍田为路,累石成桥,通往来,济利涉,行人赖焉──即邑乘所载六贡桥是也。

递传而下,俱隐于农。时风气古朴,丧葬过于简略。故历代祖墓俱系土坟无碑。未建宗祠,故亦不立主奉祀,惟春秋祭墓。茔域徒存,其原籍宗派、生殁年月,亦俱无从查考矣!

迨五世高大父象家公,为故明邑庠生。六世曾大父,为国朝邑增广生,恬淡好学,不求仕进,多积阴功,广行善事:如让产于兄、还质田、存人祀诸善举,都人士艳称之。邑乘所志皆实录也。

七世长伯祖复斋公,以明经授昭平教谕,卓有政声。後沐覃恩,荣膺敕命移赠先人。其生平善迹,县志列传详载之。

而先大父著斋公,亦就职州司马加级,请封秩阶正四品,荣赠两代,行见家声克振,祖泽绵长。

则所以承先启後者,窃幸不至于昧厥初也。顾族属日繁,支分派别,由期而功、而缌麻、而袒免而至于无服,几几乎相视如途人矣!若不亟为纂辑,登诸谱牒,则无以收族者,即无以敬宗,即无以尊祖。忘本之咎,可胜数哉。 爰与族人详为采辑。自一代以至十三代,序世次,辨昭穆,联疏远,别尊卑,无不穷其源而溯其本。其生殁年代从前失于简略者,姑阙其疑;而有徵信者,不安于略。盖数阅月而後成帙,敬寿枣梨以作家乘。颜曰《翰堂刘氏族谱》,原其始也。

後之览是谱者,庶几笃亲亲之谊,怀睦族之思,俾祖宗一脉之贻,不至同于陌路,而孝悌之心,不亦油然以生哉。

谨缀其略于简端。

道光七年岁次丁亥仲冬谷旦

仲支第九代孙敏榘谨识

电脑整理:十四代孙业挥1998.8.21武汉

三、

家乘族谱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透过族谱,可以看到变幻着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家谱文化的丰厚底蕴对研究地方志、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均有重要价值。尊祖敬宗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炎黄之陵自不必说,各姓始祖的陵墓,也已成为近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的圣地。一些著名陵墓已成为其所在地的重要旅游资源。当前,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资料中心、图书馆均以珍藏有我国一些姓氏的族谱为荣。谱牒学,姓氏学已注入了崭新的内容,成为一门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它不仅列入了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也已成为部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一些科学研究部门也已把其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姓氏已把其家谱在因特网上发布,从而打破空间限制,使族人可在世界各地互相交流。实际上,已有人编制了旨在使全球华人能快速寻根,编制族谱,查找亲人的网站。

《翰堂刘氏族谱》网站于1999年在网上发布,有不少读者访问及留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树有根,水有源。编写族谱首先面临的就是根源问题。

根据1827年版《翰堂劉氏族譜》可知,翰堂刘氏开基始祖讳泰公於明嘉靖年间因故乡兵燹, 由江西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迁徒广西北流二厢之翰堂,最后定居于六贡屯村;又云,明嘉靖年间,有刘法广刘法松二公携祖同来,曾至陆川县南北乡石洞村侨住。但该族谱在序言、凡例、世次及《第一世始祖开籍北流缘始考》等文中一再表明,翰堂刘氏始祖泰公的原籍宗派无可查考。

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如今在那里?始祖泰公的根源应从何处算起?神秘面纱一直未能揭开。

1999年11月族谱编委会组织了“寻根”小组,到江西省安远县访问了始祖泰公的故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拍摄了大量照片,作了详细的访谈纪录,昔日江西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就是当今之江西安远县鹤子乡鹤子村。泰公当年之故居就是当前该村的刘屋。

经考证,刘法广乃开七公之孙巨浪公之子,由前文知,翰堂始祖泰公当为巨浪公的子侄辈。 据恒心先生《汉祖流史》[16]等有关资料,于是,翰堂刘氏在全国刘姓大家庭的世系位置乃告排定。翰堂刘氏世系总表详见《翰堂刘氏族谱》网站的“刘姓文化·翰堂刘氏世系表”页面。

始祖泰公自翰堂开基创业至今已400多年。原族谱编印于1827年,至今已有170多年之久。如今翰堂刘氏支派繁茂,人口约1万,重新修谱,势所必然。1996年春节,翰堂刘氏后代在塘肚著斋刘大夫祠祭祖,决定成立《翰堂刘氏族谱编委会》(后文简称编委会),统筹修谱工作。

新族谱包括书籍版族谱及电脑版族谱。

1.书籍版族谱 它的最终成品是出版新版《翰堂劉氏族譜》(后文简称新族谱)书籍。新族谱在体例上做了很大改进,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其内容包括谱名、序言、凡例、概述、族居、世系世次、族规、文物、人物、附录及编后记等部分。其中工作量最大的就是世系世次部分。由于人口激增,居住地又较为分散,两次修谱的时间间隔较长,加上保存着珍贵文字资料的碑刻、神主牌、祭簿等实物多已荡然无存,工作的艰苦性及复杂性就可想而知了。编委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编委会除了组织收集资料及编写族谱外,还负责筹集资金,组建翰堂刘氏外出人员联谊会、编写简报及组织大型扫墓、祭拜始祖泰公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2.电脑版族谱 它在书籍版族谱的基础上,使用照片、文字、图象、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统计图表及数据库等技术,更形象、更生动地记录宗族成员的基本情况及有关活动的信息。尤其重要的是,这些信息是动态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更新,使之更符合实际,万代流传。

电脑版族谱的最终成品是:①在电脑上建立《翰堂劉氏族谱系统》,②制作VCD,③在因特网上发布《翰堂劉氏主页》,④打印资料等。

《翰堂劉氏族谱系统》的主要内容有①前言、序言及系统简介;②1827版原族譜的世系树图,开籍北流,自序一及二,著齋公行略,编谱人员,目录及统计图表;③2001版新族谱的族居篇、世系世次篇、修谱简报;④风光照片、人物照片,文物照片、祖墓及各种历史遗迹照片等;⑤祭祖盛会;⑥统计图表;⑦翰堂劉氏数据库;⑧翰堂刘氏主页;⑨幻灯片;⑩使用说明等。

刘姓是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刘氏始祖是黄帝后裔帝尧陶唐氏,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1982年全国人口统计资料,刘姓人口在全国姓氏排名居第四位,总人数超过6000万。刘姓子孙遍布世界各地,人才辈出,正在为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奉献聪明与才智。为了与海内外谱牒学爱好者以及刘氏后裔进行交流,我们在因特网上发布了《翰堂刘氏族谱》网站,诚恳地希望各界人士光临指导。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电脑进入家庭,电脑及数字化彩电进入农村。预料族人在二十一世纪中,除了拥有书籍版族谱外,还将会在自己的家里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脑版族谱。

由于时间仓促,理论水平及掌握的资料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推荐第4篇:家谱调研

家谱调研

家谱文化是豫西怀川地区的一大特色传统文化,位于太行山麓,济水源头的怀川历史开始的很早。据传,殷人是怀川人的祖先。因此,怀川人有着很强的缅怀祖先,追根溯源的情愫,而家谱正是这一情愫的载体。

家谱,又称族谱、祖谱、家乘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家谱以姓氏分,不同姓氏家谱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当然,不同地区的相同姓氏家谱也存在差异。我的家附近的北王村是一个以谢氏为主体生活的村落。因此笔者以谢氏家谱为例展开调研。

谢氏家谱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家谱,一般就称作家谱,保存在本村的祠堂——“谢氏老祠”里,(谢氏老祠是我村谢氏家族的祠堂,用于祭祖,里面记录有谢氏的来源及谢氏历史,祠堂事物一般由村里最年长的族长管理,图(1)为祠堂里的石碑,记载了谢氏来历及根源,对于研究家谱很有帮助)

图(1)

还有一种是小型的家谱,也就是村民家户里用的家谱,一般称“老爷老奶轴”。

图(2) 图(3)

如图所示,图(2)为祠堂里的大家谱。大家谱又分为两种:

1、挂谱,顾名思义可以挂在墙上的家谱。一般不挂出来,只有在春节时候(初一到正月十五)才挂出来,挂在祠堂上房的三面墙上。用于全村人到祠堂里祭祀祖先,追根溯源。图(2)就是挂谱。挂谱长2~3米,宽约1米 。图中类似水源,类似树根的即为家族繁衍,世系传承示意。

2、卧谱,与挂谱不同,即使春节也不挂出来的。所以一般很少有人见过卧谱。据说卧谱比较类似于世系表。挂谱和卧谱都由村里最年长的族长保管。图(3)为家户中的“老爷老奶轴”,实际就是每家从祠堂的大家谱上找到自家的那一支或一脉的祖先,写在自家家谱上。它是与大家谱相承接的。“老爷老奶轴”挂布长约1米,宽约0.5米。这种家谱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贴在自家墙上,图中的格子里的内容就是自家的历代祖先的名号。

挂谱与卧谱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第一,挂谱只记载已过世的人,而卧谱则包括在世的人,有几辈人就记几辈人;第二,挂谱只记载过世的男的名号,而关于女的一律不记,卧谱则男女尽量都记。

挂谱以图画形式向人们展示繁 衍生息、传宗接代的过程。从可考 的一辈开始以水流的形式从大到小 按从右自左的方式往下排。当然, 水流也由粗到细,意为辈分由大到 小。如图(4)所示,从可考的第 七代应节开始,下有三子:长子汝 由、次子汝道和三儿子汝嘉。三个 儿子下有分别有子,再依次往下类 推。图(4)中第四代只有来旺下 有延续,其它没有,并非其它兄弟 膝下无子,而是由仁彦延伸下的子 孙较多,所以其它支脉只好另起一

图(4) 张谱布。为区分不同辈分,每一辈字的人都要有一个“官名”,也就是同一辈分的人名字里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如第二代名字里都有一个“汝”字,第三代都有一个“金”字等。这个传承,形成了谢氏特有的辈字排序:惟、丕、绩、之、贻、谋、家、开、东、晋、廼、恒、基、以、立、极、绪、衍、南、周。因此,村子里的人严格按照辈字排辈分,而不是按照年龄大小。

图(5) 图(6)

图(5)、图(6)是根据卧谱自家所在支脉编排出来的世系图,也称世系表。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连接,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强调宗法关系。由图(6)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卧谱上出现了柴氏、孙氏,有的还甚至直接写出名字,这反映了挂谱和卧谱的不同以及妇女地位的变化。当然也存在失考没有记上的情况,如图(6)中圈出的地方。卧谱世系表中还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图(7)所示情况。 图中所示,黄色的圈是一个辈分 红色的圈是下一个辈分。我们可 以看出:继魁下有二子,贻树和 贻科。但贻树名下有“出嗣”二 字,而继海下有一子,也是贻树 这是因为继海膝下无子,而同为 兄弟的继魁膝下有两个儿子,所 以,长子贻树就过继给了继海。 由于人们受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 思想影响比较大,认为只有有了 儿子才能传宗接代,所以多从关 系较近处过继、领养。还有一个

原因就是,在“人多力量大”的 图(7)

思想影响大多数人的时代下,大部分家庭子女很多,但却有很少家庭能供养得起

所有的孩子,所以,只能选择把部分孩子过继出去以维持生存。因此,在世系表中,图示的这种情况非常非常多。

笔者在调研期间,正好是谢氏家谱续写、完善时候,但由于工程时间较长,现在还处于调查、订正阶段,所以,对于家谱的制作过程只能通过访问村里几个年长的老人得知。生命的传承永不止息,因此原有的家谱也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正。家谱是由专门从事家谱图画的人来完成的,特别是大型家谱,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据说现在开始动工,到年底才能完成。在画谱之前需要先对各家各户人口及先人情况有个调查了解。然后画挂谱,再是卧谱。据老人们说,这次要出一本类似书本的小型卧谱,每个家户都可有一本,这样,人们认祖归宗便更加清晰明了。家户里的小型家谱也是由专业人士画出来,各家在根据自己的世系关系填在上面。如图(3),大部分小型家谱的横批都是“木本水源”四个字,取“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之意。小型家谱的取名“老爷老奶轴”其中的老爷老奶代指历代祖先,并不是专指老爷和老奶。每年到旧年的最后一天,人们会派各家的男性到自家祖先原来坟头所在的地方去举行一个仪式,叫“请老爷老奶”,意思是要请祖先回家过年,一家人团聚。回到家以后,这个小型家谱“老爷老奶轴”才可挂出来。一直到正月二十晚上,由本村祠堂举行“送老爷老奶”的仪式后,“老爷老奶轴”才收起来。

家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

因此,当许多年轻人对修撰家谱还持一种否定怀疑态度时,我认为,修撰家谱是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有修谱传统的地区,随着思想的解禁,曾被视为封建迷信的家谱可以自由流通阅读,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尤其是老人们的美好回忆。而日益安定、富裕的生活,则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精力。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松散的情况下,修家谱实是一种维持家族凝聚力的途径。

推荐第5篇:家谱学

家谱学.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家谱学.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家谱学

基本术语

世系表:血缘数据库。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世系表使全族男子的名讳、字号、生卒年月、葬地、配偶姓氏及生卒年月,以及生几子几女、子何名、女适何地何姓等成线性排列,简单明了。目前较为普遍的形式包括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四种。

谱名:辈份代码。在修订家谱时,谱名和谱名排序就已经确定。谱名有其固定顺序,可以是一首诗,或者是家族老人认为押韵的话语,然后按照辈分,在名字中加入谱名。这个确定姓名的方式除了可以区分辈分外,还要起到消除同名同姓的作用,因此谱名通常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

家谱:家族史。中国古代社会能维持几千年的稳定,依靠的就是若干个家庭,按血缘关系排列成的超稳定分子结构。这种分子被称作“家族”,《宗族》中曾曰:“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凑、聚在一起的规则,逐渐演变成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而分子以及分子的结构最终修炼成了现在看到的一本本的×氏家谱。家谱修订权曾一度为氏家大姓垄断,但明代起有了转变,民间私修家谱蔚然成风,这股台风一直吹到了今天。手握家谱,上溯到的祖先就算是秦桧,也自封为名门之后。

图像:必要装饰品。家谱虽是以文字和图表为主,但图像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谱中的图像包括祖先肖像、风水图、所居村庄图等,到了近代,随着照相机的发明,照片特别是家人合照,也成了家族生存状态的重要佐证,收入到家谱之中。

领谱字号:家谱上的条形码。家谱是仅限于家族内部流通的参考资料,因此在保管和保密上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家谱一房一部,不得多印,每部要编成号码,颁发本族各房领取,每位领谱人都有唯一的号码,称领谱字号。一旦发生鼠咬虫蛀、遗失散落,或是私自誊录、鬻谱卖宗,就可根据登记材料找到当事人,追究其不孝的罪责,并依照家法从重处罚。

谱序:序言。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由于一次次地续修,序跋也不断增多,不仅有新修的序跋,还照录旧序,有些谱的序跋有十几篇甚至几十篇。

余庆录:续后篇。在家谱修完后,修著人会专门留出数页空白纸,使领谱的各家能够将日后遇到的生卒、嫁娶、迁徙、继嗣等家族事宜记录在案,以备续修家谱。这种留待后世子孙续修的方式,也象征了子孙后代的绵延不绝。

家训:思想品德守则。家规高于法规,家训高于家规。家训已由劝诫的法律层次上升至了劝行的道德层次,将修身、齐家的修行融入到家庭的环境中。颜之推、朱熹、陆游推行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在训导中留下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现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

家谱堂号:图腾。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具有姓氏特征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它重复出现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没有姓氏特征的堂号,大部分分别为某一支族特有或与其他宗族的堂号甚少重复,其余少量的堂号则在同姓和异姓宗族中间有着较高的重复出现率。而其他的堂号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

房支:家族中的原子。简单地说,您或您的兄弟所成立的家庭便是一个房支。房支是相对于宗族更近更小的圈子,宗族相对房支是公,房支相对宗族是私,后者更具有个人色彩,因此宗族内的利益分歧通常发生在房支之间。但在宗族认同很强的村庄,宗族不会允许房支利益超出宗族利益,抑制了宗族内各种亲疏远近关系的表达,从而使宗族内部有了团体格局的样子。

谱例: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人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

支谱 顾名思义,支是主干之外的分支,意属为同祖之下分衍的众多后裔,而后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所谓支谱,就非常明确了它的谱牒定位,即局限在该祖之下的一个独特分支。形成或成为“支谱”的因素往往也是因分衍、择业、迁徒等原因,游离在原宗地所发展而成的,所以冠以“支谱”,它本身就表明了它属某宗之下的一个分支。支谱仍属于族谱范畴。

家乘 家乘,原意为以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录。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山谷晚年作日录,题曰家乘。”家乘属于家谱的范畴,因此后有少量的家谱也冠用家乘。家乘是从“史乘”袭用而来。虽然冠用家乘的不太多,但对谱碟的称谓单位则多有使用“乘”,是谱牒定量的又一别称。谱中有如:“以上大乘,每乘拾八本。”这里所谓的大乘非指佛教“大乘”之意。乘,本为春秋时晋国的史籍名,以后引申到载史之类的书,可称“史乘”。因此将谱列入史类称乘,大乘即本族总谱和门谱的合称,如“每乘拾八本”,即这部完整的谱碟共十八本。

义田 又称“义庄”,指宗涝用于赈恤族内贫寒人家和奖励贞节义行的田产,始创于北宋范仲淹。范仲淹创设义庄的初始动机是:‘祖宗积德百余年始发于我,今族众皆祖宗子孙,我岂可独享富贵?”(《宋人小说类编》卷一)义田大多由宗族显贵捐献而产生的,一般设有专人管理,以防族人侵渔,并且不准典卖,地权比较稳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族人的生活困难。故顾炎武说:设立义庄“夫惟收族之法行,而岁时有合食之思,吉凶有通财之义。”如此“不待王政之施,而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矣。”(《皇朝经世文编》卷八)清朝政权考虑到义田的巨大作用,严厉惩罚那些盗卖义田的不孝子孙,以保护宗族公产。

家讳 即家族或家庭之内的忌讳,又称“私讳,”与“国讳”相对。古人视直呼尊长姓名为大不敬,故晚辈在日常言谈和使用文字时,要回避祖、父等长辈的名字,做到“臣不言君名,子不言父名。”家讳现象,周代即以出现,汉晋逐渐盛行,至南北朝进入全盛,后世相沿,但明清时稍松。依家讳要求,外出写家信,信封上忌用父亲名字,而要用本人名字写成“某某某平安家信,”对别人说起自已的父母,亦多用“府君”、“萱堂”、“椿庭”、“家父”、“家母”一类的词代称。在行文时,如遇与长辈相同的字,则以改字、缺笔等方法加以回避,以表尊敬。如苏东坡作序,一律以“叙”代替“序”字,以避父讳“序”;司马迁父名“谈”,故他在《史记》中从未用“谈”字,家讳发展到后世已不限于文字和称呼上,如晋代桓玄父名“温”,其家中讳说“温‘,因来宾要求温酒竞至大哭,

排辈 宗族内以宗谱规定辈分用字以公开族人所处的辈分。族人在命名时(尤其是男性),名字中必须含谱定辈分用字,放于名字中间,俗称某字辈,以此作为族人相互关系的标志,防止族内人际关系发生混乱。这种规定自汉代开始,明清时期的大家族颇为盛行.如江西九江吴氏的排辈为:德里伯志盂,时添国道中,之登光宗应,茂学仁宜从。周邦新进化,富寿兆长荣,昭代闻仕启,恒慈建立洪。昌明高尚法,永守善良功,锡庆开先业,修和本大同。江西靖安钟氏的排辈为:子孙永昌,宗先福长,顺龙有庆,发荣万方。可见,排辈用字连接起来反映了强烈的血亲观念、浓厚的尊祖意识以及对于宗族繁荣昌盛的期望。

