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改革 申论 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14 12:07:4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申论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决定了必须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有广大教师的参与和积极响应,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填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

行政力量不能替代市场规则。它无法改变市场竞争法则、产业升级规律和经济发展周期。市场的“优胜劣汰”,正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正道,也是产业结构转型的契机。政府应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而不应是市场经营的参与者。当反思产业发展模式。在中国市场经济跨越粗放型、赶超式、发育期之后,政府主导型经济再也不能延续下去了。当反思经济发展思路。那就是彻底改变以GDP为纲的发展思路,转换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否则,尚德警钟还会不断敲响。

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切实反映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只有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有效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需要创作者更多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用心体会,才能深刻领悟现实变革和社会进步;深入群众,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获知群众的所思所盼。文化发展的目的在于人民,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民,文化发展的成果应该由人民共享。70年后的今天,在世界文明与中国历史纵横交汇的坐标上,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历经盛衰荣辱的中华文明满怀自信,扬帆起航。

我们应该警醒。不仅是舆论监督,更有政策设计、考核制度和领导作风。

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历史告诉未来: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人们:脱离群众,是社会面临的最大危险。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人民群众的正确选择,是共产党人权力来源的历史根基;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是共产党人民主政治的现代表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政治伦理;人民的支持人民的拥戴,是共产党人执政的合法正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幸福价值无上,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永恒信念。中国制造必须实现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体制的激励作用和知识产权的保障作用,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决定中国经济赢得未来世界市场的竞争。改革开放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根本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不失时机地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统筹协调,综合发展。深化对制度体系的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的深度调整,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脚踏实地,精心设计,坚定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改革中体现机构精简、职能转变、运行顺畅、效率提高的要求,考验政府的勇气,更检验改革者的智慧。政府职能要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方向转变,从市场准入到市场监管,政府职能的核心要求是营造一个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制度环境;要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方向转变;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向转变;要鼓励公平竞争,也要扞卫社会公正底线。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也没有完成时,只能是不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要求,实事求是地改,与时俱进地变,抓住机遇期,用好“窗口期”。舍此,既没有出路,也没有前途;循此,则天高地阔,前景无限。

推荐第2篇:申论热点:医疗改革

申论热点:医疗改革

一、现象罗列

1、卫生部有关负责人透露,现在全国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1/3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外1/3正在瓦解的边缘,还有1/3已经瘫痪了。据卫生部统计,2000年中国卫生费用中,农村卫生费用占22.5%,城镇卫生费用占77.5%,这就是说,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村居民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不到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 R*$o,^\"

2、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农村37%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65%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而农村应住院而未住院者中,1993年有58.8%的人是出于经济困难,1998年,这个比率增加到65.25%。1998年调查显示,农村的因病致贫率达到21.61%,贫困地区甚至达到50%以上。

3、据卫生部最新统计,目前每位中国居民看一次病平均要花费79元,住院则需花费2891元。与过去相比,医疗费用仍在上涨。去年此时公布的统计数据是:病人在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接受门诊或急诊服务,平均每人每次花费不到70元,住院费用约为2600元。在这两项费用中,药费分别占约60%和47%,这说明医疗费用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药品价格上涨造成的。事实上,近年来药价的过快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很多人甚至发出“吃不起药”的抱怨。统计表明,不同医院的医疗费用也相差甚远。如在医疗技术水平高的卫生部直属医院,平均每一门诊、急诊人次医疗费用为163元,住院费用为7961元,而在普通县级医院,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9元和1508元。目前中国“以药养医”现象严重。一些医院为获得高额的药品销售回扣,向患者滥开药、开贵药或做不必要的检查,导致医药费用过快增长,腐败现象滋生。

4、199

3、1998和2004年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被调查者中无任何医疗保险者1993年占27.9%、1998年占44.1%、2004年占44.8%农村无任何医疗保险者的比例高达79.1%。

5、据统计,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只有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在农村地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达到1.7亿,不到农民人口的四分之一,而且保障能力非常有限,每个人只有30元钱。

二、原因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

三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

四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五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六是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

一、措施对策

具体措施:

一是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

二是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在城市,要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服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是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关键是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片面创收的运行机制。

四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根据国家、社会、个人承受能力和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品价格监管,严禁虚高定价。

五是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六是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综合措施:

1、健全网底,大力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2、倾斜支持,加大基层卫生事业投入力度。

3、采取措施,降低药品及医用材料价格。

4、规范管理,改进医疗服务工作。要加强和规范医院管理,合理布局科室,简化就诊手续。

四、参考文章

医疗改革——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起

“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说。由他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于近日发布,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反思,并提出了医疗改革的新框架。

很佩服这位葛副部长和《中国青年报》,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胆识。承认“中国的医改基本上不成功”,要冒否定改革的风险,在现阶段否定改革就是最大的政治问题,这个风险一般人是不敢担的。

如果始终不正视现实,捂着鼻子哄眼睛,任由医改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使得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有病不敢医,“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癌症”,让医改走进死胡同,这才是真正地害了改革。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失败,越是不敢承认失败,这个失败就越大越彻底。发现改革方向出现了偏差,及时进行纠正与调整,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是真正的改革家,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现在终于有人第一个站出来说话,揭开了这个盖子,坦承医改出了问题,这是一件大好事。

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农村37%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65%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而农村应住院而未住院者中,1993年有58.8%的人是出于经济困难,1998年,这个比率增加到65.25%。1998年调查显示,农村的因病致贫率达到21.61%,贫困地区甚至达到50%以上。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价格上涨的巅峰是药品。20年来,工资上扬了10一20倍,而医药费用上涨的幅度在100倍到200倍,它的涨幅不但大大高于工资上扬的水平,而且大大高于同一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的水平。20年前在医院生一个孩子(顺产)收费只不过十几元钱,现在竟达到四五千元。开一次刀就得“出一次血”,看一个大病就得倾家荡产。这充分说明医改出了毛病。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走到今天,恰似一个人正身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至为关键。考察医改的重点,无外乎医院和农村,这也是难处所在。设医院之目的,在荟萃名医,治病救人而已,可现而今,医院自身竟不能健康生存,难以为继,又如何担当保障、提升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所以,必得先为医院“输血”、“降压”,是为急务。毫无疑问,担负起这个职责的,应该是我们的政府、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而不仅仅是其卫生部门。因为说到底,在目前条块利益分割、冲突、转型的复杂背景之下,单单一卫生部门根本无法应对此种局面。而对于农村,原本底子更薄,困难更大,需要花的心思、下的工夫就更多,非政府莫能。政府责无旁贷,必须来主导医疗体制改革,让所有中国人都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都能享受更好的“生命小康”!

当我们找到“医疗保障成‘富人的俱乐部’,服务公平性下降”、“城乡医院两极分化,效率低下”、“‘小病拖,大病扛’,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这些病症时,才能对症开方,开出“打破城乡、所有制等界限,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体制”、“将医疗卫生服务分为三个层次,实行不同的保障方式”、“打破‘医药合谋’,全面推进医药分开”这样一些药方。有了好的药方,再照方抓药,及时治疗,医疗“疾病”才有可能好转,老百姓才有救,普通群众才有希望看得起病,医疗卫生机构才有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章2

药价频降,板子是否打对了“地方”?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扭转过往“不成功的”医改、医治“以药养医”痹症,又何尝不是如此?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调整188种中成药的零售价格。此次降价药品的平均降价幅度为16%,降价幅度最大的为52%。按照2006年市场销售金额匡算,预计降价金额16亿元左右。屈指算来,这已是今年第3次药品统一降价,也是国家发改委第23次发布药品降价令。可是,面对药品频频降价、“今年全年药品降价金额将超过200亿元”,人们的反应却从最初的期待和欣喜,变为淡然与平静。最讲究“精打细算”的老百姓,何以对药品降价产生“疲劳”?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降价令频频,“以药为纲”的医药生产企业、药品经销商、医院怎能对利润节节“缩水”坐视不理?纵观其惯用的“变通”手法,不是改药名、改包装以“新瓶装旧酒”;就是改剂型、改规格来规避“僵化条文”;实在没有“油水”可榨的药,干脆停产了事。由此,老百姓得到的降价实惠“大打折扣”,某些“相对便宜又管用”的药消失无踪,某些所谓的“新药”往往是“药效不涨、价格涨”,由于“新药”没有纳入报销范围,部分患者的自费支出反而还提高了!医疗负担并未减轻多少,后顾之忧依旧,老百姓怎能舒眉开颜?

