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幼儿园课题申报表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15 15:08:5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课题自选.内容要点 1.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参考文献).2.研究方案(包括课题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步骤及可行性分析).3.课题的预期研究进展和结果.

附:潘旭红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1) 课题名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导师:潘旭红

课题组成员:高二(6)班全体学生 组长:沈洋 班级:高二(6)班 主导课程:英语,语文 相关课程: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独立钻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及探究精神。 知识目标:掌握有关饮食方面的词汇和句型。

能力目标:扩展学生的词汇,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习惯的异同,培养学生文化包容意识。

2、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西方饮食文化

3、研究的步骤:

(1)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独自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并准备用英语表达。

(2)在课堂上分男女两大组或者全班分左右两大组,分别代表中、西两方,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

(3)全班汇总中西方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并编写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一览表。

研究方式

上网或到阅览室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小组合作与独立钻研相结合) 所需条件

开放微机室、阅览室 导师意见

审批意见

附:相关资料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1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分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炖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协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1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得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潘旭红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2) 课题名称:家乡的污染 导师:潘旭红

课题组成员:高二(6)班全体学生 组长:沈洋 班级:高二(6)班 主导课程:英语, 语文 相关课程: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拍摄和收集大量关于家乡被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注,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去思索,寻找解决家乡污染问题的办法,为改善家乡环境尽一份努力。

2、研究的主要内容: 家乡的污染

3、研究的步骤:

1.提出课题: 先让学生了解世界某些地区的污染情况,然后由教师提出主课题“家乡的污染”。

2.选择子课题: 学生可选其中的任一子课题(1)家乡的河流污染(2)家乡的大气污染(3)家乡的噪音污染(4)家乡的土地资源破坏。

3.调查研究: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污染状况、污染原因等方面去进行社会调查,运用摄影、摄像、检测、采访、网上查阅等手段,采集家乡环境污染问题的资料,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

4.表达和交流: 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们作展示。

5.总结: 对这次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研究方式

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师生互相协作等形式相结合。 所需条件

开放微机室、阅览室 导师意见

审批意见

潘旭红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3) 课题名称:如何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 课题研究活动计划:

组长:钱洋 成员:高二(6)班全体学生 活动步骤 阶段 时间(周)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第1周 选题准备 确定课题

二 第2-3周 资料收集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三 第4-5周 课题论证 筛选、分析和研究相关资料,形成初步成果 四 第6周 研究评价 开展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 五 第7-8周 结题展示 展示研究成果,提出建设性意见

活动形式 问卷调查、开题报告、查阅资料、专家访谈、结题报告撰写、网页整理和制作、成果展示板报制作。

访问的单位或对象 英语教学专家、英语教师、高二同学。

活动所需条件 网络与电脑、自行车、公共汽车、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

预期成果 图片、读书笔记、文献摘要、开题报告、结题论文、课题网页 小组成员分工 (1) 制定工作计划并安排、督促计划的落实,记录文字资料(组长) (2)查找资料,问卷调查;(全组成员) (3)共同进行网页制作;(全组成员) (4)多媒体制作;(沈洋)

(5)心得体会和总结材料的撰写。(全组成员)

英语研究性学习问卷调查表课题:如何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被访人姓名

性别 年龄

地址

电话

访谈要点

访谈体会

专家签字

调查者(签名):

被调查者(签名):

研究性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课题:如何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评价时间: 年 月 日

项 目 自我评价描述 ①参与探究学习的态度

②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③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⑤与其他同学协作情况

⑥学习的结果

推荐第2篇: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小课题名称:利用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任教学科

美术 电子邮箱 Ffj119@126.com 主持人姓名 范方吉 研究时间 2014年 9 月至

2015年 1月(不超过一年) 问题描述(即描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与此相关的教情和学情。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言简意赅。)

通过对课题的实验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努力营造“开放互动、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探索色彩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以达到提升自我教学经验,推升科研能力,推动课改深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问题界定(对问题涉及的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修辞手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色彩:是一门庞大的科学体系,也是一个感官的物质世界,绿色的草原,蓝色的天空,黄色的油菜花等。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后的结果,在黑暗的条件下,人眼是看不到不发光的物体的。

感受:是指要求学生接触大自然的色彩后而所感触或领悟的思想感情。

实践: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在实践中探索色彩,在实践中感受色彩,在实践中大胆创新色彩。

研究:是指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利用大自然的色彩,进行手工制作,以色彩为主线,开发课程资源。以新的科学教育理念为指导,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美化生活,用各种大自然色彩原材料进行创作。

美术课程:中学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问题解决的设想(包括解决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 ②研究方法:诸如案例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列举出来,而且进行简单的说明。

②实施步骤:即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立足课堂教学,以“三制”、“三课”为基础,结合学校教师的科研工作, 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工作,分五个步骤。

1、选题(2014年9月)

美术就象生活中的阳光和水一样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色彩更是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色彩,新教材把手绘线条和色彩搭配作为造型的基础。为此,结合“三制”、“三课”以及开放课教学,把立足点放在对色彩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上,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中找原因——美术学科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否解决这些疑问,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美术色彩感受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

2、学习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

围绕色彩感受能力展开学习,拓宽思路,深化对课题的认识,确定问题研究的理念。

3、小课题设计阶段(2014年10月)

如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

重点研究:①色彩感受课教学的问题设计。

②色彩课教学的亲历和反思。

③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④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⑤探究过程的实效性、目的性、新颖性。

4、小课题实验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行动研究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自身发展,立足于质量提升。对自己确立的小课题进行设想和设计,寻求、证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积累成果资料。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阶段的总结,注意反映教学的真实问题,注重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注重解决教学问题,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

5、反思结题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经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小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在课堂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中深入研究并不断积累过程燃料。主要包括学习研究笔记、课堂教学实录、学生活动实录、阶段总结、反思等。

2、依据教研活动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3、积极参加学校及县级校本小课题研究成果评展活动。

问题解决的成效分析(使用证据(质性的、量化的)分析成效。)

1、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思考和勇于创造的能力;并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以致用,使学生从小养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利用大自然的色彩,美化生活环境。

3、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将得到提升。各教师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并用理论指导我们课题研究,少走弯路。通过理论学习,使我们老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观念会有比较大的提升。同时及时把研究成果进行文字化进行推广,好的经验做法通过专题讲座进行推广,辐射到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

4、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将得到转变。参加课题的研究过程,教师自觉转变了教学方式,自觉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教学内容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使课堂教学由灌输书本知识转变为综合学习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期成果(教学反思、精品课例、教育案例或研究小报告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

1、教学论文反思: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写一至两篇教学论文或反思。

2、教师课堂实录:对课题研究专题课例进行录像,并组织大家进行分析点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实现初中美术课教学资源扩充,其中以大自然为主的教学资源被引入课堂。

4、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将效果显著的活动设计、实况评析、活动反思、个案记录、学生作品及评价整理成册。

6、课题结题报告:针对两个月的课题开展取得的各项成效进行总结分析。

援助要求(要求学校或上级教科研部门为研究提供的一些相关支持,进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1、希望学校建立教师科研激励机制,能对参与课题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中去。

2、希望学校多举办本校艺术作品的展览会,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术作品的大胆创新,提升学生对美好生活向往。并能对评选出的学生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提供场所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

推荐第3篇:如何写好课题申报表

如何写好课题申报表(1)

写课题申请报告不是简单的填写申报表工作,实际上是对拟申报的课题的论证过程。课题能否立项与选题的新颖性、选题的意义等因素有关,也与课题申请人对课题的论证质量有关。申报课题首先要进行课题论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课题申报表。

课题申报表课题管理部门一般会印制表格,由课题申报人填写。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范围,研究方法和手段;完成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分析;研究的计划和步骤等。填写课题申请表,进行课题论证,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关于研究问题的表述

评审者对课题的兴趣首先来自题目反映的问题。因此,题目要能抓住人,吸引人,并力求全面反映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使人一看题目就知道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比如《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行动研究》,对象是备课组,内容是学习型备课组建设,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拟定题目要做到:表述简明;具体不空泛;运用明确概念,不含糊不清,自造或简化。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这一部分要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等。目的是向评审者说明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这部分有几个问题必须交代清楚:

1.有关概念的界定

尤其是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比如研究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合作能力”这个概念就需要界定。概念表述不清,会使评审者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产生怀疑。

2.研究的现实意义

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方面。教育应用研究要注重从实践意义说明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这个问题的阐述,一是让评审者了解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了解申报者研究的基础;二是说明研究者拟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哪些创新和发展。

这部分的内容阐述要注意:

第一,这个问题别人是否研究过,如果研究过,是哪些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主要成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哪些突破。如果这个问题没有人研究过,那么是否有人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对本课题研究有什么借鉴意义。

第二,已有的研究存在什么主要问题和局限性。

第三,本课题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拟解决什么新问题,力求取得什么突破。要突出本研究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让评审者了解不是同类课题的简单重复。在最后,也可以放在开首,概括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

任何研究都会涉及研究的具体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研究的内容;任何课题都不可能对涉及的所有因素进行研究,因此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目的是使课题避免过大、过空,使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内容的确定是把大问题缩小的过程,也是把问题分解的过程。分解有一级分解、二级分解。

课题研究内容的论证应交代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的解决和难点的突破往往就是这个课题的特色和创新所在。

研究内容的描述,实际上是表明研究者对研究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思考。并从一个侧面反映研究者思路是否清晰。

四、研究的方法

写清楚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拟采用哪些方法。不仅要写出方法的名称和解释,还应写运用这些方法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实验研究类课题还要写清楚研究的重要变量,主要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

五、研究条件分析

目的是使课题评审者了解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是否具备研究的资格和能力。研究条件包括主客观两方面。

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研究者的理论水平,以往的研究基础,经验背景,研究能力和研究的组织能力。

客观条件主要包括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研究资料、研究经费、研究设备等物质方面的保证。

六、研究报告和成果形式

这部分要交代清楚研究大致分成几个重要阶段及具体时间安排,每一个阶段具体的研究任务和预期的研究成果。最后还要写清楚研究的最终成果及形式。

推荐第4篇:倾听课题课题研究申报表

3—6岁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丹尼斯•沃克拉迪在《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传统教育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在幼儿还没有学会如何倾听时,活动就开始了”。创意教学认为幼儿首先应该学习的技巧是听课,只有有效地听课,学习才会进步。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就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它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对外界信息的获取,知识、技能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听的能力,而儿童的听觉系统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为儿童倾听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物质基础。在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听和说总是相互促进,相伴而存在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与他们乐听、会听有着密切的关系。听的能力是先天的,正常儿童都具备这个能力。可是,想让幼儿做到听课集中、听得明白,能对所听的内容作出迅速、正确的反映并进行创造和发挥,就必须注意后天的培养。

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在《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表达与表现”部分第一条就是: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显然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就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现代社会不仅需要能够积极表达自己,而且也要具备作为一个良好倾听者的素质:能够倾听他人的声音,了解他人的所想。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人,他们很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却不会倾听他人的话语,不能给他人情感上的依托,不能让他人感觉信任,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却无法和对方产生情感共鸣,甚至不能倾听他人的忠告和建议。可见,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技巧的养成是何等的重要,它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幼儿不安心听讲,经常插嘴,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发言的幼儿只占少数。 场景一:小三班数活动《买水果》

归老师:(幼儿自己已选择不同的币值)小朋友手中的钱有的是4元、有的是3元。下面我们做一个买水果的游戏,想一想你要买什么水果?水果的价钱要和你手里的钱一样。幼儿手中拿着钱,只顾玩自己的钱,教师再提出游戏要求,幼儿根本没有兴趣听。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买水果缺乏目的性,教师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场景二:教师对话 徐老师:今天,真是气死我了,我特地做了多媒体课件,他们看的时候倒挺认真,可是,看好以后提问题,他们又开始动起来。

孟老师:以前,班级里孩子有四十几个,讲故事可爱听了,现在的孩子就是不爱听,我也想不出办法。 场景三:教研活动中

张老师:每次角色游戏的评价内容我总是精心准备,为什么班里总有象费阳、任朕这样的孩子,他们总是不听,不是东张西望就是惹别人?