遵昭穆 是在周代确立嫡长继承制的前提下,为适应宗族组织的存在而出现的一种行辈标志制度,其盛于西周,后世则仅用昭穆表示辈分如父子的关系。其制,在确定宗族庙次和墓次时,始祖居中,父昭子穆,父穆子昭,左昭右穆,依次转换,以使在祭招、丧葬、继承和赐爵等礼仪活动中明确区分行辈,严防宗族内部的辈分发生紊乱。故

九族 是先秦时期概括宗亲关系的一种说法,以西周为最典型,见于《左传”桓公六年》:“亲其九族”。《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百姓。”关于九族所包含的亲属范围,古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其一认为九族全系父系宗亲,即指上至高祖,经曾祖、祖、父、已身、子、孙、曾孙、直至玄孙的九代的合称;其二,认为九族亦包括异姓有服的亲属,指父族

四、母族

三、妻族认为几族亦包括并姓百服的亲属,指父族

四、母族

三、妻族二,具体分布为:父族四指五族之内为一族,父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已之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已之女子子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母族三,指母之父姓为一族,母之母姓为一族,母之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妻族二,指妻之父姓为一族,妻之母姓为一族。可见九族是一个较大的亲属团体。后世在概括宗亲关系时基本上不用九族的提法。 六亲 即六代宗亲。古代有宗族亲情到第六代为止的民间成规。

兼容并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 | 小 | 中 | 大 想想 [1楼] 发表于:2010-03-20 15:43

人生何时不迷狂,正心诚意修非常,道体玄通无为处,佛心妙谛真如藏。 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总编 UID: 3 精华: 412 发帖: 10935 威望: 14782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北京

注册时间:2009-04-01 最后登录:2010-08-22

家谱体例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体例的变化与内容丰富是此前谱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余氏会通谱》内容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内容已较全面,包括序、凡例、列士、金氏本国、世系、事略、行实、行状、墓志铭、杂著、记、诗、赞、规约。嘉靖十八年许璞、许汉纂《许氏统宗世谱》内容涉及序、名人传记、行状、墓志、世系。嘉靖三十四年朱世恩纂《朱氏统宗世谱》内容涵括历代谱序、敕命、凡例、像讚、祠屋图、墓图、传、世系图。嘉靖三十七年黄侍、黄仁德纂《左田黄氏孟宗谱》内容包括序、图、地理志、姓氏源流、世系、文翰。隆庆六年许可复、许凤翔纂《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吸收并总结了嘉靖以前家谱的有关内容,且有所扩展。该谱涉及历代谱序、目录、世系图、考、先世文翰、序、说、传、记、寿叙、赋、诗、歌、词、挽诗、行状、赞、祭文、谱说、后骗子、领谱字号等诸项内容。

万历以后,字谱内容较前更为丰富。隆庆、万历年间歙县殷氏宗族“始为谱,其大凡有姓氏、本原、世系三考”,其后内容又扩充了“世德、规范、训典、文献、宅第、丘墓、遗文、遗迹、里社九考。”万历五年吕仕道纂《吕氏续修宗谱》涉及目录、书法、凡例,历代谱序、像讚、迁源源流、祠墓寺图表、里居图、姓氏来源、世系、世德、规范、训典、文献、遗事、丘墓、祭田、家规、修谱衔名、修谱总论、后序、跋等内容,该谱的列诸项涵盖了后世家谱所具备的基本内容。万历十八年程弘宾纂《歙西严镇百忍程氏本宗信谱》分谱序、谱例、纪源、传疑、传信、世系、世传、内传、保莹、遗翰、族约、续后十二篇。万历末年修成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涉及序列、题辞、谱引、谱歌、谱诗、恩荣录、曹氏先达、迁徙源流、坟墓、后序、跋、谱约、支谱图、统宗谱系小叙、系图、事略、重修族谱叙略、家乘序、诗集序、遗嘱、跋等内容,名目纷繁,同万历以前所修宗谱相比,内容得到大规模扩展,几乎囊括了与宗族相关的所有事项。通过对上述明代宗谱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宋元谱相比较,明谱新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家规家训、祠产族产等宗族制度的相关方面,这也正是明代宗族制度较前有所发展的一个反映。

关于体例方面,明谱在因袭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等项新内容,这是明修宗谱进一步吸收正史和地方志编纂学上成果的重要体现。据翟屯建先生研究,明代宗谱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纲统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统辖;三是纲目与条目的混合体。且愈往后,这种混合体的方法在宗谱编纂中愈益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明代以后所修宗谱相比较,有明一代所修宗谱的体例已比较完备,且大体上已定型,此后清、民国年间所纂宗谱在体例上基本承袭明谱,变更甚微。

兼容并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 | 小 | 中 | 大 想想 [2楼] 发表于:2010-03-20 15:45

人生何时不迷狂,正心诚意修非常,道体玄通无为处,佛心妙谛真如藏。 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总编 UID: 3 精华: 412 发帖: 10935 威望: 14782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北京

注册时间:2009-04-01 最后登录:2010-08-22

家谱的格式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最迟已在南宋时出现了,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可与正史、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兼容并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 | 小 | 中 | 大 想想 [3楼] 发表于:2010-03-20 15:46

人生何时不迷狂,正心诚意修非常,道体玄通无为处,佛心妙谛真如藏。 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总编 UID: 3 精华: 412 发帖: 10935 威望: 14782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北京

注册时间:2009-04-01 最后登录:2010-08-22

家谱的纂修

家谱是一个家族、宗族全面、详细的记录,堪称家族、宗族史或家族、宗族百科全书,同时家谱又起着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和作用,那么纂修家谱可说是中国古代家族生活的一件大事了。古人对纂修家谱可以说是谨慎而又隆重的,将修谱视为宗族中的头等大事。有些家族在纂修家谱时请本族或族外当时有名的文人学士撰写部分内容或题写序言,如欧阳修撰有《欧阳氏谱图》、苏洵撰有《苏氏族谱》、曾肇撰有《曾氏谱图》、王安石撰有《许多世谱序》、文天祥撰有《跋李氏谱》等。其主要目的是借以扬名和炫耀,但从另一侧面也保证了族谱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部家谱从酝酿重修或续修到新谱修成,中间有许多过程,这里分别叙述如下:

1.家谱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平时分项记录族人的情况如家族成员凡生丁口、行冠礼、结婚时均须预先立册一本,以便以后陆续增入新添丁口。每年冬至祭礼祖先前,家族内各房须将男丁情况报至族里,同时将婚、嫁、卒、葬等一并报上,以作为日后修谱续修的依据。

(2)平时由各房单独记录,再按时汇总登录平时家族成员的基本情况就由各房或各支单独记录和掌握,各家族成员也主动将变化情况报告房长,如生丁后须报以下内容:某房、祖某、父某、行某之第几子、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每年冬至,各房长将该年的全年变动情况造表登记后送入族内,再由专人登入总册送至族祠或派专人保存,到修谱续修之年时再拿出来使用。

(3)由各户按时报告变动情况如山东曾参后裔在祠堂内设有《纪年簿》,规定族内成员生子三天命名后即报告族长,登名于簿,记明出生时日;去世者,家属半年内将死者寿数、葬地报告登记;即媳妇,要求把女方生日、娘家情况记录在簿;迁居外地者,要一年汇报一次情况,注明居地等项,以便族长记录。

(4)修谱时普查填表而后汇总纂局格式如下:第几某户、几十几代、名某、年几十几岁、现居某县某村、习何业何职、曾祖名某、号某、何指、在否、父字某、号某、何指、在否、有子几人、名某。

(5)派人外出实地调查这是一般家族修谱、续谱时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之一。有些家谱在载录修谱人员时称从事这项工作者为“采访”。外出实地调查的主要对象是迁居外地的本族成员的基本情况。

(6)各支族提供有些家族规定:修谱前两年,各支族要将各自的情况先行编好送来汇总,各房“预先编订,早发传启,汇齐修梓”。

(7)利用旧谱资料这也是一般家族修谱、续谱时最重要的资料来源之一,几乎所在的得修谱、续修谱都是在旧谱基础上参核考证,拾遗补缺再填加新材料而修成的。

(8)利用御赐诗文及各种契约文书等文献资料福建莆田《九牧林氏家乘》则载有宋、明两朝五位皇帝赐给族人的八首诗词及唐朝时发给林家的免税役户贴。

(9)从正史、方志、文集及其它书籍、资料中抄录资料一些大家族的家谱收录人物众多,这些人物或在正史中有传,或有文集行世,或在方志有载,另外他们与同时代的族外好友或有彼此酬唱、书函往来。这些酬唱、书函等也许收录于他人的文集之中。以上种种情况都会在修谱、续谱的过程中遇到,因而正史、方志、文集和其它书籍、资料也成为修谱时不可遗房的重要宝库之一。

(10)辑录族人所撰诗文及其它存稿如贵州黄平县新州镇周家山《周氏族谱》除记载周瑛的传记外,还收了他的诗词、散记和其它文字,并对他的著作《草庭类稿》予以介绍。

(11)辑录与族人有关的其它材料

(12)辑录族人墓表、墓志、墓铭等材料

家谱资料的收集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方面是现有家族成员变动情况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已故家族成员资料的收集,这两方面的工作艰苦而细致。只有将重修、续修家谱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做好得扎实、有效,才有可能修成一部资料全面、引证广泛的好的家谱。

2.家谱的纂修纂修家谱是家族、宗族的一件大事,根据家谱资料记载,纂修家谱须得家族、宗族大部分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重修、续修家谱的时间古无定制,一般是三十年一修的,也有二十年一修甚至十几年一修的,还有由于兵荒、灾疫、迁徙等原因而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未修的。

纂修家谱前,家族、宗族一般都要成立修谱机构,即所谓的家谱编委会或谱局,由族长担任主修。编委会通常由主修、倡修、编修、监修、协修、校阅等组成。编委会的人数多少主要依据家族、宗族的大小而定,由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较大的编委会如《张氏统宗世谱》编委会人数达二百四十八人。

有些家族则延请谱师或当时有名的文人学士来纂修家谱。延请谱师来纂修家谱,诚然能对家谱的体例、格式、文字等有所保证,但由于谱师出于谋利或其它原因,在纂修家谱时常常“捏造谱牒”,“附之贵显”,“其先莫不由王侯将相而来”,使一些家族的家谱严重失实,形成“赝作”。

家谱编委会即谱局成立之后,即进入纂修族谱的实质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二:一为收集资料,一为筹集经费。收集资料一如前述,此不赘言。经费来源一般是来自族产收入,如族田、祭田及春它田地的收入,族内公共财产出租给个人的收入等。除此而外,每个如谱的男丁都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谱银(女子因不上谱,故不必交纳)。经费的第三个来源是族中一些有钱成员的捐助。较大的捐助来自族内有较高经济地位的成员,尤其是那些没有官职或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富裕商人,他们为了在家谱中多占些篇幅以光宗耀祖和显及后代,常常用较大的经遇资助修谱来达到目的。

一些家族每次续修族谱筹集到的经费往往不够用,只好修完为止,不能刻版印刷。

一俟经费筹集就绪,编委会就进入谱局动手编修,这在谱学中称为“开局”。首先要拟定修谱凡例,一般是依据旧谱凡例根据时代需要而增加删减。凡例定下来后,要张榜通告族内成员,使他们明确此次修谱的编修宗旨及基本体例。书稿编好后,即请人认真刻写和印刷,临修、校阅负责审核和校对。

一部家谱经过这些程序后才算修竣。装订完毕后,谱局再次张榜通知族内成员,然后择定吉日,锣鼓开道,鞭炮齐鸣,以大轿将修好的新谱迎回祠堂,这在谱学上叫做“出谱”。再择定吉日,举族男丁不论老幼,均沐浴更衣,穿着一新,虔诚地对家谱予以礼拜,这在谱学上称为“拜谱”。拜谱完毕后,族长拿出朱笔开始发谱,一般是每房一部,祠堂留一部。谱领完后,经济条件较好的一些家族、宗族,于当晚举行盛大宴会,所有参加礼拜的人,都可按着尊卑长幼的顺序入座就餐。

综上所述,家谱的纂修是一项庄重、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既要求有全而翔实的资料,又要求有充裕足够的经费,这样才能修出一部比较象样的家谱。“盛世修志”,家谱的纂修和地方志一样,必须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环境中才能进行,兵荒马乱、颠沛流离时奢谈家谱,只能是望梅止渴或水中望月,是极不现实的。

兼容并蓄

回复 引用 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 | 小 | 中 | 大 十方清静 [4楼] 发表于:2010-03-20 16:31

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总编 UID: 4 精华: 337 发帖: 23083 威望: 38381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beij 注册时间:2009-04-07 最后登录:2010-08-22

家规高于法规,家训高于家规

推荐第6篇:(4家谱

杨氏族谱 序

苍茫宇宙,浩瀚乾坤,饮水思源,纳荫寻根。

吾杨氏乃山东无棣始迁祖讳子荣之后。据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子荣,子华,子富,子贵诸公,是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车子镇,迁居到山东无棣杨三里,车镇温杨村,大杨村和海兴以及河北等地落户建村的。讳子荣生二子:公政,公理也。二世祖讳公政生有九子,其后裔多数为官,其中有几个都做到了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等要职,曾显赫一时,名震四方。到了四世祖讳学,由于其看破宦界之险恶,厌恶政事之繁杂,为了避世离俗,修身养性,享乐田园,以终其身,毅然带着家眷,从无棣来到了退海之地—利津城北洋江庄落户。生息繁衍几百年,可说是:后裔遍天下,子嗣布神州。

民国二十六年正月,祖辈们曾续修过一本家谱。后在*破四旧运动中被付之一炬,只有一本草稿被杨洪森给偷偷地藏了起来。随着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的宗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修谱立祠,悄然成风。族人们经过大半载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一九七七年的二月,又一本完整的以《杨氏族谱》草稿为蓝本,以记忆和现实为线索的《杨氏族谱》再一次呈现在杨氏后人的面前。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人口的生老和病死、子孙的求学和就业、居住的条件和地址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以前的家谱只是对族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晰,但每个人的详细资料却并没有注明,根本算不得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家族史记。本着“祥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照穆,备遗忘”的目的,今年春节期间,经几个族人商议,决定重修家谱,以传后世。

人生征程路弥漫,咫尺天涯各一边。愿吾辈及后人谨遵祖训,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精诚团结,勤劳致富,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美好明天。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此次撰写续修家乘,缺点在所难免,深感愧对祖先子孙,唯有尽心尽力而为。然吾之诚心,上可告祖宗,下可慰族人,天地作证,日月可鉴。是为序。

十九代孙成书谨撰

公元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日

吉日立序

鼻始祖:杨子荣(妻张氏):明永乐年间,自江南淮安府车子镇从罗千户迁至武定府海丰县尚义里。江南原籍古名车子镇,今名车家桥。迁于海丰县杨氏始祖子荣在原籍子荣之七世祖官至“吏部天官”。(注:有的资料说:子荣,子华,子富,子贵诸公,系山东无棣始迁祖。于明朝永乐二年,自江苏淮安府山阳县车子镇,迁居山东无棣杨三里、车镇温杨村、大杨村和海兴以及河北等地落户建村)杨子荣生有二子:公政,公理也。

二世祖:公政(妻王氏):子荣之长子,生九子:珍,剑,甫敬,雄,明,辉,炳,进,稽。

公理:子荣之次子,此支自明徒居诸城县未暇考查,以俟异日。 三世祖:珍(妻李氏):公政之长子,生八子:麟,宦,和,松,稳,矩,稠,学。

剑:公政之次子,此支至今可考者十余家,功名十数位,有把总一位,讳瓒。

甫敬:公政之三子,此支至今四五家,有岁贡一位,讳道根候銓训导。功名五六位,其余皆不可考。

雄:公政之四子,此支单传四世而止。

明:公政之五子,此支以前支派不少,但皆未考明,姑阙之。

辉:公政之六子,此支至今百余户,有小官二位。讳春,监场大使;讳自式者任邱县训导,敕授修职佐郎;武举一位,讳印堂,官至都司敕授武信郎。大小功名四十余位。

炳:公政之七子,此支二世而止。

进:公政之八子,此支六子二十六孙。其孙辈传至今者只有四支,其余皆不可考。此四支后代甚盛,有举人二位,讳本恭者益都县教谕;讳麟度者補选知县。有官职者十余位。

稽:公政之九子,有百余位,家产八百顷。 四世祖:麟(妻崔氏):珍之长子,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配崔氏累赠一品

夫人。

宦:珍之次子,此支以下一子二孙,在明万历年间,由七世杨清率领三个儿子离开无棣杨三里,东迁至沾化县丰民四村落户;在此地,只落下了杨清以及两个儿子三星,三典,而另一子继续东去,究竟落户何地,无从查考。

和:珍之三子,此支以下四子,今只考出一支。

松:珍之四子,此支以下五子,至今皆未考出。

稳:珍之五子,此支以下五子,今只考出三支;今极盛者即稳之第三子之后也。

矩:珍之六子,此支以下七子,皆未考出。

稠:珍之七子,此支以下四子,皆未考出。

学(妻段氏):珍之八子,此支以下一子,生终身无意上进看破宦界厌其繁杂,自海防迁居利津城北洋江庄,避世离俗,乐田园以终其身。 五世祖:昌(妻刘氏):学之子,生有一子:光勋。 六世祖:光勋(妻张氏):昌之子,生有一子:渭。 七世祖:渭(妻韩氏):光勋之子,生有一子:有才。 八世祖:有才(妻姚氏):渭之子,生有三子:槐、秀、龙。 九世祖:槐(妻宋氏):有才之长子,生有二子:元吉、元利。

秀(妻张氏):有才之次子,生有二子:元福、元升。

龙(妻高氏):有才之三子,生有三子:正祥、正吉、正壹。

※自此,东洋江村杨氏家族分为三个支脉。 第一支:

九世祖:槐(妻宋氏):有才之长子,生有二子:元吉、元利。 一十世:元吉(妻王氏):槐之长子,生有二子:忍、惠。

元利(妻罗氏):槐之次子,生有二子:却、臣。 十一世:忍(妻崔氏):元吉之长子,生有一子:希曾。

惠(妻张氏):元吉之次子,生有一子:希圣。

却(妻张氏):元利之长子,生有一子:希贤。

臣(妻张氏):元利之次子,无嗣。 十二世:希曾(妻赵氏):忍之子,生有二子:振宗、明宗。

希圣(妻马氏):惠之子,生有二子:应宗、承宗。

希贤(妻李氏):却之子,生有三子:兴宗、怀宗、可宗。 十三世:振宗(妻王氏):希曾之长子,生有二子:峦、峯。

明宗(妻高氏):希曾之次子,生有一子:海。

应宗(妻孙氏):希圣之长子,生有一子:华。

承宗(妻董氏韩氏):希圣之次子,生有一子:蘭。

兴宗(妻陈氏):希贤之长子,生有二子:芝、荷。

怀宗:希贤之次子,无嗣。

可宗(妻赵氏):希贤之三子,生有二子:东、池。 十四世:峦(妻黄氏):振宗之长子,生有二子:青云、和云。

峯(妻孙氏):振宗之次子,生有一子:瑞云。

海(妻李氏):明宗之子,生有一子:立云。

华(妻刘氏):应宗之子,无嗣。

蘭(妻刘氏):承宗之子,生有一子:凌云。

芝(妻陈氏):兴宗之长子,生有二子:连云、登云。

荷(妻尚氏):兴宗之次子。

东(妻张氏):可宗之长子,生有四子:长云、步云、生云、梯云。 池(妻薄氏):可宗之次子。

十五世:青云(妻王氏):峦之长子,生有一子:守成。

和云(妻李氏):峦之次子,生有二子:守恭、守统。

瑞云(妻马氏尚氏):峯之子,生有一子:守训。

立云(妻张氏):海之子,生有三子:守度、守兴、守庆。

凌云(妻李氏黄氏):蘭之子,生有三子:守俭、守勤、守义。

连云(妻张氏):芝之长子,无嗣。

登云:芝之次子,无嗣。 长云(妻曹氏):东之长子,生有一子:守山。 步云:东之次子。 生云(妻张氏):东之三子。

梯云:东之四子。

十六世:守成(妻李氏):青云之子,生有三子:文堂、文奎、文治。

守恭(妻尚氏):和云之长子,生有二子:文炳、文光。

守统(妻张氏):和云之次子,生有四子:文波、文贤、文选、文平。

守训(妻王氏):瑞云之子,生有二子:文辉、文耀。

守度(妻裴氏):立云之长子,生有一子:文祥。

守兴(妻刘氏):立云之次子,生有四子:文明、文德、文盛、文喜。

守庆(妻高氏):立云之三子,生有二子:文殿、文斗。

守俭(妻石氏):凌云之长子。

守勤(妻刘氏):凌云之次子,生有五子:文海、文福、文湖、文江、文汉。

守义(妻李氏):凌云之三子,生有一子:文怀。

守山(妻赵氏):长云之子,生有一子:文水。 十七世:文堂(妻孙氏):守成之长子,生有二子:洪霖、洪义。

文奎(妻王氏):守成之次子,生有四女。

文治:守成之三子,无嗣。

文炳(妻王氏):守恭之长子,生有一子:洪森。

文光(妻陈氏):守恭之次子。

文波(妻崔氏):守统之长子,生有二子:洪

三、洪恩。

文贤(妻李氏):守统之次子,生有二子:洪彬、洪信。

文选(妻高氏):守统之三子,生有一子:洪杰。

文平(妻刘氏):守统之四子,生有四子:洪智、洪武、洪亮、洪训。

文辉(妻张氏):守训之长子,生有一子:洪喜。

文耀(妻张氏):守训之次子,生有二子:洪忠、洪星。

文祥(妻苟氏):守度之子。

文明(妻赵氏):守兴之长子。 文德(妻王氏):守兴之次子。 文盛(妻李氏赵氏):守兴之三子。 文喜(妻门氏):守兴之四子。

文殿(妻张氏李氏):守庆之长子,生有一子:洪儒。

文斗(妻王氏):守庆之次子。

文海(妻张氏):守勤之长子,生有一子:洪礼。

文福:守勤之次子。

文湖:守勤之三子。

文江:守勤之四子。

文汉(妻张氏):守勤之五子,生有二子:洪春、洪俊。

文怀(妻李氏):守义之子。

文水:守山之子。

十八世:洪霖(妻王氏):文堂之长子,生有一子三女:成业。

洪义(妻孙氏):文堂之次子,生有二子三女:成军、成利。

洪森(妻王氏):文炳之子,生有二子四女:成中、成和。

洪三(妻刘氏):文波之长子,生有一子:成哲。

洪恩(妻孟氏):文波之次子,生有一子:成敏。

洪彬:文贤之长子,生有一子:成泉。

洪信:文贤之次子,生有二子三女:成杰、成辉。

洪杰:文选之子,生有一子:成银。 洪智(妻王氏):文平之长子,生有二子二女:成顺、成强。 洪武(妻张氏):文平之次子,生有三子三女:成停、成收、成伏。 洪亮(妻张氏):文平之三子,生有二子二女:成学、成书。

洪训(妻郭氏):文平之四子,生有二子一女:成龙、立军。

洪喜(妻门氏):文辉之子,生有二子:成虎、成山。

洪忠(妻李氏):文耀之长子,生有二女。

洪星(妻宋氏):文耀之次子,生有一子:成扬。

洪儒(妻赵氏):文殿之子,生有

女:

洪礼(妻张氏):文海之子,生有二子

女:成明、成国。

洪春(妻李氏):文汉之长子,生有二子:成峰、成财。

洪俊(妻杜氏):文汉之次子,生有一子:成文。

十八世:洪霖:生

日,卒

日;

王氏:生

日,卒

日。娘家 十九世:成业:之子,生

日,

:生

日,娘家西洋江村王

之女。

安:长女,生于

日,嫁于

大蜜:次女,生于

日,嫁于

小蜜:三女,生于

日,嫁于

二十世:爱民:成业之子,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小赵村李

之女。 二十一世:连峰:爱民之子,生于

日,

妻某某:生于

日,娘家

娟娟:爱民之女,生于

日,嫁于

十八世:洪义:生于

日,卒于1969年

日;

妻孙

:生于

日,卒于

日,娘家 十九世:大田:长女,生于

日,嫁于

小田:次女,生于

日,嫁于本村

果子:三女,生于

日,嫁于虎滩

成军:长子,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沾化 成利:次子,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本村李代峰之女。

二十世:小玲:成军之长女,生于

日,嫁于

菲菲:成军之次女,生于

日,嫁于

爱涛:成军之子,生于

日,

妻某某:生于

日,娘家

莉莉:成利之女,生于

日,嫁于

爱龙:成利之子,生于

日,

十八世:洪森:生于

日,卒于

日;

妻王

:生于

日,卒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彩:长女,生于

日,嫁于曹家村

小云:次女,生于

日,嫁于大赵村

大花:三女,生于

日,嫁于曹家村

小花:四女,生于

日,嫁于本村

成中:长子,生于

日,

妻田

:生于

日,娘家

成和:次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世:

十八世:洪三:生于

日,卒于

日;

妻刘氏:生于

日,卒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哲:之子,生于

日,卒于

日;

妻王洪书:生于

日,卒于

日,娘家西洋江村 二十世:爱军:成哲之长子,生于

日,卒于

日。

妻尹

:生于

日,娘家

爱:成哲之长女,生于

日,嫁于大苟村

爱国:成哲之次子,生于

日。

妻裴

:生于

日,娘家

爱长:成哲之次女,生于

日,嫁于门家村 二十一世:连德:爱军之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连喜:爱国之子,生于

日;

之女。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二世:

十八世:洪恩:生于

日,卒于1978年腊月二十二日。

妻孟

:生于1903年7月2日,娘家小赵村

之女。 十九世:成敏:之子,生于

日;

妻赵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世:爱华:成敏之女,生于

日,嫁于

爱文:成敏之长子,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本村李胜堂之女。

爱东:成敏之次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一世:连伟:爱文之子,生于

日;

十八世:洪彬:生于

日,卒于

日。 十九世:成泉:之子,生于

日;

妻赵

:生于

日,娘家刘官斗村

之女。 二十世:爱学:成泉之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翠玲:成泉之女,生于

日,嫁于 二十一世:

十八世:洪信:生于

日,卒于2010年12月11日。

十九世:闺女:长女,嫁于新立村;

成杰:长子,

妻单氏:娘家刘官斗村;

柳:次女,嫁于本村季名扬;

英:三女,嫁于刘官斗村

成辉:次子;

妻某某:娘家

二十世:爱青:成杰之子;

妻某某:娘家

花铃:成杰之女,嫁于 二十一世:

十八世:洪杰: 十九世:成银

十八世:洪智

妻王氏:娘家

十九世:成顺:长子;

妻刘氏:娘家

大英:长女,生于

日,卒于

日,嫁于

小英:次女,嫁于西洋江村

成强:次子;

二十世:莹莹:成顺之长女,嫁于

霞:成顺之次女,嫁于

延民:成强之子。

十八世:洪武:生于

日,卒于

日;

妻张氏:生于

日,卒于

日,娘家南洼村 十九世:成停:长子,生于

日;

妻宋

:生于

日,娘家刘官斗村

之女。

成收:次子,生于

日。

成伏:三子,生于年月日;

妻王

:生于

日,娘家本村王希峰之女。

大娥:长女,生于

日,嫁于

小娥:次女,生于

日,嫁于

跟娥:三女,生于

日,嫁于前邢村赵学农。 二十世:燕燕:成停之女,生于

日,嫁于

延波:成停之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延辉:成伏之子,生于

日。

十八世:洪亮:生于

日,卒于

日;

妻张采英:生于

日,娘家本村。 十九世:成学:长子,生于1962年

日;

妻刘珍:生于

日,娘家城关镇张窝村刘子温之女。

成书:次子,生于1966年01月06日;

妻李明田:生于1968年03月08日,娘家陈庄镇辛东村李公民之女。

成巧:长女,生于

日,嫁于门家村门建华。

成花:次女,生于

日,嫁于后邢村高华三。 二十世:柳青:成学之女,生于

日,嫁于

帆:成书之子,生于

日。

十八世:洪训:生于

日,卒于

日,迁居

妻郭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龙:长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立军:次子,生于

日;

妻王辉:生于

日,娘家。

春梅:女儿,生于

日,嫁于 二十世:杰:成龙之子,生于

日。

静如:立军之女,生于

日,嫁于

十八世:洪喜:生于

日;

妻门

:生于

日,娘家门家村

之女。

十九世:成虎:长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成山:次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世:

十八世:洪忠: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大君:长女,生于

日,嫁于

小君:次女,生于

日,嫁于

十八世:洪星:生于

日,迁居

妻宋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扬:之子,生于

日;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世:

十八世:洪儒:生于

日;迁居

妻赵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 二十世:

十八世:洪礼:生于

日;

妻张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明:长子,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

成国:次子,生于

日;

妻王

:生于

日,娘家 二十世:

十八世:洪春:生于

日。

妻李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峰:长子,生于

日;

妻赵

:生于

日,娘家

成财:次子,生于

日。

妻杨小红:生于

日,娘家本村 二十世:

十八世:洪俊:生于

日,迁居

妻杜

:生于

日,娘家。 十九世:成文:之子,生于

日。

第二支:

九世祖:秀(妻张氏):生有二子:元福、元升。

十世祖:元福(妻张氏):秀之长子,生有二子:山、林。

元升:秀之次子,生有一子:松。 十一世:山(妻许氏):元福之长子,生有二子:希禄、希舜。

林(妻赵氏):元福之次子,生有二子:希鳯、希尧。

松(妻孙氏):元升之子,无嗣。 十二世:希禄(妻陈氏李氏):山之长子,生有二子:逢春、景春。

希舜(妻赵氏):山之次子,生有二子:秀春、同春。

希鳯(妻孙氏):林之长子,生有一子:遇春。

希尧(妻李氏):林之次子,生有一子:得春。

十三世:逢春(妻李氏):希禄之长子,生有三子:贻隆、贻清、贻明。

景春(妻李氏):希禄之次子,生有一子:贻南。

秀春(妻乔氏李氏):希舜之长子,生有一子:峻嶺。

同春(妻薄氏):希舜之次子,生有二子:桂嶺、贻堂。

遇春(妻高氏):希鳯之子,生有一子:贻起。

得春(妻李氏):希尧之子,生有四子:贻祥、贻成、贻元、贻顺。 十四世:贻隆(妻薄氏):逢春之长子,生有三子:克盛、克茂、克忠。

贻清(妻崔氏张氏):逢春之次子,生有一子一女:克让。

贻明(妻张氏):逢春之三子,生有一子:克田。

贻南(妻王氏):景春之子,生有四子一女:克温、克恭、克俭、克勤。

峻嶺(妻赵氏):秀春之子,生有一子二女:克己。

桂嶺(妻李氏):同春之长子,生有二子:克义、克礼。

贻堂(妻李氏):同春之次子,生有一子:克仁。 贻起(妻张氏):遇春之子,生有二子:克裕、克堂。 贻祥:得春之长子,生有一子:克永。 贻成(妻张氏):得春之次子。

贻元:得春之三子。

贻顺(妻张氏):得春之四子,生有一子:克庆。 十五世:克盛(妻崔氏):贻隆之长子。无后。

克茂:贻隆之次子。无后。

克忠(妻王氏):贻隆之三子,生有一子:坡敏。

克让(妻裴氏):贻清之子,生有一子:

铭。

克田(妻薄氏张氏):贻明之子,生有二子:金敏、新敏。

克温(妻高氏):贻南之长子,生有一子二女:锡铭。

克恭(妻张氏):贻南之次子。无后。

克俭(妻董氏):贻南之三子,生有一子:宗敏。

克勤(妻张氏):贻南之四子。无后。

克己(妻张氏):峻嶺之子,生有一子:焕文。

克义(妻张氏):桂嶺之长子,生有一子:敏河。

克礼(妻崔氏):桂嶺之次子,生有一子:敏海。

克仁(妻刘氏):贻堂之子,生有一子:敏华。

克裕(妻王氏):贻起之长子。无后。

克堂(妻张氏):贻起之次子。无后。

克永(妻尹氏):贻祥之子,生有二子:柱敏、志敏。

克庆(妻刘氏):贻顺之子,生有一子:文敏。

十六世:坡敏(妻赵氏):克忠之子,

铭:无嗣。

金敏(妻李氏):克田之长子,生有四子:长江,长春,长利,长停。

新敏(妻王氏):克田之次子,生有三子:长军,长东,长国。

锡铭(妻刘氏):克温之子,生有一子:长奎。

宗敏(妻张氏):克俭之子,生有三子:利,利华,小华。

焕文(妻刘氏):克己之子,生有二子:长彩,长泉。

敏河(妻王氏):克义之子,生有一子:长友。

敏海(妻孙氏):克礼之子,生有二子:长青,长德。

敏华:克仁之子,生有一子:长元。

柱敏(妻伍氏):克永之长子,生有二子:长锋,长辉。

志敏(妻王氏):克永之次子,生有一子:长水。

文敏(妻张氏):克庆之子,生有一子:长城。

四世祖:麟(妻崔氏):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配崔氏累赠一品夫人,生有二子:斌,恩。

五世祖:斌(妻张氏):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配张氏累赠一品夫人,谕建节坊。生有二子:光祖,光先。

恩:太学生,婺源县县丞。其长子光表,南宁府经历,诰赠户部郎中,奉政大夫;次子光国,太学生,襄城驰,赠中宪大夫。其长孙岑,举人,思州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次孙嶷,太学生,考授州〃同;三孙岺,阴阳术官;四孙崶,太学生。其长曾孙爾绳,太学生,鸿胪正卿,

光禄寺正卿,诰授中议大夫,钦赐匾额:“谙练朝仪”,玉佛二尊,今皆存之次孙爾謨鸿胪寺序班,敕授登仕郎,元孙去 府经历,敕授儒林郎。大小官员七位,功名二十位。

六世祖:光祖(妻安氏):字坦 ,太学生,巡检,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配安氏诰封一品夫人,享寿一百零四岁,谕建“荣寿坊”。 安大夫人像供奉家庙中,上用玉玺,上横四个大字“御称大母”。生有二子:巍,严。

光先(妻高氏):

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配高氏守节,姑妇双贞同被旌表,谕建“双节坊”。 七世祖:巍(1516年—1608年):字伯谦,号二山,又号梦山,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历任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加柱国少保,诰授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吏部尚书,享寿九十二岁。原配陈氏继高氏诰封一品夫人,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七十四岁的杨巍多次上疏告老归田,帝准致仕终养,带职带俸各省建坊,钦赐葬祭一猪一样,祭品咨部全供;谕建祠堂,钦赐二八大祭一猪一样,祭品全供,钦赐匾额“天下达尊”;钦赐祠堂联句,云:一代功名垂社稷,千秋典祀重蒸堂;谕建过街坊,宫保坊,崇祀乡贤祠;著有梦山诗稿,名宦祠,忠孝祠续,诗稿桃花岭集,病中谵语,绣岭新词,性命圭旨,三省疏稿,致任乞疏稿,檄余录,四书训,略行于世,未刻者藏于家;谵语中有绝句一首:“三省做巡抚,四部做尚书。七年为冢宰,归来一敝户。”花园联句:“随意而栽花竹,适性而养禽鱼”,有是山林经济品,不雌黄眉头,不可称烟火神仙,直是伊付周召度量。生有三子:爾士,爾稼,爾陶。

严(妻范氏):系巍之胞弟,太学生,頴州直大夫;此支举人二位,例授文林郎,县教谕,兵马司指挥南城,兵马司指挥武举,二位讳榜者一位岁,功名五十来位。

八世祖:爾士(妻杜马氏):字亦山,

生,荫中书官,诰封奉政大夫,云南清吏司员外郎;配杜马氏诰封宜人。

爾稼:有劝其纳票以为仕进阶者,公曰:“吾以尚书子,即布衣终身不犹,愈於纳票乎?”以故,弟於侄贵皆仰承其志而不及封此支。

爾陶:字淑我,举人,任松江府同知,诰授奉政大夫。此支举人二位:讳泰阶者拣选知县,例授文秩郎;讳去骄者有政司理问,敕授儒林郎;讳嘉亮者乡饮大宝,六品顶带。岁贡生六位,大小功名六十来位。

九世祖:去疵:字静所,

生,荫中书官,诰封奉直大夫,云南清吏司员外郎;配杜氏诰封宜人。

去疚:

生,此支无后。

十世祖:錧:官生,荫中书舍人,配马氏。

鋭:此支无后。

镤:庠生,此支功名五位,今绝。

四世祖:宦

五世祖:浩 六世祖:光大

光顕:生有一子:清。

七世祖:清:生有三子:三星,三典,某某。明朝万历年间,杨清同三个儿子离开无棣杨三里,东迁至沾化县丰民四村落户,即八世祖三星,三典,清的另一子继续东去,落户何处无从查考。但其与子嗣多次到丰民上坟扫墓。

八世祖:三星,

三典

某某 九世祖:淇

澄 十世祖:汝杰

汝梅

汝桂 十一世:九程

九皋

九才 十二世:芝进

芝芬

芝蒲

芝荣

芝华

推荐第7篇:家谱序言

序言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国有史、县有誌、族有谱,同为一理,此为秦氏家族修谱之初衷。

相传先祖秦国蕃为湖北省麻城县人氏。明朝万历末年,移民大搬迁,随携妻小,逆汉水、坝河而行,历经艰难万险,迁入今陕西旬阳靛纸沟定居,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先祖们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可谓历经艰辛。从先祖秦国蕃始,今已传至第十四代人,在世人口多达数千,陕西省各地均有分布,不乏有识之士、栋梁之才。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思修族谱之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之功德。因未能到祖籍地湖北考证,又无老家谱考查,致使族谱中秦国蕃以上祖先字辈谱缺失,秦国蕃以下六代人无法考证。实为吾族之遗憾。

同时,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代代口传,却能记住三百多年来的家族史及宗亲支系关系,足以说明秦世家族尊长辈,重宗亲之美德。现今可用字辈谱仅剩两辈,再续家谱已迫在眉睫。为使秦国蕃后裔情亲永续,世代相传,2007年秦正兵(现已逝)、秦正彦曾联系西河秦氏族门前往旬阳老家共商续谱事宜。由于续谱困难重重,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通讯条件所限,信息交流不畅,修谱意志不坚定,随搁置而不了了之。家谱不修,寝食难安,无家谱可查之遗憾不能再留给后辈,这是秦氏族门要人之共识——重修新谱刻不容缓。2014年正月,旬阳老家秦正伟等人,再一次召集秦氏家门,下定决心,重议修谱大事。由秦正彦、秦正伟、秦正华、秦正柱、秦治海、秦治平、秦治安、秦万波等人组成修编委员会,负责族谱修编事宜。

