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影评范文800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28 18:01:0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叶问4》观后感影评800字

一代宗师,一代传奇——但本可以更好的。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叶问4》观后感影评大全800字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叶问4》观后感影评大全篇一

个人认为,甄子丹演员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非叶问莫属,穿上长袍,一脸沉静,他便是咏春叶问。

叶问相关系列的电影包括甄子丹主演的叶问前三部,张晋主演的叶问外传--张天志。以及梁朝伟主演的一代宗师。印象最深的是叶问1,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我要打十个那一部,2008年,去电影院看电影还不如现在这样流行,我印象里那一场影院里人很多,并且观影过程中全场鼓掌。

转眼来到2019年12月20日,叶问最终章全国上映,经过了虚惊一场的撤档,还是如期而至。虽然打着陪我妹出来放风的旗号,但我知道这也是我必看的一部非科幻大片,像对待金刚狼和钢铁侠一样,我们需要在影院与甄子丹版的叶问说声再见!

看完电影回来以后,我就一直想给我妹发微信说这个电影没我想象中的好看,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冲动,慢慢想,慢慢捋清楚思路,再下结论。

我认为差强人意的原因有:1.全片延续了前三集的一贯套路,男二要么死要么重伤;所有其他拳法的师傅都是开始排斥叶问,最后被叶问救了性命;反派男一号,男二号都只有叶问才打得过。情节一致的如同ctrl+c,ctrl+v。2.三场重要的打戏略显冗长,虽然我知道第一场是为了让大家看看李小龙怎样打人,第二场和第三场是为了让大家进一步领略叶问的厉害。3.叶问的两场打戏都用了第一部中一个打十个的快拳连续那一招,在第一部看的时候觉得很惊艳,这一次再看,而且是两次,有点没新意。4.看完电影,我专门问了一下学识渊博的老师,美国推行和接受中国功夫,海军陆战队把中国功夫纳入日常训练,是叶问推动的吗?和他有关吗?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综上所述,我觉得终结篇有些不尽如人意。

但是转念一想,2008年到2019年,首先能将这个系列完结,已经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另外,长袍加身的甄子丹一脸沉静,与世无争世外高人的样子,活脱脱就是叶问本问,真真儿的把一代宗师的感觉演活了。每一部电影所传递的都是中国虽是隐忍的民族,但是我们也是有血腥有筋骨的,不管对方是日本武士,美国拳王,海军陆战队跆拳道高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以还之!只这一点,便值得推荐。贯穿全集的朋友之情,父子之情,同胞之情,也是情情珍贵。

我以为我会剧透,但是我没有,不是刻意而为之,而是这个系列电影演到现在,剧情如何已不重要,我们去看的是叶问这个人最后的告别,去赴的是一场与他见最后一面的约,生活要有仪式感!

最后,陈国富的李小龙很李小龙,虽然我不知道李小龙到底什么样。最后的最后,主题曲真的是李宇春唱的。最后的最后的最后,在大双桥看电影,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还是星美吧!

《叶问4》观后感影评大全篇二

作为功夫片粉丝,我打十分;除此之外,豆瓣的评分也算是中肯。

总体感受是影片制作十分用心,然而下一部水准以上的功夫片却远看不到踪影。

以下含轻微剧透,慎看。

1.复刻李小龙参加空手道大赛里面的一些名场面。

2.李小龙的街头打戏先致敬李三脚,后致敬猛龙过江,最后双节棍结束战斗。虽然有点刻意跟夸张,但龙迷应该会买账的。

3.叶与万的打戏,两种拳术的特色都表现出来了,最后缡手对推手,带劲。槽点在于万一起手亮了一个单鞭,落了传统功夫片的俗套,生怕别人认不出这是太极。

4.万女儿被欺,几下混乱的打斗中也用了庇身锤等招式,不刻意,动作设计用心了。

5.空手道砸场子,罗师傅依旧搞笑担当,后面三位第一位没记清,第二位螳螂拳展现的一般,第三位女师傅的形意拳打出来一些标志性的特色招式,印象中她在一代宗师里面打过八卦掌。而看着传武被空手道一个个的打败,我眼泪差点掉下来。再想想当下,垃圾大师,毁我传武,败坏名声!

6.万与bo的打戏最具槽点,万前期的特色优势转到后期突然就不用了,打戏的演进落入俗套。

7.叶与bo的打戏在最后打出了特色,也基本是四部叶问里面最凶狠的叶问了,标指要命。基本体现了陈鑫的太极拳图说里面的“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下部两臁合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其实整部戏的武打思逻辑还是在一力降十会与如何用技巧去打击弱点之间制衡。

8.叶问对儿子的感情弧光塑造的比较完整。所谓的贩卖民族情怀可以看成是一个老实人被逼急了而已,不算槽点。

9.整部戏最大的优点在于剧情相对紧凑,用剧情推动打戏,打戏的结果也作用于剧情,没有出现较尴尬的为打而打,单纯打戏的内在逻辑也设计的比较通顺。

10.当现在的大多数电影的动作戏都靠剪辑来展现感官刺激的时候,你就会懂得袁八爷为代表的动作指导以及李连杰、甄子丹这样的动作明星可贵之处,设计的好、打得好、演的好真的是挺难的。其实观众们的口味好像也都变了,连当年的接班人吴京也去战狼了,功夫片大概会继续没落下去了吧,哎...

《叶问4》观后感影评大全篇三

本人没啥文笔就随便说说,各种大白话,毫无墨汁,也不知道啥是影评。

我是叶问 李小龙的忠粉,也喜欢自由搏击,更喜欢丹哥,对于叶问四部来说,我觉得挺好看的,不知为什么那么杠精,。一个动作片而已,让你们说的多么伟大,多么有剧情,多么真实,这也不是纪录片,而且片尾已经说了,故事纯属虚构,非有杠精说他颠覆历史,对于情节简单粗暴而又不是很夸张,体现爱国情怀难道不好么,这还有人喷?

甚至有人都扯淡叶问拯救地球上,这种白痴弱智是没看电影,还是外国人来给国人的?英雄主义就不能有了?这电影名字叫啥?叫世界和平?叫拯救世界?还是叫中华英雄?这叫叶问 叶问 叶问,讲的就是叶问,不体现叶问难道还突出他徒弟?

一个动作片,非要看剧情,看演技,剧情很简单,毕竟不是宫斗悬疑片,演技我觉得很好,习武之人本就平常,但是这部剧是动作片,看的是动作,是武打动作,谁没事儿还分析着看,那不累自己么。

还有人说叶问没打累他都看累了,非让你看了?不喜欢你看个毛线,既然看了说明你还是想看,说这些用不着的,杠精真的是多,看个电影还堵不住嘴。

这四部都挺好的,众口难调也是没办法,像评分高的电影,可能我们这些俗人看不了吧,也不愿意去看,也不会乱评论去诋毁,自然评分也就高了,毕竟喷子少。

《叶问4》观后感影评大全篇四

首先,我并不是太喜欢甄子丹这位演员,影评绝对是客观看待。但就事论事,我喜欢他所饰演的叶问。与梁朝伟的《一代宗师》比起来,就个人演技而言的确是梁朝伟胜,无论是《叶问》哪一部都比不上《一代宗师》。

两位叶问之间,甄子丹更为贴切中华民族精神,谦逊有礼,正义,待人友善,将自己的武德发扬光大。但梁朝伟的叶问,从头到尾感觉不到任何谦虚,甚至内藏一份嚣张傲气。简单来说,个人演技梁胜,但是投入到角色当中甄胜,但这跟本身剧本也有很大关系。

但是首先从整部影片来讲《叶问》是实打实的武打片,而《一代宗师》是一种文艺片手法,所以笔者认为两者是没有可比性的。

言归正传叶问虽然功夫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每一部他也不是那么无敌。他其实也不断在成长。《叶问》第一部中咏春本身是不外传的,即使是任达华这样的老朋友儿子叶问都不太乐意教。因为金山找的屡屡洗劫厂子,日本人的侵略等因素。在民族大义面前,叶问也得到领悟。乱世面前谁也不可以视而不见,应该贡献出自己一份力。而他的一份力,就是将咏春彻底打开面对大家。更深一层剖析,在传统固步自封之下,被外国人用炮火打了,想要还击,就必须解开自身禁锢,才能更好的反击。让叶问亲手把代代相传的咏春传统打开,其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成长。第二就是本身家庭富裕的叶问突然因为战争变得穷苦,为了养家只能做苦力。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成长,在穷苦之中一个富家子弟有这样的魄力也是难能可贵。

《叶问2》。。。不觉得学了啥,要是硬说有就是洪被打死前的那句话。“为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华武术就不行!”这句话受到一点启发吧。但其实叶问2也的确没啥独树一帜的中心思想。跟第一部无差。

《叶问3》在张永成患癌后叶问终于才意识到,应该要珍惜自己的爱人,叶问也从第二部的“超级英雄”天坛扯了下来。他也是普通人,他也有儿女私情。夫妻两人都释然了,叶问最后对妻子的亡羊补牢也算是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得到永成的原谅和理解。

《叶问4》叶正的叛逆,父子间的冲突层出不穷。叶问接触万若男后才发现自己错了,处理父子关系面前再次学习成长。也是及时的亡羊补牢。但是想吐槽的是,即使是父子和好也不应该答应儿子真的不读书吧。即使不出国突然来个180度大转弯真的就只是练拳真的好吗?对于求学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也不说要不要到香港其他学校读书。那叶问去旧金山的初衷被儿子彻底打垮渣都不剩,我认为作为父亲这点是尊严尽失。无条件的答应儿子的要求这不是一个好事。 最后儿子拍爸爸打木人桩的时候的确有点感触,但甄还达不到让人落泪的境界。

其他槽点,万若男和金发妹子还有移民局的恩怨不了了之,你要说对着金发妹爸爸下跪道歉就是结局谁受得了。可见这条线显然是编不下去了最后不了了之,以为最后海军陆战队这条线把万宗华从移民局领走就能忽悠过去。但其实校园欺凌真的让人扎心,大家都想看大快人心的结局,即使身在他乡可能白人得不到公正裁决但至少和好金发妹认错这种吧,最后也没有。万若男这个角色真的可以说是被塑造的非常失败,本来在我心里四星半的电影直接减一星。

作为一部武打片,在武戏方面可以说很优秀,但是文戏一些逻辑硬伤,尤其是万若男这条线,简直就觉得生气。不过能坚持到叶问4也难能可贵,也会给出半分同情分。最后重申一下,《叶问》虚构成分较多,要想了解更多真实情况建议搜索。

《叶问4》观后感影评大全篇五

打戏什么的姑且不谈,毕竟都是相似的套路。剧情的走向都几乎是流水线式的复制:收到其他传武门派的挑战,打个五五波——虐几个小菜鸡,小试牛刀——被洋人羞辱中国武术,同胞被打死/打伤——出面报仇,先被打趴下,然后凭借意志力爆发反杀。完完全全的套路,但也不妨碍在被打了鸡血的过敏人群中收割一波。

导演叶伟信也曾坦言,《叶问》系列有80%以上的剧情是虚构的,叶问本人据说也从未去过美国,所以这毫无疑问是虚构的一段经历。当然,电影是创造艺术,不是纪实片,不必在真实性上吹毛求疵,可是既然牵扯到了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基本的逻辑性还有常识还是要有的。

就拿甄子丹刚到美国见到吴樾那段来说,两个人一言不合就玩玻璃,两个人单手把一大块玻璃用内力弄成碎片,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到叶问2里面甄子丹和洪金宝平分桌面的画面,说实话,在电影院看到这一镜头的我直接笑喷,我还想说他们那气功那么厉害,怎么不把玻璃分成两半啊?我觉得如果当时有人把这一段拍下来,把影片扩散出去,顺便让李小龙那个士官徒弟给军方高层送一份,保准让洋人惊诧万分,高呼不可战胜,中国气功——噢不,是功夫——牛逼!这样的话哪还有后面那么多事儿啊?

还有里面的美国佬也是毫无常识可言,那群空手道鬼佬,比赛完了不服气,还要跑到餐馆里面挑衅打架,come on,你们都不饿么?就不能安安静静吃个饭么?更搞笑的是,那个跟李小龙单挑的空手道大佬,身后还别着一根双截棍???你不是瞧不起中国功夫么,这可是中国传统兵器啊,还是恁面前的Bruce Lee引进美国的啊,就这气势上就弱了一截了吧。关键后面发现拳脚打不赢之后就拿出双截棍对Bruce的空手了,相当的没有武德👎,结果被打趴下了还不忘给人竖个大拇指,这个笑点真的超越了星爷这几年所有的贺岁片镜头。

后面的剧情更扯,美国私立学校的校风如此堕落,整得跟公立学校的穷人小孩作风一样,校园霸凌跟小混混打架似的,还都是下死手,曲棍球棒,剪刀,各式各样的武器都出来了,女主角表示这都是日常,我:???真的不得不由衷佩服太极这种神功,能保护女主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没有缺胳膊少腿。像我这样的略有肌肉的小朋友都要被揍出心理阴影吧?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经过这么多恶劣的事件,他们竟然不!报!警!敢情美国的警察不管事儿,只敢欺负华人?我不由得想到前几年被判重罪的几个校园霸凌的中国留学生,还有他们那些打算掏钱解决然后被起诉贿赂的家长,这么一想,我又能理解了,只有中国人才能想出这种剧情。接下来还有,移民局公务员的女儿打架受伤,老爸不想着报警和上报学校,而是滥用职权公报私仇,捏造罪状诬陷他人,知法犯法。直到对方跪地求饶,才如同精神胜利一般心满意足,这种拿着手中的一点小权力就作威作福的公务员,确定不是导演编剧的日常所见所闻?况且,用下跪来表达诉求,也实在太有民族特色了,华人总会会长,那么有钱有势,就不能硬气点请个律师把这群滥用公权的犯罪分子告到脱裤?还“你不在这里生活,你不懂”,敢情欺负同胞的时候就颐指气使,见到白人就自觉矮三分,还怪别人瞧不起你?还有那群中国体操师傅也是逗,人家移民局正常执法你说别人针对你,如果你是合法移民,你躲啥?如果你是非法的,抓你不是理所应当?你还有理了?颠倒一下是非黑白就成了洋人欺压你们这群打黑工的跳大神的练气功的了?

军队里那段也是槽点满满,我就不赘述了。最后的那段打斗充分体现了传统武术插眼踢裆的优良传统,也算是实诚,起码没有用什么闫芳太极拳四两拨千斤把人家白人壮汉扔飞我觉得已经很真实了。

总而言之,这就是通过一段虚构的经历,和意淫出来的平行时空的美国,打造出来的一部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爽片。在这个平行时空的美国,没有法治,公务员公器私用、大街上随意斗殴、黄种人被暴力霸凌也只能忍气吞声,处境比黑奴还惨、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腐败和堕落。就这样还吸引着无数好日子过腻了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地黑在那里。不过我倒是能理解叶问为什么要把儿子送到那里去,因为在香港的学校打架要被开除,在美国不会,所以最后关头还不忘回香港给叶正特训拳法,以备在美国傍身,可谓是用心良苦。

当然,我毫不意外这片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毕竟这是战狼2能卖50亿的地方,结合两国XX战的背景,拍一部抗美神剧来给人民打打鸡血也是不错,长久缺乏性生活,确实需要泄泄火。

推荐第2篇:《中国机长》观后感以及影评800字

建国七十周年献礼影片《中国机长》改编自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的真实经历,真实展现中国民航精神。影片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的故事情节。关于观看《中国机长》的观后感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机长》观后感悟及影评【1】

《中国机长》作为中国首部大制作的空中灾难救援电影,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的: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前往拉萨,当飞机来到9800米高度巡航时,机组发现飞机右侧内挡玻璃出现裂纹,立即申请下降高度并返航。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机组成员驾驶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有乘客平安。

通过这件事情,作为航空人我觉得要从以下方面完善自我:

精湛的技术:相信每个人都惊讶,刘传建机长凭借手动飞行安全着陆,没有了自动驾驶,自动油门,手动飞行要求飞行员对飞机的性能非常熟悉,还有横滚,俯仰,油门的掌握,绕飞天气,颠簸,风切变不可预知的处变能力等等,就这一项,就够学一辈子。

心理素质:飞行这个职业,是锻炼心理素质的,只有冷静下来,才能不错不漏不忘的把飞行程序完成,但光靠飞行锻炼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压力和困难作斗争,建立自己坚韧的品质,临危不乱的果敢,只有这样才能安全飞行,胜任机长,同时给人生也带来诸多好处。

身体素质:相信很多业内人士,都会感叹,面对如此极端的飞行环境,刘传建机长还能掌握飞行,释压,低温,氧气稀薄这些致命的条件,仿佛在告诉我们,没有身体的飞行,只会是纸上谈兵,这也警告我们,飞行员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身体锻炼的必要性,和拒绝不良嗜好,戒掉伤害身体习惯的重要性。

团结协作:任何一次飞行,都不是机长个人能完成的事,包括了太多太多,驾驶舱,客舱,安保,机务,签派,管制,餐食,排污,现场,拖车,机组车等等,飞行圈仿佛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或者小社会,它需要一环扣一环的合作,少了任何一环都不行,这就需要机长对运控的掌握能力,机组在飞机上的协同能力,而这次刘传建机长领导,从风挡玻璃损坏到飞机安全着陆,乘务,管制,地面都是完美的配合,完美处理,不得不佩服。

态度作风:飞行是一个严肃的工作,好比军人一般,保卫国家安全,不敢丝毫懈怠,但就飞行态度和作风而言,却是非常难以坚持的,就像刘传建机长,在航前依旧对熟悉的航线,机场天气,航路天气,油量,飞行通告,身体状况等都做到了具体了解,没有丝毫松懈,我想这是飞行一辈子需要坚持的品格,也是人生需要坚持的。

最后,感谢《中国机长》,让我感悟学习到很多,非常感谢!

《中国机长》观后感悟及影评【2】

“在万里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隐藏着坚守和执着。”——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

《中国机长》(The Captain)是由刘伟强执导,于勇敢编剧,李锦文监制,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领衔主演,张雅玫、杨祺如、高戈主演的剧情片。 此片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古时候人们对于飞翔的期待。飞上天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的梦想,如今人们再也不用借着鸟儿翱翔蓝天,飞机的出现让人们梦想成真。虽然飞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因为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飞行依然是一项挑战,稳定中的意外总会不期而遇。

机长,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称呼。每一架飞机上都会有一个机长,我们乘坐飞机时都会听到机长的名字。可是,对于他们的了解,我们仅仅止步于称呼。虽然之前的《冲上云霄》让观众们了解到了航空飞行员,可是谈情说爱的戏份让机长和乘务员的工作变得寡淡。这部电视剧让我们看到了机长的帅气和乘务员的优雅美丽,却没让我们看到他们背后的坚守和执着。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机长,一机之长,他所担负的不仅仅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称呼,更是生命的守护。什么是英雄? 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想到电影中那些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 他们亦或因为奇遇有幸获得了超能力,或是拥有超越常人的大脑。可是,今天我相信说的英雄是机长,一个用坚守和执着拯救生命的机长。

2018年5月14日,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如往常一样正飞跃青藏高原,在9800米的高空巡航,驾驶舱副驾驶侧的右挡风玻璃毫无征兆的爆裂,脱落。 驾驶舱瞬间失压,能击穿耳膜的狂风灌进,气温骤降到零下40摄氏度,人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无法生存,而两位飞行员当时还穿着极其单薄。飞机的仪表盘都已被狂风掀翻,副驾驶员半个身子更是被吸出窗外还好安全带将他拴在了机内。“冷风如利刃,凛凛狂风折”,在这种危机之下,机长刘传健依然保持了极端的冷静,成功让飞机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机上119位乘客安然无恙。这就是英雄,他不是“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也不是“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英雄,他是“狂风利刃艰难险,定护生命备周全”的英雄。他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守护了119条生命。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中国机长》为了还原这个真实的故事,剧组不仅1:1造了一个模拟飞机,还辗转重庆江北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拉萨贡嘎机场实地拍摄,记录机场的繁忙景象和旅客的出行百态。为了拍摄副驾驶被狂风吸出舱外的情景,拍摄现场使用了6个巨大的鼓风机,风力大概八级,吹得演员差点飞起来,而饰演副驾驶的欧豪甚至被吹得面部皮肤过敏。《中国机长》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那些商业片该具有的元素:紧张点、爆点、泪点,它一个不少,甚至丰富。可是“文以载道,歌以咏志”,除了影片应有的外壳,《中国机长》还将一种精神、一种坚守的内核展现给了观众,我想这才是这部电影的初衷,还原真实事件,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中国机长”的魅力。

“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对付万分之一的隐患。” 111分钟的电影,119条鲜活的生命,是中国民航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执着、是对规章的敬畏和执着、更是对责任的敬畏和执着!这就是中国机长,这就是中国坚守!

《中国机长》观后感悟及影评【3】

没想到这么快,川航5·14事件过去了一年了,有些话也想说很久了。

对于这样一个“起死回生”的事件,除了偶尔有表彰英雄的新闻和翻拍电影《中国机长》的消息,其真实面貌似乎渐渐被淡忘了。

同时,英雄机组已经“重返蓝天”,执飞了多次航班,机长刘传健接受采访时,也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希望大家淡忘自己,中国民航不需要英雄。

但是,淡忘不等于遗忘,对于我这个一年坐四五次川航的乘客来说,就完全忘不了。

2018年5月14号当天,右风挡玻璃破裂脱落、万米高空、零下40度、副驾驶徐瑞辰被吸出驾驶室外,每个细节都惊心动魄,死神似乎都已经亮出了镰刀。

危急关头,机长刘传健展现了极强的心理和身体素质,驾驶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全机128名机上人员全部幸存。

后来又陆续了解到一些事件相关的信息,机长刘传健平时在家就有练习憋气,所以才能在那么低压低氧的情况下保持清醒,而且当时高空的风速达到了八九百公里(超级台风的时速不过250公里),噪音极大,震动也很剧烈,能镇定地操纵飞机安全降落,刘机长真的太牛掰了。

此外,许多报道中还提到了事件背后的紧急处置,比如塔台控制室的协调、地面保障人员的准备等等,“世界级民航史奇迹”的达成绝不是偶然。

不过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因为它不常发生,大多数的航空险情都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聚焦全球重大航空事故的《空中浩劫》已经拍了十九季了)。

我看到有些论坛把《萨利机长》里的“哈德逊奇迹”和这些特情作比较,列了不同的难度等级,细节很详尽,引发了很多讨论。

且不论专业度如何,这类复盘似乎忽略了一件事: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无法客观地比较难度高低的,处于那些英雄机长的特殊情况下,任何的模拟都无法还原他们的真实心理和情绪,他们直面的是生死。

生死面前,没有难度高低。

很多豆友把《中国机长》对标《萨利机长》,当然片名容易让人联想,但是我觉得刘传健和川航3U8633航班英雄机组,他们并不是中国版的谁,他们就是他们自己。

作为一个在飞机遇险时拯救了全机119名乘客(和他们自己)的机组,他们以自身高度的专业素养创造了这次奇迹,他们值得、也必须拥有姓名,他们将与“世界级民航史奇迹”一起,被永远记录在世界民航的史书里。

而且我发现一个小细节,《中国机长》里的演员名字与人物原型的姓名基本上只差了一个字。

机 长:刘传健——刘长健

副 驾 驶:徐瑞辰——徐奕晨

第二机长:梁栋——梁鹏

乘 务 长:毕楠——毕男

乘 务 员:黄婷——黄佳

乘 务 员:周彦雯——周雅文

乘 务 员:张秋奕——张秋悦

乘 务 员:杨婷——杨慧

安 全 员:吴诗翼——吴言

在那之后,那些乘客或许都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轨道,英雄机组人员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如今一年过去了,我倒不是觉得一定要再次给他们送上鲜花掌声,只是在想到这个事件的时候,如果能够记得他们的姓名,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创造奇迹的不是一个人、一瞬间,而是一群人和一辈子。我只是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中国机长》观后感悟及影评【4】

什么是英雄?

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想到电影中那些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 他们亦或因为奇遇有幸获得了超能力,或是拥有超越常人的大脑以及富可敌好几国的钞能力。 可我们不能忘记,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英雄存在的。

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是普通人,却能以肉体凡胎创造奇迹、拯救生命。

这些人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最燃的英雄大片! 川航机长刘传健就是这样一位创造了奇迹的英雄,虽然他的传奇经历就发生在一年多以前,但是已经被改编成了电影搬上了银幕!

