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新闻作品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11 12:00:2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新闻作品赏析

新闻作品赏析

第一章 新闻赏析的性质与作用

一:新闻赏析的定义

新闻:媒体新闻及由一定媒体公开发布的新闻作品

赏析:对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与社会效果和社会成因与表现手法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 新闻赏析:是对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新闻作品进行评价与分析,及通过对新闻作品的新闻特性的挖掘与分析,来判断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大小的活动。

二:新闻赏析的任务:对新闻作品进行价值判断,通过分析、解释和评价新闻作品,来总结和探索新闻采写经验及其规律,从而规范新闻写作,引导受众正确接受和认知新 闻作品内涵,总结新闻采访经验,促进新闻采写向健康、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通过指出新闻作品和优缺点,建立起新闻赏析鉴赏的价值体系。

三:新闻赏析的意义:

1.有利于把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有利于把新闻业务改革同探索新的新闻理论结合起来;

3.有利于指导我们科学地把握新闻赏析的内在规律,规范新闻赏析的方式;

4.有利于我们指导新闻实践,增强新闻的敏感度,培养对新闻现象、新闻问题的批判力。

第二章:新闻作品赏析的特点

第一节:聚集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概念:新近发生变动事实对新闻传播者的传播新的信息之需要的满足。二:分析和评价其新闻价值

1.新闻作品所报道事件是否具有重要性

A:看事情影响的范围有多大

B:分析事情的冲击力有多大

2.考查新闻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具有趣味性

A积极趣味:能唤起人们肯定的、欣赏的、同情的

B消极趣味:能够引起人们惊恐、满足人们的猎奇、窥探的某种欲望

3.考查新闻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具有接近性

4.考查新闻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具有时效性

5.考查新闻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具有显著性

第二节:新闻写作得失

一:准确性:

1.知识要准确2.时间要准确 3.用语要准确

第三节:指向社会和文化批评

1.审视新闻的价值与其它价值的关联:新闻价值通过媒体反映了社会活动在制度过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价值观

2.揭示与社会趋势的关联:考察新闻作品是否把握社会趋势、反映时代精神,也是新闻作品赏析的本质

3.开展文化批评:新闻作品本身是一种文化产品,与宗教、艺术、科学等息息相关,除了教育系统外,新闻工作是仅次于教育系统的另一重要的文化系统

第三章 新闻赏析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新闻赏析的本位原则

一:新闻本位

1.含义:新闻媒体从新闻的一般原则出发、开展报道活动,而不是从其它因素来做新闻

2.原则:从新闻本位赏析新闻作品,就是首先强调新闻不是宣传、不是广告、不是艺术,新闻就是新闻,应当把新闻当作真正的告知的传播活动,而不是把新闻当作劝服性的传播活动。从新闻本位出发,只思考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和新闻价值。

3.运用:

A关注新闻作品反映的事实是否真实

B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新近性是重要特点,时效性是第二特征

C新闻事实是变动的事实,反常的事实,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

二:新闻真实性

1.新闻报道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客观发生,有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A新闻中的引用的材料必须真实,即使是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

B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须完全真实

2新闻报道中事实的概括必须真实

3.新闻报道的事实与这类事实总体要真实。

第二节:新闻赏析的伦理原则

一:伦理的内涵:1.真实准确 2.公正客观 3.尊重他人权益 4.保护公众利益 5.品格高尚 6.专业表现 7独立自由

二:伦理原则的要求

1.真实准确的要求:新闻伦理的要求之一就是对接受者负责,报道真实准确

2.公平、公正、公平客观的要求:首先要求记者能够倾听来自不同方的声音,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作全方位的了解。

3.尊重他人的权益要求:这是新闻赏析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伦理原则。如果一批新闻作品不能很好地保护报道对象的隐私,则肯定不是一篇好作品

4.保护公众利益:突出地表现在新闻报道的内容对公众的影响上,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

5.品格高尚 6.专业表现 7.独立自由

第三节: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原则

引导舆论:把所代表的意见引向引向更深刻、更正确、更能代表大众利益的方向。新闻媒介只有做好引导舆论的功能,才能代表舆论。

1.看一则新闻作品的好坏,要看它在舆论导向上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要看它的利益是否积极,是否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

2.好的新闻作品要想在舆论监督中有所作为,往往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

3.好的新闻作品要想在舆论监督中有所突破,往往需要有勇气和胆量

第四节:新闻赏析的人文关怀原则

一:含义:对作品当中有无人文关怀色彩的关注和思考

二:表现 1.将人放在新闻报道的核心位置

2.作者自愿充当普通民众生活的真实代言人

3.在作品中要体现出真情实感

第四章 对新闻写作视角的赏析

第一节:对新闻标题的赏析

1.要看新闻核有没有突出

2.要看标题的语言有无信息

3.要看标题的语言是否有新意

4.新闻标题应有生动性

5.好标题往往通俗易懂,富有音韵美

第二节:新闻报道主题的赏析

一、好的新闻作品的主题应是:1。离不开正确的理论引导,特别强调当遇到的新闻事实错综复杂时 2。要符合所报道的事实,即事实要为主题提供充分的依据 3。必须符合当前的新闻报道思想

二:分析新闻作品的主题:

1.要看其反映的主题是否具有价值和意义。

2.主题是否是在真实事实上提炼出来的。

3.所选的角度是否独到和新颖,角度深、主题鲜明集中

第三节:导语的赏析

1.直叙式导语:直接叙述事实的大概,结果、主旨、精华、倒金字塔式

2.描述式导语

3。逸事式导语

4。引语式导语

5。对比式导语

6。特写式导语

一条优秀导语往往具备以下特征

1.提供消息 2简短 3明晰 4准确 5简单 6直截了当 7生动 8客观 9富于色彩 10格调高尚

第四节:新闻作品结构的赏析

1.是否简单、简要

2.好的结构往往灵活多样,富有创新性

3。新闻结构与重要事实有直接的关系

第五节: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1。看新闻内容针对什么受众群体

2。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受众在时间、地点、心理或利益上的接近点

3.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从事物的发展中去寻找,用发展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

4.求异思维往往是选择好的新闻角度的有效途径

第六节:表现手法的赏析

象征,欲扬先抑、对比、描写、抒情、情景交融

第五章 报纸新闻作品评析

报纸新闻的分类方法很多,按体裁可以分为消息和通讯两大类,按专业可以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等,按报道方式可以分为客观报道、深度报道等。这里重点评析报纸新闻作品的两大类:专业报道类和报道方式类。

1.专业报道类。

A.政治新闻评析。政治新闻的特点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娴熟的业务技能。评析政治新闻要注意:一是要遵循新闻报道规律,积极主动发掘新闻,二是采访深入扎实,三是报道客观公正。

B.经济新闻评析。经济新闻兼具政策性、专业性、服务性、贴近性、重复性、广泛性等各层次、多方面的功能和特点,经济新闻报道要找准“症结”抓“难点”,要解疑释惑,还要去

塞求通。

C.人物新闻评析。新闻新闻的写作要求能显示人物事迹的特色,写好人物思想,体现时代精神,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写,注重人物肖像描写。 2.报道方式类。

A.客观报道评析。一些客观报道技法,如选择事实、注明出处、善用背景、引人之语。 B.深度报道。优秀的深度报道作品的共同特征,如题材的重大与主题的深刻相统一,浓厚的思辨色彩与理论追求,思维的系统性与多侧面立体化报道。

第六章 广播新闻作品评析

A.广播消息。广播消息以快见长,先声夺人,短小精悍,言简意明,结构简单,主线单一。广播消息的写作要具体生动、听觉形象鲜明,取材要精粹,信息要浓缩,语言要规范优美,上口适听。

B.录音报道。录音报道真实可靠,现场感强,立体感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十

二、电视新闻作品评析。

电视消息以声像并茂的独特优势迅速生动地反映现实世界,富于现场感,最具感染力。电视消息文稿要和图像配合,图文并茂。电视消息的常见体裁有图片新闻、口播新闻、现场报道和综合报道。

推荐第2篇:新闻作品消息赏析

武汉电视问政迎“期末考” 官员笑着进“哭着”出 徐金波 吴忠新 陶涛

2012年12月18日07:19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武汉12月17日电(徐金波 吴忠新 陶涛)年初承诺,年底“验收”。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主办的为期5天电视问政17晚正式开场,多个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现场向百姓评委交出答卷。当晚的首场考试,那些信心满棚进场的官员却“哭着”走了出来。

武汉电视问政的出题人是普通百姓。今年3月1日,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针对百姓普遍反映的部门职责不清、新城区工业化水平不高、审批流程复杂、出租车营运秩序不规范、小餐饮脏乱差与扰民等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让市交委、城管局等27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向社会作出公开整改承诺。

武汉电视问政的评委也是普通百姓。本期电视问政就是让5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网民、特约评论员等,手持“笑脸”(表示满意)和“哭脸”(表示不满意),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整改承诺进行“拷问”、“验收”和“打分”。

17日晚20时正式开始的首场电视问政,以“兑现承诺,优化环境——让服务更到位”为主题。为给“考官们”留下良好的印象,武汉市委组织部部长胡志强、市政府副市长秦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泽发、市编办主任黄松如、市法制办主任李子林、市人社局局长潘汉生等6位“考生”,满脸笑容地提前了20分钟入场,并频频向现场“考官们”挥手致意问好。

在开场总结年初承诺阶段,政府官员们显得成竹在胸、高谈阔论,认为自身的工作应该得到考官们满意的笑脸。然而,随着暗访人员将小餐饮整改存在“盲点”、卤味作坊“五味杂陈”、低价羊肉卷由鸡鸭肉混合造、民众维权遭遇多个部门推诿等问题,以短片的形式在现场一一呈现,刚刚还危襟正坐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做出“自我批评”,连忙道歉,甚至现场办公督促其职能部门立即查处。

轮到评委们现场打分时,虽然大多评委对政府官员一年的成绩表示“满意”,但也有评委表达“不满”,期望政府部门能够理清职责、严格落实。而评论员犀利的点评,更是让他们在近两个小时的问政过程中如坐针毡。场内外观众积极踊跃地献计献策,则让他们甚感宽慰。

中共武汉市纪委负责人表示,武汉电视问政就是要通过“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的方式,让政府部门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能、落实服务承诺,从而进一步优化武汉社会发展软环境。(完)

对《武汉电视问政迎“期末考” 官员笑着进“哭着”出》

评析

《武汉电视问政迎“期末考” 官员笑着进“哭着”出》这篇消息是记者对12月17日开始的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主办的为期5天电视问政这一事件的报道。 首先从这篇消息的题目来看,题目中点名文章的关键词“武汉电视问政”,这不仅点明文章主旨而且“电视问政”本身就是一个很新鲜的词汇,所以在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让读者想读下去去了解到底什么是电视问政呢?然后再用“期末考”一词,以一种诙谐俏皮的语言,调侃了这场发生在年底电视问政就如同考核各个官员年终成绩的期末考。而之后的笑着进“哭着出”则表明有些官员一开始胸有成竹去最终没有通过考核,不能交出一份令百姓满意的“期末考试卷”。整个题目以一种形象的比喻交代了事件的经过,同时也简洁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导语开头“12月17日”,就是事件发生的当天,充分表现了消息时效性——“快”这一特点,同时也说明记者采写新闻的迅速。“年初承诺,年底‘验收’”恰恰迎合了题目中的“期末考”,表明是对官员一年的工作情况的考核。之后通过寥寥几句简单地交代事件的人物、地点、经过。语言精练简短,是典型的消息导语。 然后再在正文部分围绕整个事件展开具体详细的论述。首先就描述了接受“考试”官员进场时自信满满的样子,他们“满脸笑容地提前了20分钟入场,并频频向现场‘考官们’挥手致意问好”,这简单地细节既刻画了众官员的神态,照应了题目中的“笑着进”,同时也为下文中的故事之后的发展埋下伏笔。在问政的开始这些官员面的自己年初的承诺仍然“成竹在胸、高谈阔论”,但是当“卤味作坊“五味杂陈”、低价羊肉卷由鸡鸭肉混合造、民众维权遭遇多个部门推诿”等一件件与他们信誓旦旦的承诺相违背的事情发生后,他们开始“纷纷做出“自我批评”,连忙道歉,甚至现场办公督促其职能部门立即查处”,这种亡羊补牢的姿态就更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了。之后就整体地概述了这场电视问政的结果,对于百姓来说“虽然大多评委对政府官员一年的成绩表示“满意”,但也有评委表达“不满”,期望政府部门能够理清职责、严格落实”,而对于那些官员来说“评论员犀利的点评,更是让他们在近两个小时的问政过程中如坐针毡。场内外观众积极踊跃地献计献策,则让他们甚感宽慰”,大家各有收获。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则通过武汉纪委负责人的话来点名这场电视问政的重大意义在于通过“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的方式,让政府部门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能、落实服务承诺,从而进一步优化武汉社会发展软环境。这样就在文章的处点名文章主旨,深化主题,也表现出其对整个社会民主化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这篇消息在叙述方式上是采用顺序结构,讲整个事件娓娓道来,语言相对朴实,略有点诙谐或者说是讽刺意味,还是比较生动形象、准确贴切的。记者也做了简单地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危襟正坐成竹在胸、高谈阔论、满脸笑容”使的那些官员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另外作者选择关注这些官员的面部

表情,也显得比较新颖,尤其是对于反应民主化政治这个相对严肃的话题。这些年随着民主化政治的建设的推进,这个话题也成为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的“宠儿”,呆板严肃的议论使得人们对这类新闻不免有些乏味,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给文章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不要把一些时政新闻都写的好像政治报告,乏味可陈。 但是这篇文章也并非很完美,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他故事叙述过于简单,感觉他遗漏了很多的精彩的细节。其实作为一则消息,它本应该语言简洁精练,但是本文却总给人有所保留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展开的感觉。此外他的语言用词显得过于单薄,感觉用来用去都是那几个词,比较单调,也缺乏一些亮点性的修辞,使得文章语言上有点单调苍白。

推荐第3篇: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扬州大学

武新宏

主要内容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二、广播新闻作品类型

三、电视新闻作品类型

四、网络新闻作品类型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消息、通讯

两大类,新闻写作之宗。

消息:简讯、动态消息、人物消息、非事件消息、

述评消息

通讯:人物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专访、

新闻特写、深度报道

(一)消息:

最悠久的新闻题材,也是最常用的题材。

明显标志有电讯头、消息头,新闻5要素

俱全,可长可短。

2003年梅尔文·文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十项原则

1、先理解事件,再写作。

2、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时,再写。

3、要展现,不要讲述。

4、把好的引语或重要的内容放在报道的显著位置。

5、把最有趣的故事放在显著位置。

6、使用具体名词和生动的动词。

7、避免大量用副词、滥用形容词。

8、避免在报道中作判断和推论,让事实说话。

9、不要提出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

10、质朴、诚实并迅速的写作。

1、简讯

又称单细胞新闻、简明新闻、简讯。

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无标题新闻。

特点:快、短、重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丧命》5行、91个字

《新闻作品选读》93页

2、动态消息

迅速及时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消息。 适合时效性强、事实清楚,事件不太复杂的题材。

要求5个要素俱全。导语、主体、结尾,也可穿插背景资料。 (1)文字简约

(2)用事实说话,疏于议论。 (3)写好导语,善用背景。 (4)抓住特点,不必求全。 (5)交代来源、真实可靠

《选读》114《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 14页《翔纪录:罗伯斯破了》

26页《奥运主题歌无线下载创纪录》

3、人物消息

以人物为主的消息,抓人物的本质特征、人物行为等,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境界等。

篇幅小、叙事单

一、主题集中,时效性强。

(1)标题精彩

(2)以小见大,以短见长 (3)角度新

32页《一座城市向一位普通市民告别》

4、非事件消息(综合消息)

不以动态事件为目标,关注社会问题、社会现象。 既有概括的观点,又有具体的做法。

(1)广阔的报道空间 (2)不明确的时效性 (3)显著的思想性

41页《吃饭如吃药,特殊孩子盼关注》

44页《台湾老兵的一生:一瓶打了50年的酱油》

国庆期间作业:

写一篇非事件性消息,不少于300字。

课上点评。

综合消息

报道较长一段时间或较大地区内的事件、成就、趋势等的新闻。报道面宽、气势较大、点面结合、总揽全局,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时间性不强。横断面的综合、纵深度的综合。

《消息范文评析》第168页 《深圳务工人员安全状况堪忧》。

每天伤残31人,每四天死一人。数字触目惊心。

5、述评消息

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消息。 选材精当,事理交融。

事件述评、社会述评、形势述评、人物述评

51页《铭记抗震救灾这十个“第一次”》

(二)通讯

和消息的区别:时效、篇幅、手法、人称、容量 结构形态:纵式结构:时间顺序式、递进式

横式结构:空间并列、人物并列

纵横结合式 (1)主题明确 (2)选材精当 (3)文风活泼

(4)开头结尾:白居易《新乐府序》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明代学者谢榛《四溟诗话》

“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1、人物通讯

具体、形象的报道特定人物的先进事迹、经历和精神风貌的通讯,常用的题材,影响广泛而深刻。

正面、反面、单个、群体

(1)凸显人情味:李素丽总是微笑,善待乘客;

(2)用行动刻画人物形象:行动是精神面貌、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的直接反映。 (3)用语言写人物:自己的话、别人的话、对话 (4)多种手法:对比、映衬、烘托等;

365页《北京有个李素丽》

10月28日作业:写一篇人物通讯,1000字左右。

2、风貌通讯

以某个地方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发展中的新成绩、新面貌为主的通讯。概略式、轮廓式的,包括见闻、巡礼、侧记、纪行、散记、访问、特写等。

(1)抓住特征,突出见闻 (2)对比映衬,写变化 (3)情景交融 (4)传播知识

131页《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工作通讯:反映工作中的新经验、探讨新问题。

二、广播新闻类

1.短消息

1997年上海台《 掌声,献给第23名》逆向思维。 1999年姜堰台《百新集团百名大学生招来又飞走》

2.长消息

1997年湖北台《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生动的现场效果声,合拢的江水声、人物讲话同期声、现场观众欢呼声。 2002年姜堰台《城中村的农民听证会》

3.新闻评论

1998年青岛台《凋零背后的崛起 》深入开掘。 2002年姜堰台《说说农民听证会》 4.新闻专题

1996年上海东方台《爱心创造奇迹 》现场感自然。 2001年姜堰台《老外眼中的计划生育》 听姜堰广播新闻

5.新闻连续报道

1994年国际广播电台《海外游子故乡情 》用情串起的连续报道。

把握声音特点:转瞬即逝 彰显声音优势: 先声夺人 广播新闻特性

(1)快速性

便捷,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有优势。 (2)伴随性

解放双手,边做事边听。车载广播等。 (3)通俗性

易于接受

报纸看,电视有看有听,广播则听。太文的听不懂,太简洁的听不明白。故—所以,全部—全都,容易产生歧义的词不能用。所以显得亲切、随和,大白话。

(4)立体性

声音有方位感和空间感,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反射声、延时声、混响声,营造空间立体感。 (5)想象性

因为看不见,所以想象广阔广阔。用声音塑造形象,甜美、浑厚,对应产生相关形象。童自荣、乔榛、丁建华、刘广宁等等,塑造个性形象。令人浮想联翩。

(6)互动性

谈话、倾诉、交流、咨询、异地多向互动,互不谋面、深层交流。适合倾诉与倾听。夜话节目比较受欢迎。 发展状态

(1)个性化

追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浙江文艺广播电台 “愤怒主持人”万峰,独特的强硬风格 。

(2)娱乐化

角色化表演,辽宁电台《新乌鸦与麻雀》两位主持人以动物角色出现,把自己比喻成乌鸦或麻雀,就一些新闻性、社会性、娱乐性话题进行讨论、交锋。

(3)故事化

以讲中短篇故事,特别是短篇故事为主。讲述方式上追求“不拘一格”。

(4)戏剧化

《阿亮的烦恼生活》浙江电台广播情景剧。紧扣时事新闻,演绎百姓生活。主

持人阿亮在节目里扮演各种角色,既是主持人又是主人公。有时候还添加一些额外的角色,由工作人员客串。通过角色的生动幽默,富有时代气息的对白,演绎现实生活中百姓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看法。

三、电视新闻类

1.短消息

以简短的篇幅迅速报道事实信息的一种形式。 常用于小型动态新闻的报道。 一般要求:精炼、迅速、新颖。

时间在1分30秒以内(含1分30秒)

以题材取胜,短小精悍。

1997年深圳电视台《国庆节,中英街国旗高悬》 角度新、篇幅小、主题重大。

短消息制作要求

(1)选题新颖

新鲜、新奇、关注度高,抓眼球。 (2)重点突出

新闻要素不一定都呈现,

部分要素、重点要素突出即可。

《国庆节,中英街国旗高悬》时间、地点 (3)以小见大

(4)标题醒目

标题就像眼睛,要亮。

2008年获奖短消息

提炼核心要素、凸显

浙江台《浙江余杭:“村官”的工资村民定 》

河南台《“玉米放倒证”究竟咋回事》

(5)短而精

简约而不简单 ,语言要精炼,画面要精到,信息传递准确到位。 2.长消息

以较短的篇幅迅速报道新近事实信息的一种形式。常用于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和典型报道。

一般要求:迅速、简短、重要、生动。

时间4分钟以内(含4分钟)

要求比较高,题材好、角度好、表达好。 长消息制作要求

(1)主题突出

4分钟新闻已经够长,要有明确的主题。有意识策划。

《济南交警塑造新形象》通过中午12点-2点,冒着36高温,现场拍摄15个路口、40多名交警的工作状态,集中反映交警的新形象。有记者解说、交警采访、行人采访,大量运用现场同期声,生动、感人。 (2)构思巧妙

《济南交警塑造新形象》,《今日生活》“上门服务”,把几种上门服务的情状集中展现。上门推销劣质油的、上门贴小广告的、上门劝导流浪乞讨人员进救助站的,大学生暑期上门看望老院老人的,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信息量大,构思巧妙。

(3)制作精良

标题醒目、画面清晰、同期声恰当、字幕准确

南京台《奥运冠军孙福明爆出假摔丑闻》 电视新闻特性 (1)谋在先

报纸新闻要采访、构思、写作,三者互相关联,随时协调,属间接性表达。电视新闻则是直接性表达,现场采集的声画信息,后期编辑时只能选择,不能更改。所以在开机前,对新闻事实可能引起关注的重点内容要有判断和思考,即 “谋在先 ”,这样现场采集的声画信息才有针对性,才可用。 (2)断在现

指在开机采集时对新闻现场诸多新闻信息的决断。现场信息丰富而庞杂,如何取舍,需要决断。小到机位、角度、构图,大到拍摄手段和风格,长镜头跟拍,还是以采访为主,还是以情景细节、特写画面拍摄为主。 “谋在先 ”,关于主题, “断在现 ” 关于表述、表达。 (3)合在后

声、画、文三个语言系统综合,一个不能少。字幕的效果、解说词文字的推敲,同期声、现场声的运用。

3.连续报道

是指围绕正在发生的新闻所进行的以消息为主的“追踪式”的报道。

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规定参评作品每集篇幅的长度限5 分钟以内(含5分钟)

一件事连续的、侧重时间纵线的报道。

《连战大陆行》来之前的准备、来之后的行程、收获,走之后的影响。

4.系列报道

是指围绕已经发生的重大新闻或重大主题所进行的多侧面、多层次的报道。 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规定参评作品每集篇幅的长度限5 分钟以

内(含5分钟)。

系列评论、系列文章、专栏节目不能参评。

侧重横向的关联性的报道

2005年福建电视台《台湾政经人物祖地行》

5.新闻评论

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以新闻事实为依据,以说理为主要手段,阐述见解或主张,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的政论性新闻作品。 广播新闻评论篇幅长度限8分钟以内(含8分钟)

电视新闻评论篇幅的长度限15分钟以内(含15分钟) 一般要求:论点鲜明,论据要形象,论证要有群体性。

2005年山西电视台《煤之痛》

2005年黑龙江电视台《入世五年,大豆遇险》

评论制作要求

(1)事件典型

引人关注、引发思考。选题价值性。

典型事件:正在发生的、关乎百姓生命安全以及切身利益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性事件。《煤之痛》 (2)论点鲜明

观点鲜明,思路、条理清晰。层层推进。《煤之痛》 (3)论据形象

过度采煤造成的环境破坏:大坑、坍塌、毒气、水枯竭,触目惊心。大豆发霉的细节,很有冲击力,很揪心,很能说明问题。把问题用形象的视觉,说清楚。比单纯文字更有说服力。

(4)论证群体性

《入世五年,大豆遇险》说到其他农产品马铃薯、小麦等,互相参照,旁证更有力量。

(5)论证过程

完整清晰

问题设置、论据展示、获取结论,水到渠成。

一个环节不能少,一个环节不能弱。

震撼力、冲击力

《煤之痛》

(6)手法多样

理性客观

数字、图表、字幕说明;对比、映衬,旁征博引、

旁敲侧击等。

用镜头写论文:既理性、客观、严密、严谨,

又好看、耐看、吸引人。

6.新闻专题

就某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所做的详细、生动的深度报道。 一般要求主题鲜明、内涵深刻、结构合理,语言生动。 广播新闻专题篇幅的长度限15分钟以内(含15分钟)

电视新闻专题篇幅的长度限20分钟以内(含20 分钟)

具备新闻性、专题性、完整性、故事性。

2005年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好医生华益慰》 2005年吉林电视台《不容忽视的隐形“毒品”》 2005年河南驻马店《谎言背后的感恩之旅》 2005年湖北广电总台《被遗忘的村落》

新闻专题制作要求

(1)新闻性

毒品、麻风病人,都是引人关注的新闻。 (2)专题性

就某个人物、某种现象,进行专题报道。 (3)完整性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主题鲜明、内涵深刻、人物丰满、

情感充沛。《好医生华益慰》 (4)故事性

悬念、展开、解密。《被遗忘的村落》

《谎言背后的感恩之旅》

结构合理、扣人心弦、语言生动。

电视社教类 1.纪录片

采用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主体拍摄的纪实画面,真实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件或事物的原始形态和人的真实心理状态,揭示主题思想内涵的电视片。

短纪录片篇幅长度限15分钟以内(含15分钟)

长纪录片篇幅的长度限15~50分钟(含50分钟)

1999年《求学》2000年《永远的微笑》

姜堰电视台《窑工情怀》10分钟 2 .专题片

以集中反映和深入报道重大新闻或重大主题为主要功能,以解说词与画面对位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叙结合的电视片。作品限一至二集,总长度限50分钟以内(含50分钟)。

姜堰电视台《警魂》15分钟 3.少儿节目

2005年北京电视台《快乐东西》

2005年辽宁电视台《超级伙伴》 4.科普节目

2005年山东电视台《第一亩“秸秆藕”》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三江源》 5.特别节目(现场直播)

中央电视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特别报道》 6.系列片

指三集以上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或专题片,长度在50分钟以上的纪录片或专题片。

2005年中国黄河电视台《人证》 7 .自办栏目

2005年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 社教专题

承担教育、教化功能,强调寓教于乐,雅俗共赏。

有较强的文学性、抒情性和哲理性。 1.自办栏目

要求自办栏目时间在一年以上,栏目定位准确,内容翔实,主持人风格独特。 时间在15分钟(含15分钟)以上。 2005年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 扬州电视台《记者观察》《关注》 2.短纪录片

15分钟以内,单片《人证》

时效性不强,艺术性强,用事实说话。

人物、事件、风光、历史、文化,题材广泛。 《窑工情怀》、《警魂》等。

《劫后》超过15分,属长纪录片。

四、网络新闻类

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像、音响、动画等手段,借助网络技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报道。

反应快、更新快、传播快、超文本特性。

超文本:信息形式以多媒体形式存在。

通过超链接使信息之间产生联系。 解构传统形式、文本千姿百态。

教材277页《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现场报道》

优秀新闻作品基本标准

1.导向正确性

舆论导向是否正确是衡量新闻作品优劣的政治标准,只有舆论导向正确的新闻作品才可能成为优秀作品,这是前提。 具体为:

(1)是否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是否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是否做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并对群众现实生活中折射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加以正确的引导;

(3)是否体现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批评报道尺度把握是否得当。 案例1:

一个广播作品,讲的是一个农村渡口,小船改成大船后收费,村民情绪非常激动,一个农民的同期声说,“一定把事情往大了整,往大了整,就有人管了”。这样的话可能会很生活,很真实,但导向有问题,不是媒体要传播的主流。 案例2:

一个作品采访一个老太太逐家逐户收党费,邻居说,大娘,我爷爷生病了,这个老太太说,“别管他,等我收完党费再说。”人都病倒了,还在那收党费,视生命于不顾,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 一等奖评导向,二等奖评质量,三等奖评衡向。

创优作品,导向不能出现丝毫杂音 2.题材价值性 新闻价值的判断:

重要性:事实反映内容越重要,新闻价值越大。

显著性:事实所涉及的人知名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时效性:事实是否新鲜,报道是否及时。

接近性:事实和受众在地理上、心理上或者是利益上越

接近,新闻价值就越大。 趣味性:重要性、显著性更为重要。

衡量一件优秀作品的价值:

(1)是否反映重大的客观事实

非典、地震、奥运、国庆60周年等。

(2)能否揭示深刻的精神内涵

《县委书记焦裕禄》是中国新闻史上标志性的新闻精品。产生于六十年代,但其揭示的精神内涵,超越时代,产生了教育几代人的巨大作用。

新闻信息可以分为显态信息和隐态信息

显信息是指报道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周围事物的联系以及来龙去脉方面的事实。

潜信息是由显信息折射出来的信息,包括倾向、诱导、审美等内容。能否运用好潜信息,直接影响新闻作品的主题深度和传播效果。

《国庆节,中英街国旗高悬》

1999年新中国建国50周年的北京,平安大道贯通、现代化的西直门东四环通车、地铁8号线正式运行,这是显态信息,隐态信息是党和政府解决首都交通难的决心之大,传递的精神是,北京这个现代化大都市正在快速步入国际化大都市行列。

3.内容准确性

每报道一件事实,每宣传一个人物,每提出 一个观点,每阐述一个道理,都要真实、准确。

读的字词要音准、用的词语要义准。 个别词意义不确切

某报送评弄虚作假。获奖节目是假新闻的也有。局部的失实也不允许。

4.手法创新性

只要有一点出新就可以。

创意、角度、开头、结构、语言、镜头、特技 《济南交警塑造新形象》表现手法新。 《人证》画面艺术性、理性、冷静。 《老外眼中的计划生育》角度新。

有专家曾说过:

一流媒体站在生活前沿,引导生活; 二流媒体站在生活之中,推动生活; 三流媒体站在生活之后,指责生活。

思想是引导生活的源泉,

要办有思想的广播、有思想的电视。 优秀新闻作品创作理念

1.人的主题

千百年来,哲学家,艺术家一直都在探索,人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人、人的命运永远是广播电视专题的主题。《人证》《好医生华益慰》《被遗忘的村落》《台湾政经人物祖地行》等,凸显的都是人,人的精神、人的性格气质,人物命运扣人心弦。

《唐山大地震》也是突出人,人的命运、人的情感,催人泪下。 2.细节化展现

广播电视应该与生活枝枝覆盖,叶叶相通。

专题中的人物绝大部分是名不见经传的平常百姓。

应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抓取其生动的、能体现性格、彰显人格魅力的细节。

《煤之痛》《入世五年大豆遇险》《窑工情怀》

贴近感、认同感、震撼力。

3.情感意识

《好医生华益慰》《人证》,对真情的呼唤。

情感是电视专题创作的核心,也是创作者与观众彼此信仰的基础。

4.文化意识

电视专题,也被称为时代的立体档案,历史的备忘录,它不仅仅是现实生活的窗口,也是最生动的历史文化载体。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让作品成为的文化代表。

《这里是北京》 5 .思辨意识

如何让作品不用轻如鸿毛来形容,只有蕴含着发人深思的思辨色彩和哲理意味,才会让它具有泰山般的重量。

《煤之痛》

6 .审美意识

高品格的电视文化应该是纪录普通人生活中的勇气和坚强,是那种建立在智慧和力量之上的美丽和幸福。 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等。 《聆听中国风》《咱们的诗人毛泽东》艺术美

优秀新闻作品创作方向

1.在“大”上下功夫

主题开掘要深

《煤之痛》《咱们的诗人毛泽东》 要有全局意识、纵深意识、时代意识。

形象一点说就是要:站在天上命题,落在地上采访。

2.在“新”上用力

出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艺术贵在创新。 题材、角度、表现。

《济南交警塑造新形象》表现手法、角度新。

3.在“特”上选材

与众不同、独特。除题材外,音响效果、节目包装、背景资料运用等,也可以找到独特之处。 《人证》《这里是北京》《的诗人毛泽东咱们》

有一个选题比较独特,2010-8-17《扬州晚报》报道,“墨西哥湾堵漏,采用姜堰农民方案?”

