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江雪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17 12:02:2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江雪

江雪

教学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的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了解古诗的诗中有画、诗言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不屈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喜欢中国的古诗词吗?我们学校的特色就是国学启蒙,古诗文诵读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背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

我们的先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敏锐地感受着物候的变化。在春花、夏雨、秋风、冬雪中和大自然对话,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歌。这些诗歌是构成我们中国人的心灵情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元素,学习并唤醒这些诗歌,我们就能和千年前的诗人一同呼吸,从而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板书),齐读课题。江雪什么意思?指生说。

二、预习检测: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评价正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诗都会读了。(出示诗,其中“径”“蓑”“笠”是红字)

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径:双人旁,表示与道路有关,意思是步行小路。蓑就是蓑衣,是披在身上挡雪挡风雨的,它常常是用干草等东西做的,所以用草字头。“笠”是用竹子等做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三、想象画面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我们读了一首诗,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那么读了这首诗你会画些什么呢?再读读诗,想一想。相机理解翁、孤、绝、灭、独钓寒江雪等学生读不懂的字词句。

1、山:(估计学生回答:我会画上很多山)

师:为什么要画很多山。从诗中哪个词读出。(千山)

师:千山真的指有一千座山吗?(不是,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指很多很多山)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么多的山。(连绵起伏)

师:同样,诗中还有一个这样的词,那就是(万径)指(很多很多小路)。 学生也有可能回答:我会画山。引:你会画怎样的山呢?能根据第一句诗具体说说吗?(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幅画面:连绵起伏的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鸟儿似乎都绝迹了,看不见它们的踪影)

2、鸟

这里鸟飞绝,是指——

师:鸟飞绝,就是指鸟都飞得无影无踪,都飞得看不见了。这就是“鸟飞绝“的意思。如果用这个“绝”组一个词, 生:绝迹,灭绝。

师:把“绝迹“一词写在书上。师板书:迹 他会画披着厚厚积雪的山,你会画什么?

3、小路:说说你在这首诗里面看到的小路。(小路上覆盖着雪,没有人走过的踪迹)

师:看踪这个字,我们又会有新的发现,这个字什么旁,跟什么有关?猜猜它最初的意思应该是什么?(生:脚印),现在引申为人的踪迹,踪影。

4、舟:

师:舟就是——小船。几条船?为什么?

你从哪个字读出这是一只小船(孤)继续说。(一只小船上坐着一位披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人,正独自在江面上钓鱼)

师:(板书孤字。)孤,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是什么部首?一看都明白。 生齐:子

师:你猜猜子是什么意思。(生:小孩子)

师:子,跟小孩子有关。那祖先在造字时,把什么样的小孩子叫孤?

师:孤这个字,在古时候,是指失去父亲的孩子,叫“孤”,后来这个字的意思又慢慢地变化。现在的孤儿是指失去——(指说。失去爸爸妈妈的孩子。) 生2:我觉得不全面,我觉得失去了所有的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叫孤。 师:有人说也不一定,在这里,我们理解这个孤儿的时候,可以先理解为失去父母的孩子,称做孤儿。不过当这个人失去所有血缘关系的时候,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

师板书。让学生拿起笔,打开书,在书上认认真真地描红。提醒把那一笔变成一提。还要记住右边有一点。(学生在书上描红孤字。) 师:写好的同学继续想,你还会画什么?

5、有“翁”

师:翁是什么意思?(老人)请你具体描述一下这位老人。从穿戴、姿势等方面讲。

以上环节只要学生能根据诗说出大概的画面,主要是理解好“千山、绝、万径、踪、蓑笠翁”的意思。

6、如果把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鲜活的画,请看,(出示图)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整幅的江上雪景图描述出来吗?同位先说一说。(学生相互练说。)指名述说整首诗意思。

7、指名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幅江上雪景图给你带来的感受,你会用(凄凉、寒冷、冷清、寂寞等)(板:景之凄凉)

四、感悟情境,读出诗情。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重在体会诗人的情怀)

2、“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点红: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万千孤独在一身”啊! 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这份孤独。(板书:——情)

五、简介作者,明白诗志。

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我们的目光不由地再次聚焦到这位老渔翁身上。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这个漫天飞雪中独自钓鱼的渔翁之意在什么呢?这个渔翁他可能是谁呢?(柳宗元)

2、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你不但诗写的好,散文写的也特别棒,被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被贬到永州做司马。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

3、对比渔翁所处的环境,你有什么发现?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钓鱼?你读出的是一个怎样的柳宗元?(意在体会诗人不屈的精神)

4、他真的在钓鱼吗?他到底在钓什么?

5、齐读。你们不愧是柳宗元的知音。《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

6、让我们来深情地背诵这首古诗。指名背,齐背。

7、是啊,“独钓寒江雪”,我已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只知道自己内心的持守。(出示资料二)(齐读)正是这种担当,这种在孤独、寂寞时的坚持,梦想才有意义,生命才有了意义。

六、作业(任选其一):

(1)吟诵《江雪》,绘制“寒江独钓图”。

(2)搜集并诵读柳宗元的诗歌,与同学交流分享。 板书:

江 雪 景之凄凉 情之孤独 意之坚强

六、小结拓展。

1、今天,老师向你们推荐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另一首诗歌(点击出示): 渔翁 bànɡ jí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ǎi nǎi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夜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过夜;清晨,他从湘江里打上清水又燃起楚竹做饭。等到烟销云散旭日初升,却看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回身一看,只见青山绿水之中,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的白云在相互追逐。

2、范读。此时,这青山绿水中泛舟天际的渔翁和寒江独钓的蓑笠翁相比,少了几分孤傲与凄清,多了几许飘逸和悠然。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齐读)

七、作业(任选其一):

(1)吟诵《江雪》,绘制“寒江独钓图”。

(2)搜集并诵读柳宗元的诗歌,与同学交流分享。

推荐第2篇:江雪

25 江雪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

2.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欣赏雪景图片。

2.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把课文读正确(自由读,抽读,范读。

三、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四、总结。

优秀的古诗文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她们凝结着作者个人的魅力、气质、灵魂,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在教学古诗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关注背后的人文因素,这样,短短的几十个字,才会有血有肉。

五、课外延伸-----欣赏歌曲《江雪》

推荐第3篇:江雪

江雪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

2.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

2.理解《渔歌子》的词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以歌曲导入。

1.听歌曲。

2.板书课题。解题:《渔歌子》读题。

3.介绍词。

4.生介绍张志和。

二、初读,学习生字,读准读通词。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把词读准,读通顺。

2.学习生字。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

1.再读词,要求:读出节奏感。

2.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词。在多读中熟悉文本,体会词义。

3.引导学生抓住“不须归”来理解词。

解词。质疑。

4.结合图,边读词,边想。词中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不须归”原因。(你从哪里读懂的。)

5.分析词的一二句。

词中描写了什么景物。生动笔划。

指名说,师画简笔画。

6.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的内容。

7.师总结:诗人就住在岸边,每天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全班齐读诗一二句)

师总结:天空白鹭飞翔,岸边桃花盛开,碧波鳞鳞,鳜鱼跳跃,好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图,难怪诗人说:“我不须归。”

8.你还能从哪些诗句读懂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9.抓住“斜风细雨”引出三四句的教学。

10.课件图:引导学生认识“箬笠和蓑衣”。

用()风()雨来说词。

11.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斜风细雨中的景象,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

12.师总结:

哦!我明白了,是自在的生活让诗人说“我不须归。”

四、品出钓中情,师生对读。

1.师介绍: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他被贬官后,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整天醉情于山水,追求悠闲自在的生活。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

2.课件:《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哥哥这首词写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3.师生作诗和诗。

4.师总结:张志和钓鱼不用鱼饵,那他钓来了什么呢?我们明白了,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配乐读)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

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4、请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

5、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

)、(

)、(

)、(

),听到的有(

)和(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2、背诵课文。教学反思:

推荐第4篇:江雪

蓝天杯比赛《江雪》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江雪》描绘的是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人创造了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拔流绝俗、孤傲、高洁的品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了雪景,是画的背景。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画的主体。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的形象。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3、能用自己的话把古诗描绘的景象写下来。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2、能用自己的话把古诗描绘的景象写下来。

设计理念: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节课试图以想象古诗之景,感悟古诗之情这两部分环节,为学生展现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境界,体会诗人孤傲高洁的品格。在“以旧引新”中倾注学习的热情,在“品悟诗意”中培养善思的品质,在“体悟诗境”中展示灵动的想象,在“拓展延伸”中勇于大胆的尝试。 教学过程:

一、想象古诗之景

(一)揭示课题:

1、欣赏几幅画,猜猜这是哪首诗描绘的画面?(《静夜思》、《望洞庭》)

2、刚才是画中有诗。诗中还有画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柳宗元写的——《江雪》。这首诗中又有怎样的画面呢?