这部电影就是《中国机长》,将在9月30日登陆国庆档。

2018年5月14日,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如往常一样正飞跃青藏高原,在9800米的高空巡航,驾驶舱副驾驶侧的右挡风玻璃毫无征兆的爆裂,脱落。 驾驶舱瞬间失压,能击穿耳膜的狂风灌进,气温骤降到零下40摄氏度,人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无法生存,而两位飞行员当时还穿着极其单薄,飞机的仪表盘都已被狂风掀翻。 副驾驶员半个身子更是被吸出窗外,刘传健根本来不及拉住他,还好安全带将他拴在了机内。

冷风利如尖刀,这时已不再是形容,而是事实,从下图副驾驶着陆后的上衣和长裤残片我们就可见一斑。 在这种危机之下,机长刘传健依然保持了极端的冷静,成功让飞机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机上119位乘客安然无恙,两位驾驶万幸仅受轻伤,一位空乘被重达150斤的餐车砸伤了腰部,但这已是创造了国际飞行史上少有的奇迹。 是不是只是听着形容就感觉令人热血沸腾?这样的故事简直就是天然的电影剧本! 在《中国机长》最新发布的“紧急呼叫”预告中,便能管中窥豹的了解到影片对于事件的高度还原,废话不多说,先来看看预告,感受一下这份身临其境的紧张。

预告一放出,无论是在豆瓣还是微博,都是好评如潮,网友的评价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就是“好燃”和“泪目”。

这款预告之所以能将时间的凶险展示的如此淋漓尽致,和它精缩呈现了片中各个角色的多样角度有着不小的关系。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了解到的多是机长的驾驶舱视角,而在影片里,我们能近距离的感受当时飞机上乘客的恐惧与惊慌,以及了解到机组其他成员在事发之时又做了哪些事,从更加丰富的角度呈现了飞机上的惊魂时刻。

影片更是将副驾驶飞出机舱的惊险场景都还原到了我们眼前。

直接的危机场面,加上乘客的惶恐不安,有人痛哭,有人呕吐,有人丧失理性,让观众即便在知道事件会有一个完满结局的情况下,依旧紧张的手心捏把汗。 预告中还突出呈现了事发时不断与刘传健联系的民航管制中心管制员的一声声呼叫,李现扮演的管制员一次又一次喊出飞机的编号,却无法得到回应,就如同一个倒计时一般,失联时间越长,状况便越危险,越是让人心里没底。

在现实中,也的确是管制员的快速应变为飞机的安全降落提供了保障,他们要在联系不到刘机长的情况之下,仅凭雷达讯息,清空飞机前往备降机场航道上所有可能经过的航班。 角色原型: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区域管制中心管制员 罗天宇(李现 饰演)

光是机场附近的区域就有8架飞机的航线临时变动,在8633着陆前,因为没有办法确认将在哪个跑道降落,机场塔台更是协调清空了所有跑道。 整个过程中,管制员对8633的呼叫从未间断,不仅是为了尝试重连,同时也是不停将地面现状和航道情况报给机组人员,哪怕是可能压根没有人能收到。 预告中张涵予饰演的刘机长和李现的对话,也完全还原了事发当时的录音,刘机长语气的淡定至极和逻辑清晰,与当时的凶险程度和其他人的惊恐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强大的心脏,刘机长才可以当机立断化解了这场看似无解的危机。 张涵予成功诠释出了这种波澜不惊的沉稳与老练,只是看着他的脸就让人有种安心和靠谱的感觉。

预告中其他空中飞机在收到管制员帮忙呼叫的请求后,不同口音的呼叫声音顿时让人心头一暖!

飞机周遭虽然只有一望无际的天空,下面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但这一刻机上的人并非孤立无援!

8633上有尽职尽责的空乘,有临危不乱的机长,地面上也在为迎接降落做着万全准备,空中的伙伴也在一刻不停的尝试通话。

在预告的最后,备降成都机场的地面保障部门,消防、医疗也是全员出动,等待8633的归来。

在这款预告中,我们还能看到《中国机长》对于事件的呈现角度之详尽,甚至还包括了机组成员和机上乘客的家人与朋友,他们就像是此刻我们这些观众,忧心忡忡的密切关注着事态,却也无法帮上什么忙。 在事件过去之后,刘传健机长曾被央视邀请参加《开讲啦》节目,主题是“从平凡到非凡”。 刘机长在讲述自己的传奇经历时表现的异常淡定,就像他是在讲述别人的不凡故事。 直到节目尾声,一位小姑娘哽咽着像刘机长表示感谢时,刘机长也一时间湿润了眼眶。这位姑娘事发时正和自己的男友一起坐在8633的机舱中,体验了一把生命的大起大落。

她说虽然自己第一次和刘机长面对面,但除了父母外,刘机长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刘机长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两人激动相拥时,我明白了虽然两人从未谋面,但一起意外让他们拥有了同样不可磨灭的记忆。 当刘机长提到重新回到岗位后有什么感受时,他说:“我觉得我的责任更重了,对生命的理解更进了一层,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敬畏生命。”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这辈子都无法亲身经历这样的危机与奇迹,无法体验到当事乘客和刘机长那跌宕的感受,但《中国机长》给了我们身临其境体验这样一次死里逃生的奇迹之旅的可能。 这样一部影片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切的感受刘机长等奇迹缔造者们为什么能成为英雄。

9月30日,让我们走进影院,在向这些平凡又非凡的英雄致敬同时,也能够跟着《中国机长》一起,重新审视一下生命的分量。

《中国机长》观后感悟及影评【5】

2018年5月14日,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四川航空3U8633次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时,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驾驶舱失压, 气温下降到零下40摄氏度,机长刘传健凭着20年的飞行经验和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飞机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这场堪称“民航史”奇迹的川航备降事件被搬上了银幕,《中国机长》的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徐展开。

《中国机长》由刘伟强执导、李锦文监制,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等领衔主演,雅玫、杨祺如、高戈主演,对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备降的真实事件做了还原和改编,9月30日国庆档上映。

一,主流文化价值的呈现

“主旋律”这个概念在中国已经存在了20多年,从产生的背景,存在的必然性到的扩大化,主旋律电影的境遇变迁和“中国时代特色”是分不开的。

2016年,林超贤导演的《湄公河行动》以焕然一新的美学风格和创作观念激活了中国主旋律电影文化市场;

随后,《战狼2》《红海行动》等一系列的具有广泛号召力的主旋律电影的问世,为观众呈现出了全新的文化景观,影片中浓浓的中国元素,也掀起了观众高涨的爱国情绪。

从丰富题材主题,彰显魅力到抛弃脸谱化的人物形象,代之以真性情的平凡人物,从生活中的真实细节,让观众被一个个活生生的“性情中人”所感动,做自己能够和观众共情的事情,来达到和观众进行对话和深度沟通的目的。

最近的一部《烈火英雄》,让主旋律再次回到了观众视野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消防员英雄,却很少有人能够真实了解到这些人的可敬和可爱,只有通过电影屏幕,才让我们真正地了解到了这些“逆行中”的战士。

《中国机长》也正是顺应了这样的文化潮流,对5.14川航备降的事件进行了高度的还原,在飞机遭遇极端险情的生死关头,中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沉着冷静的应对措施,不仅确保了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创作了中国乃至世界民航史的奇迹。

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在推动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促进海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正向效能。

二,“中国骄傲三部曲”

2019年6月19日,博纳影业“中国骄傲三部曲”发布会正式召开,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博纳影业携手阿里影业等出品方,以及华语影坛顶尖的电影人与制作团队,精心打造了《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三部电影巨制。

《烈火英雄》根据2010年发生在中国大连的7.16事件真实改编,以此致敬中国的消防战士,上映8天斩获了9亿的好成绩,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完美的视听体验,也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有网友称:“消防员家属不容易,希望大家注意消防安全,让消防员战士可以早点回家。”

而作为压轴之作的《中国机长》长达一分钟的预告片,引发了极高的热议。

万米高空之上,强风,失压,低温,缺氧,整架飞机急速下坠……机舱内一百多名乘客,飞机下崇山峻岭,这样危险的境地中,张涵予饰演的机长怎样从容应对,带领大家平安降落?

乘务人员怎样协调和配合机长的决定,安抚慌乱的乘客?

乘客们怎样克服内心的恐惧,配合乘务人员做好应对措施?

......

影片备受考验的不仅是对大场景的呈现和把控,更重要的是对不同角色的人心理的渲染和细节的拿捏,对此,创作组也是投入了极高的心血和精力。

该片拍摄得到了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支持与协助,在中国民航宣教中心的协调组织下,来自民航系统各单位数百名专业人士参与了电影的创作与拍摄工作,配合影片主创在双流机场、贡嘎机场、江北机场进行史无前例的实地实拍,力求让观众在大银幕中拥有更真实的“飞行体验”。

三,“张涵予+欧豪+杜江”三人铁汉组

他是《智取威虎山》中智勇双全的剿匪英雄杨子荣,是《湄公河行动》中的缉毒精英高刚,是《红海行动》中运筹帷幄的临沂号舰长高云……

近几年来,张涵予以精湛的演技和敬业的精神为大家奉献了无数经典艺术形象,也奠定了自己的“国民英雄代言人”形象。

在拍摄《智取威虎山》的时候,忍受着零下30度的极寒天气;在拍摄《湄公河行动》的时候,他不畏40度暑热,摸爬滚打,坦言自己“被导演折磨掉了一层皮,把一辈子的汗水都流光了”。

此次为了完成《中国机长》的拍摄,张涵予更是拿出了绝对的敬业精神,组在片场配备了高压液态管和高强度风筒,拍摄时会释放最高达10mpa的气压(相当于100公斤压力),最高时能喷出接近于8级大风的风力,张涵予坦言:“每天喝风喝到饱,根本不想吃饭!”

尽管如此,张涵予依然坚定了要把中国机长这个角色塑造到最好的信心,因为:

“刘传健机长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作为演员,我会使出十二分的力量来把这个戏给演好。”

在《烈火英雄》中饰演枫林中队队长徐小斌的欧豪,这次在《中国机长》中,他饰演的副驾驶员徐奕晨被吸出窗外,身体紧贴在飞机外侧承受着强风和低温的重压,体力和意志力也都达到了极限。

除了经受狂风考验之外,他还需要化三个小时的特效妆来让自己更加贴近剧中的角色,右眼几乎完全被特效妆给盖住了,脸部过敏情况越来越严重,长出了很多红色的疹子。

但他却笑着调侃“这样下去不用化妆也可以了。”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在《烈火英雄》中饰演队长马卫国的杜江,此次在《中国机长》中饰演的是第二机长梁栋。继《红海行动》和《烈火英雄》一个个“硬汉英雄”形象之后,杜江这次又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四,“中国式”的温暖和高光

“没有任何征兆,风挡玻璃突然爆裂,“轰”一声发出巨大的声响。旁边的副驾(身体)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驾驶舱物品全都飞起来了,许多设备出现故障,整个飞机震动非常大,无法看清仪表,操作困难。”

人们都称刘传健是“英雄”,是“中国版萨利机长”。

然而,在人们心中,“机长”这个名词离我们略显遥远,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在观众心中,他们身系全机乘客的安危,他们是英雄,是天空中的战士。然而,普通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工作到底承受着怎样的危险。

作为5.14川航事件的机长刘传健,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描述当时的情况:

“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么?”

他们也是普通人,《中国机长》的意义不仅在于给观众提供一场视听盛宴的电影,更是将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用镜头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让我们看到并相信——

当我们身处和平,宁静的时光掩饰了很多人看不见的黑暗,我们似乎觉得英雄离我们略显遥远。

然而,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却从未停止过:

那些甘于孤寂,攻坚克难的人,

那些缉毒反恐、守卫平安的人,

那些献身国防、戍边卫国的人……

英雄,从来都没有真正远离。

他们大多平凡,不那么高高在上,不愿被编印在教科书中,

只有在困难的时刻,他们会发挥自己的“中国式温暖”和高光,

用一生的正言正行和“逆行者”的姿态捍卫着身边的人。

推荐第3篇:《中国机长》观后感800字_中国机长影评[推荐]

电影《中国机长》为“中国骄傲三部曲”第二部,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的一番话“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就是英雄。”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19《中国机长》观后感800字_中国机长影评,希望你喜欢。

2019《中国机长》观后感800字

《中国机长》作为中国首部大制作的空中灾难救援电影,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的: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前往拉萨,当飞机来到9800米高度巡航时,机组发现飞机右侧内挡玻璃出现裂纹,立即申请下降高度并返航。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机组成员驾驶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有乘客平安。

通过这件事情,作为航空人我觉得要从以下方面完善自我:

精湛的技术:相信每个人都惊讶,刘传建机长凭借手动飞行安全着陆,没有了自动驾驶,自动油门,手动飞行要求飞行员对飞机的性能非常熟悉,还有横滚,俯仰,油门的掌握,绕飞天气,颠簸,风切变不可预知的处变能力等等,就这一项,就够学一辈子。

心理素质:飞行这个职业,是锻炼心理素质的,只有冷静下来,才能不错不漏不忘的把飞行程序完成,但光靠飞行锻炼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压力和困难作斗争,建立自己坚韧的品质,临危不乱的果敢,只有这样才能安全飞行,胜任机长,同时给人生也带来诸多好处。

身体素质:相信很多业内人士,都会感叹,面对如此极端的飞行环境,刘传建机长还能掌握飞行,释压,低温,氧气稀薄这些致命的条件,仿佛在告诉我们,没有身体的飞行,只会是纸上谈兵,这也警告我们,飞行员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身体锻炼的必要性,和拒绝不良嗜好,戒掉伤害身体习惯的重要性。

团结协作:任何一次飞行,都不是机长个人能完成的事,包括了太多太多,驾驶舱,客舱,安保,机务,签派,管制,餐食,排污,现场,拖车,机组车等等,飞行圈仿佛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或者小社会,它需要一环扣一环的合作,少了任何一环都不行,这就需要机长对运控的掌握能力,机组在飞机上的协同能力,而这次刘传建机长领导,从风挡玻璃损坏到飞机安全着陆,乘务,管制,地面都是完美的配合,完美处理,不得不佩服。

态度作风:飞行是一个严肃的工作,好比军人一般,保卫国家安全,不敢丝毫懈怠,但就飞行态度和作风而言,却是非常难以坚持的,就像刘传建机长,在航前依旧对熟悉的航线,机场天气,航路天气,油量,飞行通告,身体状况等都做到了具体了解,没有丝毫松懈,我想这是飞行一辈子需要坚持的品格,也是人生需要坚持的。

最后,感谢《中国机长》,让我感悟学习到很多,非常感谢!

2019《中国机长》观后感800字

观看完献礼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电影《中国机长》,《中国机长》拍得十分精彩。张涵予、欧豪、杜江在驾驶舱临危不惧,乘务组袁泉、张天爱、李沁、雅玫、杨祺如、高戈各司其职,安抚全体乘客,而西部战区空军、中国民航西南空管局、成都双流机场各单位均众志成城,为3U8633航班的成功备降通力协作。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现实中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通过“英雄机组”先进事迹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一名基层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日积月累学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航班机组人员时强调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5·14’事件成功处置绝非偶然。”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深刻印象。在当今日新月异快节奏的社会中,每天都有许多新科技新事物新理论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各个行业的干部群众不断加强学习,及时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只有在工作中多流汗,这样才能赶超时代步伐,及时应对新事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使我们的工作事业取得成功。

真抓实干谋幸福。现阶段正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2020年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各级干部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脱贫工作者,我们会牢记总书记和各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原则,一切工作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人民群众谋出路、找项目;同人民群众一起生活、一起劳动,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到党的温暖关怀,早日过上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生活富裕的幸福生活。

2019《中国机长》观后感800字

电影《中国机长》所展现的,就是中国民航人“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责任”的工作日常。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中国民航人才是《中国机长》的主角!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被四川航空英雄机组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了,以刘传健机长为代表的川航英雄机组人员在驾驶舱风挡玻璃脱落、座舱释压、飞行管理组件失效的紧急情况下,采用手动操作,在低温失压的环境中,凭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民航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成功的把飞机迫降在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这是一次航空史上的奇迹,而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习近平同志说过,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反思了我从参公到现在的工作表现,感到深深的羞愧。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党的党章党规不够了解,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学习流于表面不够深入,党性觉悟不足。身为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上不积极主动干工作,得过且过,对工作不上心、不认真、敷衍了事,工作效率底下出错率高。对比川航英雄机组,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没有做好。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决定以川航英雄机组为榜样,学习他们忠诚担当、忠于职守的政治品格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积极参加支部活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熟记党章党规,严守共产党员的政治红线,做合格党员。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工作,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干好每一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成为一名优秀国家公务员。为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迈进小康生活添砖加瓦。

2019《中国机长》观后感800字

电影《中国机长》由真实故事改编的,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就是四川航班3U8633在飞机遭遇极端险情,机长及机组全体成员凭借过硬的本领和专业操作,使得机组成员和全体乘客转危为安的故事。具体事情,文章就不再赘述。当时此次险情在新闻报道中出现,拍摄了相关纪录片,机长更是入选了当年的《感动中国》。

机组成功处置险情,机长将飞机成功降落于成都双流机场事件引起了全国乃至海外热议,都在宣扬该机长刘传建的高超技术水平、超强的应急反应能力和优良的职业素养,为我国和川航挣足了颜面,也使机长刘传建成为了先进典型。

9000多米的高空,800公里的时速,零下40多摄氏度的温度,全机人员命悬一线,刘传建机长能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冷静处理,最终平安降落,不仅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由衷敬佩,他是英雄,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英雄。这种过硬的技术能力,专业的职业操守,离不开平日里的专研学习与辛苦训练,这种爱岗敬业,认真努力,不怕艰苦,不怕奉献的英雄精神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们的学习榜样。

捷克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伏契克说过,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英雄机长刘传健的故事让我感受到,或许每个人的生活并不波澜壮阔,或许每个人的事业不会惊天动地,但只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专业技能,都可以在追梦路上把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在不懈奋斗中放射出人生的夺目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使感动如涟漪般扩大,在感动中成就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推崇和倡导英雄精神,我们不仅要崇尚英雄精神,更要从中吸取他们的优秀品质、爱国精神和无畏的奉献精神。如今,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也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想要实现目标,就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不仅要学习英雄精神,更要铭记英雄精神并将英雄精神传承下去,做到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英雄精神,这样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2019《中国机长》观后感800字

电影《中国机长》主要讲述的是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英雄机组的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在这次迫降中机长刘传健及机组人员表现出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本领,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化解险情,这样的精神意志,令人敬佩,值得党员干部们学习。

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刘传健的钢铁意志。险情发生时,驾驶舱失压,巨大风力袭击,仪器毁坏,噪音干扰,温度骤降数十度,机长刘传健的手都冻得紫青,但他仍然靠着坚强的意志和保障乘客生命安全的坚定信念,驾驶飞机成功备降,完成了一次伟大的生命返航。“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艰难和困苦,这就需要党员干部有强大的内心,锤炼意志,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要始终坚定信仰跟党走,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努力解群众之忧困;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牢记责任使命,学习刘传健的担当精神。在飞行事故发生时,有乘客称飞机剧烈颠簸,出现失重感觉。面对乘客的惊慌和恐惧,机长沉稳驾驶操控,乘务员一遍又一遍地通过广播安慰乘客“相信有能力有信心处理好”,最终化险为夷。机组人员果断应对、正确处理,体现了强烈的担当和责任感。党员干部要秉承组织和工作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严以律己,恪尽职守,扎实做好工作,为群众服务;敢于担当,积极承担责任,反思进步,对自己负责。要牢记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使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党员干部要切实起到带头作用,引导基层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青春、热血、激情和奉献共圆中国梦。

掌握过硬本领,学习刘传健的专业精神。刘传健机长曾是一名空军飞行员,有着二十多年的飞行驾驶经验。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时,副驾驶身体飞出一半,无线电基本失灵。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机长刘传健凭借驾驶经验,靠目视手动操控,将飞机从近万米的高空安全平稳迫降至机场,反映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同样应该具备专业素养,练就一身专业本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要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时俱进,勤学多思,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岗位立足于实际,踏实肯干,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专业知识和能力服务与社会,通过自己的工作创造社会价值。

推荐第4篇:《激情的岁月》观后感800字_《激情的岁月》精彩影评

《激情的岁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白涛、黄楠执导,黄剑东编剧,李光洁、高露、李健领衔主演的年代剧,小编整理了《激情的岁月》观后感精选800字5篇_《激情的岁月》精彩影评,欢迎参考。

《激情的岁月》观后感精选800字

《激情的岁月》第二集中首长对钟教授说了关于“放大炮仗”的事,但是需要他严格保密,为此他会从学术界消失,消失在科学界,只能默默无闻,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知道他们这群人的存在,钟教授站起来,斩钉截铁的说了一句“我愿意”,一句我愿意,令人深受触动。四0四的先辈们为祖国的强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一代的我们,更需要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李欢)

《激情的岁月》播出当天,在公寓集体住宿的新同事怀着激动地心,早早地等候在电视机前,等待影片开播。老一辈核工业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扎根核城,践行做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的铮铮誓言。通过观看影片,在电视机前的同事激情澎湃,认真体会该剧中表现出的的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勇于实践豪迈的情怀,教育我们坚守信仰、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持续奋进,扎根核城,奋斗青春。(孟发)

首集结束,便给人留下满满的感动。人物的命运,深深牵动了我们的心。转业的军人,热情的护士,聪明的科学家是给我们以责任,以动力的。面对种种磨难,人们义无反顾,勇往无前。相信故事情节,会随着剧情的深入,不断增进彼此感情。主人公的处境,遭遇也会迎来转机,激情的岁月,激情的年代,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青葱岁月,那份充满回忆的生活片段。

《激情的岁月》观后感精选800字二

陶志纲回家庄重的整理好自己的军装,听着广播中对美帝拥有的原子弹的形势分析,坚定的穿上了现在的工作装。

王怀民在一个小摊上为了一件物理研究用的东西和摊主讨价还价,刚好被钟教授看到,钟教授对王怀民嘴里念叨的各种物理词汇感兴趣,蹲在一旁搭讪,被王怀民误以为抢自己想买的东西,不搭理钟教授,但和摊主俩人价钱谈不拢,被钟教授抢先拿走,王怀民气愤。

钟教授见到老傅和方将军,方将军告诉他国家有一项科学任务需要他隐形埋名,改换自己的研究课题,而且研究成果不能发表,相当于在科学界消失,问钟教授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务吗,钟教授思考后坚定的表示自己愿意为国家付出所有。方将军告诉他我国要自主研究原子弹的计划,钟教授心情激动,并说自己要是隐姓埋名,那以后就换个名字,叫钟爱国。

陶志纲开始了自己的第一项工作,为进入A所的科学家进行政审工作,陶志纲一丝不苟,稍微有问题的同志均被他剔除在外,这时王怀民进来,俩人认出彼此,但车站事件陶志纲对王怀民还有意见,

虽然王怀民的科学研究水平很高,政治也清白,但还是被陶志纲拒绝录用。

A所门口,站满了前来报到的科学家们,彭雄飞坐着毛驴车赶到,看到周围荒凉的环境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自言自语道这不是升官,是发配了。这时他看到黄凯华抱着一个小孩站在门口,禁不住好奇还有带孩子来的,上前询问,黄凯华不愿意搭理他,彭雄飞问旁边的丁向军什么情况,才知道黄凯华妻子和他闹离婚,扔下孩子走了,黄凯华无奈只能带孩子上班,俩人嘻嘻哈哈很快熟络,互相自我介绍,一个是哈工大的物理学家,一个是北航的雷达专家。门卫开始检查检查证件,大家走在A所,互相自我介绍才得知他们中有学习建筑的、医学的、物理的、雷达的五花八门的专业都有,大家猜测这个A所到底干什么的,丁向军猜测应该是科技特种部队。

王怀民对自己不能进A所耿耿于怀,拦住了领导的车,一看是钟教授,控诉自己为什么不能参加研究,加入A所,自己不顾一切回国就是为了完成我国的原子弹研究,陶志纲看到让他离开,王怀民告诉他们若自己不能进去就告到中央。

钟教授找到陶志纲,告诉他自己了解王怀民,他是一个在物理学方面很有实力的专家,为何就不能放宽条件,招他进来。陶志纲还是坚决不同意,钟教授无奈。

《激情的岁月》观后感精选800字三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与中国的原子弹合作协议,专家团撤走并烧毁了所有无法带走的资料。情况的突变让九所的一些同志们开始动摇,但不久就传来国家决定自主研发原子弹的消息,这让科学家们深受鼓舞。自力更生之路是艰难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确定理论设计方案。王怀民主张的“内爆式”方案新颖却充满未知,黄凯华主张的“枪法式”方案有其他国家的成功先例在前获得了包括彭雄飞在内的更多科学家的支持。钟培林便让两个小组同时展开研究,公平竞争。结果彭雄飞在关键时刻“反水”,转而支持王怀民的方案,使王怀民的方案被最终敲定。虽然自已的方案没有被采用,但黄凯华仍然坦然接受,而与书店美女店员江水宁的邂逅,也让他陷入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爆轰实验成功后,九所同志们开始整体向青海221基地搬迁。

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酷的时刻,科学家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研究,期间有人离去,也有同志牺牲。杨佳蓉早已加入这一神圣的队伍,为了研究基地水质问题,给科学家们提供可以饮用的水源而病倒。王怀民悉心照料,两人互生情愫。

研究工作的困难在高层引发了争论,有人建议停止研发核武器把资源留下来建设国计民生,中央派方明将军带调查团抵达221厂进行可行性调查。基地的所有科学家们全部被调动起来,大家从各个方面努力,向将军证明可以把原子弹搞出来。可是这些自发的证明大都适得其反,再加上调查团中一向看王怀民们不顺眼的丁向军从中作梗,情况更是变得乱七八糟。但同志们的努力都被将军看在眼里,终于,原子弹的研发可以继续下去。杨佳蓉因有一个在台湾的叔叔而被调查,为不牵连爱人有意疏远了王怀民,这令王怀民感到费解。而钟心与陶志纲这对欢喜冤家,却发展出了不一样的情意。

