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大与小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19 06:04:0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大与小

大与小

乙:我们俩是双胞胎

甲:各位别看长的不一样

乙:但是饭量都不小

甲:我是哥哥,我是大的

乙:我是弟弟,我是小的

甲:大的比小的好啊

乙:小的比大的强

甲:你看香港电视里,一提到老大,受人尊敬(学)“大哥,您发话,我们听老大的”

乙:黑社会啊

甲:反正大的好

乙:当弟弟好,在家里哥哥得让着弟弟,好吃的,弟弟先吃,好穿的,弟弟先穿

甲:当哥哥好,娶媳妇儿,都是哥哥先娶

乙:惦记着找媳妇啊

甲:我早熟,反正是大的好

乙:怎么说也是小的好

甲:就说爸爸给咱们起名字吧,我叫大浩

乙:我叫小浩

甲:大浩就是比小浩好

乙:怎么呢

甲:大浩的九块八,小浩的三块一

乙:你买袜子呢

甲:咱妈给咱俩起的名字也好,大心,小心,大心就比小心好

乙:怎么呢

甲:大心:心胸宽广,小心,就是小心眼儿,小肚鸡肠

乙:胡说,大心是大大咧咧,粗心大意,小心是谦虚谨慎

甲:那咱爷爷给咱们起的名字好,我叫大火

乙:我叫小火

甲:我演出完了,我就大火了,你小火,小打小闹,没多大出息

乙:我小火好,要是有了火灾,你就是罪魁祸首,大火不好救援,要是小火,冒冒点烟儿就过去了

甲:奶奶给咱俩起的名字更好,我叫大路

乙:我叫小路

甲:我走的是大路,大路是大大方方,潇洒自如,条条大路通罗马

乙:我看你是条条大路走骡子走马。我走的小路好,小路是曲径通幽,浪漫惬意

甲:我们俩在家就爱争论

乙:其实大和小,好和坏,关键不在名字

甲:对,关键在贡献大小

乙:你有什么贡献

甲:我长大了当个大专家

乙:我当一个小学老师

甲:小学老师比不上大专家

乙:多大的专家也是小学老师教出来的

甲:好吗,我成你学生啦

乙:谁让你自高自大呢

甲:我长大了当个大歌星

乙:我就当个小记者

甲:小记者比不了大歌星

乙:多大的歌星也是小记者吹出来的

甲:嘿!我长大了当个大牌球星

乙:我就当个小足球裁判

甲:小裁判比不了大球星

乙:再大的球星我都敢给他掏红牌儿

甲:我长大了当个大干部

乙:那我就当个小护士

甲:大干部领导小护士

乙:小护士一打针,多大的干部都得趴下

甲:去你的吧

小学生搞笑相声台词:《大与小》

校园搞笑相声短剧本《三好学生》

A:哟,你是XXX!

B:是我。

A:见到你很高兴!你很了不起啊!

B:哟,可别这么说。

A:最近,你又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你说,有这事不?

B:有,(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其实,我还有很多不足,还应该继续努力。

A:荣誉只代表过去,不代表将来。今后,你应该戒骄戒躁,再接再励,奋勇拼搏!

B:我一定做到!

A:唉,假如你再一铆劲儿――

B:怎么样?

A:你就赶上我了。

B:啊,说了半天我不如你呀!

A:不是,我的意思是说你再一铆劲儿,就比我们班那个„„那个„„谁强了。

B:谁呀?

A:就是„„那个„„谁,我告诉你(欲耳语)。

B:大声说,别神神秘秘的,说吧,谁呀?

A:我不好意思说。

B:别不好意思啊,台下都是我们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没事。

A:他的名字不好。

B:咳,因为名字啊,名字有什么好不好的,说吧,谁?

A:刻苦。

B:刻苦?好名字啊?!刻苦学习嘛!

A:他姓贾。

B:哦,假刻苦啊!

A:原来呀,他不姓贾。

B:恩?

A:不是,他原来姓贾,现在他„„也姓贾。

B:多新鲜哪!

A:我的意思是说――

B:怎么回事?

A:他一直姓贾,假刻苦是我们给他起的外号。

B:哦,他外号叫假刻苦。

A:他原来跟你一样,成绩优秀,奋发图强,同学羡慕,老师表扬。

B:不错!

A:自从他当上三好学生以后啊,我们就给他起了这么个外号。

B:哎,怎么回事?我怎么越听越糊涂啊!

A:假刻苦和我是同班同学,上学期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三好学生。

B:挺好啊!

A:好什么,头一天被评为三好,第二天就给老师提意见。

B:什么意见?

A:调桌。

B:哦,调换座位。

A:其实他原来的座位挺好,前面第三排。

B:恩,不错。他想怎么调?

A:他想从第三排靠边儿的地方调到第三排最中间。

B:为什么?

A:他说坐在三排最中间,听课最明白,看黑板最清楚,老师提问频率最高。他还说了。

B:怎么说?

A:要想考上清华和复旦,一定要坐在三排最中间。

B:没听说过!

A:班主任老师为难了,假刻苦在班里个子最高,他坐在三排最中间影响后面的同学。

B:那不能调。

A:假刻苦不这么认为,他想:我是三好学生啊,我想坐哪儿就坐哪儿。

B:那你干脆坐到讲台上去得了。

A:凭什么我就不能坐在三排最中间?

B:因为你个子高,影响别人。

A:我是三好学生啊!

B:三好学生也不能搞特殊。

A:那凭什么张小明就能坐在三排最中间?

B:为什么?

A:不就是因为他先天性近视眼,个子矮小吗?

B:个子矮坐中间,应该这样。

A:

[校园搞笑相声短剧本《三好学生》]

推荐第2篇:小与大

以“小与大”为话题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泰山为小,鸿毛为大。

——庄子

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

[—[唐]王勃

我爱力量。我所爱的力量,一只蚂蚁所显示出来的,可以和一只大象所显示出来的相等。

——[法国]斯汤达

大象并不是那么大/只是看上去很大/蚂蚁并不是那么小/只是看上去很小/大象有一个宝贵的生命/蚂蚁也有一个宝贵的生命/真的/真的/好好看的话/大象和蚂蚁/大小都一样。 [——[日本]深濑和雄

以上四个材料,内容各有侧重又互有联系,请你认真阅读,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然后以“小与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题目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议论文写作的一般结构

一、提出问题——论点(题目或文中)

二、分析问题——论证

三、解决问题或联系实际

四、得出结论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眼里揉不得沙子”、“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还有关于沙的成语“聚沙成塔”等等,我将围绕这些俗语和成语来展开论述,中心是:不要小看一粒沙子。一叶落而知秋

一步与一生的关系,一步对一生的影响。进一步可以抽象为:小与大,打扫一屋与打扫天下„„小节与大节等等问题了。当代作家柳青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我们也常说,一招走错,满盘皆输。整体说来,这篇文章人人都能有话可说,但很难写出新意,写出深度,原因在于中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都还不够深刻。但如果注重真实体验,情感真实,结合平时积累,从自身经历,曾经对自己影响甚大的某些选择取材,出彩也不是不可能。

小事的背后》(刘某18)提出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高尚的心灵,小事不小,轻视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怎么能干好社会主义的大事?“一屋不扫,是不能扫天下的。”《别瞧不起小事物》(刘某17)说在茫茫宇宙中,我甘心做一滴水,我不想和地球、太阳、月球等攀比大小,我只会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个真实、有用的我。

范文一:

小不可以为大

12班

徐巍

哲学中:天地为小,秋毫为大。我不知其所云。我只知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中,小不可以为大。

法国作家斯汤达曾经说过:“我爱力量。我所爱的力量,一只蚂蚁所显示出来的,可以和一只大象所显示出来的相等。”这是真的吗?一只强壮的蚂蚁,倘若能够背负一粒饱满的谷子,这便已经是它力量的极限。可面对茂密的丛林,苍天的巨树,谁又会去在意这只力小的蚂蚁。当狂风卷起遍地的枯枝败叶,蚂蚁早已不知去向之时,大象依然泰然自若,在那里默默地诠释着强者的含义。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潜龙乳虎,万物生灵之佼佼者,故其何等张扬,何等威风。此实非犬羊之类之可比。万物殊异,小大自明,细细品味斯汤达的话,那只不过是作者本着万物平等的观点寄托的一点理想。因为现实之中,物之小者不可以为大。

1 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也是如此。人们的禀赋,意志,理想相差得何其悬殊。有人天资聪颖,无师自通,钻研探究,必将带给人类以新的智慧;有人刚毅勇武,胸怀宽广,纵横捭阖,必将建立不朽的功勋而流芳千古,此人之大也。而有人智非敏捷,性本愚顿,纵殚精竭力,亦难有进益;有人才疏志短,一日得有三餐而乐不思蜀,安能复望其有所建树?此人之小也。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此嫉贤妒能之小人,故虽四世三公,万贯家资,终究人死族灭.。而曹公机智敏捷,用天下之贤才,故“讨董卓,剿黄巾,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遂平天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千古流芳之名句,激励来者;“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周公吐浦,天下归心”此万世敬仰之气概,鞭策后人。后人何以望其项背?唉,人之小者岂可为大乎?

