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罗辑思维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6 06:07:4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罗辑思维7.27

7.27

最近我们在全国做面向企业的巡讲啊。经常要谈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里面企业生存方式的区别。我打个了比方,工业社会的企业呢,像微生物,他的演化策略是单性繁殖,好处是可以又快又多的把基因复制出去的,但缺点呢是太单一了。而且信息文明里的企业呢,遵循的是高等动物的演化策略,讲究的是跨界混搭的两性繁殖。这种繁殖方法的缺点就是慢了点,但是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多样性。按照协同进化论的原理,单性繁殖的微生物越发达,高级生物就要去追求两性繁殖带来的多样性,否则就会被就会被聚集在体内的微生物击败。企业的演化也是一样啊,企业内部机器的机制能力越强,企业就必须通过各种跨界混搭制造更强大的多样性,才能够应对这个进化环境啊。

我为什么存在?这不是一句哲学的呐喊,而是一个进化方面的谜题。58岁的我早已过了更年期,但如果幸运的话,我还会再活很多年。当你认识到人类(以及虎鲸)是雌性在生育期过后继续存活的唯一物种之后,这个谜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了。与我们血缘最近的灵长类亲戚——比如黑猩猩——一般在还有生育能力的50多岁之前就死去了。

这不只是现代医学创造的奇迹。我们人类的平均寿命比过去长了很多——但这是因为早夭的儿童大大减少。人类学家考察过狩猎采集社会的人类寿命。这些社会跟我们最终进化形成的各种社会有相似之处。如果活到童年过后,那么你就很有可能能够活到60多岁或70多岁。

原来,我的存在实际上可能是人类本性的关键。这不是狂妄自大的吹牛,而是一套新的生物学理论:“祖母假说”(grandmother hypothesis)。20年前,犹他大学(Universityof Utah)的人类学家克里斯滕·霍克斯(Kristen Hawkes)去非洲研究狩猎采集族群“哈扎”(Hadza),以为她会揭开狩猎的起源。但去了之后她注意到很多身材精瘦的老妇人负责挖植物的根、做饭、照顾孩子(跟我很像,不过我挖植物根的技能仅限于掰鸢尾根)。原来这些老婆婆对于为集体提供营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亚于那些年轻强壮的狩猎者。另外,老婆婆们照管孙辈,提供了一种绝对重要的资源。

有关人类进化史上发生过哪些事情的争议有很多,但没有争议的是,生物学家所说的“生命史”上曾经有过两次重大变化:除了寿命在灵长类亲戚基础上大大延长以外,人类婴儿依赖成年人的时间也大大延长了。

幼年黑猩猩到七岁左右时采集的食物已经足够自己吃,人类儿童即便是在狩猎采集社会中,也要到十几岁的时候才能自给自足。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无法自立?这一漫长的未成熟期帮助我们变成了如今这般的聪明,因为它给我们很长的受保护的时间来长成硕大的大脑,并用这些大脑去了解周围的世界。人类可以学会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而这些学习以及文化技能是在生命的早年形成的。

但这种不成熟有其代价。它意味着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无法完全靠自己带孩子:她们需要帮手。在狩猎采集社会,祖母不仅提供营养,也做了大量的育儿工作。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巴利·休利特(BarryHewlett)及其同事非常意外地发现,祖母甚至和母亲共同哺乳。一些祖母仅仅是充当大奶嘴的作用,但有些祖母甚至在更年期过后都能“重新哺乳”(relactate),真的会分泌乳汁。(不过我想我自己会坚持采用21世纪的高科技方法,用电泵、冰箱和奶瓶来帮助喂养五个月大的孙女。)

霍克斯博士的“祖母假说”提出,祖母现象是跟我们的漫长幼年期是一起形成的。她认为,事实上正是祖母的进化使得我们的漫长幼年期以及与之伴随的学习与文化得以出现。在数学模型中,你可以看到,如果最开始只有几个妇女活过更年期,用这些时间来抚养孙辈(孙辈当然也带有她们的基因),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祖母遗传特性”可以迅速形成并扩散。祖母贡献越大,未成熟期可能就越长。

罗胖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更年期”也是大自然对女性的一笔馈赠。 在壮年期就可以卸下生育的重任,肯定有利于健康和长寿。 女性的老年时光,是一段属于自己生命的时光。

由此机缘,可见,人类个体不仅仅是整个物种实现存续的工具。 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有纯粹属于自己的意义。

推荐第2篇:罗辑思维书单

罗辑思维书单(更新至第二季第22期) 第二季

第22期:权力与生意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李德林

《大道当然》王石

第21期:为魔鬼辩护

《自由与荣耀:1947年印巴分治实录》 [美]拉莱・科林斯 [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倒转红轮》金雁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印度]甘地

第20期:看不懂的英美法

《大法官说了算》何帆

《英美法原论》高鸿钧 程汉大

《批评官员的尺度》[美]安东尼・刘易斯

第19期:爱,为什么会变伤害?

《雍正传》冯尔康

第18期:大国不能不识数

《数据之巅》涂子沛

第17期:胡适的百年孤独

《再造文明的尝试》罗志田

《胡适文选》胡适

《胡适杂忆》唐德刚

第16期:囚徒嘉庆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张宏杰

- 1 -

第15期:大英帝国:不控制的智慧

《帝国》尼尔·佛格森

《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

《帝国的时代》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第14期:阿根廷为什么哭泣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自由选择》[美]米尔顿·弗里曼德

《埃薇塔·贝隆夫人传》阿丽西娅·敖迪兹

第13期:最后一个计划

《大国空巢》易富贤

《理性乐观派》[美]马特·里德利

第12期:发现你的太平洋

《人类群星闪耀时》[奥] 斯蒂芬·茨威格

《世界尽头的发现》姜守明

《历史之岛》[美]马歇尔·萨林斯

第11期: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李鸿章政改笔记》雪珥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

第10期:右派为什么这么横

《改变美国的时刻》刘戈

《唐宁街的岁月》玛格丽特·撒切尔

《投资哲学》刘军宁

第9期:倭寇真相

《大国海盗》雪珥

第8期:傻帽悲观派

《理性乐观派》[美]马特·里德利

- 2 -

第7期:开会是个技术活

《艰难的一跃》易中天

《罗伯特议事规则》[美]亨利·罗伯特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美] 麦迪逊

第6期:魏忠贤:道德下的蛋

《庸人治国》苗棣

第5期:致终将逝去的隐私

《信息简史》[美]詹姆斯·格雷克

《智慧政府》徐继华 冯启娜 陈贞汝

《文明的进程》[德] 诺贝特·埃利亚斯

第4期:女神是怎样炼成的?

《超级恋爱催眠术》林贞年

《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斯蒂芬·吉利根

《魔鬼约会学》阮琦

第3期:崇祯为什么跑不了?

《晚明史》樊树志

《崇祯皇帝传》苗棣

第2期:我们应该反垄断吗?

《商业无边界》薛兆丰

第1期:女人是一道题

《把妹达人》[美]尼尔·施特劳斯

感谢新浪微博@cal_lightman_tim 的好建议,我们把书单“升级”为倒叙,方便大家获取新一季书单。

- 3 -

推荐第3篇:《罗辑思维》读后感

《罗辑思维》读后感

本书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

《罗辑思维》聚合的不仅是精彩内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在知识中寻找见识!”!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看完《罗辑思维》,深深地被罗胖开阔的视野、敏锐洞察力以及极具机智幽默与智慧的语言所折服。更重要的是能新增很多有意思的历史知识,而且罗胖子总能把这些历史讲得妙趣横生,发现历史里的一个关键的小知识,小发明,可以由点及面地影响着无穷尽的未来!如果当时罗胖做我的历史老师的话,估计我当时历史成绩可以提升一大步呀。而且看完《罗辑思维》后我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太无知了,太愚昧了,不说了,一说都是泪,赶紧恶补知识去。

我们平时从各个方面获取信息和知识,但获取后怎样吸取营养呢?得到什么收益呢?《罗辑思维》常给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让你受到启发。你未必全部赞同它的观点,但它眼界之开阔,思路之新颖肯定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推荐第4篇:罗辑思维0601女人

女人的吃醋方式

2014-05-31 张佳玮 罗辑思维

女人的吃醋方式

作者:张佳玮

李世民爱拿醋开玩笑,比如拿醋芹钓魏征吃,再嘲笑他。他赏房玄龄女人,房夫人说宁死不从。李世民就说,那死去吧,赐鸩酒,房夫人喝了,发现是醋,其典出此。醋若细分,有许多种。袁枚认为香醋不好,因为醋要的是酸味,太香反夺其气。但譬之于感情,醋也可以分酸香两种,香醋就好得多了。纯粹的吃酸醋,是源于一种封闭的感情,酿造久了,腐蚀性强,有破坏力。袁绍死,他的老婆因嫉妒杀了好多妾,涂黑脸,这种吃醋就是心理变态,不好。黄蓉吃醋,动过修理穆念慈的心思;阿紫吃阿朱的醋就要搞破坏,都不好。一句话: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和自己?毕竟女人会吃醋,错在第三者的少,错在男人的多。凤姐当时吃醋,去打平儿,骂鲍二家的,就属于不对路。直接抽打贾琏就是了。吃酸醋会成惯性。一对儿伴侣,男尊女卑久了,女的会生两种心态。一贤惠处之一忍再忍,醋越积越深,一天底线破了,大怒,泼之;一泼辣,见醋就吃,男的畏妻如虎,敬而远之,

于是更怒,恶性循环。引发的案例,大概是:许多姑娘其实也不想搞破坏,只是疼惜那死冤家,只好怪罪女人,反而娇纵了他,久了反而自苦;又比如那死冤家不懂温柔,只一味躲,自己放不下架子去求恳,恨之。吃香醋是好的。比如经典的“一向发娇嗔,碎捻花打人”。小醋吃吃不妨,情趣还无限,不让吃小醋,逼着女人当贤惠妇,很容易憋久了酿成大醋。《倾城之恋》里范柳原调戏白流苏,说一个不吃醋的女人多少有些病态,诱得白流苏说了酸话,就拍手说这话好,隐约有几分酸意。

香醋没啥破坏力,一得遇到通情达理的女人。而女人在感情上通情达理很容易,只要你保持这段感情是流动的、交流的、温存的,就不会在欠沟通和交流中困死。

女人除了极少数天生爱挑事的,其实都不是刻意爱吃醋。能有甜的吃,何必捻酸?《红楼梦》里,王道士都懂,冰糖炖梨,甜丝丝,腻死你,就治了妒了。大多数姑娘,几句甜话一调和就行。甜话其实不需要营养,大多数女孩子其实很聪明,听惯甜话,不会太当真。要紧的是态度为先,谁还跟你理科生画图线似的较真呢?《六人行》里JOEY爹找了情人儿,JOEY妈故做不知,其实有醋意,但不拿第三者开刀。冤有头债有主,只要男人还对她好,就过得去。我佩服这妈。

三个好玩的段子。

《笑林广记》的一个,说公公想跟媳妇扒灰,媳妇告诉了婆婆,婆婆也不骂媳妇,只让媳妇“今夜躲过,我自有处。”自己躺媳妇床,灭了灯,等。夜深,公公过来,猴急,云雨极欢。完事后,婆婆骂:“老杀才,今夜换得一张床,如何就这等高兴!”《世说新语》的一个,说桓温娶了李势的女儿为妾。桓太太是南康长公主,霸道惯了,拿刀子要去杀,见了该姑娘,感叹其风度温婉,抛刀抱住:“阿子,我见犹怜,何况老奴!”《陶庵梦忆》的一个,说有个人听了秘方,回去对付吃醋的老婆,请她吃了颗什么灵丹——基本是假的。该吃醋老婆立刻转了性,逢人就说,老杀才还晓得心疼我,给我吃灵丹,不给别人吃,真好。

我对前两位的欣赏,都在于虽然是吃醋,但目标精准,针对性强,没拿无辜牵连其中的其他女性开刀,而是朝“老杀才”去,这醋吃得结果也喜剧。而后一段则证明,再怎么厉害的妒妇,其实骨子里都是小猫咪。只要“老奴”、“老杀才”们哪怕稍微懂得把感情流动一点,讲道理一点,懂得把甜话拿去哄一哄,哪怕吃的灵丹其实啥都不是,也就够了。

本文由“知识拆迁队”张俊丰提供

罗胖曰:

“吃香醋”和“吃酸醋”的分水岭在哪里?怎就是香?怎就算酸? 罗胖来戳穿下吧——

关键在于,在观者眼中,吃醋的女人当时的情态美不美。 其实,对女人的任何评价都是以美为基本标尺的。

就拿发火来说吧。

为什么女人不能歇斯底里?因为不美。

为什么女人可以浅嗔薄怒?因为美。

只要还是个美丽的女人,其他一切好说。

推荐第5篇:罗辑思维0609演讲

整个房间里的掌声

2014-06-08 徐贲 罗辑思维

整个房间里的掌声

作者:徐贲

前不久,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一场表演鼓掌欢呼的程度并不取决于表演的水平,而更多地取决于观众间的相互影响。欢呼往往是传染性的,几个人开始鼓掌欢呼,便会在人群中扩散开来,而一两个人停止鼓掌,则又会导致大家都停下来。当“鼓掌的压力来自整个房间里的掌声,而不是坐在你身旁的个人的行为”时,鼓掌欢呼便成为一种具有标志意义的“社会传染病”。

鼓掌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身体语言,而是一种集体的社会行为。这在罗马时代就已经有了充分显现。鼓掌的拉丁语是applaudere,原意为“击”和“拍”,但重点却在表示欣赏、认同、鼓励、庆祝。罗马人把多种仪式(不一定是拍手鼓掌)都叫作applaudere,它可以是用手指打响指,也可以是挥动宽袍(toga)的衣襟,后来则是挥动手巾。罗马皇帝奥瑞利安(公元270-275年在位)曾经把手巾发给罗马市民,在重要的场合用来一起挥舞欢呼,就像“*”时的“红宝书”。罗马剧院里一剧终了时,主角就会喊一声:“再见,鼓掌!”(Valete et plaudite!)于是,在鼓掌员(choragus)的带领下,观众便会有节奏地鼓掌。 这往往是预先安排好的,鼓掌员也是花钱雇来的。好多年前,某昆剧团到美国伯克莱献演昆剧《牡丹亭》,也是事先把一些自己人的“托”安排在剧场里的不同地方,让他们充当这样的观众鼓掌员。他们每次一开始鼓掌,美国观众就算是莫名其妙,也会照样跟着鼓掌。这与瑞典学者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

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有人带头的仪式性鼓掌。有组织背景的政治人物登台演讲,还没开口,支持者就开始鼓掌,表示拥护和爱戴。这种鼓掌与这位政治人物在演说中要说什么完全没有关系。这种掌声当然也会在演说之后热烈地响起。哪怕演说很糟糕,了无新意,或者根本就是假大空,听众也照样会热烈鼓掌,因为这本来就是一种仪式。

在某些时候,政治仪式的鼓掌可以变成恐怖统治的一部分。作家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中说了这么一件事,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小城召开政治会议,当地要人们均参加会议。便衣警察像以往一样,渗入了大厅里群众之中。众多的演讲之后,进入晚会的最高潮——歌颂伟大领袖斯大林。歌颂完毕,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掌声持续了三四分钟还不停歇。人人都知道秘密警察在监视谁先停止鼓掌,于是六分钟、七分钟……掌声还在继续,老年人的心脏跳得厉害。九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大家害怕起来,没人知道这将如何结束。这时,一位坐在讲台上的造纸厂厂长鼓起了勇气,停止鼓掌,坐下。好像发生奇迹似的,宁静降落在整个大厅内:现在可以不鼓掌了,大家如从噩梦中醒了过来。一星期后,造纸厂厂主以玩忽职守的罪名被捕,判监禁十年。审判结束,法官走过他身边时,对他说:“下次涉及斯大林同志时,你可要小心,不要率先停止鼓掌。”在这种表演性的政治仪式中,人们用鼓掌表演对领袖的绝对忠诚,背后则隐藏着极端的恐惧。

政治仪式的鼓掌欢呼并不一定需要用手掌拍出响亮的声音,或者用嘴巴发出激昂的呼叫,它也可以用其他更有创造性的方式表演出来。政治上的“跟风”便是其一。有人批评说,“跟风”是形式主义。其实,跟风更是一种“鼓掌病”,它的压力来自“整个房间里的掌声”。 罗胖曰:

绑架无处不在。

绑架表现出来的形态也未必是监狱和枪毙。

有一次,在我主持的活动上,有个发言者说——

“我刚才的关于环保的动议好不好呀?我的环保主张对不对呀?你要是觉得环保不对,你就举手。”

我当时就制止说——你这是绑架。

一旦你觉得不能自由表达,绑架就已经降临。

推荐第6篇:罗辑思维的成功

罗辑思维(中国知识性脱口秀类栏目)

罗辑思维,国产知识性脱口秀类栏目,属于自媒体新秀,其包括微信语音、视频、线下读书会等具体互动形式,主要服务于80、90后有\"读书求知”需求群体,打造互联网知识型社群。《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成功原因分析

▪ 干法一:死磕

▪ 干法二:用情感共鸣黏住用户

▪ 干法三:用游戏体验做社区

▪ 干法四:用活动事件玩营销

▪ 干法五:用魅力人格建立品牌

成功原因分析

罗辑思维的商业成功,不光依靠罗振宇,还得益于出品人申音的互联网运作。如果说罗振宇负责把互联网思维讲出来,申音就是负责把互联网思维干出来。[2]

用传统媒体做脱口秀十分之一的成本,《罗辑思维》收获了十倍于前者的用户。[2] “只有抱着强烈的愿望,使出浑身的力量,神才会帮你。”——这是申音最欣赏的一句话,出自神稻盛和的《干法》。为了《罗辑思维》,申音也使出浑身力量,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干法。

推荐第7篇:感悟罗辑思维[推荐]

有一种感情叫做彼此不论远近亲疏,不论身份地位,不论长幼尊卑,不论美丑妍疵;

有一份相守叫做志趣相投,价值观一致,热爱学习,愿意成长; 有一种交流叫做虔诚守候,悉心聆听,素昧平生却又天涯咫尺; 有一种幸运叫做生于互联网时代的科技革命浪潮中;

而幸运中的幸运则是能够在茶余饭后品尝罗辑思维这道思想盛宴、精神大餐,所谓“有罗相伴,夫复何求。”

充满智慧、富有营养的罗辑思维打开了一扇窗,她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社会,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成长——往后看,我们可以洞彻深邃厚重的历史,与古今中外智圣先贤开怀畅谈;往前看,我们可以感知未来世界发展的清晰模样,把握时代的脉搏,更好的发展定位自己。所谓前知五百,后知五百不过如此而已。

罗胖作为罗辑思维栏目的开山鼻祖、掌门人,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先行者和精神导师,但愿后继者“长江后浪推前浪”,开创罗辑思维的一个新高度和辉煌。

推荐第8篇:罗辑思维推荐书目

1.末日启示: 向死而生

2.拒绝逃离北上广 见识决定命运

《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美)凯文・凯利《闲看水浒》十年砍柴

《城市文化》(美)刘易斯•芒福德

3.中日贸易 如何爱国

《贸易造就和平》李子旸

《帝国的回忆》郑曦原

《三帝国的兴亡》(美)威廉•夏依勒

4.回应质疑 罗胖的歪理和歪嘴

《战后经济发展之路》董磊

《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陆铭

《野蛮生长》冯仑

5.石油永远用不完? 欠抽的歪理邪说

《看不见的心》(美)罗塞尔•罗伯茨

《用科幻的眼睛看现实》刘慈欣

《第一本经济学》(美)罗伯特•墨菲

《三体》刘慈欣

《增长的极限》(美)丹尼斯•米都斯

《煤炭问题》(英)杰文斯

6.治不好的地域歧视

《信任论》郑也夫

《西铭》张载

《1934 扬州案中的歧视》章敬平

《丧钟为谁而鸣》(美)海明威

7 夹缝中的 80 后

《专业主义》(日)大前研一

《冬吴相对论》吴伯凡 梁冬

《失控》(美)凯文•凯利

8 房产税与地沟油

《房产税不符合当前国情》许善达

《个税政治成本最高对社会公平毫无帮助》李稻葵《一个帝国的生与死》夜狼啸西风

9 慈善的善与恶

《白人的负担》(美)威廉•伊斯特利

《协和医院的诞生和成长》李子旸

《十个人的德意志》孙世龙

10 成名的代价

《新闻抄袭历史》宋燕

《鲁达拳下的郑屠和法庭上的王三》十年砍柴《道德经》老子

11 权力之下无真相

《苏联大清洗 70 周年祭》黄章晋

《逆臣录》明太祖

《大数据》徐子沛

12 民意真的可信吗

《乌合之众》(法)勒庞

《1941:民意斩杀富二代》章敬平

《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詹姆斯•M•布坎南 戈登• 塔洛克 合著13 剩女照亮未来

《神似祖先》郑也夫

《被劫持的私生活》肉唐僧

《迎男而上》燕公子 薛好大 合著

14 我和左派谈谈心

文章《教科书之外的圣西门》阿忆

《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专题》秦晖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英)特里•伊格尔顿

15 大国不能认死理

《脆弱的崛起》徐弃郁

《一战秘史》(美)梅尔

《八月炮火》(美)巴巴拉•W•塔奇曼

16 杀死上帝的达尔文

《神似祖先》郑也夫

《进化!进化?达尔文背后的战争》史钧

《生命的壮阔》(美)古尔德

17 反腐的曙光

《守卫底线》孙立平

《重建社会》孙立平

《大数据》徐子沛

18 腐败黑箱必被砸爆

《总统是靠不住的》林达

《打造美国》(美)詹姆斯•西蒙

《大法官说了算》何帆

19 在一起 有后代

《顾准文集》顾准

《趣味生活简史》(英)比尔•布莱森

《哥伦布大交换》(美)克罗斯比

20 为泡妞之成功而读书

《新华字典》(1998 年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编

《后望书》朱幼棣

《牛奶可乐经济学》(美)罗伯特•弗兰克

21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岳飞传》邓广铭

《岳飞新传》王曾瑜

《岳飞之死与暴力均衡》吴思

22 奸臣指南

《绍兴和议签订以后的南宋政治》何忠礼

《论秦桧久相与高宗朝的政局制衡》董喜宁

《朱元璋:心理咨询记录》张宏杰

23 击溃牛顿的钟表匠

《经度》 戴瓦•索贝尔

《经度之战》 土摩托

《地图的发现》杨浪

24 南北战争:这场架不白打

《美国内战》 (美)乔弗里•瓦德

《美国人民》 (美)纳什

《我也有一个梦想》 林达

25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

《与机器赛跑》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安德鲁•麦卡菲

《伦敦底层社会》托马斯•霍姆斯

《背包十年》 小鹏

26 一个被吃掉的少年

《洞穴奇案》 (美) 彼得•萨伯

《公正:该如何是好》 迈克尔•桑德尔

《莫斯科日记》 罗曼•罗兰

27 说英雄 谁是英雄

《从会党到会匪:被遮蔽的革命史》 刘永峰 (来自《看历史》

的文章)

《重说中国近代史》 张鸣

《千年悖论》 张宏杰

28 康有为:光绪皇帝的野蛮网友

《国运 1909》雪珥

《戊戌变法史事考》 茅海建

《戊戌变法的台前幕后》 马勇

29 慈禧:这个婆娘咋疯的

《戊戌纪略》袁世凯

《戊戌变法史事考》 茅海建

《戊戌变法的台前幕后》马勇

30 和你赛跑的不是人

《与机器赛跑》[美]埃里克•布林约尔松/ [美]安德鲁•麦卡菲

《财产、法律与政府》巴斯夏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分享》汪丁丁

31 你的女神你不懂

《魔鬼搭讪学》魔鬼咨询师

《勾搭宝典》电子书 魔鬼咨询师

《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 姜奇平

32 假如再给光绪一次机会

《管理的实践》[美] 彼得•德鲁克

《中国式管理》 曾仕强

《管理思想史》[美] 丹尼尔•A•雷恩

33 官僚为什么当骗子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赵鼎新

《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

《揭开行政之恶》[美]艾赅博/ [美]百里枫

34 躺倒也能当英雄

《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界》 金错刀

《史蒂夫•乔布斯管理日志》金错刀

《进化的大脑:赋予我们爱情、记忆和美梦》 [美] 戴维•J•林登

35 正版进天堂,盗版走四方

《书籍的社会史》[美] 周绍明

《互联网、版权与职业作家》 肉唐僧

《印刷书的诞生》[法] 费夫贺/[法] 马尔坦

36 大家都有拖延症

《番茄工作法图解》[瑞典] Staffan Nöteberg

《拖延一点也无妨》[美] 约翰·佩里

《迫不及待的书》“三个月不读,字迹就会定消失”的书,如果

你还没看完,那不是书的错,因为它已经等了你 3 个月。

37 政客林肯

《硬球》[美] 克里思-马修斯

《林肯与劲敌幕僚》 [美]多丽丝·科恩斯·古德温

《罗斯福与孤立主义的斗争》 邓蜀生

38 一个公务员的海市蜃楼

《乾隆十三年》高王凌

《论自由》 [英] 约翰·密尔

《饥饿的盛世》 张宏杰

39 被排斥的中国人

《华人的旧金山》 陈勇

《华工史话》 董丛林

《不死的中国人》[意] 拉菲尔-欧利阿尼 / [意] 李卡多-斯达亚诺

40 法治国什么样?