《激情的岁月》观后感精选800字四

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一直笼罩在美国核威胁的阴影之中,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开始了核武器研究的伟大而又艰巨的征程。留美科学家钟培林教授要带着自己的学术成果回到祖国,女儿钟心劝说父亲不要这样着急,可以等自己的学术结果完成之后再回国,但是钟教授心意已决,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新生的祖国还需要更多科学家去建设,没有了祖国自己连名字都会没有的。

钟教授提着箱子秘密与一些留美的教授见面,其中就有一直被监视的林教授,大家正在商量如何离开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美国警察就找上门来逮捕林教授,林教授递给钟教授一张纸条,让他找到方明就能营救自己回国,随后送走了大家,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前来的美国警察。钟教授等人面对美国海关层层审查,女儿钟心早已和移民局打好关系加入到今天的检查翻译工作,为父亲翻译掩盖了林教授留下的字条,使父亲得以顺利通过海关人员的检查,她和父亲分别时承诺祖国再见,父女二人依依不舍。

王怀民和何吟薇是一对留苏研究物理学的夫妻,苏联为了留住他们,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他们可以让何吟薇和肚子里的孩子加入苏联国籍,受到最好的教育,二人能够马上进入国家科学研究院。以黄凯华为首的其他同学要离开苏联回去支援祖国建设,大家都有些瞧不起准备留下的王怀民夫妇,连招呼都没打就离开了。这些深居海外的中国科学家响应祖国号召,放弃了比较完善的科研环境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这其中也包括了王怀民夫妇,他们最终放弃了苏联开出的优越条件而坐上了回国的列车,同学们都好奇王怀民和何吟薇为何要决定回国,已经进入到中国境内,妻子提示王怀民可以了,于是王怀民将深藏在画中的科研数据展示给大家看,大家看到自己精心研究的数据被他们以这种方式带了回来,都很是激动。

《激情的岁月》观后感精选800字五

起初,只因为剧中的杨佳蓉让我感觉很舒服,于是断断续续地跟着看了。随着剧情的展开,我竟在不觉中入了戏。

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剧《激情的岁月》,是一部反映科学家的喜怒哀乐、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的电视连续剧。

剧中,以父女情,夫妻情,恋人情,战友情等为线索,用丰富的细节还原历史,以真实的再现引人入境。剧中的几位主要演员精彩到位的演绎,让当年的科学家们穿越时光,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引发出强烈的真挚的情感共鸣。

在这部剧里,演员高露扮演的杨佳蓉,是一位温婉知性、独立坚强的女性,从护士成长为专业核辐射防护的研究人员,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成为了王怀民的精神导师。

演员高露曾在《都挺好》中扮演姚晨的大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这部剧中的表现更是出彩,那神情,那语态,不温不火,不急不缓,能够一下子把观众带入剧情。

剧中另一个女主,徐晓璐扮演的钟心,一个傲娇也直率的海归女生,随着剧情的深入,越来越发现这个总爱怼人的女生其实很朴实,很敬业,很可爱。

壮观真实的场景再现 ,好听入心的背景音乐,加之演员的全情投入,让这部没有所谓的自带流量的小花和鲜肉的连续剧,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观众的内心,赢来好评不断,实为可贵。

推荐第5篇:少年的你观后感800字影评作文

今天去看了《少年的你》,理由是昨天看到一些影评说不错。赶巧有个空余时间就去看了一下。看看曾国祥导演的作品是不是那些评论里说的那样好。今天整理了少年的你观后感800字影评作文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少年的你观后感800字

这场电影围绕着校园欺凌事件展开,女主陈念是学校的三好学生,学霸级人物,但是常常受到魏莱等人的欺负,她的妈妈在外打工并欠下很多债务,所以,陈念只身一人生活着;男主张北山是一个社会混混,整天打架斗殴,但重情重义,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他爱的那个女孩——陈念。

电影以一个胡小蝶的女生的坠楼事件引起,之后展开电影情节。讲述了由校园欺凌事件引起的种种后果,胡小蝶的自杀,同学们的嘲讽,陈念与大学失之交臂及陈念和张北山的坐牢,故事情节中复读学校的压力,紧张的高考,给人们以触动。小北对陈念的爱,那种有人在背后保护着的感动,两个人 很喜欢那句话——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陈念是小北的希望,小北是陈念的希望,两个人一起变成大人,陈念在前面走,小北在后面保护着她,大概,这是许多女生的梦想吧,

很喜欢陈念写在自己书上那句——生活在阴沟里的人,仍要仰望天空! 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临,所以,过好每一天,不管多艰难,都要相信阳光总会眷顾自己!

我喜欢你,所以不想牵连到你。

我喜欢你,所以只想远远守护你。

我喜欢你,所以我可以付出一切,换你一世长宁。

我喜欢你,仅此而已。

少年的你观后感800字二

今天去看了《少年的你》,理由是昨天看到一些影评说不错。赶巧有个空余时间就去看了一下。看看曾国祥导演的作品是不是那些评论里说的那样好。

先说结论,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值得一看,无论是学生、父母、还是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去看看,写写自己的感受。同时,我对曾国祥导演有更多的期待日后会很关注他的电影。

电影主要讲述校园欺凌事件。以周冬雨饰演的高三学生陈念为主线开始讲述她所受的欺凌,在这之前被欺凌的另外一个小姑娘胡小蝶跳楼自杀了。因为陈念在胡小蝶求助下没有给予帮助,她很内疚。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在碰到一个小混混(易烊千玺饰演)被打时主动报警结识了这个小混混刘北山。之后,陈念在被多次霸凌、嘲讽、排挤后求助一个警官无果,只能求助于小混混刘北山保护。在他俩共同生活的这段时间里,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搀扶、互相情愫。某次,在刘北山不在的情况下,陈念为帮助同学再次遭受欺负,被一些人拿手机拍下裸照。之后,欺负人事件的主要人物魏莱害怕陈念报警去求陈念原谅,一番言论之下陈念误伤了魏莱。刘北山为了替陈念顶罪,帮她把后面的事情处理完并教陈念如何面对警方。之后,快到判刑的时候,陈念自首跟刘北山一起坐牢了。

主要故事包括第一个:陈念受到集体的排斥、霸凌、和嘲讽,除了陈念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情况。那么那些霸凌者、嘲讽者、排挤者为什么会这样做,同时也说明了那些少年的冷血和失去理智或者无理由的残忍。

第二个故事:剧中有句台词:生活在阴沟,也要记得仰望星空。两个少年,无依无靠,只能够依靠他们自己,相互依靠相互搀扶走过成人的丛林。想要走出现在的生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三个故事:这两个少年的爱情故事,一个为爱自我牺牲的小混混。刘北山为了帮陈念洗脱罪名自己抗下所有的罪。同时那段杀人的镜头也是拍的有点悬疑的感觉。

第四个故事:警察在没有任何实在的物证下说服陈念去自首,挽救了这两个少年。

一些思考如下:

家庭对少年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环境时刻影响着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状况。请父母们除了工作以外,尽量多多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不要除了打骂和批评。应该在ta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能够帮助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强烈建议父母能够帮助孩子一起成长。看这部电影时,我想到了之前看到过的一句话“孩子是成人的祖先”。单身家庭应该要比以前更加关注和关爱孩子,比普通孩子给予的关注和认可要更多一些。

对于学校,请不要把学校的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同时希望能够真正切切的关心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关注他们是否每一天快乐。只有在健康的环境下才能孕育出心理健全的人才。衷心的希望学校能够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能够训练或者教一教这些在校生父母如何去跟孩子沟通,如何能够让父母关注到孩子真正需要关注的地方而不只是成绩和好大学。帮助他们更好的建立亲密关系。

对于社会,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包容心。包容度更大一些,切实的去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即使那个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未来。每个人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

对于少年,我衷心希望你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我建议你们多多能够理解他人,去帮助他人。有问题能够主动找长辈们、大哥哥大姐姐们、老师、警察等。希望你们从小就可以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主动结交一些知心的朋友,也要寻找一些能够帮助你发泄不良情绪的途径承受不了的要发泄出来。学会运用现代方法保护好自己。

那么通过这个电影,我觉得未来在心理学这一类的专业可能会越来越受欢迎。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亲密关系,解决好未来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最后这部电影很赞的地方是陈念去看监狱里的刘北山,两个人面对玻璃一段没有话语的表演。周冬雨与易烊千玺的那段表演真的很精彩,开心、难过、惋惜、鼓励、坚持、等待、爱怜、希望、痛苦、不舍等等一系列的情绪都在那段表演。你真的可以好好欣赏一下。

少年的你观后感800字三

上个学期末,我就听说过电影《少年的你》的消息,所以很期待。

电影讲的有关校园暴力的事,内容上不多赘述,电影还算完整,美中不足就在于没有清清楚楚交代那三个欺凌他人的女孩,欺凌背后的真正原因。但整部电影看完后很震撼,带我陷入深思。

第一,很多学生对“校园欺凌”没有正确的认识。“我曾经审过一个案子,一群男生打一个男生,把那个男生打死了。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那样会打死人。”这是影片中一位警长说的话。很多校园欺凌的事情发生是因为欺凌者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觉得那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因为认识肤浅所以往往顾及不到后果。从这点来看,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给孩子加强对“校园欺凌”这一主题的普及,让孩子对校园欺凌有深刻的认识。不对他人进行欺凌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自己受到他人欺凌时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和老师。

第二,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交朋友。电影中,三个欺凌者中有一人说自己也是被逼无奈。可能刚开始,她们三个人成了朋友。那个女生并不了解她所交的朋友是一群恶臭少年,在朋友的耳濡目染下成了和她们一样的人。现实中这并不少见,很多学生走向歧途都和他们交的朋友有关。从中告诉我们交朋友一定要选品行端正之人,家长也要教会自己的孩子识人。

第三,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影片中欺凌别人的老大,家里最有钱。看似本应有教养,但却带着同学欺凌他人。被告到警察局的时候,不仅她为自己开脱,连她的妈妈都为她开脱,认为自己的女儿没有任何问题。她的父亲也因为这件事,一年不理她。从中可见,一个孩子的心理和家长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家长要做好的榜样,才能让孩子变得阳光。

电影中叙述的故事只是一个特例。我生活的地方很健康,体验不到,没有直观的感受,不过还是需要时刻提防,防范欺凌者,帮助被欺凌的人,但必须保护好自己,让自己能健康成长!

少年的你观后感800字四

今天,和朋友一起看了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

许多人观影后都在说这是一部反映校园暴力的影片。起初我也这样认为,但观影后感觉电影主题的还是在反映陈念与小北少年时纯纯的爱恋。

幸福的孩子都一样,不幸福的孩子各有其不幸的遭遇。陈念和小北就是两个不幸福的孩子。陈念一心一意想要考一个好大学,认为考一个好大学就可以改变一切糟糕的现状,为了自己走出去,不惜让小北替自己顶罪。殊不知即使顶罪成功,自己又何以享受的了那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换来的岁月,不论日子本身好坏,都将会被蒙上一层负罪感的阴影,难逃此生。

小北是一个从小缺少爱的孩子,十二三岁父母便不在身旁。从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使小北因为陈念的些许关心与善意的帮助,就对其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为了能让陈念走出去,走出现在的困境,他不顾一切为其顶罪。从理智的角度看是近乎愚蠢的做法,却在感情的荒原上开出来了一朵绚丽的花。

最终两个人经历了岁月的重重磨难,还是走到了一起。影片最后定格在了摄像头之中小北身影上。小北还是不顾一切的在保护着陈念,爱情经历住了岁月的考验,回眸发现你依旧在我的后边,还是笑着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影片在这点套用了催泪爱情片普遍的情节。但又让我感觉有所不同的是,影片从“少年”这个名词入手,有一种让人顿悟其中的美好的感觉。只有少年才会有不顾一切的爱和纯纯的情。

诗鱼此时只想到唐伯虎的那句诗:人不轻狂枉少年。有时我们怀念的不止是少年的时光,更是那时的我们可以为自己所愿意的一切而奋不顾身,无所羁绊,肆意汪洋。而再看成年后的我们,谁又可以那样不计后果的勇敢,无所顾忌的爱呢?我们为影片而流泪,除了可怜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更有怀念我们已故的少年时代吧。正所谓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少年的你观后感800字五

这是一篇严重剧透的观后感,其实我觉得电影剧透并不要紧,真正的好电影,你即使熟悉了所有剧情甚至每一句台词,还是会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忍不住看下去。

以下是下午看完《少年的你》趁热写的观后感。

这部电影主题是关于校园暴力的,故事以学校里一个叫胡小蝶的女生自杀开始,这个女生就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之一。

陈念是这个女生的同学,她是个单亲家庭,妈妈靠卖假面膜供她读书,为了躲债很少在家,每次催债的人们在门口叫骂,陈念只能拉起帘子关了灯躲在墙角瑟瑟发抖。

陈念知道胡小蝶被欺负的事情,在胡小蝶跳楼之前,她们一起抬着酸奶,陈念看到了胡小蝶绝望的眼神和麻木的身影,她不想惹麻烦,害怕暴力降临到自己身上,她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胡小蝶死了。

回字形教学楼,所有的学生都在看趴在水泥地上死去的胡小蝶,他们窃窃私语,甚至拿出手机拍照。陈念鬼使神差的走出围观的人群,脱下了校服,盖在了胡小蝶头上。

警察来了,因为陈念盖衣服的事,陈念被当做了胡小蝶的朋友,警察询问胡小蝶的死因。陈念害怕惹麻烦,她只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她并没有告诉警察胡小蝶是被魏莱等人霸凌才自杀的。

因为盖衣服的举动,因为被警察叫走谈话。陈念被同学魏莱怀恨在心,这一次魏莱的目标转移到了陈念身上。她带着死党不断找陈念的麻烦。

放学后陈念害怕被魏莱堵住,慌不择路偶遇了一群不良少年在围殴一个男生,她尽管非常害怕,还是打电话报了警。不料被社会青年误认成男生的女友,手机被砸还被迫亲了满脸血污的男生。那个倒地不起的男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暴起反抗打伤了不良少年,两人才化险为夷。

后来男生帮她修好了手机,还给她被抢走的五十块钱。这个男生就是男主,叫王北山绰号小北。

催债的人在学校群发短信,陈念母亲欠债的事情全校皆知。很多人嘲笑着她,本就内向的陈念更加感到无地自容。屋漏偏逢连夜雨,魏莱等人的校园霸凌越发过分。

陈念再也无法忍受,她选择了报警。警官审问了参与欺凌胡小蝶的几个女生,苦于没有证据,无法追究刑事责任。只能交给教育局处理,几个人“凶手”仅仅被退学,却依然保留学籍可以参加高考。

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当陈念回到家,发现魏莱带着两个女生在家门口堵她,带着一笼子老鼠和小刀,来者不善。陈念拼命逃跑,躲进了垃圾箱。

她拨通了警察的电话,可是她转念一想,自己报警有什么用呢?上次她相信魏莱几人会被绳之以法,如今自己却被她们逼得躲进垃圾箱。她想起了那个男生——小北。

不敢回家,怕魏莱再找麻烦,她暂住小北家里。小北对这个帮自己报警,亲了自己,学习优秀的内向女生心生好感,答应保护她。从此以后每天上下学跟在陈念身后。他暗中恐吓魏莱,让她再也不要找陈念的麻烦。

在小北的保护下,陈念终于可以有一段时间安心复习准备高考。两人吃泡面,分床睡。屋子虽破也能遮风挡雨,两个命运不幸的孩子相依为命。

然而吧,电影剧情总要有转折。有一天小北被拘留了,没有跟在陈念后面。魏莱蓄谋已久终于找到了机会,她纠结了一群不良少年在小巷里对陈念百般折辱,殴打她,剪掉了她的头发,撕开了她的衣服,拍照片。

小北回家看到陈念衣衫不整面如死灰,在用胶带试着把被撕碎的书粘回去。心疼,愧疚,愤怒。他正要出门去报仇,陈念抱住了他。

“你把他们都杀了!”

小北突然冷静下来,少年也发现了,自己纵然把那些人都打了又怎么样呢?陈念已经被欺负了,自己也不可能永远跟在她身后。除非把那些人都杀了,然而自己做的到吗?

回到屋里,小北用剃刀帮陈念剃掉了被剪乱的头发,也剃掉了自己的头发。两个人约好了,要一起努力走出去,在未来有更好的生活。

高考如期而至,那天下起了大雨,小北目送陈念转身进场。

也就在当天,大雨冲刷着地面,露出了魏莱的尸体。

……

警察了解到陈念曾经被魏莱霸凌,陈念被列为嫌疑人。在审讯中陈念表示自己一无所知,并坚持完成高考。

随着警方的调查进行,诸多证据指向了小北。甚至魏莱尸体的指甲里还有小北的生物样本。小北稍作狡辩便供认自己杀害魏莱的事实。

陈念高考考出了630分的好成绩。

看似事情已经尘埃落定,然而事实上小北并没有杀魏莱。魏莱因为害怕陈念报警,事后她去请求陈念放过她。而陈念怒气之下把魏莱推下了台阶,魏莱一头摔死了。

如果事情这样下去,陈念会被起诉,不可能参加高考。于是小北策划了杀人埋尸的计划,自己帮陈念顶罪,让陈念得以顺利高考。

后来陈念自首,两个人一起被绳之以法了。

又过了很多年,陈念已经是一个英语老师了。

“Used to和was都是过去的意思,used to表达的是失去了乐园”虽然这个解释说实话不太对,不过情节需要,凑合看吧。

她看到班里一个小女生仿佛当年被欺负的胡小蝶,还有自己。她下课后陪着那个女生回家,在她身后不远处,还是跟着那个帅气的少年,王北山。

“你去保护世界,我来保护你”——————————————————

我终于,写完了剧情,快十二点了。

观后感简单写两句吧。剧情不错,这是一个好故事,从题材来看,确实反应了当下校园暴力的社会问题,作为电影而言呼吁大家去关注,去思考,然后共同解决,很不错。

但是不够深刻,校园暴力是什么呢?仅仅是魏莱她们殴打同学?拍裸照?诚然这种赤裸裸的暴力行为不可饶恕,然而更深层次的暴力是胡小蝶跳楼了,那些窃窃私语的围观者,那些举起手机拍照者,是警察来调查所有人都沉默着,学生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到了冷漠,学到了看热闹?少年的你们,应该是单纯的热烈的,其实呢?是冷漠的,是复杂的,真正的校园暴力究竟是什么。这个电影点到即止的没有深入反应这个问题。

第二点关于演员,关于电影有一个争论——电影是演员的艺术还是导演的艺术。当然各有各的道理,不过应该是两者都有。周冬雨的演技说实话,我觉得一般般。从山楂树之恋到发廊妹到陈念,周冬雨的表情好像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山楂树之恋她真的是个感觉很干净的妹子,本色出演,但是现在看她演陈念,这么说,不像一个高中生的感觉。易烊千玺演王北山,哎,谁说易烊千玺是花瓶的,这部戏是真的完美的演绎了这个角色。王北山身上的孩子气和痞气还有血性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审讯的时候,动作的细节,还有那句经典的台词:

“别演了,叫门口的兄弟进来吧”

配合当时易烊千玺脸上的表情,实在是太入戏了。

我看的那场有很多高中生,周六嘛。我已经躲得远离人群了,还是可以听到花痴妹妹们不停感叹“好帅啊”。有一个悖论,随着演员演技的提高,粉丝会越来越少,因为能欣赏更有深度的东西的,注定是少数人,少数人欣赏你,你也就不是大明星了。

第三说一下导演。刚才提到的那个争论,演员和导演的。有资深影评人这么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因为导演可以通过镜头来改变氛围,表达情绪,讲述故事,如果一部电影是烂片,那百分之百有一个烂导演”

对于这种观点,我比较认同。《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导演的近景镜头拍马婷达用枪顶自己头那段,那个近景镜头推拉加变焦,随着对话的矛盾,压抑的气氛被这种拍摄技术渲染的非常到位,我说这个,就是在《少年的你》里面,大量的近景镜头,特写,恨不得把镜头贴在演员脸上告诉观众

“我们演员脸上的雀斑都是戏!”

导演的水平感觉真的非常的一般,拍出来的东西,确实营造出了压抑的整体氛围,可是凡事过犹不及,从头到尾就是近景加特写,小四拍《小时代》江南拍《上海堡垒》为什么烂,就是因为电影拍的和连环画一样,导演完全不懂怎么拍有空间感,怎么拍能够掌握电影的节奏,更别谈独特的拍摄手法了。

曾导这个肯定是比小四江南强,我要求比较高,也可能最近刚看了吕克贝松的片子,这样的演员剧情,能拍成这样,我觉得曾导作为专业的导演,属实不应该。

总结一下!

1有深度但是隔靴搔痒,不够。2易烊千玺实力派的3导演真的垃圾4抄《白夜行》抄的有水平

第四点补充一下,什么叫抄的有水平呢?就是我看到最后,明明和东野圭吾白夜行感觉一模一样,可是你要说抄袭,我也没什么证据。雪穗比陈念心机太多了,亮司的心狠手辣和小北的热血正义反差又大。

人家俩人梦想着在阳光下散步,你这就俩人一前一后上下学。我没证据,就像太子龙和大子龙,娃哈哈和哇哈哈,七匹狼和七四狼,你是没抄,我无话可说。

这部电影,我以为就一次成功的商业宣传,一次抵制校园暴力的教育,易烊千玺的流量和演技真心厉害,现在的媒体炒作真心厉害。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不是易烊千玺演王北山,而是来个呆萌小鲜肉,这电影还有什么好看的呢?毫无看点。

最后针对校园暴力,我想问,主犯魏莱死了,那些助攻的呢?就没人管管?同学跳楼了不认识,就可以泰然自若的围观拍照?要说问题就说透了,这样喊喊口号,走走形式,解决不了问题也没意思。

整天抵制校园暴力呢,校园暴力是什么呢?学生拉帮结伙打架?得了吧,校园暴力本质是冷漠,是是非善恶观念的缺失和法律意识的淡薄,还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管理的漏洞,进一步说是主流价值观偏离对学校的渗透,自媒体新媒体野蛮生长信息爆炸的失控,没有健全的三观过早的接触扭曲的网络文化,这些综合因素才导致校园暴力普遍存在以至于成为了社会问题。

这些东西在电影里,表达的就像扭扭捏捏的小女生一样,看着压抑又别扭。

“魏莱”是死了,大快人心,谐音是未来吧,所以这部片子真正想说什么呢?胡小蝶,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死了,魏莱,施暴者也死了。王北山和陈念判刑了。

看到最后就是所有事情都合情合理,就差一句“本故事由真实事件改编”。大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看了这么久,高于生活的部分呢?

哦,要么蹲局子要么死,世间安得双全法?