国家也是如此,小国和大国自古就不可同日而语。还记得七十年前的日本侵华战争,当日本正以其逼人的气焰盘踞中国东北之时,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就用一个寓言预测了整个事件的发展。“日本只是一只强壮的蚂蚁,而中国则是一只正在熟睡的大象。大象尚未醒来,蚂蚁可以得一时之利;而一旦大象苏醒,再强壮的蚂蚁也要死无葬身之地。”事态的发展应证了他们的寓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给日本侵略者以坚决打击,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此,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给予了精辟的论述“日本是小国,地少,物少,人少,兵少,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长期支持战争,故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历史上常有天神一般的人物出现,他们虽身处小国,但凭借自己非凡的才智,硬是把自己的国家推上了显赫的顶峰。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以四万步兵东征希腊,蹂躏波斯;而中国蒙古的成吉思汗更是率领十万铁骑横扫了整个欧亚大陆。但个人终究不能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时间的流逝渐渐黯淡了这些国家表面的锋芒,它们疲惫,动荡,终于灭亡。 翻开今天的世界地图, 上面已没有它们当年的一丝痕迹。只有大国——向中国一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国,纵然经过风雨的洗礼,亦将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此国之小者不可以为大。

综上所述,小不可为大。小者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必将被碾为泥土,而大者,纵然穿越数千年的时光,也依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灿然生辉。

范文二

以小见大

“小不忍则乱大谋”;在诸多的伟人事迹中得以作为良言的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当今这个德治国家来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疑是最好的见证了。可见,非小而不忍,非小而不行,非小而不为可见其大。

小不忍则乱事。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若不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又岂能不被诸葛亮三气呢?若不是他小不忍又岂会吐血身亡而统一大业拱手让人呢?董卓霸气集身,吕布战无不胜,两人原本以为可成大事,结果却因为貂禅美女而一败涂地,英雄难过美人关,终究英明一世,糊涂一时。可见要忍小。

小不累则不成。“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为全人类物种起源的贡献何等的大,数十年的研究并非一朝一夕所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花了30年之久,他四处寻药、采药,探究,终于写下不朽之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是由于这些人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才得以行千里。“606”农药,也正是科学研究者累积了605次的“小”,才得出了“606”的大呀。要行大事可见要累小。

小不清则不明。一个人一生可以经历无数的事情,事情无分大小、好坏,想要明智,就要为善小。“党的好儿子”--雷锋的一生光荣,一生荣誉为何为人们称颂?因为他每天都在做好事。让座、帮人挑水、送人寻路、运砖„„这些小事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却塑造了雷锋不朽的丰碑。当然,那些天天做着坏事的人终究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得到应有的 2 惩罚,不 就是有“小时偷钉,长大偷金”的古语吗?可见,要分清事物的好坏,要从小事、好事做起,终究会明智的。

如果说小不重要,那么那些“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祸患常积于忽微”的精华古语又何以得出呢?历史的车轮碾过,留下幕幕场景不绝于眼前。

正所谓以小见大的重要,我们需记得:“为得千里大事之硕果,先记以小见大扑鼻香。”

小结:多角度立意,使作文创新的方法(板书)

1、对所给话题进行观察、思考,寻找其特点。

2、运用发散思维,不仅抓住话题的本义,还要挖掘话题的比喻义、象征义。

3、运用联想和想象,多角度立体构思。

4、运用逆向思维,别出心裁。

5、文体创新,借用一些文学体裁(如小说、童话、寓言等)和应用文体(如日记、新闻报道、实验报告等)做到写法上的创新。

例一.多么精妙的一句反驳,用扫一屋和扫天下比较,结构一致,抓住了“扫”这个关键字眼,让人一下便觉得扫天下和扫一屋的联系紧密。可再仔细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对劲儿。“扫一屋”中的“扫”是清扫、打扫的意思,而扫天下的“扫”是闯荡的意思,扫天下是有所成就的意思,这跟做扫除简直就是两码事嘛!薛勤实际就是利用了“扫一屋”和“扫天下”的听觉效果迷惑对方,而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实在是有些牵强附会,驴唇不对马嘴。

这段说理有些为求新奇而勉强为之的感觉,其实这是议论文的大忌。

例二.人们说:“不拘小节的人潇洒!”需知,这种潇洒并不是指不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就如同“扫一屋”并不是指凡事必亲躬一样。“斤斤计较”和“修身重节”两个概念常被人们混淆。中国人的品质缺陷就在于,他们认为一个拥有一番大事业的人可以不必花精力去注意自己行为的细小末节,所谓小人物也大可因为无人熟识而不去计较个人的素质修养。而外国人常认为作为一个人物,这点素质品质是必须的,是不可或缺的。走后厕所不冲水,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这些外国人以之侧目中国的低劣品质,在中国都是家常便饭。

这段说理有绝对化倾向,其实只要在“中国人”, “外国人”前加入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

推荐第3篇:大与小教案

“大”与“小”

执教者:王聪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

2、学说“大的”、“小的”,让幼儿愿意说话。

3、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说“大的”、“小的”,让幼儿愿意说话。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区分大和小 。 活动准备:大小熊各一个,自制大小帽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大小熊,引出主题

1、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两位动物客人,他们是谁呢?( 教师出示两只熊)

2、师:“今天大熊哥哥带着小熊弟弟到我们班做客。小朋友看谁是大熊谁是小熊呀?

3、幼儿回答,反复引导幼儿说说哪只是大熊,哪只是小熊

二、给大熊、小熊戴帽子

1、师:“老师为他们准备了小礼物,是什么小礼物呀?(帽子)这两个帽子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说出一个大的帽子,一个小的帽子。

2、给一位幼儿一顶帽子,请他来说说这顶是大的帽子还是小的帽子?是要给谁戴?并把帽子戴上去,再请另外一位幼儿把另一顶帽子(大的帽子)也给大熊带上。

三、给大熊小熊送衣服

1、教师出示图片衣服,请幼儿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大的衣服,小的衣服。

2、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大熊和小熊觉得很冷,我们给大熊和小熊送衣服吧,这两件衣服哪件送给大熊,哪件送给小熊呢?

3、幼儿每人一件大的衣服一件小的衣服,送到大熊和小熊面前。

四、活动结束,让幼儿说出“大的”“小的”。

师:小朋友们把玩具们都送回了家,它们要谢谢你们,给每个小朋友送一朵红花。并要求孩子说出自己拿到的花是“大的”还是“小的”。

2013.11.24

推荐第4篇:大与小相声

乙:我叫小路

甲:我走的是大路,大路是大大方方,潇洒自如,条条大路通罗马

乙:我们俩是双胞胎 乙:我看你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走的小路好,小路是曲径通幽,浪漫惬意 甲:各位别看长的不一样 甲:我们俩在家就爱争论

乙:但是饭量都不小 乙:其实大和小,好和坏,关键不在名字

甲:我是哥哥,我是大的 甲:对,关键在贡献大小

乙:我是弟弟,我是小的 乙:你有什么贡献

甲:大的比小的好啊 甲:我长大了当个大专家

乙:小的比大的强 乙:我当一个小学老师

甲:你看香港电视里,一提到老大,受人尊敬(学)“大哥,您发话,我们听老甲:小学老师比不上大专家

大的” 乙:多大的专家也是小学老师教出来的

乙:黑社会啊 甲:好吗,我成你学生啦

甲:反正大的好 乙:谁让你自高自大呢

乙:当弟弟好,在家里哥哥得让着弟弟,好吃的,弟弟先吃,好穿的,弟弟先穿 甲:我长大了当个大歌星

甲:就说咱们名字吧,我叫大浩 乙:我就当个小记者

乙:我叫小浩 甲:小记者比不了大歌星

甲:大浩就是比小浩好 乙:多大的歌星也是小记者吹出来的

乙:怎么呢 甲:嘿!我长大了当个大牌球星

甲:大浩的九块八,小浩的三块一 乙:我就当个小足球裁判

乙:你买袜子呢 甲:小裁判比不了大球星

甲:后来咱俩改名字了叫大心,小心,大心就比小心好 乙:再大的球星我都敢给他掏红牌儿

乙:怎么呢 甲:我长大了当个大干部

甲:大心:心胸宽广,小心,就是小心眼儿,小肚鸡肠 乙:那我就当个小报记者

乙:胡说,大心是大大咧咧,粗心大意,小心是谦虚谨慎 甲:大干部领导小报记者

甲:再后来咱俩又改名了,我叫大火 乙:小报记者一写报导,多大的干部都得下台。

乙:我叫小火 甲:去你的吧

甲:我演出完了,我就大火了,你小火,小打小闹,没多大出息

乙:我小火好,要是有了火灾,你就是罪魁祸首,大火不好救援,要是小火,冒

冒点烟儿就过去了

甲:后来老师给咱俩改了个名字,我叫大路 小学生相声:《大与小》

推荐第5篇:大与小相声小品

甲 在日常生活中,我最喜欢一个字。

乙 有一个字我平时最喜欢。

甲 我喜欢小字。

乙 我喜欢大字。

甲 我说话句句都爱带小。

乙 我每一句话都离不开大。

甲 那你那大,可比不上我这小!

乙 谁说的?我认为你那小就不如我这大强!

甲 那咱们就

在这儿比一比,来个小试锋芒吧!

乙 小试锋芒啊?我今天非让你大败而归!

甲 咱们谁先说?

乙 当然我先说?

甲: 凭什么你先说?

乙 因为我大名鼎鼎!

甲 我看你小菜一碟!

乙 跟你比我是大材小用!

甲 今天我让你小巫见大巫!

乙 我说我大方潇洒!

甲 我说我小巧灵珑。

乙 就你那模样儿?还小巧灵珑哪?就像一小瘦猴!

甲 就你那模样儿?还大方潇洒哪?整个儿一大傻蛋!

乙 谁大傻蛋哪!我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大丈夫!不像你——

甲 我怎么了?

乙 忸忸怩怩,像个小媳妇!

甲 去你的,谁小媳妇呀!我这模样,大家瞧瞧,小帅哥呀——对不对?

乙 生活当中我爱用大哥大!方便!

甲 与别人联系我用小灵通!轻巧!

乙 生活中带“大”字的词都好听!

甲 生活中带“小”字的词听着都舒服!

乙 大哥哥、大姐姐、大爷、大兄弟、大嫂、大老爷们——

甲 大老鼠、大胖子、大傻瓜、大懒虫!

乙 去你的,有你这么形容“大”的吗?

甲 大家还是听听我这带“小”字的,保证比他强!小姐、小弟弟、小朋友、小阿哥——

乙 小偷、小气鬼、小心眼、小神气!

甲 有你这么形容带“小”字吗?

乙 这不是跟你学的吗?

甲 行,咱们再来比比别的!

乙 我唱歌喜欢带个“大”字。

甲 我喜欢唱带“小”字的歌!

乙(唱)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甲(唱)小吗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乙(唱)大哥大哥你好吗?

甲(唱)小小竹排江中游……

乙 大海呀大海……

甲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

乙 生活中我与“大”字密不可分!

甲 生活中我和“小”字形影不离!

乙 我住在大高楼里的大单元,又漂亮又宽敞!

甲 我住在小胡同里的小四合院儿,古色古香,受国家重点保护,还不用爬楼梯,气死大单元楼里的大胖子!

乙 大胖子就不生气!我穿的是羽绒大衣!又轻又暖和!

甲 我穿的是羊皮小夹克儿!又时髦又健美!不像你,穿上像个大面包!

乙 你才大面包呢!我吃的是大米饭!

甲 我吃的是小笼包儿,三鲜馅儿!一咬一流油儿,比你那大米饭好吃!

乙 我吃完饭吃的是大大泡泡糖!