《皇上走了》 章敬平

《北洋大时代》陈钦

《正派社会》 [美]阿维夏伊·玛格里特(Avishai Margalit)

41 大公司:和蚂蚁一起舞蹈

《不可思议的年代》 [美] 乔舒亚·库珀·雷默

《信号与噪声》 [美] 纳特·西尔弗 (Nate Silver)

《大国悲剧》 [俄]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

42 离开达尔文的日子

《自私的基因》 [英]里查德.道金斯

《进化是什么》 [美] 恩斯特·迈尔

《进化思维》 [荷] 布斯克斯 Chris Buskes

43 土地私有 到底有多痛?

《田园诗与狂想曲》 秦晖

《致命的自由》[英]哈耶克

《落脚城市》 [加]道格.桑德斯

44 中国窄门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吴晓波

45 你怎么知道他该死

《1877 帝国司法的回光返照》 陆永棣

《冤案何以发生?》[美]吉姆.佩特罗 南希.佩特罗

《死刑论辩》 [美]欧内斯特.哈格 约翰.P.康拉德

46 一次大国崛起背影

《拿破仑三世传》[法]路易.吉拉尔

《大国的兴衰》 [美]保罗.肯尼迪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卡尔.马克思

47 教育难题的意外答案

《吾国教育病理》 郑也夫

48 未来脑世界

《互联网进化论》 作者:刘锋

全方位地介绍了互联网的技术要点和商业模式,深入探讨了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生命是什么》 作者:[奥]埃尔温·薛定谔

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脑的进化》 作者:[澳]埃克尔斯

这不仅是我们作为古猿进化产物的故事,也是具备反思意识的人性故事。49 一次成功的政治体制改革

《罗马人的故事》作者:[日]盐野七生

50 失控的天朝

《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作者:张宏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帝”两个字,包含了解读中国社会的大部分密码。

《中国崛起》作者:张剑荆

51 怎么当个明白人

《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德]罗尔夫·多贝里

《明智行动的艺术》 作者:[德]罗尔夫·多贝里

《人人都爱经济学》 作者:王福重

52 谁杀死了罗马人

《沉思录》 作者:[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

《罗马人的故事》作者:[日]盐野七生

53 反腐到底反什么

《饥饿的盛世》 作者:张宏杰

《道咸宦海见闻录》 作者:张集馨

《潜规则》 作者:吴思

54 阴谋,是可能的吗?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作者:铁戈

《荒漠之岩》 作者:铁戈

《市场的力量》 作者:李子旸

推荐第9篇:罗辑思维的读后感

《罗辑思维》是闺蜜搬家的时候送我滴,小婕之前也有关注罗胖的公众号,但是从未详细阅读过,在这之前,关于罗胖的思维、点评褒贬各一,喜欢的很喜欢,厌恶的很厌恶~

小婕也搜了一下网页,有不少罗粉由衷的表示,很喜欢罗胖的风格,但是对于罗胖推荐的书,表示不认同,推荐的书适合不同层次的人看,不适合所有人;

这点小婕倒是觉得没什么,你觉得适合自己就看呗,不适合就别看呗,有啥大不了的。

来说说这本《罗辑思维》,分代序、19集内容、致谢;代序是申音写的,应该是《罗辑思维》的合伙人,反正是举足轻重的人,介绍来《罗辑思维》的来历。

第一集没有特定的介绍一书,但是有提到《红楼梦》和《石头记索隐》,算是一个引子吧!第二集到第19集,每篇都会介绍书籍,古今中外,各种文章都有。

在知识中寻找见识

这是罗胖对此书的概括,应该也是他的见地吧!

都说太高调不好,不过小婕认为,现在的互联网时期,你要么低调的超级有内涵,没有那么就高调到让人发指吧,有何不可呢!

看罗胖现在的照片,真的胖了好多啊,怪不得叫罗胖,健身还是很重要的,毕竟是公众人物,哈哈哈~瞧瞧小婕这世俗的眼光,多么的犀利。

PS:

万恶的洋娃娃,小坏蛋,当然也怪小婕自己不克制自己的嘴巴,拼命吃甜食拼命吃蛋糕,然后变成了妊娠期高血压,昨天本来可以入院转胎的,然后也成了泡影;

背了24小时的血压仪,还要测24小时的尿蛋白,血压倒是下来了,但是血检胆固醇啊啥的比之前都高了,看看明天的尿检,到了37周,各种事情都来了,希望医生不要放弃我!

小婕都没放弃自己,你们为什么要放弃小婕呢!

推荐第10篇:罗辑思维0607能力

安全感才是最不安全的事

2014-06-07 水湄物语 罗辑思维

安全感才是最不安全的事

作者:水湄物语

有个认识十年的朋友来找我,是跳槽的事。还没听3句话我就坚定地说,当然跳,干嘛不呢?他原来在一个传统行业做公关,一个公司待了六七年了,这个行业也就这样,死不了,活不好。新地方行业前景一片美好,新成立的公司人事斗争问题又小,领导正雄心勃勃,当然薪水翻番,各种公费跨国旅游的机会,我还真不明白我这朋友脑子怎么想的,居然还需要找我斟酌。

“我当然也是很想去的”,这话一听就有“But”跟着,果然“But,现在的工作比较稳定比较安全。”

“稳定你个头”,仗着十年老友的身份,我说话一点不客气。“你们那行业,你们公司都算混得好的了,别家更惨。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在行业内跳槽,几乎不可能。新的行业发展蓬勃,你做个一段时间,随便去哪家竞争对手的地盘都是香馍馍。”

“But,这个新行业我完全不懂。”

“人家都敢招你,你有什么干不了的。别说你做的是公关,哪一行区别不算太大,就算是让你操刀子给人隔双眼皮,为了高薪你也应该拿小兔子小老鼠做实验,然后拍着胸脯说老子可以。”(当然,我不确定小兔子小老鼠到底有没有眼皮)

“But,可能会很辛苦。”

“当然会比现在辛苦,不过你都三十好几了,过几年公司一裁员,加上你老婆现在还没工作你上有老下有小,那时候你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辛苦。”结果当然不必说,其实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他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既然选择找我商量,不用说,他内心深处早就是做好决定了,无非是希望我再骂几句,坚定信心罢了。

还有一个故事。另外一个认识的人,跳槽的时候面临2个机会,一家是比较新的电商,一家是惠普。周围的人口水说尽说那家创业型的电商机会好。可是因为是女生,依然决然去了比较稳定的惠普。这事儿还没过1年了,现在好,惠普全球大裁员1万多人,她这种刚进去的估计就是第一批被劝退的主儿。

真正的职业价值来自于什么地方,有些人当然会说知识和能力,也有人会说人脉关系什么的。在我看来,你的职业价值来自于你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资源稀缺性。

在稳定的行业和职位上,除非是公务员这种半垄断性质的行业,否则你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

你很容易被轻易替代。说难听点,我那个朋友之所以在传统行业六七年安安稳稳,那是因为根本很少人愿意去那个位置去替代他。而一旦有需要,他立即可以被替换掉。而在新兴行业,由于从业人员少,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更少,而整个行业需求又很大,因此,能力不是十分出众的人也得以脱颖而出。

有很多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创业公司,顶头上司的能力根本没有自己强,因此觉得忿忿不平。嘿,千万别,那是因为你的顶头上司当年没有把稳定和安全感作为借口,他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得来这份收益。而你呢,因为追求安全,所以只能落于他手下干活。

身边的小故事,引发的一些小感慨,不用再写总结陈词,相信大家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反过来,你当然可以说,甘冒巨大风险的人都已经死了,没错。不知风险所在盲目冒进的人确实也可能死掉了,一个硬币总有两面,我说的是这一面。

在原始社会,那些觉得不安全的人,拼命让自己跑得更快,力量更强大。而那些追求安全感躲在洞里的人——我猜他们的基因应该没有遗传下来吧。

文章是“知识拆迁队”熊英从豆瓣网上刨出来滴。

罗胖曰:

这篇文章就最后一句不对。

反倒是那些追求安全感的原始人更容易把基因传下来。

否则,那些鼹鼠般的人怎么会到处都是?

否则,那些社会底层的杰出者怎么能够利用社会转型轻松登顶? 否则,那些敢于走出洞穴的人怎么会那么轻易地成为人中龙凤? 他们成功地成为平常的大多数,我们才能平常地成为成功的一小撮。 ——这句写得真好。啦啦啦。。。。

第11篇:罗辑思维0604负责

跳来跳去的狐狸

2014-06-04 何帆 罗辑思维

跳来跳去的狐狸

作者:何帆

心理政治学家菲利普·泰特罗克(Philip Tetlock)从1987年就开始研究学者们关于国内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预测,比如,海湾战争会不会爆发、日本房地产泡沫会不会崩溃、魁北克是否会脱离加拿大等等。他的结论非常清楚:从总体上看,专家的预测明显地比群众的预测差。当政治学家说一件事情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时候,平均而言,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有15%。当政治学家说一件事情绝对会发生的时候,平均而言,这件事情就是不发生的概率有25%。当然,如果是一对一,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专家会比门外汉更有发言权,但一群专家和一群普通公众相比,专家一点优势都没有。 泰特罗克把专家分为两个类型。一种叫“刺猬型”学者,一种叫“狐狸型”学者。这个典故出自古希腊诗人阿齐罗库斯(Archilochus)。他说:“狐狸知道很多小事情,刺猬知道一件大事情。”

刺猬们相信,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影响着整个社会。只要你发现了这个规律,历史的迷雾就顿时消散。弗洛伊德肯定是一只大刺猬。在他看来,什么都是潜意识、性冲动。你把他带到**广场,他都会说,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阳具崇拜的潜意思。在我的经济学同行中,也有一大批是刺猬,他们坚信市场总是比政府聪明,不管什么事情出了问题,比如春运买不到票、火车脱了轨,甚至汶川有地震,他们都会告诉你:这就是因为政府干预。说实在话,刺猬有刺猬的优势。“刺猬”更容易成为学术大师或

公共知识分子,他们有“深刻的片面性”。 狐狸们则天性多疑,对什么都不会全信。他们经常变化,喜欢向别的学者和别的学科学习,随时准备修正自己的看法。如果看到的实际情况和原本相信的理论不一样,他们更愿意怀疑理论错了。他们不敢相信一个基本规律能左右整个世界,这个世界一定是充满了反例、异常、错误和混乱的。你问他们一个问题,他们总是会给你模棱两可的答案。这一点尤其惹人讨厌。 在电视上、网络上影响力更大的往往是刺猬。刺猬们往往更大胆、更激烈,说话底气更足。狐狸们却说话含混,躲躲闪闪,观点听起来前后矛盾,真是一点自信心都没有。

但是为什么看来底气不足的狐狸们,做预测的时候可能比底气十足的刺猬们表现更佳呢?你得承认,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最大的智慧。人们总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度自信。 狐狸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能传播思想的种子。我们可能会以为科学研究像叠罗汉一样,后来的学者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科学研究的实际进展要混乱得多。有很多错误的研究大行其道,也有很多有真知灼见的观点却湮灭无闻。2005年,一个医学研究者John

Ioannidis发表了一篇很有争议的论文《为什么大部分发表的研究报告都是错的》。他声称,医学杂志发表的大部分研究成果,在现实中都是错的。后来,贝尔实验室证实了Ioannidis的判断,他们试着在实验室里重复医学杂志论文中的实验,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实验都无法得到论文里的结论。还有更离谱的。1994年,《糖尿病护理》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叫《测定糖耐量的总面积和其它代谢曲线的数学模型》。注意,这篇论文想要讨论的是如何测量曲线下的面积。想起来了吧,这就是你大学时学的微积分。这篇论文“重新发明”了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茨的成果。就是这样一篇文章,不仅堂而皇之地发表了,还被引用了上百次。

但那些正确的思想却不会马上流传起来。物理学家普朗克曾经说过,“一个新的科学真理的发扬光大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让他们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等到那些反对者最终

死去,等到熟悉真理的新一代成长起来”。普朗克说得也不对,年轻学者跟老年学者比,并没有显出更快地接受新生事物的倾向,他们甚至更容易被权威和传统俘虏。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知识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现”。难怪一个叫史蒂芬·斯蒂格勒(Stephen Stigler)的统计学家提出了“斯蒂格勒命名定理”:“没有一项科学定理是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斯蒂格勒命名定理”也不例外,最早说过这句话的是科学史学家罗伯特·默顿。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知识的山洞里。在一个领域内众所周知的事实或解决方案,对另一个学科可能是闻所未闻的。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公共知识,却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被隐藏了起来。只有当这些知识被全面认识和利用之后,新的理论才能创建。但这不是靠一个学科内部的学者大量阅读文献就能实现的,促进创新的最好办法就是有很多狐狸,从一个领域跳到另外一个领域,腿上沾着各种花花草草的种子,把他们传播到各地。再假设土壤和气温适宜,这些种子就可能在新的地方生根发芽。

刺猬或是狐狸,你是哪种类型的呢?