导演啊。

推荐第6篇:《终结者6:黑暗命运》观后感及影评800字

2019年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正式回归,其作为全球影迷期待已久的经典科幻电影IP《终结者》,本片不但由著名科幻电影大师詹姆斯·卡梅隆监制,由实力导演蒂姆·米勒(代表作《死侍》)执导,荧幕硬汉阿诺·施瓦辛格也将携手最初的“莎拉·康纳”琳达·汉密尔顿重磅回归!而且在剧情方面更是《终结者2:审判日》的直接延续。所以关于观看《终结者:黑暗命运》电影的观后感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及影评【1】

看完《终结者:黑暗命运》,最大的感慨无疑就是——这是一部真正重情怀、而非简单贩卖情怀的续集。从片头电影厂牌与《终结者2:审判日》中莎拉·康纳的梦境阐述片段对切剪辑开场,就奠定了一份复古怀旧的基调,也一下子就将我的记忆带回到小时候看《终结者》前两部的那些夜晚。这部《黑暗命运》对于很多终结者粉丝来说,这是承接《终结者2:审判日》的续集,也是一点没让我失望。

动作戏全面升级,不愧是《死侍》的导演,从开头打到结尾,各种场面可谓是还原了《终结者》系列的精髓。 突出Rev-9压迫感的同时,贡献上天入地大乱斗。Rev-9真是《终结者》系列的最强反派,恐怖程度不输《终结者2》中的T1000液体骨骼也弥补了T-X的遗憾,可以分身,灵活自如,同时Rev的霸气气场有时候让我想起李小龙,就差把双截棍。 剧情方面,人物的宿命感和跨越时代的亲情纽带都在这部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通常被认为是机器的T800也有不少人性的体现。我最喜欢那句i wont be back,可谓是对t800角色最好的告别。阿诺这次确实诠释一个有愧疚感的终结者,不同于他以往演一个只会露白牙的可爱机器人。格蕾丝和莎拉也有不少互动,作为丹妮的母亲,关于怎么保护她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后面提一嘴节奏和老调重弹的问题,其实节奏快到无法呼吸,这是《死侍》的时候米勒就设定下来的基调,也是现在快餐文化的必然产物。老调重弹我不这么认为,虽然同样的ai敌人,救世主命题,但是这就是命运的轮回,你能抵制一时,但是不能防御一生。

《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及影评【2】

看完《终结者:黑暗命运》,最大的感慨无疑就是——这是一部真正重情怀、而非简单贩卖情怀的续集。

从片头电影厂牌与《终结者2:审判日》中莎拉·康纳的梦境阐述片段对切剪辑开场,就奠定了一份复古怀旧的基调,也一下子就将我的记忆带回到小时候看《终结者》前两部的那些夜晚。

作为个人最早接触的科幻巨制,在我眼中,《终结者》系列的前两部,都能在“影史最佳科幻动作片”的最前列排得上号。它们不仅在当年风行全球,更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科幻经典——美国电影杂志《电影周刊》在票选“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电影作品”时,《终结者》就在众多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中获得了最高票数,一举摘下了桂冠。

可惜,从第三部开始,没了卡梅隆的这个系列开始渐趋式微、口碑不佳。尤其是在电影院中观看的第四部和第五部,着实让我失望,感觉它们就是“为续集而续集”,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结者》续集。

幸而,《黑暗命运》在卡梅隆的把控之下,重新回到了正轨。《黑暗命运》算是这个系列IP的第六部电影,但它实际上属于《终结者》的“正传三部曲”,是《审判日》的直接续集。不仅故事上直接抛弃了第三部到第五部,而且最初两部的主角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也都双双回归。

电影在开篇就开启了一个大胆的转折——《审判日》之后,莎拉·康纳和儿子约翰·康纳阻止了“审判日”的降临,但在双线时间流的交错下,有一批终结者被“错误派送”,任务仍旧是狙杀约翰·康纳。

1998年,约翰没有逃过一次终结者T-800的追杀,不幸去世。而这也彻底让莎拉绝望,自此,她转变成了一名“终结者猎人”,在一条条神秘短信的指引下,去杀害那些“错误派送”的终结者。这样的生活持续了22年。

2020年,是《黑暗命运》发生的“主时空”,两个来自2042年的终结者穿越而至。“审判日”消失了,并不代表未来只剩一切光明的可能——如同州长所言,人类还是会走向74%的毁灭可能。治表不治里,取代“天网”的是相差无几的“军团”,而且它们的机器人们更加强大。于是乎,电影回归了系列最经典的创意,“军团”派遣了最新型号的REV-9,前来杀害未来的重要人物丹妮。丹妮、格蕾丝、莎拉和州长饰演的T-800,组成了一支小型的“反抗同盟”。

《黑暗命运》对于州长和琳达·汉密尔顿而言,是一部意义重大的新作。他们从这个系列的第一部起便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在《审判日》中又再度联手创造辉煌,如今回归,35年的时光流转变迁,给我们带来一波回忆杀。电影在开篇的时空中,很叫人感动的一点,就是对年轻的琳达·汉密尔顿和年轻的州长的“技术还原”。

但《黑暗命运》并没有沉迷在这种情怀的“重塑”中。

戴上墨镜、火速切换着手头的步枪和火箭筒的莎拉,显然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莎拉。

不戴墨镜、在岁月洗礼后选择直视自己苍白鬓角的T-800,也显然已经不再是曾经的T-800。

州长再度以《终结者》时经典的T-800身份亮相,“廉颇老矣”的形象,真是令人动容。而影片也对这一角色有了更深入的刻画——他不再是一个会火爆杀人的机器战士,而是误杀(在此就不剧透了)后选择归隐,慢慢生发出自主意识的“普通人”,平平凡凡地度过了一生。

这个T-800比起此前的所有版本,都显得更加“人性化”。这一层“人类意识”让他有了家庭观,有了世俗的情感,也有了爱好的事业(卖窗帘...)。这些超越了T-800本身的机器人设定,让人产生些许时移世易的感慨。也许,这个形象也是卡梅隆的自比,曾经有着“少年狂”,如今则趋于沉稳。

三位女性角色,真正地扛起了整部电影的大旗,是整部电影的核心人物。相比之前由男性角色主导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成为了系列中最颠覆、最“WOMEN POWER”的一部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曾经不再”、发生重大转变的莎拉外,新加入的两个角色亦可圈可点。

格蕾丝(麦肯兹·戴维斯饰)是来自未来的“改造加强版”人类。在一次抵抗行动中身受重伤,所以她选择了肉体改造,把自己变成了“人机器”。某种意义上而言,她是介于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终结者,能与终结者们直接进行正面对抗。

丹妮·拉莫斯(娜塔利娅·雷耶斯饰)则是这部电影中人物成长弧线最丰满的一个角色,有着前后递进式的自我觉醒历程,并非是简单的救世主。她其实综合了第一部中的刺杀目标莎拉和第二部中的刺杀目标约翰的双重身份。这也是为什么莎拉刚见到她时说她是“另一个莎拉·康纳”,而在电影的后半段又改口道:“你就是约翰”。

也许有人会觉得《黑暗命运》的剧本,在时间旅行的设计上稍显传统,不够创新。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剧本其实是非常工整且不缺巧思的。

三个时空中的故事线索,其实紧密地联结在一起——1998年的仇恨、2042年的恩情,让四个主要人物之间不断地产生因为时空错位而造成的“情感落差”。这种落差暗藏在大量的动作戏码之下,却一直在持续发热,令人无法忽视。

剧本中的人物设置也下了不小的心思。“I won’t be back.”这句话,是这部电影的题眼。无论是有了人性、与家人共度一生的T-800,还是年轻的新角色“改造人”格蕾丝,都说了这句台词。那两个段落不仅是电影的动情时刻,同时也构成了这两个人物双重的对于牺牲与告别的互文,两种不同却又何其相似的“回不去”。而这也让系列的粉丝如我,感受到了这部有着“谢幕意义”的电影中所包含的情感力量。

当然,《黑暗命运》的动作戏是值得一提的,它还原了整个《终结者》系列的精髓。其中有四场打斗场面特别突出,分别是开篇的高速追车截杀、监狱的多方缠杀、结局的密室大战,以及全片最酷炫精彩的——上天入地下水大乱斗。这一长段动作戏的容量极大,在整个系列中,都算得上是质量很高的动作戏。

本部中的反派人物REV-9,堪称整个系列的“最强反派”。他的人物设定就是史上最强终结者,是具有金属骨骼的T-800和具有液化金属的T-1000的“究极混合”版,不仅浑身上下都是武器,而且可以分身成两个不同的实体。REV-9饰演者加布里埃尔也表示,他“在李小龙的身上寻求角色灵感”,演出目空一切的霸气感,给人冷绝的印象,还是够来劲的。

作为系列正统重启的新开端,《终结者:黑暗命运》在情怀和品质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它值得被每一个曾经被《终结者》震撼的影迷,当作真正意义上的《终结者3》。

《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及影评【3】

说起《终结者》系列,相信不用过多介绍,大家对它都已经足够熟悉。

1984年,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在当年是一部席卷全球的开山之作。起初,这只是一部出自新人导演的科幻B级片,并没有很多人对它看好,却最终引发了观影狂潮,还被国内的观众奉为“史上最经典的引进片之一”、“科幻启蒙片”。

自此,卡梅隆开启了自己走向好莱坞一线大导演之路、主演施瓦辛格被推上了演艺事业的巅峰,而这个系列也成为好莱坞流行文化所不可或缺的经典。

可惜的是,《终结者》在前两部达到了相当高的影史地位之后,却从系列的第三部开始渐趋衰落。3/4/5的反响接连平平,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它们单薄老套的剧情。

这一切源于卡梅隆最初的破釜沉舟之举,为了给第一部筹集资金,他以1美元将自己的剧本卖给制片人,条件是由他来当导演。而在《终结者2》之后,终结者系列的版权被多番转让,卡梅隆数次想要买回版权无果,也回绝了执导续集的邀约。

缺乏了灵魂人物,系列不可避免地陷入狗尾续貂的低潮之中,不仅口碑一般,甚至连摄制成本都无法收回。 当然,也正是因为续集们的失败,让流转在外的系列版权,最终转手给了梅根·埃里森与大卫·埃里森。卡梅隆再度进行商谈,终于拿下了2019年起的版权所有权。

时隔28周年之后,《终结者》的版权又回到了卡梅隆的手中。

也正是在这28周年之际,卡梅隆亲自参与编剧并监制《终结者:黑暗命运》,足见他的重视程度。这一次,才是《终结者2》之后,卡梅隆的第三部正统续集。

那么卡梅隆重磅回归之后,《终结者:黑暗命运》会有什么继承与创新呢?

目前看来,这部最新的重启电影,不仅在故事设定上直接承接第二部、抛弃了3/4/5的时间线与设定,而且最初两部的主角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也都双双回归,无疑会是一部带有浓厚情怀的承上启下之作。

从之前曝光的预告片和特辑中,我们可以看到施瓦辛格的几次出场,外形上雄风不减,在动作戏上也有宝刀未老的风范。虽然暂时不知道这次他的角色会是什么身份、会站在哪方阵营,但个人猜测他也许将以正派的面目融入到影片之中。

而莎拉·康纳(琳达·汉密尔顿饰)和其他女性角色,则会扛起整部电影的大旗。预告中,她带着一对年轻人抵挡来自终结者的追杀,手头的武器火速切换着——火箭筒、手榴弹、步枪,每样都得心应手,战斗力爆棚。

其实这一次,莎拉以如此彪悍、硬核的形象出场,还是非常令人惊喜的,这将我的记忆拉回到了当年《终结者》和《终结者2》时她的样貌。

卡梅隆之前曾说,“这一次将有更激烈的交火和对抗,而莎拉·康纳是影片的核心主角与灵魂角色”。

想必,相比之前的男性角色主导,《终结者:黑暗命运》或将成为系列中最具颠覆性的一部作品。

琳达·汉密尔顿在《终结者2》后,仅在《终结者4》里以声音形式有所出现。此次回归并担以重任,想必除了卡梅隆的昔日情分外(她是卡梅隆的第四任妻子),也是对本片剧作的认可。

《终结者》系列的口碑差异,除了导演水平的天差地别外,卡梅隆强大的类型片编剧能力也是一个原因。纵横交错的时空结构、独具一格的人物形象与身份反转、繁复的矛盾冲突,这些都是《终结者》的前两部在剧作上的优秀之处。

这次,由卡梅隆的监制与操刀剧本,显然能让系列从3/4/5的歪路上重回正轨。施瓦辛格此前就曾透露过《终结者:黑暗命运》在剧作环节的优秀——

“这部新作中充满了各类情节转折与复杂的人物设置,即便是我都感到非常复杂,需要努力才能弄明白故事和时间线。这就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力量,他非常清楚的明白《终结者》系列电影的故事、创意和角色,包括各个人物的行为和责任、时间旅行的设计、回归角色的故事线、所谓的未来如若永不发生将会如何、新的未来又将是什么?”

至于电影在特效上的尝试与完成度,则是令人放心的。因为卡梅隆本人就是“技术前沿”的代名词——《终结者》、《深渊》、《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等作品,一次次地引领了几十年来好莱坞大片的技术革新。年初上映、同样由他监制的《阿丽塔:战斗天使》,更是当下把CG特效用到极致的科幻巨制。

《死侍》的导演蒂姆·米勒,此次接下导演大梁,同样有着令人期待的表现。毕竟,《死侍》就是整个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工业生产流水线中,最另辟蹊径、出人意料的存在之一。更何况,看过成片的卡梅隆自信地说道:“蒂姆·米勒真的拍出了该系列的原有风格,节奏很快,非常刺激,会是一部令人大呼过瘾的冒险”。

《终结者2》结束之时,莎拉在一条公路上独自飞驰,喃喃自语:“不可知的未来在我们面前展开,我头一次充满希望地面对它。”而《终结者:黑暗命运》作为系列重启三部曲的开端,直面未来,也将开启更宏大的篇章。目前还有两个月才能看到正片,由衷希望,它能带我们重温当年的激动与震撼。

正式影评: I won’t be back,《黑暗命运》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结者3》

《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及影评【4】

今天要聊的《终结者:黑暗命运》,并不是一个新的开始,更像是一场荣光回归。

在终结者宇宙里,正所谓出道即巅峰,1984年《终结者1》和1991年《终结者2:审判日》在当时爆了,终结者成就了施瓦辛格,也成就了詹姆斯卡梅隆。

但遗憾的是脱离了卡神的光环后,之后的终结者都没能延续《终结者1和2》的辉煌,2003年《终结者3》给终结者世界一个新的后续补充,但由于除了施瓦辛格以外,演员清一色脸盲,导致《终结者3》反响一般。

2009年《终结者2018》做了大胆尝试,没了T-800只剩约翰康纳,剧情则玩到飞起放在“审判日”后的末日未来,影片更像是一部衍生作品而不是续集,最后以口碑和票房不佳划上句号。

到了2015年《终结者:创世纪》,施瓦辛格回归,主创当时信誓旦旦要来个全新重启三部曲,玩了一个平行时空,再次对抗起天网,结果依然观众不买单,票房和口碑的失利,导致重启无限期搁置。

到了今天我们要聊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施瓦辛格T-800还在,最初两部的莎拉康纳饰演者琳达.汉密尔顿也回来了,更重要的是,詹姆斯卡梅隆回归做了这部电影的监制,导演是曾执导过《死侍》的蒂姆.米勒。

这样的神仙组合阵容,主创也有底气官宣,《终结者:黑暗命运》才是《终结者1和2》之后纯正血统的第三部作品。

“没有命运,只有我们自己创造”。

这是终结者几乎每部作品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如果从这句话去解构,那么《终结者:黑暗命运》确实称得上是正统意义的第三部,在国外影评人协会,大家对影片给予了肯定,并称这是《终结者1和2》之后真正的升级之作。

既然《终结者:黑暗命运》是动作类型片,那咱们先开聊最重头的动作戏份吧!

这次影片在国外定位R级N16,可喜的是,国内和国外版本一刀未剪,所以我们不管是在对白的情绪表达还是动作的爽爆程度上,依然能享受到原汁原味的《终结者:黑暗命运》。

卡梅隆在访谈中说过,终结者系列一开始就是R级动作片,所以这次《终结者:黑暗命运》R级的定位,才是终结者纯正DNA精髓所在。

此外,《终结者:黑暗命运》动作戏至关重要吸引人的原因,在于它的节奏感,如今看惯了商业动作大片的观众,其实很容易对动作打斗产生视觉疲劳,原因在于动作场景编排一旦节奏把握不好,会让人产生搞不清发生什么事就要打起来的错觉。

而《终结者:黑暗命运》在打斗节奏把握上,踩着观众心中情绪点准时准点爆破,这些动作戏之间彼此促成因果,情绪呈递进式上升,一环扣一环,看起来十分过瘾。

在动作设计上,影片不仅有传统的飙车对战,更加入了飞机,水下等高难度的戏份,极富创造力,枪战爆破弹药也给足燃料,一点都不吝啬。

在终结者世界格局上,影片也做了合理的延展和细分,预告片中莎拉康纳,有说到她打断了审判日,拯救了30亿人的命运,改变了未来。

影片呈现了终结者未来世界被改变的另一种可能性,但这并不像《终结者:创世纪》简单的重启平行时空,而是更强结合了《终结者2》的故事,打造出未来错乱感时空的交织性。

这样的未来世界格局更让人信服,也更让《终结者1和2》有存在的价值,比如《终结者3和5》的剧情,都侧面否定《终结者1和2》的无用,重新循环灭天网模式,但《终结者:黑暗命运》则用了更聪明的方式展示。

末日景象依然还会出现,但这次《终结者:黑暗命运》和现代人工智能话题更紧密相连,切合了副标题黑暗命运的不可逆说法,圆了多年终结者为何一直要干掉天网,却一直干不掉的bug。

剧情模式方面,在原有的经典框架基础上,加入了更多新鲜的面孔,REV-9的出现,堪称整个系列最强反派,REV-9和《终结者2》的T-1000液态终结者类似,但当然又强于T-1000,可以分身格斗,也加入了很多互联网概念的技术,用主角的话来说,这样的机器只有逃的份没法灭。

而被送回来的格瑞斯,则是未来新的人造人,这有点像《终结者2018》主角死刑犯的设定,但看起来更先进,也更可能是我们未来的样子。

影片新角色的加入(是新角色不是新演员演旧角色),对于新观众来说是友好的,对于老粉丝则加入了新鲜感,这也抚平了过去终结者系列各种错综复杂的时间线,重新做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而怀旧情怀方面,当然是交给了T-800和莎拉康纳,这一次两人的联结性比前两部更为强烈,而且在他们身上,都增添了不小的感情力量,莎拉康纳在第二部和这一部几十年内的遭遇和经历,让她成为更顽强和坚韧的女性。

在此前的T-800,要么是杀戮机器连台词都没有,要么是有着明确目的机器人面无表情,但这一次的T-800,加入了更多的感情内心戏,同时也探讨了机器觉醒意识的话题。

当T-800出现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是苍老有着花白头发的施瓦辛格,依然能感受到T-800强大的气场和魅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T-800充满感情的眼神中,不由回想起这35年终结者系列的变迁岁月,也同样流淌在施瓦辛格身上。

影片也很好结合了观众这么多年的真.情怀,在T-800角色的背后故事上做了文章,T-800这次有了更多触动人的台词,更完整的人物转变弧线,当然也有更让人泪奔的结局。

我想每一位童年伴随着《终结者1和2》度过漫长暑假的小伙伴,在看到《终结者:黑暗命运》更有人情味而且带着救赎感的T-800后,一定会被多年的感情积累所打动。

影片很多处不管是对白,镜头动作和方位,都致敬了经典的《终结者1和2》,这也足以看出《终结者:黑暗命运》巧意暖心的安排,也让我们看到更细腻而丰富的T-800。

这也正如标题带着命运这个词,一直以来T-800都是终结者反派的代言词,但命运的“捉弄”让T-800不断的改邪归正,对于T-800的命运,连机器都要试着改变命运,那更何况我们人自己呢。

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终结者系列最大的核心命题:“没有命运,只有我们自己创造”。

不管是莎拉康纳,还是T-800,亦或者是影片中的新角色,他们都在围绕着终结者给出的黑暗命运做出自己人生的选择和抗争,这正是影片给大家传递出来最强的冲击力,这也是终结者系列能火几十年,到今天《终结者:黑暗命运》依然能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的作品。

如果你心中一直有《终结者》系列未完待续的情怀,或者你只想看一部燃爆的动作片,《终结者:黑暗命运》正统第三部续集,是不能错过的。

《终结者:黑暗命运》观后感及影评【5】

随着昆汀的《好莱坞往事》遗憾地宣布撤档,这个十月最令人期待的一部电影也就此与我们擦肩而过。不过,好在一周后就有《终结者:黑暗命运》上映,多少弥补了影迷的缺憾。

由州长领衔、蒂姆·米勒执导、卡神监制的最新这部《终结者》,也很可能是年底之前国内院线能看到的最后一部好莱坞科幻大片。

先说一个暴露年龄的事吧。16年前,《终结者3》在国内上映时,我就曾在影院看过大银幕。如果我没记错,这应该就是我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好莱坞大片,某种意义上而言,对于好莱坞电影的启蒙也是由此开始。

所以,在我这里,对于《终结者》系列始终有一点特殊的情怀在里面。后来的第四部和第五部,也都在国内公映过,我也都去影院看过,但对于当时已经补看过卡神执导的前两部的我而言,第四和第五部,无疑缺了一点惊喜。这种缺憾,更准确地说,是觉得这两部续集,不那么像我记忆里的《终结者》了。

贝尔主演的第四部《2018》,更像是借《终结者》系列的故事设定,另外拍了一部未来世界的反乌托邦电影,而且,这一部里少了彼时正在当州长的阿诺。第五部《创世纪》则陷入了不断穿越的无限莫比乌斯环中,无端制造了大量时间悖论,容易让观众一头雾水。

也许是因为大家都明白卡神的前两部太难以超越,所以后来的续集才总是想重启这个系列。第四部想彻底摆脱原有的故事模式和风格,第五部则试图颠覆前两部的时间线和结果。但结果却是,在前两部的巨大阴影下,这两部重启之作,依然不得不大量致敬他们想要颠覆的前作。

最新这部《黑暗命运》,依然是一次重启,但与前两次重启不同,此番重启,是紧接第二部《审判日》之后故事的重启。由于每一部《终结者》的故事,都涉及到对未来的改变,《黑暗命运》的重启,也正式宣布这一部和最初的前两部成了官方钦定的系列“正史”,其它三部的故事线,则是中途衍生出来的旁支。

既然是官方钦定的“正史”重启,在影片的卡司上也给足了诚意。素来是系列担当的州长自然必须回归,卡神也归位担任监制,更令人惊喜的则是“初版莎拉·康纳”琳达·汉密尔顿的回归,在正片开始的一幕里,我们甚至还能短暂地看到用数字技术还原的《审判日》里那个年轻的爱德华·福隆。

故事方面,紧接《审判日》之后,莎拉·康纳和约翰·康纳阻止了“审判日”的降临,约翰却没有逃过一批又一批终结者的追杀,一开始就领了便当。约翰的被杀,也让莎拉从此成为一名“终结者猎人”,其生活的最大乐趣,就是干掉一个又一个被派来执行任务的机器人。

没有了“审判日”,“天网”自然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性质相似的“军团”。在一夜之间背叛人类的“军团”,为了彻底赢得和人类的战争,派遣了最新型号的终结者“REV-9”,前来刺杀另一位事关未来人类存亡的主人公丹妮——用片中莎拉·康纳的话来说就是“另一个莎拉·康纳”。

故事开场,随着电光石火降临的赤身的一男一女,瞬间就把我们带回到原汁原味的《终结者》故事当中。除却必要的一展身手,这出经典开场戏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则是——抢一件合身的衣服。

整部《黑暗命运》的故事,可以说都回归到系列前两部那种经典的“追杀—反追杀”的叙事模式当中。当然,终结者的性能有了明显的升级,追杀和逃亡过程中的动作场面,也比前作有了一档明显的提升。在动作戏的设计上,这一部也明显顺应当下潮流地加入了陆战、空战和海战等不同风格的动作戏。飞机上处于半失重状态下的那场打斗,尤其炫目。

像《审判日》一样,性能强大的液态金属终结者依然是追杀的一方,而被派来保护主人公的,却不再是一个终结者,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人类,而是经过改造的升级版人类格蕾丝。这个彪悍的女性角色,由此前曾在《银翼杀手2049》和《塔利》等片中表现不俗的麦肯兹·戴维斯饰演。格蕾丝这个角色,也和莎拉、丹妮一起,完成了一出极具当代女权主义意味的好戏。

英姿飒爽的格蕾丝和莎拉两人,尤其吸引眼球。一个是高挑冷酷,不惧肉搏戏份的打女,一个则是老当益壮,动不动就举起重型武器炮轰对手的硬核领袖。对于熟悉《终结者》系列到的观众而言,暌违系列已久的琳达·汉密尔顿的回归,宣布一个原汁原味莎拉·康纳回归的同时,也意味着《终结者》精神的真正回归。

同时回归的阿诺·施瓦辛格,看上去虽然不再是戏份最重的主角,但依然扮演了整个故事里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是决定故事走向的“神秘X因子”。事实上,施瓦辛格的每一次出场,乃至每一次开口说话,都会让我们忍不住唏嘘感慨。

他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变老,两鬓和胡须斑白,身材看上去也不再那么健硕。而他那句最经典的台词“I’ll be back”,在这部里也“移交”给了琳达·汉密尔顿,从他口中说出来的,成了注定会引人微笑继而让人感到哀伤的“I won’t be back”。这意味着《黑暗命运》很可能将是他最后一次出演《终结者》电影了,而没有施瓦辛格的《终结者》,还能不能算是《终结者》,是无数人首先冒出来的疑问。

在施瓦辛格的这个角色身上,导演蒂姆·米勒也寄托了他最钟情的关于“机器与人”的思考。这个角色依然是一个机器人,更准确地说,是杀死约翰·康纳的那个终结者,但完成终极任务后的他,却成了一架没有新的指令输入的被遗弃的机器,他必须找到新的目标和生活动力。

当他逐渐融入普通人类的家庭生活,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人类时,他开始去体会和思考原本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感情。而当他最终毅然决定帮助莎拉三人,干掉追杀她们的REV-9时,他完全像一个真正的人类那样,做出了一个人才能做出的主观选择。

可以说,这集故事的真正核心,就是这个终结者的自我觉醒和救赎,而他的觉醒和救赎,也意味着他完成了从一架机器到一个人的转变。最高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依然要回归人性,这才是机器无法战胜人类的根本命题。人类与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机器对峙的希望,最后也系于此。

《黑暗命运》的北美口碑解禁之后,就有媒体表示这部“宣告了系列的回归”,还有人更直白地赞美这是一次“伟大的重启”。我的看法则是,《黑暗命运》或许不像卡梅隆的前两部那么伟大,但这无疑是《审判日》之后最好的一部《终结者》。

推荐第7篇:《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800字_精彩影评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一

在集体和个人面前,有多少次可以真正的放下小我成全大我呢?我没法回答。但是这不妨碍我对于这样的人报以最崇高的敬意。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些人,才能这一路走来,披荆斩棘,筚路蓝缕。

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我们需要这样的人。谁都不是圣人,谁都有自己的欲望,就像这每一个故事,设计电子升旗的林先生可以选择保全名节,让人工升旗队上场;高远也没有必要强行去停住核反应;冬冬也不需要为了街坊四邻看电视而放弃把礼物送给小美,也就耽误一会;安先生、朱涛也可以不那么锱铢必较;张北京把票要回来给儿子肯定更能在儿子心目中加分,李旗长也没有义务帮助那两个陌生的小伙子,吕潇然同样可以选择在8号机故障时不说别的自己顶上,反正他们这样选也不会有人责怪他们。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在面临更有利于个人的选择的时候,内心的单独斗争显出了他们的真实,最终的选择才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三

国庆3档影片统一观看好,所以来评价。本片大概是唯一想在刷几次的吧。几个故事带来的感觉不太相同。

前夜 总能激发泪点,也是唯一提到了真人真事真主角的,光是想想就觉得心潮澎湃,尤其是930在70年华诞前夜看一部70年前描述开国大典的片子。

相逢 情感很细腻,描述科研人员背后的家人,甚至从没有成为家人的情感,那个时代的科研无名英雄是真的用生命践行诺言。而且这个故事是唯一一个愿意带到后面的,好感度up

夺冠 上海视角+上海话 因为在上海看的电影,周围观影人群气氛很活络。虽然不明白这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为了说啥,不过尊重编剧和导演

北京你好 葛优真的制霸全场,有他就有戏啊(//∇//)不过剧情设置让我有点理解无能,2018太多事情,汶川,奥运会,农民工,志愿者,这些密集的元素放在一起,真的排列组合的过于匠气,有些刻意。但是2018也真的发生了这么多事啊

白昼流星 这个故事似乎评价不好,,Ծ^Ծ,,,不过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沃德勒蒙语是积极向上的,哈扎布蒙语是天的恩赐,烧炕,饺子,带有时代特征的摆设,脱贫,骑马,这个片子的确有些意识流,可是这是我认为所有片段里最有现实意义的一个片子,脱贫是从心脱贫开始的,穷不可怕,心穷站不起来最可怕,心穷是从看不到希望开始的。这个故事虽然短,可是包含的社会问题缺不少,流浪儿的管教,少管所的意义,脱贫工作的开展,流民的安置,科教兴邦,扫盲修路脱贫,医疗条件,这些细节在一起太多了,这70年有那么多的丰功伟绩,也有春风不曾吹到的地方。蒙古族逐水草而居,但是回家是植根在灵魂深处的核。

特别希望这个阵容可以考虑下土尔扈特人回归这个故事,拍个时间久点做细的故事。

护航 女性视角

回归 预告剪的更戳人啊 还有字体设计真棒 杜江眼睛真大 不过那几下升旗的力度传递很美 但是这种话剧式打光是为啥 王洛勇真的很有范 pm的责任压力活动管控很有共鸣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四

观影归来,当真满场了,而且,原来电影院还卖站票啊!