值得注意的是,3月1日,在发改委发出第22次药品降价令的第二天,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同140多家国内大型医药企业联合“上书”,呼吁停止单纯的药品降价。尽管人们对“医药企业已经到了亏损边缘”之说无从考察,但根据我国去年注册的6500多种新药,除16种中药、3种生物制药外,其余全是仿制药和重复生产的事实,我国制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已是显而易见。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的“落马”,更暴露出药品审批与监管环节的潜在漏洞。在一些药品的出厂价格已不“离谱”的情况下,各级药品经销商与医院却“层层加价”、“回扣交易”依旧,有关部门的板子是否真的打对了“地方”?倘若药厂的合理利润真的受到挤压,又将对药品的研发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若想药到病除,必须对症下药。纵观如今医疗行业的几大“症结”,一是某些地方实行“卖光式”医改、地方财政在“甩包袱”思维下对公立医院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医疗行业大步迈向“市场化”,但本应与之相配的社会保障与保险却“滞后脱节”;三是面对物质大潮猛烈冲击,某些“白衣天使”的职业道德变淡,逐利与金钱思维却日渐浓厚。由此,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滋生蔓延”。在“医生也是人”、“医院不是慈善机构”等大言不惭下,某些“公立医院”甚至沦为“灰色交易”与“金钱至上”的场所。

作为发展中国家、又具有特殊的国情,中国确实需要探寻一条适合自身的社保道路。随着国家财政收入正以每年两位数的幅度增长,人民政府提高公民社保水平、增加公共卫生投入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已为地方政府、医疗卫生系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让众多没有医保的百姓看到了希望。诸如“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等措施理应积极推进、努力探索,尽可能为群众排解现实就医难题,为全面“新医改”提供更多实践经验。老百姓不怕“稳步推进”,就怕“纸上谈兵”。医保机制必须求变、“以药养医”必须全力破解,否则难免治标不治本。

推荐第3篇:申论考试热点(农村税费改革)

申论预测试卷五(农村税费改革)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20分)

2.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就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要求方案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3.根据给定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在1200字左右。(50分)

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政府大力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目标下,农村税费改革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地正按照中央的部署,不断向前推进,切实改善农民的生存状况,减轻农民负担,为建设新农村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最大的努力。

2.答案提示

虽然税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不能沾沾自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具体措施如下:

(1)坚决贯彻落实有关“三农”的政策及法规,使中央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2)在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加大工作力度,使农民负担再减些。

(3)加大宣传力度,使税改政策和有关精神让每一位老百姓心中明明白白,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局面。

3.答案提示

农村税费改革深得人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具有悠悠灿烂历史的古老中

国,在广褒无垠的神州大地,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正悄然兴起,这就是千百年来戴在农民头上的“紧箍咒”——农业税被取消了。

它在中国大地上的粉墨登场,给中国的老百姓带来了春天般的气息,不

亚于东南亚海啸灾难给世人心灵的震憾和冲击。因为它搬掉了压在农民肩上几千年的巨石,赢得了亿万百姓的衷心欢迎。

几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苦大众,为了养家糊口,靠自

己的勤俭持家,艰难地生存着。还要雷打不动地把手中的粮食交给封建统治者。建国以来,党和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来减轻农民的负担,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用物资、种子的价格如涨潮的海水,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对于老少边远差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种地不挣钱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经济学角度,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没有利润可图,那么,这个产业就是失败的。长此以往,农民弃荒、进城务工已是时代的一大特色,然而,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土地荒芜、国家粮食不足、城市压力巨增:交通、住房、入学„„。

的确,在广大农村,农民除了上交农业税之外,还要供孩子上学、老人养老、自己的生存„„“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已是苦不堪言的农民,此时几乎失去了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兴趣。农村改革的航船驶向何方?

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慧眼目光下,在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形势下,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党中央作出了一项长远的战略决策,取消农业税,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是晴天霹雳。

从燃起中国农村改革之火的安徽开始试点,逐渐铺开,现在试点省份已扩大到20个,试点地区农业人口6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3/4。农民负担大大减轻,有效地遏制了农村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理顺了农村的分配关系,密切了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为农民快速走上富裕之路,为21世纪农村建设打通了一条平坦大道。

农村税费改革之花正盛开在农民的笑脸里。

[本试卷节选于《2006年京华版申论预测试卷及解析》,欲知详情请点击http:///book/index.asp购买。]

推荐第4篇:浅谈申论改革之方向

近日,我好友给我一份省考评分标准,里面说,申论应以论为主,以理服人,要体现良好的逻辑性和辩证统一思想。

对策性文章中,除了说明具体怎么办外,还要说对策提出的依据、原因,对策的积极意义,这么做用什么好处,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展现良好的论证说理能力。仅是罗列干巴巴对策的文章,即为筋条文章,归为假大空,列入三类文以下。

那么如何提好对策,可以这样:对策执行者+对策的依据+几个具体方法+积极意义。如:有关劳动部门应根据经济增长的新形势,增加劳动性工资占比,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指导线,严厉惩处拖欠工薪、克扣工资的行为,确保劳动群众劳有所得、老有所值。

小题的评分标准还是沿袭采分点+结构分,结构分的分值挺高的20分的题,有一些达到了6分,这里结构分不局限于总分总、总分这样的结构,也没有强制要求有总分总、总分这样的结构,更多的体现在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顺畅性,比如有语病,读起来拗口就要扣分。阅卷老师阅卷速度很快,用总分总这样的结构可以更条理清晰。

大题的评分标准,分为总则和细则,我前面说的那些就是总则、纲领性的东西。细则的话,要看文章是否切合主题,政治上是否有硬伤,字迹上是否清楚,语言上是否通顺,分为五个档次。每个档次又分为上下两档。细节的东西,我觉得真的没有什么可谈性,而纲领性的东西非常值得研究。

申论的功能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它的功能是考才,而非考傻,所以申论阅卷反培训意识很强,公考的评分标准三年一改革。很多培训机构的内容已经过时。

如何提高申论?

我提倡,要读好普通逻辑,读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熟悉国家战略方针,把握国家战略部署,了解国家战略任务,多看人民网、新华网、学习时报等官方理论。

从我手中的评分标准看,这样的申论复习方法才是正确的,符合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这是我拿到评分标准后的一点思考,发上来给各位同学参考借鉴下,互助互勉。

小题趋于务实——向机关日常工作靠拢,大题趋于务虚——政论文倾向变大

申论试题内容改革趋向已经日益明朗了,小题趋于务实——向机关日常工作靠拢,大题趋于务虚——政论文倾向变大

小题:

对策题型分析

假设身份提出对策类:

假设为某一部门公务员身份对某一问题提出解决对策。(01——04年、10年国考地市以下)

11年考的是分析原因 + 提出对策,分析原因这部分还是为概括题型,但揉在一起考察面更宽也更有深度。以后说不定变换下考问题 + 对策、影响 + 对策等。

分析对策类:

1、对材料中反应出的对策按要求进行归纳并进行评析。(0

5、0

7、08国考)

2、对题目中给定的对策进行判断并评析。(09国考)

非典型类:

写一个包含对策的宣传纲要、内容要点、倡议书、汇报材料、报告要点、写信等,这类题型就不单是提对策了,而是要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材料,但材料中必须要体现出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对策。(