“知识拆迁队”熊英采集自《金融时报》中文网。

罗胖曰:

这么好的文章,还有什么可“曰”的?

提醒大家注意这一句——

“一个新的科学真理的发扬光大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让他们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等到那些反对者最终死去,等到熟悉真理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物理学家普朗克说的。欧耶。

第12篇:罗辑思维读书感悟

“罗辑思维”读书感悟

最早关注罗辑思维是在2012年,《罗辑思维》是一档知识性脱口秀栏目,由央视《对话》节目前制片人罗振宇发起创办,其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包括微信语音、视频、线下读书会等全媒体互动形式。“罗辑思维”从每天60秒的语音推送、到脱口秀节目、再到收费会员、然后是将脱口秀节目整理成文字书籍出版、开微店售卖“罗辑思维”产品(年历、笔记本、食品等),如今在其最新书籍中开始推送带有“罗辑思维”品牌的“牛人”微信名单。

尽管罗胖(罗振宇)一直自谦地说,他只是在做好玩的实验。但350万的粉丝和订阅者、销售惊人的微店,以及本书,都是最好的证明:罗辑思维很成功、很不简单。短短三年,粉丝与《罗辑思维》、与互联网、与社会连为一体,形成规模化社群效应。《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申音曾说,“《罗辑思维》的核心从来就不是内容,而是社群。”

通过近三年对罗辑思维的关注我想谈谈自己对罗辑思维“互联网+自媒体”的成功的一些浅显感受与认知。

第一,用户中心(给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罗振宇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上明确提出:“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罗辑思维给了青年人、求知欲强的人、爱思考的人一个连续不断的刺激。《罗辑思维》以“有种、有趣、有聊”为口号,为用户呈现了众多有趣味、有意义、颠覆性的话题,内容涵盖了历史、政治、社会、民生、互联网等众多领域,制造出了“听高手聊天”的感觉。

第二,追求极致体验。被罗振宇定位为“马桶伴侣”的每天早上六点半的60秒语音,集中体现了极客精神。在细节上追求极致,代表对用户的尊重,通过极致体验获得用户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热爱。 第三,简约低成本的运营

罗振宇摒弃花哨的视觉制作手段,奉行极简主义“一个人”的电视台。与电视台录节目动辄几台甚至十几台机位相比,《罗辑思维》常常一个镜头到底,这在传统电视看来简直无法接受。但制作的简单不意味着粗制滥造。反倒因为这种轻制作,使得节目更为聚焦、轻松愉快。

互联网到底怎样改变我们身处的时代?罗振宇通过身体力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恐龙拖着沉重的身躯穿越不出侏罗纪,我们载着笨重的工业时代思维也难以跃入互联网时代壮阔的海洋。最后借用书中所说的在知识中寻找见识,希望罗胖能每天继续坚持60秒一直坚持向我们推荐精彩的书目,带来精彩的分享。

第13篇:罗辑思维推荐书目 第二季(推荐)

第1期 女人是一道题

迷男方法謎男 Mystery

把妹达人 尼尔·施特劳斯

第2期 我们该反垄断吗?

商业无边界 薛兆丰

第3期 崇祯为什么跑不了?

晚明史 樊树志

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 苗棣洪业 [美] 魏斐德

第4期 女神是怎样炼成的?

超级恋爱催眠术 林贞年

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 斯蒂芬·吉利根魔鬼约会学 阮琦

第5期 致终将逝去的隐私

信息简史 [美] 詹姆斯·格雷克智慧政府 徐继华/冯启娜/陈贞汝文明的进程 [德] 诺贝特·埃利亚斯

第6期 魏宗贤:道德下的蛋

庸人治国 苗棣

第7期 开会是个技术活

艰难的一跃 易中天

罗伯特议事规则 亨利·罗伯特

辩论 [美] 麦迪逊

第8期 傻帽悲观派

理性乐观派 (美)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第9期 倭寇真相

大国海盗 雪珥

第10期 右派为什么这么横

改变美国的时刻 刘戈

唐宁街的岁月 玛格丽特·撒切尔

法国革命论 (英)柏克

美洲三书 (英)柏克

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 托克维尔

投资哲学:保守主义的智慧之灯 刘军宁别想那只大象 [美]乔治•莱考夫

第11期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李鸿章政改笔记 雪珥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雷颐

第12期 发现你的太平洋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奥]斯蒂芬·茨威格世界尽头的发现 姜守明

第13期 最后一个计划

大国空巢 易富贤

理性乐观派(同第8期)

第14期 阿根廷为什么哭泣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自由选择 米尔顿·弗里德曼

埃薇塔-贝隆夫人传 阿丽西娅.奥迪兹

第15期 大英帝国:不控制的智慧

帝国 尼尔·弗格森

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 亚当斯密大国的兴衰 保罗·肯尼迪

帝国的年代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第16期 囚徒嘉庆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 张宏杰

第17期 胡适的百年孤独

胡适文选 胡适

胡适杂忆 唐德刚

再造文明的尝试 罗志田

第18期 大国不能不识数

大数据 涂子沛

数据之巅 涂子沛

第14篇:《罗辑思维》_罗胖推荐书目

2 拒绝逃离北上广 见识决定命运《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闲看水浒》《城市文化》

3 中日贸易 如何爱国《贸易造就和平》《帝国的回忆》《三帝国的兴亡》

4 回应质疑 罗胖的歪理和歪嘴《战后经济发展之路》《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野蛮生长》

5 石油永远用不完? 欠抽的歪理邪说《看不见的心》《用科幻的眼睛看现实》《一本经济学》《三体》《增长的极限》《煤炭问题》

6 治不好的地域歧视《信任论》《西铭》《1934扬州案中的歧视》《丧钟为谁而鸣》 7 夹缝中的80后《专业主义》《冬吴相对论》《失控》

8 房产税与地沟油《房产税不符合当前国情》《个税政治成本最高对社会公平毫无帮助》《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9 慈善的善与恶《白人的负担》《协和医院的诞生和成长》《十个人的德意志》 10 成名的代价《新闻抄袭历史》《鲁达拳下的郑屠和法庭上的王三》《道德经》 11 权力之下无真相《苏联大清洗70周年祭》《逆臣录》《大数据》

12 民意真的可信吗《乌合之众》《1941:民意斩杀富二代》《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

13 剩女照亮未来《神似祖先》《被劫持的私生活》《迎男而上》

14 我和左派谈谈心《教科书之外的圣西门》《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专题》《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15 大国不能认死理《脆弱的崛起》《一战秘史》《八月炮火》

16 杀死上帝的达尔文《神似祖先》《进化!进化?达尔文背后的战争》《生命的壮阔》

17 反腐的曙光《守卫底线》《重建社会》《大数据》

18 腐败黑箱必被砸爆《总统是靠不住的》《打造美国》《大法官说了算》 19 在一起 有后代《顾准文集》《趣味生活简史》《哥伦布大交换》

20 为泡妞之成功而读书《新华字典》《后望书》《牛奶可乐经济学》

21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岳飞传》《岳飞新传》《岳飞之死与暴力均衡》

22 奸臣指南《绍兴和议签订以后的南宋政治》《论秦桧久相与高宗朝的政局制衡》《朱元璋:心理咨询记录》

23 击溃牛顿的钟表匠《经度》《经度之战》《地图的发现》

北冥

24 南北战争:这场架不白打《美国内战》《美国人民》《我也有一个梦想》 25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与机器赛跑》《伦敦底层社会》《背包十年》

26 一个被吃掉的少年《洞穴奇案》《公正:该如何是好》《莫斯科日记》

27 说英雄 谁是英雄《从会党到会匪:被遮蔽的革命史》《重说中国近代史》《千年悖论》

28 康有为:光绪皇帝的野蛮网友《国运1909》《戊戌变法史事考》《戊戌变法的台前幕后》

29 慈禧:这个婆娘咋疯的《戊戌纪略》《戊戌变法史事考》《戊戌变法的台前幕后》

30 和你赛跑的不是人《与机器赛跑》《财产、法律与政府》《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分享》

31 你的女神你不懂《魔鬼搭讪学》《勾搭宝典》《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 32 假如再给光绪一次机会《管理的实践》《中国式管理》《管理思想史》

33 官僚为什么当骗子《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天朝的崩溃》《揭开行政之恶》

34躺倒也能当英雄《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界》《史蒂夫•乔布斯管理日志》《进化的大脑:赋予我们爱情、记忆和美梦》

35 正版进天堂,盗版走四方《书籍的社会史》《互联网、版权与职业作家》《印刷书的诞生》

36大家都有拖延症《番茄工作法图解》《拖延一点也无妨》《迫不及待的书》 37 政客林肯《硬球》《林肯与劲敌幕僚》《罗斯福与孤立主义的斗争》

38一个公务员的海市蜃楼《乾隆十三年》《论自由》《饥饿的盛世》

39 被排斥的中国人《华人的旧金山》《华工史话》《不死的中国人》

40 法治国什么样?《皇上走了》《北洋大时代》《正派社会》

41 大公司:和蚂蚁一起舞蹈《不可思议的年代》《信号与噪声》《大国悲剧》42 离开达尔文的日子《自私的基因》《进化是什么》《进化思维》

43 土地私有 到底有多痛?《田园诗与狂想曲》《致命的自由》《落脚城市》44 中国窄门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45 你怎么知道他该死 《1877帝国司法的回光返照》《冤案何以发生?》《死刑论辩》

46 一次大国崛起背影 《拿破仑三世传》《大国的兴衰》《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47 教育难题的意外答案 《吾国教育病理》

48未来脑世界《互联网进化论》《生命是什么》《脑的进化》

49 一次成功的政治体制改革《罗马人的故事》

50 失控的天朝《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51怎么当个明白人《清醒思考的艺术》《明智行动的艺术》

52谁杀死了罗马?《罗马人的故事》

53反腐到底反什么 《道咸宦海见闻录》《饥饿的盛世》《潜规则》

54阴谋,是可能的吗? 《荒漠之岩》《市场的力量》《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55读书人的新活法 《一朝忽觉惊梦醒,半世浮尘雨打萍》《忏悔录》《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

56奇葩陪审团 《历史深处的忧虑》《美国的陪审团》《合理的怀疑》

57中国为什么有前途《中国为什么有前途》《终结贫穷之路》《不顾诸神》

第15篇:不一样的罗辑思维1,2读后感

不一样的罗辑思维

2012年底,突然有一档很新颖,同时也很火热的自媒体脱口秀节目在一些听书类APP上走红。当时也是朋友推荐,我便试听了一些章节内容。结果,越听下去越是觉得这个叫“歪嘴”罗胖的家伙还真是个书痴。几乎每一次的内容都是他读完了一名大家写的著作之后,进行思想的传播和道理的解读。而在现在这个知识快餐的年代,人人仿佛都投身在喧嚣的尘世中终日繁忙不得所终。这样一档节目的横空出世,真是给一些想抽时间提升自己的上班族予以宝贵的浓缩精华。很庆幸,本人也在此之列。

是在2015年,我购买了一套罗辑思维的书籍(当时只出了1,2本;现在已经出到3,4,5,6本)。封面很吸引人——标榜“有种、有趣、有料”,这是罗辑思维的slogan。同时另一本上面写到“死磕自己,愉悦大家”,这似乎代表的是罗胖著书的初衷吧。第一本读完的时候,我就感慨万千,也一直想找个机会写点什么读后感想。因为里面有几个话题真的可以说正是说这个社会在如何改变或者前进。比如:cha2《拒绝逃离北上广》所提到的城市化财富效应;cha7《夹缝中的80后》所谈论到的U盘化生存;cha17里讲到的信息关联和公开等这些内容都只指向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后,信息技术革命下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生存的方式变革和政府机构职能倾向于越来越透明的趋势。当然有的人会认为,这些变化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们小老百姓一个,赚的钱够供家用、供培养小孩就可以了。那恰恰相反,说明这种90到2000年代的想法会在这个未来我们都难以想象的社会氛围下,很快会自我瓦解。因为这些答案,与第二本书中cha10《和你赛跑的不是人》里负面消极地重复着提及的人类进入失业模式有关。Google公司的无人驾驶自动汽车正在试探出租车和滴滴打车行业的市场;现在流行的扫地机器人和洗碗机正跨界抢占家政公司的领域;美国一名经验丰富的麻醉师,国家培养十几年后一年收入30亿美金,某医药公司现发明机器取代后发现成本降低几百倍。那你说你现在还不觉得危机感的话就说说身边近的公交汽车,90年代车上两个人——买票的,已经被刷卡机器取代,司机,将要被无人驾驶取代。以前刷的钱要一箱箱搬到银行兑换成账目,现在支付宝已经抢先完成了移动支付之后的快速转账。看来很可能未来的全国的公交总公司就像硅谷那些大公司Facebook,员工才几千人;Twitter才几百人;维基百科仅57人。新技术闯入之后的社会结构将首先减少原有的就业岗位,并创设出全新的就业岗位。

说到这里,我个人并没有在危言耸听,更不会是哗众取宠。因为我们本身的教师行业也正面临着新技术革新后带给我们的冲击。2000年美国两位教师提出的翻转课堂式的高效教学,是解放了教师在课堂中纯知识的讲授,更多地是让学生在自学完之后尝试提出问题,并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听起来,很多传统教师一定觉得是天方夜谭,因为他们觉得不讲不放心。现在这个翻转课堂在因为国内推行还是遭受到各方面考学压力,但是我相信这种从太平洋彼岸漂洋过海来到思维转变,很可能就是一次试水。谁知道未来不仅接受这种模式,更有甚者以后教师也用AI(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取代,我们将何去何从呢?!