在无家谱考查的情况下,要收集大量资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已不在人世,资料收集全凭在世亲人回忆记叙,修谱之难可想而知。编委会长辈们,皆年过七旬,为了收集完整资料,他们不畏路途遥远,跋山涉水;不计个人花费,遍访家门。在此我们向他们深表敬意!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人员众多、资料繁杂、整理编撰、电脑排版,工程之繁、任务之重,非参入者难以想象。在此我们对主编秦治安深表谢意!在修谱过程中,秦氏各支族门,大力配合、并积极捐款给予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历尽艰辛,终成此谱,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安秦氏族人之心,实感欣慰。愿先祖神灵庇佑:秦氏家族安居乐业,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此书凝聚秦世家族几辈人之心血,也必将成为后续家谱第一手珍贵资料。一旦丢失,不可复得,悔之晚矣。望持谱之人妥善保管,并郑重嘱托后辈代代相传,使秦氏族门亲情永续。

希望续修家谱能成为一种惯例,宜不超过60年续写一次。时间过长,会使很多信息遗望,造成续谱困难。不明己之祖宗是谁,不知己之何来,不免上愧对列祖列宗,下贻笑于子孙后辈。秦氏有责任心之人士,都要把续写家谱看作己之责任——代代相传,方能使秦氏族门团结一心、情亲永续。

由于历时久远,涉及人员多、分布广,又无资料考证,加之部分人员已多年失去联系,存在纰漏之处恐在所难免。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秦正华 二O一四年三月

推荐第8篇:家谱格式

X

氏家谱目录

第一章 谱序

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家谱卷首应有数量不等的序文。谱序包括新序、旧序、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族外人写的赠序、客序,以及跋语等。谱序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修谱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我X氏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此次修谱以及如何组织此次修谱等内容。

【续谱时间】2012年。

【地点】XX省XX市XX县XXX镇XX村。

【续谱主持人】族长XXX及各支系长者等族人。

【执笔人】XXX等。

【说明】修谱小组说明:

1.据2012年统计,XX村共有登记在册人口XXXX人,其中X氏总人口XXXX人,占全村人口的XX.X%,其中本支系共有XX户,人口XX人。户口在外地、国外居住工作的人口约XX人,本支系合计有XXX人。(此处以此次修谱具体人口统计数字为准)

自XX二年X氏始祖由XXXX县XX迁徙到XX省XX县XX庄(现XX市XX县XXX镇XX村)XX多年来,世代繁衍,根深叶茂,现已繁衍到了第XX代,现在是X世同堂。各分支系长者均参与了本次修谱事宜。

2.修谱有一个原则,即可以补叙、补遗、补新等,但不能对先人的修谱予以修改或评论,其目的是避免引起其支系后裔的异议,避免产生族群矛盾。

3.本次新修谱包括总目录、正文、后记总共XXXX字(标点符号在内),不包括书封计有XX幅照片、图片。

全谱用16开本印刷,共计XXX页(不包括所附空白页),共一卷。

此说明的目的是,一旦家谱遇到特别原因而破损,后人也能知道到底是部分散失还是大部散失。

【X氏家谱的修谱定义与内容结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我X氏家族按始祖的习惯统称为家谱。

一部完整的家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的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可以了解到我X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我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我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婚配、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史、表、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史资料。

家谱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不局限于文字记录,将好图片、地图、照片、合影、遗像、正面肖像画纳入家谱,更能反应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并节省许多文字描述,成为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

据现代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家谱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尽管家谱有多种形式,其编纂内容有所不同,但其格式和重要内容大致相同,有章可循。

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中堂悬挂供后人供奉的、一目了然的图表式家谱。二者各有所长,我X氏家族采用二者并存用的传统习惯。图册家谱对逝者、健在人均有记载,由各支系长者珍藏,图表家谱只记载乘鹤之人供全族后裔供奉。

中堂又称堂幅,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其画幅既宽又长,主要悬挂在堂屋正中。

条幅与手卷:条幅宽度不及中堂的直幅书画,可卷可挂。手卷是把书画装裱成卷子形式,手卷有大有小,不可悬挂、只可展阅。

第二章 谱例与谱论

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缘径。谱例又称凡例,是用条文形式来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

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继续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

谱论是先贤名儒阐述修谱方法及重要意义的谱说要点集锦,对修谱有重大指导意义,也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谱乃一家之史。我X氏家谱是系统记述我X氏血缘世系族人及其有关情况的历史图籍。X姓即是我族同宗共祖血缘关系的标识符号。我X氏家谱的基本内容有谱序、姓的起源、氏族世系图表、字辈谱、氏族文化(艺文、宗规、字据、服制、习俗与禁忌)、名人传记图说和后记等部分。

X氏祖训有曰: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故谱不可不修。望我后裔秉承遗训敬重修谱事宜,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进行自我约束,坚持伦理道德和优良传统,约定每15年周期续谱一次,不得中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我X氏家族的血缘关系和整体状况务求十分清晰地记载到家谱中。记载时须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简明扼要的记载同宗共祖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要点,记载各个支系家族子孙的世系传承状况。即使老的家族繁衍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演变之后,务求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记载清楚。

编写家谱要广泛收集资料,要从历史古书、现代各种媒体查阅本族古今各行各业的名人。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要翻阅各类史稿,查阅各种人物辞典。这些工作由修谱小组来负责完成。

各支系的族长要将X家修谱这一大事让各个家长知悉,并以户为单位按修谱要求的样表格式统计出来,务求真实,按时上报给修谱带头人,以便及时将原始资料汇总,以利顺利完成此次修谱大事。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家谱定稿后,书写或印制应选用质地良好的纸张或布料来制作,开本与图幅大小应适中并符合传统习惯,力求色彩永不掉色,以利珍藏并世代相传。

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人前,应对每部谱加以编号,并签收。为寻根问祖,继往开来,家谱要妥善保管,永不失传,使之成为增强我X氏家族凝聚力的纽带之一。

由于受到*等因素的干扰,修谱事宜拖延,向祖宗致歉。

第三章

X氏的姓氏起源与历史名人

【X姓的起源】

【X姓的历史名人与典故】

【X姓的读音、写法与释义】 【“X”字的读音演变与成因分析】

X姓的姓氏起源与历史名人

第四章

族规与家训

族规与家训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教、家法、家礼、家典、家仪、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矩、规范等。

始祖曰: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和治家教子良策不行,要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族人和家人,启迪后人,维护族群、家庭团结和睦,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制秩序。因此,家训、族规是每次修谱的重要内容之一。

1.此次修谱我X氏家族成员仍一致秉承老祖宗的遗训,继续大力提倡:尊祖敬宗,睦族兴旺,诚实自信,与时俱进。

2.此次修谱我X氏家族成员仍一致遵守老祖宗的遗规:为保证我X氏家族健康繁衍,直系亲属五世之内的男女严禁通婚。(有家谱可查,这一严格族规已有XX多年历史且沿袭至今未变。)

3.我X氏家族的成人婚礼应坚持汉族人的婚礼习俗、典制。伴侣若来自少数民族者则不受此限。

4.我X氏家族的父系所生育子女从父姓。若从母姓、随继父姓、自行改姓将不受欢迎,即视为与本族脱离关系,后谱也不再记载

5.坚持勤劳致富、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

6.以身示范,合乎礼教,忠孝节义,孝敬赡养老人,尊敬长辈,教子成才,勤奋向上,知书达礼,报国尽忠。

7.尊重国法,礼仪廉耻,乐善好施,睦邻友好,家和万事兴。

8.历史在发展,族规也要与时俱进。本次修谱,对原有女儿不能继承、只有儿子继承父母遗产的习惯做法予以修改。现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本着男女平等的原则,只要尽到了赡养义务,子女均有权继承父母的财产,或在逯氏长者等人的调解下,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遗产继承问题。

9.出继子女的财产继承:按照继承法,继子女有权继承继父母的遗产,他人不能也无权剥夺或干涉。

10.关于墓地的问题:我X氏家族仍按老祖宗的习惯做法,各支系族人的长者在百年之后可以自由选择风水宝地入土为安,近亲属应参加祭礼。墓碑、墓志由直系子女撰文并自费负责设立,以示明志。墓志是介绍墓主的生平事迹的。逝者墓地所在地一般不在族谱中记载,由祖辈口传或由支系族人自行记载地名、方位、界址、墓

图等。

11.祠堂是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臵,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祠堂属于族产,族人有维护管理之责。

据称X氏祠堂因为历史上的战乱原因毁于一旦,至今未建。供奉始祖之地是在本族长者的厅堂内。

第五章

家族世系图、表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所有的中国家谱中都有,也是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

世系图表能反映出一个宗支的迁徙、发展、沿袭、变化的总体情况。对于支系庞杂的大族、姓源不同的氏族,这部分非常重要。无论是采用苏洵、欧阳修式图谱,还是宝塔图、垂丝图、牒记式图谱,简而言之,世系表就是清楚、真实记载祖先后裔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易看易懂的图表,层序分明。即某人的所承世系,属于何代、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

谱系排行诗(字辈谱)

又称作世序、排行、派行诗、派语、派引、行第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承蒙天地厚泽,我x氏宗族世代旺盛繁衍,心连心,根连根,根深叶茂,人才辈出,衣冠争荣。至今,本族X氏已繁衍到了XX代,排到了第x代是“x”字辈,第x代是“x”字辈,以此类推。望我后裔秉承祖训将下述辈分排字予以传承。

以上辈分排行诗登载了我x氏族人的排行字辈。虽然辈份诗在家谱中所占的篇幅极小,但非常重要,这是我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能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称呼与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横向的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按年龄大小称呼的关系。

我x氏家族排行诗写就是很有讲究的:

1.为方便计算辈分,第一组诗采用的是五句四字诗,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第二组诗采用的是四句五字诗,又是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那么,继往开来的第三组诗则应采用四字五句诗写就,以此类推循环。

2.在写就排行诗时,要选择吉祥文字成诗,字字句句斟酌,力求完美,横看成诗,竖看成句,既上口又便于记忆。

我x氏家族男性成员的取名一般是三个字(乳名除外),即x+名字两个字,名字中其中定有一个字是表明其辈分的排行字,除姓必须放在第一位外,至于辈分排字在名字中的先后次序则由当代的族长与支系代表协商后决定,并周知大家。

第七章

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

我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采用的是垂丝图,其寓意为我世系子孙根深叶茂、垂柳丝丝,绵延不绝。

世系图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尊占一行,以此序列图解,清晰可考.

以下是我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

(此处将新的世系图补上)

(作为家谱中必不可少的世系表,将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列表)

我x姓后裔人才辈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先后涌现出x名少将、x名厅级干部、x名县团处级干部,

科级干部若干名......

................(详文在此省略)

第八章

五服图

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第九章 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

撰写家谱要着力写好名人传记以荣耀家族,对本族有名望、有功德人列传志行。对入谱人物,应如实摘用历史定论,但不要妄加评论。传记部分应有恩荣录行述,包括功绩、著述、成果、冠礼、褒奖、诏命、赐谕、告身、祭文等。主要记载县级以上政府及官员对家族成员的封赠、赐字、赐匾、赐诗、赐联、褒奖文字、奖励和表彰、重要荣誉称号与官阶、职称等内容。使后代明了其对国家、民族、社会、地方、家族的贡献,(对家族的贡献包括出资修建词堂、祖墓、修谱、修建马路、桥梁等。)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x氏家族的名人传记应包括女性内传和外传。

传记中可配有相关人物的画像或照片,让后代读来倍感亲切、生动。

其他家族成员则按世系图表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名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要简明扼要,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这一部分所占家谱的篇幅较大。

传记应真实,以直叙为主,用词朴实,溢美之词可摘自权威评价并注明出处或物证。

契据文约是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名迹录是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任宦记是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艺文是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书、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纂修、捐资人名录: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续后篇或称余庆录。是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写,寓意世系绵延不绝。 ●氏族文化。包括族人的著述和受奖;先祖留下的遗迹;祖先们用的命名序,族规、族训等。并对中华传统美德赋以新的内容。

●领谱、修谱与捐款。修谱是族人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积善成德的好事,也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对后裔应负的责任,一定要敬重,还须族人捐款。修谱要选德高望重之长者作为领谱人,组织各支系长者共同参与,并指定执笔人一至两名,待初稿完成后再一起讨论协商,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定稿并付诸印刷或书写,分发给每个支系一本惠存。

●后记。这部分包括成书过程,需要进一步查询的问题,感谢对修谱有贡献的人等内容。

故居、村庄图:除记述居址迁徙,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筑物版图、描绘实状,有的还附有墓图与地理方位。因祖先相信风水,认为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阳宅、阴宅有很大关系,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推荐第9篇:家谱Project

Project3 家谱管理系统

年级:2014级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智能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姓名:王金顶 14350046 姓名:王帆 14350045 姓名:张宇航 14350069

【题目要求】

用树形结构实现家族成员信息管理(如建立、删除、查询、统计、打印等)。

【实现功能】

该程序采用二叉树结构进行家谱的各种操作。二叉树的结构为:男性的左子树为他的兄第姐妹,右子树为他的妻子。妻子节点的左子树为她的孩子,右子树为其他妻子(丈夫再婚)。

程序可以读入文件并依据文件内容建立家谱,或者通过手动输入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添加建立家谱。

家谱的操作分为6大类:添加成员、删除成员、查询成员、统计成员、打印成员、修改成员信息。

1.添加成员分为2类:添加妻子(需知道丈夫姓名)、添加孩子(需知道母亲姓名)。

2.删除成员分为1类:删除成员(需知道其姓名)并删除他的妻子和孩子。3.查询成员分为4类:查询单个成员并输出(需知道其姓名)、查询成员及其家庭并输出(妻子和孩子)(需知道其姓名)、查询成员父母并输出(需知道其姓名)、查询某代的所有成员并输出。

4.统计成员分为2类:统计平均年龄、统计总人数。5.打印成员分为4类:前序打印、中序打印、后序打印、以目录的形式打印。 6.修改成员信息分为6类(需知道其姓名):修改姓名、修改性别、修改生命状态、修改出生年份、修改死亡年份、修改婚姻状态。

程序也可以将二叉树以前序的方式写入文件中,并且这个文件能够被该程序还原为二叉树再次进行操作。

【数据结构与算法】

节点采用结构体进行表示: struct Binary_member_node{

string name;

//姓名

int sex;

//性别 (1男、0女)

int state;

//生命状态(0健在、1已故)

int born_date;

//出生日期

int dead_date;

//死亡日期(若已死亡)

int married;

//婚姻状况 (2离婚、1已婚、0未婚)

int iswife;

//是否是妻子 (1是、0不是)

int generation;

//第几代人

Binary_member_node* left;

//左节点(兄弟姐妹)

Binary_member_node* right;

//右节点(妻子)

Binary_member_node* up;

//父节点

Binary_member_node();

//构造函数

Binary_member_node(string name1, int sex1, int state1, int born, int dead, int

married1, int iswife1);

//构造函数 };

图1 文件读入流程图

图2 手动输入流程图

图3 菜单栏流程图

文件输入问题的解决:

文件输入函数最初一直无法成功的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到底怎样让文件以一种特殊格式存储使得我们重新读取时可以识别并创建二叉树,成功的关键在于节点左右指针的存储。我们发现将二叉树以前序的格式递归存储时,如果加上存储左右指针,就可以以前序的格式进行递归读取,并通过判断左右指针是否为空选择将下一行读取到相应位置,但我们发现存储指针时,读取很不方便,因此我们在指针不为空时存入123,为空时存入0,问题完美解决! 文件输入代码如下:

Error_code Family_tree::readFil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

if (!iFile)

{

cout

iFile.close();

return fail;

}

else

{

read_node(sub_root,NULL);

iFile.close();

return succe;

} } Void Family_tree::read_node(Binary_member_node*&sub_root, Binary_member_node* upNode) {

string name1;

int sex1;

int state1;

int born; int dead; int married1; int iswife1; int generation1; int left; int right; iFile>>name1>>sex1>>state1>>born>>dead>>married1>>iswife1>>generation1>>left>>right;

Binary_member_node* temp = new Binary_member_node(name1,sex1,state1,born,dead,married1,iswife1);

temp->generation = generation1;

temp->up = upNode;

sub_root = temp;

if (left!=0)

read_node(sub_root->left, sub_root);

else

sub_root->left = NULL;

if (right!=0)

read_node(sub_root->right, sub_root);

else

sub_root->right = NULL; }

文件存储代码为:

Error_code Family_tree::writeFil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

if (!oFile)

{

cout

oFile.close();

return fail;

}

else

{

write_node(sub_root);

oFile.close();

return succe;

} } void Family_tree::write_nod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

if (sub_root)

{

oFilenamesexstateborn_datedead_datemarriediswifegeneration

if(sub_root->left)

oFile

else

oFile

if(sub_root->right)

oFile

else

oFile

write_node(sub_root->left);

write_node(sub_root->right);

} }

【测试数据、结果及分析】

一、添加成员功能测试

图4 为毛恩农添加妻子张氏

图5 为江青添加儿子毛毛

图6 进入查询成员界面,查询毛毛的信息并打印

结论:程序运行良好,无错误现象。

二、删除成员功能测试

图7 删除家谱中的成员毛毛,并查询毛毛是否在家谱中

结论:程序运行良好,无错误现象。

三、查询成员功能测试

图8 查询毛岸英的信息以及毛岸英父母的信息

图9 查询毛东东的父母

图10 查询第二代所有成员信息

结论:程序运行良好,无错误现象。

四、统计查询成员功能测试

图11 统计总人数

图12 统计平均年龄

结论:程序运行良好,无错误现象。

五、打印查询成员功能测试

图13 前序打印

图14 中序打印

图15 后序打印

图16 目录格式打印

结论:程序运行良好,无错误现象。

六、修改查询成员信息功能测试

图17 毛岸英修改前的信息

图18 对毛岸英的信息进行修改

图19 查询被修改后的信息

结论:程序运行良好,无错误现象。

【分工、贡献%、自我评分】

王金顶:算法设计、程序调试、实验报告 40% 100分 张宇航:算法设计、程序测试、实验报告 30% 100分 王帆:算法设计、流程图、实验报告 30% 100分

【项目总结】

本次的项目较为复杂繁琐,进行家谱的操作需要几十个函数来完成,在这么多函数中,以文件输入输出、通过名字找到节点比较困难。我们也在这次的打代码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了类的强大,这次试验也让我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巧,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实战经验。

【文件内容样例】 read.txt 毛祖人 1 1 1823 1893 1 0 1 0 123 周氏 0 1 1820 1876 1 1 1 123 0 毛恩农 1 1 1841 1900 1 0 2 123 0 毛恩普 1 1 1846 1904 1 0 2 0 123 刘氏 0 1 1846 1884 1 1 2 123 0 毛贻昌 1 1 1870 1920 1 0 3 0 123 文素勤 0 1 1872 1919 1 1 3 123 0 毛泽东 1 1 1893 1976 1 0 4 123 123 毛泽民 1 1 1896 1943 1 0 4 123 0 毛泽覃 1 1 1905 1935 0 0 4 0 0 罗氏 0 1 1889 1910 1 1 4 0 123 杨开慧 0 1 1901 1930 1 1 4 123 123 毛岸英 1 1 1922 1950 1 0 5 123 0 毛岸青 1 1 1923 2007 1 0 5 0 123 邵华 0 1 1924 2005 1 1 5 123 0 毛新宇 1 0 1970 0 1 0 6 0 123 刘滨 0 0 1977 0 1 1 6 123 0 毛东东 1 0 2003 0 0 0 7 123 0 毛甜懿 0 0 2008 0 0 0 7 0 0 贺子珍 0 1 1909 1984 1 1 4 0 123 江青 0 1 1914 1991 1 1 4 123 0 李讷 0 0 1940 0 1 0 5 0 0 【程序清单】

