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转变政府职能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03 06:01:5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

首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还不完善。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政府还在管着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这些问题导致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限制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其次,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是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约束和规范行政权力,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规范审批权和审批行为,有助于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第三,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助于促使各级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助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在维护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第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举措。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有力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增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力促进了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行为;有力促进了政府管理创新,从而实现管理型向服务性转变从而更好地释放市场活力。

推荐第2篇:政府职能转变

约政府职能转变的诸多客观因素。一是乡镇苏木债务沉重,财政困难。乡镇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乡镇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机构改革后,随着乡镇的合并,债务问题进一步凸显,少则几_t万,多则几百万,有的甚至达到上千万。农业税取消后,从现有苏木乡镇实际和地方财力来看。苏木乡镇的正常运转已经有不少困难,根本没有能力解决这些债务。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苏木乡镇行政能力的一个严重问题二是部分县乡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机构改革后.由于乡镇撤并,科级干部重新安置和一般干部分流,乡镇苏术普遍存在着行政空编缺岗问题,有的地方只能用事业单位的人员顶岗。另外,一些民族苏木乡镇民族十部缺乏,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与行政缺编相比,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更加严重。由于在改革中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在改革中竞聘到别的岗位,有些享受政策提前离岗,而专业服务单位又受到编制和经费的限制.无法吸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各地普遍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甚至出现“懂行不在岗、在岗不懂行”现象.技术服务出现断层。几点对策与建议壤黪蔫菱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顺政府职能关系。目前有关乡镇苏木政府的职能界定已经明确,机构设置也基本合理。要真正落实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是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理顺职能关系,优化乡镇苏术政府的行政生态环境。要切实理Ⅲ页乡镇苏木与旗县的关系.科学界定和明确乡镇苏木的权利和责任、事权和财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条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乡镇苏木政府组织的自主性:要加快县级政府改革,推动县级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变,改变县级政府工作方式,切实按照法规明确的上下职责推进各项工作,保障苏木乡镇依法履行职能:要支持和推动农村牧区各类民间组织的发展,尤其是要大力扶持农牧民经济合作类组织、社会服务类组织的发展,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为乡镇苏木政府职能转移创造条件。

2、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面对改革后的新形势,广大乡镇干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尽快实现乡镇职能方式由指令型向指导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行政推动型向引导示范型、由指挥型向协调型转变。各地应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从制度上减少办事程序和环节,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为农牧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消灭服务盲区。

3、加大对苏木乡镇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化解苏木乡镇债务,保障基层工作正常运行。一定的财政能力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条件。也是影响乡镇苏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因素。应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和“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县乡财税管理体制.提高乡镇苏木政府的财政能力;要根据改革后乡镇苏木行政范围扩大、工作量加大和经费支出大幅度增加、办公生活条件差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测算核定苏木乡镇财政需求,加大对苏木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保障苏木乡镇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苏木乡镇债务问题久的不利影响.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苏木乡镇债务的逐步有序化解。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善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要统筹安排、合理调整旗县政府机关及乡镇政府机关人员.尽快解决因乡镇改革人员向旗县流动而造成的乡镇空编、旗县超编的问题,解决部分乡镇政府缺员的问题。在基层干部队伍的配置上要特别重视补充民族干部,以解决民族干部缺乏带来的问题。同时,要加大对苏木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转变观念、明确职责、提高技能、掌握方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另外,要尽快补充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充实事业单位.以改善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口

1、旗县乡镇苏木财政自我保障能力差

由于兴安盟经济发展落后,债务负担沉重,虽有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撑,但只能保证低水平运转,保了人员工资,却没有钱办事,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转移支付运作,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2、机构改革人员分流难

乡镇苏木改革过程中人员分流成为第一大难事。其一因兴安盟经济欠发达,观念陈旧,分流人员很难找到出路,又不能简单推出去不管,因此势必造成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这更加剧了财政困难;其二是正是因为财政困难,对分流人员无法进行一次性补偿,使被分流人员不愿意走,人名长期挂在花名册上,拿着补助金,形成了慢性不治综合症。

3、乡村集体债务化解难

虽然近年来各地想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而大多数债务成为呆死账,不靠外力无以化解。债务问题又是困扰各级干部群众的一大难题,已经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稳定,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4、教育布局调整进展缓慢

兴安盟有些地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上经济困难,基础建设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撤校并点的进程。已经撤并的学校,由于都地处偏远,形成国有资产变现难,许多地区因缺少制度制约,造成了资产流失。

5、国有农牧场改革相对滞后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有农牧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也因此欠下了历史债务。目前的农牧场仍然承担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步履蹒跚,如不加快改革势必影响其今后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解决之:

推荐第3篇: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机构需按这个总要求转变职能。 那么它转变的主要内容、根本途径是什么呢?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

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 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致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突出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偷税、逃税、骗税、走私等,建筑领域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 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建设,比如尽快出台反垄断法,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防止企业相互勾结,形成价格联盟,损害消费者利益;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从严治政,采

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再次,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与政府维持公平市场秩序密切相关,在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将政府决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责之一是宏观调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过多过细。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严重问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的政府,才能够研究超前性、深层次的战略性重大问题,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 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核和处理工作,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和审批范围;二要缩短审批环节和审批周期;三要公开审批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四要明确审批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对审批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五要改革审批部门普遍存在着的重审批、轻监管,重权力、轻责任现象。

四、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 微观管理,指政府站在出资者立场上,依靠行政命令、参与企业治理结构或直接介入市场的方式,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一种直接管理,主要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对公有制企业的直接管理活动。宏观调控,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

济运作所进行的“控制”或“调节”,它是政府通过调整其所掌握的某些经济变量(如财政支出、货币供给),来影响市场经济中各种变量的取值,从而影响私人经济部门行为的政策过程。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政府垄断一切,宏观、微观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后,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手段,以更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益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凡是企业和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尽力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即使在“市场失灵”领域,也要考虑是否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发挥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在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做好时,政府才进行干预。

五、切实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做到严格依法行政。根据世贸组织要求,政府要保证法律法规在全国的统一实施,有比较完善的依法行政体制,政府行政过程应当是透明的、可预见的、公开的。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摒弃陈旧的管理方式,严格依法行政,由权力行政转向规则行政,从随意裁决转向依法办事。其次,要公开。透明度原则是世贸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的一个基本方法。各级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决策公开、过程公开。再次,要推行管理信息化。尽快实现政府管理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强政府各级机关及各级部门间的信息沟

通,也有利于政府与内外商人之间的联系和方便商人们办事,使行政管理更准确、快捷地实现互动。

六、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仅要把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国际因素。加入世贸组织,既为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我们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必须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全面加快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对资源的保护,深化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国土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做到产权明晰、规则完善、调控有力、运行规范,依法保护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把国土资源的管理、利用与开发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强水利建设和对水资源的管理。

七、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的政府 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确立服务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当好人民公仆。新形势下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企业发展和各类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

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企业及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通过不断完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继续推进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行政机构改革,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一个努力的目标,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它。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领域要同国际接轨,要按国际惯例办事,政府行使其职能(尤其是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必须相应地不断做出新的调整。我们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目标,循序渐进,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荐第4篇:政府职能转变

对南京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30多年来,市场化改革不仅使原来高度集中僵化的经济体制格局发生了明显的甚至带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至关重要。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的重大变革时期,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任务。

首先,政府干预企业的现状还没有完全改观。目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虽然多数得到了落实,但普遍到位不足,众多的政府主管部门仍然在或明或暗地侵犯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通过翻牌公司继续掌握企业的经营权是一种典型的表现,而通过项目审批,能源、运输和重要物资的分配,以及人事任命等方面进行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将政府部门的意志强加给企业的现象仍没有清除。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管企业,企业管社会”的局面改变不大,企业的社会负担仍然较重。

其次,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不规范。这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政府的职能不规范,不该管的事仍在管,该管的没有管好,政府效率仍较低;政府的权力不规范,如前所说仍在干预企业的自主权;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不规范。目前,我国政府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如社会就业、企业破产等。不必要的责任义务过多,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影响了政府的效率。

第三,政府机构改革还不尽人意。行政机构臃肿膨胀是目前转变政府职能的一大疾患,并引发了管理效率低下、行政经费高涨、行政职能交叉、行政指令紊乱等现象,还造成了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和行政干预过多等结果,严重阻碍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建立新体制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行政机构臃肿和膨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严重阻碍。

因此,从目前状况来看,中国要使改革继续深入下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从根本上改变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问题。而南京政府对此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二、南京市转变政府职能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对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理创新高度重视,在新一轮转型发展和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背景下,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建设依法治理、务实勤政、运转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取得了积极成效。 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一是大力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根据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本着突出重点、上下衔接、因地制宜、平稳推进的原则,做好机构改革工作。机构改革突出建设责任政府的目标,明确政府各部门促进科学发展的责任,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及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要求,整合职能相近部门,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本次南京市政府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26个,实际减少9个局级机构,增设了市行政服务大厅。市政府部门由原来的42个减少到38个,同时还积极推进区县政府机构、镇街机构改革。

二是着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按照机构改革后重新确定的职能,调整确认权力事项,对市政府部门的2899项行政权力、区县政府及其部门的1.4万项行政权力,逐项进行了主体、事项、流程的确认及转移行使,重新编制外部流程、内部流程,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经过清理,市级权力事项减少为2113 项,减少27%。进一步完善了网上动态管理机制。

三是及时清理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机构改革后,南京市根据国家、省要求,在市区两级开展文件清理。纳入市级清理的规章97件、规范性文件407件。经清理废止111件,占文件总数的22%;修改95件,占保留文件总数的24%,清理结果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向社会正式公布。

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在民生重点领域推行各项积极有效的政策,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问题。如,继续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放宽市民创业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核准、投资者出资方式和经营场所限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社保总量增长10%以上;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国家和省政策的对接,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按计划开工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租赁房和人才公寓。

五是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通过网络、媒体公开。2010年举办政府新闻发布会61场,市政府网站发布信息69241条,市政府部门发布信息11803条,区县政府发布信息4966条。年终政府工作接受服务对象的大检阅和监督,市政府质监、药监、住建委等10个重点部门工作向服务对象述职,人民群众走进电视台直播现场,与重点工作部门面对面交流。为进一步方便群众,提高行政效率,政府还与媒体联动开辟多个节目、专栏,开通了“12345”政府服务热线。

六是着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2010年8月,全国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后,南京市研究制订《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四年行动计划》,计划以2014年承办第二届青奥会为时间节点,用四年时间,把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注重依法行政考核,每年根据法治政府建设的新要求,对市级机关和区县政府的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全面修改,不断创新考核方式,调整考核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在制度建设上,我们坚持立法服务发展的导向,坚持突出实现民意充分博弈,探索实施开放式、多元化的政府立法机制。在文件管理方面,以健全完善文件管理制度体系为重点,起草了《南京市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南京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评估工作方案》制定了文件审查备案工作规范,积极推进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建设。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积极开展执法规范化创优活动,突出强化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探索制定《南京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规定》和《南京市行政执法协管人员管理办法》,推进市和区县两级政府建立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体系。在行政复议创新方面,南京市正积极启动集中行政复议权和行政复议委员会筹建工作。

三、南京市转变政府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多年来,南京市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一是认识上不够到位。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对转变政府职能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二是部门职能交叉产生矛盾。南京市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在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行政审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重管理轻服务、政务公开缺乏力度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甚至比较突出,也说明科学划分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治理边界在实践中显得犹为重要。

三是协调机制不健全。政府与社会管理的协调机制尚未完全确立,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还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无法脱离某些原本应由社会自主管理的领域,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

四是旧的管理模式未摆脱。由于传统行政体制的惯性运作,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的领域不能进行科学明确的规范,因此实际上在很多领域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影响职能转变的效果。

五是政府部门权力配置不尽合理。政府职能履行需要制度体系、财力资源、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等权力结构合理配置的支撑。当前,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权力配置的不合理,因此以优化权力配置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推进与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改革,确立财政分权和公共产品分层供给的制度框架十分必要。

面对这些问题,南京从其实际出发,借鉴外地经验,整体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多年来,南京市以依法行政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南京市法治政府四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下一阶段要在广泛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固化已有机构改革的成果,进一步理顺行政职能,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整体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化。

推荐第5篇:政府职能转变,开弓没有回头箭

政府职能转变,开弓没有回头箭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编制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发表讲话。他强调,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做好政府改革这篇大文章。