4.在“小”处落笔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角度,小视角落笔。小角度就象细节一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由小角度扩展出大视野。以小见大。 做到:硬题软做、大题小做、小题大做。 《国庆节,中英街国旗高悬》

5.在“精”上做文章

精良是广播电视作品的基本要求,不要怕麻烦,反复打磨,才会出好作品。《聆听中国风》

6.在“情”上打动人

情感是人类心灵最柔软的、最美好的东西,最容易被触动的地方,想抓住观众

的心,一定要以情感人。

动人心者先动情 《人证》《好医生华益慰》《警魂》《窑工情怀》

《朝闻天下》2010-8-12,舟曲泥石流灾害,一个青年农民自发组织救援,非常感人,令人落泪。

新闻也可以有情,是用事实传递的真情,更感人。

推荐第4篇:新闻评论作品3

不要配合恐怖分子传播仇恨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3月03日 01 版)

无法理解,怎么能忍心对那么多无辜的平民下手;无法理解,罪恶的刀怎么忍心砍向老人和孩子;无法理解,怎样极端的仇恨才让屠杀者这么丧心病狂——这是许多人看到昆明血案的照片和新闻后愤怒的追问。是的,这就是恐怖主义的特征:暴徒用我们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残暴、对无辜平民的疯狂杀戮向社会输入恐惧、制造恐怖和传播仇恨。

面对这血腥的屠杀,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根本无法抑制住内心强烈的愤怒,都有一种想说点什么、想做点什么来表达愤怒的冲动。这时候,我们需要警惕自己内心的愤怒感和仇恨感,不要滑向恐怖分子所希望达到的效果。舆论应该选择理性的克制,不要配合恐怖分子去传播他们想制造的仇恨。

昆明市民在表达愤怒的同时,还在用爱心弥补暴行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巨痛,有人去广场献花,有人排队献血,有人去医院看望伤者,有人去捐款。千里之外对灾难感同身受的我们,应该怎么表达正义的愤怒感呢? 当然应该谴责制造这起暴力恐怖事件的分裂势力,谴责屠杀平民的恐怖主义。这种谴责虽然听起来没有直接的用处,却是基本的是非。这样的基本常识和是非,强调一万遍也不为过,这是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在面对罪恶时应有的责任,我们没有权利保持沉默。一个人的谴责听起来无力,但数千万人、十几亿人的谴责,就能汇聚成对社会底线和共识价值观的捍卫和强化。

不过,这种指责应该指向具体实施恐怖行径的施暴者,指向策划暴行的恐怖组织,而不应该标签化地将矛头指向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将一个民族和地区当成我们的敌人,从而激起民族的对立和区域的对抗。分裂势力的恐怖暴行血迹斑斑,新疆人民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他们也对这些惨无人道的暴徒深恶痛绝。

还有,我们应该无视网络上个别人为暴徒暴行辩护的声音,否则,就等于放大了这种声音。这些极端声音在舆论场中并不具有代表性——无论怎样的悲剧和血案,这种极端声音都会跳出来,无视罪恶而高谈阔论分析其后的社会原因。对待恐怖主义,社会需要凝聚共识,而不必因为小分歧彼此撕咬,使恐怖主义在杀戮生命、破坏稳定的同时,还带来阶层情感的撕裂。

当然,我们也应该拒绝使用“报复社会”这样的字眼去描述血案,避免进入恐怖主义的逻辑。“报复”这样的字眼正是恐怖主义所希望使用的:自以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就可以去屠杀平民报复社会。暴徒与“报复”毫无关系,就是恐怖主义可耻的屠杀。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表达愤怒,但不要传播仇恨。不要沉浸在“代表正义消灭你”的优越感在网络上发泄仇恨,这只会传播戾气和仇恨。这也是恐怖分子所希望看到的,用恐怖煽起仇恨,在集体对抗的仇恨中走向混乱。被愤怒感主宰的我们,很容易认为我们怎么骂、怎么发泄、怎么对待“某个想象中的敌人”都是正当的,这极易滑向与恐怖主义一致的极端逻辑。公众越是正义凛然慷慨激昂的时候,越需要一种冷静的能量。

严惩暴恐犯罪,保障人民安全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02日 01 版)

3月1日,正当全国人民喜迎两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之际,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十余名蒙面歹徒手持利刃,砍杀无辜群众,截至2日1时,已经造成28人遇难,113人受伤。这一丧心病狂的暴行,是赤裸裸的暴力恐怖犯罪,极大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治受伤群众,依法严惩暴恐分子。

残忍的手段,血腥的暴行,令人发指的恐怖犯罪,让无辜生命骤然消逝,使数十个家庭坠入深渊,造成永难弥合的心灵创伤。暴恐分子所挑战的,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秩序、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其疯狂残暴的行径,是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决不能容忍的。“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侦破案件,依法从严惩处暴恐分子,坚决将其嚣张气焰打下去”,“精心做好受伤和遇难群众的救治、善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表达了党和政府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坚决维护人民安全的鲜明态度和坚决惩治暴力恐怖犯罪、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决心。

文明底线不容挑战,法律尊严不容亵渎。暴力恐怖犯罪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类道义,手段残忍,危害极大,对这样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决不能手软,要坚决打击、严厉制裁。血腥暴行也警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出现一起,就打掉一起;露头就打,严打狠打。无论是谁,只要是触犯了法律,只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要坚决依法处理。对于那些胆敢以身试法、搞暴力恐怖活动的犯罪分子,要依法从严惩治,绝不姑息,绝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有力维护社会稳定、捍卫法律尊严。

暴力恐怖,法无可赦;伤害无辜,天理难容。无辜群众的鲜血,染红了平和安宁的春城,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们与春城昆明在一起!”“愿逝者安息,伤者平安”……互联网上,人们共同谴责暴力,呼吁严惩凶手;案件现场,无数普通人积极协助警方制服歹徒,抢救受伤群众。警民携手构筑起打击暴力犯罪、捍卫社会安宁的铜墙铁壁。这一切充分说明,打击暴力犯罪,13亿人同仇敌忾;维护团结稳定,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乘势而上前景可期,人民群众渴盼在和谐稳定的环境里,创造更好的生活、更美的未来。暴恐分子针对平民制造血腥与恐怖,正如群众所言“唤醒了人们心中的正义与力量”,坚定了人们捍卫社会稳定的信念;党和政府打击暴力恐怖行为的坚强决心,更增强了人们维护和谐安宁的信心。迅速行动起来,以雷霆手段和有力措施,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我们就一定能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人民的幸福安宁编织起牢不可破的安全之网。

无惧暴恐威胁,不必“谈疆色变”

2014年03月0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社会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新疆,给广大维族同胞都贴上“疑似暴恐分子”的标签。弥合裂痕、抵抗分裂,应当从人性出发构建共识。

3月1日晚9时20分,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据新华社报道,事发现场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案件发生后,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政法机关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侦破案件,依法从严惩处暴恐分子,坚决将其嚣张气焰打下去。李克强也对处置工作作出批示,孟建柱率工作组连夜赶赴昆明。

任何残害无辜平民的暴恐行为,都应遭受最严厉的谴责,都应用“铁的手腕”依法予以打击、惩处。接下来,希望公安部门全力追捕在逃分子,揪出幕后主持者、策划者,将其一网打尽。

这次事件发生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政治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借机扩大影响,制造恐惧气氛,煽动民族仇恨,不但为其分裂主义主张造势,还要利用人们的恐慌心理制造族群分裂。

对付东伊运等“三股势力”,既是一场反恐特种作战,更是一场心理战。不让分裂势力达到目的,最重要的是“攻心”,要积极面对,让“涉疆问题”脱敏,正本清源,社会不必“谈疆色变”。

在以往,分裂势力制造的暴恐事件都是高度敏感议题,既牵扯主权问题,又涉及民族问题,往往是难以触碰的禁区。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暴恐袭击从去年开始已经不再局限于新疆一地。网络的发达也让暴恐事件一旦发生,天下皆知。

昨日,中青舆情监测室发布“昆明3.1恐怖事件”舆情报告,“截至2日6时30分至10点,相关舆情总数共105万篇,其中微博占90.9%,累计参与讨论人数已超过100万人”。这还只是几个小时的数据,全天下来,可想而知。

分裂势力制造的暴恐事件事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各方需要找到更多解决方案,形成更多“反恐共识”,铲除分裂势力存在的根基。

但是,公众也不要因为这一事件而“谈疆色变”。昨日,新疆方面也呼吁,不要给暴恐分子冠以“新疆暴徒”。大家不要因为发生了暴恐事件,就戴着“有色眼镜”看新疆,给广大维族同胞都贴上“疑似暴恐分子”的标签。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维族同胞那里,暴恐分子也同样不得人心。

事件发生后,很多维族同胞也在微博上发言,为昆明无辜伤亡同胞默哀、祈福,他们也呼吁,“请不要把对恐怖分子的愤怒,扭曲成对一个民族的恐惧和隔膜,谩骂和敌视,那正是暴恐分子想要的效果。”

消除社会恐慌心理,需要坦诚、公开、透明。这既需要官方在微博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声,如@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喀什发布均及时做出反应,也需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用理性、真实、客观的报道,让民众分清事实与想象。

恐怖分子越嚣张,越希望社会混乱,那么,弥合裂痕、抵抗分裂,就越应当从人性出发构建共识。面对昆明这一夜,没有民族分别、信仰分别、地域分别,只有人类与非人类的区别。

[社论]昆明恐怖袭击:这是反人类的暴行!

日期:[2014年3月3日]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

[南方都市报]

恐怖袭击!

2014年3月1日21时许,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人来人往,一如往常的忙碌,一场猝不及防的血腥屠杀就这样骤然上演,是的,这是屠杀!这是反人类的暴行!十余名蒙面暴徒统一着装、持械冲入人群,挥刀疯狂砍杀无辜者,令手无寸铁的平民,瞬时间面临最凶残的攻击、杀戮与人身威胁。截至3月2日6时,事件已造成29人死上百人伤。

案发后第一时间,凶案现场的信息便通过互联网得以传播。这种针对平民发起的武装攻击,其残暴源自力量的不对等,更因为人之为人的底线被残忍地突破、践踏。不特定人群的平静生活根本无以抵御这样丧心病狂的屠戮,以伤害平民生命、制造社会恐慌为目的的反人类暴行,令人发指,令人震惊和愤怒,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其开脱,这样的反人类暴行绝无可能得到宽恕。

恐怖袭击之所以人神共诛,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其所作所为辩解,是因为他们所戕害的生命,是最不特定的人群,是无辜者,他们所希望达至的目的,是最恶意的戕害、杀戮,和造成社会恐慌,而他们所试图通过暴力、血腥来营造的那种恐怖与肃杀,绝无可能得逞。

恐怖袭击是对国家、社会乃至人类的宣战,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越来越多的人会在恐惧、愤怒、悲伤之余追问,究竟是谁、为了什么而对平民施以如此反人类暴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要求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侦破,依法从严惩处暴恐分子,坚决将其嚣张气焰打下去。昆明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信息称,昆明“3·01”事件事发现场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恐怖袭击发生时,警方现场击毙5名暴徒,其余暴徒则正在被围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3月1日发表声明,以最强烈的言辞谴责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令人震惊的袭击平民事件,他表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杀害无辜平民的行径开脱,事件的肇事者应当被绳之以法。

我们对遇难者表达哀悼,愿他们安息,尽管这份哀伤显得无力。于在这场猝不及防的恐怖袭击中丧生的同胞而言,活着的人几乎都是幸存者,因为暴力所指向的,从始至终都是所有人,人们必须选择站在一起,选择坚强地直面和迎击,几无退路可言。

我们也希望伤者平安,身心得以尽快康复,亲历、目睹这一场杀戮所带来的伤痛记忆,靠什么抚平,又用什么来慰藉,需要整个社会更深入、痛切的共同讨论。哪些疏漏亟须补上,在面临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的自救与互助。在人类社会共同迎战恐怖主义的层面,更需要通力协作,越是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准备的反人类袭击,就越是凸显治安工作的重要,美国9·11事件之后的世界各国,对恐怖主义的预防、监测及至打击,需要更多地共享信息、技术乃至治理的思路。包括北爱尔兰、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分裂势力、极端组织,近些年来选择放弃恐怖主义的立场与手段,回归和平、理性的平台去表达和沟通。这同样在告诫仍然抱有极端反人类主张与行为方式的力量,恐怖主义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公敌、公愤,永远不可能得到丝毫同情、理解,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宗教以及文明,会宣扬或支持暴力。

我们更呼吁公众,越是在这样紧急、危难的关头越要抱持坚强。这份坚强,包括亲者忍住悲痛所迸发出的力量,也包括社会在面对暴力威胁、面对人为灾祸时的团结一致,更包括族群之间最亟须的那份冷静与理性。不将部分暴徒等同于整个宗教或是族群,不将暴徒丧心病狂的行径等同于特定宗教或是族群的主张,不将对暴力的还击扩大成对某一族群、宗教的歧视、隔膜与敌意,它们不一样,而且有天壤之别。这原本就是最客观的事实,却也是恐怖分子大费周章、不惜以暴力和血腥铺路所企图达到的混淆与混乱。他们的这种企图,不能得逞,也不会得逞。

推荐第5篇: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综合模拟试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属于(c) a.通讯

b.现场新闻 c.人物新闻 d.评述新闻

2.《从邮局的变化看》一文导语属于(d) a.设问式 b.引语式 c.直叙式 d.对比式

3.《滦河水向天津奔来》一文安排结构的依据是(b)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时空顺序 d.纵横结合

4.《抢菜记》一文结尾的特色体现在( d) a.总结评述 b.紧扣主题 c.尾笔点睛 d.设置悬念

5.《祁连北的旅行》选自(c ) a.《萍踪忆语》 b.《萍踪寄语》 c.《中国西北角》 d.《范长江文集》

6.《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一文的作者是( c) a.邓拓 b.范敬宜 c.毛泽东 d.刘少奇

7.《上海严寒》一文的导语最鲜明的特色是(d ) a.引用 b.对比 c.评述 d.描写

8.《京郊出现科学热》一文深化主体的方法是(c ) a.笔尾点睛 b.开篇点题 c.前后呼应

d.运用背景材料 9.《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一篇(c ) a.事件新闻 b.背景报道 c.新闻素描 d.新闻特写

10.《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一篇( d) a.通讯 b.评述 c.特写 d.消息

11.《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的主要特点是(c ) a.言简意赅,情真意切 b.表达真切,语言生动 c.有评有述,评述结合 d.用事实说话

12.《抢菜记》一文运用的采访手段是(b ) a.现场采访 b.现场观察 c.追踪采访 d.隐性采访

13.下列新闻属于国际新闻的是( d) a.《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b.《别了,司徒雷登》 c.《京郊出现科学热》

d.《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14.《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指(d ) a.港督别名 b.港口别名 c.港口专用桥名 d.英国皇家游轮名

15.《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篇(a ) a.消息

b.新闻评述 c.新闻特写 d.现场新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对新闻综合性分析的几种方式是(a b c d )

a.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

b.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

c.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

d.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e.分析一篇新闻作品 17.调查性报道的种类包括( c d )

a.多项揭丑式

b.全面揭丑式

c.单项揭丑式

d.综合分析式

e.全面分析式

18.在分析新闻作品的细节描写时,要注意(a b c e )

a.细节应真实典型

b.细节能说明问题

c.细节能反映事物的特征

d.细节应生动感人

e.细节描写要文笔简洁

19.《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中对比手法的作用是( a b )

a.抓住矛盾

b.揭示症结

c.表达观点

d.表明态度

e.体现问题的严重

20.《写在绢帕上的诗》一文中,邓拓的诗在结构上的作用是(c d )

a.以诗来扣题

b.以诗来展开情节

c.以诗来串联时空

d.以诗为线索来谋篇布局

e.以诗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1.新闻作品研究的客观性是怎么体现的? 答:客观是指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作品是不以研究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研究者对新闻作品的分析、判断、联想,必须以新闻作品为基础,而不可离开新闻作品 这个客观条件,毫无根据的信口开河。 22.新闻作品研究中的“经验论”倾向是如何表现的? 答:在新闻作品研究中,“经验论”轻视新闻写作和研究规律,否认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定式,认定“新闻无学”,“分析新闻没有必要”,“上级说好就好,上级说坏就坏”,认为 “不学新闻照样懂新闻”,把局部的,一知半解的经验当作普遍规律。如此等等,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不能帮助读者正确的分析、评价研究新闻作品。 23.结合《英雄登上地球之巅》,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中国登山队员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意义和影响?

答:通讯《英雄登上地球之巅》报道了1960年5月25日我国登山健儿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英雄事迹。这在当时是一件震惊国内外的新闻。中国登山队员凭借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了人类登山史上几十年来没能突破的复杂难关,从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我国的登山健儿登上了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同时也证明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24.结合《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指出焦裕禄的性格特点和写作特色? 答: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通过具体的材料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充分展示了焦裕禄作为党的优秀于部的光辉形象:坚强的党性、革命的胆略、艰苦相素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人物通讯要善于从矛盾冲突中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常常能更鲜明地表现出内心世界。先进人物的思想品格、英雄模范的精神风貌只有在矛盾冲突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和具体显现。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写焦裕禄时,注意通过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写了这位英雄人物在兰考县一年半所经历的三个方面的斗争:一是与严重的自然灾害内涝、风沙、盐碱做斗争;二是同干部中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的错误思想做斗争;三是同自己的病痛做斗争。

文章正是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显示出焦裕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的革命性格。人物思想在矛盾冲突激烈的时间、地点最容易显现出来,把先进人物放在矛盾斗争中写,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来揭示人物思想,能够使文章波澜起伏、精彩纷呈、跌宕有致、引人人胜。 25.举例说明对比手法在《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一文中的作用? 答:《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 文主要运用了事实对比、数字对比两种对比手法,其作用就是抓住矛盾、揭示症结。

事实对比主要体现在生产、调拨、批发部门都强调火柴是在增产、增销,零售部门却出现火柴脱销的局面,这就存在着明显的事实差距,必然有一方提供的事实不准确。

数字对比主要体现在账面上的数字与实际调拨、发放的火柴数的对比。比如在文中“零售部门的同志反映” 这个小标题部分,就存在明显的数字对比,公司统计科的同志说:“我们调进火柴的比重,占全市的百分之三十,如果说是增长百分之三十七点八,那我们今年头四个月就得调进3204件,而实际只调人2086件,差了一大截呀!”

通过事实对比与数字对比,记者抓住了生产部门火柴的增产与市面上火柴的脱销、账面上调拨火柴数的增长与实际下拨火柴数的减少之间的矛盾。通过这种一边市场上火柴脱销,一边仓库里火柴睡觉的对比,问题的症结也就被揭示出来:火柴脱销是人为造成的紧张局面,是我们的工作未落到实处,并由此得出经营作风有待改进的结论。可见,对比手法的使用,起到了抓住矛盾、揭示症结的作用。

五、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

26、分析《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的特色。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虚实结合,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

「共同社北京1979年12月7日电」(特派记者松尾)“啊,新娘子,让我看看你的脸蛋吧!” 正在中国访问的大平首相夫人大平志华子,7日下午访问了北京动物园,看望赠送给日本的熊猫“欢欢”。

因为日本首相夫人要来参观,所以熊猫房的周围,在夫人到达前三十分钟就挤满了中国孩子。“欢欢”由屋内走到外面的运动场上,注视着这么多人,背朝着大平首相夫人,久久安静不下来。

陪同参观的邓小平副总理的夫人卓琳笑容满面地说:“‘欢欢’还害羞呢!” 首相夫人说:“日本人在等待‘欢欢’的到来。” 可能是理解了首相夫人的话,“欢欢” 终于把脸转了过来,夫人非常高兴,说:“多么可爱啊。”并且眯着眼睛说:“今后务必生个小熊猫。” 约十分钟后,在向“欢欢”告别时,卓琳夫人问道:“新娘子,长得怎么样?” 志华于夫人深深地点了一下头说:“好极了。” 据北京动物园业务组长曾建珠说:“‘欢欢’何时去日本,还未定。冷倒不在乎,安排好专机就可以去。”“欢欢” 嫁给上野动物园的“康康” 的日子不远了.答:一条意义深远的外事新闻 这是一则关于中日关系的外事新闻。记者抓取现场活动瞬间情景,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表现得十分传神而细腻。 导语直接引用了大平夫人富有人情味的话语,其后的叙述完全由此展开,无论是引用大平夫人和卓琳的对话,还是描写“欢欢” 的出来与转身,都注意了体现人情趣味。这样情趣盎然的现场新闻,自然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新闻在传递审美价值的同时,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自然得到体现。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感染。如改成:“大平首相的夫人大平志华子,今天下午由邓小平副总理的夫人卓琳陪同,到北京国家动物园观赏中国人民的礼物——大熊猫‘欢欢’首相夫人希望’欢欢’在日本传播友谊的种子。”显然,索然寡味。 采用拟人化手法,把呆板、单调的事实,写得真实、动人、亲切,而且激发了读者对熊猫“欢欢” 的喜爱之情。本文重视现场描写、现场对话,少过程叙述的写作特色,值得借鉴。 总之,这篇新闻的成功之处在于其传神、含蓄的笔法。

综合模拟试题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上海严寒》一文的表现特色为( d )

a.高屋建瓴,纵览全局

b.盎趣横生,活泼清新

c.盎趣横生,活泼清新

d.用事实说话

2.《京郊出现科学热》的新闻主体是(d

a.廉教授的回忆

b.廉教授的直接表述

c.廉教授的工作现场

d.廉教授一周的工作日程

3.《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是一篇(c)

a.事件通讯

b.人物通讯

c.体育快讯

d.经验通讯

4.著《中国救荒史》的作者是著名记者(a

a.邓拓

b.范长江

c.胡乔木

d.孟秋江

5.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现场报道的是(c

a.《上海严寒》

b.《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c.《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

d.《夜宿车马店》

6.《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一文的作者是(b

a.金凤

b.郭玲春

c.邓拓

d.范长江

7.成功的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的作品是(b)

a.《菜价追踪》

b.《从邮局看变化》

c.《醒来,铜陵!》

d.《“飞天”凌空》

8.《抢菜记》是一篇(d

a.背景新闻

b.经济新闻

c.社会新闻

d.现场新闻

9.《好啊!诚实永存》一文的结构特点是(c

a.穿插大量背景材料

b.按时空顺序安排结构

c.段落简短,节奏感强

d.安排有序,层次分明

10.《分清主流和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是一篇( d)

a.消息

b.通讯

c.特稿

d.新闻述评

11.《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一文的主要特点体现在(a

a.散文式的结构

b.鲜明的时代感

c.语言、文风的独特

d.人物、时间的特殊

12.《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具有强烈的(d)

a.重要性

b.接近性

c.趣味性

d.时效性 13.《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的叙事特色是(d )

a.绘声绘色、形象生动

b.结尾画龙点睛、富有深意

c.立意巧妙、题材新颖

d.背景与材料紧密结合

14.《经济学家赶集》反映的年代是20世纪(c

a.70年代初

b.70年代末 c.80年代初 d.80年代末 15.下列运用了对比式导语的作品是( b)

a.《上海严寒》

b.《从邮局看变化》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小城风光迷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一厘线”精神》中主要使用的表现手法是(a c )

a.叙述

b.说明

c.议论

d.抒情

e.描写

17.《并非鱼草之争》结构上的特点是(a b c )

a.层层深入

b.由表及里

c.采用递进式结构

d.采用并列式结构

e.开篇即设悬念

18.《夜宿车马店》一文的特色主要式(b c e )

a.文字优美

b.精心选材

c.巧妙构思

d.笔法轻松

e.多侧面、多方位地表现主题 19.《访“葡萄常”》的写作技巧是(c d )

a.小中见大

b.视角独特

c.因人写事

d.缘事写人

e.具体生动

20.《春夜》在写领袖人物时的写作特色是(a c d e)

a.另辟蹊径

b.描述简洁

c.独具匠心

d.不落俗套

e.别开生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1.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大体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

答: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体现于整个过程,大体可以从感性与理性、共性与个性、主观性与客观性、运用多种思维形式等几个方面来说明。

(1)感性与理性。研究新闻作品包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就是对新闻作品的阅读,从其形式到内容的直接印象的具体感受阶段。理性认识阶段就是对新闻作品的分析、评判的阶段。二者辩证统一,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渗透。

(2)个性与共性。个性就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又鲜明的特性。共性就是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体。新闻作品也同样如此,它既具有新闻报道真实、客观、新颖诸共性而区别于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公文等其他文章样式。同时,每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新闻作品只有共性,没有个性,那么新闻报道就会陷人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僵化模式。

(3) 主观性与客观性。研究新闻作品,不言而喻,它必须要有客观条件——新闻作品,还要有主观条件——研究者本身的各方面的修养。这就说明研究新闻作品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我们在新闻作品研究活动中,一定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才能对新闻作品做出确切的评价。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应力求对新闻作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正确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传播意图及其社会影响等等。我们应力求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4)运用多种思维。知识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细,作品越来越个性,这就需要我们适应时代发展,尝试从多种角度来研究新闻作品。

22.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从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2)从作品中人与事的特殊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3)从表现形式的求新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4)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23.分析《华美窗帷的后面》一文的中心思想。 答:《华美窗帷的后面》一文通过对作者在伦敦居住时,结识的三个小人物的生活境遇的描写,揭示了华美窗帷后面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脓疮”;一切并不像资本家所描绘的那样是人间天堂,使人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华美窗帷掩盖下的社会现实。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24.简析《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一文中,导语的写作特色。

答:白色新闻中出色的导语就是写出感情,写出特点,以引起更多读者怀念。新华社记者郭春玲在《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的导语中写道:“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记者以现场描写作导语,把读者带入肃穆的会场,情景交融,又巧妙地揉进了新闻要素。 25.谈谈《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一文数据的运用。

答:此文从导语开始,几乎处处有数字,用具体的数字支撑可以体现作者严谨的态度和新闻的真实性。数字的不断增长变化体现了候鸟保护区的成就,数字的运用便于受众了解,且增强权威性和可信度。

五、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 26.分析《“老报童” 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特色。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虚实结合,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老报童” 罗伊去世了

[美]尼尔?夏思

罗伊?迈尔斯的追悼会将于星期一举行。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他是 帕由新闻》大楼附近的一个近乎传奇式的人物,也是不管年岁多大都被人叫作报童的那号人当中的仅存者之

《自由新闻》的一整代记者、编辑和其他职员都只知道他的名字叫“罗伊”的迈尔斯先生,本星期早些时候在他度过一生最后几年的疗养所中死去,终年六十七岁。

直到几个月以前,由于健康状况恶化而终于无法撑持下去为止,他一直把《纽约时报》和其他外埠报纸送到订户桌上,并且在《自由新闻》大楼外的人行道上叫卖上述报纸和《底特律新闻》。

去年有一个月他尝试了一下退休的滋味,但不久又重操卖报的旧业。 他双目几乎失明,戴着一副象定量酒杯的底那样厚的眼镜,要把头往后仰起才能看得见东西。 他形容枯稿,白发苍苍,体弱多病,吃力地背着笨重的帆布报兜,背带深深勒进瘦削的肩头。然而,在他衰弱的外貌下,却隐藏着强烈的自立精神。他对工作极为认真,也能滔滔不绝地神聊一气。“罗伊,你今天于得怎么样啊?” 一位打算买报的顾客会这样招呼他。 “要买份时报?” 他会这样回答,声音粗得象是从沙石上崩出来的一样刮耳。

有一次,罗伊从《自由新闻》的电梯上走下来,正好赶上采编人员在那里开会。也许是由于他视力不佳,也许是由于他脾气倔强,反正他把报纸分发给了在场的记者。会议只好中断,直到罗伊把报纸分完。

“两毛五?” 一个记者有一次在罗伊对他说了《芝加哥论坛报》的价钱以后提出了抗议。“见鬼,罗伊,我花一毛五就能买到一份。” “是喽,不过你得上芝加哥去。”

有些记者在收报费的日子没有钱付款就躲着罗伊,这是大伙都知道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因为罗伊瞎得很厉害。只要订户的位子上有人坐着,他就去摧讨,不管那人是谁。有一次罗伊误把一个女记者当作一个长着胡子的男记者,因为他往常就是坐在那张桌子后边的。 还有一个记者在刚参加《自由新闻》工作的时候,发现他桌上每天都有一份《纽约时报》,感到很诧异,但他以为这是由于工作需要而发给他的。然而到了月底,他终于发现这是怎么回事。“一共六块二毛五。” 罗伊粗声粗气地对他说。

罗伊死后留一卜一个女儿,德乐勒斯?塔尔曼夫人,还有一个姊妹和一个孙儿。追悼会将于星期一午后二时在红河区西杰弗逊街10783号格尔巴赫殡仪馆举行。他将安葬在河景区费思代尔公墓。 答:

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记者用简洁的文笔,勾勒出了一位常年卖报、生活艰辛且倔犟认真的老人形象。“他双目几乎失明,戴着一副象定量酒杯的底那样厚的眼镜”,“形容枯槁,白发苍苍,体弱多病,吃力地背着笨重的帆布报兜,背带深深勒进削瘦的肩头”。记者为读者勾画的是一个在衰弱的外貌下,却隐藏着强烈的自立精神的67岁老人。为了表现这位老人的性格特征,记者又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小镜头,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报童” 罗伊的艰辛忙碌,又充满自尊、自立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刻在读者心中。人们从“老报童”奔波一生的凄凉晚景中引起诸多联想。

文中三次运用了人物对话,极富人物个性,如他的“粗声粗气” 和直奔主题的回答:“要买价时报,”。“是唆,不过你得L芝加哥去。”“一共六块二毛五”显示了他的职业性语言和认真执着的性格。

人物不同的经历、职业、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形象和气质方面各自独具特色。记者在表现人物时,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人物形象和气质的个性特点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现人物“非它莫属” 的个性特征。这篇特写为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一个” 的“老报童” 罗伊的个性特征。 综合模拟试题 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是(c) a.《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b.《共产党刘胡兰慷慨就义》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别了,“不列颠尼亚”》

2.下列属于有关外事活动的动态新闻是(c ) a.《枫桥兴会扶桑客 子夜锺鸣百又八》 b.《相思正是吐黄时》

c.《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d.《并非鱼草之争》

3.“许海峰今年27岁,是安徽省供销社的职员”这句话是一篇体育快讯中的(b ) a.导语 b.背景 c.结尾

d.新闻由头

4.下列运用了对比式导语的作品是(c ) a.《上海严寒》

b.《从邮局看变化》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小城风光迷人》

5.结尾有背景材料的消息是(d ) a.《抢菜记》

b.《一厘钱精神》 c.《经济学家赶集》

d.《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6.《春夜》中景物描写的特色是(d ) a.渲染气氛 b.烘托人物 c.客观描写

d.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7.《“妈妈教我放鸭子”》一文中“矮禾经不起鸭子拖,禾密过不了麻鸭婆”属于( b) a.俗语 b.民谚 c.歇后语 d.民间传说 8.《“一厘钱”精神》是一篇(b ) a.人物通讯 b.工作通讯 c.经验通讯 d.事件通讯

9.《春夜》的语言特色是( d) a.生动朴实 b.平易动人 c.幽默风趣 d.优美清新

10.通讯《并非鱼草之争》说明主题的方式是( c) a.边破边立 b.欲扬先抑 c.正反结合说明 d.用事实说话

11.《相思正是吐黄时》一文采用的散文笔法是(b) a.借景抒情 b.托物寄怀 c.以物论理 d.托物言志

12.《水城威尼斯》的作者是( b) a.邓拓 b.穆青 c.范长江 d.胡乔木

13.《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体裁是(c ) a.工作通讯 b.经验通讯 c.事件通讯 d.人物采访

14.《飞天凌空》是一篇(c ) a.人物消息 b.人物专访 c.人物特写 d.人物通讯

15.《水城威尼斯》是一篇(a ) a.风貌通讯 b.事件通讯 c.工作通讯 d.经验通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下面关于《小城风光更迷人》的表述,正确的是(bcde ) a.这是一则事件通讯

b.这篇通讯报道的是四川乐山五通桥的一次端阳龙盘盛会 c.这篇通讯在很多部分运用了现场感很强的表现手法 d.本文的语言凝练生动,简洁而又传神

e.关于“三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的文字,属于细节描写 17.《“飞天”凌空》一文中采用修辞方法的作用是(b c d

) a.调动记者丰富的想象力

b.增强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 c.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使文章有起有伏

e.增强作品的可读性、趣味性

18.《彭德怀印象》一文表现的彭德怀的崇高品质是( a c)

a.平易近人 b.淡泊宁静 c.艰苦奋斗 d.谦虚谨慎 e.耿直诚实

19.下列新闻作品由美国记者采写的有(a c d e ) a.《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b.《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c.《日本签字投降》

d.《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 e.《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

20.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下列属于双线式结构的新闻作品是(b e ) a.《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b.《世界最佳急诊室》

c.《断电使纽约陷入一片黑暗》 d.《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 e.《奥斯威幸没有新闻可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1.试述新闻作品研究中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关系?