以上三个场景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经常会发生的情况。在查阅有关理论书籍后,我们认为造成这些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幼儿园倾听能力培养出现盲点。在课改前,幼儿园中的语言活动主要有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早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五种,每一种活动对幼儿倾听技能的培养有不同的作用。如:谈话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他人的谈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养成主动积极、集中注意、耐心倾听的能力;有利于从倾听中分辨说话人声音的特点及声音所表现的情绪。讲述活动有利于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听别人的讲述,发现异同,在倾听中迅速掌握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及时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在整合课程的状态下,领域教育出现了深层次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整合课程创造了许多渗透的语言教育情景。在一主题单元架构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幼儿有很多与老师讨论、商量、评述、表达的语言交往,它为幼儿创造了积极而有效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完整和谐的发展。而在整合课程的实施中,已经出现了两种偏向,一种是套用一个“整合”的帽子将各个领域教育活动组织在一起,这是借整合之名行分科之实的课程现象;另一种是一经“整合”便将“领域”忘之脑后的问题,似乎给人们带来了整合课程不注重领域教育的错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既忽视了专门的语言教育又忽视了渗透的语言教育,使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出现了盲点。

2、教师缺乏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目标意识。我国现有的幼儿语言教育表明,在以往的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有关倾听行为的培养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有些幼儿不善于倾听,这就影响了他们其他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倾听目标心中无数,造成教师没有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目标意识,在制定活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很少有教师会制定有关倾听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幼儿倾听能力培养不能落实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3、教师缺乏幼儿倾听能力指导的策略。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难以摆正自己与幼儿的关系。教师具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总以为幼儿年龄小,幼儿必须听教师的话,当幼儿倾听习惯差时教师常常责怪幼儿。殊不知一名幼儿如果觉得自己在全体中不是被欢迎或者他是感到不快乐的,他说话的意愿就会降低,对他人的表述也无兴趣听。可见,教师没有从幼儿的种种表现上分析原因,缺乏倾听能力培养的指导策略。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更不要说是最优发展了。这不仅影响了活动的质量,更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品格的形成,影响了幼儿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工作。

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全面而严峻的挑战,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社会共识。而语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诸多素质中,人际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质,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就难以生存,又何谈发展?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并不是强迫幼儿听,而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师生互动、提高教师语言素质等方面,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最终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鲍厄(1977年)提出,婴儿的耳较小。由于耳的大小不同以及婴儿耳内基膜纤维较短的缘故,使婴儿接受振动频率的范围大,因此成人听不到的某些尖细的声音或高音哨声,婴儿都能听到。而听觉能力在成人开始逐渐降低,20岁以后,每增加10年,听觉能力都有所下降。到老年期,在高频率部分的听力基本尚失。这说明儿童听觉较城人敏锐,所以从婴儿期就可以训练儿童对语言的敏感度,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我园在2005年进行了大班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教师们改变了以往采取批评或强制幼儿倾听的方法,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指导策略,提高了教师与幼儿互动倾听的能力,使幼儿的倾听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实践研究中的经验在我园得到推广也因此在教师群体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认为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倾听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终身受益,应该从小抓起。但是幼儿园小班、中班教师们对如何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还存在诸多困惑。

为此本课题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立足于幼儿本体“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注重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得培养3—6岁幼儿的倾听能力,探索出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途径、方法,策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转变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教育观念。

二、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提出3-6岁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策略,做好各年龄段的倾听能力衔接工作,提高教师、家长与幼儿互动倾听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相关概念的诠释

1、何谓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2、学前儿童语言终期目标倾听部分:认知目标——懂得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要注意倾听。情感、态度目标——喜欢听,并积极有礼貌地听别人对自己说话。能力与技能目标——能集中注意力、有礼貌、安静地倾听;能听懂普通话,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能理解并执行别人的指令。

3、幼儿倾听技能:(1)有意识倾听,能够集中注意地倾听;(2)辨析性倾听,能够粪便听到的不同内容;(3)理解性倾听,能够掌握听到的主要内容,能够连接上下文的意思,在不同年龄,其具体目标要求是有一定差异的:(1)有意识倾听(小班),(2)辨析性倾听(中班)(3)理解性倾听(大班) 相关子课题

1、3-6岁幼儿倾听能力现状的调查

2、教师行为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影响

3、家庭教育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影响

4、小班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5、中班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6、幼儿倾听能力培养双向衔接的研究

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鉴于本研究实践性强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幼儿倾听能力培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这不仅提高了本研究的应用价值,而且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2、调查法:通过调查使教师了解幼儿倾听现状,以便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3、个案研究法。在科学教育中,要求教师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

4、经验总结法。在科学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策略的效度。

(二)研究对象: 实验组为北石路幼儿园大班幼儿60名、中班幼儿120名、小班幼儿60名。

(三)研究时间:200

7、6——200

9、6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

7、6——200

7、8)

提出问题,罗列现象,查找相关的理论依据,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

7、9——200

9、2)

1、制作并发放家长、教师调查问卷表。

2、进行各项前测、后测工作,进行统计分析。

3、根据各阶段培养目标,拟定并实施活动方案。

4、观察幼儿行为表现,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施以对策,分析案例、提升经验。

5、观察记录教师行为表现,分析并归纳教育方法和策略。

6、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幼儿倾听能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

9、2——200

9、6)

1、调整、完善教育的方式、方法

2、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把研究成果形成论文、教育方案、教育活动集、案例集。

五、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1、建立课题组,加强领导。园长和副园长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多次主持区级课题,能负责师资培训及研究的决策、实施和调控工作。 职称:幼儿园高级教师。

2、课题组负责人有十七年的教育经验,在语言教学上有特色,有多次开展科研的经验。开展的“儿童早期愉快数教育研究”获2004年第三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现已完成2005区级课题《大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3、成立专家顾问组。聘请有关专家,开展课题研究的咨询,进行教育理论的辅导,帮助进行阶段与终端的评价,成果的总结与推广等。

4、物质保证。进一步改善现代化办学条件,为科学教育的开展提供物质保证;每年安排专款,作为研究经费,保证研究正常进行。

5、建立激励机制。在本研究中,开展园级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奖励先进,促进研究氛围的形成。

推荐第5篇:课题申报表填写说明

课题申报表填写说明

封页

1、课题类别:按数据表里的分类填写,即应用对策研究、常规课题、后期资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长三角课题、重大舆情调研、涉台研究。

2、学科分类(指南条目号):按照课题指南申报的填写指南条目号;基础研究自主申报的填写学科分类(按申报书数据表中的学科分类填写),基础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科有课题指南,只需填指南条目号。

3、成果形式:在“专著、译著、论文、研究报告、工具书”选择。

填写成果形式要特别注意申报要求中各类课题的成果形式(具体要求详见文件),此外还要注意课题结题时对成果形式的要求:成果形式为论文的,要求公开发表,并注明是省哲社课题成果,否则不予结题。成果形式为著作的,要求公开出版,并在扉页或其他显眼处注明是省哲社课题成果,否则不予结题。因为著作出版有一个周期的问题,所以允许课题负责人拿完成的书稿加上出版社正式的出版合同申请结题,对这种情况,可以视为课题完成,但不发结题证书,也不拨付后续经费。著作正式出版后再办理正式的结题手续。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的,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之一,否则不予结题:(1)有省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2)相关实际工作部门使用采纳。(3)送交相关部门领导批阅。以上三种都需要盖相关部门的印章。博士生课题如果在计划完成时间内,成果已出版发行,可以拿出版物来结题;如果没有出版,可以拿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前专家的评审意见来结题(以博士生毕业论文申报课题的)。申报时最终成果形式选择为多项的,需同时达到相应成果形式的结题要求,否则不予结题。如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论文要发表,并且研究报告要满足结题要求。

4、联系电话填写能直接与申报者本人联系的电话,不要填写学院办公室电话。

5、申报青年课题者,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年龄均不得超过39周岁(197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第2页

申请者(签章):申报者本人亲笔签名。

数据表

1、“课题类别、青年课题、博士生课题、学科分类、预期成果、成果去向”等栏目直接在相应序号前打上“√”,选择相应选项后不用删除掉其他选项。

2、“是否同意转为学科共建课题”、“是否同意转为自筹经费课题”栏目不用填写

3、最后学历为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以下;最后学位为博士、硕士、学士。

4、担任导师:填写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

5、工作单位格式为“浙江师范大学XXXX学院或XXX研究所、中心”即可。

6、字数(篇数):成果形式为专著、译著、研究报告、工具书的填写字数,成果形式为论文的填写篇数。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由学校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活页

1、“预期成果、成果去向”栏目直接在相应序号前打上“√”,选择相应选项后不用删除掉其他选项。

2、本课题研究已有的前期研究成果中,不能出现申报者的姓名和所在单位信息,可以填写成果名称、发表刊物、出版社以及成果发表时间(涉及到学报的统一写“××大学学报”). 2

推荐第6篇: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蟠猫中心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申报表

编号:2014 年2月24日

一、课题名称及主要参加者的基本情况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三、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四、审核意见

【说明】

1、小课题以个人独立研究为主,也可合作研究,最多不超过3人;一人只能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2、要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选题,切口要小,要有针对性,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3、申报小课题须经学校和乡镇校办审阅后方能上报,否则不予立项和结题。

4、本表一式4份:上交学校、校办、市教科所各一份,申报人自留一份存档。

5、本表纸质稿以乡镇校办、市直学校、民办学校为单位上交,电子稿同时发至禹城市教科

推荐第7篇:《微课题申报表》填写要点提示

《微课题申报表》填写要点提示

☆ 课题名称:研究课题必须是问题。它的表述一般包含三个部分,即研究范围、

研究主题、研究方式,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习惯的调查研究,研究对象范围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研究主题是写字习惯,研究方式为调查研究。

☆ 问题的提出:应阐述自己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可以从社会发展(教育教

学改革发展)的大背景,自己当前工作实践需要的小背景,以及其它引起自己进行本研究的理由来阐述。这部分阐述要力求真实、帖切。

☆ 概念的界定:是指对本研究中的重要概念(特别是相关专家说法不一的概念)

给予界定,明确表述其内涵与外延,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述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具体,从而使本课题研究更具可操作性。

☆ 相关研究述评:是在学习了与本课题相关的大量材料基础上的“述和评”,即

概要“叙述”所学习材料中的观点、思路方法等,客观“点评”其优点与不足。从而使本研究以学习借鉴优点为基础,以弥补完善其不足来实现创新。创新是课题研究的生命。

☆ 研究目标:是本课题研究具体要实现的目标。其中的“科研目标”应具体说

明通过本研究能总结提炼出哪些物化的成果(写在纸面上,供他人学习、借鉴的成果);其中的“实践目标”应具体说明通过本研究对工作,对本人发展等将产生哪些现实效果。这部分要尽可能具体。

☆ 研究内容:是指本课题需要具体研究的问题,每一研究内容从表述上就应能

看出是一个个问题。

☆ 研究步骤及方法:是本课题研究的具体计划安排。其中需要体现出计划“在

什么时间段(何时至何时)、怎样(用什么具体方法)、研究什么(内容)”。 ☆ 预期成果:指通过本课题研究最终要形成什么物化成果(能写在纸面上,供

他人学习借鉴的)。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习惯的调查研究”中,最终可形成与“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习惯”相关的调查报告、论文等(必须要有《研究报告》)。

☆ 参考文献:应填写在本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所学习借鉴的文献资料。任何研

究都应该建立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任何好的研究一定是在全面学习他人成果、经验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与创新。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课题申报表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

申报表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申 请 人陈仕堂

所在单位 小岭镇黄龙山小学

申请日期2013年9月4日

推荐第9篇:幼儿园课题

幼儿园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

根据我园“十二五”规划中发展幼儿艺术特色为办园方向的目标,并结合区教育局以创造游戏为重点的教学安排,本学期我园将开展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将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切入点,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转变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以文学的独特魅力来打动孩子的心灵,并且利用表演游戏来表达文学作品,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准绳,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教育创新,提高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以及组织幼儿文学活动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材,提升本园的教研质量。把适合的文学作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达,能够使幼儿强烈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在参加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成果中不断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二、工作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掌握讲述故事的技能。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学习创造性进行表演游戏的技能与技巧,提高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通过表演游戏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经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迁移运用,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大方的个性,能积极主动与人交谈、协商与合作。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预期目标

1、通过常态课的研究,构建适合本园实际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模式,使园本教研成为有效的、动态的、整合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2、促进每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年轻教师在“一课三研”的实践活动中提高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包括目标定位、环节安排、提问设计等;习得有效的课堂回应策略,在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中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3、在“多研”的循环过程中,在共同分析、互相探讨、争辩反思的过程中,新老教师共同积累经验,提高反思能力,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落实《纲要》精神。

4、创建善于学习、善于合作、交流互动、共同提高的教研群体,使幼儿园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全面提升教科研水平。

(二)研究对象

全园大班、中班、小班幼儿及教师。

四、研究的形式

1、常规教学观摩

2、公开课观摩

3、专题研讨

4、教学反思、个案观察交流。

5、一课三研

五、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选择内容---设计方案---展示活动--研讨反思”为循环模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逐步形成一课多研园本模式。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幼儿文学作品以及表演游戏相关的资料、案例,了解课题的研究方向,在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

3、案例研究法

通过观摩表演案例,围绕课题的实施进行研讨。各年级组对这些表演案例,进行分析、提炼,确定最终的表演方案。

4、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演技能以及对幼儿作品的观察分析,收集相关信息。

六、研究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2年2月)

1、中心组开展讨论研究,认真分析园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方向。

2、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讨论研究策略。

3、设计、论证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 2012年12月)

1、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选择相关的表演作品,并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

2、根据研究问题确定各年龄段幼儿表演的作品,讨论具体人员安排并设计活动方案。

3、大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4、中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5、小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6、进行阶段总结,提升经验,调整策略,开展下一轮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