3、(出示《江雪》插图)看着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寂寞)

4、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歌,把字音读正确了,还要注意词句的停顿。

5、检查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注意古诗的节奏。

(二)理解古诗

1、读了古诗,你看到了那些景物? 教师相机出示字词解释,指导:径是小路,万径是一万条小路吗?那千山又是什么意思?人踪呢?

2、学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可是鸟有吗?为什么?人踪有吗?为什么?(引出绝和灭。) 指名回答学生读。齐读

2)、如果没有这一绝一灭,会是什么景象呢? 指名读:千山鸟飞,万径人踪。 齐读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可是诗人笔锋一转,一绝一灭就成了 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再读。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是一望无际的白雪。又让你感受到——凄凉。

4)、题目是《江雪》,这两句诗没有提到一个雪,其实写到了雪,为什么?读读诗句,从诗句中找找依据。 看(出示图片:三幅雪景),你想到了那些词语? 雪是清冷、高洁的,谁来读,读出清冷、高洁。 (出示组图)你能描述一下这雪景吗? 5)、诗人之用了短短十个字就描写出了大雪封山的景色,雪下得很( ),四周的气温也非常( ),真是清冷之极。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导读诗句:指名读,一小组读,两小组读,齐读。

6)、诗人写得多么巧妙呀,诗句中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我们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经感觉到了滴水成冰的寒气。

7)、能不能读好这两句? 8)、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天气的寒冷,你会用哪一个词?

(三)想象画面

1、如果,我们把刚才说到的这些景物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鲜活的图画。(出示画面——寒江独钓图),静静地看看这幅图画,再默默地读读古诗。

2、你们头脑中有江雪这首诗的画面了吗?说一说。

3、把你们刚才所描绘的画面写下来。

4、了解诗意后再来读读古诗,用你的朗读再现出你所想象的画面。

二、体会古诗之情

(一)感悟古诗

1、同学们,在这寂静寒冷的冰雪世界,有这样一位老人迎风抗雪独自垂钓,你有什么疑问吗?

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讨论,交流)

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2、我们先来看看《江雪》背后的故事(课件出示资料,老师介绍)

3、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渔翁之意也不在鱼。这位老人寒江独钓正是柳宗元自我形象的写照和精神的寄托。

4、这个 “寒”还仅仅是天气的寒冷吗?

5、诗人的心情就藏在诗中,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这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在一身”啊!再读 这“千山万径”的背景越广大,诗人也就越孤独。再读。

6、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千万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啊!把诗连起来读一读。

7、面对寒冷,老人动摇了吗?他——(读)独钓寒江雪。他屈服了吗?他——(再读)独钓寒江雪。从老人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但是他是不会屈服的。他不屈不挠地——(读)独钓寒江雪。

8、柳宗元是借雪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种手法叫借景抒情。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

9、(音乐)现在,你就是柳宗元,请你再来读一读江雪,感受一下柳宗元的心声吧!

10、让我们闭上眼睛,一齐有感情地背诵《江雪》!

三、课堂拓展

1、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2、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3、那么,这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4、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设计;

江雪

千 顽

万 强

孤 不

推荐第5篇:江雪

语在心中自然成文

曾有位教育哲人说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其实我与《江雪》又何尝不是无止境的相遇呢?初次相识于初中的课本上,而今我又再一次与它相遇,只不过这次是呈现于我的解读教学内容之中。

《江雪》与我们之间又何尝不是无止境的相遇呢?画家们把它赋形于水墨素线勾勒之中,那幽深凄清的意境,引人顿生无限遐想;艺术家们把它确定为主题,在经过精雕细琢过后,一位垂钓者形象立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那眉目神情之中蕴藏着许多的情怀与思愁;老百姓们把它印于年华或裱与书房,或镌于丝绢,留念、体味、珍藏。人们如此钟情于它,相信每个人都一定有自己特别的理由。

那么这首唐诗第一五绝,到底有怎样的魔力与独特的艺术价值呢?我想除了这首诗高超的艺术技巧,独特的想象视野,流美婉转的韵律,高远幽深的意境之外,那字字、句句之中所流露出来的诗人孤独、寂寞、孤傲、高洁的情怀和对生命的自觉审视与人生启示,也许是人们所钟爱它的重要的原因之一。人们或悲悯、或同情,或同感、或礼赞,或敬仰、或喟叹,无不在以自己的生命意识去寻求与诗人的生命价值的相遇,并获得深远的生命启示和人生的价值!

当我细读起这首江雪古诗,细细品味着其中的生机活力,走近诗人柳宗元。诗人资料与此诗的背景资料走进我的视野中,我在“不求甚解”中似乎寻到了一些感性的解码。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中唐著名山水派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他少有才华,二十多岁就高中进士,有文人的良知和自觉,夙以才华和智慧报效祖国,服务百姓,投身改革巨浪中,力求拯救式微的大唐王朝。但奸臣当道、小人当权,改革失败。三十三岁,青春年华,而立之年,一张贬纸,流离失所;友人被害,郁郁而终;相依老母,突然暴死;再加上理想破灭,怀才不遇,千忧万愁,千艰万辛全压在身。是独自承受、默默应承;还是同流合污、屈服认同,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但选择的确是两种不同的人格精神,不同的人生之路,不同的生命历程,不同的人生态度。他毅然选择后者,志坚如磐,同时也就选择了孤独与艰辛,注定要承受许多悲凉、痛苦、贫困、阻挠、屈辱、与压迫!我被这种独立的人格魅力,孤傲高洁的人格精神所深深折服,并油生无比敬仰之情。这也许是大家所钟爱他的主要缘由之一吧!

这种建立在孤独与寂寞的悲凉灰色调上的孤傲与高洁,清崛与坚韧,又何尝不是有良知的中国古诗人的生命写照;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和民族意志品质;这也是此诗留给后人的最大的财富与价值。这两种不尽相同的情怀,孩子们该如何体验与领悟呢?又能够领悟到什么层面?是全体要求,还是不作强求;是层层递进,还是浅尝辄止;是双情并重,还是双情交融,还是分清主次。

《江南》本首诗在唐顺宗永贞元年,是柳宗元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江南》。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孙绍振先生讲述过,经典文本的结构并不是单层次的,至少三层次。其中第二个层次,是隐性的,在显性感知过程以下的,是作者潜在的“意脉”变化、流动的过程。德国美学家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召唤结构”,即由不确定性和空白的存在,去召唤和推动读者参与文学文本的意义建构。所谓“空白”,是指文本中没有呈现的部分,它是文本结构中的“无”。所以,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作者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垂钓,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艺术表现上,除虚实相生、动静相成外,该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仄韵。五绝是绝句中最玲珑剔透的小品,用仄韵是罕见的,也最难写出神韵,因为仄韵字,容易造成逼仄压抑的心理反应,不利于诗境的开拓。而此诗却用仄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绝”“灭”“雪”因为逼仄造成的冷峻刻削之感,正好与雪境的氛围相合,体现出柳诗峭拔的骨力与清冷色调紧相揉合的特色,比较典型地代表了柳诗的基本风格。

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

我选择把孤独与寂寞作为主情调。让学习者可以从语言文字的朗诵与咀嚼之中充分的理解、并领悟透,然后才去体验孤傲与高洁,坚韧不屈。我先从深情唤醒诗题、深情唤醒诗人开始,先定感情基调;接着通过“孤”字的字形分析和字义感知、指导书写紧密结合;再接着通过配乐朗诵想画面,再加上教师语言的深情渲染和补充诗人生平资料的悲情叙述,并与指导朗诵紧密结合去感知孤独感悟孤独!

最后通过对比资料的衬托,让学习者从中去领悟诗人高洁、孤傲的情怀,获得崇高的生命启示与坚韧的品格陶冶,从而获得更为积极、更为厚重、更加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命启示:或不屈、或顽强、或勇敢、或孤独、或高洁、或坚韧!