答:新闻作品研究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活动,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首先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读者对作品的认识是先有感性,然后才发展为理性。作品的本质是通过多方面的现象表现出来的,不透过作品的现象,就无法把握作品的本质。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对作品中的事实还停留在片断的、分散的、表面的认识阶段时,对作品的分析不可能有什么深切的感受,只有经过认真思考,将那些片断的、分散的、表面的印象集中起来,加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补充、丰富,并在自己的头脑里获得再现时,才能对作品所揭示的内涵有比较全面、深切的感受,从而达到理解与感受的统一,真正把握作品的本质。其次表现于它们的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难免有感性认识的东西。 22.试述新闻作品研究中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关系? 答:分析新闻作品要从个别具体作品中探索新闻采写的普遍规律,从而提高新闻实践的能力。在分析过程中,离不开认识事物的一般原理?从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亦既由个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到个性。由于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人们可以通过把握个别典型,从中找出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一般。个性,就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鲜明的特性。个性最突出之处就是它的特殊性、个别性。共性,就是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

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性。新闻作品也同样如此。如果新闻作品只有共性,没有个性,那么新闻报道就会失去了丰富多彩、色彩斑澜的面貌,就会陷入千篇1律、固定化、僵化、套话的模式。如果只有个性就丧失了本质属性。

23.指出《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一文中背景材料部分,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在最后一段中文章介绍了阿西和亚妮的父亲都是广西桂林地区文化馆的美术工作者 指出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紧接着又写了两个孩子受画家李骆公教授指导的经过。 解答了读者心中的疑惑 “难道两个孩子是神童不成”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24.分析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在消息中的作用。

答 文中引用了名诗人臧克家 1947 年那场严寒时做的“生命的零度”的前两句诗“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来叙述旧社会时那场严寒的后果。紧接着说“这几天要比十年前要冷得多” 可是“到目前并没有发现冻死人” 前后两种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老人与孩子是弱势群体对疾病灾难的抵抗比一般人要差因此用他们做比较具有典型性。 在文末作者尤其提到了对老人与儿童的照顾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 。 “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 为了避免严寒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是教育局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十八日。 ”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的关心与照顾与旧社会政府对人民死活不闻不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5.《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的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大量的人物对话来进行人物塑造,体现人物性格。 大量运用人物对话,有助于突显人物的个性。在特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有点睛之语。正是塑造人物的重要一环。文中刘胡兰说,“死有什么可怕!”“要杀由你吧,我再活十七岁也是这个样子。”短短几句话,刘胡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形象跃然纸上。 另外,大量运用人物对话,简化了叙述程序,使叙述紧凑、条理清晰、节奏明快,并且富于现场感。

五、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 26.分析《夜宿车马店》的写作特色。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虚实结合,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夜宿车马店 刘云山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今年获得历史上最好的收成,粮食总产2.2亿多万斤,比去年增长M成;油料总产4000多万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七十多。全旗350多个穷队,今年面貌都有很大变化。农村的繁荣,给集镇也带来了兴旺。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记者来到这个旗萨拉齐古镇的车马店投宿,生动地感受到了社员们丰收的喜悦。

记者在暮色苍茫中来到车马店的时候,老远就听到里面传出庄户人爽朗的笑声和牲口的叫唤声。进店一看,宽敞的院子被进城来卖粮卖油的车辆挤得水泄不通。店堂里灯火通明,满屋子的人拉呱得挺热火。

车马店的老炊事员周二旦一边飞动着菜刀,一边乐呵呵地说:“俺在店里干了十多年,天天跟庄户人打交道。过去庄户人眉头上挽着疙瘩,如今,个个膘得脸上放光。那些年住店的,多数人拿的是红(高粱)黄(玉米)面窝头,舀两碗开水就着吃;现在可不一般了,拿着白面馒头还嫌不顺口,还要到街上买块豆腐割斤肉,打二两白于,人家就图那个美气哩!”

“那算啥美气!”坐在菜案旁的一位叫贾满贵的瘦高个老汉有点不服气地说,“上一次进城来卖公粮,俺把儿媳妇、小孙孙、老姑娘一齐拉了来,饭馆里的烧麦、馅饼、锅魁,娃娃们想吃的都尝遍了。服务员一算帐,俺一次掏给他十几块。俺今年一家打了1万斤粮食,8000斤油料,光卖给国家的粮食油料就是1万斤,进钱3500块,那场面才叫美气哩!”

“贾大个子,如今你肚圆了,兜鼓了,可前几年记得你进城拉返销粮时,在店里光吃点窝头。” 车马店服务员丁大叔“揭底” 了。

这时,来自黄河边上十六股村的青年后生高兴宽接上话茬:“过去队里年年不分红。有次俺爹进城,说要领俺去开开眼。到了街里,一不敢进商店,二不敢进饭馆,兜里空空,怕看了眼馋。这回俺进城,一次就卖了3000多斤油料。”说到这里,高兴宽拍拍自己鼓囊囊的上衣口袋。

“小伙子买啥好东西了,叫众人看看。”不知谁这么说。

高兴宽倒实在。他打开一个大大的包袱,里边全是衣服,有媳妇的,有妹妹的,有老父亲老母亲的,什么涤纶、涤卡、弹力呢,都是时兴货。青年后生说他还打算买台切面机,给村里人加工切面,让庄户人也能吃上城里人吃的饭。

满屋子的人好像都是老熟人,越谈越起劲,越拉越高兴。车马店的火炕似乎也烧得分外熟,更显得店堂里温暖如春。 答:这则通讯主要通过作者投宿乡镇车马店的一夜见闻,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全文篇幅短小,但是精选体裁,构思巧妙,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首先,通讯以第一人称叙事,从记者的视角出发,叙事农村的变化。记者在文中充当了显性叙事者,和一般通讯的隐性叙事者不同,更加真实,读者可以从记者眼中,了解、体会到默特右旗如今的幸福生活,仿佛就在眼前。第二段中明确交代, 记者在暮色苍茫中来到车马店 ,老远就听到爽朗笑声和牲口的叫唤声,进店看到卖粮卖油 车辆挤得水泄不通 ,灯火通明,非常热闹。

其次,文章以对话形式展开,语言独具个性特点,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读来非常亲切。如车马店老炊事员周二旦乐呵呵地说, 过去庄户上眉头上挽着疙瘩,如今,个个瞟得脸上放光 人家就图个美气哩! 瘦高个老汉贾满贵谈自己领一家人下馆子时说 娃娃们想吃啥的都尝遍了 那场面才叫美气哩! 不知道谁说的, 小伙子买啥好东西了,叫众人看看。 这些朴实的语言,将农村人民真实地一面展示给读者,他们的话语里充满对丰收年景的喜悦,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满足之感。

通讯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今年面貌的变化之大。开头处粮食总产量 比去年增长了两成 ,油料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七十多 ,炊事员周二旦在谈到庄家户时说, 过去庄户人眉头上挽着疙瘩,如今,个个瞟得脸上放光 ,那些年住店的,都拿着红黄面窝头,现在 拿着白面馒头还嫌不顺口 通过这些衣食住行的对比,充分表现了生活的变化。

结尾处以环境描写收尾, 满屋子人好像都是老熟人,越谈越起劲,越拉越高兴 ,火炕烧得分外热, 更显得店堂里温暖如春 。烘托了一个幸福温暖的画面,以此收尾,暖意浓浓。

推荐第6篇:新闻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今天能够参加王老师的新闻研讨会,我感到万分荣幸。我是一个刚刚步入新闻宣传工作行列的新手,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非常简单和片面,甚至还停留在朦胧和茫茫然之中。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谈谈三点体会,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体会一:标题的制作——简而实

仔细阅读王老师的每篇新闻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在标题上制作非常简短而直观,大多是第一眼就可以让读者看到什么单位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建一破解黄土塬管道铺设难题》就非常直截了当的告诉了读者是建一破解了管道铺设的问题,同时还交代了事件的发生地黄土塬。又如《荣盛公司五大支柱产品全面实现出口》也是直接告诉了读者是荣盛公司的(防喷器、抽油机、泥浆泵、油管、接头)五大产品实现出口。这类的例子很多,在此不一一类举,他们都是开门见山的告诉了读者要知道的新闻要素(何人、何事、何地)。下面我在结合我曾经采写的一篇稿件《运输公司成品油配送鼠年大吉》说说我的感受,今年正好是鼠年,作为三大支柱产业的成品油配送在公司的地位举足轻重,发展态势逐年曾上升趋势。后经王老师指点,把题目更改为《运输公司成品油配送拿到100万吨大单》,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我仔细琢磨了好久,同样说的是一件事情,我只交代了一个现象,而修改后的标题则直接说明了公司今年的配送量,同时也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这就是王老师的第一个独到之处。我想用王老师讲课时讲过的一句话作为我对标题的理解。“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思想和灵魂,她是吸引读者想不想看,值不值得去看的关键”。

体会二:导语的制作――精而全

记得王老师讲课时还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甲乙两个商人,他们都是作餐饮外卖的,甲商的卖点就特别好,而乙商总是卖不出去,无功而返。不是乙商的饭菜质量不行、更不是味道不好。究其原因才发现,甲商在出售时总是把肉放在最上面,而乙商忽视了,认为自己的饭菜质量和味道都是最佳的,不怕没有人来吃。孰不知甲商的做法极大的迎合了食客的心理。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同样是同行,有的成功了,有的却很失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各人的采写风格各异,有喜欢金字塔式的、有喜欢倒金字塔式的,也有喜欢倒纵结合的。王老师的作品绝大多数都采用了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两种方式的联合写法,这是第二个独到之处。还是结合我刚才说的《运输公司成品油配送拿到100万吨大单》一稿来谈谈王老师给我的启迪。我的原稿是“刚刚过去的XX年运输公司在成品油配送业务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昨日记者从公司生产部获悉,该业务在11年的配送能力将不断递增,达到100万吨意向,其中还新承揽了欧四新油品配送10万吨运量。”经王老师修改后为:“经过多方努力,一月初,运输公司从中石油下属的山东销售和河北销售公司成功承揽到100万吨成品油配送工作量,从而继续保持了该公司在这一市场的优势地位”仔细对照这两条导语,前者含糊不清,说了半天没有说到点子上,想表达的主题也不明确,而后者呢则充分说明了成品油的配送量和发展的强劲势头,三大支柱产业的地位不言而白。综合来说,王老师的作品就的把肉放在最上面的甲商,先是从视觉上吸引住读者,然后在引导读者慢慢去读全文。

体会三:主体的制作――朴而美

主体是一则消息的主要部分,是进一步对标题和导语的补充,是对标题和导语提出的问题的延伸和解答。王老师的作品不管是背景的交代还是事件的经过都充分体现了一个朴实美,没有过多的赘述,背景交代恰到好处,事件经过简单明了。比如:《深南油田率先实现成规模绸油冷采》一文,首先在背景上介绍了深南油田的地理位置,介绍了该地区的地层构造,同时也说明了开采该区域地下原油的难度;在介绍事件经过的时候,充分介绍了采油五厂大胆利用新技术,开发新工艺,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引导大家合理开采,既节省了事件也节约了成本。像这样制作主体,把需要的展开说明,不需要说的不说,让读者看起来非常惬意,没有一点多余和臃肿的感觉,朴素之余尽显文章美。这是王老师的第三点独到之处。

我记得著名作家徐迟曾经对“美”有段精彩的描写:“美是多种多样的,雄浑阔大是美,激昂慷慨是美,热情澎湃是美,富丽堂皇是美,而含蓄朴素同样是美,而且往往是美的极致。”这是经验之谈,事实也是如此,一篇文章的语言最能代表作者的风格。王老师的文章语言质朴无华,淳真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饰。实际上这样的朴实自然是经过良苦用心、潜心修为而反璞归真的艺术美,他的文字都是从心坎里流淌出来的,朴素流畅,却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我们期待王老师今后诞生更多的新闻作品,更多的获奖作品,让我们共同祝愿王老师的未来之路更加美好。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意愿,我想还有更多的群体和读者也是这样的心愿。

推荐第7篇:经典新闻作品分析

经典新闻作品分析

1.消息:字数限制在1200字以内。

2.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时评、述评、短评等,字数限制在2000字以内。

3字以内。

1

2

3 1.2.

3.

4..通讯:包括新闻特写、新闻综述、新闻调查等,字数限制在3000.消息:时长4分钟内的新闻报道。.评论:包括以评论为主的述评性节目,时长15分钟内。 .新闻专题:时长30分钟内。 题材重大,题材新鲜,题材典型。 深度报道、分析性新闻、思辨性新闻。 报道角度选择好。 新闻背景强。

5.提法准确、写作精细、制作精良。

一、消息的特征及其分类

消息:最广泛、最主要的新闻体裁,用最简要的文字及时有效地传播新闻事实。

体裁特征:具有消息头,即发布单位、地点和时间的说明,包括电头、本报讯、本台消息等

共识:一般动态消息、非事件消息、新闻素描、新闻述评等

动态消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迅速及时报道,篇幅短小,最主要的消息种类。

非事件性消息:包括综合消息、典型报道等。

前者围绕某一主题对新闻事实的综合处理。思想性、指导性强,时效性不如动态消息;

后者是对某些方面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进行报道,达到传播经验、引导舆论、指导工作的目的。

新闻素描:利用现场的新闻事实说话,主要手法是现场观察,注重描写和细节的呈现来反映活动中的新闻事件。

新闻述评:以叙为主,夹叙夹议的文体,介于评论和消息之间。特点是以事实为由头,对事实展开论述,有较强的时评味道。

二、消息分析的角度

1、真实性分析

评价一篇新闻报道,内容是否真实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

2、新闻价值分析

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新鲜,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的重要性大小

善于从复杂的事实中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写作的计划性和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3、主题分析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主题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是否构成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主题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针对性

主题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4、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视角):新闻记者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如何评析:

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思想性的体现

是否对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影响或指导意义

是否适合受众心理

5、表达方法分析

(1)叙述是消息写作使用的主要表达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准确恰当、清楚明白、有条不紊。

(2)描写——着眼于“样子”;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分为人物、场景和细节描写。是新闻素描、现场目击这类消息体裁的主要使用手法。

(3)说明: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有关背景资料进行介绍和解释,便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一般穿插在报道过程中。

(4)对比:把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件或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或相映衬,明确是非,表达主题思想。运用时应该恰当、鲜明、典型、有力。

(5)设置悬念:做扣子、关子。在新闻作品中,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较为曲折或具有一定戏剧性,作者为增加可读性,趣味性,在作品中能够设置悬念,引起受众兴趣,然后再解释、解除悬念。悬念要与事实相关,做到简而精。

6、语言分析

新闻语言是表达新闻事实的手段,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新闻报道要锤炼语言,准确地阐述事实,体现较高的美学价值。

准确贴切:

简洁明快:

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

7、结构分析

(1)内部结构(内容与主题的谋篇布局)

金字塔式:先主后次

编年体式:完整地将新闻事实以故事性的方式表达出来。适用于报道复杂、线索单一的事件

散文式:写法自由、行文富于变化、文采

悬念式:层层递进吸引受众

是否简要清晰,易于受众理解:

灵活多样能够,富有创新性。

(2)外部结构分析

导语

精练的语言反映最新鲜、最具本质的、最有意义或价值的内容,突出精华 能驾驭全文、提纲挈领

能使最广泛的读者产生读下去的愿望

主体——导语的解释者:

对导语中最主要的事实注释、补充,解释为什么、怎么样;补充导语未提及的事实;避免将主体写成导语的重复;层次分明、主干突出、内容裁减得当。

背景 发挥对比烘托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结尾:一般无刻意的结尾,不强加,通盘考虑;总结式、评论式、对比式、展望式、抒情式

消息作品

一、一般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对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最新发生和发展变化进程的动态进行及时报道

1、要善于选择新闻背景材料与报道角度

2、主题集中,一事一报。

3、开门见山,忌写套话。

4、客观叙事,舍弃细节。

5、注意变动,致力追踪。

6、题材广阔,应用广泛。

二、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情况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很强的指导性。写作要求:

1、占有材料,明确主旨。

2、合理剪材,发掘本质。

3、点面结合,事实说话。

4、注重根据,交代来源。

5、客观叙事,注重分析。

三、短新闻

简讯:用最经济的文笔,通常以一二百字,甚至一两句话、数十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地迅速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有社会意义的事件。

快讯:用最快的速度、简洁的一两句话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或特别重要的新闻中最重要内容。快讯一般用于特别重大的新闻。

基本特点是:

1、结构简单

2、叙事简明。

3、一般一事一报,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部分事实,不旁生枝蔓;

4、要求简而不陋,文字虽短而意思明确

5、叙述尽可能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五、新闻述评

1、定义: 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夹叙夹议的文体,介于评论和消息之间。特点是以事实为由头,对事实展开论述,以分析事实或评价事实为目的,因此有较强的时评味道。

2、特点是:有述有评,边述边评,述评结合。它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表一些必要的议论,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借以揭示新闻的本质,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本身的意义。

六、精确新闻

1、定义:也称精确新闻报道、精确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以及查证事实,以报道新闻(meyer,1973)。

目前新闻界最经常使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民意调查。(罗文辉,1987) 在大陆,也有人认为广义的精确新闻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新闻报道。(姜秀珍,1998)

2、特点:

以数据来报道新闻事件,更显客观、公正,更具说服力

时效性差,不适合突发性事件,比较适合社会问题的报道;

缺乏人情味,不生动,不容易吸引受众;

需要一定文化水平,需要动脑筋,读者面较窄;

不能确保数据一定真实地反映了现实。

3、精确新闻的公布原则

第六章 评论分析的基本视角

一、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

1、定义: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范畴。

2、特征:

新闻性: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论说文的根本特征。

论理性:

公众性/群众性

3、分类

分类标准/类 别

体裁规格

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按语、专栏评论、述评

论证方式

立论性 驳论性

评论主体

代表编辑部,代表读者

评论对象

政治评论、经济评论、体育评论、文娱评论

是否署名

署名评论 不署名评论

二、分析视角

1论述范围。

2

1 2

(一)选题分析、选题: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确定评论的对象和、怎样评析: (1)是否具有现实性、针对性:从实际出发,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2)是否具有思想性

(二)立论分析、定义:形成或提出结论或观点。、怎样评析

1) 立论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

2)立论必须有新意

3)立论要有预见性

(三)要素分析

1、论点分析

(1)论点的提出必须尊重客观、直面现实,不能把荒谬、悖理、歪曲事实的东西作为论点。要准确使用概念和判断。

(2)论点要有新意

(3)论点要鲜明全面

2、论据分析——论据要真实、准确;典型充分;与论点之间有内在逻辑关系

3、论证分析

论证: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基本原则:论证要准确地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将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评论具有逻辑性。

(四)结构分析/形式分析——言之有序

评论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

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文章评论的对象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关系、发展变化规律,围绕中心论点组织材料;

2、考虑读者的接受水平,按照受众的认识规律和心理需求安排结构。

(五)文风分析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孔子语)

1、评论语言的通俗首先表现在质朴自然上。

“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看用的恰当与否。连用几个伟大,并不足以使文章伟大。一个很俗的字,正如一个很雅的字,用在恰当的地方就起好的作用。”

2、恰当地运用修辞

3、语言充满真情实感

第七章 主要评论类型的分析

一、社论

1、定义:代表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言论。社论具有制度性,在制度上代表媒体。

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种原则认识。

这些文字是我自己写的,但却未必无折扣地表达出我的意思。因为文字既要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地方又是在国难前线的天津,写文章时便不得不顾虑到地方的环境和刊物的地位,尤其是报上的“社评”,文章既由报馆负责,写文章的人便需忘掉了自己。(《大公报》主笔王芸生)

选题 风格 周期、发表频率

机关报 重大、政论本位 政论色彩,庄重、规整、平衡、稳定 长、低

市场化报纸 范围广,新闻本位 时评色彩,个性化 短、高

2、社论评析的视角:

选题恰当,选题范围逐渐扩大,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扩大到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着眼于实际

说理透彻:抓住事物的矛盾和关键环节,以理服人。

文风平易近人,短而精萃,质朴感人

二、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

本报评论员一般认为是中型评论,重要性仅次于社论。与社论只是规格上的区别,没有原则性区别。

评论员文章分为署名和不署名

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本报评论员文章发展而来,主要是加重作者的身份。 篇幅较长,也被称作“超重型评论员文章”(

3、4千字)

三、专栏评论

发表在各种评论专栏里,个人署名的评论。 这类评论选题广泛,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见闻,都可以议论;形式活泼,长短自由,个人风格明显。

四、短评

短小精悍的评论,有署名和不署名之分。不署名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一般配合新闻报道发表,针对性、思想性和时效性强;署名短评一般代表个人意见。总体上:“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论题单一,篇幅短小,分析扼要。目前,由于专栏评论的兴起,一般纳入各种专栏评论,单独发表的不多见。

五、编者按

编者按是一种最轻便、最简短的评论形式,一般只有一两百字。大体分为两类:

评论性——提炼文章的思想,或加以发挥

说明性——介绍背景、意图。

特点:依附性,不是独立的文体;精炼——直接发表意见,不论证;灵活简便,及时。代表编辑部表态,多用于慎重场合,必要处,不可滥用。

编后:一般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报道的基本态度,借题发挥,因事议论,深化主题。

第八章 深度报道分析

一、深度报道的基本知识

新时期中国深度报道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电视深度报道兴起。

1、定义:

(1)西方视野的深度报道本 (indepth reporting) “三层报道”概念

使昨天的新闻背景与今天的事件发生关系,以获得明天的意义。

(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

在“五w”理论的基础上,将五个w和一个how的内涵加以扩大。

(2)《新闻学大词典》: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

2、特点:

(1)题材的重要性。 (2)背景的广阔性。

(3)材料的详尽性。 (4)内涵的深刻性。

(5)体裁的综合性。

3、分类:

(1)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与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

◆独立文体:

解释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

预测性报道

◆组合文体:

整合报道

系列报道

(2)全国好新闻评委会/中国新闻奖报道分法:

◆系列性报道

◆组合性报道

◆连续性报道

(3)在内容的结构组织形式上,可以分:分析性报道、综合性报道、跟踪性报道、说理性报道和探索性报道5个种类。

◆分析性报道

◆综合性报道

◆追踪性报道

◆说理性报道/研究性报道

◆探索性报道

二、分析视角

一篇优秀的深度报道通常包括如下二项具体指标的部分或全部:

事件、背景、有关资料、说明、原因、意义、过程、分

析、前景、时效、时态和建设性意见。

第九章 经济新闻分析

一、经济新闻概述(economic journalism)

1、定义

◆ 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经济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

◆ 经济新闻是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

◆经济新闻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的报道。

经济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新闻包括经济消息,经济通讯,经济调查报告和经济时事评论等;狭义的经济新闻专指经济消息。

2、特点

◆内容专业性强:它涉及到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经济专业知识

◆报道范围广,全球化

◆服务性和实用性

◆前瞻性

3、问题

肤浅

刻板

笼统

二、写作要求与分析视角

1、抓核心事实,开门见山

2、通俗易懂,拒绝晦涩

3、数据处理巧妙合理

“省略尾数法”(数据的具体信息不是很重要)

用比率来代替庞大的数据。

用最简单明了的方法把意思表达清楚。

提供一个参照对象,让数字更有说服力。

4、选题视角:“当下发生的一切都可能是经济新闻”

5、注意挖掘事件之间以及事件所涉及因素之间的关系

态度

资料

预测方法

6、通过报道人来反映经济问题,以人带事

7、让枯燥的新闻幽默起来

第十二章 西方新闻作品分析

一、消息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1、解释性报道: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分析性报道。

◆揭示原因为主要内容

◆用背景性事实来解释新闻事件

纽约时报星期日版主编莱斯特 马克尔:解释是以充分的背景为依据的客观的加工过程,其中有一部分是评论。而发议论是一种受观点和感情影响的主观加工过程。解释是新闻的组成部分,而发议论则几乎应该严格地限于社论文章。

2、调查性报道:专门的揭露性报道,也称揭丑式报道。

自主性:新闻界自主选择揭露目标、自主进行调查。

新闻性:对象是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而且是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科学性:依靠客观、准确、深入、细致的调查与研究

3、预测性报道:依据过去和现在已经发生的事实,对新闻事件、某一重要问题或重要领域的发展前景所进行的分析性报道。前瞻性和预见性是主要特征

◆内容上

◆表达方式上

◆报道结果上

4、服务性报道:为社会公共事务或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问题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也称实用性报道,对消费者具有直接的使用价值。

◆实用性 :研究读者的具体需要,排忧解难

◆新闻性:广义上包括专栏中的服务性文章

◆读者立场

二、特写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1、按新闻价值标准分

(1)新闻性特写

(2)趣味性特写

(3)实用性特写/服务性特写

2、按内容分

人物特写

风貌特写

事件特写

3、特写与通讯

◆选题

◆结构

◆写作风格

◆表达手法

三、西方新闻作品的分析角度

1、报道题材

2、报道角度

3、钻石式报道结构:从个人的经历、具体的事件出发,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写完再回到个人、具体的事件上。有时也以总结、悬念的方式收结。

4、表现手法

推荐第8篇:优秀新闻作品分析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

这是一篇参观记,是巴金访问波兰参观著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时,他的所见所闻和现场感受的忠实记录。在文中,作者以大量事实对德国法西斯在二次大战时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了有意地揭露和强烈地控诉,对无数死难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站在禁锢人类的立场上,发出了提倡正义、爱好和平的呼声。本文的魅力来自于叙述的真实性,作者按照参观路线一一叙述了那些触目惊心的陈列室,这里有毒气室、焚尸炉、女人实验室、死屋和地牢,通过具体真切的场景展示显出法西斯暴行铁证如山,同时作者还不断穿插引用了解说员介绍、照片说明以及大量确凿的统计数字,这些也增强了文章不可辨驳的谴责力量。文中有时还有细节的描绘,例如,对集中营中展览的人的头发、眼镜、头发、梳子、假肢、衣服一一作了细致入微的介绍,更显出事实本身的说服力。当然,作为参观记,并不只是纯客观地记录事实,本文颇有抒情意味,处处表现出作者胸怀的博大,感情的丰富,作者在行文中时时点染自己与其他参观者的纪实反映,插入由此及彼的联想,展现内心的情绪波动,时而恐怖沉重,时而愤怒激愤,使读者在了解事实的同时,进一步受到教育,受到感染。总之,这是一篇谴责法西斯专制主义的战斗檄文,是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的生动教材。

历史的审判

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审判,是对中国现代史上的疯狂年代——十年浩劫的最终总结。在这篇政论性通讯中,作者用那支犀利的笔,对这十年噩梦般的日子作了深刻剖析。

一、这篇通讯首先给人以事实确凿、逻辑严密的印象,十年*是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发生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涉及到亿万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空前浩劫。在对这次浩劫元凶的历史审判中,作者面对的是几百万字审判材料,可以罗列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名下的罪状,确实是“罄南山之竹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在像汪洋大海一般的事实面前,作者没有被其淹没,而是把笔变成解剖刀,从四个方面揭露和分析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怎样篡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又怎样把中国人民推向黑暗的深渊。现代造神运动,大兴冤狱、迫害干部群众,摧残知识分子、毁灭文化,破坏民主和法制,搞乱全社会,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它不仅仅在读者面前摊开了十年中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画卷,将人们带回到那不堪回首的岁月,也不仅仅揭露了这伙历史罪人一个个罪恶的脚印,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引导人们对大量的社会现象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分析,并按照历史自身的逻辑来描述这十年的历史。它带给读者的不仅是对伤痕的回忆,而是一个饱受苦难的民族面对历史的理性的反思,使人们从中汲取沉痛的教训,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在这里,通讯显示出一种不可抵御的逻辑的力量,这不仅仅是对林彪、江青反革命元凶的审判,对于每个公民也是正义的一刻。

二、其次,作者多次地运用史料,旁征博引,并成功地运用对比、比喻等文学笔法,深化了主题,增强了通讯的说服力。例如:作者用古代荒淫无道的殷纣王的残暴对比“女皇”江青挑动民众互相残杀的暴行,用宋代大奸臣秦桧以“莫须有”之罪陷害抗金名将岳飞的史实对比林彪、江青一伙陷害刘少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罪行,用明代大兴冤狱的东厂和锦衣卫的史实对比林彪、张春桥为密谋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建立的特务组织。通讯中的比喻也用得贴切、巧妙,如被审的十名主犯像《西游记》里饱含毒汁的蜘蛛精一样,用颠倒黑白和无中生有的蛛丝,在中国大地上织成了一幅大诬陷和大谋杀的罗网;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摧残文化,好比一个石碾子,在中国的科学文化园地上滚过来,滚过去,撞毁树木,摧毁花草,把泥土压硬压实,使任何种子都无法萌芽生长。恰当的旁征博引和巧妙的文字手法,加深了读者的···,使文章····生动。

推荐第9篇: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读书笔记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读书笔记

I 新闻作品研究概论部分

第一章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1、研究新闻作品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要有正确的知道思想;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四、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五、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2、研究新闻作品为什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作为社会现实最新反映的新闻作品,其报道内容繁杂多样。一篇新闻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研究新闻作品,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新闻作品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

新闻作品研究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对研究新闻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是我们在研究和评析新闻作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给读者阅读新闻作品以正确的引导。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分析、研究新闻作品,就会迷失方向,难以对新闻作品作出正确恰当的认识和评价。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贵在深刻理解和善于应用。我们在研究新闻作品时,必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新闻作品和新闻工作者的采写实践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3、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严格地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无论是对新闻作品内容的分析,还是对新闻报道表现形式的评判;无论是对记者采写实践的考察,还是对作品社会效果的认识,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研究者还必须努力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不能迎合别人的意图,随声附和,陷入盲从,不能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以主观框框代替对新闻作品的客观分析。

4、新闻作品的特点?

一、就新闻作品的内容而言:①真实;②新鲜;③迅速及时;④具有重要性。

二、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

①新闻语言的客观性;

②新闻语言必须简练、通俗、生动,易于群众接受;

③新闻结构,力求有利于准确报道事实,表达作者思想观点和便于读者阅读; ④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⑤在风格上,新闻作品应力求多样化。

5、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及要求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对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各种客观事实的如实反映。先有事实,后有新闻。真实是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是新闻的生命和力量所在。

新闻的真实性,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新闻中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二、新闻中概括的事实必须准确,不呢功能夸大缩小,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要实事求是地概括事实的全貌,完全同事实一致。

三、在总体上和相互联系上符合客观事实,不仅要注意具体事实的真实准确,还要注意从总体上、

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6、研究新闻作品为何要了解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研究新闻作品,在认真剖析每篇具体作品的同时,还应尽可能把它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分析、比较、衡量,做到既有“点”上的了解,又有“面”上的把握。

新闻是时代的产物,与它所产生的时代有最密切、最直接的联系。优秀的新闻作品,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记录了它所产生的哪个时代的生活和斗争。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对研究新闻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联系时代背景研究新闻作品,首先,应从新闻作品的社会内容、社会影响方面,考察它与时代的关系;其次,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社会需要。新闻作品对事实的评价取舍,自然也有不同时代特征;再次,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内容,也反映在它的表现形式上。新闻文体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它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各种新闻题材正是在之中发展变化中不断丰富起来的。最后,新闻作品的语言文风,也同样留下时代的印记。

7、为何要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一篇新闻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好坏优劣,既受内部构成因素的影响,也受许多外部因素的

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实事求是地研究新闻作品本身的同时,拓宽思维空间,把事业扩展到与之有关的其他方面,如采制者、采写过程、传播效果等,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是完全必要的。

在这个整体系统中,新闻作品是研究的中心和主体;而新闻作品本身又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研究新闻作品,既要胸怀全局,又要深入剖析其各个局部,揭示它们是如何为表现整体的内容和全局的主旨服务的。只有在研究新闻作品过程中有机结合宏观把握和微观把握,才能准确而又深刻地把握其整体功能和社会效果,评判其得失优劣。

新闻作品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作者的头脑,经作者制作加工而形成的精神产品,作者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生活阅历、业务修养等,都可能反映在其作品中。尽可能多地认识作者,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其采写实践,对全面深刻地研究新闻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研究新闻作品,还应考虑到它的客观传播效果。评价一篇新闻作品的好坏优劣,应坚持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充分重视它的客观传播效果。

新闻是面向整个社会公开传播的。受众多样性往往使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表现的错综复杂。同一篇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反映,产生不同的评价,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常有的事。研究者在考察作品的社会效果时,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考虑到各种不同情况,顾及到社会效果的各个方面,既要充分重视其主要方面,也不忽视其次要方面,多作分析、比较、衡量,以求得客观公证的评价。

8、新闻作品研究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邓小平理论。

9、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类新闻实践活动,特别是队伍产阶级新闻实践活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了新闻活动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是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理论武器,也是知道新闻作品研究的理论武器。

10、研究新闻作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1、新闻作品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新闻作品。

12、即使对同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往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给予不同的评价,得出不同的结论,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社会效果截然不同的新闻作品。

13、新闻舆论单位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防止一切工作的守卫,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4、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唯物论的本源观,真实准确地报道客观事物,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世界。

15、就新闻时效而言,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其新闻价值越大。

16、新闻的重要性,由它所蕴涵的意义决定,不单纯取决于题材的大小。在考察新闻重要性时,要全面考察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还有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7、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社会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新闻报道题材范围是极为广泛的。

18、新闻作品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体裁:消息。

19、范长江从1935年7月开始,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遍及川、陕、甘、青、内蒙等广大地区,撰写了一系列通讯,陆续在《大公报》所以发表,后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

20、19世纪中期,美国出现早期导语。早期的导语,时、地、人、事、因要素俱全,被人们称为第一代导语。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了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第二代导语。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闻写作突破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向自由式、灵活多样发展,出现了间接导语、退缓式导语、复合导语等许多新形式。

21、1987年,我国深度报道崛起。以联系实际、剖析社会问题和记者理思维的深度见长的报道,应运而生。代表作:《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关广梅现象》、《红色的警报》、《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

22、郭玲春凭着“一定要咬破自己所做的茧”的顽强追求,不断探索实践,勇敢突破会议报道的陈旧框框,写出一篇篇别开生面、不落俗套、另人耳目一新的会议新闻。

第二章 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

1、所谓感性认识阶段,是通过对新闻作品的阅读,从其形式到内容的直接印象的具体感受阶段。感性认识阶段是新闻作品分析研究的起步。感性认识只是研究作品的低级阶段,比较肤浅、片面、带有局限性、表面性,甚至是不准确的。

2、新闻作品中醒目的标题、新颖的角度、紧凑的结构、简洁的语言等等,都是吸引读者的第一条件。

3、所谓理性认识阶段,是对新闻作品的分析、评判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的飞跃、继续和深化。

4、新闻作品研究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活动,感性与理性的辨证统一,首先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读者对作品的认识序列,是先有感受,然后才发展为理性。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与理性的辨证统一,其次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

5、在实际分析、研究活动中,研究者应该注意大量中错误倾向:一是“唯理论”;一是“经验论”。

6、在新闻作品研究过程中,要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即由个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到个性。

7、个性就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又鲜明的特性。个性最突出之处就是它的特殊性、个别性。

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在:

①从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②从作品中的人与事的特殊性中发心新闻作品的个性。

③从表现形式的求新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④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8、共性就是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

新闻作品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如真实、准确、迅速、及时、针对性、指导性等,皆为新闻作品应遵循的共性。

9、评析新闻作品为什么要力求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研究新闻作品必须要有客观条件,即新闻作品;还要有主观条件,即研究者本身的各方面的修养等。这说明研究新闻作品既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客观性:作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作品是不以研究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研究、评析活动不能离开新闻作品这个客观条件而毫无根据地信口开河。

主观性:研究者由于立场观点、理论水平、感情取向、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审美趣味以及对新

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社会效果的认识等主观条件的不同,研究新闻作品时,对于同一新闻作品,必然受其主体认知因素的制约而有不同的认识、理解和评判。

研究者各异而产生对新闻作品认识的差异性,但对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也能取得基本一致或完全一致的肯定;反之,低劣的作品也会得到人们的否定。新闻作品研究中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正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要达到对新闻作品的确切评价,就要力求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具体要做到主、客观同意,需要注意:

①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

②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

③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10、在新闻作品研究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宏观思维和立体思维有何意义?