10、11年国考),我觉得这类题型是今后考察的重点,因为在机关工作就是要弄这些材料,单提出对策是不符合机关工作材料的要求的,这只能叫点子。机关工作实务的情况是这样的:社会上出现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后,机关的几个领导就是坐下来开会,会上领导们各抒己见,有些说原因有些说影响有些说解决办法,开完会你就要把领导说的东西整理成规范的材料,经领导审核后下发学习、执行。所以我觉得,以后的分析概括类题目的考察会与机关实务工作越来越接近,从这两年的题型也可以感觉到。比如10年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备的报告》的内容要点、11年宣传手册及写信都偏向实务。

大题:

浙江11省考材料主要讲民生问题,本次考试的题目与去年考试试题形式相同,依旧是“三题模拟”,既有“传统题型”,又有“新题型”。 “传统题型”指的是第一题、第三题,分别要求考生“概括主要内容、谈谈如何看待问题”,以及写一篇命题议论文。而第二题要求考生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方面,为领导拟一份发言提纲,这是往年考试中极少出现的试题形式。是一种大题套小题的出题思路,把考生的大作文引导向论述“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方面。(本人就是论述“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是一篇政论文,申论71分多)

424联考材料主要讲人口普查问题,大作文是以“家底”为题写一篇文章,很多人都就人口普查说人口普查,分数不太理想,结合材料中提到的一句话(做好人口普查工作,不仅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制定人口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社会管理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如果能抓住这个主旨,展开论述摸清家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摸清家底是客观规律、国际潮流(结合美国、印度等国人口普查的案例)

2摸清家底是排查民生问题的重大契机(结合材料中的住房难、养老难、入学难等民生难题),

3摸清家底是制定正确人口政策的事实根据(这点无须多言)

4摸清家底是优化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从摸清劳动力结构、公民文化结构等方面结合产业的结构讲,如发展第三产业、制定就业政策等方面)

5摸清家底对于制定科学的社会管理意义重大而深远(结合材料中的稳定问题讲)

这样展开论述,我觉得立意会比较高,文章也容易出彩,不失为一篇好的政论文。

我手中的评分标准是今年的,且不止一份。哪个省份、具体细节,因为签订保密协议,没有人敢随意透露,这些标准曝之公众,就要马上改定,避免培训机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针对性培训。所以阅卷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在保密期内,没人敢随意大范围发布评分标准,就算再好的朋友,我也只是让他在我电脑上观阅一下,绝不让他复制带走。省考评分标准相对比较容易得悉,但国考评分标准基本上不是一般人能够触摸的。

我只能说,小题变化不大,还是沿袭采分点+结构分的打分标准。大作文有评分总则和细则,我这里谈的是总则、纲领性的东西。

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信不信由你,大家可以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向我要评分标准,作为体制内人士,我不能发,更不敢发。

http://bbs.qzzn.com/

这是我没有阅读评分标准之前的帖子,作为一个考生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之谈,更申论评分标准上的要求吻合度还是比较高的。可以略作借鉴。

推荐第5篇:申论热点之公车改革

591up公务员考试应战平台

公务员考试热点天天读:公车改革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3月底,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严格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同时,要加快推进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

(2)广东公车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东莞市沙田镇。该镇从1993年起取消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贴。

在2003年开始的大规模车改中,东莞仍领跑在前。2004年年底,东莞完成了市直党政机关车改;2005年10月前,镇街车改完成。

车改后,东莞公务员交通支出节约了一大笔。最早车改的沙田镇,车改前该镇机关每年交通费用为84万元,车改后为38万元。全市各个镇区车改前3年平均每年公务员交通费为11759.64万元,车改后每年公务交通费用测算为8875.97万元,节省了近3000万元。

在东莞公务用车的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第一件事便是车改后公务员个人的交通补贴标准。在天涯等论坛上当时火热的帖子是《天!东莞车改科员有1000元补贴》。东莞市一局级机关公务员蔡先生告诉记者,“老百姓意见那么大,不可能不顾及的”。后来车改方案正式出台,科员的车补为800元。对于大多数公务员来说,这个补贴标准还算满意,“车补基本上能满足需要了”。

(3)“三水区自2004年6月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先后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车改。”佛山三水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水区的公车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当时开创了广东车改先河。

“车改前做了近一年的调研!”这位负责人介绍说,调研后得出结论:“不如把公车拍卖,这样车改就一步到位了。”

2004年7月4日,佛山市三水区公车首场拍卖会如期举行,首批79辆拍卖公车共吸引了1312名竞拍人参与竞拍。“公车拍卖,那是从没见过的新鲜事。”参加过公车拍卖的私企业主黄先生回忆说,当时他看中的一辆丰田起拍价为7.2万元,最终以16万元成交,他因出价少没得到“心头好”。三水区分五批拍卖公车367辆,成交总价3738.26万元。

车改后,三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支出分别每年至少降低700多万元和60多万元,节约率在30%以上。“车改后,没公车不下乡的情况改变了。”三水区农业局一负责人介绍说。

(4)2001年起,广州在5家单位试行公车改革,其中4家为市属国企,天河区21个街道办事处是唯一试点的政府机关单位。记者调查发现天河区的街道车改近10年,就连至今偶尔还会发牢骚的个别街道领导同志也承认车改不但省了钱也没有误事;而由于街道再无公车,被广大市民诟病的公车私用、超标配车等中国公务车的传统痼疾基本上不治而愈。

(5)公车没了,出外办公是否不方便,而且交通费还得自掏腰包,公务员们会不会为省钱干脆直接“省事”偷懒呢?记者询问目前仍在职或刚离职的9位街道正职及中层干部,都得到了正面的答复,“没听说过谁为省钱而偷懒不干活的”。

591up公务员考试应战平台

591up公务员考试应战平台

珠江新城一街道科级干部A向记者直言,“没车确实不好开展工作”。他说,以该街道办事处为例,副科以上超过九成的公务员都买了车,尤其是近年来车价一直在下降,“公务员的收入稳定,福利也好,买部经济型车还是没问题”。

(6)2004年8月,广州市监察局在答复一位政协委员的提案时提到天河区车改后预计每年可节约158万元。先后在街道做主任、书记近6年的B认为自己没沾车补的光,他拿最高档2800元/月的车补,除了送送孩子上学,偶尔周末家庭旅游,绝大部分里程都是公务。“新车只保养,每月还能剩个三四百块;但是里程数过了10万公里,修车次数多了,每月有时还得倒贴点钱”;“更何况买新车是自己家拿了20多万,车辆折旧都自掏腰包”。

另一位科级干部T提到另一个问题,车改时广州93号汽油不到3元/升,现在已超过6元/升;停车费同样也翻了1倍,但是车补却10年没调整。

(7)2004年,顺德颁布了《顺德区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正式拉开了车改的序幕。事实上,从2002年起,大良、勒流等镇就陆陆续续自发进行了车改,在整个珠三角地区来说算是“先行者”。顺德“车改”以后,公务员的交通补贴按级别分,最高1000多元,低的几百元。据交通部门统计,现在,顺德每百户人家中就有44户拥有私家车,体现了改革的成效。

(8)中山市从2004年10月1日启动公务用车改革,以货币化形式发放公务岗位交通补贴,正处级定额补贴最高2800元。首先进行车改的是139个市直机关单位,之后逐渐扩展到公检法以及事业单位。据统计,中山车改第一年就为政府财政“减负”2200万元,2009年中山则干脆暂停了公务用车购置。车改当年,不少公务员参与公务车拍卖,直接把单位的公车买回来作私车,如今大多数科级干部都有小车。

(9)2004年中,惠州16个市直单位和大亚湾区作为试点单位正式取消单位的公务用车,按级别给个人发放交通补贴,随后在全市全面铺开。据改革前后的统计测算,通过减少公车数量,市级机关公车从567辆减到127辆,三年内不用购买新车和每年不再新增50名司机等三项将每年节省开支2500万元。车改后,大部分公务员购车自用。一位干部说:“改革之初,被取消了专车很不适应,很不习惯。改革之后,自己购买了小汽车,一家共享,用车公私分明,用私家车上下班,节假日外出,心安理得。”