调整机构、转变职能,被称为本届政府的“第一件大事”。转变政府职能,说白了,就是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简政放权之后,政府把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今年5月1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李克强指出,目前,国务院各部门还有大量行政审批事项。有些审批事项看起来让人费解,如对一些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社会投资进行核准、对某些渔船船名进行核定等。这不仅包办了该由企业负责的决策,费力办了事,又不符合发展要求,还影响政府形象。李克强表示,转变政府职能,开弓没有回头箭。

如果说上次的电视电话会议,剑指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那么此次电视电话会议,剑指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上次电视电话会议之后,简政放权、职能转变行进迅速。统计显示,

今年6月份财政部和发改委发文公布取消和免征33项中央级行政事业性收费,10月24日,两部委再次发文公布取消314项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在今年两会的闭幕式上,李克强表示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1/3以上。有决心,更有行动。

国务院机构的职能转变正在快马加鞭,又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接下来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同样需要加把劲。如果把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比作一篇文章的上篇,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就是下篇,上下篇都写好,才能做好大文章。两篇不可偏废,否则,政府职能转变就会半途而废。

今年2月28日,十八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全会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对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国务院召开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电视电话会议,无疑既有针对性,更意义深远。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应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要求。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对民众来说是大好事,但是对于一些用惯了权力的部门和公职人员来说,却很踌躇。原因很简单,从官老爷转到服务型部门,从握有权力被人求着办事,甚至可以寻租,到削减权力,自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理由,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

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不等于当甩手掌柜。与放权相配套的是,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正如有全国政协委员所称: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下放权力。简政放权不是当甩手掌柜,而是为了让政府轻装上阵,集中力量做好该做的事情。只有让“政之所为”与“民之所需”更好对接,干出成效,才能赢得百姓认可。如果认为简政放权,就是撒手不管,就是冷眼旁观,这同样是误区。

简政放权,放手的是不该管的权力,但是如何放,有讲究。不能乱放,也不能错放,如果该放的没有放,不该放的却放了,显然危害更大。有些政府部门把自己等同于牟利主体,能捞到好处的权力死活不放,该履行监管责任的权力却放弃,也就是说只抓权不履责,结果导致乱象迭生,引发民怨。

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大量减少行政审批后,政府管理要由事前审批更多地

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现问题就必须叫停、处罚,这往往要得罪人,甚至要做“恶人”,比事前审批难得多。

当然,还应该防止阳奉阴违,明放暗不放。正如李克强所称,政府一般不再新设行政审批事项,确需新设的必须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切实防止行政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

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很难也很痛,就像“割自己的肉”,但是不彻底走这一步就没有出路。无论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舍此没有它途。尽管“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更难”,但是只要冲破阻力,矢志不渝,就会不断取得成效。

推荐第6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建议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央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快我市服务型政府建设,既是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也是人大代表应该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我市对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但同时应当看到,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公共服务的施政理念尚未真正形成。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树得不牢,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2)、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认为管理就是审批,服务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3)、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公务员队伍的现有素质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建议: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以社会和公众需求为导向,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市场监督职能,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秩序。

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政策法规建设。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业垄断,防止企业利用行业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予以公示,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简化程序,大幅度缩短行政审批时间。规范收费事项,减轻企业负担。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所有依法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应在媒体上公告,增加透明度。

三、坚持以法行政,提高政府行政水平。

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机关在其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得任意设定行政处罚或行政限制行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继续完善行政执法的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度,减少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的随意性。

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和公务员评价标准,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奖优罚劣。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的长期探索和努力。只要我们牢记为民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创新,勇于探索实践,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市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推荐第7篇:政府职能转变试题

政府职能转变试题

试题2:围绕组织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在政府管理运行中所处的职能为()。

A: 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 领导职能 D: 控制职能

答案: A

试题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范围有()。A: 企业的人事管理 B: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 C: 企业的注册登记 D: 企业的财务管理

答案: C

试题4:激励措施属于()。

A: 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 领导职能 D: 控制职能

答案: C

试题5: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建设属于政府的()。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文化职能 D: 社会职能

答案: A

试题6:计划生育属于政府的()。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文化职能 D: 社会职能

答案: D

试题7: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

A: 承包制 B: 公司制 C: 租赁制 D: 股份制

答案: B

试题8: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A: 国家职能 B: 政府职能 C: 立法职能 D: 司法职能答案: B

试题9: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实施手段是()。 A: 依法行政 B: 行政手段 C: 经济手段 D: 其他手段

答案: A

试题10: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

A: 国务院 B: 全国人大 C: **中央 D: 各级人民政府 答案: D

试题11:政府职能转变后,政府由原来管企业转向()。 A: 管计划 B: 管投资 C: 管产品 D: 管市场

答案: D

试题12:政府机构组建的前提和行使相应行政权力的根据是()。A: 职能目标 B: 权责体系 C: 行政经费 D: 机构设置答案: A

试题13:政府机构与人事改革的“三定”工作即()。

A: 定岗位、定职责、定人员 B: 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C: 定岗位、定编制、定人员 D: 定职责、定岗位、定编制

答案: B

试题14:政府机构是一个()。

A: 静态闭合系统 B: 动态开放系统 C: 静态开放系统 D: 动态闭合系统

答案: B

试题15:政府机构构成的六要素中,属于政府机构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物质基础是()。

A: 机构设置 B: 人员组合 C: 行政经费 D: 权责体系

答案: C

试题16: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内容之一是由原来的微观经济管理与调控转向()。

A: 直接管理与调控 B: 直接管理与间接调控

C: 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 D: 宏观管理微观调控答案: C

试题17: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为实现出资者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开,国有企业应按财产构成实行().

A: 公司制 B: 私有制 C: 合资制 D: 股分制

答案: A

试题18: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实行人治性计划经济管理,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转向()。

A: 自然经济 B: 法制经济 C: 自由经济 D: 合作经济

答案: B

试题19: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

A: 党政分开 B: 政企分开 C: 理顺关系 D: 精兵简政答案: C

试题20: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是()

A: 国有企业 B: 政府机构 C: 政企合一 D: 公私合营

答案: A

试题21:理顺政府横向的平行部门之间的关系,重点要理顺的内容之一是()。

A: 政府机构内部计划、经济与建设部门的关系 B: 公安、交通、建设部门的关系

C: 水利、教育、与人事部门的关系 D: 建设部门与设计部门的关系

答案: A

试题22:反映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着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 政府职能 B: 人员素质 C: 权责体系 D: 行政效率

答案: A

试题23: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A: 党政分开 B: 政企分开 C: 明确产权关系 D: 政府职能转变 答案: D

试题24:标志政府职能的横向广度的要素是()。

A: 职务范围 B: 职责深度 C: 职位高低 D: 职权方式

答案: A

试题25:()决定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规模。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政府职能 C: 中国共产党 D: 全国政协

答案: B

试题26: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

A: 生产活动的组织者 B: 经营活动的组织者

C: 企业的直接领导者 D: 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

答案: D

试题27:下列哪些属于政府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A: 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国家政权 B: 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 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D: 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答案: BC试题28:下列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有()。

A: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B: 打击走私 C: 取缔“**” D: 反垄断

答案: BCD

试题2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职能主要是()。

A: 保障职能 B: 参数调节职能 C: 直接配置资源职能 D: 间接配置资源职能答案: ABD

试题30:政企分开后,政府职能主要是()。

A: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B: 统筹规划,掌握政策

C: 信息引导,组织协调 D: 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答案: BCD

试题31:政府职能转变包括()。

A: 管理权责的改变 B: 管理角色的转换 C: 管理手段方式的转变 D: 管理模式的转变

答案: ABCD

试题3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的职权有()。

A: 人事任免权 B: 法律监督权 C: 立法权 D: 司法权

答案: ABC

试题33:精简与效能原则的含义包括()。

A: 转变政府职能 B: 精简政府机构 C: 减少人员编制 D: 简化办事程序 答案: BCD

试题34:政企分开的措施有()。

A: 政府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 B: 取消政府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的人、物的控制

C: 加强对企业投资的审批 D: 在国有重点企业试行稽察特派员制度

答案: ABD

试题35:影响和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要素有()。

A: 经济体制的变革 B: 管理手段的创新 C: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 D: 行政文化的

制约

答案: ABCD

试题36:企分开的主要措施是()。 A: 企业实行无主管部门制 B: 逐步取消专业经济部门

C: 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D: 探索新的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

答案: ABCD

试题37: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社会职能 D: 国防职能

答案: ABC

试题38: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具有的政府职能是()。

A: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B: 宏观经济调控 C: 调节社会分配 D: 维护市场秩序

答案: ABCD

试题39:从政府管理内容的角度对其职能所作的类型划分包括()。 A: 对政府内部事务的管理职能 B: 对政府机构和人员队伍的组织职能

C: 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 D: 对政府机构和人员队伍、任务和资源等协调职能

答案: ABD

试题40:一项完整的政府职能的构成要素有()。

A: 职权方式 B: 管理手段 C: 管理方式 D: 职务范围

答案: BCD

试题41:政府基本职能主要包括()。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文化职能 D: 社会职能

答案: ABCD

试题42:精简政府机构必须大力裁并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将其大部分改为()。

A: 经济实体 B: 服务实体 C: 派出机构 D: 议事协调机构

答案: AB

试题43:消除政府机构人员膨胀与人浮于事,其主要内容有()。

A: 严格定编定员 B: 精简现有工作人员 C: 实行岗位责任制 D: 做好富余人员分流工作

答案: ABD

试题44:消除机构臃肿的主要内容有()。

A: 严格定编定员 B: 裁并专业经济管理部门

C: 裁并职能交叉重复单

一、工作量少的部门 D: 机关后勤服务机构从机关分离出去

答案: BCD

试题45:精兵简政的内容包括()。

A: 合理配置政府机构职能 B: 理顺政府部门上下左右关系C: 大力精简内设机构 D: 大力精简人员

答案: ACD

试题46:理顺政府纵向的上下级关系,重点要理顺()。

A: 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之间的责权关系 B: 省与地州市、县级政府之间的责权关系

C: 直辖市与区县级政府之间的责权关系 D: 县级政府与乡镇政府之间的责权关系

答案: ABC

试题47:理顺省与地州市、县级政府之间和直辖市与区县级政府之间责权关系,其中特别要理顺()。

A: 省政府与地区行署之间的责权关系 B: 计划单列市与区政府之间的责权关系

C: 省政府与计划单列市政府之间的责权关系 D: 地区行署与县(市)政府之间的责权关系

答案: CD

试题48: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A.加强宏观调控B.完善市场体系 C.实行政企分开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答案: C

试题49:围绕组织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在政府管理运行中所处的职能为()。

A: A.计划职能 B: B.组织职能 C: C.领导职能 D: D.控制职能

答案: A

试题5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范围有()。

A: A.企业的人事管理 B: B.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 C: C.企业的注册登记 D: D.企业的财务管理

答案: C

推荐第8篇: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切实转变职能促进乡镇工作和谐发展

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甚至是经营型转变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机遇。如何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是摆在乡镇一级基层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乡镇职能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乡镇职能转变提出了新要求。乡镇机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其职能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乡镇的一些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各种新出现的情况,一些新的职能需要重新增添。

2、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乡镇职能转变。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这就要求乡镇转变传统的粗放农业管理方式,增强规划和经营意识,为农民提供从产前到销售的具体指导和服务,而目前的乡镇职能对此却无具体的要求。

3、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是乡镇职能转变的助推器。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使农民负担减轻,乡镇由原来找农民“收粮催款”,变成向农民发放“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补贴”,由索到予,乡镇工作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二、对乡镇职能的基本定位。

在一份转型经济国际比较经验的专题报告中,世界银行提出了界定政府活动范围的3条原则。第一,政府应当大幅度减少在社会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职能,除了国防、初级教育等少数例外,应当允许和鼓励企业来承担这些职能。第二,政府应当停止对私营合法商业活动的限制和直接控制,同时应当致力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性,为私营部门发展和竞争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和体制环境。第三,政府应当为社会成员中最需要保护的脆弱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参考这3条原则,乡镇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改进调控和服务经济的方式,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四大职能上,从而建立精简、效能、便民的乡镇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甚至经营型的转变。

三、乡镇干部的“两个转变”是乡镇职能转变的基础。

乡镇干部必须做到“两个转变”,为乡镇职能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1、转变观念。一要转变计划经济的观念,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二要转变“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观念。三要转变自以为是的观念,树立开放的观念。四要转变“人治”的观念,树立民主法制观念。