甲 我吃完饭吃的是小米锅巴,又香又脆,比你那破糖强多了!还不粘牙!

乙 我长大一定能成材!

甲 我从小人就夸我有出息!

乙 我大学毕业当博士!

甲 我小学出国报考研究生!

乙 有小学报考研究生的吗?

甲 我智商高!国家给我吃小灶儿,重点培养!

乙 再过几年,我就是堂堂的男子汉大丈夫了!

甲 再过几年,我就是风度翩翩的小伙子了!

乙 我要大刀阔斧,当个大企业家!

甲 我要从小地方做起,开发独特的小天地!

乙 我干大事业,人家称我大能人!

甲 我搞小发明,人送外号小天才!

乙 我为国家做出大贡献,取得大成绩,评上大模范,戴上大红花,登上大奖台,得了大奖状,捧上大金杯,报纸上给我发表这么大这么大的一张大照片儿,我看你这回还比——不——比!

甲 那你也不如我!

乙 为什么呀?

甲 因为你做出大贡献取得大成绩评上大模范戴上大红花登上大奖台得了大奖状捧上大金杯拍了大照片所有所有这一切呀——

乙 啊。

甲 都是我们领导小组坐在小汽车儿里研究决定的!

乙 我还是不如你呀!

推荐第6篇:演讲稿(大爱与小爱)

大爱与小爱-------学习张丽莉演讲稿

提到张莉莉这个名字,无人不知。在去年的5月8日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国人,每当看到关于她的报道时,我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深深被她的大爱感动。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师者对职业的热爱,她把人生的价值演绎得淋漓尽致,她是我们教师的骄傲。

张丽莉的壮举只是短暂的冲动吗?不,那是平时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一贯行动,那是平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书育人的责任。张丽莉的座右铭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在年轻的班主任当中,她是最让家长信服的好朋友、领导放心的好同志、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她每天早来晚走,用执着的热情收获了累累硕果。

在我们东北街也有许多的张丽丽。温柔善良的王凤芹老师,虽然她已五十多岁,但向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只要我们有事相求,她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在她教的学前班里,孩子们和她之间,没有生疏,没有距离,没有所谓的“恨铁不成钢”的冷言和讽刺,有的只是尊重、信任、轻松、欢乐和鼓励。她总是蹲下去和孩子说话,总是用手掌轻轻抚摸孩子的脸颊;在她的愉快教学中,孩子们轻松的学习玩耍,。活泼可爱的朱老师:她会把发烧的孩子送到医院并抱着孩子输液胳膊酸得都无法抬举;他会把无人接送的孩子领到家里吃饭;他会忍着病痛坚持上完一天的活动课;刻苦严谨的刘老师:她会为了上好一堂教研课而钻研教材到深夜;会以坚定的笑容面对工作中的所有困难;会因为家长的一句赞誉而偷偷流下眼泪。

她们也曾开玩笑说其实自己是保姆,因为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要管;是艺术家,因为常常要唱歌跳舞、写字画画;是设计师,因为能用巧手把活动室布置得美如童话;是外交家,因为不管什么样的家长都能进行沟通;是学者,因为常常要把教育论文撰写;她们和所有老师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进行着平凡、琐碎的工作,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充当人梯。我想在遇到危险情况下,她们也一定会挺身而出,成为最美女教师。但现实中,她们不一定能遇到感动世界的大爱,拥有世人瞩目的光环但,那是什么使她们默默耕耘、充当人梯呢?那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爱,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成就祖国的栋梁的责任。

我们在为张莉莉们事迹感动的同时,也应对英雄的付出和牺牲作出回馈。用爱来回报爱,用道德来回报道德。老师们,让我们执着与教育,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 于小爱中见大爱,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推荐第7篇:小月季与大花丛

小月季与大花丛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株小小的花苗,那正是小月季和大花丛。有一天,小月季去找大花丛,它想加入大花丛,就用她那轻柔的声音说:“花丛姐姐,我能加入您们吗?”大花丛高视阔步地说:“你只是棵小苗,哪儿能跟我比呢?瞧瞧我,万紫千红、繁花似锦、香气袭人、四季飘香、争奇斗艳、含苞欲放、花香四溢、芳香醉人······就你,用不着加入我!走吧!”小月季哭了,它哭得是那么的五内俱崩,那么的目断魂销呀!大花丛才不理呢,视而不见、视若无睹。

以为这样,小月季拼命地成长,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都顽强地生长着。经过了多少岁月,小月季长大了!长得是那么的美丽!美丽得无法形容!

小月季真可爱,花朵昂首怒放,有碗口那么大,花瓣层层叠叠,微微下卷;花蕊一丝一丝的,顶端好像有一层一层的小帽子。整个花朵散发出扑鼻的香味,让人闻了还想闻。而且含苞欲放,像害羞的小姑娘。阳光照耀下,花瓣中间有金色的花蕊,花蕊顶端粘着花粉,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小月季再次去找大花丛,大花丛没认出来是当年请求加入它们的那株小草,只是听声音有点像,就问:“你是谁呀”“我就是以前请求加入你的小苗呀!我可以加入你吗?”“可以!很抱歉以前对你那样,我错了,我不该对你那样,非常抱歉!”“我才不记仇呢!只要能加入你就好!”

我爱月季花,是因为它点缀和美化着大自然,更因为它无私的把令人心醉的芬芳奉献给每个地方。

推荐第8篇:大与小习作教学

《难忘的一件小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大与小”主题单元《语文天地》

【选题说明】

相较于《难忘的一件小事》来说,《小水滴与大海》较为局限,写出的文章怕会大同小异,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而《难忘的一件小事》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在笔下生花当中也已为学生指出了写作的重点:虽然题目要求写小事,但要写出为什么这件小事却令人难忘。学生生活当中肯定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可以写,取材广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无话可说。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他们开始转变思维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分析。这些分析主观性较强,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认真分析。在作文中分析一件事情,已经开始有了条理,尽管许多看法显得幼稚,但是这种分析方法是可贵的。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大与小”的含义,联系生活的小事写下体会;

2、能够把事件写具体,把握事件的过程的叙述;

3、抒发自己真情实感,体现自我。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重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想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要求学生写作之前,让学生口头叙述、大胆畅言自己生活中的事件,并把所要事件的内容用关键字记录下来。学生边说教师边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语句错误。最后用列提纲的方式把整篇习作的顺序贯穿起来,有方向地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上这节作文指导课。老师今天是第一次来到咱们班,第一次见到可爱的你们,相信今天一定会给我们留下一段难忘的美好的回忆。

2、今天的主题刚好也是说“难忘”,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来讨论一下生活中发生的令自己《难忘的一件小事》(板书:难忘的一件小事) (2)解题,理解本次习作重点

1、请大家注意看我们的题目《难忘的一件小事》,大家能从题目中找出这次习作的关键词吗?(难忘

小事)

2、理解“难忘、小事”

3、老师简述令自己难忘的小事,引导学生分析 (3)提出写作要求 (4)启发诱导学生自愿讲出自己难忘的事情,小组讨论 (5)学生讲述自己难忘的一件小事,其他分析评价 (6)拟写初稿

大家都说得很好,那现在呢就把你们刚刚说的按照老师的写作要求写在你们的本子上。看谁写得又仔细又生动。

第二课时

(1)导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评析本次作文,重温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难忘的事,好吗?

(2)回顾习作要求,应注意那些问题?

1、学生自由交流,

出示小黑板:事情写清楚

要写出感悟,要突出难忘

2、除此之外,大家在批改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生:在说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清楚从中得到的启示。

生:我们要看看文章结构是否完整。

3、俗话好: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让事实来检验我们的评价水平,比一比,看一看谁的评析水平最高?让老师记住你。好吗?

(3)典型共评:找2篇有代表性的文章。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修改一下某某同学的作文。让我们掌声有请他为大家朗读他的习作。

2、大家要仔细听啊!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发现文章的精彩和不足并做好标记,谁来读?(相机板书)

3、结合大家的意见,谁能给这篇作文下一个总评?

4、请听老师的总评:

(4)佳作欣赏

(5)反馈自改

时间的关系我们先批改到此,等我们的作文都批改完成的时候,我们再次认真看一下大家的批改,并认真修改一下自己的文章,使之更加完美,好吗?

(6)教师总结: (7)小结

(执教老师简介:作为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教育新鲜人,我在教育教学能力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之下,我对习作的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立足新课标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个性化发展是我所坚持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有话可讲、有话就讲的同时,注意一步步引导学生有顺序有步骤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想。)

推荐第9篇:小生活与大生活美文

人类的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按照不同的标准,生活有不同的分类。按照所处的领域,可以将生活分为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根据生活的层次,又可以将其分成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等。

这里,根据人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我们将生活分为“小生活”和“大生活”两类。凡是我们亲自参与的,尤其是以我们为主体和中心的生活,包括我们的家庭、事业和休闲等等,可以说都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把它称作“小生活”。

凡是无法直接参与的生活,包括我们自己生活之外的所有生活,虽然与我们存在某种关联,但又都与我们保持某种程度的隔离,我们把它称作“大生活”。

“小生活”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在自己的“小生活”中具有完全的价值和意义,它是我们的所有,我们也是它的全部。任何人,无论他多么强大、多么高贵,都不可能超越他自己,动摇或取代我们在自己生活中的“独尊”地位。

现实的世界很大,世界中的人和事物都很多。我们不可能尝遍生活的所有类型,也不可能参与所有人的生活。事实上,无论我们多么主动、热心,我们最终还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过自己的“小生活”。

在我们的“小生活”中,我们是天然的主角,也是唯一的主人。我们是它的设计者、建设者和改造者。只要不违背法律和公德,我们可以自由决定它的形式,不断创造新的内容和风格。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拥有完全的自主和自由。我们就是自己“小生活”的至高无上的“王”,“小生活”也就是我们的“独立王国”。

作为我们“小生活”的“王”,我们应当勤勉敬业,治理好自己的“王国”。要治理好自己的“王国”,我们就要好好地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小生活”。

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小生活”时,我们应当自主自立。我们在自己的“王国”内可以自由自在地思想和生活,不必曲意逢迎任何人。

在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小生活”时,我们应当自省自律。我们在自己的“独立王国”内,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没有任何文臣武将来辅助自己治理国家。所以,我们既要自己决策,还要监督和激励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勤于反思缺点,勇于改正错误。

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小生活”时,我们应当珍爱自己,善待他人。“小生活”是我们的家园、乐土,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释放我们生命的能量,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收获丰富的劳动成果和人生乐趣。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要考虑和照顾到接近和介入我们“小生活”的人,并经常将自己的成果和快乐拿出来与他们分享。

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小生活”时,我们还应当珍惜时间。有了时间,我们才能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小生活”;珍惜时间,就是将我们的“小生活”设计和建设得更美满。

怀着乐观的心,积极向上地追求,通过自由地创造,努力设计和建设好自己的“小生活”,同时不吝于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何等的快乐和有意义!

