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06 12:02:1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 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步”、

1 “胸脯”、“白桦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5、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3、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4、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5、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2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3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4 课后反思:

5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 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变化。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

3、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4、介绍高尔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请多读几遍。

2、抽读词语。

3、同桌互读,检查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读文,师生评价。

三、识字写字。

1、小组合作: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指导写字:

"卷"字注意上半部分只有两横。 "摆"字注意四字在上要变形。 "辆"字车字旁最后一笔为提。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转告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秘书

杂志社

二、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通过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发生这样的一件事,你喜欢谁?

2、请同学们快速读文,你觉得高尔基或者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从哪些地方觉得高尔基是一个非常关心孩子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男孩是个有礼貌、会动脑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重点的词句。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①、抓住"鞠躬"、"打量"体会小男孩的机智,对高尔基的崇拜之情。 ②、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③、抓住"吩咐"、"摆弄"等词体会高尔基任由小男孩的指挥,对下一代的关心和爱护。

④、抓住第11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从"赶紧""大声喊"及人物语言体会高尔基留住小男孩的心情很迫切。

6、朗读悟情。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三、巧妙设疑,续写延伸

1、小男孩会回来吗?

2、高尔基和小男孩再次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力,继续写完这个故事。

8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7、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4.认读要写的字。

5、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三、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

11 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2 8*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2)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6、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8、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9、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 15 讲?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16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一、学习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7、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习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初步学习“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17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我们班有56个孩子,你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的优秀习作《我的爸爸》

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我的同桌》《我的榜样》《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19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

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1篇。

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1遍。

推荐第2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灰雀》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4.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指导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3.收集列宁故事,继续了解伟人崇高品质。

教学流程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激趣: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

3、

5、

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1)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2)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随机板书:爱。

3.思考: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自然段。

(1)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2)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3)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布置作业,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17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教学反思:

推荐第3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内容

第二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

班级 姓名

1、有一年冬天,列宁在(

)养病。他每天到公园(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

),树上有三只(

):两只(

)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

),非常(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

)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

)和谷粒。

2、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

)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

)着头。

3、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

)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

)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

)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

)的,小伙伴围着石头(

),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

4、“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

5、他(

)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

)的(

)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

),他发现在(

)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

)成果,(

)了全世界。

6、(

)在于学习,(

)在于积累。——列宁 (

),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

)之崛起而(

)。——周恩来

任何(

)都是(

)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

)。——高尔基

推荐第4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多音字趣味辨音108题

(2011-12-09 18:57:19) 转载杂谈

反义词

近义词

多音字 ▼

标签: 分类: 趣味语文

1.单:单(Shàn)老师说,单(chán)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折(zhē)腾了。 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 4.着:你这着(zhāo)真绝,让他干着(zháo)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5.蕃:吐蕃(bō)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衍了几千年。

6.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 7.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过早不好,糖烊(yáng)了,都卖不动了。

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10.曝: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羞愧。

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 12.和:天气暖和(huo),小王和(hé)家人在家和(huó)面;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13.省:湖北省省长李大强如能早些省悟,就不至于丢官弃职、气的不省人事了。 14.拗:这首诗写的太拗(ào)口了,但他执拗(niù)不改,气的我把笔杆都拗(ǎo)断了。 15.臭:臭(chòu)气熏天的臭是指气味难闻,无声无臭(xiù)的臭是泛指一般气味。 16.度:度(Dù)老师宽宏大度(dù),一向度(duó)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ó)人。

17.哄: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众人哄(hōng)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hòng)而散。 18.丧:他穿着丧(sāng)服,为丧(sāng)葬费发愁,神情沮丧(sàng)、垂头丧(sàng)气。 19.差:他每次出差(chāi)差(chà)不多都要出点差(chā)错。

20.扎:鱼拼命挣扎(zhá),鱼刺扎(zhā)破了手,他随意包扎(zā)一下。 21.埋: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

22.盛:盛(Shèng)老师盛(shèng)情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并帮我盛(chéng)饭。 23.伧:这个人衣着寒伧(chen),语言伧(cāng)俗。 24.创:勇于创(chuàng)新的人难免会遭受创(chuāng)伤。 25.伯:我是她的大伯(bó),不是她大伯(bǎi)子。 26.疟:发疟(yào)子就是患了疟(nüè)疾。 27.看:看(kān)守大门的保安也很喜欢看小说。 28.行:银行发行股票,报纸刊登行(háng)情。

29.艾:他在耆老艾(ài)之年得了艾滋病,整天自怨自艾(yì)。 30.把:你把水缸把(bà)摔坏了,以后使用没把(bǎ)柄了。 31.传:《鸿门宴》是汉代传记而不是唐代传奇。 32.荷:荷花旁边站着一位荷(hè)枪实弹的战士。

33.涨:我说她涨了工资,她就涨(zhàng)红了脸摇头否认。 34.奇:数学中奇(jī)数是最奇妙的。

35.炮:能用打红的炮(pào)筒炮(bāo)羊肉和炮(páo)制药材吗? 36.给:请把这封信交给团长,告诉他,前线的供给(jǐ)一定要有保障。 37.冠:他得了冠军后就有点冠(guān)冕堂皇了 38.干:穿着干净的衣服干(gàn)脏活,真有点不协调。 39.巷:矿下的巷(hàng)道与北京四合院的小巷有点相似。 40.薄:薄(bò)荷油味不薄(báo),很受欢迎,但要薄(bó)利多销。 41.拓:拓(tà)片、拓(tà)本,开拓(tuò)、拓(tuò)荒。 42.恶:这条恶狗真可恶,满身臭味,让人闻了恶心。 43.便:局长大腹便便,行动不便。

44.宿:小明在宿舍说了一宿有关星宿的常识。 45.号:受了批评,那几名小号手都号啕大哭起来。 46.藏:西藏的布达拉宫是收藏((cáng)大藏经的宝藏。

47.轧:轧(zhá)钢车间的工人很团结,没有相互倾轧(yà)的现象。 48.卡:这辆藏匿毒品的卡车在过关卡(qiǎ)是被截住了。 49.调:出现矛盾要先调查,然后调解。

50.模:这两件瓷器模(mú)样很相似,像是由一个模(mó)型做出来的。 51.没:驾车违章,证件被没收了,他仍像没事一样。 52.舍:我真舍不得离开住了多年的宿舍。

53.殷:老殷家境殷实,那清一色殷(yān)红的实木家具令人赞叹不已。 54.还:下课后我还要去图书馆还书。

55.系:你得系上红领巾去学校联系少先队员来参加活动。 56.假:假如五一学校不放假,我们怎么办? 57.降:我们有办法使空中降落的敌人投降。 58.脯:胸脯(pú)、果脯(fǔ)不是一个读音。 59.间:他们两人之间的友谊从没间断过。 60.石:两石(dàn)石子不够装一卡车。

61.劲:球场上遇到劲(jìng)敌,使他干劲(jìn)更足了。 62.茄:我不喜欢抽雪茄(jiā),但我喜欢吃番茄(qié)。 63.刨:我刨(bào)平木头,再去刨(páo)花生。 64.弹:这种弹弓弹力很强。

65.颤:听到这个噩耗,小刘颤(zhàn)栗,小陈颤(chàn)抖。 66.扒:他扒(bā)下了皮鞋,就去追扒(pá)手。 67.散:我收集的材料散失了,散文没法写了。

68.数: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数(shuò)见不鲜了。 69.参:人参苗长的参差不齐,还让人参观吗? 70.会:今天召开的会计工作会议一会儿就要结束了。 71.簸:他用簸(bò)箕簸(bǒ)米。 72.吓:敌人的恐吓吓不倒他。

73.胖:肥胖不都是因为心宽体胖(pán)而是缺少锻炼。 74.耙:你用梨耙(bà)耙地,我用钉耙(pá)耙草。 75.伺:边伺候他边窥伺动静。

76.好:好(hào)逸恶劳、好(hào)为人师的做法都不好。 77.咳:咳(hāi),你怎么有咳起来了。 78.处;教务处正在处理这件事情。

79.囤:大囤(dùn)、小囤,都囤(tún)满了粮食。 80.缝:这台缝(féng)纫机的台板有裂缝(fèng)。 81.澄:澄(dèng)清混水易,澄(chéng)清问题难。 82.扇:他那着扇子却扇(shān)不来风。 83.得:你得(děi)把心得(dé)体会写得具体些。 84.屏:他屏(bǐng)气躲在屏(píng)风后面。 85.几:这几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坏了。 86.卷:考卷被风卷起,飘落到地上。

87.乐:教我们音乐的老师姓乐(Yuè),他乐于助人。 88.了:他侦察半天,对地形早已了如指掌了。 89.吭:小李一声不吭,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 90.粘:胶水不粘(nián)了,书页粘(zhān)不结实。 91.畜:畜牧场里牲畜多。

92.称:称(chèng)同秤)杆的名称(chēng)与实物要相称(chèn)。 93.弄:别在弄(lòng)堂里玩弄小鸟。

94.俩:他俩(liǎ)兄弟耍猴的伎俩(liǎng)不过如此。 95.露:小杨刚一露(lòu)头,就暴露了目标。 96.率:他办事从不草率,效率一向很高。 97.空:有空闲就好好读书,尽量少说空话。 98.泊:小船漂泊在湖泊里。

99.重:老师很重视这个问题,请重说一遍。 100.朝:青年人朝气蓬勃朝前走。

101.膀:他昨天肩膀(bǎng)疼,原来是吊膀(bàng)子。膀(páng)胱炎会使人膀(pāng)肿吗? 102.校:上校到校场找人校对材料。 103.强:小强很倔强,做事别勉强他。 104.塞:塞外并不闭塞;塞子塞不住漏洞。

105.辟:随意诬陷别人搞封建复辟(bì)可不行,得辟(pì)谣。 106.倒:瓶子倒了,水倒了出来。 107.都:大都市的人口都很多。

108.匙:汤匙(chí)、钥匙(shi)都放在桌子上。

推荐第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拓展

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名人故事”课外同步阅读

1 从花瓶中学会了诚信

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他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经常弄坏家里的东西。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娘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 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于是,小列宁的妈妈就想:应该怎能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

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名人故事”课外同步阅读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

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着他。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阿尼亚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说:‚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地笑了。

这件事对我很有启发,我要多读几遍。

我发现小列宁前后发生了几次变化,你能体会他当时的心情吗?我 们再来想想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列宁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会怎么做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

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名人故事”课外同步阅读

2

“神童”的秘诀

陈毅五岁半,就在一家私塾读书。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小神童‛。

一天,毛老师来到陈毅家,看到他正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因为他看书入了迷,火烧得太旺了,从锅里透出糊味儿。妈妈刚从井边洗菜回来,发现米饭烧糊了,气得火冒三丈,抄起刷子,就往灶前冲去。

‚不要打孩子!‛毛老师连忙劝阻,‚饭烧糊了可以将就吃,这孩子专心用功,我就喜欢。‛说着,毛老师又亲切地对陈毅说:‚以后做事,要多多留心!‛陈毅点点头。毛老师从陈毅手里拿过书一看,原来是一篇还没教的课文,他已经用笔在上面画了许多圈圈点点。