2、转变作风。乡镇应该紧紧抓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一重点,加快干部角色转换,切实搞好服务,以服务架起政府与农民的纽带,实现乡镇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在服务方式方法上,应有4条基本原则:一是服务的指导性。在为群众服务上代办不包办,指导不强迫。二是服务的有限性。应延伸乡镇服务的手臂和触角,加快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体系。三是服务的群众性。真正把群众所想所盼、急需急用作为服务的重点。四是服务的长效性。把服务工作具体化和制度化,使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造服务型政府 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工作

乡镇工作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石。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如何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职能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我们提出了“打造服务型乡镇政府,培养技能型乡镇干部”这一口号,为乡镇职能转变工作探索了一些有益经验。

一、依据产业特色,合理设置机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乡镇“七站八所”,使乡镇工作很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为农民提供服务。“条块”分割的工作机构肢解了乡镇政府的职能。我们结合实际,打破过去工作模式,突出服务发展职能,对乡镇内设机构进行了重设和理顺,按综合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主导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分类组建了新的乡镇工作机构和服务机构,形成了乡镇机构职责清晰、目标明确、统一管理的新格局。目前牞全区17个乡镇内设机构除垂直管理机构外,全面进行了重新组合,统一划分为党政综合管理和经济社会服务两大块,主要设“一办二所三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政农经服务所、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经过合理调整,全区乡镇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60多个减少到110多个。乡镇工作力量已明显集中到产业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服务方面。

二、强化技能培训,力促干部转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既是适应乡镇职能转变和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乡镇改革的重要前提。面对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干部素质与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制定出台了有关培养技能服务型乡镇干部,建设技能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实施办法,把干部培训作为乡镇职能转变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整合培训资源,筹措培训资金,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区各乡镇已采取分散和集中培训方式累计培训干部8000多人次。二是编写实用技术手册。组织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乡镇干部实用技术手册》,乡镇干部人手一册。三是组织开展了以农牧、林果、水利、财税、司法、劳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七个比赛项目为重点的乡镇干部服务技能“大比武”活动。四是建立以考促学制度。五是实行干部服务技能特长公开制。

三、坚持上下联动,优化干部资源。乡镇职能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和关系的调整,必须统筹考虑。为此,我们首先是科学配备领导班子,精减领导职数。全区乡镇领导职数由之前的185名减到140名,乡镇党政班子正职领导由原来的34名减少为23名。精减后的领导班子在班子结构、人员组成、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方面都比过去更加合理。其次是优化组合干部队伍。适应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实行按产业或工作项目将干部编组定岗,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三是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机制。四是对在竞争上岗中岗位发生变化的干部实行“三变三不变三鼓励”的优惠政策。即变工作岗位、不变干部身份,变工作职能、不变原职务职级,变分配方式、不变开支渠道,鼓励乡镇干部自担风险、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或承建农业科技示范园,鼓励干部带薪从事民营经济、创办企业,鼓励干部带薪到农村和街道社区担任职务。五是妥善分流富余人员。

四、创新工作模式,完善服务机制。积极理顺工作运行机制,推行“集中式办公,窗口式服务”,工作模式由“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转变。一是建立区域服务网络。以乡镇行政服务中心为依托,协调引导区直部门驻地站所建立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受理,部门联动”。二是设立村级“为民服务站”。以驻村技术指导员和乡镇干部、村委会干部为骨干,动员和吸收农民技术能手、科技示范户、党员、知识青年等参与其中。三是实施每周“3+x”工作制度。规定乡镇干部每周不少于3天到村“为民服务站”工作。其他(x)时间深入乡镇、村、企业了解掌握情况。四是区直部门服务范围延伸。选聘有相应特长的干部职工,担任农村技术指导员、企业助理、科技助理、平安助理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服务工作。五是配套出台相关制度。六是完善考核机制。

五、转移工作重心,促进经济发展。在乡镇职能转变试点工作中,各乡镇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促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是在产业建设上下功夫。突出区域特色,为农民群众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使全区农业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二是在发展劳务经济上下功夫。我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足,常年绝对剩余劳动力在10万人以上。依托这一优势,各乡镇将劳务输转作为乡镇工作中最大的项目来运作,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达到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效果。三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上下功夫。抓住国家财政性建设资金向农村倾斜的机遇,锲而不舍抓项目、引资金、争投入,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在培育市场主体上下功夫。坚持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全区乡镇职能转变的主攻方向,积极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还培育了一批产业强村和种养加、产运销专业大户。五是在示范引导上下功夫。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各乡镇普遍采取组建农业产业协会等措施,通过协会给群众做好示范,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目前,全区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9个,协会专业门类齐全,通过农协会提供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有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我是乡镇机关的事业编制干部,在乡镇工作了10年,根据我的理解,答复如下:

乡镇工作的特点

一乡镇机关是最基层的政府机关,直接面对广大群众,是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落实者.

二乡镇机关最需要的是务实,要扎实的为群众做实事,造福群众.在当今社会急剧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矛盾问题随之而来,群众上访与集体上访事件增多,如何协调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调解群众之间的矛盾是乡镇干部必须具备的本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

三当前在农村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土地承包方面.因为新的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耕种的土地经营权30年不变,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这导致有些农民新增人口却不能及时增加耕地,矛盾突出.这是我在农民矛盾纠纷调解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案例.

以上答复,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还有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的问题。

新农村的可能性不会很大,因为去年这个选题已经被其他省份考了,山东一般不会考别人考过的。乡镇工作,以我的理解,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待遇和工作不成比例、基层农村干群关系僵化、乡镇干部对农村建设裨益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可以归结的、拔高到新农村建设中,但是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要求有政策性,简单的五个字就可以概括“为人民服务”。这个应该更加贴近于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思路。

既然乡镇招考明确提出单独命题,这就有一个机会和一个陷阱在里面。机会是,如此一来范围大大缩小,准备起来相应充分一些。但是单独命题后,阅卷相应要严格一些,分数更不好拿。

个人见解,抛砖引玉了。

浅谈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得如何,事关行政效率,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税费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为乡镇政府按现代行政管理模式转变职能提出了客观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探索,做扎实的工作。这里,就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明确转变职能方向

《国务院关于做好2004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温家宝总理强调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这就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指明了方向。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府有三个明显特点。一个是行政职能不全。由于设在乡镇的站所基本上“三权在上”,经济调节的功能小。另一个是自主权小。乡镇政府的决策受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约较大,基本是按上面部署抓落实,上级部署啥抓啥。再一个是手段少。乡镇政府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很小,抓工作难以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政府的特点决定,其职能总的应是在落实国家经济调节相关政策措施,协助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搞好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应循转变职能方向,认真解决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吉林省一些地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点在“两还”、“一剥离”、“四加强”上下了功夫。即:从催种催收退出来,还农民经营自主权;从直接管理村级事务退出来,还村民自治权;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工作中剥离出来,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帮助农民拓宽生财之道;加强公共事业基础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扶持弱势群体;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农村稳定。在改革实践中坚持这样探索下去,必将收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效应。

要把握好方向,积极稳妥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主要应把握好四点。一是积极主动。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关键在于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者的积极主动性。应引导乡镇干部自觉转变观念,打破“全能政府”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观念,改变“全面控制”的做法,主动从不应该管的事务中退出来;破除“政府至上”的观念,树立服务的观念,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走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上;矫正片面对上负责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到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来。二是循序渐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能一蹴而就,应尊重客观规律,根据客观可能逐步进行。三是从本地实际出发。乡镇间参差不齐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在客观条件上有高有低,在步伐要求上也应有快有慢。四是在改革中推进。应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统一起来,根据必须行使的职能“量体制做”,设机构,定岗定员,使转变职能与机构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

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放权于社会。乡镇要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去,需要社会组织以足够的能量承接下来。因而应按“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管理目标模式,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社会组织,以其自治、自律等特点,处于政府与农民、政府与市场、农民与市场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下放一些资源控制权。但在一些公共领域,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政府又无力包揽下来,就需要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公共与利益个体之间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些职能。行业协会以其在会员间的公正、公平,社会中介以其在市场主体间的公正、公平,可依法发挥相应的管理、监督、公证等职能作用,促进有序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社会组织通过承担政府不该管的事或管不了的事,为政府和市场提供多种服务,成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转变职能不可替代的社会力量。

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应从乡镇政府和农村两个实际出发,上下配合,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第一,政府主动“瘦身”,放权于社会。政府把可剥离的管理权下放给社会,社会服务组织才能有发展的空间。政府瘦身放权,是一场行政管理的重大变革。一方面要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根据可能,逐步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撤掉不该设的机构,精简不该设的岗位,从根本上克服人浮于事、没事找事做、挤占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等倾向。政府放权于社会,乡镇政府需要作出努力,但主要在于县以上政府的相关部门。这些部门的原有职能,基本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按政府配置资源的模式形成的。应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下决心简政放权,为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宽松空间和有利条件。

第二,拆除“官办”门槛,坚持以民间组织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类型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一大“先天不足”是“官办”色彩浓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多数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的,人员来自机关或下属事业单位,往往按政府部门的意愿开展业务活动,不注意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市场效应。对于官办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机构,应纳入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中,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将需要政府办的服务机构全面规范,净化职能,脱掉行政色彩,完全依据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运作。对于适合民间办的,应借鉴国企改革经验,全面进行体制转换,逐步实现民办化。同时,应在人才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扶持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从而以政府小的付出,实现社会化的大服务。

第三,由小而大,在发展中整合。乡镇政府面向农村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应根据相关资源条件,由小抓起,由不规范的雏形抓起。农村中以能人带动型、专业户集聚型的专业协会、研究会,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供销等服务,并减轻了乡镇政府工作负担。应以此为基础,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服务组织。

第四,以城带乡,统筹推进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设在大中城市的服务、培训、监督、公正、认证等社会服务机构,应面向周围农村张开服务网。这样,既可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创造宽松环境,又可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设在城市的社会服务机构向农村张网,是要有投入的。政府应通过一定的扶持,支持社会化服务业下乡。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并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国家财政。为确保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弥补市场的失灵,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要强化缺位明显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增加公共财投入。国家确立的农村综合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但除发达地方外,县乡两级财政较困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很低。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必须由上而下,统筹考虑,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应加大上级财政面向农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为实现以公共财政支持公共服务,县级以上财政应设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用于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业,重点应该用于扶持五个领域的公共服务。即:农业、牧业等技术推广;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建设和农民培训;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面向农村增加公共服务的专项投入,既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又可解决乡镇功能不全在转变职能上遇到的困惑。

其次,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县乡财政收入。面向农村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在产业政策上,应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合理空间。农业产后部门,尤其农副产品加工部门,今后上项目,应布局在县(市)城区及小城镇。这样,不仅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第三,建立节约型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开元与节流并重。有些地方乡镇财政拮据,但并没有抑制住开支的膨胀,其节省开支的潜力远远大于精简人员。在解决“食之者众”的同时,还应解决食之者“奢”的问题。建立节约型政府,应以治奢作为突出口,将思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统一起来,努力集约开支,调整支出机构,增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

四、围绕依法行政目标加强法制建设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也需要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法律问题。应以十年基本建成法制政府的目标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政府职责法制化,行政行为法制化。

第一,依法规范国家公权力。随着法制建设工作的深入,国家公权力在制衡关系上得到加强,公权力受到一定约束。但按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还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国家公权力。首先,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县级政府权限。乡级作为基层政府,基本是按上级政府的部署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上而下压下来的任务。往往出现上边越位它越位,上边错位它错位。应进一步规范上级特别是县级政府职责,防止不问基层实际,一刀切式的往下压任务。其次,规范县级及其以上行政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有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凭借具有在农村兴办事业的财力、物力及掌握的人权,向乡镇政府下达工作任务。部门下达任务,很少考虑农村工作全局和基层实际,往往影响农村工作统筹安排,影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规范这种“条块”关系,应考虑五点。其一,对乡镇政府工作部署,由县级政府“一个漏斗向下”,有关部门不能面向乡镇政府部署工作。其二,对乡镇工作考核,应由县级政府按国家的相应规定,统一确定考核内容,设定考核指标。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对乡镇政府工作进行考核、设奖。其三,部门在农村兴办事业,应与乡镇政府各负其责,防止部门以督查者对乡镇政府指手划脚。其四,用于农村的财力、物力,尽可能由县级政府统一掌握。在财力、物力分配使用上,应当公开透明。其五,设在乡镇的事业站所,应强化当地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由乡镇政府定期组织服务对象评议事业站所工作,并作为对事业站所业绩考核的基础。从而使事业站所的服务工作既能突出行业特点,又能符合当地需要。

第二,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政权建设上相继清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但在一些地方以行政手段在基层搞形式、摆花架子之类的做法,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解决,乡镇政府难以分神于公共服务。在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应加强“四个控制”。一是控制会议数量和质量,防止将“落实”演绎为繁衍会议。二是控制文件的数量和质量,特别应防止“政出多门”,使基层无所适从的问题。三是控制检查评比。依法精选有实效的评比活动,取消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四是控制奖励。奖励是广泛使用的激励手段。但一部分乡镇,财政拮据,甚至举债维持运转,而先进乡镇的奖牌、奖状挂满“会议室”的墙壁。应依法规范,提高奖励效应,减轻基层政府压力。

第三,依法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的权益。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权益,是建立有限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应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法,加强执法监督,防止乡镇及其以上政府职能越位、错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几热点:

1:新农村建设问题

2:合作医疗问题

3:占地问题

4、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

5、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乡风文明)

6、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乡镇干部的作用(政府诚信)

农业科技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以自主创新为大背景,结合发展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作文章.