1、收集教案、图片等,整理相关资料。

2、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八、预期成果

1、优秀教案资料集。

2、教育随笔、案例及论文等

3、课堂教学实录

九、幼儿园教研组织机构 成立:中心教研组---年级教研组 中心教研组组长:王春梅 副组长:程莉、董玲 教研组长:董莉、王秀琴

年级教研组长:金桂琴、杨蒂、赵艳霞 组员:各班教师

十、研究人员分工

王春梅:园长,负责检查研究计划和实施过程,及时提出调整计划,保证研究顺利实施,审查研究成果。

程莉:副园长,组织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和具体实施,一同分析资料并撰写总结。

董莉:撰写教育教研计划,课题实施方案,协助教学园长落实课题实施的过程。

杨蒂:大班教研组长,负责教研计划、总结、及时将活动内容上传教研网、精彩瞬间图片编排、班组人员安排、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记录、整理大班段活动资料

赵艳霞:中班教研组长,负责教研计划、总结、及时将活动内容上传教研网、精彩瞬间图片编排、班组人员安排、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记录、整理大班段活动资料

金桂琴:小班教研组长,负责教研计划、总结、及时将活动内容上传教研网、精彩瞬间图片编排、班组人员安排、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记录、整理大班段活动资料

《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课题实施计划(大班)

2011年9月----2012年1月

本学期我园将开展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将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切入点,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转变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以文学的独特魅力来打动孩子的心灵,并且利用表演游戏来表达文学作品,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准绳,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教育创新,提高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以及组织幼儿文学活动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材,提升本园的教研质量。把适合的文学作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达,能够使幼儿强烈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在参加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成果中不断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二、工作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掌握讲述故事的技能。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促进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学习创造性进行表演游戏的技能与技巧,提高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通过表演游戏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经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迁移运用,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大方的个性,能积极主动与人交谈、协商与合作。

三、具体措施

1、收集、改编并整理出适合大班幼儿的优秀文学作品,积累幼儿园园本教材,进一步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

2、教师与幼儿积极创设表演区。教师应启发幼儿根据表演的主题和情节,认真思考,共同创设表演游戏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多样的表演材料及辅助材料,和幼儿一起商议并制作表演用的道具

3、以专题研讨、公开课、一课三研、教学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

活动,提高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以及组织文学欣赏活动的能力,总结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4、认真实施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并将文学作品渗透于主题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多种形式加深大班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文学作品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营造家园合作的良好氛围。利用《家园互动手册》、园报等形式,让家长了解近期幼儿学到的儿歌、散文诗、故事等文学作品内容,通过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增进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6、认真观察记录幼儿个体在表演游戏中的具体表现,形成个案观察记录册,为深入研究文学作品欣赏及表演游戏对幼儿影响与促进作用积累第一手资料。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小熊,你长大了吗》 第二周:《金鸡冠的公鸡》 第三周:《金鸡冠的公鸡》 第四周:《月亮船》 第五周:《小河马的大口罩》 第六周:《梨子小提琴》 第七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第八周:《龟兔赛跑》 第九周:《小熊拔牙》 第十周:《猪八戒吃西瓜》 第十一周:《猪八戒学本领》 第十二周:《聪明的小乌龟》 第十三周:《小老鼠打电话》 第十四周:《十二属相》 第十五周:《皮鞋车》 第十六周:《萝卜回来了》 第十七周:《雪孩子》

推荐第10篇: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申报表

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

申报表

幼儿园涟水县李集中心幼儿园园长嵇连林主 管 单 位涟水县教育局 (公章) 填 报 时 间2008年9月16日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制

填 表 说 明

1、《申报表》是参评幼儿园的基本信息资料,请认真逐项填写,仔细核对。

2、“幼儿园申请”栏要反映幼儿园的主要特色、绩效及对照标准的自评情况。自评要实事求是,语言要简洁明了。字数一般控制在2000字左右。

3、幼儿园“驻地”的填写,位于县城镇和城市的均填“城区”,其他填“乡村”。

4、涉及到的名称应填写全称,不要简写或缩写。

5、此表正本请用计算机打印,使用A4纸,内容一般用5号仿宋体,双面打印,左侧装订。

6、表格的式样、尺寸请勿自行调整,相关栏目填写不下,可延长文字框,勿另加封面。

7、《申报表》由各市在规定之日前一式三份寄送江苏省教育评估院。

8、联系电话:025-83335273。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江苏省教育厅2610室,邮政编码:210024。

第11篇:课题申报表及开题报告书写案例

教育部规划课题

以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改进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 1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在其“课程实施与评价”部分明确提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同年12月,教育部在上海启动了“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并在全国确立了80余个校本教研建设基地。2012年8月,国务院在其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再次强调“校本研修”是教师学习培训的一条重要路径。由此可见,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层面始终十分重视校本教研的作用。 然而,正如管理学大师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所说,人们所信奉的理论与他们所使用的理论之间常常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一论断对校本教研尤其适用:课改十年,校本教研的实施过程可谓问题丛生、阻抗重重。基于这一状况,本研究试图从组织变革的视角入手,运用“有机适应型组织”这一理论,结合河南省基础教研室校本教研实验校建设工作,指导校本教研的实施,改进校本教研的实践,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力争以点带面,推进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2 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中的“有机适应型组织”是著名管理学大师沃伦•本尼斯(W.Bennis)提出的概念。该组织是一种由各种专家组成的系统,与传统的科层制相比,它具有聚焦问题、灵活高效等特征。

本课题中的“校本教研”指的是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它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研究,并在专家的引领与指导下,解决实践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课题中的“改进”借用了“学校改进”(School Improvement)之意。按照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教育研究中心和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学校改进研究小组的定义,学校改进是教育变革的一种重要策略,它强调以学校为中心、在关注课室变革的同时关注教师的专业投入和学校的组织变革。

3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

3.1 为什么要从组织变革的视角解决校本教研的问题

1.校本教研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校本教研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专业引领不够,研究内容同质化,在低水平上重复;第二,研究和教学分离,教师看不到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第三,校内教师的合作和交流不够,不同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第四,教研部门重管理不重服务,重外引不重内发,形式主义、经验主义盛行。

2.国内外著名学者对课改阻抗的归因分析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加拿大著名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M.Fullan)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发现,世界各国自上而下强力推行的教育变革大多虎头蛇尾甚至无疾而终,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影响教育变革的因素太多(共三类九种),众多的变量不但使教育变革问题丛生,而且使变革始终处于一种非线性的、不稳定的状态中,而化繁为简、推进变革的主要策略就在于变革学校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导致课程改革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之间的专业壁垒和“学科内容主义”,教师习惯于孤军作战而很少合作攻关,重视“学科内容”的研究而忽略了教学法知识的作用。改变这一状况的主要策略就是加强教师之间和学校之间的业务联系,构建活动、合作、反思的学习共同体。 尽管富兰和佐藤学对课程改革困境分析的视角不同,但他们都强调从组织变革的视角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而放眼其他领域也不难发现,组织文化是关乎各个领域变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正如金•卡梅隆(K.Cameron)和罗伯特•奎因(R.Quinn)在《组织文化诊断与变革》一书所指出的:有关企业运作的大量实证报告表明,正是失败的组织文化变革导致了其他方面的挫折。

3.2 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为解决校本教研的问题提供了新路径 虽然组织变革理论对于推进课程变革非常重要,但除了富兰和佐藤学的研究之外,国内外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深入。基于这一状况,本研究借鉴美国管理学大师沃伦•本尼斯(W.Bennis)关于“有机适应型组织”的论述,从省级教研层面,提出了一种新的问题解决思路。

1.有机适应型组织的内涵和特征。

本尼斯认为,有机适应型组织是一种由各种专家组成的、聚焦于问题解决的、灵活多变的临时性系统。该系统在运转方式、组织结构、人际沟通和评价管理等方面都与科层制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从运转方式(function)层面看,它是围绕着有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开展工作的;从组织结构(organization)层面看,它主要由项目小组构成,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责任会根据情境和任务随时变化,因此其适应性极强,可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问题;从人际关系(relationship)层面看,它强调组织成员的彼此信任;从管理评价(evaluation)层面看,它强调根据技能和专业训练进行横向的评价。这四个方面构成了有机适应型组织的四要素

模型,我们称之为“FORE模型”。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在英文中,“fore”的意思是“前面”“船头”的意思,而在我们看来,有机适应型组织不但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形态,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从组织形态看,有机适应型组织是一种由项目小组引领的、结构扁平的、充满活力的组织。它把传统的科层制的金字塔模式转变为了“八爪鱼模式”。从思维模式看,它强调在系统思考、聚焦问题、专家引领、项目驱动的问题解决思路。

对照这一组织变革理论,目前我国省级教研部门所扮演的主要是政策传达与发布的角色,其作用仅是管理与驱动,而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和资源整合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决定由省基础教研室牵头,以省级校本教研实验校为抓手、以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模型为指导,打破传统的省、市、县、校在专业指导上的线性结构,探索改进校本教研的新路径。

2.具体的问题解决路径。

按照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的思维模式,我们首先由必要对本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改进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包含着这样的逻辑假设:借助有机适应型组织改善校本教研;通过校本教研的改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一逻辑假设中,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是手段,校本教研的改进是载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目的。由此可见,本课题中涉及了有机适应型组织、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三个子系统。要想把基本的研究问题分解为具体的研究问题,还有必要对这三个子系统做进一步的分析。

如上所述,有机适应型组织这一系统中包含了四个要素:需要解决的问题、临时的项目小组、人际关系和评价管理四个要素。

校本教研系统从内容看包括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三个要素;从实践形式看包括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型研究、以课题为载体的教学型研究、以阅读为载体的学习型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系统包括外部的助推系统和内部的知识系统两个部分。而纵观整个教师教育研究的历史,它经历一个从外部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到内部的知识结构研究的演变。尤其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逐渐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其中,美国学者舒尔曼(Shulman)的研究影响较大,他最初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三类,即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学科知识指的是教师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指是对学科知识进行组织、表达和调整以适应学习者的兴趣和能力的知识;课程知识是对教材和教学计划的理解和掌握。

分析比较三个子系统关系(见图1 研究技术路线图)可以发现,各子系统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如我们可以借助制度的变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外部的动力;可以通过课例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知识;通过阅读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等。由此,我们就可以将本课题研究的基本问题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三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子问题):

问题一:如何通过制度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问题二:如何通过课例研究丰富教师的教学知识?

问题三:如何阅读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

基于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分别组成三个项目组来开展研究,即“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组”“课例研究项目组”和“专业阅读项目组”。

4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与步骤、分工与预期成果

4.1 研究目标

1.通过建立有机适应型组织,提升校本教研质量,增强学校应对变革的效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2.通过“校本教研管理制度项目组”,开发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3.通过组织“课例研究项目组”,丰富实验校教师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4.通过组织“学科知识项目组”,丰富实验校教师的学科知识。

4.2 研究内容

1.有机适应型组织的理论研究。

2.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研究。

3.课例研究。

4.教师学科知识发展研究。

4.3 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1.研究方法

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有关组织理论和校本教研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而提出适合本省课改实际的推进策略;研究人员将运用行动研究法进入学校现场、深度参与到研究中;运用调查法确定学校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运用多案例研究法分析省级校本教研实验校的结论,体现研究的复现逻辑(replication logic)。

2.实施步骤

(1)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制定研究计划。

(2)2013年2月至2013年3月:组织课题开题会。明确研究分工;成立三个研究项目组;发布子课题。

(3)2013年2月至2013年6月:各个项目组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4)2013年7月至11月:第一次校本教研现场会暨阶段性研究总结。

(5)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课题中期研究总结。各个项目组总结研究成果。

(6)2014年5月至7月:第二次全省校本教研现场会暨阶段性总结。

(7)2014年8月至11月:课题总结,完成课题总报告。

(8)2014年12月:申请结题。

4.4 分工与预期成果

1.研究分工。

李海龙为课题总负责人,组织协调各项研究事务。

李海龙、赵阳、陈保新、刘俊凯负责“管理制度项目组”的研究;三次省级交流的会务组织。

杨伟东、申宣成负责子课题管理;市级教研共同体活动的组织管理。 李涵、张琳、杨伟东、杨惠茹负责“课例研究项目组”的研究。

高正起、杨爱珍、申宣成负责“专业阅读项目组”的研究。

杨霞负责英文文献翻译。

2.预期成果。

课例集两卷(2013年一卷、2014年一卷,必要时结集成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集一卷(必要时结集成书);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若干篇。

4.5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专业保障。课题组成员自身不但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素养,还专就此项研究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建立了专业合作关系,该所承诺将随时提供他们能够搜集到的关于校本教研的国内外的最新的研究成果,目前课题组已经搜集了200余篇(本)研究文献,并整理出了文献综述。

2.制度与资金的保障。省基础教研室已经下发了专门的校本教研实验校的管理办法,实现了学科教研员和学校的对接,提供了专项的研究资金,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各个实验学校的校长对这一项目也高度认同,承诺在学校内部提供尽可能多的研究便利。因此,开展本研究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保障。