推荐第6篇:江雪说课稿

古诗两首《江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里的其中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多,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了,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3.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感悟诗人的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朗读欣赏法

学法:让学生用诗意来朗读古诗,去理解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们先让学生交流有关雪的诗句,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还为《江雪》的教学做下了铺垫。在学习《江雪》这首诗之前我们先让学生了解作者柳宗元 ,让学生知道《江雪》是柳宗元

被贬永州后的作品,为学生理解诗人当时的孤独寂寞奠定了基础。

2、初读感知:

对于诗文的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读法,让每个学生神情十足地读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入情入境的吟诵中去感悟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律动美。

3、品读悟情:

古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光读通读顺还不够,还要走进古诗去深入理解它所包含的意思。要让学生知道“千山”“万径”是一种虚指,是古诗中一种夸张的写法,实际是指很多山所有的路。并让学生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学习“孤舟蓑笠翁”的时候因“蓑笠”对学生来说很陌生,于是我们课件展示“蓑笠”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意思的理解,更好地感受老人那份寒冷和孤独。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意后,让学生带体会反复诵读古诗。最后,播放《江雪》的配乐朗诵,学生欣赏后再让他们配乐朗读。这样学生不仅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中,而且还把柳宗元坚强不屈的精神永远铭记。

4、拓展积累

俗话说“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可见积累的重要性,当前积累已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项,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更是尤为重要。于是我们还为学生准备了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在学习这首诗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和《江雪》有什么异同?通过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样不仅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满足了学生成功心理。

5、布置作业。

(1)将《江雪》想象成一幅画,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2)搜集柳宗元的其他作品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推荐第7篇:江雪(古诗词)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咏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冬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早梅 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早梅

梅圣俞

江南近腊时,梅亚雪中枝。

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 人心空共惜,天意不教迟。

莫迓无浓艳,芳筵最好吹。 早梅 宁调元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早梅 道源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观雪 杨万里(宋)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杜甫:《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半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董思恭:《守岁》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推荐第8篇:江雪1

江雪

教学要求:

1、学习四个生字。书写“孤”、“独”。

2、懂得“诗中有画”的出典,以画解诗。兼以指导朗读,进一步设境。

3、初步尝试古诗的对比分析,尝试结合诗人生平去读诗。

一、书写初读: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 江雪

2、猜一猜,诗的内容可能跟什么有关?大家猜得不错,江雪,顾名思义,就是江上的雪景。

3、自己读读诗。首先要读对。

4、出示生字词: 蓑笠翁 孤舟 独钓

5、“孤”、“独”两字书写指导。书中描红。

6、同桌互读。注意这几个生字的读音。指名读。

二、解诗成画:

1、古人说过:诗中有画。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请你细细地读读诗,再根据诗讨论讨论,如果要让这首诗变成一幅画,画上应该有些什么?(说说依据?理由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时,逐步完成板画。 预设: 千山:是一千座山吗?这是一种夸张,诗中还有哪一个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绝:完全没有了。诗中哪一个字的意思很它很接近?人踪灭? 指导朗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 )的小船 蓑笠翁:图中指出。

雪:是什么样的雪?这样大的雪,可以用上什么词语来形容?

2、谁能连起来说说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三、深入体味:

1、出示图。教师描述。画家的画作。

2、看着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寂寞)

3、在漫天大雪中,在这么凄冷的环境中,这个蓑笠翁孤舟独钓,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他吗?

4、作者背景说明。出示“千、万、孤、独”。(其实,不单是孤独。更是一种孤傲。)

5、范读。音乐。

7、生感情读。音乐。

8、看着书法作品读。

9、背诵。

四、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诗句比较异同。(人生境遇不同,诗意也不同。读诗,更要读诗人。)

推荐第9篇:改写《江雪》

雪 (古诗改写)

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鹅毛大雪从天而降。不一会儿,地上白了,树上白了,屋顶上也白了。抬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山峰都成银白色的了,早已看不到鸟飞的影子了。大道上、小路上,再也看不到一个行人,所有的脚印都被大雪掩盖了,消失了。天地一片白茫茫,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江面上,有一条孤零零的小船。小船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正孤单单地坐着,显得十分孤独。他手持一根钓竿,独自一个人冒着寒风,顶着大雪,在江中钓鱼。

这位顽强的老人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

他为什么会在这寒风大雪中来江上钓鱼呢?原来柳宗元他为人正直,关心民生,不断地上书朝廷,损害了那些权贵们的利益,因此就被一贬再贬,贬到了湖南永州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可他坚决不向权贵们低头,他宁可选择孤独,也不与权贵们同流合污,于是就独自一人来到这风雪弥漫的江上钓鱼。

瞧,面对眼前的雪景,联想到自己遭遇,他心头一动,脱口吟诵道: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狂风还在怒吼着,大雪还在飞舞着,远远望去,身上落满了雪的柳宗元,仿佛一尊银白色的雕像„„

雪 (古诗改写)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鹅毛般的大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银装素裹。连绵起伏的群山上白雪皑皑,仿佛盖上了银色的外衣。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小路旁,洁白晶莹的雪花缀满了枝头,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千万座连绵起伏的山脉上,早已失去了鸟儿们身影。再也听不到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了„„空荡的小路上,人的踪迹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即使有人走过,他的脚印也会被雪掩盖。人们躲在家里,缩在火炉边上,边取暖边聊天,喝着热气腾腾的茶,没有人离开屋子半步。

在寒冷的江面上,有一叶孤零零的扁舟,横在江上,上面坐着一位老渔翁。他身穿蓑衣,头戴斗笠,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双手瑟瑟发抖,还时不时把手缩回蓑衣里暖一下,尽管那蓑衣也不能带来多少热量,眼睛里充满了忧伤。

大半天过去了,老渔翁的鱼篓里空空如也,这么寒冷的天气,连鱼儿也躲在江底懒得动了。老渔翁长长地叹了口气,心想:我失去了家人和朋友,只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外流浪,连唯一的茅屋也被烧了,无家可归。现在又被贬到这荒野之地来任职,被那些达官贵人欺负,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但我不能屈服,不能与当权者同流合污!总有一天世人会明白谁对谁错,会还我清白的!想到这里,老渔翁不禁把腰杆挺了一挺,夹着雪花的江风好像也没那么刺骨了。

雪越下越大,打在老渔翁的眉毛上,似乎非要让他睁不开眼睛,才肯罢休。大雪把老渔翁的蓑衣和斗笠都笼盖了。可老渔翁还是端坐如山,纹丝不动,目光炯炯地盯着鱼竿,耐心地等鱼上钩。老渔翁的脸和手都冻得发青了,失去了知觉,可他没有丝毫恐惧。他要用他的方式证明自己是清白的,证明自己坚定的心。让雪下得更大些,让风刮得更猛烈些吧!

(古诗改写)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鹅毛般的大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整个永州一片银装素裹。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上白雪皑皑,仿佛盖上了银色的外衣。近处,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小路旁,洁白晶莹的雪花缀满了枝头,美丽动人。这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大雪还在纷纷纷纷扬扬地下着,天空中到处都飘着鹅毛大雪,使人感到刺骨的冷。

到处都是万籁俱寂,山上没有一只鸟儿在飞翔,纵横交错的小路上是杳无人烟。人们都在家里围着火取暖,来抵御外面的寒冷。

寒风“嗖嗖”地刮着,雪似乎也下得更大了,诗人柳宗元独自一人来到了寒冷的江边。忽然,诗人看见江上出现了一个小黑点,看上去隐隐约约、若隐若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渔翁坐在一叶小舟上垂钓。只见老渔翁穿着一件蓑衣,戴着一顶斗笠,寒风“嗖嗖”地吹着他,而他不畏严寒,顶风冒雪,依然坐在自己的小舟上垂钓,钓到了鱼又把它给放掉。

诗人看到眼前的这一幕,看到了鱼翁迎风抗雪、孤舟垂钓,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自己不也是这样吗?永贞革新失败了,我被贬为了永州司马,我应该向这个老渔翁一样不畏严寒,顶住政治的暴风雪,绝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改写《元日》

“过年喽,春天来喽!”随着人们的吆喝声,新的一年与我们越来越近。

这时,大街上有几个孩子正在放爆竹。其中胆子最大的那个孩子准备点火,他的脚也越来越开始往外挪。忽然,那个孩子仿佛要下一个重大决定,眼一闭,点着了火后立刻脚下抹油——溜之大吉,并大喊道:“快捂耳朵!”其他的孩子听了,仿佛受过了专业训练一样,动作十分整齐,用手把耳朵捂了起来。“噼里啪啦”,爆竹声响了起来,其中还夹杂着孩子们那震耳欲聋的尖叫声,给大街加上了几分热闹的气息。

大人们都去哪啦?哦,原来他们正坐在梅花树下,被那含苞欲放的腊梅遮住了。他们舒服地坐在从家里搬来的长木椅上,开怀畅饮着早已被春风吹暖的屠苏酒,一边聊着天,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孩子,好像就在他们眨眼的一瞬间,他的孩子就会被和煦的春风吹跑似的。

在大人与小孩欢乐的时候,奶奶正忙着换家里的春联。瞧,她是多么的细心啊!在明亮的太阳光下,有缕银发调皮地散到了她的脸上,她却没有察觉到。奶奶在买来的两副春联中犹豫不决,最后她选定了一副为“山河增秀色 大地沐春晖”的换了上去。

这欢乐的时光仍然在进行着,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波光……

改写《元日》

大年初一到了,清晨的第一抹霞光照进了家家户户的窗户。“呼呼\", “呼呼\", 咦,这是什么声音呢?哦,原来是风伯伯来了呀,他来到小溪旁,让小溪又展开了愉快的旅程,他又来到了树林里,让弯下腰的植物们又开始了成长,风伯伯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呀!