几点看法:

一是基层政府的欠债不还问题.原因是近几年来,部分乡镇财政紧张,一些如吃喝招待\\工程建设等费用,不能按时归还,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降低了在群众中的威信,政府成了抗帐大户,甚至为此走上了被告席.二个题目可能是政府做好事如何取得群众理解支持的问题.如今在乡镇机关,想做一件好事实事,必然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造成群众的不信任不理解,发生许多现实的棘手的矛盾,如何解决已成为乡镇干部的必备的本领.我的分析,不知大家认为是否有道理.文章一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得如何,事关行政效率,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税费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为乡镇政府按现代行政管理模式转变职能提出了客观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探索,做扎实的工作。这里,就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明确转变职能方向

《国务院关于做好2004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温家宝总理强调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这就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指明了方向。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府有三个明显特点。一个是行政职能不全。由于设在乡镇的站所基本上“三权在上”,经济调节的功能小。另一个是自主权小。乡镇政府的决策受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约较大,基本是按上面部署抓落实,上级部署啥抓啥。再一个是手段少。乡镇政府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很小,抓工作难以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政府的特点决定,其职能总的应是在落实国家经济调节相关政策措施,协助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搞好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应循转变职能方向,认真解决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吉林省一些地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点在“两还”、“一剥离”、“四加强”上下了功夫。即:从催种催收退出来,还农民经营自主权;从直接管理村级事务退出来,还村民自治权;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工作中剥离出来,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帮助农民拓宽生财之道;加强公共事业基础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扶持弱势群体;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农村稳定。在改革实践中坚

持这样探索下去,必将收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效应。 要把握好方向,积极稳妥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主要应把握好四点。一是积极主动。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关键在于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者的积极主动性。应引导乡镇干部自觉转变观念,打破“全能政府”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观念,改变“全面控制”的做法,主动从不应该管的事务中退出来;破除“政府至上”的观念,树立服务的观念,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走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上;矫正片面对上负责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到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来。二是循序渐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能一蹴而就,应尊重客观规律,根据客观可能逐步进行。三是从本地实际出发。乡镇间参差不齐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在客观条件上有高有低,在步伐要求上也应有快有慢。四是在改革中推进。应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统一起来,根据必须行使的职能“量体制做”,设机构,定岗定员,使转变职能与机构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

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放权于社会。乡镇要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去,需要社会组织以足够的能量承接下来。因而应按“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管理目标模式,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社会组织,以其自治、自律等特点,处于政府与农民、政府与市场、农民与市场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下放一些资源控制权。但在一些公共领域,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政府又无力包揽下来,就需要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公共与利益个体之间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些职能。行业协会以其在会员间的公正、公平,社会中介以其在市场主体间的公正、公平,可依法发挥相应的管理、监督、公证等职能作用,促进有序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社会组织通过承担政府不该管的事或管不了的事,为政府和市场提供多种服务,成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转变职能不可替代的社会力量。

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应从乡镇政府和农村两个实际出发,上下配合,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第一,政府主动“瘦身”,放权于社会。政府把可剥离的管理权下放给社会,社会服务组织才能有发展的空间。政府瘦身放权,是一场行政管理的重大变革。一方面要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根据可能,逐步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撤掉不该设的机构,精简不该设的岗位,从根本上克服人浮于事、没事找事做、挤占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等倾向。政府放权于社会,乡镇政府需要作出努力,但主要在于县以上政府的相关部门。这些部门的原有职能,基本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按政府配置资源的模式形成的。应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下决心简政放权,为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宽松空间和有利条件。 第二,拆除“官办”门槛,坚持以民间组织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类型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一大“先天不足”是“官办”色彩浓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多数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的,人员来自机关或下属事业单位,往往按政府部门的意愿开展业务活动,不注意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市场效应。对于官办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机构,应纳入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中,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将需要政府办的服务机构全面规范,净化职能,脱掉行政色彩,完全依据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运作。对于适合民间办的,应借鉴国企改革经验,全面进行体制转换,逐步实现民办化。同时,应在人才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扶持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从而以政府小的付出,实现社会化的大服务。 第三,由小而大,在发展中整合。乡镇政府面向农村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应根据相关资源条件,由小抓起,由不规范的雏形抓起。农村中以能人带动型、专业户集聚型的专业协会、研究会,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供销等服务,并减轻了乡镇政府工作负担。应以此为基础,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服务组织。

第四,以城带乡,统筹推进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设在大中城市的服务、培训、监督、公正、认证等社会服务机构,应面向周围农村张开服务网。这样,既可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创造宽松环境,又可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设在城市的社会服务机构向农村张网,是要有投入的。政府应通过一定的扶持,支持社会化服务业下乡。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并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国家财政。为确保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弥补市场的失灵,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要强化缺位明显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增加公共财投入。国家确立的农村综合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但除发达地方外,县乡两级财政较困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很低。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必须由上而下,统筹考虑,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应加大上级财政面向农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为实现以公共财政支持公共服务,县级以上财政应设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用于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业,重点应该用于扶持五个领域的公共服务。即:农业、牧业等技术推广;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建设和农民培训;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面向农村增加公共服务的专项投入,既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又可解决乡镇功能不全在转变职能上遇到的困惑。 其次,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县乡财政收入。面向农村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在产业政策上,应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合理空间。农业产后部门,尤其农副产品加工部门,今后上项目,应布局在县(市)城区及小城镇。这样,不仅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第三,建立节约型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开元与节流并重。有些地方乡镇财政拮据,但并没有抑制住开支的膨胀,其节省开支的潜力远远大于精简人员。在解决“食之者众”的同时,还应解决食之者“奢”的问题。建立节约型政府,应以治奢作为突出口,将思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统一起来,努力集约开支,调整支出机构,增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

四、围绕依法行政目标加强法制建设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也需要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法律问题。应以十年基本建成法制政府的目标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政府职责法制化,行政行为法制化。 第一,依法规范国家公权力。随着法制建设工作的深入,国家公权力在制衡关系上得到加强,公权力受到一定约束。但按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还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国家公权力。首先,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县级政府权限。乡级作为基层政府,基本是按上级政府的部署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上而下压下来的任务。往往出现上边越位它越位,上边错位它错位。应进一步规范上级特别是县级政府职责,防止不问基层实际,一刀切式的往下压任务。其次,规范县级及其以上行政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有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凭借具有在农村兴办事业的财力、物力及掌握的人权,向乡镇政府下达工作任务。部门下达任务,很少考虑农村工作全局和基层实际,往往影响农村工作统筹安排,影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规范这种“条块”关系,应考虑五点。其一,对乡镇政府工作部署,由县级政府“一个漏斗向下”,有关部门不能面向乡镇政府部署工作。其二,对乡镇工作考核,应由县级政府按国家的相应规定,统一确定考核内容,设定考核指标。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对乡镇政府工作进行考核、设奖。其三,部门在农村兴办事业,应与乡镇政府各负其责,防止部门以督查者对乡镇政府指手划脚。其四,用于农村的财力、物力,尽可能由县级政府统一掌握。在财力、物力分配使用上,应当公开透明。其五,设在乡镇的事业站所,应强化当地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由乡镇政府定期组织服务对象评议事业站所工作,并作为对事业站所业绩考核的基础。从而使事业站所的服务工作既能突出行业特点,又能符合当地需要。 第二,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政权建设上相继清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但在一些地方以行政手段在基层搞形式、摆花架子之类的做法,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解决,乡镇政府难以分神于公共服务。在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应加强“四个控制”。一是控制会议数量和质量,防止将“落实”演绎为繁衍会议。二是控制文件的数量和质量,特别应防止“政出多门”,使基层无所适从的问题。三是控制检查评比。依法精选有实效的评比活动,取消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四是控制奖励。奖励是广泛使用的激励手段。但一部分乡镇,财政拮据,甚至举债维持运转,而先进乡镇的奖牌、奖状挂满“会议室”的墙壁。应依法规范,提高奖励效应,减轻基层政府压力。 第三,依法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的权益。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权益,是建立有限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应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法,加强执法监督,防止乡镇及其以上政府职能越位、错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乡镇企业的变迁

上世纪80年代初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度国民经济三分有其一。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95%以上的乡镇企业通过改制实现了民营化,但乡镇企业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的社会责任没有变,吸纳农民向

二、三产业进军的本质特征没有变。乡镇企业的内涵也比以前更为丰富,从过去的以乡村集体企业为主转变为办在乡镇区域内、以农村劳动力创业和就业为主的企业。也就是说,如今的乡镇企业不仅包括了乡村两级集体企业,还包括乡镇范围内其他所有以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企业,如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合作制或合伙制企业等。

推荐第9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乡镇职能转变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乡镇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现行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与务实、高效、法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机构臃肿, 不仅造成人浮于事,效能低下,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乡镇工作方式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最盼的是脱贫致富,最厌烦的是行政命令,最欢迎的是示范服务,迫切要求乡镇政府和基层干部摒弃目的工作模式,把引导示范、服务农民为工作重点来抓。

3、乡镇干部素质与农村工作需不相适应。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关键在建设一支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高效、务实、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4、财政实际缺口大,基层运转难,实施农村税改后,尽管各级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转移支付,但实际缺口仍然较大,乡镇一级尤为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如何解决当前乡镇职能转变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将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推荐第10篇: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得如何,事关行政效率,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税费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为乡镇政府按现代行政管理模式转变职能提出了客观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探索,做扎实的工作。这里,就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明确转变职能方向

《国务院关于做好2004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温家宝总理强调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这就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指明了方向。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府有三个明显特点。一个是行政职能不全。由于设在乡镇的站所基本上“三权在上”,经济调节的功能小。另一个是自主权小。乡镇政府的决策受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约较大,基本是按上面部署抓落实,上级部署啥抓啥。再一个是手段少。乡镇政府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很小,抓工作难以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政府的特点决定,其职能总的应是在落实国家经济调节相关政策措施,协助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搞好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应循转变职能方向,认真解决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吉林省一些地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点在“两还”、“一剥离”、“四加强”上下了功夫。即:从催种催收退出来,还农民经营自主权;从直接管理村级事务退出来,还村民自治权;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工作中剥离出来,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帮助农民拓宽生财之道;加强公共事业基础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扶持弱势群体;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农村稳定。在改革实践中坚持这样探索下去,必将收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效应。

要把握好方向,积极稳妥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主要应把握好四点。一是积极主动。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关键在于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者的积极主动性。应引导乡镇干部自觉转变观念,打破“全能政府”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观念,改变“全面控制”的做法,主动从不应该管的事务中退出来;破除“政府至上”的观念,树立服务的观念,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走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上;矫正片面对上负责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到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来。二是循序渐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能一蹴而就,应尊重客观规律,根据客观可能逐步进行。三是从本地实际出发。乡镇间参差不齐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在客观条件上有高有低,在步伐要求上也应有快有慢。四是在改革中推进。应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统一起来,根据必须行使的职能“量体制做”,设机构,定岗定员,使转变职能与机构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

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放权于社会。乡镇要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去,需要社会组织以足够的能量承接下来。因而应按“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管理目标模式,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社会组织,以其自治、自律等特点,处于政府与农民、政府与市场、农民与市场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下放一些资源控制权。但在一些公共领域,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政府又无力包揽下来,就需要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公共与利益个体之间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些职能。行业协会以其在会员间的公正、公平,社会中介以其在市场主体间的公正、公平,可依法发挥相应的管理、监督、公证等职能作用,促进有序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社会组织通过承担政府不该管的事或管不了的事,为政府和市场提供多种服务,成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转变职能不可替代的社会

