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网络问政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30 09:00:5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网络问政

1 论社会创新管理——网络问政 ............................................................................................1 1.1 前言 ............................................................................................................................................1 1.1.1 1.1.2 1.1.3 网络问政定义 .................................................................................................................1 网络问政的特征 .............................................................................................................1 网络问政意义及目的 .....................................................................................................2 科学性和民主性 .............................................................................................................3 网络问政的制度建设 .....................................................................................................4 建立考核机制 .................................................................................................................4 网络传播信息失真 .........................................................................................................5 网民问政的素质良莠不齐 .............................................................................................5 加强网民问政的素质与能力的培育 .............................................................................6 网络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 .........................................................................................6 建立有效的舆情评估管理体制 .....................................................................................7 1.2 网络问政实施 .........................................................................................................................3 1.2.1 1.2.2 1.2.3 1.3 网络问政目前存在的问题 ...................................................................................................5 1.3.1 1.3.2 1.4 促进网络问政的发展 ............................................................................................................5 1.4.1 1.4.2 1.4.3 参考文献 ...................................................................................................................................................8

1 论社会创新管理——网络问政

社会管理与网络问政

关键词:社会管理

创新

网络问政

论文摘要:社会管理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而网络是当今社会反映社情民意、加强交流互动的平台,是政府通过门户网站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并服务人民的重要渠道。对于政府来讲,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就要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转向“管理就是服务”的行政理念,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进管理,以服务到位推进管理创新,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

网络问政为政府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政府可以通过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政府沟通、了解政务信息、为政府建言献策。作用新时代的产物,网络问政以其方便性、及时性、互动性、开发性等特征。有效的推进网络问政深入发展,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政府管理创新方式。

1.1

前言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在信息传送、信息整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问政是我国电子政务实践中产生的创新形式,是通过网络进行党政机关和老百姓双向参与一种有问有答过程,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与百姓沟通,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 1.1.1 网络问政定义

网络问政是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创新形式。是指通过网络这种新的技术形式,进行党政机关和民间的平等对话,在网络中显现公民民主需求的政治手段和行为。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2 网络问政的特征

一是建立公共管理的全新的物理平台或称技术平台,为公民表达政见提供一个全新的空问。在不同的国家,网络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英美等发达国家,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通过普选制实现,网络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个人化的信息平台,用来交友、从事电子商务等活动,网络问政这种虚拟民主,他们的兴趣不大。中国则不同。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公民还难以直接主动地参与政治生活。

二是在网络问政中,网民处于平等的地位。网络虽然是虚拟空间,但在网线上问政的网民,都是活生生的人。在网线上,无论你是国家总理,还是各级党政领导,或是专家学者,大家都是平等的网民,也可以称为“网络公民”。中国的公民,在现实中是分等级的,很少有机会和领导人处于平等的地位。但在网络上,不同的等级地位消失了,公民的平等地位则出现了,能够得到“我们都是公民”的体验。

三是网络问政具有“互动”的特征。现在的网络问政中,存在多个互动::(1)官民互动。问政的一方是党政官员,另一方是老百姓。网络之外,官民互动的领域是很有限的,网络问政则大大扩大了官民互动。(2)报网互动。报纸和网络都是媒体,如果只在网上,不上网的人看不到。现在的报纸,经常刊登网民的“帖子”,“帖子”在报上一发表,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甚至引起“轰动效应”。(3)线上线下互动。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网络问政中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现实的。线上提的问题,在线下解决,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四是网络问政具有便捷性的特征。便捷性也从多方面表现出来:(1)容易实施。网络问政是政府管理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中国的政府改革进行多年,每一项改革的推进都有一个艰难的过程。而在政府运作中实施网络问政,只要政府愿意,可以立马起步,在实施过程中再逐步改进和完善。(2)不需要付出专门的行政成本。网络是现成的技术平台,实行网络问政,经济成本、技术成本、社会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3)民间和官员的沟通非常便捷。以往群众要向领导反映问题,无论是信访、上访、通过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反映等途径,都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常在中问环节受阻,网络问政则可以一步到位,直达领导。同样,以往领导要了解民情,无论是通过考察、调研、会议、接见等途径,都受到诸多条件限制,网络问政将社情民意直接送到领导面前,范围之广、速度之快都是以往任何途径无可比拟的。 1.1.3 网络问政意义及目的

网络问政这种简单、便捷、可行的公共管理创新形式,对公共管理改革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提高政府效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三是培育政治文化环境,逐步走向市民社会。

公民关心政治,参与政治,政治社会化,形成健康的政治文化环境。这既需要理

论研究、宣传教育,更需要政治实践。只有在政治实践中,才能培育公民的政治意识。而在中国现实的条件下,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在实践中培育公民的政治意识,比较稳妥的办法,就是从网络问政起步,从问政而参政。现在有些地方的人大政协,已经开始增加网民界别代表,就是开始参政。通过网络问政参政,在政府的主导下,将民众吸引到政治生活中来。这对培育政治文化环境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网络民意的凸显,一方面在于网媒的发展、公民意识的成长,另一方面更在于执政者对于网络民意的日益重视。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成为“中国第一网民”,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据相关调查,超七成公众认为网络表达将成中国民主建设的新通道,近六成人认为有助于拉近政府与民众距离。

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网络监督亦风起云涌。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会选择网络曝光。回看过往,从当年的孙志刚事件到一波三折的虎照丑闻,从黑砖窑官员的撤职、复职、再撤职到“天价香烟局长”周久耕被立案调查,从公务员出国“考察门”到“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被曝光后半月成为阶下囚,网络一次又一次展示出巨大的能量。在网络面前,人人都是新闻记者,一个全民反腐的时代已经到来。

1.2 网络问政实施

传递民意,建言献策,正在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网民普遍认为,从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在线交流到温家宝总理通过网络问政于民,网民问政议政蔚成风气,创新民主形式,诠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

1.2.1 科学性和民主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收集民意、倾听民声、了解民情、解决民忧”为宗旨,以提高党委、政府部门执行力为要求,进一步拓展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高度重视网络问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我们应该大力开展网络问政,调动网民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他们的智慧、知识、学问、技术、经验,使之成为发展的一大人才库、智囊团。建立有关网络问政平台并逐步完善相关内容,建立收集、报送、交办、处理、反馈群众意见、建议的工作机制,从而更好的掌握民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热点问题,密切党群关系,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温总理在两会前夕走进新华网直接问政于民,政府领导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互联

网已经成为民意与中南海互动的直通车,也体现了我们的政府是实实在在倾听人民呼声,时时刻刻留心民心民意,时刻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网络交流体现了执政者真正把民心民意当作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重要参考。

1.2.2 网络问政的制度建设

网络问政要能持续下去,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网络问政这种公共管理的新形式,并不是由上面设计后自上而下推行的,可以说是社会生活中自然地出现的。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网民在这个开放性的网络空间里,网民留帖动辄成千上万,有些帖子可能有失偏颇甚至言语过激,这些信息应当按其真实性,可查性、影响性给予分级管理,在进行专业的收集、整理、分析后、再由网络发言人根据网民需求作出回应。

网络问政这种公共管理的新形式,已成为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有效方式,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各级领导干部对此问题的认识程度不同,网络问政的工作机制,评议机制、责任机制、监督机制等不健全,对政府机关人员的约束和监督力度不够,导致网络问政流于形式,不及时更新信息,对网络民意的敷衍,懈怠问题仍然严重。如果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网民的参与热情,不利于网络问政的可持续发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组织和人员作保证。例如,广东省工商局在全国厅级部门第—个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发言人背后就有一个完整的团队在进行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报、交办、回应等工作。制度中还规定了发言人职责、网络意见回复期限、下属工商分局工作对接等具体操作内容。 1.2.3 建立考核机制

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创优、奖惩并重的绩效考核机制,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指标,提升网络问政能力,促进各项工作落实。我国网络问政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缺乏网络问政的统一标准,存在职责交叉和责任不明确的现象。由于没有健全的监督问责机制和考核评估体系,对网络发言人进行制约,导致网络发言人成为政府的一种摆设。同时,网络发言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应对网民的言语。

因此,应该制定相关网络问政考核办法。做到分工明确、程序合同、责任清晰,同时要推进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建设。保证网络问政常态化和考核奖惩的实现。在这方面,惠州采取网上打分的方式,对答复不及时,或敷衍推诿、或应付差事的给予群众监督,采用“红黄绿”灯警告,对超时未答复的部门给予黄灯及至红灯警告,对红灯警告较多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对问政答复的及时性和满意度进行考评。此方法,

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探索路径。

1.3 网络问政目前存在的问题

网络问政在我国还处在开始阶段,虽然已经呈现出这种公共管理的新形式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网络的属性是虚拟的,其本身只是一种信息工具的载体,手段不能替代目的,“网络问政”依附于工具的属性决定了它对我国当下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公共政策决定不可能起到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网络问政还存在着网民素质与能力、互联网的监管、领导干部的网络问政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隐患,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1.3.1 网络传播信息失真

作为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网络问政”展现的最大优势应该在于政府与网民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但是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开放性、匿名性,以及网络传播途径杂乱多变,容易产生信息失真的问。使得“网络问政”的各个环节还不能有效对接,其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在网络中,只要用一个IP地址,就有公开表达的权利,并且信息没有经过任何部门的过滤,同时网络传播途径杂乱多变,缺乏严格的控制渠道,在网络海量民意信息中杂存很多失真信息,必然影响政府决策的积极性。于是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和客观性就难以保证,一些虚假信息、错误信息甚至是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害信息得以通过互联网流传。 1.3.2 网民问政的素质良莠不齐

网络问政为民众提供了表达自身诉求和参与公共决策的平台。受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理解能力的影响。大部分网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参与意识薄弱。目前,上网人群中主要以青年人为主,由于本身的价值观和理性思维能力还不稳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难免会出现偏激,加上网络的匿名环境、海量信息的渲染,观点相近人群频繁沟通,在表达网络公共诉求和发表言论时倾向于非理性、情绪化。因此,网民要正确行使网络问政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理解能力。才能真正有效的利用网络平台参与到网络政治中来,为政府建言献策,维护好自身的各项权利。

1.4

促进网络问政的发展

对网络问政,我们应将其放在“网络行政”的大视野下来考察。问政只是行政的

开始,这个阶段的重点是“问”和“听”,主要功能是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环节。问政开展起来后,网民必然很快不满足于“被听”,还要求他们的建议被重视、被跟进、被采纳、被处理。也就是说,继以问政为重点之后,必然要求以施政为重点。问而不施,达不到实际的效果。但就问政和施政而言,仍然主要是针对个别的、具体的公共事件。从网络施政再提高一步,则是网络行政,即网络进入政府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整个行政系统,真正建立起电子政府。

1.4.1 加强网民问政的素质与能力的培育

网民是推进网络问政的前提和基础,网民问政的素质和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网络问政的效果。当下,由于我国参与“网络问政”的公众在素质上参差不齐,加上传统参与型文化的缺失,导致一部分网民参与意识不高,网络参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另外一部分又好在“问政”上走极端,在进行网络公共诉求和发表言论时具有随意性和不负责任性,倾向于非理性、情绪化参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实施对当事人的人身攻击,制造假新闻。“网民问政”中网民的素质现状提醒我们,在推进网络问政过程中,要积极对网民进行问政素质和能力的培育。 1.4.2 网络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

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有效方式,是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此问题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同,有些网络问政流于形式,网络问政的渠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比如一些领导干部虽然开通博客或微博,却没有及时更新和维护,对网络民意的敷衍、懈怠十分严重,甚至只留下了一段开场白的话而没有具体内容,根本就没有对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有效的回应。需要一套完备的制度作保障。第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问政工作机制。通过制定相关文件,做到分工明确、程序合理、责任清晰。第二,要建立完善的网络问政考核和奖惩机制。通过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衡量并约束政府行为,保证网络问政落到实处。第三,要建立网络信息受理及审核的有效机制。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受理机制,及时整理、反馈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要进行考察,以推进网络问政的有序发展。第四,建立网民评议机制,通过网民对政府网络问政行为的评议,加强网民对政府的监督。第五,要完善网络问政的立法机制。通过网络立法,对网络资源的管理,政府社会组织及个人在网络中的权利和义务作出规定,改变网络信息传递中的非理性和无序性,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以确保网络问政的良性发展。

1.4.3 建立有效的舆情评估管理体制

舆情评估管理可以保证政府舆论引导方向的正确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团结,有利于政府部门了解真实的舆论导向,制定针对性的工作计划,进行相关的新闻策划,也是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国家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应设立相关部门,有机整合各类信息渠道,形成系统、有效的舆情评估管理机构,进行政府日常工作与突发事件后的舆情评估管理工作。各政府部门应在日常工作中,要从战略上建立舆论评估各种方案,特别是危机中的预案,以评估的结果作为参考。解决网络问题要常态化,回复问题要制度化。

参考文献

[1].吴春燕,张景。光明日报。2009-12-09 [2].王桂芳,周荣。理论探索。2010 (3) [3].孙晓伟。试论公安机关虚拟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公安研究。2011 (8)

推荐第2篇: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构筑政通人和桥梁—— 听民声 集民智 兴伟业

2011年08月11日 03:49

今年3月以来,“聚焦安徽十二五,助力崛起献良策”——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在人民网上掀起了热潮。短短两个月时间,征集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网友留言近千条。

“对网友的所有建言,我都认真看了,大多已交有关部门认真研究。 ”在针对网友留言的回复中,省委书记张宝顺这样表示。

省委领导率先垂范,网络问政蔚然成风。近年来,从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到中安在线“网上问政”平台等,张宝顺、王三运、王明方、孙金龙等,上网听民意,下网解民忧,一趟趟“网络直通车”载着万千民意,深刻影响了数字时代的政治生态,有力促进了政治民主、社会和谐。

原生态听取民意,零距离了解民生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沟通交流、促进和谐的重要平台。是否善于借助网络问政于民,考验各级党政领导在虚拟空间的执政能力。

“我来安徽工作,大家给予了热情关注,通过发帖和留言,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也反映了一些具体问题。这既是对我的关心和信任,也是对安徽工作的帮助和促进。 ”去年6月18日,履新不久的张宝顺通过人民网发表《致网民朋友的一封信》,真诚希望广大网友一如既往地关注安徽、支持安徽,为“十二五”发展多出妙计,为跨越崛起多献良策。这封信情辞恳切,一时间风行网络,引来无数网友赞叹。有网友热情留言说:“张书记,您来安徽不到20天,就写了《致网民朋友的一封信》,可见,您重视通过网络和人民沟通是名不虚传。 ”网上风云尽收眼底,百姓民生全系心中。 “网络问政,就是走进基层,直面群众,原生态听取民意,零距离了解民生。”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书面采访时,张宝顺就网络问政发表了重要观点。

今年春节前夕,张宝顺在中安在线发表了以“汇网友之智,聚崛起之力”为题的新春贺辞。 “书记很‘给力’,网友很感动! ”不到一天时间,网上跟帖就达数百条。有网友评论说:“张书记的祝福温暖了网络空间,让我们草根网民感到浓浓的新春喜气,希望张书记在‘十二五’带领6800万江淮儿女走向小康,崛起中部! ”

网络问政不仅要“听”网民意见,更要“问”社会智慧。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离不开广大网友关注支持。按照张宝顺重要指示精神,今年3月,省委督查室和人民网共同开展了“金点子”征集活动。根据网上投票结果,《建议解决资金断流等问题》、《民生提速还须走好“快三步”》等10条网友建言荣膺“金点子”称号。