思维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研究新闻作品成功与否,往往与所采取的思维形式有密切关系。我们在研究活动中应采用恰当的有效的思维形式。在此基础上,也应认识和掌握创造性思维、立体思维、宏观思维、求异思维形式的特色,使我们的研究活动具有创新意义。集中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拓宽思维的领域,帮助我们深化认识、深入研究,使我们的研究活动具有创新意义。

1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见解、新问题的进取性思维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本身具有的能动性。求新,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征。

12、立体思维是相对与平面思维而言的,对于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索,力图真实地反映这个事物的整体以及这个整体和其周围事物构成的立体画面,是立体思维常采用的思维方式。

13、宏观思维是指思维突破、超越所观察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索。

14、求异思维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求异思维最大功能是求异。它往往在一般人觉得不是问题的事物上看出主要问题,往往在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上找出新的答案。

第三章 新闻作品评析的方法

1、分析新闻作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分析。

①分析新闻作品内容。

②分析新闻作品形式。

⑴对新闻结构的分析;⑵对新闻表现手法的分析;⑶对新闻语言的分析。 ③对新闻结构的分析。

二、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

2、研究、评析新闻作品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3、如何分析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洁净,是它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分析新闻主题,要注意把握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看其是否正确和深刻。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统帅和灵魂。分析新闻主题,还要注意它是否鲜明和集中。分析新闻主题,还可以与新闻作品所选择的角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有些新闻作品反映同一新闻主题,但由于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新闻角度,而未让人们感到千文一面,相互雷同。

4、怎样分析新闻作品的表现形式?

新闻报道具有多种体裁,如消息、通讯、特写等。不同新闻体裁,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其表现主题、选用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表现手法和新闻语言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分析新闻作品形式时,要根据不同的新闻体裁作具体分析,才能做出中肯的评价。

①对新闻结构的分析。新闻结构使新闻作品的各个部分成为有机的整体,它是表现新闻内容、体现新闻主题的重要表现手段。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时,要注意其是符合遵循结构安排的原则和要求,

根据新闻作品的具体内容,安排一个既能恰当反映新闻事实,又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并易于读者理解的结构形式的。

②对新闻表现手法的分析。新闻作品的内容需要采取一定的表现手法把它反映出来。成功的表现手法有助于准确而生动地表现思想内容,增强新闻作品的说服力、感染力。

③对新闻语言的分析。记者写新闻报道,离不开语言。语言运用得好或差,对新闻作品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它是分析新闻作品得失的一个重要方面。

5、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有哪几种?

所谓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指的是把不同的新闻作品按照一定的要求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分析。

对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可使我们从不同新闻作品的比较、分析、研究中认识它们的各自特点和异同,从而博采众长,更好地掌握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律,提高新闻作品的分析水平和新闻报道水平。

对新闻作品综合性分析的几种方法:

①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

②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

③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④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6、叙述,是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叙述,要准确恰当、清楚明白、有条不紊。

7、描写,主要是对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事实情节、环境现场等作具体的描述和刻画,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内容和主题,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在分析新闻作品的细节描写时,要注意细节应真实典型、呢功能说明问题、能反映事物的特征、文笔简洁。

8、议论是指作者对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时间、现象和问题等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或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以深入揭示事物的内在含义;或在叙述、描写事实材料的基础上,以画龙点睛的议论,点明主题。

9、抒情是指作者在新闻作品中表达、抒发思想感情。

10、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富翁,表现手法是为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新闻作品的内容服务的。

第四章 关于研究外国新闻作品

1、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消息(电讯)、特稿、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

2、消息是以简洁的文章,简明扼要的方式即使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大量、最经常运用的一种报道形式。消息常被称为“报纸的主体”。

西方新闻界一般将消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硬新闻指时效性强、比较重要的事情报道。

软新闻指时效性较弱、重要性不足,而趣味浓厚的报道。

3、特稿是西方新闻写作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新闻事件、人物、场景、气氛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出来的报道形式。特稿常用“设悬念”的手法来开篇。

4、解释性报道是西方传统的客观博爱到发展到20世纪初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它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础上,重点回答新闻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将来如何发展的一种报道形式。解释性报道是一种背景性新闻。

5、调查性报道,又称揭露性报道,是一种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早在20世纪70年代,调查性报道在美国新闻界盛行一时。

调查性报道分为单项揭丑式和综合分析式报道(揭露剖析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弊端)两种。

6、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①注重新闻报道的接近性,拉近读者与新闻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关注;

②重视使用背景材料,增加新闻作品所揭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③着力将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易懂,有现场感,使新闻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④注重进行式报道,及时将新闻报道出去,对读者较为关心的时间,还采用后续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

⑤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7、增加新闻报道的接近性的方法:

①点明事实与受众利害攸关的关系,如果事实牵涉到受众的切身利益,自然会引起他们的关心和关注;

②按照新闻事实最容易为受众接受的原则来写作。

8、连续报道是西方新闻记者对重大事件或正在发展进行的事件而做的追踪报道。

9、具体分析、研究单篇作品是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最基本的方法。

第五章 新闻作品研究者的素养

1、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专业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

2、为什么新闻作品研究者要具备五大素养?

新闻作品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研究者个人的各方面素养,对研究活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研究者应加强下列几方面主要的素养。

①政治素养。 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要能深刻领会和掌握。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研究工作的正确方向。

②理论素养。 研究者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要有较强的分析评判能力。研究新闻作品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指导,这是做好这方面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研究者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

③专业素养。 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研究者不可缺少的素养之一。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较高的新闻专业素养,熟悉新闻学基础理论,并能运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同时对新闻采访写作等业务知识,也应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还应力求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的实际体验,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有扎实的语言文学功底等,这些都将有助于深入分析和研究新闻作品。

④知识素养。 新闻作品报道范围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使新闻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新闻作品研究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要努力增强自身的知识素养,以缩短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和感应力。

⑤道德素养。 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研究新闻作品,其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对具体新闻作品的阅读,培养和提高鉴赏新闻作品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为了扩大优秀新闻作品的社会影响,促进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的形成;同时也为了对新闻采写实践中出现的新观念、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科学的评论和总结,传播成功的采写经验,推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所以,研究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动机目的。研究评价新闻作品不抱偏见,不徇私情,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

3、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4、政策水平是理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5、新闻业务知识包括采、写、编、播、摄、录等各方面,对研究、评析新闻作品来说,采访和写作知识尤为重要。

6、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能迅速地辨别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

新闻敏感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于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和新闻作品研究等各个环节。

推荐第10篇:新闻作品80后现象

附件:获奖作品

“80后”歪传 ——关注“80后”成长系列报道之一

近年来,“80后”频频被社会各界关注,一些媒体有意夸大少数“80后”的细节表现,管中窥豹、随意炒作,即使常规报道也以吸引受众眼球为目的故意加入“80后”元素,“80后”一代开始面临着舆论的巨大压力乃至打击。而2008年,“80后”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所表现的行为和言论,开始转变媒体以及整个社会对他们的态度。

有人说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是因为“80后”让历史改变了,有人说“80后”本来就是这样的,只不过是整个社会没有看透他们的本质,也有人说这只是表象和暂时现象„„

“80后”被关注的起始情况是怎样的?“80后”受到舆论和社会怎样的抨击?社会为什么对“80后”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应该怎样历史和客观地看待“80后”?“80后”的明天又会是怎样的?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连续推出四篇系列报道关注“80后”,分别是《“80后”歪传》(回顾“80后”起源以及受到的批判)、《“80后”嬗变》(“80后”在2008年重大事件中的表现)、《“80后”现象的背后》(专家分析点评“80后”现象)、《从“80后”到“鸟巢一代”》(整个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及对未来的展望)。

我们将从多个视角深度关注这个群体,让我们听听“80后”、“80前”以及教育者、专家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吧?

“80后”歪传

——关注“80后”成长系列报道之一

2008年8月30日,美丽的黄河三角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园里彩旗飘扬,条幅高悬,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天,2008级大学生开始入学报到。

外国语学院迎新报到处,河北籍学生小朱非常兴奋,因为他认为踏入大学校门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小朱出生于1990年,而接待他的学长小刘出生于1989年,相差一年,外在和言谈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而对于社会而言,他们分别有不同的称谓:“80后”和“90后。”

据统计,2008级学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出生于1990年或之后。根据中国的教育年制(6岁入学,高等教育前接受12年教育),18岁恰好入大学,也就是说从2008年起,1990年之后出生的人陆续接受高等教育。他们步入大学的同时,媒体和社会也开始给他们扣上“90后”的帽子。由“80后”到“90后”,这是一个渐进和微妙的变化。

“80后”,这是我们经常提及的名词,在新闻媒体中,我们也总会看到为吸引眼球而专门在标题中嵌入“80后”的字眼。

用百度搜索“80后”词条,竟然有超过3890万条目被检索到。“80后”,这是一个新生但又大众的名称。

“80后”起源

从语言的直观字面意思上讲,“80后”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而当前整个社会给予它的涵义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这一大批青年人。

80年代出生的这批青年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也是我国真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产生的第一批独生群体。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寄托着父母、祖代甚至整个

家庭的希望,被整个家庭宠着,从小他们就被称作“小皇帝”。被叫做“80后”还只是近几年的事。但是我们没有找到任何有力的证明:到底是谁第一次提出了“80后”这个概念。我们且从一些“边边角角”里探寻一下这个名词的大致来历。

“80后”这个名词刚刚出现时是一个文学概念,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从那年的7月起,《诗参考》开辟了一个以“80年代出生的诗人的诗”的专栏。这是被学术界一些学者认为的“80后”的最初出处,虽然这个栏目并没有提及“80后”这个名词,但是这个栏目已经把“80年代出生”的人作为一个群体来看待。当然,这个时候包括《新诗刊》在内的社会各界对“80后”还没有特别的感情色彩。

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个文化现象再提前一年或者更早一些,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突变。

我们仅且从1999年说起,因为这一年走进大众视野的、出生于1982年的那个年轻人成为了之后出现的“80后”文学的代表人物。这一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七所重点大学与《萌芽》杂志共同主办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这看似一个普通的作文比赛,但在公布的获奖名单中,以作品《杯中窥人》获得第一名的17岁少年开始受到首先是媒体的连续、追踪报道,之后引来众人关注。这个人就是韩寒,当时才读高一。媒体关注的除了这个“天才少年”那篇文章的文笔老练、语言犀利、思想深刻外,更多的是他个人,先报出“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名参加期末考试六门功课挂了红灯笼”,接着“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名被学校留级”,再者“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名的长篇处女作《三重门》一炮打响文坛”„„请注意,从这个时候开始,“80后”就已经开始受到批判。

从诗坛到文坛,从文坛到文化界,直到形成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文化现象,大众对“80后”的概念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

一篇学术论文将“80后”文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由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至2004年为“80后”文学萌芽时期,也是市场化时期。前一阶段以韩寒、春树为代表,风格偏于叛逆;后一阶段以郭敬明、张悦然为代表,风格偏于感伤。2004年以后“80后”文学全面开花,“实力派”与“偶像派”之争,奇幻武侠、恐怖悬疑等新文体的加入并风行,都预示着“80后”文学在分化中的成长,这一目前还在进行的时期被称之为“80后”文学的发展时期或文坛化时期。这一时期名家林立,但没有一统江湖的盟主,所以风格也偏于多元化,其表现为叛逆与感伤并行,奇幻同恐怖杂生。

从2000年《新诗刊》开辟“80年代出生的诗人的诗”的专栏,到《诗歌月刊》相继刊出“80后”诗人专辑,“80后”诗人及他们的诗是同时伴随着推崇和批判一起前进的。2001年某一天(这个时间来自李傻傻的回忆文章),春树在诗江湖“砸”下一个帖子“所有80后团结起来!”这个帖子引来轰动,跟帖者云集。第二天,这个帖子上了《南方周末》“板砖排行榜”,并且还附有评论,大意是:一群孩子还没有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闹革命了。2002年,“80后”诗人这个概念开始逐渐被学术界接受。而“80后”正式闯入社会大众视野,还是在2004年,这一年有一个标志性事件。2月2日,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与韩寒、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就是在这一年,媒体记者发动“专家”、“评论家”开始了对“80后”的批评,他们从“80后”文学开始,大谈文学与市场的关系,深表对“80后”的担忧,并认为这是一个文化现象而不是文学现象。

通过文学考古式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80后”一词在它的“概念旅途”中经历了一个“诗歌——小说——文学(文化)——社会”的转化过程。2004年以前它主要指一些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及其诗歌创作,2004年之后主要指韩寒、郭敬明、李傻傻等人的小说创作,后来泛指整个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写作者及其创作。之后就被社会各个

领域借用,泛指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

众矢之的“80后”

很显然,“80后”这个名词是伴随着被批评和被批判而产生并大众化的。进一步说,“80后”这个名词远远超出了它的字面意思———80年代出生的人,这是一个带有明显感情色彩并具有深层文化含义的、新生但又十分大众的词语。

对“80后”这个群体的批判其实并不是从2004年春树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开始,也不是1999年韩寒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起,而是从他们出生之日就已经开始了。当然,早期的批评并不是群起而为,是一个渐起的过程:小时候因为被宠爱而被叫做“小皇帝”;后来因为喜爱歌星而被叫做“追星族”;读大学前与上辈比不能吃苦,不好好读书;上大学他们不如“70后”踏实,心理病态、性观念开放;就业时盲目,不专

一、跳槽,不能吃苦、经不起挫折;成家立业后没有社会责任感、工作不敬业,家务不会做,不孝敬老人„„

近年来,整个社会开始全面关注“80后”,但这种关注主要表现为批评甚至批判。批评的浪潮一个高过一个:首先是媒体,之后包括文学界、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对“80后”表现得都非常兴奋,众多矛头纷纷指向“80后”。当然,这个时期“80后”也在反抗,也有不少人士纷纷为他们鸣不平,但整个主流却都在强烈批判他们。当年,就连美国的《时代》周刊都将“80后”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文章以“linglei”(另类)来称呼他们,认为他们是中国的新激进分子。

让我们来看看对“80后”批评和批判时冠以的这些名词吧:自私、软弱、无进取心、贪图眼前利益、叛逆,思想过于开放、信仰危机、精神世界萎靡、价值观偏向、社会和民族责任感缺乏、爱国和传统意识薄弱,愤青、新新人类、另类、小资、啃老族,蜜罐里泡大的一代、浮躁不安的一代、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没有希望的一代、垮掉的一代„„这些批评概括下来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传统的颠覆,可以用“反叛”来概括,即对文化和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对上几代人优良的人格特性没有更好地传承,否定这个时代之前的众多事物和思想;二是对当前事物的不当处理,可以总结为“软弱”,即无法承受当前整个社会的压力,不能正视和处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三是无法担当未来重任,可以归纳为“没有希望”,暴露出的一系列缺点和弱势使整个社会群体以为他们无法担当未来,无法传递时代的接力棒。

难道真是这样的吗?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80后”现象的背后

本报11月28日刊登了关注“80后”成长系列报道之一《“80”后歪传》,回顾了“80后”起源以及受到的批判;12月5日推出系列报道之二《“80”后嬗变》,展示了“80后”在2008年重大事件中的表现;本报下期将推出系列报道之结束篇《从“80后”到“鸟巢一代”》,介绍整个“80后”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及对未来的展望。欢迎读者继续关注。 谁制造了80 后现象

前文说过,“80后”起源于诗界,之后遍及小说界、文化界乃至整个社会。年轻人迷上诗歌和小说,这并不是“80后”所特有的。最先关注“80后”这个群体的不是媒体而是书商,对于年轻的“80后”而言,正中了张爱玲的那句话:出名要趁早。一大批“80后”作家在书商的唆使下利用大众媒体进行自我宣传和炒作,以此来提高知名度,为自己出版书籍“造势”,但如此这般的炒作产生了两个影响:一是书商赚到了大把的钞票,二是整个社会把“80后”这个称谓由这批新新作家身上转移到了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整代人身上,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80后”的批判浪潮。应该说,“80后”作家的走红与商业炒作不无关系。其实,“80后”在一夜之间火爆起来,与媒体的广泛报道不无瓜葛。在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为吸引受众眼球、为寻找卖点,便紧紧抓住吸引公众眼球的“花边”、“隐私”、“幕后”、“爆料”大作文章。“‘80后’是别人造出来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工作处处长李逸龙分析说,整个社会批判“80后”现象的产生,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关于“80后”的报道,部分媒体总是找寻具有震撼力的词句,一味为吸引眼球为目的,不顾报道的客观性,抓住某些“80后”的表现不放,夸大其词。李逸龙的这一说法从几篇报道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来:关注“80后”诗人韩寒时,媒体先后报出《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名参加期末考试六门功课挂了红灯笼》,接着《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名被学校留级》。之后,类似这样的报道铺天盖地。即使是近期,这样的报道也接连不断,看看近期媒体报道他们的这些题目吧:《“80后”独生子冲动理财》、《“80后”记者能挑大梁吗?》、《“80后”的女作家们请贞洁点吧》、《“80后”离婚“新趋势”:双道出轨》、《“80后”女作家开始集体发情了?》、《娇生惯养如何教学生?“80后”教师遭遇信任危机》„„

总之,“80后”文化现象的产生是非常特殊的,从诗界、小说界到文学界,直到形成文化现象,都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有着密切关系。

80 后现象是社会必然

“‘80后’现象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这个文化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背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姚成郡认为,“80后”现象是社会必然。姚成郡分析说,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80后”特殊的思维方法和言行方式,这个特殊背景包括整个社会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文化背景、当前的教育模式等等。

“80后”的起源是社会必然。让我们重新回到“80后”文学起源的那个时代,这个时期的“80后”文学作品之所以受关注、之所以有市场:一方面,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新环境下小读者对于文学欣赏有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人们对应试教育包括中学作文写作有了很大意见,一些著名高校开始尝试通过作文大赛自主招生,作文大赛广受关注,中学生参与其中,家长、媒体乃至整个社会开始普遍关注。可见,“80后”现象的起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的市场化、文化化的一种表现,而商业的造势和炒作在其间起了重要作用。

“80后”被批判是社会必然。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之后,人口的压力和历史渊源导致了计划生育和应试教育制度的产生。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80后”从小就背负着长辈的殷切期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期望使他们背负着必须更加优秀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整个人群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正处在学业、事业、家庭的关键时期,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责任要求他们必须优秀。所有的人群都给“80后”树立了这样一个标杆,任何不完美的地方受到批评也就自然而然了。“我们这一代要面对各种批评,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所有的目光都在关注着我们,有担忧、有嘲笑、更有期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7级研究生史增圆说他们这个群体被批评很正常。“80后”转变是社会必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规律。姚成郡说,“80后”并不像一些人所批判的那样存在那么多缺点,他们本质上是有强烈的责任感的,他们自始至终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他们是一点点成长起来的,这是规律。他并指出,阅历使他们成长,这是成长的自然规律,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是他们成长的一个社会背景,这些促使了“80后”的进一步成长。

“80后”其实不容易

这是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时代的进步速度让整个社会群体有点不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竞争力和压迫感让人甚至喘不过气。而这个年龄段的“80后”恰好处在自然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整个社会现实使他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社会对我们这个群体的评价一直是贬大于褒,但谁能理解我们的苦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2004级的车振冬是个“80后”,虽然他专业排名第一并被保送山东大学读研究生,但他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学生时代我们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毕业时又有就业的压力,工作后住房以及作为独生子女养老等各种压力接踵而来,我们表面可能表现为不在乎,但谁又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的苦衷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科学院范秋芳老师也认为“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并不能找到很理想的工作,再加上住房等各种问题,他们要担心的事情确实不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监察处副处长綦磊是个“70后”,作为“60后”、“50后”和“80后”的“中间人”,他分析说,“8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与“80前”相比,他们作为独生子女在生活条件等很多方面没有压力,但是因为他们是独生子女,他们寄托了家庭的所有希望,从小学开始他们就面临着学业的巨大压力,高考时他们虽然赶上了扩招,顺利走向了大学路,但毕业时因为没有了包分配,就业对他们是个巨大的压力,工作后又面临着竞争的压力,要买房、买车,有的还要照顾四位老人„„

“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对于整个社会群体来说都是陌生和没有经验的,有些事情即使年长的人也不能很好地面对,甚至也会犯错误,何况这些阅历并不丰富的‘80后’?”李逸龙认为,虽然“80后”并不像长辈一样面临生存的压力,但他们面临着竞争和发展的压力。

不仅如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团委书记马国顺指出,虽然每个时代的青年人都会面临上一代人的批评,但“80后”不一样,对他们的批评铺天盖地、毫不留情,他们还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80后”是伴随着整个社会大环境带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舆论的巨大压力成长起来的,他们确实不容易。

“80后”要用科学方法

“‘80后’不像社会批判的那样一无是处,但也绝不像当前有些人说的那样毫无瑕疵。”李逸龙分析说,之前人们对这个群体的评判走向了一个极端,夸大他们的缺点,这是不科学的,但他也不希望当前的评论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他建议人们看待这个群体要历史、要客观、要运用科学方法。

马国顺也强调,一切都是运动变化的,社会是变化的,“80后”及所处的环境也在变化,只有一样没有变,那就是看待事物的科学方法论。马国顺认为,看待这个群体既要掌握本质、主流,也要全面、发展、辩证看待。所以,既不要因为“80后”在2008年的优秀表现就粉饰掉他们的缺点,又要对他们充满足够的信心。

“以10年作为一个阶段来研究一个群体是不太科学的,每一代人都不会是一个跨越,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綦磊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看待问题的方法必须更加长远和科学。

一篇学术论文剖析“80后”的优缺点时认为:“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但实践能力弱;参与意识强,但辨别能力弱;主体意识强,但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但承受能力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6级研究生李萍对这一观点深有同感,他希望“80后”之外的人看待和评判“80后”要客观和科学,他更希望“80后”一代要客观认识自己,不要因为他人批评而自暴自弃,更不要因为受表扬而洋洋得意。

“80后”需要关爱

任何情况的发生总会有周边千丝万缕的原因,“80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现的优势有主观(终究还是客观)和客观原因。“80后”,这是一个因为年龄原因本应该被关注

的群体,因为他们寄托着家庭、社会乃至整个民族明天的希望。

我们关心他们的成长,这是一个无可非议的目的,从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们不应该排斥善意的批评,应该看清事物发展过程中表现的两面性,应该认识到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看清存在的暂时缺点,同时更应该看清自身发展的优势。

“80后”的健康成长需要前辈们的关心,需要前辈们的指导,不过这个正在成长的群体也是脆弱的,他们可以接受批评,但如果给予他们的是铺天盖地的批评和否定,往往会适得其反。

所以这个过程也带给整个社会群体一个思考:我们给予“80后”这个群体的不能仅仅是关注、也不能仅仅是关心、而应该是人性化的关爱!

第11篇: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作品分析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新闻作品阅读分析部分

(通讯等)

1.华美窗帷的后面(风貌通讯 邹韬奋、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示了华美窗帷后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脓疮”,至今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仍有意义。语言风格:文字具体生动,平易近人,带着辛酸的幽默写资本社会的世态炎凉,对劳苦大众寄以深切的同情。表现特色:选材典型、因小见大。

2.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通讯 范长江、题材重大,材料翔实,视野开阔,内容深刻。语言风格:写景状物,具体生动;评人论事,舒卷自如,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

3.桌上的表(通讯 张明、特点:由小见大、角度不一般化。结构特色:有条不紊、叙事紧凑、首尾呼应。

4.访“葡萄常 ”(人物专访 邓拓、通过软枝葡萄百年兴衰的历史,展示常家五姑侄的坎坷命运,具有很前感到新闻性和历史纵深感。特点:因人写事,缘事写人。语言风格:行云流水、不事雕饰、朴实平易、娓娓而谈。)

5.春夜(意境优美的新闻特写,动人的抒情诗。特点:写领袖人物时另辟蹊径、独具匠心、不落俗套、别开生面。写作手法:优美清新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写,对人物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的细致刻画。)

6.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事件通讯 中国青年报记者(有时会考选择题)特点: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现场描述、于叙事中写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报道的是一个头绪纷繁的感人事件,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崇高精神。这篇通讯采用了时空结合的结构形式,即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以时间的进展为纵向线索,同时又一空间的变化为横向线索,把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做到时空结合,纵横交错,引人入胜。通讯中虽涉及的部分、单位不少,又人多事杂,叙事却有条不紊;虽事件经过波澜起伏,却变而不乱,衔接自然。整篇通讯把复杂的事件交代得清晰明了,出色地展现了这种结构形式多彩多姿的特色。

7.英雄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中国登山队员突破人类登山史上90年来未能突破的难关。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感人事迹。写作特点:在矛盾斗争中展开事件,表现人物。描写特点:描绘自然景色,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

8.“一厘钱”精神(工作通讯 新华社记者 李峰 余辉音、写作特色:不拘泥于具体数字、生产过程、生产进度,不就事论事,而着力写人,见物见人见思想,贴近实际,贴进群众。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选取题材、提炼深刻主题。

9.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物通讯 穆青、写作特点:通过各种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真实表现了时代的英雄,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精神。穆青的人物通讯得到很高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终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满腔热情地用自己的笔去反映英雄的时代,讴歌时代的英雄,用英雄身上的革命火花,去点燃千百万人心灵的火把,用英雄的精神力量、理想和追求,去推动革命事业胜利前进。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能表现中华民族的脊梁、体现民族浩然正气的英雄模范人物;即使是写凡人小事,也都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当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昂激越的感情,教育读者、感染读者、鼓舞读者,成为他的人物通讯的主旋律。

10.水城威尼斯(国际风貌通讯 穆青、写作特点:抓住特点,展现不同的地域风貌。写景动静相衬,语言风格优美清新。

11.写在绢帕上的诗(人物专访 柏生、以真挚的感性、动人的文字,表现了邓拓和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结构特点:以诗为主线,谋篇布局、串联时空。

12.并非鱼草之争(工作通讯 陈晓微 周守瑾、写作特色:边叙述事实,边分析问题,边阐明道理。事情虽然较专门、较抽象,但写得不枯燥、不空泛。运用典型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主题,增强了说服力。结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13.夜宿车马店(通讯 刘云山、宏观照眼,微观落笔,通过投宿乡镇车马店的一夜见闻,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写作特点: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多侧面、多方位表现主题,语言生动形象。)

14.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通讯 熊先志、写作特点:揭示问题、剖析矛盾与解决问题层层深入。通过事实对比、数字对比,抓住矛盾,揭示症结。

15.小城风光更迷人(通讯 林黎、特点:语言较为凝练生动。 16.“飞天”凌空(人物特写 夏浩然 樊云芳、写作特点:落笔集中,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以静反衬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的艺术感染力。)

17 “妈妈教我放鸭子”(刘衡 记者的笔下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清新明快的放鸭图。写作特点:运笔独特,构思巧妙,“口语入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口吻与读者娓娓道来。采用通俗的民谚、民谣,使深奥、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明白、妙趣横生。融思想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之中。《“妈妈教我放鸭子”》通过第一人称自述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热爱养鸭工作的年轻姑娘的思想感情,语言简洁朴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记者刘衡善于运用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语言和通俗、晓畅、幽默的群众语言,因而她笔下状物也好,写人也罢,总是独具魅力。

18.访厕所(罗详兴、写作特点:材料丰富、翔实。语言具体、生动、诙谐、幽默、可读性强。

19.核弹元勋的“三子”(人物通讯 李春 王进昌、特点:角度独特,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映衬人物质朴而高尚的精神风貌。

20.相思正是吐黄时(通讯 连锦添、特点:主题鲜明深刻,感情炽烈充沛,将人、事、景、理、情自然融合在一起,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运用托物寄情的散文笔法烘托气氛、开拓意境,能够及时捕捉富有人情味的细节。具有起笔自然、结句意味深长的结构特点。《相思正是吐黄时》报道的是台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从表面看,这篇通讯突出的特点是借用散文笔法,缘物寄情,富有文采。深入研究,才真正理解作品中每一个情节和细节,每一段抒情和描绘,无不紧扣“血浓于水,两岸一家”的骨肉亲情。记者始终将自己炽烈的感情融于笔尖,抱含真情描绘了一群回家探亲心情最为迫切的台湾同胞那种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不失时机地宣传了我国政府关于台湾来去自由的对台政策,文中人、景、理、情交织融合,意蕴含蓄、深远,感情浓烈饱满,读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21.华阳礁上补给忙(现场短新闻 刘冰 徐文良、写作特点:现场感强,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华阳礁上补给忙》在写作上颇有特色,将新闻事实的现场描写写得生动具体,画面精彩纷呈,而又含义深远。这些现场描写,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当时当地补给战斗的真实现场。现场景物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历历在目,生动感人。

22.醒来,铜陵!(龚声、写作特点:从大处落墨,又开掘较深,既有宏观性又有深刻性。用事实说明道理,叙议结合,寓情于冷静评述之中。《醒来,铜陵!》高奏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主题鲜明。在结构安排上,既紧密一局通讯的主题 ,又为表现通讯主题服务。全文布局有序,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完整紧凑。通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如何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紧扣通讯主题。

23.菜价追踪(经济报道 新华社记者 苏会志 王进业、写作特点:以追踪菜价变化的全过程为主要线索,依次推进,层层深入。

24.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人物通讯 何平等、特点:运用主要情节和细节描写的刻画来再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荣获1995年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感染和强烈的震撼,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报道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浓墨重彩谱写了一曲时代英雄的颂歌。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精神,深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的要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时代英雄: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孔繁森同志高扬理想和信念的旗帜,满怀无私奉贤的高尚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的理想和追求,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回答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民应该确立和实践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25.师魂(人物通讯 黄绍全 陈朗、特点:用事实说话,以真情实事感动人。语言朴实无华、描述自然。

第12篇:十一月份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十一月份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技能雄风