毛老师惊奇地问:‚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师讲明白了,再打圈圈;打黑点的是生字。‛原来陈毅每次听课前,总要把新课先预习一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词句划出来。听课时,他格外留心,再有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

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名人故事”课外同步阅读

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总算发现了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人们称赞你是‘神童’,说你天资聪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来想一想:同学们为什么都称小时候的陈毅为“神童”?“神童” 的秘诀是什么?再跟同学们讲讲自己的想法。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 题,把它们记下来吧。

课文中陈毅小时候有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赶快找到,把它写下来吧。

3

他从雨中来

全国解放后,周恩来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任总理。这以后,他更忙了,就连中央安排他到戴河休养时,他仍坚持工作。

一个风雨交加的上午,北戴河文化馆的图书馆里空荡荡的。管理员小王正望着窗外的风雨出神。突然,清脆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室内的寂寞。小王拿起电话:‚喂,哪里呀?‛

‚我想借一本世界地图,要研究一个问题。我……‛ 还没等对方报上姓名,小王就抱歉地说:‚对不起,这本地图规定不能外借,如果需要,您可以到图书馆来看。‛

对方没有再做一步说明,就放下了电话。

过了一会儿,图书馆的门被轻轻的推开了,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走了过来。他手中的雨伞正不停地淌着水,高高挽起的裤脚也已经湿透。他微笑着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名人故事”课外同步阅读

对小王说:‚小同志,我就是刚才打电话借书的那个人,我是来看书的。‛

小王把书捧给这位同志。当她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位不顾风雨前来读书的长者时,他吃惊地睁大了双眼:‚啊,周总理!‛

他懊悔极了,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连忙说:‚总理,真对不起,真对不起。我不知道刚才打电话的是您,我应该给您送去,不该让您在下这么大雨的时候还跑来看书,耽误您的宝贵时间。‛

周恩来笑着安慰她:‚小同志,你做得很好嘛,图书管理就是要有一套制度,没有规章制度是管理不好图书的。‛说完,他就伏案查阅起来。

查完资料,周恩来握着小王的手向她告辞,勉励她说:‚图书馆的工作很重要,你一定要把它做好。‛

望着风雨中周总理渐渐远去的身影,小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故事真感人,我要多读几遍。

读了课文后,我对周恩来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想与大家交流交流。

课文中有些句子很打动我,我要把它记录下来。

4

我们心连心

郑成功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的民族英雄。1661年,他带领两万多名将士,乘数百艘战船,历经9个月浴血奋战,把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境,收复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决定给高山族同胞送去耕牛、犁、锄,向他们传授生产技术,发展农业,和高山族同胞共同开发台湾。

当郑成功一行人来到高山族的村寨时,高山族的长老带领乡亲到村口迎 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名人故事”课外同步阅读

接。他们高兴地收下了耕牛、谷种、犁、锄和布料,还按照当地的风俗举行了受礼仪式。

锣鼓响了,民歌唱起来了,在欢歌中,领头的长老双手捧着金、银、谷、土四盘礼品,恭恭敬敬地献给郑成功,作为他们回敬的礼物。

郑成功向高山族乡亲们拱手致意,并对长老说:‚东渡台湾,收复祖国的河山,为的是同心开发宝岛。赠送你们东西,为的是生产兴旺,这是应该做的事,怎能收你们这样贵重的礼物呢?‛长老们说:‚有来有往,兄弟情谊,收下吧!‛

郑成功笑盈盈地说:‚尊重高山族兄弟的礼节,我收下一盘最珍贵的礼品。‛说着,他双手接了一盘土。

长老们说:‚礼品自古是收金收银,怎么能只收土呢?‛

郑成功把手中的一盘土高高举起,大声回答:‚土地,是我们祖国的!有了土地就能收谷子,产金银!‛

长老们竖起大拇指,兴奋地说:‚收土不收金,我们心连心!‛

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来讨论讨论: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高山族长老们送来礼物,郑 成功既不收金,也不收银,为什么却要收下一盘泥土呢?”交流一 下自己的看法吧。

我还知道很多名人的故事呢,我要讲给大家听。

推荐第6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一、看拼音,填词语。

tòumínɡ rán shāo huānɡ shān liǎn miànyǎnyìnɡ

chún jìnɡ shì xiàn chuānɡ liánjiànzào shènɡ dì

二、比一比,再组词。

绵( ) 绕( ) 铃( ) 线( )

棉( ) 烧( ) 岭( ) 钱( )

秒( ) 忙( ) 令( ) 品( )

妙( ) 茫( ) 今( ) 晶(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北大荒 ( )的西湖

( )的拉萨 ( )的香港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宇琼楼 ( )堂广厦 千岩( )秀

错落有( ) 目不暇( ) 美不( )收

曲( )通幽 万壑争( )

五、写近义词。

仿佛( ) 格外( )

顿时( ) 赞美( )

六、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山岭(lǐnɡ lǐn)掠过(luè lüè)转眼间(zhuǎnzhuàn)

仿佛(fó fú)空地(kōnɡkònɡ)数不尽 (shǔ shù )

七、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湛蓝的天空宛如

2、秋天,柿子树挂满了熟透的果实,仿佛

3、湖面格外平静好像

八、读下面的句子,正确理解字义,在括号里打“√”。

1、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漾:⑴指水面轻微动荡。( ) ⑵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

2、小白兔挎着篮子到森林里去采蘑菇。

挎:⑴胳膊弯起来挂住或钩住东西。( )

⑵把东西挂在肩上、脖颈或腰里。( )

3、小彼得看见妈妈睡着了,便蹑着脚上楼去。

蹑:⑴放轻(脚步)。( ) ⑵追踪;跟踪。( )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

1、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 ,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 的山峦, , , , ,真像一幅 。

2、有贴着 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 ;有拉萨河畔 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 。

3、这些流云在 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 、一道橘黄、、一道绛紫,就像是 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日月潭

日月潭(tán)简直是人间仙境。那儿( )环境宁静,( )景色宜人。( )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她( )非常迷人。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有散去,隐隐约约地还看得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这时候,清风吹来,顿时使人清醒了许多。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像害羞(xiū)的小姑娘的脸,多么好看。在艳阳高照的中午,整个日月潭的美景,都清晰(xī)地展现在眼前,使人突然胸襟(jīn)开朗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她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shā),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ménɡɡlónɡ),充满了神秘(mì)感。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中心句。

2、从提供的关联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括号里。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无论……都…… 虽然……但是……

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近义词。

清楚( ) 立刻( ) 安静( )

4、短文从 、、不同时间,写出了日月潭不同的美丽面貌。

白鹭湖

我们学校附近的公园小巧玲珑,名气不大,却景色宜人。特别是“白鹭湖”的美丽景色和奇特造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湖的周围,各种颜色的月季竞相开放,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白鹭湖清澈见底,湖面微波粼粼。湖中央一座巨大的莲花台上,昂首站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白鹭塑像,好像呼唤着飞翔在天空中的伙伴们到白鹭湖来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几只小船在湖里缓缓前行,好像怕惊飞了那只白鹭。

湖的右边有一座小土山,临水的山脚下高耸着一块奇形的大石头,粗看像狗熊,细看像玉兔。山顶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六角亭,那是人们歇息的好地方。

抬头远望,一排长廊把白鹭湖一截两半。长廊两边,游人们正津津有味地观赏着白鹭湖的美丽景色。

湖的尽头,是弧形的小山。山上有一片小树林,一阵阵风吹过来,枝叶摇动,好像绿色的波浪。

白鹭湖的景色多美啊!

1、在括号里加上适当的词。

一( )白鹭 一( )小山 一( )树林

一( )大风 一( )古亭 一( )石头

2、全文共 个自然段。

3、小作者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4、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先后写了湖右边的 ,远处的 ,湖尽头的 和 的美丽景色。

5、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 句,最后一自然段是 句。全文是按照由 到 的观察顺序写白鹭湖的。

十一、习作。

生活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以《我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按一定顺序写出这个人的外貌特点,通过一两件事反映这个人的性格。要求语句通顺,书写美观。

推荐第7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一、读拼音,写汉字。(10分)

yíjì jiāojuǎnkǎochá xiōnɡpúmícánɡ

( )( )( ) ( )( )

lìshǐlǚxínɡ sànbùyǎnɡwànɡzhènjīnɡ

( )( )( )( )( )

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4分)

停当( )转告( )鞠躬( )面包渣( )

流域( ) 陨石( )婉转( ) 摄影师( )

三、组词。(5分)

郊( ) 惜( ) 诚( ) 秦( ) 社( )

胶( ) 借( ) 城( ) 春( ) 杜( )

四、照样子,写词语。(12分)

自言自语( ) ( ) ( ) ( )

严严实实( ) ( ) ( ) ( )

转来转去( ) ( ) ( ) ( )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8分)

一( )摄影师三( )灰雀 五( )电车一( )杂志社

两( )照相机六( )石头 一( )朋友一( )白发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著名( )喜爱( )明媚( )震惊( )

七、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7分)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 说 一切准备停当

2、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3、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八、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

一┅┅就┅┅ 无论┅┅还是┅┅如果┅┅就┅┅

1、( )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 )应该向她道歉。

2、( )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 )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3、( )是凛冽的寒冬,( )炎热的酷暑;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床练武。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 ),天才在于积累。

2、世上无难事,( )。

3、为( )而读书。

4、任何成就都是( )的结果。

5、( )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闻鸡起舞

晋朝的时候,一个叫祖逖的青年,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为祖国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于是,他提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执长剑,刘琨手挥大刀,认真的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晋朝青年( )的故事。(3分)

2、“闻鸡起舞”的意思是

我还能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至少2个)

。(4分)

3、用“—”画出祖逖刻苦练功的句子。(2分)

十一、最近,你读了哪些名人故事?请把你知道的一个名人故事写下来。注意写清你在什么时间读了什么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什么,最后还可以写出自己读故事后的想法。(25分)

推荐第8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

5、山雀

第一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生字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

谁来说说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三、指导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雀的,并说说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个观察到了什么?

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六、课后反思:

6、蜗牛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三、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二、教学步骤: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谈话导入: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七、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

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6.连读

3、4自然段。

四、板书设计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五、课后反思: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了解到蜗牛实在是胆小。下面我们再随着作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从何而来?

二、研读

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

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

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

1、

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五、板书设计

蜗牛

蜗牛

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六、课后反思:

7、寓言两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二、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狐假虎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 7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练习、评议。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8、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习《鹬蚌相争》,了解内容,理解寓意。2.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 3.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 4.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五、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8、好伙伴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独立阅读,了解“好伙伴”的表现,抓住重点,体会动物的可爱

3、体会乌鸦与猎狗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

二、重难点、关键

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马哈多

猎狗 伙伴 乌鸦

师: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打到52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师: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 师:看来,我们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动)

师:好了,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师:好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分享?

(1) 第二段:“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学生读后谈感动,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师: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板书:用心交。

2) 第三段:“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富有诗意。”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富有诗意?