当阳光唤醒大地,小孩子们欢天喜地,如箭般地跑到井旁,他们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藏在井底的屠苏酒拉了上来。酒香顿时扑鼻而来,酒抱上桌后,大人们先给老人们倒上了一碗,说道:“祝您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接着,又给孩子们倒了一碗,说道:“希望你们学习认真,专心听讲,上课不走神!”最后,他们给自己也倒了一碗,一家人迎着刚刚初升的太阳,饮下了这杯幸福的美酒。

喝完了酒,小孩子们拿上珍藏已久的爆竹冲出了家门。他们用火柴点燃引线,然后急匆匆躲到远处,“嗤”地一声,爆竹冲上了天空!小孩子们欢快地拍着手说:“好啊!好啊!真好看。”

大人们也抓紧时间把旧桃符取下来换上了新的,他们还在自己的屋里贴上了各色的年画,并在门上贴上了门神,因为他们希望这一切能够保佑来年全家平安、幸福、开心!

看到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推荐第10篇:江雪教案

23、江雪

教学设计:

同学们,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在此共聚一堂,你们开心吗?那你们知道老师姓什么?所以,你们应该叫我——伍老师。你们叫的真好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懂礼的孩子,因此,等下上课的时候,大家不仅要向伍老师问好,还要向在座的各位老师问好。比如, 我说上课,你们应该说,各位老师好。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学过古诗吗?谁能背诵一首你学过的古诗?(学生背诵)

2、相信聪明的同学已经猜出来了,我们这节课将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江雪》

3、板书试题,学生齐读。

二、感受新知,质疑问题

1、释题:江雪,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边)上的雪景

2、自由朗读诗歌,读通诗句

3、个人尝试背诵,集体读诗

4、相机引导:既然大多数同学能够背诵这首古诗,是不是我们就不需要学习这首古诗了呢?(不是) 那么,你认为学习古诗《江雪》,还要知道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了解作者,诗句意思,思想感情,写作背景,心境„„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以6人左右为以小组,根据诗题、诗的内容提出质疑,小组代表作好记录,板书到小黑板上。

2、小组代表板书,教师把涉及的简单问题请学生回答。

3、我们知道要想理解古诗大意,应该先把古诗当中生字词的意思掌握透彻。接下来,请问,如果让你给古诗中的字词作注释,你认为哪些字词需要作注释?

4、学生个人发言,师讲解:绝,无;没有。 灭:消灭,没有了。 万径:虚指,指所有路,千万条路。 孤:孤零零。 舟:小船。

翁:老人。 蓑笠:蓑衣和斗笠 独:独自。

5、同桌之间再次讨论:这首古诗的意思

四、交流展示,突破难点

根据已知注释,学生汇报、展示古诗大意:

1、指名学生读前两句,说意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个人的踪迹也没有。

2、师相应地作图:山峰、大雪

3、齐读后两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上的小船里坐着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此时,他正独自坐在船上孤零零地垂钓。

4、你们认为:这幅画上应该还有哪些景物?

5、学生个人说:江、孤舟、老翁、垂钓、大雪

6、师完成作图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出示CAI,观赏雪景图,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说说柳宗元写此诗时是一种什么心境?齐读最后两句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这种孤独的心境从诗中那些字可以看出来?(找出诗中的关键字)

3、再读《江雪》,感受诗人当时寂寞、凄冷的心境。

4、圈出“千万孤独”,师配乐范读,学生随后配乐朗读,读出这首古诗的“千万孤独”。

5、最后,我们来欣赏一首动画歌曲《江雪》,仔细聆听,听完后,说一说,你们听到了什么?

6、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

第11篇:江雪教案

《江雪》教学设计

20号 马丽娜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渔翁当时的情感。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2、体会渔翁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歌 教学工具:投影仪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被称为诗仙的是谁?(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是谁?(杜甫)。非常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生活在(唐朝)。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另一位唐朝诗人柳宗元,学习他的诗歌《江雪》。

二、出示学习目标(图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渔翁当时的情感。3.背诵诗歌。

三、出示江雪诗歌,并且播放朗诵音频

四、学习生字,掌握词义。 1.生字

Jìng zōng wēng diào hán 径 踪 翁 钓 寒 2.词义

千山:周围的群山。 绝:绝迹,不存在

万径 :数量很多的道路。 踪:脚印灭

消灭,消失,没有了

五、理解诗歌,学习诗歌

1、解题

“江雪”,顾名思义是指江上的雪。由此可以看出本诗的创作季节是冬季,给人一种寒冷凄凉的感觉。

2、句解诗意 千山鸟飞绝

所有的山上都没有了鸟的踪迹 万径人踪灭

所有的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

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位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 独钓寒江雪

独自一人,孤独的坐在江面上钓鱼 由此诗意可以知道,诗歌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季大雪中一个渔翁在江上独自钓鱼。(出示图片)

六、再次阅读诗歌,感受渔翁的思想感情

一、环境——寒冷凄凉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3.“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二、心情——孤独寂寞

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独”——孤独

(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即千万孤独。

三、精神——顽强不屈

1.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 (根本: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 ) 2.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七、背诵诗歌

八、布置作业

九、课后反思

第12篇:江雪[优秀]

古诗诵读:《江雪》

教学目标:

1、随诗句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3、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挂图)。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山水诗《江雪》。板书课题。看看他的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生字,并将生字读三遍。 (3)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4)同桌互读课文。

2、检查自读。

(1)抽读生字卡(指名、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3)教师示范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三、导读,初步理解诗意。

1、学习第

一、二行。(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3)教师讲解:

“绝”完全没有了,指绝迹。“径”指小路。“灭”消失了,没有了。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里描绘的景象。

大雪纷飞,千山万重连一只飞鸟的影子都没有,无数条道路都被漫天的白雪覆盖,连一个行人的脚印也看不见。 (5)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

三、四行。(1)指名读。

(2)生自由读。说说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3)教师讲解:

“孤舟”孤单的一条小船。“笠”斗笠。“独”独自一人。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里描绘的景象。 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有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独自坐在一条小船上垂钓。

3、分组读第

三、四行诗。

4、指导朗读。(1)自由读。 (2)指名读。 (3)女生读。 (4)男生读。 (5)齐读。

四、指导背诵全诗。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试背。 (3)指名背。

(4)对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 (5)男女生背诵比赛。 (6)齐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课后记:

第13篇:《江雪》教案

江雪 柳宗元

【教学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背诵、默写《江雪》并在语境中运用古诗。【教学重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食粮。每一首诗中,都蕴含着一个故事、一种心情、一段历史,吟诵起来每每令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东)所以人们称他柳河东,20多考中进士,博学多才。32岁那年参加改革,成为核心人物,名气很大,谁知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降几级,十年后才被召回,后又被贬到更偏远的柳州,46岁那年在忧闷中病逝。

三、朗诵古诗,明了诗情

1.古人说“诗中有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皑皑白雪覆盖了群山,飞鸟躲进了温暖的巢穴,山间小路杳无人烟。前两句虽没出现一个“雪”字,却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冰天雪地的世界中,领略到这刺骨的寒冷。谁来读出这种感受?

2.如果把这两句诗去掉两个字,变成:千山鸟飞,万径人踪。你有怎样的感受?

明确: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诗人加上一“绝”、一“灭”,刹那间一切繁华都化为凄凉、寒冷。 3.除了这如在眼前的雪景,你还看到了什么? 明确:天地之间,一片茫茫,飞鸟绝迹,人踪湮灭。 4.再来看这位渔翁,除了孤独,从他身上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明确:就像柳宗元,虽被贬永州整整十年,但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带领永州人民进行改革,昔日荒凉的永州在一天天发展、进步。让我们一起读出柳宗元的这份坚强不屈。

四、小结拓展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推荐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另一首诗歌。 (课件出示)

渔翁

渔翁夜傍夕烟宿,袭击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夜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上过夜;清晨,他从湘江打上清水又燃起楚竹做饭。等到烟消云散旭日东升,却看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回身一看,只见青山绿水之中,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的白云在相互追逐。

此时,这青山绿水中泛舟天际的渔翁和寒江独钓的蓑笠翁相比,少了几分孤傲与凄清,多了几许飘逸和悠然。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江雪》,向家人介绍你的“寒江独钓图”。2.搜集并诵读柳宗元的诗歌,与同学交流分享。

第14篇:江雪说课稿

《江雪》说课稿

水城县钟山小学:张娟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顶峰。学习唐诗,研究唐诗成为我国一千多年来世代相传的风气,从未衰落。因此,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领悟教材,确立目标。

《江雪》出自西师版第三册第六单元。此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江雪》就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诗,又像是一幅画,仅20字描绘出了一幅“寒江垂钓”的画面。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江上雪景。它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立足于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二是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想像诗中描写的画面。三是有感情地吟诵,体会诗歌的意境。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境,感悟诗情是难点。由于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感悟诗情只要学生明白老渔翁不畏严寒的精神即可。至于诗人借彼喻己,不必多讲,点到为止。今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对该背景的深入了解,自然而然就能体会了。