不同担心,其实罗胖在他的罗辑思维里已经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路径,只是不知各位看官在我安利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焦虑和渴望。用现在流行的网络术语词就是,草已经种下去了,你是让你的院子里杂草丛生还是立即拿去工具去拔草呢?取决的是你现有的格局,因为格局才是个大问题!

推荐书目:罗辑思维1-2

第16篇:对罗辑思维的一点感悟

我知道“罗辑思维”的时间比较晚,虽然只听过几次内容推送,但是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现将我对该微信公众平台的感想简要汇总如下:

1.起名比较有新意,在老词中融入商业推广的潜在元素,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众的粘性增加。比如“罗辑思维”使用了自媒体人的“罗”姓;“罗丝福”,“罗辑思维”的粉丝福利,名字浅显易懂且结合美国比较著名的总统的谐音,可谓匠心独运;“会来事”,会员能够参与的事情;“罗胖”让大家倍感亲切的“外号”,亲切的如同隔壁热心快肠的邻居;

2.用微信的初始新功能“语音”来传播新闻,形式上区别于平面静态媒体的传媒方式,同时对用户消耗的流量并没有视频媒体大,使得其在初次进入新用户视野时,形式上较为新颖,对信息的接收门槛也不高,使用户接受资讯的方式“眼睛不累,耳朵一新”,达到了有效的初次传播。微信公众号作为入口较好的吸引会员,然后接入到优酷这个视频接口,既不需要在推送内容方面直接贴出视频,由于其对网络质量的高要求和高耗流量而使用户们望而却步,又能使对其视频产生兴趣的受众们,在优酷视频网站的专业运作下流畅观看,形成了强大的品牌联合效应。

3.在信息的推送方面,“罗辑思维”对庞大的用户群做了高效的快速区分,初次传播的语音末尾,罗胖会要求会员回复“XX”二字词语。这一设计看似微创新,实则杀伤力巨大。因为在信息的初次传播中,信息的的辐射范围可以很大,但是在自媒体时代,每个“自媒体”

的内容有限,它能针对的有效受众群也基本只能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只有在耐心听完整篇语音推送之后,潜在用户才会有在意犹未竟之余,耐心回复“XX”二字词语以获得更进一步的针对性更强的文字信息推送,而且用户动手参与回复关键词,本身就具有互动性。所以罗胖在文末的回复关键词设计,对于挖掘用户群,高效区分浏览用户和愿意深度关注的用户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4.透过形式、内容看本质: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的主题大类主要是政治、历史,同时推送的信息本身带有其趣味性,微信公众号还有以特定主题为分类的推荐书单,能够被受众接受。而且喜欢政治和历史的受众群体,都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社会地位的群体,对于成为会员支付会费,有其购买力,具备套现的潜力。“潜在用户具有套现潜力”这一经济基础事实是对日后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

5.“会来事”这个很有意思,搭建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而且需要在上面“玩”的用户,这个时候,就被罗胖发展成会员了,所以说“会来事”的“会”暗藏杀机啊。你要进入这个平台,必须注册成为会员。为了能够在这个平台享福的用户们,这个时候也就不觉得注册会员是个麻烦事,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会员了。

6.发展会员使用“饥饿营销”:该社群不能在任意时间注册会员,而只有特定时间段可以注册。目前会员只发展了两个批次,每个批次分为两个层级:“亲情会员”和“铁杆会员”。由于每日的信息推送已经将潜在用户们吊足了胃口。正如歌词唱的一样:“得不到的从来矜贵”,不能注册为会员反而会让潜在用户们提高对其的关注度,一旦

开放, 大家的注册会员的效率会非常高,也便于罗胖团队的管理。“罗辑思维”的成功堪称自媒体人的传媒流行的经典案例!

第17篇:说说秋叶眼中的罗辑思维

说说秋叶眼中的罗辑思维

原创 2015-08-31 秋叶 秋叶PPT

8月29号有个微信号转了一篇来自知乎的热门回答,当然没有注明出处。文章的标题很惊悚——《罗辑思维的骗局》,一天下来,阅读量已超过4万了。

我把这篇文章转到朋友圈,想看看我的朋友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没想到好久没说话的罗振宇在朋友圈留言了:“我得罪你了?”。

我赶紧私下解释说没有,我觉得这篇文章对你不公平,我做个摸底调查,了解下民意,省得给自己挖坑,好替你写公关文。 老罗一笑,那你好好写。

然后开写了,不知不觉写得好长,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

我对罗胖和罗辑思维的观察

罗振宇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他只比我大三岁,眼界却比我高了一大圈。

2013年他的视频《狭缝中的80后》引发大讨论,他提出“U盘化生存”的理念,列举了一个做PPT的高手靠手艺也活得很好的例子,他说的其实是我,后来很多人看到了问是否是我,我说你猜?他其实帮我打了一把广告。

那时我还不认识他,看了视频,赶紧粉了他,还和他通过微博私聊过对“U盘化生存”的看法,我的建议是他应该强调一下,对职场新人,先要适应组织化生存,练好内功,才能自立门户,适应和各种组织的U盘化插拔生存,我感觉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

后来罗胖回母校华科演讲,全场爆满,我借点团队顾问身份近距离听他分享。那一场演讲很成功,结束时我和罗胖打招呼,告诉他我就是那个秋叶,他非常认真看着我,眼睛开始放光,说:“秋叶,我就说一句,微信未来变化会很大”。斩钉截铁,不给你一丝怀疑的余地。 我在猜他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想暗示我什么?我还没明白这些关键就听说微信公众号要折叠了,然后罗胖世界上最无理的会员招聘方案出来了,罗胖5小时招满了5000会员,日入160万。

这个案子一下子刷新了自媒体的三观,以致玩自媒体的人不谈谈罗振宇,不谈下魅力人格体都显得自己落伍了。罗胖这事对我启发很大,让我想了很多微信运营的方向,我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做会员制》说明我当时的想法,但是罗胖用自己的行动帮我想清楚一个关键的事实,自媒体人如果有属于自己品牌的产品,是可以让一部分粉丝购买的。 想清楚这一点,我就紧急启动了在线教育课程的开发,那一天是2013年8月5号,后面的发展还算顺利,我走通了在线教育的一条路。我这条路也启发了很多同行也通过在线教育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好的回报。

没有罗胖,我还是会走上这一条路,但有了罗胖试水,让我不需要走弯路就找到了最佳切入的节奏。

2013年9月,罗胖邀请我去北京,就在他录视频的办公室,他想做一期关于大学生的视频,因为我写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这本书送给罗胖他还算肯定,想听听我对做这期节目的看法。

那天应该来了五个人,罗胖,申音,我,杜若洋编辑,还有一位美女,对如何做这期节目,大家看法并不一致,那位美女发言很犀利,看起来很年轻,却毫不怯场。交流结束,我们分手,美女邀请罗胖去三里屯体验她的产品,罗胖说一定。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位美女就是马佳佳——嗯,我承认不喜欢马佳佳,我第一眼就没有看对眼,我和她气场不对。但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我也许感受到我自己的气场完全无法驾驭这样的90后,所以潜意识给自己找了一个我不喜欢这样的人做回避的借口。但显然罗胖和这样的女孩子打交道游刃有余,我心里暗暗评估了一下,除了口才说不过罗胖,道行我也不如他。

对了,马佳佳的胸的确很大,我承认我偷看了好几眼。

再后来,罗胖二期会员继续爆发800万,如日中天,我的在线教育刚刚启动,也找到了2000学员,那时我反复思考罗胖的会员制,我觉得这个模式有个缺陷,没有标准化的服务。我总觉得没有标准化的会员服务,做下去规模一大会出问题,我的商业理念一直是这样认为的,标准化服务其实也是管理客户期望的有效工具,多少钱买多少服务。服务水平可以不断在竞争中优化提高,但比模糊的服务承诺好。

我建议罗胖去做个产品,比如捆绑图书或者电影,或者提供一个会员服务框架,罗胖说了一句让我想了很久的话:“我就是要他们猜不透我下一步是什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留新鲜感。”

我后来想,罗胖这话是对的,一旦一切可以被预测到,游戏就不那么好玩了。但是罗胖的个人创造力能否支持那么长的十年实验,我还是表示担心。

我私下和萧秋水聊天,我说罗缉思维的商业估值有一个在工业化社会看来是硬伤的环节,就是罗胖自己。罗缉思维谁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罗胖,他如果病了,不能发语音做视频搞活动了,他的商业模式不就遇到问题了吗?

罗胖一直坚持发语音到今天,真的是个奇迹。起码身体没有出大毛病,而且死磕60秒的态度,也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他用肉身娱乐大众,每天和自己死磕,沉淀了自信,也逐步沉淀了他的一套运营理论——我敢断言罗胖不是一开始就想清楚了全部细节,否则他也不会把罗缉思维叫一场跨度十年的互联网实验,但粉丝和会员给了他信心和底气,他开始带着会员挣福利了。

我觉得那是罗缉思维会员最欢乐的一段时间,只要是罗辑思维的会员,似乎天天都可以通过听语音得到福利,2014年春节,罗胖干脆来了个惊人的策划——霸王餐。

我并不认可霸王餐这个策划,所以武汉有罗友邀请我去吃霸王餐,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白吃别人的一顿饭是没有道理的,除非你能给他解决点问题。发条微博发条朋友圈,只能让别人看到你的欢乐,更加想加入罗缉思维会员,一起玩high到处占甲方的便宜,但甲方未必能够通过这点社交媒体的传播得到自己想要的期望值,这不是求真求爱求智的人去做的事情。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我当时也是有十几万粉丝的微博号,没有人比我更清楚粉丝的真实购买转化率,这是一个超出很多人预期的低数据,以致后来我发展出了一句名言——真爱就给钱(买我的产品),别当粉我就是爱。

但有多少人真的知道自己的社交媒体的真实价值呢?果然抱成团就有价值了?我看到今天,罗缉思维的500万粉丝离开罗振宇这个大脑,好多罗友圈也就得散了,社群不是每个人都玩得转的。

霸王餐算是各种争议,但邀请罗胖讲课的企业是多了。他在微信上也悄悄尝试了很多新策划,比如六一狂欢节、去福建采茶、组织小伙伴一起去旅游等等的,一直都有抓我眼球,我一直有跟踪他,分析他,这个男人拥有一颗最强大脑,研究他可以省我好多事情。 真正让很多人觉得罗胖干了一件Low的事情估计是14年他搞中秋月饼,虽然和顺丰合作,但月饼就是月饼,和罗胖一贯特立独行脑洞大开形象还是有点搭不上。

对于罗胖搞月饼这事,我的态度是我看不懂,如果是我,我不想做这个策划,但是我看不懂的事情,也许是因为我看不到,罗胖接触的圈子和人和我完全不同,我不能因为自己看不懂就认为他的尝试就是错的。

事实上,罗胖这次送月饼还和白鸦深度合作,打通了后来走向电商微平台的发端。我自己在微博上做了很多搜索,反馈信息不多,我感觉月饼这个东西似乎不是一个适合在新媒体上分享传播的载体。

我觉得罗胖这样玩下去似乎江郎才尽的时候,罗胖和方希合作推出罗胖推荐的书箱,不说是什么书,6本书和3个神秘礼物,直接499开卖,3个小时卖完!