师:从中你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师: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板书:幸福、开心。

(3) 第四段:“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学生读后谈体会。

师:你生过大病吗?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师:你能把这种担心牵挂之情读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段。

(4) 第五段:“‘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把那种焦急不安读出来吗?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这句话。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

出示: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

师:读读这两句话,你知道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吗?

师: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回忆一下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谁能举一个例子?(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5) 第八段:“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板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6) 第九段:“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学生读后谈感动。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师:马哈多心理在想什么?

师:是呀,拥有这样的两个好伙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四、回忆全文,质疑问难

师:刚才,同学们畅谈了感动,愿意与老师合作把这种感动读出来吗?

师:你们来读使你感动的地方,我来读剩下的部分。

师:读完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我们沉浸在感动中,再读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再读全文,质疑问难,全班解决)

师: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伙伴”的理解吗?

五、故事扩展

师:生活中什么样的伙伴才是真正的好伙伴呢?

语文百花园二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绕口令的练习继续学说普通话;通过补充完整句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知道因果关系句子间的联系,掌握因果关系句子的特点,发展学生语言;继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和按要求积累词语的能力;通过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介绍动物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词语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说过绕口令吗?你会说哪个?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练习说绕口令: 1.课件出示绕口令

(一):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读。重点练习这两个字。

7.课件出示绕口令

(二),方法同上,注意“拉”“那”“两”“辆”的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8.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说绕口令有什么好处?(纠正普通话、区分易混声母和韵母)

9.激发学生收集和练习绕口令的积极性:请同学们课余时间去收集和练习说绕口令,准备绕口令比赛。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因为”和“所以”是什么关系? 2.思考横线上缺少的是哪部分? 3.填写缺少的部分。

4.指名读填好的语句,评议对错。

5.引导学生拓展练习:你还会说这样的语句吗?试一试。 四.读读背背:

五.我的采集本: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填空读词。

6.拓展积累:你还知道那些带有动物名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的习惯吗?读一读语文天地中的观察日记吧! 二.阅读观察日记:

小作者都观察到了什么?读一读、画一画。

的过程,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感悟按事情发生发展经过进行写作的顺序。提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2.既然喜欢,那你们一定对这些动物有比较多的了解,想不想把你了解到的介绍给同学们听? 二.自由介绍喜欢的动物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指名说:你想介绍动物的什么?

整体(大小、胖瘦、颜色)

外形、

局部(头、身子、四肢、尾巴)

吃乖巧

习性、喝性格淘气

睡勇敢

——学写观察日记:

把我们平时观察到的动物写出来呢?我们也来学习写一篇观察日记吧!

气。

4.学生课堂练笔。

四.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

五.拓展学习:观察其他动物或植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六、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an que zhenɡ qu ken dinɡ can lan

wa pian

( ) ( ) ( ) ( ) ( )

nai xin wei rao tanɡ xia cai xianɡ

zhui ɡan

( )( ) ( ) ( )( )

Tao pao

fu jin lin ju ruan yinɡ

chu jiao

( ) ( ) ( ) ( )( ) Ji xu

dan xiao

nao dai dinɡ duan

nan mian ( )( ) ( ) ( ) ( )

shu xi

pa xia

mao mi xun zhao pu mie ( )( ) ( ) ( ) ( )

huai yi hai pa zhu rou chao nao

hu jia hu wei ( ) ( ) ( )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耐心(nài àin) 缠绕(rào yào ) 猜测(cè chè)坚硬(yìng ) 寻找(xún yīn) 肉饼(ròu yòu ) 巡逻(xún xìn )触角(chù chǔ )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 )不动 ( )假( )威 神气( )( ) 半( )半( ) 大( )大( )( )张( )望 ( )来( )去 ( )头( )尾 鹬蚌( )( )

四、写3个带有动物的成语:

五、把句子补充完整。

因为( ),所以今天才迟到了。 因为( ),所以( )。

六、课后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二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时限:80分钟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等级_____

积累运用(37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我一定能写好!(8分) jiāo ào wán shuǎ fān gǔn shú xī ( ) ( ) ( ) ( ) jì xù chǎo nào hú jiǎ hǔ wēi ( ) ( ) ( )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8分)

仰( ) 慌( ) 猜( ) 班( )

迎( ) 谎( ) 睛( ) 斑( ) 杆( ) 潮( ) 鱼( ) 免( )

竿( ) 嘲( ) 渔( ) 兔( )

三、我会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例:尾巴长长的 例:雪白的浪花 泡泡( ) ( )的沙滩 牛角( ) ( )的大海 天空( ) ( )的草地

四、补充完整。(12分)

守株( )( ) 呆若( )( ) 画龙( )( ) 狗( )( )墙 打草( )( ) 鼠目( )( )

亡羊( )( ) 狐假( )( ) 鹬蚌( )( )

2、小妹妹是那么________,那么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今天没有到公园去游玩。

五、照样子,学写比喻句,注意加点的词语。(3分)

例: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1、中秋节晚上,一轮明月宛如________悬挂在空中。

2、你看,小鸟背上的羽毛绿绿的,仿佛__________。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3、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阅读理解(33分) 现代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12分)

若是扇得好,一个( ),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的( ),( )。有时吹得( )了,扇得( )了,这脆弱的球儿,会扯得( ),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光影零乱: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选自于课文《 》,是著名作家_____写的。

4、这段话从_____和_____两种情况,写出了肥皂泡的美丽、神奇。

二、课外阅读(13分)

(一) 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花城

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记得,春节时节,那昂立枝头的就是被誉为“英雄花”的木棉花。它色彩鲜艳,蓬勃向上,给人以坚定、凝重、朴实的感觉。 当热风吹走带有几分寒意的春季时,花城已成为白兰花的天地了。

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浓郁的清香里。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

秋风飒飒,群花中的佼佼者,当然要数菊花了。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黄的……色彩各异,五颜六色。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北风吹过,百花凋零。路边似乎已看不到什么花了,其实不然,在每家的窗台上,不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 17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花,散发出芬芳,越发惹人喜爱。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爱把花城点缀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是按______________ 的顺序来写的。

2、把“在每家的窗台上,不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这句话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提供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眼睛看着复杂纷繁的景象而感到迷乱。( ) (2)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

(3)形容女子体态修美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

4、第四自然段,作者写了菊花的_____ 和_____ 。

5、用“ ”画出描写菊花色彩各异,五颜六色的句子。用“___ ”画出描写菊花千姿百态的句子。

古诗文阅读(8分)

一、我会填。

1、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

2、采得百花成蜜后,____________?

3、课外,你还背过描写动物的古诗有《 》,你最喜欢诗中____________这一句。

二、我会连线。

江流石不转 《听弹琴》 杜甫 细语人不闻 《竹里馆》 王维 明月来相照 《拜新月》 刘长卿

静听松风寒 《八阵图》 李端习作天地(25分)

同学们,课外活动时,你一定玩儿得很开心吧!把你是怎样玩儿的写出来,要注意把玩儿的过程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写具体。

推荐第9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第二课时 3周2节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6 小摄影师 3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2、检查朗读情况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交流识记方法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3周4节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

6、小摄影师

小男孩 高尔基

扔纸团 请进来

忘胶卷 给胶卷

热爱崇敬 关心爱护

7 奇怪的大石头 3周5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4周1节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8* 我不能失信 4周2节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

8* 我不能失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诚实守信

语文园地二 4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4周4节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4周5节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 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 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推荐第10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sōují jiāowài sànbù huà shù xiōngpú fànzhā biàndì yǒnggǎn kěxī

jī běn tú rán ànzhào fēnfù bǎi nòng zhǔnbèi jiāojuǎn chēliàng fùzá

zhù míng jùdà wā kēng wò dǎo tuī dòng qínlǐng dìyù jì niàn yí chuán

dì zhèn duǒ cáng dītóu shèhuì

二、形近字组词

耍()杂()推()究()峰()郊()诚()纪()昂()秦()

要()朵()准()穷()蜂()胶()城()记()仰()泰()

备()辩()钓()借()附()坑()震()胸()低()

奋()瓣()钩()惜()咐()抗()振()陶()底()

三、给下面的多音字当加拼音

上当() 当时() 应当() 停当()

四、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欢()乱()自()自()()来()去()鸡起()()人()爱()学()练

五、把下列名言补充完整,并写出作者。

1、(),天才在于积累。()

2、世上无难事,()。()

3、为()而读书。()

4、任何成就都是()。()

5、书籍是()。()

六、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2、明天再教她好吗妈妈在一旁说

3、爸爸奇怪地问你怎么不走啦

七、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名人故事,在课本中你都认识了哪些,请你写出三个名字。

课外你一定也读过很多名人故事吧,写出你在课外了解的名人。()()()

八、根据课文回答回答问题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 ),( ):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 )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 )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写出描写海水颜色的词语:

2、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从海面看色彩不同?

3、第二自然段都写了哪些海底生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用直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5、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你把它抄写下来。

6、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第11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质量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质量分析

台口小学

王照奎

一、基本情况分析

实考13人,及格13人,及格率92.3,优分11人,优分率84.6,人平85.7,综合指数97.5,最高分98,最低分545,低于标高(90)2.5个百分点。得分情况是:胡玉婷92,黄玉焓93,陈星星98,柳玉莹89,刘欣月87.5,张华玉88,龚婷嘉90.5,张晓丽87,杨巧93,杨耀林85,胡玉辰84.5,龚琼瑶72.5,龚元钦54。本单元的考试成绩没有达到了预定目标,主要原因是优、中、差三类学生的成绩都有所下降,90分以上的只有5人,80分以上的6人,70分以上1人,60分以一下1人。一个同学不及格。

二、试题综合分析

本套试题共八答题,难度中等偏高。概括起来共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拼音(

1、2两题);第二部分字词(

3、

4、5三题);第三部分句子(

6、7题);第四部分阅读(第八大题)。试题没有怪题、难题、偏题的现象出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题目难易适当,体现了基础题为主,能力题为辅的新课程理念。所不同的是题目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积累,体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试题得失分析

第一大题,我会读拼音写词语,占总分的12%。 此题9个同学得满分,4个同学出现错误,其中优生1人(刘欣悦),差生3人(龚琼瑶,龚远钦,胡玉辰)。错误原因是拼音读错,把词语写错,把字写别。如“cūn zhuānɡ(村 装)(粗壮)(粗壮);mò fánɡ(磨房)”等这些错误。

第二大题,我会选择恰当的拼音写在( )里,占总分的5%。3个同学出现错误,原因是认不准字。如“匙(yà0)”这种错误

第三大题,读句子,我会给带点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占总分的8%。此题两个差生(龚元钦,胡玉辰)出现错误。一个差生写出的是带点词的读音。如“精心(jīnɡ xīnɡ)”,一个差生写出的近义词是错的。如“依然(还是)”这些错误。

第四大题,我会比较,会组词,占总分的10%。此题8个同学得满分,5同学出现错误,其中优生3人(刘欣月,轮玉莹,张华玉),中等生I人(张小丽)差生1人(龚元钦)。原因是组词语错误。如“亿(会亿)(亿东),忆(记亿)(亿山),异(异香)(导乡),促(促枝),扬(扬树)”等这些错误。