6月7日,张宝顺在《安徽“十二五”发展“金点子”征集活动优秀建言摘报》上批示:“金点子征集活动效果良好,网友提出了不少兴皖富民之良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有些可能现阶段不具操作性,但给人以启发,促使人们变革与探索,起到了通过网络凝心聚力,助力‘十二五’的作用。 ”人民日报编辑点评,“以‘金点子’构筑政通人和的桥梁,安徽这个‘金点子’含金量不低。 ”

酷暑7月,烈日炎炎。张宝顺指派省委督查室有关负责人,赴省内外回访“金点子”获奖网友,把省委书记的问候送到普通网民的心中。 “键对键”变成“面对面”,让网民们深受感动。这充分表明了安徽省委领导对网络民意的高度重视,真正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务实态度。

上网收集“网情”,下网办好“网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张宝顺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上网收集“网情”,更要下网办好“网事”,实现政民互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今年4月19日,张宝顺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摘抄8条网友留言,作出具体办理指示,并批示:“这段时间,拆迁、征地补偿问题成为信访的重点问题,这在网民留言中也多有反映。请将此类问题转请有关市、县认真对待,妥善解决,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

从网上到网下,从留言到行动,重在取得实效。 “在他到安徽工作的一年时间里,对网友留言办理工作作出7次重要批示,提重点,把方向,力度之大,要求之明确,都前所未有。 ”省委督查室有关负责人说。

网友留言办理“有问必答”,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2009年4月,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办理人民网网友给省委书记留言的暂行规定》,建立了“主动认领和指定交办相结合”的办理机制;自主研发了全国唯一留言网上办公系统,此前交办一条留言需要3~5天,而使用办公系统,承办单位只需轻点鼠标,便可认领办理,办结后即时反馈办理情况;探索出一日一清理、一周一回复、一月一办结、一月一分析的“四个一”运行机制。今年6月,根据省委书记张宝顺指示,省委督查室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网友留言办理实效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暂行办法》,建立保证和增强留言办理质量的长效机制,尤其突出解决好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的留言,提高网友满意率。这一暂行办法把“四个一”拓展为“六个一”,增加了一周一摘报和一季一通报两项制度,有利于让领导同志及时掌握网友留言办理情况,同时督促各承办单位认真办理留言。

一条认真的回复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今年以来,人民网网友给安徽省委书记留言共1043条,100%办理,已办结944条,在人民网公开回复879条,办理量、办结率、回复率均居全国领先地位,得到广大网友好评。

一问一答彰显执政情怀,一问一答密切血肉联系。 “虽然有些网民给您反映的问题很不上‘台面’,有的事情小得不能再小了,更有甚者根本不是党委政府要管的事情。您都一如既往地督促各级领导竭尽所能积极主动地去解民忧顺民意„„如果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理念,很难想像能做如此不懈的持续努力。张书记,您是好样的! ”网友“热爱安徽土地”在发帖中说。

搭建“连心桥”,提升公信力

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轻点鼠标即可查询领导回应:8月1日,回复农机购置补贴问题等10条留言;8月2日,回复医疗纠纷问题等9条留言;8月3日,回复网友反映拆迁补偿低问题等14条留言„„省委书记的积极回应,见证网络问政的坚实步伐。

7月14日,霍邱县经济开发区吴集村一位村民反映家庭生活困难,省委书记张宝顺高度重视,要求当地政府立即开始调查处理。网友得知消息十分感动,20日在人民网留言:“现在才感受到信息时代的效率,真是快得惊人,当然也要有一位像张书记您这样一位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领导才会有这么快的办事效率(包括公路治超,叫我万分佩服),希望张书记您继续加油,我们会永远支持您! ”

“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张宝顺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上网听民意,下网解民忧,不断深化网友留言办理工作,实现由在网上听取网友匿名倾诉向面对面与网友沟通交流延伸,由保持民意渠道畅通向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延伸,由积极回应个人诉求向引导网友为安徽发展建言献策延伸。 ”省委督查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网络问政“问”来群众满意。有网友建议“家乡政府来看望问候50年代皖籍支疆老同志”,省发改委认真吸取网友建议,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了具体方案,争取年内请省领导带队成行。有网友反映马鞍山、淮南、安庆、阜阳等地一些娱乐场所设置赌博机,四市不仅迅速查处了网友反映的赌博窝点,而且在全市开展专项整治,净化了社会环境,赢得了群众赞扬。网络问政“问”来社会和谐。部分网友对一些社会问题不满,留言带着怨气,带着火气,如不及时疏导,负面情绪就会迅速蔓延。认真办理回复每一条留言,在一定程度上变“上访”为“上网”,化“信访”为“网访”,有利于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6月22日,山东网友王国英在萧县与一家当地企业发生纠纷,轿车被扣,本以为自己在外人生地不熟,不可能解决,就在人民网留言发牢骚。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萧县公安部门很快帮他追回被扣车辆,并且留下联系方式听取他的意见。事后,他专门在人民网留言致谢。

我省网络问政取得了显著成效,既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公

信力、凝聚力,拉近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然而,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我们将更加重视和借助网络,问政、问计、问需于民,把网友的关切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动力,把网友的智慧转化为改革发展的措施,推动安徽加速崛起、兴皖富民。 ”省委书记张宝顺这样亲笔回复网友。这是对民意的竭诚尊重,也是对网友的郑重承诺,预示着安徽的网络问政之路将更加广阔,更加精彩。

推荐第3篇: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政府部门新作为

上一篇 / 下一篇2011-06-09 17:55:09

字号 大 中 小

查看( 825 ) / 评论( 16 ) / 评分( 25 / 0 )

“问政”一词由来已久,古语的意思是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礼记·中庸》云“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如今所谓的问政,既有自上而下的问政,即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也有自下而上的问政,即公众对政府的咨询投诉、建言献策,维护自身权益,要求解决实际问题。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府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排解民忧,越来越多的百姓通过网络提出诉求、表达意愿,网络问政应运而生。

古人为官尚能讲究“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的境界,追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目标,知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道理,何况我们这些当代政府机关干部呢?且不说宗旨意识、服务观念、党性修养等大道理,单从我们的良知、道德、感情、伦理出发,就应该把为老百姓办事当作份内之事,而绝不是对老百姓的恩赐。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就应当全心全意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所以,政府机关要把网络问政作为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渠道,作为服务百姓、改善民生的民意直通车,“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快捷有效地解决百姓诉求,将网络问政工作落到实处,让问政“问”了不白“问”,拍砖“拍”了不白“拍”,“不看广告看疗效”。

近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络问政工作,缪书记、蓝市长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构建了全市网络问政工作网络。建立了符合网络问政要求和适合网上互动特点需求的网络问政工作队伍,实行专人分管、专人承办。每个单位和部门明确一位分管领导作为网络问政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配备至少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网络问政咨询投诉的日常受理反馈工作,同时要求各部门之间相互协同配合。如今全市共有79家单位及部门参与网络问政的回复工作,基本形成了“上下成线、左右成网”的工作网络。二是明确了网络问政办理流程及时限要求。今年3月3日和5月27日,市委办、市政府办先后两次下发文件,对网络问政的受理反馈流程和工作时限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坚决执行“及时受理—初步回复—报领导审阅—按程序办理—跟踪督办”的流程和3个工作日办结的时限要求,不停办、不漏办、不超时办,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结时间的,必须向网民说清缘由,并告知具体办结时间和办理进程。三是严格督查督办,严肃责任追究。建立了网络问政的督查督办机制,由市电子政务中心定期对各单位、各部门的网络问政受理反馈情况进行督查,每月通报一次,年终进行综合通报,通报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政行风评议范围。对不办理、不及时办理或办理工作出现失误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真正做到不问政就要“问责”。

些小吾曹县州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推荐第4篇: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贵在“同频共振”

近年来,中安在线 “网络问政”、“安徽公安在线”、芜湖“市民心声”等网络互动平台人气指数一路飙升。进入web2.0时代,我省党政机关纷纷搭上 “网络直通车”,听民声、集民智、聚民力,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作为新时期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网络问政”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同频共振”中,充分彰显了执政者亲民为民的可贵情怀。

“网络直通车”能否直通百姓民心,关键在于能否把好“网络民意”的方向,找准“网络问政”的定位,在“同频共振”中树立强大的公信力。今年以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在人民网掀起了澎湃热潮。对此,人民日报编辑点评:“以‘金点子’构筑政通人和的桥梁,安徽这个‘金点子’含金量不低。 ”经典案例不胜枚举,需要深入研究总结。当然,也有少数地方和个别部门“网络问政”不够“给力”,“直通车”通而不畅,“连心桥”连而不紧,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遵循网络规律,创新问政思路,求得最佳效果。

“网络问政”发于“网”,兴在“政”。与传统问政方式相比,“网络问政”优势在于网络互动。其一,社情民意渠道由此拓宽,百姓心声第一时间抵达党政机关,在交流时空上实现“零距离”;其二,网民主体作用更加彰显,热心网友依法有序参政议政,在社会管理上实现从政府唱“独角戏”向社会奏“交响曲”转变。一些“网络问政”平台之所以能集聚超强人气,就是因为它们已成为社情民意的“集散地”和亲民爱民的“回音壁”。许多党政机关在“上网听民意”的同时,更加注重“下网解民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会活力,增添了和谐因素。

“网络问政”始于“问”,重在“答”。始于“问”,即要“问”百姓心声,“问”民生疾苦,“问”金玉良言。如此一“问”,好比一面“镜子”,揽镜自照,可察为政得失;如此一“问”,像立一根“标杆”,对标自查,可见努力方向。只要“问”在关键处,“问”到心坎上,就有“含金量”。重在“答”,即要针对网友留言,分门别类认真处理,做到 “有问有答”、“有问必答”,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只要“答”得及时,“答”得响亮,“答”得精彩,就能树立公信,赢得民心。

“网络问政”立于“长”,见在“效”。 “网络”不是一盘散沙,“问政”不在一时一地。 “网络问政”是一场影响深刻的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置身网络时代,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官民,在社会管理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党政机关,更要主动作为,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只有网上网下全面联动,从“键对键”到“面对面”,从“网联网”到“心连心”,就能汇聚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在创新管理中实现政通人和。

推荐第5篇: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 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近年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与百姓沟通,中国官员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 产生原因

如果说网络民意是一片海,那么在以往,其更多的是借风起云涌之势起作用,而今这种力量已跃出海面,走向现实。于此,有两个标志性事件可作例证,其一,云南成立网民调查团参与“躲猫猫”事件调查,开全国之先河;其二,河南洛阳三位“资深网民”出任市代表委员,引全国瞩目。对此有专家称,这标志着素有议政传统的网民,开始从虚拟空间走向现实世界,更有人惊呼,草根网民“从政”元年来临。或许“躲猫猫”网民调查团的调查结果令人遗憾,但无奈也罢,法律缺失也罢,事件本身及引发的思考,已可谓意义非凡;而洛阳“三剑客”以网民身份出任代表委员,也曾一度引

发争论,但不难看出的是,网络民意正从隐性走向显性。 主要作用

网络民意的凸显,一方面在于网媒的发展、公民意识的成长,另一方面更在于执政者对于网络民意的日益重视。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成为“中国第一网民”,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据相关调查,超七成公众认为网络表达将成中国民主建设的新通道,近六成人认为有助于拉近政府与民众距离。

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网络监督亦风起云涌。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会选择网络曝光。回看过往,从当年的孙志刚事件到一波三折的虎照丑闻,从黑砖窑官员的撤职、复职、再撤职到“天价香烟局长”周久耕被立案调查,从公务员出国“考察门”到“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被曝光后半月成为阶下囚,网络一次又一次展示出巨大的能量。在网络面前,人人都是新闻记者,一个全民反腐的时代已经到来。 政府认同

1、网络问政已经被各地的官员所认同。

如公布省长手机号码,省长信箱,特别是江西省省长和其在任的省级领导通过人民网、中国江西网等与全球网民在线交流,点击量突破了1000万人次。官员通过网络问政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更近了,方法也更灵活了。

2、网络问政不拘泥于形式。

比如,公推公选“一把手”,这在以前想都没有想过,而现在很容易就做到了。在今年的贵州贵阳市举办党委书记人选上,就是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向全社会发布,体现出了公推公选的公平、公正、民主,加快民主建设的步伐。

3、网络问政进一步表明了政府工作的透明。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在今年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强烈地震后,不到一小时,网络就报告了这一消息,使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部署,为拯救遇难同胞发挥出了重要贡献。

4、网络问计于民已经成为政府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中央组织部从今年起,委托国家统计局每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事业单位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形式,实则就是充分发挥网络这一优势,加大对干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的考核力度和监督力度。让人民群众通过这一方法,为官员当参谋。 民主权利

传递民意,建言献策,正在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网民普遍认为,从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在线交流到温家宝总理通过网络问政于民,网民问政议政蔚成风气,创新民主形式,诠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

1、网络成为民众参政议政新渠道

两会前夕,新华网以及搜狐网、腾讯网等各大网站相继推出的“总理请听我说”、“我有问题问总理”、“为省部委建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征集”等互动平台,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网民积极参与。一位新华网友认为,只要符合法律,每个普通网民都可以通过发帖子、写博客等形式自由表达意愿,并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两会代表、委员以及各级政府领导打开了一个了解社情民意的崭新窗口。

2、通过网络问政于民创新民主形式

温总理在两会前夕走进新华网直接问政于民,政府领导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与中南海互动的直通车,也体现了我们的政府是实实在在倾听人民呼声,时时刻刻留心民心民意,时刻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网络交流体现了执政者真正把民心民意当作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重要参考。 倾听民意

2008年6月20日注定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问候网友,倾听民意,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非常关注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和奥运盛会即将到来之际,最高领导人第一次通过互联网接受公众提问对话,总书记此举堪称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开启了中国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的一个崭新时代。事实上,由“网络问政”凸显的倾听网络民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行动早已经在重庆渐次展开。各省高官通过网络问计于民,让老百姓有话可以网上说,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回复网友:在留言中提出的建议,我们会认真采纳以改进工作;对反映的问题,我们将及时核实、依法处理,妥善解决。苏荣对话网友,共同商讨江西发展大计:绝大多数有建设性的建议都将被采纳或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作通过大河网与网友交流了一个半小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通过省内主要新闻网站发布了《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向网民拜年。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对于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也欢迎大家“拍砖”。

强卫在青海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互联网是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今天,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

2 科学决策

一定要把上网进行到底

无论是胡锦涛主席在人民网与网友的在线聊天,还是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坦陈自己经常上网了解民意;无论是一些省、市级政府利用网络让网民对本地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网络进行干部评议和政绩评估,还是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或实名登录论坛或实名开设博客,诸多频繁成为热点时政新闻的信息显示:互联网不仅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同时也开始逐渐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

官员上网:新时期的“微服私访”

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很多人平时在现实社会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与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各级政府官员面前。这些海量、及时、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不仅使中国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与扩展,同时也对各级政府的执政方式与智慧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为能不能获得真实、高效的社情民意,能不能积极参与、影响并引导网络民意,并与之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不仅直接关系到政府官员能不能打赢信息战,更是直接考验着一个党与政府的执政能力。正因为如此,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机关开始日益重视互联网的作用。