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说罗胖这次找对方向了,他就应该荐书卖书,给中国的读书种子一个渠道了解好书,也通过卖书获得自己运营需要的资本。我觉得罗胖整个策划太棒了,唯一的遗憾就是定价太高了一点,其实6本书卖499不贵,但是考虑网店有打折,加上中国读者舍得花60元吃顿肯德基也舍不得买本书的心态,我觉得如果书定价349元会更好,薄利但是多销——我是担心这个价位买到书的朋友,看到书事后会觉得自己冲动了,明明网店300元打折可以买到的书,为何要多花200元?这不是信任经济,这是宰信任经济。但是罗胖走卖书,卖文化产品的路,我觉得是完全正确的。

后来我忙着做自己的在线课程,事情越来越多,罗缉思维渐渐也少听了,直到2014年底,罗辑思维招三期会员了,这次还拉来了脱不花做CEO,我赶紧买了铁杆。

这次买铁杆的经历有让我打开脑洞,我在微信群潜伏半个月,看到一群人如何期待会员到互相鼓动买下会员的过程,这让我突然意识到社群营销的时代来了,应该说这次经历让我有心去研究社群,马上我就在自己的秋夜青语微信发展了三个QQ群,做社群运营实验,这些实验心得加上我自己的QQ群运营心得,变成了7月出版的《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践》。 在运营上,这个胖子又给我上了一课,看来,这个家伙我还得继续研究学习下去。 我买铁杆是很功利的,2015年我的在线课程推广需要找个合作方式和罗胖平台连接一下,我要流量啊,但我按罗胖的游戏规则来,先买个铁杆,再争取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这就是《甲方闭嘴》项目,这个项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只有罗缉思维才能制造这样的影响力,5万元,得到一次文案届高手的策划,然后罗缉思维帮忙传播,这并不是一件很贵的事情,对企业而言,报名尝试是很自然的事情,大家本来就不应该指望花5万就能改变世界,但是至少可以花5万认真研究下罗胖是如何让手艺人和企业建立链接的,我看几乎参与《甲方闭嘴》的甲方顶多是闭了嘴,但最有价值的事情没有去研究。 而我却从这个事情里面得到启发,开始默默聚合PPT圈里的90后,用《秋叶教你马上搞定高颜值PPT》课程打造一个彻底众包的在线课程。

且不说我从《甲方闭嘴》项目里面还有收益3万,仅仅是研究甲方闭嘴的运营机制,研究罗振宇如何放手让小马宋尝试自己的构思,提供平台支持,就足以启发我太多思考。 现在的罗缉思维,不仅仅是罗胖的平台,也是一群手艺人的平台,这个模式固然有商业化的嫌疑,但是反过来说,罗胖帮助一群手艺人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成为真正的自由人路上迈出一大步,这怎么不能算好事?

最近罗胖的搞了一个中秋书箱活动。你买1000套罗缉思维定制图书,罗辑思维就送你一篇免费推广,再请文案高手帮你写。这个策划出发点不错,很多企业有送礼给高端客户的需求,礼物价格低了也拿不出手,罗胖打礼品市场,送书又显得体面,还送一期广告,这个路要走得通,也是一个好的变现方式。

我的朋友,教DISC的李海峰老师也是豪气,马上下了1000套书,买了28.8万的《明月长风九万里》书箱,希望借助罗胖的平台为自己做一次推广。我个人觉得这个事情李海峰老师是冲动了,个人品牌的推广很难指望罗胖一篇好文案能解决的,需要持续不断运营,不断曝光,难度真不小。而且不能认为罗缉思维500万粉丝就等于有500万人会收听语音,收听了语音也不等于都会回复关键词,回复了关键词也不等于就会看介绍你的文章。再加上为你写文案的人,未必能对上你的气场,这点也要替罗缉思维担心,业务多了,如何保证质量,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啊。

我做网络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就是不把网络看做能爆发的地方,要平常心,日进一卒,每天新覆盖100个人就很好。很多人希望搭上风口,一次性爆发解决问题,这不科学。不过海峰是豪爽人,说做推广愿赌服输,有效果就是赚,没有效果也是自己交学费过程,可惜有这样心态的人不多,这点心态让我很佩服李海峰老师,是能做大格局的人。

我在两个企业也听过,说请来罗胖分享,效果不大。当然不大,你请谁来分享效果都不大,我们这些但凡有点影响力的微博微信大号,哪个不是一天天努力刷出来的存在感,我们比你们运营努力太多了,不看到这点,总是想走捷径,这怎么行?

我其实也挺理解罗胖的一些策划,未必好,但一个人饿着肚子的时候,吃相都不会太好看。先活着,才有机会证明自己活得好。

我对罗胖的支持也很简单,我前后买了2000本《罗缉思维1/2》,作为图书赠品送给报名我课程的学员。

真爱就付费支持,说别的就没有意思了。 大家都有梦想,可梦想是最烧钱的。

如何三观正确的黑罗胖

罗振宇是人不是神,自然也有犯错犯晕的时候,这很正常,但你也得想到他犯病感冒还哑着喉咙反复录59秒音频的事儿,这不是一个正常人。

真正想做事的人哪有几个是正常的?——我在很多人眼里,也不是一个正常人呢。 不要红的时候一窝蜂都去捧他,看到一点负面言论又一窝蜂都去黑他,这不好。

这篇骂《罗缉思维是骗局》的文章,说他“看到的罗缉思维节目的思路都是先立一个观点或者结论,然后挑选证据来“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而削弱这个结论的证据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或者一带而过。是一种目的驱动的“论证”,律师,政客式的论证。”

其实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如此。你眼里看到一个人的缺点,还不是一样选择性搜到越来越多负面看法,就以为自己真理在握,问题是别人对罗缉思维的赞语和肯定言论,你也一样选择性失明,这种文章如何让人服众?

别说这篇文章来自知乎,知乎是个什么地方?——我有时候觉得知乎是一群高智商的黑,喜欢把所有的非主流成功人士用貌似理性公正态度慢慢剥皮为乐的地方。罗振宇,罗永浩,这些言语但凡夸张一些的人,是知乎上牛人最好的批评对象,安全无害还能赢得无数点赞。等有一天我课程真正做到大卖了,我在知乎上还不是一样被黑出翔。

不过让人黑出翔也不坏,诱发好奇心有人来围观会多卖几个课程的,毕竟课程几千个学员口碑在那里摆着。

我始终坚持我的观点,我认为罗胖要么为会员提供标准化成本可控的服务,要么选择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做运营——最好的产品就是图书,是《读库》的长期合作就不错。

但是罗胖的思考显然和我不同,我觉得这个无关是非,我和他思维模式不同,他是学新闻的,擅长传播,我是学机械的,本质上更习惯做产品卖。

罗胖会员制度核心是“供养”,爱就供养。我认为这个词用得不好,还是微信选择的“赞赏”更好,爱就赞赏。

赞赏是奖励你过去做的分享,期待你未来有更多的分享,但即便你不分享了,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期待。

而普通人一旦花费200元也好,1200元也好,做了会员,说是供养,其实还是渴望超值的回报。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懒人,哪里有几个真正爱独立思考爱求真求智的人,花费了200元,就觉得罗胖如果没有为自己做点什么,就感觉吃亏上当的人比比皆是。

但如果这样,你当初为什么要花钱买会员呢?罗胖这个“骗子”一开始就承诺——我对你们没有承诺,信就来,就当看一场游戏,不然怎么叫世界上最无理的会员制度?

不过我想很多人还是会觉得,罗胖肯定会爱惜羽毛,肯定会给我们创造超值的福利,是的,他创造了,他不断做出各种策划,有成功有失败,正因为有我们会员和粉丝的能量,才能让他如此潇洒,而我们本应该通过他的实验,丰富自己的头脑,这就是200元会员供养的意义所在。

可惜在我们这儿,知识不是无价的,知识是没价的。

大部分人呢其实根本就不具备观察力和分析归纳总结批判的思考力,那这游戏就没有办法玩了。

罗胖的问题不在于会员,这是一个人的梦想和普罗大众智商的结构性矛盾,无解。 我觉得罗胖的问题在于野心,假如罗胖满足会员收入,安心做一个读书节目,不求做大,小而美,有没有可能?

如果我是罗胖,我觉得不可能。

一个中年男人最大的诱惑不是大胸妹子,而是你发现你居然有机会改变世界,哪怕只有一点点。

罗胖是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世界观,他怎么可能不去思考如何让事业变得更大?

会员制是有极限的,而且有言在先,最多十万。如果要做更大的事业,自然要考虑搭建平台,让更多的人来玩,引入手艺人,引入那些想“U盘化生存”的,有个人魅力的手艺人入驻罗缉思维是必然的运营选择。

一旦罗缉思维开始推荐各种手艺人了,那些粉丝就会感觉到啊,你变了,你商业化了,你不纯粹了。

这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不能说粉丝的看法是错的,因为看起来罗胖一遍遍让粉丝从“团要”到了“团购”,好像是越喜欢他,越信任他,就越会买他推荐的服务或产品。但反过来说,罗胖不是产品经理,他无法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实体产品,他擅长的是媒体,媒体真正能获得的是流量,变现的渠道并不多——基本上也就是广告,广告多了总是让人讨厌的。 另一个和罗胖一起出道的央视人凯叔,转型自媒体后很快找到儿童有声读物产品+亲子社群运营模式,我觉得运营空间潜力更大。仅仅有影响力,却没有自己影响力直接覆盖的定价权产品,运营的压力总是很大的。传统媒体像报纸,遇到的危机就在这里,影响力还在,但是报纸没有人买了,危机一下子就来了。

商业模式有其内在的规律,要维持罗缉思维现在规模的运营,我看靠会员费是远远不够的,做大还是小而美?即便再回到原点,我想罗胖也会毫不犹疑选择做大——否则我们当初出发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做一个小而美的创业?

该说说罗辑思维的节目了,这里面倒是大有可以批评的地方,爱断言式的观点,缺乏严谨论证的框架,生动形象但是缺乏精确定义的语言风格,让很多人认为罗缉思维节目偏离了求真求智的本意。

《罗缉思维的骗局》有一句批评是值得重视的:谈论的事情超出了谈论者的能力。 比如我觉得他对中医的看法引起网络很多人粉转黑,恐怕就是有这个问题。我认为大陆的民间老中医更多是经验,的确不是科学,但是人类对未知领域保留一点空间是好的。 但这正是罗胖尴尬的地方,他毕竟是一个人,公司越大,事情会越多,虽然有请脱不花和助手帮忙,但是时间久了,做好半月一期视频压力还是会越来越大。

另一个尴尬就是,罗胖深谙媒体之道,话说得没有漏洞了也就四平八稳,抓不住眼球;但话说绝对了固然能刺激眼球,但又显得自己不像个理性读书人。

换了你,怎样选?——我只说说我,上周谈了下微信,说订阅号运营越来越难,要改变运营策略,结果微信小编改出来的标题是《订阅号已死》,但居然这个标题抓住了眼球,打开率特别高,文章也特别引发共鸣,我发自己微信的时候怎么办?把标题改成平和更符合原意的?

我没有改,还是用《订阅号已死》,又是一天几万的阅读量。

你问为什么?——我们出来卖都不是做慈善的,我们只不过希望自己赚的钱是干干净净赚到的,虽然有时候吃相不会好看。

对于不喜欢罗胖的人,有句话骂他总是很给力的——他就是个商人。

问题是他选择做一个商人怎么啦?从一开始,罗胖不就是在做传统媒体人的商业化转型吗? 我们常常一厢情愿爱上一个人,而忘记了你爱上的不过是你期待中的他。

第18篇:从罗辑思维分家说开去

从罗辑思维分家说开去

李东楼05月19日 08:41 分享到: 2罗辑思维 自媒体 罗振宇 分类 : 互联网摘要 : 东楼的这篇文章不去揣测导致罗振宇和申思的内因外果,也不想去深挖他们之间的恩怨纠葛,只将罗辑思维作为自媒体一个典型案例,结合此次分手事件来谈谈关于自媒体发展模式的一些思考。

文/李东楼(微信号:lidonglou)首发百度百家

前天,一条关于“罗振宇与申思已经分家”的消息引起业界不小的震动。微博和朋友圈上相关的讨论很多,有的是惋惜,有的是祝福,有的展开商业讨论。东楼的这篇文章不去揣测导致罗振宇和申思的内因外果,也不想去深挖他们之间的恩怨纠葛,只将罗辑思维作为自媒体一个典型案例,结合此次分手事件来谈谈关于自媒体发展模式的一些思考。

知名自媒体等同明星,罗振宇单飞很正常

通过工商局网站可以查询得到罗辑思维的所属公司独立新媒的股权分配,罗振宇占比17.65%,申思则为82.35%。以目前对罗辑思维的重要性来说,显然这样的股权分配会显得不够合理。不过,在罗辑思维未成气候之时,平台会具有更大的价值。罗辑思维是两人联合创办,公司也是两人出资成立的,这然的股权分配自然也是罗振宇当初同意的。

但随着罗振宇及罗辑思维的个人影响力越来越大,平台的作用就在减小。申思在罗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因此罗振宇提出分家自然理直气壮,这和大多数艺人与经纪公司“决裂”的原因相似,在罗辑思维成就了罗振宇的明星光环的同时,分手早就成了定局。