(10)国外及地区公车管理对策借鉴。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在公车管理方面都有一些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借鉴他们这些成熟的做法及经验,对于加强我国公车管理与改革,缩减公车消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据对日本、英国、德国、瑞典、芬兰、美国、印度、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务用车管理情况分析和研究,他们一些具有共性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

对公务配车和公车标准及适用范围有严格规定。一般只有内阁部长可以配备专车,但也仅限于执行公务,下班以后的私人活动一般乘用私家车,并且部长的配偶或伴侣通常不可以使用公车进行私人活动。香港特首董建华离任后的当日,便不再乘坐公车。

对公车使用全过程实行严格的管理。公车由专人保管、维修,保证其性能良好、使用安全。每辆公车都有用车登记卡,卡内详细记录起始时间、地点、行程、油耗、计费等信息,登记卡定期上报主管部门,车辆使用完毕及时交回车库。并且严格执行因私用车的收费制度,倡导为纳税人节省开支的理念。

对公车使用情况实行科学监控。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由指挥中心对公车实行智能化的实时监控,并在每辆公车上分别安装带有“公务”和“私用”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任何人用车都必须先按下其中一个按钮,使得监控中心能及时地掌控全部用车情况。

591up公务员考试应战平台

591up公务员考试应战平台

鼓励私车公用。对于使用私车或公交车等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实行按行驶里程或票据给予一定补贴。

重视社会舆论对公车使用的监督。所有公车都会贴上特殊标志,便于公民对政府实施监督。法国曾有一位部长因公车私用被拍照(因公车有标志),囿于社会舆论压力,被迫辞职。

【核心观点】

(1)我国的公车改革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公车改革探索面临“政策不明确”的难题。由于中央对公车管理制度改革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操作原则,使得长期以来公车改革只是在少数部门、少数地区自发并分散地进行。这种状况所造成的后果:导致一些地区和部门的车改模式、适用范围、公车管理、补贴标准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给国家对公车统一监管造成了不便;对未进行公车货币化改革的地区和部门,会因为无政策可依或操作难度大而推迟或拒绝公车改革。

(2)加强公车管理与改革,应在客观地总结我国公车改革地区及部门实践经验基础上,深入分析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鉴国外公车管理的经验,综合考虑公务活动需求、财政支出成本、行政运行效率、预防和遏制腐败、社会承受能力、节能减排降耗等因素,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实事求是地积极稳妥推进。以逐步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相统一的公车管理新机制。

(3)严格强化对确需保留公车的监管。严格公车编制和配置标准;对公车实行统一车牌标志,统一喷涂车体,统一标明使用单位和举报监督电话,便于社会监督。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或在公车上安装行驶记录卡。

(4)公车出行要登记时间、事由、目的地、里程,乘车人和司机要分别签字,公车用后一律入库,并定期公布用车记录;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将对公车使用的监督纳入到纪检监察工作的范围,将交通补贴经费的发放纳入审计监督范围,提高公车使用效率和监管水平。

(5)建立健全与公务员绩效考核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细化对公务员勤政廉政表现的日常考核指标,避免车改后公务人员因吝惜交通包干费而不愿意外出执行公务等现象发生。

(6)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私车公用”。允许经常性私车公用人员报销一部分费用或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妥善安置好司勤人员。可通过组建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运行的机关出租车队的方式,为原有编制内司机提供就业岗位,为其他司机提供就业机会,避免出现新的失业群体,减少社会震动和摩擦。

591up公务员考试应战平台

推荐第6篇:申论:民生资金改革之路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民

生资金改革之路

——来源:安徽中公教育(http://ah.offcn.com/

格问责、严肃处理。二是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与低保衔接。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三是创新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在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资金和各类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金融机构等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做法。

无论是强化民生资金的内部管理,还是引入社会力量,都意味着对既有运行模式的反思与变革。从这个角度说,提升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到内外兼修,离不开深化改革这一基础。

强化内部管理,既要求财政预算向更加科学化、公开化的方向迈进,提高透明度,采取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监督;还需要政府部门从多头管理、交叉管理中解放出来,在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中探索出新的有效路径,少打马后炮,多打预防针。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产品,离不开创造政策条件、优化市场环境,帮助专业的社会组织尽快成长起来。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盘活沉淀资金,将长期闲置的资金清理出来,合理调整使用方向,有序投入亟须项目,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

改革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道路,尤其是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民生资金乃至公共资金的管理改革,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节奏,改革可能会触动一些人的奶酪和损公肥私的潜规则。改革的道路是艰辛的,面临着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等多重挑战。迎难而上,将改革之路进行到底,公共资金才会更健康的发展,惠及民生。

推荐: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http://ah.offcn.com/)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

推荐第7篇:【申论】公务员申论之改革创新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www.daodoc.com 【申论范文】2018年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之改革创新

申论写作一直是考生比较重视的事,因为申论写作占了比较大的分数比重,所以考生要多花些时间,多练习练习申论写作。以下是整理的一些精选的申论范文,供考生参考!

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这一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自我变革与社会主义方向的有机统一,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中国制度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从而激发出无比强大的潜能。

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基于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制度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改革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为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经济体系将不断完善,在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上释放巨大潜力。这必将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推动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后劲。

凝聚民心民智形成磅礴合力。人民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中国制度植根于人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首先,中国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近代以来,为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其次,中国制度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拥护和鼎力支持。中国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发展,中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第三,中国制度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完善,潜力勃发。中国制度在适应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新变化新要求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中国制度必将具有更加有效的机制、更加完善的规则、更加顺畅的运行以及更加显著的绩效。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www.daodoc.com

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许多国家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制度的一大优势在于把民主与集中辩证统一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应对这场危机中就充分体现了制度优势。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成功应对风险与挑战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集中力量战胜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特大自然灾害等。事实证明,中国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在应对和防范治理风险与挑战等领域具有强大潜能,对中国发展、人民福祉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不断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充满活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全面系统的改革与改进,实现各领域改革与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法治化是关键。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定会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有利于保持、增强党和国家活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激发社会创造力。随着中国制度体系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将最大限度容纳和释放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

推荐第8篇:国考申论热点:铁路改革

2014年国考申论热点:铁路改革

华图教育 袁志强

【背景链接】

2013年6月15日,中国铁路货运改革正式启动。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后推出的首项改革,旨在实现铁路运输组织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铁路运输整体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铁路运输质量和效益。

这次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是对以往货运组织工作的全面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四大方面: 改革运输组织方式。根据客户的运输需求编制运输计划,及时安排装运,提高运输效率。 清理规范货运收费。对所有收费实行“一口报价、一张货票核收”,做到所有收费严格执行国家的运价政策,坚持依法合规、公开透明收费,靠铁路的运价优势赢得市场。

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构建“门到门”接取送达网络,实现“门到门”全程“一口价”收费,推动铁路货运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变。

【模拟解析】

对于铁路货运改革,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原因] 第

一、补足物流短板呼唤铁路货运改革。我国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分别约占GDP的18%、9%,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尽管铁路拥有大运量、低运价、全天候的竞争优势,但全社会每天申请铁路车皮的满足率还不足一半,导致了“汽车长途拉煤”等运输怪象,还造成了拥堵、污染、安全事故等其他社会问题。

第二、破解效益难题也需要铁路货运改革。长期以来,铁路收入都是“以货补客”。然而,近些年来,尽管营业里程逐年增长、装备水平大幅提高,铁路在大交通中的市场份额却不升反降。2012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在全社会货运周转量中的比重已从1991年的39.2%下降到16.8%;铁路运输收入增长率从2011年的12.14%骤降到5.42%;运输成本则同比增长16.98%。无论是市场的痛失,还是效益下滑,均与其运输组织与市场需求脱节息息相关。