官员上网不能叶公好龙

首先,虽然如今中国网民数量正在日益增多,但经常能上网的其实还是少数,很多农民、工人等弱势群体,依然不能经常上网表达。 其次,虽然网络上不乏真实的原生态民意,但网络本身的虚拟性既是其先天优势,也是其内在缺陷所在。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确实存在这样一些政府官员,虽然在网上名气很大,搞出来的动静也很大,但其上网更多地是在展示其个人魅力,展示一种所谓的亲民态度。

网络优势应化为执政“生产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样,虚拟网络世界再为美好的东西,只有最终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对接,才能更多地展现其内在优势与魅力。在如今这样一个日益网络化生存的时代,各级政府官员不仅要积极顺应这个时代潮流,更多利用互联网去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更要逐渐将这种科学、优秀的运作模式明确化、制度化、纵深化,使网络民意最终在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展现出来。

推荐第6篇: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

一、当前开展网络问政的有利条件:

1、政府态度积极;

2、网民规模较大,参与热情高;

3、网络技术较完善,反应快、平台成本低、参与方便。

二、网络问政的重要作用:

1、加大沟通,以了解民情、完善管理、引导舆情;

2、吸收民智,以优化决策、提高效率、加强监督。

三、“网络依赖症”指干群沟通渠道过分依赖网络,互动机制畸形发展。一是干部有以网络民情取代下基层的倾向;二是网民过分倚重网上信息和诉求。

四、学者担忧网络问政的理由有:

1、网络普及率和覆盖人群有限;

2、网民结构在城乡、年龄、职业、学历等方面失衡;

3、干群上网沟通习惯尚未形成,政务微博信息少、更新慢、影响力不高;

4、平台共通难,有效信息整合分类难度大;

5、存在网络水军操纵民意,影响政策的风险;

6、存在网上泄密和外国干涉内政的风险。

五、就“官员A”所属部门的工作人员的遭遇拟写一份微博留言稿,作为他回复广大网友的参考。(10分) 要求:1.体现诚意,说明实情,赢得理解; 2.简明、通俗,利于网民理解; 3.不超过200字。

尊敬的网民朋友:感谢你们的关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您的批评永远会警醒和促进我们的工作。确实,身为公务员,仅仅对校车惨剧表示痛心是不足的。尽管这次事故是由责任人违法超载和违规行驶造成,但我们也有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处理好善后事宜,给家长和孩子一个交代。同时,给广大网友一个庄严承诺:我们一定会加强校车管理,从严防范此类事故。

【赋分说明】

1、整体上按表达谢意、承认不足、说明实情、工作安排的逻辑顺序作答,语言得体给3分;作答环节不足或顺序混乱、语言不够得体酌情给分。

2、表示感谢给1分,承认不足1分,说明实情给3分,工作安排2分,共7分。关键点分别为:警醒和促进、不足、违法超载、违规行驶、监管不到位、善后事宜、加强管理。

六、当前政务微博面临的一些问题有:

1、主体不对等、功能单一。政府大多“以我为主”发布信息,互动少,网民参与公共事务机会少;

2、文风呆板、回应迟钝。官话套话多,内容单一,有用信息少,消极逃避不同意见;

3、规范缺失、监管不力。有的微博为了名声和利益,肆意炒作;防范泄密等风险能力不强。

七、政务微博面临的一些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有:

(一)、统一制度,完善机制。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

2、规范实施细则,形成固定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责任到人,加强监管。

1、完善平台,增加互动和网民参与力度;

2、改革文风,坚持讲真话、办实事。

(三)、加强学习,提高效率。

1、学习网络知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2、学习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八、有人认为:网络世界信息发布充分及时,使人兼听而明智;网络问政更是当前揭露贪腐官员,倒逼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的最好平台之一。因此,网络空间应该是不受管制 的自由领地。请你针对这种观点,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材料,自拟题目,中心明确; 2.联系实际,说理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不少于800字。 【内容要点】

1、网络空间巨大优势:交流充分、个性解放、参与方便,干群有效交流的全新形式。

2、网络世界的弊病:信息爆炸、碎片化、片面偏激,各方利益主体自私自利,无法形成公共平台。

3、网络空间是自由的,但也是有边界的,需要适度监管,应以促进国计民生为导向。

4、可以结合以上各方面全面论述,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深入论述。

维护网络自由政府当有为

从口耳相传到结绳记事,从甲骨刻字到活字印刷术,从书报广播到网络微博。交流媒介的变革过程,就是我们知识的增长过程,就是我们自由空间的拓展过程。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攀升,网络日益成为人们自由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近年来,政府网站的建立和政务微博的兴起更是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网络问政成了实现人民民主权力的最新形式。与通过著书立说、报刊杂志和上访等传统渠道相比,网络问政参与方便,准入门槛低,交流直接,是实现干群充分沟通和交流的有效途径。“在互联网时代,人民想和政府通通气,乃至天天见面成了轻而易举的事”。

2008年以来,许多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通过答复网上留言、走进BBS论坛、开设博客或个人邮箱、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等形式,在互联网上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凡此种种,都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力的全新形式,大大促进了干群和谐和执政效率。

网络问政需要依法有序。网络行为有其先天弱点。当前,网络行为的道德和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网上规范更没有深入人心,网上言行杂乱无序。信息爆炸、碎片化、片面偏激,虚张声势,虚实难辨是其主要缺点。

另一方面,网上言论的背后是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大多数片面偏狭,自私自利,无法形成公共利益的诉求平台。欺诈行骗,网络盗窃等非法行为更是防不胜防,对个人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这就需要政府在风气引导、信息鉴别和监管方面有所作为。一要加强完善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执法力量,坚决打击欺骗行诈、煽动闹事的不法之徒;二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和筛选技术,积极保护网络世界的真实健康;三要创新形式,加强对广大网民的理性引导,增强其自我规范意识,提高其辨别力和防范意识。

政府的有效监管,是维护网络世界自由畅通、纯净和安全的重要保障。而网络自由是人民群众发出诉求,参政议政,参与民主监督的有效平台,也是实现干群有效沟通的崭新形式,更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契机。因此,网络自由也需要党的领导,政府应是保护网络自由的积极力量。

推荐第7篇:网络问政

目前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超过3亿。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我国的政治

生态环境。

网上问题、网下解决,上网交心、下网服务。

网民发帖留言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其内在本质是公民表达情感、观点或者诉求的一种途径。妥善办理网民留言,既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又对公共事务大有裨益。

“网络问政”需要“魅力语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在信息传递、舆论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利益群体开始利用互联网表达利益诉求,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络上,形成民间舆论的强大磁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也开始以“与网民在线交流”、“开设博客”、“开通省(市)长电子信箱”等各种形式,主动借助网络征询民意。特别是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更是引发了广大领导干部和网民的参与热潮,一股“网络问政”新风在各地党政系统蔚然兴起,为中国政治生态环境添加了一抹新绿。

那么,领导干部在“网络问政”中,如何才能在“倾听民声,集中民智,共谋发展”方面,实现其效能最大化呢?我们的领导干部除了要尊重每一个网民表达、参与、监督的权利,满怀诚心地面对网民,心怀责任感地去履行职责之外,还需要在“网络问政”时使用“魅力语言”。具体而言,应把握好“四化”。

大众化

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说过“大道至简”。因此,领导干部在与网民交流时,要尽可能使用大众化的语言,包括一些大众化的网络语言。不管面对的是普通网民,还是基层干部,都应力求语言通俗、大众化。即便面对的是有一定层次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如果尽是用些生僻怪异、晦涩难懂的词语,也会影响交流效果。“曲高和寡”,无论言论水准多高,但如果语言不通俗,深奥难懂,就很难受欢迎。只有生动、鲜活、群众熟悉的大众化语言,才能增强其感染力,引起共鸣。

2008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通过省内主要新闻网站发布的《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就体现了语言大众化这一特点。汪洋、黄华华在信中写道:面对近期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许多网民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成为支持我们决策的重要基础……许多网民朋友“有知识、有思想、有热情、有锐气”,我们愿意成为大家的网友,求计问策,接受监督。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对于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也欢迎大家“拍砖”。

毋庸置疑,这封公开信的内容通俗易懂,让人看了倍感亲切、深受鼓舞,应该算得上是语言“大众化”、实现网络有效沟通的典范了。尤其是“灌水”、“拍砖”等网络语言的运用,更是拉近了与网民的心理距离。此信一经发布,网上人气独占鳌头,有建言献策的,有高度评价的,仅奥一网一家网站3小时就有17万网民点击浏览,1000多网友跟帖发言,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也进行了转载。更有专家评价:省委书记省长上网邀网民“灌水”、“拍砖”,是信息时代领导干部领导模式、领导魅力的一个创新。

个性化

个性化的语言是一个人思想、学识、阅历、才华、性格、气质以及语言修养的集中表现。网络交流中,善于运用富于个性的、有独特风格的语言,领导干部的“话”才能更精彩、更感人。而那些缺乏个性化的语言,即使是满篇漂亮的词藻,长篇累牍地引用名家名言,恐怕也难以吸引网络人气,更难引起网友共鸣。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鸿忠在荆楚网等网站与网民的在线交流,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被称为“史上最牛的省长访谈”。访谈中,李鸿忠省长侃侃而谈,积极回应网民提出的问题,既意高旨远,又妙语连珠,可谓个性十足。其中,李鸿忠在谈到网络作用时一再强调,“网络是政府决策的一个富矿”;听到网民积极参与“对话省长”活动时,李鸿忠表示,“网友如此热情是湖北兴旺发达的表现”、湖北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很强;在谈到经济危机时这样给湖北网民鼓劲,“熬过冬天就是春天”;在农民网友反映合法权益受侵害时强调,“农民朋友要据理力争,要投诉”;在谈到搞经济建设的态度时,他说“要想办成事,要有一种韧劲、耐力和精工细作的精神”;在对湖北人文化精神的评价时说,“湖北人既具有秦岭巴蜀的强悍,又具有江南文化底蕴的文雅”; 谈到发展与民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强调,“政府工作最终是要给老百姓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否则没有任何意义……”这些话令人振奋、催人向上,表达出了李省长对湖北发展的一种信心,又体现了他雷厉风行、意气风发,讲求闯劲、速度和效益的个性化特点。

人文化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其集中体现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对“网络问政”的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尊重、关心、爱护网民,替网民着想。“网络问政”是一个执政为民的全新课题,从根本上讲也是一个态度问题。领导干部是站在网民的立场上,为网民着想,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网民,还是高傲自居,“官气”凌人,热衷于讲官话,讲大话、套话、空话,其效果截然不同。如何与网民互动交流,真诚听取意见?温家宝总理为广大领导干部做出了示范。

2009年2月28日下午3时,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的联合专访。温总理一开始就说:“我总记得母亲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我想今天的在线交流应该是一次谈心,或者说用心谈话,所以应该诚实,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倾听群众真实的声音。”温总理以“诚实用心”的姿态和温情、知性的话语与网民互动交流,博得了亿万网民的好评。毫无疑问,广大领导干部只有像温总理那样,平和朴实,充满人文情怀,与百姓用心沟通、真诚互动,才能听到“群众真实的声音”,从而确保“网络问政”更有实效。

形象化

所谓形象化,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或者较难理解的、枯燥无味的内容加以形象化处理,给人以较直观的感受。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讲抗战胜利果实应该属于谁时,以种桃树、浇桃树、摘桃子作比喻,说明胜利果实是属于抗战军民的,既形象生动,又深刻有力。邓小平同志也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黑猫白猫论”等表述,凝练而形象,老百姓不但听得懂,而且记得住,容易达到沟通的良好效果。“网络问政”中,领导干部面对的群众面比较广,且涉及老中青幼、各行各业,因此,要达到交流效果的理想化,必然要求领导干部的语言“形象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曾经做客东方网,与广大网友交流互动。在两个小时的交流互动时间里,俞正声就网友关注的问题,认真作答,真诚交流,其中不乏“形象化”语言。网友“外地人”向俞正声提问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国内许多企业也开始计划„过冬‟,这连带影响到了许多行业,如旅游、金融保险等,上海市政府有什么计划?”对此,俞正声风趣地说,“是不是要准备过冬了?我只能说天上下雨了,赶紧拿伞。问题是你的伞张得及时不及时,你的伞管用不管用。”这个回答,巧妙地借“雨天打伞”来比喻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既形象地说明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又表达了从容应对危机的心态和信心。真可谓构思新颖,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自然得体。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议政、问政方式,不仅创新了民主形式,而且成为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网络问政”的语言魅力,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领导干部广泛的“知民度”和温暖的民生情怀,那种“打官腔”式的语言,只能是官僚主义的表现。

推荐第8篇: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 积极作用:

① 互联网为基层民众的民情和民意能如此通畅便捷的抵达执政上层创造了平台,加大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② 体现了政府从网上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主动与自觉,对民意的尊重和重视,彰显了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

③ 饱含政府对其自身的恰当定位。网络问政之举是法治政府、服务政府、阳关政府的具体体现,是中国民主政治日益开明和进步的标志,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路:

一、网络问政热的原因:

外因:

1,互联网发展迅速,网民数量众多。当前,我国已成为一个网络大国,从城市到乡村均可以找到大量熟悉网络的网民以及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这为网络问政热提供了技术上的基础。

2,民众民主意识增强,参政议政诉求强烈。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民主意识非常强烈,特别对于熟练掌握网络沟通的年轻一代,有着强烈的参议政愿望。

3,国家属于转型期,各种矛盾纷纷涌现。当前,是国家转型期的关键时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很多矛盾和问题影响了人民的切身利益,这是网络问政热的兴起基础。

4,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从中央领导人的亲临人民网,到省部级高官设立网络问政平台,再到各基层党委政府设立公共信箱,充分说明了政府对于网络问政的支持和关注,这成为网络问政热的助推器。 内因:

1,网络问政的实用性。能够把民众所关心,所考虑的问题,快捷地传达给有关政府部门,对于政府行政有揭发检举、提出建议、强化监督等方面的有益作用。有效推进了行政透明化,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2,网络问政成本较低。一个账号,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把问题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知晓,而且,还可以使用匿名,免除了后顾之忧,相比传统参政手段,成本极低。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领导干部对于网络问政或者态度默然或者应对水平较低。

2,一些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沟通交流平台。

3,网民鱼龙混杂,素质参差不齐,发布无效虚假信息很多,对政府工作效率造成了一定影响。

4,缺乏长效的网络问政处理意见,对于政府处理网络信息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支持和监管。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1,推行信息发布机制,促进政策的透明度,增加民众的政策知晓程度。

2,加大宣传力度,并组织培训,让领导干部统一思想,同时增添网络问政的相关知识。

3,积极调研探索,争取尽早出台长效机制。

4,主流媒体要起到引导和导向的作用,努力把网友吸引到主流的交流平台上来。

5,完善网友意见的处理程序,让收集信息,交办,督查等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

探索网络问政长效机制 构建民主和谐社会

09年,“网络问政”成为一个频繁出现在人们眼中的词汇。它有着许多传统参政方式不能具备的优点。首先是快捷性和便利性,在有电脑和网络的地方,就能够把言论和诉求发布到网络上去。其次是隐蔽性,匿名制可以免去传统参政方式的很多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它让更多的民意得到了政府的关注,有利于政府合理决策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使得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更加完善。

一时间,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的网民,对于在网络问政都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众多网络问政平台开通、领导干部电子邮箱公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诸如部分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漠视或者缺乏应对能力、网络问政缺乏规范的监管制度、考评机制等等,影响了网络问政发挥其良好的作用。

网络问政,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全世界行政的一种趋势,政府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以充分发挥其有利作用和创建民主社会为目的,积极探索网络问政长效机制。具体而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健全组织领导,提供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分管信访领导牵头,抽调愿信访办工作人员或者对网络比较熟悉的人员组建网络问政领导小组,层层抓落实;财政部分要想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重视宣传引导,加强培训工作。

通过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或者学习班的形式,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于网络问政的重视程度,并且传授一些实用的互联网实用技巧和应对事件的规范,让干部在处理民众意见时有合理的方式方法。

三、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建立顺畅的问政渠道。

官方媒体要充分利用其广泛的渠道资源,建立网络问政平台或者领导干部电子邮箱,并且加大宣传力度,将网友引导到主流媒体上发表言论,便于对于各类问题和建议进行集中办理。

四、积极探索长效机制。

以网络问政办公室为基础,结合网络问政平台,组织编写一系列适合当前情况的操作规程、筛选规定、督办机制、考核机制,对网络问政过程中的使此项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网络问政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崛起的又一强大声音,任务国家、任何政党都不能忽视它;民智发于草野,建立规范有效效的“网络问政”机制,有助于充分收集人民的智慧,解决人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必定将成为我国建立民主社会的又一重要推进器。

关于网络问政中政府的职责:堵还是疏?