我们从媒体对韩国娱乐圈相关报道知道,艺人还未成名之前,在经纪公司面前是没有话语权的,会受制于经纪公司任其摆布和压榨。而经纪公司在艺人未走红之前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其通过一系列的包装策划以及针对艺人量身定制作品,能使艺人走红继而成为明星。而一旦艺人成为明星,其能够产生的价值将会更大,而经纪公司对其压榨就显得更加”变本加厉”。因此,很多明星在走红之后,不甘心被压榨,就会提出解除协议单飞。这从之前的韩庚解约再到韩国组合EXO成员吴亦凡解约都是如此。国内也有很多明星,一旦成为巨星之后,都会选择自己做工作室,来经营自己的演艺生涯,像范冰冰、徐峥等都有自己的独立工作室。另一方面,罗辑思维作为一个成功的自媒体视频节目品牌,最有价值的是内容,最核心的人当然是创造内容的罗振宇。从这个角度看,罗振宇选择单飞就顺理成章。

自媒体发展模式或将复制演艺圈

罗辑思维作为目前最为成功的视频自媒体之一,通过会员收费、组织社团活动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的营收,自然是很多自媒体人或团队学习效仿的对象,但东楼觉得,比起不可复制的罗辑思维,对于更像艺人的自媒体人来说,或许演艺圈的发展模式更值得参考。

如果将每一个自媒体人看做是一个圈内明星时,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自媒体发展趋势及盈利模式,也能知道什么样的自媒体“演艺生涯”更加持久。

我们都知道,演艺圈里有很多演而优则唱,或者唱而优则演的艺人。其实这些都是明星多栖

发展拓宽演艺道路的方法。明星艺人的变现模式有很多,大到演戏演电影唱歌跳舞,小到参加时尚品牌发布会做代言人等。

同样,知名自媒体的工作模式跟明星几乎是可以一一对应,无非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发布会,做音视频节目,写书演讲等等。就自媒体人而言,会写文章只能算是单一发展的艺人;能捉笔写文章,还能在播音室里侃大山,又能在摄像机前讲故事,就相当于是“影视歌”三栖全能艺人。并且,目前已经有很多科技自媒体人开始寻求多栖发展,希望拓宽自己的”戏路”,找到除文字以外,其他可以承载内容且能创造营收的模式。如三表,魏武挥,黑马良驹等。另一方面,文字自媒体的进入门槛较低,新人层出不穷,很多自媒体人也是希望通过音频或视频的内容展现形式,建立起竞争优势。

但话说过来,也并不是每一个自媒体人都适合多栖发展,这就像有的艺人只适合唱歌或演戏一样,成功的多栖明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明星艺人还是“术业有专攻”,专注于唱歌或演戏某一领域。因此,只会写字不会“表演”的自媒体人也大可不必对视频节目“霸王硬上弓”,专心做好自己的文字内容,努力成为某一领域的作家或专家,或许也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第19篇:罗辑思维 夹缝中的80后

这一期罗辑思维我们聊一聊80后的处境问题。先从我一个多年之前的一个切身体验入手。那个时候我还在当记者,有一次采访结束。大队人马收拾行李。从一个小城市的机场准备回北京。那个机场估计平时旅客也不多。所以机场只开了一个安检口。所以导致当时的那个队伍排的老长。机场方面一看也不是事儿啊。所以工作人员就又开了一个安检口。然后有一个女孩出来招呼大家,说来来来,到这边来排队。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的队伍当中,人的心态就变得特别有意思了。排在队尾的人二话不说,一个箭步冲上去递了行李冲到前面排在第一位,快排到的人原来这个队伍里的。他们是不会动的,为什么?既得利益者嘛。快排到了嘛。最倒霉的就是排在队伍中间的这一批人,他不是行为不敏捷,而是心态上发生了一刹那的犹豫。等他犹豫结束的时候,发现两边他都只能排在队尾。

其实这就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结构。三十年来中国发展非常快,大家都看得到。可是每个人的境况改善并不是平均改善的。他改善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是随着社会机会窗口的渐次打开,抓住那些机会窗口的人,境况会超乎寻常的发生改善。

比如就说八十年代早期,第一拨人可能劳改释放犯啊,返城知青啊。反正是找不着工作的人,被逼无奈去抓住了第一个机会,去当了个体户。要不了几年于是成了万元户,这就是抓住机会的人。

那么回到今天的话题,讲80后,80后多多少少就有点我刚才描述的,这个队伍中间人的状态。他掉进了社会发展的两代人夹缝当中。当然这也是一个对比吧。主要对比就是我们70后,就是我这一代人。当然我说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没有任何优越感。因为对于70后来说,一个我认为啊,一个优秀的70后最重要的一个思维特征,就是一定要抓住80后和90后跟他们混在一起,向他们学习。因为时代在发展嘛。我们必须揪住青春的小尾巴,我们才能向前奔啊,对吧。所以我去谈80后的这种困境我是感同身受的。我没有任何的优越感,再次声明啊。

70后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好像小的时候我们过的比80后穷啊,对吧,甚至吃的我印象非常小的时候,那个吃的穿的和80后其实是没法比的。为什么我还要说70后有优势呢?我觉得这个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呢就是说数字鸿沟。我们70后这一代人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正好赶上了互联网爆发的第一个时代。我还记得当年我去央视工作的时候,那个栏目组墙根儿那儿排了一排电脑,一排打字员小姑娘。因为那个栏目组那么多上百号记者,几乎没有会用电脑的,所以领导就不得不雇了一群打字员,给大家把手写稿变成计算机里的稿件。而我进到单位之后我自己就会用电脑。我直接写稿子就是用电脑。然后我会发电邮,我会从新浪上、搜狐上来直接获取信息。

仅此一个小小的区别,基本上在信息结构上,我就把比我年长的那些先辈,虽然在很多技法上他们比我先进,但是信息获取的渠道我比他们先进。所以要不

1

了几年我们这一代人的优势,就显现出来。所以70后这一代人,我说的是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到工作单位之后,很快的就会被重用。

但是80后就没有这个机会,他们既不是第一波赶上数字鸿沟这一个岸边的人,他们也不是像90后那样是生下来,就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的。他们80后是什么啊?是数字时代的移民。我打听过身边很多的80后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初中或者高中,才会拥有第一台电脑,他们写字原来也是拿作业本抄的,不会直接从iPad或者电脑上开始学习知识的。所以他又是数字时代的移民。所以他正好处于夹缝当中。

我们现在来看中国第一个传统的单位,你会发现当权的、大一点的官儿往往都是60后,中间一点的人是70后,而80 后就会变得特别尴尬。因为他们和70后相比从知识获取渠道上他们没有任何优势。但是从年龄、经验、人脉、技法的这种积淀来说,他较70后相比相差就比较大。所以对于80后来说,如果他们出人头地,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组织内等待70后退休,而那个时候80后已经快50了,所以这真是夹缝中悲催的一代。

还有另外一点就是70后这拨人啊,赶上了中国近十年来的财富大爆发。70后的人也很穷啊,我当年也很穷的一个人。比如说非常渴望拥有一个BP机。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BP机,就是寻呼机。我还记得当时凑了一千块钱买了第一个寻呼机,别在腰上很神奇。我还记得那是个大冬天,满北京的大雪。我出去结果摔了一跤。自己摔晕过去了。我又胖嘛,对吧。醒来之后第一个反应不是腿折没折,而是呼机有没有坏。因为渴望那个东西渴望的太久了。当时就想啊,我什么时候能够拥有自己的第一台手机啊,结果第二年就买了。有了手机之后又想什么时候我能有自己的车啊,没过几年又有啦。哎呀,有了车之后说,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房啊,那房太贵了。我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跟我一个同学跑到北京的一个郊区,叫回龙观的地方一起看房。看房的时候看到那个价格是3000多啊,气得我们俩在售楼处门口跳脚大骂,这个房地产商太黑心了。北京的房价太不像话。跟现在的90后,骂北京三万、五万房价的心态是一模一样。

但是我们这一代人,毕竟赶上了那个财富大爆发的时候,只要自己省吃俭用一点,然后眼光稍微超前一点,然后蹦一蹦、够一够家里再支持一点,我们还是能够得着那个房价的边儿。可是8

5、87年出生的这一批年轻人,父母也没有攒下很多的财产,这一点和90后也不一样。你让他们面对现在中国北上广深的那个房价,他掏出草稿本算,怎么算都算不出自己现在的收入,可以足够买一套房。所以这又是一个财富爆发的鸿沟。

80后这一代人从总体上,我们不说个案啊。从总体上来讲他就是一个中国机会的夹缝一代。夹缝一代迎来的就是一场很悲催的人生。所以面对悲催的人生,你一定要有非常的方法。否则就很难摆脱这种命运。

本段内容参考文章《冬吴相对论》第224讲《困境中的80后》梁冬 吴伯凡 著

2

下面就该说说80后这一代应该怎么办了?还记得有一次我到一个大学去讲课,然后我就随机做了一个调查。我说都是大四啦。咱们班同学谁找着工作了。一堆人举手。我说都加入什么样组织啊。有考公务员,有进入大公司。我说啊,你们这些找着工作的还真别看不起那些到现在还没找着工作的同学。没准十年二十年之后,你们混得不如那个找不着工作的人好。大家说你这是心理安慰,我说还真不是这样。为什么呢?

因为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存活,往往以一个独立的手艺人的方式存活,比加入组织要好得多。这也是我想今天提出来的,供80后的朋友参考的第一个生存困境解决方案。

我自己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人啊。我其实现在也没有单位。我自己的口号是,我是什么?U盘化生存。U盘嘛,我总结了十六个字,就是: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其实你看苹果公司,他们的产品刚开始都不是主机啊。做主机的什么戴尔啊、联想啊,这些都是做主机的。可是苹果公司他斜刺里杀出来。你看他做的是什么?那种可以随时插拔的外设,外部设备。比如说苹果公司刚开始的iPod,还有后面的iPad,刚开始其实都是外设。只不过随着整个计算机的生态系统发育成熟之后,这些外设自己可以独立成主体。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今后很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模型。就是这些自由插拔的外设,最后可能是最光辉的一些个体。

其中的原因何在?这跟我们的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相关的。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和人的协作变得更加自由。那么衡量一个节点的价值的方式,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变化。请问在一个组织内部,无论你是在公务员组织、政府机关组织,还是在一个公司组织内部,衡量你的价值尺度是什么?就是领导啊。一个人干得好不好,讨不讨领导喜欢这是关键。一年干下来关键就是领导那个评语,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个人的偏好,都对你的市场价值会产生最致命的影响。而一个个人的喜好,老天爷啊,这个东西不确定性就非常大啊,也许他就是看你不顺眼,那你这一辈子可能有几年就要被蹉跎掉。

可是作为一个手艺人,作为一个插件在市场当中,你面对的衡量你价值的整个环境就不一样。所以我说市场是一个最公道的价值评价体系。你可能从来没有做过生意,扛着一筐萝卜进了农贸市场,你就应该有这个自信。只要你的定价对,你这个萝卜是一定可以卖得掉的。因为市场会给你一个公道的价格,因为市场是靠无数节点和你联系的,然后对你形成一种定价机制。

比如说我多年之前我家装修房子,我就认识一个小木匠。他刚到北京的时候,也是举目无亲啊。他只好投靠他们村长的儿子,在北京的一个包工队。那个村长的儿子就是他们的包工头。他只能加入这个组织,然后他挣多少钱,接多少活儿,加多少班,都由那个包工头说了算。这就是组织内的处境。

可是一旦到了大城市,一旦进入互联网社会,他的命运就在发生一点一滴的改变。比如说我就觉得这个小木匠的活儿做的真好,活干的也认真。我后来我的一些朋友啊、同学啊装修,我就把他推荐过去了。推荐的方式非常简单,把他的

3

呼机号、手机号、QQ号、微信号,跟朋友一介绍就可以啦。他作为一个节点,他就不是只跟这个组织的上线发生联系,评价衡量他的价值的标尺就不只是一把。所以木匠他就可以以一个手艺人的方式,以一个插件的方式,以一个U盘化生存的方式,随时插拔到各种系统上。然后你可想而知,这个小木匠的价值衡量,就不是那么僵化。所以据我所知,我的这个木匠朋友,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六千、八千,甚至最好的月份能达到一万块钱的收入。

其实现在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你去看一看,真正的社会底层已经不是几十年前,我们社会偏见当中看到的那些人,什么扫地的啊,什么临时工啊,什么收破烂儿的。要知道在北京收破烂儿这个专业,他们也是一些U盘啊,他们也是一些自由职业者啊。月收入达到两万已经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情。甚至经常跑到你们家敲门的,那个跑快递的小伙子,你不要看他工作非常累,实际上他的收入不低的。像顺丰这样的快递公司,甚至传出消息来,他们跑的最好的快递员,月收入也能达到一万到两万啊。

这个社会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我们已经发现活在社会底层的,往往是在那些5A级写字楼里面,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饭的,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白领。为什么?因为评价他们价值的标尺只有一把,那就是他的长官他的上司,他的领导的眼光。而自由职业者评价他们的标尺,则有很多把。而借助互联网社会,这种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机理,他就可以获得更为公道的价格。

其实这样的一种机理在历史上上就有啊。比如说在《水浒传》里面,《水浒传》里面到最后我们都知道,宋江被招安之后嘛,活的最舒心而且都有比较好的下场,是什么人啊?不是宋江、李逵啊。这两个人最后是服毒自尽的啊。因为宋王朝不需要他们了啊,你是异类啊。活的最好的是这么几个人,一个是大夫,一个是兽医,皇甫端。大夫就是那个所谓的神医安道全对吧,还有一个刻字将叫金大坚,还有一个会写字的叫萧让,还有一个会唱歌的叫乐和。这几个人你看他都是手艺人,这几个手艺人都分别投靠不同的部门呐,或者大官老爷那儿。因为他有技能嘛,技能就有点像U盘。他没有特定的用处,他有一个独特的社会节点的价值。他插到哪儿都可以运作。所以,到最后《水浒传》里面,一百单八将活的最舒心的、结局最好的,是这么几个人。

这也是我的一种人生主张,就是在这个社会,你要学会用U盘化的方式,以一种手艺人的精神,来和这个社会进行协作。那样市场会给你一个公道的价格.