第五大题,我会补充句子,占总分的12%。4个同学(刘欣月,胡玉婷,张晓丽,龚元钦)出现错误,原因是补充的比喻句不准确、形象。如“

1、金色的田野像(一颗颗玉牙)(海洋);

2、飘洒的秋雨像(一滴滴汗水)(一滴滴小水珠)(一颗颗珠子)”这些错误。

第七大题,我会填空,占总分的12%。此题5个同学得满分,8个同学(刘欣月,张华玉,柳玉莹,杨耀林,张晓丽,胡玉辰,龚琼瑶,龚元钦)出现错误。一类错误原因是补充诗句时出现错字;二类错误原因是按指定内容写诗句意思出现错误;三类错误原因是对仗错误。如:“

1、这首诗前两句的大概意思是(知有耳边挑促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王维一个人在别处,想念家乡的亲人)”这样的错误,“

2、(大露)对长空(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出)”这些错误。

第八大题,我会读短文后做题,占总分的37%。短文

(一),5个同学得满分,8个同学出现错误,其中优生4人(黄玉焓,柳玉莹,张华玉,刘欣月),中等生2人(杨巧灵,杨耀林),差生2人(龚琼瑶,胡玉辰)。错误(1)“这篇短文一共有(2)个自然段,1人错误。第二自然段共有(2)句话,3人错误”;错误(2)“你认为太阳是粉刷匠吗?为什么?(因为太阳没有手。);错误(3)你把(小树)粉刷得那么(漂亮),就像(一样漂亮)。你把(房子)粉刷得那么(美丽),就像(那么好看)。你把(春天的小草)粉刷得那么(碧绿),就像(春天的气息)。你把(天空)粉刷得那么(又白又蓝),就像河边的大海一样。你把(小朋友的)粉刷得那么(黑),就像(méi tú一样)。你把(沙滩)粉刷得那么(金黄),就像(金色的银子一样)。”等这些错误。短文(2),3个同学得满分,10个同学出现错误,原因是是不会读短文,不会找,不会发现,不会理解和感悟。错误(1)选音节,2个差生出现错误,原因是没做;错误(2)5个同学(胡玉辰,龚琼瑶,杨耀林,龚婷嘉,柳玉莹,龚元钦)出现错误,原因是没画或画错;错误(3),4个同学出现错误,原因是理解能力差。如“小朋友,你读短文时注意到小作者心情的变化吗?开始‘我’暗喜,是因为(妈妈捡了20元钱),后来(妈妈又来到了老奶奶家),心里难受得(想把那快20元的假币送给那个老奶奶);最后(妈妈捡了20元的假币送给了老奶奶,)因为(妈妈已经送回了老奶奶)”。错误(5),一个差生(龚元钦)出现错误。如“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踏实多了。回到家里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买菜的时候,我发现地上有一张20元的假币),听了我的话妈妈说:(我看见路边有20元的假币,我把它捡回来了)’”。错误

(六),2个差生(龚元钦,胡玉辰)出现错误。如“读了这篇短文后,我的感受是(男孩是好人,妈妈是坏人),(想给她那快20元的假币)”等这些错误。

四、弥补方法和措施

1、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因此,从小要培养起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工整写字的习惯;认真听话的习惯;独立思考习惯;练习说话的习惯。

2、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双重结合。读拼音、认字、写字、说话的能力;会想、会说的能力;认真看图,看懂图意的能力;读文思考,读文理解的能力;加大学生背诵、记忆的能力。该背的一定要背到,该记的一定要记到,该写的一定要写到。

3、引导学生去读书,指导学生会读书。让学生在读书中进行个性化的体验。不但要读懂一句话,还要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课文。让学生从读书中去识字,从读书中去学词,从读书中去体会和感悟。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成绩才有望得到提高。

4、要特别关注差生。课堂上要给差生一定的机会。说话的机会,交流机会,表达的机会。只有这样,整体成绩才有保证和提高。

5、加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多积累有关的课外知识。

第12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二次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二次备课

第二单元 名人生活

董家镇中心小学 徐玉荣

一、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述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三篇精读课文中46组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4、小练笔:续写《小摄影师》的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四、课时安排: 灰雀 2课时 小摄影师 2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 2课时 我不能失信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

五、教学建议:

1、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灰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本组的导语页有九位中外名人的头像。最上面一位金黄色头发的是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牛顿。他的左下方是瑞典化学家、工业学、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诺贝尔。诺贝尔下方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牛顿的右下方,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鲁迅右下方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鲁迅的右上方是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在达尔文的右下方,是中国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李四光。李四光右下方是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在爱因斯坦的正上方,是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她是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课外阅读过许多名人故事,对名人故事也非常感兴趣,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边读边想,从名人平凡的生活小事中,体会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初步掌握通过具体写一件事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措施:本单元教学可以按照“课文讲读——收集名人故事——口语交际——习作”的顺序进行。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体优势,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通过收集名人的故事,在阅读教学中,使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

1.出事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 2.脚饰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又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发散思维,想象练说。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情感和知识基础

一、初读课文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羽毛多样,鸣声悦耳。

二、学习1自然段。

1、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理解:惹人喜爱)

2、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师: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少了一只灰雀,哪只灰雀不见了?

灰雀不见了,列宁着不着急?

三、学习3—10自然段。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读,师巡视。

(二)、列宁爱灰雀。

1、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课文

3、

5、

7、9自然段)

2、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学生自读)

3、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我从这一句中看出列宁很关心灰雀。师:那你能不能把列宁对灰雀的关心读出来?

生2:我感觉到列宁很着急。(生读)

师:列宁是多么着急呀。还有其他句子要交流吗? (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生1: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非常冷。 师: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这说明了什么?

生2:很担心灰雀。你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列宁很担心?(生个别读、齐读)

师:还有小朋友找了其他有体会的句子吗? (3)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这时候列宁已经有点伤心了。

师:噢,你读出了伤心的感觉了。谁还想读读这个句子? 生2读。

师: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

生2:因为本来树上有三只灰雀,在哪儿欢蹦乱跳的,现在只剩下两只了,所以列宁很难过。

师: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这个句子周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给我点掌声好吗?(师范读,生鼓掌)都认为老师读得好,那你也像我一样读读吧。

生读句子。

4、师:列宁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三)灰雀哪儿去了。

1、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 师: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生齐答:没有)

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板书:灰雀 小男孩)

生自由读,师巡视。

2、师: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生交流)谁想说了?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生:因为这里“没”的后面加了省略号,一般说谎的人说的话中会有省略号的。

师: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说谎时说的话会怎样?

生:吞吞吐吐。

生2:我觉得这个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他本来想说出来的,可是他又不敢说。

师:他有顾虑是吗?小朋友都看出这个小男孩说谎了。 出示:男孩( )地说:“没„„我没看见。”

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句话填完整吗?(生自由读)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读?(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声音比较轻)

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 生自由读。

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生:这句说明了灰雀有可能是男孩捉去的,所以他不敢讲。

师:体会得真好。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

(3)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生:我从这儿知道男孩捉了灰雀,他还想放了灰雀呢。

师:你不仅体会到了灰雀是小男孩捉的,还知道小男孩准备放灰雀,你的本领真大。还有其他的句子吗?

(4)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生:我从这儿看到了如果不是男孩捉的他就不会这么说,而且他不会知道灰雀到底死了没有。

师:是呀,他知道灰雀没有死,说明灰雀一定和他有关系。

(5)师:好,那刚才两位小朋友找的句子中都有“一定会飞回来”,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自己试着读读看。(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读?

生读: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你觉得她刚才读这两句的语气有变化吗? 生齐答:没有。

师:谁认为有变化,读给大家听听?(学生可能没有体会出来,无人敢试)那老师来读,你听听看,有没有变化?(师范读)

生:老师把这个“一定”和“肯定”读得很响亮。 师:你是说我读下一句时突出了“一定”和“肯定”,是吗?突出了这两个词,语气变得怎样了?(坚定)那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把这种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生自读。 师:“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了灰雀就是小男孩捉去的。好,小朋友,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小男孩了,老师是列宁,我来问你,你一定要如实地回答我,好吗?

师:会飞回来?生1:一定会飞回来。

师:小男孩,你为什么那么肯定?生2:因为我捉走了灰雀。 师:噢,灰雀是你捉去的。小男孩,你现在在想什么呀?

生3:我现在在想列宁那么爱灰雀,我回去以后一定要把灰雀放回来。 (6)师:小朋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小朋友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证据都找到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师:你们觉得是这样吗?(生:是)

(7)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爱?为什么?

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是一种人文的教学。要让学生把深奥的道理弄明白,教师生灌硬套是不可取的。此片段旨在使学生于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提供学生一个很好的练说机会,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1、师:好,小朋友都体会到了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小男孩,使小男孩决定放了灰雀。(板书:列宁 爱)(出示去掉旁白的对话)体会得那么好,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更好。同桌两人分工,一人读列宁的话,另一人读男孩的话,把句子读好。

生自由练读。

2、师:老师想做列宁,请一位“小男孩”跟我配合一下,谁来? 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生鼓掌)

3、师:谁想像我们这样来读一读?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读列宁和男孩的话。(生鼓掌)

4、师:刚才还有好多小朋友想读,这样吧,你们既要读列宁的话,又要读男孩的话,周老师读提示语,看看能不能读好?(出示3—10自然段)

师生配合朗读(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 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着急时说话的速度比较快的,再来一次。 (生再接读)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生:“没„„,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之情触动了孩子的心——

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列宁的爱鸟之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 生:“会飞回来?”

师:列宁爱鸟之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四、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一)、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生:是的)课文11-13自然段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果然)

(二)列宁爱小男孩。

1、师:你们看,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12自然段。(师叙述12自然段)

2、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生:因为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他把灰雀放了„„

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列宁就不再去追究了,是吧?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改正错误的小男孩的——(生:爱)“爱”这个词用得真好。

师: 如果你是那个男孩,列宁问你:你昨天把灰雀藏到哪儿去了,还向我撒谎,你太不应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难过)

3、师: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以一颗宽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孩子,也使我们能重新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

4、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总结。

1、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你想对小男孩或想对列宁说句什么话吗?

2、师:这个单元我们还要学了不少名人故事,每个故事总会给人许多知识,许多启发,让我们课外再读读有关列宁或者名人的故事,为语文园地二中的展示台作好准备。

六、1.作业: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2.扩展一:聪明的同学们: 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小男孩回家后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5 灰 雀

惹人

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6 小摄影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重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学情分析:

关于本文的内容年代久远,学生了解很少,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因此在学习时要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高尔基的事迹,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后,教师在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更多地让学生通过尝试来获取新知识,可以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正开始起步,这是小学生从口头语言转而发展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本班学生在完整地表达一句话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说话练笔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在结尾设置一个悬念,为学生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说清楚进而能说生动、说精彩,并在说话训练中培养孩子的评价能力,欣赏能力,想象能力;通过编写故事,激励学生在书面的习作中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位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 3.介绍高尔基生平。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多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光盘出示生字和词语,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设计意图)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为更好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打基础。

找生范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三、细读感悟第一——五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指名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读出什么来了?