3.时间保障。本课题组的两位成员都是课题办的专职工作人员,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同时,省教研室已经以文件的形式对学科教研员进入实验校的时间做了规定,这些都为本研究的推进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第12篇:禹城市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禹城市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编号:2011 年9 月15日

一、课题名称及主要参加者的基本情况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三、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四、审核意见

【说明】

1、小课题以个人独立研究为主,也可合作研究,最多不超过3人;一人只能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2、要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选题,切口要小,要有针对性,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3、申报小课题须经学校和乡镇校办审阅后方能上报,否则不予立项和结题。

4、本表一式4份:上交学校、校办、市教科所各一份,申报人自留一份存档。

5、本表纸质稿以乡镇校办、市直学校、民办学校为单位上交,电子稿同时发至禹城市教科

第13篇:广州市中学物理有效教学课题申报表部分内容

广州市中学物理有效教学课题申报表部分内容

一、本研究项目的科学依据(含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学术思想,立论根据,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参考文献)

中学物理教学现状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研究表明,在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成长的所有因素中,单个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最大的主导因素,另一方面教师们也抱怨,教师教育和培训机构没有给他们提供多少有效的教育,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所以让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案。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20世纪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倡导老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20世纪上半叶在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中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目前国内外比较认可的定义是: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 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早期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侧重研究教师拥有一些什么特点,特别是人格特征或品质才让教学有效。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要求被研究者如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等指出或发现被标定为有效的教师所具有的特征或品质,或是比较有效教师与低效、负效、无效教师在特征或品质上的差异;二是要求被研究者发表对有效教师所具有特征或品质的看法,或是要求他们列举自己认为的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侧重教师特征或品质的研究虽然发现有效教师的确具有将其教学导向有效的特征或品质,但是不能回答教师的这些特征或品质怎样影响教师的行为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起,由研究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转向着重研究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也提出一些有效教学的原则和标准如:课堂教学有效性5条标准;黛安.蒙哥马利(Diane Montgomery)提出了解决课堂\"问题\"的三个原则;美国提出的四大有效教学方法;夏洛特?丹尼尔森提出的专业实践构成框架等都希望是在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这三个环节探讨有效教学。希望通过应用这些原则将一个不称职教师演变成一个称职教师,将一个称职教师演变成一个优秀教师。

有效教学的研究已持续了近百年,但在中学教学中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课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在于希望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真正思考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减少无效、低效的教学;根据一线老师的实际情况我们引导这次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所选的子课题不要贪大,从一个概念、一个实验做起,希望这是一次有效的课题研究。参与的三百多名教师中有经验丰富的特级、高级老师、教研员;有来自重点中学的老师,也有农村地区的教师。这些人员组成一个很好资源。我们通过《广州教研》,广州物理网站,相互的听课交流提供给广大老师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共同参与课本研究中找到符合自己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3.《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5.《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反思性教学》华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7.《现代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浙江大学出版社

二、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及效益分析(研究内容含主要观点,预期成果要明确完成时间、成果名称与形式。效益分析中理论成果应明确理论价值;应用成果应明确应用范围及效益)

中学物理有效教学课题是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趋向、总体思路、有效策略,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学风格和模式;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本课题主要研究物理教学准备策略、物理教学实施策略、物理教学评价策略三个教学环节。教学准备策略这一环节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学内容重组的有效性研究作为切入口,因为现在广州市的物理全面进入新课程的教学。如何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减、换、调”的重组处理是物理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学实施策略环节我们主要从1.精细的授课程度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任务导向; 4.学生的参与程度; 5.学生的成功6.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有较高级的思维进展进行研究。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出现对传统教学和有效教学的双重背离,如:片面理解有效教学中提倡的“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把教学变成无目的、无计划、无规定内容的简单活动,甚至只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面活跃程度作为判断教学活动优差的惟一指标。因为这些现象最终只会使得教学变成毫无意义的学生自由行动,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平时的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而不是给老师、学生分三六九等。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找到有效的学生的评价及有效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根据上面的分析,本课题研究内容分为以下的子课题:1.教材重组研究 2.物理概念、规律有效教学研究 3.物理有效复习研究 4.学困生有效教学研究5.物理习题训练的有效性研究6.物理实验有效性研究 7.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8.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研究

9.学生物理科技活动的研究10.有效的学生评价研究 11.课堂教学评价研究。通过开展系列研究,最终完成总课题计划。

预期成果:

中学物理教学调查情况研究报告(2006.10――2007.4)

中学物理有效教学案例收集及有效教学建议(2007.5――2008.2) 中学物理有效教学总结及经验交流(2008.3――2008.9)

希望通过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引导一线的物理老师正确处理“讲、学、练、评”的关系,“知识、能力、方法”三维目标的关系,“量、质、效”的关系.因为教学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所以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促进广州市中学物理教师个体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并找到一些有效物理教学的共同原则,使之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广州中学物理一些教学难点,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广州市中学物理教学的质量,提高广州物理教师的素质。达到减轻教师负担,减轻学生负担。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基本思路,总体安排和进度,可行性分析) 实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拟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并结合案例研究、听课调查、问卷调查法、评估法、文献研究等方法开展研究。 基本思路:针对新课程突出以生为本的特点,我们组织课题成员学习初、高中的《物理课程标准》,学习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物理有效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人教版、上海版、广东版的教材为研读的课本,要求课题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或教学的需要从1.教材重组研究 2.物理概念、规律有效教学研究 3.物理有效复习研究 4.学困生有效教学研究5.物理习题训练的有效性研究6.物理实验有效性研究 7.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8.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研究

9.学生物理科技活动 10.有效的学生评价研究 11.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等子课题中选取一个课题开展研究。每位课题成员主要遵从:发现问题→尝试将先进的理念、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有效的教学行为→反思→提出新的问题(或重新调整思路解决问题)→再一次尝试解决问题这种螺旋上升的研究思路。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有两个假设:(1)老师容易因为熟悉而产生安逸,因为安逸而滋生出疏忽和错误,而我们的教学常常通过常识来把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师可通过与其他人的交谈和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解释来获得有效教学活动所有信息和解决的办法。基于上述的假设我们认为相互的观课,老师对自己的教学的反思是我们这次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希望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让老师能从观课中,从自己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特别是观察一些和他们平时做法大相径庭的课如开展与香港的一课二讲,这种交流方式可以使教师观察到和他们平时做法大相径庭教学方式,强烈的对比会刺激教师反思其习以为常的做法,对平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教育理念重新思考,继而作出调整、更新和发展,最后达到对教学效能的提升。

总体安排和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06.10——2006.12)

本阶段对课题老师进行课题培训(包括教育研究方法培训,有效教学理论培训),课题成员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

第二阶段:物理教学情况调查研究(2007.1――2007.4)

本阶段重点是课题成员通过写教学日志、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手段及上公开课与其他成员一起研讨及找出教学中的低效的现象和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

第三阶段: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阶段(2007.5――2008.2)

本阶段的重点是在学校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收集有效教学案例,提出建设性的有建议。 第四阶段:中学物理有效教学总结及推广(2008.3――2008.9)

本阶段的重点是针对一年多来的实验情况进行小结,推出有关的成果,写出结题报告,对实验总结出来的一些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全市的推广。对出现的一些问题写出书面材料。

为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会有效监控研究的全过程,适时调整研究思路,使研究成果显著,我们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培训边研究、边实验边调查、边实验边小结、边小结边推广。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小结、整理、提升,使整个课题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富有成效。

四、实现本项目预期目标已具备的条件(含研究工作基础和时间保证,从其他渠道已得到或可申请到经费数)

近十年广州市已进行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教学模式研究、发展性评价研究等优化教学的研究。在这基础上我们开展的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研究是这一系列的研究的延续与发展。

广州市初中的课改已进入了第五年,高中的课改也进入了第三年,在这期间市里已多次组织教师对不同版本的教材根据课标进行分析、比较、重组,征集了大量的教学设计及有关新课程教学论文。这些成果都为进行有效教学研究打好基础。

参加课题的部分老师有参加港、澳、粤三地的讲课交流经历,对三地教学有一定的了解,这些经历会让课题组成员在进行有效教学研究时有新思路和研究方向。

本课题组还收集到有关课程标准的多种专著和文章、国外教学情况的一些实况录像。 本课题组成员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年龄、学历层次结构丰富,当中有的是基层单位的研究人员,有的是市中学物理教学骨干,他们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有关教学成果评比中获过奖,有着丰富的组织地区性的教研活动经验。所以无论从管理、时间上都能让老师有效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第14篇:如何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填写课题申报表

如何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填写课题申

报表

1、关于课题申报表

未按要求填写的,应按要求填写到位。

封面上的\"课题名称\"如果研究方案里作了调整,这里封面上也需作相应调整;\"课题负责人\",只填写1个即可;\"完成时间\",课题研究期限一般为一年,或1-2年,\"完成时间\"应填某年某月底,课题研究的正式开始时间早于申报填表时间;\"成果形式\"写一种即可,一般为\"报告\",有\"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而\"论文\",为报告的高级形式;\"单位及职务、职称\",一般填3个内容,实在没有职务的,填单位、职称2个内容;\"邮编、地址\"应填写清楚、完整\"联系电话\"一般填写单位(自己办公室)电话和本人手机电话号码,便于我们之间的联系。

第二面\"课题组其他面员的有关情况\"中的\"课题内分工\",应填写明确,尤其是谁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谁承担课题结题报告的执笔撰写任务应予明确;\"课题负责人所有单位意见\",单位公章和单位分管领导的签字,都不能少。如果课题已批准立题,而签字盖章都应该补上,否则你的研究得不到单位及领导的支持。

2、关于课题的题目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要求符合需要性、新颖性、可行性等基本原则。题目,是对研究的高度概括,文字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特色鲜明,字数一般不超过21个,如果太多时可使用副标题的形式。

对照上述要求,象申报2005年度省、市规划课题有的方面我们认为不太适宜,如\"幼儿园英语\"(目前争议较大,开设条件不够)、\"图式理论在初三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图式理论\"不太适宜进行)、\"在低段数学中培养学生\'互评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低年级还不太适宜)、\"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英语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以提教学方式转变为宜)、\"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融入\"(一般在高中研究);

有的内容(题目)我们市里已有比较多的研究,如果再去研究,我们认为必要性不大,如\"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初探\"、\"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与研究\"、\"构建小学数学情境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新理念下的学生活作文的实践与研究\"等;

有的题目提法欠妥,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后进生的研究\"和\"农村后进生自主学习心理素质优化的研究\"中的\"后进生\"、\"外来民工子女融入当地初中的实践与研究\"(不明确)、\"用新理念激活初中英语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一般用\"新课标\");

有的是老题目,如果要研究,须有新的角度。如\"小学科幻画特色教育的研究\",你的\"科幻画\",准备从那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呢?要在题目中表明这个新的角度、\"幼儿园折纸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着眼于哪个新的角度呢?)、\"幼我积极生存、安全自护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自护\"教育方面的研究已比较多,目前强调加强幼儿园门卫保护、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保护等),可改成\"幼儿园安全保护工作研究\",或换成深一点的角度--\"幼儿生存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有的题目未加一定的限制词,使题目显得太大,如《我区社区教育的研究》,若改为《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统合的探索与研究》,研究角度就鲜明一些了。有的题目加了限制词,但不够恰当,影响了研究的价值,如\"在童装之乡的学校美术教学中引入童装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可改为\"在美术教学中引进童装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一些规范的课题目,最好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方法为教育实验研究)。有的课题题目没有点明,所以需要在题目中点出来为好,否则象是经验总结式的题目。

如果谁的申报课题题目存在上述情况的,应作必要的调整。

3、关于课题研究方案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表》,最后一个栏目为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要求方面的\"说明\",即规定研究方案撰写的内容方面的要求。

\"说明\"是这样要求的:

课题申报须附有详细的研究方案,方案应按规范要求设计,字数为2500-5000(用电脑打印),并包括有以下内容: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3)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4)如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可写上初期研究成果或\"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6)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可有的研究方案没有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写,需要修补。

一如写\"课题的现实背景及\",往往本人、本校、本县(区),甚至本市的背景情况、实际中碰到的、存在的问题情况没有反映或没有足够的反映。

这里介绍阐述的比较好的例子,如《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对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是这样陈述的:

\"在幼儿班的多年教学中,经常碰到有孩子把积木塞进鼻孔,或手拿剪刀、竹竿在活动室里追逐打闹;或爬高爬低,乱挤乱撞,造成呼吸障碍、刺伤、摔伤等事故。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中也经常报道幼儿被拐、溺水、发生交通事故等严重事件,而且许多事例触目惊心。我们对幼儿班20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为

分类 孩子出生以来受过伤的 家长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没有进行过的 孩子出现问题时才进行 有目的、有计划进行 希望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全面指导、教育的