单纯的堵,单纯的疏通都不行,要两项措施结合,该禁止的东西坚决禁止,可以引导的东西合理引导,该提倡的东西还应该提倡····

推荐第9篇: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问政成为政治生活的一种新形式。网络问政具有开放性、快捷性、使用者身份的隐蔽性、交流双方地位的相对平等性、力量的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成为了解民情、排解民忧的“直通车”,荟萃民智、辅助决策的“信息库”,预防贪污、防治腐败的“好帮手”,改进工作、创新服务的“助推器”。同时,网络问政的载体、客体、主体、焦点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从加强互联网的管理、提高网民素养、深化领导干部的认识、调高领导干部的能力等方面加以解决。

[关键词] 网络问政 党的建设 对策建议

当前,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我国民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新途径,也成为党政官员汇集群众智慧、倾听群众呼声、拉近官民距离、坚持群众路线的新方式。网络问政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党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出了新挑战,应当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

一、网络问政的现状、特点和意义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着互联网规模的迅猛扩大及党和政府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网络问政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网络问政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1994年4月起进入互联网时代至今十五年,互联网发展速度惊人。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网民规模达到3.84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网民数量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年增长率为28.9%。

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覆盖面之广、辐射力之强、渗透性之深,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已成为最大的中文和多语种新闻网站之一,每天页面访问量达1亿人次左右。新华网、央视网、中国政府网等网站也被国人和世界广泛关注。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媒体,论坛、博客、微博、搜索、邮件、网游、BBS、聊天室等已经成为大众所认可和广泛使用的传播和表达途径。

互联网的应用和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已成为汇集舆情、畅通民意的重要平台,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网络问政也成为党政官员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有效方式,对推动我国民主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前不久,人民网联合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69%的网友对网络问政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充满期待。

党和政府领导人的重视,推动了网络问政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将“办公室”搬到了网上,开始与普通老百姓平等地以网民相称,并以民主、开放、自信、坦诚赢得了网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2003年12月23日,时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在中国外交部网站“中国外交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回答了网民很多“尖锐问题”和“私人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位与网民直接对话的省部级官员;2006年3月8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通过强国论坛与网民对话,是与网民直面交流的首位省委书记;2007年2月15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论坛实名发帖,网友称父母官近在咫尺;2008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邀网民“灌水”“拍砖”。

最有意义的是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问候网友并同网友在线交流。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带来了新气象。

在“经济最为困难”的2009年,温家宝总理首次在两会前夕,2月28日下午3时,与网民在线交流,通过网络问政的方式,提振了人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在“经济最为复杂的”2010年,温总理“带着真心、真意、真情”,于2月27日再次与网民交流,并且与网民“勾指相约”,相约2011年。温总理如此重视网络民意并身体力行,使网络问政正在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常态。

另外,在前不久的地方“两会”上,安徽、湖南、广东等省,“网络问政”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25日发布的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参事参政咨询工作,发挥院士专家等咨询研究机构和社会听证、网络民意在决策中的作用。”

从地方官员到中央最高领导,中国官员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这种新媒体,并将其作为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渠道。可以预见,今后,网络问政将进一步推动我党执政能力提升,执政风格开放,加速我国民主政治进程。

(二)网络问政的特点

网络问政以其开放性、快捷性、使用者身份的隐蔽性、交流双方地位的相对平等性及力量的不可预测性等特点而具有重要意义,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加快服务性政府的建立,使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更加完善。

1.开放性。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和一个IP地址,就拥有了公开表达言论的条件和权利。网络上,人人都有麦克风,不需要举手和允许就能发言。同时,那些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没有经过政府部门的层层过滤,显现出最原始的社情民意。

2.快捷性。互联网实现了声音、文字、图像的即时传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是当今社会最便捷的传播方式,为网络问政搭建了新平台。

3.使用者身份的隐蔽性。网上匿名发言,起到了保护网民安全的作用,使人们更容易表达真实的想法。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避免了面对面的接触,减少了官员在民众心理的威压感,增强了网民问政的积极性。

4.交流双方地位的相对平等性。网络上,可以不考虑官民的分野、贫富的差距、地位的高低,让政府官员与老百姓处于一种相对平等的状态,让问政于民处于一种良性的平等的氛围之下。这就能够极大地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提升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

5.网络力量的不可预测性。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问政平台”,在电话中不敢投诉的问题,在网上就可以发帖举报;在电话中无法描述的问题,在网上就可以以图片的形式予以曝光。而这样的举报平台、问政平台、投诉平台,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惠州网络问政一年解决网民2.7万个问题,温州公款考察团的清单等揭示出显示了网络问政的巨大威力。 当然,由于使用者自身受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的限制,拥有的信息不均衡,对文化、历史和国情的了解也各不相同,其政治愿望和利益诉求存在很大差异,其发布的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性、欺骗性、破坏性,也应区别对待

(三)网络问政的意义

网络问政因其具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所不具有的显著特点和优越性,在群众和政府官员之间架起了一条“网上在线交流”的民智线、民意线、民生线,推动了中国网络民主政治不断走向成熟。

1.网络问政是了解民情、排解民忧的“直通车”。“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通过网络可以更直接、更广泛的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使很多问题更显性化、公开化,可以极大地拓展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渠道,促使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直接、更有效。

2.网络问政是荟萃民智、辅助决策的“信息库”。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网民的意见和建议表达了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对于政府部门捕捉舆情信息、不断挖掘民智具有积极作用,极大丰富了政府的信息来源,是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富矿”。网络问政使领导者视野更宽广,头脑更清醒,思路更开阔,决策更科学。

3.网络问政是预防贪污、防治腐败的“好帮手”。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抽天价烟被曝光,到最后获刑,网络起了重要作用。网络举报可以使纪检部门快速获取举报信息,成为反腐利器。2009年6月和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开通当日均因访问量过大造成网络瘫痪,显现网民积极参与的热情。

4.网络问政是改进工作、创新服务的“助推器”。网络问政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是推动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方式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如政府网站的电子自助服务、“12345有事找政府”的服务系统、短信群发应急预警等网络工具的运用为政府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提供了新的途径,创造了新的空间。

二、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

网络问政为公民表达诉求、参与政治搭建了新平台,为领导干部了解民情、汇集民智、接受监督开辟了新途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网络问政的载体互联网的监管、网民的素养、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隐患,应引起高度重视。

1.网络问政的载体――互联网的管理尚不完善。在网络环境中,信息容量具有无限性,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他们通过网络下载信息,从登陆到发布都由服务器自动完成,不用像传统媒体那样,发布信息要经过政府审核,政府也很难也不应该对网络上的每一条信息都进行过滤,于是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和客观性就难以保证,一些虚假信息、错误信息甚至是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害信息得以通过互联网而广为流传。

2.网络问政的客体――网民的素养尚待提高。互联网世界的虚拟特质,网络政治参与法制治理的失位,网络法律的缺失使得某些网民借网络问政的幌子将网络作为肆意妄为的平台,随意发表各种偏激言论,更有甚者在网络上组织煽动网民危害国家安全。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借机煽动网民的不满情绪,操纵网民意志,副作用不可低估。

3.网络问政的主体――党政干部的能力亟需加强。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员干部应该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网络已经成为传递信息重要载体的今天,有些党员干部仍然很少把网络信息纳入自己关注的视野,而很多民众已经走在了领导干部的前面,这显然是一种缺憾。党员干部面临着网络问政的严峻考验和挑战。

第一,党员干部对网络问政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有人认为党联系群众的传统工作模式和方法非常有效,足以应对新形势下网络媒体带来的挑战,做好新时期党群工作无需开辟新的路径;有人认为网络媒体只是用来娱乐,花力气学习是浪费时间;也有人把网络媒体看作传声筒,不注重研究网络媒体给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带来的新变化、新问题。

第二,党员干部自觉运用网络问政的责任意识有待强化。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思想文化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必然去占领。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与多元化的信息传播相互碰撞,使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控制的难度加大。党和政府在舆论宣传中的地位遭受冲击。网络媒体既是信息传播工具,更是一块争夺异常激烈的思想舆论阵地。西方发达国家借助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特别是利用其网络优势,大肆传播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势必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造成影响和冲击,对我党一元化指导思想构成挑战。另外,网络媒体传播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使信息的传递、交流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人们不再仅仅听从单方面的报道和解释。所以,在各种信息传播中,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说服群众,为民众所接受,发挥其教育引导群众功能的难度不断加大。

第三,党员干部自觉运用网络问政的能力有待加强。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量极大,这些信息有的是真实有效的,有的是虚假甚至是恶意的,更有一些是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媒体,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客观事实的反动言论,给人民群众的思想带来混乱。而有的干部不重视媒体的建设性作用,不善于利用媒体开展工作,对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民主性知之不深,只是被动盲目地接受,不能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关键有用的东西;有的对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认识不够,对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回应,导致群众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甚至偏激情绪;有的不能正确引导舆情,对待网站信息简单地删、封、堵,甚至发现不良信息时,仍置若罔闻,任其发展,缺乏应有的政治警觉性和敏感性。

4.网络问政的焦点――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大量存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提高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引发了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司法不公、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使群众产生仇官、仇富心理。人们很容易利用网络媒体提供的交流平台,寻求思想共鸣和信息支持,宣泄不满情绪,这就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做好群众教育疏导工作。但部分党员干部任然习惯于“高高再上”、“我说你听”的说教,不仅降低了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而且可能直接引发党群之间发生冲突。

三、促进网络问政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问政的作用不断增强。对此,必须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培育公民的自治精神和自律意识,深化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领导干部网络问政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1.提高政府管理网络的能力,使网络问政依法进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府一方面应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网络问政平台,鼓励更多的公民参与网络问政;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问政进行规范管理。第一,修改《互联网管理制度》,明确取消网络实名制,除非涉及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保护网民采用虚名表达民意的权利,鼓励网民通过网络表达诉求、监督政府工作,未经法定程序,禁止采取任何手段非法追索网民IP地址等信息。第二,制定《政府网络公共服务条例》,明确要求保护公民行使网络问政权利,强制要求地方政府主要官员通过网络问政,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促进地方政府主要官员通过网络问政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育公民的自治精神和自律意识,使网络问政有序进行。

首先要培育公民的自治精神。网络社会作为一种自治性质的公共社会生活形态,必须形成一套自治规则,让广大网民接受、熟悉、运用和遵守,并自觉地在这一套规则之下共同运作。毋庸讳言,在发展初期,这些网络自治规则的建立,离不开政府引导,但更多是要依靠广大网民去探索、去发展、去规范。

其次是培育公民的自律意识。网络秩序的维系主要靠自治,自治规则的落实关键靠自律。由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匿名性,能否自律就更加关系到网络民主的秩序、网络民主的发展和前途。作为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成员,广大网民在参与网络民主中要增强自律意识,诚信守法,自觉抵制和反对网络民主中的消极现象。只有千千万万网民自觉自律,网络民主才能健康有序。

3.深化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网络问政的积极作用。

第一,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对于互联网的鉴别力,分清网络功能的主流和支流。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网民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一些敌意的、不健康的信息及其传播,直接威胁到我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领导干部要学会辩证地分析互联网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加以引导,切忌采取一刀切、全盘否定和一棍子打死的态度。应该采取正确对策,利用党报党刊新闻网站的资源,培养自己的主流媒体,改善宣传方式和手段,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来主导网络舆论和社会舆论,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第二,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对于互联网的包容力,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上的过激言论。对于网络上的过激言论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领导干部要以更大的包容性,在尊重宪法的前提下,使各种不同社会阶层的多元利益诉求能够通过互联网提供的表达渠道反映到决策层,这只会有利于社会局面的稳定。相反,缺乏这种包容性,反而易于使某些主流意识形态演化为“反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社会的紊乱。

第三,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接受网络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做社会的表率。网络监督是广大网民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对掌握一定社会公共权力者进行监督,这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社会条件下的拓展。领导干部自觉、主动地接受网络监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领导干部一要正确认识网络监督,勇于接受网络监督,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的监督之下,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置于网络的监督之下。二要开辟更多更畅通的网络监督渠道,以人民公仆的姿态、光明磊落的心态正视来自公民的网络监督。三要不断提高依法应对网络监督的能力。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范围更广、触角更深,不仅覆盖了工作的八小时内,还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对政府和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干部既要认真倾听这些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更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端正作风,严肃纪律、提高自身修养,从思想作风、言行举止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之符合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做群众的楷模、社会的表率。

4.培养领导干部的网络问政能力,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第一,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利用网络搜集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党员干部要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关键是要能够听到百姓的真话、心里话,了解真实的社情民意,这样才能把满足人民的需要当做自己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党中央强调要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了解社情民意,而互联网则是其中越来越重要的渠道。庞大的网民群体包含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这使互联网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各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场,也成为领导干部搜集和把握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领导干部重视网络和网络民意,是自信的表现,是党员干部能力提高和作风改进的体现。事实表明,领导干部只有融进网络时代,使网络为我所用,才能紧跟时代、引领时代,成为一位合格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党员干部。

第二,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利用网络与各方面交流互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一是实现角色转换,和谐地融入网络。网络是个大世界,任何人进入了网络,都会有大海中的一滴水的感觉。领导干部在网络互动中要实现从领导到普通网民的角色转换。在与民众的网络互动中,既从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又以普通网民的身份进行对话交流;既体现网络言论平等性,又注意把握网络互动的引导力,在平等的网络互动中吸收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二是借助网络搭建桥梁,直面群众。直面群众不仅是领导干部的一种胸怀,一种做人的境界,更是一种政治责任。领导干部上网,是在信息时代直接面向群众、联系群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开辟了新的与群众沟通的渠道。三是整合网络互动信息,推动实践。上网了解情况属于认识世界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得靠社会实践。领导干部利用互联网,一方面要整合信息资源,听民意、聚民智,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通过理性思考、科学决策,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互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要把科学的决策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实实在在地推进各方面问题的解决。

第三,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对于互联网的引导力,正确疏导网络舆论。要通过与网民的网上交流互动,及时了解网民的思想,与网民进行平等的语言沟通和交流,激发和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出健康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网络语言,拒绝使用粗俗的网络语言,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支持建立更为强势的政府网站,使用规范化的网络语言,为其他网站做出表率,促使广大网民自觉加强网络道德修养,做文明网民、说文明话语,唱响网上主旋律,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推荐第10篇:网络问政