1.Family_tree.h(家谱类的声明)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enum Error_code{succe,fail,not_present};//成功,未找到 const int current_year = 2016;

struct Binary_member_node{

string name; //姓名

int sex; //性别 (1男、0女)

int state; //生命状态(0健在、1已故) int born_date; //出生日期

int dead_date; //死亡日期(若已死亡)

int married; //婚姻状况 (2离婚、1已婚、0未婚) int iswife; //是否是妻子 (1是、0不是) int generation; //第几代人

Binary_member_node* left; //左节点(兄弟姐妹) Binary_member_node* right; //右节点(妻子) Binary_member_node* up; //父节点 Binary_member_node(); Binary_member_node(string name1, int sex1, int state1, int born, int dead, int married1, int iswife1); }; cla Family_tree{ public: //基本函数

Family_tree(); //构造函数,对二叉树进行初始化 void creat_nod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创建一个节点

bool empty() const; //判断二叉树是否为空 void destroy_Family_tre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递归删除一个二叉树 ~Family_tree(); //析构函数

Error_code modify_member_nam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string name1); //修改名字

Error_code modify_member_sex(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int sex1); //修改性别

Error_code modify_member_stat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int state1); //修改生命状态 Error_code modify_member_born_dat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int born_date1); //修改出生日期 Error_code modify_member_dead_dat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int dead_date1); //修改死亡日期

Error_code modify_member_married(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int married1); //修改婚姻状态

//家谱成员操作

Error_code delete_member(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删除某人(若其还有后代,则一并删除)。

Error_code add_child(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Binary_member_node* child); //某人添加孩子(sub_root为妻子节点) Error_code add_wif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Binary_member_node* wife); //某人娶妻或再娶妻 (sub_root为丈夫节点)

//查找信息函数

Binary_member_node* find_by_nam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string &name1) const; //按照姓名查询并输出节点信息(可以有重名)

void find_name(Binary_member_node* &target, 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string &name1) const; void find_parents(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通过名字寻找父母并打印

void output_nod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const; //显示一个节点的信息 void output_family_nod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显示一个小家庭信息 (包括其本人、妻子、孩子的信息)

void find_nth_generation(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int n) const; //显示第 n 代所有人的信息

int total_ag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const; //统计平均年龄

int people_number(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const; //统计总人数

//显示操作信息函数 void main_meage(); void add_member_meage(); void delete_member_meage(); void ask_member_meage(); void count_member_meage(); void print_member_meage(); void modify_member_meage();

//输入输出函数

void preorder(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const; //先序遍历 void inorder(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const; //中序遍历 void postorder(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const; //后序遍历 void print_name_content(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const; //目录格式输出

//文件输入输出函数

Error_code readFil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void read_nod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Binary_member_node* upNode); Error_code writeFil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void write_nod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private: Binary_member_node *root; //指向根节点的指针 };

2.family_tree.cpp(类的函数实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family_tree.h\" using namespace std;

ifstream iFile(\"read.txt\"); ofstream oFile(\"family.txt\"); Binary_member_node::Binary_member_node() { name = \"\"; sex = -1; state = -1; born_date = 0; dead_date = 0; married = -1; iswife = 0; generation = 0; left = right = up = NULL; } Binary_member_node::Binary_member_node(string name1, int sex1, int state1, int born, int dead, int married1, int iswife1) { name = name1; sex = sex1; state = state1; born_date = born; dead_date = dead; married = married1; iswife = iswife1; left = right = up = NULL; }

/************************************************************************************************/ Family_tree::Family_tree() { root = NULL; } void Family_tree::creat_nod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 string name1; int sex1; int state1; int born; int dead; int married1;

cout>name1; cout>sex1; cout>state1; cout>born;

if (state1 == 1) {

cout

cin>>dead; } else dead = 0;

cout>married1;

Binary_member_node* temp = new Binary_member_node(name1,sex1,state1,born,dead,married1,0); temp->generation = 1; sub_root = temp; } Family_tree::~Family_tree() { destroy_Family_tree(root); } void Family_tree::destroy_Family_tre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 if(sub_root) { destroy_Family_tree(sub_root->left); destroy_Family_tree(sub_root->right); delete sub_root; sub_root = NULL; } } bool Family_tree::empty() const { return (root == NULL); } Error_code 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nam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string name1) { sub_root->name = name1; if (sub_root->name == name1) return succe; else return fail; } Error_code 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sex(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int sex1) { sub_root->sex = sex1; if (sub_root->sex == sex1) return succe; else return fail; } Error_code 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stat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int state1) { sub_root->state = state1; if (sub_root->state == state1) return succe; else return fail; } Error_code 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born_dat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int born_date1) { sub_root->born_date = born_date1; if (sub_root->born_date == born_date1) return succe; else return fail; } Error_code 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dead_dat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int dead_date1) { sub_root->dead_date = dead_date1; if (sub_root->dead_date == dead_date1) return succe; else return fail; } Error_code 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married(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int married1) { sub_root->married = married1; if (sub_root->married == married1) return succe; else return fail; }

/****************************************************************************************************/ Error_code Family_tree::delete_member(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 if (sub_root) {

Binary_member_node* fatherNode = sub_root->up; fatherNode->left = sub_root->left; destroy_Family_tree(sub_root->right); delete sub_root; sub_root = NULL; return succe; } else return fail; } Error_code Family_tree::add_child(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Binary_member_node* child) { Binary_member_node* temp = sub_root; if (temp) {

while(temp->left){

temp = temp->left; } temp->left = child; child->up = temp; child->generation = sub_root->generation + 1; return succe; } else return fail; } Error_code Family_tree::add_wif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Binary_member_node* wife) { sub_root->married = 1; Binary_member_node* temp = sub_root; if (temp) {

while(temp->right){

temp = temp->right; } temp->right = wife; wife->up = temp; wife->iswife = 1; wife->married = 1; wife->generation = sub_root->generation; return succe; } else return fail; }

/****************************************************************************************************/ void Family_tree::find_name(Binary_member_node* &target, 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string &name1) const { if (sub_root) {

if (sub_root->name == name1)

target = sub_root; else {

find_name(target, sub_root->left, name1);

find_name(target, sub_root->right, name1); } } } Binary_member_node* Family_tree::find_by_nam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string &name1) const { Binary_member_node* target = NULL; find_name(target,sub_root,name1); if (target) return target; return NULL; } void Family_tree::find_parents(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 if (sub_root != root && sub_root->iswife == 0) {

Binary_member_node* temp1 = sub_root->up; while(temp1->iswife == 0){

temp1 = temp1->up; }//temp1为母亲节点

Binary_member_node* temp2 = temp1->up; while(temp2->iswife == 1){

temp2 = temp2->up; }//temp2为父亲节点

output_node(temp2); output_node(temp1); } else cout

coutname;

if (sub_root->sex==1)

cout

else

cout

if (sub_root->state == 0)

{

coutborn_dateborn_date;

}

else

coutborn_datedead_date

sub_root->dead_date-sub_root->born_date

if (sub_root->married == 0)

cout

else if (sub_root->married == 1)

cout

else

coutmarried != 0) {

Binary_member_node* temp;

Binary_member_node* temp2;

if (sub_root->iswife == 0)

{

temp = sub_root->right;

while (temp){

cout

output_node(temp);

temp2 = temp->left;

cout

if (!temp2)

cout

while(temp2){

output_node(temp2);

temp2 = temp2->left;

}

temp = temp->right;

}

}

else

{

cout

temp = sub_root->up;

while (temp->iswife == 1){

temp = temp->up;

}

output_node(temp);

cout

temp2 = sub_root->left;

if (!temp2)

cout

while(temp2){

output_node(temp2);

temp2 = temp2->left;

}

} } } int Family_tree::total_ag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const { if (!sub_root) return 0; else return total_age(sub_root->left) + total_age(sub_root->right) + (sub_root->state==0?current_year-sub_root->born_date:sub_root->dead_date-sub_root->born_date); } int Family_tree::people_number(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const { if (!sub_root) return 0; else return people_number(sub_root->left)+people_number(sub_root->right)+1; }

void Family_tree::find_nth_generation(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int n) const { if (sub_root) {

if (sub_root->generation == n) {

output_node(sub_root); } if (sub_root->left)

find_nth_generation(sub_root->left, n);

if (sub_root->right)

find_nth_generation(sub_root->right, n); } } /*******************************************************************************************************/ void Family_tree::main_meage() { cout

/****************************************************************************************/ void Family_tree::inorder(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const { if (sub_root != NULL) { inorder(sub_root->left); output_node(sub_root); inorder(sub_root->right); } } void Family_tree::preorder(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const { if (sub_root != NULL) { output_node(sub_root); preorder(sub_root->left); preorder(sub_root->right); } } void Family_tree::postorder(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const { if (sub_root != NULL) { postorder(sub_root->left); postorder(sub_root->right); output_node(sub_root); } } void Family_tree::print_name_content(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const { if (sub_root) { for (int i=1; igeneration; i++) coutnameleft); print_name_content(sub_root->right); } }

/***************************************************************************************/ Error_code Family_tree::readFil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 if (!iFile) { cout>name1>>sex1>>state1>>born>>dead>>married1>>iswife1>>generation1>>left>>right; Binary_member_node* temp = new Binary_member_node(name1,sex1,state1,born,dead,married1,iswife1); temp->generation = generation1; temp->up = upNode; sub_root = temp; if (left!=0) read_node(sub_root->left, sub_root); else sub_root->left = NULL; if (right!=0) read_node(sub_root->right, sub_root); else sub_root->right = NULL; } Error_code Family_tree::writeFile(Binary_member_node* &sub_root) { if (!oFile) { coutnamesexstateborn_datedead_datemarriediswifegenerationleft) oFileright) oFileleft); write_node(sub_root->right); } }

三、Family.cpp(主函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family_tree.h\"

int main() {

1已故)

婚、1已婚、0未婚)

手动输入

点信息来建立二叉树

string new_name; //姓名

int new_sex; //性别 (1男、0女) int new_state; //生命状态(0健在、int new_born_date; //出生日期 int new_dead_date; //死亡日期(若已死亡) int new_married; //婚姻状况 (2离

string name; int nth;

int totalage;

int people_number; Error_code result;

Binary_member_node* root = NULL; Binary_member_node* wife = NULL; Binary_member_node* child = NULL; Binary_member_node* temp = NULL;

Family_tree family_tree; //建立一棵家谱二叉int choice; //选择文件输入还是cout>choice; if (choice == 0) {

if (family_tree.readFile(root) == succe) cout

cout

cout

family_tree.creat_node(root);//通过输入根节} int main_choice; int add_choice; int delete_choice; int modify_choice; int ask_choice; int count_choice; int print_choice; family_tree.main_meage(); cin>>main_choice; while(main_choice != 7){

if (main_choice == 1)

{

family_tree.add_member_meage();

cin>>add_choice;

while(add_choice != 3){

if (add_choice == 1)

{

cout

cin>>name;

temp = family_tree.find_by_name(root,name);

if (temp)

{

family_tree.creat_node(wife);

if(family_tree.add_wife(temp,wife) == succe)

cout

else

{

cout

delete wife;

}

}

else

cout

}

else if (add_choice == 2)

{

cout

cin>>name;

temp = family_tree.find_by_name(root,name);

if (temp)

{

family_tree.creat_node(child);

if(family_tree.add_child(temp,child) == succe)

cout

else

{

cout

delete child;

}

}

else

cout

}

else

break;

family_tree.add_member_meage();

cin>>add_choice;

}

}

else if(main_choice == 2)

{

family_tree.delete_member_meage();

cin>>delete_choice;

while(delete_choice != 2){

if (delete_choice == 1)

{

cout

cin>>name;

temp = family_tree.find_by_name(root,name);

if (temp)

{

if(family_tree.delete_member(temp) == succe)

cout

else

cout

}

else

cout

}

else

break;

family_tree.delete_member_meage();

cin>>delete_choice;

}

}

else if(main_choice == 3)

{

family_tree.ask_member_meage();

cin>>ask_choice;

while(ask_choice != 5){

if (ask_choice == 1)

{

cout

cin>>name;

temp = family_tree.find_by_name(root,name);

if (temp)

family_tree.output_node(temp);

else

cout

}

else if (ask_choice == 2)

{

cout

cin>>name;

temp = family_tree.find_by_name(root,name);

if (temp)

family_tree.output_family_node(temp);

else

cout

}

else if (ask_choice == 3)

{

cout

cin>>name;

temp = family_tree.find_by_name(root,name);

if (temp)

family_tree.find_parents(temp);

else

cout

}

else if (ask_choice == 4)

{

cout

cin>>nth;

family_tree.find_nth_generation(root,nth);

}

else

break;

family_tree.ask_member_meage();

cin>>ask_choice;

}

}

else if(main_choice == 4)

{

family_tree.count_member_meage();

cin>>count_choice;

while(count_choice != 3){

if (count_choice == 1)

{

people_number = family_tree.people_number(root);

cout

}

else if(count_choice == 2)

{

totalage = family_tree.total_age(root);

people_number = family_tree.people_number(root);

cout

}

else

break;

family_tree.count_member_meage();

cin>>count_choice;

}

}

else if(main_choice == 5)

{

family_tree.print_member_meage();

cin>>print_choice;

while(print_choice != 5){

if (print_choice == 1)

family_tree.preorder(root);

else if (print_choice == 2)

family_tree.inorder(root);

else if (print_choice == 3)

family_tree.postorder(root);

else if (print_choice == 4)

family_tree.print_name_content(root);

else

break;

family_tree.print_member_meage();

cin>>print_choice;

}

}

else if(main_choice == 6)

{

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meage();

cin>>modify_choice;

cout

cin>>name;

temp = family_tree.find_by_name(root,name);

if (temp)

{

while(modify_choice != 7){

if (modify_choice == 1)

{

cout

cin>>new_name;

if(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name(temp,new_name) == succe)

cout

else

cout

}

else if (modify_choice == 2)

{

cout

cin>>new_sex;

if(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sex(temp,new_sex) == succe)

cout

else

cout

}

else if (modify_choice == 3)

{

cout

cin>>new_state;

if(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state(temp,new_state) == succe)

{

if (new_state == 1)

{

cout

cin>>new_dead_date;

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dead_date(temp,new_dead_date);

}

cout

}

else

cout

}

else if (modify_choice == 4)

{

cout

cin>>new_born_date;

if(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born_date(temp,new_born_date) == succe)

cout

else

cout

}

else if (modify_choice == 5)

{

cout

cin>>new_dead_date;

if(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dead_date(temp,new_dead_date) == succe)

cout

else

cout

}

else if (modify_choice == 6)

{

cout

cin>>new_married;

if(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married(temp,new_married) == succe)

cout

else

cout

}

else

break;

family_tree.modify_member_meage();

cin>>modify_choice;

}

}

else

cout

}

else

break;

family_tree.main_meage(); cin>>main_choice; } cout>save; if (save == \'N\' || save == \'n\'); else { if (family_tree.writeFile(root) == succe) cout

return 0; }

推荐第10篇:家谱序言

家谱序言

受族人托付,编写章保陈氏家谱,这是我有生以来的一件幸事。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弥东章保陈氏家族源远流长。清朝乾隆年间,一世祖告别家乡故土,从虹溪舍咩到弥东章保上门入赘,以坚忍不拔之志,超群拔类之才,开疆劈土,艰苦创业,香火世代相传,子孙兴旺发达。至今已历八世。家族根基稳固,家业日益雄厚。乘改革之风,族人基本进入小康,得开放之策,精英已成栋梁之材。且忠孝贤达,仁义礼智。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欣逢盛世,国泰民安。趁几代长辈健在,编修章保陈氏家谱,追根溯源,认祖归宗,已经刻不容缓。而一世祖于虹溪舍咩陈姓之名已不可知,宗亲谱系已无可考。幸有四世祖陈国宪、陈国华、五世祖陈天鹏、六世祖陈石金遂陈氏族人之愿,组成家谱小组,我亦不惜年迈,不揣浅薄,承蒙重托担任组长,率众履责:走村串户,拜会长者,访问妇孺,澄清辈份,理顺谱系分支;拜谒神主牌位,抄录奠章词颂,记录生平事迹,斟酌对比,仔细核实印证;翻山越岭,祭祀墓龙,拜谒祖茔,考察墓志铭文,拍摄祖坟图片;访问地方馆藏,查阅弥勒县志,寻找文史刊物,收集相关资料,以备补充参考。斗转星移,雁去鹊归。呕心沥血,已近六年。终于,章保村首部陈氏家谱得以问世。仅以此,告慰先贤,启迪后世。(拟稿:李明) 云南省弥勒县弥阳镇章保村陈氏五世祖天字辈 陈天和

二○一二年六月

第11篇:如何写家谱

一、关于“家谱”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

家谱、族谱的雏形。

二、历史上家谱的内容

明以前家谱所见极少,无以考察。明以后,一种新的家

族制开始形成,

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来约束族众。\"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只有谱序、跋和世系图(表)。历史进入满清以后,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㈠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㈡谱例、谱论和目录。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儒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主要内容。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指南,缘

径方可探幽。

㈢恩纶录。又称恩荣录、褒颂、诰勅、赐谕、告身等。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勅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祭文、

赐匾等,靡不备载。

㈣记。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大多数家谱不仅有先祖像赞,还有列传,对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列传志行,包括节妇、烈女,附载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

行述、碑铭等。

㈤族规、家训。这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要敬宗收族,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不行。族规、家训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传统的宗法内容外,还有诸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

盗禁赌、封山禁林等。

㈥典制。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器具和祭品的制作。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据也放在典制

之内。

㈦墓图、墓志。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湖南家谱特别重视墓图,不少家谱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几卷、十

几卷。

㈧派语。又称辈份诗、班行诗等,没有统一的名称,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派语在谱中占的份量极小,但却极重要,是一个家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横向的、

平行配合的关系。

㈨捐款、领谱名目。修谱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须大家捐资,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责任。领谱名目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登记录。家谱是按房按派编号发放的,不能冒领。编号有的按\"千字文\",有的按八卦,有的按十二生肖,还有的以修谱宗旨编号,等等。

㈩世系图。湖南家谱有很多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图实为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称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

(十一)世系表。湖南多称齿录。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

况。

清及清以后家谱的内容大体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1律,没有统一的类目设置要求,只是互相参照。因此,不同家谱内容上有增有减,有分有合,但世系图、世系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谱\"了。

三、现当代家谱内容

家谱是记录一个家族历史的书,一般来说,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只是这些家谱并不是每个人都感兴趣,所以

很多人并不知道。

历史上,孔子的家谱是最全的,他的后人中相当一部分人能倒推到孔子,这完全得益于中国人对孔子的敬仰。除此之外的家谱,能倒推到元末明初的就很不错,再往前的就不

一定有说服力了。

作为一个完整的家谱,在现当代通常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一)序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

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

体描述。

(三)人物志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图片、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