“大生活”不仅在我们之前、我们之后和我们之外存在和发展,而且就是在我们存在的时候,“大生活”也很少会专门考虑和照顾到我们,更不会为了我们而进行特别的改进或者变化。

在这个“大生活”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显得很渺小。有时候,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很多的代价,但仍然会被时代轻易忽略,被历史早早遗忘。纵然是对世界作出很大贡献的伟人或者圣人,他们其实也只是顺应了生活的规律,并不能对其进行随意的改造。

“大生活”是我们生存和活动的背景。我们的“小生活”离不开“大生活”,一直在受“大生活”的各种影响。可以这么说,当我们最初降临在这个世界时,我们就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以特定的方式和这个“大生活”发生了联系。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大生活”就以种种途径和方式,向我们施加它的威力和影响。而且,它的威力是如此之大,影响又如此之深,以至于我们身上都打有时代和国度的烙印。

“小生活”是我们自己的编导和演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总是在“小生活”的舞台上演出。与此同时,不管能力大小,我们也都在通过自己的“小生活”对“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大生活”尽管大,但它毕竟是由一个个的“小生活”汇聚而成的,没有数以亿计的“小生活”,就没有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大生活”。

我们无法超越时空,无法跳出自己的生活去控制和操纵整个世界。但我们又的确能透过自己的“小生活”,去影响外面的“大生活”。我们对“大生活”的影响,总是从自己身边开始,逐渐地由近及远地扩展,先是感染亲朋,然后带动周边,直至影响距离我们很远的人和世界。

我们应当珍爱自己。我们的生活虽然是我们自己的,但又不完全是我们自己的。这正如我们外面的“大生活”,看似和我们无关,可始终与我们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应当超越自己。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们才能不断地从“大生活”中汲取营养,并反过来对“大生活”有所贡献。

正如我们是自己“小生活”的“王”,其他人也都是他们“小生活”的主人。在我们自己的“独立王国”之外,还平行并列着许许多多的“独立王国”。

所以,我们“王”的地位和权力,应当仅仅局限在我们自己的领地内。一旦超出我们“王国”的边界,我们就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和别的“国王”进行平等的协商和交往。我们不允许别的“国王”来到我们的“王国”称孤道寡,同时,我们也不应闯入别人的“王国”,越俎代庖地在那里发号施令。否则,这必将引发两个“王国”之间的纠纷,甚至是争斗。

为了避免纷争,人类发明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程序。到目前为止,被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最可行的就是民主和法治。所以,人类文明的起点虽然各异,而且进化的过程也各有不同,但在最终的方向上,却越来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就是普遍的民主和共同的法治。

生活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生活又是所有人共同的生活。我们在过自己的生活的时候,需要同别人合作和交往。在与人交往和合作中,我们应当相互理解和尊重,互相关爱和扶助,在好好地过自己生活的同时,尽可能地让别人也都生活得快乐和美好。

“小生活”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只能在这个小舞台上开展自己的人生,无法超越现实,生活于他乡或者天国。

与我们的“小生活”并存的,还有无数个“小生活”,我们应当为它们共同成长、友好交往、和谐共处,不能主导或者掌控别人的人生。

世界上所有的“小生活”,都离不开“大生活”的背景。我们在“小生活”中的所有活动,都受“大生活”的影响,反过来又对“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聪明的人总是立足于自己,设计和建设好自己的“小生活”,决不幻想别人的拯救和上天的垂青;强大的人善于学习和利用“大生活”,能够超越一定的时间和地域,影响很多的“小生活”。

我们的世界,具有无比宽大的心胸。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足够强大,欢迎每一个人都更加聪明。

推荐第10篇:关于大与小的名言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第11篇:《小粒子与大宇宙》说课稿

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小粒子与大宇宙》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您。《小粒子与大宇宙》说课稿(1)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的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的内容。

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概念课课,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通过物质的宏观现象分析总结出来的,所以教材对分子动理论的每项内容都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通过讨论宏观现象,得出“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结论。在这些实验探究完成之后,教材接着介绍了物质中的分子状态,解释了固态、液态、气态所具有宏观特征的根本原因,充分体现了“注重实验探究”的新理念。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概括出“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运动、分子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乐于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宏观现象,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机理有探究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而对分子动理论知识,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本节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养成独立观察并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习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提倡教师成为学生探究和讨论的一员,积极参与学生活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2、学法指导:

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1、导入新课(2分钟)

为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演示实验是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分别装有50mL酒精和50mL水的量筒,问学生能看到水和酒精的间隙吗?)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思考的过程。

2、新课教学(25分钟)

(板书:看不见的运动)

探究一:分子间有空隙

请同学们按课本中第一个实验探究做实验,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请各组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

比较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的结果对照。

实验结果是总体积没有100mL,那么少掉的那些体积跑到哪里去了,请同学们猜想原因。如果猜不出,老师提示:往一堆鸡蛋里撒一把细沙子,你能看见细沙吗?为什么?直到同学们得出正确结论:分子间有空隙。

也可以用针筒吸入一定的空气,然后挤压,发现针筒里的空气减少了。说明气体分子之间也有空隙。

(板书:一、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师问:组成物体的微粒都在原地不动吗?请猜想。

探究二:分子的运动

(1)多媒体展示:将空瓶口对准装有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口(按图10—16(a)),抽去中间的毛玻璃,观察空瓶中是否有棕色的气体。解释为什么选用图10—16(a)的原因: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实验(b)(c)没有(a)更能充分证明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是否散开,哪个散得快。

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

(板书:二、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

师生共同总结出扩散的定义,并引导学生总结总结扩散的影响因素和原理。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高时扩散得快。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存在间隙。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探究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下面掉着一个重物时能不能被拉开?

(2)将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手堵住针筒嘴,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动吗?(与空气相比)

首先通过分组实验和观看视频然后引导同学说出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板书: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列举生活中的三个例子:

1、在空气中挥舞手臂轻而易举

2、在没膝的水中急行步履维艰

3、拔冻在冰中的木棒难于登天

让学生带着解释这三种生活现象的问题阅读课本P200页的物质中的分子状态内容,并引导总结其原因。

(1)固体: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体:分子靠在一起。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

(3)气体:分子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所以,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确定的体积。

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5分钟)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叙述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也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的思想。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手册上的当堂检测检测题后,学生分组展示,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通过兵教兵和师教兵的方式解决。

6、学后反思(3分钟)

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和本节的目标,在笔记上自己构建本节的知识树。

五、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使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1、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小粒子与大宇宙》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世界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有大有小。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4、知道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

5、了解一些物理学家发现微观粒子的情况。

重点:分子原子的组成。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

难点: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

教法:讲授法,图片、视频展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告诉学生,同学们让我们仰望天空,你知道宇宙有多大吗?你知道宇宙的结构,还有我们周围物质的结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认真看书提出你的问题。

1、学生看书。

2、老师提问几个学生。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都跟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也有关。下面老师按学习的顺序,将大家提出的问题,整理补充为我们的自探问题,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出示自探问题

1、我们周围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3、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4、什么是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

5、原子核由什么组成?质子,中子由什么组成?质子、中子、电子各带什么电?

(四)。教师点拨与精讲(结合学生回答情况)

1、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你还有什么问题和想法想提出来?在网上或其他书籍中看到过的与本节内容有关的也可以。

例:1、你能试着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吗?

2、既然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正电那么为什么我们平时摸物体不感到有电(麻手)?

(五)运用拓展

1、根据本节学习的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回答。

(小组间)请你当小老师,编一道题来考考大家。

2、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习题供学生练习。

自备习题

1、原子的结构跟我们知道的下面哪一个相似?

A、面包 B、西瓜 C、芝麻饼 D、太阳系的构成。

2、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是哪位物理学家提出的?

A、道尔顿 B、牛顿 C、汤姆孙 D、卢瑟福。

课堂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请谈一谈。

2、由物理课代表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六)、作业设计

本节后的作业题P218、1、2、3

第12篇: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演讲人:叶舒宪 地 点: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30日 15 版)

叶舒宪 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1996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历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英国学术院、剑桥大学访问教授,荷兰皇家学院访问教授,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客座教授。主编有20世纪国外文艺学丛书,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文学人类学论丛、神话历史丛书。著作有《中国神话哲学》《〈诗经〉的文化阐释》《〈庄子〉的文化解析》《熊图腾》《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文学人类学教程》等三十余部。社会兼职有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等。

辽宁牛河梁女神庙出土熊下颚骨

良渚文化透雕玉神徽

殷墟妇好墓出土青铜鸮尊

恍惚通神的红山文化巫觋玉像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曾经用一分为二的方式来划分现实社会中的人群——“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这里可以将“上智”解释为代表社会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将“下愚”理解为被统治的平民百姓。孔子说的“不移”,意味着他所认识到的社会结构具有二元对立的特征,且永恒不变。

1956年,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一对类似于“上智下愚”的文明结构概念,叫做“大传统和小传统”。大传统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的文化传统;小传统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他的这种二元区分很快被学术界接纳,并且在运用中改称“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

针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和多层叠加、融合变化的复杂情况,倘若既剔除孔子上智下愚二分法的价值判断色彩,也不拘泥于西方人类学家的雅俗二分结构观,可以把由汉字编码的文化传统叫做小传统,将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视为大传统。这样,从文明史的角度判断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有一个容易辨识的基本分界,那就是汉字书写系统的有无。如此划分,将会有助于知识人跳出小传统熏陶所造成的认识局限,充分意识到传统是历史延续性与断裂性的统一。

如何认识中国文化大传统

新兴的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等学科倡导实地考察的田野作业方式,打开了突破小传统局限的知识新格局。几百万、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山河大地也可以当作一部大书来看和读。《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做“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一语道出原始儒家知识观轻视小传统而牵挂大传统的初衷。一部《论语》,生动显示着“子曰诗云”的教育方式,却没有“子写子著”一类的表述,这就清楚地显现出儒家思想的发生之根,与基于口头文化的大传统息息相关。孔子本人唯一可信的传世之作《论语》并非出于他的写作,而是出自孔门弟子的隔代追忆。