给定资料

1.‚我的提案会及时发在我的博客上。‛2010年两会上,问及政协委员的提案,常常会得到这样的回复。不少代表、委员都开设了博客,直接在网上亮晒自己的建议、提案,或者意见观点,有的甚至公开征集网友的点子建议。正如全国政协委员王旭东教授所言,网络,正成为民意舆情集中的空间,因为这里开通着永不堵塞的民意直通车。

据一份权威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比2008年增长20%以上,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而一项网络调查更显示,超过七成的网友认同‚网络问政‛,认为这是党政官员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对‚网络问政‛推动民主政治充

满期待。

2009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不断通过网络与网友在线交流,直接倾听民意。农业部、环保部、公安部等国家部委也纷纷在网站上开设留言板、邮箱、博客,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问政,渐成时

尚。

‚两会上我的不少建议、提案,都是通过网络征集到的,不少都是网友的好主意。‛全国人大代表朱永新这样坦言。王旭东委员更是认为,在未来‚经济转型‛、‚拉动内需‛、‚医改‛、‚教改‛等一系列宏观决策部署的落实中,网络必将成为各级领导层制订决策、了解基层民生的又一个好帮手。在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上,‚我有问题问总理‛‚我对代表委员说‛等栏目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从这一点上看,我们普通民众与代表委员的权利无异。网络问政,将成为常态,让我们都来习惯这一表达。

2.网络,无疑在民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民众呼声在网上聚集,百姓疾苦在网上晾晒。可以这么讲,互联网不折不扣地已成为社会舆论的‚留声机‛甚至是‚扩音器‛。通过网络,官员足不出户便能了解民生,无疑‚延伸了‛官员的耳朵和眼睛。这种‚零距离‛、‚全天候‛的方式,比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民生问题来得更加快捷、更加原生态。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与‚2009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湖南行‛全体代表一起畅谈‚网事‛时介绍说,‚要通过互联网把最偏远的民生问题摆到最贴近的案头上来解决‛,高度重视互联网、积极利用互联网,使之成为各级官员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执政为民的新风尚、推进工作的新平台。

3.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被广大网友尊称为‚中国第一网民‛。此举开创了‚网络问政‛的先河。2008年也被称为‚网络问政元年‛。

总书记与网民的首次在线交流,让‚网络问政‛这个原本还比较生疏的词语,变成网络热词,在全国上下掀起一片高潮。以浙江为例,2008年11月,浙江在线在全国率先推出‚省委领导系列访谈‛,10位省委常委分别做客直播室与网友直接对话,相关专题页面访问量达3757万人次,网民提问跟帖和留言达10118条。2008年至今,仅通过浙江在线与网民互动的浙江官员就达到60多位,并成为一种常态延续着。2010年伊始,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楼小东就走上网络,就网民关心的国土、房价等问题互动交流,拉开了新一年‚网络问政‛的序幕。

‚网络问政‛不仅在浙江遍地开花,全国各地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沈明才说,7年前,中国官方媒体通过网络开展‚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以及‚我有问题问总理‛时,参与网民仅数千人;而2009年,仅一家网站的此类调查,就收到30余万张投票、4万余条留言。‚从屈指可数的数千人,到30余万张投票,这组数据足以看出‘网络问政’发展之迅速。‛沈明才说,前不久,安徽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网络问政‛要求。

4.网民在热点事件中发挥积极效果的事例举不胜举。从‚躲猫猫‛事件到‚邓玉娇‛事件,再到‚钓鱼执法‛事件……网民的力量不可小觑。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中,有近三成是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

有着10多年上网经验的齐奇,对网络在热点事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深有感触。他说,兰溪法院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的事情,最早就是由网

友发现并举报的。

‚这体现了网友对法院工作的监督,行使了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是个好事情。‛齐奇说,一直以来,法院对很多群众来说感觉非常神秘,基本上只能从新闻报道中了解一些情况,更多的是道听途说,其中既有符合实际的情况,也有很多误解或者不完全的信息。而通过‚网络问政‛零距离地跟网友交流后,人民群众不仅更加了解法院了,而且更加支持和理解

法院的工作。

5.虽然当前网络问政方兴未艾,但对于网络民意的敷衍、懈怠仍然存在于部分政府部门中。据中国社科院不久前公布的对43个省会城市和较大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情况的调研结果,政府网站作为地方政府公开信息的渠道,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是长期打不开;要么是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更新非常不及时;要么是寻找信息非常困难,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经常是花费大量时间后仍是一无所获。

而且,现在很多官员对于网络民意在心里仍比较抵触,面对网民‚问事于政府‛,诸如‚已阅‛这样的答复常常让网民无所适从。他们对网络民意的反应是被动的,也就是当一件事在网络上已经议论得沸沸扬扬,相关政府部门的反应才姗姗来迟,这就有一种被网络推着走的意味。因此,网络问政应该突出主动性,主动了解网络民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正如温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所言,我们现在有4亿多网民,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群体,而且包含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当网络民意愈来愈被政府重视时,如何让网络问政成为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就成了重要的问题。

网络问政无疑很‚好看‛,体现了政府在网络时代的与时俱进,但如果让其有丰富的内容而变得‚好吃‛,真正成为政府与民意良性互动的平台,而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工程,就需要着眼于制度建设,开辟民意表达的制度通道。没有制度的推动,网络问政有可能成为‚一阵风‛,只在某个时间节点上热度特别高,而一旦过去,也就迅速降温。同时,如果没有制度约束,网络问政也有可能成为因人成事的现象,随着某一位领导的更换而变得不稳定。显然,从重视到倚重,网络问政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6.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谈道,信息状况的重大变化,传播的重大牵连,总是伴随着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一个开放的社会,首先是信息的开放,在一个封闭的社会中,对信息的控制和垄断,是欺骗和奴役的基础。在互联网政治时代,信息的被控制较之过去变得更加不易,成本更高。网络所带来的信息公开化与阳光化,对信息垄断具有天然的颠覆作用,是开放社会和公民社会的催化剂,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型的新动力。网络的出现,加快了中国迈向开放社会的转型速度。

麦克卢汉曾经说:‚随着信息运动的增加,政治变化的趋向是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当网络参与政治之后,它将更便捷地推动官员与民众的直接对话,提高民意在政府运作中的分量。在2010年的‚两会‛中我们看到,网络使得公众与代表们的关系更加紧密,公众的政治参与将不仅仅限于投票,更方便了内容上

的传达与参与。〖=2〗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只是嵌入现行体制内的技术工具,网络问政与民主政治是两个概念,不会自动消除现行政治的沟通难点,网络舆论不能代替正常的制度解决社会问题。一个正常的社会秩序,需要的是常态的制度化的治理,我们不能把解决社会矛盾冲突过多地寄希望于在网上闹成新闻事件,或者直接在网上联络到更高层的领导。

对于‚两会‛代表而言,偶然地从网络获取某个民意,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必须有现实的政治参与的制度衔接,网络问政才能够真正落实到现实政治,就此而言,且不说网络问政,即使现实中的政治参与,也亟待制度性的保障。 在网络问政火热一阵之后,我们需要的是常态化、固定化和制度化的信息沟通,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公开的回复与处理的问责机制,让公众与网民参与监督。确保网络问政中民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回应,贡献的智慧能够被运用到施政实践当中,从而让网络科技切实转化为执政的‚生产力‛。

7.网络具有不具名、上网的每个人都能够发表意见这样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同时也是网络问政需要解决好的问题——网络问政如何防止形式化、表面化和作秀。现在来看,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既然把网络问政作为一种很好的表达民意的方式,政府就应该把它制度化,落实到一些具体的部门当中去。

比如说如何将这些网络上分散的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类,然后再细化到日常工作当中去,而且还急需解决怎么去回复网民、这件事情如何处理的问题。处理的过程结果都需要公布给网民,而有了这样的机制,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能否在政府网上建立一个常规的渠道,而不是再像网民发帖子这样东一句西

一句。

8.尽管网络已成为中国网民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然而,仍有一些官员对于在网络舆论监督下执政‚非常不适应‛,对网友意见充耳不闻,以致‚网络问政‛平台成了摆设;也有一些省市、厅局网络问政工作开展得不均衡,县级政府开展得更少,有的不是缺少网络问政的平台,就是缺少实质内容,缺少交流互动的更是普遍现象。网民通过‚网络问政‛参与政治和公共事务,如何防止表面化、形式化、作秀,从而把‚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需要有关部门

拿出诚意与勇气。

9.网民通过‚广东省网络问政平台‛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当事人通过‚网上信访‛反映的诉求,经筛选后由广东省委办公厅交给有关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办理,限期3个月办结。这项从2009年7月开始实施的尝试,目前已经成为推动广东有关党政部门‚施政‛的有效力量。

由广东省委办公厅组织召开的第三次网友集中反映问题暨网上信访事项交办会上,广州市委、广东省民政厅等14个单位分别承办了20个问题和事项,涉及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医疗保障、综合治理、维护合法权益、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等5个方面。其中,包括广州东圃镇石溪村‚黑诊所‛泛滥等7个网友集中反映的问题,以及韶关一些工厂经常夜间排放刺激性污染气体影响附近居民身体健康等13个网

上信访事项。

据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介绍,这些交办事项要在3个月内办结或作出说明,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上报省委办公厅。2009年7月,广东省委办公厅召开第一次‚网友集中反映问题交办会‛,交办了网友强烈反映的17个问题,目前均已得到解决或答复;2009年9月,又召开了第二次‚交办会‛,交办了20个问题,目前已有18个办结,剩余的2个问题正在办理之中。每次‚交办会‛均召集全部承办单位负责人参加,并在网上进行全程图文直播,以接受网

友的监督。

据广东省委办公厅网络信息资源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处通过建立在相关网站上的‚网络问政平台‛等收集网友意见,经筛选后进行交办,并对交办事项进行跟进,在网上发帖将处理情况告知网友。

广东省信访局则于2009年7月建立了网上信访频道,并增设了网上信访办理处。网上信访量由初期的每月500多件,上升到目前的每月1200多件。2009年,广东省信访局共受理网上信访事项12938件,占该局信访总量的20%;共交办网上信访事项3139件,其中2305件办结,办结率为73%,739件的办理情况和结果在网上公开。

10.互联网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渠道和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载体,要使‚网络问政‛真正成为联系群众的新方式,要使‚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应成立处理网络意见的专门办公室,各政府门户网站特别是县级网站,应开辟专门的栏目,同时推广网络发言人制度;二是各级党政领导应定期上网倾听网民意见,定期举办网络意见办公会,为广大网民建言献策提供更多的渠道,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良性互动;三是建立网友留言办理反馈等制度,让网友意识到自己的意见、看法得到落实、回馈。

实施‚网络问政‛,是落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改进政府工作、创新政府服务的时代要求。网络问政,要真正重视网意,关注网意,把网络当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解决民忧的重要平台,不能搞形式主义,政府应通过网络‚问政‛、‚问事‛的制度化建设,确保问题答复的时效性和政府自身的公信度。因为及时发现问题,措施得力,不仅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化解了矛盾,理顺了情绪,还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和谐,有利于政府公信力

的提升。

倾听民声,集中民智,让‚网络问政‛科学的运作模式保持常态化,不仅要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更要千方百计为网络制度化建设提供一切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性的网络民主平台真正成为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途径。

第11篇:网络问政

浅谈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学目的:

介绍网络问政的涵义和特点,探讨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前言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通过答复网上留言,开设留言板、邮箱、博客,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等多种形式,在互联网上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可以说,网络的出现使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同时,网络问政给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末有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以及准确把握网络问政的发展态势是创新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主要内容

(一)网络问政的涵义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着互联网规模的迅猛扩大及党和政府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网络问政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网络问政的特点

1、开放性。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和一个IP地址,就拥有了公开表达言论的条件和权利。网络上,人人都有麦克风,不需要举手和被允许才能发言,显现出最原始的社睛民意。

2、快捷性。互联网实现了声音、文字、图像的即时传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是当今社会最便捷的传播方式,为网络问政搭建了新平台。

3、使用者身份的隐蔽性。网上匿名发言,起到了保护网民身份安全的作用,使人们更容易表达真实的想法。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避免了面对面的接触,减少了官员在民众心理的威压感,增强了网民问政的积极性。

4、交流双方地位的相对平等性。网络上,可以不考虑官民的身份差别,让政府官员与老百姓处于一种相对平等的状态,让问政于民处于一种良性平等的氛围之中。这就能够极大地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提升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

(三)当前我国网络问政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网络问政还是一种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网民传播信息失真或情绪化;政府只问不答或答而不及时现象大有存在。不少民生博客开的有声有色,但也有一部分差强人意。有的是“空壳博客”,里面几乎没有内容,对百姓反映的问题没有回应;有的是“官文博客”,没有原创博文,全是会议上的讲话稿、致辞;有的是赶时髦的“应景跟风博客”,长时间不打理,有的半年不更新。网络问政不足的因素主要来自网民与和政府两个方面:

1、网民素质良莠不齐。在网络这个“舆论场”中,谁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由于网民素质差异很大,其身份的匿名性必然导致理性型网络舆论与非理性型网络信息同时滋生,真实性与非真实性共存,不易辨别。网络海量民意信息中杂存很多失真信息,必然影响政府决策的积极性。

2、网络问政缺乏长效机制。目前网络问政远未形成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制度效应,导致有些网络问政渠道形同虚设、信息不全,导致敷衍民意与只问不管现象的发生。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势必影响网民的参与热情,不利于网络问政的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网络问政健康发展的措施

1、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建设,促进网络问政常态化。

一个优质、高效的“问政网络”平台,科学、严密的制度保证是

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官员要重视网络民意,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一个重要理念予以始终坚持,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扎实付诸实践,促使网络问政向纵深推进。

3、增强网民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规范网络问政体系。

网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信息的时候,由于有的网民整体素质不高,容易错误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和监督权。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网民的政治素质,塑造理性网民。通过提高网民基本的政治知识,促成其对各种网络政治信息作出正确判断;提高网民的意识,使网民认识到网络政治参与活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从而积极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反映自己的意见、愿望与要求进而影响政府决策。

三、总结

古有微服私访,今有网络问政。是否善于借助互联网问政于民,彰显着一级政府是否尊重民意,是否尊重互联网,也考验着一级政府能否以开放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和不断进取的健康心态去接受网络民意。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已经为各级领导利用互联网问政于民作出了表率。但现实也严峻地表明,很多地方党政机关负责人对网络问政毫无概念,从思想认识到技术手段都严重缺失。尽管网友对网络问政的成效心存质疑,但是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的不断重视和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我有理由相信网络问政将实现“网上听取民意”,“网下解决问题”,通过采取措施把网络中发现的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转入现实工作渠道加以研究解决,网络问政的成效将不断显现。

四、思考问题

1、谈谈网络问政的意义?