力量。

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应从乡镇政府和农村两个实际出发,上下配合,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第一,政府主动“瘦身”,放权于社会。政府把可剥离的管理权下放给社会,社会服务组织才能有发展的空间。政府瘦身放权,是一场行政管理的重大变革。一方面要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根据可能,逐步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撤掉不该设的机构,精简不该设的岗位,从根本上克服人浮于事、没事找事做、挤占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等倾向。政府放权于社会,乡镇政府需要作出努力,但主要在于县以上政府的相关部门。这些部门的原有职能,基本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按政府配置资源的模式形成的。应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下决心简政放权,为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宽松空间和有利条件。

第二,拆除“官办”门槛,坚持以民间组织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类型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一大“先天不足”是“官办”色彩浓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多数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的,人员来自机关或下属事业单位,往往按政府部门的意愿开展业务活动,不注意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市场效应。对于官办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机构,应纳入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中,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将需要政府办的服务机构全面规范,净化职能,脱掉行政色彩,完全依据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运作。对于适合民间办的,应借鉴国企改革经验,全面进行体制转换,逐步实现民办化。同时,应在人才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扶持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从而以政府小的付出,实现社会化的大服务。

第三,由小而大,在发展中整合。乡镇政府面向农村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应根据相关资源条件,由小抓起,由不规范的雏形抓起。农村中以能人带动型、专业户集聚型的专业协会、研究会,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供销等服务,并减轻了乡镇政府工作负担。应以此为基础,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服务组织。

第四,以城带乡,统筹推进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设在大中城市的服务、培训、监督、公正、认证等社会服务机构,应面向周围农村张开服务网。这样,既可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创造宽松环境,又可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设在城市的社会服务机构向农村张网,是要有投入的。政府应通过一定的扶持,支持社会化服务业下乡。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并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国家财政。为确保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弥补市场的失灵,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要强化缺位明显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增加公共财投入。国家确立的农村综合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但除发达地方外,县乡两级财政较困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很低。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必须由上而下,统筹考虑,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应加大上级财政面向农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为实现以公共财政支持公共服务,县级以上财政应设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用于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业,重点应该用于扶持五个领域的公共服务。即:农业、牧业等技术推广;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建设和农民培训;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面向农村增加公共服务的专项投入,既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又可解决乡镇功能不全在转变职能上遇到的困惑。

其次,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县乡财政收入。面向农村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在产业政策上,应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合理空间。农业产后部门,尤其农副产品加工部门,今后上项目,应布局在县(市)城区及小城镇。这样,不仅

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第三,建立节约型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开元与节流并重。有些地方乡镇财政拮据,但并没有抑制住开支的膨胀,其节省开支的潜力远远大于精简人员。在解决“食之者众”的同时,还应解决食之者“奢”的问题。建立节约型政府,应以治奢作为突出口,将思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统一起来,努力集约开支,调整支出机构,增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

四、围绕依法行政目标加强法制建设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也需要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法律问题。应以十年基本建成法制政府的目标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政府职责法制化,行政行为法制化。

第一,依法规范国家公权力。随着法制建设工作的深入,国家公权力在制衡关系上得到加强,公权力受到一定约束。但按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还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国家公权力。首先,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县级政府权限。乡级作为基层政府,基本是按上级政府的部署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上而下压下来的任务。往往出现上边越位它越位,上边错位它错位。应进一步规范上级特别是县级政府职责,防止不问基层实际,一刀切式的往下压任务。其次,规范县级及其以上行政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有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凭借具有在农村兴办事业的财力、物力及掌握的人权,向乡镇政府下达工作任务。部门下达任务,很少考虑农村工作全局和基层实际,往往影响农村工作统筹安排,影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规范这种“条块”关系,应考虑五点。其一,对乡镇政府工作部署,由县级政府“一个漏斗向下”,有关部门不能面向乡镇政府部署工作。其二,对乡镇工作考核,应由县级政府按国家的相应规定,统一确定考核内容,设定考核指标。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对乡镇政府工作进行考核、设奖。其三,部门在农村兴办事业,应与乡镇政府各负其责,防止部门以督查者对乡镇政府指手划脚。其四,用于农村的财力、物力,尽可能由县级政府统一掌握。在财力、物力分配使用上,应当公开透明。其五,设在乡镇的事业站所,应强化当地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由乡镇政府定期组织服务对象评议事业站所工作,并作为对事业站所业绩考核的基础。从而使事业站所的服务工作既能突出行业特点,又能符合当地需要。 第二,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政权建设上相继清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但在一些地方以行政手段在基层搞形式、摆花架子之类的做法,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解决,乡镇政府难以分神于公共服务。在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应加强“四个控制”。一是控制会议数量和质量,防止将“落实”演绎为繁衍会议。二是控制文件的数量和质量,特别应防止“政出多门”,使基层无所适从的问题。三是控制检查评比。依法精选有实效的评比活动,取消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四是控制奖励。奖励是广泛使用的激励手段。但一部分乡镇,财政拮据,甚至举债维持运转,而先进乡镇的奖牌、奖状挂满“会议室”的墙壁。应依法规范,提高奖励效应,减轻基层政府压力。

第三,依法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的权益。维护社会法人和农民权益,是建立有限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应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法,加强执法监督,防止乡镇及其以上政府职能越位、错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第11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开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在2013年行至中叶,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取得了新进展。7月22日,中国政府网再次发布权威消息,日前国务院发布通知,再次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期刊变更登记地审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股权性融资审批、铁路工程及设备报废审批等被取消。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第四次削减行政审批。

简政放权既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又是释放改革红利的一记重拳。我们认为,政府需要转变职能“下马服务”,就是要“从过去坐等审批转向主动加强为企业为基层服务。”

事实上,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一直在加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一届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上半年,在李克强5月13日主持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和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分别宣布取消和下发了133项和32项行政审批。

放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而服务则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要善于“下马”干实事。7月8日至10日,李克强总理到广西调研经济谈到简政放权时说,“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要从过去坐等审批转向主动加强为企业为基层服务。”他进一步分析指出:这样可以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央政府会继续简政放权,各地也要放开更多领域和更多经营活动审批。同时要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当然,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

在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同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政府加速“简政放权”,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稳定当前经济增长是积极激活市场内生动力的一记重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市场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从新一届政府4次削减行政审批来看,减少审批、转变职能就是放更多的权给市场,放更多的权给企业,以便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自主权,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发挥稳增长的作用。

第12篇:壶关县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以壶关县政府治理创新研究为例

内容摘要:壶关县“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模式强力推进,探索出了一条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依靠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伴随着新的农业发展之路,政府职能转变是重要的条件,然而在政府职能转换中表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试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字:“一县一业”现代农业模式政府职能转变

一、政府职能的理论概述

1、政府职能的定义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行政职能的转变源自于其所具有的特点:

(1)执行性。从执行与立法的关系看,行政职能是执行性职能。它的形式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与其它非国家活动的管理相比,它有明显的代表国家意志的权威性。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必须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决议。

(2)多样性。行政管理范围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因而行政管理职能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上可以分为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范围上可分为对外和对内职能;具体领域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基本职能;运行过程可分为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管理层次上又有高、中、低层次行政职能之别等。

(3)动态性。行政职能随着国家社会及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发生变迁,行政职能范围、内容、主次关系、作用、对象等也必然发生变化。因此,适应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和转变行政职能,是搞好行政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政府职能的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对于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的阐释和理解,可以追述到16世纪、17世纪的古典自由主义。这种学说认为政府是人们让渡的权利所组成的,人们让渡这些权利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所以政府在实施职能的时候就应该是有限的,而不应该是无限的。当时重要的代表人物洛克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个人的自由和财产,“政府除了保护财产之外,没有其他目的”,除此之外,政府什么都不用管。以魁奈为代表的中农主义经济学派则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能够更有销地实现财富的增长。

第二阶段: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最早由16世纪、17世纪的重商主义者提出。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论的一个基本信念是:政府经济职能是全面的,不仅市场失败的方面要求政府干预而且市场成功的地方也要求政府保护。凯恩斯指出,由于人们的经济行为总是受到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纯粹依靠市场调节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导致社会供求的均衡,从而引发社会有效需求的不足,经济危机也就由此产生。他认为,只有通过政府明智、积极的政策,把自由放任的自动平衡,改造成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移动平衡,使资本主义成为“可调节的”资本主义,这样才能避免经济危机;实行“国家调节”,是现行的经济形态免于全面毁灭的唯一的切实途径。

第三阶段:有效干预政府职能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的争论比较激烈,对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者认识到政府和市场在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中应该是有有选择的干预,其中,科斯的产权理论和布凯南的公共

选择理论为代表。科斯在他的产权理论中提出,只要产权明确界定,最优的交易总能产生最优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据此,科斯认为在产权明确界定的领域,市场能够使产权得到最优配置,而无需政府去插手。政府的职能在于一方面去维护明晰的产权,另一方面则是去干预产权不易定界或市场自身定界不清的经济领域,已尽可能地减少交易费用。

从自由主义、干预主义、有效干预主义三种理论对政府职能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职能的定位和作用发挥范围一直处在一种摇摆的状态上,并且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些理论的背后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西方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自由发展的,所以无论这时期怎么注重政府职能的确定和发挥,都不可能像以前苏联采取的计划经济一样,特别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充满着自由的要素。那么作为政府职能,主要是在哪个领域进行作用调整的?从西方国家的实践状况开看,是公共服务领域。可以说对于政府公共服务定位直接反映这对政府职能的理解。

二、壶关县政府治理现状研究

1、壶关县政府治理模式

壶关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壶关之北有百谷山(今叫老顶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峙,中间空断,山形似壶,且以壶口为关,故名壶关。全县财政收入以工农业为主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950年为1181.72万元,1979年为4335.12万元。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建立,市场主体逐渐多元化,在工业化的浪潮中国营企业逐渐起到过支撑经济增长的作用,198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907万元。全县国营企业主要由煤炭、陶瓷、建材、农机、修配、冶炼、电力、机械、印刷等;二轻企业主要有水泥、化工、缝纫、配件、服装、鞋帽等。主要产品有原煤(年产53.12万吨)、块炭(年产5.3万吨)、精矿粉(年产6.01万吨)、水泥(年产7.57万吨)、雷管(年产1800万发)、电石(年产4326吨)、陶瓷(年产1057万件)、6FC—380粉碎机(年产1907台)、机制锨(年产52.6万张),石料(年产12214立方)、缝纫机架(年产10.56万套)。6FC-308型粉碎机曾获得优秀称号,日用陶瓷和机制锨为出口创汇产品。近几年来,逐步形成了钢铁冶炼基地建设;民爆化工基地建设;旅游品牌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新建和扩建了肉制品加工、奶制品生产、食用菌生产、玉米深加工、陈醋加工、旱地西红柿加工、石雕生产、刺绣生产、小杂粮加工、脱水果蔬脆片、蜂产品系列健康饮料、林下经济养殖、豆制品加工等14个项目建设。

2011年,壶关县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模式强力推进,探索出了一条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依靠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所谓的“业”即当地的笼统企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用工业化的理念推动农业发展,用科技的手段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用现代化的生产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谓的“品”即以蔬菜、食用菌、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杂粮、民间工艺、中药材、乡村旅游、干鲜果、商贸流通等为本村的主要产品引导农民致富。对于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治理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模式是绿色的,壶关是山区县、老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该县虽然没有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但通过广大干部群众30多年坚持不懈的植绿播绿,壶关现已拥有了103万亩绿色“森林银行”。绿色已成为全县人民的骄傲,成为壶关一张靓丽的名片。通过“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是在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的创新,是绿色创业,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7.1:66.2:26.7调整为8:58:34,三产比重进一步提高。在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的同时,提高第一产业的质量是可行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是探索出了一条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依靠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是可行的。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建立创新型国家,就

要把科技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型国家成为创新型国家。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模式。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向消费模式“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模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具体实际的结合,又是必要的。

三、治理创新模式中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1、水利等配套基础设施不足,政府职能“缺位”

伴随着钢铁冶炼基地建设、民爆化工基地建设、石料建材基地建设,晋庄、店上、百尺、五龙山等乡镇的生产项目初具规模。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的跟进,但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模式,涉及到更多的乡镇,尤其在偏僻的乡镇中,由于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以往财政方面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欠账太多。这与新型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存在不配套,也成了这一模式的“瓶颈”。

2、农民缺乏必要的知识,政府职能“空位”