3、有个小男孩非常想见到他,可是高尔基的秘书步不让他进,他用了什么办法? 比较句子: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扔到了桌子上。

4、你觉得他的这种举动怎么样?

5、高尔基看到这张纸团为什么没有生气,是什么感动了高尔基?

6、投影出示纸团内容,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

如:“亲爱的”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崇拜、敬仰高尔基;

“您、请”写出了孩子的有礼貌和态度的诚恳; “让他们放我进去”向高尔基解释自己为什么用扔纸团的方法实在是迫于无奈;

“我 照完相,立刻就走”他特别强调了 孩子迫切的心情同时不会耽误高尔基工作,等等都是高尔基感动的原因。

8、朗读指导这张纸团的内容。

如果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 学生自由练——指名读,评议——齐读。

9、如果你是高尔基,此时此刻会怎么想? 学生畅所欲言。

10、对啊 ,高尔基非常想见见这位聪明有主见懂礼貌的孩子,学生自由朗读2——5自然段。

11、分角色对话。

从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

如“鞠躬”可以看出 小男孩很有礼貌。等等。

12、学生表演朗读对话。

13、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检查

认读词语(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二、细读课文。

1、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的表现?

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体会这句句子。

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为什么咧嘴笑了 ?说明了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这些句子,体会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极大耐心。

4、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指导读好这句话,

5、此时小男孩为什么会哭?

6、小男孩跑了,高尔基怎么做,怎么说?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高尔基为什么要喊?

指导读好这句话。

7、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

三、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四、质疑拓展。

1、小男孩还会回来吗?高尔基希望男孩再来吗?

2、自由读课文最后 4个自然段。

3、交流所得,

重点理解高尔基说得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说说话中前一个“他”是谁?后一个“他 ”是谁?为什么列宁要这么做?

4、拓展。

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 ,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同桌互相编编故事,也可演演故事。 ◎

指名演故事,请同学注意语言表情神态。 ◎

续写故事。 教师巡回指导。

6 小摄影师

基 突 按 摆 弄 准 备 侧 胶 卷 辆 秘 杂 社

对比托衬

男孩——→高尔基(关心爱护) 想进去 放进来 摆弄 微笑 坐、哭 站起来

7、奇怪的大石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本文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为什么他没卧进土里去呢?”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可以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综观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等20个词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音形义,正确认读、书写,提高识字能力。2.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内容写具体的。

学情分析:捉迷藏的游戏,对小学生来说非常熟悉,所以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中以此来导入,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学生对李四光的心理的感悟有一定难度,所以应通过反复朗读及教师适时的启发引导来达到。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李四光的资料、字词卡片、投影、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这块大石头怪在哪儿呢?生自主找答案。 出示“著名”。解释,找生造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调动他们为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然后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震、坑、秦”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及资料袋中的内容先让学生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老师再小结。

2学生谈谈自己在预习中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 解释:陨石、地质学家、突兀、第四纪、冰川秦岭。 3.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教师指导个别字形复杂生字的书写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4、各自抄写。教师巡视知道。 板书设计

7 奇怪的大石头 著 藏 悄 闪 坑 卧 推 旅 考 秦 纪 遗 究 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听写生字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学生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讨论:

(1) 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巨石”、“孤零零”理解、体会。)

(2) 李四光和小伙伴是怎样围绕着大石头捉迷藏的? (3) 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 这是为什么?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让学生仿照用“直到„„才„„”说话。并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小组交流,再请个别学生谈谈。)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发现、探索、、、、、、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大石头)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8、我不能失信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词。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从对话中分析其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诚实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培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宋庆龄的诚实守信。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 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朗读课文,遍,把课文读顺畅。

理解课文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容。培养诚

3、讨论疏解:

实守信的品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质。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 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设计意图谈话自然引入。

略读课文

以学生自

读自悟为主。

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在汇报中教

时间

分配

10分

10分钟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师可以给于适当的点拨。

让学生能在角色的表演中引起最大的共鸣,并且学会表演,生生互动 故事学完以后,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能更有体

四、课本剧表演。

10分钟

五、讨论深化

1宋庆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全班评价。

板书设计:

5分钟

8不能失信

宋庆龄 守信用

四、教学效果评价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

教材分析:

本园地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成语故事”。以《讲名人故事》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就这次训练,本组教材的导语和相关课文后面的学习伙伴的提示里已经做了提示。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课文学习的延续,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其优秀品质。本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写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在引用人物所说的话时,所说的话与陈述性成分在句子中有三种相对位置关系。“日积月累”包括“读读背背”、“我会填”两项内容。“读读背背”的内容与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所选的五个句子都属于名人名言。“我会填”提供了四组形近字和四组同音字区分的练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组词来强化形近字的音形义和同音字的形义区分。成语故事是本册教材新设置的栏目,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感受、积累中华传统文化。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1.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3.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1.举行名人故事会,把自己所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2写熟悉人的一件事。写完后读给别人听。 3.积累名人名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学习他人的优良品质。体会与人交流的快乐。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收集名人故事,使他们的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习作训练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其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收集名人故事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

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

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设计意图)讲故事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大纲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的程度,并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

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设计意图)本组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是它们的主要特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动作和语言描写,是对本单元学习的内化。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板书设计:习作•讲评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我会填

1.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我会填”,一生上台填 2.检查正误,同位互改,及时纠错。 3.齐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4.怎样区别好形近字呢?生说,师总结,并出示儿歌让学生朗读:如果见到形近字,眼明心灵看仔细,形近音义不相同,细微差别要牢记。5.能写几组形近字考考同学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形近字的学习在低年级的识字学习中常常遇到,也是他们学习途中的拦路虎。因此,及时巩固,应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以提高学生快速正确的识字能力。后面儿歌的编写则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一种经验,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最后的出题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反馈能力和对旧知识的再提取能力。

四、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引用名人的话,可以用不同的形式。

名人名言 闻鸡起舞

第13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整合设计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3.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三、重难点分析

1、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四、语言训练点

1、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2、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3、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五、丛书整合内容

《陶行知先生和蜻蜓》 《重小事者成大器》 《华佗的童年故事》 《我不能忘记祖国》 《名人伴我成长》 《迷人的风采》 《品名人增智慧》 《群星闪耀》 《阿廖沙的童年》 《郑板桥画梅》

六、教法设想及重难点问题解决方法

1、针对本学段学生特点,大部分学生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遗忘较快,形近字、同音字错误较多,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强读书积累的指导。

3、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整合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单元主题。

4、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布置学生课下继续搜集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阅读丛书上的相关课文。

预习指导课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2.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预习单预习本单元内容。

(1)初读整单元的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识记要求认识的字,落实要求会写的字,积累词语。

2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3.合作交流,点拨引导 (1)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a.小组学习、汇报识字情况。 b.积累四字词语。 c.资料交流。

d.写字:小组交流本单元难写的字,师范写,生练写。 (2)出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多种形式读。 《灰雀》最后一段。 《奇怪的大石头》最后一段。 《小摄影师》第十段。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布置学生课下继续搜集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阅读丛书上的相关课文。

1.出示本单元生字,自主识字。2.组长在组内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教师听写,小组内自查,依次过关。 4.交流识字、写字方法。

精读引领课 5灰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3.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人的物质财富更珍贵。4.学习、运用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丛书:《陶行知先生和蜻蜓》 整合点: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2.学习引用人物对话的不同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

3 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听写本课生词。 (2)交流不明白的问题。 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列宁很喜欢灰雀,比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3)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关注文中引用人物对话的句子,关注提示语的位置。 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拓展阅读丛书《陶行知和蜻蜓》 画出陶行知说的话,写写自己的体会。 4.巩固延伸,拓展运用

你也学写一段人物对话吧,注意写好提示语。

精读整合课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运用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达人物品质的方法。3.通过品读对话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4.学习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丛书:《重小事者成大器》 整合点:

1.“抓关键句—谈体会—悟道理”的学习方法。2.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听写本课生词。

4 (2)交流不明白的问题。 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请同学们快速读文,你觉得高尔基或者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从哪些地方觉得高尔基是一个非常关心孩子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男孩是个有礼貌、会动脑的人?

(3)全班交流,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自主阅读《重小事者成大器》

甘地哪些地方感动了你,画出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写一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精读引领课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感悟尊严的含义。3.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丛书:《华佗的童年故事》 整合点:

1.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学习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达人物品质的方法。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听写本课生词。 (2)交流与戏中遇到的问题。 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课文,用 “ ﹏”划出李四光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一些问题。 (2)出示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这三个问题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四光的善思好问)

(3)说说李四光他心中的疑问他怎么去解决的?指导朗读,读出执着,从 5 读中感受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自主阅读《华佗的童年故事》

华佗具有怎样的品质?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把李四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说说你要学习他的什么品质。

略读整合课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丛书:《我不能忘记祖国》 整合点:

1.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2.选文的启示。 基本教学流程: 1.略读感知,提取信息

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小组互动,释疑解惑

小组内讨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3.聚焦重点,品读提高

课文运用一件具体的事例,写出了宋庆龄守信用的美好品质,再次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4.回扣主题,适时训练。

阅读《我不能忘记祖国》,从这篇文章中,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宋庆龄?从哪里感受到的?

拓展阅读课

6 教学目标: 1.通读相关文章。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选 3.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丛书:

《阿廖沙的童年》《郑板桥画梅》《文同观蛇悟书法》《小才子戴大宾》 整合点:

1.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2.选文的启示。 基本教学流程: 1.紧扣议题,推荐文章

根据阅读单,通读四篇文章,大体了解主要内容。 2.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3.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重点交流《阿廖沙的童年》《郑板桥画梅》

(1)在初步勾画、感受的基础上,概括具体事例。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订正。 交流:表达方式—感悟启发—感情朗读 (4)交流重点句子的含义。

(5)小结写法:每篇文章各写了什么事例?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有什么好处?

4.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其他相关文章。

文带给的启示。 质的方法。

表达训练课教学目标:

1.交流对你最熟悉的一个人感受、体验。2.写出自己或别人的经历,抒发真实情感。 3.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4.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修改作文的能力。

7 整合篇目: 主题:最熟悉的人整合点:

学习作者运用事例生动具体叙述、抒基本教学流程: 1.定向观察,积累素材

(1)导入新课,明确习作任务。

(2)课前: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他人或自身诚信做人、有尊严地生活的事例,仔细观察当事人表现,积累素材,并积极与他人交流,为习作做好准备。 2.方法引领,突破难点

(1)回顾课文《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

(2)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1)学生自由表达。

(2)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中的错字、病句、标点。 4.赏评习作,完善提高

(1)读给同学听一听,根据大家的意见改一改。 (2)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综合达标课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认字写字、朗读课文等内容牢固掌握。2.掌握运用本组课文教学重难点内容和作者的描写方法。 3.拓展课外,深化对本组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整合篇目:本单元各方面内容 整合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基本教学流程: 1.单元回顾,激发欲望

梳理本单元所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达标欲望。

课文31页: 口语交际·习作

发真情实感的方法。 2.全员参与,共享历程

(1)检查易错字认读,听写本单元重点词语。

(2)朗读达标。出示本组课文重点段落、丛书中典型段落,先小组内展示,再以“我是朗读大明星”活动组织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日积月累。积累与“学习思考”有关的名人名言和成语、佳句等。 (4)出示一篇与本组课文主题、写法相关的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够从关键句子中读出发现景物特点,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其好处。 3.梳理总结,反馈提高 推荐阅读《 名人传》

9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有效问题

5灰雀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四、本课怎样围绕列宁的情感进行教学?