人数 98 48 115 37 200 百分比 49% 24% 57.5% 18.5% 100% 由上说明,幼儿期是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繁时期。分析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幼儿自身的弱点。在幼儿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及体力等方面远不及成人,面对突如其来的以外事故时,很难及时作出正确反应,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幼儿家长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还很不重视。据资料反映,国外对幼儿此方面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强于国内孩子。另外,家长希望幼儿园对孩子进行较为全面指导人数达100%,这说明家长对幼儿园寄予极高的期望。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幼儿园纲要对此方面要求不够强调,同时也没有这方面的完整教材。因此,我们把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

二如写\"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一些课题申报者往往把从网上浏览到的许多东西洋洋洒洒地写上,但是不是拿来作为对本课题的指导呢?本课题将要在上面引述基础上研究什么呢?我们本县(区)、本市、本省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呢?等等,都没有说,或没有很好说,如有必要请予补上。本县(区)、本市、本省的研究情况,可从近年来公布的立项课题和获奖课题成果目录中去作大概了解,还要去购买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

三如写\"研究内容和目标\",一些方案在\"研究内容和目标\"的陈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要么缺乏可操作性,要么缺乏\"研究\"性,有的是比较含混、罗嗦。

这里介绍陈述得比较好的例子,如《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

(一)研究内容:

1、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内容研究:

一是交通安全;二是生活安全;三是活动安全;四是防火安全;五是防止意外伤害,设计一系列教育活动,进行幼儿自我保护教育。

2、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一是采用集体教育活动进行;二是通过玩角色游戏进行;三是在日常活动中进行;四是利用一些环境进行;五是与家长联系配合进行。

3、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一是案例、故事分析法;二是游戏模拟法;三是对比法;四是反语激将法;五是家庭作业法。\"

上面对\"研究内容\"的叙述,可以看出课题设计者从\"内容安排\"、\"培养途径\"、\"培养方法\"三个方面阐述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将\"操作\"与\"研究\"结合在一起,条理清晰,层次感强。

关于\"研究的内容\",一般还要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如果是搞实验,还应写出\"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而目前许多被立项的课题,需要但没有作\"界定\",也没有考虑\"变\"量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1、形成自我保护教育序列,提供一系列的自我保护教育活动设计。

2、通过教育,使幼儿掌握有关自我保护方面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3、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形成规律进行揭示和探讨。\"

上面对\"研究目标\"的陈述,很有层次感;二是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仿照采用;二是对幼儿有哪些帮助,使得幼儿掌握知识,增强意识,形成能力;三是理论突破,如规律性的揭示和探讨。

四如写\"研究基础\",往往是课题申报之前没作任何研究,开始申报就是县(区)级,甚至市、省级课题,或者对自己研究室的其他课题,包括本校其他研究的课题没有加以联系起来,象是孤零零的一个。实际上,仔细想想,\"研究基础\"方面还是有内容可以写,而且是必须给予反映的。如《中国教育券制度的实践与探索》这本书,写的是长兴县教育券这一省级规划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省教育厅在长兴县召开教育券研讨会等情况。可省厅领导黄新茂却在研讨会上提出:\"如明后年,全国课题立项时浙江教育券立进去,作为全国规划课题\"。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有了长兴的研究基础、全省研讨会的基础,才考虑全国课题的立项。所以你们在申报省、市科研课题时应将\"研究基础\"写上,或者说,当你们已有一定研究基础时再报省、市级课题,才更具有条件,才更有资格。

五如\"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要有阶段时间和阶段任务,不能脚踩西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至少是三个大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实施阶段,三是结题阶段。其中\"实施阶段\",又可以具体分出几个来。课题组人员分工也要具体、明确,不能全由主持人一人来做。有的课题较大,需要明确立子课题,那么,由谁,承担什么样的子课题,应该明确。

六如\"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包括课题负责人及其课题组成员自身的科研水平、能力,所在单位所能提供的人、财、物力的支持程度。有的课题涉及到自己的权限,须得单位领导同意和支持。所以单位盖章、领导签名这一条争取到,一定得补上。

二、课题实施

1、应按照开题会议最终确立的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认真实施研究。应保证研究方案的严肃性,对开题会议最终确定的课题题目、主要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及步骤分工等不随意变动。

2、要根据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确定的方法、内容、步骤、要求等,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切实实施好研究工作。大家可以翻阅我们提供的(湖州市教育科学规化课题优秀研究报告(论文(选)),其中的\"课题的实施\"部分,不难看出这些课题的承担者们所进行的扎扎实实的研究(实验)工作。

3、严格执行所订立的课题研究制度,如应按设计的《课题实施记录本》及时记录\"课题实施的阶段性计划\"、\"相关理论学习的摘要、心得\"、\"课题组活动(包括调研、访问、开课、评课、随感等)情况\";根据阶段小结要求将\"课题实施的过程与成绩\"、\"课题研究的问题与不足\"、\"课题研究改进的措施\"等情况及时填写在《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表》中;课题组成员应努力完成阶段性研究(实验)任务,并认真组织(参加)阶段性研究的小结交流活动。

4、研究者\"资料意识\"要强,研究的各个环节都应尽可能地形成资料,包括开题报告、前测资料及分析报告、阶段小结、活动材料、交流材料、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相关案例、后测资料及分析报告、获奖资料等、要十分重视资料的整理工作,对收集的资料要采用多种方法予以保存,最好采用资料卡或采用电脑摘要储存。各类研究资料应建立档案,分类存档。

5、各课题承担者应经常向各县、区(市属学校直接向市)教科规划办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主动接受管理。

第15篇:申报表

附件:

填报说明

1、通渭县政府质量奖申报材料由申报表、企业或组织概述(简介)、自我评价报告和证实性材料组成。申报表、企业或组织概述(简介)、自我评价报告需提供一张电子光盘和一式三份的书面材料(合并装订成册);证实性材料需提供一份书面材料(单独装订),并辅以目录和页次。

2、申报表应全项目填写,具体要求见各表后“注”。需按年度填写的指标,系指申报年份前三年(连续)的指标(特别注明的除外)。如表内填不下可另加附页或自行复印表格,未填项要说明原因。

3、企业或组织概述(简介)内容要求见GB/Z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附录B,字数限3000字以内。

4、自我评价报告内容应对照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要求,从采用方法、工作展开和实施结果三个方面逐条用事实和数据说明实施卓越绩效的时间、过程、做法、成效和经验。

5、证实性材料包括企业(组织)的法人主体资格证件(企业为已加盖上年度年检戳记和本企业公章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涉及市场准入的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类许可证、强制性认证及资质证书复印件;已获取的各类体系认证(含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证书复印件;销售额证明(由县级统计部门出具并盖章)、纳税证明(由所在县区级税务部门出具并盖章,注明应纳税金额、实际纳税金额)、出口创汇证明(由海关或外汇管理部门出具并盖章)、三废治理达标证明(由县级环保部门出具并盖章);申报前一年的年度报告及审计报告复印件;前三年获得省、部级以上质量荣誉(包括品牌)的证书复印件;组织机构图及企业(组织)自认为需提供的其他证实性材料等。

6、申报企业的申报材料经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之一在表17上签署意见后,加盖公章,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县评审办。

7、为便于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与申报企业(组织)联系,请在表2的“联系方式”中详细填明本企业(组织)的联系部门和联系人信息。

第16篇: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观察记录

一、研究背景

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探索、不断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轻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发展要求,深受他们的喜爱。但是在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当中,务必会发生种种状况,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介入、采用合理的指导方法,以保证探索活动继续下去。本学期以行动研究法、案例法为研究的主要方法,结合实际,开展了以主题活动背景下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指导以及区角活动的评价形式为专题的研究,把这些作为进一步深化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目标,使区域活动在主题背景下建构和开展,更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以下是我们课题组在这个学期中开展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一点做法。

二、研究策略

针对幼儿个性化特征指导的策略。

首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对较特殊的幼儿进行跟踪指导。对兴趣单一的幼儿进行个别交谈。

其次,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同一活动区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不但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的层层递进。

再次,根据小中大班的年龄特征,适当的安排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

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能够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观察与指导,使幼儿区域活动教育效果的达到最优。

三、本学期研究重点

1、继续进一步完善区域活动环境,包括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的选择投放。

2、在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以及如何把握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

3、关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4、重视活动的交流评价。

四、研究步骤与措施

1.强化理论学习,刷新教育理念。本学期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幼儿园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有效指导》,采取个人研读、组内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继续进一步领悟其中精神。

2.加强主题前审议活动。本学期我们加强了主题前审议的管理。注重审议过程,做好相应的记录。主题前审议时,我们主要围绕主题目标、主要活动安排、环境与资源、区域活动设置、区域活动材料准备等方面对主题进行全面审议,对不够合理的地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不断优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3、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本学期初我们课题组通过观摩发现了部分主题的区角内容的材料还存在目标过于单一,缺乏与主题阶段目标吻合和缺乏层次性,我们课题组决定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第一步,研讨主题性区域设置及材料提供,第二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实施;第三步,观摩区域活动开展过程;选择案例分析。希望通过这三步走的实施,把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开展做得更扎实。为此我们以个主题目标、阶段目标、主题内容为蓝本,对各区角活动的预设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首先我们在认真学习、把握主题目标和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进行自备,其次以汇报的形式交流(主要是围绕区角材料的设计、区角活动材料各阶段的投放与活动的重难点展开),再次根据研讨的结果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区角活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心中藏有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最后加强教学沟通,课题组教师相互观摩区角活动的开展,探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逐渐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思路,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4.开展观摩活动,促进专业成长。如果说,学习理论、剖析案例是教师广泛吸纳各种新信息,初步整合、建构自己的“有关区域活动教育理念”的过程的话,那么,观摩研讨则是教师形成新的区域教学能力的过程,是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的过程。为此,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评价进行了观摩研讨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中肯地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执教者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新的灵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颇多,对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帮助。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改变了教师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还用新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体验到了大胆尝试、研究的成功感;培养了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同时,我们做好每次研讨活动资料的梳理与整理工作,做到有内容,有记录。

5、以优秀“案例”为载体,开展研讨活动。课题组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每位老师总结自己在实践中介入指导和交流评价的优秀案例,并展开研讨——研活动的价值点;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怎样把握介入的时机;师幼互动等。并结合案例谈自己的想法:如果是你在这活动中该怎么处理?教师们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思路和策略,在分享交流的同时促进了专业成长。

五、研究的成效 对教师而言:

1.强化了教师的角色意识。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由原来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成合作伙伴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开始学会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各种做法和想法,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了观察和把握孩子的发展上,并在此基础上有依据地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师生“对话”,逐渐形成两者之间的理解、沟通、互信、尊重、融洽的良好氛围,继而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2、学会有目的地组织评价活动。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师们开始重视区角活动的交流和评价。她们根据每个区角活动目标的制定能灵活的、有目的地去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在评价活动中课题组的老师们常常会使用以下一些方法:

(1)激发孩子对多种活动内容的兴趣。通常孩子在选择区域时,很容易受材料本身的吸引,比如事物的外形、颜色、声音等,这很容易使孩子在一个地方或固定区域中,兴趣单一。所以老师要像做“广告”一样,充分利用交流评价来把区域内容“推销”出去,使幼儿关注未涉及的活动区域,进一步诱发孩子的内部动机。比如在主题活动“我喜欢的昆虫”中,老师在交流评价时展示了一名幼儿的喷画作品,幼儿从画的效果中对作画的方式感到新奇,这样,交流就激发了孩子对未涉及的活动内容的兴趣。

(2)介绍多样的学习方法,激发探索欲望,鼓励创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体差异,而区域活动是通过材料与孩子相互作用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每个孩子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老师组织的交流评价,向孩子展示各种成功的方法,为幼儿的“学会学习”提供良好的交流机会。如:在“我居住的地方”主题活动中,一个孩子用和老师不一样的方法成功设计了“未来的小区”时,老师关注了这样的个案,在交流评价中请他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方法,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事实证明,只要你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发挥,他们的表现肯定让你意想不到!