由于司马迁对文献小传统之外的大传统文化信息的关注和收集采纳,使得《史记》开篇讲述的“五帝本纪”成为可能。而这一部分始于黄帝炎帝的传说时代历史,原是孔子孟子等儒家圣人所不讲的,相关的文字记载也很少。司马迁能够超出官方书本记录的小天地,到民间口碑传说的大天地中采集更加古老的素材。从篇后太史公的自我表白不难看出,司马迁交代自己曾经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所到之处,常常听到当地长老口述的黄帝和尧舜事迹,所以他确信这不是个人的想象和虚构。比如说炎黄大战的传说:“黄帝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大军居然由六种猛兽构成,其中的前四种皆为熊类(罴为棕熊,貔、貅为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这和黄帝本人号称有熊氏,会不会有必然联系呢?《五帝本纪》堪称在小传统中抢救和保存下来的大传统的消息。从司马迁的写史经验可以看出,对于以“读万卷书”为荣的中国知识人来说,“行万里路”的民间调研功夫,是摆脱小传统书本主义知识观限制,多少能够洞悉小传统之前的大传统的关键。从方法论上归纳,当代学人将文献之外的田野调查的口传活态文化传承叫做“第三重证据”。包括从《说文解字》《尔雅》《方言》中的解说文字的民间智能方式,到冯梦龙和徐霞客的民间口碑采集。

三重证据有助于解说传世文献中无解的疑难问题。以“有熊”之谜为例,当代的北方狩猎民族如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等,不仅流传着神熊祖先的图腾叙事,还有祭熊的礼仪活动。对比《周礼》所记的傩仪,有方相氏掌蒙熊皮的规定。这难道是对黄帝有熊氏一族的古礼之继承?问题的解答有待于对大传统的重新发现:上世纪八十年代发掘出的辽宁建平牛河梁女神庙,为红山文化遗址,距今五千多年。庙中和女神塑像同在的不仅有真熊头骨,还有泥塑熊偶像。我们把这些出土文物和图像、形象等称为四重证据。由此类证据可以得知,五千年前的华北先民确实曾经崇拜熊神,或者还曾经把熊神视为本族群的图腾之祖。无论是五千年前的黄帝号有熊,还是四千年前的鲧、禹等圣王的化熊故事,都不是出于后人的奇思臆想,而是以神话形式遗留下来的对大传统的依稀记忆。

在有效区分大传统和小传统之后,该如何看待二者间的关系?这样的二分视角对于认识中华文明会有怎样的启迪呢?简单讲,大传统对于小传统来说,是孕育、催生与被孕育、被催生的关系,或者说是原生与派生的关系。大传统铸塑而成的文化基因和模式,成为小传统发生的母胎,对小传统必然形成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反过来讲,小传统之于大传统,除了有继承和拓展的关系,同时也兼有取代、遮蔽与被取代、被遮蔽的关系。后起的小传统倚重文字符号,这就必然对无文字的大传统要素造成某种筛选、断裂和遮蔽、遗忘。具体来讲,有必要从传统的延续与断裂这两个不同视角,考察和透视二者的微妙关联。就历史的断裂一方面说,主要是数以万年计的口传文化要素,在新兴的文字书写文化中被终结和取代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自觉体认,为考察中国思想史发生期提供了独特视角的理解模型。就延续的一方面看,则有大传统的神圣物崇拜及其神话观,为汉字发生奠定了重要的原型编码基础。

举一例来看,汉语“熊”的本字是“能”字,大家对此司空见惯,古往今来极少有人发问:后起的“熊”字,只不过在“能”下填加了四点,难道是要画熊添足吗?为什么会这样?懂得了神熊崇拜的深远大传统,理解了神话思维将熊的冬眠习性(古人称熊为“蛰兽”)看作死而复生的象征,那么华夏先民从东亚大陆上最大的食肉动物熊的形象中抽象得出“能”的概念,也就顺理成章了。从伏羲号黄熊,到黄帝号有熊,再到楚国近三十位国王争相以熊为号的奇特命名现象,小传统的符号之谜,怎样在大传统的文化整体关联中得到理性认识,于此可见一斑。

玉——中国大传统的原型符号

判断文明的起源,国际学界通用的有三要素指标:文字、城市、青铜器。在这三要素之外,华夏还有另外一个非常突出的文化要素:玉的信仰和玉器生产。玉文化率先出现于北方地区,并且随后在辽河流域、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的范围里长期交流互动,逐渐形成中原地区以外的几大玉文化圈,最后汇聚成华夏玉礼器传统,同后起的青铜器一起,衍生出文明史上以金声玉振为奇观的伟大体系。

以女娲炼石补天为例,这是小传统讲述的流行神话。从西汉淮南王组织修撰的官书《淮南子》到清代小说《红楼梦》的开篇,女娲补天一事早已家喻户晓。可是被后人所熟知的神话情节却遮蔽了炼石补天观念的古老信仰渊源:史前先民将苍天之体想象为玉石所打造而成的,所以天的裂口还要用五色石去弥补。道教所言“玉天”或“玉清天”,天帝所居被称为“玉宇”或“玉京”,都表明天与玉的相互认同。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玉帝居玉清三元宫第一中位。”陆游《十月十四夜月终夜如昼》诗:“西行到峨眉,玉宇万里宽。”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这些措辞皆以玉比喻天,此类比喻观念也延续了几千年而不变。女娲补天的材料之所以用“五色石”,因为这类美石隐喻万般吉祥的玉石。这样一种文化特色鲜明的玉神话观,由来久远,并不是汉字书写的历史所能穷尽的。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表明,华夏先民正是凭借精细琢磨的玉器、玉礼器来实现通神、通天的神话梦想,并建构出一套完整的玉的宗教和礼仪传统,它先于汉字而存在和传承。

例如北方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南方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西北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以及晋南的陶寺文化等,皆发现有一定规模的玉礼器体系,以圆形玉璧和内圆外方的玉琮为主,其年代皆在四五千年以前。那时,像甲骨文这样的早期汉字体系还没有出现,这些玉礼器本身所能传达的大传统信息。若要上溯玉器制作这种“物的叙事”在华夏文明中的最早开端,有内蒙古东部一带的兴隆洼文化玉器出土,其年代距今八千年。与最早使用的汉字体系——甲骨文所承载三千多年历史相比,大传统的年代悠久程度足足是小传统的一倍以上。

检测表明,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王室玉器显然已经大量采用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材料。这样一种将世间最高等级的玉石材料,在不远万里的地方寻找出来,再历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地输送给中原王权的现象,居然数千年不绝如缕,一直延续到嗜玉如命的大清乾隆皇帝。上古中原人的神话想象,为什么要创造出一个位于遥远的西极、独自掌握永生不死秘密的女神形象——瑶池西王母?为什么《山海经》讲述的一百四十座山,都注明出产玉石的情况?诸如此类谜题,在玉文化大传统的再发现面前,已经不再纷乱难解。瑶池作为地名,瑶母作为西王母的别名,早已暗示出解答线索:“瑶”即指代和田美玉的专有名词!

大传统的新知识,对于解读小传统的古书,颇有启悟效果。《说文》公认为古汉语的第一部字典。但是只要仔细阅读第一卷开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篇上)的几个最重要的部首下面的字,就不难看出,这不是随意编排的工具书,其9353个字的编排顺序始于“一”而终于“亥”,分明体现着神话宇宙观的时间和空间秩序。至于为什么要将

一、二(上)、示、

三、王、玉这六个部首的字排在字典的首要位置,这绝不是按照笔画顺序就能够解释的。从一部、二部到示部,显示出神圣信仰和礼仪方面的所有汉语概念体系;而从三部(只有一个三字)、王部(王、闰、皇三个字)到玉部,同样显示出贯通“天地人之道”的意思。

《说文》玉部共收录以玉为偏旁部首的字一百二十四个(外加从珏的字三个),玉部,成为《说文》五百四十部首中拥有字数最多的一个部首,这难道纯属偶然吗?当华夏初民尝试造字时,其日常语汇中早已充满了大批来自切磋琢磨攻玉生产实践的概念。这些从玉旁的字如今多数已废弃不用。对于不了解华夏玉文化的现代识字者来说,它们自然显得十分冷僻,乃至不可思议:古人怎么会造出这么多无用的字呢?还有,儒家圣人为什么要用“切磋”和“琢磨”来比喻学习的功夫呢?

神话观念——中国大传统的基因

现代疑古派学者将中国上古史的前段视为“伪史”,用胡适的话说是“东周以上无史”。按照这种打着科学实证旗号的疑古派历史观,中国信史由孔子的时代开始。法国汉学家马伯乐以神话眼光看《尚书》,著有《〈书经〉中的神话》一书,1936年由冯沅君翻译成中文出版。古史辨派的领袖顾颉刚为之作序说:《尚书》这部书,自春秋迄清代,二三千年来谁不把它当作至尊无上的圣经看,谁不把它当作至真无假的古史读!可是,不幸到了我辈手里,这个好梦已不容再维持下去了,那澎湃的时代潮流鼓荡着世界,把任何有权威的偶像都冲倒了。

多半个世纪过去了,回过头审视古史辨运动,其将神话视为“伪史”,是对文化传统认识上的一次自我遮蔽过程。受到西学洗礼的现代学者要求用客观实证标准来确认文献记载的历史的可信性,将中国人的一部信史缩短到仅有二千多年。其根本误解在于将神话和历史看成完全对立的东西。而事实上,所有古文明国家的历史都是从神话叙事开始的。不论是《圣经旧约》讲述是希伯来历史,还是希罗多德《历史》讲述的古希腊历史。就我国的史书而言,不仅《尚书》离不开神话,就是《春秋》和《史记》也都被神话思维和神话观念所支配,距离现代人所设想的“客观”历史或“历史科学”,十分遥远。

鉴于上古史探索方面新材料和新认识的日益积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国家先后启动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两个综合性文科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两大工程的新发现和多学科交叉视野是前无古人的,其学术拓展意义相当深远。不过这两大文科工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偏重于考古学的发掘,以及天文学数据的测年方面,未能有效地包容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神话学等学科,对于上古史的神话性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有效地打通文史哲、宗教、心理诸学科的界限,使得大批出土文物徒有年代学上的深度,缺乏文化解读的深度,限制了对文化大传统的整体性理解,也未能自觉地关注到大小传统之间的演进和变化关系问题。