二、注重发展,选择教法。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在课堂上,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方式,教给学生古诗有平仄声,平声要读长一点,仄声要读短一点。再让学生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则来朗诵,逐步地在头脑中浮现诗歌的画面。最后通过吟诵领悟诗情、诗境。这样,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学生通过朗诵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吟诵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四、训练思维,优化程序。

本课时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古诗吟诵激趣引入课题。

出示学生已经学过的古诗《春晓》,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做五言绝句,接着播放春晓的吟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清楚什么叫做吟诗,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学古诗。

3、检查自学情况。

(三)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1、讲解古诗的平仄。

2、请学生用铅笔给这首古诗标上平仄,

3、课件出示正确的标调。

4、学生按照正确的标调进行朗诵

5、逐句进行品读,赏析。

6、当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再进行吟诵,进入诗歌的意境。

(四)举一反三,迁移到学过的古诗中。

1、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有方向感。

2、请学生按照今天学习《江雪》的方法,出示《悯农》其二标出平仄。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律进行吟诵。

五、扩大容量,注重积累。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促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而我们本次研讨课的目的。不仅在课堂上教会学生阅读,还要教会学生使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在课外也能轻松阅读。在一个班里,一两名的学生爱上课外阅读,那是孩子的天赋,只有让班上大多数的学生都爱上阅读,才是老师教得有方法。所以我也要求学生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下去继续学习其它的五言绝句,相信学生对这种吟诵的方式会比较喜欢。

六、板书设计、画龙点睛。

我的板书紧扣此次研讨的主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途径”。用四个字“平长仄短”来揭示本次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之一,紧扣板书来进行朗诵。一个“吟”字,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从板书中就让学生清楚明了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并能把这种阅读方法拓展到课外的五言绝句的学习当中去。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两者之间总有着很大的差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缺憾,才更凸显追求的价值。要达到预设目标,还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多鼓励也多建议。让我们在教育的蓝天下携手共进!

第15篇:江雪 说课稿

《江雪》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衡山县星源小学的胡慧。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古诗《江雪》。 我的设计理念是: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诵读品味中入景,悟情。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江雪》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5课的一首古诗,它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的作品。全诗写的是江野雪景,一个“绝”字和一个“灭”字,展示了一个辽阔、幽冷的白雪皑皑的画面。画面中,唯独一只孤零的小船上有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在寒江边独钓。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蕴深远,仅仅20字就描绘了一幅大雪寒江独钓图,流露出诗人孤独的情感和乐观积极、顽强不屈的精神。这首古诗是训练学生语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佳作。

针对本课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知古诗内容,想象诗句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借景寓情的孤独和乐观积极、顽强不屈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突破以下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体会诗境,感悟诗情。

为了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情境、品读感悟、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及自学、朗读,想象,品悟,质疑结合等学习方法 下面我将具体说一说下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揭示课题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采用欣赏古诗插图的方式,让学生依次欣赏《春晓》、《小池》、《山行》的画面,并进行吟诵,再引领学生发现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继而揭示课题《江雪》,带领孩子们一起来走进柳宗元笔下的冬季。

(二)初读全诗,读出节奏

初读古诗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三)想象画面,读出诗中有画

听着孩子们刚才的诵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因此,我的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江雪》这首诗呀,诗中有画,如果要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你觉得需要画些什么?边读边想象,看脑海中出现什么画面。待会儿,我们一起画一画头脑中出现的画面。随后,孩子们踊跃发挥,我顺着孩子们的回答画起了简笔画;我先画江,再画孤舟,再画蓑笠翁,最后画独钓寒江雪。就这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一语激起千层浪,顿时孩子们众说风云:有的说“‘千山’就是要画很多座山”,又有的说“万径”就是要画出很多条小路,也有的说“不需要画小路,因为雪下得很大,把所有的路都覆盖了。在同学们的讨论、争执和我的点拨下,我们师生梳理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于是我又提起了笔,画了几笔表现“千山”和被大雪覆盖的“万径”。这首诗的画面在大家的合作下完成,并引导学生们口述全诗意思,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读出雪之大,雪之美。

这一环节意在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说是由抽象的文字,还原成生动的形象。能“还原”,说明学生读懂了。学《江雪》这首诗,引导学生“还原”把诗中的画,在头脑里“画”出来,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训练的过程。

(四)抓住文眼,说出诗中之情

在学生头脑中还原“诗中之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眼,读出诗中之情来,在这一环节,我利用一个中心问题,来牵引着学生的思维:请同学们边听录音朗读,边看画面,说说你对诗句的感受。 1) 有的说我读出诗中的雪很大。

2) 有的说我读出诗中的环境很寒冷。 3) 有的说我读出诗中的环境很寂静。 4) 有的说我读出诗人也很孤独。

5) 有的甚至说我读出诗人很坚强。

不论学生的感受是怎样的,我都会顺势而问: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呢?他们大都会找到“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等字眼,真是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对诗句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后,我安排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一读全诗。然后话锋一转,你们能借助课前搜集的关于柳宗元的资料来说说柳宗元写这首诗的处境是怎样的吗?在学生七嘴八舌不太完整地介绍后,我利用灯片出示两段关于柳宗元在永州的资料,出示课件;再问学生们看了这两段资料,再读诗,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们顿时豁然开朗: 1) 有的说,诗中的渔翁就是诗人柳宗元,他很乐观 2) 有的说诗人很坚强 3) 有的说诗人顽强不屈

4) 有的说诗人不屈不挠,不向命运屈服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反馈交流后,我让学生配乐,配画读诗,可独诵、可对读、也可齐诵。

至此,我借助时代背景的补充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柳宗元诗中这位纵情山水,享受山水,乐观积极,有不屈不挠的渔翁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清晰啦!

(五)板书:

江雪 宋

柳宗元

江{一绝一灭、孤舟独钓} 不惧严寒

乐观坚强

总结:这节课,学生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进入了《江雪》,我再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先想象诗中画,再体会诗中意,再体会诗中情,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学生们各自把自己的点滴发现交流给同学,在大家的讨论中,学生不但从同学那儿获取自己未曾发现的知识,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从而获得更多的发现。

第16篇:江雪古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第17篇:江雪读后感

《一定要争气》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定要争气》,写的是童第周发奋学习的故事。我看完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地被童第周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童第周上小学时,开始成绩并不好,可他后来发奋用功,刻苦钻研,功课终于赶了上来,而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可见,学习不怕学不懂,就怕不勤奋。我们只要像童第周那样努力学习,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后来,童第周到比利时去留学,那时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同学。他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气愤,便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外国人无法完成的科学试验。他这种为中国人争气的崇高精神,再一次感动了我。

童第周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好榜样。我是一名小学生,决心像童第周那样,从小好好学习,长大了学有所成,一定为祖国争气,做一名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有用之才。

《一定要争气》读后感(2)

“成功之花,人们只惊异它现实的明艳,却不知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汗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读了《一定要争气》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 那时候的童第周,17岁才进了中学,因为他文化很低,学习基础差,读起来很吃力。学校里的每次考试,童第周的平均分都不到四十五分。校长知道他的成绩后,恨不得开除他。由于他的再三请求,校长无奈,只好同意他在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害怕真的被校方开除了,便开始日以继夜发愤努力地学习,因为自己的文化很低,再加上基础差,成绩想比过好的同学十分难。于是,童第周便在别的同学回寝室就寝的时候,偷偷地跑到学校路灯下看书,温习功课。有时被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了灯叫他去睡觉。可童第周不愿浪费宝贵的每一分钟,便又拿着书本来到学校厕所后的路灯下,继续学习。就这样,童第周每天刻苦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童第周的成绩终于追上了好学生,而且数学考试考了满分。

苦学几年后,童第周终于去了比利时留学。再一次实验课上,教授叫同学们把青蛙卵上的外膜给剥下来。这项实验从未有人完成过。试了几年,同学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成功,为此没有人再敢尝试下去,而童第周却日日夜夜刻苦研究,认真实验。终于,童第周没有白费功夫,成功的把青蛙卵膜给剥下来。这一个举动,震撼了全亚洲的人,人们都向他投去赞叹的目光。

事实上,童第周和爱因斯坦,爱迪生,贝多芬他们一样。小时候,都不是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说他们是“笨蛋”,而到了最后“笨蛋”成为了“天才”,不是都靠一个字呢?那个字就是——勤,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在那个时候,像童第周一样的人有很多,如居里夫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是多么的艰辛,多么的漫长,她克服了各种困难,付出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898年12月,居里夫人发生了镭,为了要取得科学界的公认,必须提炼出纯镭。居里夫人在其困难的条件开始了居里夫人每天搬运矿石,蒸煮溶液,不断地搅拌、提出废渣......二年后,居里夫人完成靠手工处理了8吨沥青,终于练出0.1克的纯氯化镭。由于居里夫人的杰出贡献,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可放射性射线长期聚积而退化。居里夫人的骨髓已经没有了反应,1934年7月4日因患恶性贫血症而去世。