——露天煤业技术比武屡获佳绩工作纪实

张铁志 陈雅文 侯志成

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换挡期”,转型升级已然成为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主题。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联合国经合组织在对我国的企业技术环境研究后认为:“我国企业技术能力落后的第一原因是在产品再生产和研究发展中没有充足的、高水平的从事设备操作、维护、改进和更新的生产技术人员,以及科技人员的结构不合理”。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中,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高精尖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作为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露天煤业在劳动力结构也曾与全国众多企业极为相似,但是,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露天煤业紧紧围绕“员工队伍发展与企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人才建设理念,整合资源,逐渐构建起以“四位一体”为工作机制,以岗位骨干型、技术专家型和管理复合型青工队伍培养建设模式,加强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学技能、练硬功、钻业务、比技能,比学赶帮超浓郁氛围蔚然成风,技能人才队伍成长壮大正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技术比武是企业培养技能人才,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企

业员工展示高超技艺、促进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几年来,无论在全国煤炭工业协会举办的露天采矿专业职业技能的大赛中,还是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职业技能的技术比武里,还是在通辽地区举办的数次技术比武的赛场上,都能看到露天煤业员工英姿勃发的身影;每次技术比武的状元都有露天煤业员工的名字。于海洋、杨建国等等众多普普通通的员工,因为大型技术比武而熠熠生辉,成为数千名青工中的亮丽风景线,露天煤业也因在大型技术比武成绩显著而闻名遐迩。

2012年,在全国煤炭工业协会举办的露天采矿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中,露天煤业机电修配厂采掘车间于海洋以总成绩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露天采剥机械电修工技术状元,同时他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和“煤炭行业优秀技术能手”称号,露天煤业代表队在此次荣获了团体第二名和优秀组织奖;

2013年,在蒙东能源举办的2013年“蒙东能源杯”露天煤矿大型自卸车岗位技能比武活动中,扎哈淖尔煤业公司的张宏伟获得了技术状元;扎哈淖尔煤业公司的刘森林、王领辉、刘田、徐海兴、孔霍生,南露天煤矿的尤金龙分别获得技术能手;

201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中,扎哈淖尔煤业公司采掘部杨建国,荣获了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挖掘机项目组“技术状元”称号,同时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2014年,在通辽市举办的职业竞技大赛中,南露天煤矿工程部于大鹏获得挖掘机“技术状元”荣誉称号、扎哈淖尔煤业公司采运部

包岩获得装载机“技术状元”荣誉称号,同时分别获得了“通辽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4年,在通辽市政府、霍林郭勒市政府联合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中,机电修配厂焊接车间步维富获得了霍林郭勒市政府普通焊工比赛“技术状元”荣誉称号;

2014年,在蒙东能源举办的首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中,煤炭加工公司郝鑫亮、赵宏亮,机电修配厂付晓雷、王洪甲、梁志恒、冯俊青、步维富,分别获得了地面生产系统检修电钳工、大型采掘、运输设备检修电钳工和普通焊工“技术状元”称号,机电修配厂郭景立等23名选手获得了“技术能手”称号。

据统计,近年来,在露天煤业各级领导充分重视下,露天煤业及所属单位举办的各类技术比武项目、参与人次、奖励金额都创历史新高,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轰轰烈烈开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公司重视措施得力是取得佳绩的关键

一直以来,露天煤业在抓安全生产的同时,把技术比武、岗位练兵都当做重要工作来抓。几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蒙东能源工会《关于组织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的通知》要求,积极引导露天煤业广大员工学知识、练本领,提升岗位技能,露天煤业工会结合露天煤业发展实际,坚持以“强基础、造氛围、建机制、搭平台”为原则,深入推进开展各项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为露天煤业各项生产效率

效益工作的不断提升,为露天煤业圆满完成各年度生产经营指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有力的组织保障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几年来,为深入推进开展好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露天煤业工会先后组织召开多次工作会议,研究并制定下发了露天煤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三年工作规划》,明确了第一年建制度、建体系,第二年突出重点抓实施,第三年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三年规划》工作要求,露天煤业工会制定下发了《露天煤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总体方案》,明确了以露天煤业工会为主导,各基层单位工会为方案制定和落实部门,各单位车间为具体活动组织者的三级技术比武工作要求。各基层单位纷纷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研究《总体方案》的落实,组织各有关部门相继成立了本单位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组织机构,制定了本单位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规划,确保了露天煤业练兵比武的有效落实。

基层积极参与是取得佳绩的法宝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基层各单位的全力配合和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自2010年以来,露天煤业各基层单位共累计开展各类技术比武活动172次,参加技术比武人员8700多人次,开展技术比武的工种几乎涉及了所有一线生产和服务岗位。各项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为露天煤业广大员工学习岗位知识、提升岗位技能增添了浓厚兴趣,也为露天煤业快速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

为了此项活动取得实效,各基层单位根据本单位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方案,结合本单位中心工作和员工队伍实际,分年度、分类型、采取不同方式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不断优化技术比武项目,细化技术比武考评细则,使技术比武活动迅速在各单位推广开来,固化下来,极大地激发了员工们的参与热情。

南露天煤矿以确保安全生产为目标,深入组织生产一线的广大员工每年开展一次五大设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在各个竞赛项目的设计上全面突出安全生产主题,以日常装车、卸车、平路、推货、作土档为主要内容,规范行驶路线、装货高度、推货倾角、土档坡度等,融入倒车入库、定点停车、勾圆环、剥砖头等趣味项目,极大地引发了员工们学习岗位知识、争做岗位标兵的热情。

机电修配厂以提高员工检修技能为出发点,分车间、分机型设立技术比武项目和规则,规范员工日常检修行为,推动员工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型检修设备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打造出了一支技术精湛、管理一流、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检修员工队伍。

煤炭加工公司以促进本单位“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突出系统检修质量、运行平稳、装车精确度等要素为目标设定比武项目和细则,在维修一部与维修二部之间,运行一部、运行二部、电厂输煤系统之间,大力开展部门间员工队伍对抗竞赛活动,促进了各部门间的竞争意识、争先意识的不断增强。

扎哈淖尔煤业公司以培养队伍为目标,首先确定基础比武项目,即以基础工作为主要内容开展各岗位之间的全员比武,强化员工对规

章制度、流程规范的学习,之后再逐渐引入更加精细的考评标准开展比武,促进单位快速培养了一支优秀员工队伍。

北露天煤矿结合生产实际,积极推进开展推土机推墩、平台和前装机装车比武竞赛,使本单位生产工作效率得到了不断的攀升。

煤炭运销公司突出煤质化验为工作重点,强化化验班人员素质培训,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化验人员技术比武活动,促进了单位化验工作水平及效率得到提升。

地质勘探公司以钻机司机技能竞赛为主,不断向测量、绘图等相关工种扩展,最终形成了全生产工种每年一比的良好工作氛围,增强了员工们对操作技能和岗位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供电部突出外线架设、内线维护两项重要工作职能,积极开展变电所、外线电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促进了各项业务质量的提高。

设备物资公司以提升仓储工作水平为重点,在所有库房之间开展流动红旗竞赛和保管员出入库技能竞赛活动,提高了仓储工作环境和水平。

中企时代公司和蒙东能源宾馆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展文明窗口创建与优秀员工“三比一评”竞赛活动,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外部形象。

营造浓厚氛围是取得佳绩的有力保障

几年来,为了充分调动露天煤业广大员工参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露天煤业工会及各所属单位工会不断改善

获奖人员的奖励政策和奖励方式,加大对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状元、能手的宣传,努力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

自2012年开始,露天煤业工会逐渐加大对技术状元和技术能手的奖励工作力度,获得露天煤业层面的技术状元每人每次奖励1000元增加到2000元,最高时可达3000元,获得地区级及以上级别的技术状元最高可奖励5000元。对于每个获得技术状元称号的员工,露天煤业工会安排各单位在矿山公路两侧以及厂区内悬挂其照片,以增强获奖人员的荣誉感。对于获得更高层次的技术状元,露天煤业采取拍摄专题片、专题采访等方式,在电视、报纸、网站、OA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在通勤车视频中轮番播放、展示等形式,从而扩大了获奖人员的影响力,并以此激励大家向他们学习的舆论氛围。南露天煤矿、机电修配厂、煤炭加工公司、地质勘探公司等单位,结合优秀员工健康体检工作,每年安排获奖的人员到外地进行健康疗养,既放松了心情,又愉悦了身心,增强了获奖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

实施同工种技术比武是取得佳绩的重要途径

为了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深入人心,逐渐成为了各单位每个员工每年所想、每年所盼并为之而努力的一件事情;为了整合各单位活动资源,提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活动层次,加强各单位之间交流与学习,露天煤业工会从2012年开始,结合南露天煤矿两条半连续生产剥离系统的上线运行,扎哈淖尔煤业公司各项生产工作的走向正轨,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煤业间各生产单位之间开展主要生产岗位“同工种”技术比武活动的构想。从2012年到2014年,露天煤业连续三

年落实并开展了此项工作,从最初的大型自卸车、电铲、五大设备,到之后的地面生产系统检修电工钳工、装车工,再到2014年的焊工、叉车、天吊、大型采掘运输设备检修电工、钳工,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提高竞技评比标准,逐渐打造出了具有煤业特色的“同工种”技术比武品牌。三年间,露天煤业累计开展“同工种”技术比武活动3次,涉及竞赛工种20个,先后有1100多人参加了本项活动预赛,270多人参加了本项活动的总决赛,先后共评选出技术状元18名,技术能手68人,为露天煤业各单位进一步抓好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注重效应引领是取得佳绩的强大动力

为了展现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的实力,带动广大生产一线员工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从2013年开始,露天煤业各基层单位纷纷组织开展状元一课、状元讲堂等活动,突出“行家里手”的引领效应,相互学习工作经验和成果。

南露天煤矿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组织本单位技术状元、技术能手到各基层单位进行经验交流、介绍,讲解在生产中注意的事项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增强了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工作意识。机电修配厂深入开展技术状元授课活动,安排车间技术状元每周一课,持续讲解检修工作中的技巧与实务知识,提高了各车间的检修工作效率和水平。煤炭加工公司积极聘请技术状元为内部讲师,每年在新员工入职及本单位安全培训工作中安排其进行讲课,增强了新学员对实务工作理论的学习。扎哈淖尔煤业公司组织所有技术状元、技术能手开展师

带徒活动,每人每年至少带一个徒弟,同时利用工余时间结合切身实际向班组人员讲解三大规程、操作规范等内容,迅速提高了本单位员工的标准化作业水平。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不仅进一步增强了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的荣誉感,同时还带动了露天煤业广大员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几年来,通过露天煤业、露天煤业工会以及各单位工会的不懈努力和持之以恒,露天煤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已经走上了良性的发展之路,为企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技能人才,带动整体露天煤业员工队伍的素质得到了快速提升,促进了露天煤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为实现人才兴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露天煤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品赏析与点评

本篇新闻作品是《蒙东能源报·露天煤业专刊》第70期第一版刊登的长篇通讯。

这篇长达5000字的通讯,全方位、全角度、立体式的报道了自2012年以来露天煤业紧紧围绕“员工队伍发展与企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人才建设理念,整合资源,逐渐构建起以“四位一体”为工作机制,以岗位骨干型、技术专家型和管理复合型青工队伍培养建设模式,加强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学技能、练硬功、钻业务、比技能,比学赶

帮超的浓郁氛围蔚然成风,技能人才队伍成长壮大正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露天煤业为广大员工搭设了很好的展示技能的舞台,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各种技能比武,无论在全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地区、还是蒙东能源举办的技术比武中,状元都有露天煤业员工的名字。通过各种培训和技术比武,为露天煤业广大员工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培养了大量的高水平的从事设备操作、维护、改进和更新的生产技术人员、科技人员,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这篇通讯在文中列举了自2012年以来,露天煤业参加了全国煤炭系统、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和蒙东能源公司各种技术比武,于海洋、杨建国、于大鹏、包岩、步维富等多名员工获得了技术比武状元称号,这些状元称号的取得,是与他们每个人拼搏努力的结果,但更是露天煤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员工培养的结果。文中列举出的各种技术比武状元,充分展示了露天煤业全体员工的综合技术水平,点出各种技术比武状元的名字,又使广大员工感觉更亲切,因为这些员工都是露天煤业员工中的身边人,使广大员工学习有榜样、赶超有方向。

在这篇长达5000字的通讯中,作者选取了露天煤业参加各种技术比武取得多个状元、领导高度重视员工培养、基层单位积极组织、公司营造浓厚的学习技术的氛围、实施内部技术比武、员工积极参与等典型材料,表达了露天煤业从领导到员工都高度重视员工队伍的建设和员工技能的提高,使全体员工特别是广大青年员工觉得在露天煤业工作更能提高自己,能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也更有发展前途。

通讯开始的部分,用概括性的语言阐述现代企业缺少的是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高精尖技能人才,技术比武是企业培养技能人才,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员工展示高超技艺、促进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下一步露天煤业大力开展员工技术培训和技术比武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做好了铺垫。

在这篇通讯的中段,作者又把为广大员工创造条件、领导高度重视员工培养、基层单位积极组织、公司营造浓厚的学习技术的氛围、实施内部技术比武、员工积极参与等各个内容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一一阐述,使每一个内容的叙述都很简洁精练,使近5000字的通讯让人读起来并没有冗长的感觉,而是循循善诱、耐人寻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佳作。

在这篇通讯的结尾,作者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对露天煤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进行了总结,阐述露天煤业已经成为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工作氛围的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为实现人才兴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露天煤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通过各项技术比武活动的参与与学习,不仅全面地展示了露天煤业几年来技术比武的活动成果,展现了露天煤业员工的风采,而且让社会各界更深入地了解了露天煤业员工队伍的实力和水平。随着露天煤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深入拓展、随着露天煤业员工知名度的不断扩大,更激发了员工们在未来的技术比武中,为煤

业继续争光的信心;用自己的技能,为企业未来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的决心。相信这也是每个“技术状元”的共同心声。

点评:崔景发《蒙东能源报·露天煤业专刊》记者编辑

第13篇:新闻作品评析 周佳

09新闻 周* 新闻作品(凤凰网 深度报道)

杀死最疼自己的人——衡阳留守少年灭门案观察

4月13日。12岁衡阳少年肖豪先后刺死自己的表弟表妹和姑姑。没有人理解这个寄养于姑姑家的少年当时的血腥冲动。

我们试图从可以破解的成人世界,介入少年不可破解的暴戾行为。在成年人遭遇一起血案之前,这个未成年人遭遇了什么?

杀亲惨案

在杀害小姑、表妹和表弟前四小时,光华实验中学七年级学生肖豪等到了放学的铃声。

这所位于湖南省衡阳县内的全封闭式寄宿制学校规定,每隔一周才放一次假。这天是2012年4月13日,星期五,他刚刚完成了12天的课程。上午是政治、英语、信息技术、数学四节课,上完后老师宣布放假。

7个月前,在广州打工的父亲肖建军将他送到这所县里最好的初中,并将他托付给嫁到县城的姑姑肖玲林照顾。姑父刘文东在县城做建材生意,在地段最好的滨江西路君泰宾馆的家属楼买了房子,装修也比较精致。在到县城读书之前,每到假期,他也会到姑姑家吃住,偶尔也回乡下的老家看爷爷奶奶。

从学校出来后,这个少年应该是出去玩耍了一阵。根据警方事后提取的监控录像,下午四点时清瘦的肖豪出现在上楼的电梯里,在经过一段昏暗的走道后,进入姑姑家中。

“我没有吃饭,肚子好饿。”家中没人,肖豪打电话告诉正在学车的肖玲林。电话那头告诉他,家里有牛奶和水果,可以先垫垫肚子。四下无事,他打开姑姑家卧室里的电脑,玩起了他最喜欢的《洛克王国》游戏。肖玲林平时对侄儿管教很严,不许肖豪在家里的电脑玩游戏。

姑姑肖玲林是亲戚中最疼肖豪的,这个刚满30岁的女人喜欢鲜色的衣服,性格热情活泼。那一阵子,她正在县城的驾校学驾驶。姑姑和姑父婚后生下一双儿女,表妹今年9岁,表弟也有4岁了。姑姑平时挺严厉,表弟表妹都很怕她,凡事都会报告。在肖豪看来,他们就是姑姑的“眼线”。

“你又上网,我要告诉妈妈。”听到说话声,肖豪才意识到门没关好。这时是17点07分,放学归来的表妹表弟发现了自己。肖豪明白,姑姑知道的后果是自己又将要挨打了。

肖豪威胁表弟表妹不许说,但小女孩不依不饶。他拖出家中的水果刀。首先倒下的是9岁的表妹,随后是刚学会说话的4岁的表弟。肖豪将两具小小的尸体拖到餐桌后面,用椅子并排挡住,并用拖把将地上的血迹擦掉。

在清洗血迹的时候,肖豪听到了门外钥匙的声音。

因为身高的原因,侄子的利刃刚好抵达姑姑的腹部。18点,换上干净黑色运动服和牛仔裤的肖豪离开死寂的房屋,带着姑姑的手机、钥匙及2000块钱。

当晚11点,刘文东撬开房门才发现大小三具尸体。电梯中的监控录像显示,案发期间仅有两名老妇及肖豪乘坐,而且也只有他离开,嫌疑最大。听取警方的意见之后,悲伤的刘文东觉得可笑,“侄儿好好的怎么会杀姑姑呢”?

模范留守儿童

除了过年的光景,肖建军在老家衡阳县岘山乡灵官村的家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来过这么多人。贴着白蓝瓷砖的两层小楼坐落在一座小山的收尾处,明丽的颜色掩映在绿树之中。这是他这些年打工的血汗,屋中常年就只有他年迈的父母居住。

这个38岁的男人难以启齿:亲生儿子杀害了亲妹妹以及她的两个孩子。人多时,他会附和亲友们愤怒的议论,“让政府把这个小兔崽子多关几年”。一个人静下来,他又悲伤地觉得“这些年,没能好好地关心儿子”。

儿子肖豪出生于2000年,那时他已经在广州呆了近十年。上世纪90年代初,再度复苏的开放让广东充满了活力,对周围的农村青年充满了吸引。当时,正在上初中的肖建军在假期随村里人一起到了广东,发现这里“动手就能挣钱”之后,他便不想回家念书了。

“一直到3岁多,肖豪都是我在广州亲自带的。”起初,肖建军在广州做餐饮店,过程中结识了来自常德的姑娘刘春琳,并走到了一起。不久,肖建军和刘春琳迎来他们的小孩出生,在这个寄居的城市里搭建着三口之家的生活。

自始至终,肖建军和刘春琳都未结婚。好景不长,就在肖豪快要4岁时母亲决定离开,结束打工者不安定的日子。她回到老家开了服装店,不久同当地人结婚生子。在打工者来去匆匆的城市里,肖建军也很快同一位贵州女子结婚,第二个儿子也在2006年出生。

在同刘春琳分开之后,肖建军将肖豪送回老家,肖豪成为了单亲家庭中的留守儿童。

爷爷奶奶都记得,年轻的新儿媳对自己的大孙子并不怎么好。肖建军之后学了开车,送货挣钱,和妻子常年住在广州。只是在过年时节,才挤着火车回到农村的家中。事实上,夫妻二人的关系并不稳定,分分合合,小孩出生之后也被送回老家。

衡阳县是一个有着上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当地官员介绍说有近三十万人在广东等地打工。肖家所在的灵官村,多数漂亮的小楼房都关门插锁,或者只留有老人小孩在家。多数青壮年都像肖建军一样出门在外,疲于生计,无力细致地关照家中老人小孩。

年幼的肖豪有时会想念自己的母亲。远在常德的刘春琳会偶尔送来衣服,并打来电话关照儿子,“但近两三年从未看过孩子”。但在爷爷奶奶悉心的照料下,肖豪健康、活泼。

“每当放学都有好多小伙伴找他下军棋,一起打打闹闹。”肖豪的小学六年都是在奶奶的陪读之下念完的。虽然肖豪就读的檀山完小离家不远,但老人家还是在集镇上租了房子,给孙子做饭洗衣。“除了有些孩子气的倔,挺乖巧一孩子啊。”出事后,一病不起的老人常常回忆起之前孙儿快乐活泼的样子,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

檀山完小的老师们也都记得这个瘦白文静的小男孩是个学习的“尖子”。“看上去乖乖的,考试能在全乡四百多同级生中排前25名。”学习成绩优异的肖豪连年拿到三好学生奖状,并且在班级中担任了班干部。爱好绘画的他也曾获得学校的奖励,如今家中还散落着他画的枪炮彩笔画。

几乎所有的亲友都觉察到,这个有些爱哭的“模范学生”转变出现在进入县城念书之后。

阁楼男孩

刺死三个人后,换掉血衣的肖豪,去了滨江西路附近的新太平洋网吧,继续他未完成的游戏。之后,他又买了两本历史玄幻小说和一本漫画书,其中一本为《大宋日月记》。借助手机,他又将关系要好的一名女同学约出散步。

警察抓到肖豪是第二天早上9点,当时他正在县城的船山广场和同学闲聊。在审讯桌前,肖豪语气平静地承认“人都是我杀的”。

“我明天不想待这里了,我想回学校。”审讯了一阵子,这个刚上初中的男孩觉得有些困倦不安,便认真地向一脸严肃的大人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肖豪就读的光华实验中学位于县城东南角的工业园区附近,这是一所私立的全封闭、全寄宿制初中学校。从2005年成立以来,这所学校一跃成为衡阳县全县七十多所初级中学的领跑者,每年考入高中的学生都占学生总数九成以上。

作为全县成绩最优秀学生的集中所在,很多家长都想将孩子送进这所“贵族中学”。在这所大门紧闭的中学内,初中生们常常需要早上6点左右就起床晨读,晚自习到20点45分结束一天的学习。

光华中学规定隔周放假,也就意味这些孩子需要在学校吃住12天后才能回家。其间学生吃住也都必须在校内完成,住得离学校很近的孩子可以回家居住,他们需要另外缴纳约60元钱办理一张“通宵证”。

由于“小升初”考试中的优异表现,小村庄来的肖豪进入这所全封闭的寄宿学校。肖建军当时想,自己常年在外打工,把儿子放在寄宿制学校正好方便,“何况光华是县里最好的初中”。在缴纳了4700元的报名费用后,肖建军将儿子托付给妹妹肖玲林,“她很心疼肖豪”。

在进入中学之初,肖豪仍期望着能在强手如林的班级脱颖而出。在新学期召开的班会上,他毛遂自荐担纲班级的语文课代表,负责同学们的课文背诵。老师见他喜爱读书,就应允了。那时候,肖豪已经看过《警犬拉拉》、《丛林守护神》、《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些书籍。

“别人家都有妈妈送饭,就只有我没有。”虽寄居在至亲家中,肖豪很快发现自己的异样。每当放学,光华中学的校门口停满了看望孩子的轿车,而他也只能看看罢了。姑姑肖玲林听后很触动,答应有空就给他送饭,“每次去上学都给他书包塞满吃的”。

事实上,姑姑家中也并不温暖。姑父和姑姑感情一直不和,在他寄居的几个月中一直争吵打架闹离婚。“有一次我电话过去,家里刚吵完,他姑姑在哭,姑父带着孩子出去了。”肖建军说,隔着电话他发现儿子声音唯唯诺诺,“听得出是很尴尬”。

2012年3月中旬,肖建军送货到湘潭,回广州时路过衡阳去看肖豪。他发现儿子身上穿着别人的一件衣服,是乔丹牌的运动服。“不想他穿别人的衣服,我就把自己身上的一件安踏的黑色运动服脱给了他。”肖建军看着校门口来往的轿车,家长手中提着的进口牛奶,他察觉到孩子已经变化了。

县城的美丽新世界渐渐席卷这个懵懂的少年。在接触电脑后,他开始沉迷于游戏。在他留下的寥寥几篇日记中,他曾兴奋地写道:今天起得特别早,急急忙忙向电脑房跑去,边跑嘴里还不停地说,赶快登录《洛克王国》。

等到寒假回到乡下,奶奶发现“去了县城,原来活泼好动的孙儿没了”。这个刚放假的少年瓮声瓮气地叫了声“爷爷奶奶”,便兀自上楼去了。桌上,是他获得的“三好学生”奖状。虽然贪玩,肖豪仍然在强手如云的70人班级名列前茅。

“一个人逛街真没安全感啊。”寒假的第三天肖豪在日记中感叹道。整个假期,他几乎都在家中的二楼度过,远在他乡的父亲也一直少有电话。在楼上,他开始看之前表姐留下的日记,上面记录着表姐16岁时面临的学业和生活困惑。无聊时,他还拉着5岁的弟弟下军棋,弟弟不会,他就一点一点教,结果还是乱糟一团。

肖豪的爷爷已经76岁了,奶奶也68岁了,年老体衰让他们已经无力再去管教这个如同野马的孙子,只能用苍老的眼睛看着他。这个寒假,每次肖豪都要等到奶奶说吃饭时才从楼上下来,“他看了好几遍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影片”。

阁楼上,挂着肖豪花了上百元买来的练习拳击的专用沙包。假期中,老人们不时听见楼上传来沉闷的捶打声音。

十二岁的江湖

李喆和宋飞是肖豪在班级中仅有的两个朋友。

在这个封闭式的学校里,孩子们多数时间吃住在一起,常会抱团成“小团体”。李喆和肖豪成为好友源于一次“猜谜”,肖豪当时在宿舍问伙伴们谁知道他暗恋的女孩,李喆一口猜中,被肖豪引以为知己。

“他性格很怪,但是很爱显。”课堂上,肖豪爱跟性格温和的老师抬杠,英语课老师是班主任,会打人,他则不敢妄动。每次当语文课的女老师,说到“可爱”时,肖豪就会在下面接一句“可怜没人爱”。此外,他还经常捉弄班级的女孩子,譬如在清明节用纸折一朵白花送给她们。

无论从那个角度,都捕捉不到肖豪生活中的异常。在校内,肖豪与朋友们常一起散步,他总是两手插袋望着天,显得很深沉的样子。肖豪会看大家都不会看的书,例如《三国演义》。他崇敬讲义气的人。同学曾把他拉到墙角借钱,他爽快地答应了,同学千恩万谢。他笑道:“不就是借个钱么?有必要这样么?”

“讲义气”也是他对朋友的要求。有一次,肖豪让李喆陪去教室,他不想去。肖豪甩下一句“之前我陪你去宿舍都可以”,气冲冲地走了。事发前不久,肖豪找不到晚间看小说的手电筒,宿舍伙伴没理会他。肖豪对着伙伴们大叫:“我知道你们都在排斥我!”

“后来,他脾气就变得很暴躁,动不动就打人。”长着娃娃脸的宋飞还记得,邻班的小鹏平时爱调皮捣蛋,肖豪决定找个机会教训他一顿。

机会很快就找到了。宋飞目击了肖豪的暴躁。“小鹏的眼镜都被打飞了。”宋飞有些心悸地说,当时小鹏就是站在肖豪寝室门口而已。打完架,肖豪问身边的人,“刚才打人的动作帅不帅”。

在一群只有11到13岁的孩子中间,肖豪160cm的身高让他显得很突出,随着发育的开始,他的肌肉如海绵吃水般膨胀了起来。肖豪十分清楚自己的力气意味着什么。此后,他经常出现在打架的场合。他向同学吹嘘,自己在小学时就曾有五十多个“小弟”,让大家相信他是一个“混得开的老大”。

肖豪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处理同周围的关系,他四处借钱不还,还常常将同学的手机拿过来玩游戏。2月份,肖豪结识了一名曾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做“大哥”。

检讨

一直严厉管教他的姑姑,站到了这个青春期刚刚开始的少年面前。

虽然父亲每个月都会给他近600元的生活费,但大手大脚的花钱让肖豪开始频频向同学举债。在家中,刘文东也发现这个沉默的孩子居然悄悄地翻妻子的包找钱。2月6日,学校老师将肖豪的在校表现通知了家长,肖玲林将肖豪打了一顿。

“我成绩退步了,性格也变了。”在当日肖豪亲笔写下的检讨书中,他说会体谅爸爸的血汗钱,将来会“尊敬长辈,孝悌忠恕”。

刘文东仍记得,当时妻子说警告这个学习正在下滑的初中生:如果期末不考进全班前20名,就送回檀山老家。肖豪咬着牙说:“我不!我不!”他看到这个少年的眼神中充满怨恨,“像要吃人一样”。

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挡住这些少年,他仍然进出网吧,在学校里惹是生非。在他“找茬”打了同学之后,刘文东夫妇再次被肖豪所在1106班的班主任江方林叫到学校,为被打的小孩赔付了200元购买新眼镜。

“记录本上记载他的错误居然有满满一页。”班主任给刘文东看了他收集的违纪状况本,上面记录了肖豪“上课瞌睡”、“晚上玩手机”、“给同学背上贴字条”等等。气不打一处来的姑姑肖玲林让肖豪当着老师的面下跪,还打了他一记耳光。

“她姑姑是最疼他的啊,所以才会严格要求他。”肖建军做梦也想不到,儿子横刀杀亲。而且原因正是“姑姑管得太严”。

事情发生之后,光华实验中学显得十分紧张,县城百姓对其寄宿学校的封闭式管理方式议论纷纷。“学校过度强调学习,没有让孩子全面发展。”为了让在光华中学念初一的儿子多接触家人,黄女士在学校门口开了书店,照顾小孩。

就在肖豪杀亲惨案发生前半个月,3月23日该校1007班学生方磊在被“班主任要求退学”后,在家中7楼跳楼自杀。方磊也是一名留守儿童,母亲常年在广州务工。

“我们也在思考检讨这些事了,希望大家留给学生一张安静的课桌。”光华实验中学校长蒋亚东说,不方便接受采访。而在不久前,光华实验中学刚刚被评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

“是不是我不该‘离婚’呢?”事发之后,肖建军总觉得自己无脸见人,耽搁了孩子的教育。堂屋中祖宗神位旁的电烛台也被拔掉了,“祖宗明德远矣,子孙勿替引之”的楹联上沾满了灰尘。

在田垄池塘围绕的屋前,肖建军年迈的父亲常若有所思地呆立着,5岁的小儿子在跟前跑来跑去。午后风过,带来一阵阵油菜花谢了的苦香。

(文中涉及未成年人皆为化名)

作品评析:

青春花儿谢 多维度温柔质问

“4月13日。12岁衡阳少年肖豪先后刺死自己的表弟表妹和姑姑。没有人理解这个寄养于姑姑家的少年当时的血腥冲动。”没有声嘶力竭的责问,没有悬念迭起的追溯,文章伊始,作者的笔调于简洁之中流露出异常的冷静。仿佛让人听到了城市施工工地喧嚣的背后那冷酷的宁静。

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破解这位失足少年暴戾行径的背后原因。 “留守”,这个词对于现代社会已经不陌生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少年”……“留守”的背后是每一个务工人员家庭满满的辛酸,甚至悲哀。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可 以说是这个时代飞速发展的牺牲品。

但是,这种牺牲并不是孤立的。留守的悲哀与多种社会问题交织,形成一个莫大的陷阱,将这位少年绑架。纵观全文,作者看似温和的语言是如此犀利地指向家庭氛围、学校体制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仿佛一张大网,将这位失足少年的“留守”经历刻画得细致且触动人心。

“肖豪威胁表弟表妹不许说,但小女孩不依不饶。他拖出家中的水果刀。首先倒下的是9岁的表妹,随后是刚学会说话的4岁的表弟。肖豪将两具小小的尸体拖到餐桌后面,用椅子并排挡住,并用拖把将地上的血迹擦掉。”一连串动词,没有多余的形容词,只“小小的”三个字便将一种残酷直逼人心。

“事实上,姑姑家中也并不温暖。姑父和姑姑感情一直不和,在他寄居的几个月中一直争吵打架闹离婚。‘有一次我电话过去,家里刚吵完,他姑姑在哭,姑父带着孩子出去了。’肖

建军说,隔着电话他发现儿子声音唯唯诺诺,‘听得出是很尴尬’。”“是不是我不该‘离婚’呢?事发之后,肖建军总觉得自己无脸见人,耽搁了孩子的教育。堂屋中祖宗神位旁的电烛台也被拔掉了,‘祖宗明德远矣,子孙勿替引之’的楹联上沾满了灰尘。”家庭的不完整、爱的缺失、破碎的氛围——少年压抑的生活显而易见。只是,如果说家庭的不完整不是父母可以选择,那么,父亲那句“是不是不该离婚”多多少少有些让人绝望和寒心。父亲没有认识到,儿子悲剧的种子也许在他和儿子的母亲非法结合之初已经种下了。

从这点来说,留守家庭的悲哀,恐怕并不仅仅是他们现实的经济压力和骨肉分离的现状,更为可怕的是未能跟得上时代步伐的思想观念,因为后者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后代的成长。如今,“留守困境”的应对方式大多局限在经济救助、亲子交流等方面,大多忽略了打工者家庭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本质的疏忽。