趁着还热乎谈谈刚才观影的感受。可能轻微涉及剧透。

很遗憾,没能如愿好好哭一场,这个电影总体基调其实还是欢欢喜喜庆国庆的。

我的泪点在原子弹那一场,可能是工科出身略略带来的感同身受,对科学的执着和探索心还是能在张译那个角色上寻求得一些共鸣,如果我是他,我那时也会义无反顾的那么做,我愿意为了这样有意义的事业牺牲自我,那样的牺牲在一个崇敬科学的人的内心才是值得的,而不是如现在这般,玩些文字游戏。死又有何惧,有意义的死去胜过这般茫茫然的活着。

冬冬哭的时候,我也哭了,笑哭的😂只是小美小时候那么漂亮,长大长成了马伊琍不科学。吴京还是挺像冬冬的。

陈凯歌是真的舍得毁他儿子那张帅脸,顺便也把昊然弟弟的一起毁了,他俩就像戳中了我的笑穴,隔壁座位的怕不是以为遇到了傻子。追星星时大漠的景美的仿若不在人间,我已经完全忽略了那段故事前后联系的莫名其妙。

在杜江旁边,朱一龙就是个弱鸡。wuli龙哥真不适合演军人,外形气质上完全的违和,这是演技无法弥补的,不需要他哭了,他就完全又变成了冯豆子。

前夜太矫情了,每个人都矫情的过头,哨兵那种时候应该直接拿枪把人崩了才符合实情吧,虽说要有艺术加工,但真的是黄渤那张看着就想笑的脸也挽救不了的尬,以及,欧豪那么潮的脸看着就很出戏。口音就不单说了,其实我真的也能理解同时也不能理解,贯穿全部7个故事的各种各样的口音。

小宋佳那段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嗯,她太伟大了,她这样的人太伟大了,伟大到就像在看打磨过的艺术品。完美而不切实际。你心大,你能力强,你有牺牲奉献精神,那行,那就先牺牲你吧。什么?机会来了?不行,我要继续牺牲!哪怕是她后来直接顶上去了,我心里都会好过一点。但是,男飞行员一起走路那场景真的好飒啊!!!完全可以当空军招兵广告啊!!!而且那群演员一点都不违和啊!!!完全忽略了演员气质啊!!!就像是真的军人走过来那种飒啊!!!旁边那姑娘反应过来拿出手机时候已经拍不到了,心疼她一秒。

葛大爷那段,额,没啥。不再看一眼海报都完全忘了这段。略略心疼一下最后没穿红运动鞋的他吧。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五

一下班冲回家,吃完饭拖家带口奔向电影院,看完脑子里一直回荡着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七个故事都非常的精彩,不刻意拔高爱国情怀,通过大历史事件下的小人物的点滴小事,展现出新中国成立70年,大家的努力奋进,让人了解给人不同的享受。 1.前夜: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黄渤在大典前一天,对电动国旗数据的运算,确保万无一失;是让人忍俊不禁的在屋顶高喊寻求帮助;是热心群众半夜送东西的感动。最让人泪目的,是黄渤奔向国旗的那一刻。 2.相遇:通过一对情侣的错过,展现了伟大事业背后,无数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的故事。最后那个对望,让人心疼惋惜。 3.夺冠:镜头下,生动地展现了小百姓的生活。为了给街坊领居看一出比赛,东东跑上楼梯,调整很有记忆特色的电线杆。为了给同伴小礼物,东东想出各种办法跑下去,为了个小女孩汇合。最后感动定格在披着床单,扶着电线杆的小男孩,和欢呼庆祝夺冠的百姓身上。最后那句女排夺冠太激动了让人爆笑。 4.回归:争分夺秒,就为了让国旗能够准时升起。这个部分也是最让人有着使命感和荣誉感的部分。升旗手,护旗手的艰苦训练;掐点对表的紧张;升旗时颤动的手,都生动还原了当年香港回归的故事。当然,紧张中,那个朱一龙扮演的护旗手争媳妇突然飙出的我们也单着呢,让人想象出兵哥哥的憨厚可爱,也让影片生动起来。 5.北京你好:葛大爷的各种嘚瑟让人想给个白眼,跑得喘不上气又让人觉得好笑,以及最后看奥运开幕式的激动,都很好的突出了一个司机的生活。演技细节没话说。 6.白昼流星:画面非常唯美好看。两兄弟的成长故事,以及航天员安全着陆的成功历史,让人感慨。指引,宽恕,向上,成长。 7.护航:女飞行员的倔强,要强,让人敬佩。最后女飞行员和男飞行员的那个敬礼,都体现着自信,真是帅炸了。 几个故事中个人很喜欢前夜,夺冠和回归部分,故事完整,笑点泪点都有。 好想要再看一遍这七个故事,我和我的祖国,绝对值得二刷!

推荐第8篇:《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_精彩影评800字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一

看完电影之后内心的第一在《你好北京》和《白昼流星》之间挣扎,没看到陈凯歌的时候我认为全场最佳当属宁浩和葛优,完美的诠释了一个普通人对于奥运的那种感情,而且把汶川地震与北京奥运会完美融合,而且葛优与宁浩的组合是让你又哭又笑,笑中带泪,实在太喜欢葛优式的幽默了,必须吹爆久违的葛优大爷!至于《白昼流星》差评实在太多了,感觉大家似乎都觉得陈凯歌没有把故事讲好,然而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精神传承,白昼流星本身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所以兄弟俩会在看到白昼流星的那一刻突然间就幡然醒悟,而且李叔没死啊没死啊没死啊,刘昊然演技也很棒,陈飞宇也挺好的啊,陈凯歌明明交了个满分作文啊。七个故事在我心中的排名,白昼流星>你好北京>回归>夺冠>前夜>护航>相遇。《回归》最喜欢的一幕就是烟花盛开的时候任达华面向举行交接仪式的方向的那个动作,整个章节的点睛之笔;《夺冠》前面整个都很棒,弄堂里面看排球比赛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故事,小演员的表演实在精彩绝伦,然而最后突然的转折到了2016年的演播厅个人觉得有一点点突兀,不是很喜欢这里的处理方式所以排在了回归之后;《前夜》最动容的部分是老百姓听闻开国大典的筹备差东西,各自拿着自家珍藏已有的东西都来了,都希望能有一份贡献,这里真的非常动容,黄渤演技的确好,其实这部电影里就没有演技不好的,特别好的提溜出来说一下;《护航》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宋佳饰演的角色明明可以从备飞成为正飞的时候,她却选择了主动放弃并帮助队友解决了困难,成为了那个背后默默付出的人,这里很让人动容,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很棒;《相遇》两个演员演技都超级棒,但是故事感觉不够吸引我,最喜欢的是他们在车上问路上的人发生了什么,然后路人大吼了一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了,当时张译的那个表演绝了,以及后面好多年后任素汐在电视里面看到张译的那个画面特别棒。其实七部单个拧出来都很棒了,硬要排名的话我个人观感就是这样啦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二

《前夜》、《回归》这2个纪实故事张力略显不足,气氛渲染不够,至少没有让我感到振奋、澎湃或感动(感受了一下同场观众大家也都表现得挺平淡),总之在激发“某种”情绪上始终差一口气;

《白昼流星》不可否认陈凯歌作品的画面场景是美的,但这个故事本身简直如同小学生作文一般,放在整组电影小品中非常不和谐;

《你好北京》各方面表现较为均衡,相对在几个故事里表达最饱满,市井的烟火气、小人物的苦与乐,骨子里的善意和人情味……总体来说比较喜欢;

最喜欢的一段是《夺冠》,我看着觉得滑稽的场景,爸妈乐不可支的告诉我:太有共鸣了,这不是搞笑,这是真实啊。在那个我父母尚未邂逅的年代,他们在各自的弄堂支着桌椅、搬来黑白电视、摆弄天线,和街坊邻居幕天席地观看霍元甲、上海滩、女排比赛……徐峥在向后来出生的我描绘我父母的青年时代。小朋友那段虽然夸张但戏剧性上没问题,只是结尾成年后的部分实数多余有点减分。虽然我一直吐槽不喜欢徐峥,但我觉得作为导演他很可以。(不过外地观众也许会对这个故事水土不服,因为地域性太强有的人会出于本能感到不适……)

《护航》、《相遇》这两个故事比较寡淡,印象最不深刻(当然故事上比白昼好),不过《相遇》最后衔接《夺冠》楼下举着女排的场景衔接是做的最好的。

最后,遥记二十年前绝大多数人总是不甘不愿被迫在学校/单位组织下观摩此类“主旋律”电影;二十年后的今天,绝大多数人自行购票甚至这午夜场都近乎满座……

我们的生活、人们的行为,比电影更为生动的、真真切切告知着祖国“变化”。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三

大半夜的有些睡不着,不曾有认真写过影评,这次为我的祖国认认真真的写一次。

说来也是蛮搞笑,和好友在半个月前就订了票,来到这个地方三年了,这次看电影竟然没有找到影院,导致迟了些许,着实让人尴尬...

首先说观影人数吧...作为一位大学生,林林总总看的电影也不在少数,第一次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座无虚席,毫无夸张的成分。

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我并不是什么专业影评人,不会从专业角度去看,我从心出发。

这部电影我不会和其他电影作比较,我想把它放在心尖尖上,整体七个故事,其实并没有过分冗长,每个故事恰到好处,直戳人心。是很值这张电影票了。

《前夜》

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当群众们聚齐起来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很俗套的剧情,但一点也不意外,它是最令人动容的。群众们聚集在一起,手里用来照亮的灯笼仿佛不仅仅照亮了脚下的路,更是照亮了人心。

我出生的年代和平安康,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也仅仅是记住了,看完这个短片,我记牢了。

《相遇》

一个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故事,两个人的爱情令我唏嘘,我是一个俗人,我还是喜欢他们两个会在一起,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远不及一个悲剧令人难忘。

爱情的牺牲,造就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大事小事交叉,因为大事三年未能联系亲人朋友,他们的牺牲令人动容,为那些科研人员致敬。

《夺冠》

最近女排风头正盛,恭喜女排夺冠!这个短片的主角毋庸置疑就是冬冬,冬冬为了邻里街坊观看女排决赛失去与美美道别的机会。而幸运的是他们最后终于相遇了。

这个短片中我看到了街坊之间的关系融洽,短片里面有一段是真实的记录,看到运动员们眼泪落下,我这个泪点低的人也深受影响,一路走来,我们不易,但我们坚持过来了。

《回归》

“一秒也不能差”就是这个短片的主题,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虽然香港最近有些*,但我相信,香港永远都是中国的!升旗手,护旗手,谈判官,这“一秒不差”来之不易,朱一龙的一句方言逗得整个影厅开怀大笑,很容易就拉近了他们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表”贯穿整个短片,更加体现了“一秒也不能差”的严谨,换警帽和国歌响起的那一瞬间,我真的一点也控制不住我的眼泪了。

《北京你好》

京味儿十足,将08年汶川地震和奥运会联系在一起,那小孩儿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一出来我就知道和地震脱不了干系,后来他说他爸爸是建筑鸟巢栏杆的人,我这个俗人又一次落泪,那时候我就在想,葛优所饰演的司机一定把票给他了,为了满足他的愿望,果不其然。

一个13岁的小孩儿从汶川来到北京,为了摸一摸自己爸爸的栏杆,我知道俗,但我就是不可避免的被感动到了。

《白昼流星》

陈飞宇小哥哥第一次以短发出现的时候,影厅里一片“哇”声,小哥哥真的很帅,把扶贫和航天联系在一起也竟没有丝毫的不适感。他俩看到“白昼流星”的时候一定是感动的吧,两位小哥哥的口音着实地道,刘昊然小哥哥可是俺河南的,这一点口音也没有,很nice!

《护航》

“给我升到八!”这句话是我听到最豪气的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真实比男子厉害多了。还有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认真的理解了这句话,我从小就羡慕当兵的,学校里参加的社团也是和兵有关的,因为自己的原因并没有去参军,也只能看看那些英姿飒爽的军人过过瘾了。

七个故事,个人最喜欢的是《前夜》和《回归》,整部影片笑点也有,泪点也很多,笑的最多的是《北京你好》,而哭却分布的很平均。

整体来讲,每个演员演技都很不错,为演员致敬!

谢谢观看,晚安💤 以上全部是个人理解。

开篇说认真写影评,其实到结尾发现自己讲的一塌糊涂……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四

可能是没在电影院看的缘故,感觉不出来这个影片视听效果有多震撼。

从故事、特效、表演三个方面来说,这个片子一般又尴尬。

从故事来说,6个或者7个故事(开国大典升旗,原子弹爆炸,女排洛杉矶奥运会夺冠,香港回归升旗,神七飞船回收,08年奥运会送票,93阅兵飞行)每个时间大约20-30分钟,时间短到很难通过一个小的故事来反映的精神和风貌。每个故事的衔接也非常尴尬,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有人用书写的方式以纸的镜头告诉这是一件什么事。女排精神和原子弹的衔接是参与原子弹研究的一名研究人员的相好在电视里看到了研究人员牺牲的照片。

葛优去找票的时候,洪盛宾馆的人打电话说,奥运期间房子都订没了,那这个小男孩是怎么定的房间?如果是携程,我美团给双倍。

更令人感到尴尬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没有教导的情况下竟然选择了为更多人服务而不是去追求他心中的小美。如果这是一种来自本源的力量,那又是什么让吴京再见到8级电工的父亲的时候选择了掩盖?如果你是一个离异家庭的父亲执念于恢复这段感情,让孩子快乐成长,当你得到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的时候又转手慨然给了一个在地震中失去父亲的孩子。如果你是一名退休的(旗长)县长,自己的命也不顾去拯救两头迷失的羔羊,让他们经历白日流星的洗礼,而自己却吐血躺在了原野上,目送着两名少年策马奔腾而去。这是怎样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问题在于这样的故事真的能令人相信吗?一个不能令人相信的故事能打动人吗?

特效方面,第一眼看上去感觉有些不对,第二眼就看出来这就是假的,然后你就会不自觉的质疑真实性并大大降低震撼的感觉。比如黄渤作为一名工程师在天安门城楼的穿越让人感到非常尴尬。核试验基地的布局让人想到了寻龙诀里面的地下日军基地。整部影片的拍照色彩给人感觉就像是一幅油画,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49年不像49年,08年不像08年。如果说有震撼的话,震撼就是93阅兵的时候战士们像大海里的波浪起伏。

表演方面,一部影片有大腕儿参加,有影帝参加,甚至有两个百亿影帝参加不能等价于影片好看或者优秀。王千源和夏东海有一种全知全能的感觉,似乎超越了时代,洞悉了未来,有着超强的政治觉悟,帮助主角拨开战争迷雾。葛优这样的影帝表演再自然也拯救不了故事得尴尬。在8个G(8倍重力)的离心力下,女飞行员以惊人的毅力保持了面部不走形就好像在2个G下一样。如果007系列太空人中詹姆斯邦德的扮演者看了这部电影,我相信他会被这名女飞行员。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五

片子看过之后还是很燃的

在此

首先要感谢王菲献唱的片头曲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闻

这也是我看此电影的最大原因

其次

应当感谢宁浩的编导

以及葛大爷的本色出演

可以说

全片剧情完全是靠宁浩和葛大爷这一段支撑起来的

真诚的感谢他们

对于几位新导演

还是应当对他们充满希望的

虽然编剧功底稍显稚嫩

剧情也有瑕疵

但这终究是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

而对陈凯歌来说

已经二十年没拍过好片了

下一部霸王别姬究竟还需要等多久

难以预料

究竟是昙花一现

还是在厚积薄发

能给我们答案的只有时间

最后

我要感谢祖国

我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不知是不是真的年纪大了

一听到国歌就会感情激动

我和我的祖国歌词写的好

我和祖国就像浪花与大海

浪是海的赤子

海是浪的寄托

大海永不干涸

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屹立在世界之巅

那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推荐第9篇:《罗小黑战记》影评_精彩评论800字[材料]

《罗小黑战记》讲述的是隐匿于人类世界中的妖精,本来与人类和谐相处,但是因为家园遭到破坏,很妖精开始了反击,而小黑就是一只流浪的猫妖,在旅途中遇到好的妖精,而遇到好的人类,小黑最终会选择站在哪一边呢?希望以下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

《罗小黑战记》观后感一

有生之年系列。看完电影之后又重新看了一遍动画,然后又因为看动画版又去二刷了电影,实在太喜欢罗小黑系列。故事一直试图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述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有欢笑也有思考,不追番的人可能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清晰的了解它的世界观,耐心看,慢慢的就会明朗。笑点一如既往的总是出现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影院的氛围非常的棒,很久没有这样被密集的逗笑过,特别是在受够了一些屎尿屁的搞笑之后。虽然电影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对于一个追番多年的人来说,只有一句多谢款待,真的非常开心能在大荧幕上看见小黑,同时也想对刚刚认识小黑的人说,这是我珍藏多年的国漫了,介绍给你,你不会失望的,我保证。最后吐槽一句,宣发请不要这么悄无声息的!!(话说虽然哪吒出现什么都没干但是依然觉得好帅为什么,以及在哪吒意外走红的今天二郎真君什么时候出来刷存在感呢ᐕ)⁾⁾

《罗小黑战记》观后感二

继《哪吒》的第二次国产动漫的崛起,再看后面的《姜子牙》等巨作,觉得中国动画的制作在以后的行业路上会有一席之位,连动画系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

看完了整部电影,原谅我没有哭出眼泪,心里觉得这是个好作品。虽然开头有点快和过于贫乏,但是无厘头的笑点还是有的,起码坐我后面带孩子来看的大妈都能看这部电影觉得乐呵呵的

打斗的特效是高潮,场景和特效,都是这部动画的最佳看点,宽屏的场景足够让我们看电影的身临其中,(似像千与千寻),也成大家口中所说的“每一帧都能当壁纸”的佳话,

还有一点,这电影不没有说明好人和坏人之分,没有特意去强调和表明态度,而在影片的故事中,并没有明确的好人和坏人之分。这在一般的商业电影里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使得该部影片非常适合小朋友观看。编剧在整个故事线的创造当中,也可谓别有用心。整部影片中并没有出现让人饥渴如仇的人物 ,而在整个剧情里告诉你,每个人都在经历你不知道的战争。

谁能想到这是个二维动画做出了来的动画,却打破了国产动画的天花板,是个值得去电影院看的好电影。

《罗小黑战记》观后感三

与某位吵架了,心情极其糟糕,幸运目前在家备考,所以在狂风暴雨中来了一场自以为潇洒的出走。出去到万达影城(大雨天实在不知道往什么地去了),随便买了一场最近放映的,便就是 《罗小黑战记》了。

不了解二次元,也是刚刚才知道有Tv版珠玉在前,自己仿佛就像误闯入这个二次元世界般,电影的前三十分钟比较平,平到我不知道这个动漫到底是演的啥,原谅今天低落的心情,在大概二十多分钟的时候还睡着了。大概是无限带着小黑在海上漂流的时候(一点点剧透),让我睡意没了,心情平复了。后半段应该就是高能了,吸住了我的眼睛。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暖,特别是恰巧今天的我渴望这份暖。当电影与当时心情契合,仿佛让快死掉的树木枯木逢春般重生。我很感谢这部电影,二次元的世界很温情。无限与小黑的师徒情,让人动容。

电影的意义是什么,千人千面,今天的这场‘误入’于我而言,就是治愈我的好药。

《罗小黑战记》观后感四

标题这句话不是针对电影,是对观众们。

这部电影的确有缺点,例如情节有漏洞,有些设定没说清楚又展现出来会让路人迷惑,而且可以在里面看到很多前辈们的影子,例如画面是《菊次郎的夏天》,《天空之城》,《龙猫》等,一些梗和设定是《黑衣人》,《x战警》。

以上举例的电影就没有借鉴别人的地方吗?

世间万物,万变不离其宗,在这天底下,再也没有新鲜事。

套路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事情的角度。

这部电影真的有差到可以让你打一星的品质?

打其他星数我都可以理解,个人品味,个人期待,看电影的感受本来就是非常私人化的,但是打一星是什么呢?愤怒?难过?失望到极点?

这部电影画面可圈可点,情节明了,人物成长曲线清晰,除了一些设定对路人不太友好,画风看个人的接受程度外,观影门槛并不高,而且我们谁都知道罗小黑的票房到不了哪吒那个高度,哪吒是我国传统大ip,小黑只是个小众圈子的ip,这到底阻挡了谁的路?