如果没有成都平原在二十世纪后期的一系列发掘报告,三星堆、金沙遗址的辉煌文明成就,永远也不可能进入世人的视野。依据小传统所留下的文献,找不出关于它们的任何记述。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不仅出土巨大而风格迥异的青铜器和玉礼器,还有不见于中原文明的精美金器——黄金面具和金权杖。中华文化内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原来就是这样被中原中心和汉字中心的小传统所遮蔽。由四重证据的新知识所带来的大传统之再发现,给我们提供出反思中国文化整体的有效概念工具,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出被小传统的“常识”所遮蔽的真相:如想象的动物龙如何压倒并最终取代了神熊(黄帝有熊)。同样是出于想象的神凤,如何伴随西周人“凤鸣岐山”神话的兴起而埋没掉殷商以前的鸱鸮崇拜。从鸱鸮到凤凰的置换和演变过程,也是我们考察新兴的小传统借助于文字暴力而丑化、妖魔化大传统的活化石一般的生动教材。

面对红山文化新出土的一批玉雕鸱鸮,以及陕西华县出土仰韶文化陶鸮面,甘肃青海齐家文化鸮面陶罐,今人终于可以看清:大传统的神圣猫头鹰崇拜,在时间上大大早于新神话动物凤凰的出现,在空间分布上也大于夏商周三代的中原势力范围。安阳殷墟侯家庄1001大墓出土的大理石雕鸱鸮(现存台北中研院文物馆),妇好墓出土一对青铜鸮尊(现存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皆为商代晚期王都所能见到的国宝级文物珍品。它们默默无言地见证着:史前鸱鸮崇拜及其神话观念如何延续到文明史早期阶段。《诗经·商颂·玄鸟》所歌颂的商代始祖诞生之“天命玄鸟”叙事,自从被汉儒郑玄解说成“燕子”以来,虽成为经学解释的权威观点,但却既得不到证实也得不到证伪。如今,有殷商王者和王后级别的墓葬同时给出的神圣鸱鸮之异常精美的实物形象,玄鸟为何鸟的千古争议大体可以暂告平息。“玄”字有黑色之义,也有旋转之义。鸱鸮的眼球能够飞速旋转,是这种夜间猛禽给人留下的强烈视觉印象。古希腊人能够以猫头鹰为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象征,华夏先民当然也可以将玄鸟那自由旋转的大眼睛,视为非凡智慧与生命能量的表征。

从神话大传统看儒道思想产生

思考中国文化的主干,现代以来有儒家主干说和道家主干说,相持不下。在我看来,探究文化主干,应上溯于前文字时代的大传统。儒道两家的思想分歧处,属于小传统中的枝杈;而两家一致认同的观念要素,如玉和圣人信仰,则来自大传统,那才与文化主干相联系。

考察中国本土宗教和神话的特点,从古汉语关键字看,不是“神”,而是“圣”。孔子一方面“不语怪力乱神”,另一方面则仰慕“圣”。孔子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宗教圣地神庙。有《论语》中的“入太庙,每事问”六字为证。《论语》中还记有孔子的话:“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孔子认为有两个人生最高价值,圣与仁,他本人还远远够不上,怎么能说他是圣人或者仁人呢?研究儒家思想一般对“仁”情有独钟,著作汗牛充栋,而“圣”字相对被冷落。“圣”作为儒家、道家的共同至高理想,孔子认为自己达不到,但是孔子的弟子认为他们的老师就是人间的大圣,甚至称为天降下来的大圣。这一来,中国的宗庙之中供奉的不是天上的神,而是由人间升格出来的圣者。儒家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内圣外王”。其基本教义是:只有先把自己的人格修成出类拔萃的圣者,天下才会臣服于你。 中国的神话概念若不拘泥于“神”字,而是从“圣”概念入手,从圣人以玉器为符号标志的特殊线索入手,那就能够将儒家背后失落的传统还原出来。《说文解字》引用孔子的话“一贯三为王”,表明古人认为贯通天地人三界的唯有王者。作为王者能量的证明,正是神圣玉器的符号作用。玉曾经作为天神所赐之圣物而存在。汉字中“玉”字和“王”二字的同构性一目了然。莫非二者之间果然有必然关联?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章说圣人有一个标志就是穿着麻布衣,怀里有玉。所谓“被褐怀玉”。由此看,2007年发掘的安徽凌家滩文化M23墓的主人肯定是当年圣人,其墓穴中居然有三百件玉器,简直应验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想象的“白玉为床”景象。红山文化墓葬中头顶着玉雕马蹄形器的主人也是圣人。良渚文化墓葬也有给主人成百块玉礼器作陪葬的,墓主人当然也是南方部落集团所推崇的圣人。这些五千年前超越常人而享有特殊玉礼器葬具的显贵者们,无疑是当年所最受推崇的人。“圣”字在训诂学中解为“通也”,谁通谁呢?就是把人世间的吉凶利害祸福,通过占卜、神谕和天神沟通,获得神的启示。一般都认为孔子曾经到老子那里求学、求拜,所以老子被看成比孔子更早一些的道家圣人。看看老子的雕像,最大的特征一双巨大耳朵。老子叫李耳,用听觉器官为名。又名老聃,把“聃”字写出,还是大耳朵的意思。这样命名意味着古代人智慧标记,也就是圣者的标记。汉语有聪明一词,却不说“明聪”。耳聪先于目明,明白这个道理,需要理解口传文化的十万年“耳识”传统在先,读书识字的“眼识”传统在后。圣人的“圣”字还原成繁体字“聖”,突出表示的就是口和耳。“聖”在郭店楚简中和“声”字通假。由此可知凡人修炼达到“圣”的境界离不开敏锐通灵的听觉。

五千年前的史前玉礼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这是一个完整的通神礼器符号传承脉络,所有这些都用于宗教目的:人和天神或祖灵沟通。“圣”何以训“通”,由此深远背景可一目了然。为什么人在沟通天神时要用玉?许慎《说文》的“巫以玉事神”说,已点明答案。老子《道德经》不会随便创造圣人与玉相关的比喻,那是异常深远的玉教信仰传统在老子时代的语言遗留,也是二千五百年前的知识人对八千年前开启的玉文化及其神话意识形态的一种诗意回顾和高度概括。再看孔子的反问之辞“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可否从中领会大传统的遗音呢?

第13篇:大扫帚与小扫帚_想象作文

大扫帚与小扫帚_想象作文

从前,在一位老人的家里,生活着一把骄傲的大扫帚和一把谦虚的小扫帚。 有一次,大扫帚骄傲地对小扫帚说:“老弟,你可小啊,做起事来一定很缓慢!”小扫帚谦虚地说:“大哥,您千万不要笑话我,我们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嘛。”“谁说的,我可是没有一点短处的!”大扫帚气愤地说。 忽然,屋外刮起了一阵大风,把晒在院子里的芝麻吹得遍地都是。风停了,坐在屋子里读书的小女孩立刻放下了书本,急忙拿着铲子跑出来,大扫帚也跑出来帮忙,这下糟了,调皮的芝麻怎么也不听大扫帚的使唤,越扫越远。再看看不远处的小扫帚,它正一丝不苟地把一颗颗调皮的芝麻赶到一起。说来也怪,芝麻在小扫帚的拍打下十分乖巧。不一会儿,跑出去的芝麻又乖乖地回到了原处。大扫帚慢慢地跑到小扫帚跟前,羞愧地低下了头:“老弟,对不起,我不该轻视你,这世上还真有不适合我的工作。”小扫帚说:“大哥,没关系,以后用你的地方多着呢!”

从此,大扫帚与小扫帚团结一心,干了许多了不起的事情。

第14篇:《小松树与大松树》教学设计

课题: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松、多、呢、回、答”5个生字,会读、会认本课6个二类字,学习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规范书写生字及认识新的偏旁。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释题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座大山的图片)

2、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寓言故事。

3、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 题,领读课题。

4、讲释寓言:这篇课文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它“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端起书,认真听范读,看谁听的最认真,拿书的姿势最正确。

2、根据拼音自由轻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用圆圈圈出一类字,用横线画出二类字,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这一课的一类字和二类字。

(2)老师这有几个词语,看谁读的准(指名读、开火车读)

多高 回答 伯伯 孩子 低头 一棵 摸着

托起来 惭愧 松树 爷爷

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

(3)其中“地方、孩子、伯伯、爷爷、朋友”等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音。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正音,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如: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2)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 松 多 呢 回 答

1、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左窄右宽。右边是个公,上面是“八”,撇和捺分开。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下面的夕略大于上面的,以拖住上面的。

呢:左右结构。“口”要写的比较小,略靠上。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子头,下面是“合”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2、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四、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sōng

duō ne huí

第15篇:安全红线的小与大

安全红线的小与大

安全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话题,亘古不变的话题。“安全生产,国泰民安”。安全已经是国家和全社会共同的主题,是一切企业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又是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成为本届安全月主题。安全红线坚决不可触动,无论多小的安全隐患,同样视为大隐患,因为“细线”会变为“粗线”。

安全责任无小事。很多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忽视细节,简化程序导致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量变决定质变,诺大的河堤会毁于小小的蚁穴,可见细微之处的重要性。对于安全生产,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定要坚守底线,坚守红线,看似无所谓的小问题,往往会演变为大事故,大多数情况下还不自知。

大事故都是由小事故演化而来,大问题也是由小问题积累而成。车间工作复杂并且多变化,任何的小疏漏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生产事故。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注意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它们正是事故的根源。工作中,我们在做任何工作的时候,都应该想全做细,方方面面的小联系都要考虑到。在平时的巡检中,不戴防护眼镜,不系帽带随处可见。认为这是小事,不会出问题。殊不知,这正是安全事故的最大的隐患。小问题,大隐患。一旦发生,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而且会给家人带来伤痛,给企业带来损失。

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精心做好每一项工作,还要做好每一个小环节。对于一项工作,务必保证其完美。不要害怕麻烦,要逐项检查是否有漏洞,及时消除。每一台设备,每一个流程,都应该认真认真再认真,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处理。在工作中,还要注意不要违章作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去办事。制度,是来保护我们的。如果违反,就有可能做错事情,发生事故。在工作中,应杜绝“三违”现象。

任何工作都是有章可依,都是有一定工作程序的。章程,已经是我们做工作最科学最安全的方法了。如果不顾章程,随意简化工作程序,就有可能失去安全性。在工作中,各种票证是安全措施。所以,一定要先办证后工作。检修工作票,动火证,动土证等是安全的保证书,一定不可忽视,要养成良好的票证习惯。这些都是平时工作中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可它却承载着生命之重。务必重视!