其实我们再从更长的历史跨度去看。一个人在什么组织内真的那么重要吗?一个人留给历史的背影,往往真的不是组织内的身份。比如说杜甫这个人,我们都知道是一个震古烁今的大诗人,所以提起杜甫他的第一个称号是什么?诗人杜甫,而不是什么工部员外郎对吧。所以历史上真正想明白的人,不会把组织内的身份看得那么重。

比如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他死后他的墓碑上墓志铭上写着说,这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这是弗吉利亚大学的创始人,杰弗逊埋葬在此。他绝口没提他是所谓的美国第三任总统。

4

中国人有一个叫吴梅村的,也就是那个著名的《圆圆曲》的作者。他死后只留下一块墓碑,这块墓碑上写着诗人吴梅村。

我们留给历史的背影往往是一门手艺,而不是某个组织内的一级官衔。所以80后想要活得好,学会这种U盘化生存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如果我今天的讲述还不是那么完整的话,建议你去读一本书,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那里面有更详尽的理论推导。

本段罗胖力荐书目《专业主义》大前研一 著

可能有的80后朋友说了,你这是出馊主意,我好不容易家里帮忙、朋友帮忙,我才找到一工作。你现在让我脱离组织,去跟你一起当U盘去跑江湖去,可能吗?我答应我爹妈还不答应呢。我也理解你们这种处境。但是如果你真的不能脱离组织,那不换生存方式你就得换思想。

这个怎么换?就是玩穿越。当然不是说你去摸一下电门啊,然后穿越到清朝陪四阿哥去。我的意思是你要摆脱代际环境对你的影响。然后完成要么回到70后的状态,要么回到90后的状态。完成这样一种生存环境的穿越。

其实人类历史上有这种穿越能力的人是非常多的。几乎所有的杰出人士都是这样,最著名的就是齐白石老人,画画的那个大胡子那个。他老人家七十八岁的时候,完成了一件创举,生孩子。他的夫人叫宝珠。宝珠夫人生孩子。七十八岁,老头觉得这可能是人类的一个大创举了吧。然后他给孩子取名叫良末,齐良末。那意思这是最后一个了。但是故事没有完,老人家在八十三那一年,又成功的让夫人怀孕。当然这个事情有点悲惨,因为宝珠夫人这一关没过了。因为难产而逝去了。

但是这边夫人刚死,老头又开始活动心眼,闹着要参加非诚勿扰,要结婚,要相亲。结果又有人就给他介绍了协和医院当时一个女护士长。跟她又在一起老人家又特别高兴,直到九十岁的时候,老人家还闹着要去结婚。我记得看《新凤霞回忆录》的时候,新凤霞嘛,女演员很漂亮。然后去看望老人家,老人家看美女进门,那个神色那个眼神大放光彩。上一眼下一眼的看,搞的老人家的这个旁边的这个朋友、家里的孩子啊都看得很不过眼。说你别看了,说你看人家姑娘漂亮你就老这么看。新凤霞跟她丈夫吴祖光一起去的。吴祖光还说,哎呀,没关系没关系,他当演员的嘛就是让人看的嘛。最后不得不大家让新凤霞拜了齐白石老人当干闺女,这个尴尬的场景才解决。

你看对于一个老年男子来说,这可能就不能称之为好色了,我还觉得这有一丁点可爱。这一种好色其实正是生命力勃发的一种象征。

当然穿越自己年龄,也不光体现在这方面的能力。比如说我们现在中国有位经济学家叫成思危。曾经当过我们中国的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长,国家级领导人。他有一个特点,就是终生好学不辍。他六十七岁那年居然干了一件事儿。他开始

5

学西班牙语。第二年他就可以到南美洲国家,直接用西班牙语进行演讲。据说他现在跟西班牙大使可以直接用西班牙语对话。这也是一种不服老的精神。当然这种故事我们没必要多讲。再讲就好像有点讲励志故事的意思。

我其实想讲的意思就是,人还是要把握住时代的大趋势。比如说刚才我讲的,可能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要去当U盘。你说我工作单位好不容易找着,我不忍心放弃,那你就在组织内,你也可以以U盘化的方式生存啊。要知道经济学家一直认为人的行业的发展,是大规模的行业间的协作,然后越分越细,行业越来越多。我们古时候只有三百六十行,但是现在肯定三万六千行都不止,所以任何组织内,其实都可以诞生手艺人、诞生专业主义者。

我就眼睁睁的看到我的身边的朋友有这样的。比如说他在工作单位当中,他发挥自己的优长,把PPT做得特别好,然后就专门研究这个事儿。然后就专门写书告诉大家怎么去把PPT写的好,他现在就可以辞职,就可以专门干一个教大家怎么去做一张优秀的PPT图片的这样的一个小工作室,他也活得很好。

所以当一个手艺人并不是说,你头一天递了辞职报告,第二天才可以去当一个手艺人。你完全可以切换自己的想法,你就权当自己已经是一个工作室啦。只不过现在你就有了一个最确定的大客户,就是你的老板或者你的直接的上司。你跟他之间结账的方式就是你的工资卡,你只要用这种手艺人的心态在组织内存活,你会发现你的生存处境马上就是另外一片天地。为什么?因为你只需要对自己的价值成长负责。你可以不必去陪你的老板去洗桑拿,你也可以不必用花言巧语和甜言蜜语去拍他的马屁。因为这和你的个人市场价值成长完全无关。这即是手艺人的方式,只要假以时日你的价值积累起来,你就完全可以脱离, 那个限制你才能发展的一个组织体系。所以手艺人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其实古人在讲算命、讲相面的时候,有一套说法。说人呐,人的相不是一种相,人的相分三种。分别是骨相、肉相和皮相。骨相是天定的,生下来什么样就长成什么样。但是肉相和皮相是可以随着人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你看夫妻两个人,经常在一块儿生活,生活几十年你会发现,他们越长越像。什么原因?这既是肉相和皮相发生了变化。

所以古时候算命还有一句话叫,命由天定,运由自造。如果80后的朋友觉得,自己的这个命实在不太好的话,那么运这个事儿,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切换来重新改造的。

强烈推荐80后阅读《失控》 凯文?凯利 著

第20篇:《罗辑思维》_131期推荐书目_罗振宇

《罗辑思维》_1-31期推荐书目_罗振宇

第1期 末日启示: 向死而生

处女秀有点羞羞,没有荐书撒~

第2期 拒绝逃离北上广 见识决定命运

《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美)凯文・凯利

《闲看水浒》十年砍柴

《城市文化》(美)刘易斯·芒福德

第3期 中日贸易 如何爱国

《贸易造就和平》李子旸

《帝国的回忆》郑曦原

《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威廉·夏依勒

第4期 回应质疑 罗胖的歪理和歪嘴

《战后经济发展之路》董磊

《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陆铭

《野蛮生长》冯仑

第5期 石油永远用不完? 欠抽的歪理邪说

《看不见的心》(美)罗塞尔·罗伯茨

《用科幻的眼睛看现实》刘慈欣

《第一本经济学》(美)罗伯特·墨菲

《三体》刘慈欣

《增长的极限》(美)丹尼斯·米都斯

《煤炭问题》(英)杰文斯

第6期 治不好的地域歧视

《信任论》郑也夫

《西铭》张载

《1934扬州案中的歧视》章敬平

《丧钟为谁而鸣》(美)海明威

第7期 夹缝中的80后

《专业主义》(日)大前研一

《冬吴相对论》吴伯凡 梁冬

《失控》(美)凯文·凯利

第8期 房产税与地沟油

《房产税不符合当前国情》许善达

《个税政治成本最高对社会公平毫无帮助》李稻葵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夜狼啸西风

第9期 慈善的善与恶

《白人的负担》(美)威廉•伊斯特利

《协和医院的诞生和成长》李子旸

《十个人的德意志》孙世龙

第10期 成名的代价

《新闻抄袭历史》宋燕

《鲁达拳下的郑屠和法庭上的王三》十年砍柴

《道德经》老子

第11期 权力之下无真相

《苏联大清洗70周年祭》黄章晋

《逆臣录》明太祖

《大数据》徐子沛

第12期 民意真的可信吗

《乌合之众》(法)勒庞

《1941:民意斩杀富二代》章敬平

《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詹姆斯·M·布坎南 戈登·塔洛克 合著

第13期 剩女照亮未来

《神似祖先》郑也夫

《被劫持的私生活》肉唐僧

《迎男而上》燕公子 薛好大 合著

第14期 我和左派谈谈心

文章《教科书之外的圣西门》阿忆

《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专题》秦晖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英)特里·伊格尔顿

第15期 大国不能认死理

《脆弱的崛起》徐弃郁

《一战秘史》(美)梅尔

《八月炮火》(美)巴巴拉·W·塔奇曼

第16期 杀死上帝的达尔文

《神似祖先》郑也夫

《进化!进化?达尔文背后的战争》史钧

《生命的壮阔》(美)古尔德

第17期 反腐的曙光

《守卫底线》孙立平

《重建社会》孙立平

《大数据》徐子沛

第18期 腐败黑箱必被砸爆

《总统是靠不住的》林达

《打造美国》(美)詹姆斯·西蒙

《大法官说了算》何帆

第19期 在一起 有后代

《顾准文集》顾准

《趣味生活简史》(英)比尔·布莱森

《哥伦布大交换》(美)克罗斯比

第20期 为泡妞之成功而读书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编 《后望书》朱幼棣

《牛奶可乐经济学》(美)罗伯特·弗兰克

第21期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岳飞传》邓广铭

《岳飞新传》王曾瑜

《岳飞之死与暴力均衡》吴思

第22期 奸臣指南

三篇文章

《绍兴和议签订以后的南宋政治》何忠礼

《论秦桧久相与高宗朝的政局制衡》董喜宁

《朱元璋:心理咨询记录》张宏杰

第23期 击溃牛顿的钟表匠

《经度》 戴瓦·索贝尔

《经度之战》 土摩托

《地图的发现》杨浪

第24期 南北战争:这场架不白打

《美国内战》 (美)乔弗里·瓦德

《美国人民》 (美)纳什

《我也有一个梦想》 林达

第25期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

《与机器赛跑》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安德鲁·麦卡菲

《伦敦底层社会》托马斯·霍姆斯

《背包十年》 小鹏

第26期 一个被吃掉的少年

《洞穴奇案》 (美) 彼得·萨伯

《公正:该如何是好》 迈克尔·桑德尔

《莫斯科日记》 罗曼·罗兰

第27期 说英雄 谁是英雄

《从会党到会匪:被遮蔽的革命史》 刘永峰 (来自《看历史》的文章) 《重说中国近代史》 张鸣

《千年悖论》 张宏杰

第28期 康有为:光绪皇帝的野蛮网友

《国运1909》雪珥

《戊戌变法史事考》 茅海建

《戊戌变法的台前幕后》 马勇

第29期 慈禧:这个婆娘咋疯的

《戊戌纪略》袁世凯

《戊戌变法史事考》 茅海建

《戊戌变法的台前幕后》马勇

第30期 和你赛跑的不是人

《与机器赛跑》[美]埃里克·布林约尔松/ [美]安德鲁·麦卡菲 《财产、法律与政府》巴斯夏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分享》汪丁丁

第31期 你的女神你不懂

《魔鬼搭讪学》魔鬼咨询师

《勾搭宝典》电子书 魔鬼咨询师

《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 姜奇平

罗辑思维范文
《罗辑思维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