蔬菜、食用菌等都是新型的产品,与以往的玉米、小麦的种植相比,这一块需要的知识新,长期以来,已经形成“靠天吃饭”的思想过多的依赖于气候条件来取得收成,而蔬菜、食用菌等对于温度、光线、水分等的要求要比以往的农产品高,农民缺乏必要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成为模式能否为农民带来真正福音的关键因素。“知识就是生产力”,利用本村新的主要产品引导农民致富需要以知识作为后盾。

3、创新模式缺乏“根本的动力”,政府职能“错位”

全县辖城关、店上、百尺、树掌、晋庄5个镇;集店、辛村、东崇贤、五龙山、西川底、固村、黄家川、黄山、东柏林、常行、东井岭、石坡、石河沐、桥上、鹅屋15个乡,共20个乡镇,388个行政村,988个自然村。其中在城关、集店等距城市近的乡镇,能了解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式与途径,农民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而在鹅屋、树掌等农民的信息闭塞,甚至村组织也没有认识到这一方展模式的涵义。缺乏模式所必要的“根本动力。

四、完善模式创新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1、完善基础设施投入,平衡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

太行山主脉行头岭,把全县分为东西两个水系,流入卫河的有沾水,为清水河;流入漳河的有陶清河、石子河,为干河床。境内大小山头150个,深浅沟壑3368条,平均海拔1252.5米,最高点为石坡乡大虎岭1822米,最低点为桥上乡东川底村486米。境内疏忽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际变化颇大,四季差异明显。年平均日照时数2602小时,日照率59﹪,年平均温度8.8℃,极端最高温度在37℃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在24℃左右,无霜期随地势变化,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左右,全年

七、

八、九三个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春季雨量最少,故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壶关又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其次有小麦、高粱、豆类、黍类等,经济作物有油料、山药旦、蔬菜、麻皮、药材等。太行山脊从县境中间由北向南贯穿;西北较缓,间有平川,东南陡峭,悬崖绝壁,是一个典型的石质山区县。地质类型以石灰岩地质结构为主,有300米至700米属漏水层,这是造成“干壶”的地理因素;石质山岭

之间插花分布着黄土丘陵、冲积河谷、阶地和山间平川。因特殊的地质造成的干旱现象与壶关县的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造成必须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必要的。

2、加强农业科技知识普及,解决职能转变相关“瓶颈”

在离壶关县城不远的小山南村,一座座连片的大棚排列得整整齐齐,蔚为壮观,大棚里的工人正在精心采摘已经长成的秀珍菇、鸡腿菇……这是壶关县农业龙头企业紫团饮业有限公司实施的“千棚十区”食用菌产业园项目。现在,壶关县像紫团饮业公司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已有20余家,农户公司150余家。其中,郭氏羊汤系列产品、辛寨陈醋、紫团牌旱地西红柿、九牛寨乳业系列产品、紫团食用菌、晋庄小杂粮等特色农业产品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典型先导、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三轮驱动”促发展。

食用菌、小杂粮、山药蛋的土特产已经成为壶关的主导特色产业。在产业化生产下,如何保障农民利益,以及如何推广农业科技知识,使农民能够掌握新引进的农产品的具体生长和管理需要有专业的农业科技普查队伍深入到产品种植村中进行技术宣传与指导。

3、培育自下而上的推动力,形成政府职能转变的“保障网”

自助(Self-help)安置起源于20世纪初,作为一种理论形式则起源于60年代,后由于世界银行的肯定和参与,使其成为一种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世界性计划[9,10]。自助是一种与其它建设系统不同的建设方式。在自助的形式下广大农村个人和家庭必须通过自财政、自劳动和自管理等等参与住房建设过程,这可能是完全自发的、也可以由机构组织发起的。核心是期望通过资主机制来达到启动自下而上的推动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壶关县初步形成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小杂粮种植等特色板块,11个类型112个“一村一品”特色村。“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正成为壶关人民走向小康的有力支撑。为了把食用菌、大棚蔬菜、小杂粮等做成一大品牌,壶关县在大力推广种植面积的同时,还应让农民了解与参与到其中的建设中来,让农民能从初衷上升到动力。利用信息和技术,给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做包装,走进大市场,做成大产业等各个环节添谋添智。利用自助机制,乡镇成立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专门负责收购销售农产品。

参考文献:

1.曹现强著,《当代英国公共服务改革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2.王小林著,《结构转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政策》,(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

3.费孝通著,《乡土中国》,(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第13篇:政府职能转变案例分析

政府职能转变案例分析

案例:

高碑店乡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东部,素有长安街东第一乡的美誉。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高碑店乡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是北京的蔬菜供应地之一。80年代后期,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迅速发展。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北京整体规划调整和城市建设东移,该乡城市化进程加快,使这里成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人民政府和地区办事处两套体制并存,成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行政管理模式。随着大量国家和市级重点工程的实施,大量农民土地被征占,产业发展空间被挤占,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频发,高碑店乡成为北京集体上访第一乡。近年来,高碑店乡不仅解决了大量社会矛盾,而且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区域整体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进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与社会和谐良性轨道。 分析:

高碑店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一个“叫农村无农业,称农民无土地,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乡,转变为北京的“十富乡镇”和“最美丽乡村”,从一个“上访大户”转变为和谐乡村,其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即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真正将工作重心转向民生,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举措。

上级政府将土地征用、出让给其他用地者以后,给城乡结合部留下了大量问题,包括失地农民的就业、基本生存保障、征地带来的生活水平下降和不满等等,只能由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来解决。在城乡结合部,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职能如果不进行真正转变,继续以招商引资和追求GDP为中心,只会加剧这些区域的不稳定。高碑店乡在严峻的形势下,变被动为主动,花大力气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就业、培育与城市接轨的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立社会矛盾预警和调处机制等等。将政府职能转变落到了实处。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高碑店乡的地方政府召集当地村民把散落在街巷、居民内的几十家销售制作古家具户组织起来,培育出北京市特色商业街——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项目,完成了传媒产业一期项目和时尚文化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充分体现了该乡的富民工作目

标,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除此之外,该乡通过实施“千人就业行动计划”、“双六百工程”,就业保障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6000多人通过就业指导,获得稳定的岗位,4000多名农转工自谋职业人员通过学习获得技能证书,500多名农转工自谋人源通过劳务派遣组织和社区灵活就业得到了就业保险援助。当地政府支持成立的“爱心超市”,基层残疾人俱乐部,康复工作站,积极解决全乡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政府还将城乡结合部纳入城市统一的基础设施及社保、养老、医疗体系,消除城乡分治。也就是说,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原住民的社会保障、养老保障等,应该作为公共服务由政府财政统一支付,让城乡结合部原住民享有其他城市居民一样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近些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其职能转变的理想目标。高碑店乡政府基于这个目标,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有效改善当地的问题,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第14篇:广州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它山之石】

广州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社区管理、社工 队伍、志愿者队伍四项工作的创新举措

广州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提出学习借鉴香港的社会管理先进经验,推进广州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工作,建设“首善之区”。其中,对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方式,加强社工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和志愿者事业发展,提出具体举措施。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1、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向市民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把一些事务性、辅助性的工作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改进政府社会管理服务方式,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改进政府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模式,逐步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界限,形成社会公益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2、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重点扶持发展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使之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载体。制订《广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推进《广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试行办法》的实施,优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方式,简化登记程序,落实扶持措施,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推进社会组织与政府脱钩,加强社会组织诚信和自律建设,规范从业行为,承担社会责任。

3、开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试点。选择家庭及儿童、老年、青少

1 年、残疾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矫正、劳动关系协调、就业培训等八大类社会服务项目进行政府购买服务试点。采取适应我市社会管理事业发展的方式,向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通过购买服务,逐步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4、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由市有关职能部门按照管理科学、规范的要求,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制订《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经费管理办法》和《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规划》,各级财政按照规划统筹安排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购买服务资金列入部门预算,实行国库统一支付,推进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制订《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协议标准》,明确服务的宗旨和具体目标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制订《服务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以保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市有关职能部门及有关群团单位按照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制订购买服务的实施细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招投标管理,确保政府购买服务有章可循、有序运行。

5、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监察评估。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以及服务供需方、购买方相互制约的监控机制,形成内部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市有关职能部门及有关群团单位要加强对购买服务机构和项目的日常监督和年度评估,严格服务标准,严格资金监管,规范工作程序,提高资金效益,确保服务质量。

二、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

1、创新街道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思路,改革完善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规范管理街道现有事业单位、执法机构人员和聘用人员,积极 2 推进在街道组建社区综合管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队伍,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综合管理服务格局,切实提高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2、完善社区自治体制。逐步推行居民委员会直选,完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议事协商制度,以及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实行居务公开和社区事务听证,调动居民参与、管理、监督社区事务的积极性。逐步减少居民委员会协管、协办的行政性事务,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的自治组织功能。优化居委会专职人员配备,每个社区居委会按社区规模大小保留2-4名专职人员负责党务和居务工作以及社区日常事务,其余人员调整充实到社区综合管理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或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3、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市、区两级政府加大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使每个街道都有一个服务中心(包括政务服务和投诉服务)、一个小公园、一个群众娱乐场所、一个卫生服务机构和一个治安视频监控中心,改善社区服务条件。

4、发展多元化的社区服务。加强和完善社区就业、社区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区康复、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安全等各项公共服务;积极开展面向社区内孤老残幼、优抚救济、社区矫正等对象的帮扶志愿服务和邻里互助服务;鼓励社区内公益性文化、教育、体育等社区组织(团体),利用社区设施开展自助服务;引导开展社区便民利民的商业服务。形成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社区提供自助互助服务、社会提供商业服务的新格局,不断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三、加强社工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工作发展

1、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方式。在公益类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以及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设置适应社会工作的专业岗位,民政、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以及共青团、残联等群团单位可根据社会工作要求设置相应的岗位,建立社会工作者管理体系,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

2、加强社工专门人才培养。继续加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办学水平。整合已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以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逐步形成社会工作综合教育培训体系。成立社会工作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政策研究、教育评估,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加大对高校社工专业的扶持力度,稳定社工队伍。对现有从事社会工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尽快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力争到2012年,全市社会工作机构从业人员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达1万人左右。

3、建立市社会工作机构和行业管理协会。民政部门设置社会工作机构,统筹管理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协会接受政府委托,承担社会工作者的注册登记、继续教育工作,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实行行业管理,推动完善社会服务,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1、整合志愿服务资源。由市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牵头,以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为主体,发挥各组织机构的优势,提供志愿者注册、培训、转介、专业支持等服务,组织实施各类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成立广州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基金会,并广泛发动社会募捐资助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志愿服务活动经费保障。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义工站、文化中心(站)等各类场所 4 应该为志愿活动提供便利。

2、大力倡导扶持志愿服务。由市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培育志愿文化,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推广,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各方支持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制订具体措施,鼓励公职人员、党团员、大中专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实施志愿服务荣誉制度,大力表彰志愿服务的先进组织和个人。

3、加强志愿者培训。成立全市志愿者培训专门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者培训,加强与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力争用5年时间对全市注册志愿者轮训一遍,努力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

4、实行社工和志愿者联动机制。加强社工与志愿者的互动,在志愿者行动指导机构配备专业社工,在志愿服务行业组织、行动指导机构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社工。由专职社工组织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重点开展扶贫济困、助残帮老、环境保护、心理咨询、社区矫正、科普教育、青少年教育、社区服务、大型活动、应急救援等专项志愿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动员志愿者骨干参与社工机构工作,组织志愿者骨干系统学习社会工作理念和专业技巧,为社工队伍的壮大打下坚实基础。建立覆盖全市的社工、志愿者服务信息网络,实现社工、志愿者服务的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资源优化。

第15篇: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论文

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摘要: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迄今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但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迅速发展的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对微观领域干预过多,不利于运用全球资源发展本国经济。因此,本文将就我国政府职能的现状及其转变的必要性、主要内容、转变策略及突进做一些浅层次的论述。 关键词:

政府职能 转变 中国特色 经济全球化 政企关系

正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是非常必要的。这里的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管理,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地发挥作用。这就是一个政府职能如何转变,如何定位的问题,毕竟这是充分实现民族利益,维护经济主权,强国富民的大问题。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概念

政府的基本职能是对政府在社会系统中的职责、作用及其内在结构的认识,政府职能转变则是对政府职能的动态考察。政府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分系统,其职责不是由自己规定的,政府应该管什幺,不应该管什幺,取决于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和政府基于对环境的认识之上的自我调节和适应。