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

有一个世系表。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六)后记

后记写一些感想即可。

四、如何写家谱

有了上面家谱的格式,下面就是如何写了,很多人都想写,但感觉自己对家族一无所知,所以感觉无从下手。其实,到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家谱最多的图书馆)看看,80%的都是从某个时期开始记录的,真正能倒推上千年的几乎没有。从另一个角度看,你现在不写,你的孙子还知道你的存在,你的曾孙、玄孙恐怕就很难说了。

对于家谱,说着简单,实际做起来却不容易。一般来说,首先是赶快问你的爷爷或爸爸,一般来说,每个人一生都知道自己爷爷、爸爸、儿子、孙子这几代,而你的爷爷自然能

帮你把祖先提高两代。

第二步。通常如果能到找本族人,或祖坟,通过墓碑碑

文也能查到一些资料。

如前所述,编族谱最忌讳的就是乱写祖先,乱写祖先既没什么意义,也会使后人信以为真。我认为努力去找自己祖先是谁,还不如把现代的优秀的人好好写写,让后人知道自己。当然写现在人是很难的,众口难调,不管怎么写,通常

总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

第12篇:家谱 后记

后 记

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则很繁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收集、整理、核对,《我的家世》一书,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此书的出版,以家谱为基础,将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扩展、延伸。这次撰写,将所知道的情况从先祖开始追述,按辈份顺序介绍,除了探寻王氏家族的渊源历史,也详细地介绍了众多的与王福兴关系密切的亲属人物,特别是在他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子女们和其他亲属们。本书着重记载王氏家族各辈主要成员及其突出大事与经历。主要记载金城古城和一良、二良王氏家族各支、各房、各辈族人的来龙去脉、生殁日期及坟墓所在地。这样,我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来认识王氏家族的百年沧桑,从更多的细微之处来品味家族的历史变迁。

盛世修志、望族列谱。我王氏家族成员,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身在何方,都能秉承诚实守信、洁身自好的家风,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勤劳善良,奋发向上。这正是家族不断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王氏族人更加重视教育,考入高等学府和在外地工作者不断增加。《我的家世》一书自起草编辑工作开展以来,全体族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各尽所能,积极奔走。弟弟福庆身残志坚,与族人多次联系沟通,协助调查,加强了亲人的联系,历尽周折,搜集到了第一手资料和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照片,福庆不论冬夏,单手打字录入文稿,制作表格,不辞辛苦。他还自费购买打印机、打印纸,提草稿,打印校对,二话不说;弟媳吴秀娟,日夜操劳,在工作之余,照顾病重父亲和丈夫的同时,忘我工作,为本书的电子录入和校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老叔、三叔、三婶等积极讲述、提供和收集家史资料。有的族人主动捐款,提供经费保障。尤其是个别无固定收入者,也主动提供照片等信息,精神鼓人。如一良的二婶,王立强等。一年来,所有族人,有力出力、有车出车,打电话、发短信,自己印、请人帮,为《我的家世》一书的出版节约了大量经费。在此一并致谢。

为了更加丰富本书内容,特增加了照片,各个族人的家庭及本人的简要介绍,还包括老房旧居,祖坟寿地等等。总之是要提醒人们,孝敬老人,饮水思源。了解家族、热爱家族。

《我的家世》作为一部重要资料,本人虽已努力,但漏误难免。期盼祈阅此书的族人勘正,及时纠正与补充,以作修改。

致敬,谨呈。

笔者:王福兴

2014年9月

第13篇:家谱格式

家谱格式

一、

二、三------

中华燕氏网 2010-4-6 5:59:30 燕力提供

关于家谱编辑格式的诸多内容由燕力宗亲提供,

供大家参考。

一、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二、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三、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四、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五、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六、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七、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

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八、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第14篇:家谱后记

后 记

我族第六次重修家谱历时近一年,在编委会编撰人员的竭诚尽力、不辞劳苦、潜心编修下,数易其稿,于2014年秋出版,与大家见面了。

族谱是一部特殊的历史,记载着宗族自始祖以来的繁衍生息、分支迁徙、不断拓展的艰苦而光荣历程;记录着历代先辈治理家政经验和子孙处世为人教训;展示了宗族内部其诗书科第、达官贵爵、忠义贞节、表功扬德、生齿蕃衍、居徙殁葬、成就著述、术业专攻等人文景观。一部族谱是一个宗族发展史,生生不息的生命史,也是一个一代一代紧扣血肉之躯的生命链条与宗族的血缘纽带,故族谱不可无,家史不可忘矣!

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很繁杂。从开始的策划,召集大家议商,听取众人意见,排查摸底,又根据第三次老谱的相关内容进行考证、导根溯源、全面整理,最后汇总、校对、打印,才正式定稿。故工程之繁,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本次修谱14世孙本忠公、15世孙绵亭公、绵灿公、晋省公,17世孙亚钟、18世孙博华等宗亲在本次修谱和编撰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排除一切困难,齐心协力,力求本次修谱尽量完美。特别是黄陵16世孙振亚以亲历修谱为荣,严谨负责,殚精竭力,阙疑纠偏,补漏拾遗,查证求实,不辞劳苦,爱族之心,可鉴可敬。在第六次修谱参与的协办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得以把本次修谱完成。在这里我代表编委会谢谢你们,辛苦了。

在编审过程中,虽然我们以尽善尽美为宗旨,核真校实,力求做到求真、求精、求细,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由于编委会成员文字功底未达境界,可能在本次编撰过程中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编撰过程中,由于居住分散,未能统计完整。在房族造册时,出现用字误差等疏漏差错,在所难免,望族人谅解指正,有待本族后来贤能重新编撰。

修谱不仅仅是怀念过去,更重要的是创造未来,凝聚族人,唤醒族众爱族敬祖之心和责任感,振兴宗族,达此目的,上可告慰先祖在天凛凛之灵,下可昭示子孙后代,吾辈无愧,已完成应尽之责。此为编审者以及一直关心族事的宗亲之愿也。

向所有关心谱事族人以及支持吾族修谱工作的社会贤达名士致敬!向积极支持、慷慨解囊诸多宗亲深表敬意!

愿我族每一个家庭人兴财旺,幸福美满。

愿我族每一个子孙欢乐安康,兴旺发达。

谨为记 十七世孙:亚钟

二O一四年秋

第15篇:孙氏家谱

孙氏家谱

孙氏家谱每个地方不一样的

广东:

某支字辈:云尔伯仲,文崇元宏。国思正承,君恩显荣。克修先业,振淑名望,奕叶济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重新续了三十二字):忠勤孝恭,敦厚仁慈。守高曾训,宝若彝。积荫丰隆,衍诸洪丕。履安泰定,贞寿恒颐。

广西:

1、孙氏广西南宁邕宁中和那贵村支族排班顺序自北宋湖南江西安抚使、北宋副枢密使、虎卫将军先祖孙沔排起为:肖、祖、籍、鲁、乐、安--兴、铭、挥、悦、城、朝能、积、志、世、永、克--若、文、成、朝、振、宗--基、广、家、兴、德、茂--才、超、学、博、行、端

福建部分:

1、福建惠安孙氏的,自本宗族第19世编录编排的字辈分是;侯伯子男永世显 易书诗礼传家长文谟武烈成嘉会 尊祖敬宗启泰元

2、晋江塔头孙氏自廿世起字辈为:士、嘉、肇、奕、钟、英、毓、秀、丕、振(晋)、文、明。

3、南塘孙氏二十一世字辈为: 平、清、端、文、真、正、希、和、懋、隆、福、宜、楚、国、彦、遵、起、云、德、温、赞

4、青阳昭穆原为: “宣、祥、致、裕、则、南、孟、靖、光、宝、尾、忠、茂、世、代、万、年、远”。 “远”宇辈为二十二世,亦即乐安孙氏七十五世.新编字行为“振、邦、威、武、汉、华、兴、耿、维、新”

6、福建安溪孙氏:玉殿傅金榜.君赐占鳌头.英雄兼百辈.随我步赢洲.文士右维承.正继志修德.待时诗礼立.名丕振家声.

7、福建仙游字辈:天王明德承祖武。

全国各地孙氏字辈已收集逾 70 支(随时更新)

广东、某支字辈:云尔伯仲,文崇元宏。国思正承,君恩显荣。克修先业,振淑名望,奕叶济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重新续了三十二字):忠勤孝恭,敦厚仁慈。守高曾训,宝若彝。积荫丰隆,衍诸洪丕。履安泰定,贞寿恒颐。

广西:

1、孙氏广西南宁邕宁中和那贵村支族排班顺序自北宋湖南江西安抚使、北宋副枢密使、虎卫将军先祖孙沔排起为:肖、祖、籍、鲁、乐、安--兴、铭、挥、悦、城、朝能、积、志、世、永、克--若、文、成、朝、振、宗--基、广、家、兴、德、茂--才、超、学、博、行、端

福建部分:

1、福建惠安孙氏的,自本宗族第19世编录编排的字辈分是;侯伯子男永世显 易书诗礼传家长文谟武烈成嘉会 尊祖敬宗启泰元

2、晋江塔头孙氏自廿世起字辈为:士、嘉、肇、奕、钟、英、毓、秀、丕、振(晋)、文、明。

3、南塘孙氏二十一世字辈为: 平、清、端、文、真、正、希、和、懋、隆、福、宜、楚、国、彦、遵、起、云、德、温、赞

4、青阳昭穆原为: “宣、祥、致、裕、则、南、孟、靖、光、宝、尾、忠、茂、世、代、万、年、远”。 “远”宇辈为二十二世,亦即乐安孙氏七十五世.新编字行为“振、邦、威、武、汉、华、兴、耿、维、新”

6、福建安溪孙氏:玉殿傅金榜.君赐占鳌头.英雄兼百辈.随我步赢洲.文士右维承.正继志修德.待时诗礼立.名丕振家声.

7、福建仙游字辈:天王明德承祖武。

湖南:

1、湘乡孙氏字辈:先汉芢漍正,自廷邵雯光,安邦定才学,积善有余芳,孝义多时启,诗书兆吉昌,承宗宜重本,立志在能刚,代际青和会,名传万载祥。

2、湖南邵阳字辈:斗应文重子,志景天才桥,太国家福祷,远享世(昌)忠,中孝传先杰,裕后落英雄(谐音)

3、湖南应炎公房(湖南石脚迁四川石柱,民国期间整理):邦应政梦,世均原永,万祖朝廷,宗继承嗣,可光显昌

4、湖南添信公房(湖南邵阳迁四川屏山、永川,民国期间整理):邦添行应荣,志永万仲伏,朝廷继世谋,可光显时昌

5、湖南邵阳孙字辈:国正大光显,忠孝传先泽。诗书裕后昆,发祥疑继厚。衍庆尤倍圆,盛教仃麟记。人生重本根,宪章隆典礼。熏夜晋乾坤。

6、湖南信佑公房(后居江西,民国期间整理):邦信申梦义,文才原万兴,太添应宗守,国正大光显湖南新班次(民国期间整理):忠孝传先泽,诗书裕后贤,家规垂训远,明德卜重宣。

7、湖南益阳孙氏字辈:应仲玉原景,延松承继立。文崇明国璧,武耀大邦翼。

续派语:孝友传家政,诗书启俊良。显扬逢盛世,动业振朝纲

湖北:

1、湖北乐安孙氏字辈:宗敦一本传家法,学从师友邦其昌。光明存心行方正,贤嗣定应万世长。遵札乐道根基固,先哲德泽力弘扬。才华卓著时为用,信义仁廉树纲常。

2、湖北武汉某支字辈是: 万代长为人之师,华国文章开锦润(待续)

3、湖北江汉平原孙氏(冕公裔)明嘉靖以前无字派,多以金木水火土等字偏旁,取五行相生之义。嘉靖后从湖北第九世起立字派如下:

明元大士 汝嗣世业 科启锡光 祥开家国 江东泽长 淇澳颂德 金玉作声 清映书堂 文明兴振相继贤良 显承模烈 万年杨芳 (汉川县韩家集字派)

明元大士 汝嗣世业 衍庆锡光 传人代有 华国文章 大河源远 金玉声扬 卓立忠信 永敦伦常克承先志 以正纪纲 (天门等地字派)

明元大士 汝嗣世业 科启锡光 文雅见天伦 儒为席上珍 诗书敦夙好 惟德自成邻 (民国三十一年各县新立字派)

4、一支大约在清乾隆年间始,于嘉庆23年订谱,字辈是:大振家国 才成庭扬 绍宗明训 鸿儒焕章 忠信立本礼教为纲 从先起佑 延祚发祥

江西:

1、我们那我所知的辈号是,....颜春孺迪承,永佑思光太,万世其昌隆,含宏益章美,明位定荣封,我是含辈,有记载我们是属於乐安堂的! 江西唐末孙利因平镇黄巢做乱而后定居江西宁都而繁衍的,包括福建和广东的孙氏后裔均是其子孙 (江西孙勇提供)

2、江西靖安义门孙氏字辈:必学志方宏,启传责协前。宗功其懋勉,世德自长绵。各睦高同气,光辉粉厚贤。克佳宜有才,萌卜桂兰莲。

3、原籍江西省赣州府石城县人士--朱洪武22年前迁居太原,后迁居德州卫字谱是【在-延-汝-根-然.绍-德-宏-传-世.守-善-庆-道-昌.耀-宗-永-清-显.贤-智-万-古-扬.】

河南:

1、河南商丘:孙氏字辈:懿没之好,本淤至性,家学渊源,惟师孔孟.----------道冠春秋百世钦从,万民乐业,皊延永庆

2、河南邓州刘集人。我们孙姓1936年续排辈数,碑文记载二十辈:“占清兴荣耀 光华照万邦 彦达绵昌领 万民保富康”。(孙中供稿)

浙江:

1、浙江孙氏字辈:会际升平日,修绪衍新编,支图与翰典,光照启后贤

江苏:

1、江苏 江南淮安府阜宁县人字十民人氏 乐安堂 孙氏家谱 字辈:耀顺怀玉 秀以殿常 玖翠文继永必万宝 兴步德兆 来元廷学 。

2、江苏阜宁县羊寨镇、响水县大通口及楚州区苏嘴镇,其第四子的后代自三世(即恺公之孙)起,辈分依次是:吾、甫、生、公、必、嘉、年、志、恒、士、寿(福)、扬(光)、成(升)、令(庆)、杰(第四子一系已传至第十七丗).

安徽:

1、安徽淮北的孙氏族谱为:光明正大(太),存忠厚欣(心),(孝)攸仁义行,道运荣昌,(永)继长生。有些字混音了,不一定准确。

2、安徽巢湖恩荣堂 字辈是“大邦荣必,世良仁德,宏恩善守,扬名详夕”( 有同音.待考 )

北京:

1、北京某支:先十六代: 天、爵、甫、文、中、雨、启、元、边、廷、南、学、桂、芳、芯、芝;后十六代:培、永、广、增、ZHAO、延、佩、嘉、超、序、庆、洪、绵、怀、兴、祥;下十六代:吉、金、玉、顺 举、事、明、仁、志、国、众、杨、传、权、胜、旺。

河北:

1、河北故城西里屯孙氏字辈:玉树传宝贵,金池德世长。普天通大道,万国来朝阳。一本永兴业,百年龙宗光。忠公子耀显,家法振华堂。

2、河北沧州孙氏字辈:书铭华锦,兰茂增馨,嘉祥永荫,世育俊英。

3、河北宁晋赵村分支(明初永乐四年从山西太原郡榆次县移民河北):宁晋孙氏第十九世后的字辈是:树德持家久,立志继世长。

山东:

1、山东某支:延光应守,万世永昌,文盛德茂,承基耀(倍)隆

2、山东潍坊某支孙氏字辈:元 中 衍 业 希 垂

3、山东济宁( 某堂 )孙氏字辈 : ----朋 殿 洪友 启 兴 家 俊 秀 生

4、孙膑第51代又序20班字辈:祖汶良孚环循凉本孝映景希哲万信天挺志余作.*后又续编班辈40字;学明维广化清玉栖体同,敬爱迁先可永善自有庆,继进心 存厚光宗忠孝长,守法研身久传家雨兴享.

5、山东烟台孙氏:清重守祺,文伦秉玉,万世永昌,文盛德茂 ,承基备隆,培芝植兰 ,庭秀留芳,忠孝余庆 ,绍绪益良。

6、山东某支:正大光明 兴龙百世 宗传相承 丕振家长 安帮富国 仁义尊先

7、山东 临沂 费县; 自三十一世起:令德维纯佑 祥(钦)运(赐)纪(念)振(显) 长(扬) 四十一世:同福临不江 宣远苏冀昌五十一世:宁河南广浙 台桂陕云障.武安孙氏从27—50世行辈为:洪(处)、殿、宝、远、令、德、维、纯、佑、钦、赐、念、显、扬。同福临不江宣远苏冀昌 宁河南广浙 台桂陕云障(孙伟晓提供)

8、般阳(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旧称)孙氏家谱四支一册行辈用字,十世前行辈用字较乱,从十一世敬遵前谱,般阳孙氏行辈用字如下: 11允 12聿 13洵 14爰 15覃 16惟 17凝 18即 19肈 20启 21丰 22宁23崇 24振 25方 26成 27令 28绪 29延 30绍 31代 32遇 33文 34明 35诗 36书 37礼 38义 39仁 40德 41昌 42宏

贵州:

1、贵州兴义地区(兴义、兴仁、普安、贞丰、安龙、晴隆等)字辈:“杰起应吉祥 世仰退贤必 有朝子洪在 绍成思远庆 正大发荣光 宗兴开文运 兰桂启腾方 崇明纯祖武 德后永繁昌”。

2、贵州铜仁孙氏字辈:正慕*军远,永万祖朝廷,宗继承仕可,光显昌大云,忠孝传先泽,诗书玉厚坤,发扬芝有道,益欲禄洪恩。

3、贵州遵义县某支:遐明单芝永,国单正祖清

后来续字辈):子守宗枝绍绪良,新维作德事有光,朝廷法政思承启,百世乐安逢吉昌。

4、贵州遵义孙氏字辈:国在朝金万,文正世荣华。

后自续的有,群英福寿长,永久耀乾坤。

5、贵州六盘水: 文 玉 洪 启 发顺 明 礼 义 昌 丹 桂 春 常 秀 详 龙 有 益华 仁 德 宗 嗣 旺 孝 贤 永 承 芳

我是贵州省水城县的,入黔始祖孙正龙由湖南省辰溪县来到贵州平远(织金)县,生二子,长荣次华,荣公子孙失去联系,华公生仕达仕奎,仕达清朝初期来到水城县蟠龙乡塘上定居,现字辈是:正荣仕嘉维,学如登高显。朝厚玉光明,德应宗长远。

7、我是贵州省大方县的们的排行是:赫应风国本绍草,时逢文运庆元良,继起宗支崇显章,

四川:

1、四川某支字辈:家正光文玉,四维廷前显,祖之德行长,万代永绵远。

2、四川泸州字辈:公友仕文思,节纪承洪玉,正大光明学,孝中进义长,成才登富贵,万世永隆昌。

3、四川涪陵班次(民国期间整理):国大世系文,尚益永家定,朝廷源本重,孝友敬添仁,继述光明德,绥和万代春。

4、四川涪陵班次(1996年续):诗书承先泽,礼仪启后坤,满堂呈祥瑞,宝贵寿显荣。

5、四川涪陵朝拱公班次(民国期间整理):朝世大单文,思毓宗芳定,才廷明本重,孝友敬添人,继承光辉德,荣和万代春。

6、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原南充县)李渡镇、吉安镇一带 乐安堂上郡 有家谱照片 字辈:嘉正光文玉,士为廷前显,祖之德行长,万代永绵远

7、乐安堂 四川孙氏大竹起源 :洪武四年(1371年),乐安堂孙世显公(孙万)填川(,其被迫从湖北麻城孝感孙家塆来大竹高滩地区定居繁衍)。如今辈分参考:康熙十三年(1764年)议20辈碧庭拥国正 汝应世光朝 尚德文兴瑞 永享太天长运必昌。

同治四年年(1865年)再议20辈 :克家开贤俊 显忠启秀良 大业承宗泽 麟凤兆吉祥

8、重庆涪陵孙氏字派:政梦仕军源,永万祖朝廷,宗继承嗣可,光选昌大云。(与铜仁、秀山字辈大致相同)

9重庆孙氏字辈:正茂显臣学,允世祖朝廷,宗继元自可,当选昌大云。

10、重庆孙氏字辈:国大世系文,尚益永家定,朝廷源本重,孝友敬添仁,继述光明德,绥和万代春。

11、我是重庆市铜梁县的孙姓(我的祖上是从贵州搬来的。当时叫:黔西平越湄潭县孙家渡。好像是清朝道光年间,搬到铜梁县盐井堡坎上屋基)。我的字辈是:联、儒、正、嘉、永、遐、麟、凤、瑞、显、光、辉。

12、四川盐亭孙氏,据传为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磨子山迁入 泰源宗绪昌,秀泽育贤良,定国安邦选,荣华富贵长。

黑龙江:

1、黑龙江双城市正白旗头屯孙氏:文、玉、恒、明、万、恩、龙、庆、永、祥、鸿、功、连、世、显、卫、业、振、家、昌。

2、赤峰孙氏的字辈谱是:汉国文铭(宝)晓,舜泽永吉昌,鸿运承正远,靖偑绍鹏良。

辽宁

1、我是辽宁省沈阳市的,有谁知道始祖叫孙洪生的家族树吗?祖籍在山东,具体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后人来到辽宁,中间有几个不太明确的字辈好象是(.朝.飞.);后面有几辈确认正确的字辈是 :万.玉.林.我这辈就乱了.愿知者相告.