我国坚持做二维动画的已经不多了,难得出来一部品质不错的,各方面都比较平均没有偏科的,三观正直老少咸宜缺陷不大还宣扬了主流价值观,你们说差,说乱,说烂,拿出证据来,好好说道说道。

我带着从未看过原动画的朋友去看,她观感体验很好,不会看不懂,剧情也不膈应人。就不说什么大道理,娱乐放松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嘛,看得开心不就好了嘛。

还有你们真的不喜欢,就别骂,别出声,一出声一骂就为电影带来热度,知道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一样是帮这部电影做宣传,真不喜欢就应该闭嘴沉默。你们的行为就是表明: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嘛。

《罗小黑战记》观后感五

制作精良,尤其是打斗的画面依旧是木头独特的风格。但在故事和人物塑造方面做的不够好,故事还是略显老套没有新意,人物形象(尤其是反派风息)不够丰满,故事及人物性格、情绪的转折略显僵硬。同时笑点、萌点不充足(相比于剧集动画)。总的来说,电影与剧集动画十分不同,各种彩蛋、萌点、槽点、日常等元素可以撑起一部剧集动漫,但无法撑起一部电影。如何在2小时左右的时间内把一个故事讲好、把各个人物形象塑造成功同时抓住观众的兴趣是MTJJ及其团队以及很多试图进军电影业的动画创作者需要学习的地方。

推荐第10篇:《深夜食堂》观后感影评_精彩评论800字吐槽

《深夜食堂》讲述的是上海不起眼的小弄堂里,有一家只在深夜营业的小餐馆,而这位50岁左右的老板,会为每个到来的客人,制作一份专属美食,在满足食客们的味蕾的同时,也见证了各式各样的人生故事。以下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深夜食堂》观后感一

2017年,黄磊主演的剧版《深夜食堂》遭到了网友的一致炮轰,10万人在豆瓣打出了2.8分的惨烈评分。

甚至有网友呼吁“豆瓣开通负分机制”。可以说剧版的《深夜食堂》是黄磊演员生涯最大的挫折。

时隔两年,梁家辉自导自演的电影版《深夜食堂》也上映了。

《深夜食堂》

这是梁家辉的首次导演作品,为此梁家辉也颇为用心。找来了邓超、彭于晏这样有票房号召力的一线大牌帮忙。还有冯淬帆、蒋雯丽、金燕玲这样的老戏骨加盟。

可惜这部梁家辉首次导演的《深夜食堂》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首日票房不足1千万,预计总票房仅仅3000万左右。

口碑也相当的的平庸,豆瓣评分仅仅5.6分。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先说结论

梁家辉版《深夜食堂》是一部十分无趣的电影。就好像吃方便面没放调料包一样,一点味道没有。如果不是梁家辉的观众缘好,评价也到不了5分以上,跟黄磊剧版《深夜食堂》水平差不多,难兄难弟吧。

《深夜食堂》是一个多段式的结构,整部电影由四个故事组成。我觉得这种小品式的电影真的不能发挥电影的优势。

整部电影90分钟,分到每个故事的时间也就二十多分钟。这就导致了每个故事都不能深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还不如以一个故事为主,好好的把一个故事讲好。

四个故事之间也没有必要的联系把它们串起来,除了都有大叔做菜这个点,四个故事各自为战,散落一地。

而且梁家辉作为导演,在角色选择上真的很“迷”,很古怪。

第一道菜:拳击手的故事

杨祐宁饰演的开源,是一个拳击陪练,她的妈妈莲婶由金燕玲饰演,儿子是拳击陪练,妈妈在市场上卖海鲜,母子俩相依为命。

这两个角色都挺好,彼此搭配也没有违和感。

王虎是一个职业拳手,是和开源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是金世佳。

这个角色实在是太失败了。金世佳跟职业拳手这个形象相差甚远,而且跟“男主角”杨祐宁一点化学反应都没有。实实在在的尬演。不是说金世佳为了磨练自己去日本深造,一帮子人吹他的演技多好多好。

演技呢?体现在哪了?我实在是看不出来。

王虎这个角色如果换成彭于晏,那绝对比现在这个版本强十倍。

首先彭于晏曾经在《激战》中演过职业拳手。观众有带入感,而且彭于晏那身肌肉也像职业运动员。

就算跟杨祐宁产生不了什么火花,至少不会像金世佳演的这么尴尬吧。

而且这一段拍摄的也不好,我真不知道《深夜食堂》的剧组这么穷,连个武术指导都请不起。杨祐宁和吴廷烨的那场拳击赛,连一点动作设计都没有。就是脑袋挨拳头的特写,一点动作戏的美感都没有。

本来是一个励志的故事,结果一点励志的感觉都没有,索然无味。第一道菜不合格。

第二道菜:胖妹的故事

说实话,我都不明白这个故事放在这部电影中的意义。

胖妹小美,在学生时代就暗恋泰哥,但是泰哥又高又帅,身边美女如云。小美一直不敢表白。多年后,小美和泰哥因为工作关系再次相遇,小美发现原来泰哥在学生时代也一直喜欢自己。不过泰哥现在已经成家,两人遗憾的错过了彼此。

这个故事是啥意思?告诉我们要自信,不要自卑?包子有馅不在褶上?

这个故事的主演是郑欣宜和陈建州,这俩演员没毛病。但这俩人知名度太低,更别提什么票房号召力了。

这要是换成贾玲和沈腾,我倒觉得别有一番风味。

第二道菜,差评。

第三道菜:邓超的故事

这第三道菜是我最满意的。可能是因为有邓超的缘故吧。

故事也是一个烂俗的韩式“得绝症”的故事。主角邓超和焦俊艳演员自身的魅力还是不错的。这对cp也挺让人“上头”的。

如果展开了讲,没准是个烂俗偶像剧故事,还是篇幅太短,俩人一相遇,就死了一个。这剧情也发展的太快了点吧。这要是韩剧,怎么也得60集才发现得病的。《深夜食堂》里倒好,6分钟就领便当了。

这道菜不应该是馄炖,应该换成石锅拌饭。

第四道菜:蛋饼的故事

我想先问一个问题,蛋饼是湖南的小吃?两个湖南人把蛋饼吃出了家乡的味道。希望有湖南人能帮我解答一下。 第四个故事,又是一个浅显且索然无味的故事。是讲爱情?奋斗?

唐宋和思思一同来到上海打拼。一个想赚够了钱回老家过平凡的日子,一个不想碌碌无为的过一生。最终俩人分道扬镳。

主演魏晨和张艺上,又是两个毫无演员自身魅力和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我真是服了梁家辉的迷之选角。魏晨的口音实在是让我出戏,这哪是湖南人啊,这是北京人儿啊。

还不如换成何炅和谢娜。让观众吐槽个痛快。

为什么日版《深夜食堂》无论是漫画还是剧集都能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可。而国内翻拍版本,无论是剧集还是电影,都无法让观众满意呢?

其实真的不能全怪片方,他们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翻拍《深夜食堂》就是带着镣铐跳舞。

1.文化内核不一样

《深夜食堂》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居酒屋文化”。

由于大城市的日本职员,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下了班就结伴去居酒屋喝一杯放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深夜的居酒屋也变成了人们放松、交流的场所。

但是居酒屋文化,是日本的特色。咱们国内可不这样,基本下班都是回家,即使吃宵夜放松,也大多是大排档,烤串、啤酒、小龙虾之类的。

在大排档发生“暖心”的故事,好像这个画面也不是很美好。

2.没法本地化

老板造型过于日式,不够本地化。也是观众吐槽最多的一个点。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是片方不想,而是不能。

版权规定,要想改编《深夜食堂》必须要按照原版的人物形象,连脸上的疤痕都不能换地方。所以你看无论是剧版的黄磊,还是电影版的梁家辉,造型都是那个样子。

《深夜食堂》从根上就不能“本地化”,观众吐槽也没办法。

这就是国内拍不好《深夜食堂》背后的原因。

总之,梁家辉版《深夜食堂》是一部没有味道的电影。梁家辉作为“食材”是顶级的。但是作为“厨师”不合格。

《深夜食堂》观后感二

这个IP真是过度消费,已经让人厌烦了。连原版在内地上映都有点波澜不惊。梁家辉翻拍的选择真是错误,虽然他看着比内地电视剧版的黄磊有说服力,但原版珠玉在前,加上内地电视剧版引起的反感,已经冲淡了大家对这部翻拍片子的兴趣。尤其是17年就拍完,到现在才上映,真是凉凉了。

故事背景放在上海还是可以的。梁家辉还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这个设定可以有,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那些为战火牺牲的年轻人。梁家辉也是演过独臂将军,乡村教师等主旋律人物的。

梁家辉过肩摔城管这个可以出现,倒是一种进步。居然没有城管出来反对?这其实说明中国的观众对各类角色、社会现象的表现是很OPEN的,《战狼2》军人一脚踢强拆者多符合老百姓心理,电影其实就应该表现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美化。本片同样过度美化生活了,就显得虚假矫情。

有些说教真是太生硬了,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选取的几组人物,刘涛这个没有深挖,那个抛弃“妻女”的港商渣男只是提了一句。邓超这个,很容易让人想到《摆渡人》和《从你的世界路过》。明道那个更是没意思。反而是冯淬凡与金燕玲这个有点味道。郑欣宜的故事是被用来取笑的。张艺上那个更是一点涟漪也没有。

这种心灵鸡汤电影(美其名曰治愈系),要真正打动人心,还得在人物和细节上用心,否则就是脸谱化的展示,还不如人家在火车站派出所架一台摄像机拍一天记录下来的片子精彩(周浩《差馆》)。

日本有很多治愈系电影,但中国目前为止治愈系还不成气候。

《深夜食堂》观后感三

看过了这么多版本的《深夜食堂》,说实在的,可能没有一部比日剧版的要有可看性,包括日本电影版的也不算成功,可能这本来就是一个慢题材,本身就不适合缩短到那么短的时间内去表现。黄磊版的和梁家辉版的硬伤其实是本土化的问题,但是确实也挺为难他们的,翻拍本身可能因为版权问题,不能改造太多,但是日式的食堂做着中餐多少有点奇怪。而且没有围坐式的氛围,确实也比较难让一这些无关的人就这样闲聊起来,还产生了微妙的人物关系。也许有些剧是适合翻拍的,有些剧的设定有太多的局限性。但不能否认这是一个好的题材,如果能出一个中国原创的,能给人们一种治愈温暖的“深夜”系列,我觉得会更好! 当然,本剧虽有硬伤,但也是有些亮点的,比如梁家辉的老板就比黄磊版的要合适的多,黄磊脸上即使有一道疤,也无法让人感觉沧桑,神秘,有故事,但梁家辉的扮起来,真的有日剧版大叔的神韵呢。再有就是虽然彭于晏,杨佑宁那么帅,但最感动我的是魏晨,张艺上演的最后一个故事,没想到魏晨演技这么有感染力,好期待他能演一些现实题材的,或者硬汉类的影视剧。还有可能这个故事也比较触动我吧,那个街区那么熟悉,应该是我刚来上海生活过的地方,影片里思思对唐宋说,“我们都觉得这里很美,但你看到的是月亮,而我看到的是城市”,每次站到外滩,我都有和思思一样的感叹,这里好美啊!片尾的采访那些现实生活中的都市夜归人,也是同样的扎心,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深夜食堂》观后感四

今天才注册了豆瓣,只因为昨天刚刚看完了影版《深夜食堂》。之前也是先看了日剧原版粉上的,后来看黄磊版看了《明天》和《马克的女儿》两个单元之后弃了。总觉得黄磊老师演的很不自然,看着很奇怪很尴尬;而且故事不能很打动我。虽然我没有去过日本,但是日剧里的情节简单朴素,很能触动人——即使是一个并未生活在他们社会里的外人。我觉得这是日版成功所在:有文化差异,温暖却没有国界。

当时影版出来的时候觉得梁家辉大叔给我的气场就稳重成熟很多,更贴近“老板”的那种气质。(不过先入为主,脑子里还是觉得小林薰才是真正的老板)以前没有了解过梁家辉大叔,了解他的演艺历程之后觉得他很靠谱,所以对这部作品也非常期待。

影片的开头的老板的独白相比黄磊版要让人听起来和谐很多,不是直板板的翻译,而是带有我们自己的语言习惯。食堂被设置在小巷深处,这也比黄磊版直面大街的设置要贴近原著和合理许多。如果是那种开在霓虹灯下的饭店,里面不大可能会是安静的,而是我们总提起的大排档、烧烤摊,各种喧哗、热闹、斗酒……而老板的蓝工装虽然不算是很接地气,但比黄磊版澡堂般的既视感真的和谐太多,很干净麻利的感觉。食堂比日剧原版明亮宽敞许多;黄磊版的我觉得太过华丽;日剧原版的说不上来的恰到好处,朴素的小木屋,略微昏暗的环境,有些拥挤——不过我觉得影版已经修改的很好了,毕竟人家版权在那里,完全本土化似乎有点难。

罗嗦了一大堆,还是应该讲讲对于故事的感受。

【第一个故事】应该是改编自日版的拳王的故事。不过我有点无法理解这个故事中的一些逻辑。首先是为什么王虎突然之间就要开源去打拳击、成为职业拳手?我有点没有明白。而且也许是展博的形象太深刻,我看着王虎总有点出戏。然后开源也不知道咋地就那么答应了,这里发展的有点太快。我觉得应该在前面铺垫一下开源也是很想成为一个职业拳击手的,但是因为经济原因或者其他什么不敢迈出这一步;然后王虎是看在眼里的,之后找机会鼓励他成为一个拳击手,开源推托之后最终答应——我觉得这样剧情会顺畅许多——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是看电影的时候自己没认真看。

然后后来开源与他母亲之间的那盘炒蚬子我也觉得有点莫名其妙。我不知道“炒蚬子救了我们母子俩一命”体现在哪里。在我的理解下,顶多是在母亲疑似要自杀的那晚,开源因为饿了这才避免了母亲的轻生,而那天吃的食物是炒蚬子。这样看来,那只是一盘有事件意义的食物,我并没有理解“救了一命”是体现在哪里。而且如果是我,我将永远不再吃炒蚬子,因为看到炒蚬子我就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因为父亲而要跳海轻生——这是一件多么难过的事。我不会想要回忆起这样的事。所以这里,我真的有点没法理解~

不过我倒是很喜欢开源,觉得这个演员演得很自然很真实,特别有一种邻家大哥哥的感觉。我对这个角色演绎的很有好感。莲婶的形象也很亲民。尤其是在菜场,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家乡水产市场上的卖菜阿姨。

之后开源打比赛,在比赛的时候被打的感觉都快要死过去了,可王虎却叫他再坚持一下——WHAT?我当时看电影时觉得无法理解。关键是对手一点事看起来没有,然后突然就被KO了?这个比赛看的我也是莫名其妙,有点强行“暗箱操作”的感觉——日版最后拳王是输了,但是收获了爱情。

爱情哦——日版那个小女孩是一个牵红线“小月老”,因为她喜欢拳击。电影版的小女孩似乎只是明月会留在食堂的原因,糖藕的故事也只是一带而过,跟开源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他们两个的情感发展也有点突兀,最后在一起了也觉得哪里怪怪的。日剧原版的铺垫就描写得很到位,让人看来顺理成章。

【第二个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改编,日版没有全部看完。但我很喜欢小美这个角色,很单纯很可爱。看到她为了自己喜欢的人而减肥,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原本是多么爱吃,可是不得不克制呀。这一点让我有点理解和共鸣。她与泰哥的故事大体上是可以理解的——一场错过的爱情。只是泰哥在会面的言行有点太直接,剧情发展都有点快。最后告别时撑伞、送车让我看得有点尴尬。回到食堂“突如其来”的包子我也没有理解和这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泰哥说她是一个可爱的小包子?食物联系故事的结点太浅了些,让我觉得有些画蛇添足。似乎没有这个包子,故事也可以很完整。

【第三个故事】阿信和小雪的知音之遇,有点像是《猫饭》那个单元的美幸。我可喜欢《猫饭》这个故事了,简单温暖又有些伤感。美幸因为猫饭与食堂结缘,小雪因为馄饨与食堂结缘——可是美幸是因为只有深夜食堂有猫饭所以才会一直来食堂,而馄饨是到处都有的,小雪为什么只留恋深夜食堂的馄饨呢?一句“和妈妈做的味道一样”感觉说明不了什么,或许隔壁家的馄饨店味道更正宗?所以觉得这个细节没有处理好。而后突然来了个“胶质瘤”,然后就挂了——额,这让我说什么好?一切来得太突然。

不过那个馄饨做得真的好诱人呀,又肥又大。比我家隔壁那个阿姨用筷子沾点肉末在面皮上实在多了。果然老板是个实在人哈哈。

影版让我有点惊喜的是,他第一次给出了老板脸上刀疤的来历。阿龙这个角色也很像某些城管的作风,看得不尴尬。只是这里的强行插入的“包子”也让我觉得是个配角。食物和故事没有很好的交融在一起。

【第四个故事】唐宋和张思思的这个故事我觉得还是挺好的。出租车司机、网红主播都很亲民。我不记得电影里是不是有说过只有深夜食堂能做蛋饼,所以小两口才会与深夜食堂结缘——这里似乎有了一点关系,可还是不够深。之前看到另外一个影评说,如果可以把两人的相识也放在深夜食堂和蛋饼上,食物与故事就会联系的更丰满。我觉得很有道理。这两个人演的都很好,我看着魏晨也没有很出戏。唐宋在最后面对思思的离去,喊出那句“张思思,”——我本以为他会说出一些赌气的话,可没想到他居然说的是“——你一定要成功啊!”——我承认,我哭了。而且我觉得这句话对后来他们两的重逢是一个很好的铺垫。虽然思思决定离开,但唐宋还是选择支持着她,所以在两年后思思回来,发了一个信息后,唐宋立马就出现了——因为他真的很爱她。我觉得这个故事是电影里比较能打动我的一个。

——————————

在这些叙述中看到了电影版的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食物和故事的联系太浅,感觉只是拼凑故事,跟“深夜食堂”似乎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些故事,即使没有“深夜食堂”,也可以很完整——换句话说,他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时间和地点,不一定要在深夜食堂才能有。而日剧原版的很多故事,都是有着它“在深夜食堂”发生的原因,食物和故事的联系很深,让人看着非常自然。电影版有点强行联系食物和剧情,让我觉得有点像是《舌尖上的中国》和《感动中国》的片段混剪。

怎么说呢,还是失望大一点吧,毕竟期待了这么久。但是还是觉得挺不错了,比黄磊版的好太多。

——————————

我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喜欢吃好吃的人。现在读大学在外地,也常常会想念家乡的食物。我有时候也会在半夜出去吃东西,的确,中国的深夜食堂真的就是大排档、夜市烧烤、麻辣烫,常常可以看到露天的圆桌,一群人在深夜里斗酒吃串。现在菜丰富了,还有点烤鱼之类的。安静些的就比如小店里的麻辣烫,我家那里会有吃点清汤面、炖罐之类的,也有吃稀饭配点小菜当夜宵的。反正就是热闹的是无辣不欢,安静的是粗茶淡饭。我自己比较喜欢在路边支起的露天小棚下吃点稀饭,然后打点皮蛋拌豆腐、红腐乳、小煎鱼配着吃。看着周围漆黑的夜色,还有同在昏黄的小灯泡下吃稀饭的人们,心里是很安宁的。夜里路灯昏黄,路上行人和车很少,很安静。周围的一些人小声谈论却也可以听的很清楚。那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当然自己还是个大学的毛孩子,还没有真正走上社会,还没有真正体验那种打拼的辛酸,所以只能是知道,周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不一定会说出来。以后自己走进社会了,或许能有更多的感悟。现在只能是看着貌似热闹欢腾的大排档、烧烤摊,却无法深知背后那些受伤的心灵。

我觉得想要拍出完全本土化的深夜食堂很难。因为我们很少甚至几乎不会跟老板有过多的谈心,甚至跟朋友也说的很少。中国的深夜大排档是大家逃避现实、欢乐一时的地方,我想不会有人会在这里讲那些伤心难过的事,只会在欢聚之后自己黯然神伤,回到现实。所以说同样是人和食物的故事,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就很能打动人,很能引起共鸣,而《深夜食堂》就不行。或许可以借用泰哥的一句话凑个数:“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

————————

第一次写剧评,哪里评价不当,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会学会改正的,成为一个更好的观剧人。

《深夜食堂》观后感五

两星半,不能再多了。

《深夜食堂》堪称最一言难尽的IP了吧?原版评分高达9.2,黄磊翻拍的剧版2.8,梁家辉影版纵使比剧版好一倍、正好5.6,也依旧没及格。

梁家辉执导筒,可以选的作品空间有多窄、才要给自己挖这么大一个坑?

《深夜食堂》的本土化太难,多人片段式剧目的电影化改编也太难,在每个小片段的犄角旮旯里拍出完整的起承转合更难。

这种模式唯一的好处大概就在于“方便收割人头”,主演的戏份比客串多不了几分钟;这样在一部戏里凑齐彭于晏、邓超、蒋雯丽、张孝全、刘涛等等十几位艺人比常规模式容易很多。

然而这样的品相,哪怕凑齐了100+明星阵容又如何?

隔壁剧版《深夜食堂》,尚且可以甩锅某艺人的年度最辣眼演技、归咎金主吃相难看的植入。

但影版中菜做对了,在剧版瞪眼式奇葩表演的反衬下、影版所有人的表演也都正常了,于是没有背锅侠可以用,这就完全是导演、编剧团队的问题了。

梁家辉在戏里亮相的部分其实很无可挑剔,短暂的正面镜头瞬间让人怀疑当时的黄磊是否适合这个角色,黄磊身上家长里短的幸福味太重、太“主流”,而这个角色有着几分边缘人气质,有孤独又治愈的质感。

黄磊缺了这份边缘和孤独感、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会做饭的嘴碎的胖纸。

但梁家辉先生亮眼二三镜头里正确质感,很快也就被带着跑偏了。

刚刚一身日式打扮出现在店里,转眼又穿着几十年代的中山装、推着二八杠自行车、好像八十年代上城办事的村干部、这是什么蜜汁服化道?

这不是什么仅仅关乎装修风格的小问题,整部电影里所有故事和细节都洋溢着一种“法式鹅肝炖东北粉条子”的不伦不类质感。

每一个故事都匆匆忙忙无头无尾、有形无神。

电影中杨祐宁母子的部分,大概是相对来说完成度较高的片段;至少他演一个拳手看状态能让人相信,而魏晨演出租车司机怎么看是偶像录综艺打卡任务“体验出租车师傅的一天”既视感。

然而纵使有“完成度稍高一些”的小片段,也无法改变电影满是bug的状况。

一,诸多人物的存在毫无意义、特别碎片化,纯粹是“为了有这个演员而拍这几幕”。

比如蒋雯丽客串的艺人总监太太,角色的存在极为尴尬,唯一的使命大概就是考观众眼力:你能坚持不看手机、并且成功认出所有演员吗?

客串角色活得“加分项”,先决条件是要有好的故事肌理、然后才能通过“明星-客串”戏里戏外的互动话题来获得附加分,但这部电影里显然本末倒置:仿佛为了让人看有这么多客串明星,而让原本就糟糕的故事产生更多补丁。

二,琐碎的割裂的叙事线过多,没有成功黏合在主体部分中、最终都成了病变的“癌变细胞”。

金世佳饰演的拳击运动员,和杨祐宁的角色是“双生AB线”模式,但金世佳这条线鸡零狗碎非常尴尬。

莫名其妙上线表演输了比赛泄愤暴打杨祐宁,以杨祐宁视角来看他作为“功能性人物”镜头有点多,但若是作为双生线来看他的内容又太少、太断裂,如此不尴不尬、戏份冗余又浪费演员。

三,细节失控感明显,表达功力不足。

多人并行的故事结构,转场切换是必备的高频因素,显然这部电影完成得很糟糕。一个最扎眼的例子,从杨祐宁母子二人戏份转场至“小时候哥俩”的故事,剪辑生硬又突兀,角色介入的方式非常扣分。

比起转场,所谓“高潮情节”的呈现,可能更拖后腿。

杨祐宁饰演的拳击手最终反杀,本应该是热血沸腾的励志瞬间,看看隔壁《摔跤吧爸爸》有多燃,彭于晏张家辉《激战》有多热血,但《深夜食堂》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细节掉链子非常严重。

动作逻辑严重失调,前一半是杨祐宁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后一半突然就变成了他狂打、对方几乎一动不动挨打。这个拳击赛的规则,是其中一方不准还手吗?

“反转戏份”好看的前提,是从“弱对强”模式到“弱反杀强”中间有充足的合理、有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个反转要有动作设计上的、镜头表达上的、演员心理上的合理呈现,一环都不能少。

但《深夜食堂》是怎么做的呢?

动作设计,杨祐宁赢的部分,打出十拳,对方大概只象征性动了两下,严重的“全程捆手、只为放水”既视感。

镜头表达,在有限篇幅内浓墨重彩大特写两次铃铛,这是一整部电影只拍打拳这一件事、最后核心关键一秒才需要反复给“时间紧迫”的具象化代表铃铛特写;这么一段浑水摸鱼的“假燃”片段,总拍这个铃铛,重点失焦。

演员表现,这大概是唯一的加分元素,杨祐宁母子的生活质感都很落地。

四,故事有向网红段子方向发展的油腻迹象。

从事香水行业的胖姑娘,拼命健身只为见高中时期打篮球的学长一面,电影里对两个人感情莫名其妙的呈现甚至无法被称为“电影”,大约就是彭于晏健身广告+陈建州西装造型+莫名其妙的感情段子合集,质感非常糟糕。

讲道理,我宁愿从头到尾看彭于晏健身。

那些想“投机取巧”的故事,最后往往非常拙劣,“巧即是拙”。

五,人物设定诡异,强行鸡汤。

如果说杨祐宁的部分是故事里夹杂着槽点,那么魏晨、张艺上的部分则是不折不扣的“槽点里插播情节”。

两个人莫名其妙的所谓“治愈”结尾,也太浑水摸鱼、无病呻吟、强行“治愈”了吧?

姑娘好端端做直播,被男方大骂“传回老家,你爹妈都会替你丢人”,这是什么十八世纪晚期直男癌?女方反击“你没钱才丢人”也同样糟糕透顶。

这届编剧已经到了写不出矛盾、把控不好尺度,要让男主一言不合就侮辱人然后一言不合又和好的地步了?

张艺上的角色被看起来不怀好意的“艺人总监”带走,对方却没什么潜规则念头,只是提供了一份有淘汰率的正经工作。类似于“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男主不跟着一起高兴,反而大骂对方的进取心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不知羞耻?

编剧你以为你在写很虐的青梅竹马吗?这是应该报警的渣男吧。

这是所谓“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这恐怕是价值观版”有病就要去治“吧。

更要命的是,张艺上的角色去深夜食堂吃了一口苦瓜饼,人生就忽然茅塞顿开、福至心灵、即将被“治愈”,走在路上魏晨开着出租车跟上,二人对望、背景音乐MV响起,强行“治愈”。

这也是剧作最可怕的槽点,给出的心“病”又夸张又矫情,既不合情理也不通病理,让人无法共情,如何能够让人感觉到“治愈”?