本文通过列宁、孩子与一只灰雀的故事,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孩子的尊重、爱护之情,教师可以围绕列宁的这两种情感展开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这是灰雀让人喜爱之处。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列宁和孩子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当列宁询问孩子是否见到灰雀时,孩子回答“没„„我没看见”,从这种吞吞吐吐中, 10 可以猜测到灰雀的消失与孩子有关。但是列宁没有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通过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列宁与孩子的对话和神态体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以及文中的提示,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从列宁和男孩的全部对话中可以看出,列宁没有一点责怪男孩的话语,这体现了他耐心、巧妙的教育方法和尊重、爱护男孩的崇高品质。

五、教学中怎样理解词语?

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要将词语的注释直接提供给学生。如,对于“婉转”的了解,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婉转”指的是歌唱,又“惹人喜爱”,可见是用来形容好听的声音的,可以结合孩子听到的鸟叫,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再如“仰望”,可结合“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灰雀是在“高大”的白桦树上,所以应该抬头看,“仰望”的意思就清楚了。

6小摄影师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二是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并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11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怎样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本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概意思。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为引起学生积极探讨,教师在学生了解叙述顺序之后,可以提出问题,也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怎样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1)门卫不放孩子进去见高尔基,他就从窗户扔进去一个纸团,请高尔基本人帮忙。这表明男孩很聪明,会想办法;很大胆。

(2)高尔基问“是你扔的纸团吗”,男孩在回答的同时,“鞠了个躬”,这里的“鞠躬”,反映了孩子不是不懂礼貌,他这样做,是出于无奈。

(3)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与惊喜。

(4)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到沙发上看报纸,然后摆弄了很久。说明那个孩子熟练的照相技术和做事认真、有主见。

(5)男孩因为没有带胶卷,哭着离开了。这反映了他的惭愧、失望的心理。因为没有带胶卷,浪费了工作很忙的高尔基的很多时间,所以当高尔基要主动给他胶卷时,他没有回应,哭着跳上了电车。

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引导学生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

7奇怪的大石头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12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本文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可以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综观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本课的教学中怎样围绕奇怪的大石头展开?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让学生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这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尽快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事件之中,同时引导学生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在玩中思考的。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在解决“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探讨。如,“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说明 13 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老师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连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真怪”。

“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可提醒学生注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五、本课的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朗读?

朗读,重点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特别是问话和答话。本文的问话和答话较多,譬如,“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是谁”和“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问话和答话的焦点,在朗读时应该加重语气。此外,还应注意关键词语的朗读。如,“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带点的词句表明了李四光最终揭开巨石的由来之谜,也应该加重语气来读。

8我不能失信

一、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4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四、本课怎样指导学生自学自悟?

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可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内容:

(1)“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因为庆龄仅仅说明她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并未表明她因此就不去了),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教师在围绕连接语中的要求展开讨论时,也可以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拆分成几个小问题: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4.本文的问话和答话较多,教师在具体指导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词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15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个性化问题

1.《灰雀》一课中怎样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2.《小摄影师》一文中怎样体会高尔基对儿童的关心?

3.《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中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

16 4.《我不能失信》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5、如何进行预习指导课?

第1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课文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提前要多收集名人故事,为语文园地做准备。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心理活动,从这些名人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了解学习他们可贵的品质。

4、收集名人故事,在口语交际中大显身手,能把话说完整,提高交际能力。学写一人一事。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资料。 【课时安排】

5.灰

2课时

6.小摄影师

2课时

7.奇怪的大石头

2课时

8.我不能失信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

第1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5、灰雀

一、知识点:

(一)字词

1、会认6个生字:搜、桦、胸、脯、婉、渣

2、正确读写“搜集、郊外、散步、白桦树、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一遍、不敢、或者、严寒、可惜、低头、肯定、果然、诚实”等词语。

3、积累四字词语:欢蹦乱跳、自言自语

4、短语积累:婉转地歌唱、肯定地说、诚实的男孩

5、多音字组词:散:sǎn(散文)、sàn(散开)

6、反义词:肯定——否定、仰望——俯视、严寒——酷暑(炎热)

7、近义词:可惜——惋惜、婉转——委婉、肯定——一定 (二) 重点句:

1、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三)重点段:

1、2自然段。

(四)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读书障碍。将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有困难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你想提醒同学注意的字的下面画三角号。

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理解词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默读课文,标出你喜欢或者是触动你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有疑惑的地方用问号标明。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1.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初读(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说说“敢”应该注意什么?(右面是“反文”不是“又”)。说说“胸”应该注意什么?(右边半包围的结构里不要少写一竖)

5、书写“步”、“搜”。先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书写,同位检查。

6、多音字“散”用两种形式组词。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议读

1、小组讨论交流不明白的问题,互相解答。组长记录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师生解答。

2、教师归纳整理出本课的切入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段,写感受。

4、引导学生交流:

[1](1)学生读找到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从三个方面了解灰雀非常惹人喜爱。①外形色彩艳丽,胸脯是粉红的和深红的。②它们“欢蹦乱跳”,动态活泼可爱。③在枝头唱歌,说明它们的叫声清脆悦耳。所以这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

(3)让学生抓住“粉红的”、“深红的”、“欢蹦乱跳”把灰雀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可采用指名读和齐读的方式训练学生朗读。

[2](1)学生读找到的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让学生画出能表现列宁喜欢灰雀的词语:“每次”、“都要”、“仰望”这三个词语来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的情感。从“经常”一词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和爱护。 (3)指名读这句话,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3](1)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3)教师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找遍了”一词中体会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那种焦虑、担心和惋惜的心情。

(4)指名读这句话,要读出列宁的焦虑、担心和惋惜。

[4]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由,列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5]出示填空题:

(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后,指读并思考:那只灰雀到底飞回来没有? (2)让学生读相关的句子。(倒数第三自然段里)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果然”。(理解“果然”可分三个层次。首先通过查字典让学生说出果然的字面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在句中的意思,然后理解“果然”表现了小男孩什么品质。板书:诚实) (4)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5)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观察列宁和小男孩的表情,并描述图意。

(6)教师启发学生理解小男孩“低下头”,列宁“微笑”蕴含的意思。(小男孩低下头,表明他仍为自己把灰雀捉回家的错误而羞愧;列宁“微笑”表面上是由于灰雀又飞回来了,实际上是由于小男孩改正了错误。“微笑”说明列宁不仅喜爱灰雀,更喜爱诚实的孩子。)

(四)拓展读:

1、积累背诵描写灰雀的句子。

2、找列宁的故事读一读,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

6 小摄影师

一、知识点:

(一)字词

1、会认10个生字:摄、基、媚、突、鞠、躬、吩、咐、胶、社

2、正确读写:高尔基、突然、按照、吩咐、立刻、人行道、照相机、大量、摆弄、准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

3、积累四字词语:阳光明媚

4、短语积累:阳光明媚的早晨、杂志社的记者

5、多音字组词:当:dàng(停当)、dāng(当时) 卷:juǎn(胶卷)、juàn(考卷)

6、近义词:立刻——马上(立即)、突然——忽然、打量——观察

7、反义词:经常——偶尔、哭——笑

(二)重点句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听的吩咐坐下。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2、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3、“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三)重点段:

7、

10、15自然段

(四)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读书障碍。将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有困难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你想提醒同学注意的字的下面画三角号。

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理解词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默读课文,标出你喜欢或者是触动你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有疑惑的地方用问号标明。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我们齐读课题:小摄影师。(板书课题)

(一) 初读(检查预习)

1、读课文:每人一段,开火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读生字:摄读shè(不能读成niè)

3、说说“媚、躬、吩、咐、胶、社”这些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熟字加偏旁)

4、书空“辆”(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竖”)

5、多音字“当、卷”用两种形式组词。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 议读

快速浏览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梳理找出切入点。

1、切入点: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写写批注自己的体会。

3、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再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交流:

[1](1)学生读找到的句子: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让学生圈出表现高尔基动作、神态的词语,思考回答这些词语体现了什么? (3)学生找到并交流:“拿报纸”、“按吩咐坐下”, “侧过脸”, “微笑”,所有这些细节都反映出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高尔基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

(4)让学生同位俩演一演当时的情景,一人当小男孩,一人当高尔基。体会高尔基的耐心,对孩子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语速不要太快,耐心地读。 (5)交流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2](1)学生读句子:高尔基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2)让学生思考、同位讨论: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大声喊道”“孩子,回来” 呢? (3)学生交流出:它反映出高尔基想帮助孩子,但又担心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要大声地读,急切地读。

(4)找一生读后,评价,再读,直到读的急切为止。

[3](1)学生读句子: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2)让学生抓住“很忙” 和“一定”两个关键词语思考: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记者却非常想见到小男孩?

(3)让学生交流出:可见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4)让学生重读关键词语,表现出高尔基对孩子的爱。

5、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四)拓展读

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背诵。

2、续写故事。

7、奇怪的大石头

一、知识点:

(一)字词

1、会认8个生字:著、巨、陨、坑、秦、域、遗、震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巨石、恐怕、大坑、卧倒、悄悄、躲闪、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流域、纪念、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3、积累四字词语:严严实实、转来转去

4、积累“ABB”式的词语(如:孤零零)积累“AABB”式的词语(如:严严实实)

5、短语积累:著名的地质学家、孤零零的巨石、很深很深的大坑、突兀的大石头、平整的土地、巨大的石头、遥远的秦岭

6、多音字组词:藏:cáng(捉迷藏)、zàng(宝藏)

7、近义词:著名——闻名、遗迹——遗址、兴趣——爱好、平整——平坦

(二)重点句: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2、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3、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4、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三)重点段:

九、十自然段。

(四)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读书障碍。将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有困难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你想提醒同学注意的字的下面画三角号。

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理解词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默读课文,标出你喜欢或者是触动你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有疑惑的地方用问号标明。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四光为什么会对一块大石头产生兴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检查预习)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4、书空“藏”和“卧”。

5、多音字“藏”用两种形式组词。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议读

快速浏览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梳理找出切入点。

1、切入点:李四光是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来历之谜的?