(3)通过评价交流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活动中,课题组的老师们能够注重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良好个性品质,如:遵守活动常规、与同伴愉快合作、不怕困难耐心坚持、反复实践等一些个案,作为交流评价的内容,她们没有在意孩子的认知技能在这次的区域活动中又提高了多少,做得像或是不像,而把良好的心理品质(坚持性、自信心、目的性等)的培养作为价值取向,作为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评价的一部分,这样能进一步促进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通过研究提升了教师观察、反思的能力。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是没有生命力的。反思是对问题的反思,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预测、经验等寻求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专业成长。为此,在每个阶段的活动中和活动后,我们都通过自我反思、集体反思的方法,提高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通过自我反思,让教师着眼于组织自己区域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作出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教师的自我反思主要是借助教师自己的教学档案进行,包括区域活动设计、观察记录孩子的行为、反思调整、典型案例等。通过集体反思,以“旁人”的眼光来审查自己的区域教育实践,要求教师互相观察彼此的区域活动教学,详细记录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每个教师以自己教学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去分析问题,促使大家各自思考、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如:观摩后,面对三个主要反思问题:你从活动汇总得到那些启发/你有哪些建议?对此活动你有哪些困惑的地方?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共同谈讨,切实地解决区域活动中一些困惑。通过反复研究反思,教师们真正成长起来。他们不仅逐渐养成了善于反思的习惯,而且形成了一个学习研究共同体,每位教师的能力都获得提高,区域活动研究也随之得到深入。

4、提升了教师撰写案例的能力。我们要求老师们把在活动过程中挖掘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事件和情景,多思考多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观察指导以及交流评价的经验,并将过程记录下来撰写成案例在课题组内展开研讨——研活动的价值点;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怎样把握介入的时机;师幼互动等。教师们的案例遵循观察、记录案例、解读、分析、对应策略的流程,在总结、撰写案例的过程中,课题组的老师们更是知道了教育案例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她们在每天的反思中积淀与总结自己的经验与收获,不仅强化了教师们的观察意识,也是帮助教师自身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手段,进而推进课题组教师有效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对幼儿而言:

1、学会自我反思与评价。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评价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他人,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许多感知经验,而且在比较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幼儿自我反思,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

2、综合能力的发展

(1)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各种做法和想法,把区角活动看成是幼儿的工作,让他们自己决定干什么工作,怎么干,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如:在“一切都在变”主题区域中,幼儿在操作“有趣的手影”材料时,需要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半圆形拼成一个戴帽子的人头,幼儿不断的调整三角形透明片的位置,可是三角形与半圆形仍然无法吻合,教师没有直接将答案告诉幼儿,而是提示幼儿找找看除了位置不同还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幼儿通过观察、寻找,发现了透明胶片中还有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于是幼儿一一尝试,最终找到了相匹配的两个图形。除此之外,教师在提供材料上也做到有层次性,递进性地投放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并努力引导幼儿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获得发展,就这样,幼儿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评价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提供了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很好的提高了幼儿对评价活动这一环节的兴趣,孩子们能认真的与老师共同完成评价活动,宽松自由的交流分享活动,促进幼儿自主表达、评价能力的发展,使孩子们在评价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也能更好的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

六、小课题研究成果呈现方式

1、区域活动的设计、指导材料汇编

2、形成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与记录方法记录表

七、对今后开展区域活动的思考

在收获的同时,我们也不断地反思与自省。在课题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自己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更深层次进行探究的问题:

1、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过程中应尽量考虑材料的再次利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是受到多重综合因素的影响,材料投放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完结篇, 本学期少数班级还存在虽然区域活动能够与当前的教学主题联系起来,但是区域投放材料层次性与阶段性不够的现象。这样投放的材料就出现了重复为同一目标服务的现象,不仅浪费了材料发挥的作用也不大。在材料与主题各阶段目标切合的前提下,同一份材料,由于操作的要求、角度不同,可以获得不同的操作效果,达成不同的目标,根据活动要求,教师应充分地利用材料,让材料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要始终顺应幼儿的发展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研究区域材料的投放与调整,充分利用好材料这一教育手段。

2、研究区域活动的评价方法、手段的多元化。目前在评价活动中教师大多采用集体评价的形式,什么样的点评形式能提升孩子的经验,提高幼儿对评价活动这一环节的兴趣,更好的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促进孩子的个体发展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3、教师如何把握观察和指导的重点。在活动中还存在教师指导过多或教师观察指导不够深入的情况。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怎样抓准观察点,以幼儿的发展目标为出发点,进行指导。在不破坏、干涉幼儿自主学习、思考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有建设性、启发性的指导,以促进幼儿的提高与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观察记录,还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相信在反复观摩、反思、改进的有效途径中,会不断提高活动开展的质量。

第17篇: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一)

体育活动是影响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能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选题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于专项体能活动,很少使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器械活动,形式上是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由于器材不丰富,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造成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在难以确保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并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不断优化我们上林苑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让幼儿具有强健的身体。

二、研究目的

(一)研究活动的总目标

1.制作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创设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体验活的乐趣。

2.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整体功能,使孩子德、智、体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

3.教师通过探索,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各年级研究活动目标

小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在走、爬、钻、跳、滚接等方面

中班:通过走、跑、跳、拍皮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灵活性的运用器材,体现器材的趣味性„„

大班:通过走、跑、跨跳、匍匐爬、跳绳、拍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四、操作实践

(一)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素材

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我园在体育器材在配置上只有购买的和一些简单的器材,所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用油桶、报纸球、绳子等制作自己使用的活动器具。如我们可以将小竹棍当成接力棍、跳竹竿舞、走迷宫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饮料罐和塑料瓶,如:将粒粒橙、酸奶瓶等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还可以用各种易拉罐做成高跷,做成梅花桩练习近平衡能力等等的一些活动。

2.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物多玩。例如我们前面用竹子制作出来的金箍棒,我们也有很多种玩法:“钻洞、跳格子、跳竹竿舞、扮演孙悟空玩金箍棒、走迷宫”等等。还可以用一些废纸做成纸球,可以进行抛、扔、投等多种玩法尽量拓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二)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

为了将活动从“形式”引向“过程”,从“内容”引向“发展”,从而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相应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我们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既有长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我们参照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目标,针对各班不同水平的幼儿,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目标。

1.晨间锻炼活动

为提高幼儿晨间锻炼的质量,我们在组织形式及内容编排上尽量采用分散式,以自制的材料为主,内容丰富,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选择自己的同伴、自己喜欢的内容,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体能。

2.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活动我们也将以器材为主,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安排活动,让孩子想尽办法扩大户外活动空间。提供简单的材料供游戏进行,让幼儿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游戏,使户外体育活动更富特色。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成为户外活动的真正主人,使户外体育活动达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习惯。

3.体育教学活动

我们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延伸到户外活动之中,《开展体育活动观摩》和《开展户外体育器械评比活动》,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并不断创新提高,使户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器材的使用的科学合理,丰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我们把体育教学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并针对大、中班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竞赛性的游戏,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评比活动》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五、成员组成与分工

组长:肖国苗上林苑幼儿园园长,主持课题的全面工作。

成员:卫燕上林苑幼儿园保教主任,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成员:陆续上林苑幼儿园保教主任,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成员:杜进上林苑幼儿园教师,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成员:武晓上林苑幼儿园教师,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六、研究内容

月份

研究主题内容

主持人

**年

7—8月

1.召开教研会议,传达教研计划,明确学期任务及要求

肖国苗

2.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有关文章

肖国苗

**年

9—12月

1.如何开展户外活动中体育器械的投放研究

卫燕

2.小班“自制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的使用”观摩活动

陆续

3.中大班“自制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的使用”观摩活动

卫燕

4.如何使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有效使用的研究。

肖国苗

**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二)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对幼儿的培养存在“重知识、轻情感技能”的现象,这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不容忽视。为还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我们将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途径与策略,探索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师介入指导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区域活动(area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正流行“开放教育”,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区域活动”在英文中有多种名称,例如,游戏区(Phayingarea)、学习区(leamingarea)或兴趣小组等。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从刘焱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是具有幼儿特点的,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多元化的活动材料、情境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

有效性:是指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这里是指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组织方式的有效性、实施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等。

区域活动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有效区域活动环境,投放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差异性的有效区域活动材料,并给予幼儿有效的启发式指导,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幼儿探究、交往、动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由于班额过大、空间范围小,开展活动区活动存在拥挤、凌乱的情况。

(2)活动区设置缺乏科学性。

(3)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缺乏适宜性、动态性和层次性。

(4)教师的指导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活动区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有很大启发。

(三)以加德纳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强调人有多种智能,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智能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呈强势智能,有些呈弱势智能。这就表现为不同的个体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拥有优势,相反,在另一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显现相对的弱势,因此教育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强势智能。活动区活动的宗旨就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既能让幼儿充分满足自己兴趣、展示强项,又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其它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新《纲要》理论知识为指导,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时使用此方法。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以取得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六、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

3、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1)区域墙饰创设及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指导策略;

(3)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评价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区域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七、课题研究对象:

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小、中、大班。

八、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年4月--**年5月)

(1)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明确个人分工。

(3)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年6月--**年6月)

(1)对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2)召开教师会议让全体教师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专题讲座,以理论引领实践。

(4)骨干教师区域活动观摩研讨,及时反思、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5)撰写阶段性总结及论文,完成各课题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7月--**年9月)

(1)区域现场展示活动。

(2)论文的撰写及汇编。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组织专家鉴定。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科研人员能力保障:

(1)课题组主持人欧燕钦和蔡榕芳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水平,欧燕钦是市骨干教师,蔡榕芳是县级优秀青年教师、并在2012年参加“福建省第六期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她们撰写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

(2)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本中心幼儿园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人,县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她们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的论文曾有多人次获得县级

一、二等奖,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

2、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统一认识,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准备充分。

组长:欧燕钦蔡榕芳

组员:陈惠钦吴晋梅林丽香陈静静陈美燕郑贞

3、时间保障: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阶段经验;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实验成果,部署课题研究,巩固和推广研究成果;幼儿每周区域活动时间充足,教学与科研同步进行。

4、经费保障:

学校核拨专用款项用于该课题的研究、实施。

十、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调查与分析。

2、区域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论文汇编。

3、各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区域活动现场展示。

5、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实验报告。

仙游县枫亭开发区中心小学年

3-5月

1.如何体现体育器材在活动中一物多玩的方法。

陆续

2.如何体现体育器材在活动中一物多玩的方法。

卫燕

以上是针对课题的研究实施研究方案,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将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思路,一切从实际教育活动出发,力求此次的研究活动从实际中来,回归实践中去,最终能够通过研究改变我园户外活动的现状,是我园幼儿能够运用所投放的材料,自由组合,快乐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养成合作,互助的集体观念,自主、自信的享受游戏。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

(三)

一、课题的提出

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内容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不匹配、内容选择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通过选择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形成具有我园一定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二、研究条件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体育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另外,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年轻教师,她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有骨干教师,她们事业心强、经验丰富,都已达到学前本科学历,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有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区级的课题中心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一定能研究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3、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4、儿童发展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李惠桐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也有很大关系。一定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地活动,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工具,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好评。由此可见,在学前期重视儿童动作和技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四、概念界定

1、本土资源:

当地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2、优化:

指科学地建构,使之更优秀。教学中的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与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本课题中是指选择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传授幼儿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是增进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径。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我园的体育集体教学活动。

五、基本原则

1、经常化原则

经常化原则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融贯在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应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的现象。

2、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时,教师应合理安排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量,保证幼儿在运动后能取得超量恢复的最佳效果,提高身体运动的机能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多样化原则

幼儿园体育活动应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多种组织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并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4、全面发展的原则

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指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六、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系统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内容以及有效的、适宜的组织策略。

(2)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有效、适宜的体育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身心(身体、认知、个性、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3)丰富体育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逐步完善本园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七、研究内容

1、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

2、如何利用民谣,优化幼儿队列队形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3、利用本土资源,在体育活动中开展一物多玩的研究

以三个子课题为重点,整个小班年级组共同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八、研究思路

由幼儿园成立主课题研究组,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边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最终将研究成果逐步成为园所文化的奠基石。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动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子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策略。

3.案例研究法:针对本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现场记录,运用测量、评价等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整研究进程、方法、手段,以便达成研究目标。

4.个案研究法:用于本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表现、运动技能发展等的观察,并比较个体前后发展的变化,从而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十、研究措施

1.通过文献学习、参观、专题讲座等途径,帮助教师丰富相关的体育知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测试等基础性研究,了解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并加以分析,寻找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特点,建立具有层次性的目标框架(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通过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意志品质、体能发展和社会交往五个维度来挖掘、筛选、整理优秀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形成适合本园幼儿各年龄特点的,系统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

4.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9~20XX.2)

(1)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分析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意义及课题的研究方向。

(2) 收集资料,分析调查。查阅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确定课题相关成员,划分子课题,确立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明确分工职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3——20XX.8)

(1)设计调查问卷与体育活动测试项目表,通过访谈、测量等方法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加以分析、研究,做好幼儿园体育活动价值、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本园幼儿体能发展的现状调查等基础性研究。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培训。

(3)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并进行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的测查、统计资料等系列研究活动,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4)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发现研究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5)各子课题研究组总结、交流、提升阶段研究经验,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6)完成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收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9——20XX.2)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的各类文字成果。

(3)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结题,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二、预期成果

1、阶段成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研究典型案例、课题研究游戏活动设计、自制体育器械展示,

2、最终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集

三、课题组织

专家指导

朱文学:苏州市教科院副院长

曹丽萍:苏州市相城区教科室主任

课题领导组

组长:葛丽华,小学高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区评课选优二等奖获得者。

副组长:沈美芳,小学高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区早期阅读工作室成员。

第18篇:幼儿园课题工作计划

通过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实施创造环境,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其成长。同时引导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造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潜质,为儿童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幼儿园课题研究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幼儿园课题研究计划(一)