[意义] 铁路本次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一方面是铁路转企改制的客观需要,过去铁路货运“不求人”,只看计划、很少看市场。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和其它物流形式的发展,铁路货运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流失,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市场规律。

另一方面,随着大量高铁线路的投入运行,为铁路客货分离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加快铁路走向市场的步伐,充分展现铁路运输全天候、大运力、低运价、节能环保的优势。

[措施] 第

一、破除“铁老大”的思维模式,树立充分的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是基础。铁路的货运以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带给大家一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印象;然而,随着公路、航空等其他货运方式快速发展,铁路货运的市场份额正被不断蚕食。铁路货运想要在后面的竞争中逆转取胜,就必须破除“铁老大”的思维模式,树立充分的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

第二、破除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组织体系,建立现代物流组织管理模式是根本。铁路的货运组织以前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等货主上门;但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等”的结果将是把自己的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别人。唯有从根本上改变货运组织体系,建立一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现代物流组织管理模式,全方位介入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提供“门到门”的快递式服务,才能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把握主动权。

第三、破除容易暗箱操作的服务方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服务流程是保障。暗箱操作不但有损公平,而且给权力寻租增加了空间,给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货运组织改革要赢得广大货主的支持并实现双赢,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流程必不可少;运力的配置情况、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必须公开和明示。将“实货制”、“一口价”落到实处,杜绝暗箱操作,为改革提高公信力并赢得货主的支持提供保障。

第四、破除纷繁复杂的货运手续,建立简单、明了、方便的作业流程是目标。铁路货运虽然具有运量大、价格低且节能环保的优势,但同样存在手续繁、环节多、时间长等缺点。改革的过程必须在确保正常货运秩序的基础上简便手续、简化流程,客户只需提出运输需求,客服人员直接受理,帮助客户办理手续;客户可以选择网络、电话、铁路货运营业场所等多种方式联系发货;在对大宗稳定货物给予运力保障的同时,其他货物努力敞开收货,随到随装,缩短运输周期,提高竞争力,这些是货运改革的重要目标。

更多国考备考资料请关注河南华图官网:http://ha.huatu.com/; 河南华图微信平台:hnhuatu。

推荐第9篇:申论热点:国家公务员考试垄断行业改革

申论热点: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垄断行业改革

申论热点: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交易平台等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做出了规定。“8号文”指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政策理论】

《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重点行业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促进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利益驱动。利益驱动是造成乱收费的直接原因。利用行业优势,随意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加重群众负担。而作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的一些行业,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准则。因此,它们或者利用垄断地位或者钻法律空子,巧立名目乱收费、高收费。

二是监管不力、查处不严。政府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措施,如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关于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乱摊派行为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但在贯彻执行中,监管、执法部门往往监督不到位、查处不严格,发现问题以清退为主,很少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结果是屡查屡犯、屡禁不止。

三是群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的人不懂政策,不知道什么是乱收费;有的认为收的费不算多,无所谓;有的怕被刁难,办不好事,遂听之任之。在林林总总的收费项目中,要让普通老百姓理清哪些是该收的,哪些是不该收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申论热点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

这些年来,针对通信、医疗、交通等民生领域的行业乱收费,消费者反对之声不可谓不强烈,媒体批评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部分垄断行业却依然我行我素。究其根本,是因为消费者缺乏议价权。因此,在法律上对垄断企业定价行为进行规制,保护消费者在涉及民生的定价行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已迫在眉睫。

[措施]

专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政企分开,价格合理化。政企分开问题讲了多年,难度很大。因为垄断性行业里政府和企业联系非常紧密,利益盘根错节。为什么“破垄”如此之难? 根源在于政企不分,而改革多年的经验教训正是要实行分开。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归上帝,恺撒归恺撒”;中国俗话说:“桥归桥,路归路”,都要划分“边界”,定纷止争,“政是政,企是企”。至于价格方面,出于社会福利的考虑,长期被人为压低和扭曲,难以真实反映成本及其变动,价格的合理回归及其新思维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关键。上述两方面的核心问题是营造适宜的商业运营环境,这是垄断性行业改革的基础。

第二,放宽准入,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宽准入有两个含义:一是这个领域以外的其他行业国有资本可以进来;二是非公有制的资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来。在这一点上,越南的改革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越南颁布实施的内外资统一的《投资法》,使国内外投资者在同一法律框架下公平地进行生产和经营,不仅允许国内国有资本,而且允许国内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越南。观察越南的投资结构可以发现,在高达390万亿越南盾的总投资中,国有资本及国有法人资本占 51.6%,民间投资占32.8%,外国直接投资占15.6%。这意味着国有(51.6%)与非国有(48.4%)的比例大体各占一半。虽然这是总投资,其中包括部分竞争性行业,但对于我国研究放宽垄断性行业的准入,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所启发。

第三,打破垄断,竞争公平化。过去中国的垄断性行业竞争性很不够,基本上是垄断状态,下一步要引入各种资本,要进行公平竞争。这种竞争包括行业内竞争,比如国有、民营、外资三种力量之间的竞争,也包括本行业和外行业的竞争,比如公路和铁路的竞争,公路、民航、水路之间的竞争。越南在实行的《统一企业法》中,既涉及有限责任公司,也有股份公司;既有私人公司,也有集体企业、外国公司,这实际上是带有某些公平竞争的味道,对于我国的改革同样也有启发。

第四,改善规制,监管科学化。在垄断性行业放开之后,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垄断性行业运营状况的监管,这种监管有四层含义:一要独立监管,二要依法监管,三要统筹监管,四要透明监管。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申论热点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

推荐第10篇:申论精品 光荣属于“改革实干家”

光荣属于“改革实干家”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当改革之舟行至中流,如何穿越“最后一公里”,直接决定改革的成败。从今天开始,各大新闻媒体集中推出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盘点今年来各地各部门推进各领域改革的具体举措和进展成效。各地攻坚克难的新措施、新成效、新经验,必将激励更多改革者见贤思齐,推动形成促改革、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半年过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召开六次会议,一项项重大改革方案陆续出台。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最大限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活力;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的责任追究制度,为司法运行打造“隔音空间”;支持乡村教师、改革招生制度,为更多农村孩子插上梦想翅膀……半年来,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良性互动,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改革的能量不断聚合、成效不断彰显。各地各部门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带给人们更多的改革获得感,也验证着科学的改革方法论。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许多重大改革举措,无不通过“改革实干家”的点点突破、而后全面开花。作为改革方案的“试验田”,各项试点以点带面、见微知著,为解决全局性的共性问题提供标本;作为改革风险的“缓冲区”,试点有效避免盲目抢跑,把改革风险降到最低;作为改革方向的“导航仪”,成功的试点为后来者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到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更加注重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在摸石过河中加深了对规律的认识,更好地为改革前行勘探了地形、积累了经验。

如果说试点实践是改革的火热实验室,基层探索就是改革的不竭能量场。回首改革历程,从小岗村的手印,到万众创新的勃兴,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苦干实干,推动中国改革大业步步向前。今天,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改革正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亟需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越是繁重,就越要重视基层探索,发挥基层的改革积极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的生动实践。正所谓“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我们必须从人民的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鼓励基层以大胆试、大胆闯的气概坚决破、坚决改。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深入践行 “三严三实”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重要标尺。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新一轮改革大潮中,时代呼唤更多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肩起责任、担起使命,人民期待更多“改革促进派”“改革实干家”大刀阔斧、砥柱中流,让各项改革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推进改革航船破浪前行。

第11篇:国考申论精彩:改革创新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www.daodoc.com

2018年国考申论精彩范文:改革创新

公考小编寄语:2018年公务员考试时间预计在2017年11月,考生要好好备考!公考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备考的伙伴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学习学习!更多资料敬请关注公考论坛,祝愿考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该范文指出:人民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中国制度植根于人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请阅读:

推进依法治国申论范文: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这一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自我变革与社会主义方向的有机统一,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中国制度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从而激发出无比强大的潜能。