2、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写写感受。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的同时,板书解密的过程。

(1)先提出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2)请教老师、爸爸后,再次提出疑问: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3)思考: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4)出国留学: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5)考查、解秘: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6)研究成果其地位: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3、小组交流读后感想,全班交流。

4.抓住“终于”、“遥远”“许多”等词语重读体现李四光这一研究成果的伟大。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的。体会李四光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对别人的解答不轻信,不盲从,刨根问底,具有不找到正确答案誓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5、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四)拓展读:

1、积累感受深刻的句子。

2、读有关李四光的故事。

8、我不能失信

一、知识点:

字词

1、会认1个生字:释

2、积累短语: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守信用的孩子、甜甜地笑

3、多音字组词:教:jiào(教师)、jiāo(教书)

三、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 )初读(检查预习).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组词读“解释”的“释”。

4、多音字“教”的两种组词形式。

5、读通课文。

(三)议读

1、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讨论: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 妈妈 宋庆龄

到 教

伯伯家 小珍

c.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d.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e.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2、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3、分角色朗读

1.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2.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3.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读

读有关写宋庆龄的文章,或者是写诚实守信的文章。

8、我不能失信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 ,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16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1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店埠学区中心学校 殷洁

一、教材简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述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19个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三篇精读课文中46组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4、小练笔:续写《小摄影师》的故事。过程和方法:

1、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体等

五、课时安排:

5.灰雀 2课时 6.小摄影师 2课时 7.奇怪的大石头 28.我不能失信 1语文园地二 4

课时 课时 课时

第17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 教学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

《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2.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

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3.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

名言。 4.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

习惯。 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都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课文,引导学生主动蓄情待发,融情共鸣,设境生情,读中悟情。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说出文章大意。要重视单元整体引导,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品质。学习和课外收集到的名人故事的学习,体会到名人身上的种

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课时安排:

5、灰雀-------------2课

6、小摄影师-------2课时

7、奇怪的石头----2课时 8*、我不能失信---1课时

语文园地二--------4课时

教学可用13—15课时

第18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课文安排了写景的文章。有《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这组课文都是描绘祖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4.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谈话法 练习法 朗读法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 课件

5 北大荒的秋天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北大荒秋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1并出示秋天田野课件)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是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生齐读课题。

(3)简介北大荒并出示建国前的北大荒的图片。(课件2)

2.放“思乡曲”师范读。(课件3)  过渡:如今的北大荒的秋天是怎么样的呢?文中介绍了北大荒的秋天的哪些景物?请在文中画出来。

3.师相机板书:景物:天空

小河

原野。

(1)认读生字词。(4-5课件出示生字词和部分词语的解释)

(2)指名分节读课文。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课文中作者是怎么评价的?(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课件6)(7课件出示)

4.北大荒的秋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知道的?(一叶知秋)(8课件出示)

5.北大荒很美!那它的美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6、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语。

(2)分析字形,指导描红。 荒:上中下结构,“亡”不能带点,与“流”比较区别。 紫:上中下结构,与“紧”比较区别。 (3) 作业:按笔顺在习字车上描红。

(4) 比一比:荒 慌 壁 碧 烧 绕 拔

拨 板书:

天空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原野

北大荒的秋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俗话说,一叶落而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通过昨天的学习,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近北大荒。

二、讲读课文

1、北大荒的美在哪?(学生回答课件9出示:美在 天空

小河

原野)

2、北大荒的天空怎么样?(课件10出示第二自然段)理解:一碧如洗(蓝天仿佛被冲洗过一样,非常亮丽。)这就是一碧如洗的天空(课件11出示一碧如洗的天空)

3、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绮丽的晚霞更令人陶醉。(课件12出示第二自然段) ①

西边的天上会有什么?

这些流云是怎样变化的?(课件13流云图片)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你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它吗?(五彩斑斓、五颜六色等)

4、文中把多彩的流云比作什么?(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点击13课件

5、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让我们边读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练习朗读和背诵。

6、小结:见到如此美丽的画面,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说:“啊,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真美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抬头看见一碧如洗的天空,低头又看见什么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们看到了什么?小河给你什么印象?(显示小河图片课件14) 清澈见底:清而透明,能看见河底。

3、出示: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怀抱里。(课件15)

作者把小河比作什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你能用“因为„„所以„„”来回答吗?

4、假如你是一条小鱼,在这清澈见底的小河里,会做什么?心情怎么样?(课件16)

5、游览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啊,北大荒秋天的小河真美呀!)指导朗读,背诵。学习第四自然段

1、放眼望去,,北大荒的原野上怎么样?什么叫热闹非凡?具体表现在哪些?(课件

18、

19、20)

3、指导朗读,读出原野的热闹非凡。

4、观察第四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像这样先围绕着原野热闹非凡,然后再具体说原野怎样热闹非凡的方法叫先概括后具体。)

4、这时你想说些什么?(啊,北大荒秋天的原野真美呀!)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是呀,原野上,人们的心都要燃烧起来了。让我们来看看人们的心为什么要燃烧起来?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收获呢? (2)(课件21显示)“大豆摇铃千里金”,这句话描写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描写出北大荒丰收的景象,告诉我们北大荒的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3、引读:你 瞧,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4、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让我们看了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显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板书:景色优美 物产丰富)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学完了,你们觉得北大荒的秋天美吗?

2、北大荒原来是一片荒芜,没有人烟,现在为什么变得这么美丽富饶呢?

(因为这里的人们非常勤劳,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美丽的家园。)

3、学生齐读课文(配乐)

四、作业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察一下家乡的秋天,把你的收获写成一段话。

3、这篇课文写得非常美,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读给大家听,美要大家一起来分享。板书: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物产

丰富

6. 西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西湖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描绘西湖主要景点。

2.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西湖的美。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西湖的美。 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

1.出示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课件1)

2.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3.这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吗?老师介绍推荐大家去西湖走走看看,那是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板书:西湖(课件2) 4.简介西湖:(课件3)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课件4)

2.读了课文,你仿佛看见了西湖哪些美景? (出示西湖美景图)

(指名说,并板书:山峦 湖面 湖堤 小岛 华灯) 3.出示生字词(课件6)

三、感受西湖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置身西湖,我们的眼里有山,有水,有景。一切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生读。

2、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指名生交流。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指导理解 “素有”、体会“天堂”。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指导理解“明珠”。

3、请同学们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西湖这颗镶嵌在人间天堂里的明珠的魅力展现出来吧!齐读第一段。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把文中美的句子画下来,再根据想象,把它画成一幅画。 3.朗读课文。

6.西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下面词语。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层层叠叠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心旷神怡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西湖的哪些美景呢?( 山峦 湖面 湖堤 小岛 华灯 )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数一数这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句话是写山峦的,哪句是写湖面的,并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来?(课件7)

2、指名说描写山峦的句字,并结合图片理解层层叠叠和连绵起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 (课件8。9)

3、指导朗读。体会真像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课件10)

4、指名说出描写湖面的句子,并指导朗读,理解硕大和犹如。体会比喻句。能用犹如、好像、仿佛说一句话。(课件11) 5.课件出示白鸥掠过湖面。(课件12) 6.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课件13)

过渡:站在西湖岸边放眼远眺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真是美如仙境。(板书:远眺)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三段。

(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课件14) (3)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

(4)课件15出示(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引导学生找出比喻句。

(5)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2、出示西湖其它美景的图片,并练习说话: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 )。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月下西湖,我们又能欣赏到什么美景呢?(课件28出示第四自然段)

1、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西湖月下图片,生谈谈感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明月东升、华灯倒影、琴声悠扬)

2、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总结;同学们,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5、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板书:一颗明珠。

五、通读全文,回归整体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读课文,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他们留下了一首首赞美的诗。现在,让我们以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课件出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作业

板书设计:

山峦 湖面 远眺

6 西湖 湖堤 小岛近赏 一颗明珠

华灯 琴声

夜游

7《拉萨的天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揭题

1、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课件1出示课题)

2、学生读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3、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简介拉萨。(课件2.3)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拉萨的天空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之后,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湛蓝、透亮)

2、学生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各自然段的内容。(课件4)

(1)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2)拉萨的天空离人近; (3)拉萨的天空让人神往; (4)拉萨的天空一年四季蓝晶晶; (5)拉萨的天是圣地的窗帘。

3、指名分节读课文,结合上下文或联系实际理解生字词。(课件5)

湛蓝

宝石

河畔

圣地

4、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5、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将生字按结构分组。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3、学生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4、用钢笔描红。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透亮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拉萨的天空》,请同学们猜一猜:在藏语中,拉萨是什么意思?那湛蓝的天就是?

2.你想知道这是一扇怎样的窗帘吗?生齐读课文。

3.课件6出示拉萨的天空。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湛蓝、透亮、蓝晶晶)

板书:湛蓝

透亮

4.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课文中描写拉萨天空的句子画出来。(课件8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5.“湛蓝”是什么意思?(非常蓝、特别蓝)

5.“透亮”的天空是什么样的?你能想象出来吗?(干净,没有一点杂质)

6.湛蓝、透亮的天空像什么?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课文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课件9)

7.拉萨为什么会有这么美的天空呢? 简介日光城:(课件10)

拉萨海拔3658米,大气层薄而且空气密度稀,水汽含量少,加上空气中含尘量小,云量少,大气透明度十分良好,因此阳光充足,全年无雾。拉萨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的太阳照射。因此有“日光城”之称。

8.日光城的天空自然与众不同,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9.从这一自然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0.理解“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夸张说法。(课件12) (1)净。你从课文的那句话感受到的?(课件13) (2)洁。你从课文的那句话感受到的?(课件14)

(3)地间只有湛蓝,那拉萨多单调呀。而现在,天空并不孤单,有白云、绿草的陪伴,它越发——,更加——。

11.到拉萨纯净、明洁的蓝天,你们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啊?(课件15)

小结:天空真蓝啊,蓝得用手可以摸到,蓝得可以洗脸这么妙!蓝得无比的纯净,蓝得格外的明洁。那就让我们把这纯净、明洁的蓝天一起读一读吧!