“海不择溪流,故能成其大”。安全问题也一样,不管多么小的红线,只有坚守了,才能避免大事故的发生。安全事故从小到大发生,同样避免安全事故就要求我们每位员工从小事情做起,注意细微之处的错误,遇事冷静考虑,方方面面的联系要照顾到,拒绝违章,拒绝小错误,就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坏境。不要因为是小问题,小隐患而不闻不问,长此以往,就会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安全事故由小到大发生,也应由小到大消除。

蒸发二值

马德寒

第16篇:大.小教案

大,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大小,知道什么大,什么小,感知大小的相对性。

2、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能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能力,能用自己 的话描叙大小。

二.教学重点:

通过目测比较大小,知道什么大,什么小,感知大小的相对性。

三.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

能与老师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叙大小。

四.教学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品的大小。

1.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坐坐好。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些东西,大家看看它们是什么?

生:鞋子

师:恩!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

师:那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双鞋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生:颜色不一样:一双是黑色的,一双是蓝色的;

(板书:颜色)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生:一双是爸爸穿的鞋,一双是宝宝穿的鞋

(板书:爸爸,宝宝)

师:恩,回答的都很棒,我们给这两位同学一些掌声,谢谢他们。

师:还有同学要补充的吗?

生:这双鞋大 , 这双鞋小。

(板书:大,小)

师:说得很好!

师: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是怎么知道这双鞋子小,这双鞋子大的呢?

生: (1)手托一下,重量不一样;

(2)这双鞋比我们的手还大,这双鞋比我们的手还要小;

(3)量一量,长宽比较。

师: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双鞋子大,这双鞋子小。

二、自主探究物品的大小。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东西,让同学们自己来比较一下?那么现在老师把大家分成两组

师: 第一组同学比较一下这两只球的大小?你是怎么判断一只大?一只小的呢?

第二组同学比较一下这两只盒子的大小?你是怎么判断一只大?一只小的呢?

生:(1)大的球(篮球)要两只手抱,小的球(乒乓球)只要一只手拿。

(2)大的球(篮球)可以遮住我的整张脸,小的球(乒乓球)只能遮住我的一只眼睛。

(3)大的球(篮球)像西瓜,小的球(乒乓球)像鸡蛋。

生:(1)大的盒子里面可以塞的东西多,小的塞的东西少。

(2)量一量,长宽比较。

三、加分游戏。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回答的很正确!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对事物大小分辨的怎么样? (1)出示事物,引导学生观察,比一比,说一说,谁大谁小(根据课件里面的图片提问学生)。 (2)实物比较:1.(雪花积木比较大小)

2.(钥匙比较大小)

3.(盒子比较大小)

4.(书本比较大小)

师: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来。

(3)穿插:听歌放松,活跃课堂,舒展身心。《颠倒歌》

回答问题《颠倒歌》里面什么动物大?什么动物小?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一)、下面哪双袜子大,请指出来。

学生按要求依次完成习题,教师一旁辅导,帮助同学一起完成练习。

(二)、说一说,哪只鸡大,哪只鸡小?

让学生比较大小,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大小。 (XX比XX大,XX比XX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 (大小)

同学们有的掌握的很不错,有的还不够好,希望同学们再以后的生活中,要多多的观察,分辨出物体的大小。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综合练习

(一)第三题。

第17篇:高考话题作文素材小与大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小与大

大事与小事

乍一看标题,很深奥.天乃大,地为小.有大则有小。事,无外乎国事,家事,天下事;大事,小事,感情事.

大之国事,小到百姓,柴米油盐,荣华富贵,说到天边,,心则安,乃权高望轻,地位尊微.三餐是粗茶淡饭饱之安矣.山珍海味有时也食之无味;拥有广厦三千,睡之也不外乎三尺竹床;惟一不能安逸的,则是比天大,比地大的心.姜太公直钩垂鱼,钓的是众神归位,天下太平;诸葛亮被刘备三顾毛庐方出,也是三分天下,智慧人生;说什么张飞吆断长板坡;诸葛亮抚琴吓走百万兵.到头来也只是心念所然.纵观上下五千年,史实千万,,也就是心动则动,万事偕然.

情事乃心魔,心圣.有好有坏,在与人取舍之间.男女情事,别与动物之分,无外乎有情.情可动天地,有梁祝化蝶绝唱;有西厢记张生情绵绯恻.更叹为观止的是石头记中黛玉葬花,历史间贵妃醉酒,貂禅拜月,昭君出塞皆是千古之情.所以毛老先生则有千古名言:人定胜天!

说到底,也就是,有心则大,有心而动,可大事;无心则小,小事为之,堆积乃大.情为心动,化空为景,万事皆修为正果!

=============================================

到此不妨继续关注:

关注:湖9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大力纠偏高考话题作文写作导引 高考话题作文的“话”中奥妙高考话题作文的制胜宝典 高考作文个性化立意四大法宝高考作文巧妙开头专题训练宝典 高考作文材料处理和运用高考作文借鉴:经典范文欣赏

高考阅读: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氛围高考话题作文素材:小与大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生与死高考话题作文素材:轻与重

高考阅读: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氛围话说高考状元:偶然还是必然 ----------------------------- 高考心理调整的当务之急高考考前心理盲点与对策

[相关专集]

高考语文备考资讯汇编02

09高考备考资讯汇编(068)09高考备考资讯大全高考作文创新招术大全高考高分作文决胜方略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高考作文辅导(专集)

作文写作技巧大汇萃01作文写作技巧大汇萃02

高考攻坚:家长助考全攻略高考备考策略、方法、技巧 ========== 更多信息在:备战09高考

第18篇:大境界与小乐趣美文摘抄

为了——当然不止是为了——身心的健康,第一,要善良仁爱。人生有许多快乐,首先是做好事最快乐,理解旁人与原谅旁人最快乐。第二,是大境界与小乐趣。大境界,就是说不争一日之短长,不计较鼻子底下那点得失,不在乎一时的被误解、被攻击,赢得起也输得起,随大流得起也孤独得起、孤立得起,无私至少是少私故少惧,胸有大志则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总是能在不同的境遇中看到光明、看到转机、看到希望、看到教益,叫作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大境界不搞小争斗,不为别的,至少是为没有时间。把时间放在蝇营狗苟上,斤斤计较上,鸡毛蒜皮上,你说,他这一辈子还能有多大出息?

小乐趣是指不拒绝小事情,并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快乐也是价值。快乐不仅在生活的终极目标远大理想那里,也在生活的具体而微小的各种事项与过程之中。快乐不仅在于达到目标,也在于为达到目标而走过的全过程。黎明即起,洒扫庭院,是乐趣。买油条或者熬稀饭,磨豆浆或者煮牛奶,烤面包或者茶泡饭也是乐趣。挤大巴,看众生,看情侣们到了公共汽车上仍然脉脉含情是一种乐趣。订份报看很好,到公共阅报栏免费看好多种报也很快乐。做饭炒菜烙饼包饺子买现成的速冻饺子洗碗很快乐,修自行车修抽水马桶修电门接保险丝都很有趣。与明白人谈话是一种享受,与糊涂人磨牙让你知道世上竟有这种不可理喻的人在,不也是开眼吗?

多伟大的人也是普通人,多伟大的人也应该享受普通人的快乐,过普通人的生活。珍惜你有生之年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事,每一次说话的机会、工作的机会、流汗的机会。我当部长期间常常清晨穿着拖鞋去买炸油饼,此事被新凤霞知道了,她多次提起,反应强烈。其实,这正是我的快乐。

虽然我们还不能穷尽宇宙的奥秘、地球的奥秘、生命的奥秘、人生的终极,但是我们能不承认人的出现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我们能不承认我们自己的存在是一件伟大的奇迹吗?我们能不承认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情感,是万分值得珍惜的吗?我们能不珍惜有生之年之天之小时之分钟吗?我们怎么能动不动就一脑门子官司,动不动就人人欠你二百吊钱的架势?

在人的各种各样的毛病中,在各种骂人的词中,无趣是一个很重的词,是一个毁灭性的词。可悲的是,无趣的人还是太多了。这样的人除了一两样东西,如金钱、官职,顶多再加上鬼鬼祟祟耍心眼儿,再无爱好、再无趣味。一脑门子官司,一脑门子私利,一脑门子是非,顶多再加一肚子吃喝。不读书,不看报,不游山,不玩水,不赏花,不种草,不养龟、鱼、猫、狗,不下棋,不打牌,不劳动,不锻炼,不学习,不唱歌,不跳舞,不打太极拳,不哭,不笑,不幽默,不好奇,不问问题,不看画展,不逛公园,不逛百货公司……自己活得毫无趣味,更败坏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的心绪。我有时甚至会偏激地想:“宁做恶人,也不要做一个无趣的男人啊!女人稍稍好一点,女人一般至少还要抓抓生活,心里还有点鸡毛蒜皮的生活气息。”尤其是,一想到一个无趣的人还有配偶,他的配偶将和这样的人共度一生,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第19篇:大与小有关的作文800字

大与小有关的作文800字

大与小有关的作文800字 一个非常大却非常酸涩的橘子,和一个很小但很甜的橘子,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那个小的橘子。

东西总是越大越好,这就是大多数现代人的固定思维,我不能完全说这是贪婪的表现,但是我要说的是任何东西不一定是越大越好,小的东西只要它能发挥它自身存在的作用,那它就是最好的。

有许多人为了住进大房子,而去贷款,可是最后因为还不起贷款,而天天苦闷还不如原来一家人挤在那个温馨的小窝幸福。

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吧。一日,孔融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也就成了他父亲最喜爱的一个儿子。

我非常崇拜孔融,因为他有一种世人少有的意识和精神,那就是大的留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这种伟大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大与小是可以转化的,我正是要证明这样一种思想。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现在我们要说: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作人有同样的道理,作人要懂得奉献,奉献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得。

有时候小的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大的反而无用。大小应该从它发挥的作用来恒定。

一位书记一位局长官很大,但有的对党和人民的贡献却很小,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是政治局委员,官够大了,但却是一名贪官。一位科学家一位工程师官很小,但有的却对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位研究员,官不大,但却解决了上亿人的吃饭问题。所以说,人不能看其官的大小,职位的高低,而要看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大与小,是相对而言的,只有更大的东西,没有最大的东西。大与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为人民服务的人官再小,也是伟大的,为一已私利的人,官再大,也是渺小的。还是那句老话,大小应该从它发挥的作用来恒定。

所以我们要改变那种固定思维,大的不一定作用大,所以大的不一定就是好的。让我们一起来选择小的甜的橘子,鄙弃又大又酸的橘子吧!