“就在肖豪杀亲惨案发生前半个月,3月23日该校1007班学生方磊在被‘班主任要求退学’后,在家中7楼跳楼自杀。方磊也是一名留守儿童,母亲常年在广州务工。”“‘我们也在思考检讨这些事了,希望大家留给学生一张安静的课桌。’光华实验中学校长蒋亚东说,不方便接受采访。而在不久前,光华实验中学刚刚被评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用事实说话——作者用这两个事实给学校教育和体制等各项问题扇了一记大大的耳光。似乎还记得上小学那几年,在“素质教育”和“减压”口号的号召下,我们是如何任凭老师偷偷为我们安排各种校外辅导班,书包变得越来越沉。无独有偶,光华实验中学刚刚获得的“省级安全文明校园”不知道是用多少“通过评估”的手段以及学生所谓封闭式管理的苦涩换来的。

作者丝毫没有越界,从少年每天的日常生活——家庭&学校来解构他如此暴戾的行为。语言温柔,情绪平静,却极尽冷酷。

“在田垄池塘围绕的屋前,肖建军年迈的父亲常若有所思地呆立着,5岁的小儿子在跟前跑来跑去。午后风过,带来一阵阵油菜花谢了的苦香。”父亲的思考背后,是无数留守家庭的思考,是整个社会对于留守问题复杂性的重新审视——因为,“留守”不仅仅是“留守”的问题,它与各种社会问题错综复杂地缠绕在一起。

第14篇: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

【题型:简答】

[1] 简析《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的报道角度。

答: 这篇新闻从介绍一本新书的角度,反映了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学教研组的医务工作者们,把自己的失误公之于众,勇于自我批评,敢于坚持真理.愿把自己临床工作中的教训作为别人的“前车之鉴”的高尚的思想品德。新闻中用具体事实作了说明。这就从一个新的侧面有力地显示了我国科技人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面貌、新成就。因此.这篇新闻看起来似乎是报道一本新书出版.但实际上却不是一般的出版消息,它既有思想深度,又角度新颖。 【题型:简答】

[2] 研究新闻作品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4、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5、将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题型:简答】

[3]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答:

1、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

2、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

3、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有时还要不怕危险与牺牲;

4、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恪守职业道德,坚决反对搞有偿新闻;

5、严谨细致的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防差错;

6、勇于创新的作风,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新闻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方式与形式,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新闻作品。【题型:简答】

[4] 简述如何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答: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新闻工作每个环节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研究新闻作品,当然也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实际出发。

4、要做到实事求是,研究者还要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题型:论述】

[5] 结合实际论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的专业素养。

答: 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1)熟悉新闻学基础理论; (2)熟悉和掌握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并力求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实际体验; (3)较强的新闻敏感; (4)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 (5)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题型:论述】 [6] 联系具体作品,分析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答: 分析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1)注重报道的接近性; (2)重视使用背景材料; (3)注重现场和可读性; (4)注重进行式报道; (5)语言简洁明快等。 【题型:论述】

[7]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答: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 (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 (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题型:论述】

[8] 请分析《醒来,铜陵!》这篇新闻作品的形式特征。

答: 结合作品,对新闻结构的分析(即紧密结合通讯主题,又为表现通讯主题服务)结合作品,对新闻表现手法的分析(用事实说明道理,叙议结合;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结合作品,对新闻语言的分析(准确严谨,简练明白) 【题型:论述】

[9] 试析《好啊!诚实永存》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色

答: 这是一条人物消息。结合作品分析其中深刻的现实意义。实录人物语言,读来亲切感人,真实可信。具体分析对话在这篇消息中对叙述事件、表现人物思想所起的作用。简要分析此文段落短小、节奏感强的结构特点。 【题型:论述】

[10] 试述《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

1、这是一篇经验性消息。

2、记者没有一般化地报道南京市绿化建设的成就,令人耳目一新,他实事求是、辩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采写作风和思维方式值得学习。

3、描写、写实是这条消息的写作特色。结合文中具体、实在介绍南京市绿化工作的事例和数据,并领会其深刻的现实含义。

4、经验性消息的价值在于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用性、可借鉴性强。分析文中能体现可借鉴性特点的事例与文句。 【题型:论述】

[11] 试述《记鲁迅》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

1、这是一篇人物特写。

2、是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的作品。

3、联系作品简要分析鲁迅爱憎分明的性格特征。

4、此文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结合文中的事例分析这种写法的优势(有助于引导读者全面、深刻地认识鲁迅)。

5、举出文中人物外貌描写的地方,简要说明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题型:论述】

[12] 试述《“老报童”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

1、这是一篇人物特写。

2、阐述“老报童”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概括并分析“老报童”的性格特征。

4、结合此文有关语句,说明人物外形、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5、简要分析此文将叙事、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的写作特点。

第15篇:人物新闻事件作品说明

《北京巨星-马布里》 斯蒂芬·马布里(1977年2月2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科尼岛,美国著名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控球后卫,效力于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北京金隅。效力过多支NBA球队的他,还曾效力于CBA山西中宇篮球俱乐部、佛山市龙狮篮球俱乐部。2012年2月6日,入选2012年CBA全明星首发阵容。2012年起效力于北京金隅男篮,率领球队获得历史上首个总冠军。夺冠后,北京队主帅闵鹿蕾与队友们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他的眼眶中含着热泪;而马布里则头披毛巾一屁股坐在球场的地板上。这一刻,“马政委”泣不成声!

自从2009年以来,马布里就离开了NBA联盟,他在中国找到了活力,在这里他带领北京队获得了2012年CBA的总冠军,2013年当选CBA常规赛外籍最有价值球员。因为马布里在夺冠过程当中的出色表现,他受到了很多赞许,并且马布里甚至获得了为其竖立雕像的至尊荣誉。

2013年10月10日,马布里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11日下午五点,将在万事达中心召开发布会,宣布一个重要决定,马布里的这个“重要消息”就是已与北京队续约3年。加上现有合同的1年,他将在北京队效力至2017年赛季结束。届时,马布里将在北京结束其球员生涯。

相机型号:Canon EOS-1D Mark IV

焦距:182毫米

曝光时间:1/250秒

曝光程度:光圈优先

光圈:f/2.8

拍摄地点:五棵松篮球中心

第16篇:新闻作品评析 周佳

09新闻 周* 新闻作品(凤凰网 深度报道)

杀死最疼自己的人——衡阳留守少年灭门案观察

4月13日。12岁衡阳少年肖豪先后刺死自己的表弟表妹和姑姑。没有人理解这个寄养于姑姑家的少年当时的血腥冲动。

我们试图从可以破解的成人世界,介入少年不可破解的暴戾行为。在成年人遭遇一起血案之前,这个未成年人遭遇了什么?

杀亲惨案

在杀害小姑、表妹和表弟前四小时,光华实验中学七年级学生肖豪等到了放学的铃声。

这所位于湖南省衡阳县内的全封闭式寄宿制学校规定,每隔一周才放一次假。这天是2012年4月13日,星期五,他刚刚完成了12天的课程。上午是政治、英语、信息技术、数学四节课,上完后老师宣布放假。

7个月前,在广州打工的父亲肖建军将他送到这所县里最好的初中,并将他托付给嫁到县城的姑姑肖玲林照顾。姑父刘文东在县城做建材生意,在地段最好的滨江西路君泰宾馆的家属楼买了房子,装修也比较精致。在到县城读书之前,每到假期,他也会到姑姑家吃住,偶尔也回乡下的老家看爷爷奶奶。

从学校出来后,这个少年应该是出去玩耍了一阵。根据警方事后提取的监控录像,下午四点时清瘦的肖豪出现在上楼的电梯里,在经过一段昏暗的走道后,进入姑姑家中。

“我没有吃饭,肚子好饿。”家中没人,肖豪打电话告诉正在学车的肖玲林。电话那头告诉他,家里有牛奶和水果,可以先垫垫肚子。四下无事,他打开姑姑家卧室里的电脑,玩起了他最喜欢的《洛克王国》游戏。肖玲林平时对侄儿管教很严,不许肖豪在家里的电脑玩游戏。

姑姑肖玲林是亲戚中最疼肖豪的,这个刚满30岁的女人喜欢鲜色的衣服,性格热情活泼。那一阵子,她正在县城的驾校学驾驶。姑姑和姑父婚后生下一双儿女,表妹今年9岁,表弟也有4岁了。姑姑平时挺严厉,表弟表妹都很怕她,凡事都会报告。在肖豪看来,他们就是姑姑的“眼线”。

“你又上网,我要告诉妈妈。”听到说话声,肖豪才意识到门没关好。这时是17点07分,放学归来的表妹表弟发现了自己。肖豪明白,姑姑知道的后果是自己又将要挨打了。

肖豪威胁表弟表妹不许说,但小女孩不依不饶。他拖出家中的水果刀。首先倒下的是9岁的表妹,随后是刚学会说话的4岁的表弟。肖豪将两具小小的尸体拖到餐桌后面,用椅子并排挡住,并用拖把将地上的血迹擦掉。

在清洗血迹的时候,肖豪听到了门外钥匙的声音。

因为身高的原因,侄子的利刃刚好抵达姑姑的腹部。18点,换上干净黑色运动服和牛仔裤的肖豪离开死寂的房屋,带着姑姑的手机、钥匙及2000块钱。

当晚11点,刘文东撬开房门才发现大小三具尸体。电梯中的监控录像显示,案发期间仅有两名老妇及肖豪乘坐,而且也只有他离开,嫌疑最大。听取警方的意见之后,悲伤的刘文东觉得可笑,“侄儿好好的怎么会杀姑姑呢”?

模范留守儿童

除了过年的光景,肖建军在老家衡阳县岘山乡灵官村的家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来过这么多人。贴着白蓝瓷砖的两层小楼坐落在一座小山的收尾处,明丽的颜色掩映在绿树之中。这是他这些年打工的血汗,屋中常年就只有他年迈的父母居住。

这个38岁的男人难以启齿:亲生儿子杀害了亲妹妹以及她的两个孩子。人多时,他会附和亲友们愤怒的议论,“让政府把这个小兔崽子多关几年”。一个人静下来,他又悲伤地觉得“这些年,没能好好地关心儿子”。

儿子肖豪出生于2000年,那时他已经在广州呆了近十年。上世纪90年代初,再度复苏的开放让广东充满了活力,对周围的农村青年充满了吸引。当时,正在上初中的肖建军在假期随村里人一起到了广东,发现这里“动手就能挣钱”之后,他便不想回家念书了。

“一直到3岁多,肖豪都是我在广州亲自带的。”起初,肖建军在广州做餐饮店,过程中结识了来自常德的姑娘刘春琳,并走到了一起。不久,肖建军和刘春琳迎来他们的小孩出生,在这个寄居的城市里搭建着三口之家的生活。

自始至终,肖建军和刘春琳都未结婚。好景不长,就在肖豪快要4岁时母亲决定离开,结束打工者不安定的日子。她回到老家开了服装店,不久同当地人结婚生子。在打工者来去匆匆的城市里,肖建军也很快同一位贵州女子结婚,第二个儿子也在2006年出生。

在同刘春琳分开之后,肖建军将肖豪送回老家,肖豪成为了单亲家庭中的留守儿童。

爷爷奶奶都记得,年轻的新儿媳对自己的大孙子并不怎么好。肖建军之后学了开车,送货挣钱,和妻子常年住在广州。只是在过年时节,才挤着火车回到农村的家中。事实上,夫妻二人的关系并不稳定,分分合合,小孩出生之后也被送回老家。

衡阳县是一个有着上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当地官员介绍说有近三十万人在广东等地打工。肖家所在的灵官村,多数漂亮的小楼房都关门插锁,或者只留有老人小孩在家。多数青壮年都像肖建军一样出门在外,疲于生计,无力细致地关照家中老人小孩。

年幼的肖豪有时会想念自己的母亲。远在常德的刘春琳会偶尔送来衣服,并打来电话关照儿子,“但近两三年从未看过孩子”。但在爷爷奶奶悉心的照料下,肖豪健康、活泼。

“每当放学都有好多小伙伴找他下军棋,一起打打闹闹。”肖豪的小学六年都是在奶奶的陪读之下念完的。虽然肖豪就读的檀山完小离家不远,但老人家还是在集镇上租了房子,给孙子做饭洗衣。“除了有些孩子气的倔,挺乖巧一孩子啊。”出事后,一病不起的老人常常回忆起之前孙儿快乐活泼的样子,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

檀山完小的老师们也都记得这个瘦白文静的小男孩是个学习的“尖子”。“看上去乖乖的,考试能在全乡四百多同级生中排前25名。”学习成绩优异的肖豪连年拿到三好学生奖状,并且在班级中担任了班干部。爱好绘画的他也曾获得学校的奖励,如今家中还散落着他画的枪炮彩笔画。

几乎所有的亲友都觉察到,这个有些爱哭的“模范学生”转变出现在进入县城念书之后。

阁楼男孩

刺死三个人后,换掉血衣的肖豪,去了滨江西路附近的新太平洋网吧,继续他未完成的游戏。之后,他又买了两本历史玄幻小说和一本漫画书,其中一本为《大宋日月记》。借助手机,他又将关系要好的一名女同学约出散步。

警察抓到肖豪是第二天早上9点,当时他正在县城的船山广场和同学闲聊。在审讯桌前,肖豪语气平静地承认“人都是我杀的”。

“我明天不想待这里了,我想回学校。”审讯了一阵子,这个刚上初中的男孩觉得有些困倦不安,便认真地向一脸严肃的大人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肖豪就读的光华实验中学位于县城东南角的工业园区附近,这是一所私立的全封闭、全寄宿制初中学校。从2005年成立以来,这所学校一跃成为衡阳县全县七十多所初级中学的领跑者,每年考入高中的学生都占学生总数九成以上。

作为全县成绩最优秀学生的集中所在,很多家长都想将孩子送进这所“贵族中学”。在这所大门紧闭的中学内,初中生们常常需要早上6点左右就起床晨读,晚自习到20点45分结束一天的学习。

光华中学规定隔周放假,也就意味这些孩子需要在学校吃住12天后才能回家。其间学生吃住也都必须在校内完成,住得离学校很近的孩子可以回家居住,他们需要另外缴纳约60元钱办理一张“通宵证”。

由于“小升初”考试中的优异表现,小村庄来的肖豪进入这所全封闭的寄宿学校。肖建军当时想,自己常年在外打工,把儿子放在寄宿制学校正好方便,“何况光华是县里最好的初中”。在缴纳了4700元的报名费用后,肖建军将儿子托付给妹妹肖玲林,“她很心疼肖豪”。

在进入中学之初,肖豪仍期望着能在强手如林的班级脱颖而出。在新学期召开的班会上,他毛遂自荐担纲班级的语文课代表,负责同学们的课文背诵。老师见他喜爱读书,就应允了。那时候,肖豪已经看过《警犬拉拉》、《丛林守护神》、《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些书籍。

“别人家都有妈妈送饭,就只有我没有。”虽寄居在至亲家中,肖豪很快发现自己的异样。每当放学,光华中学的校门口停满了看望孩子的轿车,而他也只能看看罢了。姑姑肖玲林听后很触动,答应有空就给他送饭,“每次去上学都给他书包塞满吃的”。

事实上,姑姑家中也并不温暖。姑父和姑姑感情一直不和,在他寄居的几个月中一直争吵打架闹离婚。“有一次我电话过去,家里刚吵完,他姑姑在哭,姑父带着孩子出去了。”肖建军说,隔着电话他发现儿子声音唯唯诺诺,“听得出是很尴尬”。

2012年3月中旬,肖建军送货到湘潭,回广州时路过衡阳去看肖豪。他发现儿子身上穿着别人的一件衣服,是乔丹牌的运动服。“不想他穿别人的衣服,我就把自己身上的一件安踏的黑色运动服脱给了他。”肖建军看着校门口来往的轿车,家长手中提着的进口牛奶,他察觉到孩子已经变化了。

县城的美丽新世界渐渐席卷这个懵懂的少年。在接触电脑后,他开始沉迷于游戏。在他留下的寥寥几篇日记中,他曾兴奋地写道:今天起得特别早,急急忙忙向电脑房跑去,边跑嘴里还不停地说,赶快登录《洛克王国》。

等到寒假回到乡下,奶奶发现“去了县城,原来活泼好动的孙儿没了”。这个刚放假的少年瓮声瓮气地叫了声“爷爷奶奶”,便兀自上楼去了。桌上,是他获得的“三好学生”奖状。虽然贪玩,肖豪仍然在强手如云的70人班级名列前茅。

“一个人逛街真没安全感啊。”寒假的第三天肖豪在日记中感叹道。整个假期,他几乎都在家中的二楼度过,远在他乡的父亲也一直少有电话。在楼上,他开始看之前表姐留下的日记,上面记录着表姐16岁时面临的学业和生活困惑。无聊时,他还拉着5岁的弟弟下军棋,弟弟不会,他就一点一点教,结果还是乱糟一团。

肖豪的爷爷已经76岁了,奶奶也68岁了,年老体衰让他们已经无力再去管教这个如同野马的孙子,只能用苍老的眼睛看着他。这个寒假,每次肖豪都要等到奶奶说吃饭时才从楼上下来,“他看了好几遍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影片”。

阁楼上,挂着肖豪花了上百元买来的练习拳击的专用沙包。假期中,老人们不时听见楼上传来沉闷的捶打声音。

十二岁的江湖

李喆和宋飞是肖豪在班级中仅有的两个朋友。

在这个封闭式的学校里,孩子们多数时间吃住在一起,常会抱团成“小团体”。李喆和肖豪成为好友源于一次“猜谜”,肖豪当时在宿舍问伙伴们谁知道他暗恋的女孩,李喆一口猜中,被肖豪引以为知己。

“他性格很怪,但是很爱显。”课堂上,肖豪爱跟性格温和的老师抬杠,英语课老师是班主任,会打人,他则不敢妄动。每次当语文课的女老师,说到“可爱”时,肖豪就会在下面接一句“可怜没人爱”。此外,他还经常捉弄班级的女孩子,譬如在清明节用纸折一朵白花送给她们。

无论从那个角度,都捕捉不到肖豪生活中的异常。在校内,肖豪与朋友们常一起散步,他总是两手插袋望着天,显得很深沉的样子。肖豪会看大家都不会看的书,例如《三国演义》。他崇敬讲义气的人。同学曾把他拉到墙角借钱,他爽快地答应了,同学千恩万谢。他笑道:“不就是借个钱么?有必要这样么?”

“讲义气”也是他对朋友的要求。有一次,肖豪让李喆陪去教室,他不想去。肖豪甩下一句“之前我陪你去宿舍都可以”,气冲冲地走了。事发前不久,肖豪找不到晚间看小说的手电筒,宿舍伙伴没理会他。肖豪对着伙伴们大叫:“我知道你们都在排斥我!”

“后来,他脾气就变得很暴躁,动不动就打人。”长着娃娃脸的宋飞还记得,邻班的小鹏平时爱调皮捣蛋,肖豪决定找个机会教训他一顿。

机会很快就找到了。宋飞目击了肖豪的暴躁。“小鹏的眼镜都被打飞了。”宋飞有些心悸地说,当时小鹏就是站在肖豪寝室门口而已。打完架,肖豪问身边的人,“刚才打人的动作帅不帅”。

在一群只有11到13岁的孩子中间,肖豪160cm的身高让他显得很突出,随着发育的开始,他的肌肉如海绵吃水般膨胀了起来。肖豪十分清楚自己的力气意味着什么。此后,他经常出现在打架的场合。他向同学吹嘘,自己在小学时就曾有五十多个“小弟”,让大家相信他是一个“混得开的老大”。

肖豪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处理同周围的关系,他四处借钱不还,还常常将同学的手机拿过来玩游戏。2月份,肖豪结识了一名曾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做“大哥”。

检讨

一直严厉管教他的姑姑,站到了这个青春期刚刚开始的少年面前。

虽然父亲每个月都会给他近600元的生活费,但大手大脚的花钱让肖豪开始频频向同学举债。在家中,刘文东也发现这个沉默的孩子居然悄悄地翻妻子的包找钱。2月6日,学校老师将肖豪的在校表现通知了家长,肖玲林将肖豪打了一顿。

“我成绩退步了,性格也变了。”在当日肖豪亲笔写下的检讨书中,他说会体谅爸爸的血汗钱,将来会“尊敬长辈,孝悌忠恕”。

刘文东仍记得,当时妻子说警告这个学习正在下滑的初中生:如果期末不考进全班前20名,就送回檀山老家。肖豪咬着牙说:“我不!我不!”他看到这个少年的眼神中充满怨恨,“像要吃人一样”。

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挡住这些少年,他仍然进出网吧,在学校里惹是生非。在他“找茬”打了同学之后,刘文东夫妇再次被肖豪所在1106班的班主任江方林叫到学校,为被打的小孩赔付了200元购买新眼镜。

“记录本上记载他的错误居然有满满一页。”班主任给刘文东看了他收集的违纪状况本,上面记录了肖豪“上课瞌睡”、“晚上玩手机”、“给同学背上贴字条”等等。气不打一处来的姑姑肖玲林让肖豪当着老师的面下跪,还打了他一记耳光。

“她姑姑是最疼他的啊,所以才会严格要求他。”肖建军做梦也想不到,儿子横刀杀亲。而且原因正是“姑姑管得太严”。

事情发生之后,光华实验中学显得十分紧张,县城百姓对其寄宿学校的封闭式管理方式议论纷纷。“学校过度强调学习,没有让孩子全面发展。”为了让在光华中学念初一的儿子多接触家人,黄女士在学校门口开了书店,照顾小孩。

就在肖豪杀亲惨案发生前半个月,3月23日该校1007班学生方磊在被“班主任要求退学”后,在家中7楼跳楼自杀。方磊也是一名留守儿童,母亲常年在广州务工。

“我们也在思考检讨这些事了,希望大家留给学生一张安静的课桌。”光华实验中学校长蒋亚东说,不方便接受采访。而在不久前,光华实验中学刚刚被评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

“是不是我不该‘离婚’呢?”事发之后,肖建军总觉得自己无脸见人,耽搁了孩子的教育。堂屋中祖宗神位旁的电烛台也被拔掉了,“祖宗明德远矣,子孙勿替引之”的楹联上沾满了灰尘。

在田垄池塘围绕的屋前,肖建军年迈的父亲常若有所思地呆立着,5岁的小儿子在跟前跑来跑去。午后风过,带来一阵阵油菜花谢了的苦香。

(文中涉及未成年人皆为化名)

作品评析:

青春花儿谢 多维度温柔质问

“4月13日。12岁衡阳少年肖豪先后刺死自己的表弟表妹和姑姑。没有人理解这个寄养于姑姑家的少年当时的血腥冲动。”没有声嘶力竭的责问,没有悬念迭起的追溯,文章伊始,作者的笔调于简洁之中流露出异常的冷静。仿佛让人听到了城市施工工地喧嚣的背后那冷酷的宁静。

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破解这位失足少年暴戾行径的背后原因。 “留守”,这个词对于现代社会已经不陌生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少年”……“留守”的背后是每一个务工人员家庭满满的辛酸,甚至悲哀。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可 以说是这个时代飞速发展的牺牲品。

但是,这种牺牲并不是孤立的。留守的悲哀与多种社会问题交织,形成一个莫大的陷阱,将这位少年绑架。纵观全文,作者看似温和的语言是如此犀利地指向家庭氛围、学校体制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仿佛一张大网,将这位失足少年的“留守”经历刻画得细致且触动人心。

“肖豪威胁表弟表妹不许说,但小女孩不依不饶。他拖出家中的水果刀。首先倒下的是9岁的表妹,随后是刚学会说话的4岁的表弟。肖豪将两具小小的尸体拖到餐桌后面,用椅子并排挡住,并用拖把将地上的血迹擦掉。”一连串动词,没有多余的形容词,只“小小的”三个字便将一种残酷直逼人心。

“事实上,姑姑家中也并不温暖。姑父和姑姑感情一直不和,在他寄居的几个月中一直争吵打架闹离婚。‘有一次我电话过去,家里刚吵完,他姑姑在哭,姑父带着孩子出去了。’肖

建军说,隔着电话他发现儿子声音唯唯诺诺,‘听得出是很尴尬’。”“是不是我不该‘离婚’呢?事发之后,肖建军总觉得自己无脸见人,耽搁了孩子的教育。堂屋中祖宗神位旁的电烛台也被拔掉了,‘祖宗明德远矣,子孙勿替引之’的楹联上沾满了灰尘。”家庭的不完整、爱的缺失、破碎的氛围——少年压抑的生活显而易见。只是,如果说家庭的不完整不是父母可以选择,那么,父亲那句“是不是不该离婚”多多少少有些让人绝望和寒心。父亲没有认识到,儿子悲剧的种子也许在他和儿子的母亲非法结合之初已经种下了。

从这点来说,留守家庭的悲哀,恐怕并不仅仅是他们现实的经济压力和骨肉分离的现状,更为可怕的是未能跟得上时代步伐的思想观念,因为后者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后代的成长。如今,“留守困境”的应对方式大多局限在经济救助、亲子交流等方面,大多忽略了打工者家庭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本质的疏忽。

“就在肖豪杀亲惨案发生前半个月,3月23日该校1007班学生方磊在被‘班主任要求退学’后,在家中7楼跳楼自杀。方磊也是一名留守儿童,母亲常年在广州务工。”“‘我们也在思考检讨这些事了,希望大家留给学生一张安静的课桌。’光华实验中学校长蒋亚东说,不方便接受采访。而在不久前,光华实验中学刚刚被评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用事实说话——作者用这两个事实给学校教育和体制等各项问题扇了一记大大的耳光。似乎还记得上小学那几年,在“素质教育”和“减压”口号的号召下,我们是如何任凭老师偷偷为我们安排各种校外辅导班,书包变得越来越沉。无独有偶,光华实验中学刚刚获得的“省级安全文明校园”不知道是用多少“通过评估”的手段以及学生所谓封闭式管理的苦涩换来的。

作者丝毫没有越界,从少年每天的日常生活——家庭&学校来解构他如此暴戾的行为。语言温柔,情绪平静,却极尽冷酷。

“在田垄池塘围绕的屋前,肖建军年迈的父亲常若有所思地呆立着,5岁的小儿子在跟前跑来跑去。午后风过,带来一阵阵油菜花谢了的苦香。”父亲的思考背后,是无数留守家庭的思考,是整个社会对于留守问题复杂性的重新审视——因为,“留守”不仅仅是“留守”的问题,它与各种社会问题错综复杂地缠绕在一起。

第17篇: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

第一部分 中国消息

1、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1)新闻素描。

(2)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3)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

2、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1)人物新闻。

(2)写作特色:人物对话。

3、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不仅报道了事实,而且深刻揭示了敌败我胜的必然趋势。

(2)写作特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尾贯穿。

(3)背景材料起到了突出事件的新闻价值,烘托深化主题,增强新闻的知识性的作用。

4、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 (2)写作特色:清晰的事实叙述,概括的情景描写。 (3)本文特点:精练扼要,气势宏伟。

(4)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了我军当时渡江的雄伟气势,可谓精辟的语言和高深的思想相得益彰的典范。

5、上海严寒 (1)短消息。

1 (2)写作特点: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不发或少发议论。

6、分清主流与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 (1)新闻述评.(2)写作特点: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7、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 (1)人物新闻。

(2)结构特点:以作画为线索,贯穿全篇。

8、从邮局看变化 (1)消息.(2)特点:角度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3)写作特色:通过对比事实突出主题。

《从邮局看变化》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消息从头至尾几乎都贯穿了对比,而且对比强烈,很有说服力。在概括对比之后,接着列举事实进行具体对比,从邮局这个“窗口”,小中见大,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由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9、经济学家赶集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较早的关于时常经济的报道。

(2)写作特点:以小见大,反映深刻而且有重大意义的主题,成功的运用动词。

10、运载火箭飞跃万里长空 (1)由四篇短消息组成的连续报道。报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实验成功这一举世的重大事件。

(2)写作特点:现场感强。

11、枫桥兴会扶桑客 子夜钟鸣百又八 2 (1)外事活动的动态新闻.(2)特点:题材新颖,内容富有情趣。

(3)背景材料对表现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突出新闻主题均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12、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 (1)经验性消息。

(2)写作特色:据实、写实。

(3)经验性消息的价值在于它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用性、可借鉴性强。

13、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 (1)消息。

(2)写作特点:角度新颖。

14、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1)消息.(2)写作特点:避开常见的冗长、呆板的掉词,运用灵活多样的笔法,对金山同志的生平业绩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3)《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是新闻界公认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消息。其新,主要在于记者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新颖的表现手法,使得这条“白色新闻”,突破了长期以来追悼会消息的老套子。

15、京郊出现“科学热” (1)消息

(2)特点:立意巧妙,报道角度新颖,表现手法别开生面。

16、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1)现场新闻.

3 (2)写作特点:写水与写人紧密结合,场面生动,波澜起伏,主体突出,首尾呼应。

17、抢菜记 (1)现场新闻.(2)写作特点:现场观察的采访手段。

18、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 (1)现场新闻

(2)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是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新闻的迅速及时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3)写作特点:包人物活动、现场情景、鹤类知识介绍紧密结合在一起。

19、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 (1)体育快讯

(2)结构特点:以“零的突破”贯穿全篇。

20、陕北有煤海 反映陕西北部神木、府谷一带煤藏丰富、煤质优良的新闻。

21、好啊!诚实永存 (1)人物消息.(2)结构特点:段落短小、节奏感强。

22、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 (1)现场新闻

(2)特点:同在抗洪大提上的所见所闻,以实情实景、实声,鲜明直观、真实具体地报道抗洪斗争,表现重大主题。

23、中国投巨资加快长江沿岸地区开发 (1)经济新闻.

4 (2)写作特点:精选典型数字表现主题;用事实说话并贯插必要的背景材料。

24、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1)国际新闻

(2)写作特点:通过具体形象的事实体现新闻主题。

(3)《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在结构安排上颇有特色。全文分为7段,第一段导语,开门见山。紧接着第二段、第三段交代有关北京材料,说明情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以记者的所见所闻描述了两位高级代表与记者会面时的情景。最后一段还是背景材料,介绍了在次之前双方谈判的会谈要点。从全文来看,无论是导语、主体、背景,还是结尾的安排,都是为了有助于突出消息的主题,有助于畅达地表现消息的内容,让读者便于阅读而设。

第二部分 中国通讯

1、别了,“不列颠尼亚” (1)消息.(2)写作特点: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安排有序、繁简得当的结构布局。

2、华美窗帷的后面

(1)风貌通讯(邹韬奋).(2)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示了华美窗帷后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脓疮”,至今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仍有意义。

(3)语言风格:文字具体生动,平易近人,带着辛酸的幽默写资本社会的世态炎凉,对劳苦大众寄以深切的同情。

(4)表现特色:选材典型、因小见大。

3、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 (1)通讯(范长江)。

(2)题材重大,材料翔实,视野开阔,内容深刻。

5 (3)语言风格:写景状物,具体生动;评人论事,舒卷自如,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

4、桌上的表

(1)通讯(张明)。

(2)特点:由小见大、角度不一般化。

(3)结构特色:有条不紊、叙事紧凑、首尾呼应。

5、访“葡萄常

(1)人物专访(邓拓)。

(2)通过软枝葡萄百年兴衰的历史,展示常家五姑侄的坎坷命运,具有很前感到新闻性和历史纵深感。

(3)特点:因人写事,缘事写人。

(4)语言风格:行云流水、不事雕饰、朴实平易、娓娓而谈。

6、春夜

(1)意境优美的新闻特写,动人的抒情诗。

梅阡.(2)特点:写领袖人物时另辟蹊径、独具匠心、不落俗套、别开生面。

(3)写作手法:优美清新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写,对人物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的细致刻画。

7、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1)事件通讯。

(2)特点: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现场描述、于叙事中写人。

(3)《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报道的是一个头绪纷繁的感人事件,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崇高精神。这篇通讯采用了时空结合的结构形式,即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以时间的进展为纵向线索,同时又一空间的变化为横向线索,把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做到时空结合,纵横交错,引人入

6 胜。通讯中虽涉及的部分、单位不少,又人多事杂,叙事却有条不紊;虽事件经过波澜起伏,却变而不乱,衔接自然。整篇通讯把复杂的事件交代得清晰明了,出色地展现了这种结构形式多彩多姿的特色。

8、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1)中国登山队员突破人类登山史上90年来未能突破的难关。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感人事迹。 (2)写作特点:在矛盾斗争中展开事件,表现人物。 (3)描写特点:描绘自然景色,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

9、“一厘钱”精神 (1)工作通讯。

(2)写作特色:不拘泥于具体数字、生产过程、生产进度,不就事论事,而着力写人,见物见人见思想,贴近实际,贴进群众。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选取题材、提炼深刻主题。

10、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人物通讯(穆青)。

(2)写作特点:通过各种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真实表现了时代的英雄,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精神。

(3)穆青的人物通讯得到很高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终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满腔热情地用自己的笔去反映英雄的时代,讴歌时代的英雄,用英雄身上的革命火花,去点燃千百万人心灵的火把,用英雄的精神力量、理想和追求,去推动革命事业胜利前进。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能表现中华民族的脊梁、体现民族浩然正气的英雄模范人物;即使是写凡人小事,也都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当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昂激越的感情,教育读者、感染读者、鼓舞读者,成为他的人物通讯的主旋律。

11、水城威尼斯

7 (1)国际风貌通讯。

(2)写作特点:抓住特点,展现不同的地(3)域风貌。写景动静相衬,语言风格优美清新。

12、写在绢帕上的诗

(1)人物专访。

(2)以真挚的感性、动人的文字,表现了邓拓和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 (3)结构特点:以文字为主线,谋篇布局、串联时空。

13、并非鱼草之争

(1)工作通讯。

(2)写作特色:边叙述事实,边分析问题,边阐明道理。事情虽然较专门、较抽象,但写得不枯燥、不空泛。运用典型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主题,增强了说服力。 (3)结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14、夜宿车马店

(1)通讯。

(2)宏观着眼,微观落笔,通过投宿乡镇车马店的一夜见闻,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

(3)写作特点: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多侧面、多方位表现主题,语言生动形象。

15、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 (1)通讯。

(2)写作特点:揭示问题、剖析矛盾与解决问题层层深入。通过事实对比、数字对比,抓住矛盾,揭示症结。

16、小城风光更迷人 (1)通讯。

(2)特点:语言较为凝练生动。

8

17、“飞天”凌空 (1)人物特写。

(2)写作特点:落笔集中,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以静反衬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的艺术感染力。

18、“妈妈教我放鸭子”

(1)记者的笔下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清新明快的放鸭图。

(2)写作特点:运笔独特,构思巧妙,“口语入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口吻与读者娓娓道来。采用通俗的民谚、民谣,使深奥、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明白、妙趣横生。融思想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之中。

(3)《“妈妈教我放鸭子”》通过第一人称自述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热爱养鸭工作的年轻姑娘的思想感情,语言简洁朴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记者刘衡善于运用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语言和通俗、晓畅、幽默的群众语言,因而她笔下状物也好,写人也罢,总是独具魅力。

19、访厕所

写作特点:材料丰富、翔实。语言具体、生动、诙谐、幽默、可读性强。

20、核弹元勋的“三子”

(1)人物通讯。

(2)特点:角度独特,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映衬人物质朴而高尚的精神风貌。

21、相思正是吐黄时

(1)通讯.