一、课题的提出

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内容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不匹配、内容选择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通过选择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形成具有我园一定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二、研究条件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体育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另外,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年轻教师,她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有骨干教师,她们事业心强、经验丰富,都已达到学前本科学历,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有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区级的课题中心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一定能研究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3、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4、儿童发展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李惠桐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也有很大关系。一定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地活动,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工具,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好评。由此可见,在学前期重视儿童动作和技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四、概念界定

1、本土资源:

当地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2、优化:

指科学地建构,使之更优秀。教学中的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与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本课题中是指选择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传授幼儿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是增进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径。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我园的体育集体教学活动。

五、基本原则

1、经常化原则

经常化原则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融贯在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应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2、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时,教师应合理安排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量,保证幼儿在运动后能取得超量恢复的最佳效果,提高身体运动的机能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多样化原则

幼儿园体育活动应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多种组织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并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4、全面发展的原则

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指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六、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系统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内容以及有效的、适宜的组织策略。

(2)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有效、适宜的体育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身心(身体、认知、个性、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3)丰富体育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逐步完善本园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七、研究内容

1、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

2、如何利用民谣,优化幼儿队列队形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3、利用本土资源,在体育活动中开展一物多玩的研究

以三个子课题为重点,整个小班年级组共同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八、研究思路

由幼儿园成立主课题研究组,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边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最终将研究成果逐步成为园所文化的奠基石。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动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子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策略。

3、案例研究法:针对本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现场记录,运用测量、评价等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整研究进程、方法、手段,以便达成研究目标。

4、个案研究法:用于本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表现、运动技能发展等的观察,并比较个体前后发展的变化,从而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十、研究措施

1、通过文献学习、参观、专题讲座等途径,帮助教师丰富相关的体育知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测试等基础性研究,了解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并加以分析,寻找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特点,建立具有层次性的目标框架(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通过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意志品质、体能发展和社会交往五个维度来挖掘、筛选、整理优秀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形成适合本园幼儿各年龄特点的,系统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

4、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十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分析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意义及课题的研究方向。

(2)收集资料,分析调查。查阅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确定课题相关成员,划分子课题,确立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明确分工职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设计调查问卷与体育活动测试项目表,通过访谈、测量等方法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加以分析、研究,做好幼儿园体育活动价值、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本园幼儿体能发展的现状调查等基础性研究。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培训。

(3)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并进行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的测查、统计资料等系列研究活动,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4)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发现研究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5)各子课题研究组总结、交流、提升阶段研究经验,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6)完成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收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的各类文字成果。

(3)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结题,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十二、预期成果

1、阶段成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研究典型案例、课题研究游戏活动设计、自制体育器械展示,

2、最终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集

幼儿园课题研究计划(二)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参照《纲要》的精神,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我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内容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

1、我们发现园内普遍存在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住址形式和内容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表是课程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开展整个体育活动有调控和保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为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的观念,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易于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相应水平层次的目标。

2、各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而定。

四、活动的组织:

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户外体育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3、不定期的学习一些理论指导或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以掌握研究的实效性和进程。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主要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确定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小组。

2、实施阶段:

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及时调整实验的进程。

3、总结阶段:

主要为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汇编结题材料。

幼儿园课题研究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工作管理规程》和《幼儿教育纲要》为指南,进一步落实《规程》、《纲要》精神,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是儿童的生命。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创造环境,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其成长。同时引导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造实践中,获得更科学的研究儿童、观察儿童的技巧,促进其专业发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潜质,为儿童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课题的实施,运用适宜的有效环境,丰富的游戏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独立地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创新的乐趣。具体包括: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

2、积极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游戏材料的制作,会选择运用相应的材料。

3、在游戏中主动与他人交往,逐渐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会合作。

4、能主动参与游戏评价,会解决游戏中碰到的困难,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

5、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实验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工作重点

1、培训实验教师,组织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文献资料。

2、制订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课题指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收集资料、分析现状,撰写调查报告分析现状,完成调查报告。

4、进行前测,实验班调查幼儿喜欢的游戏种类、玩具类型、游戏水平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前测结果,初步确定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教学目标体系。

5、初步确定幼儿园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途径。

6、初步确定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四、本阶段主要研究内容

1、各阶段幼儿喜欢的游戏种类、玩具类型以及游戏水平、发展现状。

2、各年龄段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表现。

3、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4、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创造性地游戏。

第19篇:幼儿园课题工作总结

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引领下,结合各年领班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以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目标,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目标

我们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讨论制定研究目标:小班孩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从讲普通话,说礼貌用语的习惯如:主动问好、说礼貌用语等入手;中班组则从学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玩具玩后分类摆放两方面着手;大班组从文明礼仪、生活自理方面入手。

二、环境的创设。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来渗透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在小班活动室里张贴可爱标志提醒孩子应该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墙面上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提示孩子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礼貌用语,主题墙上有孩子礼貌行为的表扬照片,精彩的礼貌儿歌和故事,区角内有礼貌交流的提示语,礼貌习惯的小提示??处处都有礼貌交流的环境,时刻提醒孩子们:礼貌交流,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自己的行为,首先使用普通话,学起了礼仪,日常生活中互相督促,让自己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讲文明的人,懂礼仪的人:早上主动和孩子打招呼,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讲话,用标准规范的手势与孩子交流??教师的身教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1、参观交流

我们教师首先使用普通话、礼貌用语为孩子创造礼貌氛围,再通过参观大班孩子的游戏、活动等多展示,学习大班孩子的普通话及礼貌用语。使中、小班孩子的交流范围扩大,在老师和大班孩子礼貌言行的示范和熏陶下,我们中、小班孩子很快学会了礼貌用语,知道碰撞了别人,会说“对不起”,别人帮助了自己会说“谢谢”等。

2、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养成

一般习惯的养成要经历四个阶段:从被动到自发,再到自觉,最后到主动的过程。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反复的运用,让文明礼仪成为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言行规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就要做有心人,时刻注意文明礼仪交流习惯的培养,要及时发现及时鼓励,时常提醒,经常运用。早上有些孩子不能主动跟老师、同伴问好,教师主动上前有礼貌地问好、亲切表情的提示等多种方式来提醒幼儿,每天坚持让孩子形成习惯;有些孩子不小心弄疼别人时,不会主动道歉,教师就用温和的语言和眼神提示他;当孩子在七嘴八舌讨论时,教师用标识和手势,告诉孩子一个一个讲;当孩子们在散步遇到熟人时,提醒孩子喊出礼貌的称呼。

在节日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如国庆节时为了让幼儿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我们大、中、小班不分层次,先学习一些基本常识,如国旗、国徽的样子、颜色及来历、代表意义,然后根据本年龄段幼儿操作能力而进行的一些粘贴、图画或手工折纸。或者是配合主题要求,认识一些少数民族服饰特点、习俗,我国的名胜古迹及让世界瞩目的珍稀动物等等;重阳节期间,中大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以“让幼儿体验与老人一起过节的快乐,培养关爱老人的情感”为总目标,将孩子们的爷爷奶奶邀请到了幼儿园,与孩子们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到镇敬老院给爷爷奶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的节目,让老人看到小朋友纯真活泼的一面。同时,老人们也与孩子们进行了互动,为大家讲故事,与孩子们表演手语操,最后,孩子们和爷爷奶奶分享了糖果、橘子、苹果、点心等,并为爷爷奶奶敲背捶腿、送祝福,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新年来临之际,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迎新年活动,快乐有趣的亲子游戏、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还有的班级组织家长、幼儿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充分展现了浓浓的节日喜庆、团圆气氛??生活处处有教育,从每个点滴关注,让习惯逐步养成。

三、家园合作,教育一致

我国古代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充分反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造就优秀人物过程中的作用。爱迪生的成功得益于其母精心的早期启蒙。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园互动、经常交流、反馈信息,因此我们也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利用家长会、家园共育栏向家长宣传,以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让家长更积极地投入到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来。 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得到的提高。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等手段,转变了教育,树立了正确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并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一日活动的始终;在平时更注重了自身言教的道理,同时,也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有效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做到了家园同步。在专业发展方面,我体会到了科研成功的乐趣,让我感受到了科研乐趣,完成了课题从立项开始到结题的整个过程,使我对平日工作能够进行反思与研究,使科研活动充满了活力。在幼儿园我参加过很多课题,有《天目湖乡情资源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研究》、《“思善”园本文化的构建于实践》、《幼儿园体育运动整合式研究》等。我们的论文也参加过比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合力》获溧阳市2013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浅谈幼儿的养成教育》获溧阳市2009年度论文评比三等奖,《浅谈幼儿园

整合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获溧阳市2011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初探》获溧阳市2013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在幼儿园通过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文明素质,从而促进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推动幼儿园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我申请参加这个课题《幼儿园生活情境化礼仪教育研究》。我会和所有参加课题的成员一起努力,全身心投入共同努力一起完成此课题。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的好习惯,把好习惯融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愉快地环境,在尊重幼儿好玩、好奇、好赞扬的特点基础上,让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和实践,养成良好习惯。篇二:幼儿园2015年课题组工作总结

幼儿园2015年课题组工作总结 幼儿园2015年课题组工作总结

经过前一阶段的思索和准备,本学期我们的课题组终于确定下来,课题的成员认真学习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并对第一阶段的内容进行了商议,将重点定位在理论学习和资料收集上

具体目标是:

1、收集混龄活动中影响幼儿互动行为的因素。

2、提高教师对混龄活动中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内省。

3、学习适合异龄儿童发展的指导策略。

具体措施是:

1、调研性研讨:游戏中幼儿互动行为的现状调查。针对幼儿游戏中的互动行为现状设计了调查表,了解影响幼儿自发产生互动行为的原因,并与组员一起进行了问题的梳理,形成了影响幼儿互动行为之因调查报告。

之后组织课题组成员就调查情况开展了分析研讨。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大家协商解决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获得了相应成效。

2、展示型研讨:在混龄日活动中,参与实践的三个班作为实践班级,针对前期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通过多次混龄日活动的开展,逐一找出问题,并形成相对应的对策,为形成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积累经验和素材。

3、研究性研讨:体育混龄游戏相关研讨 课题组成员在本学期认真开展了课例研讨活动,将课题研究活动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总结提炼前阶段混龄区域游戏活动基础上,重点开展混龄集体体育游戏的研讨。通过 观察活动中幼儿的互动行为,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教师的指导策略,包括材料的投放、游戏细节的设计等等研讨分析,获得了相应的经验和成果,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互动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 本学期我们的课题组成员都能积极参加每一次的课题研讨活动,并在日常混龄日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组内讨论,积累了一定的相关经验,在撰写论文方面也有多位老师获奖。

第20篇:幼儿园课题学习

幼儿园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的结构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名称要准确、规范。表述要尽量高度概括,要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和主要内容,从而揭示出课题名称与课题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如“体育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方面的依据、法规方面的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以及研究对象自身发展规律的实践依据等等。

在阐述理论依据时,注意不要将一些教育教育活动理论进行简单地罗列;而是要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从理论上论述课题立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课题的实践依据,就是要认真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本地区教育教育活动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现象,是否对本地区或本幼儿园的教育教育活动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

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的意义可以分为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在进行阐述时,可以将目的与意义一并进行阐述。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我们在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时,需要阐述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预期将有哪些突破。一定要认真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有关专家对这相同或相似的课题都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及其研究的成果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我们避免进行那些无效的、重复性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又可以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拓展研究的策略。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或从中受到启迪,继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和切入点。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的核心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研究内容回答研究什么问题,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大内容就越多。但许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细化,一点一点地去做。

六、现有条件的分析、预计突破的难点

现有条件主要是指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要指出研究人员在此课题研究中的优势,如研究者的学历、学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对本课题研究的适宜性、时间精力以及研究的便利性和经济物质等其它优势条件。 突破点重在十二个字: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课题结题鉴定及材料准备

根据相关规定,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均应在研究工作完成后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并经所在幼儿园审核同意后相关部门提出鉴定申请。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结题验收、鉴定活动可有三种方式:

(1)结题验收:对按研究方案完成研究计划,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并取得明显教育效果的项目,由县教研室出面组织联合考察,通过检查研究过程资料和考查所产生的教育效果的方式作出是否验收合格,是否同意结题的结论。结题验收由相关部门邀请有关人员组成验收组。验收组成员一般不超过5人。是否按计划完成了研究方案、是否取得了明显教育效果,是衡量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

(2)专家通迅鉴定:对较好地完成研究任务,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又无须专家实地考查所产生的教育效果的项目,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审读成果报告,以通迅方

式对其成果作出书面鉴定意见。通迅鉴定由相关机关委托1名有关方面的专家负责。可邀请5-7名专家参与鉴定。

(3)结题鉴定会:对部分影响较大的成果,召开专门的成果鉴定会,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鉴定评审小组,作出书面鉴定意见。鉴定会由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商定鉴定组成员名单,最后由立项审批部门审定。鉴定组成员数为5-7名。

结题鉴定前,课题组须准备好如下材料:

(1)研究方案(及修订情况)。

(2)研究工作总结(工作过程报告)。

(3)研究报告,包括主要技术文件、改革措施方案成果,调查考察报告、论文、专著。

(4)实验效果检测报告。

(5)成果推广应用方案,

(6)研究经费使用情况。

(7)对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应用价值的自我分析。

研究报告的撰写

研究报告是教育科研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是研究者的劳动结晶,是重要的宝贵财富。

研究报告育与教育研究论文比较,因为篇幅较长,不宜发表,研究报告的撰写过程是一个研究过程。它不是写工作总结,不同的研究研究课题可采用不同的撰写格式和表述方式,没有固定的格式。

1、题目

研究题目必须明确,点明题意,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

使人一看题目就大体知道这篇报告讲的什么,并产生阅读全文的兴趣,题目要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2、问题提出

提出课题来源,表明课题研究目的;说明为什么要研究

这个问题,揭示研究问题的背景,这一部分要告诉别人要研究的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价值。

说明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趋势,告诉别人本研究的起点及可靠性。

3、研究内容和目标

例:幼儿学习策略研究

研究目标

通过对幼儿学习策略的研究,探索对幼儿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使幼儿在高效率、高质量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根据学习情境和自身特征灵活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幼儿成为一各热爱学习的人。

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研究内容。

分析造成幼儿教育活动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具体学科教育活动学习中适用的途径、方法、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分析教师教法对幼儿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年级教育活动教育活动中怎样教育活动更有利于幼儿学法的培养,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研究幼儿在具体学科学习中的活动方式,以及由此对幼儿学习的影响,总结出在具体学科学习中幼儿活动的最佳模式。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目标是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计划完成学习活动。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积累学习资料。适时调整行为适应不同学科的系统学习。

幼儿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幼儿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才会有高的学习效率才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4、研究依据

在教育科研中,既注重教育科学理论育研究的指导作用

又强化对理论的探索。所以要通过对相关文件的查阅,写明研究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或政策依据。

例:班级管理委员会研究

理论依据

按马卡连柯的设想,幼儿集体并不是靠教师个体能够培养的,应当由教师集体培养幼儿集体,教师集体和幼儿集体并市两回事,而是一个集体,而且是一个教育集体。

班主任不但是幼儿集体的主要组织者,而是班级 任课 老师之间的纽带,并建立班级教师集体。一个班级优秀与否,不但需要班级幼儿间的协助,更需要班级教师间的协作。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是“全员参与”,以全员参与和团队合作来进行持续不断的改善,追求全方位的质量。

班级管理的组织系统市一个开发的、错综负责的系统。从其内部成员来说,它包括幼儿、班主任和班级任课教师;从外部机构来说,它包括幼儿园其他教师、家长等。对班级的管理意味着班级系统中的内部和外部成员都应该行动起来,“全员参与”,以实现管理的目标:“幼儿学得愉快、充实、有成就感”;“教师教得如意、完整、有投入感”、家长觉得适宜、满意、有参与感”。

现实依据

目前,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德育在不少幼儿园成为两项的工作,教育活动是教育活动,德育是德育,作为一各完整的幼儿一些方面由教育活动部门管,一些方面由德育部门管,所以口号是全员德育,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任课 老师的义务是完成自己所任教育活动科的知识传授,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以“告状”的形式向班主任反映。班级管理的重任不容置疑的落到了班主任的肩上。班主任工作一定层面上属于个体作坊式劳动,其个人的工作能力、智慧、魅力、情绪等对班级发展影响很大。这是我们现在的班级管理现状。

为使班主任工作走向人文化、制度化的轨道,离开孤军奋战的工作状况,由原先的封闭式管理走向开发式管理,构筑幼儿园—家庭—社会—体化的德育模式,我们提出尝试实行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制度的形式构筑其教师内部的德育意识,把个人的教育活动行为和教育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解决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困境,使幼儿园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整合教育资源,使班级管理成为一个开发的系统,在老师、幼儿、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一个适合幼儿全面发展的优秀班集体,让集体的每一各成员可以自由而全面发展。

5、研究方法、对象

阐明研究使用的方法。告诉别人研究结果通过什么方法

得出来的,交待要具体,条理要清楚。

6、研究过程

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描述,便于人们对整个研究研究过程

科学客观的加以评价。尽量反映实践过程,所列事实真实。

7、研究成果

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成果形态两类,一是理论形

态成果,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技术形态的问题,回答“怎么做”的问题。根据研究报告的结果,确定成果的表述,注重理论指导、理性启发,注重实践中不断形成的新的认识。

案例:

新环境下幼儿园教育有效互动策略及应用研究

一、应用“建构策略”,搭建互动平台,实现平等对话

二、实施“活动策略”,拓宽互动渠道,缩短幼儿园距离

1、亲临幼儿园——走近领导

2、亲近教师——走近教育活动

3、亲亲宝贝——走进孩子

4、亲近父母——走进心灵

5、经验共享——走上讲台

三、启动“信息策略”,延伸互动途径,彰显个性教育

1、反馈信息——实话实说

2、开设超市——因材施教

3、拓宽方式——多向交流

四、采取反思策略,克服互动盲区,形成和谐教育

1、特别关爱献给你——关爱留守儿童

2、爱在迷失中回归——关注心理健康

8、研究效果

指通过科学研究,对相关问题解决的所发生的变化及达到的程度,既是研究成果的产物,又是研究成果重要的直接依据。

哪些属于效果,(1)研究对象的变化(2)研究者的变化(3)组织研究的组织者的变化(4)社会效益。

课题研究方案的制作

什么是课题方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也叫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一个非常详细的课题方案一般包括这么几个部分:课题名称,课题界定,研究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指导理论,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进度、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保证措施,参考文献。 怎么制作课题方案: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题背景一般包括三个部分:a从个人或者幼儿园自身的实际b从当前总的、社会或者教育的实践状况和当前理论研究的现状。C表达课题研究者对课题的总的定位和课题研究的方向,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得到什么,预期课题研究出于什么层次和水平。 2.目标如何陈述

(1)用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术语表达。清楚地表达出要研究出来的结果是什么。(2)尽量减少泛泛的表述,研究目标与课题名称之间建立较强的逻辑关系。

(3)言简意赅,针对课题界定和\"问题,列出条目。

(4)提纲挈领,能够提升课题研究的深度和高度。 3.研究内容的设计

(1)体现课题研究的主旨,与课题的指导理论,研究目标和操作变量要呼应。 (2)各个研究内容项目之间彼此边界清晰,相互之间逻辑关系清楚,并列 递进,不能相互矛盾或者相互包含。

(3)如果课题本身比较大,应该确定几个研究方向,在每个研究方向之下 设置子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 (4)表述上要规范。 4.研究方法如何设计:

第一,要说明每一研究方法用于什么研究内容。 第二,注意设计的逻辑。 5.研究过程设计

(1)研究的步骤,研究准备分几步走。大框架。 (2)在每一阶段都完成那些项研究内容。

(3)每个研究阶段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形式:研究报告,论文专著,音像 资料,典型教案,教具学具(含课件)等。 (4)每个阶段的负责人。

如果课题比较大,子课题的数量非常多,研究过程的设计就要更加详细, 每一个子课题由谁来负责要确定。 6.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阐述的是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尤其是在比较大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 成员的分工很重要,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进程。任务规定越是详细,课题做起来就越扎实,将来的收获就越多。 7.参考文献的价值与作用

主要是与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相关的文献书籍,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成果,本 课题先前研究的成果,与本课题核心概念和研究目标相关的材料。 其目的是为研究提供基点和理论上的支撑。

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异同

课题方案有许多不同的叫法,其样式也不完全相同,如开题报告、实验方案、实施方案、研究计划等,但从根本上讲,这些叫法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实际操作中人们也没有对它们进行太严格的区分。

开题报告是相对于结题报告而言的。这种叫法以前在大学学位论文的课题研究中用得比较多,现在随着教育科研的深入、广泛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这种提法也越来越普遍了。开题报告作为科学研究设计的一种样式,和其它样式相比,更注重在课题的创新性、立论的科学性和研究的可行性等方面的论证。实验方案就是采用教育实验法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案。因为教育实验法是最为严格的教育科研方法,所以实验方案的编制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如实验量变的设置、无关量变的控制、实验方法的设计、假说的验证等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要求。研究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研究工作的计划,这是一个通俗的概念,几乎所有的课题方案都属研究计划的范畴。

课题研究开题时,一般以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或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作为课题开题的资料,因为使用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或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之类的名称比研究计划这个名称要典雅一些。

研究课题的选择

教师搞课题研究,可以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可以提升自己工作的品位。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途径。许多名师,像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等无一不是科研型教师。可以说,课题研究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选择科研课题的方法有很多。直接的途径可从《指南》中选定。从教育行政、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和有关学术团体下达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或在它的启发下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

间接的途径,可抓住“五点”来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

1.抓住困惑点 。中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育活动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幼儿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虽然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另外,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惑,比如,近年来盛行“赏识教育”,它适合所有幼儿吗?难道教育就不能有批评和适当的“惩罚”吗?该如何把握度,有的教师根据这样的疑问提出了“ 适度惩罚对形成儿童良好行为的效果研究”课题。

2.挖掘闪光点。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教育活动实践中一般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有的教师善于做学习困难幼儿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的善于培养幼儿的写作兴趣,提高幼儿的写作能力;有的在教育活动组织教育活动和管理方面很拿手,教育活动秩序很好;有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带出了文明班级,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的课题。

3.寻找空白点。别人已经研究的东西,我们再去研究,往往费力不讨好。在课题研究中如果独辟蹊径,可以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沿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如:中幼儿开展社区服务的途径和方式的研究,家庭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审美化的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效果的研究,民办教育质量监控管理体系的研究等。

4.拓展实践点。努力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借鉴和吸取别人在教育、教育活动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成败经验中提出研究课题;或探讨其中的规律,或设计教育实验,检验某种理论与提高教育效果之间有无必然联系。 5.关注最热点。作为中幼儿园教师,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前提之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育活动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经常阅读教育研究方面的报纸、杂志、经常浏览权威学科教育网站,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多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会有助于研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关注现实的教育热点问题。

比如说,现在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大家关心的热点是:幼儿园语言课程改革的辨证思考问题,语言教育活动质量评价问题,语言教育活动的效率问题,幼儿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等。

当今教育的热点有很多。如:教育的公平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教育现代化问题,德育的实效性问题等。

如果确定了课题研究的选题,那么,下一步就考虑填表申报课题立项了。

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

一、选题

1.课题来自哪里?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

可行性:课题研究是否符合单位实际情况;是否具有可行性。

创新性:所选课题在同类课题中,内容是否新颖;观点是否有所创新。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实际。选题要有新意。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政治自学辅导教育活动的实验研究”。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幼儿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 实验研究: 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6)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研究程序(步骤):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8)预期成果的形式:①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②幼儿变化 (9)研究成员(及负责人、分工) (10)经费预算及其他所需条件 2.填课题申报表(立项论证) 3.填写课题申报表的注意事项

(1)认识填写申报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应付。 (2)一式几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电脑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义、研究步骤、研究内容方法。 4.我的课题申报表

三、开题论证

1.开题论证的含义、意义 2.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3.与立项论证(申报课题)区别 4.召开开题论证会

四、实施研究

1.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的指导作用 2.重视选择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特征: ⒈ 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到的问题。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⒉ 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即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⒊ 由行动者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3.重视资料的积累

(1)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后测的统计资料要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研究动态的资料要收集;自身学习和研究的过程资料要记录和收集;对材料进行分类归档;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收集资料。

(2)经常撰写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论文

(3)收集与整理课题研究中的典型案例:一定数量的典型教例;幼儿发展变化的典型材料。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凭证:幼儿变化发展的材料;教师教育活动水平变化材料。

(5)要有一本研究过程的大事记。 4.重视利用电脑和网络工具; 5.我的研究过程

五、总结和推广阶段

1.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报告或论文; 怎样撰写结题报告

①题目:清楚、准确地呈现研究的主要问题;有时可加副标题。

②前言(有时用“问题的提出”):表明研究的目的;说明选题的依据、课题价值与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现状、问题、趋势;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理论框架。字数不宜多、表述要具体、清楚。

③方法:对方法进行说明,主要考虑:对课题进行界定;研究目标;研究程序、步骤;所使用的方法及其说明(实验法还需要解释假说)。 ④具体操作: ⑤结果

说明:幼儿日记、作业、自己观察记录、体会感受、家长教师幼儿反馈等来说明和获得结果。 呈现方式:用文字或图表、数据、案例来分析;用逻辑或统计的方式来呈现结果。 注意事项:结果一定是自身或成员获取的;要定量与定性结合;资料翔实、文字简明。 ⑥讨论:

结果是否与目标一致?为什么一致或不一致? 对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 找出优劣、得失,进行讨论; 提出有待深入的问题进行讨论。 ⑦参考文献及附录。 我的结题报告 怎样撰写论文 我的研究论文

2.鉴定(使研究成果得到认可) 3.应用和推广阶段

幼儿园课题申报表范文
《幼儿园课题申报表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