政府职能转变一般有三种模式:第一,突变式:即政府职能由于国家政治性质的改变而在短暂的时期内从性质、内容到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如国家发生政变或大规模社会冲突,导致国家政治性质改变,或者发生类似前苏联的激进式政治革命。第二,阵变式:指政府职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局部性飞突变式转变。当代中国行政职能转变多属这种模式。第三,渐变式:即因应管理环境和管理条件的变化,行政职能在局部范围呃逆做出细微的调整。这种调整存在于政府职能活动的所有过程中。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历史阶段,任何性质国家的政府,其基本职能均涵盖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四个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职能重心从某个职能转向另一个职能,并不意味其它职能的消失和不重要,处于职能体系重心地位的职能既不能取代其它职能,也不等于全部职能。其它处于职能结构非重心地位的职能,虽退居次要位置,但仍然与处于职能结构重心地位的职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围绕处于重心地位的职能发挥作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一起构成职能体系,共同行使其职责,而不是这些职能退出历史舞台。比如,政府职能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后,政治职能就主要转向调节好社会各种利益矛盾,维护政治安定,为经济发展争取稳定、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政治体制改革认识的逐渐深化。中国政府针对政府职能转变进行了多次规模较大的改革,中国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从总体上看,政府自身改革仍然落后于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也小于机构改革的力度,对微观领域的干预过多。

当前我国政府既是社会经济管理者,又是国有资产所有者,这种双重身份使政府承担了大量的本来应由企业来完成的经济建设智能。从目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运行状况来看,越位、缺位、错位以及由此导致管理效益低下的现象仍然突出。而“三位”问题不解决,政府就无法在新的、严峻的挑战面前应付自如。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建立和法则的初始阶段,因而,职能转变并没有落到实处,或者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现行政府职能及运作方式仍带有较明显的传统公共行政所突出强调的“特殊集团”意志、行政活动以行政主体的规则为导向、直接维护统治的工具性和对上级负责的色彩。如在行政许可汇总表现为行政性审批森严,范围过于宽泛,主观性、随意性很大,这与WTO规则所要求的透明度等原则是大相近庭的。

三、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在当前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既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等关系上,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尚待解决:(1)规范、监督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2)政府对围观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依然过;(3)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4)一些政府部门出现利益集团化和非公共机构化倾向;(5)中央和地方的责权利关系尚未理顺;(6)依法行政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不高。可见继续进行政府职能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进行政府职能转变有它的意义所在:(1)有助于加强和改善政府对整个社会的管理,提高政府管理的整体效能;(2)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行政组织体系,这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3)有助于理顺政府管理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克服官僚主义,增强政府管理的生机和活力。

四、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政府的职能重心、职能方式和职能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府职能重心从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管理职能以及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而实现的理论与实践升华的结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味着政府职能重心转向为市场运行、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方面,履行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责。因而,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轴心展开和确立的。首先,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要为市场发育、运行创设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为经济发展营造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硬环境。其次,作为制度的供给者,政府要为市场经济提供政策、制度、法规及包括政府效率在内的软环境。第三,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弥补市场缺陷,防止市场失灵,引导经济平稳、协调地发展。概言之,政府的经济职能要转变,社会职能要加强,服务职能要强化。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这也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与政府职能重心的转移相应,政府职能方式、方法上也发生了转变,这就是从旧体制下的直接管理、微观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宏观调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还给企业;从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并辅之以行政手段。所谓经济手段是指政府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应用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工资、利润等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和影响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管理的任务。所谓法律手段,是政府通过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活动,借助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管理经济生活。

政府职能重心和职能方式转变要通过职能关系调节的途径来实现,这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职能关系是指不同的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事,以及管理主体的职责权限的划分问题,涉及到职责、权限、结构等。结合我国职能转变的实际,在职能关系调整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企关系、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是着重要解决好的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其总的要求是:清理职能、调整结构;下放权力,理顺关系;微观放开搞活,宏观调控服务。

首先,要理顺中央和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其基本的方向是权力下放。权力是职能的保证,职能是权力的落实。旧体制下权力格局的特征是各种管理权限主要集中在中央、上级,形成头重脚轻的职能构架。一方面,地方与下级没有自主权,其积极性难以发挥,另一方面,中央集宏观与微观管理于一身,不仅陷入繁重的微观事务而削弱了宏观调控的职能,也因信息易失真、不及时带来决策失误。理顺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职能关系的原则是既要维护中央的权威,保持政令统一,又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之有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此外,在政府与社会的权力关系中,要把属于社会的权力还给社会,国家和政府对社会集中、全面控制的范围缩小了,“体制外”的空间增大了,才有助于推进公民社会的发展。

其次,理顺政企关系。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问题,也是难度最大的问题。政企不分有其存在的深刻原因,这就是原有的国有制经济关系和利益结构。在单一的国有制形式下,政府作为国有资本财产所有者的代表(委托人),它赋有监督资产的使用和处置,防止经营者和劳动者(代理人)损害资本利益的行为发生,保证资本增殖的使命,而不能对企业撒手不管,否则就是失职。但是政府管企业又会导致权力滥用和低效率发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解决政企分开问题,政府不再管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按市场法则的硬性预算约束,而不是靠外在的政府的软约束运转。政企分开的关键性前提是政府不再是所有权主体,至少不再是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主体,也就是说,国有制的所有制形式在整个经济中不再为主体,否则所有权虚置的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改革国有制形式与公有制为主导并不矛盾。正如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多样的,国家可以通过参股、控股的形式在企业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不必自己去直接经营企业,去抓生产,搞流通,政企不分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政府也才能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因此,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培育多种性质的经济成分,也是政府促进自身职能转变的重要职责。

第三,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合理配置政府职能体系。依据政府职能重心转变的要求,对职能进行分解与分析,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克服职能不清、职能交叉、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的弊端。

五、结束语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接轨的国家,加入WTO后,按照严格的时间表兑现开放市场与修改有关规则的承诺,可以看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值得欣喜的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沿着正确的方向加快推进,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将最终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兴杰,朱生伟.公共行政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洁.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J].新疆大学学报.2009.11 [3]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4]周春明.经济全球化浪潮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 [5] 刘熙瑞.服务性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 [6]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第16篇: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黄达强、刘怡昌 《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我国当前政府职能转变表现在三个方而: 1.政府的基本职能要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组织经济建设上来; 2.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方式方法的转变; 3.政府的政治职能必须转向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上来。

李世英 《行政管理学纲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政府职能的转变

1、实行党政分开,明确划分党与政府的职能;

2、实行政企分开,正确发挥政府经济职能;

3、实行简政放权,强化政府经济职能。

陈志平《行政管理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我国现阶段政府职能转变包括:

1、从政治职能为重心向经济职能为重心的转变;

2、从政企职能不分向政企职能分开转变;

3、实施职能的手段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转变;

4、逐步加强政治民主、社会自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辛向阳 《红墙决策一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深层起因》(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政府职能转变

1、根本上来说是要从适应计划经济转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横向方而看,包括由行政手段转向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结合并举,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

3、纵向角度看,包括改革行政机构,把十部管理制度转变为国家公务员制度,提高经济管理者的素质。所谓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的职责和功能作用的变化、转化和发展,是对政府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的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实际上是对原有政府职能体系中的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的重新审视和认识,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配置与之相适应的职责和功能。即就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判断、选择和确定原有的行政职责哪些需要保留或转移,哪些需要增加或减少,原有行政功能哪些需要强化或弱化,哪些需要开发或取消等等。

所谓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的职责和功能作用的变化、转化和发展,是对政府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的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实际上是对原有政府职能体系中的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的重新审视和认识,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配置与之相适应的职责和功能。即就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判断、选择和确定原有的行政职责哪些需要保留或转移,哪些需要增加或减少,原有行政功能哪些需要强化或弱化,哪些需要开发或取消等等。(《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自议》)

所谓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从一种运行状态向另一种运行状态的转换,意味着政府运行的日标、功能、方式、手段的根本性变化。转变的依据是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而协调发展。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是在金}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提出和展开的。王国平,《政府职能转变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与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5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它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管理角色的转换、管理手段、为一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机构需按这个总要求转变职能.王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纵横,(1)。

第17篇:转变政府职能首先应“放权”

尊敬的党组织:

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利地落下帷幕,全会中涉及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成为大家所关注的话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20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迟福林指出,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亮点有两大方面,一是建设法治政府,二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迟福林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重要的亮点,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建设法治政府,要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要促进公平、正义。第二,建设服务型政府,尤其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因为我们把增进人民的福祉,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转变的一个重要职能。政府能不能建设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是关系我们的改革出发点、落脚点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重点或者亮点就是从政府管理转向了政府治理,所以在行政体制改革上,明确地提出来,我们要有效地政府治理,这是过去很少提的,这是行政体制改革一个新的亮点。

政府职能应如何转变,迟福林认为,首先主要是放权,该属于市场的权力给市场,第二,该给社会的给社会,第三,该下放给地方的下放给地方。对老百姓,这意味着,第一,去办事不用那么多审批了,第二,去办企业,审批手续在减少,而且未来向自主企业登记制度转变,第三,需要服务,政府给你提供更好的服务,第四,办事的时候效率比过去要高了,因为减少了审批,减少了程序。第五,可能原来的审批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名堂,甚至有寻租腐败,这个也会明显减少。所以,对老百姓来讲,政府的简政放权、政府的职能转变,能让大家从多方面会感受到它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他最后谈到,这一次的简政放权不会再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很多的前提变了。第一,我们现在政府的改革力度很大。第二,我们现在矛盾问题比较突出。第三,社会反映也很强烈,也给了一定的压力。所以在压力和改革的大背景下,比照以往会有重大的突破。因此,本次改革不会像以往所讲来讲去,最后却也没有落实,这个局面会有所改变。

汇报人:xiexiebang

第18篇:转变政府职能与[版]

转变政府职能与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与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

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和新一届政府

主要采取的做法

如何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

础上,依法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全力协同推进简单政放权,放管结

合和优化服务的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与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和新一届

政府主要采取的做法

内容为:

1、了解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及转变

的政府采取的主要做法。

2、如何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

做到依法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

能。

3、在新的形式下,如何进一步简

单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一)理清政府及其部门间的职责界限

我们在梳理清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会有很多职责边界不清的地方。

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我们就要理清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间的职责边界的问。

(一)理清政府及其部门间的职责界限

所以我们指的权利清单不仅仅是“

一张写着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的纸

”,而是要通过对权力边界的界定,

解决好权力配置问题。

政府与部门的职权关系

有些法律规定了政府、政府部门以及部门之间的职权关系,如《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及其环保主管部门、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环保工作中的职权或责任,以及县级以上环保主管部门责令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或经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等处罚权。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权关系

地方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工作,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事项,包括:外汇、金融、国家税收等等,由中央政府管理。另外,跨行政区域的,包括:海洋、流域管理,外交国防等等,由中央政府管理。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权关系

我们说的能够下放的权利,都是指中央专属权力之外的共同事项,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行政的分级管理等等。垂直管理机构也要放到地方政府清单里,属于另外一个系列,一定要区分开。

省级政府与市县政府的职权关系

例如: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

处罚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机关都

可以行使行政处罚权。)

地方政府要做好上一级政府下放权

力的承接工作。另外,省一级政府

可以具体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管理

权限。

省级政府与市县政府的职权关系

市场监管原则上由市县政府负责;对于涉及本地区重大规划布局、重要资源开发配置的项目,应充分发挥省级部门在政策把握、技术力量等方面的优势;要将基层政府承接能力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不宜简单地“一放到底”

省级政府与市县政府的职权关系

省级政府要制定本地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方案,省市县政府要明确本级保留包括直接行使、委托下级行使、授权下级行使、共同职权以及由上级决定等事项另外,上级政府要加强对下级政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

◆ 除了要理清部门和部门之间、部门和政府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不同级之间的关系之外,还要把握好几个问题。

继承创新

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

都是在原来基础上创新的。2005年国办要求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更早的是邯郸政府制定的市长责任权力清单,这些都是我们建立权力清单的探索过程和基础。

继承创新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无先例可循,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坚持攻坚克难,善于科学实施。

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权利清单的区别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就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相关问题答疑》,主要执法职责分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确认等部分。 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权利清单的区别

清单实际上范围应更广,不 限于行政执法,而主要是行政职 权行使主体对外行使的影响相对 人权利义务的活动或权力。

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权利清单的区别

理论上大致分为行政执法、行政管理、指导服务和其他,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命令、行政补偿、行政执行、行政征用、行政征收、行政救助、行政奖励、行政规划、行政监督等。

动静平衡

建立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 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 行政权力事项、优化权力 运行流程, 根据机构改 革和调整的情况,相应调 整权力清单,及时在政府 网站等载体向社会公布, 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和 长效管理机制