(1)网络问政是了解民情、排解民忧的“直通车”。通过网络可以更直接、更广泛

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使很多问题更显性化、公开化,可以极大地拓展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促使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直接、更有效。

(2)网络问政是荟萃民智、辅助决策的“信息库”。网民的意见和建议表达了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对于政府部门捕捉舆情信息、不断挖掘民智具有积极作用,极大丰富了政府的信息来源,是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富矿”。网络问政使领导者视野更宽广,头脑更清醒,思路更开阔,决策更科学。

(3)网络问政是预防贪污、防治腐败的“好帮手”。网络举报可以使纪检等部门快速获取举报信息,成为反腐利器。2009年6月和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开通当日均因访问量过大造成网络瘫痪,体现网民积极参与的热情。

(4)网络问政是改进工作、创新服务的“助推器”。网络问政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是推动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方式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如政府网站的电子自助服务、“12345有事找政府”的服务系统、短信群发应急预警等网络工具的运用为政府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提供了新途径。

第12篇:网络问政回复

尊敬的家长:

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校教师的关注和对我校工作的关心! 我校是一所住宿制学校,相比一些没有住宿生的学校来说我们教师上班时间多很多:我们实行两个六点九制度,即早上6点45分行政、班主任要到课室,7点20分早读老师要到课室。晚上6点45分行政、班主任要到课室,晚修从7点10分到9点20分两个小时,教师每周两晚坐班,为了抓好真空时间的管理,分别在晚上6点到6点45分和晚上9点20分到9点50分,还要安排教师在校园值日,中午12点20分和晚上9点50分行政、班主任还要下宿舍检查午、晚睡情况……

上述除上课外的工作在小学或在无内宿生的中学来说都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在我校工作辛苦得多。近年来在财政统发工资的条件下其他学校的老师都不愿意到园洲中学来工作。

我们承认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校没有实行上下班签到或打卡制度,班主任从早上6点45分忙到8点10分学生做完早操后才出去买点菜或吃个早餐,说实话我们也默认。

我们对教师的上班采取每周不定期突击检查1—2次,对检查出不在岗的教师进行公示并纳入绩效工资考核。我们承认是有个别教师没有遵守好上下班制度而去做其他事情。今后我们会加强教育、监管和相应的处理,也请您放心!

最后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第13篇:申:网络问政

】“俯卧撑”、“躲猫猫”是近年来关于“网络问政”的热点事件,体现了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和力量。从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地方政府将“网络问政”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网络问政”热对我国社会发展已经产生重大影响。关于出现这种热潮的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互联网发展迅速,网民数量众多且分布范围广泛。

当前,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网民数量跃居全球第一,而其组成从以高学历年轻人为主发展为更广职业范围和年龄阶层的群体。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网络问政”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群众基础。

2)社会快速发展,普通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增强。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转型期,各方面制度和法规还不够完善,政府与民众间的互动渠道也不够畅通。部分政府的不当行为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群众的民主意识已经增强,因此非常需要一个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3)网络自身的特点使网络问政实用性较强。

网络具有低成本、及时互动和方便快捷等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而且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隐匿身份,因此网民没有太多顾虑,敢讲真话、讲实情。

4)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的支持

网络提供了一个反映民意的重要平台,拓宽了政府官员收集民意、集中民智、借用民力的渠道。网络问政一方面能反映出人民的真实需求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发挥了对行政的监督作用,对政策制定者的行为产生约束力。因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了支持。

“网络问政”是新形势下的新情况,但其发展还需要引导和规范,只有将“网络问政”规范化、制度化,才能使它更好地发挥作用。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近年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使中国官员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 网络问政-主要作用

网络民意的凸显,一方面在于网媒的发展、公民意识的成长,另一方面更在于执政者对于网络民意的 网络问政-政府认同

1、网络问政已经被各地的官员所认同。

如公布省长手机号码,省长信箱,特别是江西省省长和其在任的省级领导通过人民网、中国江西网等与全球网民在线交流,点击量突破了1000万人次。官员通过网络问政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更近了,方法也更灵活了。

2、网络问政不拘泥于形式。比如,公推公选“一把手”,这在以前想都没有想过,而现在很容易就做到了。在今年的贵州贵阳市举办党委书记人选上,就是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向全社会发布,体现出了公推公选的公平、公正、民主,加快民主建设的步伐。

3、网络问政进一步表明了政府工作的透明。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在今年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强烈地震后,不到一小时,网络就报告了这一消息,使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部署,为拯救遇难同胞发挥出了重要贡献。

4、网络问计于民已经成为政府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中央组织部从今年起,委托国家统计局每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事业单位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形式,实则就是充分发挥网络这一优势,加大对干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的考核力度和监督力度。让人民群众通过这一方法,为官员当参谋。 网络问政-民主权利

传递民意,建言献策,正在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网民普遍认为,从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在线交流到温家宝总理通过网络问政于民,网民问政议政蔚成风气,创新民主形式,诠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

网络问政

1、网络成为民众参政议政新渠道

两会前夕,新华网以及搜狐网、腾讯网等各大网站相继推出的“总理请听我说”、“我有问题问总理”、“为省部委建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征集”等互动平台,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网民积极参与。一位新华网友认为,只要符合法律,每个普通网民都可以通过发帖子、写博客等形式自由表达意愿,并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两会代表、委员以及各级政府领导打开了一个了解社情民意的崭新窗口。

2、通过网络问政于民创新民主形式

温总理在两会前夕走进新华网直接问政于民,政府领导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与中南海互动的直通车,也体现了我们的政府是实实在在倾听人民呼声,时时刻刻留心民心民意,时刻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网络交流体现了执政者真正把民心民意当作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重要参

考。

网络问政-倾听民意 网络问政-科学决策 一定要把上网进行到底

无论是胡锦涛主席在人民网与网友的在线聊天,还是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坦陈自己经常上网了解民意;无论是一些省、市级政府利用网络让网民对本地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网络进行干部评议和政绩评估,还是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或实名登录论坛或实名开设博客,诸多频繁成为热点时政新闻的信息显示:互联网不仅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同时也开始逐渐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

胡锦涛主席在人民网与网友的在线聊天 官员上网:新时期的“微服私访” 官员上网不能叶公好龙

首先,虽然如今中国网民数量正在日益增多,但经常能上网的其实还是少数,很多农民、工人等弱势群体,依然不能经常上网表达。 其次,虽然网络上不乏真实的原生态民意,但网络本身的虚拟性既是其先天优势,也是其内在缺陷所在。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确实存在这样一些政府官员,虽然在网上名气很大,搞出来的动静也很大,但其上网更多地是在展示其个人魅力,展示一种所谓的亲民态度。

网络优势应化为执政“生产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样,虚拟网络世界再为美好的东西,只有最终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对接,才能更多地展现其内在优势与魅力。在如今这样一个日益网络化生存的时代,各级政府官员不仅要积极顺应这个时代潮流,更多利用互联网去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更要逐渐将这种科学、优秀的运作模式明确化、制度化、纵深化,使网络民意最终在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展现出来。

第14篇:[申论] 网络问政

【学习目标】

1、了解网络问政出现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2、深刻理解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

3、学会运用政策、法规处理网络问政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背景链接】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 并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以此为标志, 中国的网络问政全面展开。各地党委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纷纷“触网”, 了解网络民意, 倾听网络民声, 汇聚网络民智, 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发布方式,微博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介入和渗透日益广泛,不断引爆社会舆论。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官员注意到了微博的力量和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尝试注册微博账号,利用微博发布信息,引导舆论,获取反馈,与公众交流,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在网络问政日益常态化、制度化的今天,微博的出现无异为“官”“民”间的互动提供了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手段。 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和渗透,其影响力正日益扩大。在2010年中国网络发展进程中,微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这一年深深烙下了“微博元年”的印记。云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伍皓,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章剑华,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他们的微博吸引了大量听众的关注,受到网民热捧。 2011年1月11日,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在召开的浙江组织部长会议上公布了他的个人微博,并号召从事组织工作的官员学会在“玻璃房”工作,公开透明,接受大众监督。 2011年9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公安微博:实践与前景”研讨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国公安机关仅在新浪网、腾讯网开设的政务微博就已达到4000余个,经过认证的民警个人工作微博约有近5000个,在各行各业中独树一帜。全国公安微博拥有数千万的“粉丝”,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温家宝 【意义】

第一,网络问政是了解民需、调查民意的“直通车”,有助于政策的策划。问需于民,是社会科学管理的前提,是策划政策的基础。在新时期,网络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表民意、诉民求、吐民怨的“大众麦克风”,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可以通过网络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府的决策部署、社会民生热点焦点问题等进行评价讨论,真实、充分地表达意愿和看法,有效解决了上情下达“中梗阻”、下情上达“打折扣”的问题。通过网络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使很多问题更显性化、公开化,可以极大地拓展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促使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直接、更有效。 第二,网络问政是荟萃民智、辅助决策的“信息库”,有助于政策的制定。网民的意见和建议表达了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对于政府部门捕捉舆情信息、不断挖掘民智具有积极作用,极大丰富了政府的信息来源,是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富矿”。网络问政使领导者视野更宽广,头脑更清醒,思路更开阔,决策更科学。

第三,网络问政是提高效率、转变作风的“加速器”,有助于政策的执行。党政机关工作流程、服务流程“晒网”,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施政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促进机关作风转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质量改进的嵌入机制和倒逼动力,对于拖拉推诿、敷衍怠慢的情况,舆论要求追究相关责任,网络问政推动实现政令畅通。

第四,网络问政是评价政策、改进工作的“风向标”,有助于政策的评估。政府出台的每一项社会管理政策都要经过理论的评估和实践的检验,如果发现政策有缺陷和不足,就需要对此作出必要的调整。通过网络问政可以及时、充分了解到政策不符合实际的环节和内容,进行适时改进和调整。如果发现某项社会政策已经不适合社会的需要,不宜继续执行,就可以终止政策。 第五,网络问政是预防贪污、防治腐败的“好帮手”,有助于政策的监督。网络监督好比人民战争,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重庆打黑风暴、河北“三鹿奶粉”事件,西安药家鑫案等震动全国的事件,几乎都是先在网络上曝光,引发激烈辩论和强烈反响,形成网舆风潮,推动行政解决,彰显了网络监督的强大力量。网络举报可以使纪检等部门快速获取举报信息,成为反腐利器。2009年6月和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开通当日均因访问量过大造成网络瘫痪,体现网民积极参与的热情。

【制度化的意义】

第一,网络问政制度化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方式。把网络社情民意作为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大大缩短了党委政府同群众之间的距离,也给群众提供了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和空间,增强了政府决策的针对性、准确性。

第二,网络问政制度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创新社会管理既要创新对现实社会的管理,也要创新对网上虚拟社会的管理。虚拟空间不虚拟,虚拟社会直通现实社会。

第三,网络问政制度化是构建大舆情信息体系的迫切要求。舆情信息贯穿于党委政府工作决策的全过程,作为一种资政、决策的战略性资源正被广泛认识和重视。 【原则】

网络问政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网络问政所应遵循的途径:打造一个党委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 第二,网络问政所应依靠的对象:各级党委和政府。

第三,网络问政所应达到的目的:实现民意, 让群众更加信任政府。 【问题】

网络舆论在社会管理科学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因而在网络问政过程中,要注意甄别和扬弃。

第一,可能出现“假民意”的流行与制定政策的非代表性。网络民意可分为“原生态民意”和“真实民意”,“原生态民意”的存在可能造成“假民意”的流行。

第二,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可能会造成决策者的决策失误。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在网络空间中,缺乏自律的网民有可能不加证实随意发布信息,甚至有意制造假消息,决策者可能会因网络上的虚假信息造成决策失误。

第三,过量的信息提供会引起决策者的“盲目决策”。科学决策需要适量、适时的信息支持,网络条件一方面改变了信息量过少的弊端,但另一方面信息量过多也会产生盲目决策。 【深度分析】

在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的背后,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如果说前两年中国的网络问政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那么今年网络问政的广度和形式应该说有了相当明显的推进。“微博问政”将会在各方推动下走向常态化,并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网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是微博问政的巨大推动力。在现代社会中,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网友们用各种手段参与到声势浩大的网络问政行动中,充分体现公众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政府更注重倾听民情民意,决策过程中人民与政府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顺畅。由于传统行政体制和行政文化的某些不足,体制内信息流动不畅,而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开放性非常适合充当政府与民众交流的补充渠道,微博会继续成为公众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

网络仅仅是一个“前台”,有效回应微博问政的挑战,需要政府在人、财、物的调配和行政运行机制方面做出相当大改善的努力,要适应网络的透明快速,政府的反应机制要更灵活更透明,这对政府运作系统的改革提出更高新要求。

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开始使用微博,增强了微博问政的力度和广度。和红火的网络论坛与博客一样,当微博得到网民的追捧、一呼百应之际,也对政府的决策、沟通、处置乃至公共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因此,政府要高度关注微博问政的影响力,时刻关注技术发展新动向及舆情发展新走向,充分发挥微博在推动民众参政议政、加强政府与民众交流方面的平台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对“微博问政”的局限性保持清醒认识,建立科学的舆情评判机制。 【措施】 第一,加强问政组织领导,建立科学管理体系。首先成立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涉及社会管理舆情的应对工作,将正面的建设性意见吸收并转化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将负面舆情消除在萌芽状态,尽可能减少已经发生的负面舆情对社会管理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涉及社会管理舆情的处置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其次,健全涉及社会管理舆情处置工作的管理机制。成立领导小组的同时,要加强舆情处置的硬件建设,实行专人负责、及时监控、处置舆情、开展网络宣传、评论。

第二,保持畅通问政渠道,形成良性互动格局。构建网上官员与网民良性互动的格局,是政府积极应对网络民意的首要选择。政府应先使得网络利益有效表达的渠道保持畅通,及时了解和处理网络民意所反映的问题,并完善沟通反馈机制。比如通过一些在线搜集网络民意、在线回复网民提问、在线咨询网络民意等方式进行广泛沟通,建立和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舆情分析制度、网络听证制度,并且开展网络民意调查,及时搜集和回复那些民众强烈关注的问题。还应发挥政府网站优势,重视这一开展政府与民众交流的重要官方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信息资源优势,提升政府网站与网络民意的互动效率。

第三,注重伦理建设,培育网络公民文化。首先,加强网络环境下伦理建设,培育公民的政治责任意识,努力提升公民的网络道德责任感。其次,大力发展网络社会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通过发展网络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和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来规避网络民意的盲目性、无序性和非理性。另外网络时代的政府应该为公民文化的培育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公民把政治参与作为自己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使得他们在积极的政治参与过程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公民通过网络积极地参与社会管理,实现自身的利益追求和价值,提高和加强公民对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的认识,促使执政目标与网络民意之间更加契合,对于有效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有巨大作用。

第四,建立完善法规体系,规范网络秩序。网络信息传递的无序性和网民参与的非规范性,迫切需要网络立法加以规范。首先要发挥人大的立法作用,在遵循网络立法适时性、整体性、针对性和国际性原则的基础上,创制一部结合网络技术和政治民主的基本法律,并且适当考虑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来弥补人大立法的不足。在网络法规制定的内容上看,既要规范网络秩序,又不能妨碍公民参与的自由,在秩序和自由之间,网络立法体现的是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平衡。网络法律体系在规范网络参政秩序的同时,也应为公民网络参政行为提供了一个法制化的渠道,确保网络民意不受压制,保护公民在网络中言论自由权,使网络民意能通过正常途径得到重视,保障公民有序的参与,实现网络问政的有序化。

第五,推进信息公开,建立问政问责制度。回应网络民意首要的是切实推进政府网上信息公开。这是政府“阳光行政”的基本要求。因而必须坚持政府网上信息依法公开、真实公开、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建立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扫除网络民意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另一方面,建立网络问政的问责制度。政府应加快建设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追究在网络问政中失职官员的责任,健全网络问政的问责制度。只有网络问政制度化,用问责制约束政府行为,才能使网络问政落到实处。政府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当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考核标准,通过奖惩制度来督促各级政府在网络问政中发挥实效。这不仅有助于改变政府机关作风,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而且有助于塑造和维护政府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推动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课后习题】