还比如牛顿,小时候的他读书不用功,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被老师骂“笨蛋”。有 一次,他把自己精心制作的小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讽刺他虽然会造风车,却不懂其中的原理,还打碎了他的小风车。从那以后,牛顿变得肯动脑筋,爱学习了。他要让那些瞧不起他,嘲笑他,侮辱他的人明白,自己在学习是弱者,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牛顿终于成为一位举世公认的科学巨人。

如爱迪生,为我们人类发明了电灯、留声机、发电机、电影等,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发明有一千多种,平均每15天就有一个新发明,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伟大发明家。在漫长的一生中,他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他的那些发明,无一不是顽强意志的结晶。为了搞发明他几乎每天都要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18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

而我们现在的学生都被家长们宠得不得了。体育课上跑步跑多了叫累,老师要求写的作业多了叫累。做某一件事,失败一次后,就放弃了再做下次:考试差了,不知道去找问题,就让它一直差下去,没有努力的赶上去。在家里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不帮爸妈干点家务,每天都知道玩电脑、看电视、逛街等。有的同学经常骄傲的说,长大了要当医生、飞行员、老师、律师......都有远大的梦想,但都没坚定地决心,怎能实现呢?凡事都要踏踏实实去做,不驰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为一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小学语文第三册期中测试题

班级 姓名

一、按《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把下列字母排列起来。(5分) b k a f e x c y j h

二、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12分)

要查的字 大写字母 音 节 组 词

三、填空,再读一读。(6分)

( )小花 ( )小葫芦 一( )马

一( )牛 ( )的笑容 一( )桥

四、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12分)

古( )( ) 京( )( ) 力( )( )

到( )( ) 虫( )( ) 自( )( )

五、按要求画出词语。 a、用“ ”划出反义词。(4分)

1、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下来。

2、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b、用“ ”划出近义词。(2分)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六、选字填空。(6分)

那 哪

1、( )盒彩笔是我的。

2、( )座高大的寺庙是( )年建成的?

喝 渴

3、今天出去秋游,我( )了不少的矿泉水。

4、在沙漠旅行,我口( )得难受,多么想( )到一口水。

七、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9分)

1、吗

2、真美啊

3、我喜欢

八、照样子写句子。(12分)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 那不是一座会变的桥吗?

例:(2)蓝天上飘着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2) 黄叶落下来。 例:爷爷把塑料桥放回书包里。

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书包里。 (3) 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

(3)

九、按原文内容填空。(8分)

江 雪 梅 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十、读下面短文,做后面练习。

我们成功了 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 )(shanɡlì)。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 )(tiānānm?n)广场聚(jù)集了几十万群众,人们挥舞着国旗,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一()(biànbiàn)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 )(zhōnɡhuáshìjìtán)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 )(bào)任激动的( )(laishuǐ)尽情流淌。江泽民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来到欢乐的人群中,与大家同欢呼,共歌唱,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 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 )(piāoyánɡ)。

1、将短文中所缺词语,看拼音填上。(8分)

2、填空。(4分) ( )年( )月( )日的夜晚,( )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了。

3、将中国人民申办奥运会高兴欢呼声用“ ”画出来。(3分)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想到了什么?(5分)篇2:智慧之花读后感

智慧之花读后感

《智慧之花》读后感

读了《智慧之花》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 “智慧之花”智慧的花,拥有智慧、勇气与爱心的人才配成为“智慧之花”。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写的是一个维吾尔族小姑娘玛丽亚运用所学过的电的基本知识,在自我安全保护的前提下,救下了五个触电的男孩。第二个故事写的是一个东北小姑娘江雪发现了自己买的冰棍变质了,为了不再使大家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她运用了所学过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保护了大家,最后让那位卖冰棍的阿姨认了错。

“智慧之花”智慧的花。文中的主人公玛丽亚与江雪则就是“智慧之花”。玛丽亚是运用知识救了伙伴。江雪是运用法律保护了自我。她们是多么有爱心、有勇气、有智慧,正因为这样,她们才被称为“智慧之花”。

由主人公,我想到了自己?? 当我面对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我们的同胞遇难了,而我却不能帮助他们,因为我们相隔太远,太远。在平常的生活中,我看到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同学,我不敢上前去一声喝住,而是站在一边眼睁睁地看着低年级同学被欺负,那是因为我没有勇气去制止。

勇气是多麽重要,仅有爱心与智慧是仅仅不够的。这三个缺一不可。就像我仅仅拥有爱心更是远远不够的。而文中的主人公却是那样勇敢、爱心与智慧,真不愧被称为“智慧之花”,将爱心、勇气、智慧融于一身的“智慧之花”。我要向主人公们学习,也要做一个“智慧之花”。 读《智慧之花》有感 我读了一篇文章《智慧之花》,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帮助他人,仅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爱心、勇气和智慧融于一身。”

合上书,慢慢回味。五年级学生玛利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五个男生触电了,她按照老实说过的知识救了五个男生。还有一位六年级的学生江雪,在放学后回家的路上卖冰棍吃坏了肚子,向工商局投诉。是什么力量让玛利亚和江雪如此机智勇敢呢?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爱心、勇气和智慧融于一身。

我终于忍不住又一次翻开了这篇文章,当我看到“她急得双手直拍身体,忽然转悲为喜:我不是穿着尼龙裙子吗?”时,我不由得心里一振:当她知道自己穿的是尼龙裙的时候,看到了五个小伙伴的生命的希望,不由得转忧为喜了。

读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我老家邻居家的孩子小华。当天下午,我和小华一起从幼儿园回家,我们正当在湖边有说有笑的时候,渐渐地听见了一个人的求救声,我们心里一惊:有人落水了!湖边已经站满了人,小华却拉着我上了皮划艇,冲向湖心。我们忙把他拖上艇,我正准备把艇划上岸,他却一把从我的手中夺下桨,架在他的背上,使他的肚子拱起来,说:“老师不是说过‘如果有人落水要把他的肚子供起来’吗?”我惭愧的点了一下头。

是什么力量让玛利亚和江雪如此机智勇敢呢?显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爱心、勇气和智慧融于一身。篇3:《智慧之花》读后感

《智慧之花》读后感

——章允熙

今天,我们学了《智慧之花》这篇课文,使我印象尤其深刻。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讲了:一个下午,玛利亚在回家的途中,看见五位男生因玩电线而触电了。她焦急的思索着该如何救这五名男生。突然,她想起了自己的尼龙裙子正是绝缘体,于是飞快的跑到他们身旁,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成功救了五名同伴。第二个故事讲了:江雪及同伴们因吃了变质的冰棍而闹肚子。江雪与店老板交涉中,店老板否认了这件事。于是,江雪把冰棍拿去检验,里面果然有许多病菌,用法律保护了自己和同伴。

这两个女孩是多么令人敬佩!如果这两种危险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同伴身上,我们可能不会先想到怎样帮助好朋友,而先想到的是自己会不会有危险。这固然是对的,但我们似乎还缺些什么!自己吃亏了,顶多是跟别人吵几句,也不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我不禁反问:难道我们从小到大学得那么多知识都是白用的么?难道就不能多加应用,来保护我们的安全吗?

这让我联想到了半年前的一则新闻:在西安市开元商城门前,一名男子突然对一名乞讨儿童碗里的钱进行抢夺。就在男子即将得手之时,两名路人挺身而出,将抢钱的男子摁倒在地,将其制伏,交给了随后赶来的民警。记者采访得知,两名见义勇为的路人中的一位是来自蓝田的男孩,今年才满十三岁。当我看到那位男孩的年龄时,不由得一愣:什么?他才十三岁!这位来自蓝田的男孩与我们年龄相仿,却有着我们甚至大人所没有的勇气。在这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同样是路人,而他却没有选择袖手旁观。难道他会没有想到自己可能会受伤吗?可他毫不犹豫的冲了上去!他只有十三岁呀!让我们换位想一想,如果当时我们在场,我们会像他一样勇敢吗?很多人可能会摇头。

这位蓝田的男孩和上文的玛利亚一样很想,但又不完全像。他们都是勇气可嘉的,但男孩却缺少了玛利亚的机智。在这种要紧关头,我们不仅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也要用学过的知识适当的保护自己。 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勇气、智慧和理智。这样才能把自己和他人的危险降到最小的可能性!这就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感想。篇4: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班王子妃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

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欣赏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篇5: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 读《弟子规》有感

上学期,老师让我们通读《弟子规》,开始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也看不懂,后来,妈妈让我上网看了《弟子规》电脑版说明,让我读一句看一句注解,慢慢得我终于明白了。这本书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第一部分守孝悌.这三个字看似很简单,其实内容很丰富。这里包含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师长这里指长辈老师及兄长.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作为人更应该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加以报答。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不热爱自己的家人,长大以后就谈不上热爱故乡,热爱祖国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结合我的生活,我发觉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够,当妈妈爸爸批评我的时候,有时我明知道不对也要反驳;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我会对他们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通过了解此句的真正含义,我明白这是对父母的不尊不敬。