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基于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制度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改革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为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经济体系将不断完善,在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上释放巨大潜力。这必将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推动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后劲。

凝聚民心民智形成磅礴合力。人民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中国制度植根于人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首先,中国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近代以来,为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其次,中国制度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拥护和鼎力支持。中国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发展,中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第三,中国制度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完善,潜力勃发。中国制度在适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www.daodoc.com 应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新变化新要求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中国制度必将具有更加有效的机制、更加完善的规则、更加顺畅的运行以及更加显著的绩效。

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许多国家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制度的一大优势在于把民主与集中辩证统一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应对这场危机中就充分体现了制度优势。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成功应对风险与挑战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集中力量战胜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特大自然灾害等。事实证明,中国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在应对和防范治理风险与挑战等领域具有强大潜能,对中国发展、人民福祉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不断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充满活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全面系统的改革与改进,实现各领域改革与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法治化是关键。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定会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有利于保持、增强党和国家活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激发社会创造力。随着中国制度体系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将最大限度容纳和释放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

第12篇:申论: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集中力量、重点推进

从今年起,我们在全国农村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的这个古老税种已经终结,这件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但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解决其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探索。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考虑乡镇政府职能问题,要从农村工作的现实状况出发,从农民群众的愿望出发,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要求出发。重点强化三个方面的职能:

(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权益,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

(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精简富余人员,是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要根据职能定编定岗定员,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竞争上岗。在人员精简过程中,要关心爱护乡镇干部,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积极性,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上级部门要大力支持基层改革,不得以机构“上下对口”,或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年终考核等手段,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为基层改革创造好的环境。

二、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要贯彻把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方针,通过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保障办学经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实现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学上、都能上得起学的目标。当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行了调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这项改革既明显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有效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为农村义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二)是加快教育部门自身改革。我们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更要重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第一,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第二,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第三,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质量。

三、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另外,要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要有明显增加,保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长。同时,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中央和地方

财政给基层的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公务员工资改革、发展农村教育等补助一定要落实到位,不能把支出缺口留给乡镇一级。

要继续进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同时,要研究进一步理顺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努力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

乡村债务是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乡村债务是长期历史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要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当前关键是锁定旧债,防止出现新的债务。要从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最关心、矛盾最集中的债务着手,逐项突破,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负债。

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也要统筹考虑。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直接关系到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和改革农村上层建筑,必须集中力量、重点推进。

第13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疗改革

【背景链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标准表述】

[意义]

医改是我国从“基本制度”的高度规划医疗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这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一大创新。将缓解群众最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居民的医疗负担。从源头上降低疾病风险,保障人民“不生病、少生病、少生大病”。从长远看,实施医改有助于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进而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预期,刺激消费增长并带动宏观经济的增长。新医改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原动力。

[对策]

医疗制度的改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把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人民提供是政府责任的体现。但具体落实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二、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居民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城乡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

三、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完善医疗保障管理机制,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提出接近400种药物实现零差价,就是通常使用的药物群众不再付出高价了。基层医疗单位实行零差价以后需要补偿,而使基层的卫生人员待遇不下降。

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五、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就是要实行公益性的改革。也就是说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应该坚定不移。

第14篇:公务员申论热点——个税改革

个税改革

【背景链接】

4月25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 (草案)》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2011年5月25日。个税调整与每个人的钱袋子紧密联系,因此,该草案细节一公布立即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标准表述】

[目标]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其核心就是要提升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

[重要性]

市场经济需要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可以发挥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重要功能。

[问题]

个税改革,应在综合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仅仅调整宽免额对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目的意义不大,且会出现逆调节。

一方面,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已不低,低收入者已无税。

另一方面,如果目前大幅提高费用扣除标准,受惠多的会是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得益少。

[不足]

我国“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是不争的事实和突出的矛盾,个人所得税在以下方面还存在缺点和不足:

首先,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只有工资部分由企业代缴代扣,以高额累进的税率在征收。而《个人所得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以及偶然所得部分征收得很少,甚至基本不征收。这使得个税征收范围过窄,甚至有人称现在的个税就是工资税。

其次,分类计征模式与无差别的宽免扣除制度,导致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基无法真实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进而导致个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最后,税率设计档次过多,最高边际税率过高,增大征管难度,效果不佳。

【措施】

专家总结以下措施:

第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纳税人包括中国居民或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人。征税范围包括中国居民所有境内外货币和非货币所得,以及外国人来源于境内的货币和非货币性所得。其中,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免税。

第二,除资本利得外,所有应税收入纳入综合范围,统一计征,以体现量能负担原则。

第三,实行有差别的宽免额制度,即在基本宽免额基础上,按照个人具体支出情况,实行常规化调整,目前可纳入动态的常规调整的因素包括:个人家庭瞻养情况、大病医疗支出、消费信贷利息支出。基本宽免额设定为每人每年扣除20000元,以后随通货膨胀情况定期(可考虑3年左右)调整。这可以保证低收入者的上线或中等偏下收入者的下线以下的社会成员,免交个人所得税,而其它人员均纳税,保证宽税基原则的实现。

第四,税率方面应考虑在综合所得部分适用5档超额累进税率。

第15篇:申论热点分析:个税改革

申论热点分析:个税改革

http://www.daodoc.com2011-10-27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背景链接】

4月25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 (草案)》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2011年5月25日。个税调整与每个人的钱袋子紧密联系,因此,该草案细节一公布立即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标准表述】

[目标]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其核心就是要提升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

[重要性]

市场经济需要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可以发挥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重要功能。

[问题]

个税改革,应在综合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仅仅调整宽免额对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目的意义不大,且会出现逆调节。

一方面,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已不低,低收入者已无税。

另一方面,如果目前大幅提高费用扣除标准,受惠多的会是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得益少。

[不足]

我国“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是不争的事实和突出的矛盾,个人所得税在以下方面还存在缺点和不足:

首先,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只有工资部分由企业代缴代扣,以高额累进的税率在征收。而《个人所得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以及偶然所得部分征收得很少,甚至基本不征收。这使得个税征收范围过窄,甚至有人称现在的个税就是工资税。

其次,分类计征模式与无差别的宽免扣除制度,导致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基无法真实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进而导致个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最后,税率设计档次过多,最高边际税率过高,增大征管难度,效果不佳。

【措施】

专家总结以下措施:

第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纳税人包括中国居民或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人。征税范围包括中国居民所有境内外货币和非货币所得,以及外国人来源于境内的货币和非货币性所得。其中,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免税。

第二,除资本利得外,所有应税收入纳入综合范围,统一计征,以体现量能负担原则。

第三,实行有差别的宽免额制度,即在基本宽免额基础上,按照个人具体支出情况,实行常规化调整,目前可纳入动态的常规调整的因素包括:个人家庭瞻养情况、大病医疗支出、消费信贷利息支出。基本宽免额设定为每人每年扣除20000元,以后随通货膨胀情况定期(可考虑3年左右)调整。这可以保证低收入者的上线或中等偏下收入者的下线以下的社会成员,免交个人所得税,而其它人员均纳税,保证宽税基原则的实现。

第四,税率方面应考虑在综合所得部分适用5档超额累进税率。

申论热点分析:个税改革

第16篇:申论热点:民生资金改革之路

2013申论热点:民生资金改革之路

【新闻链接】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财政扶贫等保民生资金管理和公共资金审计监督,审议通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会议指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多年来对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闻评论】