第20篇:司法为民“小与大”的思辨

司法为民“小与大”的思辨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钱 锋

来源:人民法院报

政法核心价值观和司法核心价值观关于“为民”价值的强调,将人民司法“为民”属性的理解及实践推向更深境界。根据“为民”价值观要求,人民法院应是民生法院,法官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公正、耐心、细致的审理,增强群众对法治的信任和公平正义的信念。

一、司法为民指引下的民生法院建设

司法为民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大致包括“审判理念为民、诉讼程序便民、裁判结果护民”。审判理念为民,是指把为民作为核心价值,树立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民生问题无小事”,把司法为民作为审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诉讼程序便民,是指全面落实导诉制度,大力完善便民措施,尽力消除诉讼不便现象。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在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缓、减、免诉讼费的同时,逐步实行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制度,积极探索刑事被害人及其亲属救助制度,努力实现司法救助“应救尽救”。进一步规范再审秩序,妥善处理涉诉信访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继续加强调解工作,充分利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使当事人尽快从纠纷中解脱出来。裁判结果护民,是指坚持程序公正与

1

实体公正并重,不断提高审判质量,确保有理有据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继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规范执行行为,强化执行措施,健全执行威慑机制,进一步提高执行兑现率,确保胜诉的当事人实现权利,实实在在通过司法途径为群众解决问题。

民生法院是司法为民的客观物化。民生法院体现为为民指导思想、民生司法政策、司法为民活动、便民诉讼机制的有机整体。建设民生法院,应让以人为本“入脑心”。摒弃见物不见人法律思想、重案不重人司法理念和重权力轻权利的法律工具论,更加直接有效地解决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司法问题。建设民生法院,应让群众观念“看得见”。观念难以捉摸,但机制却客观存在;通过为民审判机制的固化和引导,群众观念就会“看得见”。通过规范高效的便民诉讼工作机制,方便群众诉讼,用法官“多跑腿”换来当事人“少折腾”。建设民生法院,应让有理推定“成习惯”。对所有起诉、申诉和信访的当事人,一律首先假定“有理”,然后依法办理,使法官从“对立”回归“中立”,还信访人从“无理取闹”到“合理信访”的尊严。对因改革发展产生的利益损失、矛盾纠纷,尽量贴近群众认可的“道理”、“情理”探求解决之道。建设民生法院,应让诉求表达“零障碍”。最大限度发挥“院长邮箱”功能,规范建设“文明立案窗口”,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针对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调整司法政策,回应社会关切。

二、以“小与大”的范畴理解司法为民

当前,司法的社会评价存在两个不理解和一个差距。两个不理解是: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不理解,甚至对公正的审判半信半疑;法院对社会评价不理解,甚至为辛勤付出得不到认可而委屈。两个不理解导致一个差距:法院自我评价较高同社会

2

对法院评价不够高的差距。不理解与差距,有评价立场和标准不一的原因,也同工作不精细、不规范有关。以三对“小与大”的范畴理解司法为民,会对司法为民有更深领悟。

(一)“小错误出大问题”与“小身手显大本事”

首先,小错误会出大问题。一次庭审行为失范,会导致对程序公正的怀疑;一次庭审调度不合理,会使人视司法如儿戏;一次接待接访的“横眉冷对”,会使当事人对法官的人品有质疑;一次裁判文书带错出门,会使裁判严肃性打折扣;一次与当事人或律师不经意的接触,会引发司法不廉的“联想”。尤其在社会信任缺失的环境下,最小的一个失误,如判决书日期、案号写错,也可能被误解为在廉洁等大是大非上有猫腻。相反,小身手可以显大本事。规范上诉案卷流转的小身手,既规范案件运行,又使当事人少去“奔波催卷”之苦;重要程序事项告知的小身手,既方便群众打官司,又拓展司法公开深度;法律文书电子送达的小身手,既缓解送达难,还推动民诉法送达程序的修改。综合起来,避免小错误,多试小身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通过细节的周到让群众诉求表达更顺畅、参与诉讼更便捷、人格尊严更受尊重。

(二)“小瑕疵致大漏洞”与“小点子露大智慧”

首先,小的瑕疵会带来大的管理漏洞。法律体系初成,诉讼制度渐全,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认同并不高,重要原因在于制度细节的疏漏。建立的制度是否能用、管用、好用,还需要检验。诉讼制度架构的细节还需要拾遗补缺。相反,小点

3

子的点滴之光却会折射出大智慧。多出小点子,关注小制度,可以小谋大。重庆法院2008年三级法院开通院长邮箱,并不是宏大规划,只是不足道的小措施。但小小邮箱,实现了“天天都是院长接待日”。自主设计的巡回审判箱也是不起眼的小点子,却可以获得国家专利,满足巡回审判、就地办案的各种需要,成为基层司法一道独特风景。综合起来,无论大事小事,做就要做好。制度不在大小,管用的制度不在多,需要一件就做一件,做一件管一点,管一点成一事。既做“高不可及”的大事,也做“低可入地”的小事,尤其善于制定理念先进、便于操作的小制度,利用小制度实在管用的优势发挥大作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法院不要怕做小事,做不来小事也干不好大事,更何况司法为民无小事、司法公正无小事、审判程序无小事、法院管理无小事。

(三)“小作风惹大麻烦”与“小礼仪赢大赞誉”

首先,小作风不严谨可能招致大麻烦。法院的案件来了办,办了来,办案对法官是普通不过的日常工作甚至是事务,但对当事人却是大事。法官万分之一的失误就是对当事人百分之百的伤害,这种反差像放大镜一样放大了不良作风的负效应,是典型的因小失大。法律文书说理不充分的老毛病,既有能力因素,也是审判作风不细使然;有的案件久而不决,当事人权益长期悬而不定,就是审判作风拖沓的体现。这些日常作风的败笔,都将给整体工作带来被动。相反,看似琐碎的小礼仪却能为司法公信加分。“一张笑脸,一声问好,一杯热茶,一把椅子”,就是涉诉信访工作的基本礼仪;便民诉讼网络规范化建设,就是在塑造基层司法礼仪。综合起来,

4

既杜绝不良小作风,也鼓励文明小礼仪。对工作、作风、廉洁方面出现的问题,该通报的通报,该处分的处分,该清除的清除,决不能积小恙成大患。在文明小礼仪上做出大文章,信访、审判、执行各领域都应建立各具特色、操作性强的司法礼仪和岗位用语,以礼仪促规范,以规范保公正。

三、司法为民的小中见大

基于三对范畴的理解,可得出细节决定品质,细节体现能力的结论。社会和公众没有理由信任一个粗枝大叶的法院和法官,法院工作没有“过得去”和“凑合”,只有更精细、更规范,才会赢得更好的社会评价。

(一)平等保护是司法为民的要义

平等保护,既反映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观对司法的普遍要求,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精神和公正裁判司法规律的具体体现。首先,平等保护各项权利。权利是不断丰富发展的体系,要树立尊重权利、尊重创新、尊重发展的司法观,依法平等保护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权利,确保通过诉讼有效维护财产权、人身权,不能简单以“法无明文规定”为由将权益诉求拒之门外。其次,平等保护不同性质经济主体和经济要素。无论国有民营、内资外资、本地外地、单位个人、集团微企,一律平等保护,确保各类经济主体在法律范围内公平有序良性竞争。平等保护资本、技术、知识、劳动等共富进程集聚的各类经济要素,最大限度助推求职就业、创业致富。再次,实现城乡区域平等司法保护。城乡区域司法服务不均等是公共服务差异在司法的体现。发挥便民诉讼网络的功能,总结综

5

合调处经验,实现城乡司法服务均等化。根据需要在边远地区、民族地区恢复或新建人民法庭,促进区域司法服务均衡化。最后,以弱势群体特殊保护为必要补充。真正的平等保护是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统一。加大对农民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诉讼指导和司法救助,保障在同一起点参加诉讼。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妇女儿童、劳动者权益司法保护等审判机制,保障受损权益得到修复。

(二)在诉讼活动细节中精细为民

诉讼活动与当事人联系最密切,老百姓品头论足最多,诉讼细节失范最易引起社会反感。有三个着眼点。其一,补齐审判流程细节。审判流程有一些诉讼法管不了又容易忽视的细节,如各诉讼程序的衔接等。要认真梳理审判事务运行及上下级法院内部交接中的细节疏漏,重点规范案件流程节点时限、上诉材料收转、上诉卷宗整理和移送、二审判决委托送达、再审调卷等细节,不能因内部程序不畅影响诉权行使,消除群众打官司不便、不易的“难言之隐”。其二,消除诉讼活动误差。重中之重是遏制裁判文书带错出门。建立差错拦截制度,细化法官、签发人、书记员的审查责任和流程,可以设置裁判文书出门前的专人审核程序,层层发现和消除错漏。签发人不仅要对实体结果负责,还要对文书错漏负责。把裁判文书错漏作为案件质量评查重要内容,建立差错通报制度,树立全员责任意识。其三,扩大诉讼细节公开。诉讼细节公开是重要的司法公开。立案庭要及时告知立案流程及诉讼引导事项,可通过在立案大厅播放导诉宣传片等形式让当事人了解诉讼流程;审判庭要告知程序启动、变更、终结等关键节点事项,让当事人明明白白打官司。

6

(三)借“科技之便”使司法为民服务更畅

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当事人及社会公众与法院的物理距离。无论是当事人诉讼中的司法服务,还是社会公众获取一般性司法服务,都超越了时空限制,带来了司法服务理念的变化、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服务效率的提升,使得民众更加接近司法、司法更能服务民众。探索以科技的便利为司法便民提供便利,借助信息科技手段提供诉讼服务,会赋予司法为民新的内涵和实现方式。真正意义的数字化审判,首先体现为参与诉讼之便。通过开设便民诉讼服务平台,当事人可在网上立案,申请诉讼费减、缓、免。通过建设远程调解、远程审判、远程提讯系统,方便参与诉讼,减轻当事人负担。其次,体现为公开查询之便。案件当事人可以凭借用户编号和查询密码实时查询案件信息,诉讼及执行案件可公开的信息将通过法院互联网门户网站同步公开,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随时了解案件进展。

大与小范文
《大与小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