(2)特点:主题鲜明深刻,感情炽烈充沛,将人、事、景、理、情自然融合在一起,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运用托物寄情的散文笔法烘托气氛、开拓意境,能够及时捕捉富有人情味的

9 细节。具有起笔自然、结句意味深长的结构特点。

(3)《相思正是吐黄时》报道的是台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从表面看,这篇通讯突出的特点是借用散文笔法,缘物寄情,富有文采。深入研究,才真正理解作品中每一个情节和细节,每一段抒情和描绘,无不紧扣“血浓于水,两岸一家”的骨肉亲情。记者始终将自己炽烈的感情融于笔尖,抱含真情描绘了一群回家探亲心情最为迫切的台湾同胞那种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不失时机地宣传了我国政府关于台湾来去自由的对台政策,文中人、景、理、

22、华阳礁上补给忙 (1)现场短新闻。

(2)写作特点:现场感强,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华阳礁上补给忙》在写作上颇有特色,将新闻事实的现场描写写得生动具体,画面精彩纷呈,而又含义深远。这些现场描写,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当时当地补给战斗的真实现场。现场景物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历历在目,生动感人。

23、醒来,铜陵!

(1)写作特点:从大处落墨,又开掘较深,既有宏观性又有深刻性。用事实说明道理,叙议结合,寓情于冷静评述之中。

(2)《醒来,铜陵!》高奏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主题鲜明。在结构安排上,既紧密一局通讯的主题,又为表现通讯主题服务。全文布局有序,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完整紧凑。通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如何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紧扣通讯主题。

24、菜价追踪 (1)经济报道。

(2)写作特点:以追踪菜价变化的全过程为主要线索,依次推进,层层深入。

25、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10 (1)人物通讯。

(2)特点:运用主要情节和细节描写的刻画来再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荣获1995年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3)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感染和强烈的震撼,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报道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浓墨重彩谱写了一曲时代英雄的颂歌。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精神,深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的要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时代英雄: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孔繁森同志高扬理想和信念的旗帜,满怀无私奉贤的高尚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的理想和追求,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回答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民应该确立和实践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26、师魂

(1)人物通讯。

(2)特点:用事实说话,以真情实事感动人。语言朴实无华、描述自然。

第三部分 外国新闻作品

1、日本签字投降

特点:客观地叙述介绍,寓观点于事实之中,对主要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2、火葬——甘地永存 (1)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2)写作特点:语言凝练、传神。

3、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1)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就。美联社记者以最快速度报

11 道这一时间,在一时无法实地采访的情况下,根据电视实况播写出了这篇报道。 (2)此文有很高的时效性,也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新闻敏感。

(3)导语的特点: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短短一句话便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报告给了读者。

(4)写作特点:段落多、句子短、具体形象、富有动感、与画面节奏协调一致。

4、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1)法新社驻北京首席记者比昂尼克采写的短新闻 (2)写作特点:将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蕴含在事实之中。

5、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

(1)关于纽约断电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2)特点:段落多,但多而不烦琐、活而不零乱,层次分明。

6、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

(1)记者抓取当时的日本首相夫人看望中国大熊猫的现场情景,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表现得真切、细腻,富有人情味。

(2)特点:重现场描写、少过程叙述。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风格,不拘一格进行报道,写出新意,写出情趣。

7、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

特点:运用现场,精练的文字,运用确切的数据描写,产生了信任感和真切感。

8、记鲁迅 (1)人物特写。

(2)特点: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

9、彭德怀印象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12

10、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

(1)本篇表现了法国首都巴黎在1940年被德国法西斯占领后的种种情景。 (2)前苏联著名记者 爱抡堡.(3)写作特点:选材典型,以一当十。寓鲜明的爱憎于冷俊的叙述描写之中。

11、水面下的桥梁

(1)通讯,前苏联著名记者西蒙诺夫。

(2)开头给人留下悬念,然后叙述事件过程,结尾言尽意不尽。

12、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

(1)以记者的现场见闻感受为题材,具体生动地报道了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的可耻下场,美国 米尔顿·布莱克尔。

(2)写作特点:虽然场面大、事例多,但行文简洁有序、内容集中、鲜明。

13、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

(1)奥斯威辛是纳粹德国设在波兰的一个大屠场。在距离最后一批囚犯被毒死后的14年,记者参观了这个集中营,写下了这篇报道。此文揭露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阴森、恐怖、惨绝人寰,控诉纳粹分子大规模屠杀、残害囚犯的罪行,美国

A·M·罗森塔尔。

(2)特点:双线展开,一方面写奥斯威辛集中营,一方面写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和心情,情、景事融为一体,双线交织,气氛沉重。

14、英迪拉·甘地

(1)政治人物专访,意大利法拉奇(被称为“政治访问之母”) (2)采访风格:言辞泼辣、提问尖锐、不卑不亢。

15、“老报童”罗伊去世了 (1)人物特写,美国 尼尔·夏恩

(2)写作特点:叙事、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13

16、世界最佳急诊室

(1)特写,美国 乔恩·富兰克林阿伦·多尔夫.(2)写作特点:结构新颖,采用双线式布局方法:一条线描述这个急诊室的一次抢救活动的工作过程;一条线介绍这个“猛烈创伤中心”的现实情况和背景材料。两条线交叉并进,互为补充。

14

第18篇:自考《新闻作品研究》练习题

第一章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单选题: (每题1分)

1.新闻舆论单位所有工作的首位是(

A.吸取更多的受众

B.争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C.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为广大群众提供信息服务

2.一般来说,事实的发生和新闻报道间隔事件越短,则新闻价值(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难以确定

3.考察新闻重要性时,一是注意考察新闻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注意(

A.考察新闻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B.考察新闻与报道者的关系

C.考察新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D.考察新闻与知名人士的关系

4.新闻作品研究者要认真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

A.邓小平理论

B.党的新闻工作的文献

C.唯物法和辨证法

D.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5.研究新闻作品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是(

A.解放思想

B.依靠群众

C.实事求是

D.服从党的领导

6.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

A.情报

B.信息

C.档案

D.新闻

7.新闻作品的消费过程一是宏观的传播效果,二是(

A.采写活动

B.社会影响

C.受众反映

D.采访目的

8.在研究评价新闻作品时,首先要求作出准确分析判断的方面是(

A.体裁方面

B.材料方面

C.政治方面

D.文采方面

9.新闻既要迅速及时,也不能“唯快是好”,有时要综合(

A.受众心理

B.社会效果

C.传播条件

D.文采语言

10.新闻作品的内容构成包括题材内容和(

A.传播效果

B.新闻材料

C.新闻背景

D.表现形式

11.说“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这句话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胡乔木

D.范长江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较早提出用散文笔法写新闻的是(

A.穆青

B.刘衡

C.邓拓

D.郭超人

13.关于劳动英雄赵占魁的通讯写于(

A.延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4.从社会需要出发,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考察新闻作品的重要性,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鲜明的(

A.民主性

B.群众性

C.客观性

D.政治倾向性

15.因为和别人的看法不一致而放弃自己的见解或趋附迎合、人云亦云。这体现了新闻研究者受

A.指导水平的影响

B.研究能力的影响

C.理论水平的影响

D.心理因素的影响

16.新闻作品研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具体要求的一个方面是(

A.研究者必须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B.研究新闻作品,要考虑它的客观传播效

C.严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

D.新闻作品研究者必须认真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17.评价新闻作品的最基本的衡量尺度是(

A.引人注目

B.新鲜生动

C.真实准确

D.迅速及时

18.新闻作品的见就对象是(

A.具体的新闻作品

B.作品的语言、文采、结构

C.某一时刻的新闻作品

D.某一名家的新闻作品

19.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是(

A.新闻第一性,事实第二性

B.新闻高于事实

C.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D.事实为新闻服务

20.新闻作品价值的一个可变因素是(

A.真实性

B.时效性

C.正确性

D.重要性

21.社会现实生活最迅速、最直接的反映是(

A.新闻作品

B.文学作品

C.历史作品

D.档案材料

2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A.注重题材、语言

B.文风正确、主题积极

C.最终事实、反映事实

D.结构和题材一致

23.早期的新闻通讯主要是(

A.纪实性的

B.工作性的

C.经验性的

D.思想性的

24.第二代导语出现于(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25.关于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的报道,成为1979年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好新闻,主要原因是(

A.及时迅速的报道

B.数据准确、首次公开

C.灾难性拜倒能引起同情

D.独家新闻

26.新闻作品最起码的要求是(

A.迅速

B.新鲜

C.生动

D.真实

27.新闻作品研究的对象是(

A.新闻文风、语言

B.新闻的思想性

C.新闻作品的结构

D.具体的新闻作品

28.《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的作者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范长江

D.胡乔木

29.我国深度报道崛起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30.只突出最具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的要素是(

A.复合导语

B.间接导语

C.第一代导语

D.第二代导语

31.如实地陈述客观事实,通过事实表达作者意见观点的新闻写作方法叫(

A.白描

B.缘物寄情

C.议论

D.用事实说话

32.1995年,我国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的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领导干部楷模是(

A.蒋筑英

B.孔繁森

C.邓稼先

D.徐虎

多选题:(每题2分)

1.新闻作品研究者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的错误倾向有(

A.评价新闻作品不是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

B.不了解新闻作品特点,评价失当

C.因为与别人的看法不一致而随便放弃自己的见解

D.趋附迎合、人云亦云

E.割裂新闻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

2.新闻作品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B.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D.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作品的特点

E.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来考察

3.新闻作品的特点是(

A.真实性

B.及时性

C.重要性

D.新鲜性

E.想象性

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表述,正确的有(

A.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类新闻实践活动,特别是无产阶级新闻实践活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它揭示了新闻活动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

D.它是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理论武器

E.它是指导新闻作品研究的理论武器

5.第一代导语要求具备的要素有(

A.人

B.事

C.时

D.地

E.因

6.即使对同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记者因其立场观点不同往往(

A.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B.给予不同评价

C.得出不同结论

D.采取不同表现手法

E.写出社会效果截然不同的新闻作品

7.新闻作品研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具体要求是(

A.新闻作品研究者必须认真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B.严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

C.研究者必须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D.研究新闻作品 ,要考虑它的客观传播效果

E.新闻作品研究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8.下列各项中属于新闻作品外部因素的有(

A.题材内容

B.表现形式

C.采制者

D.采写过程

E.传播效果

简答题

1.简述研究分析新闻作品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简述新闻的真实性包含的要求?

3.简述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察?

4.新闻的真实性,主要包含哪几方面的要求?

5.试述要联系时代背景研究分析新闻作品?

6.联系具体作品,试述研究分析新闻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章 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

单选题: (每题1分)

1.通过对新闻作品的阅读,从其形式到内容的直接印象的具体感受阶段,这是指新闻作品研究的(

A.感性认识阶段

B.理性认识阶段

C.个性评判阶段

D.共性评判阶段

2.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称为(

A.宏观思维

B.立体思维

C.求异思维

D.创造性思维

3.新闻作品最起码的品格是(

A.倾向性

B.新闻性

C.真实性

D.趣味性

4.感性认识阶段是新闻作品分析研究的(

A.基础

B.入门

C.前提

D.起步

5.对新闻作品的主观理性评价主要是通过(

A.求异思维

B.宏观思维

C.逻辑思维

D.立体思维

6.“对新闻作品的分析,评判的阶段,它是感性认识阶段的跃进,继续和深化”这一表述是指新闻作品研究的(

A.感性认识阶段

B.个性评判阶段

C.理性认识阶段

D.共性评判阶段

7.新闻作品研究的客观条件——新闻作品,它研究思维活动发生的(

A.前提

B.起步

C.结果

D.基础

8.“脱弃陈赅,自标灵采”这句话体现了新闻作品个性特点中的(

A.人与事的特殊性

B.鲜明的时代色彩

C.语言运用的特色

D.表现形式的求新性

9.突破,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维方式是(

A.立体思维

B.求异思维

C.宏观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0.对于一个认识现象,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索,力图真实的反映这个事物的整体及整体和周围事物构成的立体画面的思维方式是(

A.立体思维

B.宏观思维

C.求异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1.在新闻作品研究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阶段,如果极端化,有可能的倾向有唯理论和(

A.先验论

B.经验论

C.唯心论

D.形而上学

12.在分析新闻作品时,尤其重要的是研究其(

A.个性

B.共性

C.趣味性

D.重要性

13.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征是(

A.超前

B.变异

C.立体

D.求新

14.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见解、新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是( )

A.立体思维

B.求异思维

C.宏观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5.新闻作品分析研究的起步是(

A.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

C.醒目的题目

D.正确的思想

16.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读来仍使人激动不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A.新闻作品写的富有激情

B.通讯中人物实际感人

C.通讯中闪耀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光辉

D.通讯选材的角度新颖、独特

17.思维突破、超越所观察事物的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索的是(

A.创造性思想

B.宏观思维

C.求异思维

D.立体思维

18.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特殊方法的思维方式是(

A.宏观思维

B.立体思维

C.求异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9.《生命的支柱》是一篇(

A.人物通讯

B.人物专访

C.人物特写

D.人物评论

20.反映在全国率先实行租赁经营的通讯是(

A.《经济学家赶集》

B.《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倒闭》

C.《关广梅现象》

D.《长沙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

21.勇于突破会议报道陈旧框框的记者是(

A.刘衡

B.金凤

C.郭玲春

D.郭梅尼

22.在新闻作品研究中与求同思维对应的是(

A.宏观思维

B.求异思维

C.立体思维

D.发散思维

23.“轻视生活,轻视事实,轻视感性经验,不从新闻作品实际出发,而从条条出发”。这种错误倾向是( )

A.机械轮

B.唯理论

C.唯心论

D.经验论

多选题: (每题2分)

1.下列关于新闻作品研究过程中,要遵循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有(

A.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

B.由个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到个性

C.由一般到个别,再由个别到一般

D.由共性到个性,再由个性到共性

E.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个性到共性

2.构成新闻作品吸引读者的第一条件的因素是(

A.醒目的标题

B.新颖的角度

C.紧凑的结构

D.简洁的语言

E.深刻的内涵

3.感性认识只是新闻作品研究的低级阶段,它具有(

A.肤浅性

B.片面性

C.局限性

D.表面性

E.不准确性

4.新闻作品研究的任务,要求把握(

A.新闻作品的本质

B.新闻作品的全体

C.新闻作品的内在联系

D.新闻作品的结构

E.新闻作品的特色

5.新闻作品应遵循的共性有(

A.新鲜性

B.真实性

C.针对性

D.指导性

E.准确性

6.在新闻作品研究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阶段,如果极端化,值得注意的错误倾向有(

A.形而上学

B.唯心论

C.先验论

D.经验论

E.唯理论

7.新闻作品研究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活动,是感性与理性的辨证统一,这种辨证统一体现在感性与理性的(

A.相互依赖

B.相互协调

C.相互渗透

D.相互抵触

E.相互制衡

8.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体现了新闻作品研究的整个过程,能够说明这些特点的大体有(

A.简单性与复杂性

B.全面性与片面性

C.感性与理性

D.共性与个性

E.主观性与客观性

9.为了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有的消息也运用白描的手法,使得消息有形象感。下列作品中有形象感的是( )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B.《别了,“不列颠尼亚”》

C.《日本签字投降》

D.《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

E.《陕北有煤海》

10.新闻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A.描写

B.抒情

C.叙述

D.说明

E.议论

简答题:

1.(本题8分)新闻作品研究的客观性是怎么体现的?

客观是指主观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作品是不以研究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研究者对新闻作品的分析、判断、联想,必须以新闻作品为基础,而不可离开新闻作品这个客观条件。毫无根据地信口开河。

2.(本题8分)新闻作品研究中的“经验论”倾向是如何表现的?

表现:在新闻作品研究中,“经验论”轻视新闻写作和研究的规律,否认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定式,认定“新闻无学”,“分析新闻没有必要”,“上级说好就好,上级说坏就坏”,认为“不学新闻学,照样懂新闻”,把局部的、一知半解的经验当作普遍规律。如此等等,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都不能帮助读者正确分析、评价、研究新闻作品。

3.(本题8分)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大体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

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体现于整个过程,可以从感性与理性、共性与个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等几个方面来说明。

4.(本题8分)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从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2)从作品中人与事的特殊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3)从表现形式的求新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4)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5.(本题13分)试述新闻作品研究中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关系?

新闻作品研究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活动,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首先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读者对作品的认识是先有感性,然后才发展为理性。作品的本质是通过多方面的现象表现出来的,不透过作品的现象,就无法把握作品的本质。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对作品中的事实还停留在片断的、分散的、表面的认识阶段时,对作品的分析不可能有什么深切的感受,只有经过认真思考,将那些片断的、分散的、表面的印象集中起来,加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补充、丰富,并在自己的头脑里获得再现时,才能对作品所揭示的内涵有比较全面、深切的感受,从而达到理解与感受的统一,真正把握作品的本质。其次表现于它们的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难免有感性认识的东西。

6.(本题13分)试述新闻作品研究中的思维特点?

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体现于整个过程,大体可以从感性与理性、共性与个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等几个方面来说明。

(1)感性与理性。研究新闻作品包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就是对新闻作品的阅读,从其形式到内容的直接印象的具体感受阶段。理性认识阶段就是对新闻作品的分析、评判的阶段。二者辩证统一,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渗透。

(2)个性与共性。个性就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又鲜明的特性。共性就是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体。新闻作品也同样如此,它既具有新闻报道真实、客观、新颖诸共性而区别于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公文等其他文章样式。同时,每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新闻作品只有共性,没有个性,那么新闻报道就会陷人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僵化模式。

(3) 主观性与客观性。研究新闻作品,不言而喻,它必须要有客观条件——新闻作品,还要有主观条件——研究者本身的各方面的修养。这就说明研究新闻作品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我们在新闻作品研究活动中,一定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才能对新闻作品做出确切的评价。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应力求对新闻作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正确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传播意图及其社会影响等等。我们应力求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7.(本题13分)在新闻作品研究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宏观思维和立体思维的意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见解、新问题的进取性思维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本身具有的能动性。求新,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征。新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使自己不断有新发现。我们在新闻作品中同样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以求对新闻作品做出具有独到见解的评析。

立体思维是相对于平面思维而言的。对于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索,力图真实地反映这个事物的整体以及这个整体和周围事物构成的立体画面,是立体思维常采用的思维方式。

宏观思维是指突破、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索。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中,要求我们在研究新闻作品时具有远见卓识,高屋建瓴地观察问题,要从微观上发现典型,又要跳出微观,从宏观上把握主题,升华思想,开掘深度。所谓“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

求异思维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手法。它常常冲破思考的习惯、范围、激发非习惯的联想,从而引出更多更深的信息。在新闻作品研究中恰当地采用求异思维,能为新闻作品研究注人新的活力。

以上几种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拓宽思维的领域,帮助我们深化认识、深人研究,使我们的研究活动具有创新意义。各种思维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常常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8.(本题13分)试述新闻作品研究中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关系?

分析新闻作品要从个别具体作品中探索新闻采写的普遍规律,从而提高新闻实践的能力。在分析过程中,离不开认识事物的一般原理:从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亦既由个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到个性。由于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人们可以通过把握个别典型,从中找出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一般。个性,就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鲜明的特性。个性最突出之处就是它的特殊性、个别性。共性,就是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

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性。新闻作品也同样如此。如果新闻作品只有共性,没有个性,那么新闻报道就会失去了丰富多彩、色彩斑澜的面貌,就会陷入千篇1律、固定化、僵化、套话的模式。如果只有个性就丧失了本质属性。 第三章 新闻作品评析的方法

单选题: (每题1分)

1.新闻作品的统帅和灵魂是(

a.新闻材料

b.新闻体裁

c.新闻价值

d.新闻主题

2.使新闻作品的各个部分成为有机整体,能表现新闻内容,体现新闻主题的重要表现手段是(

a.新闻形式

b.新闻体裁

c.新闻结构

d.新闻背景

3.对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事件、现象和问题等表达作者自己的看法、意见和态度的表现手法是(

a.记叙

b.说明

c.议论

d.抒情

4.一般将时效性弱,重要性差而趣味性强的报道称为(

a.硬新闻

b.软新闻

c.慢新闻

d.快新闻

5.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新闻作品的核心是(

a.新闻作品的题材

b.新闻作品的主题

c.新闻作品的语言

d.新闻作品的结构

6.对新闻作品形式进行分析评价的根据是(

a.新闻材料

b.新闻体裁

c.新闻价值

d.新闻主题

7.以简洁的文字,简明扼要的方式,及时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主体指(

a.通讯

b.消息

c.特稿

d.评论

8.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是(

a.时效性强

b.政治性强

c.社会反响深远

d.用事实说话

9.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是(

a.抒情

b.描写

c.议论

d.记叙

10.除了一些简短消息只报道某一简单信息,谈不上有什么思想意义外,多数新闻作品一般都有(

a.结构

b.导语

c.结尾

d.主题

11.新闻的表现手法是为准确,鲜明,生动的表现新闻作品的(

a.形式

b.内容

c.主题

d.体裁

12.新闻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

a.形式决定内容

b.内容决定形式

c.内容为形式服务

d.形式与内容相互作用

13.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政治语言,科学语言的不同之处是(

a.以议论为主

b.以抒情为主

c.以记叙为主

d.以描写为主

14.把不同的新闻作品按照一定的要求放在一起研究、分析使用的方法是(

a.对新闻结构分析

b.对新闻作品内容的分析

c.对新闻作品形式的分析

d.对新闻作品综合性的分析

15.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表现手法是(

a.叙述

b.议论

c.描写

d.抒情

16.在研究评析新闻作品时,首先要求(

a.从形式上看它是否有创新性

b.从贴近性上着眼

c.从可读性上着眼

d.从政治上对它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7.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

a.统帅和灵魂

b.根本和基础

c.前提和条件

d.主体和思想

18.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是(

a.新闻主题

b.新闻题材

c.新闻语言

d.新闻人物

19.表现新闻内容、体现新闻主题的重要表现手段是(

a.新闻表现手法

b.新闻题材

c.新闻语言

d.新闻人物

20.决定新闻的重要性因素是(

a.贴近性

b.及时性

c.可读性

d.主题意义

21.记者在新闻作品中抒发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是(

a.记叙

b.议论

c.抒情

d.描写

22.新闻的重要性是(

a.由题材的大小决定

b.由它所蕴含的意义决定

c.由新闻任务的重要性决定

d.由新闻媒介的权威性决定 多选题: (每题2分)

1.对新闻综合性分析的几种方式是(abcd

a.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

b.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

c.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

d.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e.分析一篇新闻作品

2.调查性报道的种类包括( cd )

a.多项揭丑式

b.全面揭丑式

c.单项揭丑式

d.综合分析式

e.全面分析式

3.在分析新闻作品的细节描写时,要注意(abcd

a.细节应真实典型

b.细节能说明问题

c.细节能反映事物的特征

d.细节应生动感人

e.细节描写要文笔简洁

4.新闻报道语言的要求是(

a.鲜明生动

b.简练明白

c.准确严谨

d.富有文采

e.幽默风趣

5.下列属于新闻报告体裁的是(acd

a.消息

b.社论

c.特写

d.通讯

e.短评

6.新闻主题的意义在于(abde

a.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

b.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内容的核心

c.新闻主题是所有新闻作品必须具备的前提

d.新闻主题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

e.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7.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需要注意的是(ade

a.要注意新闻作品是如何遵循结构安排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新闻作品的具体内容,安排一个既能恰当反映新闻事实,又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并易于读者理解的结构形式的

b.要注意把握新闻作品的内容

c.要注意新闻作品的表现手法

d.要注意消息有消息的结构形式,通讯有通讯的结构形式,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特点

e.要注意把握作品运用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8.分析新闻作品的形式主要包括(b d e)

a.对新闻材料的分析

b.对新闻结构的分析

c.对新闻语言的分析

d.对新闻主题的分析

e.对新闻表现手法的分析

9.新闻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ab

a.形式为内容服务

b.内容决定形式

c.形式为内容服务

d.内容为形式服务

e.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

10.分析新闻主题要注意的问题是(abcde

a.把握新闻主题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看其是否正确和深刻

b.注意新闻主题是否鲜明和集中

c.将新闻主题与新闻作品所选择的角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d.注意新闻主题寓于一定的事实之中,通过叙述一定的事实来说明和表现主题

e.考虑新闻主题是否符合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11.分析新闻作品的内容时,要考虑它是否符合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比如(abcd

a.报道内容是否真实、可信

b.所选的主要事实材料是否新鲜、典型

c.新闻要素交代得是否清楚

d.报道内容是否具有时宜性

e.新闻表现手法是否丰富

12.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军事报道的是(ae

a.《桌子上的表》

b.《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

c.《核弹元勋的“三子”》

d.《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e.《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简答题

1.简要分析新闻述评的特点?

新闻述评的特点,主要是:(1)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边述边评,在内容上叙述多于评论。(2)以述评结合、夹叙夹议的方式,来剖析新闻事件,分析形势,反映事物之间的横向、纵向的联系,进一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意义及发展趋向。(3)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新闻述评往往是针对实际工作中或国际上的某一问题、某种思潮而写成,以启发引导广大读者。

2.新闻报道的语言要求注意些什么?

分析新闻作品中的语言,需要注意的是:记叙事实要明快畅达;写人状物要生动形象;议论说明要精确严密;抒发感情要情真感人;新闻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特点,要有个性特色;不同的新闻体裁对语言有不同的要求。

3.简述判断新闻作品结构方式的标准?

判断新闻作品的结构方式的标准是一切从有利于准确报道事实,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有利于读者阅读需要出发。

4.简述新闻主题的意义?

新闻主题的意义是: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新闻作品内容的核心;是新闻作品的统帅和灵魂;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5.简述新闻作品语言的特点?

新闻用事实说话这一特点,决定了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写新闻应以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朴素。客观的叙述性语言为主,不能追求夸张的表达方式和加码的形容词。

新闻语言还必须简练、通俗、生动,力求符合人民群众的阅读习惯,接近大多数群众的认识水平,并易为群众所接受。新闻语言不应是简陋、枯燥、浅白,而真正的好新闻,其语言应当是具体、生动、形象,充满情趣,洋溢文采,富有可读性的。

6.简述新闻作品处理悬念的表现手法?

(1)设置的悬念要符合新闻事实的实际情况,不能违背真实性原则。

(2)设置的悬念应与新闻事实相关。

(3)设置的悬念要有答案,要揭示结果。

新闻报道的语言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严谨,即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所报道的客观事物。

(2)鲜明生动,即具体明快,而不枯燥乏味。

(3)简练明白,即语言凝练,晓畅明了,通俗易懂。

7.简述分析新闻作品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需注意:

要注意其是如何遵循结构安排的原则和要求的,根据新闻作品的具体内容,安排一个既能恰当反映新闻事实,又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并易于读者理解的结构形式。

还要注意消息有消息的结构形式,通讯有通讯的结构形式,不同的新闻体裁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

消息、通讯等新闻文体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在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时,还要注意准确把握作品所运用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8.为什么要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

分析比较是人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全面深刻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优劣、高低、美丑的重要方法。当代社会,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向社会发布新闻、传播信息,新闻作品不仅数量大,而且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写作水平也良莠混杂,参差不齐。面对如此众多的新闻作品,只有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社会效果等各个方面,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才能发现那些题材重要、内容新鲜、表现手法新颖、既有普遍指导意义又有自己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导人们去品尝这些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吸取精神力量。缺少这种科学的分析比较能力,就可能“有眼不识泰山”,让真正优秀的新闻作品失之交臂。或错把芝麻当西瓜。

9.试述对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的方式?