近年来,随着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源源不断流向社会、惠及大众。然而,与资金使用倾向民生的趋势相比,监管滞后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根据近期审计和以往案例,民生资金普遍存在“重划拨,轻管理”倾向,导致种种乱象。比如,一些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低保金在一些地方成了“人情保”、“关系保”,培训专项资金被虚套,家电下乡补贴被骗补,而社保、农保等公共资金违规入市等案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管好民生资金是为了用好,就像扶贫资金,要使其充分发挥效益,既要堵住“跑冒滴漏”,也要创新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因地制宜地帮扶,防止“撒胡椒面”;更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金融机构等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做法,不唱“独角戏”。举一反三,民生资金需要进一步建立更为科学、严密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一是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做到权责一致。严格落实扶贫开发规划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省”制度,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省市两级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资金和项目监管上,县级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出现的问题要毫不手软、严格问责、严肃处理。二是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与低保衔接。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三是创新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在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资金和各类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金融机构等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做法。 无论是强化民生资金的内部管理,还是引入社会力量,都意味着对既有运行模式的反思与变革。从这个角度说,提升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到内外兼修,离不开深化改革这一基础。

强化内部管理,既要求财政预算向更加科学化、公开化的方向迈进,提高透明度,采取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监督;还需要政府部门从多头管理、交叉管理中解放出来,在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中探索出新的有效路径,少打马后炮,多打预防针。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产品,离不开创造政策条件、优化市场环境,帮助专业的社会组织尽快成长起来。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盘活沉淀资金,将长期闲置的资金清理出来,合理调整使用方向,有序投入亟须项目,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

改革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道路,尤其是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民生资金乃至公共资金的管理改革,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节奏,改革可能会触动一些人的奶酪和损公肥私的潜规则。改革的道路是艰辛的,面临着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等多重挑战。迎难而上,将改革之路进行到底,公共资金才会更健康的发展,惠及民生。

第17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铁路改革启动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铁路改革启动

厦门中公教育温馨提醒: 2014年国家务员笔试,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2014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国家公务员笔试面试培训,嘉庚学院公务员考面试,2014年福建公务员笔试,2014年福建公务员面试热点,2013年厦门事业单位笔试面试。 【背景链接】

2013年6月15日,中国铁路货运改革正式启动。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后推出的首项改革,旨在实现铁路运输组织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铁路运输整体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铁路运输质量和效益。

这次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是对以往货运组织工作的全面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四大方面: 改革货运受理方式。通过简化手续、拓宽渠道、敞开收货,为广大客户提供最直接、最简便、最快捷的服务。

改革运输组织方式。根据客户的运输需求编制运输计划,及时安排装运,提高运输效率。 清理规范货运收费。对所有收费实行“一口报价、一张货票核收”,做到所有收费严格执行国家的运价政策,坚持依法合规、公开透明收费,靠铁路的运价优势赢得市场。

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构建“门到门”接取送达网络,实现“门到门”全程“一口价”收费,推动铁路货运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变。

【标准表述】 [原因]

补足物流短板呼唤铁路货运改革。我国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分别约占GDP的18%、9%,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尽管铁路拥有大运量、低运价、全天候的竞争优势,但全社会每天申请铁路车皮的满足率还不足一半,导致了“汽车长途拉煤”等运输怪象,还造成了拥堵、污染、安全事故等其他社会问题。

破解效益难题也需要铁路货运改革。长期以来,铁路收入都是“以货补客”。然而,近些年来,尽管营业里程逐年增长、装备水平大幅提高,铁路在大交通中的市场份额却不升反降。2012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在全社会货运周转量中的比重已从1991年的39.2%下降到16.8%;铁路运输收入增长率从2011年的12.14%骤降到5.42%;运输成本则同比增长16.98%。无论是市场的痛失,还是效益下滑,均与其运输组织与市场需求脱节息息相关。 [意义]

铁路本次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一方面是铁路转企改制的客观需要,过去铁路货运“不求人”,只看计划、很少看市场。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和其它物流形式的发展,铁路货运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流失,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市场规律。

另一方面,随着大量高铁线路的投入运行,为铁路客货分离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加快铁路走向市场的步伐,充分展现铁路运输全天候、大运力、低运价、节能环保的优势。

[措施]

破除“铁老大”的思维模式,树立充分的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是基础。铁路的货运以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带给大家一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印象;然而,随着公路、航空等其他货运方式快速发展,铁路货运的市场份额正被不断蚕食。铁路货运想要在后面的竞争中逆转取胜,就必须破除“铁老大”的思维模式,树立充分的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

破除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组织体系,建立现代物流组织管理模式是根本。铁路的货运组织以前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等货主上门;但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等”的结果将是把自己的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别人。唯有从根本上改变货运组织体系,建立一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现代物流组织管理模式,全方位介入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提供“门到门”的快递式服务,才能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把握主动权。

破除容易暗箱操作的服务方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服务流程是保障。暗箱操作不但有损公平,而且给权力寻租增加了空间,给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货运组织改革要赢得广大货主的支持并实现双赢,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流程必不可少;运力的配置情况、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必须公开和明示。将“实货制”、“一口价”落到实处,杜绝暗箱操作,为改革提高公信力并赢得货主的支持提供保障。

破除纷繁复杂的货运手续,建立简单、明了、方便的作业流程是目标。铁路货运虽然具有运量大、价格低且节能环保的优势,但同样存在手续繁、环节多、时间长等缺点。改革的过程必须在确保正常货运秩序的基础上简便手续、简化流程,客户只需提出运输需求,客服人员直接受理,帮助客户办理手续;客户可以选择网络、电话、铁路货运营业场所等多种方式联系发货;在对大宗稳定货物给予运力保障的同时,其他货物努力敞开收货,随到随装,缩短运输周期,提高竞争力,这些是货运改革的重要目标。

第18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铁路改革启动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铁路改革启动

2013年6月15日,中国铁路货运改革正式启动。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后推出的首项改革,旨在实现铁路运输组织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铁路运输整体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铁路运输质量和效益。

这次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是对以往货运组织工作的全面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四大方面:

改革货运受理方式。通过简化手续、拓宽渠道、敞开收货,为广大客户提供最直接、最简便、最快捷的服务。

改革运输组织方式。根据客户的运输需求编制运输计划,及时安排装运,提高运输效率。

清理规范货运收费。对所有收费实行“一口报价、一张货票核收”,做到所有收费严格执行国家的运价政策,坚持依法合规、公开透明收费,靠铁路的运价优势赢得市场。

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构建“门到门”接取送达网络,实现“门到门”全程“一口价”收费,推动铁路货运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变。 【标准表述】 [原因]

补足物流短板呼唤铁路货运改革。我国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分别约占GDP的18%、9%,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尽管铁路拥有大运量、低运价、全天候的竞争优势,但全社会每天申请铁路车皮的满足率还不足一半,导致了“汽车长途拉煤”等运输怪象,还造成了拥堵、污染、安全事故等其他社会问题。

破解效益难题也需要铁路货运改革。长期以来,铁路收入都是“以货补客”。然而,近些年来,尽管营业里程逐年增长、装备水平大幅提高,铁路在大交通中的市场份额却不升反降。2012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在全社会货运周转量中的比重已从1991年的39.2%下降到16.8%;铁路运输收入增长率从2011年的12.14%骤降到5.42%;运输成本则同比增长16.98%。无论是市场的痛失,还是效益下滑,均与其运输组织与市场需求脱节息息相关。 [意义]

铁路本次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一方面是铁路转企改制的客观需要,过去铁路货运“不求人”,只看计划、很少看市场。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和其它物流形式的发展,铁路货运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流失,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市场规律。 另一方面,随着大量高铁线路的投入运行,为铁路客货分离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加快铁路走向市场的步伐,充分展现铁路运输全天候、大运力、低运价、节能环保的优势。 [措施]

破除“铁老大”的思维模式,树立充分的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是基础。铁路的货运以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带给大家一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印象;然而,随着公路、航空等其他货运方式快速发展,铁路货运的市场份额正被不断蚕食。铁路货运想要在后面的竞争中逆转取胜,就必须破除“铁老大”的思维模式,树立充分的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

破除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组织体系,建立现代物流组织管理模式是根本。铁路的货运组织以前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等货主上门;但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等”的结果将是把自己的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别人。唯有从根本上改变货运组织体系,建立一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现代物流组织管理模式,全方位介入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提供“门到门”的快递式服务,才能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把握主动权。