舒心结语

《深夜食堂》如何本土化,剧版就已经验证过很困难。影版中梁家辉更放大了这种不伦不类,画风比谢大脚、谢广坤坐在咖啡厅里聊case还违和。

“食材”本土化只是“表”,将人际关系和相处模式本土化才是最重要的“里”,然而电影显然只是把菜名换成了中式,莫名其妙拼凑着荒腔走板的剧情。

所谓“治愈”主题,不是拍一拍笑和泪表情、念一念空间语录、放一放煽情MV背景音乐就能做到。

故事不像故事,而像故事大纲展播+“猜猜我是谁”明星秀。

本土化的“混搭”更不像“混搭”,全然是“混不搭”。

第11篇:少年的你最新观后感影评800字_少年的你观后感800字600字(材料)

《少年的你》是《七月与安生》原班团队回归再升级之作,包括导演曾国祥、监制许月珍、编剧林咏琛、李媛、许伊萌,摄影指导余静萍、造型指导吴里璐、声音指导黄铮等,主创们经过了前作的磨合,再次合作不改初心,力图还原最真实的青春本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少年的你》观后感

当电影开场时,我看到银幕的致词,才知道是一部以校园欺凌事件为题材的电影。从开映到结束,我都一动不动坐在座位上,甚至忘了饮水,眼睛一直紧盯着屏幕——

故事发生在高考前夕:

一位名叫胡小蝶的女生突然跳楼身亡,在学校里掀起了不小的**。胡小蝶死后,陈念成了新的霸凌对象。她成绩优异,性格内向。考个好大学,离开这里是她唯一的信念。但突然加之于身的霸凌却让她无法安生。在这段最无助的时期,她遇到了小北,一个成天打架闹事的街头混混。从此,两个人的世界,因为对方的出现而共同走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

《少年的你》是真正把校园暴力的丑与恶摆上了台面。导演曾国祥带着演员们犀利而准确地直击了霸凌现场。往凳子上倒墨水,用排球砸人头,故意绊一跤推下楼;撕扯衣服,拳打脚踢,甚至拍下裸露视频……

所有的忍与熬,是为了接近那个逃生出口。

在胡小蝶自杀案发生的那一刻,她还专注地听英语;被霸凌的当晚,她仍冷静地写习题;当她被人辱骂,扇耳光,扒了衣服的时候,她还是在一次次隐忍。

她对高考有多恳切,就意味着她对现状有多绝望。

我最欣赏《少年的你》的情感真挚而连贯,摒除了所有电影出现过的滥情,让故事更有欣赏的品味。周冬雨的演技太棒了,那种自我压抑的隐忍和懂事表情太真实了,演得令人心疼。易烊千玺的演技把所有的“难”都扛住了,无论是疲惫、闪躲和恐惧,还是爱怜、甜蜜和温柔,通通暴露在观众眼皮子底下,一览无余。

但是,我还是对影片故事带有疑问,为什么胡小蝶的死,未能表达学校和警方的着力重视?人命关天的案子,不彻查到底,不引以为界,不忘羊补牢,而是继续让欺凌事件严重上升,这难道真的是社会教育问题,而与导演无关吗?就当今之事,学校学生都被逼死了,案情未着落,而警方也有了苗头,但还是让事故继续演变升级,再导致出现主导的欺凌者魏莱的死案,最后还葬送一位高材生就读大学的机会。这不就是导演直接抨击社会的弊端和旁观者的冷血,警醒世人之作吗?

导演曾国祥也认为人性复杂,说很难在影片中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所以,《少年的你》不只是残酷青春片,它也有着现实的指向,难怪这些在影片中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构成厚重的基调。

2019《少年的你》观看有感

这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关注着这些年一直热议的校园暴力问题,高考问题,原生家庭问题,所有的情节您在网上都应该看到过,它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些问题我们曾经都遇到过甚至亲身经历过,陌生的是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个的片段,没有故事的结局。

它紧紧的的抓住了社会问题,也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眼泪,还有很多易烊千玺粉丝的眼泪,影院里那细小的抽泣声不知为千玺流的还是为小北流的,它适合千玺的爱豆,也适合离开校园多年的甚至还没离开校园的人们,离开校园的人们怀恋校园里的狗血生活,没离开的人想看清自己的生活,我称它为“战火里的青春”,就是暴力和性。它适合所有的家长,因为它关注着孩子的成长,你的孩子说不定也正在经历这样的生活,有的事情学生是不会告诉家长的,真的我亲身经历过的,因为学生的世界是另一人世界,他不是家长的成人世界,不能只是心里说他们看起来很正常,看起来很正常不是事后的借口,出事之后的歇斯底里毫无卵用,这样的社会新闻,百度一下比比皆是。它适合这些问题的受害者也适合这些问题的的制造者,它让受害者会学倾诉,让问题制造者承担后果。它适合所有政客,让政客知道教育的重要和教育的改革。它适合恋爱的人,让人们追问这是爱情么?

看,批判现实主义多大的市场啊。

它也给观众留下了问题,警察诱供好吗,合法吗?一个前途无限的青春少女与一个游手好闲的问题少年,我们是该功利一点呢还是实用一点呢?校园暴力到底怎么解决呢?人性这么复杂。要真相还要功劳还是要道德。功利一点拯救了好人,那好人一定就一直是个“好人”吗,坏人就一定一直是个“坏人”吗。暴力从人一生下就有,从婴儿对成人的暴力索取,到幼儿园的暴力崇拜孩子王,到青春期的暴力示威,还有成年人的暴力无处不在,这么看来人和动物本没什么区别,人类文明也没什么了不起,仅仅是暴力过后的暂时平静罢了。

电影成功的逻辑像极了《我不是药神》。它的爱情故事也有点类似《这个杀手不太冷》,还有网友说像极了好多电影,总分10分的话,那加起来还不得打200分啊。内容仅是社会新闻的合辑,形式用的很巧妙,如果只是玄幻爱情的内容用这种形式表达出来,估计会被喷死,易烊千玺好幸运啊,如果不是金马奖出了问题,拿个金马奖也没什么问题。此时的我感慨,影片只要内容好了,形式自然就好了,演技也自然好了,票房也不会差。

当我观看到一半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个香港导演拍的,很有香港导演的风格,铜锣湾古惑仔浩南哥马仔街头斗殴,不过看背景好像是在网红城市重庆,昏暗的镜头,港式警察局,还有那股想要赚钱而且还要观众流着泪的掏钱。

很好在我看来,票房差不了,口碑也差不了,要大卖。

2019《少年的你》观看心得

影片背景的设置,仿佛带我回到了我的11年,在生命的特殊时刻,在高考这一宏大的主题面前,个人的喜怒哀乐在此刻变得格外的无关紧要。除了11年出现的大眼四摄智能手机让我略有出戏的感觉之外,教学楼的结构,楼上掉下来的人,倒计时的黑板报都让我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校园本应当是少年健茁生长的乐园,但校园之中的龃龉阴暗却在被有意无意地视而不见。也许是我的怯懦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暴力与欺凌,这些伤害就如同潜藏在表皮之下的暗疮,稍一触即便痛彻心扉。到最近发生的11岁小女孩被13岁男孩杀害的事件,不禁让人深思,我们今天对于校园暴力的态度,究竟是在保护少年还是在保护少年罪犯?

影片因为剧情需要,将校园暴力的烈度推得很高,但实际上,大范围低烈度高频次的校园欺凌就发生在每个孩子的身边。大多数的孩子生而怯懦,这本来就是人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但有些人却在利用这种怯懦,以年少为借口施行自己过早觉醒的暴虐。在这个过程里,欺辱者、被欺辱者、老师、学校、社会,却总是默然无声,这种沉默就成为了施虐者的保护伞。而那些怯懦的孩子,就像无声挣扎的溺水者,有些幸运而狼狈地爬到了岸边,有些就将青春永远的葬身在黑暗之中了。

与普通的我们不同,影片当中的周冬雨与易烊千玺,是在那个生命过程中的两个极端,这两个特殊却也同样微小的生命,在苦难的浪涛当中苦苦纠缠,平凡长大的愿望,却因为一场校园暴力而可望不可及。如果他们平平安安地忍过了这一年,不多久,这些惨痛的回忆也许在不久之后就会被忘却,但即使被忘却了,阴暗却永远存在,一代代的少年们也会受到同样的伤害。当许多年过去,当年的施暴者也长大了,他们不会有任何的愧疚与被惩罚,当他伸出手带着泯去恩仇的微笑向你走来时,这是多么地恶心!

总体而言,影片向我们展示了校园欺凌的可怖,却只能给出一个勉强而无能为力的答案,两颗可怜又漂亮的心能够互相保护吗?那个从教学楼上一跃而下的人知道答案。

影片剧情在线,周冬雨易烊千玺表现出色,总体是一部八分以上的好片,结合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或者会有不同的感触,强烈推荐。

2019《少年的你》观看体会

这两天,已经好久没有看电影的我又被一部电影给带进了影院,与其说是被这部电影吸引,还不如说是被电影的题材吸引了!这部电影就是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主演的青春片《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是曾国祥导演继《七月与安生》之后的又一部青春电影,班底也是原班人马!主演是周冬雨和易烊千玺!同前作一样,导演对于人物的塑造做到了极致,赋予主角更深的人物情感!目前《少年的你》上映3天票房已经突破4亿,在没有更强的电影上映之前,它将会持续为影市输出力量!校园暴力的话题也将继续发酵!

电影《少年的你》讲述的是高中生陈念与小北的故事,一个是即将备战高考的高三优等少女,一个是拥有悲惨身世,从小混迹在街头的少年,电影分为两个部分,前半段主要围绕校园暴力展开,后半段则进阶到了社会纠葛,两者组成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面貌,让人物的面貌和情感更加生动,但影片过于注重人物,在剧情以及逻辑上会颠覆常人对校园霸凌的认知,而且影片在后半段明显有点赶,结局会让人有点难受!更重要的一点是,电影没有把某些黑暗面放出来!

在我们常人的青春中,并非所有人都有过校园暴力等经历,正如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一个阳光青春,但是,只要你有过青春,那么你一定会被这部电影感动到,并且收获共鸣!青春就像是一个永不止息的话题一样,它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向往青春的阳光,同样厌恶青春的黑暗!

我永远记得那些曾经被欺负的同学所遭受的苦难,但当时的我和所有人一样,并没有勇气去直面黑暗!虽然现在看来,黑暗已经远去,但它依旧存活在这个社会,也许只有我们所有人都拥有直面黑暗的勇气的时候,黑暗才不会去欺凌那些弱小,青春才能美好!当然,也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去保护身边的人!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又有何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最后,《少年的你》可以说和去年的《我不是药神》一样,值得被社会所关注的电影,因为它的出现,所关系到的更多的还是我们普通人,观众的每一次发言,都是他们亲生感受,所以,这样的电影希望可以多一些!

2019《少年的你》观看感想

打开豆瓣影片主页发现,上映两天,将近25万人看过,评分还有8.5分,2019年度上一部拥有此项殊荣的华语影片还是戴着“国漫光环”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但奇怪的是影评区置顶的是一篇打一星的文章《抄袭的你,如此作呕——这才是真正的沉睡魔咒!》,如此分裂的评论,就像影片的中文名是《少年的你》,英文名是better days,可惜少年的你并没有拥有better days。

影片主要讲述了陈念(周冬雨)因为给不堪校园霸凌而自杀的同学盖上衣服,成为下一个被霸凌的目标。迫不得已,陈念向萍水相逢的小混混小北(易烊千玺)寻求保护。两个看起来被社会遗忘的少年,相互取暖,坚持着自己的坚持。

少年的世界

电影的魅力在于把生活艺术化,即便生活赋予这两个少年不堪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他们仍能保持少年独有的充沛情感。被父母抛弃的小北从陈念那里得到了久违的关爱,于是陈念是他黑暗生活中的一道光,对他来说,他之后生命价值就是追随这道光,保护这道光不从他生命里消失。陈念告诉他,生活有希望,这个希望就是高考,高考是她通往新生活的唯一通道,是她在绝望中挣扎的唯一动力。他深信不疑,他在黑暗中拼命,为了保她在灯光下摇曳,即便这个灯光异常昏暗。小北对陈念的爱,不仅仅是男女之爱,更是对生活和生命无处安放的爱。影片对份爱刻画得非常细腻,一前一后地行走,平行世界的混沌和平静,“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默契和无奈。

少年的世界仿佛很小,也许只有两个人,也许只有一家人,我们必须捍卫这个世界不被损坏,而唯一途径似乎是寻找到通往成人世界的大门,因为少年觉得大人应该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成人的世界

长大后的少年成了父母,老师和警察,他们要赚钱养家,需要他们负责的事情太多,校园霸凌发生了,警察去找校长,校长去找老师,老师就只能找父母。父母说:“我们都在深圳打工,一年才见孩子几次。”这个成人世界的死循环,如何?大人真得拥有更大的力量了吗?影片中,班主任被开除了,父母得知事实之后崩溃了,警察歇斯底里地追求着所谓的真相和正义。

成人的世界仿佛很大,也许家国情怀,也许天文地理,他们需要去捍卫这个世界的体面,而唯一途径似乎是寻找通往成功的捷径,不管这个捷径有多崎岖和险恶。

少年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都各自封闭起来,于是少年理解不了成人的漠然和不屑,成人理解不了少年的暴戾和偏执,我们再一次陷入另一个死循环。

作为东野奎吾的书迷,卤煮不想去谈所谓抄袭,相信如果该片编剧写成我东哥,喷子们也还会喷导演简直改编成shi!所以,我劝各位原著党善良,这年头,谁还没看过几本悬疑小说啊,这存在感刷得没意思!

与少年相关的词,纯真?热情?无知?无忧无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发布的《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7年,57.5%的校园暴力案件为故意伤害案件,其中,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曾经唱着“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的少年已然形成社会一个庞大的阴暗面,在这种大环境下,有一部影片能够将这个阴暗面带入公众视野,能像《熔炉》一样成为改变社会的影片,为什么不支持?卤煮还是诚意推荐大家进影院一品这部带着血泪的影片。

第12篇:《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评论_精彩影评800字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一

两个半小时讲述七个故事,七个故事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特别出彩。

先说最好的《北京你好》,兼具笑点和泪点。以奥运门票为线索,让故事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故事同时也显得更具有张力,这就是为什么当四川孩子说出看奥运的原因是泪点来的自然,不需要任何的华丽的形式去渲染。葛大爷的表演和四川话的天然属性让为影片提供了不少的笑料。

《前夜》从始至终时间的提醒,增加了其紧迫感。但故事过于平淡却少冲突性,最大的逻辑错误莫过于黄渤既然能很快的对问题作出判断却没提前就考虑到,让营造到顶峰的紧迫感变得不堪一击。

《相遇》占篇幅最多的就是公交车里的长镜头,技法不强,但可圈可点的是导演通过公交车玻璃后的场景推动出,所有人上街高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振奋人心场景,影片也进入高潮。

七个故事唯一有衔接的就是《夺冠》,衔接的很自然。最后吴京和徐峥的电视节目略显尴尬。

《白昼流星》老爷子原谅两青年原因不明,两青年改邪归正原因不明。

《回归》抓住了时间这个要点和表这个载体。

《护航》穿插了女孩的儿时、少时让人物更加生动。

总的来说质量一般,除《北京你好》外故事都较为平淡,冲突性不强。比起电影还不如看作七件大事的纪录片!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二

没看预告只听片名还以为是纪录片,没想到是一部特别让人惊喜的好电影。

昊然弟弟的地方口音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八个故事各自出彩,感觉非常好,是想要二刷的片!

宋佳小姐姐的演技一如既往令人惊叹,太帅了,疯狂为女飞行员打call!即使是带着帽子只露出眼睛也能让人感受到她眼里的触动和决心,赞赞!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三

第一次到电影院看这种主旋律电影,其实主要是来看妹妹的~然后言归正传,几个故事看下来还挺累人的。

点名表扬的:徐峥的《夺冠》——镜头运用的很好,一些小构思很亮眼,好笑的同时又被打动着。宁浩的《北京你好》——依旧逗趣的葛优,还有胡一统。北京人看这部尤其觉得亲切,追人那段想起了小时候住胡同的时候,也是一家儿有点什么事街坊四邻全帮着。然后是张一白的《相遇》——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但是很打动我,音乐不错,演员演的也好。

其次表现平平的:《前夜》——黄渤这回有点用力过度的感觉,演得痕迹有点重,不过结尾还是挺感动的。《回归》——就中规中矩。

点名批评的:陈凯歌的《白昼流星》。真感觉他在这几个中间完全是浑水摸鱼的,结果他还是总导演?这个真的演员演的也不行,剧本还有导的也不行。

剩下的就是前面没提的《护航》,因为说它平平吧,它还是有很多有意思亮眼的地方演员演的也可以,但说它优秀吧,它故事确实一般或者说不够饱满,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吕潇然的,她真的好酷啊!

最后的最后,感觉这种联合执导的电影还是能看出各自的水平的,同样是单元短篇,有的人就能用不多的篇幅把它诠释的很精彩,有的人就到了也不知道他到底在说个什么。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四

今晚随青马班去观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新中国七十年来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七个故事。林治远争分夺秒克服困难,确保开国大典上国旗顺利升起;高远献身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奉献了自己的爱情;升旗手为确保五星红旗分秒不误在香港升起而刻苦训练……一个个普通人的背后,勾连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用心血换来的,我们有职责、有义务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五

不是想象中那种强行主旋律的样子,反而拍得非常细腻,22点的场次满的连第一排都有人,坐在身边的女生从第一个故事抽泣到结尾。看着几个大导同台竞技也是很神奇的体验,不能笼统的说是几分

管虎《前夜》:整个故事非常完整,人物线也够丰富,黄渤王千源等的完成度都很高,4.5分

张一白《相遇》:前半部分一直到下公家车完成度和叙述水平都很不错,但后半段庆祝部分转折生硬,连背景音乐都很生硬,不知道是不是剪辑问题,4分

徐峥《夺冠》:我觉得导得最好的故事,两位小演员全程温暖得让我姨母笑,徐氏幽默非常水平一如既往的高,挑不出任何毛病,5分

薛晓路《回归》:是我觉得故事线最丰富观感最饱满的一部分,杜江非常适合演军人,无论是惠英红任达华还是王洛勇都把人物形象立得非常生动,除了几处看起来非常传统老旧甚至累赘的地方比如钟表内构等,4.5分

宁浩《北京你好》:啥都不说了葛大爷依旧是你葛大爷,以小见大完成的最漂亮的人物形象,全篇最喜欢的表演,4分

陈凯歌《白昼流星》:全片最令人迷惑的部分,人物形象不饱满,剧情发展很牵强,从头到尾让我发出这是什么鬼的质疑,可能这位导演只适合拍2小时史诗不适合拍小短片,3分

文牧野《护航》:宋佳佟丽娅和韩东君都非常飒,但因为刚看完小欢喜,季区长和宋倩在一起生出了张子枫瞬间让我出戏了,其他的剧情和演员其实没有问题,可能是看到这我看累了(对不起……),3.8分

第13篇:影评

2012, A Disaster Movie – Film Review Roland Emmerich’s End of the World Thriller Stars John Cusack Despite its showy special effects capturing scenes of ma destruction, Emmerich\'s doomsday movie makes the end of the world seem utterly predictable and anti-climactic.

With 2012, Roland Emmerich, who directed Independence Day and The Day After Tomorrow, brings audiences another over-the-top disaster movie.Starring John Cusack, Amanda Peet and Chiwetel Ejiofor, 2012’s biggest star is the special effects that dominate the film.Unfortunately, neither the special effects nor the characters are compelling enough to justify 2012’s over 2 ½ hour running time.

In this doomsday movie, powerful sun storms heat up the Earth’s core, causing maive earthquakes, volcanoes, and tsunamis.It’s a global disaster of Biblical

proportions -– or more accurately, of Mayan proportions.The movie title refers to the cyclical end of the Mayan Calendar, which some believe predicts the end of the world.

That the world’s end has been foretold allows Emmerich and co-screenwriter Harald Kloser to skim over sticky science questions.Presumably the apocalypse’s

inevitability builds tension about the survival of characters and of humanity.What it also does, what it primarily does, is concentrate on the spectacle of ma destruction.Although eential to the genre, 2012’s relentle disaster scenes come at the expense of developing its characters, narrative, and themes.

第14篇:影评

The Great Cause of China‘s Foundation

The Great Cause of China‘s Foundation is a documentary.It is about China’s history.There are some famous wars in this movie.Many star act in it.The movie is exciting.

2012

2012 is a succeful

movie .It is a tragedy.The movie is about a disaster of the earth. The movie is sad and scary.It is a succeful movie.

第15篇:影评

要写好影评,就必须对下列各项作出解释和评价:

1。影片的主题

2。技术质量

3。影片的思想质量和性质

4。影片的思想正当性

5。个人的贡献(如表演)

6。影片和同一导演的其他作品的关系

零零散散也不记不得自己曾经写过多少影评。一般写的时候都是出于应付考试,这是第一次打破上面提到的常规这样去写影评。在我看来有点象小时候分析语文课本时老师让我们分段,然后再划分段意。如果要让我给〈〈城南往事〉〉也影评我会这样去写。〈〈城南旧事〉〉可以分为四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惠安会馆门口站着一个疯女人,她的家人被带走去过堂了,她的孩子一生下就被仍了,别人都不理她。只有英子愿意跟她玩,妞儿是英子的伙伴,她不是她父母亲生的,所以经常挨打。妞儿发誓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英子没料到她们后来会惨死在火车轮下。

第二个段落英子搬了新家,她开始上学了,并交了一个朋友,她不知道那人为了送弟弟上学,当了小偷后来被捉去了。

第三个段落宋妈是英子的奶妈,她的亲生儿子被大水淹死了,女儿卖了所以她才来英子家当上了英子的奶妈。后来宋妈也被丈夫接走了。

第四个段落英子爸爸是位爱孩子的好老师,如今也长眠在台湾异地冰凉的地下。一切都远去……。

为什么要给这个电影分段呢?我是这样想的。在我看完〈〈城南旧事〉〉以后我觉得它就好象一篇质朴清新的散文。具有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影片一方面在更大程度上打破了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形成一种具有较强段落感的叙事风格。另一方面它在真实自然的基础上,更强调了整个影片艺术表现的情感化和主观色彩,为影片创造了抒情散文的格调。导演吴贻弓将“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确定为影片的总基调,成功的再现了原作那种

充满了“回忆感”和“往事感”的神韵。

《城南旧事》以它那清新和隽永的散文叙事镜语表现了一个时代“童年往事”般的心理路程。在影片中,小英子是故事中的叙事人,但由于她的年幼,这就必然消解文本的深层语意欲望对象缺席的象征意味,从而也推卸了小英子的社会行为承担责任。

影片最大的魅力就是编导有意让真正的叙事人即成年后的“小英子”(也可说是吴贻弓或者林海音)与被叙述的故事拉开时空距离,使影片的叙事风格笼罩了一段惆怅、朦胧的情感色彩。

在影片开始的情景里,小英子学着骆驼咀嚼的模样,这不仅反衬了她内心的天真和童稚,更为重要的是奠定了她在影片中的叙事视点。

从影片的内容上看,故事中所讲述的人物命运可以说是相当凄惨的,但语调还是相当温婉。如秀贞发疯了,是因为与她相好的大学生从事地下革命活动被警察抓走,生死不明。导演是用秀贞那哀伤的画外音讲出来的,镜头在当年曾居住过这对恋人的房屋内缓缓地移动,那朱红的被剥落的墙壁和窗户仿佛烙下了他俩情感的印迹。这些都为影片提供了丰富的视听想象空间,使观众沉浸在一种特定的情绪之中。

秀贞与那大学生的自由恋爱为宗族礼法不能容忍,私生的孩子却作为耻辱扔到齐化门,直至母女俩相见后去火车站,以至最终惨死于火车巨轮之下,似乎是那个社会给她们安排的必然归宿。影片为了表现这一悲惨的人物命运,精心拍摄了雨夜送别的场面,让火车烟囱冒出的白烟吞没了整个大远景的镜头画面,大雨中,给母女俩送行的小英子晕倒了。

相反,在表现年幼的妞儿和小英子相互关爱和体贴上,导演却有意依仗各种视听形象的延续和积累,来渲染内心情感氛围的弥漫和扩散。如果说影片的上半段落,小英子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她感受到的那些残酷的现实只是新奇,那么到了下半段从小英子在病床上苏醒开始,却是一场梦魇的逃脱和突围。从这以后,小英子开始成熟起来了,她也逐渐领会到了世间的复杂与苦楚。

世界对于天真纯朴的小英子来讲。本应象海跟天那般绚丽多彩。在影片中两次出现吟诵《我们看海去》的片断就鲜明地寄予导演的这一主观愿望。

从小英子和小偷的几次交谈中,我们知道小偷是好人,社会现实却逼良为盗。传统的文化教养和不堪负荷的生活压力导致了他精神和行为的双重分裂,使他在偷盗别人钱财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苦难。

可在小英子那纯洁善良的目光背后,她不经意间又害了小偷。她把一尊小佛像(这可喻指小偷寻求出路的内心需要)送给了一个摇拨浪鼓的便衣警察,却成了小偷被抓的一个依据。在小英子含着泪花的眼里,又一个朋友离她而去了。在她还来不及忏悔的心灵里,又抹上了一道情感的伤痕。正为著名诗人北岛在《触电》中写的那样: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