联系实际热点问题,以科学有效实施网络问政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

第15篇:网络问政实施细则

宿州市埇桥区网络问政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畅通网络民意表达渠道,密切党群政群关系,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宿办发【2011】12号)、《关于印发宿州市网络问政暂行办法的通知》(宿办发【2011】14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全区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列入网络问政范围。

第三条 网络问政包含以下内容:

1、网络舆情的检测、梳理及引导;

2、党委政府重大活动、重要决策、重大突发事件基本情况及处理结果的发布;

3、澄清虚假信息和不完整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言论和社会舆论。

4、受理市网络问政平台、区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平台以及其他网络平台网民反映的涉及我区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的建议、咨询、求助、投诉等各类网络问政事项并与网民互动交流。

1

第四条:网络问政工作坚持强化引导、分级负责、高效运作、奖惩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设立埇桥区网络问政办公室作为全区网络问政的综合工作机构,负责安排、检查、指导、督促、协调全区的网络问政工作。区网宣办、区信息中心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区网络问政办公室做好网络问政工作。

第六条 各单位应加强网络问政工作,明确主管领导、单位网络发言人和具体承办人。在网络问政工作中各单位网络发言人在互联网上的回复、发言均代表本单位意见,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网络发言人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由区网宣办承担。

第二章 网络问政的实施办理

第七条 各单位要加强各类网络舆情的检测,发现涉及我区的网络舆情信息应及时将内容和发布网址报告区网宣办。区网宣办负责全区网络舆情的检测、筛查、汇总,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区委、区政府,同时通报区网络问政办公室。

第八条 各单位应积极主动利用互联网公开党务政务信息,提高党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扩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通过阳光党务、阳光政务引导网络舆情。

1、区委区政府重大活动、重要安排、重大事件信息的公开发布以及虚假信息的澄清由区委宣传部负责。

2、区委区政府重要决策征求建议、意见的公开分别由

2

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负责。

3、其他网络问政部门工作职责涉及到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信息由各单位按照公开程序的要求自行主动公开。

第九条 网络问政实行扎口受理,统一分类,分级承办,审核回复的方式。具体办理流程如下:

(一)受理。

区网络问政办公室负责受理市网络问政平台转交我区的问政信息;受理区政府门户网站书记信箱、区长信箱留言反映的问政信息;区网宣办移交的其他网络平台的问政信息。负责对上述网络问政事项按照咨询类、建议类、投诉类、求助类进行分类整理 。

为促进办理速度,各网络问政单位要明确专人定时浏览市政府门户网网络问政专栏,区政府门户网站书记信箱、区长信箱,对网民反映事项认真阅读,发现有涉及本单位事项的要先行认领,主动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及时通报区网络问政办公室。

(二)交办。

区网络问政办公室根据反映内容依照属地原则及部门职能将受理的网络问政事项予以交办。各承办单位对指定办理事项如有异议,可向区网络问政办公室提出,但在变更意见下达之前,应严格按时限积极办理。

3

受理事项涉及两个以上单位职责的,交办时区网络问政办公室须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并协调有关单位共同办理。协办单位必须积极协助办理,不得推诿,并在答复时限3小时前向主办单位提交办理意见或结果。

(三)承办。

1、各单位对承办事项应认真调查、核实、办理或处理,并于交办后3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反馈内容应完整、详尽并具有针对性,引用相关规定应标明出处。各单位的反馈内容经区网络问政办公室审核后,根据来源渠道分别在相应的发帖栏目予以网上回复。

2、对于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或须由上级单位作出决定等问题,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答复的,承办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办理过程最新进展情况及时向区网络问政办公室说明并申请批准延期。延期事项一般要求每周作一次进展情况说明。特殊情况需暂停办理的,承办单位应向区网络问政办公室详细告知涉及本事项的有关规划或工作方案,由区网络问政办公室决定实施暂停办理操作。

3、受理事项经调查内容失实的,承办单位应及时回应,公开说明真实情况,并提出处置意见报区网络问政办公室。

4、区网络问政办公室将受理事项交办后;承办单位未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正式答复的或在继续办理中超出3个工作日的后续答复均视为答复超时。

4

第十条 对超时未办结事项,区网络问政办将实施网上督办和书面督办。

网上督办由区网络问政办公室作出。实施网上督办时,区网络问政办公室在埇桥区电子政务平台发布督办通知,短信提醒,责任单位应在4个工作日内反馈督办事项最新办理结果。办理结果运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等手段予以体现。

书面督办由区网络问政办公室填写《网络问政事项督办单》,呈区领导签批,转交区委督查室或区政府督查室进行现场督办。督办结果报经领导审批确认后网上回复。

第三章 考核和奖惩

第十一条 网络问政考核的对象为本办法规定的参与网络问政工作的单位及其责任人。

第十二条 考核内容主要是各单位网络问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以及工作情况等。

第十三条 考核办法实行百分制,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单位测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考核结果根据权重列入各单位效能考核评分体系。具体考核细则由区网络问政办公室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以下情况应予以奖励:

(一)网络问政工作成绩突出的;

(二)网络问政工作年度考核成绩优异的;

(三)网络问政单项工作效果显著,被市级以上媒体报

5

道的;

(四)在网络问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第十五条 以下情况应予以处分:

(一)在办理、答复中弄虚作假、谎报瞒报的;

(二)协办单位搪塞推诿不配合主办单位的;

(三)因主观原因造成工作失误且引起不良反应,影响到我区网络问政整体形象的;

(四)督办事项办理不力,引起网民或其他媒体集中关注并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拒不执行区网络问政办公室决定,造成较坏影响,被市级以上媒体曝光的。

第十六条 奖励和处分意见由区网络问政办公室提出,会同有关部门核准后,报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和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或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根据本细则制定本单位网络问政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本细则由区网络问政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16篇:网络问政讲究“慢工出细活”

网络问政讲究“慢工出细活”

有道是“独木难成林,单丝难成线”。尽管魅力官员的微博各领风骚,但微博的传播优势在于群组互动,官方微博兼信息发布、汇集舆情、舆论引导、危机公关等多项使命。故重担非一己之力可挑,要点亮微博问政之“火”,还需众人拾“柴”成合力。被称作“微博控”的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公开倡导同僚和下属开通微博,在他的影响下,2011年“两会”期间浙江省有几十名官员开设了实名微博。在浙江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的带动下,海宁司法局下属14个司法所、1个法律援助中心、1个公证处和1个网站,都已建立起实名微博。“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在政民互动的道路上,汇聚的力量越多,微博问政之“火”就越旺。

稔知网络规律并非轻而易举,打造粉丝团队亦要日积月累。那些活跃在微博上的魅力官员和官网都是长期触网的资深“冲浪者”,更是通过反复磨合才赢得民心。因此,网络问政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功到自然成。想“急火爆炒”一步到位,只怕欲速则不达。

如何打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网络问政“连心桥”?首先,制度化建设是保证。有了相应的约束奖惩机制,才能保证官方微博的长效和高效运转。其次,“网感”和“网缘”的培养必不可少。形成“网感”和“网性”,千锤百炼才能“手熟尔”,持之以恒才能“心心相印”。最后,应行胜于言,言化为行。开通官方微博之根本要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目标,通过网络问政,将虚拟空间中的民意转化为服务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民主决策。

第17篇:网上问政、网络民主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民群体呈几何级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网民已突破4亿,并以每月800多万的速度递增,这个群体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行业,显然,互联网正在社会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已成了其他形式不能取代的民意通道。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最近几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约占全部事件的40%。。所谓网上问政、网络民主,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而广大民众也可以通过这一便捷的途径参与政府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及时表达自身的利益和诉求,并对政府及国家公职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网络监督亦风起云涌。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0.3%的网民会选择网络曝光。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标志着网络的政治影响力真正形成,此后的10来年时间,网络政治事件层出不穷,随处可见:从当年一波三折的周正龙华南虎照丑闻事件到公务员出国“考察门”,从“二会”期间政府官员与网络的频繁互动,到习近平,李克强上网问候网民;从昆明“口罩实名制事件”到浙江张辉张高平错案结果的改判等,网络展现了的惊人的政治影响力一次又一次展示出巨大的能量。在网络面前,人人都是新闻记者,一个全民反腐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一种全新的沟通民众与政府的渠道,网上问政、网络民主,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性。首先,网络民主是以互联网络为载体的民主,具有极强便捷性。网络民主的便捷性是由互联网络的便捷性决定的,具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鲜明特性,这就为身处异地的网民参与民主政治活动提供了便利。同时,互联网络具有多种多样的交互工具,可以满足不同网民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的不同需求,特别是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网民随时随地参与民主政治活动创造了条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终端已无处不在。无论是随手拍公车私用,还是网上掀起的寻找表叔,房叔的反腐热潮,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网络民主就在身边。正如网友自己调侃道:头上三尺有网友!

其次,网络民主具有廉价性。互联网络是一张全球性的大网,这张大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不需要为时间和空间买单,因此,互联网络的使用费与商业机构提供的类似服务费用相比要低得多。同时,互联网络信息可以无限制地复制而不需要增加成本,这就使网络民主政治的成本十分低廉,与传统民主政治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相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互动结构和参与结构,也改变了信息的占有与分配格局,为民主拓展了新的空间。网络的隐蔽性特点为公民的自由参与提供了保障,网络的互动性特点则为公民直接参与提供了可能。

在中国,无论是“人民当家作主”还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都得到了宪法保障,但在现实中因种种因素的限制存在诸多困境,很多保障民主政治的渠道在现实中并不畅通,或被压制,或处于“休眠”状态, 网络民主的兴起改变了这一状况,由于网络的自由、隐蔽、离散性等特点,使得它迅速成为公众参与政治的有效途径,自由开放的网络公共空间很快成了“意见的集散地,”在那里流淌着随处可见的汹涌民意,而网络的离散性、隐蔽性特征也扫除了公众政治参与的障碍,它激活了公众的参与热情,也激活了政治制度的活力。在互联网上,人们最终发现了一个相对可以免于恐惧和限制的公共空间,情绪的亢奋和批评的激烈便犹如洪水出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新媒体比起其他媒体来,更加缺乏平和和理性;也表明,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下,网络活动较之于其他国家更具政治意义。总之,网络对中国民主的影响与其说是提供了新的民主方式,重新塑造了民主,不如说是激活了民主的元素;它提供了一个新的参与方式,消除了传统政治的一些参与障碍。从目前来看,网络民主热的背后恰恰折射出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的现实。由于传统媒介的政治影响力还没有充分释放,传统的政治参与渠道如人大、政协,信访等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中还无法满足公民的参与诉求,于是,各种参与的欲望在网络条件下得到充分释放,犹如开闸的阀门,一发不可收拾。

更为重要的是,在网络时代,舆论监督的主体不再是专业化的传播机构,而是转变为任何人。因为在网络时代,任何一个有条件上网的人,都有可能曝光一场政治丑闻,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因为在网络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媒体,新闻与传播再也不是由专业机构垄断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而越来越成为大众广泛参与并集思广益的活动,在网络时代,政治管理者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处处感觉到有一双双注视的眼睛在监督自己,任何事情都难逃公众的眼睛,身处网络时代的人更能深刻地感受到“法网恢恢”的含义。网络时代舆论监督的主体已经从专业化的传媒机构向千千万万的公众转移。广州“房叔”蔡彬,“房婶”李芸卿,表陕西叔杨达才等均在网民的举报和声讨中被依法惩办。

网络民主的兴起,正在改变着民主进程,成为推进民主政治的强大动力。网络民主与代议民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作用,互为补充。一方面,网络民主需要以代议民主的其他制度安排为基础,单靠网络民主无法支撑起一个合理的民主治理架构;另一方面,网络民主通过更直接和平等的政治参与,能够推动民主制的其他制度趋向健全、成熟。可见,网络民主是代议民主的补充和完善,而非取代和颠覆,它需要和其它民主形式之间协调互补,才能扬长避短,共同促进民主的完善。通过对网络民主不同视角的审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网络民主带给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双重影响,从而科学地选择推进我国民主进程。

毫无疑问,网上问政、网络民主对于民主政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这并不证明网络就是万能的。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对接,没有现实力量的支撑,不管多么精彩的网络风景,也往往不过是海市蜃楼,终不免风吹雨打去。如果放弃了现实政治的建设,而仅仅希望于网络,无疑于舍本逐末,也是网络不能承受之重。例如,从11月20日雷政富的不雅视频在网络上被曝光,到11月23日就被免去职务并接受立案调查,一共不过60多个小时,这也被网民戏称为“秒杀”。而山东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给情妇写“离婚保证书”,经调查属实后,也迅速被立案调查。但另一方面,昆明“口罩实名制事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面对从网民和媒体一面倒的批评声浪,昆明市政府虽发出通报称,决定立即撤销有关通知,但仍明里暗里严加管制,且无任何官员为此担责,就连从5月17日创建以来就备受关注的“昆明市长”微博,也没对此表态。可见,如果没有现实政治的重视和配合,网络民主的功效将会大打折扣。网络民主热情高涨的背后,折射出了现实政治的诸多问题。可以说,网络民主的兴起很大程度上缘于现实参与渠道不畅通所致,它的“一枝独秀”恰恰是现实政治的多元力量不足所促使的,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网络民主在中国具有如此高的政治地位,聚焦了如此多的期望和使命,这恰恰折射出现实政治生活中其他民主力量的缺位,这也反应了现实政治中政治参与不仅受限于技术,而且还受限于政治控制。可以说,互联网在中国已经超出了一个媒介本应该承受的功能,甚至可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

最为关键的是,网络民主如不以组织化和制度化为前提,从根本上说不过是一种无序的广场政治。现实的政治系统必须学会和网络民主对接,加强和网络民主的互动,并积极把网络民主这一体制外民主力量纳入体制框架内,使其作为一种建设性的批判力量而不是破坏性力量,这才是网络民主的治本之道。互联网其实是一个良莠不齐的复杂世界。固然有神奇和伟大的一面,但也有很多局限。姑且不论网络舆论的碎片化,情绪化。其最大局限,在于不能让政府走出孤独。网络议政无论如何繁荣,毕竟限于虚拟世界,不能形成有组织的力量、制度化的力量。这就注定了以网络为平台的公众参与,仍然只是一盘散沙的参与,仍然不存在有组织的力量、制度化的力量与政府对话,去监督政府,制约政府,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孤独境地。因此,单靠技术发展,靠电子计算机网络就能实现民主只能是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譬如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再怎么沸腾的网络民意,再怎么经典的网络提案议案,也不如“两会”代表委员真正履职管用,代表跟制度的对接有法律程序可以依靠,只要他们真正履职,谏言就不难落地,进而有效推动变革。总之,互联网本质上终究只是一种渠道,它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药到病除,其的功能发挥还是脱离不了现实的政治土壤,互联网能发挥什么功能,怎样发挥功能,其范围、方式等受到现实政治的制约。网络民主只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和参与渠道,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民主形态。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技术,但也仅仅是技术,它替代不了现实政治的发展。信息技术只能是政治手段,改变不了政治实质,技术再好,只要现实政治问题产生的根源不解决,民主永远是幻象。