点面配合

要在完善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基础上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梳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行政权,科学界定行政审批与其他行政职权,着力解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领域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点面配合

指导服务和其他行政职权的范围和分类,规范行政裁量权,公开和优化权力运行流程

条块结合

条块关系:国务院各部门跟省 级政府的关系

块块关系:各地方不同层级政 府之间的相互关系

块条关系:地方政府和垂直管 理机构的关系

条条关系:地方政府工作部门 和国务院主管部门的关系(有 业务领导关系、业务指导关系)

条块结合

目前国务院部门主要是推 行行政审批权力清单 地方政府主要是推行部门 权力清单

少数地方已推行政府权力 清单制度

◆按清单行权、履职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权力清单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体制创新也是依法行政的形式要求,但不能简单将依法行政等同于依清单行政

上下联动

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改革内生动力不足,而且各地的分类、范围和标准等不统一。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确定省级政府权力清单的分类标准,而且省级政府要加强对市县级的指导。

◆要及时出台中央关于推行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工作手册,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分类指导

◆地方特别是省级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方面有一定的自主,可以加强对县区工作的指导,明确本系统政府及部门权力事项的名称、分类、依据、实施主体等口径和标准,形成上下对应、相互衔接的职权体系。 事前控制与事后监管关系 事前控制就是行政许可

一单两表:首先确定,政府有哪 些权利;再确定政府有哪些职 责;再确立不依法行使权力, 不依法履行职责,应当被问责 和追责的情形。 三个内容:

1、权利;

2、职责;

3、不依法履行职责,应当被问责和追责的情形。

例:行政许可既是权利又是责任,受理----审查----决定—--送达。通过核查材料、抽检、实地检查或定期检验以及撤销审批等法定方式和告知承诺、举报奖励等,履行监管责任。

◆加强事后监管,不能弱化作 为事前控制方式的行政许可

◆创新监管机制:实行综合监 管和执法,健全监管制度

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关系

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 有责的要求,建立权力清单 ,同时要建立责任清单。已 经制定权力清单的,要尽快 制定责任清单;没有建立权 利清单的,在建立权利清单 的同时,也要建立责任清单 ,尽量做到一单两表。

浙江省成为全国最早公布省级部门责任清单(浙江模式)

四个方面:

一、部门的职责

二、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

三、事中事后监管

四、公共服务

安徽省公布省级部门责 任清单(安徽模式)

两个方面:1.职责 2.追责情形

责任、内涵、包括应尽

职责、追责、问责情形

的层面

责任的范围:包括应尽职责 和追责情形两个层面,逐一 厘清与行政职权相对应的责 任事项,明确责任主体和责 任范围(如部门主要职责、对不依法行使权力和不依法 履行职责者的问责或追责情 形),建立责任清单,明确 责任主体

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

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由国务院来制订,地方政府需要调整,应由省政府报国务院批准,不得擅自增减市场录入负面清单的条目。具体事务由国家商务部来操作

三定规定与清单关系

“三定”规定是中央机构委会编制办公室(简称中央编办)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对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所作规定的简称

三定规定与清单关系 “三定”规定六个方面:

一、主要职责

二、职责调整

三、人员编制

四、内设机构

五、其他事项

六、附则

三定规定与清单关系

三定规定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政策法规性文件。三定规定经过国务院常委会通过,其效力相当于行政法规。地级市以上的地方政府的三定规定,其效力相当于规章。

三定规定

县区以上的地方政府的三定规定,其效力相当于规范性文件。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意见 》里指出,三定规定也是依法行政的依据之一。 ◆

按照原商务部的文件, 开发区管委会以及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等都 应是政府的派出机构。 ◆根据现有的国务院等部门 文件,开发区管委会是本 级政府的派出机构。

开发区管委会的三种模式:

一、法律法规授权,又同时具有行政职权的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

二、是开发区与行政区管理合一的管理体制

三、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体制

第19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纲

2013年组织工作

市级重点调研课题

金城江区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中共金城江区委组织部课题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从金城江区的实际来看,随着农村发展形势的变化和综合改革的推进,乡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乡镇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因此,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是金城江区建设河池首善之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研究背景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乡镇政府及其职能的历史演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失去了权威基础,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乡、民族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农村按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此确立了“乡政村治”二元

治理体制的新模式。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新概念。1991年10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中要求“在县级机构综合改革试点中,省、地、市要适当地下放权力给县,县要适当地下放权力给乡镇。要在县级政府转变职能的基础上,逐步理顺县与乡镇的关系,让乡镇一级能够办更多的事情”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乡镇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目前先要坚决把不在编人员精简下来,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从2006年1月1日起,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基础上,中央也多次提出了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历史演变的具有渐进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等特征,其转变的快慢直接受制于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变革基本是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循环中往复,陷入所谓的“黄宗羲定律”中。

(二)乡镇政府职能的涵义和定位

乡镇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现行《宪法》第95条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10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行政机关。”这些规定表明,乡镇政府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最基层政机关,它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直接领导着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它有益农村建设的各项社会活动。由于乡镇事务具有综合性、执行性等特征,通常意义上的乡镇政府其实包括乡镇党、政、群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行为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具有下列职能: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从实际情况来看,乡镇政府应定位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

理职能等四种职能。

(三)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现状

农业税取消以后,国内有一定数量的学者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问题进行研究,学界大致有三种意见:撤消论、保留论和自治论。以邓大才等为代表的“撤消论”学者认为,乡镇级政府早该撤消,其理由是:乡镇没有能力建立一级完全政府,乡镇级政府已没有多少职能,撤销乡镇级政府的收益大于成本, 撤销乡镇级政府不会影响农村的管理等等。以徐勇、赵树凯等为代表的“保留论”者认为,乡镇政府主要功能是收取税费,但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的管理活动或行为大为减少,因此,彻底改革的时机基本成熟,乡镇政府应改为县级政府派出机构。以党国英、温铁军、李昌平等为代表的“自治论”者认为,只有乡镇自治才能从根本解决乡镇政府目前存在的债务负担重、机构庞大、职能不清等问题。学者们对政府机构与职能变革的重点、难点、治理主体结构、配套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为后人研究此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基础。

二、金城江区乡镇政府职能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金城江区乡镇政府公共管理体制及其机构设置

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是从上到下垂直管理的体制,中国的宪法规定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三级: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盟、自治县)——乡(镇)。但是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四级: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地区、盟)——县(自治县、县级市、旗、区)——乡(镇、

街道办事处)。

(二)职能定位(政府工作报告)

(三)运行状况(列图表)

(四)转变现状——金城江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之路

三、阻碍乡镇政府充分发挥职能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一是,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具有渐进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等特征。二是,我国乡镇一级政府处在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末梢,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快慢直接受制于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因而它具有多层次性、上下连动性和左右协调性。三是,当人们谈论“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这一话题时,往往会忽略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一切官僚机构都具有自我繁殖能力和持续膨胀能力,机构庞大、人员臃肿、行政效率低是威权政治惯有的通病”(即著名的“帕金森定律”)。事实上,“‘官’字下面的两个‘口’,不仅意味着维持政府运转需要花费成本,而且政府官员也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只是这种利益追求往往会被权力的公共形式所遮蔽罢了”?輧?輮?訛。因此,当前我国政府体制最大的障碍是地方各级政府官员的“牟利性”和部门“寻租行为”,这又使得乡镇一级政府的职能转变呈现出了利益多元性、可变性和反复性等特征。

一是政府职能与政府目标不一致;

二是各部门职能尚未理顺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政经、政事、政社职能错位;

四是政府职能转变中出现某种虚假现象……

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对策与建议但因此, 我们必须重塑乡镇政府职能, 提高组织运行与服务效率,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

课题负责人:班果隆金城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课题组成员:覃琴金城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组织员办主任

莫仕杰金城江区委组织员办副主任、

组织股股长

黄齐成金城江区委副科级组织员、

组织部调研股股长

覃立金城江区委组织部副科级干部 黄大辉金城江区基层办干部

第20篇: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

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

今年5月9日——6月9日,笔者参加 “官渡区党政综合经济管理研修班”赴上海培训学习,通过听讲座、座谈讨论、实地参观走访等方式,与上海、江阴等先进发达地区“零距离”接触。在培训学习中,为它们所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所折服,对在转变观念、促进政府职能转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感触颇深。

建设学习型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夯实竞争基础。未来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一种学习能力的竞争。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关键。可以这么说,官渡区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素质的高低,而干部素质的提高有待于系统全面地提升全区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官渡区目前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得益于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历届区委、区政府的英明决策,得益于自己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和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经验,今天的优势就会成为明天的劣势,甚至是阻碍我们明天发展的思想桎梏。因此,要保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势头,在未来区域经济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以此次培训学习为契机,在全区范围兴起学习的新高潮,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习型党员领导干部队伍。

要从转变学习观念入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个人学为集体学”,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使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成为善于学习、刻苦学习1

的典范。努力把本单位、本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型班子、学习型组织。纪检监察工作要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也要从抓学习入手,在纪检干部中大力营造学习的氛围,使每一个纪检干部成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思想开放、观念新的高素质纪检干部,为全区的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保驾护航作用。

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要实现官渡“率先在全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筑巢引凤”,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官渡安家落户,带动官渡经济快速发展。前不久,区纪委信访室曾收到一封基层干部的来信,反映某政府职能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在办事过程中“吃、拿、卡、要”的问题。区纪委组织专人对此进行了认真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来信反映问题基本属实。此事虽属个别现象,却使我们清醒认识到,虽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在全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少数部门、行业存在不正之风,纠风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当前,正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少数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区的投资形象,如果任其蔓延,势必阻碍我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为核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良好作风,加大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治理力度,彻底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发生。

实现政府职能的“三个转化”,促进机关作风的根本转变。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化、就是要以实现政府“三个转化”为核心内容,正确处理好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权力与市场经济的和谐协调发展。一是要强化对关系全区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控力度。加强对关系我区未来经济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的科学规划和调整布局;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卫体事业、社会保障事业的政府调节作用,加大科教兴区的投入力度,加强政府对社会公共事业的监管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外部环境。二是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结结构的直接管理和支配作用。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政府管理模式是政府应尽可能地从直接的微观经济活动中退出,凡是能够运用市场机制运作部门和领域,政府就应退出并交由中介机构去市场化运作。政府应减少对企业微观经济行为的管理、支配,由企业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尽可能减少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对需要保留的审批事项,要建立管理科学、制约有效、责任明确的审批制度。三是转化政府管理职能,树立管理既服务的新观念。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化,就是要从“管”字当头的控制型管理模式向立足于服务和监督的服务型管理方式转变。要真正树立“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大服务”的思想,从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和行政手段管理,这种“控制式”“指挥式”的管理模式变为“服务式”的管理模式,从促进政府职能转化入手,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纠风工作方面的职能作用,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行为的发生,对

于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行为发现一起要坚决查处一起。以提高工作效能为核心,以优质的服务,高效的工作,低值的行政成本,促进投资软环境的改善。

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观念,发挥便民服务中心的主导作用。成立便民服务中心,是新时期践行“三个代表”思想、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投资环境的创新实践。我们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的初衷就是将政府管理行为在许可的范围内公开、并将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单位和部门集中到一起,方便群众办事,体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但是由于我们一些单位和部门将政府权力视为单位、部门利益来源,从而导致单位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为个人以权谋私预留通道;有的政府职能部门习惯于控权、掌权,权力不敢下放,审批环节多、层层审核、级级把关。因此,使得便民中心没有真正发挥便民服务的作用,便民中心的工作仅仅起到咨询、接件的窗口作用,往往不方便办事,相反使企业和群众增加办事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负担。这与当前倡导的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极不相适应。

从外地的经验看,要使便民中心真正发挥便民服务作用,就应当从放权、放手开始,大胆探索转变政府职能方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一是坚决清理和整治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对于非行政审批事项,应实行备案制,对必须审批的事项,要实行限期承诺,一站服务;二是明确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就应当向社会开放,变管理为

服务,实行“一门服务,一站到底”;三是以抓政务公开为龙头,明确公开是法定义务,不公开是例外,做到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条件公开、办事结果承诺、明确办事时限;四是强化对办事结果、办事效率的监督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防止片面强调服务、疏于管理,出现管理失控和管理脱节的现象发生;五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政府管理信息化。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创新逼人,不学则退。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的,在全区范围内兴起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热潮,通过观念的更新,体制和制度的创新,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化,以务实、高效机关工作作风,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共官渡区纪委郭亚明

2004年6月13日

转变政府职能范文
《转变政府职能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