1、某支孙氏字辈:志再添子贵,景朝必有应,世大正开彰,乾坤日月长,淇卫发祥远,吉安启绪昌,传经宗孔训,学礼振隆乡。

2、某支孙氏字辈:继臣宗开世,万代志兴隆,国正会家绪,辰元黄保同。

3、某支孙氏字辈:中正绍义士,孝子启贤新,宣扬慈德恕,光运大吉庭。

4、某支孙氏字辈:克衍为基业,有思惟中甲,百代承恩久,厚德载福长。

5、某支孙氏字辈:安宁国太,应汝元居,文才汉子,义孝宗祖,维忠从庆,世显荣昌,再天福寿,必定仁兴。

6、_某支孙氏字辈:大永宏茂,元亨利贞,兴隆吉庆,昭远振武,承先启后,世代克昌,平治修齐,子嗣长守。

7、邦添行应世,汝景志仲文,廷启大承光,显耀宗祖方

8、某支孙氏字辈:克培鸿绪,谟烈维新,懋昭乃德,祖述功恒。

9、某支孙氏字辈:长新万金龙,正大光明德,和平忠厚心

10、某支孙氏字辈:良绍连荣,文运全才,德明嘉祥,开世泽光,大耀先绪。

承、基、钦、宝、守、

汝、绪、懋、绵、长)

后十二代排序:仁、乃、申、全、本

勤、俭、富、贵、根

善、行、忠、义、孝

福、禄、万、年、新

第16篇:满清皇室家谱

清朝皇帝家谱

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努尔哈赤有8女,另有1个养女,1个养孙女。

长女东果格格,又称东果公主,嫁给董鄂氏何和礼。

次女:嫩哲格格,又称沾河公主,先嫁给巴图鲁伊拉喀,后又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扬书之子,郭 尔罗氏达尔汗。

三女:莽古济,先嫁给哈达部那拉氏吴尔古代,称哈达格格,又称哈达公主;后又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

四女:穆库什,称和硕格格,又称和硕公主,先嫁给海西女真乌拉贝勒那拉氏布占泰,后又嫁给钮祜禄氏巴图鲁额亦都八子图尔格。

五女:嫁给巴图鲁额亦都次子党奇(达启)。 六女:嫁给海西女真叶赫那拉氏苏鼐。 七女:嫁给骑都尉那拉氏鄂托伊。

八女:称聪古图公主,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固尔布锡。 养女: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巴约特台吉恩格德里。 养孙女: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奥巴 --------------------- 皇太极

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洛格,早殇

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第八子,早殇。

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爱新觉罗•韬塞,十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长女:敖汉固伦公主,母继妃乌喇那拉氏,嫁蒙古敖汉部郡王班第。

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名马喀塔,母孝端文皇后,先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额哲弟阿布奈。

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

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名雅图,母孝庄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弼尔塔哈尔。

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名阿图,母孝庄文皇后,先嫁正黄满洲旗人索尔哈,再嫁蒙古巴林部色布腾。

六女:固伦公主,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满洲旗旗人夸札。

七女:固伦淑哲公主,母孝庄文皇后,嫁镶黄满洲旗旗人喇玛思。 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巴雅斯护朗。 九女: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博尔济吉特氏哈尚。

十女:县君,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辉塞。

十一女:固伦端顺长公主,母懿靖大贵妃,嫁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 十二女:乡君品级,母氏阙,嫁博尔济吉特氏班第。

十三女: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哈拉。

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母庶妃察哈尔奇垒氏,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 福临

儿子(共8个有记载)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皇四子荣亲王(未取名,幼年逝世)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女儿(6个)

皇长女(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 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

皇三女(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

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养女(3个)

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女。 和硕柔嘉公主,安郡王岳乐女。 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女。

------------------------ 玄烨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封为贝子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俄,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布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 胤禛

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次女和硕怀恪公主,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 弘历

•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永璐,早殇。母令贵妃魏佳氏。

•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即位后,改「永」字为「颙」字。

•未命名,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长女(1728年—1729年),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二女(1731年),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年—1767年),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皇五女(1753年—1755年),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年—1758年),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年—1775年),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年—1767年),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年—1780年),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爱新觉罗•和孝(1775年—1823年),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1734年—1760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

--------------------- 颙琰

皇长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未命名,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皇三子爱新觉罗•绵恺敦恪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 第四子爱新觉罗•绵忻端怀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后。 皇五子爱新觉罗•绵愉惠端亲王,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妃。 女

长女(1780.4.11—l783.11.1)其母为颙琰简嫔关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其母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庆六年(1801)十一月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索特纳木多布济,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时年31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东侧。索特纳木多布济,系科尔沁郡王齐默持多尔济之孙,乾隆四十八年袭父爵,封为郡王,嘉庆四年(1799)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荐授御前大臣,嘉庆二十五年(1820)受顾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晋赠亲王,无嗣,以从子僧格林沁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静固伦公主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庆七年(1802)封庄静固伦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持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时年28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西侧。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其母为颙琰逊嫔沈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仅10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为慧安和 硕公主,嘉庆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为颙琰华妃侯佳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殇,未封,无名。

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为颙琰孝和睿皇后钮枯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殇,年仅3岁,未封,无名。

皇八女(1805.2.8一l805.11)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时为如贵人。嘉庆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殇,未封,无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伦公主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时为如嫔。嘉庆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庆二十年五月殇,年仅5岁,嘉庆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嘉庆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 旻宁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时为旻宁藩邸使女,

•皇次子爱新觉罗•奕纲顺和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嫔。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慧质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妃。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贵妃。

•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过继给敦恪亲王绵恺,为敦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1831.6.15-1889.1.19),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过继敦恪亲王绵恺为嗣,降袭为多罗敦恪郡王,咸丰十年(1860)正月晋封和硕敦恪亲王,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岁,卒后谥“勤”。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恭忠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时为静妃。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醇贤亲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贵人。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

•皇长女端悯固伦公主(1813.7.3—1819.10.20)其母为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时为嫡福晋,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仅7岁,追封为郡主,葬许家峪园寝,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伦公主。

•皇二女(1825.1.13—1825.7.14)其母为祥妃钮枯禄氏,时为祥嫔,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七月十四日即殇,未封,无名。

•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1825.2.20—1835.11.8)其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妃,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殇,年11岁,葬陈家门园寝,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

•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1826.4.6一1860.3.3)其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贵妃,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道光二十一年(1841)指配德穆楚克札布,16岁,不久封为寿安固伦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初三日卒,年35岁,葬京师郊外园寝。同治元年(1862)三月额附请移葬藩部,不许。

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赐用紫缰,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袭封奈曼部札萨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咸丰元年(1851)三月赐用黄缰,十月授蒙古都统。咸丰十年(1860)赐用亲王补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归藩,六月卒,晋赡亲王,赐祭葬如亲王例。生子女八人

公主在宣宗的女儿中排序第四,她的三个姐姐都相继夭亡,于是她就成了道光皇帝真正意义上的长女,因此道光对她比较宠爱,她的地位也极其尊崇。这从道光十九年发的一道上谕可见一斑。道光十九年命军机大臣等,传谕乾清宫内殿、圆明园总管太监等知之:“嗣后无论官私大小事务,有应启知皇后者,除本宫、四阿哥、四公主事务外,其余俱著先行奏闻,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著俱奏,侯旨施行。”这道上谕中所说的四阿哥即后来的咸丰皇帝,四公主即寿安固伦公主,可见寿安固伦公主在乃父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四公主精通箭术。

•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1829.10.19—1856.7.9)其母为祥妃钮祜禄氏,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道光二十一年封为寿臧和硕公主,道光二十二年指配恩祟,年14岁,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六年(1856)七月初九卒,年28岁。恩崇(?一1864),初名思醇。咸丰七年(1857)正月荐授满洲副都统,寻兼内务府总管,十一年(1861)避穆宗载淳讳改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内务府总管职,二年(1863)五月署汉军副都统,三年(1864)再兼署内务府总管,不久即卒,无嗣,以从子为嗣。 •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1830.12.7—1859.4.13)其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持氏,时为静妃,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指配景寿,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丰九年(1859)四月十三卒,年30岁。

额驸景寿(?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赐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后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咸丰五年(1855)七月授蒙古都统,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赐用紫缰,寻授领侍卫内大臣,十年(1860)八月扈驾热河,十一年(1861)七月与怡亲王载垣等为赞襄政务大臣之一,十月削职,仍留公爵及额驸品级,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统,三月授御前大臣,三年(1864)七月仍赐紫缰,十月授领侍卫内大臣,十三年(1874)十二月命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卒,谥端勤。

•皇七女(1840.7.2——1844.12.20)其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殇,年仅5岁。未命名。

•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1841.11.26—18668.2)其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禧和硕公主,指配札拉丰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岁。

扎拉丰阿(?一1898),钮祜禄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统,扎拉丰阿初名瑞林,指婚后赐令改名,字鹤汀。初充御前侍卫,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汉军副都统、荐官至护军统领,光绪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迁都统,管神机营事务,十五年(1889)正月赐朝马,十月赐用紫缰,二十年(1894)正月赐用固伦额驸补服,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1842.2.13——18842.14)其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嫔,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庄和硕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光绪七年(1881)十月晋封为寿庄固伦公主,光绪十年(1884)二月十四卒,年43岁。

德徽(?—1865)博罗持氏,父裕恒,世袭诚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同治四年(1865)正月卒,无子,以从子为嗣。

•皇十女(1844.3.17—1845.1.20)其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次年(1845)正月二十殇,未封,无名。 -------------------------- 奕詝

长女荣安固伦公主(庄静皇贵妃出)

长子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孝钦显皇后出) 次子悯郡王(玫贵妃徐佳氏出)

-------------------------- 载淳

无子女

-------------------------- 载湉

无子女

-------------------------- 溥仪

无子女

第17篇:宗族家谱修

宗族家谱与巴南精神解析

林永蔚10635

全文提纲:

一、巴地宗族家谱中蕴含的精神要素

(一)、“百善孝为先” 的拳拳感恩之心。

(二)、“立身勤为本” 的勉勉耕读之道。

(三)、“善者仁为高” 的慭慭亲和之力。

(四)、“智者学为先” 的孜孜进取之志。

(五)、“强者谋为上” 的铮铮贲勇之行。

二、宗族家谱的追踪溯源及其文化价值

(一)、宗族家谱产生的文化基础。

(二)、宗族家谱的形式及其内涵

(三)、家谱及家族文化的历史价值

(四)、家谱及家族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

三、传承和发展家族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由孝而忠,宏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家族文化是道德伦理建设的重要载体

千百年来,在巴县民风民俗的各个载体中,犹以宗族家谱中所表现的宗族文化颇具文化思想特色。我们所有的人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会天然依附于一个以生物血缘关系为表征的族群之中。此时,人们的个性在一定的社会范畴中集合后,必然会客观地表现出群体特有的熠熠共性。然而,这个共性又绝非仅仅是遗传基因的传衍,而大多是后天家族氛围的陶冶和培育。通过研究,我们在宗族文化中,就领悟见证了这种具有明显巴地特色的,以“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为表征的人文精神的尊崇性、大众性和普实性。

“人文”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精神”则首先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然后是能够坚持某种观念形态的一种勇气。人类的一切活动的主体是人,人是处理人和物之间一切关系的主体,因此,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切现象都与人息息相关。

“人文精神”的体现在于人们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人文精神”是人类能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条件。

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们依椐特定的关系而组成家庭,家庭繁衍扩展后而形成宗族。如果说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分子,那宗族就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只有千百万个生机勃勃的“宗族”细胞的存在,才能组成起一个春风杨柳,欣欣向荣的和谐社会。事实上,在我国的历史长河里,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都认识到了家庭以及宗族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千方百计地维系和促进宗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更加明晰以宗族家谱为载体的宗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将从巴南区现有族谱乡约的核心理念中,更全面地析理出以“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为表征的精神实质。

一、巴地宗族家谱中蕴含的精神要素

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再三强调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为了进一步发掘优良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宏扬各姓氏门第的良好家风,从而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地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3年9月,巴南区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巴南家族文化硏讨会” 。会后,通过认真的收集整理后,我们从现存的家谱乡约中,诠释传递出了“百善孝为先” 的拳拳感恩之心,“立身勤为本” 的勉勉进取之道, “善者

仁为高”的慭慭亲和之力,“智者学为先”的孜孜进取之志以及“强者谋为上”的铮铮贲勇之行。

(一)“百善孝为先” 的拳拳感恩之心。

巴人世代遵循“敬祖法天,敬慎终远” 的古训 ,祖宗崇拜是“忠勇守德”的基点。

众所周知,“以孝治天下” 是我国历代从帝王到平民的“德”中首义。“仁”是“德”的最高境界,孔子说“亲亲为仁”,由此将以儒学为核心的民族传统道德观从理论上定了位。

“推干就湿多劳顿,三年乳哺慈母恩;晨昏辛碌伴更漏,只缘舐犊情深深”。《诗经·小雅·蓼莪》中写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这些古代诗歌深刻地表达了儿女对父母极端敬重、永远思念的亲情之心。

在我们的族规家法中也秉承和强调了“亲亲”这一传统道德观念,那就是以孝敬父母为起点的浓浓的祖宗崇拜。

巴南各族谱中均首先阐明了自已族姓先祖的来龙去脉。例如,麻柳嘴镇田姓尊奉春秋时代的田襄子,麻柳嘴镇王姓溯源是东周周灵王之太子王侨的后裔,丰盛镇蔡氏家族论证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蔡国的存在,其它二圣镇黄氏崇黄帝始祖,林氏孝商末“比干”„„在神圣的祖宗崇拜中,彰显出了家族的自信,由尊崇性进而形成了大众性,家族凝聚力由此而生。

传统文化忠孝一体,这个概念的内涵有很大部分的重合,虽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但“不孝于亲而忠于国者,未之有也!” 家是组成国的细胞 ,所以国家对“孝”特别看重,凡有不孝之行的人,科举入仕皆是“一票否决”,情节恶劣者,还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行“孝”是“忠”的初级形式,行“孝”才能勇于承担,行“孝”“亲亲为仁”,

“仁”是“守德”的核心。从祖宗崇拜衍生出的“百善孝为先” 的拳拳感恩之心就是践行“忠勇守德”人文精神的基本点。

(二) “立身勤为本” 的勉勉耕读之道。

翻开巴南各姓各氏的厚厚的族谱乡约典籍,其中无不强调了崇尚耕读,“立身勤为本”的道德基准。

“国有法,家有规” ,“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 是巴南丁氏祖训的箴言。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是巴南李家传世的训教。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列祖列宗的高风亮节,也从中吸取了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

“君子岂不为子孙计?然其子孙计,则有道矣。种德一也;家传清白,二也;使之从学而知义,三也;受以资身之术,如才高者,命之习举业,取科第,才卑者,命之以经营生理,四也;家法整齐,上下和睦,五也;为择良师友,六也;为娶淑妇,七也;常存俭风,八也。”这是巴南林氏祖宗兴家立业的严敕。

“凡家不可太贫,太贫则难立;亦不可太富,太富则易淫;人家不论贫富,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便是好人家” 是巴南张姓人家世代的尊崇。

(三)、“善者仁为高”的慭慭亲和之力。

田氏是巴南麻柳嘴镇的旺族。在国家法律许可的范畴里,他们不仅制定了内容全面具体的 “族规家训”,而且强调族人在遵党纪国法的同时,也要严格执行族规家训,力求为本族人的团结和睦和本地区的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田氏不仅倡行了包括了爱国守法、廉洁奉公、勤俭立身、必守一业、子女必读、团结和睦、慎重嫁娶、互相庆吊、维护祖莹等九项宗规,而且提出以“孝德为本” 为中心的家风。他们要求族人必须做到:

“教子始于童、投智不遗财、治家起于妇、重亲爱礼仪、立身先求学、持家习勤俭、戒奢侈恶习、谨祭祀祖先、择嗣要慎重”。 巴南麻柳嘴镇的王氏族人在家训中也提出了要:“爱国爱家,尊长爱幼,孝敬父母, 家庭和睦,遵纪守法, 勤劳节俭,重德讲礼, 崇尚科学,团结奋进 立业建功” 的十条训语。这里面 “爱国爱家”就是强调“忠”,“立业建功”就是强调“勇”;“重德讲礼”的核心是“守德”,“崇尚科学,团结奋进” 就是“尚文崇新” 之义,这些都与我们所发掘的巴南人文精神“不谋而合”。

(四)、“智者学为先”的孜孜进取之志。

我们的先人深知“智从学中来,智者学为先”,这个观念在各姓氏族谱中的“字辈”表述中可见端倪。

“家族字辈”即平常说的“字辈”,也称行辈、班辈、字派等。 “字辈”是族谱中必不可少的要件,多以成句成篇诗文为序,同辈同字,以便在名字中区分族人的辈分排行。由此,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字辈的形成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明确族人辈分的高下。

族人在编排“字辈” 时,多以成句成篇诗文为序。在许多家族的这种诗文中,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了列祖列宗“智者学为先”的孜孜不倦 “尚文崇新” 的,合乎传统道德观念的人生价值观。“家族字辈诗文” 中所蕴含的教化作用,使“字辈”这种文字形态在原有仅为家族血缘排序的功能外,增添了更深邃的思想內涵。

为了明晰“家族字辈诗文” 中蕴含的以“守德尚文崇新”为核心的倡学思想,仅举以下例子试作佐证。

巴南二圣镇黄氏字辈诗文:“„„德大福寿长。诗书开学士,万代永光昌。仁义振家声,千秋贵弘扬。笃行江夏训,孝感恒流芳。”