总之,网络技术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善现今的民主政治局面,并没有轻易乐观的答案。网络只是嵌入在现行体制内的技术工具,是一种高效沟通民众与政府的便捷通道,但它并不必然带来民主参与和政治进步,也不会自动改善现行政治的困境。网络民主的功效需要和现实各种因素共同作用,要有现实的政治参与制度衔接。只有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才能让网上问政、网络民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18篇:网络问政工作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拓宽民意沟通渠道,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充分掌握互联网问政的水平,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批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现就加强我镇网络问政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收集民意、倾听民声、了解民情、解决民忧”为宗旨,以提高党委、政府部门执行力为要求,进一步拓展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在《闻韶镇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开设“闻韶民声网络问政平台”板块,并逐步完善相关内容,建立收集、报送、交办、处理、反馈群众意见、建议的工作机制,从而更好的掌握民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热点问题,密切党群关系,推动“和谐闻韶”构建。

二、精心组织实施。召开网络问政工作动员大会,对相关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坚持每个月通报处理网络问政信息的情况,并定期召开信息处理经验总结会,及时查找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明确工作责任。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镇长担任组长的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工负责,形成“人人有其责、人人负其责、人人尽其责”的工作格局。

四、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创优、奖惩并重的绩效考核机制,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指标,提升网络问政能力,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五、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对“闻韶民声网络问政平台”及相关网站进行搜索和浏览,及时关注、收集网上近期群众反映要求我镇党委、政府解决的个人问题;反映群众关心的涉及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情况及竞见和建议;涉及我镇的重大事件、重大问题、突发性事件的舆情信息。发现重要信息、敏感信息要及时编发、报送镇领导,进行分析、追踪和应对,必要时报送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

六、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网络、简报、专栏、标语等的宣传作用,开展系列专题宣传活动。

七、建立协调机制,处理好复杂问题。对网民提出的比较复杂或者重大的问题,由办公室牵头协调处理并将办理情况回复网民。

八、建立处理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一)对镇领导在网络信息上的批示,镇网络问政办公室要根据党委、政府领导批示的要求,按照工作分工督促相关人员及时处理落实,将处理情况及时上报,向网民反馈。

(二)及时查询:办公室每天要安排专人上网,查阅和浏览“闻韶民声网络问政平台”网络问政板块,对网民普遍关注的、涉及本政府的问题及时进行督办处理。

(三)交办受理:根据领导指示精神和文件、查办件内容,办公室确定承办单位和办理要求,发出督促办理通知,并将文件、查办件转给承办相关部门办理,然后跟踪检查催办。

(四)检查催办:跟踪检查事项办理进度,督促承办相关部门抓紧办理,综合协调解决办理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对执行、办理事项中出现的梗阻现象,根据职能和领导授权,会同有关部门理顺关系,解决问题和矛盾,推进决策和各项工作的落实,限期完成交办事项。

(五)反馈报告:将办理情况、办理过程中需要请示的问题以及办理结果按时限要求向交办部门或领导做出反馈。

(六)及时回复。通过“闻韶民声网络问政平台”对网民所提问题进行回复,回复内容将在“部门回应”一栏中公布。回复步骤:要遵循立即回复(在24小时内先在相应的网站作初步受理回应,回复内容:您反映的问题己由我单位受理,将尽快给您回复)、按程序办理、及时派员处理、办结情况告知等“四部曲”进行。回复时限:一般问题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回复,比较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回复,同时,将回复和办理情况以书面形式分别向县信访局、县委办督查室反馈,直到办结为止。回复方式:对网友提交的信件,统一通过“闻韶民声网络问政平台”的回复平台进行回复;对网民问题的处理和回复情况,要形成月报存档备查。

(七)办结归档:将已办结的督查催办事项的有关材料整理归档。

第19篇:广东网络问政专题

《人民日报》发文称许广东“用网”经验 搞好社会管理政府先要对网络包容 类别:社会民生 浏览量: 372 版次:AA07 版名:政情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5-25 作者:田霜月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

摘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网络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日前,10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官员嘉宾齐聚广东惠州首届华人网络论坛,纵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南方都市报 www.daodoc.com/w lw z)同时开通。据了解,这一手机问政平台的开通,在全省尚属首例。

南都讯 记者胡服 通讯员何媛 只要有一部手机在手,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参与问政。昨日上午,惠州市移动手机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启动仪式在惠州全球通大厦举行,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http://w ap.huizhou.gov.cn/w lw z)同时开通。据了解,这一手机问政平台的开通,在全省尚属首例。(南方都市报

www.daodoc.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昨日,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雁行,惠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松,惠州移动公司总经理梁志强以及市网络问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市直网络问政相关单位均出席了平台启动仪式。记者获悉,移动手机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以惠州市政府网站“政民互动”页面为蓝本,囊括了网络问政、政务论坛、在线访谈、网上调查、公众监督、行风热线6大模块22个子栏目。通过将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网络的整合,能帮助市民轻松实现手机问政。(南方都市报 www.daodoc.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据介绍,手机网络问政平台也成为惠州市民继电话、信件、来访、互联网之后的第五个群众问政渠道。 (南方都市报 www.daodoc.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县镇事权改革获政府令保障

《广东省县镇事权改革若干规定(试行)》7月1日施行,专家称旨在防止改革回流 类别:社会民生 浏览量: 244 版次:AA07 版名:政情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5-25 作者:秦鸿雁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

摘要:广东以政府令的方式固化了事权改革的“顺德经验”,7月1日即将施行《广东省县镇事权改革若干规定(试行)》(下称《规定》),将事权改革过程中,上下级政府间的责权关系法定化,并对县级政府的委托和对镇级政府的赋权进行了明晰规定。

广东以政府令的方式固化了事权改革的“顺德经验”,7月1日即将施行《广东省县镇事权改革若干规定(试行)》(下称《规定》),将事权改革过程中,上下级政府间的责权关系法定化,并对县级政府的委托和对镇级政府的赋权进行了明晰规定。(南方都市报 www.daodoc.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这也意味着广东省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的法律衔接顺利完成,事权改革从行政层面走向社会层面。省编办改革处处长刘光大认为,“将行政运行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旨在防止出现改革的回流或者体制的复归”。(南方都市报 www.daodoc.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县镇政府将获更大“事权”

广东省编办改革处处长刘光大称,此次出台的《规定》既是对此前简权放权试验精神的固化与延伸,也为今后县镇扩权扫清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 《规定》将以往分工不清晰的权限明晰化。其中,第七条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行使,但未具体明确分级管理权限的行政管理职权,除需由上级行政机关统一协调管理的事项外,由县级政府及其部门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省、地级以上市政府及其部门行使的行政管理职权,除需由上级行政机关统一协调管理的事项外,应当按照本规定依法调整由县级政府及其部门行使。经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具备一定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的特大镇,可以赋予其在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方面的部分行政管理职权。

这意味着,政府可以依据《规定》委托县级政府行使原来需要由省、地级市来行使的权力。对于过去没有执法权的镇级政府,省、市政府亦可以依照《规定》对其进行赋予。《规定》第七条第三款还明确:即经省政府认定的具备一定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的特大镇,可以依法赋予其政府行使县级政府及其部门在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方面的部分行政管理职权。

专业性事务可交给社会组织

此外,即将出台的《规定》还对社区事务责权进行了调整。《规定》第17条显示:对涉及财务、审计、宣传培训、公益服务、资产评估、行业评比和机关后勤等专业性、技术性、事务性的工作,县镇政府可以通过委托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依法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对不属于社区行政事务范畴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县镇政府应当交由社区管理。

条例中还明确了特大镇的认定办法,即按此前出台的《关于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执行。这就意味着只要被省政府认定为特大镇,将可获得更多事权,“但赋权的大小各地可以灵活把握,地方有很大的自由权”,报省政府批准即可。

执行效果如何得看上下联动

尽管此《规定》借鉴并推广了顺德经验,但较顺德采取一揽子赋权力度而言,力度仍轻,只规定了一些事项可以委托授权。(南方都市报 www.daodoc.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这是一个进步,通过立法来对以往改革经验进行总结提升。《规定》是把行政的运行规范化、制度化,将上下级政府的责权关系法定化,以防止出现改革的回流或者体制的复归”。刘光大坦言“但最终的实施效果,还需上下联动,也需要时间。到底放权力度如何,还取决于省政府及各部门的努力,以及市、县、镇的主动性”。因为下放将涉及几个层面,一是上面主动清理并下放,一是下面申请上面批准,中间也有相关程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背景

6个事权改革试点集结广东(南方都市报 www.daodoc.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广东大规模推进事权改革是在2009年。当年12月16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珠海召开全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以县级政府为“扩权”重点的《关于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交讨论。去年广东又相继出台了以镇级扩权为重点的《关于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推广顺德经验在全省部分县(市、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力争在3-5年内,让县镇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得到根本优化。迄今,包括新增加的全国试点广州增城新塘镇和东莞长安镇,广东共有6个事权改革试点。此前,佛山顺德区容桂街道、南海区狮山镇、东莞塘厦镇和石龙镇是广东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南都记者 秦鸿雁

第20篇:网络舆情与问政

网络舆情与问政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成为全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信息化助推全媒体时代强势来袭,其拥有跨媒介的报道体系,集合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等各种传播工具,涵盖了人们接受信息所需要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全部感官,不同阶层、喜好的受众可以选择合适的媒介接受信息和实时反馈,实现传播效用最大化,促使社会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各级政府在“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时代环境下,在媒介高度融合的全媒体语境中,如何更好地开展网络问政,有效应对网络舆情,重塑政府形象成为政府面临的全新课题。

一、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发展状况

网络问政作为全媒体时代民意表达的特殊方式,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更加热衷“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积极探索网络问政模式,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人民网“地方政府留言板”自2006年创办以来, 品牌效应和社会美誉度逐步提高,在政府和网民之间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越来越多的省委书记省长、地级市领导与网民在线互动。2010年9月8日, 人民网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共同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网友可直接与中央领导、代表委员、部委领导、省长书记、公安局长等政府领导、部门互动对话。网络问政在中央、地方领导的重视下,在网络媒体和广大网民的

推动下,“草根们”的声音愈加铿锵有力,也使其自身实现制度化、常态化。

二、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特点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网络问政更彰显出“普遍化、制度化、融合化、实体化”等发展趋势。

(一)网络问政开展的普遍化

网络问政的普遍化是指经过多年的发展布局,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开展的网络问政,无论在地域、部门、机构、人员、行政级别还是受众等方面,都已具备规模化和普遍化特征。

(二)网络问政运作的制度化

网络问政的制度化是通过互联网延伸党政机关职能的一个长期过程,也是整个国家社会组织与群体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一方面表现为政民互动内容与形式变迁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表现为党政机关行政方式、组织机构、人事结构和制度体系的完备化。

(三)网络问政渠道的融合化

随着媒体融合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问政与传统问政方式结合,技术层多种媒体形式、多种技术工具融合。传统问政和网络问政实现了内容与技术形式的顺畅对接,问政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四)网络问政效果的实体化

网络问政效果的实体化是指广大群众和网民在网络问政活动中表达的各种诉求,反映的各种问题,都能收到党委政府的及时回复,网上反映的现实问题能够在网下得到妥善解决。网络问政也成为了密

切联系群众,关注民生民情的务实举措。

三、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的效用

(一)职能转变: 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网络问政开启了政府了解民意、排解民忧的新窗口,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网络问政搭建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平台,在社会矛盾越来越多的今天,网络舆论监督作为民众与政府二者之间的平台,有效缓解二者之间的紧张程度,一定程度的释放社会的不满情绪,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网民通过网络“晾晒”或者“吐槽”,使众多隐性的社会问题显性化; 政府透过网民的境遇和心情,为显性化的社会问题分配政策资源,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确定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自下而上的分解服务目标,布置服务任务,划分责任范围有助于促进政府转变执政观念,有效提高了服务型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参政议政: 拓宽公民参与政治途径。博客、微博、论坛、手机等现代工具所带来的问政形式的多样化,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了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热情,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范围、渠道、手段和效果。传统问政形式也在全媒体时代的倒逼下谋求变革,比如网络信访、网络听证、电子市政厅等,拓宽了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参政议政方式,都可以畅通与政府对话的网络渠道。

(三)网络监督: 政府工作透明化的必要条件。权力的正常行使离不开对其规范、限制和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是确保权力规范、

透明、阳光的必要条件。传统媒体的独立和成熟使其不再以党政喉舌、传声筒这个单一的角色存在,而是承担了更多社会监督任务,各种反映社会问题、矛盾的板块、栏目见诸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网络监督以其特有的优势从多种监督形式中脱颖而出,跨越中间环节,方便快捷,廉价高效。由众多网友编织的网络信息“监督网”促使政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网民监督。

(四)引领舆论,化解矛盾:塑造政府崭新形象。网络问政的往往是多种矛盾激烈碰撞所引发的社会深层问题,政府检测、追踪网络舆情的能力,化解矛盾的态度直接关系全媒体时代政府形象的塑造。由于网络与现实的双轮驱动,现实矛盾如得不到恰当解决便会在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水军的集体推动中膨胀,借助浩大的舆论声势逐步走到媒体、政府面前,吸引决策部门的眼球。网络问政帮助政府辨析问题的轻重缓急,使政府在应对危机中从容镇定,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是政府处理问题的“导航仪”, 塑造形象的强有力工具。

2009年7月江苏常州网友“认真”在常州中吴网、化龙巷等论坛发帖称该市环保局长不作为,必须引咎辞职。今年3月11日,常州市环保局通过网络发帖对网友“认真”发动“人肉搜索”,后来,环保局长周斌向他送上了2000元“网络监督奖”,以此感谢他对常州环保工作的监督。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认为,在当下部分地方政府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把持批评态度的网民说成“别有用心”,甚至不惜千里迢迢地跨省抓捕网民的背景下,常州环保局长周斌对于批评其工作的网民的态度无疑博得了掌声一片。

“批评有奖”应该成为尊重公民监督权、表达权,善待网民的又一个范本,“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的工作不可能完美无缺,可以说,网民们恰恰是监督政府施政的一面“明镜”,“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的目的也正是要把这面镜子擦得更亮。

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川北,毗邻陕、甘两省。“数字鸿沟”的原因导致四川的网络问政在全国不算走在前列,广元实行网络问政是在2008年,时值“5·12”特大地震发生之后,政府工作千头万绪,群众也急需与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对话。广元市因此开通了网络社情民意直通车、建立书记、市(县)区长、部门网上信箱,开办“建言献策”论坛。2010年12月开通“微广元”官方微博。政府几年来共搜集到全国各大论坛涉及广元市的8500余条网民诉求贴文,市内“建言献策”论坛的3810条意见和建议,一一得到官方ID回应,广元因此成为“24小时在线政府”。市民与政府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积极投身于参政议政中去,为市政建设出谋划策。由于书记市长信箱的一封检举信,2010年4月市政府全面开展违法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因为建言献策论坛的一次讨论,2010年2月市区64座公厕陆续实现免费。截止2011年底,市网管中心收集来自人民网、四川在线、广元新闻网等留言板留言网民投诉、求助、咨询5.5万件,回复率100%,办结率99.8%。2008年以来,广元市连续保持非访“零进京”、集访“零到省”的记录。

总之,我认为网络问政不仅构建了政府、公众、媒体参与社会生活的现实图景,也诠释了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新媒介理念,这为构建和谐、多元的媒介生态环境的开辟了新途径。各级政府应该愈加重视网

络问政的积极效用,全面打造和丰富具有公信力、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网络问政平台,把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和艺术,全力做好全媒体时代下的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范文
《网络问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