其次,这本书还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贵重、奢华,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这也是我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的,学生要以学习为主,互相攀比对我们的成长是无意义的,只有害而无利。 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即使遭到斥责或打骂,也应该拿出勇气面对。过能改,归于无,只有知错,才能改错。不能因为掩饰犯下的错误,就撒谎,而犯下另一个错误。我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长大以后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牢记妈妈的教诲,牢记古人的尊尊教导。

物虽小, 勿私藏,苟私藏 ,亲心伤这本书还在道德方面教育我们明辨是非的观念。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不能私动,私动是可耻的行为。我记得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曾经说过: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因为那不是自己的,如果喜欢回家跟妈妈爸爸说,我们给你买。至今这句话还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不如人,当自励、见人善,即思齐,如果思想、学习上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应当努力下功夫赶上,以好的榜样激励自己。上学期我的数学因为不认真、马虎,成绩不理想,得100分的时候很少,于是我暗暗下决心通过努力我一定要得到提高。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我会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己,它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字经有感

暑假期间,老师布置我们读《三字经》这本书。爸爸说,《三字经》是我国的文化经典和精髓,阅读它可以学习古文化,增长知识,增加涵养,从中汲取智慧。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经》只用三个字,就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我们要向这些优秀的古人学习,学习他们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游子吟》读后感

我们学习了很多故事,《回乡偶书》、《望天门山》、《江雪》等千古名诗。但是,最让我震撼的是——《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这首《游子吟》让我想起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千古传颂的名句。是呀,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的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翱翔;爸爸,妈妈,我感恩你们,因为„„

妈妈,你的爱就像那从天而降的雨露,我便像那幸福的鲜花,吮吸着雨露的甘甜。妈妈,您对我总是放不下心,时常温柔地“审问”我:学校的伙食怎么样?最近学习怎么样?上课课发言积极吗„„”妈妈,你的故事总能启发我: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成长,长大了有出息。你用爱心使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谢谢你!

爸爸,你在我心中和母亲一样重要,也是我最最最爱的人。你就像那挺拔的白杨树,我就像那懦弱的幼苗,你为我遮风挡雨,让我茁壮成长。你总对我说:“你已经长大了,遇到的事情可以自己解决了。”虽然这句话看似不负责任,但是,总让我挂在心头。爸爸,我和你之间的爱是默契的。

第18篇:江雪 教案

江雪(第二课时)

类别:小学语文

编号:

一、教学内容:

《江雪》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首古诗,由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所写。古诗描绘了一幅寄性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千山”、“万径”对举,鸟影人踪都已“灭”、“绝”,天地似乎唯留下茫茫冰雪。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灭、孤舟、蓑笠、独”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能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3.了解古诗中诗中有画,以诗言志的特点,学会品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喜爱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千山、绝、万径、灭、孤舟、蓑笠、独”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能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学会品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解题

同学们,冬天到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冬天,你会用哪个词?等到天再寒冷一些的时候,天上就会飘下 。(雪花)

1.同学们喜欢“雪”吗?为什么?(抓住堆雪人、打雪仗) 2.我们今天要品读的这首诗题中的雪能让我们快乐的堆雪人,打雪仗吗?又是为什么呢?

解题:江雪,就是江上的雪。这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写的诗。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堆雪人、打雪仗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由此引入诗题:江雪。

(二)读诗 1.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它语言精练、耐人寻味。那么,你们会读唐诗吗?

出示唐诗《枫桥夜泊》《春晓》,读第一遍的时候学生读不出唐诗的节奏和韵味,出示节奏符号,老师范读一遍,引导学生再读。

【设计意图】“会读”不仅仅是读通顺,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就要抓住唐诗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读法对比,学生更容易掌握如何正确的朗读。

2.出示:《江雪》配乐读,生字“孤”学生读得很准,顺势讲解一个生字:孤

把手指伸出来,左右结构,子字旁,最后一笔横变为提。右边的“瓜”的点不能忘记。

3.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蓑笠,根据字形猜一猜蓑是用什么做的?笠是用什么做的?(出示图片)穿蓑衣戴斗笠是用来干什么的?(防雨防雪)

【设计意图】从“蓑笠翁:这一的关键词的意思入手,为接下来的绘画画面做好铺垫。

4.谁再来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释义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诗人在江雪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走近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想一想,你都看到了哪些画面?

2.如果以这块黑板作为画纸,你最想上来画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黑板当做画纸,将自己读完诗歌后看到的景象展示出来,看清楚了画面,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人,一条船。 学习三四两句

3.你为什么就画一个人,一条船?从诗中的哪两个字看出来?(孤舟)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蓑笠翁的意思?

4.谁来试一试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三四两句:茫茫的江面,一叶扁舟,诗人孤独的坐在船上垂钓,凄冷的天地之间,仅有这一位老者,谁能读出孤舟、独钓的味道(2个学生)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富有感情的引读把学生引入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画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

学习一二两句

6.这幅图还可以添一些什么景物?(学生画了好多山)理解:千山,好多山,

诗中还有一个词与千山的意思差不多,哪个词?(万径:在黑板上画出许多条小路)千、万表示夸张 我们抓住了关键的字词,就将一二两句的画面理解了,还画出了这么美的画面,谁来读?(2个学生)

千山万径,诗人就是用这样夸张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这样广阔的空间。

7.再读读古诗,你觉得诗中还应该有哪些景色? 江雪,诗中哪里有雪?透过寒江雪你看到了些什么?透过寒字你能感觉到什么?9.别的句子里有没有藏着雪?

出示:绝、灭 谁来说说这两个字的意思?什么绝迹,什么消失了?

8.谁能试着将一二两句的意思说出来。

这两句将江面上的景物全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诗人看着漫天飞雪中的小路荒芜一人,天地之间,只剩下孤零零的诗人,孤独的感觉油然而生。谁能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读出这无比广阔的空间。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寻雪”,从侧面了解江面的鹅毛大雪,覆盖远处的山和寂静的小路,让学生体会大雪封山,天地寂静的情景。

9.能不能完整的说一说这首诗的诗意呢?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巡视时看到,不少学生不仅写出了完整的诗意,还配了图。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我采用边读边绘画画面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们各自把自己的点滴发现交流给同伴,在这互相的交流中,学生不但能从同伴那儿获取自己未曾发现的知识,而且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从而获得更多的发现。

10.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四)悟情

1.听范读:说说你的感受?孤独

诗中哪里写了孤独?(后两句 孤 独)默读诗歌,找一找,孤独还藏在哪里?(前两句)

绝 灭 千山 万径 藏头诗:千万孤独 配乐朗读:慢(能读出这种孤独感吗?请2-3位同学来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天地之间,万木枯黄,连绵的雪山,蜿蜒的小路荒芜一人,一个孤零零的老翁在漫天飞雪中垂钓,还有谁能学着这位同学读得感觉,再来读读这千万孤独。

2.人们不禁要问:老翁为什么要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垂钓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走近诗人: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祖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到职后,也没有居住的地方,只能暂居在龙兴寺。永州的生活艰苦,到永州半年母亲就因病去世,艰苦生活环境,水土不服,亲人离世的打击,加上政治上失意,严重损害了柳宗元的健康,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出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内:柳宗元的志向、理想、信念 你读出了一个怎么样的柳宗元?

就算是遭到许多人的排挤、冷眼,不改变自己的做事原则和人生信仰!