巴南二圣镇林氏字辈诗文:“受金文天凤,朝学正大光,民主德远应,依后属隆昌,泰元臻福禄,治国永祯祥,荣华守仁义,忠孝承仲康。”

巴南丰盛镇蔡氏字辈诗文:“启应国民正、洪子月长清、庆云开孔运„„学普锡家声。”

巴南麻柳嘴镇田氏字辈诗文:“仁宏太宗庆,兴应景维茂,忠厚承世泽,正大学文明,伦常尊孝友,德业贵修齐。”

巴南麻柳嘴镇王氏字辈诗文:“守正学文瑞, 朝廷庆景春,天心纯泽启, 懋德绍经纶。(续派)仁义忠孝有,荣华富贵长,宏恩思存大,永远万世传。”

巴南石龙镇覃氏字辈诗文:“天时开世泰,富贵显名扬,万代登科甲,百年福寿长。”(旧)“传字多永茂,金玉应奇祥,祖德宗功盛,人兴大发昌,朝廷为学仕,时现有文光,国正天心顺,民安万世良。”(新)

巴南花溪街道侯氏字辈诗文:“民家仲昌永,泰国正朝纲,天庭开文字,万世受荣光。”

巴南李家沱街道赵氏字辈诗文:“垂理谱明清,为祖宗献春,积德前程广,唯有建功勋。”

在上述字辈诗中“德大福寿长”、“诗书开学士”、“朝学正大光”、“民主德远应”、“荣华守仁义”、“积德前程广”等文句昭示了家族“守德、尚文、崇新” 的发展要求;“泰国正朝纲”、“为祖宗献春”、“仁义忠孝有”、“唯有建功勋”等文句则表现出了族人孝宗祖,忠国家,勇进取,建功业的宏大理想。

姓氏字辈诗文由于其主要功能和编撰者文化水平的客观条件所限,文字表述常有艰涩难解,牵强附会的文词和语句。但是,瑕不掩瑜,就是在这样的字里行间中,仍然鲜明地透出了祈求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兴旺发达,吉祥安康等积极向上的主观诉求。

(五)、“强者谋为上” 的铮铮贲勇之行。

《族谱》中的“艺文”部分,不仅表现了各姓氏家族“忠勇守徳” 的崇高操守,而且也表达了对“强者谋为上”的忠勇生存智慧的明显追求。

早在魏晋时代,典籍中就有人将族中翘楚,门弟显达的业绩和著作录入家谱的事例。尤其是到了明朝仁帝宣帝之后,族人为了炫显本族杰出的“尚文”风气,大凡名门旺族在修谱时都要将“艺文”列为专章,从而光宗耀祖,启迪后生。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家谱的思想文化内涵,它涉及到了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成为“经典史料”的重要补充和佐证。

巴南二圣黄氏在家谱中明确提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对政治和经济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个人成功,生产发展是修谱的基本点,文化溯源则是家谱的灵魂。”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从中折射出了先人们尽忠践勇,“强者谋为上”的生存智慧。

巴南二圣人黄长著,从事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多年,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主任,两届联合国社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亚太地区社科情报网络地区顾问小组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评估专家、中国社科院翻译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长,全国社科规划办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规划评审组组长。黄长著撰写、主编各类著作10多种,论文近200篇(其中20 余篇用英、法文在国外发表)。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长著丰硕的学术成果为

地方和家族带来了无上荣誉。为了启迪族人后生,黄长著的著作名录在二圣黄氏家谱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使他成为了全体族人的骄傲和“尚文崇新” 的典范。

巴南二圣黄氏《家谱》的主撰者黄诗群先生,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多年,退休前是巴南区党校的副校长,一生“競競业业育桃李,忠诚事业献赤心” 。他本身就是族中巨擘,为了引领后生,他还在《家谱》中编撰了《黄氏嘉言懿行集》。

在《嘉言懿行集》分报国、修身、持家、兴业等四个方面。其中记述了积极参军保家卫国,不幸在剿匪战斗中“以身殉国”而名显《巴县志》的寿禄烈士;以智取胜的强者,第一个改变就业结构的工商业者、清朝宣统二年,民国十一年两届县参议黄襄国老先生(见向楚·巴县志);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几十年如一日,在成都、重庆、巴县、涪陵等地为国家和人民培养人才的黄季珖教授(见向楚·巴县志),以及长荫、长著、长江兄弟等杰出族人的言行业绩。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巴南各地各姓各族和二圣黄氏一样,族谱中都记载着前辈贤能的嘉言懿行。例如古代的蹇义、李文进、江朝宗、龚晴皋以及现代的杨沧白、邹容、丁雪松、李华飞,乃至健在的张文彬等人的功绩,在他们各自的家谱中都不吝篇章,浓墨重彩地赫然昭示。正是这些出类拔萃的家族翘楚,年复一年地激励着晚生后辈们恪守着“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的传统圭臬,勇往直前。

梳理“族规家训” 中所反映出的一系列道德行为规范,不仅符合中央“八荣八耻” 的要求,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家族血缘的固有凝聚作用的强力推动下,使这样的行为规范更具尊崇性、大众性和普实性。

二、宗族家谱的追踪溯源及其文化价值

家谱又称族谱、谱牒、宗谱、家乘、世谱、世牒、支谱、房谱等,是家族里记载本族世系和相关重要事迹的书。在家谱上所登记的姓名谓之谱名。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宗族家谱产生的文化基础。

重视血缘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治国方略经世之后,二千余年来 “一部论语治天下”的思想道统贯穿于各个朝代的不同历史时期。“仁”是儒学的核心理念,什么是“仁”呢?《论语》中一语以蔽之,作了很好的回答,那就是“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孔、孟认为人所具有的各种美德均属于“仁”的范畴,其中以亲善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为第一要素,“亲亲为仁”的说法即出于此,从而加大了我们民族对血缘亲情的倚重。

家族就是源自同一血脉的人类群体。许多年来,巴山渝水各门族的人们和整个华夏民族一样,引领着自己的姓氏符号,交汇流淌着割舍不断的血缘亲情,伴随着自然和社会演进的历史长河,从而形成了本家族的宗亲氏系,并逐步出现了记载宗亲祖先的文存。家族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迁徙到何方,不管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家谱”都将关注着你,血缘和亲情都将跟随着你。“家谱”中凝聚着家族的血脉,展现着祖先的图腾,洋溢着族人的心香。

(二)、宗族家谱的形式及其内涵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也是巴渝社会发展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其中展示了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中,历代世系人物相关方面情况的历史,也记载着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的来龙去脉,从中可看到家族的发展轨迹和亲疏远近的血缘关系。

家谱,承载着义无反顾的民族凝聚力。相同的姓氏构成了家族,百家姓氏和千千万万个家族的汇聚,组成了巴县先民的大家庭。家谱体现了宗法与人伦这一维系家庭、家族关系的本质功能,同时它也具有维系社会、法律、道德、传统的深厚内涵。这也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是何氏何姓,不管你的家族大小,都要以炎黄传承为依归,以巴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而荣耀。历历族谱,记载着巴人子孙的春秋,体现着最基本的道德传统,凝聚着厚重的民族向心力。

众多家族供奉列祖列宗的虔诚心灵,催生了祖厝、宗祠、家庙、神龛等辉煌建筑中所凸现的地域特色。随着祭祖礼俗与儒、佛、道教的影响融合,集巴县民俗文化之大成,形成了独特的祭祖规制、原则和程式。历代林林总总的家谱,包含着峡江山水的人杰地灵,渗透着巴渝子孙的聪明才智,展现着巍巍巴地的文明成果。家谱,积淀着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族谱的编拟和研究,将提炼出巴南民俗文化更深层次的丰富内涵。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本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罗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家谱与国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

巴文化拥有年存久远的璀灿历史,“文化遗产”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弄清楚“家谱” 的概念及其内涵,对我们弘扬巴南人文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央至地方正本清源,力荐民族自信,倡导了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许多举措。巴南区自“拾巴文化碎片” 活动开展以来,对区内的丰盛、二圣、花溪、石龙、李家沱、麻柳嘴等地,具有典型意义的“李、杨、张、蔡、黄、林、侯、覃、赵、田、王” 等姓氏的 10

家谱进行了普查研究,从中我们看到了列祖列宗秉承“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的人文精神,生生不息,慰勉后辈的许多感人事例。

(三)、家谱及家族文化的历史价值

数千年来,在古老巴人的民族凝聚力中,家谱这一载体,充分表现了巴人乐此不疲的始祖崇拜和浓厚深邃的血统意识。当今,社会处于划时代的转轨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让传统和时尚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有鉴于此,我们在研究巴县家谱及家族文化的时侯,也应该看到它重要的历史价值。

传承下来的巴县部分家族的《家谱》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物保护价值。家谱中记载着大量的人文、经济、法律、族规等文献资料,还有图、文、表以及部分实物,其中值得挖掘和提炼的东西可谓车载斗量。经过整理,我们从中将得到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

巴县部分家族的《家谱》具有宝贵的学术资料价值。数量可观的家谱,对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姓氏乃至历史学、人口学、民族学、经济学、教育学的研究,都能提供重要的资料。

巴县部分家族的《家谱》具有寻根问祖,彰显血缘凝聚力的作用。“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家谱里面最重要的是世系脉络,要查自己的老祖宗、始祖、世祖、上几辈的生命传承基本情况,只有家谱资料里面有。要认祖归宗,清理自已血缘关系的脉络,从家谱中搜寻是一条便捷而又准确的门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海内外炎黄子孙形成了一股寻根热潮。其间,能得到本姓本支的一本《家谱》,犹为珍贵,许多问题一查即知,阅“谱”自明。

研究家谱的历史意义,还在于通过对巴县地区传统家谱进行内

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家谱。一部新型家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既要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具备传统家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例如1996年,二圣镇黄氏经过精心研究,广征族众意见后,就制订通过了新的《二圣黄氏家训》。这些民间自发的活动,不仅有利族人自律、自治,而且也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彰显出了家族文化的历史价值。

(四)、家谱及家族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

《家谱》具有广泛的道德教化功能。家谱里面的家规、族法中有很多积极的东西可以借鉴,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崇尚俭朴、戒止奢侈、禁止赌博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道德规范。家谱里面往往会推崇人伦孝义、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兴利除弊、竭诚奉献等等今天仍可吸收,并须加以发扬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意识,由此来规范族人的道德操守。比如现在一些地方的五好家庭手册、乡规民约等条文,其中不少内容就是在传统的家谱训词中,通过去粗取精,去旧添新,反复扬弃而来的。

《家谱》中体现的家族文化精义,有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巴县许多家族的《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来促进家庭环境和发展氛围的建设。

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礼教是其理论基础,家规、家训占有统率全族的核心位置。许多《家谱》中“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训教占有相当份量的篇幅。

例如:“惟德惟贤,能服于人”(刘氏族训),“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高氏家训)

以上这些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的几近强制性的规范,就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成分。

又如:新《二圣黄氏家训》有32个字,8句话,即:“忠于祖国,遵纪守法,孝老育小,勤劳兴家,仁义待人,崇尚文化,团结创新,光耀江夏” 。它规定了个人对待国家、对待家庭、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及其事业的正确行为准则。简述起来就是,对国要忠,对法要守,对老要孝,对小要育,对人要仁要义要诚,对文要崇,对业要勤,力求具备善团结、有文化、力创新等品德和修养,让自己成为光耀门楣的优秀子孙。这个家训与2001年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规定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完全吻合。这样的《家训》不仅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而且也完全符合国家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大政方针。

新《二圣黄氏家训》是对“忠勇守德,尚文崇新” 的巴南人文精神的进一步诠释。它不仅对族人发挥着长期稳定的日常教育和鞭策监督作用,也是我们家族实行家族教育制度的一个创新。

近年来,在区域内的每一个黄氏家庭堂屋都高挂着家训牌,每逢清明会还要评比出“家训贯彻模范户” 予以表彰,推选其中的典型人物介绍经验,以此推动家训内涵的广泛认知和社会效应。

从兴旺的黄氏门庭可以看到,弘扬巴南人文精神具有的普遍实用的思想能动力。

《家训》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极深厚的内涵,独特的

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这种优秀的文化因子,怡悦着人们的感官,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世世代代的心理结构、人格理想、风尚习俗和精神素质。

家谱因为产生在宗法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的烙印,其中也存在诸多不合时宜的糟粕。但是,其中的积极意义也是我们千万不可忽视的。

家谱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确不容低估,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家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不仅能对巴文化寻根溯源,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崭新的资料。我们要从先人留下的这些资料中,穿越时空,去感知列祖列宗创业的辉煌;我们要从先人留下的优良家风里,温故知新,去凝炼开创未来的底蕴和力量。

三、家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实意义

前面我们介绍了巴南家族家谱的起源及其丰富的内涵,对传统家族文化的全面认知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它在血缘维系的小团体的宗法性之外,还以其传统社会的忠孝文化观念,强调了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家族文化倡导忠诚于民族国家,宣讲人生道德操守,褒扬学习进取创新。时至今日,许多家族革故鼎新,适应时代要求的核心理念,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凝聚力的重要引擎之一,而且也成为建设当代社会伦理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群体力量和文化基因。因此,我们应当珍视巴南家族中富有积极意义的文化成分,给予它发挥的空间和条件。

(一)由孝而忠,宏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思想

说到中国的传统家族文化,人们或许会迈入一个误区,认为它就

是“血缘小团体文化”。在上个世纪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中,很多人由此阐发,将其定性为封闭性、宗法性、排他性、守旧性、落后性、反动性的文化,对它进行批判清算。在正本清源,社会转型的今天,我们必须看到传统家族文化不仅是小团体文化,而且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成分,它对当代国家发展及社会伦理建设一如既往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是许多古人的口头禅。人们做事业,历艰辛,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传递香火,光大门楣;上慰祖灵,下荫子孙。“敦宗睦族”是家族史文献中常见的词语,除了敬重在世的前辈,更重要的是讲究对祖宗的祭祀,在尊祖的旗帜下实现家族的团结。

家族、家庭伦理精神是讲求孝道。孝道关系到家族的发展,它的成功实现,才能造成家族的延续。家族的兴旺,子孙的繁衍,是家族最为重大的事情。所以孝道的最终要求远不仅是对父母的孝养,而是包括事业有成,人丁兴旺,光宗耀祖等等更远大的目标。上述“为家族而活”的观念是从旧《家谱》表象中浮现出的狭獈人生观。竖看历史,各朝各代高屋建瓴的很多先贤先哲,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早跳出了“一家之我” 的窠臼巢穴,从“孝顺” 升华到了“忠诚” 的更高境界。

孝与忠虽是两个概念,但是它们又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性、一致性。这种理性的交融,让家族文化突破了家族的范围,使它不仅成为维系家族社会平稳发展的信念,还扩展成为了有利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长治久安的一种观念形态。

家族文化反映了家族与国家的基本关系,古代如此,今天仍然是建设国家、增强爱国主义思想的一种重要因素。

(二)家族文化是道德伦理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过去的“*”中,大肆宣讲“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

中”,传统观念不论优劣,一概予以了否定,传统社会道德伦理由此遭到了强烈批判。在今天的社会转轨时期,商品经济大潮又肆无忌惮地撞击着人们软弱的道德底线。面对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我们感受到的是金钱功利的炫目诱惑,看到的是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的淡漠,人际关系因而时时有可能坠入某种失常状态的旋涡。如果新的社会人伦规范没有很快地建立和完善,这就会成为阻碍社会持续发展的暴雨狂风。

有位当代学者明确提出:“在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思想宝库中,在发挥精神文明作用上,最注重的就是要讲伦理道德,处理好人际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稳定、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柱。”家族文化历来精于人伦建设,善于抑恶扬善。今日的家族活动组织者们充分认识到了传统伦理建设的尊崇性、大众性和普实价值,他们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家族文化的丰富內涵,再现其令人神清气爽的耀眼光华。

许多家族一贯重视后代的道德教育,注重人伦建设,反对子弟沾染吸毒、赌博、嫖娼等恶劣习气。今天,我们着眼于新的情况,继承先人的传统美德,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对净化社会风气,为建设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有着明显的实际效用。

传统家族文化并没有随着传统社会的转型而消失,却有许多内涵为当代文化所传承,这中间有一根链条将两者衔接起来,其衔接点就是:由孝到忠的国家认同观念,发展到今日就是社会奉献与忠诚于中华民族的国家。

传统家族文化经过调整、改造,能够为现时代所吸收的,使得家族成为伦理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力量,家族伦理的规范成为建设新伦理的一种文化因素。

为了“和谐”社会宏大目标的实现,依据当前的社会状况,拟订

一些家庭、家族、社会伦理规范,尤其是老人赡养、家庭文明及社会公德的公约,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提供样范,成为了我们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硏究和提炼巴南传统家族文化的精华,就是使它能够在新时期中,发挥建设社会伦理和凝聚民族国家的积极作用;使它能够凝聚人心,提振精神,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

第18篇:家谱七大主要内容

家谱七大主要内容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 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 没有古书或旧谱 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 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 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 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 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 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 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 以及考订姓氏源流。 《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 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 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 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 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 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 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 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 “总堂号”代表家 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 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 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 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 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 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 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 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 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 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 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 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 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 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 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 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 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 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 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 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 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 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 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 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 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 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 言警句,成为 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 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 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 什么和禁止什么, 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 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 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 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五 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 明朝之前, 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 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 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 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 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 与否的重要标准。

六 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 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 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 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 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 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 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 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 考和欣赏价值。 但是, 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 不齐,所以还需 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 得以流传和利用。

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 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七 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 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 为副,但一张好的图片、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 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 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 包括:

1) 老照片

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 最原始材料。

2) 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 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 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

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 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 先人手泽遗墨。 3) 风水图(祠堂图、墓图) 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 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 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

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 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 为“风水图”。 4) 故居/村庄图

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 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第19篇:家谱的构成

家谱的构成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一、谱名:

为明血统,防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如《莆田蔡氏族谱》、《建阳蔡氏宗谱》等,有的还加编修时间、次数,如《同治九年莆阳蔡氏重修族谱》、《潮州北厢蔡氏六修族谱》等。使后人能从家谱的名称中就能了解到一些最基本的信息。

二、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三、谱序:

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名人,传承简介、家族迁徙、修谱理论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谱序大多由本族名人撰写。

四、姓氏源流:

考述本族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各支派远近关系等。

家谱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

五、家训

又称族规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内容具体,包括忠君、孝亲、祭祖、禁赌、财产继承、约束妇女等。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家传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传记等。家传包括了恩荣录在内,登载皇帝对家族中官员、亲属、烈女等的勅书、赐匾、赐碑等。

七、艺文著述

收录族人著述、诗词、奏疏等。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八、世系表

世系是家族世代相承的系统,也叫世系表。世系表记载始祖至撰修该谱时本家族各世代成员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往往占到一部家谱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寻根的主要依据。

九、家谱附件

家谱除了记载以上内容以外,还有一些人文资料、契约、墓图等将做为家谱的附件,加入到家谱中,过去的一些田产、土地等契约虽因时代的变化,已没有实际意义,但做为家谱资料,还应保留。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第20篇:刘姓家谱

刘姓家谱

炳嗣从之立、诚希永世昌、克培元自庆、毓兆寿多康、体继荛传远、天延汉绪长、大龄宜作相、鸿化保成章、魁锡维宗敬、君兴以国光、梦麟得玉树、启彦建龙堂、锦殿怀治冠、华林淑正芳、学修先际佩、志尚在观祥、汝萃钟奇俊、家繁好善扬、轩书同效伯、廷献秉朝纲

家谱的范文
《家谱的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