对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是指把不同的新闻作品按照一定的要求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分析。

对新闻作品综合性分析的几种方式如下:

(1)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比如,把几家报纸报道同一新闻事件的消息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

(2)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比如,把报道同一新闻事件的消息和通讯等不同新闻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

(3)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比如,对一个时期内某一类专业报道(或经济报道,或科技报道,或体育报道等等)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掌握专业报道的规律和特点。

(4)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比如,对某一位有显著成就的记者一个时期内采写的新闻作品,或是对其所有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这位记者的作品的特色和风格。

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还可以有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然而,具体分析一篇新闻作品,这是最基本的,其他方式与层次的分析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10.(本题20分)

分析《长江上游仍在砍树》这篇消息的表现手法及在表现主题上的效果。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虚实结合,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滔天洪水警示人们:保护生态刻不容缓

恰在此时又有坏消息传来——

长江上游仍在砍树

长江上游地区大片森林仍在遭受数千把斧头和电锯的砍伐。记者近日随世界银行组织的14名生态、环保和人类学专家考察雅碧江下游的二滩水电站库区生态环境,见到江面漂浮着上游漂运下来的上万根三四米长、脸盆般粗的木头、小舟左冲右突一个多小时才驶离码头。行出不到1000米,数万根粗术密密麻麻地塞满了几百米宽的江面。

攀枝花市一位林业干部告诉记者,这仅是雅碧江沿岸近期所砍伐树木的很少一部分。由于二滩水电站关闸蓄水拦住了漂木的去路,大量木头在上面几个水运站捞上岸运走了,漂下来的只是“漏网之鱼”。他说,仅沿江国有森林工业企业今年就至少砍伐了30万立方米的木材,相当于砍光了5万亩原始森林,而流域各县、乡伐木企业的砍伐量更大。

市专家组成员、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刘仕俊说,四川宜宾市以上的长江三大干支流中,金沙江、大渡河两岸的森林早已所剩无几。雅砻江主要流经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的横断山脉,但现在,这条江两岸的森林资源也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

全长1517公里的雅砻江主要流经四川省甘孜、凉山、攀枝花等地市州;因水急谷深,沿江所伐树木主要以顺江漂流的形式运往下流,然后再装上火车经成昆铁路运出。

记者在几天的采访中看到,雅碧江下游两岸目前仅存些残次林木,水土流失严重,当地老乡说:“每一场暴雨就造成洪水和滑坡、塌方。以前江水一年四季都是清的,现在变成„黄河‟了。”

答案要点:

《长江上游仍在砍树》一文角度独特,作者客观性的叙述了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没有渲染、夸大。用一系列的数字和事实向人们展示了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正在遭到巨大的破坏。从而,警示人们保护生态刻不容缓。 第四章 关于研究外国新闻作品

单选题: (每题1分)

1.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盛行一时的报道形式是( d )

a.消息

b.特稿

c.解释性报道

d.调查性报道

2.特稿经常采用的开篇方式是( a )

a.设悬念

b.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c.交代事实的背景材料

d.把重要的事实首先告诉读者

3.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基本方法是( a )

a.具体分析、研究单个作品

b.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研究

c.对某一个外国新闻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

d.对某一国家某一时段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4.新闻报道中最大量、最经常用的报道形式是( a)

a.消息

b.通讯

c.特写

d.来信

5.解释性报道是一种( c )

a.开拓性新闻

b.背景性新闻

c.问题性新闻

d.经验性新闻

6.调查性报道又称为( d )

a.分析性报道

b.解释性报道

c.批评性报道

d.揭露性报道

7.西方传统的客观报道发现到20世纪初产生的一种新的形式的报道是( d )

a.通讯

b.消息

c.调查性报告

d.解释性报道

8.调查性报道的种类有单项揭丑式和( c )

a.多项揭丑式

b.全面揭丑式

c.综合分析式

d.全面分析式

9.新闻作品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体裁是(a

a.消息

b.通讯

c.特写

d.来信

10.西方新闻记者对重大事件或者正在发展进行的的事件而做的追踪报道属于(d

a.专题报道

b.综合报道

c.系列报道

d.连续报道

11.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系统深入的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是( b )

a.解释性报道

b.调查性报道

c.通讯

d.消息

12.西方新闻界消息写作占主导地位的结构模式是(d

a.对比式

b.并列式

c.金字塔式

d.倒金字塔式

13.对重大事件或正在发展进行的事件而作的追踪报道,在西方新闻界称为(c

a.系列报道

b.连续报道

c.组合报道

d.解释性报道

14.调查性报道在美国盛行一时的时间是(c

a.20世纪初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5.揭露剖析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的是( d )

a.消息

b.特稿

c.解释性报道

d.调查性报道

16.通常被喻为“报纸的主体”的是( c )

a.言论

b.通讯

c.消息

d.特写

17.解释性报道做出详尽准确的分析重点是针对( d )

a.WHO

b.WHAT

c.WHEN

d.WHY

18.在西方,揭露剖析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弊端的报道形式是( c )

a.全面分析式报道

b.全面揭丑式报道

c.综合分析式报道

d.单项揭丑式报道

19.“报纸上的主角”通常指( b )

a.言论

b.消息

c.图片

d.版面

20.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注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事实的结构模式叫( b)

a.金字塔式结构

b.倒金字塔式结构

c.纵式结构

d.平行式结构

多选题: (每题2分)

1.通讯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是( bcd.e )

a.通讯

b.消息

c.特稿

d.调查性报道

e.解释性报道

2.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bcd

a.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b.对某一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

c.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

d.具体分析,研究单篇作品

e.用统一的立场和表达方式进行评

3.西方新闻报道十分注重接近性,这种接近性的表现手法是(bc

a.点名事实与受众利害攸关的关系突出新闻与受众地理上的接近性

b.点名事实与受众利害攸关的关系

c.按照新闻事实最容易为受众接受的原则来写

d.淡化对与受众距离远的事实的描述

e.强调接近性是新闻价值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

4.西方新闻作品语言的简洁明快表现为( abd)

a.写作新闻时多用简单句,使新闻事实一目了然

b.谴词造句注意长短交替使用,创造与内容相符的节奏

c.大量使用省略句

d.注意“炼字”、“炼句”,以求富有表现力

e.避免使用描写手法

5.关于特稿的表述,正确的是( bcd )

a.对时效性要求极高

b.更多地采用设悬念的手法来开篇

c.注重趣味性、可读性

d.将情节、文字的可读性与主题的严肃性相结合

e.仅以重大事件为报道对象 简答题

1.简述西方读者判断新闻接近性的标准?

西方新闻记者在发掘、判断、选择新闻事实时很注意接近性,甚至有细致的标准:()在差不多同样重要的事情中,发生在离读者最近的地方的事件最有新闻价值。(2)有些事情只有在人们生活所在地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才有新闻价值。

2.简述消息写作的特殊要求?

消息的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有其特殊的规律和特殊的要求,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决定的。具体来说,消息的内容必须真实,要短小精悍,要迅速及时,还要用事实说话。

3.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意义?

阅读和分析、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使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开拓视野,了解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借鉴外国的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新闻表现形式,丰富我们的新闻表现手段,拓宽新闻报道领域,做到“洋为中用” 以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传播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是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意义。

4.(本题13分)试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意义、研究方法与要求?

阅读和分析、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使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开拓视野、了解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借鉴外国的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新闻表现形式,丰富我们的新闻表现手段,拓宽新闻报道领域,做到“洋为中用”,以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传播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是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意义。

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在多个层次上展开,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一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的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单篇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外国新闻作品的内容纷繁复杂,各个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所以,在具体研究外国新闻作品时,既要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又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品中的反映,以便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这是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要求。

5.(本题13分)联系具体作品,分析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注重新闻报道的接近性,拉近读者与新闻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关注。

(2)重视使用背景材料,增加新闻作品所揭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着力将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易懂,有现场感,使新闻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4)注重进行式报道,及时将新闻报道出去,对读者较为关心的事件,还采用后续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

(5)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西方新闻界历来重视新闻背景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新闻机构甚至投下巨资兴建“资料库”,收集大量资料信息。西方记者使用背景材料来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具体条件和原因,或将一些记者不便作出的判断通过背景性事实揭示出来,从而显示出“用事实说话” 的力量。

对一些比较深奥难懂的专业领域的东西,西方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一般要运用背景材料予以解释和说明,如科技成果的介绍、技术性问题的解释、名词术语的注释,帮助读者看懂新闻内容,增长知识和见闻。

西方新闻作品往往写得生动逼真,现场感强,这与记者采访中不畏艰险,想方设法亲赴第一线,亲身经历,用眼睛采访的作风分不开。如《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第五章 新闻作品研究者的素养

单选题: (每题1分)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是(

a.群众性原则

b.党性原则

c.真实性原则

d.实事求是原则

2.正确有效的开展新闻工作和新闻作品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a.新闻理论

b.政治理论

c.价值理论

d.信息理论

3.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的欣慰准则规范是(

a.新闻纪律

b.新闻道德

c.新闻原则

e.新闻政策

4.新闻作品研究者的政策水平是(

a.政治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b.理论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c.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d.知识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5.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马克思主义 的革命性,科学性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具体体现为( )

a.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

b.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崇高性

c.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d.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客观性

6.新闻作品研究者理论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

a.政策水平

b.党性原则

c.职业知识

d.道德水平

7.新闻作品中最大量、最经常运用的一种报道形式是(

a.事实性原则

b.党性原则

c.真实性原则

d.职业素养原则

8.党性是社会新闻事业的(

a.重要原则

b.首要原则

c.根本原则

d.真实原则

9.新闻业务的众多知识中最为重要的是(

a.采访摄影知识

b.采访编辑知识

c.采访写作知识

d.采访记录知识

多选题: (每题2分)

1.新闻敏感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全过程,它体现了下列环节中的(abcd

a.新闻采访

b.新闻编辑

c.新闻写作

d.新闻作品研究

e.新闻事件发生

2.新闻敏感主要表现在( abcde )

a.判断某一事物的政治意义以及它可能产生的政治效果

b.判断某一事实在全局中的地位以及是否会对全局产生影响

c.判断某一事实能否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以及关注程度如何

d.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哪一个重要,哪一个次要,并能迅速地进行取舍

e.从新闻线索中,迅速预见是否可能导致发现重要新闻

3.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努力加强的素养是(

a.理论修养

b.政治修养

c.知识修养

d.道德修养

e.专业修养

简答题

1.简述新闻敏感及其主要表现?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能迅速地辨别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l)是判断某一事物的政治意义以及它可能产生的政治效果;(2)是判断某一事实在全局中的地位以及是否会对全局产生影响;(3)是判断某一事实能否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以及关注程度如何;(4)是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哪一个重要,哪一个次要,并能迅速地进行取舍;(5)是从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实中,迅速判断其有价值的部分和方面;(6)是从新闻线索中,迅速预见是否可能导致发现重要的新闻。

2.简述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对研究新闻作品的意义?

(1)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记者是如何根据一定的报道目的,深人凋查研究,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闻题材的;(2)能帮助我们认识各种新闻文体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种表现手法和技巧,更好地把握评价新闻作品的标准和要求;(3)能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考察一篇新闻作品从事实,经报道者的采访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的全过程,从而减少研究、评析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获得主动权,更好地按新闻规律、新闻采写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做好对新闻作品的评析、研究工作。

3.新闻道德和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点各是什么?

新闻道德是新闻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职业活动中,基于新闻工作的特点而形成的行为准则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新闻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点:(1)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的政治品德;(2)忠于事实、忠于真理的坚定的思想品德。

论述题

1.以范长江、邓拓为例,论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具备广博知识素养的重要性?

新闻工作以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报道范围的广泛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使新闻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新闻作品研究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我党优秀的新闻战士范长江、邓拓,就是这方面的榜样。

范长江涉猎广泛,博古通今,他的有关中国西北角的通讯报道,内容涉及旧中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文化教育、民风民俗的各个方面,几乎囊括了西北地区社会生活的全部,具体形象地反映了政治之黑暗,吏治之龌龊,灾祸之蔓延,民生之艰苦,构成了一幅旧西北极其形象的图画。

邓拓也可谓博学多才,论历史,他是有名的明清史专家,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员。23岁时就发表了专著《中国救荒史》;论新闻,他25岁当晋察冀日报社社长,30多岁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是著名的记者、编辑、政论家;论文学,他是诗人、散文家;他还是书法家、金石鉴赏家;他掌握了两门外语,翻译过长篇小说。

因此说,作为新闻作品研究者,除掌握马列主义理论和专业知识外,丰富的社会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政治经济知识、法制知识、历史地理知识、哲学、文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应在学习掌握之列,范围越广越好。同时,新闻作品研究者要有广泛的兴趣,对新知识、新事物有高度的敏感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只有这样,在分析、研究新闻作品时,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而孤陋寡闻、知识浅薄的研究者,在分析、研究这样的新闻作品时,难免会产生井底之蛙的拙见。

2.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对新闻作品研究者的要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我们在研究评述新闻作品的时候,政治上,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循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思想上,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闻作品进行正确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科学的解释和阐明;组织上,要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

党性原则还要求我们在分析评价新闻作品的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尊重事实,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避免研究、评价新闻作品时的主观性、随意性,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对社会主义事业负责,对读者和作者负责。

3.结合实际论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的专业素养?

新闻作品研究者个人各方面的素养,对研究、评析新闻作品有着直接的影响。研究者既是读者中的一员,又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读者,他的阅读和鉴赏水平应比一般读者高,分析的洞察力应当比一般读者强,视野应当更加开阔。只有这样,面对各种各样题材内容、体裁样式、风格的新闻作品,他才有博大的心理容量,丰富多样的认识层次,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基于这样的要求,新闻要求研究者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素养。

(1)政治素养;(2)理论修养;(3)专业修养;(4)知识修养;(5)道德修养。

熟悉新闻采写业务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记者是如何根据一定的报道目的,深入调查研究,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问题材的;能帮助我们认识各种规律以及各种表现手法和技巧等,更好地把握评价新闻作品的标准和要求;能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考察一篇新闻作品从事实,经济报道者的采访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的全过程,从而减少研究、评析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获得主动权,更好地按新闻规律、按新闻采写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做好对新闻作品的评析、研究工作。1987年《经济日报》开展的“关广梅现象” 的报道,我们在分析研究时,首先要从当时全国的大形势、大气候出发,研究记者是如何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这个大局,抓准问题,挖掘深刻,跳出了就事论事的圈子,把关广梅在全国率先实行租赁经营这一事件,与当时的改革紧密联系起来,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体现了工作通讯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

第19篇: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新闻素描

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人物新闻

写作特色:人物对话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不仅报道了事实,而且深刻揭示了敌败我胜的必然趋势。

写作特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尾贯穿。

背景材料起到了突出事件的新闻价值,烘托深化主题,增强新闻的知识性的作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 写作特色:清晰的事实叙述,概括的情景描写。 本文特点:精练扼要,气势宏伟。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了我军当时渡江的雄伟气势,可谓精辟的语言和高深的思想相得益彰的典范。 上海严寒 短消息

写作特点: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不发或少发议论。 分清主流与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 新闻述评

写作特点: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 人物新闻

结构特点:以作画为线索,贯穿全篇。 从邮局看变化 消息

特点:角度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 写作特色:通过对比事实突出主题。

《从邮局看变化》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消息从头至尾几乎都贯穿了对比,而且对比强烈,很有说服力。在概括对比之后,接着列举事实进行具体对比,从邮局这个“窗口”,小中见大,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由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经济学家赶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较早的关于时常经济的报道。

写作特点:以小见大,反映深刻而且有重大意义的主题,成功的运用动词。 运载火箭飞跃万里长空

由四篇短消息组成的连续报道。报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实验成功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

写作特点:现场感强。

枫桥兴会扶桑客 子夜钟鸣百又八 外事活动的动态新闻

特点:题材新颖,内容富有情趣。

背景材料对表现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突出新闻主题均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 经验性消息

写作特色:据实、写实。

经验性消息的价值在于它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用性、可借鉴性强。 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 消息

写作特点:角度新颖

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消息

写作特点:避开常见的冗长、呆板的掉词,运用灵活多样的笔法,对金山同志的生平业绩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是新闻界公认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消息。其新,主要在于记者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新颖的表现手法,使得这条“白色新闻”,突破了长期以来追悼会消息的老套子。 京郊出现“科学热” 消息

特点:立意巧妙,报道角度新颖,表现手法别开生面。 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现场新闻

写作特点:写水与写人紧密结合,场面生动,波澜起伏,主体突出,首尾呼应。 抢菜记 现场新闻

写作特点:现场观察的采访手段。 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 现场新闻

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是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新闻的迅速及时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写作特点:包人物活动、现场情景、鹤类知识介绍紧密结合在一起。 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 体育快讯

结构特点:以“零的突破”贯穿全篇。 陕北有煤海

反映陕西北部神木、府谷一带煤藏丰富、煤质优良的新闻。 好啊!诚实永存 人物消息

结构特点:段落短小、节奏感强。

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 现场新闻

特点:同在抗洪大提上的所见所闻,以实情实景、实声,鲜明直观、真实具体地报道抗洪斗争,表现重大主题。

中国投巨资加快长江沿岸地区开发 经济新闻

写作特点:精选典型数字表现主题;用事实说话并贯插必要的背景材料。 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国际新闻

写作特点:通过具体形象的事实体现新闻主题。

《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在结构安排上颇有特色。全文分为7段,第一段导语,开门见山。紧接着第二段、第三段交代有关北京材料,说明情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以记者的所见所闻描述了两位高级代表与记者会面时的情景。最后一段还是背景材料,介绍了在次之前双方谈判的会谈要点。从全文来看,无论是导语、主体、背景,还是结尾的安排,都是为了有助于突出消息的主题,有助于畅达地表现消息的内容,让读者便于阅读而设。

别了,“不列颠尼亚” 消息

写作特点: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安排有序、繁简得当的结构布局华美窗帷的后面 风貌通讯 邹韬奋

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示了华美窗帷后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脓疮”,至今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仍有意义。

语言风格:文字具体生动,平易近人,带着辛酸的幽默写资本社会的世态炎凉,对劳苦大众寄以深切的同情。

表现特色:选材典型、因小见大。 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 通讯 范长江

题材重大,材料翔实,视野开阔,内容深刻。

语言风格:写景状物,具体生动;评人论事,舒卷自如,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 桌上的表 通讯 张明

特点:由小见大、角度不一般化。

结构特色:有条不紊、叙事紧凑、首尾呼应。 访“葡萄常 ” 人物专访 邓拓 通过软枝葡萄百年兴衰的历史,展示常家五姑侄的坎坷命运,具有很前感到新闻性和历史纵深感。

特点:因人写事,缘事写人。

语言风格:行云流水、不事雕饰、朴实平易、娓娓而谈。 春夜

意境优美的新闻特写,动人的抒情诗。 梅阡

特点:写领袖人物时另辟蹊径、独具匠心、不落俗套、别开生面。

写作手法:优美清新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写,对人物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的细致刻画。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事件通讯 中国青年报记者

特点: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现场描述、于叙事中写人。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报道的是一个头绪纷繁的感人事件,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崇高精神。这篇通讯采用了时空结合的结构形式,即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以时间的进展为纵向线索,同时又一空间的变化为横向线索,把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做到时空结合,纵横交错,引人入胜。通讯中虽涉及的部分、单位不少,又人多事杂,叙事却有条不紊;虽事件经过波澜起伏,却变而不乱,衔接自然。整篇通讯把复杂的事件交代得清晰明了,出色地展现了这种结构形式多彩多姿的特色。 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中国登山队员突破人类登山史上90年来未能突破的难关。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感人事迹。 写作特点:在矛盾斗争中展开事件,表现人物。 描写特点:描绘自然景色,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 “一厘钱”精神

工作通讯 新华社记者 李峰 余辉音 写作特色:不拘泥于具体数字、生产过程、生产进度,不就事论事,而着力写人,见物见人见思想,贴近实际,贴进群众。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选取题材、提炼深刻主题。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人物通讯 穆青

写作特点:通过各种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真实表现了时代的英雄,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精神。

穆青的人物通讯得到很高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终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满腔热情地用自己的笔去反映英雄的时代,讴歌时代的英雄,用英雄身上的革命火花,去点燃千百万人心灵的火把,用英雄的精神力量、理想和追求,去推动革命事业胜利前进。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能表现中华民族的脊梁、体现民族浩然正气的英雄模范人物;即使是写凡人小事,也都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当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昂激越的感情,教育读者、感染读者、鼓舞读者,成为他的人物通讯的主旋律。 水城威尼斯 国际风貌通讯 穆青

写作特点:抓住特点,展现不同的地域风貌。写景动静相衬,语言风格优美清新。 写在绢帕上的诗 人物专访 柏生

以真挚的感性、动人的文字,表现了邓拓和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 结构特点:以文字为主线,谋篇布局、串联时空。 并非鱼草之争

工作通讯 陈晓微 周守瑾

写作特色:边叙述事实,边分析问题,边阐明道理。事情虽然较专门、较抽象,但写得不枯燥、不空泛。运用典型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主题,增强了说服力。 结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夜宿车马店 通讯 刘云山

宏观照眼,微观落笔,通过投宿乡镇车马店的一夜见闻,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

写作特点: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多侧面、多方位表现主题,语言生动形象。 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 通讯 熊先志

写作特点:揭示问题、剖析矛盾与解决问题层层深入。通过事实对比、数字对比,抓住矛盾,揭示症结。 小城风光更迷人 通讯 林黎

特点:语言较为凝练生动。 “飞天”凌空

人物特写 夏浩然 樊云芳

写作特点:落笔集中,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以静反衬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的艺术感染力。 “妈妈教我放鸭子”

刘衡 记者的笔下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清新明快的放鸭图。

写作特点:运笔独特,构思巧妙,“口语入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口吻与读者娓娓道来。采用通俗的民谚、民谣,使深奥、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明白、妙趣横生。融思想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之中。

《“妈妈教我放鸭子”》通过第一人称自述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热爱养鸭工作的年轻姑娘的思想感情,语言简洁朴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记者刘衡善于运用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语言和通俗、晓畅、幽默的群众语言,因而她笔下状物也好,写人也罢,总是独具魅力。 访厕所 罗详兴

写作特点:材料丰富、翔实。语言具体、生动、诙谐、幽默、可读性强。 核弹元勋的“三子” 人物通讯 李春 王进昌

特点:角度独特,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映衬人物质朴而高尚的精神风貌。 相思正是吐黄时 通讯 连锦添

特点:主题鲜明深刻,感情炽烈充沛,将人、事、景、理、情自然融合在一起,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运用托物寄情的散文笔法烘托气氛、开拓意境,能够及时捕捉富有人情味的细节。具有起笔自然、结句意味深长的结构特点。

《相思正是吐黄时》报道的是台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从表面看,这篇通讯突出的特点是借用散文笔法,缘物寄情,富有文采。深入研究,才真正理解作品中每一个情节和细节,每一段抒情和描绘,无不紧扣“血浓于水,两岸一家”的骨肉亲情。记者始终将自己炽烈的感情融于笔尖,抱含真情描绘了一群回家探亲心情最为迫切的台湾同胞那种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不失时机地宣传了我国政府关于台湾来去自由的对台政策,文中人、景、理、情交织融合,意蕴含蓄、深远,感情浓烈饱满,读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华阳礁上补给忙 现场短新闻 刘冰 徐文良

写作特点:现场感强,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华阳礁上补给忙》在写作上颇有特色,将新闻事实的现场描写写得生动具体,画面精彩纷呈,而又含义深远。这些现场描写,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当时当地补给战斗的真实现场。现场景物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历历在目,生动感人。 醒来,铜陵! 龚声

写作特点:从大处落墨,又开掘较深,既有宏观性又有深刻性。用事实说明道理,叙议结合,寓情于冷静评述之中。

《醒来,铜陵!》高奏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主题鲜明。在结构安排上,既紧密一局通讯的主题 ,又为表现通讯主题服务。全文布局有序,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完整紧凑。通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如何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紧扣通讯主题。 菜价追踪

经济报道 新华社记者 苏会志 王进业

写作特点:以追踪菜价变化的全过程为主要线索,依次推进,层层深入。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人物通讯 何平等

特点:运用主要情节和细节描写的刻画来再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荣获1995年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感染和强烈的震撼,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报道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浓墨重彩谱写了一曲时代英雄的颂歌。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精神,深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的要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时代英雄: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孔繁森同志高扬理想和信念的旗帜,满怀无私奉贤的高尚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的理想和追求,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回答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民应该确立和实践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师魂 人物通讯 黄绍全 陈朗

特点:用事实说话,以真情实事感动人。语言朴实无华、描述自然。

第20篇:浅论新闻作品赏析的方法

浅论新闻作品赏析的方法

O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way news works and new ideas

摘要:本文具体分析新闻作品赏析中常见的方法和新思维。新闻作品的赏析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两者关系密不可分。除常见的新闻作品赏析方式外,经过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作品的赏析中又出现了新的思维方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news reports, the common appreciation of the methods and new thinking.News appreciation the work is divided into macro and micro aspect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re inseparable.In addition to common works of appreciation approaches, throug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news Appreciation of the work appeared in a new way of thinking.关键词:新闻作品 新闻作品价值 赏析方法 新思维

Keywords: news reports, news reports, the value of appreciation of methods and new thinking

正文:

所谓新闻作品就是:可指一篇稿件、一张图片、一个栏目、一个版面,也可统称新闻作品。其一是能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二是根据新闻的基本规律,把握和体现新闻事实的正确性、真实性、生动性、及时性;三是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地方特色.新闻作品的具体的形式有8种: 新闻链接,图表新闻,表格新闻,滚动式新闻,采写人物新闻,采写系列报道,采编连续报道,采写跟踪摄影报道。新闻作品的价值在哪里?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二是使读者产生先睹为快的审美感觉;三是从作者公正客观的态度中吸取教益;四是通过传播媒体引起广泛的社会反映;五是使人们茶余饭后有了谈话消遣的材料。但笔者认为,新闻作品的价值远不只于此。好的新闻作品,它不仅有明显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永恒的历史意义。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新闻事件时站得高,看得远,从宏观角度架构,从微观处入手。所谓宏观,就是要求作者站在历史发展、人类文明进化、时代精神演变、社会经济走向的高度,去认识把握自己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而这些事件,又必须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大事。它必须抓住社会现象、阶级矛盾的本质,要能象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那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谓微观,就是作者能从复杂纷纭、司空见惯的平凡事件中,发现其隐藏的闪光点。这就是于毫发处见泰山,“于无声处听惊雷”。用文学创作术语说,新闻作品的微观,就是以小见大。一篇能载入史册的新闻作品,必须具备宏观把握、微

观深入的特点。由此可见全面分析一篇好的新闻作品, 好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新闻作品赏析的方法(宏观上)

(一)、政治学的分析方法:

主要要新闻事业的政治性决定的,侧重于作品的思想内涵即新闻的倾向性和指导性.

倾向性: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或明或暗表现出的特定的政治立场,也指记者通过新闻事实暴露出的思想倾向.举例说明,2009年8月2日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

的新闻一经发出就有内地的新闻工作者写出下面这个新闻作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当年余先生写了这么几句感人肺腑的话,至今仍然萦绕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头。自始至终,大陆与台湾从来都没有失去过联系;自始至终,大陆和台湾都是心相连手相牵。

今天宝岛上发生的一幕,让我自然想到了去年的大地震。那段记忆仍旧鲜活着,在为遇难的同胞悲伤的时候,我们同样也为凝聚在一起的千千万万颗中国心而感动,当四川同胞在废墟中挣扎时,是他们和我们一起捐钱捐物支持救援,是他们和我们一起祈福,是他们和我们一起积极支援灾区重建。那一刻,华夏大地上,即便是那海峡也似乎消逝,整个中国就这样紧紧的紧紧的汇聚在一起。而此刻,我们的宝岛台湾正经历着几十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我们的台湾同胞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灾难。看到小林村成为平地,看到他们急切的寻找亲人的影子,听到孩子的哭声,听到孩子说想上学的声音,我们感同身受,每个人都在心底祈祷,每个人都开始行动。

长长的捐款队伍从广场的一头排到另一头,其间不乏有稚嫩的面孔,手上捏着一块钱、一块五角钱,和爸爸妈妈一起静静的站在那里,等待着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一位拾荒的不识字的老奶奶,仅仅看见那个爱心,仅仅看见“5.12”,她捐上了自己卖500个瓶子的钱,当皱巴巴的钱从她的手里放进捐款箱,这是一种怎样的震撼?中国红十字会已先后两次向台湾灾区提供共计2185万元人民币的人道救助资金;深圳市委、市政府向台湾捐赠1000套活动板房„„

还记得那对作为礼物送到台湾的熊猫宝宝吗?还记得他们具有象征意义的名字吗?团团、圆圆,团团圆圆,相信终有那么一天会实现。台湾与大陆,本是同根生,血浓于水,这比任何力量都更有效力。一路走来,不论经历多大的磨难,祖**亲总是用她一贯有力的臂膀为儿女撑起一片广阔天空。她总是教导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兄弟姐妹都要一起面对,永不放弃;她总是教导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兄弟姐妹要互相扶持,抹去泪水继续前行。

失去亲人的悲痛在继续,失去家园的伤痛在继续,逝者已矣,愿亲人们一路走好,愿深埋的土地能承载着英灵到那没有痛苦没有“莫拉克”、没有泥石流甚至没有眼泪的地方;生者如斯,愿幸存的亲人们节哀,愿你们早日走出悲痛。

拯救行动在继续,恢复家园在继续,台湾,挺住,全中国人民和你们在一起,我们都感同身受!”①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即使面对天灾人祸这样不可避免的灾难时,鲜明的政治性也是新闻写作的前提,这篇评论中不仅强调了一个中国的不争事实,也通过两岸人民面对天灾人祸相互帮助的真情。这样的新闻作品是完全符合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要求的。

(二 )、社会学的分析方法:

用社会学的方法进行新闻评析就是从新闻的社会性出发,从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性出发,把握新闻所表现的根本内容,以新闻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产生的社会意义为指向的评析方法.

(一):能否反映和体现社会进步倾向和潮流作为衡量作品优越的重要尺度.

(二):基本要求:(1)考察新闻作品的真实性.

(2)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分析和研究.

(三):具体操作的三个层面

(1)思想分析评析方法:注重分析新闻作品所包含的思想

观念,社会理想思

(2)从人文 心理分析:把新闻活动现象当作人类或民族文化

系统的一个总要部分来考察.

(3)创作主体分析方法.主要指记者编辑的社会生活背景,

创作思想,新闻理念,社会理想

举例说明: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爆发时,就有媒体这样评论这个新闻“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包括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成立由卫生部牵头、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石家庄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等人被免职。他们应该承担责任,免职是应该的。面对重大突发事故,我们在惊叹“伤亡惨重”和“损失巨大”的同时,很自然会想到的是“追究领导责任”。既要追究企业领导和部门领导的责任,又要追究政府领导和上级领导的责任。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一起事故的酿成,几乎都是由两种责任所导致,一种是领导的责任,一种是具体人的责任。具体人的责任虽然多是具体的和局部的责任,但却往往是最初的和直接的责任。所以我们在问责领导的同时,也应该呼吁民众树立应有的责任心。 河北三鹿集团婴幼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三鹿奶粉之所以使6200多名婴幼儿患病,主要是有人往奶粉里掺加了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近日,此案取得重大进展。涉嫌犯罪的正定县耿氏兄弟,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事情似乎很简单,因屡次交奶检验不合格被拒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后得知向牛奶中掺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可增加蛋白质检测指标。于是耿氏兄弟自2007年底开始,从行唐县一化工商店购进三聚氰胺,勾兑后掺入销往三鹿集团的牛奶中。以后每天生产、销售这种掺加三聚氰胺的牛奶约3吨。耿某接受警方讯问时供认,他本人清楚“三鹿集团要的是纯的鲜牛奶,不能掺任何东西,而且这些牛奶就是要加工给人吃的,化工原料不是人吃的东西”。当被警方问及是否知道这种行为的后果时,耿某说:“没问过,也没想过,只知道对人体无益。”耿某同时承认,他本人和家人从不食用这种掺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②对这样的新闻作品我们可以这样赏析:从社会背景来看三鹿奶粉事件,看似一起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但是,联系到中国近年来一系列类似的恶性事件,就绝非一个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所能涵盖、所能解释得通。三鹿奶粉事件,其实是国人自贱、自戕、自绝的结果——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民族中的强势者或者败类在制度漏洞的庇护下,对弱势者的戕害与绝杀。 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都没有波及到国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的企业,知道国外法律对国民的保护是非常严格而系统的,他们会自觉地对出口产品“高标准 严要求”,也因此,在国内,出口产品被视为是质量最有保障的上等品。人们对这种自贱之举,几乎已经习以为常。某些官员表现出同样的自贱态度,面对洋人,他们在骨子里存 在着强烈的自卑感,点头哈腰,彬彬有礼,同样的一张面孔,一旦面对同胞,立即骤变,展现出冷酷和无耻的一面。 (三 )、具体新闻作品分析(微观)

(1)从体裁入手

(2)新闻作品的报道类型和方式来分析

具体来说常见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消息1.动态新闻:动态新闻以迅速简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为基本特征。它的内容集中单一,一般一事一报,简明扼要,时效性强。动态新闻一般三五百字,具有新闻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

何事、何因、如何)。动态新闻中的“简讯”(又称“简明新闻”),则仅用一二句话交代新闻事件的概况,一般不交代事情的发生过程和背景情况。2.综合新闻:指的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主要用以反映新动向、新成就、新问题等。综合新闻在写作上要求:尽可能揭示新闻来源,以证明“综合”的科学性与可信性;要尽可能做到点面结合,既有一般的面上情况的概括叙述,又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给人以具体生动的印象;综合要有明确的意图,尽可能“用事实说话”,避免空泛的议论。

二、浓度报道:1.解释性报道:侧重于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的原因和结果,着眼于“新闻背后的新闻”,向读者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含义与社会影响,也包括对事件发展趋势的展望。2.述评新闻:是一种“关于新闻的新闻”。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夹叙夹议,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评说。它以叙述新闻事实为主要任务,分析评说是紧紧围绕着新闻事实进行的,这就与新闻评论中的以新闻事实为例证而阐明观点的做法有明显的区别。

三、通讯:1.一般纪实性通讯。就其内容而言,又可再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与风貌通讯。2.新闻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反映新人新事。一般篇幅短小,内容集中,一篇报道仅叙及一二件事,然而刻画却又较为细腻,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3.访问记。就某一重要新闻事件或众所关注的问题访问有关人士,然后以谈话纪实的方式加以报道。访问记专题性强,内容集中,注重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可读性较强。4.散文体通讯。大多数通讯以纪实为主,而且多以第三人称方式客观叙事。然而也有打破常规的,如近年来争雄报坛的“采访札记”、“记者来信”之类,完全借鉴散文中的“札记”、“书信”、“散记”的写作方式,灵活自如地反映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突破了昔日“工作通讯”惯有模式。

四、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它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要手法,往往截取事件发展进程中的某个片断或画面,绘声绘色,给人以特写镜头般的印象。

(四)、新闻作品评析新思维

(一)当代新闻是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1)新闻传播的意识力量几乎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新闻作品评析要适应新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就要有新思维

(二)新闻是社会进步的中介

(1)充当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中介

(2)充当生产发展的中介

(三)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新思维

(1)评价是非的新标准---生产力是不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思考问题的新方法---多侧面:不要随便帖标签

(3)新闻报道的新意识---竞争

(4)新闻工作的新视野---全方位

(5)新闻工作者的着眼点---注重效益

综上所述:新闻作品赏析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论从政治角度,社会角度,具体新闻的分析还是新闻作品分析的新思维来看;要分析好新闻作品的准确内涵定义,首先要做到读懂新闻背后想要表达的理念。好的新闻作品不仅是高端文化的

代表,其同时也会是代表广大人名群众意愿的最好媒介。

参考文献:① 刘明华,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新闻作品选读》②刘海贵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References: ① Ming-Hua Liu, Zhang Zhe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 2004, "news reports, choose"

② Crisis and Turning waiting; Fudan University Pre

"news interview writing "

新闻作品范文
《新闻作品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