【设计意图】教学《江雪》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是不到位的,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

(五)吟诗

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孤独坚强之情

面对这白雪皑皑,寂静无声的世界,你怎么读?女同学齐读,读出了“孤独”

面对政治上的暴风雪,假如你就是那虽然孤独寂寞却顽强不屈的的柳宗元,你怎么读?男同学齐读,读出了“坚强”

皑皑白雪,他只身前来垂钓,他真的是来钓鱼吗?他来钓什么呢?小组合作讨论

等待、期盼、平和的心境

五、总结方法

出示:解题——读诗——释义——悟情——吟诗

【设计意图】整个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一层一层,一步一步的深入了解柳宗元,这样解诗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一首诗歌,迁移到其他诗歌的学习。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让学生“有径可循”。

六、出示创作的小诗。配乐读,全体同学齐读。 雪花,雪花,你在哪儿? 哦,原来你落在田野, 为了来年的丰收, 铺上厚厚的棉毯。

雪花,雪花,你在哪儿? 哦,原来你飘在校园, 为了孩子的快乐, 舒展柔柔的姿态。

雪花,雪花,你在哪儿? 哦,原来你躲在江面, 陪伴孤独的柳宗元, 落满时光的尘埃。

【设计意图】自创的一首小诗,将学生从《江雪》中引出来,古诗词的学习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这样的一首小诗,让学生的视野从外收向内再回到漫天飞雪的江面上,也是让学生对情感的一种升华。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2.根据这首诗的学习方法,课后自学《题秋江独钓图》,将诗人所描述的画面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八、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按照学习古诗常用的模式: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

一、反复朗读,读中想象。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课开始时,引导学生把古诗读准确,读流利,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读出诗所表达的意境。

二、创设情景,感悟意境

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古代许多诗人又是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读读古诗,自己画一画诗中的情景,体会画面所表达的诗歌的意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热情。

在感悟意境时,由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相差甚远,所以,在教学时我力图突破难点,但是收效不是太大,学生没有太深入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19篇:江雪说课稿

《江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多,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了,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学情分析:因为我们学校一直重视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对这首古诗比较熟悉,很多学生都能够背诵,但对古诗的诗意理解不够精确,对诗人的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 对诗人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理解不够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和古诗特点我们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3.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的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四、说教法:

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比赛时,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五、说学法:

在课堂上,我设计让学生用诗意来朗读古诗,去理解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品读悟情]、[朗读训练]、[拓展积累] [总结写法]六个环节。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们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们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1、导入新课:

我们先让学生交流有关雪的诗句,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还为《江雪》的教学做下了铺垫。在学习《江雪》这首诗之前我们先让学生了解作者柳宗元 ,让学生知道《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为学生理解诗人当时的孤独寂寞奠定了基础。

2、初读感知:

对于诗文的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读法,让每个学生神情十足地读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入情入境的吟诵中去感悟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律动美。

3、品读悟情:

古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光读通读顺还不够,还要走进古诗去深入理解它所包含的意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我们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注释,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看看你能读懂其中的哪一句?将学习成果跟小组的同学共同分享。自学古诗后,以学生讲述自己的理解为主,教师只是起到银线串珠、搭桥接榫的作用。真正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完成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其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品词析句,要让学生知道“千山”“万径”是一种虚指,是古诗中一种夸张的写法,实际是指很多山所有的路。并让学生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情况下阅读,不仅加深对诗的理解,而且还会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学习“孤舟蓑笠翁”的时候因“蓑笠”对学生来说很陌生,于是我们课件展示“蓑笠”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意思的理解,更好地感受老人那份寒冷和孤独。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意后,让学生带体会反复诵读古诗。并让学生读古诗每行的第一个字,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不是我们说的一般的孤独而是千万孤独。在这里我们出示柳宗元被贬后艰苦生活资料,让学生再次体会柳宗元的孤独和坚强。最后,播放《江雪》的配乐朗诵,学生欣赏后再让他们配乐朗读。这样学生不仅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中,而且还把柳宗元坚强不屈的精神永远铭记。

4、拓展积累

俗话说“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可见积累的重要性,当前积累已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项,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更是尤为重要。于是我们还为学生准备了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在学习这首诗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和《江雪》有什么异同?通过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样不仅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满足了学生成功心理。

5、总结: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诗里有画,古诗里有歌,古诗里有情,让我们走进古诗,尽情领略其中的韵味吧。播放《古诗新唱》,让学生伴着这优美的旋律结束这一节课的学习。

6、布置作业。

针对四年级学生知识水平,我们布置的作业超市:(1)将《江雪》想象成一幅画,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2)搜集柳宗元的其他作品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7、板书设计我们注重突出重点,强调诗人的千万孤独,以便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掌握。“借景抒情”的板书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江雪》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写法同时还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20篇:江雪教案

《江雪》

一、背诗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一起背诵了许多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灿烂的宝库。一首好诗,它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江雪》(师生同写)

二、整体感受,理解字词

1.这首诗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读过。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

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好,请大家翻开课本,开始练习一下。(学生自由读诗)。(同学们练得真投入呀!) 2.出示课件古诗:谁来试一试?(正确而且流利)

谁还想读?你能用孤和独分别组词吗?(孤独独立独钓孤儿独自孤单)板书

孤独

看来,同学们肚子里的词汇非常多。谁来再读一读这首诗?

3.你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声音清脆悦耳,尤其是读准了一个新

词“蓑笠翁”。(我们齐读两遍)板书

蓑笠翁

4.出示课件图:同学们,你们看,这位老人他头上戴着——蓑笠。 (这叫斗笠,古时候的人用竹叶编成的遮阳、挡雨雪的帽子,我们现在的人叫斗笠)

你看,他身上披着的是——蓑衣(这蓑衣是用棕榈树上的毛或稻草等编成的雨具)

那么“蓑笠翁”,整个词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学生: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

5.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

三、总结方法,试讲诗意

1.现在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正确流利了,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弄懂诗的意思。理解诗的意思。)

2.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1:可以看插图(借助插图)

对呀刚才我们理解“蓑笠翁”时,就看了插图,这是一个好办法---------叫借助插图。

学生2:先理解诗句中不懂的词语的意思,再把它们的意思连起来理解诗句。

老师:这是一个好办法,这就叫“串词连句法”。但是碰到解决不了的字或词该怎么办?(查字典,找资料,问老师) 学生3:可以把诗多读几遍。

老师:也就是把这首诗反复多朗读几遍,这也是一个好办法------朗读品悟的方法。

学生4:可以了解一下诗人的历史情况。 老师:对,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3.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刚才我们一起想出了这样一些理解古诗的好方法。

出示课件方法:读一下(朗读品悟,串词连句,联系插图,了解诗人) 出示课件注释: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注释,帮助大家来理解这首诗。接下来,同学们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试着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4.学生试讲,教师巡回倾听。

5.出示课件古诗:谁来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1:许多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许多路上的人都不见了。只有一条孤单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老翁,独自在寒江上钓鱼。 6.这里面的“径”是什么意思?(学生:“径”是“小路”的意思。)

那“万径”是什么意思(学生1许多小路。2成千上万条路。)

刚好是一万条路吗?(学生:不是)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夸张) 是的,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这样的手法?(学生:“千山”。)

那么“千山”意思就是——(学生:许许多多的山。无数座山) 7.现在谁来再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1说,学生2:千山万岭上的鸟都看不见了,许许多多的路上也找不到人的脚印。在孤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表扬(进步很明显呢!)谁还想说说? 8.说到诗意,老师不由自主有了疑问,“独钓寒江雪”,这位老人是在钓鱼还是在钓雪呢?(指名说)

大家的理解都是正确的。在古代诗歌中,为了使诗歌表达更精炼,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常使用“倒置”的方法。我们在理解诗意的时候,就要对诗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你看——

9.课件演示诗句:把“独钓寒江雪”改为“寒江雪独钓”。

“寒江雪独钓“这句话在解释的时候就可以说成——“独钓寒江雪“意思是(学生:一位老人在寒冷的下着大雪的江面上独自钓鱼。)

四、意境探寻,体会孤傲

1.课件古诗: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轻声朗读。

3.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我感觉这个老人很孤独。(孤舟和独自)

老师:你的感受很准确。

(2)学生:我觉得这个老人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 老师:(哦!你的感受比较独特。)老渔翁当时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没有)有没有被寒冷征服?(没有)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生:看到一种顽强的精神,坚强的精神,勇敢的精神,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3)学生:我体会到天气寒冷。(绝和灭、寒江雪)

(4)学生:我感受到雪很大。那句话是描写雪景的?你能用四字词语概括雪景吗。(大雪纷飞、冰天雪地、鹅毛大雪....) (5)学生:我感受到这位老人很可怜。(你很会品味)

4.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说这位老人很勇敢,有的说这位老人很孤独,有的说这位老人很可怜,还有的说天气很冷。同学们,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种种感受表达出来吗? 5.(指名读并表扬)

6.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的踪影,不见行人的足迹,只有一位老人独自垂钓。老人真是孤单呀。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7.学生1: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学生2:这位老人为什么不好好的待在家里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 8.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这位老人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还独自在江上钓鱼呢?

学生1:因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

学生2:可能老翁想鸟都飞完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

老师:那就是说老翁在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呢!

学生3: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了,在排解忧伤。

学生4:我想是他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的冷了。

老师: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钓鱼爱好者!喜爱钓鱼。

学生5:可能是作者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了,很孤独 。

老师:他也与老翁一样孤单了。

9.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好方法。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10.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

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11.同学们读了柳宗元生平简介。现在你有什么新的看法。

学生1: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这一首诗的。

学生2:我感受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孤傲的心情。

同学们,古诗往往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来抒发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

12.同学们,作者柳宗元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1)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

叙述:此刻,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这位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落在这位老人身上,,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人。

(2)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你看他一脸严肃,读出作者孤傲的心情。)

再指名读。(你看他抬着头,似乎有一股傲气。)

(3)背诵:同学们,你们能背诵这首诗吗?

三个学生分别背,一齐背。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运用注释,通过朗读,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这首诗。课后,同学们读一读柳宗元的其他的古诗,以增加对他的了解,好吗?

江雪范文
《江雪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