当善良的小英子内心逐渐浸染着人生的苦楚和忧伤时,她的家庭也遭到了接二连三的不幸。先是小英子的爸爸平静地离去,化作台湾墓地里的一方石碑。而她父亲的墓地里六次红叶叠化的镜头,无疑将影片贯穿的离别主题推向了高潮,接着宋妈告别了小英子一家,骑上丈夫牵来的小毛驴儿回家乡去了,留给这位善良女人的是失去儿女的落寞与孤独。

这时的小英子趴在马车后坐上,含着泪花无限依恋地挥别了她童年时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巢穴。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影片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影片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影片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但这又不尽然,因为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城南旧事”已经不可能是原来的事情了。她有着小英子童年往事的烙印,但更多的是吴贻弓或者林海音想象中的“城南旧事”,是他们记忆中挥散不去的一瓣瓣心香,是他们情感深处发酵过的一坛陈年老酒,所以他们用自己的心滋润着孕育着那段“城南旧事”。

他们所描述的那个“大时代的小故事”,不再是以痛心疾首的忏悔意识来追忆,而是以一种豁达从容的祥和心态来体味。所以影片中许多的生活细节都洋溢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都保存了一份难得的温馨:象学校的阵阵钟声和孩子们的阵阵歌声,还有那辘轳井,那水车,以及在烈日下吐着舌头的狗和那条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经过他们的艺术渲染和升华便有了生命。

总觉着自己不是个喜欢回忆往事的人,没有保留记忆的习惯,也没有儿时的老友可以叙旧,况且,有知觉的岁月何其得少,老停留在回忆里,作什么?直

到看了《城南旧事》。

总觉着混沌中的童年,没有门前澄澈的小溪,没有月夜篱下的蛙声,没有夏日老槐树的荫蔽,甚至没有呼朋引伴采蝶去,应该是忘却了吧!直到看了《城南旧事》。

觉着忘却的东西,觉着忘却的那些人那些事,却原来一直潜藏在心的某个角落里,此刻竟像潮水一般慢慢涌来。觉着了无印象的童年,觉着早已消褪殆尽的那些童年玩伴的脸,此刻竟又鲜活起来,仿佛就在眼前。其实每个人记性都一样好,只是芸芸如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失落了那把钥匙,无从开启罢了。庆幸有《城南旧事》。

一个孩子的眼眸,纯净得容不下任何尘埃,给这世界蒙上一层梦幻般的明朗。人世的挣扎与苦痛,在孩子的眼里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生命本来的 模样。疯子也好,贼也好,贫穷也好,富庶也好,在孩子的眼里,丝毫不带有任何人间烙印,她的眼里只有生命本身。孩子的眼神,是非人间的。

不禁觉得好笑,我们苦苦纠结的有关人本的思考,其实早有答案,因为人人生来就有一副纯净的眼眸,只是我们听任它一天天蒙尘而锈蚀了。悲哀么?有点,亦不尽然。敏感如孩子,我们又何以沉浮在这世上?麻木与世故是成长的代价,少有人能逃离这样的宿命,何况大多数是欣欣然的。

看《城南旧事》的时候,我一直在惊异:作者和编者何以能葆有这样清澈的眼眸,让年轻如我亦觉出自己的衰老?他们在现实中是否也这般率真,压抑或戴着面具?孩子般率真的人,多是不入世而短寿的,尽管其中的一部分发出过耀眼的光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童年的回忆大多是片段,因为不懂人世离合,因为无力探究世事纷扰, 只能听任一切随缘而来,又随风而去。仔细想想,又有几个童年玩伴可以交代明了他们的今昔。这样的别离,比起成年之后,犹更痛切,因为多数只能留作一生的回忆。

第16篇:影评

告别青春之前,和这个世界谈谈

——评电影《后会无期》

看过《会后无期》后我一直在想,韩寒的第一部电影为什么要拍后会无期而不是什么大时代,表现的为什么是莫名的愁苦、压抑和无奈。后会无期意味不再相见,是电影的故事后会无期?还是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如果是电影的故事那名正言顺,在人生的路上,我们相遇,相知,别离,有时候是挥挥手,有时候是悄悄走,有时候是无意中丢弃,有时候是被人抛弃,那些在一生中路过的人,大多无法再相遇,路有尽头,相逢无期,正如故事中的人物。而故事表达的这个世界给了我们太多的遇见和偶然,但却很少让我们在再次重逢中体味甘甜,所以才不如不见,后会无期主题也没有问题。但这个故事,这个电影特别是这个电影的名字真是韩寒想表达的吗?我以为一定不尽其然。

电影《会后无期》讲述了纯朴善良看似没什么心眼的胡生(高华阳扮演)和有见识有胆识有进取心的浩汉(冯绍峰扮演)、有才气有思想看似颓废的文艺青年江河(陈柏霖扮演)从即将拆迁的家乡东极岛出发,开车送江河到西部任教与浩汉青梅竹马做临时演员的邻家女孩周沫(陈乔恩扮演)告别,与假扮小姐骗人钱财想出国生孩子的苏米(王珞丹扮演)一伙人斗智,与书信不断从未谋面浩汉心仪已久但实际是父亲继女刘莺莺(袁泉扮演)的相见和旅程中突然出现蹭车的旅行客阿吕(钟汉良扮演)骗走汽车后,浩汉与江河又分道扬镳的故事。

其实韩寒的小说曾改编过电影,比如《一座城池》仅就电影类型来说,与《后会无期》的确系出一路,但整体把控远不如韩寒亲手执导的到位,韩寒投身电影,或许早有腹稿,至于是《一座城池》的刺激,或说郭敬明的先行一步的激励,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寒究竟能为这个时代导出什么样的电影。

《后会无期》虽说未曾出现在韩寒出版的作品列表,但与《一座城池》相似,因为某种缘由,奔走在未知的旅途。《一座城池》是一场荒诞的青春大逃亡,而《后会无期》貌似一路追寻着什么,却皆如指间流沙无从驻手,《后会无期》在荒诞的地平线远端加入了丝丝微亮,但说到底与《一座城池》都可谓是不可持有的人生碎片。而相比《一座城池》散乱而块状的结构,《后会无期》的叙事要圆润了许多,韩寒在导演这门学问上显然也是下了苦功夫的。但终因对人生碎片化处理,以及对解构性文本的追求而削弱了故事架构。当然,也可以说是韩寒对传统叙事的不屑。在电影《后会无期》中的段子比较多,与王朔的段子相比,王朔的段子终归是为其叙事服务 的,而韩寒的段子更显网络时代碎片化的特征,也更符合新一代的日趋虚空的精神世界。片中两位主人公一路西行,一路跨过都市、城镇、高山、丛林和荒漠,为诗意人生取景,也为失意人生取经,韩寒的态度一如主题曲《平凡之路》吟唱:“我曾经问遍整个世界,从来没得到答案。”

《后会无期》和《小时代》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说白了就是同一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郭敬明消费集体虚妄,并对一切可能性的商业元素精打细算,聪明到相当境界。韩寒挖掘非典型自我,尊重生命个体由内而外的存在,同时也是网络时代的精神表达。郭敬明在纸醉金迷中沉醉不醒,韩寒咋荒芜中拿捏碎片式的幻灭。和朋友或者同学有过散场经验的人都知道,最后的那场喝醉了多人的散伙饭,是真正的再见。说再见,其实是再也不见,说后会有期,其实是后会无期。韩寒的《后会无期》,不是一场饭局,而是一场千里旅行,来讲述更大范围之中后会无期的那些人与那些事。不过韩寒直接讲述的是主题不是理想,而是自由。两个男人,马浩汉与江河,他们看似多次得失,但这次穿行,让他的人生经历再次集中释放。一路上,他见到青梅竹马的姑娘,与似是而非的懵懂情愫说再见;他见到互通书信18年的女孩,与想象中的爱情说再见。生活像是在时时刻刻考验着这个汉子,不过他那似乎总是睡不醒的眼神,还有总是充满了不在乎的表情,又时刻在吐露着他的顽强,好像这一切都不算什么,再多一些也无所谓。江河则是一直悉听组织的安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旅行让他发生了生命的意义,而且遇到了他 的爱人——个原本打算骗他们的女人。在路上的状态,使两位都经历的蜕变,不同程度的走出了自我,与早前的那一个自己挥手再见。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的意味,充满了对于自由的向往与渴望,而且还以在路上的姿态做出了宣告,是对自由的呐喊,对世俗生活的道别。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导演韩寒的那种放诞不羁,追求自由的性格。

大多数时候,电影镜头里出现的都是粗粝荒凉的空镜或长镜头,芦苇、沙滩、海平面;荒漠、孤独的车、蓬头垢面的旅人。作为文艺青年,韩寒以身作则,一点也不亏待文青,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地道的文艺味道。画面营造的萧瑟感,衬托着主人公们的失落,也在试图描绘这一代人荒芜的精神景观和性格特征。《后会无期》听起来,像是一部当代中国的《在路上》,或是一部维姆.文德斯的严肃公路电影,事实上,它只是一部典型的韩寒作品,保持了一如既往的韩寒的特点。《后会无期》公路片的题材,尽管更易于主题 的表达,但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故事往往过于分散,搞不好还有支离破碎之感,后面部分与前面部分,似乎没有太大的关联。还有,像钟汉良饰演的阿吕、高华阳饰演的胡生,来来去去有些不明白,只有苏米给了一个完满,整体上明显做得不够。而且,其中大量幽默的台词,被演员们说出来的时候,显得有些冷有些生硬,镜头感不足。

《后会无期》的主题是错过与告别,但电影看到最后,观众感受到的,其实是被作者一直拉着的不忍放手。而那些虚妄、可笑、美好、无可奈何的“必须告别”,在告别的同时,还要和这个世界来一场不羁的谈话。让身体和灵魂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一场旅行,就像是一场自由的放逐,韩寒对这个世界想象中的美好有着最深沉的眷恋。从《平凡之路》到《后会无期》,韩寒不想长大,或者说,他清楚地知道人们内心深处的“不想长大”、“不愿告别”的心理性格趋向,总之,不管这个性格触点能有多高的票房转化率,但韩寒的“少男情怀”无人反感。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寒导演的处女作,已经成功了。

第17篇:影评

写影评的时候要把握每个人物每个细节的描写,这些细节带给你什么样的视觉享受与心灵冲击,或者让你领悟到了什么。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电影最直观可感的,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光荣之路》观后感

看罢《光荣之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并不是凭空捏造的科幻探险,也没有花田月下的浪漫情感,更没有惊心动魄的特技效果。影片中所讲述的,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着的故事,因此看起来就更撼人心弦。

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包括现在世界上所有的人们,可能都不会觉得黑人打篮球有什么奇怪的地方。甚至可以说,现在在NBA打球的全明星球员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黑人。是他们,在把这项运动的影响力逐步不断地扩大。

因此,当看到电影中的黑人球员如此不被外人理解,甚至被人们不断歧视、伤害,我确实在震撼着。

从未想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岁月里,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中,还存在着如此黑暗的角落,种族歧视竟能演变到如此放肆的程度。我想,即使是看过不少相关文献资料的我们,倘若没有真正经历,又如何能真的了解呢?

从未想过,在这黑暗的时期,仍然有人愿意勇敢地站出来。即使成为众矢之的,也势要将自己的观点向世人证明:黑人也会用头脑打球!并且,他们会比白人打得更好更漂亮!

我们必须要感谢教练丹·哈斯金斯。如果不是他,也许现在的黑人球员仍处于球队的最低端,更谈不上在NBA的赛场上大放异彩。是他,无条件地相信与坚持,将光明带给了千千万万的黑人球员们。

更从未想过,有这样一群人,从相互陌生、厌恶,到最终患难与共,谁也离不开谁,在这时间的长河中重重地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与事迹,仅为最最纯粹的对篮球的热爱与憧憬。

说他们在用生命打篮球,确实一点也不为过。从名不见经传的小球队,一步一步问鼎高校联赛,即使是对一支普通的全由白人球员组成的球队来说,中间的辛酸、艰难也不言而喻。更何况,他们的特殊身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都使这条通向光荣的道路更加狭窄、崎岖。

但是,恐吓、殴打、冷嘲热讽……这些的种种,与自己的梦想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深深知道梦想的重量。他们更知道,失去梦想犹如失去生命的残忍与无力。于是,他们的每一场比赛,每一次拼搏,都是生命的燃烧与绚丽。他们无所畏惧,所以他们所向披靡!

从最底层直到最顶峰,这不是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但是他们一步一步坚定地前进着。不停留,不回头,即使遇到风雨阻碍也没有犹豫过踏出自己的步伐,用自己的信念走出一条真真实实,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荣之路!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光荣之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变的电影,一部和篮球、种族歧视有关的电影,一部能够激起人内心深处的激情、梦想,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电影。

1965年,是白人在美国篮球领域统治天下的时代。一个曾经是高中女子篮球教练的人,唐·哈金斯,改变了这一切。他冲破种种藩篱,带领一群黑人小伙子,通过努力拼搏,击败曾经的冠军队肯塔基队,获得了1966 NCAA(美国大学联盟锦标赛)篮球比赛总冠军。1997年,唐·哈金斯入选“篮球名人堂”。

当时的美国社会,种族歧视还很严重,哈金斯在校董事会的不解、周围人的非议中从美国各个地方挑选了这些黑人小伙子。在全国各地比赛的过程中,观众朝他们砸水瓶、烂水果、殴打黑人队员。甚至有一次,当他们回到房间,发现房间里一团糟,到处鲜血般的污渍和恐吓的标记。队员们想放弃了,接下来的一场比赛,他们打得一团糟,因为感到恐惧,他们不想成为焦点,他们觉得注定成功不了了。哈金斯愤怒地说:“尊严是在你们心中,只要你不让他们得逞,没人可以剥夺任何东西。抬起头来,抛开心中的恨吧,让他们闭嘴,只管赢球。”

看到这里,联想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很多人喜欢抱怨和妥协,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抱怨别人不给自己机会,抱怨自己不够受重视,抱怨……渐渐的,我们开始妥协,内心暗示自己也许我真的不行,也许我真的就那么差,也许命该如此……那么,就这样吧。于是,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记得有着么一个消息:“某杂志对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抽样调查:第一名:75%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第二名:70%的人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第三名:62%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第四名:57%的人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第五名:49%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很多人,活生生的被自己打败,向生活妥协,然后,老去,悔恨度过的这一生。

原来,我们所要战胜的最大敌人,其实是我们的自己。

尊严在自己心中

《光荣之路》——一个毫无建树的女子篮球教练加上七个当时处于欧美社会下层地位的黑人男孩,用他的坚韧执着和他们的对于篮球的热爱为我们展现了美国60年代那段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他们用自己心中的信念捍卫了自己心中的尊严。这部电影不仅仅为我们讲述了当年的那段传奇般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这段历史从此证明了篮球这项运动不仅仅是白人的运动,黑人也能够凭借他们的天赋和自身的努力向世界证明他们也能够很出色,不应该因为种族歧视而受到异样眼光的鄙视和不公平的对待。七个黑人男孩像七颗璀璨的钻石闪耀了1966年的NCCA(美国大学联盟篮球锦标赛)决赛。他们改变了篮球的历史,为黑人赢得了尊严。

《光荣之路》不仅仅是部讲述篮球的体育片,更是一部励志的片子。在特殊年代下心中的信念对于生活在阴暗社会中的人来说就像是黎明前的太阳,是他们的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他们敞开心扉去迎接黎明的太阳。即使道路如此艰辛漫长,但他们心中的那个太阳永远不会陨落。正因为如此,他们才留名青史,光荣一生~~~

第18篇:影评

2012影评

2012主要讲的是一部灾难片,影片中讲了主人公一家人的逃难经历,和灾难即将来临,灾难之中和灾难过后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灾难之中人类逃命的过程。

从影片类型的角度看是一部灾难片,里面有灾难来临时不同人类的诠释,又善良的,也有自私的,同时该影片也告诉我们人和自然是不可抗争的,我们要爱护自然否则人类迟早会受到灾难。影片从主人公一家逃命为线索,讲述了大自然的灾难的可怕。其实我不怎么喜欢灾难类的电影,感觉心里很难受,人总要经历生离死别,但我觉得很痛苦,即使世界真的要灭亡,我不希望我是那个还活着的人,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都离我而去,我怕我会承受不了。一切还是随其自然吧!

有时候有些事是无法改变的,强求着做未必是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随其自然。活在当下,不必在乎过去和未来。只要认认真真活好现在就足够了,日子过得充实过的踏实就好。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影片中主要描述的大都是灾难的场景,我觉得缺少了情感元素,一味的描述灾难的可怕,有点人心惶惶的感觉,同样都是灾难片我还是比较喜欢《后天》融入的情感元素比较多。所以我觉得《2012》比较注重场景的描述,对于人物的描写少了点。 还有我比较纳闷的是为什么中国人有造船的分却没有乘船的分,不过这点大家应该明白,在外国人眼中我们中国有廉价的

劳动力。在科技方面却没有提及中国。说明中国的科技还有待提高。对于这部影片本人不是很喜欢,还是《后天》好看。

第19篇:《》影评

《2012》---以死亡感悟人生。

(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马世雄220120918151)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日期,能如2012年12月21日这样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玛雅文明预言它是一个文明的终点,而各个文化、种族,全球的科学家、政府,都无法预知这一天到底会发生什么。

《2012》的精彩之处在于不再单独描绘一种自然灾害,而是囊括有所地球上可能发生的毁灭现象,地震、火山、陨石雨、飓风、冰雹、海啸齐齐上阵。它提供了一个灾难的集合,通过全球具有代表性的毁灭来展示世界末日的恐怖力量,这种震撼效果表达出强烈的现代生态观念和深沉的生态忧患意识。

对世界末日的态度---取决于对生活的态度,其存在的可能性。《2012》极其符合以前所有美国灾难片的模式,该有的视觉奇观、惊心动魄、人性探讨及英雄主义都俱全,未添加任何使其升级的元素,故事情节紧凑,没有冗长或枯燥之感。从故事中凸显的人性光辉,更值得观众为之深思。

中国元素运用居多。《2012》中对中国元素的应用创造了一定高度。片中有布达拉宫、喜马拉雅山以及通晓未来的藏僧,专门提到了中国地震、中国军队。中国是世界加工厂,世界承认了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人力资源的丰富和工人的吃苦耐劳、夜以继日的高效率。有权有钱有知识者有机会获救,这就是政治、经济和知识权力三权合谋的现实状态,卑微小民除了祈祷别无出路。遗憾的是该片并未把地球毁灭的罪过让人来承担,却归因于太阳爆发,影片结尾也未能提醒人们保护地球。

音乐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毁灭场景带来的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而要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世界末日来临前的惊慌与恐惧,就需要将音乐等艺术形式融入影片。而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交响曲本身,而不是演唱者。

多挣钱未必能拯救自己。人们为了能够登上救命方舟,需要付出10亿欧元的费用,就算富甲一方的俄国富豪买上船票最后也没最终登上方舟,不代表钱可以买到一切。而针对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牵着两条狗登船的一幕,或许是对当下权势的另一种讽刺。

电影最后一幕,面对是否让舟外人群登船的争议,博士一番陈述之后,首先同意的是俄国、中国跟日本,而非美国独做老大的不变传统,很多人认为是影片为了取悦中国观众的使然,但我认为这是“美国的全球战略”。

1.当印度洋海啸越过喜马拉雅山峰向山顶寺庙扑来时,老喇嘛\"开始敲钟,神情自若,那种泰然有一种超越的美。

2.当灾难发生后,活下来的“上帝选民”以高龄政客居多,没看见几名工人、运动员、选秀美女和网络小说家。

3.冷血地丢下情妇,带着孩子前往方舟的富豪尤里在最后关头舍身将孩子抛上了船。

4.方舟因为故障启动不了,此时方舟马上就要撞上珠穆朗玛峰,杰克逊和他的儿子在最后的紧要关头找出了故障,让方舟能够顺利启动。

5.杰克逊在解决故障后,尾随儿子回到液压舱,中途捡起障碍物,没有及时出现,方舟中的每一个人都屏住呼吸,等待奇迹的降临,当杰克逊从水中出现时,方舟的所有人,激动相拥,震撼心灵!

6.雨过天晴后,人们打开方舟,万籁俱寂,阳光灿烂,只不过这一次没有衔着橄榄枝飞来的鸽子,而是电脑上测算出的好望角位置。随着喜马拉雅陷裂,地球的最高峰挪到了南非。

第20篇:影评

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主题深刻,寓意丰富,至少有以下几点:“得会议者得天下”、“开大会者事竟成”。

故事是这样的。正如西哲萨哈夫所言,每一次战争都是为了开好一次会,每一次会开不好都将引发战争。救亡战争胜利后,在剧中饰蒋介石的张国立就邀请饰毛泽东的唐国强前来,商量以后怎么开会的事情。本来,大家说好了,开大会,人人都能上台发言。但是国民党内部有反对意见,认为这样人多嘴杂的,椅子也不够,开会不尽兴。张国立听从了这一派的意见,自己开会,不让红营参加。这还得了,不开大会,只开小会,唐国强答应,人民都不答应。那些粉红系的小营就更愤怒了,他们和蓝营红营不一样,手里没有枪,唯一的人生希望就是开大会,见者有份,他们才不会被落下。唐国强太了解他们的心思了,就向他们承诺:只要你们支持我把蓝营灭了,我主持会议,一定是人人有份,谁都能发言。这样一来,粉红系纷纷倒向红营,建立了“开大会”统一战线。很多学生上街,很多知识分子写文章,谴责蓝营“开小会”路线。蓝营内部也有分裂,对于张国立的小会作风多有不满,陈凯歌反在明处,王学圻和尤勇反在暗处。后来,外国两大营的态度都变了。美帝疏远蓝营,苏联力挺红营。此消彼长,红营掌握了局势,战场上节节胜利,会议也越来越多。从探讨辣椒和红烧肉,到争论队旗和校歌,话题广泛,气氛热烈。而在这一过程中,唐国强完全展示了他的天才,确切地说是开大会的天才,本来有不好意思参加的,都被他的魅力征服,统统前来鼓掌献花。最后是经典的大团圆结尾,唐国强主持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大会议,从室内搬到了广场。大会胜利,小会灭亡,人潮澎湃,举国若狂。

会议开不好,后果很严重。一部电影说出这样的道理不难,难就难在要说得有道理。韩三平做到了,他说的甚至不是道理,而是哲理。为什么蓝营实力强大,最后却惨败在红营手上?影片通过一系列细节对比,非常雄辩地告诉我们,这是历史的必然。对会议的态度不同,决定了成败。蓝营不是不开会,他们也开会,但都是坏会议,采用投票制,大家发言不踊跃,场面冷冷清清。红营就不同了,他们采取举手制,热热闹闹,争先发言,这是好会议。张国立性格不好,整天沉默寡言、愁眉苦脸,喜欢谈心散步,而不是开会。儿子陈坤也是这样,爱搞私访,开家庭小会。当然蓝营不爱开会,和他们的老婆比较辣有关系,下班必须回家慰妻。电影中有一幕,张国立的老婆去美使馆,门口的黑人士兵惊叹,她真辣!红营就大不相同了,绝大多数是单身汉,唐国强也是光棍,反正没见他爱人出镜。没有辣老婆,自然毫无牵绊,可以通宵达旦地开会。他们形式也搞得非常活泼,会前有人专门抓拍,会后一定合影留念。有时候开完会还会唱K,几个大男人喝完酒,抱在一起大唱《国际歌》,场面十分感人。和张国立相比,唐国强的性格真是太开朗了,完全是开会型的,谈笑风声,嘻嘻哈哈。他真是开会迷啊。有一次开会,蜡烛不够,他就吹灭了,说开黑会也要开。真的就像歌里所唱的“我最爱的就是那个会议,爱到可以去死,爱到整个世界灯全熄灭,最后还要给你体贴。” 还有一次,他开会太晚,第二天醒不来,敌人的战机来轰炸,他穿着睡衣就被担架抬走了,可是自己的炊事员,因为他没吃早餐,就留在厨房不肯走,被敌军炸死了。唐国强非常悲伤,想到那次会议被敌人利用,害死了厨子,就更加坚定了“枪杆子里出会议”的信念。这也像那首歌里唱的:“我最恨的就是那个会议,恨到可以去死,恨到快把自己的全部忘记,最后还要刺青铭记。”

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把“会议”这个主题拍得如此深入。如果不是由一个擅长开会的人掌镜,恐怕根本就拍不出这么多神髓。完全可以肯定,没有人比韩三平更胜任此片导演——在官场里,他最艺术;在艺术里,他最会议。片中的演员表演也非常精彩,相对而言,港台明星逊色一些,演技有待提高,也许与他们平时缺少会议训练有关。但我们内地演员非常出色,每一次大会小会上需要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他们全都演出来了。这里就不一一表扬了。但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最精华的表演都是在不收片酬的情况下做出的,可见金钱并非动力,而是对艺术的腐蚀。所以,我建议以后拍戏最好不要给他们发片酬,如果有意见,就让他们开会。中国的事情,只要开了会,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影评范文800字
《影评范文8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