12.作者也和同学们一样,来到拉萨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哪些词写出了人们的感受呢?(让人神往、紧紧吸引、不忍离开)。

13同学们,让游客神往的是(

),紧紧吸引游客视线的是(

),让游客不忍离开的又是什么啊?(

)(是拉萨天空的蓝。”)(课件17)

14.萨的天空真蓝,蓝得让人神往,它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离开。同学们!你们的视线想离开吗?(不想)那就是蓝得——(让人神往),蓝得让你——(不忍离开)(课件18)

过渡:你们看,当这湛蓝的巨大窗帘缓缓拉开时,我们看到了圣地气势恢弘的美,我们继续来拉,去欣赏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15.介绍布达拉宫。

小结:了布达拉宫的骄傲,成了拉萨的骄傲。这片神奇的天空今天湛蓝、透亮,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一年四季一直这样迷人。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16.是藏语中“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课件21.22)句子,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课件23) 17.课件出示窗帘。 三.总结全课

1.多么湛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齐读课文)

2.引导:当我们感受到拉萨湛蓝天空的美时,当我们看到圣地气势恢弘的美时,当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就完全理解了“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了”,如果这些神往的人中有老人、孩子,有中国人、外国人,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领导、官员,请你张开想像的翅膀,想像他们面对此情此景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3.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 透亮 清水洗过 纯净 明洁 神往 紧紧蓝晶晶 圣地的窗帘

久久

第19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 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遇有生字词做上记号,参照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尝试理解词语意思。

(2)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3)思考: ①如果要用一个字或一句话来赞美北大荒的秋天,该怎么说? ②北大荒的秋天美,美在哪里?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指名朗读课文。

(4)同座讨论分段意见。组织交流后小结:全文可分四段。第二~四自然段为一段,其余各自然段自成一段。

(5)赞美北大荒可以用“美”或“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6)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美在丰收。

三、指导书写 1讲解字形。

半包围结构。首笔“撇”起笔要高,要写短平,“秀”下面的“乃”先写横折折折钩,后写撇。最后一笔是“平捺”。 2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朗读这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是从九月开始的。北大荒的树林里第一片树叶落地,就告诉人们秋天来到了) (2)教师讲成语“一叶知秋”:看见一片树叶凋谢落地,就知道秋天将要到来了。 2学习第二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天空一碧如洗和落日映照下的流云美。)

(2)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流云”、“几缕”和“一碧如洗”。

(3)揭示句子: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①读一读,用彩色笔画几缕流云,说说你的感觉。 ②读“银灰、橘黄、血红”,每读一个词,你会联想到什么? (读到“银灰”,会想到像银子一样的灰色;读到“橘黄”,会想到像橘子一样的黄色;读到“血红”,会想到像血一样的红色) (4)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①找出两个打比方的句子读读,说说是用什么比什么的。(用“透明的蓝绸子”比小河,用“明镜”来比水面。)②哪些词语是写小河“清澈”的?(清澈见底、如同透明的蓝绸子、明镜一样的水面) (板书:小河 清澈见底) (5)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理解“非凡”的意思。“原野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 (北大荒的原野到了秋天非常热闹) ②课文是怎么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6)指导朗读这一段。 3让学生默读第三段。 (1)引导学生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一段话里想到它的意思吗? (2)“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有双手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4齐读第四段。提问: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 (景美:天空一碧如洗,流云像锦缎;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物丰:大豆摇铃千里金) 5指导背诵:选自己喜欢的章节练习背诵,边背诵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 6指名背诵。 7小结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词语,着重正音。

2说说“银灰、血红、橘黄、金黄”表示什么颜色。每读一个词你联想到什么?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吗? (雪白、漆黑、桃红、天蓝)

二、欣赏句子

1揭示句子: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思考:什么像火?(红红的榛树叶子像火)什么地方相似呢? (都是红的)教者讲“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提问:在这篇课文里还能找到这样的句子吗? (1)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2)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3)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各自朗读这些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好处。

2揭示句子:成片的大豆„„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思考:大豆会有笑声吗?(不会。大豆的豆荚,在风的吹动下,发出的是响声)谁才会发出笑声?(人)这里是把大豆当做人来写。提问:在这篇课文里还能找到这样的句子吗? (1)小河„„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3)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各自朗读这些把物当做人的句子,体会它的好处。

三、朗读指导

四、背诵指导

6

西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各自喜欢的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练习用“犹如、像”或“仿佛、宛如”说话。

教学重点: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各自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难点:练习造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俗语,引出课题 1出示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要求学生口答:下有苏杭。。 2教者讲:人们把生活幸福美好的地方称作“天堂”。“苏杭”指的是苏州和杭州。苏州,在江苏省;杭州,浙江省省会。杭州的美在西湖。 3板书:西湖。领读课题。 4简介西湖

二、初读指导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词语,着重读好前鼻音的字。 (3)理解词义:

(4)教者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5)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指导书写 1讲解字形。

2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问:这一段共有两句话,重点是哪一句? (重点是第二句:“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2)理解:①“美称”是赞美的称呼。

②“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中间加了逗号,突出了“西湖”

③开头这两句话总起全文。下文就是写西湖的。 (3)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写山峦?哪几句话写湖面?山峦和湖面各有什么特点? (2)读第一句话,结合看课文下方的插图理解“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3)湖面有什么特点?打了一个什么比方? (板书:湖面 犹如银镜) (4)引导学生理解“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课文,思考:十里明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2)口头填空:

①十里明湖中,孤山----。 ②白堤和苏堤就像-------。

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等三个小岛----。 (3)读了哪一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4)学生各自诵读,体会景象的美。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此节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西湖景色呢? (2)引导学生理解“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的承上启下作用。

(3)学生读第

二、三句话,读好短句“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理解比喻句:“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除了写华灯,这一段还写了什么?(琴声) (5)小结:这样,西湖就更加美了。 5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人间天堂”的一颗明珠) 6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西湖的美。 7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6西湖

远 山峦 真像山水画 湖面平静

近湖堤 像绿色绸带 小岛 仿佛仙境 夜 华灯 宛如银蛇 琴声 悠扬 “人间天堂”的一颗明珠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说说西湖美在哪?

2听写:悠扬 葱绿 围绕 荡漾 一般

二、背诵指导 1默读课文,确定你想背诵的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背诵这一自然段。 3自由选择,练习背诵。 4当众背诵。

三、指导造句 1出示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学生自由读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 子) 3学生讨论:把什么比作什么? 4让学生任选两个说话,先自己准备,后当众交流。 5评议。

板书设计: 6西湖 犹如„„ 仿佛„„ 宛如„„

7拉萨的天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2学生读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3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简介拉萨

1拉萨的天空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之后,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湛蓝或湛蓝、透亮) 2学生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各自然段的内容。

(1)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2)拉萨的天空离人近; (3)拉萨的天空让人神往; (4)拉萨的天空一年四季蓝晶晶; (5)拉萨的天是圣地的窗帘。 3指名分节读课文,结合上下文或联系实际理解生字词。

湛蓝 宝石 掬 河畔 圣地 4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5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将生字按结构分组。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3用钢笔描红。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窗 帘 忍 圣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写出跟下面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太妙( ) 河畔( ) 越发( ) 宛如( ) 2听写词语:

二、精读训练

1过渡:上一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知道了拉萨的天空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2看课题上方的插图,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

(1)“那里”指哪里?(拉萨)“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是)“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是一个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2)齐读。

3反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可以读懂的:“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拉萨的蓝天离人很近) (2)不太好懂的地方: ①“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说明天与人的距离近,另一方面,暗藏了一个比喻,蓝天就像一池碧水,可以用来洗脸。

②“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这是两个对比的句子:拿“白云”与天空对比,形成了白和蓝的映衬,突出了“纯净”;再拿“草地”和天空对比,形成了青和蓝的对照,突出了“明洁”。

(3)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板书:离人近声音碰到 手能摸到) 4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的。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什么意思? (布达拉宫的上空一年四季总是蓝晶晶的) (2)结合插图介绍布达拉宫 (3)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五自然段。

(1)蓝天是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2)教者讲:为了让这块神圣的地方永远保持明洁、纯净,我们要注意环境保护。 7指导朗读课文。

三、背诵指导

1理清全文层次,回忆第一—五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2熟读并记住第二自然段。 3熟读第三~五自然段。 4试背课文。 教学反思:

习作2 教学目标:

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习作提示,明白写人的要领: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性格、兴趣等展开介绍。

2画好自画像,在自我观察和相互提示下,写一段关于自己的话,注意抓住特征,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教学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 教学难点:写出个性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人习作 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儿吗?拿出你的小镜子,欣赏一下镜子中的自己吧!杜小虎真逗,他对着镜子还给自己画了张像呢!画好了,还写了篇作文,题目就是“我的自画像”,想读吗?

二、读懂例文 1指导看图。

(1)小朋友,你看杜小虎给自己画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画得特别像呀? (2)你能看图说说自己对杜小虎的印象吗? ①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②指名说。

(3)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准确,他抓住了自己主要的外貌特征来画的,瞧那笑眯眯的眼睛,大大的脑袋,多可爱呀! 2学习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想想他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的。 (2)对照插图,再读例文。

①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杜小虎的自画像,从这张自画像上,你能看出杜小虎是个怎样的孩子? ②我们再来读读杜小虎的习作,他把自己的特点写出来了吗?

三、指导习作

1学生给自己画像。

2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练说。

(1)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画像,像杜小虎一样给同学们做一下自我介绍,如果小朋友觉得你说得不像,那就要请你唱歌儿啦! (2)出示“好词语花篮”,供学生写作时选用。

活泼开朗 天真烂漫 美丽大方 愣头愣脑 憨厚 4学生练写。 (1)学生写草稿。 (2)指名读。 (3)师生评议。 (4)学生誊写。

(5)习作和画像展览。 板书设计: 我的自画像

外貌特点 性格 兴趣

练习2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字词句。 2写好带有“撇”、“竖”的钢笔字。 3读背8条成语。 4学写毛笔字。

5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长生活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体会字义。 (5)小组汇报:根据上下文意思,谈谈朗读的感受。体会“漾”:水面轻微动荡。 2第二部分。

(1)读题明确题意。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强查字典、选词义方面的指导。

(4)小组交流: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蔫: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挎:在这里是指篮子是在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蹑:这里指小彼得踮着脚,动作很轻。 3第三部分。

(1)师: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准确的书写姿势。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8条成语,四人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读准成语的音。 (1)小组汇报朗读。

(2)指名做小老师朗读8条成语,学生连读成语歌。

3分小组讨论这8条成语的意思。老师点拨:可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和书上的插图,展开联想和想象。

4连读成语,体会意思。

5小组讨论对成语的理解,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表扬。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习“竖”的写法。指导: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悬针竖和垂露竖的运笔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书写悬针竖,指导运笔方法。

悬针竖的写法:逆锋右上入纸,旋即右折稍按,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学生练习书写悬针竖。

5教师书写垂露竖,指导运笔方法。

垂露竖的写法:起笔同悬针竖,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注意一定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保持中正,防止歪斜。 学生练习书写垂露竖。

板书设计: 练习2 高堂广厦 玉宇琼楼 错落有致 曲径通幽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眼花缭乱 美不胜收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颗:口语交际 1板书: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学生自己读题目,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可以开门;当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师:说得好,但与人说话时仍要注意得体,态度要十分坚决。) (5)谁能把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3练习。

(1)分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将后一种情况作为练习重点。 (2)指名上台表演。

(3)讨论评析,师生共同给予指导。

二、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2 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第20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200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200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200字:乐于助人的老奶奶

钟爱洁

在我家附近的市场上,有一位老奶奶,黄黄的脸上布满一道道皱纹。我经常到她那去买菜,所以我对她很熟悉。

有一天,妈妈有事就托我帮她买菜,我拿着钱包,依然找那家我最熟悉的。老奶奶热情地问我:“又帮妈妈买菜?要些什么?”我说:“西红柿”说完,奶奶便帮我挑了几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我拿着老奶奶给我的西红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当我把西红柿交给妈妈时,忽然发现钱包不见了,我非常着急,马上原路返回去找。刚一出门,就看见老奶奶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你的钱包忘在我这了,我看见你往这里跑,就追了过来。快拿走吧,不然你妈妈又该生气了。”说完,把钱包给了我。望着老奶奶那憨厚的面容,我不知说什么好。老奶奶冲我一摆手,说:“孩子,回家吧,否则你妈妈担心了。”

我摆手告别了老奶奶,心想:这是一位多么好的人啊!她待人诚恳,心地善良的样子深深地留在了我心里。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范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