破除容易暗箱操作的服务方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服务流程是保障。暗箱操作不但有损公平,而且给权力寻租增加了空间,给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货运组织改革要赢得广大货主的支持并实现双赢,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流程必不可少;运力的配置情况、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必须公开和明示。将“实货制”、“一口价”落到实处,杜绝暗箱操作,为改革提高公信力并赢得货主的支持提供保障。

破除纷繁复杂的货运手续,建立简单、明了、方便的作业流程是目标。铁路货运虽然具有运量大、价格低且节能环保的优势,但同样存在手续繁、环节多、时间长等缺点。改革的过程必须在确保正常货运秩序的基础上简便手续、简化流程,客户只需提出运输需求,客服人员直接受理,帮助客户办理手续;客户可以选择网络、电话、铁路货运营业场所等多种方式联系发货;在对大宗稳定货物给予运力保障的同时,其他货物努力敞开收货,随到随装,缩短运输周期,提高竞争力,这些是货运改革的重要目标。

中公教育祝您考试成功

第19篇:关于水资源管理与水价改革申论

关于水资源管理与水价改革申论范文

生命的源泉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不可或缺的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农村缺水,全国平均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城市缺水,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而与此同时,水污染严重,全国年排放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用水浪费严重,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相当程度的用水浪费现象。

水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在西部地区,水资源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因素。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子孙后代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首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政策、宣传等手段,全面推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依据水资源的条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旱作农业技术,强制推行使用节水设备器具,扩大再生水利用,推行利用“中水”技术。建立能够体现水资源紧缺程度和用水全部成本的水价机制。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取“阶梯式”计费等手段,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近几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向缺水的新疆,推广喷灌、滴灌等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面积超过700万亩,每年可以节约出33个天池的水量。

第二,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一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严禁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残留农药,鼓励使用农家肥,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强化城镇供水水质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引黄工程”、“南水北调” 等引水工程建设,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第三,深入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树立全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仅仅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水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都真正认识到责任的重大,自觉地参与水资源保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近年来,随着已多年干枯的趵突泉重新喷涌出清凉的泉水、苏锡常地区地下水位明显回升等现象的出现,我国保护水资源工作的成效也开始初露端倪。

作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

——涵养水源,善用涓滴

我国水资源较丰富,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基本国情,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来衡量,我国仅能排到百名开外,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全球十二个缺水严重国家之列。 缺水状况在中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我国的水资源前景并不乐观,甚至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在此背景下,我国水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工业农业废水、废液排放使诸多河水的水质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用水浪费严重,农业上,仍采用粗放的传统灌溉方式;工业上,缺乏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活中,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普遍。加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这一客观因素影响更使得我国部分地区的用水捉襟见肘。

结合我国国情和现状,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统筹兼顾,从以下几方面出发,最终实现科学用水,可持续用水,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压力

首先,对重点供水河流,尤其是河流上游地区,加大污染整治力度。建立健全水域环保监督的长效机制,制定严格的企业准入环境标准,对污染严重河段重点清理,督促流域内,废水、废液、工业垃圾排放超标企业整改,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其次,推广节约型灌溉方式、耐旱作物的种植技术等手段减少农业用水浪费。在干旱、缺水农村,以示范操作、统一安装等方式推广滴灌技术,指导农民改变固有的粗放型灌溉模式,同时推广耐旱作物种植技术,让农民在不影响经济收入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约农民的农业用水支出。

再次,对工业用水进行回收。督促耗水严重企业,建造配套的污水回收装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将工业污水统一收集,统一净化,统一调配,以此作为中水的主要来源。再以低廉的价格促成中水在工业生产中的大面积使用,达到工业用水循环使用的目的。

再有,以阶梯水价控制居民用水量,提高浪费者的用水价格,倡导居民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利用率。协助居民对费水水具进行改装改造,大力推广节水水具。在居民聚集区,补建中水供水设施,以低廉的水价吸引居民合理使用中水资源。

最后,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模板,调配我国水资源分布。用“丰水”地区的余水解决“贫水”地区的供水问题。同时也对丰水流域的河流径流量过大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和洪涝隐患,起到一定的疏浚作用。平衡我国水资源版图,融会贯通的解决我国的水资源不平衡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她孕育了始祖生物的原液,我们的文明也大多植根于海岸和大河流域。只要我们做到涵养水源,善用涓滴,那么水——这一宝贵资源,仍会以源源不断的姿态,灌溉我们日益干渴的地球。

第20篇:衢州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垄断行业改革

http://quzhou.offcn.com

2013年浙江衢州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垄断行业改革

【热点链接】

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交易平台等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做出了规定。“8号文”指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政策理论】

《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重点行业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促进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利益驱动。利益驱动是造成乱收费的直接原因。利用行业优势,随意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加重群众负担。而作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的一些行业,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准则。因此,它们或者利用垄断地位或者钻法律空子,巧立名目乱收费、高收费。

二是监管不力、查处不严。政府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措施,如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关于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乱摊派行为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但在贯彻执行中,监管、执法部门往往监督不到位、查处不严格,发现问题以清退为主,很少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结果是屡查屡犯、屡禁不止。

三是群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的人不懂政策,不知道什么是乱收费;有的认为收的费不算多,无所谓;有的怕被刁难,办不好事,遂听之任之。在林林总总的收费项目中,要让普通老百姓理清哪些是该收的,哪些是不该收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这些年来,针对通信、医疗、交通等民生领域的行业乱收费,消费者反对之声不可谓不强烈,媒体批评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部分垄断行业却依然我行我素。究其根本,是因为消费者缺乏议价权。因此,在法律上对垄断企业定价行为进行规制,保护消费者在涉及民生的定价行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已迫在眉睫。

http://quzhou.offcn.com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政企分开,价格合理化。政企分开问题讲了多年,难度很大。因为垄断性行业里政府和企业联系非常紧密,利益盘根错节。为什么“破垄”如此之难?根源在于政企不分,而改革多年的经验教训正是要实行分开。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归上帝,恺撒归恺撒”;中国俗话说:“桥归桥,路归路”,都要划分“边界”,定纷止争,“政是政,企是企”。至于价格方面,出于社会福利的考虑,长期被人为压低和扭曲,难以真实反映成本及其变动,价格的合理回归及其新思维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关键。上述两方面的核心问题是营造适宜的商业运营环境,这是垄断性行业改革的基础。 第二,放宽准入,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宽准入有两个含义:一是这个领域以外的其他行业国有资本可以进来;二是非公有制的资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来。在这一点上,越南的改革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越南颁布实施的内外资统一的《投资法》,使国内外投资者在同一法律框架下公平地进行生产和经营,不仅允许国内国有资本,而且允许国内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越南。观察越南的投资结构可以发现,在高达390万亿越南盾的总投资中,国有资本及国有法人资本占51.6%,民间投资占32.8%,外国直接投资占15.6%。这意味着国有(51.6%)与非国有(48.4%)的比例大体各占一半。虽然这是总投资,其中包括部分竞争性行业,但对于我国研究放宽垄断性行业的准入,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所启发。

第三,打破垄断,竞争公平化。过去中国的垄断性行业竞争性很不够,基本上是垄断状态,下一步要引入各种资本,要进行公平竞争。这种竞争包括行业内竞争,比如国有、民营、外资三种力量之间的竞争,也包括本行业和外行业的竞争,比如公路和铁路的竞争,公路、民航、水路之间的竞争。越南在实行的《统一企业法》中,既涉及有限责任公司,也有股份公司;既有私人公司,也有集体企业、外国公司,这实际上是带有某些公平竞争的味道,对于我国的改革同样也有启发。

第四,改善规制,监管科学化。在垄断性行业放开之后,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垄断性行业运营状况的监管,这种监管有四层含义:一要独立监管,二要依法监管,三要统筹监管,四要透明监管。

本文来源:衢州中公教育

改革 申论 范文
《改革 申论 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